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2-25 08:33:16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二、学习目标和要求

1、知 识与技 能:中国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主要对象、重要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过程与方法:阅读课文、史料和图片,加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惜为之抛头颅、洒热血。

三、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2、难点: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四、学法指导

(一)国民大革命

1、前提:国共合作

原因

2、发展:黄埔军校的建立

(1)、

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孙中山主持大会。大会确立了“

”的三大政策,并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国民党“一大”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先后组织了

罢工、

罢工、

罢工。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到了镇压。残酷的现实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

(3)、

年5月,

在广州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由于设在黄埔,又称“

”。目的

特点

。孙中山亲自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不久,共产党员

出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影响

3、高潮:北伐战争

(1)、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目的:为了铲除

,把革命推向

, ________________决定北伐。

(2)、对象: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三股军阀势力。 (3)、过程:

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兵北伐。北伐军采取“

”的战略方针,首先向湖南、湖北进军,直指军阀

。 ②在北伐的胜利进军中,北伐军在

击破吴佩孚据险防守的防线,攻克武汉三镇。以共产党和青年团员为骨干的

英勇善战,屡破强敌,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

”的美誉。 ③在各地群众的支持下,北伐军占领湖南、湖北后,又连克九江、南昌,歼灭

主力,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

④结果

4、结果:国名党右派叛变革命

(1)、

日,蒋介石在帝国主义和

支持下,在上海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制造了震惊

。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这个反动政府代表

的利益。 (2)、

月,隐藏在革命队伍中的另一个阴谋家

在武汉制造了

。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轰轰烈烈的

失败了。

(3)、失 败含义

(4)、失败原因

5、功绩

6、评价

7、经验教训

五、练习检测

(一)达标反馈

1、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有(

) A、黄埔军校的建立

B、“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汀泗桥战役

D、贺胜桥战役

2、国民革命北伐在两湖的对象是(

A、吴佩孚

B、孙传芳

C、张作霖

D、曹锟

3、1926年国民政府北伐的目的是(

A、打土豪、分田地

B、消除内乱打倒军阀

C、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D、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4、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者是(

A、汪精卫

B、蒋介石

C、孙中山

D、张作霖

(二)延伸拓展

1、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二大的召开

C、中共三大的召开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最深刻的教训是(

A、要警惕统一战线内部的野心家

B、要和农民保持巩固的联盟 C、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

D、共产党必须有明确的革命纲领

(三)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材料

“帝国主义者及其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建设永无希望,而中华民国惟一希望所系之革命根据地具有被帝国主义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 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惟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请回答:(1)、从北伐宣言中看,北伐的目的是什么? (2)、宣言中所指卖国军阀有哪些? (3)、宣言中的“本党”是哪个党?

2、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

推荐第2篇: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基本技能。

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辨析说明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复习总结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1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与方法】 1.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孙中山的头像,然后请各小组根据课前复习总结抢答: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

教师总结: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导入新课(展示标题或板标题)。 2.教授新课。

国共合作之后,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官学校。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展示幻灯片:黄埔军校;军校校门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和课本知识及以往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这副对联体现的办学宗旨(目的)是什么? 孙中山认识到在过去自己进行不懈革命的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立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对联体现了黄埔军

2 校的办学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介绍: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位于广州黄埔岛上,是由原广东陆军学校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校舍组成。1924年5月5日,第一期学生开始入学,6月6日正式开学。军校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2月改称为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在黄埔,故称为“黄埔军校”。这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学校。它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孙中山以军校的学生为根本成立了国民革命军,军校的学生大多成为国民革命军的各级领导干部,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1926年,他们在广东革命政府的领导下,高唱着《国民革命军军歌》开始了北伐战争。

二、北伐胜利进军

播放:《国民革命军军歌》;展示:《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

当年国民革命军就是唱着这首歌开赴北伐前线的,那么,你知道歌词中的军阀主要指哪些人吗?国民革命军为什么要打倒他们呢?北伐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其主要战场在哪里?

指出:吴、孙、张三派军阀拥兵自重,控制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同时他们又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对内镇压、混战,对外卖国投降,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成为国民革命军讨伐的主要对象。

我们知道北伐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从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声势震动了全国。那么,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呢?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资料和本课知识,分组讨论。

一般分析战争胜利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战争的正义性;(2)军队的作战方针是否正确;(3)各方面配合是否得力,官兵作战情况;(4)是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援、外援等。下面哪一位同学能根据各组分析的情况和这些方法来总结一下?

3 展示幻灯片: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教师总结。

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够胜利进军是因为:(1)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2)作战方针正确;(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5)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北伐战争期间,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重要原因之一,哪一位同学能列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你们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否仍在发扬?请你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展示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推向了高潮,那么,国民革命的最终结果如何呢?针对这一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请同学们判断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小女孩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北伐战争虽然取得了巨大胜利,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但是随着国民党右派蒋介石、王精卫等叛变革命,中国又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新军阀对内镇压,对外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因此,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4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了。 那么,国民革命为什么会导致失败呢?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四则材料分组讨论,分析其原因。看哪一组表现最棒。

展示:幻灯片: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北伐战争期间,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和帝国主义破坏革命的四则材料。学生回答后再由教师总结。展示幻灯片: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通过分析以上四则材料我们可以得出,国民革命之所以会导致失败是因为: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极力破坏中国革命,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国民党右派不断制造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严重削弱了革命力量;再加上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导致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组织有效的反抗。 在国民革命失败的同时,蒋介石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这一政府的具体情况如何呢?它的性质是什么呢?这一政府建立后,中国出现了哪三个对抗的政权?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看课本第53页图片:《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两幅图片。学生回答后再由教师总结。

1927年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它成立后,使旧中国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即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张作霖的北洋军阀政府。后来武汉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合并后的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北伐,少帅张学良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归顺了南京国民政府,使三个政权对立的局面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卖国投降,直到1949年才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推翻,结束了它在中国大陆22年的反动统治。

5 课堂小结

孙中山开一大,国共合作成一家。 苏联中共帮助下,黄埔军校建立啦。 两党携手齐北伐,反帝反封保国家。 齐北伐,打军阀,吴、张、孙基本被打跨。 蒋、汪背信闹分家,另起炉灶独当家。 对内镇压又屠杀,内外勾结力量大。 中共年幼大权撒,国民革命失败啦。

课后作业:《基础训练》本课练习教学反思:

6

推荐第3篇: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习目标

使学生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训练

通过课文和插图或影像资料,再现历史。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讨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本课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

1、用国民革命歌导入新课

2、黄埔军校的建立

多媒体设备给出黄埔军校图片以及门上的对联,并让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文内容动脑筋想一想: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再出示孙中山先生的一段话:“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让学生体会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学生回答后进行如下归纳:孙中山认识到过去自己进行的不懈的革命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3、北伐胜利进军

让学生根据课前布置的自学内容,回答出北伐的目的(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主要对象和主要战场(湖南湖北)。并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派军阀的实力,使学生认识到这三派军

阀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拥兵自重,统治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因此是首当其冲要消灭的对象。

针对“北伐胜利进军”这一重点内容,将北伐路线及主要战役的地点制成动态显示图进行讲解,并出示视频资料《北伐战争》,将久远的历史拉回到现实,展现在学生眼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在此过程中补充、渲染有关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的情况,以加深学生对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的印象。对武昌战役前独立团一营战士的请战情况,组织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印象,另一方面发挥历史课堂的情感教育的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提高学生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发表各组的看法,提供给学生北伐战争期间工农运动发展的相关材料,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指出,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第二,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第三,广大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四,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国民革命的失败”一段,用多媒体出示有关的视频资料,并提供“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的材料、图片《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和图片《国民党屠杀革命志士》,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在了解国民革命失败的简单情况后,组织学生讨论:你认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指导学生从敌我两个方面去分析其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引导学生结合史实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思考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进而认识到,革命的领导权是关系成败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问: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基本打垮了北洋军阀,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这是因为革命阵营内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的背叛,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新军阀是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者。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4.“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并掌握其性质等(出示图片)。指出,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之后,中国大地上存在着三个对抗的政权──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交代一下南京国民政府在抗战前后曾经迁都的情况,直到1949年解放战争中南京被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政府被推翻。

课堂小结

让学生分组讨论,把本课内容以歌谣的形式进行总结,然后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与同学交流。让全班同学齐声歌唱,加强记忆。

孙中山开一大,国共合作成一家。 苏联、中共帮助下,黄埔军校建立啦。 两党携手齐北伐,反帝反封保国家。 齐北伐,打军阀,吴、张、孙基本被打跨。 蒋、汪背信闹分家,另起炉灶独当家。 对内镇压,又屠杀,内外勾结力量大。 中共年幼大权撒,国民革命失败啦。 巩固练习

采用你问我答的方式,按小组轮流相互提出问题,记分。展开竞赛,看哪一组得分最高。对得分高的给予表扬,得分低的给予鼓励。

活动与探究

讲故事,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讲一讲关于黄埔,北伐小故事,在班级内交流。

《北伐战争》教学反思

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它上承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下接中国共产党创建红军的三大武装起义。主要介绍的是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重点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问题。本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总体构思: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有所认识,但对北伐这段历史了解不多;基于初二学生在智力方面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我主要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如以国民革命歌来导入新课,进行新课的学习;另外学生的认识分析能力还不高,主要通过贴近学生的生活去创设历史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以下是准备本课内容的一些思考。

一、要抓住学科关键史实

我按照历史课程标准来取舍教学内容。简明而要的讲清楚黄埔军校建立的背景、时间等基本情况,重点学习国民大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而北伐的时间,对象、主战场、主要战役等这些书本上有的基础内容让学生看书自己找出来掌握了,重点分析北伐的作战方针、北伐顺利进军的原因、北伐失败的原因等书本上没有介绍的但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而第三部分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这部分内容简明的给学生介绍清楚就好了,重点强调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二、要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我在设计本课时,创设了以下几组教学问题情境:讲黄浦军校的建立,展示图片, 通过对联:“贪生畏死勿入斯门,升官发财请往他处,革命者来”,和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时的讲话:“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引导学生:“孙中山为什么要创立黄埔军校?”让学生结合课本上的内容,自己总结,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有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到北伐胜利进军原因是,在介绍北伐战争经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答案。。所创设的历史情景既要让学生感到生动新鲜,又要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观察、描绘、思考的热情。第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通过现代化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本课的讲授设计到北伐战争的形势,通过地图来讲解再好不过,学生能够一目了然,比较直观的接受知识。

