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0-06 08:37:16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方法 (一)阅读法(朗读、默读、背诵) (二)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评、讲演、复述、讲读、讲练、说书法); (三)对话法(问答、谈话、讨论、辩论) (四)实践法(观察、调查、访谈、参观、实验、考察、考证、游戏、交往、旅游、实习、见习、练习、作业等) (五)电教法(照相机、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广播、电视、电影、录相机、语音实验实、电脑、网络、多媒体) (六)研究法(问题—解决式;课题—探究式;实验—论证式) (七)自学法(自学—辅导式)(卢仲衡、魏书生) (八)其他教育教学的方法举隅:

1、语感教学法 (洪镇涛、王尚文)

2、思路教学法

3、情感教学法 (于漪)

4、案例教学法 (根舍因、克拉夫基)

5、点拨教学法 (蔡澄清)

6、情境教学法 (李吉林)

7、导读教学法 (钱梦龙)

8、目标教学法(布卢姆)

9、反馈教学法(刘显国)

10、问题教学法(杜威、马赫穆多夫)

11、欣赏教学法

12、活动教学法 (杜威)

13、点面教学法

14、愉快教学法 (上海一师附小等)

15、成功教学法 (上海闸北八中)

16、整体教学法 (查有梁)

17、合作教学法 (美国的斯莱文、前苏联阿莫纳什维利)

18、启发式教学法 (《学记》、柏尝试教学法拉图)(邱学华)

19、设计教学法 (克伯屈) 20、发现教学法 (布鲁纳)

21、创新教学法 (奥斯本、吉尔福特、陶行知)

22、差异教学法 (华国栋) 22.单元教学法 23.比较教学法 24.程序教学法(普莱西、斯金纳) 25.直观教学法 26.图示教学法 (王松泉) 27.暗示教学法 (洛扎诺夫) 28.竞赛教学法(罗树根) 29.大语文教学法(张孝纯) 30.非指导性教学法(罗杰斯) 31.掌握学习教学法(布卢姆) 32.道尔顿制教学法(柏克赫司特) 33.有意义学习教学法(奥苏贝尔) 34.迁移教学法 (马芯兰) 35.尝试教学法 (邱学华) 36.学导式教学法 (胥长辰)

一、重视积累,灵活运用。

二、立足课堂,以‚内‛养‚外‛,温故知新。

三、阅读训练要整体感知,明确考点,抓住要点,讲究表达,重视创新。

四、作文训练要强化文体意识,通过一定量的作文练习,写出规范的记叙文和议论文。

五、关注生活,关注地域文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记得好多位著名教育专家都曾经说过:‚教学

有方,但教无定方。‛至于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的。

反之,如果你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就会造成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阻碍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因此,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会选教法,能让学生在你的引导下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

当今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教师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模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据这些教育理念,教师采用怎样的阅读教学方法与学生获得怎样的学习效果是密切联系的,因为每一种阅读教学方法都应由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读、思、议、导‛结合法

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会感觉轻松许多。以前那种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需要5课时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只需1课时学生就能轻松驾驭。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感到阅读量的不足,因此,他们的阅读内容就会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他们需要从课外读物中获得阅读知识,汲取丰富的阅读营养。我们连续10多年组织学生成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范围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教材拓展到图书角、学校阅览室以及图书馆、书店乃至网上阅读等等。我特别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多读、多看、多想。

例如,在学习了《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之后,同学们主动找来许多童话故事进行阅读。《大灰狼》、《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许多童话故事和故事集纷纷在同学们中传阅。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还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可喜的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二、‚读、写‛结合法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语文《灰雀》一课时,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喜欢的原因。许多同学找了描写灰雀外型及活动的句子‚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他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的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当我让他们说明喜欢的原因时,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开了。有的同学说:‚作者不但用词用得好,还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有的同学说:‚作者的观察重点突出,重点观察了胸脯的颜色。‛还有同学接着说:‚我看作者太喜欢灰雀了,他把灰雀当成人来写。‛最有趣的是王毅然同学的发言,他说:‚老师,我认为婉转的歌唱中的‘婉转’和惹人喜爱中的‘惹’这两个词用得非常恰当、生动。婉转不仅写出了灰雀歌唱的声音,同时也引导我们把灰雀歌唱时的动作想象出来了。它不光脖子一伸头一抬,还有可能是翅膀和头很协调地扭来扭去才能发出婉转的声音。‘惹’字是在写了外型和唱歌之后你想不喜欢它都不可能……‛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借此机会老师充分利用课前就已经布置的作业:你回家详细观察了什么动物?重点观察了它的什么?把你观察到的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下来。不一会,有的写了小白兔、有的写了大公鸡、有的写了大白鹅……不光写了外型,还写了步态、叫声以及吃相等,许多同学写得很形象、很具体。

再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之前,老师先布置学生观察家乡的景物,使学生明确了作者按四季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赞美之情。借此让学生用文中学到的方法,按一定顺序写一处家乡的景物。所写的有家乡的小河、家乡的柳树、家乡的果园等,他们不仅写出了景物特点,而且写作顺序也很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真挚感情。

这样持之以恒地教学,使学生做到读写结合,课课有练笔。久而久之,老师不布置他们也会自己找素材,捕捉信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稳步上升。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劳动,教师如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何从单纯的字词句的教学走向段篇的教学,注重从学生的阅读能力入手,阅读方法的选择是很重要、也是很有效的。

一、拼音一定要掌握牢固。

二、积累词语。

三、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推荐第2篇:《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方法研究》心得体会

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爱好,对教学情境的关注,是目前教学模式构建中的重点话题,也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摸索索的课题。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境,正是鼓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因此,在教学进程中,我们要善于仰仗教材,顺应儿童心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创设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一、创设情境的含义: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进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采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发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性能得到一定发展的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沟通教材和教育对象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激起学生的情感。

二、创设情境的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利用没有固定的方法,它不是教学进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设施及教师本人素质,选择恰当的创设情境的途径。那末,如何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爱好呢?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种途径。1.语言描绘情境。即教师应用语言的渲染、描写和感化作用,创造出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和鼓动性的情绪环境,以拨动或震动学生的心弦。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随着低沉悲痛的哀乐响起,教师以沉痛哀伤的语言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现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场景,让学生心灵与十里长街上的人们产生碰撞,从而领悟到人们对总理的非常爱戴和深切吊唁,为后文作了铺垫。另外,教师的示范朗诵,学生的感情朗诵也是借助语言来再现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内容和体会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方法。如教学《荷花》第四自然段,我作了以下的设计:师(导读):我忽然觉得自己恍如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我看到了生(补足读):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飞舞。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我听到了生:蜻蜓飞过来,告知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知我昨夜做的好梦这样,在师生共创的情境中,学生情感的火花被点燃,丰富的想象被激活,不知不觉地沉醉在文本描绘的美好风景中。以语言描绘为主的情境创设,可以给学生创造性思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要请教师语言正确、简练、生动形象,能引发学生在头脑中构成正确的表象,从而感知所学的文本材料。2.实物演示情境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熟悉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熟悉规律动身的。如教学《画杨桃》一文时,针对本地孩子不熟习杨桃这类热带水果的实际,我特地把杨桃带到课堂并指导学生观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对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的样子不同有了感性熟悉,在豁然顿悟中理解了文中的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事实就是的做法,同学们嘲笑我是错误的道理。

推荐第3篇: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品析要做到“活”、“深”、“实”

——小学语文阅读品析整合教学之我见

周林学校 李钦

丁文广先生说过:“学科内的课程整合要求打破原有的结构安排和分化设计,以特定的目标为中心重新组织课程内容”。在教学中,怎样科学合理的整合教学才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呢?我认为应该要做到“活”、“深”、“实”。

整合教学要“活”

在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一个主题,四篇文章,单元教学中,要根据单元内容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整合教学的内容,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十一册第五单元的课文,都与鲁迅先生有关。《少年闰土》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一篇佳作,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一面》《有的人》是些鲁迅先生的。要更好地整合本单元教学,可以按照先完成《少年闰土》的品析后再整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一面》《有的人》进行教学。这样更能让学生从文章体会到鲁迅先生的形象。再如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十一册第二单元的课文的主题是“爱国”,围绕“爱国”安排了《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四篇文章,前三篇讲述的是爱国故事,《中华少年》是一首诗歌。在本单元教学中,可以先整合《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主人翁的爱国故事,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在此基础上在品读诗歌《中华少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因此,在教学中,灵活的整合教学有利于学生更清晰的品析课文,掌握文章的重难点。

整合教学要“深”

整合教学,由于是两篇文章和两篇以上文章整合的教学,内容较多,如果把握不好,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肤浅。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应该对文中的重点句段要深入理解。如在本单元中,句子“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不再马马虎虎了。” 这句话中伯父笑着说的“还是我的记性好。”表面上夸自己,实际上是幽默而委婉地批评“我”读书太马虎。“我又羞愧,又悔恨,”说明我听懂了伯父的话,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说明“我”接受了伯父的

批评。再如:“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暗喻手法,抨击旧社会的黑暗和对鲁迅先生的迫害。意思是:在暗无天日的旧社会,人民失去了自由,革命者处处遭受反动派的迫害,人民的革命斗争处处遭到反动派的镇压,表现了鲁迅先生诙谐幽默的性格和乐观望主义精神。 又如:“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 这句话,描写了鲁迅先生急剧变化的表情。他之所以脸上变得那么严肃,是因为车夫的遭遇使他再次看到旧社会的罪恶。而且联想到更多的受苦难的中国人民。他的心情十分沉重。那\"严肃\"的神情,则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旧社会的憎恨 。

整合教学要“实”

整合教学内容多,知识涉及面广,在教学中,要让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得扎实有效,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过程。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构建和谐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学记》里说,“亲其师,信其道”。是说师生关系对学习的作用。师生关系融洽,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和谐的教与愉快的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二、学会自主合作、共同提高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现代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要保护学生在探求新知过程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充分发展了个性,培养了多方面能力,极大地推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课堂效率也得到提高。

三、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语文教学质量的基础无疑就是基础知识的教学。我们的课堂教学对词汇、句法、修辞等语法基础知识也抓不到位,学生不能掌握的东西还很多。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要抓好语基的课堂教学,课前预习必不可少而且要加强,每一篇课文讲课前要求学生至少读三遍,把字词弄清。课堂上及时进行字词检测,重点检测差生的掌握情况。讲完一课,马上听写生字词。语基的教学和文本紧密结合,

要和学生的语言应用实际相结合,因而在每讲完一课后选一些好词好句,让他们随堂拓展,造句或写片段练习。充分利用教学评估,检测学生的语基掌握情况。在评估的过程中,应着眼于应用,突出“用”、“测”、“能”,才能提高学生的语基知识。

四、正确引导阅读教学。

陶行知先生的说:“我们应解放学生的嘴和脑,让他们读他们喜欢的东西。”教师应该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阅读中来,把学得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通过课文与生活的对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审美体验直观地展示出来。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发现文章的主旨,逐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推荐第4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1.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2.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3.注重平时积累

4.及时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5.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以上几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只要我们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加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推荐第5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的要点

一、支撑点——思想转变。

(一)用语文的方式——关注言语形式。

何为用语文的方式?简单地说,就是指导学生运用听说读写的语文方式,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发展以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这句似绕口令的话语中凸现出来的“听说读写”四个字,就是语文的基本学习方式,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领域。要做到这点,必须关注言语形式。

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

语言训练虽然已经形成共识,但是在具体训练过程中,就言语形式、言语内容而言,重谁、轻谁,仍存在较大分歧。请看甲乙两位老师,在教学《李时珍》一课中他想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这个重点句的片断。

甲老师出示小黑板,四个思考题: 1.读第四段(4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什么?

2.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3.这段中哪个词能概括这段段意? 4.你学习了这段,受到了什么教育(即学习李时珍什么品质)?生:(读题、读段后回答)这段主要写李时珍想重新编写药物书。

师:他为什么要重新编写药物书?

生:因为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所以要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师:药物书有哪些缺点呢?(说具体点) 生:许多有些还有些(略)

师:从这些缺点中他想到了什么? 生:他想(略)

师:这句话中的决心完善两个词各是什么意思?突出了李时珍什么品质?

生:(略)

师:(回读全段)通过这段学习,你受到了什么教育?(概括段意)

生:(略)

乙老师出示小黑板,比较四个句子: 1.他编写一部药物书。 2.他决心编写一部药物书。 3.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

4.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师:默读四句话,想想不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生:第二句多了决心这个词,写出他编写药物书的态度坚决。比第一句的意思深了一层。

生:第三句多了重新这个词。

师:读读句子,说说重新是什么意思?

生:(读第三句)重新是指已经编了,但不好,再重头来编写。 生:这句与第一句的意思完全不同了,是发现别人没编好,他才重新编。

师:对!他为什么要重新编写呢?

生: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略)

师:再读读第四句,跟前三句比又有什么不同? 生:这句中多了完善。 生:完善是完全的意思。

生;我查了字典,完善中的善是好的意思,不仅完全,而且很好。 师:很对!再比较决心重新完善这三个词,挑选一个能概括这段段意的词。

生:这段主要写李时珍重新编一部完善的药物书,态度坚决,所以决心这个词能概括这段段意。

师:决心与重新完善有什么不同?

生:决心是写心里想的,重新完善是写怎样做的。 师:好!谁能用决心重新完善各说一个句子?

生:(略)

师:好!把第四句有感情地朗读一遍:①把重音读出来。②想想,这一句话与前两句话有什么联系?

