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岳麓书院实镜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09 08:34:47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岳麓书院

tene of the universe.The doctrines taught here in the south are genuine Confucian doctrines.They were inscribed by the emperor Kangxi and Qianlong respectively during the Qing Dynasty.The building in front of us is the Yushu Library, yushu literally means imperial books, so Yushu Library, built in 999A.D in the early Song Dynasty, was a place to keep imperial books.Books were continuously sent here during the succeeding dynasties.The library was first named Claics Treasuring House in the Song Dynasty, Claic Venerating House in the Yuan and Ming Dynasties, and finally Yushu Library in the Qing Dynasty.It had been repaired and expanded many times, and now it has a collection of over twenty thousand Chinese claics.This building was rebuilt on its original site in 1986.The two small pavilions Xi Quan and Ni Lan, built during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were restored to the right and left of the compound galleries in order to display cultural relics

推荐第2篇: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此次游览的导游!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呢就是岳麓书院的大门了,请大家抬头看一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啊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岳麓书院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好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这一千年学府的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了。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古院落形式,其中讲堂呢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

我们现在所站的地方就是赫曦台了。赫曦台呀就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当年,朱熹应理学大师张拭的邀请来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每当看到日出呢就高声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呢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沿着中轴线我们就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了。请大家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岳麓书院”这一块匾,这是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御赐的,其原匾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所炸毁,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1984年按照照片所复制的。现在大家在看向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才”呢是出自与《左转》。下联“于斯为盛”出自与《论语》。那么这一副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当年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在这里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啊又称“忠孝廉节堂”。 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先生所撰写的。毛泽东青年时曾寓居学院的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

最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hào两兄弟。

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栻shì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而设的。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

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我们今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谢谢大家!

推荐第3篇: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呢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啊,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 及睢阳书院 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好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从岳麓书院这幅平面图上 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呢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

这里呢是赫曦台 ,赫曦台啊是古时候求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上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栻修了个台,取名赫曦台。

沿着中轴线 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请大家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岳麓书院这块匾,这是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是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是出自《论语》。那么这一副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呢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洁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洁堂。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 这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所撰写的。毛泽东青年时曾寓居学院的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大家再过来看一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呢,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认得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

最里面的这一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呢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那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重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

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呢是一个高约一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 张栻和朱熹而设的,当时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 从全国各地赶来听将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 当年啊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 听老师讲课的。

下面我们将要参观的呢是书院作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

好了,我们今天的游览也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谢谢大家

推荐第4篇: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长沙市湘江畔岳麓山下,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公元958年)智睿等二僧办学。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南宋理学家朱熹等曾在此讲学,据说,鼎盛时期从学有千人之众。 从岳麓书院至湖南大学的千年办学历史,反映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变迁,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岳麓山景观由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两部分组成。自然风光占足了奇、珍、幽、美四个字。奇,是指岳麓山区林草繁茂,存有植物种类达几千种,女贞、银杏、樟树、椤木、苦槠、枫香等名木应有尽有,甚至千年以上树龄的古树亦可见到,还有皂荚、白玉兰等濒危树种,而桃花、迎春、玉兰、腊梅、丹桂、百合、芙蓉、蔷薇等花木更是漫山遍野,姹紫嫣红中绣出麓山织锦画幅。珍,是指岳麓山区野生动物繁衍较旺,林中穿梭歌唱着的有画眉、黄鹂、布谷、杜鹃,还有啄木鸟、鹦鹉、猫头鹰等等,而在密林深处若隐若现,时不时露出头脸的有狐狸、山羊、野兔、山鸡等等。幽,幽壑千重,幽泉千缕,若你冬季来此且碰巧遇上岳麓漫天飞雪,一个“幽”字更会让你感受入骨三分,著名的潇湘八景之一有“江天暮雪”,即此。美,岳麓山四季都美,冬雪美,春花美,而秋天来临的时候,不仅眼中看到的美,连口福都是美之又美了,石榴、板栗、南桔、酸枣……,还有不能吃的红叶,更是美不胜收。

岳麓山的人文景观,那是岳麓山另一道亮丽的风景。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三湘人才辈出的历史记录,而爱晚亭内那吟唱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又留着一缕长髯的老夫子,那情那景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是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由著名的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写的;江夏黄仙鹤勒石刻篆,因为文、书、刻石都十分精美,所以向有“三绝”之称。碑高4米,宽1.35米,碑文共1400余字,此碑以其书法著名于世,最为艺林所看重,传拓碑文曾风靡一时,笔法刚劲有力,是最为著名的唐碑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岳麓书院园林建筑,具有深刻的湖湘文化内涵,它既不同于官府园林的隆重华丽的表现,也不同于私家园林喧闹花俏的追求,而是反映出一种士文化的精神,具有典雅朴实的风格。岳麓书院——百泉轩

百泉轩始建于北宋之初,地处岳麓山清风峡谷口,溪泉荟萃,乃岳麓书院风景绝佳之地。历代山长爱溪泉之妙,筑轩而居,享尽自然的天籁之音。元代著名理学家吴

澄作《百泉轩记》,说百泉轩前溪泉:“如雪如冰,如练如鹤,自西而来,趋于北,折而东,还绕而南,渚为清池,四时澄澄无发滓,万古涓涓无须臾”。南宋乾道三年(1167),朱熹访院,与山长张h;“聚处同游岳麓”,“昼而燕坐,夜而栖宿”,都在百泉轩中,相传二人曾在此论学三昼夜而不息。

推荐第5篇:岳麓书院

游岳麓书院有感

我们化工与制药1004班的团日活动来到位于岳麓山的岳麓书院,早上全班同学聚于岳麓山下,经过了大约半个小时的路程,终于登上岳麓山。来到了我们的目的地——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坐落在湖南长沙岳麓山东麓,因山而名,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自从其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创立以来,历时千年,弦歌不绝,世称“千年学府”。

来到书院入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古色古香的牌匾,上书“千年学府”四个欧体大字以及“唯楚有材,斯文为盛”的楹联。不能不说,这副楹联是湖湘文化辉煌成就的最好诠释。岳麓书院千年办学培养出大量具有道德人格的人才。未进书院,心中已然生发了无限敬意。

从前门进来,第一个参观点是赫曦台。“赫”为火红色之意,而“曦”是太阳的意思,“赫曦”当意为火红的太阳升起来。据说,这里还隐含着一段关于著名理学大师朱熹和张栻同登岳麓山顶看日出的佳话。

赫曦台两侧墙面上分别写着“福”“寿”两个字,其中,左边的“寿”字形如龙蛇缠绕,暗含着“藏龙”之意,而右边的那个“福”字则状似猛虎下山,暗含着“卧虎”之意,两个字合在一起,也就有“藏龙卧虎”的寓意。

的确,岳麓书院自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闻名于世,终成八方英才荟萃之地。历史上,诸如杨树达、程潜、王夫之、陶澍、杨守仁、左宗棠、曾国藩、曾国荃、李元度、皮锡瑞、杨昌济、魏源、陈天华、蔡锷、范旭东等众多历史名人都与岳麓书院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即使是现代史上,从岳麓书院也走出了一大批诸如蔡和森、何叔衡、邓中夏等经世纬国之才。此外,理学史上颇负盛名的“湖湘学派”就是在这里得以发展的;朱熹曾两度在此讲学,书院盛极一时,出现了“座不能容”、“饮马池水立涸”的盛况。其后,明代中叶的阳明学、明末的东林学、清乾嘉时期的汉学及晚清的新学,都曾在此得以传习和交流。岳麓书院的学术与教育,对湖湘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岳麓书院用它渊博的学识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雅士,由此看来,这里怎不是个藏龙卧虎之地呢?

书院的中心位置是讲堂,这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讲堂又称“静一堂”或“忠、孝、廉、节”堂,历史上曾经8次重建,小规模的修缮则达30余次,今天游客们所看到的建筑,是清代康熙年间重建,又经过同治年间的大修后遗存下来的。

讲堂内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勉励莘莘学子大力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也隐约地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

讲堂里,悬挂着很多对联,这些对联或表达个人志向,或称颂书院功德,或阐释为人处事之道,不一而足,当你置身其中,就仿佛被浓厚的文化氛围所包围着,让人沉醉。最吸引我的是曾为书院山长的旷敏本所撰的一副对联:是非审之于已,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君亲恩所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全联共66个字,其内容耐人寻味。直白地来解释,对联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是和非要先从自身来审察,别人的抵毁和赞誉就由别人说去吧,得和失只能听

任天命的安排,不可强求,只要登上岳麓山头,感受一下朗月清风,天地万物之理便悠然可知了,荣辱得失便可以置之度外了;君亲恩情如何来还报?生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如何来把握?圣贤的道统又如何来传播?当你登上赫曦台,感受这衡云湘水的魅力,一切便都有了答案。”对联所阐释的大多为儒家的伦理道德,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旧时的教育思想。从修身养性的角度来看,其中所讲到的很多道理,今天的人们同样能够受到教益和启发。

岳麓书院是一所塑造和培养高尚道德人格的书院,培养出具有崇高精神的理想人格,能达到“天地合德,鬼神同用,悠久无穷”的精神境界的人才。纵观岳麓书院千年办学历史,曾涌现出无数忠贞不屈、浩然正气的爱国志士、豪杰君子,他们保持灵魂高洁,崇尚真才实学;他们努力追求知识与真理,勇于实事求是;他们能够在战场上流血横尸,为民族尊严和大众利益,他们乐意服从真理和良知,敢于抵制外辱与邪恶;他们依照自己的道德理性作出价值选择,绝不使自己成为声名利禄的奴隶。

徜徉于这座古老的书院之间,我感觉自己已然沉浸在醉人的墨香之中,这灰墙青瓦、琉璃脊饰、墨柱朱枋,这一砖一瓦、一柱一枋、一联一匾,无不流露出隽永的儒雅和迷人的古韵,纵使多么浮躁的心也能片刻间平静似水。

推荐第6篇: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江苏南通通州区育才中学初三(7)班严昕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岳麓山景观由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两部分组成。自然风光占足了奇、珍、幽、美四个字。奇,是指岳麓山区林草繁茂,存有植物种类达几千种,女贞、银杏、樟树、椤木、苦槠、枫香等名木应有尽有,甚至千年以上树龄的古树亦可见到,还有皂荚、白玉兰等濒危树种,而桃花、迎春、玉兰、腊梅、丹桂、百合、芙蓉、蔷薇等花木更是漫山遍野,姹紫嫣红中绣出麓山织锦画幅。珍,是指岳麓山区野生动物繁衍较旺,林中穿梭歌唱着的有画眉、黄鹂、布谷、杜鹃,还有啄木鸟、鹦鹉、猫头鹰等等,而在密林深处若隐若现,时不时露出头脸的有狐狸、山羊、野兔、山鸡等等。幽,幽壑千重,幽泉千缕,若你冬季来此且碰巧遇上岳麓漫天飞雪,一个“幽”字更会让你感受入骨三分,著名的潇湘八景之一有“江天暮雪”,即此。美,岳麓山四季都美,冬雪美,春花美,而秋天来临的时候,不仅眼中看到的美,连口福都是美之又美了,石榴、板栗、南桔、酸枣……,还有不能吃的红叶,更是美不胜收。

岳麓山的人文景观,那是岳麓山另一道亮丽的风景。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三湘人才辈出的历史记录,而爱晚亭内那吟唱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又留着一缕长髯的老夫子,那情那景更是让人留恋忘返。

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是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由著名的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写的;江夏黄仙鹤勒石刻篆,因为文、书、刻石都十分精美,所以向有“三绝”之称。碑高4米,宽1.35米,碑文共1400余字,此碑以其书法著名于世,最为艺林所看重,传拓碑文曾风靡一时,笔法刚劲有力,是最为著名的唐碑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岳麓书院园林建筑,具有深刻的湖湘文化内涵,它既不同于官府园林的隆重华丽的表现,也不同于私家园林喧闹花俏的追求,而是反映出一种士文化的精神,具有典雅朴实的风格

推荐第7篇: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1: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

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

朋友们,大家好!我们今天游览的是“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潇湘洙泗——岳麓书院。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岳麓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首。现占地1.2万平方米,掩映在岳麓山东坡幽深的山水之中,是一座坐西朝东,由门堂、亭、台、楼、轩、斋、祠组成的古建筑群,中轴线上依次为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北侧是半学斋、文庙、湘水校经堂、船山祠等纪念性建筑、南侧有教学斋、百泉轩、麓山寺等到景点。 各位朋友,现在让我们按照书院的建筑布局慢慢地走进那一种隽永的文化氛围。书院这个名字是唐朝才开始有的,是国家用来藏书和校典的地方,到宋朝时演变为讲学和藏书之外,稍后就具备了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岳麓书院是由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经过近40年的风风雨雨的发展,大中祥符八年(公园10515年),宋真宗赵恒召见岳麓山周式,御赐“岳麓书院”匾额,于是书院之称开始名闻天下。岳麓书院距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大家跨越头门,仰头可以看到的拓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洵手迹而制成的“千年学府”匾额便是明证。走进书院,映入大家眼帘的是赫曦台,有些朋友可能会纳闷“赫曦”到底有什么含义。关于赫曦台的命名,是与两位名人密切相关的。赫曦台原建于南宋时期。乾道三年(公远1167年),著名理学家朱熹从福建来到岳麓书院,与当时另一位著名理学家,岳麓书院主教张拭(代山长)进行学术交流,两位名家经常相约登岳麓山观日出,每当看到朝阳光芒四射,朱熹就对张拭说“赫曦”(就是日出光明炎盛的意思),他于是把岳麓山峰命名为赫曦峰,张拭筑台,朱熹题“赫曦台”。现在大家看到的赫曦台是清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新修建的,它呈“凸”字形结构,是典型的湖南地方戏台。大家拾级而上,可以看到台左右两壁檐上还保留有清乾隆年间修建时的戏剧故事雕塑,左边有《拾玉镯》,右边有《秋胡戏妻》等到较具有艺术价值的雕塑,可见,当时的书院的师生除了清苦的学习外,还有丰富的课余活动,儒家士人既严谨又闲适的思想也略见一斑。现在,大家请看台左边墙壁上近丈高的“寿”字,此字用二笔写成,形如龙蛇盘绕,柔中带刚,非一般人所及,所以被人们传为仙迹。关于此字的形成,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在书院举行重赴鹿鸣宴宴会(鹿鸣宴指古代的地方官宴请科举考试中的考官和中试的学生的宴会,因为宴会上通常都演奏《诗经 鹿鸣》从而得名。重赴鹿鸣宴是指鹿鸣宴六十年后而举行的宴会),这天,达官贵人、科场举子云集岳麓书院,大家谈古论今,吟诗作赋,热闹非凡,正当兴头,一位身穿青布青袍,脚着草鞋的老道人来到院内,自称前来赴宴,那些士人见来者只不过是一个无名老道,便不是很善意地叫他先写几

个字,道人当然明白其中之意,随手拿起墙边的扫帚,伸入黄泥水中,将扫把一举,唰!唰!两笔写下丈多高的“寿”字,然后把扫帚一丢扬长而去。院长罗典在惊叹之余曾托人*寻老道人,但不知下落,后来罗典在右边的墙壁上补书了一个“福”与“寿”对称。大家现在看到的“福”字用一笔写成,笔力强劲,形如猛虎下山。“福、寿”二字如龙腾虎跃,暗含岳麓书院是藏龙卧虎之地。但岳麓书院到底藏了什么龙,卧了哪只虎,我们稍后再讲。

沿着砌石的中轴线往前走,现在我们站在书院的大门前,大家所看到的大门是明朝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建造的,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进行过翻新,是五间单檐硬山和三山屏墙结构。大门两旁有一块汉白玉鼓形上马石,它的正面是三狮戏珠图,背面是芙蓉锦鸡图、荷花鹭鸶图,此物相传是岳麓书院的著名学生曾任两江总督的陶澍严惩贪官曹百万从曹府搬来献给母校的。大门上方的“岳麓书院” 匾额我们前面已经讲过,现在请看大门两旁的千古名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幅由院长袁岘冈与贡生张中阶撰写的对联高度褒扬了岳麓书院千百年来作为湖湘文化的摇篮,孕育出多少具的经天纬地之才的英雄豪杰:被誉为“一时之英才”的抗金名将吴猎,主张“官兵一体”大败十万金兵的功臣赵方,“忠鲠可嘉,宜得奖谥”的彭龟年,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文学家、史学家魏源,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中兴将相”的桐城——湘乡派盟主曾国藩,收复新疆的爱国名将左宗棠,首任驻英法公使并保持了民族气节的郭嵩焘,“欲栽大木柱长天,慧眼识“毛蔡”的杨昌济,后来的岳麓高足陈天华、蔡和森、邓和森、邓中夏等。楚材斯盛,正和赫曦台墙壁上的福寿两字暗含的藏龙卧虎之意切合。

大门之后是二门,二门至讲堂两方均为斋舍。右侧是教学斋。左侧是半学斋,教学斋和半学斋反映岳麓书院教学中“教学相长,惟教学半学”的辨证思想。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曾多次寓居半学斋从事革命活动。

各位朋友,请继续往前走,现在我们游览的是书院的核心部分——讲堂。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的场所,是书院教学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现存建筑是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由湖南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撰写的。“实事求是”出自《汉书 河间献王刘德传》意即从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实事求是”给青年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同志逐渐丰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这是岳麓书院文化对近代中国革命的最大贡献。大家再看讲堂大厅中央悬挂的两块流鎏金木匾,第一块是“学达性天”匾,此匾是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御赐,意思是通过学习理学可以达到恢复天性、天人合一的地步,此匾说明了岳麓书院是以理学作为办学传统,到这里来求学,可以达到学问的最高境界。第二块是“道南正脉”匾,这块匾是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御赐,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方传播后是正统,此匾高度评价了书院传播理学的地位。大家请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计时

