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政治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1-25 08:37:01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政治教学设计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设计

【教学依据】

本节课秉承新课标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进行教学。由于消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消费观,学生各种各样的消费心理也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其消费行为。因此,通过对实际生活情境中人物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四种不同的消费心理,明白其利害,并从自身出发,以不同角度思考自己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把握四个消费原则。整节课力求通过合作探究与体验感知,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掌握知识,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而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和体验感知中完成教学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目前社会上常见的几种消费心理及其基本特征;知道怎样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正确评价和对待各种消费观及消费行为的能力;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理性的消费方案的能力;提高科学理财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对待消费,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坚持正确的消费原则,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自觉落实环境保护行动。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学重点】用正确的消费观指导自己的生活消费 【教学难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原则的把握 【教学流程】

心理小测试(2分钟)——引导学生进入消费心理的学习(1分钟)——小A家中四人在买车问题上的争论与其方案介绍(3分钟)——分组讨论、小组回答与分析、教师引导认识四种消费心理(8分钟)——关于“月光族”和泼留希金两种极端消费行为的讨论(3分钟)——模拟当家人(3分钟)——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掌握“度”的把握(2分钟)——课堂小调查(1分钟)——学生交流意见与教师总结(4分钟)——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知识点讲解(4分钟)——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保护环境,绿色消费(2分钟)——合作探究与交流对“社会进步,节俭让步还是社会进步,节俭同步”的认识(5分钟)——教师总结(2分钟)——巩固新课(4分钟)——布置作业(1分钟)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心理测试]同学们的压岁钱是怎么花的呢?下面三种方式中,你属于哪一种? [多媒体展示]:

A.立刻去商店把自己一直想要的东西全买回来,反正是“意外”之财,花光也行。 B.列一份购物清单,买一些自己切实需要的东西,合理分配。 C.尽量不花,也许以后有急用,把钱攒起来。

[教师过渡]我们花压岁钱的方式,往往反映了我们是什么类型的消费者,同学们可以看一看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消费者? [多媒体展示]:

A──大手大脚的奢侈型消费者 B──理智型的消费者 C──吝啬鬼型的消费者

[教师引导]我们都希望自己是一个理智型的消费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受一些不良的消费心理所影响,从而走上不理智消费的道路。所以,我们要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就必须首先了解各种各样的消费心理,自觉克服不良的消费心理,把握正确的消费原则,树立良好的消费观。那么,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消费心理有哪些呢?

二、讲授新课

(一)消费心理面面观

[教师陈述]老师有一个朋友小A,最近特别烦恼,原因是他们家要买一辆小汽车。同学们也许纳闷了,买一辆小汽车是一件很令人开心的事啊,怎么会烦恼呢?情况是这样的,他们家因为买车的事形成了四种意见和方案: [多媒体展示]:

A爸说买一辆二手的面包车,实用又便宜;但是A妈说买辆广州本田,因为左邻右舍买的都是本田;A哥说买辆敞篷车,很酷很有个性;但是A弟又说买辆宝马,因为他们班同学家里买的都是宝马,自己家不买太没面子了。

[教师引入]面对家人的各执一见,老师这个朋友觉得很烦恼,他不知道该听谁的意见,该怎么来分析他的家人的行为,怎么向他们沟通。同学们可以来帮帮老师这位朋友解一下忧吗?下面我们分组进行讨论,一起来看看小A家人各有什么的行为,他们的行为有什么样的特点,我们应该怎样来评价这些行为?小A应该怎么在这四种方案中做出选择? [学生活动] 1.全班分成4个组,其中前后4位同学为一个小组; 2.第一组负责分析小A的爸爸 3.第二组负责分析小A的妈妈 4.第三组负责分析小A的哥哥 5.第四组负责分析小A的弟弟 6.讨论时间为2分钟

[小组发言]请各个小组分别分析他们所负责的人物的行为及其特点、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逐个分析小A一家4人的消费心理,分别从心理类型、特点、评价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教师总结]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知道,A爸所持的是求实心理,这是一种理智的消费心理,他所提的方案也是比较可行的;而A妈持的是从众心理,这种心理多少带有一点盲目性,她所提的方案仍然值得讨论;A哥持的是求异心理,这是一种标新立异的消费心理,然而过分标新立异代价是很高的;A弟持的是攀比心理,这是一种虚荣炫耀性的心理,我们不提倡这样的消费心理,因为它是不健康的,对个人生活不利。

经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得出A爸的方案是最合理的一个,如果老师的朋友小A在场的话,相信他应该知道该怎么选择,以及怎么去跟他的家人沟通了。

[教师过渡]从我们刚刚的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人们的消费心理是复杂而多样的,既有正确的消费心理,也有不健康的消费心理。有的同学可能就要问了,那我们要怎样纠正不良的消费心理?我们要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呢?

(二)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多媒体投影]“月光族”、“卡奴”的图片,果戈里的《死灵魂》的图片和故事梗概 [教师提问] ① 同学们听过“负翁”“月光族”“卡奴”吗?这些称号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② 像果戈里《死灵魂》中的泼留希金那样消费行吗?为什么? ③ 从上面两种不同的消费行为中,同学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教师引导]两种消费行为都是不合理的消费,一个过度超前消费,一个过于节俭。正确的消费形式应该是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那么,这个度,我们应该怎么来把握呢?假如现在我们来当家,每个月的工资收入是3000元,那么同学们会怎样来安排这些钱呢? [学生活动] ① 模拟当家人,对3000块钱进行计划分配,列出清单 ② 请两三名同学说明他们分配的根据

(教师根据学生所做的分配清单以及解释进行引导,关键让学生理解“度”的把握) [教师总结]我们对这个“度”的把握,关键就是要做到量入为出,也就是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而随意举债或贷款消费。当然,我们强调不过度消费并不代表不能消费或过于紧缩消费,适度消费是“支出≦收入,≠过于节俭”。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教师活动]课堂小调查 [多媒体投影] 1.你喜欢追星吗?

2.你购物时非名牌不买吗?

3.你有过凭一时冲动而购物的行为吗?

4.你是否买过一些东西,回来后发现并不是自己所需要的?

5.在你的消费结构中,物质消费(如吃喝穿等)占多大比例?精神消费(如购书、教育等)占多大比例?

[学生活动]参与调查,互相交换意见,讨论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教师引导]有人做过一项调查,发现近40%的青少年往往凭一时冲动去购物,结果买回来的东西只用一时便不再用了,造成了很大浪费。与此同时,很多青少年往往只注意追星、吃喝玩乐,而忽视了学习,进修,在知识这一领域却形成了一个“真空带”。

北宋诗人苏轼在一首诗中写下了“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这样三句话,同学们知道这三句话说明的是什么问题吗?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应注意“三个避免”——避免跟风随大流(盲目从众),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学生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2页有关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内容。 [教师讲解]绿色消费的主旨、核心和五R原则。 [教师提问]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做到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

(如:少用一次性制品、少送贺卡、选无磷洗衣粉、选绿色食品、买环保电池、节约资源、少开空调、自觉进行废品回收……)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多媒体投影]情境剧场:小刚家新买了房子,这天一家三口一起去看新房子,展开了一场对话:

妈妈:太好了,我们终于可以享福了。

小刚:好呀,我们一家可以吃好的,穿名牌的,样样向广告看齐。

爸爸:拜托了,你们省点吧,这套房子是我们艰苦奋斗出来的,我们还要继续保持这种生活。 你如何评价这一家人的对话?你认为现在应该是社会进步,节俭让步还是社会进步,节俭同步?

[学生活动]进行合作探究与交流 (教师到各小组处指导讨论)

[学生发言]请一两个同学谈谈他们的对“社会进步,节俭让步还是社会进步,节俭同步”这个问题的认识。 [教师总结]我们应主张社会进步,节俭同步。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从传统美德看,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人民的传家宝;从本国国情看,这是民族自立自强的支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个人成长看,有利于锤炼青少年的意志,战胜困难,成就事业。

[教师小结]以上四个原则,是科学消费观的具体要求,我们要理解和掌握这些原则,并用他们指导自己的消费行为。

三、巩固新课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四种消费心理和四种科学的消费原则,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几道练习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1、人们在电视广告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影视明星作为某种产品的代言人。商家之所以利用名人来推销自己的产品,主要是利用了消费者的( B )

A、求异心理 B、从众心理 C、求实心理 D、攀比心理

2、一位准备买汽车的消费者说“新车一上牌就成了„二手车‟,就开始贬值,越用越贬值。对我来说,汽车只是一种„为我服务的工具‟,什么品牌都无所谓,关键是质量好,价格实在。”从消费心理看,这是一种( B )

A、攀比心理 B、求实心理 C、适度消费 D、从众心理

3、下列对适度消费理解正确的是( A )

A、所谓适度消费,包括不抑制消费和不超常消费两层意思 B、量入为出是适度消费的重要内容,就是手里有多少钱花多少钱 C、适度消费原则提倡勤俭节约的精神,就是存钱省着花 D、和前后的消费潮流相适应,该消费时就消费

四、布置作业

研究性作业:假如同学们一个月有500元的生活费,课后请大家各拟一份消费(开支)计划。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设计

高一政治组

岳影

2012-10-22

推荐第2篇:政治教学设计

在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环境的设计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努力体现对学生品德、智力、体力、情感、态度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努力体现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因素,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一、教学环境设计的意义及其特点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学环境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它以特有的影响力干预着教学活动的进程,系统地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教学环境之所以能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由其两个特点决定的:第一,教学环境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需要专门设计和组织的一种特殊环境;第二,教学环境可以及时调节控制,使教学环境向着有利于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方向发展。

二、课堂教学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外部环境即“大环境”,它包括国家政治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大众生活环境和民族心理环境。外部环境是影响学校课堂教学的“大气候”,课堂教学应与外部环境相协调。例如国家和社会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在这种大环境下,课堂教学就应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的方向努力,努力倡导探究性学习,努力提高每个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创设问题情境,尝试探究式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观察和动手实践机会,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使理论和实际密切相联。例如针对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教学中结合相关教学内容,联系实际,组织学生讨论发言,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结合艾滋病、吸毒等社会不良现象,在课堂教学中,首先从知识上使学生明白它们对人体的危害,再从道德情感上教育学生远离艾滋病和毒品。

三、课堂教学内部环境的设计 内部环境是指与课堂教学直接相关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内部环境对个人素质的发展水平和质量起着重要作用。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的内部环境,无论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还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学习情境的设计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教学情境设计。(1)创设真实情境,使学生在该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政治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一方面可以带领学生亲身去体验、感受社会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另一方面,可以在室内借助表演、模拟、故事、电脑媒体等多种手段联系重大时事政治、社会生产生活、学生自身实际创设真实情境。例如,通过角色扮演多媒体演示,调查身边与环境有关的内容,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2)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对于学生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第二,结合实践活动,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探究性实践活动的观察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疑问,并进一步去解决问题。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最新要求,对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如,我们在非正式购物场合中,往往不会向销售者索要发票,更不要说索要税务发票。从购物这一社会实践活动出发,发现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购物是否需要发票”这一问题的思考。第三,通过比较分析,创设问题情境。如在学习“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异同”时,选用与教材相似的案例,以案说法,在学生热烈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寻找正确结论,从而达到教育学生要“防微杜渐”,自觉守法之目的。(3)创设协作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该情境中进行知识意义的建构。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学生共同讨论一个问题,各抒己见,共同进行意义建构;也可以将不同的讨论题分配给各小组,首先在小组内进行协商、辩论,然后全班共同探讨和交流。通过这种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2、物质环境的选择和设计 课堂教学环境中的物质环境包括班级的空气、温度、光线、声音、颜色、气味以及各种教学设施和座位编排方式。除应保持教室内空气新鲜、清洁及教学设施摆放合理之外,在条件允许时,应优化师生的身体活动环境,改变目前秧田式座位排列方式,扩大学生身体活动的范围,使他们能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范围内进行交流和实践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选择机会、发挥主动性的机会、发展和提高自己才能的机会。

3、心理环境的设计 心理环境是由学校的校风、班风、学风、课堂教学气氛、师生人际关系等环境因素构成一种无形的特殊环境,它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对师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创设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环境,是心理环境创设的途径之一。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环境的创建主要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设计。第一,优化教学班级的心理环境,使师生、生生之间在一种理解性相互交流活动中,形成一个和谐、默契的交互式的教学环境。如允许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并在课堂上展开争论,有利于建立民主的课堂氛围,保持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主动探究的能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也要求每位教师要善于营造这样一种环境,师生平等地一起进行探究、共同发展,教师面对学生学习中的困难,要提供指导,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第

二、要有针对地及时调控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环境,在和谐、默契的交互式教学情境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有效的精心组织,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节奏的控制和引导,以及在教学活动中善于捕捉各种反馈信息,据此适时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推荐第3篇:教学设计政治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一)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

(二)主要学习内容: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

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不同文化的作用,影响是不同的。

二、学生分析:在高一思想政治课的两个模块中,学生分别了解了经济、政治的基础内需,并在前一框题中懂得了文化的含义,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三者的关系的理性认识基本上是空白。

三、设计思想

(一)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觉得“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身边”教学过程活动化,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体验所学的内容

(二)教学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自主学习

(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篇2: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教授年级:高中二年级

任课教师:胡恩云

课程名称:《我们的民族精神》 授课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一节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感知,

使学生增强对其的认同感、亲切感和自豪感;并在学习中逐步内化,升华其情感,陶冶其情操,激发正能量,增强其责任意识,并大力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行动报效祖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成为新时期合格的社会主义有志青年。

☆知识目标

1.了解感知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 2.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核心 3.理解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弘扬 4.认识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5.内化都应该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的意识

☆能力目标

1.可以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

2.善于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感悟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 3.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感受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和弘扬者,从而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

4.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核心内容 2.理解爱国主义的实质

3掌握不同时期民族精神的主要 4.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一课时(45分钟)

五、教学过程 1.活动导入

通过向学生展示中国人民顽强抵御外敌、建立新中国、申奥成功等相关图片以及聆听国歌,使学生感悟并思考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所体现的是什么精神。(4分钟)

学生回答: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等

教师评价总结:体现了优秀的民族精神(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爱国等)——1分钟

教师:举出具体的例子,如修筑万里长城、苏武牧羊、抵御外敌、

文天祥的事例、郑成功收复台湾等让学生体会其中所体现 的民族精神——2分钟

学生活动:集思广益,举出更多实例,并指出所体现的民族精

神——2分钟

2.学习探究——这些优秀的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有哪些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71-72页的内容,并思考总结(3分钟)教师补充升华:它的作用主要是:(4分钟)

? 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模式。

? 使中华文明传承不辍,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 使中华民族饱经沧桑而不亡,历尽磨难而新生。

推荐第4篇:政治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政治(人教版) 《生命和健康的权利》教学设计

设计者:蔡金峰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格权的含义和内容;引导学生明白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不容侵犯,受法律保护;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

②能力目标: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热爱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关注自己的健康。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

难点:人格权的涵义及特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特殊保护。

三、教学内容

本框“生命和健康的权利”首先介绍了什么是人格权,让学生了解了人格权的内涵及意义;其次阐述了“在公民的人格权中,生命健康权居于首要地位”,让学生明确了生命健康权的地位;最后,介绍了相关的法律知识,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的保护。由“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两目组成,分别介绍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法律保护生命健康权等内容。

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设疑法、启发、讨论和归纳式教学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学情分析

从现实角度看,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伤害未成年人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的行为和隐患,作为未成年人有必要对自己的生命健康权进行了解,从而对某些行为作出是非辨别,运用法律加以维护。从法律角度看,生命健康权是公民享受并行使其他公民权利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未成年人只有全面了解并正确行使了这项权利,才能保证其他权利的实现。从未成年人成长的角度看,正确理解并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有利于生命意识、健康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等。所以教学中,应突出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并强调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的特殊保护,引导学生懂得重视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七、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了解学生对“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等相关内容的已有认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调查学生对此部分内容有何疑问,以便有针对性进行讲解;相关知识的贮备和拓展。如:有关人格权、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等相关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围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确立本课和各框的教学主题;收集相关的案例与素材。

学生准备:确立学习目标,明确想要了解的有关“人格权”方面的问题;结合生活实例反思自己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行为;收集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的相关素材。

八、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播放歌曲《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讲述一个美丽、聪慧的小姑娘遭遇车祸的故事。

2、2010年3月28日14时30分许,事故井下153名被困人员中已有115人获救,38人遇难,事故搜救耗资已远超1亿,王家岭煤矿恢复建设至少要数月时间。中国有三分之一的煤炭产于山西,山西也因矿难频发而出名,官方数字显示,2009年仅山西省各类煤矿发生死亡事故就多达72起、死亡206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危及公民生命健康的行为,那么到底什么是生命健康权呢?这项权利又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密切联系?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生命和健康的权利。 板书:第三课

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

(一)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身权利

活动一:阅读P24的材料,说说三个情景中的行为,侵害了人的什么权利?请你出主意,他们该怎么办?