生:(略)

这两个教学片断,集中体现了当前小语教学不同的着眼点。甲老师的教学特点重言语内容,即语文所传输的内容,训练程序为思想内容语言文字思想内容;乙老师则相反,重言语形式,即语言的运用,训练程序为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由于教学的着眼点不同,甲老师的操作方法只得用繁琐的提问牵着学生把生动的语言文字层层引向抽象,步步提高概括。这样,学生最终得到的,大多是关于课文思想内容的抽象概念,颠倒了理解语言运用语言掌握方法的逻辑程序,打乱了语言训练程序的整体性。乙老师充分体现了从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的完整过程,落实了语文教学中的词语训练。教师抓住决心重新完善等关键词语有的放矢的训练。因此,教路准而活,学路宽而深。理解语言并非浅尝辄止,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练得扎实、到位。这样就较好地落实了语言文字训练的要求,对丰富的言语材料和生动的表达形式就能感受和领悟,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正如列宁指出的那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交际性是它的基本特征。因此,对于语言的学习,固然要了解它所负载的思想内容,但更要了解它运用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对语言的吸收(听与读)和表达(说与写)的能力。(充气房子)

“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形式对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目前的阅读教学普遍重视言语内容忽视言语形式,“如何写,为什么这么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语言秘密”。

笔者在教学——嘎子一惊,失声叫道:“哎呀,两个鬼……”“子”字还未出口,他急忙改口高叫道:“奶奶!有两个太君进院了!快准备饭啊!”曾经有以下两种方式。

案例A

师:谁来谈一谈从这段话的哪些地方你读出了什么呢?

生:我从“他急忙改口高叫道”中体会到了他的随机应变,机智勇敢。

师:请你用朗读来表现他的机智勇敢。 生:有感情朗读。

师:嘎子此时都在想什么呢? 生:我要赶紧通知区队长。

师:带着理解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案例B

师:谁来谈一谈从这段话的哪些地方你读出了什么呢?

生:我从“他急忙改口高叫道”中体会到了他的随机应变,机智勇敢。

师:改口改的快,这才是机智勇敢,这是提示语上的精彩之处。谁来读一读呢?(生读,师指导:改口改得不够快,谁再来读?)

师:这段话中,有没有哪些标点让你感受到了他的机智勇敢的呢?

生:我从“……”中感受到他的应变能力的强。

生:我从三个“!”中感受到了他是在提醒区队长,表现了他的机智勇敢。

师:有两个同学在填标点的时候,将前两个感叹号写成了逗号,你认为怎样?谁试着来读读?(生读)

生:不行,这样就不能起到提醒的作用,就不能表现到他的机智勇敢。

师:如果改为省略号呢?

这两个教学片断,集中体现了当前小语教学不同的着眼点。A片段重言语内容,即语文所传输的内容,训练程序为:思想内容——语言文字——思想内容;B片段则相反,重言语形式,即语言的运用,训练程序为: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由于教学的着眼点不同,A片段的操作方法只得用繁琐的提问牵着学生把生动的语言文字层层引向抽象,步步提高概括。这样,学生最终得到的,大多是关于课文思想内容的抽象概念,颠倒了理解语言、运用语言、掌握方法的逻辑程序,打乱了语言训练程序的整体性。B片段充分体现了从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的完整过程,教师通过运用教材与师

生改后的词句比较的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标点符号运用的妙处,并在反复诵读这种言语形式中读出了它所承载的言语内容——嘎子的机智勇敢,言意兼得,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练得扎实、到位。

我们要切记: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阅读教学两课时教学目标的定位。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着重解决课文写了什么的问题,关注言语内容。)

第二课时:品读重点,深入感悟。(主要解决课文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关注言语形式。)

二、起始点——文本细读。

(一)文本细读方法(第二课时)。文本细读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尝试从文题(即文章的题目)、文意和文旨、文脉(结构)、文言(语言)、文法(写作)、文体(即文章的体裁)等方面进行细读。而对于文题、文意和文旨,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把握。所欠缺的只是对言语形式的把握与解读。

如何进行文本细读。平时的细读主要从结构、细节、语言三方面进行。

下面,我们将结合《小兵张嘎》这篇文章进行共同的探讨。

1、结构。文章中作者共写了三件事:和奶奶相依为命、报仇当兵、杀敌夺枪。(其实还可以分为许多小事,)前两件事比较简略,最后一件事比较详细,详略得当。

2、细节。文章主要通过对小兵张嘎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的直接描写和对敌人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的侧面描写来表现小兵张嘎的机智勇敢。

直接描写嘎子的: A、语言描写有三处:

1、嘎子一惊,失声叫道:“哎呀,两个鬼„„”“子”字还未出口,他急忙改口高叫道:“奶奶!有两个太君进院啦!快预备饭啊!”

2、“家里有,里面请吧!”

3、嘎子靠向门,也操着日本腔说:“太君,西屋里干净,那里歇歇的干活。

B、动作描写(5句)

1、嘎子发现有两个伪军单独进了区队隐藏的院子,他就把他们引进屋去,俘虏了他们,然后再出去查看鬼子的情况。

2、嘎子一惊,失声叫道

他急忙改口高叫道

3、嘎子闪开身子,给他们让路。

4、嘎子靠向门,也操着日本腔说

5、说时迟, 那时快,嘎子见他要跑,急忙“咣当”把门一关, C、描写嘎子爱枪的(3句)。

1、就连老鹰抓小鸡也没有这么快。小嘎子飞身扑过去,一下就把“王八盒子”抢在手里了。他的心是怎样在沸腾啊,什么过年放炮,什么赶会逛灯,怎么比得上他此刻的快乐呢?

2、老钟送他一把做工做工精巧的木制小手枪,可嘎子多么想拥有一支真正的手枪啊!

3、一霎那,他那馋虫似的小舌头,一连在嘴角舔了好几下。侧面描写:

对区队长的描写:

只听屋里微微的一阵响,传来区队长装出的奶奶的声音:“嘎子,好好把太君往屋里请。”

对鬼子的描写:

1、嘎子推开门,只见两条黄色的影子正在院子里晃,再一看,可不是两个日本鬼子吗?前面那个挎把洋刀,背个图囊,还是个官儿呢。

2、那两个鬼子不待请,已经大踏步闯了进来„„

3、两个鬼子一面咕噜着,一面“咔咔”地上了台阶,跨进屋去。

4、一个鬼子见西屋的门帘垂着,就挺起“三八式”,去挑西屋的帘子。

5、鬼子军官身子才窜出半截,便夹住了后腿,一个嘴啃地,栽在台阶上„„

6、那鬼子军官就骨碌碌滚下台阶去了,手里的枪,也甩出一丈多远。

„„

文本细读到这里,远远还没有结束,用王尧先生的话来说,还——“在汉语中出生入死。”我们要进入语言。

3、语言。文本细读的起点一定是文章的语言。触摸文本,咀嚼语言,悉心体味,发掘内蕴——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有这个耐心,当然更要有这个能力,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发现文章字词句段、标点修辞上的亮点,并且将自己解读到的亮点变成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着眼点,这也是文本细读过程中最难的地方。这首先需要我们站在学生“怎样读”的视角上进行筛选和甄别,这么多能够表现张嘎品质的语言,哪些语言是学生完全自己可以深刻体会的,那就完全放手给他们,教师要避之;哪些语言是学生能理解但不够深入,不能发现言语秘密的,教师要进行点拨、启发引导;哪些语言是学生根本不可能找到的,需要教师耐心传授的。这样一细读,我们会就会把本文教学的重点确定在两句话上:

第一处:嘎子一惊,失声叫道:“哎呀,两个鬼……”“子”字还未出口,他急忙改口高叫道:“奶奶!有两个太君进院啦!快预备饭啊!”

第二处:说时迟,那时快,嘎子见他要跑,急忙“咣当”把门一关,鬼子军官身子才窜出半截,便夹住了后腿,一个嘴啃地,栽在台阶上……

找到这两句话后,我们心里便有了一些疑问。

(1)为什么会选择这两个句子作为语言训练的重点内容呢? 主要是因为:

1、细节方面正面和侧面描写的结合应该成为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

2、这两句话中有许多学生关注不到的言语形式(标点符号、表达方式、句子),而其它句子是没有的。(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

(2)选择了重点的句子之后我们还要做些什么呢?

再次站在学生怎样读的视角进行言语形式训练的筛选和甄别。 在第一句话中,学生可以很容易从“失声叫道”、“急忙改口高叫道”前后的对比中感受到嘎子的机智勇敢;而学生容易忽略的是什么呢?是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一个省略号,三个感叹号!读出这点,我们便真正读到了语言的核心地带。

在第二句话中,学生容易从“急忙把门一关”中读出嘎子的机智勇敢。可是“咣当”这个最具陌生感的词语学生是无法关注到的。“窜”、“夹”、“栽”这些具有贬义性质的动词侧面的反衬学生是不容易读出来的。

(3)这两个重点句子之外的其它句子怎样处理呢?

是不是其他句子全要舍去呢?答案是否定的,其他句子全部放手给学生的学;那是不是所有的句子学生必须要找到呢?答案也是否定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舍得,舍弃一些不必要的句子、舍弃一些句子上的细读分析,把细读的重点放在最能突出文本语文核心价值的语言上,学生才能真正有所得。

(二)尝试训练。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如词类、短语结构、句子成分、常见修辞格),但不必进行系统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知识。

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进行文本语言细读的依据。

三、连接点——教学环节。(学导练教学模式)

第二课时基本流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把握;

(二)品读重点,深入领悟;

1、出示提纲,明确重点。

2、品读重点,美读升华。①自主研读,圈点勾画。 ②汇报交流,合作探究。 ③抓住重点,选点练能。

(三)学用结合,多元训练。

四、突破点——选点练能。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细读了文本,有了大致的框架结构,那么下一步我们要进行重点设计的地方。

关于第二课时的选点练能。

在进行文本细读之后,我们会找到突破第二课时的很多点,能够表现人物品质的句子、词语、写法太多,如果我们全面涉猎,那么我们一堂课的时间该会有多么的臃肿,学生也很难从中得到自己应学的知识。“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选择一点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得到能力的提升,语文素养的提升,让他们争取每课都会有一得,应该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关于一篇课文,最能表现中心的句子是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找到的,但是对这些重点句子的处理方法就需要我们好好思考一番。

在选择了文章的练能点之后,教师应立足教材,关注言语形式,进行文章体裁、结构层次、表达方式、材料选择、表现角度、词语句子、音韵节奏、标点符号这些必要的语文元素的训练,让听说读写成为语文的基本学习方式,让朗读、背诵、写话、理解、体会、运用读写结合、提问、归纳、点拨等这些最语文的方式成为语文教学的主流,把理解、体验、积累、运用语言的权利留给学生,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的义务留给自己。

阅读教学除了培养阅读能力外,还承担着不可忽视的多方面的任务。阅读课的设计要以读为主要线索,把感悟、理解,积累、运用、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做到了这些,语文便有了些许的语文味!

五、回归点——语言实践。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对于我们的语文阅读课来讲,最终的落脚点应该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落脚点应

该回归写作。努力做到每课一练,对于各年级来讲,语言实践练习设计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对于低年级来讲,主要以“童话”写话训练为主,解决“兴趣”问题,树立词语意识。在教学设计中主要对学生进行词语的积累、运用及语言实践。我们的设计应以“词语意识”为核心,掌握积累“词语”为宗旨,阅读上理解、比较、品评、扩展各类词汇,让阅读课成为词语意识的培养课。

中年级以“情境”写作为主,解决素材问题,树立“细节”意识。 高年级以“独我意识”的培养,力求让学生感受选文题目、结构、选材、表达上的与众不同之处,从而引领学生做到“人无我有,人粗我细、人浅我深、人面我点、人赞我批”,写出新境界——“独我”。

推荐第6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美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几乎众所周知,那就是“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它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的心灵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的确,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中学生,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正如课程标准所说,“它能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能沟通人与人的心灵,吸收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能发展人的语言,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思维和审美的能力。”

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求知、开智、立德、审美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阅读,学生才能真正享受到这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饮琼浆,吸醍醐,在阅读中长见识、长能力、长智慧,健康地成长?因此,指导他们学会阅读、学会学习至关重要。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特别是语文教师更应该将阅读能力作为中学生的一种重要能力来培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反观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由于受知识本位教育观的导向和现实中考试压力的影响,长期以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个封闭圈,它以传授知识、应付考试为轴心,追求现成的、确定的知识,以终极的意义解读为目标,过分地侧重于一种“技能”训练,从阅读教学的内容、方法到评价,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体系。在教学中盛行从文章结构入手解析课文,从积累语文知识的角度入手,推敲课文所提供的内容要点和零碎的语文知识点。过分注重教师对文本教法的研究,过于强调教师“教”的作用,因此以情节结构分析为中心的“讲授型”和“讲问型”课堂教学程式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师的“教路”跟着文章的思路走,学生的“学路”则跟着教师的“教路”走,“学”成了“教”的附庸,学生成了教师思维的俘虏——一句话,重教而轻学。不少教师视《教学参考书》为宝典,照搬照抄,不越雷池一步,结果课堂万马齐喑,死水一潭。

同时,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也不高。他们学语文,对课文不愿意细读钻研,上课只等老师讲,做题写作文专找“教参”、“范文选”抄,处于消极应付状态。这种对语文的冷漠态度已经影响到语文教学的质量。阅读成为当前教学最弱的环节已是不争的事实。消除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冷漠态度,已经成为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诸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这么一种现实:学生的知识面狭窄,阅读能力差,思路逼仄,直接影响到写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阅读的忽视和曲解造成了阅读教学的薄弱。如何行之有效开展研究性阅读教学,以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本人认为,要改变阅读教学尴尬的局面,必须先来一个理论上的转变:由研究“怎么教”变为研究“怎么学”,即以先进的学习理论为指导,构建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使语文阅读教学真正发挥素质教育的功能。本人从下面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是新理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要使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走出困境,其关键在于:真正把学习语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问题情景的创设是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索的关键。由谁生疑呢?过去的教学当然是由教师来生疑,让学生去思考。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便煞费苦心地备问题,教学过程中又苦口婆心地问问题,使教师的单向提问成了阅读教学的主旋律,学生成了这种教学活动的陪客。只是让学生听听感动,想想激动,课后动也不动。没有认识到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阅读教学让位于繁文缛节的课文分析,过多地强调知识性、规律性和对内容的分析,剥夺了学生阅读主体的权利,把一个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过程变成了一个由结论到结论的简单传递的过程。学生不能够亲自去体验,主动探求知识,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自主学习的培养,把学生瑰丽的想象和丰富的情感风干。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用情境呈现问题,设计开放的学习环境,以启动学生的思维并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无论什么人都不可能代替学生去读书学习。无论是谁,要想获得知识技能,除了靠自己一本一本、一篇1篇、一项一项地去扎扎实实地读、练外,别无他法。教师只能起“领航”“推进”的作用。教师要淡化课堂教学,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读熟读,背诵优秀文章,体会其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语言美。让学生从内心本能上感受到知识的美,激发起阅读的积极性。

