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地理教学论 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13 08:37:21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地理教学论

地理教学论 第一章

地理教学论的概念: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填空) 地理教学活动诸要素:学生、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评价、地理教学管理、地理教学环境。(简答或填空) 地理教学论应隶属教育科学。

将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定位于“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实怜法、文献法、经连总结法等

第二章

地理课程:就是地理课业及其进程。(名词解解)

最常见的课程类型有: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核心课程和外围课程等。

我国地理课程有向“综合型”\\活动型”、“自主型”发展的趋势。(填空) 论述题:世界范围内地理教育改革与发展表现出来的共同趋势是:地理课程的地位得到提高;地理课程类型及其设置多样化;地理课程的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的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地理课程内容采用区域学习和专题学习的构建方式,以人口、资源、环境、区域发展和人地关系为核心,关注现实社会的重大问题和学生生活实际问题,重视国际理解与合作;重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推行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学习评级机制。

1、国外地理课程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

2、设置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

3、打破学科体系式的课程内容体系

4、课程标准知识点粗化,说明及教学要求细化

5、少教学内容的主题,增加单元教学时间

地理教材:广义:指由一定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应包括所有适用于地理教学活动的材料

狭义:就是通常所说的地理教科书,即地理课本

第三章

学校的教育目的系统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2002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地理教学目的是:

1、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了解当代中国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2、培养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作出独立的判断和适当评价

3、有助于促进形成科学的认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国策的认识,增强爱国情感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地理课程目标由三个领域构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目标被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地理教学目标的功能:动机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填空或简答

地理教学目标与地理课程目标一样: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层次性原则

3、具体性原则

4、灵活性原则

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一是地理课程标准,二是地理教材,三是学生

因此设计教学目标要中和以上三要素,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能以地理课程的“内容标准“代替地理教学目标

2、在一则教学目标中尽量指出一条要求

3、要正确协调好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的关系

第四章

地理教学方法: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地理教学目的,根据特定的地理教学内容采取的教和学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和

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

1、地理教学方法的继承性

2、地理教学方法的实践性

3、地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4、地理教学方法的创造性

5、地理教学方法的“地理性“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 指导法、板书笔记法等

讲授法:讲解、讲述、讲读地理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的优点:

1、讲授法能将地理知识和地理信息,简洁、快速地传授给学生

2、讲授法适应性强,方便、灵活,课堂内或在室外、野外都可以运用

3、教师进行讲述、讲解时情感,语言的表达方式、逻辑顺序,甚至动作、姿态、风姿等,都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学生地理知识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力。

4、讲授法还能根据地理教学内容,结合国内外时事以及当地或学校的实情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缺点:

1、教师讲授得完善,不等于学生理解得完整,知识的传递“并不像传递物理东西那样直接简单。他既不能采取手对手的交接那样简单的方式来传递,也不能采取脑对脑的直接灌注的方式进行。

2、教师的讲授假设全部为学生所领会,也不等于学生就会应用

3、过长时间的教授也不易维持学生的注意

地图法:是指教授和学生通过地图、剖面图和其他示意图,传授地理知识,培养读图用图技能,发展记忆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学生实践活动的方法:地理调查法、地理观测法地理实验法 地理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从而完成既定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

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发现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

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教学法、角色扮演法

地理教学方法的优选:地理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编排形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实际情况、地理教师自身的素养条件

第五章

地理教师的角色:地理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地理教学的研究者

从功能出发,教师的知识结构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

地理教师能力结构包括:与地理学科有关的能力、地理教学设计能力、地理教学实施能力和地理教学评价能力

地理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前根据地理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特点,对地理内容进行组织加工,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设计出年度、单元和课时教学计划,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能力

地理教学设计能力1,分析学生的特点,优化组合教学内容

2、制定恰当教学目标

3、选择教学方法

4、预测课堂情形变化 地理教学实施能力:地理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地理板书能力、绘制地理版图和版画的能力、制作、搜集教具的能力、开展地理实验的能力、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地理教案:是教师依据地理课程标准,为实施课堂教学而设计的以课时为单位的具体教学 行动计划或教学方案

教案的内容: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参考 资料、课后记等

地理学案:是地理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教学内容、沟通学和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说课:是指教师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教研人员或评委,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其依据

地理说课内容:说课程标准、

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说教材具体包括教材内容的取舍、重点的选择及其确立依据,增加或删减的教学内容与理由

第六章 1地理学习兴趣培养的基本途径包括一“奇”引趣、以“新”增趣以“智”激趣、以”美”诱趣

2填}地理学习中读图的一般过程:观察地理、分析地图、绘制地图、默记地图。

3{填}地理学习中调整学生测试心理的测略:谈话分数观念、体现区别对待、提高命题技术。

3加强科际联系的方法有课内渗透和课外延伸。

第七章

1{名}地理教学评价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或手段,系统地搜集、分析、整理信息资料,根据一定的教育观念或地理课程目标,对地理教学的要素、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完善自我和教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2地理教学评价的类型按评价标准分类

有{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别内差异评价}。

按评价功能分类有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3{名}相对性评价是以一个学生的地理成绩与同一群体的平均成绩或标准样组的成绩性对比较,从而确定开学生的地理成绩的水平或程度。

4{名}绝对性评价是在被评价集体之外,是与限制定的,通过与评价标准相比较,可以确定被评价对象达到目的的程度。 5{简}学评价的功能有诊断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管理功能。

6{填}评价信息的收集途径有观察、访谈、问卷、测验 7[填]地理学习的评价有成长记录袋价、表现性评价、学生自评。

8地理学习测验的编制的步骤是确定测验目标、确定测验目的、编制双向细目表、编制试题、测验试卷的编制、确定评分标准。

9授质量的自我反思{填}在自我评价中反思、在他人评价中反思、在评价学生中反思。

10听课的基本要求{简}要明确听课的目的、计划和要求,要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学校和教师的基本情况,要处理听课者与被听听课者的关系、要及时了解对地理课程和教材改革的信息。

11评课的基本原则{填}促进提高原则、实事求是原则

12评课的主要内容{填}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安排、教学语言、教态、教学效果。

第八章13{名}地理教学管理是地理教学管理人员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运用一定的原理和方法,通过一系列特有的管理行为,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地理教学工作,以求实现地理课程目标的过程。

14{简}学校地理教学管理的内容是对地理教师与学生的管理、对地理教学硬件资源的管理、对地理教学资金的管理、对地理教学资源的管理、对地理教学日程的管理。

15{填}地理教学管理的基本环节是制定计划、实施管理、检查监督、总结评价。

第九章

1、{填}地理教学的软环境是由地理教学信息、地理教学组织、教学形式、课堂氛围、教学情境等构成。

2、地理教学环境的功能{简}地理教育的功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地理学习动力的功能、地理信息传播的功能、地理美育的功能。

3、地理课外教学环境:是所有课堂以外的地理教学场所及其组织的总称。

4、地理课外教学环境的功能{简}它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学习环境、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实践活动能力、它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培养的重要场所、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5、多媒体教学环境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根据地理教学目标和地理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地理教学设计,合理选择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要素,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对它们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通过多种方式的人机交互作用,呈现多媒体教学内容,完成地理教学任务的教学环境。

推荐第2篇:地理教学论

地理教学论

第一章: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现象和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地理教学现象一般说来包含以下七个主要因素:学生、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方法、教学反馈、教学环境。

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一)地理教学论的地理学基础 首先,地理教学活动涉及的首要问题,即地理教学目的的确定,必须依据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其次,地理课程是地理教学论研究的最实质性的要素,学校地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只能是来自地理科学 学校的地理学科与地理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地理学科取材于地理科学,但地理学科由于它的基础性和教育性,使它又不同于地理科学。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地理科学中公认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事实以及最新成果,并且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还要受制于社会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第三,地理教学活动中很关键的两个要素——教师和教学方法,也都打上了很深的地理科学的“烙印”。

(二)地理教学论的教育学基础

一方面,教育学为地理教学论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教育学所揭示的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评估理论等一般理论,是地理教学论的理论支柱; 教育学(教学论)的理论框架结构,是建立地理教学论的重要参照系;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也为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所借鉴和 应用;教育学的许多现成词汇和工作语言,使得地理教学论的叙述变得较为方便和简洁;

教育学的很多研究新成果,也会被地理教学论所汲取、消化。

另一方面,地理教学论等各个具体学科的学科教学论,又为教育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和理论上的素材,成为教育学赖以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源泉,为教育学的进一步抽象、概括奠定了基础。

(三)地理教学论的心理学基础

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的心理学同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教育学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联系。作为教育学一个分支的地理教学论,其科学理论基础当然也离不开心理学。可以说,地理教学现象中每一个要素的分析研究都离不开心理学的理论指导。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 这些方法和地理教学科学研究方法是相通的

第二章 :地理教学目的的含义: 地理教学目的就是地理教学过程结束时所要得到的结果,简言之,就是地理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

地理教学目的与目标的区别与联系:把比“分目的”更具体、更详细地规定“反映学生学习结束后的行为表现”的预期教学效果,称作是“地理教学目标”。地理教学目标实际就是在地理教学分目的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更次一级目的。

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不同。教学目的是指对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的一般或概括的描述。课堂教学目标则更确切、更详细地定义和描述每堂课的预期效果。这种预期效果主要 是通过学生学习结束后的行为表现反映的。

教学设计中,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同样重要。甚至可以说,对教学目的的认识更应放在第一位。

地理教学目的的制约因素:

(一)社会需要 地理学科的产生是一定社会需要的产物,这种社会需要又往往集中表现在地理教学的目的上。基于不同的社会需要,也就存在不同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价值观 教学价值观则是人们对教学的价值关系的认价价以及在此基础上所确定的行为取向标准。

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学价值的取向是不一样的;即使处于同一历史阶段,不同的阶级和民族对教学的价值取向也不一样。由于人们所持有的教学价值观念不同,因此对地理教学目的的看法也不同

(三)地理学科特点 在制定中学地理教学目的时,必须紧密结合地理学科的实际情况,以发挥地理教学所具有的教育职能和作用。

(四)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确定地理教学目的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即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确定地理教学可能取得的结果。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阶段性二是个别差异性

地理教学目的的功能:

(一)动机功能 地理教学目的的制定,既包含对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认识,也包含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期望,这种认识与期望之间的矛盾正是推动地理教学活动开展的动因。这就是地理教学目的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所具有的动机功能。

(二)选择功能 根据地理教学目的,选择、组织和使用适当的教学手段与方式,以保证地理教学目的的实现,这就是地理教学目的的选择功能

(三)评价功能 一定的地理教学活动会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一定的教学效果体现了地理教学目的的实现程度。因此,对地理教学活动效果的评价,就是对地理教学目的的实现情况的检验。

(四)整合功能 地理教学活动是一个由学生、课程、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反馈、教学环境、教学目的等诸多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各要素在地理教学系统中可以发挥各自的作用,但是各种作用的合力必须朝向系统运行的目标,这是由系统的整体性原理所决定的

地理教学过程的本质:地理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地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统一的活动过程。

地理教学过程的特点:

(一)以正确阐明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教学宗旨地理学从产生时起,便是研究人地关系的科学。人地关系理论不仅作为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影响着地理学的发展,而且对地理教学也有直接的、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以地图为教学的“第二语言”地图是“最直观、最简明的地理‘书’”,又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功能,任何正常、有效的地理教学都要充分利用地图。利用地图教学,已成为地理教学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因此也成为地理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之一。

(三)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为教学先导 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就是要使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反映地理事物所处的位置和范围、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事物的区域特征及差异等等表现在地理空间方面的特征与规律。

第三章:地理课程的定义:“课”指课业,就是教学内容;“程”指程序、进程。地理课程可以定义为:地理课业及其进程。它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或地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材(包括地理教科书、地图册、音像教材)等。

制约地理课程的主要因素:地理课程的发展变化从教学活动内部来讲,它受制约于地理教学目的,但从大处来讲,它还受其他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等。

(一)政治因素 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给社会、生产以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通过教育培养出一定社会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一定质量规格的人才来体现。因此,政治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课程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二)经济因素 生产力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教育与之相适应。社会经济因素对学校课程必然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三)教育因素 不同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结构,对学校课程的设置也有重要影响

(四)地理科学发展因素地理学科课程取材于地理科学,没有长期积累的地理科学知识,也就无所谓地理课程。地理科学的观念、地理科学的知识体系、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等,对地理课程的内容体系都有重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世界地理教育改革的特点:(1)地理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地理课程的一般教育功能,注重知识、技能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均衡发展,培养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2)地理课程中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备受重视,这也是拓宽地理教育功能的必然结果。(3)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4)地理课程内容较好地解决了社会需要、学生发展、地理科学进展的不同要求。(5)教学评价标准多元,评价方式多样,全面、综合地进行评价。

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1.地理必修课开课时间长、课时较多

2.地理课程设置呈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上述国家中,大多有根据地区、学校、专业不同设置的地理课程。例如,法国除了为一般学生(文理专业)设置的地理课程外,还分别为高中的旅游方向、音乐舞蹈方向、科技方向等学生设置了专门的地理课程。3.知识要点粗化,教学要求细化 ,上述国家的课程标准大多以主题方式表示教学内容,一般不再作详细的具体知识点的排列,但都给以比较多的说明和教学建议。4.主题适当减少,单元教时增加,国外地理课程的一大特点是主题较少,但每个主题给的学习时间相对较多5.加大活动力度,突出能力要求,国外地理课程对学生地理学习的技能和能力要求较多,也较细,这些技能和能力培养自然会形成以探究式和实践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 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侧重生活的地理, 侧重文化的地理, 侧重科学的地理,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丰富的地理实践活动。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初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学习有用的地理(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2.改变地理学习方式与评价机制(1)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2)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3.构建新型的地理课程(1)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2)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设计思路:

1.高中地理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即高中地理课程整体设计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和谐统一。

2.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 当今全球性的许多重大问题的解决,不仅仅要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还要从“地地关系”、“人人关系”的角度,综合地、全面地加以考虑。可持续发展理论则全面地涵盖了资源、人口、环境、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如果能得到切实、全面的实施,对于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全球性重大问题将十分有益。3.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框架结构 高中地理课程不再全面地学习区域地理,高中的必修课程大体上是学习系统地理,而高中选修课程除了个别模块以外,基本上是学习应用地理

第四章地理教材编订的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地理教材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材料,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材料。 作为地理教材,应注意把思想教育寓于地理知识教育材料和地理能力培养材料之中

(二)目标性原则 地理教材中某些地理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的目标,在不同年级、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界定。

(三)教材内容的现代性原则“教材内容现代化是编写教材的方向。”教材内容的现代化体现了教材的社会价值

(四)地理性原则 选取的事实材料要具有地理性。地理基本原理要统帅地理事实材料。对那些地理性不强的联带性知识尽量少选,甚至不选。

(五)可读和可教性原则 作为学生的学习材料,应尽量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具有可读性。

(六)具有适度的弹性原则教材编写应坚持具有适度弹性的原则,使不同地区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七)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使地理理论与学生熟悉的地理事实、地理环境联系起来。

(八)教材表述的最优化原则对教材课文系统、图像系统和作业系统作通盘规划,使之很好地结合,形成有机整体。教材与教科书书的区别

我国新地理教材的特点:

第一,重视选取材料的基础性和时代性,充分体现地理学是以

“人地关系”为研究重点的综合性学科,尤其注重在现实中出现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实际

问题。 新的教科书普遍摆脱了“知识本位”的传统模式,较多地采用真实的“案例”,围绕“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第二,编写者非常重视在教科书中体现学习过程,在教科书中设置如“阅读”、“活动”、“实验”、“研究”等学习栏目,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中接受与理解地理知识。第三,教科书的内容和要求有层次性和可选择性,可以让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不同教师灵活教学,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第四,教科书图文并茂,栏目多样。 强调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希望他们能喜欢地理教科书。作业的设计也发生了不少变化

第五章:地理教学的主要方法: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口头语言或者运用书面语言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板书笔记法等。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演示各种地理教具、地理实验和组织课外参观等,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地理事物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这类方法的特点是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真实性。

三、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方法 是指教师通过地图、地球仪、剖面图、示意图等以象征符号表征的图象,使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包括地图法、“纲要信号”图示法、

四、以自学或探究为主的方法

是指教师组织学发现法生自学或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等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程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读议讲练”法

五、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是指通过练习、实习等活动,巩固和完善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形成地理基本技能,发展智力的方法。主要包括练习法和实习法 讲授法的优点:

首先,讲授法能将地理知识和地理信息简洁、快速地传授给学生,因而在短时间里能够讲授较多的知识。

其次,讲授法适应性强,方便、灵活,无论在课堂或在室外、野外都可运用。

第三,教师进行讲述、讲解时的情感,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第四,讲授法还能根据地理教学内容,结合国内外时事以及当地或学校的实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讲授法的缺点:

首先,教师讲授的完善,不等于学生理解的完整。

其次,教师的讲授假设全部为学生所领会,也并不等于学生就会应用。

第三,过长时间的讲授也不易维持学生的注意。 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把握提问的时机和对象。

②教师的提问要有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③拟定问题的深浅度要适当。 自学和探究方法的特点:

了解小组合作教学法是指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以小组活动为核心,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方法。

一个最基本的合作学习流程可归纳为:

目标呈现 ----- 教师讲解----- 小组活动 ------组间交流 - -----反馈提高

-----达标测评 案例教学法: 地理教学中的案例就是指地理教学内容中关键性问题的典型实例。

从形式上看,案例主要围绕中心问题展开,有头有尾、富有情节的具体描述,一般不作分析和解释;

从内容上看,案例既可以反映某些地理原理与规律,又可为多层面、全方位分析提供可能; 从来源上看,案例是对真实地区、事件等的描述,是在广泛吸收原始素材的基础上选编的;

从构成上看,案例包含特定的地点、时间、现象等,主要为说明原理、规律,解决实际问 题提供足够的背景信息。

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一)地理教学的目的假如教学目的主要是传授新的地理知识,

就可选择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和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方法等 ;假如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除了选择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阐明相关知识、掌握要领和基本要求外,主要应大量采用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加强操作和训练;假如教学目的旨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则可选用启发式的谈话和讲解等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以及以自学探究为主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和教材编排形式 有关系统地理的知识内容,多一般概念、抽象概念,多规律、原理,应选择讲解、启发式谈话、演示、发现法等;区域地理知识,多地名、数据,可选择地图法、练习法、以比较为基础的讲述法和谈话法,以及演示法、“纲要信号”图示法等;乡土地理则应采用课堂教学和野外参观实习相结合的方法。

(三)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实际情况 初中阶段选用教学方法时,直观的方法以及谈话法、讲读法等小学阶段运用较多的方法仍可占一定的比重。高中阶段在选用教学方法时,可更多地采用讲解法、探索发现法、实习法等

(四)地理教师自身的素养条件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选用,只有适应教师的素养条件,为教师所领会和掌握,才能运用自如和充分地发挥作用。

第六章: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设计与运用:

一、根据地理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选择教学媒体 教师对一节课结束后学生应该学到哪些知识、增长哪方面的技能越明确,教学方法和媒体的设计就会越有针对性,这就是为什么实行目标教学的理由。

二、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方法和选择教学媒体 学生年龄特征 学生的思维发展 不同学校的特点

三、根据学校条件设计教学方法和选择教学媒体

在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很多中学已经将计算机引入每个教室;而在经济落后地区,学校的经费还不能满足粉笔的购置。

四、根据教师自身特点设计教学方法和选择教学媒体 教师个人的教师素质、教育理论水平、教学观点、教学经验和兴趣爱好等,都直接影响教学方法的运用。

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设计与运用:

一、地理教学语言运用的要求 基本要求:准确、精炼、通俗、趣味性

二、地理课的导入和结束

(一)导入——如何开始一堂课的教学 1.“复习”导入 通过引导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承上启下,将学生带到新的学习活动中来的方法。

2.“活动”导入 是以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各种活动如读图、观看录像、操作地理学具、讨论等方式开始一堂课的学习。 3.“生活”导入 是指教师使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学生的亲身体验或有教学意义的历史事实、故事等引出教学内容。

4.直接导入 即开门见山,不作任何铺垫,一上课就把所要讲的内容介绍给学生。

(二)地理课的总结 回忆当堂授课内容 当堂完成相关练习题和地理填图作业

问题的设计:好的问题应有以下几个特点:(1)问题明确2)问题要适合学生心理年龄特征(3)带暗示或答案太简单的问题不宜多用(4)问题表述要严谨、简洁

问题的提出 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有停顿2)避免先叫了学生后再提问题(3)一次提的问题不要太多(4)提问要照顾到全班各种水平的学生

提高教师的“提问”质量 启发性、循序渐进、难易适度、准确具体合理、趣味性、形式多样化、面向全体、及时评价

地理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问题:第一个内容是一堂课的主要环节。例如,某堂课的主要环节是教师讲授新课或是学生读图回答问题为主,或是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为主。第二个方面是辅助环节。例如,以教师讲述为主时,应考虑是否要使用直观教学法配合,是否要安排学生的独立学习活动等;以学生活动为主时,应考虑教师的短时间的集中讲解如何安排等等。设计的第三个方面是教学辅助材料。教学材料除了课本和必备图册外,还包括各种挂图、图片、图表、实物标本、音像资料等。设计的第四个方面是时间的分配。每个教学环节大致需要用多少时间应该事先设计好,做到胸中有数。设计的第五个方面是如何安排教学活动才能发挥全班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主讲式教学过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语言设计。

