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高一数学函数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0-02 08:36:09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高一数学函数教案14

2.5 指数(第二课时-分指数1)

教学目的:

1.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2.会对根式、分数指数幂进行互化.教学重点:分数指数幂的概念与运算性质.教学难点:对分数指数幂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amanamn(m,nZ) (am)namn(m,nZ)

(ab)nanbn(nZ)2.根式的运算性质:

①当n为任意正整数时,(na)n=a.

a(a0)②当n为奇数时,a=a;当n为偶数时,a=|a|=.

a(a0)nnnn⑶根式的基本性质:ampnam,(a0).3.引例:当a>0时 ①aaa ②aaa ③aa ④aa

二、讲解新课:

1.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1232235102105np3124123a化.mnnam (a>0,m,n∈N*,且n>1) 要注意两点:一是分数指数幂是根式的另一种表示形式;二是根式与分数指数幂可以进行互2.规定: (1)amn1mn (a>0,m,n∈N*,且n>1) a(2)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3)0的负分数指数幂无意义.规定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以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推广到有理数指数.当a>0时,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有理指数幂也同样适用.即对于任意有理数r,s,均有下面的运算性质.3.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arasars(r,sQ)(ar)sars(r,sQ) (ab)rarbr(rQ)说明:若a>0,P是一个无理数,则ap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上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无理数指数幂都适用,有关概念和证明在本书从略.

三、讲解例题:

13164例1求值:8,100,(),().48123123例2用分数指数幂的形式表示下列各式:

a2a,a33a2,aa (式中a>0) 例3计算下列各式(式中字母都是正数)

(1)(2ab)(6ab)(3ab);(2)(mn).14388231212131656

分析:(1)题可以仿照单项式乘除法进行,首先是系数相乘除,然后是同底数幂相乘除,并且要注意符号。

(2)题按积的乘方计算,而按幂的乘方计算,等熟练后可简化计算步骤。

例4计算下列各式:

(1)a2aa32(a0);

(2)(325125)45 分析:(1)题把根式化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再计算。

(2)题按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处理,并把根式化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

再计算。

四、练习:课本P14练习

五、作业:

1.课本P75习题2.5 2.(2)(4)(6),3.(2)(4),4.(2)(4)(6)

推荐第2篇:高一数学函数教案22

2.7(第三 课时 对数的换底公式)

教学目的:掌握对数的换底公式,并能解决有关的化简、求值、证明问题。 教学重点:换底公式及推论

教学难点:换底公式的证明和灵活应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对数的运算法则

导入新课:对数的运算的前提条件是“同底”,如果底不同怎么办?

二、新授内容:

1.对数换底公式:

logaNlogmN ( a >0 ,a  1 ,m >0 ,m  1,N>0) logma证明:设 loga N = x , 则 ax = N 两边取以m 为底的对数:logmaxlogmNxlogmalogmN

从而得:x2常用的推论: ①logablogba1, logablogbclogca1 ② logambn3logab○

三、例题:

例1 已知 log23 = a, log37 = b, 用 a, b 表示log42 56 解:因为log23 = a,则 ∴log 42 561log32 , 又∵log37 = b, anlogab( a, b >0且均不为1,m≠0) mlogmNlogmN ∴ logaN logmalogma1(a0,a1,b0,b1) logbalog356log373log32ab3 log342log37log321abb11log0.235例2计算:① ② log43log92log1432

2 解:①原式 = 55log0.2355log513515 13115153 ②原式 = log23log32log22

224442例3设x,y,z(0,) 且3x4y6z (1) 求证 111 ; (2) 比较3x,4y,6z的大小。 x2yz 证明(1):设3x4y6zk ∵x,y,z(0,) ∴k

1取对数得:xlgklgklgk , y, z lg3lg4lg6 ∴11lg3lg42lg3lg42lg32lg2lg61 x2ylgk2lgk2lgk2lgklgkzlgklg64lg64lg8134810 lgk)lgk (2) 3x4y(lg3lg4lg3lg4lg3lg4 ∴3x4y

9lg36lg6446160 lgk)lgk 又:4y6z(lg2lg6lg2lg6lg4lg6lgklg ∴4y6z

∴3x4y6z

例4已知logax=logac+b,求x 分析:由于x作为真数,故可直接利用对数定义求解;另外,由于等式右端为两实数和的形式,b的存在使变形产生困难,故可考虑将logac移到等式左端,或者将b变为对数形式。 解法一:

由对数定义可知:xa解法二:

由已知移项可得logaxlogacb ,即loga由对数定义知:解法三: xab xcab cxb clogacbalogacabcab

blogaab logaxlogaclogaablogacab xcab

例5 计算:(log43log83)(log32log92)log1432

25 解:原式(log4223log233)(log32log322)log12

2 (12log313log15223)(log322log32)4

56log35555232log324442

例6.若 log34log48log8mlog42 求 m

解:由题意:lg4lg3lg8lg4lgmlg812 ∴lgm12lg

3四、课后作业: 1.证明:logaxlogx1logab

ab2.已知loga1b1loga2b2loganbn

求证:loga1a2an(b1b2bn)

提示:用换底公式和等比定理

m3 ∴

推荐第3篇:高一数学函数的教案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一数学《函数的概念》教案。欢迎阅读!

《函数的概念》高一数学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是数学中最主要的概念之一,而函数概念贯穿在中学数学的始终,概念是数学的基础,概念性强是函数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只有对概念作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本课中对函数概念理解的程度会直接影响其它知识的学习,所以函数的第一课时非常的重要。

2、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教学目标:

(1) 教学知识目标:了解对应和映射概念、理解函数的近代定义、函数三要素,以及对函数抽象符号的理解。

(2) 能力训练目标:通过教学培养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 德育渗透目标:使懂得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函数是数学中最主要的概念之一,而函数概念贯穿整个中学数学,如:数、式、方程、函数、排列组合、数列极限等都是以函数为中心的代数。加强函数教学可帮助学好其他的内容。而掌握好函数的概念是学好函数的基石。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

教学重点:映射的概念,函数的近代概念、函数的三要素及函数符号的理解。

教学难点:映射的概念,函数近代概念,及函数符号的理解。

重点难点确立的依据:

映射的概念和函数的近代定义抽象性都比较强,要求学生的理性认识的能力也比较高,对于刚刚升入高中不久的来说不易理解。而且由于函数在高考中可以以低、中、高挡题出现,所以近年来有一种“函数热”的趋势,所以本节的重点难点必然落在映射的概念和函数的近代定义及函数符号的理解与运用上。

二、教材的处理:

将映射的定义及类比手法的运用作为本课突破难点的关键。 函数的定义,是以集合、映射的观点给出,这与初中教材变量值与对应观点给出不一样了,从而给本身就很抽象的函数概念的理解带来更大的困难。为解决这难点,主要是从实际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参与意识,运用引导对比的手法,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反复比较几个概念的异同,使真正对函数的概念有很准确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自主预习为辅。

依据是:因为以新的观点认识函数概念及函数符号与运用时,更重要的是必须给学生讲清楚概念及注意事项,并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样才能使函数的概念及符号的运用在学生的思想和知识结构中打上深刻的烙印,为能学好后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法:

四、教学程序

一、课程导入

通过举以下一个通俗的例子引出通过某个对应法则可以将两个非空集合联系在一起。

例1:把高一(12)班和高一(11)全体同学分别看成是两个集合,问,通过“找好朋友”这个对应法则是否能将这两个集合的某些元素联系在一起?

二、新课讲授:

(1) 接着再通过幻灯片给出六组学生熟悉的数集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归纳它们的共同性质(一对一,多对一),进而给出映射的概念,表示符号f:a→b,及原像和像的定义。强调指出非空集合a到非空集合b的映射包括三部分即非空集合a、b和a到b的对应法则 f。进一步引导判断一个从a到b的对应是否为映射的关键是看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通过对应法则f在b中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元素与之对应。

(2)巩固练习课本52页第八题。

此练习能让更深刻的认识到映射可以“一对多,多对一”但不能是“一对多”。

例1. 给出学生初中学过的函数的传统定义和几个简单的一次、二次函数,通过画图表示这些函数的对应关系,引导发现它们是特殊的映射进而给出函数的近代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使得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与之对应则这样的对应叫做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它包括非空集合a和b以及从a到b的对应法则f),并说明把函f:a→b记为y=f(x),其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或f(x))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 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

并把函数的近代定义与映射定义比较使认识到函数与映射的区别与联系。(函数是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映射)。

再以让判断的方式给出以下关于函数近代定义的注意事项:

1、函数是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映射。

2、f表示对应关系,在不同的函数中f的具体含义不一样。

3、f(x)是一个符号,不表示f与x的乘积,而表示x经过f作用后的结果。

4、集合a中的数的任意性,集合b中数的唯一性。

5、“f:a→b”表示一个函数有三要素:法则f(是核心),定义域a(要优先),值域c(上函数值的集合且c∈b)。

三、讲解例题

例1.问y=1(x∈a)是不是函数?

