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19 07:45:15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北师大版_五年级__平行四边形面积__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 教学设计

太和县清浅小学

刘畅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规律。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展示平面图形让生回答 2.口算出下面各长方形的面积。

(1)长8厘米,宽6厘米。 (2)长6米,宽3米。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3.出示方格纸上画的平行四边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什么叫平行四边形?指出它的底和高。

4.揭题:我们已经学会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1)请大家打开书自学

(2)指名到投影上数。边数边讲解:我先数„„,它是„„平方厘米;再数„„,它是„„平方厘米;两部分合起来是„„平方厘米。

(3)投影出示长方形。提问:数一数,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怎样计算它的面积。 (4)观察比较两个图形的关系,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分别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2.通过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1)自由剪、拼,进一步感知。

①每个平行四边形只准剪一下,试一试被剪下的两部分能拼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学生自己剪、拼。

②互相讨论。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通过操作讨论得出:只有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才能拼成一个我们会计算的图形——长方形。这种剪法最简便。 (2)揭示转化规律

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在转化的过程中,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做呢?(教师边演示边讲述)

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出示剪刀,闪动被剪掉的部分)。

②左手按住右手的梯形,右手抽拉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直到两斜边重合为止。这样就得到一个长方形。

③学生根据刚才的演示模仿操作,体会平移的过程。 3.归纳总结公式 (1)比较变化前的两个图形,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互相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根据讨论结果完成填空。

引导学生明确:你发现了什么?互相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①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后,面积没有改变。即长方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同时板书) ②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同时板书) (2)根据这些关系,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怎样推导出来?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 ),它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原平行四边形的( )相等。这个长方形的( )与原平行四边形的( )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4.教学字母公式

(1)介绍每个字母所表示的意义及读法。板书S=a×h (2)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或“S=ah”。(同时板书) (3)提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三、巩固应用

1.课件展示题目:如图,公园准备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空地上铺上草坪。①读题,理解题意。

②学生试做,指名板演。提醒学生注意得数保留整数。 ③订正。提问:根据什么这样列式? 订正时提问:计算时注意哪些问题? 2.判断,并说明理由。

(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 (2)平行四边形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 3.你能求出下列图形的面积吗?如果能,请计算出面积。 (单位:厘米)(注:课件展示图形)

①让生独立完成;

②抽生回答,并引导生用不同的方法;

③师生共同小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必须是平行四边的底去乘对应的高。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五、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 长

× 宽

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 ×

用公式表示:S=ah

推荐第2篇: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折纸教学设计

折 纸——不同分母分数相加减

潜江市王场镇中心小学

教学内容:折纸(书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掌握不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推理和概括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中培养积极参与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教、学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

2、学具:每人准备正方形纸片、彩色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给下面每组分数通分。1/3和4/9

3/4和5/6

2、回顾,计算下面各题,并想一想你是怎样想的? 1/5+2/5=

3/7+2/7=

1/9+5/9= 4/7-1/7=

11/15-11/15=

7/12-5/12=

二、揭示课题

1、出示例题:小华要用一张正方形纸的1/2折小船,用它的1/4来折小鸟,那么小华一共用了这张正方形纸的几分之几呢?

2、请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然后在折的一部分涂上颜色,并说一说涂颜色的部分是正方形纸片的几分之几?

3、请学生介绍自己的折纸与涂色的情况。

4、现在要计算两张纸的涂色部分合起来是多少,怎样列算式?

5、请你估计一下,两次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想一想,这个算式要怎样计算。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不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板书)

三、自主探索。

1、认真看书自学P66页,然后在练习本上完成P66的试一试。

2、同桌互相讨论、交流“如何计算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

3、交流汇报。

(1)“1/2与1/4在图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因为它们所代表的每一份都不同,只有当每份都相同时,才可以直接相加。”

(2)“每份不同也就是说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所以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才可以直接相加。”

(3)“所以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应该先通分,把它们变成同分母的分数,然后再相加减。”

(4)“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归纳总结方法:

1、指名板演,试一试,并根据计算发现什么?

2、归纳计算方法:

不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五、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看图填一填。

2、数学小医生。

3/4+1/6=4/10=2/5 4/9-2/5=2/4=1/2

六、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你认为进行分母不同的分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七、作业:课本 P67第

3、

4、5题

推荐第3篇:北师大版 五年级平行四边形面积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五年级平行四边形面积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规律。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

一、激发

1.提问:怎样计算长方形面积?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2.口算出下面各长方形的面积。 (1)长1.2厘米,宽3厘米。 (2)长0.5米,宽0.4米。

3.出示方格纸上画的平行四边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什么叫平行四边形?指出它的底和高。

4.揭题:我们已经学会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二、尝试

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1)请大家打开书自学

(2)指名到投影上数。边数边讲解:我先数„„,它是„„平方厘米;再数„„,它是„„平方厘米;两部分合起来是„„平方厘米。 (3)投影出示长方形。提问:数一数,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怎样计算它的面积。

(4)观察比较两个图形的关系,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分别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2.通过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1)自由剪、拼,进一步感知。

①每个平行四边形只准剪一下,试一试被剪下的两部分能拼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学生自己剪、拼。 ②互相讨论。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通过操作讨论得出:只有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才能拼成一个我们会计算的图形——长方形。这种剪法最简便。 (2)揭示转化规律 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在转化的过程中,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做呢?(教师边演示边讲述) 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出示剪刀,闪动被剪掉的部分)。

②左手按住右手的梯形,右手抽拉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直到两斜边重合为止。这样就得到一个长方形。 ③学生根据刚才的演示模仿操作,体会平移的过程。 3.归纳总结公式

(1)比较变化前的两个图形,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互相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根据讨论结果完成填空。

引导学生明确:你发现了什么?互相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①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后,面积没有改变。即长方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同时板书) ②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同时板书) (2)根据这些关系,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怎样推导出来?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4.教学字母公式

(1)介绍每个字母所表示的意义及读法。板书S=a×h (2)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或“S=ah”。(同时板书) (3)提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三、应用

1.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如下图),它的面积是多少? (得数保留整数) 3.5厘米

4.8厘米

①读题,理解题意。

②学生试做,指名板演。提醒学生注意得数保留整数。 ③订正。提问:根据什么这样列式? 订正时提问:计算时注意哪些问题? 3.填空

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 ),它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原平行四边形的( )相等。这个长方形的( )与原平行四边形的( )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 4.判断,并说明理由。

(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 (2)平行四边形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 5.你能求出下列图形的面积吗?如果能,请计算出面积。 (单位:厘米) 16 20 15 20

四、体验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五、作业

推荐第4篇:北师大版五年级(上)作文教学设计

习作1习作要求:

1:注意选好题目。

2:介绍马的作品,要做到:交代来历,具体描述,动静结合,说明意义,融进感情。 3:在写民间传说,有关马的成语故事,马的联想,马的想象的习作使,我们要注意必须用心去写具体。这样读起来才能有如临其境,如睹其景的真实感。

4:认真阅读同学的习作,看看同学的习作中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地方有哪些独到之处。并把你的评语写下来。习作目的:

1:引导学生对某一事物进行观察的能力,并对所观察到的进行综合整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的习惯。习作课时: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 教学内容:试打初稿

一、出示习作题目,给学生选择的空间。

2 首先想一想这三方面内容你最喜欢哪一个。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内容,再表达出你的喜爱之情,习作就一定能写好。

二、要写好有关马的作文,你认为需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归纳总结)

1、习作开头要用

一、两句话介绍马的作品的来历,自然地引出下文。

2、通过颜色形状把作品表现的马的外形准确勾勒出来,写出给人以鲜明感觉的特点。多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展开合理的想象,赋予情感。

3、先写静态的外形特点,再写它的动态。

4、在结尾处说明一下马的作品的作用,会突出这件物品的特点。

5、字里行间要流露出作者对所描述的马的作品的喜欢,珍惜之情。

6、要注意必须用心去写具体,这样读起来才能有如临其境,如睹其景的真实感。

三、认真听教师范读范文。

四、你打算如何来写这篇作文?

五、小组交流,共同完成写作提纲。

六、相互交流协作提纲,取长补短,完善提纲。

七、完成习作,教师巡视。第二课时(2) 教学内容:检查初稿,完成誊写。 教学过程:

一、教师检查初稿,指出存在问题。

1、错别字太多,而且书写不认真。

2、文章写的乱七八糟,不知所云。

3、观察没有按一定的顺序进行。

4、习作要求体现不到位。

二、教师再读范文,学生按此对照不足。

1、学生认真聆听,细心记忆。

2、对照范文,找出不足,并进行修改。

三、强调写法要求: 通过颜色形状把作品表现的马的外形准确勾勒出来,写出给人以鲜明感觉的特点。多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展开合理的想象,赋予情感。

四、学生再次修改初稿,教师巡回指导。

五、学生誊写习作。

推荐第5篇:北师大五年级上《找因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五年级上《找因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二、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思考“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写出乘法算式,再与其他同学交流。学生在思考有“哪几种拼法”时,学生一般会用乘法进行思考:几乘几等于12,然后再一对一对地找出1与

12、2与

6、3与4等12的因数。这一安排是借助“拼小正方形”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排列特点,理解抽象地找因数的方法。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学校的教学条件差,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孩子们从小就喜欢用纸片、小棒做拼图游戏,所以这节课以拼图活动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拼图中探索找因数的方法,学生都会很感兴趣的,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这也是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学生从二年级就开始接触乘法,对“因数”这个名词已有初步的认识。这节课结合拼长方形列算式、找因数,学生很容易接受。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四、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请你拿出准备好的12个小正方形拼一拼,看谁拼出的长方形种类多。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一:合作探究。

(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长方形, 教师巡视)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拼了几种长方形?

(学生一边汇报,一边将所拼的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生1:3种。

生2:4种。

生3:6种。

师:你是怎样拼的,说说好吗?

生1:横着摆了12个小正方形。

生2:横着摆6个,摆了2排。

生3:横着摆4个,摆了3排。

生4:我还多摆了一种,横着摆三个,摆了4排。

生5:竖着摆12个。

生6:横着摆2个,竖着摆6个。

师:你能把这些摆法用算式写出来吗?

生:1×12=12 2×6=12 12×1=12 6×2=12 3×4=12 4×3=12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道算式的因数一样?

生1:3×4=12 和 4×3=12的因数一样。

生2:1×12=12和12×1=12的因数一样。

生3:2×6=12 和6×2=12的因数一样。

师:那么,这6个算式最少能用几种算式表示出来?

生:3种。

师:算式一样的可选择其中的一种说出来。

生:1×12=12 2×6=12 3×4=12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12的因数有哪些呢?

