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桥教学设计获奖(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29 08:36:54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桥》获奖教学设计

《桥》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体会人物光辉形象;

2.了解小小说的写作特点——语言简洁、环境烘托、结尾巧妙;3.学习文中人物有情有义、无私无畏的精神品质,理解课题含义。

二、教学重点:体会文中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学习文章写作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喜欢看小说吗?都看过哪些小说?老师相机评价。

(二)木桥入境

1.情境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六课《桥》,这是一篇微型小说。齐读课题。

过渡:故事就发生在那个黎明前的夜晚,村庄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劳累一天的人们早已酣然入睡。忽然,一道闪电划过夜空,一声惊雷打破了村庄的宁静,狂风伴着暴雨袭来,洪水从山谷里咆哮而来,渐渐逼近了这座还在睡梦中的小村庄……

2.到底这是一场怎样的暴雨和洪水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画出描写暴雨、洪水的词语和句子,想一想这是一场怎样的暴雨和洪水?

3.学生交流,老师相机出示:

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引导:1.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场雨吗? 2.“像泼。像倒。”四个字,两句话,句子虽然简洁,却让我们感受到这场雨下得很大,大得就像水从天上——,而且很急,急的就像——。看来简洁的语言能给人丰富的想象。3.朗读指导: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这是一场大雨,指名读。雨很大啦,能再急一点吗?全班读。)

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引导:1.你感受到了洪水的什么特点?2.朗读指导:想象一下,受惊的野马狂奔而来的画面,再读一读!3.这洪水不仅猛烈,而且疯狂。一起读:“山洪咆哮着——” 4.方法指引:想着画面朗读,可以让我们身临其境!)

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引导:1.这洪水跳出的舞蹈美吗?不仅不美,而且还让人感到……。2.读出

1 你内心的恐惧。)

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引导:1.你感受到了洪水的什么特点?2.真令人毛骨悚然啊!)

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引导:这哪里是洪水,简直就是一个想吃人的——魔鬼。)

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引导:我们似乎已经闻到死亡的味道了。)

4.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这些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哪里是洪水分明就是张着血盆大口的——魔鬼!让我们读出内心的感受!

5.感受人群慌乱。

(1)洪水越来越凶猛,情况越来越危急,村民们可该怎么办啊!引读第三自然段。

(2)村民们找到出路了吗?出路在哪里?一起读(随即板书:木桥)。 (出示:“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3)引:虽是一座窄窄的木桥,此刻却是村民们逃生的唯一希望啊! 出示:“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如果是你,你会?所以人们——(引读),面对生的希望,谁都不愿意落在后面,所以——(引读)

6.大家就这样拥向木桥,可能会出现什么后果呢?看来,这座桥此刻充满了——危险。(板书:危桥)

(三)危桥入情(13’) 过渡:然而事实上村民们都逃了出去,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板书:老汉)

1.请大家默读课文7至23自然段,去找一找描写老汉语言、神态、动作的词语或句子,同时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待会我们一起来交流。

2.学生交流,老师相机引导。预设: 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引导:1.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汉?2.此刻老汉镇定得像——一座山,板书:镇定如山。3.正当人们六神无主时,你看到镇定如山的老汉,心里一定会感到——4.朗读指导,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这是一位镇定如山的老汉。不要慌,放慢语速,这样才能镇定如山。)

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走在后边!”

(引导:1.有时候标点符号也会说话,你们发现了什么?2.我们如何读好这三个感叹号?谁来试试?3.这哪里是在喊话,分明是在给村民们下达——命

2 令。老汉虽然嗓子沙哑,但这喊话却坚定得像一座——山!)

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引导:1.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生气、大公无私。2.生气:从哪里可以看出老汉生气?相机指导朗读。大公无私:说得多好啊,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正是由于老汉的大公无私,铁面无私,所以对于小伙子插队的行为他感到十分的——生气,甚至是愤怒。大家仔细读读这段话,你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老汉的愤怒?)

过渡:其实课文中老汉对小伙子不止一次吼道,大家发现了吗? 相机出示: 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引导:1.老汉两次向小伙子“吼道”,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你们体会到了吗?对比读:老汉生气地吼道——,老汉着急地吼道——。2.老汉还有两个动作也体现出了他不同的心情,谁发现了?先是把小伙子从队伍里揪出来,最后又用力的推上木桥,这分明是前后矛盾的两个动作啊!同学们怎么看? 3.总结:是啊,在群众面前,在命令面前,老汉铁面无私,无私得就像一座——山;把最后一丝生的希望留给儿子,又体现了他伟大的父爱,伟大得就像一座——山。板书:铁面如山,父爱如山。)

(五)断桥入心(28’) 过渡:就在老汉用力将儿子推上木桥的一刹那,突然,那座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一个浪头过来,也吞没了他。

此刻,狂风依旧,大雨如注,老汉消失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但他那沙哑而坚定的声音却一直回荡在黎明的夜空……

1.出示:

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走在后边!” 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2.回望:洪水无情人有情!虽然我们不知道老汉的名字,但他光辉的形象却留在了我们心里。让我们再次回顾这位英雄老汉吧!(出示:他像一座山。)在面对凶猛的洪水和慌乱的人群时,他从容不迫、临危不惧,镇定如山。读!在指挥过桥时,让群众走在前面,党员排在后面,自己和儿子则留在了最后,他大公无私,铁面如山。读!在最后的关头,将儿子一把推上木桥,他大爱无

3 言,父爱如山。再读!

3.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她丈夫和儿子(引读煽情)。此刻,天空一定不再阴暗,阳光也一定是暖暖的,原来桥的地方也一定是静静的。可是,我们的内心还能平静吗?

4.升华:是的,无法平静!无情的洪水不仅摧毁了文中的这座桥,也带走了英雄的生命,但我们心中却架起了另一座永恒的桥梁!能说一说你们心中都架起了一座怎样的桥?

六、文体入法(33’) 过渡:是啊,我们对心中的那座桥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被老汉的精神深深打动着。其实,这篇课文感人至深,除了它的故事情节外,作者在表达上也很有特色。你们发现了吗?

1.语言简洁: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篇课文的段落非常的多,而且每一段都很——短,有的甚至只有一句话,这就是微型小说的一个特点——语言简洁。

2.环境烘托:这篇课文共有632个字,光是描写暴雨和洪水就有138个字,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篇幅来写洪水和暴雨呢?是的,这就是微型小说的另外一个特点——环境烘托。

3.结尾巧妙:课文直到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也是微型小说的特点——结尾巧妙/巧设悬念。

4.示例: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篇微型小说: (出示:小小说《敲门声》)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 读完了吗?有什么感受?

5.激趣:这就是微型小说的魅力!下课后,推荐大家去读读这两本杂志,你们一定会收获更多知识和感动。出示推荐目录。

推荐第2篇:桥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6课

(第一课时)

普定县城关三小 杨文艳

一、教材分析:

《桥》是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这篇课文情节起伏,语言简练生动,在表达方法上有四个突出的特点: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用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本文的重点要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随文学习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品读重点词句,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老支书大山一般的人格,学习老支书在生死关头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能感受共产党和人民永远心连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课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的大意。

2、教师认真研读文本,结合新课程标准中高段要求,结合学生实情,制定教学策略。并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资源整合,自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桥吗?指几名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桥。你知道桥有什么作用吗?课件出示桥图片。

2、同学们,你们见到的桥都是我们能看得见的。那你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吗?课文中的那座桥你看得见吗?那座桥又有什么作用呢?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跟桥有关,板书课题。质疑:这又是一座怎样的桥呢?这座桥它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以上两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2、同桌合作交流,汇报。

(三)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

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句子是描写可怕的洪水的,用波浪线划下来。

(1)汇报勾画结果。反馈评价,读出洪水的可怕。

(2)老师也摘录了几个句子,请看屏幕上,请你们反复读读,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

(3)课件出示: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4)生自由读好后,选择一句你最能读好的读给大家听。 (5)教师相机引导:读到“受惊的野马”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跳舞”一词里,你读懂了什么?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声?是什么在逼近?

(6)看这些红色的词,让我们觉得洪水跟我们很亲近,而实际上你们觉得呢?给我们的感觉是……

(7)教师根据朗读适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大量使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的方法。

(8)教师过渡语。自由读三到十自然段。 【出示课件】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可是,东面……只有北面……。此时的木桥,就是一座(生命桥) 这座窄窄的桥就是全村人生的希望,他和全村人的生命紧紧连在一起。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串讲)

(四)聚焦老汉,体会老汉的党员大山形象。

1、同学们,现在的情景是洪水势不可当!村民们惊慌失措!如果一片混乱,将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在这危难时刻有一个人出现了,谁?让我们聚焦老汉,自由读读第6到13自然段,在势不可当的洪水面前,在惊慌失措的村民面前,老汉是怎么做的?请用横线划出描写老汉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从这些词句当中你体会到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勾画后交流)

(1)【课件出示】

◆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2)生自由读读这两段话。

(3)用一个字来概括老支书的特点——山。山有什么特点?老汉有这种沉稳坚定的特点吗?从哪里看出来。

(4)反馈交流,怎样的朗读才能显出老汉像一座山?

2、在这危难时刻,面对如此惊慌失措的村民,老汉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 (1)【出示课件】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谁排前面?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2)在这个危难时刻,老汉会如何下这道命令呢?指导读出急促而又坚定的语气。

(3)引导体会感叹号的效果及读好这段话。 (4)教师小结老汉的形象。

3、设置矛盾,体会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

(1)同学们,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请你们认真默读第14到2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的关键词。

【出示课件】

请你们把他们前后各自的动作对照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矛盾的地方吗?

这一“揪”是把小伙子从哪里揪到哪里?老汉犹豫了吗?哪几个词可以看出?(突然,冲)老汉揪得像大山一样果断,一起果断地读读。

后来,老汉与“揪”相反的动作是“推”。这一“推”,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

这一“瞪”,是小伙子对老汉的不满,不情愿。可是后来这一“推”,又是那么心甘情愿地把生的希望让给老汉。

矛盾之处(老汉:揪——推;小伙子:瞪——推)

(2)老汉和小伙子,他们说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满了矛盾。此时我们来看一下他们面临的情景,课件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木桥马上就要塌了。同学们,你们能读懂吗?在如此危急的时

刻,在生与死之间,他们其实做出的都是——

(五)悬念结尾,点明主题,寄托哀思。

1、音乐声中,出示文章的结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教师动情范读后让学生一起怀着沉痛的心情读读这段话。教

师顺势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设置悬念的表达方法。)

2、同学们,洪水无情人有情。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3、板书回顾,提炼主题。此时课题“桥”还仅仅是那座窄窄的木桥吗?你怎样理解这个题目?

4、教师小结老支书形象并点题。

(课件出示)他像一座山,一座屹立不倒的山。他更像一座桥,一座不朽的桥。

(六)关注现实,再现党员光辉形象。

1、课件:烈火中的永生——紫云自治县四大寨乡抗旱抢险牺牲的农民党员毛明举。汶川教师谭千秋。汶川大地震。

2、课件出示:党和人民心连心。

(七)布置作业:

1、去搜集我们身边英雄的感人事迹,和同学进行交流交流。

2、写一篇《桥》的读后感。板书设计:

16、桥

生命桥

老汉 儿子

简笔画木桥图

党群桥

推荐第3篇:桥 教学设计

《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按要求掌握生字。

2、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跌跌撞撞”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情朗读、品味句段含义,体会文章思想感情,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老共产党员临危不惧、无私无畏、不徇私情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生感受老共产党员临危不惧、无私无畏、不徇私情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法与学法: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领悟人物的情感和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把书打开,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

二、抓住言行、研读体会

1、这篇文章中出现了那些人物?这些人物中,哪个人物最令你感动?说一说你的理由。

2、师:是啊,这位老汉确实令人敬佩。假如让你写一篇作文,赞颂一位老人,你会给作文起什么题目呢?

3、本文作者谈歌却用“桥”作为题目,(板书课题)你有疑问吗?

4、如果对文章有了透彻的感悟,疑问自然就会解答。让我们一起边听课文朗读,边用横线划出描写老汉的语句,再有感情地朗读出来。汇报(课件:朗读和问题)

5、描写老汉的哪些句子深深的触动了你的心?把你的感受写在相应句子的旁边。

6、生汇报:

(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不说话的老汉会想些什么?) (2)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说话简短有力,连用三个感叹号,足以看出老汉话语的威严) (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老汉为什么冷冷地说?冷冷的是老汉的话,不冷却的是一颗为人民群众的心。)

(4)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冲、揪、凶得像只豹子”表现了什么?老汉揪出来的是谁?这意味着什么?他不爱自己的儿子吗?从哪里能看出来?)

(5)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如果他还来得及喊,他会喊什么?)

7、同学们的丰富体会令人感动、可文中老汉的高贵品质更令人感动!这位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能用一些四字词来形容他吗?(师相机板书:先人后己、不徇私情等)

三、感受险情、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文章中刻画人物形象常见的方法有: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此外还有环境的描写来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所以,文中的环境描写是为了突出老汉这个人物形象的。请大家将这些描写找出来做上记号,体会体会。(出示:找出文中描写大雨、洪水的有关句段,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师出示句子,哪儿写得好?这样写得作用是什么?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3、而在这危急的时刻,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背面有座窄窄的木桥。人们跌跌撞撞的向那木桥拥去。这虽然是一座窄窄的木桥,更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课件出示:用“这是一座窄窄的木桥,更是_______________的桥!”说话。)

4、如果没有老支书临危不乱、控制大局,后果将不堪设想。此时此刻,让我们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老汉,并尽量用上“桥”字,好吗?

如:“老支书,您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啊!”

“老支书,是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桥!” “老支书,‘桥’是你生命的象征!是你高尚人格的化身!”

5、文章以“桥”为题目,你知道答案了吗?

四、学习结尾、抒发情感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1、师朗读,学生再朗读。

2、文章为什么要在最后才交代两人的关系呢?(出乎意料的结尾,使老支书的形象更加高大,使“桥”真正富有寓意)

3、想象说话:想想她会和丈夫 ,儿子分别说什么?

4、本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你发现了吗?

出示:(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如课文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 (2)运用很多剪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如:“像泼。像倒。”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五、课后作业:小练笔“写一段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性格或情感。

六、板书设计

希望桥

老汉

生命桥

临危不惧、大公无私 英勇奉献、父爱如山

推荐第4篇:《桥》教学设计

《桥》教学设计

景县龙华镇台辛小学窦虹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等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以三组词语贯穿全文,将洪水肆虐、人们惊慌失措与老汉镇定从容形成鲜明对比。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平时思维比较活跃,但理解能力强、能以精练之语表达的学生不多,读书欠缺感情。对于五年级学生,抓住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的文章已有过多次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以前我们学过的有关“桥”的课文,都有那几篇?简要地说一说这几篇课文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如:《兰兰过桥》写的是新奇的潜水桥和塑料桥;《赵州桥》介绍的是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写的是海峡两岸人民用爱心共同救助一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16课关于桥的一篇感人的故事。请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初读课文,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生答:老汉、党支部书记

出示老支书的图片,从图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汉?