解:y=1可以化为y=0*x+

1画图可以知道从x的取值范围到y的取值范围的对应是“多对一”是从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映射,所以它是函数。

[注]:引导从集合,映射的观点认识函数的定义。

四、课时小结:

1.映射的定义。

2.函数的近代定义。

3.函数的三要素及符号的正确理解和应用。

4.函数近代定义的五大注意点。

推荐第4篇:高一数学函数教案21

2.7(第二课时,对数的运算性质) 教学目的:

1.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并能理解推导这些法则的依据和过程; 2.能较熟练地运用法则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对数运算性质

教学难点:对数运算性质的证明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对数的定义 logaNb 其中 a (0,1)(1,)与 N(0,)。 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3.重要公式:

⑴负数与零没有对数; ⑵loga10,logaa1 ⑶对数恒等式alogaNN

amanamn(m,nR)4.指数运算法则 (am)namn(m,nR)

(ab)nanbn(nR)

二、新授内容:

1.积、商、幂的对数运算法则:

如果 a >0,a  1,M >0, N >0 有: loga(MN)logaMlogaN(1)MlogalogaMlogaN(2)

NlogaMnnlogaM(nR)(3)运算法则推导 用定义法:运用转化的思想,先通过假设,将对数式化成指数式,并利用幂的运算性质进行恒等变形;然后再根据对数定义将指数式化成对数式。(推导过程略) 注意事项: 1语言表达:“积的对数 = 对数的和”„„(简易表达——记忆用) 2注意有时必须逆向运算:如 log105log102log10101 3注意定义域: log2(3)(5)log2(3)log2(5) 是不成立的

log10(10)22log10(10)是不成立的 4当心记忆错误:loga(MN)logaMlogaN

loga(MN)logaMlogaN 2.常用对数的首数和尾数 (大纲未要求,只用实例介绍)

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正数写成10的整数次幂乘一位小数的形式,即

若N>0,记N10nm,(nZ,1m10),则lgN=n+lgm,其中nZ,0lm1;这就是说,任何一个正数的常用对数都可以写成一个整数加上一个零或正纯小数的形式.我们称这个整数为该对数的首数,这个零或正纯小数为该对数的尾数. 如:已知lg1.280.1070,则

三、例题:

例1 计算

(1)log525, (2)log0.41, (3)log2(47×25), (4)lg5100 例2 用logax,logay,logaz表示下列各式:

lg128lg(1021.28)20.10702.1070;lg0.00128lg(101.28)30.10703.10703

xy(1)loga;z例3计算: (1)lg14-2lg

(2)logax2y3z

7lg243lg27lg83lg10+lg7-lg18 (2) (3) 3lg9lg1.2 (1) 分别用对数运算性质和逆用运算性质两种方法运算(答案:0).lg243lg355lg35(2)2lg92lg32lg3lg27lg83lg10lg(3)lg23lg(10)322lg1.2lg10

四、课堂练习:课本P78 1,3

1.用lgx,lgy,lgz表示下列各式: (3)1323123(lg32lg21)32

lg32lg212xy2xy3x(1) lg(xyz); (2)lg; (3)lg; (4)lg2

zyzz

2.求下列各式的值:

(1)log26-log23 (2)lg5+lg2

1 (4)log35-log315

3五、作业:课本P79习题2.7 3.(1)(3)(5),4.(1)(5)(6),5.(3)(5)(3)log53+log5(6),6.(3)(4)

推荐第5篇:高一数学函数教案24

2.9 函数应用举例(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适应各学科的横向联系.2.能够建立一些物理问题的数学模型.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数学建模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教学过程:

一、例题

例1(课本第86页 例2)设海拔 x m处的大气压强是 y Pa,y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ycekx,其中 c,k为常量,已知某地某天在海平面的大气压为1.01105Pa,1000 m高空的大气压为0.90105Pa,求:600 m高空的大气压强。(结果保留3个有效数字)

解:将 x = 0 , y =1.01105;x = 1000 , y =0.90105, 代入 ycekx得:

(1)1.01105cek0c1.01105 5k100051000k(2)0.9010ce0.9010ce 将 (1) 代入 (2) 得:

0.901051.01105e1000kk10.90ln 10001.014 计算得:k1.15104 ∴y1.01105e1.1510

将 x = 600 代入, 得:y1.01105e1.151044600

计算得:y1.01105e1.1510=0.943×105(Pa) 答:在600 m高空的大气压约为0.943×105 Pa.说明:(1)此题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2)需由已知条件先确定函数式;(3)此题实质为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对应的函数值的数学问题;(4)此题要求学生能借助计算器进行比较复杂的运算.例2在测量某物理量的过程中,因仪器和观察的误差,使得n次测量分别得到a1,a2,„„, an共n个数据,我们规定所测量的物理量的“最佳近似值”a是这样一个量:与其他近似值比较a与各数据差的平方和最小.依次规定,从a1,a2,„„, an推出的a=________.(1994年全国高考试题) 分析:此题应排除物理因素的干扰,抓准题中的数量关系,将问题转化为函数求最值问题.解:由题意可知,所求a应使y=(a-a1)2+(a-a2)2+„+(a-an)2 最小 由于y=na2-2(a1+a2+„+an)a+(a12+a22+„+an2) 若把a看作自变量,则y是关于a的二次函数,于是问题转化为求二次函数的最小值.因为n>0,二次函数f(a)图象开口方向向上.1当a= (a1+a2+„+an),y有最小值.n1所以a= (a1+a2+„+an)即为所求.n说明:此题在高考中是具有导向意义的试题,它以物理知识和简单数学知识为基础,并以物理学科中的统计问题为背景,给出一个新的定义,要求学生读懂题目,抽象其中的数量关系,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即

y=(a-a1)2+(a-a2)2+„+(a-an)2,然后运用函数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解题关键是将函数式化成以a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形式,这是函数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3某种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数N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是N=N0et,其中N0,λ是正的常数.(1)说明函数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2)把t表示成原子数N的函数;(3)求N当N=0时,t的值.2解:(1)由于N0>0,λ>0,函数N=N0et是属于指数函数y=ex类型的,所以它是减函数,即原子数N的值随时间t的增大而减少 (2)将N=N0et写成et=

N N0根据对数的定义有-λt=ln所以t=-1N N01NN11(3)把N=0代入t= (lnN0-lnN)得t= (lnN0-ln0) 2211= (lnN0-lnN0+ln2)= ln2.

二、练习:

1.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R,由直径AB的端点B作圆的切线,从圆周上任一点P引该切线的垂线,垂足为M,连AP设AP=x ⑴写出AP+2PM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⑵求此函数的最值 解:⑴过P作PDAB于D,连PB 设AD=a则x22Ra

x2x2a PM2R

2R2R (lnN-lnN0)= (lnN0-lnN)

x2∴f(x)AP2PMx4R (0x2R)

R1R17R(x)2 R2417R当x时f(x)maxR

42⑵f(x) P D C B A D O A 当x2R时f(x)min2R

2.距离船只A的正北方向100海里处有一船只B,以每小时20海里的速度,沿北偏西60角的方向行驶,A船只以每小时15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行驶,两船同时出发,问几小时后两船相 距最近?

解:设t小时后A行驶到点C,B行驶到点D,则BD=20 BC=100-15t 过D作DEBC于E DE=BDsin60=103t BE=BDcos60=10t ∴EC=BC+BE=100-5t CD=DE2CE2∴t=103t21005t=325t21000t10000

220203时CD最小,最小值为200,即两船行驶小时相距最近。

1313133.一根均匀的轻质弹簧,已知在600N的拉力范围内,其长度与所受拉力成一次函数关系,现测得当它在100N的拉力作用下,长度为0.55m,在300N拉力作用下长度为0.65,那么弹簧在不受拉力作用时,其自然长度是多少? 解:设拉力是 x N (0≤x≤600) 时,弹簧的长度为 y m

0.55100kbk0.0005 设:y = k x + b 由题设: 0.65300kbb0.50 ∴所求函数关系是:y = 0.0005 x + 0.50 ∴当 x = 0时,y = 0.50 , 即不受拉力作用时,弹簧自然长度为 0.50 m。

三、作业:课本P89 习题2.9 4,5,6

推荐第6篇:高一数学函数教案6

2.3 函数的单调性(3课时)

教学目的: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能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及对称性作一些函数的图象.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教学难点:函数单调性的证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单调函数、单调区间的概念:能说出单调函数、单调区间这两个概念的大致意思。

(2)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能用自已的语言表述概念;并能根据函数的图象指出单调性、写出单调区间。

(3)掌握运用函数的单调性定义解决一类具体问题:能运用函数的单调性定义证明简单函数的单调性。 教学重点:函数的单调性的概念;

教学难点:利用函数单调的定义证明具体函数的单调性。

一、复习引入:

观察 二次函数y=x2 ,函数y=x3的图象,由形(自左到右)到数(在某一区间内,当自变量增大时,函数值的变化情况)(见课件第一页图1,2)

二、讲授新课 ⒈ 增函数与减函数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 ⑴若当x1f(x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如图4).说明:函数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是对定义域内某个区间而言的.有的函数在一些区间上是增函数,而在另一些区间上不是增函数.例如函数y=x2(图1),当x∈[0,+)时是增函数,当x∈(-,0)时是减函数.若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则就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这一区间叫做函数y=f(x)的单调区间.此时也说函数是这一区间上的单调函数.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象是下降的.

三、讲解例题:

例1 如图6是定义在闭区间[-5,5]上的函数y=f(x)的图象,根据图象说出y=f(x)的单调区间,以及在每一单调区间上,函数y=f(x)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yf(x)-2-5x1图635例2 证明函数f(x)=3x+2在R上是增函数.1例3 证明函数f(x)=在(0,+)上是减函数.x例4.讨论函数f(x)x22ax3在(-2,2)内的单调性.

三、练习

课本P59练习1,2

四、作业 课本P60习题2.3 1,3,4

推荐第7篇:高一函数教案

高一函数教案

(注意:函数这一章是整个高中数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希望各位同学能够重视本章的学习。)

函数的六大知识点:

(1)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2)函数的定义与值域 (3)函数的单调性 (4)函数的奇偶性

(5)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6)函数与方程

第一节.函数及其表示法

一.映射 要求:(1)了解映射是两个集合的元素间的一种对应关系,了解映射的有关概念。

(2)了解一一映射的意义,能对一些简单的一一映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 1.映射的概念:

如果集合A的每一个元素按照一定的对应法则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种对应关系,我们就称之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

例题一:下列对应关系是否是集合A到B的映射,为什么? (1)A=R , B=R+, f :取绝对值

解:不是,因为A中的0在B中没有象

(注:我们可以简单的吧映射说成是“对一”,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二对一”、“多对一”,所以“对一”是映射中很重要的特点。)

(2)A:{平面上的三角形},B:{平面上的图},f:做三角形的外接圆 解:是,因为平面上的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唯一的一个外接圆。 2.一一映射的概念:

如果映射f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并且对于集合B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且只有一个原象,这时我们说这两个集合的元素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并把这个映射叫做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一映射。

例题二:例题一(2)中的映射是否为一一映射,为什么?

