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教学设计题(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9:55:59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数学》真题答案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数

学》真题答案

单选选择题

1.答案:D,X-y+z=3

2.答案B.1/2

3.答案D.有界

4.答案:B.Tab/2

5.答案C,(1,2,1)

6.答案A.1

7.答案:C。掌握

8.答案A。同真同假

二、简答题

12.参考答案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对于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理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1)评价目标多元化

新课程提出多元化的评价目标,评价的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以往的评价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成就,关注学生的表现,忽视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通过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状况的考查,不只是看学生的表现,还促使教师认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式,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

(2)评价内容多维性

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出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评价的具体内容应围绕这些方面展开,形成多维度、全面性的评价内容体系。对不同内容的评价可以通过设计反映不同内容的问题,如对某一方面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也可以在综合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评价,如在一项调查活动中,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参与投入的态度进行评价;还可以通过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考查来评价。

(3)评价方法多样化

评价中应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具体内容的特征,选择恰当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应当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不同的评价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不能希望一种评价方法会解决所有的问题。封闭式的问题、纸笔式的评价可以简捷方便的了解学生对某些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开放式问题、综合性的、在丰富的情境中的评价有助于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学习过程。

13.参考答案

四、论述题 15.参考答案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在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以结合其他多种教学手段,并能起到互补的作用。如不借助信息技术的情况下去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去模拟实际情境,学生可能很难想象出相应的实际情景,这里就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手段直接呈现图片或视频;或者在处理图形的动态变化时,如仅通过板书的形式一步步变化,一是作图比较繁琐,二是连贯性不强,这里就可以结合几何画板等工具直接呈现。

五、案例分析题 16.参考答案 第一问: 第三问: 集合是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节的内容,是进入高中以后最新接触的数学内容,也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在本章,学生将学习集合的一些基本知识,感受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并运用集合和对应的语言进一步描述第二章的函数概念,为第二章的函数奠定夯实的基础,使得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函数思想理解和处理生活、社会中的简单问题。

六、教学设计题 17.参考答案 第一问: 导入活动设置:利用多媒体播放一组学生课前收集的图片(旗杆与地面垂直、教学楼与地面垂直等)组织学生观察图片中展示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

提出问题:旗杆与地面、教学楼与地面的位置关系是什么?你能否利用直线与平面根据他们的位置关系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 预设:垂直关系

探究活动一设置:

提出问题:我们又如何定义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能否用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直线,来定义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呢? 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旗杆与它在地面上影子的位置变化,重点让学生体会直线与平面内不过垂足的直线也垂直

组织学生观察动画的过程中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问题1:阳光下,旗杆与它在地面上的影子所成的角度是多少? 问题2: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位置会移动,而旗杆与影子所成的角度是否发生了变化? 问题3:旗杆AB与地面上不过点B的任意一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何?它们所成的角是多少度? 全班交流过后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就与这个平面垂直。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那么如何判定一条之间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是垂直关系呢? 探究活动二设置:组织学生思考如何将一张长方形纸片立于桌面? 组织学生猜想:你能猜想出判断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的方法吗? 预设: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先安排学生课前收集大量图片,多感知,然后,通过学生动手画图、讨论交流和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其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完整和正确的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接下来助学生生活中最简单的经验——折纸,引导学生分析,将“与平面内所有直线垂直”逐步转化为“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合情推理,提出猜想,使学生的思维顺畅,为进一步的探究做准备。

第二问: 如何折叠与放置一张纸,可以使折痕与桌面垂直?从而寻找到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折纸环节探究:(1)折痕与平面垂直吗? (2)如何折,能够使折痕与桌面垂直? (3).你找的折痕有什么特点?找这样的折痕是为了实现什么目的? (4)如何放置? (5)当直线与桌面垂直时,固定折痕一侧的纸片,绕着折痕旋转另一侧纸片,观察折痕与桌面垂直吗?此时折痕与桌面内每一条直线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展示、分享,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提供思考方向。

第三问:

推荐第2篇:教师资格证统考教学设计题汇总 2

教学设计题

一、请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六册《年、月、日的认识》编写教学设计。【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能够识记每个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能判断某月是什么月,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各季度的天数。 (3)能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4)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 (2)在体验小组合作解决研究主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

教学重点:对每个月的天数的认识。(正确、迅速记住十二个月的天数) 教学难点: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猜谜语

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 每天都要脱一件。最后剩下一张皮。(日历) 2.说一说下面节日的日期

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植树节、国庆节。

这些都是用年、月、日表示的时间单位。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我们知道的时、分、秒以外,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年、月、日。(板出课题) 3.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也有很多值得纪念的重大日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片。你知道这些图上所画的是哪些有意义的日子吗?(出示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年历

这是一张2003年年历卡。这年历卡里有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请同学从年历中寻找思考题的答案。 ①一年有几个月?②哪几个月是31天? ③哪几个月是30天?④二月份有多少天? 汇报结果:一年有l2个月:1月、3月、5月、7月、8月、l0月、l2月都是31天;4月、6月、9月、11月都是30天;2月有28天。

师:习惯上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 师:哪两个月是连续的大月?(7月和8月) 师:2月是大月还是小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2月份只有28天或29天,称为平月) 2.计算平年全天的天数 师:一年有多少天呢?(365天) 师:让我们一起来通过计算验证一下吧。

(1)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 (2)31×7+30×4+28=365天

师:通过计算我们现在可以肯定平年全年是365天。 3.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师:一年中哪月是大月?哪月是小月?想一想有没有记住它的好方法? (1)左拳记忆大小月

课本上介绍一种好的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怎样数呢?请同学们打开书48页,看下面的一段话:“要知道哪个月有多少天„„”(老师组织,指导学生边看书边数)。投影出示左拳图,指着左拳图,带着学生一起数。 巩固提问:拳上凸起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凹下去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哪个月除外? (2)儿歌记忆大小月

一、

三、

五、

七、

八、

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

六、

九、冬(11),三十整。带领学生读儿歌。

练习: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这些节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月? 4.认识平年、闰年

2003年各月的天数我们知道了.那么别的年份各月的天数是不是这样呢?(出示2004—2005年2月份的月历表) 概括:每一年的l2个月中,都有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份天数随着年份的变化而在所不同,我们把2月份是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二月份是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提问:二月份的天数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平年、闰年。如何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请同学们观察下表,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根据年份发现什么规律?使学生理解通常每四年一闰的道理。(出示l993--2004年2月份的月历) 闰年的公历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请学生计算1989年到l994年各年份除以4,看看发现什么规律?(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是闰年的一般规律) (三)巩固练习1.一年有多少天? 2.判断下面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 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

3.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生的? 4.填一填

(1)一年有(7)个大月,(4)个小月 (2)5月1日的前一天是(4)Jq(30)日 (3)8月30日的后一天是(8)月(31)日 (4)四月份有(4)个星期零(2)天

(5)小明在外婆家连住62天,正好是经过两个月份。是(7)月和(8)月 (四)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时间对我们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每日都学会新知识,每月都有大收获.每年都取得很大的进步。 (五)作业

课本P51的第

5、6题。

二、请为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买文县》编写教学设计。【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 4.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整体感知人民币

(电脑播放笑笑到超市里购买各种文具价格的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笑笑,今天早上来到超市,他发现呀,超市里的文具可多啦,琳琅满目,任你选购。不过,要买东西得用到什么?(钱)对极了,(电脑出示世界上有代表性的钱及中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世界上的钱啊多种多样,请看!这些是我们中国的钱,它的名字叫什么?你们知道吗?(人民币)。

人民币有两种。这是纸币,是用一种特殊的纸做的,这是硬币,是金属制成的。这里有大面值的人民币.也有小面值的人民币。对于这些大面值的人民币今天我们暂且不学(电脑隐去5元以上的人民币),现在。就让我们和笑笑一起认识这些小面额的人民币吧。学了人民币呀,我们就懂得买学习用品了。这就是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买文具”(出示课题:买文具) (二)探索新知,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那么.聪明的小朋友们,这些人民币你们认识吗?现在,请大家把你最熟悉的人民币在小组里介绍一下.一展你的身手! 现在.哪位勇敢的小朋友想先上来把你最感兴趣的人民币介绍给大家?(生介绍后,师:请先停一停.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这是5元的呢?„„若有的人民币生没有认出,师可叫其他同学上来介绍。) 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些人民币,还有哪一种你比较不熟悉,趁现在再多看它几眼,并轻声呼喊它的名字。

同学们。请睁开你们明亮的大眼睛,噍!这三行的人民币的排列都有什么规律呢?对了,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那么,元、角、分这三兄弟有什么关系呢?笑笑也不清楚,不信?请听一个故事:笑笑认识了人民币,可高兴啦,她带着人民币到公园玩,来到公园门口,只见门口写着“票价1元”.她马上掏出钱来准备买票(掏出l0张l角的人民币),可怎么找出不找到1元钱,笑笑可着急啦!小朋友,看着这些钱,想一想你们有没有办法拿出l元钱,谁愿意做件好事,帮笑笑买票?(生答略)那么一角等于几分你们知道吗? (电脑出示)1元=10角1角=10分(齐读) 大家不但认识了各种小面额人民币,而且还知道了元、角、分是怎样互相交换的,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开银行”的游戏好不好?假如我是顾客,你们是银行的工作人员,现在我拿5元到银行去找你们换1元的零钱,你们该拿多少张和我换呢?大家静静地把钱拿起来,举高,给老师看看!真不错!继续努力。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拿一张人民币,让班上的小朋友换换零钱。(5角换2角和l角:2角换1角。师:请问你想请谁换零钱?可以找小组、男同学、女同学或个别同学换。) 元与元交换,角与角大家已经会了,接下来,请各小组都来给一元钱换换零钱,请注意了,陈老师的要求是:认真观察你们小组里的成员是怎样换的,希望你们组的小朋友每个人的换法都不一样。(小组活动完华,请不同换法的小朋友上台展示。) (反馈后)你们真是太聪明了,l元钱让大家换出了多种多样的零钱,看来呀,只要多动脑筋,大胆尝试,同一个问题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不过,看到大家这么聪明,笑笑可不服气了。她偷偷告诉陈老师,她不但认识单张的人民币,好几张人民币放在一起,她也认识,而且还要赢过你们。想不想与她比个高低?(练习

2、3)(指名答) 照大家刚才认人民币的速度,笑笑肯定和大家没得比,不过笑笑可不想就此罢休,她呀。又出了一道难准备考倒大家,题目是这样的:你们知道人民币上都有一个什么标志吗?对了。上面都有一个国徽,国徽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都要爱护人民币。

(三)自主应用,学会买卖文具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也已经学会了钱与钱是怎样交换的,生活中,我们更需要钱与物品的交换,它们又是怎样交换的呢?陈老师想看看大家是否能学以致用。(稍停顿)现在,陈老师这里有一枝铅笔,它的价格是5角钱,哪位小朋友准备来买走它?请带好你的人民币。(个别买卖)

2、哦!原来,买卖东西就这么简单。陈老师这里有几样学习用品,准备让各小组进行买卖活动,在活动前请听清楚陈老师的要求:请l、2号卖东西,

3、4号买东西,5,6号当小助手,请各组的小组长上台领取学习用品。

3、(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遇到的买卖还会更复杂,如果你身上刚好有l元钱;(2)1元钱还能做什么呢?假如你有l元钱,请不要随便花掉,把它存起来,捐灾区的朋友,让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儿童和大家一样幸福。 (四)全课总结

通过“买文具”这一课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

五、开放

现在,带着你们的钱,带着你们的知识,带着你们的智慧,到笑笑爸爸妈妈开的巴布豆腐店,米老鼠商店,KITTY猫商店(边说边挂牌)来买文具吧。笑笑说了,现在这几家商店正打折,欢迎大家光临。哪组的同学愿意上来当商店里的工作人员?(请其中一组的同学上来) 要当工作人员可得学会推销你们产品,请问工作人员,你们准备怎样推销自己的产品?

三、请为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三册《风》设计一个随文识字的教学片段。【参考设计】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三册《风》 初读课文。随文识字的片段:

1.师:你想读读《风》这首小诗吗?那就看看大屏幕(出示投影片——古诗《风》),自己小声地读读吧。边读边找出不认识的字。 2.生自由读诗。

3.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

4.师:说说吧,你用了什么方法,认识了哪些字?并且领同学们读一读。 5.学生全班交流。

6.师:还想再读读你新认识的字吗?(出示投影片——单独列出的生字)这一遍你想怎读呢? 7.交流

8.师:这些字我们都认会了,那我们就小组合作着读读这些字吧。请各小组的一号小组长起立。你们打算用什么样的方法组织小组同学读一读呢? 预设:

生1:我们想用抢答的方法,我拿出一张字卡让他们读,看谁读得最快。 生2:我想让他们齐读。这样每个人都读得到。

生3:我觉得拿出一张字卡,让每个人都读一遍这个方法最好。„„

9.师:你们的方法可真不少,那就赶快行动吧。比比哪个组长最负责任,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读。小组合作识字。 10.师:你们看,这些字宝宝在和我们做游戏呢。它们淘气地躲在小动物的身后,你能根据它露出来的那部分猜一猜,这是课文中的哪个字吗?(出示生字卡片,猜字游戏) 11.师:和我们做过游戏,这些字宝宝被风吹回到了我们的小诗中,现在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自己先读一读。 12.指名读,其他同学做听众并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为字音是否准确。

13.师:刚才,孩子们学得真认真。我想奖励同学们一份特别珍贵的礼物,那就是宝贵的一分钟,在这一分钟里,请大家闭上眼睛,想想当风吹起来的时候,我们周围的景物是怎么变化的?