二、落实“理解——分析——运用”的阅读全过程。

语文教学要向学生传授最基本的语言规则,以便于他们正确使用语言,去传送信息,表情达意。阅读则是教与学的重要手段,从教育理论方面看,阅读可以分为“理解——分析——运用”三个阶段。

理解是对文章内容、语言特点的掌握,即对文章所提供的信息有准确的了解和领会。分析是把阅读对象的整体分为局部,把其中比较抽象加以具体化的能力,它是对一篇文章层次思路的分析,内容要点的分析和恰当的阐释。它包括概括、筛选和评价等内容。分析能力是对理解的深化和加工,是学和用之间的关键环节,是客体向主体转化的桥梁。分析能力的差异就直接决定着阅读能力的提高。运用就是用得来的知识、方法和规律去读其它的文章,读懂生活、工作所必须的各类读物,以及进行相应的文体写作。

阅读教学让位于课文分析的结果是阅读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脱节,阅读教学没有走完全过程,仅仅停留在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也是不完善的,因为课堂上是老师的分析,不是学生主动的分析,第三阶段的运用则基本是没有。阅读教学不是机械模仿,而是一种再创造。要把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切实具体的贯彻“理解——分析——运用”的阅读全过程。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心理

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阅读心理,有良好的阅读品质,这是阅读教学顺利开展的内在因素。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谈不上自觉学习,更谈不上阅读能力的提高。从培养阅读习惯的角度而言,阅读目的在于阅读本身,为阅读而阅读,阅读动力在于对阅读本身的兴趣。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汇集人类文明的宝库,是学生的良师益友,阅读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在这里他们可以自在地漫游童话王国,参观未来世界,可以随时与伟 人见面和英雄交谈„„从而唤起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丑恶的憎恨,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插上理想的翅膀,获取奋斗的力量。只有当阅读行为融入了学生的生活,阅读行为才是有意义的,阅读才能真正成为一种可延续的生命活动。

良好阅读心理的培养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个方面。“学生的内在动机,或者说个体对认知活动的兴趣,并不简单地由活动本身的特点所决定,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体的主观需求乃至自我的发展水平密不可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从学生的主观需求及自我发展水平出发,融入学生自我意向的追求,要不断采用暗示或激励手段,强化与提高他们的良好阅读心理,是切实提高学生内在动机的有效途径。阅读的成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可以办到的。当前,不少学生急功近利,在阅读方面总是想走捷径,耍小聪明,企图读几篇文章就赶上甚至超过班上阅读能力强的同学,结果失败了,于是,丧失信心,不肯再读了。因此,帮助学生认识到阅读是终身需要,应该永不停辍的意义,并逐步养成持之以恒的阅读品质。

阅读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与不断付出的过程。只要在阅读中有足够的重视,在注意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同时又注意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和克服不良阅读心理,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也自然便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四、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

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个性化的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被放到了一个重要的地位。

阅读是复杂的心智活动,包括多种心理活动过程,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还有兴趣、情感、意志等,学生主体通过这些心智活动,可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汲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由于学生的个人经历、认知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阅读同一文章的感受也会出现差异,这就是阅读的个性化。它受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和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区别对待,善处个性,引导阅读。“语言是人的个性赖以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发挥特长。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学生有棱有角,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要转变角色。我认为作者不一定能成为学生的知音,但教师却一定要做学生的朋友。教师既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要积极发挥帮学作用。应注重个性,引导学生在自由的心境中感悟语文的美,去张扬人性的善,去探求人格的真,让他们各自独特的个性与阅读文章得到融合。阅读前,要了解学生的阅读爱好和阅读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可能;在阅读过程中,既要交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解决学生阅读中遇到的困难,更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后,要和学生一起交流、共同提高,鼓励学生既要认真反思、正确评价,又要充分阐发,大胆质疑。总之,教师不是作者的传声筒,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而是学生阅读的伙伴,是阅读集体中能力略强的一员。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提高认识,积极实践,努力做好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这项工作。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张扬自己的阅读个性。

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以读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自悟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精读、略读、浏览、品味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去发现美、领悟美、感受美,陶情冶性。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老师的主导作用不是给学生“鱼”,而是教会他们怎样“渔”。让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尽可能多读书,拓宽阅读的视野,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掌握会读书的本领,为终身读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果我们能正确地确定阅读教学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科学合理的落实阅读教学全过程,给学生广阔的阅读空间,那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便指日可待。

推荐第7篇:小学语文字词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语文教学中字词教学的方法

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江树中小学颜宏流

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字词教学是我们教师日常教学任务中最根本、最基础的教学,孩子们对字词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语文素养的发展及提高,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孩子们的将来我们都有责任、有义务夯实这个基础。

字词教学中的音、形、字 三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强调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识字效对于字词教学,本人也有一些的粗浅的体会和肤浅的感悟,字词教学,离不开音,形,义三要素的有机结合,通过认读——理解——积累——运用四部曲,在语文日常教学实践中,强化字词教学,不断积累,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音 ------字词的认读

字词教学的第一步是识字教学,得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认读字词, 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随文识字词与集中识字词相结合;记忆识字词与趣味识字词相结合;生活识字词与阅读识字词相结合等。

二、形------ 字词的识记

在长期的教学中,老师们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字词识记方法,如:读笔画书空法、比较标色法、字形分析法、减件法、加件法、换件法、形声字识字法、会意归类法等等。在教学中,我把这些字词识记方法博采众长,综合运用多种字词识记方法组织教学,根据字词内容教给学生字词识记方法,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轻松愉快地多认字识词,从而让孩子们掌握自己喜欢的或适合自己的字词识记方法,主动识字,学会独立字词识记。

三、义----- 字词的理解

字词教学不仅仅是认读,正确的理解也相当重要。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教学中,初读课文阶段,以掌握字音为主,渗透字义和字形,其理解课文阶段主要是了解字义,巩固字音,继续渗透字形,读懂课文以后,以识记字形为主,巩固字音、字义对于字词的理解的方法有很多,如:利用工具书理解字词;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抓重点字理解词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利用找近义词或者反义词来理解词语;拆字组词法来理解词语等。

四、记----- 字词的积累

积累字词,为的是能在文章中或生活中去运用,所以我们经常要温故而知新,使所积累的词语不被遗忘。学生积累的东西引导学生真正理解了,领会了,尽可能地用过了,才有可能积淀为他们自己的东西。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大胆地运用所积累的词语,在批改作文时,对好词好句加以好的评价。 我在字词教学中,常常让学生来做一个词语游戏——字词开花。即:根据字词的特点,鼓励学生多组几次词,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发散思维,去想有由这个字词词想到哪些成语、哪些古诗句、哪些俗语警句等,这样孩子们由一个生字可以积累好多生字新词,认识好多成语,俗语,古诗,名言,警句,这样的字词教学,大大丰富了孩子们的词汇。

五、用----- 字词的运用

字词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运用了。还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运用语境。如通过一些活动,展示一些场景,让学生说说联想到的警句名言;组织分组竞赛,看哪组写出相应的词语多。 如写出表示“看”的字词;表示“人物心情”的成语;表示“春、夏、秋、冬”的成语;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数字开头的成语等等。通过一系列活动,巩固复习所积累的词语,又激发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字词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要具有发散性。所以,在字词教学中,我让不仅让学生正确认读,正确理解,丰富积累,更重要的是能灵活运用,为了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我从兴趣入手,如:

1、书面运用要求:能用一个词说一句话;能连用两个词些几句话;能用更多的词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甚至用给定的几个意思毫不相干的词语、句子等写一篇小练笔。

2、口头语言的运用,就是要求学生在平时的表述表达中注意运用平时积累的字词。

总之,字词的音、形、义,是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认读——理解——积累——运用四个环节,是把字词教学的四部曲的有机结合来完成得。

推荐第8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摘要: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中必须依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方法

一、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积累语言

教材所选的课文语言形式丰富多彩,语言现象数不胜数,语言风格多种多样。那生动、贴切的比喻,那铿锵有力、富于节奏感的排比,那形象、巧妙的拟人,那充满音韵美、工整的对仗;那画龙点睛般的神来之笔,那精炼的一语道破,那含蓄深刻的哲理意味,那雅俗共赏的诙谐与幽默„„或庄重、或谐谑;或朴实、或典雅;或粗犷、或细腻;可以说,各种语言现象、各种语言形式、各种语言的风格应有尽有,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在理解这些语言所表达的意义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语言的形式,体会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修饰文字的,体会到这些语言文字的准确之处、鲜明之处、生动之处。这样,学生对语言的意义和内容有了比较完整的理解,才有可能吸收消化,才能谈得上运用,进而熟练地运用,得心应手地运用。否则,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总是在课文的内容上绕来绕去,对语言的形式却了解甚少,这就基本失去了学习语文的意义,丢掉了语文学科的主要特点。

二、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判断和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①强学生的阅读水平。” 因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直接推动着人们去探求新知识,发展新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应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诱导因素,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以悬念激趣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的积极的个性倾向。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的兴趣越浓,他的观察就越仔细,感知、思维、记忆、联想等智力活动就越有效。兴趣既是入门的老师,又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内在动力。 教师要善于巧设悬念 ,以悬念激发学生兴趣。如教《大自然的文字》时向学生提出:怎么样去寻找大自然的文字呢?这样就可以在学生大脑中形成悬念,及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阅读教学做到寓教于乐,以趣激学,使教与学真正成为“愉快的艺术”。

2.以导语激趣

如把一堂课比作一部电影,课前导语则是这部电影的序幕。好的序幕可以一下子吸引观众,产生先声夺人的效果,课前导语也是如此。

3.以形象激趣

小学生容易受情绪感染,可用形象生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描述事物的形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进行语言描述时,要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激昂时,可以急风骤雨,排空而过;深沉时,可似春雨入夜,“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对事物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4.活动激趣

活泼多样的游戏、竞赛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欢快激烈的氛围中,动脑、动手、动口,以趣促思,发展多种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竞赛方式,进行听、说、读、写练习,能促使学生把全部精力和智慧投入学习之中,唤起学生的内驱力,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构建和谐课堂,体现教师人文精神

教师人文素养说:“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它表现为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高和历史使命感。”②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欢快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发挥出学生的潜能,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思维,这是上好阅读课的基础。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教学中,构建“我—你”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好朋友。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以身示范,对学生潜移默化与熏陶,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使书籍成为学生潜力生活中的指路灯。因而小学语文老师既需要重教书又要重读书,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来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

四、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拓展阅读的实践

阅读教学成败与否直接决定着文章整体阅读的成败。这就要让我们老师花一番心思了。怎样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怎样培养他们实践阅读能力呢?

1.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有书可读,有时间读

任何事情环境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交流,学生的知识积累越来越多、越来越杂,自然少不了老师的适当指导,不让学生的阅读成了囫囵吞枣。

2.精选文章,拓展阅读的实践

其实,我们周围就有很多现存的好文章。如第 11 册课本上的一篇《爱之链》课文讲述的是下岗后找不到工作的乔依非常热情地帮助一位寒风中几乎绝望的老妇人修好了汽车,老妇人来到乔依妻子开的小餐馆,受到她的热情服务和细心照顾,深受爱的感染,留给她一些钱悄然而走的感人故事。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了文章的脉络: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这个提纲来理解课文。其实这样的文章学生很容易接受,因为对于“爱”这个字眼学生有一种天生的亲切感,对于它的阅读十分投入。在这里我们用一种友情打开了文章教学的大门。学生似乎已经明白了一个道理:真情互动,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人人都应该给别人帮助,和别人分担痛苦,每个人的伤心都会减半。但是当人们一起分享幸福时,各人得到的幸福却会倍增。 好文章自然有其独特的吸引力,这就是阅读的魅力所在,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既感受了人生、陶冶了情操,又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对我们对文章的细读教学是十分有利的。对于优美文章的教学我们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五、阅读教学更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其高尚的情操

阅读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极其重要的任务。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为将来的文学鉴赏能力打点基础是大有益处的。教材中叶圣陶的《荷花》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作者在这段话里写了荷花的形状及颜色,并运用了一系列动词,体现了作者从独特角度观察和描写荷花的精妙之处,这些动词,使人明显地感到这池荷花正以旺盛蓬勃的生机,以不可压抑的活力,竞相发育成长。因此,她不仅有外在的颜色、形态的美,更有着她充满着生命力、生机勃发的内在的美,而这一点更是作者要着力表现的,否则为什么他会在后面的课文中慨叹画家难于将这池荷花画活呢?恐怕是画形容易画神难的缘故吧。

可见文章的美不仅表现在内容上,也表现在形式的运用上,理解文章和语言的形式,将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教材中的课文有许多文学作品。体裁、题材多样,如诗歌、散文、小说、剧本。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为艺术化了的语言,也就有了欣赏、审美的价值。作品的形象,语言及其他表现形式,需要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去揣摩,因此就离不开欣赏和审美。对语言的审美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阅读能力则必须培养审美能力。由此观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带有一点欣赏和审美的成分,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须的。

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审美是肤浅的、初步的、幼稚的;不是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思想水平、艺术修养、审美判断能力的人的文学欣赏,更不是鉴赏家的欣赏,仅是一种渗透、一种融入、一种尝试而已。因此,小学生的阅读审美,宜重具体、形象的感受,宜重情感的熏陶;宜轻理性的分析与概括;仅是为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语言能力,陶冶其高尚的情操做点基础性的工作。

六、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1.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阅读和理解课文,教师要经常要求学生按一定的步骤做:

(1)读题,释题,想想课文会告诉我们什么? (2)轻读课文,粗知大意,理清课文脉络。

(3)自学生字词,思考词句段的意思,找出不懂的词句和问题。 (4)带着问题深入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5)分小组讨论自己读懂的内容和不懂得问题,然后全班讨论交流汇报。 (6)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教师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广大的学生参与阅读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有问题、有见解、有体验、有感悟的习惯。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将学习信息容量、高频率地在阅读课堂教学中互动、互补共同提高。

小组学习是学生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的方式。这种教学方法要注意做好:

①优化组合,增强合作信心

学习小组,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即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小组的小组长,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小组中的成员要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增强自信心。

②选择好可供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和切入点

一项需要分工且需要大家共同完成的任务是促成合作行为的最基本条件。教师选择好合作学习的问题和切入点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并通过创设情境,提出有趣、富有挑战的问题,或开放性的问题,很好地激发学习积极性。合作学习的设计要考虑这样一些问题: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而且,教师要尽量设计一些一个人学习有困难,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才能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合作。

③学会表达和倾听是有效合作的前提

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多需要合作者之间的表达与倾听,两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只有表达或只有倾听都不可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小学生常有急于表达而顾不上倾听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除指导好孩子们有序、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外,还要求他们必须认真倾听别人的表达。让孩子们听其他合作者发表意见时不打岔、不插嘴、听清说什么 ?哪里说得好?还有哪里不足?我该怎么说?这一做法使孩子们的说在听的基础上,使说的起点更高,表达得更好,双方达成了有效的合作。

④学会互助和支持是有效合作的关键

学生同伴间的学习互助、支持很重要。教学实践证明,来自同伴间的帮助远比教师的帮助效果好。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从读得正确到读得流利,再读得有感情,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读书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把课文读熟,再教师的指导下,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带着对文章的情感读文,让学生的情感在读书声中流淌,以此达到学习的目的。

推荐第9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判断和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与体验,进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所以,我们应该把握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这一关,采取科学合理的教法,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水平。

一、探究法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该逐渐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大胆的把问的权利和解答的权利留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的驰骋。

“学贵知疑”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敢疑、敢问,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的能力。如教学《宴子使楚》时,先让学生自己学习课文,提出问题,再让学生分组学习,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检查自学效果和帮助释疑。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提出了好多有针对性的问题。如(1)楚王几次侮辱宴子,宴子又是怎样反驳的?(2)你觉得宴子是个怎样的人?„„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能大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自主学习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引导,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养成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赫尔巴特说过:“教学起点在于个性,终点在于德行。”显示语文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如教学《凡卡》、《再见了,亲人》、《童年的发现》等课文都可采用自主学习突破法进行教学。其中《凡卡》这一课中的写信内容和写信时的回忆贯穿全文,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抓住\"信的内容是什么?\"、\"回忆的往事是什么?\"、\"文章这样写凡卡说明了什么和揭露了什么?\"等这些自主学习突破法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课文中先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教师再概括性的分析总结。运用自主学习能化难为易,又能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三、抓住重点讲读法

\"抓住重点讲读法\"不是逐段地讲解,而是根据具体文章的需要,抓住几个要点,引导学生循着事件线索议课文,理解课文,次要内容则暂时跳跃过去。这一教法常运用在情节曲折、迂回、篇幅较长的文章中。它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条理清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清晰流畅而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这一课时,可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胳:典礼前——典礼中 —— 典礼后。然后只抓住三个\"点\"进行自学讨论:①典礼开始前抓住了哪些人来描写?②典礼开始中分别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③典礼结束后做什么?学生读议后,再通过教师点拨,学生就能明白课文内容,并且能够明白课文的中心思想。

四、直奔主题法

\"直奔主题法\"适合应用于课文有中心句的文章。运用这种教法就是先让学生先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在写什么?找出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句子,想想课文是怎样表达中心的。比如,第十册《草船借箭》这一课,它有明显的中心句。在学生熟读课文了解大意后,就可以要求学生找出中心句,然后再看课文是如何围绕中心写的,即为什么说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比不上他?带着这个问题,再仔细阅读课文,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最后教师再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运用\"直奔主题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掌握由整体到局部的分析方法,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五、培养兴趣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语言、动作、插图、实物、质疑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愿望。如教学《再见了,亲人》时,板书课题之后,教师让学生了解“亲人”一词的本意后,提问:“在课文中,‘亲人’指谁呢?”当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是:朝鲜人民和志愿军战士时,教师顺水推舟提问:“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可以称为亲人?”问题一提出有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课题分析法

在语文阅读课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注重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讲解,而往往容易忽视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的标题,由解题入手,借助题目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题目也相当文章的眼睛,我们在阅读课文的教学时如果能用心分析课题,对于学生理解文章思想内容是十分有帮助的。因此,很多课文的题目都是能突出文章的主线,及作者思想感情的高度提炼和概括。如教学《将相和》时,可提问(1)“将”指谁?(2)“相”又指谁?(3)他们怎样由不和到和的?这样能把握文章的主线,理清作者思路,从整体上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课题分析法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质疑、思考的好方法。总之,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还很多,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与积累。

推荐第10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寺底小学刘新民

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要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方法上应该有一个重大的转变,教师针对创新教育及时代特点,要一改粉笔、黑板、嘴巴等简易的教学手段,充分设计利用演示仪、投影仪、录音机、录象机、多媒体电脑等设备辅助教学,使语文富有“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等特点,让课堂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要把教学同提高学生的素质结合起来。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小学语文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呢?本文仅就个人的体会谈几点认识。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因为创造的起点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求问题罢了。”他一语道破了创新和发现的真谛;好奇心理、问题意识及锲而不舍的探求,是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前提。让学生主动求知,学会质疑问题,应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航标,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对任何问题都质疑。如在讲述《雨中》时,教师先板书课题《雨中》,让学生看题并提出自己看了题之后的想法或疑问,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而且增进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如:“雨中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雨中有谁和谁?”“为什么事情发生在了雨中?”„„通过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哪

些问题比较感兴趣,对哪些问题还关心不够,这样就能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失。

二、注意学生的说话训练

对于这一点,我在导入正课之前给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真情告白”,为了做到情切语明,表意直接,不少学生提前收集资料,防止上台窘迫,为了表达自己的心声,学生们会更多地阅读有关资料,甚至会用上一些电影、电视中精妙的台词。那种认真劲与执著精神,是他们个体意识逐渐成熟的表现。因为他们从同龄人身上更容易看到自身的不足,十分期盼能跟上或超越别人。此时此刻,教师如能恰当地在一边给予点拨,采用激励手段及时巩固,就会远胜于平常教师上课时的苦口婆心。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高,学生与老师走的也更近。

三、让学生当小演员,表演课文内容。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利用表演教学,第一是由孩子们自己进行以动作为基础的表演,能更直接地使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第二,这种情节教学本身包含创作的诸因素,促使孩子思维发展,激发了孩子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学《狼和小羊》,为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中狼的凶恶和羊的可怜,教师在课外指导学生做狼和小羊的头饰,然后在课堂戴着头饰表演课文内容。在表演时,提示学生将狼凶恶的样子和羊可怜的样子表演出来。学生们表演的都很精彩,尤其是细节

表演上更是一组胜过一组。实践证明,表演使孩子们由“本角色”变为“他角色”,在新奇、好奇中,学习成为一种智力活动,创造活动。

四、运用电教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一束鲜花》一课时,教师准备好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的磁带,在上课之前用音乐导入,这样就可使教学新颖,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讲解当“我”看到小男孩跪在母亲坟前,心里想到了什么时,可播放《天下父母心》的歌曲,教师可跟着音乐轻轻朗诵歌曲,使学生通过歌曲内容去理解“我”当时的内心活动,学生们在回答问题时各抒己见,有的还引用了歌曲中的歌词来回答老师的提问。电教手段的运用,成为课堂中化难为易、激发情感、掀起高潮的重要手段。

总之,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是千变万化的。俗话说的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依据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和教材的实际特点,抓住时机,有效“充电”,这样就能达到一种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11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小卸八块”阅读能力

安徽省安庆市高琦小学 汪琼

都说小学阅读能力决定一生的成绩,那究竟什么是阅读能力、具体如何分解、如何训练等却语焉不详。其实学生、家长、老师最需要的不是抓人眼球理论,而是清晰可感的分门别类,具体可行的操作策略。有关阅读能力的定义五花八门,作用不大,姑且略去,现将阅读能力“小卸八块”,再一一对症下药——

一、认读是起点

首先要识字,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工程。识字的方法很多,字卡认读,生活识字,阅读识字。字卡识字较死板,利用的是幼儿记忆力强的特点。生活识字方便没负担,随时随地可用,美中不足零散不系统。阅读识字边读边用手指着字,多次反复后,许多字词由陌生变熟悉,悄然进入记忆、理解系统。只是此种方法要求比较多:所选的书要是经典绘本,图文并茂,字体较大,最主要是父母能持之以恒坚持到孩子能独立识字、读书为止。工程繁杂浩大,细水长流,没有非凡恒心的父母大多半途放弃,期望学校语文课堂。语文老师方法自然不少:字串识字,由一个个字带出一串串形近、音近、义近或义反的字,像糖葫芦;字谜识字{如:有土能种庄稼,有水能养鱼虾,有马能跑天下,有人不是你我——也};编故事识字(米粒们走着走着竟然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迷);游戏识字;当然用得最多的还是阅读识字。识字就是为了阅读,读中识益处多多,汉字的含义、文章的样式、语感的熏染、审美的渗透、情感的润化等都一一登场、亮相,渐渐进入精神世界。

二、理解是关键

汉字是音、形、意三位一体,背后还藏有多层语义、丰富图画、生动故事。而现代汉语,最基本的意义单位是词而非字,大部分字要放在词语里才能确定意义。这就是低年级生字要组词,词语要练习说话、写话的必要所在。初期阅读者,很多只能读其音、识其形,而不解其义,甚至不能断字成词,纵然读出音,脑子却不知所云。因而阅读起始阶段,海量听读非常重要,孩子听家长或老师朗读,实际就在潜移默化进行理解训练,大人们会通过有意无意的断句、停顿、轻重音、抑扬顿挫等语气、语势、语感的变化将语义传递给他们。甚至边读边用浅显的口头语解释书面语,用观察图画、图文结合的方式来帮助理解句意,用生活中类似或相反的故事补充说明也是非常必要的。二年级以后还可以借助工具书逐渐掌握一字、一词多义的现象。再简单的词汇,孩子若不能跟意义、画面、故事、生活联系起来时,那比数学公式还抽象。而成人往往不懂得在我们看来稀松平常的词语门坎,在孩子的眼里其实不亚于是一座又一座大山。孩子总遭遇一山翻过一山拦的窘境,最终丧失的是继续阅读的能力和勇气,甚至成为阅读障碍者。真到这一步,就成病了!

三、联想是桥梁

字形和字义、内容和内涵、言内之意和言外之意,是此岸和彼岸的关系,没有船就须有桥,否则不通,不通自然不过。而联想,恰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本事。联想之家兄弟姊妹众多,相近联想,相反联想,创造性想象等,各司其职,各有其妙。读《曾参杀人》想到《三人成虎》这是相近联想;听《犟龟》想到《小猫钓鱼》这是相反联想;共读《疯狂星期二》,仿编《疯狂星期二之会飞的猪》就是创造性想象„„当孩子自己读书后,总是叽叽喳喳说过不停;当父母或老师为孩子们读书时,他们往往会插嘴或举手发言。其实他们急于表达的正是在读或听故事时内心产生的联想,不吐不快。此时一定要停下来,耐心倾听,真挚赞美,不断鼓励他们说出更多更远的联想。这样联想之网在有意引导中会更紧密、牢固,更具延展性,捕捉文章神妙之处就会更准确和敏捷。

四、预测是乐趣

预测并不在于结果是否准确,而是养成读书质疑、思考、描述的好习惯。当结果与预期一致时,满足感、成就感会进一步促动读书的劲头;如果不一致,那种思维的迥异引起的诧异感、新奇感也会引发心灵的悸动,引发进一步思考的可能。预测的点很多,比如看到题目《医生的心思》可以想一想:医生有什么心思?他为什么有这些心思呢?故事发生转折处,不急于读下去,停下来猜一猜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再续读下去;还有故事留下空白、悬念的地方自由地添加多种可能等。最初的阅读肯定不容易,如果能帮助孩子找到阅读本身蕴藏的乐趣,就算电视、电游的诱惑再大,也拉不走孩子已被书本牢牢黏住的心。

五、分析牵手归纳

找关键词、中心句、过渡句、解决阅读理解题,基本都会用到分析和归纳能力。从抽象到具体是分析,从具体到抽象是归纳,两者就像织布机一样往来穿梭,日复一日织成一张张思维之锦。如《医生的心思》一文中,威廉·格里辛格医生做事利索、说话简练,是通过他与那位同样简练高效的女病人一场简短的对话来描述的。学生读完这部分对话才能体会医生“利索、简练”的个性,进而感悟他为什么会不收女病人的诊费,还说给她看病是一种享受。因此阅读时,一定要教会孩子“用文释词解句”、“用词用句概括内容、提炼主旨”的方法,反复训练直至方法转化为能力为止,也即专家所说的“在文字中间出生入死”的本领。

六、可视化思维

美国电影《妙手仁医》中,那位黑人单身母亲总是鼓励两个儿子:一定要看见看不见的东西。当小儿子去教堂听神父讲圣经故事时,他努力努力将听到的声音变成画面,设想自己就是故事的主角。那一刻他紧张、激动万分,他终于明白怎么读书、学习了!靠着这种将文字变成画面的能力,这孩子读了很多很多书,成绩由倒数变成第一;也靠着擅长阅读的优势,在强手如林的耶鲁,他以全A的成绩毕业于耶鲁医学院,后来成为全美最有名的儿童脑外科医生。孩子的阅读从绘本起步的好处就是借助图画帮助理解抽象的文字,或者读懂图画里面藏着的文字。日常生活中还要不断训练有意观察,积累丰富、鲜明第一手画面,这样就容易借助画面这形象的工具撬起阅读能力这颗活地球,因此读外之功也是绝不可少的!这遵循的就是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以形象为主,从形象逐步过渡到抽象。就像很多专业哲学书籍不畅销,但包含哲思的文学故事却畅销不衰,比如《哲学鸟飞卢系列》、《苏菲的世界》等。实际上任何时候,对感性、形象的理解和需求都大于对理性、抽象的兴趣。孩子绝大多数时候是用形象、画面来思维的,凡是感觉阅读理解有巨大困难的孩子,在可视化思维中肯定会有欠缺。

七、批判才有独立精神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所有的阅读都是为了读出自我。跪着读、站着读都不是最佳方案,坐着读比较进出自如。尤其是现行教材,道德说教常凌驾于文学趣味、品位之上,如果一味盲从,行动和思想乃至品位上都会成为顺民,连自己在哪、是谁都不知道,怎么会成为巨人?例如有些幻想类作品的结尾,总喜欢来上这么一句:我揉揉眼睛,睁开眼才知道原来是一场梦。这样俗不可耐的尾声无非是想提醒阅读者,梦中可以上天入地,现实生活就得清清楚楚。如果对奇思妙想抱着这种模棱两可态度的话,怎么会有《八十天环游地球》、《哈利·波特》这样风靡全球的书出现呢?阅读时需要引导孩子对这些看似正确的内容辩证思考,让思想站在思考之巅,成己达人。

八、表达是最高阅读

能读未必会写,会写一定善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之一,写作却是最高的阅读。读写结合的方式很多,比较小规模也是常见的就是批注,圈圈点点画画,用笔留下思考的痕迹;稍具规模如补写、改写、仿写、续编等;再大点规模的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让读书感受清晰下来,深入下去;最灵活的当然是阅读、思考书本、自然、自我、人事后,记下心灵内外的万水千山、千山万水。从“不动笔墨不读书”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一点点培养,一点点引导、一点点训练的。亲历写作甘苦的人回头读文章,更容易读懂作者调词遣句的分寸、安排结构的走势、表情达意的妥帖、神采气韵的流转,甚至背后拈花微笑的那人那境。比如苏轼《定**》中“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归去”二字的步履、心态、禅意、哲思,只有痛过、哭过、写过、放下了的人真正与苏轼心

有灵犀。那一刻千年之前的知己与千年之后的自己相视一笑、把手言欢真是无言以表、唯诗为证„„

曹文轩教授曾说:“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是美,美在力量上绝不亚于思想和知识”。 美的来源之一是文学,文学之美化为心灵的力量唯有阅读,而阅读收获的多少,却取决于阅读能力大小,这也算是“小学阅读能力决定一生的成绩”的注解吧!而我认为:阅读力更关乎生活能力、生命能力,而不仅仅是区区成绩而已!

