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词语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0-05 08:34:13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词语教学点滴心得体会

词语教学点滴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词语的教学,是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句子,学习课文内容的重要途经。语文论文

在词语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让学生在各种有趣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那么,怎样让词语教学情趣盎然呢?

一、借助图画,让词语插上想象翅膀

低年级的学生思维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一些与他们生活经验较远的词,一般可借助图画来理解,引导学生去观然、去体会。特别是有些词语,由于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生活视野不广,对词语所描绘的意境像隔着一层纱,理解起来较吃力,遇到这种情况,不能就词义词,要创设各种情境,让学去探索、讨论进而获得知识。或是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可以起到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便于他们准确生动地理解。如长春版小学语文第四册《蜻蜓和蚂蚁》第二自然段的“荒凉”,这个词语比较抽象,但是当我教学这一段时,我出示一幅“冬天田野”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如:“黄色的草、干枯的树”使学理解“荒凉”就是什么都没有。再如:教学:“五彩缤纷”一词时,课件出示: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田野、美丽的菊花„„”,孩子们惊喜的目光、张大的嘴巴、啧啧的赞叹声,不正告诉我们:他们已经知道“五彩缤纷”是什么意思了。这时,你只要叫他们认真想一想:这

么美的景色,这么多的颜色,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哪个词呢?在孩子们不约而同喊出的词里一定会有“五彩缤纷”。

二、演一演,做一做中让学生体会词语

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演员。”的确,小学生特别喜欢模仿和表演。因此,借助有效的表演,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通过形象的动作神态理解抽象的词语含义,这比简单的“说教”或借助工具书会有更深刻、灵动的效果,而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得到放飞,想象得到展现,创造力得到开发。如在教学长春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一张美丽的红枫叶》的第10——13自然段中是小蜻蛙和小蜥蜴的对话,也是文章的重点段,为了让学一理解人物的心情,我采用了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理解惋惜,抱歉等词语的意思,人物的情感就在演一演中得到了升华。再如学习《与众不同的麻雀》一课,师:面对麻雀们的不满与责怪,那只与众不同的小麻雀是怎样说的呢?

出示小麻雀说的句子:我喜欢这样,我并没有妨碍你们呀!1指名读:你通过哪个词来理解的?理解(妨碍)

2、师:(请一名学生到前面来,挡住不让过去)请同学们用一词来形容我的行为。妨碍别人是错的,刚才老师妨碍你到前边去,对不起。那小麻雀并没有妨碍麻雀们呀,它有错吗?如果你是这只小麻雀,你的心情会怎样?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

3、指导读出小麻雀的A生气B小麻雀没有错要读重理直气

壮C麻雀们这样责怪小麻雀,它感到很委屈,读出委屈的样子。

三、演示、换词,让学生品味词语的味道

词语理解最直观最便捷也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是演示法。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写水“渐渐地升高”一句中的“渐渐地”,教师可通过演示使学生理解词义。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的情景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马上就会领悟到“渐渐地”的意思。除了教师演示,学生也可以自己“演示”。如教学二年级的《从现在开始》的“轮流”时,教师出示词语卡片:“现在,请这一竖行的同学,开炮念这个词?”学生念完后,教师启发说:“刚才,你们一个接一个,怎么读了这个词?”教师指着词语卡片,学生心领神会地答道:“轮流。”或用换词法,让学生找一找意思相近的词,一方面可以理解词,另外也可丰富学生的词语。

四、朗读,让学生感知词语有情

常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篇情文并茂的文章,作者是经过精心地选词,准确用词去表达情感的。在朗读中,通过同一语调读出对词语的理解。如伤心,失落要读得慢些,而高兴时则读得快些。让词语教学“有情”

诗《春夜喜雨》中的词语教学:

师:“润”这个词谁知道意思?

生:滋润。

师:出示“滋润”这个词,字音读准了,能读出感觉,读出意思吗?

师:大家看,这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

生:三点水。

师:对啊,水分多了,干燥的秋季变得滋润起来,万物滋润了,人滋润了,感觉就舒服了!那该怎么读?

生:(齐)滋润。(有进步,但还不到“位”,还不够“味”。)师:声音柔软点,再舒服点。

生:滋润。(声音柔柔的,感觉很舒服的样子。)

尽管学生可以通过工具书知晓“润”的意思,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就使学生不但真正记住这个词语的意思,而且懂得这个词语的感情色彩,知道这个词应该在什么样的语境中运用。此时,“滋润”在他们眼里不再是一个平面单调的词汇,它有着充沛的水分,它象征着万物复苏,它更带着人们舒服的感觉。这样,抽象的语言符号化为具体的事物,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语言文字的距离,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感情,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学以致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对话”教学

美学教育家朱光潜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际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因此常这样教学,既有助于学生对字词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强化,还促进了学生其他能力与素养的形成,开拓了思维,培养了语感,激发了兴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从而让字词教学显得情趣盎然。

我觉得用感性的、直观的方法来认识或评价一节课优劣。 可从以下几点评价:

1.从学科性质上看:语文是工具,需要学习训练,需要运用积累。课标要求,要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这就要用语文这一工具做手段,探索语文的无穷内涵。学生多读、多写、多思、多问,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是实现语文积累,提高语文学习的文化品味的基本途径。

2.从课堂形态上看: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时空。课堂上老师不管表现了多么高超的语文才华,如果学生没有充分活跃起来,没有思维、想象、情感的迸发,就不能算一节好课。

3.从学生发展上看:好的课堂,应能反映出学生从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由不喜欢到喜欢的发展过程。另外,学生的发展又应是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以科学而又艺术化的方法过程,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发展的课堂,才是好课。

4.从教学个性上看:语文教学不但应该使学生得到充分、自主、个性化的发展,而且特别注重教师教学的个性化。不同的课文,就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也应有不同的教学设计。

推荐第2篇:低年级词语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低年级词语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一)

我认为要想让孩子掌握更多的识字量,在教学中一定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孩子在一种愉快的环境中接掌识字教学,从而达到识字的目的。

第一,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根据孩子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在教学中穿插各种小游戏。如在教孩子学习了一些生字以后,为了巩固可采用摘果子、找朋友、猜谜语等方法,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使孩子处在一种快乐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喜欢学习增加孩子识字的记忆。

第二,利用丰富多彩的插图来进行识字教学,我们低年级的课本中有大量的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有趣,孩子们也非常喜欢,能帮助孩子们识记,如在学习《在家里》这一课,沙发,茶几、电视、电话、台灯、书架等都是我们生活中每天接触的实物,每个家庭都有学生很感兴趣东西,课后我让学生把自己房间的实物都贴上名字,让家长看,这样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通过汉字与实物对照,学生很快掌握了这些汉字,使每个汉字都赋予了生命,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促进了学生的记忆。

第三,做动作学汉字,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动作的词语,可以用肢体来进行表演,如在学习《操场上》这一课,动作的词语很多,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等,这些词语都和动作有关,在学习过程中可让学生先做一做动作,第一组的词语都是用手的,所以都有提手旁,第二组都是用脚的,所以都有足字旁,通过动作表演,学生不但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清了字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兴致极高,学生学起来也省力。

第四,利用日常生活来识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汉字,如商标、日用品、广告、路牌等,无处不在,可让学生搜集衣服上的商标和包装盒,找一找上面的字是否认识,自己买的玩具、文具等,从中孩子们可学到很多汉字,在日常生活中我还让学生利用在家的时间,认识父母的名字,弟弟、妹妹、爷爷、奶奶、邻居叔叔、阿姨的名字,在学校认识同学的名字,并且把自己学到的字写给同桌,这样孩子们的兴趣很浓,从中学到了很多,并且还进行了交流

总之,识字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不断的反思总结,不断地探索发现,不断地寻找更适合学生记忆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苦学\"变成\"乐学\",使学生学的更轻松,更快乐。

低年级词语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二)

自己自从教以来教低年级多,知道识字是很难的一部分,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通过这两天的学习,自己知道了在识字与写字时应注意的问题,也学习了老师很多识字的方法。

第一,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根据孩子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在教学中穿插各种小游戏。如在教孩子学习了一些生字以后,为了巩固可采用摘果子、找朋友、猜谜语等方法,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使孩子处在一种快乐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喜欢学习增加孩子识字的记忆。

第二,利用丰富多彩的插图来进行识字教学,我们低年级的课本中有大量的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有趣,孩子们也非常喜欢,能帮助孩子们识记,如在学习《在家里》这一课,沙发,茶几、电视、电话、台灯、书架等都是我们生活中每天接触的实物,每个家庭都有学生很感兴趣东西,课后我让学生把自己房间的实物都贴上名字,让家长看,这样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通过汉字与实物对照,学生很快掌握了这些汉字,使每个汉字都赋予了生命,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促进了学生的记忆。

推荐第3篇:词语 教学

争鸣

“揪”词语,不是阅读教学的“万能钥匙”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小学

陈峰

《小学教学》(语文)2007年第11期刊载了安敏老师撰写的《为什么他们都喜欢铁罐》一文,介绍的是安老师在《陶罐与铁罐》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学生大多数喜欢铁罐”的教学案列以及安老师充分开展后续教学活动进行重新引领的做法。安老师的“一定要让学生说真话”的观点是让人钦佩的,其教学的风格也是独特的。但我觉得安老师的困惑在自己的实践中还没有得到完美的解决,因为“大多数学生喜欢铁罐”的教学效果,毕竟说明了教学目标没有达成,尽管新课程标准允许个性的张扬,但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终归还是要重视主导价值倾向的。

问题出在哪里呢?笔者试着在安老师的文章中寻找答案。这样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教学果然进行得有条不紊。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的“傲慢”“谦虚“等词语被学生一一揪了出来,它俩的性格特点就鲜明了。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我窃喜不已。

其中,我特别敏感的是“揪”词语的说法,同时在心中产生共鸣,这不是安老师一个人的做法,现在确实有不少的课堂上流行这样的做法,以为“揪”出了词语就抵达了阅读教学的核心,守住了阅读教学的本位。我以为,这是一种表层的认识。

首先,“揪”词语不是阅读教学的目标。语文课要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当然要重视词语,但词语“揪”出来了,并不是文本解读就到位了,这其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大家抓住的关键词语也许大同小异,但词语的解读又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过程。同样的词语给予读者的感受不一样,不同读者对它的价值和情感态度也不一样。所以,不知安老师在教学中“傲慢”“谦虚”等词语是怎么“揪”出来的,如果是在大多数学生(全体更好)自主感悟到位、品读充分投入的基础上“揪”出来的也罢了,多少还会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如果是少数尖子生的“超常”发挥,那么,即使是学生(个体)“揪” 出来的,也不能真正为学生(群体)所理解和接受。

其次,“揪”词语也不是阅读教学的唯一有效策略。语言文字的意义载体并非全部寄托在词语上,词语虽然是理解文本内容的基本单位,但是,如果过分孤立地看待,拆散它与句子、语境之间的血肉联系,那么,抓住了词语又如何?岂不是让文质兼美的文章破碎成了仅具工具性的“词语大全”。即使课堂进行得“有条不紊”,“一切都在掌控中”,又能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呢?

姑妄猜测,只是由安老师的一个说法引发思考,来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并非直指安老师的课堂就一定在教学中存在多大的问题。希望触动迷信于“揪”词语的同行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揪”了词语之后,仍然要大下功夫,才能让阅读教学的目标更好地实现。

推荐第4篇:词语教学

感性:词语教学的应然质态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之一,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可实际教学中,词语教学长期处于薄弱环节,致使很多学生关注词语的敏感性不够,感悟词语的能力不强,严重影响着他们的阅读、写作、口头表达等语文能力的提升。为此,我们应强化词语教学,注重发挥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运用多样化的感性手法,引导学生感受词语情意,体验词语情感,走进词语的感性世界,悟得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表达意图,把握词语的深层意蕴,直至能灵活运用。

一、联系语境

没有语境,就没有确切的词语之意。要让学生准确理解词语,就不能完全照词典的注释去讲解,不能忽略词语之间、词句之间的语义联系,而应在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丰富和活化该词,结合该词所处的语境,品悟该词内在的情意和表达的意图。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春笋》有一句:“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教学其中的“冒”字时,先引导学生思考:“这里的‘冒’可以换成别的词吗?”学生们纷纷表示可以换成“长”“钻”“探”等。接着顺势追问:“真的可以换吗?请联系‘冲破’‘掀翻’再想一想!”此时,让一部分学生用报纸做泥土、书包当石块,另一部分学生扮演春笋破土而出的样子,在表演中感受“冲破”和“掀翻”,体会春笋生长的不易以及生命力的旺盛,为悟得“冒”的内在意蕴营造具象化的情境。然后趁势追问:“‘冒’真的可以换吗?”学生们侃侃而谈:“我知道了,不能换,因为春笋从泥土里‘冒’出来,是要力量的。”“从石块下‘冒’出来,是需要勇气的,而‘长’‘钻’‘探’没有勇敢的意思,只有‘冒’有。”„„这些交流表明,学生通过联系“冒”的具体语境,感受到了“冒”的趣味,触摸到了“冒”的温度,体会到了“冒”的表达意图。

二、展开想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一种想象的过程。有时,词语教学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词语活化为动态的画面,由词生像,像现情涌,帮助学生悟得词语的表达情感和意图。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夹竹桃》,有这样一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句中的“无日”普普通通,学生因熟悉而容易疏忽。其实这里的“无日”富有张力,在学生将“无日”理解为“昨天、今天、明天”或“春天、夏天、秋天”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春夏秋三季大半年的时间,在这将近270个日子里,天气都一样吗?以此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和煦、暴雨、清冷”的具体场景,想象夹竹桃在不同天气里绽放的姿态,想象无论是季节更替,还是阴晴冷热,夹竹桃始终傲然绽放的精神风貌,这样,丰富“无日”的表象,让“无日”鲜活起来,发现“迎风吐艳”竟然蕴藏着这么多彩的风姿。这样,紧扣“无日”展开想象,不仅体会到了此处“无日”的表达之妙,还深入地理解了文本。

三、链接生活

生活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生活的外延与语文的外延相等。贴近生活、引进生活、融入生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有时,词语教学也应注意链接生活,引导学生以生活情境还原,凭生活实例类比,借生活经验浸润,打通词语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唤醒学生对词语的生活感悟,激活学生的言语思维,努力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所倡导的,“要让词语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成为他们意识中有深刻内涵的东西。”如,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春笋》时,在学生初读“一声春雷,唤醒了笋娃娃”之后,先激发他们思考:“唤醒是什么意思?”在学生交流“唤醒”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再调动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每天早上,爷爷奶奶是怎么唤醒你的?”学生纷纷发言:“欢欢,快醒醒,该起床啦!”“该醒啦!上学要迟到了!”„„接着进一步引导:“那么,春雷公公又是怎么唤醒春笋娃娃的?”这时学生兴趣高涨:“小春笋,你睡了一个冬天了,该醒醒啦!”“小春笋,快醒醒,你应该长大啦!”“小春笋,春天来啦!花都开了,赶快醒来吧!”„„学生们借已有的生活经验获得“唤醒”的感性认知,在运用相应的生活经验表达“唤醒”中,逐渐融入文本,凭己之情,度“春雷公公”之意,产生“唤醒”的共鸣,生成“唤醒”的真切体悟,准确把握“唤醒”的表达意图。

四、迁移训练

理解词语的终极目标是运用。词语的学习不仅是对该词意思的了解,更应该是自我认识的深度介入,是从语言形式悟得表达意图、习得表达方法的过程。要进入这样的学词境界,就必须根据这一个词的表达特点,适时适度地展开迁移性训练,激励学生在意以言表中内化该词,灵活运用该词。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灰椋鸟》中有这样一句:“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其中的“这几只”与“那几只”,“刚刚”与“又”,十分寻常,字面意思学生都十分清楚,却生动地表达了鸟的多,洋溢着作者对鸟的挚爱。在引导学生悟得这些词语表达意图和妙处之后,可以进一步要求学生用“看,这几只(或条)刚刚,那几只(或条)又”的句式随文练笔,或描摹“高邮湖船多”、或描写“湖滨滩鸭多”、或描述“池塘里鱼多”„„这样,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和这些词语发生着深层次的对话,将这些词语的表达技巧,通过写一写,不断内化为学生的表达能力。

其实,引导学生走进词语的感性世界,除上述方法外,还有很多,诸如多媒体演示、换词理解、比较辨别等。只要能化抽象为具象,让词语教学趣味盎然和语味十足,能助推学生更好地内化词语,都可以加以运用。?