四、请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编写教学设计。【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目标1,2,3 教学难点:目标1,2 教学用具:CAl,学生每组一张校园平面设计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人新课

1.恩施有哪些旅游景点:谁能向老师介绍一下? 2.学生可能回答下列景点:连珠塔、大观园、龙鳞宫、梭步石林等(学生每说一处,教师用 CAl播放画面,配以轻音乐)。

3.小结:同学介绍了这么多旅游景点,有时间我们一同去玩玩好吗? 4.大观园这么好玩.请你指给我看看它在学校的哪个方向。 5.学生回答(略) 师:现在,我知道三(6)班的许多同学都和东、南、西、北交上朋友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位置和方向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活动体验、学习新知 1.辨别方向

(1)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会辨别方向吗?你是怎样辨别的? (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生:我看太阳辨别方向:面对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而是南。 师:这个办法真好,请你把这个方法教给同学们好吗? (全班师生边说边做动作) 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辨别方向呢? 生:我是用指南针辨别方向的:指南针红色的指针指向北,另一边指向南。 师:你是哪里知道这个方法的?看来自然课上也有我们的数学知识。

生:如果是在雪地还可以观察积雪辨别方向:积雪化得快的是南,化得慢的是北。 生:在深山中可以观察树叶来辨别方向:树叶稠的一面是南,树叶稀的一面是北。

生:如果是晚上,还可以用北极星辨别方向:面向北极星,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师:这些方法都很棒。我们一起来跟着后面这位同学说的边说边做动作好吗? (师生边说边做动作) (2)学生介绍班级情况

师:同学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又自己体验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现在,谁能用这些方位词介绍一下我们这个教室的情况吗? 生(站在教室中间介绍):教室的东边有一排窗户,西边有蓝色的玻璃门,南边有屏幕,北边是学习园地。

(3)游戏活动:听口令做动作活动①:老师叫口令。师生做动作

师:请坐在教室东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跺跺脚;请坐在教室西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拍拍手;请坐在教室南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摸摸脸:请坐在教室北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挥挥手。 活动②:学生帮助老师叫口令 (三)实践运用、发展新知 1.解决实际问题

(1)CAl出示:--(6)班的向秀坤,家住市政府宿舍,请问他放学回家时怎么走? 市政府宿舍北市计委二实小

(生:先向西走到市计委,再向北到家) (2)CAl出示:如果二实小三(6)班的同学到市地税局花园看一看,应该怎么走? 二实小北市地税局花园车站

(生:先向南走车站,再向西到市地税局花园。) (3)CAl出示:胡老师从二实小出发,先向南走到车站,再向东去交手机话费,胡老师要到联通民族路营业部还是移动公司? 二实小北车站联通移动

生:胡老师可能到联通民族路营业部,也可能到移动公司。 师:真的猜对了,请大家用掌声鼓励他。 2小导游模拟走风景点:

师:课开始同学们介绍了恩施旅游景点,现在我们一起到大观园看看好吗?哪个同学愿意当小导游带老师和同学走一走. 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各站一队,老师站在最后)大家好,我是小导游某某,欢迎你到恩施来。现在.我们一起从学校出发„„

五、设计一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方案。

【参考设计】《新年心语》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教学内容:设计制作一份新年贺卡并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教学目的:

1.在新年到来之际。尝试着给自己的亲友、老师或同学送上一份新年的祝福、感激或劝勉等。 2.在自主探究的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情感,感受人情之美,进一步体验人间真情。 3.培养美术、写话、电脑等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现有资源自主探究,培养搜集、处理资料,创造性地使用资源.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

课前准备:美术课上制作完成“新年心语”贺年卡的封面。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2006年的元旦近在眼前.新的一年又将开始。同学们都希望通过做贺卡来表达大家对亲朋好友的新年祝愿.为了帮助大家实现这一心愿,我们进行了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并取名为“新年心语”。谁来说说什么是“心语”?(发自内心的、有真情实感的话) 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设计制作贺卡封面:第二阶段是在贺卡上写心语、送贺卡。

(二)欣赏制作贺卡封面上一节美术课上我们一起制作完成了贺卡的封面.先来欣赏一下! (三)撰写制作贺卡同学们制作得都很好,但要使它成为一件精美的礼物送给别人,我们还需要在这上面写下满含真情祝愿的话语。怎么写呢?请看! 1.初步感知“心语”。

(1)出示范例。 (2)阅读讨论。

大家读一读,想一想:这是谁写的?写给谁的?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写的?都写了些什么?逐一讨论问题,然后指名读。 师:当新年的钟声快要敲响的时候,学生送来了新年的祝福,哎呀!我突然觉得一年来所有的付出都很值得。我很高兴,因为学生懂事了,他们做了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大家看,这当中哪些句子特别感人,你想再读一读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感情。

(3)今年哪些同学已经收到了贺卡?请到前面来,读一读,让我们一同分享你的快乐。(三人) ①你收到贺卡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②你有什么想法呢?生:送贺卡给对方

师:对!收到贺卡的同学就要及时祝福对方,我们应该互相祝福,彼此勉励,在交往中增进友谊.共同进步。 ③大家都想这样做吗? 2.说心语。

(1)谁来说说,你打算祝福谁?为什么? (2)学生说“心语”,师生评议。 (3)写心语。

人间最美好、最高尚的就是一个“情”字,亲情、友情、师生情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爱。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好,请大家把心中的话儿在草稿纸上写下来! (1)明确要求:①以书信的格式写;②写上真心的感激与祝愿。 (2)学生开始写作、讨论,教师巡视。 (3)老师选一“心语”输入电脑。

(4)呈现评议、修改电脑中的“心语”,然后指导排版(横、纵)美化。 (5)学生修改、誊写、美化。

(四)展示评议后随机送卡祝贺展示贺卡——生读——师生评——送出 1.指名展示介绍自己的贺卡. 2.赠送贺卡。互相祝贺。

(1)当众赠送。(引导进行口语交际、礼仪教育)哪些人的贺卡是送给本班同学的?把你的同学请到前面来。明确送贺卡的要求。有礼貌;态度大方;说清楚。

(2)个别赠送。同学们的贺卡五彩缤纷,祝福的话语也各不相同,大家送去的是心里话,是友情.是爱心。 (3)回家赠送。 (4)邮寄。

(5)发电子邮件。老师这儿还有一份电子贺卡,但怎样赠送出去呢? 师:就在这一声声的祝贺中。同学之间增进了友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五)总结延展新年到来之际,我们做贺卡、送贺卡,初步体验人际交往的乐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六、请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找规律》编写教学设计。(PS:下四页有图) 【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具、学具设备 图片若干 教学设计 (一)旧知回顾

师:请同学们看几道题,你们发现了什么? 口▶口▶口_ 13579— 246810一

(让学生观察。说出每道题中的规律)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来“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设置情境.感知循环排列

1.动物园里举行运动会,小动物们可高兴了.你瞧.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来了。老师分步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步。逐一贴出图片:小熊、兔子、猴子、青蛙 第二步.逐一贴出图片:兔子、猴子、青蛙、小熊 第三步,逐一贴出图片:猴子、青蛙、小熊、兔子 第四步,怎样贴呢?学生试贴:青蛙、小熊、兔子、猴子 师:为什么这样贴呢?说出你的理由。 2.观察整幅方阵图。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小动物们轮流做排头。 生2:图案的对角线处的图案一样。

3.请四个学生上台前做类似方阵图中动物的排列,四位同学不停的停换位置。(体会其中循环排列的含义) 师:深入观察,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同学们像在不停地转圈,重复轮流做排头。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形容出其中的排列规律,我们还可以说这种排列方式是循环排列的规律。

4.小东家搞装修.房子是怎样布置的呢?我们一起参观参观.有什么规律呢?(出示第115页两幅图)学生讨论讲解:墙面与地面都是循环排列的规律。 (三)自由设计,加深感知

1.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现在来到小东的房间,小东拿出一些贴画。你能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吗?试一试。(学生独立设计,展示交流)。 2.根据下面的排列,你能接着画吗? ▵▴口一▴▵一口口■▵▴—— 3.讨论:有何规律.与上面的相同吗? ☆★▶●●☆★▶▶●☆★——

得出:其中的循环排列与上面的方向正好相反。 4.试着画一画.你有什么发现。 口■△口▲△——口■ △▲▲口一口——△▲

得出:图形的排列呈顺时针循环排列。

5.练习二十三的第2题(针面规律) (四)课后总结

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也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最经常、最 广泛、最具体的训练过程。请结合某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一个口语交际的案例。 设计提示:

(1)抓导入环节进行口语交际,激发兴趣,鼓励探究。 (2)抓重点字词进行口语交际,加深理解,锤炼语言。 (3)抓重点句段进行151语交际,揭示中心,抒发情感。 (4)抓空白填补进行口语交际,启发想象,扩展思路。 (5)抓疑惑之处进行口语交际,引发争论,明辨事理。 (6)抓总结归纳进行口语交际,扩展延伸,升华全题。

【参考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么过的呢? 生:我和家人在一块儿吃年夜饭。 生:我和哥哥在放美丽的烟花,满天的烟花可漂亮了。 生:我们一家人穿着新衣服到广场玩,那儿的喷泉变化可多了。

师:同学们的大年夜过得多么幸福!可是你们知道吗,在遥远的丹麦有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却光着头、赤着脚去卖火柴。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体会小女孩的可怜 师:读了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觉得小女孩很可怜,我很同情她。

生: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对比小女孩的生活真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啊! 生:我很气愤。究竟是谁让小女孩受这么多的苦啊! 师:(出示挂图)是啊,卖火柴的小女孩好可怜!同学们看图说说小女孩怎么可怜了? 生:小女孩身上只穿了一件破衣服。披着条旧围巾,我觉得她可怜。 生:我觉得小女孩很可怜在大雪天还光着头赤着脚在走路。 生:小女孩都抱成一团了,雪花还无情地落在她身上,能不可怜吗? 师:你们说小女孩这个时候冷吗?请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说说。 (三)总结全文,思想升华:

师:同学们,小女孩这样可怜,让我们伸出友谊之手去帮助她,怎么样?心动不如行动,你会怎样帮助她呢? 生:我会认小女孩做妹妹,给她吃好穿暖,还让她像个小公主一样温暖快乐。 生:我会给她介绍好多朋友,让她不再孤单„„ 生:我会把她带到这儿,让她和我们一起学习、游戏。

师:可惜,你们的爱心小女孩是无法感受到的,因为她生活在一个冷漠的世界里。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努力吧!

四、教学设计题(共1道题,每题35分,共35分) 请在上述三个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识等)进行教学设计。

四、教学设计题 答案:略。 撰写教学设计注意点 一个教学设计包含的要素

标题、课题(诗意、整齐、有个性特征);教材分析(要点、特点、作用,分析要有个性);设计理念(结合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三维,具体化);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简洁明了);设计意图。 叙写教学目标常用的行为动词 知识:

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 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整理 应用——设计、辩护、质疑、撰写、解决 模仿——模拟、重复、再现、临摹、扩展 技能:

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 迁移——联系、转换、运用、举一反三 体验性目标:

经历(感受)——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 反映(认同)——认可、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接弃 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 教学过程的安排

1.开课:简洁有趣,整合鲜明。 2.思路:板块结构,主线分明。 3.过程:重点凸显,过程展开。 难点化解,深入浅出。

4.媒体:适时适量,真正辅助。 教学过程撰写注意点

板块安排,写详细,写具体,策略丰富,重点凸显。 1.尽量写好“过渡语”(导语)。 2.注意行为动词。 3.科学使用教学语言。 4.列出重点句子、段落的过程。

5.切莫写上“师生对话”(师:„„生:„„)。 6.合理预设学生语言。 7.设计意图少而精。 8.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推荐第3篇: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万能

课程目标:《记叙--》

《说明》

《作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根据作文的主体来写)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和讨论的方法,学生能够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掌握描写事件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学生懂得。。。。的道理。----(文章涉及内容定)

方法,能够表达事件的情感,运用 教学重难点:看目标(学生能够理解。。。)

一定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 --情:理解主题思想感情

一、。。。。。。导入。

-------重难点:能通过事件描写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

一、联系实际导入

《成语》

1、了解作者,课文背景介绍(教师或音频示范朗读)--了解说明对象

二、写作前准备

----教学目标: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概括文段中的说明对象的特点。

1、带领学生审题

知:流利朗读课文

三、再读全文,细品研读。

2、师生共同讨论选材

理解文章大意

1、找出关键语句。

3、确定作文选材

过:通过师生交流

2、学生小组讨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要求),教师指导。

三、写作方法指导

讨论,理解成语

3、教师总结归纳。

1、教师指导事件描写方法

含义。

四、拓展活动,延伸思维。

--(与中心相关的活动)

2、学生练习举例

教学过程:

五、小结作业。

四、教师点评

一、图片导入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七、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

1、教师范读

2、教师总结成语含义

三、再读课文,教师引导 课程名称:《文言文-》

《--诗歌》

学生分析思考文章基本 教学目标:

内容。

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文章大意,能够背诵全文。(能正确理解诗歌大意,能理解--生字词)

1、学生分角色扮演文章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探究,小组讨论等方法,能够学会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的形象,教师提问,重

---(以读促悟,通过对诗歌意境的描写,理解---手法)

点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文章中心)(诗歌的中心思想)

2、教师总结成语含义。

教学重点:正确翻译全文。

四、巩固提高:学生自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心。

述成语含义,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梗概。

一、-----导入

五、正确运用成语,分享故事。

二、新授课

板书设计

1、初读文本,了解大意。

(教师范读古诗,解释诗题及重点词语)

2、再读文本,详解全文,分小组角色扮演(内容定)---(学生分小组自由读古诗,教师指导、正音。

1)组内角色扮演,根据注释解释文本含义。

3、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思考诗意(现代诗换思考提问) 2)教师提问,小组为单位比赛回答,教师指导。

4、创设情境,理解体会借景抒情或思想感情。3)分析讨论文章中心思想

1) 学生-----,师讲解 4)教师总结

2)学生-----,师讲解

三、巩固提高:小组练习自主翻译全文并背诵全文。-- (尝试背诵古诗)

四、作业:课后思考题。

诗歌大集合

五、板书

六、反思

推荐第4篇:教师资格证真题

教育学真题(中学部分)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将《四书》和《五经》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的是哪个朝代?( ) A.明代

B.宋代

C.汉代

D.清代

E.元代

2.西欧中世纪的主要学校类型是教会学校,分为( )三个层次。

A.僧院学校

B.宫廷学校

C.大主教学校

D.职官学校

E.教区学校 3.学校文化由( )构成。

A.观念文化

B.物质文化

C.设施文化

D.环境文化

E.规范文化 4.20世纪20年代,柏克赫斯特在马萨诸塞州创建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制

C.道尔顿制

D.班级授课制

E.特朗普制 5.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教学评价可分为( )。

A.相对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E.总结性评价 6.课程评价应有哪些功能?( ) A.导向功能

B.甄别功能

C.诊断功能

D.调节功能

E.促进功能 7.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 ) A.政治方向坚定正确

B.奋斗目标明确

C.规章制度严格

D.组织纪律严明 E.集体舆论正确

8.读书指导法的要求是( )。

A.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

B.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C.为学生指定书目

D.加强评价和辅导

E.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9.常规训练包括( )。

A.礼貌常规训练 B.学生守则训练 C.课堂常规训练

D.卫生常规训练E.实践能力训练10.CIPP评价模式包括( )。

A.背景评价

B.输入评价 C.过程评价

D.效果评价 E.成果评价

11.课程评价的内涵是( )。

A.课程评价对象是多元的

B.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C.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作出贡献D.课程评价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 E.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