教师总结:矿主制定霸王合同和搞恶作剧的同学侵犯了他人的生命健康权。他们应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过渡:生命健康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是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每个人要想真正作为一个人存在,并同他人协调地共存,就必须具有人格权。那么什么是人格权呢?

学生看P25“相关链接”的健康和其他利益的比较,体会生命健康权的地位看法。

板书:

1、人格权的内容和意义

人格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它是指做人的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等物质性人格权和自由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精神性人格权两类。人格权作为人权的一部分。

活动二:(案例一)个别企业实行“严格管理”,工人下班被搜身后方可出厂门。(案例二)佛山市新一佳百货超市有限公司因人身自由权纠纷一案 上述行为侵害了公民的什么权利?(学生思考后回答)从这个活动我们可以 看出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提问:什么是人身自由权?对我们有什么样的意义? 板书:

2、公民人身自由的内容和意义

活动三:放映两段关于“侵害生命健康权”情节的视频:

视频一:《频发校园踩踏事件》

视频二:《校园暴力》

过渡: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自杀、自残、溺水、暴力伤害、发生交通事故等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暴力文化泛滥,青少年做事容易冲动,加之法制观念淡薄,使得在与人发生矛盾时,常常采用暴力解决,可见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因素很多,那么我们应该怎么保障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呢? 板书:

(二)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活动四:学生阅读教材26页的第二个活动,结合教材27页的相关链接,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禁止使用童工对于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什么意义?(投影)

引导讨论:法律禁止使用童工,对于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什么意义?除此之外我还有哪些相关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作了特殊规定?为何如此重视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保护?

板书:1.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受特殊保护

2.公民的生命和健康受法律保护

3、相关的法律法规(投影)

知识拓展:结合身边的例子,讲述如何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探究活动:为了你的身体健康,讨论制订健康计划 能力延伸:课后自主创作歌颂生命的诗歌散文

九、回顾小结

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公民首要的最根本的人身权利;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权利的基本保障。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要勇敢的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属于自己的权利。一曲《健康歌》和大家来分享一下,祝愿同学们快快乐乐,健健康康!

十、教学反思

学校:鹤峰县燕子民族中学

邮编:445804

联系电话:15971796677

邮箱:cjf-121@tom.com 附:学生课后创作的诗歌范本

诗朗诵《生命》

(802学习小组)

李:生命啊 你是如此伟大

如果我没有生命 就看不到世界的繁华 周:如果我没有生命

就体会不到世界美好 向:如果我没有生命

就享受不到无疆的大爱 严:生命

是壮丽的(语气要强!) 如果没有生命 那—— 世界将变得死气沉沉 罗:我是小草 我拥有生命

我很健康 我快乐的生长 向:我是花骨朵 我也拥有生命

虽然有些娇气 但我欲欲待放 李:我是小鸟 我一样拥有生命

我很快乐 因为

我可以在天空自由的展翅飞翔 周:当你呱呱坠地时

生命悄无声息地走进了你 瞧(语气!)—— 她正在向你招手

严:她带你走进了独立、自由

尊严的世界

你,也正一步一步迈入生命的怀抱 (停顿)知识点部分!

周:人格权——让你拥有做人的基本权利 严:姓名权——让你的生命拥有了一个代号 罗:肖像权——让你的生命拥有一个漂亮的面具 向:隐私权——让你的生命拥有隐私的空间 李:名誉权——让你的什么永垂不朽 合:生命!——健康!——权利!

你是如此的耀眼! 李: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

向:法律——让自己活动的延续拥有了权利 罗:法律——让未成年人的生命看到了希望

周:它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给予了特殊的保护关怀 严:一部又一部法律,都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加以保护 合:生命!——健康!——权利!

你是如此的享受! (倡议部分)

李:生命健康权需要保护 合:不然,它会悄悄溜走 向:生命不是一条河流 合:流过了就不再回头 严:生命不是一幅拼图 合:失去了就再也无法弥补 周:珍惜它吧 罗:爱护它吧

合:不要等它失去了再后悔

让我们吹响生命健康的号角 让我们向什么健康敬礼 让我们——

与生命健康——同在!!!(语气强!同时举起右手!)

推荐第5篇:政治教学设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五课的内容,属于政治生活的内容。本课主要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二部分的内容”

学生分析:对于学生们来说,政治生活模块相对于经济哲学来说距离他们的生活是比较遥远的,而且由于实践的局限性,学生们在学习时难免会有纸上谈兵的感觉,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特别注意在授课的过程中尽量联系实际进行讲解,同时要增强讲课的趣味性。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相关知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国体决定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社会基本政治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明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优越性,理解和认识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要性和意义,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学难点:我国的国家制度确保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

教学过程:课程导入:讲新闻:1月22日至2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征求对即将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出示有关的多媒体图片或报纸图片),上节课我给大家讲了关于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行政机关,本节课继续上节课的话题,我们来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这一内容。导入特色:用刚刚发生的热点大事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活动一:看图讨论学知识。活动目的:通过这一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中央国家机关组织系统,增强同学们看图记知识的能力,以便更好的开展课程。活动特色:图文结合,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能够考察同学们对于此方面的知识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意事项:在本环节中要注重纠正错误与激励发言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活动过程:1.多媒体显示知识结构图2.分组讨论,选择就近原则:(1)什么是政体?我国的政体是什么? (2)我国政体的组织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提问环节4.纠正强调与知识总结:A.(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叫作是政体。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B.(实行民主集中制)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三. 活动二:音频示例活动目的:通过这一环节让同学继续活动一,更加清楚的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活动特色:保持课堂的连续性;在了解时政的同时引入了课题;比讲新闻更真实,更富有趣味性。注意事项: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从课本中提取出关于问题的重要信息。

活动过程:播放录像(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名,表决中央国家机关领导人)2.看课本,结合活动一回答问题:国家机关领导人的提名为什么要经全国人大表决?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如何产生的?人大代表是如何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的?3.补充学生的回答,纠正概念性错误,并作出总结: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4.导入新内容:人民代表大会的优越性

四.活动三:理论联系实际活动目的:通过列举实例,让同学们真正看到人民代表大会的优越性。活动特色:注重理念与实际的结合,使学生认识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注意事项:所举事项要真实可信,富有说服力(时间充足的话,可多举两例),老师举例的同时要注意表达清楚 活动过程:请同学发言:你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有哪些?请举例。(发言学生如果不能够举例的话,可请其他学生作补充)

2.老师作补充发言,并各举实例一个A、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B、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C、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D、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3.总结: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性。 五.活动四:考考你 活动目的:考察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解决内容理解中的误区。活动特色:体现了复习与巩固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注意事项:要善于从回答中寻找问题

活动过程:1.出示试卷(多媒体或实物试卷)(1)下列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是( )①人民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②人民代表大会活动中,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③单位领导有权罢免不称职的代表④国家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⑤在中央的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2)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②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③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请同学抢答(要注意不要引起课堂起哄以及混乱)3.公布答案:D,A 六.结课。1.串讲本课所学知识,侧重讲解重点难点。2.布置作业。

推荐第6篇:八年级政治教学设计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八课《厚重的黄土》教案 第二课时《东西部差距有多大?》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西部地区的历史和现状,充分认识到我国东西部地区存在的种种差距,增强使命感,用实际行动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献计献策,树立共同建设西部家园的理想。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对比东西部地区的差异性,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西部的历史、自然环境和与东部地区由此存在的巨大差距,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理解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含义和实施的重大意义及实施的具体措施。教学重点:东西部之间主要差距的表现。 教学难点:树立为西部地区发展作贡献的思想。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收集有关西部地区的资料图片、数据和事例、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预先上网查找有关西部地区的资料。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东西部差距有多大?》

一、导入新课

师:西部曾有过辉煌的过去,但由于历史、现实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拉大,国家的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受到很大影响。那么,东西部之间主要有哪些差距呢?请听韩红的歌曲《天路》感受东西部的差异。

设计意图:利用歌曲本身的内容,及优美的旋律激发学生的情感,渲染气氛,自然地过渡到这节课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

第一环节 :观看视频:《水土流失》。 讨论:从刚才的短片中同学们能感受到什么?

生: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荒漠化造成了西部重大环境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及讨论认识到西部地区,存在的严重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想一想:

人们说:黄河水“一碗水半碗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生:人类过渡开发,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荒漠化。我们可以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发展林草业及相关产业等办法加以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让学生认识到有许多方法和途径可以保护环境,解决西部存在的环境问题。培养主人翁责任感。 第三环节:阅读“小资料”。

据不完全统计,贵州、四川、重庆每年流入长江的泥沙在6亿吨左右,约占长江上游每年输入长江泥沙量的60%,陕西省陕北丘陵沟壑区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量达8亿吨,占三峡门以上地区输沙量的一半。水土流失不仅造成江河下游河道淤积,留下洪灾隐患,而且易引起当地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几乎每个省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其分布之广,强度之大,危害之重,在全球屈指可数。我国的农业耕垦历史悠久,大部分地区自然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为12%,有些地区不足2%,水蚀、风蚀都很强,据20世纪50年代初期统计,水蚀面积150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30万平方公里,合计占国土面积的29.1%,年均土壤流失总量50余亿吨,其中约17亿吨流入海洋。到1990年,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8.2%,其中水蚀面积179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88万平方公里(表3)。

从流失的程度来看,轻度流失面积为186万平方公里,中度流失面积77.7万平方公里,强度流失面积为47.63万平方公里,极强度流失面积为25.76 万平方公里,剧烈流失面积为29.95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度以上流失面积占50%。目前全国农耕地水土流失面积约4867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38%,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

师:在你生活的地区存在这样的现象吗? 生答略。

师:从《水土流失》和“小资料”中,我们可以得出:如果说东西部在发展上存在差距,那么第一个差距就是什么? 生:自然环境的差距。(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小资料,认识到东西部自然环境存在的差距,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第四环节:阅读“知识卡”。

师:“知识卡”列举了大西北生态环境的窘迫,那么这对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生: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窘迫首先严重地影响到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必然干旱缺水,它直接影响到西部地区人们的生活,也给西部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导致东西部地区差距扩大。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卡”让学生认识到西部存在的环境问题对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的严重影响。

第五环节:阅读“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2000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师:这些经济指标说明什么问题?

生:东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远远高于西部。 师:东西部在发展上存在差距,那么第二个差距又是什么? 生:经济发展的差距。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东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1)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一、1999—2003年东西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比较:

二、1999—2003年东西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曲线图:

师:以上数据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东部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远远高于东部。 师:想一想: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差距是客观存在的。说一说目前东西部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生:东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高于西部地区发展速度。自然环境的差距。尤其是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荒漠化加重。投资分配政策的差异,国内重视东部的对外开放。东部还具有空间优势。靠近沿海,更易接受国际新信息。 师:东西部地区的差距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自然环境的差距。尤其是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荒漠化加重。此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人力资源、招商引资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

设计意图: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巩固,学会运用学过的知识来分析东西部存在差异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 板书设计:

第二框 东西部差距有多大?

1.自然环境的差距 2.经济发展的差距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这一节内容虽然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但学生在生活中都有一些初步的环保意识、发展意识,依据教学要从当地学生实际水平出发的教学规律,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认识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解决的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以其达到教育教学效果。通过这一节课,学生基本上认识到了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解决的方法。

不足之处:但由于自己的经验不足,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存在语言不够精炼,过渡衔接不紧密等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自身素质亟待提高。还需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推荐第7篇:高一政治教学设计

高一《经济生活》之第三课“消费及其类型”

公开课教学设计

政治组:吴登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消费的影响因素、类型,培养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消费方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学生参与讨论、合作探究问题,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消费方式、培养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影响消费的因素(重点)、贷款消费(重点、难点)、恩格尔系数(重点)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设疑、讨论、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课:

师:在前面两课我们学习了商品、货币、价格的知识,在市场上买东西与经营者讨价还价,是为了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买到的商品最后用于做什么呢? 生:消费。

师:每个家庭因经济状况、消费习惯、方式的不同,就使得生活消费多姿多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生活消费有关的知识——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师:板书课题: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一、消费及其类型(板书)

1、影响消费的因素

师:生活中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大家想一想,具体有哪些?