推荐第5篇:低年级词语教学培训心得体会[全文]

自己自从教以来教低年级多,知道识字是很难的一部份,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浏览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通过这两天的学习,自己知道了在识字与写字时应留意的题目,也学习了老师很多识字的方法。 第一,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根据孩子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在教学中穿插各种小游戏。如在教孩子学习了一些生字以后,为了巩固可采用摘果子、找朋友、猜谜语等方法,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使孩子处在一种快乐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喜欢学习增加孩子识字的记忆。第二,利用丰富多彩的插图来进行识字教学,我们低年级的课本中有大量的插图,色采艳丽,生动有趣,孩子们也非常喜欢,能帮助孩子们识记,如在学习《在家里》这一课,沙发,茶几、电视、电话、台灯、书架等都是我们生活中天天接触的实物,每个家庭都有学生很感爱好东西,课后我让学生把自己房间的实物都贴上名字,让家长看,这样激起了学生识字的爱好,通过汉字与实物对照,学生很快把握了这些汉字,使每个汉字都赋予了生命,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增进了学生的记忆。第三,做动作学汉字,我们在学习进程中,经常碰到一些动作的词语,可以用肢体来进行表演,如在学习《操场上》这一课,动作的词语很多,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等,这些词语都和动作有关,在学习进程中可让学生先做一做动作,第一组的词语都是用手的,所以都有提手旁,第二组都是用脚的,所以都有足字旁,通过动作表演,学生不但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清了字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爱好极高,学生学起来也省力。第四,利用平常生活来识字,在平常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汉字,如商标、日用品、广告、路牌等,无处不在,可让学生搜集衣服上的商标和包装盒,找一找上面的字是否是熟悉,自己买的玩具、文具等,从中孩子们可学到很多汉字,在平常生活中我还让学生利用在家的时间,熟悉父母的名字,弟弟、mm、爷爷、奶奶、邻居叔叔、阿姨的名字,在学校熟悉同学的名字,并且把自己学到的字写给同桌,这样孩子们的爱好很浓,从中学到了很多,并且还进行了交换总之,识字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不断的反思总结,不断地探索发现,不断地寻觅更合适学生记忆的方法激起学生学习的爱好,使苦学变成乐学,使学生学的更轻松,更快乐。

推荐第6篇:词语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是枯燥的,但也有很多方法能理解词

语。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

会其表达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词语理解,很多教师通常

以字典的解释为主,让学生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死记硬背词语意

思,不能真正理解词语的含义。因此,大部分学生在说话、写作时

出现了语言干瘪贫乏,甚至词不达意的现象,甚至张冠李戴。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深深的体会到:老师只有让学生在具

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掌握一些词语学习的基本技巧,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在联系课文内容中理解词语含义

1、联系课文的上下文词句义,直接感知词语意。

一些词语在出现时,前文后文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语意,触手可

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放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

词语。

2、还要联系一段话中语句间的关系,理解词语。

语句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虚词,想通过口头

释意,有板有眼,唯恐丢字漏字,挂一漏万,则会显得吃力不讨好。

最实用的方法应是引导学生读懂前、后句子,挖崛语句间的关系,

从而理解词语。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中“她的报告使全场震

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定

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一句中要理解“美丽”,先要

弄清“居里夫人的美丽”与“她那执着的科学精神”的关系,她那

美丽,庄重的形象是指“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面庞”。联系

上下文语句间关系理解词语还可以先去掉需理解的词语,读懂句

子,悟出关系,再说明用这个词语来表示上、下句的层次关系。

3、联系课文语句所描述故事情节的发展,理解词语。

这种方法是被理解的词语大多是在记事的课文中,学生往往特别

关心故事情节的发展。此时,学生对维持故事的完整性、延续性有

强烈欲望。教师可抓住契机,可利用故事发展情节来理解词语。如

《一夜的工作》一文中的“浏览”一词,从字典中找解释,理解起

来交难。就让学生读句子,回忆自己平时读书书怎样的,遇到自己

喜欢的文章独立几遍,不喜欢的文章又是怎么读的,就体会了浏览

的意思。、

二、通过比较理解文中词语

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的解释定义,记

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

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因

此,运用比较法进行词语教学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法文法。

1、同义词比较:就是让学生在比较近义词的异同时,仔细分辨它

们之间的细小差别,从而明确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体味词语背后作

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异词比较:就是不同两个词语之间的比较,形成强烈的对比,

很好地品味出文本的情感、突出主人公思想境界。

三、在情境表演中理解词语

1、学生情境表演。

小学生特别喜欢模仿和表演。因此,借助有效的表演可以使学生

获得亲身体验,通过形象的动作神态理解抽象的词语含义,这较简

单的“说教”或借助工具书会有更深刻、灵动的效果。有人说:“看

到的不易记。听到的容易忘,动手做才能学得会。”此话不假。体

验是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知、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而

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得到放飞,想象得到展现,创造力得

到开发。

2、教师情境表演。

教师表演包括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肢体语言。例如教学

《老人与海鸥》时,写海鸥扑向老人遗像时,“海鸥飞成了白色的

漩涡”一句中的“漩涡”,教师可通过演示使学生理解词义。

3、多媒体演示。

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观地再现在

学生眼前,可以起到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便于他们准确

生动地理解。

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理解词语

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已经接受了大量的信

息。有一部分信息已与书面词语建立了对应联系,在生活实际中已

理解掌握了这些词语。但更多的信息与书面词语并未建立联系。当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这类词语时,教师如果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

际去理解,则可收到最好的效果。

五、在思考词语的音、形、结构中理解词语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

它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加深对词语和文意

的理解和感悟,在情感体验上得到一次升华,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运用游戏激发孩子们的识字学词的兴趣

“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

命。”在词语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恰当运用有效的游戏,一定能激

发孩子们的识字学词的兴趣,不但能增强识字学词的效果,还能培

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与素养。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让孩

子进行有趣的游戏,既培养儿童的理解力、模仿力、有能培养儿童

的表演才能。

词语教学看起是枯燥的,没有多重形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会感到

乏味。所以词语教学应渗透在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思维训练和

情感熏陶上,真正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这样,既有助

于学生对字词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强化,还促进了学生其他能力与

素养的形成,开拓了思维,培养了语感,激发了兴趣,感受到祖国

语言文化的灿烂,从而让字词教学显得情趣盎然。

学海无涯,教海更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还要不断探索、

研究、总结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使语文教学中的词语教学更上新

的台阶。篇2:词语复习课教学反思 四字词语复习课教学反思

古人云:“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都说明复习的重要性!新课上完后,都是比较长的一段复习时间,对学生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又有重点地复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毕竟年龄小,对所学的知识容易遗忘或者已模糊不清,复习能有效地梳理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字词语》是我尝试的另一堂词语复习课。四字词语包括成语和非成语,也叫固定词组或自由词组.四字词组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被大量运用于说话、文章里。自由四字词组不同于固定词组,它们是可以随意拆散,随意组合的。

学生从平常交谈和课文中接触到许四字词语,他们平时积累的四字词语多,但是都很凌乱,因此我想把他们进行归类,因此我有了上一堂成语复习课的想法。在上完这堂复习课之后,我对这节课认真做了反思。

首先努力做到的地方:

1.注重复习方法的渗透和归纳

一堂复习课不可能让学生牢牢掌握住四字词语知识,与其一味强求量的落实,不如讲求方法的指导。学生只有掌握了它的一般规律,才可能在课外时间开展有效的复习,才可能有量上的实质提高。因此,我在《漫游四字词语王国》这堂复习课中,着重教学生学会进行四字词语的归类,引导学生从归纳总结出含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数字四字词语、动物四字词语,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系统的框架,知道四字词语的大致分类。

2、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做对十道题更为重要。我也很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哪些同学知道这些成语呢?老师想请同学来说说。

不过在说之前老师有要求,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做到三到:眼到,要认真看;耳到,认真听别人说;手到,把成语补充完整。明白了没有?也就是边看,边听,边写。”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

3、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课堂上,我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因为老师激励的话语,热切的目光,课堂的生命,滋润着孩子的心灵,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作为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这时,我就运用巧妙的、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既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还能使学生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课堂上,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激励性语言就是一种启动思维的“催化剂”,会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闪现出“我要学习,我要思考”的火花。

4.注重与生活的联系

语文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语文应该是生活中的语文,而不能脱离生活。这节复习课中,我也特别注意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我告诉学生:希望他们能当生活的有心人。

其次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1、出题不够严谨

出题过程中由于对第二阶梯第一小题出题欠严密,于是导致学生在此题上耽误了过多的时间,没有按计划完成本节课的任务。

2、运用词语还存在问题

在这节成语复习课中我注重对成语的类型进行归纳,但是忽略的对成语意思的讲解,因此,学生并不是很清楚有些成语的意思,造成了运用不恰当的后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让学生能利用成语词典等工具书查找成语的意思,并正确使用。篇3:词语盘点教学反思 词语盘点教学反思

1、自学词语:把自己不会读的或者没把握的词语做上记号,借用工具书解决,准备组内过关检查。

2、小组内交流:1)、把自己不会的词语向组员请教,尽量组内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向老师提出来。 2)、组内过关:可一人读其他人听;也可两两互读过关。

3、检测交流:异组互相检测,方法是:每组的组长到别的组随便抽查,进行读写。篇4:教学反思 词汇教学的反思 词汇教学的反思

词汇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之本,要遵循语言教学原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词汇学习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英语教学离不开词汇教学。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中学生不掌握大量的词汇,就不能进行语言交际活动。因而,词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词汇。这是教师发挥创造性的一个重要领域。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问题由于词汇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未得到完全地重视,目前还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 孤立教学单词。英语词汇不是孤立的,一方面与语音、语法、句型、课文结合;另一方面在听说读写中体现。综合教学法应在词汇教学中充分起作用。然而,不少教师却长期坚持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先拼读词的发音,然而解释词的构成和语法范畴,罗列词义和用法,最后造句练习。这种教法,让教师的讲解占用过多的时间,使词汇教学变成了词典搬家。实践证明,孤立的授词法容易使学生烦燥疲劳,无法在听说读写中消化和吸收生词。 2 不全面揭示词义。词汇意义除了概念意义(词典中词条所收录的意义)之外,还有关联意义(可以看成是词的用法范畴),其包括内涵意义、语体意义、感情意义和搭配意义。一般来说,首先要讲授词的概念意义,然后补充非概念意义,并揭示词与词之间的联系(同义关系、一词多义关系、上下义关系、反义关系等),目的使学生较为深入地理解词义。但在教学中,教师普遍只讲词的概念意义,不解释其它意义,忽视词与词之间的内在关系,导致学生不能全面理解单词和准确地运用单词。 3 缺少记忆环节。记忆是智慧之母。学英语若记不住大量的单词,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要想记忆大量的词汇,除了努力与勤奋外,最关键的是讲究记忆的方法和技巧。然而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没有指导学生掌握有效记忆词汇的方法和技巧,学生记单词耗时多,效果差,难以形成词汇的积累,影响了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造成交际失败。 4 脱离文化背景。语言与文化不可分离。离开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该民族的语言是不可能的。但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导入不足,学生对英美国家文化了解甚少, 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一知半解,领会不深,运用过程生搬硬套,出现纰漏。篇5:低年级词语教学反思

低年级词语教学反思

教师:戴菲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对词语的正确理解有利于感受、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利于积累书面语言。

经过三年语文的教学下面是本人对低年级词语教学反思: 多感官参与理解:写话、习作常常是亲身经历、亲自体验方能写出真情实感,理解词语也不例外。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词语,通常可以引导学生多感官参与。如,《称赞》一文中的“粗糙”,可以找一块表面不平滑的木板,让学生仔细看一看,动手摸一摸,再想一想用这样的板子做成的凳子看上去感觉怎样,“粗糙”一词就在学生的脑中形象化了。而这个词语的理解,又有助于学生体会刺猬对小獾充满真诚的鼓励,从而感悟“称赞为伙伴带来自信”的课文主旨,一举多得。

借助画图理解: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一些离他们生活经验较远的词语,一般可借助画图来理解。如,《坐井观天》中的“井沿”,等,均可在教学时几笔勾勒出具体的形象帮助理解。

比较辨析理解:教学中常常遇到字形、词义较为接近的词语,一般可借助字形辨析来理解词语。如,《纸船和风筝》一文中,在第七自然段先后出现了“漂流”“飘荡”两个词语,教师可手拿两张词卡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两个“piāo”字的字形,想一想哪张词卡应该贴在空中的风筝旁,哪一张又该贴在水中的纸船旁?借助部首比较,可轻松地突破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是理解词语最常用的方法。如,《蓝树叶》一文中“吞吞吐吐”的理解,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否有过这样说 话的经历。学生提到自己做了错事时,面对老师的追问会吞吞吐吐;还提到在不情愿做什么事时,也会这样说。最终明白,林园园这样说话是因为她不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 结合做动作理解: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模仿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演一遍,可以加深对重点词句的准确把握。如,

创设情境体验理解:有些词语在随文学习的过程中,可创设情境,在体验中具化词语。如,《从现在开始》中的“议论纷纷”,就可创设体验情境:小动物们,猫头鹰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白天休息,晚上做事!你们有什么想法快互相说出来吧!(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及时点拨:小动物们,你们刚才就是在“议论纷纷”。

借助经验理解: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些词语很难说出它的意思,却可以找到与它相匹配的事物。如,“鲜艳”一词,很难用“明亮而艳丽”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但却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他的生活经验: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鲜艳的事物?可能是盛开的鲜花,可能是颜色艳丽的衣服,可能是迎风的彩旗等等。当抽象的词语与生活中的事物建立起联系时,它就变得形象、生动、可感了。