好,现在大家请跟我走。穿过讲堂后,一个独特的自成一体的院落呈现在大家眼前。初次游览的朋友们,可能认为到讲堂就到了尽头,没想到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座三层楼阁建筑,居于中轴线的尾端,坐西面东雄视整个书院,这就是古代的图书馆——御书楼。御书楼始建于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开始叫书楼,后来屡建屡毁,地址搬迁了好几个地方,名称也改为藏经阁、尊经阁。御书楼在清代是民间较大的一座图书馆,藏书最多的时候有用2万多卷,制定有藏书条例,管理科学而且严格。今天的御书楼仍然作为图书馆供教研人员和学生使用。现在的藏书数量已超过5万册,岳麓书院名誉院长李铁映和湖南大学顾问邓力群把自已的藏书捐给了岳麓书院。大家是否还记得刚才在讲堂右侧的展厅里参预的珍藏品,其中就职有李铁映同志的赠书。大家若想领略岳麓学子们在学习之余的审美情趣,请折回御书楼南侧的后花园去观鸢飞鱼跃,去赏竹林冬翠,去诵白云红枫,去摹麓山寺碑;大家若想缅怀岳麓院先贤圣哲们的业绩,请转身去御书楼北侧。

现在请问大家,书院除了讲学和藏书二大功能外,还具有什么?对了,祭祀性建筑群,濂溪祠我们去仰理学箅祖周赜“出淤泥而不染”的风范,四箴亭我们去读理学大成者程赜、程颢“四箴”文功,崇道祠我们去叹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张试“朱张学”的影响,文庙我们去慕一代圣人“风舞于雩,咏而归”的胸襟。朋友们,游览完古朴、雅致的岳麓书院,你是否还在仔细地品味这千年积淀的文化呢

? 篇2:岳麓书院导游词

岳麓书院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呢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应天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从岳麓书院的这幅平面图上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这里呢是赫曦台,赫曦台啊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上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呢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栻就修了一个台,取名为“赫曦台”。

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请大家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岳麓书院”这块匾,这是宋真宗御赐的。

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呢是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 是出自《论语》。那么这一幅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 讲堂,讲堂呢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

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这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所撰写的。毛泽东青年时曾寓居学院的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大家再过来看一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

最里面的这一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呢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那说了那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颢、程颐两兄弟。

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栻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而设的。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

下面我们将要参观的呢是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

好了,我们今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谢谢大家! 篇3:岳麓书院导游词

岳麓书院导游词

欢迎来到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由潭州太守朱洞所创建。关于中国古代四大书院那,我们了解一下,分别是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还有就是岳麓书院。岳麓书院历经了宋元明清几个朝代更迭呢,一直延续办学,在1926年的时候更名为湖南大学,所以湖南大学有千年学府之称,1988年岳麓书院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那,岳麓书院是作为湖南大学的一个学院,继续招生,主要招收历史学本科生,历史学与哲学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另外还有一个历史学的博士后流动站。

好,我们上赫曦台,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岳麓书院的全景图,岳麓书院的占地面积为20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是成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格局。古代书院有三大功能,一是讲学,这里的讲堂,二是藏书,这里的御书楼,三是祭祀,这一部分。待会会给大家介绍到,大家看这边这部分黄瓦红墙的建筑群,这是古代书院的文庙,是专用来祭祀孔子,古代建筑的颜色不能随便用的,到过故宫的游客应该注意到,皇家建筑是黄瓦朱墙的,我们可以看出,古代人对于孔子的崇敬。现在我们的位置呢,就是

赫曦台,赫就是红色,曦指的是早晨的太阳,这个台子最早是位于书院后面的岳麓山顶,为的是纪念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到我们岳麓书院讲学,当年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三个月之久,早上喜欢和当时书院的山长也就是现在的院长,号称东南三贤的张栻一起登山看日出,每当太阳升起,朱熹就喊道“赫曦,赫曦”。张栻为了纪念这次学术交流活动,在山上修了这个台子,由清代乾隆年间的山长罗典改建于此具有湖南地方戏台的风格。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了两边墙壁上这两个风格迥异的字,相传当年山长罗典举行重赴鹿鸣宴,宴会期间,外面来了为身着粗布青衣的道士,来到赫曦台上,拿起旁边的一把扫帚,沾起地上的黄泥水,在这边的墙壁上刷刷两笔写成了这个飘逸俊秀,有腾龙之势的寿字,等山长罗典发现这个字时,道士已经远去,为了对称,罗典便在这边的墙壁上一笔写成这个有卧虎之势的福字。所以这两个字放在这里,就暗喻书院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那么书院到底藏了那些龙,卧了那些虎,我待会给大家解答。我们在看位于西面两柱上悬挂的对联,是由清代进士,湖南巡抚左辅撰。上联:合安利勉而为学,下联:通天地人之为才。上联出自《中庸》,下联出自《系辞传下》。上联讲为学的途径,不管是心安理得的学,为了利益学也好,勉强自己学也好,等到成功,都是一样的,下联讲为学的目标,要贯通天道、地道、人道才能算是合格的人才。

意思是说,无论古今,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人才,切不可忽视了世界潮流的发展和千年学府的讲学传统,。下联: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意思是说,治学应既有传承,又有革新,顺应时事,举一反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试想一想,朱熹和张栻的治学精神,毛泽东和蔡和森的经世风格,难道不值得我们后人思考和学习吗?

好,我们继续参观,眼前呢就是书院的二门,始建于明嘉靖元年,也就是公元1522年,在二战中被毁,现为1984年重建,二门正上方,悬有“名山坛席”匾,古代名山多指五岳,这里特指南岳衡山之尾岳麓山,衡山有七十二峰,以回雁峰为首,岳麓山为尾。因此可以说岳麓书院是因山而得名。坛席即坛位,古代时,除地为坛,上设席位,以示学生对老师的礼遇。两旁有一副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意思很好理解,讲我们书院是位于古木参天,名山环绕之中。二门过厅有一副对联,由清代山长罗典所撰: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上联讲书院南接衡岳,东临湘江,大泽深山,具有藏龙卧虎气象;下联讲书院学宗孔孟儒学,邹是孟子的家乡,鲁是孔子的家乡,学生通过对礼义的学习,可以达到和圣贤之心契合的目的。二门的背后也悬有一匾,“潇湘槐市”原为清代书院学监程颂万所撰书,后在抗战中被日机炸毁,现为原全国人大委员会副委员长、民盟主席楚图南补书。潇湘泛指湖南(三湘四水:

潇湘、蒸湘、漓湘;湘江、资江、沅江、澧水),槐市是汉代长安读书人聚集和书籍集散的地方。“潇湘槐市”是说岳麓书院是湖南文化名人,士子学者,聚集的场所,其人才之盛,犹如汉代的槐市。

前面的这座建筑物就是书院的核心部分,讲堂,也就是教室,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的讲堂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没有门,没有窗,外面的人也可以旁听,体现的是一种百家争鸣的教学氛围。好我们先来看檐前悬的这块匾,大家看到这块匾可能会想到一个人,那就是毛泽东,我们知道“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那么这个匾和毛泽东有什么关系呢?事实上,这块匾是1917湖南工专学校迁入岳麓书院办学,由校长宾步程所题并作为书院的校训,1916——1919年毛泽东曾三次寓居岳麓书院求学,可以说“实事求是”对他思想的形成应该说产生过较大的影响。讲堂正中这个高约一米的长方形讲坛那就是古代老师授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红木雕花座椅,是山长和副讲的席位,同时也有纪念当年朱熹和张栻同堂讲学之意。讲台之后是木质屏风,上面嵌刻的是山长张栻撰写的《岳麓书院记》。文中张栻讲了岳麓书院培养人才的基本大纲,张栻主张读书不能为了金钱和仕途,而应该有更伟大、更有意义的目标,那就是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学以致用,匡时济世。讲堂上方悬有两块皇帝御赐的匾,我们先来看第一块,学达性天匾,这块匾是康熙皇 篇4:岳麓书院中英文对照导游词

岳麓书院导游词

tom & mike 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yuelu academy is one of the four famous academies in china.it wa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monks running school by zhudong, the magistrate of tanzhou prefecture in 976a.d at the time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the academy accepted disciples throughout the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it was only in 1903 that the academy was transformed from a school of traditional confucian learning to an institute of higher learning and in 1926 it was officially named hunan university.the academy has witneed a history of more than one thousand years without a break, so it was called a “one-thousand-year-old academy”. 我们便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大门始建于宋代,旧称“中门”,清代同治7年进行过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将军门式的结构。

我们看到门上的匾额是宋朝皇帝真宗所赠。据说在北宋祥符八年,宋真宗听说岳麓书院的办学很不错,又听说山长周式以德行著称于世,于是便召见了周式并准备留他在京城讲学做官,但周式心系着岳麓书院,坚拒不从,真宗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就亲赐了“岳麓书院”四字及经书等物,岳麓书院从此名闻天下,求学者络绎不绝,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

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the gate was formally built at the time of the song dynasty, and was then called central gate.the present structure was renovated in the 7th year of tongzhi reign of qing dynasty, adopting the st ructure of a general gate of southern china. the characters “yuelu academy” on the horizontal tablet were inscribed by emperor zhen zong, the emperor of song dynasty.it was said in the 8th year of xiangfu reign, northern song dynasty zhengzong learnt the education reputation of yuelu academy and the virtue of the master, zhoushi, so he summoned zhoushi to the capital to an interview and gives him the title “master of the imperial college” in the hope that he would stay in capital to gives lectures.however, zhoushi longed for his yuelu academy and insisted on going back to the academy.so the emperor awarded his majesty’s own handwriting “yuelu academy” to hang on the top of the main gate and meanwhile presented him with some claic to take back to academy.from then on, yuelu academy became well-known all around the country and student came here to study in endle stream.yuelu academy became one of the four famous academies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now on the door posts of the gates are couplets which read “the kingdom of chu, unique home of the talents; the academy of yuelu, the very cradle of all.this couplet originates from chinese claics and it is very appropriate given the fact that talents have been brought up continuously by the academy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书院的核心部分。自北宋开宝九年(976)岳麓书院创建时,即有“讲堂五间”。南宋乾道三年(1167),著名理学家张栻、朱熹曾

在此举行“会讲”,开中国书院会讲之先河。 檐前悬有“实事求是”匾。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校长将其作为校训,旨在教育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 大厅中央悬挂两块鎏金木匾:一为“学达性天”,由康熙皇帝御赐,意在勉励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二为“道南正脉”,由乾隆皇帝御赐,它是皇帝对岳麓书院传播理学的最高评价,表明了岳麓书院在中国理学传播史上的地位。

located at the heart of the academy, the lecture hall is the most important place for teaching and momentous ceremony as well as the core of all construction of the academy.the hall had 5 lecture rooms when it was first built in the 9th year of kaibao reign, northern song dynasty.in the 6th year of qiaodao reign, southern song dynasty, the famous idealist zhangshi and zhuximade made a joint lecture here, which was the first joint lecture in the confucian academies of china. under the foreside brim of the hall is a horizontally-inscribed board “seeking truth from the facts” written by bing bu cheng, the principle of the industrial school.he treated it as a school motto in order to encourage students of the academy to be realistic in doing everything throughout their lives so as to judge wisely. in the center of the hall are two gilding inscribed wooden boards.one read “learn before you can probe the infinitene of the universe.” emperor kangxi of qing dynasty inscribed it to encourage the idealists to advocates their philosophy and to improve their self-cultivation.the second was inscribed by emperor qianlong and it reads “the doctrines taught here in the south are genuine confucian doctrines.” this is the highest praise the academy could receiv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dvocates of idealism, indicating the eential status of the academy in the history of the idealism.篇5:岳麓书院导游词

导游词——岳麓书院(2013.11.15)

各位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风景优美的岳麓山参观举世闻名的岳麓书院。今天,由我“客串”书院导游,引领大家踏上这一非凡的文化书香之旅!

我们眼前的这块“风水宝地”便是古城长沙学术气息最浓郁的地方——岳麓书院。它是一座宁静优雅的庭院,有着千年波斓壮阔的历史,它的背后所蕴含的是一种大气、睿智,是一代又一代学子千年传承相继的文化梦想。庭前廊下、翘壁飞檐,那梦,是从唐代就一直延续下来的。怎么样,大家闭上眼,尽情地感受一下这里清冷的风的味道,是与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吧——那是有着千年不变浓浓的书香气息呢!

岳麓书院是一片古朴典雅的明清风格古建筑群,它坐落在风景名胜岳麓山清风峡口,静静地屹立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下。它的每一进院落、每一方石碑、每一片砖瓦、每一扇雕窗,都暗藏着隽永的文化品味,是享誉中外的“千年学府”。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 现在,就让我们循着古圣先贤们的足迹走进书院这亘古不变的文化氛围中去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如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轴线上,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在书院的园林中,无论是小桥流水、假山回廊,都与讲堂构成了一副浑然天成的画面。儒道互补,庄重典雅,这正是岳麓书院传承千载的精神佳境。

经过悬挂“千年学府”匾的头门就是赫曦台,内壁两侧墙上各有一个金色大字——“福”与“寿”如龙腾虎跃,遥相呼应。

沿着中轴线,我们便来到了书院的大门。正上方悬挂宋真宗“岳麓书院”御匾,“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这一千古名联很霸气地挂在大门上,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材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大门两旁安放的一对汉白玉抱鼓石双面浮雕,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现在,请大家移步,摆放着两把红木雕花座椅的地方便是“讲堂”了。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讲堂正中设高约一米的长方形讲坛,为古代老师授课的地方,上面摆两把红木雕花座椅,是为了纪念张栻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论讲于坛上而设,表示两位大师平起平坐、不分秋色。讲台之后有木质屏风,上面嵌刻山长张栻撰写的《岳麓书院记》,该文内容实为古代岳麓书院培养人才的指导思想。

讲堂两璧嵌“忠、孝、廉、节”四字石刻,据传系朱熹手书。这四字实际上正是岳麓书院在整个封建社会的校训。在讲堂正面两侧壁上,还有四块碑“整、齐、严、肃”,与“忠、孝、廉、杰”碑相映衬,书院灵魂的脉络始终清晰明了。

岳麓书院不仅有读书讲学之所,还有一处三层建筑,那便是“御书楼”。御书楼“藏”在讲堂屏壁之后,现藏书已达6万多册,现在是湖南大学的古籍图书馆。

岳麓书院的楼阁砖瓦闪耀着千年凝聚的智慧,带给我们的远不止视觉与心灵上的震撼,这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传奇更会影响指引我们的一生!

欣赏完这几进深深的庭院,今天我们的游览也接近尾声。

推荐第8篇:岳麓书院对联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

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三湘隽士讲研地

四海学人向往中

合安利勉而为学

通天地人之谓才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 嬉花

一水长流池不涸

两贤互磋道终同

岳麓学府传千载

书院育材有良规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涉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千古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

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翰 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

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

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

惟楚有材,三湘弟子遍天下

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

觉世庸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

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不为子路何由见

非是文公清退之

业精干勤,漫贪嬉戏思鸿鹄 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

陟此峰颠,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

拜兹堂上,仰贤关圣域,无非心地严师

教同化雨绵绵远

泉似文澜汩汩来

学忆宋张绵圣脉

书传虞夏刻螭虬

金声玉振

虎跃龙腾

胸怀子美千间厦

气压元龙百尺楼

放鹤去寻三岛客

任人来看四时花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江阔天高试此心之分量 鸾飞鱼跃见斯道之流行

春风大雅能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尘

推荐第9篇:岳麓书院解说词

岳麓书院导览解说词

1( 前门景区) 欢迎您来岳麓书院参观。

岳麓书院创办于北宋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它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在清光绪二十九年,即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以后多次更名和调整,于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其间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称“千年学府”。

门前的对联“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虞愚先生撰写。它概括了岳麓书院在培育人材和发展学术方面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进入大门我们可以看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岳麓书院目前是国内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所古代书院。中国书院始于唐朝,当时只是藏书、读书和编书的地方。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偃武修文”政策,鼓励民间办学,书院的教育功能凸现出来,并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与政府办的官学,民间办的私学并存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当时,最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书院和长沙的岳麓书院等四所。但是只有岳麓书院延续办学千年,发展成现代的大学——湖南大学。所以岳麓书院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的缩影。

2(赫曦台)

我们登上的古戏台,名叫赫曦台。“赫曦”两字出自屈原的《离骚》,“赫”指红色,“曦”字指朝霞,赫曦台原是建于岳麓山顶的观日台。南宋乾道年间,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应岳麓书院的山长张栻的邀请来书院讲学,清晨他们一同上岳麓山顶登台看日出。后来山顶的赫曦台荒废了。清乾隆五十五年,岳麓书院的山长罗典在书院前面建了这座前台。道光元年,山长欧阳厚均将此台改名为“赫曦台”,以纪念朱熹和张栻。

赫曦台的左右内壁上有高约两米的“福”、“寿”二字,说到“福寿”二字,还有一个故事。传说嘉庆年十二年乡试以后,州县长官在书院宴请中举的举人。此时来了一位脚蹬草鞋的老道人,众人见来客是个无名老道,便戏谑地叫他写个字看看。道人见状,一手拈须,一手提起堂前的扫帚(一说是草鞋),沾上黄泥,写下一个丈余高的“寿”字,扬长而去,众人口瞪目呆。再看那字,键笔如龙,力透骨肌,方知遇到仙人。其后山长罗典为弥过失,也为了对称,补书了一个“福”字。但这福字的笔力 1 就大不如“寿”字。除去故事的传奇色彩,福寿也是中国老百姓的一种企盼。您看赫曦台顶部雕饰的八卦图、,还有寿字、蝙蝠图案,也是象征“福”、“寿” 的意思。

赫曦台上的屏风正面是岳麓书院总体平面图。现在我们看到的岳麓书院面积为三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一万平方米。书院分为四个部分:讲堂及两边的斋舍属教学区;讲堂后面御书楼是藏书区;讲堂右后方,包括文庙和专祠,是祭祀区;左后方是园林区。这是古代书院比较典型的格局。

在屏风的另一面我们可以看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张栻,明代著名理学家、心学创始人王守仁以及毛泽东留下的与赫曦台有关的诗句。说明赫曦台历史久远,已融入历代名人的文化活动之中。

我们站在赫曦台往岳麓书院大门方向看,岳麓书院是以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层层递进,有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体现了我国儒家文化尊卑有序、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现在请您走下赫曦台。

回头看赫曦台外侧前后左右两壁檐上,分别塑有《张良进履》、《老子出关》、《麻姑献寿》《拾玉镯》等传统戏曲故事,造型别致,形态自如;还有代表传说中的八仙的箫、花篮等器物,都是典型的湖南地方戏台风格。