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居民收入、人口数量、商品价格、政策、经济波动等。

1 师:这些因素根本的、重要的是哪些? 生:略

师:板书后讲解。

(1)影响消费的多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居民收入、人口数量、商品价格、政策、经济波动等。 (2)根本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教师讲解) (3)主要因素——居民收入 师:居民收入师如何影响消费呢?指导学生阅读p17页下面三段内容,并划出知识要点,时间1分钟。 生:读在p17页下面三段内容。 师:提问后归纳板书要点。

第一、当前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收入多,消费多;收入少,消费少。 第

二、未来收入预期对消费的影响——未来预期收入乐观,预支消费可能性大,反之就小。

第三、社会总体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社会总体收入差距小,总体消费水平会提高,反之就会降低。探究1:p17页虚线框内的问题。

师:提示:因为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国家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提高为人们消费观念、方式的转变奠定物质基础。

师:在居民消费中,每个家庭消费的重点不一样,有些家庭吃穿住不愁,重在如何发展、享受方面,而有些家庭则为吃穿住发愁,更谈不上发展、享受。那么衡量不同家庭消费水平高低的标准是什么?请看p18页“名词点击”—— 恩格尔系数。

1、恩格尔系数——衡量居民消费水平高低的指标(板书) (1)含义——略学生在书上划出即可。

(2)恩格尔系数与消费水平成反比,公式:恩数=食品支出/家庭总支出*100% (3)国际上用恩数衡量消费水平的指标——恩数在60%以上为贫穷;恩数在60%以上为贫穷、恩数在50-59%以上为温饱、恩数在40-49%以上为小康、恩数在20-39%以上为富裕,恩数在20%以下为极富。 师:下面我们了解消费有哪些类型。

3、消费类型(板书)

师:指导学生读书p18-19页内容,划出要点。 (1)从消费的种类分

a、钱货两情消费——有支付能力的情况下选择的消费

b、贷款消费——暂无支付能力但我来预期收入能偿还情况下选择的消费。

c、租赁消费——无力购买或使用次数有限的情况下选择的消费。 (2)从消费的目的分

a、生存消费——最低层次的最基本的消费。 b、发展消费——高层次的消费。 c、享受消费——高层次的消费

探究2:p18页两种不同的消费方式,同学们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师:提示:第一种:生活较稳定,但保守,不适宜当代社会发展;第二种,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积极乐观开放的消费方式,但应考虑未来预期收入能否偿还贷款债务,理智消费,不要盲目。

探究3:p19页下面的图片,为什么假日旅游、电子产品、汽车消费、住房消费成为居民新的消费需求?

师:提示:取决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说明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与国家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消费及其类型”板书设计

一、消费及其类型(板书)

1、影响消费的因素

(1)影响消费的多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居民收入、人口数量、商品价格、政策、经济波动等。 (2)根本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教师讲解) (3)主要因素——居民收入

问题:居民收入是如何影响消费的?

第一、当前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收入多,消费多;收入少,消费少。 第

二、未来收入预期对消费的影响——未来预期收入乐观,预支消费可能性大,反之就小。

第三、社会总体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社会总体收入差距小,总体消费水平会提高,反之就会降低。

2、恩格尔系数——衡量居民消费水平高低的指标(板书) (1)含义——略学生在书上划出即可。

(2)恩格尔系数与消费水平成反比,公式:恩数=食品支出/家庭总支出*100% (3)国际上用恩数衡量消费水平的指标——恩数在60%以上为贫穷;恩数在60%以上为贫穷、恩数在50-59%以上为温饱、恩数在40-49%以上为小康、恩数在20-39%以上为富裕,恩数在20%以下为极富。

3、消费类型(板书) (1)从消费的种类分

a、钱货两情消费——有支付能力的情况下选择的消费

b、贷款消费——暂无支付能力但我来预期收入能偿还情况下选择的消费。

c、租赁消费——无力购买或使用次数有限的情况下选择的消费。 (2)从消费的目的分

a、生存消费——最低层次的最基本的消费。 b、发展消费——高层次的消费。 c、享受消费——高层次的消费

推荐第8篇:八年级政治教学设计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难报三春晖》教学设计

毛集实验中学 胡中杰

教学内容

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理解生命是父母给予的,知道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孝敬父母和长辈;体会父母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能力目标

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树立家庭中的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教学重点

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报答父母养育之情。知道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教学难点 如何孝敬父母 教学方法

1 创设情境法、活动体验法、情感体验法、讨论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师故事导入;《心》的故事 问题: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 学生发言

教师归纳:父母给我们的爱是至真至纯的,无私的,永恒的, 不求回报的,世上最爱你的是爸爸妈。所以我们要感恩父母,回报父母的爱。今天我们学习《难报三春晖》板书课题。

二、学生齐背《游子吟》 孟郊

教师: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父母给我们的爱今生今世也难以报答呀!

三、欣赏漫画 《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母爱教育》 思考问题: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学生归纳。

说说自己感受到的父爱母爱。教师总结:父母给我们这么多爱的付出,我们怎样才能回报父母的爱子深情呢?

四、板书 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

俗话说 ,百善孝为先 ,我们来看看孝敬父母的例子, 举例。 古代、现代的孝亲例子。

古代故事如王祥卧冰求鲤、卖身葬父等。现代故事如李冬来背着母亲上大学的故事。

问题 :李冬来怎样孝敬妈妈的?

1、板书 尊敬 侍奉 赡养

2、举例子: 漫画《 妈妈 今天是母亲节 明天再洗吧》。 说明 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 ,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举例: 倒茶、洗脚、刷碗、拥抱等。

3、孝敬父母的表现

4、孝敬父母不是愚孝 ,不是盲从。 为何要孝敬父母的父母?

五、问题 孝敬父母方面 你做了哪些? 还有哪些做的不够?

六、作业

1、每天做一件孝敬父母的事。

2、制定一个孝亲敬长的小计划。

七、音乐欣赏 《孝敬父母》

八、教师小结本课内容。板书设计

爱洒心间——体会并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

二、爱的回报——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

1、应如何孝敬父母

2、孝敬父母不是愚孝和盲目的顺从

三、爱的传递——孝敬爷爷、奶奶等长辈

教学反思:本课设计重在从日常小事出发,人的一生包围在父爱母爱中,体会父爱母爱的伟大,动之以情,发人深省,令人动容。学生在漫画,歌曲,事例中切身感受父母的爱子深情,更懂的回报父母,孝顺父母。

推荐第9篇:人教版政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政治教学设计:

日新又新我常新——第一课时

鹿泉实验初级中学

封丽茹

一、链接新课标

新课标对本课的教学内容提出如下要求:“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二、教学总体设想及依据

利用故事、活动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活动及讨论中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并通过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自我评价等发现全新的自我。在此基础上领悟个人在变化中成长,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认识自己,不断弥补不足,完善自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争通过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在课内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三、本教案的特色和风格

以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在动中学,在动中悟,在悟中成长。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懂得全面地认识自我,必须既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又注重内在素质;既 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懂得用发展的眼光认识自我,不断更新、完善自己。

[能力目标] 能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认识自我;培养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注重自我整体形象。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全面地认识自我不仅关系到学生对后续知识的认知,而且对今后的人生道路具有重要 的意义。故是重点。初一学生容易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中的矮子,所以如何将教学目标 转 化为学生的行动是教学的难点。

六、教法

故事讲述、情境教学、小组合作讨论等。

七、课时 l课时、。

- 1位上坐着一位漂亮的姑娘,那优雅的坐姿让我感到赏心悦目,也为枯燥的行程增添了一丝愉悦。

问题一 她美吗?为什么?(学生回答) 场景二 不久,上来一位抱着婴儿的农村妇女,站在我们身边。车子颠簸得厉害,那妇女一手紧紧抓住扶手,一手抱着哇哇啼哭的婴儿,随着车子的颠簸不断摇晃着身体。不时碰到坐着的那位姑娘,时时念叨着“对不起,对不起”。 问题二 如果你是她,你会怎么做?(适时进行道德渗透) 场景三 只见她皱紧了眉头,急促地拍打着衣服,如见瘟神般地将身子闪开,一边说着: “真倒霉”一边将头转向窗外。 问题三 她美吗?为什么?(学生回答,陈述理由) 问题四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学到什么?你今后如何做? (学生讨论1~2分钟,回答) (在讨论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的提出一些与中学生密切相关并且学生有点迷茫,认识上存在模糊也需加以引导的问题:例如如何对待盲目追求崇拜偶像问题?是否过分追求外在美,赶时髦、穿名牌?将这些问题深入探讨让学生有个清醒的认识,这也是作为思想品德课,提高学生思想认识觉悟,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应达到的目标。)

教师:美的事物值得欣赏,但一个人的美应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内在美对外在美起促进作用。

同学齐读:既要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注重自己的内在素质,一个人的美应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内在美对外在美起促进作用。(重点强调,加强理解,)

2.既要认识自己的优点,又要认识自己的不足(板书) 活动三:我思我悟

材料一:《孔雀和朱娜》:孔雀向天后诉苦,说夜莺以她的歌取悦每个人的耳朵,而她的声音非常难听,别人都笑话她。朱娜安慰她,说她有美丽的羽毛是别的鸟儿所不能比的,但孔雀还是很伤心,最后在悲观绝望中死去。 问题: 孔雀为什么会死去?

老师:孔雀有自己的缺点,但也有自己的长处,可叹的是他只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忽略了自己的长处,拿自己的不足和别人比,产生了自卑心理,导致死亡。 材料二:长颈鹿;“我的个子高,能够吃到树上部的叶子,你可吃不到。”

羊:“我能穿过门洞,吃到栏杆外的草,你却吃不到。”

问:他们是如何评价自己的?结果将如何?(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老师:他们都只看到了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不足,“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这样做只能使自己沾沾自喜,骄傲自大,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通过两个材料,我们明白了: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因此,全面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

发展的观点认识自我

(二)活动四

补充句子

从前的我 --------------------,现在的我----------------,将来的我 ---------------

(从这个活动让学生以自己观察注意或亲身经历的详情补充句子,明白事物是不断变化,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同样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自我,用全新的目光来审视自己。)

教师: 谁是我们生命价值的创造者?我们自己!每个人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让我们通过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做到扬长避短。面对今天的现实,弥补昨天的缺憾,为创造美好的未来作准备。 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板书)

活动五 改造缺点。(投影)填表见课本47页

- 45 -

推荐第10篇:初中政治教学设计

教会学生怎样去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一、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七年级三个班共124人,从上学期测试的成绩来看,七(3)的成绩比较好。经过分析我发现这俩班学生在背诵、记忆、理解能力,自学能力较强 。而七(1)、七(2)学生相对比较懒散。抓一下,成绩就会上去。一放松马上就会出现大面积滑坡。另外,七(1)、七(2)班学生旷课较多。对学生的成绩影响较大。从成绩段上分析,80分以上的较少,60——79分的较多,而40——59分的也占了很大的比重。20分以下的只有十几人。所以,我本学期重点抓40——59分的让他们都及格,同时消灭20分以下的,促进优秀率,增加及率。

二、教学内容分析: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撑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人生目标和高尚的志趣、开创进取的精神,才能培养耐挫的品质。教会学生一定战胜挫折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四、过程与方法:

发动学生搜集资料并进行分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联系学生的实际,互相交流抗挫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培养不畏挫折的可贵心理,教会学生战胜挫折的方法,解决他们在实际中遇到的困难。

五、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是战胜挫折的方法,因为前面已讲清了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的挫折,挫折具有两重性,应将消极作用转化为积极作用。因此掌握一定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一条途径。

教学难点是探索创新。探索创新与挫折之间的关系在前面没有涉及,因此讲起来学生会感觉接受困难。教师要讲清在探索、创新的道路上会遇到困难和失败,需要人们正确面对,努力克服。通过讲解,使学生懂得发明创造并非是名人、伟人才能干,任何人都能做到。

六、教法建议:。

1、运用典型事例感染学生,也可让学生寻找身边的例子

2、学生谈自身遇到挫折后自己如何解决的?(谈方法)

3、探索创新时可利用实物、学生体验、看录像,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4、听歌曲《水手》并欣赏名人名言,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战胜挫折离不开信心、理想、勇气。

七、教学设计实例 A(投影):

试看大风雪,独立有青松。 又看耐春寒,篱边长忍冬。 千锤百炼后,才见思想红。 --------陈毅

(问题)这首诗说明了什么?

当挫折来临时,我们是被压倒还是象诗中的青松一样,经受挫折的考验,去战胜挫折。我们应该如何培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呢?

——培养承受挫折,开拓进取的品质 B、(投影):同学们看两位伟人的事迹。

1、清代作家蒲松龄落第后,并没有被落第造成的挫折击垮,下决心干一番事业,他写下了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他这样写了,也这样做了。终于完成了传世名著《聊斋志异》。

2、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十年*期间被送进“专政队” ,被当作“白专典型”遭受批判,受尽谩骂、嘲讽和打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他以顽强的毅力专心研究歌德巴赫猜想,终于提出了震动国内外数学界的所谓“陈氏定理”,为摘下“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歌德巴赫猜想,做出了突出贡献。

同学们思考两位人物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挫折?他们是怎样克服的?

只有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人生目标,才能激发火一般的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冲破重重阻力和障碍,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奋斗。

3、培养承受挫折: (1)、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2)、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如果一个人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和目标会怎样呢?

就会目光短浅,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一遇到挫折就被压倒。除此之外,我们还应确立高尚的志趣。只要有了志趣,我们才会“乐此不疲”,古往今来有许多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是因为兴趣、爱好,推动他们事业的成功。

这方面我们同学能举例说明吗?如爱迪生、王羲之、曹雪芹、我们著名的跳水运动员田亮。

(3)、发展高尚志趣

要能承受挫折,我们还要树立开拓进取的品质。 (4)、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世界上最美的是奥秘。” C、投影:小竞赛:请你回答,下列发明的发明者是谁:

1.蒸汽机------瓦特 B.火车------史蒂芬逊 C.电灯------爱迪生 D.电话------贝尔 E.汽车------亨利·福特 F.雷达------R·W·瓦特 G.柴油机------迪塞尔 H.地动仪------张衡

(小活动):教师用加一加、减一减、变一变等方法,展示生活中的物品------带橡皮的铅笔、折叠伞、月票、带圆珠笔的教鞭。如有条件的学校可播放《中小学生发明大赛》

D、(投影):“如果你拒绝了失败,实际你就拒绝了成功。” (学生活动):谈自己遇到挫折如何解决的?

4、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1)、冷静对待: (2)、自我疏导: (3)、请求帮助: (4)、积累经验:

(小结):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更好的掌握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把自己培养、锻炼成积极迎战挫折、战胜挫折的强者。(歌曲《水手》)、名人名言赏析

E、(投影):

逆境是到达真理的一条道路。------------拜伦 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培根 只有痛苦会留下教训------------------富兰克林 艰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

避免失败的最好方法,就是下决心获得成功------拿破仑

附加: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3.教学内容分析 4.教学目标 5.教学难点分析 6.教学课时 7.教学过程 8.课堂练习9.作业安排

10.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1. 自我问答

第11篇:八年级政治教学设计

《我爱我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我爱我班”时期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教学内容,本课围绕着“什么是良好的班集体,怎样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并从集体目标、纪律和成员团结互助三个方面入手,促使学生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来热爱班集体。

【学情分析】刚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对新的班集体较为陌生,在心理上能够对新集体还未完全认同。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生硬说教,要设计合理的活动式教学,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感受和体会,这样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新班级并激发学生对新班集体的热爱和期望。

【教学理念】班集体是学生共同生活的环境。教师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并融入到新班集体,将有利于尽快适应初中新环境,顺利社会化,促进健康成长。本节课就是通过“作文欣赏《二十年后我们相聚在一镇中》”、“班级形象设计《我心目中的——班》”、“课堂小调查”、“‘小小立法员’——班级纪律大家谈”这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对新班集体的热爱和期望,;培养学生的纪律观,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学会如何建设班集体,在班集体建设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自觉为优秀班集体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交往与沟通能力,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如何创建优秀班集体;难点是教学过程中如何组织学生进行班级建设,让学生认识到该为班集体建设作些什么。

【教学方法】课堂调查式、体验式、合作讨论式等方法相结合。

【教学活动过程】

【课前准备】

⒈ 布置每个学生写一篇想象作文《二十年后我们相聚在一镇中》。 ⒉教师和班委会干部、学生代表一起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班规的讨论稿。

【教学活动1】作文欣赏《二十年后我们相聚在一镇中》 选两三篇写的好的作文由学生本人上台朗读给全班同学欣赏。 教师进行点评并导入新课:刚才同学们在作文中都描绘了我们二十年后相聚时的情景。二十年后同学们实现了自己的学业理想或事业理想,以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你们重回一镇中,相聚在一起包含了浓浓的同学情谊、师生情谊。可以说,大家想的二十年后相聚在一起时的情形也是你们要实现的班集体的远期目标。那么什么样的班集体有利于实现我们的远期目标呢?