生1:有

1、12、

2、

6、

3、4。

师:12共有几个因数?

生:6个。

师:谁能按顺序说出来?

生:

1、

2、

3、

4、

6、12。

师:拼长方形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

生1:拼的方法就是找因数的方法。

生2:先摆1个,横着摆12个,因数就是1和12 。

生3:先摆4个,摆3排,因数就是3和4。

生4:,先摆6个,摆2排,因数就是2和6。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通过拼长方形的方法,我们知道了寻找因数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道算式的因数一样? 12的因数有哪些呢? 请学生按顺序说出来。(

1、

2、

3、

4、

6、12。) (设计意图:学生观察算式,发现找因数的方法和写乘法算式有一定的关系,体会了“想乘法算式”找因数的方法,为下面的思考找因数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思考问题:

(1)怎么样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2)有什么方法可以将全部因数找齐,一个都不漏?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是:从小到大找;一对一对找

找出9的全部因数

(1)试一试,看谁能挑战成功。(学生独立找9的因数) (2)交流找的方法。

板书:9的因数有:

1、

3、9 观察9的全部因数,你有什么发现吗?(9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是9,„„)

试一试:你能找出15的全部因数吗?找完后交流,说一说15最大的因数是多少,最小的呢?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找因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有序思考”的方法,进行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小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的找。这样有顺序的给一个倍数找因数,好处就是不重复、不漏找。 活动二:勇于尝试

师:同学们用刚才学的方法,能否分别找出9和15的因数呢?

(学生一边拼长方形,一边找9与15的因数)

师:9的因数有哪些?

生1:9的因数有

1、

3、9。

师:15的因数有哪些?

生2:15的因数有

1、

3、

5、15。

师:9和15的因数中哪几个因数是相同的?

生3:1和3。

活动三:比本领《看谁找得快》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现在看看谁找得快,请同学们做课本第38页的练一练的第2题。

(课件展示2题,让学生说一说,集体评价。)

活动四:画一画,找一找。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拼长方形找因数,现在能不能在小方格中画出长方形找因数呢?请做第38页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让学生在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小方格中画,并把因数找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活动五:应用找因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投影:48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可以排成几行?

师:同学们能不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来解决排队问题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

师:谁能介绍不同的排队情况

生1:每行8人可以排成6行,也可以每行6人排成8行。

生2:每行12人可以排成4行,也可以每行4人排成12行。

生3:每行24人可以排成2行,也可以每行2人排成24行。

生4:每行48人可以排成1行,每行1人排成48行。

生5:还有一种,每行16人可以排成3行,也可以每行3人排成16行。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排法呢?

生:没有了。

师:同学们想一想,一共有几种排法呢?

生:一共10种排法。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排队法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

生1:每种不同排法的数都是48的因数。

生2:每种排队的方法和拼长方形一样,都是利用了找因数的方法。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利用找因数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

(三)应用拓展。

春天到了,同学要去一块长方形的空地上植树,学校一共运来64棵树苗,怎样栽树苗才能合理美观呢?

师:同学们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班内交流:

生1:每行8棵可以栽8行。

生2:不行,如果每棵树的间隔一样,栽出来的是正方形。

生3:每行32棵可以栽2行。

生4:这样,栽得太长了,也不算好看。还是每行16棵栽4行好看。

师:谁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把这一道题总结一下呢?

生:先把64的因数全部找出来,它们分别是1和64,2和32 ,4和16,8和8,然后看看哪两个数拼出来的是长方形,再看看哪两个数拼起来的最合理美观。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棒!鼓掌。

(四)总结与评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生1:我学会了用拼图形的方法找因数。

生2:我学会了用找因数的方法设计图形。

生3:我学会了用找因数的方法设计队形。

生4:我学会了用找因数的方法植树。

生5:我学会了用找因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找因数的方法,并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排队、植树、排桌子、分小组等等。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数学奥秘,就看我们能不能发现,并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多去看一看,想一想,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

板书设计 找因数

1×12=12 3×4=12

2×6=12

12÷1=12

12÷3=4

12÷2=6 方法: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的找 用除法依次一对一对的找 12的因数有:1,2,3,4,6,12

五、教学反思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使我认识到,只要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来构建新知识,那么,教学过程将会变的更精彩而富有活力。

1、提供操作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

在课的导入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事先准备了12个小正方形,学生通过拼长方形、观察长方形长、宽用小正方形个数的特点,逐步引出找因数的方法。学生在学会了找因数的方法后,又让学生参与“勇于尝试”、“比本领:看谁找得快”、“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 的思想。

2.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这节课中,我紧密的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丰富了学生学习的资源。比如:“学生排队”、“学生植树”,在这些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并自主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重复再现,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具体的情境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交流汇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3.拓展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应用实践的机会

在尝试与练习的过程中,我设计了 “勇于尝试”、“比本领”、“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与平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此外,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了学生的差异,尊重了学生的差异,还注意到了对学生的激励性的评价,实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推荐第6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约分》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约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2、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理解约分的意义;再激活已学的知识探讨约分的方法,进而理解最简分数的形成,通过交流比较,形成自己的约分技巧。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约分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约分

教学方法知识迁移法

看图学习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及每生自备三张大小相同的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温故入新

1、复习

(1)分数有什么性质?

(2)什么叫做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3)什么叫互质数?举例

2、导入新课

(1)跟老师折一折

取出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纸,沿长方向3折,用阴影表示出其中的一份。

取出其中两张,再沿宽方向对折,再取出一张写出阴影这时对应的分数。

将对折后的另一张,沿宽方向再对折一次,写出阴影对应的分数。

(2)想一想:上面的折纸,从右往左看,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4/12=2/6=1/3

(3)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所有的结论吗?

让学生议一议老师小结引出课题:约分

二、师生共研

1、约分的意义与方法探究

(1)教学例2。出示主题图

能把这个分数化成与原数相等而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化法,老师板书典型。

(2)小结归纳约分的意义。

怎样做到分数与原分数相等

约分到什么程度才是“分子、分母却比较小”

2、约分格式及策略探究

(1)板书强调格式

(2)引导学生分析左右两边的约分的策略

3、最简分数的意义

通过分析得出:约分的终结就是使分子分母互质。

引出最简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书上勾出概念。

4、梳理

约分

大不不变:要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执行

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分子分母互质

5、试一试

把18/

24、6/

18、10/35化成最简分数。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评正

三、课堂活动——轻松游戏

一个同学任意写出一个分数,另一个同学判断是不是最简分数,并说出理由。

四、全课总结

理解约分的性质,掌握约分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4、

5、6

推荐第7篇:北师大数学五年级《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确定位置

(一)》教学设计

育才小学

许金钻

教学内容:北师大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确定位置》第一课

教材分析: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学习了8个方向与简单的路线, ‚确定位置

(一)‛的知识是认识两个物体之间任意方向以及距离,确定某一物体的具体位置,紧靠单一的方向或距离是不够的,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学生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空间与图形这方面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在第一学段学习了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许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中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能描述简单的线路图。教学重难点:

1、准确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2、能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教学过程:

(大家好,我是来自育才小学的许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五分熟的牛排遇到七分熟的牛排,他们不打招呼呢?因为他们不熟,对,我们互相也不熟,所以需要课前暖暖身,互相熟悉一下。‘出题’,所以大家平时一定要学会观察,学数学是很有趣的,也是需要技巧,现在我们相互有了一定的了解,就开始上今天的课吧)

一、创造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张杰《逆战》MV)

大家都知道这是谁啊?(张杰),是的,这是他的《逆战》的MV,大家觉得张杰在里面演的里面的特种兵帅不帅?(帅),那大家想不想当一回特种兵?(想),好,那我们今天就来当一回特种兵,然后来完成今天的火线任务——确定位置。(板书)

二、任务开始,步步为营 1.新兵训练

大家都没有当过兵把?(没有),所以大家现在都是新兵,要先训练,学习基本技能。首先,我们每个小分队要有自己的代号,我们特种兵是不能叫名字的,一会让敌人偷听到了,他们会偷偷查我们户口。所以今天第一个任务就是,确认代号。因为我们的任务跟方位有关,所以我们就按方位来确定自己的代号。第一排第一小组我们叫(1,1)小分队,第二小组叫(1,2)小分队,第二排第一小组叫(2,1)小分队,以此类推,跟我们以前学的数对很像,现在各小分队的队长确认自己队的代号(叫几组确认他们知道自己的代号)。在部队,回答问题一定要大声,我叫到哪个小分队,队长要大声喊到。然后队员也是,按顺序是1号队员,2号队员以此类推,现在每个人确认自己的代号。接下来我考验一下大家任务一的完成情况,(2,2)小分队3号队员……

任务一大家完成得不错,下面进入任务二,辨别方位。回忆一下大家以前学习的知识,想想这些各是什么方位。

新兵训练结束了,那我们就要进行考核啦!题目就是:帮助小动物回家。在一场洪水过后,动物园的小动物们全部跑了出来,现在要把他们都送回家,首先我们要先确定他们的家在什么位置,这是园长给我们的动物园的地图,我们先来帮助这只小熊猫,小队长带领你们的队员讨论一下如何描述熊猫馆的位置。(提问一个小组,提示用刚才复习的方位),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的什么方向呢(东北方),可是东北方除了熊猫馆还有什么呢(狮虎山),他们都在喷泉广场的东北方,那我们该如何分辨呢?如果我把熊猫馆与喷泉广场连成一条线线,把狮虎山与喷泉广场也连起来,现在你能想到吗?对呀,他们的连线与正北方的夹角不一样,与正东方的夹角也不一样,我们可以用量角器分别量出他们的角度,你看熊猫馆这条线与正北方的夹角是20°,我们就说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北偏东20°的方向上,狮虎山呢?如果看的是这条线与正东方的夹角,量出是70°,我们就说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东偏北70°的方向上,狮虎山呢?现在我们能够分辨熊猫馆和狮虎山了吧?