通过本堂课,使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应该深入的把握教材,加强知识的连贯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活动的积极性,同时通过课堂巩固,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当堂掌握所学知识,灵活运用教学用具。本课的不足在于导入和各部分之间的过渡衔接不够流畅,课堂练习内容较多,没能全部做完。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做通盘的考虑,老师成为学生的指引者和领路人

推荐第4篇:3.2 北伐战争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主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2、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斗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3. 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

4. 标签

八上历史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由此,中国进入一个大革命的时代。

在长期革命活动中,孙中山认识到:要想取得革命的成功,必须要有一支革命的军队。为此,孙中山创建了哪所军校?这所军校的校长是谁?政治部主任又是谁? 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广东革命政府决定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谁?在北伐战争中,先后进行过哪些激烈战斗?当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时,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却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一定会弄明白上述问题的。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 :黄埔军校的建立

1、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实现了_____________,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国民革命时期

2、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______年5月,________在______的黄埔创办了_________________,简称黄埔军校,_______任校长,后_______为政治部主任。

3、思考50页上的动脑筋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

4、黄埔军校创建的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重要领导人毕业于黄埔军校(请你查阅有关资料说明)。

知识点二:北伐胜利进军

1、_____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北伐军的总司令是____

__。

2、北伐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主要战场。

3、为什么北伐军把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作为主要讨伐的对象?

4、在两湖战场上,北伐军连克___________桥、__________桥,占领

,消灭吴佩孚的主力,又进攻江西消灭孙传芳的主力,接着直捣南京,又挥师北上,进攻张作霖。在北伐军胜利进军时,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5、(D)从历史发展来看,你认为国共合作对历史有利还是没利?能从史实加以说明吗(请你根据本课所学和查阅有关资料加以说明)

6、(A)

年,广东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知识点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A)_____年4月,__________在南京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开始统治中国,它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的利益。

2、(B)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你知道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到什么时候吗? 【学习探索】

1.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北伐军就先后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几十万军队,将国民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结合教材,请分析一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2.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但为什么国民革命却最终失败了呢?

3.有人说,国民革命虽然打垮了旧军阀,但同时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府呢?

课堂小结

教师要强调: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之后,中国大地上存在着三个并立的政权——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下半年,宁汉合流,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北伐,张作霖退往东北,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旧军阀在北伐中被打垮,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新军阀是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直到1949年解放战争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

课后习题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孙中山晚年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3)应当怎样评价孙中山的一生?

板书

推荐第5篇:3.2 北伐战争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黄埔军校建立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

2、掌握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及重要战役;

3、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感。

2、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工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讲解】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板书)

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板书)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大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主张。这样,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随后,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运动。

【教师过渡】国民革命运动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一场反帝反封建运动,它的进行需要以武装力量为基础,而这些武装力量又是如何培养来的呢?

2、黄埔军校的建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板书) ①前提:

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 ②时间地点: 1924年5月创办,地点在广州黄埔; ③目的:

培养军事政治人才,挽救中国的危亡; ④概况:

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⑤作用和意义: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教师过渡]国民革命运动在经过国民党“一大”和黄埔军校建立的前期准备下逐渐发展到高潮阶段——北伐战争。那么,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的重点北伐战争,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掌握住北伐目的、对象和简要的过程等。

二、北伐胜利进军(板书)

1、北伐的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板书)

2、北伐的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3、北代的主战场和战役:湖南、湖北。湖北战场的代表性战役是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之战(叶挺独立团);

4、北伐胜利进军:①广东→湖南、湖北灭吴→江西灭孙→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入武汉→南京;

②福建→浙江→上海;

③1927年4月,又进攻张作霖的军队;

这样,国民革命军从誓师北伐只用了半年时间,到1926年底,已先后消灭吴佩孚、孙传芳两部主力,取得了惊人的进展,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北伐战争胜利大局已定。到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了武汉。 为什么会在这短半年内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

5、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板书) 【学生讨论并回答】

①北伐方针正确②两党齐心协力③将士浴血奋战(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④工农大力支援⑤军阀内部矛盾

【教师过渡】在北伐胜利进军的同时,南方革命阵营的分裂趋势也在不断增加。1926年11月北伐军在江西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后,这种趋势日趋明朗并最终导致了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发生。

三、国民革命的失败(板书)

1、“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发生(板书) 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

27、

4、

12、上海、蒋介石

继上海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相继以“清党”为名,大规模搜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单广东一地,被捕杀的就达二千多人。与此同时,北方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也捕杀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李大钊就是在这时被杀害的。大革命受到了严重挫折,出现裂缝。

②“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

27、

7、15 武汉、汪精卫

汪精卫提出了“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并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血腥大屠杀。这就是“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那么,这次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呢?根据我们刚学过的知识来分析讨论一下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2、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板书)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

A、客观上来看:一是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它们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 二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采取突然袭击。

B、主观上来看:一是中国共产党处于年幼时期,缺乏斗争经验; 二是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

3、教训和启示:

使共产党认识到①要领导人民群众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②必须要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不妥协③还要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中国人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挽救国家危亡,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

[教师过渡]同学们,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于4月18日,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那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它代表的是哪一个阶级的利益?实行怎样的政策呢?中国的局势又怎样呢?下面我们就来看具体内容。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板书)

1、成立时间: 1927年4月18日;

2、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3、政策: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强调】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之后,中国大地上存在着三个并立的政权——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1927年下半年,宁(南京)汉(武汉)合流,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北伐,张作霖退往东北,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改旗,服从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课堂小结

国民革命是指在1924年至1927年间,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进行的一场以打倒列强和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北洋旧军阀被打垮,但是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新军阀是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现状没有改变,最终这场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在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革命道路又有进行了哪些探索?请同学预习下节课的内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板书 第11课 北伐战争

一、黄埔军校的成立

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2、黄埔军校的建立

二、北伐的胜利进军

1、北伐的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的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北伐的主战场: 湖南、湖北

4、北伐胜利进军:①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南京;

②福建→浙江→上海

③主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5、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①北伐方针正确 ②两党齐心协力 ③将士浴血奋战 ④工农大力支援

三、国民革命的失败

1、“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发生

2、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A、主观原因

B、客观原因

3、教训和启示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9

27、

4、18)

1、时间

2、性质

3、政策

推荐第6篇:3.2 北伐战争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过程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 认识到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实现合作,进而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是国民革命的高潮。它是中国人民正义的革命运动。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工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孙中山图片,提问:哪位同学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位伟人?

2、孙中山被国民党尊称为“国父”,他是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能不能说一说孙中山一次次失败的原因都有什么?

3、对,孙中山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并一一改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此有关的新课《北伐战争》。

二、学习新课

1、五四运动让孙中山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让他看到了无产阶级的进步性,于是孙中山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1924年改组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中国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谁能说说这个时期的革命任务应该是什么?为什么?

2、孙中山认识到:在过去自己进行不懈斗争的过程中,一再失败的原因之一是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所以他希望组建一支能挽救中国的革命军。军队需要指挥人才,而培养军事人才效果最好的地方应该是军校。

3、请大家看书,谁能介绍介绍这所学校?

4、你认为军人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什么?

课件展示:黄埔军校图片

好,我们来看看黄埔军校门上的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说明学员的学习目标不是功名利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要求学员不怕牺牲,那学员正确的理想应该是什么呢?来看横批,请大家齐读。军校要培养的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孙中山希望通过黄埔军校来创建革命军,挽救民族危亡。

5、大批的军事人才从黄埔军校走出去,以他们为根本组建了革命军,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1926年,在广东国民政府的领导下,高唱着《国民革命军军歌》开始了北伐战争。

6、展示《国民革命军军歌》“打到列强,打到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提问:①为什么打列强?②为什么打军阀?③打哪些军阀?④奋斗的结果如何?我们来逐一解决。

由②看出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接下来,我们一起解决④看奋斗的结果。

7、小小军事家——我为北伐出谋划策:面对当时形式,请以课本51页地图为沙盘图,制定北伐军的作战计划。

北伐战争前形势的三个特点:A、敌众我寡: 北伐军10万人,军阀75万。B、三派军阀力量分散。C、三派军阀指挥不统一,各自为政。

8、北伐过程中,蒋介石任总司令,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在课本51页地图上找到粤汉铁路上的订泗桥、贺胜桥。吴佩孚亲自在在此布置重兵把守,可以说这儿成为其用身家性命设的一个赌注,要想攻取的难度可想而知。

北伐军尤其是叶挺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击溃敌军,连克订泗桥、贺胜桥,敌军败退武昌。第四军由此获得“铁军”称号。

9、阅读课本51页小字,你认为共产党人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能否举几个当今社会中,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例子?中学生该怎么做?

4、你认为军人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什么?

课件展示:黄埔军校图片

好,我们来看看黄埔军校门上的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说明学员的学习目标不是功名利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要求学员不怕牺牲,那学员正确的理想应该是什么呢?来看横批,请大家齐读。军校要培养的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孙中山希望通过黄埔军校来创建革命军,挽救民族危亡。

5、大批的军事人才从黄埔军校走出去,以他们为根本组建了革命军,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1926年,在广东国民政府的领导下,高唱着《国民革命军军歌》开始了北伐战争。

6、展示《国民革命军军歌》“打到列强,打到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提问:①为什么打列强?②为什么打军阀?③打哪些军阀?④奋斗的结果如何?我们来逐一解决。

由②看出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接下来,我们一起解决④看奋斗的结果。

7、小小军事家——我为北伐出谋划策:面对当时形式,请以课本51页地图为沙盘图,制定北伐军的作战计划。

形势的三个特点:A、敌众我寡: 北伐军10万人,军阀75万。B、三派军阀力量分散。C、三派军阀指挥不统一,各自为政。

8、北伐过程中,蒋介石任总司令,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在课本51页地图上找到粤汉铁路上的订泗桥、贺胜桥。吴佩孚亲自在在此布置重兵把守,可以说这儿成为其用身家性命设的一个赌注,要想攻取的难度可想而知。

北伐军尤其是叶挺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击溃敌军,连克订泗桥、贺胜桥,敌军败退武昌。第四军由此获得“铁军”称号。

9、阅读课本51页小字,你认为共产党人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能否举几个当今社会中,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例子?中学生该怎么做?