活动目的:展望二十年后同学们相聚在一起时的美好情景,确立班级远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并为愿意实现这一理想付出努力。

【教学活动2】班级形象设计《我心目中的——班》

教师列出以下几方面内容,请同学们根据这些内容进行班级形象设计。

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学习风气、班级氛围、班干部队伍、班纪班规、个人奉献??

教师小结:大家描绘出自己心目中向往的班集体形象,也说明优秀班集体应具备的条件有:①共同的奋斗目标;②良好和谐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③认真负责的班干部队伍;④严明的纪律;⑤健康的班级舆论??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学生表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班集体形象,概括出本班同学的共同期望,并作为现在进行的班级建设目标,也激发学生对新班集体的热爱和期望。

【教学活动3】课堂小调查

(1)轻学生把我们班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的优势和问题用之列出来;

(2)由每个小组的组长做统计并代表全组发言;

(3)教师按每个方面存在问题的多少进行排序并引导学生分析调查结果,以及调查结果给大家的启示。

活动目的:在调查过程中,明确在创建优秀班集体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认识团结互助、和谐平等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增强集体主义观念。

【教学活动4】小讨论:我为班集体建设作贡献

分小组讨论: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不足和班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办法;并结合本班的优势以及自己的特长,讨论如何创建优秀的班集体;有小组组长收集大家提出的方法、建议,并向全班做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大家提出的方法和建议,提出希望和具体要求,并动员同学们团结互助、积极主动地为班级的建设贡献力量。

活动目的:是学生对班集体的期望,转化为努力为班集体的建设献计献策,明白每位同学在班集体建设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交往与沟通能力,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

【教学活动5】‘小小立法员’——班级纪律大家谈

多媒体出示教师和班委会干部、学生代表课前一起制定的班规讨论稿;有班长宣读,全班同学举手表决,同学们也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经修改后定稿。范敬同学半数通过的几位本班班规,全班同学都要严格遵守。

教师小结:良好的班集体需要严明的班级纪律来约束其成员,每个班级成员只有严格遵守班级纪律,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将纪律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要求,进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纪律观念。

【课后活动】设立班机意见箱

设立班机意见箱,收集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对本班的一些意见、建议。由值日班长负责管理,向班主任老师汇报和向同学反馈。

活动目的:良好的班集体的建设不是一辆节课所能完成的事,需

要老师和同学长期共同努力。也让学生明白自己平时为班集体建设还能做些什么。

师应多结合本班实际,用一些日常生活学习中的事例来教育学生。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粒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切不可脱离实际。教师可以应用很多活动帮助学生了解集体目标、纪律和成员团结互助的重要性,增进学生间的互助与合作。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分小组活动时,要明确每个组员的职责,这样有利于活动的展 开和活动后的评价。

2.在教学中,教师要避免生硬说教,要设计合理的活动式教学, 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感受和体会。这样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新班纪并激发对新班集体的热爱和期望。

3.活动式教学如果组织部好容易拖延时间,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活动安排要紧凑有序,有章有法。

《走依法治国之路》教学设计

迁安一镇中 张凤英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思想上深刻认识依法治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自觉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守法意识。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从行动上自觉依法维护社会秩序。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依法治国的含义,理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略。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重点】

法治则国兴——深刻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新导课 提纲携领

1.(多媒体出示课题: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你怎样理解法治国家?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法治国家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就是要依法治国。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来,可见它的重要性。(多媒体出示:依法治国及基本方略)

2.请同学们解释“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的大致意思?(多媒体出示问题)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并过渡:法律执行的到位,国家就治理的好,法律松弛国家就混乱,可见依法治国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要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兴旺发达,必须走依法治国的道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板书:走依法治国之路。

从安排学生自己探究、尝试回答未知概念导入新课,便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掌握后面的内容起到了提纲携领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基本方略

二.合作学习提高能力

把全班同学分为七个小组,每组7——8个人。小组合作学习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增强了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组内同学之间及小组之间要相互照应相互补充共同完成探究内容,即是学习上的合作者也是竞争者。

(一)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1.请学生浏览课本,明确这节课需要掌握的问题。刚才我们简单了解了什么是依法治国,那么,依法治国准确完整的含义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课本。(板书:含义。先小组讨论,后各组回答、补充,然后全体学生齐读含义。)

2.明确依法治国的地位、主体、前提、内容和要求?分组提问,教师明确:地位——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主题——广大人民群众;前提——依照宪法和法律;内容——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等;要求——国家公职人员要依法行政,公民严格遵守法律。

3.请同学们辨别下列那些事例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多媒体出示)

①《治安管理处罚法》新规定: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②北京为了迎接奥运会,多次开展知荣辱、树新风、促发展、信守城市文明公约等活动。

③《焦点访谈》播出的“黑心棉”节目拉开了全国严厉“大黑”的序幕。打击、制裁了许多违法犯罪分子。

④中央电视台经常播放诸如“关爱他人,快乐自己”的公益广告,倡导人们遵守社会公德。

学生讨论辨别,教师明确并设疑:①③属于依法治国的内容。②④不属于,但是他们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没有重要作用呢?副板书:以德治国。

4.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依法治国,又要以德治国。但是对于有些人的行为,仅有道德约束是不够的,最根本的最有效的办法还得靠依法治国。那么实行依法治国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哪些具体的现实意义呢?(过渡并板书:意义——法治则国兴。)

(二)法治则国兴。

(创设情境)我们都想到北京去看奥运会,拥有一张奥运会的门票是件令我们非常自豪的事情。但是你知道吗,网上出现了倒卖和以营利为目的的高价转让奥运门票的行为。为了防范奥运会有假冒门票出现,北京奥运会在门票制作和设计上采用了高新防伪技术。请问,倒卖、伪造奥运门票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国家应如何有效的约束这种行为?你还能举例说明吗?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上述行为是一种扰乱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国家要严厉打击。在学生举例说明时,要注意明确和纠正新生成的问题。

2.(多媒体出示典型案例)请同学们看这样一则案例一:

上个世纪80年代,部分温州皮鞋厂以次充好,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出现了“杭州焚鞋事件”,一时间,温州的产品似乎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温州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1991年温州市鞋革个工业协会成立,立即协助有关执法部门关停了300多家不合格鞋厂。1994年温州市政府颁布《温州市质量立市实施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质量立市的地方性法规,温州鞋业乃至温州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

请问:温州的假冒伪劣产品造成了什么后果?上述材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破坏了温州经济的发展,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不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进行,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严厉依法打击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走依法治国之路。板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创设情境)奥运火炬传递途径六大洲,5月8日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顶。

奥运火炬在国外传递过程中,曾被西藏*喇嘛集团分子骚扰过,他们的行为遭到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强烈谴责。在此之前,*集团还预谋地策划了拉萨“3·14”特大打砸烧事件,造成了严重后果。那一组的同学起来说说过程及其后果?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扰乱了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损坏了中国的国际形象等。

4.多媒体出示典型案例二:

3月4日,,以*为首的一小撮藏度分裂主义分子在西藏拉萨制造了严重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之后,慑于法律的威严,事后有289名涉案人员投案自首,执法部门已经逮捕了414名疑犯。并明确规定:对包庇、窝藏犯罪分子的,一经查实将依法从严处罚。请问:藏度分裂主义分子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他们的落网说明了什么?

学生分组回答后,教师总结:他们的行为是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违法犯罪行为。说明了实行依法治国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也是最重要、最可靠的保障。(板书: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5.汶川大地震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困难面前人心要齐,对于那些散布流言蜚语、扰乱灾区社会秩序的行为,必须依法严厉惩处,决不姑息迁就,以维护国家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那么我们中学生有没有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三.联系实际 增强认识

1.(多媒体出示几幅漫画)上面几幅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中学生最终存在哪些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在社会和学校生活中,我们应怎样依法维护社会秩序?(各组学生讨论,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回答)

2.教师总结并导行:中学生中存在一些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行为,我们要克服不良行为,严格依法律己,不做危害社会危害他人的事情,要自觉树立守法观念。

学生在联系实际回答问题时,肯定有一些不成熟不正确的观点,教师不要马上否定,要给他们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灵活机智地驾驭课堂,不拘泥课本但也不能脱离课本理论原则。

四.总结概括 升华认识

总结升华,对同学同样具有激励和启迪作用。我们不但要晓之以

理、动之以情,更要导致以行。

1.(梳理板书结构,总结所学内容)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同学们结合课本看板书我们有没有遗漏的内容?(引导学生列出依法治国的另外两点意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师板书并简单概括。)

2.学习了这节课后,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保证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法治则国兴,无法则混乱,实行依法治国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中学生也要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依法办事,维护法律尊严,做一个知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为依法治国做出自己的努力。

【板书设计】

含义

走依法治国之路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意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12篇:初中政治教学设计

初中政治教学设计

赵熙秋

教学内容分析: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撑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人生目标和高尚的志趣、开创进取的精神,才能培养耐挫的品质。教会学生一定战胜挫折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过程与方法:

发动学生搜集资料并进行分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联系学生的实际,互相交流抗挫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培养不畏挫折的可贵心理,教会学生战胜挫折的方法,解决他们在实际中遇到的困难。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是战胜挫折的方法,因为前面已讲清了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的挫折,挫折具有两重性,应将消极作用转化为积极作用。因此掌握一定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一条途径。

教学难点是探索创新。探索创新与挫折之间的关系在前面没有涉及,因此讲起来学生会感觉接受困难。教师要讲清在探索、创新的道路上会遇到困难和失败,需要人们正确面对,努力克服。通过讲解,使学生懂得发明创造并非是名人、伟人才能干,任何人都能做到。

教法建议:。

1、运用典型事例感染学生,也可让学生寻找身边的例子

2、学生谈自身遇到挫折后自己如何解决的?(谈方法)

3、探索创新时可利用实物、学生体验、看录像,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4、听歌曲《水手》并欣赏名人名言,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战胜挫折离不开信心、理想、勇气。

教学设计实例 (投影):

试看大风雪,独立有青松。 又看耐春寒,篱边长忍冬。 千锤百炼后,才见思想红。 --------陈毅

(问题)这首诗说明了什么?

当挫折来临时,我们是被压倒还是象诗中的青松一样,经受挫折的考验,去战胜挫折。我们应该如何培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呢?

三、培养承受挫折,开拓进取的品质 (投影):同学们看两位伟人的事迹。

1、清代作家蒲松龄落第后,并没有被落第造成的挫折击垮,下决心干一番事业,他写下了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他这样写了,也这样做了。终于完成了传世名著《聊斋志异》。

2、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十年*期间被送进“专政队” ,被当作“白专典型”遭受批判,受尽谩骂、嘲讽和打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他以顽强的毅力专心研究歌德巴赫猜想,终于提出了震动国内外数学界的所谓“陈氏定理”,为摘下“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歌德巴赫猜想,做出了突出贡献。

同学们思考两位人物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挫折?他们是怎样克服的? 只有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人生目标,才能激发火一般的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冲破重重阻力和障碍,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奋斗。

1、培养承受挫折:

(1)、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2)、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如果一个人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和目标会怎样呢?

就会目光短浅,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一遇到挫折就被压倒。除此之外,我们还应确立高尚的志趣。只要有了志趣,我们才会“乐此不疲”,古往今来有许多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是因为兴趣、爱好,推动他们事业的成功。

这方面我们同学能举例说明吗?如爱迪生、王羲之、曹雪芹、我们著名的跳水运动员田亮。

(3)、发展高尚志趣

要能承受挫折,我们还要树立开拓进取的品质。 (4)、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世界上最美的是奥秘。” 投影:小竞赛:请你回答,下列发明的发明者是谁: 1.蒸汽机------瓦特 B.火车------史蒂芬逊 C.电灯------爱迪生 D.电话------贝尔 E.汽车------亨利·福特 F.雷达------R·W·瓦特 G.柴油机------迪塞尔 H.地动仪------张衡

(小活动):教师用加一加、减一减、变一变等方法,展示生活中的物品------带橡皮的铅笔、折叠伞、月票、带圆珠笔的教鞭。如有条件的学校可播放《中小学生发明大赛》

(投影):“如果你拒绝了失败,实际你就拒绝了成功。” (学生活动):谈自己遇到挫折如何解决的?