现在我们来送这只大象回家,用刚才的方法我们知道大象馆在什么方位呢?(北偏西60°方向),西偏北呢,应该是几读?(30°),但是我们看北偏西60°的方向上除了大象馆还有什么呢?(长颈鹿馆), 那我们应该怎样把他们区分开呢,我们注意看,他们离喷泉广场的距离有没有一样?是的,不一样,他们虽然在喷泉广场的相同方向,但是他们与喷泉广场的距离不一样,我们根据这点来确定他们的位置,动物园园长告诉我,长颈鹿馆距离喷泉广场500米,大象馆距离喷泉广场1000米,那我们现在该如何说出大象馆的位置呢?(学生试着描述,教师纠正)我们一定要描述规范完整:大象馆在喷泉广场的北偏西60°的方向上,距离喷泉广场1000米(板书),好,大家按照这样说说长颈鹿馆的位置。(小分队讨论然后向队长汇报,教师点名说说),各位队员学得很快哦,接着我们来帮助这只斑马回家,首先我们确定什么(角度),然后是(距离),好,我叫一名小队员来说说斑马场的位置(教师纠正),好啦,最后我们来一起说说猴山的位置。(20分钟完成)

2.牛刀小试

恭喜大家完成了我们的新兵考核,现在我们是一名合格的特种兵了,要开始执行任务了,首先是一个小任务,牛刀小试之夺宝游戏,这是一个宝箱,这个宝箱需要三把钥匙才能打开,这三把钥匙就分布在宝箱的周围,以宝箱为观测点,他们的位置分别是这样,在我们书上66页,现在还是小分队合作,找找这三把钥匙的位置。(教师巡视指导,分别叫三个小分队汇报)

3.炉火纯青

完成牛刀小试的任务后,大家的能力都升级了,所以我们迎来了更加高级的任务——炉火纯青,这次任务是和海军的一次海上演练,任务是确定三艘军舰的位置,注意我们的观察中心是什么?(雷达站),第一艘是潜水艇,已经告诉我们他的位置是北偏东60°,记住角度一定记得写,让我们填距离,我们能从图上看出,距离是多少呢(480千米),好,按照这个方法继续确认其他两艘军舰的位置,小分队合作完成,可以展开讨论。(教师巡视,纠正错误,叫两个队员回答)

4.终极任务

恭喜你们完成了炉火纯青的任务,能力再次升级,来到了我们的终极挑战——描述路线,这是一张乐乐家到希望小学的路线图,从图上你能看到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这个方向标,是这图里最重要的,从这个方向标才能知道东南西北在哪,比如第一题,从希望小学出门后,怎么走可以到达养鱼塘?你们说说(学生回答,教师纠正),我们不能说向左,也不能说直走,我们需要在我们出发的地方——希望小学画一个方向标,根据地图的方向标画,现在你能说出要怎么走了把?(向西直走250米),走到广播站,然后呢,在广播站这里也画一个方向标,现在往哪走?(学生回答教师纠正),就到达了养鱼塘,我们再来描述一遍。第二题,广播站在养鱼塘的什么方向上,一样的,我们要先画什么(方向标),在哪里画(养鱼塘),因为我们现在是在养鱼塘看广播站,现在你说说广播站在养鱼塘的什么位置?看最后一题,说说从乐乐家到希望小学的行走路线。我们队员自己在书上画方位图,自己说说(或写下,看时间)行走路线,并在小分队内讨论。 好,我们今天的任务都完成了,回顾一下, 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知道什么?方向和距离,很好,大家表现都非常不错,通过了各项挑战,成了像他们一样的特种兵,来,给自己来点掌声,今天我们小特种兵们的任务就先到这里,期待我们下次更加有趣的任务好不好?我们下次再见!

(课外任务,有时间就布置)

推荐第8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倒数教学设计

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倒数》教学设计 主备人:杨雪梅(平山中心小学) 审核人: 复备人: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倒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求出倒数。

2、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猜测、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索求倒数的方法的过程。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4、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

倒数的求法,理解“互为”的含义。

教学准备:

1、教学方法: 倒数的学习适合学生展开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从发现乘法算式的特点到从特点出发认识倒数的意义,再从倒数的意义到探究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这一过程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2、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字谜: “吞”字上下颠倒是什么字?(吴) “呆”字上下颠倒又是什么字?(杏)

引入新课:汉字真奇妙啊,把一个字的上下部分颠倒就可能会变成另外一个字,其实,在数学里也有这种奇妙的现象!

二、倒数的意义

(一)分子和分母颠倒的特点

1、举例:比如倒过来就变成,颠倒就变成了,也就是( 2 )。那么8倒过来是多少?你也能举出这样的例子来吗?把他们写在本上,看1123321221谁写的又对又快,开始!

2、指名汇报(同时选择性板书)

3、观察每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分子和分母颠倒过来,同时板书)

4、起名字:能根据这个特点,给这些数取个名字吗?(倒数)

5、板书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研究倒数。

(二)探索倒数的意义:

1、下面我们把刚才同学们举的每组数字乘起来(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生1:每个算式的积都是1。

生2:两个乘数的分子、分母互相颠倒。

师:那么,你们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倒数吗?(师指名回答) 师:像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如: × =1,我们就说的倒数是 ,的倒数是,和 互为倒数。

师:为什么乘积是1的两个数不直接说是倒数,而要说成互为倒数呢?互为是什么意思呢? 2121121212211221生1:互为是互相的意思。

生2:互为说明这两个数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必须说清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而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比如× =1,不能说 是倒数或 是倒数。

师:像这样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你能再说出几组吗?(指名回答) 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倒数的意义,知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而且倒数不能单独存在,是相互依存的。

(三)探索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1、写出的倒数: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2、写出4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3、教学特例,深入理解。

⑴、1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因为1×1=1,根据“乘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⑵、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0与如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三、综合练习,强化新知。

1、完成数学书第24页练一练。(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填空。(课件出示)

(1)乘积是(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 )的倒数是它本身,( )没有倒数。 (3)23的倒数是( ),9的倒数是( )。 1001221122134(4)0.8的倒数是( )。

(5)×( )=1=( )×7=1×( )=0.3×( )=( )×( )

3、判断。(课件出示)

(1)因为1/3 的的倒数是3,所以3是倒数。( ) (2)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 (3)乘积是1的几个数互为倒数。( ) (4)所有的数都有倒数。( )

(5)a是整数,所以a的倒数是。( )

(6)因为0.2×5=1,所以0.2和5互为倒数。( )

四、总结反思。

最后,让我们来回忆一下,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1a35板书设计:

倒数

2312×=1 ×=1 分子和分母颠倒过来 322187115×=1 ×=1 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11587341的倒数是 4的倒数是 434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的方法: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推荐第9篇:北师大教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方程》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利用字母表示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过程方法目标:

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渗透归纳猜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

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合作学习及相互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难点是探索规律,并用字母表示一般规律的过程。

四、设计理念:

1、从有趣的问题情景出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入问题的解决中,同时设计教学程序时由简单到复杂,逐层深入。

2、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自主地、主动地进行操作、思考归纳和互相讨论,使规律、符号感得到成为学生研究的必然结果,使学生从中体味到合作与成功的快乐,由此激发其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和探索勇气。

五、教法和学法:

根据课堂信息反馈理论,发挥教师引导探索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主体作用,以信息反馈为主线,把自学研讨贯穿始终。通过举例——观察——验证——归纳,使学生不仅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方法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通过游戏,创设情景,使学生了解字母在生活中的运用。屏幕显示一组扑克牌,让学生找

1、

11、

12、13,根据学生的回答从而引出字母,告诉学生字母可以表示数。

引导: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知道,扑克牌的字母可以表示什么?反过来说,数字可以用什么来表示?那为什么要用字母来表示数?怎样用字母表示数?你们清楚吗?这节课,李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以学生熟悉的扑克牌游戏为情景,让学生体会用字母可以表示固定的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自学为主,领悟新知。

1、句子接龙,初步认知。

由“1只青蛙1张嘴,2只青蛙2张嘴,3只青蛙3张嘴,„„”让学生接着说。

提问:这里讲述了什么?再往下说能说完吗?那怎么办?

引出:如果用n表示青蛙的只数,那么n只青蛙多少张嘴呢?(学生自由说)

所以我们可以说“n只青蛙 n 张嘴。”这样说起来也就简单多了。

(以儿歌设疑作为教学的开始,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出问题,感悟新知:

屏幕演示:淘气的妈妈比淘气大26岁,让学生完成下表:

淘气的年龄/岁

妈妈的年龄/岁

1 2 3 „„

a 1+26 2+26 3+26 „„

a+26

引导:能否用一个式子概括出同学们的所有算式?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填表后回答:如果淘气年龄为a岁,那么,妈妈的年龄怎么表示呢?(板书:a+26)

归纳:在这种含有字母的式子中a表示淘气的岁数,26是妈妈比淘气大的岁数,所以a+26表示妈妈的岁数是a+26岁,同时可以表示妈妈比淘气大26岁这个数量关系。

延伸:李老师比同学们大14岁,当老师b岁时,请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自己的岁数。(板书:b-14)

(让学生经历操作和思考,表达和交流等过程,运用学生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探索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理解用字母在探究数学规律过程中的作用。)

3、数数猜猜,发现规律。

(1)屏幕演示,摆出一个三角形。

(2)提出问题:摆1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3根)那摆2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摆10个呢?请算一算。摆a个呢?

2×3=6(根)

10×3=30(根)

(3)归纳演示:

三角形个数

小棒根数

1 2 3 „„

a 1×

32×3

3×3

„„

a×3

(4)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①数与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写为“点”或者省略不写;

②数与字母相乘时,数字一般写在字母前面。

(5)实践:小小审判官。(判断下列各式的写法是否正确)

a×0.8写作a0.8 (

) (数与字母相乘时,数字一般写在字母前面。)

5×6写作56 (

)(数与数相乘时,乘号不能省略不写。)

a+2写作2a (

)(数与数相加时,加号不能省略不写。)

a×b写作ab (

) (字母与字母相乘时,乘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小结:数字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之间的的乘号才能省略,其他的运算符号都不能省略。

(6)小结: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之后,有些数量之间的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看上去更加简明易记。

(让学生经历操作和思考,表达和交流等过程,运用学生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探索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1、再续游戏:你能用一句话结束 这首儿歌吗?(小组交流活动)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

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小结:这里的字母n是什么意思呢?它表示青蛙只数。它不仅表示了数,而且表示

了青蛙的只数n与它的嘴的数目n,眼睛的数目2n,以及腿的数目4n之间的数

量关系。

2、填表:

1只手有5个手指,

2只手有10个手指,

n只手有

个手指。

我们每76年才见到一次的哈雷彗星,在公元s年出现后,再一次出现将是公元

年。

3、归纳公式:既然用字母表示数有这么多的好处,那我们为什么不将以前学过的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呢?介绍:图形中用“a表示边长(或长),b表示宽,h表示高,c表示周长,s表示面积。

a. 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让学生板演,总结公式。

b. 通过归纳公式,再比较用字母表示数的好处?(清楚直观,简明易记)

4、探讨我们还学过哪些运算定律,让学生课后用字母表示出来,并制作成卡片。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来体验用字母表示事物间的数量关系的简明性和一般性,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发现中比较,在抽象中归纳。)

