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8-13 08:37:16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刘春英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渗透化曲为直、平移的数学思想。

3、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和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细线、直尺、皮尺、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楼梯形、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理解周长

(一)感受一周

1、2008年是奥运年,小蚂蚁和小瓢虫也在做运动呢!(出示课件)

2、仔细观察,两只小动物沿树叶爬行的路线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一周。

3、请学生摸一摸树叶的一周,教师强调起点在哪终点也就在那。

(二)感受周长的长度

1、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课桌面的一周,告诉学生像数学书封面的一周的长度、课桌面一周长度在数学上有个名字叫做周长。板书(周长)

2、比较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和课桌面的周长有什么不同?今天这节课和老师一起来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板书:(认识)

(三)感受封闭图形 揭示周长的概念

1、图形王国里今天来了一些好朋友,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

2、通过学生观察后,师告诉学生什么是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

3、让学生描一描自己喜欢的一个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活动结束后告诉学生刚才描的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师板书周长的概念。)

4、让学生齐读周长的概念。

5、师举例说明:像月牙形一周的长度就是月牙形的周长,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三角形的周长。

(四)巩固周长

找一找数学练习本的周长、板凳面的周长在哪?找到后摸一摸。

二、合作探究

计算周长

(一)设疑激趣

1、出示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楼梯形提问“你认识谁?”

2、让学生估一估哪个图形周长长?

3、当学生想法不一时,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

(二)小组活动

测量周长

1、出示活动要求,学生观看。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并指导。

3、汇报交流 教师评价。

4、小结:像一些规则的图形用直尺直接测量出图形的周长,像一些不规则的图形可以用细线、皮尺绕图形的一周然后再测量出图形的周长。

三、运用周长

解决问题

1、测测你的眼力

让学生通过观察说一说为什么相等。(出示课件)

2、量一量

填一填

小组合作量一量同学的头围、腰围、胸围。

推荐第2篇:《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老师今天给你们讲个小故事《森林里的运动会》,大想听吗?一天,小羊、小马、小牛决定跑步比赛,你们是裁判看一下奖牌应该发给谁。(课件出示比赛规则)展示三个小动物是怎么跑的?你想把奖牌发给谁,为什么?

预设:小羊没有绕着边线跑;小马没有再回到起点; 2.小结

大家看一下小马的路线,“一周”应是从起点出发绕边线一圈再回到起点(起点终点重合),像跑道一样在一个平面上能从起点出发绕边线一圈再回到起点的没有缺口的图形叫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我们今天就学习图形的周长。

二、探究新知

1、找一找、摸一摸

(出示课件) 大家找一找身边的物体表面的边线,并用手来摸一摸。生讨论交流

汇报

2、大家真棒,老师这儿有几道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课件出示1小题。投影展示出错较多的同学。重点讲解如何测量树叶的周长。

三、巩固练习

1、大家再看一下2小题,判断并说一下理由。

2、大家再算一下三个花坛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3.量一量,这两个图形的周长谁的长?

四、总结 谈收获。 作业

回家量一下你的腰围是多少?

推荐第3篇:《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认识周长

学情分析:

《认识周长》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第一次系统的接触周长这个概念。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线段的长度概念和度量单位有了一定认识,并且具备了测量线段和计算总和以及熟悉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周长的测量、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研究周长其实就是研究一个图形的“形”和“量”,“一周”是形,“长度”是量。教材通过描一描、量一量等活动,在具体情境中亲身体验、充分感受,从而理解周长的含义,为之后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等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内容:苏教版版教科书第39—40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测量图形的周长。

2、使学生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培养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树叶、线、铁线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一周边线

1、借助情境,初步感知一周边线

师:春天到了,小蚂蚁也不忘阳光体育运动,树叶就是它跑步的场地。请看(播放课件)

(1)师:这三只蚂蚁哪只是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了一周? (2)师:那你认为什么是边线?

师:这只蚂蚁不是有沿边线跑吗?你们怎么也说它不是? 师:那怎样才算跑一周?

(设计意图:现实中,很多学生对周长的认识都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知道那是什么,但却无法清晰的描述,所以首先要解决学生对“一周边线”的理解。教学中遵循从动作表象到符号表象的认知规律,创设了蚂蚁沿树叶爬的情境,化静态、抽象为动态、形象,让学生在直观中了解一周边线,在思辨中感悟什么是树叶一周的边线,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一周边线”和数学中“周长”的联系。)

2、丰富表象,充分感知一周的边线 (1)指一指

师:(课件出示书签)这里有一张美丽的书签,你能指出它一周的边线吗?(指名指)

师:只能从这点开始指吗? 师:那我从这点开始指可以吗?

师:虽然指的起点不同,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数学书封面一周的边线又在哪里呢? (2)比一比

师:书签和数学书封面比,谁的一周边线长?(说完整话)

二、完整感知,认识周长

1、物体面的周长

(1)师:看来物体一周的边线有长有短,数学上,我们说书签一周边线的长就是书签的周长。(黑板条贴出)

师:一起读一读。

师:那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2)找生活中物体面的周长,边指边说

2、平面图形的周长

(1)师:物体的面有周长,那下面这些平面图形有周长吗?(出示课件)

师:请听要求,你认为有周长的,就用彩色笔又快又漂亮的描出它的周长,没有周长的就不用描,听明白了吗?好,拿出练习纸,开始描。注意,不要用尺子。 (2)学生尝试练习。 (3)全班交流

师:2号和5号都没描,也是这样没描的举手。 师:你为什么不描? 师:你为什么说它们没有周长?

师:说得真好。说明只有封闭图形采用周长。

(1)师:再看这些封闭图形,这两个同学描的,你们觉得哪个是对的?

(3)师:能描出它们的周长,那说说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什么是圆的周长?

师:把圆剪一刀分成两个半圆,这半圆还有周长吗?在哪? (设计意图: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解为两条线:实物周长和图形周长。结合书签和数学书封面,先让学生说一说对周长的理解,感知周长,然后结合实例让学生通过指一指、描一描、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学生们从看到指,从指到描,从物到图,经历丰富的感知过程,从理性上认识周长。)

二、操作测量,再识周长

1、测量三角形和长方形

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到底是多长呢?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生:量……

师:长方形要量几条边,为什么?

师:我告诉你量的结果,谁来算算它们的周长。

小结:测量由线段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只要用直尺量出各条的长度,再把它加起来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认识了周长是什么,这时抛出“周长到底是多少”的问题可谓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再加上他们已有的认知经验,通过测量、计算,学生掌握了方法,既是进一步对周长概念数学化的认识,同时为以后学习正方形、长方形等周长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2、测量树叶的周长

(1)师:原来蚂蚁爬的这片树叶周长是多少还有办法量吗? 师:怎么量?要用什么工具?别说话,静下心来想一想,有办法了吗?

(2)学生活动 (3)学生介绍量法 (4)电脑演示量法

师:可以先用下线沿着树叶的边线围一周,把围到的线拉直放到直尺上量一量,围到的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师:我们把弯曲的边线的长转化成直直的一段线的长来量,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化曲为直法。(板书:化曲为直)

(在周长概念建立和探索出多边形周长计算方法之后,设计这样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测量树叶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并得出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进一步深化了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同时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思想。)

三、变式练习,深化认识

1、拉一拉——体会变与不变

师:老师这儿用铁线围了一个正方形,要想知道它的周长,我们需要测量几条边的长度? 师:一条边是2分米,那它的周长是( )

师:这可是个又魔力的正方形。(拉动变形)它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呢?

师:你想把它变成什么形状?(指名拉)现在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师:为什么它的形状一直在变,周长却没有变呢?

师:只要整条线的长度不变,无论围成什么形状,周长始终不变,都是这条线的长度。

2、数格子图 (1)猜一猜

师:下面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 (3)数一数

师:每小格的边长是1厘米,那怎样知道每个图形的周长呢? 小结: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同时,周长也有可能相等。在比较时,不能被图形的大小所迷惑,应该比较它们一周边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4)算一算

师:这个图形除了数,还有什么更快的办法吗?

师: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有时也能通过平移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计算。

(设计意图:很多学生在比较周长时容易受到面积的干扰,所以在练习环节灵活运用周才的含义,设置了两次不同的比较,激发学生的思维,强化无论图形怎么变化,只要一周边线的长度不变,周才就不变的道理,突破了难点,既渗透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又渗透了平移的数学方法。)

四、全课总结,课外拓展

1、说一说

师:说一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师:你都是用什么方法学到了这些知识?

推荐第4篇: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1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初步测量图形的周长。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线、卷尺、图片、计算周长表格等。 学具准备:直尺、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构模型

1、以游戏话题谈话引入,课件演示喜羊羊绕水塘跑一周的画面。提醒生注意观察喜羊羊跑过了哪些路线。动画演示跑过一圈的路线。接着演示美羊羊绕另一水塘跑一周的动画。

提问:如果它们以同样的速度绕各自的水塘跑一周,谁先回到起点?为什么?

2、引入“周长”,提示课题。水塘一周的长度,就是水塘的周长。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数学新朋友——周长。

二、尝试探究,认识周长 1、出示各种图片。学生观察。 这些图片都认识吗?它们的周长在哪里? 2、指出图形的周长。

先抽生演示指图形的周长,老师引导明确从起点出发走一周回到起点。再让每生选三个图形指出它的周长。 3、找身边物体的周长。让学生找然后汇报。

5、变式练习,加深对周长的理解。谈话:我们找了这么多图形的周长,是不是所有图形都有周长呢?

(出示“下面图形是否有周长”和“下面图形的周长是否标对了”两道题)

4、理解周长的含义。你认为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 抽生试说

 看书上描述的概念同时板书(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三、合作探究,强化理解。

置疑:有什么办法能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 1、抽生说方法。

2、小组为单位测量周长,填在表格里。3、汇报方法及结果。引导发现方法的多样性。

四、学以致用,练习巩固

课件出示练习题,完成、汇报、讲解。

五、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推荐第5篇:周长认识教学设计

什么是周长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测量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

3、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多向思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探索各种图形周长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周长概念的理解

1、描一描 认识周长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场跑步比赛,参加比赛的两个小动物一个叫“小瓢虫”一个叫“小蚂蚁”,场地是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路程是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一圈,看谁先跑完。

现在请大家来做观众,准备好了吗?预备开始(出示课件) 师:谁赢了?为什么?

