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单课时教案设计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8-30 08:36:26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解决问题》课时教案设计

《解决问题》课时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材第2~5面例

1、例2,练习一第

1、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主地理解数学信息,从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感受到对于一个实际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愉快的寒假生活已经结束了,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假期里,你们去过哪些地方?都玩过些什么呢?

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很多有趣的游乐园,大家想去看看吗?(出示游乐园情景图)(教材第2~3页图)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激发兴趣

请大家仔细观察,游乐园中的小朋友们都在干些什么?在这些游乐项目中,你最喜欢哪一项呢? 2.学生回答后,电脑显示(教材第4页例1)游乐园情景图(或出示挂图).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情景,说说他们在做什么? (2)通过观察,让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

教师谈话: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后来又走了6人.大家想一想: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对于提出的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3)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学法尝试: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想的:我可以先算一共有多少人看戏,用22+13=35(人),再从35人里减去走了的6人,35-6=29(人),这29人就是现在看戏的人数.我还可以这样来算:因为走了的6人是从22人中走的,所以我可以先从22人中减去6人,22-6=16(人),再用剩下的16人加上又来的13人,16+13=29(人),这29人就是现在看戏的人数.] (4)小组汇报,教师板书:

第一种方法:22+13=35(人)35-6=29(人) 第二种方法:22-6=16(人)16+13=29(人)

(5)你们谁能把这两道列式写成一道两步式题吗?同桌探讨,共同学习,教师指名演板:

22+13-6=29(人)22-6+13=29(人)

(6)教师小结:通过对这幅画面的观察,根据画面提供的条件,同学们提出了问题,并且想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只要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解答都可以.

3.教学例2.

(1)电脑显示(第5页例2)面包房(或挂图). (2)观察画面,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共同解决. (3)小组汇报,教师板书:

第一种解法:54-22=32(个)32-8=24(个) 第二种解法:22+8=30(个)54-30=24(个) (4)想一想:谁能把这两个列式写成一道两步式题吗?同桌探究,合作学习,指名口述,教师板书:

第一种解法:54-22-8=24(个) 第二种解法:54-22+8=40(个) (5)同学们看一看,上面两种解法的结果怎么不相同呢?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呢?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小结:问题出在应该先将第

一、二组买的个数合起来后,再用54个面包的总数减去第

一、二组买去的个数.要想先算22+8,就要把22+8用小括号括起来.有小括号的算式,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如:54-(22+8)=24(个),这就与第一种解法的计算结果相同了.

[学法反思;通过上面的学习和讨论,使我学会了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并且知道了对于一个实际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只要我们多分析,多思考,就不愁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我还学会了怎样运用小括号,有小括号的算式,应该先算小括号里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是太多了,真有趣.]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公共汽车上原来有乘客24人.现在公共汽车上有多少人? 2.饲养场共养家禽98只.鹅有多少只?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同学们,通过对上面两幅画面的观察,大家都能根据画面提供的条件提出问题,并且基本掌握了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解决问题).通过讨论和分析,同学们还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解答同一个问题,并且还认识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的算式,就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大家真聪明,希望今后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热情,进一步去探索数学的奥秘.

五、课后作业,辅助消化 练习一第

1、2题.

教练创新

课后作业指导 练习一第1题: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明确题目要求,再让学生独立思考,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第2题:先让学生说说图意,然后思考要解决的问题.着重练习如何正确使用小括号,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答案:94-(34+29)=31(个)

补充习题及解答

1.育英小学合唱队原来有48人.

2.二年级(1)班男生有25人,女生有23人.参加拔河比赛的有14人.

还有多少人没有参加拔河比赛? 3.小亮、小玲和小芳三人拍皮球共拍了98下.

小芳拍了多少下? 4.

[解答:1.答案一:48-9+15=54(人)答案二:48+15-9=54(人)答案三:48+(15-9)=54(人)或15-9+48=54(人)2.25+23-14=34(人)3.98-31-35=32(下)或98-(31+35)=32(下)4.50-25-23=2(本)或50-(25+23)=2(本)答:50本书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材第

6、7页,练习一第3~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进一步巩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并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同一个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进—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进而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导入新课

1.口算: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2.指名演板.将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写成一道两步式题.

(1)42-30=12 (2)42+30=72 (3)95-35=60 (4)15+25=40 12+18=30 72-18=54 60-25=35 50-40=10

二、课堂练习,巩固旧知 1.出示课件(或挂图):

.(1)小刚想买一个机器人和一辆汽车,一共需要花多少钱? (2)小刚给了营业员阿姨100元,营业员阿姨该找回小刚多少钱呢? (3)你能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道两步式题吗? 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代表汇报,指名演板.(指两名学生,一名中等生,一名差生)

2.练习一第4题.

独立作业,自主学习.将计算结果填写在课本表格“总分”栏内,然后同桌交流,最后全班订正.

三、深化练习,点拨难题 练习一第5*题.

1.引导学生看图思考. 2.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3.教师点拨:爸爸今年35岁,还要过多少年爸爸满50岁?50-35=15(年)我今年8岁,15年后我有多少岁?8+15=23(岁)还有一种思考的方法:我今年8岁,爸爸今年35岁,爸爸比我大多少岁?35-8=27(岁)爸爸比我大的岁数是不会变的.爸爸50岁时,我应该有多大呢? 50-27=23(岁)

答案一:50-35+8=23(岁)答案二:50-(35-8)=23(岁)

四、课后作业,辅助消化 练习一第3题.

教练创新

课后作业指导

练习一第3题:先让学生说明图意,然后思考要解决的问题.答案:58-6-7=45(只)或58-(6+7)=45(只)

补充习题及解答

1.鸡屋里原来有54只小鸡.现在鸡屋里还有多少只小鸡?

2.3*.李军有50元钱,他买了一辆玩具汽车和一架玩具飞机,还剩多少钱?(你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

[解答:1.54-8-6=40(只)或54-(8+6)=40(只)2.54+27-39=42(本)或54-39+27=42(本)

3*.50-25-18=7(元)50-(25+18)=7(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材第

8、9页例3和“做一做”,练习二第

1、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会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3.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4.通过分析思考,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

教学重点

学会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或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抢答: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

2.把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写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式题. (1)37+18=55 (2)63-24=39 (3)18=50 55-24=31 39+17=56 89-50=39 3.二年级3个班共栽树98棵.二(1)班栽了35棵,二(2)班栽了32棵,二(3)班栽了多少棵?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例3.[出示课件(或挂图)教材第8页图.]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并说说图意,提出问题,应该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法尝试:通过观察画面,我知道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人玩,后来又来了7个人,小精灵问我们现在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是这样想的:有3组小朋友正在玩跷跷板,每组4人,用4×3=12(人),后来又来了7人,用12+7=19(人),列综合算式是,4×3+7=19(人)这19人就是跷跷板乐园一共的人数.)

(2)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激趣探究.还可以怎样算?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学法尝试:我是这样想的:跷跷板的左边有6人,右边也有6人,再加上后来的7人,一共有19人,可以列式为:6×2+7=19(人).我觉得还可以这样算:4×4+3=19(人)] (3)小组交流,各组派代表汇报,教师归纳小结. 2.做一做.(多媒体出示课件或挂图)(教材第9页的彩图)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画面上有些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能解决吗? (2)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3)小组交流,各组派代表汇报,然后教师归纳小结.

[学法反思:通过对上面两幅彩图的观察和分析,使我进一步地懂得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只要认真观察,就可以发现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多思考,就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方方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8页,看了6天,还剩32页没看完.这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 2.爸爸买回2盒月饼,每盒8个,送给爷爷7个,还剩多少个月饼? 3.妈妈在超市买了3支牙膏和一个碗,一共花了多少钱?

学生独立练习,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注意辅导差生.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板书课题),大家的学习热情都很高,学得很好.大家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都有些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五、课后作业,辅助消化 练习二第

1、2题.

教练创新

课后作业指导

练习二第

1、2题: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图意,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答案:1.3×9+6=33(个)2.5×9-15=30(个)

补充习题及解答

1.数一数,算一算.

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

体? 2.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3.

还剩多少棵白菜? 4.

买两副羽毛球拍和一副乒乓球拍一共要多少钱? [解答:1.6×6=60(个)2.3×4+3=15(个)3.6×8-10=38(棵)4*.18×2+12=48(元)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练习.(教材第

10、11页,练习二第3~5题)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让学生从具体的生活实际中去观察、思考周围的数学问题,进而巩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喜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巩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及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导入新课

1.出示口算卡片,男生读题,女生口算;再女生读题,男生口算,轮流交换.

2.解决问题.

(1)一盒铅笔5元,一盒彩笔15元.刘莹买3盒铅笔和一盒彩笔一共要花多少元? (2)一条毛巾3元,一袋洗衣粉2元.妈妈买4袋洗衣粉和一条毛巾一共花了多少元? (3)一箱粉笔28元,李老师买了3箱粉笔,付给售货员100元,应找回多少元? (4)幼儿园的阿姨买来50个桃子,分给大班的8个小朋友.每人分4个,还剩几个? (5)停车场上停了5排汽车,每排8辆,又开来12辆,现在停车场一共有多少辆汽车?

二、课堂练习,巩固旧知 1.练习二第4题.(课件出示)

(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理解表意. (2)同桌相互讨论,合作学习.

(3)将计算结果填写在课本统计表“总分”栏里. (4)全班交流订正.

2.妈妈去中百仓储买东西,她给收银员50元,应找回多少元? (1)如果买4条毛巾,每条毛巾3元,应找回多少元? (2)如果买5筒牙膏,每筒牙膏4元,应找回多少元? (3)如果买6块香皂,每块香皂5元,应找回多少元? (4)一个暖水瓶24元,一个鞋架12元.如果妈妈只买这两件东西,应找回多少元? 上面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完成后相互交流订正.老师巡视,注意辅导学生.