(四)梳理概括,归纳总结。

1、学生交流总结:本节可学到了什么?并通过小淘气的口吻帮助学生总结,加深理解。告诉大家像小淘气一样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2、赠言:近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成功的秘决时,写下了一个公式:A=X+Y+Z,他解释道: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

(通过总结,画龙点睛巩固知识,培养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赠言,一是对学生学业相勉,二是拓展字母表示的意义。)

(让学生经历操作和思考,表达和交流等过程,运用学生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探索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1、再续游戏:你能用一句话结束 这首儿歌吗?(小组交流活动)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

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小结:这里的字母n是什么意思呢?它表示青蛙只数。它不仅表示了数,而且表示

了青蛙的只数n与它的嘴的数目n,眼睛的数目2n,以及腿的数目4n之间的数

量关系。

2、填表:

1只手有5个手指,

2只手有10个手指,

n只手有

个手指。

我们每76年才见到一次的哈雷彗星,在公元s年出现后,再一次出现将是公元

年。

3、归纳公式:既然用字母表示数有这么多的好处,那我们为什么不将以前学过的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呢?介绍:图形中用“a表示边长(或长),b表示宽,h表示高,c表示周长,s表示面积。

a. 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让学生板演,总结公式。

b. 通过归纳公式,再比较用字母表示数的好处?(清楚直观,简明易记)

4、探讨我们还学过哪些运算定律,让学生课后用字母表示出来,并制作成卡片。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来体验用字母表示事物间的数量关系的简明性和一般性,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发现中比较,在抽象中归纳。)

(四)梳理概括,归纳总结。

1、学生交流总结:本节可学到了什么?并通过小淘气的口吻帮助学生总结,加深理解。告诉大家像小淘气一样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2、赠言:近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成功的秘决时,写下了一个公式:A=X+Y+Z,他解释道: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

(通过总结,画龙点睛巩固知识,培养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赠言,一是对学生学业相勉,二是拓展字母表示的意义。)

推荐第10篇: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习作:主题——龙

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第11页“笔下生花”。 这个作文并不好写,对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来说,真的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恰巧有了电脑和网络,学生在运用网络搜索的基础上,应该不难解决这个习作困难。

通过这一课,要在教育学生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相关所需的信息,并在课堂探究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分工合作的意识,要让学生体会团结协作的好处,乐于进行小组协作,逐步引导学生养成分工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模式。发挥学生个性化思维,打造自主化课堂。 教学目标

1、利用网络搜索功能,学生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

2、深化对“龙”及其文化的理解。

3、提升自主习作、修改习作的能力。教学重点

1、借助互联网上搜集到信息,完成习作。

2、学会小组合作探究分享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到的信息。教学难点

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相关所需的信息,写好这篇作文。 教学活动

1、搜索信息。

2、自主合作探究活动。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

导语:我们班有很多龙年出生的同学,一开学,我们非常幸运地学习《龙》这个单元,我觉得这套书的编排就是为你们准备的,你们真是太幸福了。前几天,我们先后学习与龙有关的几篇课文。我们从这些课文里感受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龙文化,当然,最重要的是认识了“龙”。

2、【观赏图片】

这里有很多“龙”的图片,给大家看看,给大家更形象的视觉感受:(多媒体平台展示:龙的图片)

3、【百度搜索】(附:截取图片)

导语: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写有关的龙的作文。你觉得有难度吗? 学生回答。(各抒己见,只要说得有理。)

导语:那么,今天,我们借助互联网,来将这个难关攻克。

二、参阅范文,消除疑虑

1、引导学生打开“百度搜索引擎”:

2、指导学生在搜索栏里输入关键字:“龙,小学作文”,点击打开

3、指导学生自由点开,寻找,并浏览别人的作文。

过渡:我们同学已经自己在网上搜索到了很多有关“龙”的作文,这说明,只要我们树立信心,写好这篇作文,并不太难。请大声对自己说:我能写好这篇作文。

三、辨别体裁,初拟题目

1、课文体裁辨析

导语:现在,我们需要首先要辨别一下作文的体裁,才能明确好写作的方向。对此,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

学生回答:(参考:《龙的传人》是说明文、《大人们这样说》是现代诗歌,《叶公好龙》是古文寓言,《乐山龙舟会》是游记散文。)

2、网上作文体裁辨析

导语:那么,那么从网上找到的作文,又分别是什么体裁的呢? 学生回答:(学生根据自己找到的作文来回答,可以是记叙文、说明文、散文等。)

3、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初步拟定题目

导语:一篇作文,起好了题目,就是成功的一半,因为它会为你提供一个准确的方向。那么,你准备给自己的作文起个什么题目呢?思考一下。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拟题。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4、小组交流,互帮互助

导语:刚才大家都进行了思考,有些同学已经想好了,而有些同学还没想好,那么大家交流一下,或许,通过交流,大家都能找到灵感,拟好自己的作文题目。

【学生活动】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自己的题目,并根据新的情况,做出调整。

【教师活动】教师再次巡视,相机指导。

四、写作指导,有的放矢

1、全班交流,明确题目。

导语:现在,大家几乎都有自己的题目了,那么各小组推荐一下自己小组内有哪些题目起得比较好的。

【学生活动】学生推荐,介绍自己的题目。

2、根据题目,指导写作。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汇报,简单地做写作指导。

3、归纳题目,准备写作。

【师生活动】一起归纳题目,为作文写作做好准备。 (1)、跟自己有关的名称: 《我的生肖——龙》 《我的名字——×龙》 《我的家乡——龙×》 (2)、与龙有关的活动: 《风筝龙》

《故乡龙舟会》 《元宵闹龙灯》

(3)、关于龙的童话: 《龙龙冒险记》 《小龙求学记》 《猛龙漫游记》

(4)、关于对龙的认识: 《我认识的龙》 《我所知道的龙》 《龙只是个传说》 (5)、关于想象中的龙: 《我心目中的龙》 《龙游天下》 《龙的精神》

五、自主写作,活用网络

1、建立文档,准备写作。

导语:请大家先给自己建立一个word文档,以自己的姓名和作文题目命名。

【学生活动】建立word文档,命好名,点击打开,输入题目、作者等信息。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2、电脑操作,自主写作。

导语:现在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那么东风来了,请开始吧。 【学生活动】电脑操作,自主写作。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4、可以参考的网络资源:

第二课时:

一、继续写作,完成作文

【学生活动】学生继续借助百度搜索引擎查找相关资料,帮助自己写好作文。

【教师活动】教师继续巡视,相机指导学生用好网络资源。

二、修改作文,完善作文

导语:有些同学已经写完了作文,那么趁别人还没写完,好好修改自己的作文吧。

【学生活动】学生继续写作,写完的同学自己修改,或者邻座互相帮助修改。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三、分享成果,小组交流

导语:好啦,同学都已经写好了自己的作文,那么小组内部交流一下吧。

【学生活动】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自己的作文,并根据新的情况,做出修改。

【教师活动】教师再次巡视,相机指导。

四、朗读作品,表现自我

导语:作文三分写七分读,朗读出来,才显得更有价值。各个小组的交流已经差不多了,请推荐优美的作文,出来朗读。 【学生活动】推荐优美的作文,朗读。 【教师活动】教师相机指导。

五、上传作品,网络分享

导语:与人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请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网络上,与别人分享你的成果,你的快乐吧。

【学生活动】学生向百度分享,上传自己的作品。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讲评问题习作 教学过程:

一、出示问题习作

(1)———— 《 》

(2)———— 《 》

(3)———— 《 》

(4)———— 《 》

二、指出问题所在:

1、

2、

3、

4、

三、逐篇指导

四、强调立意和选材

每次写作前,我们必须先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然后根据中心思想来选择材料、选取我们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写。要注意的是,凡是能直接突出中心思想的内容要写详细一些;否则,就略写或者不写。

五、反思对比自己的习作。

六、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讲评优秀习作 教学过程:

一、出示优秀习作名单

( ) 《 》

( ) 《 》

( ) 《 》

( ) 《 》

二、指出优点所在

(1)

(2)

(3)

三、例文赏析

—————————— 《 》

—————————— 《 》 小组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四、学生对照修改自己习作的不足,教师巡视指点。

五、课堂小结。

第二单元习作:主题——书

教学目标

1、写一篇与书有关的习作。

2、可以记叙自己读书的事情、读书的乐趣、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也可以介绍读书的好方法。

3、提升自主习作、修改习作的能力。教学重点

1、写一篇与书有关的习作。

2、要做到内容具体、选材得当、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抒发真情实感。教学难点

要做到内容具体、选材得当、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抒发真情实感。注意语言表达的效果。 教学活动

回忆搜集素材,确定中心,选材构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尝试起草

一、习作谈话

第二单元我们学习的几篇课文,都与“书”有关。那么,我们今天也学习写一篇与“书”有关的文章,表达我们的见解,抒发我们的情感。

二、出示题目

1、“我和书的故事”

你可以记叙自己与书发生的真实、有趣、独特的事情。表达书对自己的影响,抒发自己对书的真情实感。

2、“一本珍贵的书” 题眼是珍贵,为什么珍贵?它背后有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你有信心写好这篇习作吗?可以仿照《珍贵的教科书》获得启发。

3、“读书会之后”可以记叙参与读书会的所见所闻及自己的变化、新的打算等。抒发自己热爱读书的真情实感。

三、激发创作热情

1、分小组讨论,交流素材。

2、说说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3、你准备运用哪些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

4、文章的结构、写作顺序,你准备怎样安排?

