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幼儿园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1:51:30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

学习古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而意境具有形象性,在诗歌的意境中,形象是基础。所以我们要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意会。意会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通过直觉理解古诗的意思,并不一定要把诗意全部解释出来,这种理解含有一定的模糊性,但这种模糊性并非是摸不着头脑,而是理解过程的一个阶段,这种“雾里看花”的方式可能要比那一览无余地说白更能达到理想的理解境地。我总结了几种方法:

1、语言意会法。例如《村居》一诗教师通过散文诗似的语言感受到春天,又能让学生从教师如诗的语言中得到熏陶。孩子们的生活经历是再学习最大的资源库,教学中启发孩子巧妙联系自己的生活记忆,孩子们从教师、学生的描述中唤醒对春天的记忆。利用以往春天的趣事放风筝为依托,奠定起春天真美的情感基础,顺理成章地进入春天这个美好的情境中,在学习古诗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从而感悟到诗中的乐趣,情趣。

2、绘画意会法。古诗的意境,绝大多数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在教学时,可利用现有的插图,仿制的幻灯片或根据诗的内容绘制的诗意图,再现形象,使学生触景生情,感受诗的意境。如教《所见》这首诗时,画面以诗的内容为背景,一片森林浓荫覆地,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自得,吹着短笛,再配上一段《牧童短笛》音乐片段,在它的前面插入一段山歌,后面插入一段知了叫声,这样就有助于帮助学生进入小诗所设的情景,又能唤起对夏天扑蝉趣事的回忆,使学生在领会诗的意境时,不知不觉中完成由学生到牧童的角色换位。又如在教学《草》时,我采用全诗配画的方法,让学生给每一句诗配上一幅画,使几幅画面相连,形成完整的系列画面,学生也在配画过程中直观地理解诗意。运用古诗配画教学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能够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强化记忆。

3、想象意会法。叶圣陶先生说:“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钱正权老师说:“引领学生进入诗词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寻求诗词的信息意义,而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词中的画面,也就是说在诗词的语言文字中想象作者所要描绘的生活图景。读者要读出诗情须进入意境,须发挥想象。”我们要用想象去感受诗人生动、形象、凝练的语言所表现出来的一幅幅具体、生动的画面。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诗情画意。例如:在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许多学生都没有去过庐山,单靠一些呆板的图片是无法体会庐山三叠泉的雄伟和壮观。这时我在教学是运用多媒体播放了庐山三叠泉的视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着瀑布的声音再想一想三叠泉就在你的眼前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是多么的雄伟和壮观。

推荐第2篇: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

最近几天学习小学古诗词专题讲座,我掌握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四点重要目标:(一)领略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激发爱国热忱。(二)感受古诗词中所表现出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位,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三)感悟语言优美,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力和鉴赏力。(四)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其中,第四点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使我受到了很大触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要以阅读和记诵为主,要读出语感、读出情感、读出美感。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诗词的学习,要以阅读、记诵为主,在在阅读,记诵中追求精神的愉悦、情感的陶冶,艺术的创造感染与浸润,在阅读和记诵中有意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潘校长告诉我们新教师:不能以自己当年的经历来评判现在学生的好坏!我想这也是我们新教师在今后从教中应该时刻谨记的。

校长讲到新课改,给我们讲了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对教学而言,教师具有怎样的教学观念,就会有怎样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认为自己只是教材知识的阐释者和传递者,学生只能是教材知识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成了教师表演的过程,教师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总是配角、听众或观众。现在,新课改倡导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过程,更是一种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的、共同发展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不只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在讲教学方法的转变时主要提到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论教育即生活,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方法的介绍,助长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也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出来的好学生只不过是些应是高手,他们缺乏创新意识,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关注学生的发展,不只是关注其学业的进步,更注重其人格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制定的教学目标,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特长,让每个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功喜悦。

推荐第3篇:初中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

龙溪九义校

叶春兰

新版初中语文课本的一个明显的改进,就是课文中的古诗文的比例大大增加了,这实质上也是对语言的工具性的深层次的理解和对文言古诗文中丰富的人文因素的的高度重视的结果,并且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即“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很多学生认为当今社会是科技发达的社会,文化领域、科技领域大多使用的是白话文,对古文学习无须努力去死记硬背。他们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其实古代文化中有许多作品是值得我们去深刻研究、领会的。有的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之道,有的文章告诉我们学习文化知识的方法或见解,有的文章可以让我们认识政治上的利与弊等等。所以,学习古诗文既可以了解中国悠久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也可以把历史当成今天或者是明天我们的人生道路的照明灯。为此,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有必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指导学生自己读、想、讲

教学古诗文,应和现代语体文一样,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讲解,以使他们真正理解,并激起阅读的兴趣。现在有的教师逐字逐句地串讲,一字不漏,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彻底,实际上由于是灌注式的教学,可可说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反而是不彻底的。在教师指导下自读自思自讲,虽可能有误读和曲解的地方,但一经教师指出,既可得到纠正。再者,也是更为重要的,只有指导学生自读、自思,他们才能以自己之力,了解自己生疏的文言,以至进入文言所反映的历史生活中去。

为此,就有必要提出思考题,让学生回答讨论。这对古文的学习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方法。思考讨论题可以兼及内容和语言两方面。一般的应侧重在内容的一面,可就人物、事件、情景、气氛、环境、背景和作者等各个方面,提出思考课题,让学生思索,发表看法。

古诗文学习中,可能争论的问题比学习现代文多,而且有极不相同的看法。教师要各抒己见,让学生不受拘束的发表见解。这里,教师不要固执先入为主的某些传统看法,而要留意当代语言学和文艺理论的新学说,随时吸收科学的新成果,以做出更科学的解说。当然,这种解说要严格限制在课文及其直接相关的范围内。

二、指导学生诵读,读准读畅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强调了读的重要。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古诗文教学诵读就更为重要。要通过诵读促进学生读准、读畅,进而增强语感、理解内容、提升品位。对读的要求可由低到高。如开始要求读准,古诗文中生僻字较多,古今不同音的字也较多,还有些文言句子不顺口,很容易断错句。教师可采用示范朗读对学生进行读的指导。以此为基础,注意节奏、重音,在发展到读出韵味、读出感情,具有古人的味道。这样以读感染,激发兴趣。读的方式应多种多样,如:范读、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有条件的可配乐朗读,活跃气氛,激发兴趣。当然诵读要根据课文长短、难易程度及学生的读的情况而掌握好读的时间、遍数,以保证课堂的高效。

三、指导学生熟读和背诵

现在的大部分学生朗读能力差,口头表达能力差,这不能不说是与教师忽视朗读训练有关。因此在教一些名篇的时候,都要求熟读和背诵课文,因为熟读和背诵可帮助学生理解

词句。课文中的古诗文大都是一些浅易的文章,一些较困难的词句文中的注解都有,而另一些稍难的词句,学生可在多读中理解掌握。熟读和背诵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意图,常常体现在段落及句式上,通过多读可以加深理解。在读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能够和作者产生共鸣,能真切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理解文章的内容。另外,熟读和背诵可以使学生领会写作上的特点及语言特点。只要能反复多读,学生就能更好的掌握语言的妙处,这是教师满堂讲授所不能代替的。

四、指导学生口译和笔译

在既有课文注释,又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口译和笔译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有效的。口译必不可少,笔译则看课文的长短和时间的多少或译或不译,或全译或译一部分。口译尤其是笔译中的错误或不完全的地方是自然的,不能期望完善的语译。重要的是,只有学生自己译,他们才能深切地体验到古诗文的特点和妙处,才更有利于真正掌握阅读它的能力。

指导语译时,一要提出较具体的要求,比如哪里是重点译部分,哪些词语句必须明确译出之类。二是只要求译出词语句中直接反应出的意思,不要求深入思想内容。

五、读写结合

在学完必修课文中的古诗文后,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写读书心得和评论,一方面加强了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思想素质;我们还可以建议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不仅能深入把握与了解课文所涉及的人物、历史事件以及思想情感,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推荐第4篇:古诗词心得体会

古典诗词心得体会

古诗是我国灿烂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尤其是选编进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优秀古诗,它们大都具有如下特点:语言优美精炼、想象丰富新奇、韵律朗朗上口、情感动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它们或豪迈昂扬,或细腻清丽,或发人深思,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一辈子都难以忘掉。古诗在开发培养孩子们审美意识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那么,如何让孩子们领略古诗的美,让孩子们通过古诗的学习,进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呢?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我们的老师往往陷入两难的境地:讲多了,破坏了古诗的整体意境美;讲少了,我们的孩子们又难以逾越理解的障碍。迫于统考的压力,一个简单省事的办法出现了:一抄了事——照抄教学参考书上的诗句分析。老师的教流于程式化、孩子们的练也趋简单化,一切都是为了考试,一切围绕围绕考试,诗中的情感、美词佳句的体验过程被一句句抽象的答案所替代,以背诵代替理解,会背、能默写成为学习诗歌的单一目的。 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古诗审美教学中所做的一些尝试:

一、反复吟诵,感受形象美。

通过反复吟诵来体会文章的美感,以声带情、以形入情,是这一鉴赏方法的最大特点。宋代大家朱熹曾经说过:“诗须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只有经过充分地、反复地诵读,设身处境地进入诗的境界,仔细体味每个重点词句的含义,细致感受其中的形象美,才能深入地领略作品中的情致和趣味,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1、吟诵,要正确流利。

古诗语言是非常优美精炼的,它经过了诗人反复推敲锤炼,有鲜明的节奏感,平仄押韵,琅琅上口,可以把它当作一首乐曲来看待,这就是古诗所独特的音乐美。正确流利地诵读,就是在初步教学古诗时,就指导孩子们大声地朗读,力求把古诗读准确、读清晰、读出节奏感;进而要求把古诗读流利,读出古诗的平仄押韵的韵律美,提高孩子们的语言感悟能力。我在教学脍炙人口的唐朝大诗人李白所作的《望天门山》时,就注意让孩子们正确的基础上,大声地、流利地朗诵,稚嫩的童声随着优美的韵律,让人陶醉不已。

2、吟诵,要咬文嚼字。

古人作诗是十分注意锤炼词句的。教学时我们要注意从语言入手,斟词酌句,在孩子们初步理解古诗大意后,组织孩子们咬文嚼字地吟诵,细细品味,慢慢品赏,读出古诗的抑扬顿挫、回环曲折之美,进而感悟古诗的意境。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教学时,在孩子们初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导咬文嚼字吟诵,并体味交流:“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用得好,好在哪里?在知道“生”是动词后,与“升”作比较,体会“生”用得好,不但用得准确,而且写出了紫烟富有生命力的连续不断。以“生”为细节,再练习朗读诗句。

3、吟诵,要反复不断、要有感情。

在孩子们深入理解诗意,把握诗人思想感情之后,我们老师最要注重让孩子们进行反复不断地、有感情地吟诵。在反复的感情诵读中,孩子们会积极想象,把自己置身于古诗的意境中,探索古诗的意境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末。”这是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原话,他老人家还曾说:“必须驱谴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孩子们只有把自己当作“意中人”,进入作者所创的情境之中,和诗人情脉相通,才能做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诗人所抒发的真情实感,并与之产生共鸣,进而得到美的享受。如被誉为唐代大诗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是一首绝佳的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确定感情基调后,我们还应该指导孩子们处理好重音与节奏,与孩子们一块探讨:起句与

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

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孩子们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二、深入理解,体验情趣美。

古诗的语言凝炼含蓄,耐人寻味,经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大家闻一多先生曾说:诗的长处在于它有无限度的弹性,变得出无穷的花样,装得进无限的内容。例如唐朝诗人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全诗只有二十个字,既有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又有诗人们对现状的不满足,亦有诗人无限的进取和探索精神。正是因为这样,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自己要设身处地窥探诗人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情感经历去体验诗人的情感经历,再来引导孩子们理解诗的中心、体验诗的情感。 要使孩子们具备情感体验的能力,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然后再走出来,做到“自化其身。”古诗时代背景的提供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唐代柳宗元的《江雪》一诗,用烘托渲染的方法,极力描绘了渔翁垂钓时的气候和景物。教学时,适当介绍一下这是诗人被贬永州后所写的,诗中描写渔翁“独钓寒中雪”,表面上是在写我行我素、身处孤寒之界的渔翁,实际上是反映了柳宗元被贬永州后不甘屈从而又倍感孤独的心理状态。听完介绍,再读全篇,相信孩子们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会油然而生。所谓“诗言志,歌咏言”,诗中意境的理解是古诗教学中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古诗语言简洁所带来的一些特点,比如词序倒置、成分省略、语句浓缩、意思跳跃等,都构成了孩子们学古诗的障碍。根据孩子们年龄特征,帮助其疏通理解,教给一些古诗的常规学法——分词连序法:第一步是分词解义,逐词逐句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诗中的含义;第二步是按现代汉语规范进行连序翻译。古诗常规的学法可用七个字来概括:

扩:浓缩的词语要“扩”,将单音词扩成双音词,使意思明显化、具体化。

留:古今通用的词语要保留。

补:诗句中省略的成分要补上,使之通顺。 换:古今用法不同的词语要更换。 调:词语的顺序颠倒的要调整。

嚼:诗中关键、传神的、富有哲理的词句引导孩子们细心咀嚼、品味。

连:将各句中解释的词语连起来翻译。 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老师如果能注意指导古诗常规学法,让孩子们深入理解,古诗中的情趣美也就不难体会出来。

推荐第5篇:古诗词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古诗词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歌传统,中学语文教材中诗歌的比重较大,因此诗词鉴赏题也就成了中考语文卷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而,诗歌是语言的高度凝炼,没有足够的积淀就很难真正理解诗歌的意蕴,而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年代又离中学生过于遥远,因此,多数考生都觉得诗词鉴赏题难度较大,无从下手。下面谈谈我研修后的几点心得体会。

按照诗歌表现内容的不同,古典诗歌大致可以分为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咏史诗和咏怀诗等五类。

山水诗的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作者笔下的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他们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

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古人很喜欢咏物。大自然的玩物,大至山川河流,小则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人的感情。

边塞诗是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往往表达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建功立业的抱负等。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作者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的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度,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事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

“诗以言志”,尽管诗歌的内容可以涉及思亲,送友、怀乡、赠人、战争、写景、状物等多种体裁,但最终都是为了抒发感情。在赏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作品意象特征。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义,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鉴赏作品时,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诸如的意蕴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2、体味诗歌情、景、事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色。情景交融的手法有容情入境、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要把握景的形象性,诗歌往往用比喻、夸张、景物烘托、气氛渲染等艺术手法来体现神韵。

3、领会诗人表现的情感。

诗歌往往表达作者寄托的感情,透过所写的景、物、事,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美好的理想和生活的哲理。要分析感情寄托的问题,就要推敲作品中蕴涵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就需要了解作者的身世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即“知人论世”,这样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真实的情感。同时,还要注意作者的逻辑思维过程。诗人经过对材料的选择、取舍、概括、最后才构成艺术形象。因此,分析诗中词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能很好的体会到诗人的情感。

4、留意作者的观察视点和角度,分析作者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由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生活遭际、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艺术素养和艺术风格,诗人可能从不同角度去反映各种题材,甚至同一题材。因此做题时要仔细体味其思想上、内容上的细微差别。

抒情的表现手法,可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前者有直抒胸臆和即事抒怀两种,后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描写手法有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明暗对比、以小见大、怀古惜今、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等。具体用什么写法,由主题需要决定。

5、感受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在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一般而言,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象征、比兴、借代、反问、设问、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鉴赏时要根据它们各自的特征和功能,理解并领会诗歌。

在欣赏古典诗词时,尤其需要注意作品中“典故”的运用。用典,使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在增强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的阅读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要是不能正确理解其中典故的含义,就会直接影响对整个作品的鉴赏。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典故的本义,进而理解其在诗中所蕴涵的意义。

总之,古诗词鉴赏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在把握其规律的同时,大量古诗词的背诵积累才是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根本。

推荐第6篇:幼儿园古诗词选集

幼儿园古诗词选集 小班第一学期 必读篇目:

1、山村咏怀 (邵康 宋代理学家)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咏鹅 (唐 骆宾王七岁所作)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3、七步诗(魏 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静夜思 ( 唐 李白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6、咏雪诗(清 郑燮)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7、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画(唐 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选读篇目:

1、咏梧桐(唐 薛涛) 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 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2、塞下曲 (唐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小班第二学期

必读篇目:

1、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2、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悯农二首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5、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6、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风(唐 李桥)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8、相思(唐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选读篇目:

1、古朗月行(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2、画鸡 (明 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生平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中班第一学期 必读篇目:

1、明日(明 文嘉)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2、关山月(唐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3、池上(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4、乐游原(唐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5、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想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6、微雨夜行(唐 白居易)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7、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

8、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9、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0、蚕妇 (宋 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11、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2、寻胡隐君(明 高启)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选读篇目:

1、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江南 (汉乐府)

(指汉时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中班第二学期

必读篇目:

1、老骥伏枥 (东汉 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游春曲 (唐 王涯)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3、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4、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绝句 (唐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6、易水送别(唐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7、京师得家书(明 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8、登幽州台歌 (唐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9、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1、咏风 (唐 虞世南)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12、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选读篇目:

1、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泊秦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石灰吟 (宋.于谦 )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大班第一学期 必读篇目:

1、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2、嫦娥 (唐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3秋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秋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5、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6、秋浦歌(唐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7、枫桥夜泊 (唐 张继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8、山行 (唐 杜牧 )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9、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0、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1、竹石 (清 郑燮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2、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3、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4、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5、冬夜读书示子津 (南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6、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选读篇目:

1、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大班第二学期 必读篇目:

1、游园不值 (南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绝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赠花卿 (唐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5、江南春(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横溪堂春晓 (南宋 虞似良) 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8、望洞庭 (唐 刘禹西)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9、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0、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1、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2、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3、云 ( 唐 来鹏)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做奇峰。

14、少年行 (唐 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15、花影 (北宋 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16、山亭夏日(唐 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选读篇目:

1、山行 (宋 姚鼎) 布鸟飞飞劝早耕,春耕朴朴趁初晴。 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水田放水声。

2、山亭夏日(唐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3、村居 (清 高鼎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4、送杜少甫之任蜀州(唐 李白) 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推荐第7篇:幼儿园古诗词诵读教学之创新

幼儿园古诗词诵读教学之创新

葛云

舞钢市实验幼儿园河南平顶山462500

【摘要】古典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传统文化中的奇丽瑰宝。幼儿诵读古诗词,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然而儿童对古文化理解能力差,要想让他们喜欢和热爱诗词诵读,需要老师下一番功夫。我们从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TTCT)中得到启示,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几种古诗词诵读教学方式:

1、诗中掘疑;

2、诗词比读;3实景赏诗;

4、描摩诗境;

5、活用古诗;

6、品味审美。

【关键词】古诗词 诵读 目标 创新

在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中,古典诗词历经了几千年岁月淘洗流传下来,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文明的核心,是传统文化中的奇丽瑰宝。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蕴厚重,意存高远,能够感化人,启发人,教育人,团结人。它如璀璨的明珠照耀着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德育即根,只有培根固本,民族之树才能枝繁叶茂,勃发生机。

幼儿诵读古诗词,从而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辈的心境;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加强人文修养,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这是幼儿园语言领域的目标要求:“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幼儿应“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然而,幼儿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感情体验,对传统文化知识接触不多,要想让他们喜欢古诗词、热爱古诗词,需要老师花一番功夫。我们从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所提倡的创新性阅读中得到启示,以培养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终极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以下几种古诗词诵读教学方式。

1诗中掘疑

学起于思,恩源于疑。孩子不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便不会有创造性思维产生。为了让孩子在积极的思维中对古典诗词产生探究感,教师常常向孩子激疑。如教《春晓》时,教师问“花落知多少”句中的“知多少”是“知”还是“不知”?在这看似无疑处设疑,能引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有的孩子说,“知”就是不知,一觉醒来不知掉了多少花朵;有的说,“知”就是知道,因为“夜来风雨声”,诗人一夜没睡好觉,所以诗人知道花落了很多;还有的说,“知”既是知道又是不知道,因为诗人听到了风雨声,所以知道花落了很多,但究竟落多少却不知道,也无从知道。各种理解拓宽了孩子的思路,丰寓了诗的意境,对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

2诗词比读

比较是认识事物异同的方式,是启迪思维、深化理解的途径。阅读古典诗词时,教师应让孩子对诗词进行思路比较、中心比较、语言比较、意境比较等,在比较中读出异同,读出优劣。我们把《别董大》、《赠汪伦》这二首诗教给孩子后,并让他们比较二首都写离别的诗在意境上有什么区别。幼儿通过品味、理解和体会,师生一起找出《别董大》却以悲景写豪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奋发精神尽显其中;《赠汪伦》却是叙事体情,“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感激、依恋全在诗句之中。再如教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老师带领孩子爬上鹁鸪山,在登高望远时候引导孩子切身体验,讨论中等登后所见事物的不同,体会“登高才能望远”的人生哲理,孩子的眼界开阔了,创造性的思维也得以发散。

3实景赏诗

观察是思维的知觉。结合古典诗词教学恰当地开展一些走进大自然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和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时,我带孩子坐在田埂上,看悠悠的远山和天空中飞翔的小鸟,体会一下,李白是怎样与山融为一体,或者是在自然界中寻找知音与伴侣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同时缺少伴侣和朋友的孤独。学习“西江月”的时候,我提议家长在夏夜的晚上带孩子去看月亮,听鸟惊、蝉鸣、蛙噪这些校外夏夜特有的音响,以及夏天天气变化的突然和夜行乡间的轻松和有趣。分享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孩子的心畅游在浩瀚的苍穹,古人与我们竟是如此地接近!家乡中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是我们教学古典诗词的源泉,四季更替,山水日月更是我们教学古典诗词的天然道具。熟悉的画面,暗合的诗意,使孩子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4描摩诗境

古典诗词是最袖珍、最精炼的文字样式,它往往借助意象来渲染气氛,借助跳跃的诗行来表达一种意境。课堂上教师要求有幼儿发挥想象,用描述的方式将这些诗词转化成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这不仅有助于幼儿读懂原诗,而且也使他们读出画面,读透意境。如: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老师带孩子去广场桃花园,在环境中引导幼儿在充分理解“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句子,在公园里享受春天的色彩。回到教室引导幼儿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让他们自己动手绘出一幅彩画,使他们在体验创作乐趣的同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在孩子动手绘图以后,我们再演一演“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让画面在幼儿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在扮演诗中角色的时候,充分调动了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没有绘出而生活中有声动态想象出来,极大地丰富了画面,也成功体验了诗的意境。学习完这首古诗后,老师采用以诗引诗的方法,把学过的《江南好》,学一学、画一画,在似曾相识的意诗句中,再次体会到了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和诗人热爱春天的情感。

5活用古诗

在孩子背诵积累了相当量的古诗词以后,教师鼓励孩子学以致用,把古诗词名句与口语结合在一起。当让孩子描述春天的时候用“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描述夏天或观赏荷花时自然而然地引用“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进而想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称赞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

推荐第8篇:古诗词教学

透过英美“新批评”方法,初探小学语文诗歌教学

【内容提要】

新批评方法认为一首诗可以用不同的意思表达,是含糊的,任何明确的表达都有相对的不确定。不仅意思是多重的,情感也是多重的,研究他可以感受不同的情感。他们提出了对作品“细读法”和“作品的四层面分析法”如能按照这样的办法去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从学生自己的角度去欣赏诗歌,将极大的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从小就知道读诗要有自己的见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兴趣,进而对语文感兴趣。

【关键词】 细读法 四层面 声音 语义 意象 象征

一、让学生感受诗歌的声音美

新批评方法认为文学作品里有韵律、节奏、拟音等所有音乐性的要素。

人的精神成长和生命演变如同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一样,时序是不能变更的。儿童时代是人生的早春,这是一个想象丰富,充满梦幻的时期。我们不能跃过这一重要时段,让冷酷的冬天过早地降临。否则,就是悖逆了孩子精神成长的自然法则,其结果只会导致孩子童心丧失,灵性泯灭。诗歌是抒写心灵的艺术。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诗歌所具有的抒情性、音乐性特点,通过一套切实可行的科学方法,引导学生步入诗歌的殿堂。

案例描述:

教例: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四季的脚步》教学片段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四季的美丽景色,并配乐朗读诗歌。

(学生欣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一脸陶醉)

师:美吗?刚才从你们那专注的神情中,可以知道你们已被深深地吸引。

师:说说你刚才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知了的叫声。

师:是啊,还有可爱的知了呢!你能不能把话说完整呢?

生:我听见知了在树上叫着。

师:瞧,听得多仔细呀!

生:我听到了落叶落下的声音还有雪花飞舞的声音。

(师生对话,交流感受最深的情景。)

师:此时此刻,你的头脑里想到了哪些好词好句?

生:六角形的雪花无声无息地飘着,地上、树上、屋顶上全都白了。

师:这个句子美,你的声音更美!

生:花儿在春风的吹拂下张开了花瓣,燕子在天空中一边飞一边欢快地叫着,仿佛在祝贺着春天的来临。

师:真好,你肯定是一个爱学语文的孩子!

生:夏天的雨后,空气是那么新鲜,其中还带着泥土的芳香味。

生:河两岸新生的小草,笑眯眯地像是正在和蒲公英的小黄花悄悄说话。

师:在大作家、小作家的笔下,四季显得更加多彩。可见,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

师:有一位叔叔把四季的美景写成一首诗。(教师板书课题) 师:刚才你听到什么声音就用什么声音读课题吧

(学生齐读课题)

师:认认真真把这首诗默读一次,思考:这首诗有几个小节?节与节之间有什么共同点?看谁发现的规律最多。

生:老师,它们的行数都是五行,而且句式差不多。

生:我发现每个小节都有“——“。

师:你的小眼睛真亮!

生:诗歌中的“到、道、蹈”读音很像!

师:你真会动脑筋。不仅只有这些,还有“悄”、“笑”等,我们称为押韵,那这些字押的都是什么韵呀?

生:“ao”韵!

师:还发现了什么?

生:“小溪”、“金蝉”、“落叶”、“北风”都唱起了歌儿。

师:他们都唱起了什么歌呢?

(指导学生读好象声词)

„„

师:来,我们分四人小组学习,先将你喜欢的季节读一读,再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巡视指导。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会学习!现在,来谈谈你的收获吧! 师:刚才我们读诗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读诗的声音朗朗上口,好听。 生:我发现了诗歌里边有音乐。

师:对啊,诗歌里有各式各样的旋律,只要你多读,认真去体会就可以感受到。

【分析与讨论】

文学是语言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但是从艺术的本质上讲,一切艺术都是心灵的艺术。音乐具有着细致、优雅、朦胧之美,而语文的世界是人性的、情感的、审美的世界。诗与歌本是一家,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只要充分利用诗歌的思想内容,让诗与歌融合起来,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从中受到教育和陶冶,进而产生共鸣。

(一)、音乐的感染可以渲染主题氛围,引人入胜,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品味意境,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能力。在学习第一小节时,一曲欢快动听的《春天在哪里》,很快就将教师和学生带入春天盎然生机的意境中,桃花、梨花、蜜蜂、蝴蝶„„随着这一串串音符扑面而来,对春的喜爱和赞美已蕴在心底。这就不仅仅是活跃了课堂气氛,将学生带入美好无比的春天,使学生身临其境。学生在美的享受之中,读通了课文,读懂了课文,读透了课文,其教学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二)、用音乐的形式沟通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不仅融洽了感情,而且充分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在新课伊始播放与文本内容及情感相应的乐曲,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诗歌,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然就能扣动学生心弦,诱发学生情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在诗歌教学中,尤其是低年级的诗歌教学,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在案例中的老师充分注意到诗歌的特点,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感、韵律美,使学生产生爱学诗歌,乐学诗歌的感情。《四季的脚步》

整首诗押的是“ao”韵,如“悄、到、笑、道、蹈„„”,而且采用反复吟诵“XX的脚步悄悄,悄悄地,她笑着走来——”的手法,老师让学生读诗歌,找出节和节之间有什么特点,这样从整体入手,学生更易于品味诗歌的整体意韵。所谓“三分诗,七分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让歌与诗中的内容结合到一起,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沟通情感,并让“歌”为“诗”的情感升华,一浪高过一浪,从而激发学生的情趣,实现“我”、“诗”、“歌”三者的共鸣。

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诗歌教学,应用灿烂的阳光照耀他们,应用清纯的雨露滋润他们,更应用优美的乐曲熏陶他们,使它们在明媚的春光中盛开多彩而艳丽的花朵。

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画意美。

新批评认为作品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意思表达,是含混的,作品通过字面的意思使真实的意思隐藏起来,说话者的真实意思不同于他的表达意思,目的是引起人们注意并且激发新的意思。

宋张舜民有诗云:“诗是有声画,画是有形诗。”自古至今,便有诗画同源之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能诗者多识画,能画者多知诗,二者同体也。人们也常说“如诗如画”,由此可见,诗与画这两种艺术形式经常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歌里的画,即诗中的景物及其所诱发的想象空间、场景;诗歌里的诗,即诗中的景物及其所诱发的想象空间、场景里蕴含的情思韵致。诗画相融的境界即是所谓的意境。中国的优秀诗歌都是有意境的。而阅读、欣赏诗歌一个必

要的也是一个很难的环节就是入画入境。诗有可解、有不可解、有不必解,小学阶段学生所接触的诗词多属于不必解作品,教师除了帮助学生作必要的字词疏通外,不必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旨意的挖掘上,而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入画入境。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就是一首将多幅富有动感的画面高度浓缩于46字之中的传世佳作。但它又只不过是等待读者激活的一串符号,在教学中如何能让学生从文字进入画境,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气韵生动的画面,显得尤为重要。按照新批评方法,我们用作品四层面分析法里的第二层(语义层)的分析办法,先引导学生想象茅檐、青草、小溪等单独的画面,然后又通过小溪这条线将“瓮媪”、“大儿”、“中儿”、“小儿”等多幅画组合成一幕有立体感的生活场景图,然后,她又引导学生想象画中人物的动作、神态„„不知不觉中,孩子们脑海中的画面被激活了,变得有血有肉有生命了。

教学《长相思》也是如此,

1.对诗人纳兰性德身在何处的生活画面描述。

教师放音乐(背景音乐是《怆》,教师范读)

师:孩子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教师范读)

师:孩子们,睁开眼睛,现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仿佛处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面?

生:我看见了士兵们翻山越岭到山海关,外面风雪交加,士兵们躺在帐篷里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在思念他的故乡。

师:你走进去了。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在那里思念家乡,睡不着那样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作者辗转反侧的画面。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走出营帐,望着天上皎洁的明月,他思乡的情绪也更加地重了起来。

„„„„

2.对“故园情景”画面的描述。

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教师放音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学生写片段。)

师边巡视边说: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也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唱吟着什么„„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在故园,在家乡,你将会看到很多很多美好的画面和场景。

(学生继续写片段,教师继续巡视)

师:好,孩子们,请停下你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回到作者的家乡,走到纳兰性德的故园去看看,在他的家乡有着怎样画面和情景。谁来?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纳兰性德的家人在庭院中聊天;小孩子们在巷口玩耍嬉戏;牧童赶着牛羊去吃草;姑娘们坐在家门口绣着花;放学归来的孩童们放下书包,趁着风,放起了风筝;还有的用花朵变成了花环带在了头上,家乡一片生气勃勃。

师:好一个生气勃勃,好一幅乡村乐居图啊!这是她看到的。继续看。

生:我看见了晚上月光皎洁,星星一闪一闪的,他的亲人坐在窗前望着那圆圆的月亮,鸟儿不在唧唧喳喳地叫,外面只听见阵阵呼呼的微风,花儿合上那美丽的花瓣,亲人是多么希望纳兰性德能回到家乡与他们团聚啊!

„„„„

这就是诗中的画,它的意蕴无限,内涵无穷,它能将人带回到古代诗人的生活中,让读诗的人走进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在教学中抓住诗激活画,让孩子们脑海中的意象立起来的过程,不就是学生读懂诗词的过程吗?

三、让学生透过诗里的画感悟诗里的情。

新批评方法认为,读作品我们要透过字面意思看到里边隐含的情感,当然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情感。“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诗歌的目的即表情达意,情意统称为意蕴。意蕴中情是根本。因此读诗的最终旨归是入得其情、会得其意。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实录中,我们可引导学生在诗画中品情会意。例如:

师:让我们好好看看这个“卧”。看图,小儿的“卧”是什么意思?

生:(七嘴八舌)趴、躺。

师:把“趴”“躺”送进诗句中,说说感受。

„„„„

师:小儿的两个脚丫翘起来,想分开就分开,想合上就和上,想前后摆就前后摆„„总之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送他一个词!

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天真无邪。悠闲自得„„

师:这是“卧”动态的时候,可“卧”还指“睡觉”或休息的时的安静,例如“卧佛”,多么安详宁静。那你再看小儿“卧”剥莲蓬的表情,再送小儿一个词!

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全神贯注。旁若无人„„

„„„„

从诗中的一个“卧”字入手,让学生反复咀嚼想象,不仅激活了孩子们脑海中关于小儿的那副画面,而且又透过画面十分自然的想到了使这幅画面有灵性的小儿身上流溢出来的那份悠闲自得,若无旁人之情。

同时,“醉”字也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推敲的一个诗眼。当学生明白了瓮媪为什么而醉,醉成什么样的时候,我们也醉了。诗人心中那丰富的生活情趣,极富人情味的内心世界不就跃然纸上了吗?