三、深化练习,点拨难题 练习二第5题.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1)先平着一层一层地拆开看; (2)再竖着一层一层地拆开看;

(3)最后从背面竖着一层一层地拆开看. 每拆开一次,要求学生列式计算一次,由此可见,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的. 2.参考答案:

①3×3×3-2=25(个) ②3×3×2+7=25(个) ③3×3+3×3+7=2

5(个) ④9×2+7=25(个) ⑤9×3-2=25(个)

四、课后作业,辅助消化 练习二第3题.

⑥3×8+1=25(个)

教练创新

课后作业指导

练习二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图意,再让学生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答案;2×8+5=21(元)

补充习题及解答 1.

菜园里种了53个萝卜.每只小兔拔5个萝卜,菜园里还剩多少个萝卜? 2.陈老师带了5个同学去参观植物园,用20元钱买门票够吗? 3.

一共有多少个胡萝卜? 4.王老师买了6顶帽子和一个书包,一共要付多少钱?

[解答:1.53-5×5=28(个)2.5×3+5=20(元)3.3×5+3=18(个)4.6×6+25=61(元)]

推荐第2篇:《赤壁之战》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

研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的一种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本课时的研读模式主要是:引出研读主题、领悟研读策略、开展研读活动、分享研读成果。立足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以读为本的理念,在课堂上注重全员参与,注重探究过程,注重品读感悟。

课前准备:

1、引领学生看《三国演义》,谈自己喜爱的英雄人物。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

1、运用研读策略,以“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为研读专题展开研读活动。

2、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教学过程 :

一、引出研读主题

1、请用“虽然……却……”或者“虽然……但是……”简单地说说赤壁之战的大概内容。

2、那你此时心中最大的疑问是什么?下面我们就重点研究这个问题。

二、领悟研读策略

1、答案在哪里?那你觉得该怎么研究它?

2、教师总结。

3、出示表格,指导填写时的注意点。

《赤壁之战》研究者:_____________

以少胜多的原因 关键指数 ☆

三、开展研读活动

1、学生自主研读、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掌握学情。

2、同学合作,交流成果。

四、分享研读成果

板块

一、黄盖:考虑周密,巧妙安排

(1)东吴兵少,抵挡不住80万大军。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

(2)黄盖的船离曹操的船队不到1千米了,黄盖叫兵士们把20船芦苇一齐点着,大家上了小船,解了缆绳,让这20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了曹操的船队。

板块

二、东南风:借风行船,借风烧船

(1)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

(2)黄盖的船把帆张足,快得像离弦的箭。

(3)黄盖的船离曹操的船队不到1千米了,黄盖叫兵士们把20船芦苇一齐点着,大家上了小船,解了缆绳,让这20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了曹操的船队。

板块

三、曹操:骄傲自大,轻信黄盖。

(1)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了不得。

(2)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

五、总结胜利经验

1、看来取得这次战斗的胜利还真不容易!现在谁来帮帮黄盖总结一下胜利的经验?

2、全班交流。

3、总结。

推荐第3篇:《坐井观天》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坐井观天》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一、教学模式研究:

1、名称:小学语文尝试发现模式。

2、主要特点:尝试发现。

3、主要流程:

主动尝试 → 各种比较 → 求异发现 → 巩固深化

4、操作要点:

学生:看图、思考、学文、比较、发现问题、讨论解决问题。

老师:引导、评价、鼓励、学法指导。

5、培养目标:提高观察思维能力,发展求异思维。

二、教材简析:

《坐井观天》讲的是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的一则寓言故事。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说明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正确,是不对的。

三、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沿、际两个生字。理解坐井观天、井口、井沿、说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

2、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3、使学生懂得学习、做事、学本领都要开扩眼界,不能自以为是。

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看、说、读、思结合,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5、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重点、难点:

读议关键词句,提出问题,在图文帮助和老师引导下,通过讨论解决问题,懂得青蛙之所以错的原因。

五、教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时:

2教时

1 / 7

教学要点: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意。

2、创设情境,设置思维训练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教学过程 :

课前谈话:

1、击出动画:《井底的小青蛙》歌曲。

2、小青蛙坐在井底,整天把它的井来夸,它是怎么说的?(我的井儿比天大)

3、那么,你看到的天有多大呀?

4、小青蛙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一、看图引疑,揭示学法要求。

1、揭题引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只井底小青蛙的故事《坐井观天》。击出课题,并释题意。

2、看图引疑:

①(出示插图)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随机引导,抓住落字和停字比较,理解井沿)

②仔细观察青蛙和小鸟的神态,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看图质疑)(设想学生可能会提: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

3、欣赏课文释疑:

边欣赏课文边想想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事?

4、引出学法要求: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动动小脑筋,读读书,自己提提问题,讨论问题,比比谁最聪明。

二、研读课文,初步体会寓意。

(一)尝试学习,研读2~4自然段。

1、尝试学文。自由读文,边读边想,在不懂的地方打上?。

2、质疑问难:(估计学生提出的疑难词句有:天不过井口那

么大、说大话;当学生提到说大话不理解时,随机引导学生围绕说大话再来提问题。)

3、思考难点,发现问题。

思维训练点⑴:围绕说大话讨论。估计有以下问题:

① 什么叫说大话?

2 / 7

② 青蛙认为谁说大话?(找找,读读第四自然段)。

③ 青蛙认为小鸟说了什么大话?

④为什么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呢?

(读议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⑤小朋友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吗?

4、比较体会,解决问题。

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它飞过田野,飞过大海让学生体会到小鸟见多识广,说的不是大话,而是实话。

5、引读2~4自然段。

6、小结学法:抓住重点词语,自己提出问题,看看读读想想,

自己解决问题。

(二)迁移学法,研读5-7自然段。

1、读后思疑,学句质疑。快速轻声读5-7自然段,出示以下

句子,比较、提问。

2、引导讨论,解决问题:

思维训练点⑵:是谁弄错了。(估计有以下问题):

① 为什么小鸟说青蛙弄错了?(读议:无边边际)

②青蛙笑什么?为什么青蛙认为自己不会弄错的?

体验:用纸圈成筒当作井让学生看天花板,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因纸筒壁挡住了视线,所以看到的天花板很小,只有井口那么大,从而让学生明白不管是青蛙还是小鸟,坐在井里看天,都只能看见井口那么大。

③你们认为到底是谁错了?错在哪儿?

④假如你是小鸟,你怎么劝青蛙?(想象说话)

⑤读第七自然段,思考小鸟笑什么?(抓住重音也字)

为什么小鸟说你是弄错了。和前面小鸟说你弄错了。有什么不一样?

3、学句质疑。

思维训练点⑶:为什么要跳出井口看一看?

① 齐读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

读了这一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

为什么小鸟要青蛙跳出井口看一看呢?

② 讨论解疑。

5、学法小结:抓住重点句子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

三、激发想象,拓展深化寓意。

1、青蛙后来会不会跳出井口来看天呢?

2、谁愿意来表演跳出井口的小青蛙,看看它会说些什么?

(指名上台表演)

3、你想对青蛙说些什么吗?

3 / 7

4、小结:我们可不能像做青蛙那样

5、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加深字词记忆。

1、认读生字词。

2、生字抄字(评议、修改)

4 / 7

5 / 7

6 / 7

7 / 7

推荐第4篇:课时教案设计2[版]

课时教案设计2-2-1 课题

信息窗2: 饲养海产品

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三维目标

1.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赶海队伍的归来,看到他们从海里捕到了许多海产品,他们把这些海产品怎样了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合作探究

1.出示情景图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你能根据他们的对话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吗? 2.学生观察情景图,自主提问,师板书 3.有选择解决问题:

(1)一共夹了多少根海带苗?生列式:29×3= ①学生估算

②牵引不进位乘法竖式原理,独立尝试列出竖式 指名边说算理,师边板书:

2 9 ×

3 ————

2 7

……6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8 7

③注:进位的标记“2”要写的小一些,避免与其他的数字混淆。

三、巩固练习

1.先估一估,再算一算。(自主练习1) 38

16

52 × 2

× 4

× 4 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 2.填一填。自主练习2 学生独立观察统计表,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通过估算和竖式计算将结果算出,并填写到统计表中。集体订正。 3.先估算,再笔算(自主练习4) 27×3

5×18

63×3

6×13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可以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四、教学小结

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教学反思

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掌握不错,能够正确书写竖式,理解算理。

推荐第5篇:猫(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15 《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王金丽

教学目标:

1、认识“乖、凭、职、痒、淘、辟、勃”7个生字,会写“性、格、凭、贪”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枝折花落、生气勃勃”等词语;读准多音字“折、屏”,并组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写了猫的古怪性格(1-3自然段)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4自然段)的内容。

3、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猫的性格特点的。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猫的性格特点的。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进而感受作者对猫的喜欢。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二、检查生词的预习情况

出示生词,生读(指名读、齐读),师正音。红色的字不仅要求会认还要会写,提醒学生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凭”字的上半部分是“任”,最后一笔稍短;“贪”字的上半部分不能多加一点写成“令”,“辟”字的左边不要多一点)。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一)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

大猫

满月时的小猫

(二)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概括这两部分内容的句子。

第一部分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第二部分写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四、研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一)“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句话中的“古怪”是什么意思?

(二)快速浏览第1-3自然段,看看猫的性格古怪体现在哪些方面?用简单的词语说一说。

猫的性格古怪主要体现在(板书)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可亲,任性;胆小,勇猛。

(三)精读第1自然段

1、体会“老实”

(1)猫的老实体现在哪里?谁能找出来读一读。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2)你体会到了什么?

(3)是呀,多么老实乖巧的猫,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4)如此乖巧的猫,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

2、体会“贪玩”

(1)这么老实的猫其实也很贪玩,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 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2)模拟情景,说说都有谁会呼唤它,会怎样呼(若干学生想象尝试)。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这真是一只及其贪玩的猫啊!