推荐第7篇:谈谈词语教学

谈谈词语教学

(一)词语教学的现状

语文的学习围绕“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而展开的,词语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的很多方面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词语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1.词语教学弱化

“词语教学弱化”是指,阅读教学目标定位中忽视词语学习。词语教学仅仅停留在注音、辨形、释义的老模式上,将词语教学与课文教学相分离。阅读教学中,抛开语言文字品析空谈思想,脱离文本空谈情感的情况充斥课堂,使语文教学如空中楼阁,镜中花月一般悠忽缥缈。复习巩固的时候,也是为词语而词语,忽视了词语的情境性,这便形成了词语教学诸如死记硬背、生吞活剥等的缺陷导致不少学生对词语表明上懂了,但用起来就会出错,教过的词语留不下印象,如过眼云烟。 2.词语教学简化

“词语教学简化”是指,词语教学内容简单化。在新课文的讲授之初,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把生字词的教学放在课前预习当中,让学生自主读课文圈生字画新词,给生字组词。课堂上检查时,指名读词或集体读词,会读了,字词教学就算完成了。我们可以试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缺乏老师的指导,很多字词的学习可能就会流于形式。 3.词语教学泛化

我们常发现,词语教学“千篇1律”——认读、理解、巩固,教学目的仅为“扫清阅读障碍”,教学方法机械、单一。这种忽视不同年段词语训练目标,忽视词语自身丰富性,忽视学生思维发展性泛泛的词语教学,使学生没有“触摸到词语的温度,点染词语的亮度,开掘词语的深度,提升词语的效度”,没有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

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应贯穿整个语文教学全过程。如何进行词语教学,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词语教学,值得我们语文老师思考、探讨。下面,我把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思考与各位老师交流,以求抛砖引玉,来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二)重温课标要求,明确教学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小学生语言的学习,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强调引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年段学生掌握词语的情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低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中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高段:“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从以上要求可以看出词语教学的任务: 1.从学习目标的角度看

词语教学有三个目标:理解词语——了解意思、理解含义、辨别色彩、体会表达效果等。途径有借助词典书籍体会、联系语言环境体会、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等;积累词语——留心收集,记忆。途径有在课文阅读中积累、在课外阅读中积累、在生活实际中积累;运用词语——正确恰当的表情达意。途径有在口语交际中运用、在书面习作中运用。其中,理解词语是阅读能力的一项最基本要求,它是积累词语和运用词语的前提。 2.从学习过程的角度看

了解——理解——体会,体现出词语学习的渐进过程。低段主要是先依靠语境提供的信息了解词语大意,目的在于积累;中段侧重于借助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正确意思,体会词语在语境中的作用;高段逐步发展到通过对词语的推敲分析理解语境,目的是体会作者的遣词用语、谋篇布局之妙,学习表达方式。由此可见,每个阶段词语学习应把握的尺度,已有明确说明。 3.从能力培养的角度看

词语学习不仅要培养学生“解词”能力,还要在解词过程中掌握解词的方法,培养“会解”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多种解词方式,如结合上下文解词、联系生活实际解词、借助字典、词典解词等。词语本身的丰富性决定词语理解方式的多样性。《语文课程标准》启示我们,词语教学应让学生学会更多的解词方式,如,换词、去词、搭配、做动作、想象、借助直观手段、借助汉语本身的形象性等等。掌握多种解词方法,学生才具备独立“解词”能力。在语言能力发展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4.从习惯形成的角度看

要感受到学习词语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积累词语,推敲词语的意义、感情色彩、作用,运用丰富的词语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

5.从情意陶冶的角度看

要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词语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词语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有了对词语的细细品味、深入推敲,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了解到祖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感受到人类优秀的文化,产生对母语的深厚感情。学生从词语学习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阅读课中分层、有效的词语教学 1.预习课文,唱好“三部曲”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具备了一定的字词学习能力。每学习一篇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唱好三部曲:1.找出课文中的具有新鲜感的词语,摘抄下来;2.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想想词语的意思;3.词语学习总结:分别找出音难读的词语,形难写的词语,意难解的词语,写到纸上交给老师。

这三部曲虽然看似简单,但实施起来很有意义,一是给学生作自学内容的方向性引导,让学生有事可做;二是给学生作自学操作性的指导,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去做;三是提高思维参与力度,在不断的观察、归纳、质疑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特别是第三步,教学中不宜忽视,从学生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了解学情,以学定教,使课堂教学有针对性,不处于盲目的或想当然的状态。 2.引入新课,积累进行时

根据语文教学心理研究,一个人要达到中等阅读水平需要常用词语一万五千个,教学中需要大力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扩展词汇量。 语文学习强调的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对于学习内容进行多次的复现,有助于积累。语文课课始宜多进行语言积累,如好词、好句、成语、歇后语等。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一课新课导入就可以采用回忆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引入。

师:看到“春天“二字,你的脑海里蹦出哪些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 生1:春暖花开、花繁叶茂 生2: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生3:鸟语花香、姹紫嫣红

……

师: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关于春天景象的词语。

(万物复苏 草长莺飞 春意盎然 花红柳绿 莺歌燕舞 百花齐放 姹紫嫣红 繁花似锦 满园春色)

师:这些春天的美景我们可以用明亮的双眼欣赏到,然而,有这么一位盲童,她却无法欣赏春天的绚丽多姿,她会是怎样感受春天呢?一起来学习课文《触摸春天》。

这个新课的导入,唤起了学生的生活记忆,释放了原先的积累,将词语积累与课文学习有机紧密结合,做到了一举两得。像这样的引课形式应成为常式。 3.检查反馈,对症再下药

词语识记要求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词语,正确地书写词语。在解决读音、书写的问题时,最忌心中无底,眉毛胡子一把抓,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难点,对症下药。根据学生预习中的词语学习小结,老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难读的词语,让学生读通顺;提出难写的词语,交流写法;提出难理解的词语,引导学生释义,这样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教师还应找到学生预习的盲点进行指导,如四年级下册的《桂林山水》一课,“啊”字的音变学生不会关注,需要老师的指导。 4.品读课文,语词要细读

品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平时的教学中,见得多的是以句子为抓手组织教学,这一环节中对词语的教学往往置之不理了。其实,我们认为好的教学还是应从词语入手展开阅读,这样的教学才会有语文根基。 (1) 抓重点词,引出重点句。

在教学《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文时,我这样设计教学:

师:钓鱼让作者领悟了一个人如果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鱼放回湖里去的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吃花生让作者明白了人要做有用的人。那么今天文中的主人公又会从什么事中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生活启示呢?请你读读课文,找一找这篇课文作者领悟的生活启示是什么?

生:他的父亲告诉他: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师:他的父亲是在什么时候告诉他的呢?

生:他们在塔顶眺望远方的时候,他的父亲告诉他的。

(出示句子: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

师:他们眺望远方时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村庄、街道。

师:那里的村庄如何?那里的街道如何? 生:都很多。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星罗棋布、如蛛网般”这两个词读懂的。

师:“星罗棋布的村庄”、“如蛛网般的街道”分别是怎样的一副景象呢?请你画一画。

(请2名同学画在黑板上,其他画在书上,交流都画对了。) 师:通过上面的画,你发现这两个词有什么相同点吗? 生:它们都表示很多很多的意思。 师:那它们有不同点吗?

生:“星罗棋布”可能表示一点一点的东西,“如蛛网般”可能表示一条一条的东西。

师:那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比如,形容铁路线很多就可以用“如蛛网般”,形容蚂蚁很多可以用“星罗棋布”。

师:大家再看画的图,文中的父亲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是怎样对孩子说的?请找出父亲的话读读想想。

在这两个词的教学中,我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理解词的意思,通过比较能准确运用,由此引出课文的重点句子“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加入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我首先采用让孩子感知,通过提问“那里的村庄如何?那里的街道如何?”培养孩子的语感,通过朗读能大概知道““星罗棋布、如蛛网般”这两个词表示很多;接着让孩子通过画画,进一步理解词的意思,此时是对词的意思清楚地理解,再通过画面比较出它们的不同点,准确地理解这两词。最后,通过看图引出父亲的意味深长的话语。 (2)句子教学,品重点词语

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句子教学?一些老师常常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在许多时候,对重点词的剖析,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真实的高度》一文时,一位老师这样设计教学:

师:哪些句子特别能看出小仲马永不言败、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精神? 生:我从这句话看出:“面对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仍然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

师:你能想象退稿笺上是怎么写的吗?

生:我想到退稿笺上可能这样写:你的稿件质量达不到我刊物的要求,恕不录用。

师: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退稿笺,也许不怎样难受。一次次的投稿,一次次的退稿,面对一张张这样的退稿笺,如果是你,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

生:我一定会很难受。 生:我想会哭。

生:我想,我可能不是写作的料,放弃算了。

师:每一张退稿笺就像一盆盆冷水浇到了小仲马的身上。文中用一个怎样的词来形容退稿笺?

生:“冷酷无情”来形容。

师:小仲马面对这一张张退稿笺是怎么做的? 生:没有沮丧,仍然坚持创作。

师:我们来读读这句话, “面对第一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 “面对第二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面对第三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面对第十张、第二十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还是……”。

上述教学例子中可以看出,教师紧紧抓住“一张张、冷酷无情”等词,展开“一张张”隐含的过程,揭示出“冷酷无情”的含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体验,通过比较、朗读,较好地理解小仲马的永不言败、坚持不懈的精神。 (3) 以词悟文,享词语大餐

阅读教学,也可以设计成词语教学板块,大规模地进行词语学习。四年级上册的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情节有趣,用词丰富,就可以设计成词语板块学习进行阅读教学,通过归类设计、情景运用、复述故事等帮助学生学习、积累词语。

【活动设计】:

①出示第一组词语,读词; 巨人:砌起围墙 禁止入内 训斥 叱责 孩子们:四处逃散 纷纷逃串 拔腿就跑

花园:北风呼啸 隆冬来临 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 鲜花凋零 树叶飘落 第一行介绍巨人一开始的行为,提醒读准“砌起”这个词,比较“训斥”和“叱责”的区别。让学生说说这些词语给你怎样的感受。

出示句子,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词:

唤来寒冬的,是巨人那颗( )、( )的心啊! ②出示第二组词语,读词: 巨人:拆除围墙

孩子们:玩耍喧闹 增添春意 洋溢笑声

花园:鲜花盛开 草翠花开 绿树成荫 鲜果飘香

出示句子填词:唤来春天的,是巨人那颗( )、( )的心啊!

指导朗读两组词语,体会两个不同的画面。表现出第一组词语所蕴含的冰冷的情感及第二组词语所流露的愉快、温馨的场景。

③根据对比的情景,参照两组词语复述故事。要求:复述有条理;选用上恰当的词语。

④书写词语 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完全以词语为中心组织教学,既学习、运用、积累了词语,有体会了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一举多得。 5.巩固练习,运用最重要

词语运用是词语教学的终级目标。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在《秋游》的作文中表达自己的心情:听老师说明天要去秋游,他心里很高兴。游览公园的过程中他心里很高兴。回家的路上,他心里很高兴。他只会运用“高兴”这个词语来表达心情。从这位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用词是很贫乏的,应该说,几年来学过的有关描写心理高兴的形容词有很多,但是学生不会运用,能运用的仅仅还是幼儿时期就已经学会的几个简单的词。像这样的学生不仅仅是个别特例,有好部分学生都出现这种状况。大量学过的词语还未进入学生的意识,学生还不能在思维和语言中支配和运用。

积累词语的方法很多,当前用得最多的是听写词语。经常性地听写词语,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词语。然而,我们见得较多的是老师报词语,学生写词语。这样,学生更多关注的是词语的形,而对词义、用法缺乏思考。这样的词语对学生来说是仍处于“消极词汇”状态,在习作、说话中很难熟练运用。所以,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词语,但能运用的仍不多。

如何使“消极词汇”转化为“积极词汇”?据学习研究,一个词语在具体语境中反复出现数十次,才有可能进入学生的意识,在思维和语言中支配和运用。这就是为什么一个爱阅读的孩子词汇丰富,语言灵动的原因,因为在大量的阅读中,许多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反复呈现,自然而然就熟悉了,如同认识一个新朋友,接触多了,自然就叫得出名来。词语的巩固练习,应该朝这个方向做多。 (1)造句子听写词语:我们在听写词语的练习上也可以用语境呈现的方法,老师有意识地造个句子,让学生写下某个词。如《桂林山水》中的“无瑕”一词,小学课本中没有再出现过第二次,如果就学习这一课时学生会写了,之后就不再复现具体语境,这个词就不可能被学生所吸收。老师在听写时说几个句子,会加深对这个词语的运用记忆。如:“洁白无瑕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山水画”,“这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价值不菲”,“他的心灵就像白璧那样无瑕”。

(2)“串词成段”写话:抄写词语是语文老师经常布置学生的作业,这种机械作业思维力度低下,如果改成用上几个词语写话,效果就会好得多。如用上“无瑕、玩赏、色彩明丽、拔地而起、怪石嶙峋”写一段话,学生就会充分想象,唤醒生活积累,写出内容。

有关词语运用的方法举不胜举,教师有了词语运用的意识,方法会不断涌现。 6.盘点词语,习惯成能力

对于课本中安排的“词语盘点”,不仅帮助学生复习课文中出现的词语,还引导学生学会盘点词语。一篇课文学习结束,老师让学生参与盘点词语,把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写到课文后面的字词区域,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学生盘点出来的词语会不尽相同,但其得来是学生自主的。平时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关注的是故事的内容,对词语的关注度较少,阅读后,吸收的词汇量不多。经常让学生进行词语盘点,阅读时会更关注词语,而不仅仅是内容或情节。课内学习一旦形成这种习惯,会迁移到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

综上所述,阅读课中词语教学每个环节的操作都体现学生为主体,强化自主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学习的力度。“听过的,我会忘记;看过的,我会记得;做过的,我会理解。”把课堂变成学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丰富词语积累,提升学习能力,促成良好习惯。

(四)启动词语积累的辅助系统

为了帮助学生积累足够的词汇,小学阶段至少达到一万五千个词语的量的积累,我们要启动一个词语学习的辅助系统,充分利用课堂之余的边角余料时间,采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积累词语,反复呈现已学词语,不断吸收新词语。在这样的意识下,我们的词语积累行动开始了。 1.“每日一读”,开启一天的学习生活

早上,学生到校后,值日干部就带领全体学生读记十个新词,这些新词是值日干部前一天从成语词典中摘录好的,写在小黑板上。摘录时,值日干部要理解摘录的词语意思,带学生读后,要担任解疑的任务,如果有同学提出不懂的词语应给予解答。

我们发现,成语词典中有许多成语是学生可以自学的。中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是学习成语的大好时机。据统计,小学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不足一千,而学生通过自学可以学习到成语词典中常用成语两千个。每天十个,两个学年就可积累两千个。

词语归类,是帮助学生积累词语的好办法。根据词语的特点分类,如按格式 AABB ABAB AABC ABCC分类,按构词特点分类,按词意分类等等,每天一小类,日积月累,聚沙成塔,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收获不少。

