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有机化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23 08:34:28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有机化学心得体会

《有机化学及实验》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人要走进知识宝库,是一辈子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网络教育,给了我们一把学习的钥匙。这是一把增长知识才干和提高思想素质的钥匙。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世界已经开始全面信息化、全球化。所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教师必须首先牢固树立信息化、全球化的思想,积极参加培训学习,紧跟时代脉搏,做一个e环境下的新型教师。通过此次培训,我收获很多,体会深刻。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希望能竭尽所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经验不足,通过向专家学习,与同行交流,拓展了我的教学思路,现总结如下:

一、学习有机化学及实验课程应多总结、重方法。 1 、总结经验规律

掌握有机化学中规律性的东西对于更好地掌握、理解有机化学反应及其原理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重规律的总结。

2、善于归纳总结

在有机化学学习中,会发现有机反应式错综复杂,且种类繁多,想要全部记住,记准并非易事,但若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归纳总结,将所学的每一章节的内容归纳出其知识网络图,相信学好有机化学并非难事。

3、重视实验学习

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若不能掌握其基本的实验操作,不重视实验技能的培养,是很难学好有机化学这门课的。掌握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理解和记忆有机化学反应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学好有机化学,重在要有兴趣,培养学习兴趣能够使我们更有效地进行学习。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问题,或通过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与有机化学有关的问题,均能使我们能更近一步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逐步建立起学习兴趣。

二、利用各种有效措施来提高和加强有机化学及实验教学

1、在今后的授课中,用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学中,体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

育思想和理念,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

2、充分利用课件的动画效果,对于有机化学中的一些问题,采用flash动画演示,使问题形象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既有直观感,又增大了信息量,活跃了课堂气氛,也适应了学时压减需要,更能便于网上教学,了解世界,了解感兴趣的学科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和深造奠定基础。

3、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讲授内容,充分利用各种素材,如图片、化学故事、生活中的化学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活跃课堂气氛;多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和问题式教学法,少用“满堂灌”的教学法。课堂上适当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回答和讨论问题,达到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讲课的同时多举例,增加课堂生动、活泼气氛。

4、对于难点重点的问题,要深入剖析,一般采用精讲,精讲突出背景、主线、转折、发散,难点要剖析到位,并以具体的实例来说明问题,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问题的实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觉得知识很实用。一般叙述内容,安排学生自学,给学生留思考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新知内容,一般导读,点到为止,启发学生从书籍、杂志、网上获取信息。

5、多启发学生,让学生逐渐学会分析和解决分析化学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手段,提高他们自学的能力。提倡在课程上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养成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多数学生具有表达的欲望,讨论所激发的思考以及分析所获得的结论都使学生具有表达的欲望,表达的成就感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交流的热情,由此形成热烈的课堂教学氛围和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6、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注意各种资料的积累,积极开展实验研究,引进新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强化动手动脑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结合职业岗位特点重实用教学

高职高专实践教学虽然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但它并不是完全脱离理论教学而独立存在的,它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 的。而有机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突出学生岗位能力

的培养,才能确保教学质量,真正地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和技术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在有机化学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结合课堂教学穿插。些课堂演示实验、虚拟演示实验或仿真训练,把知 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使得抽象的、枯燥的有机化学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和示范性。如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方式,操作简便,现象明显,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经得起检验,受到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同时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能加深理解、加深记忆,会收到显著的成效。

通过近两个月的学习,我从各位专家、给位老师那学到了许多的知识和教学方法、手段。同时我认为网络教育是一种学习的好方式,并且是一种与他人沟通、与社会接触的有效途径。网络教育给了我人生很大的启示和帮助,我一定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的平台“活到老,学到老”!篇二:有机化学的学习心得体会

有机化学的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有机化学也已经有一个学期了,虽然说以前高中也学习过有机化学,但是 到了大学再学有机化学发现高中学的基本连皮毛也说不上,真正的有机化学涉及 的反应是那么多。所以我认为有机化学就是用两个词来形容--多和变化。