12 在我国高中课程结构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占( )学分。A.6 B.7 C.5 D.8 E.10 13.学习化社会中终身教育的特征包括( )。 A.社会能够为每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B.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再起主导作用C.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当中D.现代科技进步使每个人都处于信息剧增的实惠和威胁之中

E.终身教育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14.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提出的教学原则有( )。

A.高难度教学

B.高速度教学

C.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

D.理解学习过程

E.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 15.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有( )。

A.目标明确

B.内容准确

C.方法得当

D.组织有效

E.体验积极 16.高中课程设置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

A.发展性

B.时代性

C.基础性

D.选择性

E.自主性 17.近年来新兴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有( )。

A.教育行动研究 B.教育典型研究 C.教育质性研究 D.教育对象研究 E教育叙事研究18.根据研究的功能,可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 )。

1

A.发展性研究

B.评价性研究 C.基础性研究

D.预测性研究

E.应用性研究

19.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去教育学生。在言谈举止、为人之道等方面,教师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指的是教师的( )角色。 A.传道者

B.朋友

C.榜样

D.管理者

E.授业、解惑者

20.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 )的活动。

A.发展智力

B.发展体力

C.陶冶品德

D.陶冶美感

E.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21.在当代,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原因是( )。

A.基础知识的教学是教育的主要目的

B.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只能给他们传授基础知识

C.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

E.掌握基础知识是发展的前提 22.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观点,体现在德育中与( )的精神相一致。

A.说服教育法

B.事实说服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E.榜样示范法 23.英国学校德育学家麦克费尔提出的德育模式是( )。

A.目的游离模式

B.认知模式

C.体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E.目标模式

24.下列不属于我国中学的德育原则的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E.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5.19世纪初( )学校出现了“导生制”,对班级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A.美国

B.法国 C.捷克

D.英国 E.德国 26.健全班级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是( )。

A.认真讨论,科学合理

B.严肃慎重,相对稳定

C.反复学习,坚决执行

D.教育为主,不断完善

E.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27.分支制学制是( )建立的一种学制。

A.苏联

B.美国

C.印度

D.欧洲

E.中国 28.最早提出“学校文化”概念的是(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舒尔茨

D.特朗普

E.华勒 2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论出自于( )。 A.《孟子•尽心上》 B.《论语•学而》 C.《庄子•应帝王》 D.《礼记•中庸》E.《诗经•国风》30.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 )。

A.发展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E.教育性原则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布鲁纳的代表作品是__________。

2.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__________。

3.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__________。

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尼德兰的__________。

5.__________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高中课程的八大领域之一,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方面内容,共__________个学分。

7.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

8.按一定标准,以等级和评语等形式,定期对学生各方面表现作出的评价是__________。 9.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__________提出来的。

2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__。

11.形式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洛克和瑞士的__________。 12.新课程理论影响比较大的有建构学习理论和__________。

13.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__________。 14.我国教育要培养的人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这点指明了我国教育的__________方向性。

15.教育科学研究文献收集的方法有__________查找法、参考文献查找法。

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每题5分,共25分) 1.信息技术没有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2.教育本身不是一种文化现象。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只具有即时价值而没有延时价值。 4.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开发是国家的事情,和教师无关。 5.教育行动研究是以教师的教育实践为主要导向的。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教育的质的规定性。2.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才的规格和教育的结构? 3.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是什么?4.社会模仿模式对我国德育发展改革有哪些启示?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l5分,共30分) 1.举例说明德育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2.阅读以下材料,说说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某学校组织公开课,在老师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向学生提问。去听课的家长发现,老师每次提问时,自己的孩子都把手举起,但老师每次都是请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而不会叫自己的孩子。

一、不定项选择题

1.B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成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考试依据,故选B。

2.ACE

本题考查西欧中世纪的学校教育,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是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三个层次,要注意审题以及对干扰项B项的区分。

3.ABE 本题考查学校文化的构成,学校文化由规范文化、观念文化、物质文化三部分构成。4.C

本题属于对流派、学说、制度方法等的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一类知识点的考查,道尔顿制是由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于20世纪20年代建立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5.AD

根据评价所用的方法和标准,教学评价可以分为绝对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 6.ABCDE

根据课程评价的内涵及方法、步骤,我们可以推断出课程评价具有导向、甄别、诊断、调节、促进的功能,故选ABCDE,本题难度较大,要求对课程评价部分的内容深刻理解。

7.ABCDE 本题考查班集体的特征,一个好的班集体应该具有如下特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8.ABDE 运用读书指导法应该遵循以下要求:第一,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第二,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第三,加强评价和辅导;第四,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9.ABCD

本题考查对常规训练的理解和记忆,常规训练的主要形式有:学生守则训练、课堂常规训练、卫生常规训练、礼貌常规训练等。

10.ABCE 本题考查对CIPP评价模式的过程的记忆,CIPP评价模式是由背景(context evalua.tion)评价、输入(input evaluation)评价、过程(proce evaluation)评价和成果(product evalua.tion)评价这四种评价组成的一种综合评价模式。

11.ABCE

课程评价的内涵包括:第一,课程评价的对象应是多元的;第二,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第三,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作出贡献;第四,课程评价的直接

3

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

12.D 在我国高中课程结构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所占的学分是8分。

13.AC

本题考查对学习化社会中终身教育特征的理解和记忆,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当中;第二,社会能为每一个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

14.ABCDE 本题考查赞可夫的教育理论,赞可夫在其《教学与发展》中提出“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

15.ABCDE 上课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目标明确、内容准确、方法得当、组织有效、体验积极,故选ABCDE。

16.BCD 我国高中课程设置要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原则。

17.ACE

本题考查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识记,近年来新兴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教育行动研究、教育质性研究、教育叙事研究。

18.ABD

本题考查对教育科学研究类型的记忆以及对分类方法的理解,根据教育科学研究的功能,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19.C

本题考查对相关教育理论及经典论述的理解以及联系理论知识的能力,首先要对题干所引夸美纽斯的名言有一定的理解,然后联系教师的角色部分的知识点得出夸美纽斯所指的是教师的榜样角色。

20.ABCDE 本题考查教学的定义,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活动。21.C 本题考查对教学任务的理解和记忆,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各国都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22.D 实际锻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实际锻炼法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常规训练;二是实践锻炼。实际锻炼法被很多教育家所重视,我国的陶行知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故选D。

23.C 体谅或者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是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与认知模式强调道德认知发展不同,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24.ABCDE 我国中学的德育原则有: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故ABCDE均不属于我国中学德育原则,本题要注意审题,看清题干中“不属于”的要求。

25.D 本题考查对细节知识的记忆,19世纪初在英国出现的“导生制”对班级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6.ABCD 健全班级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第一,认真讨论,科学合理;第二,严肃慎重,相对稳定;第三,反复学习,坚决执行;第四,教育为主,不断完善。故选ABCD。 27.A

分支制学制是苏联建立的一种教学制度。

28.E

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华勒,早在1932年就在其著作《教育社会学》中使用“学校文化”一词。

29.D

本题是对教学过程理论的考查,儒家思孟学派在《礼记•中庸》中进一步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论。

30.BCDE

本题考查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教育科学研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教育性原则。

二、填空题 1.《教育过程》 2.六艺教育3.文士学校 4.伊拉斯谟5.信度 6.23 7.朱熹

4

8.操行评定

9.斯克里文 10.上课

11.裴斯泰洛齐

l2.多元智能理论 13.京师同文馆

l4.社会主义

15.检索工具

三、判断说明题

1.答:错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也改变了人们关于学校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

2.答:错误。

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一方面表现在它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这时它与文化构成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另一方面它的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成为文化的本体。

3.答:错误。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影响既具有即时价值也具有延时价值。学校教育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要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这对人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4.答:错误。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而且教师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并且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

5.答:错误。

教育行动研究,亦称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四、简答题

1.答: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教育是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1分)

(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1分)

(2)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1分)

(3)培养人是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中实现的。(1分) (4)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特殊社会实践。(1分) 2.答:(1)人才规格是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劳动力的规格,进而也决定着教育所培养人的规格,所以当我们考虑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规格时,必须深刻地把握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趋势与要求。(3分) (2)教育结构通常指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教育的比例构成,如不同级别、类型学校的比例关系,不同科类之间的比例关系等,都要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2分) 3.答:(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3分) (2)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总要求,而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具体要求;二者的联系在于,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2分) 4.答:在探讨道德教育与行为形成方面,社会学习理论的许多成果值得借鉴,对我们加强道德知识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有较大启迪作用;(2分)社会模仿模式强调自我效能感,注重个体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强化等,对我国德育工作也有较大的启迪作用。(3分)

五、论述题

1.答:(1)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是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辩证统一过程。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品德赖以形成的内部因素,也是学生品德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2分)自我 教育能力主要由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构成,自我评价能力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

5

价自我,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明确自我道德教育的目标与要求;(3分)自我调控能力则可以使学生自主行动,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有利于自身的发展。(2分) 例如:我们在德育实践中要注重引发学生的内在要求,把学生从缺乏道德经验与能力、依赖性较强的孩子培养成独立自主的社会成员。(2分) (2)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一般是从自我为中心发展阶段,到“他律”阶段,再到“自律”阶段。(3分)(3)要遵循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有计划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以形成和发展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3分)2.答: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现象由来已久,这种现象违背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的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切实关注并解决好不均衡的问题。(2分) (1)改变学校教育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是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分) (2)“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同时也要看到学习成绩不好学生的潜力,要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后进生的发展。(2分) (3)我国实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素质教育强调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发展,这是每个学生的基本权利。所以,无论是教师、学校还是社会以及相关教育部门,都不能只把关注的眼光放在少数优等生身上,要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3分) (4)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式。不能把学习成绩当做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改变将学生学业成绩当做评定教师业绩唯一标准的方式。(2分) (5)教师对于后进生,要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而不是对后进生采取忽视的态度。(2分) 总之,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既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又需要社会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2分)

6

教育心理学真题(中学部分)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下面所列能够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的学生要素有( )。

A.年龄差异 B.性别差异 C.社会文化差异 D.已有认知结构差异

E.学习方式差异 2.桑代克通过研究发现,动物的学习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主要有( )。 A.准备律 B.反馈律 C.练习D.效果律

E.惩罚律 3.以下属于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成分的是( )。

A.自省智力 B.空间智力 c.社交智力 D.情绪智力

E.体能智力 4.一般来说,元认知策略可分为(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计划策略 D.监视策略

E.调节策略

5.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技能分为闭合性操作技能与开放性操作技能。 闭合型操作技能对外界的帮助依赖程度较低,在大多数情况下靠内部反馈信息控制。以下属于闭合型操作技能的有( )。

A.打排球

B.自由体操 C.汽车驾驶 D.游泳

E.跳水 6.班里上自习课,老师不在教室,很多学生都在“乱吵乱闹”,就连平时比较遵守纪律的好学生也不例外。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解释为( )。 A.模仿

B.服从

C.去个性化

D.从众

E.认同 7.依据加涅的学习分类,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得( )。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态度

E.运动技能

8.小明期中考试不理想,父母答应如果期末考试能考好,就给他买电脑,于是小明刻苦地学习,期末考试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学习动机理论来看,这属于( )。 A.直接近景性动机

B.直接远景性动机

C.直接近期性动机 D.间接近景性动机

E.间接远景性动机 9.与心智技能相比,操作技能的特点为( )。A.对象具有客观性

B.执行具有外显性

C.结构具有展开性

D.对象具有观念性

E.执行具有内潜性 10.《红楼梦》一书,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散见于各章,鲁迅先生综合各章信息后,制作了一张主要人物关系表,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组织策略中的利用表格

B.复述策略中的表格化

C.精细加工策略中的利用表格

D.组织策略中的利用网络关系 E.精细加工策略中的缩简11.如果一名5岁儿童,在用《斯坦福--1:L纳量表》进行智力测验时,不仅通过了5岁组的所有题目,而且通过了6岁组的题目,那么他的智商是( )。 A.83

B.110

C.120 D.183

E.100 12.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 )。

A.自身成败经验

B.替代经验

C.情绪唤醒

D.言语暗示

E.个体的品德 13.根据巴甫洛夫的研究,条件反射中涉及的基本事项有( )。

A.无条件刺激

B.条件刺激

C.无条件反应

D.条件反应

E.强化

1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发生的基础上被激发起来的,而人 具有七种基本需要,这些需要又分为生长需要和缺失需要两大类,下列属于生长需要的是( )。A.自我实现需要

B.安全需要

C.审美需要

D.认识和理解需要

E.尊重需要15.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的顺序是( )。

A.原型操作、原型定向、原型内化

B.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 C.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原型操作、原型定向 E.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7

16.奥苏贝尔认为,先行组织者可分为( )。

A.陈述性组织者 B.比较性组织者C.直观性组织者 D.概括性组织者E.抽象性组织者17.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提出的动机理论为( )。

A.强化说

B.动机归因理论

C.自我效能感理论

D.成就动机理论

E.概括说 18.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心所欲,触类旁通,表明其思维有( )。

A.灵活性

B.创新性

C.流畅性

D.目的性

E.开放性

19.根据适当过度学习原则,如果一个学生学10次刚好记住一个英语单词,那么他的实际学习次数应该是( )。 A.10次

B.11次

C.15次

D.8次

E.20次 20.头脑风暴训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畅所欲言

B.鼓励创新

C.多多益善

D.注重质量

E.改进补充 21.我国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分为( )。

A.归属学习

B.符号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概念学习

E.命题学习22.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是( )。

A.目的性

B.认知性

C.序列性

D.明确性

E.开放性

23.奥苏贝尔认为组织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包括( )。

A.逐渐分化原则

B.整合协调原则

C.概括性原则

D.先行组织者策略

E.并列结合学习策略 24.一般说来,高创造性者的人格特征有( )。

A.喜欢幻想

B.具有独立性 C.有强烈的好奇心

D.有幽默感

E.有抱负 25.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包括( )。

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合作道德阶段 D.公正道德阶段

E.后道德阶段 26.依据福勒和布朗的研究,教师的成长可分为(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教学环境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E.关注职业压力阶段 27.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有( )。

A.肯定性训练

B.系统脱敏法 C.全身松弛训练

D.自我控制法

E.强化法 28.抑郁症主要表现为( )。

A.情绪消极

B.食欲不振

C.失眠

D.失去满足感

E.疲劳 29.品德和道德的联系表现在( )。

A.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

B.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 C.品德和道德的最终根源相同

D.道德与品德的直接根源相同 E.品德和道德都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30.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可以将知识学习分为( )。 A.归属学习

B.并列结合学习

C.符号学习

D.概念学习

E.命题学习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认知内驱力、__________及附属内驱力。

2.在维果斯基看来,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叫__________。

3.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__________。

4.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称为__________。 5.为了提高知识理解水平,常用的直观形式有实物直观、__________、言语直观。

6.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之为_________。

8

7.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苏联心理学家__________。

8.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原有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

9.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 10.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的状态变为活动状态,使它们成为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因,形成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不断地得到巩固、加深和提高,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__________。 11.态度的核心成分是__________。

12.为使学生掌握“果实”的概念,在向学生提供各种实物或例子时,除具有可做种子这一本 质特征外,其他非本质特征,如可食或不可食及形、色、味都不断变换,从而使学生形成关于果实的正确概念,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称之为__________。 13.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__________三个过程。

14.假如问题的结构不明确,其解法规则和答案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则该问题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__________。 15.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在心理学上称之为__________ 。

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每题5分,共25分) 1.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2.将本身没有逻辑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以便于记忆,也是一种形式的有意义学习。

3.不能加快的内容仍可以再认,说明再认所要求的可利用性阈限水平较低。

4.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7个层级,只有低级需要完全得到满足后,才能产生更高级的需要。

5.具有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同的认知质量。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布鲁纳为什么特别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

2.简述品德的特征。

3.智力差异有哪些类型?