每天的早上,只要用好十分钟,即可学习一部分。在诵读词语中,一天的学习生活开始了。 2.常用“词语接龙”

课堂前几分钟,做一做“词语接龙”的游戏,既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又活跃课堂的气氛。

排队时,学生一边词语接龙,一边排好队伍,等到十来个词语时,队伍也排好了。我们要求,十个成语接上了,队伍一定要排好。这样,既复习词语,又督促排队速度,一箭双雕,而且学生喜欢。

整理书包时,学生一边动手整理,一边词语接龙。学生先站着,接了一个词语方可坐下。这种间隙时间也利用上了。

家庭作业,与父母进行词语接龙,既是有趣的游戏,又是知识的巩固。 3.每月一次的“词语学习日”

每月一次的词语学习日,带给学生的是一份丰厚的词语大餐。这一天,按照一定的主题,教室里的墙壁上挂满了学生学生自制的词语卡片,供学生课余时间交流学习。课堂上,教师设计丰富的学习活动,如“猜一猜”、“演一演”、“赛一赛”等形式,用有趣的形式来学习词语,积累词语。学生一天的学习结束,将会得到写有词语的精美卡片做奖赏。 4.“纠错行动”

学生的作业、作文中一定会存在一些错别字,对学过的词语会提笔忘字,组织学生开展纠错行动,能有效地减少错别字。在语文书的尾页,让学生增加几页白纸,把平时见到的、出现的错别词“揪”出来,正确的词语写在白纸上,日积月累,一个学期就可揪出好多个错别词,对这些词语平时经常读读写写,达到牢记的效果。

推荐第8篇:小学词语教学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词语是组成文章最基本的单位,也可以说,词语是获取文章基本信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切入点。我是一名2015年9月刚进入教师行业的新教师,目前授课年级为小学一年级,属于低段教学,新课标中低段的词语教学主要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下面我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阐述下我对词语教学的理解。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教授词语的时候采用传统的读读写写的方法是很难让学生熟记于心的,而词语教学贯穿于整个学期,所以如何让学生喜欢积累词语并愿意主动发现词语,这个很重要。

在教授词语中,我注重利用身边所有可以利用的实物及创设情境来教学。第一,教授学生平时知道的词语,比如桌子、椅子、黑板、窗户、睡觉、跑步等词语,课堂中我让学生指认或表演出来,表演时手里拿着该词语的卡片,学生就知道这个词语怎么认怎么读;第二,教授一些学生难以看到的词语实物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画或图片旁边配有相应词语,学生被动画吸引的同时就记住了这是什么词语;第三,课后让学生在家、在路上等地方找到我们需要的词语实物,课堂上让学生自己介绍这是什么。以上都是我平时课堂中如何教授词语的方法,另一方面再结合学生读写,学生的词语积累量会越来越多。

当然,这样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课堂纪律有时候难以维持,课堂时间控制不够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结合方方面面来不断改进。

推荐第9篇:浅谈词语教学

小学语文的词语教学

向义镇共华小学 刘洁

一、对词语教学的正确认识。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是以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为基础的,英语如此,汉语更是如此。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在学者的内心形成一个具体可感的语言环境,才能够更好地去听说读写。在汉语言中,字一般不能表意义,能表意义的字也就是词。只有词才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单位。所以在小学语文基础教学中,词语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和积累大量的词语,应该摆在重要的位臵,特别是中低年级阶段,应该是摆在首要位臵的。但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虽然重视了这方面的教学,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有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五项内容,但对词语训练这一重要内容,却没有摆在重要位臵,造成学生由字到句段篇章之间的脱节,使得大部分学生在说话、写作时出现了语言干瘪贫乏,甚至词不达意的现象。而正是这一现象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因获得成功而产生的内动力,导致语文难学、害怕语文,对语文产生厌恶、逃避、抵触的情绪这一不良循环。因而重视词语教学,注重学生词汇量的积累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未来教育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写的《新世纪小学语文教材》,在这一方面就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1 新世纪小学语文教材,在

一、二年级语文教学中主要以识字为主,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大量地接触词语,每篇课文后面“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平均不少于二十个。到了三年级则完全以学词作为主要教学任务,特别是把学习和积累大量实用的书面词语作为最主要的教学任务。每篇课文后面“读读写写”一题,词语数量一般是二十多个,有的多达四十多个。实践证明,如此大量的密集的词语学习训练,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宽广的可以自由遨游语言的环境,再去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则会轻松自如,事半功倍。我们不能不说新世纪教材这一改革是超前的、跨世纪的。

二、词语教学的几种基本方法。

义务教材从小学一年级到陆年级虽然几乎每课课后都出现了词语训练这一项目,但是对于词语教学却一直存在着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在教材编排上,每个词语的出现在整个小学学习阶段都是一次性的,前面出现了,后面一般不再出现;二是在教学要求上,这些词语每出现一次,就要求每个学生整齐划一地掌握这些词语,达到会读、会写、会讲、会用“四会”的各项要求;三是在词语数量上,每次出现的词语数量小,整个小学阶段掌握的词汇量远远不能满足小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需要。

学生的任何学习都应当遵循其认知规律,词语的训练也是如此。小学生学词并不是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学习了一篇课文,就必然掌握了教材指定的词语,达到会读、会写、会讲、会用的

2 各项要求。实际上,人们只有在大量阅读和口语交流中,经过反复认识,比较和运用,才能对词语有比较透彻的理解,因此学生掌握词汇,理解词语和运用词语的能力,就不可能人为地整齐划一。所以我们认为小学生的词语学习,应当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应当在反复学习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并逐步做到恰当运用,不能要求一步到位;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我们还应教给他们一些掌握词语的基本知识,帮助他们提高自学词语的能力。

基于以上的观点,在具体的词语教学中,有以下几种词语训练的基本方法:

1 指导学生通过理解字义学习词语。每个词语都是由单个的字组成的,它必然含有这些字的某一方面的含义。因此对某些词语,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理解这个词语中每个字的字义后,再把这些相关联的字义串联起来组成这个词语的意思,如“前呼后应、爱慕、庄配、笨拙”等。另外汉字是表意文字,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字占了汉字的绝大部分,视觉性很强,因此,由汉字组成的词也必然具有这个特点。很多词语从组成它的汉字字形上就可以传达出它的词义,例如:乒乓、刀刃、忐忑不安等等。汉语这个特点使阅读变为一件有趣的事情:有些字虽不会读出字音,但却能明白它说的是什么意思。我们教会学生运用汉字表意的这个特点进行阅读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理解词语的一个方法。

2 指导学生查词典学习词语。在教学过程中,查词典是学习词语的一种方法,但不是重要的方法,只作为辅助手段。这是

3 因为有时词典中的注释比词语本身还难理解,例如“提炼”一词,词典解释为“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从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提取出(所要的东西)”如果采用查词典的方法来理解,就会发现里面的“化合物或混合物”“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等词语更难理解。其次因为词典中有的注释还值得商榷,另外更因为学生读懂了注释并不意味着理解了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例如《一个降落伞包》这篇课文里“咱们脱险啦!”这句话,如果查词典,“险”有五个注释,但具体到这篇课文里,“险”究竟是什么意思,仍需要通过反复阅读课文才能理解。但是查词典又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小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掌握了字典的使用方法,在三年级则应该完全掌握词典的使用方法,它既可以帮助学生预习所要掌握的词语,又可以帮助学生独立地进行课外阅读,并伴随终生。

3 指导学生采取替换的方法来学习词语。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一些不大理解的词语,可教给学生找近义词,采取替换的方法来理解。如“这是油田逐步形成的奥秘。”这一句中“奥秘”这个新词难以理解,如果指导学生找出它的近义词“秘密”,就会豁然开朗。

4 指导学生通过词语的搭配学习词语。通过词语的搭配,可以帮助学生精细入微地理解词语的意义。如上所举的“奥秘”与“秘密”这对词,它们意思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可以让学生给词语找朋友进行理解,如“大自然的( )、我心中的( )”

4 让他们准确搭配词语,达到理解词义的目的。词语的搭配训练形式多样,有主谓搭配、动宾搭配、扁正搭配等等,通过词语搭配的训练,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词语的使用方法。

5 指导学生通过打比方来学习词语。学生对有些词语的理解常常是含糊的,不能词典那样给它一个精确的解释,这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打比方的方法来表达它,从而对它有一个明朗、准确的理解。例如“持之以恒”这个词,学生在阅读中接触到时,对它的理解是模糊不清的,当教师激励他们去理解时,他们会表达成“比如同学们每天早上锻炼身体,如果他们不论是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雨,都能坚持,那么就是持之以恒。”虽然这一表达不能说是对词语的精确解释,但它已表明学生对这个词语有了形象生动的理解、把握。

6 指导学生通过动作神态的表演来学习词语。学生对一个词语的理解除了含糊性外,还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对那些能通过动作神态表演来理解的词语,可指导学生通过表演来达到理解的目的。如对“抓耳挠腮、暴跳如雷、眉开眼笑”等词语的理解就是一例。

7 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词语。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已经接受了大量的信息。有一部分信息已与书面词语建立了对应联系,在生活实际中已理解掌握了这些词语。但更多的信息与书面词语并未建立联系。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这类词语时,教师如果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则

5 可收到最好的效果。例如“乳白、枣红、米黄”这些词语,可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平日所喝过的牛奶、所吃过的红枣、所见过的大米的颜色而不讲自明;而“山梁、树冠”等词,我们则可通过引导学生看相关的幻灯、图片、实物进行理解。

学习方法

8 指导学生通过造句学习词语。让学生在说话、造句的过程中理解并学会运用词语,也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词语的一种方法。阅读和说话,是具体语言环境的两个不同方面。一个词语让学生多造几个句子,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这个词语几个方面的意义。因此在阅读文章时,在讲解词义时,在比较词语时,都可以进行造句训练,这也是学习词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9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词语。这是学生学习词语最基本的方法。儿童学习语言是一种无意识的印象记忆,他们把各种语言现象常常是以完整的语言模式接受下来。例如父母说的某一句话,反复说了几遍,他们就能在另外的场合把这句话给自己派上用场,复述出来。义务教材基于这一观点认为汉字的教学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同样的道理,词语的教学也不能脱离具体可感的语言环境,应该在课文的阅读过程中进行。对于新接触到的词语,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反复的来回的阅读过程中,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到一本书,小到一个词语,道理都是一样的。而且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

6 大量的课文与课外读物的的阅读过程中获得大量的词语。

此外,通过请教老师、同学和父母来理解我们在阅读中不能理解的词语,也不失为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不过它像查词典一样,不是重要的方法。

三、词语教学过程中的四大误区及其解决方法。

九年制义务教材因其传统教法要求字词句编面面俱到,其课堂往往可以设计得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但在中低年级把词语教学作为主要教学任务时,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一些误区:

1 脱离语言环境教学词语。因为教学以学词为主要任务,每课出现的词语数量多,教者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多认多抄词语,便把所有的教学时间放在词语上,使得学生对词语的学习脱离了其具体的语言环境课文,出现了架空教学的现象。

解决这一教学误区的办法是加强学生的课堂阅读量。教者应该明白任何词语的学习都应该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事实上每一项语言文字的训练都应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接触词语,随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理解词语,例如“络绎不绝、急中生智、无懈可击”等词语,学生初次接触,如果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则无法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回往复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的意思则能慢慢意会。而且上面提到的让学生多读多认多抄词语,实质上只完成了词语学习的会读、会写的两项目标,而忽视了更重要的会讲、会用的两项目标,从而违背了词语学习的目的,使词语学

7习失去了根本意义。所以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里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再去讲去说去运用,不但不会减少词语学习的时间,而且会提高词语学习的效率。

2 课堂教学枯燥呆板、单调无味。语文教材不像其他教材,每篇课文或者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各不相同的主训练项目,可以根据不同的训练项目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长时间使用一种、两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会失去新鲜感,使词语教学变得陈旧呆板,单调无味,从而导致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

解决这一教学误区,教师应坚持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全员、密集、兴趣”陆字为方针,根据课文的内容和词语的不同环境,灵活多变地设计课堂教学形式,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集体读、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等等生动活泼的课文朗读能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也可以用开火车读、词语对对碰、找朋友、我是小考官指名读等等方法,这样能活跃课堂汽氛,加深词语印象;查词典、联系生活实际、造句、打比方、动作表演等等丰富多采的词语理解方法,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不断地变换、更新电化教学手段,如制作幻灯投影、使用配乐录音、拍摄电视录像、采取电脑上机教学等方法,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学习方法

3 词语掌握的尺度把握不当。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认

8 为既然是以词语教学为主,便对每篇课文出现的新词要求学生都能读写讲用,这既违背了儿童认知规律,又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认为既然学词是一个反复学习的过程,不能要求学生一步到位,也就降低对学生学词的要求,结果出现学生对大部分已学的应该掌握的词语不能读写讲用的现象。

解决这一教学误区,要求教者在教学前认真地做好“三备”:备教材编写说明,备教材,备学生。一方面深入体会教材编写意图,认真钻研整册、整个年级乃至整套教材,从而大致确定不同的词语在多见多用反复学习的过程中,在哪一个阶段应该掌握。另一方面学生理解掌握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不是整齐划一的,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词语学习的实际能力,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对差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并适当地进行个别辅导,使他们能跟在班集体。

4 词语学法的教学把握不当。这一误区也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教者见点不见面,见珠不见线,只注重大量的词语教学,而忽视了词语学法的指导。另一方面教者急于教给学生词语的学习方法,脱离了具体的词语教学环境,生硬抽象地灌输给学生,使得学生难以接受,无法消化,即使接受了也难以灵活运用,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脱离。

解决这一教学误区,教师要认识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的道理,另一方面又要认识到,学法的教学应该是渗透在具体的词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具体的词语学习过程中

9 自己通过反复的实践,总结出学法。这样得到的词语学习方法,才来得生动、形象,才能够反过来灵活自如地运用理论知识指导、推动自己词语学习的实践活动,提高自学词语的能力。

推荐第10篇:低段词语教学

低段词语教学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以字词的积累为主要任务,所以,字词积累的本身理所当然就成为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可是,我们还应当看到,字词教学深层次的目的其实还在于为日后的阅读和进入写作奠定基础。我们通常所讲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一方面要求应当在词的语境中进行字的教学,在句的语境中进行词的教学,另一方面也暗示了我们字的教学以词的学习为目的;词的教学以句的学习为目的。教师在进行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时候,就应当注意到自己教学的这一特点,让字词教学的目光更加深广一些,树立起服务于阅读和写作这一较为长远目标的字词教学意识。笔者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识字与扩词、成句紧密结合,让字词教学立体化

低年级学生的言语特点是短句多,以词代句多。识字教学的时候就要从这样的特点出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扩词,并且适时引导扩词成句,扩成超过单一意义的句子,甚至句群。在这里,我们特别要注意有效地激发学生将他们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言语运用起来,并成为字词教学的重要补充,实现课内外的融合,立体地进行字词教学。

比如教学“花”这个字,教师先让学生组词。学生可能组成:小花、花朵、鲜花、花篮等。教师则可以选取其中的“小花”一词,为学生创设情境,进行扩词成句的训练。

师:多少朵小花?