世间最不能错过的绘本

点 犟龟 园丁 味儿 勇气 宝藏 爱心树 花婆婆小房子 狼婆婆 我爸爸 我妈妈 灰姑娘 雪花人 下雪了 石头汤 黑与白 小黑鱼 大黑狗 有一天 睡美人 安的种子 停电以后 田鼠阿佛 三只小猪 神奇飞书 逃家小兔 极地特快 云朵面包 朱家故事 我喜欢书 森林大熊 獾的礼物 迟到大王 狮子和老鼠 小蓝和小黄 菲菲生气了 我讨厌妈妈 最想做的事 生气的亚瑟 遮月亮的人 海底的秘密 和我一起玩 大象小不点 穿靴子的猫 凯文不会飞 阿秋和阿狐 我„„有梦 鸭子骑车记 给鸭子让路 彩虹色的花 鸽子的天使 苏菲的杰作 世界的一天 失落的一角 风铃草姑娘 莎莎的月光 蚯蚓的日记 月亮不见了 疯狂星期二 月亮的味道 外公的旅程 好脏的哈利 打瞌睡的房子 好饿的毛毛虫 大脚丫跳芭蕾 100层的房子 晚安,大猩猩 妈妈的红沙发 世界为谁存在 勇敢者的游戏 月亮生日快乐 母鸡萝丝去散步 雪地里的脚印 先左脚,再右脚 一粒种子的旅行 一片叶子落下啦 在那遥远的地方 猜猜我有多爱你 爷爷一定有办法 春神跳舞的森林 我的父亲叫焦尼 讨厌黑夜的席奶奶约瑟夫有件旧外套 杰德爷爷的理发店 世界上最温暖的家活了一百万次的猫 从前有一只老鼠„„如果你想当总统„„阿莫伯伯生病的一天 失落的一角遇上大圆满

米菲绘本系列 我爱想象系列 旅之绘本系列

可爱的身体系列 西顿动物记系列 神奇的校车系列 哲学鸟飞罗系列 可爱的鼠小弟系列 宫崎达也恐龙系列 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 斯凯瑞金色童书系列 阿罗有枝彩色笔系列 和朋友一起想办法系列 做内心强大的自己系列 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系列 最美的法布尔昆虫记系列 中国记忆传统节日绘本系列

第12篇:小学语文名师教学方法

“情智语文”

“情智语文”是孙双金的教学主张与教学风格。

“情智语文”的提出得到小语界的广泛关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江苏教育》等众多主流媒体均作了相关报道。

什么是“情智语文”

何为“情智语文”?孙老师认为:

情,可理解为情趣、情味、情感,教育理应是具有情感的事业,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非草木,孰能无

情”,《情感论》的作者诺尔曼〃丹森说:“没有情感,就谈不上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他们的智力和非智力两种心理素质共同参与,相互影响的过程。智力活动本身没有积极性,它的积极性来源于非智力的动力系统。这个动力系统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因素构成。情感是非智力因素中的核心,它可以影响和调节其他因素,促进学生知、情、意、行诸方面和谐发展。而语文教学更应是充满情感的活动,因为所有的文章都承载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联系作者和读者最主要的纽带就是情感。为什么有人读书,看着看着潸然泪下,读着读着又捧腹大笑?皆是情感使然!

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上缺失了太多的情感。有人把语文课上成了文章分析课,把有血有肉充满情趣的文章,上成了毫无情趣的“生物解剖课”;有人挂着脸孔,把小学语文变成了枯燥无味的识字作文课;有的重视语文的积累,又把语文课上成了死记硬背的背诵记忆课,如此等等,把语文这张充满迷人魅力的少女的脸庞变成了冷冰冰、死板板、生硬硬的“寡妇脸”。

1 呼唤语文课上的情感魅力,这是人性的回归,这是教育的回归,这是语文本质的回归! 但是,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教学过程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感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如果我们的教学一味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而忽视学生的智慧世界,那我们的教学必然流于感性,缺乏理性的思辨,缺少思想的深度。

智,可以理解为智力、智能、智慧,智力是智慧的核心。“智慧”一词是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谈及率极高。什么是智慧呢?现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智慧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广阔的胸怀,渊博的知识,精明的头脑,机智的反应,敏锐的行为,幽默的语言等等。北京师范大学王梓坤教授认为:智慧在于人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两方面的深刻的理解以及透彻的领悟,智慧其实就是“理解”再向前走几步到“领悟”。印度人认为,智慧之于文化,正如语法之于语言。希腊人说:惊奇是智慧之母,怀疑是智慧之父。

我们在实践中也常常看到有的课堂情味很浓,让教师和学生感动得热泪盈眶,甚至有的提出在语文课上要“将煽情进行到底”!有些观摩课组织者甚至提出要带上手巾纸走进课堂擦拭眼泪,显然这些理解和鼓动都有失偏颇,有些偏激了。

语文课,我们既要浓浓的情,也要深深的思;我们既要激情澎湃的课堂,也要思绪万千的课堂;我们既要情真意切的流淌,也要思维火花的迸射。

至此,我们可以尝试给“情智语文”一个初步的概念。“情智语文”就是充分挖掘语文课程的情感和智慧因素,调动教师的情智才能,营造积极的情智氛围,追求学生情智共生,情智和谐发展的语文。情智教学是着眼于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的教学。它着力于唤起学生沉睡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真挚,让学生智慧更灵动、更丰厚。

为什么强调“情智”?

2 当前小语界提法确实很多,有提“深度语文”,有提“诗意语文”,有提“简单语文”,有提“本色语文”。我个人认为“深度语文”是针对教师对文本研讨太浅,课堂教学缺乏思想深度而提的;“诗意语文”是语文教学追求的境界;“简单语文”是针对某些人把语文搞得太玄太深太复杂而提的;“本色语文”是希望我们不要忘记语文的本质。我提出的“情智语文”,它更是从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来思考的,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情智和谐的人,这“人”的一撇上写着五个大字“高尚的情感”,“人”的一捺上写着五个大字“丰富的智慧”。和谐的情智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和途径。为了造就情智和谐的全人,而不是造就唯知、唯情、唯理的半人,我们提出了“情智语文”的教学主张。 为什么要专门突出“情智”呢?因为:

(一)有情有智是我们人的本质特点: 作为一名现代人既要有高尚的情感,也要有丰富的智慧。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是现代人的两大特征,缺一不可。

(二)有情有智是语文学科鲜明的特点: 作为具有人文情怀的语文学科承载着几千年人类文明丰富的思想和深厚的情怀,一旦失去了情感,语文就不再是人文学科;一旦失去了智慧,语文也就失去了思想,失去了魅力。

(三)有情有智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 因为教学需要激发情感,需要启迪智慧。儿童世界是蕴藏着丰富情感和智慧的未开垦的世界,需要我们教师用情去唤情,用智去启智。可以设想吗?如果我们的教育过程失去了情感和智慧,那是多么的苍白枯燥,多么的令人生畏呀!

(四)有情有智是儿童世界对成人世界的呼唤: 儿童时期是情感发展的最佳时期,情感萌发于生命诞生之初,它在人生轨迹中发展着、孕育着。儿童的情感发展需要我们教师,成人用真善美的情感去感化,去熏陶、去滋润、去培育。儿童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智力也萌发于生命诞生之初,它需要我们去激活、

3 去唤醒、去启迪、去点化。

有情有智,情智共生,是儿童发展的需求,是语文教学的呼唤,是语文学科的特点,是现代人的特征。因此,当代儿童呼唤“情智语文”,语文教学呼唤“情智语文”,现代完人呼唤“情智语文”。 [“情智语文”的模式] “情智语文”课堂有哪些外显特征呢?孙双金老师认为,情智的课堂在学生身上有如下表现:

“小脸通红”指向学生的情感领域。只有当教学触及到学生情感的琴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兴奋起来时,才会“小脸通红”,否则只会“小脸无神,小脸发白”。

“小眼发光”指向学生的智力领域。只有当学生智慧的火花被点燃的时候,只有当学生情感闸门不断开启的时候,才会“小眼发光”,否则只会“小眼发直,小眼发呆”。

“小手直举,小嘴常开”指向学生的参与领域。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课堂上理所应当让学生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在和文本、教师、学生的互相对话中,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

“情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是: 1.入境——启动情智: ——内涵:这是一种容易引发情感共鸣以至心灵震撼的过程。根据教学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诱发学生启动情智,让学生以良好的心境体验文章情感,引起学生认知情感和愉悦情绪。在教学情智触发的教学环境里,学生可以徜徉在轻松愉悦的精神活动中,使个性与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而教师可以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教学规范来引导学生接受新知。

4 ——操作方法:激发兴趣,引发学习热情。

(1)认新入境:依据教材特点,揭示矛盾,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认疑激趣:根据预习,主动设疑,展开思维触角。

(3)认境激情: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受到触动、感染,诱导情智的萌发。

2.感悟——生成情智: ——内涵:感悟,是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直觉化技能,是语文智力技能的核心要素。学生在生趣盎然的情境中感悟丰富多彩的语言,或概括、或想象、或思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同时,情智得以生成。充分利用学生在已有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情感,如对动物的喜爱,对英雄的敬仰,对太空的向往等可以使他们提高迁移运用能力;可推动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品赏,并在品赏中使这些“原始”的情感得以发展,乃至升华;充分利用教师的情感,以情悟情,可以唤起学生对课文的体验,促使他们带着已有的体验,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 ——操作方法:

(1)初读感悟,诱发情智;

①尝试读好:感悟的基础是读好文章。学文伊始,教师运用各种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方法,让学生把文章读得正确、流利,引导学生把无声的书面语言的含义通过有声的语言形式,准确、连贯地表现出来。

②尝试感悟:要学生在初读时,初步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③尝试质疑:引导学生在初读感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2)细读感悟,深化情智:

①感悟形象:学生细细品味课文,感悟文字所描绘的生动形象。

②感悟情理: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语言文字所包含的人文关怀,感悟文中的情感、道理。 ③感悟写法:学生细学读文,在水到渠成时,引导学生感悟的表达方法与技巧。

5 ④联想成悟: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诱发创新思维的生成、引导学生适时适地联想,让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3.交流——发展情智: ——内涵: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学习过程中感悟语言,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去切身体验。这样,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心中涌动着许多体悟急需倾吐。此时,教师采用各种交流形式,让学生展示情智,并发展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操作方法:

(1)辩论式交流:在对语言文字感悟的基础上,学生个体形成鲜明的立场,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让学生越辩越明白,越辩越聪明。

(2)倾诉式交流:学生深入感悟课文后,产生一种急需倾诉的欲望,想马上把自己的理解化成有个性的语言表达出来,此时,教师就要成为倾听者,同时也要成为倾诉者,与学生产生共鸣。

(3)拓展式交流:语文的学习要注意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要关注学生超文本的阅读感受。只有这样,学生对语言、对事物、对人的认识才会是立体的、多元的,如果达到这样的境界,师生之间的交流才是拓展性的交流。

4.表达——展现情智: ——内涵:语言的学习,是一个表达与思维和谐发展的过程。这里的表达,不仅是口头表达,还包括书面表达。学生通过拓展阅读,丰富了知识、经验,积淀了语文素养;另一方面,教师不断地调动学生的理性解析能力,更注重学生的创造性体验,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得学生常常闪现和迸发出灵动的火花。

6 ——操作方法:

(1)迁移表达:让学生经历由仿到创的成长过程。在迁移运用中,学生能进一步提高自己语感的运用能力。

(2)想象表达:幼童时期是一个充满想象和梦幻的时期,情感一旦被激发,想象的翅膀也就能迅速展开。教师要善于寻找想象点,引导学生想象,但不能游离于语言文字,要将想象力的开发、开阔情怀的培养与言语能力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3)感受表达:对语言文字的材料,每个学生阅读后都会有自己的体验,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更要引导学生感受别人的表达,要让学生对语言的感知,不仅体现在对语言符号的理解上,更体现在对语言符号所包含情感的体验程度上。 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不管你要体现什么理念,都离不开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就“情智语文”来说,哪些素质很重要呢?