2.较长时间的讲授,需要教师很好地组织

讲授内容,使讲课逻辑性强,脉络、层次清楚。

3.实例、比喻和趣味材料的恰当运用。 4.围绕主讲内容,合理安排多种教学活动。

问题导入式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好学生活动 特别应该考虑问题的难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2.设计好教师的活动 要精心设计好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如何从对学生回答的归纳中,自然引出正确的结论。3.把握好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线索 一是抓住贯穿教学过程的知识内容线索 就是始终把握好所教知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围绕中心内容进行引导和归纳。二是明确贯穿教学过程的技能培养线索 就是让学生的每一步活动都构成对他们进行地理技能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注意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 三是抓住渗透思想教育的线索

地理教案的格式和构成 地理教案一般可以列出以下几项主要的项目:①授课学校、班级、日期和主讲人;②授课内容(课题)及所用教材;③教学目的(或目标);④教学重点和难点;⑤教学方法(主导方法);⑥教具;⑦课型;⑧教学过程(含讲授提纲、板书设计、教学方法运用、学生活动等);⑨课后分析

第七章:地理教学评价的类型:按评价的标准分类1.相对性评价2.绝对性评价3.个体内差异评价

按评价的功能分类1.诊断性评价

2.形成性评价

3.终结性评价

常见题型编制的要求:

1.选择题的编制要求 (1)应注意选择最适合用选择题来测试的地理内容,作为编制选择题的素材。(2)题干表述应力求精炼、准确、清楚,包含解答试题所需要的全部要素。(3)选择项的文字要简短、扼要,其文字长短和语法结构要大致相同。(4)正确答案在形式或内容性质上不要显得过于突出,应避免在正确答案中使用与题干中相类似的词,应使正确答案有较大的隐蔽性;编题时不能只留心题干与正确选项之间的搭配和表述,而忽视与干扰项的搭配,使考生得到某种暗示。(5)干扰项不能错得太明显,否则形同虚设,反而使考生比较容易利用排除法找到正确答案(6)正确的选择项要避免使用“可能”、“一般”、“往往”、“通常”等具有提示性的词语;干扰项要避免使用“永远”、“所有”、“决不”、“总是”等具有提示性的词语。避免使用“以上皆是”或“以上皆不是”作为备选答案。(7)正确答案出现的位置应随即排列,整张试卷中各题正确答案出现的位置要大致均衡,以避免猜测因素影响。每题所列答案数目应该一致,一般以四个为宜。2.填空题的编制要求(1)空白处要填写的内容应该是某个问题的关键性词语。(2)必须注意空白处与上下文的有机联系,使考生易于理解和作答。(3)应尽量避免照搬照抄教材原文,应自己重新组织文字。(4)空白的长度应力求大体一致,以避免对考生起到提示作用;空白数量不宜太多,否则会使题意不明确。3.问答题的编制要求(1)突出地理学科重点内容。(2)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避免照搬教材原文和使用成题。 (3)题意要明确无歧义,使考生易于了解答题的要求,设问不要过于笼统。4)要尽量选用适当的行为动词来陈述试题内容,以保证对复杂的认知目标的测试。

材料情境题的编制要求:(1)整个试题要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中心,通过考生对情境性材料的分析,小步骤地解答若干问题,反映出对某一地理专题知识的掌握程度。(2)选择的情境性材料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与确定的测量目标相符。(3)尽可能采用不同形式的情境性材料编制试题,如地图、短文、表格、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漫画等。4)情境性材料的篇幅长短要与试题的数量保持适当的比例。(5)设问的形式应多样化,包括填空、选择、简答、绘图、填图、作画等形式,从多角度考查考生对情境性材料的理解能力。

听课的基本要求:1.要明确听课的目的、计划和要求2.要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学校和教师的基本情况 3.要处理好听课者与被听课者的关系4.要及时了解地理课程和教材改革的信息5.听课记录和思考要有机结合

评课的基本要求

评课的基本原则(1)促进提高原则(2)实事求是原则(3)因人而异原则 对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不宜把存在的问题讲得太多,应指出突出问题,并以建议的形式提出,要尽可能挖掘他们教学的闪光点,使他们多一些成功感; 对有经验的教师,要实事求是地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要抓住个性特点,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认识到还有提高的空间,进而创立教学风格,向专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评价应力求做到评价项目和内容具体、明确、客观、全面,以及便于理解和操作

第八章地理教师的知识结构:(按功能分)

1、本体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地理学科知识。自然地理知识、人文地理知识、区域地理知识以及地图、地理信息技术知识等。

2、条件性知识:指教师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理论、地理教学论知识等等

3、。实践性知识:指在实施有目的的行为过程中所具有的教学情境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知识。自我知识、人际知识、情境知识、批判反思知识

4、文化知识:指除地理学科知识以外教师需要了解的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方面的知识,以及熟练运用工具性学科的知识。既包括社会科学、现代科学和技术的一般常识,又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历史、语文、政治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逻辑学、美学等。

地理教师的能力结构:1.地理认知能力 主要指对地理事物观察、认识、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2.地理推理能力 主要指在掌握地理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地理规律及理论的能力。包括确定与概括地理特征的能力,综合分析区域特征的能力,比较区域差异的能力及解释地理成因的能力和地理过程分析预测能力。3.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主要指以空间位置关系分析地理事物的思维能力 包括理解空间分布规律的能力,判断地理位置的准确性等能力。

4.地理应用能力 主要指参与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5.地理创新能力 主要指运用地理知识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6.地理信息加工能力 主要指提出地理问题、搜集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等。

6、地理教学设计能力( 1).分析学生特点,优化组合教学内容(2.) 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3.) 选择教学方法(4.) 预测课堂情形变化 地理教学实施能力7地理教学实施能力.(1)地理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2.)地理板书能力 板书的设计要遵循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

(3.) 绘制地理板图和板画的能力 (4)制作、搜集教具的能力 (5) 开展地理实验的能力

(6)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8、地理教学评价能力 主要指教师开展学生学业评价和同行间互评与自评的能力。 说课设计

推荐第3篇:《地理教学论》试卷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己!以下内容由李天乐乐精心为您呈现!

地理教学论期末测试复习试卷

姓名▁▁▁ 班级 09级地理班 出题者:倪群 得分▁▁▁

一、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15×2=30分)

1、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 地理教学活动 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P3

2、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着重研究 地理教学过程 ,揭示地理教学基本规律及其实践

应用,重视发展 地理教学理论 ,并对 地理教学实践活动 给予理论和原则 上的指导。P6

3、教学媒体 就是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P166

4、板画分为:形态画、过程画、动态画 。板图分为:几何略图、折线图、曲线略 图 。p149

5、一般来说,地理综合课的步骤分作五步进行: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学习新教材、

巩固新教材、布置作业等。P195

6、教学技能可分为:导入技能、提问技能、口语运用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

束新课技能、组织技能、讲解技能、强化技能。P129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0×2=20分)

1、地理教师资格认证包括:教师职称认证和教师履历认证。P60 ( 还有教师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己!以下内容由李天乐乐精心为您呈现!

资格认证) (× )

2、地理教育技能认证包括:教学语言能力认证、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力认证、相关专业能力认证。P61 (√ )

3、地理教学语言技能的特点:教学语言的学科性和科学性、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和针对性和教学语言的简明性和启发性。p135 (√ )

4、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课堂目标的行为方式,称为教师的课堂知识技能。P153 (把知识改为组织)

(× )

5、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任务包括:确定教学目的、精选教学内容、安排教【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己!以下内容由李天乐乐精心为您呈现!

学过程和选择教法教具等。P189 (√ )

6、地理教学组织技能的构成要素:提出要求、安排程序、指导和引导、鼓励和纠正。(还有总结)p161 (× )

7、现代地理教学媒体又叫电子技术媒体,通常分为硬件和软件两种形态。硬件包括:幻灯机、投影仪、录像机、电视机、计算机、激光播放机、语言实验室等,软件包括:幻灯片、投影片、录像片、计算机磁盘、视盘、录像带等。P168 (√ )

8、多媒体组合教学又称多媒体教学,就是指在以班级授课形式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继承传统教学媒体的合理成分,适当地引进现代教学媒体,并是二者有机结合、各取所长、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构成教学信息传输及反馈调节的优化教学媒体群,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P178 (√ )

9、板书的功能:

1、揭示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的系统性、突出重点

2、加强直观性、激发兴趣、启发思考

3、强化记忆、减轻负担

4、布局有序、可为教学增色 p144 (√ )

10、地理教学组织技能的功能有:组织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兴趣和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己!以下内容由李天乐乐精心为您呈现! 动机、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和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p153

三、列举题(每题至少列举4个)。(共4×4=16分)

1、列举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P189):

依据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 联系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

2、列举地理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式有:P70 学历提高教育、长期培训、短期培训、课题研究、教学建设、学术活动。

3、在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中,比较法可分为哪些主要类型?P111 类比法、借比法、纵比法、横比法、联系比较法、专题比较法、综合比较法。

4、常用的地理教学媒体和地理教学挂图有:P172 地理教学媒体有:地理模型、地球仪、地理图片;地理教学挂图有:投影、幻灯、录像等电教媒体。

四、名词解释。(共3×4=12分)

1、地理板书技能的含义:P143 是指地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经过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学目的进行认真构思、反复推敲、精心设计,然后运用文字、符号、图表等形式在黑板上呈现出来的教学要点和讲授提纲。

2、教学技能的含义:P128 教学技能是运用专业知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为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应具备的能力行为。

3、地理教学方法的概念:P97 地理教学方法就是地理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手段、途径、措施和办法。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己!以下内容由李天乐乐精心为您呈现!

五、简答题。(3×4=12分)

1、创造性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其主要目标实什么?P119 创造性教学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创造动机,鼓励学生创造表现,以增进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主要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本质:创造性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地位获得提升,学生主体创造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

2、简述地理教学实践的意义:p200 ①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认识体验领域 ②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③可以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④可以培养学生认识、改造地理环境的社会实践意识和能力

2、地理教学组织技能的应用要求:p162 ① 注意方式,把握时机 ② 明确目的,教书育人 ③ 了解学生,尊重学生 ④ 灵活应变,因势利导 ⑤ 不骄不躁,沉着冷静

五、论述题。(共10分)

1、常见的地理教案格式有哪两种?简述其包含的内容。P193 答:常见的地理教案格式有:文字式和表格式。

文字式教案分笔记式或纲要式两种:①笔记式教案即用详细的语言,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以及教学过程表述出来,很接近于讲稿,类似于上台讲演的“剧本”;②纲要式教案即用简明的语言,将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用具以及过程作简要说明。前者称之为详案,后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己!以下内容由李天乐乐精心为您呈现! 者为简案(或略案)。

表格式教案具体形式很多。其中表格的栏目设置、位置安排等可视具体情况而调整。无论哪种格式,一般都包括以下项目:①授课日期、班级;②课题名称(书名、章节、课时内容标题);③课型;④教学目的;⑤教学重点难点;⑥教学方法;⑦教学用具;⑧板书提纲;⑨教学过程;⑩课后分析。 (请胡老师多多指教!)

推荐第4篇:960地理教学论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960] 考试科目名称:地理教学论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地理教学及设计的理论基础(15%), 地理教学目标、内容及设计(20%), 地理教学方法及过程设计(20%), 地理课堂教学与方案设计(15%), 地理教学评价与反思(20%), 地理学习理论与地理教学科研(10%)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 20分,共8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

1.地理教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地理教学的理论基础、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地理教学设计的模式与流程;

2.地理教学目标及设计,包括:地理教学目标的内涵与功能、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编制与表述;3.地理教学内容及设计,包括: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地理教学内容设计的一般要求、中学地理教学内容设计的原则、中学地理教学内容设计的策略及案例 4.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与选择;地理教学媒体的应用;

5.地理教学方案的设计,包括:地理教学方案设计的原则、任务、教案、学案的编写

6.地理教学过程,包括:地理教学过程的基本问题、地理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地理教学板书的设计;7.地理教学的评价与反思;

教学评价及其与“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的关系 地理学习质量评价 教师地理教学水平评价

8、地理学习的心理过程;

9.地理教学科研(研究程序、一般方法)

三、参考书目

《新编地理教学论》,杨新,科学出版社,2010年; 《地理教学论》,王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

推荐第5篇: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中学地理教育是运用地理知识培养中学生的教育活动,是中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学地理教育基本目的:1.地理知识与地理技能教育目的;2.培养地理能力与发展智力的目的;3.地理思想品德教育目的。

三项目的间的关系:

1.地理知识、技能教育是基础;任何能力都是以知、技为基础,在知、技的学习中逐渐发展的,同时,能力的提高也促进了智力的发展。而地理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在具体的知识技能教育上体现出来的,其过程与知、能教育过程同步。

2.培养地理能力、发展智力的教育目的既是地理知识与技能教育的指向目标,同时也对其它两项目的有促进作用;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发展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及道德知识的理解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思想品德教育是具有根本性质的保证性的目的;决定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和高尚的思想品德。三项目的是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的、不能片面强调其中之一方面。

第二章:

课程标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用以指导地理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体现国家对地理教学的统一要求。课程标准更强调国家对地理教育的基本要求。 初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与课程内容设计:

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设计思路:

课程内容的安排:7~9年级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7~9年级地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为了体现地理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课程标准对学习顺序不作规定。教材编写者和地理教师可以自行选择教材编写和授课的顺序。

例如,可以先教授中国地理,也可以先教授世界地理;“地球与地图”的知识可以集中学习,也可以分散学习。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与课程内容设计:

基本理念:

1、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课程设计思路

1、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2、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3、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高中地理共同必修课程共6学分,由“地理1”、“地理2”、“地理3”(各2学分,36课时)三个模块组成,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

必修课程的设计注意其结构的相对完整和教学内容的新颖、充实,使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时代性。

4、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由七个模块组成。“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各2学分,36课时)

选修模块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各个层面。高中地理选修课程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以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本课程标准对选修课程学习顺序不作具体规定,选修课可以在必修课之前、之后或者同时开设。部分学校因条件不具备,可暂缓开设“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但应积极创造条件,尽早开设。

5、报考普通高校相关专业(如地学、环境、农林、水利、经济、管理、新闻、旅游、军事等)的学生必须修满地理选修课程4学分。

第三章:

中学地理教材与地理科学的关系

联系

①中学地理教材内容是从地理科学知识中选择而来,反映了地理科学体系的基本结构——自然与人文的统一地理学

②中学地理教材反映地理科学的综合性与区域性特点 ③中学地理教材的水平受地理科学的发展水平制约 ④中学地理教材体现了地理科学与地图学的关系。教材中有大量的地图,有关地图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也是中学地理教材的一部分 区别

①地理科学立足于揭示地理规律,发展地理理论,研究的是人类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环境。地理教材是根据教育目的而形成的知识体系,使用地理科学知识来教育学生,发展教育事业 ②中学地理教材的内容狭小,仅是地理科学的一部分

③地理科学关心的是科学价值。而教材更关心教育价值,教材只选择教育价值大的内容 ④地理科学的研究是科学研究方法,教材的研究是教学方法 中学地理教材局部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局部分析的方法

1.划分教材的知识组成(结构分析),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及教材知识的内部联系,将章节教材划分成若干个小的组成单位。即教学中的知识单元,称教学因子 教学因子的划分 方法: ①以教材的黑字标题为依据

②根据区域的自然和经济特征的结构来划分(位置→地形→气侯等) ③突出重点内容,中心问题式划分

2.分析教材的内部联系,即各教学因子间的联系—逻辑关系。弄清教材的结构。

教学因子关系类型:并列、主从、递进(含因果关系)等。

3.确定教材的外部联系,包括前后知识联系与其它学科的联系等

原则 :相关性,适应学生水平,利于知识体系形成,利于发展智力

外联类型:比较外联:用于建立新概念。加深外联:运用其它科学知识。应用外联:引导学生知识迁移。

4.确定教材的能力培养目标 ,每一章节都存在着多种能力培养因素。教师要弄清层次(操作及想象、观察、分析、综合、推理、记忆等),确定每一章节的重点能力培养目标 5.分析教材的教育作用——品德教育目标

6.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

新课程在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新的课程观

1、旧的的课程观:以学科为中心。课程设置与实施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入学术领域,成为学科专业人员。具体表现为学生不但要获得学科知识、求知方法,也要认同学科的专业体系,课程仅仅为学科而存在。

2、新的课程观: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强调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课程建构的主导,不是学科知识的给予,而是学生能力的发展。并非否定学科知识在教学中存在的必要,而是要给予新的内涵!

新的教材观:

1、更加强调教材的工具性。教材具有辅助教学的功能,有助于引导教学,有利于培养能力,有益于实践活动。成功的教学是借助教材,但不依赖教材的活动!

2、新教材的调整要点(表达方式上的调整)

旧教材:直白地表达概念、观点、结论等各种信息。新教材:注重表达形成概念、观点、结论和事实的过程。旧教材:活动与案例同概念、观点、结论的陈述相分离,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呈现同情境无关。新教材:采取案例分析方式,在特定的情境中,把引发思考、鼓励 动手和体验探究价值的设计,在课文中一并呈现。旧教材:在没有对问题的产生进行解释时,就对有关问题给出答案;以提供标准化的结论,作为探究性学习过程的终结 新教材:展示对问题的解释,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并提供答辩及修改解释的机会。 新的教学观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四章:

地理感性知识:反映地理事物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地理事实知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对地理事物直接感知而获得的。

地理理性知识:反映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和联系的知识,对地理感性知识经过思维加工而形成的,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地理概念:反映地理事物一般的、本质特征的知识,在感性知识基础上经抽象概括而成。分为:单独地理(地名)概念、一般(普通)地理概念和集合地理概念

地理规律:反映地理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的知识,是人们在地理现象、地理景观等地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而得到的知识。包括:地理联系的规律、地理演变规律和地理分布规律

地理理论:反映广阔地域中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及其规律的地理知识,是由概念和规律组成的知识体系。

地理记忆表象:是在观察的基础上经大脑记忆的过程而形成的地理事物形象。

地理想象表象: 是对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综合加工而成的从未感知过的地理事物形象。 地理技能是顺利完成地理活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动作或智力活动方式。 地理智力技能是认识地理事物或地理实践活动中,学生头脑里遵循的合理、完善的活动方式 地理动作技能是在地理实验活动中,学生以一定的完善、合理的方式组成的操作动作。 地理能力是顺利完成各种地理活动所必须具有的能力,属特殊能力。 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特点

一、人地关系理论对地理教学过程的重大指导作用 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观

人与环境都是物质的,是可以认识的 人地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人类与环境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2.以辩证唯物主义人地观指导地理教学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地理环境以及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自觉性和能力。教学内容:以人地关系为线索的新型教学内容体系。

二、地理教学内容的广泛性、综合性和区域性

1.广泛性:地域范围:乡土—国家—地球—宇宙。认识范围:自然、社会

2.综合性:地理教学内容是反映客观世界的整体——地理环境,反映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与统一,自然与人文的综合。

分析—综合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3.区域性:

地理教学内容以具体空间区域为认识研究单位,重在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 重视空间概念的建立、比较法是常用的方法

三、地图广泛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

任何有效的地理教学都要充分利用地图。因为地图既是地理教材的一种表现形式,又是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用具,利用地图进行教学已成为地理教学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因而也成为地理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

四、中学地理教学过程是一个广泛联系实际的过程:联系生活,联系时事,联系其它学科 地理技能及其分类

地理技能是顺利完成地理活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动作或智力活动方式。 分类:

地理智力技能:地理观察调查技能,地理分析技能,地图、图表的识认技能

地理动作技能:地图图表的绘制技能,地理仪器的使用技能,地理统计、计算技能 地理智力技能是认识地理事物或地理实践活动中,学生头脑里遵循的合理、完善的活动方式 地理动作技能是在地理实验活动中,学生以一定的完善、合理的方式组成的操作动作。 学生学习掌握地理技能的过程 1.认识地理技能阶段:

教师讲解 并提供示范(明确目的,提供示范) 目标:在学生头脑中进行活动定向,形成活动映像,这是形成地理技能的起点和基础。 映像的清晰度是关键。

2.重复实践,自我体验阶段:(练习阶段) 地理技能是依靠学生多次有效的练习,才能使学生掌握动作或心理活动方式并趋于自动化,从而形成技能。

两种技能练习的过程不同:

智力技能:练习的过程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地理思维方式和方法

动作技能:练习的过程是练习中的活动映像与头脑中已经建立起来的动作表象(教师教学中形成的)不断对比,协调的过程。

3.活动自动化阶段(形成地理技能阶段) 地理技能形成的明显特征是“活动自动化” ——不需要由意识对活动进行一一调节和控制,而能自动实现,即“运用自如”。 两种地理技能达到自动化的标志是不同的 :

地理智力技能的自动化标志:内部语言控制。地理动作技能的的自动化标志:动觉控制

4、两者在教学上应注意的要点

以掌握地理知识为前提,以反复练习为途径。地理智力技能应注意概括其步骤。地理动作技能在于动觉控制的练习发展地理能力的途径

1、重视非智力因素在地理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1)根据学生先天素质不同,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拓展学生能力 (2)激发兴趣与动机:浓厚的兴趣和正确的动机利于能力的发展

(3)培养良好的意志、性格等,良好的意志、性格等品质利于能力的发展

2、搞好双基教学是发展地理能力的基础

①地理知识与地理技能的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也能发展学生地理能力。但只有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活动才能发展学生的地理能力。 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进行启发式教学 加强地理技能的系统训练

②促进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是形成地理能力的关键,知识、技能的迁移过程就是地理能力的形成过程。

发挥重点地理概念和规律的作用 使教学的知识结构趋于合理—促进知、能的顺利迁移 道德要素间的联系

1、道德观念是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2、道德行为是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关键,任何道德观念与情感只有在持久表现出道德行为时,思想品德才得到真正的发展和形成。

3、道德情感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中起调节作用,是道德观念向道德行为转化的驱动力。地理道德观念的形成

在学习地理科学知识的过程中,经过地理知识向道德知识的转化,再被学生接受,成为学生的信念,而形成学生的道德观念。 例:“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的形成