推荐第7篇:第11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第11课 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问题。

本课重点是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经过半年的斗争,进行了诸如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本课的难点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下,北伐能够取得巨大的胜利,其原因需要从北伐的方针、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北伐将士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几方面去分析,层次较多,因而具有一定难度。

二、教法建议 1.本课第一目是“黄埔军校的建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黄埔军校的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由此导入新课。 2.关于“黄埔军校的建立”,可由教师简要介绍其基本情况后,用多媒体设备给出孙中山先生的一段话:“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请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文内容动脑筋想一想: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进行如下归纳:孙中山认识到过去自己进行的不懈的革命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3.关于“北伐的目的”,可由教师结合前文内容作一个简单交代,指出是为了“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即可。 4.关于“北伐的对象”,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和课本上的《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基础上,教师可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军阀吴、孙、张的实力》表,结合表格内容指出,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拥兵自重,统治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因此是首当其冲要消灭的对象。 军阀吴、孙、张的实力 军阀 控制地区 兵力

吴佩孚 湖南、湖北、河南和直隶的一部 20万 孙传芳 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 20万

张作霖 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山东、察哈尔和直隶 35万 5.关于“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给出《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用动态的方式逐一展示北伐军的作战方针、进军路线和重要战役地点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渲染有关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的情况,以加深学生对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的印象。对武昌战役前独立团一营战士的请战情况,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印象,另一方面发挥历史课堂的情感教育的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再搜集材料,进行适当的补充,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关于“武昌战役前夕”乃至“北伐战争” 的历史短剧,加深学生对此段历史的理解,提高学生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6.关于“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教师用多媒体设备提供给学生北伐战争期间工农运动发展的相关材料若干,然后组织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指出,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第二,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第三,广大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四,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7.关于“国民革命的失败”,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有关“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的材料、图片《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和图片《国民党屠杀革命志士》,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在了解国民革命失败的简单情况后,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指导学生从敌我两个方面去分析其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引导学生结合史实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思考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进而认识到,革命的领导权是关系成败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设问: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基本打垮了北洋军阀,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这是因为革命阵营内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的背叛,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新军阀是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者。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8.关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并掌握其性质等。指出,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之后,中国大地上存在着三个对抗的政权——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交代一下南京国民政府在抗战前后曾经迁都的情况,直到1949年解放战争中南京被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政府被推翻。

三、学法指导

1.运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讲解北伐战争的经过,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教师提供的史料和图片,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

提示:可以结合孙中山先生以往进行革命活动屡遭失败的原因来分析。 参见教法建议。 活动与探究

讲故事:搜集材料,讲一讲北伐战争的故事,在班级或小组交流。

提示:搜集材料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如:查找网上资料、查找图书资料、搜集民间故事、采访老人等

推荐第8篇:《北伐战争》教学反思

《北伐战争》教学反思

仙桃二中实验部江玲

《北伐战争》这节课是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的内容。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是: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这节课,我的设计思路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利用提纲引领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学来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在设置问题时,注意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由浅到深,由易而难,同时注意知识结构的构建。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建立起知识结构,形成对整个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把握。

在授课过程中,充分贯彻“三讲”“三不讲”原则,学生自学能会的,自己讨论能解决的,就让学生去学。但对于那些较难理解的、容易混淆的、比较混乱的问题,哪怕只是一个概念,也要让学生弄明白。这个过程仍然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理解,从而达到启悟的过程。教师充分发挥好导航的作用,运用图示、表格、网络等方式,使纷乱的历史知识简单化、明晰化,既帮助学生构建起了知识体系,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教给了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整个课堂,教师真正讲解所用的时间不超过二十分钟,就把重点、难点及易混、费解问题解决了。

美中不足的是,在学生置疑过程中提不出问题。从而感到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这一方面与学生因时间短而对教材吃不透有关,也与我缺少调动积极性的方式与办法有关。今后应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加强对学生大胆置疑的训练。同时要注意课堂氛围的调整,想办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还要注意让大部分孩子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1)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放手给学生。(2)能不讲的就不讲,教师要敢于走下讲台,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发挥好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3)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训练学生多提问题。(4)同时注意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推荐第9篇: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标:3-1-5 叙述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程,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解读: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同国民党进行第一次合作,发动了北伐战争。正当国民革命运动高潮之时,国共合作破裂。

二、【教材简析】:

教材首先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现实,以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开展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讲述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下,国共开展双方开展的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北伐的胜利。促成了中国的“统一”,也隐藏着国共合作破裂的危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北伐战争的胜利、武汉国民政府建立、国共合作破裂。

理解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和北伐战争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从必要性方面,分析国共合作的原因。

结合“北伐战争示意图”,介绍北伐战争的分兵路线、打击对象及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国共第一次合作,历史进入了国民革命时期,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北伐战争更是国民革命军发动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的分兵路线、打击对象及成果

难点:国共合作实现的原因和方式

说明:

国共合作能够实现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从国共双方立场出发,思考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次国共合作采用党内合作形式,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教师应通过分析历史条件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合作方式是当时唯一正确的组织策略。

五、【教学设计】:

导入:中共二大以后加紧组织发动工人运动,掀起了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工人进行了100多次罢工,其中最有影响力京汉铁路大罢工(二七罢工)。但是这些罢工最后都失败了,中共从血的教训中明白了工人阶级的力量还不够强大,需要强有力的同盟军。中共找到了谁呢?

1.讲述第一次国共合作:

(1)国共合作的原因:国共合作能够实现是有多方面原因的,请同学阅读课文,从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各自立场出发,思考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必要性: 国民党 革命屡遭挫折,国民党组织涣散、缺乏战斗力,孙中山决心引入新思想,改行新策略,改造整顿国民党

共产党 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受挫,要求寻找同盟军,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合作方式——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独立性。也就是说本次合作采用的是在国民党内部实行合作的形式。

提问: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合作方式呢?(给学生思考时间)因为这是当时唯一正确的组织策略。当时中共还在初创时期,力量和影响较薄弱,国民党却以俨然是一面革命旗帜了,党内合作将国民党变成了革命的大本营,结果是国民党成为了工人、农民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阵营,扩大统一战线,推进革命进程。当然,孙中山也不可能同意让国民党加入共产党,他所乐见的是中共作为新鲜血液改组国民党。

(3)合作标志——191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

2.讲述黄埔军校——国共合作的产物:

通过阅读教材,引导讨论下面的问题:

(1)你能够从哪些方面看出这是国共合作的产物?

(2)从军校的对联,你能看出军校的创办宗旨是什么?

(3)军校的创办有什么影响?

3.讲述北伐战争:

(1)背景:

国共合作促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将矛头指向当时割据各地的封建军阀,广州革命政府成立以后,“打倒列强,铲除军阀”的革命思想高涨,进行北伐的时机也成熟了。

(2)北伐开始:(1926年7月始)

从广东出发,兵分三路:一路向江西,一路向福建(两路都是以孙传芳为斗争对象),另一路指向湖南湖北(以吴佩孚为斗争对象)张作霖的势力范围在东北,由于距离太远,暂时不列入主攻目标。

在两湖战场上除了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部队,它被称为“铁军”,那就是叶挺任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

(3)北伐的成果:

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北伐军先后消灭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从珠江流域进入长江流域,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随着北伐的推进,在1927年初时,广州国民政府移到武汉,被武汉国民政府取代。

4.讲述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全国形式上的“统一”

阅读教材和图2-62,知道国共破裂的原因。

南京政府成立和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板书设计】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1.国共合作的原因:

国民党

必要性:

共产党

2.合作标志——国民党一大:

召开:1924.1广州

内容: 三大政策

意义: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二.黄埔军校——国共合作的产物

三.北伐战争

1.北伐开始:

2.北伐成果:

四、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推荐第10篇: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标:3-1-5

叙述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程,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解读: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同国民党进行第一次合作,发动了北伐战争。正当国民革命运动高潮之时,国共合作破裂。

二、【教材简析】:

教材首先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现实,以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开展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讲述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下,国共开展双方开展的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北伐的胜利。促成了中国的“统一”,也隐藏着国共合作破裂的危机。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北伐战争的胜利、武汉国民政府建立、国共合作破裂。

理解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和北伐战争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从必要性方面,分析国共合作的原因。

结合“北伐战争示意图”,介绍北伐战争的分兵路线、打击对象及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国共第一次合作,历史进入了国民革命时期,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北伐战争更是国民革命军发动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的分兵路线、打击对象及成果

难点:国共合作实现的原因和方式

说明:

国共合作能够实现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从国共双方立场出发,思考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次国共合作采用党内合作形式,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教师应通过分析历史条件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合作方式是当时唯一正确的组织策略。

五、【教学设计】:

导入:中共二大以后加紧组织发动工人运动,掀起了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工人进行了100多次罢工,其中最有影响力京汉铁路大罢工(二七罢工)。但是这些罢工最后都失败了,中共从血的教训中明白了工人阶级的力量还不够强大,需要强有力的同盟军。中共找到了谁呢?

1.讲述第一次国共合作:

(1)国共合作的原因:国共合作能够实现是有多方面原因的,请同学阅读课文,从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各自立场出发,思考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必要性:国民党革命屡遭挫折,国民党组织涣散、缺乏战斗力,孙中山决心引入新思想,改行新策略,改造整顿国民党

共产党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受挫,要求寻找同盟军,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合作方式——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独立性。也就是说本次合作采用的是在国民党内部实行合作的形式。

提问: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合作方式呢?(给学生思考时间)因为这是当时唯一正确的组织策略。当时中共还在初创时期,力量和影响较薄弱,国民党却以俨然是一面革命旗帜了,党内合作将国民党变成了革命的大本营,结果是国民党成为了工人、农民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阵营,扩大统一战线,推进革命进程。当然,孙中山也不可能同意让国民党加入共产党,他所乐见的是中共作为新鲜血液改组国民党。

(3)合作标志——191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

2.讲述黄埔军校——国共合作的产物:

通过阅读教材,引导讨论下面的问题:

(1)你能够从哪些方面看出这是国共合作的产物?