(一)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育很主要的功能就是向下一代传承人类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

教师理应成为文化人,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既是一位博览群书的“杂家”,又是一位熟读本专业书籍的“专家”。有文化才有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在课堂上才有灵气。

(二)真挚的爱生情怀: 教育的全部技巧就是一个字——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儿童生命的爱。冰心老人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只有当教师有博大深厚的爱心,教师在课堂上才能真心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见解,尊重学生的差异;才能真心宽容学生:宽容学生的偏激,宽容学生的缺点,宽容学生的错误;才能真心欣赏学生:欣赏学生的优点,欣赏学生的缺点,欣赏学生的个性。情智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玩教育技巧,而是呈现你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情

7 怀。

(三)灵动的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从课堂实践中来,课堂是我们教育智慧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实践出真知,实践之树常青”,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真理。因此,我们一线教师不应妄自菲薄,瞧不起教育实践。要低下头去埋头实践,研究实践,总结实践,提炼出鲜活的实践智慧。到教育理论中寻找智慧。教师,一线教师,小学教师,特别缺少教育理论的指导,一旦我们掌握了科学的理论,那我们身上就能释放出耀眼的教育智慧的光芒。

第13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正积极倡导实施教学改革,小学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如何通过广泛而有序的阅读获取、筛选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应该引起人们的不断重视。

一、新课标对小学阅读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在阅读教学中,要体验什么,探究什么,“课程目标”中有具体的体现。一是培养阅读能力,即“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二是培养认识能力,即“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三是充实文化底蕴,即“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四是培养崇高情感,培育“爱国主义情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五是形成优秀品质,即有“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又有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想方法”。并明确指出,上述任务的完成,要“注重情感体验”,要进行“探究性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不仅承载着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使命,更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的批判性、创造性的过程。这次课程改革,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提倡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二、引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讨

阅读能使人积累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培养本领,陶冶情操,进行相关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情感、态度的交流,让人身心愉悦。在阅读教学整个过程中,将阅读的科学方法传授给学生,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对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深远意义。那么,怎么样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呢?在实践中鄙人也总结了本身的几点做法。

1.刺激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一个人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教育学生阅读的乐趣;二要教育学生养成很好的主动学习习惯。儿童是否能培养起阅读的兴趣,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第一学年的教学活动。假设教师能发现、奖励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长处,那么他们就会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教师的教学活动,爱上这门课程。低年级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教育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教学尽大概增加趣味性,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带领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使学生品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才气增加兴趣。

2.教育学生阅读本领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七条总目标一开始就说:“要逐步教育学生具有独立阅读本领”。

提起阅读本领,很多教师就自然想到读懂词语,读懂句子,读懂段,读懂篇,就会想到朗读、默读和背诵,以为训练这些便是培养独立阅读本领,这是对阅读本领的误解。没有真正领会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和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没有做到“为他们的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其实读懂并不错,难题是阅读本领不但仅是读懂。《语文课程标准》就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教育学生具有体会、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本领。这种各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该把他们机械的割裂开来。”这里说的是“重点”,自然还有别的本领。课标还提出“逐步教育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本领”,当然还应当有语感,朗读、默读、背诵以及速读等本领等。这种各方面的能力还被表述为独立阅读本领,理解本领是独立阅读本领的基础和核心。

3.养成学生写作的习惯

社会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有本身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有本身对生活的体会和认识,有本身的喜怒哀乐,有本身的内心世界和语言世界,这些与成年人相比,有的时候是幼稚可笑的,但他们的习作所表现的恰恰就需要是这些幼稚可笑的童真童趣。假设依据他们的认识本领,而不是有意或无意去拔高他们的认识本领,再加上得力的、充足的语言训练,假设他们对语言现象、语言的形式有了较多的了解和积累,对一个意思可以选择更加准确乃至于带有一点生动的语言来表达,他们对习作大概就不会感到太困难。起码文从字顺是不难做到的。也便是说,习作的内容对小学生不是什么太大的难题。作文教学无非便是处理写什么和如何写的难题,写什么属于内容的范畴,主要靠学生的生活积累;如何写属于形式的范畴,主要靠的是学生阅读的积累。如何写要有关到写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有关到语言的积累,语言的积累不但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的词汇,了解部分语言现象和语言的形式,还要有对语言比力敏锐的体会本领和理解本领,这些不是作文教学所能处理的难题,而主要应在阅读教学中加以处理。所以,阅读教学就需要结合对课文内容理解,有意识地带领学生理解课文的表现情况,理解语言的形式,并融入最基本的写作知识,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么样立意、选材、安顿层次结构和遣词造句的。可是教学中一定要将有关知识用最浅显的、适应小学生认知本领的语言来表述。假设,不妨将“立意”说成是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或中心意思,将“选材”表明为针对主要意思所要写的内容等等。教材中的课文多为文章的经典或精品,表现手法高超,自然有许多不适宜小学生学习,但只要是文章,除了特殊的表现手法外,还有一般的、基本的表现手法,假设:写景物的课文,作者是如何选取观察角度的,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按照如何的次序,将景物写具体的;写事的记叙文,作者是如何将一件或几件事写具体的,是按什么次序记叙的;写人的记叙文,作者是如何写人物的心理、外貌、神色和姿态、动作行为的,环境描写与场面描写和人物相互间的联

系等等。又如:作者在具体描写中应用了哪些准确、生动、鲜明的语言,这些语言有哪些特色,这些语言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及表达效果等。

4、重视阅读感受的体验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阅读又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在阅读中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要充分尊重学生鲜活的生命存在,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过程中要落实“对话”的理念,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是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以读为主,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阅读,去理解词句。学生有自己的心得,有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有自己的评价,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让阅读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快乐的精神体验的过程。

5、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学贵有疑”,知识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阅读也不例外。能抓住重点,抓住关键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阅读中要提出自己的疑问,要探讨疑难问题。阅读应是开放性的,阅读不仅在课堂,也在课外,如图书馆、网络等。阅读应是挑战性的,要敢于探究未知的,要张扬个性,要有创新。阅读还应是实践性的,要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方法进行综合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6、注重积累,培养语感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所以丰富的积累、良好的语感,全部通过阅读来实现。首先要加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有益读物。另外还要注意在阅读中的积累,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的篇段,通过阅读积累形象材料、情感材料、思维材料以及佳词好句,以此来增强语感,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成为小学阶段总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在整个阅读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而且也是他们的欣赏者,要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对学生“言传身教”,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总之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为有努力探索阅读指导的可行方法,有意识地把阅读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方针并且进行,才气教育学生获取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的本事,才气逐步达到“用不着教”的抱负境界。

第14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28

2006-11-2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中必须依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状况分析,常用的有以下六种方法。

一、单元整体教学法

单元整体教学法是以教材自身编排的单元内容为整体,通盘考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强调突出每种课型(讲读课、阅读课、独立阅读课)的特点和作用,使学生把在讲读课中获得的读写知识,运用到阅读课和独立阅读课中去,使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得以切实提高。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要着眼于以下四个方面:

1.视单元为整体进行备课。教学之前,应从全册教学总目标出发,通览全组教材,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它在本册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本单元训练重点在各篇课文中的教学要求和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2.弄清各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各类课文的特点,设计好教学结构。如第十二册第五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观察要细致”,这是侧重于写的训练,它与第四组侧重于读的训练“要注意文章的细节”紧密联系。此外,它与前几册内容(如第八册中的“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第十册中的“静态和动态”)也有内在联系。因此,教学时,既要注意全册读写训练项目之间的横向联系,也要注意与前几册读写重点训练项目之间的纵向联系。做到前后的知识内容逐步深化,不断提高。

3.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语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一个单元各类课文的教学,如果在学完之后不从整体上加以总结概括,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则是零散的。这不利于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功能。因此,应在教完一个单元的课文之后,以“读写例话”的内容为线索,复习该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加深印象,提高运用的能力。 4.知识迁移,课外延伸,促进能力的全面提高。除在课内抓好各单元的读写重点训练外,还可开展丰富的学科课外活动,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和写作素材。

二、变序教学法

这种教法不是按教材内容结构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解和分析,而是采用“切入式”、“逆推式”(倒置法)等变序形式教学。其特点是单刀直入、直奔文章的中心,克服平均使用力量的弊端。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中、高年级的教学,运用时,要从课文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出发,抓好以下几点。

1.从文章的中心句入手,变序讲读,返析前文,悟出其中的道理。如《我的战友邱少云》(第11册),先让学生找出最能表现他严守纪律的中心句:“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样,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然后,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①邱少云在什么情况下“一动也不动”?②他为什么要“一动也不动”?③这表现了邱少云的什么品质?

2.从文章的总结句或篇末总结性词语入手,追根溯源,弄清前因,理解全文。如《草原》(第11册)的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教学时可紧扣诗句,逆向寻因,将各部分内容与结尾的诗句进行联系,弄清作者布局谋篇的思路,体会其诗句“牵一发而动全篇”的妙用,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三、整体阅读法

这种方法是从教材的整体出发,采用“从整体入手--分解导读--再回归整体”的三段式教法。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其课堂结构可分“整体感知--具体分析--总结深化”三个环节。第一步,要着眼于整体,开讲后通过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掌握梗概,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第二步应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懂得学习的基本方法。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讲读课文,剖析重点词、句、段的内涵,使其为突出文章中心这个“整体”服务。与此同时,又要从文章中心这个高度来探究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从中领悟其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第三步再回到整体进行强化训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成知识向智能的转化。

这种讲读方法,既体现了小学语文教材(一课一事)的特点,也符合儿童由“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规律。如《伟大的友谊》(第9册)便可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解题明确中心,初知这篇文章是赞扬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继而,逐段分析课文内容,弄清作者“总--分--总”的写作思路: ┌生活上全力帮助┐伟大的

好朋友—│(第二层)│—友谊

(第一层)│事业上亲密合作│(第四层)

└(第三层)┘

最后,联系首尾段落,概括出中心思想。这样教学,能与该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循序渐进地领会什么是中心思想,基本掌握概括中心的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学导式教学法

这种教法的特点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其教学基本结构是“自学--解疑--精讲--演练”。让学生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学习实践中学懂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自学”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内自学;“解疑”包括提出问题、互相探讨、教师辅导;“精讲”包括对重点教学内容的分析讲解和示范;“演练”包括课堂复习、作业练习或实际操作训练。以上四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结构。有人将它称之为“四步阅读指导法”,即“设疑初练--划批细读--议思研读--作练熟读”;也有人称之为“四步自读法”,即“初读、细读、精读、评读”。

例如,用此法教学《落花生》(第11册)一课,第一步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围绕课后作业第一题默读课文,复述课文大意。第二步细读课文,提出以下自学提纲思考讨论:①这篇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简略?(种花生、收花生)②哪些地方写得详细?文章的重点是什么?(过收获节、议花生)③父亲的话中包含了哪两层意思?④花生的哪一点是最可贵的?⑤父亲所说的花生像生活中的哪一种人?桃子、石榴、苹果又像哪一种人?⑥父亲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做人的道理的?第三步围绕重点精记,教师做提示点拨:①父亲作了几次议论?(第一次用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引申说明做人的道理。)②作者借花生的特点象征什么?(象征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炫耀自己,乐于奉献的人。)③联系实际举例说说生活中“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第四步练习巩固:①完成课后作业;②选择一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短文,要求学生阅读后说说它的主要内容。(王佑萍选编)

第15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法——我的“五四三二一”模式

第一“五”即强化“五字训练法”。

五字就是“读、标、注、划、思”即读五遍课文,标出自然段,把生字条和田字格里生字的拼音注到文当中,划出不理解的词和句,思考课后问题。

这是我对课前预习提出的要求。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真正做好预习,也可以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效率。 第二“四”即每天积累四个好词语

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好词好句摘抄本。每天摘抄四个好词语,要求会背,理解意思,初步会用该词语说一句话。对程度好的同学,外加好句子两个。允许在课文中摘抄,鼓励在课外抄录。这样做既给了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又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大增强。 第三“三”即强化“三步生字学习法”。

此前所述,生字已不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但仍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三步生字学习法”的第一步是“识别字音,字形,这都在预习课文里进行,使学生对生字的正确读音和写法有了初步的感知。第二步是在“课堂中辨形辨意”,坚持“字不离词”的原则。结合文中的词语分析字意,初步学会口头应用。第三步是“单元巩固法”。这是纠正错别字的重要阶段,运用形近字、辨析,句中改错字等多种灵活方式,检验巩固学生对文中字形,字意的理解和掌握,对本阶段中不能掌握的生字,采用在书上用红笔圈记的方法,缩小复习范围,不定时抽查。 第四,“二”即坚持每天20分钟课外阅读

要求学生每天晚上坚持20分钟阅读,内容不限,可以是优秀作文,童话故事,也可以是报刊杂志。读后填写读书卡,家长签字,每周老师进行检查评比。在评比中,结合好的阅读典型,逐步向学生渗透精读、略读、速读的相关知识,指导学生先从精读做起,一字字,一句句认真读,懂得每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字词及时找工具书解决,对不理解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发问。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在班级中形成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对学生词语的掌握,理解和应用能力产生了极大的提升作用。 第五“一”即每天一篇日记,每周一篇作文

归根结底,学生写作能力的展示,是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最直观的体现,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所以,尽管新课标对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但结合学科特点和新教材的需要,从孩子们入学之日起,我就把作文教学始终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实践证明其辐射带动全面提升的作用十分有效。 最初,我从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做起,采用“一字多词”的方法选职一些接近生活的字,让学生扩词,多多益善,然后鼓励学生用喜欢的词说一句简单的话,这一学期,以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为主。

口头说句有了一定的基础,我引导学生迈出了第二步-----写句。这一阶段分三步走:先写简单完整的一句话,再适当地扩句。即为句加入一些恰当的定语、状语、补语(当然给学生不讲这些语法知识),第三步是分句成段,即进一步将句中的定语、状语、补语成份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将原句分解成一段话,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使学生兴趣盎然,愿意去学。