先来说说多,有机化学的多最多体现在有机物多,有机反应多,反应的机理也 有不少。所以说有机化学在我学了一个学期以后明白了有机化学的最大难处就是 化合物多,有机反应多,十分难以掌握。但是有机老师的课件做得十分巧妙,把 几种有机物进行了分类,学起来可以沿着各种有机物的特性了进行研究,可以掌 握到同一种物质不同反应的一些特点,分类记忆这样比较方便了,也减轻了有机 化学的反应的部分负担,也可以研究出不同反应的一些共同的特点。这样就大大 地减轻了学习有机化学的负担。也使得在我们初学者的眼中看来很难学的有机化 学一下子也简单了很多,有了许多规律的记忆方法,这样我们就可以掌握规律, 从而可以更加简单地掌握这一类反应。而有机化合物,虽然有很多种,但是为我 们现在所用的还不多,在不同的分类中都可以找到的,这样有机化学学起来就还 是减轻了许多的负担。 有机化学的另外的一个特点就是变化复杂。变化中可能还有变化,有的比较简 单的题目,但是稍加变化以后就会很复杂。比如说许多炔烃的反应要联系到烯烃 的反应,一些不同的物质却有着相同的反应规律,还有命名中有许多小的细节上 的变化都可以出题。所以这些变化更加难学,有机化学的反应多但是及不上变化 多,无论有多少的机理,规律,只要把几个融合一下就可以产生不同的变化,出来不少的题目,这样就难住的大家。所以有机化学最难学的就是学习规律,学习机理,学习到了以后还要把这些机理融合起来,要知道如何地变化,这样才能 把一些机理题和合成题作好,我们学习有机化学才有实用的价值。 所以我们可以 说有机化学最难的不是那些方程式,而是那些方程式变化了以后你还知道吗的问 题,只要在学习的时候多多地总结,多多地复习,多多地 了解不同的变化,并且 用这些不同的变化来丰富自己的有机化学的知识,这样才是学习好有机化学的正 道。 最后来说说有机化学和其他我学过的象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结构化学来进行 一个比较吧。无机化学涉及的范围十分的广,其实无机化学也就是为其他的一些 化学课打下一个基础;分析化学主要侧重于计算和一些离子反应;而结构化学是 一个结合理论和计算为一体的学科。 但是有机化学和这些科目不同的是涉及的反 应和化合物特别的多,理论虽然不是很多但是规律却是变化多端,有时候确实令 人意想不到反应可以这样进行的。所以说有机化学是不同于其他化学的一门变化多端的化学学科。

写到了最后,我最想说的就是,有机化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也是目前热门 的学科,确实也比较难学,但是我认为,只要我们能够努力的学习,在有机化学 的不断变化中提升自己有机反应规律的知识储备,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把有机 化学学得更好!篇三:有机化学学习心得体会

有机化学学习心得体会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世界已经开始全面信息化、全球化。所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教师必须首先牢固树立信息化、全球化的思想,积极参加培训学习,紧跟时代脉搏,做一个e环境下的新型学生。

上有机实验课时,有点紧张,当然也充满期望。从物理实验过渡到有机实验,心中自然怀着一种对实验的好奇心,往往也会有一些可能很有创意的想法。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解了有机化学实验规则。通过此次培训,我收获很多,体会深刻。经验不足,通过向老师学习,与同行交流,拓展了我的学习思路,现总结如下:

一、学习有机化学及实验课程应多总结、重方法。 1 、总结经验规律

掌握有机化学中规律性的东西对于更好地掌握、理解有机化学反应及其原理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重规律的总结。

2、善于归纳总结

在有机化学学习中,会发现有机反应式错综复杂,且种类繁多,想要全部记住,记准并非易事,但若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归纳总结,将所学的每一章节的内容归纳出其知识网络图,相信学好有机化学并非难事。

3、重视实验学习

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若不能掌握其基本的实验操作,不重视实验技能的培养,是很难学好有机化学这门课的。掌握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理解和记忆有机化学反应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学好有机化学,重在要有兴趣,培养学习兴趣能够使我们更有效地进行学习。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问题,或通过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与有机化学有关的问题,均能使我们能更近一步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逐步建立起学习兴趣。