二、细读课文,感受洪水的“无情”

课题是桥,但是同学们不约而同的把目光集中到了老汉的身上,究竟老汉和桥之间有什么关系?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场灾难。

1、读课文,学习环境描写,感受洪水的可怕。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

2、交流:课件出示

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 (3)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爬)

3、分句读句子,正音,适机引导朗读。

第一句:这雨的很大呀,声音响点,用你的读来表现愈来愈大的样子。

第二句:咆哮一般指什么?(人暴怒喊叫)

这里什么在咆哮?洪水好像受惊的野马在咆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洪水来势凶猛。

A:找生读句子,分析后再让他读。 B:让生再读。 C: 全班学生齐读。

第三句:跳舞是很优雅的,这里是谁在跳舞?(洪水)这舞给你的感觉(可怕)这是什么写作方法。(拟人)这是魔鬼、是野兽、是死神在跳舞。读出这种感觉来。

第四句: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声?(凶恶的笑)是什么在逼近?是死亡啊!找生再读,大家注意他的表情。

第五句,这水舔到腰了,舔的你-----毛骨悚然,齐读句子。 总结:洪水的特点?(来势凶猛、可怕、凶恶、残忍〃〃〃〃〃〃)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短句,来写村民当时面临的环境。

4、过渡:同学们,听到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洪水正在不断地冲过来,灾情正在加重,此时此刻村民们有什么表现?让我们赶紧去看一看,让生找出村民当时的表现的句子。(课件出示)

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

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A:师范读,再指名读

B:从师生的朗读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村民?生答(紧张、惊恐、慌张、不知所措)

过渡:就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谁出现在大家的面前?(老汉)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呢?

三、品味语言文字,感受老汉光辉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一)自读课文

第7~23自然段,从老汉的外貌、语言、动作感受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请同学们用心读第7—2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老汉的语句,并在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写写批注、感受。(学生读课文,画句子,写感受。)

(二)讨论交流:

A、镇定、沉着的老汉。 过渡:同学们,你们几处描写老汉的句子?从那些句子中,你认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一下,随着洪水的变化老汉有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

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1)轻轻地读,用心体会,通过“拥戴”一词,可以让我们知道老汉在村民心中的地位是怎样的?(威望很高)

(2)从 “盯”字,你可以读懂老汉的心吗?“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在想什么?(相机板书:有序)

(3)理解“他像一座山”。

“山”给人怎样的感觉?(伟岸、高大、稳重……)老汉没有伟岸的身材,他的什么给人山一般的感觉?(相机板书:镇定)多么沉稳的老汉啊!面对着死亡的逼近——(生齐读)

从哪里还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人们对老汉的期盼?(“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人们像往常一样把信任的目光投向了他们拥戴的老汉,此时老汉又有什么表现呢?让我们继续往下读吧! 课件出示:

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来报名。” 好一个党员排在后边,谁排在了前边?(群众,老百姓……)在老汉的心中,一个党员就应该(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先人后己……)

透过三个感叹号,我们可以体会到了什么?(情况危急,必须有序:“排成一队”,“党员排在后边!”)

在洪水的狞笑声中,老汉喊到。(指名读)

洪水还在逼近,逼近,时间紧迫,请大家一起用力一点,响亮一些!让全村人都听见……(齐读) B、舍己为人的老汉

(1)透过老汉的镇定,你读懂老汉这个人了吗?如果还不能,那我们再往下读吧!

课件出示

 一百多号人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此情此景,你读后有什么感受?人们纷纷逃向了生的彼岸,只有老汉坚守在桥边指挥。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相机板书:忘我)

(2)是的,此时老汉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安全,一心想着他人!请大家把“忘我”的老汉读出来!(生齐读) C、铁面无私、不徇私情的老汉

过渡:老汉的镇定让乱成一团的人们受到了感染,那么他的“忘我”与“无私”是否也能感染到每个人的身上了!让我们再往下读!

课件出示: 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 “冲”、“揪”、“吼”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老汉此时此刻很着急、很恼火)

(2)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伙子是谁?老汉为什么这样恼火?他急什么?火什么?(此时,洪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了,情势十万火急,谁先走就多一分生的希望啊!在老汉心中,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相机板书:先别人后亲人)谁能走进老汉心里,读出他焦急、恼火背后的一颗爱民之心?(指名读)

过渡:洪水越来越大,木桥在大水的冲击下竭尽全力与老汉配合,把人们送到了安全的彼岸,它快受不住了……这时老汉又有什么表现呢?让我们再往下读吧!

课件出示:

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这句让我们读懂什么了?

(1)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儿子对父亲深深的爱。 (2)师:这一推推出了——父子情深。 (3)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互相推让。 课件出示: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1) 同学们我们分角色来朗读,再次感受这对父子之间深深的爱。

四、再读课文,突破难点,探究课题深意

(1)是谁救了一百多村民?(窄窄的木桥) (2)仅仅是那座窄窄的木桥吗?还有谁?(老汉) (3)他是一座怎样的桥?板书(生命桥、希望桥、跨越死亡之桥、党群桥)

五、研读文章结尾,领悟写法,激发情感

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chān)扶着,来这里祭(jì)奠(diàn)。

 她来祭奠两个人。  她丈夫和她儿子。

同学们,静静地听,听老师读。读到这的时候你惊讶吗?为什么?

1、自由朗读全文,想想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根据学生的理解和领悟,随机指导学生在课文中发现。(1)巧妙的设置悬念。讨论:课文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 (2)用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象。 (3)语言简练,语句简短。

三、小练笔,读写迁移,升华情感

(1)老支书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此时此刻我播放想献给老支书首一歌《为人民服务》来表达我对老支书的哀思与崇敬。

(2)播放歌曲《为人民服务》

(3)假如老支书是2015年 感动中国人物,请你为老支书写颁奖词。

七、作业布置

课堂延伸

课下搜集像老支书这样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故事。

推荐第5篇:《桥》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老师在教学《桥》这一课时,要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小编在此整理了五年级下册语文《桥》教学设计,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五年级下册语文《桥》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桥》是一篇微型小说。该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作者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设置了一个典型的环境,山洪暴发,人们只有唯一的退路——那座窄窄的木桥。从而以“水”的上涨为线索,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用一个普通老支书生命的一瞬间的闪光行为,使作品凸显出人性的美丽风采。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高年段学生特征,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

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情境,在场景的对比中理解人物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逐步深刻感受到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难点】

本文语言简短凝练,有效地烘托了环境的紧张,因此我把洪水飞速上涨时,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把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特点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前,我和学生要做好这样一些准备:

1、教师准备“表现山洪暴发、洪水肆虐情景”的课件。

2、学生收集有关山洪情形和危害的资料以及令自己感动的典型事迹,并认真读一读。

【设计特色】

这次教学的设计特色在于: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朗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所以学习《桥》时,我让学生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范读、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

2、双线并行,情景再现:

我会着力渲染环境的真实,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洪水的凶猛,将环境描写这一条线与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这一条线相结合,并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使老汉的英雄形象凸显得越来越美丽动人。

3、情法并重,读写结合:

在指导学生理解老汉的光辉形象中,我会结合文章的有关语句进行表达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的语言简洁明快、手法准确无误、结构跌宕起伏。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的环节来祭奠老汉,这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落实语言实践的活动。

【教学时间】

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逐步深刻感受老汉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精神,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程序】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分三步完成:

一、探究三个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1、探究问题:感受洪水肆虐与人们的恐慌:

语文教学中环境烘托到位,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因此,开课时我就将环境作为突破口,让生找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课件: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整节课就围绕洪水的凶猛拉开了帷幕。接着我引导学生抓住“像泼、像倒”“势不可挡”等词,感受雨水的凶猛和洪水的可怕,领悟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妙用,体会语句凝练所烘托出来的紧张气氛。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观看山洪暴发的课件,再次感受场面的紧张。《播放课件》接下来我指导学生在个人读透的基础上,进行排读,即先由一个组齐读,然后两个组齐读,最后全班齐读,形成一种越来越强的气势,读出洪水的势不可挡,读出形式的危急。然后,引导学生从读书联系到生活实际,体悟洪水到来时人们的害怕,教师设计问题: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员,此时你是什么感受?村民和你一样,也是惊慌失措。从而为下面反衬出老支书的高大形象埋下伏笔。这部分主要通过读来烘托气氛,孕伏情感。

2、探究问题:感受在死亡紧逼时,老支书的从容镇定:

你觉得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在书上勾画出最让人感动的语句进行批注,然后全班交流。

⑴交流感动之一:老支书的第一次壮举: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教师设计问题:老汉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他当时是怎么做的?

为引起学生的共鸣,我范读7、8自然段: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让学生思考刚才还是跌跌撞撞、乱哄哄的人们,为什么此时停住脚,望着老汉?感悟“他像一座山”中“山”的含义。将危险的进一步逼近、人们的恐慌与老汉的表现对比起来读: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人们跌跌撞撞地向木桥拥去。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⑵交流感动之二:出示课件: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为什么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当时已出现了怎样的情况?

(对照读描写环境的句子: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⑶交流感动之三: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通过读和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悟出:看似矛盾的举动,实际上包含了老汉为了大家舍小家,为了儿子舍自己的无私胸怀。这时,老汉的崇高精神进一步得到升华。也为下一环节的写话练习和理解题目“桥”的含义作了铺垫。

在学习三次感动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为了鼓励学生读出人物的情感,教师评价性的语言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的读得较好的地方,教师可以分别给予“你命令的语气读出了老汉的镇定”,“你能把老汉读成一头豹子”,“你读出了老汉舍己为人的精神”等评价。

3、探究问题3:感悟环境场面描写与表现人物品格的联系:

本文要歌颂的人物是老支书,为什么作者却要花那么多笔墨去写洪水、木桥、村民?这是作者将环境场面描写与人物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怎样让学生掌握呢?我采用抓住两个对比来突破:第一抓环境的险恶与老汉的沉着形成的对比,第二抓群众的慌乱与老汉的镇定形成的对比,从而反衬出老汉顶天立地的人格。

二、揭示课文悬念,深化文本感悟

1、五天以后,洪水退了,这时发生了什么事?教师引读,学生接读最后一部分。让学生悟出这样结尾的好处?从而感受作者设置悬念这种表达方法的奇妙之处。

2、通过朗读、感悟、交流,让学生领会此时课题的“桥”不仅仅是那座窄窄的木桥,它更是老支书用自己的身躯架起的生命之桥!至此,顺利突破了课文的难点,老汉的高大形象也跃然纸上。让学生“情动而词发”,带着感动,带着敬佩,带着深切的怀念,写几句为老支书祭奠的话,既深化了老汉的精神,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三、小结表达特点,阅读拓展延伸

1、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⑴是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相结合。

⑵是设置悬念。

⑶是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⑷是语言简短。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所以,让学生学习一些表达上的特点,也是第三学段的孩子所必须掌握的。

2、语文学习是课内长骨,课外长肉,因此我设计了拓展阅读的环节:推荐的文章有《丰碑》、《“诺曼底号”遇难记》、《一个降落伞包》等。课后的拓展阅读能让学生总结这类课文的特点,更好的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而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以课文为中国,进行辐射阅读,把书读厚。

五年级下册语文《桥》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布局谋篇、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相结合的表达特点,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及木桥发生的变化,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的人格与精神。

3、积累课文特色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及木桥发生的变化,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的人格与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桥》,谁想读一读课题?

1、学生读有关描写洪水的句子,感受场面的可怕。

交流文中描写洪水的语句,并进行阅读指导:(课件出示)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想象: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心情?带着这种心情齐读第六自然段,以感受村民的惊慌,恐惧、

2、指导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出洪水的肆虐与人们的恐慌。

3、感受老支书的壮举

思考:就在这性命忧关的时刻,一位老英雄挺身而出,让人敬佩,让人感动的事情出现了,请学生在书上勾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作出批注,你觉得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全班交流。

4、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思考:老汉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他当时是怎么做的?)

指名读7、8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启发想象:刚才还是跌跌撞撞、乱哄哄的人们,为什么此时停住脚,望着老汉?感悟“他像一座山”中“山”的含义。说明了他具有什么精神?

再次读读老汉喊的那句话

5、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一句,可启发学生结合文中79页的插图,观察老汉的举止、神态)说说从老汉“冲揪吼”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对照读句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当时又出现了什么样的情况?说说你从这句话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探究老汉内心:联系上文的“他揪出小伙子”,这时,又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让学生悟出:看似矛盾的举动,实际上包含了老汉为了大家舍小家,为了儿子舍自己的无私胸怀。这时,老汉的崇高精神进一步得到升华。也为下一环节理解题目“桥”的含义作了铺垫。

6、感悟表达手法

总结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比如:设置悬念;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简短;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相结合。)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一些表达方法。

五年级下册语文《桥》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各地遭受洪灾、雪灾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以及众志成城的伟大力量。

老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桥引出课题

板书“桥”,看到“桥”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估计学生可能会说赵州桥、黄河大桥等。)

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有形的桥,还有一种桥是无形的,它看不见,摸不着,只有用心才能体会到,你知道这种桥吗?(A、北京奥运会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桥;B、书籍是知识的桥;C、书信是联系的桥;D、悄悄话是心灵沟通的桥。还有友谊桥、思念桥等。)

今天,我们就学习以桥为题目的第16课。

二、整体感知课文

通过预习,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感受情势危急

(一)桥窄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桥,可课文中真正写“桥”的句子很少,这是一座怎样的桥?(窄窄的桥)

出示句子:“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这座桥窄到什么程度?(只有一个人的宽度,一百多号人过桥必须排成一队)

2、同学们,再读这句话,你还体会到什么?

(从“只有”体会到是唯一通往村外的路。)

那南面呢?(被洪水淹没。)

小结:此时的木桥承载着全村一百多号人的生命,它是一座逃生桥,没有这座桥,全村一百多号人将难以死里逃生,但是,光有这一座桥,全村一百多号人就能顺利逃生吗?让我们看看当时的情景。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

2、交流:生读找到的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师相机出示: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6、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请学生读一读,比一比,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随着时间的变化,洪水在凶猛上涨,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谁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学生试读、指名读。)

3、前两句很明显是比喻句,而后4句是什么句?(拟人)

拟人就是把洪水当作人来写,可我怎么读也感觉不到是人的动作或神情,你来读读倒像是什么?(像魔鬼、像猛兽、像死神)

引读:同学们,山洪来了,看魔鬼在跳舞——

听!魔鬼凶恶的笑声——

看,猛兽毫无顾忌的伸长了舌头——

啊!猛兽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同学们,洪水在上涨,灾情在加强,时间不等人啊,时间就是生命,此时此刻,村民们怎么样了?请同学们划出来。

出示句子: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同学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来形容村民们此时的情景?