赫曦台上还有一幅的对联,“合安利勉而为学, 通天地人之谓才”。 上联中的“安”,指安然自得的;“利”指利益;“勉”指勉强。意思是说,治学要不论安、利、勉哪种情况,只要契而不舍,均能达到成功的目的;下联的意思是说,要通晓天、地、人的道理,才能称得上“才”。也就是说要博学,以致成才。它表达出古代学者的人才观念,是由清代的进士,曾任湖南布政使的左辅撰写,当代书法家王超尘书写。

3(大门)

岳麓书院历史上经历过多次兵火与重建,目前保存的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和基本格局。现在看到的大门是清朝同治七年,即公元1868年重建的。

门额“岳麓书院”四字为宋代真宗皇帝的题字。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即公元1015年,宋代真宗皇帝认为岳麓书院办学很不错,山长周式德行称著,特别召见周式,拜为国子监主簿,请他留在京城讲学做官。但周式心系岳麓,不想留在京城做官,请求回岳麓书院。皇帝就赐他经书和“岳麓书院”御匾,悬挂于大门正上方。岳麓书院从此名闻天下,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

大门两旁有一幅著名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相传清代嘉庆年间,岳麓书院进行大修,完工以后,门人请山长袁名曜撰写对联。袁名曜出了上联“惟楚有才”

2 请学生应对。大家苦思不得结果。恰好贡生张中阶路过,他脱口而出:“于斯为盛”,对的十分巧妙。山长的上联初看似乎简单,实则有难度。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这就要求下联也出自典故。张中阶对的下联出自《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言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都出自典故,意义关切,实为佳作。对联中“惟”和“于”都是语气助词,没有具体意义,意思是说,楚国人材众多,而在这里(指岳麓书院)尤为兴盛。这是前人对岳麓书院人才辈出的赞誉。的确,岳麓书院当时集中了一批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如朱熹、张栻、王阳明等;也培养了一大批光彩照人的优秀学生,如哲学大师王夫之、启蒙思想家魏源、军事家左宗棠、外交家郭嵩焘、维新运动领袖唐才常,以及教育家杨昌济等等。说人才兴盛,实不为过。

大门前有两个大理石的门当,据说是宋代的作品。正面雕刻有高浮雕的“三狮戏球”,表示国泰民安,吉祥喜庆的意思;背面有“锦鸡芙蓉”,意为“锦上添花”;其它图案如梅、兰、桔、竹,荷花、白鹭等都反映了封建文人的世俗欲求和政治抱负。岳麓书院是古代文人建筑,它广泛应用寓意深远的雕刻、对联、匾额等装修手法,把人生哲理、传统美德、儒教家训等与建筑结合起来,营造一种人文环境,达到教育人的目的,这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征之一。

大门左右两墙上也有一副当代学者的对联: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上联的意思是说,无论古往今来,治理国家,都是把培育人才作为急迫的任务,切不可忽视世界的历史潮流和千年学府的作用。

下联的意思是说,做学问,既有继承,又要革新,英雄豪杰就在于能顺应时势,融会变通,试想一想,宋代的朱熹、张栻,近代的毛泽东、蔡和森,他们的治学方法,不是值得后人深思和仿效的吗?

大门前是留影的好地方。 4(二门)

进入大门以后,我们看到的是二门。它采用五间单檐悬山结构,中间开有三张门,花岗石门框;左右为过道,通南北斋舍。原门建于明代嘉靖元年(公元1527年),抗日战争期间曾被日本侵略者飞机炸毁,这是1984年重建的。

二门门额正上方悬有“名山坛席”匾,撰者无法考证。原匾为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所置,抗日战争期间被炸毁。现匾为1984年复制。二门两旁有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上联出自《尚书尧舜典》,下联出自《史记·太史公自述》,意为 3 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撰联者是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的监督程颂万先生。

二门过厅两边有清代山长罗典所撰的对联:“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上联点出岳麓书院的地理位置,山接衡岳,水临湘江,深山大泽,龙盘虎踞,气势非凡。下联描写岳麓书院继承孔孟学说,崇尚圣贤之道,是学习礼义的好地方。这幅对联用22个字把岳麓书院的独特而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源远流长的儒学传统描写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

大门左边有一块大型菊花石,这是湖南浏阳特产。花形是依天然石纹加工而成的,如此之大,是实不多见。

进入二门后,请回头看二门背面的牌匾“潇湘槐市”。原匾为清代学监程颂万所撰书,抗日战争中被毁。现匾为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楚图南补书。”潇湘”泛指湖南,“槐市”指汉代长安城北的一片槐树林。当时京城的书生们常聚于于此,或相与买卖,或议论于槐树下。“潇湘槐市”指岳麓书院是湖南的“槐市”,文人、学者经常聚集于此。意思是岳麓书院人才之盛,有如汉代长安之槐市。

5(讲堂)

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北宋岳麓书院创建时,即有“讲堂”,明代称为“成德堂”,后改称“静一堂”或称“忠孝廉节堂”。

讲堂檐前悬有“实事求是”匾。为民国初期湖南工业专科校校长宾步程撰写。“实事求是”源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校长将其作为校训,旨在教育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

大厅中央悬挂两块鎏金木匾:一块是 “道南正脉”匾,由乾隆皇帝御赐。这里的“道”是指理学。战国时期思想界是百家争鸣;汉武帝“废诎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开始占统治地位。唐宋时期,一些儒学思想家吸取佛、道新的思想,发展形成儒家新的思想体系。其中以程颐和朱熹为代表的哲学思想称为“理学”。岳麓书院是朱熹传播理学思想的基地之一,所以此匾的意思是说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湖湘学派是理学南传的正宗。它表明了岳麓书院在中国理学传播史上的地位,是皇帝对岳麓书院传播理学的最高评价。此额为原物。另一块是“学达性天”匾,由康熙皇帝御赐,意思是人通过对理的体悟,可以认知天命,达到天人合一的地步。原额被毁,这是1983年依康熙字迹重刻。

讲堂屏壁正面书有《岳麓书院记》,为南宋乾道二年书院主教、著名理学家张栻撰,

4 它阐明了岳麓书院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目的的办学思想,对书院教育具有重大影响。该文由湖南大学校友、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周昭怡1983年书写。屏壁背面刻有岳麓山全景图,临摹自《南岳志》。

讲坛上放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访院,与山长张栻讨论《中庸》之义,开创了中国书院会讲制度之先河。

讲堂壁上还嵌有许多极有价值的碑刻文物,如由朱熹手书、清代山长欧阳厚均刻的“忠孝廉节”碑;由清代山长欧阳正焕书、欧阳厚均刊立的“整齐严肃”碑,清代山长王文清撰文的《岳麓书院学规碑》《读书法》等十数方,这些都是中国书院教育研究的重要史料。

讲堂前还有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冯友兰先生所书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此联妙在:上联两句原是本书院大门联,下联援引《离骚》中的一句话:“沅有芷兮澧有兰”,略作改动为:“沅生芷草,澧育兰花。”便成了两个对仗句。从全联看,上、下两联,各自成对。在内容上也有内在逻辑联系。为什么“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沅生芷草,澧育兰花”。

讲堂右边是“今日书院馆”,陈列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书院的照片和题词,以及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的学术活动。

讲堂左边有“文泉书店”,游客可以购买到有关书院的书籍和其它著作。 6(御书楼)

古代书院多有藏书楼。岳麓书院创建初期就在讲堂后面建有书楼,后来宋真宗皇帝赐书给了岳麓书院,更名为“御书阁”。清康熙二十六年,巡抚丁思孔从朝廷请得十三经、二十一史等书籍,始建御书楼于现址。

清代所建的御书楼不幸毁于抗日战争中,今天御书楼是80年代仿宋代风格重建。现在是湖南大学的古籍图书馆。前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同志曾将其万余册个人藏书捐赠给岳麓书院。御书楼内辟有“力群书屋”,专室保藏。

我国古代藏书楼很注重防火,楼前多建有水池;房屋之间还建有高高的封火墙。同时,出于一种信仰,在大楼屋脊的两端常常塑有两条昂首的龙。据说这是龙的第九个儿子,名叫“蚩(chi)吻”,好吞火。以此辟火灾。至于檐角的宝剑,则是因为蚩吻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啃木檐,为了防止它的劣行,就用宝剑镇住它。中国古代建筑处处浸透着传统文化色彩。

御书楼两侧复廊嵌有《朱熹诗碑》,《重修岳麓书院记》等重要碑刻。

5 看完以后,请从御书楼左侧边门进入的是园林。那里有麓山寺碑、百泉轩和书院八景中的四景。

从御书楼右侧也可以进入专祠。那里有纪念理学先贤和书院有功之臣的祠堂。 7(碑廊)

岳麓书院办学千年,留下了大量有价值的碑刻。碑廊中即嵌立历代遗碑13方,其中有朱熹手书的“道中庸”、“极高明”等碑,是书院的重要遗存;有新制的岳麓书院文献史料碑刻27方,这些碑文反映了历代岳麓书院的建设过程,是研究岳麓书院发展历史的重要文献,撰文者或为著名文学家,或为书院山长,或为地方官员,或为著名政治家,他们本身在历史上都有较大的影响,因而这些碑刻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价值、为研究者和旅游者所关注。

碑廊处于书院园林西面。园林有书院八景中的“竹林冬翠”、“曲涧鸣泉”、“碧沼观鱼”和“花墩坐月”四景。您可以慢慢品味和寻找。

沿碑廊前行,前面能看到时务轩。 8 (时务轩) 时务轩是为纪念时务学堂而建的纪念性建筑。清朝末年,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为推动湖南新政,在岳麓书院山长王先谦及谭嗣同等人的活动下,湖南巡抚陈宝箴、学政江标、按察使黄遵宪于光绪二十三年上奏朝廷,设时务学堂于长沙小东街,熊希龄为学堂总理(校长),梁启超为中文总教习,学堂昌盛一时。著名学生有范源濂、蔡锷、方鼎英、杨树达、唐才中等人。戊戌变法失败后,湖南巡抚陈宝箴等人被革职,时务学堂被迫停办,后改为求实书院,光绪二十八年改为湖南大学堂。次年与岳麓书院所改之湖南高等学堂合并。

轩内现嵌有梁启超《时务学堂故址》碑,该碑为民国二十四年梁启超重游时务学堂旧址所书,另有李肖聃、李况松、陈云章、黄曾甫等人的碑刻。

出了时务轩,右边有一座小亭,那是著名的麓山寺碑所在地。 9 (麓山寺碑) 眼前的这个小亭内藏着我国书法史上著名的麓山寺碑。碑文内容纪录了麓山寺历史沿革,是在唐开元十八年,由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篆刻家李邕撰文、书丹并镌刻。因其文、书、刻三者俱佳,故有“三绝碑”之称。碑侧碑阴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题刻。

麓山寺碑麓山寺碑是我国现存碑刻中影响较大的一块唐碑,也是长沙现存时间最早、价值最高的碑刻。李邕官至汲郡、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故麓山寺碑又有 6 北海碑之称。《麓山寺碑》是他行楷书的代表作品之一,笔致挺拔,气势纵横。麓山寺碑对后来的书法家影响较大,历代许多大书法家都至岳麓临习瞻仰,碑后至今尚留有部分书法家的手迹。许多书法家都以见到此碑为荣。 因《麓山寺碑》享有盛名,历代欲取此碑的人甚多,清代嘉庆年间,有达官遣官前来拓取,因不得其法,遂使名碑碎裂,留下了千古遗憾。当时长沙知府沈廷瑛得知之后,亲赴现场,和沙灰集其残片94字,另嵌碑亭内壁之上。1956年麓山寺碑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离开麓山寺碑,前面那座伴水而建的建筑是百泉轩。

10 (百泉轩)

这座傍水而建的建筑叫百泉轩。这是历代山长居住的地方。

百泉轩始建于北宋之初,地处岳麓山清风峡谷口,溪泉荟萃,是岳麓书院风景绝佳之地。历代山长爱溪泉之妙,筑轩而居,享尽自然的天籁之音。元代著名理学家吴澄作《百泉轩记》,说百泉轩前溪泉:“如雪如冰,如练如鹤”。南宋乾道三年,朱熹访院,与山长张栻“聚处同游岳麓”,“昼而燕坐,夜而栖宿”,都在百泉轩中,相传二人曾在此论学三昼夜而不息。

倚水边的石栏,观锦鲤在水中戏游。这是岳麓书院八景之一:碧沼观鱼。

11(学习斋)

您现在来到了教学斋。这是古代学生居住的地方。现存的建筑为1903年书院改学堂时改建。“教学斋”斋名出自《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居民,教学为先”。

里面设有读者服务部和编钟古乐演奏室。您可以进去休息一下,购买岳麓书院和湖南的旅游纪念品,欣赏2000年前楚国的古编钟演奏的民间音乐。

12(半学斋)

现在我们来到半学斋。这是古代教师居住的地方。“半学斋”斋名源出《尚书·说命下》,含有教学相长的意思。目前半学斋设有岳麓书院的历史及人才陈列室。毛泽东同志早年曾和蔡和森寓居半学斋。现也设有专门展室以志纪念。

13(文庙)

岳麓书院文庙位于书院左侧,由照壁、门楼、大成门、大成殿、两庑、崇圣祠、明伦堂等部分组成,自成院落。

7 自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教育界开始祭祀孔子。北宋时期岳麓书院曾建礼殿于讲堂前,内塑孔子及十位哲人像,画七十二贤图。南宋乾道元年改礼殿为宣圣殿。明弘治十八年,更名为大成殿。明朝正德二年迁于现在的地址。天启四年重修,正式称为文庙,其规格与各郡县文庙相当。其后虽屡毁屡兴,但建筑格局未变。

大成殿是文庙中最主要的建筑。“大成”一词源于《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世界文明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匠之一。所以用“大成”二字来表示孔子的成就和地位。大成殿采用重桅歇山顶,黄色琉璃瓦,藻井天花,雕龙画凤,属帝王规格。殿前有月台,供祭孔时表演礼乐用,月台前有明代的石雕蟠龙,十分庄严。

大成门的石阶前,有一对明代石狮,一雄一雌,刻工精细传神。雄狮戏耍绣球,雌狮怀抱小狮,这对狮子毫无凶神恶煞之感,有的只是受教化后的妩媚恩爱之态。

大成门外的牌楼为明清建筑,左右各一,南北相望,四柱三层,由花岗石砌成,上有龙雕等饰物。牌楼内侧题额分别为“贤关”、“圣域”,外侧题额分别为“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均为对孔子的赞辞。

文庙照壁,也称照墙,是文庙大成门外对着大门做屏蔽用的墙壁,现存照壁为明清建筑。照壁前的孔子铜像,是1996年香港孔子教学院汤恩佳先生捐塑。

14 (湘水校经堂)

湘水校经堂 现存建筑位于讲堂左侧。原名成德堂,亦为书院讲堂,始建于明嘉靖六年。后经清代重修,阁楼存放祭器。清道光十一年,湖南巡抚吴荣光创办湘水校经堂,设于今船山祠处,并亲题门额。湘水校经堂是以研习汉学为主的学校,吴荣光创办湘水校经堂的目的是为了矫正当时书院教育中专重科举仕进的陋习,培养通经史、识时务的经世致用人才,树立新的学风。湘水校经堂在治学上强调“精微并举”,注重朱熹、张栻理学的传统,能兼容各学派的不同观点,无门户之见。培养的著名学生有郭嵩焘、左宗棠等。

湘水校经堂在岳麓书院内办学前后共45年,清光绪元年从岳麓书院迁到城南天心阁附近。原堂址改建为船山祠,并将吴荣光亲题的“湘水校经堂”堂额留于明德堂以作纪念。

现在湘水校经堂设有反映今日岳麓书院文物保护和学术活动的展览和欧阳厚均书房陈列。

欧阳厚均(公元1766—1846年),字福田,号坦斋,湖南安仁人。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聘为岳麓书院山长,凡二十七年。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创建并主持湘水校经堂。

8 15.(崇道祠 六君子堂 船山祠

慎斋祠)

您现在进入专祠区。古代书院有通过祭祀先贤,达到端正学统,整肃学风、启发后人的传统。这里有六座祭祀学派代表人物和书院建设功臣的祠堂和纪念性建筑。

崇道祠,又称“朱张祠”,专祀朱熹、张栻。朱熹、张栻二人继承二程的学说,同为理学史上的集大成者,对岳麓书院的发展建设都有重大影响。元代延祐元年建诸贤祠于讲堂左侧,合祀朱熹、张栻及书院建设有功之臣。明弘治七年,始建专祠于讲堂后,后毁。清乾隆四十一年,布政使觉罗敦福重建于今址。

六君子堂始建于明嘉靖五年,此后多次迁移,又屡有所毁。清嘉庆十七年重建于今址。三间硬山建筑,与崇道祠连成一片。祠内嵌有《改建六君子堂碑记》,所祭祀的六位对书院发展和建设有功的先儒分别为:朱洞、李允则、周式、刘珙、陈钢、杨茂元。

船山祠专祀明末书院著名学生王夫之。祠庙原为清道光十三年创建的湘水校经堂。光绪元年湘水校经堂迁往河东办学,于是辟为船山祠。祠前悬有清代岳麓书院著名学生、外交大臣郭嵩焘所撰对联。

慎斋祠,专祀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咸丰年间始建于岳麓书院屈子祠北侧,后毁,旋迁建现址。罗典(公元1719-1808年),字徽五,号慎斋,湖南湘潭人。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始任岳麓书院山长,凡二十七年。

16 ( 濂溪祠 四箴亭 杉庵旧址 ) 您现在进入专祠区。古代书院有通过祭祀先贤,达到端正学统,整肃学风、启发后人的传统。这里有六座祭祀学派代表人物和书院建设功臣的祠堂和纪念性

濂溪祠专祀周敦颐。周敦颐是北宋时期著名哲学家,人尊称为濂溪先生。其学说对以后理学发展有很大影响,被尊为理学开山祖师。祠内悬有“超然会太极”匾,是清代山长车万育为颂扬周公太极图说理论而题书的。祠内壁上有《移建濂溪祠碑记》石刻,原《濂溪祠记》碑,仍留于今六君子堂内。 往前走,可以看到四箴亭。