解:不是,因为不同的三角形,它们的外接圆可能是同一个圆,所以A中的不同元素对应的元素可能是相同的,不符合一一映射的定义。

二.函数的基本概念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 x∈A。我们把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

1°核心 —— 对应法则

等式y=f(x)表明,对于定义域中的任意x,在“对应法则f”的作用下,即可得到y.因此,f是使“对应”得以实现的方法和途径.是联系x与y的纽带,从而是函数的核心.对于比较简单的函数时,对应法则可以用一个解析式来表示,但在不少较为复杂的问题中,函数的对应法则f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如图表或图象等).2°定义域

定义域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它是函数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定义域不同而解析式相同的函数,应看作是两个不同的函数.在中学阶段所研究的函数通常都是能够用解析式表示的.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函数的定义域就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所有实数x的集合.在实际问题中,还必须考虑自变量所代表的具体的量的允许取值范围问题.3°值域

值域是全体函数值所组成的集合.在一般情况下,一旦定义域和对应法则确定,函数的值域也就随之确定.因此,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同,只要看其定义域与对应法则是否完全相同,若相同就是同一个函数,若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中有一个不同,就不是同一个函数.4.函数的常用的表示法

(1)解析法:将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用一个等式来表示.(2)列表法:利用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3)图象法:用图象来表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例题一.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a,b],且b>-a>0.求列函数的定义域: (1)F(x)=f(x)-f(-x); (2)g(x)=f(x+c)+f(x-c) (c>0);

解:(1)f(x)的定义域为[a,b],f(-x)的定义为[-b,-a],又因为-b

所以f(x)-f(-x)的定义与为[a,-a] (2)f(x+c)的定义域为[a+c,b+c]f(x-c)的定义域均为[a-c,b-c] 所以g(x)的定义域为[a+c,b-c] 例题二.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是[-2,4],求函数f(2x)的定义域

解:f(x)的定义域是[-2,4],即x∈[-2,4],所以2x∈[-4,8],所以f(2x)的定义域是[-4,8] 例题三.函数y=|x|+|x+1|的值域(x∈R)

解:x∈R,

|x|∈(0,+ )

|x+1|∈(0,+ ) 所以函数的值域为(0,+ )

推荐第8篇:高一数学《函数的概念》教案

教案:§1.2.1函数的概念

教材分析: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

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高中阶段

更注重函数模型化的思想.

教学目的:(1)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

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

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

(3)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4)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函数的定义域;

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教学难点:符号“y=f(x)”的含义,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区间表示;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复习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强调函数的模型化思想;

2.阅读课本引例,体会函数是描述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的思想:

(1)炮弹的射高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2)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3)“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3.引导学生应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各个实例中两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4.根据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判断各个实例中的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

系.

二、新课教学

(一)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概念: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f(x),x∈A.

推荐第9篇:高一数学《函数的概念》教案

教案:§1.2.1函数的概念

教材分析: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高中阶段更注重函数模型化的思想.

教学目的:(1)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

(3)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4)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函数的定义域;

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教学难点:符号“y=f(x)”的含义,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区间表示;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复习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强调函数的模型化思想;

2.阅读课本引例,体会函数是描述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的思想:

(1)炮弹的射高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2)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3)“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3.引导学生应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各个实例中两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4.根据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判断各个实例中的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

二、新课教学

(一)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概念: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 y=f(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range).

注意:

1 “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

2 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乘x. 2. 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3.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2)无穷区间; (3)区间的数轴表示.

(由学生完成,师生共同分析讲评) 4.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讨论

(二)典型例题 1.求函数定义域

课本P20例1 解:(略) 说明:

1 函数的定义域通常由问题的实际背景确定,如果课前三个实例; ○2 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

3 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 ○巩固练习:课本P22第1题 2.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

课本P21例2 解:(略) 说明:

1 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

2 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巩固练习: 1 课本P22第2题 ○2 判断下列函数f(x)与g(x)是否表示同一个函数,说明理由? ○(1)f ( x ) = (x -1) 0;g ( x ) = 1 (2)f ( x ) = x; g ( x ) =

x2

(3)f ( x ) = x 2;f ( x ) = (x + 1) 2 (4)f ( x ) = | x | ;g ( x ) =

(三)课堂练习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f(x)x2

x|x|(2)f(x)111x

(3)f(x)(4)f(x)(5)f(x)x24x5 4x2

x1x26x10

(6)f(x)1xx31

三、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从具体实例引入了函数的的概念,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了函数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介绍了求函数定义域和判断同一函数的典型题目,引入了区间的概念来表示集合。

四、作业布置

课本P28习题1.2(A组) 第1—7题 (B组)第1题

推荐第10篇:人教版高一数学《函数奇偶性》教案

人教版高一数学《函数奇偶性》教案

指对数的运算

一、反思数学符号:

“”“”出现的背景

数学总是在不断的发明创造中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2方程的根是多少?;

①这样的数存在却无法写出来?怎么办呢?你怎样向别人介绍一个人?

描述出来。

②那么这个写不出来的数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怎样描述呢?

①我们发明了新的公认符号“”作为这样数的“标志”

的形式即是一个平方等于三的数

②推广:则

③后又常用另一种形式分数指数幂形式

3方程 的根又是多少?①也存在却无法写出来??同样也发明了新的公认符号“”专门作为这样数的标志,

的形式

即是一个2为底结果等于3的数

②推广:则

二、指对数运算法则及性质:

幂的有关概念:

正整数指数幂:=

零指数幂:

)

负整数指数幂:

正分数指数幂:

负分数指数幂: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负分指数幂没意义

2根式:

如果一个数的n次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n次方根如果,那么x叫做a的次方根,则x=

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

式子叫做根式,n叫做根指数,a叫做被开方数

当n为奇数时,=

当n为偶数时,

=

=

3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

=

3)=

4)=

二对数

对数的定义:如果,那么数b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

,其中a叫做

,

叫做真数

2特殊对数:

=

;

=

=

;

;

=

=

=

=

;

=

三、经典体验:

化简根式:;

2解方程:;

;

3化简求值:

4【徐州六县一区09-10高一期中】16求函数的定义域。

四、经典例题

例:1画出函数草图:

练习:1“等式lg3x2=2成立”是“等式lg3x=1成立”的

.必要不充分条

例:2若则

练习:1已知函数求的值

例3:函数f=lg是

(奇、偶)函数。

点拨:

为奇函数。

练习:已知则

练习:已知则的值等于

练习:已知定义域为R的函数在是增函数,满足且,求不等式

的解集。

例:4解方程.

解:设,则,代入原方程,解得,或(舍去).由,得.经检验知,为原方程的解.

练习:解方程.

练习:解方程.

练习:解方程:

练习:设,求实数、的值。

解:原方程等价于,显然,我们考虑函数,显然,即是原方程的根.又和都是减函数,故也是减函数.

当时,;当时,,因此,原方程只有一个解.分析:注意到,,故倒数换元可求解.

解:原方程两边同除以,得.设,原方程化为,化简整理,得.,,即..

解析:令,则,∴原方程变形为,解得,。由得,∴,

即,∴,∴。由得,∴,∵,∴此方程无实根。故原方程的解为。评注:将指数方程转化为基本型求解,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

解析:由题意可得,,,原方程可化为,即。

∴,∴。

∴由非负数的性质得,且,∴,。

评注:通过拆项配方,使问题巧妙获解。

例:已知关于的方程有实数解,求的取值范围。

已知关于的方程的实数解在区间,求的取值范围。

反思提炼:1常见的四种指数方程的一般解法

(1)

方程的解法:

(2)

方程的解法:

(3)

方程的解法:

(4)

方程的解法:

2.常见的三种对数方程的一般解法

(1)方程的解法:

(2)方程的解法:

(3)方程的解法:

3.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转化。

4.通过数形结合解决方程有无根的问题。

后作业:

对正整数n,设曲线在x=2处的切线与轴交点的纵坐标为,则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是

[答案] 2n+1-2

[解析] ∵=xn,∴′=′+′•xn=n•xn-1-xn

f′=-n•2n-1-2n=•2n-1

在点x=2处点的纵坐标为=-2n

∴切线方程为+2n=•2n-1.

令x=0得,=•2n,

∴an=•2n,

∴数列ann+1的前n项和为22-1=2n+1-2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是函数的图象上的动点,该图象在P处的切线交轴于点,过点P作的垂线交轴于点N,设线段N的中点的纵坐标为t,则t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

解析:设则,过点P作的垂线

,所以,t在上单调增,在单调减,。

第11篇:高一数学必修1函数教案

第二章 函数

§2.1 函数

教学目的:(1)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

(3)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4)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函数的定义域; 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教学难点:符号“y=f(x)”的含义,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区间表示; 一 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概念:

设 A、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 y=f(x),x∈A.

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domain);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range). 注意:

○1 “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 ○2 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 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 乘x. 2. 构成函数的二要素: 定义域、对应法则

值域被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完全确定 3.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2)无穷区间; (3)区间的数轴表示. 二 典型例题

1 求解函数定义域值域及对应法则 课本P32 例1,2,3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4x2 F(x)= F(x)=

x/x/x1 F(x)=111x F(x)=x24x5

巩固练习P33 练习A中4,5 说明:○1 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 ○2 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 2.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

○1 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 ○2 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巩固练习:

○1 判断下列函数f(x)与g(x)是否表示同一个函数

(1)f ( x ) = (x1)0 ;g ( x ) = 1

(2)f ( x ) = x; g ( x ) =x2

(3)f ( x ) = x;f ( x ) = (x1)

2 (4)f ( x ) = | x | ;g ( x ) = 2x2

三 映射与函数

教学目的:(1)了解映射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了解象、原象的概念; (2)结合简单的对应图示,了解一一映射的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映射的概念及一一映射的概念. 复习初中已经遇到过的对应:

1. 对于任何一个实数a,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P 和它对应; 2. 对于坐标平面内任何一个点A,都有唯一的有序实数对(x,y)和它对应;

3. 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唯一确定的面积和它对应; 4. 某影院的某场电影的每一张电影票有唯一确定的座位与它对应; 5. 函数的概念.