诗中有画,诗中有乐,画乐中渗融情意。“读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蹉叹之,蹉叹之不足,故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就是有名的“诗言志”的主张。这里所说的“志”就是“情”或“情感”。因此,没有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所以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使学生体验古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体验,得到心灵的陶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这样做:

1.从主题展开。面对奇特的自然景观,变幻的社会生活,曲折的个人经历,无论谁都不禁心生感慨,嗟叹不已。于是,面对同一轮圆月,多少诗人写下自己心中情;面对同一处庐山,多少诗人表达出心中感慨;面对一次次朋友的分别,多少诗人描绘了对友情的眷恋。这种围绕同一主题而抒写的诗作,在诗歌的宝库里比比皆是,只要加以恰当的运用,就会对学生情感的触动作用巨大,意义明显。如教学《村居》这首古诗,诗的前两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中“醉”的理解是“让人陶醉”,究竟是哪些景物让人陶醉呢?结合学

生学过的描写春光的诗句,学生纷纷回答,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橘黄柳绿时”„„对春天赞颂的情感,一触即发。在诗句诵读中一次次撞击儿童的心胸,以一首整合多篇的呈现方式,让生情与诗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2.由景引情。在古诗中,诗人常常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所描绘的景物之中,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孟浩然的《春晓》一诗,句句写景,句句含情。诗人谛听鸟啼,回忆风雨,猜想落花,把爱春和惜春深情,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诗句看似写景,实为抒情,情景交融,达到无由分解的境界。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从景入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再现诗的画面入手,体会诗人是如何描写“啼鸟”、“风雨”、“落花”等景物的,再引导学生体会诗中“不觉”、“知多少”等字词的情感色彩,从而把握诗人爱春、惜春的深情。

3.由读引情。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因此,必须加强朗读。要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入情。所以,我教古诗,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起始阶段齐声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全诗后让学生品味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如学习《咏柳》一诗,要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时,要求学生反复颂读,把热爱春天的感

情读出来,读着,读着,我惊喜地发现学生愉悦、向上的情绪便油然而生。这时,再学古诗,学生较快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诗人笔下美丽多姿的新柳,便能很快唤起学生的共鸣。学完全诗后,我再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此刻,学生声情并茂、摇头晃脑,„„看着他们的表情,似乎陶醉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景中,在美好的春光里神游遐想。读后,心中禁不住勃发出一股对春天无限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于是,纷纷发言:“啊!春天,我爱你!”“我要为贺知章的《咏柳》配幅美丽的图画。”学生的发言表明,他们已深深体会到了诗中的情感美。总之,要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方肯罢休。

四、启发想象,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新批评方法认为我们读诗要透过联想看到更大的空间。也就是象征(神话)这一层次。小学生不象我们成人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但,孩子能感受到的东西我们承认往往给忽略了。所以我认为在这个层次里因为有前面的层次做铺垫,可以让孩子畅所欲言,让他感受到什么就说什么。

如《寻隐者不遇》一诗语言相当精炼,初读此诗,似觉平易,细加欣赏,则易中有难。寻隐者来去过程,一字未提;与童子会晤时的寒暄和问话,也一概从略;童子答问也当不少,但诗人仅摘三句,答问不多,但寓意深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首先指导学生弄清诗的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诗人在松树下问些什么,诗中有没有写?你能根据童子的回答展开联想补充出来吗?”“假如你是

书童,你会怎么回答?”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话一一作答,并让学生分角色当堂进行对话表演。在表演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对答如流,还伴有生动、有趣的动作表演,把《寻隐者不遇》中的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了,初步领悟到诗的意境。学生通过想象和表演,领悟到了“问”字所蕴含的意境美。

学习诗歌,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享受,一种积淀,更是心灵与诗歌的融合。语文教师尤其应身体力行,更新观念,创建氛围,优化教学,引导学生随着诗人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随其悲而悲,随其喜与喜,让诗歌的精华,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使生命在诗歌的滋养中得以鲜活的成长,与诗歌相伴,芬芳一生。我们透过新批评的方法,拉着孩子们的手,去靠近诗歌,走进诗歌。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诗:“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在当代高度发达的物化生活里,揉进生活的诗情画意,那应该是一种非常美妙的诗化生活。一个炎黄子孙,能得到古诗词的熏陶浸润,也许更能谱写出自己的诗意人生。在语文课堂里,让我们的古诗词教学也呈现“万紫千红”的美丽,让我们的引导也有“润物无声”的渗透力,让我们的“用心教学”也能“春种一颗粟,秋收万颗子”吧。来,挽起孩子们的小手,快快乐乐,走进古诗词!

参考文献、资料:

1、《文学批评原理》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国文学鉴赏》 作者:袁行霈

3、《文艺理论教程》精编版2002童庆炳

4、《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5全国小学语文核心期刊《小学语文教师》

推荐第9篇:古诗词教学

乘着诗歌的翅膀

——浅谈古诗词教学诗意化的营造

谭海鹏

今年的研修平台上,我观看了两节有关古诗词的教学课例。一节是冯琳琳老师的《行路难》,一节是梁云青老师的《品味诗词里的人生(李清照专题)》,不禁引发了我对古诗词教学的一些思考。

诗歌是文学的骄子,是文学的最高艺术表现形式。《诗经》、《离骚》、唐诗、宋词等,犹如一粒粒珍珠,在中国文学这片浩瀚的海洋里熠熠生辉。它们共同营构了中国人共有的精神家园。

语文教学离不开诗歌,古诗词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比比皆是,初一上册的《古代诗歌五首》,下册的《木兰诗》;初二上册的《杜甫诗三首》,下册的《诗四首》;初三上册的《 诗词曲五首 》、《诗五首 》,下册的《词五首》 ;初四上册的《陌上桑》,下册的《诗经两首 》,共计9课26首诗歌,另外,每册课本还有为数不少的《课外古诗词》。

古诗词在语文课本中占这么大的比重,在教学和研究中我们不能漠视她的存在,更不能简单地读读背背敷衍了事。文学是语文的根,而诗歌则是文学的最高表现形式。对待古诗词,我们要像对待古玩珍宝一样小心呵护,穿越历史的文字,还原宝物所承载的沧桑与内涵,实现它的真正价值。

1 我认为,要上好古诗词教学课,首要的在于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的教学氛围。

王崧舟老师是“诗意语文”教学流派的开创者。在他看来,语文的诗意不是外加的,不是硬贴上去的标签。诗意就是语文的本色。教师一进入语文课堂,放下一切杂念,心无旁鹜地走进文本,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本身就是极富诗意的。

我觉得这一点尤其重要。诗意不是老师唯美的语言,不是煽情氛围的营造,不是感人的音乐和多媒体图面,这些都只是技巧层面的东西,是“术”;如果没有教师个人发自内心地对诗词的喜爱,对教学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对课堂的全身心投入,越多的技巧反而越让人感觉弄巧成拙、虚情假意。缺乏真情的课堂,学生当然不愿参与。

教师的投入程度首先表现在他的语言和表情上。优秀的老师在上课伊始的导入环节,往往就能用他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和生动丰富的表情,抓住学生的心。

“诵读”是古诗词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同样是读,有的“读”只停留在字面,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文字在他的口中只是生硬的符号,冰冷的堆砌物。而有的“读”,却能将平面的文字读得立体,冰冷的符号变得温润,麻木的心灵变得澎湃。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境界,其中自然少不了教师的指导。所以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氛围,一种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文本的情境。让学生始终笼罩在浓浓

2 的诗情中不能自拔。

一、教师自身的范读是最有感染力的。在课堂上,老师最好不要轻易张口读诗,一旦张嘴,就要尽量达到把学生“震住”的效果。朗诵是语文老师的一项基本功。随着多媒体的普及,这项基本功已渐渐退化。但是我还是觉得老师本身的范读的感染力要远远大于任何一个名家的朗读。当然,如果在范读的同时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那就更加完美了。

二、学生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不同内容的诗歌适合不同的形式朗读。如有的诗歌抒发个人的喜怒哀乐,适合个人读。(如李清照的词)有的诗歌大气豪迈(如曹操的《龟虽寿》,除了个人读,也适合齐读。但是齐读一定是在个人反复品读练读、充分理解诗情诗义的基础上,因为齐读往往节奏偏快,不利用感情的抒发,也可能会破坏诗歌抑扬顿挫的音乐感和节奏美,所以建议慎用。《品味诗词里的人生》教师每出示一首词,都要求学生齐读或齐背,我个人认为这种形式是不太适合的。对于较长的诗歌,(如《行路难》),也可以请朗读好的几位同学轮流读。在教师范读和优秀学生示范之后,相信即使是平时不喜欢读的学生,也开始跃跃欲试了。老师不妨趁热打铁,来一场“赛读”,先由小组内竞赛,胜利者当选小组代表,展开组间竞争。这时不待老师条分缕析,组内成员自然咬文嚼字、推敲琢磨,争相提出建议了。在这个“备赛”的过程中,很多教学内容也就迎刃而解了。

3 在“赛读”之后,再来个“评读”,即对朗读进行评价,那就再好不过了。“评读”之后,再根据评价各自练读,从师范读、生范读、生练读、赛读、评读,再到练读,这是一个完整的环环相扣的过程。其中两次练读,必定有一个质的飞跃。

三、教师布置让学生读的任务时,避免过于直白,如“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诗歌”这样的语言,好似把学生与课堂与文本分离。即使是“带着感情”“读出诗人的**之情”,也总给人以生硬之感,仿佛游离于诗歌之外。教师可以结合写作背景,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创设一个情境,比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抱着一颗“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心,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音乐起):八月秋高风怒号。。。。。。此外,师生互读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它可以快速连接起师生的情感纽带,将教师的情感信号传达给学生。

四、古诗词文字凝练,留给读者很大的想像空间。教学中抓住这一点,调动起学生的想像力,来填补诗词中的空白,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王崧舟老师执教的经典课例《长相思》(纳兰性德)中,王老师要求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老师的朗读,说说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孩子们有的说“我看现了士兵们翻山越岭到山海关,外面风雪交加,士兵们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眼前

4 总是出现故乡的画面”有的说我看到了纳兰性德走出营帐,望着天上皎洁的明月,思乡的情绪更加重了起来,等等。紧接着王老师让孩子们回到作者的家乡,看一看他家乡的画面和情景。孩子们拿起笔,在舒缓音乐的伴奏下,开始了又一轮的想像之旅。孩子们的笔下充满着诗情画意,令人不禁竖起大拇指。我想这种想像填空的方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同样是受欢迎的。

五、穿越时空,与诗人(或诗歌中出现的人物)对话。同样是《长相思》,王老师启发孩子们向诗人提问,然后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来回答。这样设计,使学生真正走进了诗人的内心,去伸手触碰诗人心中最敏感的空间。至此,学生与诗人已然融为一体。这样的课堂,怎能不令人拍案叫绝?而学生在自由地表达与交流中,体会到了诗歌的真谛,感悟到了诗歌的灵魂,这样的过程本身,不就是最富诗意的吗?

哲学家说过:“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将这个哲学命题挪用到语文课堂,尤其是古诗词教学的课堂上,真是再适合不过了。“语文教师,应该为古诗词教学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的空间。”

让我们乘着诗歌的翅膀,带着学生在文学的海洋里撷珍采贝吧!

推荐第10篇:古诗词教学

闵行发帖人:yugangfa 发表于:2013-04-29 16:15:37 古诗词教学讨论

古诗词教学,仅有“朗读——背诵”的教学模式,使诗词失去了本身所拥有的形象感、层次感、朦胧感,久而久之,学生对诗词会产生厌恶之情,只有从诗词意境出发,积极开拓并发掘其特有的美感,才能将诗词教学带入一个豁然开朗的新天地!山水田园诗时,我尤其注意创设氛围,甚至让学生展开想象。如王维《山居秋暝》,我一边富有感情地朗读,一边用诗意的语言描绘:秋雨初霁,晚间青山,朗朗的新月透过林间枝桠把月光斑驳地洒落于地面,清莹透彻的泉水在泉道山石上有声或无声地流淌„„山风吹竹,竹林中走出娉婷且朴素健康的浣衣女;风过荷塘,荷声荷香中轻轻巧巧地漾出一叶渔舟„„清幽的意境与恬然的心境便传达出来。

嘉定发帖人:寻常巷陌

发表于:2013-05-01 07:47:09

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教学案例 上海市曹杨二中附属江桥实验中学

周二梅

【案例背景】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文内容适度强化文言诗文的学习,目的是促使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了解,充实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在学习文言诗文的过程中,吸取语言精华,提高书面语表达能力。”⑴

古诗文教学现状: 其一,有的不屑于古诗词通解诠释,直接进行思想情感之分析,致使教学成为空中楼阁,陷入脱离实际的无效之境。其二,“不原大理,唯字是求”,无视诗词整体意境,把词句机械割裂,结果未“得言”而“忘意”。本该独树一帜魅力四射的古诗词教学反而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失却了应有的语文味,被边缘化(弱化)、功利化(应试化)。⑵

学情分析:

由于长期以来教与学受制于应试,教师教法陈旧,以释词背诵为主要教学内容,因而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对诗词的理解基本属于浅尝辄止类型。但是经过近八年的语文学习,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古诗词,并能有感情地背诵一些诗词。大部分学生对古诗词是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的。

文本分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名篇之一。

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辛弃疾的这首投赠之作自称“壮词”,全篇以“壮”语贯穿始终。作者根据他三十年前抗金的战斗经历和他矢志恢复中原的理想,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在词里描绘了一个幻想中雄壮兵营生活画面。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却又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

【设计理念】

词作音韵铿锵有力,语言生动豪壮,意境深邃悠远。因此本教学设计立足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圈点批注,思考、联想,讨论交流,感悟把握作品的意旨,在整体感悟基础上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进而培养学生古代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使他们在诵读中陶冶情操,受到启迪,进而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这首词用梦境来抒发报国之情的抒情方法,体会词的意境。 (2)理解词人深沉的爱国激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

(3)理解本词通过前九句与末一句进行对比、以壮衬悲来突出主旨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反复朗读,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质疑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祖国诗词以及立志报效祖国的感情。 【案例呈现】

一、“壮举”导入

公元1162年,23岁的他受北方起义军首领耿京的委派,从山东济南赴建康(今江苏南京)面见宋高宗,联络共同抗金之事。他,在完成使命返回山东途中,听说叛徒张安国杀害耿京,投降金朝,起义军已溃散,便立即率领50名骑兵,深夜突入有五万之众的金兵军营中,生擒张安国,策马飞奔,星夜渡江,直到建康,将叛徒交南宋朝廷处置。

就是这样一个能在千军万马之中取上将首级宛如探囊取物的英雄,南渡之后的人生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走近词人辛弃疾。

[教师评析]:探究的源泉和动力来自于问题,“壮举”的导入既是课堂情境的设置,更是悬念设置之始,更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初读壮词:读准字音节奏 1.读准字音。 2.读准节奏

指导(下阕为例):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教师评析]:通过散读、点名读,教师范读、齐读等多种诵读形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初步掌握词的内容。

三.品读“壮”境:以朗读促理解

1.“壮”词是怎样的词?壮词即雄壮的词。

2.反复诵读,说说你认为词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标题中的“壮”字?指导朗读,“品”与“读”相结合。

(1)读着“梦回吹角连营”你听到了什么?如果把“连营”换成“众营”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2)“沙场秋点兵”秋天的沙场是怎样的?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塑造了怎样的英雄形象?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体现作者怎样理想? (5)“可怜白发生!”为什么可怜?“可怜”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上述问题学生研讨,并归纳总结(围绕“壮”字归纳)。 “看剑” ——“壮”

以“不壮”反衬其“壮” “可怜” ——“不壮” 3.词人为什么“看”剑?而不是“握”剑、“舞”剑、“挥”剑?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出示辛弃疾南渡后背景资料。要求用一个词来形容辛弃疾在“看剑”时的心情。

学生归纳:无奈、痛苦、落寞、悲愤„„

[教师评析]: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朗读重点语句,在反复诵读之中,既读又品,品读结合,以读促品。

四、感悟“悲壮”: 以朗读鉴赏形象

1.学生散读,小组读、齐读。

2.提问:词作体现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

学生归纳:现实(无奈、痛苦)——梦境(豪壮)——现实(悲壮) [教师评析]:读本词若仅读出“雄壮”是远远不够的,“壮”中含“悲”,以“壮”写“悲”才是这首词的精髓,尤其“可怜白发生”必须读出陡然下跌之感。在诵读中突出渲染在表达中的作用是本环节立意所在。

五、读出艺术:以朗读积淀语言 1.朗读指导: 2.学生讲台诵读 3..全体师生诵读结束

[教师评析]:突出重音,强调感情;情感变换,读出语调;缓急错杂,体现变化;肢体语言,增强效果。总之,在师生诵读中,要能体现出词人“壮”中含“悲”,“悲”中更见其“壮”的悲愤悲壮之情。

六、作业布置:

比较诵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词句,体味该词句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教师评析]:以教促学,通过教激活学生思维,延伸课堂的空间。 【案例反思】

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些基本理念是课改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师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正因为如此,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语文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已成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因此,本人在构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教学设计时,作了以下思考:

一、确立什么是本词教学内容。本词作为辛词代表作品之一,“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是本次思想与艺术的凝练概括,因此理解词人深沉的爱国情感、壮志难酬的悲愤以及渲染在表达中的作用应该是教学内容及目标。

二、确立什么是本词的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贯以逐层深入诵读为主线。在以学生为主的诵读活动中,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感悟词的思想内容与品味词的艺术特点。体味作者“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具体过程为:以读代讲,整体感悟,读出词的韵律美,读出词的意境美,读出词的情感美。

三、确立什么是学生学习本词的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朗读教学法,但是每个环节读的目的的确立,读的方法的指导,以及朗读方式却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环节中读的目的不同,相应读的要求也不一样,读的方式自然因此而异。我在教学过程中读的要求提高,读的方式更是“散读”、“齐读”、“点名读”“分小组朗读”、“教师范读”、“学生个人演读”形式俱全。这样的课堂既充满语文味,又不呆板,显得有变化,同时学生参与广,课堂气氛活跃,最终 “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成为词作者与学生共同体悟。