(惊慌失措、大惊失色、手忙脚乱、惊恐不安、惊心动魄、提心吊胆、魂不守舍、心急如焚、群龙无首)

让我们一齐把村民这种慌乱的情景读出来吧!

[评析:此环节从桥窄、水猛、人慌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感受当时的情势危急,且在读——划——议——读中引发了学生情感的共鸣,把学生带入了文本情景。为进一步理解老汉的英雄行为做好了铺垫。起到了很好的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作用。]

四、体会英雄言行

过渡:同学们,此时此刻,洪水势不可挡,村民惊慌失措,乱作一团,面对这年久失修的窄窄的木桥,能不能顺利逃生?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那位令我们感动的老汉,挺身而出,搭建了一座让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大段(第7自然段到课文最后),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学生自学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相机出示句子。

(1):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A、逃生是人的本能,这位老汉第一个来到桥头,站在那儿,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干什么?

B、他长得什么样?(清瘦)为什么还像一座山?山给你什么感觉?(无私无畏,沉默,镇定,奋勇献身)

C、指导读出感情。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A、三个感叹号你体会到什么?(老汉的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传出来的声音像山一样,坚定、有力、威严!)

B、谁能读出这份感受?

C、“党员排在后边”为什么?(党员应该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的党员才是人民群众的一座靠山啊!)

(3)对儿子

过渡:危难关头,老汉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更令我们震撼的是洪水面前他是怎样对待他的儿子的?

A、指名读15—23自然段。

B、出示: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背景是老汉揪小伙子的图片)

同学们面对此情此景,你想说点什么?(他是你的儿子,让他走吧;老汉的精神;)

老汉这一揪,很可能把儿子从生命线上揪到死亡线上,老汉犹豫了吗?为什么揪他?(体会老汉毫不犹豫、不徇私情的崇高精神。)

C、老汉的揪和推;小伙子的瞪和推,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呢?老师出示以下句子并引读,学生想象并交流省略号的部分。

1、父亲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儿子啊……

2、儿子瞪了父亲一眼——父亲啊……

3、儿子推了父亲一把——父亲啊……

4、父亲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啊……

D、出示改好的句子(把15—23自然段文中的“老汉”改为“父亲”,“小伙子”改为“儿子”):同学们让我们怀着深深地敬意再来读这段话。(指名读)

(4)升华情感,理解桥。

A、再次出示:“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同学们,现在你明白了全村人为什么都拥戴这位老人了?

(引导学生总结,老汉在生死攸关的险境面前表现出的英雄言行值得人们拥戴;进一步想象以前人们为什么拥戴他?他是连心桥、关爱的桥、致富桥等。)

B、是啊,谁又忍心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就此离开呢?一位老太太还在等着您,等着他的儿子呢?难道你不是第一个来到桥头的吗?难道你就不能放手让自己的亲生儿子过去吗?(课件出示图片,并画外音: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儿子也是一名共产党员!)

出示并齐读:您是一名党员,是您用自己无私的人格搭建了一座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将村民从洪水中救出!您是一名党员,是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桥,将党和人民群众紧密相连!

C、同学们,让我们饱含深情地齐读课题。

[评析:抓住“拥戴”一词,不仅体会洪水面前老汉的行为值得人们拥戴,更进一步想象以前他的所作所为,体会他是“桥”的含义,情感上水到渠成。再通过老师的渲染、话外音及齐读,学生自然而然地很好地理解了课题。]

五、拓展升华主题

1、同学们,文中的老汉虽然没有名字,但他会让我们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比如……

2、作业

生活中有许多足以感动中国的人,课下可去读一读他们的事迹。

推荐第6篇:《桥》教学设计

16.桥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号人很快排成一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6 《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会认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在朗读中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

2、学生分析课文交流讨论,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3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在品味语言中深刻感受老汉在危难前沉着镇定、临危不惧、无私无畏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课前准备:课件(有关洪灾的录像片段、重点的句子)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课时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生会认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2.由关键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感受洪水肆略的危险情境。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词并概括文章。

教学难点:在情境中体会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洪水肆虐的情景吗?我们一起来感受以下。课件出示录像(带声音的洪水肆虐的情景)。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洪水凶猛的场景,我听到了洪水咆哮的声音,我想到了危在旦夕的人们。 师:洪水真是凶猛可怕,如果是你遇到这种危急的情况,你会怎样做? 生:我会跑到地势高、安全的地方求生。

师:危难面前,每个人都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今天咱们认识一位老支书,看看他又是怎么做的?翻到课本78页,我们学习16课《桥》。

(设计意图:“未成曲调先有情”,让学生一下子到情境中,带着疑问进入学习,同时激发学习兴趣)

二、分析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1)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课堂交流

3、检查字音、字形

(1)读词正音: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呻吟、搀扶、祭奠、势不可挡、跌跌撞撞 (注意“肆”、“奠”的写法)

(2)初知大意:师:仔细看看这些词,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词分别都是形容谁?) 生:洪水 老汉 木桥 (师板书)

师:谁能围绕洪水、老汉、木桥这三个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生: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自己和儿子最后却被洪水卷走了。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时,真正将字词的教学融进了初读课文之中,训练了字词又概括了文章)

师过渡:让我们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可怕的一幕。

三、讨论

1、默读课文1—6自然段,划出文中描写洪水(或雨水)可怕的句子。

2、汇报交流谈体会,感情朗读促感悟:

课件出示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师:“像泼。像倒。”写出了什么?

生:不仅描写出雨水之“大”,而且表现处雨水的来势凶猛。

师指导朗读:(重读“像泼、像倒。”)

课件出示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师: “咆哮”是什么意思?

生:指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 师:比较“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生:第一句好。因为课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洪水来势凶猛、可怕

师指导朗读(读出洪水的凶猛)

课件出示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师:“跳舞”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生:拟人,洪水疯狂。

(设计意图: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山洪的凶猛,时间之紧迫,为体会老汉精神奠定基础。) 师过渡:洪水如同猛兽一般向村子袭来,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屋,死亡正在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同学们,假如你此时就在现场你会有什么感受?

生:紧张、害怕,想逃跑。

师:你能想象一下人们命在旦夕时的样子吗? 生:让人恐惧

师:是的,洪水让人恐惧,那么村子里的人又是如何反映的呢?你从哪里知道的?用一个词形容人们的表现。

生: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生:惊慌失措 (师板书) 师指导朗读(读出紧张)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危急时刻人们恐慌的表现,让学生进入情景,以更好理解课文中人们惊慌失措的表现,感受当时情况的紧急。)

师:课文的题目是桥,但文中真正写桥的句子很少,你看到了怎样的桥? 生: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师:“窄”和“窄窄的”有什么不同?

生:只是一座每次只能通过一人的独木桥。 师:“只有”这个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这是唯一的一座桥,更是洪水中唯一的希望。

(设计意图:由“桥“入手切入文本,感受桥窄,且是唯一出路,直奔教学的重难点。)

师:求生是人的本能。但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

生:死亡

课件出示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师:读着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洪水像魔鬼一样露着狰狞面目

师指导朗读(把像魔鬼一样露着狰狞面目的洪水读出来。)

师:同学们,死亡正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面对毫无秩序的群众,作为一个村支部书记的老汉他又是怎么做的?下节课我们继续探学习。

四、布置作业

(一)、抄写词语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感悟中朗读,读出语言的情境。 1.学生分析结构,交流讨论,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2.学生从描写老汉的语句中感悟老汉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从描写老汉的语句中感悟老汉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山洪的可怕,人们的惊慌失措,情况非常危急。这时老汉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样做?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分析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令自己感动的语句。2.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高,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课件出示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联系洪水所达到的程度想想老汉为什么这么说?作为村支书他想到了什么?生:指挥大家让老百姓先过,党员在后。

师:急着逃生的人们有没有听从他的指挥?从文中找出依据。

生: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师:为什么急着逃生的人们见到老汉会停住了脚步,听从老汉的指挥?

生:老汉受人们拥戴

师: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临危不惧

舍己为人 (师板书)

课件出示2: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师:划出句子中的动词。生:冲、揪、吼 师:可以把“揪”换成“拉”吗,为什么? 生:不可以,揪看出了老汉的着急和生气。 师:老汉为什么要揪出小伙子? 生:因为当时的情况万分危急,要把生的希望让给村民们,同时也避免再次陷入慌乱。 师指导朗读。(读出老汉的急、气得心情) 师:读到这里你觉得老汉又是个怎样的人? 生:秉公办事

大公无私 (师板书)

课件出示3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同学们最后只剩下两个人了,为什么还你推我让的? 生:把生的希望让给对方

师:当时已经出现了什么情况?

生: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死亡已在眼前 师: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逼近。此时老汉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意味着什么? 生:想让小伙子活下去。 师指导朗读(重读“用力”) 师:这就是他们拥戴的老汉

(设计意图:分析句子突出老汉的精神,在学生心中树立老汉的形象。)

三、讨论

师:村民们得救了,老汉和小伙子却死了,最后一句话你明白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老汉是小伙子的父亲。我感受到了老汉的大公无私。 师:最后老汉的儿子死了,老汉不爱他不关心他吗? 生:不是,老汉想让他活下去。

(设计意图:文章真正结尾的出现,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颤,营造了为英雄壮举而深深叹服的氛围,提升了文章的主旨。)

师:英雄远离了我们,亲人更是肝肠寸断。同学们,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生:老汉是一位英雄,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说感受,进一步加深对老汉精神的感悟。)

师过渡:我们都被老汉感动了,老汉这一形象如此生动的出现在我们眼前。作者能如此真实地再现这一幕,就是因为他在表达上独具特色。小组讨论,有什么发现。

小组交流:1.运用了大量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象。

2.课文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3.语言简练,语句简短。

师总结;a.巧妙的设置悬念。

b.用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象。 c.用上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本文正是运用这些恰到好处的表达方法,才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作者成功塑造了老汉这一无私无畏的共产党员的形象。本文写的是老汉,可为什么要以“桥”为题呢?你看见了一座的桥?

生:爱心桥,生命桥,献身桥

师:生命桥这个词说的特别好,一座桥连接的是生命。板书:生命桥。 师:让我们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老汉,并尽量用上“桥”字,好吗? 学生(思考):①“老汉,您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啊!”

②“老汉,是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桥!”

师总结:这是汉把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这是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的一座不朽的桥梁,是党以汉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解决本课的难点,让学生深入思考,从更层挖掘文章的主题思想)

四、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或写写你所知道的像老汉一样的人。 板书设计:

16 桥

洪水

老汉

人们 势不可当

临危不惧

惊慌失措

舍己为人

秉公办事

大公无私

生命桥

推荐第7篇:《桥》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桥》这篇课文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以及文章的结尾上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课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因而设计教案时,我首先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然后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悟文意,再从重点词句入手,让学生与作者、与文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最后回归整体、升华情感,使学生水到渠成的理解题目所蕴涵的深意。

二、教学课题:《桥》

三、教材分析:《桥》是谈歌先生的一篇小小说,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老支书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的指挥村民们踏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也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四、教学方法: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五、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并能正确认读“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调整情绪:(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的几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2.激发兴趣:

课件为我们展示了各式各样的桥。曾经有一个村子,村子里有一座窄窄的木桥,桥虽窄,却是村民们通往外界的一条重要通道。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黎明,这座桥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这究竟是场怎样灾难的呢?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把握。

1、检查:(课件出示) 指名认读词语: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学生识记字形: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2、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相机板书“洪水 老汉 村民”。

(三)以读促悟、品味语言。

1、过渡:当你看到“洪水”两个字,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汇报交流 :(随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句一: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像泼。像倒。”说明什么?你能读出雨势之大吗?

句二: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咆哮”是什么意思?“势不可当”呢?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句三: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句四:水渐渐窜上来,放肆的舔着人们的腰。 “放肆”说明什么?

句五: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4、这几句话是什么描写?说明现在是什么情况?

5、想象体验

课件播放,教师叙述:洪水如猛兽般席卷了整个村庄,农田被淹没了,房舍被冲毁了,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可在田间地头劳动了一天的人们还睡得正香呢。突然一声惊叫,大家翻身起床,却一脚踩在了水里,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会是什么感受?当时被惊醒的人们有什么表现?(学生自由发言。)

6、找出文中描写人们惊慌失措的有关句段,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过渡:洪水像恶魔般在路上舞蹈,露着狰狞的面目,人们惊慌失措,极度恐慌,唯有一个人是例外的,他是谁?他此时又是怎么表现的呢? 2.浏览课文,老汉的哪些表现让你感动? 3.学生自由读文, 4.全班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感动一: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老汉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为什么说他像一座山?) ①连日来的大雨,让老汉揪心啊,他整夜整夜地睡不着,可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看着你拥我挤的村民,老汉沙哑地喊话„„ ②在洪灾来临时,老汉第一个赶到了那座木桥——全村人逃命的唯一通道旁,他想:“我不能丢下我的村民不管!”他站在桥边,沙哑地喊话„„

③面对跌跌撞撞的村民,老汉冷静地想,这么乱可不行,我得控制局面,指挥他们逃生,于是他沙哑地喊话„„) 老汉的这一喊,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

感动二: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吼”说明什么?谁能读出这种语气?老汉为什么要这样做?) 老汉看到一个小伙子挤到了前面,他觉得在灾难面前任何人也不能例外,他冲上前去,从队伍里揪出了小伙子,吼道„„

感动三: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此时发生了什么情况?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①到最后只剩下老汉和小伙子两个人时,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大声吼道„„

②木桥在呻吟着,眼看着就要塌了,老汉用力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大声吼道„„

5.虽然老汉竭尽全力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但小伙子还是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可就在这一瞬间,一个大浪无情的把老汉也吞没了。让我们怀着一颗崇敬之心。齐读最后四自然段。谁能把这四个自然段再读一读? 6.原来,被老汉从人群中揪出的小伙子正是老汉的儿子!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这一画面!(出示课件)哪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面对老汉在生死关头作出的重大选择,你觉得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堂总结:

当个人利益与大家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老汉毅然选择了“先人后己”!“舍小家而顾大家”!英雄就这样远离了我们,但他的崇高的人格魅力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里。此时此刻,你觉得课题的“桥”还仅仅是那座窄窄的木桥吗?这个“桥”字还包含了哪些含义?