四箴亭专祀程颢、程颐。程颢、程颐均为北宋教育家、理学的奠基人,曾问学于周敦颐,世称“二程”。他们的学说后来被朱熹继承和发展,称为“程朱学派”,影响

9 甚大。明嘉靖五年,明世宗撰“敬一箴”,并亲注程颐“四箴”颁行天下学校。嘉庆年间,知府潘镒建“敬一箴亭”于文庙大成殿后,藏“敬一箴”及“四箴”石刻。天启四年,改名“四箴亭”,清嘉庆二十三年迁建于今址。亭内现存清刻程氏《视》、《听》、《言》、《动》四箴碑。

位于濂溪祠左侧的是杉庵旧址。岳麓书院创建之前,东晋荆江州刺史陶侃任驻长沙,常乘舟过渡到岳麓山游览,并在山中建庵读书,修养性情,因庵前遍种杉树,人称杉庵。清道光十八年,其后裔、岳麓书院著名学生、两江总督陶澍,为纪念先祖开创岳麓文教之功,特重建“陶桓公杉庵”,摹刻家藏宋拓本《麓山寺碑》嵌于庵内。抗日战争期间,杉庵被日机炸毁。今“杉庵旧址”为1985年重设,旧址前仍植杉树,只存其名,无建筑。2001年修复杉庵于文庙后,将陶刻《麓山寺碑》移嵌庵内。

穿过杉庵旁边的门道,进入崇道祠 六君子堂 船山祠。

17.从御书楼左侧,通过园林可以到达屈子祠。这是2006年开发的景点。

屈子祠,专祀战国时期(约公元前360—278年)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长沙知府张翙、学政范鏊与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屈子祠于岳麓书院北侧。现建筑系2006年重建。

书院楹联介绍

41.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

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此联概括地描述了岳麓书院在培育人材和发展学术方面的地位与作用。上联的意思是说,千百年来,楚地人才辈出,多发源于这个古老书院。的确,不少重要历史人物、爱国志士和革命先辈,或求学于斯,或主教于此,或在此从事革命活动。湖南大学建校以来,又为祖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建设人才。下联的意思也说得明白,曾以岳麓书院为活动基地的湖湘学派,历经数世纪,久传不衰,堪与日月争光。这副对联表达了作者对岳麓书院由衷的赞美,又寄托了他对湖南学子的殷切期望。

撰书者,虞愚,福建厦门人,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10 42.三湘隽士讲硕地;

四海学人向往中。

三湘:有多种说法,一说湖南的湘乡、湘潭、湘阴合称三湘;一说漓湘、潇湘、蒸湘之合称;一说潇湘、资湘、沅湘为三湘。此处泛指湖南。

隽士:才智超常之人。

这幅联语点明岳麓书院不仅是三湘英才讲学、著述的好地方,而且是普天之下的有志学子所向往的学府。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岳麓书院的一片深情。

撰书者是商鸿逵和王遐举。商鸿逵,号子上,河北清苑人。曾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湖北监利人。王遐举北京中山书画社副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曾在中央戏剧学院美术系任教。

43. 赫曦台前有幅对联写道:“合安利勉而为学, 通天地人之谓才”。 上联中的“安”,指安然自得的;“利”指利益;“勉”指勉强。意思是说,治学要不论安、利、勉哪种情况,只要契而不舍,均能达到成功的目的;下联的意思是说,要通晓天、地、人的道理,才能称得上“才”。也就是说要博学,以致成才。它表达出古代学者的治学习和人才观,是由清代的进士,曾任湖南布政使的左辅撰写,当代书法家王超尘书写。

左辅,江苏阳湖人。清乾隆五十八年进士。授安徽知县,湖南布政使。 王超尘,湖南津市人,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工艺师,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湖南分会理事。

44.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惟楚有材: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惟,系语气助词,没有实意。楚,战国七雄之一楚国,辖今湖南、湖北、安徽、河南等地。此处泛指湖南。于斯为盛:语出《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于斯,即在这里、此地之意。

此联意思是说,楚国地方(泛指湖南)人材众多,而在这里(指岳麓书院)尤为兴盛。这是对千年学府人才辈出的赞誉,三湘学子常因此联语引以自豪。

清代袁岘冈和张中阶撰书。

袁岘冈,字道南,号名曜,湖南宁乡人。清嘉庆六年进士,任岳麓书院山长。为书院创建濂溪祠,重修六君子堂,改建自卑亭,捐修朱张渡、御书楼。

张中阶,书院学生,生平不详。

11 45.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上联的意思是说,无论古往今来,治理国家,都是把培育人才作为急迫的任务,切不可忽视世界的历史潮流和千年学府的作用。

下联的意思是说,做学问,既有继承,又要革新,英雄豪杰就在于能顺应时势,融会变通,试想一想,宋代的朱熹、张栻,近代的毛泽东、蔡和森,他们的治学方法,不是值得后人深思和仿效的吗?

当代马积高撰、曾晓浒书。

马积高,湖南衡阳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史研究所教授。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南省古典文学研究会理事长。

曾晓浒,四川成都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致公党中央委员,省政协常委,中国美协湖南分会常务理事。

46.纳于大麓;

藏之名山。

此联为集句联。上联语出《尚书·尧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下联语出《史记·太史公自序》:“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全联的意思是说,岳麓书院位于名山之麓,是传道授业、培养英才之地,纵令狂风骤雨,亦不致迷失方向。

撰书者程颂万,字子大,一字鹿川,号十发,湖南宁乡人。清宣统三年任湖南高等学堂监督。

47.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上联点出岳麓书院的地理位置,山接衡岳,水临湘江,深山大泽,龙盘虎踞,气势非凡。下联描写岳麓书院继承孔孟学说,崇尚圣贤之道,是学习礼义的好地方。这幅对联用22个字把岳麓书院的独特而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源远流长的儒学传统描写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

撰书者罗典,字徽五,号慎斋,湖南湘潭人。清乾隆十六年进士,官至鸿胪寺少卿。乾隆至嘉年间,五届连任岳麓书院山长,长达二十七年。

12 48.工善其事,必利其器;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论语·卫灵公》中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韩愈《讲学解》中有:“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此联富有哲理意味。作者摘取了两个不同时代的先贤留下的格言,组成一副对联表达一个主题思想,劝勉后辈学子要勤于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的锐利武器。它可谓是哲理性对联中的佳作,能发人深省。

撰书者宾步程,字敏偕,号艺庐,湖南东安人。曾留学德国柏林帝国工业大学,学习机械,公元1912年回国。1914年至1924年任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将近十年。

湖南工专,前身为湖南实业学堂,校址在长沙落星田,公元1917年迁入岳麓书院办学。

49.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于古;

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至今。

上联的意思是说,岳麓书院是以它的所在地岳麓山而命名的,岳麓山因为有了岳麓书院而誉满天下,盛况空前,千年学府绵延至今。下联是说,人才是因为学说而出名的,而学说又是靠人才去传播的。譬如朱熹、张栻他们,都是一代风流人物,直到今天,仍然为人们所称道。

撰书者周叔弢,原名暹,安徽东于人。古文物收藏家,爱国实业家,曾任中央人民政府财经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

50.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沅生芷草,澧育兰花。

此联妙在:上联两句原是本书院大门联,下联援引《离骚》中的一句话:“沅有芷兮澧有兰”,略作改动为:“沅生芷草,澧育兰花。”便成了两个对仗句。从全联看,上、下两联,各自成对。在内容上也有内在逻辑联系。为什么“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沅生芷草,澧育兰花”。

撰书者 冯友兰,河南唐河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史研究会顾问,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13 51.一水长流池不涸;

两贤互磋道终同。

一水:指湘江。池:指岳麓书院门前之饮马池。宋乾道三年八月,朱熹自福建崇安来长沙访张栻,二人会讲岳麓书院,从游听讲者甚众,有“一时舆马之众,饮水池立涸”之说。

两贤:指朱熹、张栻。道,儒学道统。

撰书者陈荣捷,美籍华人,原籍广东开平县。曾获岭南大学文学士,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历任岭南大学教务长,美国夏威夷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汉学家。

52.岳麓学府传千载;

书院育材有良规。

撰书者张岱年,别名季同,河北献县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

53.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此联是一幅哲理性很强的对联。上联的意思是:是或非,由自己判断;功与过,任别人评说;得与失,则由命定。还是休管这些吧,登上岳麓山顶,饱赏朗月清风,你便会觉得心旷神怡。下联的意思是:君亲恩怎么报答?民物命怎么树立?圣贤道怎么传播?即人的一生怎么度过?站在赫曦台上,眺望衡云湘水,这些问题嘛,自然会得到答案。

清旷敏本撰,当代颜家龙书。

旷敏本,字鲁之,号峋嵝,湖南衡山人。清乾隆元年进士,乾隆十九年任岳麓书院山长。以经学造士,订《六有箴》教育学生。

颜家龙,湖南涟源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湖南分会主席。

14 54.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翰;

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

上联赞岳麓书院,是传播文化学术的“圣域”,从前,朱熹、张栻曾在此讲学,生徒达千人,有“潇湘洙泗”之誉,宋代、清代的皇帝也曾赐书匾额,使书院名闻天下。下联夸御书楼藏书丰富,儒家经典,应有尽有。它象汲水一样吸取古代文化遗产。这副楹联文字虽较深奥,但内容切合实际,不愧是书院中的佳联。

撰书者何光年,湖南长沙人,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湖南省楹联学会顾问。

55.训诂笺注,六经周易犹专,探羲、文、周、孔之精,汉宋诸儒齐退听;

节义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无明两代一先生。 “训诂笺注”,指阐发文义,注释古籍。“六经周易”,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周易,即易经。“羲、文、周、孔”指伏羲氏、周文王、周公、孔子。“退听”,洗耳恭听的意思。

“节义文章”,指节操、义行和文章。“濂、洛、关、闽”,宋代理学的主要学派。濂,周敦颐,字濂溪,开理学之先河,史称濂派。洛,程颐、程颢讲学洛阳,史称洛派。关,张载讲学陕西关中,史称关派。闽,朱熹讲学福建,史称闽派。

清郭嵩焘撰,当代刘顺补书。

郭嵩焘,字伯琛,号筠仙,湖南湘阴人。曾就读岳麓书院。清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历任两淮盐运使、广东巡抚、兵部祠郎、驻英、法等国公使。

刘顺,河南安阳市人,安阳市博物馆副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书协创作委员会委员,安阳甲骨学会副会长。

56.教同化雨绵绵远;

泉似文澜汩汩来。

此联是截取庆玉写的七律《和文泉诗》中的颈联而成。上联的意思是:教育工作如同春风化雨一般,绵绵不断,影响深远。下联是描写百泉轩内的文泉,汩汩不尽,经久旱而不涸,好似学海文澜,源远流长。

1986年泉轩重建落成时新制。集清代庆玉句而成,当代周旭书。

周旭,浙江开化县人,湖南大学工业设计系教授,中华全国青联委员,中国书协湖南分会常务理事,湖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

15 57.学忆朱张绵圣脉;

书传虞夏刻螭虬。

“朱张”,即朱熹、张栻。“虞夏”,指岳麓山上之禹王碑。“螭虬”,指传说中之无角龙。古代常雕刻其形作为器物装饰,有吉详之意。

集清代张维霖句而成,当代周旭书。

张维霖,江陵人,清顺治十年举人,曾任长沙府学教授。

周旭,浙江开化县人,湖南大学工业设计系教授,中华全国青联委员,中国书协湖南分会常务理事,湖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

58.金声玉振;虎跃龙腾。

“金声玉振”,语出《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同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后以之比喻名声远播。“虎跃龙腾”,喻母校学术活跃,生机蓬勃。

撰书者潘力生,美籍华人,原籍湖南醴陵,1937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商学系。

59.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此联为集杜荀鹤句而成,当代刘世善补书。

杜荀鹤,字彦之,池州石埭人。尝居九华山,自号九华山人。唐昭宗大顺二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诗人,兼工书法。

刘世善,湖南长沙人,曾就读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

书院历代碑刻 61 唐刻:麓山寺碑

麓山寺碑是纪录麓山寺历史沿革的一块碑文。 碑高272厘米,宽133厘米。圆顶上饰有龙纹浮雕,上有阳文篆书“麓山寺碑”额。碑文28行,每物56字,共1413字。碑左和右下方有损缺。由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篆刻家李邕亲自撰文、书丹、并镌刻,文、书、刻三者俱佳,故有“三绝碑”之称。麓山寺碑是我国现存碑刻中影响较大的一块唐碑,也是长沙现存时间最早、价值最高的碑刻。李邕官至汲郡、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故麓山寺碑又有北海碑之称。《麓山寺碑》是他行楷书的代表作品之一,笔致挺拔,气势纵横。麓山寺碑对后来的书法家影响较大,历代许多大书法家都至岳麓临习瞻仰,碑后至今尚留有部分书法家的手迹。许多书法家都以见到此碑 16 为荣。 因《麓山寺碑》享有盛名,历代欲取此碑的人甚多,清代嘉庆年间,有达官遣官前来拓取,因不得其法,遂使名碑碎裂,留下了千古遗憾。当时长沙知府沈廷瑛得知之后,亲赴现场,和沙灰集其残片94字,另嵌碑亭内壁之上。1956年麓山寺碑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2 岳麓书院记

《岳麓书院记》为南宋乾道年间书院主教、著名理学家张栻撰,湖南大学校友、湖南省书院家协会主席周昭怡书,镌刻于讲堂正面屏壁上。张栻《岳麓书院记》提出书院教育不仅是为科举利禄,而且是”欲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是岳麓书院培养人才的基本大纲,对书院教育有重大影响。

63 明刻:程子四箴碑

“四箴”即宋代大儒程颐所撰视、听、言、动四箴。明世宗推崇理学,亲自注解,颁行天下学校。嘉靖九年,岳麓书院得御制四箴及世宗亲撰的“敬一箴”,特建“敬一箴”亭保存。四箴碑现藏四箴亭内,其中《视箴碑》残缺严重,箴文全缺。碑分四块,每碑高46厘米,宽108厘米,字体正楷,碑四周雕有龙纹,是岳麓书院碑刻中,价值仅次于麓山寺碑的重要文物。

64整齐严肃碑

为清乾隆十二年山长欧阳正焕撰书,道光七年山长欧阳厚均刊立。分为4块,每字1块,嵌立于讲堂正在两侧壁上,与忠教廉节碑相映衬。明代曾嵌于书院尊经阁,后毁。现碑为清道光七年山长欧阳厚均重刻。碑分4块,每字1块,嵌于讲堂左右两壁。碑为大字行书,字高169厘米,宽122厘米,饱满有力。每块碑除大字外还有勒石人的名字。一般这样大的石刻汉字只有在名山的巨崖上才有,而单体刻于碑石上则为国内罕见,是碑刻中的精品,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其中“肃”字碑,在抗战期间被日机炸毁,战后据拓片沙灰塑制而成。除四个大字外,碑上还有“乾隆丁丑欧阳正焕书”字样,每块碑上有勒石人的姓名。

65书整齐严肃四字因示诸生碑为清乾隆十二年山长欧阳正焕撰书,道光七年山长欧阳厚均刊立。

17 66 道中庸碑

为清道光七年山长欧阳厚均修复道中庸亭时所刻朱熹遗墨。宋乾道三年朱喜熹来岳麓书院讲学,与张栻论《中庸》之义,并题写“道中庸”。特建亭于现御书楼后的山坡上,取名为道中庸。亭后毁。 “道中庸”碑系道光年间欧阳厚均修缮时所刻,保存至今。现嵌于园林碑廊。三字阳文竖刻。笔画刚键,刻工传神。

67朱熹诗碑

为清光绪年间巡抚吴大所刻。南宋乾道三年朱熹来院讲学后与张栻同游南岳。朱熹在株洲与张栻告别,张栻作《送元晦尊兄》诗赠朱熹,朱熹以此诗作答。碑的刊刻过程及刻碑用意见碑后说明:“朱子赠南轩先生诗二者,载在朱子年谱,此卷墨迹余得自粤中,曾嘱乐生炳元以端石摹刻之。兹来湘后,重钩勒石,置之岳麓书院,当与北海遗碑并传不朽。”诗碑共4块,行书碑文124字,篆体说明71字。抗战期间有两块被毁,后重刻补嵌于御书楼前碑廊内。

68《六有箴》碑 为清乾隆年间掌教岳麓书院的山长旷敏本撰文,由刘元华镌刻而成。碑高37厘米,宽114厘米,全碑共427字,嵌讲堂右壁,碑文内容所似于学规,为劝学诗歌。

69欧阳厚均拟张茂先励志诗九首示及门诸子诗碑

欧阳厚均诗碑为清道光二十二撰文,门生陈岱霖书,碑文共326字。嵌讲堂左壁。字体正楷。张茂先为宋代诗人,以言志诗著称于世,本碑文为山长欧阳厚均仿其诗而作。

70重修岳麓书院记碑

清刻《重修岳麓书院记》碑为清康熙三十九年按察史常名扬重修岳麓书院后所撰记文,碑高166厘米,宽88厘米,共有756字。现嵌御书楼前左壁碑廊。为重修岳麓书院的重要原始文献。

71忠孝廉节碑

忠孝廉节碑 为南宋乾道三年八月,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时撰书 。明代曾嵌于书院尊经阁,后毁。现碑为清道光七年山长欧阳厚均重刻。碑分4块,每字1块,嵌于讲堂左右两壁。每块高213厘米,宽141厘米,字高169厘米,宽122厘米,碑为大 18 字行书,饱满有力,每块碑除大字外还有勒石人的名字。一般这样大的石刻汉字只有在名山的巨崖上才有,而单体刻于碑石上则为国内罕见,是碑刻中的精品,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72道中庸碑

为南宋乾道三年八月,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时撰书。清道光七年山长欧阳厚均修复道中庸亭时所刻。宋乾道三年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与张栻论《中庸》之义,并题写“道中庸”。特建亭于现御书楼后的山坡上,取名为道中庸。亭后毁。清康熙年间长沙郡守赵宁曾重建,以后道光、同治年间都有修葺,但后又毁。“道中庸”碑系道光年间欧阳厚均修缮时所刻,保存至今。现嵌于园林碑廊。碑高180厘米,宽46厘米,三字阳文竖刻。笔画刚键,刻工传神。