全球的课堂正在静悄悄地变化:未来的课堂教学无论是在教育观念上,还是在教学结构上,都将朝着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这一核心内容发生转型,也即是“以学定教”。因此,我们必须在对文本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研究, 把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从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无定法,唯有因文因人施教,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才是最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⑴上海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0第2版,026-034.⑵管然荣,如何确定古典诗歌的教学内容,中学语文教学,2011,03:4—11 ⑶顾泠沅,以学定教的课堂转型,上海教育,2011,04A,33-37

崇明县发帖人:曾智

发表于:2013-05-03 10:10:17

诗歌教学应该让孩子们多读、多思、多说

为大家推荐王崧舟老师的公开课《长相思》以及《枫桥夜泊》,优酷网可以搜得到,个人觉得是很好的诗歌教学案例。另外再推荐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从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王老师语文教学如何不枯燥,如何像海德格尔般所说的“诗意地栖居”。

有时候我自己诗歌教学中也会陷入一种误区,跟着中考指挥棒跑,是围绕考点和考题进行课堂教学,整个课堂缺乏情趣,这是我作为教师自身的问题,反思自己之后,我认为关于诗歌阅读指导,应该让孩子多读、多思、多说,而不是让孩子在回答标准答案或者是推着学生向标准答案靠拢,我们的考试是有标准答案,但是我们的审美没有标准答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记得收获杂志的主编叶开曾经讲到语文课应带是带领学生审美的,想到这很惭愧,因为自己确实没做到。在王栋生先生看来,教学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他说“如果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敢有个人观点,如果学生连校政都不敢评论,把教师、家长的话奉为金科玉律,如果学生对社会灌输给他的任何东西都坚信不疑,会有什么结果?那样学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驯服的、没有思想的努力”。作为青年教师,有时候知道怎么做是对的,但到底怎么去做是个难题。

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有的时候正是因为自己的纠正,才会让学生不敢说、不想说、不爱说。其实初中生年纪还小,应该允许孩子对诗歌的理解有误,或者允许孩子不理解诗歌的一些内容。为什么这么说也源于我的一次经历。一次坐火车的时候,遇见了一位孩子已经上小学的父亲,他说自己上中学的时候老师讲得什么李白、杜甫的诗歌他就是不明白,也不爱听,但是如今过了而立之年,他的生活没有了考试,工作还算轻松,于是他慢慢地开始喜欢上了李白的诗歌,他说的诗我已经忘记名字了,但是他在向我解读李白诗歌的那种手舞足蹈的音容笑貌至今仍然让我记忆犹新,也许他解读的未必对,但是那是他的理解,那是他的收获。从这次经历中,我感觉到了一点——当没有学业压力时以一种轻松的心境去读诗,感觉是不一样的,再者对诗歌的内容理解,我觉得年纪是一个问题,一个人在初中对一首诗歌的感悟和等他上了大学或者工作以后的感悟是会加深或者说感悟会改变的。有时候这种改变或者加深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自身的修炼达成的,没必要拔苗助长。

社会提倡“以人为本”,课堂也是应该“以生为本”,或许我们的诗歌教学,教什么,怎么教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我们成人可以倾听一下孩子的内心世界,他们想从诗歌中学什么,我想这样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比逐句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记住关键课下注释,明白作品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倾向来的愉快些吧 。

闸北发帖人:陆小包子

发表于:2013-05-04 11:39:59 美丽的笔误——谈如何因声求气上好文言文——上海市回民中学 何洁

美丽的笔误

——谈如何因声求气上好文言文

摘要:初一年级语文课堂上一首小令中标点符号板书错误,引发学生一连串思维的火花,更使得笔者对于“因声求气”上好文言文有了实践的认识,从而重新审视初中语文“听、说、读、写”四大块能力各自在教学中的比重及相辅相成的关系。

关键词:因声求气、逻辑思维火花、以学定教

不久前就对《如梦令》一词的授课中,因书写板书的错误,使得我幸以得见学生思维的火花,更使得我对“因声求气”文言文解读的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一、预设的挑战

《如梦令》一词中的末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历来称颂的名句,更是教师在分析上所要讲究的重点。对于“卷帘人”道出“海棠依旧”的话语,“我”是急切想要反驳的,所以在“知否,知否?”这个叠词的运用上,预设想让学生明白通过反复的修辞,来加强语气,更加体现李清照对于自然观察之细致,惜春爱花的情感。

于是我在黑板上书写了“知否?知否?”之后,便踌躇满志、笑容满面地等待学生进入我的预设,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二、美丽的“意外”

我刚落笔,本班一位颇有文学功底的男生就喊出了声:“老师,第一个知否后面不是问号,是逗号。”我还在愣神,因为潜意识当中一直就觉得是两个问号连用,连同学的提醒也没有能立即反应过神,看到底下同学附议得越多,我赶忙看了一眼书本,的确在第一个“知否”后面果然是一个逗号,将黑板上的错误改去后,看见学生脸上笑嘻嘻的表情,我知道我的考验到了。

三、惊喜的收获 好在我颇有些急智,立即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为什么此处要用逗号,如果连用两个问号,不是于语气上面更加强烈呢?问题一出,我发现学生脸上笑嘻嘻的表情被思考的神态所代替,看得出,这个问题对他们有所挑战,能激起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感兴趣了!

我也在期待他们的思考结果,一分钟过去了,一个女生举手回答:“老师,我们在听读录音时,发现读到‘知否,知否?’时候语速特别的快,就表示当时李清照是急切想反驳侍女的观点的,如果用上问号,则是句与句之间的停顿。”回答到此处,她还特意将此句用“知否?知否?”的停顿读了出来,果然语气强烈有余,而语速急促不足,引来学生会心一笑之后她继续说道:“而逗号是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它的停顿自然是比问号短得多,联系上下文,逗号是最合适的。”话音刚落,学生中传来一阵恍然大悟的“哦”声。我也为她精彩的回答而喝彩。

可就在我感动于这位女生神情兼备、知识素养过硬的讲解时,又有同学发问了:“老师,那么这中间不用标点符号,不是语速更加快吗?表现急切的心情不是更加合适吗?”好了,同学们的思维已经完全被激发出来了,这又是我一个始料未及的问题,我的学生总是能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就在我脑海快速转动的时候,有一位同学已经自行为提问的学生解惑:我们不是学过什么是“词”嘛,写词的时候必须按照词谱规定去“填”的,你看李清照另一首《如梦令》词中也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

2、6字的停顿,还有老师说古代的诗词都是可以唱出来的,那你再急,唱歌的时候唱到这里也得给大家换口气吧?于是其他同学在一片笑声中恍然大悟!之后的教学便在一种轻松愉快、思维活跃中进行,这真是一节让师生都觉得颇为“舒服痛快”的课!

四、深深的反思 课后,我一面沉浸在这份教学相长的喜悦中,一面觉得这堂课中一定还有一些规律性的,值得我去开采挖掘的闪光点所在。

首先:文言文究竟如何教才是最契合初中低年级学段的学生?除了作文、鲁迅的作品外,文言文教学也是一直困扰初中语文教师的老大难问题。尤其是对于初中低年级学段学生,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是进入初中之后才正式展开文言文的学习的,那么对于刚学习文言文的学生,兴趣肯定是存在的,可为何发展到后面学生谈“文言”就色变的尴尬呢?这就不得不思考文言文在初中低年级学段学生授课展开方式。如果不是因为一个板书的错误,我不会知道在正式学之前,让学生听范读,反复读究竟有多重要,如果没有先行的“听”的体验,那之后教师的“逗号、问号”的问题,也就无从入手的回答。于是我在反思本上写到:听、读很重要。接着再想,如果我也是将此首词先和同学讲翻译,然后再读文本,这样“知否,知否?”就会变成“你知道吗,你知道吗?”这样学生除了明白反复的修辞之外,怎会知道原文朗诵的那份精炼的急促,李清照那份爱花惜春的闺情又如何体会出来?于是我将笔记本上的“听、读很重要”用箭头延伸到“因声求气。”

其次:常听到隔行如隔山,即便是语文老师,初中语文老师教和高中语文老师教的方式也不同。诚然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的学情不同,初中生偏感性,高中生显理性。但是语文思维的形成一定要到高中才要进行吗?初中学生是否只能进行感性的阅读体验,而不能有语言思维的训练呢?从这堂课反应来看,学生会去斟词酌句,甚至是去品析标点符号的作用,还会自发地质疑,更能通过词的本体性质去帮助同学解答疑惑,这份惊喜的背后是汉语言逻辑思维训练的火花。于是我在笔记本上再书:课堂题目要有助于初中低年级学段汉语言逻辑思维训练。

最后:标点符号板书错误其实是这堂课中的一个意外,我也可以有以下的解决方法:将错误的擦去,然后按照备课的内容继续课程,中规中矩,该的知识点也会讲到,人物形象也会分析,但这样的获得无论对学生也好对我也罢,味同嚼蜡。所幸我能抓住这个课堂中的小小意外,并能顺着学生的思路,在这处做些文章,激发学生的思维,之后的课堂,简直就是学生主导,好问题、好答案层出不穷,让我欣喜、让我赞叹,问题水到渠成的完成,没有按部就班、框框架架,学生已经在质疑、答疑中发现学习的乐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样欢喜的氛围下,所获得的知识是不会忘怀的,更何况他们还会举一反三,问出“‘知否知否’中间不加标点符号不是更加体现急切心情的问题”,其他同学也能用“词”的本体知识回答,这已经不仅仅是知晓知识了,这已经是知识的内化成能力的运用了。这份欣喜,源自于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题,于是我又提笔在本上:以学定教。

五、我的教学“三宝”

于是我欣喜的发现,刚踏入这三尺讲台一年多的我,似乎隐隐约约窥得那桃花源路口,在那曲径通幽、落英缤纷处散落着熠熠生辉的属于我教学上的“三宝”。

“因声求气”,对于初中语文的教学要点,约定俗成为“听、说、读、写”四大能力的训练,近年来有趋向于“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趋势,教师们视品读文本、获得体悟、落实写作为上语文课的必要环节。于是将前两者“听、说”逐渐弱化,特别是“听”。七年级上有一篇《你一定会听见的》课文,其中提出铿锵有力的呐喊“你善用了你的耳朵了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了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这是对于“听”的能力地位的正名。在文言文教学中提倡“因声求气”,以文言文的读音、形式来解读文言文的内涵,正是契合《师说》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的认知先后循序,以此观之,只有先知“句读”,方能解惑。“因声求气”可以正读音、区分一词多义现象,如“千骑卷平岗”,“骑”此处读“jì”为名词,解为“一人一马”区分原来第二声时作动词解;“因声求气”还能区分古今异义,如“今齐地方千里”,读音中“地/方”处有停顿,这便是古今相异之处;“因声求气”还能正确理解人物形象及揣摩当时的人物心境,《卖油翁》中“康肃笑而遣之”,未听范读前,学生多停顿为“康肃/笑而遣之”主谓分开,本也不错,但范读为“康肃笑/而遣之。”这是十分值得琢磨。这份推敲不仅在虚词“而”是表修辞还是表承接上,更是揣摩康肃公当时心境的关键。此句位置在文章末端,表明原本自傲的陈康肃在见到卖油翁熟能生巧的高超技艺后心有所感,领悟后再打发卖油翁离去,如果“而”表修辞的话,那个“笑”就没有“会心一笑”的含义在里面,陈康肃究竟明白卖油翁的“熟能生巧”与否就不得而知了,可见一个停顿,对于文章的主旨及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因声求气”的解读文言文,是符合文言文文体特征的良方。

逻辑思维火花,在国外,母语和数学一起被划分为“科学”,这颇值得探究。以此类推,语文学科就是研究中国人汉语言文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从有意味的形式入手去探寻文本的真谛,再由文本的真谛反溯到文本形式,这与韩愈提倡的“文以载道”不谋而合。在初中现代文的品读中越来越多的会注意到文本的形式,这对于学生的汉语言文学逻辑素养能力是很好的锻炼,如朱自清《春》中的“草、花、风、雨、人”五幅图是否可以更换顺序等问题,且欣喜的是这类问题通常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让我逐渐感知初中学生,即便是初中低年级学段的学生,也具备相当的汉语言文学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是否可以运用呢?我在《陋室铭》中设计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两句话和“陋室”主旨无关为什么还要在开篇呈现的问题?”这其中蕴含的是华夏民族千百年传承的“比兴手法”,相当于现代文中的“托物言志”写作手法,现在有人提倡少学甚至不学文言文,认为这是“死的语言”,提出这样观点的人,一定没有发现在不同的语言形式在,流淌的是千百年来华夏儿女的思维模式,一以贯之。《爱莲说》中我提出我提出为什么第一节中是“菊、牡丹、莲”的顺序、第二小节一开始也是“菊、牡丹、莲”的顺序,而在第二小节末端却是“菊、莲、牡丹”的顺序?这个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十分活跃地提供自己的思路,课堂中充满着思辨的气息,终于同学最终结合文本主旨提出:菊是遗世而独立的,是出世,而莲是入世中的出淤泥而不染,牡丹是人间富贵花,这是从出世入世的程度上有所差异。更加能体现出以莲自喻的作者的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这一答案,真是让我拍案叫绝,赞叹练练!所以初中学生不管在现代文也好,文言文也罢,他们都是存在一定的母语逻辑思维能力的,我们在关注现代文文本形式的同时,也不能对文言文的形式促进初中低年级学段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等闲视之,或许这也是能激发初中学生爱上文言文的重要契机。

以学定教: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在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的作用不是命令式的强求,而是循循善诱的引导,要具备敏锐地观察学生兴趣点、发展点所在,这些能力都是要靠平时积累而成的。这学期契合本校回民中学的教学理念,将“以学定教”落实到本学科的实处,于是在每堂新课之前都有习题的预学,这些习题都是根据学生学情、文本特征精心挑选的,从中可以更好地发现学生的掌握程度如何,在课堂中不仅可以有的放矢,更可以锻炼对于学生需求知识点的敏锐程度,那个“逗号、问号”的问题,就是在之前课文的预学基础上,让我有那么灵光乍现的感应,觉得这就是学生感兴趣且值得挖掘的地方。学生主体,并不是追求一种场面上的万紫千红的发散性思维,而是要符合他们学情及学科特征的,以教师为合理引导的,目的唯一,过程千遍的殊途同归。作为教师,不管是在现代文教学还是文言文教学中,能有技巧的引导学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是尤为重要的,在文言文教学的瓶颈期的现在,“先学后教”的理念的贯彻应该更为迫切。

求学期间,文言文一直是自身感兴趣的文体,在教学中又不断发现她的魅力,这当然是学生和我共同成长的收获,所谓教学相长的乐趣不外如是!作为一名资历尚浅的年轻教师,我一定会在之后的教学课堂中,不断地实践和更新我的文言文“三宝”,让它们随同自己一起日趋成熟,为学生及自身带来一堂又一堂好课,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进一步学习!

