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定义(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3:06:29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学设计的定义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定义加涅曾在(教学设计原理)(1988年)中界定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systematic)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任何组织机构,如果其目的旨在开发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学系统中。”

帕顿(Patten,J.V.见右图)在《什么是教学设计》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performance problems)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赖格卢特对教学设计的定义基本上同对教学科学的定义是一致的。因为在他看来,教学设计也可以被称为教学科学。他在《教学设计是什么及为什么如是说》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途径(means),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

梅里尔(Merrill)等人在新近发表的《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中对教学设计所作的新界定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他认为:“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science-based technology)。”

美国学者肯普给教学设计下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在连续模式中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学习教练肖刚定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特殊认识活动,为达到教学活动的预期目的,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就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具体说来,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就是要促使老师认识到自己个体的教育哲学,让这些沉睡的教育信念觉醒,并在教学中自觉地运用它、验证它、校正它、丰富它。很多人以为,教学设计或者写教案是技术性的东西,与教育哲学没有关系。很多人以为,教育哲学是教育理论工作者的话题,与一线的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没有关系。这是极大的误解。没有什么教学活动不是在相应的教育哲学的指导下进行,没有什么教学活动不体现一定的教育哲学,有时只不过是教师自己没有意识到到而已。

推荐第2篇:教学设计的定义

教学系统设计定义(何克抗、乌美娜、加涅、肯普、梅瑞尔、帕顿和本教材总结的定义)?

何克抗: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乌美娜: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加 涅: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肯 普: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要,建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梅瑞尔:教学是一门学科,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技术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

帕 顿: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运用科学原理及运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设计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教材总结: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推荐第3篇: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

定义与命题 教学设计

(二)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1命题的概念 1.命题的组成:条件和结论.2.命题的真假.

(二)能力训练要求1能够判断什么是命题.1.能够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会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能判断命题的真假.2.通过举例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使学生学会反面思考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举反例的方法来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说明任何事物都是正反两方面的对立统一体.2.通过了解数学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情分析:本节课针对的是八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从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角度来学习和理解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在设计教学上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的可接受程度。

教学重点

找出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教学难点

找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教学方法 讲练相结合法.教具准备 投影片七张

第一张:想一想(记作投影片§7.2.2 A) 第二张:做一做(记作投影片§7.2.2 B) 第三张:想一想(记作投影片§7.2.2 C) 第四张:做一做(记作投影片§7.2.2 D) 第五张:想一想(记作投影片§7.2.2 E) 第六张:做一做(记作投影片§7.2.2 F) 第七张:想一想(记作投影片§7.2.2 G) 教学过程

Ⅰ.巧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寻找下面唐诗中的命题。说说命题的定义。 [生]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师]好.下面大家来想一想,下列说法哪些是命题,并说明理由.1.你.2.小苹果.3.你吃苹果.4.你是小苹果.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判断命题的要点:1.句子。2.表示判断。结合第4小题的回答引出真命题与假命题的概念。

Ⅱ.讲授新课

一、1.新知学习.显然,第4小题有同学认为是一个错误的命题。那么与之相对就有正确的命题。给出真命题与假命题的概念。

2.新知应用。下面句子中,那些是命题,那些不是命题。并指出真命题。

(1).对顶角相等。

(2).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a,b两直线平行吗?

(5).玫瑰花是动物。

(6).若a的平方等于4,求a的值。

(7).若a=b,则a=b.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判断命题真假与一个句子是不是命题是两种不同的问题。同时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判断命题真假的方法与步骤。

二.新知探究

1.做一做:判断下面的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2).内错角相等。 (3).大于90度的角是平角. (4).如果a>b,b>c,那么a>c.22引导学生分析所给命题的结构,引出命题的题设与结论的概念。并板书。探究题设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与命题真假之间的关系。并解答上述小题。

Ⅲ.课堂练习做一做:

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与结论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等边三角形式锐角三角形。 2.同角的余角相等。 3.直角都相等。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命题的组成及真假.知道任何一个命题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命题分为真命题和假命题.在辨别真假命题时.注意: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而真命题除公理和性质外,必须通过推理得证.大家要会灵活运用本节课谈到的公理来证明一些题.Ⅴ.课后作业

(一)课本P199 习题7.2.第2,3题

(二)课外拓展:见投影片。

板书设计

§7.2.2 定义与命题二 一·命题的定义。

二、命题的组成

一般地:命题常写成: “如果„„,那么„„”

三、做一做 真命题

四、命题的真假

假命题

五、课时小结

六、课后作业

推荐第4篇:信息的定义 教学设计

1.1信息的定义教学设计

湖北省老河口市第一中学 章士菊

一、知识与技能:

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对信息定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活动或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例,并进行分析、加工等方法提炼方法和思想,使他们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信息的本质进行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信息的内涵。教学难点:通过探究提炼信息的定义。

五、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通过游戏、活动、生活实例等方式组织教学活动。

六、教学过程

1、引课:

信息社会发展了几十年,信息还没有确切的定义,为我们探究它提供了巨大的探究空间。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片刻„„

2、通过活动与学生一起探究----一张纸的变形。通过该活动让学生探究如下问题: (1) 我们通过什么获取信息?

答案:感觉器官

(2) 我们通过感觉器官感受到什么?

(3) 我们如何加工、存储、表达信息的? 通过探究得出我们对信息的理解:

信息是通过感觉器官感觉到的某一物在某一时刻呈现的某一状态或状态变化的方式,反映在大脑中并加工存储于大脑中,最终表达出来(这里的“事物”泛指一切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活动中的对象)。 老师:我们通过前面的探讨有了我们自己对信息的定义,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专家是怎么对信息定义的,与我们的定义比较一下,各自有哪些闪光点?

3、赏析专家对信息的定义 用幻灯片展示专家的定义 (1)钟义信对信息的定义:

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自我表述(或自我显示)。 举例(举色盲的例子)让学生讨论理解这个定义

(2)维纳对信息的定义:信息就是信息 ,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第一次提出了”三元论”:物质、能量、信息。

(3)香农(信息论的奠基人)对信息的定义:是有别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种东西,是消除客观事物的不确定性的。

跟学生玩游戏理解香农的定义:听口令,做动作.游戏步骤: 1) 请大家举起一根手指.2) 请举起你左手的一根手指.3) 请举起你左手的大拇指.最后总结归纳各种定义的亮点及区别。

推荐第5篇:有效教学定义

有效教学定义

有效教学就是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然而很多学者对于有效教学都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张璐指出: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1.有效果:只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2.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教学活动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程度的评价。[4]崔允漷教授是这样定义有效教学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三个必备条件是: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5] 有效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重要核心,关注的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情商,充分利用各种手段了解自己的学生,使每一个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挥作用,从而使得有效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的贯彻落实。

有效教学关系着学生的发展,因此有效教学的实现与否必当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有效教学的定义可知“有效教学”主要指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运用有效合理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使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得全面发展。可见,有效合理的教学策略是有效教学实现与否的关键,作为现当代教师,应该努力研究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策略。教学是个综合性活动,因此,老师、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及其他教学资源都将影响教学策略的开发,从而影响教学有效性。然而老师、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及各种教学资源都属于课程资源,可见,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策略的开发。因此,笔者认为开发课程资源是探索有效合理的教学策略的重要途径,借助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推荐第6篇:教学的定义

教学的定义

1. 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王策三《教学论稿》 2. 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相统一的活动。

——李秉德《教学论》 3. 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 4. 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5. 美国教育学家史密斯(Smith,B.O)把英语国家对教学的涵义讨论做了整理,并把它们归为五类:

1)描述式定义:教学是传授知识和技能。

2)成功式定义:X学习Y所教的内容的一种活动。(其要旨在于:教必须保证学。教学意味着不仅要发生某种相互关系,它还要学习者掌握所教内容。)