生1:小瓢虫赢了,小蚂蚁没有跑完树叶的边线。

师:哪些是树叶的边线呢?它们是怎么跑的?(它们的路线有什么不同?) 生上前演示

师:那也就说跑完树叶边线一周的长度是从起点开始还要回到起点(板书:一周的长度)我们来仔细看看树叶边线一周的长度到底是从哪里到哪里。 师:在数学上,树叶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板书:周长)我们拿出手指来描一描树叶的周长,这就是树叶的周长。再一次一边描一边说:树叶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45页,一起动手描一描树叶的周长。请一位学生上黑板板演。

2、摸一摸 感受周长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树叶的周长,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也有周长。比如数学书的封面它也有周长,你知道它的周长在哪儿吗?试着找一找,并在书上描一描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师:谁能摸给大家看一下吗?生尝试摸 请这位小朋友上来指,看谁看得认真

师: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指一指这本数学书的周长 师生同指

师:还可以从哪里指到哪里也能指出这本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生上去指

师:还可以怎么指?

师:嗨,这也是这本书的周长。 师:我们生活里还有许多物品都有它们的周长,现在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找出它的一个面,沿着它的边线用手来摸一摸它们的周长。 学生活动:摸一摸物体的周长。

师:谁来说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边指。 请学生到展示台演示,生生之间互评。 师:通过前面这些,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总结并板书: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3、再次描一描 理解周长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物体表面的周长,小蚂蚁想试试大家的能力如何?又给我们带来四幅可爱的图画,你们喜欢哪一幅就选哪一幅描出它们的周长。 描出数学书上P46页练一练的第一题。

师:看来不仅是物体表面有周长,我们的图形也有周长。(补充板书)

课件出示很多平面图形,判断这些图形是否有周长。继续补充周长的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什么是周长。

二、合作探究,在测量中理解周长 师:我们知道周长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那么我们该如何测量和计算周长呢?

师:老师特地为大家带来一些物体和图形朋友,小组合作量一量、算一算它们的周长。

说一说: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要注意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测量。全班交流 小结:看来在测量直线型图形的周长时,只需要测量出围成这个图形各条边的长,再计算出它们的总和就行;如果要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就需要借助毛线、卷尺等工具。化曲为直。

三、联系实际应用周长

师:下面这些图行都有周长吗?周长是多少呢? 练一练:1.通过格子图,数一数三个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你有哪些不同的方法可以数?

2.小蚂蚁和小瓢虫走的路一样长吗?

四、总结规纳、完善认识

师:我们今天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能用到周长的地方。比如菜园里的围篱笆,买衣服裤子时候的腰围、桌布的花边等等,希望同学们课后多多观察生活中的周长。

推荐第6篇: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水隘学校

李丽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周长含义,建立周长概念,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周长,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建立周长的概念

具:多媒体课件、自制树叶、双面胶带等。 学

具:水彩笔、线绳、皮尺、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同学们,深秋到了,天气凉了,树叶哗哗往下落。多可惜呀!于是,小蚂蚁想到了把树叶画下来。看一看它是怎么画的?(课件)学生回答后伺机板书:边线,对!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画出了树叶的边线。

你们看,树叶画好了,同学们,你们觉得小蚂蚁简单吗?

二、认识周长

1、手指描边线

你们想不想用这种简单的方法也来画一画身边的其他事物呢?不过我想先问大家:怎么画?(沿着边线画)

好!那就请大家伸出食指,把食指当做小画笔,选择身边你想画的画一画好吗?(学生活动。)

汇报:你画了什么?能画给大家看一看吗?(请2至3名学生动手操作)

练习:在这些图形中选一个,把它的边线描给同桌看。

过渡:留一题长方形没画完,提问:所以在描边线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总结:从一点开始,最后到这个点结束,那么这条边线叫一周的边线。

想一想,这是谁一周的边线啊?(正方形一周的边线)

2、小手找周长

你能指出课桌面一周的边线吗?你的小手指桌面,我指电脑,最后看看我们是不是指的一样,好吗?

这是大家经常玩的操场,你能指出篮球场一周的边线吗?我们和电脑一起指好吗?(课件演示)

3.、小嘴说周长

你看,那个画树叶的小蚂蚁想告诉大家什么?(一周的边线,展开,拉成直线)

(出示蚂蚁的话:我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提问:小蚂蚁说了什么?

小蚂蚁是想告诉我们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什么?(板书:长度 周长)

请人再说一遍。反问:什么叫树叶的周长?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认识周长。

操场一周边线的长度,就叫做——操场的周长。谁来再说一遍?(2名)

那运动员绕跑道跑了一周的长度叫什么?

生活中的周长还有很多,比如:这是一个儿童游泳池,池口的周长是哪条线的长度呢?还有硬币、课本等等这些物体的周长都能指出来吗?

这是一个相框,我想给它蓝色的底子贴上粉色花边?我要用多长花边呢?我得先求什么?

你能说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你还能说出谁的周长?(学生自由说)

(三)、操作实践,巩固新知

量一量。看来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其实,我们人体上也有周长,我们的头一周的长度就是头围,腰一周的长度就是腰围。(可请一名学生跟老师一起示范怎样量头围)

你们想自己动手量一量吗?小组合作,动动你的手。(师讲明测量要求)

(1)小组合作,测量树叶的周长和腰围。

(2)汇报交流。

(四)、实践训练,深化新知

师:我们知道什么是周长了,喜羊羊要来考考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表示的周长。

练习: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表示图形的周长?是打√ 不是打×

师:恭喜小朋友们,都答对了。喜羊羊能放心把任务交给大家

了,想知道喜羊羊到底遇到什么问题吗?(生:想)其实喜羊羊这

次来还带有重要任务呢!懒羊羊村长寄给他一封信,要求他及时完

成信里交代的任务,不能让灰太狼抢先一步完成。我们帮帮他吧!

算:完成课本第45页第二题中的练习。(师提示三角形的计算方法)

练:通过前面的学习,老师发现你们都很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所以想要同学们来个智力大闯关,有兴趣吗?(课件出示课本第45页第三题的图形),(师小结: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在比较它们周长大小时,一般会用移动边线的方法,再进行比较。)

(五)、归纳总结,完善认识

孩子们,你们能用一句话说出这节课的收获与体会吗?(师小结:认识了周长,会描图形的周长,会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你们认为还有哪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推荐第7篇:《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周长的含义,能较准确的指出物体表面的周长,能测量出和表达物体表面周长的长度。

2、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周长,学生通过“说”“指”理解周长的含义。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二、学情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会测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的独立探究找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通过猜想,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验证猜想,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没有限定学生必须用哪一种方法,而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感悟不同的方法的适应性,所以,教师把引导的重点放在理解别的同学提出的算法,感悟每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

三、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周长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

建立周长的概念,会测量周长。

五、教法学法: 课件展示,教师讲解;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六、教具学具: 课件、小布艺、剪刀、皮尺、直尺、线。

七、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一年一次的森林运动会开始了,现在正在进行赛跑。谁会得第一呢?

生:猎豹是冠军。 师:为什么?

生:因为小动物们都是绕草地跑了一圈,猎豹最先跑完,所以它是冠军。

师:说的真好!小动物们都是从起点出发又回到这个起点,刚才绕草地跑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就是这块草地的周长。 师: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认识周长。 板书课题:认识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过程,让学生初步直观的认识到什么是周长。

(二)操作实践,合作探究。

1、认识周长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表现非常好,现在我有一件事需要大家帮忙,老师有两件小布艺,一个是长方形,一个是近似圆形的,我想给这两个小布艺镶上花边,怎样才能确定每个小布艺的花边需要剪多长呢?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生:想。

下面我们就分组来找一找裁剪花边的方法。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在动手之前,请先听好老师的要求:

1、先看一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那些工具?

2、小组合作分工完成。(①、前后四人一起合作,找一找这两种布艺各需要多长的花边。②、在大家找到花边长度后,请大家在小花边上作一个记号。看看哪个小组想到的办法又巧又多又好。)

3、在操作中注意安全。好,开始,动手操作。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造了主动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操作的过程中,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感悟周长的含义,让学生自主发现、共同交流,在活动中感受到探究数学问题的乐趣。

(三)汇报方法。师:好,请大家停一下。咱们看看哪一个组做得最好。来,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方法?

生1:我们用尺子先量了一下长方形的每个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知道了花边的长度。

生2:可以只测量长方形布料的一个长边,一个宽边。然后把它们加起来,再乘2就可以了。

生3:我们用花边直接沿着他们的边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出发点),就知道了花边的长度。 生4:我们量圆形时,是用线沿着边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出发点),知道的花边的长度„„

(四)讲授概念。

师:同学们你们想到了这么多的办法来量花边的长度,其实我们刚才测

量出的花边的长度就是小布艺的周长。

师:瞧,这就是小布艺的周长。它的边有多长,它的周长就有多长,这

个边叫做边线。那谁能说出数学书的边线?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教师

指正。师示范摸数学书一周的边线,学生也摸数学书的边线。 师问:你还能指出我们身边一些物体某一个面四周的边线吗?学生可能指出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黑板面、课桌面等一些熟悉的物体的面的边线。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探究数学问题的乐趣。

(五)巩固应用。

师:只要我们知道了这些平面物体的边线有多长,就可以知道它的周长了。围绕物体一周的边线的长度就是物体的周长。平面物体的边线就是从起点出发又回到起点。从起点出发又回到起点我们也说成是封闭图形。那周长就是可以怎样说呢? 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师:刚才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周长是指围绕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板书完整)

师:这节课大家表现得都很棒,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智慧闯关”的游戏,看看你们大家谁能闯过我设的关卡,成为最后的智者。 第一关:请用皮尺量一量你同桌的头围,腰围你会量吗? 谁上前面测量一下? 祝贺你们闯过关啦! 第二关 测量树叶的周长 表现不错

第三关:这是一个街心公园示意图,张奶奶每天早晨都要绕着公园边的小路散步。

算一算:张奶奶走一圈是多少米? 祝贺你们成为最后的智者了!