映射 定义:一般地,设A、B 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映射(mapping).记作“f:A→B”。 象与原象的定义与区分

一一对应关系: 如果映射f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并且对于集合B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且只有一个原象,就称这两个集合的元素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并把这个映射叫做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一映射。(结合P35的例7解释说明)

说明:(1)这两个集合有先后顺序,A 到B 的射与B 到A 的映射是截然不同的.其中f 表示具体的对应法则,可以用汉字叙述. (2)“都有唯一”什么意思?

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必有一个;二是只有一个,也就是说有且只有一个的意思。

例题分析:下列哪些对应是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

(1)A={P | P 是数轴上的点},B=R,对应关系f:数轴上的点与它所代表的实数对应;

(2)A={ P | P 是平面直角体系中的点},B={(x,y)| x∈R,y∈R},对应关系f:平面直角体系中的点与它的坐标对应; (3)A={三角形},B={x | x 是圆},对应关系f:每一个三角形都对应它的内切圆;

(4)A={x | x 是新华中学的班级},B={x | x 是新华中学的学生},对应关系f:每一个班级都对应班里的学生.

思考:将(3)中的对应关系f 改为:每一个圆都对应它的内接三角形;(4)中的对应关系f 改为:每一个学生都对应他的班级, 那么对应f: B→A 是从集合B 到集合A 的映射吗? 四 函数的表示法

教学目的:(1)明确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2)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分段函数的概念及分段函 数的表示及其图象.

复习:函数的概念;

常用的函数表示法及各自的优点: (1)解析法; (2)图象法; (3)列表法.

(一)典型例题

例 1.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5 元,买x (x∈{1,2,3,4,5})个笔记本需要y 元.试用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y=f(x) .

分析:注意本例的设问,此处“y=f(x)”有三种含义,它可以是解析表达式,可以是图象,也可以是对应值表. 解:(略) 注意:

○1 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注意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函数图象的依据; ○2 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 ○3 图象法:是否连线;

○4 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 例 3.画出函数y = | x | . 解:(略)

巩固练习: P41练习A 3,6 拓展练习:任意画一个函数y=f(x)的图象,然后作出y=|f(x)| 和 y=f (|x|) 的图象,并尝试简要说明三者(图象)之间的关系.

五 分段函数 定义: 例5讲解

练习P43练习A 1(2),2(2)

注意: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不能写成几个不同的方程,而写成函数值几种不同的表达式并用一个左大括号括起来,并分别注明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

第12篇:高一数学函数学不会

石家庄高一数学学不会怎么办

高一马上就要结束啦,许多高一学生都反映石家庄高一数学学不会怎么办,高一数学学习起来怎么这么难。不知道您的孩子是不是有着同样的困惑呢。

其实,高一数学确实在高中阶段所有的学科中是最难的,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学科。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物理、化学以及其他的学科学习中,都会或多或少的用到数学的知识,尤其是一些基本的数学计算能力。在一个,高一年级数学学习内容多,且初高中数学学科知识跨度比较大,所以不少学生在高一阶段就已经落下了。等到了高二年级,想在跟上来已经为时已晚,这时再要想跟上来就需要付出2倍乃至更多的努力啦。

河北师大外院培训中心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学好数学,在高一阶段就把高中数学的基础夯实,2014年暑假继续举办石家庄高一数学物理化学先修班、石家庄高一数学物理化学巩固复习班,授课教师全部来自石家庄重点中学在职教师,开设有常规班、精品12人小班、名师一对一辅导等学习课程。

河北师大外院培训中心这个暑假为孩子们准备了丰盛的文化学习大餐。既有文化课的补习,也有多种外语学习兴趣爱好班。

具体课程如下:

石家庄高一各科暑假复习巩固班:石家庄高一数学巩固辅导班、石家庄高一物理巩固补习班、石家庄高一化学巩固班、石家庄高一英语词汇语法班。

石家庄高一复习班:数学必修1 4 2 5的内容(函数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三角函数)

物理必修1 2(曲线运动功和能机械振动)

化学必修1 2(物质结构化学能与电能有机物)

石家庄英语培训班:外教英语口语班、新概念英语培训班。

多语种学习大餐:石家庄日语培训班、石家庄法语培训班、石家庄韩语学习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等十大语种学习课程。

新高一先修暑假班石家庄,我们信赖河北师大外院培训优仕程教育高一先修班

石家庄高一先修暑假班学校:紫金大厦11楼(槐安路与红旗大街交口西南角)

石家庄高一先修暑假班乘车路线:乘

14、

15、

25、

39、

48、7

8、8

1、9

3、10

7、

311、

312、320、游2路到17中南区站下车即到

石家庄高一数学暑假复习巩固班联系方式:69003993

第13篇:高一数学函数的单调性教案

函数的单调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单调性. 2.通过函数单调性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通过例题培养学生利用定义进行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教学难点: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两组在相应区间上的函数,然后指出这两组函数之间在性质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用投影幻灯给出两组函数的图象.) 第一组:

第二组:

生:第一组函数,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第二组函数,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师:(手执投影棒使之沿曲线移动)对.他(她)答得很好,这正是两组函数的主要区别.当x变大时,第一组函数的函数值都变大,而第二组函数的函数值都变小.虽然在每一组函数中,函数值变大或变小的方式并不相同,但每一组函数却具有一种共同的性质.我们在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幂函数时,就曾经根据函数的图象研究过函数的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大而变大或变小的性质.而这些研究结论是直观地由图象得到的.在函数的集合中,有很多函数具有这种性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函数这种性质作更进一步的一般性的讨论和研究,这就是我们今天这一节课的内容.

(点明本节课的内容,既是曾经有所认识的,又是新的知识,引起学生的注意.)

二、对概念的分析

(板书课题:函数的单调性)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1页,请××同学把增函数、减函数、单调区间的定义朗读一遍.

(学生朗读.)

师:好,请坐.通过刚才阅读增函数和减函数的定义,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这种定义方法和我们刚才所讨论的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定义中是怎样描述的?

生:我认为是一致的.定义中的“当增大而增大;“当

时,都有

时,都有

”描述了y随x的

”描述了y随x的增大而减少.

”和“

或师:说得非常正确.定义中用了两个简单的不等关系“”,它刻划了函数的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的性质.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通过教师的情绪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师:现在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看刚才的两组图中的第一个函数图象,体会这种魅力.

(指图说明.) 师:图中因此而图中因此对于区间[a,b]上的任意

,当

时,都有

的单调增区间;

的单调减区间. 在区间[a,b]上是单调递增的,区间[a,b]是函数对于区间[a,b]上的任意

,当

时,都有在区间[a,b]上是单调递减的,区间[a,b]是函数(教师指图说明分析定义,使学生把函数单调性的定义与直观图象结合起来,使新旧知识融为一体,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渗透数形结合分析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

师:因此我们可以说,增函数就其本质而言是在相应区间上较大的自变量对应„„ (不把话说完,指一名学生接着说完,让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老师.) 生:较大的函数值的函数. 师:那么减函数呢?

生:减函数就其本质而言是在相应区间上较大的自变量对应较小的函数值的函数. (学生可能回答得不完整,教师应指导他说完整.) 师:好.我们刚刚以增函数和减函数的定义作了初步的分析,通过阅读和分析你认为在定义中我们应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语,才能更透彻地认识定义?

(学生思索.)

学生在高中阶段以至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概念(或定义),能否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语,是能否正确地、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重要条件,更是学好数学及其他各学科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深入理解一个概念,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学生思索过程中,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定义,并注意在关键词语处适当加重语气.在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时,给以适当的提示.)

生:我认为在定义中,有一个词“给定区间”是定义中的关键词语.

师:很好,我们在学习任何一个概念的时候,都要善于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语,在学习几个相近的概念时还要注意区别它们之间的不同.增函数和减函数都是对相应的区间而言的,离开了相应的区间就根本谈不上函数的增减性.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能否说一个函数在x=5时是递增或递减的?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此时函数值是一个数.

师:对.函数在某一点,由于它的函数值是唯一确定的常数(注意这四个字“唯一确定”),因而没有增减的变化.那么,我们能不能脱离区间泛泛谈论某一个函数是增函数或是减函数呢?你能否举一个我们学过的例子?

生:不能.比如二次函数而我们不能说

,在y轴左侧它是减函数,在y轴右侧它是增函数.因是增函数或是减函数.

的图像,从“形”上感知.)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板演函数师:好.他(她)举了一个例子来帮助我们理解定义中的词语“给定区间”.这说明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在某一个区间上的性质,但这不排斥有些函数在其定义域内都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因此,今后我们在谈论函数的增减性时必须指明相应的区间.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关键词语?

生:还有定义中的“属于这个区间的任意两个”和“都有”也是关键词语. 师:你答的很对.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吗? (学生不一定能答全,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提示.) 师:“属于”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说两个自变量生:可以.

师:那么“任意”和“都有”又如何理解?

生:“任意”就是指不能取特定的值来判断函数的增减性,而“都有”则是说只要,就必须都小于

,或

都大于

必须取自给定的区间,不能从其他区间上取.

师:如果是闭区间的话,能否取自区间端点?

师:能不能构造一个反例来说明“任意”呢? (让学生思考片刻.) 生:可以构造一个反例.考察函数,定,显然

,而

,在区间[-2,2]上,如果取两个特定的值,

,有

,若由此判是[-2,2]上的减函数,那就错了. 师:那么如何来说明“都有”呢? 生:在[-2,2]上,当,这时就不能说

时,有

;当

,时,有,在[-2,2]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

师:好极了!通过分析定义和举反例,我们知道要判断函数y=f(x)在某个区间内是增函数或减函数,不能由特定的两个点的情况来判断,而必须严格依照定义在给定区间内任取两个自变量,,根据它们的函数值

的大小来判定函数的增减性.