地理知识:自然资源的性质、分布、开发利用现状等。 道德知识: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珍惜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合理开发应该成为社会公德。 道德观念的形成:学生对上述知识中珍惜自然资源等道德知识的认识还是一个学习知识的过程。能否成为学生的道德观念,还需要一个接受观念的过程即“信服”的过程。这与学生的原有道德基础及教师的讲解是否生动有说服力有关,也与教师的观念有关。

第五章:

功能分类法:按地理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性质,即功能的不同,分为三大类基本教学方法:

①组织教学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指导自学、程序法、发现法、纲要信号法等 ②认识活动的方法:观察方法、逻辑思维方法、记忆方法、问题解决法等

③提供认识对象的方法(教学手段):教科书、地图、直观教具、电化手段、计算机多媒体等

④组织教学的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发生直接行为联系的活动方法,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外在形式,其优劣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状态与过程。 讲授法特点及运用

定义:教师通过讲述、讲解地理知识,达到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目的的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 特点:

①教师控制学生学习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组织教学与知识的传递过程结合在一起。

②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组织方法。时间短、知识传递效率高。

③通过讲授法,教师可以示范地理技能、地理问题的分析方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④学生一般缺少学习地理技能的自我体验与实践的机会。 讲授法的运用要求

①教师要熟练掌握教材,讲授中要脱稿。

②讲授语言要清晰、准确、生动形象,音量与速度适中,要用普通话。

③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④应用直观教具:如地图、图片、模型 ⑤注意学生的状态与情绪。 谈话法特点及运用

定义:教师通过与学生相互谈话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方法,由于谈话法的形式大多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故又称地理问答法。 特点:

①也是一种教师直接控制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方法。但和讲授法不同,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过思考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②谈话法利于教师控制教学进程,又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新旧知识的结合。

③一般只适用于从已知到未知的学习活动中,对于与学生已知知识联系不大的新内容,存在局限性。

谈话法的运用要求 ①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对谈话的中心问题有周密的准备,拟定谈话提纲。 ②教师的提问应明确、具体、难易适当,问题要有逻辑关系。 ③认真听取学生的回答,不得任意打断。 ④面向全班提问。 ⑤及时结论,对学生的答案给以肯定、否定或补充等评价。 讨论法特点及运用

定义: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学生或分小组进行,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方法。

特点

①是教师间接控制学生活动的组织方法。教师只向学生提供讨论的内容和方法指导,控制讨论的进程,但一般不参与或少量参与讨论。

②培养学生的兴趣,语言表达能力,探索问题实事求是的精神。 ③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准备知识及论证阐述问题的能力。 ④“时耗”较大,知识获取速度较慢。 讨论法的运用要求

①明确问题和方法,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 ②鼓励学生发言,注意普遍性。 ③注意控制讨论进程,不要跑题。 ④讨论结束后,要及时总结。

指导自学法特点及运用

定义: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和其它参考书,地图册,观察各种地理图象、模型等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并培养学生独立获得地理知识的能力的组织方法。

特点

①教师间接控制学生,只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讲清学习方法,全部过程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②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认真读书、独立思考的优良品质。

③适于各种地理知识的学习。 ④相对削弱教师的示范作用,应与讲授法相结合。 指导自学法的运用要求

①明确学习目的、内容、方法、要求。②教师巡回指导,共同问题,集体辅导。 ③培养良好的学风,指导学生形成自学地理知识的技能。 ④要及时检查学习效果。 认识方法是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与技能,发展地理能力的心理活动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不易被觉察而又决定教学过程实质的基本方法。

分析法:把地理事物整体分解成部分,或是从整体中区分出个别的特点、个别的方面的思维方法。综合法:把地理事物的各组成部分或不同特性、不同方面联系起来的思维方法。 空间分析—综合的一般步骤

a.分析地理事物的范围和地理位置,这是起点

b.根据地理事物的结构划分地理事物的组成部分

c.分析各组成部分的特点及各部分在构成地理事物整体中的作用 d.分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结构联系

e.综合各部分的特点及联系——要素特点的联合,是综合,不是拼合

观察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觉活动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是学习地理感性知识,建立地理表象的最重要的方法。 比较法

定义:确定事物(2种以上)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适用于同类事物或具有相似特点的地理事物间进行异同比较。比较法常用于帮助学生建立新概念,区别地理事物的特征等。

比较法的类型

并列比较法:把分别独立的几个地理事物并列起来进行比较的方法。 凸聚比较法:把某一地理事物与其它几个地理事物同时进行比较的方法。

综合比较法:对区域地理要素进行多方面比较,以获得总体特征的方法。

归纳法:从具有相同属性的地理事物特征中,概括出该类地理事物一般特征的思维方法。是一种推理方法。称归纳推理。 归纳的一般步骤

a.确定被概括的地理事物的范围。应是同类或具有同种属性的。 b.概括各地理事物的共同点,采用分析、比较、综合的方法。

c.推出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征。

演绎法:运用一般地理规律或理论认识具体地理事物的思维方法。也是一种推理方法,称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的一般步骤 :

a.根据地理事物的特点、性质,选择必须的地理规律。

b.运用规律推理具体地理事物的特点

教学手段:指地理教学用具及其使用方法,是组成地理教学方法的要素之一。

中学地理教学地图:也称学校地图,分教学挂图、地图集、教材附图和插图、暗射地图、地球仪(立体地图等)。

课堂教学方法的横向结构:三种不同功能的教学方法亦即认识方法、组织方法、教学手段在组成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时的联系方式,构成课堂教学方法的横向结构。

同一功能的各具体教学方法在组成课堂教学方法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教学方法序列,构成了课堂教学方法的纵向结构。包括认识方法结构、教学手段结构、教学组织方法结构。 观察的教学组织方式

①教师讲、学生看—讲授法

②教师先讲,学生再独立观察—讲授+练习③学生独立观察,教师指导—指导自学法 挂图的使用

1、指图规则

教师的站位,不能挡住学生视线

指图的位置要准,忌空指图

图上的点、线、面状地理事物要区分指法

指图杆的运动方向应与教师的语言相符合

速度要慢,并与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相符

2、师生共同观察和分析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忌教师独白

3、与其它手段配合,如略图、桌面图等

4、可以使用辅助标记和符号突出某一内容

横向结构中认识方法、教学手段、组织方法的关系 ①认识方法决定教学手段和组织方法

②教学手段提供学生认识活动的对象,是认识活动的物质基础,影响认识方法的效果。 ③组织方法是使学生按照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认识方法进行学习的保证措施,影响教学手段的使用效率和认识方法的效果

纵向结构中各具体教学方法间的关系

①纵向结构反映的是与学生的认识活动阶段相对应的认识方法序列,以及与认识方法序列相对应的教学手段和组织方法序列。是教学过程中各具体教学方法使用的先后顺序。 ②纵向结构中,同一功能的各具体方法间相对独立,每一个具体教学方法是由认识阶段的需要决定的,不是由前面的方法决定的。 地理课堂教学方法设计的基本步骤

1、先确定认识方法

2、再根据认识方法确定教学手段

3、最后根据认识方法和教学手段确定教学组织方法

4、整体的平衡与调整

第六章:

地理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地理教学结构、教学程序以及实施地理教学方法的教学策略体系。

探究式学习通过设计和创造恰当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充分而必要的实践活动,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最后再得出共同的结论。

研究性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并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目标评价是以教学目的为标准,通过检查学生对教材的掌握程度、地理能力的发展等情况,确定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地理教学进行评测的过程,通常的期中或期末测验就属于这种评价工作。

标准化考试: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起来,具有统一的标准,并对误差作了严格控制的考试。

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评价:对组成课堂教学过程各项要素的状况及各环节的活动水平进行评定测量的工作。

课堂教学模式的分类

1、按照教师对课程内容和学生学习活动的控制程度分为: 封闭型:教学内容与过程完全由教师决定

引导型:师生共同明确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探索和多种解释 开放型:师生共同讨论决定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2、王民(地理新课程教学论)的分类: 探究式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讲解接受式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

3、袁书琪(地理教育学)的分类:讲解——接受式教学模式,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咨询——研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及基本程序与特点

基本程序

第一阶段,给学生提供需要调查、探究的问题范围及所要使用的方法 第二阶段,引导学生确定调查、探究中的困难,并把困难转化为问题 第三阶段,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尝试提出解决问题思路和方案

第四阶段,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和整理资料,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得出一致的结论,并加以验证 特点

①适应于多种教学内容

②可以较好的把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与培养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综合在一起,较全面的达到各方面的教学目标。 ③要求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而且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活动,探究过程中也需要教师插入必要的讲解。 研究性教学模式及基本程序与特点

基本程序 第一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选择并确定研究的课题 第二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案和组织分工 第三阶段,学生自主进行研究

第四阶段,学生讨论,教师解疑,学生提出研究成果 第五阶段,各组学生交流研究的方法、体会等

特点

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完全开放的教学模式。适宜于学生按照类似科学研究方式进行学习与实践活动,可以得出全新的结论和观点,制造出新的产品。

②研究性学习重在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体验和创新,利于培养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③耗时多,实施难度大是其明显的局限性 课前备课步骤

①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划分教学因子,列出提纲

②研究学生实际,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思想认识等

③拟定课时教学目标(目的) ,a.知识与技能目标b.过程与方法目标c.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

④设计教学方法,针对教学因子,按认识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方法的顺序来设计(采用表格) ⑤设计板书提纲 教案的格式

基本项目:课题、教学目的(目标)、重点及难点、课型、课时、教学方法(结构) 教学过程(环节)安排,其中,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有关。如:讲解——接受模式的教学过程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巩固、布置作业等 课后分析

目标评价的基本工作

1、确定目的(测试要达到的目的。如诊断)2.、制定目标(三维目标或识记、理解、应用等)

3、明确内容(测试所覆盖的内容)

4、试题的编选 (定题型、设计题目与评分标准、组卷)

5、测试成绩的评定 (判卷、计分)

6、试卷的分析 (学生答卷情况分析、试卷质量分析)

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的主要内容 ①教师的活动

教学态度:课的准备、对学生的态度、教学责任心

教材处理 :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处理、教学因子的关系处理、教材的外部联系 教学方法 :认识方法的准确度、教学手段的恰当、灵活、先进性等、组织方法的灵活与恰当性

教学基本功 :口语表达、板书、板画(图)、教学姿态:

课堂结构 :教学环节搭配、各环节时间分配 ②学生活动

学习态度 :目的、兴趣、对教师的态度

学习习惯和方法:纪律、用具、技能、思维活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教学效果:知识的掌握、技能训练、能力特长、思想教育 ④其它:教具质量、室内环境、对环境的态度等

推荐第6篇:地理教学论说课稿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测定、等降水量线图、降水柱状图、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气温的变化影响了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多少又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今后学习分区

地理的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1)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3.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水柱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确立如下: 教学重点:

1、世界降水的分布。

2、降水的季节变化。

教学难点:降水的形成和季节变化。

二、说教法

教无定法,但必须得法。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正确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本课将采用“学生观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启发、指导为辅,问题为情境,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课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小组交流讨论法: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会思考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本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给予学生通过观察、合作探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锻炼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感悟、归纳,提升思维能力。

2、谈话法:谈话法有助于拉近师生的距离,便于师生交流和沟通。本课将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谈话法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可以达到交流互动的效果。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所学知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理解抽象的理性知识。

三、说学情与学法

1、说学情

学生对本节知识具有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学习积极性高。初一学生在刚接触到本节内容时会觉得很熟悉,雨、雪、冰雹等降水过程,但在降水季节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上,认知水平短缺,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足,地理的学习方法,习惯没有完全养成,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2、说学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学的重点。本课将从以下几方面渗透学法:

1)学会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图片和资料,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分析、得出结论。

2)学会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学会合作学习。

3)学会探究: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使学生通过观察、读图分析、思考、讨论、探究、归纳得出结论,并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培养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用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造气氛,导新课)

用电脑动画音视频材料演示降水全过程。其中用电影制作了水滴、冰晶在空中动态的运动过程,说明雨、雪、冰雹的形成,用图片展示降落的雨、雪、冰雹形象地展示降水的三种主要形式,使学生直观获取,得出降水的定义。 (学习新课)

一、降水和降水量的测定

1、降水的定义 什么是降水? (在一定条件下,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和冰晶,以雨、雪、冰雹等降落到地面,总称降水。) (过渡)降水落到地面,我们又如何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呢?

2、降水量的测定

降水测量工具:雨量器(单位:毫米)

教师展示降水量测定的工具——雨量器,依次介绍:雨量筒、雨量杯,讲解测量方法,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把一天、一月或一年的降水量相加,就分别是这个地方的日降水量、月降水量或年降水量。

3、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并让学生分组讨论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讨论结果由学生进行小组互评,教师点评。 (过渡)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下面我们就降水的季节变化,做进一步学习、分析。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问题情境:

北京各个季节的降水有何特点?相比较,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 如何准确描述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

2.看降水柱状图,分析、回答问题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

10、11月);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

6、

7、8月);3)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

小结:该地降水冬季降水多,夏、秋季降水少; 3.降水柱状图的绘制

学生利用所提供资料动手绘制降水柱状图,教师根据学生绘制情况选取部分作品展示并做评价,总结降水柱状图绘制的基本过程。

三、降水的分布

1、等降水量线

让学生讨论比较等温线和等高线的定义,说明“等降水量线”的定义。 定义:在地图上,将同一时间内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然后出示“降水的分布”

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让学生对照课本56页活动1~5的五个问题,观察大屏幕。 画面1:点击赤道附近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的地区,使之闪烁,让学生读出降水量。点击两极地区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的地区,使之闪烁,请学生读出降水量。由学生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一: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画面2:点击回归线,使回归线两侧闪烁,由学生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二: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画面3:在底图上显示南北纬30·、60•并闪烁,让学生说出中纬度的纬度范围,然后对中纬度内陆和沿海地区降水量分别闪烁,让学生读出降水量,总结得出规律三: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距海远,降水也少。

画面4:在《世界年降水量图》中分别显示出赤道、南北回归线、中纬度地区、两极附近地区,由学生总结得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2、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4、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即世界“雨极”,位于乞拉朋齐(印度,迎风坡,属于地形雨)。降水最少的地区,即世界“干极”,位于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 这时要给同学们说明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的因素与气温一样,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还受地形的影响。

画面5:降水与地形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降水与降水分布,明确了解了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测量。通过阅读了解了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能看明显的规律,并学会了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把学会的知道运用到实际当中去。 巩固练习

五、说板书设计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降水的概念

二、降水的测量

三、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柱状图)

四、世界降水量的分布(等降水线──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1、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2、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4、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六、说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使我深深体会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确实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去交流、去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是新课程理念的精髓。本课我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赋予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当然在讨论交流活动中也出现少部分同学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这是我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必须为之努力的地方

推荐第7篇:地理教学评价论

地理教学评价论

地理教学评价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地理教学评价,可以把握地理教学的现实状态,并在对地理教学现实状态深刻分析的基础上,获得地理教学的反馈信息;根据这种反馈信息,教师和学生可作出相应的教学对策或学习对策,促使地理教学按正确方向有序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地理教师要善于运用评价去调节和控制地理教学过程,不断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地理教学评价的内容很多。本章着重讨论地理教学评价中地理学习质量评价和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两个核心内容,以及测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评价工具——地理考试。

第一节 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

一、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目的和作用

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是指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收集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信息,衡量和判断教师教学的优劣,为教师改进地理教学提供依据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①检查地理教师的地理教育、教学思想是否端正,推动教师遵循正确的地理教育、教学思想从事地理教学。②推动地理教师探讨地理教学规律,研究地理知识传授、地理能力培养、地理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方式与途径。③给地理教师的教学质量以恰如其分的评价,记载教师教学的长处和成功经验,发现和培养地理教学骨干;给教师提供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信息,促进教师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④科学地鉴定地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加强和改善教学管理创造条件。

对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进行评价,可起到如下主要作用:

(一)引导地理教师端正地理教学思想,形成正确的地理教学观

地理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否端正,直接影响着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方向。因此,应有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促使地理教师形成正确的地理教学思想,树立正确的地理教学观。这样的方法和手段很多,对地理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就是其中的一种。这是因为,地理教师的教学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教学思想。比如透过地理教师对地理教学目标的制订、教材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地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调控等外显的教学行为,就可以评价其地理教学思想。评价的进行,能帮助教师端正教学思想,树立正确的地理教学观。

(二)从评价中明确地理教学的标准,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引导地理教师不断改进教学

进行地理教学评价,总要制订一系列评价的标准,这些标准都是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和地理教学目的制定出来的,一般都体现出地理教学的方向性。通过评价,可使地理教师知道地理教学的最高标准,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即具有导向作用。

通过评价,可以发现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及时纠正失误,明确改进教学的方向;通过评价,还可以使教师作横向比较,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发现他人的长处,增强教师的竞争向上意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地理教师在教学中都会表现出自己的教学特色,其中也可能有可供他人借鉴的经验。通过对一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可以概括出一些带有普遍性规律的地理教学经验,用以进行交流,指导地理教学。

(三)促进地理教师的教学研究

如前所述,地理教学的评价标准带有一定的方向性,为了达到相应的评价标准,就必须深入钻研。例如如何分析和组织地理教材,怎样选用地理教学方法,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怎样训练学生的地理技能等,都要进行研究,才可能找到最佳途径。另一方面,这些问题通过评价人员的分析、探讨,与被评价人在认识上取得较为一致的认识,就可以找到研究的起点。

二、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基本指标

(一)确定评价指标的原则

制定科学评价地理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指标,对于评价功能的有效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确定评价指标,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有:

1.导向性原则 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指标是评价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它规定地理教师的教学行为所要达到的要求,因而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导向性原则是指在评价项目的确定、评价要点的确立、权重的分配等方面,都要把教师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指明教师要努力的方向。对地理学科而言,评价指标要引导地理教师向端正教育思想,更好地遵循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体现地理教学特点,提高地理教师自身素质等方向努力,在设计评价项目、评价要点及权重分配等方面注意在上述方面起导向作用。

2.科学性原则 确定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原则,要求评价目标必须准确地反映正确的地理教育观、教学观,反映地理教学目标与地理教学特点。评价项目及要点的提法要准确,要求要合理。评价指标是科学的,才能推动地理教学向预定目标前进。

3.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在确定评价项目和要点时要从整体着眼,全面考虑。其具体要求是,既不忽视某些影响教学的因素,也不片面强调某些因素的作用;评价项目与要点的设定应多一些指标的综合考虑;在分配权重时也要从整体着眼,权衡评价项目及要点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审视教学结果时,也要着重观察整体情况的反应。

4.可行性原则 制定评价标准是为了实施与应用,因此要求评价项目及要点等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简洁、可行。这一原则要求:评价指标体系应适合地理教师的实际,能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既符合教育目标的总要求,也符合地理教学特点;评价指标体系应尽量明确、具体、详略适中,既不过于简单抽象,又不过多过细、失之繁杂;使用方法也应尽量简便易行,便于广大教师接受和使用。

(二)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原则及地理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可将地理教师授课质量的评价项目归纳为6项和16个评价要点。具体内容如下:

1.教学目标

(1)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合理。具体表现在:符合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教材内容特点,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2)教学目标表述明确、具体。具体要求是:教学目标陈述详细、明确,可观察、可测量。地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能力目标、思想品德教育目标必须清楚,并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可能达到的水平有正确的估测。

2.教学内容

(1)正确理解教材,呈现的地理信息科学、准确。具体表现在:把握所讲授教材的主要观点,理解编者意图与所教部分在整个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区分知识层次与知识结构;讲授过程中,对地理事实知识、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等都能交待得清楚、准确,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没有科学性错误。

(2)突出教学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注意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手段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点,突破难点。

(3)举例恰当,理论联系实际。具体要求为:所举实例具有典型性,与所教教材联系紧密,说服力强;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所教知识与乡土实际、工农业生产实际、地理环境实际等的联系,且联系自然,体现知识的应用性。

3.教学结构与师生活动

(1)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合理。具体表现在:教学过程按地理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学生的认识规律安排,各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结构严谨,层次清楚,富于整体性。

(2)师生教与学有较高的积极性。师生之间的沟通性好,教与学双方情绪饱满、相互呼应,课堂气氛好,教师能正确处理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控得当。

4.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选择恰当。即教学方法的选择符合地理教学原则,符合课型特点,符合课堂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

(2)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培养学习技能和习惯。

(3)教学地图、地理图表、地理教具与手段选择合理,运用恰当熟练。

(4)板图、板画、板书设计规范,运用熟练。能边讲边绘板图与板画,绘制的板图板画轮廓逼真、形象生动、设计合理,板书概括性强、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字迹工整。

5.教学语言与教态

(1)语言表达能力强。语言准确、科学、生动、形象,简洁精练,条理清楚,音量适中,语调快慢适度,富有启发性、逻辑性。

(2)教态亲切自然。仪表整洁,教态亲切、自然。 6.教学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通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2)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要求。评估要点是,是否达到预定的知识、技能、能力、思想教育等目标,以及达到的程度如何。

(3)学生反应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绝大多数学生听懂、弄通、记住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生满意程度高。

三、地理教师授课质量的分析与评价

评价地理教师的教学质量,目前常采用的方式有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种。

(一)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是目前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的方法之一。它对课堂教学中的诸因素用数量加以描述,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定量评价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标准评分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分法”。

1.标准评分法 这种方法是按所拟定的评价项目及评价要点,每个项目按其重要程度拟出“标准分”,评价时按评价要点给分,然后各项相加,以总分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优劣。总体评价等第分优、良、中、差等四个等级。若以百分制衡量,优等为90~100分,良等为75~89分,中等为60~74分,差等为59分以下。这种方法标准具体,操作简单易行,是地理教学质量评价常用的方法之一。