(六)全课小结,体验成功。

师小结: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他的名字叫什么?(周长)周长。我们熟悉了周长,并且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那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学生说出对周长的理解。

(七)课后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什么是周长,量一量自己家里人的头、腰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八、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花边的长度就是布艺的周长。 周长:是指围绕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推荐第8篇: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教材7

7、78页认识周长

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描树叶的边线,摸身边的物体的面的边线和测量等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 2.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学习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计算出周长。

学习难点: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用平移的方法比较周长。 学习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树叶,路径图、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卡片,线。 学生准备:直尺 学习过程:

一、引入课题

孩子们,秋天来了,树叶纷纷从树上飘落下来。一天,一只小蚂蚁在大树下休息,一片树叶落在了它的身边,看到这么美丽的树叶,小蚂蚁开心地在树叶上爬了起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是怎么爬的呢?(出示课件)。

二、初步感知“周长”

(一)认识实物表面的周长

1、认一认

学生观看蚂蚁爬树叶的动画(FLASH动画演示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周) 师:小蚂蚁是怎么爬的呢? 生:沿着叶子的边爬的。

师:叶子的边,我们在数学上叫边线(板书:边线)。

再看一遍,小蚂蚁把叶柄处作为起点,从起点沿着树叶的边线,又爬回到起点,叫做树叶的一周。来听听小蚂蚁是怎么说的,“我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也就是说: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小蚂蚁玩得可高兴了,又在另一片树叶上爬了3次,这三次所走的路线和第一次有什么不同,是沿树叶边线爬行一周吗,为什么?(课件展示)

2、描一描

师:从起点沿着边线又绕回起点,才叫一周(补充板书:起点→边线→起点 一周),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翻到78页的课堂活动,我们来描一描图形的一周。

师:描的时候先选择一个起点,从起点沿着边线描,最后回到起点,看谁描得又对又快。 师到学生中看有没有不同的画法,注意纠正。 课件演示画框和钟面的一周,

3、摸一摸(出示数学书的封面)

师: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度?拿着你的数学书,一边指一边说(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课桌面也有周长,伸出你们的小手,先选择一个起点,边指边说:课桌面一周的长度就是课桌面的周长。

4、找一找

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有周长,找找看。

(二)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

刚才你们说的都是物体表面的周长。我们把这些面从物体上移下来,这些图形你们认识吗?

长方形一周是几条边,三角形一周是几条边?

师:小猪也描了一些图形的一周,有两个图形它不知道怎么描,大家帮它判断一下?(课件展示)

师:这两个图形有缺口,没有周长。只有像(1)(3)(4)(5)这样首尾相连的图形才有周长,我们称这样的图形为封闭图形。

小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补充板书:封闭)

三、动手测量,探索计算周长的方法。

1、量一量。

师:大家弄明白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老师帮每个小组剪了3个图形,你们的任务是测量并计算周长,完成表格。四人小组合作,测量前读一读活动建议:(1)组长分工,轻声交流,团结协作。(2)测得的数据对应的标在图形上(取整厘米)。(3)遇到困难举手寻求帮助。

生活动,师巡视,提醒测量好了的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测量方法。

2、汇报交流

三角形 。师:你是怎么测量的?量了几条边? 师强调:先用尺子量出3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得到三角形的周长了。

正方形。师: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测量的? 师:其他同学的测量方法都一样吗?看来抓住图形的特征,我们就可以选用简便的方法了。

圆形。师:圆形的周长是怎么测量的? (如果学生说到拿线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时,要让学生演示给大家看。)

圆形的周长很难量,我们用线绕它一周,稍微用点力,线就拉直了,很不容易测量。

生:有办法,可以把它对折,这样可以只绕出半圆的长度,然后乘2就行了。

生:还可以再对折,这样要量的曲线就更短了,测量这段曲线的长度再乘4。

四、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师: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学会了测量并计算周长,接下来进入我们的智慧大闯关。 第一关:比计算 第二关:比眼力 第三关:比反应

五、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请看屏幕,小胖要选合适的裤子,先量腰围。小胖的腰围是多少,和作业单上的标准值对照,你发现了什么,你想给小胖哪些建议?

原来我们身体也蔵着周长,只要你们用数学的眼睛去看,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孩子们都能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六、实践活动

课后请完成作业单上的5道题。 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起点→边线→起点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推荐第9篇: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药家湾小学

冯小花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39~4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难点:对周长含义的理解。计算出周长。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涉新知

昨天老师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今天特地带过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蚂蚁爬树叶的过程)。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看到蚂蚁在树叶上爬呢,在树叶的哪儿爬呢?刚才蚂蚁沿着树叶的边边整整爬了一圈,爬过的红色印记我们把它叫做树叶的边线(板书:边线),把这个弯曲的边线拉直变成一条直直的线段,小蚂蚁告诉我们,我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认识周长

二、观察操作,认识周长

1、谈一谈,初识周长

认识了周长,老师考考大家你们到底有没有理解什么是周长?现在我们把学习知识的好伙伴(数学课本)拿出来,指出它的边线,看看老师指的,指出数学书封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小组讨论:指边线时应注意什么?(1)、从这点出发最后还要回到这一点,这才是整整一周。(2)、要紧贴数学课本的边。

2、找一找,摸一摸

这有一张正方形纸,伸出你的小手,指出它的边线,这个边线就是正方形的周长,现在会不会指边线了?现在小组合作,自选一种物体或图形,指出它的边线,并且说一说什么是它们的周长,告诉给你的同桌。判断这四个图形哪个是它的周长?

3、描一描、说一说

学会了指图形的边线,现在拿出你手中的平面图形,描出它们的边线,也就是周长。描之前,先想一想描边线的时候,我们又该注意什么呢?强调直边可以用尺去描,弯曲的边只能慢慢沿着图形的边去描,看看老师也描了几个,让你描喜欢描哪个呀?为什么?(从学生的发言中引出边线有曲有直,有长有短),出示周长的概念,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共同读一遍)出示判断哪个是图形的周长?

4、量一量、算一算

(1)求这个平面图形的周长就是求几条边的长,怎么求?)一口报出它的周长,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测量树叶的周长

提问:刚才我们测量了规则图形的周长,那如果让你测量一个不规则图形呢?比如说课前我们看到的树叶,谁来说一说怎么测量,你有什么好方法。拿一根细线沿着树叶的周边绕一圈,再用刻度尺量这根细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智慧小屋:

1、2题

四、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推荐第10篇: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认 识周 长

认识周长

教材分析:

认识周长是教材第五册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了解了长、正方形的特点,学习了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本节课的教材强调周长概念的建立及应用,结合具体的实物,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亲身体验等活动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学情分析: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学习周长之前学生的认知基础有:一是在学会了测量图形的长度;二是在已对长方形、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这些基础都是有利于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充分利用,并且进行测量计算周长。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呈现给学生看到的都是一些平面图形。说到周长,学生脑海中想到“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物体或平面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周长的含义。2.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不规则平面图形的周长。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长线、量角器、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初步感知周长 教师出示以下图片。

同学们,这三幅图你们都认识吗?请选择一幅自己最喜欢的图形用彩笔把它的边线描出来。

1 学生动手描一描。

谁愿意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样描的?

分别找三个学生进行演示,并说说从哪里开始描,到哪里结束。

(指图形的任意一点)从这儿开始绕一周,行吗?从其他点开始绕一周,可以吗?哪位同学能总结一下。

描边线的时候,起点可以不同,那你们发现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强调无论怎样描,都是沿着边线从开始的地方又回到开始的地方。)

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不管是弯弯曲曲的边线还是直直的边线,大家都是沿着树叶、扇面、长方形的边线上的起点又回到起点描了一周,叫做这个图形的一周(板书课题:周。)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通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描一描,在尊重学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初步感知一周的含义。再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树叶、扇面、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建立对一周的丰富的感性认识。】

二、感知周长,理解概念 1.活动一:指一指。

先让学生找一找、指一指自己身边事物表面(数学书封面、课桌面等)的一周,感知这一周的长度。

你怎么理解周长呢?(引导学生归纳:周长是一周的长度。)

一周是指哪些边线呢?是这部分吗?以刚才活动中的几个图形为例说说。 学生小结:围成图形边线的长是它的周长。 2.活动二:围一围。

(1)明确任务。

为了使相框更加美观,准备把每一个相框像这样贴上彩线。至少一共要买多少长的彩线?

(2)学生独立思考汇报方法。 你有什么办法解决?

预设:把每个相框的周长算出来,再相加就行了。 实际就是测算出各个相框的周长。

2 (3)同桌合作,探究、测算。

老师已经把相框按照实际尺寸抽象到了纸上。你会求每个相框的周长吗? 学生小组合作,任选一个形状的相框解决周长问题。教师参与活动,观察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教师提出各小组汇报的要求:选的是什么图形?用的是什么方法?结果是多少? ①选长、正方形的小组:有的学生测量每一条边的长度,有的学生只分别测量一条长、短边的长度,引导学生认识到,无论哪种方法都是把四条边的长度相加。

一个图形要有七条边,八条边,九条边,甚至更多的边呢。无论什么样的图形,有多少条边,就得加多少条边。也就是所有边长的和才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②选圆形的小组:重点处理学生用线绳先围再抻直的化曲为直的思想。 (5)评价并呼应实际问题。

通过同学们的合作探究,我们测算了几种图形相框的周长,到底买多长彩线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3.活动三:量一量

大家非常善于观察,看来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周长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平时说的腰围,能指一指你的腰围吗?估计一下自己的腰围大约是多少厘米?(找两名同学量一量)

小结:通过一节课的共同研究,我们都知道了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的面的周长,就是沿着它的边线从一点出发,再转回这一点去,这条边线的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也就是说,所有边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或者这个物体面的周长。

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1.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封闭图形?描出封闭图形的边线。 2.猜一猜:下面三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

3.旅游公司安排甲司机带领游客绕a景区观光,安排乙司机带领游客绕b景区观光,甲驾司机认为他的行驶路线长,乙司机不同意他的看法,同学们,你认为呢?

3

A B 4.一个图形周长是12厘米,这个图形是什么样?试着画出来。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这一环节,教师提供开放的活动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评价

回顾这节课,请你评价一下自己。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习得快乐吗? 今天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同学们要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生活,并且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你会获得更多的快乐。

4

第11篇: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认识周长”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1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悉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周长的测量、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

新教材用一整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周长,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充分感受,从而理解周长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常见图形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周长,为以后学习各种图形周长的计算铺路搭桥。本节课通过描、找、说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和理解“一周”;再通过“比一比、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地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究“周长”的含义。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指出各种图形的周长。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根据对周长的理解,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小组合作与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周长。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新龟兔赛跑

(1)谈话:孩子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乌龟和兔子第一次赛跑,是谁得了第一?