是呀,在面对灾难时,老汉像一座山,一座屹立不倒的山,他更像一座桥,一座联结生命的桥。他用自己的行动为村民搭建了一座跨越死亡的救生桥,更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在党和群众之间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心桥!

板书设计:

16、桥

(架起了一座生命的桥)

老汉 洪水 人们

(像一座山) (惊慌失措)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如此震撼我们,是因为它的思想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因此在上课伊始,我直入主题:那是一场怎样的灾难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接着在“以读促悟、品味语言”的教学环节中,先让学生画出课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句段,说出原因,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从而升华对老支书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在“回归整体,升华情感”的教学环节,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你觉得老支书是怎样一个人?二是你觉得课题的“桥”还仅仅是那座窄窄的木桥吗?这个“桥”字还包含了哪些含义?巧妙地突破了难点,让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题目的深刻含义:老支书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架起一座生命桥,一头连着群众,另一头连着党,老支书是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

整堂课上,学生情绪被充分调动,一次又一次地感受着老支书人格的魅力、精神的伟大,在诵读声中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都得到震撼与净化,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推荐第8篇:桥教学设计

1、你见过那些桥?雄伟的桥,漂亮的桥„„今天让我们来看一座特殊的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学完课文再告诉我吧。

2、朗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你们读得很认真,这些生字词你们都认识了吗?谁来读一读? 咆哮 狞笑 放肆 没腿深 窜上来 清瘦 拥戴 沙哑 豹子 呻吟 发抖 塌

仔细看看这三组词,你发现了什么?在三组词语前分别出示:洪水 老汉 木桥谁能围绕洪水、老汉、木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的题目是桥,但文中真正写桥的句子很少,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桥的句子?这是一座怎样的桥?(“窄窄的” “只有”这是唯一的一座桥,更是洪水中唯一的希望。)

5、和着唯一的的希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什么?对,是洪水,是肆虐的洪水,是一步步逼近的洪水。读1-5自然段,划出描写洪水的句子,反复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6、“像泼。像倒。”这两个词有什么特点?把这两句话换成一个词语,可以换什么?(倾盆大雨、瓢泼大雨)对比着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紧张)

7、“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狞笑”,那是一种怎样的笑?读到这个词你仿佛看见了什么?“跳舞”,这还是我们平常所见的优美的舞蹈吗?这是一种怎样的舞蹈?

8、“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你读出了什么?

9、这四句话,有的把它比作野马,有的给了它人的神情或动作,可老师怎么读,也感觉不出这像人,到像是——(魔鬼,恶魔、野兽,猛兽禽兽、死神等)谁来读一读?

10、面对这样的洪魔,你感受到的是什么?村民们的感受是什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11、生死攸关,危在旦夕,这一群人惊慌的涌向那座窄窄的木桥,后果是什么?

12、是谁制止了这样的局面,是谁改变了这样的局面?那只是一个清瘦的老汉吗?那仅仅是一位普通的老支书吗?课文中的哪句话,不仅让乱哄哄的人群停了下来,也同样震撼了你的心灵?

13、读课文7——15自然段,边读边写下你的体会。你从哪些句子读出老支书就是一座山?

14、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能想象这位党支部书记为什么赢得了村民的拥戴吗?

15、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读读这段话中,你觉得哪一个字最能让你感觉老汉像一座山?(盯!)他想用眼神告诉人们什么?这是一怎样的目光?(这是威严、冷静、沉着的目光,这样的目光如山般的镇定!)读出这种镇定吗?

16、“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从老汉的喊话中你读出了什么?看看这句话的标点,你发现什么吗?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像老汉一样喊一喊。

17、“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从这句话中你又感受到什么?(老汉的威望很高,威严如山)

18、从老汉的神情,话语,行动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镇定自如,指挥有方的老汉。他就是一座山,一座巍峨的高山。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些写句子,感受老支书如山般的镇定、坚定和威严。

19、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怎样的动作是揪? 从这个“揪”字中你感受到什么?你知道老支书揪的是谁吗?你知道老支书这一揪的后果吗?怎么知道的?

20、多么令人震撼的结局,你想到了吗?像山一样的的老支书算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吗?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呢?面对亲生儿子,他可以选择不揪,可是他没有。

21让我们回到父子俩在木桥前相遇的那一刻。把文中的老汉换成父亲,把小伙子换成儿子,我们合作读读这段文字,相信大家会有更深的体会。老师读叙述的语言,你们一起读父子俩说的话。 父亲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吼道:生:“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边去!”

父亲揪得可是自己的儿子,可是他有一丝丝的犹豫吗?那就再凶一些!生再读“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边去!”

你是我的儿子,更是一名共产党员。生再读:“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边去!”

儿子瞪了父亲一眼,站到了后面,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的呻吟。水爬上了父亲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父亲和儿子。儿子推了父亲一把,说:生:“你先走。”

儿子此时特别希望父亲通过木桥到达安全的彼岸。再读---生: “你先走。” 再不走就来不及了。父亲吼道:生:“少废话,快走。”

父亲此时唯一的念头就是让儿子脱险,他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把儿子推上了木桥。读---- “少废话,快走。”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儿子被洪水吞没了。父亲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父亲眼瞅着被洪水吞没的儿子,他喊什么?多少话涌上心头,多少话想诉说呀,然而大爱无言,老汉无语,所有的这些他只是深深的藏在了心里,他是一位最伟大的父亲,全体村民都是他的孩子啊!

22、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这个老汉,这位父亲,这位老党员连同那座窄窄的木桥都被洪水带走了,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用自己的生命为全村人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在全村人的心中,这位老汉,这位父亲,这位老党员就是一座永不坍塌的桥。让我们再读课题。带着你的敬意、深情地读课题;

23、五天过后,山洪退了(擦去板书“山洪”),老支书牺牲了(擦去板书“老汉”),儿子被洪水吞没了(擦去板书“儿子”)窄窄的木桥被洪水冲毁了,但是还有一座桥,却永远无法从我们的记忆中抹去,永远屹立在我们心中,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再读课题,把你的敬意,你的哀思,你的深情读出来。

24、同学们,假如你也前来祭奠人群中的一员,你也曾亲身经历了这无法忘却的一幕,你会说一句怎样的话,来祭奠这位老汉呢?拿起笔,请你写下来。

昔日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老支书虽然走了,但是他是矗立在老百姓心中的一座高大的丰碑。生活中,正是有了这么多像老支书这样的好干部,好党员,好父亲,在洪水面,在非典面前,在雪灾面前,在地震面前,涌现了那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洪水面前的李向群,非典时的白衣战士叶欣,地震时为保护学生而牺牲的谭千秋老师,他们用自已的行动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的的内涵。

推荐第9篇:桥 教学设计

《桥》教学实录与反思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关于桥的文章,我们学过哪些呢? 生:《兰兰过桥》《赵州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兰兰过桥》让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高科技的桥;《赵州桥》让我们见识了桥的坚固美观,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告诉们台湾同胞和大陆同胞用爱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那本文写的又是一座怎样的桥呢?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说

师:你真会读书,已经准确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讲的就是在突如其来的洪灾面前,一位老汉为了救大家牺牲了自己和儿子的感人事例。

二、品读感悟、升华情感

师: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文中有很多暴雨和山洪的描写,请大家找出这样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生自由读句子,师巡视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画出了不少句子,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这场暴雨和山洪的特点吗? 生:大、猛、狂„„

师:作者是怎样表达的,才让我们有这样的感觉?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生读句子

师:这些描写暴雨和山洪的句子在表达上就很有特色,我们来看一看。 出示句子: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6、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看看谁的反应快。请听题。哪一句中有最简短的句子。 生:第一句。

师:在哪读出来。 生齐:像泼。像倒。

师:两字就是一句。读读,有什么感觉? 生齐:像泼。像倒。 师:读得再有力些。 生齐:像泼。像倒。

师:泼得再快些,倒得再猛些。 生齐:像泼。像倒。

师:看!简短!却写出了雨的力度。短而有力,就是文章的表达特色。 师:作者还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呢?自己读读句子,相信你一定能发现。 生自由读句子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谁来说? 指名说。

生:比喻和拟人。

师:你会读书,会发现。哪个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读: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师:咱们都来读一读这句话。换一种方式,找三个同学分别读前三个小句,最后一小句全班一起读。 生读句子

师:洪水的来势怎样? 生:凶猛。

师:从哪体会到的? 生:咆哮、狂奔„„ 师:能把洪水的来势之凶读出来吗?谁来? 指名读句子

师播放视频、旁白:同学们看!来势汹汹的洪水,向村庄床、狂奔而来,速度越来越快,声音越来越响„„ 师:此时你有什么感觉? 生:可怕,洪水挡不住了„„

师:把这种感觉放到句子中,我们一起再来读。 生齐读

师:真好!已经把洪水的来势之凶表现来了。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看出作者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你们从哪儿看出来的?谁来说一说? 生:跳舞 狞笑 放肆地舔着 爬上(变色)

师:这里作者明明把洪水当作人去写。可是我们读者读者,却觉得它更像什么? 生:魔鬼、猛兽„„

师:洪水在跳舞,死亡在逼近,你们感觉到什么? 生:洪水很可怕„„

师:把你的感受再送进句子中读读几句话。(配乐) 生齐读这四个句子

师:读了这几句话,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慢慢地——上升;灾情在不断地——加剧。面对如此可怕洪水,人们的表现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至6自然段,想象以当时的情景。(出示3--6) 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读懂了吗? 生:读懂了。

师:此时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念头,都会有逃生的欲望。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员,你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用一个词说说你此时的心情吧! 生:心惊胆战,心急如焚„„

师:是呀!咱们都在逃亡之中,咱们每个人都手忙脚乱了,咱们每个人都想赶快逃出这个危险的地方。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变色) 师:这是一群怎样的人?生: 师:这是一座怎样的桥?生:

师:一百多号疯了似的人,一起拥向那座窄窄的木桥,此时,你最担心的是什么? 生:木桥会不会塌

生:人们会不会从桥上掉下来

师:我们担心也正是他们的老支书的担心。

师:同学们看第7段(出示: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谁来读? 指名读

师:“拥戴”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生:拥护推戴。

师:老支书为什么会得到全村人的拥戴呢?同学们想象一下,平时,老支书可能是怎样对待村民的?谁来说? 找生说

师:同学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就从这段话中,你还能读出老支书受到拥戴的原因吗? 生:镇定

生:临危不惧

生:他早就站在木桥前,他可以先走,但他没有

师: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是啊!如此沉着冷静,一心为民的老支书,怎能不受到全村人的拥戴呢? 师:请同学们读读7—13段,找一找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村民的确非常拥戴老支书,并说说理由。(出示) 生自由读书

师:谁来说说。指名说

生读: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变色)(生说理由) 生读: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变色)(生说理由) 师:依次是什么意思? 生:一个个按顺序。

师:他们是按照什么顺序? 生:党员在后,群众在后。 师:人群本来怎样? 师:乱哄哄,你拥我挤„„

师:你拥我挤的一百多号人在听到老支书的喊话后,很快排成队依次奔上木桥,可见老支书的话在人们心中的分量多重。在这些惊恐万分的村民心中,这位老汉——他们的老支书就像一座 山 (生填) 师:出示: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师:文中描写老汉的外貌只用了一个词,哪个词? 生:清瘦

师:老汉是那样清瘦,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高大,魁梧,而这里却说他像一座山,这是为什么?(指名说) 生说

师:是啊!人们在山洪爆发时惊慌失措,老支书却沉稳,果决地指挥村民逃生,在村民心中他就是一座山,看到他,村民就看到了生的希望。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7、8段,感受老汉山的形象。生齐读

师:灾情越来越严重,人们危在旦夕,老支书又是怎样指挥村民逃生的呢?请同学们默读14—23段,画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在旁边谢谢你的体会。(生默读写体会,师巡视)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不仅画出了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还写下了自己的体会,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谁先来。 生读: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生:我觉得老汉没有私心。

师:好一个没有私心,你从那体会到的?

生:“揪”这个字让我体会到他心里装着村民的安危,却生气的。揪出自己的儿子。 师:你体会得很深刻,是啊!他揪出的是儿子生的希望,还可能是儿子的命啊! 师:谁来读读,读出老汉凶得像只豹子。(指名) 生读句子

师:同学们这个“后面”(变色)是指? 生:队伍最后面。

师:可以看出老汉对儿子要求非常—— 高 (生填) 师:谁再来读,读出老汉对儿子要求非常高。(指名) 生读句子

师:在危急时刻,老支书心系村民,他的确是一位值得拥戴的老支书。 师:我们接着交流,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生读: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生谈体会

师:儿子爱着自己的父亲,面对自己生死,他把生的希望推给了父亲。 师:还有让你感动的地方吗?我们接着交流。

生: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生谈体会。

师:作为父亲当然深爱自己的儿子,关键时刻,他毅然把生的希望推给儿子。 师:出示: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个“吼”字?这里的“吼”与前面的“吼”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谁来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生说不同

师:你说的很到位,谁出了两个“吼”字的不同。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段,男生读老汉生气的“吼”,女生读老汉爱儿子的“吼”。 生读句子

师:此刻老汉在你心里仅仅只是一个一心为民的村支书吗?他还是一个 (生填)的好父亲。

师:就在父亲竭尽全力推儿子上木桥的那一刹那,那木桥却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

师:他可能要喊什么? 生自由说

师:千言万语还来得及吗? 生:来不及了

师:一切都来不及了,一个浪头打来,老汉也被洪水吞没了,我们的眼前只有一片白茫茫„„ 师配乐动情读:出示: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师:什么是“祭奠”?(指名说)

生:“祭奠”就是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悼。

师:“祭奠”就是怀念死去的人。我们谁来读老太太来祭奠?(指名读) 生配乐读

师:来祭奠的还会有 全村人 (生填),谁来读全村人来祭奠。 生配乐读

师:读着读着,我们不禁要问,课文写到这才交待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找生自由说

师:这个结果简直叫人为之深深感动,这个结果简直叫人震撼。作者故设悬念,直到最后才揭开谜底,让我们更为之感动,读到这儿的时候动,也更显得悲壮。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部分。 生配乐齐读

三、拓展延伸

师:老汉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老汉的形象也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里。

师:几个月后,一座新桥横跨在小河上,人们在桥头立了一块碑,这碑文如果让你来写,你会怎么写,请同学们想一想,写下来。 配乐,生写,师巡视 师:谁读读你写的碑文。 找生读

师:我不仅被老汉深深地感动,更为大家地发言感到骄傲。

师:课文学到这里,老师不禁又要问文中老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深深地感动着,课文为什么却要以《桥》为题呢? 找生说