2.模糊数学综合评分法 如前所述,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项,每项又有若干评价要点,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再者,我们所研究的事物既不是可以实测的(如长度、重量等),也不是能用作业完成的多少来测定的,而只能表明它拥有的特征的多少,如用“优”“良”“中”“差”,或“好”“较好”“一般”“较差”这类模糊的概念来表达,所以要借助模糊数学的方法来计算综合值,并用来说明教师授课质量的高低。下面举例介绍这种评分方法的运用。

由前面所述的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可绘制成评价表(见下表),按表中所列6个评价项目逐项评分。

我们以“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例,介绍一下实施步骤。

设U={教学方法选择恰当;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地图、图表、教具等选择恰当,运用合理;板图、板画、板书设计合理,运用规范熟练}。

设V是评价集合,即 V={优,良,中,差}

现假定有若干人参加评价,由于每个人的掌握标准、衡量角度不同,会出现不同的评价等级。

设评价人员对某一地理教师的教学方法选择是否恰当进行评价,认为优的占40%,良好的占50%,中的占10%,差的没有,则可得出一个数列:0.4,0.5,0.1,0。

再假设,对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评价得到的数列是:0.6,0.3,0.1,0。 对教学地图、图表、教具等选择恰当,运用合理的评价得到的数列是:0.1,0.2,0.6,0.1。

对板图、板画、板书设计合理,运用规范熟练的评价是:0.1,0.2,0.5,0.2。 如此可组成一个模糊矩阵。若设这一模糊矩阵为R,则可写成:

由于上述四个评价要点的重要性不同,为体现它们的差别,现假定权重分配如下:教学方法选择为0.3,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0.5,教学地图等的选用为0.1,板图、板画、板书的设计与运用为0.1,这个权重的分配用A表示,则:

A={0.3 0.5 0.1 0.1}

这样,对评价对象“教学方法与手段”,已知隶属函数矩阵R,权重集A,则对此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矩阵为B。

B=A·R,将有关数据代入公式得: 上式的结果是这样计算出来的:

0.44=0.3×0.4+0.5×0.6+0.1×0.1+0.1×0.1 0.34=0.3×0.5+0.5×0.3+0.1×0.2+0.1×0.2 0.19=0.3×0.1+0.5×0.1+0.1×0.6+0.1×0.5 0.03=0.3×0+0.5×0+0.1×0.1+0.1×0.2

B矩阵表示评价者认为被评价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优”者占44%,达到“良”者占34%,“中”者占19%,认为差者占3%。假设各等级与百分制分数的对应关系是:优=95,良=80,中=65,差=50,则得矩阵C。

再设评价结果为D,则

然后用同样方法可以计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与师生活动、教学语言与教态、教学效果等项目,并根据它们各自的权数进行计算,得出各项目的分数,接着再根据上述各项目的权重即可求出总的评价分数。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用于综合评价,缺点是计算较为繁琐。但运用计算机计算,这一缺点便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克服,因而也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二)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是在课后以集体口头评议的方式,对地理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全面而有重点的评价。定性评价可以就教师教学的某一方面展开深入的分析探讨,使被评教师了解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及其原因。

进行定性的分析评价,首先要对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全面而细致的观察,而且应当把观察到的情况一一记录下来,为课后的分析提供事实与依据。

记录有两种常见方式,一种是按教学过程的顺序进行记录,一种是按问题归类记录。前者是从教师登上讲台到打下课铃、教师宣布下课为止的全程记录,一般按教师所安排的教学结构予以记录,这样有助于看出教学过程完整而系统的全貌,适宜作全面性分析。后者是按预定的研究重点或专题进行记录,主要捕捉与预定评价重点有关的信息,以用于有针对性的评价。

由于在课堂上的观察所得往往不够全面,如学生的具体思维活动,不同类型学生接受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教师本人对这堂课的优缺点的分析与对教学效果的估计等,在课堂上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因而需要课后补充所需的材料。

积累了一定的材料,就可以展开定性的分析评价了。具体进行评价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做好评价前的准备。评价者首先要认真钻研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与要求,教材的层次、结构,教学重点与难点等,做到对所要评价的课堂上讲授的教材有深刻的理解;评价者还要了解学生和教师的一般情况,如了解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技能基础及学习兴趣等,了解地理教师的教学态度、业务素质、教学中的主要特点等。这种了解越全面、越系统,评价也就更富于针对性和客观性。

第二,评价要以教育理论为指导。掌握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地理教学论的知识及有关技能是作好分析评价的前提。不论是指出教师教学的优点,还是指出教学的不足与问题,如果不依据理论进行分析,往往只能就事论事,缺乏评价的深度,缺乏应有的说服力。例如,评价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评价者应依据有关教学目标设计与陈述的理论进行分析,指出教师的优点和不足,这样就会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但评价时也应避免空洞地谈理论,一定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使分析评价既有“理”,也有“据”。

第三,评价应紧紧抓住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反应两个方面,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例如,评价地理教师选择和运用地理教具的合理性,既要评价教师是否选择了适宜教学任务、适宜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具,以及教具使用的目的性和应用的技巧,同时也要留意学生观看教师演示的积极程度,学生是否通过教师的演示讲解理解了所学的知识等等。

第四,既作全面分析,又要突出重点。全面分析就是要对照评价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地理直观教具与手段、师生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语言、教学效果等进行综合的分析评价,作出相应的评价判断。突出重点,就是对有代表性的问题,或重点研究的专题等进行详细具体的分析。例如,一节课的教学重点不突出,就应该分析教材中哪一部分是重点,为什么是重点,应该怎样突出重点,以及教师未能突出重点的表现和原因等等。全面分析评价有助于把握教学过程的全貌;突出重点,则有助于深入研讨一些专题性的问题。

第五,要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评价。实事求是地评价,要求既充分肯定成绩,也要恰如其分地指出缺点。肯定成绩,要避免庸俗的吹捧,避免夸大和失真;指出缺点,不要避重就轻,也不要脱离教学条件过分苛求。要使教师通过评价了解到自身教学的真实情况,以利改进今后的教学。

推荐第8篇: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

地理教学论

一、填空

1、地理教学论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

2、地理教育的学科特点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艺术性

3、地理教学活动中最实质性的因素是地理课程,指地理课业及其进程。

4、地理教学设计的五大要素: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5、夸美纽斯在其名著《大教学论》中阐明了地理作为独立学科学习的必要性,确定了学校地理教育各个阶段应学习的地理内容和教学原则。

6、地理教学设计的特征是地理性、继承性、创新性、实践性和多样性五方面。

7、地理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演绎法、经验概括法和实验实证法。

8、说课的功能有:加强交流、提升研究、反思成长

9、常用的地理教学过程模式有:讲解、自学、引导、咨询。

10、自学—辅导地理教学过程模式:提出要求→独立自学→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

11、地理教育学的学科属性:社会性、边缘性、概论性

12、说课的类型有研究性说课、评比性说课、示范性说课。

13、从地理课程理论角度分析,地理教学形式呈现方式可以划分为显性地理课程和隐形地理课程。

14、活动性课文的基本特征是互补性与灵活性、开放性与参与性。二:名词解释

1、学校地理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学科课程,包括学术性地理课程和活动性地理课程。学术性地理课程还包括地理必修课和地理选修课。学校地理课程具体通过地理课程标准和地理教材等来实施。

2、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因此,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3、地理教学评价:具有反馈、调控、改进教学的功能,是对教学的价值判断,是地理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4、地理课程的定义:地理课业及其进程。通常来说,它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或地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材(包括地理教科书、地图册、音像教材)等。

5、地理教学过程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用于组织和实施具体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体系,通常由教学理论、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程序以及师生互动等要素组成。

6、学校地理课程标准:是指导指导地理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和颁发的,是教学领域里的法规,体现国家对地理学科教育的统一要求。

7、学校地理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需要,为师生教学应用而编选的材料。

广义: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

狭义:是指地理课本,或地理教科书

8、系统: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9、部门地理教学论 :是中学地理某一教育活动或某一范围教学内容的教学法,研究具体的地理教育活动规律与方法。根据教学法研究的内容又可分为区域地理教学法,及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法,是中学地理教育的一般规律与原则在具体教育活动中的体现。

10、地理教学过程系统:是由地理课程、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反馈与评价、教学环境等多个因素构成的功能系统,各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1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解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任务,为实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符合教育和认识规律的手段和方法。

12.地理教学设计:依据现代教学理论,确定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和需要,提出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的方法和步骤,并作出系统安排的过程,是一种解决地理教学问题的系统方法。13.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 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

14.地理课程:地理课业及其进程。通常来说,它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或地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材(包括地理教科书、地图册、音像教材)等。

15、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方法是指向于特定教学目标、受特定教学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守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是采用符合教育和认知规律的一系列活动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和

16、潜课程:指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式教育影响的那部分内容

17、显性地理课程又称正式地理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地理课程;是为实现地理教学目的而正式列入学校课程计划并按照学科实施的地理课程。

三、简答

我国大陆地理教材有什么特点?

1、人教版地理教材的特点

渗透研究性学习、创设教学的空间、联系生活的体验、注重内容的应用、文图互补的形式

2、湘教版地理教材的特点

突出人地关系、重视信息技术、符合学生心理、体现国际视野

3、鲁教版地理教材的特点

体现面向全体、紧扣发展主线、做到三个有利

4、中国版地理教材的特点

探究的呈现方式、鲜活的学习内容、多样的课程资源、丰富的图表类型 地理教学与地理教材的关系是什么?

地理教学与地理教材联系密不可分。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念,对正确处理地理教材与地理教学的关系十分重要。新课程改革倡导“用”教材的教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标准本位”的教材观

2、树立“一标多本”的教材观

3、树立“学生为本”的教材观

4、树立开放的教材观 简述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课程的内容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2)课程的学习理念——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3)课程的建设理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必修、选修、地方、校本、综合实践活动…

(4)课程的技术理念——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5)课程的评价理念——重视反映学生发展情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简述地理教材的分析内容

(一)、地理教材的整体分析

1、地理教材的发展背景;

2、地理教材的外部联系分析;

3、地理教材的内部联系分析。

(二)、地理教材的具体分析

1、地理教材的知识结构分析,“知识与技能”是其他教学目标的基本载体;

2、地理教材的能力结构分析,“过程与方法”主要针对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国外中学地理课程的改革特点:

1.地理课程地位提升,设置类型多样。国际中学地理课程改革使地理课程地位在基础教育中显著提升,特点是:地理课程一般为必修课程;地理课程设置多元化;地理开课年限长;地理课时较多。

2.地理课程目标全面,注重能力培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是国际地理课程改革的另一特点。

3.课程组织以区域学习或专题学习为基本结构。4.地理课程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是世界各国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人地关系为核心,以可持续为核心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简答国外地理教育改革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

(1)适当增加地理课程的课时;(2)设置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3)突出学生发展和地理教育的需求,打破地理学科式的课程内容以体系;(4)课程标准知识要点粗化,说明及教学要求细化;减少教学内容主题,增加单元教学时间;(5)开展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转变传统学习方式,等等。 简答说课、备课、上课的联系

(1)说课以备课为基础,是对备课成果进行的理论提炼与反思。说课是教师对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设计进行更为系统的理性思考。

(2)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使得教学目标的确定更加合理,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保证学生学会、促进学生学会提供保障;对教学程序重视,推动了备课质量的提高,并提升了上课质量。

地理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

⑴保持教学过程中信息输入与输出的平衡,起到调控作用; ⑵把教材内容转变为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起到桥梁作用; ⑶对开发学生智能与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⑷使教学活动有秩序的进行,起到指示作用; ⑸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起到显示作用; ⑹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强化作用。 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原则 1.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原则

2.经常运用地图及其他地理直观教具的原则 3.广泛应用乡土地理资料的原则 4.地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简述优秀地理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 (2)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 (3)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素质 (4)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 (5)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素质

地理教材的整理分析(主要从教材的发展背景分析、内部联系分析和外部的联系分析) (1)发展背景分析:包括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社会的发展变化、地理科学的新进展、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几个方面的分析

(2)教材的内部联系分析:主要是地理教材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先后顺序和组织形式分析 (3)教材的外部联系分析:指高中地理教材、地理教材与相关学科以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分析

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有哪些依据?

(1)教学目的与任务 (2)地理学科的知识特点 (3)教材内容安排及组织形式 (4)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年龄特征 (5)学校的设备条件 (6)地理教师自身的条件

怎样科学合理的安排地理课堂教学时间? (1)应把握好一堂课的整体时间分配 (2)应保证学生的时间 (3)科学规划每堂课的时间分配 (4)应尽可能地增加学生专注学习时间

(5)防止教学时间的遗失( a课堂偶尔事情引起的中断 b过渡时间过长 c练习时间不当 ) 地理教学论学科名称的演变

地理教授法(1904)——地理教学法(1919)——地理教材教法(1960´S)——地理教学法(1970´S末)——地理教育学(1980´S)——地理教学论(1990´S) 简述社会因素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1)社会发展: 开拓了地理课程的视野,对课程提出时代性的要求。 (环境观念 全球性问题)

(2)经济发展: (新现象、新问题、新方法、经济全球化) (3)文化发展: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 中学地理教育的作用是什么?

1、是学生活动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是学生收到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

3、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全面开发,能力进一步发展.什么是地理教学模式,它包括那些组成要素具有那些特征

(1)地理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地理教学结构,教学程序以及实施地理教学方法的教学策略体系

(2)组成要素:①教学理论与教学思想②地理教学目标③地理教学程序死④师生互动 (3)特征①完整性特征②中介性特征③操作性特征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中解决问题的手段。 地理教学论研究的主要方法有:

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

一般要经过选定课题、积累资料、提出假说、理论推理、实践检证、成果评价等步骤。

地理课程的类型

(1)显性地理课程与隐性地理课程——以课程的表现形式为依据 (2)必修地理课程与选修地理课程——从地理课程实施来区分 (3)分科地理课程与综合地理课程——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区分

(4)国家地理课程、地方地理课程与校本地理课程——从课程的管理主体来区分 简述讲授法的特点及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特点:①信息量大;②灵活性大,适应性强;③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④缺乏学生直接实践和及时作出反馈的机会,有时会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和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的存在。 基本要求:①认真备课;②教学语言要准确;③充分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④讲授的内容宜具体形象,联系旧知;⑤讲授过程中要结合板书与直观教具 地理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1)、教学目的和任务(2)、地理学科的知识特点(3)、教材内容安排及组织形式 (4)、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年龄特征(5)、学校的设备条件(6)、地理教师自身的条件 地理教学活动八要素及其作用

①学生:地理学习活动的主体,占据地理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是教学活动中的根本要素。(主体、中心、根本)

②地理教学目的:地理教学活动的基本因素,是地理教学活动预期的结果,是地理教学活动开始前的设计和要求,说明了为什么要组织地理教学活动。(基本)

③地理课程:指地理课业及其进程。地理教学活动中最实质性的因素。(实质性) ④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因素,是不可替代的因素。教师决定教学认识的方向、内容、途径等,并且对他的结果和质量负责。(主导)

⑤地理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所采取的方式、途径、和手段。是教学活动中较活跃的因素。(较活跃)

⑥地理教学评价:具有反馈、调控、改进教学的功能,是对教学的价值判断,是地理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不可缺少)

⑦地理教学管理:是地理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因素。通过管理建立起稳定的地理教学秩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和教师积极性,保证地理教学目的的实现。(保障) ⑧地理教学环境:地理教学活动必须在一定的空间或氛围中进行。(重要但易被忽视)

科学与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任何一门课程的内容,都是根据国家所制定的教育目的和选材原则,从这门课程所对应的那门科学研究成果中选择出来的。 区别:

①从范围方面看:一门科学研究的范围比课程的范围要广泛得多。

②从任务方面看 :科学研究的任务是探讨未知的世界,课程的任务是将 科研成果挑选出来,传授给受教育者。

③从功用方面看 :作为一门科学,其功用要宽广得多;而作为一门课程,共功用狭窄得多。 ④从方法方面看: 科学所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所用方法是教法和学法。 ⑤从发展历史方面看:科学发展的历史自然要比课程的发展历史远久得多。 ⑥从价值观方面看 :科学在于探讨与研究,课程在于传授和学习。 简述地理教学实践的意义? ①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认识体验领域; ②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 ③可以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

④可以培养学生认识、改造地理环境的社会实践意识和能力。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作用与关系

1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2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3正确处理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 ○地理教材的运用包括哪些方面?

1、正确处理地理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1)树立“标准本位”的教材观 (2)树立“一标多本”的教材观

(3)树立“学生为本”的教材观 (4)树立开放的教材观

2、运用地理教材的基本策略 (1)根据课程标准,选择教材内容 (2)依据教学逻辑,梳理教材内容 (3)为了学生发展,拓展教材内容 从哪些方面对地理教材进行分析 (1)地理教材的整体分析

①地理教材发展背景分析 ②地理教材的外部联系分析 ③地理教材的内部联系分析 (2)地理教材的具体分析

①地理教材的知识结构分析 ②地理教材的能力构成分析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 ④地理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 ⑤地理教材的表述结构分析 简述说课的内容

(1)说课程标准:把地理课程标准中的相应要求作为说课课题的指导思想,从课程论的高度驾驽地理教材和指导地理教学设计。

(2)说教材内容:地理教材是地理课程的载体,是地理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信息来源。说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材重点与难点。

(3)说教学方法:说教学方法主要涉及方法选择的依据和方法的优化组合两个方面。 (4)说学情学法: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情至关重要,说学情既要分析学生的整体特点,也要分析学生间的差异,切勿空泛化。说学法,具体要具体说清针对本节教材特点及教学目的两个问题。

(5)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主要是指说教学思路的设计及其依据,要逐点解释教学思路设计的依据,依据的解释要联系教法、学法、教学手段、学生的认知规律等方面加以说明。 简述地理课程的类型,以及划分依据

(1)显性地理课程与隐性地理课程,以课程的表现形式为依据。 (2)必修地理课程与选修地理课程,从地理课程实施来区分。 (3)分科地理课程与综合地理课程,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区分。

(4)国家地理课程、地方地理课程与校本地理课程,从课程的管理主体来区分。 简述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1)课程的内容理念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理念。 (2)课程的建设理念

“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建设理念。 (3)课程的学习理念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理念。 (4)课程的技术理念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是高中地理课程的技术理念。(5)课程的评价理念 “重视反映学生发展情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是是高中地理课程的评价理念。 三.论述

论述如何开展地理探究性学习。

1)教师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其经常处于探究的冲动之中;

2)探究要有问题空间,探究的开展主要是问题的设计。问题一方面来源于教 师的设计,一方面来源于学生的提问;

3)教师设计问题主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考虑:内容上,教师设计问题 必须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一定要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太难太简单都没有探究的意义;形式上,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更多的设计一些发散性问题和因果性问题; 4) 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5) 探究要有多维互动的交流空间,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也需要合作交流;

6) 探究的过程是学生体验的过程,这种体验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教师的目的就是增加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形成探究的思考方式,培养起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

地理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地理教学方法:主要是对地理学科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的操作性的指导,与地理教育学有各自的功用和价值。

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用以组织和实施具体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体系,通常由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程序以及师生互动等要素组成。 区别:

1)地理教学模式是地理教学方法论中的理论性部分,常被人称为“小型教学理论”。 2)地理教学模式一般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用以组织和实施具体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策略体系。

3)教学模式是一个广义化了的教学过程,它往往可以用于各种科学的许多不同课题的教学,一种教学方法则用于一个具体地理课题。 联系:

1)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对教学方法研究的深化和提高。

2)教学模式研究的核心是旨在研究已有的,或尚待开发的地理教学过程的各种方式方法考察其理论的和实践的基础 。

3)习惯上把教学模式视为“宏观方法”,而把具体的地理教学方法视为“微观方法”。(仅供参考) 简述影响地理课程发展的因素。

(1)社会因素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①社会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社会发展开拓了地理课程的视野,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取得了巨大进步,无论在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方面都相继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现代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也导致了传统意识观念的变革;社会发展除了对地理课程具有传统意义的需求之外,还有时代性的要求;社会发展要求设计新的地理课程时,要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加强分析综合的力度,加大理解问题的深度,侧重于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结合,部门地理与区域地理的结合。

②经济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理论、新现象、新趋势,将极大丰富我国中学地理课程的内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对地理课程的深化并与社会经济的实际结合提出了挑战。经济发展中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创新意识的能力;经济全球化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经济空间概念,改变以往区域经济自成体系的封闭状态,使得地理课程的有关内容必须作相应的改革和补充。 ③文化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文化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区域文化景观的变化和差异方面,进而体现于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文明。物质文化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往往表现为直接性和动态性的内容;制度文化使得地理课程的设置应从此角度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素质和积极的社会态度;精神文化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改造自然界,逐步实现人地关系协调的行为准则。在地理课程中应从此角度强调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并把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地理课程的核心内容。

(2)学生因素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地理课程是为促进学生发展设置的,地理课程不仅受社会因素的制约,而且受学生因素的制约。学生地理认知的发展有赖于地理课程的指引,地理课程的设计也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差异以及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需求。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差异对地理课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①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影响地理课类型的设置。

②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影响地理课程目标设计。

③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影响地理课程内容的编制。 (3)现代地理科学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地理科学知识与地理课程内容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人类长期积累的极其丰富的地理科学知识是地理课程的重要源泉。地理课程知识的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内容与结构的改变均有重要的影响。社会需求是现代地理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进步也为地理科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使地理科学研究水平日益提高,并促进现代地理科学的研究内容和条件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

新课程倡导的四种地理教学过程模式的教学模式以及评价 (1)、讨论式地理教学过程模式

教学程序:①提出议题。②组内讨论。③观点辨析。④师生评价。⑤归纳总结。

评价:讨论式教学模式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和价值观,适应于科学观点的树立、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形成,有利于对知识的深入分析思考,以及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但这种教学模式较费时间,掌握知识的效率也不如探究式和讲授式。 (2)、探究式地理教学过程模式