生:一朵小花。

师:一朵什么样的小花?

生:一朵漂亮的(鲜艳的、美丽的)小花。

师: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谁看到的一朵漂亮的小花?

生:早晨,我在草地上看到一朵漂亮的小花。 教师还可以继续引导,把有一定情节的内容加进去,激发兴趣,让学生继续扩展。这样,在教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下,学生就会很轻松地说出或写出一段比较完整的有一定意思的话。这样的做法持之以恒下去,往往会形成孩子们别具特色的课间言语游戏,那就会取得更加大的成就。

二、让字词跟图画结合,做到图文并茂

我从小孩子喜欢画画入手,学习字词的时候,注意引导孩子们把画画与写话结合起来,让孩子们“画自己喜欢的画,写自己想说的话”。这种动手动脑自由度非常高的表达方式,深受儿童的欢迎。

一年级的孩子识字不多,我们并不指望他们真能写出什么,只想借此激发他们对“画画写话”的兴趣,早早播下一颗等待萌发的语文的种子。

具体做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创设情境,来激发孩子们与生俱来的表现欲望。在教学集中识字课的时候,我喜欢让孩子在充分读词,尽情想象之后,用画笔来表现自己最喜欢的东西,然后写上最想说的话,一句两句都行,用水彩笔直接写在画面上,不讲究任何格式,随心所欲地去“创作”。课堂上,孩子们尽情地画呀、写呀,激动得跑来跑去,互相交流。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画面上,内容丰富极了:有的画了几座漂亮的小房子,还加上白云、小鸟、小树等,写上“我xǐ欢画fáng子,我画的fáng子很piào亮,我很开心。”有个小女孩画了一只四不像小猫,还画了数不清的雨点儿,写上:“下雨了,小猫gǎn快pǎo回家呀!”„„

作品幼稚可爱,画面色彩鲜艳,虽然只写了一两句话,而且大多是半拼音半文字,版面的安排也很随意,但在孩子的眼里,自己的作品是最美丽的,毕竟他们写出了自己想说的话,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发现和感受。像这样由词生画,由画生话,不仅巩固了识字效果,培养了孩子们的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且发展了他们的写话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三、引导孩子喜欢阅读,让字词学习在自主阅读中升华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本质特性。就工具性这一点来说,它要求语文的学习要有很强的实践性,要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运用语文。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识字是他们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但是,正如前文所述,识字的最终目的在于有效进行阅读和写作。经验和专家们告诉我们,大量阅读是巩固识字、活化识字的唯一有效的途径。

可是,低年级的孩子识字不多,他们的思维能力、辨别能力还不强。所以,我们的老师就要在激发阅读兴趣,提供适宜读本上动脑筋,想办法。

通常来说,低年级的读本要做到图文并茂,以图为主。图画书的作用不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重点,但生活中,教师或者家长在选择图画书方面不太注重情趣却是要引以为戒的。

孩子阅读经典历来是人们所倡导的。笔者建议,一定要在班上设立图书角──花不了几个钱的,作用却很大──图书角放置的图书必须由老师精心选择。要有专门的阅读时间,并要有老师在场,借以维护一个和雅的阅读氛围。

针对并不乐观的家庭阅读,要倡导班级内部的小组阅读、同伴阅读、师生共读。让这样的“共同”有效经营出属于班级独有的语言环境,情感境遇,进而让孩子们拥有共同的精神风貌。

不要对孩子们提出过于现实的阅读任务。只要他们喜欢阅读这样的校园生活方式,读多读少,读快读慢,都是可以忽略的。始终要记住,阅读是一个人最优雅的生存方式。关心孩子们的阅读,就不仅仅是关心他们的字词学习,写作学习,更具有终极关怀的人本意义。

第11篇:词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教材中呈现的重点词语。

2.能正确地进行词语搭配。

3.盘点书中重点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能写出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4.积累词语,学习运用词语。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读写、讲练、探究等形式掌握重点词语。

难点:灵活运用所学词语,做到课内学习与课外积累有机结合。

课前准备

1.课堂上复习时备用的知识点和练习题的幻灯片。(教师)

2.按课前老师的要求整理的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教材中的重点字以及拼音进行了归类复习,这节课我们对教材中的词语进行综合复习。

二、盘点重点词语

1.幻灯片出示:教材中的重点词语。

自己 东西 书本 手足 耳目 今年 左右 回来 水果

上升 出门 白云 里头 下雨 用力 飞鸟 马车

2.教师点评:这些词语是由本册书中要求会写的生字组成的词语,是老师筛选出来的易错且易考的词语。这些词语不但要求同学们会写,而且要求同学们知道它们的意思并且会运用。

3.教师指几名同学读一读幻灯片上的词语,并让他们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4.同桌互相听写、听说词义、评价。

5.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复习,完成习题一。

6.翻阅教材中每组课文后面的词语盘点,读一读,有选择地写一写。

三、复习AABB式、ABAC式词语

1.AABB式词语。

(1)幻灯片出示:

典型例题:照样子,写词语。

高兴 高高兴兴

许多 __________ 漂亮 __________

(2)教师解析:这是对AABB式词语的考查。AABB式词语是指词语前两个字一样,后两个字一样的叠词。例如: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清清楚楚。

答案:许许多多 漂漂亮亮

(3)游戏:一个同学说两个字的词语,另一个同学对AABB式词语。

2.ABAC式词语。

(1)幻灯片出示:

典型例题:填空。

又______又______ 又______又______

(2)教师解析:这是对ABAC式词语的考查。ABAC式词语的第一个字必须和第三个字相同,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不同。例如:一心一意、越飞越高、又大又圆。

答案:又唱又跳 又细又长

(3)小组合作,找一找ABAC式词语。

3.完成习题二。

四、词语搭配和运用

1.教师点评:词语搭配是检测学生运用词语的一种形式,通过练习可以看出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1)幻灯片出示:

典型例题:补充词语。

①暖和的( ) 绿色的( )

漂亮的( ) 雪白的( )

②很多很多的( ) 很高很高的( )

(2)教师解析:此题是对词语搭配的训练,同时也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助词“的”后面接名词,联系实际,这样的名词不止一个。比如:“暖和的”后面可以是衣裳,也可以是天气;“绿色的”后面可以是小伞,也可以是大树。同学们要灵活掌握。

答案:①暖和的(衣裳) 绿色的(小伞) 漂亮的(衣服) 雪白的(云朵) ②很多很多的(房子) 很高很高的(山)

3.小结:词语搭配是表达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恰当的词语搭配能使表达更具体、更准确、更生动。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学会正确搭配词语,注意积累,丰富自己语言的同时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4.学生活动:比赛说短语,比一比谁说得多。

5.学生完成习题三。做完后读一读,评一评,并积累。

第一课时对应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sì fānɡ běn zi ɡuǎnɡ dà zì jǐ dōnɡ xi zuǒ yu

( ) ( ) ( ) ( ) ( ) ( )

jīn tiān máo jīn ɡōnɡ pínɡ ɡuǒ pí shuǐ shǒu bái yún

( ) ( ) ( ) ( ) ( ) ( )

二、照样子,写词语。

1.例:许多 许许多多

仔细__________ 日夜__________ 来往__________

红火__________ 明白__________ 清楚__________

2.例:又大又圆

又______又______ 又______又______ 又______又______

例:越走越远

越______越______ 越______越______ 越______越______

三、词语巧搭配。

可爱的( ) 明亮的( ) 美丽的( )

红红的( ) 白白的( ) 绿绿的( )

很长很长的( ) 很大很大的( ) 很清很清的( )

很圆很圆的( )

参考答案

一、四方 本子 广大 自己 东西 左右 今天 毛巾 公平果皮 水手 白云

二、1.仔仔细细 日日夜夜 来来往往 红红火火 明明白白 清清楚楚 2.又说又笑 又白又胖 又高又大 越飞越高 越走越快 越来越好(答案不唯一)

三、娃娃 教室 花朵 太阳 云朵 小树 路 西瓜 河水 月亮(答案不唯一)

第12篇:语文课堂词语教学“五步曲”

语文课堂词语教学“五步曲” 实验小学 韩彦丽

在新课标要求下,掌握大量的词语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重点,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也是自此开始。但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和学生对词语认识的重要性还不够,在缺少必要的词语积淀的前提下开展语文教学,显然是不明智现实。 词语教学作为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和整体把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时教师只有牢牢抓住理解词语这一中心环节,才能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句子,进而理解整篇课文。关于词语的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里,从教学一开始,词就成为儿童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儿童借助观察、借助生动的直观、借助词而在认识的道路上迈出最初的、也许是最宽大的步伐。如果你不愿意使知识变成僵死的、不能活动的重物,以免它阻碍儿童在认识的阶梯上继续前进,那么你就要使词成为儿童创作的工具之一„„当你深信孩子们已经清楚地理解了词、词组的丰富含意和情感色彩以后,你就建议他们自己讲述他们所看到和感受到的东西。这时,在你的眼前,就会产生许多关于周围自然界、关于自然美的令人惊异的精细而鲜明的思想。”

“小学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架空词语”进行教学的现象。我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运用比较法”、“演示法”、“联系生活实际法”、“分析词语的形体、构成”、几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具体操作及其理论支持进行有效性的实践重建。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联系上、下文词句义,直接感知词语意。一些词语在出现时,前文、后文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语意,触手可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放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词语。

如《翠鸟》一文“鲜艳”一词语。下文有“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本身已能够说明“鲜艳”了。教学时应先让学生读下面的语句,再提炼出“鲜艳”一词。只有在读中悟出词语意,若去粘讲,则会适得其反,画蛇添足。

二、运用比较法,理解词语

叶圣陶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的解释定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因此,运用比较法进行词语教学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法文法。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段中词语“五光十色”的教学设计:

(1)如果让你把描写海水这段话缩成一个词,你选哪个词?(五光十色)

(2)像这样表示颜色的词你还知道哪些?(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3)那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行不行?为什么?(可以换,因为两个词的意思一样。不能换,书上为什么不用“五颜六色”?)

(4)将两个词中表示数字的词去掉,比较一下这两个词有什么不同?(一个成了“颜色”,一个成了“光色”。水面是平静的,能反射太阳的光,所以不能换。)

(5)我们到商店,走到卖布匹的地方一看,那是———;到了卖珠宝的地方一看,那是———。

(6)请你想像海水的样子像蓝宝石,你再来读读课文„„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让学生精准地把握了词语的意思,而且引导学生联系生实际,看珠宝、看布匹的情境中,两个词语的微妙差别得以辨析,恰当好处。

三、演示法,理解词语:

1、学生演示:

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演员。”的确,小学生特别喜欢模仿和表演。因此,借助有效的表演,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通过形象的动作神态理解抽象的词语含义,这较简单的“说教”或借助工具书会有更深刻、灵动的效果。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第二自然段中“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一棵一棵的砍下来。”这里的“拎”字表达了小村庄的村民非常随意砍伐树木的心态。如何让小学生感受到“拎”字背后的随意,作者的惋惜与谴责呢?教者可以创设情境,请孩子们分别演一演村民“拎着斧头上山砍树”与“拿着斧头上山砍树”,通过动作的对比,他们一定会切身感受到当时小村庄人们的那份随意与无知。

有人说:“看到的不易记。听到的容易忘,动手做才能学得会。”此话不假。体验是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知、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得到放飞,想象得到展现,创造力得到开发。

2、多媒体演示:

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可以起到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便于他们准确生动地理解。

如《秋天的雨》“五彩缤纷”一词,教学设计如下:

(1)、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美景:“黄色的银杏树、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田野、美丽的菊花„„”。之后,请同学们带着美好的感情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生画出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色、淡黄、雪白)

(2)、还有其他颜色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秋雨中,大地上有这样数也数不清的颜色,文中哪个词来形容?(五彩缤纷)

(4)、请你回忆生活中看到的“五彩缤纷”的现象,用上它说一句话。

(5)、反复诵读、品味描写“五彩缤纷”的句子。

“五彩缤纷”是文中的关键词语。教师紧紧抓住它,环环相扣,集中下文中的其他描写颜色的词语,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五彩缤纷”的意思。同时,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在充分想像中,让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生活链接。引领学生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录像的使用可以再现课文所描述的优美境观,既释词又解句,使学生更好地把课文了然于心。教学实践证明,电教手段的使用是优化释词过程的重要途径。

四、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信息已与书面词语建立了对应联系,在生活实际中已理解掌握了这些词语。但更多的信息与书面词语并未建立联系。例如“乳白、枣红、米黄”这些词语,可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平日所喝过的牛奶、所吃过的红枣、所见过的小米的颜色而不讲自明;而“山梁、树冠”等词,我们则可通过引导学生看相关的幻灯、图片、实物进行理解。

五、分析词语的形体、构成,理解词语。

常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加深对词语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在情感体验上得到一次升华,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朗读中,读准字音,分析字形,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真正做到汉字音、形、义的统一。 例如我在进行《盘古开天地》中“滋润”词语的教学设计如下:(1)、这个词谁会念?(2)、字音读准了,能读出感觉,读出意思吗?(3)、这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4)、对啊,水分多了,干燥的秋季变得滋润起来,万物滋润了,人滋润了,感觉就舒服了!那该怎么读?(5)、声音柔软点,再舒服点读?这样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不但从字的偏旁上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而且懂得这个词语的感情色彩,以及它在语境中的运用范围。此时,“滋润”不再是一个单调的词,它有着充沛的水分,它象征着万物复苏。这样使抽象的语言符号化为具体的事物,拉近了学生与“滋润”的距离,使学生对它有了感情,有利于上升到情感上深刻理解词语。 阅读课堂,从来就不是由无数词语教学串联起来的支离破碎的课堂,它是“整体感悟”的课堂。词语的教学不能游离在阅读教学之外,要有机地融合在阅读理解之中,不要因为教学词语而明显阻碍学生阅读理解中思维的流畅,不要因为教学词语而明显地破坏阅读理解的情境,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好词语教学的时机和时间。同时,要注意不应孤立地看待词语学习,词语教学不是为了学词而教,而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修养的整体提高而教,教学词语不仅是目的,更是手段。

第13篇:词语教学问题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

词语教学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是构成语言的一条基本规律。李老师的词语教学, 就遵循了这样一条规律。由识字入手(因为本课有8个生字), 到词语的认识、理解、欣赏,再到体会句子的优美, 由句子扩展到段 (一)演示描述法

