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温度试讲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4:24:12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试讲教案物理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物理试讲教案模板:自由落体运动,供各位阅读与参考。

物理试讲教案模板: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目标

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明确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3、理解重力加速度概念,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知道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是不同的

4、培养学生实验、观察、推理、归纳的科学意识和方法

5、通过对伽利略自由落体运动研究的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并感受先辈大师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是本节的重点。

掌握并灵活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提问: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怎样的?

二、自由落体运动

演示1:左手掷一金属片,右手掷一张纸片,在讲台上方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同时释放,让学生观察二者是否同时落地.然后将纸片捏成纸团,重复实验 ,再观察二者是否同时落地

结论:第一次金属片先落下,纸片后落下,第二次几乎同时落下。

提问:解释观察的现象

显然,空气对纸的阻力影响了纸片的下落,而当它被撮成纸团以后,阻力减小,纸片和金属片才几乎同时着地。

假设纸片和金属片处在真空中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会不会同时着地呢?

演示2:牛顿管实验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显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

(1)只受重力而不受其他任何力,包括空气阻力。

(2) 从静止开始下落

实际上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同重力相比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物体的下落也可以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三、自由落体运动是怎样的直线运动呢?

学生分组实验(每二人一组)

将电火花计时器呈竖直方向固定在铁架台上,让纸带穿过计时器,纸带下方固定在重锤上,先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计时器下放,然后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运用该纸带分析重锤的运动,可得到: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重锤下落的加速度为a=9.8m/s

2四、自由落体加速度

学生阅读课文

提问:什么是重力加速度?标准值为多少?方向指向哪里?用什么字母表示?(略)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有什么规律?

(1)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重力加速度都相同。

(2)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是不同的,由教材第37页表格可知,纬度愈高,数值愈大。

(3)在通常的计算中,可以把g取作9.8m/s2,在粗略的计算中,还可以把g取作

10m/s

2五、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注意式中的h是指下落的高度。

课后习题

1、阅读《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2、教材练习(1)至(4)题

推荐第2篇:初中数学试讲教案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一元二次方程复习

试讲人:谭笑

知识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解法

重点、难点:二元一次方程四种解法,直接开平方、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教学形式:例题演示,加深印象!学完即用,巩固记忆!你问我答,有来有往!

1、自我介绍:30s 大家下午好!我叫谭笑,2014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学的行政管理,现在教的是初中数学,希望能与大家有一个愉快的下午!

2、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系数、根的判别式:8min30s 我们今天的课堂内容是复习一元二次方程。首先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这4个等式,请判断等式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是请说出该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以及常数项:

(1)x²-10x+9=0 是 1 -10 9 (2)x²+2=0 是 1 0 2 (3)ax²+bx+c=0 不是 a必须不等于0(追问为什么)

(4)3x²-5x=3x² 不是 整理式子得-5x=0所以为一元一次方程(追问为什么) 好,同学们都回答得非常好!那么我们所说的一元二次方程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从它的名字可以得出它的定义! 一元:只含一个未知数

二次:含未知数项的最高次数为2 方程:一个等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²+bx+c=0 (a≠0)其中,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记住,a一定不为0,b、c都有可能等于0,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多种多样,所以大家要注意找系数时先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式! 至于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有没有根怎么判断,有同学能告诉老师吗?(没有就自己讲),好非常好!我们知道Δ是等于b2-4ac的,当Δ>0时,方程有2个不相同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同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无实根。 那我们在求方程根之前先利用Δ判断一下根的情况,如果小于0,那么就直接判断无解,如果大于等于0,则需要进一步求方程根。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0min 那说到求方程的根我们究竟学了几种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方法呢?我知道同学们肯定心里有答案,就让老师为你们一一梳理~ (1)直接开方法

遇到形如x²=n的二元一次方程,可以直接使用开方法来求解。若n<0,方程无解;若n=0,则x=0,若n>0,则x=±n。同学们能明白吗? (2)配方法 大家觉得直接开平方好不好用?简不简单?那大家肯定都想用直接开方法来做题,是吧?当然,中考题简单也不至于这么简单~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配方法来将方程往完全平方形式变化。配方法我们通过2道例题来巩固一下: 简单的一眼看出来的:x²-2x+1=0 (x-1)²=0(让同学回答) 需要变换的:2x²+4x-8=0 步骤: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左右同除2得:x²+2x-4=0 将常数项移到等号右边得:x²+2x=4 左右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得:x²+2x+1=4+1 所以有方程为:(x+1)²=5 形似 x²=n 然后用直接开平方解得x+1=±5 x=±5-1

大家能听懂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道练习题,2min时间,大家一起报个答案给我!

题目:1/2x²-5x-1=0 答案:x=±7+5 大家都会做吗?还需要讲解详细步骤吗?

(3)讲完了直接开方法、配方法之后我们来讲一个万能的公式法。只要知道abc,没有公式法求不出来的解,当然啦,除非是无解~ 首先,公式法里面的公式大家还记得吗? x=(-b±b2-4ac)/2a 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呢?有同学知道的吗?就是将一般式配方法得到的x的表达式,大家记住,会用就可以了,如果有兴趣可以课后试着用配方法进行推导,也欢迎课后找我探讨~这个公式法用起来非常简单,一找数、二代入、三化简。 我们来做一道简单的例题: 3x²-2x-4=0 其中a=3,b=-2,c=-4 带入公式得:x=((-(-2))±(2)2-4*(-4)*3/(2*3) 化简得:x1=(1-13)/3 x2=(1+13)/3 同学们你们解对了吗?

使用公式法时要注意的点:系数的符号要看准、代入和化简要细心,不要马失前蹄哈~ (4)今天的第四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大家会吗?好那今天由我来带大家一起见识一下因式分解的魅力!

简单来说,因式分解就是将多项式化为式子的乘积形式。 比如说ab+a²b可以化成ab(1+a)的乘积形式。

那么对于二元一次方程,我们的目标是要将其化成(mx+a)*(nx+b)=0 这样就可以解出x=-a/m x=-b/n 我们一起做一个例题巩固一下:4x²+5x+1=0 则可以化成4x²+x+4x+1=0 x(4x+1)+(4x+1)=0 (x+1)(4x+1)=0 所以有x=-1 x=-1/4 同学们都能明白吗?就是找出公因式,将多项式化为因式的乘积形式从而求解。 练习题:x²-5x+6=0 x=2 x=3 x²-9=0 x=3 x=-3

4、总结:1min 好,复习完了二元一次方程我们熟知它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项最高次数为2的等式,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我们还要会找abc系数,会用Δ=b²-4ac来判别方程实根的情况。还需要熟悉四种方程的解法,这是中考的重点考察内容。当然,具体用哪一种解题方法就需要结合具体的题目来选择了。如果形式简单可以直接用开平方则直接用开平方,否则首选因式分解法,再者选择配方法,最后的底线是公式法~当然每个人的习惯不一样,熟悉的方法也不一样,同学们可以自行选择万无一失的方法,像老师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用公式法,哈哈哈哈~好啦,上完这一个复习课希望大家都能有收获!同时非常感谢同学们能够来上我的第一堂课,以后一定会有第二堂、第三堂...欢迎课后骚扰~

联系方式:13427143243 联系邮箱:Samantha_Tan@163.com Wechat:smiletantan

推荐第3篇:高一必修一教案 试讲 物理

试讲内容

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新课教学

一、物体和质点

问题:选择以上一个较复杂的运动(例如鸟的飞行),我们如何描述它? 问题

1我们能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点来处理? 2.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 分析

1.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质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的能被看作质点,有的却不能被看成质点。 学生讨论:1.是不是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2.地球的自转和转动的车轮能否被看作质点?

3.物理中的“质点”和几何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例1:到底哪些物体可看成质点?

1、研究雄鹰飞翔的距离

2、研究雄鹰飞翔的姿态

3、研究刘翔跨栏的动作

4、研究刘翔跨栏时间

5、研究地球自转

6、研究地球公转 例2:下列物体能否看成质点

1、书本经过A点所用时间

2、研究书本移动距离

3、火车过桥时间

二、参考系

1.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2.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3.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 学生讨论:

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月亮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在上述三例中,各个物体的运动分别是以什么物体为参考系的。

例1: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什么?