教学程序:①确定主题。②制定方案。③收集资料。④提出假设。⑤得出结论。⑥迁移运用。 评价:探究式教学过程模式适应性广泛,可以用于各种教学内容。在准确把握这种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提倡在实施地理课程新标准的教学过程中更多地使用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地理教学中常用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相比,探究式教学模式扔保持着明确的教学目标、预先确定的教学任务,以及需要通过教学过程解决的知识与技能问题的优点。区别是运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不是教师的讲解,而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探究和师生的共同探究,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要防止“照本宣科”,但是探究式教学必须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活动,而且探究过程中也需要教师插入必要的讲解,这是需要在课前设计时充分考虑的。 (3)、参与—活动教学过程模式

教学程序:①提出课题。②设计活动。③收集资料。④研究课题。⑤总结评论。

评价:该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能使学生从比较被动的学习状态过渡到学会学习,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种模式的应用对教师的要求高,难度大,也费时间,所以教师教学水平不够,课时不足,外部条件不具备时不宜采用。

(4)、角色扮演教学过程模式

教学程序:①确定问题。②角色分配。③表演。④讨论和评价表演。⑤总结。

评价:角色扮演教学模式,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学习,不只是客观地表达一种观点,而是以一个特定身份表现观点、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有助于提高个人认知水平,发现自己的才能,发展团队精神,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表现能力。它适宜于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但这种方式费时较多,自由度较大,应适当开展,并有充分准备,不宜大量开展。

论述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一)地理学基础

各门专业学科都是各学科教学论建立和发展的“土壤”。地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现代公必备的地理素养。没有地理学这门学科,也就不存在地理教学论了,因而地理科学是地理教学论必然的理论基础。地理教学活动涉及的首要问题,即地理教学目的的确定,必须依据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地理课程是地理教学论研究的最实质性的要素,学校地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只能是来自地理科学;地理教学活动中很关键的两个要素——地理教师和教学方法,也都打上了很深的地理科学的“烙印”。

(二)教育学基础

教育学为地理教学论奠定基础,是地理教学论的理论支柱。教育学(教学论)的理论框架结构,是建立地理教学论的重要参照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为地理教学论所借鉴和应用。

(三)心理学基础

学生是地理教学现象的核心因素,如何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地理的个别能力差异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保持求知欲、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精神等,都需要心理学的理论指导;地理教学目标体系和地理课程内容体系的制订都必须依据心理学的智力理论所提供的参考框架。

地理教师的心理学素养以及教学方法运用是否符合心理学规律,也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营造舒适方便、轻松愉快、学习气氛浓厚的教学环境,以及如何充分发挥教学反馈激励机智来促进地理教学活动的优质高效,这也必须从心理学理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

(四)行为学基础

行为科学研究个体行为,对人的行为进行微观的考察和研究。人类学习的实质,是一种个体行为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知识、能力和经验的文化活动。 学生的地理学习,是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一系列行为过程中习得的结果。学生的地理学习既有个体行为特征,也有群体行为特征。

(五)系统学基础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六)教育技术学基础

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理论和技术对地理课程设计与地理教学实践具有借鉴意义。尤其是视听教学的理论与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与技术、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技术等,更是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变抽象为生动直观,对提高地理教学过程的质量和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理教材是学生进行地理学习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地理教师为实现地理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正确分析和合理运用地理教材。请你从整体和具体两方面对地理教材进行简要分析。

1、地理教材的整体分析 (1)地理教材的发展背景 ①地理教材的时代背景

a.国家教育方针政策b.社会的发展变化 ②地理科学的新进展 ③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2)地理教材的外部联系分析

①与以往地理知识的联系 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③与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科际联系) (3)地理教材的内部联系分析

指教材各组成部分的先后顺序与组织形式。这种顺序和形式是在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并依照一定的逻辑联系所形成的。如并列关系、主从关系、因果关系、层次关系、递进关系等。内部联系分析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明了章节之间或专题之间的联系。

2、地理教材的具体分析 (1)地理教材的知识结构分析

“知识与技能”是其他教学目标的基本载体 ①明确教学知识点

②划分教学因子(通常为教材框题) ③分析教学因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方式 (2)地理教材的能力结构分析

“过程与方法”主要针对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①认知能力 地理感知、记忆、阅读能力,地图运用能力等 ②地理核心能力 提出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a.地理观察、实验、调查,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能力 b.地理信息加工能力 收集、整理、分析并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c.研究能力 提出问题、设计探究方案、解决问题 实践、表达、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的终极目标

①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科学的态度、地理审美的情趣 ②关心地理国情、爱国爱家

③全球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价值、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 (4)地理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 ①每章节、每课题、课时都有重点; ②重点不全等于难点;

③同一难点对不同学生而言,难度也可能是不同的; ④难度也跟教师的教学水平相关联。 (5)地理教材的表述结构分析

①叙述性课文分析 “说理”是叙述性课文的主要特点 ②活动性课文分析 活动性课文是新教材的一个突出亮点

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怎样进行讨论预设?

什么问题可供讨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设计讨论问题的内容。问题的设置要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按照“最近发展区”,在学生认知盲点、疑点、模糊点和发散点寻求突破 怎样表达讨论的问题。对讨论问题的表达要明确、具体,要利于学生准确把握讨论问题的关键

预设什么样的讨论程序。课堂教学讨论的基本程序:展开问题情景,提出讨论问题;学习自主探究,形成观点雏形;组内交流研讨,教师广泛参与;小组代表发言,组间相互评价、完善;教师评价,实现师生共进,切记只有问题、只有形式,没有结论的讨论 分析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学大纲在结构上的差异

差异表现:地理教学大纲由教学目的、课程安排、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考试与评估、教学设备和设施六部分组成;地理课程标准有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措施四部分构成 差异分析:

课程设计从经验设计变为理性:理性表现在对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的明确表达,也反映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的设计上

课程内容从学科本位变为学生发展本位。地理教学大纲强调的重点是学科的系统性,这种系统性是按照学科逻辑所划分的知识类型,以知识点的形式呈现出来,表现出学科本位的观念;地理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为宗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表述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从刚性“要求”变为弹性“建议”。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求的语言表述偏重商量式的语言

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地理教师的职业素质 (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①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 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②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 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 教育机智 (3)职业道德素养

①忠诚教育事业 ②热爱学生 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试论述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

一、地理知识内容的广泛性

(一)地理知识内容的广泛性

1、中学地理基础知识是一个范围宏大,内容广阔的系统。

2、中学地理知识内容的广泛性给中学地理教学带来的影响。(1)应该广泛联系实际(2)开阔学生的视野(3)促进知识的迁移(4)推动教学改革

(二)地图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1、地图既是学习地理的主要工具,又是地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2、地图能够全面的反应地理知识的广泛性,综合性和区域性。

二、地理事物及其认识方法的综合性

(一)地理事物的的综合性

1、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行成一个统一整体。

2、地理环境在人类与自然的共同作用下发展变化。

(二)对地理事物认识方法的综合性

1、找出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内在联系,充分认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相互关系

2、从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角度,认识和总结地理事物和地理环境的发展规律。

(三)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要重视分析——综合方法

1、按照事物的逻辑顺序进行分析

2、抓住各要素之间的主要矛盾

3、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灵活的运用

三、地理事物的区域性和运用比较法认识地理事物的重要性

(一)地理事物的区域性

1、任何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都存在于一定空间范围之内,具有特定的地理位置。

2、不同区域的地理地理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二)运用比较法认识地理事物的区域性和差异性

1、准确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分布规律

2、从人类活动的角度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分布规律

3、通过比较和归类找出地理事物的差异性

(三)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要重视地理事物的区域性、差异性和运用比较法

1、充分发挥图像媒体、电教媒体和计算机媒体的功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

2、按照科学方法进行比较和归类 论述地理说课的内容和要求

一、说课的理解

所谓说课,是指教师在规定时间内,面对同行或评委,系统的说出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的一种科研活动。

说课是提高广大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已引起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二、说课的内容

说课则主要是体现备课的思维过程,重点是不仅要解决什么,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说清为什么这样做,有什么理论依据,说课的重点在于说理。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2.说教学目标的确定3.说教材重点和难点的确定4.说教材处理 (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选择及其依据。2.说教学手段及其依据。

(三)说学法指导

(四)说教学程序

1.说教学思路设计及其依据。2.说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3.说板书设计及其依据。

三、优化说课的基本要求

1.完整性与突出重点相结合2.理论性分析和实际操作设计相统一 3.要兼顾现实性与发展性相统一

如何正确处理地理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1、树立“标准本位”的教材观。地理教材在客观上与标准存在一定差距,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真正的依据是地理课程标准。新课程的教材观要求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旨在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

2、树立“一标多本”的教材观。“一标多本”即一个标准,多套教材。在地理教材分析运用中,应注意吸收不同教材的优点,尽可能的使教材资源利用效果最大化,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打下基础。

3、树立“学生为本”的教材观。新课程地理教材的显著特点是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创造天性。教材中运用活动教材的形式设计了许多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题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亲身体验、探索思考,理解地理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

4、树立开放的教材观。树立开放的教材观就是要求在运用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将鲜活的地理事项及时引入地理教学,更替教材中过时的地理事实资料,使地理教学过程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发展的动态的地理空间。

论述地理课程的含义,类型与影响因素

含义:地理课程就是地理课业及其过程,通常来说,他具体包括地理课程标准(或地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材(包括地理教科书,地图册,音像教材)等。 类型:1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3分科地理课程与综合地理课程

4国家地理课程,地方地理课程与校本课程

影响因素:1社会因素对地理课程的影响(答题应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三方面 答题)

2学生因素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3现代地理科学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推荐第9篇:新编地理教学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一、学科名称的演变

(一)早期的地理教学论

1、研究内容主要是地理教授法或地理教学法,课程研究几乎没有涉及

2、研究对象仅是小学阶段的地理教授法

3、地理教学思想由重教向重教和学方向跨出了关键步伐

二、发展时期的地理教学论

1、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末,地理教学法的名称被沿用,中小学地理教学思想深受苏联影响

2、20世纪60年代,地理教学法被片面理解我仅仅是研究地理教学方法的学科,并认为地理教材的分析和研究也要体现在名称中,地理教材教法

3、*期间,地理教学论发展研究停滞不前

4、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地理教育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地理教学法的研究日趋繁荣

总之,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在学科上仍然称为地理教学法,但是内容是不仅拓展了地理教学法的研究视野,而且有关地理课程方面探索不断增加。

三、当代地理教学论

1、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褚亚平等的倡导下开展了关于《地理教育学》课程的讨论。回来认为地理教育学和地理教学法都有各自的功能与价值。

2、1992年,国家教委师范司组织召开了学科教学论课程研讨会,1999年陈澄主编的《地理教学论》出版

3、2001年,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正式启动。2003年处办理夏志芳主编的《地理课程和教学论》

二、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解释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地理教学论研究对象的基本内涵

1、学生,是地理学习活动的主体

2、地理教学目的,是地理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是地理教学活动开始前的设计和要求。

3、地理课程,是指地理课业及其进程。

4、地理教师,教师决定教学认识的方向、内涵、途径等等,并对他的结果和质量负责。

5、地理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

6、地理教学评价,有教学就有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的价值判断。

7、地理教学管理,遵循地理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建立稳定的地理教学秩序和科学的地理教学管理制度。

8、地理教学环境,地理教学活动必须在一定的空间条件下或氛围中进行。

9、要素与作用;学生是核心与根本 教师是主导 地理课程是实质性 地理教学目的是基本 教学管理是保障 教学方法是较活跃 教学评价是不可或缺 教学环境是重要的却易被忽略

四、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

总任务是构筑地理教学理论、指导地理教学实践

具体任务:

1、研究地理教学目的

2、研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研究地理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管理

4、研究学生与地理教师 5.研究教学评价

6、研究教学环境 第二节 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

一、地理教学论隶属的学科门类 隶属教育科学,是基础学科教育学的次一级分支学科学科教学论的一支

二、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 既有理论特点,又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它是一门蓬勃发展理论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 第三节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一、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1、最直接、密切的 地理学基础,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

2、其他 哲学、心血、系统学、管理学、社会学、美学等等

二、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中解决问题的手段。地理教学论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

三、本章思考题

1、我国地理教学论经历了是个发展时期,试从社会发展、教育发展和地理科学发展谈对其影响。

2、选择高中地理教材的一个内容,说明教育学和学习理论的指导意义。

3、选择地理教学活动的一个或两个要素,说明研究该要素对促进地理教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4、走访附近中学地理教师,了解当前地理教学研究中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5、学科教学论与教学论的关系是什么

6、从地理教学论与地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关系分析入手,说明你对地理教学论学科属性是怎样认识的。

7、件数地理教学论研究的对象、任务与研究方法。第二章地理课程论 学习目标

1、掌握地理课程的含义、课程类型及我国地理课程的类型,理解影响地理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

2、理解中外地理课程的设置情况

3、了解我国地理课程标准的发展历程和地理课程教材的发展与改革。

4、了解教材分析方法,掌握教材分析技术。第一节地理课程概论

地理课程就是地理课业及其进程。通常来说,他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和地理教材等。

三、影响地理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 地理科学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取材于地理科学的地理课程无疑受到地理科学发展的最直接的影响

(二) 社会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对地理基础教育具有传统意义上的需求和时代性的要求,如社会高度重视环境演变问题和全球性问题,就要求地理课程处理好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部门地理和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的培养。

(三) 学生的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1、学生心理年龄特征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地理课程应该适应并有利于学生心里的发展。初高中学生因为年龄而在记忆、思维、想象与创造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心理特征,因此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的差异。

2、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受社会舆论与评价导向影响很大,并与学习课程策略、地理教材、教学方式与过程关系密切。地理课程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动机因素

推荐第10篇:《地理教学论》答案

《地理教学论》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论述题:(选作3题)

1绘简图说明地理教学系统的构成并简要说明各地理教学要素的地位与作用。 (1)答:地理教学系统的构成构成如下图:

 地理教学要素的地位:教学系统八要素中,地理教学目标是该系统的定向子系统。地理教师与学生分别是导控子系统与信息处理子系统,他们是该系统的双主体子系统。地理课程教材是该系统的信源子系统。地理教学原则、模式与方法是地理教学系统的运行支持子系统。地理教学环境是该系统的时空协同系统。地理教学管理是该系统的保障子系统。地理教学评价是该系统的调节、激励子系统。地理教学八子系统互为呼应与协同,以其优化的结构促成系统整体功能的实现。

 (2)、绘简图说明《地理教学论》课程的基本内容结构。  答:《地理教学论》课程的基本内容结构如下图:

(3)、简要说明《地理教学论》课程的主要特点及研究方法。

答:《地理教学论》的学科主要特点:由地理教学论的\"应用理论”或\"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属性很容易联想到其主要的学科特点,即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与艺术性。 《地理教学论》研究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具统帅作用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用\"两唯”的观点去解读地理教学,才能真正获得地理世界的真善美,才能真正获得地理教学的真善美。《地理教学论》与地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密切相联。这里所说的实践既包括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实践,也包括高师地理教学改革实践,其中蕴藏着推动地理教学论发展的无尽活力。《地理教学论》的理论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活动为生生不息的源泉。地理教学论强调地理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体。教学的科学性强调\"求真”,教学必须建立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的诸学科体系基础上。教学的艺术性强调\"求美”,教学必须建立在师生认知、情感等自由表现、交流、创造的基础上,因为教学艺术即具有高度个性化、创造性和审美价值的教学设计与操作行为。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两者密不可分,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尖锐指出,传统教育的明显毛病,就是没有向学生展示出艺术的、也只有艺术才具有的那些宝藏。这显然不利于开发学生内蕴的多彩才能与丰富个性,不符合\"解放理性”的时代要求。事实上,凡成功教学,无不有艺术与科学相伴。

1、绘简图说明《地理教学论》课程的基本内容结构。名词解释(选作4个)

(1)、理念:是对人的行动具有指向性的理性认识。

(2)、审美情趣:指审美主体通过美育过程在头脑中产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倾向性,是审美态度和审美需要的具体表现形式,通常以对审美对象的特殊兴趣、爱好、选择倾向性和易接受性或认同等形式表现出来,它是在审美实践过程中,在社会审美文化与教育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已形成的审美情趣在主体的审美活动和美育过程中有重要的心理定向和动力作用。

(3)、地理教学目标是指:地理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标准,是一种具体性的教学结果预期。

(4)、地理教学过程:是教师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从事地理学习活动、形成学习思维能力的过程。而\"地理过程”是立意于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是学生对一段充满智慧与情感挑战的地理学习、研究活动的时间经历。

(5)、地理基础知识:地理科学知识体系中起奠基作用的知识。中学地理知识主要属于此类。

(6)、地理程序性知识:主要是回答\"为什么”、\"怎么做”的地理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地理原理类知识和地理研究、操作程序类知识。

(7)、地理策略性知识:主要是回答\"怎么样做”的学习方法类知识,更多地与学习能力有关。这部分知识是\"会学”的知识,是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关键知识。是学生的能力要求一般以理解、掌握、应用为主,是必须\"学会”的知识,是学生认识、解决地理问题,提高地理能力的核心知识。

(8)、地理基本技能: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地理认知任务和实践操作任务的心智活动方式和动作活动方式。

2、

简要说明《地理教学论》课程的主要特点及研究方法。

4、简述当代地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特点。

5、简述地理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6、试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本含义并联系地理课程标准中有关内容说明其核心与重点。你对此有何见解?

名词解释(选作4个)

1、理念

2、审美情趣

3、地理教学目标

4、地理教学过程:狭义的地理教学过程是指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即备课——上课——评课的过程。广义的教学过程是指在遵循地理教学规律,贯彻地理学原则的基础上,实现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过程。

5、地理基础知识

6、地理程序性知识

7、地理策略性知识

8、地理基本技能 单选题

1、《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C

A:地理教学现象

B:地理教学方法

C:地理教学系统

D:地理教学过程 2.新课程中\"教学”的基本含义是:D

A:讲授与接收

B:讲授与讨论

C:上课与管理

D:沟通与合作

3、素质教育目标主要包括

A:知、技、智

B:知、技、德

C:知、能、情

D:知、能、思

4、地理教科书的双层系统是指

A:文字与图像

B:活动与作业

C:正文与阅读

D:形式与功能

5、新课程中\"教材”的基本含义是:

A:教材是范例

B:教材是读物

C:教材是方法

D:教材是课本

6、地理思维方法包括以下的:

A:观察法

B:比较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7、合作学习的组织需要:

A:同质分组

B:异质分组

C:男女搭配

D:就近结合

8、揭示地理事象内在联系的相互关系的比较方法叫做:

A:凸聚比较法

B:联系比较法

C:综合比较法

D:横向比较法 多选题

1、《地理教学论》课程的核心四论包括下述中的:

A:教学发展论

B:教学方法论

C:教学评价论

D:教学环境论

2、地理感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

A:地理特征

B:地理分布

C:地理演变

D:地理判断

3、地理陈述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

A:地理名称

B:地理分布

C:地理规律

D:地理方法

4.地理程序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

A:地理概念

B:地理分布

C:地理成因

D:地理方法

5、地理理性知识包括下述中的:

A:地理演变

B:地理分布

C:地理特征

D:地理判断

6、新课程中\"教材”的基本含义是:

A:教材是素材

B:教材是课本

C:教材是方法

D:教材是范例

7、地理概念的内涵包括下述中的:

A:概念名称

B:概念定义

C:概念例子

D:关键特征

8、地理原理的学习方法包括下述中的:

A:例-规法

B:规-例法

C:同化法

D:概括法

第二次作业 论述题:(选作3题)

1、简述地理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 答:地理教学过程有以下主要特点:

(1)以正确阐明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宗旨。 (2)以地图为教学的第二语言。 (3)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为先导。

(4)以突出综合性和区域性为显著特点。 (5)以密切联系社会实践为方向。

(6)以促进学生地理综合素质发展为根本目的。

2、简述地理教学需遵循的一般教学原则与特色教学原则。

3、简述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举一课例说明地理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4、什么是地理学习动机?有何分类?地理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动机有哪些策略?适当举例说明。

5、试述陶养学生\"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要方法及其促进策略,并适当举例。答:陶养学生\"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要方法及其促进策略: (1)开展多种形式的观察学习。 (2)提供众多可供效仿的榜样。

(3)组织多种具有价值冲突的活动。 (4)精心创设激情励志的典型情境。 (5)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正面场效应。 (6)注重情理交融。 (7)倡导平等交流。 (8)促进成功体验。

举例:

6、试述地理学习迁移的定义及类型。影响地理学习迁移的条件及促进策略有哪些?适当举例说明。

答:地理学习迁移:地理学习中,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这种影响既表现为已获得的地理知识、技能、方法对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影响,也表现为新获得的地理知识、技能、方法对已有的知识、技能、方法所产生的影响。但以前一种更为突出和普遍,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迁移,主要是指先行的地理学习对后续的地理学习的影响。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前者叫做正迁移,后者叫做负迁移。

根据迁移的方向,有些心理学家又把迁移分为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两种类型。 主要方法:

(1) 提高对地理共同要素的知觉力。 ①根据地理教材的编排特点分析。

②根据不同地理知识类型中所共有的认识思路分析。 ③根据地理原理与具体应用情境的关系分析。

④ 根据现实生活的一般经验与相应的地理学习课题间的相似性寻找共同要素。

名词解释(选作4个)

1、地理情感

2、地理态度

3、地理价值观

4、地理课程:地理课程是指地理教学内容及程序安排,通常来说,它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或地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材(包括地理教科书、地图册、音像教材)等。