二、利用各种有效措施来提高和加强有机化学及实验教学

1、终身学习。在今后的授课中,用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学中,体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

以渔”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

2、趣味教学,既有幽默感,又增大了信息量,活跃了课堂气氛,也适应了学时压减需要,更能便于现实教学,了解世界,了解感兴趣的学科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和深造奠定基础。

3、注重思维与能力。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讲授内容,充分利用各种素材,如图片、化学故事、生活中的化学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活跃课堂气氛;多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和问题式教学法,少用“满堂灌”的教学法。课堂上适当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回答和讨论问题,达到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讲课的同时多举例,增加课堂生动、活泼气氛。

4、难易与实际结合。对于难点重点的问题,要深入剖析,一般采用精讲,精讲突出背景、主线、转折、发散,难点要剖析到位,并以具体的实例来说明问题,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问题的实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觉得知识很实用。一般叙述内容,安排学生自学,给学生留思考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新知内容,一般导读,点到为止,启发学生从书籍、杂志、网上获取信息。

5、创造与启发。多启发学生,让学生逐渐学会分析和解决分析化学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手段,提高他们自学的能力。提倡在课程上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养成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多数学生具有表达的欲望,讨论所激发的思考以及分析所获得的结论都使学生具有表达的欲望,表达的成就感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交流的热情,由此形成热烈的课堂教学氛围和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6、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注意各种资料的积累,积极开展实验研究,引进新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强化动手动脑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虽然有机实验结束了,不过它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未来对有机化学的探索。世界时刻在变化,知识不断在更新,有机化学知识在日新月异,老师在不断学习,我们也在不断学习,在以后的化学学习中,我们要秉承学以致用的原则,继续努 为有机化学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化学与化工学院 矿物加工过程1202 1215030210 王海全 2013\\07\\08 力,篇四:有机实验心得体会

有机实验心得体会

大三上学期,我修完了大学四年中的第二个基础有机化学实验,也可能是本科里的最后一次的有机实验。这两个学期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 首先,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让我学习到了多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锻炼了我的基本实验技能,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的关于有机物的处理方法,和无机实验的处理方法有很大不同,而作为一个有机专业的本科生,这也是必须要掌握的。同时,对于不同的反应进行实验,更有助于我们认识反应物,生成物的性质以及反应的机理,对有机化学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对有机物进行光谱分析则更加锻炼了我们的综合技能,是有机化学实验与基础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有机结构分析等学科交叉结合,锻炼了我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而自主实际性实验,有加强了我们的自主学习,总结的意识。为我们将来的科研学习打下了基础。 除此之外,很荣幸两个学期都作为查正根老师的学生学习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查正根老师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同学的实验过程中,他会观察指出同学们的实验操作错误并督促改正。查正根老师的教学态度也十分严谨负责,鼓励每个人都来积极思考,使我们充分的体会到做有机实验的乐趣及意义。虽然一开始我们对这种教学不太喜欢,因为我们习惯于按照书上去做实验,进行思考和讨论很费时。但是,渐渐的,我们发觉了在实验中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有些可以在思考中想到而解决或避免。同时,查正根老师还对教材上的部分实验进行改进,大大简化了我们的实验,提高了效率。对实验结果也无太大影响,有效地完成了实验,也能得到较好的产物。

最后,感谢查正根老师以及两个学期的助教孟老师和易老师的悉心教导,相信这两个学期的实验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篇五:学习有机化学体会

学习有机化学体会

经过了一年的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有机不太好学。我周围的同学也有同感,特别是学到了醛酮以后,反应越来越多,根本记不过来的。“看书都知道,丢书都忘掉,做题都错掉”基本上就是我们的状态。与无机物相比,有机物的结构复杂了不少。而有机化学又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使我不能掉以轻心。所以我就开始请教同学,收集资料来探讨学习有机的方法。有机物的规律性是很强的,如果只看到它的复杂性却看不到规律性,在学习中可能会事倍功半,反过来说,如果擅长归纳总结,找出其中的各种规律,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掌握结构与性质的差异