闸北发帖人:孙友梅

发表于:2013-05-03 15:59:00 上海市闸北区 青云中学 孙友梅

古诗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助于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新课标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古文及写作打下基础古诗教学的内容需要我们教师立足诗文,兼顾诗外,细心挖掘。除认读字词,诗句今译,诵读古诗外,古诗的教学内容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挖掘:

1 从背景内容及相关知识点上挖掘

我国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陆游曾对他的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话虽然说的是学写诗,对分析理解古诗同样也适用。

相对来讲,叙事、抒情的诗其背景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任何一件事,任何一种情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其背后往往有更深层的原因。比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写的是一个风雪天里, 一位老者在寒冷的江面上独自垂钓的场景。从表面上看,冒着严寒垂钓,似乎是在写贫苦百姓生活的艰辛,寄寓着诗人对贫苦百姓的同情。然而,如果能结合当时的背景来读诗就不会这样理解了。柳宗元为人刚直,曾经参与王叔文推行的“永贞革新”,得罪权贵,被贬永州,而《江雪》正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写下的诗。结合当时诗人的处境和心情来看,那漫天风雪无疑是政治风暴的写照, 那寒江独钓的老翁更是一种坚韧不屈的孤傲精神的象征了。了解了诗文背景,无疑能对诗意的理解更深一层。在教学写景的诗文时,如能对诗中所写的对象有所了解,也能加深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如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了解有关庐山的知识,比如庐山有个香炉峰,香炉峰上常年水气缠绕,庐山山势险峻等,对诗文的理解也就容易把握得多。

2 从诗题中挖掘

诗题就是诗文的题目。诗题中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如能好好挖掘解析,也能促进对全诗的理解。如唐代诗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诗题中有一动作的词“寻”,却缺省了“寻”这一动作的生发对象,“谁寻? ”诗是贾岛写的,应该是贾岛寻。“贾岛是个怎样的人? ”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也是一位僧人。“寻谁? ”从诗题中可知“寻隐者”“隐者又是怎样的人?”。结合魏晋以来的隐逸之风来想,隐者常常是颇具才华,却又性格孤傲,与世俗格格不入,甘居山野避世的人。“贾岛为什么要寻隐者?”结合诗人和隐者的特点可知,也许诗人是向隐者请教一段诗文,也许是向隐者讨教某个佛法要义,也许就是慕名前往拜访。“寻”的动机已是够引人遐想的了。“寻着了吗? ”从诗题的“不遇”两字可知:没遇上。“那他会遇着谁呢? ”是“童子”„„一个诗题,一番思考,吃透了,诗文内容也就理解大半了。像这样的诗还有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3 从诗文中所包含的主要物象上深入挖掘 古人写诗十分注重诗境的营造。诗境是由物象和诗情交融重新构建的一个虚拟的新的境界,其构建的起点是物象,真正的无象之境应该是不存在的。教学中紧扣诗文中的物象来挖掘教学内容是个不错的方法。如苏轼的《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诗中提及的物象有“云”、“墨”、“山”、“雨”、“珠”、“船”、“风”、“楼”、“天”等,在这许多物象中,诗人是有所侧重的。首句重在写“云”,云很黑,黑得像墨一样,而且那墨是打翻了的墨。为什么是打翻的墨而不是乌黑的墨块呢? 只因打翻的墨是会流动的,正好和黑云的涌动有相通之处。足见诗人写云时观察得细致入微。“山”是用来作参照的,云还没有把山完全遮住,雨就来了,可见雨来得有多急。次句重在写“雨”,雨点是白色的,像珍珠,而且是跳动的珍珠,比喻形象贴切。“船”是雨侵凌的对象,由于雨来得太急了,船家都来不及摇船靠岸躲雨。第三句重在写“风”,迅疾的狂风贴地而来,吹散乌云,恰如一辆急驰中的快车戛然而止,雨中的人们都还没有回过神来,雨便停了。未句重在写“水”,“望湖楼下水如天”,风停雨住,似乎什么也没发生过,瞧那望湖楼下,留下的只有那一湖像天空一样开阔明净的湖水。诗中物像虽多,但却主次分明,概括起来写的主要是“一团云”、“一场雨”、“一阵风”、“一湖水”。仔细品味诗人是怎样来刻画这些物像的,理解透彻了,诗文的主要意思也就理解了。

4 从诗文中描写声音、色彩、动作等有特色的关键词上挖掘

诗文中描摹物象,往往会用一些表现声音、色彩、动作的词,从这些词入手理解诗文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有一首诗———《鹅》,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拔清波。”诗人首先从描摹鹅的声音入手,连用三个“鹅”,先声夺人。次句写鹅叫,鹅叫却又不写“叫”,写成是“向天歌”,一“歌”字用得极妙,突现了鹅在水中的欢快活泼之情。最后两句连用了三个表现色彩的词:“白”、“绿”、“红”,白色的鹅毛,绿色的清水,红色的鹅掌,令诗文如画,色彩丰满,美轮美奂。全文正是从声音、色彩、动作三方面将鹅的形象写活的。其他如王安石诗《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杜牧诗《山行》中“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红”等,都很值得细细品味。

5 从诗文的表现手法上挖掘

诗歌等古典文学是我们学习吸收文学知识的一大宝库。中常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双关等大多能在古诗中找到典型的范例,教学中如能重点留意,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及今后的写作都是极有帮助的。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中写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把九月初三夜的露珠比作珍珠,月亮比作弯弓,喻体形象而富有诗意,真是绝佳的比喻。李白的《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尽写危楼之高,高得一伸手就像能摸到天上的星辰, 连大声说句话都怕吓到天上的仙人(仙人正在睡觉呢),真是极度的夸张。“摘星辰”、“吓仙人”,夸张中分明充满了幽默和童趣。难怪人们常常称赞李白的想象力是“想飞天外”。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道“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诗句中的“暖风”既指和暖的自然之风,也暗指统治者声色犬马的淫逸之风。“游人”既指普通游客,也指游湖的王公贵族们,一语双关,而又自然天成。其他如对偶句在古诗文中更是比比皆是。

6 从诗情、请理上挖掘

文章具有传情载道的功用,诗歌也同样。每首诗或多或少的都融入了诗人的情感, 即便是写景的语句往往也饱含了诗人的深情。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毕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繁花似锦的三月天里,本是好友携手畅游的好日子,可孟浩然却要到扬州去了。写景中饱含着惜别之情。朋友乘坐的小船已不见踪影了,可李白还痴痴地望着长江水不停地流向天际,无限惜别之情跃然纸上,表达的是热情真挚的友情;其他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传扬的是感人至深的骨肉亲情;陆游的《示儿》表现的是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苏轼的《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则是警世哲理。以情理入诗文可说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一大特色,教师在教学中追本溯源,好好把握诗情,挖掘诗理是十分必要的。

古诗的教学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不同的诗歌可以抓住不同的侧重点来教。古诗教学绝不是走走过场就能教好的,只要我们广大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特点、诗歌特点,认真挖掘,一定还能找到更多有益的、值得教学的内容。

闸北发帖人:周月琴

发表于:2013-05-02 21:26:16

“仙湖的消逝”直指人心——上海市三泉学校 周月琴

“仙湖的消逝”直指人心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堂实录学习体会 上海市三泉学校 周月琴 悉数初中语文课本,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文章是报告文学,就好像之前初中语文教材中安妮•弗兰克的《密室的生活》作为日记体一样独一无二。所以,对于这篇文章的教学,一定要以报告文学作为抓手,抓住报告文学的特征展开教学,我觉得这样是非常有意义的。 起先,得知本次网络教研活动可以谈谈如何教学报告文学,本想把自己之前对《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的教学设计拿来进行交流,当时我主要是设计以学生质疑为主,小组讨论、班级解答、教师点拨的过程,设想是美好的,想要真正意义上将课堂思维还给学生。但由于所授的两个班级学生学习基础不是很好,所以他们的质疑没有达到教师预设的目标,我想在起初的教学设计中肯定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 对于《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文章来说,其中蕴含着作者深刻的情感,存在着深刻的逻辑过程,比如文章起先提到了罗布泊消失了,但为什么后来作者还要亲自再走一遍呢?而后文中“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其实是作者在书写整篇文章中非常清晰的一条逻辑纽带,可是,如何将教师深入解读到的内容与学生进行思维火花的碰撞,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细读,一直困惑着我。 直到学习了本次网络教研活动中周海燕老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课堂实录,真是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周老师的这堂课非常清晰地抓住了“报告文学中由点到面的写法”,围绕文本中“理智”与“情感”这两部分层层铺设抓住字词、标点等细节通过朗读进行学习策略指导,真有大师风范。 通过学习,我将这堂课中特别精彩之处整理出了“三好”,做了学习笔记: 一好,抓住文本中的“消失”与标题中的“消逝”进行比较阅读,通过师生合作朗读自然引导学生理解“罗布泊消逝了”独立成段的情感价值,特别是这句末为何用一个句号收尾的提问更是引领学生斟酌语句与作者情感,学生能读出“惋惜”与“沉痛”,教学过程已经顺利进入学习“报告文学”的轨道上来了。 二好,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从痛惜、沉痛到最后悲愤,作者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让读者鲜明地感受到一股情感的力量正在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为何文章的后半部分转变叙述视角,这些难题在朗读与分析中都会迎刃而解。 三好,PPT中“关爱江河,其关键不在江河而在于人心”的“亮相”,提出“消逝的仙湖”与“仙湖的消逝”如此深层次的追问,正是以罗布泊为一点来窥全豹,让所有人来审视自己的内心,深化课堂内涵。 这样的好课真是值得我们年轻老师来反复学习与推敲,以上是我的学习体会,有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第11篇: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教学:要回归传统吟诵

——以省优质课一等奖《使至塞上》为例

山东省宁阳县教科研中心 孔令军 邮编 271400 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不小,古诗词教学自然就成了重头戏。然而当下的古诗词教学无非就是创设情境,读读译译赏赏背背了事,乏有美感,学生兴趣不浓,教师思路打不开,在这种情况下,古诗词教学很有必要回归传统吟诵。

金盾出版社《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吟诵”:“吟咏;朗诵。如吟诵诗歌。”事实上,真正的吟诵是吟咏,包含着吟唱诗歌。“吟”的总体特征是拖长腔,即“歌永言”,通过这种方式达到沉潜诗歌,理解诗意,进入诗境的目的。

刚刚结束的山东省初中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课例《使至塞上》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执教者在诗教吟诵上进行了大胆尝试。

来自章丘的刘霞老师着一身黑色稍宽松的类似唐装的衣服,袖口是一圈红边儿,黑色的秀发自然地飘在脑后,戴一副近视眼镜,朴素中透着智慧,灵秀中有天然的温情,即使不说话也显得儒雅光鲜,她不愠不火,恍如宋代的才女李清照;她秀外慧中,又如勤奋不倦的祝英台,一定是读过那么多的书籍,尤其是唐诗宋词,才落得即使“粗缯大布裹生涯”也一样“腹有诗书气自华”,让人无法不心生一种莫名的敬畏与尊重与爱戴来,真是“惟贤与德,能服于人”。而刘老师的这身衣服正好与所讲课题王维的名诗《使至塞上》相关,仿佛正要引领我们穿越千年的时空,走进那个诞生了无数杰出俊彦的盛唐时代一般。 关键是她这节能够回归传统语文教学的课,让我们当时即刻想化为课堂上的一员,和她一起去学诗,一起去读诗。

我以为,这首仅有四十个字的脍炙人口的五言律诗并不好讲,倘若没有平时的积淀,没有深刻的挖掘,也一定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即使你有孙悟空一般变化多端的组织课堂的本领,效果也一定不好。可是刘霞老师起始阶段谈到自己对诗歌,对于王维的认识与体验的导语竟是那样的入情入心,便一下子让我肃然起敬刮目相看了,刘霞老师的导语大致是这样的(也可能是这段话早就写好了):

“我昨晚很晚也睡不着,起来重读王维,重读王维的这首诗,它使我的心沉静下来------我们最美好的阅读是从诗开始的,阅读一首首唐诗宋词,我们在尘世中漂浮着的心便慢慢的静下来,生命在王维的田园诗中徜徉,和他一起看大漠孤烟,听汩汩清泉,赏明明如月------”

富有诗意的导入创设了优美的教学情境,虽然多是自身事先感受的发挥,然而却极能引领学生从情感上亲近唐诗,走进王维,初步了解王维,这是很有必要的,这就为整节课的学习创设了极富诗情画意的氛围。

其实绝不容质疑,这段话她一定写得出来,因为她有深厚的诗歌阅读的底子,后来刘霞老师的表现印证了这一点。

这个导入稍微有点长。更精彩的设计还在后面。

刘老师情境导入后的课堂主体部分的设计基本上分为四个部分:“《使至塞上》寻迹——《使至塞上》寻情——拓展延伸——整体升华。”板书而为精练的八个字:左侧竖排:起承转合;右侧竖排:取景入情,一如其人,多了些内涵,少了些花里胡哨。相信这都是刘老师别具匠心的设计,惟其如此,更能表现处她过人的才力与才情。

“《使至塞上》寻迹”部分,教师先让学生关注题目中的“至”,然后找出诗中所涉及到的地名,旨在很巧妙地从整体上把握全诗的内容,这个设计透漏着智慧,可谓巧妙。

过渡部分教师让学生说出这是一次“ 的边疆之行”,主要侧重于初步理解作者的心情,结合“征蓬”、“归雁”可以看出并不是欢欣鼓舞,而是别有一种情绪在心头的。 如果一节语文课尤其是古诗词教学课没有朗读该是多么枯燥无味啊,而如果有了朗读却读不出情味儿,读不出诗歌的节奏与音韵之美,不能通过音声传达出诗歌的情感,也是一件令人极为遗憾的事情。于是多才的刘霞老师一反平时课堂上泛泛朗读的积习,而改为中国古老传统“吟诵”诗歌,于是这就变为了化腐朽为神奇,化平淡为生动,不断使课堂上充满了赞赏的、会意的掌声。刘老师是这样做的: 第一步:传统朗读回忆,旨在唤醒学生。屏幕上打出了寿镜吾先生读书入情、入境的一段话:“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笸箩,颠倒淋漓咦,千杯未醉呵------”启示学生要真正沉下心来,进入文本的意境之中,才能读好。 第二步:平仄朗读指导,旨在体验音韵。教师首先强调关于“平声之美”,平声有绵延之感,含强调之意。平声即现代汉语中的一二声,仄声即现代汉语中的三四声。接着教师点拨“入声之奇”,入声字短促有力,含顿挫之意。并且教师教给学生一首古诗词朗读技法歌诀“一二声平三四仄,入声归仄很奇特。平声吟长仄声短,韵字平仄皆回缓”,学生对这种方法很感兴趣,学习的气氛也一下子活跃起来。

第三步:示范朗读引路,旨在提供读法。教师很巧妙地在平声字上面标注了小短横“—”,在仄声字上面标注了小竖线“│”,在屏幕上打出来: ——││—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教师结合自己平时吟诵诗歌的体验给学生做了个示范,虽然读法稍有夸张,可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教的生趣一下子就创设出来了,这首本来很美却也极难懂的诗歌到了刘霞老师那里一下子就变得活泛了,真丰富她就是创作这首五言律诗的诗人一样,不能不让人钦佩,教室里一下子响起了掌声,这掌声不是教师邀来或要来的,而是学生真心实意地发自内心的赞美的掌声。

第四步:学生朗读体验,旨在学以致用。教室里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真仿如鲁迅学生读过书的“三味书屋”一样。读了几遍以后,教师让几名同学起来读一读,这次学生读得真是出乎所有听课者的预料,其中一名同学的朗读音韵谐美,停顿适中,已经沉浸在这首千古绝唱之中了,教室里再次发出欢快的掌声。

第五步:逐联体会情感,旨在入情入境。教师在前两联让学生明确:本诗是作者情绪、情感的堆积,而着重把欣赏的重点放在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理解上。教师启发学生:“你读这两句时是否有视觉冲击?”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画简笔画:师生明确全诗是通过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组合在一起来表现情感的。为了更好地体会作者写景的妙处,教师对比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所涉及的九种景物,并适时吟唱这几句元曲,刘老师的吟唱再次将课堂推向高潮。在这种对比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明白了诗歌留给我们的那种极为壮观壮阔的景象,极令我们视野开阔,极易让人激动兴奋的情感,正如王国维评价本诗一样:“千古壮观”。 第六步:师生吟唱诗歌,旨在回归传统。教师兴之所至,又吟唱了一遍《使至塞上》,然后学生开始朗读诗歌,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这次有的同学选择了有感情朗读,有的选择了吟唱。我注意到吟唱诗歌的那名男生语感并不强,也许语文成绩不是很好,可是他能像教师一样唱诗,沉潜到诗意、诗境之中,只凭这种精神就很难能可贵了,这启发我们要相信学生有可以充分挖掘与调动所能产生的潜力,只是我们平时不敢放手或是包办惯了,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

拓展延伸阶段,师生共同赏读王维的《山居秋暝》,师生共同归纳理解到本诗亦取景入情,只是写景的色彩有所不同。 整体升华阶段,教师又念了一段自己写的对于王维感悟深味的文字,并引用后人苏轼对他的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和钱钟书先生对他的赞誉“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启发学生课外读一读王维。刘霞老师的发自心灵的文字再一次触动了我。 没有心灵的沉静就不会有诗歌的诞生,没有心灵的吟诵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古诗词教学,甚望诗教回归传统吟诵。

第12篇:古诗词教学

从王嵩舟《长相思》课堂看古诗词教学

教师教育学院

07021415

胡燕尔

在我的脑海中经历过的古诗词教学课堂往往都有着书声琅琅的氛围,有种“读词百变,其义自见”的味道。从小学到初中,我所感悟到的古诗词教学几乎都是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而,听了王嵩舟老师的《长相思》的教学课堂以后,我对古诗词教学又有了一番新的体会。

王崧舟老师在教学《长相思》时让我印象颇为深刻的便是他为了深入展开“词人为什么身在征途,心系故园”这个话题的讨论,精心设计情境,让学生先从老父、妻子、儿子等角度质询词作者: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教者的一句问话勾起学生对词人心灵的叩问,学生们在生成的对话中体验着“相思”,感悟着“故园”二字中饱含的情感。紧接着,教师再让学生以词人的身份回答老父、妻子、儿子等提出的问题,我们在一次次的精神诉说中体悟到“不得不离。不得不别”是为了实现理想和抱负。“保家卫国”的精神在与“乡思”的情感对话中越发地凸显,越发地激昂。王崧舟老师的教学在情感中对话,在想象中对话,在拓展中对话,在精神层面进行着对话,情感、诗意、语言、精神在他的课堂里共生。

可见,面对古诗词这样一道中国文化史上靓丽的风景线,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带领学生遨游其中并鉴赏品味才是至关重要的。从王嵩舟老师的课堂中让我体会到了古诗词教学的真谛,也让我对古诗词教学的基本环节有了如下几点看法:

一、指导诵读,感悟节奏,品味诗情

古诗词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具有美的旋律及和谐的节奏,是富有音乐美的文学样式,最适宜诵读,因此诵读就成了理解古诗词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初步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确定感情基调,分辨重音,掌握节奏,进而品味诗情。在教学中采用“三段诵读法”。第一阶段:把握诗句中的重读音节、节奏;第二阶段:重在体味情感,注意掌握感情基调;第三阶段:重在进入情境,学生在基本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进入意境,尽情诵读。通过三个阶段的反复吟诵,学生熟悉了作品,对作品有了直接的感受,理解了古诗词的含义,体会到古诗词的感情和气势,初步把握住了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就如王嵩舟老师在《长相思》教学初,不断地要求学生朗读,从读得“字正腔圆”到读得“有板有眼”。在自主读、领读、泛读、齐读的过程中让学生熟悉诗词,之后对照文下的注释,大体感知古诗的主要内容,然后再读,注意朗读的语速语调。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诵读方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进行科学的诵读指导,读准诗句的节奏,有利于理解古诗的含义,读出语气和语势,有利于体会古诗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诗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真正体现诗句朗读的韵律。