四、班上交流,教师大加鼓励,激发创作欲望。

五、学生起草,教师巡查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继续写作,完成作文。

【学生活动】学生借助叶文玲的《我的长生果》一文,学习写法。继续起草。

【教师活动】教师继续巡视,相机指导学生。

二、修改作文,完善作文。

导语:有些同学已经写完了作文,那么趁别人还没写完,好好修改自己的作文吧。 【学生活动】学生继续写作,写完的同学自己修改,或者邻座互相帮助修改。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三、分享成果,小组交流

导语:好啦,同学都已经写好了自己的作文,那么小组内部交流一下吧。

【学生活动】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自己的作文,并根据新的情况,做出修改。

【教师活动】教师再次巡视,相机指导。

四、朗读作品,表现自我。

导语:作文三分写七分读,朗读出来,才显得更有价值。各个小组的交流已经差不多了,请推荐优美的作文,出来朗读。 【学生活动】推荐优美的作文,朗读。 【教师活动】教师相机指导。

五、规范书写,认真誊抄。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讲评问题习作 教学过程:

三、出示问题习作

(1)———— 《 》

(2)———— 《 》

(3)———— 《 》

(4)———— 《 》

四、指出问题所在:

1、

2、

3、

4、

三、逐篇指导

四、强调立意和选材

每次写作前,我们必须先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然后根据中心思想来选择材料、选取我们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写。要注意的是,凡是能直接突出中心思想的内容要写详细一些;否则,就略写或者不写。可以记叙自己读书的事情、读书的乐趣、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也可以介绍读书的好方法。

五、反思对比自己的习作。

六、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讲评优秀习作 教学过程:

一、出示优秀习作名单

( ) 《 》

( ) 《 》

( ) 《 》

( ) 《 》

二、指出优点所在

(1)

(2)

(3)

三、例文赏析

—————————— 《 》

—————————— 《 》 小组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四、学生对照修改自己习作的不足,教师巡视指点。

五、课堂小结。

第11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折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折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折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学生动手的基础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成功的欢乐。

教学重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在小组间合作的基础上,以做游戏的方式达到本课的目标。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手工课,今天我们上一节手工课好吗?导入新课《折叠》

二、实施目标

1、出示课本图形,让学生说出各种数据。

2、想一想,按照虚线折叠后是什么图形,指名说出自己的想法。

3、自己用纸按照课本的样子折一折,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价。

4、提出新的问题:如果开一扇天窗和一扇门,在什么地方?

在小组间交流,相互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5、再图上标出天窗和们的位置。

三、巩固目标

1、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将附页3中的图1剪下来,并按虚线折叠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图形,并画出天窗和门,同桌相互交流天窗和门的位置,说出自己的理由。

2、试一试

先计算它的实际长度和面积,然后再做,独立做,全班订正。

3、练一练中

1、2题独立折叠,小组中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评价。

4、练一练第三题

在小组中解决问题,最后全班交流。

四、课后作业:第四题

五、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折叠

测量——计算——虚线——折叠

教学反思:

第12篇: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旅游费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旅游费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利用已有的知识,依据实际情况从给定的优惠方案中选择经济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 依据实际情况从给定的优惠方案中选择较经济的方案。 [教学过程]

一、购买门票的策略。

1、学生扮演游客,教师扮演景点售票人员。

【场景】游客到景点购买门票。(游客共5个大人,2个小孩) 售票员:你好。我们有两种购票方案供您选择,方案一是大人每位160元,小孩每位40元;方案二是团体6人以上(含6人),每位100元。 游客:

3、分别计算出两种不同的方案所需要的总钱数,然后通过比较,从中选择较为经济的方案。经计算,方案一要花680元,方案二只需500元即可。因此选择方案二。

4、出示第二幅情境图,从图中获取相关信息,即2个大人,4个小孩。经计算,此时采用方案一只需480元即可,方案二要花600元。因此这次选择方案一。

5、通过两种不同情境的计算比较,使学生体会到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6、练一练。

第1、2题,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规律应该是:大人多,小孩少,按B方案买票省钱;大人少,小孩多,按A方案买票省钱。

第3题,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后展开讨论,可以用两种方案相结合,即6个大人买团体票,3个小孩买小孩票。鼓励学生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

二、研究租车的策略。

1、出示情境图,说说了解到哪些信息以及对这些信息的理解,如“限乘40人”是什么意思。

2、谈谈解决问题的初步设想,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3、因为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列表的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填写表格,小组合作,分工计算。

5、大家交流后找出最合适的方案。

6、试一试用上面的研究方法来解决问题。

第13篇: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九单元教学设计

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 《语文天地九》导学案

科目:五年级上册语文 主备人:刘飞霞 审核人:李周明 授课人: 课型:问题生成课 问题解决课 教学目标:

1.“畅所欲言”练习写描写犯错误时的心理活动的词语。

2.“初显身手”让学生采访身边自己尊敬的人,从真人真事中受到正确面对错误的教育。

3.“金钥匙”告诉学生重视学习中的错误,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4.熟读课文《礼物》,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父亲疼爱女儿,女儿敬爱、体贴父亲的真挚情感。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奇怪的圣诞包裹》,学习语言,积累语言。6.结合《千里送鹅毛》故事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重难点:

“畅所欲言”练习写描写犯错误是的心理活动的词语,这个活动有可能触及学生心灵深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坦诚面对。 教学课时:五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畅所欲言”练习写描写犯错误时的心理活动的词语。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相信大家经过前面的学习都有了不小的收获。可明理是不够的,还应该与自己的实践相结合,才会对我们有所帮助。

二、理解词语 1.出示词语:

反思 抱歉 后悔 惭愧 内疚 自责 忐忑不安 如释重负 冰释前嫌

2.运用多中方法理解词语。这是一类怎样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你能接着往下写吗?

三、谈体会

1.对于这些词语,哪几个所描绘的感受你的体会最深?选择一个或几个谈一谈。(1)同桌互相谈。 (2)指名谈。 2.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小练笔:选择一个写下来。

五、作业设计 预习初显身手。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显身手”让学生采访身边自己尊敬的人,从真人真事中受到正确面对错误的教育。

3.“金钥匙”告诉学生重视学习中的错误,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导学过程:

一、明确任务

采访身边的值得尊敬的人。

二、明确采访过程

1.要求:先与同伴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2.进行这项活动

(1)学会写采访提纲。 (2)抓住中心设计采访问题。 (3)采访时要有采访记录。 (4)采访后,要有活动小结。

3.学生以小组形式,确定被采访对象,编写采访提纲。4.师巡视指导共同参与。 5.学生采访过程。(双休日)

三、小组合作交流

1.明确要求:将自己小组的采访记录展示出来,全班交流。2.学生交流时,教师巡视,给予适当指导。 3.练写活动小结。

四、活动评价

1.教师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在活动的各个阶段给予及时地、激励性的评价。2.评价形式可灵活多样,如口头的当众表扬,授予各种荣誉称号

3.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引导学生看到各自的优势与进步,意见应中肯。

五、作业设计 预习笔下生花。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礼物》

课时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父亲疼爱女儿,女儿敬爱、体贴父亲的真挚情感。

2、初步了解倒叙及记叙顺序。

3、边读边想,体会人物内心,并学会心理活动的片断描写。

4、体会礼物不在于价值的高低,而在于送于收者之间的情和意。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父亲疼爱女儿,女儿敬爱、体谅父亲真挚情感。

2.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内心,并学习心理活动的片断描写。

教学过程:

一、单元词入手,整体感知

孩子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礼物”这个单元,请孩子们回忆一下,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都收获了哪些礼物?

学生交流

礼物,是一份祝福,一份情意。也许它很平凡、很普通,也许它别出心裁;也许它看得见、摸得着,也许它只能用心感受……,但是无论怎样的礼物,它对赠送的人和收受的人都有特别的心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享一份礼物,感受这份独特的心情。(板书课题)

1.孩子们,通过预习,你能围绕“礼物”,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评价(板书)

2.你们在预习的时候,对于课文的写作顺序有没有新的发现或是疑问?

(初步了解倒叙的写作顺序)

3.课文一开始就告诉了我们这份礼物就是自行车,而且是一辆有意义的自行车.那么这辆自行车究竟满载着父亲怎样的情意,就让我们走进故事,去感受、分享。

请孩子们快速浏览课文,一边浏览一边想,文中的父亲和女儿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读课文

指名交流,板书

二、品读课文感受父女俩深深的情意。

(一)通过自读、交流感受父亲的爱

是啊,文中父亲对女儿的爱无时无刻不在。于是他决心松女儿一份礼物。父亲为什么要送女儿一辆自行车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相信能干的孩子们一定能从书中找到答案。

1、请孩子们看看学习要求:指名读学习要求。

2、学生自学

3、交流汇报。

(二)通过与人物心灵的对话,体会女儿的体贴

1、面对如此贫穷的家庭,面对如此疼爱自己的爸爸,这位仅仅比我们大3、4岁的姐姐,她又是的怎样体贴父亲的呢?

请孩子们默读课文,找到文中直接描写女儿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读一读,每读一处,你都静下心来,与她对对话,体会她的心里面都在想些什么?

找一处最打动你的地方,勾画下来,再仔细的读一读,,并把你的感受用简短的语言批注在旁边。

2、指名交流

重点语句:

(1)“女儿的眼睛亮了一下,随即又黯淡了下来。”

(“亮了一下”,说明女儿心中充满了激动和高兴,因为她太需要了,“随即黯淡了下来,说明她想到了生活的困难,爸爸没有钱,不能再给爸爸增添负担。”)

“随即”可以换成什么?为什么她变化的如此之快,想一想,此时,女儿心理变化,前后两次不同的反应,心里都想了些什么?

一瞬间,时间那么短,女儿却为爸爸想那么多,多么体贴爸爸啊,真是家贫出孝子。

(2)两次落泪。

重点体会两次落泪,女儿的心情。

3、学习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女儿,两次落泪时,你都想了些什么?选择一次把你内心的想法写下来?

4、小结:你知道文章怎样打动你了吗?那就是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虽然没有直接描写出女儿的内心想法,但是孩子们都入情入景地走进了她的心灵,

与她对话,并把她内心的想法写了下来,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女儿对父亲的体贴。你们真棒。学会描写人物内心活动来生动故事情节,这就是我今天要送给你们的礼物。你收到了吗?

(三)升华感情,体会礼物的深层含义。

今天我们一起分享了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礼物”,那么这份礼物是不是只有这辆自行车?还有没有别的?(鞋子)

鞋子和自行车都是父女双方节省下每一分钱来为对方买的最需要的一份礼物。这都是我们能看见的,那么还有没有什么礼物是我们看不见,但是能够读懂了呢?(相互的爱和体谅)这就是父女俩之间深深的情意。看来,礼物不仅仅可以是实实在在的物质上的,还可以是看不见、摸不着,但能用心感受到的精神上的。

三、整合主体单元,感受礼物的情意

孩子们,我们今天学习的“礼物”这篇课文,正好和我们本单元的主题词相同,你们觉得它们所包含的意思相同吗?说说你的见解?

学生交流

总结:虽然礼物各不相同,送的对象不同、用处也不相同,但是它们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学会了互相欣赏、互相关心、互相体谅,明白了礼物不在于价值的高低,而在于送与收者之间的情和意。

板书设计:

礼物

疼爱

体贴

父亲

女儿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奇怪的圣诞包裹》

课时目标:

1、通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学习叙述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教学内容: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知道圣诞节吗?每年的圣诞节你是否会收到圣诞老人送给你的新年礼物呢?你最喜欢的圣诞礼物是什么?

有一位久居他乡的老爷爷,他最喜欢的圣诞礼物又是什么呢?