3、体会“尽职”

(1)猫究竟有多“尽职”呢?谁能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屏息凝视”什么意思?看图片理解意思。让学生体验一下“屏息凝视”, “屏息凝视”10秒钟。 (4)你能通过朗读的轻重缓急,来表现这只工作相当尽职的猫吗?(指名读) (5)改变原句,进行视野的拓展。

(6)如此尽职的猫,怎么不令人喜爱呢?有感情朗读。 (7)整个第一自然段都洋溢着作者深深地喜爱之情,我们一起带着这份喜爱之情,有滋有味地再来读一读。 (8)我会说

3、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猫的哪些性格?(师指着板书问,生回答“老实、贪玩、尽职”),这样的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所以老舍先生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推荐第6篇:《月光曲》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月光曲》第二时教案设计

第二时

时目标:

⒈理解“清幽、恬静、陶醉”等词语的意思。

⒉初步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体会《月光曲》的魅力,背诵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

⒊进一步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

⒋想象贝多芬离开后兄妹俩的对话,续写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回顾。

学生简要介绍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说明:回顾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复习根据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学习8—10小节,感受《月光曲》的魅力。

⒈出示写景句,理解“清幽”,指导“幽”的书写。

⒉播放《月光曲》音乐,引导学生想象乐曲所描绘的情境,进行个性化的描述。

⒊了解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

⑴自读第9小节,用直线划出哥哥想象的内容,尝试读出感受。

⑵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交流感受,体会旋律的变化和贝多芬的情感,随机指导朗读。

⑶配乐,师生合作朗读,尝试背诵。

⒋理解“恬静”,从盲姑娘的神态中感受音乐给她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说明:本环节主要采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朗读中了解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体会乐曲的美妙旋律和音乐给兄妹俩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并初步感受联想的表达效果,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⒌引读第10节描写贝多芬的句子,结合“飞奔”感受贝多芬急切的心情。指导朗读。

⒍想象贝多芬离开后兄妹俩的对话,续写文内容。

说明:在想象写话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同时,学习运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写好一段对话,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贝多芬的人格魅力。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⒈围绕《月光曲》得名的原因展开讨论。

⒉感悟人们赋予《月光曲》这一“传说”的内涵。

说明:围绕《月光曲》得名的原因,通过对“传说”的深入理解,感受音乐家用高超的技艺、真挚的情感、丰富的想象进行创作,为热爱音乐的人带来幸福和快乐,进一步揭示文主题。

推荐第7篇:《詹天佑》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詹天佑是怎样克服修筑京张铁路的困难的。

3、理解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的方法。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选取典型材

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继续学习课文:

1、(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文章一开头,作者就对詹天佑进行了

高度的评价,称他是——

出示: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齐读:)

2、詹天佑杰出的才能都融入了他修筑铁路的三件事中了 (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勘测线路是修筑铁路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引读:课件出示):哪里 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 进行周密计算。

3、质疑:那么他是怎么勘测的呢?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用不同符号找出詹

天佑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

谁来说说詹天佑的语言?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请同学自读这句话,抓住关键词语谈谈自己的体会。

(詹天佑要求工作人员勘测、绘画、计算等都要精确、严密,决不能含糊、马虎,这句话表现了詹天佑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詹天佑是这么说的,他又是怎么做的?

(ppt出示):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读着这一段段文字老师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画面,闭上眼睛,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选择一个画面说一说。(拓展训练)

小结:我们看到了一个永不言弃的詹天佑。带着自己感受到的画面,读好这段

话。(齐读)

当詹天佑遇到这些困难时,又是怎样想的?(映示) 引述:

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他总是在想„„ 白天,他爬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在油灯下绘图、计算,这时他想„„ 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他总是想„„

真是拳拳爱国之心啊!他忘我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和所有工作人员,顺利完成

了勘测的线路。

过渡:在接下来的修筑过程中,詹天佑又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克服 的?自读课文

5、6小自然段,完成作业:

a.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画出隧道的两种开凿方法。

交流“开凿隧道”,请学生上黑板演示并说明。(提示:竖井开凿在山谷比较 好)

b.交流“设计人字形线路,老师请学生上黑板绘图并说明。 小结:看出詹天佑怎么样?

是呀,詹天佑的设计真的是巧妙,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始之

举,相信大家一定被他的这种杰出才能深深折服。

过渡:正是因为詹天佑有着杰出的才能和炽热的爱国心,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

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了两年,这件事——(引读)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 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二、延伸:

从京张铁路建成至今,已有百年,人们重新设计了詹天佑的铜像,每一天都有

成千上万来自世界的人民前来瞻仰(如外国游客、工程师、少先队员„„)站 在高大的铜像前,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选择一种人写一段话。注意抓住 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来写。

三、总结: 詹天佑这位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扬眉吐气的中国工程师,他的精神已深深

铭刻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这个伟大的名字。(高呼)

四、作业:

课外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课外收集几个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其他故事。

《詹天佑》

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张 慧 燕

西 村 二 小

推荐第8篇:《匆匆》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一、理解第一部分内容

1、读课文,这一部分讲的是什么?

2、作者用燕子去了再来,杨柳枯了再青,桃花谢了再开,是要说明什么?

3、紧接着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这里的“日子”代表的是什么?这里的“他们”指的是什么?

4、指导朗读。

二、理解第二部分内容

1、读课文,这一部分讲的是什么?

2、“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走,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是什么意思?

3、“我的日子滴 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4、理解词语的意思。

涔涔 潸潸

5、为什么“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呢?

6、时间是怎样溜走的?

7、指导朗读。

三、理解第三部分内容

1、读课文,这部分讲的是什么?

2、作者对过去的日子作了形象的比喻,是要说明什么?

3、“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是什么?

4、“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这句话中的“痕迹”是什么意思?

5、指导朗读。

四、理解第四部分内容

1、读一读,这部分讲的是什么?

2、这段话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五、总结课文

1、时间是怎样匆匆溜走的?

2、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

3、读了这篇文章,你相到了什么?

1、时间一去不复返,应抓紧时间,有所作为。

2)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溜走,要有效利用时间。

3)不以虚度年华,活得要有价值。

六、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时间 要珍惜

推荐第9篇:《负荆请罪》第三课时教案设计

一、复习

1、分角色朗读第二幕剧本。

过渡:在第二幕剧本中,我们认识了勇于改过的廉颇,对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临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蔺相如,还得认真地读读剧本第一幕。

二、精读剧本第一幕

1、轻声读这一幕,想一想;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

2、分组讨论。负荆请罪第三课时教案设计

4、指名说。

(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

语言: “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

5、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

(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6、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

三、分角色朗读。

四、学生质疑。

五、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负荆请罪

廉颇 蔺相如

对不住你 过去的事别提了 要是……

宽恕我

背荆条 扔在一边 避让

推荐第10篇:《苏州园林》教案设计(2课时)

《苏州园林》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①学习抓住事物的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②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③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④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进而认识祖国河山壮丽,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②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①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导入:提问中国有一座建筑在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获得金奖,你们知道是什么建筑吗? 同学各式回答,我告诉他们它叫“明轩”。然后展出ppt图片。它的原名不叫“明轩”,叫“殿春簃”,“簃”是书房。这是它的内景(图)。它是苏州的一个著名园林“网师园”中的一个庭院。

提问:同学们有参观过苏州园林吗?你知道苏州有四大名园吗?

明确:苏州四大园林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

然后展出拙政园,留园,狮园,沧浪亭的图片。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的文章,神游苏州园林。

二、简介作者

叶圣陶: (1894~1989),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 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是介绍苏州某处园林的特色,而是就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来说的。叶老的这篇文章不仅准确地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三、复习巩固说明文知识点 (1)什么叫说明文? (1)说明文是介绍客观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的文体。

(5)说明文的语言有哪些特点? (6)说明文的语言,要求简练、准确,讲究分寸。有时也运用生动性的语言进行说明,使说明事物更加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检查字词: 标本biāo鉴赏jiàn败笔bài雷同léi审美shěn镂空lòu蔓延màn阑干lán檐漏yán .........栽种zāi景致子láng蔷薇..zhì回廊.làng廊...qiángwēi斟酌..zhēnzhuó玲珑..línglóng 映衬闲适宜zhì ..yìngchèn叠嶂..diézhàng明艳照眼yàn安静..shì别出心裁.cái因地制.诸如此类zhū界而未界jiè珠光宝气zhū称心满意chèn假山池沼心jiàng .....zhǎo别具匠.盘曲嶙峋生姿fǔyǎng亭台轩榭磨lòuzhuó ..línxún俯仰....xuānxiè雕镂琢..带着问题快速阅览全文 思考:

1、文中哪句话能概括苏州园林总的特点?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作者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总特点的?分别对应了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亭台轩榭的布局(第3自然段);假山池沼的配合(第4自然段);花草树木的映衬(第5自然段);近景远景的层次(第6自然段)。

3、剩下的段落讲了什么?以上这些段落的说明顺序如何? 在讲答案之前,我会前向同学介绍说明文的说明顺序知识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 (4)说明文中为了使说明文字条理化,常运用一定的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文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空间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等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主要用于说明事理的文章,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第7自然段:角落的布置;第8自然段:门窗的琢磨;第9自然段:油漆的调配。其中3-6段讲园林特点的主要方面,7-9段讲次要方面(或者说细微方面)3-9段的说明顺序:从主到次。

4、全文的说明顺序又是怎样的?

4、第1自然段:说明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第10自然段:指出苏州园林的美还不止以上这些,引人回味。所以全文的说明顺序是:总分总(板书);主体部分3-9段的说明顺序是从主到次。

五、文本研读 1)朗读第一段

问题1: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什么叫“标本” 它和植物标本的“标本”相同吗?下面哪一句话呼应“标本”?

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矿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标志,记号。标准,规范、衡量事物的准则。作者选用“标本”一词准确地说明苏州园林的影响和作用。

这说明苏州园林影响很大啊!——下面将要学过的一篇课文中有一段话也提到苏州园林,是—— 《故宫博物院》写御花园的一段:“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连皇家园林都受苏州园林影响,可见苏州园林影响之大,地位之高! 问题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鉴赏”改为“欣赏”“观赏”可以吗?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观赏,指观看欣赏(见《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作者选用“鉴赏”一词,明确要求我们对苏州园林不只是观看,玩赏,还要作分析,评价。

问题3:对。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如果归纳一下这一段的段意,这句话可以做段意吗? 生 可以„„不可以„„可以,但不好。 师 怎样才好?