4.简述中学生(包括初中和高中)的情感发展特点。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l5分,共30分) 1.结合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论述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依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联系教育实际,谈谈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不定项选择题

1.ABCDE

本题考查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具体考查学生这一要素。学生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ACD

本题考查学习理论中桑代克的联结说,他根据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即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3.ABCE 本题考查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属于识记型题目。加德纳强调,人类的心理能力中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七种不同的智力:言语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体能智力、社交智力、自省智力。

4.CDE 本题考查元认知策略的种类。元认知策略包括元认知计划策略、元认知监视策略、元认知调节策略。

5.BDE 本题考查对各种类型的操作技能的掌握。打排球、汽车驾驶属于开放性技能,它们对外界变化的情况有处理能力,并对由此所发生的事情有预见能力。

9

6.B 本题考查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的掌握,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依从又包括从众和服从。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它可能是出于自愿,也可能是被迫的。题干所述为服从,故选B。

7.ABCDE 本题考查学习的分类,属于识记型题目。具体考查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他认为,人类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得以下五种才能: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运动技能。8.D 本题考查学习动机,具体考查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的区分。近景性动机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它又分为间接近景性动机与直接近景性动机。题于所述为父母意愿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属于间接近景性动机。

9.ABC 本题考查技能的特点,具体是对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区分。操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DE两项是心智技能的特点。

10.A

本题考查对学习策略的掌握,要注意区分各种策略。题干所述为组织策略中一览表的应用,表示的是人物之间的关系。 11.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智力测验。《斯坦福一比纳量表》所采用的是比率智商,其公式为: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X100,根据题干内容,答案即(6/5)×100=120。 12.ABCD 本题考查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他认为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四个: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情绪唤醒,言语暗示。

13.ABCD 本题考查的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具体内容是条件反射中涉及的四个基本事项,即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条件刺激和条件反应。

14.ACD 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理论,具体是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说的理解。本题属于识记型题目。15.E 本题考查对心智技能阶段顺序的掌握。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依次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

16.AB 本题考查对奥苏贝尔的认知观的掌握。奥苏贝尔认为组织者可分为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

17.B 本题考查对学习动机理论的掌握,属于识记型题目。强化说的提出者是斯金纳,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班杜拉提出的,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概括说是学习迁移的理论。

18.A 本题考查发散思维的特征。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题干所述指的是变通性,即灵活性。

19 C 本题考查知识巩固的途径,具体内容是复习活动的适当超额。研究表明,超额学习程度达150%时,效果最佳,小于或多于150%,效果都不理想。因此本题的答案为10×150%=15。20.ABCE 本题考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体是对头脑风暴训练的掌握。头脑风暴训练是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碰撞,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它是以获得方案的数量为目的的。

21.AC 本题考查知识学习的分类。我国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分为归属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是奥苏贝尔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对知识学习的分类。

22.ABC 本题考查对问题解决的特点的掌握。问题解决是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它具有明确的目的,并且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还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故选ABC。

23.ABD 本题考查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奥苏贝尔提出了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和先行组织者策略。

24.ABCDE 本题考查影响创造性中的个性因素。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包括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独立性。

10

25.ABCD

本题考查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他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即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公正道德阶段。

26.ABD 本题考查对教师成长的历程的理解和掌握。根据福勒和布朗的研究,教师的成长可分为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27.ABC 本题考查中学生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它包括肯定性训练、系统脱敏法和全身松弛训练;自我控制法和强化法是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28.ABCDE

本题考查考生对抑郁症的理解。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它不仅表现在精神上的消极、失去满足感,也表现在躯体上的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29.ABCE 本题考查道德和品德的关系。它们的直接根源是不同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而道德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产生的行为规范或准则的总和。 30.CDE 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学习种类划分的掌握情况。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将知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归属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是根据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划分的。

二、填空题

1.自我提高内驱力 2.最近发展区 3.诱因

4.自我效能感

5.模象直观 6.态度 7.加里培林8.内化9.问题解决10.学习动机的激发11.情感成分12.变式13.评价 14.无结构的问题15.学习策略

三、判断说明题

1.答:错误。 惩罚是指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是撤销惩罚,并不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2.答:正确。 意义识记是通过积极地思维活动,找到新材料和已有知识问的联系,使新材料成为已有知识系统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尽量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材料。即使是无意义的材料,也要尽量赋予人为的意义。

3.答:正确。 学习者把保持的意义提取出来,即为再现,也包括再认。影响可利用阈限的因素:一是再现法与再认法的要求不同,前者要求高阈限,后者要求低阈限;二是在许多内外因(情绪、态度、动机、竞争等)影响下,阈限值本身就有波动。

4.答:错误。 马斯洛指出,基本需要虽然有层次之分,但这种层次并不是固定的顺序,而只是一种一般模式,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富有理想和崇高价值观念的人会为了某种理想和价值而牺牲一切。并且,所谓需要的满足不是指绝对的满足,而是从相对意义上说的。

5.答:错误。 一般认为,认知方式是指学生在加工信息时(包括接受、储存、转化、提取和使用信息)所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其主要特征是持久性和一致性,它是与学生的个性相关的,而且与学生的情感和动机特征等联系在一起。认知方式一般是根据两极来描述的,没有高和低、好和差之分。

四、简答题

1.答:(1)理解了基本结构可以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1分) (2)理解了基本结构有助于学科知识的记忆。(1分) (3)从结构中获得的基本概念原理将有助于以后在类似的情境中广泛的迁移应用。 (1分)

(4)理解了基本结构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1分) (5)对学科基本原理的理解可以促进儿童智慧的发展。(1分) 2.答:(1)品德形成的后天性。(i分)

(2)品德内容的社会性。(1分) (3)品德表现的行为

11

性。(1分)

(4)品德结构的稳定性。(1分)

(5)品德抉择的自觉性。(1分) 3.答:由于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与后天环境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在智力测验上都存在差异。(1分) (1)智力的个体差异既有量的差异又有质的差异。量的差异主要指个体在IQ分数上的不同;质的差异主要指个体的构成成分的差异。(2分) (2)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智力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等。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智力性别差异问题:从总体上看,男女智力大致相当,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从智力结构上看,男女各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2分) 4.答:(1)初中生情感发展的特点(3分) ①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②自相矛盾的情感;③少年的热情与冲动;④选择性友谊的建立;⑤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2)高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2分)

①个性化的情感;②浪漫主义的热情。

五、论述题

1.答: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学习生活中,问题解决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如何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成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课题。

(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①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2分)

②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2分) ③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因此,定势也必然影响问题解决。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即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2分) (2)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①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3分) ②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即把教师头脑中的思维方法或思路提炼出来,明确的、有意识的外化出来,给学生示范,并要求学生模仿、概括和总结,将教师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2分) ③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避免低水平的、简单的提问或重复的机械练习,考虑练习的质量,精选习题,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变通性、灵活性与广泛性。(2分) ④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2分) 2.答: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地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3分) 根据埃里克森对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划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人格发展主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发展主动性的阶段、变得勤奋的阶段、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具体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1)发展主动性的阶段:在生活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问题耐心,听取、回答,并对儿童的建议适当的鼓励与妥善的处理,培养他们主动性的人格。(3分) (2)变得勤奋的阶段:教师在生活中要多支持学生,使其获得成功的经验,并对学生取得的

12

成功表示赞许,增强其勤奋感,培养乐观进取的人格。(3分)比如:当学生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劳动竞赛活动,不管学生在劳动中的表现如何,都应该对他们的劳动成果表示认可,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出学生积极进取的人格。(2分) (3)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自己了解自己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指导他们与客观环境保持协调,建立同一性人格。(3分) 总之,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1分)

推荐第5篇: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16大考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16大考点汇总

1、数列

数列这一模块常考特殊的数列,而不是简单的等差等比数列。所以特殊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前n项和的求和方法是复习的重点。

如13年下半年考了1道数列的选择题,已知一元二次形式的数列通项公式,求该数列的最小项。还有15年下半年也考了1道选择题,判定两个特殊数列的不等关系。

2、不等式

不等式在选择题解答题中都会出现,其中选择题常考指数、对数等一般的数的大小比较,这样的题通过运用函数的知识很快能解决,解答题中主要是关于不等式的证明,这样的题难度就较大,如13年上半年就考了1道定义数列不等式的证明。

3、矩阵的相关概念及计算

矩阵的考察频率非常高,几乎年年考。具体的考点是矩阵的简单运算、矩阵变换下的曲线方程、正交矩阵的判定、矩阵的特征向量特征值、矩阵的变换等。

4、线性方程组

线性方程组是高等数学的一大重点内容,常考齐次,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如,12年下半年考了1道求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并求方程组解的维数;15年下半年考了1道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要求证明方程唯一解存在时,几个向量线性无关。

5、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的考点较少,考生重点复习满足条件概率的计算。

6、导函数的应用

导函数的应用常考导函数的几何意义、函数的极值的计算、函数的切线方程、高次函数零点等。如13年下半年考了1道 的几何意义题、12年下半年第1道选择题,让求三次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的个数。

7、函数的连续性、可导性

函数的连续及可导性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考题的难度不大,会判定函数的连续性和可导性即可。如12年考的就是分段函数在分界点处的连续性和可导性。

8、极限

这一知识点常考数列和函数的极限计算,如13年上半年选择题第1题就是考数列和函数的极限,16年上半年考的是求函数的极限。

9、定积分

定积分常与函数综合在一起考察,具体考的是定积分函数的导函数,以及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如13年上半年1道选择题是求定积分函数导函数零点的个数;又如13年上半年解答题考的是利用定积分求椭圆所围成图形的面积。

10、中值定理

罗尔中值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证明考察的频率还是相对比较高的,如13年和15年下半年均考到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证明,并简述其与中学教学内容的关系。

11、曲线、曲面方程

空间曲面、曲线方程考察的频率非常高,常考切平面、切线方程、以及曲面、曲线方程,在选择题,解答题都会出现。如12年下半年考了曲面的切平面方程;14年下半年考了根据参数方程写曲线的一般方程;13年上半年和15年下半年均考了旋转曲面的方程;16年上半年考了根据方程确定的二次曲面类型。

12、逻辑关系

逻辑关系主要就是考四大命题、四种条件关系,而且只出现在选择题当中,所以难度不大,要特别注意否命题的判定。如12年下半年考了命题的否定,14年下半年考了充要条件。

13、空间线面、面面关系

空间线面、面面关系也是常考的考点,其中空间线面关系就考过,如14年下半年就考了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并要求线面夹角。

14、概率

概率题在选择和解答题都会出现,不过这部分题难度不大,如目前考过简单的掷硬币、摸球概率计算,解答题考过两个事件的关系的证明。如12年下半年就考了1道两独立事件的证明。

15、圆锥曲线

圆锥曲线中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均考过。常考这些曲线围成一定图形的面积、曲线方程。如13年上半年考了2道,分别是双曲线方程的判断,以及抛物线的切线与x轴交点横坐标解析式。

16、无穷级数

无穷级数常以选择题形式考察,其中求函数级数的收敛区间是最常考的知识点。如15年下半年考了函数级数的收敛区间,16年上半年考了不收敛的函数级数。

推荐第6篇: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张星,薛永红

教学设计的优劣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施高中数学新课改的今天,怎样完成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呢?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学设计应有利于让学生学会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课堂设计,常常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记,教师考,学生背。”在这样教学下,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不能主动对话、沟通、交流。久而久之,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会逐渐褪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需转变角色,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新的理念指导设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习内容,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自动的、建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等方面,应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究问题。

二、教学设计应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问题

初高中数学存在巨大差异,高中无论是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飞跃。由于大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又没有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仍然按照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数学知识,不能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于是在学习能力有差异的情况下而出现了成绩分化,学习情绪急降。作为教师应特别关注此时的衔接,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了哪些内容?要求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在高中阶段还要继续学习等等,注意初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衔接,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适应性能力,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思考、勇于钻研的意识。

三、教学设计应考虑到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

我校学生,大部分是居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差,思维能力、运算能力较低,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和创新意识能力更无须谈说。因此数学学习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存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

1、学习懒散,不肯动脑;

2、不订计划,惯性运转;

3、忽视预习,坐等上课,寄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较强,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不会听课,如像个速记员,边听边记,笔记是记了一大本,但问题也有一大堆;有的则一字不记,只顾听讲;有的学生只当听老师讲故事时来精神等等;

5、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教师讲的听得懂,例题看得懂,就是书上的作业做不起;

6、不懂不问,一知半解;

7、不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而对那些偏、难、怪题感兴趣,好高骛远,影响基础学习;

8、不重总结,轻视复习。因此教师需多花时间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学习状态,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凭借着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设计中教师应以科学的眼光审视教材

高中数学新课程是具有厚实的数学专业和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水平的专家群体,经过深思熟虑、系统地分析教学的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来编写的。很多内容编排很好,我们应该尊重教材,但我们不应迷信教材,认请教材的思路与意图,理解教材中所蕴藏的知识、技能、情感与价值等层面上的内涵,同时也应该用批判的眼光去审视它,不迷信教材,在此基础上,要挖掘和超越教材,做到既忠实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出最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题目,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深入的体验和感悟,真正做到“走进教材,又走出教材。”