3)意向式定义:教学是一种有意向的行为,其目的在于诱导学生学习。

4)规范式定义:即将教学作为规范性行为。它表明,教学的活动符合特定的道德条件,即只要符合一定道德规范的一系列活动都是教学。

5)科学式定义:关于教学的一个专门性定义将由用“和”、“或”、“含义为”等词连接起来的一组句子构成。即以a=df(b,c,…)来表示的命题组合定义或并列建议式定义,其中a表示“教学时有效的”,(b,c,…)表示“教师作出反馈”、“教师说明定义规则并举出正反两方面的实例”等等命题的组合。=df表示随着命题之间的微小变化,a将发生变化。

——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6.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

7. 教学是一种传授社会经验的手段,通过教学传授的是社会活动中的各种关系的模式、图式。总的原则和标准。

——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

8. 教学是通过引导学习者对问题或知识体系循序渐进的学习来提高学习者正在学习中的理解、转换和迁移能力。

——布鲁纳

9. 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教育学基础》十二校联编

10. 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启发,和学生的积极学习,使学生逐步系统掌握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过程。

——《教学论》董远骞

11. 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加下由教育机关专门组织起来的教与学的统一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并获得身心各方面的良好的发展。

推荐第7篇: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和定义

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通常也称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这门学科的发展综合了多种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成果,参与教学系统设计研究与实践的人员由于其背景的不同,他们往往会从不同的视野来界定和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因此人们在教学设计的定义上尚未取得完全的统一。下面是国内外比较有影响的教学设计定义:

加涅认为:“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加涅,1992)

肯普提出:“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肯普,1994)

史密斯等的观点:“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史密斯、雷根,1999)

梅瑞尔在其新近发表的《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将教学设计界定为:“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science-based technology)。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 (梅瑞尔,1996)

帕顿在《什么是教学设计》一文中提出:“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帕顿,1989)

乌美娜等认为:“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乌美娜,1994)

何克抗等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何克抗,2001)

上述几种定义反映了人们对教学系统设计内涵理解的不同角度以及各自的侧重点,有的突出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特征,如加涅、肯普、乌美娜、何克抗等,有的侧重于学习经验与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如梅瑞尔,有的则从设计科学的角度出发突出了教学系统设计的设计本质,如帕顿等。

通过对这些定义的分析比较,我们认为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因此它具有如下特征:

(1)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它们的关系,使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以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如果不考虑影响解决方案实施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那么设计出来的解决方案就无法达到其预期的目标。

(2)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这一系统中包括了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容、条件、资源、方法、活动等,教学系统设计的过程就是对这些影响教学效果的各个要素进行具体的计划的过程。

(3)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转换成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案,它不是为了发现客观存在的尚不为人知的教学规律,而是运用已知的教学规律去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学系统设计的成果或产物是经过验证的、能实现预期功能的教学系统实施方案,包括教学目标以及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所需的教学活动和实施计划以及相关的支撑材料(如教材、学习指导手册、多媒体教学软件、学习者的学习资源、评价手册及测试题等)。

教学设计的特点

教学系统设计综合多种学术理论而自成体系,是一项以实现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我们认为,这种设计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1.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性

教学系统设计首先是把教育、教学本身作为整体系统来考察,并运用系统方法来设计、开发、运行和管理,即把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使之成为具有最优功能的系统。因此将系统方法作为教学系统设计的核心方法是教学系统设计发展过程中研究者与实践者所取得的共识。无论是宏观教学系统设计,还是微观教学系统设计,都强调系统方法的运用。

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系统性决定了教学设计要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各个要素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利用系统分析技术(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形成制定、选择策略的基础;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以及评价调控技术(试验、形成性评价、修改和总结性评价)使解决与人有关的复杂教学问题的最优方案逐步形成,并在实施中取得最好的效果。

2.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性与创造性

教学系统设计作为设计科学的子范畴,它既有一般设计活动的基本特征,同时由于教学情境的复杂性和教学对象丰富的个体差异性,教学系统设计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首先,设计活动是一种理论的应用活动,这就决定了教学系统设计必须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是对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等理论的综合运用;其次,高度抽象的理论和具有丰富情境、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之间又存在一定的距离,其间的矛盾总是存在的,理论不可能预见所有的问题,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时候会需要创新性地运用理论,甚至对理论进行改造、扩充、重构,以适应原有理论未能预见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教学系统设计是理论性和创造性的结合,在实践中我们既要依据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来进行教学设计,又不能把理论看作教条,而应该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创造性地运用、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

教学系统设计过程具有一定的模式,这些模式往往用流程图的线性程序来表现,需要按照既定的环节流程来进行教学设计。然而,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例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的特征来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和结果评价方法,同样,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评价反过来又促使教师调整教学目标和策略。因此,在实践中要综合考虑各个环节,有时甚至要根据需要调整分析与设计的环节,要在参考模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模式。

4.教学系统设计的具体性

教学系统设计是针对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而发展起来的理论与方法,即是要解决实际教学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形成一个优化学习的教学系统。因此,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是具体的,每一个环节中的工作也是十分具体的。由此可见,教学系统设计项目的成功与否有赖于各方面人员的协同工作,如教学设计人员、学科专家(包括教师)、媒体设计人员等。

推荐第8篇:《我给健康下“定义”》教学设计

《我给健康下定义》教学预案

教学目标

1利用健康测试等活动,认识什么是健康确定影响健康的因素主题。

2对自己和周围的同学健康状况进行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

3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 认识什么是健康,确定研究因素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有人说,健康是金子,健康是快乐;有人说,健康是权利,健康是尊严,追求健康就是追求文明和进步;有人说,健康就是没有病;有人说,没有病不等于健康、、、、、、

2、那你们认为健康到底是什么呢?接下来请你们谈谈对健康的认识(约4—5人发言)

3、教师总结

大家说得真好。究竟什么是健康?

板书:我给健康下“定义”

二、讨论:

1、合作交流,自生探究。

1

请大家看黑板 ,仔细看看这几幅图,这些同学的行为健康吗?为什么?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什么是健康,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此环节约5分钟)。

2、21世纪人体健康标准(课本51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的21世纪人体健康标准,测试自己和周围同学的健康状况,在基本合格标准的项目下面画上绿△在不符合标准的项目下面画上红○。

(1)读一读:21世纪人体健康标准

(2)现在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21世纪人体健康标准,让我们来进行测试吧。(发测试表)

(3)学生进行测试

3、分析:你从测试结果中发现了什么,能分析其中的原因吗?

(1)、四人一组讨论,选出一个人汇报。 注意:测试时,先自测,再组内互侧,最后总结。

(2)学生自我展示

A、合理饮食,注意锻炼,认真学习是健康的表现,打架,情绪暴躁摔书本是不健康的表现。

B、学生汇报测评结果。

C、分组分析其中的发现和原因。

2

注意:测试结果不同,出现的原因分析也有所区别,特别是标准中的第一条、第四条、第二条可能不被学生接受,认为这几点不是健康范围。

(3)、提问:

根据上面的分析,你认什么是健康?

(4)、学生3——4人回答。

(5)、一个评析:小结:

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状态,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内容。

(6)、确定研究主题。

A、学生代表发言:

大家认为影响自身健康的因素可能有哪些,怎样使我们更健康。

B、学生分组讨论、组长发言。

C、小老师点评:

刚才的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研究主题,很好!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研究内容,课后调查,做好笔记,下节课交流.三、总结

老师: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学生回答

老师:这节课大家玩得高兴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

3

教师总结:身体健康是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性强,道德健康的表现,我们一定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祝大家身体健康,生活快乐,学习进步! 板书:

我给健康下“定义”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能力性强, 道德健康

推荐第9篇:二次函数的定义教学设计(精)

二次函数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变量与函数及常见的几类函数如: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整个函数知识体系中最重要部分,所以本节内容的教学安排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和整个函数体系的自然发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而本节课的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及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等做铺垫。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让学生从已经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问题情境入手,在经历实际问题情境的探究,在体验二次函数产生的过程中,体会到它是实际生活的产物,并逐步让学生体会怎样建立实际问题的函数模型,培养他们用函数思想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二次函数概念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及积极乐取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经历探索和表示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获得用二次函数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能根据实际问题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和表示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获得用二次函数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

二、教学策略

(一)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讨论与启发性。

(二)学法指导

2.学生学法: 小组讨论,引导发现、练习巩固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一、复习提问: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回答。

活动说明 知识点习题化

1.对于“函数”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大学生展开讨论,进行加强学生对每一家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函数吗?请具体说具体问题各量之间的类函数的认识,明。 认知。 体会变量之间的

对应关系。

2.一组习题

在情境问题中培指出下列关系是否是函数,若是,是什么函养学生用数学化数: 思维来分析具体

问题。

(1) (2) (3)

(4) (5)

二、创设问题情境

某果园有100棵橙子树,每一棵树平均结600个橙子.现准备多种一些橙子树以提高产量,但是如果多种树,那么树之间的距离和每一棵树所接受的阳光就会减少.根据经验估计,每多种一棵树,平均每棵树就会少结5个橙子.