73石刻:潭州岳麓书院记

《潭州岳麓书院记》为北宋咸平三年著名文学家王禹偁所撰,是最早纪录岳麓书院历史的一篇珍贵文献,1994年勒石刻碑,嵌于园林碑廊。

74岳麓书院学规碑

清乾隆十三年刻。碑高58厘米、宽63厘米,碑文共127字。学规正文108字,共9行,18条。《岳麓书院学规》实为古代学生守则,是我国书院教育研究中的重要史料,有重要的文物价值。此碑为清代大儒、岳麓书院山长王文清撰文,受业弟子出资勒石。王文清两次出任岳麓书院山长,前后达27年。

岳麓书院学规碑文为:

一 时常省问父母 一 朔望恭谒圣贤 一 气习各矫偏处 一 举止整齐严肃 一 服食宜从俭素 一 外事毫不可干 一 行坐必依齿序 一 痛戒讦短毁长 一 损友必须拒绝 一 不可闲谈废时 一 日讲经书三起 一 日看纲目数页 一 通晓时务物理 一 参读古文诗赋 一 读书必须过笔 一 会课按刻蚤完 一 夜读仍戒晏起 一 疑误定要力争

19 75王九溪读书法碑

清乾隆十三年刻,王九溪即王文清。碑高32.5厘米,宽51厘米,碑文共76字。碑文分为《读经六法》和《读史六法》两部分:

读经六法:

一、正义

二、通义

三、余义

四、疑义

五、异义

六、辩义

读史六法:

一、记事实

二、玩书法

三、原治乱

四、考时势

五、论心术

六、取议论

76王九溪夫子岳麓书院学箴九首碑

乾隆二十九年山长王文清所撰,65位受业弟子勒石刊刻。碑高60厘米,宽94厘米。碑文由九首劝学诗歌组成,每首两行,每行四句,四字为一句,正文共18行,288字。

77石刻:百泉轩记

《百泉轩记》为元代著名理学家吴澄撰写。1984年由湖南大学建筑系教授曾理书写,嵌于百泉轩屏壁,1994年又刻成石碑,嵌园林碑廊。《百泉轩记》是反映元代岳麓书院办学的重要文献资料,

78清刻:毕沅诗碑

毕沅,字湘蘅、号秋帆,先后在陕西、湖南等地任职。一生撰碑甚多,现陕西碑林博物馆及陕西帝王陵前均有他的遗墨。岳麓书院讲堂后壁所嵌的毕沅诗碑系在湖广总督任上撰书,乾隆五十六年罗典嵌立。乾隆五十四年冬,毕沅邀学使张忍斋,侍读王梦访问罗典,遍游岳麓名胜,尽兴而归,作诗二首以记其事。诗写好两年后,书寄罗典,刻石保存至今。撰文过程见碑文,诗句后有解释,张姚成作跋于后。诗序为隶书,跋文楷书。 石刻:赠了敬序

79 《赠了敬序》碑为南宋岳麓书院山长欧阳守道撰文,嵌于岳花园碑廊。碑文的重要价值就在于它证实了岳麓书院早在唐末五代就开始办学。“有二僧,一名智璇,一名某,念唐末五季湖南偏僻,风华陵夷,习俗暴恶,思见儒者之道,乃割地建屋,以居士类。”“时经籍缺少,又遣其徒市之京师,而负以归。士得屋以居,得书以读,其后版图入职方,而书院因袭增拓至今。”具体时间据考证应在公元958年左右。

20

80清刻:文昌阁祭田契券碑

《文昌阁祭田契券》碑系山长袁名曜于嘉庆二十二年勒石嵌立,是岳麓书院租田管理方面的原始资料,对研究岳麓书院教育经费、祭祀经费的来源有重要的作用,碑文充分体现了岳麓书院古代的管理水平。碑高80厘米,宽200厘米,共1341余字,是书院现存石碑中较大型的碑刻。

81 《岳麓书院文昌祭田碑记》为清嘉庆二十二年七月,山长袁名曜撰写,监院李沆训书。碑高79厘米,宽188厘米,是岳麓书院现存碑刻中反映古代祭祀经费来源的珍贵文物。现碑嵌御书楼前右壁回廊上。

书院人物

91 朱 熹,字元晦,号晦庵,江西婺源人,侨居福建,曾任秘阁修撰等职,力主抗金,卒后谥曰文。宋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认为“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强调“天理”和“人欲”的对立,要求人们放弃“私欲”,服从“天理”。从事教育五十余年,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一生曾两度讲学岳麓书院,一次是南宋乾道三年八月,自福建至岳麓书院与张栻论学,史称“朱张会讲”,停留两月,听讲者多达千人。手书“忠孝廉节”、“道中庸”,并与张栻瓦赠涛歌。另一次是绍熙五年,朱熹以荆湖南路转运使知潭州,亲至岳麓书院讲课,聘任教授,整顿学风,颁布朱子教条,别置生员,增及领给,更建书院。朱熹与张栻的理学,在岳麓书院一直被称为“朱张学”,影响宋元明清各代,为书院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92 周 式

岳麓书院历史上,有据可考的山长(院长)有55位。他们大多是著名学者和优秀教育家,对书院的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周 式,湘阴人。大中祥符五年任山长,为志载第一位山长,以行义著称,大中祥符八年受到真宗皇帝召见,得御书“岳麓书院”四字。书院始闻于天下,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

21 93 张 栻

南宋著名学者。字敬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宋代大臣张浚,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官至右文殿修撰。和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断言“所谓礼者天之理”,即把封建秩序看作永恒不变的规律。为学主张:“明理居敬”,认为:“居敬有力,则其所穷者益精;穷理浸明,则其所居者亦有地”。著作有《南轩集》。乾道初年,刘珙重建岳麓书院,请他任山长,但因他的老师胡宏曾向秦桧写信,表示想任岳麓书院山长一职,而秦桧未答应,他认为老师未得到的职位而学生得到了,对老师不恭,于是推拒。后聘为主教,代行山长职事。张栻有自己完整的教育思想,认为教育不应当只为“科举利禄”服务,应当“传道而济斯民”。张栻的贡献在于使湖湘学在岳麓书院根植,形成了一个较大规模的学术派别,为岳麓书院在中国学术界确定了地位。同时,又因与朱熹相会于岳麓,开创了书院会讲的先河。

94李邕,字泰和,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唐代学者李善之子。初为谏官,历任郡守,官至汲郡、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故麓山寺碑又有北海碑之称。工文,擅长真、行、草、隶、篆各种书体,尤以行草书造诣最深,别具一格。唐李阳冰称赞他的书法为“书中仙手”。他对学书反对一味摹仿,曾说:“学我者死,似我者俗。”《麓山寺碑》是他行楷书的代表作品之一,笔致挺拔,气势纵横。明王世懋评为:“李北海诸碑,当以岳麓寺为第一,以其流动中藏稳密也。”李邕一生书碑甚多,存世碑刻除《麓书寺碑》外,还有《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也甚为著名。李邕之书,无定法,多取前人骨髓,随手结体,书麓山寺碑时,其书艺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信手拈来,不拘形体,书体混用,构字随心所欲。

95、王夫之 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衡阳人。因晚年筑室于衡阳县石船山下,潜心著述,人称船山先生。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明崇祯年间,求学岳麓书院,师从吴道行,崇祯十一年肄业。在校期间,吴道行教以湖湘家学,传授朱张之道,较早地影响了王夫之的思想,形成了王夫之湖湘学统中的济世救民的基本脉络。清顺治五年,在衡阳举兵抗清,起义失败后,先后逃至肇庆、桂林等地,顺治十一年为躲避清统治者追捕,隐居零陵、常宁一带的山林之中,写下了“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诗句。后回到家乡衡阳潜心治学,在石船山下筑草堂而居,人称“湘西草堂”,在此撰写了许多重要的学术著作。王夫之一生著书320卷,录于《四库》的有: 22 《周易稗疏》、《考异》、《尚书稗疏》、《诗稗疏》、《春秋稗疏》等。岳麓书院建船山专祠,以纪念这位不朽的大师。著作编入《清代船山全书》。

96、魏 源 1794-1857,字默深,别号良图,邵阳人。嘉庆十八年求学岳麓书院,师从袁名曜。后受聘至贺长龄府中,编撰《皇朝经世文编》。道光七年贺长龄奉调山东,转至陶澎府中,成为当时著名的海运、河工、盐政、币制等方面的改革专家,并直接参加抗英战争。后因清廷和、战不一,投降派势力强大,痛感失望,愤而辞归,潜心著述。一生著述甚丰,主要有《圣武记》、《海国图志》、《元史新编》、《书古微》、《老子本义》、《古微堂四书》等。

历史要件 91 历史沿革

岳麓书院是中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自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正式创立以来,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从岳麓书院至湖南大学的办学历史,反映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变迁,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岳麓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据点。东晋陶侃曾建杉庵读书于此。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建屋办学,形成书院的雏形。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因袭扩建,创立岳麓书院;大中祥符八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赐“岳麓书院”额,岳麓书院遂为全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南宋张栻主教,理学史上颇负盛名的“湖湘学派”即发展于此;朱熹两度讲学,与张栻论学,开书院会讲之先河,书院盛极一时,出现了“座不能容”、“饮马池水立涸”的盛况。

元代承袭宋代制式,书院规制日趋完备。但因元末战乱,书院毁于战火。 明代宣德年开始,经地方官员陈钢等多次修复扩建,岳麓书院主体建筑第一次在中轴线上,前延至湘江西岸,后延至岳麓山巅,形成了书院历史上亭台相济、楼阁相望、山水相融的壮丽景观。书院的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现存建筑基本格局。

明代岳麓学术仍以朱张之学为正宗。正德以后,王阳明及其弟子先后至此讲学,传播心学。明末,东林学派高世泰讲学书院,岳麓学术传统重新得以发展。岳麓书院的学术与教育,对湖湘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清朝廷为褒扬岳麓办学之功,先后颁赐“学达性天”、“道南正脉”额,并赐帑赐

23 书,将岳麓书院列为省城大书院,在官府的大力扶持下,书院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时,大批有名望的学者被聘任山长。书院办学呈蓬勃发展的景象。清代岳麓书院主要传授理学和汉学,道光年间,吴荣光于书院内创立湘水校经堂,使其成为汉学研究的重镇。清末,维新变法思潮的兴起,书院也开始了新学的传播,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要求废科举、兴学堂。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湖南时务学堂创办,后相继改名求实书院、湖南大学堂。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与岳麓书院合并改为湖南高等学堂。辛亥革命后,改学堂为学校,拟办湖南大学,期间先后迁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至1926年湖南大学正式成立。学校虽几经变革,多次易名,但始终为湖南最高学府,原书院院舍始终保持未变。

1926年2月1日,湖南工专、法专、商专三个专门学校合并成立省立湖南大学,校名匾额悬于岳麓书院大门,并以岳麓书院校舍为第一院。1937年,教育部改省立为国立,下设文、法、理、工、商五个学院。其后,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迁校复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办学规模扩大,1953年院系调整,改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1958年改为湖南工学院,1959年复名湖南大学。 今日湖南大学是一所理、工、文、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岳麓书院195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2“潭州三学”

北宋元符年间,潭州推行“三舍法”,以考试成绩高下,分州、湘西书院、岳麓书院三个等级,岳麓遂定为湖南的最高学府。

93朱张会讲

南宋乾道三年(1167),著名理学家朱熹访院,与张栻讨论《中庸》之义,开书院不同学派会讲的先河。

94宋代四大书院

四大书院的说法始于南宋。是指当时四所著名书院。吕祖谦在《白鹿洞书院记》中称嵩阳、岳麓、睢阳和白鹿洞为四大书院;马端临在《文献通考.学校考》中取石鼓,去嵩阳,不同文献有不同说法,唯岳麓书院为各家所公认。

24 95时务学堂

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时务学堂成立,聘梁启超为中文总教习,兴民权、倡平等、促变法。戊戌变法失败后,改为求实书院,1902年改为湖南大学堂,次年并入岳麓书院。时务学堂培养了不少革新人士。

25

推荐第10篇:岳麓书院调查报告

岳麓书院调查报告

岳麓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是湖南湖湘学派和理学的发展传播中心,在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史中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其保留完整的规模布局是中国书院文化的典型代表。

一、书院历史

岳麓书院建立在岳麓山脚下,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割地建屋”,建起学舍,岳麓书院就是在智璇办学的基础上诞生的。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原僧人办学的遗址上正式建立起了岳麓书院。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宋真宗亲自召见山长周式,亲书“岳麓书院”匾额。在周式执掌下,岳麓书院成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两宋之交,岳麓书院遭战火洗劫,乾道元年(1165年)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刘珙重建岳麓书院。延聘张栻主教岳麓。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会讲27年后,朱熹再次来到潭州,重整岳麓书院,颁行《朱子书院教条》。1275年元兵攻破长沙,岳麓书院被付之一炬。元统一全国后,潭州学正刘必大主持重建岳麓书院。元末战乱再起,岳麓书院又毁于战火。明初,全国书院颓废,岳麓书院沉寂百余年。1494年长沙府通判陈钢使岳麓书院基本恢复旧貌。自明宣德始,经地方官员陈钢、杨茂元、王韬、吴世忠等多次修复扩建,岳麓书院的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现存建筑基本格局。1643年,张献忠部队与明朝官军激战,书院在混战中被毁。清1668年,巡抚周召南重建岳麓书院,基本恢复了原有规模。1674年,吴三桂发动三藩叛乱,岳麓书院即兴即毁。1684年巡抚丁思孔又重建岳麓。1687年康熙帝御书“学达性天”匾额。1744年乾隆帝又赐御书“道南正脉”于岳麓, 1833年巡抚吴荣光仿学海堂制,在此创设湘水校经堂。1852年,太平天国军进攻长沙,岳麓书院受到战火毁坏。1868年巡抚刘昆主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修建。清末实施新政,废书院而兴学堂,“岳麓书院”于1903年废为湖南高等学堂。1917年,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岳麓书院)并入武昌国立师范学校。1926年正式成立省立湖南大学。1937年,省立湖南大学确立为国立湖南大学。1938年,岳麓书院日本战机轰炸,岳麓书院众多建筑被毁。抗战后,岳麓书院部分建筑被修复。1981年,开始大规模修复工程,1986年10月,岳麓书院正式对外开放参观。

由此可以看出:1.寺院学风对书院发展产生了影响,在岳麓山上的麓山寺、道林寺的讲学之风,成为了书院建设与学风发展的基础。2.政治对学院发展的影响。学院的发展兴衰与各朝统治者的抑扬政策相一致,而战乱是对书院发展的最严重、最致命的打击。3.学院在社会上的影响不仅来源于统治者的支持,也源于学院教育人员和教育成果的影响,更多的是一种名人效应所带来的良性循环。如宋真宗、康熙、乾隆的支持,周敦颐、胡安国、胡宏、程颐、程颢、朱熹、张栻、王阳明以及近代曾国藩、王闿运等名人学者的影响。

二、书院结构

书院主要是由建筑和园林风景两大内容组成的融合式结构。

(一)书院建筑

岳麓书院历史上经历多次战火,曾七毁七建,现存主要建筑是清朝遗构。岳麓书院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主要以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为中轴线上,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进入岳麓书院首先要经过头门悬“千年学府” 匾,次入大门悬“岳麓书院”匾,过赫曦台便是二门悬“名山坛席”匾,再是讲堂的主体建筑,位于中轴线的中央,讲堂层层递进,匾额林立,外为“实事求是”匾,中为“学达性天”匾,内为“道南正脉”匾,两侧壁嵌碑“忠孝廉节”、“整齐严肃”,最后过讲堂则是御书楼。中轴线的两侧为斋舍和专祠,呈前后左右布局。位于讲堂前面两侧为半学斋、教学斋两斋舍,中后两侧左为园林,右为专祠,专祠又层层递进,呈对称式。由文庙大成殿祭祀孔子及其弟子曾参、孟轲、子思、颜回等古圣先贤,后建四合式专祠以祭书院山长、湘学先祖,船山祠(王夫之)、慎斋祠(罗典)、六君子堂(朱洞、李允则、周式、刘珙、陈钢、杨茂元)、崇道祠(朱熹、张栻),四祠两两相对,次有濂溪祠(周敦颐)、四箴亭(程颐、程颢),最后终于屈子祠。各建筑之

间通过回廊将其连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这种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的院落,通过构造闭合式的庭院空间,除了营造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和视觉效应之外,还体现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二)自然风景

岳麓书院选址依山傍水,南面湘江,北依岳麓山,在这种山水自然的大背景掩映下,书院内部又构造出独特的园林风景。岳麓书院因年代悠久,其中自然古木参天。从门与门、祠与祠、斋舍与斋舍、二门与讲堂、讲堂与书楼的沟通的庭院中,都是根据建筑文化和建筑对象种植不同的花草树木,如门庭之间的香樟、银杏、桑榆、石榴、大椿、翠竹等树,衬托出书院的静谧,符合书院的山林之气。而亭台楼阁式的建筑,通过一盆盆的盆栽古松,红枫,反映出文人学子的高雅之气。御书楼前的桂树、鲤鱼池,又象征着文人高中的美好愿望。文庙大成殿前的森森松柏,体现出专祠祭祀的庄严肃穆。而建筑后面的园林,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回廊矮墙,在一片自然安静之中,给文人学子一种自由心态的表达空间。通过这种花草树木与建筑之间的组合协调,极易形成一种陶冶情操的文人气氛。

俯瞰整个岳麓书院,可以看出中国书院的基本模式。以中轴对称纵深递进的院落式结构,按主次分布讲堂、书楼、斋舍、专祠这四大主要建筑,并通过园林的巧妙设计,将整个人文建筑融入于自然风景之中,形成一种大自然环境下小的别有天地,粗犷与精细的组合,形成中国书院既别于山林隐士茅屋草房的粗野狂傲,又别于宫廷权贵朱檐玉瓦的精雕细琢,两者的结合,有如沟通上下的仕途、鲤鱼飞升的龙门,退则平民隐士,进则官宦权贵,这正是书院的特色所在。

三、书院文化

岳麓书院的文化除了师生相传的活得流动的文化之外,更多的是我们现在看得见的,感受得到的浓厚的文化气息。

在岳麓书院中,到处可以看到匾联碑刻,圣贤遗像,这是给人最直观的文化感受。在这些匾联碑刻中,充满着诗意和哲理,也充满着对岳麓书院的深情赞叹。悬于头门“千年学府”匾下: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悬于大门“岳麓书院”匾下: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悬于二门“名山坛席”匾下:纳于大麓,藏之名山。展现出岳麓书院的雄伟气魄。而讲堂的尤为繁多:“实事求是”匾下“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学达性天”匾下“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 一水长流池不涸,两贤互磋道终同”;悬于“道南正脉”匾下“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千古;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以及讲堂两侧的“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充满哲思道理,表达着先贤对岳麓书院的热情赞叹与殷切希望。悬于“御书楼”匾下: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翰;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祭祀专祠的匾联,如大成殿: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悬于船山祠:训诂笺注,六经于易尤专,阐羲文周孔之遗,汉宋诸儒齐退听;节义词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先生。偶对精工,用简洁之笔,包涵着圣贤先师的经纬大才,也洋溢后学之辈的无限崇敬。岳麓书院通过这一联一匾、一像一碑的无处不在,加之以中国书法绘画雕刻的特有美感,使求学学子与观光游人在这举手投足、行住坐卧之间,不由得见贤思齐,生发无尽的思考与深深的敬仰。

岳麓书院通过匾联碑刻的具像文化,融之于园林自然和古典建筑的抽象文化之中,使得书院的一切都成了其文化情意的表达方式。书院浓厚的文化积淀也正是有这三部分的完美融合酿造而成的。

四、结语

通过对岳麓书院历史和建筑结构布局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书院的成立和发展不仅是一个地区文化教育的表现,它可能是一个民族思想演变的见证者,是一个民族建筑文化的综合体,是当时社会伦理道德的反映,也是文人心态、情趣与品格的集中表达。岳麓书院良好的保存现状,使当今的人们可以窥见中国

书院发展的概况,也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学子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氛围,这自是让人向往不已的了。而更可歌可赞的是,岳麓书院以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千百年积淀而成的深厚的人文气息,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著名思想家的目光,熏陶出一批又一批杰出的文人学者,从而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南宋、清后期产生重大的影响。正如王闿运所言: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岳麓书院,是何等自信霸气地屹立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之中!