(2)从军校的对联,你能看出军校的创办宗旨是什么?

(3)军校的创办有什么影响?

3.讲述北伐战争:

(1)背景:

国共合作促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将矛头指向当时割据各地的封建军阀,广州革命政府成立以后,“打倒列强,铲除军阀”的革命思想高涨,进行北伐的时机也成熟了。

(2)北伐开始:(1926年7月始)

从广东出发,兵分三路:一路向江西,一路向福建(两路都是以孙传芳为斗争对象),另一路指向湖南湖北(以吴佩孚为斗争对象)张作霖的势力范围在东北,由于距离太远,暂时不列入主攻目标。

在两湖战场上除了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部队,它被称为“铁军”,那就是叶挺任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

(3)北伐的成果:

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北伐军先后消灭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从珠江流域进入长江流域,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随着北伐的推进,在1927年初时,广州国民政府移到武汉,被武汉国民政府取代。

4.讲述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全国形式上的“统一”

阅读教材和图2-62,知道国共破裂的原因。

南京政府成立和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板书设计】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一.

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共合作的原因:

国民党

必要性:

共产党

2.合作标志——国民党一大:

召开:1924.1广州

内容:三大政策

意义: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二.黄埔军校——国共合作的产物

三.北伐战争

.北伐开始:

2.北伐成果:

四、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第11篇:《北伐战争》 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

《北伐战争》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基本技能。

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辨析说明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复习总结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解决办法: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利用歌曲、对联、小组活动、自学、小组竞赛、小组讨论、动手动脑、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资源】

①多媒体设备(或投影仪)。②图片:孙中山的头像;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屠杀革命志士;黄埔陆军军官学校。③自制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黄埔军校校门对联;《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关于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讨论题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一个判断说明题;吴、孙、张三派军阀实力表;关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及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和北伐战争期间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革命的四段材料;北伐战争期间工、农运动发展的相关材料;自制知识网络图。④磁带:《国民革命军军歌》(也可制成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 【学生活动设计】

根据所学知识复习总结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自学国民党一大的有关内容;预习关于黄埔军校的建立的内容,每组写一个有关报道;课前分组搜集北伐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和共产党员英勇斗争的事迹和国民党右派及帝国主义破坏国民革命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与方法】 1.导入新课。

提示或建议:展示图片:孙中山的头像,然后请各小组根据课前复习总结抢答: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

教师总结: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导入新课(展示标题或板标题)。

2.教授新课。

国共合作之后,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官学校。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提示或建议:展示图片:黄埔军校;军校校门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和课本知识及以往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这副对联体现的办学宗旨(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孙中山认识到在过去自己进行不懈革命的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立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对联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位于广州黄埔岛上, 1924年5月5日,第一期学生开始入学,6月6日正式开学。军校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2月改称为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在黄埔,故称为“黄埔军校”。这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学校。它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孙中山以军校的学生为根本成立了国民革命军,军校的学生大多成为国民革命军的各级领导干部,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1926年,他们在广东革命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北伐战争。

二、北伐胜利进军

提示或建议:《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北伐军胜利进军”这部分内容,回答问题。军阀主要指哪些人吗?国民革命军为什么要打倒他们呢?北伐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其主要战场在哪里?通过这个实例表和我们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可以知道吴、孙、张三派军阀拥兵自重,控制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同时他们又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对内镇压、混战,对外卖国投降,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成为国民革命军讨伐的主要对象。

我们知道北伐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从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声势震动了全国。那么,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呢?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资料和本课知识,分组讨论,看哪一组分析得最全面。

一般分析战争胜利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战争的正义性;(2)军队的作战方针是否正确;(3)各方面配合是否得力,官兵作战情况;(4)是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援、外援等。

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教师总结。

这位同学总结得很不错,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够胜利进军是因为:(1)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2)作战方针正确;(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5)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北伐战争期间,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重要原因之一,哪一位同学能列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你们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否仍在发扬?请你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推向了高潮,那么,国民革命的最终结果如何呢?针对这一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请同学们判断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小女孩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北伐战争虽然取得了巨大胜利,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但是随着国民党右派蒋介石、王精卫等叛变革命,中国又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新军阀对内镇压,对外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因此,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了。

那么,国民革命为什么会导致失败呢?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四则材料分组讨论,分析其原因。看哪一组表现最棒。

提示或建议: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北伐战争期间,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和帝国主义破坏革命的四则材料。学生回答后再由教师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通过分析以上四则材料我们可以得出,国民革命之所以会导致失败是因为: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极力破坏中国革命,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国民党右派不断制造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严重削弱了革命力量;再加上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导致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组织有效的反抗。 在国民革命失败的同时,蒋介石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这一政府的具体情况如何呢?它的性质是什么呢?这一政府建立后,中国出现了哪三个对抗的政权?请同学们阅读这一部分内容后抢答,看谁反应最快。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提示或建议:展示:幻灯片(或看课本第53页图片):《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两幅图片。学生回答后再由教师总结。

1927年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它成立后,使旧中国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即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张作霖的北洋军阀政府。后来武汉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合并后的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北伐,少帅张学良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归顺了南京国民政府,使三个政权对立的局面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卖国投降,直到1949年才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推翻,结束了它在中国大陆22年的反动统治。

课堂小结

提示或建议:让学生分组讨论,把本课内容以歌谣的形式进行总结,让全班同学齐声歌唱,加强记忆。

歌谣是浓缩知识点的有趣的方法之一,请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灵活运用。下面是我用歌谣的形式对本课知识的小结,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孙中山开一大,国共合作成一家。 苏联、中共帮助下,黄埔军校建立啦。 两党携手齐北伐,反帝反封保国家。 齐北伐,打军阀,吴、张、孙基本被打跨。 蒋、汪背信闹分家,另起炉灶独当家。 对内镇压,又屠杀,内外勾结力量大。 中共年幼大权撒,国民革命失败啦。

巩固练习

提示或建议:采用你问我答的方式,把全班同学分成男女两组,轮流相互提出问题,对方回答,探究园地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和今天所学的知识,课下分组讨论,探究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和北伐战争的异同。

第12篇:《北伐战争》说课稿

《北伐战争》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课教材地位及作用

课程标准对这一课要求:“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从课标来看它更多地强调理解和识记。

本课是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第2课时,从单元教学的角度来看,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揭开了反帝反封建的序幕,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反帝反封作为革命的纲领,进一步推动了新民主主义的进程。然而中共刚成立,力量薄弱,中国共产党寻找同盟军。孙中山先生也因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先后失败,让他感到报国无门,而中共的反帝反封的主张对他触动很大,很快他接受了反帝反封的思想,并促成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因此有了黄埔军校和北伐。而正在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突然叛变革命,造成国民革命的失败。国共合作破裂,于是就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运动,所以从内容上看本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于对课标和本课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共党员大无畏精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的正义战争,是国共合作的重要举措。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由三个部分组成: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胜利进军、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从课标和教学目标来看,特别是教学目标来看,要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要使学生感受到共产党的伟大精神所在,那么教学的重点就要放在北伐胜利进军这一环节上。难点则是对北伐胜利进军原因的分析上。因为只有全面的分析北伐胜利原因,才能真正理解国共合作正确的路线和中国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而由于初二学生认识水平相对较弱,对知识的分析概括能力较差,所以我认为概括北伐胜利原因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本节课教学,我采取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的主动性、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设疑、分析的过程中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

互动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和核心地位。它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也要求教师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以便师生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具体地说有下面几种:

1、问题探究法:

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教师的职责是使学生对认知本身感兴趣,最好的办法是让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之间具有某种适当的距离。因此我把教学内容根据要求转化成一

组组面向全体学生的序列性问题,设置“问题情景”刺激学生的好奇心。以问题来引发学生动机和行为,通过师生互动促使问题解决。在问题的设立上注重小而巧,尤其注重设问的层次性,面向全体同学,全员参与,最大限度地调动各个层次同学的思维积极性。

2、资料研习法:

资料研习法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收集整理历史资料,获取有效信息,形成历史认识的方法。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学生如何从众多的历史资料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这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不断地积累经验。因此,我在平时都有要求学生去收集资料,并给予指导。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对学生大脑的多重刺激,优化学习效果,充分显现声、文、图、像于一体的多媒体的功能,尤其可以帮助学生创设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记忆。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初二学生接受能力、思维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都有很大变化和提高,但我校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兼顾到不同程面的学生。

2、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①运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讲解北伐战争的经过,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②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老师提供的史料和图片,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③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课前准备: ①预习课文。

②收集黄埔军校的优秀学员、北伐战争中的英雄事迹。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说教学程序

1、问题引路,把握方向。

提问: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什么失败了?②五四运动时间?历史作用?③中共诞生的历史意义?

2、设置导言,引入新课。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为抢救民族危亡,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但都失败了。共产党诞生后,国共两党为了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高潮。引入课题。

3、采用多媒体,讲授新课。

一、黄埔军校

看一组图片:黄埔军校、对联、孙中山讲话。图片的展示可以先给学生一种形象直观的总的印象。

播放《黄埔军校》(用时4分钟),这个短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良苦用心,及中共在创办军校中积极的参与及作出的贡献。

提问: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作用?为什么孙中山要成立黄埔军校?通过看完影像资料再提问,就可以进一步落实史实的掌握情况,而分析孙中山成立黄埔军校的目的时,引导学生阅读P52小字部分,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理解孙中山所说的“成立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便可以成功。”

提问:“这里的革命事业”指什么?指出:反帝反封的国民革命运动。从而过渡下一目:

二、北伐胜利进军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主要通过提出问题、观看影视资料和回答问题来完成。

①提问:北伐军歌?总司令?时间?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进军路线?主要战役?战果?