有了写词组句的能力,我就指导学生摘录片断和写日记。这个阶段我把握两个原则,一是贴近生活,激发兴趣。我指导学生观察季节变化 ,指导写景物,写水果。对照家庭成员和班级同学,指导学生记人物。结合节日庆典,学校活动,指导写叙事。二是明确要求,第一步是要求字数要够,要言之有物。第二步是要有精彩的句子,优美的词语适量的修辞。第三步,指导在立意上有所突破。这一步主要通过作文讲评课,由师生在讲讨论中完成。我重点抓住写作前的指导和批阅后的讲评两个环节,向学生渗透列提纲,多次修改,结构分段等写作基础知识,为学生们到高年级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怎样使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起来呢? 一.重视课堂教学的预设,有效地处理教材,让学生在课堂上“减耗增效”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对语文教材有充分的理解,懂得用灵活的方法来处理教材,精心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切不可形成固定模式,一味从头到尾分析讲解。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根据教材的重点来处理。

如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处理教材时应突出本文的重点:伽利略的第二个发现。设计教学时可以采用以下步骤:演示自由落体实验——出示标题——重点学习课文最后四节:伽利略的第二个发现——阅读开头部分:伽利略的另一个发现——阅读中间部分:揭示伽利略成功的原因即创新精神。这样一来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有效地处理了教材。

2.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来处理。

如抓住过渡段,抓住中心句,抓住首尾呼应的句子等来突现文章的结构特点。在教学>时,从中间的过渡段入手,先阅读百草园部分,再阅读三味书屋部分,让两者对比着阅读,这样更能突现文章的主旨,学生更易理解,感悟。 3.根据教材的构思来处理。

如>这篇文章,作者是通过珍珠鸟开始“怕人”到后来的“不怕人”来表现动物对人的信赖关键在于人对动物的友善,从而揭示作者希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根据这个构思,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处理教材:①珍珠鸟怕人吗,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出?文中哪些句子、词语表现珍珠鸟渐渐不怕人,尤其是小珍珠鸟越来越不怕人的?为什么不怕人?②作者对小珍珠鸟的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称呼它呢?③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想不想知道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吗?这样整篇文章的教学思路非常地清晰,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4.根据教学的目标来处理。

如初一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在教学设计时更要把“朗读”作为首要的目标。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完全可以围绕着“朗读”这个目标来处理教材,从朗读中把握读音,读准节奏,读懂意思,读出趣味。在朗朗读书声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见,是否有效地处理教材,重视预设,是衡量一堂课是否是有效教学的标准之一。 二.倡导朴实的教风,重视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语文老师在实施启发式,讨论式,对话式的教学方式时要重视其有效性,而不能搞形式主义。

首先,要提高启发式的效率。 启发式不能只是老师问,学生答,缺少学生学习后生成问题的环节,要有预设和生成结合的准备,让学生有生成问题提出讨论的空间;同时教师提问应该根据问题的难易来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不能只关注优秀的学生,更要把机会留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其次,要关注讨论过程的监控和调整。 小组讨论不能只追求热闹场面,这样只能增加课堂教学内耗,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在安排小组讨论的时候,一定要事先留有时间让个人独立思考;小组的组长要轮换,不能只是几个优秀学生唱独脚戏;讨论的问题一定是要有思考深度和难度的.

同时,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提倡阅读的多元化,要尊重学生有距离,甚至是错误的感悟,但不是一味地夸好,而是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要组织其他学生对此评价,教师适时点拨。这样既起到鼓励学生有所发现,敢于发现,保护学生思想成果的作用,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获得更好地发现,体悟。 三.从学习实际出发,有效使用现代技术,充实课堂内涵。

现代技术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可以加深学生对情境的情感体验,充实语文课堂的内涵。但如果流于形式,耍耍花枪,只能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在使用现代技术时要注意: 首先,要最佳的呈现教学内容。如在阅读说明文时,为了让同学们对说明的知识有一个清晰、感性的理解,这时候呈现有关的图片、效果图,会很有效。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文中28道拱的效果图,相信学生对“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 ”有更清晰明了的理解。

其次,要最佳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只是为更好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发现课文中的语言美、形象美、人文美,让学生获取审美知识,陶冶爱美情趣。如果整堂课充斥着图片,声音,影视片段,甚至把整篇文章都制作在课件上,抛开课本,忽视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只追求热热闹闹,则是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最后,要把握最佳的呈现时机。现代技术的使用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选择一个最佳的呈现时机很重要。 一般导入新课时,可以配合导入语使用;突出重点、难点,品味语言,渲染意境,揭示主旨时可以适当借助现代技术手段。

学生则可以在教师的明确要求和适时监督之下通过网络进行与本课学习有关的信息的收集和交流,从而提高收集信息的有效性。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用教师的自身魅力来吸引学生。

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从课堂语言、体态、板书及个人的特长、爱好、品格、修养等方面来严格要求自己。例如,课堂语言不精彩、不生动,就没有吸引力,这一节课的有效时间就大打折扣。又如,教师衣着得体、态度和蔼、言行可亲,也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赢得学生的喜爱。学生面对一个自己喜爱的尊敬的教师,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教师还应具备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重在激励、妙在点拨、贵在引导、巧在开窍,使整个教学过程收放自如、快慢有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 其实,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要有闪光的人格。正如特级教师于漪所说:“生命的闪光无过于在课堂上面对几十双充满求知渴望的眼睛,是因为学生的成长,教师的生命才有意义,才有价值。”这样的教师怎能不吸引学生呢,不影响学生一辈子呢?

课堂45分钟是学生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阵地,如果教师能发挥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采取各种方式真真切切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程度,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这样的一堂语文课才是有效的语文课。

第16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摘要】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在于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主要的目的是使学生乐于学习。因此,教师应采取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提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最主要的教学环境就是课堂,学生和教师大部分的相处时间都是在课堂上。那么,教师如果想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要为其营造出一个轻松、有趣、欢愉的课堂环境。教师要根据每一堂课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去创造设计一些有趣的情境。

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制定相关的学习计划,其学习计划主要包括课前对要学的知识的预习,上课的听讲过程,对于课上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考试复习等等,通过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学生可以合理的安全学习的时间,进而达到学习的目的。进一步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制定的学习计划一定要合理,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够进一步的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课本上面的知识是有限的,有时候还会让学生感到有一些枯燥。那么教师就应该通过网络和一些课外读物去搜集一些跟课本上的知识点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幽默小故事。这样学生在娱乐过程中不但可以学到一些与课本相关的知识重点,还可以学到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扩大了知识面,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灵活掌握运用,真正让知识成为自己的财富。

二、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语言是教师口头表达的综合反映,这是教学创新中最直接、最外在、最为学生迅速感知的因素。教师的语言魅力将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很快地把学生带入文本,较好地理解课文,挖掘文章的深层次含义。作为课堂组织者―― ―教师自身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和平相处,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沟通。

教师应该不断的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由于教材的统一性,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进行丰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选择。像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来说,语文教材上的内容已经掌握的很全面了,教师应该教授学生一些课本以外的语文知识,从而满足学习成绩好的学习学习的需要。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课本上的有些知识掌握起来比较的困难,教师需要寻找一些较为简单的内容作为基础,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先掌握较为简单的知识,然后在掌握简单知识基础上,一步一步的向教材上的知识进行延伸,从而使其有一个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的过程,逐步的使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能够掌握教师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教师应该通过上述的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进行丰富,从而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上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读、写结合法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焦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治愈,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

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的识字能力是要从多方面培养,我们的生活中许多地方都可以识字,电视、广告牌、报纸、车牌、买东西时的包装袋等等,生活中的许多地方都可以识字。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用笔记录五个生字交给我,每天要记录不同的字,而且一个星期要把你记录25个生字读、默写一遍,并且要记录你从哪儿学来的。充分利用课内外识字相接合,用课外学的字课内互相交流,达到资源共享。

语文是工具,亲自使用工具,才能掌握好工具。自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低年级读一小条新闻”记录下来,不会的字可以记录下来问同学、问家长、问身边的每一个人。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读一小段短文”的方式。我每一节课都给学生读一点点,读到最精彩的地方停下,告诉他们我读的在什么地方,第几页,哪一本书上,到什么地方去找这本书,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五、学法指导,应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出发

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具体的形象的知识,所以对小学生的学法指导,不是进行抽象的讲解,而是应结合具体内容的学习逐步进行渗透。

为了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首先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对此,我不是要求学生去背解释,而是要求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联系上下文,知道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即使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了词、句的本义后,我也总是再要求学生联系课文来理解这些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然后,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词句所描写的意境,通过与同类同语的比较,体会这些课文运用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方法。此外,我们还要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想一想与学过的课文在表述方法上有哪些不一致的地方,想一想新课在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上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并对此提出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提问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进行语文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才能够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与小学语文课堂知识有联系的课外知识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而不断的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习上更多的课外知识。教师还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与语文学习有关的视频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放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处于亢奋的状态,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是非常高的,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不断的培养自身的能力,全面掌握知识,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由于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刚刚开始吸收接纳正规制式化教育的孩子,因此,我们必须要充分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求知欲。以此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们只有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生活阅历、审美情趣等修养,不断完善加强多重教学方法。才町以把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17篇:小学语文常用教学方法

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语文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

钱红

语文教学方法

(一)阅读法(朗读、默读、背诵)

(二)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评、讲演、复述、讲读、讲练、说书法);

(三)对话法(问答、谈话、讨论、辩论)

(四)实践法(观察、调查、访谈、参观、实验、考察、考证、游戏、交往、旅游、实习、见习、练习、作业等)

(五)电教法(照相机、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广播、电视、电影、录相机、语音实验实、电脑、网络、多媒体)

(六)研究法(问题—解决式;课题—探究式;实验—论证式)

(七)自学法(自学—辅导式)(卢仲衡、魏书生)

(八)默写法、考试法

(九)其他教育教学的方法举隅:

1、语感教学法 (洪镇涛、王尚文)

29.大语文教学法(张孝纯)

2、思路教学法

30.非指导性教学法(罗杰斯)

3、情感教学法 (于漪)

31.掌握学习教学法(布卢姆)

4、案例教学法 (根舍因、克拉夫基)

32.道尔顿制教学法(柏克赫司特)

5、点拨教学法 (蔡澄清)

33.有意义学习教学法(奥苏贝尔)

6、情境教学法 (李吉林)

34.迁移教学法 (马芯兰)

7、导读教学法 (钱梦龙)

35.尝试教学法 (邱学华)

8、目标教学法(布卢姆)

36.学导式教学法 (胥长辰)

9、反馈教学法(刘显国)

10、问题教学法(杜威、马赫穆多夫)

11、欣赏教学法

12、活动教学法 (杜威)

13、点面教学法

14、愉快教学法 (上海一师附小等)

15、成功教学法 (上海闸北八中)

16、整体教学法 (查有梁)

17、合作教学法 (美国的斯莱文、前苏联阿莫纳什维利)

18、启发式教学法 (《学记》、柏尝试教学法拉图)(邱学华)

19、设计教学法 (克伯屈)

20、发现教学法 (布鲁纳)

21、创新教学法 (奥斯本、吉尔福特、陶行知)

22、差异教学法 (华国栋)

22.单元教学法

23.比较教学法

24.程序教学法(普莱西、斯金纳)

25.直观教学法

26.图示教学法 (王松泉)

27.暗示教学法 (洛扎诺夫)

28.竞赛教学法(罗树根)

第18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正是夯实语文积累大厦的关键时期,根基是否牢固,扎实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作文水平的高低。古语也有此一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因此,我们应开创多种途径,为孩子的语言积累搭设平台合作探究,让他们在这个活动中不断积累知识,积累经验,积累好的学习习惯,积累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积累,牢固树立积累观念,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下面笔者集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方法。 1讲故事,激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起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给学生讲讲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家积累语言、积累素材、积累经验等方面的故事,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如讲,我国唐代诗人李贺,经常背个破旧的锦囊,骑驴出门,听人谈话,观赏风景,吟诵诗句,随时把想到的好句子记在纸条上,投入锦囊中;更有趣的是清代小说家,《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为了积累素材,在大路旁开了一个茶铺,凡过路喝茶的人不付茶钱,只讲一个故事就行了。

2讲道理,明目的

为了使积累收到更好的效果,还必须讲明道理,让学生明白积累的目的,充分认识积累的重要作用。这一点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质量互变规律”,给学生讲什么是量变,什么是质变,特别是要讲一讲量变与质变这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并结合实际,讲清只有不断积累知识、经验(量变),才能不断增强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质变)这个道理。

3赠名言,促认识

名言既是语言的精华,又是思想智慧的瑰宝,它们总是蕴含着丰富的哲理,给人启迪。在我国的不少文献中,就有许许多多蕴含着积累思想的名言。最为突出的是荀子《劝学》篇,里面“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语,形象而深刻地阐述了积累的重要思想。此外,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这些名言,都包含只有不断积累才会成功这一重要思想。 4指范围,导操作

首先,让学生明白该积累些什么?①积累字、词、短语;②积累名句、名诗、名词、名段、名篇以及一些谚语、歇后语、双关语、谜语、名联、歌谣、美妙的比喻,等等;③积累自己学校生活中或家庭生活中的一些有意义的事以及电视、广

播、报刊等媒体中报道的一些突出事例;④积累大自然中、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现象,小常识等;⑤积累学习实践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⑥积累学习语文的一些良好行为习惯。

其次,介绍方法,让学生明白怎样搞好积累。①记在笔记本里。先把自己觉得有必要记的内容分一个大致的类,编一个大致的目录,每一类留出一定的空白,今后遇到值得积累的东西,就按所分类别抄写在里面。②勤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只有语汇越丰富,我们在表达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写出优美的文章。③勤写日记。坚持把自己在学习中,生活中的一些所见所闻所感及时、认真地记下来,既使自己练了笔,又为自己建立了一个丰富的素材库。④前报。先准备好一个本子,编好目录,然后剪裁报纸中一些有用的东西粘贴在里面。⑤积极参加各项实践活动,如学校及家庭中的义务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知识竞赛活动,等等。⑥多读一些优美的文章和文学作品,特别是要多读那些文学名著。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⑦坚持写读书笔记,读后感„„

5活训练,促运用

灵活运用教材中的一些基本练习题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或合作策划一些活动方案,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口头作文,想像作文、讲故事,编演课本剧,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猜谜语等等。促进、引导学生把积累到的知识、材料运用到这些实际训练过程中,学会查找资料,引用资料,亲身体会积累的好处,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6展成果,促交流