五、教学设计应注重新课的导入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适时、适度地引出新课题,创设出最佳的教学气氛,引起学生对本课题的兴趣。

常用的课题导入的几种类型有 1.创设生产生活化情境导入课题 2.讲故事引入课题。

3.设置悬念,以疑激趣引入课题

4.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成新知识再引入课题 5.由习题、试题引出来的研究性课题 6.通过类比发现新知识引入课题

六、教学设计应注重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老师富士在讲课时就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并再现自己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真实思维过程是怎样的。人的能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经常去问问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借助学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促进教学的必要手段。

推荐第7篇: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2011年陕西师范大学家教资格考试

教学设计

题目:《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考生姓名:赵春丽 设计科目:数学

学 号: 41005211 专业班级:数学四班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学科:数学 年级:高二 课题名称:等差数列

一、课程说明

(一) 教材分析:此次一对一家教所使用教材为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辅导内容为第一章第二节等差数列。前一节的内容为数列,学生已初步了解到数列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首项,什么是通项等等。以及了解到什么是递增数列,什么是递减数列。通过第一节的学习的铺垫,可以让学生更自主的探究,学习等差数列。而我也是在这些基础上为她讲解第二节等差数列。 (二) 学生分析:此次所带学生是一名高二的学生。聪明但是不踏实,做题浮躁。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靠,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分析能力较弱,解题思路不清。每次她遇到会的题,就快快的草率做完,总会有因马虎而犯的错误。遇到稍不会的,总是很浮躁,不能冷静下来慢慢思考。就由略不会变成不会。但她也是个虚心听教的孩子,给她讲课,她也会很认真地听讲。 (三) 教学目标:

1.通过教与学的配合,让她能够懂得什么是等差数列,以及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通过对公式的推导,让她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以及学会自己对公式的推导。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3.在教学中让她通过对公式的推导来明白推理的艺术,并且培养她学习,做题条理清晰,思路缜密的好习惯。

4.让她在学习,做题中一步步抽丝剥茧,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她敢于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并培养她对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耐心地解决问题。

5.让她在学习中发现数学的独特的美,能够爱上数学这门课。并且认真对待,自主学习。 (四)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正确掌握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以及其性质。并能独立的推导。

2.能够灵活运用公式并且能把相应公式与题相结合。

(五) 教学难点:

1.让学生掌握公式的推导及其意义。2.如何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相应的题中。

二、课前准备

(一) 教学器材

对于一对一教教采用传统讲课。一张挂历。

(二) 教学方法

通过对生活中的有规律数据的观察来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前一节所学,思考有什么规律。从生活中着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并能更积极地学习。让学生先独立的思考,不仅能让她对所学知识映像更为深刻,并且培养她的缜密思维。让她回答后,我再帮助她纠正,并且让她提出心中所虑。经过我给她讲完课后,让她回答自己先前的疑虑。并且让她自己总结,得出结论。最后让她勤加练习。以一种“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学习知识—解答问题—得出结论—强加训练”的模式方法展开教学。

(三) 课时安排

课时大致分为五部分:

1.联系实际提出相关问题,进行思考。2.以我教她学的模式讲授相关章节知识。

3.让学生练习相关习题,从所学知识中找其相应解题方案。4.学生对知识总结概括,我再对其进行补充说明。 5.布置作业,让她课后多做练习。

三、课程设计 (一) 提出问题 【引入】根据我们的挂历上,一个月的日期数。通过观察每一行日期和每一列日期它们有什么规律?

思考 1) 2) 3) 1,3,5,7,9.......

2,4,6,8,10.......

6,6,6,6,6......

这些每一行有什么规律?

(二) 分析问题并讲解

1.通过观察每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相差为同一个常数。再结合前一节所学数列的定义总结出“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为同一个常数,我们称这样的数列为等差数列。”并且得出“这个常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

2.设首项为 a1 ,公差为d。由思考题 1) 2) 3)可观察出什么?由学生通过她的发现来推导总结出

ana1(n1)dnd(a1d

3.通过分析通项公式的特点,做下题(学生自己分析,思考来做。) 例:已知在等差数列{an}中,a520,a2035,试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通过学生做题再分析总结,用详细的语言讲解总结等差数列的性质: 等差数列{an},{bn} 1)

ana1anamd(nm1,n,mN)。

n1nm2) 若mnpq(m,n,p,qN)

pq则2anapaq。 则amanapaq(反之不真)。 3) 若mn,2m4) am,amk,am2k,am3k,,amnk也构成等差数列,公差为kd。

5) a1a2am,am1am2a2m,a2m1a2m2a3m,也构成等差数列,其公差为md。

26) 数列{can差数列。 7)

d}为等差数列,{anbn},{anbn}为等a1ana2an1a3an2akan1k

让学生根据所讲性质做练习题 练习: 1) a1a4a715,a2a4a645

{an}为等差数列,求an?

2) 已知等差数列{an} , a133,a775

求a2,a3,a4,a5,a6及an?

4.由以上公式,性质,让学生总结。讲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并且掌握数列的递增,递减与公差d的关系。 5.总结,串讲当日所学

给出题目:12349899100 让她求其和Sn,并思考如何快速计算?

(三) 布置作业

1.总结当日所学。2.做练习册上章节习题。

3.根据当日所学以及课上所讲求 的思考题,找出快速运算方法,并引导预习等差数列前n项和。

四、设计理念

以一种最简便,易懂的方式让学生来学习,一切以让学生正确掌握知识,并能正确运用为理念。并能充分调动学生和家教老师的积极性为理念来设计。

五、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教程内容较难,是下一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铺垫。此节课学习通过联系实际,把数学融入到生活中,从生活中探究学习数学。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她先独立思考总结,再由我给她正确讲解总结,然后再让她做相应练习题,课后再认真总结。这样可以加强她学习的主动性,更有利于她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这种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她从自主学习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她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她更深刻的了解知识内涵,巩固所学。使她能灵活运用所学。

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

推荐第8篇: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函数的奇偶性

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重要性质,是对函数概念的深化.它把自变量取相反数时函数值间的关系定量地联系在一起,反映在图像上为: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坐标原点成中心对称.这样,就从数、形两个角度对函数的奇偶性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教材首先通过对具体函数的图像及函数值对应表归纳和抽象,概括出了函数奇偶性的准确定义.然后,为深化对概念的理解,举出了奇函数、偶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和非奇非偶函数的实例.最后,为加强前后联系,从各个角度研究函数的性质,讲清了奇偶性和单调性的联系.这节课的重点是函数奇偶性的定义,难点是根据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函数,让学生经历奇函数、偶函数定义的讨论,体验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其抽象的概括能力.

2.理解、掌握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奇函数和偶函数图像的特征,并能初步应用定义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3.在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抽象概括能力,体验数学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 任务分析

这节内容学生在初中虽没学过,但已经学习过具有奇偶性的具体的函数:正比例函数y=kx,反比例函数 ,(k≠0),二次函数y=ax,(a≠0),故可在此基础上,引入奇、偶函数的概念,以便于学生理解.在引入概念时始终结合具体函数的图像,以增加直观性,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为阐述奇、偶函数的几何特征埋下了伏笔.对于概念可从代数特征与几何特征两个角度去分析,让学生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域是关于原点对称的非空数集;对于在有定义的奇函数y=f(x),一定有f(0)=0;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有f(x)=0,x∈R.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矛盾概念———非奇非偶函数.关于单调性与奇偶性关系,引导学生拓展延伸,可以取得理想效果. 教学设计

一、问题情景

1.观察如下两图,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这两个函数图像有什么共同特征?

(2)相应的两个函数值对应表是如何体现这些特征的? 可以看到两个函数的图像都关于y轴对称.从函数值对应表可以看到,当自变量x取一对相反数时,相应的两个函数值相同.

对于函数f(x)=x,有f(-3)=9=f(3),f(-2)=4=f(2),f(-1)=1=f(1).事实上,对于R内任意的一个x,都有f(-x)=(-x)2=x2=f(x).此时,称函数y=x2为偶函数.

2.观察函数f(x)=x和f(x)= 的图像,并完成下面的两个函数值对应表,然后说出这两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

22可以看到两个函数的图像都关于原点对称.函数图像的这个特征,反映在解析式上就是:当自变量x取一对相反数时,相应的函数值f(x)也是一对相反数,即对任一x∈R都有f(-x)=-f(x).此时,称函数y=f(x)为奇函数.

二、建立模型

由上面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建立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 1.奇、偶函数的定义

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作奇函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作偶函数.

2.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1)如果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2)=f(2),那么f(x)是偶函数吗? (f(x)不一定是偶函数)

(2)奇、偶函数的图像有什么特征?

(奇、偶函数的图像分别关于原点、y轴对称) (3)奇、偶函数的定义域有什么特征? (奇、偶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三、解释应用 [例 题]

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注:①规范解题格式;②对于(5)要注意定义域x∈(-1,1].

2.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是奇函数,当x>0时,f(x)=x(1+x),求f(x)的表达式.

解:(1)任取x<0,则-x>0,∴f(-x)=-x(1-x),

而f(x)是奇函数,∴f(-x)=-f(x).∴f(x)=x(1-x).

(2)当x=0时,f(-0)=-f(0),∴f(0)=-f(0),故f(0)=0.

3.已知:函数f(x)是偶函数,且在(-∞,0)上是减函数,判断f(x)在(0,+∞)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先结合图像特征: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猜想f(x)在(0,+∞)上是增函数,证明如下:

任取x1>x2>0,则-x1<-x2<0.

∵f(x)在(-∞,0)上是减函数,∴f(-x1)>f(-x2). 又f(x)是偶函数,∴f(x1)>f(x2).

∴f(x)在(0,+∞)上是增函数.

思考:奇函数或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区间上的单调性有何关系?

[练习]

1.已知:函数f(x)是奇函数,在[a,b]上是增函数(b>a>0),问f(x)在[-b,-a]上的单调性如何.

2.f(x)=-x3|x|的大致图像可能是(

3.函数f(x)=ax2+bx+c,(a,b,c∈R),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1)函数f(x)是偶函数.(2)函数f(x)是奇函数. 4.设f(x),g(x)分别是R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并且f(x)+g(x)=x(x+1),求f(x),g(x)的解析式.

四、拓展延伸

1.有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吗?若有,有多少个? 2.设f(x),g(x)分别是R上的奇函数,偶函数,试研究: (1)F(x)=f(x)·g(x)的奇偶性. (2)G(x)=|f(x)|+g(x)的奇偶性.

3.已知a∈R,f(x)=a- ,试确定a的值,使f(x)是奇函数.

4.一个定义在R上的函数,是否都可以表示为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的和的形式?

推荐第9篇:一次函数教学设计(教师资格证数学)

请以“一次函数(第二课时)”为课题,完成下列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2)教学重点、难点

(3)教学过程(只要求写出新课导入和新知探究、巩固、应用等)及设计意图

一、教学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直线Y=KX+b与直线Y=KX之间的位置关系 学会利用两个合适的点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 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2)能力目标

通过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研究,体会数形结合法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并能运用性质、图像及数形结合解决相关函数问题。 (3)情感目标

通过画函数的图像,并借助图像研究函数的性质,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函数图像的简洁美。

在探究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难点是由一次函数的图像归纳得出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对性质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1:问题:(1)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形状是什么样的?(3)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不等于0)中,k的正负对函数的图像有什么影响?

师生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口答,通过学生互评,师生共评,纠正出现的问题。

(设计意图:设计知识“最近发展区”——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及性质,为类比、探究一次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做好铺垫。)

推荐第10篇:教师资格证英语学科教学设计

Teaching Aims In this unit students learn to …

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1.Vocabulary ….2.Target language …(grammar sentences.)

Teaching Method Audio-lingual methods.

Teaching Aids A tape recorder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 Revision Task1: Dictation(听写) Task2: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about…

T: do something to revise the key knowledge.

Step2 Presentation This activity introduces the key vocabulary…say a sentence or two about each kind of weather.E.g.: ….Step3 Listening Play the recording the first time….Play the recording a second time…

Step4 Pair work This activity provides guided oral practice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point out the example conversation.Ask two Ss to read the dialogue to the cla.Ask several pairs to present their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ask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roblems in activity 1a and make conversations).

Step5 Grammar focus

Review the grammar box.Ask Ss to say the questions and answers.

Step6 Homework Recite and copy the new words Copy the sentences in grammar focus.(1.make up your own conversations.) (2.Make ten sentences with key words.)

第11篇:(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面试真题及答案5.21上午

5.21上午

2017上半年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精选)第三批

高中数学《终边相同的角》

一、考题回顾

1

二、考题解析

高中数学《终边相同的角》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例题: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为定点,X正半轴为始边,画出210°,-45°以及-150°,三个角。并判断是第几象限角? 提出问题:这三个角的终边有什么特点? 追问:按照之前学的方法,给定一个角,就有唯一一条终边与之对应,反之,对于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条射线OB,以它为终边的角是否唯一? (二)生成新知

提出问题:在直角坐标系中标出210°,-150°,328°,-32°,-392°表示的角,观察他们的终边,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210°和-150°的终边相同。328°,-32°,-392°的终边相同。

追问并进行小组讨论:这两组终边相同的角,它们的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终边相同的角又有什么关系? 经过讨论,学生得到这样的关系:210°-(-150°)=360°,328°-(-32°)=360°,-32°-(-392°)=360°等。由这两组角可以看出终边相同的角之间相差360°的整数倍。

追问:那么这些角,如何用我们学过的数学语言来表示出来? 预设:描述法,集合。用集合的方式更方便也更加容易理解。

设S={β|β=-32°+k·360°,k∈Z},则328°,-392°角都是S的元素,-32°角也是S的元素(此时k=0)。因此,所有与-32°角的终边相同的角,连同-32°在内,都是集合S的元素;反过来,集合S的任何一个元素显然与-32°角终边相同。

所有与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以构成一个集合S={β|β=k·360°+α,k∈Z}。

2 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α与整数个周角的和。 适时引导学生认识:①k∈Z;②α是任意角;③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终边相同的角有无数多个,它们相差360°的整数倍。

(三)应用新知

例1.在0°—360°范围内,找出与-950°12′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判定它是第几象限角。

例2.写出终边在y轴上的角的集合。 ①写出终边在x轴上的角的集合。 ②写出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 (四)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作业:预习下节课新课。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 【参考答案】

本课是数学必修四三角函数中第一节的内容。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它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角的概念的推广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之一,是初中相关知识的自然延续。为进一步研究角的和、差、倍、半关系提供了条件,

3 也为今后学习解析几何、复数等相关知识提供有利的工具,所以学生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的推广尤为重要。

2.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你是如何突破难点的? 【参考答案】

学生的活动过程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学中应反复挖掘“探究”栏目及“探究”示图的过程功能,在这个过程上要不惜多花些时间,让学生进行操作与思考,自然地、更好地归纳出终边相同的角的一般形式。也就自然地理解了集合S={β|β=α+k·360°,k∈Z}的含义。如能借助信息技术,则可以动态表现角的终边旋转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观察角的变化与终边位置的关系,让学生在动态的过程中体会,既要知道旋转量,又要知道旋转方向,才能准确刻画角的形成过程的道理,更好地了解任意角的深刻涵义。

4

第12篇:教师资格证面试答辩题

答辩题

1.你觉得单糖里哪种最甜呢?二糖中呢? 2.分裂期的几个阶段 3.纺锤体可以动吗? 4.自由组合定律

5.Pi是磷酸集团吗?Pi在细胞质中存在吗? 6.最后得出的3:1是什么?