(1问题中有哪些变量?其中哪些是自变量?哪些是因变量?

(2假设果园增种x棵橙子树,那么果园共有多少棵橙子树?这时平均每棵树结多少个橙子?

(3如果果园橙子的总产量为y个,那么请你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联欢会范围

二、活动探究

1、由实际问题探索二次函数关系 (1)请大家互相交流上述问题后回答

(2)大家来判断一下上式中的y是否是x数?若是函数,与原来学过的函数相同吗?

2、想一想

1、学生完成对试题提高学生参与讨的全面分析。论问题的意识与

能力。

2、生交流。

提升猜想能力,

学生自我交流。 加强推理能力的的函

增长。

学生可独立完成或进行讲解。 在不同的问题中橙子的总产量最多?

增强学生的认知学生对式子先进行特

能力。

点上的认知,然后进在上述问题中,种多少棵橙子树,可以使果园

行合理的猜想。 进行抽象能力的

培养。 以学生为主进行归

纳,教师纠正,全面提高学生概括能总结。 力的训练。

3、做一做

银行的储蓄利率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也就是说,利率是一个变量.在我国,利率的调整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情况而决定的,设人民币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是x,一年到期后,银行将本金和利息自动按一年定期储蓄转存.如果存款额是100元,那么请你写出两年后的本息和y(元的表达式(不考虑利息税。 并指出自变量的联欢会范围

三、新知疑惑解答

从我们刚才推导出的式子y=-5x2+100x+60000和y=100x2+200x+100中,大家能否根据式子的形式特点来猜想出二次函数的定义及一般形式呢?

在不同的试题中体现学生的不同层次能力的提高。

四、新知归纳

1、二次函数的定义:

2、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3、注意点:重点强调自变量的联欢会范围

四、习题巩固 课件演示

1、基础演练

2、能力提升

3、知识的升华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作业

学生完成 学生交流

(1)P45习题2.3 3 (2)查找资料编一道有关二次函数定义的小题,小组内讨论解答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重点在“经历探索和表示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获得用二次函数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二次函数是一种常见的函数,应用非常广泛, 许多实际问题往往可以归结为二次函数加以研究.通过实例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并学习求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它的定义域.在学习中要重视二次函数概念的形成和建构, 对于实际问题的选择,我将问题整和于同一个实际背景下,这样设计既能引起学生兴趣,也尽量减少学生审题的时间,显得非常有层次性,这些实际问题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

在细节方面我还有很多的不足,我会注意这些方面的教学。

推荐第10篇:19.2.2菱形定义与性质教学设计

19.2.2菱形(1)定义与性质教学设计

我从四个方面介绍我是如何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

《菱形》紧接《矩形》一节之后。纵观整个初中平面几何教材,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又学习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从教材编写角度看

教材从学生年龄特征、文化知识的实际水平出发,先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探索、总结归纳,升华得出菱形的性质及判定,这样的安排使抽象的定理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并能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探索的乐趣。

我选择的是初二(1)班,该班级是年段的普通班,学生的情况是中等学生较多,尖子生只有个别,还有8至10名的学习上落后的学生。因此长期以来我都坚持做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工作。

3、基于对教材和班级学情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有几个方面需要把握好的:

⑴本节课的课题是:探索菱形的重要性质; ⑵目标是:让学生能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发现并理解菱形的性质; ⑶重点是: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⑷教学难点是:菱形性质的灵活运用。

4、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菱形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2) 熟记菱形的有关性质和识别条件,并能灵活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识别条件的过程,在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增进主动探究的意识,体会说理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菱形的图形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法分析

1、教学设计思想

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后继课要学的正方形具有菱形的一切性质。这节课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让观察、猜测、验证,获得知识,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首先由生活中的图片引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发现菱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设计几个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形成共识。讲解例题时根据学生特点帮助他们分析题意,灵活运用菱形的性质与识别条件解题。

2、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我准备采用 “创设情境→观察探索→总结归纳→知识运用” 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经过观察、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思维情境,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在合作、交流的气氛下进行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同时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更好的理解菱形的性质,解决教学难点。

三、学法指导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甘苦,领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在复习了平行四边形与矩形的性质后创设教学情景。如:出示我国古代文物越王勾践剑的图片,指出菱形花纹,再展示生活中的菱形图案的应用图片。由此引出课题,可以吸引同学的注意,使其产生学习菱形的兴趣。之后,我安排了由平行四边形到菱形的动态演示,得出菱形的定义。随后又展示了一组生活中的有关菱形的图片,使学生认识到菱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欣赏到菱形的图形美。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出发,首先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

(二)菱形性质的探索

菱形性质的探索分成两方面,一是菱形的特殊性(与平行四边形不同的性质);二是菱形的对称性。对于这个地方,主要采取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通过观察思考与分析,同学间互相交流,分小组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在巡视中进行个别指导。在探索过程中,鼓励学生力求寻找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组织组与组的评比,这样也能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然后每组由一名学生代表发言,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得出菱形的性质。

设计理念: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主要为了确保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从接受知识到探索知识,从个人学习到合作交流。这样的活动教学将会真正焕发出课堂教学的活力,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注入一种新课程理念: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抓住。

(三)题目训练

为了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懂学会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我安排了坡度适中,题型多样的系列题组。

1.请你当裁判 与定义、性质等相关的一些判断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着重讲清判断的理由,此题直接运用菱形的定义与性质,起到及时巩固的作用,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议一议

性质的简单运用。

设计意图:稍微加深,进一步巩固菱形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 3.练一练

菱形与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并由此总结菱形的面积公式。即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设计意图:这组练习包含了例题。要求学生不但可以顺利完成简单的基础填空练习,而且能有条理的写出例题的解题过程。教师及时查漏补缺,规范解题格式。此题完成后,学生已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4.学以致用

设计花坛,修建小路,求路长与花坛面积。这是一道实际应用问题。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同时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历经困难探索结果而轻松用于实际的快乐感觉。

(四)小结、布臵作业

菱形的性质与识别条件,由学生进行小结。布臵书上课后习题,体会本节课你所获得的成功经验,写好数学日记,与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写数学日记这种作业形式,能够培养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11篇:Definition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教学设计的定义

Definition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ID is interpreted broadly and includes a collection of activities to plan, implement,evaluate,and manage events and environments that are intended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ID encompaes a set of interdependent and complex activities including situation aement and problem identification, analysis and design,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learning proce and the ID effort.Instructional Design as a Proce Instructional design is the systematic development of instructional specifications using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al theory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instruction.It is the entire proce of analysis of learning needs and goa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delivery system to meet those needs.It includes development of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and activities; and tryout and evaluation of all instruction and learning activities.Instructional Design as a Discipline Instructional Design is that branch of knowledge concerned with research and theory about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and the proce for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those strategies.Instructional Design as a Science

Instructional Design is the science of creating detailed specif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and maintenance of situations that facilitate the learning of both large and small units of subject matter at all levels of complexity.Instructional Design as Reality Instructional Design can start at any point in the design proce.Often a glimmer of an idea is developed to give the core of an instruction situation.By the time the entire proce is done, the designer looks back and he or she checks to see that all parts of the “science” have been taken into account.Then the entire proce is written up as if it occurred in a systematic fashion. Section B Basic Principles of ID Many current instructional models suggest that the most effe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are those that are problem-based and involve the students in four distinct phases of learning:(1)activation of prior experience; (2)demonstration of skills; (3)application of skills; (4)integration of these skills into real-world activities.Figure 9.2.1 illustrates these fice ideas.Much instructional practice concentrates primarily on phase 2 and ignores the other phase in this cycle of learning.At the top level,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prescriptions based on first principles are as follows: (1)Learning is facilitated when learners are engaged in solving real-world problems.(2)Learning is facilitated when existing knowledge is activated as a foundation for new knowledge.(3)Learning is facilitated when new knowledge is demonstrated to the learner.(4)Learning is facilitated when new knowledge is applied by the learner.(5)Learning is facilitated when new knowledge is integrated into the learner’s world.