第11篇:岳麓书院楹联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悬于前门)

三湘隽士讲研地 四海学人向往中 (悬于赫曦台)

合安利勉而为学 通天地人之谓才 (悬于赫曦台)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悬于大门)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悬于大门门厅)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沅生芷草,澧育兰花 (悬于讲堂)

一水长流池不涸 两贤互磋道终同 (悬于讲堂)

岳麓学府传千载 书院育材有良规 (悬于讲堂)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 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 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悬于讲堂)

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千古 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 (悬于讲堂)

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翰 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 (悬于御书楼)

训诂笺注,六经周易尤专,探羲、文、周、孔之精,汉宋诸儒齐退听 节义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先生 (悬于御书楼)

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 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 (悬于讲堂侧门)

惟楚有材,三湘弟子遍天下 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 (悬于半学斋)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 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 (悬于大成殿)觉世庸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 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 (悬于大成殿)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悬于大成殿)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 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 (悬于大成门)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悬于文庙庑廊)

不为子路何由见 非是文公清退之 (悬于文庙庑廊)

业精干勤,漫贪嬉戏思鸿鹄 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 (悬于教学斋)

陟此峰颠,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 拜兹堂上,仰贤关圣域,无非心地严师 (悬于讲堂侧门)

教同化雨绵绵远 泉似文澜汩汩来 (悬于百泉轩)

学忆宋张绵圣脉 书传虞夏刻螭虬 (悬于百泉轩)

金声玉振 虎跃龙腾 (悬于成德堂)

胸怀子美千间厦 气压元龙百尺楼 (悬于时务轩)

放鹤去寻三岛客 任人来看四时花 (悬于吹香亭)

第12篇:岳麓书院导游词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一)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古城长沙的岳麓书院参观游览。

岳麓书院坐落在风景胜地岳麓山清风峡口,在岳麓书院的前门上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洵的字镌刻而成的。为什么说岳麓书院是“千年学府”呢?因为岳麓书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1027年了,它历经千载,办学不已,所以有“千年学府”的美称。岳麓书院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民的人才,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它在历史上几度辉煌,受到皇室重视,成为中国古代一所颇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机构,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从前门走进来,可以看到赫曦台,这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大家来看一看这台中屏风上绘着的岳麓书院平面图。岳麓书院占地250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着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在中轴线的西边建筑有供读书之用的教书斋和供休息赏玩的园林碑廊;在中轴线的东面建有供学子食宿的半学斋和奉祀古圣先贤的文庙祠堂。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在公元976年疏远初创之时即有“讲堂五间”,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石刻,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大家看到的是清朝重修后遗留下来的建筑。

请大家抬头看看这快“学达性天”匾,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这里说的性是指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这块匾是康熙皇帝对岳麓书院理学教育的表彰。那么有朋友会提出一个问题了,“理学是什么呢?”对了,这位朋友说对了,理学是儒家学说发展演变到宋朝时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二程兄弟为了把理学发扬光大,在洛阳社坛讲学,一时门庭若市。当时有个南方学者叫杨时专程前往求学,时值隆冬,大雪分飞,两位老师正在午休,杨时就恭敬地站在房檐下,直到老师醒了,他才执经问教,而屋外雪地里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足印。当杨时学成南归时,程颐目送并且非常高兴地说:“吾道南矣”。“程门立雪”的故事不仅教育大家应谦虚谨慎,勤奋好学,而且是理学南传的一个标志。从那时起,理学通过杨时传到江南,并发展为“湖湘学”等多种学派。所以后来乾隆皇帝御赐“道南正脉”匾悬挂于此,用来表达岳麓书院是理学的正宗之传。

通过参观这两块御赐匾额,进一步了解了岳麓书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其实在晚唐以后,虽然书院日益成为有别于官学的一种教育机构,但其办学的规模、层次不尽一致,同样都叫书院,有的仅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小学甚至学前班,而岳麓书院是高层次的书院,它的讲学者多为全国名流大师,而学生也要经过考试和推荐才能选拔入学,像“千年学府”、“四大书院”之类美誉,对于岳麓书院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要知道,岳麓书院比法国的巴黎大学早200多年,比英国的牛津大学也要早300年呢。

好,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讲堂中间,老师授课的讲坛上会摆设两张椅子,而不是今天的一张椅子?请大家动动脑筋,猜猜看。

参观完御书楼之后,沿回廊右转,发现在草木掩映之中有一片青墙黑瓦的小院落,这里是奉祀理学大师及岳麓书院培养的部分高足生徒的祠堂,大家看见的船山祠是纪念著名的学术大师、思想家王夫之老先生的,他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家。王夫之不到20岁就进岳麓书院读书,深受当时山长吴道行经世致用的传统学风影响,他后来结社著书,评议朝政,又在衡阳揭竿起义,举兵抗清,直至晚年以笔竿为武器,潜心著述,无一不是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传统精神的最好体现。

岳麓书院之所以人才辈出,湖南之所以人才辈出,都与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自相影响密切相关,也都是“经世致用”四个字的最好体现。一个人要想有经天纬地之材,救济万民之心,则必须要在少年时刻苦攻读,完善自我。岳麓书院内广种桑树,就是提醒每一位学子都要像春蚕一样埋头苦学,终生不辍;讲堂四壁上石刻的院规就是要规范每一位学子的思想、品格乃至言行举止;书院内“实事求是”,“道南正脉”等匾额也是在告诫每一位学子都要牢记儒家传统中虚怀若谷、严谨治学的优良风尚。但埋头苦读、修身养性就算是人才了吗?不是,人才不是知识和道德的容器,他必须具有胸怀万民之心,回报社会之志,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传统教育原则就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将知识取之于书,用之于民,只有那济世救国、奋不顾身的学生才能在岳麓书院永远受到尊重和怀念。

正因为岳麓书院本着“经世致用”的教育原则,千百年来,它为社会、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值得永远缅怀的精英。如抗金名将游九功,改革先驱陶澍、魏源,清代“中兴之臣”曾国藩、“民族英雄”左宗棠,直至后来的谭嗣同、杨昌济、蔡锷、陈天华等三湘俊杰,无一不是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精神的伟大实践者。

大家在游览过程中,想必已经看到了我们湖南的改革日渐深入,长沙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这何尝又不是“经世致用”的最好体现呢!岳麓书院辟出这样一片宁静的院落,供奉理学大师和“经世致用”的圣贤,以便后人瞻仰,实在是要告诉每一位参观者,经世致用,回报社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可喜可贺的是,“经世致用”已被市政府定为我们长沙精神的组成部分,这既是对我们长沙人民过去贡献的一个总结和肯定,又将更加旗帜鲜明地指导我们每个市民努力参加到改革的大潮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想必大家参观到这里,已经体会到了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真正魅力之所在了吧!

参观完祠堂、文庙之后,来到今天要参观的岳麓书院的最后一个部分——百泉轩园林。

百泉轩在宋代的时候,它是山长居住地,当年朱熹和当时的山长张栻就曾在此“昼而燕坐,夜而栖宿”,意思是吃饭睡觉都舍不得离开这里。为什么呢?因为在百泉轩前面有一座优美园林,每当傍晚来临,山林幽静,飞鸟归巢的时候有山泉从山上潺潺地流下来,给人一种“空斋夜听三更雨,浇风腾万成声”的感觉。推开门,漫步于园林之中,紫薇、芙蓉和园内各种山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忍不住坐下来,抬头望明月,更会发出一种“对景流连情最远,许谁探取眼前春”的惆怅。不知不觉就度过了如诗似画的一夜。清晨来临,呼吸一口衡岳湘水的清新空气,披着朝阳从这里沿曲径拾级而上,可以到达著名的爱晚亭,在麓山寺的晨钟声中,可以纵情舒展身体,也可以踱步呤诵古诗。回来后,在碧绿的池沼前面,欣赏一下迎带风露的荷花和鱼翔浅底的佳境,是不是有一种“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觉?好了,各位朋友,欣赏到这里,一定会认为岳麓书院的读书治学的最好学府。但这一名胜古迹在抗日战争和十年*中屡遭浩劫而变得残破不堪。从1981年至1993年,省政府和湖南大学耗资500万元对旧建筑进行修复,才让大家能看到现在这一名山坛席的古迹新貌。穿过园林,可以看到和百泉轩南北对望的还有一排厅台走廊,这一八角亭里保存的是著名的唐碑——北海三绝碑。它是由唐代北海太守李邕撰写的记叙有关麓山寺沿革和历代禅师传法的情况,文辞、书法、刻工之精,堪称“三绝”。岳麓山是集儒、释、道于一体的名山,而岳麓书院所倡导的理学亦是儒家学派和佛道两种宗教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蓄的精神在这一秀美园林里再次得到体现。

从麓山寺的碑亭过来是时务轩,不由自主地想起了100年前那次悲壮惨烈的维新变法运动。当时的维新壮士熊希龄、梁启超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宣传变法理论和民权平等学说,反对封建专制。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七君子”血染北京菜市口,梁启超潜往日本,时务学堂几经变迁后并入岳麓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后来梁启超再往长沙参观“时务学堂”旧址等墨迹。1994年,政府将梁氏手迹刻碑,并在此建轩,又请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匾额\"时务轩\",这再次体现了岳麓书院对经世致用的仁人志士的最高礼遇。

岳麓书院的参观就要结束了,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噢!对了,中间提了一个问题,在讲堂的讲台上为什么放了两把椅子,答案是这样的:古时候讲课一般有两个老师,一个老师负责讲述儒家的典籍、孔孟的学说,而另一个教师则负责对他所讲的深奥难辨之处进行解释。讲解讲解就是这个意思。当然也有人说当年朱熹和张栻两人曾在此一起讲学,并互相辩论,所以摆两把椅子让两位大师平起平坐。大家认为哪种说法更正确呢?

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二)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从岳麓书院的这幅平面图上,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

这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栻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岳麓书院”这块匾,是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

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写的。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最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栻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而设的。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

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我们今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谢谢大家!

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三)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这里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块“千年学府“的匾呢,是今人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岳麓书院之所以被称为“千年学府“,是因为,在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偃武息文”政策,鼓励民间办学,于是,书院的教育功能凸显,成为与官学、私学并存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当时最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应天书院、河南嵩阳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和湖南岳麓书院。而其中又只有岳麓书院延续办学千年,直至今日发展成现代的大学——湖南大学。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千年学府浓郁的文化气息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赫曦台呀,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南宋乾道年间,著名理学家朱熹应岳麓书院山长张栻的邀请,在岳麓书院讲学时,常常很早的时候就爬到岳麓山上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呢,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

大家再随我往前走。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块匾,是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是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用现代汉语解释一下呢,就是说,湘楚大地人才众多,岳麓书院这里尤为兴盛。正好是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也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有又被称为“忠孝廉节堂”。

讲堂共内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这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写的。

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

最里面的那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一位我们湖南籍的叫做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和壮大的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陈颐、陈颢两兄弟,集大成者是朱熹。

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试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论讲于坛上而设的。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啊,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而朱张会讲,也开创了中国书院会讲制度之先河。

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

好了,我们今天的游览呢,也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谢谢大家。欢迎下次有机会再来岳麓书院游览。

第13篇:岳麓书院考察报告

岳麓书院考察报告

书院兴起于唐,盛于宋,介于官学与私学之间,为我国古代教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岳麓书院历史悠久,自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创办以来,文脉不绝,办学成绩卓著,闻名天下。10月24日,旅游局局长张莉带领政协副主席张继华、文史员李涛对岳麓书院进行专项考察,收获甚丰,特此报告,以资参考。

一、岳麓书院概况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下湖南大学校园之中,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它自北宋创始,历宋、元、明、清各代,兴学不变。随着清末改革学制,废书院,办学堂,辛亥革命后改高等学校等,直至湖南大学,均因旧址扩建,千余年来都是湖南高等学府所在,反映了湖湘文教事业的悠久历史,是十分可贵的文物史迹。自上世纪八十年岳麓书院经由湖南大学管理和修复以来,书院延续了千年的教育办学和学术研究传统,成为了全国书院中承继其传统功能的典型代表,被外界誉为“千年学府”。

二、岳麓书院历史沿革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岳麓书院于岳麓山抱黄洞下,初设“讲堂五间斋序五十二间”。由此奠定了书院讲学部分的基础。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州守李允则扩建,书院建筑的讲学、藏书、供祀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规制形成。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即院长)周式,并颁书赐额,“于是书院之称闻天下”。

南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安抚使刘珙因旧址复建,保持了原有规制。刘珙延请张栻主持教事。随后朱熹自闽专程来访,与张栻论学,首开书院会讲先河。至绍兴五年朱熹出任湖南安抚使,书院“更建于爽垲之地,规制一新”。其时,“学徒千余人,食田五十顷”。谚曰:“‘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书院规模有了很大发展。

元明一代屡有兴废,阳明心学和明代实学相继发扬于书院。据志载元明大小修建活动达廿多次。明廷几次令毁书院,尚未受直接影响。其中修建规模较大而有所发展的:正德年间守道吴世忠重新规划,“以风水未美,迁正学基”,更书院向,迁大成殿于书院左,并形庙制,拆毁道林寺,以其材修建书院。”因此形成了现存书院前部的基本布局。

清代两百多年间,修建更密,志载大小修建活动达数十次之多,且多有朴学大师掌院,传书院经世致用之风。其中较为突出或有所创建的: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巡抚周召南倡修,基本承明遗制。康熙廿三年(公元1684年)巡抚丁思孔再修,次年得康熙御书“学达性天”额及十三经等赐书十六种,便成现存书院中轴后部规制。乾隆年间对环境风景建设又多有所创。院长罗典辟院旁隙地为园池,栽花木,标以“八景”。清代最后一次大规模修建是在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巡抚刘昆重振书院,留下书院的最后形制规模,现存书院古建亦多经此次重修或重建。

清光绪廿八年(公元1902年)清政府实行“新政”,改革学制,诏谕各省“于省城市改设大学堂”,因此次年废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学堂仍以此为校舍,仅将“东西斋舍悉改新式”,而自大门以上,讲堂,文昌阁、藏书楼及周程朱张等祠堂,保留不变。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学堂,乃迁入湖南优级师范学堂,改名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高师停办,又迁入湖南工业专门学校,仍就书院基址扩建,并创辟实习工厂(今址),从此麓山开始了工科教育建设。1926年2月1日省立湖南大学(1937年改国立)在书院正式成立。

上世纪七十年代,湖南省委托湖南大学管理、修复岳麓书院。湖南大学于1979年开始着手岳麓书院的修复工作,并于1984年成立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设理学、书院、文物和古建筑四个研究室,组成了一支由历史学家、建筑师和文物保护工作者相结合的教学科研与文物保护队伍。1986年修复工作陆续完成,正式对外开放,吸引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2005年湖南大学改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为岳麓书院,下设中国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书院研究中心和中国软实力文化研究中心等多个部门。2009年岳麓书院批准招收历史学本科生。至此,书院学科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格局已经基本完备。

三、岳麓书院的历史地位

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的千年建设历史中,历代文化人士倾注了多少劳动血汗和聪明才智,演现了各种不同时代的文化学术思想和复杂斗争,反映了我国文教事业的历史进程,它所遗留的文物史迹,都是生动的历史见证,是书院文化精神的见证。书院精神是在书院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经过千余年的传承与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精神。

岳麓书院千年以来,都是新兴思潮的重地。两宋时期,朱熹两次到书院讲学,湖湘学派也于此时形成。明中叶,王阳明的心学思潮在书院大盛,倡导“知行合一”。近代以来,书院学生魏源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则一生都在实践着“师夷长技”。新文化运动以后,湖南更涌现出毛泽东、蔡和森等一批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者„„成都商报记者查阅文献资料,为您梳理出岳麓书院千年以来,在重要的历史关头出现的圣贤豪杰和他们对中国的思考。