乌龟输了比赛之后很不服气,它决定找兔子再比一次,请同学们做裁判,看看这次比赛谁赢了? 作为裁判,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比赛规则:绕着操场跑一圈。 (2)播放ppt动图。(兔子跑了半圈,乌龟跑了一圈)

生做裁判并说理由。[学情预设,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有同学可能回答虽然兔子跑的快,但是跑了半圈,乌龟跑了一圈,所以乌龟赢了。] 像乌龟这样沿着操场边边,从起点跑到终点,就叫做跑了一圈。

2、小蚂蚁绕树叶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只喜欢运动的小蚂蚁。瞧,它已经整装待发,开始锻炼了。(课件:蚂蚁绕树叶跑)同学们要认真看小蚂蚁是怎么运动的。 (2)小蚂蚁告诉了我们什么?

说说你对一周的理解。

[学情预设: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理解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圈,也就是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 (设计意图: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态演示,通过龟兔赛跑和小蚂蚁爬行的路线,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树叶的“一周”。)

板书:一周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理解周长。(描一描)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品和平面图形,你们认识吗? (逐一出示ppt中的相关图形)

师: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张卡片,拿出你手中的卡片,用笔描一描图形的一周。(学生独立描,然后小组交流,最后让学生上台指出每一个图形的一周。)

师:我们理解了一周的含义,哪个同学想帮大家总结一下什么是周长?

[学情预设,通过上面的环节,学生可能对一周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有同学能总结出周长是指一周的长度。]

2、观察比较,深化概念。(理解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师: 找一找:下面哪些图形能找出它们的周长,哪些不能,为什么? 生:有开口的图形,没有周长。 生:有周长的图形必须是闭合的

师:总结,像这种没有开口,完全封闭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 3 练一练。

师:请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师:你能在教室里指出一个实物的周长吗?

生1:课桌表面的周长就是桌面一周的长度。(学生边指边说)

生2:黑板的周围长就是四周四条边的总长度。 生:我文具盒上面这个面的周长就是这一周的长度。 „„

3、小结周长的含义。我们把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结合开课的事例,先让学生说一说对周长的理解,感知周长,然后在结合实例,让学生通过指一指,描一描,说一说等一第列活动,使学生经历丰富的感知过程,从理性上认识周长。) 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三)、量算结合,理解“周长”

1、开动脑筋,寻找工具。

谈话: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图形,现在先请同学们来猜一猜,哪个图形的周长更长? 生:我觉得三角形周长更长,因为它有三条边 生:我觉得圆形周长更长,因为他看起来更胖一些。 ···

师引导: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猜测,到底谁的更准确呢?你有没有办法知道他们的周长。 生回答:量一量

师:三角形的周长,我们可以去量,那么圆形的周长,我们应该怎样测量呢? 小组讨论测量图形周长的工具: Ppt总结,出示测量图形周长的工具。 2.动手测量,理解周长

师:每个小组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测量一下这两幅图形的周长。 学生测量,记录,计算

小组1:我们用尺子先量了一下每个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知道了它的长度。 小组2:我们是用绳子直接沿着图形的边绕了一圈,在用尺子量出它们的长度。

生:有的可以用尺子量,有的不行。

师引导:圆形我们可以用尺子量吗? 生思考并陈述

Ppt动图出示用直尺测量圆形的周长,向学生渗透开动脑筋,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3.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图形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并得出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体会有些图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出示图片

量体裁衣,利用了周长的知识。

(五)、课堂小结,体验成功。

今天,我们熟悉了周长,并且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学生总结,老师出示思维导图,帮助同学们构建知识体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是对本课知识的梳理和加深,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叫做它的周长。 ( 贴各种图形)

六、教学反思

(一)对概念的内涵进行了分层次教学

对于一个刚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关于“周长”,他会有哪些属于他们认知层面的解读?周长离他们生活最近的一个点在哪里?我反复琢磨,周长周长,应该先有周再有长度。对于长度,学生已经有比较丰富的学习经验和感知;而“周”相较于“长”来说,学生更难理解。

于是,我决定把周长分为两层次来教学,先理解把握“一周”的本质,在此基础上,再认识“一周的长度”;而且确定把认识“一周”作为重点。后来想到,“周”在生活中的语言叫做“圈”,于是,我从学生最最熟悉的绕着操场跑一圈引入。学生对于“周”是比较朦胧的,但对于“一圈”,他们人人都有发言权,因为体育课上经常会用到。我没有简单借用体育课上的“一圈”,而是通过小蚂蚁跑“一圈”的三个情境图,形象地表达出一圈的两个重要因素:1.沿着边线,2.从哪里出发还要回到哪里。接着通过一系列丰富的体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实物表面和平面图形的“一周”指的是哪儿到哪儿。这时,水到渠成,一周的长度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二)本节课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体现数学。

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与生活有关,就为学习周长提供了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周长的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机械地学习只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课的开始就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往往对整节课的成功与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节课从龟兔赛跑,小蚂蚁爬了树叶的一周这一情境引入,生动有趣。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也为周长概念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面的寻找身边事物的周长,也都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知识。这里体现了数学回归到生活的思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在一系列基本练习中深化概念。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在师生共同得出周长的概念之后,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指一指、找一找、摸一摸、描一描等一系列基本练习,拓宽了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对知识进行内化。

第12篇:《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婺源县紫阳三小

陈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情景的创设,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正确指出封闭图形的周长,掌握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判断、摸周长、指周长、测量周长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小组活动的实际操作中,理解化曲为直的思想,体会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通过身边的实物使学生感受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求周长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实际操作法、合作交流法

四、教学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卡片,圆形镜子,软尺,直尺,细线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师:天气越来越冷了,蚂蚁妈妈带着小蚂蚁去跑步,锻炼身体。蚂蚁妈妈要求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缘跑一圈(课件出示文字:沿着树叶的边缘跑一圈)。我们一起去看看小蚂蚁有没有按照妈妈的要求来跑。并说说你的理由。 播放动画1:小蚂蚁从起点出发,跑着跑着就沿着树叶中的纹路跑回了起点。 播放动画2:小蚂蚁从起点出发,沿着树叶的边缘跑了大半圈就停下不跑了。 播放动画3:小蚂蚁从起点出发,沿着树叶的边缘跑一圈回到起点(按要求跑) 师问生答:同学们仔细观察,小蚂蚁第四次跑和第三次跑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播放动画4:小蚂蚁从不同的起点和方向沿着树叶的边缘跑一圈又回到起点 师问生答:小蚂蚁第四次有没有按照妈妈的要求跑?

师问生答:两次跑的起点和方向都不一样,为什么还说小蚂蚁这次也按照妈妈的要求跑了?

师小结:不管从哪个起点开始跑,也不管从哪个方向开始跑,只要是沿着树叶的边缘跑一圈就可以了。 师引出一周:一圈在数学上,我们称为一周。(板书:一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通过动画演示小蚂蚁跑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直观理解一周,为完善周长的概念作铺垫】 二:探索新知,完善周长的概念

1、认识操场的周长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小蚂蚁的运动场地—树叶,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运动场地—操场。(课件出示) 请学生指这个操场的一周

师问生答:想一想,除了可以把这里定为起点,还可以把哪里定为起点? 师小结:操场的一圈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定为起点,只要从起点出发,沿着边线,最后又回到起点,这就是操场的一周。(在板书“周长”下面画横线)

师问:这个操场一周的长度是多少呢?你是怎么得出来的?

(板书“长度”并在其下面画着重号)(课件出示标上数字的运动场地) 生:100米+100米+100米+100米等于400米

师:这400米就是操场一周的长度,也叫做操场的周长。周长就是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认识的新朋友(板书:周长)

2、摸物体表面的周长

摸课桌面的周长。 摸圆形镜子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摸实物表面的周长,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亲身感受什么是周长,对周长有一个具体的认识。】

3、找图形的周长

师问生答:从课桌面的周长,能想到哪个平面图形有周长?

从锅盖的周长,能想到哪个平面图形有周长。(课件出示长方形、圆形)

(课件出示正方形) (1)指正方形的周长

(2)指三角形的周长(课件定起点,演示)

(课件出示房子简笔画,上面一个三角形,下面一个长方形) (3)请两位不同想法的同学指房子简笔画图形的周长 师问生答:哪位同学指对了?理由是?

师小结:中间的这条线段不属于这个图形的一周,它的长度不能算进去。 师问生答:是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有周长呢?(课件出示图形角)角有没有周长?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制造矛盾,把问题抛给学生,教师穿针引线,使学生把前后知识融会贯通,理解周长的概念便水到渠成。】

师问生答:请同学们对比一下,有周长的图形和没有周长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像角这样的图形我们叫做不封闭图形,不封闭图形没有周长,像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这样的图形叫做?

生:封闭图形

师问生答:什么样的图形才有周长?

(板书完善周长的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学生齐读: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闭上眼睛想,从物体表面的周长抽象到平面图形的周长,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动手操作,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

1、动手操作

师:第

1、

2、3小组是三角形和圆形,第

4、

5、6小组是长方形和圆形,第

7、

8、

9、10小组是正方形和圆形。现在有工具直尺、软尺和细线。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图形的周长,并记录。(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

(1)师问生答:你们这一组选用哪个工具测量三角形的周长?具体怎样操作的?得出三角形的周长是?其他两组的结果一样吗?

(2)师问生答:你们这一组选用哪个工具测量长方形的周长?具体怎样操作的?得出长方形的周长是?其他两组的结果一样吗?

(3)师问生答:你们这一组选用哪个工具测量正方形的周长?具体怎样操作的?得出正方形的周长是?其他三组的结果一样吗?

(4)学生汇报圆形周长的测量方法、边说边操作给同学们看。(教师引导学生注重方法的优化和多样性。)

3、教师小结测量方法

师问生答:同学们会用直尺直接测量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而不会用直尺直接测量圆形的周长,这是为什么?

(师板书:直、曲二字)

师:虽然不能直接测量圆形的周长,但是用绕的方法或滚的方法,化曲为直再测量圆形的周长(板书:化曲为直)。

【设计思路:鼓励学生多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同学们的合作意识,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

四、思维拓展,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

师问生答:在长方形的右上角减掉一个小长方形,变成了这个图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这个图形的周长和原来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吗?你是怎样想的?