(教师通过一系列的设问,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从抽象到具体,并通过反例的反衬,使学生加深对定义的理解.在概念教学中,反例常常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概念,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师:反过来,如果我们已知f(x)在某个区间上是增函数或是减函数,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自变量的大小去判定函数值的大小,也可以由函数值的大小去判定自变量的大小.即一般成立则特殊成立,反之,特殊成立,一般不一定成立.这恰是辩证法中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用辩证法的原理来解释数学知识,同时用数学知识去理解辩证法的原理,这样的分析,有助于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概念,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三、概念的应用

例1 图4所示的是定义在闭区间[-5,5]上的函数f(x)的图象,根据图象说出f(x)的单调区间,并回答:在每一个单调区间上,f(x)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用投影幻灯给出图象.)

生甲:函数y=f(x)在区间[-5,-2],[1,3]上是减函数,因此[-5,-2],[1,3]是函数y=f(x)的单调减区间;在区间[-2,1],[3,5]上是增函数,因此[-2,1],[3,5]是函数y=f(x)的单调增区间.

生乙:我有一个问题,[-5,-2]是函数f(x)的单调减区间,那么,是否可认为(-5,-2)也是f(x)的单调减区间呢? 师:问得好.这说明你想的很仔细,思考问题很严谨.容易证明:若f(x)在[a,b]上单调(增或减),则f(x)在(a,b)上单调(增或减).反之不然,你能举出反例吗?一般来说.若f(x)在[a,b]上单调(增或减),且[](增或减).反之不然.

例2 证明函数f(x)=3x+2在(-∞,+∞)上是增函数.

师:从函数图象上观察函数的单调性固然形象,但在理论上不够严格,尤其是有些函数不易画出图象,因此必须学会根据解析式和定义从数量上分析辨认,这才是我们研究函数单调性的基本途径.

(指出用定义证明的必要性.)

师:怎样用定义证明呢?请同学们思考后在笔记本上写出证明过程.

(教师巡视,并指定一名中等水平的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学生可能会对如何比较和的大小关系感到无从入手,教师应给以启发.) 师:对于和

我们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呢?我们知道对两个实数a,b,如果

]

[a,b],则f(x)在[

,a>b,那么它们的差a-b就大于零;如果a=b,那么它们的差a—b就等于零;如果a<b,那么它们的差a-b就小于零,反之也成立.因此我们可由差的符号来决定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生:(板演)设,

是(-∞,+∞)上任意两个自变量,当

所以f(x)是增函数.

师:他的证明思路是清楚的.一开始设设

是(-∞,+∞)内任意两个自变量,并

时,

(边说边用彩色粉笔在相应的语句下划线,并标注“①→设”),然后看,这一步是证明的关键,再对式子进行变形,一般方法是分解因式或配成完全平方的形式,这一步可概括为“作差,变形”(同上,划线并标注”②→作差,变形”).但美中不足的是他没能说明为什么

<0,没有用到开始的假设“

”,不要以为其显而易见,在这里一定要对变形后的式子说明其符号.应写明“因为x1<x2,所以,从而

<0,即

.”这一步可概括为“定符号”(在黑板上板演,并注明“③→定符号”).最后,作为证明题一定要有结论,我们把它称之为第四步“下结论”(在相应位置标注“④→下结论”).

这就是我们用定义证明函数增减性的四个步骤,请同学们记住.需要指出的是第二步,如果函数y=f(x)在给定区间上恒大于零,也可以

小.

(对学生的做法进行分析,把证明过程步骤化,可以形成思维的定势.在学生刚刚接触一个新的知识时,思维定势对理解知识本身是有益的,同时对学生养成一定的思维习惯,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也是有帮助的.)

调函数吗?并用定义证明你的结论.

师:你的结论是什么呢?

上都是减函数,因此我觉得它在定义域(-∞,0)∪(0,+∞)上是减函数. 生乙:我有不同的意见,我认为这个函数不是整个定义域内的减函数,因为它不符合减函数的定义.比如取x1∈(-∞,0),取x2∈(0,+∞),,显然有

,而不是

显然成立,而

,因此它不是定义域内的减函数.

生:也不能这样认为,因为由图象可知,它分别在(-∞,0)和(0,+∞)上都是减函数.

域内的增函数,也不是定义域内的减函数,它在(-∞,0)和(0,+∞)每一个单调区间内都是减函数.因此在函数的几个单调增(减)区间之间不要用符号“∪”连接.另外,x=0不是定义域中的元素,此时不要写成闭区间.

上是减函数.

(教师巡视.对学生证明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点拔.可依据学生的问题,给出下面的提示: (1)分式问题化简方法一般是通分. (2)要说明三个代数式的符号:k,

要注意在不等式两边同乘以一个负数的时候,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简单的分析小结,点出学生在证明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引起全体学生的重视.)

四、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小结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是应该特别注意的? (请一个思路清晰,善于表达的学生口述,教师可从中给予提示.)

生: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要特别注意定义中“给定区间”、“属于”、“任意”、“都有”这几个关键词语;在写单调区间时不要轻易用并集的符号连接;最后在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时,应该注意证明的四个步骤.

五、作业

1.课本P53练习第1,2,3,4题.

数.

.(*)

+b>0.由此可知(*)式小于0,即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是研究函数时经常要注意的一个性质.并且在比较几个数的大小、对函数作定性分析、以及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上都有广泛的应用.对学生来说,函数的单调性早已有所知,然而没有给出过定义,只是从直观上接触过这一性质.学生对此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对概念的理解有一定好处,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是已经学过的知识,感觉乏味.因此,在设计教案时,加强了对概念的分析,希望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看似简单的定义中有不少值得去推敲、去琢磨的东西,其中甚至包含着辩证法的原理.

另外,对概念的分析是在引进一个新概念时必须要做的,对概念的深入的正确的理解往往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难点.因此在本教案的设计过程中突出对概念的分析不仅仅是为了分析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而且想让学生对如何学会、弄懂一个概念有初步的认识,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学有所用.

还有,使用函数单调性定义证明是一个难点,学生刚刚接触这种证明方法,给出一定的步骤是必要的,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也可以对学生掌握证明方法、形成证明思路有所帮助.另外,这也是以后要学习的不等式证明方法中的比较化的基本思路,现在提出要求,对今后的教学作一定的铺垫.

第14篇:高一数学函数值域解题技巧

一.观察法

通过对函数定义域、性质的观察,结合函数的解析式,求得函数的值域。 例1求函数y=3+√(2-3x) 的值域。

点拨: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先求出√(2-3x) 的值域。 解:由算术平方根的性质,知√(2-3x)≥0, 故3+√(2-3x)≥3。 ∴函数的知域为 .点评:算术平方根具有双重非负性,即:(1)被开方数的非负性,(2)值的非负性。

本题通过直接观察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而获解,这种方法对于一类函数的值域的求法,简捷明了,不失为一种巧法。

练习:求函数y=[x](0≤x≤5)的值域。(答案:值域为:{0,1,2,3,4,5}) 二.反函数法

当函数的反函数存在时,则其反函数的定义域就是原函数的值域。 例2求函数y=(x+1)/(x+2)的值域。

点拨:先求出原函数的反函数,再求出其定义域。

解:显然函数y=(x+1)/(x+2)的反函数为:x=(1-2y)/(y-1),其定义域为y≠1的实数,故函数y的值域为{y∣y≠1,y∈R}。 点评:利用反函数法求原函数的定义域的前提条件是原函数存在反函数。这种方法体现逆向思维的思想,是数学解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练习:求函数y=(10x+10-x)/(10x-10-x)的值域。(答案:函数的值域为{y∣y1}) 三.配方法

当所给函数是二次函数或可化为二次函数的复合函数时,可以利用配方法求函数值域

例3:求函数y=√(-x2+x+2)的值域。

点拨:将被开方数配方成完全平方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值求。

解:由-x2+x+2≥0,可知函数的定义域为x∈[-1,2]。此时-x2+x+2=-(x-1/2)2+9/4∈[0,9/4] ∴0≤√-x2+x+2≤3/2,函数的值域是[0,3/2] 点评:求函数的值域不但要重视对应关系的应用,而且要特别注意定义域对值域的制约作用。配方法是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练习:求函数y=2x-5+√15-4x的值域.(答案:值域为{y∣y≤3}) 四.判别式法

若可化为关于某变量的二次方程的分式函数或无理函数,可用判别式法求函数的值域。

例4求函数y=(2x2-2x+3)/(x2-x+1)的值域。

点拨:将原函数转化为自变量的二次方程,应用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从而确定出原函数的值域。

解:将上式化为(y-2)x2-(y-2)x+(y-3)=0 (*)

当y≠2时,由Δ=(y-2)2-4(y-2)x+(y-3)≥0,解得:2<x≤10/3 当y=2时,方程(*)无解。∴函数的值域为2<y≤10/3。

点评:把函数关系化为二次方程F(x,y)=0,由于方程有实数解,故其判别式为非负数,可求得函数的值域。常适应于形如y=(ax2+bx+c)/(dx2+ex+f)及y=ax+b±√(cx2+dx+e)的函数。

练习:求函数y=1/(2x2-3x+1)的值域。(答案:值域为y≤-8或y>0)。 五.最值法

对于闭区间[a,b]上的连续函数y=f(x),可求出y=f(x)在区间[a,b]内的极值,并与边界值f(a).f(b)作比较,求出函数的最值,可得到函数y的值域。

例5已知(2x2-x-3)/(3x2+x+1)≤0,且满足x+y=1,求函数z=xy+3x的值域。

点拨: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将目标函数消元、配方,可求出函数的值域。

解:∵3x2+x+1>0,上述分式不等式与不等式2x2-x-3≤0同解,解之得-1≤x≤3/2,又x+y=1,将y=1-x代入z=xy+3x中,得z=-x2+4x(-1≤x≤3/2),

∴z=-(x-2)2+4且x∈[-1,3/2],函数z在区间[-1,3/2]上连续,故只需比较边界的大小。

当x=-1时,z=-5;当x=3/2时,z=15/4。 ∴函数z的值域为{z∣-5≤z≤15/4}。

点评:本题是将函数的值域问题转化为函数的最值。对开区间,若存在最值,也可通过求出最值而获得函数的值域。

练习:若√x为实数,则函数y=x2+3x-5的值域为 ( )

A.(-∞,+∞) B.[-7,+∞] C.[0,+∞) D.[-5,+∞) (答案:D)。 六.图象法

通过观察函数的图象,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得到函数的值域。 例6求函数y=∣x+1∣+√(x-2)2 的值域。