二、主动探究,理解诗意,质疑求真

古诗词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理解诗意,品味诗词的意境美。不能停留在仅以诵读为手段使学生感知诗的韵律美,要循序渐进,使学生产生朦胧的美的意识,这就有必要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感悟能力,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灵动的美,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积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再现古诗词描绘的优美画面或情景,通过对画面或情景的艺术再现,成功感受诗词的意境。当然,对古诗词描摹的画面或情景的再现过程,既需要学生“人乎其内”,又需要学生“出乎其中”,从总体上把握诗词,并且把握的是诗词的精髓,再现的是诗词的神韵。同时,它以灵动的思维灵动的形式保持了诗词的灵动性,使学生理解了美,感受了美,交流了美。就如《长相思》中,王老师对于相思的诗境教学便是通过让学生自主想象一下作者家乡的景象来进一步感受诗人的相思无奈之苦。

三、前后联系,对比归类,以诗教诗

古诗词教学中还要能够一首推及其他,对比归类,这样可以温故知新,扩大阅读视野,加深认识,进而提高诗歌鉴赏力。王嵩舟老师在教学《长相思》时候,为了深入展开“词人为什么身在征途,心系故园”这个话题的讨论,他引入了《菩萨蛮》以诗教诗,更深刻的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心情。进行为了教学闲暇之时,还可以让学生总结归纳关于山、石、水、花、草、树、春夏秋冬的诗句,体味我国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进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

总之,要使学生能翱翔于古诗词之海洋,融会贯通,教师对教法的探索以及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非常重要。唯有不断思考、实践、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才能高效出色地搞好古诗词教学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13篇:幼儿园教学心得体会

让孩子在爱的海洋里茁壮成长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需要爱心,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的孩子们更需要爱心,记得一位名人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作为幼教老师,教育好孩子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方位地奉献出我们的爱心。

孩子上幼儿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起点,他从这里开始了真正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对于刚刚脱离父母怀抱的他们来说,幼儿园是一个全新而又陌生的环境。他们希望得到认可、赞赏、同情、关心和爱护,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在这里,我不妨先举一个例子。康康是小班里一个非常聪明能干的小家伙,自己吃饭,自己尿尿,就是我们常常说的那种小大人型的,但不知怎么的,最近一个星期己经连续尿了三次床了,问他的妈妈,他在家里最近一段时间从来不尿床。这可怪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个小家伙是故意的,他只是不满意老师对他的“不在意”,想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引起老师的“在意”,他是想从老师那里得到关心和爱护。这是一颗多么天真而善良的童心啊!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同时也是非常脆弱的,这就需要教师用自己一颗真诚、热爱、赏识孩子的心去唤醒、去呵护。多与孩子交谈,多给孩子以爱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爱心来浇灌和呵护他们。哪怕只是一道温和的目光,也会让其争当“好孩子”,“乖孩子”的信念倍增。

作为幼教老师,最大的过失莫过于对孩子没有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失去了对孩子的爱。在幼教的日常工作中,爱心的体现无所不在。帮忙孩子系好带子、穿好衣服、盖好被子是爱心;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是爱心„„爱心是重要的,有了爱心,我们就会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把这种博大而宽宏的爱心不断地转换成日常保教活动的耐心,责任心。从有利于孩子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不断加强自身幼教专业素质的提高,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活动计划,让孩子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孩子”。给孩子爱心,他就会认可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亲近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喜欢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感到幼儿园如家一般温暖;给孩子爱心,他就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去关爱别人。请不要吝惜我们的爱心,让我们在幼教岗位上全方位地奉献出我们的爱心,让孩子在爱的海洋里不断茁壮成长。

第14篇:幼儿园教学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学心得体会范文1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儿童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发展孩子口头语言是培养孩子接受一切教育的出国留学认为小班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抓好口头语言训练的最基础部分,即正确发音和短句的表达。

教会幼儿正确的发音是发展幼儿口语的语音是发展语言的基础,要发展幼儿语言,第一步就应该教会幼儿正确的发音。只有发准了音,幼儿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

幼儿的发音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幼儿语言发展,还会影响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对今后升小学,学好汉语拼音,正确朗读,书写汉字甚至对双语学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必须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

在小班语言教学中许多幼师只注重抓发音练习和丰富词汇两项。使得很多孩子只会一些单词,不会表达意思;有时个别单词发音纠正了,但在语句中单词的发音又错了,所以,这一时段内不应单抓语音、词汇,而应该结合短句进行练习。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识地让幼儿大胆的表达出来,拿出一件玩具让他描述,孩子从玩具的各部分特征进行概括,从而使孩子从不会说、不愿说过渡到大胆地说。

注意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对小班幼儿口语训练的中的重要一环,模仿、实践、训练、创造、运用是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这一过程的基础阶段首先要解决幼儿听、说能力的培养。在听、说能力的培养中认为首先要教会幼儿注意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清楚才能说得明白。所以,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们创造适当的语言的环境。我在培养小班幼儿听的方面提出了两点要求,即:能注意倾听老师和同伴讲话;注意坚持给孩子创造听读的环境!

总之,在培养说的能力上,运用“模仿→实践→创造”这一过程,使幼儿在念儿歌、讲故事中,发音、口齿都变得清楚,能大致完整的描述某样东西、某件事。幼教工作者应抓住一切有利因素,因势利导,启发幼儿,及时改进,进一步促进幼儿园小班幼儿语言能力,

虽然已有4年时间没有教小班了,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课程渗透都不及别的老师,但既然接手了这个班,我想我有责任把这个班级管理好,服务好。每个学期初,每年新生入园,解决幼儿的分离焦虑是教师的重要工作。为了使幼儿尽快熟悉幼儿园,喜欢上幼儿园,我在历年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在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及家庭状况的基础上,尝试采用幼儿园教育/趋于家庭化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做好新生入园适应

年龄小的孩子,用小食品转移其注意力很有效。当孩子哭闹较厉害时,老师将事先准备的小食品分发给他们,孩年龄小的孩子,用小食品转移其注意力很有效。孩子吃着自己平时熟悉的食品时,就像生活在家中一样,一个个喊着:“老师给我,我不哭了。”

(二)良好常规的培养

1、设立规则明确、要求统一。良好的常规是在不断巩固中建立的,两位老师的要求一定要一致,孩子们就有了标准。

2、要注意自身的演示和行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小班幼儿收玩具,总是随便乱放,玩具筐里的玩具跟什锦菜一样,每一种都有,老师具体提出要求并做示范,不是把玩具全部推倒,而是直接一块一块地拿。幼儿学会轻放的方法后,我再逐步要求幼儿快,并学习收得快的方法:两只手同时收;将几块相同的积木叠在一起收;先收自己面前的,再帮别人收……。

3、要注意常规设立目标的循序渐进。常规培养不能只追求即时效果,如培养幼儿穿脱折叠衣服的常规培养我实施的“序”是这样的。小班上学期的培养目标是:认识自己的衣服和正反,会脱-衣服,知道放在固定的地方。小班下学期的培养目标是:在老师帮助下会穿脱-衣服,初步学会扣纽扣,初步有放整齐的意识。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的培养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这样的,小班上学期的前半学期:以适应、熟悉为主;后半学期:以初步遵守为主。小班下学期的前半学期:以巩固、提高为主;后半学期:以乐意遵守为主。

4、采用儿歌等艺术形式培养良好的常规。在培养和训练孩子们正确洗手环节中,孩子们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细节达不到要求。我和孩子们一起编了洗手歌:“吃饭之前要洗手,轻轻拧开水龙头。先把小手打打湿,再用肥皂搓搓手。搓手心,搓手背,甩甩小手真干净。”这样既可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

5、不要吝啬表扬和鼓励。我很注重情感教育,经常与孩子谈“爱”,我们把“爱”融进一天活动当中,如吃饭好、睡觉好、来园不哭、有礼貌的孩子,老师经常会说:“宝贝,真乖,老师爱你”。我还注意捕捉幼儿在园一点点的进步,及时在孩子的父母面前表扬他,亲亲他的小脸或摸摸他的头以表示鼓励或奖励小贴贴。

幼儿园处于孩子成长的懵懂期,调皮、好动、想象力丰富,但理解力有限。照顾这个时期的孩子,不仅需要丰富的经验、了解孩子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对孩子要有无限的爱,否则,还真容易被孩子的不听话气坏呢。小朋友喜欢的老师长头发的,可以梳辫子、漂亮的、年轻的、知识多、懂科学的、有本事的。

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我都向家长介绍老师的工作是非常琐碎和清贫的,这是由幼教的任务和性质决定的。幼儿园是保教机构,既要保育又有教育,保育包括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教育是指让孩子在幼儿园健康地成长发展。幼儿园教师还有解决家长后顾之忧、支持家长工作的任务,所以对幼教来说师德更重要。幼儿园阶段处于一个奠基的阶段,从大的方面说要对孩子终身可持续发展负责,从细的方面讲就是对孩子人身安全、喜怒哀乐、当天的心情负责。

如果没有爱心,幼教工作可能根本不能干下去。孩子非常需要老师关爱,比如经常要抱着他们,小朋友也特别喜欢老师,可能鼻涕、眼泪就都蹭到老师的衣服上了,这是很正常且经常发生的事。这就是孩子,他们就是这样的,这就需要老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呵护。

幼教工作是非常辛苦的,一天8个小时都得目不转睛地跟着孩子,必须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小孩子很多事情需要老师帮助才能完成,下班时间还要给孩子做教具、备课、布置环境,周末还经常组织亲子活动,自己的业余时间非常少。一个孩子出现问题对幼儿园来说是1/400,对一个家庭来说就是100%。所以无论在生活照顾还是教育教学上都要精益求精。

儿童是一个精神存在物,他一出生就蕴含着强大的精神能量,并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成长,我们的教育也会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与个性特点。比如:小班宝宝的思维是形象具体的,他们的思维必须依据形象生动的参照物,并且要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关,小白兔,红萝卜是他们易于理解的,而抽象数字1、2、3的实际意义,对于他们来说理解起来就很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就会使用孩子易懂易于模仿的语言,使用简单不会让孩子混淆的概念,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具激起孩子学习的兴趣等等。

幼儿园教师就像百宝箱,什么知识都要通晓一二,要有较强的综合艺术素质,包括对色彩的理解能力、对音乐的感觉能力,包括穿着,怎么样穿着得体,让小朋友喜欢又符合教师的身份,这些都是幼教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还有语言表达能力也很重要,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幼教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桥梁,对小朋友说话要简练,听得懂同时注意层次性。对家长的建议要有指导意义,对孩子的评价措辞要准确、委婉。

作为幼儿教师,我认为理解、爱和尊重是与孩子沟通必不可少的方面,因为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之上的。再有,爱和尊重是贯穿教育始终的,肯定与支持孩子按照精神胚胎的内在规律自然发展,对他们的自然发展表示尊重,为他们的发展提供适宜的精神与物质环境,我们的总园长朱敏女士就提出过这样的教育思想“蹲下来讲话”“抱起来交流”“牵着手教育”。这一切都体现了我们对孩子的尊重与理解,同时让孩子在自然发展中体验到了无尽的爱和自由,这对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格,铺垫辉煌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的学习活动与日常的游戏、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游戏和生活中不断出现在幼儿面前的真实问题情景使他们不断调动和运用已有的经验,并在不断地面临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经验。因此在我平日的工作中总是将教育生活化———让孩子不知不觉地会了,让环境问题化———让孩子玩着玩着就学了。这种说法看似简单,其实对老师的观察、分析、提炼、创设能力则有着较高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在幼儿园的环境中支持幼儿解决问题,进而引导幼儿将经验迁移到社会生活中去。

幼儿园教学心得体会范文2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需要爱心,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的孩子们更需要爱心,记得一位名人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作为幼教老师,教育好孩子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方位地奉献出我们的爱心。

孩子上幼儿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起点,他从这里开始了真正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对于刚刚脱离父母怀抱的他们来说,幼儿园是一个全新而又陌生的环境。他们希望得到认可、赞赏、同情、关心和爱护,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在这里,我不妨先举一个例子。康康是小班里一个非常聪明能干的小家伙,自己吃饭,自己尿尿,就是我们常常说的那种小大人型的,但不知怎么的,最近一个星期己经连续尿了三次床了,问他的妈妈,他在家里最近一段时间从来不尿床。这可怪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个小家伙是故意的,他只是不满意老师对他的“不在意”,想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引起老师的“在意”,他是想从老师那里得到关心和爱护。这是一颗多么天真而善良的童心啊!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同时也是非常脆弱的,这就需要教师用自己一颗真诚、热爱、赏识孩子的心去唤醒、去呵护。多与孩子交谈,多给孩子以爱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爱心来浇灌和呵护他们。哪怕只是一道温和的目光,也会让其争当“好孩子”,“乖孩子”的信念倍增。

作为幼教老师,最大的过失莫过于对孩子没有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失去了对孩子的爱。在幼教的日常工作中,爱心的体现无所不在。帮忙孩子系好带子、穿好衣服、盖好被子是爱心;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是爱心……爱心是重要的,有了爱心,我们就会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把这种博大而宽宏的爱心不断地转换成日常保教活动的耐心,责任心。从有利于孩子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不断加强自身幼教专业素质的提高,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活动计划,让孩子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孩子”。给孩子爱心,他就会认可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亲近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喜欢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感到幼儿园如家一般温暖;给孩子爱心,他就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去关爱别人。请不要吝惜我们的爱心,让我们在幼教岗位上全方位地奉献出我们的爱心,让孩子在爱的海洋里不断茁壮成长。

幼儿园教学心得体会范文3

一 、建立帮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常规。

小小班幼儿好模仿,易受暗示,自我意识刚形成,良好的常规能使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比较协调,这样就不会束缚和限制幼儿。如我们在安排幼儿座位时,通常是排马蹄形位子,带过小小班的老师不难发现孩子为了这个椅子经常发生矛盾,不是你挤我,就是我挤你,针对这样的现象,我觉得可以在地板上用线做上相应的标志,固定幼儿椅子的位置,便与幼儿放好椅子。地上的线可以给孩子暗示,而小小班幼儿正是最容易受暗示的??如此的常规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实践证明效果是比较好的。

二、常规教育必须从幼儿的需求出发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小小班幼儿更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重点。所以,我们在进行常规教育时要让幼儿直接参与。以洗手为例:一般如果是徒手的示范讲解,在大人眼里认为讲也讲了,做也做了,还算教的仔细,但由于小小班孩子头脑中没有表象,这种方法好象比较难以接受。因此,我们可以分批带幼儿进入盥洗室,幼儿看见水龙头,肥皂,毛巾,再亲眼看到老师的具体示范,这样让幼儿看到具体的行为标准,以及达到这个标准所使用的方法后,就便于幼儿的掌握。所以,在常规教育时,不能考虑到方便老师,只能从幼儿需求出发,怎样做有利于幼儿,就采取怎么的做法。

三、在活动中建立常规只有在活动中采用具体形象,让幼儿亲身体验行为的方式,才能建立稳固的常规。

①②④⑥每个式子的加数都相同,最后抽象概括得出乘法的概念。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中,也形成了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四、转变教育思想,坚持教书育人。

长期以来,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及“唯分数”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只重视解题结果的教学,忽视思维过程的训练;只采劝满堂灌”的教法,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把教学的着眼点转移到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的素质教育上来,就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破除陈旧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弊端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从而自觉地从“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并根据小学数学学科

特点,坚持教书育人,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

通过数学的实际应用,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小学数学教材中,不少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和工作都有密切联系,教学中让学生认识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数学教学的严格训练,进行学习素质教育。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克服困难的性格,是社会主义公民的良好素质之一,需要从小培养。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书写规范整洁、严格认真细致,自觉检验修正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勤于思考、不怕困难、敢于竞争的精神。

通过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索新知,经历“感性--理性——应用”的学习过程,意会人类认识的发展辩证过程;让学生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体会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引导学生沟通数学知识,认识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让学生在比较分析的认识活动中,感知矛盾的对立统一思想。

另外,还可以通过数学的一些数据、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数学教师的为人师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

第三,要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的核心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的优劣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加强审题分析,训练思维的逻辑性;突出变式练习,训练思维的深刻性;注重同题多解,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3)要做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在教学中,既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需要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要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向学生展现学习过程,显示学习方法的“透明度”,使学生在探求新知识的同时,学会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技巧。做到依据学习规律确定教法,利用教法指导学法,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采用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结构,着力引导学生在设疑、激疑、质疑、解疑中学习新知。在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四种主要的学习方法:①阅读学习的方法。教师科学组织学习材料,让学生学会提纲挚领,抓重点,从而科学读书。

②尝试学习的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尝试探索——讨论文流——明理开窍”的学习过程,从小激发学生敢于“让我试一试”的动机,培养探究能力;③操作学习的方法。通过拼、摆、剪、比、画等实践活动,从动作感知到表象,再抽象概括,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④数学思考的方法。通过例题的示范、练习的指导,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常用的数学思考方法,如有序、对应、变换、转化等,并能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