二、自读、交流,研讨、理解:

1、教师:同学们,请用学过的方法快速阅读本文,读准字音,并考虑几个自身想了解的问题或不明白的问题,等会儿在班上提出来。(5分钟)

2、课堂上同学提问,全班讨论回答。(教师可适当对同学提问的方向加以引导)

3、引导同学理解字词的含义。

教师引语:同学们对本文的字词理解方面有什么困难的地方或者是你认为的重点词可提出来?

可能出现的被提问的字词有:执拗 仓皇 络绎不绝 瘫痪 蹂躏 (引导同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引导同学练习给课文分段,理清本文的写作顺序 (1-2):写给叔公寄圣诞礼物成了家明一家头痛的事。

(3-7):回忆了叔公眷恋祖国的两件事。一件是教家明说北京话,一件是站在落马洲山头向北眺望祖国。

(8-15):写全家人反复讨论不能决定给叔公寄什么礼物,最后决定要写信问问叔公。

(16-25):写爸爸妈妈按叔公回信的要求,给叔公寄去了一袋故乡的泥土、一点花种子。

(26-28):写收到叔公的回信,说是这几年来最合他心意的圣诞礼物。

三、深入阅读,体会情感

1、男女生分段朗读课文。

2、小组内讨论交流:为什么说圣诞包裹“奇怪”呢?从奇怪的包裹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感情朗读,积累语言

1、指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互相评议。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千里送鹅毛》

教学目标:

1. 结合《千里送鹅毛》故事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 初显身手,设计一份礼物。

3. 笔下生花,写一写自己设计礼物的过程和心情或接受礼物时的心情。 4.学会课堂发言。

教学重点、难点:

写一写自己设计礼物的过程和心情或接受礼物时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谁对作者有了解?

2.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9个)那我就找9个人来读,在他们读的过程中,其他人要认真听,看谁读得又正确又流利。3.课文主要讲什么?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二、精读课文,体会深意

1. 说说“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的道理。 2. 联系实际,说说身边类似的故事。

3. 畅所欲言,说说什么是好礼物?

4. 课堂总结:俗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通过这节课的讨论,大家都明确只要 是有意义,包含真情感的礼物,不论轻重都是最好的,课外设计一份别出心裁的礼物,准备送给你最想送的人。

三、初显身手 1. 展示礼物。

(1) 在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制作的礼物,说说制作礼物的过程以及当时的心情。 (2) 小组代表发言,评议。

(3) 说说你想把礼物送给谁?为什么?想像一下送礼物时的场面和你的心情。

四、笔下生花

收到过礼物吗?什么时候?当时的情景你还记得吗?你什么心情? 1. 互赠礼物,指导学生写片断。

(1) 把你制作的礼物送给班上的一个同学。

(2) 说说你把礼物送给了谁?接受礼物的同学说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3) 把你送礼物的过程写成一个片断,注意心理活动描写。 (4) 小组内交流,互相评价后修改。

(5) 小组推荐朗诵最好的同学读一读。评议。 2. 观察礼物,说说你接受礼物的过程和当时的心情。

(1) 认真观察你收到的礼物,看看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并把它细致地想同学们做个介绍。

(2) 说说你接受礼物地过程怎样?接受礼物时地心情怎样? 3.习作。 (1) 确定自己要写的题目。

2) 写作时要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过程要写清楚,特别要注意写好人物的心理活 动。

五、课堂总结:今天,同学们经历了制作礼物,送礼物,接受礼物的过程,心里有话要说, 说的是自己想说的。相信同学们能写出一篇具体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来。 教学反思:

第九单元综合检测

一、我能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5分)

按(nà nài) 捺 争执(zhì zhí ) 猝然(cù zú) 一刹那(shā chà) 蓦地(mò mò)肇事(zhào zào)狩猎(shòu shuò)瞬间(shùn shòng)消逝(shì shi)淳厚(chún chóng)

二、我能读准字音,写对字。(8分)

Wěi kàng cóng róng tuān jí kặi xuặn ( ) ( ) ( ) ( )

jǐng rán yǒu xù

shēng sǐ yōu guān ( ) ( )

三、我会比较,还会组好听的词。(10 分)

欧( ) 遣( ) 虑( ) 泊( ) 端( )

殴( ) 遗( ) 虚( ) 舶( ) 湍( ) 投( ) 溃( ) 虐( ) 柏( ) 揣( ) 例( ) 蜡( ) 俘( ) 陶( ) 吆( )

四、我能给带点的字选择合适的义项。(6分)

1、逼:①给人以威胁 ②强行索要 ③靠近,接近④﹙书﹚狭窄

⑴逼迫﹙ ﹚ ⑵ 逼近﹙ ﹚ 逼债﹙ ﹚

2、垂:①低下 ②流传到后世 ③向下流或滴 ④接近

⑴永垂不朽﹙ ﹚ ⑵垂头丧气﹙ ﹚⑶生命垂危( )

五、我能按要求写三个四字词语。(6分)

1、形容情况危急的成语

2、表现人的行为、品质的成语

六、句子加工厂,我能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10分)

1、那位情报部的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缩写句子﹚

2、会场上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红旗。﹙修改病句﹚

3、同学们几乎全都在八点钟以前来到学校(修改病句)

4.昨天你不是送来一封鸡毛信吗? 陈述句: 感叹句:

七、课文内容我知道。(9分)

1、《“诺曼底”号遇难记》的作者是 国的 。文中的主人公是 ,本文赞美了 ,你还知道这位作家的那些作品:、。

2、“生死攸关”的意思是: 。《生死攸关的烛光》这一课

为叙事主线,赞扬了 。

八、畅所欲言。(4分)

在危机时刻,你认为什么品质最重要?为什么?

十、课外阅读。(18分)

我家门前有一片空地,上面种着小草。它们是那样富有(生机 生命),春天一到,一下子就铺开了一片绿色的天地。细看,它们是嫩绿色的,水灵灵的,多么喜人!

一阵风吹过,小草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时而舒展双臂,时而左右摇摆,时而随风点头。它们像一群会活泼的小女孩儿,天真可爱。这是,你如果有空来欣赏一下,一定会心旷神怡,乐而忘返。

你别看小草这样(软弱 柔弱),可它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有一天,一阵狂风过后,突如其来地下了一场大雨。风雨过后,我赶紧去看小草。呀!小草好像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了,有的歪歪斜斜,有的身子贴地。但我相信,它们是不会在暴风雨下屈服的。果然,小草又慢慢挺直了腰,尽管脸上还带着晶莹的泪珠!它们好像在骄傲地说:“你看,我们是多么顽强啊!”

小草,没有鲜花那么娇艳,没有白杨那么(挺拔 挺立),可是它的生命力是那么(顽强 坚强)!人们说:“疾风知劲草”,小草是当之无愧的.。 1.给短文起个题目,写在横线上。2分

2.用“∕”划去文中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词语。(3 分 )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3 分 ) 屈服 : 当之无愧: 心旷神怡: 4.造句2分

突如其来

用“_”画出短文中的排比句。并试着写一句(3 分 )

5、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2分

。 6提一个问题并回答。(3 分 )

第三部分 每一份礼物都代表一份祝福,有的礼物可能有动人的故事,自拟题目,写一写。(28分)。

第14篇:北师大小学五年级《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设计

实 验 小 学

岳 晓 芬

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

探索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准备:

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盒子。 教学过程:

孩子们,知道为什么这节课是我给大家上课,而且还有这么多了老师?(生说)其实最主要原因是:我们大家都听说咱们五(3)班同学都很聪明,爱思考,爱提问题,所以都想过来一览风采。老师就期待大家精彩的表现喽!准备好了吗?(生说)开始上课

一、课前复习:

最近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手拿)长方体、正方体,你还记得它们的特征吗?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举手示意)。开始:1.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2.长方体有()个面,一般都是()

形,相对的面(),从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分别是长方体的()、()、();

3、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右面的面积=()×()孩子们,咱们之前的知识掌握特别好,今天我们来研究长方体的表面积。

二、探索新知

1、宝贝们,瞧,老师手里拿着什么?(好多鱼)那你知道做这个长方体包装盒了多少纸板吗?说说你的想法。(生说)

师:我们剪开看看,噢,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叫做它的表面积。 (认识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后,我们来探讨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小组探讨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前后四人一小组,拿着用卡纸做的长方体,探讨它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做好记录) 小组内探讨、交流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概括,推出长方体表面积公式: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 +宽×高×2

=(长×宽+长×高 +宽×高)×2 让学生反复说如何得到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3、告诉学生长、宽、高,解决计算至少需要多少卡纸?要求学生自己做,待学生独立做完后,教师订正。

比较两种方法,引导学生说出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把第一个式子改变成第二个式子,而第二种更简便些。

(我们都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那现在谁来告诉我: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4、同桌交流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总结: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图形的表面积。(单位:cm)

3

8 5 4

3 3 2.走进生活:

制作一个棱长2m的正方体无盖鱼缸,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玻璃?

3.走进生活:

做一个长5dm、宽4dm、高10dm的洗衣机罩,至少需要多少布料?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 +宽×高×2

=(长×宽+长×高 +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4

第15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鲸教学设计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教学准备】

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像。

2、媒体资源(课文朗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交流资料

教师出示鲸鱼的录像(在宽阔的海面;深海中各种海底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戏,一只庞大的巨鲸浮出海面。)在这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他的形体特别庞大,比大象还要大很多呢。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教师板书:鲸

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不少关于鲸的图文资料,下面请大家借助资料在小组内交流对鲸的认识,然后将资料进行汇总,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鲸的很多知识,对鲸非常感兴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鲸”这篇文章,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抓住要点

1、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中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教师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在黑板上书写:“哺乳”“肺”,纠正读音以及“肺”的写法。结合人体部位,引导学习本课生字“腭”“肚”“肺”“胎”,左部都是月字旁;“肺”字右部注意不要写成“市”。

刚才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两个词,谁来读读?