点拨: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掉符号后转化为分段函数,作出其图象。 解:原函数化为 -2x+1 (x≤1) y= 3 (-12) 它的图象如图所示。

显然函数值y≥3,所以,函数值域[3,+∞]。

点评:分段函数应注意函数的端点。利用函数的图象

求函数的值域,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求函数值域的方法较多,还适应通过不等式法、函数的单调性、换元法等方法求函数的值域。 七.单调法

利用函数在给定的区间上的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求值域。 例1求函数y=4x-√1-3x(x≤1/3)的值域。

点拨:由已知的函数是复合函数,即g(x)= -√1-3x,y=f(x)+g(x),其定义域为x≤1/3,在此区间内分别讨论函数的增减性,从而确定函数的值域。

解:设f(x)=4x,g(x)= -√1-3x ,(x≤1/3),易知它们在定义域内为增函数,从而y=f(x)+g(x)= 4x-√1-3x

在定义域为x≤1/3上也为增函数,而且y≤f(1/3)+g(1/3)=4/3,因此,所求的函数值域为{y|y≤4/3}。

点评:利用单调性求函数的值域,是在函数给定的区间上,或求出函数隐含的区间,结合函数的增减性,求出其函数在区间端点的函数值,进而可确定函数的值域。 练习:求函数y=3+√4-x 的值域。(答案:{y|y≥3}) 八.换元法

以新变量代替函数式中的某些量,使函数转化为以新变量为自变量的函数形式,进而求出值域。

例2求函数y=x-3+√2x+1 的值域。

点拨:通过换元将原函数转化为某个变量的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值,确定原函数的值域。

解:设t=√2x+1 (t≥0),则 x=1/2(t2-1)。

于是 y=1/2(t2-1)-3+t=1/2(t+1)2-4≥1/2-4=-7/2.所以,原函数的值域为{y|y≥-7/2}。

点评:将无理函数或二次型的函数转化为二次函数,通过求出二次函数的最值,从而确定出原函数的值域。这种解题的方法体现换元、化归的思想方法。它的应用十分广泛。

练习:求函数y=√x-1 –x的值域。(答案:{y|y≤-3/4} 九.构造法

根据函数的结构特征,赋予几何图形,数形结合。 例3求函数y=√x2+4x+5+√x2-4x+8 的值域。

点拨:将原函数变形,构造平面图形,由几何知识,确定出函数的值域。 解:原函数变形为f(x)=√(x+2)2+1+√(2-x)2+22 作一个长为

4、宽为3的矩形ABCD,再切割成12个单位 正方形。设HK=x,则ek=2-x,KF=2+x,AK=√(2-x)2+22 , KC=√(x+2)2+1 。

由三角形三边关系知,AK+KC≥AC=5。当A、K、C三点共 线时取等号。

∴原函数的知域为{y|y≥5}。

点评:对于形如函数y=√x2+a ±√(c-x)2+b(a,b,c均为正数),均可通过构造几何图形,由几何的性质,直观明了、方便简捷。这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

练习:求函数y=√x2+9 +√(5-x)2+4的值域。(答案:{y|y≥5√2}) 十.比例法

对于一类含条件的函数的值域的求法,可将条件转化为比例式,代入目标函数,进而求出原函数的值域。

例4已知x,y∈R,且3x-4y-5=0,求函数z=x2+y2的值域。

点拨:将条件方程3x-4y-5=0转化为比例式,设置参数,代入原函数。 解:由3x-4y-5=0变形得,(x3)/4=(y-1)/3=k(k为参数) ∴x=3+4k,y=1+3k, ∴z=x2+y2=(3+4k)2+(14+3k)2=(5k+3)2+1。 当k=-3/5时,x=3/5,y=-4/5时,zmin=1。 函数的值域为{z|z≥1}.点评:本题是多元函数关系,一般含有约束条件,将条件转化为比例式,通过设参数,可将原函数转化为单函数的形式,这种解题方法体现诸多思想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练习:已知x,y∈R,且满足4x-y=0,求函数f(x,y)=2x2-y的值域。(答案:{f(x,y)|f(x,y)≥1})

十一.利用多项式的除法

例5求函数y=(3x+2)/(x+1)的值域。

点拨:将原分式函数,利用长除法转化为一个整式与一个分式之和。 解:y=(3x+2)/(x+1)=3-1/(x+1)。 ∵1/(x+1)≠0,故y≠3。

∴函数y的值域为y≠3的一切实数。

点评:对于形如y=(ax+b)/(cx+d)的形式的函数均可利用这种方法。 练习:求函数y=(x2-1)/(x-1)(x≠1)的值域。(答案:y≠2) 十二.不等式法

例6求函数Y=3x/(3x+1)的值域。

点拨:先求出原函数的反函数,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构造不等式。 解:易求得原函数的反函数为y=log3[x/(1-x)], 由对数函数的定义知 x/(1-x)>0 1-x≠0

解得,0<x

∴函数的值域(0,1)。

点评:考查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构造不等式(组)或构造重要不等式,求出函数定义域,进而求值域。不等式法是重要的解题工具,它的应用非常广泛。是数学解题的方法之一。

以下供练习选用: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15-4x)+2x-5;({y|y≤3}) 2.Y=2x/(2x-1)。 (y>1或y

第15篇:高一数学必修一基本初等函数教案

状元坊专用

基本初等函数

一.【要点精讲】 1.指数与对数运算 (1)根式的概念:

①定义:若一个数的n次方等于a(n1,且nN),则这个数称a的n次方根。即若xna,则x称a的n次方根n1且nN),

1)当n为奇数时,a的n次方根记作na;

2)当n为偶数时,负数a没有n次方根,而正数a有两个n次方根且互为相反数,记作na(a0)

②性质:1)(na)na;2)当n为奇数时,naa; 3)当n为偶数时,na|a|(2).幂的有关概念

①规定:1)anaaa(nN;2)a01(a0);

*

na(a0)。

a(a0) n个 3)ap1p(pQ,4)annam(a0,m、nN* 且n1) arsrsrsrs;2)(a)a(a0,r、s Q); (a0,r、sQ)

m②性质:1)aaarrr3)(ab)ab(a0,b0,r Q)。(注)上述性质对r、sR均适用。 (3).对数的概念

b①定义:如果a(a0,且a1)的b次幂等于N,就是aN,那么数b称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logaNb,其中a称对数的底,N称真数

1)以10为底的对数称常用对数,log10N记作lgN;

2)以无理数e(e2.71828)为底的对数称自然对数,logeN,记作lnN; ②基本性质:

1)真数N为正数(负数和零无对数);2)loga10; 3)logaa1;4)对数恒等式:alogaNN。

状元坊专用

③运算性质:如果a0,a0,M0,N0,则1)loga(MN)logaMlogaN; 2)logaMlogaMlogaN;3)logaMnnlogaM(nR) N④换底公式:logaNlogmN(a0,a0,m0,m1,N0),

logmanlogab。 mn1)logablogba1;2)logamb2.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指数函数:

①定义:函数yax(a0,且a1)称指数函数, 1)函数的定义域为R;2)函数的值域为(0,);

3)当0a1时函数为减函数,当a1时函数为增函数。 ②函数图像:自己作图,注意两种情况。 1)指数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0,1),且图象都在第

一、二象限;

2)指数函数都以x轴为渐近线(当0a1时,图象向左无限接近x轴,当a1时,图象向右无限接近x轴);

3)对于相同的a(a0,且a1),函数yax与ya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③函数值的变化特征:看图像可得。自己总结。

(2)对数函数:

①定义:函数ylogax(a0,且a1)称对数函数, 1)函数的定义域为(0,);2)函数的值域为R;

3)当0a1时函数为减函数,当a1时函数为增函数;

4)对数函数ylogax与指数函数ya(a0,且a1)互为反函数 ②函数图像:自己作图,注意两种情况。 1)对数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0,1),且图象都在第

一、四象限;

2)对数函数都以y轴为渐近线(当0a1时,图象向上无限接近y轴;当a1时,图象向下无限接近y轴);

4)对于相同的a(a0,且a1),函数ylogax与ylog1x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ax③函数值的变化特征:看图像可得。自己总结。 (3)幂函数

1)掌握5个幂函数的图像特点。指数分别为-1,

1,1,2,3.22)a>0时,幂函数在第一象限内恒为增函数,a

3)过定点(1,1)当幂函数为偶函数过(-1,1),当幂函数为奇函数时过(-1,-1)

状元坊专用

当a>0时过(0,0)。4)幂函数一定不经过第四象限 四.【典例解析】 题型1:指数运算

34例1.(1)计算:[(3)3(5)0.5(0.008)3(0.02)2(0.32)2]0.06250.25;

892211解:;2。 91212例2.(1)已知xx21.xx○3,求○

1x2x22xx3232的值 7,3

3题型2:对数及幂运算

(2)幂函数yf(x)的图象经过点(2,1),则满足f(x)=27的x的值是 .81答案 3例3.计算

(1)(lg2)lg2lg50lg25; 解: 2;

题型3:指数、对数方程 22xb例4.已知定义域为R的函数f(x)x1是奇函数.