师:是啊!这是一座生命之桥,是老支书用生命搭建起来的跨越死亡的生命之桥。同时,老支书是一名党员,他代表的是我们的党,他一心为民,架起的还是党和群众的连心桥啊!让我们满怀深情的再度课题 生齐——《桥》。

推荐第10篇:桥教学设计

《桥》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 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课文先写老汉将一个小伙子从队伍里揪出来,让他排到队伍的最后;又写小伙子让老汉先走,而老汉把小伙子推上了桥,但就在这时木桥塌了,他们二人被洪水吞没了;最后写洪水退了以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两个人,一个是她的丈夫,一个是她的儿子。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直到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知道了“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虽让人感到在“意料之外”,但联系前文仔细想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这样安排结构,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如,课文开篇就写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不仅描写出雨水之“大”,而且表现出雨水的来势凶猛,为下文的山洪暴发作了铺垫。再如,课文最后写“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这里每句话都单独成段,语言极为洗练,却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如,“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他像一座山。”“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几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使描写生动形象,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再如,“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这里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惊慌”“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②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急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

(2)对词语的理解。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课文是指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

狂奔:迅猛地奔跑。本课是形容洪水奔流而下、势不可挡。 狞笑:凶恶地笑。本课是形容洪水的凶猛、可憎。 拥戴:拥护推戴。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本课是指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下发出的响声。

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势不可挡:来势迅猛,不可阻挡。 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三、教学建议

1.教学本课,可以由课题入手,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教师上课伊始,可先板书课题,然后回忆以前曾经学过的有关“桥”的课文有哪些,并简要说一说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如,《兰兰过桥》写的是新奇的潜水桥和塑料桥;《赵州桥》介绍的是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写的是海峡两岸人民用爱心共同救助一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这篇课文仅用一个字“桥”做题目,作者会写些什么呢?这又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地预测文意,然后再去读课文。这样做,既能够通过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根据题目揣测课文内容的能力。

2.要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然后围绕“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细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之后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老汉的认识。

课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因而,在学生对老汉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要让学生画出课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句段,谈一谈原因,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从而升华对老汉的理解和认识。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洪水的肆虐,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慌乱和老汉的沉着、镇定。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加深对老汉的理解,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3.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是教学本课的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之后再次就题目展开讨论,说一说课文为什么以“桥”做题目,从而深刻体会“桥”所蕴含的深意。之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老汉,并尽量使用上“桥”字,如,“老支书,你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老支书,你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你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远不会坍塌的桥”。

4.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课文内容之后,还应注意从表达方法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教师可以借助课后思考第3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评价,让学生再次深入到文本,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从课文结构的安排、句式特点、语言描写等多个角度引发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5.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6个,会写的字有14个,应注意“肆”的声母是平舌音,“搀、呻”的韵母是翘舌音,“疯、狞、淌、瞪、膛”的韵母是后鼻音,“呻、搀、奠”的韵母是前鼻音。要求会写的字,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后分析、再仿写。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重点指导,引导学生把字读正确、写美观。

四、教学案例

第 一 课 时

1.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 请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以前我们学过的有关“桥”的课文,都有哪几篇?简要地说一说这几篇课文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

(3) 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又会写些什么内容呢?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一下。 2.初读课文,验证猜测。

(1)快速读课文,看一看你刚才的想法与作者所写的内容有没有吻合或者相似之处?

(2)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3)我们平时在读文章的时候,要养成一个习惯,看见题目后先想一想这篇文章可能会写些什么,如果让我来写,我会怎样写。如果能够坚持这样做,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会提高得更快。 (4)再次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遇见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自己解决,也可以向学习伙伴请教。

(5)检查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情况,对存在问题予以指导。 3.细读课文,探究人物。

(1)想一想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上批注。

(2)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互相补充完善。 (3)组织全班交流。你认为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

(4)课文在写“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时,“老汉似乎要喊什么”,想一想:老汉要喊什么呢? 4.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

第 二 课 时

1. 听写词语。 2.感情读文,升华感受。

(1)课文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旁边写上你感动的原因。试着把你的感动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先说自己在哪些地方深受感动,为什么感动,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并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组织学生共同评议。

(4)指名有感情朗读全文。 3.研读课文,学习写法。

(1)这篇课文感人至深,震撼人心。除了内容的原因外,还因为作者在表达方法上的独具匠心。请同学们再来认真读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在表达上都有哪些特点,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2)小组合作探究,比一比哪一小组的发现多。

(3)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新发现”,教师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归纳总结。

探究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到结尾才点明“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你认为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好处?

探究问题2文中多处描写了大雨和洪水,把这些语句找出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探究问题3这篇课文很多句子很有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写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 4.交流收获,总结提高。

学习课文之后,你有哪些收获?可以从思想内容上谈,也可以从表达方法上谈。 5.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

第11篇:《桥》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桥》教学设计

西乡城北小学 宋晓玲

[教材分析] 小小说《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本第10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为“他们让我感动”,其他几篇文章均为革命传统教育故事 。本组单元训练重点为两个方面:一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高风亮节,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学情分析] 语文课主要是学习语言,“桥”一课思想性强,人文内涵丰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方面不会很吃力,可以采用“以读为主,以读促悟”的教学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深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胸膛、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通过有感悟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老支书的光辉形象。

1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难点: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以读促悟,读写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桥》一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2、复习写洪水的词语“咆哮、势不可挡、狞笑、狂奔、放肆”。

3、欣赏洪水凶猛的视频。

http://video.baidu.com/ http://zhidao.baidu.com/ http://zhidao.baidu.com/

htthttp://zhidao.baidu.com/p://news.xinhuanet.com/local/2008-06/11/content_8344079.htm

7、饱含深情读课题,让老汉光辉形象永驻我们心中。

【设计意图】课题以“桥”命题,却富有深意,结尾联系拓展延伸来突破课题的双层含义,是全文情感上的一个升华。

[板书设计] 老汉———————————————桥

一心为民

忠于职守

不徇私情 【教后反思】

抓课文中老支书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是重中之重。前面的所有铺垫都是为了这个优秀共产党员形象的塑造,本单元主题是“感动我们的人,可歌可泣的事,震撼我们的情”,所以对于描写老支书的语句应在老师的煽情下采用多种方式朗读、感受老汉无私无畏、一心为民、忠于职责的高大精神。在入情入境的读中,老支书高大形象跃于大家脑海之中,在后面的拓展读,写的过程中,老汉的党员形象更加光辉,为后边深化课题做好了

6 铺垫。整节课读得充分、读得到位,后边的写话练习和交流其他英雄的资料都有利于文本的感悟。整堂课如能多渗透文章的写法会更好。

第12篇:《桥》教学设计

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断地指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村民们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桥,表现了他无私无畏、无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桥》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感动”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

(3)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

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5.是的,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1)先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2)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6.你觉得这是一名怎么样的老汉?

老汉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换来了一百多号村民的生命,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共产党员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他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第二课时

一、抓住言行,研读体会

1.指名读第七到第二十三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仔细读一读,然后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2.课堂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1)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大山。”

①老汉“不说话”,却使人们停住了脚步,不再疯一样地拥上木桥。老汉真是“一座山”吗?为什么?

老汉先村民到来到木桥前,却没有夺路而逃生,真是一个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好书记,怪不得他受人“拥戴”,老汉在村民中的威信“像一座山”。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拥戴。老汉为什么会受村民“拥戴”呢?想象老村书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事例。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①比较句子: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突然跑上前,从队伍里拉出一个小伙子,叫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很。

“冲、揪、吼、像只豹子”写出了什么?(动作果断,不容置疑。)

②老汉明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后代,为什么还一定要小伙子排到最后去?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老汉?(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殉私情,舍己为人)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出示句子:“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①老汉如果能喊,要喊的是什么?写下来。

交流朗读学生所写的句子。

②这是一位怎么的老汉?

老汉是村支书记,也是一位父亲,他血气方钢,他也充满父爱。但是,当个人与大家的利益相冲突时,他毅然选择的是“先人后己”!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说的太多太多……

3.再读加深感受:再选择第七到二十三自然段中令你最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二、启发想象,体验感悟

1.洪水退了,村民们得救了。但老汉却与自己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齐读最后四自然段。

2.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个片断。

参考题目:

爷爷,我们想您!

老支书,慢走!

挥泪送别老支书!

我们永远纪念您!

洪水退后……

三、领悟写法,激发情感

1.自由朗读全文,想想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根据学生的理解和领悟,随机指导学生在课文中发现。

(1)巧妙的设置悬念。讨论:课文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

(2)用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象。

(3)语言简练,语句简短。

四、作业

摘录课文中有特色的句子。

《桥》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文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人格与精神。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同学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高尚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板书:桥)

回想我们学过的有关“桥”的课文。《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写的是海峡两岸人民用爱心共同救助一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

这节课再来学习一篇有关“桥”的文章。大家读课题。

这是一篇小小说。它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曾经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为什么会获得如此佳绩呢?

二、整体感知关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找生汇报。本文讲的就是在突如其来的洪灾面前,一位老汉为了救大家牺牲了自己和儿子的感人事例。

三、认读词语关——词语分类

1.老师从课文中挑选出以下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咆哮、放肆、狞笑、势不可当;惊慌、你拥我挤、折回来、乱哄哄;喊、揪出、吼、推;

2.读了这些词语,发现了什么?

3.分别加上“洪水”“人们”“老汉”再读词语。

四、品读句子关——体会洪水的无情

1.找句子。

师: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大家边读边找出描写暴雨和山洪的句子。

2.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汇报。

3.大屏幕出示6个句子,出声读一读。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6)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4.六句话好在哪里?选一句话说说生汇报: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师: “像泼。像倒。”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字却字字千钧,更突出了雨非同寻常的大,致使洪水泛滥成灾。两个字一句话,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作短句。(板书:短句)简短却写出了雨的力度,写出了形势的危急。

全文511个字,27个自然段,平均每一句不到20个字。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不能用你的语言读出当时山洪的咆哮?

……

生再读这些句子,说说从中你读出了什么?(生自由读,师归纳句式特点,以及修辞手法,让学生体会洪水的肆虐无情。)

师:作者除了短句、段的运用,还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呢?自己读读句子,相信你一定能发现。生自由读句子。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谁来说?指名说。(板书:拟人、比喻)

5.六句话能换顺序吗?为什么?

6.师生合作读:

文章用文字表达,我们用声音表达。我读多快,你们就读多快;我读多高,你们就读多高;我停,你就接。

让我们再一次用自己的语言来感受当时山洪的凶猛吧!

小结:这是故事发生的环境。小小说并不是写环境的,而是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中心的。

五、品味人物关——体会人物形象

(一)人们

1.面对恶魔一样的洪水,人们是什么反应?

2.师幻灯出示有关语句。读句子。

3.师: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人们当时的情况,你认为哪个词最准确呢?(惊慌失措)你能抓住文中哪些词语来体会人们的惊慌失措呢?试着读一读。

(二)老汉

在这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仔细读课文,找出描写老汉的语句,边读边品悟。

1.在这危急关头,那个受全村人拥戴的党支部书记——老汉出现了。

(1)课件出示: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2)“拥戴”是什么意思?(拥护、爱戴)

2.你们觉得老汉为什么会受人拥戴呢?

请同学们读课文第7-23自然段,找出关于老汉的描写,完成老汉是一位_________的人。共同走进品位人物关。

学生汇报交流,读句子,谈体会,师适时点拨,感悟朗读“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1)课件出示:“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老汉是一个沉着冷静的人。

这里为什么说老汉像一座山?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来报名。”

(4)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救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是一个不徇私情的人。

(3)老汉是一个先人后己的人。

4.在洪水面前,老支书选择了让村民先走;在群众与党员面前,他选择了( );在自己与小伙子之间,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 );唯一没有想到的是( ),老支书真是( )!正如老话说的好:“听其言,观其行”,一个人的言行决定一个人的品质,这样的一位老人怎么能不受人拥戴呢?

六、品悟内涵关——体会人物精神

课文最后,(课件出示: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课文写到这才交待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找生自由说。

师:这个结果简直叫人为之深深感动,这个结果简直叫人震撼。作者故设悬念,直到最后才揭开谜底,让我们更为之感动,读到这儿的时候,也更显得悲壮。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部分。

七、品味含义关——体会“桥”的含义

1、说一说课文为什么以“桥”做题目?

2、再读课文,想想:这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生死桥 逃命桥 生命桥 救命桥 希望桥······)

3、马上就是清明节了,请你用上“桥”字,写几句赞颂老支书的话来祭奠他。

(“老支书,你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老支书,你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你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远不会坍塌的桥”。)

八、归纳表达特色

师:让我们回过头来再回顾一下这篇这篇课文的写作特色。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师:这些表达方法希望同学们再今后的习作中学会运用。

课外延伸

同学们,其实在与自然灾难的较量中,像老汉这样用自己的生命筑起他人生命之桥的,又何止是他呢?让我们再来认识几位感动中国的好党员。

1、焦裕禄,在担任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期间,为了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年仅42岁的他就被肝癌夺去了生命。

2、孔繁森为西藏的建设、发展和稳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西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幸因公殉职,被人们誉为“新时期的雷锋”、“九十年代的焦裕禄”。

3、任长霞是中原大地上的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在侦破“1·30”案件从郑州返登封途中,突遇车祸,经医院全力抢救,因伤势过重牺牲,年仅40岁。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师:这些人物都是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人物进行深入了解,下节课我们把你搜集了解的资料做一下汇报。

第13篇:《桥》教学设计

《桥》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年五级语文语文(下册)第四组

教学主题:《桥》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三班学生

设计者:宋耀华

郑州市中牟县官渡镇板桥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文章写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描写老汉的语句中,领悟老汉的崇高精神。难点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2.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教材的第四组课文以“他们让我感动”为专题,安排了相关的教学内容。《桥》这篇课文叙述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在面对狂奔的洪水时,组织群众撤离,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最后殉职的事迹,表现了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通过文章语言理解体会老汉的崇高精神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总体发展比较平稳。这一特点具体表现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对文章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问题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受知识、生活阅历的限制,对课文反映的时代背景不熟悉,从而影响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是要为学生提供当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背景知识,缩短学生和课文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通过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准确认读6个生字,正确书写“咆哮、疯狂、狞笑、放肆、祭奠、胸膛”等词语。

2.通过自由朗读、同桌互助的方式,用简练准确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运用默读,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等阅读方法,找出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体会老汉的崇高精神。

3.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听写词语。

评价任务二:通过默读的方式画出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描写老汉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表达自己的理解感悟。

评价任务三: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活动一

ppt课件出示本文6个生字,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

全班交流等方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读准6个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并关注生字的关键笔画。

活动二

1.ppt课件出示“咆哮、疯狂、狞笑、放肆、祭奠”等词语,学生认读。

2.听写词语,个体学生演板,全体听写后,同桌互改,纠正。(完成目标一)

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

活动一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助,全班交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能抓住要点,根据文中对老汉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简要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环节三

品读课文

活动一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白杨树的相关语句,进行批注。教师口述自学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描写“白杨树”的相关语句,联系上下文,细细品味,也可以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学生能准确画出描写白杨树的相关语句,通过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等阅读方法简要批注阅读感受。

活动二

1.同桌交流,画出描写“洪水、老汉”的相关语句及批注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全班交流描写“洪水、老汉”的相关语句,ppt课件相机出示学生交流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相互补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角色置换,感受洪水暴发是人们的惊慌,体会老汉丰富的情感。

3.学生交流过程中,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相关语句。

备注:

①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句子中蕴含的人物情感。

②借助教师范读、分角色朗读以及配乐朗读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1.通过讨论交流,正确找出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体会当时老百姓的惊慌、恐惧。

2.朗读时要正确理解语句内涵,准确把握人物情感,恰当处理好语音、语调、语气等。

活动三

ppt课件出示课堂练习:

面对如此凶猛的洪水,老百姓惊慌、恐惧。而他们的党支部书记—老汉是怎么做的?表现了老汉怎么崇高的品质?