四、岳麓书院碑匾文物

岳麓书院碑匾文物闻名于世,数量众多。如唐刻“麓山寺碑”,江夏黄仙鹤勒石刻篆,因为文、书、刻石都十分精美,所以向有“三绝”之称。除此之外,还有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五、岳麓书院考察结论

经考察组成员讨论,一致认为岳麓书院在湖南教育史上,乃至在中国教育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为传播儒家学说和理学以及湖湘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历史研究价值,是研究古代教育史、书院史的活化石。弦歌书院原本是我县最具有国学文化内涵的一个景点,开发潜力很大,理应成为国学源地亮点,但是与岳麓书院相比,其文化资源远远没有开发出来,需要从大视野角度进行文化档次升级。

六、弦歌书院历史地位及现状

弦歌书院是孔子绝粮时讲学之所,系中国春秋时代最著名的三大古书院之一,有“书声朗朗月溶溶,似谱弦歌解素衷”之美称。据记载,儒学先师孔子三次来陈讲学,并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亲自整理古代典籍,用作教育弟子的教材。孔子在陈国四年,在弦歌台上讲学时,收了很多弟子,其中在孔门七十二贤之列的有就四个,即子禽、子张、子期、公良孺。在整理《诗经》时,孔子还选入了“陈风”十首。可见当时陈地文化的繁荣景象。这也足以说明当时的弦歌台已经初具了书院的雏形。弦歌书院的原建筑因年代久远,建国后已经坍塌。近年来,淮阳县委县政府在弦歌书院旧址投资重建了弦歌书院,力求再现当年“弦歌夜读”景象。目前弦歌台虽然具备了旅游必备的一些硬件设施,但是文化内涵还达不到应该的档次,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旅游点还需要打造。尤其是弦歌书院只是盖好了殿宇楼阁建筑,内容软环境急需填充,一些文化旅游设施急需升级改造。

七、关于弦歌台开发的几点建议

(一)抓紧抢救文物,保护古书院。淮阳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拟定计划,成立专家组,调拔专门经费进行相关文物搜集和保护工作。现存各个历史时期的石碑是研究书院文化和古代教育史重要的物证,要好好保护现存石碑,进行相关修整工作。书院遗物,譬如“弦歌书院”匾额据说已经散落太康民间,基本已经有下落可查,建议回购并进行整理,尽力恢复当年书院原貌,让今人领略当年书院风采。可以考虑整理当年书院有关楹联与题词,并请名家书写,陈列于书院。在弦歌台周边立碑石,刻石存世,限定弦歌台景区区域。

(二)提高知名度,打造弦歌书院文化品牌。与岳麓书院相比,弦歌书院不论是在名气还是学术研究上,都很难与之一争高下。打造弦歌书院这一旅游产品,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书院的知名度,不论是在淮阳本地,还是在省内省外,都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外界对于弦歌书院的认识。建议写出详实的申请报告,向省、市政府申请升格文物保护单位级别,并且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此考察,进一步挖掘其深厚的书院文化底蕴。可以考虑在弦歌台举办与之匹配的文化活动,以此提高弦歌台外部影响力。

(三)充实藏经楼,留住文化游客。淮阳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多彩,古往今来淮阳籍的文化人士著述很多,应该搜集到藏经楼,永远保存。建议弦歌书院第一步实现淮阳籍文化人士的著作汇总,第二步实现周口文化人士的著作汇总。和周口市图书馆、淮阳图书馆联合,坚持不懈搜集地方文化历史书籍,整合这些资源,打造“书院文化旅游”,抛弃仅仅是观赏的旅游模式,大力开发体验式的书院旅游项目。

(四)开发整合淮阳旅游资源,打造“书院文化旅游”模式

1、以弦歌台为平台,挖掘书院文化,完善书院旅游资源。藏书、供祭和讲学是构成书院的“三大事业”,而在书院进行雅集活动,也是古时文人雅士的除传道讲学外的一种调剂。挖掘弦歌书院的儒学文化背景,使藏经楼中的讲学藏书环境设计更贴切古时书院原貌,完善弦歌书院雅集自然环境,不断充实弦歌书院的书院文化。

2、创造体验式书院文化旅游,让游人亲身体验古时书院的学习生活方式。结合弦歌书院本身独特的地理文化,可以设计出“书院体验”活动,包括请人在讲经堂为游人讲学传道,让游人在书院中朗读古书古诗,请游人坐游船沿着弦歌湖、西柳湖一路游玩到书院,观赏九曲桥,游览弦歌文化广场,感受古人在讲学外雅集活动中赋诗观景的悠然自得。

3、开发书院文化旅游相关旅游商品。弦歌书院旅游在让游人观赏体验书院文化外,应适当设计相关的旅游商品,让游人存着一份纪念,并借此向更多的人宣传弦歌书院。这些旅游商品,必须包含弦歌书院的人文特色且具有一定的文化观赏价值,譬如可以定制印有弦歌书院整个景观的小瓷器,刻有《论语》的文房四宝、本地书法家书写的《陈风》折扇等都是可以考虑的商品。 还可以结合不同的旅游资源,设计出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

(五)考虑修建通往弦歌台的通畅大道。与太昊陵相比,弦歌台还是藏在深闺,地方偏僻,外人来此处,交通很不方便,这也是造成弦歌台旅游人气不够旺盛的原因。可以考虑招商引资,把弦歌台文化广场南边作为起点,建筑一条仿古景观桥,直达滨湖观光路。仿古景观桥可以借鉴扬州二十四桥模式,力求古朴典雅。这样可以把弦歌书院和太昊陵景区捆绑起来,设计成旅游专线,拉大了旅游链条。游人可以同时体验伏羲文化和儒家文化的魅力,感受两种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14篇:岳麓书院导游词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

岳麓书院导游词篇1: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岳麓书院导游词。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从岳麓书院的这幅平面图上,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

这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栻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岳麓书院”这块匾,是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导游词《岳麓书院导游词》。

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写的。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最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栻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而设的。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

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我们今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谢谢大家!

岳麓书院导游词篇2:

朋友们,大家好!我们今天游览的是“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潇湘洙泗——岳麓书院。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岳麓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首。现占地1.2万平方米,掩映在岳麓山东坡幽深的山水之中,是一座坐西朝东,由门堂、亭、台、楼、轩、斋、祠组成的古建筑群,中轴线上依次为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北侧是半学斋、文庙、湘水校经堂、船山祠等纪念性建筑、南侧有教学斋、百泉轩、麓山寺等到景点。

各位朋友,现在让我们按照书院的建筑布局慢慢地走进那一种隽永的文化氛围。书院这个名字是唐朝才开始有的,是国家用来藏书和校典的地方,到宋朝时演变为讲学和藏书之外,稍后就具备了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岳麓书院是由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经过近40年的风风雨雨的发展,大中祥符八年(公园10515年),宋真宗赵恒召见岳麓山周式,御赐“岳麓书院”匾额,于是书院之称开始名闻天下。岳麓书院距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大家跨越头门,仰头可以看到的拓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洵手迹而制成的“千年学府”匾额便是明证。走进书院,映入大家眼帘的是赫曦台,有些朋友可能会纳闷“赫曦”到底有什么含义。关于赫曦台的命名,是与两位名人密切相关的。赫曦台原建于南宋时期。乾道三年(公远1167年),著名理学家朱熹从福建来到岳麓书院,与当时另一位著名理学家,岳麓书院主教张拭(代山长)进行学术交流,两位名家经常相约登岳麓山观日出,每当看到朝阳光芒四射,朱熹就对张拭说“赫曦”(就是日出光明炎盛的意思),他于是把岳麓山峰命名为赫曦峰,张拭筑台,朱熹题“赫曦台”。现在大家看到的赫曦台是清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新修建的,它呈“凸”字形结构,是典型的湖南地方戏台。大家拾级而上,可以看到台左右两壁檐上还保留有清乾隆年间修建时的戏剧故事雕塑,左边有《拾玉镯》,右边有《秋胡戏妻》等到较具有艺术价值的雕塑,可见,当时的书院的师生除了清苦的学习外,还有丰富的课余活动,儒家士人既严谨又闲适的思想也略见一斑。现在,大家请看台左边墙壁上近丈高的“寿”字,此字用二笔写成,形如龙蛇盘绕,柔中带刚,非一般人所及,所以被人们传为仙迹。关于此字的形成,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在书院举行重赴鹿鸣宴宴会(鹿鸣宴指古代的地方官宴请科举考试中的考官和中试的学生的宴会,因为宴会上通常都演奏《诗经 鹿鸣》从而得名。重赴鹿鸣宴是指鹿鸣宴六十年后而举行的宴会),这天,达官贵人、科场举子云集岳麓书院,大家谈古论今,吟诗作赋,热闹非凡,正当兴头,一位身穿青布青袍,脚着草鞋的老道人来到院内,自称前来赴宴,那些士人见来者只不过是一个无名老道,便不是很善意地叫他先写几个字,道人当然明白其中之意,随手拿起墙边的扫帚,伸入黄泥水中,将扫把一举,唰!唰!两笔写下丈多高的“寿”字,然后把扫帚一丢扬长而去。院长罗典在惊叹之余曾托人*寻老道人,但不知下落,后来罗典在右边的墙壁上补书了一个“福”与“寿”对称。大家现在看到的“福”字用一笔写成,笔力强劲,形如猛虎下山。“福、寿”二字如龙腾虎跃,暗含岳麓书院是藏龙卧虎之地。但岳麓书院到底藏了什么龙,卧了哪只虎,我们稍后再讲。

沿着砌石的中轴线往前走,现在我们站在书院的大门前,大家所看到的大门是明朝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建造的,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进行过翻新,是五间单檐硬山和三山屏墙结构。大门两旁有一块汉白玉鼓形上马石,它的正面是三狮戏珠图,背面是芙蓉锦鸡图、荷花鹭鸶图,此物相传是岳麓书院的著名学生曾任两江总督的陶澍严惩贪官曹百万从曹府搬来献给母校的。大门上方的“岳麓书院”

匾额我们前面已经讲过,现在请看大门两旁的千古名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幅由院长袁岘冈与贡生张中阶撰写的对联高度褒扬了岳麓书院千百年来作为湖湘文化的摇篮,孕育出多少具的经天纬地之才的英雄豪杰:被誉为“一时之英才”的抗金名将吴猎,主张“官兵一体”大败十万金兵的功臣赵方,“忠鲠可嘉,宜得奖谥”的彭龟年,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文学家、史学家魏源,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中兴将相”的桐城——湘乡派盟主曾国藩,收复新疆的爱国名将左宗棠,首任驻英法公使并保持了民族气节的郭嵩焘,“欲栽大木柱长天,慧眼识“毛蔡”的杨昌济,后来的岳麓高足陈天华、蔡和森、邓和森、邓中夏等。楚材斯盛,正和赫曦台墙壁上的福寿两字暗含的藏龙卧虎之意切合。

大门之后是二门,二门至讲堂两方均为斋舍。右侧是教学斋。左侧是半学斋,教学斋和半学斋反映岳麓书院教学中“教学相长,惟教学半学”的辨证思想。。

各位朋友,请继续往前走,现在我们游览的是书院的核心部分——讲堂。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的场所,是书院教学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现存建筑是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由湖南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撰写的。“实事求是”出自《汉书 河间献王刘德传》意即从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大家再看讲堂大厅中央悬挂的两块流鎏金木匾,第一块是“学达性天”匾,此匾是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御赐,意思是通过学习理学可以达到恢复天性、天人合一的地步,此匾说明了岳麓书院是以理学作为办学传统,到这里来求学,可以达到学问的最高境界。第二块是“道南正脉”匾,这块匾是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御赐,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方传播后是正统,此匾高度评价了书院传播理学的地位。大家请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计时坛,这是以前教师讲课的地方,讲坛上摆有两把红木雕花座椅,这是当年两面位理学大师朱熹和张拭会讲的用物。朱张会讲,盛况空前,“马饮则池水立竭。舆止则冠冕塞途”。为经念这两位名家,长沙至今还有“饮马塘、”“朱张渡”等地名。讲堂现有八幅对联和诸如《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等大量碑言刻。讲堂右侧是湘水讲经堂,左侧是百泉轩等景点,请大家各自欣赏。

好,现在大家请跟我走。穿过讲堂后,一个独特的自成一体的院落呈现在大家眼前。初次游览的朋友们,可能认为到讲堂就到了尽头,没想到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座三层楼阁建筑,居于中轴线的尾端,坐西面东雄视整个书院,这就是古代的图书馆——御书楼。御书楼始建于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开始叫书楼,后来屡建屡毁,地址搬迁了好几个地方,名称也改为藏经阁、尊经阁。御书楼在清代是民间较大的一座图书馆,藏书最多的时候有用2万多卷,制定有藏书条例,管理科学而且严格。今天的御书楼仍然作为图书馆供教研人员和学生使用。现在的藏书数量已超过5万册,岳麓书院名誉院长李铁映和湖南大学顾问邓力群把自已的藏书捐给了岳麓书院。大家是否还记得刚才在讲堂右侧的展厅里参预的珍藏品,其中就职有李铁映同志的赠书。大家若想领略岳麓学子们在学习之余的审美情趣,请折回御书楼南侧的后花园去观鸢飞鱼跃,去赏竹林冬翠,去诵白云红枫,去摹麓山寺碑;大家若想缅怀岳麓院先贤圣哲们的业绩,请转身去御书楼北侧。

现在请问大家,书院除了讲学和藏书二大功能外,还具有什么?对了,祭祀性建筑群,濂溪祠我们去仰理学箅祖周赜“出淤泥而不染”的风范,四箴亭我们去读理学大成者程赜、程颢“四箴”文功,崇道祠我们去叹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张试“朱张学”的影响,文庙我们去慕一代圣人“风舞于雩,咏而归”的胸襟。朋友们,游览完古朴、雅致的岳麓书院,你是否还在仔细地品味这千年积淀的文化呢?

第15篇:逛岳麓书院

[潇湘风情]系列

逛 岳 麓 书 院

如皋蒋文祥

岳麓书院,位于文化名山岳麓山脚下,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名列四大书院之首,比我在庐山看到的白鹿洞书院气派多了。现占地21000平方米,掩映在岳麓山东坡幽深的山水之中,是一座坐西朝东的古建筑群,中轴线上依次为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北侧是半学斋、文庙、湘水校经堂、船山祠等纪念性建筑,南侧有教学斋、百泉轩、麓山寺等景点。

岳麓书院始创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清末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历经千年,弦歌不断,世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比法国的巴黎大学早280多年,比英国的牛津大学也要早300年。岳麓书院的前门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额,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洵的字镌刻而成。

从前门走进,可以看到赫曦台,这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赫曦台建于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著名理学家朱熹从福建来到岳麓书院,与书院主教张栻进行学术交流,两人经常相约登岳麓山观日出,每当看到朝阳光芒四射,朱熹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栻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看赫曦台左边墙壁上近丈高的“寿”字,柔中带刚,形如龙蛇盘绕。右边墙壁上的“福”字,笔力强劲,状若猛虎下山。“福、寿”二字看似龙腾虎跃,暗含岳麓书院是藏龙卧虎之地。 大门门额“岳麓书院”四字为宋真宗赵恒亲笔御书。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以岳麓书院办学有方,又闻山长周式以德行著称,特别召见周式,拜为国子监主簿,请他留在京城讲学做官。但周式心系岳麓,仍请归院。于是皇帝赐以经书等物,并亲书“岳麓书院”御匾,悬于大门正上方。岳麓书院从此名闻天下,有“潇湘洙泗”之誉,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

大门两旁挂有一副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出自《左传》,下联取自《论语》,源出经典,联意关切,道出了岳麓书院英才辈出的历史事实。有被誉为“一时之英才”的抗金名将吴猎,主张“官兵一体”大败十万金兵的功臣赵方,“忠鲠可嘉,宜得奖谥”并加赠龙图阁学士的彭龟年,主张“身教重于言传”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革家魏源,晚清“中兴名臣”、著名湘军首领曾国藩,收复新疆的爱国名将左宗棠,首任驻英法公使并保持了民族气节的外交大臣郭嵩焘,“欲栽大木柱长天”的领袖之师杨昌济,以《猛回头》、《警世钟》遗世的陈天华,还有早期的共产党人蔡和森、邓中夏等。

大门之后是二门,二门至讲堂两侧均为昔日师生居舍,过去学生大量活动时间就是在这里自修。右侧是教学斋,左侧是半学斋。“教学斋”斋名出自《礼记》,“半学斋”斋名源出《尚书》。教学斋和半学斋反映了岳麓书院教学中“教学相长,惟教学半学”的辨证思想。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曾多次寓居半学斋从事革命活动。

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是书院教学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书院的核心部分。檐前悬有“实事求是”匾,由湖南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撰写。校长将其作为校训,旨在教育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实事求是”语出《汉书》,对青年毛泽东也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逐渐丰富发展了其内涵,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这是岳麓书院对近代中国革命的最大贡献。

大厅中央悬挂两块鎏金木匾:一为“学达性天”,由康熙皇帝御赐,意在勉励张扬理学,加强自身修养;一为“道南正脉”,由乾隆皇帝御赐,它是皇帝对岳麓书院传播理学的最高评价,表明了岳麓书院在中国理学传播史上的崇高地位。

讲堂墙壁上嵌有许多极有价值的碑刻文物。比如由朱熹手书、清代山长欧阳厚均刊刻的“忠孝廉节”碑,由清代山长欧阳正焕手书、欧阳厚均刊立的“整齐严肃”碑,清代山长王文清撰文的《岳麓书院学规碑》、《读书法》等十数方,这些都是我国书院教育研究中的重要史料,即使在今天仍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讲堂南侧是百泉轩、麓山寺。百泉轩始建于北宋之初,地处岳麓山清风峡谷口,溪泉荟萃,乃书院风景绝佳之地。历代山长喜爱溪泉之妙,筑轩而居,享尽自然的天籁之音。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访院,与山长张栻“聚处同游岳麓”,“昼而燕坐,夜而栖宿”,都在百泉轩中,相传二人曾在此论学三昼夜而不息。麓山寺碑是我国现存碑刻中影响较大的一块碑,由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著名书法家李邕撰文、书丹并镌刻,因为文、书、刻三者俱佳,故有“三绝碑”之称。

讲堂北侧是文庙、湘水讲经堂、船山祠等纪念性建筑。文庙由照壁、门楼、大成门、大成殿、两庑、崇圣祠、明伦堂等组成。岳麓书院祭祀孔子始于书院初创时期,北宋时期曾建礼殿于讲堂前,内塑先师十哲像,画七十二贤。南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改为宣圣殿,“置先圣像于殿中,列绘七十二弟子”。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改名大成殿。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迁于现址。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重修,正式称为文庙。湘水校经堂始建于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从岳麓书院迁到城南天心阁附近,原堂址改为船山祠。船山祠是专门祭祀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的。王夫之不到20岁就进岳麓书院读书,深受当时山长吴道行经世致用的传统学风影响,后来结社著书,评议朝政,又在衡阳揭竿起义,举兵抗清。晚年隐居石船山,以笔杆为武器,潜心著述。在他71岁时,清廷官员前来拜访,王夫之虽在病中,但认为自己是明朝遗臣,拒不接见清廷官员,也不接受礼物,并写了一副对联,以表自己的情操:“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王夫之借由这副对子表现了自己的晚节。

穿过讲堂,就是御书楼。御书楼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开始叫书楼,后来屡建屡毁,搬了好几个地方,名称也改为藏经阁、尊经阁。御书楼是清代民间较大的一座图书馆,藏书最丰时有2万多卷,制定有藏书条例,管理科学而且严格。今天的御书楼仍然作为图书馆供教研人员和学生使用,现在的藏书量已超过5万册。大型工具书如《四库全书》、《续解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等均有珍藏。

逛完岳麓书院,我忽然想起了湖湘文化。岳麓书院对湖湘文化的形成、发展、演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故而它成为湖湘文化的象征。现在人们一提到湖湘文化,就会联想到岳麓书院;一走进岳麓书院,就会联想到湖湘文化。可以说,岳麓书院是现代湖湘文化人的精神“圣殿”,人们将岳麓书院视为湖湘文化的思想发祥地。到今天,湖湘文化中的精髓思想仍然在影响着湖湘文化人。岳麓书院千年积淀的学风,也成了湖湘文化人的精神特质。岳麓书院培养的一代代人才,更体现出湖湘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我想,恐怕这就是迄今为止岳麓书院总被一代代湖湘子弟视为精神圣殿的原因吧?!