定期组织“展成果,促交流”的专题活动,让同学们展示在积累实践活动中的劳动成果,如一些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并予以交流,特别是要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讨论、交流在这个积累实践活动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一些好的办法。 7重总结,树观念

在积累实践活动经历了一段时间,同学们已有了一定的感性知识后,老师有必要及时给予总结,让大家明白积累的目的、方法。必须指出的是,积累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显性的,即能查看的资料,如笔记、日记、剪报等文字、图片之类的东西,这也就是狭义的积累;另一种是隐性的,即对生活、社会、自然等方面的逐步认识及实践运用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逐渐形成、发展,等等,这也就是广义的积累。这二者中,广义的积累是最主要的,最根本的东西,而前者则是一种重要的辅助形式,是为后者服务的。

沙成塔,厚积薄发,引导学生多听,多读,多背,多说,多写,让适时积累成为学生的习惯,为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文化底蕴的丰厚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第19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1]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顾名思义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小学语文计较学方法的分类

1.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可分成多种类型

2.同一类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可分成几个层次

3.微观层次的教学方法是基本的教学方法

(二)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方法

朗读法、背诵法、自学法、练习法、讲读法、谈话法等是常用的基本方法。朗读法和背诵法的原理与方法在第五章第二节中有具体阐述,这里只介绍其他几种方法。

1.自学法

自学法也称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自主学习为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这是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现代科技、继续教育倡行对人的要求。小学生在校期间初步学会学习,逐步形成独立的学习能力,这是将来立足社会,适应生活需要的基本技能。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能力,指学习者在已有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一般不依赖于他人而能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程序,独立获取知识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素质和能力的构成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学,二是想学,三是会学,四是坚持学。

运用自学法的要求是:一要明确目标。自学法包括四个基本要素:(1)制定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2)运用工具书进行自读;(3)对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并能尝试解决问题;(4)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自检和自评。学生明确了目标,就有了指向,就能自觉去学习。二是重视动机的激发。动机是学生自学动机的激发。三是知道自学过程与方法。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学生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自学过程于方法,才能开展自学活动;如果培养学生的语系能力,教师就应该指导嘘唏的过程和方法;要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就要教给学生识字写字的一些规律和方法。

2.练习法

练习法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己的感官活动和实际操作,巩固知识、技能和形成习惯的方法。小学的语文课程与教学侧重于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中运用练习法,有语文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的要求所决定的。语言文字浆果发福练习,才能熟练掌握。练习本身是一种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重复活动,但不应进行机械性的练习。练习法包括口语焦急的练习、习作的练习、朗读的练习等。

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一要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掌握有观练习的基本知识于技能。只有学生明确了为什么要练习,要达到怎样的要求,才可能有较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才可能避免机械的盲目的练习。二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教师要通过讲解、示范使学生理解正确的联系方法,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练习。同时,练习方式要多样化,才能引起学生练习的兴趣。三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练习。教师要依据学生认识规律和教材逻辑顺序,制订详细的练习计划,从模仿性练习到独立性练习,再到创造性练习;从基础性练习到综合性练习。四要提高单位时间内练习的效果。练习的次数要达到一定的量。有量才有质。但也不能以多取胜,更不能靠时间来磨。如小学生写字使,一个字写3~5遍效果最好,如超过5遍,则会事与愿违。

3.讲读法

讲读法,也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教师往往寥寥数语就讲清问题,或点破难点,说清关键,使学生课文“字求其训,句求其义,篇求其旨”,并“因道悟文”,掌握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要领。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探究能力。讲读法就是前面提到的讲授法,它包含两种具体操作的方式:一是讲述或讲解。教师往往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教学内容作系统叙述和描绘的讲授方式;二是讲读。教师或学生默读课文或有表情的朗读课文内容,两者结合,讲中有读,读中有讲。

运用讲读法时注意:一要抓住重点,少讲,精讲。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有不同的重点,教师要根据一组课文的训练项目和阅读提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去定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少讲,精讲,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二要揭示规律,教给学生解决问题和钥匙。教师主要是通过对具体字、词、句、篇的讲解,揭示认识和掌握字、词、句、篇的规律性的问题,教会学生自学语文、认识规律的方法。三要注意语言的表现里,教学可以说的运用语言的艺术。教师在运用讲读法时,语言表达要准确、通俗、形象。要把教材中“死”的书面谚语转换成“活”的学生易于接受的口头言语,把深奥的词句、内容讲得有声有色,浅显易懂。四要兼用其他教学方法。为了发挥讲读法的长处,弥补其不足,教师可以讲读法为主,兼用其他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可以保持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兴趣,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4.谈话法

谈话法,即问答法,一般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提问学生,并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使之有所获得的一种教学方法。

谈话法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教师在运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提供问题线索,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二是学生既有静态的听,又有动态的答,能在最大限度上维持心理活动对学习过程的指向和集中。小学低年级尤其需要谈话法。三是有利于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准确地获取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整教学过程。心课程提倡教学时教师是与学生对话中“平等的首席”。可见“谈话法”将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一要准备充分。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要有启发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问什么,提问谁,要准备充分。提问的对象要普遍,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教师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要把自己的想法平等地与学生交谈。二要难易适中,问题的难易度是谈话法运用成败的关键。谈话法提出的问题必须适中。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问题,尝到成功的甜头和乐趣。问题应向全班学生提出,但要尽可能避免学生齐声回答。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与应答的时间。。三要善于引导。老师要启发学生积极地参加谈话,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提出问题,自觉地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不能马上回答,或回答有困难时,四要及时鼓励,谈话中回答得好的学生,有进步的同学,都要给予鼓励。结束时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指出谈话过程中学生的优缺点。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整合

明确教学任务之后,就要考虑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最优化的核心,是相关教学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最佳结合和运用,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整合就得认真考虑。

(一)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

1.要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语文学科是以语言教育和言语训练为主,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任务的基础工具学科。但它又不是一般的工具,人们凭借它思维,运用它交际,依靠它传播文化,利用它建设精神文明与民族文化。特点是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是以事物区别另一事物的根本点。语文学科之所以与众不同,在于它间接地将品德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以优美的语言、美好的形象、真挚的感情、引人入胜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起到潜移默化地熏陶人、感染人的作用。为体现语文学科的这以性质和特点,教学时要适当地采用朗读法、讲读法、情境法等。

2.要适应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需要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非常丰富,可谓“纵横八万里,上下五千年”。从文体上说,有记叙文、说明文、诗歌、童话、寓言等。就记叙文来说,还可分为记人、叙事、写景、状物四种。这样,选择教学方法就要考虑教材的内容、体裁特点等。此外,小学语文教学的每节课都要体现总的教学要求的具体的教学要求,必须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如脱离了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就失去了服务的针对性。

3.要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和素质发展

小学声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过程是我们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的因

素。如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持久、不够稳定,思维的具体性较强,理解能力弱,缺少感性经验。我们就多选用直观、谈话等教学方法,并且要不断更新变换,保持运用教学方法的新颖性。中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可以选用“导读法”、“谈话法”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有利于学生方方面面的素养得到发展,要以能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发展学生为目的,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会学。

4.要考虑教师的水平与特长

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法水平。一般说来,教师往往使用那些掌握得比较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年轻教师宁肯多些事业讲读法,较少使用谈话法。一个教师对教学方法掌握得越多,他就越能找出最适应特定教学情景下的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还取决于教师的个性特点,教师本身的特性允许他可以着重运用某些方法。如李吉林的情境法、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法。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整合

1.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整合的必要

(1)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林林总总,数量可观。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长处与短处。例如讲授法在传授新知识时较有效果,然无助于学生的自主性与实践性的培养;思路教学法适合中、高年级的阅读与习作教学,但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无法适应。

(2)从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来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般来说一节课里不可能由一种教学方法演独角戏,肯定要运用其他的办法。例如前面“词串字教学过程”那个案例,就以朗读法为主,辅以想象法。而在案例1-3里,就运用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方法。

(3)从教学方法的运用者而言,擅长各种教学方法的“全面教师”为数显然不多。答多数老师擅长、熟悉若干种教学方法,但面对丰富多才的课程内容,面对多元智能的当代少儿,教学中运用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捉襟见肘;有的教师可能醉心于某种教学方法,而在实际教学中,是不课能“一把大刀舞到底”的。

从上述三个角度来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整合是必要的,也是必然。

2.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整合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整合的方式时间关系看,有雁行式与鱼贯式;从角度关系说,有主辅式和主从式。

(1)雁行式,即如雁行而列,同时进行的。如前面案例1-1中,教师指导学生一边亮度词串,一边想象画面,同时运用朗读法与想象法,效果很明显。

(2)鱼贯式,即似鱼贯而入,先后有序的。如案列1-3中,就整合运用了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三种方法,先后交叉,有一定

的时间顺序,效果也不错。

(3)主辅式,往往是一主一辅两种方法的整合,其中一种方法是起主导作用,另一种起辅佐作用。

(4)主从式,是一主一从两种方法的整合,案例1-4中,朗读法是主,如同主角;图示法显然为从,好像配角。主辅式的辅,是主动的;而主从式的从,是被动的。这在进行教学方法的整合时需要分辨清楚。

3.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整合的视野

(1)与社会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小学里的历史、人文地理、品德课程属社会学科,它们的调查法、采访法等,可以与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整合。

(2)与自然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小学里的数学、科学课程属自然学科,它们的计算法、实验法、表格法等,可以与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整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说明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设计表格,概述内容与结构,这就将自主学习法与表格法整合了。有的几学文如《捞铁牛》、《曹冲称象》,教学时就可以将实验法整合进来。

(3)与艺体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小学里的音乐、美术、体育课程属于艺体学科,他们呢的表演法、训练法等,可与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整合。如前面“一棵树”的教学案例就整合了朗读法和表演法,又如李吉林的情景教学法整合了音乐、美术课程等教学方法,效果尤佳。

(4)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化,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都非常有意义。例如低年级小学声很难将字形与表象统一,要是借助计算机技术,逐渐演示“实物图→象形字→现代汉字”的动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效果自然会好。再如教师可以创设网络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路径。

(三)教学有法与教无定法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为了教方法的优化,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取得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整合,是为了选择并组合若干种教学方法,使各种方法优势互补,发挥它们的最佳效果,获得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及教学质量最优化。从这个角度说,教学的确是有“法”的。“教学有法”的“法”,指的是符合小学语文教学规律的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大大小小的方法,指的是教师实施过程中运用的某种或某些教学方法。

但是,任何一项教学内容在它的教学过程中,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某种或某些确定的教学方法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教无定法”。这个“法”指的是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整合,它因人、因时、因地、因内容、因对象、因条件而定、而异,它不能确定、也无法确定;它不可能相同、也无法相同,故称教学无“法”。

第20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论文- 培养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角色,给予学生足够的表现机会,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重点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小学语文课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容

自主学习能力即知识接受中自主学习能力。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具体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二、小学语文课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过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该是教师的转变和训练。在观念上,总认为教师是教学生的,教师不教学生不会,从而缺少学生自学、自悟、自得、探讨的时空。在方法上,有的教师习惯于牵着学生走,习惯于没有启发性的“满堂灌”,习惯于沿用语文教学的老方法。但随着的时代和孩子成长经历的不同,教学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否则落伍就要被淘汰的,因而,有必要分析当今社会特点和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寻找一条适时的、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方法。

预习阶段。学生自己边读课文边自己解决生字词的障碍,主要形式可以是自己查字典,也可以小组合作查生字,资源共享。读课文,一起探讨不理解的地方,互

相解答,不能答出的及时记下。这一阶段,教师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主要方法是可以运用在后期展示中,激励学生的原动力。即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的劳动给予重视和鼓励。对其自学成果给予肯定,激发他们更加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形式可以是个人的汇报比赛,小组内合作的汇报与比赛。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识字阶段。生字词不但要记住读音,更要记住字形和字义,并且能组词、造句,以达到积累语言的效果。学生如何最快捷、准确的记住音、形、义是小组探讨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发现字音读准方法,字形记忆技巧,扩词的美好,特别鼓励学生扩展四个字的成语。方法是学习的捷径,也要注重实效性,考核是不可缺少的阶段,可以是短时记忆的考核,学习方法后当堂课进行考核,既可以考验学生记忆方法的运用效果,又可以巩固部分学生对方法的应用能力,以便课下的运用。也可以第二课时的考核,看看学生课下运用的方法的效果如何。所以,在识字阶段,是学习课文的基础,会读,会写,明白含义是很重要的。让学生活用生字词,更能体现语文课本的举例作用,真正的将所学的生字词用于平时的学习之中。

教学阶段。这是教学最重要的阶段,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首先,教师只有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才能解除学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才不会让学生产生冷漠呆滞的神情,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也就敢于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孩子的思维发展是从疑问开始的,不懂的敢于问出来,也就充当了课堂的主人了,如果是因为教师讲课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遗漏忽略了的一些问题,那么教学的质量再好也

是老师的,而不是学生的。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努力求知。“课堂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共同创造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于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教师不仅要解惑,而且要激疑,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对事物探知的欲望,教师应该以趣做引导,如果没有兴趣和热情则不会激起学生好问的兴趣,课堂则会变得没有灵气和活力,这种呆板的教学将不会有创新的学生。再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怎样会问,问的既精又巧。开始时学生可能会问的很琐碎和零乱,千奇百怪的,有时可能还会重复性提问,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题、重点词句、课后习题等处寻找问题,并且希望学生自己思考,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以期待学生进行解答。最后,教师应重视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时机,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形成探究的氛围,使全班从整体上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在有趣的学习中满足了求知欲,在趣中探知,在探知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体现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语感、情感,从而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

评价阶段。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只有恰当和有效的激励评价才能对学生有调动作用,教师的包容与鼓励会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体验、实践、认识的机会。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激励评价,促进学生大胆问。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大胆提问。教师要多激励,少批评,及时表扬孩子的闪光点: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融入浓厚的平易之中。孩子在老师的赏识下才会愿说,爱说,

敢说。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好学深思,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努力探索问题的精神。

语文教学方法有千万多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只是方法之一,只要教师不懈努力,一步步向前,就会让当今的学生们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