3、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1)、冷静对待: (2)、自我疏导: (3)、请求帮助: (4)、积累经验:

(小结):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更好的掌握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把自己培养、锻炼成积极迎战挫折、战胜挫折的强者。(歌曲《水手》)、名人名言赏析

(投影):

逆境是到达真理的一条道路。------------拜伦 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培根 只有痛苦会留下教训------------------富兰克林 艰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 避免失败的最好方法,就是下决心获得成功------拿破仑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3.教学内容分析 4.教学目标 5.教学难点分析 6.教学课时 7.教学过程 8.课堂练习9.作业安排

10.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1. 自我问答

第13篇:政治高中教学设计77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学设计

北京四中 谷红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不同的选举方式既有各自的优点,又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了解民主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

2.能力目标。

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评价、权衡四种选举方式的利弊;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懂得公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有关错误观点和行为进行分析和批判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民主建设是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理解我国目前采取的民主选举;懂得我国民主选举权利来之不易,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提高自身的民主参与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珍惜自己的民主选举权利,积极参加民主选举。

三、教学难点

客观看待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优点及局限性。

四、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关于民主选举,同学们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关于民主选举的内容。

学习新课:

(情景导入:选举面面观)

活动一:观看视频资料一《西王平村村委会选举》

在看视频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视频一中反映了什么样的选举方式?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视频一是西平王村年满18周岁的村民通过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的方式选举村委会主任和村委会委员。 活动二:观看视频资料二《国家领导人选举》

在观看视频二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视频二中反映了什么样的选举方式?视频二和视频一的选举方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视频二说的是2013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选举国家领导人的过程,视频中涉及了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选举方式。

选举方式是指选举的形式和方法。选举方式是影响选举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决定着选举人个体选举意愿表达的方式和质量,也直接会影响到选举结果。

如果从选民的角度划分,选举方式可以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直接选举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间接选举是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代表参加选举投票的选举方式。

(观点辨析:选举我知道)

问题一: 有的同学认为:“还是直接选举好,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民主。”你是怎样看待这种观点的。

教师总结:我们先通过填图表比较这两种选举方式,然后再来分析这种观点。请同学首先填表。

同学填表:直接选举的优点是每个选民都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机会,实现选民意志,选民参加选举热情高。由于当选者是由选民直接投票产生,这有助于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可以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视频一中出现的西王平村的村民积极参加村委会成员的选举,热情很高,就是因为村民可以亲自投票选出代表自己利益的村民委员会成员,实现本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直接选举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泛的情况下,实施过程中,组织、技术工作等方面存在较大难度,选举成本较高。

间接选举和直接选举相比较,优点是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由于代表人数只是公民人数中的较少的一部分,便于组织,选举成本较低,效率较高。而且由于代表素质一般会高于一般公民的素质,会从整体上更好地代表和体现公民意志。但是,由于间接选举是由选民选出的代表进行投票,不能直接表达选民意愿,致使选民与当选者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的阻隔,影响了选民意愿的表达,甚至会出现对公民意志的片面的反映和扭曲,选举的热情受到影响的不足。

追问:通过以上综合分析,你能对“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民主的”观点进行全面分析了吗?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作为民主选举的方式,都进行投票选举,表达了选民意愿。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各有利弊,不能简单说哪种方式更民主。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实行间接选举,便于组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因此,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民主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同学们知道在我国哪些范围是直接选举,哪些是间接选举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目前,在我国公民直接参与选举的活动,在国家事务方面,有县以及县级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在社会事务方面,有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的选举。我国公民间接选举的范围有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以及乡以上各级地方政府的领导人员。

我们从选举人的角度出发,可以把选举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那么如果从被选举人,即候选人的角度看,还可以分为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在一般选举中,为了使选票相对集中,选举中一般会事先确定候选人,如果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就是等额选举。如果确定的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就是差额选举。

问题二: “等额选举当选者已经‘内定’,不如差额选举更民主。” 你是怎样认为的呢?还是让我们先一起来探究分析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特点,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填表回答:

教师总结:等额选举在选举前有一个实现确定候选人的过程,在确定候选人的过程中,等额选举较好把握选举的规模和候选者结构,相对来说方法简单,耗费时间较少,并且选举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但是等额选举的局限性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选民的自由选择,会影响选民选举的积极性。而和等额选举相比,差额选举中,候选人按照既定的规则,采取演讲、答辩等方式向选民介绍自己,开展竞选,能让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竞争,有助于选民更好地了解候选人,为选民进行民主选举提供了选择余地。 但是,差额选举过程中,被选举人间的竞争如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贿赂选民、金钱交易等不良现象。另外还会存在选票不利于集中,效率较低的不足。

了解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优点和局限后,我们再一起来分析“等额选举当选者已经‘内定’,不如差额选举更民主。”的观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对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比较分析,我们知道任何选举方式都有利有弊。实行等额选举可以使得选票相对集中,优化当选者的结构,使之更加合理。等额选举是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人名额相等,容易给选民造成当选者已经内定的误会,事实上,如果候选人的选票达不到法定票数也是不能当选的。差额选举尽管能为选民进行民主选举提供选择的余地,在候选人间形成竞争,但也容易出现虚假宣传、贿选等情况的发生。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都是民主选举的方式,各有利弊。因此,“等额选举当选者已经‘内定’,不如差额选举更民主。”的观点是不准确的。

我国哪些范围是等额选举,哪些是差额选举呢?

学生回答:

资料展示:《选举法》第三十条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实行差额选举,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应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三分之一至一倍;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差额选举;等额选举只在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副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等极少数情况下被采用。

(深入探究:民主选举的进步历程)

观看视频:一起感受《选举法》修订后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新变化,感受我国民主选举的进步历程。在观看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我国民主选举方式有什么变化?影响民主选举方式的因素有哪些?(播放视频《人大代表城乡同比例选举》)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我国的选举制度和选举方式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影响我国民主选举变化的因素主要有: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选民文化水平提高。另外,我国的选举制度发展的历程还表明,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取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概括起来,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主要有社会经济制度、国家性质、社会进步状况、经济发展状况、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等。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目前的国情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针对这种状况,我国该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呢?

在这种状况下,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观看视频:《十六张选民证》,请同学们在观看之后谈谈视频给你哪些启示?(播放视频《十六张选民证》)

小明的观点“老人的责任感强,他积极行使自己民主选举的权利!要向他学习!”小丽认为“选谁都一样,没必要太认真,随便投就行。”你认同谁的观点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认为选谁都一样,没必要太认真,随便投就行。”的观点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不认真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利,意味着我们不能选出为人民谋福利的当家人,无法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无法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小明的观点“老人的责任感强,他积极行使自己民主选举的权利!”是正确的。认真参加民主选举的态度和行为,有助于更好的选举出符合自己利益的代表,更好的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

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公民只有不断提高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同时,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那种“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想法,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是否参加选举,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回归生活:行使好我们的权利)

问:小明所在的村子正在进行村民委员会村委会主任的选举,小明应该怎样投出自己的神圣一票呢?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公民平时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尤其是民主选举的素养,积极行使自己的民主选举的权利。在进行选举时,要不谋私利,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在选举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进行审慎的投票。

此次选举,一共有两个候选人,一个是小张,他社会关系广、办事能力强、学历水平高、和我关系好、曾经有承诺„„

另一位是小李,他为人正直、责任心强、不谋私利、踏实认真、热心服务„„

追问:面对两位候选人,我们该选举谁来做“村官”?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在民主选举时,不同选举岗位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但是无论什么岗位,对候选人应该有一些起码的品德和能力要求,比如:求真务实,愿意为百姓办实事;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办事公道,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不谋私利、坚持原则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选出负责人的能够代表自己意愿的代表。

第14篇:政治高中教学设计47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教学设计

北京四中 王 欣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感受身边的民主管理, 对照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有关制度和法规,了解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途径和方式,理解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基层群众自治的现实问题,运用学科理论分析现实问题,提高政治参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社会管理中的人民当家作主,树立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

二、教学过程:

1.感受身边的民主管理

首先来看这样一个例子:“楼道的灯又亮了”请注意短片中是谁牵头解带领居民决了楼道灯的问题。组织者做了哪些工作?

(播放短片)

小凡家所在的居民楼进行了电表改造,每户插卡用电,这本是件方便居民的好事,但改造后楼道的照明灯单走一条线路也需要插卡供电,居民们不反对共同出电费,但这笔电费谁来收、如何管理,楼内住户就都不清楚了,也没有居民主动落实,结果楼道这段时间没有了照明,变得漆黑一片,居民们摸黑上下楼看不清路非常不方便。

【教师】如果你是社区居民,面对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相信很多同学都感觉到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主要是要有牵头负责的人,如果有人组织,掌握好收取电费方法,这个楼用电难的问题全可以自己解决。那么这个牵头的人是谁呢?

【学生思考,回答】居委会做了一系列为大家服务的工作:印发了倡议书,向居民解释清楚了电费收取原则、到各家收电费、买电等。电费是居民大家出的,居委会细心听取了居民的意见,按照平等原则收取电费,充分体现了社区居民进行民主管理的过程。

【教师】我们刚刚通过居委会解决居民用电难的材料了解了城市居委会的工作,在广大农村,村民又是怎样进行民主管理的呢?观看这样一段视频:请大家思考,在这段视频中,村民在谁带领下解决本村事务的?

(播放视频):

陕西省铜川县墓坳村全村村民在村委会带领下发展果树经济,自己动手修建用水管渠,遇到本村自己无法解决的资金问题时,村委会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争取到了资金,解决了用水困难问题。

【教师】城市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为什么可以带领居民管理本社区的事务?他们是怎样的组织?他们是国家机关吗? 我国的基层政府包括农村基层政府和城市基层政府两部分。按照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在农村,是指乡、民族乡、镇一级;在城市,是指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一级。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我国城市基层政府一般设有自己的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基层政府和他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都是国家机关。居委会在基层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在城市和农村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请大家注意“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几个关键词都共同强调了什么?都强调了“自我”两字,指出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城市居民或农村村民管理自己事务的组织,不是国家机关。就是因为居委会、村委会身处群众的基层生产生活,所以跟群众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

我们通过两段视频对居委会、村委会的工作进行了初步介绍,也了解了居委会、村委会的工作,下面我们进一步来探究居委会和村委会是如何产生和开展工作的。在居委会、村委会的产生和工作中,居民自治和村民自治是如何得到具体体现的?

2.深入探究基层民主自治

【教师】我们还是跟着主人公小凡来看一看居委会的工作开展。

(1)城市的民主实践:居民委员会

自从居委会解决了用电问题,小凡对居委会的工作产生了很大兴趣,小凡想到一个问题:居委会的工作和居民生活如此紧密,居委会成员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也给同学们三个答案:

A上级政府任命B自己报名上任C通过居民选举上岗 我们思考一下,哪种方式最能体现社区居民享有社区事务自治权利?最能保证社区居民当家做主权利的实现?

【学生讨论回答】第三种方式,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要体现居民自治的特点,就不能由上级政府任命。排除了A,自己报名参选可以,但能否上任必须由居民来定,排除B。只有C通过居民民主选举,居民才可以选出最了解本社区情况、最有能力的居委会成员,只有居民自己选的当家人才最有说服力,这也是居民能够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基础。

【教师】从法律角度看,我国《宪法》第一百一十一条,明确指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居民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八条居民委员会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根据居民意见,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二至三人选举产生。这下,小凡就明白了宣传墙上的名单原来是在选举居民代表,下面的情景是居委会成员候选人通过竞选环节,由居民或居民代表投票决定。(图片)

我们了解了居委会选举是怎样开展的,那么居委会的工作是怎样开展呢?

社区居委会的成员提出一个事关居民利益的方案,建议在社区活动中心内设立日间照料室,以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困难,该方案应该?

A.由居委会主任决定

B.由居委会讨论决定

C.由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D.报请有关行政部门批准

有的同学觉得B也可以D也有道理,这么重要的事是不是应该提交行政部门?但请注意材料中这句话“事关居民利益”。

【学生总结】本社区事务由社区居民自己解决,关系到社区居民的重要事项要由居民说了算,居民会议通过讨论,共同决策,既不能由居委会或居委会主任决定,也不用报请有关行政部门。

【教师展示】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居民会议由居委会召集和主持,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重要问题,居委会必须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会议由全撤换和补选居委会成员。

日常生活中,居委会的工作还有很多,例如:开展社区艺术节、组织志愿者清理垃圾等等。那如果居委会的工作居民不满意,居民有什么途径行使民主权利?可以通过居委会的评议会、质询会等监督渠道反映出来,要求居委会改正,甚至罢免不称职的居委会成员。居民为什么有这样的权力?因为居委会成员是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的,为社区居民服务,当然要对全体社区居民负责,由社区居民监督。

我们来总结一下:

居委会成员如何产生?居民民主选举

社区大事如何定?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社区日常事务谁来管?居民管理 居委会各项工作谁监督?居民监督

所有这些环节都需要居民代表和全体居民的参与,充分体现了社区居民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

居委会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居民的自治,那么在农村,村民的自治是如何体现呢?

(2)农村的民主实践:村民委员会

【教师】其实,我国的村民自治开展比城市居民自治更早、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程度更加深入,早在1981年,在广西合寨村,村民挂出了写着“村民委员会”字样的木牌,开始了村民自治的实践。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使村民自治有了宪法保障。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推进,1998年11月,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为基层民主自治提供了法律保障。实践证明,只有村民自治,才能最大的调动村民政治参与的热情。

我们能不能参照居民自治的环节也来说说村民自治的内容?

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干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第十一条 明确指出: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

凡是涉及到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 在村民实践中,广大村民开创了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市村民自治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对照居委会的工作环节,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村委会如何产生?

本村大事由谁决定?

本村事物谁来管理?

村委会工作谁监督?

【学生回答】村委会由村民民主选举;本村大事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本村事务由村民管理,村委会工作由村民监督。

【教师】某村要制定本村村规民约,村民中出现了众多说法。

A.我看让村委会主任定就行了

B.我想把“牲畜毁坏他人作物被打死不赔偿”写进去

C.我觉得“村委会应该定期张榜公布村内重要事项”可以写进去

你觉得以上意见可以被采纳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村委会应该定期张榜公布村内重要事项”可以写进村规民约。

【教师】我国法律规定了村务公开的范围,保证村民对本村事务的监督。我们来看一看相关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村民委员会涉及财务的事项至少每六个月公布一次,接受村民的监督。村民委员会应当保证公布内容的真实性,并接受村民的查询。

我们来看看现实中的村规民约,在“依法”“程序合理”的前提下,充分体现了本村特色,宅基地问题、公共卫生问题都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由于村民生产生活的特点,也都是老大难问题,因为都是村民自己制定,更能被村民广泛接受与维护。制定规范,村子的面貌就焕然一新,我们来看看下面这段视频:

(播放视频)

柳州市三都镇村民制定村规民约,内容包括自觉缴纳环卫费、维护公共卫生设施等。同时,村里制定了卫生值日制度,村民轮流打扫卫生,加强了爱护环境的宣传,卫生面貌改观,形成了“人人讲卫生、人人讲文明”的农村新风尚。

那么下面几段材料,是如何体现村民自治在现实中的巨大作用的?

镜头一:陕西省某村召开村民会议,集体讨论每人筹资15元偿还为建校和修水塔所欠贷款事情,到会113人,108人赞成,由于多数群众支持,集资工作不到一星期就完成了。 镜头二:某村村民委员会设置了理财小组,每三个月检查一次村里的账目。查账后张榜公布结果。如果村民对某项支出产生疑问,可以找理财小组查账。从此,村里不合理的公款吃喝基本上没有了。

在这两段材料中,村民是通过哪些方式参与本村事务管理的?体现了村民自治的哪个方面?

【学生总结】镜头一体现了本村大事村民会议决定。村民会议是村民最直接、最全面的表达自己利益和愿望的会议,凡是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调动了村民政治参与积极性,提高了事务落实效率和动力。体现了村民自治中的民主决策。

镜头二,是村民通过理财小组对村中的事务进行监督。体现了村民自治中的民主监督。

【教师】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社会管理层次较多,人民生产生活的重心在基层,基层公共事业的发展和公共事务的管理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一切决定了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这也是发展基层民主自治的重大意义所在:

发展基层民主能够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最为广泛和深刻的实践,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作重点推进。

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回顾民主管理发展历程。 (播放视频)

周庄的村民自己选当家人的实践,城市众多的居民委员会也不断探索民主管理的新形式。

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我们的身边都有自己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作为社区成员的我们,尤其是中学生,应该怎样参与到社区的建设当中呢?

3.共建祥和文明社区

【教师】我们都希望自己居住的社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邻里和睦,这样的需求确定了居委会、村委会的工作方向,也都需要社区居民或村民的共同努力,

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同龄人是怎样做的:

暑假里,小凡来到社区居委会,为社区出黑板报,参与社区卫生和绿化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小凡感慨地说“在居民委员会当小助手,锻炼了自己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真有意义。”

社区里很多空巢老人非常寂寞,有没有固定的活动地点,冬天只能在寒风中下象棋。中学生文娟看到这样的情景,给居委会主任写了一份“建立老年人活动站”的建议书。居委会对此事非常重视,经过多方努力,社区的老年人终于有了自己的“老年之家”。

星期天一大早,中学生王鹏跟着家长参加了村里开发果园的工程,因为这个工程是村里经过村民会议讨论后定下来的,大家都说“咱们自己决定的事,干起来带劲儿”王鹏也为自己能出一份力感到自豪。 看了以上的例子,他们都是这样为建设祥和文明社区尽自己的一份力的,想一想:

你们了解自己身边的居委会、村委会吗?