7.胚胎发育包括什么?你觉得卵裂能肉眼看到吗(看不见,我讲错了),你是大几的?哪个学校的?你这么高为什么还穿高跟鞋? 8.教态

9.在实验过程中你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0.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11.噬菌体属于什么生物 12.植物的四大组织 13.果糖是什么糖

14.糖的种类和糖类的种类一样吗? 15.酶是哪种细胞产生的 16.细胞膜中蛋白质的功能 17.导入的方法

18.生物学研究方法都有哪些

19.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和游离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区别 20.一个细胞中有3个染色体组,是单倍体吗? 21.分裂期的几个阶段

22.你认为你讲课过程中,有哪些语言不准确的地方 23.菲儿肖的观点是啥 24.血细胞包括哪些

25.卡尔文循环怎么被发现的 讲一下研究思路和过程;C3酸分子是啥? 26.这种分离模拟实验主要的体现是什么, 27.你认为这节课还能用哪些方式来讲 28.实验结论是什么? 29.性别决定因素,

30.胞质环流有啥用,纺锤体由微管还是微丝组成,微管结构, 31.细胞核的功能 32.还原氢的作用是什么? 33.蛋白质是什么?

34.精子和卵细胞形成有什么不同? 35.一个学生在早自习睡觉你怎么办?

36.一个学生上课捣乱,老师惩罚他在讲台前扎马步,对此你怎么看? 37.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8.遗传密码子与遗传有什么关系? 39.什么是基因? 40.什么是染色体? 41.染色体的生物效应?

42.如果学生上课吃东西,你会怎么办? 43.稳态调节的意义?

44.如果你的学生上课经常上厕所怎么办? 45.你的学情分析是什么?

46.上课突然有家长闯入课堂,你怎么办? 47.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有几个?分别是什么? 48.生长素类似物有哪些?中文名称是什么? 49.说说这节课是怎么设计的?

50.后面的授课内容中设计了什么学生活动? 51.你认为自由组合定律在生物学研究中的意义? 52.后面的授课内容有哪些设计? 53.你的设计意图? 54.毕业后打算干什么?

55.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实验结果与实验结论有什么区别?

56.在培育三倍体西瓜时,用二倍体做母本,四倍体做父本,行不行,为什么? 57.你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你的板书为什么这样设计? 58.如果是实验课,怎么设计验证酶的三个特性? 59.过氧化氢的最适温度和PH是多少? 60.生物圈中的岩石圈都包括什么? 61.孟德尔为什么选用豌豆做为材料? 62.孟德尔性状分离定律对遗传学有什么作用? 63.谁发现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有什么好处? 64.你将如何设计后面的课? 65.有位同学上课睡觉,你怎么处理? 66.学生活动,如何提高学生积极性? 67.重难点都是什么? 68.新型教学模式有哪些?

69.有学生在你课上吃东西,你怎么办 70.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作为老师该怎么办 71.学生上课交头接耳议论,作为老师怎么处理。 72.同学们不想写你留的作业,说是已经会了,你怎么办 73.家长要学生转班,你怎么办?

74.你班上有一个学生犯了很严重的错误,被学校停课,家长拖关系找人找到你,作为班主任,你怎么办?

75.你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

76.由于没讲完所以让讲出设计,结论是什么,实质是什么 77.你怎样在这节课中吸引学生的兴趣 78.上课前两个同学打架你怎么办 79.大几的?实习了吗?

80.如果将二倍体植株做母本,能否培育出无子西瓜? 81.讲讲授课思路? 82.学生上课经常上厕所你怎么办? 83.备课备什么? 84.说说组织液血浆淋巴三者的关系? 85.21三体综合征原因除了同源染色体还有别的吗? 86.学生上课吃东西,你怎么办? 87.学生给老师起不雅绰号,你怎么办? 88.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原理 89.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90.如果你讲课过程中学生说话你怎么办? 91.上课时有同学指出你讲错了,怎么办? 92.如何引导学生得出起源相同的结论?3 93.大几的?参加过顶岗实习吗? 94.你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过三倍体西瓜吗? 95.基因突变是好是坏? 96.水有几种存在形式? 97.举出向光性的例子? 98.有同学在你的课上突然情绪失控,大哭起来你怎么办? 99.你的学生上课交谈你怎么办? 100.101.光反应与暗反应关系? 你班有一名同学向你反应某任课老师把优质课搬到课堂,并且反复演练,找同学回答,你怎么办? 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现在高中生物作业繁重,同学们都不爱写作业,你怎么办? 讲课应注意什么语言艺术? 基因突变的生物学意义? 降水只有降雨这种形式吗? 你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基因突变的意义?

基因突变是不是都是好的?

上课学生睡觉,你去把他叫醒,他和你说我困,这时应该怎么办? 基因突变的意义

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同学上课告状同桌吃了它的苹果,怎么处理?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之间的关系具体是什么? 如果有同学在你上课时睡觉你怎么办? 光反应的场所,光反应中的氧是从哪来的 你接下来怎么讲 学生上课说话怎么办 免疫器官有哪些 接下来怎么讲

你的课上有哪些学生活动?

除蛋白质还有哪些大分子以碳为骨架? 你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你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如果让你重新设计这节课你怎么设计

在课本当中给出了很形象的两幅图,你觉得可以如何运用? 无性生殖相对于有性生殖有什么优点?

列举几种染色体异常的遗传病,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作业,你怎么布置? 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什么是消化系统?什么是神经系统?二者之间的联系? 什么是细胞分裂?细胞分化与细胞分裂的区别是什么? 胚芽鞘是什么?

列举几种常见的胞吞与胞吐的作用的例子 回答问题的学生,你怎么评价? 孢子生殖中除了霉菌外还有什么菌类? 假说演绎法,你怎么解释? 酶的选择是随便的吗?

减一结束进入减二没有间期准备吗

在外排过程中,小囊泡会和细胞膜融合,所以细胞膜面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或是不变呢? DNA连接酶和聚合酶的区别 浆细胞可以识别抗原吗? 你的课上有哪些学生活动 白细胞为什么呈现多种形态

你认为情景创设有什么作用?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让你创设情景,你会怎么创设? 你怎样体现学生主体性?你认为创设情境的作用是什么。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种群的什么特征,对数量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细胞膜是两层? 怎样在课堂体现学生? 你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白细胞的功能

这节课不是特别难,那么你在教学中怎么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

蜂窝中有一种蜂它是单倍体,这种蜂是什么蜂?它是通过什么生殖方式得到的?为什么? 如果这节课让你设计成让学生主动参与,你会如何做? 你怎样处理课堂时间? 伴X隐形遗传病还有什么? 21三体综合症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决定两条链反向平行的是? 哪些属于还原糖,糖有几类 性别决定的方式还有哪些? 该遗传的特点,并解释 请多举几个例子

讲完课后你的题目是什么? 161.162.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负反馈调节有哪些?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什么?

A- T之间有几个氢键? 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176.177.178.孟德尔把他的理论带到实验里,然后得到预期的结果就能说明他的理论是正确的了吗? 群落的年龄结构和特征的差异 孟德尔假说有什么内容? 你留的课下作业是什么?

你如何理解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 在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你还知道那些? 你认为你这节课的亮点在哪里? 上大几了?哪个学校的?中学在哪上的? 什么方式遗传,发病率上如何 学生问你的意见,你怎么说? 给学生留什么作业 反馈调节

举例说出内吞和外排的实际例子 花药如何离体培养?

什么是胚芽鞘?石家庄常见的能做胚芽鞘的植物?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那么没有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吗?如果能的话,在哪里进行? 179.180.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90.191.简述一下你的教学设计。 切掉胚芽鞘的尖端的作用是什么? 血糖高了或低了怎么样

讲细胞镰刀贫血症病因(谷氨酸变成缬氨酸 ATT变成AAT)的作用是什么? 种群的年龄组成和出生率死亡率有什么关系? 动物细胞培养液成分?

你认为测交是验证的孟德尔的实验还是孟德尔自己推导出来的 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除进入ATP外,还有什么去路? 保护动物的意义

关于还原性糖和菲林试剂的颜色反应你是在讲课之前还是讲课过程中或是在讲课后讲? 问后边的教学设计

你知道的进行营养生殖的植物的器官有哪些?你还知道有什么植物的根能进行营养生殖? 你知道洗衣粉里的酶是什么酶么? 192.193.194.195.196.197.198.199.200.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10.211.212.在考题中要求将碱基的数量关系,你在授课中讲了吗? 你怎么理解转基因植物?

举出你所知道的其他染色体异常的病例。 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

你认为自学和老师讲授有什么区别?

有氧呼吸的燃料是葡萄糖,除了葡萄糖还有什么能作为有氧呼吸的燃料呢? 你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应该从哪方面入手? 切掉尖端的胚芽鞘还会生长吗? 血糖为什么维持在一个范围 替换,增添,缺失对性状的影响? 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国家出台什么政策? 就本节课你是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 .你这节课是在实验课上讲还是只是在讲知识? .问这堂课如何体现新时期的教学观念的 介绍酶的作用条件温和时曲线会接触横坐标么?

你怎么认识转基因植物的一些负面影响?你会向同学们表明你的而态度吗? 你认为自学和老师讲授有什么区别? 你的教学目标怎么设计的? 为什么是动态平衡 肌糖原合成之后有什么作用 你认为太空椒是转基因植物吗?

第13篇:教师资格证江苏真题

2013年江苏省教育资格考试真题

教育心理学(中学类)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并且开启了教育心理学的初创时期的是()

A、维果斯基B、布鲁纳 C、廖世承D、桑代克

2.儿童的发展水平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儿童正处于的水平,还有一个是儿童正在行成的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我们称之为()

A、关键期B、最近发展区 C、不平衡D、差异性

3.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性差异,会加速和延缓,但是发展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逾越的,体现了发展的() A、连续性和阶段性B、定向性和顺序性 C、不平衡性D、差异性

4.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是解决问题的()

A、发现问题B、解决问题 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

5.行为目标的三要素是()

A、具体目标、产生条件、行为标准B、确定目标、产生条件、行为准则

C、具体目标、行为标准、确定目标D、具体目标、产生条件、实现目标

6.提出了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的一个理论是()

A、认知理论B、联结理论C、完形顿悟说D、建构学习理论

7.通过学习所行成的、形象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标准状态和反应的倾向性是()

A、品德B、态度C、创造力D、技能

8.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生存了,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即进入了()

A、关注生存B、关注情境C、关注学生D、关注自我

9.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是()

A、操作性知识B、理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感性知识

10.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历程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标准参照D、常模参照

11.真实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和行为模式是()

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

12.学习质量与能量、热与体积、遗传结构与变异、需求与价格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就属于()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总括学习

13.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A、定势B、功能固着C、食物直观D、变式

14.智力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A、低智商者一定没有创造力 B、高智商的创造力一定低

C、低创造者的智商一定低 D、高创造者的智商一般

15.掌握了金这个字,从而学习鑫,是体现了()

A、重组迁移B、负迁移C、具体迁移D、一般迁移

16.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受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效果,班杜拉称这种现象是()

A、自我强化B、内部强化C、替代性强化D、负强化

17.心里自我的形成一般是在()中实现的。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

18.成就动机理论中那些力求成功者成功的概率是()

A、20%B、50%C、80%D、100%

19.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中认知领域的目标是()

A、模仿B、知觉C、评价D、形成价值体系

20.心理辅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包括()

A、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B、学会调试

C、健康模式D、学会发展和追求目标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影响迁移的因素有:相似性、()、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2.制约课堂管理的因素: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性质()、对教师的期望。

3.心理评估的两种参考架构模式是:健康模式和()。

4.元认知控制过程包括制定认知计划、()、认真过程的调整与修改

5.美国的马斯洛把其需要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分成认知、()、创造力

6.波斯纳指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的成长=经验+()。

7.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与课程。

8.态度与品德行成的过程经历了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9.个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10.心智技能有以下几个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

1.教学策略2.问题3.自我意识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怎样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2.简述广义的学习

3.简述资源管理策略的内容

4.简述品德的实质

五、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

1.论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2.论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只是的保持并结合教学实际。

参考答案:

选择题:1-5 DBBCA6-10DBBCD11-15BCDAC 16-20CCBCA

填空题:1.原有的认知结构 第五章2.班级规模 第十三章3.疾病模式第十一章 4.监视计划第八章 5.审美 第四章6.反思 第十五章238页7.持续的 第十一章8.依从第十章 9.自我效能感第四章 10.执行具有内潜性第七章

名词解释:1.书P1222.书P1373.书P23 简答题:1.书P912.书P303.书P1314.书P153 论述题 :1.书P672.书P101

第14篇: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简答题

1、锻炼法实施要求

2、课外活动的内容

3、某某人的关于教师成长的三阶段

辨析题

1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所以教育没有独立性; 错误,因为教育的社会属性是永恒性、历史性和相对独立性。

2教学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错误,还有教学过程评价,教师教学的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态度评价,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

3.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负面影响;错误,先答定义,有正面和负面影响,对与原问题同一性质和类别的有积极地正面影响,反之有负面影响。

4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错误,这个题判断错了,应该是先答定义,然后德育过程和品德形成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材料分析题

气质的类型和特点以及掌握气质类型的意义

论述题

1.教师教学行为正面案例

用职业理念评判该教师的教学行为

2.教师教学行为正面案例

用职业道德评判该教师教学行为

3.一篇文章,即古松都说是古松,但是在不同的人眼中就有不同的古松形象。

(1)为什么作者说“古松不只是古松”

(2)试举一例 说明你对”任何客观的事物都有几分主观色彩“的理解

写作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人认为学高重要,有人认为身正重要。你怎样看待学高和身正的重要性。题目自拟,800字议论文。

第15篇: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小学教学设计类题答题技巧

http://ha.huatu.com/

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小学教学设计类题答题技巧

北京公务员考试网(http://bj.huatu.com)整理发布《2015年公务员联考申论热点:统一登记不会让业主变“房客”》,提供最及时的招考信息、最精品的辅导课程以及最贴心的备考服务。华图北京公务员考试网(http://bj.huatu.com),公职培训第一品牌!