五、改进教学评价,树立全面质量观

改进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是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深受“应式教育”的影响,衡量教育质量的优劣仅看分数的高低,统考、升学考还严重束缚着广大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手脚,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所以要真正落实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必须改进教学评价,树立全面质量观,以形成这样的共识:数学教学任务已不仅仅是教学生计算、解题,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其学习能力,学会做人;数学教学质量的好坏也不仅仅是看学生读了多少书,而凭一张试卷决定,而是取决学生知识吸收、内化的程度及在各种教学活动中表现的心理素质状况,并对学生思想品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劳动技术等方面素质进行综合评价。因此,要建立全面的合理的小学数学整体素质的综合评价体系,即变单一知识考试为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的全面考查;变单一的笔试考查形式为多种考查形式(笔试、口试、面试、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等)相结合的综合性考查;变用分数排名次相对评价为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水平评价,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反应、作业状况等方面入手,强化日常评价,评估学生日常学习活动的效果,再结合考试成绩作出综合评价,实现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发展。

六、坚持因材施教,实行分类指导

由于人的遗传因素、生理条件以及环境、教育等影响,学生的生理、心理结构、接受能力和发展状况有所差别,再加之社会对各方面的人才要求也不尽相同。

因此,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因人而异。事实上,义务教育新大纲已在这方面有所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具有一定的弹性,增加了一些“只教不考”和选学的内容,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教

学中,应坚持因材施教,实行分类指导。也就是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按不同的层次进行指导,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素质要求,同时抓好“两头”,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补差,在教学中做到提问侧重中下生,板演突出中下生,行间巡视留心中下生,课内辅导优先中下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条件,让他们脱颖而出,在学习内容上,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扩大知识面;在练习上,可增加一些难度较高、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加强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发散性训练;在形式上,可组织他们参加数学课外活动和数学竞赛,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

这样让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都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挥。

幼儿园教学心得体会范文4

作为小班教师要调整好心态,要有足够的耐心。小班的孩子小,他们的吃喝、拉、撒、睡都需要教师的帮助,这些琐碎的事,老师绝对不能视而不见,这需要老师耐心的引导。小班孩子理解能力较差,好奇心又特别强,什么东西都想看一看,摸一摸,有时候孩子之间为了抢玩具要动手打人、闹矛盾。而老师要热心的帮助他们,并妥善的解决问题,不能冷落了某个孩子,要把温暖送给每一位宝宝。特别是对于刚入园哭闹的孩子,老师没有耐心是不行的,新生对陌生环境需要适应,老师要耐心安慰他,多和他们交流,多带他们熟悉环境和周围的小朋友。还要很快了解孩子的性格、爱好,先和他们交上朋友,让孩子喜欢和老师一起玩,让自己在孩子心中有地位,而且能玩得开心,这样,他们会很快适应的。哭闹幼儿情绪安定下来,再慢慢引导幼儿培养其规矩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多以鼓励和表扬去激励每一个孩子,无论孩子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老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还要及时的拥抱,亲吻孩子,或送给孩子小礼物,要让孩子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妈妈的温暖与和蔼可亲。同时还要细心观察每一位幼儿的表现,如:宝宝的饭量,挑食情况;宝宝的大小便习惯;睡觉规律等等。小班老师不但要多和孩子沟通,还要与家长交流,孩子一天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表现情况等,都要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通过交流,让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老师是值得信任的。通过交流,教师也可以获取更多的意见的建议,让家长很好的理解、支持并配合教师进行家园共育工作。

总之,作为小班教师必须从自己的点滴做起,谦虚谨慎,耐心细致,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把每件事情,每项工作做的更好,让每个宝宝得到更周到、更细心的照顾,让每位宝宝更聪明、更可爱、更健康。

幼儿园教学心得体会范文5

爱,是人的本能,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爱,代表着愿意为对方无条件的付出,而不求回报。就像母亲对孩子的付出一样。作为幼儿园老师,也应该像妈妈一样爱着孩子。

我们班有个小姑娘,什么都好,就是爱睡懒觉,每次都是小朋友们都已经来了,她才慢慢的牵着妈妈的手走过来,一看见我,却会像小鸟一样,欢快的扑过来。她妈妈不只一次的说,她这个女儿什么都好,就是早上起来的时候明明醒了就是赖在床上,而且不仅自己不起来,也不让妈妈起来,所以每次到幼儿园都这么晚,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怎么样才能让她早点到幼儿园来呢?平常她到了幼儿园我都会抱抱她,那次她来的特别晚,我没抱她,没想到,晚上妈妈来接她的时候,看见她一脸的委屈,一边换鞋一边跟奶奶说:“今天我来的太晚了,唐老师都没抱我。”这么偶然的一句话,让我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我连忙拉着她的手说:“李宝宝,如果你明天早起来5分钟我就多抱会你,我们拉钩好不好?”她开心极了,伸出手指,用力的跟我敲了印章。第二天,她果然比原来的时间早了5分钟,我张开双手抱着她转了好几圈,连声夸奖她,梁钰宝宝,今天来的真早,她咯咯咯开心的笑了。她妈妈拉住我跟我说:“唐老师,昨天梁钰说她来的晚了,你没抱她,今天早来5分钟你就会抱她,早上7点30分马上就跳起来了,说,要早5分钟,哈哈”妈妈爽朗的笑了,想不到也有这个女儿早上叫她起来的时候。

我发现这个办法还真有点用,就让梁钰每天都早来5分钟,直到和别的小朋友时间差不多,让她一直保持这个时间起床,果然,以后她都没迟到了,而我每次看见到早早的来幼儿园都会去抱抱她。

原来孩子们都羡慕在老师怀里多贴一会儿,希望得到和老师单独亲近的机会,这是爱的渴求,一个小小的拥抱却能改变一个孩子赖床的习惯,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满足孩子的要求,多去拥抱触摸他们,适时解决他们的皮肤饥饿,那样孩子老师的心会贴得更近,一日生活会充满无限温馨和甜蜜,教育的幸福感便会油然而生。

幼儿园教学心得体会范文6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同时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行,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

游戏是最好的思维训练

游戏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活动。通过游戏唤起幼儿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按照皮亚杰的理念,从认知活动而言,游戏是同化的过程。幼儿玩游戏越多,他们智力会发展更好一些。

“现在的家长不愿意孩子在幼儿园玩得太多,他们更关注孩子从老师那里学到了多少知识,这几乎是所有老师都面临的困境。”北师大刘焱教授认为,幼儿园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获得幸福的童年、该年龄应有的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幼儿园游戏一方面要服务于教育目的,但更重要的还是让儿童在游戏中得到满足和快乐。”

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

chq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游戏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不仅可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也可作为组织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更应是贯穿整个幼儿园教育教学所有过程。这样才能给幼儿一个真正的游戏童年、快乐童年和成长童年。在游戏中,幼儿的动机是“我要玩”“我要学”,因此幼儿身心总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游戏的魅力主要不是“好玩”,而是幼儿主体性的体现与发挥,幼儿的游戏与学习是发生在同一活动过程中,游戏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所以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使幼儿的学习游戏化,培养和提高他们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与好感,使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日有长进,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增长知识,就好象春风化雨般使草木生机盎然。

精心创设游戏活动环境

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教师要确保幼儿在游戏中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时间在半小时左右,如果时间太短幼儿游戏不能尽兴,时间太长幼儿会对游戏失去兴趣。所以教师一定要掌握游戏时间的度。

准备足够的游戏材料。材料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在游戏中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有利于幼儿通过探索接受丰富的感官刺激,利用不同的材料去替代和想象,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比如在活动区中为幼儿准备许多半成品的材料,有各种质地不同的纸类材料(白纸、腊光纸、皱纹纸、信封),白纸可以画画、折纸。腊光纸色泽艳丽,可以折各种小动物,也可以作为剪纸的材料。皱纹纸可以做小花、拉花、还可以搓成纸球等。形状各异的纸盒(包装盒、药盒、化妆盒),可以做家具、汽车、玩具等。插塑玩具,木制玩具,美工材料(笔、油泥、剪刀等),可以让幼儿动手捏、搓、团、揉做成各种小动物和各种形状物品。用剪刀可以剪窗花、动物轮廓等等。

营造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游戏是幼儿的第一需要,为幼儿的游戏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身心发展的需要,给孩子带来快乐。如户外活动、餐前、餐后、离园前后等,此时,幼儿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气氛宽松愉悦,从而能调节幼儿在各项集体规则活动后产生的疲劳,在心理上获得放松。在自由游戏中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心理氛围,让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提高兴趣,从而激发幼儿的独立自主性,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

不知不觉又两个月过去了,这两个月来好像一直都很忙,每天都重复着那些事,月初努力教着,月末紧张复习着,每天开晨会总重复着说“月底了各班要准备好小朋友考核工作了”每个月都要考核,看到那些小朋友又让我回到了自己高三时的情形每天都是考试,而且他们还是一对一的考试,曾好多次想问他们,小朋友,你们累吗?但话到嘴边又努力咽下去了,只默默地在心里说了一声:“宝贝们,辛苦你们了,然后又继续上课,试问一下这样的生活他们会开心吗?

记得我考教师资格证的时候,有一个环节是考幼儿心理学,当时主考官问了我一个问题,题目是:“有两个小朋友,一个叫刚刚,一个叫强强,两个小朋友在不同的幼儿园读中班,刚刚所在的幼儿园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背不完的诗等等,压力很大,而强强所在的幼儿园呢,每天以游戏多一点,没有太多的作业,强强每天都过的很开心,他们幼儿园的学习宗旨是“学中玩,玩中学,六个字,强强的爸爸看到刚刚学到很多知识,还能背很多的古诗,觉得很了不起,强强的爸爸也想把强强转到这所幼儿园去,问“强强的爸爸有必要把强强送到刚刚所在的幼儿园去吗?答案是:不需要也没必要

幼儿始终是幼儿,通过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根本毫无意义,幼儿需要的是在游戏中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去动脑思考这样才记得更深更劳,也提高了他们的认知能力,幼儿需要的是一个快乐的学习氛围,我喜欢幼儿是高高兴兴的来上幼儿园,快快乐乐的回家去,而不是因为作业太多功课太重,而愁眉苦脸不开心不愿来上幼儿园,我希望每一个在幼儿园学习的孩子都是快乐的,孩子们加油!

幼儿园教学心得体会范文7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幼儿教师是年轻一代最初的启蒙教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幼儿园不同于中小学,幼儿教育形式是以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于之中,是幼儿共同的活动形式。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孩子的朋友,在平等的关系中,教师是幼儿的伙伴,使幼儿在心理上到安全,放松,让他益生活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气氛中,在这气氛中,让幼儿充分的活动,获得表达自己欲望和能力的机会。

我们班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相同,有的孩子活泼大方,他们能主动表现自己,见到客人能主动打招呼,听到音乐就能翩翩起舞,为大家表演,这样的是我们所倡导的。但是有些孩子,他们在里比较活泼,一旦离开了们们熟悉的环境,或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幼儿园来了陌生人参观等等,他们变利很胆怯,不敢说话。这种胆怯性格的形成,大多因为缺乏锻炼的机会,缺少表现自己的勇气的条件,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将严重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

胆怯的幼儿往往没有勇气在众人面前讲话,或说话声音很小,为改变这种胆怯的性格,我们努力为幼儿提供“说”的机会,让幼儿在每个人面前表达自己欲望和自己的感情。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怎样去教幼儿、怎样主动和幼儿沟通是很重要的。

第一、现在的教育观,要求教师与幼儿的地位是平等的。

教师要尊重第一位幼儿,作为朋友坐下来与幼儿谈心,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这些来容易的话,做起来却很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包括幼儿自己的权利,所以[NextPage]做什么都不要强制幼儿去做,可以去引导幼儿动做。教师以亲切的话语,关心他们喜欢,做什么,需要什么。这样既拉近了师生关系,又使我们目标得以实施。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让幼儿从中得到知识。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就尽量多设计一些与教育内容相一致的游戏。真正做到“规程“所要求的“以游戏为基础的活动,寓教育于硌项活动之中。

第三、抓住幼儿的闪光点。

让幼儿充满自信做好每一件事,教师应多鼓励幼儿,包括一些很小的事,对进行赞美,他们定会有所发展,有所进步,本班有个小朋友发音清准,我益不断纠正,只要他有点进步,我们就给予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现在,发音有很大进步,这些赞美的高速就像一个个小光环一新,老师新手替他们带上。

所以,做为一名幼儿教师,既要当好老师,又要做幼儿的朋友,保证他们幸福的成长。

幼儿园教学心得体会范文8

曾经以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是比较轻松的。可是真正走上幼儿园教师岗位时才发现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轻松。记得刚开学的时候,孩子们的哭声总是不绝于耳,这是我第一次面对新来的宝宝,面对他们的哭闹、不安、焦躁,我有过安抚、引导也有过束手无措。但是经过几个月的情感培养,我渐渐地学会用心去聆听他们,爱他们,照料他们。 有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也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教师的关爱对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关爱孩子是每一个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

经过几个月的教学摸索与孩子的交往以及培养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使我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我觉得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绝不亚于孩子任何一个教学阶段。幼教基础打得好,将对孩子以后的教育起着很大的作用,甚至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也不为过。因此,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将自己最好的状态呈现在教学过程中。

作为幼儿园教师并且是小班的教师,我觉得自己最需要的是调整好心态,对待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小班的孩子还小,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时刻都需要教师的帮助,这些琐碎的事,作为老师是绝对不能视而不见的,这并且需要老师耐心的引导。这阶段小班孩子的理解能力较差,好奇心又特别强,什么东西都想看一看,摸一摸,有时候孩子之间为了抢玩具要动手打人、闹矛盾,遇上这种情况的时候,老师要热心的帮助他们,并妥善的解决好问题,不能冷落了某个孩子,要把温暖送给每一位孩子。对于刚入园爱哭爱闹的孩子,老师没有耐心是不行的,新生对陌生环境需要适应,老师要耐心安慰他,多和他们交流,多带他们熟悉环境和周围的小朋友。还要很快了解孩子的性格、爱好,先和他们交上朋友,让孩子喜欢和老师一起玩,让自己在孩子心中有地位,而且能玩得开心,这样,他们会很快适应的。哭闹孩子的情绪很快就会安定下来,再慢慢地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多以鼓励和表扬去激励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无论孩子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老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还要及时的拥抱,亲吻孩子,或送给孩子小礼物,要让孩子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妈妈的温暖与和蔼可亲。同时还要细心观察每一位孩子的表现,如:孩子的饭量,挑食情况;孩子的大小便习惯;睡觉规律等等。小班老师不但要多和孩子沟通,还要常常与家长交流,将孩子一天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表现情况等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通过交流,让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老师是值得信任的。通过交流,教师也可以获取更多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更好的理解、支持并配合教师进行孩子的教育工作。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或许是农夫的写照。对于教师,特别是幼儿园教师,那更是“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进入幼儿园的工作以来,看到每一个忙碌的身影,和自己一次次的实践体会,使我懂得了“累”字的内涵,更懂得了“爱”字的结构,懂得了该怎样去教和爱护孩子们。

我想,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要从自己的点滴做起,谦虚谨慎,耐心细致,努力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把每件事情,每项工作做的更好,让每个孩子得到更周到、更细心地照顾,让每位孩子更聪明、更可爱、更健康的成长。

幼儿园教学心得体会范文9

走进童心世界”这一响亮的口号,引导幼儿教师们重新反思,审视自己的教育工作。是呀,教育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使教育者逐步改变着对教育的认识:从传统的师道尊严,到尊重,理解孩子,把孩子看做一个完整的人,发展中的人。从一刀切的统一要求到因材施教。从片面的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到关注孩子的需要。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孩子的主体地位并存。

观念的转变使教师们越来越关注孩子们的所思所想,期望通过自己对孩子细致的观察,了解孩子不同的个性,兴趣与需要。期望在对孩子充分了解后提供恰当的帮助。支持孩子的发展。并随着孩子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教育策略。使教师真正成为孩子的学习伙伴,共同解决困难的合作者,不断学习的引领者。

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引领下,教师们从新的角度开始了新的思考:我们的孩童时代是怎样的?那时的我们最需要什么?什么事情令我们感到最快乐?是什么填满了我们快乐的童年生活?

他们努力闭上眼睛寻找记忆中的童年,回想当年的情景,聆听当时的声音。当他们再次睁开双眼,眼中跳动着孩童目光中的晶亮与透明:“我小时候最爱玩跳绳,一下课就像剑一样往外跑”“我小时跳皮筋最棒,大家都爱和我一头儿”“我小时候一玩沙包就忘记回家,我妈一叨叨我就烦”……

是游戏填满了他们快乐的童年,让他们学会了与同伴交往,遵守规则,愉悦了他们的身心,使童年色彩斑斓。为了游戏,他们曾想尽办法与唠叨的老妈、严格要求的老师周旋。

现在他们长大了,成为了严格要求的老师,他们谨记成人,教师的职责,在遗失了自己童年之梦的同时,还煞费苦心的规范着孩子的梦,抹去孩子缤纷色彩中的不调和色,挑出孩子喧闹旋律中的不规则音符。

与童年的亲密重逢,使幼儿教师们感受到童年阶段不只是成年的准备期,他们应该与孩子共同为其成年做准备的同时,使孩子尽情享受童年本身的乐趣。

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那快乐的游戏场景:教师在游戏中感受了自己童年的“过去时”,理解了孩子童年的“现在进行时”。教师们在快乐的游戏中体会:以一颗童心去贴近童心,理解童心,以一颗童心来引导童心。

看着放下师道尊严的教师们,看着尽情玩耍和自己一样疯的教师们,孩子们开心的笑了,笑声中,他们觉得老师变小了,自己长大了,老师是自己的“哥们”“伙伴”了!