有机化学离不开官能团,学习各类化合物时,要从分析官能团的结构入手,掌握同一类化合物的共同性质;再分析分子的整个结构(包括它的立体结构),掌握这一类化合物中某些特殊性质。同一类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官能团,因此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如醛跟schiff试剂反应变为桃红色,但在加酸的情况下甲醛没有变化,而其他醛的桃红色退去。而同样含有羰基的酮跟schiff试剂反应无明显变化。这就是它们的一些共性和特性。因此,我们要学会通过分析结构来理解性质,根据结构上的差异来理解性质上的差异。

二.掌握影响结构的因素

有机化合物表现出来的性质,不仅决定于官能团的结构,还决定于官能团相连的原子或原子团之间的相互影响。比如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拿电子效应来说吧,它又分为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诱导效应是有机分子中因某一原子或基团的极性,通过静电诱导作用,而引起电子沿着原子链向某一方向移动的效应。共轭效应是在共轭体系分子中,由于原子间的相互影响和π电子云的离域,引起分子内能降低、体系趋向稳定、键长趋于平均化,以及某些性质的变化等效应。简单的说诱导则是单纯对电子的吸引作用,而共轭效应是指相距很近的电子对(π键或孤对)相互吸引形成类似与大π键。要正确分析影响结构的因素,就必须了解

各官能团的电负性,分析主要是哪种效应影响为主,从而更好地解题。

三.掌握反应规律,理解反应机理

在初学有机化学时,首先接触到的反应就是亲核与亲电取代反应。所谓取代反应,就是指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团代替的反应。凡由亲电试剂如hno

3、h2so

4、cl

2、br2等与有机分子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取代反应,称为亲电取代反应(se): e++rx─→re+x+,其中r为烷基。电负性低的亲核基团向反应底物中的带正电的部分进攻而使反应发生,这种反应为亲核反应。由亲核试剂如ho、:nr

3、cn??等与有机分子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取代反应,称为亲核取代反应。由亲核试剂hcn、h2o、丙二酸二乙酯等与世轭不饱和醛或酮进行的加成反应称亲核加成反应。比如:ch3ch2br+nh3->ch3ch2nh2 是一个亲电取代反应,n富电子,ch2的c缺电子(因为它连有一个吸电子的br) 。如果对一个反应,可以一步步地写出其机理,自然就加深了对此反应的理解,而且可以举一反三,当遇到同类反应时就能推出其产物。要不然的话,硬是去记每个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不止辛苦且容易记漏某些部分,当遇到同类反应时又找不到门路。当然,除了要理解这些历程,还要重视反应条件与方向的关系。例如,烯烃加成溴化氢时,一般条件下,反应方向是氢加到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得到符合马氏规则的加成产物。但在过氧化物存在的条件下,氢则是加到含氢较少的双键碳原子上,得到反马氏规则的产物,这些必须要加以注意。

以上三点就是我通过学习有机化学后觉得比较重要的。在有机化学学习中,会发现有机反应式错综复杂,且种类繁多,想要全部记住,记准并非易事,但若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归纳总结,如每章的小结(如各类官能团的相互转化、酸碱性等等),相信学好有机化学并非难事。

勤做练习有助于检查自己对基本问题的掌握,并发现自己学习的盲点。多做练习,可以有助于巩固记忆,检查学习效果。尤其是合成题,几乎涉及到所有重要反应和官能团的相互转化,更有利于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对于有机的学习,我相信很多人都有比我的方法更好的方法。总而言之,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如果能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有机化学的学习或许可以让你乐在其中。

推荐第2篇:有机化学学习心得体会

有机化学学习心得体会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世界已经开始全面信息化、全球化。所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教师必须首先牢固树立信息化、全球化的思想,积极参加培训学习,紧跟时代脉搏,做一个E环境下的新型学生。

上有机实验课时,有点紧张,当然也充满期望。从物理实验过渡到有机实验,心中自然怀着一种对实验的好奇心,往往也会有一些可能很有创意的想法。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解了有机化学实验规则。通过此次培训,我收获很多,体会深刻。经验不足,通过向老师学习,与同行交流,拓展了我的学习思路,现总结如下:

一、学习有机化学及实验课程应多总结、重方法。

1、总结经验规律

掌握有机化学中规律性的东西对于更好地掌握、理解有机化学反应及其原理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重规律的总结。

2、善于归纳总结

在有机化学学习中,会发现有机反应式错综复杂,且种类繁多,想要全部记住,记准并非易事,但若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归纳总结,将所学的每一章节的内容归纳出其知识网络图,相信学好有机化学并非难事。

3、重视实验学习

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若不能掌握其基本的实验操作,不重视实验技能的培养,是很难学好有机化学这门课的。掌握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理解和记忆有机化学反应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学好有机化学,重在要有兴趣,培养学习兴趣能够使我们更有效地进行学习。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问题,或通过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与有机化学有关的问题,均能使我们能更近一步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逐步建立起学习兴趣。

二、利用各种有效措施来提高和加强有机化学及实验教学

1、终身学习。在今后的授课中,用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学中,体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

1以渔”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

2、趣味教学,既有幽默感,又增大了信息量,活跃了课堂气氛,也适应了学时压减需要,更能便于现实教学,了解世界,了解感兴趣的学科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和深造奠定基础。

3、注重思维与能力。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讲授内容,充分利用各种素材,如图片、化学故事、生活中的化学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活跃课堂气氛;多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和问题式教学法,少用“满堂灌”的教学法。课堂上适当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回答和讨论问题,达到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讲课的同时多举例,增加课堂生动、活泼气氛。

4、难易与实际结合。对于难点重点的问题,要深入剖析,一般采用精讲,精讲突出背景、主线、转折、发散,难点要剖析到位,并以具体的实例来说明问题,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问题的实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觉得知识很实用。一般叙述内容,安排学生自学,给学生留思考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新知内容,一般导读,点到为止,启发学生从书籍、杂志、网上获取信息。

5、创造与启发。多启发学生,让学生逐渐学会分析和解决分析化学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手段,提高他们自学的能力。提倡在课程上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养成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多数学生具有表达的欲望,讨论所激发的思考以及分析所获得的结论都使学生具有表达的欲望,表达的成就感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交流的热情,由此形成热烈的课堂教学氛围和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6、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注意各种资料的积累,积极开展实验研究,引进新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强化动手动脑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虽然有机实验结束了,不过它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未来对有机化学的探索。世界时刻在变化,知识不断在更新,有机化学知识在日新月异,老师在不断学习,我们也在不断学习,在以后的化学学习中,我们要秉承学以致用的原则,继续努 2

为有机化学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3 化学与化工学院 矿物加工过程1202 1215030210 王海全 2013\\07\\08 力,

推荐第3篇:有机化学教学反思

有机化学教学反思

有机化学教学不同于无机化学,在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点比较重要。

一在种类繁多的有机物背后,我们要从官能团的水平上来认识有机物。

由于每种有机物的结构是不一样的,那么它们的性质也各不相同,怎样找到它们的相似之处进行归类研究,这时就要上升到官能团的角度进行学习,这样才不致于使学生看到一种新的有机物时而感到无从下手。

二 教学中紧抓两条“线”,明线和暗线。

明线是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暗线是碳原子的饱和程度、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无论我们进行哪种有机物性质的教学,始终离不开碳原子的饱和程度、极性键和非极性键这条暗线的支配。我们有了这条暗线的支配,就能快速地判断出该有机物具备哪些性质。不仅如此,我们在有机反应类型的教学中,也离不开碳原子的饱和程度、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加成反应一律是碳原子的饱和造成的,取代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则离不开极性键的性质,也就是说在极性键处发生反应。同时,根据键的极性我们还可预测有机物应具备哪些性质。

三 充分把握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一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