师问生答:在长方形的上方减掉一个小长方形变成了这个图形,它的周长和原来长方形的周长还相等吗?说说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拓展题的设计,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五、课堂总结、课后思考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畅所欲言)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周长,也掌握了一些求周长的方法,周长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同学们应该多观察多思考,将我们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小蚂蚁现在就遇到一个难题,我们就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帮帮他好吗? 课件出示两块草坪:

小蚂蚁和它的小伙伴要进行跑步比赛,他们从A点出发,小蚂蚁沿着1号草坪跑一周,他的小伙伴沿着2号图形跑一周,谁先回到A点,谁就赢。小蚂蚁觉得这个比赛不公平,你们觉得呢?课后去思考,和同学之间讨论讨论! 【设计意图:课后思考情境与导入相呼应,提高知识的趣味性,同时把问题留到课后,将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第13篇: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第39—4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测量及计算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正确测量和计算一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

2.使学生在认识周长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拓展学生想象的思维。

3.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组织有效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4.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体会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周长

(一)认识边线

1.谈话:秋高气爽,秋天是个落叶缤纷的季节,美丽的树叶是小甲虫们的比赛场,小甲虫们准备进行一场跑步比赛呢?

引导:比赛的规则是沿树叶的边线跑一周,最先跑完的获奖。(板书:边线一周)这里的一周是什么意思?边线又是指什么?

师:同学们,仔细看,比赛开始了!(动态播放)

(比赛规则:每只小甲虫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一周,最先跑完的获奖)

提问:看清楚了吗?哪只小甲虫能得奖呢?为什么? 指出:第三只小甲虫能得奖。第一只跑的慢,第二只跑的路线不符合规则,而第三只从这一点出发,沿着边线跑,又回到了这一点,这才是沿边线跑了一周。它跑过的路线,就是树叶一周的边线。(板书成:一周边线)让学生集体说一说:一周边线。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的动画引入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生动形象地让学生建立对“周长”这一定义的表象。]

2.丰富感知

让学生了解“想想做做”第一题题意

要求同桌相互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边线,并说说要怎样指。 交流:指名学生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边线。(注意指导学生指正确,说明白)

说明:(比划演示)指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边线,要从边线上一点开始,沿着封面的边线绕一圈再回到这一点,经过的路线就是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边线。

让学生依次指一指课桌面和三角尺的一周边线。 交流:指名学生分别指一指课桌面、三角尺的一周边线。

(二)认识周长 1.描述概念 出示三张书签

引导:你能指一指每张书签的一周边线吗? 让同桌之间互相指一指,说一说一周边线。 指名学生(演示)指一指书签的一周边线。 追问:刚才大家指的都是书签的什么?(一周边线)

指出:一周边线有长有短,这里书签一周边线的长,就是书签的周长

(板书:一周边线的长=周长) 2.深化认识

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描出一周边线。

交流:展示学生描的一周边线,检查一周边线描得是否正确。 追问:这里每个图形一周边线的长是它的什么? 强调: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平面图形的周长。(板书补充: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周长)

互动:请你在题里任意选一个图形,把它的周长指给同桌看一看。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在多次的体验交流中,让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逐步升华为理性认识,从而建立周长的概念,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多次的操作活动中,学生进一步体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并为以后“周长的计算”积累丰富的经验。]

二、测量计算,加深认识

1.出示例2的三角形和四边形,你能知道它们的周长各是多少吗?请你想办法解决,算出周长写在图形下面。

学生测量、计算。

交流: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 你又是怎样知道四边形的周长的,是多少?

提问:算图形的周长,为什么要先测量每条边的长,再相加? 小结:周长是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所以把一个平面图形每边的长相加所得的长,就是这个平面图形的周长。

2.完成“试一试” 让学生拿出树叶。

引导:同学们,有什么办法能知道树叶的周长是多少呢?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看看哪位同学最先想到办法。

交流:你想到了什么方法?(围一围,量一量)

师:请同学们用围一围,量一量的方法,测量出你们手中树叶的周长,并把周长写下来。(学 生操作)

师:你们树叶的周长是多少?为什么这样测量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你认为测量时要注意什么?(紧沿边线围号,正好一周,拉直再量)

师:我们围一围,量一量得到的长度,就是围成树叶一周边线的长,是树叶的周长。

3.小结:学到现在,你知道周长指的是什么了吗?要知道一个平面图形或者物体面的周长,你有哪些办法?

指出:通过指一指、量一量、算一算。我们知道了周长是指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要知道周长,可以把围成图形每条边的长相加,也可以用线围一围、量一量。

[设计意图:在理解了周长的含义以后,先让学生求出告诉边长的图形的周长,再安排求没有数据的图形周长,这样有层次的设计,可以增强学生探索的欲望,打开思维,拓宽思路。再通过小组的合作与交流不但掌握了求周长的方法和技能,而且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练习巩固,深化理解 “想想做做”第3题

师:你能算出它们的周长吗?计算时想想可以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

学生独立计算周长。

交流:每个图形的周长是怎样算的,周长是多少? 注:板书算式,注意比较不同的算法,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指出:计算周长,就是求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计算时,可以根据每条边长度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灵活地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完善周长的表象,巩固对周长的认识,又能深化对周长的理解,进一步掌握求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方法,提高观察、思维的能力。]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

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边线

一周:封闭的 围起来

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

第14篇: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肥城市汶阳镇高淤小学 卢卫东

一、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图形的周长》第一课时:认识周长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实践,感知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 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2、教学难点:周长概念的建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校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图片,现在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播放ppt,展示花坛草坪图片)

师:看到这些漂亮的花坛,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畅谈

生1:花坛很漂亮,我很喜欢。 生2:我们应该保护花坛,不踩踏草坪。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那谁知道我们该怎样保护花坛呢? 生1:不乱扔垃圾。 生2:制作警示牌。 生3:给花坛围护栏。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不错,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美化校园。(出示情境图)

仔细观察情境图,两位小朋友想要给花坛围上护栏,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讨论后发言

(绕着花坛正好围一周)提出“一周”的概念,什么是“一周”?

设计意图:通过ppt的展示让学生走入情境中去,加速进入课堂氛围。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动手手动脑,提升学生能力。

(二)探究新知 1.剪图形,认识边线

师:同学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一张带图案的卡纸,那为了使它更美观,你自己能把它剪下来吗?请拿出你的剪刀,比一比谁剪得又快又漂亮。 (学生用剪刀剪下纸上的图形。)

师:同们学的小手真巧,已经有剪好的了,剪得真不错!还没有剪好的同学要加油了! 师:把你们剪好的图片拿起来给大家看一看!现在的图片是不是比刚才美观多了?你们真能干! 师:老师想采访一下,你们是沿着哪里剪的? 生:我是沿着它的边剪的。

师:能指给大家看看吗?(让一名学生边指边说从哪里剪的到哪里结束的) 师:同学们所说的这个“边”,我们也可以说成“边线”。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刚才自己是从边线的哪里开始剪起,剪到哪里正好把图形剪下来的吗? 生1(边指边说):我是从这里开始剪起,一直剪到最后,就把这个图形剪下来了。 师:刚才他所说的“最后”其实也就是哪里? 生:也就是起点。

师:那就是说正好沿着边线剪了? 生:一周。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因此,我在情景的创设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以美观卡片作为学生认识周长的起点。这样设计,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达到知识与生活的完美结合。 2.指边线,感知周长

师:同学们沿着图形一周的边线可以剪下这个图形。下面看这儿,你能指出它们一周的边线吗?(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儿童游泳池、黑板)

(1)指儿童游泳池池口的边线,认识池口的周长。

师:谁愿意带着大家先来指一指儿童游泳池池口一周的边线? (分别指两名学生到前面带着大家指)

师:大家注意了没有,这两个同学指的时候,起点相同吗? 生:不同。

师:但是他们却都正好指了一周(课件演示一周的边线)。这个池口一周边线的长度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池口的周长。

(2)指黑板面的边线,认识黑板面的周长。 师:那黑板面一周的边线你能指给同学们看一看吗? (请一名学生指给大家看一看,课件再演示一遍) 师:那么这一周边线的长也就是黑板面的――――? 生:这一周边线的长就是黑板面的周长。

师:通过这两幅图我们知道了游泳池池口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黑板面边线的长就是黑板面的周长。 (3)树叶的周长 课件出示一片树叶

师:(指着树叶里面的线)这些线的长度是这片树叶的周长吗?为什么? 生:不是,因为里面的线不属于它一周的边线。 (3)找身边物体面上的边线说周长。

师:其实,在我们身边很多物体的面上都可以找出它一周的边线,这一周边线的长也就是它的周长。比如,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好朋友—数学书,用手指一指封面上一周的边线。 (生用手指数学书封面一周的边线)

师:那么这一周边线的长也就是数学书封面的? 生:这一周边线的长也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师:你还能象这样在其它物体的面上找一找说一说吗?请同桌两个人相互试一试。 (学生活动并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物体面上的边线,并且知道了这些边线的长就是物体面的周长。下面的图形上一周的边线你能找到吗?请同学们在书上第65页第1题上描一描。 学生活动,描好的与屏幕上的正确答案核对.

师:(指其中一个图形)你知道这个图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吗? 生:这个图形的周长指的就是它的一周的边线的长。

(二)、动手操作,测量周长 出示花坛情境图

1、讨论。

师:这些花坛的周长到底各是多少呢?你有办法知道吗? 生:有办法,测量一下就知道了。

师:那怎样来测量每个图形的周长呢?你能想出什么巧妙的方法来吗? (生表现的很自信)

师:在测量之前老师还想提醒同学们几点,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

(1)先选一个图形。

(2)根据图形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哪些图形可以用尺子直接测量?哪些不能?如果不能,想一想可以借助什么工具来帮忙?) (3)合理分工,作好记录。 (4)活动结束,选派代表汇报。

2、学生小组活动。

3、集体汇报交流。

师:刚才老师也参加了几个小组的活动,发现你们想出了很多巧妙的方法,愿不愿意与大家分享分享? 生:愿意。

师:为了每个小组都有机会汇报,每个组就汇报一个,假如方法不同,其它组可以补充。另外,如果一个人不方便操作的话,可以和同伴一起上来,边演示边讲解,好吗?

生1(边演示边讲):我们组选择的是长方形花坛,用直尺测量出每条边线的长度,最后把长度加起来就是长方形花坛的周长。

师:还有选择长方形花坛的小组吗,你们的方法和他一样吗?