2a(1)求a,b的值;

(2)若对任意的tR,不等式f(t22t)f(2t2k)0恒成立,求k的取值范围.题型4:指数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x12e,x<2,则f(f(2))的值为( ) 例5.设f(x)2log3(x1),x2.题型5:指数函数的图像与应用

|1x|m的图象与x轴有公共点,则m的取值范围是( )例6.若函数y()。 12题型6:对数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例7.(1)函数ylog2x2的定义域是( )

yo1例8.当a>1时,函数y=logax和y=(1-a)x的图象只可能是( ) yo1yxAyo1xBxCo1xD

状元坊专用

【思维总结】

1.nNa,aN,logaNb(其中N0,a0,a1)是同一数量关系的三种不同表示形式,因此在许多问题中需要熟练进行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选择最好的形式进行运算.在运算中,根式常常化为指数式比较方便,而对数式一般应化为同应化为同底;

2.要熟练运用初中学习的多项式各种乘法公式;进行数式运算的难点是运用各种变换技巧,如配方、因式分解、有理化(分子或分母)、拆项、添项、换元等等,这些都是经常使用的变换技巧,必须通过各种题型的训练逐渐积累经验;

3.解决含指数式或对数式的各种问题,要熟练运用指数、对数运算法则及运算性质,更关键是熟练运用指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其中单调性是使用率比较高的知识;

4.指数、对数函数值的变化特点是解决含指数、对数式的问题时使用频繁的关键知识,要达到滚瓜烂熟,运用自如的水平,在使用时常常还要结合指数、对数的特殊值共同分析;

5.含有参数的指数、对数函数的讨论问题是重点题型,解决这类问题的最基本的分类方案是以“底”大于1或小于1分类;

6.在学习中含有指数、对数的复合函数问题大多数都是以综合形式出现,如与其它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形成的复合函数问题,与方程、不等式、数列等内容形成的各类综合问题等等,因此要努力提高综合能力

b 4

第16篇:高一数学函数的单调性教案[1]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函数的单调性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两组在相应区间上的函数,然后指出这两组函数之间在性质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用投影幻灯给出两组函数的图象.) 第一组:

第二组:

二、对概念的分析

引入定义 师:图中因此而图中因此对于区间[a,b]上的任意

,当

时,都有

,在区间[a,b]上是单调递增的,区间[a,b]是函数对于区间[a,b]上的任意

,当

时,都有

的单调增区间;

的单调减区间. 在区间[a,b]上是单调递减的,区间[a,b]是函数(师:因此我们可以说,增函数就其本质而言是在相应区间上较大的自变量对应„„ 生:减函数就其本质而言是在相应区间上较大的自变量对应较小的函数值的函数. 生:我认为在定义中,有一个词“给定区间”是定义中的关键词语.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师:很好,我们在学习任何一个概念的时候,都要善于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语,在学习几个相近的概念时还要注意区别它们之间的不同.增函数和减函数都是对相应的区间而言的,离开了相应的区间就根本谈不上函数的增减性.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能否说一个函数在x=5时是递增或递减的?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此时函数值是一个数.

说明单调性是局部性质

三、概念的应用

例1 图4所示的是定义在闭区间[-5,5]上的函数f(x)的图象,根据图象说出f(x)的单调区间,并回答:在每一个单调区间上,f(x)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例2 证明函数f(x)=3x+2在(-∞,+∞)上是增函数. 师:他的证明思路是清楚的.一开始设设

是(-∞,+∞)内任意两个自变量,并(边说边用彩色粉笔在相应的语句下划线,并标注“①→设”),然后看,这一步是证明的关键,再对式子进行变形,一般方法是分解因式或配成完全平方的形式,这一步可概括为“作差,变形”(同上,划线并标注”②→作差,变形”).但美中不足的是他没能说明为什么

<0,没有用到开始的假设“

”,不要以为其显而易见,在这里一定要对变形后的式子说明其符号.应写明“因为x1<x2,所以,从而

<0,即

.”这一步可概括为“定符号”(在黑板上板演,并注明“③→定符号”).最后,作为证明题一定要有结论,我们把它称之为第四步“下结论”(在相应位置标注“④→下结论”).

这就是我们用定义证明函数增减性的四个步骤,请同学们记住.需要指出的是第二步,如果函数y=f(x)在给定区间上恒大于零,也可以

小.

调函数吗?并用定义证明你的结论.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全体定义域上的减函数?

四、课堂小结

生: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要特别注意定义中“给定区间”、“属于”、“任意”、“都有”这几个关键词语;在写单调区间时不要轻易用并集的符号连接;最后在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时,应该注意证明的四个步骤.

数.

.(*)

+b>0.由此可知(*)式小于0,即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第17篇:高三数学《函数》教案

【小编寄语】查字典数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三数学《函数》教案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2.12 函数的综合问题

●知识梳理

函数的综合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函数内容本身的相互综合,如函数概念、性质、图象等方面知识的综合.

2.函数与其他数学知识点的综合,如方程、不等式、数列、解析几何等方面的内容与函数的综合.这是高考主要考查的内容.

3.函数与实际应用问题的综合.

●点击双基

1.已知函数f(x)=lg(2x-b)(b为常数),若x[1,+)时,f(x)0恒成立,则

A.b1 B.b1 C.b1 D.b=1

解析:当x[1,+)时,f(x)0,从而2x-b1,即b2x-1.而x[1,+)时,2x-1单调增加,

b2-1=1.

答案:A

2.若f(x)是R上的减函数,且f(x)的图象经过点A(0,3)和B(3,-1),则不等式|f(x+1)-1|2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f(x+1)-1|2得-2

又f(x)是R上的减函数,且f(x)的图象过点A(0,3),B(3,-1),

f(3)

0

答案:(-1,2) ●典例剖析

【例1】 取第一象限内的点P1(x1,y1),P2(x2,y2),使1,x1,x2,2依次成等差数列,1,y1,y2,2依次成等比数列,则点P

1、P2与射线l:y=x(x0)的关系为

A.点P

1、P2都在l的上方 B.点P

1、P2都在l上

C.点P1在l的下方,P2在l的上方 D.点P

1、P2都在l的下方

剖析:x1= +1= ,x2=1+ = ,y1=1 = ,y2= ,∵y1

P

1、P2都在l的下方.

答案:D

【例2】 已知f(x)是R上的偶函数,且f(2)=0,g(x)是R上的奇函数,且对于xR,都有g(x)=f(x-1),求f(2002)的值.

解:由g(x)=f(x-1),xR,得f(x)=g(x+1).又f(-x)=f(x),g(-x)=-g(x),

故有f(x)=f(-x)=g(-x+1)=-g(x-1)=-f(x-2)=-f(2-x)=-g(3-x)=

g(x-3)=f(x-4),也即f(x+4)=f(x),xR.

f(x)为周期函数,其周期T=4.

f(2002)=f(4500+2)=f(2)=0.

评述:应灵活掌握和运用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

【例3】 函数f(x)= (m0),x

1、x2R,当x1+x2=1时,f(x1)+f(x2)= .

(1)求m的值;

(2)数列{an},已知an=f(0)+f( )+f( )++f( )+f(1),求an.

解:(1)由f(x1)+f(x2)= ,得 + = ,

4 +4 +2m= [4 +m(4 +4 )+m2].

∵x1+x2=1,(2-m)(4 +4 )=(m-2)2.

4 +4 =2-m或2-m=0. ∵4 +4 2 =2 =4,

而m0时2-m2,4 +4 2-m.

m=2.

(2)∵an=f(0)+f( )+f( )++f( )+f(1),an=f(1)+f( )+ f( )++f( )+f(0).

2an=[f(0)+f(1)]+[f( )+f( )]++[f(1)+f(0)]= + ++ = .

an= .

深化拓展

用函数的思想处理方程、不等式、数列等问题是一重要的思想方法.

【例4】 函数f(x)的定义域为R,且对任意x、yR,有f(x+y)=f(x)+f(y),且当x0时,f(x)0,f(1)=-2.

(1)证明f(x)是奇函数;

(2)证明f(x)在R上是减函数;

(3)求f(x)在区间[-3,3]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证明:由f(x+y)=f(x)+f(y),得f[x+(-x)]=f(x)+f(-x),f(x)+ f(-x)=f(0).又f(0+0)=f(0)+f(0),f(0)=0.从而有f(x)+f(-x)=0.

f(-x)=-f(x).f(x)是奇函数.

(2)证明:任取x

1、x2R,且x10.f(x2-x1)0.

-f(x2-x1)0,即f(x1)f(x2),从而f(x)在R上是减函数.

(3)解:由于f(x)在R上是减函数,故f(x)在[-3,3]上的最大值是f(-3),最小值是f(3).由f(1)=-2,得f(3)=f(1+2)=f(1)+f(2)=f(1)+f(1+1)=f(1)+f(1)+f(1)=3f(1)=3(-2)=-6,f(-3)=-f(3)=6.从而最大值是6,最小值是-6.

深化拓展

对于任意实数x、y,定义运算x*y=ax+by+cxy,其中a、b、c是常数,等式右边的运算是通常的加法和乘法运算.现已知1*2=3,2*3=4,并且有一个非零实数m,使得对于任意实数x,都有x*m=x,试求m的值. 提示:由1*2=3,2*3=4,得

b=2+2c,a=-1-6c.

又由x*m=ax+bm+cmx=x对于任意实数x恒成立,

b=0=2+2c.

c=-1.(-1-6c)+cm=1.

-1+6-m=1.m=4.

答案:4.

●闯关训练

夯实基础

1.已知y=f(x)在定义域[1,3]上为单调减函数,值域为[4,7],若它存在反函数,则反函数在其定义域上

A.单调递减且最大值为7 B.单调递增且最大值为7

C.单调递减且最大值为3 D.单调递增且最大值为3

解析: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在各自定义区间上有相同的增减性,f-1(x)的值域是[1,3].

答案:C

2.关于x的方程|x2-4x+3|-a=0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a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函数y=|x2-4x+3|的图象,如下图.

由图象知直线y=1与y=|x2-4x+3|的图象有三个交点,即方程|x2-4x+3|=1也就是方程|x2-4x+3|-1=0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因此a=1.

答案:1

3.若存在常数p0,使得函数f(x)满足f(px)=f(px- )(xR),则f(x)的一个正周期为__________.

解析:由f(px)=f(px- ),

令px=u,f(u)=f(u- )=f[(u+ )- ],T= 或 的整数倍.

答案: (或 的整数倍)

4.已知关于x的方程sin2x-2sinx-a=0有实数解,求a的取值范围.

解:a=sin2x-2sinx=(sinx-1)2-1.

∵-1sinx1,0(sinx-1)24.

a的范围是[-1,3].

5.记函数f(x)= 的定义域为A,g(x)=lg[(x-a-1)(2a-x)](a1)的定义域为B.

(1)求A;

(2)若B 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1)由2- 0,得 0,

x-1或x1,即A=(-,-1)[1,+).