例2.坐在美丽的校园内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这与诗句里的描述是否矛盾?说明理由。 例3.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_________ A.可以任意选取 B.是一定的

例4.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其结果:_______ A.一定不同 B.可能不同 C.一定相同

总结:由于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凡是提到运动,都应该弄清楚它是相对哪个参考系而言的,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比较才有意义!参考系选择得当就会使问题研究变的简洁、方便!比如,一个星际火箭在刚发射时,主要研究它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所以把地球选作参考系,但是,当火箭进入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时,为了研究的方便,便将太阳选作参考系。为研究物体在地面上的运动,选地球作参考系最方便。再如,初中有这一问题,有一队伍正在匀速前进,通讯员从队尾匀速行至队首,再从队首行至队尾,求时间。这一问题我们选择队伍作参考系就非常方便。因此,选择参考系是研究问题的关键之一。

三、坐标系

1.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应该包含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2.对于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取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选取计时起点为坐标轴的原点。单位长度的选定要根据具体情况。

3.位置的表示方法,例:x=5m。

学生讨论:如果物体在平面上运动(例如滑冰运动员),我们应如何建立坐标系? 小结

可以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此时可以用(x,y)表示物体的位置。 坐标系

坐标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坐标位置标示:XA=3m,XB=-2m 例1:如右图所示,某人从学校门口A处开始散步,先向南走了50m到达B处,再向东走了100m到达C处,最后又向北走了150m到达D处,则A、B、C、D各点的位置如何表示?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点评】:学生的描述在生活中能够简单表明意思的,但严格地说是不准确的,对于上述问题有下面的解决方式:

可以A点位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正向,向北为y轴正向,则各点坐标分别为:A(0,0)、B(0,-50m)、C(100m,-50m)、D(100m、100m)

练习

1.下列物体能看做质点的是

) A.沿着斜面下滑的木块

B。研究斜面上的木块是下滑还是翻滚 C。电扇的叶片

D。自转中的地球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很大,一定不能看做质点

B。原子核很小,一定能看做质点

C。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情况中,有时可看做质点,有时则不可看做质点

D。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无实际意义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必须选定参考系 B。参考系必须选择地面

C。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时,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所得出的关于物体运动的结论是相同的

D。选取不同的参考系,所得出的关于物体运动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

4.诗句“满眼**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为(

) A。船和山

B。山和船 C。地面和山

D。河岸和流水

推荐第4篇:韶关教师招聘物理试讲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叙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发展过程,理解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能够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斜面实验和气垫导轨实验,初步具备“实验+推想”的思维方式,增强思维的严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利用惯性解释生活现象,感受物理就在身边,激发物理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难点】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一章学习的各式各样的运动,提出问题:运动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状况?从而导出课题——牛顿第一定律(板书)。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教师介绍亚里士多德,并提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先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用力推货物货物会被推动,停止用力后货物不会运动等,理解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在次基础上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一错误观点会延续两千年。学生思考后明确亚里士多德未考虑摩擦力的作用。

(二)理想实验

教师介绍是伽利略首先把摩擦力考虑到这一问题中,由此引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2)先安排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思考

问题一:伽利略“如没有摩擦阻力,小球将永远滚下去”的思想是如何产生的? 问题二:理想实验是如何设计的? 问题三:这一实验是怎样说明了伽利略的思想? 教师通过PPT播放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讲解伽利略的实验过程,并总结出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讲解时注重介绍伽利略的“实验+推想”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3)教师补充笛卡儿对伽利略的实验结论补充,:除非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或运动状态,永远不会使自己沿曲线运动,而只是保持在直线上的运动。

(三)惯性定律

(1)介绍牛顿的工作,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由牛顿第一定律引出惯性的概念: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运动状态的性质。

用汽车刹车后还会滑行一段距离;坐公交停车时人会往前倾,启动时人会往后倾等例子说明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环节三:巩固提高

利用惯性定律解答:为什么踢出去的足球在在空中仅受重力却会往前运动,为什么最后又会停止运动?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共同回顾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并梳理本节课知识。 作业:思考如果生活中没有惯性,会发生怎样的状况。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推荐第5篇:温度教案

七 生活中的负数

—————温度

青白江人和学校 彭足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计能目标:学会正确读写温度,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在亲历合作中,体会负数的意义。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数的认识兴趣,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体会负数在温度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探新知

1、猜谜引入课题。师:老师知道一句谚语。“早穿棉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课件显示文字) 你知道说的是我国的哪个地方吗? 生:新疆 (出示我国地图,学生找到新疆的位置) 师:你对新疆都有哪些了解?

生1:新疆盛产葡萄、哈密瓜。生2:新疆有沙漠。生3:新疆那里瓜果飘香。

生4:新疆那里有沙漠。 生5:新疆那里有草原。 师:你知道这句谚语讲的是什么意思吗?

生:早晨穿棉袄,中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师:那这是为什么呢?

师:新疆一天的温度变化非常大,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会恍然大悟的。咱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关于温度中的学问。(板书:温度) 二 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师:同学们喜欢看电视,那你们看过天气预报吗?今天就请同学们来当天气预报员。向大家展示你主持人的风采

哪位同学来当天气预报员?

生:北京的最高气温是5℃,最低气温零下2℃

师:声音响亮,是个不错的的播音员,但如果能在前面加上“各位观众,北京今天的最高气温是……”那就更完整了,请你再说一遍,好吗?

生:各位观众,北京今天的最高气温是5℃,最低气温零下2℃

师:嗯,这次更好了!哪位同学来说说从这位天气预报员的播报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北京的气温是…….

师:你能再说说,气温的单位是用哪个符号来表示?读作什么?

生:用℃,读作摄氏度。

师:你知道得真多!对对温度就是用℃来表示,读作摄氏度。

(板书,生读一遍)

师:2℃读怎么读?

生:读作2摄氏度。(全班读)

师:会读,那会写吗?谁想来说说,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生:应先写字母,再左上角写一个小小的°

师:说的真好!(全班练习)

师:谁还想再来说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北京很冷,气温达到零下2℃。

师:你能告诉同学们,你是从哪里知道零下2℃很冷呢?

生:从书本上知道的。

(二)读写温度

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北京的温度(课件)

你为什么这样表示,“+”是加号吗?“-”号是减号吗? 引导学生得出温度的表示方法:

1,比0℃高的温度用带“+”号的数表示,如:+5℃或5℃,读作: 零上5摄氏度 或正5摄氏度或5摄氏度。

(“+”号可以省略不写)。

2,比0℃低的温度用带“-”号的数表示,如: -2℃;

读作:零下2摄氏度。也可读作负2摄氏度。

-2℃表示比0℃还要低2℃ (“-”号不可以省略)。

3,人们把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 读作:0摄氏度。 不是表示没有温度。

(三)认识温度计(课件) 同学们,你现在觉得教室的气温怎样?你觉得有多少摄氏度?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现在的准确温度呢?

1.了解温度计。温度计上的刻度是怎么排列的?你有什么发现?

生:0以上的数字越来越大,0以下的数字也越来越大。 生:0刻度以上的是零上的温度,0刻度以下的是零下的温度 生:一个小格表示一度 生:单位是摄氏度

2.会读温度,你是怎样读的呢 3.会写温度,注意正负号

大家再接再厉,相信用100度的学习热情就会收获100度的知识能量。

(四)我当天气预报播音员

开始有一部分同学体会了当播音员,许多同学还想试一试,我们在给一些机会。(课件)一个同学选一个城市,其他同学来评一评他播得如何。

同学把每个城市的最底气温和最高气温在书上87页的温度计中标出来。抽同学在课件上指出来,订正。 三 知识运用(出示课件)

1读一读 师:刚上课的时候我们知道新疆有那么奇特的现象,现在我们来看看新疆一天的气温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请同学来读一读这几个温度。

2、认一认

2说一说-5℃与-20℃哪个温度低?

你是怎样比较他们的大小的?

用你的动作和表情告诉我-20℃时的感觉。 3比较下面各组的温度,你知道哪个温度更低吗

4看图回答问题 想一想城市的地理位置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四、知识回顾

谈谈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大家知道雷锋叔叔吗?我们要以雷锋叔叔为骄傲,向他学习。在这里我要把雷锋叔叔的话送给大家:希望大家对待同伴要向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学习要向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不良习惯要向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丑陋恶习要向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五 课后作业: 小调查

调查全国部分地区同一天的气温 书88页

推荐第6篇:温度教案

温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温度的物理意义和实验用温度计的原理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

自制温度计

实验室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烧杯

热水

冷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演示:自制温度计(将自制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学生观察细管中水柱高度的变化。)

问:细管中水柱的位置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学生讨论交流后代表展示。(由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

二、新课

1、温度

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测量工具------温度计。

发放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的基本构造 总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液体温度计里的液体,有的用水银(比如,体温计),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实验室用的常用温度计)

过渡:温度计上的符号C或℃表示该温度计采用的是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温度的一种标度方法,我们来研究摄氏温度。

2、摄氏温度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48页摄氏温度部分

问: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学生代表展示) 25℃怎么读? -12.5℃怎么读?

3、实验:温度计的使用

小组合作探究温度计的使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 (小组代表展示温度计的使用) 总结出正确使用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0页体温计的内容。 问:体温计与实验用温度计比较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这样的特殊结构导致了体温计有怎样特殊的用法?

(学生代表展示,教师适时点评)

5、科学世界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科学世界”部分

三、归纳整理:

四、我的疑问:

五、作业: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实验,突出了教学重点,分化了难点,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堂练习少,不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设计针对训练巩固基础知识,并进行拓展延伸。

推荐第7篇:《温度》教案

《温度》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会正确地读、写负数,并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2、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

3、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进学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地读写。 教学难点: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及比较,会正确看、读出温度计的数据

课前准备:课件,温度计模型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天津是我们美丽的家乡,四季分明,气温变化有规律——冬天冷夏天热。这段时间天津的天气和前段比,有什么变化? 生:变冷了。

师:变冷了说明温度降低了,今天天津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别是( ),和昨天的最高、最低气温( )相比,哪个高,如何比较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温度。(板书课题:温度。)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认识温度单位。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今天全国部分城市的天气预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看你能发现什么?(出示课件) 师:谁来说一下你的发现!