演示描述法又叫直观法,就是利用实物和鲜明的图画、幻灯、音响等生动的演示和抓住字形本身的特点进符释义等手段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使学生对词语的意义有所理解或加深理解。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写水“渐渐地升高”一句中的“渐渐地”,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理解词义。指名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稍带红色或蓝色)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其他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 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的情景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马上就会领悟到“渐渐地”就是“慢慢地”的意思。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明白这个词语的意思。如教“攀岩”一词,没见过的学生很难理解这种体育运动。教学时,可以出示攀岩的挂图,或是播放有关攀岩的录像资料,再结合语言进行描述,通过这样的直观形象的描述,学生就对“攀岩”这个词有了具体而又准确的认识。 (二)提问讨论法 提问讨论法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的思考,在讨论中完成对词语的理解。例如教学《夜宿山寺》中的“危”,教师可以直接提问学生,“危楼”中的“危”字,有两种解释,一是危险,二是高,你认为这里应取哪种解释?(高)接下来可以请同学讨论取义的依据(“危楼高百尺”,说明楼很高;“手可摘星辰”,也说明搂很高;“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是说离天很近,大声说话天上人都能听到,也说明楼高,所以应解释为“高”) (三)动作表演法

学生喜欢表演,通过表演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也是使学生理解那些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词语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对那些能通过动作神态表演来理解的词语,可指导学生通过表演来达到理解的目的。如《夏夜多美》中讲授生字“睁”的意思,学生可以根据字义做动作,目争睁,闭上眼睛做睁开的动作,想象小蚂蚁掉进池塘的样子。《回声》中有这样一个词语一“一蹦老高”,那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一下。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该词语的含义。还有像“大模大样”、“摇头晃脑”等词都可以采用表演的方式加强理解。 (四)联系比较法

联系法就是联系学生已学的词语、联系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比较法则是让学生采用比较的方法来理解词义,如同义词的比较,或是删减比较等。如“胖乎乎”是指胖胖的,为了让学生体会它的意思,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回想一些小孩子的情况,胖嘟嘟的,很可爱。通过这种联想,使学生明白了词语的状态,唤起学生的感受来理解词语,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在讲授“颁布”这个词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回顾学过的“公布”这个词,公布的意思是(政府、机关、团体)公开发布(法律、命令、文告、通知),“颁布”与“公布”是同义词,行为的主体都可以是政府,关系的对象可以是法律、法令、条例。但“公布”的行为主体还可以是“机关、团体”,所涉及到的对象还可以是“通知、文告”等,“颁布”则不能这样用。通过这种联系比较,学生不仅回顾了“公布”意思,而且加深了对“颁布”的理解。由此可知,联系比较可突破就词论词、孤立地灌输知识的框框,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旧知识有积极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对词义有更准确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入和发展。 (五)阅读法

学生学习词语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是阅读法。即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词语。儿童学习语言是一种无意识的印象记忆,他们把各种语言现象常常是以完整的语言模式接受下来。例如我们在教孩子说话时,需要多次反复的教,他们就可能在不同的场合说这句话。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和学习语言的特点,汉字的教学必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同样的道理,词语的教学也不能脱离具体可感的语言环境,应该在课文的阅读过程中进行。可以通过集体读、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等等生动活泼的课文朗读方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也可以用开火车读、词语对对碰、找朋友、我是小考官指名读等等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词语印象。对于新接触到的词语,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反复的来回的阅读过程中,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而且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大量的课文与课外读物的的阅读过程中获得大量的词语。 (六)、造句拓展法

教学生学习词语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指导学生把学过的词语造句,加以运用,增强学生词语的体会与理解 一个词语让学生多造几个句子,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这个词语兀价方面的意义。因此在阅读文章时,在讲解词义时,在比较词语时,都可以进行造句训练,这也是学习词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看花灯》一文中有一个生词“猴子”,小朋友都喜欢小动物,又是很可爱的小猴子,我们可以进行拓展训练,用“猴子”说一句话,相信同学们会用这个词造出很多的句子,如“我家有一只小猴子!~这只猴子多可爱啊!”等等。由此可见,采用此法不仅可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而且也达到了学以致 用的目的。 问题设计

一、什么是主问题

所谓“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上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而言的。它指的是阅读教学中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究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

二、主问题设计的切入点 1.要紧扣教学的重点设计主问题

教师在确定每一篇课文及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就要明确其中的教学重点。要把解决教学重点作为教学的主体任务。从文章的主旨人手设汁主问题是紧扣教学重点的捷径。例如,《邓稼先》一文是表现邓稼先作为“两弹元勋” 如何为祖国核武器事业做贡献的传记性文章,此文用六个小标题提起全文.脉络清晰.条理分明。每一个标题均能起到概括本部分内容的作用 于是.在解题和完满深情的朗读及点评后,我设计了一个主问题:文中哪个地方最让你感动,你为什么感动?可以是一个事例,也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词。这一主问题的设计,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到深入理解, 到对人物精神品质的感受、学习,到对本文在写法上的收获,对语言的品味等,都一包袱拎起来了。 2.要为突破教学难点设计主问题

《土地的誓言》一文是“东北作家群”之一的端木蕻良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写的散文。此文抒发了难以遏止的思乡之情,对故乡的土地发出了自己的誓言。从文章题目看是对故乡土地发出的誓言.主体内容在第二大段的后半部分,但作者却用了大部分的篇幅写自己对广大关东原野的热烈而深沉的热爱,以及故乡美好的生活所留下的记忆。很多学生不易理解.就可依此难点设计一个主问题:作者对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写自己对广大关东原野的炽痛的热爱以及故乡美好生活留下的印记?围绕这一主问题.师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文中一浪高过一浪的感情波澜在作者发出誓言时已达到了高潮。很显然,文章大量的篇幅是从感情为誓言的决心而蓄势.从内容上为发出誓言作铺垫。

3.要依据学生的学情设计主问题

我们要换位思考.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把自己的阅读思路转化为学生的阅读过程,把自己的阅读感悟转化为学生的内化体会。因此教师必须将阅读策略转化为阅读教学策略,让学生“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朱熹语). 感受言语生命的活力,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如:鲁迅先生的《社戏》一文,以“我”看社戏的经过为中心情节。一般的教学设计多是按照小说的三个要素梳理情节结构,然后分析人物形象.赏析景物捕写。这样的设计.难以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在将本文的情节从“事情”的角度概括为“随母归省一钓虾放牛一戏前波折~ 夏夜行船一船头看戏一月下归航一归航偷豆一六一送豆”八段情节以后,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情感特点、兴趣特点设计了两个主问题:1.你读哪一段情节觉得最有趣味,说说理由。2.你认为文中哪个段落或句子写得最精彩,说说理由。因为文中有很多充满童真童趣的情节可以调动学生童年生活的体验. 触动了学生的兴趣点、情

感点,因而学生们说得兴味盎然。主问题设计的切入点、难易度要紧扣住学生的

认知点、兴趣点、情感点.教学才可能是高效的。

4.从课文的标题人手设计主问题

如:对《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的教学,在指导学生充分预习后,我从解题人手设计了一个提挈全文的主问题:你从题目中读到了什么? 消逝前的罗布泊是怎样的,消逝后又是怎样的,是什么原因使它消逝了?围绕这一主问题,师生深入到课文内部.通过对罗布泊消逝前后的对比,深究出了它消逝的原因。

5.从关键词或关键句人手设计主问题

张晓风的散文《行道树》的结尾说:“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这一句是全文点明题旨的话.也是对全文内容的收束。我就从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忧愁而又快乐”人手,设计了一个主问题:行道树为何忧愁,又为何快乐?从文中找出语句来理解。

通过这一组相互矛盾着的关键词,学生深入研读文本,理解行道树忧愁和快乐的真正内涵,从而深入理解了行道树在奉献中快乐着的奉献者形象。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一文的第一段末句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句领起了下文中的第

二、三段.在文中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可以扣住此句设计一个提挈全文的主问题:下文中那些句子写了奇山,哪些句子写了异水,作者是怎样表现他们的“独绝”的? 6.主问题设计,可从文章的结构脉络方面入手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作者的一种写作思路,并在文章的结构脉络中得以体现从文章的结构脉络人手设计主问题,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提高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能力。 如《石钟山记》一文,结构紧凑,文笔畅达,一气呵成。我采用“二‘笑’串全文”的统摄方法,在学生阅读全文并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最能表达苏轼心理活动的词。经过讨论统一到不个“笑”字上。它们是:“余固笑而不信也,’;“笑谓迈曰”;“而笑李渤之陋也”然后,我设计一个主问题,即三“笑”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笑”表现厂作者怎样的心理活动?针对三笑溯“笑”之源,探“笑”之真谛,进而更好感知课文内容 又如教《林黛反进贾府》,需要讲到细节描写,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1)课文中几次写到哭?分别是谁哭?(2)“哭”所表达的人物感情是否一样呢?这样的问题切合中学生认知水平,切口小,开掘深,紧紧抓住人物细节,将大观园内一个个人物的身分、地位、性格、内心世界生动地凸现出来。

7.主问题的设计,可从文章的主题思想方面入手 每一篇文章的写作,都蕴含着作者一定的写作意图,或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怀,或高扬人性的美好品格,或表达对人情冷暖的关注,或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或蕴含对世人的警示,或揭示某种社会现实,等等。这些蕴含在文章深层的主旨,有待于教师设计出各种阅读问题加以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以此培养学生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

比如讲《林黛长进贾府》时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我设汁了这样一个问题:文中,贾母问黛玉念何书,黛玉答“只刚念r《四书》”。后来,宝玉问:“妹妹可曾读1弓。”黛玉答:“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黛玉这种矛盾的回答,是不是曹雪芹的疏忽?问题抛出,使学生心理处于冲突而又渴望得到解决的状态,经过一番讨论,学生刘一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8.主问题的设计,可从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入手 任何一篇文章的写作,都体现了作者一定的语言风格,或生动形象,或清新自然,或通俗易懂,或含义深刻,或幽默风趣,或富于人生哲理,或引经据典,或化用名诗名言等等,从而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为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主问题设计,可培养良好的用语习惯,领悟生动的语言文字,品析、鉴赏语言特色。

比如《荷花淀》一文,作者主要描写了“夫妻话别”和“寻夫遇敌”两个场面。当水生告诉妻子说自己已是第一个报名参军时,妻子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是一句含义深刻的“台词”,透彻理解它的内涵对准确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思想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我要求每位同学根据这句话本身所提供的语言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水生嫂对水生参军的事是支持还是反对?同学们依据情节先后得到了“反对”“支持”两个答案,表明他们已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对水生嫂这一人物形象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基础上,我又启发他们:单用“支持”或“反对”来回答问题都是不全面的。在这两个主问题的支撑下,同学们逐渐领悟到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其实是作者艺术匠心的体现,在“支持”“反对”这一矛盾冲突中,作者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为我们塑造了水生嫂这一真实可信而又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9.主问题的设计,可从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方面入手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一般的思维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在《项链》教学中可让学生以课文内容为依据假想一下,如果路瓦栽夫人大出风头后项链没有丢失,此后的情节会如何发展? 10.主问题设计,还可以从人文思想教育方面入手 提问应该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助于形成正确而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它的教学功利性除了着眼于知识的获得外,更着眼于为人的成长而精心设计的教学提问,体现出鲜明的导向性。

比如对荀子的《劝学》,在完成对课文主旨分析的同时,可从不同的角度设问,以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如导向文化感悟,可用交谈的方式,和同学们谈论有关学习的一些问题,请同学们说说有关学习的名句,感悟古今伟人对学习观念、方法的远见卓识,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本身是一种文化,一种学问,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对“学习”的学习;如导向品格修养,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字当然指学习,但是他到底‘劝’人们学习什么呢?”此问题围绕“学什么”而展开,引导学生追寻学习的本质,即提高人的修养,引导他们对学习终极目标的思考;如导向哲理思辨,可设计以下两个问题:(1)文章中的“君子”和“吾”的学习境界有什么不同?(2)“君子”和“吾”是两种不同境界的人,作者为什么要向我们展示这不同境界的人呢? 以上引例可以看出,主问题的设计和教学符合新课标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理念_存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主问题”的方式,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做到了学习、阅读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有大量的时间去阅读课文,思考课文。而且,学生阅读课文不再是咀嚼教师阅读之后贩卖的残渣,而是有了属于自己的“个性化阅读”,学生个体得到充分的尊重。同时,这样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能力,使他们对课文的解读不是零散的、支离破碎的,而是全局的。

三、主问题设计的结构形式 (一 )单一式主问题设计

这样的主问题设计相对简单明了,即一堂课或一篇课文只有一个主问题,通过这个主问题来实施教学。如:《陋室铭》中,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刘禹锡喜欢陋室的生活吗?学生自然会在教师提问的指引下关注陋室的生活:“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苔藓都长到台阶上来了,可见陋室阴暗潮湿,来访的人少。“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贬在安徽和州,又能有几个“鸿儒”,可见朋友少。“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生活是多么地冷清寂寞!“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自比诸葛、子云,建功立业之心是何等迫切!由此可见,隐居避世的生活并不是作者所想要的。在教学中,教师以“刘禹锡喜欢陋室的生活吗?”引导学生思考陋室的生活,以及作者对陋室生活的态度,进而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

(二)复合式主问题设计

复合式主问题是指一堂课的主问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这样的主问题设计不但要考虑问什么,而且要考虑问题的先后顺序。复合式主问题又有以下几种常见的设计方式:

1.递进式主问题设计

这是一种常见的主问题设计方式,它是将几个主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安排,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入,前后问题环环紧扣、逐渐深入,以引导学生的思考不断向纵深发展。如:《风筝》一文,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1)“我”和“小兄弟”对待风筝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7 . 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探讨“我”和“小兄弟”小时候和长大后对风筝的不同态度:小时候“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厌恶他,以至于踏扁了弟弟的风筝;而“小兄弟”最喜欢风筝,风筝被踏扁后,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长大后“我”为这一幕而内疚自责,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2)“我”和“小兄弟”对风筝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小兄弟”的“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正表明了“我”精神虐杀之狠之深,“使”我永远得不到宽恕。在这两个问题中,第一问是第二问的基础,只有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才能很好地解决第二问题;第二问是第一问的深化,能激发学生产生新的疑问,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但能统领全文,同时还能由浅人深、由丑小鸭的外形、经历深入到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原因、再由丑小鸭联系到安徒生,进而探究作者意图。只有学生对丑小鸭的外形、经历、成功原因有了全面的把握之后,才能将丑小鸭与安徒生进行比较,得出自己的结论。

2.矛盾式主问题设计

这样的主问题设计,一般由两个问题组成,前一个问题提出后,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得出一个结论,而后一问题则是对此结论的质疑与否定,是与之相矛盾的一个结论,这种设计旨在让学生在矛盾中思考、辨析、选择,不断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如:教学《社戏》一文,让学生讨论“那一夜的戏好看吗”。

(1)戏好看吗? 好看(看戏前盼,看戏时乐,看戏后喜)。 (2)戏好看吗? 不好看(想看的没看到,铁头老生不翻筋斗;不想看的拼命唱,老旦一唱唱半天;想吃的没吃到,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什么也没有看懂,只看懂演员的服饰、道具、动作,根本不明白在演什么)。

(3)既然不好看,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这样的问题设计,使学生在下完“戏好看”的结论之后,又得出“戏不好看”的结论,看似都很有道理。这两个矛盾的结论在学生的头脑中冲突争斗,激起学生更深的疑问:戏到底好不好看?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才能对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