经过对几年教师资格证真题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全国资格证统考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中,一般最后一道大题是教学设计题或案例分析题。这两类题型其本质是一样的。都需要考生对教材有一定的把握。并且能根据题目的需求设计出简小的教案并说明设计的思路和理由。这类题型的难度不大,但考生得分不高,其主要原因是教学设计比较单一,较少加入新课改理念。对教材的把握不够深入,较少联系已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等。针对这一题型,笔者总结出了一些答题技巧,以下以2014年上半年小学资格证统考中的真题为例。为考生详细讲解。

2014年考试的教学设计题为二选一的选做题。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进行选择。语文学科考察的是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文章《日月潭》,数学学科考察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这两篇文本分别设置了三道小题。除第一道题不同外,后两道小题都是关于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导入环节的设计。而2013年的真题是要求考生设计教学目标和新授环节。针对这类的题型,考生可采用三步法进行答题:

第一步:认真分析文本,深入把握教材。

对文本的正确把握,是恰当进行教学设计的第一步。考生除了在备考期间要熟悉教材外,还需要经常翻看优秀的教案和教学设计案例。通过对教材和教参的分析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创造,使教材成为教学的文本而不能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其次,在考试中,考生首先要仔细审题。然后认真阅读文本。对知识点的理解、重难点把握等环节都是高频的出题点。对教材的分析要着重把握以下六点1)弄清教材对“课标”要求的具体体现。2)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3)把握教材的特点。4)明确教材的教学目标。5)清楚教材中的重点、难点。6)解决教材疑点、疑难。考生面对熟悉的文本,心理上会觉得轻松。但考试中能够碰到熟悉文本的机会很少。面对陌生的一课,考生首先要稳定心态。然后联系相关熟悉的文本进行比较和分析。例如语文课中写景的很多文章其教学目标和方法都是一样的。而数学里分为数与形状等各模块知识点联系非常机密。考生可根据自己熟悉的模块进行推测分析。

第二步:突出设计新意,体现课改观念。

许多考生设计的教学导入或其他教学环节,都非常的单一。缺乏学生的参与以及对学生的关注。仅仅是对教材刻板的进行教学。这样的设计自然得不到高分。新课改倡导教师是学

http://ha.huatu.com/

习的主导,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无论哪一个环节,都需要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尊重学生的经验以及他们的认知习惯。例如在导入部分,小学阶段可多采用活泼、生动、有趣的导入方式。如游戏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等等。而对于中学则可采用谈话、辩论等具有思辨意味的导入方式。考生要熟悉授课的各个环节。设计的主旨是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等。一般考试的文本多为新授课,可以按照导入-新授-巩固-复习-小结的方式来展开设计。在设计时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参与与活动。这样在评分时往往能得到比较高的分数。

第三步:注意语言表达,突出设计逻辑

考生在答题时,要特别注意语言的逻辑性。教学设计本身就需要严密的逻辑和思考。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语言表达的要求极高。一些同学虽然设计的比较有亮点,但语言表达缺乏条理性和层次性。不利于评卷老师进行评阅,那自然也是得不到高分的。考生可根据总-分-总的逻辑顺序来展开设计。在设计时要注意有理有据。即要指出新课改的理念和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用理论来支撑和指导自己的设计,会让教学设计更加有理有据。同时,考生在环节设计结束后,要注意进行总结和说理。这样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日月潭》的导入设计考生可以这样答题:

日语谭是人教版小学2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优秀的写景散文。文笔流畅,语句优美能够唤起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这篇写景主题与学生的生活也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可以采用谈话法的方式来进行文本的导入。教师可提问同学们:“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去过哪里旅游呀?你们觉得哪里的风景最美呢?”引发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自然的过度到本节课的教学。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轻松、自然而且直截了当,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为本节课打下一个良好的经验准备和思想准备。

通过以上三步答题法的介绍,考生可以对教育设计类的题型具有一个清晰的答题思路,在备考过程中,可以选取一些常考的文本进行设计练习。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巩固会更加熟练的掌握这类题型的答题技巧,从而获得高分。

华图官方面试备考课程购买入口:http://t.cn/RAOVaej

http://ha.huatu.com/

2015年针对河南乡镇公务员考试、选调生考试、公务员考试,华图教育、华图网校联合出版发行最新、最全、最权威的联考密卷。华图连续五年出版发行联考密卷,每年行测试题题型命中率达90%以上,热点词汇类申论多次命中考题题干和问题,华图出版的密卷几年来成为考生考前必备的备考神器。

喜迎河南华图扎根中原八年庆典之际,凡与2015年4月4日至4月20日期间购买联考密卷考生均可享受最低折扣,原价173元/套,现价128元/套(含邮费)。

联考密卷活动QQ交流群:VIP一群397082462,VIP二群144196997(加群与群主直接沟通购买即可,邮寄地址要详细)。联考密卷活动抢购电话:0371-87095130转828。特别说明,凡是在活动期间购买联考密卷考生我们均会在邮寄的时候再赠送一套微礼包,价值千元(含一个档案袋+980学习卡+公考知识图册+便签本)。

密卷Vip会员群1:397082462 密卷Vip会员群2:144196997

第16篇:教师资格证国考教学设计题练习有哪些注意事项

教师资格证国考教学设计题练习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教学过程撰写注意事项

板块安排,写详细,写具体,策略丰富,重点凸显。

1.尽量写好“过渡语”(导语)。

2.注意行为动词。

3.科学使用教学语言。

4.列出重点句子、段落的过程。

5.切莫写上“师生对话”(师:„„生:„„)。

6.合理预设学生语言。

7.设计意图少而精。

8.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教学设计题四个强调

1.开课:简洁有趣,整合鲜明。

2.思路:板块结构,主线分明。

3.过程:重点凸显,过程展开。难点化解,深入浅出。

4.媒体:适时适量,真正辅助。

三、教学策略制定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

1.教学组织形式

2.教学方法

3.学法指导

4.教学媒体

特别要指出的是,板书作为传统的、常规的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应该有一席之地,而且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设计媒体时千万别忽视了对板书的设计。

四、教学设计书写方法

1.书写内容及步骤

(1)教学设计说明:写出本教学设计意图和整体思路(突出新课程特点);

(2)教学分析:包括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教学策略(或学法指导):选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媒体及板书设计;

(5)教学过程;

(6)教学反思、评价。

2.书写说明

书写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表格的,也可以将文本和表格二者结合。

(1)脉络要“准”——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2)目标要“明”——是教学设计的“方向”;

(3)立意要“新”——是教学设计的“灵魂”;

(4)构思要“巧”——是教学设计的“翅膀”;

(5)方法要“活”——是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

(6)练习要“精”——是教学设计的“综结点”。

第17篇: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反思

通过参加高中数学新课程的研修,您个人在教学研究上有什么考虑,打算做哪些方面的研究,从何处入手,预期的成果是什么?

新侨中学张家裕

通过参加这次高中数学新课程的研修,我深有感触,这促使我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上有了更多的想法。

首先,授知方式要转化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上应该更加地重视“情景的创设”,一个好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也能够化解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

其次,教师的角色要转化

新课程强调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的这一主体,这是绝对正确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而且是信息的重组者;不仅是对话的提问者,而且是疑问的激发者;不仅是学习的辅导者,而且是学习的促进者;不仅是课堂的管理者,而且是课堂的合作者;不仅是学业的评价者,而且是成长的记录者。教师应成为课堂的导演,而学生理应成为课堂的演员。教学作为一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过程,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既离不开学生,也离不开教师,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要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的教师为之。

第三,教学中切实做到让学生学习方式有所转化

新课标大力地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因为合作学习方式是在当学生个人遇到难以独立解决的学习任务时应用,通过合作学习达到解决问题、提高能力的目的。而在大多数的教师观念中,合作学习主要适宜教材中比较简单的学习任务,所以课堂中呈现出来的所谓的合作学习往往只是同学们“合作”找出老师布置的问题的答案,然后派一个代表进行回答。这显然是一种错误。因此教师在小组合作时,一要把握好时机;二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三要进行合理地分组;四要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真正让小组合作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发挥作用,而不是热热闹闹走过场。

第四、课堂评价方式要转化

标准认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要多用激励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做到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但也要把握好评价的尺度,不要过多过滥,肯定好的,善待学生出现在错误,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然后在作评价,要善于接纳学生,乐意听学生说,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心理环境。因为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才能得到发展。

有了以上的几点教学上的研究和入手点,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在教学的处理上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而在学生方面,也一定会有预想不到的效果。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会被激发出来,而创新思维也会得到一定的培养。学生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体,更能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全身心的投入到一节数学课的听课中,效率提高了,自然成绩也就有了保证,以前所缺乏的信心从此可以找回。

2、现在的很多学生有些很不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闭门造车”,自己学习自己思考,很少与周围的同学进行交流,或者,一遇到困难便不加思索,直接请教其他同学或者向老师提问。那么,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做到将“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将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和条理化,同时,相互学习,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而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3、每个班的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总是有差异的,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那么,当我们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改变课堂的评价方式,我想,我们就能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出一种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有了兴趣自信心,学生便能在数学的海洋里尽情的遨游,教学效果才能进一步的提高。

答:新课程推进以后,教师的问题成为了第一问题,怎么样能够使我们的教师更好地适应我们作为新课程来讲,它的课程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选修课这样一些新的内容,教师面临一种全新的感觉,跟以前的课程是不一样的,这种课程的学习也需要我们做校园教研,所以说,新课程对于我们教师来讲,它还是非常需要通过研究来了解,来落实的.

第二个方面,就是作为国家课程,这样一种内容的学习,另外一个在教育上,作为教师他自身的一种理解,作为教师由一个一般的教师能够承担我们的课程,以及发展成为一个优秀教师,更好地落实这个课程,在这里教师有一个自身发展的需要,这种发展是需要通过

教学教研来实现的。

首先,利用工作之余研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为研究课题打好理论基础;其次,随着数学课教学的进行对学生进行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训以及进行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方法的培训;再次,完成现代信息技术数学教学案例,并且进行实验教学,记录教学的现象,检测教学效果,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最后,针对相关的实验课题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考查评价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性实验的能力是否有变化。从而达到增强了视觉冲击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减少了学生学习习近平面解析几何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手“做”几何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正确理解几何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原理,培养了认知发现、转换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合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通过参加高中数学新课程的研修,收获很大,感触很深。教育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学模式在传统教育中根深蒂固,做起来是有难度的,但我相信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转变,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探索出新课改教学的路子。

教学研究采取多种形式,一是自学,尽管网上集中学习将告一段落,但学习不能放松,继续学习通过网上平台和资源,理解专家讲座,梳理知识体系,探索教学模块的设计,领会新教材的知识发生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的认知规律,学习先试行的省的教改经验,将学习进行到底,不半途而废;二是通过假期认真专研教材,通读一遍教本,领会教材意图,比较原有教材与新教材的异同,内容上的调整,难度上的把握,新增内容的学习,模块间的联系;教学理念上的转变,教学手段上的更新,教学方式上的探索。三是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校的的教学研究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备课组里研究不择时间地点和形式,统一教材,统一进度,通过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发言人,交流学习体会,讨论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及时讨论研究发现问题,教学过程中有新的体会相互学习,发挥整体优势,新课改才会成功,整个年级学校的把握新教材的能力才会得到同步提高,达到课改的效果。关键是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学会创新的发现,学会在工作和生活有获取知识的的能力。

预期的成果是能够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最短时间转变新课改的教学方法上来。新的起点,新的课题,新的挑战,新的开始,从0开始,只要努力学习,我们会成为新课改教学的内行。

第18篇: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2000字)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

淮口中学 沈友胜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 第一课时)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数学(5)》(人教a版)第二章第5节第一课时,是数列这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等,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

(2)从知识的体系来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延续、不仅加深对函数思想的理解,也为以后学数列的求和,数学归纳法等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掌握了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与方法,等比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

(2)教学对象:高二理科班的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表现欲较强, 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尽管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而片面、不够严谨。

(3)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学生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从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

利导。不利因素是: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q = 1这一特殊情况,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尤其是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教材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并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向学生渗透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从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 简洁美。

四.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公式的推导、公式的特点和公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方法及公式应用中q与1的关系。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是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前提,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呢?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这个观点从教学的角度来理解就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并通过与他人(在教师指导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协作,主动建构而获得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因此,本节课采用了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愉快地自觉学习,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探索等步骤,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论证后得到一般性结论,形成完整的数学模型,再运用所得理论和方法去解决问题。一句话: 还课堂以生命力,还学生以活力。

六.课堂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时间设定:3分钟)

[利用投影展示] 在古印度,有个名叫西萨的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当时的印度国王大为赞赏,对他说: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要求。西萨说:请给我棋盘的64个方格上,第一格放1粒小麦,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往后每一格都是前一格的两倍,直至第64格。国王令宫廷数学家计算,结果出来后,国王大吃一惊。为什么呢?

[设计这个情境目的是在引入课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故事内容紧扣本节课的主题与重点]

提出问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西萨要的是多少粒小麦吗?

2363引导学生写出麦粒总数1?2?2?2???2

(二)师生互动,探究问题[5分钟]

提出问题2:1+2+22+23+??+263究竟等于多少呢?

有学生会说:用计算器来求(老师当然肯定这种做法,但学生很快发现比较难求。)

提出问题3:同学们,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和式有什么特征?(学生会发现,后一项都是前一项的2倍)

提出问题4:如果我们把每一项都乘以2,就变成了它的后一项,那么我们若在此等式两边同以2,得到另一式:

[[利用投影展示]

...s64?1?2?2?2???2.........(1)

2s64?2?2?2?2???2234642363.......(2)

比较(1)(2)两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经过比较发现:(1)、

(2)两式有许多相同的项)

提出问题5

:将两式相减,相同的项就消去了,得到什么呢?。(学

生会发现:s

64

?2

64

?1

[这五个问题的设计意图:层层深入,剖析了错位相减法中减的妙用,使学生容易接受为什么要错位相减,经过繁难的计算之苦后,突然发现上述解法,也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方法的神奇] 这时,老师向同学们介绍错位相减法,并

提出问题6:同学们反思一下我们错位相减法求此题的过程,为什 么(1)式两边要同乘以2呢?