②播放影视资料《动荡年代——誓师北伐》(4分35秒),由于我们先提出问题,学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观看,增强其注意的集中性,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象直观作用,并从中训练学生的整理、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

③引导学生回答以上的问题,再通过老师的板书整理,有助于学生的掌握。 ④观看动态地图:

展示北伐前北洋军阀吴、孙、张和北伐军的实力对比图,说明任务的艰巨。 展示《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通过讲解北伐军的进军路线,使学生认识到正确的战争策略,也是战争能够胜利的关键因素,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⑤提问:在北伐中表现最好的队伍?让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展示一下,并选读一段:如《出奇制胜的汀泗桥战斗》,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收集资料的兴趣,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另一方面,通过选读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升华到学生对党的热爱。

⑥组织学生讨论: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学生归纳总结的过程就是历史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指出:正在北伐军一路凯歌,挥师北上时,蒋突然反过来杀向革命群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阅读P54小字部分。 展示图片:《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屠杀革命志士》

提问:蒋介石为什么不能始终站在革命阵营?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中国共产党面对更加强大的蒋介石新军阀,如何完成反帝反封任务?何去何从?

这部分内容不是课文的重点,通过阅读小字部分,观看图片,设置几个比较简单的问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4、巩固练习,知识升华。

1、黄埔军校建立后, 任校长, 任政治部主任。

2、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3、北伐军中,第四军 领导的独立团,奋勇冲锋,击溃敌军,连克 和 ,敌军败退武昌。

4、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是 的利益。

六、布置作业:完成《学案》第11北伐战争的自我测评,预习12课,搜集有关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说明: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既符合课标的要求,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八、预估教学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来源于知识的力量,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学习知识,在知识的掌握中保持兴趣。多媒体的应用,可以让我们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但学生的兴趣具有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在课堂上往往让我们出乎意料,因此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调整教学方案。

第13篇:北伐战争说课稿

北伐战争说课稿

一、说课标

就本课而言,直接落实的内容标准是两项,即 “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同时,依据教材编写实际情况,本课需要间接落实的内容标准是“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分析以上所涉及的三点内容标准,都属于“识记层次”的要求,是历史知识学习中最基本的要求,学生能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和史实就可以了。这就给师生通过“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提供了较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二、说教材

课文地位

从单元教学的角度看,本课以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涌动、国共两党的合作与破裂为主要内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开端到发展再到兴盛的过程中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本课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经过无数次的挫折之后,才独立自主地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所以,在单元教学中,本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广度深度

从历史联系生活的角度看,本课涉及的“黄埔军校”、“孙中山”等知识点都具有很大的鲜活性。

第一,与黄埔军校相关的“黄埔军校同学会”是海峡两岸交流的纽带之一。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拓展相关知识,补充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教育。从地方史角度出发,联系保定军校,增补保定军校方面的历史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知家乡、爱家乡的情感观。第二,2006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党和国家举行了重大纪念活动,胡锦涛同志作了重要发言,从全面了解和总结孙中山先生主要革命活动的角度出发,教学中引入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对学生既进行了时政教育,同时也进行了大是大非观的教育。

三、说重点、难点

本课分为三部分内容: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胜利进军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黄埔军校的建立为推动北伐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是北伐战争结束后国内形势的发展,所以教学重点是北伐胜利进军;而难点则是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四、说教法

理念:通过多媒体手段,实现“一拖N”形式的动态教学设计。

构思:基于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本课给学生带来的“兴趣点”较多而且学生兴趣点的未知性较强,所以采取多媒体手段落实资料的呈现与教学活动的组织。尤其是教学活动组织,通过多媒体手段,围绕多个“兴趣点”分别设计多路径的教学流程,捕捉学生因不同兴趣点所爆发的思想火花,选择最符合教学实际的进程完成教学,做到“兵来将挡”、从容不迫。

五、说学法:

理念:以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为主,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案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

构思:在第一种教学方案中,学生学习主要采取知识迁移法、总结归纳法;在第二种教学方案中,主要采取分析提炼法、史论结合法;在第三种教学方案中,主要采用搜集整理法、分析比较法

第11课 北伐战争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二、知识目标:

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目的、对象、战场、战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三、能力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 主

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

五、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是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本课的难点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六、学法指导:

1、运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讲解北伐战争的经过,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课,结合教师提供的史料和图片,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

七、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根据学案,自学课文,完成下列问题,注意在课本上勾画要点。

知识点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1、1924年5月,孙中山在 和 的帮助下,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任校长,共产党人 曾任政治部主任。

2、黄埔军校培养了 ,为建立 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二:北伐胜利进军

1、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 , 。

2、北伐的主要对象是、、三个军阀。任总司令,主要战场是、。

3、叶挺领导的独立团猛攻武昌城,北伐军登上武昌城, 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了。

4、、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5、年 月,在 成立“国民政府”。

(二)、合作与探究:

1、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有什么历史贡献?

2、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从不同的方面去分析)

八、反馈质疑:

(学生对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在课堂上解答。)

九、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问题。

第14篇:北伐战争教案

北伐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使学生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训练

通过课文和插图或影像资料,再现历史。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讨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是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经过半年的斗争,进行了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本课的难点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下,北伐能够取得巨大的胜利,其原因需要从北伐的方针、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北伐将士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几方面去分析,层次较多,因而具有一定难度。

解决办法:利用歌曲、对联、小组活动、自学、小组讨论、动脑筋、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方法

歌词导入法。分析讲解法 。讲述法。

归纳法。对于北伐的目的、对象等内容,通过学生自己整理、归纳,使他们自己找到一种学习方法。

多媒体辅助法。对于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其过程可以用多媒体来显示。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材料说明法

课堂剧表演法 教学资源

①多媒体设备②图片:《国民革命军军歌》;孙中山,周恩来等人物的头像;动态的北伐进军图;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屠杀革命志士;黄埔陆军军官学校;③黄埔军校校门对联和一些文字资料。④国民党一大材料、工农运动材料资料。⑤练习题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用《两只老虎》与《国民革命歌》之间的渊源关系导入新课 多媒体设备给出黄埔军校图片以及门上的对联,并让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文内容动脑筋想一想: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再出示孙中山先生的一段话:“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让学生体会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学生回答后进行如下归纳:孙中山认识到过去自己进行的不懈的革命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新军、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3、北伐胜利进军

让学生根据课前布置的自学内容,回答出北伐时间、目的(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主要对象和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多媒体图片展示: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派军阀的实力,使学生认识到这三派军阀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拥兵自重,统治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因此是首当其冲要消灭的对象。

针对“北伐胜利进军”这一重点内容,将北伐路线及主要战役的地点制成动态显示图进行讲解,通过学生阅读,将久远的历史拉回到现实,展现在学生眼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在此过程中补充图片《叶挺.、补充资料,渲染有关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的情况,以加深学生

对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的印象。对武昌战役前独立团一营战士的请战情况,组织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表演,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印象,另一方面发挥历史课堂的情感教育的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提高学生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引导学生读书课本第一幕内容。并出示图片资料(国共合作的、黄埔军校成立的相关资料),提供给学生北伐战争期间工农运动发展的相关材料,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发表各组的看法。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指出,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第二,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第三,广大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四,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国民革命的失败”一段,图片《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和图片《国民党屠杀革命志士》,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在了解国民革命失败的简单情况后,组织学生讨论: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基本打垮了北洋军阀,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这是因为革命阵营内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的背叛,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新军阀是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者。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二、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国内形势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并掌握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性质等(出示图片)。指出,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之后,中国大地上存在着三个对抗的政权──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练习题

课堂小结

(1)生谈收获:通过你说武说大家说栏目

(2)把本课内容以歌谣的形式进行总结,然后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与同学交流。让全班同学齐声朗读,加强记忆。

孙中山开一大,国共合作成一家。 苏联、中共帮助下,黄埔军校建立啦。 两党携手齐北伐,反帝反封保国家。 齐北伐,打军阀,吴、张、孙基本被打跨。 蒋、汪背信闹分家,另起炉灶独当家。 对内镇压,又屠杀,内外勾结力量大。 中共年幼大权撒,国民革命失败啦。

第15篇:北伐战争说课稿

《北伐战争》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内容,课标这样要求:“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它主要介绍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其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民主主义革命中占有一定地位。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因此采取了故事、地图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史料,增强对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再者利用情景模拟方式,激起学生学热情和对北伐战争历史的兴趣,试图改变学生普遍对近代史感到难学、没兴趣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国民革命过程、北伐战争等主要人物事件的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识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突破难点的关键:鼓励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讨论和总结,让学生经历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过程。鼓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法、学法:

1、采用“探究—思考—发现—总结—应用”的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给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生氛围。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大胆猜想,大胆发言,放开思维,大胆创新,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做到“引而不灌”,适当启发。

六、教学过程分析:

1、教学过程,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这里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师生的双边关系亦实现从扶到放的转变。导入时,利用所学的知识引入新课,唤起旧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设计意图:这样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整个环节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学习能力。)

(3)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七、预期效果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而且注重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16篇:北伐战争教案

北伐战争

学 院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实习学校 指导教师

课程名称:北伐战争

新川教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12课北伐战争 ,第66-71 页。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第一次国共合作,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争、主要战场和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史实:理解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通过学习《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培养读图识图的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主要对象、主要战场。 利用相关材料,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它的胜利进军是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成果。

通过了解北伐战争中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知道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体现出的先进性和奋斗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重点: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课程类型:新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解法,讨论法,图示法,师生共同分析归纳的综合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军阀割据形势表》 教师; 观察上图,中国形势有何变化?(学生在现察的基础上回答。)

教师: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在帝国主义的扶植下或相互勾结,或矛盾冲突,明争暗斗。民间俗语曰:“一年三小仗,三年一大仗。”频繁的战乱给社会造成了激烈的动荡。为了使我们的民族冲出这艰难险阻的困境,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呢?