你和你的家人参与过哪些民主管理活动?

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准备为社区建设做些什么?

如果你还没有计划,就马上制定一份属于自己的社区建设计划吧,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尽管民主管理的经验不足,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基层民主自治这种最广泛的民主实践来锻炼自己。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思考、积极实践,投身到社区建设当中,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

回顾一下本节课的知识脉络,我们本节课向同学们介绍了基层民主自治的重要内容──居委会和村委会的自治机构、自治内容,认识到了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意义。也感受了居委会和村委会工作中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并共同探讨了作为在校学生,怎样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

课堂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第15篇:初中政治教学设计 (2000字)

初中八年级政治《 学 会 宽 容 》

教 学 设 计

太平中学教师:吴敬华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学生在我与他人关系的问题情境中体验理性克制、原谅释怀、以德报怨等不同层面的宽容心态。

2.“认同”——学生能够认同宽容是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关系、形成和谐氛围的重要品质;自己的健康成长需要宽容大度的胸怀。

3.“渴望”——学生渴望拥有宽容的美德,也渴望拥有宽容的社会环境。

(二)能力目标

1.初步认识和理解“宽容”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2.培养学生能够从心理、道德、法律多角度看待“宽容”问题,及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在“宽容”心态下的交往与沟通能力。

(三)知识目标

1.了解宽容在不同问题情境中的表现、意义;知道怎样做到宽容。

2.明确宽容是有原则的。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为了让学生认同宽容是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重要交往品德,并培养学生宽容大度的品质和心态。

教学难点

宽容是有原则的,宽容不能突破维护社会正义的底线,这要求学生既要宽容大度,又要坚持原则。初中生尚未建立牢固的是非观,缺少辩证智慧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因此,帮助他们理解“宽容要有原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式:情境式教学、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面对彼此差异——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欣赏差异

活动一:“小宽的寝室”

一位叫小宽的学生,刚刚进入初二,被批准可以住宿,今天的问题就发生在小宽身上。我们和小宽一起走进这个寝室,看看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这个宿舍有这样5位室友:

小华:直言快语,心里装不住事,丢三落四。

小阳:爱好运动,爱熬夜,有时睡懒觉。

小平:特别爱整洁,不喜欢别人随便动东西。

小童:不太爱说话,怕吵,爱好文学。

小宇:成绩优异,出口成章,说话爱引经据典。

1.提问:假如你就是小宽,在这些人里,你最喜欢谁?

2.提问:前面同学选择的标准有什么不同?

3.提问:和谁相处起来可能有困难?

4.引导:和自己在性格与习惯上有差异的同学相处可能有困难,那能否让他们和自己保持一致呢?

5.提问: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彼此的差异呢?

设计意图:

在我与他人关系中,学生首先遇到的就是面对彼此差异。正确处理我与他人关系需要我们宽容面对彼此差异。

1.通过学生表达自己面对差异的喜好,考察学生的原始经验。

2.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差异使世界丰富多彩,差异帮助我们学习并提高自己。差异既不能消除,也不应消除。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面对人与人差异的宽容心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欣赏差异、在差异中发展自己等。

活动结论:面对彼此差异:承认、尊重、欣赏;在差异中成长。

二、面对生活冲突

——理性克制、原谅释怀

活动二:“合唱节**”

本校举行合唱比赛快要到了。周一下午5:00放学后,班主任让小宽带领班级排练合唱。

小宽精心选取了《蜗牛》《相信爱》《真心英雄》三首候选歌曲,但由于同学们在演唱的时候每首歌曲都存在不少问题,所以小宽一时难以最终确定。时间过了6:30,一些同学们发起牢骚??这时,小华瞪了小宽一眼:“还让不让人休息,都几点了?”小阳也说:“你行不行,不行就换别人!”说完拂袖而去。班长拍着桌子:“吵什么,有能耐你们去找班主任!”小平义愤填膺地说:“阿宽别干了,谁爱干就让谁干!”

后面的事态会怎样发展呢?完成这个故事。

结论:是学生权衡冷静和冲突的利弊。

小宽回到寝室,心里很不舒服,当着那么多同学面被指责还是头一回。小宽不想再和小华、小阳说话了。于是小宽开始和他俩儿冷战。一连几天,小宽没和他们说过一句话。 1.你支持小宽冷战吗?

2.给小宽出个主意。

3.用双手给老师搭一个“人”字,体会其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

在自我与他人关系中,学生经常遇到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冲突。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关系需要我们宽容面对生活冲突。

1.通过“小宽受指责”,帮助学生认识到:面对生活冲突,宽容首先表现为理性克制。冲动的头脑不会产生智慧,胜利属于临危不乱者。理性克制既是一种宽容的美德,也是一种处事的智慧。

2.通过“小宽冷战”,帮助学生认识到:面对生活冲突,宽容不仅需要理性克制,更需要原谅释怀。只有真正原谅了别人,才能使自己释怀、快乐。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3.通过“手搭人字”的活动帮助学生体会换位思考的可贵品质。换位思考能帮助我们原谅别人,释怀自己。

活动结论:面对生活冲突:理性克制、原谅释怀。

三、面对严重伤害——以德报怨

活动三:“伟大的母亲”

粱建红,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儿子马刚在北京作保安。今年1月,马刚与同事宋小明因300块钱工资发生纠纷。冲动之下,宋小明用刀扎伤马刚,虽然事后努力施救,但马

刚还是因为伤势过重死亡,年仅26岁,正值结婚前夕。

母亲面对杀死儿子的被告,在法庭上会向法官提出怎样的要求呢?

播放视频:

母亲请求从轻处罚。

母亲为什么原谅了杀死儿子的凶手?

宋小明会有怎样的反映呢?

播放视频:宋小明感化。

4.请你评价一下这位母亲。

5.母亲在情感上原谅了宋小明,是否法律会宽恕他,免除追求责任呢?

6.这个案例给我们哪些启示?(母亲角度、宋小明角度、法律角度)

设计意图:

在自己与他人关系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他人带来的严重伤害。面对伤害,宽容对方是一种更具人格力量的高尚选择。

1.通过该案例让学生感受到以德报怨的伟大精神力量。

2.通过该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宽容涉及到心理、道德、法律多个层面,宽容不是纵容,宽容是有原则的,宽容不能突破维护社会正义的底线。

3.帮助学生树立面对严重伤害的宽容心态,在维护社会正义的前提下,以德报怨更能彰显人格魅力,赢得他人。

活动结论:面对严重伤害:以德报怨,大爱无疆

四、总结 请同学为本课加一个题目。

设计意图:

1.在课堂三大教学环节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对正确处理我与他人关系需要宽容心态已经有了体验和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生成课堂核心观念。

2.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活动结论: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和谐幸福的生活需要宽容。

第16篇:初中政治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政治创新教学设计

【摘 要】初中思想政治课集思想性、时代性、理论性于一体,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二十一世纪的政治教育要围绕创新教育这个中心,在中学阶段要大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已成为教育的主流,正如教育学家所言,人人都有创造性,人人都可以成为天才,但是真正成为天才发明家的只是少数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现行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甚至我国还严重存在着不少压制学生创造性的现象。学生创造力和全面素质是相辅而成的,培养学生全面的文化科学素质是基础,而创造力是核心,实际上创新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的实践能力,培养对社会的责任。

【关键词】初中政治;创新教学

1 政治教学实现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积极性

新课标提倡在教学中实现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政治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过程,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既离不开学生,也离不开教师。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但如果离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主体地位绝对化,一味强调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学习伙伴由学生自己挑,教师跟着学生的思路跑,教学就会无主次,教师就会完全处于应付地位,而不是发挥主导作用。虽然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在上述情况下,教师让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组织学生,而是退出教学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其结果是不少学生无所适从,实际上变成了学生主体的放任自流。从某种程度上讲,因为学生正处于认知、情感、价值观的发展阶段,他们的知识水平和阅历有限,大部分学生对于自主学习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要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要助之,学生力所不及的教师要为之。

2 结合热点,把握时代脉搏

由于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初中政治教学不能够脱离时代,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政治教学。另外,初中生的思维较为活跃,他们喜欢去了解时代的最新资讯。教师在这个时候应该了解学生需要什么,要把握好学生的思想脉搏,把问题和教材的内容有效地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但可以加强政治课教学的说服力,还可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能够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 教师要质疑提问的层次与导向

政治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课堂提问的层次性与导向性,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课堂上所提问题要尽可能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同时,组织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这种“问题链”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打通学生的学习思路,具有较大的容量。大到举纲提要,统率全篇,小的也能解决某个问题。要适时适量,要求教师把握好时机,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能“跳一跳”得到解决,并达到解惑的目的;提问设计要紧扣教学目的和教材重难点,根据学生实际,力求提问设计少而精,力戒平庸、烦琐的“满堂问”。在问话上,要特别注意所提问题必须明白简练,使学生明确地知道教师提问的内容;在问题的解答上,尤其要注意语言节奏的合理运用,声调要有高有低,节奏有快有慢。

4 斗提升政治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新理念,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其思维模式也没有正式形成,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非常重要。初中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他们的政治素质对祖国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初中政治教学还应重点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将提升政治素养与培养创新思维贯穿于课程始终同。此外,由于初中学生还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想行为模式经常出现走极端的情况,因此教师还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给予及时的引导和纠正。在培养学生养成独特个性的同时,提升其学习竞争意识,养成与时俱进的思维习惯,养成高尚情操。

5 在课堂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践生活相比是封闭的、孤立的,政治课教材虽说经历了多次的改编,但由于篇幅和时间的限制,多少又有些滞后于时代和脱离不地区的不同实际生活。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资源环境,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发挥其传播知识新、快、全的优势,把各种相关资源以不同的媒体形式显示出来丰富课堂教学,扩充教学知识量,可以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能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增加信息渠道和课堂的教学容量,获取知识。

政治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性,而教材是不可能随时更新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随时利用信息技术将社会热点引入课堂,将学生所在地区及周边发生的新闻、案例引入课堂,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结合教材、改编教材,极大丰富课堂容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在学习初二政治《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时,教师将搜集到的资源进行整理后,分别以照片、漫画、影视、音乐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了环境恶化的情形及其后果、不同环境对人的影响,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在此基础上介绍《人类十大环境困惑》一文,引发学生思考人类发展的何去何从,随之介绍的“我国主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资源、环境有关的纪念日”,“中国环境标志与绿色食品标志”等资料也就大大拓宽了该课内容,引起学生对环保问题由衷的理解与支持。而这些仅靠“一根粉笔一张嘴”的传统课堂教学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直观、艺术化的特点,它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一种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运用它可以调动学生听视觉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作为一名初中政治课教师,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现适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给课堂教学输入新鲜血液,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的理论、观点对不断变化的社会诸多方面的现实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开发学生创造性,以创新的思维视角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洪亮.略论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提高[J].新课程研究,2010(3).

第17篇:高一政治《国家财政》教学设计

高一政治《国家财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这一课题是高中《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的内容。主要阐述了财政的作用,财政收入与支出的渠道及二者关系,在这一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要引导学生认识政府是如何参与社会分配的,帮助学生领悟财政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因此,学习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目的性明确,积极性高,通过半学期的学习,对于经济生活有较强的兴趣。根据这一课题的特点以及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有能力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究,感悟到财政的作用,但理解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会有一定的障碍。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财政的含义和实质,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

2.理解财政的作用,尤其是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

3.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4.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具体用途,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能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大量的事实材料为背景,设置情境,教师点拨和总结,通过“创设情境---问题设置—学生合作探究以及师生合作”的方式学习知识。

2.学习方法主要为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等。

3.教学方法主要是情境导入教学法、利用现代化手段教学法、分组竞赛法、师生对话教学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我国财政的作用和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关心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财政的作用

(2)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

难点:财政政策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

教学导入:XX年,南昌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三甲,你感受到了幸福吗?如果你没有感受到了,那我们今天一起来感受我们的幸福。幸福之旅从美丽的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开始。

、创设情境

展示图片:美丽的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多媒体播放视频(南昌投入400亿,迎接七城会)

2、问题设置

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投资及相关建设能仅靠个人或企业吗?为什么?如果不能,应该由谁来办?政府哪来那么多钱提供这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3、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看书和思考,教师总结导入新课:国家财政

环节二新课教学

多媒体展示(板书)略

环节三新课教学

突破重点(分三组进行抢答)

多媒体展示:

情境一:“十一五”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图

情境二:

为解决南昌市居民跨区看病难等问题,南昌市制定并出台了《南昌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意见》。《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每人每年150元,其中:财政补助120元。

问题设置:这体现了财政的哪方面的作用?

多媒体展示:

情境三:嫦娥二号投入9亿

情境四:从XX年到XX年,南昌将投入274.24亿元建设地铁1号线一期和2号线一期、情境五: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国家财政投入的图片。

问题设置:

(1)这些行业有什么特点?这些工程建设能否完全靠市场解决呢?为什么?

(2)这些大型工程建设体现了财政的什么作用?

情境六:视频(通胀了)

问题设置:这体现了财政的哪方面的作用?如何理解该作用?请举例说明。

环节四新课教学

角色模拟:财政部长向大家介绍财政收入的含义和渠道,为增加财政收入提建议

分组探究:从八一桥、阳明路变化说一说南昌市财政支出

情境:比一比XX财政收入与支出

环节五情感升华(从身边事例谈谈对财政作用的感悟)

情境设置:十二五规划中发挥财政作用关注民生,引导大家从身边事例到大政方针,由浅入深,真心感悟我们是幸福的,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愿意关注民生、让利于民,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社会主义真是好!合唱:社会主义好

环节六学生进行总结,教师感悟:发挥财政的作用,我们的幸福没有终点!