生 苏州园林的影响„„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师 很好。 2)朗读第二段

这一段有几个生字词:因地制宜、自出新裁、轩榭。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因,依照。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指关于论文、美术、建筑等的)。

轩榭:轩,有窗的廊子或小室;榭,建筑在台上的敞屋。

这一段有个中心句,是那句?或者: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问题1:把“务必”二字删去,可以吗?

“务必”加强肯定语气„„突出苏州园林的艺术标准高。 问题2(故意说错话)“无论站在哪个点上”可以删除,而且删除后句子更简洁。

复句的知识:“无论”表示“无条件”关系(把这几个字记下来)它强调苏州园林每个地点都是美的,没有不美的地方。删除了,对苏州园林的美的表达就不到位。 问题3把苏州园林说成“图画”,是什么说明方法?(在ppt上亮出说明的方法) 打比方。

问题4这段几次提到“图画”或“画图”? 生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四次。

师 其实应是四次半——还有一处没有用“图画”或“画图”,却也是在说图画,这就是—— 生 „„败笔。

问题5“败笔”的意思是——查查词典。

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 师 那么园林中的败笔指什么?

生 建得不好的地方„„不合图画美的设计„„欠美伤美的设计。 问题6“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是什么句式? 双重否定句式。

师 可不可以改为肯定句式——都心里想着口头说着„„ 不可以„„双重否定句比肯定句更肯定。

师 下面张老师给大家提供刘国正先生的一首诗,印证苏州园林的特点——知道刘国正是谁吗? 生 不知道。

师 不知道,翻开课本最后一页的“后记”,就知道了。 生 哦,编我们这套课本的顾问。 师 下面看他的诗,齐读—— 闲步网师园

寒花瘦竹岸边生,小阁回廊叠画屏。 我欲踱桥还却步,一池倒影怕人惊。

诗中哪一句说明苏州园林是“图画”? 第二句„„小阁回廊叠画屏。

这段再一个问题:匠师们怎样实现“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目标?„„大声朗读!

生 (读)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师 这是什么修辞方法? 生 排比。

师 这四个“讲究”分别领起下文一段,看看各领起哪段。 生 分别领起

3、

4、

5、6段。

师 好了,这节课就学到这里,下面各段,独立阅读,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3)苏州园林是怎样讲究亭台轩榭布局的?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加以说明?叫学生默读第3节,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不讲究对称,而求自然之趣。运用比较和比喻的方法加以说明。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继续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具体分析本文的语言待点;总结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阅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这一段。

2.第四自然段分几层?——理解这一段的层次。

答案:分两层: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堆叠和池沼设计的艺术。亦可分三层: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堆叠的艺术。③池沼设计的艺术。

3.苏州园林的假山有什么特点?

答案: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4.查字词典,说明什么是“技术”,什么是“艺术”。

答案: “艺术”和“技术”两个词恰切地解说了原因。艺术,指能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苏州园林假山堆叠是一种创造美的劳动,决不是机械的堆叠。

5.删除“仅”字,说“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行不行?为什么? 答案:不行,没有“技术”,也达不到“艺术”。 6.假山堆叠的艺术,需达到什么目标?

答案: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7.用元代维则的《狮子林即景》印证这一观点: 鸟啼花落水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 人道我在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8.哪些文字是对假山“艺术”的说明?

答案: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老师评:这段紧扣“图画”、“自然之趣”。 9..朗读:“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又是入画的一景。 正音,解释词语:着眼、相间、嶙峋(略)

10.苏州园林的池沼有什么特点?从课文中选两个字回答。答案:入画。教师点评:“入画”扣住前文“图画”。

11.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或者种些花草”后面为何用冒号? 答案:表示后面的文字是“总括上文”。顺便介绍冒号的两种作用:①提示下文;②总括上文。 12.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鱼戏莲叶间”的诗句出自哪里?你还能背诵吗? 答案: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3.“又是入画的一景”, “又”字可否删去?为什么?

二.阅读第五自然段

1.这一段的中心句是哪句?——第一句。

2.哪个词语点明苏州园林栽种与修剪树木的特点?——着眼在画意。3.“嶙峋”的意思是——突兀的样子。

4.本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几种?——作诠释,作比较,打比方,摹状貌。

作比较。如第5段:“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点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

描摹。如第5段中对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

小结: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不仅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而使语言既准确、鲜明又生动形象,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5.请指出本段运用“的表达方式。第1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木映衬方面的图画美

第2句是描写,描写了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第4句“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是议论,阐明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

6.欣赏苏州园林“栽种与修剪树木”图片,问题:这幅体现了什么特点?这是什么季节?„„ 三)第六段 四)第七段 教师领读:“游览者„„注意图画美。” 学生齐读:“阶砌旁边„„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第7节主要是讲什么?用什么方法说明?然后让学生默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着重说明“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主要用举例说明的方法。教师追问:举了几例?为什么读的时候感到不呆板?学生

思考回答。列举了三例:“阶砌旁边„„”,“墙上„„”,窗前„„。举例时注意使用恰当的动词,避免了呆板。一个“栽”字,足见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即使是阶砌小处也不放过;“蔓延”一词表现爬山虎或蔷薇木香虎虎有生气,使平板的墙头有了活气;一个“补”字,足见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善于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 五)第八段

指名学生朗读第8节。在明确这一节主要说明苏州园林的门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以后,引导学生体会“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一句中的那几个词是用得恰切的。“尽量”表示工细的程度;“决”表示“一定”的意思,对否定“庸俗”就显得更加坚决。“即使”是表示假设加让步的连词,用它虚写一笔往往是为了强调后边的结论。这几个词准确地说明了设计者和匠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能。 六)第九段

先叫学生思考:第9节说明了什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指名学生朗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主要说明屋室装饰的色彩美,是运用比较的方法说明的。

五)布置作业

第11篇:泉城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泉城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揣摩品味文本用词造句生动贴切,想象各种泉水的形态和声音,感受作者描绘的真切细致,并有感情地朗读。

2、发现课文二至五自然段相同的构段方式,以此为抓手练习背诵。

3、激发学生对泉城以及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济南之旅,去——《泉城》(指题目,生读题),经过上节课的了解,我们知道济南泉城是泉多、水美,故而是——天下闻名。(板书)

2、那你们能用上这其中的词来形容一下泉水的美吗? 【PPT出示美词】白浪翻滚

银花盛开

晶莹剔透

明珠散落

虎啸狮吼

秋雨潇潇

师:嗯,真要感谢作者用这真切细致的描绘将泉水的美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能背诵吗?(PPT出示,引背第1自然段中描写泉水形态和声音美的句子。) 过渡:哎呀,济南的泉水是如此之多,如此之美,怪不得会——天下闻名,怪不得人们会称济南为——泉城。好,就让我们赶快跟随作者去四大名泉游览吧。

二、精读感悟

1、欣赏珍珠泉美景:

(1)这是哪个泉啊?【PPT出示珍珠泉】(板书:珍珠泉) 师:济南的珍珠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答) (2)师:【PPT出示第二自然段,学生品读】

师:看,课文的第2自然段就给我们介绍了珍珠泉,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细细品读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笔下的珍珠泉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3)交流汇报:

师:好,谁先来交流?你从中知道些什么呢? A、位置:泉城路北 B、珍珠泉的特点:

泉池大:泉池一亩见方(一亩=667平方米,大约三四十间教室那么大) 泉水清:清澈见底(一眼可以看见水底)

泉水美:a、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

(一串串——说明泉眼非常多;往上涌——很多的泉眼中串串银色的水珠翻涌而上,看上去那么像串串珍珠,难怪人们把这泉水叫做——珍珠泉。) b、在阳光的映照下,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水面上来。

(“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这些珠串有时聚在一起,形成了一颗圆润的大珍珠,有时又散开,仿佛颗颗珍珠散落了满地;有时断断续续,有时上升得快,有时又升得慢。是啊,这三个词,非常动感地写出了泉水往上涌的变化,实在是神奇极了!)(板书:神奇)

(还从哪体会到泉水的神奇呢?“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们拎到了水面上来。”这泉水能拎吗?那这个“拎”让我们联想到了什么呢?这里其实是说珍珠泉里的水珠一颗接着一颗不断地往上涌,就好像有谁用手拎住了这串珍珠项链一样。)

(4)此时此刻,我们忍不住发出赞叹:珍珠泉真——神奇、美丽啊„„谁来读出它的神奇与美丽?【PPT出示珍珠泉图片、文字】(指名读)大家都会读了吗?【PPT出示第2自然段】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珍珠泉的神奇与美丽!(齐读) 过渡:领略了神奇的珍珠泉美景,想不想赶快去看看其它三大名泉啊?老师想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去。 (5)小结学习方法:去之前,回想一下看,刚才欣赏珍珠泉时我们用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读、抓、想、说)好,那请看要求:

2、学生自主与小组相结合学习欣赏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美景。【PPT出示要求】

A、小组内选定一个要去观赏的名泉。 B、读:默读课文中描写此泉的自然段; 抓:抓住关键词句圈圈点点; 想:此泉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 C、说:先自主学习再进行小组交流。 (1)学生自主学习(2)小组内交流 (3)交流汇报:

A师:哪些小组去了五龙潭?(板书:五龙潭) 小组汇报齐读第3自然段。 位置:旧城的西门外。 特点:由五处泉水汇注而成。

师:哪个词表现了五龙潭泉水的流动特点?(“汇注”——是说泉水从几个方向流入。)