二、新课教学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教师: 1924 年,反动军阀及其背后支持者帝国主义的势力仍然强大,打倒军阀及帝国主义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其同愿望。而此时的孙山已经在民主共和的道路上孜孜以求了30 年,但革命步步维艰,面对国家危难,年轻的共产党人决定与国民党携手共同应对,促使孙中山做出了一生的重要改变。

(课件展示自主学习任务。) 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 1.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和地点。 2.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国民党一大召开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教师: 面对艰难的国运,孙中山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 1924 年1月的北方正是寒冬料峭之时,而南国的春信却早已萌发。高大挺拔的木棉花树(被人们誉为英雄树) 屹立广州街巷,如烂似火。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确立了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它对推进国民革命有着重要作用。共产国际和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为革命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势必要早日驱散北方的严寒。

结合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为什么国共合作的实现对推动国民革命起到重要作用?(学生展示交流) 教师补充点拨:国共合作首先壮大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力量,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 推动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北上征讨军阀做了准备; 有利于促进工农运动的恢复发展。

教师进一步解释: 国民革命就是国内所有被压迫阶级的联合革命。 1.政治上: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2.军事上:黄埔军校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3.继承遗志,继续奋斗。

在国共两党的领导下,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全国人民进发出巨大的革命热情。 课件播放《广州各界群众游行,庆祝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六会召开》《北线中负责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上海工人第三次式装起义》、周恩来等图片,以《国民革命歌》为背景音乐。) (课件展示黄埔军校旧址)

教师: 1924 年的初夏,木棉花树已绿叶成岗。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国民党在广州创办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开始为革命培养自己的武装。(学生阅读教材并勾画出黄埔军校总理、校长、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 课件展示《孙中山等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和周恩来等图片,并出示材料。 材料: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教师:结合材料和教材第67 页的小字,思考黄埔军校要培养怎样的人才,军校教育又有何特点。学生回答。

教师:除了军事训练,黄埔军校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它培养的是以救国救民为理想的革命军人,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

教师: 为什么黄埔军校在当时能培养大批优秀的军事、政治人才? (学生回答) 教师阐释: 黄埔军校为革命而建。为创建革命军而建,体现了鲜明的政治特色和时代精神。另外军校教育的特点是采用军事教育与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针,强调培养爱国和革命精神。它的建立为北伐战争做了军事准备。

教师过渡: 正当革命迅速发展的时候,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因病去世。他为民主共和事业奔走呼号,用近六十年的生涯诠释炎黄子孙的拳拳报国之心。他以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救亡为已任,艰苦奋斗,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教师:孙中山逝世后,安葬在南京中山陵。他的雕像面含期盼,凝视远方:“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教师: 1925 年7 月,以汪精卫为主席的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并以黄埔军校学生为骨干,成立了国民革命军,不少共产党员在军中担任了党代表。

二、北伐战争

课件展示北伐战争形势图《在北伐中负责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叶挺、曹渊等图片

教师: 1926年7月,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开始了,国民革命进入高潮。 课件展示学习任务: 1.为什么要进行北伐战争? 2.北伐战争开始的时间与北伐的主要对象。 3北伐战争的主要进军方向。

在地图上指出北伐的主要战场及汀泗桥,贺胜桥的地理位置。 学生自学完毕后,在小组内部交流,并选代表上台指图讲解,

(一)“打倒列强除军阀”

1.目的:推翻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全国统一。2.开始时间:1926.7 3.主要对象及其实力 两湖:20万的吴佩孚 江浙:20万的孙传芳 东北:30万的张作霖

4.战略方针:国民革命军10万人从广州国民政府所在地出发,兵分三路由南向北挺近。其中两湖地区是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

(二)叶挺率独立团战功赫赫,铸“铁军”

教师:率军勇夺汀泗桥和贺胜桥的,正是被称为“北 伐 名 将 ”的叶挺,他是共产党员、第四军独立团团长。(课件展示叶挺照片)

课件展示汀泗桥和贺胜桥战役形势图。 材料:“团长,天已露晓,登城无望,职营伤亡

将尽,现仅有10余人,但革命军人有进无退,如何处理,请指示。”——曹渊 教师: 这是攻打武昌城时,见战友壮烈牺牲,曹渊在膝上写给团长叶挺的紧急报告。可就在他刚写完渊字,一块弹片击中他的头部,壮烈牺牲,渊字最后一竖横拖了三四寸长。共产党员曹渊和战友们在攻打武昌城的战斗中,用鲜血铸就了“铁军”荣誉。

(课件展示《叶挺独立团武昌阵亡官兵烈士墓碑》)

教师过渡:英勇的北伐将士所向披靡,不到半年时间,北伐军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势力,饮马长江,声震全国。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三)工农齐参与,形式多样有威力

插放《工农兵联合歌》,展示《农民支援北伐战争》图片 教师:工人和农民在这次北伐中的表现如何? 请阅读教材第69页第三段大字和第71页“学习测评”,学生阅读后回答。 (提示学生在教材中勾画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时间、领导者。

教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和湖南农民都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北伐军和工农大众成为那个时代的雄健国民,他们在饱经罹难和沧桑的中国发出了最强音,共同书写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北伐初始,反动军阀的兵力数倍于国民革命军,但北伐战争半年迅速席卷全国,所向披靡。那么,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可从战争的正义性、革命力量、工农运动,军事方针等角度思考)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回答。

教师补充:

1.北伐战争是讨伐帝国主义支持的反动军阀的正义革命战争。2.国共两党合作,各革命阶级力量空前壮大。 3.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运动的有力支援。 5.北伐军事方针的正确性。 6.苏联、共产国际的支持与帮助。

教师过渡:然而,正当北伐军胜利进军时,统一战线却破裂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呢?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视频介绍“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引导学生在教材中勾划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和宁汉合流的时间。) 教师提问: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背景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 北伐战争不断胜利,蒋介石、汪精卫却背叛革命,背叛“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公然向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举起屠刀。这场反革命政变充分体现南京国民政府反共反人民的立场、说明它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历时三年的国民革命最终以蒋、汪的叛变而告终。

课件展示夏明翰、向警予的图片(指导学生朗读夏明翰的《就义诗》.理解共产党人追求革命理想、信念坚定、不怕牺牲的精神).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史海拾贝”,了解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李大钊的史实。 教师:从1927年4 月到1928年秋,反革命阴霾笼罩中华大地,血腥的屠杀使革命遭受了巨大损失和挫折,坚定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血泊中站起,再次面对新的选择与挑战。遥看珠江弯弯浪推浪,千迂百回向远方,坎坷路漫漫,何惧雨雪风霜! 反思这场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而失败中是否有成功之处? (学生讨论) 学生交流展示。

教师: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蒋、江叛变革命,反革命势力强大。成功之处在于消灭了反动军阀吴、孙的主力打击了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同时,调动了工农群众参与革命的积极性、中国共产党也展示了年轻而富有生机的活力。大千世界,万物可朽,唯有精神永世长存。激情澎湃的国民革命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精神财富? 示例: 孙中山(天下为公,提出三大政策) 叶挺(率领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 曹渊(攻打武昌城时壮烈牺牲) 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李大钊(不可为锦衣玉食去做无耻的帮凶和奴才) 教师: 他们闪耀着怎样的光彩?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 以救国救民为已任、追求真理,坚定的信念,不怕牺牲、无畏挫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而他们是彼时四万万同胞的典范。正是这样的精神,领着我们中华民族冲向前去! 课堂小结: 教师: 每当中华民族遭逢艰难的国运时,总是有雄健的国民涌现。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人心系祖国,追求真理、不怕牺牲、无畏挫折的国民革命精神,如木棉花永远凝聚1924-1927年的广州记忆里,也镌刻在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丰碑上,他们是中华国民雄健的灵魂。在风暴雨中木棉花落地不腐,红艳如初,中国共产党人义无反顾地挑起反帝反封建的民族大任,带领中国人民以浩浩荡荡的气势高歌民族生命的进程!

三、课堂小结

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跌宕起伏,虽写下了辉煌壮烈的篇章,却终因国民党右派的叛变没有完成统一全国的任务。而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国共的破裂也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中共吸取教训,拿起武器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十年内战的枪声最终浩然打响。

课后小结:

本课从历史文化精神传承角度出发,运用人物画像方式,既画黄埔军校学生军,上海工人、湖南农民群体像,也画孙中山周恩来、叶挺、曹渊、李大钊、夏明翰等革命者的画像,让学生感知雄健国民是中华民族遭到困难时永不妥协的精神支柱,他们的家国情怀传承极具时代意义。

同时本课教学设计遵循新课程理念,选取李大钊的文章《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为明线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重温经典,思悟中华民族精神之雄壮。同时设计了多种学习活动,有阅读教材、分析表格、观察地图、解读材料、做小卡片,绘制曲线示意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能力,力图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第17篇:北伐战争教案

节二:讲授新课

国共合作之后,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官学校。

1.黄埔军校的建立

展示幻灯片(或自制投影仪图片):黄埔军校;军校校门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和课本知识及以往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这副对联体现的办学宗旨(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后,让每组找一个代表以记者的身份报道军校建立的情况。

教师总结:孙中山认识到在过去自己进行不懈革命的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立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对联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下面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根据课本知识和这副对联及刚才的讨论,以一名记者的身份报道它建立的情况。(课前预习准备) 2.北伐胜利进军

提出问题:当年国民革命军就是唱着这首歌开赴北伐前线的,那么,你知道歌词中的军阀主要指哪些人吗?国民革命军为什么要打倒他们呢?北伐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其主要战场在哪里?哪一位同学有勇气来前面利用这幅图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

让学生阅读“北伐军胜利进军”这部分内容,并结合所给的资料和自己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回答问题。让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到台前自己做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 教师提问: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呢?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资料和本课知识,分组讨论,看哪一组分析得最全面。

展示幻灯片图片及北伐战争期间工、农运动发展的有关资料。点评学生的分析。

教师总结: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够胜利进军是因为:

(1)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

(2)作战方针正确;

(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5)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18篇:北伐战争教案

第12课

《北伐战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黄埔军校创建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

2.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及重要战役。

3.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 通过观看北伐战争的视频,培养学生从影视材料中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通过《北伐战争形式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方法。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二.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二)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用“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旋律唱国民革命歌

师:当年北伐将士就是唱着这首歌开赴北伐前线的,那么,你知道歌词中的军阀主要指哪些人吗?国民革命军为什么要打倒他们呢?北伐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其主要战场在哪里?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80多年前的中国大地,一起回忆那段轰轰烈烈的历史首先进入第一环节

史海寻踪----与历史面对面

师:要学习北伐战争,就不得不提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请同学们阅读第一段,了解这次大会的概况。

生: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师:这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党一大拉开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序幕,国民革命的车轮在国共的领导下开始运转。国民革命运动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它的进行需要以武装力量为基础,而黄埔军校就是要为国民大革命培养军事干部。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师:我们看看黄埔军校门上的一幅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从这幅对联中可以看出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是什么? 生:就是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师:大家看课本第50页最后一段小字部分,从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发言可以看出创办黄埔军校是为了建立国民革命军,那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 生:略。

师:在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孙中山认识利用军阀军队进行革命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革命才能成功。因此,他在在广州黄埔创办了这所军校。 师:黄埔军校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师: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黄埔军校迅速发展壮大,培养了大批的政治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人才有了,军队有了,再加上武器、粮食等方面的准备,北伐战争的枪声终于打响了。这场战争将国民革命推向高潮。

(二)光荣北伐武昌城下、

同学们结合问题课本的内容来看一段关于北伐战争的视频,

师:录像看完了大家想一想,北伐战争的目的、时间、主要对象、主要战场、主要战役 生:略。

师:为什么把这三派军阀当作革命的对象? 师:从刚才的视频信息我们可以知道双方的力量对比怎么样? 生:敌强我弱。

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北伐军采取了什么作战方针?