比如,我们在进行苯及其同系物的教学时,要使学生认识为什么苯和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的温度是50℃- 60℃,甲苯在约30℃的温度下就能与硝酸发生取代反应。这就是因为甲基的引入活化了苯环,对苯环上碳氢键这一极性键产生了影响。在苯酚的性质教学中,这一关系体现地更加淋漓尽致:苯酚显酸性是由于苯环对羟基影响造成的;苯酚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而苯不能与溴水发生反应这一区别则是由羟基对苯环的影响造成的。同时,苯酚能被氧化剂氧化变红色生成醌这一现象则又是苯环与羟基相互影响的共同结果。

四 教学中要把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与有机反应类型统一起来。

有机物的性质是有机反应类型的载体,有机反应类型是有机物的性质的表现形式。我们不能只谈反应类型而忽视有机物的性质,如果没有了有机物的性质,反应类型也就失去了它的存在基础。教学中既要在学习有机物性质的同时关注反应类型,又要在学习反应类型的同时思考有机物的性质。

五 注重反应条件、反应试剂对反应的影响。

对于同一种有机物,在不同得温度下,可以得到不同的产物,比如乙醇在两种温度下分别得到乙醚和乙烯。卤代烃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水解得到醇,而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加热则得到烯。在教学中要始终给学生贯穿这种意识,使学生对有机反应有一种立体感。

王振锋2012.3.7

推荐第4篇:有机化学教学反思

有机化学教学反思

普通高中新课程中的有机化学课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必修模块《化学2》中的有机化学与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而在选修模块中对有机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则要求很高。

必修模块中的有机化学知识,是以比较典型而简单的有机物为切入点,使学生对有机化学有一个初步的概念。根据课程标准,必修模块中对有机化学知识的设置没有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逻辑体系,主要以日常生产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种有机化合物为例讲解其基本结构、主要性质等,并没有要求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理念。而选修模块是建立在必修2中几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基础上,在第一节就引入了官能团的概念,目的是引导学生比较系统的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使学生建立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二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学习时,出现了不适应,不能建立与必修模块所学习的有机化学知识的联系。如何才能衔接好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间的教学,是高二化学教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本人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进行了反思。

一、适当复习,建立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在必修2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也学习了乙醇、乙酸等的性质。实际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有机化学知识的基础,但在实际授课中,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分类和官能团的理解还存在问题。经分析,这种情况是由于学生遗忘了必修中学习的有机化学知识,只要经过适当的复习,学生很快就能理解。此时,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思维方式还没有建立,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比较甲烷、乙烯、乙炔、乙醇、乙酸的结构和性质,灌输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以便于学生建立起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有机化学之初,学生会认为有机化学难学,无机化学简单的想法,很可能导致学习兴趣减弱甚至丧失的现象。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许都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兴趣是因为无机化学实验现象有很明显的颜色变化。在学习有机化学时也可以利用有颜色变化的实验现象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把学生引向正确学习有机化学知识的道路上。如在学习甲烷的性质时,可以给学生演示将甲烷通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的实验,让学生观察颜色变化,进而总结甲烷出甲烷的性质稳定。同样,在学习乙烯的性质时,可以将乙烯通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并与甲烷的性质对比记忆。

有机化学和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除了利用实验引起兴趣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入手。如家了在炒菜中为了提香,可以适当加入一点白酒和白醋,来引出酯的概念。

三、充分利用教具——球棒模型

学习有机化学知识,经常用到的教具就是球棒模型,而且是非常好用的教具。在讲解有机化合物结构时,如果能够让学生观察球棒模型或是让学生亲自动手组装模型,可以使有机物的结构特点以及烷烃、烯烃等的结构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利于理解其性质。球棒模型不仅可以在新授课堂上使用,也可以在习题课中使用。如,在讲解二氟二氯甲烷同分异构体的种类时,如果单纯的在黑板上画结构简式和立体结构图,学生很难理解其结构只有一种。而用球棒模型讲解时,方便旋转氟和氯的位置,直观明了的呈现给学生。

总之,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并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教师只有不断研究新情况、新环境、新问题,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不断适应、改进教育工作,使教育教学工作有效的开展。