(2)由(x-a-1)(2a-x)0,得(x-a-1)(x-2a)0.

∵a1,a+12a.B=(2a,a+1).

∵B A,2a1或a+1-1,即a 或a-2.

而a1, a1或a-2.

故当B A时,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2][ ,1).

培养能力

6.(理)已知二次函数f(x)=x2+bx+c(b0,cR).

若f(x)的定义域为[-1,0]时,值域也是[-1,0],符合上述条件的函数f(x)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f(x)的表达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设符合条件的f(x)存在,

∵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x=- , 又b0,- 0.

①当-,即1b2时,则

(舍去)或 (舍去).

③当- -1,即b2时,函数在[-1,0]上单调递增,则 解得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函数有两个,

f(x)=x2-1或f(x)=x2+2x.

(文)已知二次函数f(x)=x2+(b+1)x+c(b0,cR).

若f(x)的定义域为[-1,0]时,值域也是[-1,0],符合上述条件的函数f(x)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f(x)的表达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

x=- ,又b0,-,即0b1时,则

(舍去).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函数为f(x)=x2+2x.

7.已知函数f(x)=x+ 的定义域为(0,+),且f(2)=2+ .设点P是函数图象上的任意一点,过点P分别作直线y=x和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

(1)求a的值.

(2)问:|PM||PN|是否为定值?若是,则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3)设O为坐标原点,求四边形OMPN面积的最小值.

解:(1)∵f(2)=2+ =2+ ,a= .

(2)设点P的坐标为(x0,y0),则有y0=x0+ ,x00,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知,|PM|= = ,|PN|=x0,有|PM||PN|=1,即|PM||PN|为定值,这个值为1.

(3)由题意可设M(t,t),可知N(0,y0).

∵PM与直线y=x垂直,kPM1=-1,即 =-1.解得t= (x0+y0).

又y0=x0+ ,t=x0+ .

S△OPM= + ,S△OPN= x02+ .

S四边形OMPN=S△OPM+S△OPN= (x02+ )+ 1+ .

当且仅当x0=1时,等号成立.

此时四边形OMPN的面积有最小值1+ .

探究创新

8.有一块边长为4的正方形钢板,现对其进行切割、焊接成一个长方体形无盖容器(切、焊损耗忽略不计).有人应用数学知识作了如下设计:如图(a),在钢板的四个角处各切去一个小正方形,剩余部分围成一个长方体,该长方体的高为小正方形边长,如图(b).

(1)请你求出这种切割、焊接而成的长方体的最大容积V1;

(2)由于上述设计存在缺陷(材料有所浪费),请你重新设计切、焊方法,使材料浪费减少,而且所得长方体容器的容积V2V1.

解:(1)设切去正方形边长为x,则焊接成的长方体的底面边长为4-2x,高为x,

V1=(4-2x)2x=4(x3-4x2+4x)(0

V1=4(3x2-8x+4).

令V1=0,得x1= ,x2=2(舍去).

而V1=12(x- )(x-2),

又当x 时,V10;当 当x= 时,V1取最大值 .

(2)重新设计方案如下:

如图①,在正方形的两个角处各切下一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如图②,将切下的小正方形焊在未切口的正方形一边的中间;如图③,将图②焊成长方体容器.

新焊长方体容器底面是一长方形,长为3,宽为2,此长方体容积V2=321=6,显然V2V1.

故第二种方案符合要求.

●思悟小结

1.函数知识可深可浅,复习时应掌握好分寸,如二次函数问题应高度重视,其他如分类讨论、探索性问题属热点内容,应适当加强.

2.数形结合思想贯穿于函数研究的各个领域的全部过程中,掌握了这一点,将会体会到函数问题既千姿百态,又有章可循.

●教师下载中心

教学点睛

数形结合和数形转化是解决本章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用函数的图象及方程的曲线去处理函数、方程、不等式等问题.

拓展题例

【例1】 设f(x)是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且对任意a、b[-1,1],当a+b0时,都有 0.

(1)若ab,比较f(a)与f(b)的大小;

(2)解不等式f(x- )

(3)记P={x|y=f(x-c)},Q={x|y=f(x-c2)},且PQ= ,求c的取值范围.

解:设-1x1

0.

∵x1-x20,f(x1)+f(-x2)0.

f(x1)-f(-x2).

又f(x)是奇函数,f(-x2)=-f(x2).

f(x1)

f(x)是增函数.

(1)∵ab,f(a)f(b).

(2)由f(x- )

2,

a-4.

(理)g(x)=x+ .

∵g(x)=1- ,g(x)在(0,2]上递减,

1- 0在x(0,2]时恒成立,

即ax2-1在x(0,2]时恒成立.

∵x(0,2]时,(x2-1)max=3,

a3.

【例3】在4月份(共30天),有一新款服装投放某专卖店销售,日销售量(单位:件)f(n)关于时间n(1n30,nN*)的函数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函数f(n)图象中的点位于斜率为5和-3的两条直线上,两直线的交点的横坐标为m,且第m天日销售量最大.

(1)求f(n)的表达式,及前m天的销售总数;

(2)按规律,当该专卖店销售总数超过400件时,社会上流行该服装,而日销售量连续下降并低于30件时,该服装的流行会消失.试问该服装在社会上流行的天数是否会超过10天?并说明理由.

解:(1)由图形知,当1nm且nN*时,f(n)=5n-3.

由f(m)=57,得m=12.

f(n)=

前12天的销售总量为

5(1+2+3++12)-312=354件.

(2)第13天的销售量为f(13)=-313+93=54件,而354+54400,

从第14天开始销售总量超过400件,即开始流行. 设第n天的日销售量开始低于30件(1221.

从第22天开始日销售量低于30件,

即流行时间为14号至21号.

该服装流行时间不超过10天.

第18篇:高一函数答案

(Ⅰ)解:由f(x)x,得3x4x,解得x2;由ff(x)x,得3(3x4)4x,解得x2.所以集合A2,B2.(Ⅱ)证明:若A,则AB显然成立;

若A,设t为A中任意一个元素,则有f(t)t,所以ff(t)f(t)t,故tB,所以AB.(Ⅲ)证明:由A,得方程ax2bxcx无实数解,

则(b1)24ac0.

① 当a0时,二次函数yf(x)x(即yax2(b1)xc)的图象在x

轴的上方,

所以任意xR,f(x)x0恒成立,

即对于任意xR,f(x)x恒成立,

对于实数f(x),则有f

所以对于任意xR,ff(x)f(x)f(x)成立, f(x)x恒成立,则B.

2②当a0时,二次函数yf(x)x(即yax(b1)xc)的图象在x轴

的下方,

所以任意xR,f(x)x0恒成立,

即对于任意xR,f(x)x恒成立,

对于实数f(x),则有f

所以对于任意xR,ff(x)f(x)f(x)成立, f(x)x恒成立,则B.

2综上,对于函数f(x)axbxc(a0),当A时,B.

第19篇:高一数学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3eud教育网 http://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新人教A版必修一教案系列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课标要求:

本章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使学生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

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对变量数学的认识 .

1..

2.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4.

5, 培养学生从具6..

7.能使用 .

8.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的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并熟练使用区间表示法 .

9.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

10.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11.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

12.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3eud教育网 http://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13.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数学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生活中的函数实例.

二.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

1.教材不涉及集合论理论,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从而体会集合语言的简洁性和准确性,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教材力求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数学知识,通过列举丰富的实例,使学生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并掌握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材突出了函数概念的背景教学,强调从实例出发,.

2.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帮助学生借助直观图示认识抽象概念.要充分体现这种直

3.贯穿到以后的数学学习中.

4.和数学中的广泛运用,.在教学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从繁到难,5..

6.分析法),目的是丰富学生对函数的认识,帮助理解抽象的函数概念.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图象的直观作用,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从代数的角度研究图象,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形结合这一重要数学方法 .

7.教材将映射作为函数的一种推广,进行了逻辑顺序上的调整,体现了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规律,有利于学生对函数概念学习的连续性 .

8.教材加强了函数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要求,通过电脑绘制简单函数动态图象,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信息技术在函数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9.为了体现教材的选择性,在练习题安排上加大了弹性,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地取舍.

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建议

本章教学时间约13课时。

1.1 集合4课时

1.2 函数及其表示4课时

1.3 函数的性质3课时

实习作业1课时

复习1课时

第20篇:高一数学二次函数教学设计24

高一数学二次函数教学设计24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2.5函数、方程与不等式

第一课时

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与二次不等式

教学进程

一、问题情景

.初中代数问题: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位置关系。

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观察所画的图象与x轴有几个公共点?

y=x2-2x-3

y=x2-2x+1

y=x2-2x+3

2.问题1。在函数y=x2-2x-3的图象上任取一点P,观察当点P在抛物线上移动时,随着点P的横坐标的变化,P的纵坐标有什么变化?

问题2.y=0时,

x的取值集合是

y>0时,

x的取值集合是

y

x的取值集合是

二、学生活动

要求学生画出函数的图象,

引导学生根据图象回答问题.

三、数学理论

.问题3.

一般地,二次函数y=ax2+bx+c与相应的二次方程与二次不等式有下列关系:

=b2-4ac

0

=0

0

y=ax2+bx+c

的图象

ax2+bx+c=0

的根

ax2+bx+c>0

的解集

ax2+bx+c

的解集

2.二次函数y=ax2+bx+c的零点.

三、数学应用

.

例题

例题1.求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3x2+5x

4x2-4x+1>0

–x2+2x-3>0

2.

练习

求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x2-3x-10>0

–3x2+5x-4>0

x>x+1

3.

例题2如图是一个二次函数y=f的图象.

写出这个二次函数的零点.

写出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确定ff、ff的符号.

四、建构数学

问题5

由例题2的图象可以发现零点附近的函数值有什么特点?

问题6

若x0是二次函数y=ax2+bx+c的零点,且m

五、回顾反思

三个二次的关系;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函数f=0的零点概念及其特点.

思考题:若方程x2+2mx+3=0的两根都小于1,试求m的取值范围。

六、课外作业

P7

6、P81.1,2,

高一数学函数教案模板
《高一数学函数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