第16篇:岳麓书院导游词

岳麓书院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从岳麓书院的这幅平面图上,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

这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栻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岳麓书院”这块匾,是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

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写的。毛泽东青年时曾寓居学院的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最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栻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而设的。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

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我们今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谢谢大家!

第17篇:岳麓书院游记

“千年学府,弦歌不绝”——岳麓书院游记

岳麓山上,清溪茂林之间,隐存着一座雅致的千年庭院,青舍密密,屋宇麻麻,大门前悬挂有一副楹联,上曰“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乃岳麓书院是也。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书院有八景:一为桃坞烘霞、二为柳塘烟晓、三为风荷晚香、四为桐荫别径、五为碧沼观鱼、六为花墩坐月、七为曲涧鸣泉、八位竹林冬翠。此八景,无一不为岳麓书院添色抹彩,更增书香气息。

进了前门,是一个台,为湖南地方戏台典型形制,前部单檐歇山与后部三间单层弓形硬山结合,青瓦顶,空花琉璃脊,弓形封火山墙,挑檐卷棚,呈凸形平面,前后开敞,可登石级而上,名为赫曦台。

1167年(宋乾道三年),朱熹自闽来访张,讲学岳麓、城南书院,停留二月,常晨起登麓山观日出。在《云谷山记》文中说:“余名岳麓山顶曰赫曦。”张筑台,朱熹题额“赫曦台”。 台的左右壁上有“福’、“寿”二字,字高丈余。其中“寿”字写得 龙飞凤舞,相传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罗典“重赴鹿呜”(清代考举人,主考举行宴会称“鹿鸣宴”,六十年后,举行纪念,称重赴鹿鸣)时,有一道士模样之人来院,言善书能诗,士大见为道士,未予正式接见。不料道人拾一扫帚,蘸黄泥水在右墙一笔挥成一个\"寿\"字,不辞而去。字体如龙蛇盘绕,遒劲有力,传为\"仙迹\"。后力求两壁对称,罗典在左壁补书了一个\"福\"字。台后即古桃李坪,“五百天桃”正是源出于此。

从赫曦台往里走,就是书院大门,抬头便看见相传清嘉庆年间的师生妙对“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才,晋实用之”,下联出自《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正可谓源出经典,联意关切,道出了岳麓书院英材辈出的历史事实。

纵观岳麓书院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北宋,山长周式便“教授数百人”。南宋理学家张栻出任山长后,岳麓书院成为湖湘学派的发源地,培养出了一批“岳麓巨子”。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来岳麓书院与张栻会讲,历时两月,史称“朱张会讲”。这次会讲吸引了大批士子纷纷返归前来听讲,“方其盛也,学徒千余人”,“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明清至民国初期是岳麓书院培养人才的鼎盛时期,一批批日后将深刻影响中国历史的人物从这里走向社会。例如湖湘学派代表人彭龟年、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王夫之、庄简游九功、近代启蒙思想家魏源, 其中近代最著名的有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以陶澍、贺长龄、严如煜、魏源为主体的政治改良派人才群体,咸丰、同治年间出现的以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胡林翼、李元度、刘蓉、刘长佑、曾国荃、刘坤一为主体的“中兴将相”人才群体,戊戌变法期间出现的以谭嗣同、梁启超、唐才常、沈荩、黄遵宪为主体的维新变法派人才群体,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出现的以蔡锷、陈天华、程潜为主体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人才群体。 余秋雨对此评价说:“你看整整一个清代,那些需要费脑子的事情,不就被这个山间庭院吞吐得差不多了?”足可以见岳麓书院对中国历史进程、思想文化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穿过大门,我们就来到了二门,在二门的门额上悬着“名山坛席”匾,这里的名山反映的是南岳衡山,因为衡山的72峰,回雁为首,岳麓为尾,“麓”为尾的意思,即南岳的最未一峰。岳麓书院因山而得名,岳麓山也因为有了岳麓书院而更加的有灵气;“坛席”即席位,除地为坛,上设席位,以示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两旁的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说岳麓书院被浩瀚青翠的树林所掩映,藏在地大物博的岳麓山之中。这样的环境正是修身养性

的好地方,难怪乎岳麓书院能够培养出如此多的名人大家。

在二门的背面有一匾:“潇湘槐市”,“槐市”为文化市场,是汉代读书人聚集的地方,“潇湘”泛指湖南,“潇湘槐市”是说岳麓书院是湖南文化名人、士子学者聚集的场所,引申为岳麓书院人才之盛,就有如汉代槐市之盛。

进入书院后,班上的同学就三三两两分开了。我和一组的同学首先进入看到了中国书院博物馆。博物馆外,立着南轩夫子张栻的铜像。继续走到门口,看到站的笔直保安阿姨,随后我们进入了博物馆里。

中国书院博物馆,中国目前唯一一座展示中国书院史和文化教育史的专题博物馆——中国书院博物馆,2012年6月14日在湖南长沙开馆。中国书院博物馆和岳麓书院相辅相成,岳麓书院是中国传统书院的典型个案;中国书院博物馆内部陈列布展路线则体现了古代书院曲径回环的风格,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书院文化。馆内分为展示中国古代书院千年发展历史的弦歌千年展厅、陈列学习用品和教学方法的书院教育展厅、介绍“名院”和代表人物的书院学术展厅,以及书院祭祀、藏书、刻书展厅等。馆内展品也极为丰富,除古代应试教材、各类匾额和教条、珍贵古籍、文房四宝外,还有北宋真宗亲笔题写的“岳麓书院”石碑,明代代表性书院东林书院丽泽堂、韩国陶山书院典教堂、白鹿洞书院明伦堂、清代学海堂的复原场景,以及明万历朱应台镌朱文公先生真像碑拓和清代朱子造像等。

参观了博物馆,我看到了许多重现书籍出版过程的展品,对于古代书籍印刷和基本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出了博物馆,我们去了编钟展演室、书院陈列馆和大成殿。在去大成殿的路上,我们看到了孔子的行教像,便上前去拜拜,以示尊敬。值得一提的是大成殿的命名,是因为孔子乃天下集大成者,所以就用“大成”来概括孔子的成就和地位,全国各地文庙的主体建筑均为大成殿。

然后经过湘水校经堂,进入了讲堂。 湘水校经堂,原名成德堂,亦为书院讲堂,始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后经清代重修,阁楼存放祭器。清道光十一年(1831),湖南巡抚吴荣光创办湘水校经堂,设于今船山祠处,并亲题门额。湘水校经堂是以研习汉学为主的学校,吴荣光创办湘水校经堂的目的是为了矫正当时书院教育中专重科举仕进的陋习,培养通经史、识时务的经世致用人才,树立新的学风。湘水校经堂在治学上强调“精微并举”,注重朱熹、张栻理学的传统,能兼容各学派的不同观点,无门户之见。

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是最能体现岳麓书院作为教学作用的地方。讲堂又称“静一堂”或“忠、孝、廉、节”堂,历史上有8次重建,30余次小规模的修缮,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年间重建,又经过同治年间的大修后遗存下来的。

堂内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为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1917年湖南工专迁入岳麓书院办学,匾悬挂在此,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飞机所炸,这是后来重新制作的。“实事求是”源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汉书》在评价献王的时候,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第二块匾:“学达性天”,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朱程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伯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

高境界,原匾在战乱中散失,现匾为1984年根据康熙手迹重制的。最里面的那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而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思想是理学南传的正统。

在讲堂里,存有不少的对联 ,这些对联多为表达个人的志向、称颂书院或者讲明了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例如清代书院山长旷敏本撰写的,“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涉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对联所反映的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清代培养人才的教育思想。

不仅如此,在讲堂里有4块大字石碑,上书“忠、孝、廉、节”,为朱熹所撰,是清道光年间山长欧阳厚均重刻的。讲堂也因此又称为“忠、孝、廉、节”堂,“忠、孝、廉、节”四字,实际上就是岳麓书院在整个封建社会里的校训。在讲堂正面两侧壁上,还有四块碑分别是:“整、齐、严、肃”与“忠、孝、廉、节”碑相映衬。

出了讲堂不一会儿,觉得凉意阵阵,突然满眼的绿色扑进眼中,原来是走进了园林中了。环顾四周,青翠欲滴的竹子、枝垂水面的绿树、水中悠游自在的金鱼、铺满鹅卵石的小径„„一景一景拼出了绿意盎然的书院园林。

然后绕过百泉轩,参观崇道祠、船山祠、慎斋祠和六君子堂,以及相邻而建的濂溪祠、四箴亭、杉庵旧址。

其中的百泉轩始建于北宋之初,地处岳麓山清风峡谷口,溪泉荟萃,乃岳麓书院风景绝佳之地。历代山长爱溪泉之妙,筑轩而居,享尽自然的天籁之音。元代著名理学家吴澄作《百泉轩记》,说百泉轩前溪泉:“如雪如冰,如练如鹤,自西而来,趋于北,折而东,还绕而南,渚为清池,四时澄澄无发滓,万古涓涓无须臾”。南宋乾道三年(1167),朱熹访院,与山长张轼“聚处同游岳麓”,“昼而燕坐,夜而栖宿”,都在百泉轩中,相传二人曾在此论学三昼夜而不息。

接着就到了御书楼,御书楼始建于宋咸平二年,也就是公元999年,它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里面的藏书的主要来源有三:一是皇帝赐的,在历史上,皇帝数次赐书给书院;另外一个来源就是民间收集,以及地方官员、士子名绅以个人的名义捐赠的,最后一个来源就是书院自筹经费购买,或者自己刻书珍藏。可惜在1983年,御书楼及里面的所有藏书都被日本的飞机炸毁了,现存的建筑为1986年重建的。现在的御书楼藏书已超过5万册,不过它不对外开放,只是作为图书馆代书院的教研人员及书院的研究生使用。

最后我们在两侧笔直的绿竹陪伴下沿着回廊拾阶而上,慢慢走出了岳麓书院的山门。短短的几个小时,我们不仅领略了书院的人文景观,也被书院的书香气息所熏陶。

12编版

张秀芹

2012190211

第18篇:岳麓书院导游词

岳麓书院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这里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块“千年学府“的匾呢,是今人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岳麓书院之所以被称为“千年学府“,是因为,在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偃武息文”政策,鼓励民间办学,于是,书院的教育功能凸显,成为与官学、私学并存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当时最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应天书院、河南嵩阳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和湖南岳麓书院。而其中又只有岳麓书院延续办学千年,直至今日发展成现代的大学——湖南大学。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千年学府浓郁的文化气息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赫曦台呀,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南宋乾道年间,著名理学家朱熹应岳麓书院山长张栻的邀请,在岳麓书院讲学时,常常很早的时候就爬到岳麓山上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呢,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

大家再随我往前走。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块匾,是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是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用现代汉语解释一下呢,就是说,湘楚大地人才众多,岳麓书院这里尤为兴盛。 正好是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也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有又被称为“忠孝廉节堂”。

讲堂共内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这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写的。毛泽东青年时曾寓居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又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

最里面的那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一位我们湖南籍的叫做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和壮大的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陈颐、陈颢两兄弟,集大成者是朱熹。

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试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论讲于坛上而设的。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啊,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而朱张会讲,也开创了中国书院会讲制度之先河。

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

好了,我们今天的游览呢,也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谢谢大家。欢迎下次有机会再来岳麓书院游览。

第19篇:02岳麓书院

岳 麓 书 院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做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好,现在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文化气息吧。从岳麓书院的这幅平面图上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这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上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栻就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请大家抬头看一下,大门上“岳麓书院”这块匾,这是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才”是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是出自论语,那么这一幅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做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汇粹之地的历史史实。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这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诚所撰写的。毛泽东青年时曾入居学院的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大家再过来看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理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休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休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最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时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那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学说发展到宋朝时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一米的长方形讲坛,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了二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栻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而设的,当年二位汇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当时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下面我们将要参观的是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好了,我们今天的游览也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于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了解,谢谢大家。

第20篇:岳麓书院导游词

岳麓书院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7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它与河南嵩阳书院,睢阳书院及江西白鹿洞书院并称我国古代四大书院。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Good afternoon, ladies and gentlemen.Welcome to Yue Lu Academy for sightseeing.I am very glad to be your tour guide.The location we are now at is called the Front Gate.Please look up, there is a horizontal board inscribed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千年学府”.It means the “Millennial Academy”.Why this academy is called so? Because it was established by TanZhou Prefecture ZhuDong in 976 AD, more than 1000 years from now.Hence the name “Millennial Academy”.It was one of the 4 academies in ancient China.Now please follow me and let’s go inside to experience the cultural atmosphere in Yue Lu Academy together.从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

From the layout, we can see that this academy is axis symmetric.Teaching hall is at the center of the axis.It is also the center of the whole academy.There are 3 main functions of the academy: giving lectures, collecting books, and offering sacrifices to God.我们现在来到的地方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上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就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Here we are at Hexi platform.In ancient time, it was the place for offering sacrifices and acting.During ZhuXi’s giving lecture here, he often gets up early and climb up the mountain to see the sun rise.When he sees the rising sun, he will clap his hands and cheered: HeXI, HeXi.” It means the red sun rises in the east.In later years, Zhang Shi had a platform established named He Xi platform.

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书院的大门。请大家抬头看一下,大门上“岳麓书院”这块匾,这是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才”出自左转,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那么这一副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史实。

Now we are arriving at the first gate.Please look up.There is a horizontal board inscribed with the characters” Yue Lu Academy”.It was granted by Zhen Zong in Song dynasty.Please have a look at the couplet below.In Chinese we say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The first half of the couplet was selected from Zuo Zhuan, and the second half was from Anelects.The meaning of the couplet is that there are many talents and celebrities here in Hunan province, but it is especially thriving here in Yue Lu Academy.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又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讲堂内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

Now we are standing in front of the teaching hall.It is the place for teaching.Also, it can be called the hall of loyalty, obedience, honesty and integrity.There are altogether 3 horizontal boards in the hall.In Chinese we call them “实事求是、学达性天、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这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写的。毛泽东青年时曾寓居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The first board “实事求是”means come down to earth.During Chaiman Mao’s staying here, this thought has imposed great influence on him.In later years, he developed this thought into a practical and realistic style of work, and also, this thought has became the eence of Chairman Mao’s thought.

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朱程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伯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

Now, please take a look at the second board inscribed with 4 Chinese characters “学达性天”It was granted by Emperor Kang Xi in Qing dynasty.It means that we should study to reach our innate characteristics.The character “性”means human nature, and “天” means natural law.Emperor Kang Xi hopes that one should learn to reach an ideal state that men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nature.

最里面的那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湖南的一位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程颐程颢两兄弟。

The third board is engraved with “道南正脉”.It was granted by Emperor Qian Long to praise Yue Lu Academy for the achievements it made in developing Neo-Confucianism.The meaning of the board is that the Neo-Confucianism here in Yue Lu Academy is authentic.

Then, what is Neo-Confucianism? It is another way of saying Confucianism in Song Dynasty.The funder of Neo-Confucianism is called Zhou Dunyi in Hunan province.It is the brothers of Cheng Ying and Cheng Hao that developed Neo-Confucianism.

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试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论讲于坛上而设的。当年两位会讲的时

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

Please look down; there is a platform about one meter high at the center of the teaching hall.This is the place where the teachers giving claes.The two chairs on the platform are set to commemorate the two masters Zhu Xi and Zhang Shi.The two had once given lectures together in the teaching hall.It was a grand occasion at that time.Thousand of people come here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Among them, many became the celebrities in Chinese history, such as Zuo Zongtang, Wang Fuzhi, Wei Yuan and so on.

下面我们将要参观的是书院作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好了,我们今天的游览也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于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谢谢大家。

Now, we are at the front of the building called “Yu Shu Library” “Yu Shu” means imperial books.It’s the place to keep imperial books at that time.

Ok, our visiting is going to come to an end.I hope that after our visiting, you can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e and history of Yue Lu Academy.

岳麓书院实镜教学心得体会
《岳麓书院实镜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