你还读懂了什么?(泉城的泉水确实多,仅在五龙潭的周围就有这么多,难怪人们称济南——泉城。)(板书:泉水多) 就让我们一起来记住这些泉吧,师引读—— B、师:哪些小组去了黑虎泉?(板书:黑虎泉) 小组汇报齐读第4自然段。 位置:悬崖下的洞穴中

特点:泉口是用石头雕成的老虎头,泉水便从“老虎”的口里不断地喷吐出来。水声喧腾,昼夜不息。

(黑虎泉的泉口是用石头雕成的三个老虎头,泉水正好从老虎的口中喷吐出来,怪不得人们称它黑虎泉;从“喷吐”这个词,可以看出泉流很急,水多而且流得快、猛;从“不断”“水声喧腾”“昼夜不息”体会到泉水流个不停,声音很大,如虎啸狮吼。)(板书:声势大)

作者的用词是多么精妙啊,不同的泉水有着不同的特点。请你把黑虎泉的声势给读出来!男生读

C、师:哪些小组去了趵突泉?(板书:趵突泉) 小组汇报齐读第5自然段。 位置:西门外的趵突泉公园内。

特点:泉池大:“占了大半个公园”; (板书:大) 泉水清:“很清”“清清楚楚”“三堆白雪”; (板书:清)

泉水美:“比吊桶还粗” “三堆白雪”(用“比较”的修辞手法写出其形状);“咕嘟咕嘟”(用“摹声”的修辞手法写出其声音);“冒”,说明了泉水向上涌出的力度大而且量很多。【PPT出示趵突泉图片、文字】感觉泉水似乎在——跳跃、奔突,怪不得人们给这个泉取名为——趵突泉。(板书:美)来,给你们一分钟,看谁先把这么美的句子背出来。学生背句。

正因为趵突泉的大、清、美,才使它名列七十二泉之首,来,女生请你们齐读第5自然段。

3、感知作者描写四大名泉的构段方式,进一步领会四大名泉神奇美丽的特点。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四大名泉,发现作者在描写这四大名泉时有何相同之处了吗?(提示:再快速浏览课文第二到第五自然段。)

师:嗯,作者都是先介绍泉的位置,然后再描述泉的特点。对,每个自然段描写方式都相同,这就叫构段方式相同。那我不明白的是,同样是描写泉水的流动,作者却用了四个不同的动词,为什么呢? (“涌”、“汇注”、“喷吐”、“冒”四个词分别写出泉水流动时的不同情况和状态,特色鲜明。)

师:是啊,作者的用词是多么贴切精妙,这和他的写作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 过渡: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济南泉水多如繁星,(板书:省略号)但却各具风采。怪不得会——天下闻名,怪不得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附:板书设计:

珍珠泉

神奇 过渡:我们的祖国可是地大物博,美景如画,告诉你们:

三、拓展延伸:【PPT出示资料】

我国还有很多神奇的泉。

1.西藏的“羊八井热泉”。附近雪山连绵起伏、银光闪闪。泉中却沸水翻腾,热气升腾。

2.河北的“喷鱼泉”,每年农历谷雨前后,泉口会随水喷出活蹦乱跳的鲜鱼。3.台湾的“水火泉”,灰黑的泉水从岩石缝里涌出后,流进小池,立即翻滚如沸水,腾起浓烟,只要有火柴抛入,就能冒起火焰来。

过渡:哎呀,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同学们,有机会可要亲眼去看看这些神奇的泉水啊。

四、作业布置:

1、推荐阅读:

关于济南名泉还有许多的文字介绍,课后大家不妨去搜集一下,读一读,你会对济南的泉水有更多的了解! 例如:补充习题上的《城市,因传说而美丽》、老舍的文章《趵突泉》等。

2、习作仿写:

依照课文第2自然段的写法,介绍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先交代在什么地方,再具体地把它的特点写出来。

城(天下闻名)

五龙潭

黑虎泉

趵突泉

泉多

声势大 大、清、美

第12篇:《镶嵌》(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7.4 镶嵌

(二)

三维目标

1.进一步研究平面图形的镶嵌.

2.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寻找多边形镶嵌的条件.

3.经历探索多边形镶嵌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合作能力和空间观察.

4.通过多种平面图形的密铺,即镶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与镶嵌.

教学难点:两种以上不同多边形的镶嵌.

导入新课

多边形的角与三角形内角和关系.

活动1.想一想:

如图1所示图形哪些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图形是怎样表示的?•构成这些图形的元素是什么?不相邻顶点的连线称什么线呢?

答案:如图1中,图(1)(3)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在同一平面内,由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的图形叫多边形;如图3(2)所示的五边形记为“五边形ABCDE”.•组成多边形的要素:(1)多边形的边──首尾顺次连接的线段叫多边形的边,n边形有n条边;(2)•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的两边组成的角叫多边形内角,如图2所示,•多边形内角有∠A,∠B,∠C,∠D,∠E;(3)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一条边,如BC与它相邻边DC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多边形的外角,∠BCF是多边形的一个外角;(4)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AD,AC是五边形ABCDE的对角线.

试一试:

如图3所示,四边形被一条对角线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五边形被两条对角线分割成三个三角形,„„n边形被同一顶点的对角线分成多少个三角形呢?•由此你得到求四边形、五边形、n边形内角和的方法了吗?四边形、五边形、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

答案:四边形内角和转化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内角和为180°×2=180°×(•4-2),五边形内角和转化为三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五边形内角和为180°×3=180°×(5-2)„n边形的内角和转化为(n-2)个三角形的内角和,n边形内角和为180°×(n-)2,这就得出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内角和为(n-2)·180°(n≥3).

做一做:

如图4所示,在(1)(2)(3)的图中分别是四边形ABCD•、•五边形ABCDE•、•六边形ABCDEF,它们的外角和分别是多少?n边形的外角和呢?

答案:图4(1)∠1+∠2+∠3+∠4=4×180°-(∠A+∠B+∠C+∠D)=4×180°-360° =(4-2)×180°=2×180°=360°;

图4(2)∠1+∠2+∠3+∠4+∠5=5×180°-(∠A+∠B+∠C+∠D+∠E) =5×180°-•3×180°=2×180°=360°;

图4(3)∠1+∠2+∠3+∠4+∠5+∠6=6×180°-(∠A+∠B+∠C+∠D+∠E+∠F) =6×180°-4×180°=2×180°=360°;„(你理解吗?)

n边形内角和∠1+∠2+„+∠n=n×180°-(n-2)·180°=2×180°=360°,•可见n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推进新课

读一读:平面镶嵌

随着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室的布置、装潢更趋于完美、科学,卧室地面铺地板十分讲究,如图5所示是用相同规格的樱花木铺成的木地板,•板与板之间抽出3边槽,密铺后将不会出现缝隙.

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多边形覆盖平面或平面镶嵌问题.

案例1 现有一张长方形墙纸,宽为4,长为9,要把它割成全等的2块,使这2•块合成一个正方形,如图6所示,4×9=6×6,每一个小正方形边长为1个单位,•长方形宽为4个单位,长为9个单位,如图阴影与空白部分把长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案例2 3个相等的正方形如图7所示位置,把这个图形截去一部分使剩余部分合成一个中央有正方形方孔的正方形,利用这种余料可以拼成新的地板图案.

例题讲解: 【例1】如图8所示,求∠A+∠B+∠C+∠D+∠E+∠F的度数.

分析:把不规则的图形变为规则的图形,作辅助线连接BE,•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转化∠D,∠C为规律多边形内角,∠D+∠C=∠1+∠2.

解答:连接BE.由四边形内角和,知∠A+∠ABE+∠BEF+∠F=360°, 在△DOC•与△BOE中,∠DOC=∠BOE,∴∠1+∠2=∠D+∠C, 所以∠A+∠B+∠C+∠E+∠F=∠A+∠ABE+•∠BEF+∠F=360°.

方法总结: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的多边形再求值,其中∠D+∠C=∠1+∠2,分析得出这个关系是关键,把∠D,∠C这两个不规则图形中的角转化为四边形ABEF内角的一部分.

【例2】(1)过m边形的一个顶点有7条对角线,n边形没有对角线,k边形对角线条数等于边数,则m=______,n=______,k=______.

(2)十二边形内角和为______,外角和为______.

(3)如果n边形内角和为1080°,则n_____,这个n边形每个内角相等,其中每一个内角为________.

(4)四边形中的外角和等于______,在它的外角中至多只能有_______个钝角,最多只能有______个锐角.

分析:运用多边形内角和、对角线、外角和及内外角的关系解答.

(1)m边形一个顶点一般能引m-3条对角线,m-3=7,则m=10,•没有对角线的多边形显然是三角形,k边形对角线与本身边数相等,即

(k3)k=k,∴k=5. 2 (2)当n=12时,则十二边形内角和=(n-2)·180°=(12-2)×180°=1800°,外角和等于360°.

(3)(n-2)·180°=1080°,解得n=8,内角=

1080=135°. 8 (4)360°;如果有四个外角是钝角,则4α>360°,∴钝角最多只能有3个,•内角中的锐角最多只有3个,如果有4个,4α

解答:(1)10 3 5 (2)1800° 360° (3)8 135° (4)360° 3 3 方法总结:理解对角线意义,正确区别每个顶点所引的对角线条数与n•边形共有对角

(n3)n条,因为每个顶点所引对角线为(n-3)条,•n个2n(n3)顶点所引对角线乘以n,即为n(n-3),但两个顶点之间重复一次,即为条.

2线条数公式:n边形共有对角线 【例3】(1)一个正多边形的各内角都等于120°,则n=______,一个n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相等,则n=_______.

(2)一个n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则n=_______.

(3)四边形ABCD中,∠1,∠2,∠3,∠4分别是∠A,∠B,∠C,∠D的外角,若∠A:•∠B:∠C:∠D=1:2:3:4,则∠1:∠2:∠3:∠4=_______.

(4)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的每个外角为α、β、γ,则α+β+γ=________.

(5)凸n边形的n个内角与某一个外角之和为1350°,则n=______.