家长朋友们,照片上孩子的笑脸打动您的心了吗?您是否也和我们有着同样的困惑呢?

请您也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吧,想想自己犯下的可爱的小错误,想想儿时的自己对家长的评价和期望。

试着每天清晨给孩子一个天真的孩子般的笑脸,试着关心,关注孩子感兴趣的事,试着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试着理解孩子们那幼稚可笑甚至是错误的想法。

家长朋友们,让我们在生活中,在与孩子朝夕相伴的日子里,走进童心世界,尊重,理解孩子,成为孩子的朋友,伙伴和孩子共同成长。

第15篇:读古诗词心得体会

读古诗词心得体会

王小江

古诗,以她那丰富的内容,深远的意境,优美的韵律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灿烂的明星。古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是小学生接触了解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好教材。但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古诗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往往教师在教学古诗时,介绍讲解,强调字词,逐句解释。学生埋头笔记,学会的标准就以会背、会解释来衡量。学生究竟从诗中领会了多少美的意境,无从谈起;究竟得到多少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也无从落实。其实,古诗的教学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能力,让古诗教学也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

一、从整体入手,启发学生思维 有些教师在教学古诗时,一般从字词着手,逐词逐句理解,往往把一首完整的古诗弄得支离破碎,也使学生学习失去了新鲜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探索性。我认为只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安排教学过程,从全篇着手,从整体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积极性。例如,教学《惠崇春江晚景》这一首诗时,教师精心设计了这一问题:你认为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古诗,兴趣倍增。他们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相互讨论等办法寻求答案,各抒已见,教师再适当加以点拨,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 选入小学教材的好多古诗,大多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如《小儿垂钓》、《蝉》等,在教学这些古诗时,不妨让学生自己来表演诗中的人物动作,使学生在开开心心演小品的过程中,体会诗中所描写的内容,增加对诗意的理解。再如,在教学《早发白帝城》、《山行》等诗时,教师也可以运用简笔画来辅助教学。教师画上一座高高的白帝城,学生添上朵朵彩云;教师画上一条长江,请学生加上一叶小舟,再画上重重高山;或是请学生动动脑,画出其中一句的画面。在作画过程中,学生在逐步加深对字词、诗句的理解,同时因为动脑又动手,兴趣浓,积极性高。 随着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多种媒体都可以参与到古诗教学中来。学生可以从屏幕上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也可以在音响中感受"处处闻啼鸟"。不管用什么方法,目的都是为了调动学生学古诗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探索,去发现。

三、抓住朗读环节,让学生品味诗意 经常听学生读古诗如小和尚念经,咿咿呀呀,拿腔拖调。其实古诗的语言极富音乐美,它和仄压韵,本身的节奏、音律就给人以美的享受。学生通过正确朗读,更能理解诗的内容,领会诗表达的意境。在古诗的朗读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经常向学生传授一些古诗朗读的基本技巧,如停顿、重音、语速等,同时明确相对应的符号,如停顿 " / ",重音用 " · ",延长用"---"等。在古诗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古诗不断深入的理解,让学生动手动口,给古诗加上各种朗读符号,自己练读,再同学间互读,接着全班试读,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诗的音韵节奏,领略诗的音乐美,并发挥想象,感受诗的意境。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练习朗读,不光提高了他们的朗读水平,还能加深对诗的内容的理解,不是俗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嘛。 根据古诗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实际,教师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用心编排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古诗学习中,让学生见前人之所见,闻前人之所闻,想前人之所想。让学生在古诗学习中掌握一些,不断向课外拓展。另外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反复吟咏,在诵读中品诗情悟诗理

汉语言文学讲审美、体验、感悟、直觉,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用方块字连缀而成的中国古典诗词,一直洋溢着一种独具魅力、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灵性是古典诗词的一种鲜活气脉,故非吟诵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口诵心悟,咀嚼体会,共鸣感奋,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积蓄精神的原动力。古典诗词教学需要激情,需要陶醉,需要发现。吟诵创造了令人陶醉、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促使主体与主导、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刻对话,激励学生探索的热情和责任感。因此诗词教学就该多一些声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多一些联系自我的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

二、搭建学习的平台,促进知识与能力相生相长

一般来说,学生的知识经验越丰富,他们对诗词的领悟就越丰富深刻。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夯实作为新知识生长点的知识基础。这个基础包括作品积累、诗词常识、鉴赏方法、背景知识以及一些主要诗歌流派的风格特点等。

1、注重作品积累,严格要求学生背诵一定量的课内外作品,在背诵中丰富积累,在吟咏中感悟陶冶。

2、引导学生收集资料,掌握诗词的一般常识。比如诗词的题材类别、意象、意境、风格、表现手法、朗诵技巧等。

3、推荐并指导学生阅读诗评名家赏析诗词的文章,让学生走进经典、走近名家大师,这样既有助于对所学诗词内容的理解,又能从中学到赏析诗词的方法。

4、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诗人传记,走进诗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感悟时代风云、生活遭际、理想情感、品性情趣在作品中的反映,从而提高诗词赏析水平,并能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和生活的哲理。

三、拓展学习方式,在合作对话、互相促进的开放式探究学习中整体发展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又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主要应在三个方面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一是帮助学生确定探究的问题。如“诗的意象与诗的情感主旨”、“诗词中的联想和想象”、“诗人的风格与诗词的主题”、“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问题。在具体的教学中,这些问题应该分为更具体更小的问题,以便于学生的学习。二是从资料的来源、搜集、取舍等方面对学生给予指导。三是组织和指导学生把学习的结果进行交流。

总之,诗词的教学有别于实用文体的教学,应该把鉴赏美的语言、培养美的情感放在突出的位置。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欲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对话的过程之中,诵读,联想,感悟,赏析,评价,探究,让学生在诗品、诗意、诗情、诗格、诗韵汇成的大海中遨游。只有这样,古诗词的教学才抓住了根本。

第16篇:古诗词培训心得体会

古诗词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卫东学校

冯绍杰

5.18——5.21,我有幸参加了在诸暨市教师进修学校和城东实验小学举行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培训活动,听了5位老师的精彩课堂,以及4位特级教师的讲座,我感受颇深。

一、感受经典 :深悟古诗文化底蕴

每一位授课老师以配乐、吟唱、朗诵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中华古诗文诵读成果汇报演出,这几堂课让我眼前一亮,心头一震。唐宋、明清的历史脉络,尽显古今诗文的博大精深、醇厚芳香,散发出浓郁的书香气息,荡气回肠,令全体老师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总而言之,从这样一堂集古典与现代、文学与艺术之美于一体的课堂中传递出了中华文化的神韵和不朽魅力,并足见各位老师的功底之深厚!

二、感悟名师:用心细细聆听,尽情领略风采

这次活动有省内特级教师设计全新的观摩课,各位老师虽然授课的风格、运用的教学艺术各有特色,但每位老师都展示出深刻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将我们带到经典诗文教学的神圣殿堂,让我们回味无穷。每一场报告都呈现出老师们精湛独到的教学艺术,一个个教学案例让我们感到真情荡漾,自然流畅,活泼生动,受益匪浅。其中让我深感眼前一亮、受益匪浅的是黄吉鸿老师上午讲座,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熟悉让我们深深折服。

整场报告中他旁征博引,妙语如珠,他对古诗词文本独到的理解与深刻的解读,是我在过去的教学中所不曾用心关注过的,这一点让我们望尘莫及,带给大家的震憾是无穷的。张英老师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听课的人如同走进了一个诗意的天地,整堂课中,张老师始终是如此的沉稳,一字一句,细细推敲,优美的视频,生动并带有回味的声音将学生们慢慢地带入诗境中,学生也在学习过程中领略到了古诗文的经典魅 力,同时用朗读、吟诵、想象、小练笔等教学手段更是将诗文教学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四个部分有机组合互为支撑,融为一体,看似简单,却把孩子们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极大的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既弄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看到各位名师的风采,使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的心中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了一种新的感受和认识,多了一层深刻的理解。再反思自己的工作,还缺乏更多的思考与钻研,以及厚重的文化积淀,因此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就必须要注重充分挖掘文本,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脚踏实地,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也只有这样,我们方能点燃和引发教学的火花,不断提高教学的境界,谱写美丽的教育人生。

第17篇:听古诗词教学《忆江南》的心得体会

听古诗词教学《忆江南》的心得体会

近两天,我们全体老师于开学前期由学校组织,积极参与新课标形势下的校本培训,我个人认为这是我们学校在新学期即将开始之际,致力于努力提高新学期教育教学质量的最好体现。本人通过近两天的学习,受益匪浅。

今天下午,我们小学部继学校上午的校本培训后,又在学部内听取了名师课堂——闫学老师的古诗词教学《忆江南》,听完课后,大部分老师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及收获。这里,我也想谈谈自己一些听课后的心得。

首先,我认为,一名语文老师对如何上好古诗词教学课,的确是一件值得大家探讨的课题,因为大家都知道,一堂课,一首古诗词,要上下来不难,但要上好却非易事。下面,我只想从这堂课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两方面谈谈我从这节课的一些收获。

一、这堂课重点应让学生理解《忆江南》这首词的意思,这是这堂课的基础,当然,《忆江南》这首词学生难理解的地方并不是很多,所以闫老师在这一环节时,精心设计提问,如问学生:作者对江南熟悉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并让学生抓重点字词,如“旧曾谙”、“红胜火”、“绿如蓝”等,老师引导,学生领悟、理解。通过这些步骤的设计,整堂课,教师虽然没有全面讲解整首词,但学生却基本上都弄清了词的意思,效果自然不言而喻:时间少,效果佳。

二、通过这首词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白居易对美丽江南的无限热爱之情。由此及彼,激发孩子的爱美情操。这一点既是这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努力达到教学效果,教师在这堂中有几处让我深受启发:

1.导入时,教师用煽情的语言一下子就在孩子的面前展现了一幅令人神往的江南美景图,正好她所教授的孩子是南京某校的学生,于是教师让孩子自由畅谈:如果让你画一幅家乡春景图,你准备画些什么?在学生畅谈的同时,老师还一边引导,你准备画那些地方?画哪些景物。这样既让学生贴近了文本,又拓开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精心设计提问,如在学生学习了文中对仗句后,师问:如果是你身处于这样的江南美景中时,你会做些什么?如果是你,你还想画些什么?学生积极活跃,也极大的丰富了文中语言文字的内涵。

3.注重朗读感悟,读中悟,悟中再读,在让学生一遍遍读中,文之美,景之美,自然而然渗入了孩子的心灵。

三、注重孩子丰富的想像力也是本堂课一个出彩的地方。让孩子走出文本,培养孩子丰

富的想像力,如,前面提到过的,问:如果让你画江南春景,你会画些什么?身处美景之中,你会做些什么?除了文中描述的景物之外,你还想再画些什么会更美?这些问题的设计,学生兴致浓浓,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畅所欲言,也增加了文之美感。

四、注重朗读。

朗读是孩子真正不断领悟古诗词之重要的方法。在指导学生如何朗读方面,这节课也有不少地方值得我学习。

1.首先,读的层次因时因人而异,如在学生刚刚接触古诗词时,点学生起来朗读,这时的朗读要求就是要学生读得正确、流利,不同的孩子读的效果也不一样,有好有坏,这时闫老师非常注重正面评价学生,如努力发现每个孩子特别优秀的地方,并及时的表扬.。

2.明确朗读的要求,努力做好示范,如在起初读时,一些学生没有掌握好词的节奏,控制不好朗读的语气时,闫老师一边在指导孩子该如何读时,并一边读给学生听,然后再让学生读,这样学生读—教师指导—教师范读—学生再读,经过这一环节之后,作为一名听课者,能明显感觉学生朗读的变化与提高。

3.循序渐进,边读边悟,悟后精读。整堂课中,闫老师总是带领着学生们理解诗意,体会诗情后,每悟一处,就让孩子们带着自己对诗词情感的体会再读,这样反复的朗读,螺旋式的提高,朗读的效果也是这一遍遍的读中越来越明显。

五、注重内容的拓展,积淀诗词内涵,为学生能更好的了解、感悟作者与文字精心准备。这首诗,让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难,老师虽然也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但毕竟这首词文字有限,要让学生从这短短的二十几个字中,能更深刻的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毕竟不易,再加孩子年龄小,知识储备及生活经历都很有限。为了能克服这一局限,闫老师在后面部分分别引入了白居易的有关《忆江南》的另外几首词,并引导学生对这几首词做了一些简单的了解,这样在原诗词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孩子们也从这些拓展的内容中更多的了解到了白居易这个人物的特点及他与江南所曾经有过的浓厚的情感,作者内心所蕴含的与江南的那种难以割舍的依恋之情跃然纸上。这样,一堂课的上下来,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个人情感上,都丰富了不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更深深地明白,唯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适应今天的教育教学之模式。在不断推行新课改的今天,在学校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我一定会珍惜这次校本培训的大好时机,不断学习,努力打造自己的课堂,在本学期,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再上新台阶。

第18篇:成都幼儿园中小学古诗词

http://www.daodoc.com

提升专注力、平和力、理解力、耐力、想象力

成都幼儿园中小学古诗词

【导读】成都幼儿园中小学古诗词?成都幼儿园中小学古诗词怎么样?学之海全脑教育隶属于成都学之海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主要面向青少年从事全脑教育(即素质教育)的教育机构,针对成都幼儿园中小学古诗词,相信很多读者对于成都幼儿园中小学古诗词有很多的兴趣,今天小编就针儿童早教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咨询和信息,供大家参考;

有的人说,中国家长是世界最辛苦的家长,几乎没有一个家长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出生后,家长对孩子寄予了很多期望“我希望孩子能上北大清华,我希望......”当然,也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不需要成绩多好,只要生

http://www.daodoc.com

提升专注力、平和力、理解力、耐力、想象力

活幸福就好了。”但生活辛福是什么样的概念?往后的日子竞争越来越激烈,不让孩子学会适应社会,提高自我,孩子的将来如何幸福?

如何才能把孩子送进最高学府,比如清华北大?如何才能做到提高孩子的智商和情商两不误?很多家长没有做出相应思考,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他们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譬如,许多家长认为辛辛苦苦地把孩子带到3岁后将迎来自孩子出生后最为轻松的一段时间,因为孩子可以送幼儿园了。其实不然,3—6岁是孩子人生起跑的关键时期,中国古语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专家总结了3—6岁这一关键期教育的四大法宝。掌握好这个要领,家长有争对性地进行引导教育,孩子智商情商的发育就会陈呈良好的发展事态。

学之海全脑教育隶属于成都学之海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2年,公司有专业导师15名,办公面积500余平米,目前是一家主要面向青少年从事全脑教育(即素质教育)的教育机构。学之海全脑教育拥有强大的学术研究、产品开发及教研能力。机构汇集了一批国内外教育学、脑科学、学前教育等方 面资深的专家学者,同时美国右脑潜能开发研究会、厦门大学等国际学术权威机构为学之海全脑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学术支持。学之海全脑教育开发出的右脑潜能开发课程涵盖早教、幼教和中小学三个阶段,采用自主研发的各类教材教具学具、丰富多彩的动漫游戏,通过短期训练和反复实践,对孩子右脑潜能开发具有显著效

http://www.daodoc.com

提升专注力、平和力、理解力、耐力、想象力

果。学之海全脑教育专业媒体的强力推荐,得到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第19篇:古诗词选集(幼儿园大班)

大班第一学期

必读篇目:

1、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2、嫦娥 (唐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3秋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秋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5、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6、秋浦歌(唐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7、枫桥夜泊 (唐 张继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8、山行 (唐 杜牧 )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9、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0、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1、竹石 (清 郑燮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2、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3、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4、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5、冬夜读书示子津

(南宋 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6、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选读篇目:

1、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大班第二学期

必读篇目:

1、游园不值 (南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绝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赠花卿 (唐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5、江南春(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横溪堂春晓 (南宋 虞似良) 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8、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9、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0、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1、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2、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3、云 ( 唐 来鹏)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做奇峰。

14、少年行 (唐 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15、花影 (北宋 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16、山亭夏日(唐 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选读篇目:

1、山行 (宋 姚鼎)

布鸟飞飞劝早耕,春耕朴朴趁初晴。 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水田放水声。

2、山亭夏日(唐 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3、村居 (清 高鼎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4、送杜少甫之任蜀州(唐 李白) 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第20篇:古诗词选集(幼儿园小班)

古诗词选集(小班) 必读篇目:

1、山村咏怀 (邵康 宋代理学家)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咏鹅 (唐 骆宾王七岁所作)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3、七步诗(魏 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静夜思 ( 唐 李白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6、咏雪诗(清 郑燮)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7、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画(唐 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选读篇目:

1、咏梧桐(唐 薛涛) 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 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2、塞下曲 (唐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小班第二学期 必读篇目:

1、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2、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悯农二首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5、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6、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风(唐 李桥)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8、相思(唐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选读篇目:

1、古朗月行(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2、画鸡 (明 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生平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幼儿园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
《幼儿园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