(完成目标二)

在老师的引导下及学生的小组交流,学生总结老汉的崇高品质:忠于职守、临危不乱、坚定果断、先人后己(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

领悟写法

积累运用

活动一

一、

《桥》在表达方法上的3个突出特点:1、构思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二、

领悟“桥”的深刻含义

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体会文章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并能正确理解“桥”的深刻含义。(评价目标三)

附:板书设计

生命桥

逃生桥

希望桥

课后反思:

第14篇:教学设计桥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2课

一、教材分析

根据教参中对教材分析,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参原意“在本课的学习主要是运用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进行纸质桥梁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在具体分析学生情况时,考虑到今年我校七年级的学生,美术基础还比较薄弱。并且,在七年级上册的教学中,使用的是艺术教材。纸质材料的教学,仅上了平面的“艺术档案家”、“脸谱”制作等课,没有进行其他可相对应或铺垫的纸质材料或立体练习,学生对纸的性能不够熟悉,纸质立体制作的能力也会相对薄弱,一纸成型的设计对于他们可能会有较大的困难。因此,使用综合学习的方法,不拘泥于单纯的纸质立体构成,首先通过展开对桥梁的历史、人文、艺术等方面的探索,激发对桥梁知识的探索热情、了解桥梁建筑与生态的密切关系、环保意识、对桥梁外观的审美意识„„再来进行纸质立体造型尝试,可能会达到循序渐进,深入浅出,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的效果。

具体的教材、学生现状分析后,决定扩大教材内容,降低难度,以利于适应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的认识和学习。

最后,把教学活动定位为:学习桥的历史,桥的种类、认识桥的起源、作用、外观与基本结构;学习收集资料,总结学习结果;理解桥梁建筑艺术与环境的和谐美的重要性,建立环保意识;利用纸材进行立体的桥梁制作。

二、教学目标

1.进行桥梁的实地考察或收集有关桥梁的资料: 2.利用纸材制作纸立体桥梁模型;

3.写一篇与桥梁有关的文章(或故事,资料、考察报告均可);4.尝试制作或绘画出一座有创意的桥梁模型(可独立完成或自愿组合小组完成)。

三、课前准备

学生:1.查询桥梁建筑资料或有关桥梁的历史,故事等等(可从过去学过的课文中、图书馆、网上查找)。 2.常规用具、剪刀、胶水等。

教师:1.查找桥梁建筑资料,做一个关于桥梁的课件。 2.纸质桥梁折叠尝试。

四、教学过程

1.教师引入

——给大家讲一个桥的故事(战争中,一位工程师炸掉自己亲手设计建筑的心爱的大桥的故事);

——唱一首桥的歌曲(一位学生希望架起彩虹桥,让老师走遍祖国大地的心愿);

——引出桥的功用:架桥交通,毁桥阻隔。桥梁对现代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 2.学生互动与课件演示结合。 (1)桥的常识。

——谈谈你所知道的桥,包括桥的故事。熟悉的、见过的、特别的桥。

——说一下(中国或世界)桥梁之最。 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 最多桥洞的桥宝带桥;

最早的闸桥浙江绍兴三江闸桥; 最早的十字桥山西晋祠鱼沼飞梁; 最早的铁索桥云南水平雾虹桥; 最多石狮子的桥北京卢沟桥;

最后的一座五亭桥扬州瘦西湖五亭桥; 最早的一座城市桥绍兴八字桥; 桥梁最多的地区:江南水乡;

公路高架“国门第一桥”北京四元桥; 亚洲之最——武汉长江二桥。

(以上过程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及说明,或学生收集的资料)

——大家熟悉的著名桥梁:赵州桥、卢沟桥、南京长江大桥、美国金门大桥、悉尼跨海大桥„„结合课本。 ——最早的桥梁形式:石块、石板、木头、木块。 ——桥梁的种类与发展: 用途:公路桥、铁路桥、高架桥、立交桥„„

材料:竹桥、木桥、积木桥、藤桥、石桥,水泥钢筋桥„„ 外观:平桥、拱桥、曲桥、折桥„„ 材料与外观: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练。 木:独木桥、木板桥,浮桥,木架桥„„ 石:石桥、石拱桥„„ 铁木结合:铁索桥„„ 综合材料:钢筋水泥桥„„

——建桥的一般位置:溪流、沟壑、江、河,湖、海、水面、平地,空中„„

——桥的延伸:楼梯、天梯、娱乐设施„„ (2)桥梁的基本结构:

起支撑作用的部分:桩、墩、拱、梁、架、柱、索; 交通部分:桥面;

安全和装饰部分:护拦;(结合课本)

(3)折叠简易的纸质桥梁(教师演示基本方法;学生课堂作业 :运用各种方法,折叠纸质桥梁)。 折纸:成型;装饰(也可酌情不演示)。

(4)想一想:如何设计一座现代桥梁模型?(参照课本了解现代桥梁的结构,选择纸质材料或其他材料,在下一课时,设计一座实用、美观、环保的未来桥梁模型。)

五、评价

开一个小型展览会,展示资料,折叠桥。同学互评。(参照课本评价标准)

六、课后拓展

1.注意观察我们平时所遇到的桥以及桥的延伸(可画速写),继续收集桥梁资料。

2.做一纸成型桥梁卡或画(做)新型现代桥梁(独立或自由组合小组完成)。

3.写一篇桥的报告(故事、资料均可)。4.展示所有作品(文章)。 (分班级或做多媒体课件展示〕

第15篇:桥教学设计

《桥》教学设计

江西省鹰潭市第五小学周雪琴

【教材内容】

《桥》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 【教材分析】

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高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学情分析】

学生学过有关“桥”的课文,但这篇课文仅用一个“桥”做题目,与以前学过的有关桥的课文一样吗?

作者会写些什么呢?这又是一做什么样的桥呢?让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地预测文章,然后再去读课文。

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根据题目揣测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在塑造的情境与氛围中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教学理念】

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突出对比,营造氛围。 第一版块:渲染情境

1、课前播放歌曲《你是谁 为了谁》。

2、导入:

(是啊,你是谁?你到底为了谁?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一场势不可挡的洪水,一个我们不知道名字的老共产党员用他的行动改写了村里一百多号人的命运。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个让人感动的场面。)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过渡:通过同学们对课前的预习,试着读一读这几个词“咆哮、狞笑、狂奔、势不可当”) 点个别学生读,老师进行点评。

4、问: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 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学生回答。

5、请同学读1—6自然段,问:你感受到了什么?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6、学生找出描的写洪水相关句子,教师进行学生的朗读训练。

7、大家把这几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谈话:同学们,这么汹涌的洪水,作者把它当成什么来写的?生人。师:这哪是人啊?这简直就是“魔”.8、这么汹涌的洪水,乡亲们是怎么表现的呢?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个别学生读。

9、师:是的,突如其来的洪水,人们如热锅上的蚂蚁---四处乱撞。他们几乎是疯了似的寻找逃生的路。)

10、师问:乡亲们还有路可走吗?

11、学生读。(东面、西面没有路-----)

(师:这座桥是唯一的救命桥,不上去意味着死亡。如果一窝蜂似的涌上去,也意味着死亡。那么,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谁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生:老支书。

第二版块:感悟品格

1、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中描写老支书的部分,画出描写老支书的句子,用心感受,把你的体会写在旁边。生:默读。

师:巡视,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2、提问:谁找到了哪句描写老支书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并谈谈你的感受。生1--3:读,谈自己的感受.

3、出示:(老汉清瘦的脸----一座山。) 生:1—2(读)。师:你读出了什么感觉?

4、你是从哪个字眼感受到的?学习理解“盯”

5、师:这就是“镇定”是“临危不惧”。所以村民们说他像一座山。

7、师:是啊,这是一座山,是一座承载着全村100多号人的救命山。同学们,如果只有老汉的“镇定”能使人们安静下来吗?如果把老汉换成是你(XX支书),你能使乱哄哄的人群镇定下来吗?在这里上文中有一个词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请你联系上一段,说一说,是哪个词?

8、理解“拥戴”。(你知道什么是拥戴吗?)生1—2名理解“拥戴”。

8、师:还有哪些句子描写了老汉。

生读:(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9、出示:(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有谁愿意来读? 生1:读。

师:点评。(声音太小了,你压不住乱哄哄的人们。)

师:请你来读。“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生:再读。

师:越来越感觉像支书的样子了。

10、从这个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不要着急,仔细品一品每一个词,甚至每一个标点,也许你会有新的感觉。自由回答。

11、师:还有谁再来读一读? 生:再读。

师:谈话(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人们的生命危在旦夕,老汉沙哑的喊话:(男生读:“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人们如果就这样乱哄哄的拥上木桥,那将是一场更大的灾难,老汉沙哑的喊话:(女生读:“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看上去清瘦的老支书心里却载满了群众的安慰。危难的时候,正是考验党员的时候,就应该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老支书沙哑的喊话:(全班读:“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12、师:水越来越大,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要,老支书站在水里,冷静的指挥着,一百多号人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出示: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师:点一个学生: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呢?

生:(舍己为人、忘了自己——————)师:(是啊,危难时刻忘了自己,怎能不叫人们拥戴,怎能不说他像一座山呢!)弹出:他像一座山。生:读。

13、师:你还找到了哪些描写老支书的句子。

13、师:你还找到了哪些描写老支书的句子。

生1: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4、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凶----)。

师:我也感受到了。你从哪个字感受到的? 生:揪。(师:弹出幻灯片10中的“揪”。) 师:他这么凶的把小伙子揪出来为什么呀? 生:(因为他是个党员,党员要排在后面)。

师:老支书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老支书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共产党员啊! 师:你们再看一看后面还有没有写老支书和这个小伙子的举动?

生:(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弹出幻灯片10的中第三次“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有一个醒目的动作是什么? 生:“推”(弹出幻灯片10中的“推”。) 师:从这一个“推”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老汉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

师:刚才还用力的把小伙子从队伍中揪出来,现在又要使劲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这不矛盾吗?(“揪”是因为没守纪律,“推”是因为想让他生存下来。)

15、学习描写小伙子的句子。

师:小伙子呢?面对老汉凶狠狠的“揪”出来,他是怎样反应的呢?请找出描写小伙子的句子。

生:(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师:还有哪儿吗?

生:(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师:同学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一个“瞪”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小伙子的怨气----)

师:是啊,党员也是人,面对这么大的灾难,这一揪出来就意味着死亡啊!怎能没怨气呢?但这一个“推”字,在这儿又说明了什么呢?矛盾吗?

16、同学们:作为一个父亲,他是多么的爱自己的孩子啊,但作为一个党员,他深深的知道;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老汉对儿子的举动让我们震撼,儿子对父亲的爱也让我们置于心灵深处。我们一起来揣摩一下在危急时刻他们心灵的对话。生1--3:自由谈.第三版块:情感升华。

1、师: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2、生:读(同学们,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2、学习领会桥的含义。

师:同学们,这座桥在你心里是不是显得沉甸甸的,你觉得这还只是提供人们行走方便的小木桥吗?谈谈你对桥的理解。 生:1---3名回答。

师小结:是啊,在危急时刻,这座桥确实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挽救了村民的生命。但它更是老支书用生命之躯筑起的一座永不坍塌的生命桥,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3、提炼桥的名字。

师:如今这座桥已经修好,你会给它一个怎样的名字。

4、诗朗诵《一座山》

第16篇:《桥》教学设计

《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十册第四组课文。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四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3)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4)用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形象。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平时思维比较活跃,但理解能力强、能以精练语言表达的学生不多,读书欠缺感情。对于五年级学生,抓住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的文章已有过多次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对老一辈共产党员的行为不理解。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在塑造的情境与氛围中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播放洪水录象,再现危急情势。

二、再读再悟,体会英雄人格

1.过渡:是啊,灾难来了,洪水像恶魔般在路上舞蹈,露着狰狞的面目,人们惊慌失措,极度恐慌。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你觉得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2.学生听课文录音,找出文中描写老汉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认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儿体会到的?(同样请学生将描写老汉与村民不同表现的关键词板书出来。

老汉

村民

站、不说话

惊慌、你拥我挤

像一座山

疯了、乱哄哄、跌跌撞撞

三、详细解读,体会交流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1))结合山的画面,感受山的特征。(高大、雄伟、稳、有安全感„„) (2)这里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惊慌”“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1)想想老汉为什么这么说?作为村支书他想到了什么?

(2)急着逃生的人们有没有听从他的指挥?从文中找出依据。感受老汉的威严与冷静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老汉说的两句话

3、一百多人依次从老汉的身边奔上木桥,那洪水有没有乖乖地让他们全都逃生了呢?请同学找出描写环境的有关句子。

4、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划出动词,说说这些动词写出了什么?

(2)这个小伙子是谁?他为什么不排到后面?

(3)这时老汉为什么要揪出小伙子?如果不这么做,会是什么后果?

体会老汉在危急时刻把小伙子党员揪出来,严格要求党员把生的希望让给村民们,把死的危险党员扛起来,避免再次陷入慌乱。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5、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引导学生把这句话与上句话进行对比,发现老汉的“矛盾”之举,体会老汉的父爱如山。

6、反复咏叹,感受亲情

想象:如果时间就此定格,老汉会对儿子喊什么?