生:我发现北京的气温-2~5℃,哈尔滨:-12~3℃,青岛:0~6℃,拉萨:-20~-3℃,昆明:6~15℃,海口12~23℃,台北:5~10℃。 师:你能在说说温度的单位用哪个符号来表示?(摄氏度)非常正确!我们现在来看一下这个符号该怎样写?先写字母c,再在左上角写一个小圆圈。读作:摄氏度。

2、认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会读温度。

师:那比如你能说出图中这些数的意义吗?北京的气温是-2~5℃,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北京最低的温度是零下2℃,最高温度是5℃。(师板书) 师:-2℃、5℃表示什么含义呢?怎样读呢?

生:零下2℃表示比零度低2℃,5℃表示比零度高出5℃

师:请同学在87页(3)的图中标出其他城市的温度。(投影展示) 师:我们会标出温度,可是怎样向像天气预报中一样,表示出温度呢?同学先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表示5℃和零下2℃,要求让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你想表示出的意思。

生:5℃可以写作+5℃,零下2度可以写作-2℃ 师:“+”在这里表示正号,零下2℃写作-2℃,“-2”读作负2,“-”这里的减号表示负号。

一般情况下,“+”这正号可以省略不写,我们把它读作5摄氏度,既然把“+”省略后,读起来这么简便,那老师“-”也省略掉,可以吗?为什么?

生说:省略掉以后就分不清它是零上温度还是零下温度了! 师:你可真善于动脑筋!

师:xx知道我们在学习温度的知识,她正好遇到一个这方面的难题,想让我们帮帮她,你们愿意吗?(出示课件)

xx说:新疆今年某一天中午的最高温度是40摄氏度,夜晚最低温度是零下10摄氏度。你会写吗?请你写在练习本上!

生:最高温度:40℃、最低温度:-10℃,读作“负10”摄氏度

3、认识0℃。

北京的最低温度是零下2摄氏度,最高温度是零上5摄氏度。那0℃在哪? 生:在中间。

师:谁还能更准确形容0摄氏度?

生:可以说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板书:0℃) 师: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个小常识:瑞典的天文学家摄尔修斯把自然状态下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

4、比较温度大小。师展示课件:同一个小孩在甲图中穿的是薄一点的冬衣,显示-5℃;在乙图中穿的是羽绒服,显示的是-20℃。 师:请你说一说图中显示的温度谁高谁低? 生:-5℃比-20℃高或者说-20℃比-5℃低 组织学生讨论,是如何比较高低的呢?

指明汇报,学生可能会说出:甲图无雪、乙图有雪;甲图中小孩穿的是薄衣服,乙图中小孩穿的是厚衣服。

师:同学观察的真仔细,还可用什么来比较呢?

生:还可以用当时的温度计上的温度来比较。-5℃的红色水银柱高,-20℃的红色水银柱低。红色水银柱越高,温度越高。 师:那能用温度计拨出指定温度,并比较大小吗?试一试

某一天北京与漠河白天的最高温度分别是5℃与-6℃,夜晚最低降至-5℃与-15℃

先组织学生分别拨出这两组温度,再比较。

(三)巩固练习,突破难点

1、课件出示:看图回答问题。师;谁来读一下这几个城市的温度?

(1)上海与天津,哪个城市气温高?5℃ ( )-2℃ (2)天津与青岛,哪个城市气温高? (3)长春与天津,哪个城市气温低? (4)把4个城市的气温从高到低排列出来?

2、教师之前让学生记录今天哈尔滨、西安、杭州、拉萨、香港、台北的温度,并记录在书88页的表格中。

(1)哪个城市的气温最高,哪个城市的气温最低,分别是多少? (2)把各个城市的最低气温从低到高排列出来。

(3)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这6个城市的位置,想一想城市的地理位置与气温有什么关系。(可做思考题)

(四)谈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简单谈一谈。)

(五)板书设计

5℃比0℃要高5℃ -2℃比0℃要低2℃ 5℃表示零上5℃ -2℃表示零下2℃ -5℃比-20℃高 -20℃比-5℃低

推荐第8篇:温度教案

《温度》

教学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摄氏温度的定标规定,知道摄氏温度的表示和读法。 3.了解液体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构造、原理及识别方法。 4.知道液体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正确使用、读数。 教学重点: 1.温度概念

2.液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

1.温度计的构造、原理。2.摄氏温度的规定 教具:

常用温度计、体温计、烧杯、铁架台、酒精灯、水;多媒体及相关课件。 教 学 过 程:

播放课件 人类生活与热现象。 设问 刚才的课件说明了什么?

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物理现象--—热现象。热现象指跟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在生活中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学生观看课件 思考与回答 说明了气候的冷热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温度的概念

点拨 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引导 请同学们体验把左、右手分别放在冷水、热水中片刻后,一起放入温水中的不同感觉。 学生:实验 体验温度。

归纳 要准确测量物理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

结论 靠感觉无法区水的冷热度。所以我们要用温度计来测量。

(二)温度计

点拨 1.常见的温度计 2.作用

引导 3.观察常用温度计并归纳:①构造 ②工作原理 播放课件 摄氏温度的定标 点拨 4.摄氏温度的定标与读法 学生:练习温度计的读数 学生:观察 温度计 学生:交流 观察结果 学生:质疑 ℃意思? 观看课件

练习温度计的读数

(三)温度计的使用 播放课件 温度计的使用 点拨 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估、放、读

学生练习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练习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四、体温计及其他温度计

学生观察 1.测量氛围、最小刻度 2.特殊结构

老师点拨 使用时可离开人体读数,用完将汞液甩回玻璃泡 学生练习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播放课件 展示其他温度计 学生练习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四、体温计

1.测量范围:35℃-42℃ 最小刻度:0.1℃

2.特殊构造:

①玻璃泡上方有一很细弯曲管道(可离开人体读数)

②玻璃泡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准确到0.1℃)

3.使用:可离开人体读数,用完将汞液甩回玻璃泡。板书设计

3.1 温 度

一、温度的概念

二、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三、温度计

一.①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玻璃管:内径细而均匀

②构造 玻璃泡:水银、酒精、煤油等适量液体 刻度:零刻度、测量范围、最小刻度 二.摄氏温度的定标与读法 0℃:冰水共存物的温度 ① ② 定 10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1℃:在两者间均分100等份后的每一等份

读法:5℃读作“5摄氏度”;

-5℃读作“负5摄氏度或零下5摄氏度”。

三、常用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

(1)估: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2)放:玻璃泡浸没于被测液体,不接触容器底、壁。 (3)读:玻璃泡不离被测液体片刻后读数,视线与液面相平。

回家作业

完成P19实验报告及练习1

推荐第9篇:温度教案

一、温度

贵溪二中 汪兵娥 【教材分析】

在课本的引言中学生已经明白物理是一门研究力、热、声、光、电等现象的自然科学.本章共4节内容,《温度》是初中生接触热学的第一节课,是学生学习热学的基本知识,故只涉及了热学的最基本知识点.

教材首先介绍“温度”的概念,用实例阐明人类和温度的密切关系,确切知道温度很重要.然后通过一个小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明白靠感觉的不可靠性,是不科学的.从而树立使用工具得出正确结论的严谨科学态度.过渡到温度计和温度的计量方法上 ,介绍了摄氏温度的规定,具体摄氏温度的读法和专用符号的使用,再通过自制温度计进一步让学生知道了实验用温度计的原理、构造及使用,着重介绍了体温计的的测量范围、分度值和它的特殊结构及特殊用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温度计的构造、工作原理及摄氏温度的规定;3.能够使用温度计进行简单的测量; 4.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科学探究的主动性,注意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注重保护环境。 【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温度计的构造、原理以及摄氏温度的规定;

难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教学方法】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动手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自制温度计,烧杯,热水,冷水,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物理是一门研究力、热、声、光、电等现象的自然科学,那么从这节课开始让我们一起去探究热现象。

【课件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幅美丽的图片(雪、冰凌、雾凇、露珠)

【引入课题】你认为这些现象的形成跟什么因素有关呢?(温度)我们的探究就从大家熟悉的温度开始。

二、温度

师:你能说出一些温度高的和温度低的物体吗?

【引导】温度高的物体都比较热,温度低的物体都比较冷,物理学中,我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一样,物体的冷热程度相同。(字母表示符号t) 师:你知道某个物体的温度是多少吗?

【引导】摄氏温度的单位是℃,读作摄氏度,阅读P48摄氏温度的规定。

出示图片:一些城市的气温由学生来读报气温(鼓励体验一下做天气预报员)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8“自然界的一些温度”

三、温度计

师: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学生回答出大致的温度值即可) 师:你是怎么知道今天的气温的?(凭感觉)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凭感觉来判断温度,但这种判断每次都正确吗?感觉不一定可靠。 师:如何准确判断和测量温度? 生:用温度计测量 师介绍自制温度计,并用它先后测量热水和冷水的温度。 师:你们看到什么现象?