生2:其实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不必量每条边的长度,只要量一条长和一条宽就行了,然后再算出两条长和两条宽的总和就是它的周长。 师: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生3:我们学过了长方形的的两条长是相等的,两条宽也是相等的,所以没有必要把每条边的长度都量出来。

师:同学们,你们认同他的观点吗? 生:认同。

师:你说的很有道理。看来,你能主动联系前面学习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 生4:我们选择的是中间的圆形花坛,我们是这样测量圆形花坛的周长的。先用线贴着它的边线绕一周,把多余的部分剪掉,然后把这条线取直,再用尺子量出这条线的长度就行了,这条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圆形花坛的周长。 师:同学们,你们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如果你们还有不明白的,现在可以自由向他们提问 生5:我想问他们为什么不用尺子直接去量?

生:我们刚开始也试着用尺子去量,因为这个圆形的边线是曲线,而尺子是直的,不好直接量,所以就想到用线来帮忙。 生6:那有没有量曲线的尺子呢?

师:对呀,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谁来回答他的问题? 生7:有,塑料的那种软尺,我家里就有。

师:看来这个同学很善于留意生活。不错,确实有这种软尺。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你们看一看。可以任意弯曲,用它可以量一些不太规则的线的长度。

师:看来对于不同的图形我们应该选择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测量,要灵活选择。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测量出了这几个花坛的周长,其实在生活中很多时候都可以用围一围、量一量等测量周长。

(三)巩固新知: 1.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

师:这几个图形,不需要你来测量,你能根据图中已知的数据算出它的周长吗? 学生根据图形中的数据快速计算周长,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有没有不同算法

(四)课堂小结

师:回顾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周长,测量了周长。周长的应用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

学生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p84自主练习

2、你能自己设计一种图形并计算它的周长吗?

 板书设计 周长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线的长 测量周长的方法:围量

第15篇: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双滦区双塔山镇中心小学

邹海波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所以,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孩子通过美术课也理解了“边线”“轮廓”这些词的含义,因此教材让学生在“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想一想”“算一算”的基础上来理解周长的含义,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4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周长、理解周长概念,培养其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2、鼓励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不同方法测量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会测量规则物体和不规则物体的周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一周”和什么是“封闭图形”,建立周长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个人,他种了非常多的蔬菜,每天勤奋的浇水、施肥,就等成熟之后留到过冬的时候吃。可有一天他却遇到了大麻烦……

师:怎么做才能保护自己的蔬菜不被动物吃掉呢?生:…… 师:这个方法听起来不错,可围栅栏应该怎么围?你有没有什么要提醒他的?

生:要挨着菜地围、要围成一周不能留缺口。

师:像这个栅栏一样每条边的首尾都连在一起,没有缺口的图形,在数学中叫做封闭图形。

二、自主探究

1、举封闭图形的例子

师:你还知道有哪些图形是封闭图形吗? 生:长方形、正方形……

师:(为什么长方形是封闭图形?指一指)看来只要沿着图形一周的边线是连在一起的就是封闭图形,有时候我们可能看不到这条线,但你能想象出来吗?我们身边物体的表面有没有封闭图形?

生:数学书封面……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这些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板书课题、概念】

2、找找身边的周长

师:周长朋友一直就藏在你的身边,现在就跟同桌相互指一指、说一说身边的物体表面的周长。

3、叶子的周长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

师:我们认识了周长,怎样才能知道某个图形周长是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学具,利用手中的工具任选两种图形或实物并测量它们的周长。 (1)、先一起讨论测量方法,再动手测量。 (2)、合作时要分工明确,互相配合。

(3)、边操作边说说你是怎么做的,把语言组织好。

2、全班交流

师提问: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 量出四条边的长,再相加; (2) 量出名片的长和宽,再计算;

(3)用一根细线沿名片的边线围一周,再量细线的长; (4) 把名片沿直尺的边翻动一周。

比较: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名片的周长,在这些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1元硬币和树叶的周长的?(学生可能会用围或滚的方法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

追问:为什么不能直接量出1元硬币和树叶的周长,而要用围或滚的方法呢? 3.小结。

提问:你学到了哪些测量周长的好方法?在测量周长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

谈话:看来测量周长要根据物体形状的不同,灵活地选用合适的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四、课堂练习

第16篇:《周长的认识 》教学设计

篇1:《周长的认识 》教学设计

一、教学依据

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41页的内容。

二、设计思路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围绕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创造让学生充分猜想、探索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去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索出“周长”的含义,进而,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体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并对以后“周长的计算”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分析判断这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周长的含义,在活动中掌握测量方法。从而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做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

(三)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的第三课时《认识周长》,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平面图形周长的教学。教材没

有直接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实物去量一量它的周长,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知道可以怎样测量周长。为下节课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准备。

(四)学情分析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

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平时我们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此要注意启发、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周长。初步学会表达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说一说,动手摸一摸、画一画,结合实际测量活动,经历认识周长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与同伴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正确地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会用不同方法,不同测量工具能正确测量物体的周长,最终理解周长的含义。

六、教具准备

树叶、国旗、一元硬币、五角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

七、学具准备

直尺、线、软尺;树叶、国旗、一元硬币、五角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表格。

八、教学过程

(一)巧用“周”字,引导探索“周长”的含义。

1.谈话引入

课始,教师采用机动灵活的方式引入“周”字,并板书:周。 师:大家知道这个“周”字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围、一圈儿;人的姓氏;等等。

2.揭示课题

师: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知识就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

(教师把树叶、国旗、一元硬币、五角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贴于黑板)

揭题: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补充板书:长(完善课题“周长”)。

[巧妙的引入,唤醒了“周长”在学生大脑中的第一认知经验,激发了学生在此基础上的大胆猜测,推理和实践的主动探索的愿望,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3.猜测,探索

师:猜猜看,这些图形的周长有可能会跟“周”字的哪种意思有关?生推测:与“周围”“一圈儿”这种意思有关。

师:那么,照大家的这种理解,数学课本的周长应该是指它的???请学生在实物上摸一摸。说一说:怎样是一周?(从某一点开始绕一圈回到这个点)

请你将树叶的周长画在练习本上。

4.归纳认识

师: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周长。那么,“周长”究竟是指这些图形的什么?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试一试!生1:比如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它三条边的长度。

生2:周长是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加起来。

生3:像圆形,没有直直的边,它的周长就是它一周的长度?

师:我们看看课本41页是怎样介绍的。

齐读: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师质疑:这里好像有个词不常见?

生:封闭。

师:谁能解释? 生解释。教师画图说明。(圆、长方形:封闭与不封闭)

教师小结:像这样首尾相接起来的就是封闭图形,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让学生尝试着表达对周长的理解和认识,学生要经历独立把自己对图形周长的零碎的表象认识归纳并表达出来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你能指出我们身边的物体表面的周长吗?

师:下面请和你小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周长。指的时候要注意首尾相接,说的时候要说清是哪个面上的周长。学生活动,汇报交流。

(二)操作活动,自主体验“周长”的意义

1.谈话引入

师:我们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生:可以量一量。

师:你有信心测出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在操作中才能更进一步体会周长的意义,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探索空间和发展空间。]

2.渗透要求

师:老师准备了 “智慧小手测量单”,请你先看一看。

篇2: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1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初步测量图形的周长。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线、卷尺、图片、计算周长表格等。 学具准备:直尺、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构模型

1、以游戏话题谈话引入,课件演示喜羊羊绕水塘跑一周的画面。提醒生注意观察喜羊羊跑过了哪些路线。动画演示跑过一圈的路线。接着演示美羊羊绕另一水塘跑一周的动画。

提问:如果它们以同样的速度绕各自的水塘跑一周,谁先回到起点?为什么?

2、引入“周长”,提示课题。

水塘一周的长度,就是水塘的周长。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数学新朋友——周长。

二、尝试探究,认识周长

1、出示各种图片。学生观察。

这些图片都认识吗?它们的周长在哪里?

2、指出图形的周长。

先抽生演示指图形的周长,老师引导明确从起点出发走一周回到起点。再让每生选三个图形指出它的周长。

3、找身边物体的周长。让学生找然后汇报。

5、变式练习,加深对周长的理解。谈话:我们找了这么多图形的周长,是不是所有图形都有周长呢?

(出示“下面图形是否有周长”和“下面图形的周长是否标对了”两道题)

4、理解周长的含义。

你认为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抽生试说

看书上描述的概念同时板书(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三、合作探究,强化理解。

置疑:有什么办法能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

1、抽生说方法。

2、小组为单位测量周长,填在表格里。

3、汇报方法及结果。引导发现方法的多样性。

四、学以致用,练习巩固

课件出示练习题,完成、汇报、讲解。

五、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2: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五册第4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构建和理解周长的含义。

2、让学生通过动手测量平面图图形的周长,促进对周长的理解。

3、初步发展学生的客观空间。

教学重难点:建立并理解周长的概念。

教学准备:一片树叶、一本数学书、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圆。 学生准备:小组一张碟片,一张长方形,每人一张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周长。

今天,老师想请孩子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前几天,老师去商店买了一块圆形的桌布,老师觉得这块桌布不够漂亮,想用丝带在四周围上花边,老师要买多长的丝带,既够用又不浪费呢?(课件显示出桌布一周的长度) 生:买和桌布一周一样长的花边就可以。

师:我们只要知道桌布一周的长度就可以了。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桌布一周的长度?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用米尺量、用软尺量、用绳子量。。

2、孩子们想的办法可真不少呀,那桌布一周的长度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生活中的新朋友。板书课题:周长的认识。孩子们,齐读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周长。

(1)、师:刚才我们找到了圆形桌布的周长,那其他图形的周长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孩子请看,这片树叶,它的叶面也有周长,谁能指出它的周长?(找一个学生指一指)他指的对吗?