5、地理课程标准:由政府部门制定,反映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地理课程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的纲领性文件。地理课程标准是对地理课程进行的总体设计,具体规定地理课程的性质及其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内容范围、编排学科内容的顺序、安排教学时数、教学行动与课外活动、考试要求、教学法建议等。

6、地理教材:广义的地理教材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狭义的地理教材仅指地理教科书。是按照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用书。

7、地理教学规律:地理教学规律是地理教学各要素之间的本质特征和必然联系的反映,它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它需要人们从地理教学实践中去总结。地理教学规律是形成地理教学原则的源泉,是制订地理教学原则的重要依据。目前,已经发现的地理教学规律,主要有以下几条:1.人地相关律2.综合联系律3.区域差异律4.文图结合律5.“地”、“理”结合律。

8、地理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教育目的、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以及长期以来教学实践的经验教训,所制定的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是教师顺利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

地理教学原则有:

(1)功能充分发挥原则(主要反映科学性与人文性特点)。

(2)多因素综合考虑原则(主要反映综合性、生态性、区域性、边缘性特点)。

(3)多媒体搭配使用原则(反映综合性、生态性、空间性、形象性特点)。 (4)多活动师生互动原则(反映实践性、参与性特点)。 单选题

1、地理教学中的\"概念形成”过程主要是:

A:感知的过程

B:讨论的过程

C:概括的过程

D:演绎的过程

2、地理基本原理中的归纳式教学主要指:

A:一般到个别

B:粗化到精细

C:个别到一般

D:表象到实质

3、教学心理学中的\"负迁移”指:

A:逆钟向迁移

B:顺钟向迁移

C:积极的学习影响

D:消极的学习影响

4、地理教学策略中提到的\"先行组织者”意指:

A:课前的教师备课

B:课前的学生组织

C:先于学生的教师行动

D:先于学习的引导材料

5、地理教学中的\"概念同化”过程主要是:

A:自下而上

B:自上而下

C:左右推演

D:举一反三

6、不同的地理教学方法各有其针对性,谈话法、讨论法长于下述中的 A:言语

B:直观

C:思维

D:情感

7、地理电教媒体不包括下述中的

A:录音

B:录像

C:投影

D:模型

8、学习者因自己的地理学习胜任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叫做 A:认知内驱力

B:同伴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多选题

1、地理教科书表层系统的三个子系统包括:

A:练习系统

B:文字系统

C:图像系统

D:能力系统

2、促进地理知识的应用包括下述中的

A:反复讲解

B:案例充分

C:变式练习

D:熟记课本

3、学生地理智力技能的学习与促进包括下述中的

A:有序推进

B:科学练习

C:反复讲解

D:大量做题

4、发展学生地理能力的主要途径包括下述中的

A:记背课本知识

B:加强技能教学

C:频繁课堂训练

D:关注个体差异

5、地理概念的内涵不包括下述中的

A:概念名称

B:概念定义

C:概念类型

D:概念例子

6、地理学习内部动机的促进策略不包括下述中的

A:引发学习兴趣

B:引导学习需要

C:提供学习榜样

D:注重褒奖批评

7、发展学生地理能力的主要途径包括下述中的:

A:加强技能教学

B:频繁习题训练

C:关注个体差异

D:反复阅读教材

8、地理学情分析不包括下述中的

A:学生兴趣需要

B:已有技术经验

C:身体发育水平

D:现有知能水平

第三次作业

单选题

1、教学目标设计\"ABCD”模式中\"C”意指:

A:行为条件

B:行为主体

C:表现程度

D:行为动词

2、教学目标设计\"ABCD”模式中\"A”意指:

A:行为条件

B:行为主体

C:行为动词

D:表现程度

3、愉快教学模式不包括下述中的:

A:愉悦情境

B:趣中生疑

C:批评训斥

D:共享成功

4、教学心理学中的\"正迁移”指:

A:顺钟向迁移

B:逆钟向迁移

C:积极的学习影响

D:消极的学习影响

5、20世纪初,倡导\"美育”进入学习内容的著名教育家是: A:康有为

B:蔡元培

C:陶行知

D:叶圣陶

6、地理教学中的\"概念形成”过程主要是:

A:演绎的过程

B:概括的过程

C:讨论的过程

D:感知的过程

7、地理教科书的双层系统是指:

A:形式与功能

B:活动与作业

C:文字与图像

D:正文与阅读

8、地理基本原理中的归纳式教学主要指:

A:一般到个别

B:个别到一般

C:粗化到精细

D:表象到实质 多选题

1、新课程中\"教材”的基本含义是:

A:教材是范例

B:教材是课本

C:教材是方法

D:教材是素材

2、促进地理知识的应用包括下述中的:

A:反复讲解

B:熟记课本

C:案例充分

D:变式练习

3、地理原理的学习方法包括下述中的:

A:同化法

B:规-例法

C:例-规法

D:概括法

4、地理说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下述中的:

A:说目标

B:说教材

C:说教师

D:说过程

5、地理教学行为目标设计技术包括下述中的:

A:行为主体

B:行为动词

C:行为条件

D:行为方式

6、地理课程资源的主要特点不包括下述中的:

A:内涵的稳定性

B:类型的多样性

C:功用的独立性

D:内容的开放性

7、地理教学评价的功能不包括下述中的:

A:反思总结

B:划线定位

C:甄别选拔

D:积极导向

8、地理教学质性评价的方法不包括下述中的:

A:排序法

B:研讨法

C:鉴赏法

D:优选法 名词解释(选作4个)

1、地理教学模式:指在一定的教学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地理教学结构,教学程序,以及实施地理教学方法策略体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我国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地理教学模式有其独特的学科内涵,形式越来越灵活多样。

一、图表教学模式;

二、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

三、积件教学模式;

四、操作活动教学模式;

五、讲练教学模式;

六、自学导思教学模式;

七、情境教学模式等。

2、地理教学方法:就是为实现地理教学目的,完成地理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的、由地理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地理教学的常规方法主要有:以语言为主的地理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以直观为主的地理教学方法有:演示法、观察法、参观法;以实践为主的地理教学方法有:练习法、实习法、实验法。

3、地理学习兴趣

4、地理学习动机

5、地理认知策略

6、地理教学媒体:载有地理教学信息的物体。

7、概念地图

8、地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地理教学设计对于增强课堂教学过程的预见性、可操作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论述题:(选作3题)

1、简述地理教材分析的主要程序、基本内容及重点。

2、简述地理教学设计的定义,比较传统\"备课”与现代地理教学设计的区别

3、简述地理教学目标设计方法并举例说明。

4、试述地理课外活动的作用、指导原则及主要类型,你们通常开展哪些地理课外活动?有何见解?

5、试述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含义、意义、特点、主要内容、指导策略及一般方法。你校学生开展过哪些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有何见解?

6、试述一般用于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并结合课改要求及教学实践发表自己对此评价体系的见解(优点、不足及建议等)

2、简述地理教学设计的定义,比较传统\"备课”与现代地理教学设计的区别

答:地理教学设计的定义是在教学实施前,依据学习论和教学论原理,用系统观点和方法对教学的各个环节统筹规划和安排,为学生学习创设最优环境的准备过程。现代地理教学设计即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地理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比较传统\"备课”与现代地理教学设计的区别:传统备课即传统教学设计,其重要教学论基础是哲学与经验取向的教学论。现代教学设计的重要教学论基础是科学心理学与实证研究取向的教学论

第四次作业

名词解释(选作4个)

1、说课:说课即教师面对同行、领导、教研人员或评委,系统的说出某一具体课题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并参与研讨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2、地理课程资源:有利于实现地理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即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及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

3、地理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地理教师指导下,用类似地理科学研究的方式,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自主发现问题、获取并运用相关知识探究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的地理学习活动。

4、校本课程:

5、地理教学评价:依据教学目标和原则,运用科学的评价技术对教学目标、计划、过 程及效果给予的价值判断。

6、地理学习评价:

7、地理教学研究:

8、地理教师专业素养:

单选题

1、教学目标设计\"ABCD”模式中\"B”意指:

A:表现程度

B:行为主体

C:行为动词

D:行为条件

2、教学目标设计\"ABCD”模式中\"D”意指:

A:行为条件

B:表现程度

C:行为动词

D:行为主体

3、E.A戴尔\"经验锥形”揭示了学生以下何项与教学媒体选择间的关系: A:年龄

B:性别

C:经验

D:家庭

4、利用眼耳结合,激发学生积极情感促进其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下述中的: A:阅读欣赏法

B:聆听欣赏法

C:视听欣赏法

D:图片欣赏法

5、姿态言语不包括下述中的:

A:站姿

B:坐姿

C:足姿

D:行姿

6、情境陶冶模式不包括下述中的

A:创设情境

B:习题操练

C:参与活动

D:总结转化

7、地理教学策略中提到的\"先行组织者”意指:

A:课前的教师备课

B:课前的学生组织

C:先于学习的引导材料

D:先于学生的教师行动

8、地理教学中的\"概念同化”过程主要是:

A:自下而上

B:自上而下

C:左右推演

D:举一反三 多选题

1、《地理教学论》课程的核心四论包括下述中的:

A:教学发展论

B:教学方法论

C:教学环境论

D:教学评价论

2、地理程序性知识不包括下述中的:

A:地理概念

B:地理分布

C:地理成因

D:地理方法

3、地理教科书深层系统的三个子系统包括下述中的:

A:图像系统

B:知识系统

C:练习系统

D:能力系统

4、地理学情分析主要包括下述中的:

A:学生兴趣需要

B:已有生活经验

C:身体发育水平

D:现有知能水平

5、发展学生地理能力的主要途径不包括下述中的:

A:记背课本知识

B:加强技能教学

C:频繁课堂训练

D:关注个性差异

6、地理课外活动的意义不包括下述中的:

A:呼吸清新空气

B:促进身体发育

C:改革教学模式

D:培养全面素养

7、地理课程资源的主要特点包括下述中的:

A:内涵的动态性

B:类型的多样性

C:内容的开放性

D:功用的独立性

8、地理教学研究的选题原则包括下述中的:

A:需要性原则

B:理论性原则

C:地理性原则

D:创新性原则 论述题:(选作3题)

1、简述地理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与主要方法

2、简述地理教学研究含义及意义

3、简述地理教学研究选题原则与主要研究方法

4、简述地理教师专业化的含义和意义。专业成熟教师的突出特征是什么?

5、什么是教师专业化?试述地理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构成及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你对此有何见解?。

6、试述地理教师多维视野与观念变革的主要内容,你对此有何见解?

2、简述地理教学研究含义及意义

答:地理教学研究是指以教学基础理论为指导,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探索和发现地理教学规律,从而发展地理教学理论,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教学研究活动。

意义:(1)全面提高地理教学质量(2)推动地理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发展(3)为教育决策科学化提供依据(4)提高地理教师专业化 素质

3、简述地理教学研究选题原则与主要研究方法

答:地理教学研究选题原则:(1)需要性原则——目的原则 (2)可行性原则——条件原则 (3)地理性原则——科学特色原则 (4)合理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5)创新性原则——价值原则

主要研究方法:有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数学方法、逻辑方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总结法等。

4、简述地理教师专业化的含义和意义。专业成熟教师的突出特征是什么? 地理教师专业化的含义: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意义:(1)有利于地理教师及地理教育社会地位的提高 (2)有利于地理教师专业发展及地理素质教育质量提高(3)有利于地理教师专业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一体化。

专业成熟教师的突出特征是:(1)受过较长时间的专门训练,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2)具有专门的儿童发展与教育理论和实践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方面,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3)具备教育实践能力,包括教育活动主持能力教育性反应意识,教育监控能力,对儿童的行为、学习、交往、情感的指导能力,创设有利于儿童发展的环境,特别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支持性同伴关系和家园关系等(4)具有专业责任感和服务精神等。

多选题

7、地理课程资源的主要特点包括下述中的:

A:内涵的动态性

B:类型的多样性

C:内容的开放性

D:功用的独立性

8、地理教学研究的选题原则包括下述中的

A:需要性原则

B:理论性原则

C:地理性原则

D:创新性原则

第11篇: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

1.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现象和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2.地理教学论研究对象的发展阶段:地理教学方法阶段(1904-1949年)、地理教学过程阶段(1950-1977年)、地理教学系统阶段(1978年以来)。3.地理教学论研究对象基本要素分析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地理教学系统。(八要素) (1)学生—地理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主体,地理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2)地理教学目的—地理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基本因素。 (3)地理课程—地理教学活动中最具实质性的因素。 (4)地理教师—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因素。

(5)地理教学方法—活跃因素,通过教与学互动,帮助学生达到地理知识海洋彼岸的桥梁。

(6)地理教学评价—不可缺少因素,具有反馈、调控以及改进教学的功能。 (7)地理教学环境—重要却易被忽视因素。 (8)地理教学管理—保障因素。 4.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

发展地理教学理论、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新课程地理教学论的总任务。 (1)研究地理课程改革;(2)研究地理教学过程;(3)研究地理教学方法; (4研究教学评价;(5)研究地理课程资源。 5.地理教学论的学科属性 (1)理论学科;(2)应用学科;(3)应用理论学科。 6.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1)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2)系统科学基础;(3)教育学基础;(4)心理学基础;(5)地理学基础。

7.国外地理教育改革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 (1)适当增加地理课程的课时;(2)设置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3)突出学生发展和地理教育需求,打破地理学科式的课程内容体系;(4)课程标准知识要点粗化,说明及教学要求细化;(5)减少教学内容的主题,增加单元教学时间;(6)开展研究性学校和实践活动,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7)建立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并重的多元化评价机制。

8.我国古代地理著作

公元前300多年,世界上最早的山岳地理专著《山海经》,区域地理专著《禹贡》; 公元前2C,《史记·货殖列传》,我国第一部经济地理专著; 公元前1世纪,《汉书·地理志》,最早以“地理”命名的全国性区域地理志。 9.新中国成立后的地理教育阶段 (1)过渡阶段(1949-1957年);(2)停滞、破坏阶段(1958-1976年);(3)恢复、振兴阶段(1977-199年);(4)反思、改革阶段(1993年以来)。 10.地理学科教育的价值

(1)地理学科的知识价值: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衡量一个人知识的丰富程度,这反映了地理知识在一个人知识体系的地位和社会对地理知识价值的认同。 (2)地理学科的素质教育价值: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地理学科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

(3)地理学科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价值:中学地理介绍和分析了我国的国情乃至区情、市情、县情,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等,这些都是中学所以课程中最全面、最现实的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爱国教育等的重要内容,体现中学地理教育的核心价值。

(4)地理科学的社会实践价值: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是当前人类面临的普遍关注的迫切问题,地理教育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生态观和发展观。 11.中学地理教育的主要问题

(1)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传统性;(2)教学内容、结构体系的学科倾向性;(3)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的落后性;(4)教育评价方式的单一性。

12.了解未来地理教育的发展趋势对于教师教学活动有何知指导意义? 发展趋势:(1)地理教育理论的科学化、时代化、系统化;(2)地理教育目标的全面化、综合化;(3)地理课程结构的多样化和教材结构新颖化;(4)教学内容不断更新;(5)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智能化。 发展策略:(1)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构建开放性的课程体系;(2)创设激励性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3)吸收和应用新的技术手段,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4)广泛开展地理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地理素质。

13.地理课程改革目标(具体目标)

(1)课程功能的转变:从注重知识传授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应用,生存和做事转变; (2)课程结构的改革:从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向以学生为主转变,体现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课程内容的改革:改变“难、繁、偏旧”和过分注重书本知识,注重学生生长发展的需求;

(4)课程实施的改革:由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转变; (5)课程评价的改革:转变课程评价功能由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向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转变;

(6)课程管理的改革:改变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三级课程管理。 14.地理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的新变化 (1)由社会本位向强调个人本位转变;(2)由知识本位向知识有用转变;(3)由民族视角转向全球观念。

15.地理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的基本规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地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地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提出了地理教学和评价的建议。 16.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学大纲的差异

(1)课程观上:课标是“融合”的课程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社会需要为方向、以学科发展为基础”;大纲以“学科中心课程观”为指导强调地理知识的系统性。

(2)课程目标上:课标以课程内容为载体,促进学生地理素养全面培养;大纲关注学生在学科知识、技能方面应该达到的要求。

(3)课程内容上:A.表达方式:课标体现指导性、启发性、弹性;大纲体现原则性、指令性、刚性。

B.内容的选择和要求:a.“基础知识”价值取向:课标要求“有用”,培养素质;大纲追求系统、全面。b.选择知识的角度:课标从培养公民的地理素养的角度来选择和组织知识;大纲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来选择和组织知识,c.“要求”的重心:课标“是什么”、“为什么”,知识怎么用;大纲“是什么”“为什么”。

(4)文本结构上:课标: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三维目标)内容标准(必修、选修课程)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大纲:课程目标(教学目的)内容标准(课程安排、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实施建议(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考试与评估、教学设备和设施)。 (5)在课程评价上:课标强调与过程评价结合,强调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 17.中学地理课程基本理念 初中地理:(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高中地理:(1)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2)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3)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4)注重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应用;(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亮点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评价是以激励为价值取向,提倡评价多元化。 18.课程目标解析 (1)“知识与技能”是地理课程的基础目标;(2)“过程与方法”是地理课程的关键目标;(3)“情感态度以价值观”是地理课程的终极目标。 19.中学地理新教材的主要功能

(1)目标功能:以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来呈现,使用便于理解、操作和评价行为动词来表达,地理新教材在编排过程中,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体现教材的目标功能。 (2)教育功能: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自主学习功能:能够引导学生“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形成主动学习态度”的基本功能。

(4)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功能:具有探究性、启智性、创造性的地理问题,在探究和体验中发现问题,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中学地理新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1)以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南:正确处理科学、社会和学生三者的关系;

(2)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重视对未来公民必备的基础的地理素质的培养,作为培养公民的地理教材,必须体现时代性;

(3)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促进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4)注意教材呈现方式多样化:照顾学生学习倾向的差异,调动学习兴趣。 21.中学地理新教材的特点

(1)遵从研究性学校的思想与方法:以逐步探究代替传统的叙述,使教学过程成为探究过程,使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成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能力提高。 (2)教材内容能够体现地理学的实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材的取材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关注社会问题,富有时代感。 (3)为教学改革留下广阔的空间: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而灵活采取教学方法,教材鼓励教师灵活处理教学内容;

(4)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体验: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5)注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再现和灵活应用:以实现学以致用,最终形成公民必备的素质;

(6)呈现形式活泼多样: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22.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教学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特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

23.地理学习动机: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是在地理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地理学习需要的具体表现或动态表现。 主要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24.地理学习方式

(1)地理自主学习方式:个体独立进行,自立调控学习。特征(a.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步,参与设计评价指标;b.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c.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d.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识活动能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试。)

方式:明确地地理学习目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会地理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地理合作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强调合作,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分组合作学习步骤:科学分组;充分准备;明确规则;讨论与交流;反馈和评价。 (3)地理探究学习方式:带着问题出发,侧重探究能力培养,探究精神,创新能力。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发性。

教师应注意:a.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习发现和提出问题;b.积极鼓励,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和猜想;c.预留时间,方便学生收集和整理地理信息;d.培养研究意识,指导学生做出解释和预测;e.创造民主氛围,鼓励学生交流和评价。

25.地理教学过程:是在遵循地理教学规律,贯彻地理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实现地理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过程。26.地理教学过程的实质

(1)地理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学生的人人认知水平与客观存在的知识和技能之间存在差异,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按认知规律,才能正确学习。(2)地理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学生的认知对象包括主观世界,尤其是自我。

(3)地理教学过程是一个受时空局限的社会实践过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反复实现“内化”与“外化”的辩证统一。从而逐步实现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这种转变要教师加以引导、暗示、示范和矫正。

(4)地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

26.论述:如何实现地理教学过程最优化?

最优化的基本标准:最重要标准是解决教学和教育任务的效率和质量,以及师生在解决这些任务时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涉及效果、时间两方面。 实现最优化的基本步骤:(1)确定综合性的教学任务,在全面研究学生实际可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教学任务具体化;(2)选择在可能条件下的教学过程的最优标准;(3)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制定一整套在可能条件下的最优方案和手段;(4)尽最大可能改善教学条件,以实施制定的教学方案;(5)实施教学方案;(6)根据选定的最优标准,评价制定的教学方案。 基本途径:(1)重视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2)地理教学技术的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包括电话教学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等;(3)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应注意①让某些教学环节相互交叉、重复出现 ②实现教学环节功能的多样化 ③进一步划分教学环节的组成部分 27.地理教学准备的内容

(1)备地理课程标准:①要把握整体结构②要灵活安排知识的教学程序③要特别注重“活动建议”的设计④要从“能力立意”出发,进行知识与能力的组合

(2)备地理教材:①比较不同版本的地理教材,选择合适的案例②通读地理教材,整体把握教材结构③细读地理教材,吧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观点 ④精读教材,确定如何教与学,使书本知识转化为教学知识

(3)备学生:①学生有什么地理学习“需要”值得关注②学生有哪些兴趣爱好亟待激发③学生具有怎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④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⑤学生已有哪些经验与知识

(4)备信息:具体获取渠道(新闻媒体;图书馆;互联网;社区信息) (5)备教学媒体:地理教具(多媒体类;挂图类;标本类;实物类等) (6)备教学方法:注意①备方法不能“拿来主义”②备方法要注重学习方法 ③备方法要从实际出发④备方法要开阔思路 (7)编写教学方案

28.教学目标设计原则:全面性原则;层次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具体性原则

29.说课是指教师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教研人员或评委,系统地口头述说自己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计及其依据。

30.说课内容:①说地理课程标准②说学情③说地理教材④说学法⑤说教法⑥说教学过程⑦说板书设计⑧说教学反思

31.地理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地理教学结构、教学程序以及实施地理教学方法的教学策略体系。32.地理教学模式的组成: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评价 33.地理教学模式的类型:封闭式教学模式;引导型教学模式;开放型教学模式

34.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35.地理教学方法:实现地理教学目标,完成地理教学任务,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36.地理教学方法与地理教学模式的关系

(1)地理教学方法是地理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之一; (2)地理教学方法是形成地理教学模式的基础; (3)地理教学方法适应对象有个体性,地理教学模式有一定的普适性; (4)地理教学方法与地理教学模式都是地理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的行为体系; (5)地理课程改革中,地理教学方法是重要改革目标,地理教学模式是重要学习方式。 37.师生互动教学方法

(1)启发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师生间相互问答,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学生自己半独立思考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对教师的要求:①教师要精通教学内容;②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③教师要有较强的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

(2)图像信号教学法——在地理启发法的基础上,从地理学科具有时空耦合的特点出发,在地理信息的收集、储存和表述上,以图像信号为主,辅以文字信号。

(3)纲要信号法——以纲要信号传递教学信息来进行教学活动的方法。表现形式有图解式、文字式、文字与图像结合式。

(4)程序教学法——一种使用程序教材由学生个体自学的方法。

(5)发现法——指学生学习概念、原理时,教师只是提出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发现并掌握相应的概念、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四个环节,创设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38.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1)教学目标:它是地理教学目的、任务的具体化,对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起着直接指导作用。(2)教学内容:是制约地理教学方法的重要因素。 (3)学生特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选择教学方法 就必须与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学习方法相适应。(4)教师特点:教师的个性特点、教师的特长、优势和弱点、不足等都是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5)教学设备:是选择教学方法的物质基础。

39.地理课程教学媒体:指为实现地理课程教学目标、完成地理课程教学任务而在地理课程教学中使用的一切媒体。

类型:语言、图像、实验、电教、系统媒体。 40.试述地理教学中如何选择媒体?