第12篇:“双语教学”的定义

现代意义上双语教学的起源―“浸润式”教学产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加拿大,原本旨在帮助法语区英国裔的孩子通过一种模拟自然语言环境的方式尽快掌握法语,既使他们保持本民族的语言文化特色,又能融入多元文化社会。“浸润式”双语教学是加拿大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语言文化政策,是该国双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浸润式的成功实践促使心理语言学界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开始了新一轮的研究。欧洲各国的双语教学也有很长的历史,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发展规模更是如火如茶。虽然欧洲的语言和文化充满了复杂性和多样性,但在常规学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却体现了一致性,即为促进外语学习(使用英语作为外语的双语教学为的是掌握好英语这个国际通用语,在全球经济不断一体化的进程中增强国际竞争力;使用伙伴语言的双语教学为的是通过掌握

“双语教学”的定义

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

“双语教学”项目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包括:

A) 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浸入型双语教学。

B) 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它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保持型双语教学。

C) 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过渡型双语教学。

“双语”的认识误区

1、将双语简单的理解为“加强英语”。“双语”班就是英语强化班或“尖子班”。

2、将双语理解为“计算机语言”+“英语”。

3、将双语理解为“汉语”+“英语”。

4、将双语理解为二门外国语,如“英语”+“日语”。

5、将双语理解为在课外活动中加入英语兴趣小组。等等„„

显然这些对“双语”望文生义的理解是片面的,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它抽去了“双语”和“双语教学”的内核,脱离了“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在中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它要求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的讲解,但不绝对排除汉语,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利用非语言行为,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 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中国不象新加坡、加拿大、印度是一个双语国家,语言环境并不是中外并重,所以中国的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它的目的性,属于“外语”教学范畴,而不是“第二语言”的教学范畴。中国的双语教学只能是上述界定中的“保持型双语教学”。

一、双语教学的基本内涵

所谓双语教学,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如在加拿大,双语教学一般指在英语地区用法语授课的教学形式。在美国,双语教学一般指用西班牙语进行的学科教学。在澳大利亚,双语教学是指用非母语(英语)进行的部分学科教学。其目的大都是使这些拥有众多移民的国家能更好地体现其多元化的共融性。在欧洲,双语教学情况比较复杂,涉及的语言大多是英浯,旨在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际,繁荣经济,形成合力。我国及不少亚洲国家和地区正在探索试验的双语教学,一般是指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的一种体系。因此,目前开始试验推广的双语教学的内涵也应属这一范畴。国际通行的一般意义的双语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在教育过程中,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使学生在整体学识、两种语言能力以及这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学习及成长上,均能达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在这里,第二种语言是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内容或科目。

二、实施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虽然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总体水平低于本科生,但从目前高职的教学计划来看,在保证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的同时都更加注意突出英语课的教学。以天津职业大学经济类专业为例,在三年的课程安排上,外语课与专业课并行开设,每学期都安排专门的英语课(精读、泛读),某些专业还聘请外籍教师担任口语课的教学,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如语音室)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使英语课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较之以往也有了很大提高,这为开设双语课奠定了基础。但由于目前学生整体上水平不均衡,因此,还不能实现某门课程在所有的任课班级均实行双语教学。可行之计是在选拔的基础上,将英语较好的学生单独组班开设双语课。例如天津职业大学宾馆专业共有三个班,第一年均进行了英语强化,然后根据自荐,通过考试选出了30名学生在第二年开设BTEC课程,该班同学英语基础较好,有部分同学已获得了大学英语四级证书,部分同学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英语培训或英语角活动,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基本上可以适应双语教学,课堂上亦可以与教师呼应,教学效果较好。

目前,很多院校都与国外有着定期或不定期的学术交流,或与国外院校合作办学,这为教师带来了进修或考察的机会,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英语和专业水平,学术交流也为双语教学引进原版教材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很多专业教师也在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英语水平。因此,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师资基础。

三、双语教学的基本形式和课程设计 1.双语教学的基本形式 “双语教学”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1)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浸入型双语教学。(2)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它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保持型双语教学。(3)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过渡型双语教学。

中国不象新加坡、加拿大、印度是双语国家,语言环境并不是中外并重,所以中国的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中国的双语教学只能是上述形式中的“保持型双语教学”。

2.双语教学的课程设计

(1)双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双语教学目标是双重性的,其一是获取学科知识,其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

(2)科目的选择。鉴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以及双语教学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条件,在目前阶段,高职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应该选择那些相对容易的课程作为切人点,因为学生对其有初步了解或一定的基础,所以容易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如天津职业大学宾馆专业的BTEC课程中开设的《营养与饮食》(Nutrintion and Di et),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对蛋白质、指肪、碳水化合物、钙、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初步的了解,这样采用双语教学时,学生可以相对容易地进入角色,理解授课内容。而同时开设的《管理原理》,由于学生以前未接触过,即使用中文讲解也不是很容易掌握,因此,采用双语教学时,学生普遍感觉皎吃力。因此,在课程的选择上应先易后难,逐步扩展范围。否则,学生以

不很熟练的语言去接受完全陌生的东西,其结果只能是违背了教学初衷。

(3)采用双语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模式n任何一种模式的教学过程都是复杂的,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说来,教学过程可以分解为三个子过程:施教过程强调教师和知识的关系;培养过程突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习过程强调学生与知识的关系。在高职的双语教学中,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实现双语教学的双重教学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代之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因此,学习过程就成为了教学过程的重点,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运用知识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了诸如案例教学、头脑风暴、情景模拟等课堂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用外语来思考、陈述、解决问题。随着教学活动的持续开展,学生从最初的局促不安羞于张口,到后来的踊跃参加,积极发言,他们已经习惯并喜欢上了这种模式。

此外教学中应注意正确处理好外语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的关系。必须明确双语教学不是单纯地学外语,而是用外语学,学生应重点掌握专业知识,切忌将双语课变为普通英语课的翻版。

由于双语教学是一种新教学模式,因此,如何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是双语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笔者仅将天津职业大学双语教学中应用的考核方法简介如下:根据双语教学的特点,对学生的考核可以不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而采用综合几次课业成绩的方式。这里所说的课业有别于通常意义上的课后作业。首先它需要学生以英文形式来完成,这从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英文写作的能力;其次,课业的内容要注重实际操作性,即学生在运用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必须通过社会调查、查询资料、观察研究、实际操作等方法获取课业中所需要的部分资料,通过完成课业,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与他人交流、与他人合作、获取信息等的能力。应注意的是在向学生布置课业之前,’教师必须仔细设计课业,要明确该课业所要达到的知识点、学生应从哪几部分来展示该达到的知识点以及课业等级标准,并向学生讲述清楚。一门课程可以根据知识点的多少,设计3—4个课业,学期末,依据课业的综合情况给出最终成绩。