推荐第5篇:有机化学教学感悟

有机化学教学感悟

高中阶段,学生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但开始系统学习时,部分学生感觉困难,产生畏难情绪,出现分化现象。教师要在这个节点上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迈过这个坎,进入有机化学的自由王国,轻松愉快地学好有机化学。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注重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 ,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辩析有机物的特点。在学完甲烷,乙烯,乙炔,苯之后,我就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有机物的特点(与无机物比较)

1.元素组成特点:核心元素是C、还含有H、O、N、卤素等非金属元素。

2.结构特点:碳碳间以共价键形成碳链,这是有机物结构的基础。

3.数量特点:有机物种类繁多,约三千万种。究其原因,碳原子最外层有四个电子,不仅能与其他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而且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也能相互组成共价键;不仅可以形成单键,还可形成双键或三键;多个碳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长长碳链,也可以形成碳环。

4.性质特点:对大多数有机物来讲,①难溶于水,易溶于酒精,汽油,等有机溶剂。②多为非电解质,不易导电。③多数熔沸点较低。④多数易燃烧,易分解。⑤有机反应复杂,多数需要催化剂,常伴有副反应发生,因此有机反应式不用等号“=”,而用箭号“→”

有比较,才有鉴别,从比较中就能抓住有机物的本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有机物的

特点。

二、归纳有机化学的一般原理

1.碳四价原理:在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均有四个键与其他原子结合,此为书写结构式,分析,判断分子组成与结构正误的依据。

2.同系物原理:同系物中的各有机物均具有十分相似的化学性质,因此可以举一反多,这是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方法。有机物种类繁多,不可能也不必要一一学习,只要在同系物中选择一种或两种重点研究,就能推广到同一类物质。

3.官能团原理:有什么样的官能团就有什么样的性质。有机物主要是按官能团进行分类的,所以学习有机化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习官能团的化学。

4.构性相依原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构性相依是有机化学又一基本原理。如①单键,键长较长,键能较小,因而不稳定,易断键,易分解;②双键,键长比短,但平均键能小,因而其中一个键易断裂,易加成;③ 三键,键长比、都短,平均键能更小,因而其中二个键易断裂,易加成;④在中碳碳键,键长介于和之间,较稳定,易取代,难加成、难氧化;⑤ 键长最短,键能最大,最稳定。

三、教学过程中强化几种意识

1.训练为主意识。从认知学原理可知,知识的获取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每学一种有机物,让学生运用构性相依原理,阅读教材,归纳总结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之间的关系。如乙醛的学习,先分析乙醛的结构特点:含有官能团,之间可以加氢形成醇,之间可以加氧形成酸,具有两性,从而推广到醛类的共性。通过这样反复训练,不仅掌握了乙醇,乙醛,乙酸的性质,加深了构性相依的理解,更培养了推理,自学能力。

2.培养兴趣意识。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不是“告诉”,而是“唤醒”,挖掘学生潜能。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只有在产生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引发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未知的愿望,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且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甚至有时会废寝忘食。实验教学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最好途径。在教学 中要特别重视实验,最好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不管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要力所能及,力争全做。如乙醛的银镜反应,看得见,摸得着,能给学生一个惊喜,产生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再经过教师的讲解和自身的积极思考,很容易掌握乙醛的知识。接着让同学动手做乙醛与菲林试剂反应的实验,他会积极主动认真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

3.实验探究意识。在教学中,增强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运用实验手段去探究结论。如乙醇的教学,首先根据 乙醇的分子式及元素的化合价,分析乙醇可能的结构式:或。 怎样确定乙醇究竟是那种结构呢?发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优选,然后试验探究。师生共同对探究过程,探究结论分析评价,表述探究结果。

4.重视模型,图形意识。有机化学教材中,模型,图形很多,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度重视,绝不能走马观花,不求甚解。模型,图形的直观性很强,要通过对模型不同角度,不同变式的观察,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同时模型还能帮助我们解决某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尴尬,加深对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

推荐第6篇:有机化学教学心得

有机化学教学心得

有机化学教学心得一:有机化学教学心得

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国际上共同关心的教育理论问题之一。教学过程中到底教会学生什么?是教学生还是教学生学?在有机化学部分的教学中,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方法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教学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培养

化学可分为有机与无机两大块,结束无机化学的学习,同学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这时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