地理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 (1)媒体功能:、语言、黑板、地图、投影幻灯、影视、计算机多媒体。 (2)教学目标:对于认知目标中以讲授为主的陈述性地理知识,主要以识记为主,宜选用和设计图片、地图等再现力强的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对于地理程序性知识,宜采用动画、录像、电影、多媒体等;对于突破重点,宜用景观图片、电视、自制flash动画模拟演示等媒体。 (3)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内容,知识难易和教学方法不同,媒体也相异。 (4)认知水平:初高中认知不同。 (5)教师能力:教师擅长不同。 (6)教学设施:教学方法选择依据,区域差异、校际差异。

如何选择:在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媒体条件、教师和学生素养等,具体选择特定的教学媒体。

41.地理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地理课程目标的所有因素和条件的总和。42.地理课程资源的特征

(1)内容的开发性:地理课程资源空间、时间、利用的开发性。

(2)形式的多样性:既有来自自然界、社会的,也有人力、物力的,既有校内、校外的,也有显形、隐形的。 (3)内涵的动态性:内涵不断发展变化,内容和存在形式随各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内涵不是静止、固定不变的。 (4)价值的社会性:为教学服务,具有独特的社会经济价值。 (5)功用的交叉性:与其他课程资源之间存在交叉和互补,可相互为对方学科的教学服务。 43.校内地理课程资源类型

(1)常规地理课程资源:地图、地图集和图片;地理参考资料、工具书等资源库;地理模型和标本。

(2)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地理课程资源: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电子资源库。 (3)地理教室和地理园地。 44.校外地理课程资源类型

(1)大众传媒:传统大众传媒(纸媒、广播、电视);第四媒介(互联网);第五媒介(手机)。

(2)青少年集体活动场所: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图书馆、资料馆;地理教育基地、天文台、地震台、气象台、水文台;博物馆、展览馆、陈列馆、主题公园、植物园、动物园。

(3)学校周围的社区机构

(4)学校附近的自然课程资源:地理环境类、自然资源类、自然风景类。

45.国家基础教育宏观课程结构的构成部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46.地理课程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地理教学目标,运用多种科学可行的方法或手段,系统地搜集、分析、整理信息资料,对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对象、过程以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师生全面发展和教育决策服务。 47.地理课程教学评价理念

(1)评价目标层次化:目标分为三个,达到目标、提高目标、体验目标。 (2)评价内容全面化:学生进行“学”和教师进行“教”的评价。 (3)评价方式多样化:可量化部分采用“指标+权重”方式进行,不可量化部分采用描述性评价或定性评价,并且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同等重要。 (4)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应当是教师、学生。 (5)评价功能发展化:重视评价功能的发展性。 48.地理教师评价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2)全面性原则:评价内容要全面,收集信息要多渠道,评价指标要综合考虑; (3)民主性原则:面向全体地理教师,增强评价的透明度; (4)地理性原则:板图、板画能力,综合分析。

49.地理教师评价的形式:教师自评、学生自评、同行评议、专家评议。50.地理学习质量评价的功能

(1)反馈调节功能:评价能提供学生效果及其变化的反馈信息;

(2)考察鉴别功能:通过评价,可了解学生学习地理的质量和水平、学习方式的优点和缺点,鉴别学生学习能力和潜力等;

(3)诊断指导功能:通过评价,可对学生已掌握的地理知识、技能状况和思维等智力发展能力水平进行了解,综合掌握学生现有状况,诊断学生学习能力水平;

(4)强化激励功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

50.地理新课程教学评价与以往地理课程教学评价的不同? 传统地理教学评价的误区:(1)评价主体的单一化(2)过程的独白化(3)内容的狭窄性(4)目标过于量化(5)标准的刻板化(6)方法的单调化 比较不同:(1)评价功能上,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2)评价主体上,强调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源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3)评价对象上,从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转向关注对过程的评价(4)评价结果上,不只是关注评价结果的准确、公正,而是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对原有状态的改进(5)评价内容上,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察(6)评价方式上,强调方式多样化,尤其注重把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

51.地理教师专业化: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52.地理教师专业构成: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客观环境 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根本和核心:地理教师的专业知识、地理教师的专业技能、地理教师的专业态度 53.地理专业知识:(1)地理学科专业知识(2)相关学科知识(3)教育学科专业知识(4)地理信息素养 54.地理专业技能:(1)地理教师的教学技能(2)地理教师的教研技能(3)地理教师的教育功能

第12篇:《地理教学论》教学大纲

《地理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授课年级:

教学目的和要求: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现象和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本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教学基本理论,了解中学地理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体系结构,掌握地理教学的一般方法和基本技能,如地理教学目的论、过程论、地理课程论、地理教学方法论、课堂教学论等内容,并以此为基础熟悉中学地理教学,提高地理教学素养。 使用教材:

陈澄主编《地理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夏志芳、陈澄主编《中学地理教育实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主要教学参考书:

教学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

绪论:地理教学论的对象和任务(2学时)

一、地理教学论的缘起

二、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三、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

第一章 中学地理教育发展概述(2学时)

一、中学地理教育发展的过程

二、我国学校地理教育的发展 第二章 中学地理教学目的(4学时)

一、中学地理教学目的的制约因素

二、中学地理教学目的结构

第三章 中学地理课程和教材(6学时)

一、中学地理课程标准

二、中学地理教材编订

第四章 中学地理教学过程(6学时)

一、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本质及特点

二、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设计

三、地理教案的设计和编写

第五章 中学地理教学的主要技能和方法(8学时)

一、中学地理教学的主要技能

二、中学地理教学的主要方法 第六章 中学地理教学测评(4学时)

一、中学地理教学测评功能与类型

二、中学地理教学测验试卷的编制 第七章 中学地理教师的素养(2学时)

一、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素养

二、智能素养和教学艺术素养

三、自我完善与继续教育 《地理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代码:017110111

5(2001年制定,2004年修订)

二、英文名:Geography teaching theory

三、课程类别:教师教育必修课

五、学分:3学分

四、先修课程:气象学、经济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教育学、心理学

六、学时:54学时

七、课程概述:地理教学论是地理科学(师范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以中学地理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包括地理基础知识教学、地理基本技能和智能培养、地理思想教育三大教学任务,中学地理教学四大原则与八大模式,中学地理教学常规方法与教学地图等常规教具的分类与功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与环境教育、研究性学习与课程改革趋势等教改专题。

八、教学目的:地理科学(师范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备现代综合素质,受过教育科学训练的、合格的、一专多能的,能为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和社会继续教育服务的地理教师。地理教学论学科对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地理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作,从事地理教学改革和研究。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规律,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能够胜任地理教学工

2.提高学生对中学地理教学工作的认识和兴趣,培养他们对地理教学工作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们树立热爱地理教学工作,立志地理教学工作的思想和意识。

九、教学方法:自身的实际。

(一)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一是注意联系中学地理教学及其改革的实际;二是注意联系学生

(二)重视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统一。一是重视学生的职业意识教育;二是重视激励学生热爱教师工作,献身教育事业。

(三)重视本学科的研究成果。一是及时吸收地理教学研究的新成果、新信息、更新教学内容;二是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说明问题,提高 教学的实效性。

(四)重视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一是注意运用地理教学实践中的典型范例进行分析教学,提高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加强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达到学以致用之目的,为今后胜任中学地理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由老师、学生及领导共同评议。

(五)重视综合评定考核成绩。一是考核形式可分为笔试、口试和实际操作;二是考核评定

十、实验(无)

十一、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中学地理教学任务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中学地理教学的三大基本任务,以达到初步进行地理知识教学、地理能力培养和地理思想教育的目的。要求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构成、地理基本技能构成、地理思想教育等重点;地理智能构成及培养、地理知识教学等难点。了解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理基础知识的构成及教学;地理技能的构成及运用;地理智能的构成及培养;地理思想教育的内容与特点,进行地理思想教育的原则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地理双基教学(8学时)

地理基础知识构成: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知识两大类。地理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两大类。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地理名称和地理分布知识的教学。地理概念知识的教学。统计图、地理联系图、地理表格运用的技能。第二节 地理能力培养(4学时)养。地理思维力的类型及培养。地理基本技能的构成。识图、读图、填图、绘图、用图的技能。地理示意图、地理景观图、地理

地理智能的构成。地理观察力的类型及培养。地理记忆力的类型及培养。地理想象力的类型及培

第三节 地理思想教育(3学时)

物主义教育。地理观念教育。地理思想教育的特点与内容。广泛性、综合性、时代性。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国策教育。辩证唯

进行地理思想教育的原则和途径。渗透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实效性原则。课堂内外相结合原则。

第13篇:《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

地理教学论复习

1、地理教学论是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地理教学系统,研究组成地理课程与教学系统诸多要素相互作用的本质,认识和揭示地理课程与教学系统要素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2、地理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

3、隐性地理课程,是学校通过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传递给学生地理学习信息的教育活动和学生自发的地理学习活动。P40

4、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构建,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现问题,激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P153

5、微格教学:

6、教学活动的根本要素:

7、心理品质的非智力因素: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这个内容不是书上找到的)

8、口头表达语言的特点:⑴语言学特点:字正腔圆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语调、快慢得当的语速。⑵专业性特点:科学准确的词汇、生动形象的语言、逻辑清晰的概括。P165

9、说课类型:研究性说课、评比性说课、示范性说课。P159

10、目标陈述法的特点有哪些:P132

11、教学设计的内容有哪些:P123

12、新课程的基本理念:P49

13、分科课程的优点:P41标准链接下第二段

第14篇:新理念地理教学论

新理念地理教学论

1、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知道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2、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3、课程: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4、优秀地理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 ;2.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 ;3.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素质 (教材加工、语言表达、动手表达、指导实践、开展活动以及运用技术等能力);4.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

5、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素质。

5、现代地理教学论研究不足:

1、受普通教育学研究的影响比较大,没有学科特性;2.偏重理论研究,忽视实践应用;3.学科教育学核心理论有待完善。

6、地理教学方法:指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

7、地理教学论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

8、国外中学地理课程的改革特点:

1、地理课程地位,设置类型多样;

2、地理课程目标全面,重视能力培养;

3、课程组织以区域学习或专题学习为基本结构;

4、地理课程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9、地理课程的类型:

1、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3、分科地理课程与综合地理课程;

4、国家地理课程、地方地理课程与校本地理课程。

10、影响地理课程发展的因素:

1、社会因素;

2、学生因素;

3、地理科学知识因素。

11、和以往的初中地理课程相比,新课程在结构方面有以下特点:

1、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

2、增加课程弹性,为教学提供必要的空间;

3、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

12、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主要背景:是由于知识经济的发展、国际基础地理教育的改革,和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的背景下进行的。

13、地理教材:广义上是指由一定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狭义上则通常是指地理教科书。

14、影响地理教材设计的主要因素有:社会需求、教育发展、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等。

15、地理教材一般要经历:设计、编制和实验反馈三个阶段。

16、地理教材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出的特点:贯彻基础性、追求时代性、注重实用性、和体现规范性。

17、怎样正确的处理地理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1、树立“标准本位”的教材观;

2、树立“一标多本”的教材观;

3、树立“学生为本”的教材观;

4、树立开放的教材观。

18、地理教材的整体分析包括教材的发展背景分析、内部联系分析和外部联系分析。

1、发展背景分析:包括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社会的发展变化、地理科学的新进展、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几个方面的分析;

2、教材的内部联系分析:主要是地理教材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先后顺序和组织形式分析;

3、教材的外部联系分析:指高中地理教材、地理教材与相关学科以及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的分析。

19、地理教学组织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指导自学法;5.练习法;6.探究性学习

20、有效教学的标准:1.教学指导思想明确;.学生发展后劲充足;3.教学方法兼顾多数;4.学生知识技能全面

21、地理教学设计:指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系统规划地理教学活动的过程。

22、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地理性、继承性、创新性、实践性、多样性。

23、传统的地理备案的特征和弊端:

1、以教师为中心;

2、以知识为本位;

3、以静态教案为载体;

4、以结果性评价为准绳。

24、地理教学目标的功能:导向功能、评价功能、激励功能、反馈功能。

25、地理技能:是指学生在已有地理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练习而形成的执行某种地理活动的方式与能力倾向。

26、地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理念:

1、体现系统性;

2、坚持全面性;

3、反映差异性;4具有操作性。

27、常用的地理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启发法;

3、地图发;

4、发现法;

5、案例教学法;6讨论法。

28、说课的内容:

1、说课程标准;

2、说教材内容;

3、说教学方法;

4、说学情学法;

5、说教学过程。

29、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30、评课原则(五个是否有利):

1、有利于师生发展;

2、有利于教学诊断;

3、有利于创新提高;

4、有利于教学改革;

5、有利于把握问题。

31、地理教学的几个主要技能:语言的技能、课堂教学推进的技能、“三板”技能和现代媒体运用的技能等。

32、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的作用:

1、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感性认识;

2、丰富和深化教学内容;

3、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4、转变地理学习方式;

5、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33、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1、引导地理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2、促进地理教师提升地理教学水平;

3、促使地理教师参与地理教学改革。

34、地理新课程教学评价的取向:

1、评价目标多元化;

2、评价过程动态化;

3、评价内容全面化;

4、评价主体多元化;

5、评价方法多样化;

6、着眼评价的激励功能。

35、地理新课程的评价方法: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作业法、档案袋评价。

36、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

1、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与手段;

4、教学过程;

5、教学基本功;

6、教学效果。

37、地理实践活动:指课堂教学以外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德 各种有关地理学科的课外、校外、野外学习活动。

38、地理实践活动类型有:地理观测类、野外考察类、调查研究类、教具制作类、宣传展览类、地理竞技活动等。

39、智力因素有: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迁移力。非智力因素有:学习兴趣;

2、学习动机;

3、学习习惯。

40、现代地理教师的只是构成应包括:

1、本体性知识;

2、条件性知识;

3、实践性知识;

4、素养行知识。

41、地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地理教师所具有的关于地理科学领域的地理专业知识。其本体性知识包括:自然地理知识、人文地理知识、区域地理知识、以及地图、地理信息技术知识等。

42、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43、地理教师专业化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师的社会地位,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到地理教师队伍中来;

2、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保证地理教育教学质量;

3、有利于地理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44、地理教师专业化的基本要求:

1、地理教师必须是专业教师;

2、地理教师要重视自身素质的发展;

3、地理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45、地理教师的职责:

1、地理课程建设;

2、地理课程教学;

3、地理教学研究与进修;

4、学校教育工作.

46、地理教学科研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发、实验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

47、地理教学论文的结构:论文题目、论文的作者信息、摘要、关键词、引言或前言、论述、后记、参考文献、致谢等几个部分。

第15篇:地理教学论复习题

第一章

1、地理课程标准:

地理教学论:地理教学论是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地理教学设计:

2、地理教学的基本要素:

3、夸美纽斯:

4、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我国中小学开始设置中小学地理课程,师范学堂开始设置“地理教授法”课程

后根据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改为“地理教学法”

5、教学问题的三种类型:

6、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7、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

7、地理教学设计的特点: 地理教学设计的功能: 地理教学设计的原则:

第二章

1、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2、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认知学习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相应的教学设计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1、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区别:

3、新课程标准中地理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及其相互关系:

4、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

5、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特殊要求:

第四章

1、教学内容设计策略:

2、地理学的基本属性:综合性和区域性

3、高中地理课程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论题,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4、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作用:

5、中学地理教学内容设计的原则:

第五章

1、教学媒体:

2、三种基本教学方法:

3、讲授法 定义:

优点:缺点:(1)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之间有时并不同一,教师的讲授化为学生的认识并不等量;(2)学生将教师讲授的知识从认识、理解到应用还需要飞跃;(3)长时间的讲授不易维持学生的注意力。

4、案例教学法 定义:

基本流程: 优点: 缺点:

5、情景教学法 定义:

创设情境的途径:

6、发现式教学法 定义: 基本流程: 优点:

注意方面:

7、启发式教学法 定义: 作用:

教师作用的体现:

8、探究式教学法 定义:

优点: 局限性:

9、地理教学方法选择的要求:

10、地理教学媒体的主要功能:

第六章

1、地理教学过程:

2、地理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环节:

3、地理教学过程的特点:

4、地理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5、地理教学板书的主要类型:

第七章

1、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详细式教案:

纲要式教案:

2、地理教学结构的一般模式:

3、编写教案的意义:

4、编写教案的原则:

第八章

1、教学设计评价的功能: 第九章 教学反思:

说课:是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指教师在特定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教研人员或评委,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其依据。 说课主要阐明“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主要是全面考察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说课与讲课的区别:(1)从目的上讲,说课是为了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讲课是为了达到地理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2)从形式上讲,说课是以教师为对象,是面对教师的一项单边活动;讲课是以学生为对象,是面对学生的一种双边活动;(3)从内容上讲,说课是运用教材及相关教育科学理论;讲课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主;(4)从评价上讲,说课以教师整体素质作为评价的标准;讲课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第16篇:地理教学论复习题

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地理课程标准:它是地理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地理课程的基础,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地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地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地理教学论:地理教学论是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地理教学设计:依据现代科学理论,确定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和需要,提出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的方法和步骤,并作出系统安排的过程,是一种解决地理教学问题的系统方法。

2、地理教学的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

3、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现代教学理论的开山鼻祖,现代地理教学的创始人,1632年发表《大教学论》,第一次对现代教学进行了理论设计,采用班级教学制度。

4、1904年清朝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我国中小学开始设置中小学地理课程,师范学堂开始设置“地理教授法”课程后根据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改为“地理教学法”。

5、教学问题的三种类型:事实问题、价值问题、技术(策略和方法)问题

6、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教学问题、教学活动、教学规律

7、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1) 揭示地理教学规律

(2) 确立地理教学价值观

(3) 优化地理教学艺术

7、地理教学设计的特点:(1) 着重创设的是学与教的系统

(2) 以学习者为出发点

(3) 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其理论基础 (4) 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地理教学设计的功能:(1)有助于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2) 有助于增强学习兴趣

(3) 有助于增强教学工作的科学性 (4)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5) 有助于科学地评价教学

(6) 有助于教师角色的自我认识

地理教学设计的原则:整体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开放性、发展性

第二章

1、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地理科学理论和方法论基础、教育科学基础、心理科学基础

哲学基础

2、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认知学习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相应的教学设计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第三章

1、教学目标:它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包括外显的行为和内部心理的变化。

2、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区别:

(1)教学目的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它对各级各类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教学目标只是对特定的教学活动期指导作用。

(2)教学目的体现了社会的意志和客观要求,是以指令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更多的带有规定性;而教学目标则较多的体现了教学活动主体的要求,带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性和自由度。

(3)教学目的是某一历史时期学校教学的规范,不容许随意变更,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而教学目标则是一种策略,可以有老师根据需要加以调整、变更,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3、新课程标准中地理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及其相互关系: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互关系——三者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整体。“知识与技能”教育是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知识与技能”教育和“过程与方法”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保证;“过程与方法”教育对“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4、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

(1) 全面而重点突出 (2) 要注意层次性和联系性 (3) 体现科学性和适应性 (4) 目标可操作性

5、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特殊要求:

(1) 突出情感教育功能强的特点 (2) 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

(3) 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四章

1、教学内容设计策略:

(1) 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

>地理概念性知识的选择与组织策略 >地理过程性知识的选择与组织策略 >地理原理性知识的选择与组织策略 (2) 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的顺序的安排

>理智技能的教学顺序 >语言信息的顺序

>地理技能的教学顺序 >地理态度的教学顺序

(3) 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的综合策略 (4)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的总结策略 (5) 教学内容设计的其他策略

2、地理学的基本属性:综合性和区域性

3、高中地理课程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论题,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4、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作用:

(1) 它是编写地理教材的依据 (2) 它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 (3) 它是教学评价的依据

(4) 它是成绩考核的依据

5、中学地理教学内容设计的原则:

(1) 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地理教学内容 (2) 突出区域性、综合性

(3) 密切联系实际,反映应用性强的特点

(4) 培养学生的生存和生活能力,提高其地理科学素养 (5) 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6) 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便于学生的探究和建构

第五章

1、教学媒体: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专用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双边活动时传递和储存教学信息的工具或载体。

2、三种基本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3、讲授法

定义: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讲述、讲解、讲读地理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优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适应性,既可用于讲授新课,又可用于复习、练习、实习等。 缺点:(1)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之间有时并不同一,教师的讲授化为学生的认识并不等量; (2)学生将教师讲授的知识从认识、理解到应用还需要飞跃;(3)长时间的讲授不易维持学生的注意力。

4、案例教学法

定义: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说明道理,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 基本流程:提出案例,以例激趣——分析案例,以例说理——拟定方案,以例导行——

归纳总结,自行反思 优点:能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交流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且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

缺点:需要事先准备案例教材,以及花费时间较多,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5、情景教学法

定义: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 创设情境的途径: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

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

6、发现式教学法

定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接受知识,经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去发现事物的规律。

基本流程:问题—假设—验证—总结提高 优点:(1) 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发现规律的主动性,培养创新人才 (2)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其记忆

(3) 获得了从问题—假设—验证—总结的科学探索方法 注意方面:(1)向学生提供确凿丰富的地理事实材料,完备他们解决地理问题的知识贮量

(2)创设概念等地理符号运用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积极探索 (3)加强教师启发指导,切记放羊式学习

(4)该方法一般适宜于用地理事实来解决地理问题的课题内容

(5)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

7、启发式教学法

定义: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 作用:让教师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调动起学生的内因积极性。

教师作用的体现:教师的作用体现在两个引导转化上,一是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二是再进一步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

8、探究式教学法

定义: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

优点: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学生的独立认知活动,通过探索、研究来获取知识,着眼于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意志。 局限性:(1)它要求对一切已被前人研究、证明和总结的知识与原理,学生都要通过自己的直接探索去发现,把学生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研究发明过程等同起来。

(2)教学所耗费时间太多,往往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教学任务。 (3)对待学生个别差异的适应性不强,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同一发现方案,效果不是最佳。

9、地理教学方法选择的要求:

(1)要遵循教学规律和原则 (2)应服从于教学目标

(3)应符合教学内容特点 (4)应从学生的心智特点出发 (5)要从教师自身条件出发

10、地理教学媒体的主要功能:

(1) 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表象,促进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有利于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师生互动 (4) 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率 (5) 有利于地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发展 第六章

1、地理教学过程:广义上,它是指在遵循地理教学规律,贯彻地理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实现地理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过程;狭义上,它是指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即备课—上课—评课过程

2、地理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环节:新课导入—新课教学—新课总结—课堂测验—作业布置

3、地理教学过程的特点:(1)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人类面临的问题为重点,以培养国民现

代文明素质为宗旨,懂得处理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2)教学内容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区域性,有利于学生观察、注

意、想象、记忆和思维等多种智力因素的开发,促进抽象和形象思维的综合发展。

(3)地图在地里教学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4)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

4、地理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地理教师、学生、地理课程资源;“教师—学生”、“教师—教材”、“学生—教材”、“学生—学生”。

5、地理教学板书的主要类型:纲目式板书、框图流程式、表格式板书、图解式板书、其他板式(分布模式、纲要信号图示、版图式、填空式、结构式)

第七章

1、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详细式教案:把与教学有关的要求、内容、方法、用具以及整个过程都按时间顺序写在教案上,甚至把课堂要说的话,包括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都写在教案上。 纲要式教案:用简明的语言,把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按教案编写步骤,设计在教案上。

2、地理教学结构的一般模式:提出问题—阅读图像—分析归纳—巩固应用

3、编写教案的意义:(1) 为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2) 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3) 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4、编写教案的原则:科学性、创新性、差异性、艺术性、可操作性、变化性

第八章

1、教学设计评价的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教学功能 第九章 教学反思: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

说课:是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指教师在特定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教研人员或评委,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其依据。 说课主要阐明“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主要是全面考察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说课与讲课的区别:(1)从目的上讲,说课是为了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讲课是为了达到地理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2)从形式上讲,说课是以教师为对象,是面对教师的一项单边活动;讲课是以学生为对象,是面对学生的一种双边活动;(3)从内容上讲,说课是运用教材及相关教育科学理论;讲课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主;(4)从评价上讲,说课以教师整体素质作为评价的标准;讲课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第17篇: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地理教学活动的要素: 学生,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评价,地理教学管理,地理教学环境。

2.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重点)。

经验总结法:是指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之下,一句地理教学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材料,通过整理、分析、综合、概括,是感性认识上升到教学理论高度,探索地理教学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在中学地理教学界应用广泛,尤其是一些具有多年地理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运用较多。运用经验总结法一般应注意地理教学经验的去伪存真,注意地理教学经验手机的广泛性,注意辩证地收集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注意将个别的教学经验生化为普遍性的教学理论。

3.影响地理教学活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试分析一下,地理课程与地理教学方法之间有哪些联系。

1) 因素:学生,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评价,地理教学管理,地理教学环境。 2)

第二章

1.地理课程的含义:地理课业及其课程,通常来说具体表现为地理课标准和地理教材等。

2.地理课程的功能:是学生掌握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生能力和生产能力。

3.我国地理课程发展的趋势:综合型、活动型、自主型。 4.把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的主要原因。

a)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这两个术语“并不符合现代汉语的使用习惯”,其中教学计划易与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相混淆,教学大纲易与教师的教学提纲相混淆,而“课程标准”这一名称则比较简洁准确。 b) 课程标准的内容更丰富,涉及领域更广泛。

5.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学大纲的区别。

1) 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而教学大纲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2) 课程标准是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二教学大纲是最高要资环08.4 徐欣怡

1 求。

3) 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影视清晰地、可评估的,而教学大纲的描述相对笼统、模糊。

4)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成为地理课程的积极开发者、设计者,而教学大纲要求教师成为教科书的执行者。

5) 课程标准的范围涉及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而教学大纲侧重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要求。 6.新教材的特点。

1) 重视选取材料的基础性和时代性,充分体现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为研究重点的综合性学科,尤其注重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问题。

2) 编写者非常重视在教科书中体现学习过程,在教科书中设置如“阅读”、“活动”、“实验”、“研究”等学习栏目,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中接受与理解知识。

3) 教科书的内容和要求有层次性和可选择性,客户以让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不同教师灵活教学,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 4) 教科书图文并茂,栏目多样。 第三章

1.地理课程目标构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是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唯一的、终极的课程目标;

过程与方法为课程的关键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课程的终极目标。

2.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层级:识记、理解、应用。

3.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4.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学生。 第四章

1.教材加工方法:精简,补充,调整。

2.教学依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学生实践情况,教师素养,学科特点,学校环境,认识规律。

3.教学原则六大体系:发挥地理教育功能的原则,广泛应用感性材料,应用乡土地理,科学阐明人地关系,地理事实和原理结合,激发兴趣。

4.地理教学方法的概念;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地理教学目的,资环08.4 徐欣怡

2 根据特定的地理教学内容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和。

5.地理教学原则:完备性、独立性、简练性。

6.如何运用“大气的热力作用图”,讲解“大气的热力作用”个概念间的关系?试按讲解法的要求,设计讲解词。 7.讲授法的优缺点。

优点:a.讲授法能将地理知识和地理信息,简洁、快速的传授给学生,不需要经历地理学家探索地理事象那样曲折漫长的过程,因而在短时间里能够讲授较多的知识。

b.讲授法适应性强,方便、灵活,课堂内活在室内、野外都可运动,并能够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教学脚尖、教学对象修改讲授内容,也能够根据学听讲时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讲授内容的深浅度以及讲授的速度、节奏。

c.教师进行讲述、讲解时的情感,语言的表达方式、逻辑顺序,甚至动作、姿态、风度等,都能潜移默化的感染、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力。

d.讲授法还能根据地理教学内容,结合国内外时事以及当地或学习的实情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缺点:a.教师讲授得完善,不等于学生理解的完整,知识的传递“并不像传递物理东西那样直接简单。

b.教师的讲授假设全部为学生所领会,也并不等于学生就会应用。 c.过长时间的讲授也不易维持学生的注意。 8.主板书的种类:纲目式、表解式、图示式。

9.演示法: 是教师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者进行示范试验,使学生获得对地理事物感性认识的方法。 举例说明。 演示法的注意事项:

1.和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密切联系;2.演示的时间要及时;

3.对于重点内容进行演示,无关紧要的内容可以不演示;4.演示应突出实物的主要特征; 5.演示的数量应该适量。

资环08.4 徐欣怡

3 10.地图法: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地图(包括地球仪)、剖面图和其他示意图,传授地理知识、培养读图用图技能、发展记忆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11.“纲要信号”图表,就是一种提纲挈领地概括教师所讲内容的图表,它以简单的符号、关键性的语言文字和简洁的示意图等各种形式,把教科书中大段大段需要记忆的内容概括成简明的“纲要信号”。

12.发现法是指教师通过提供适宜于学生进行知识“再发现”的问题情境和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独立的探索、研究和尝试活动,以发现相应的原理或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方法。 13.运用发现法的一般步骤:

①提出要求,使学生明确发现目的; ②作出假设,使学生明确思考方向; ③创设情境,使学生面临矛盾;

④指导学生搜集资料,罗列证据,发现结论,归纳总结。 ⑤将发现的结论与事实材料相结合,加深理解; ⑥将发现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际。 14.运用发现法教学的基本要求

①创设“发现”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②善于引导,讲求实效;

③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师生和谐氛围 15.发现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般而言,一下几个方面的地理教学内容可采用发现法:

①在学习新的地理概念、概念性结论或解释地理知识间联系的教学内容时; ②在新旧地理知识联系密切、新学知识相对难度不大时; ③在学习容易混淆的地理知识时。

16.情境教学法:提供学习资源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效率的一种教学方式。 17.案例的呈现方式 1.先案后理型 2.先理后案型

3.案理同步型

18.分析一下,案例教学与一般意义上的举例说明有说明不同?

资环08.4 徐欣怡

4 19.问题解决教学法的步骤。

发现问题或疑难

确定问题的所在和问题的性质 提出可能的解答或假设 选择一种合理的假设

对问题解决的总结评价

20.合作学习分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第五章

1.地理教师的角色:地理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地理教学的研究者。

2.有人认为,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的结合固然完美,但这是理想化的甚至是矛盾的。因为,一位教师要做到二者兼顾,难度非常大。你认为该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

3.学案: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而编制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的学习方案。

4.地理学案的内容: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知识结构,学法指导,技能训练,学生反馈,新课预习。

5.运用学案进行教学,主要是安排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合作学习。这是否意味着完全排除了教师的讲述和讲解?为什么?

6.说课:是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它是指教师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教研人员或评委,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其依据。 第六章

1.地理学习过程环节。

2.地理表象形式:单独地理表象、普通地理表象、想象地理表象。 3.地理学习兴趣分类:直接兴趣、间接兴趣、相关兴趣。

4.图像教学教师应引导转变:从知识点识记到空间概念的落实;从图像信息归纳到地理规律的分析;从现实素材采集到地理图像的设计。

5.设计一节地理课的教学活动,从中体现“生活经验”、“科际联系”、“地域文化”、“全球视角”等要素。 第七章

1.地理教学测量:对测评对象的特征、属性、及其运动、发展规律的定量描述。

资环08.4 徐欣怡

5 2.相对性评价:以一个学生的地理成绩与同一群体的平均成绩或标准样组的成绩互相比较,从而确定该学生的地理成绩的水平或程度。

3.诊断性评价:是在新的课程或某一个学习单元开始之前,为了使教学内容适合于学生的需要和背景以实现因材施教,对学生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进行的评价。

4.地理学习评价信息的收集途径:观察,访谈,问卷,测验。 5.地理学习过程的评价。(举例说明)

成长记录袋评价;表现性评价;学生自评; 6.开展学生自评的关键内容。

重视学生自我评价意识的培养;给学生提供评价的参照标准;保存学生自我评价的记录;对学生自评进行评价。

7.试卷编制的步骤:确定测验目的,确定测验目标,标志双向细目表,编制试题,测验试卷的编辑,确定评分标准。

8.评课:是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作的分析和评价,是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做出的解释。

9.评课的基本原则:促进提高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因人而异原则。 10.书P220 第二题。 第八章

1.地理教学计划管理:就是通过对地理教学工作和活动的按排,控制和指导整个地理教学过程,从而使地理教学活动处于良好状态,并取得良好的地理教学效果。

2.对地理教学实施管理的过程:指导、协调、组织、调节。 第九章

1.地理教学硬环境是有学校内外各种物质的、物理要素所构成的一种有形的“环境”。它由地理教学设施、地理教学信息载体等构成。

2.地理教学软环境:有地理教学信息、地理教学组织、教学形式、课堂氛围、教学情境等构成。

3.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如何处理好可样教学环境和课外教学环境两方面的关系?

考试题型:填空(15’) 名词解释(15’) 简答(20’) 综合设计+辨析(34’) 论述(16’)

资环08.4 徐欣怡

第18篇: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进行,各学科的教学更加活跃。但在目前的地理教学中,“死记硬背”现象仍然不能杜绝,学生们还是考过就忘。要实现地理教育真正向素质教育转变,关键之一要改革地理教学评价制度。通过学习《初中地理教学评价》,使我获取了自己进取的途径与经验。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一、改进教学,激发兴趣

由于受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在一些学生中存在着厌学地理的倾向,这直接影响着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改进教学方法,并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精心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注意教学艺术,注意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上课时十分注重用自然亲切的教态和具有感染力和激励性的语言潜移默化地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如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的教与学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课堂上积极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注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活跃;不断肯定与鼓励学生的学习效果,给各个层次的同学更多地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例如在《人口与人种》这一节的“不同的人种”时,把全班分为三个小组,分别让三个小组代表白种人、黑种人与黄种人,从人种的外部特征、有哪些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人物、分布地区来介绍不同的人种,这种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且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勇于探究人文的意识。

二、结合教学,加强教育

地理教材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际,发挥教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并强化学生的现代观念和现代意识,教学时做了以下两个方面 :

1.地理教材的内容特别贴近我们生活的实际,例如在讲《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这一节的“聚落与环境”时,就问:你的家乡、你的学校所在地如何?在介绍矿产资源时,就让学生谈谈夹皮沟金矿的资源,松原的油田;在介绍世界气候时也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桦甸、夹皮沟的气候、地形、水文等特点,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家乡,也激发了学生的爱祖国、爱家乡之情。

2.在教学中不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讲《发展与合作》这节时,通过展示我国地理国情的优势,来激发和强化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指出我国地理国情的劣势,例如:山区面积

广大、自然灾害多发;许多地区环境严重污染,生态条件恶化;人口压力大,人均资源和各种产品占有量偏少;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综合国力还待于进一步加强,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等等,使学生在产生必要危机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达到让学生逐步树立无限热爱祖国,立志建设祖国,改变祖国面貌的雄心壮志。

三、要讲究课堂管理的技巧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题,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

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可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鼓励的表情、动作和语言,激发学生动脑思维,畅所欲言,尽可能让他们提出有个性的见解,或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示,产生新的见解。其间,教师只以普通一员参与讨论,或启发,或表扬讨论中有创见的学生。当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一定的程度,教师才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以求水到渠成的效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结论性的精确评价容易给一些学生增添压力,甚至带来伤害,可采用模糊评价,给学生适当指点,建议。这样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其不断探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中给予点拨启迪,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激励,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民主评价能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经历成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发展创造性、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评价自我和接受他人评价的能力,达到自我反馈、自我分析、自我校正、自我完善、主动发展的目的。

我们既要承认激励赏识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惩戒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

四、总结反思要及时

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了? 达到的标准是什么? 如果没有达到的话,原因是什么?预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在课上又是如何处理这些区别的? 处理的是否得当? 这次课感到比较得当的地方有哪些? 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 什么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 在下次课中打算如何克服在这次课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等等。 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也会有很多问题不一定能够圆满的解决, 在课后要及时的回顾总结, 不断的调整、改进以期达到下一节课时能够更好的指导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环节对于教学尤其重要, 也正是老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的方面。

总之,在新的地理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加强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识的联系,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更加高效地完成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

第19篇: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12/12/30 从XX年秋季试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来,经过二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地理课改工作初见成效,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经过二年多的摸索、探讨与实践,我们认为地理课改首先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把握好课标,使用好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等;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1、认真研读和领悟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编写地理教材的依据,各种版本的教材无一不是是围绕课程标准编写的。对于课标无论是教材的编者,还是教材的使用者,都有各自的理解。我们觉得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具体,讲多深、讲多少,很难把握。新课程地理教材正文简短,有的只有几句,许多知识点到为止,留给教师发挥的余地过大(变相地加重了教师负担);针对正文篇幅小、弹性大的特点,我们备课组的几位地理教师每周都坚持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利用教材素材理解掌握它想说明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及规律,同时紧密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关的原理等。

2、“带活地图”

高中地理教材中穿插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注意发挥图像作用,注意教给学生读图技巧,启发学生如何挖掘图中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

由于初中阶段地理虽然是中考科目,但由于采用开阅考试,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懒于记忆,造成地理基础非常差,进入高中后普遍感到地理难学,而且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许多老师说:地理新课程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针对知识缺乏系统性、零散的情况,上课时我们利用第二教材帮助学生了解三维目标和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教师每上完一节课要进行课堂小结,每学完一个单元也要进行小结,及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把一些陈述性知识变成生成性的知识,让知识开花结果。

4、营造探究式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针对难学这一点,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尽量发现学生某方面的优势并不断强化其学习地理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①把课程标准分解,刚开始要求放低一点,让学生尝试到成功,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②充分利用模型、文字、图片、多媒体动画等,以创设一个新奇的环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直观表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③注意发挥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第20篇: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地理外出培训心得体会

地理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下面谈一下我在地理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的一些亲身体会。

第一,联系生活实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地理概念。

例:内流河是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外流河是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这两个地理概念难以理解,容易混淆在一起。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这两个地理概念,我结合学生熟悉身边地理事物的特点,联系起流经五指山市的南圣河作为实际例子。我问:南圣河是内流河还是外流河?有的学生答内流河,理由是南圣河河水流入了昌化江,没有流入海洋;有的学生答外流河,理由是南圣河河水虽然流入了昌化江,没有直接流入海洋,但是南圣河河水通过昌化江最终间接流入了海洋。对于这两种理解方法,我让学生进行讨论,并与课文中“内流河”与“外流河”的概念进行对照,最后得出圣河河是外流河的结论,使学生对“内流河”与“外流河”的概念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

第二,联系生活实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地理成因。

例:目前,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这个地理成因,我结合学生对实际生活中所看到和听到的现象兴趣浓的特点,联系起五指山市这个小城市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原因。我问:在我们五指山市,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现象也十分突出,大家根据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能否回答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们积极踊跃,各抒己见。归纳起来有:城市的人多、车多、花多、灯多、楼多,城市的街道多、公园多、学校多、医院多、工厂多、商场多、电影院多。然后我总结:城市环境优美、生活优越、交通方便、就业机会多、公共设施齐全、医疗卫生和教育条件好,等等。这样,就吸引很多人想到城市去,如:大学生分配工作都想留到城市里,农村人口到城市去打工等。关于农村人口到城市去打工的原因,我又让学生结合家乡的实际情况来分析说明,学生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起来有:一是由于划拨宅基地、修建工厂、修建铁路和公路等原因,使耕地不断减少;二是由于农业的飞速发展,农村很多地方实现了机械化和现代化,如播种机、收割机、脱粒机等大中型机械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于是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了找到就业机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由农村走向了城市。列举了五指山市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实际例子,学生们深刻了理解了“目前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地理成因。

第三,联系生活实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地理原理。

例: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经纬网,目的是为了确定地表任何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那么,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的原理是什么呢?只有纬线或只有经线能否确定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这个地理原理,我结合学生对电影院十分熟悉的特点,联系起电影票上的号码编排的实际例子。我们去看电影,电影院的座位分横排和竖排,电影票上标有横排号和竖排号;横排和竖排分别相当于经纬网中的纬线和经线,横排号和竖排号分别相当于经纬网中相应纬线和经线的度数,即纬度和经度。利用电影票上的横排号和竖排号,把相应的横排和竖排相互交叉,就可轻而易举地找到自己的座位;同样道理,根据经纬网中一个地点的纬度和经度,把相应纬线和经线相互交叉,就可准确迅速地找到这个地点的地理位置。在经纬网中,如果一个地点只有纬度或只有经度,就好比电影票上只有横排号和竖排号;也就是说,如果只有纬线或只有经线,就好比电影院的座位只有横排或只有竖排,当然就起不到确定地理位置的作用。列举了电影票这个实际例子,学生们深刻理解了“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的地理原理。

第四,联系生活实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地理规律。

例:阳光直射斜射与地面单位面积获得太阳光热多少之间关系的规律是一个难以理解的地理规律。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这个地理规律,我结合学生对手电筒光线比较了解的特点,联系起手电筒照射墙壁的实际例子。当我们用手电筒直射墙壁时,看到的光斑面积很小,亮度却很大;斜射墙壁时,看到的光斑面积很大,亮度却很小;而且,斜射的程度越大,看到的光斑面积越大,亮度却越小。由此可推知,阳光直射时,地面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多;阳光斜射时,地面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少;而且,斜射的程度越大,地面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少。列举了手电筒照射墙壁这个实际例子,学生们深刻理解了“阳光直射斜射与地面单位面积获得太阳光热多少之间关系”的地理规律。 综上所述,学生们对实际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喜闻乐见,学生们对实际生活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是丰富多彩的。在地理教学中多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既可以学以致用,又可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应推而广之。

地理外出培训交流体会

姓名:马晓燕

地理教学论 心得体会
《地理教学论 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