7、总结: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用我们的话来说说这位老汉,他做了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8、老师小结:是啊,初次读课文时,老汉与小伙子前后矛盾的行为曾让我费解,可当我们读到文章的最后,谜底揭开后,内心难以平静,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这位不徇私情的老支书让人肃然起敬。

四、启发想象,体验感悟

1、洪水退了,村民们得救了。但老汉却与自己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齐读最后四自然段。

2、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

五、回顾全文,领悟表达方法

1.过渡:这篇文章感人至深,除了内容感人这方面的原因外,其实跟作者独具匠心的表达方法也有很大的关系。请大家再认真读课文,看看作者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看看谁的发现多。 2.分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3.全班交流自己的新发现,老师总结归纳。(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3))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4))用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形象。

六、再读课题,探究深意

1、文中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老汉)为什么文章要以“桥”为题?

2、学生自由发言。

3、让我们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老汉,并尽量用上“桥”字,好吗?如:“老支书,您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啊!”“老支书,是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桥!”

七、巩固加深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桥》一课塑造了一位(

)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

)(

),把生的希望留给(

),把死的危险留给(

)。他像一座(

),更像一座(

),一座联结(

)的桥。

七、作业布置

1、把你想对老汉说的话写下来。

2、你身边有没有像老汉这样的人,把他(她)的故事告诉你的小伙伴。

附板书设计:

(架起了一座生命的桥)

洪水

老汉

人们 咆哮

站、不说话

惊慌、你拥我挤 狂奔

像一座山

疯了、跌跌撞撞

教学反思: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教学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观看洪水的视频,让学生如亲身体验,这样学生就感受到了洪水的可怕,帮助学生感悟课文的内容。

我借助课后思考第3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评价,让学生再次深入到文本,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指导学生从课文结构的安排、句式特点、语言描写等多个角度引发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不过教学这篇课文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对于“老汉像一座山”这句话,学生体会的还不够深入,要是再体会体会,加上老师点拨,读起来效果会更好。

2、学生的朗读量不够,朗读形式欠多样。

3、课堂气氛过于轻松,没有抓住课文沉重、紧张的气氛。

4、学生自主学习体现不足,还是教师带着来学习,应该把课堂放手给学生。

第17篇:桥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单元

16《桥》

古剑学校:丁元伟

【学习目标】

1.充分运用默读与朗读的形式,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重点词句,体会老支书的人格魅力,学做一个这样的人。

2.通过合作、探究归纳出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表达方面的特点,并乐于在实践中借鉴运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支书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等崇高品格。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 【课 时】第2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熟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整体感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出示提示词)洪水袭来 党支部书记(老汉)指挥 有秩序过桥 自己和儿子葬身洪水

(指名概述,教师补充、评价)

二、精读感悟,讨论交流

(过渡)接下来,让我们再次深入文本,认真品读使你心灵震撼的语句,感悟文中老支书人性的光辉。

1、自读自悟

请同学们结合自学要求自由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边思考。

(出示自学要求,指名读)

⑴画出描写老汉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有关语句。

⑵结合洪水的变化,想一想,老汉是在什么情况下这样做,这样说的? ⑶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汇报交流

⑴感悟洪水的凶猛和村民的惊慌

请同学们观看一组洪水图片。

1 (课件展示图片)通过这组图片,你感受到了什么?

(指名谈感受,相机板书:洪水似魔)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课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

指导朗读,齐读句子。读着这些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表达特点)①文中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过渡)是啊,咆哮的山洪给我们的感觉是那样的可怕,简直就是一场噩梦。恐惧笼罩着这个山村,在这可怕的洪魔面前,村民的表现怎样呢?说说你找出的关键词。(惊慌 你拥我挤 跌跌撞撞 疯了似的 乱哄哄)

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⑵感悟木桥的作用和意义。

摆在惊慌失措的村民面前的唯一的出路只是一座窄窄的木桥,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桥?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这是一座生命桥、希望桥)

⑶感悟老汉的无私无畏

(过渡)同样在山洪面前,只有一个人,他的表现和大家不一样,他是谁?(老汉)。交流: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学生自主发言,教师点拨指导) 指导要点:

①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老汉“不说话”,却使人们停住了脚步,不再疯一样地拥上木桥。为什么把他比作一座山?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山?(把老汉比作山,形象地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同时,老汉与乱哄哄的村民形成对比,突出了他的威严和冷静)

②老汉沙哑地喊话: “桥窄! 排成一队,不要挤! 党员排在后边!”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作为党员,心系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③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冷冷的说明了什么?(表现了老汉的沉稳和他在群众中的威信,也表现了对一些人的蔑视。)

④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冲、揪、吼、像只豹子”写出了什么?(动作果断,不容置疑。表现老汉在危急时刻,严格要求党员把生的希望让给村民们,把死的危险让党员扛起来,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殉私情,舍己为人的品质。)

2 ⑤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这里两个“推”表现了什么?(这一推推出了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这一推也推出了一个儿子对父亲的深深的──爱。)

两处“吼”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第一个“吼”是表示老汉要小伙子站到最后,而第二个“吼”是叫小伙子快点走,意思是相反的,一个是严厉的斥责,一个是真切的关爱。)

⑥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想象:老汉如果能喊,要喊的是什么?

4、指导朗读,练习填空,体会老支书的人格魅力

请同学们联系前面的句子完成以下练习:

在洪水面前,老支书选择了让村民先走;

在群众与党员面前,他选择了(让群众先走

);

在自己与小伙子之间,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小伙子

);

唯一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安危

),

老支书真是(一个心系群众、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好党员)!

(板书:无私无畏 舍己为人 不徇私情)

三、归纳文章特点

(过渡)是啊,多好的一位老支书啊,可是他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指名读)

思考:为什么课文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你认为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好处。

(指名回答,教师小结,这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又一个特点: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同学们,请听,清风呜咽;请看,白云垂首,这一切的一切都在默默悼念老支书。满面泪痕的老太太在别人的搀扶下,来这里祭奠她最心爱的两个人,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

(齐读24-27自然段)

不仅老太太,获救的村民们都来了,默默地站在老汉的墓碑前思绪万千。老支书,是您哪,您用您的命救了我们的命!老支书,您就是一座桥啊!

文章在表达手法上还有哪些特点呢? 引导学生归纳:

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环境描写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使用

四、巩固练习(可选做一项)

3 1.将你印象深刻的句子摘抄下来。

2.故事远没有结束,洪水退去以后会怎样呢?假如你是获救的村民(老太太„„),你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请把你想说的话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

五、深入探究,理解题目

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明白了这个问题: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为什么却用“桥”为题?

(教师小结: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是一座生命的桥,这是一座优秀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他们无私无畏、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永远铭记在每个人的心中,这也是课文以桥为题的深刻内涵。)(板画:桥)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同学们,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中,是老支书用他的生命架起了一座桥呀!使人们避免了一场可怕的灾难。木桥虽然塌了,但老支书这座救了群众的生命桥却从那一刻起永远矗立。我们的生活中,象老支书这样的桥还有哪些呢?请同学们下去用心去找一找身边还有哪些象桥一样的人,把他们的故事,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最后把一句话送给大家,让我们共勉。

(出示句子) “生活中的每次感动都是心灵成长的一个历程。让我们用一次次的感动去诠释生命的意义,去洗练自己的心灵!”(齐读句子)

七、板书设计

动作 舍己为人

老汉 语言 勇敢坚强 桥

神态 沉着冷静

第18篇:桥教学设计

《桥》教学设计

(鼠场小学

唐筑)

【预设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联系上下文,运用一边读一边思,对比烘托的方法,体会老汉精神的可贵,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情感与态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课时分配】 两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6个生字,理解词语,如“咆哮、狞笑、放肆、呻吟、祭奠”。会写1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领悟表达特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导入课题。1.直接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桥》。 2.出示词语,复习字词。

咆哮

狂奔

狞笑

放肆

势不可当 清瘦

拥戴

沙哑

胸膛

豹子 呻吟

搀扶

祭奠

师:我们先来回顾上节课的生字词。咱们来开火车吧!火车头在你这儿,横着开! 生开火车读词,一生“搀扶”不会读。

师:谁来帮帮他?请大家把“搀扶”齐读两遍。

师:第一行是描写什么的?(洪水)请大家在第一行词语前加上“洪水”两字,齐读第一行词语,每个词语读两遍,要读的短促、有节奏。第二行词语是描写什么的?(老汉)请齐读第二行词语。请齐读第三行词语。

师:文中的主人公是谁?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老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板书。)

生:舍己为人、无私奉献。 师:还有谁想补充?

生: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师:这样的一句话,谁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生:舍己为人、无私无畏。

二、品读文本,感悟精神。

(一)根据读书要求,默读课文。

师: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课文,去品味老汉是怎样一个人。那在读书之前,有哪些要求呢?请看大屏!谁来说说有哪些要求?

读书要求: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写洪水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人们反应的句子。想一想,老汉是怎样的一个人,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找出相关的句段读一读,也可以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生:„„

师:听明白了吗? (生读书,师巡视。)

师:边读边画是一个非常好的读书习惯。 师:(已有部分同学读完)按照读书要求,已经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请举手。没读完的同学请继续读课文;读完的同学请想想如果让你汇报,你要先说什么,再说什么?

(二)根据学生的汇报,品读重点语句。

1、老汉是怎样一个人,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交流?先说是第几自然段,再读句子谈感受。

(1)品读第15自然段,感受老汉的不徇私情。 师:同学们,一起读读15自然段! 生齐读15自然段。

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老汉从队伍中揪出了小伙子?联系上下文,看看!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师:这是14自然段。一起读读!生齐读14自然段。 师: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情况紧急。)(洪水涨得很快,直接威胁到人的生命,十分可怕。)

师: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有这样的感受?(窜、放肆、舔、人们的腰。“窜”、“舔”好像吞掉人们似的。)

师:抓住关键词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你掌握了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师:队伍已经找好了,被揪出的小伙子,将站在什么位置?(最后。)(死亡边缘。) 师:这意味着什么?(小伙子离生的希望越来越远。)(离死亡越来越近。) 师:此时,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老汉?(不徇私情的老汉。)(无私无畏的老汉。) 师:谁来读读老汉揪出小伙子时说的那句话? 一生读,没有读出老汉的愤怒。 师:老汉好像一点儿也不生气。 另一生,读出了老汉的恼怒。

师:老汉和小伙子到底是什么关系呢?(父子关系。) 师:你是文中哪些地方知道的? 一生读25-27自然段。

师:为什么不在课文的中间就介绍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而放在课文的结尾? (这样有些出乎人的意料。)(作者这是设置悬念,读完课文你就会明白一切的。)

师:是的,有些出乎人的意料,但似乎又在情理之中,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这正是作者设置悬念、构思巧妙的表达方法。(板书:设置悬念) (2)品读第20自然段,感受老汉对儿子的爱。

师:齐腰深的洪水,老汉揪出了自己的儿子,看来老汉并不爱自己的儿子。你们和我的看法一样吗? 生(摇头):老汉爱自己的儿子。

师:爱?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老汉对儿子的爱? 生:(22自然段)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生:(20自然段)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你们觉得哪个自然段更能体现老汉对小伙子的爱? 生(齐答):20自然段。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20自然段。 生齐读20自然段。

师:此时的洪水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此时的木桥呢? 生:(17自然段)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师: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17自然段。

师: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木桥将要断裂。

师: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生:发抖、呻吟。 师:这是一个什么句? 生:拟人句。

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板书) 师:此时的洪水呢?

生: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师: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此时情况怎样? 生:十分紧急。 生:到了生死关头。

师: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在这生死关头,老汉吼道,谁来读读老汉说的那句话? 一生读,但读的很平淡。 师:老汉一点儿也不着急。 另一生读,也很平淡。

师:洪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木桥在洪水中颤抖着,老汉会怎样对儿子吼道? 又一生读,读出了老汉的着急。 师(引读):全班一起读,老汉吼道„„ 全班齐读“少废话,快走。” 师(引读):他用力把小伙子„„ 全班齐读“推上木桥”。读的不紧不慢。

师:孩子们,帮帮老汉吧!用力推吧!他用力把小伙子„„ 全班齐读“推上木桥”。读出了力度和气势。

师:刚刚还是揪出自己的儿子,可现在却将儿子用力推上木桥,对于同一个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动作,这矛盾吗?„„面对群众和他的儿子,老汉毅然选择了(群众),因为他是一名(党员)。面对着自己和儿子时,他选择了——儿子。

师: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了,老汉不仅仅是个党员,他还是一位——父亲。(板书:父亲)一个“推”字,包含着一位父亲对儿子多深的爱呀! 师:此时你又认为他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不徇私情的父亲。 师:这样说,合适吗? 生:先人后己的父亲。

师:先想到儿子后想到自己。 生:好父亲。 生:伟大的父亲。

(3)品读第10-13自然段,感受老汉的大公无私、遇事冷静。

师:我们知道这位老汉是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他只爱儿子不爱村民吗? 生(齐声):不是的。

师:你从哪儿感受到老汉对村民的爱? 生:10自然段。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声音非常洪亮。大家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生齐读第10自然段。 师:“桥窄!”这是一座怎样的木桥?课文中有关于木桥的描写,谁来读一读? 生:4自然段。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师:一起读读这句话,看看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生:窄窄的桥。

师:你是从哪个词读懂的? 生:窄窄。

师:想象一下,可能有多宽? 生:一人宽。

师:谁能读读这句话,让大家感受到这确实是一座窄窄的木桥。 一生读,没有突出桥的窄。

师:这桥还不算窄,四五个人都可以并行呢!谁可以把这桥读得更窄些? 又一生,读出了桥的窄。

师:这桥可真窄,看来我们过桥时一定要非常? 生:小心。

师:要不,就会? 生:掉下去。

师:孩子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读这句。 生齐读第4自然段。

师:你还读懂了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生:生命桥。

师:为什么说是生命桥? 生沉默。

师:东面、西面? 生(齐说):没有路。

生:只有北面有座桥,唯一给人们生的希望,所以说是生命桥。 师:这座木桥,面对洪水会怎样?我们来看看当时的情形。 谁来读读描写洪水的句子?为了能让大家听得更明白,我建议同学们最好能按照洪水变化的先后顺序来汇报。

生: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师:孩子们,你们找到这句了吗?也就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能从中读懂什么? 生:雨大、雨急。

师:你从哪个词读出雨大、雨急? 生:像泼。像倒。

师:谁来读出这场大雨、急雨? 生读,没有读出雨的大、急。 师:这是淅沥沥的小雨。

又一生读,依然没读出雨的大、急,只比刚才的同学强一点儿。师:这是中雨。能把雨读得再大点儿、急点儿吗? 一生读,读的很不错。

师:好大、好急的雨!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读。 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像泼。像倒。”,四个字,几句话? 生:两句话。

师: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作短句。(板书:短句)你觉得短句有什么特点? 生:简短。 生:精炼。

师:运用短句,是本文的表达方法之一。(板书)我们也来练习说短句。(出示:“春雨绵绵,。湖水清清,如。如。”) 生:春雨绵绵,像牛毛。像细丝。 生:春雨绵绵,像珠帘。像细线。 生:春雨绵绵,像发丝。像斜线。 生:湖水清清,如玉。如镜。 生:湖水清清,如梦如幻。 生:湖水清清,如画。如仙境。

师:今后我们在习作中也可以试着用短句。 师:还有哪些是描写洪水的句子?