师边指边说:对,像这样从一个点起绕叶面一周,又回到起点,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孩子们只能是这点能作为起点吗?还可以从哪里开始呢?请个孩子指一指。(贴树叶)

师:是啊,无论从哪一点开始,只要绕叶面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就是叶面的周长。(课件显示叶面的周长并且出示:叶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生读一读。

(2)、师:孩子们,我们最亲密的伙伴------数学书,它的封面是什么形状的?你能边指边说出它的周长吗?同桌相互说一说。孩子们说得可认真了,谁愿意站起来给全班的同学们演示一下。(声音真响亮,说得很准确)对,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课件显示)孩子们,举起数学书,咱们一起来一边说一边指出它的周长。(老师领着说)

(3)、(举起手中的三角形)这是什么形状?你能说出它的周长吗?学生描、说。课件显示出三角形的周长。

(4)、小结:(课件显示)刚才咱们一起找到一些图形的周长,桌面是一个圆形,叶面是一个不规则图形,数学书的封面是一个长方形,还有三角形,我们发现这些图形都有周长,那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呢?用一句话把它说出来。(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板书。

2、描周长。

刚才孩子们已经找到了不同图形的周长,那你能一笔描出不同图形的周长吗?这是什么?(碟片、正方形)请两个孩子上台试一试。他们描得对吗? 孩子们是不是也想试一试呢?拿出题卡,用彩色笔描出图形的周长。 展示学生作品。

孩子们请看,这些平面图形,老师描出了它们的周长,老师描的对吗?

小结:原来必须要一周的长度才是它的周长。(老师在一周的下面加重点号)

3、理解封闭。

孩子们真棒,那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这个图形你能找出它的周长吗?为什么没有?和之前图形有什么不一样?

生:有个缺口、不能从起点饶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

师:不能从起点绕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就是没有封闭,所以这个图形没有周长。前面的这些图形都是封闭的,因此它们才有周长,为了让周长的概念更完整更清楚,我们在这前面加两个字------封闭。(板书)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老师在封闭的下面加重点号)读一读。读出关键词。这就是周长的概念,打开书本41页,把这个概念的关键词标上小圆点。让我们响亮的齐读一次。

孩子们读得真响亮,现在请孩子们来找找,下面的图形那些有周长,那些没有周长?

4、师:其实图形的周长指的就是它一周的长度,也就是它所有边长度的总和。所以,量周长要用什么单位?(长度单位)

四、探究求周长的方法。

孩子们已经能找出一个封闭图形的周长,那你能量一量、算一算封闭图形的周长吗?

现在四人一小组坐好,课前老师发给小组长的学具拿出来,每个小组都有两个物体,碟片和扑克牌,请你们先找出他们的周长,然后用手里的工具去量一量、算一算。

汇报,你们测量碟片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1:用绳子围出它的周长,再量出绳子的长度。

测量扑克牌用的什么方法。

生1:用直尺量出每边的长度再加起来。

2、量出两条边的长度,就知道对边了,然后再加起来。

小结:通过刚才的结论我们发现:一个物体的边是直的,我们可以直接用直尺来量,一个物体的边师弯曲的,我们就用绳子围出它的周长,在量出绳子的长度就可以了。

五、拓展运用。

我用两根同样长的绳子围城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谁的周长大?为什么?

六: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孩子们,周长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我们买裤子,要知道腰围,也就是腰的周长。我们操场上的围栏的长度就是操场的周长,孩子们,课后去我们的身边找一找,看那些地方还用到了周长的知识。

第17篇:三年级《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三年级《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三年级《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测量并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经历摸一摸,比一比,算一算的操作活动过程,理解周长的概念,感知“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游戏,猜剪影。

看这个剪影,你能猜出他是谁吗?

那现在老师把这个剪影换成边线,你还能猜出来吗?试试看。玩这个游戏要用到的知识和我们这堂课有很大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面图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一)描一描,理解“一周”

1.刚才的这些动漫形象的轮廓,大家非常熟悉,生活中有许多物体都有各自的一周。老师在课前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物体和图形,你们能在A4 纸上描出他们的边线吗?

2.读活动提示。

3.谁能代表小组来汇报一下。你是怎么描的?得到了一个什么形?

4.请你用手指摸一摸描出的物体或图形的边线。

5.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

小结:同学们,从图形边上的一点沿着边线摸了一圈再回到这一点,这就是这些图形的一周。(板书:一周)

(二)描一描,理解“封闭图形”

1.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一组物体的图片,大家请看,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一周吗?

2.想象一下,这些物体只留下一周的边线会是什么图形?(弯曲的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

3.再出示一组图形平行四边形,五角星,一般四边形,角等图形,这些图形都有周长吗?

小结:这种没连起来,有缺口的图形我们叫做不封闭图形,那上面这些图形叫什么呢?(板书:封闭图形)

4.小练:完成84页第一题

在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小结:边线的长度要从起点出发再回到起点。不能多一笔,少一笔,更不能空着一段。

5.现在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呢?(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6.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也有周长?

(三)量一量,探究计算方法

量自己描的边线的长度。

(1)先说一说规则的。

(2)不规则的物体的边线你是怎么量出来的?

(化曲为直)这个数表示的是什么?

小结:对于不规则的物体或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借助毛线或是绳子比量好,再用直尺来测量,这种方法在数学上称为“化曲为直”。而对于我们熟悉的平面图形,我们可以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然后再来计算。

(四)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可以解决生活中很多问题?

三、巩固练习

1.84第一题题卡

2.84页第二题

2.84页第3题

四、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认识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

贴图形。

第18篇:《周长的认识_》教学设计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蝉房寄宿制小学 贾增香

一、教学依据

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41页的内容。

二、设计思路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围绕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创造让学生充分猜想、探索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去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索出“周长”的含义,进而,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体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并对以后“周长的计算”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分析判断这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周长的含义,在活动中掌握测量方法。从而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做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

(三)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第二课时《认识周长》,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平面图形周长的教学。教材没有直接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实物去量一量它的周长,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知道可以怎样测量周长。为下节课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准备。

(四)学情分析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

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平时我们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此要注意启发、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图形的周长。

2、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数学活动,会用测量的方法计算图形的周长。

3、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四、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正确地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会用不同方法,不同测量工具能正确测量物体的周长,最终理解周长的含义。

六、教具准备

树叶、国旗、五角星、长方形、正方形。

七、学具准备

直尺、线、软尺;树叶、国旗、五角星、长方形、正方形;。

八、教学过程

(一)巧用故事,引导探索“周长”的含义。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冬季。

师:大树下都是什么? 生:树叶。(课件出示)

师:树叶下住着一只小蚂蚁,妈妈说你太胖了,从明天开始,每天沿着树叶的一周爬十圈。听话的小蚂蚁就去爬了,妈妈在后面看着。第一天的爬行路线,第二天的爬行路线。(课件出示)你们说说小蚂蚁哪天爬对了? 生:第二天。

我们再来看看小蚂蚁的爬行路线。(课件出示) 2.揭示课题

揭题: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板书:周长。

[巧妙的引入,唤醒了“周长”在学生大脑中的第一认知经验,激发了学生在此基础上的大胆猜测,推理和实践的主动探索的愿望,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操作活动,自主体验“周长”的意义 1.找周长

师:老师带来了一些图形,同学们和小蚂蚁比一比,能不能快速的找出自己手中图片的周长,用彩笔描出来,并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动手操作并交流。 全班交流。

归纳找的方法:从起点开始围边线画一圈又回到了起点,这就是一周。(课件出示)

初步确定周长的含义: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练习:下面哪些图形能找出它们的周长,哪些不能,为什么?(课件出示) 确定周长的含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补充封闭两个字) 2我能做

(1)、摸一摸你课本封面、课桌面、文具盒面以及所带物体面的一周。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是他们的周长。 3我能说(课件展示) 三角形的周长 梯形的周长

(三)操作活动,自主体验“周长”的计算 1.谈话引入

师:我们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生:可以量一量。 师:测量需要哪些工具? 生:尺子。

师:树叶的周长怎么测量?小组内讨论一下。

[在学生必须寻找搭档才能完成的这些操作活动中,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无形中得以培养。]

(2)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成果 学生交流,课件展示。

(3)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课件展示)。

(四)考考你。

好朋友唐老鸭和米老鼠的争执,都说自己跑的远,你认为呢?(课件展示)

生:唐老鸭远 生:米老鼠 生:一样

师展示:一样远。

(五)总结激励,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它的周长。 找 测量 计算

第19篇: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学习单设计 前置性学习内容:

1.用彩色水笔沿着树叶的边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

指出:你刚刚一笔描出的一圈轮廓线,就是树叶的一周边线。

2.按照课本40页想想做做第2题要求,描出下面每个图形一周的边线。

3.按照课本40页想想做做第3题要求,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用厘米做单位。再想一想要计算这些图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再怎样计算?

4.你还有什么疑问?

本课让学生利用前置性学习单进行课前预习,分别从“描一描”、“算一算”、“想一想”三个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边线”和“周长”这个概念,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新知识,也为教师了解学生提供了帮助。

基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前置性学习单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扣住“一周边线”这一周长的核心概念展开教学,分为“认识周长”、“测量周长”、“巩固周长”三个主要方面。 二.认识周长

认识周长这部分分解为认识边线、认识周长两个阶段,首先是认识边线。 【教学片段1】

出示4幅学生在学习单上描的树叶图。 师:哪一个图描的比较好? 为什么?

生:第四幅图比较好,因为画的比较好看比较准确。 师:其它3幅图有什么问题呢?

生:第1幅是他把里面的筋也描了,第2幅没有沿着树叶的边描,第3幅也是没有完全沿边描。

师:对,我们在描的时候要沿着树叶的边来描。谁来指一指,你是怎样描的? 学生指着描

老师边指边说:刚刚这个同学描的一圈就是树叶的一周边线。(板书:一周边线) 师:谁再来指一指树叶的一周边线?指完了,说一说。 生:我描的这一圈线就是树叶的一周边线。 师总结: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圈),这一圈的线就是树叶的一周边线。(板书) 师:那你能指一指每张书签一周的边线吗? 同桌先互相指一指,再说一说。 在指完一周边线后,教师总结: 第一个同学从书签的这里开始指,绕了一圈又回到了这里;第二个同学从书签的这里开始指,绕了一圈又回到了这里;它们两个指的都是这张书签的:一周边线。无论从书签边线上的哪一点开始指,只要沿着它绕一圈回到了这个点,它都是这张书签的一周边线。 把对边线的认识融于学生熟悉的一笔描树叶轮廓,指一指书签一周边线、描一描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等探索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实践、思考、感受一周的边线,为认识周长打下基础,在学生在充分感受物体表面一周边线的基础上,周长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教学片段2】 师:同学们刚刚指出了这些书签一周的边线,学习单上老师还让大家描了这些图形的一周边线。

交流:这两张你觉得哪个同学描的好一些? 这张你有什么意见? 师:那哪些边可以用尺子描比较好呢?