(4)正确处理好母语教学和外语教学的关系。双语教学中,教师讲解学科内容所使用的第二语言必须符合学生当前的第二语言的理解水平,避免使用第二语言中的修辞语言讲解学科内容,注意扩大学生第二语言的词汇量。但在目前的情况下,课内时间全部用英语进行教学在高职院校仍是行不通的,需要通过母语的配合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教学内容,因此,第一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始终不容忽视。首先,第一语言可以为学生学习学科内容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这有助于他们准确理解第二语言的信息输入;其次,第一语言有助于发展学生最基本的阅读能力;三是第一语言有助于学生形成“高级语言能力”;四是第一语言能够为学生学习学科知识提供安全感。由于任课教师懂得学生的第一语言,减少了他们害怕因为听不懂第二语言授课而产生的种种顾虑,从心理上保证学生学好第二语言。但教师尽量将第一语言的运用降低到最低的限度,避免学生对第一语言产生依赖心理。

(5)提供充实的教学资源。双语教学非常强调教学资源的保障,外文原版教材是双语教学的一个必要条件,它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但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教学参考用书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往往高职院校各专业中文参考资源较丰富,但外文专业参考资料却极为匮乏,造成教师备课时要将中文资料译成外语,再用外语授课,学生课余不能接触到更多的原文资料,课上和课下脱节,从而无法进行实质性的双语教学。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当然,实现双语教学还有一些重要问题有待解决。如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师资的状况成为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一个瓶颈。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能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为数不多,教师能力单一,专业教师英语能力较差,普通英语教师又不懂专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开展。因此,从长远着眼,必须尽早建立双语教学师资的培训体系。

美国外事学院(TheUS.Foreign Servicelnstitute)设立了语言熟练程序测定方法。其标准(FSl)共设立了五个能级:

A.通过2—5个月集中正规学习可能达到的水平o B.经过6—9个月集中正规学习可以达到的水平。

C.在国外居住3年并广泛学习翱应用当地语言的人达到的水平。 D.在国外居住4年并广泛学习和应用当地语言达到的水平。 E.受过本科教育本族成年人的语言能力。

根据这一标准,当代语言学界认识到,传统的正规教学不能解决第二语言学习的过关能级问题,而只能停留在A和B级的水平。因此人们都在寻找事半功倍的语言学习模式,而今已有所突破,这就是本土化的双语教学和国际化的留学生教育两大模式,并以此作为当代双语教学一个命题的两大方面的模式定位,而为各国语言学界所首肯。因此,如何顺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当代职业教育的一大课题。积极尝试高职双语教学将为提升高职人才素质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13篇:分层教学的定义

分层教学的定义:英语分层教学,就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原有的不同水平,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不同的教学和课外辅导,布置不同程度的练习,进行不同的教学评价,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可接受”水平上都学有所得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学生分层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根据班级学生的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可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级为英语学习兴趣浓厚,基础扎实,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且成绩较好的优秀生;b级为学习兴趣不大,成绩一般的中等生;c级为对英语毫无兴趣,信心不足,基础较差的后进生。以此为依据,建立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4位同学构成,并任命一名同学担任小组长)。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

(二)备课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可结合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上都要分为三个层次。

例如教学目标可分为这样三个层次:Ⅰ层为基础目标,起点低,难度小,较容易达到,适合C级学生;Ⅱ层为中级目标,难度略有增加,初步考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能力,适合B级学生;而Ⅲ层为高级目标,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归纳总结和逻辑推理能力,适合A级学生。同时,等级目标的制定还有利于激发不同等级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由低级向高级的转化。如C、B等级的学生可以在较好完成本层次目标之后,尝试向高难度的B、A级发起挑战,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斗志,而A级的学生也可以通过B、C 等级目标的学习对基础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与巩固,从而更好地完成本层次目标,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可要求学生做到A级学生要求在B级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B级学生在C级学生的基础上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C级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

二、授课分层

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是分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学校根据具体情况,不可能在同一堂课里将不同组的学生在不同的教室上课。所以课堂活动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决定采取同组同质或同组异质的标准。课堂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主攻基本目标,又要兼顾优生、后进生。要把握课堂提问的层次,让各类学生都有所收获

三、作业分层

在分层教学中学生的作业也要分层。作业的数量和难度设置应该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知识实际水平。作业难度应该设定在不抄袭的前提下能够回答,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所以,应该减少差生的作业量,减少到能够回答。增加优秀学生的作业量,增加到能够体验到挑战成功的优越感。

四、辅导分层

个别辅导是分层教学的补充,加强个别辅导能普遍提高后进生的全面素质,分层辅导中对成绩教好的同学给予点拨,以培养其思维能力。对于后进生要降低问题的难度,要充分解释,让学生有彻底的理解。当学生正确理解后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给其自信。对于后进生的作业一般采取“面批”的方式,这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中等生可以采取“互批,面批”的方式。对于好的学生,可以课后批阅。

五、评价分层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然而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等的不同,评价标准也应该是多元化和多层次的。首先,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要注重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也要注重其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表现和情感态度。其次,不同等级的学生,应给予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对于后进者,着重于提高兴趣,建立自信心。对于中等生,着重于巩固基础,提高能力。对于优秀者,着重于开拓思路,激发潜能。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

第14篇:最新§6.2.1 定义与命题(一)教学设计

§6.2.1 定义与命题

(一)

教学目标

1.从具体实例中,探索出定义,并了解定义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2.从具体实例中,了解命题的概念,并会区分命题.3.通过从具体例子中提炼数学概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践的联系.教学重点

命题的概念 教学难点

命题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巧设现实情境,引入新课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脑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上过网或懂电脑的同学都知道什么是“黑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对话(电脑演示)

小亮和小刚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我们爱科学》.小亮说:„„ 小刚说:“是的,现在因特网广泛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 小亮说:“„„”小刚说:“„„” 小亮说:“哈!,这个黑客终于被逮住了.” „„

坐在旁边的两个人一边听着他们的谈话,一边也在悄悄议论着: 一人说:“这黑客是个小偷吧?” 另一人说:“可能是喜欢穿黑衣服的贼.” „„ 一人说:“那因特网肯定是一张很大的网.” 另一人说:“估计可能是英国造的特殊的网.”

„„(学生听后,大笑)同学们为什么笑呢?旁边那两个人的概念不清.“黑客”“因特网”等都是电脑中的专用名词.„„

由此可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必须在对某些名称和术语有共同认识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为此,我们需要给出它们的定义.这节课我们就要研究:定义与命题

二、讲授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交流方便,我们就要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也就是给他们下定义(definition).如:“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定义.大家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定义.„„

同学们举出了这么多例子.说明定义就是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如图,某地区境内有一条大河,大河的水流入许多小河中,图中A、B、C、D、E、F、G、H、I、J、K处均有一个化工厂,如果它们向河中排放污水,下游河流便会受到污染.

如果B处工厂排放污水,那么__________处便会受到污染;

如果C处受到污染,那么__________处便受到污染; 如果E处受到污染,那么__________处便受到污染; „„

如果环保人员在h处测得水质受到污染,那么你认为哪个工厂排放了污水?你是怎么想的?与同伴交流.如果B处工厂排放污水,那么a、b、c、d处便会受到污染.如果B处工厂排放污水,那么e、f、g处也会受到污染的.如果C处受到污染,那么a、b、c处便受到污染.如果C处受到污染,那么d处也会受到污染的.如果E处受到污染,那么a、b处便会受到污染.[如果h处受到污染,我认为是A处的那个工厂或B处的那个工厂排放了污水.因为A处工厂的水向下游排放,B处工厂的污水也向下游排放.„„

在假设的前提条件下,对某一处受到污染作出了判断.像这样,对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就叫做命题.即: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如: 熊猫没有翅膀.

对顶角相等.大家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无论n为任意的自然数,式子n2-n+11的值都是质数.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一个直角.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大家举出许多例子,说明命题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不能同时既否定又肯定,如:你喜欢数学吗?

作线段AB=a.

平行用符号“∥”表示.这些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们就不是命题.一般情况下:疑问句不是命题.图形的作法不是命题.