生: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师:这句也就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孩子们,你们找到这句了吗?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生:比喻。

师:我们来看看当时的情景(视频播放)。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洪水十分可怕。 生:洪水要毁掉一切。

师:试着读出你的感受来!先练练吧! 一生读,没有读出洪水的凶猛可怕。 师:你知道狂奔的速度有多快吗?可能只是眨眼的功夫,洪水已经从这儿冲到了对面。孩子,再读,让我们听到山洪是狂奔而来,而不是悠闲地走来! 生读第二遍,比刚才有进步,但还不够到位。

师:有进步,学习就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谁还愿意读? 另一生,读出了洪水的肆虐可怕。

师:这位同学的朗读让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洪水很可怕。

生:洪水离我们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大,气势汹汹,不可阻挡。

师:如果你在场,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当时的人们是怎么做的?(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此时的洪水呢?

c“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师:对,跑,可人们却看到路上已有近一米深的水。轻歌曼舞给人以美的享受,但这里却说洪水跳舞,你觉得美吗? 生:不美。 师:跳的是什么之舞? 生:死亡之舞。 生:疯狂的舞蹈。 师: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此时的你,想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你此刻的心情?人们又是怎么做的?(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洪水呢?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师:“狞笑”是什么样的笑? 生:不怀好意的笑。

师:洪水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生:死亡。 生:灾难。

d通过教师的引读“黎明的时候„„很快„„不一会儿„„此刻„„”烘托洪水的可怕。 师:来,我们一起读读描写洪水的句子,我读前面的部分。黎明的时候„„很快„„不一会儿„„此刻„„你觉得这是一场( )的洪水。

师:面对这样的洪水,人们是什么样的反应?你觉得这是一群( )的人们。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十自然段中老汉说的话,好好地品品他说的每个字,甚至每个标点,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读懂了老汉的坚定果断。)(我知道老汉很冷静。) 师:三个感叹号感受到了什么? (老汉说话的语气一定很急切。)(声音大,是喊。) 师:谁来读读老汉说的这段话? 一生读,读得慢条斯理。

师:情况这么危急,这么喊话,行吗?谁再来读读? 另一生读,读出了人物焦急、果断的语气。 师:老支书正是这样向人们喊道。

师: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人们的生命危在旦夕,老支书沙哑地喊话,请你读„„人们如果就这样乱哄哄地拥上木桥,那将是一场更大的灾难,老支书沙哑地喊话,请你读„„老支书心中想着群众,危难的时候就是考验党员的时候,就应该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老支书沙哑地喊话,全班齐读„„

师:此时,你又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遇事镇定从容的人。)(心系群众的人。)(大公无私的人。)

师:你还从哪儿读懂了老汉是怎样的一个人?

(4)品读7-9自然段,从人们的惊慌失措、洪水的汹涌咆哮,桥的窄,感受老汉的大公无私、从容镇定。

①第7自然段“木桥前„„都拥戴的老汉。” 生:第7自然段。“木桥前„„拥戴的老汉。”是一个受人敬重的老汉。

师:同学们,你们找到这段话了吗? 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还有谁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这是大公无私的表现。

师:面对咆哮的洪水,第一个站在木桥的是---老汉,第一个拥有生的希望的是---老汉,当木桥开始发抖,依然坚守的还是---老汉,那个令全村人拥戴的老汉!

⑤8自然段“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师:我们接着看第8自然段。面对什么样的情况,他像一座山? 师:他像一座山,让你感受到老汉的什么? (沉着镇定。)(沉稳。) 师:像一座山,除了能感受到他的沉着镇定,还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再读第七自然段。 生:他受到人们的拥戴。

师:你拥戴的人,你信任他吗?觉得他可以依靠吗?老支书受到全村人的拥戴,他像大山一样的值得人们(依靠),是人们的(靠山)。我想问问这位老人,您此刻正在想什么?老支书,您此刻正在想什么?

生:我在想怎么才能尽快救出乡亲们。 师:正在为营救乡亲们想办法。(又一生)您呢? 生:我想我要快速让乡亲们撤离。

师:你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也不会放弃,是吗?此时此刻,老支书虽默默无语,但心中却想着村民的安危。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8自然段。 生:„„(第8自然段)

师:你感受到他是怎样一个人? 生:镇定、威严。

师:我们感受到了他的镇定、威严。故事继续发展着,(配乐读)“突然„„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三、整体回顾,升华主题。1.说话练习

师:他和儿子曾经有过生的希望吗?我们一起来回顾课文,自己读读这些句子,试着把句子补充完整。

①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老汉第一个赶到,他完全可以,然而他。 ②木桥前,没腰深的水里,他的儿子想先走,他完全可以,然而他。 ③木桥开始发抖、呻吟,儿子让他先走,他完全可以,然而他。 师:他第一次放弃了生的希望„„他心中想着群众,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他再次放弃了生的希望。这么多生的希望摆在眼前,他却一次次地放弃。正是因为他的沉着镇定、大公无私,使村民们全部脱险,他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村民们撑起了一座生命桥。他就是这样一位党员,也是这样一位父亲。这也是作者以“桥”为题的深刻内涵。) 2配乐朗读24-27自然段。(出示课文结尾,配乐)

师:课文的结尾是这样的,让我们用心地看看每一字,回想老汉生前说过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动作„„这样的老汉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怀念吗?

四、课后作业

师:请同学课后收集关于英雄的事迹,在下节口语交际课上进行交流。

第19篇:桥教学设计

16《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感受洪水肆虐;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老汉为人。、

2、能总结课文表达手法的运用。

3、培养独立阅读和小组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16课,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感受洪水的肆虐,品味老汉的为人。

二、自主学习,感受洪水肆虐。

大屏幕出示自学要求:

1、快速阅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写洪水的句子,波浪线画出描写人们反应的句子。

2、读一读这些句子,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读课文、勾画、思考;教师巡视。

教师过渡:首先我们一起来交流描写洪水的句子,请你按洪水变化的先后顺序来说。 学生汇报,教师适机提示点拨,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洪水的凶猛,并掌握短句及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师过渡:洪水可怕,危险来袭,现场的人们会有什么反应呢?

学生汇报,教师适机提示点拨,并让学生体会唯一的逃生通道----桥的重要性。

三、小组合作,品味老汉为人。

教师过渡:洪水来袭,危险近在咫尺,人们感到惊慌,发了疯的向那窄窄的木桥拥去,那作为村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他会这么做呢?

大屏幕出示小组学习要求: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读一读,写下你的感受,体会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小组学习,组内交流汇报。

学生上台汇报,感受老汉的威严冷静,教师适机提示点拨。

教师过渡:是呀,老汉像一座山,一座屹立不倒的山,一座人民群众的靠山,正是因为他,全村人才保全了性命,那他是怎样带领群众过桥的呢? 学生上台汇报,感受老汉的劳累,热爱村民。

教师过渡:党员排在后面,可有一小伙子却不服从安排,他插在了村民的中间,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学生上台汇报,体会老汉的不徇私情。教师适机点拨:设置悬念的手法运用。

教师过渡:在生死关头,老汉揪出了自己的儿子,看来老汉只爱村民,并不爱自己的儿子呀,同意老师的观点吗?那请给出理由。 学生上台汇报,感受老汉疼爱儿子,教师适机提示点拨。

教师过渡:五天后,洪水退了,老汉和他的儿子都葬身于水里,相信此时老汉的形象一定在你们的脑海里异常清晰,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老汉形象。 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老汉形象,并说原因。

出示大屏幕:关于老汉为人的总结:威严冷静、不徇私情、疼爱儿子、英勇献身

四、拓展延伸

教师过渡:如此一个威严冷静,关心村民,不徇私情,疼爱儿子的老汉,最终英勇献身了。洪水无情人有情,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五个月以后,一座崭新的桥建立起来,它宽阔平坦,人们聚集在桥头,想着它的名字,并想在桥边立块丰碑。孩子们,帮帮这里的村民吧,拿出纸笔,想想桥叫什么好呢,丰碑上到底该刻点什么呢?播放琵琶语音乐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不错,这是爱心桥、党员桥、父子桥,更是一座生命桥。(教师画桥板书:生命桥)。

教师过渡:孩子们,现实生活中,一定有许许多多像老汉这样的人,你们也一定有所了解,愿意把你知道的和老师同学一道分享吗?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机点拨。

教师小结:是呀,生活中到处都有“老汉”,尤其是我们这次抗震救灾中更是涌现出了无数这样的英雄人物,让我们带着祝福,带着敬意,一起高呼:

出示大屏幕:老支书,一路走好!老支书我们想念你!四川加油!雅安雄起!

第20篇:桥 教学设计

《桥》教学设计 邵庄小学 李雅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呻吟、胸膛、清瘦、沙哑、揪出、豹子”等词语。

2、通过研读关键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感受老汉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3、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4、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研读关键词句,感受老汉在危难面前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为人、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音乐配乐 教学划分:1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出示课件

咆哮 狞笑 放肆 势不可当 拥戴 清瘦 沙哑 揪出 豹子 1.生齐读 2.指名读

3.指导“豹”的书写

4 .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 走进洪水,感悟洪水的可怕

小组合作,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洪水的语句,并写出自己感受

1.山洪——(势不可当)(出示句子)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下来,势不可当。”

1、从“咆哮”、“受惊的野马”、“狂奔”读懂了洪水来得声音大,来得速度快,来得势头猛。师指导读句子,读出声音大、速度快、势头猛来!(指名个别读) 师追问:洪水的可怕还能从文中那一句看出来? 出示:进一米高的洪水在路面上跳舞

死忙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1、生谈感受

2.这是一场______的洪水。(可怕 恐惧 恶魔般 冷血无情)

师:恩,大家的想法都很正确。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生命在它手上简直成了儿戏,现在我们一起合作朗读这几句。

音乐伴奏

师:这是一场猖狂的洪水——

这是一场凶猛的洪水—— 这是一场恐怖的洪水——

这更是一场令人胆战心惊的洪水—— 这更是一场魔鬼般的洪水——

过度:在大家的朗读声中,李老师感觉到这场洪水是越来越猛,死神在步步逼近,在这个危急时刻,假如你是村民中的一员,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生:逃跑

3.文章中的村民是什么反应?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

惊慌失措 (慌乱、惊恐、害怕、恐惧……) 师:那此时村民们有出路吗?

生:有。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桥。

师过度:非常棒。那此时这座窄窄的木桥在人们心中意味着什么? 生:这是一座可以逃生的桥,生命之桥。

师过度: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人们在慌乱之中逃生,只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党支部书记。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世界,看看面对可怕的洪水,它有着怎样的表现。

四、品味语言,感受老支书的光辉形象

合作交流:快速阅读课文的7-2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语言和神态的句子,边读边悟:

这是一位_________的老汉 生抓住 重点词语 汇报交流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沉着冷静 临危不惧 淡定 镇定 …… 师重点指导理解“他像一座山。”

师:“山”让人想到的是什么?(沉稳如山 坚定、沉着、不动摇)

老汉是“清瘦的”,怎么又形容“他像一座山”呢? 老汉没有伟岸的身材,他的什么给人山一般的感觉?

他是一座( )的山 (巍峨 雄伟 屹立不倒) 师:他是一座群众 的山。 (拥戴、信任、听从……) 师: 他是群众的靠山! 2:不徇私情 舍己为人

老汉(父亲)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儿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老汉(父亲)凶得像只豹子。

谈感受

预设:生

1、从“冲、揪、吼”读懂了老汉对不徇私情。

2、老汉揪出的是自己的儿子,这就意味着儿子离安全越来越远,离死亡越来越近。师问:老汉为什么揪出自己的儿子? 出示: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有原则 一视同仁 心系群众 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 先群众后亲人 …..师总结:同学们领悟的真透彻,让我们读一读这些句子,再次感受一下老汉的崇高精神 幻灯片出示: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老汉(父亲)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儿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老汉(父亲)凶得像只豹子。

“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师引导:此时,洪水渐渐窜上来,情势十万火急,谁先走就多一分生的希望啊! 师再问:他不爱自己的儿子吗?

你从哪句读出来的?

出示:老汉(父亲)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儿子)推上木桥。

师:这句你读懂什么了?

1、在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老汉想到的不是自己的逃生,而是推儿子上桥。

2、这其中包含着伟大的父爱!老汉希望儿子能活! 四 入情入境 升华情感

就在儿子踏上桥的那一刻,一个浪头扑过来……

音乐伴奏

师 出示:在洪水面前,在死亡面前,老汉没有退缩;在群众和亲人,亲人和自己的利益面前,老汉牺牲了自我;老汉是村支书,他爱村民;老汉是父亲,他爱儿子。生死攸关之际,他无私地选择了大家。他是个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人。

肆虐的洪水冲垮了木桥,桥没有了,但这座桥永远的架在每一位乡亲的心中。 此时此刻,你对“桥”又有什么更深的理解?(生命桥)

预设 生

1、群众的安全是老汉用生命换来的,这是一座——生命桥

2、老汉就是一座桥! 出示: 老汉用自己的身躯.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精神为全村人架起一座生命之桥!

这是一座优秀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他们无私无畏 舍己为人 不徇私情的崇高精神永远照亮着我们。 五:领悟写法

这篇课文感人至深,震撼人心。除了内容的原因外,还因为作者在表达方法上的独具匠心。

文中由有哪些写作特点?

(课文结构的安排 句式的特点 语言的描写 )

1、语言描写 出示相关语句 生谈感受

师: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修辞,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

2、句式的特点 出示相关语句

师:像泼像倒 雨水 大 来势凶猛 ( 紧张时刻,运用短句,越能渲染紧张气氛) 单独成段 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你不禁为之动容

3 课文结构的安排

谈读第一遍课文的感受

构思新颖 设置悬念 这样安排结构,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六 小练笔

如果你是村民中幸存的一员,此时此刻站在这位党支书和小伙子的墓前,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把你的心里话用笔写下来……

桥教学设计获奖
《桥教学设计获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