生:略

【方法点拨】将被测物体的温度转换成液柱上升的高度,运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讨论】自制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原理。

【提问】为什么玻璃管设计的非常细呢?等等...师:你们对我自制的温度计满意吗?还可以怎么改进?(引导学生标刻度)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桌上的温度计,与自制温度计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说出它的结构)。

四、探究: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

活动1: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温度计测量杯中水的温度,相互讨论提出有哪些错误的操作。 【看看比比】出示课件:测量液体的温度,让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 讨论:

1、所测液体温度为什么不能超过量程?

2、温度计的玻璃泡为什么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师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P49,并出示课件) 活动2:比比看,谁估的温度准。

师: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常见到的温度计——体温计(用来测量人体的温度),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有哪些不同?为什么?

活动3:请左右两边的同学分别用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放在自己的腋下测体温。 提问:

1、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温度,实验室用温度计不可以,为什么?

2、使用体温计要先甩甩,这是为什么?

3、体温计读数时,怎样观察更清楚? 师:体温计是我们常见的温度计,你还见过哪些其他不同的温度计? 【拓展】出示课件,展示各种温度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

1、课后探究

2、动手动脑学物理P52的

1、2题

3、练习册精选题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温度

一、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二、摄氏温度

单位:摄氏度,符号:℃ 规定:略

三、实验室温度计

1、工作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

2、构造:玻璃泡、玻璃外壳、毛细管、液体、刻度、符号、单位。

3、探究:正确使用温度计

四、体温计

推荐第10篇:《温度》教案

《温度》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温度》 教学目标:

1、了解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会正确地读、写负数,并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2、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

3、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进学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地读写。 教学难点: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及比较,会正确看读出温度计的数据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舒城是我们美丽的家乡,四季分明,气温变化有规律——冬天冷夏天热。这段时间舒城的天气和前段比,有什么变化? 生:变冷了。

师:变冷了说明温度降低了,温度中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温度。(板书课题:温度。)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认识温度单位。师:如果想知道我们舒城明天的天气情况?应该怎么办呢?(看天气预报)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今天北京和我们家乡舒城的天气预报。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观察,看你能发现什么?(出示课件) 师:谁来说一下你的发现! 生:我发现北京的气温是-5℃~2℃。 生:我发现舒城的气温是-1℃~9℃

师:你能在说说温度的单位用哪个符号来表示?(摄氏度)非常正确!我们现在来看一下这个符号该怎样写?先写字母c,再在左上角写一个小圆圈。读作:摄氏度。

2、认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会读温度。师:那北京的气温是-5℃~2℃,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北京最低的温度是-5℃,最高温度是2℃。(师板书) 师:最低温度是零下5摄氏度,我们还可以读作负5摄氏度。(板书)

那最高温度呢?谁来试着读一下?(2摄氏度)还有不同的?(零上2摄氏度)一般情况下,“零上”这两个字可以省略不读,我们把它读作2摄氏度,既然把零上这两个字省略后,读起来这么简便,那老师把“零下这两个字也省略掉,可以吗?”为什么? 生:省略掉以后就分不清它是零上温度还是零下温度了! 师:你可真善于动脑筋!

师:谁能帮老师把舒城今天的气温读出来吗?

3、认识0℃。

北京的最低温度是零下5摄氏度,最高温度是零上2摄氏度。那0℃在哪? 生:在中间。

师:0摄氏度也可以说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板书:0℃)

瑞典的天文学家摄尔修斯把自然状态下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

4、写温度。

师:笑笑知道我们在学习温度的知识,她正好遇到一个这方面的难题,想让我们帮帮她,你们愿意吗?(出示课件)

笑笑说:北京今年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5摄氏度,最低温度是负2摄氏度。你会写吗?

请你把简便的表示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同学们创造了这么多方法,来表示郑州这一天的温度。老师都很佩服你们!

(三)层层推进,突破难点

师:我们学了这么多关于温度的知识,那你知道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温度吗?(温度计) 好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

师:仔细观察,从这把温度计上可以看到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条红色的线。

师:这条红线我们把它叫作水银指示柱。 生:我看到一格一格的刻度。

师:我们把它们叫做温度刻度。谁再来说说,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1:看到了℃这个符号!

生2:0摄氏度是分界线,一大格表示10摄氏度, 师:那你知道一小格代表多少℃吗? 生:1℃。

师:你怎么知道是5℃?(生说)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下面的温度你会快速读出来吗?

师:我们认识了温度计,那你想不想在温度计上标出温度?标在老师给你发的作业纸。

(详)北京这一天的温度是:-5~2℃,零下5摄氏度比0摄氏度还低5摄氏度。老师在白板上标出来!2摄氏度比0摄氏度要高2摄氏度。

请同学们想一想,零上2摄氏度比零下5摄氏度要高多少度呢?说说你的方法!

你可真了不起!他刚才算出来的7℃就是北京这一天的温差。(快速反馈第

二、第三,第四)

师:看第四幅图,思考:(1)3℃和0℃比,哪个温度高? (2)-12℃和0℃比,哪个温度高?

(3)3℃和-12℃比,哪个温度高?(小组交流)

反馈第一个:问:5℃和0℃比呢?20℃和它比呢?看来零上温度都比0℃高! 反馈第二个:-10℃和0℃比呢?零下温度都比0℃低! 反馈第三个:零上温度都比零下温度高!

(4)如果给你两个零下温度,你会比较它们的高低吗?(把温度计放在一张幻灯片上)

小结:我们在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时候,负号后面的数越大,这个温度就越低。负号后面的数越小,表示的温度反而越高。同学们会比较两个温度的大小吗?

(四)巩固练习,突破难点

1、课件出示:看图回答问题。师;谁来读一下这几个城市的温度?

(1)上海与天津,哪个城市气温高?5℃ ( )-2℃ (2)天津与青岛,哪个城市气温高? (3)长春与天津,哪个城市气温低? (4)、把4个城市的气温从高到低排列出来?

2、小调查:

最后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课外作业:

(五)谈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简单谈一谈。)

第11篇:《温度》教案

《温度》教学设计

潘村中学

郑经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设计原理。 (2) 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3)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 渗透类比学习的方法

(3)通过“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验,学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体会观察和测量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温度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同时,通过对不同温度数据的正确读取,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生活态度。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2、难点: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教学器具]

烧杯,自制温度计,温度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通过看课件展示的一年四季的景色,感受气温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 提问:什么是温度呢?

【实验一】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分别把手放入冷、热水中,让他说说两只手的感觉有何不同?

生:一杯水冷,一杯水热

师总结:由上述实验我们可以知道,这两杯水的冷热程度不同,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实验二】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做课本插图中的实验,分别把手放入冷、热水中一段时间后同时放入温水中,让他说说感受。

生:两手在同一杯温水中的感觉不同,对同样的一杯水,一只手感到热,一只手感觉凉。

师:这种感觉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师生一起总结:准确判断温度的高低仅凭人的感觉无法做到,需要用到测量工具——温度计。

由此来引入温度计的教学,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自制温度计。

【想想做做】

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个自制的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

师:先后把自制温度计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请学生们观察两个自制温度计的细管中的水柱位置有何不同?

生:热水水柱位置高,冷水水柱位置低。

师:上面的实验说明我们能用自制温度计判断液体温度的高低,那它是根据什么原理来测量温度的呢?

生:它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

师: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温度计?里面的测温液体分别是什么? 生: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家庭用寒暑表等,酒精,水银,煤油等。 师:提醒学生看图3.1-2,熟悉各温度计

过渡:用自制温度计只能定性的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而不能精确的知道物体的温度值,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改进一下我们的自制温度计,让它能够精确的测量物体的温度呢?

生:可以给细管标记刻度

师:(给予肯定鼓励)回答的很好,我们的前辈们也是采用了跟大家一样的方法对细管标记刻度,同时做出一些规定,其中就包含了瑞典物理学家摄尔修斯1742年创立的在我国普遍使用的摄氏温度。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摄氏温度相关的知识。

【摄氏温度】

师:首先,请学生们阅读教材48页“摄氏温度”下面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什么? (2)摄氏温度是如何规定的? 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师:请一位学生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生: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摄氏度,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课本原话朗读

师:让全班同学齐声读摄氏温度的规定,并提醒学生在课本上做好笔记,同时,讲解摄氏温度的写法和读法,请学生阅读教材48页“小资料”,并请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填写空白处。学生阅读完后,引导学生看酒精和水银的凝固点,然后提问:科学家在北极或者南极考察时,我们应该用什么液体做成的温度计呢?

生:思考后回答。(两种答案都有可能出现) 师:针对学生的上面的回答进行讲解。 【温度计的使用】

师过渡性提问: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已经学习过刻度尺的使用,在用刻度尺之前我们要先观察刻度尺的哪些东西?