三、课堂练习

(一)课本随堂练习

1、2.1.你能列举出一些命题吗? 答案:能.举例略.2.举出一些不是命题的语句.答案:如:①画线段AB=3 cm.②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 ③等于同一个角的两个角相等吗? ④在射线OA上,任取两点B、C.等等.

(二)看课本P190~192,然后小结.

四、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定义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具体实例中,了解了命题的概念.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

五、作业

见作业本

六、活动与探究

1.现有正方形纸若干:假设正方形纸面积为1,你会折满足下列条件的正方形吗?

1的正方形 21(2)折面积为的正方形

31(3)折面积为的正方形

51(4)折面积为的正方形

71(5)折面积为的正方形

9(1)折面积为[过程]让学生在折纸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快乐、灵活,从而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结果]解:(1)折面积为

1的正方形 2方法:如图①将正方形两次对折,得到各边中点E、F、G、H.②连HE、EF、FG和GH.则正方形EFGH即为所求.

图②、③的方法可折得面积为(2)折面积为

11、的正方形.481的正方形.3方法:如图④

①将正方形对折,得折痕EF.②将BC折至BG,使G在EF上,得折痕BH,则以CH为边长的正方形即为所求.证明:易知△GBC为正三角形,∠HBC=30°.CH=BCtan30°=

31,所以S正方形=CH2=.33

(3)折面积为1的正方形.5方法:如图⑤

①将正方形两次对折,得各边中点E、F、G、H.②以AF、HC、ED和BG为折痕,交点为O、P、Q、R.则正方形OPQR即为所求.

15证明:易证:AF=12()2.

22又△ABF∽△APB.

51ABAF所以

即2 AP1APAB2则:AP=

5OP=AP15故: 255S正方形=OP2=1 51的正方形 73 3(4)折面积为方法:如图⑥

①先参照(2)中折法,折出CE=②取CE中点F,再折EG=EF.③取BC中点M,折出MN⊥BG,N为折痕BG与MN的交点,则以BN为边长的正方形即为所求.证明:∵EG=EF=FC=

3 6∴CG=337,BG=12()2 222

由△BNM∽△BCG.得

BNBC.BMBG即:

7BN

1∴BN= 17722S正方形=BN2=1 7(5)折面积为方法:如图⑦.①将正方形对折,得折痕EF.②以AC、BE为折痕,交点为P.③过点P折出平行于AD的折痕MN.则以AM为边长的正方形即为所求.证明:由△PAE∽△PCB.得

1的正方形 9AMAPAE1 MBPCCE21所以AM=

31S正方形=AM2=

9

第15篇:一个探究性问题的教学设计—椭圆的定义

欢迎光临《中学数学信息网》 zxsx127@163.com

一个探究性问题的教学设计----椭圆的定义

浙江省义乌市上溪中学 李耀华

现行教材增加了一些探究性的问题,促使学生亲自动手去发现、提出、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个人认为,开展探究性问题的教学目的并不在于获得一个具体的数学结论或答案,而在于整个学习过程给学生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也就是研究数学的一种思路、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要开展这样的探究性问题的教学,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本文就是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对椭圆的定义进行发散思维的一个教学设计,也是对开展数学探究性问题作一些思考和探索。

【教学目的】

使学生明确探求点的轨迹的思维出发点,理清这类轨迹问题的思路,高屋建瓴的把握轨迹问题的来龙去脉。 【教学辅助工具】

网络教室,一人一机,《几何画板》软件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一题多变,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创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1、引入

求曲线的方程、通过方程来研究曲线是解析几何的两大任务。今天与同学们共同讨论一个问题:如何探求点的轨迹。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维先从问题开始。来看一个具体问题:

问题:C是圆A内的一个定点,D是圆上的动点,求线段CD的中垂线与半径AD的交点F的轨迹方程。

用几何画板作出图1,拖动主动点D在圆A上转动或者制作点D在圆A上运动的动画按钮,跟踪点F,我们会发现,轨迹是一个椭圆,分析已知条件,不难知道原因:|FA||FC||FA||FD|R(为定值),且有|AC|R。

《中学数学信息网》系列资料 WWW.ZXSX.COM 版权所有@《中学数学信息网》

欢迎光临《中学数学信息网》 zxsx127@163.com

(图1)

建立点F的轨迹方程。取线段AC的中点为原点O,直线AC为x轴,建立直角

x2y2坐标系。设|AC|2c,|AD|2aR,则由椭圆定义得到椭圆的方程221。(其

ab中b2a2c2,ab0)

2、一题多变,发散思维

变式1:探求点E的轨迹。(让学生先猜测,用几何画板演示,从而发现结论,再说明理由)学生追踪点E的轨迹后,发现其轨迹是一个圆(图2)。

11分析:连接AC,取其中点G,连GE,可知 ,|GE||AD|R(为定值 ),

221所以点E的轨迹是以G为圆心,R为半径的一个圆。

2(图2)

变式2:放宽对E点的限制,设E为CD上任意一点,探究点E的轨迹。(受变《中学数学信息网》系列资料 WWW.ZXSX.COM 版权所有@《中学数学信息网》

欢迎光临《中学数学信息网》 zxsx127@163.com

式1的启发,学生猜测出点其轨迹还是一个圆,但是圆心和半径发生了变化)。过E作AD的平行线,交AC与K,追踪点K(图3),发现轨迹是以K为圆心,

|CE|R|CD|长为半径的圆。

分析: |KE||CE|,易见 |KE|为定值,因此轨迹为圆。

|AD||CD|

(图3)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通过刚才两个变式的训练,我们发现要找到点的轨迹,需从两方面下手:一是找出约束动点变化的几何条件;二是找出影响动点变动的因素。

变式3:探求CF的中点G的轨迹。(这时学生的思维马上会发生迁移,运用类比的思想方法,猜测出点G的轨迹是一椭圆)。学生追踪线段CF的中点G的轨迹,发现是一椭圆(图5)。

11分析:取AC中点H,连HG,,则|HG||GC|(|AF||FC|)R(为定值).

2

2(图4)

《中学数学信息网》系列资料 WWW.ZXSX.COM 版权所有@《中学数学信息网》

欢迎光临《中学数学信息网》 zxsx127@163.com

变式4:放宽对G点的限制,设G为CF上任意一点(不是C),探求其轨迹(受变式2的启发,学生会想到用三角形相似)。追踪其轨迹,仍为一椭圆(图5).

分析:作GH//AF,交AC于H,则

|HG||GC||HC||HC|(|AF||FC|)R(为定值) |AC||AC|

(图5)

变式5:在直线CD上取一点E,过E作CD的垂线EQ,与直线DA(或其延长线)交于Q,探求Q的轨迹。(学生纷纷猜测不是圆就是椭圆,教师引而待发)发现分别为“鸭蛋形” (图6)、“导弹形” (图7).其轨迹方程可利用极坐标求得,为非常规方程,这里不做进一步阐述。

(图6)

(图7)

这一系列的变式训练可极大调动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数学实验也符合中学生的好动、喜新、求变的心理特征,学生在极富挑战性的实验过程中建构起自己《中学数学信息网》系列资料 WWW.ZXSX.COM 版权所有@《中学数学信息网》

欢迎光临《中学数学信息网》 zxsx127@163.com

的数学知识架构。

3、自导自演,激发创新

我们不光要善于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与方法,并运用这些经验与方法曲解决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敢于提出问题,发现更多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此时可以对条件作进一步的改变或者放宽,让学生自己寻求答案,教师巡视,随时给予指导)可能会出现下面的一些情况:

①将点C移到圆外,研究图1中点F的轨迹(此时点F为CD中垂线与直线AC的交点)(双曲线,图8)

(图8)

②在直线EF上任意取一点S,发现其轨迹为一个圆(如图9)

(图9)

③通过改变点C在圆内和圆外的位置可以发现:图2中E的轨迹圆与图1中的《中学数学信息网》系列资料 WWW.ZXSX.COM 版权所有@《中学数学信息网》

欢迎光临《中学数学信息网》 zxsx127@163.com

椭圆和图8中的双曲线都是相切的(如图

10、图11)