3.循环式主问题设计

这样的主问题设计如同一个圆形,从第一个问题出发,经过一系列问题之后,又回到了第一个问题,但这并不是第一个问题的简单重复,而是在解决了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再来重新审视第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解,这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学生的认知、思辩能力有了新的发展。

如:杨聪在《观潮》一课中,设计了这样几个主问题:

(1)周密“看”到了什么?周密从这些画面中看到了南宋临安的繁华热闹,看到了普通百姓闲适的生活,这一切在周密的心中就是太平盛世的象征。 (2)你从中“看”出了什么? 南宋王朝极其懦弱,偏安一隅,奸臣当道,堪称最软弱的王朝,最终灭亡了。从文中也还可以看出南宋灭亡的部分原因。

(3)作者为什么对昔Et临安的繁华津津乐道和欣赏留恋呢? 既包含了周密内心无限的感伤,也包含了他对南宋君主的留恋,还有对蒙古统治者的不满。

这样的主问题设计,从周密看到的南宋的繁华热闹出发,使学生看到了繁华热闹背后的衰败软弱,最后又回到了繁华热闹。让学生思考作者这样写的意图,形成一个循环,能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不断深化。

4.并列式主问题设计

并列式主问题,即问题之间是并列关系,后一个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并不依赖于前一问题,问题之间可以相对独立,删去其中一个问题对整体影响不大。并列式问题就好像是几条平行的公路,一条公路并不依赖于另一条而存在,一条公路的畅通与否也不影响其他的公路。

如:笔者在教学《夸父逐日》一文时,设计了这样四个问题:

(1)夸父是什么? 神、人、巨人。 (2)夸父为什么逐日? 力量说:“征服自然,证明自己的力量;征服太阳,证明自己的力量;追上太阳,证明自己的力量。”

生存说:“驱逐干旱,为了自己的生存。”拯救说:“消灭饥渴、干旱,为了拯救人类。”

(3)夸父是怎么死的? 物质原因:渴死、饿死、被沙子噎死⋯⋯身体原因:病死、累死、摔死、老死⋯⋯

精神原因:郁闷、绝望而死⋯⋯

(4)你是怎么看待夸父的? 英雄说:“志向远大、毅力非凡⋯⋯”傻子说:“不自量力、半途而废⋯⋯”

这几个问题,虽然前后联系,但后一个问题并不依赖于前一个问题的解决,老师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从中选取几个问题进行教学,灵活性较大。

“主问题”设计有利于简化头绪、突出重点,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阅读教学主问题的设计要着眼于文章整体,从大处着眼,注意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不断地深化。同时,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调整和改进。

第14篇:低段词语教学论文

词语教学,还原“春花烂漫”的精神沃土

————浅谈小学语文低段词语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

有人说“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诗人郑敏也说“每个汉字都像一张充满感情向人们诉说着生活的脸。”面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生活认知简单的低段学生,怎样引导他们在阅读中利用好这些“知冷暖”的字词,走进文本的感性世界里,多角度地触摸,获得多元阅读体验,就成了我们在日常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在低段阅读教学中我巧妙地渗透了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

一、利用“思维组块”,积累词语;

二、直观感受,体会词义;

三、比较感悟,感受语蕴;

四、词不离句,体验感悟;

五、设置情境,想象画面。加强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完善情感的体验,积累语言以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低段

阅读教学

渗透

词语理解

有人说“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诗人郑敏也说“每个汉字都像一张充满感情向人们诉说着生活的脸。”是啊,汉字是有情有义的。但是面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生活认知简单的低段学生,怎样引导他们在阅读中利用好这些“知冷暖”的字词,走进文本的感性世界里,多角度地触摸,获得多元阅读体验,就成了我们在日常阅读教学中的重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修订稿)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 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这些表述,给了笔者实施低段阅读词语教学一些启示。

一、利用“思维组块”,积累词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语言,一定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中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中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在文本解读时,教师要敏锐地发

现课文生字、词语、词组之间的规律,对词语进行组块教学,使学生借助各种“思维组块”,形成系统的、有内在整合力的认知结构,同时充分激发童真童趣。

如教学人教版第一册《荷叶圆圆》时,老师出示组成块的词语串:

眼睛

翅膀

亮晶晶的眼睛

透明的翅膀

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展开透明的翅膀

水花

很美很美的水花

捧起很美很美的水花

如果能把组块的词语群,放入精彩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看得到,听得到,感受得到,饶有兴趣地和生字、词语见面,词语教学的有效性就不言而喻。教师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利用多媒体等手段,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目标明确、富有感染力的有效情境。因为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鲜活的,带着感情去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直观感受,体会词义

低年段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较弱,借助多媒体进行直观而生动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发挥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人教版小学语文第3册)一课理解“炸开”这个词语时,我制作了教学课件,画面中的豌豆在太阳的暴晒下瞬间炸开,蹦得很远。学生观看了生动有趣的画面,有的说,我看到豌豆都被炸得飞远了;有的说我看到豌豆被炸开了,飞出去的速度很快;还有的说,我放鞭炮的时候,鞭炮就是这样“嘭”的一声炸开的。 学生的精彩回答已经证明,他们理解了“炸开”的意思。这时候,我再进行引导,告诉学生豌豆就是用这样迅速飞跃的方式传播的。小朋

友在朗读的时候也要把它们 “瞬间炸开,飞快传播的样子”准确地读出来。学生读课文的感情立刻显得饱满了很多。教学这一课的“纷纷出发”这个词语时,我也采用了这样的方法,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还能启发他们联系同学们走出教室做早操的场景进行说话,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基于低年级孩子形象性思维占优势的特点,给他们直观的形象,给他们有趣的引导,他们的想象才有基础,他们的理解才有抓手,他们的表达才有源头。正是老师准确地抓住了孩子形象思维的特点,运用了有趣的教学方法,才让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更加准确生动。

三、比较感悟,感受语蕴

《语文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加强积累的思想,在低年级提出“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而低年级最常用的就是同类词拓展积累。在《两只小狮子》(人教版二上)一课中有很多的ABB式的词语,我是这样组织学生学习的。我先出示“懒洋洋、慢吞吞”等词语,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在句子中去掉这两个词语或者换成“懒惰和缓慢”,和原文对比朗读感觉有什么不同。学生从对比朗读中感觉到这两个词语的运用,把懒狮子的懒惰的样子写得很形象,很生动。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表演读得声情并茂。继而引导他们在平时的阅读中积累这类的词语,他们的兴趣和积累词语的目的性也更加明确了。

由此可见,低段的词语教学,除了要指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丰富性,还要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给文章带来的生动,由此拓展到其他的同类型词语,学会积累和运用,从而提高词语教学的实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

四、词不离句,体验感悟

在不同的语境中词语所表现的情感是不尽相同的,学生受年龄和经验的限制

很难感受到这一点,怎么办?窦桂梅老师的《丑小鸭》这一课给出了答案。

师:细心的你在这三个片断中一定会听出来,鸭子欺负它都有一个动作“啄”,课文这里也有“啄”,哪个“啄”让你感受更深刻? (生答略) 师:鸭妈妈的“啄”和别的鸭子的“啄”一样吗?怎么不同?读原文,你体会出了什么? 生:这里的“啄”表现了鸭妈妈对丑小鸭的疼爱。 师:是怎样的“啄”? 生:是疼爱的“啄”,是轻轻地“啄”。

师:好啊,把你的感受放到课文中去读读这段话。(生温柔地读课文) 师:鸭子欺负小鸭的“啄”是怎样的“啄”? 生:是狠狠地“啄”。 生:是讨厌地“啄”。 生:是无情地“啄”。

师:把你的感觉再送到文章中去读,你会发现你读得和以前不一样了。(生有感情地读) 师:看似同一个词,是简单重复,但是内涵却是丰富的,这就是语言的内涵。 窦老师让学生把动词“啄”字置于具体的情节之中,引领孩子们返回文本细细品味,从简单重复中发现丰富内涵,从而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出童话的味道来。这样的训练和引导在第二课时后半部分还有一次精彩的演绎,窦老师引导学生分辨两处“藏”有何不同,“小鸭在天鹅的世界里为什么还要藏呢,它究竟藏的是什么”,独具匠心的设计让学生学会了品词析句,学会了从简单中看出深刻。

五、设置情境,想象画面

在词语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想象来读词语,让词语和学生们的精神世界联系

起来。这样,词语才不会被忘记,才容易被提取,被运用。在《两只鸟蛋》一课中“焦急不安”是重点词语,孩子们要真正从内心去体会鸟妈妈的焦急不安是比较难的。一位老师是这样处理的:让孩子们想象鸟妈妈回家不见了它的宝贝——两只鸟蛋,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有孩子说:鸟妈妈会扇着翅膀到处寻找自己的宝贝,它会边飞边喊自己宝贝的名字;有孩子说:鸟妈妈会用向自己周围的邻居打听自己孩子的下落,没有消息时鸟妈妈是多么的焦急难过啊;还有孩子说:鸟妈妈会一边飞一边伤心地喊:“孩子!孩子!我的孩子!你在哪里?谁抱走了我的孩子,快还给我!”一句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孩子们感受到了鸟妈妈的“焦急不安”,连老师也不禁皱起眉头替鸟妈妈焦急起来。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到什么叫做焦急不安。孩子们在课堂上尽情地想,入境地读,既读出了词语的内涵又读出了自己的情感。这时候,从他们口中读出的词语不再是一个个冰冷的文字,而是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了。

阅读,是智慧的碰撞,心灵的交流。阅读教学的使命就是让一个个干瘪枯燥的文字,变成一个个形象鲜活的生命符号,“润物细无声”地植入学生内心的深处,让其难以忘怀。词语中蕴藏着训练,词语中蕴藏着对话,词语中蕴藏着一个个故事,让我们用智慧把词语教学这一万物凋零的“冰寒地带”,变成一片“春花烂漫”的精神沃土,让一朵朵词语的小花在这里绚丽绽放,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参考文献:

2011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中州期刊《词语教学,撑起低段阅读教学的一片天》 2011.10 管叶青 《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也出“彩”》《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6年第 11期

第15篇:词语运用教学设计

“词语运用复习”教学设计

九年级组 江影霞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常见词语(包括成语)的词义。

2.辨析同义(近义)词,正确运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 3.掌握关联词语的固定搭配,正确运用关联词语。 教学重点: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难点: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考纲考点解读:

1.考纲要求: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关联词语)

2.考点分析:常考的知识点有词义的解释、同义(近义)词的辨析、成语的理解与运用,本题型是2014年开始考查的新题型,2015年中考将继续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

3.评分标准:客观是非选择题,选对满分,选错零分。

二、学情分析:

1.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是不够扎实的,由于词汇量少,对词语的理解不够透彻,所以往往会选错词语,误用词语。

2.这是客观是非选择题,选对满分,选错零分,但是许多学生(包括优等生)都不重视选择题,没有认真地对各个选项进行辨析,以致选错失分。

三、前置作业:

1.(2014年广东)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B.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C.垃圾广告、恶意插件、暴力游戏和八卦新闻等充斥着互联网,令网民不厌其烦。 ....D.“光盘行动”、“十面霾伏”等词语从众多网络新词中脱颖而出,获评2013年度十....大新词语。

2.熟记初中阶段常用易错成语分类表和常用关联词语表。

四、方法指导: 1.词语的辨析与运用

这类词主要考查课内的词语,准确记忆与理解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可以结合“词 语积累”来加强记忆训练。复习时要特别注意一些近义词的准确辨析。 2.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1)辨析词义的轻重程度 (2)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 (3)辨析词语的适用对象 (4)辨析词语的搭配关系 (5)辨析词义是否重复累赘

复习时要熟记初中阶段常用易错成语分类表(《中考突破》P49—53) 堂上练习:(《中考突破》P53—54 第1-10题) 3.关联词的搭配与运用

注意关联词语的固定搭配,所运用的关联词语要依照语句的实际表达的具体内容辨 析。复习时要熟记常用关联词语表。(《中考突破》P49)

六、小结:

这是客观是非选择题,选对满分,选错零分。因此,希望同学们重视选择题,认真辨 析,保证得分。

七、作业:

(《中考突破》P54—57 )

第16篇:词语盘点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贾村学区

霍海英

词语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如果文章是一个人,那么词语就是他的肉。好的词语的恰当使用能展示出人的形体之美,能让读者感悟到文章之神韵。所以语文的学习,词语是关键。

而如何能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下,积累词语,学会正确使用词语,恰到好处的运用词语,就是词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本节课我首先设置了一个谜语,谜底是学过的课文中的人物:晏子。继而复习导入词语的学习。看图说词中,学生们自由想象,打开了他们的词语仓库,有利于学习新词,在自己原有的词语仓库增添这些新词。学习新词要从听说读写各方面学习,于是我也设计了写的环节。

你演我猜环节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们积极思考如何展示词语,如何建立自己小组的暗号,如何赢得竞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激发出来了。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很多问题:最大的就是时间的把握。我可以把每个环节学生回答的数量规定一下,各环节进程稍加快一点。

最后非常感谢这次研讨会,感谢各位参会老师给我提出的非常宝贵的建议。我会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不断改进自己,创建更有效的课堂教学。

第17篇:词语盘点教学反思

词语盘点教学反思

1、自学词语:把自己不会读的或者没把握的词语做上记号,借用工具书解决,准备组内过关检查。

2、小组内交流:1)、把自己不会的词语向组员请教,尽量组内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向老师提出来。

2)、组内过关:可一人读其他人听;也可两两互读过关。

3、检测交流:异组互相检测,方法是:每组的组长到别的组随便抽查,进行读写。

第18篇:低年级词语教学反思

低年级词语教学反思

教师:戴菲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对词语的正确理解有利于感受、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利于积累书面语言。

经过三年语文的教学下面是本人对低年级词语教学反思: 多感官参与理解:写话、习作常常是亲身经历、亲自体验方能写出真情实感,理解词语也不例外。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词语,通常可以引导学生多感官参与。如,《称赞》一文中的“粗糙”,可以找一块表面不平滑的木板,让学生仔细看一看,动手摸一摸,再想一想用这样的板子做成的凳子看上去感觉怎样,“粗糙”一词就在学生的脑中形象化了。而这个词语的理解,又有助于学生体会刺猬对小獾充满真诚的鼓励,从而感悟“称赞为伙伴带来自信”的课文主旨,一举多得。

借助画图理解: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一些离他们生活经验较远的词语,一般可借助画图来理解。如,《坐井观天》中的“井沿”,等,均可在教学时几笔勾勒出具体的形象帮助理解。 比较辨析理解:教学中常常遇到字形、词义较为接近的词语,一般可借助字形辨析来理解词语。如,《纸船和风筝》一文中,在第七自然段先后出现了“漂流”“飘荡”两个词语,教师可手拿两张词卡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两个“piāo”字的字形,想一想哪张词卡应该贴在空中的风筝旁,哪一张又该贴在水中的纸船旁?借助部首比较,可轻松地突破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是理解词语最常用的方法。如,《蓝树叶》一文中“吞吞吐吐”的理解,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否有过这样说话的经历。学生提到自己做了错事时,面对老师的追问会吞吞吐吐;还提到在不情愿做什么事时,也会这样说。最终明白,林园园这样说话是因为她不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