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师:同样地,在使用温度计之前也需要观察温度计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一边展示温度计一边讲解量程和分度值的含义。并请学生说出图3.1-2中各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生:回答三种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师:请学生观察投影仪上温度计的测量是否正确规范,相互交流与讨论。 师生一起归纳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 使用前:

(1)观察它的量程。 (2)认清它的分度值。 使用时:

(1)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使用后:

把温度计小心收放好。

师:提醒学生把以上相关内容在课本上做好笔记(在教材的49页~50页),让全体学生一起朗读。

【课堂小结】【板书】

一. 温度:物理学中我们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二. 温度计

1.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2.单位:摄氏温度 (1)符号:℃ (2)规定:教材P48 三. 正确使用温度计

1.使用前

(1) 观察量程 (2)认清分度值

2.使用时的注意要点:P49~P50 3.使用后:小心收放好 【作业布置】

1、教材P52第3题

2、预习体温计内容。

第12篇:温度 教案

温度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温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难点:

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 问题:

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猜想) 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温度计

二、进行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1)、试验:课本47页试验:

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温度比较高? 学生结论〔„„〕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 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

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物、录像观察)

3、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低于0℃用负数表示例:37℃读作37摄氏度-45℃读做零下45摄氏度

4、体温计:

○1结构、量程、分度值 ○2使用

5、实验用温度计的使用:

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总结:(1)使用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或低于量程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2)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②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

四、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五、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六、课本后练习。

七、课后反思:

第13篇:《温度》教案

《温度》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温度》教学目标:

1、了解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会正确地读、写负数,并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2、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

3、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进学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地读写。 教学难点: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及比较,会正确看读出温度计的数据 课前准备:课件,温度计模型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焦作是我们美丽的家乡,四季分明,气温变化有规律——冬天冷夏天热。这段时间焦作的天气和前段比,有什么变化? 生:变冷了。

师:变冷了说明温度降低了,温度中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温度。(板书课题:温度。)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认识温度单位。

师:如果想知道我们焦作明天的天气情况?应该怎么办呢?(看天气预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今年的某一天,全国部分城市的天气预报。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观察,看你能发现什么?(出示课件) 师:谁来说一下你的发现!

生:我发现北京的气温是-5~5℃。

师:你能在说说温度的单位用哪个符号来表示?(摄氏度)非常正确!我们现在来看一下这个符号该怎样写?先写字母c,再在左上角写一个小圆圈。读作:摄氏度。

2、认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会读温度。

师:那北京的气温是-5~5℃,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北京最低的温度是-5℃,最高温度是5℃。(师板书)

师:最低温度是零下5摄氏度,我们还可以读作负5摄氏度。(板书)

那最高温度呢?谁来试着读一下?(5摄氏度)还有不同的?(零上5摄氏度)一般情况下,“零上”这两个字可以省略不读,我们把它读作5摄氏度,既然把零上这两个字省略后,读起来这么简便,那老师把“零下这两个字也省略掉,可以吗?”为什么?

生说:省略掉以后就分不清它是零上温度还是零下温度了! 师:你可真善于动脑筋!

3、认识0℃。

北京的最低温度是零下5摄氏度,最高温度是零上5摄氏度。那0℃在哪?

生:在中间。

师:0摄氏度也可以说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板书:0℃)

瑞典的天文学家摄尔修斯把自然状态下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

4、写温度。

师:笑笑知道我们在学习温度的知识,她正好遇到一个这方面的难题,想让我们帮帮她,你们愿意吗?(出示课件)

笑笑说:北京今年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5摄氏度,最低温度是负2摄氏度。你会写吗?

请你把简便的表示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同学们创造了这么多方法,来表示郑州这一天的温度。老师都很佩服你们!

(三)层层推进,突破难点

师:我们学了这么多关于温度的知识,那你知道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温度吗?(温度计)

好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

师:仔细观察,从这把温度计上可以看到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条红色的线。

师:这条红线我们把它叫作水银指示柱。

生:我看到一格一格的刻度。

师:我们把它们叫做温度刻度。谁再来说说,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1:看到了℃这个符号!

生2:0摄氏度是分界线,一大格表示10摄氏度,

师:那你知道一小格代表多少℃吗?

生:1℃。

师:你怎么知道是5℃?(生说)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下面的温度你会快速读出来吗?

师:我们认识了温度计,那你想不想在温度计上标出温度?标在老师给你发的作业纸。

(详)北京这一天的温度是:-5~5℃,零下5摄氏度比0摄氏度还低5摄氏度。老师在白板上标出来!5摄氏度比0摄氏度要高5摄氏度。

请同学们想一想,零上5摄氏度比零下5摄氏度要高多少度呢?说说你的方法!

你可真了不起!他刚才算出来的10℃就是北京这一天的温差。(快速反馈第

二、第三,第四)

师:看第四幅图,思考:(1)、3℃和0℃比,哪个温度高?

(2)-12℃和0℃比,哪个温度高?

(3)3℃和-12℃比,哪个温度高?(小组交流)

反馈第一个:问:5℃和0℃比呢?20℃和它比呢?看来零上温度都比0℃高!

反馈第二个:-10℃和0℃比呢?零下温度都比0℃低!

反馈第三个:零上温度都比零下温度高!

(4)如果给你两个零下温度,你会比较它们的高低吗?(把温度计放在一张幻灯片上)

小结:我们在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时候,负号后面的数越大,这个温度就越低。负号后面的数越小,表示的温度反而越高。同学们会比较两个温度的大小吗?

(四)巩固练习,突破难点

1、课件出示:看图回答问题。

师;谁来读一下这几个城市的温度?

(1)上海与天津,哪个城市气温高?5℃ ()-2℃

(2)天津与青岛,哪个城市气温高?

(3)长春与天津,哪个城市气温低?

(4)、把4个城市的气温从高到低排列出来?

2、小调查:

最后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课外作业:

(五)谈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简单谈一谈。)

第14篇:《温度》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87~89页。

教学目标:

1.在师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

2.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3.感受正数、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了解正、负数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生活中如何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的量。

教学难点:

(1)0的意义。

(2)两个零下温度的比较。

教具准备:

课件、温度计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1.请你说出它的反义词来

高低 大小 前后 左右

师:下面换一种方式,不说词,说一件事。

飞机起飞飞机降落 飞船升空飞船着陆(返回)

师:这是我们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词语或相反意义的事件,实际上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相反意义的量,如我班一个同学上课表现好,老师给他加了3分,一个同学午休课的时候在大吵大闹,被扣了3分,你认为这两个3分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个是加,一个是减。

师:我们可不可以说这两个量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板书课题:生活中的负数)

2.活动1:课件出示天气预报视频。(结合每个地方的图片,播音员播报)

3.活动2:我当小小播音员,认识温度的表示方法。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活动1:观察温度计,认识正负数

师:我们已经通过天气预报了解了全国一些城市的天气情况,那么,我们是用什么来测量温度呢? (温度计)。

(师出示温度计)

师:在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一个这样的温度计,请小组内的同学仔细观察你们小组的温度计,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同时出示模型)

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找到0℃所在的位置,并请一名同学动手在温度计模型出拨出0℃,知道0℃以上的温度是零上温度,0℃以下的温度是零下温度。

师:也就是说,这两个10表示的意思是相反的,那你们知道零上10度和零下10度是以谁为分界的吗? 0度是表示没有温度吗?

师:科学家们把在自然状态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就定为0度。

师板书12℃,并让学生抛开温度读数。

师:请同学们看看自己小组内的温度计,你能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我们教室现在的温度吗?(教室的温度大约在16度。)

(1)比较16℃与0℃

(2)从温度的情景中提炼知识,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

①比较5℃和-5℃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北京的天气情况,北京的温度是-5~5℃,谁能在温度计模型上拨出零下5度和零上5度来吗(指名学生拨。) 零上5度和零下5度哪个温度更高一点,哪个温度更低一点? 让学生结合温度计模型进行观察,判断。)

师:如果把这两个温度和0度相比呢? 5度和零下5度相差了多少度? 也就是说,在温度计上越往上温度就越高,越往下温度就越低。

②认识正负数

师:人们是怎么表示零下5度的?

生可能会说在5的前面的加一个减-号,教师要纠正学生的说法,并趁机介绍负数的读法,名称。

师:刚才我们在表示零下温度的时候,在5℃的前面加了一个号,那么我们在表示零上温度的时候应该加什么符号?

生会说是+号,从而引出正数,介绍正数的读法,名称。

师:我们再看看天气预报的零上温度,有没有+号?

师:我们在表示正数的时候通常可以把+号省略。

师:正数的正号可以省略,那负数的号可以省略吗?请学生说出理由。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正负数,除了黑板上的这些数以外,你还能再说出一些正数或负数来吗?

让学生说,学生可能会发现正负数是说不完的。此时,老师则可引导学生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可以用&&来表示。

③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师:这是哈尔滨这个城市不同时间的天气情况图片(课件出示表示-5℃和-20℃的图片)。你认为哪张图片表示的温度要低一点?

让学生说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

a 引导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判断、结合小组讨论。

b 学生经过讨论能推理出-5℃ >-20 ℃ 。

活动2: 对0的再认识

师:零上温度我们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就用负数表示,是不是用正数和负数就表示了所有的温度了呢?