(图10)

(图11)

4、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一系列的发散思维训练,学生已基本掌握探求一个点的轨迹思维的出发点有两个:(!)找出约束动点变动的几何条件;(2)找出影响动点变动的因素。抓住这两点,就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教学反思】

①本文开始提出的问题是一道常见的轨迹题,过去没有更深入的研究,这里借助《几何画板》的“在动态中保持设定的几何关系不变”的软件特征深入研究了这道题目,另一方面,通过一题多变,发散思维,扩大到发现、归纳这类问题的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迁移知识与方法,努力提高科学素养。

②利用计算机软件的交互性,让学生亲身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可以极大地鼓舞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

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会学习的孩子是我们教育的目标。

《中学数学信息网》系列资料 WWW.ZXSX.COM 版权所有@《中学数学信息网》

第16篇: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教师资格证数学)

请以“定义与命题”为课题,完成下列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2)教学重点、难点

(3)教学过程(只要求写出新课导入和新知探究、巩固、应用等)及设计意图。

一、教学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真命题和假命题的概念。

会在简单的情况下判别一个命题的真假 了解公理和定理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命题的判断、真假命题判别、公理定理的认识过程中了解类比、归纳、分类等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类比、归纳得到真假命题的判别方法,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一些探索数学知识的初步经验,形成基本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命题真假的概念和判别。

教学难点:判别命题的真假所涉及推理的方法和表述。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

(1)通过学生说身边的广告语入手,让学生判断下面三条广告语是不是命题。 农夫山泉:“农夫山泉有点甜” 温迪汉堡包:“牛肉在哪里?” 滚石乐队:“感觉是真实的。”

从判断广告语是不是命题过度到数学命题的判断。 (2)判断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 在直线AB上任取一点C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把判断出来的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且讲出它们的条件和结论。 让学生从实践中复习上节课命题和定义的概念,归纳命题判断的方法。(板书命题)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命题的概念,并通过几个例子让学生明确命题概念。)

2.新课导入

3.思考下列命题的题设(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并判断是否正确。你的理由是什么?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对于任何实数X,X平方<0 在上述命题中,学生通过判断哪些命题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并解析理由,从而自然的获取真命题和假命题的概念。 真命题: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不正确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设计意图:以问题的形式引入新课,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主的参加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3.巩固新知

下列哪些命题是真命题,哪些命题是假命题?说说你的理由。 (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会飞的动物是鸟

在上述真命题的判断和说理的过程中引出什么样的真命题是公理,什么样的真命题是定理。并引导学生归纳真假命题判别的方法。 公理:公认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公理

定理:用推理的方法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公理举例:

(1)两点间线段最短

(2)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由学生再一次总结判断命题真假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思考、教师讲解,让学生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活跃课堂气氛。) 4.探究提高 举个例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真命题的推理过程,为下节课埋下伏笔。) 5.课堂小结:本节课,你获取了哪些数学知识与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同学间、师生间互动较全面的归纳本节课的收获,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和提高。)

第17篇:1.1设计心理学的定义

1.1、设计艺术心理学定义。1页

设计艺术心理学是一门新学科,以往学者对它所做的界定不多。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是最早提出物品的外观应为用户提供正确操作所需的关键线索的学者之一,他借鉴英国学者梅奥尔1979年在《设计原则中》提出的所谓物质心理学,将其所做的研究称为物质心理学。从研究内容上看,物质心理学接近于设计心理学。唐纳德-诺曼认为这些关于日用品设计的原则构成了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和物互相作用方式的心理学。这是一门研究物品预设用途的学问,预设用途是指人们认为具有的性能及实际上的性能,主要是指那些决定物品用途的基本性能。

赫伯特-西蒙,认知心理学家,在《人为事物的科学》中着眼于主题思维活动,认为设计可以“作为一门人技科学的心理学”,其对设计的论述围绕设计思维,将设计当做问题求解的思维心理学。

国内学者对设计心理学的界定: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与消费心理学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它是研究设计与消费者心理匹配的专题。设计心理学是专门研究在工业设计中,如何把握消费者心理,遵循消费行为规律,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最终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一门学科。

设计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解决设计艺术领域与人的行为和意识有关的设计研究问题。

以上学者定义各有侧重,前者是从消费者心理的的角度出发,侧重利用心理学原理掌握不同消费群体的多样性需求,用于设计实践中。后者则综合筛选出心理学各个方面的知识,用来分析和解决设计艺术中的问题。

作者认为,设计艺术心理学是设计艺术学和心理学交叉的边缘科学,它既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也是艺术设计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艺术心理学是研究设计艺术领域中的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用户)的心里现象,以及影响心理现象的各个相关因素的科学。

这一定义中的“相关因素”意在强调对设计艺术领域中的心理和行为相关的环境因素,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这一观点的提出,一方面基于设计艺术心理学中人-人造物-环境系统之间密切的互为关系另一方面在于西蒙所说的“一个被视为行为系统的人---其行为随时间变化的表面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乃是其所处环境复杂性的反映”的观点。因此,设计艺术心理学应将环境、情境的影响作为考察主体心理现象和行为的一个重要依据。但也不能把设计目标主体(用户)视为完全理性的行为系统(刺激—反应),仍需重视主体意识的能动作用,承认主体的行为同样受到情绪、情感等感性因素影响并驱动,并与其与生俱来的个性、能力密切相关,且其本人的知识和以往的体验也很重要。环境虽然能对人的心理、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但归根结底,环境仍是与人相关的环境,对其认知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并且主体还能能动的对环境施加影响。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即可说明以上的观点。面对商场中的同一产品,盲人因其视力的差异性可能对其没有多少感知,这可以归属于个体差异的影响(个性、能力、知识、以

往经历);愉悦者能感知鲜艳的色彩和活泼的装饰;焦虑者可能看到的仅仅是刺激和杂乱,这可以归属于情绪、情感的影响;繁忙的过路者可能对环境的装饰、布置毫无察觉,可以归属为情境的影响;不需要这一产品的人可能不会注意到它,即意动(需要、动机)的影响;而当商场中的人恰好需要这一产品,即便它放在很不起眼的角落,人们也可能主动收索到这一产品,这应属于主体能动的对环境施加的影响。

第18篇:信息设计的一些定义

信息设计的一些定义:

信息设计使复杂的信息变得更容易理解和使用。—AIGA

信息设计是对信息清晰而有效的呈现。它通过跨学科的途径达到交流的目的,并结合了平面设计、技术性与非技术性的创作、心理学、沟通理论和文化研究等领域的技能。——弗兰克·西森Frank Thien(Lexikon des Digitalen Informations Designs)

信息设计就是关于用户如何获取、分析和记忆信息的心理学和生理学,关于颜色、形态、图案和学习方式的作用和影响。——路易吉·卡纳蒂·德罗西(Luigi Canali De Roi)

信息设计涉及对数据的组织和呈现:将其转化成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 内森·舍卓夫Nathan Shedroff (nathan.com)

我的引用是:“交流的唯一途径是弄清楚如果信息不被理解会是什么样子”,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可被理解的作品。 理查德·索尔·沃尔曼(Richard Saul Wurman)

信息设计是将复杂的数据转换成二维视觉呈现,旨在交流、记录和保存知识。信息设计负责将完整的事实及其相互关系变得易于理解,目的在于创建信息的透明度并剔除不确定性。——格林德·舒勒(Gerlinde Schuller)

信息设计是对信息内容及其关于用户需求、意图实现特定目标的所呈现环境的定义、规划和塑造。—— 国际信息设计学会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Design

信息设计被定义为一门信息筹划的艺术与科学,它使得人们能够有效地使用信息。信息设计的初级产品主要作为电子文档展现在电脑屏幕上。——罗伯特·E.赫母 (Robert E.Horn)

信息设计师是一群非常特别的人,他们必须精通设计师的所有技巧和才能,并将之与科学家或数学家的严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机结合,还得降学者特有的好奇心、研究技能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带到工作中去。——特里·欧文(Terry Irwin)

信息设计,也成交流设计,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与多个领域有关:字体设计、平面设计、应用语言学、应用心理学、应用人机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等。信息设计响应了人们需要理解和使用各类事务的需要:表格、法律文件、标识,计算机界面、技术信息和操作/装配指南。——素·沃克(Su Walker)与马克·巴拉特(Mark Barratt)英国设计委员会

第19篇:7.2.1 定义与命题(第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 2.定义与命题(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定义与命题的含义和结构,掌握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2.经历感受定义的含义,能叙述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的定义,体验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会把一个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3.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学术语的科学性和严密性.教学重点:理解命题的概念,找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教学难点:对条件和结论不十分明显的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张纸条:

亲爱的妈妈:“童鞋都有围脖,我也想要一个。放心,我不会成为

一个围脖控的!如果没有,我就是奥特曼了!