生:当时军阀之间矛盾重重,北伐军利用他们这一弱点,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师生双边活动。略

师:汀泗桥是粤汉路上的军事要隘,三面环水,一面高山矗立,易守难攻。8月27日,独立团在当地农民的带领下,穿过高山抄小路绕到敌人背后,出其不意地发起猛冲,突破了敌人的阵地。北伐军其他部队一起猛攻,敌人仓皇溃退。北伐军占领了汀泗桥。接着,独立团发扬猛打猛冲猛追的精神,很快占领咸宁城,并在其他部队配合下,于8月30日攻占了鄂南另一战略要地贺胜桥,打开了通往武汉的大门。在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独立团一营的官兵在接受攻打武昌的任务时,抱着视死如归的精神,纷纷留下遗书遗物,为国家为人民奋勇杀敌。正是这种出色的表现,为他们所在的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叶挺被公认为当时的北伐名将。

我们知道北伐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从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声势震动了全国。那么,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呢?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资料和本课知识,分组讨论,看哪一组分析得最全面。

生:略

师: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够胜利进军是因为:(1)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2)作战方针正确;(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5)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北伐战争期间,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重要原因之一,哪一位同学能列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你们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否仍在发扬?请你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师:此时,北伐军本应继续北上,消灭张作霖军阀,可是同学们是否注意到这时北伐军并没有乘胜追击。你知道这时情况发生什么变化吗?(学生: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生: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 师:蒋介石为什么突然叛变革命呢?

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推向了高潮,那么,国民革命的最终结果如何呢? 思考: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 ,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 师:在国民革命失败的同时,蒋介石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请同学们自学本目内容,回答。你认为南京国民政府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府? 师小结:本节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

过渡:学史使人明智,学史的目的在于借鉴,进入第二环节

二、学史明智----让历史告诉我们

总结:北伐战争的历史昭示我们:国共两党真诚合作时,对于国家、民族和革命事业具有很大的好处;两党的合作被破坏时,对于国家、民族和革命事业都会产生负面作用。

教师小结:国共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进行,实现了北伐的胜利进军。抗战时期,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今天,伴随着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对大陆的访问,我们期待着明天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实现!期待着两岸统一的早日实现!期待着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早日实现!

第19篇:北伐战争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教案

导入:

教师:今天,我们要讲的是第11课,《北伐战争》,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的主人翁大家也都认识,有没有同学愿意帮老师来念一下?

学生:(念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教师:同故事中一样,我想在座的各位同学读书的目标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可能有人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有人认为“书中自有颜如玉”,当然,我想也有人读书就是为了父母。那么请问各位同学,你们进入抚松二中的时候,老师有没有问你,读书是为了什么?你是因为回答了学校和老师认为正确的答案才得以进入二中读书的么?如果万一你没有答好这个问题,学校能不能不要你呀?

学生:不能 教师:我想在现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情况下因该不可能发生学校因为学生没有回答好“为什么而读书”这种问题而不能上学的情况,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学校不能任由自己的愿望随意挑选学生。那么,中国有没有这样一所学校,它对学生学习的目的作了明确的规定?

学生:有

教师:那么,是哪所学校呢? 学生: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的建立

教师:对,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出,黄埔军校的校门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生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也就是说黄埔军校选的学生不是体格健壮,武艺超群的,而是选择将生死置之度外,视金钱如粪土,功名如浮云的革命者。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已任的新一代军人。

教师:孙中山在一系列的革命经验后,深感国民党内部太过复杂,决定改组国民党,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召开了国民党一大(国民党一大的图片),在大会上作了哪些决定呀?

学生:通过了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教师:对,就这样,国民党与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并且在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国民党建立了黄埔军校。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用一分钟时间,看一下课文正文的第一段,回答老师PPT上的这几个问题。

教师:好,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先来看看,黄埔军校是什么时候创办的?嗯,请这位同学来回答!

学生:1924年5月。

教师回答得很准确!那么,有没有同学找到了黄埔军校创办的地点呢? 学生:广州黄埔。 创办者是谁?

学生: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

八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北伐战争》

教师,那么书上提到学校都有哪些负责人呢?

学生: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教师:(展示PPT第11页)好,我们来看一下蒋介石的照片,蒋介石(1887-1975年),原名瑞元,又名中正,字介石,这张照片上的老蒋真是一身正气呀!

教师:(展示PPT第12页)我们再来看一下周恩来的照片!周恩来(1898-1976年)字翔宇,笔名恩来。生于江苏淮安。

教师: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一下军校的作用。

学生: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教师:这是黄埔军校内的景观,这是黄埔军校的校徽,校徽上写有哪几个字呀?

学生:亲爱精诚

教师:对,亲爱精诚,这也是黄埔军校的校训,我们再来看一下,这是黄埔军校在1924年定的校歌,一起念一下。

学生:(念校歌)

教师:这个呢,是黄埔军校1926年定的校歌,一直沿用至今。我们花几分钟来欣赏一下。(放一遍校歌)

思考题:

教师:我们看了那么多关于黄埔军校的信息,那么有没有同学能告诉老师,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的原因是什么呢?同学们也可以先看一下书上50页最后的小字部分,再回答我的这个问题。

学生:孙中山希望通过黄埔军校的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教师,正如毛泽东总结的一样,枪杆子里出政权,其实孙中山也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他认识到自己进行的不懈的革命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各派军阀,始终没有自己的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办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过渡到北伐战争:

学生:(读完全文)

教师:请再重复一下最后一句!

学生:成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

教师:好,谢谢,请坐。孙中山这里所说的“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呢?孙中山不是领导过一场革命了么?,有没有同学还记得,他领导的是什么革命中 呀?

学生:辛亥革命

教师:是呀,这场革命不是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呀,是什么成果呢? 学生:建立了国民政府„„

教师,对呀,有这么伟大的成果,那么这场革命是不是成功了呀? 学生:没有

教师:为什么说,这场革命没有成功呢? 学生: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了

教师:也就是说,孙中山的辛亥革命没有成功,目标没有达到,所以孙中山想发动一次比辛亥革命群众基础更广泛,参加人数更多,成果更加显著,而且能

八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北伐战争》

够成功的革命,一次国民革命运动,对吧?

学生:对

教师:那么,这时候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已经死去,袁世凯手下的军阀四分五裂,分成好几个派别,有直系呀,皖系呀,还有奉系呀,后来又出现张作霖为首的一个土匪出身的军阀,他们之间相互抢夺地盘和政权。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你说,这时候孙中山如果要进行革命,他会先从哪里着手呀?

学生:消灭军阀!

教师:对,和同学们一样,孙中山的想法也是这样,他决定北上,消灭军阀!

北伐胜利进军

教师:这张图片上的是“国民革命军誓师大会”图片上的这个发表讲话的人,正是蒋介石,

教师:在众多的革命将土面前,蒋介石昂首挺胸,慷慨激昂地,我们看看蒋介石在当时,对将士们说了些什么

教师:好,那么之后北伐正式开始,这是广州人民欢送革命军的场景(展示PPT第16页)

教师:首先,同学们再花几分时间阅读一下课本第51页的所有内容,然后再回答老师PPT上的问题。(展示PPT第17页)

教师:北伐开始的时间是? 学生:1926年7月。 教师:目的是?

学生:推翻北洋军阀的领导,统一全中国

教师:那么北伐军主要讨伐的是哪几位军阀呢? 学生: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1、战前力量对比

教师:嗯,很好,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既然北伐的三个对象确定下来了,那么我们先来看看,三个军阀与我们的革命军的力量对比和所在的位置吧。(展示PPT第19页)首先是吴佩孚,这是他的图像,嗯,吴佩孚所占领的地方主要是湖北、河南的全部,湖南和直隶的一部分,他的兵力约有二十万,很厉害哦,接着是孙传芳了,这是他的图像,他所在的地区是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兵力同样约有二十万。最后是军阀张作霖,他所在地区是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察哈尔及山东全部,直隶的一部分,兵力最多,约有三十五万人。嗯,看完了军阀的军事力量,我们再来看一看,我们革命军所在地区及革命军的总人数吧,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革命军所在是广东、广西的全部和湖南的一部分地区,而兵力也只有十万人而矣,和军阀们比起来,军队力量,可以算是很弱的了。

教师:那么在这样一个以弱攻强的战斗中,我们的广东革命政府能否取得胜利呢?下面我们请一个小组同学为我们朗读一下战斗的过程,

2、战争过程

(1)、吴佩孚:

学生:(从北伐军10万人出师北伐读到布置重兵把守)