师:那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小组同学讨论。

最后师生小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活动3:温度计的再认识

师:现在老师把温度计模型横着放,你还能找到0℃在哪里吗? (指名学生上来拨)

师:现在老师从0开始,向右拨到这个位置(10),抛开温度的读法,请你用一个数来表示。

师:现在老师往相反的方向拨,回到0,再向左拨到这个位置(-10),抛开温度的读法,请你用一个数来表示。

引导孩子们认真观察:温度计(数轴)中0右边的数是正数,0左边的数是负数。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看到的正负数。

2.我是小判官。(下面的说法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3.课外作业:小调查

调查2008年10月1日国庆节当天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深圳的气温。你有什么发现?

四、引导小结,深化认识

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内容?

第15篇:《温度》教案

《温度》教案

www.daodoc.com 课题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

教材分析

《温度》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温度的内容。”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温度”和“温度计”不仅仅是本章的预备知识,更重要的是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温度计是热现象的初步知识,主要内容有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原理,刻度规定,使用方法和体温计的特殊结构。这些知识为后面学习物态变化打下基础,做好铺垫。温度计不仅是初中物理学中学生们接触的第一测量仪器,又是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学好它并会用它对今后其它仪器的学习很有帮助,也是今后继续学习热学知识的基础,并在生活、地理和化学学科中都有一定的益处。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求知欲强,但动手能力较弱,加上刚接触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缺少认识,也缺乏必要的逻辑知识。因此,以学生常见的现象进行引入,以便使学生能逐步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生活中,学生接触天气预报的机会还是很多的,摄氏温度的读是容易出错的地方,要加一引导。摄氏温度的写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点,但只要把读的问题解决了,写也就水到渠成了。对于温度计指示的温度,学生可能不能一下子用正确的方法,要在学生错误的读法上引导学生正确读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温度的概念;②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温度值;③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2.过程和方法。①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②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通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使用温度计易错之处。

教学教具

自制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烧杯(每桌3只,中等大小)、多媒体、开水、冷水若干

设计思路

都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而我认为物理教学需要“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将生活、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分类归纳,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得出科学结论后,又被人们利用于日常生活中。因此我在本节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教学流程。

1、1利用生活、自然中的现象,引导学生研究温度的科学内涵。

2、2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测量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使用温度计的兴趣。

3、3通过自制温度计,培养学生的探究、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增加学生探索的乐趣。

4、4通过阅读使用说明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5、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了解体温计的基本性能和使用须知。

教案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请学生欣赏章首图——雾淞。

2、问:面对这样美丽的风景,你想知道哪些有关它的知识?

3、指出学生提出的都属于物态变化与温度有关,由此引入新课。

提问、引导

观察、思考、提出问题。

创设情景,把学生引入物理学习之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探究欲望。

新课探究

一、温度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

2、问:当接触或靠近高温物体或低温物体时,你都有什么感觉?

3、归纳出温度的物理含义,介绍温度的单位,及其读法、写法。

4、请学生观察教材第77页“自然界的一些温度”,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将空白填上。

二、温度计

、问:今天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你是根据什么知道今天的气温的?

靠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可靠吗?

有没有哪位同学有过凭感觉判断温度不准确的经历?

引入温度计

2、让学生观察温度计。

问:温度计的基本构造有什么?

3、给出实验器材:装有红色水的口服液瓶,细塑料吸管。引导学生设计制作温度计。问:口服液瓶相当于温度计的哪个部分?

细塑料吸管相当于温度计的哪个部分?

红色水相当于温度计的什么?

4、利用自制温度计比较两杯水温度的高低。

问:通过观察自制温度计的什么来判断水温的高低?

得出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5、问:用自制温度计能不能测出水的具体温度?

与实验用温度计相比,自制温度计还缺少什么?

介绍摄氏温度的规定。

介绍量程和分度值。

6、比较自己设计的温度计与实验用温度计的异同点,讨论自制温度计的改进方法。

三、温度计的使用

、让学生阅读温度计的使用说明。

2、让学生利用实验用温度计测量凉水的温度。并讨论要准确测出温度应注意那些事项。

四、体温计

学生阅读书上有关体温计的介绍。

问:体温计的结构与实验用温度计比较有什么不同?

细管的作用是什么?体温计每次使用前都应怎么处理?

五、温度计拓展部分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六、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分类、归纳。

引导学生讨论。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提问,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提问,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引导学生观察,介绍。

引导学生思考。

提出具体要求,引导学生讨论。

指导学生阅读,提问。

播放。

思考举例,并进行归纳。

观察、讨论

提取生活已有经验,思考并回答问题。

观察、思考

思考、设计。

学生实验并思考总结。

观察,思考,记忆。

观察,思考,讨论。

学生实验,讨论。

阅读,总结,回答问题。

观看,了解。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让学生了解生活环境中的常见温度值。

让学生经历体验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让学生亲自设计,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加深学生对摄氏温度和温度计的了解。

让学生享受设计成功的喜悦,同时发祥自己设计上的不足。

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及归纳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理解先进的科技,体会物理是“有用的”。

板书设计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一温度

二、温度计(1)定义:

(1)原理:(2)单位:

(2)结构:(3)测量工具:

教学反思:在引导学生观察过程中,语言不够精炼,指示不够明确,以致学生观察太过发散,对于重要细节(体温计“缩口”)反而没有注意到。在学生做出正确观察(量程、分度值)没有及时板书。在谈及体温计的特点时,语言条理性也有待提高,也没有相应板书。实验操作设计有待完善:在“使用温度计”环节,我设计了估测和测量人体腋下温度、样品

一、样品二三项。在这个过程中,布置样品浪费了一些时间,并且没有设置学案,多数学生态度随便,效果一般。如果设置学案,项目改为估测和测量人体腋下温度、当时气温、样品一的话,效果应该会好得多。 www.daodoc.com

第16篇:初中英语语法宾语从句试讲教案

宾语从句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复习什么是宾语。动词/介词后面的名词就是宾语。

I play basketball.We are talking about our homework..2.宾语从句就是在宾语的位置上放一个完整的句子。 3.I love that I can earn some coupons.板书:He knows me.He knows what’s wrong with his wife.

说出2个句子的宾语。

说出2个句子的宾语是词(词组)还是句子。

第一个句子的宾语是一个词构成的,第二个句子的宾语是一个句子,我们称这种做宾语的句子叫宾语从句。在句子中充当宾语的从句叫宾语从句。其中 he knows 叫主句,what’s wrong with him是从句。

说出下面4个句子的主句和从句。

A.He said that he had a very good journey home.B.He asked if /whether they had come.C.He told me that the earth goes around the sun.D.He asked me how he could get to the nearest post office.总结:。。是主句,剩下的是由that,if,how引导的宾语从句。 初步认识了宾语从句,下面我们开始了解宾语从句的三要素 引导词(连接词) 语序 时态

1)从属连词that引导陈述句宾语从句,在口语或者非正式语中可以被省略

比如上面四句话中的A,C就是that引导的陈述句的宾语从句。如果省略掉that,该如何修改。(让学生口头修改)

A.He said that he had a very good journey home.C.He told me that the earth goes around the sun.2)由从属连词 whether, if 引导一般疑问句的宾语从句,表示“是否”,比如上面的B就是由if引导的宾语从

1 句,

B.He asked if /whether they had come.3)由连接代词

who,whom,whose,which,what, whoever, whichever, whatever 和连接副词 where, how, why,when引导的宾语从句

代词或副词连接主句和从句,并在从句中担任句子成分,具有一定的意义,不可省略,比如上面的D。

D.He asked me how he could get to the nearest post office.注意:关于是否if/whether .Whether,if 引导宾语从句:两词可互换,但是下列情形除外:

1).whether从句中有or not

2).whether从句做介词宾语

3) whether后可以加or not,但是if不可以.

4) 在不定式前只能用whether.

(如:I can’t decide whether to stay.我不能决定是否留下。)

5) 避免歧异时,我们常用whether而不用if.Paper课堂

1.I asked her __________ she had a bike.2.We’re worried about ________ he is safe.3.I don’t know ________ or not he is well.4.I don’t know _______ to go.

继续观察上面的四句话,请问宾语从句的语序有什么特点?(陈述句语序)不管原来的句子是陈述句,一般疑问句还是特殊疑问句,放在宾语从句里都是陈述句语序。 (板书)改写宾语从句。 陈述句Doctor Li is very patient. 2

It is well- known that _____.一般疑问句Is Doctor Li very patient? John wants to know __________(用if或者whether引导) 特殊疑问句How is Doctor LI? John wants to know ____ 练习

Part 1 课堂练习(paper)

Mike gets up at seven in the morning.He says that--- Mike gets up at seven in the morning

The teacher asks-- if Mike gets up at seven in the morning..The teacher asks what time--- Mike gets up in the morning.我们已经了解了宾语从句的引导词和语序,下面我们来学习下宾语从句的时态。 (卡片,贴在上面时态的旁边)口诀:主现从任意

主过从过去 从真理用现在 一张paper发 朗读并且分析主句从句的时态  主句用现在时,从句可用任意时态。可归纳为“主现从任意”

Do you know what time the ship leaves? Do you know when John was born? Do you know if John has paed his exams?  主句用过去时,从句用过去的某个时态。可归纳为“主过从过去”

He said he had a very good journey home.He asked if they had come.3.主句用过去时,从句是科学真理、客观常识、名人格言时用一般现在时。

3

He told me that the earth goes around the sun.(自然真理客观现象) He didn’t know that summer comes after spring when he was five years old.