请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划线的几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师生交流,探究新知 (一)、定义的含义:

1、童鞋:即同学

围脖:即微博

围脖控:指的是对微博极度喜爱.奥特曼:指的是比较落伍、赶不上潮流.像这样的,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或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

2、请说出下列名词的定义: (1)无理数:

(2)直角三角形:

(二)、命题的含义:

1、下面的语句中,哪些语句对事情作出了判断,哪些没有?

(1)鸟是动物.(2)动物是鸟.(3)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5)△ABC是等边三角形吗? (6)若某数的平方是4,求该数.(7)对顶角相等.

2、一般地,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正确或不正确的判断的句子叫做命题。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他就不是命题。

3、1中的的语句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

(三)、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1、一般地,每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命题通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后的语句是“条件” ,“那么”后的语句是“结论”。

2、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1)如果两条直线相交,那么它们只有一个交点 (2)如果∠1=∠2,∠2=∠3,那么∠1=∠3;

(四)、命题的改写:

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⑴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⑵对顶角相等。

(五)、真命题和假命题的认识

1、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常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使它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

2、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如果是命题,那么它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⑴对顶角相等; ⑵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⑶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⑷a、b两条直线平行吗? ⑸可爱的李明明; ⑹玫瑰花是动物;

⑺若a2=4,求a的值; ⑻若a2= b2,则a=b; ⑼若a=b,则a2=b2。

三、总结交流,畅谈收获

四、作业布置:习题7.2第

2、3题

第20篇:2.1 定义与命题(第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

2.定义与命题(第1课时)

总体说明

在了解推理的重要性以后,从本节课开始的连续两节课将向学生简单介绍定义、命题、真命题、假命题、公理、定理等一些术语和名词,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作好铺垫.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技能基础: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接触了不少的几何知识,对很多名词、概念有了很深刻的认识,本节课将对学生传授定义与命题的基本含义,学生对此已经有比较多的经验和基础.

活动经验基础: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本节课将要采取的讨论、举例说明等学习方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为今天的学习作了必要的铺垫.

二、教学任务分析

在几何中,有许许多多的定义、定理、公理等概念,还有一些真真假假的命题需要学生去辨别、去认识,本节课安排《定义与证明》旨在让学生对定义、定理、公理等概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定义与命题的含义,会区分某些语句是不是命题.

2.用比较数学化的观点来审视生活中或数学学习中遇到的语句特征.

3.通过对某些语句特征的判断学会严谨的思考习惯.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为:情景引入——命题含义(情景引入)——课堂 1 练习——课堂小结——课后练习

第一环节:情景引入(由学生表演)

活动内容:

小亮和小刚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我们爱科学》.小亮说:„„

小刚说:“是的,现在因特网广泛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

小亮说:“„„” 小刚说:“„„”

小亮说:“哈!,这个黑客终于被逮住了.”„„

坐在旁边的两个人一边听着他们的谈话,一边也在悄悄议论着: 一人说:“这黑客是个小偷吧?”

另一人说:“可能是喜欢穿黑衣服的贼.”„„ 一人说:“那因特网肯定是一张很大的网.”

另一人说:“估计可能是英国造的特殊的网.”„„(表演结束) 教师提出问题:在这个小品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必须在对某些名称和术语有共同认识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为此,我们需要给出它们的定义.)

① 关于“黑客”对话的片断来引入生活中交流时必须对某些名称和术语有共同的认识才能进行;

2 ② 对定义含义的解释;

③ 举例说明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所熟知的定义(学生举例,看哪个小组的举例又多又好); 活动目的:

让学生通过对一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名词:“黑客”、“因特网”的不同理解,从而使学生了解定义的含义. 教学效果:

很多学生对黑客的概念是很熟悉的,而小品中出现的黑客的定义与自己所熟知的黑客的概念完全不同,由此产生了对定义的兴趣.

第二环节:命题含义(情景引入) 活动内容:

师:如果B处水流受到污染,那么____处水流便受到污染; 如果C处水流受到污染,那么____处水流便受到污染;

如果D处水流受到污染,那么____处水流便受到污染;

② 学生自编自练:如果____处水流受到污染,那么____处水流便受到污染.

([生甲]如果B处工厂排放污水,那么A、B、C、D处便会受到污染.[生乙]如果B处工厂排放污水,那么E、F、G处也会受到污染的.[生丙]如果C处受到污染,那么A、B、C处便受到污染.[生丁]如果C处受到污染,那么D处也会受到污染的.[生戊]如果E处受到污染,那么A、B处便会受到污染.[生己]如果H处受到污染,我认为是A处的那个工厂或B处的那个工厂排放了污水.因为A处工厂的水向下游排放,B处工厂的污水也向下游排放. 3 „„

老师归纳:同学们在假设的前提条件下,对某一处受到污染作出了判断.像这样,对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就叫做命题.即: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如:

熊猫没有翅膀.对顶角相等.大家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生甲]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生乙]无论n为任意的自然数,式子n2-n+11的值都是质数.[生丙]内错角相等.[生丁]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一个直角.[生戊]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生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师]很好.大家举出许多例子,说明命题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不能同时既否定又肯定,如:

你喜欢数学吗? 作线段AB=a.平行用符号“∥”表示.这些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们就不是命题.一般情况下:疑问句不是命题.图形的作法不是命题.) 活动目的:

通过对水流的污染问题引入命题的概念,使学生了解命题的含义,会判断某些语句是不是命题. 教学效果:

命题的判断只有两种形式,要么肯定,要么否定。作判断时,必须泾渭

4 分明,不能模棱两可;二是命题的句子只能是完整的句子,对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应叙述完整。从语法上讲,它应是陈述句,不能是祈使句、疑问句或感叹句.

第三环节:反馈练习活动内容:

1.你能列举出一些命题吗?

答案:能.举例略.2.举出一些不是命题的语句.答案:如:①画线段AB=3 cm.②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 ③等于同一个角的两个角相等吗? ④在射线OA上,任取两点B、C.等等.活动目的:

训练与反馈 教学效果:

一般都能正确解答。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

① 定义的含义: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就是它们的定义;

② 命题的含义: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 活动目的:

通过课后的总结,使学生对定义、命题等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本节课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整理.

5 教学效果:

学生在有了前面对定义、特别是命题概念的学习后,能了解命题的结构,以及哪些是命题,使学生对命题的学习有了清楚的认识。

第五环节

课后练习

学习小组搜集八年级数学课本中的新学的部分定义、命题,看谁找得多.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具有如下特点:

(1)采用了“小品表演”的形式引入新课,意在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知道,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并能从表演中不同的人对“黑客”这个名词的不同理解更好地悟出“定义”的含义。

(2)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展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力图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通过对学生的启发、调整、激励来实现自己的主导地位。

(3)“什么是定义?什么是命题?”,关于这方面的教学更象是文科的教学,但我们注重的不是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这些名词的解释,而应侧重于对这些名词的理解。

教学设计定义
《教学设计定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