分析:(1)(2)由多边形内角和外角和求解.(3)分别求出∠A,∠B,∠C,∠D的度数,再求∠1,∠2,∠3,∠4,∠A=

123×360°=36°,∠B=×360°=72°,∠C=×101010

360°=108°,∠D=4×360°=144°,则∠1=180°-∠A=144°,∠2=180°-∠B=108°,10360360=90°,正五边形每个外角为=72°,•正六边形每45∠3=180°-•∠C=72°,∠4=180°-∠D=36°.

(4)正方形每个外角为个外角为360=60°. 6 (5)令某外角为α,(n-2)×180°+α=1350°,令α=0,解得n=9.5,令α=180°,•解得n=8.5,∴8.5

解答:(1)6 四 (2)6 (3)4:3:2:1 (4)222° (5)9 方法总结:(5)题运用极端原理解决问题,(n-2)×180°+α=1350°,令α=0•°或180°,求出n的两个极端值n=8.5,n=9.5,可判定n=9.

【例4】如图9所示,是用竹条做成的龙骨风筝.若∠1=∠3,∠2=∠4.

(1)问竹条AC与BD是否垂直,并说明理由.

(2)若∠1=45°,∠5=∠6=

1∠BAD,求四边形ABCD各内角度数. 3

分析:(1)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探求∠3+∠4=∠2+∠1=90°.

(2)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及多边形内角和求解.

解答:(1)在△ABD中,∠1+∠2+∠3+∠4=180°,∵∠1=∠3,∠2=∠4,

∴2(∠1+∠2)=180°,即∠1+∠2=90°.∴∠AEB=180°-90°=90°.

∴AC⊥BD.

(2)∵∠1=45°,而∠1=∠3,∴∠3=45°,∠2+∠4=∠BAD=180°-2∠1=180°-•2×45°=180°-90°=90°,∠5=∠6==60°.

∴∠ADC=∠ABC=60°+45°=105°.四边形内角分别为105°,60°,105°,90°.

方法总结:探求AC与BD的位置关系,关键是探索∠AED是否为90°,

11×∠BAD=×90°=30°,∠EDC=90°-∠6=90°-30°33

这里运用整体求值法,求出∠1+∠2=90°,在求∠ABC,∠ADC时,运用角的求和法,•分别求出组成∠ABC的两个角后再相加.

【例5】如图10所示,将五块十字形的墙面瓷砖改铺成正方形图案,怎么切割呢?试一试! 分析:此问题属于平面的镶嵌问题:(1)要密铺;(2)改为正方形.方法一:•在外围的四个正方形中,分别切割一块小直角三角形,面积为法二:只需剪切两次即可,如图12所示.

解答:方法一:如图11(1)(2)所示.

1×正方形面积.如图11所示;方4

方法二:如图12(1)(2)所示.

课堂小结

一般地,多边形能覆盖平面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1)拼接在同一个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周角).

(2)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

布置作业:预习课本小结内容.

活动与探究

探索用两种正多边形镶嵌平面的条件.

[过程]让学生先从简单的两种正多边形开始探索.

(1)正三角形与正方形

正方形的每个内角90°,正三角形的每个内角是60°,对于某个拼结点处,设有x个60°角,有y个90°,则60x+90y=360,

即2x+3y=12,

又x、y是正整数,解得x=3,y=2.

即每个顶点处用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正方形的两个内有进行拼接.(如图13)

(2)正三角形与正六边形

正三角形的每个内角是60°,正六边形的每个内角是120°,对于某个拼结点处,设有x个60°角,有y个120°角,即60x+120y=360°,

即x+2y=6,x、y是正整数.

解得x4,x2, 或y1y2, 即每个顶点处用四个正三角形和一个正六边形,•或者用二个正三角形和两个正六边形,如图14.

(3)正三角形和正十二边形

与前一样讨论,得每个顶点处用一个正三角形和两个正十二边形.

由以上讨论可找到镶嵌平面的条件.

[结论]由n种正多边形组合起来镶嵌成一个平面的条件;

(1)n个正多边形中的一个内角的和的倍数是360°;

(2)n个正多边形的边长相等,或其中一个或n个正多边形的边长是另一个或n•个正多边形的边长的整数倍.

备课资料

一、归纳.延伸.拓展 1.多边形

(1)多边形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几何图形叫多边形,如图15所示,多边形记为五边形ABCDE.

(2)多边形的边:所相连的线段叫多边形的边,如图15中的AB,BC,CD,DE,EA.

(3)多边形的角:①内角──多边形相邻的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多边形内角,•如∠A,∠B,∠C,∠D,∠E,是五边形内角.•②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相邻一边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多边形的外角,如∠CBF是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五边形有五个外角.

(4)多边形的对角线: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连线组成的线段叫多边形的对角线,n边形从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n边形内对角线条数为(n3)n2. 2.多边形的内角和及外角和

(1)多边形的内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n≥3).

(2)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3.正多边形

(1)正多边形:各边相等、每个内角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2)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每个内角分别为60°、90°、120°.

°、

•108

第13篇:海燕第一课时 教案设计

海燕第一课时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时代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重音、停顿、感情的处理。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在诵读中反复品味语言中蕴含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教学过程: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的感情。

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由作者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了解背景,积累字词。 听朗读录音:

自学指导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节奏、语气、停顿等。三分钟后比谁读得好。

体会形象:

自学指导

(二)学生自由诵读,充分想象,体会作品中海燕飞翔的海燕形象。请同学们为课文拟一个简洁恰当的标题。二分钟后看谁答得精彩。

例如:划破乌云的利剑、无畏的革命者等等。

合作研讨,理清思路。

自学指导

(三)学生依照海上图景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变化梳理课文的思路。(可以小组合作讨论,二分钟后看谁回答的准确) 当堂训练:朗读训练

学生自我评价:谈感悟、体会、收获等。 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第14篇:ao.ou.iu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铜仁市碧江区瓦屋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语文公开课《ao ou iu》教学设计

万芳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ao ou iu及其声母。 2.能够看图说话,根据音节拼读句子。 3.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续。

4.认识“小、爱、吃、鱼、和、牛、草、好”8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5.了解关于小动物的一些知识。 【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正确朗读句子和儿歌。 【教学难点】

认识8个生字;培养学生礼貌习惯养成。 【教学准备】

卡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复韵母。

1.师:同学们,我们刚认识的字母娃娃ao ou iu今天又来我们班做客了(教师出示字母卡片),你们还认得它们吗?大声叫出他们的名字吧!(全班齐读──抽生读。)

2.给他们标上声调帽子你还能读吗?(卡片出示ao ou iu的四声),大组开火车读。

二、拼读音节,说话训练。

1.小火车开得真好,同学们真能干。听说呀森林爷爷要过生日了,他邀请了许多的动物,你们看,他们都是谁呀?

课件出示四幅图片xiǎo māo抽生读—齐读xiǎo gǒu抽生读—齐读 ,xiǎo niú抽生读—齐读xiaomǎ抽生读—齐读 2.一共来了几种动物呀?(四种)

3.小动物们到森林爷爷家来做客,要吃晚饭了,森林爷爷不知道它们爱吃什么,你们最聪明了,谁来说说它们最爱吃什么? (小马爱吃草,小牛也爱吃草,就可以说小马和小牛都爱吃草。) (小猫爱吃鱼。小狗爱吃肉。小马和小牛爱吃草。)到底说得对不对呢?

三、学习句子。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9页,这里面就有写小猫、小狗、小马和小牛爱吃什么的一段话。请同学们自己拼拼音读一读每个句子。 2.同学们真棒,都手指着,眼睛看着认真的读。现在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互相拼一拼读一读。

3.老师把书上的句子打在了大屏幕上。 课件出示书上的句子和三幅图片:

xiǎo māo ài chī yú xiǎo gǒu ài chī ròu 小 猫 爱 吃 鱼。 小 狗 爱 吃 肉。 xiǎo mǎ hé xiǎo niú ài chī cǎo 小 马 和 小 牛 爱 吃 草。

A.谁来把“小猫爱吃鱼。”这句话拼读一下?抽生读──齐读 B.谁来读读小狗爱吃什么?抽生读──齐读 C.最后一句比较长,谁能把它读好?抽生读──齐读

4.要是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谁还会读?(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男女生分别读。)

5.看,什么没有了?同学们还会读吗?去掉拼音读。 课件出示: 小猫爱吃鱼。小狗爱吃肉。小马和小牛爱吃草。(指名读──齐读。)

7.这回小猫吃到了味道鲜美的鱼,小狗吃到了香喷喷的肉,小马和小牛也在青青的草地上吃嫩嫩的草。看到它们吃得多香啊!他们都感谢你们把他们爱吃的东西告诉森林爷爷呢!你们高兴吗?那就再高兴地读读这几句话。师范读──学生读。

8.课外拓展:你还知道其他动物爱吃什么吗?课件出示(熊猫爱吃竹叶,小白兔爱吃胡萝卜,公鸡爱吃虫子„„)。

9.说得真不错,你们了解的动物知识真多。我们再一起美美的读读这些句子吧。

四、学习生字。

1.这些句子里面有我们这一课要学的生字,如果我把生字朋友请下来,让他们单独站在你面前,你还能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2.课件出示“智慧树”, 树上结着带生字苹果,拿出笔来,在文中句子里圈出智慧树上的苹果上的生字,并把音节帽子戴在课文后的生字上,再拼读绳子的音节,认识他们读作什么。

3.(摘苹果游戏)问:生字都认识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吧!请学生认读智慧树上的苹果上的生字,读对了,就把苹果摘下来。看看谁最棒!。并给这些生字找到朋友——组词,强化生字的词境,进一步理解生字。

4.读熟生字:请学生展示读,男女生赛读,小组比赛读。打乱顺序读。指名读──男生女生比赛读──齐读。

小结:其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见到这些字,(出示图片)看看图片的哪些字是我们这节课才学过的?你们看,汉字朋友就在我们身边,见到它们的时候,别忘了跟它们打个招呼。

五、学习儿歌。

1.同学们,看你们学得这么开心,公鸡也来和我们打招呼呢?(出示公鸡图)

2.这是一只怎样的公鸡呢?(大屏幕出示儿歌)来读一读这首儿歌吧,答案就藏在儿歌里面呢!(生读) 3.儿歌中的红色音节你会拼吗? 课件出示儿歌中的红色音节:yǒu mào jiù hǎo xiào 指名读带读。 4.谁会读整首儿歌?指名读。你是怎么学会的?(自己多读拼音学会的„„)学好拼音的用处真大呀,可以帮助我们读书识字呢。 5.有多少同学会读这首儿歌?(学生举手)都会读了,真好,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请学生教读) 6.自由练读──指生读、评读──齐读。

7.同学们,现在你知道这是一只怎样的大公鸡?这只大公鸡这么有礼貌,你们觉得它好不好?(好) ①出示“hǎo好”。齐读2遍。

8.大公鸡有礼貌,见了太阳就问好,太阳公公心里美滋滋的,让我们再一起美美的读读吧!(把书拿起来读) 9.我们站起来,加上自己的动作拍手读读吧!