结合刚才的学习我们来听一下课文范读,思考刚才的问题。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

2、交流: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试着用最简洁的词语来概括。

教师适时书写:大小 演变 种类 吃食 呼吸 睡觉 胎生

引导学生把“吃食、呼吸、睡觉”这三部分概括为鲸的生活习性。

3、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词语理解难点:胎生 哺乳动物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反复读。教师相机指导点拨读通,读出特点。

三、合作学习,发现特点

1、下面我们要召开一个关于鲸的“科学新闻发布会”。在座的各位都是小小科学家,在发布会上向大家介绍有关鲸的研究成果。为了搞好本次新闻发布会,咱们首先得读懂课文。

2、分组合作学习研究,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演说家、表演家、小作家中的角色,采用演一演,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等方法,选择其中一项来研究。

3、各组可以补充课外搜集到的资料,做好充分准备,下节课我们接着开“科学新闻发布会”。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学生自主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2、继续搜集关于鲸的资料,根据自己的选择,拟好自己的研究报告。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走进“鲸”的世界

上节课,我们分组研究了鲸的特点,这节课,我们就来召开“科学新闻发布会”。老师来当主持人,每个学习就是一个“鲸研究专家组”,围绕一个方面有重点地汇报鲸的研究成果。

二、召开“新闻发布会”,研究“鲸”的特点

主持人:在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它的形体特别庞大,比大象还要大很多呢。我们都知道这种动物叫做“鲸”。今天,我们就要召开“科学新闻发布会”,请“研究专家组”来汇报研究成果。在座的既是现场的记者,又是评委,可以随时向“研究专家组”提问题,并评价其汇报成绩。

1、“鲸”的大小。

(1)主持人:都说鲸很大很大,到底怎样大?下面有请“专家”介绍一下鲸的大小。

(2)引导学生读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发现写作特点。

(3)主持人:你们觉得“专家”汇报得怎么样 ?请评委发表评论。

引导学生发现正因为“专家”在介绍鲸的大小时,用上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方法,生动而富有条理地介绍出了鲸的大。

(4)指名读。

朗读点拨预设:听出来了,你强调了数字,读出了鲸的大!

全班齐读体会鲸的大。

2、鲸为什么不是鱼。

(1)联系上下文从哪可以看出鲸是哺乳动物?

从鲸的演变过程,用腮呼吸,胎生,用母乳喂养。

(2)为什么形体像鱼?

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

(3)鲸是怎样由陆地生活逐渐适应了在海洋生活的?

(4)从鲸的进化过程可以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鲸的进化过程与人类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一样需要了很长时间,找出描写时间的词。

3、鲸的生活习性:吃食、呼吸、睡觉

(1)鲸的生活习性有什么特点?请采用你喜欢的方式来介绍。

呼吸出的水珠形状可以描述,可以画图。

(2)作者用哪些方法来说明鲸的生活习性?

列数字、举例子、比较法、打比方

()通过语气、语速的变化,朗读体会,突出和强调鲸的这些特点。

三、研究文本,领悟说明方法

1、刚才我们美美地当了一回研究员,我们知道鲸是哺乳动物,而且还了解了鲸的生活习性。作者为了给我们介绍鲸,用了很多说明方法。引导学生回忆说明方法: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

2、结合文中一处内容,让学生谈谈作者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或者告诉我们什么?

列数字: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 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 两千公斤。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鲸很大很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朗读体会说明文用词讲究准确、科学。

像这样用词准确的地方,还有很多,请大家读读课后第3题练习。

作比较: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和象作比较有什么好处?)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举例子、列数字: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的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宽敞。

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 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 三十公斤到 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

打比方:

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同学们读书真仔细,我们自己发现了这么多的说明方法,我们在写作时,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文章会写得更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3、链接课后“资料袋”。

交流:读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感受?作者是采用哪些说明方法写的?

引导学生明白这段话是采用“列数字、举例子”等方法来写出鲸濒临灭绝的可怕情景。

四、拓展延伸,灵活运用表达方法

1、学完课文,相信同学们对鲸又有了更为具体的了解。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鲸有很多种。请大家一起观赏鲸家族中的部分成员。

播放课件,出示白鲸、虎鲸、蓝鲸、座头鲸等不同种类的鲸的图片,

2、看来同学们已经整整领悟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下面请大家也来扮演某一种类鲸(如白鲸、虎鲸)的口吻做一个自我介绍,要注意运用一些说明方法。

3、全班交流

五、课后练笔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对鲸还有很多地方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请同学们继续搜集课外资料,为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提示在解说词的书写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

第16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倒数》教学设计

《倒数》教学设计

灵璧县小圩小学 陈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求出倒数。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概括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质疑的习惯。

教学重点:概括倒数的意义与求法。

教学难点: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趣质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的乘法,我们来想一下分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2、图片引入

我们先来欣赏几张图片,看看图片有什么特征? (出示关于倒影的图片) 生:都有倒影。

师:我们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图片有倒影,那么数呢?

二、理解倒数的意义

1、出示“算一算”

2332122811118110107997177 5665155问:(1)从上面的口算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2)像这样的两个数,你还能再举出一些吗?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并选择代表回答。 生:乘积是1(师板书)

师:再举一个例子:比如说1,

78871091 910

2、师:怎么理解“互为”呢? 生:相互的意思 生:就是对两个数而言的

师:“互为”是对两个数而说的,不能孤立地说谁是倒数,应该说谁是谁的倒数。比如说我们是好朋友,你是我的好朋友,我也是你的好朋友,我们是互为好朋友。

师:你能说说黑板上其他例子谁和谁互为倒数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师:除了这几个例子,能写出其他乘积是1的算式吗? 生:。。。。。。

师:大家表现真好,老师也来说一个,是倒数,对吗? 生:不对

师:你帮老师改正吧 生1:应该说是的倒数 生2:。。。。。。

3、练一练

出示幻灯片四个长方形的面积都是1,请你填一填。 小组合作完成,请代表回答。

三、观察比较,抽象概念。

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主动探究这四组数的特点。

生:分子分母倒过来了。

师:那么我们就给这样的数取个名字吧!(板书课题——倒数)

师:继续观察这几组数,看看还有什么特点? 355335生: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都为1。

(如学生不能找出这个特点,则可以引导学生做计算比赛。)

2、请学生再举一些这样的例子进行观察。

3、概括“倒数”的意义,板书。(强调“两个数”——“互为”;“乘积为1”——“倒数”。)

四、引导探究,掌握方法。

1、举例观察,讨论。(的倒数)

师: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呢?

生: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师生共同总结:一个分数的倒数就是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2、小组讨论,探究求整数的倒数的方法。

师:2的倒数怎么求呢?

生:把2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即2=,所以2的倒数是。

(师生共同总结:整数的倒数是用1做分子,用这个整数做分母。)

3、0有倒数吗?说一说你的想法。生:没有倒数 师:为什么呢?

生:0不能作除数,所以0没有倒数。 师:同学们回答的太棒了,0没有倒数。

五、巩固练习,拓展外延。

出示幻灯片(教材练一练)

211225请同学们完成。

六、深化练习,巩固提高。

1、填空。

(1)乘积是(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 )的倒数是它本身,( )没有倒数。

(3)27100的倒数是( ),2516的倒数是( )。 (4)0.7的倒数是( )。

2、判断。

(1)29是倒数。( )

(2)一个数的倒数一定比原来小。( )

(3)所有的数都有倒数。( )

(4)因为0.2×5=1,所以0.2和5互为倒数。(

七、全课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倒数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第17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倒数教学设计

《倒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31页内容 教材分析:

《倒数》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倒数的意义,即什么是倒数;二是倒数的求法。为了使学生对倒数意义的理解更深刻,教材列举了几道两个数乘积为1的乘法算式,设计了“算一算”的活动,目的就是想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更直接地感受这组算式中积的特点,从而在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教材中的文字内容,易于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强调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教材中的“试一试”环节,及时巩固新知,教师还可以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想一想”环节,解决1和0的倒数的问题。“练一练”环节 ,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倒数的求法。 学情分析:

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学生在理解倒数的意义时,对“互为”一词,会有一些困难,要联系本人和同学们相互成为好朋友来理解,强调倒数的互相依存性。学生对乘积是1,理解时可能会只关注得数是1,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和、差、商为1时,两个数不互为倒数”。因此,在教学时要创设必要的情境,让学生易于接受。同时,结合以后学习的需要,教师适当补充带分数、纯小数、带小数这些数的倒数的求法,在掌握分子、分母调换位置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迁移学习,逐步掌握“先变形,再换位”的方法求倒数。 教学目标:

1、能清楚地知道倒数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倒数。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重点:能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得出倒数的概念,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并能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趣质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用图片和汉字作比喻引入

1、课件出示两张图片,把这两张图片分别倒过再观察。

2、师指出:我国汉字结构优美,有上下、左右„„结构,如果把“杏”字上下一颠倒成了什么字?“呆”把“吴”字一颠倒呢?(吞)„„汉字真奇妙啊!把一个字的上下部分颠倒就可能会变成另外一个字,其实,在数学里也有这种奇妙现象,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倒数)

二、新知探索

1、学习倒数的概念。

(1)出示2/3×3/2 8/11×11/8 7/9×9/7 6/5×5/6 (2)先让学生计算以上算式的结果,并指名回答。

(3)在小组中交流算式有什么规律,然后全班交流。

(4)引导归纳倒数的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教师板书,学生口述) (5)指名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其他同学进行判断并评议。 学生自学后,问:有没有疑问?

师:怎么理解“互为”呢? 生:相互的意思 生:就是对两个数而言的

师:“互为”是对两个数而说的,不能孤立地说谁是倒数,应该说谁是谁的倒数。

师引导学生说出: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互相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而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以2/3×3/2=1为例可以这样说2/3和3/2互为倒数,2/3的倒数是3/2,3/2的倒数是2/3),剩下三个找同学照样子说一说。

2、学生自主举例,推敲方法:

(1) 师:下面,请大家各自举例加以说明。

(2)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交流。

a、以“真分数”和“假分数”为例;如:3/4的倒数是( ),5/2的倒数是( ),1/9的倒数是( )。

b、以“带分数”为例(先把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带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

c、以“整数”为例(整数相当于分母是1的假分数),并讨论整数中“0”、“1”的情况:重点解释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的原因。 d、以“小数”为例(先把小数转化成分数)

3、总结方法:(除了0以外)你认为怎样可以很快求出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看看书上是这样写的吗?(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自己说的居然和书上的意思一样)

三、反馈巩固

1、游戏:找朋友

一名学生说出一个数,谁能又对又快地用一句话说出这个数的倒数,谁就和这名同学互为朋友。

2、判断:

(1)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等于1。( )

(2)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 )

(3)小数的倒数大于1。( )

(4)在8-7=1和3÷3=1中,8和

7、3和3是互为倒数的。( )

(让学生用手势判断,进行辨析,训练说理能力。)