环节七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一)国家财政

.含义

2.本质

3.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

(二)财政作用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三)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1)含义(2)渠道(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2.财政支出(1)含义(2)具体用途

3.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1)关系(2)要求

七、教学反思:

这一课教学导入和教学过程中的多数事例是与南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有一定的地域特色,这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力求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有机统一。我们以往的政治教学往往停留重视知识忽视技能,重视结果忽视过程,重视教书,忽视育人。这一课设计的师生齐唱“社会主义好”,注重了我们以往忽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真希望自己的每一堂课都设计地这么用心。

第18篇:初中政治教学设计反思

初中政治课政治课教学设计的反思

网上学习了思想政治教学反思的理论,使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学设计的目的与作用。回想自己写过的教学设计主要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例如在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概念时,传统设计的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是:提出概念和说明概念的由来;依据教材讲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概念的准确表达;用实例论证概念本身的科学性和实际意义;指导学生运用概念解答习题;复习和综合练习。按这种设计进行教学,大部分学生能从字面上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概念,能用课本语言准确回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但学生对“为什么中国搞了四十年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为什么日本等国搞资本主义只有40年就恢复了元气,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等问题难以理解,说明不少学生并没有在思想深处接受和认同教学内容。为纠正传统教学的弊端,我尝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引导学生简要回顾人类社会各个形态的概况;根据学生的反馈,提出概念和说明概念的由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明概念的含义,并探讨概念提出的科学性和实际意义;根据教材,向学生说明概念的内涵、外延和概念的准确表达;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知识解答。

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能够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得到统一,这是政治课教学设计必须解决的又一难题。前者容易使学生感到结论是现成的,只需要照搬照抄就行了,后者却可以让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在使用第二种教学设计时,我初步分析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对教学内容可能存在的各种态度、观点和认识,准备好合情合理的答案去解释他们可能提出的问题。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探究热情高,谈了许多有趣认识。教学后检测表明,绝大部分的学生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必然性表示理解,对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结论有所认识。

比较两种教学的设计,我们显然还不能说第一种“知识传授型”教学设计完全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不能肯定第二种的“探索研讨型”教学设计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第一种教学程序设计却反映出传统教学的深层思想,认为教师和教材是知识源泉,急于用语言把知识告诉学生,使他们“相信”它,“接受”它。第二种教学程序设计试图让学生通过实践,在社会生活中了解、观察、思索和探求,教师与教材的作用只是引导、帮助、调控学生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显然,这种通过自身探究得来的知识,比被动地接受教师单一传授的知识要牢固得多,深刻得多。同时,学生的观察力、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都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从而使思想政治的教育效能得到较好体现。

总之,政治课教学设计的着眼点,不仅要看到学生的今天,更要想到学生的明天。为此,必须冲破旧的框架,进行一些根本性的改革,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具有操作性的教学设计方案,以促进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初中政治课政治课教学设计的反思》这一教学反思,来自斐斐课件园!/FanSi/ZhenZhiFS7/97504.html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设计

作者: 邓华 (初中思品

攀枝花初中思想品德一班 ) 评论数/浏览数: 1 / 732 发表日期: 2011-11-10

16:12:34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教师,要成功教学,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机智。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事先很难预想的情况,能否处理好这些突发事件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正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成功教学,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机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机智,关键在于教师要能够随着教学事项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变化策略。然而教学过程是动态发展的,这就使得教学事项的变化呈现多样性,这就要求教师机智应变的策略也应有所不同。

上星期,我上时间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这部分时,安排了一节活动课,要求各活动小组各派三名代表上台表演“时间”、“地位”、“金钱”的争吵,学生自己主持,我站在教室的后面观看,当表演到第三组时,突然发觉第五组的两位同学在讲话,而且声音越来越大,我顿时火了,走过去一把拿起该学生的课本,啪的就打了一下他的背,该生吓了一跳,回过神后,脸色非常难看,小声的辩解了一句,“我们不是在讲话,而是在背台词。”我一听,立即意识到了自己行为的粗暴。当这次活动结束后,我对活动进行了总结,紧接着我说:“刚刚在表演的时候,我拍了一位学生,现在,我为我刚才粗暴的行为向这位同学道歉,并面向这位同学鞠了一躬,同学们看到我的表现后,报以我热烈的掌声,那位同学也主动站起来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说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不认真观看表演,无论做什么,都是对表演者的不尊重。

有一次我在讲解人民代表大会时,我板书了“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国家的权力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两句话,这时下边的同学满脸的疑惑,但没人吭声,看到学生的这种表情,我也纳闷,不知什么原因,但教学经验让我明白学生肯定有什么想法,于是我直接点了一位学生询问,他站起来说:老师,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应该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而不是人民代表大会,您的少了“全国”两个字。这时我才恍然明白,为了化解尴尬,这时我灵机一动,没有直接表达这是自己的失误,而是说这是自己故意写错的,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课,并且表扬了这位同学很细心、很认真,就此分析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这不仅巧妙的化解了我的尴尬,让学生认为这是老师故意设下的一个陷阱,也加深了学生对全国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的认识。

教学机智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娴熟掌握的一门教学艺术,正如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所说:“无论教育者怎样研究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要做一个优秀的政治教师,懂得运用教学机智来化解课堂矛盾,就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将突然出现的突发事件加以利用,变成不曾预约的课程资源,才能让我们的课堂顺利进行了,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第19篇:政治13周案例1教学设计

一摩

高中一年级经济生活 学分认定考试 第Ⅰ卷

一、成绩分析:出错率较高,平均5个左右。1丢分原因:课本看得少,一些基本点不清楚

2补救措施:新课开始前先读课文。以后的检查措施不在以默写为唯一,要多样化,例如在学生读课文后,接着练几个相关内容的选择题。

二、课堂学习:

第一步:下发答案,学生先自己找出出错的,作对了但没搞清楚的;通过自我查询、思考自行解决;

第二步:自己解决不了的,学习小组内讨论,通过相互碰撞,相互帮助解决; 第三步: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通过课堂全班集体解决,方式是个别同学发言; 第四步:通过以上措施仍解决不了的,老师启发,诱导,还是要让学生自己解决。 问题较大的可能性:

3、

9、

15、

21、

(实际操作情况:第

5、8题考察的知识: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仍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没搞清,原因是对于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不清楚。部分同学能明确,并且能给同学讲清楚。 第三题对于易货交易不清楚,还有部分同学把什么是非现金结算理解错了(理解成只要不用钱得交易)

15题对于材料中的物权法出台背景、目的不清楚。

21题对于题肢中的供需结构普遍不理解。导致错选。通过查字典明确结构的含义后,联系题干内容,学生能区分供需结构问题和供需问题。

三、总体要求:明确题目所考察知识点,学会揣摩出题者意图,利用正选法和排除法等基本方法,提高答对率。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将答案在试卷上标出,然后转涂到答题卡上,每题2分,共25题,50分)

1、某国去年的的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C A 1.8万亿元

B 2万亿元

C 2.2万亿元

D 2.4万亿元

2、下列哪些是商品

①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②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

③赠给妈妈的生日礼物④母亲亲手为你织的毛衣⑤家庭用的电、自来水

⑥2004年12月26日印尼发生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中国政府提供的紧急援助。

B A ②④⑤

B ②⑤

C ②⑤⑥

D ②④⑥

3、有一道趣味智力题:某商店出售汽水,每瓶1元,每2个空汽水瓶可以换得一瓶汽水,但不可兑换现金。使用10元现金,通过购买、换领、借入汽水并归还等方式,最多可享用20瓶汽水。在获取这20瓶汽水的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现象包括:

A ①商品流通②易货交易③货币支付④货币借贷⑤非现金结算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①②④

D ②③⑤

教师引导:此题考察的知识点是什么?(货币的职能、非现金结算) 什么是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什么是易货交易?(货物与货物的直接交换)

什么是货币支付?(判断支付手段要看有无时间差,是否有赊销。) 什么是货币借贷?(货币的借入和贷出) 什么是非现金结算?(信用卡、支票) 明确上述是什么的层次后,一一对应题中是否有符合的选项?分别判定购买是商品流通,换领是易货交易,借入汽水并归还是货币支付。

4、2005年7月21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是1:1.81,2007年2月27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是1:7.74。这种变化表明

C A美元汇率升高

B美元升值

C人民币汇率升高

D人民币汇率降低

5、在同一市场中,等离子电视机这类高档商品的售价比阴极射线管电视机这类普通商品的售价要高,这是因为

A A高档商品包含较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高档商品包含较多的个别劳动时间 C高档商品的使用价值比较大 D高档商品的使用功能比较完善

5、8考察知识点相同,基本每次必考,因此一个同学不能丢。

板书: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大,价格就高;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二者成正比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关系。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无关,存在的意义在于生产者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6、2006年三季度,北京商品房批准预售面积447.7万平方米,与二季度相比,新增供应面积降幅为22.8%,由此导致商品房价格出现快速上涨态势。这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

B A房价受需求影响

B房价受供给影响

C房价由价值决定

D房价由企业决定

7、如果一个国家发生了通货膨胀,且假定人民的收入水平不变,那么这个国家的恩格尔系数会

A A上升

B下降

C变动不大

D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8、下面是某家服装厂生产出现的三种情况,在下述三种情况下该服装厂生产一件衣服的价值量变化依次是

A ①该服装厂的劳动生产率不变,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②该服装厂的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同水平提高 ③该服装厂的劳动生产率先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 A降低降低不变

B不变提高降低 C提高不变降低

D降低不变提高

9、甲说:“谢天谢地,我的购房款申请终于被批准了。”乙说:“好不容易,我多年积蓄的钱终于可以买一套房子了。”这说明

C A甲的消费方式优于乙的消费方式 B乙的消费方式优于甲的消费方式

C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应适当鼓励甲的消费方式 D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应适当鼓励乙的消费方式

10、2007年11月13日,广东高州市一位刘老板花费数百万元为儿子举办“豪华婚礼”。当天婚车就有33辆。婚宴凡出席者都有1000元红包,婚宴108桌。对这种消费行为的正确认识是:

D A消费支出不花别人的钱,与国家无关 B生活消费是家庭的是,与国家无关 C国家要干预个人的生活消费

D国家要加强对个人消费的引导,改变愚昧、无知的消费习惯。

11、甲省和乙省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3%和36.1%,这表明

C 从收入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从收入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从生活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从生活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12、2007年我国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人们的消费需求开始升级换代,对住宅、汽车、环境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这说明

C A消费具有生产功能

B生存消费的比重逐步增大 C消费结构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发展决定的 D消费结构的变化失去了生产结构的进步

13、在生产、分配、消费三者关系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①分配连接着生产和消费②生产决定分配和消费,分配和消费影响生产 ③分配是生产的目的,消费的动力④消费是生产和分配的前提、基础 A ①②③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

14、某优质大米在我国市场每公斤售价近100元,约为普通大米价格的20倍,但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其销售状况依然良好。这体现了

A A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B 求异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C 价格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D 攀比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15、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玫个人不得侵犯。这一规定

D ①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②重在保护个人的私有财产

③重在提高股份制经济在公有制经济中的比重

④有利于促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教师引导:物权法的出台背景目的:保护私有财产,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更好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错选②重在保护个人的私有财产,错在此项指向单一。

当前,在我国196个工业行业中,国有经济逐步从服装、纺织、食品、部分家电制造业等146个行业中退出;在煤炭、石油开采、航天、电子等35个支柱产业中保持了一定的控制力;在军工、电子等15个行业中居民垄断地位。回答16—17题

16、上述做法

D A会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B必然使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C必然千万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D有利于优化所有制结构

17、上述材料表明,在我国,国有经济

A A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B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C适应不同层次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D逐步失去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18、就业是民生之本。下列措施中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的是

D ①实行企业破产制度②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③清理和消除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等方面的歧视性规定 ④劳动者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A 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9、债券与股票的共同点是

D A都是由股份公司发行的,都可以上市交易 B都是商品,都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C都体现了投资者与筹资者之间的债务关系

D都是集资手段,都是能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

20、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兼并和破产现象也越业越多。企业间的兼并和企业破产

D ①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②是股份制改造的最付佳途径 ③是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④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客观要求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1、近年来,具有专业技术等级的专业技师严重短缺,技能等级越高,短缺适度越严重。其中,对一级技师的需求量是供给量的3.2倍。上述事实说明

A ①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求结构失衡②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求问题失衡 ③政府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④年轻人要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教师引导:查字典。明确供求结构是供给和需求中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所占的比重;供求问题是供给和需求各自所占的比重

22、自2002年到2005年,江苏省个体私营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28.3%增长到34.2%,江苏省个体私营经济显著发展的原因是,个体经济

B A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 B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C在国民经济中逐渐起主导作用

D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3、为了预防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政府可以选择的措施

B ①扩大消费资料需求②提高存贷款利率

③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④提高个人存款所得税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4、“五一”黄金周,小张出游时购买了20元旅游保险。对小张而言,这种购买保险的行为属于

B A存款储蓄行为

B投资行为 C交换行为

D生产行为

25、“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和放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这对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积极意义。下列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的是

B ①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奖金 ②股金分红、技术股份分红、房屋租金 ③农民出售各种劳动产品获得的收入 ④国债、利息和购买彩票获得的奖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做题方法总结

1、基本方法:正选法、排除法

2、做题时要胆大心细,该出手时就出手

3、要注意第一印象,没有百分把握,不要轻易改动

4、实在不会的,动用第六感觉 第Ⅱ卷 成绩分析:

1差距很大,最高分50分,最低分:2分

2最致命的:很多同学因为是文科不去记忆,上课不听

3其余丢分原因:答题不分层次,没有章法,具体表现在不写上序号,原理和材料瞎掺和 4补救措施:文理不应过早划分,应加强记忆,上课加强落实,形式多样化

二、课堂学习:

1、下发答案,学生明确以后答题标准;对应答案找不足。

2、学生背诵记忆相关知识点(这是最重要的)

3、基本思路:原理+材料分析

二、简答题(共2个大题,50分)

26、2008年10月份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养猪户损失惨重。与之相对应的是,2008年

2、3月间猪肉价格持续上涨。也正是由于当时许多农户看到有利可图,纷纷扩大生猪饲养,而今年10月、11月恰恰是生猪出栏期,导致出现严重的供需不平衡。还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粮食价格下降,人工成本下降,在这条生产链条环节的猪肉价格下降也是必然。由于价格的下降,许多养猪户又纷纷减少生猪养殖或改养味美肉鲜营养价值极高深受市场欢迎的特种猪。

(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猪肉价格在今年10月份以来下降的原因。(12分)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和养猪户的影响。(13分)

27、情景一:2014年,我们大学毕业,你的一位同学和某公司初步达成了用工意向。在正式成为公司员工一员之前,他想了解有关劳动者维权的知识。

情景二:2020年,经过了数年的打拼,你终于完成了从打工仔到企业老板的转变,经营着一家规模较大的公司。

(1)假如情景一中的那位同学电话向你咨询,你会就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哪些建议?(12分)

(2)在情景二中,公司应怎样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经营成功?(13分) 做题方法指导:

1、一般题型:要先审读题目设问,然后再审读材料,这样可以准确地把握题目要求和考查意图。有利于找全、找准条件与信息。 (1)审读设问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确定考查的学科范围。

②确定考查的主体。如党、国家、社会、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个人等。 ③确定设问的逻辑层次: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做。 ④审清设问关键词。

(2)审读材料一般可采用分层法,根据设问要求和材料自身内容分为不同层次,然后再找出每一层中的关键词和语句,然后结合设问要求和课本知识以及时政热点作答;分层时注意删去对答题无用的信息,提炼主干、关键的内容;答题时除根据划分层次分层组织答案外,还要注意层次之间的联系和整合,防止遗漏答题要点;审材料建议从被考查主体行为的时间、目的、范围、措施、意义、效果几个方面去把握;提取信息要善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2、图表题信息解读策略:

一读:读设问,明确答题的指向性要求 二比:横比和纵比,找成就和问题。 三看:一看表格名称;二看表格内容;三看表注 四找:一找表格内容和备注之间的联系; 二找表格与表格,表格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三找表格材料与设问之间的联系; 四找特殊数据和特殊时间

二摩

高中一年级经济生活 学分认定考试 第Ⅰ卷

一、成绩分析:出错率较高,平均5个左右。1丢分原因:课本看得少,一些基本点不清楚

2补救措施:新课开始前先读课文。以后的检查措施不在以默写为唯一,要多样化,例如在学生读课文后,接着练几个相关内容的选择题。

二、课堂学习:

第一步:下发答案,学生先自己找出出错的,作对了但没搞清楚的;通过自我查询、思考自行解决;

第二步:自己解决不了的,学习小组内讨论,通过相互碰撞,相互帮助解决; 第三步: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通过课堂全班集体解决,方式是个别同学发言; 第四步:通过以上措施仍解决不了的,老师启发,诱导,还是要让学生自己解决。 问题较大的可能性:

3、

9、

15、

21、

(实际操作情况:第

5、8题考察的知识: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仍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没搞清,原因是对于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不清楚。部分同学能明确,并且能给同学讲清楚。 第三题对于易货交易不清楚,还有部分同学把什么是非现金结算理解错了(理解成只要不用钱得交易)

15题对于材料中的物权法出台背景、目的不清楚。

21题对于题肢中的供需结构普遍不理解。导致错选。通过查字典明确结构的含义后,联系题干内容,学生能区分供需结构问题和供需问题。

三、总体要求:明确题目所考察知识点,学会揣摩出题者意图,利用正选法和排除法等基本方法,提高答对率。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将答案在试卷上标出,然后转涂到答题卡上,每题2分,共25题,5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将答案在试卷上标出,然后转涂到答题卡上,每题2分,共25题,50分)

1、某国去年的的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C A 1.8万亿元

B 2万亿元

C 2.2万亿元

D 2.4万亿元 书上的基础知识,尤其注意提高效率,题中16万亿元可以不用。

2、下列哪些是商品

①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②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

③赠给妈妈的生日礼物④母亲亲手为你织的毛衣⑤家庭用的电、自来水

⑥2004年12月26日印尼发生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中国政府提供的紧急援助。

B A ②④⑤

B ②⑤

C ②⑤⑥

D ②④⑥

注意商品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必须是劳动产品,一是必须用于交换。

3、有一道趣味智力题:某商店出售汽水,每瓶1元,每2个空汽水瓶可以换得一瓶汽水,但不可兑换现金。使用10元现金,通过购买、换领、借入汽水并归还等方式,最多可享用20瓶汽水。在获取这20瓶汽水的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现象包括:

A ①商品流通②易货交易③货币支付④货币借贷⑤非现金结算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①②④

D ②③⑤ 注意非现金结算是银行的业务。

教师引导:此题考察的知识点是什么?(货币的职能、非现金结算) 什么是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什么是易货交易?(货物与货物的直接交换)

什么是货币支付?(判断支付手段要看有无时间差,是否有赊销。) 什么是货币借贷?(货币的借入和贷出) 什么是非现金结算?(信用卡、支票) 明确上述是什么的层次后,一一对应题中是否有符合的选项?分别判定购买是商品流通,换领是易货交易,借入汽水并归还是货币支付。

4、2005年7月21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是1:7.81,2007年2月27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是1:7.74。这种变化表明

C A美元汇率升高

B美元升值

C人民币汇率升高

D人民币汇率降低

5、在同一市场中,等离子电视机这类高档商品的售价比阴极射线管电视机这类普通商品的售价要高,这是因为

A A高档商品包含较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高档商品包含较多的个别劳动时间 C高档商品的使用价值比较大 D高档商品的使用功能比较完善

售价---价格---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

5、8考察知识点相同,基本每次必考,因此一个同学不能丢。

板书: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大,价格就高;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二者成正比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关系。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无关,存在的意义在于生产者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6、2006年三季度,北京商品房批准预售面积447.7万平方米,与二季度相比,新增供应面积降幅为22.8%,由此导致商品房价格出现快速上涨态势。这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

B A房价受需求影响

B房价受供给影响

C房价由价值决定

D房价由企业决定 审题是关键。

7、如果一个国家发生了通货膨胀,且假定人民的收入水平不变,那么这个国家的恩格尔系数会

A A上升

B下降

C变动不大

D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恩格尔系数直接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越大,生活水平越低。

8、下面是某家服装厂生产出现的三种情况,在下述三种情况下该服装厂生产一件衣服的价值量变化依次是

A ①该服装厂的劳动生产率不变,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②该服装厂的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同水平提高 ③该服装厂的劳动生产率先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 A降低降低不变

B不变提高降低 C提高不变降低

D降低不变提高 和第五题考查的是同样的道理。

9、甲说:“谢天谢地,我的购房款申请终于被批准了。”乙说:“好不容易,我多年积蓄的钱终于可以买一套房子了。”这说明

C A甲的消费方式优于乙的消费方式 B乙的消费方式优于甲的消费方式

C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应适当鼓励甲的消费方式 D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应适当鼓励乙的消费方式 买方市场---供大于求---扩大需求---鼓励贷款。

10、2007年11月13日,广东高州市一位刘老板花费数百万元为儿子举办“豪华婚礼”。当天婚车就有33辆。婚宴凡出席者都有1000元红包,婚宴108桌。对这种消费行为的正确认识是:

D A消费支出不花别人的钱,与国家无关 B生活消费是家庭的是,与国家无关 C国家要干预个人的生活消费

D国家要加强对个人消费的引导,改变愚昧、无知的消费习惯。

11、甲省和乙省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3%和36.1%,这表明

C 从收入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从收入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从生活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从生活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和第七题一样,考查恩格尔系数。

12、2007年我国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人们的消费需求开始升级换代,对住宅、汽车、环境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这说明

C A消费具有生产功能

B生存消费的比重逐步增大 C消费结构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发展决定的 D消费结构的变化失去了生产结构的进步

13、在生产、分配、消费三者关系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①分配连接着生产和消费②生产决定分配和消费,分配和消费影响生产 ③分配是生产的目的,消费的动力④消费是生产和分配的前提、基础 A ①②③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 错误的,注意审题。

14、某优质大米在我国市场每公斤售价近100元,约为普通大米价格的20倍,但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其销售状况依然良好。这体现了

A A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B 求异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C 价格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D 攀比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审题能力

15、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这一规定

D ①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②重在保护个人的私有财产

③重在提高股份制经济在公有制经济中的比重 ④有利于促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教师引导:物权法的出台背景目的:保护私有财产,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更好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错选②重在保护个人的私有财产,错在此项指向单一。

当前,在我国196个工业行业中,国有经济逐步从服装、纺织、食品、部分家电制造业等146个行业中退出;在煤炭、石油开采、航天、电子等35个支柱产业中保持了一定的控制力;在军工、电子等15个行业中居民垄断地位。回答16—17题

16、上述做法

D A会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B必然使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C必然千万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D有利于优化所有制结构

注意关键词:公有制是主体,国有经济是主导,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

17、上述材料表明,在我国,国有经济

A A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B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C适应不同层次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D逐步失去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考查国有经济的主导。

18、就业是民生之本。下列措施中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的是

D ①实行企业破产制度②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③清理和消除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等方面的歧视性规定 ④劳动者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A 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9、债券与股票的共同点是

D A都是由股份公司发行的,都可以上市交易 B都是商品,都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C都体现了投资者与筹资者之间的债务关系

D都是集资手段,都是能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

注意几种投资方式的特点,区别及联系,以及发行主体。

20、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兼并和破产现象也越业越多。企业间的兼并和企业破产

D ①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②是股份制改造的最付佳途径 ③是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④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客观要求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③本身不对,企业间的兼并和破产是市场发挥作用的表现,不是市场失灵的表现,而是市场“显灵”的表现。

21、近年来,具有专业技术等级的专业技师严重短缺,技能等级越高,短缺适度越严重。其中,对一级技师的需求量是供给量的3.2倍。上述事实说明

A ①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求结构失衡②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求总量失衡 ③政府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④年轻人要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审题,材料反映的是供求结构,而非供求总量的问题。

教师引导:查字典。明确供求结构是供给和需求中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所占的比重;供求问题是供给和需求各自所占的比重

22、自2002年到2005年,江苏省个体私营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28.3%增长到34.2%,江苏省个体私营经济显著发展的原因是,个体经济

B A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 B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C在国民经济中逐渐起主导作用

D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经济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而非个体经济。

23、为了预防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政府可以选择的措施

B ①扩大消费资料需求②提高存贷款利率

③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④提高个人存款所得税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注意通货膨胀是流通中的货币过多,因此,抑制通货膨胀就是减少流通中的货币。只要有利于减少流通中的货币就是正确的选项。

24、“五一”黄金周,小张出游时购买了20元旅游保险。对小张而言,这种购买保险的行为属于

B 存款储蓄行为投资行为 交换行为生产行为

注意投资理财的行为共有四种:存款、股票、债券、保险。

25、“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和放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这对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积极意义。下列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的是

B ①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奖金 ②股金分红、技术股份分红、房屋租金 ③农民出售各种劳动产品获得的收入 ④国债、利息和购买彩票获得的奖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审题:注意是非劳动收入。 做题方法总结

1、基本方法:正选法、排除法

2、做题时要胆大心细,该出手时就出手

3、要注意第一印象,没有百分把握,不要轻易改动

4、实在不会的,动用第六感觉

第Ⅱ卷 成绩分析:

1差距很大,最高分50分,最低分:2分

2最致命的:很多同学因为是文科不去记忆,上课不听

3其余丢分原因:答题不分层次,没有章法,具体表现在不写上序号,原理和材料瞎掺和 4补救措施:文理不应过早划分,应加强记忆,上课加强落实,形式多样化

二、课堂学习:

1、下发答案,学生明确以后答题标准;对应答案找不足。

2、学生背诵记忆相关知识点(这是最重要的)

3、基本思路:原理+材料分析

二、简答题(共2个大题,50分)

26、2008年10月份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养猪户损失惨重。与之相对应的是,2008年

2、3月间猪肉价格持续上涨。也正是由于当时许多农户看到有利可图,纷纷扩大生猪饲养,而今年10月、11月恰恰是生猪出栏期,导致出现严重的供需不平衡。还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粮食价格下降,人工成本下降,在这条生产链条环节的猪肉价格下降也是必然。由于价格的下降,许多养猪户又纷纷减少生猪养殖或改养味美肉鲜营养价值极高深受市场欢迎的特种猪。

(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猪肉价格在今年10月份以来下降的原因。(12分)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和养猪户的影响。(13分)

27、情景一:2014年,我们大学毕业,你的一位同学和某公司初步达成了用工意向。在正式成为公司员工一员之前,他想了解有关劳动者维权的知识。

情景二:2020年,经过了数年的打拼,你终于完成了从打工仔到企业老板的转变,经营着一家规模较大的公司。

(1)假如情景一中的那位同学电话向你咨询,你会就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哪些建议?(12分)

(2)在情景二中,公司应怎样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经营成功?(13分) 做题方法指导:

1、一般题型:要先审读题目设问,然后再审读材料,这样可以准确地把握题目要求和考查意图。有利于找全、找准条件与信息。 (1)审读设问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确定考查的学科范围。

②确定考查的主体。如党、国家、社会、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个人等。 ③确定设问的逻辑层次: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做。 ④审清设问关键词。

(2)审读材料一般可采用分层法,根据设问要求和材料自身内容分为不同层次,然后再找出每一层中的关键词和语句,然后结合设问要求和课本知识以及时政热点作答;分层时注意删去对答题无用的信息,提炼主干、关键的内容;答题时除根据划分层次分层组织答案外,还要注意层次之间的联系和整合,防止遗漏答题要点;审材料建议从被考查主体行为的时间、目的、范围、措施、意义、效果几个方面去把握;提取信息要善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2、图表题信息解读策略:

一读:读设问,明确答题的指向性要求 二比:横比和纵比,找成就和问题。

三看:一看表格名称;二看表格内容;三看表注 四找:一找表格内容和备注之间的联系; 二找表格与表格,表格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三找表格材料与设问之间的联系; 四找特殊数据和特殊时间

第20篇:政治八年级上册 男生女生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男生•女生》

教案背景:本课是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上册第三课,第二框《男生•女生》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课程标准中的“我与他人的关系”,对于本课,课程标准是这样要求的“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男生女生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明白男女生两性是组成世界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部分。知道男女生交往应该注意事项。了解面对情感问题时候应该做出的选择。了解自我保护的方法。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掌握男女生交往的恰当方式。

过程与方法:师生联动,同心协力。问题引领课堂。贯穿讲授法、探究法、发现法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与分析男女生交往过程中的现象,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异性同学,明确男女生交往的必然性,树立健康的异性交往观念。

重 点 难

点:

重 点 难

点:男女生应当如何以恰当的方式正常交往。 教 学 过 程: 导 入 新 课

教师导入:首先看老师展示的图片,先看图片1,你能看出来哪个是男孩子,哪个是女孩子吗?再看图片2,思考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班级里面有男生也有女生,男生女生之间应该如何交往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发展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寻找答案,同时提出你发现的问题

设计意图:图片导入,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欲望,铺垫全课)

时间:2分钟

出 示 目 标:用幻灯片展示本节课学生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目标,有的放矢)

时间:1分钟 提 出 问 题:

教师展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教材,学生可以补充提问(或者学生自主阅读,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努力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形成问题体系)整合问题:

1.男生女生交往的意义?

2.男生女生之间怎样进行正常健康的交往? 3.如何看待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变化?

4.在与异性相处时,我们如何保护自己?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学生整合问题能力,全面思考能力培养)

时 间:2分钟 解 决 问 题:

1.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针对T1 播放《我是女生》《男儿当自强》让男生说出喜欢和讨厌女生哪些方面,女生说出喜欢和讨厌男生哪些方面。最后总结,男生女生性格是互补的。针对T2展示男女同学交往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恰当,哪些不恰当。最后总结出男女同学怎样进行正常健康的交往。

2.对于有难度的题目,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针对T3列举了小雅的例子,让学生们参与讨论,小雅爱慕异性是否正常?小雅面对感情问题该如何抉择?为小雅出谋划策。

针对T4列举了小叶的例子,该不该接受陌生人的帮助。探讨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如何保护自己?

3.对于学生回答不全面或有困难的题目,教师要予以点拨,对学生的所有回答予以回馈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用音乐可以激发学生思维,感受男生女生的不同。观察图片,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观察中形成正确的观点。利用学生们乐于助人的品德,帮助主人公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长了见识,学会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教师点拨可以激发学生思维。)

时间:28分钟

归 纳 概 括: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点形成体系,用知识树形式展现。

(设计意图:知识梳理 )

时间2分钟

巩 固 应 用: 展示相关习题

男 生女生

男女生交往注意事项 正确对待情感选择 学会自我保护

把握青春 把握情感

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 男女有别

让我们荡起双桨

男女生交往有意

(设计意图:知识点巩固)

时 间:3分钟

拓 展 创 新:续写故事

(设计意图:创新思维训练,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时间:2分钟

板 书 设 计:

第三课 第二框男生·女生

一.让我们荡起双桨

1.男女生交往有益处 2.男女生交往要有度

二.把握青春 把握情感

1.面对情感时要做出正确选择

2.与异性相处时善于保护自己

教学反思:本课属于中学生中比较敏感的问题,教师要大方的向学生讲解,注意观察学生的动态。多列举实例会更好

政治教学设计
《政治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