10.拓展:大公鸡有礼貌,你是有礼貌的孩子吗?(学学有礼貌的大公鸡向后面的老师们问声好)真是有礼貌的孩子!

你还知道哪些文明礼貌用语呢?(请、你好、谢谢、对不起)真不错,我希望同学们在平时处处都能使用文明用语,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六、小结:

孩子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师带着学生总结。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并学会了这么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其实生活中有更多的知识等着你们去发现、探索,快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吧,你会更快乐健康的成长!

第15篇:《月光曲》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月光曲》第一时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文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主要讲述了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有人在断断续续地弹奏他的曲子,感到十分好奇,当他走近茅屋,听到屋内兄妹俩的谈话后,被他们虽贫穷但互相体谅的真挚情感所感动,便走进茅屋为他们弹奏一曲,又因盲姑娘不仅懂音乐,而且非常了解他的音乐激动万分。此时,他看到月光下茅屋里清幽的景色,产生了创作激情,即兴创作了《月光曲》,穷兄妹俩陶醉其中,感受到了音乐带给他们的幸福。

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并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月光曲》的魅力所在。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难点在于通过对贝多芬情感变化的体验,探究其创作的原因。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初步了解《月光曲》谱成的经过,然后引导学生研读重点语段,主要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学习方法,从人物的言行中体会人物丰富的心理和情感,从而深入探究贝多芬弹了一曲又创作一曲的原因,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最后,通过品读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感受音乐给兄妹俩带来的幸福和快乐,进一步激起学生对大音乐家的敬意。

教学目标:

⒈自主学习文生字,理解“传说、谱写、幽静、纯熟、清幽、恬静、陶醉”等词语的意思。

⒉正确流利地朗读文。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中的关键语段,了解并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⒊从贝多芬的言行中体会他丰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

⒋初步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体会《月光曲》的魅力,背诵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

⒌想象贝多芬离开后兄妹俩的对话,续写文内容。

前准备:

⒈为文标注小节号。

⒉把生字读正确、文读通顺。

⒊圈出不理解词语,并尝试解决。

第一时

时目标:

⒈自主学习文生字,理解“传说、谱写、幽静、纯熟”等词语的意思。

⒉正确流利地朗读文。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中的关键语段,了解并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⒊从贝多芬的言行中体会他丰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题导入,初步了解文大意。

⒈读题。

⒉师诵第一小节,学生提炼要点并以“月光曲”开头说一句话,理解“传说”。

⒊提出疑问:《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学生围绕问题自学。

⒋组织交流。

⒌归纳梳理交流要点,导入下文教学。

说明:在揭示题后,学生通过听,了解与《月光曲》相关的信息,并以“月光曲”开头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清楚地表达相似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初步了解传说中《月光曲》谱成的大概过程。

二、学习2—7小节,体会人物情感。

⒈创设情境,理解“幽静”,了解贝多芬走近茅屋的原因。(板书:情不自禁走近)

说明: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幽静”这一词语的意思,体会作为一个音乐大师,身处这样的意境中,很容易触动创作的思绪。

⒉学习兄妹俩的对话。

⑴引导学生在转述对话的过程中体会盲姑娘对音乐的喜爱,感受兄妹俩互相体谅的真情。板书要点,随机指导朗读。

⑵指导分角色朗读。

⑶根据要点概括对话的大意。

说明:文第3小节作者重点描写穷兄妹俩的对话,这既让贝多芬感受到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又让他感受到兄妹俩之间的真情,这是他为盲姑娘弹奏一曲的原因,也是事情的起因。教师抓住这一写作特点,让学生在转述对话、圈画批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揣摩人物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要点信息,简要概括对话的大意,为达成本时简要概括《月光曲》谱成经过这一训练目标作铺垫。

⒊(板书:走进)了解贝多芬走进茅屋后做了哪些事。

⒋学生交流。(板书:弹再弹)

⒌围绕“贝多芬为什么弹了一曲再弹一曲”深入研读。

⑴联系上下文,想象写话,揣摩贝多芬当时心里的想法。

⑵组织交流,随机学习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

●品读盲姑娘的语言,体会她激动的心情,了解她不仅懂音乐而且熟知贝多芬的音乐。随机理解“纯熟”。

●品读贝多芬的语言,感受贝多芬小镇遇知己时的心情及对盲姑娘的敬佩。

⑶指导朗读对话。

⑷小结贝多芬弹了一曲再弹一曲的原因。

说明:教学时,先让学生抓住主要事整体了解4-7小节这部份内容,再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写话,揣摩贝多芬当时心里的想法。在交流中相机学习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由此了解贝多芬弹了一曲后又决定即兴创作一曲的原因,也是事情的发展。

三、感受意境,指导概括。

⒈诵第8小节,渲染贝多芬创作时的情境。

⒉出示第9小节,初步感受文中《月光曲》所描绘的意境。(板书:记录谱成)

⒊引导学生根据贝多芬的行为线索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4.结并明确下一节学习的内容。

说明:通过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将学生带入贝多芬创作时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当时正是由于情、景的交融,触发了音乐家的创作激情,初步感受《月光曲》的意境之后,引导学生简要概括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过程。

第16篇:春笋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3个生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现在已经是春天了,万物复苏,大地更新。小春笋也悄悄地生长出来,我们就来看看它们是怎么生长的,好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看图认识“春笋”。

1、(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现卡通式的春笋娃娃。

这就是春笋,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的?

2、知道春笋的一些小知识吗?教师作适当些补充。

3、(播放竹子的图片)这是春笋的爸爸妈妈,春笋是它们的娃娃。春笋慢慢地就会一节一节地往上长,长成竹子。

(边讲边播放课件:春笋一齐争着向上长的情景。)

4、喜欢春笋娃娃吗?打开书,去读一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上小节号。

(3)根据课后生字表画出生字词。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安卡片。

指名认读后提醒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笋”:是读平舌音。

“再”:也是平舌音。注意“在”——“再”是同音字。

“迎”:是后鼻音。

“声”、“冲”:也是翘舌音。

“块”、“外”:注意声母之间的区别。

“长”:是个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是“zhǎng”、既是翘舌音,也是后鼻音。你能用“长”的两个读音分别来组词吗?

(2)出示词语。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1、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评议、正音。

3、指导读长句子。

(3)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4)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4、用教师教给的方法再读读课文。

5、老师看同学们读得那么好也想读一读,可以吗?师范读课文。

6、师生比赛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巩固读音。

2、这些生安中哪些是上下结构的字:(声、笑、节)

3、教学偏听偏旁。

声:上面是“士字头,士兵的声音真响亮,所以是“士字头”。

“电”:跟哪个字很相近?怎样区别它们?

4、看课后笔顺表,记忆这3个字的笔顺。

5、师查、反馈。

6、给这3个生字找朋友。

五、指导书写。

1、观察一下生字表中的这3个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正确、美观?

2、生自由说,师作适当补充。

声:上面的“士”字头约占田字格的1/3,下半部分要比上半部分略宽些。

笑、节:同样的,偏旁部首都是约占田字格的1/3,“节”下半部的“”要写在横中线上。

3、师范写生字,生描红。

4、生临写,师巡视指导。

5、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教学后记:学生初步了解春天的景色。笑会写成少字!

第17篇:海燕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海燕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主备人:孙丽霞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

结合塑造海燕形象的方法。

2、掌握象征手法的运用,培养学生

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

的手法塑造海燕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品一品

自学指导

(一)

1、通读全文,画出文中直接描写海燕的语句,

并体会它的表达效果。(三分钟后期待你精彩的回答。)

2、文中的海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者对海燕的情感态度如何?(小组讨论交流,三分

钟后看谁答得好。)

二、想一想,说一说

自学指导

(二)

请读课文4——6段,看其他海鸟在暴风雨来

临前表现如何?用笔在原文标注,思考他们有着

怎样的象征意义?为什么要写 其它海鸟(小组

之间可以讨论,五分钟后期待你精彩的回答。)

三、当堂训练:文中如何刻画海燕的形象的?

四、学生自我评价:谈感悟、困惑等。

五、布置作业:背诵海燕第二段

第18篇:《狐假虎威》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狐假虎威》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假”、“威”等17个生字,都准多音字“转”,会写“爪”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17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理解“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动物图片道具、拼习格子胶皮

四、教学课时 第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孩子们,我们先来读读这个成语。(1)教师举着“狐假虎威”的卡片。 (2)教师贴卡片,或者教读之后贴卡片。(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定。) 2.很好,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这个成语的故事。 3.这个成语故事里有哪两个小主人公呢?

(贴动物卡片)来让我们挥挥手来跟它们打打招呼吧! 4.石老师,又遇到难题了,“威”是什么意思呢?