生:第2张好一些。直的边线我们可以用直尺描。 师:说的非常好。

总结:像树叶、书签、还有这些平面图形的,它们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师: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周长,说说你是怎么指的?

师:请同学们在教室里找一找一个物体的面,说说他的周长?

本课上到这里,孩子回答确实很完整,但是我觉得教师还应该追问一句:“那什么时候不用直尺呢?”这样自然地让孩子总结出“直的边应该用直尺描,弯曲的边就可以直接描,这样会更好。”应该适当的给孩子进行总结一下。当教师告知学生周长概念后,紧接着就让学生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周长以及找一找生活中一些物体面的周长,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感受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更贴近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测量并计算周长 【教学片段3】

师:我们要求一个图形的周长,得先知道什么? 生:每条边的长。

师:课前的学习单上老师给出了一些平面图形,已知了每条边的长度,你是怎么求的? 生1:三角形的周长是17厘米,我用5+5+7=17求的。 生2:正方形的周长是12厘米,我用3×4=12求的。

…………

师:课前的学习单上有个同学提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图形里面有图形,算不算周长呢?请同学们一起来帮忙解决。请你求出这个图形的周长。

师:说说为什么这条边为什么不加进去? 生:因为它不是边线。

在计算规则图形的周长时教师及时的通过变式练习,进一步理解巩固周长的含义,因此追加了一个长方形,这时的长方形既有一周的四条边的长度,还增加了一条对角线的长度,让学生通过交流理解,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也是求一周边线的长度。但是,在学生批改学习单时应该已经发现计算规则图形的周长有很多种计算方法,我认为应该适当的展示给孩子看下,这样有利于计算方法多样思想的渗透。 【教学片段4】

师:要求一个平面图形的周长得先知道它每条边的长,如果不知道呢? 生:可以用绳子。

师:老师这里有几个图形,(三角形、四边形、树叶、圆)黑板上挂出四个图形。 师:请你们小组合作量出它们的周长。 指名读合作要求

1.先在小组里讨论怎样测量这些图形的周长? 2.再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3.接着组内合理分工,互相合作 4.最后填写记录表·

学生小组合作测量周长,并填写记录表。 教师与学生参与活动,巡视指导。

师:哪一组来汇报一下长方形和园的周长是怎么测量的?(照着记录表汇报) 师:我们在量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误差,板书:大约36厘米

师:课前学习单上有同学问,圆的周长怎么量?你能向大家展示一下你是怎么量圆的周长吗?

学生演示量圆的周长。

师:在测量圆周长时应该紧沿边线、正好一周、拉直再量 师:哪一组来汇报一下三角形和树叶的周长是怎么测量的? 生:三角形的周长=14+13+10= 37厘米 树叶的周长=28厘米 师:我们在量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是用的什么方法? 生:量下各条边的长,再算。

师:我们在量圆和树叶的周长时,用的什么方法? 生:可以用线测量一下,再量线的长。

师:看来测量周长要根据物体形状的不同,灵活地选用合适的方法。

本课中教师想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一些物体或者没有数据的图形的周长测量方法,重在测量方法的研究。展示时,重点突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让学生理解可以通过围一围、量一量,从而较准确的得出周长,并培养学生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会合作,这是孩子最大的收货。但是在最后教师对于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我们分别可以怎样做没有做及时的总结。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一些总结性语言具有引导规范作用。应适时地引导导学生概括出“长方形、三角形这类线段围成的图形,可以通过量一量的方法”;“圆形和树叶这类曲线围成的图形周长可以通过围一围、量一量的方法。”从而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 四.巩固周长

同时,本课中教师通过设计小蚂蚁走不同的路线,巩固并提升周长的概念,小蚂蚁走的路线相等也就是它们走的这个范围的周长相等,初步感受周长的大小与图形的面积无关。同时,本课通过分组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结合格子图,找到规则图形的边线长度,从而很快口答它们的周长,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计算方法。本节课上没有把算法多样表现的这么明显,,教师没有彻底的放开,没有充分展示学生的生成资源,由于时间关系很多学生没有得到展示的机会。第二组是不规则的组合周长,教师让学生通过每边长度相加、格线数乘以及转化法来解决,把部分线段通过平移后转化为长、正方形来计算周长,进一步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总体而言,认识周长这一节课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教师向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教学思想。再次基础上对计算方法进行优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的家园。

文章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的基础。本节课在小学数学“空间图形”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周长”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这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学生见到、摸到、用到的图形的形状、大小比较多,而感受和关注周长的时候比较少。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这样的设计很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景和具体图形和物体,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并能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数学思考: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现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与态度: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设计:

(一) 看一看,描一描。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些美丽的叶子图片!多漂亮的叶子呀!可爱的蚂蚁看到它,高兴极了!它说它会画树叶,一笔就能画成美丽的树叶!看!(出示课件)仔细观察两只小蚂蚁是怎么画的?谁画的好?

师:这样由一点开始,再回到起点的一圈,在数学中叫做一周。这外面的边叫做边线。

师:沿着树叶的边线画一圈,一个美丽的叶片图案就出现了。现在谁再来说说,蚂蚁是怎么画的?

生: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画一周,最后又回到起点。

师:小蚂蚁也能做老师,它教我们画出漂亮的叶子,你们学会了吗?

请你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开始吧!

2.好!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

3.小结: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请看(动态演示)。你们知道树叶边线的一周的长度在数学上叫什么吗?这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板书课题:周长)

4.再来看(出示图),你能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吗?

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用一笔描出来。

刚才同学们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二)找一找,摸一摸。

1.你能从我们身边找一个例子说说什么是周长吗?下面请你们同桌合作找一找,并且摸一摸它的周长,也可以下位找。(指导:课桌面的周长、课本封面的周长、黑板面的周长、地面周长、水池池口周长。)

2.谁来说一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边指一指。

(三)量一量。

1.大家找到了很多,看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周长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腰围。

2.现在请大家估计一下老师的腰围大约是多少厘米?

估计的准不准呢?谁来量一量?(注重测量方法的指导:腰围怎么测量?)告诉大家测量结果。

3.根据这个结果,请你估计一下自己的腰围是多少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

谁来说说自己的腰围?看来同学们的腰围大约在60 cm左右。

4.小结。

通过前面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所以想邀请你们参加下面的闯关比赛。有兴趣吗?

这里共有3关,每闯过一关都会得到相应的分值。最后得分最多的就是今天的胜利者!有信心吗?让我们充满自信迎接挑战!

(四)闯关练习。

1.先看第一关,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这里有3个图形,请你选择其中1个图形。看课本45页第2题,做在书上即可。

选择长方形的能说说是怎么测量和计算的吗?有不同方法吗?大家真聪明,关于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后面我们还要研究。

第一关谁成功了?请为自己加上100分!

2.下面我们来继续闯第二关。怎样量出树叶的周长?谁闯过了这关加上200分。

3.第三关。 (课本45页第3题)

课件出示图:他们的周长一样吗?(指名说说)

我们来看看演示移动的方法。谁闯过了这一关?祝贺你们!每人加300分!

回想一下,刚才大家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图形周长的?

这一关哪组闯过去了?请加上200分!

现在算算自己得了多少分?祝贺你们!其他同学不要灰心,有信心赶上他们吗?希望你们找出自己的不足,下一次迎头赶上!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有什么收获,你能谈谈自己还有什么困惑吗?

(六)课后作业:

量出红领巾的周长。

板书: 周长

树叶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第20篇:《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周长的认识》

南鲁中心小学 冯亚

一、教学依据

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83页的内容。

二、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平面图形周长的教学。教材没有直接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实物去量一量它的周长,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知道可以怎样测量周长。为下节课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准备。

(二)学情分析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已经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

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平时我们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周长。初步学会表达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说一说,动手摸一摸、画一画,结合实际测量活动,经历认识周长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与同伴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正确地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会用不同方法,不同测量工具能正确测量物体的周长,最终理解周长的含义。

六、教具准备 树叶、课件、线。

七、学具准备 直尺、线;练习纸

八、教学过程

(一)巧用“周”字,引导探索“周长”的含义。1.谈话引入

课始,采用机动灵活的方式引入“周”字,并板书:周。大家知道这个“周”字是什么意思吗?

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知识就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出示课件) 2.揭题: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补充板书:长 3.猜测,探索

⑴猜猜看,这些图形的周长有可能会跟“周”字的哪种意思有关? ⑵ 那么,照大家的这种理解,数学课本的周长应该是指它的„„?请学生在实物上摸一摸。说一说:怎样是一周?(从某一点开始绕一圈回到这个点)

⑶老师这里有一片树叶,我想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演示一下这片树叶的周长,谁想来?

⑷在你的课本用彩笔瞄一瞄这些图形的周长。投影仪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描的

(5)那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图形(课件出示∠),同学们看看它有周长吗?为什么?它和前面的那些图形有什么不同之处?

4.归纳认识

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周长。那么,“周长”究竟是指这些图形的什么?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试一试!

小结:像这样首尾相接起来的就是封闭图形,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齐读: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你能指出我们身边的物体表面的周长吗? 下面请和你小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周长。 指的时候要注意首尾相接,说的时候要说清是哪个面上的周长。 学生活动,汇报交流。

5练一练(出示课件)

(二)操作活动,自主体验“周长”的意义

1.谈话引入 你看,老师的数学书封面破了,我想用胶带沿周长粘一圈,需要多长的胶带呢?怎样才能知道书的周长?(可以量一量)让学生动手测量,并汇报结果 2.看你手中的练习纸,你有信心测出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学具,充分利用你现有的学具和测量工具完练习3.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成果

(1)通过测量和探索这么多图形的周长,你测量的周长是多少呢? (2)圆形的周长很难量,用直尺不行。像圆、树叶这样它们的边不是直的而是弯弯的,这样的线在数学中我们称为——曲线。曲线用直尺没办法测量该怎么办呢?

我们用线绕它一圈儿,就会发现稍微用点力,线就拉直了,在用直尺测量线的长度。(课件展示测量树叶的方法)

4.课件出示练习题

(三)总结激励,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学得快乐吗?

(四)布置作业: 1.2.量一量自己的头围、胸围、腰围 课本84页练习十八

板书设计: 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它的周长。

“卡片”、“图形”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