[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对错位相减法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也为探究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做好铺垫]

(三)类比联想,解决问题。[时间设定:10分钟] 提出问题7:设等比数列?a?的首项为a

n

,公比为q,求它的前项和sn

即 sn?a1?a2?a3???a

n

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老师巡视课

堂,发现有典型解法的,叫同学板书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从特殊到一般,从模仿到创新,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和

能力提高,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

(四)分析比较,开拓思维。[时间设定:5分钟]

种方法:

可能也有同学会想到由等比定理得

sn?a1?a2?a3???an?a2a1

?a3a2

???

anan?1

?q

?

a2?a3???ana1?a2???an?1

sn?a1sn?an

?q

?q

?(1?q)sn?a1?anq??

【设计意图:共享学习成果,开拓了思维,感受数学的奇异美】( 五).归纳提炼,构建新知。[时间设定:3分钟]

提出问题8:由(1-q)sn=a1-a1qn得sn=于1?等比数列中的公比能不能为1?q

a1-a1q1-q

n

对不对?这里的q能不能等

?1时是什么数列?此时sn?

【设计意图:通过反问精讲,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完善知识结构,增强思维的严谨性】

提出问题9: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怎样?

n

?a1(1?q)?a1?anq

,q?1,q?1??

1?q?sn??学生归纳出sn??1?q

??na1,q?1?na1,q?1?

【设计意图:向学生渗透分类讨论数学思想,加深对公式特征的了解】

(六)层层深入,掌握新知。[时间设定:15分钟]

基础练习1已知?an?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1)若a1=

23,q=

,则sn?

(2).则a1?2,q?1,则sn?练习2 判断是非

(1).1-2+4-8+16-?+?-2??

n

n

1?(1?2)1?(?2)

n

n

(2).1?2?2?2???2?(3).a?a?a???a?

1?(1?2)1?2

a(1?a)1?a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简单题来剖析公式中的基本量.进行正反两方面的“短、浅、快” 练习.通过总结、辨析和反思,强化公式的结构特征.】

例1 已知数列?an?是等比数列,完成下表

【设计意图:渗透方程思想.通过公式的正用和逆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公式中”知三求二”的题型】 练习3:求等比数列1,1,11 变式

1、等比数列11,11 变式

2、等比数列248162481624816

, ???前

8项和;

6364

, ???前多少项的和是;

, ???求第5项到第10项的和;

23n

???a,?求前2n项中所有偶数项的和。 变式

3、等比数列a,a,a,

(先由学生独立求解,然后抽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讲评学生

完成情况,寻找学生中的闪光点,给予热情表扬。)

【设计意图:变式训练,深化认识,增加思维的梯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模式识别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练习4 有一位大学生毕业后到一家私营企业去工作,试用期过后,老板对这位大学生很欣赏,有意留下他,就让这位大学生提出待遇方面的要求,这位学生提出了两种方案让老板选择,其一:工作一年,月薪五千元;其二:工作一年,第一个月的工资为20元,以后每个月的工资是上月工资的2倍,此时,老板不假思索就选择了第二种方案,于是他们之间就订了一个劳动待遇合同。请你分析一下,老板的选择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七)总结归纳,加深理解。[时间设定:2分钟]

(1)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是什么?应用时要注意什么? (2)用什么方法可以推导了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设计意图:形成知识模块,从知识的归纳延伸到思想方法的提炼,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八)课后作业,巩固提高。[时间设定:1分钟] 必做:(1)p66练习1

研究性作业:请上网查阅“芝诺悖论” 选做:求和:1?2?2?2

?3?2?4?2???n?2

34n

【设计意图:为了使所有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布置了“必做题”;“选做题”又为学有余力者留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布置了“探究题”以利

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拓展学生的视野.】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立足课本,着力挖掘,设计合理,层次分明。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探究能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兴趣,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探索过程中,由学会走向会学,由被动答题走向主动探究。在教学思想上既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还特别突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探究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体验求知的乐趣。

2008.11.

第19篇:高中数学教学案例设计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设计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一、教学内容分析:

高一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必修4)》(人教版A版)第12页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第一课时。

本节课是三角函数这一章里最重要的一节课,它是本章的基础,主要是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生成过程,从而很好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在《课程标准》中: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它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数学和其他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课程标准》还要求我们借助单位圆去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通过实例学习三角函数及其基本性质,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具有变化规律的问题中的作用。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我们的课堂教学常用“高起点、大容量、快推进”的做法,忽略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对学生加以反复的训练,无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虽然刻意地去改变教学的方式,但仍太多旧时的痕迹,若为了新课程而新课程又会使得美景变成了幻影,失去新课程自然与清纯之味。所以如何进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就很值得思考探索。如何让学生把对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迁移到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中?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中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以下两点:

第一、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丰富的情境,例如单调弹簧振子,圆上一点的运动,以及音乐、波浪、潮汐、四季变化等实例,使学生感受周期现象的广泛存在,认识周期现象的变化规律,体会三角函数是刻画周期现象的重要模型以及三角函数模型的意义。

二、注重三角函数模型的运用即运用三角函数模型刻画和描述周期变化的现象(周期振荡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也是《课程标准》在三角函内容处理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教学应该帮助学生解决好两个问题:

其一:能从实际问题中识别并建立起三角函数的模型;

其二: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并认识其定义域、函数值的符号。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摩天轮旋转及生成的图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激发同学们学习的乐趣。并通过问题的探究,体验“数学是过程的思想”,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借助摩天轮的情景问题很好地融合初中对三角函数的定义,也能很好入在直角坐标系中,很好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向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过渡,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生成过程,从而很好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2.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认识其定义域、函数值的符号; 3.能初步应用定义分析和解决与三角函数值有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P2.教学难点: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域.

OA图1 具体设计如下:

六、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情景引入

问题1:如图是一个摩天轮,假设它的中心离地面的高度为ho,它的直径为2R,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转动一周需要360秒,若现在你坐在座舱中,从初始位置OA出发(如图1所示),过了30秒后,你离地面的高度h为多少?过了45秒呢?过了t秒呢?

【设计意图】: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科学知识,因此选择感兴趣的、与其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素材,此情景设计应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发展的理解。这个数学模型很好融合初中对三角函数的定交,也能放在直角坐标系中,很好地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向任意角三角函数过渡,揭示函数的本质。

第二部分——复习回顾锐角三角函数

让学生自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过了30秒后,你离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分析】:作图如图2很容易知道:从起始位置OA运动30秒后到达P点位置,由题意知AOP300,作PH垂直地面交OA于M,又知MH=ho,所以本问题转变成求PH再次转变为求PM。 要求PM就是回到初中所学的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即锐角的三角函数。

问题2:锐角的正弦函数如何定义? 【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很容易得到

sin|MP||MP||MP|Rsin|PH|h0Rsin |OP|R图2 POMABNHPOaMhh0Rsin

所以学生很自然得到“过了30秒后,过了45秒,你离地面的高度h为多少?”

h1h0Rsin300 h2h0Rsin450

Y【教师总结】:t在锐角的范围中,

0POMAXhh0Rsint0

第三部分——引入新课

问题3:请问t的范围呢?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离地面的高度h为多少?能不能猜想hh0Rsint0?

B【分析】:若想做到这一点,就得把锐角的正弦推广到任意角的正弦。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任意角的三函数角函数。

问题4: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设点P(xP,yP),能你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上的点的坐标来表示锐角的正弦函数的定义吗?能否也定义其它函数(余弦、正切)?

【学生自主探究】:sin|MP|yP R|OP|cos|MP|yP|OM|xP,tan |OM|xP|OP|R问题5:改变终边上的点的位置,这三个比值会改变吗?为什么? 【分析】:先由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再引导学生选几个点,计算比值,获得具体认识,并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证明。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刻理解体会三角函数值不会随着终边上的点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只与角有关系。

通过摩天轮的演示,让学生感受到第一象限角的正弦可以跟锐角正弦的定义一样。

问题6:大家根据第一象限角的正弦函数的定义,能否也给出第二象限角的定义呢?

【学生自主探究】:学生通过上面已知知识得到sin|MP|yP R|OP|PxyO学生定义好第二象限角后,让学生自己算出摩天轮座舱在第150秒时,离地面的高度h?

通过摩天轮知道:hh0Rsin1500h1h0Rsin300 由此得到:sin1500

|MP|yP在第二R|OP|12图3【设计意图】:通过这个,让学生检验sin象限角是否正确?

问题7:sin|MP|在第三象限角或第四象限能成立吗? |OP|【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模型,检验定义是否正确,从中让学生自己发现正、负符号的偏差。 (可以让学生取t210,从而hh0Rsin2100,得到sin2100=,发现这与sin|MP||MP|不相符,实际上是sin) |OP||OP|12【教师总结】:我们通过个模型知道如何在某些范围内如何计算自已此时离地面的高度,用数学模型hh0Rsint0来表示,当摩天轮转动,角度的概念也不知不觉地推广到任意角,对于任意角的正弦不能只是依赖于角所在的直角三角形中的对边的长度比斜边长度了,我更应该用点P的横坐标来代替|MP|或|MP|,那么这样就能够很好表示出正弦的函数任意角的定义。

第三部分——给出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如图3,已知点P(x,y)为角终边上的点,点P到顶点O的距离为R,则

siny (R) Rx (R) Ry (k) x2costan【分析】:让学生通过刚才的模型进一步体验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要点:点、点的坐标、点到顶点的距离。

问题8:当摩天轮的半径R=1时,三角函数的定义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自主探究】:siny,cosx,tany。 x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取到原点的距离为1的点可以使表达式简化。 教师进一步给出单位圆的定义 给出下列表格,让学生自己补充完整。 三角函数 定义一:|OP|1

定义二:

|OP|R

定义域

sin

y

y Rx RR

cos x

y xR

2tan

y xk

及时归纳总结有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掌握。 第三部分——例题讲解

例1.(课本P14例2)已知角终边经过点P0(3,4),求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分析】:让学生现学现卖,得用上面的定义二就可以得到答案。

例2.(课本P14例1)求

5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3【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思考并独立完成。然后与课本的解答相对比一下,发现本题的难点。

【教师讲解】:本题题意很简单,但是如何入手却是难点,关键是对本节课的三角函数定义的要点有没有领会清楚(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要点:点、点的坐标、点到顶点的距离),因此本题的重点之处是如何利

PMOxy图4用单位圆找到这个点P,如图4可以知道POM象限,得到P(,123,又点P在第四

3),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得到本题答案。 2不妨让学生取R|OP|4,能否也得到点P的坐标,得到的三角函数值是否与单位圆的一样。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体验三角函数的定义。

第四部分——巩固练习练习1.例2变式求

7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6练习2.问题9:通过观察摩天轮的旋转,三角函数的角的终边所在象限不同,请说说三角函数在各个象限内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独立完成课本P15的“探究”。

【设计意图】:练习

1、练习2的设计与例

2、例3衔接,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三角函数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从定义出发利用坐标平面内的点的坐标特征自主探究三角函数的有关问题的思想方法。并在特殊情形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第五部分——小结与作业 学生自我总结

作业:P23习题1.2A组 1,2,3

七、教学反思

上述教学设计及具体教学实施过程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意义: 1.教学设计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放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理解上。背景创设是学生熟悉的摩天轮,认知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具体到抽象,现象到本质,特殊到一般,这样有利学生的思考。

2.情景设计的数学模型很好地融合初中对三角函数的定义,也能很好引入在直角坐标系中,很好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向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过渡,同时能够揭示函数的本质。

3.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在情境中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自然和社会的联系、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在体验中领悟数学的价值,它渗透了蕴涵在知识中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性学习的策略,使学生在理解数学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和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一致的。

4.《标准》把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作为其目标之一, 在教学中不仅要突出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要为学生创设应用实践的空间, 促进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直觉猜想、归纳抽象、数学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其上升为一种数学意识,自觉地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学过的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去观察生活、分析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身边的现实世界, 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有力武器, 同时也获得了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增进了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第20篇: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陕西省彬县中学杨西龙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一、教学设计应有利于让学生学会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习内容,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自动的、建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等方面,应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究问题。

二、教学设计应有利于让学生学会做事,加强应用意识的培养

“要求学生统计自己家庭一周内丢弃的塑料袋个数,并依据所收集的数据展开讨论。”其程序是:(1)作为家庭作业提出此问题;(2)学生自主进行统计活动;(3)请某同学在课堂上对结果作现场统计(列出统计表,老师也把自己的统计结果融入其中);(4)统计分析(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对全班一周丢弃塑料袋情况用不同的算法进行描述和评价);(5)结合问题情景深入领会有关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的含义,并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不同统计量的差异以及用不同统计量来表示同一问题的必要性;(6)问题自然延伸(计算这些袋对土地造成的污染、先估算一个袋的污染,然后通过多种方式计算推及到一周呢?一年呢?全校同学的家庭呢?照此速度要多久就会污染整个学校呢?)。

由此例可看出,这种模式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围绕着学生日常生活来展开的:由学生身边的事所引出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

1 活的紧密和谐的关系,朴素的问题情景自然地对学生产生一种情感上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可以让他们真正应用数学,并引导他们学会做事。

三、教学设计应有利于让学生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数学学习中,个人努力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则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在交流与讨论中,能够澄清认识,纠正错误。这有助于扩展思路,提高能力,加强自信,培养合作精神。

四、教学设计应有利于让学生学会生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不应停留在简单的变式和肤浅的问答形式上,而应把数学知识方法贯彻到每一次探索活动中去,使学生在“观察、联想、类比、归纳、猜想和证明”等一系列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如在《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中,一般先复习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然后让学生自己研究。大多数同学类比指数函数性质的研究方法,观察图形特征,总结出对数函数的一般性质。教师为了启发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让学生探讨:不作图象能否得出对数函数的性质?这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纷纷投入到问题的研究,最后由学生提出运用函数与反函数的关系,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直接映射出对数函数的性质。这一方法展示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反映出更高层次的思维水平。发现学生思想的火花,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正是我们追求的教学目标。

2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教学因素,都在不断更新,作为数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设计课堂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使教学过程更加切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教学设计题
《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教学设计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