5.那这个“假”字是什么意思?“狐假虎威”这个成语又是什么意思?现在请打开语文书第九十七页。让我们走进课文里,一起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自由朗读。(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自由朗读要求:

(1)用小手指着读。 (2)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读的时候找一找,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里,直接告诉了我们“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 预设:(抽一生)原来,狐狸是借助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4)PPT出示:(你真是跟老师心有灵犀)“原来,狐狸是借助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预设:(齐读)。

(5)原来“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故事。

(6)那现在,谁能告诉我“假”是什么意思吗? 预设:借。(贴“借”字到“假”字下方) 老虎先生有温馨提醒啦:它提醒我们以后在遇到词语的意思不知道时,可以借助可以联系故事的内容来猜测理解字的意思。

2.随文识字。

第一自然段:

(1)谁来给我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听,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真不简单,他读准确了。在一个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在寻找食物。(教师拿出“寻找”的字卡)

“找”的意思我们都明白,那“寻找”又是什么意思呢? 对,“寻”和“找”放在一起,说明老虎找的很——急——说明它饿极了。

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寻找”。(放下“寻找”的卡片。) (2)这时,一只老虎从狐狸身边,“窜”过来,看准了再读一读。 (3)“窜”是什么意思?

预设:很快的跑过去,狐狸想溜,狐狸非常的狡猾,老虎非常的饿。 (4)狐狸这么快,跑过去,不想被老虎? (5)第一自然段。

女生读一遍,男生读一遍。(读出凶猛的语气)

第二至五自然段:

(1)PPT放一张老虎快逮着狐狸的图片。

多么凶猛的一只老虎呀,眼看着狐狸就快成为它口里的美味佳肴。这时狐狸怎么做得呢?

预设:眼珠子骨碌碌一转。 (字卡拿出“骨碌碌一转”,同学们,来读一读这个词语,生读,再读。)

(2)字源讲“转”字,并拓展出“转”这个多音字的两个读音和各自的意思。学生再体验一下转眼珠子。 师:眼珠子骨碌碌一转,(讲“转”字多音字。) (3)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它在想什么主意?

预设: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4)“爪”字和“瓜”字对比着讲解。并且图文并茂让生易理解。 最后“闯关”通过习题进行巩固。 (5)狐狸为了逃脱,对老虎说话时,用的什么语气?请用原文回答。 预设:扯着嗓子。

(强调:扯和嗓的读音。讲扯着嗓子说话的语气是怎么样的。) (6)感叹号的运用,读出感情。

(7)学生分角色朗读2至6自然段。

第六、

七、八自然段:

同桌互读:

(1)

一、

三、

五、七小组读第六自然。

二、

四、

六、八读第七自然段。第八自然段同桌一起读。

(2)哪一组同桌的代表愿意来展示一下。读一读第六自然段。 引出:趟。(读音+走字底)

(3)狐狸和老虎走进了森林里,谁走在前面,谁走在后面? (预设:狐狸走在前面,老虎走在后面。) (4)狐狸走在前面十分的“神气活现”。

老虎走在后面“半信半疑”。

(5)神气活现和半信半疑各是什么意思? (6)一向胆小怕事的狐狸,做贼心虚的狐狸,突然变得神气活现,大摇大摆的走在森林里,野猪、小鹿和兔子大家都感到十分? 预设:纳闷。(读音鼻音和闷的字形字义。)

第九自然段:

老虎就这样被狐狸给吓唬住了。老虎受? 预设:“受骗”。

(三)送一首儿歌(巩固检验要求会认的生字是否都认识) a.自由朗读。 b.全班齐读。

c.全班拍着手齐读。

狐假虎威 虎爪一松 眼珠一转 面前一趟 扯着嗓子 野猪小鹿 大喊一声 纳闷纳闷 老天派我 老虎受骗 管理百兽 狐狸狐狸 谁敢违抗 借着威风

真神气啊真神气 真狡猾啊真狡猾

(四)、书写指导“爪”字。(1)观看图片,体验爪子。

(2)引出爪指的是禽兽的脚,多指有尖甲的。 (3)学生观察关键笔画。

(4)教师范写,学生一边书空一边说笔画的名称; (5)学生描红一个写一个,展示台反馈(正反两个例子,各选一个。)

六、板书设计。

21 狐假虎威

借 狐狸图片 神气活现 拼习胶皮

老虎图片 半信半疑 (写“爪”字)

第19篇:《西湖》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西湖》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西湖的美景。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12个生字只识不写。

3、认识一个多音字。学习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重点: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背诵古诗文:

1、论语三则

2、对诗《木兰诗》中局部诗句;《敕勒歌》

3、春景诗(词):

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二、背诵描写西湖的诗文。

1、江南的景色美不胜收。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天清早,南宋大诗人杨万里来到净慈寺送别好友林子方,写下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林升《题林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三、导入语

这几首古诗都是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今天,我们要学习《

6、西湖》(板书课题)。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来到素有“人间天堂”美称的杭州,饱览西湖美景。谁愿意来读读课题?

四、引导学生质疑或谈谈对西湖的印象

设计1:同学们迫不和待地来到了西湖,那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设计2:我们班有谁去过西湖?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吧!(学生谈谈对西湖的印象。)

五、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散文,以优美的笔调和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秀丽的景色。让我们赶快打开课文,认认真真地去读读课文,去感受西湖独特的美。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联系上下文仔细想想。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协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褒扬表示出色的同学。同时把学生圈出来的不易读准的字写在黑板上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如:镶嵌 硕大 小瀛洲 阮公墩

3、指名学生逐段初读课文。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4、重点指导第二节中的长句: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5、重点指导第三节中的句子:

(1)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2)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绿树丛中。(适时奖励西湖图片。)

6、学生读完全文后,褒扬学生能把课文读通顺了。教师配乐范读课文。(适时奖励西湖图片。)

7、学生配乐朗读全文。(奖励西湖图片。)

8、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刚才同学们读课文读得都非常认真投入,欣赏到西湖独特的美。现在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觉得怎样美?可以选择文中语句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选择读课文)。

9、齐声朗读全文。

六、指导书写

1、复习词语。(出示词语,让学生读一读。)

2、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素 令(上下结构)

学生说说书写要点,教师范写。

第20篇:《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朵”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小蜻蜓”“小鱼儿”“小青蛙”的头饰、透明塑料做的“翅膀”一幅,音乐磁带、录音机、投影片、教学挂图。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咱们上堂课已经认识了几位好朋友,今天它们又来了,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开火车认读词语:笑嘻嘻、蹲、翅膀、摇头、停)

2、在我们大家根据这些词语做一做动作好吗?

(笑嘻嘻、蹲、翅膀、摇头、停)

二、初读课文

1、师:老师遇到一个难题,今天我请来的4位小客人不见了,谁愿帮老师找一找?

(学生纷纷举手)

2、师:好,请小朋友们把书打开到第14课自己读一读课文帮老师找一找这四位小客人。

生:四位小客人是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3、师:这几位小客人都在哪儿?咱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教学挂图)

4、师:你来告诉老师,小客人们在……?

生:小客人们在荷叶上。

5、师:小客人们在都在荷叶上吗?谁在荷叶上,谁在荷叶下面呢?

生: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在荷叶上,小鱼儿在荷叶下。

6、师:现在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

7、师:请同学们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

(五位同学分别带领大家读完全篇课文,老师在旁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8、师:同学们表现都很好,老师呀想来带大家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出示幻灯片:“是”)(“是”)这句话藏在书里,请同学们把它找出来。

生:荷叶是我的摇篮。

生:荷叶是我的停机坪。

生:荷叶是我的凉伞。

生:荷叶是我的歌台。

(跟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这四句话)

9、师:好,第1关同学们已经顺利闯过去了,但第2个问题又出了:这四个“我”分别指的是谁?同座位相互说说。

生:“荷叶是我的摇篮。”中的“我”是“小水珠”。

生:“荷叶是我的停机坪。”中的“我”是“小蜻蜓”。

生:“荷叶是我的歌台。”中的“我”是“小青蛙”。

生:“荷叶是我的凉伞。”中的“我”是“小鱼儿”。

四、朗读理解

1、第二段:

⑴ 师:小水珠长的什么样呀?

生:小水珠亮晶晶的。

⑵ 师:请同学把这段话读给同座位同学听听,要读得对,读得好听。

⑶ 指名读。

⑷ 齐读。

⑸ 男女生赛读。

2、第三段:

⑴ 真棒,听了你们的朗读咱们的老朋友小蜻蜓也飞来了,想读一读这一段吗?

⑵ 指名读。

⑶ 齐读。

⑷ 指名表演读(给学生带上“小蜻蜓”的头饰,披上透明塑料袋做成的“翅膀”)。

⑸ 全班表演读。

3、第四段:

⑴ 同学们表演的真不错。哎呀!你们看小青蛙也来凑热闹了。瞧!它把荷叶当成了铺着绿绿地毯的歌台正在大声唱歌呢!谁想读?

⑵ 指名读。

⑶ (教师带上“小青蛙”的头饰)现在我就是一只“小青蛙”了,听好。

(教师范读)

⑷ 指名读。

⑸ 齐读。

⑹ 同学们读得真好,连小青蛙也想给大家献上一支歌,听!(放音乐《一只小青蛙》)好听吗?咱们一起边做动作边唱一唱,好吗?

4、第五段:

⑴ (师出示“小金鱼”的头饰)你们看这是什么?喜欢吗?现在我想请同学分小组读一读最后一段。过会儿谁读的好就能得到小金鱼的礼物。

⑵ 指名读。

⑶ 齐读。

5、整篇课文朗读:

⑴ 全班齐读整篇课文。

⑵ 全班加动作齐读整篇课文。

四、拓展活动

1、师:同学们,你们愿意分小组进行一场比赛吗?荷叶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金鱼的凉伞,那在你的眼里荷叶是谁的什么呢?在一分钟内哪一小组说的最多,哪一组就获胜。

2、进行比赛:

生:荷叶是我的阳光碗。

生:荷叶是小青蛙的桥。

生:荷叶是……。

3、进行评比、表扬。

单课时教案设计模板
《单课时教案设计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