八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北伐战争》

教师:(在学生读课文时,同步演示PPT第20页内容)好,这位同学请先坐下,我们看一下,战争打到这里,我们的革命军遇到了严重的问题,而对易守难攻且有重兵把守的汀泗桥与贺胜桥,我们该怎么办呢?这个艰巨的任务,最后交由叶挺带领的独立团来完成,我们看看,他们能否圆满完成。下面请一个小组的一个组员念旁白部分,三个男生分别扮演班长,营长曹渊和书记周廷恩。

学生:(读51页小字体部分) 教师:,在独立团战士这样巨大的牺牲下,我们有没有把汀泗桥与贺胜桥拿下呢?请同学把课文继续往下念。

学生:(一直念到吴佩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 (2)、孙传芳:

教师:好,正当两湖战斗紧张之际,孙传芳把军队集中到了到了江西,准备同北伐军一决死战,北伐军主力在两湖打垮吴佩孚之后,转兵江西,会攻南昌,江西战斗两个多月,攻克九江、南昌,消灭了孙传芳的力量,接着北伐军乘胜沿长江东下,直捣南京,另一路北伐军也从福建进入浙江、上海,我们看,是不是孙传芳所在的全部地区也被北伐军所占领了呀,那么在这个时候,广州国民正府也自然地从广州,迁到了武汉。

3、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师:那么接下来我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北伐军以区区十万人之众,以弱胜强,战胜了兵力数倍已的敌人,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教师:我们从战争过程可以看出,北伐军的作战是有谋和略的,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伐分三路而行,西路为北伐主力,担任正面主攻,进攻两湖地区,予头直指吴佩孚的巢穴,中路直插江西,任务是保障主攻方向的侧面安全,并准备攻入孙传芳的部队,东路挺进敌人兵力空虚的福建、浙江。这说明他们的作战方针怎么样呀?

学生: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

教师:我们从叶挺独立团的事迹中可不可以找到原因呢? 学生:广大北伐军官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教师:很好,还有一个原因,书上没有提到,老师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前面提到,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那么在北伐战争开始之后,在共党产的发动下,各地工农群众密切地配合着北伐战争,所以,北伐的胜利也离不开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全力支援。

4、国共分裂:

教师:同学们看哦,在形势之片大好的情况下,在打败了两个军阀的时候,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呀,是不是该乘胜追击呢?

学生:是

教师:可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候,发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情,使得国共合作失败,我们看看,是什么事情呀?

学生:蒋介石、汪精卫叛变了革命。 教师:(展示蒋介石、汪精卫图片),对,蒋介石与汪精卫害怕共产党通过国民革命运动,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威胁到他们的地位,于是就在这个时候,蒋介石和汪精卫背叛了革命。他们发动了两次反革命政变,分别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八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北伐战争》

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教师:蒋介石密谋反共、分共。但是这时的共产党内部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主要领导成员却一再的妥协退让,使得他们有机可乘,大批共产党员遭到屠杀。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国共第一次合作也失败了。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陈独秀吧?他在新文化运动中,做了什么事情呀? 学生:创办《新青年》 教师:《新青年杂志》,也就是后来的《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陈独秀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教师: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节中,我们是不是也接触过陈独秀呀? 学生:一大先举其为中央局书记。

教师:对,陈独秀一直是党内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可是在大革命后期,他的右倾思想发展成为右倾机会主义,放弃对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最终导致了中共合作的破裂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教师:(展示革命人士被害的图片) 我们看,图上分别是街头被捕的革命群从和革命群众被害的图片,还有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关押和被屠杀的惨景。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不组读者讨论一下。 学生:第一,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支持下叛变革命,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第二,中共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三、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教师: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我们看一下,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地点、人物、性质等主要内容。

学生(学生回答)

教师:是呀,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是一个反动的政府。那么到当时为止,中国出现了三个政府,分别是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还未完全消灭的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在张作霖去逝后,其子张学良没有听从日本人的建议,继续进行军阀统治,独立东北,而是将自己的势力归顺到南京国民政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东北易帜”,而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也最终达成了协议,最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了全国。(展示PPT第31页)

创建国民军后的中共与国民党形成的统一战线开始了北伐战争,北伐打垮了哪两个军阀呀?

学生:吴佩孚和孙传芳

教师:嗯,然后我们分析了北伐顺利进行的原因及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最后我们还了解了国民政府的成立。

教师:至此,中国最终在这一时期被反动的,代表大地方、大资产阶级得益的南京国民政府所统治,真是非常的让人不甘心,不过没有关系,所谓希望就在前方,下节课将是带来我们希望的一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20篇:北伐战争说课稿

初中历史说课稿:《北伐战争》说课搞

核心提示:【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基本技能。

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辨析说明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复习总结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解决办法: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利用歌曲、对联、小组活动、自学、小组竞赛、小组讨论、动手动脑、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资源】

①多媒体设备(或投影仪)。②图片:孙中山的头像;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屠杀革命志士;黄埔陆军军官学校。③自制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黄埔军校校门对联;《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关于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讨论题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一个判断说明题;吴、孙、张三派军阀实力表;关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及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和北伐战争期间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革命的四段材料;北伐战争期间工、农运动发展的相关材料;自制知识网络图。④磁带:《国民革命军军歌》(也可制成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

【学生活动设计】

根据所学知识复习总结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自学国民党一大的有关内容;预习关于黄埔军校的建立的内容,每组写一个有关报道;课前分组搜集北伐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和共产党员英勇斗争的事迹和国民党右派及帝国主义破坏国民革命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与方法】 1.导入新课。 提示或建议:展示图片:孙中山的头像,然后请各小组根据课前复习总结抢答: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

教师总结: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导入新课(展示标题或板标题)。 2.教授新课。 国共合作之后,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官学校。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提示或建议:展示幻灯片(或自制投影仪图片):黄埔军校;军校校门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和课本知识及以往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这副对联体现的办学宗旨(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后,让每组找一个代表以记者的身份报道军校建立的情况。

孙中山认识到在过去自己进行不懈革命的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立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对联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在当时,黄埔军校的建立是我国的一件重大事情,下面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根据课本知识和这副对联及刚才的讨论,以一名记者的身份报道它建立的情况。(课前预习准备)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位于广州黄埔岛上,是由原广东陆军学校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校舍组成。1924年5月5日,第一期学生开始入学,6月6日正式开学。军校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2月改称为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在黄埔,故称为“黄埔军校”。这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学校。它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孙中山以军校的学生为根本成立了国民革命军,军校的学生大多成为国民革命军的各级领导干部,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1926年,他们在广东革命政府的领导下,高唱着《国民革命军军歌》开始了北伐战争。

二、北伐胜利进军

提示或建议: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北伐军胜利进军”这部分内容,并结合所给的资料和自己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回答问题。让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到台前自己做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对表现好的、积极参与的同学要给予表扬。 当年国民革命军就是唱着这首歌开赴北伐前线的,那么,你知道歌词中的军阀主要指哪些人吗?国民革命军为什么要打倒他们呢?北伐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其主要战场在哪里?哪一位同学有勇气来前面利用这幅图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

通过这个实例表和我们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可以知道吴、孙、张三派军阀拥兵自重,控制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同时他们又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对内镇压、混战,对外卖国投降,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成为国民革命军讨伐的主要对象。

刚才这几位同学的表现非常出色,根据他们的讲述,我们知道北伐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从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声势震动了全国。那么,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呢?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资料和本课知识,分组讨论,看哪一组分析得最全面。 提示或建议:展示: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北伐战争期间工、农运动发展的有关资料。对同学们的分析给予点评,好的给予肯定,其他的要给予鼓励。(教师总结)。

一般分析战争胜利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战争的正义性;(2)军队的作战方针是否正确;(3)各方面配合是否得力,官兵作战情况;(4)是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援、外援等。下面哪一位同学能根据各组分析的情况和这些方法来总结一下?(教师要给予表扬) 提示或建议:展示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教师总结。 这位同学总结得很不错,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够胜利进军是因为:(1)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2)作战方针正确;(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5)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北伐战争期间,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重要原因之一,哪一位同学能列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你们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否仍在发扬?请你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提示或建议:对于学生可能提出的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和事例,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分析,要教给学生看问题要看主流,不要以点概面,以免学生被个别党员的违纪、违法行为蒙蔽,形成错误的思想和看法。

看来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感触很多,由于时间关系,余兴未尽的同学,我们可以在课下继续共同探讨。

提示或建议:展示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推向了高潮,那么,国民革命的最终结果如何呢?针对这一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请同学们判断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小女孩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北伐战争虽然取得了巨大胜利,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但是随着国民党右派蒋介石、王精卫等叛变革命,中国又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新军阀对内镇压,对外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因此,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了。

那么,国民革命为什么会导致失败呢?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四则材料分组讨论,分析其原因。看哪一组表现最棒。

提示或建议:展示: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北伐战争期间,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和帝国主义破坏革命的四则材料。学生回答后再由教师总结。展示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通过分析以上四则材料我们可以得出,国民革命之所以会导致失败是因为: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极力破坏中国革命,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国民党右派不断制造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严重削弱了革命力量;再加上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导致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组织有效的反抗。

在国民革命失败的同时,蒋介石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这一政府的具体情况如何呢?它的性质是什么呢?这一政府建立后,中国出现了哪三个对抗的政权?请同学们阅读这一部分内容后抢答,看谁反应最快。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提示或建议:展示:幻灯片(或看课本第53页图片):《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两幅图片。学生回答后再由教师总结。

1927年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它成立后,使旧中国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即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张作霖的北洋军阀政府。后来武汉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合并后的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北伐,少帅张学良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归顺了南京国民政府,使三个政权对立的局面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卖国投降,直到1949年才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推翻,结束了它在中国大陆22年的反动统治。

3.课堂小结

歌谣是浓缩知识点的有趣的方法之一,请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灵活运用。下面是我用歌谣的形式对本课知识的小结,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孙中山开一大,国共合作成一家。苏联、中共帮助下,黄埔军校建立啦。

两党携手齐北伐,反帝反封保国家。齐北伐,打军阀,吴、张、孙基本被打跨。 蒋、汪背信闹分家,另起炉灶独当家。对内镇压,又屠杀,内外勾结力量大。 中共年幼大权撒,国民革命失败啦。

4.探究园地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和今天所学的知识,课下分组讨论,探究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和北伐战争的异同。知识网络(见下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