结合做动作理解: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模仿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演一遍,可以加深对重点词句的准确把握。如,

创设情境体验理解:有些词语在随文学习的过程中,可创设情境,在体验中具化词语。如,《从现在开始》中的“议论纷纷”,就可创设体验情境:小动物们,猫头鹰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白天休息,晚上做事!你们有什么想法快互相说出来吧!(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及时点拨:小动物们,你们刚才就是在“议论纷纷”。

借助经验理解: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些词语很难说出它的意思,却可以找到与它相匹配的事物。如,“鲜艳”一词,很难用“明亮而艳丽”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但却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他的生活经验: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鲜艳的事物?可能是盛开的鲜花,可能是颜色艳丽的衣服,可能是迎风的彩旗等等。当抽象的词语与生活中的事物建立起联系时,它就变得形象、生动、可感了。

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坚持“以生为本”,善于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还能创造出更多有利于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第19篇:高年级的词语教学

高年级的词语教学 廷坪中心小学

陈方芳

要: 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语),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尧语)。运用多种方法,走进词语的世界,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

关键词:

一、创生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反复涵咏,进而用自己的心灵去触摸词语的温度。美学教育家朱光潜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际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轰轰烈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改硝烟渐散,人文的关怀、个性的张扬、主体的体现、文本的感悟、师生的互动、课堂的生成„„迷离着视野,粉饰着教坛。然而,浮躁过后便是沉寂,精彩之后终归平淡。人们在平静中思考,在回眸里反思——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热闹代替不了成长,朴实却闪耀着智慧。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在追求精彩的同时却忽视了一些基础的东西,而幻想着建造空中楼阁。在小学高年级字词教学中普遍存在弱化、简化、僵化的“三化”现象。不少教师认为,小学高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阅读实践,已经初步具备了自学能力。况且,词语教学只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到了高年级,词语的学习只是为学生的顺利阅读扫除障碍,因而无足轻重,词语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掌握,不必占用课堂宝贵的时间。于是,课堂上教师或者避过词语直奔课文内容,或者简单地让学生读一读。字、词、句是组成语文材料的基础。对于语文学习,生字是基础,是根本;没有了对新词汇的吸收和内化,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显得空洞和苍白。当我们抱怨学生基础提不上去的时候,字词教学应该值得我们的反思。字词教学应该是扎扎实实的进行,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想当然。

二、想象品读 点染词语的亮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在词语教学中,笔者非常重视让孩子们通过想象品读来“复活”词语的本来面目,进而点染词语的亮度。教学中,教师可经常引领孩子们激活已有表象,创造新的形象,让词语和学生的精神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广泛,越来越紧密,这样,词语也就越来越难以遗忘,越容易被提取,再生功能也越来越强。是的,词语只有与精神同构了,才能在主体心灵中获得持久的生命活力。

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可以起到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便于他们准确生动地理解。如《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缤纷”,这个词语比较抽象,但是当我们教学这一段时,可以适时出现“黄色的银杏树、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田野、美丽的菊花……”,孩子们惊喜的目光、张大的嘴巴、啧啧的赞叹声,不正告诉我们:他们已经知道“五彩缤纷”是什么意思了。这时,你只要叫他们认真想一想:这么美的景色,这么多的颜色,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哪个词呢?在孩子们不约而同喊出的词里一定会有“五彩缤纷”。

三、互文勾兑 开掘词语的深度

适时的追问

如在《生命桥》的教学中,师生在品读“当年轻羚羊在空中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这段话时,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刚好出现”是一种“奇迹”,老师和学生讨论:什么叫“刚好”?

学生说:“刚刚好,很巧!”

老师故意顺着学生的思路导下去:“假如不刚好呢?年轻羚羊真幸运。假如第二次就不巧了。”

学生猛然醒悟到:“不是,刚好不是巧,是老羚羊算好的。”

这 时 老师再来引读课文:“难怪——……”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老羚羊的品质,学生有真实感受,有深刻领悟,说得很好。

简简单单一个“刚好”,其实却是句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当时斑羚飞渡能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高度表现了动物在面临种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所表现出来的无畏和智慧。这样深刻钻研教材、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品味感悟文本,学生既体会到了文本语言的准确精彩,又对羚羊当时处境的危险、羚羊的机智无畏也有了深刻的体会。

在这样逐步深入研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读文本、说感悟,情感不断向纵深延伸,当最后配乐感受羚羊群当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乱的孤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做桥墩的生命桥。那情景是何等地神圣”时,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了高潮,一种神圣感、崇高感油然而生。而这种人文性的高度展现又是在始终紧扣文本、品读关键词句的过程中实现的。这样的品读,品出了深深的味儿,读出了浓浓的情。

那么,我们品词析句,就可以通过言语——老师的导语,或者通过词——重点词语来使学生的表象重新,从而达到身如其境,情同身感的教学效果。王崧舟就是善于运用这点的小学语文大师,他在教学就经常运用这种表现再现的方法,并且这种表象再现已经成为了他的诗意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慈母情深》一课中,就有一下

教学片段:

师:睁开眼睛,你看到什么样的背?

生:极其瘦弱的背

生:极其弯曲的背

师:你还看到什么?

生:瘦骨嶙峋的背。

生:看到母亲的肋骨。

师:一个瘦弱的弯曲的瘦骨嶙峋。不对阿,这是我母亲的背吗?我记得母亲的背不是这样的。是什么样的?形容一下,用一个词。

生:是笔直的。

生:我还记得是挺拔的。

师:对呀,这才是我母亲的,如今这个背不见了。闭上眼睛,往前看,慢镜头拉近,读背直起来了,母亲转过来,一张脸,你看到那是一张什么样的脸?

生:疲惫的

师:疲惫不堪

生:瘦弱的生:布满皱纹的。

师:怎么会是我母亲的脸,在我的印象中,母亲的脸不是这样的。在我的印象中母亲的

脸是?

生:富有光泽的,

生:精神十足的,

生:没有一丝皱纹的,

师:然而这张脸不见了。我的母亲,闭上眼睛,继续看。(师读背直起来了……)睁开

眼睛,你看到了一双怎样的眼?

生:布满了黑烟圈的眼睛。

生:疲惫的眼睛、

生:布满血丝⑹

从上面的教学片段我们可以看出,王崧舟不愧是小学语文大师,通过老师的循循善诱,通过老师的导语,此刻,疲惫不堪的母亲形象就深深的浮现在学生脑海中,从而为学生领会作者对慈母的深深爱意,对母亲为孩子苦苦劳作的伟大母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品味词句的过程中,学生也领悟到了作者对字词运用的功力,“饱经风霜”形容的恰到好处。

四、言语表现 提升词语的效度

窃以为,词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表现”。表现,是人固有的言语生命的欲求,作为教师,要唤醒、顺应和养护这种欲求。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更重要的目标是指向于“言语表现”,缺乏表现力度的词语,是没有生命力的僵死符号。因此,教学词语,要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语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写话说话,在说和写的训练中,让词语在表现中最大限度地增殖。这样,学生大脑中的“消极词汇”能很快地转化为“积极词汇”,这样的词语,才是有效度的词语。 教学片断4:《詹天佑》 师:面对着高大的铜像,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詹天佑爷爷说。来,孩子们,拿起我们的笔,先将要说的话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选用课文当中学过的下列词语,也可以不用这些词语。但是,一定要表达此时此刻你内心最真挚的情感。(音乐《沉思曲》渐起) 课件屏幕出示: 假如你目睹了“詹天佑铜像揭幕仪式”,面对着高大的铜像,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詹天佑爷爷说…… 先将要说的话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选用课文中学过的下列词语: 阻挠 要挟 嘲笑 藐视 毅然 悬崖峭壁 狂风怒号 高山深涧 竣 工 回击 赞叹不已 (学生在《沉思曲》音乐声中写话) 师:好,孩子们,放下你手中的笔,让我们面对詹天佑的铜像,让我们表达内心的一份真情。你读。(和着音乐) 生1:詹天佑爷爷,我很敬佩您!您不怕困难,不怕外界的嘲笑,以杰出的才能修筑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我敬佩您的爱国精神,敬佩您的卓越才能,敬佩您修筑京张铁路时的坚定信念。我长大了,也要像您一样为祖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生2:在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外国报纸的嘲笑、蔑视面前,您毅然接下了这份重担。狂风怒号、高山深涧没能使您屈服。当铁路提前两年竣工的时候,不仅给了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更多的则是国人的欢喜。您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我们应该向您学习。 生3:詹天佑爷爷,您太棒了!如果当时没有您那毅然接受的任务,现在,不会有我们的伟大创举。你不管遇到种种困难,总是为自己的祖国、为自己的国人着想。我为您所做出的一切感到骄傲、自豪! ……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让学生在语境中,借助词语进行写话说话的训练,这是一种指向于“表现”的训练。这种“表现”,不是教师外加给学生的,学生有着内在的需要,有明确的表达目的和交流对象,有特定的话语情境的言语实践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要运用学过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新的思想情感,在表达中,词语的效度得到了提升。

发挥想象,构建形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在词语教学中,薛老师重视让孩子们通过想象品读来“复活”词语的本来面目。是的,词语只有与精神同构了,才能在主体心灵中获得持久的生命活力。 其实,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记得维果斯基说“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对于词语教学,我一直以为,没有获得感性的个人涵义的词语是不可能被主体顺利调遣或正确使用的。当词语未与学生的精神领域建立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时,这些词语在学生的心中是了无生命的。这样的词语,是心理机器旁一个孤零零的生锈了的零件,是生机勃勃的心灵之树旁的一片枯萎的叶子,是游离于学生旺盛的精神系统之外的孤独幽灵。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祥辉.《阅读教学细则》.版主精华帖.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论坛,

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433138&extra=page%

3D1%26amp%3Bfilter%3Ddigest&page=1

[2]转引王尚文著《语感论》(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

版社.2005年,第186页.

[3]王崧舟.《诗意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第6页-7页

[4]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第二版).[M].上海.上海教

育出版社.2005年,第149页.

[5]王尚文.《语感论》(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第149页.

[6]王崧舟.《诗意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第5页-6页

[7]席勒.《论悲剧艺术》.[M].北京:人民出版社。

[8]余文森.《为什么要创设情境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6年12月15

日第6版

[9]张一兵.《问题式,征候阅读与意识形态》.[M].北京:中央编辑出

版社2003年,第64-73页

第20篇:小学词语教学探究

小学词语教学探究

新安县正村镇北岳小学 毛崇伟

语文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文化,但这种文化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人类创造它的目的在于让它承载文化,让它作为文化的载体而使文化得以交流。如果没有了对语言文字的挖掘,没有了对精彩语言片段的比较,学生是无法理解课文的,语文教学质量、效率也会降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应该摆在重要而显眼的位置,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生自由发展,教师主导作用缺失新课改以来,课堂上,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但我们从大量的语文课词语教学中发现,不少教师误以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就是自由发展,造成了教师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应有发挥,这也是造成目前语文课堂词语教学无效或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新课文的最初讲授时,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 教师把生字词的教学放在学生的课前预习中。一般是先让学生读课文再圈划生字新词,并且让学生查字典记录这些词的意思。在第二天检查时,如果被检查的学生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那么识字学词的环节就可忽略不计了。小学生本来自主能力就差, 再缺乏教师的指导, 很多字词的学习可能就会流于形式。

2.词语教学方法存在弊端在词语教学过程中,方法上存在很多弊端。有的老师以查词典、抄一记词语解释为主。这种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给学生带来的负担很重,容易造成恶性循环, 影响学生对词汇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有的教师生搬硬套教学参考书上的词语解释, 然后要求学生一字不漏地背下来,默写下来。教师的这种做法, 容易导致不良的词语学习习惯,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词语,只会呆板的解释, 而不会灵活运用。 还有部分老师为了凸显生字新词的重要性,在第一课时隆重出示词语,带领学生横着读、竖着读, 还要请这个学生说说哪个词懂了, 那个学生哪个词不懂,忙忙碌碌大半节课下来都没有触及课文内容。如此看来, 词语教学确实受到了重视, 但是机械的教学是简单地用一种抽象的语言去解释另一种更抽象的语言, 这样很难进入学生的精神领域。

3.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脱节目前的词语教学, 往往通过让学生反复的死记硬背、机械抄写达到记忆字词的目的。从心理学看,这种行为属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思维模式,即刺激一反应模式。这种学习方式,学生没有主动发现知识的乐趣,只是被动接受知识,从而失去了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心理体验。有的老师为了让学生会写词语,经常会布置学生抄写词语。表面上, 学生都能按时把作业交上来, 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在定期的听写练习中, 总会有一大批学生把词语写错, 或写不上来, 长此以往必然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高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基本策略

1.以语文课堂为阵地,学习积累运用词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名家精篇,语言生动丰富,用词恰当、传神。因此, 结合课文的学习,指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和积累词语是最好利用的阵地。 (1)朗读、背诵中学习积累词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优美,如果仅仅从学生语言材料的学习和积累来看,优秀课文的朗读和背诵,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材料,而且保证了质量, 因为这些语言材料的生成能力较强。 从课文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会在学生的言语活动中焕发无限的生机和活力。除此之外,优秀课文还会给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文章样式以及作者对社会、人生等方面深刻的认识与体验。

(2)品析鉴赏中深化理解积累词语我们强调在品析鉴赏中理解积累词语, 就是强调在好词佳句的鉴赏中,深化认识,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 要防止学生出现浅尝辄止的问题。揣摩比较是词语学习的有效手段。课文中有许多画龙点睛的词语,学生看似懂了而未真懂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品评、赏析,在品析中深化学生的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加、减、换、调等形式引导学生推敲、揣摩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处, 挖掘其蕴涵的意义。学生在品词、品句的过程中, 自然而然地记住这些好词佳句, 丰富了自己的“ 语言仓库储备”。

2.由课内走向课外,扩大学生学习积累运用词语的空间词语的学习和积累,仅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辅之以大量的课外积累。

(1) 在交流倾听中学习积累运用词语人的生活, 是一种社会化行为, 与人的沟通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很好的语言积累和语言运用的途径。我们应致力于合理开发、利用校内外“ 听” 的资源, 拓宽小学生语言积累的渠道。 在学校, 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最多的。因此, 教师应尽量让自己的教学语言规范、优美,这样,学生可以在美的听觉环境中受感染、熏陶, 积累语言于无形。在课内外、班内外, 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语言积累实践活动,如举办朗读比赛、诗歌朗诵会、讲故事等活动, 共同享受积累带来的快乐。

(2)在写中学习积累运用语言学生写话或作文就是对语言材料的创造性的使用, 一方面是运用积累的语言,另一方面也是进一步积累语言。学生有意识地在运用中积累已有的语言, 是深化积累的最佳方法。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成功片段来写作, 也可以让学生在课文精彩处、空白处模仿写作, 这些都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通过这些方法, 可以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 写作是更高层次的语言积累。结语词语在认知、思维、信息传输及语言本体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在教学中, 词处在字、句之间,“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说明了词语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广大教师们要重视词语教学,提高词语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词语教学心得体会
《词语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