3、完成教材“练一练”中的题目。

四、全课总结,自我评价

提问:通过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教学反思:《倒数》这一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接受,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分数除法教学打好基础。我在备课时考虑到我班的学生情况,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让学生经历提问、验证、争论、交流等获取知识 的过程。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理解倒数的意义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为了让学生获得充分的经历感知,取得良好的情感体验。首先让学生求算式的积,让学生在自我感知活动过程中,初步认识倒数的特点,再写出类似的算式。充分展开小组讨论,观察算式,发现规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 形式,与同伴说一说倒数的特点。在学生自我发现的基础上,引出“倒数”的概念。 再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探索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在小组交流中很多孩子提出了0和1的倒数是多少? 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争执”。有人认为:“0有倒数。”有人认为:“0没有倒数。”我引导孩子们在全班交流时说出自己的想法,达成了一致的认识:0没有倒数。学生在深入思考中得出了结果,这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 最后我提出了带分数的倒数怎么找?我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纷纷议论起来。我让他们各抒已见,在争论中迸发思维的火花。后来又有孩子想到了小数。学生经历了探索的过程,解决了学生的困惑,更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只要给孩子搭建一个自主探索交流学习的平台,学生会走的很远。会让我们的课堂 上迸现出一个一个的亮点,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无限的。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学生体味了挫折和成功的快乐,学生有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带给我了满足感和成就感,也非常的愉悦,正所谓教学相长吧。

在这堂课上孩子们说的多、合作的多,研究的多,探索的多。激励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学,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产生交流的愿望,课堂上研究气氛浓郁。 在教学倒数时,学习倒数,直接的作用是为学习下面分数除法打基础,所以在后面我加了一些巩固练习,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分为模仿练习、判断练习和提高练习,既达到了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又兼顾了学有困难的学生和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情感需要,使数学教育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 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第18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谁先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谁先走》教学设计

大连八一希望小学

张志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根据生活经验和试验数据,判断简单的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进一步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直观感受。

教学重点:

1.体验、分析、判断规则的公平性,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 2.在不公平游戏中讨论对双方及多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具准备:骰子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老师想请大家来玩一个扳手腕游戏,分为男生、女生两个代表队。 男:(很健壮的男生) 女:(很瘦小的女生)

师:男生胜出,祝贺你们。看来有些同学有意见了。你们觉得老师这样安排比赛公平吗?哪里不公平了?(身高、体重应该差不多)

在生活中,只有公平的事情才能令大家满意,游戏也要有公平的规则才能进行。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小明和小华准备下棋,在决定谁先走时,他们都很谦让,为了公平起见你能替他们想个办法,决定谁先走吗?(板书课题)

生1:用抛硬币的方法。 生2:用掷骰子的方法。 生3: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

2、笑笑也为他们想了一个掷骰子的方法。她是这样说的:“ 点数大于3,小明先走;点数小于3,小华先走。”她这个办法公平吗?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笑笑的方法,分小组试试,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1)小组活动。 (2)组长汇报。

生1:我们掷了几次,有时小明先走,有时小华先走。

生2:我们掷了几次,也是同样结果,但是我想多掷几次,小明先走的次数会多。

生3:我觉得这个办法不好,小明先走的可能性大。因为一个骰子有6个面,掷出1,2,3,4,5,6的可能性都不一样。大于3点的有3种可能,就是4,5,6,小于3点的有2种可能,就是1,2,大于3的可能性大,这个办法不公平。

3、师:通过多次实验,确定这个办法不公平,你能修改笑笑的方法使游戏公平吗?(点数大于3,小明先走;点数小于或等于3,小华先走。)

小结:由此可见,要判断游戏是否公平,关键是看他们的可能性。可能性大,赢的机会就多;可能性小,输的机会就多;只有当可能性相等,输赢的机会一样时,游戏才是公平的。

三、拓展思考

师:除了掷骰子外,你们还能想出一些别的对小明和小华都公平的办法吗?

1,淘气也帮着想了一个掷硬币的办法,他是这样说的:“正面朝上,小明先行;反面朝上,小华先行。”他的这个办法公平吗?为什么?

2,(同桌讨论后回答) (出示国外科学家试验数据,学生们边看边唏嘘不已)

姓 名 试验次数 正面次数 反面次数

德.摩根 4092 2048 2044

莆 丰 4040 2048 1992

费勒 10000 4979 5021

皮尔逊 24000 12012 11988

罗曼诺夫斯基 80640 39699 40941 师:看起来,用投硬币的方法还是比较公平的,因为:任意掷一枚均匀的硬币,会出现两种可能的结果(正面朝上、反面朝上),这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因此,这个方法(公平)。

师:那你能再帮小明和小华想一个办法,来决定谁先走吗?(出示书中的两种情况) 生:(石头、剪刀、布)

师:这种方法公平吗?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石头(输)布(赢),石头(平)石头(平),石头(赢)剪子(输)

双方输赢的机会各半,而且双方都有3种可能性。这样,出石头,剪子,布赢的可能性是相同的,所以游戏规则是公平的。

看起来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游戏公平的方法啊!那么我们可以从这几个小游戏规则中知道,怎样的游戏规则才是公平的呢?

(只有在可能性相等的情况下游戏才能公平、公正。)

四、设计公平的游戏并玩游戏

1,书P102练一练T1.2,转盘游戏:

三名同学玩跳棋, 每人选一种颜色,指针停在谁选的颜色上谁就先走。小丽选择了红色。你认为这样的方案公平吗?为什么不公平?

那么,你能根据可能性相等的原则,修改一下转盘,使游戏公平吗?

学生设计转盘。

拓展应用:学校对面开了家新的小卖部,小卖部的老板想搞一个购物抽奖的活动,现在有两个方案,请你猜一猜老板会选择哪个方案?为什么?

方案一:转转盘,指针指到红色区域即中奖。

方案二:转转盘,指针指到红色区域即中奖。

五总结升华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19篇:《倒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酒泉市北关小学

梁晓英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求出倒数。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概括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质疑的习惯。

教学重点:概括倒数的意义与求法。

教学难点: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趣质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互为”。

师:当碰到好朋友的时候,美国人会热情的拥抱,我们中国人一般会怎样做呢?

生:握手。

师:现在谁愿意来前面和老师握握手,他就会成为老师最好的朋友。

(师生共同表演握手的动作。)

师:握手是几个人的事情呢?

生:两个人。

师:通过我们的相处,老师和你们已经成为好朋友了,谁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理解“互相成了朋友”这句话的?

生:“互相成了朋友”就是说我们是老师的朋友,老师也是我们的朋友。

二、游戏激趣,突破难点。

师:学习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幅美丽的风景图片。

1.通过欣赏风景图片。,使学生初步感知“倒”的含义。

3.谈话导入新知。

师:在数学中这种现象也存在,比如,“三分之七”倒过来说就是“七分之三”。

(师生继续做“分数倒说”的游戏。师板书四组这样的数。)

三、观察比较,抽象概念。

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主动探究这四组数的特点。

1 生:分子分母倒过来了。

师:那么我们就给这样的数取个名字吧!(板书课题——倒数)

师:继续观察这几组数,看看还有什么特点?

生: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都为1。

(如学生不能找出这个特点,则可以引导学生做计算比赛。)

2.请学生再举一些这样的例子进行观察。

3.概括“倒数”的意义,板书。(强调“两个数”——“互为”;“乘积为1”——“倒数”。)

四、引导探究,掌握方法。

1.举例观察,讨论。(2/5的倒数)

师: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呢? 首先来学习怎样求一个分数的倒数。 生: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师生共同总结:一个分数的倒数就是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2.小组讨论,探究求整数的倒数的方法。

师:2的倒数怎么求呢?

生:把2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即2=2/1,所以2的倒数是1/2。

(师生共同总结:整数的倒数是用1做分子,用这个整数做分母。)

五、巩固练习,拓展外延。

1.出示“1/5,3/4,5/9,1,3/7,9/5,4/3,7/3”八个数,请学生移动数的位置,找出几组互为倒数的数。

2.剩下“1/5和1”,分别求出1/5的倒数和1的倒数。

3.1的倒数是几?(1的倒数是1。)你是怎样计算的?

(1)整数的倒数是用1做分子,用这个整数做分母。所以1的倒数为1。

(2)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为1。

4.0也是整数,0的倒数是几呢?

(1)出示0×( )=1。谁上来填一填?(没人举手)

师:0乘任何数都不得1,这说明了什么?

生:0没有倒数。

(2)如果把0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即为0/1,那么它的倒数应是1/0。

师:这样说可以吗?

生:不可以,因为0不以做分母。

2 5.真分数的倒数是假分数,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或假分数。那么带分数呢?

(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求它的倒数。)

6.小数有倒数吗?

(1)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求它的倒数。

(2)举例说明:因0.25×4=1,所以说0.25和4互为倒数。

六、深化练习,巩固提高。智慧城堡 大显身手: 1.填空。

(1)乘积是(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 )的倒数是它本身,( )没有倒数。

(3)27/100的倒数是( ),25/16的倒数是( )。

(4)0.7的倒数是( )。

概念辨析: 2.判断。

(1)2/9是倒数。(

(2)一个数的倒数一定比原来小。(

(3)所有的数都有倒数。(

(4)a是整数,所以a的倒数是1/a。(

(5)因为0.2×5=1,所以0.2和5互为倒数。(

(6 ) 因为0.25×4 = 1 ,所以0.25 和4互为倒数.

(

) (7)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 .

(

) (8)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 .

(

) (9)得数是1的两个数叫互为倒数.(

) (10)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综合解答

3.开放题。 3/4×( )=( )×6=1×( )=0.5×( )=( )×( )

4.思维拓展:一个分数的分子是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积,分母是20以内所有质数的和,这个分数是(

)。

七、轻松娱乐、总结反思。

1.图片和语文中也存在有趣的“倒数”现象。如“呆——杏”、“吞——吴”等。

2.有趣的对联。(讲乾隆皇帝吃饭的故事。)

3 上联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下联是: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3.最后,让我们来回忆一下,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你是怎么学的?还有哪些没明白的地方吗?

4.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有我们善于观察,做一个有心人,我们一定能从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

八、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就是将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第20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倒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倒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2、能清楚地知道倒数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倒数。

3、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能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策略:在小组间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得出倒数的概念,并能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分数乘分数算式导入新课。

二、学习倒数的概念。

1、利用投影仪出示下列算式。×=

2×=

× =

×10= 0.2×5 =

7× =

1×1 =

×5=

2、先让学生计算以上算式的结果,并指名回答。

3、在小组中交流算式有什么规律,然后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1,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

5、指名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其他同学进行判断并评议。

三、巩固目标。

出示试一试题目,学生独立做,做完后同桌订正,最后指名回答。

四、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交流讨论。0有倒数吗?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五、练习巩固。

练一练题目,独立做,全班订正。

六、课堂小结,教师评价。板书设计: 倒数

a× =1

(a≠0)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