注意:4情态动词could/would用于,“请求”,表示委婉、客气的语气时,从句不受主句的约束。

Could you tell me where I can buy a pencil sharpener? 5主句是一般过去时,从句中有具体的过去时间状语,即使从句动作发生在主句动作前,仍用一般过去时。

  The teacher told me she was born in 1960.I heard that he went to Paris last night.宾语从句的一些特殊句式

 1动词think, find, consider, believe, feel, make等后it为形式宾语,后跟名词或形容词作宾补,而真正的宾语——that从句则放在句尾)

We think it our duty that we should help others.I find it impoible that he should finish the work in two days.2.否定转移

若主句主语为第一人称且谓语动词为think, consider, suppose, believe, expect, gue, imagine等,其后的宾语从句含有否定意义,一般要把否定词转移到主句谓语上,从句谓语用肯定式。

I think he won’t come here.

(

) I don’t think he will come here.

(

) 2.当宾语从句的引导词正好做主语的时候,语序不变,比如常用的what和who Could you tell me who knows the answer,please?

The small children don't know what is in their stockings What’s wrong?(what was wrong)

What’s the matter?(what was the matter)

4

What’s happening? What happened? eg:

I don’t know what’s the matter.I don’t know what the matter is.(F)

Can you tell me who is over there?(who做主语) Can you tell me who he is ? (who做表语)

第17篇:初中英语语法宾语从句试讲教案

宾语从句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复习什么是宾语。动词/介词后面的名词就是宾语。

I play basketball.We are talking about our homework..2.宾语从句就是在宾语的位置上放一个完整的句子。 3.I love that I can earn some coupons.板书:He knows me.He knows what’s wrong with his wife.

说出2个句子的宾语。

第一个句子的宾语是一个词构成的,第二个句子的宾语是一个句子,我们称这种做宾语的句子叫宾语从句。在句子中充当宾语的从句叫宾语从句。其中 he knows 叫主句,what’s wrong with him是从句。

说出下面4个句子的主句和从句。

A.He said that he had a very good journey home.B.He asked if /whether they had come.C.He told me that the earth goes around the sun.D.He asked me how he could get to the nearest post office.总结:。。是主句,剩下的是由that,if,how引导的宾语从句。

初步认识了宾语从句,下面我们开始了解宾语从句的三要素 引导词(连接词) 语序 时态

1)从属连词that引导陈述句宾语从句,在口语或者非正式语中可以被省略

1

比如上面四句话中的A,C就是that引导的陈述句的宾语从句。如果省略掉that,该如何修改。(让学生口头修改)

A.He said that he had a very good journey home.C.He told me that the earth goes around the sun.2)由从属连词 whether, if 引导一般疑问句的宾语从句,表示“是否”,比如上面的B就是由if引导的宾语从句,

B.He asked if /whether they had come.3)由连接代词

who,whom,whose,which,what, whoever, whichever, whatever 和连接副词 where, how, why,when引导的宾语从句

代词或副词连接主句和从句,并在从句中担任句子成分,具有一定的意义,不可省略,比如上面的D。

D.He asked me how he could get to the nearest post office.注意:关于是否if/whether .Whether,if 引导宾语从句:两词可互换,但是下列情形除外:

1).whether从句中有or not

Eg:Whether rain or not we will go to the park. 2).whether从句做介词宾语

3) whether后可以加or not,但是if不可以.

4) 在不定式前只能用whether.

(如:I can’t decide whether to stay.我不能决定是否留下。)

5) 避免歧异时,我们常用whether而不用if.

6)decide 后边的宾语从句要用whether.Paper课堂

2

1.I asked her __________ she had a bike.2.We’re worried about ________ he is safe.3.I don’t know ________ or not he is well.

继续观察上面的四句话,请问宾语从句的语序有什么特点?(陈述句语序)不管原来的句子是陈述句,一般疑问句还是特殊疑问句,放在宾语从句里都是陈述句语序。

(板书)改写宾语从句。 陈述句Doctor Li is very patient.

It is well- known that _____.一般疑问句Is Doctor Li very patient? John wants to know __________(用if或者whether引导)

练习

Part 1 课堂练习

Mike gets up at seven in the morning.He says that--- Mike gets up at seven in the morning

The teacher asks-- if Mike gets up at seven in the morning.

我们已经了解了宾语从句的引导词和语序,下面我们来学习下宾语从句的时态。

(卡片,贴在上面时态的旁边)口诀:主现从任意

主过从过去 从真理用现在

3

一张paper发 朗读并且分析主句从句的时态  主句用现在时,从句可用任意时态。可归纳为“主现从任意”

Do you know what time the ship leaves? Do you know when John was born? Do you know if John has paed his exams?  主句用过去时,从句用过去的某个时态。可归纳为“主过从过去”

He said he had a very good journey home.He asked if they had come.

3.主句用过去时,从句是科学真理、客观常识、名人格言时用一般现在时。

He told me that the earth goes around the sun.(自然真理客观现象) He didn’t know that summer comes after spring when he was five years old.

注意:4情态动词could/would用于,“请求”,表示委婉、客气的语气时,从句不受主句的约束。

Could you tell me where I can buy a pencil sharpener?

5主句是一般过去时,从句中有具体的过去时间状语,即使从句动作发生在主句动作前,仍用一般过去时。

 The teacher told me she was born in 1960.

4

 I heard that he went to Paris last night.宾语从句的一些特殊句式

 1动词think, find, consider, believe, feel, make等后it为形式宾语,后跟名词或形容词作宾补,而真正的宾语——that从句则放在句尾) We think it our duty that we should help others.I find it impoible that he should finish the work in two days.

2.否定转移

若主句主语为第一人称且谓语动词为think, consider, suppose, believe, expect, gue, imagine等,其后的宾语从句含有否定意义,一般要把否定词转移到主句谓语上,从句谓语用肯定式。

I think he won’t come here.

(

) I don’t think he will come here.

(

)

2.当宾语从句的引导词正好做主语的时候,语序不变,比如常用的what和who Could you tell me who knows the answer,please? The small children don\'t know what is in their stockings What’s wrong?(what was wrong)

What’s the matter?(what was the matter)

What’s happening? What happened? eg:

I don’t know what’s the matter.

5

I don’t know what the matter is.(F)

Can you tell me who is over there?(who做主语) Can you tell me who he is ? (who做表语) 连接词

语序

引导词+主语+谓语 时态

二、知识点讲解

1.语序问题——从句是陈述句语序(在讲课的时候,例句和配题都要反复重复这个原则)

什么是陈述句语序?就是主语在谓语动词前面。 ⑴ 引导词为that/whether/if 的从句

That 在句子中只做连接作用,没有实际意义

Whether 和 if 都表示“是否”的意义,区别是whether后面能加or not 而if 不能。 例句1:

I want to know whether Mike will come with you or not.陈述句语序! I want to know that Mike is good at English or math.陈述句语序!

⑵ 引导词为wh系列特殊疑问词(what which when where why who/whom)+how 例句2:

Do you know what lily’s phone number is.陈述句语序!

I wondered what you were doing at this time yesterday.陈述句语序! Marry asked me when we would take part in the competition.

2.时态问题

⑴观察例句1和2中的句子,我们发现,当主句为现在时(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从句的时态随便选。“你的时态你做主” 例句1:

P85/3 (2010 北京) Do you know _____ the capital museum? (主现从随便) Next Friday.-----时间状语说明动作发生在将来。 A when will they visit B when they will visit C when did they visit D when they visited [分析] 如何判断题目考察的点就是宾语从句? ①分析题干和选项。

当题干开空的前面是动词,常见的有tell know

ask并且选项都是由特殊疑问词引导 6

的一个完整的句子的时候,多为考查宾语从句。

②判断语序,陈述句语序。

选项设计一般为两个错误时态和两个错误语序。 不管时态先看语序。排除疑问句语序。

(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不明白什么是疑问句语序,就告诉学生,看到以下助动词后面是人称代词就是错误的。)

Is/are/am/was/were + I/we/you/they等人称代词

错误 Has/have/did/will/shall/should + 人称代词

错误

分析时态:主句是一般现在时,从句的时态“你的时态你做主”。——将来时态。

⑵ 当主句的时态是过去的某个时态(一般过去,过去进行,过去完成,过去将来),从句必须只能用过去时态。

注意:当从句陈述的是某个客观事实或者真理的时候,无论主句是何时态,从句都只用一般现在时。 例句:

He told me he would go to Canada.(主过从过)

三、总结

在这节课下课之后,要让学生们记住下面几句话。 ① 陈述句语序

② 主现从随便;主过从过;真理永远一般现在时态。

宾语从句做题方法论:

① 宾语从句出题位置一般为单选题目最后一道,看到选项多为wh特殊疑问词+完整句,开空前多为tell know ask这样的动词。 ② 观察选项,排除错误语序

③ 根据时间状语和主句时态,选择正确时态。

第18篇:初中物理教师资格面试试讲教案《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师资格面试越来越近,一篇优秀的教案对面试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特为考生献上初中物理教师资格面试试讲教案《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 理解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并且能够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够理清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的联系及区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为今后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打好基础。

情意、态度、价值观目标

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提升自身的审美情感.教学方法

实例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

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教学难点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区别,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快速浏览上面的信息,并且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1:比较A和B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学生:B运动的快,运行相同的距离,B用时短。 问题2:比较C和D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学生:C运动的快,在相同时间内,C运行的距离长

通过以上同学的回答,我们可以总结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两种方法: 1:一种是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时间长 的物体运动慢; 2:另一种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体运动得快,位移小 的物体运动得慢; 问题3: 那我们如何比较B和C的运动快慢

学生: 计算它们的速度大小。

老师提问:那具体如何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呢?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体的运动快慢-速度(同时板书) 新课教授:

一、速度

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阅读教材,同桌之间可以交流,同学们自主完成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包含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等内容,一会儿请同学来回答。

1定义:位移s与 发生这段位移所经历的时间t的比值。 V=S/t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 常用单位:km/h(或km·h-1)、cm/s(或cm·s-1) 3.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说明: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注:对于一个物理概念的讲解,一般是讲定义、表达式、物理意义、以及其单位、(方向)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问题:F1方程式赛车,在100s内运行了13公里路。那么每秒运行全少公里? 回答:每秒0.13公里

那汽车是否在每秒内都跑0.13公里呢? 答:否,因为汽车有个加速阶段,开始阶段跑的慢 ,后期跑的快。

老师总结:对于F1赛车,我们不会关注其某一秒的速度,更全的是需要粗略了解其在某一赛段的运动快慢,这时候就可以把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0.13公里每秒的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此时的速度就称为平均速度。所以在变速运动中就用这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

学生根据速度的概念,归纳出平均速度的概念 1平均速度

1)在变速直线运动里,运动物体的位移和运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用V表示

2)老师对平均速度概念进行以下说明:

a.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表示的是物体在t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这实际上是把变速直线运动粗略地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

b.这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问题:F1方程式赛车,在100s内的平均速度是0.13km/s,是否说明他在前50秒或后50s内或其它某段的平均速度也一定是0.13km/s。

学生回答:不是,平均速度只是对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位移内)而言的,对同一运动物体,在不同的过程,它的平均速度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平均速度需须指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的。

老师总结:这位同学说的非常正确,平均速度不是各段运动速度的平均值,需须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来求解。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物体在某一个时间段或某一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那我们如果想要精确知道某一个时刻的速度,就需要学习另一个和速度相关的概念瞬时速度。同学通过看书和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来自主学习完成瞬时速度的学习,主要包含定义、意义、方向。

2.瞬时速度

(1)定义: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此时刻(或此位置)的瞬时速度

(2)意义: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它能精确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

老师总结:

(3)对于瞬时速度的理解:瞬时速度是在运动时间t趋于0时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V=S/t ,t趋于0时的极限就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

(4)瞬时速度的方向:瞬时速度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相同,(若是曲线运动,瞬时速度的方向是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与轨迹在该点的延伸方致) 问题:同学们思考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学生:平均速度是指某一段时间或者某一段位移内的速度,瞬时速度是指某一时刻的速度。

教师总结:平均速度是过程量,瞬时速度是状态量

三、速率:

老师提问:速率和速度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速率指的是速度的大小,是标量,速度是矢量

老师总结:速度分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那么速率也就有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同学们 思考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的定义。

学生答: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平均速率:平均速度的大小叫平均速率,

教师总结:这位同学回答对了一部分,对于平均速率的定义,同学们需要注意: 1)定义:路程与发生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2)速率是标量。

3)注意: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巩固提高:

【例题】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速度是10m/s,那么这个物体( ) A.在这一时刻之前0.1s内位移一定是1m B.在这一时刻之后1s内位移一定是10m C.在这一时刻起10s内位移可能是50m D.如果从这一时刻起开始匀速运动,那么它继续通过1000m路程所需时间一定是100s 小结:通过提问同学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 一:速度 V= S/T 二: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1 定义 2 物理意义 三:速率 1平均速率 2瞬时速率 教学反思

第19篇:初中物理机械能教案

机械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知道弹性势能。

2.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一系列物理实验,学习观察物理实验现象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再次加深对控制变量法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有关动能、势能的知识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

难点:学生设计完成探究试验,并交流评估各自的实验方案

三、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指导阅读法,演示法

四、教学实验仪器:

乒乓球、沙子、小桌子、模型小汽车、铜块、细线、木块等

五、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

师: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个现象(老师在桌子上放上一张纸和一个乒乓球,用扇子扇风,纸和乒乓球被风吹走)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风把纸和乒乓球吹走了。 师:那么风能把火车吹翻吗? 生:(一般)不能。

师:请同学们观看一个新闻片段。(风吹翻火车) 师: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

生:太可怕了,风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力量呢?

2、新课教学:

师:那么,我们带着疑问,走入今天的课堂。首先,请同学观察下面四幅图,分析一下这四幅图中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生:他们都在运动。 师:很好,那么结合前面我们所学功的知识,这些运动的物体能不能对别的物体做功呢?像这样,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他具有能。能够做的功越多,我们就说他具有更多的能。请注意,能够做功指的是他具有的本领,能不能确定他一定正在对别的物体做功呀?不能!!!像刚刚那样的四个物体,是由于运动而具有对其他物体做功的能力,我们把这种能称为动能。那同学们能不能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具有动能的物体呢? 生:……

师:其实,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动能,主要是看这个物体是否在运动。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辆运动的公交车发生了什么事情?(看视频)刚刚的视频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生:公交车将小汽车撞飞出去了! 师:我这里也有一辆小汽车,(拿着道具模型)现在它也在运动,如果是这辆小汽车装上视频中的小汽车,会把小汽车撞飞出去吗?

生:不能;

师:那这说明,运动的物体都有动能,但是动能是不是都一样大呀?(不是)动能有大有小,那么这个动能的大小到底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同学们大胆的猜想一下:

生:猜想:(质量;体积(乒乓球和小钢珠);速度)

师:这都是我们的猜想,那要验证我们的猜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实验)请同学们自己先运用自己手中的器材设计一下;

(控制变量法;做实验,得出结论)

师:现在,老师拿出一个铜块,放在这张桌子上,同学们会担心,铜块撞伤你吗?(不担心)那我用一根细绳将铜块吊起来,放在你的头上,你担心吗?为什么呢?

生:可能会回答担心绳子断了,砸到头。

师:这个铜块是因为动起来让你觉得担心吗?不是!是因为这个铜块被举高了而担心。那也就是说虽然这个铜块没有动起来,但是因为被举高了也具有了做功的能力。那这种因为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就叫做重力势能。同样的,重力势能有大有小,我们根据动能的探究过程来探究一下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我这里有一盒沙子,在沙子上面,放上一张桌子,将一个铜块举高,松手,铜块将桌子砸进沙子中,桌子陷入沙子中越深,说明这个铜块能对桌子做更多的功,具有更多的能;反之,则不然。

(控制变量法;做实验,得出结论)

师:通过学习,我们得出,物体由于运动或者被举高都会具有能,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的速度有关,而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有关;那我这里有根橡皮筋,现在既没有运动也没有被举高,是不是就不具有能,不能对物体做功呢?看个小实验,用橡皮筋将纸弹出去,橡皮筋能将纸弹出去,说明此时此刻的橡皮筋也具有能,但是这种能不是因为运动也不是因为被举高,而是因为发生了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这种能,我们就叫做弹性势能,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在课堂上讨论了,只是给同学看看老师已经做过的一个实验,同学能够知道弹性势能的大小也不是都一样的,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总的来说都是势能,我们把势能和动能的合起来称之为机械能。

六、课堂练习:

1、看图说出图中的物体各自具有的是什么样的能。

2、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情景引入中风吹翻火车,滴水川石。。。。。。

七、课堂小结:(主要小结知识和实验方法)时间还很多的话,还可以让同学们讨论一下,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对生活有哪些启示:比如火车被吹翻,公交车撞飞小汽车要注意控制好速度,又比如滴水穿石,不能小觑大自然的威力等等

八、课后作业:

第20篇: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2

3 1

2止的情况.

3

、知道机械运动、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能力目标:、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情感目标: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

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

教法建议

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

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

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单元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学过程 分析

一,机械运动

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绝对不动的例子吗.

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注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

二,参照物

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注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并深入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

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描述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教师提供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讨论,由教师评价.提供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情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

三,匀速直线运动

观察一些实例,可以提供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注意匀速解释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认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而物理研究问题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的.

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提供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

1

2

3

4

1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课题】 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 学生小组【参考题材】 .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 .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 .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 .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 .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

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

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

初中物理温度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温度试讲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