比如“乙烯”这一节的教学,我就打破书本上的顺序,先讲乙烯的分子结构。在介绍乙烯分子的结构时,先由分子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据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烷烃分子中碳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引出不饱和烃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再由其结构看其物理、化学性质,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气体,让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几个方面来思考;根据乙烯结构中化学键的特征——双键容易断裂讲乙烯的特征化学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根据绝大部分有机物易燃烧的性质讲乙烯的氧化反应(补充讲乙烯能跟强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来讲其用途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机溶剂(物理性质)、制造塑料和纤维(化学性质)等。最后对这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烃,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以后几节的教学,我都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到了讲烃的衍生物,我请同学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我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点一点地讲下去,很清晰。学生自己掌握,复习时也就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机化学其实很好学,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时时提醒学生,其它有机化学的学习与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样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与能力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

适应于有机化学的特点,在教学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乙醛”这一节,通过学生阅读,然后请同学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乙醛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展示样品)、化学性质?由这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业上如何制取?这类物质(如甲醛)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训练,我觉得学生不但强化了方法,更培养了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

2.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我时时提醒同学要细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维。比如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加药品的过程,温度计的摆放,实验中烧瓶、集气瓶内的变化,为什么要加石棉网、碎瓷片等等都应特别重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强调观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后,我就请两个同学来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样反应,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在演示完乙醇与钠的反应实验后,要求同学回忆钠与水反应的实验,通过这些课堂实验,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4.记忆能力的培养

人类没有记忆就没有智力活动可言,同样的教,同样的学,有的同学就是学得好,究其原因,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记得牢。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与复习中,我就重视记忆方法、记忆能力的培养。如:银镜反应生成物的配平,我就教学生“一二三”记忆法,即一水二银三氨;醇、醛、酸、酯的教学与记忆,我就提醒同学根据分子中官能团的异同对比记忆其化学性质;我还提醒同学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记忆,如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实验有红色沉淀物(Cu2O)生成以帮助记忆这个反应。

>有机化学教学心得二:浅谈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点滴体会>>(2129字)

对于化学课程来讲,其包含的内容相对较为复杂,枯燥,学生很难对化学知识提起学习兴趣,进而降低教学质量。作为高中老师,应利用多种教学措施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喜爱化学,更愿意主动探究化学,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化学成绩,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一、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处理不当

现今,很多高中化学老师在教学期间都是遵照高考的要求把握教学内容的,从而局限了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为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在进行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期间,一些老师经常发生越位的情况,尽管经过新课改后使用的化学教材由内容来看同以往教材差别不大,但分析发现,在知识的难度及深度方面有所降低,知识的广度却有一定扩展。但是,一些高中化学老师依旧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加重了知识的深度与难度,从而让学生感觉学习化学枯燥、乏味、困难,进而降低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学生实验的次数与机会较少

在进行高中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期间,很多老师为了尽量让学生多做习题,将理论课程安排的很多,实验课程数量较少,并且学生真正能够动手进行操作的机会更少。所以,学生无法深入、正确的理解知识点。一些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方法为学生播放实验视频,却不知道此种方法同学生亲自动手存在较大的差别。在进行化学实验期间,可能会由于多种因素而导致实验失败,而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并思考,能更深层次的理解化学内容,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亲自动手还能够激发学生们对化学学习的热情,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发展奠定基础。

二、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创新与改进

(一)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技巧

因为新课程改革后使用的教材知识层次是由简单到复杂过渡的,所以,对有机物课程来讲,教师在讲解期间应先引导学生对其结构有所了解,然后明确有机物的特性,再深入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记忆,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清晰、有条理的记忆化学内容。作为高中化学老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有机化学的技巧,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成长夯实基础。例如:教师在讲解“烃和卤代烃”课程时,可以先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相互探讨,分析烃的结构、特点,分类,并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教师再总结小组学生不明确的问题予以解答,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卤代烃同芳香烃、脂肪烃的差别,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有机化学的探究,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大实验的比重

对于化学实验教学来讲,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研究化学的基本方法。所以,教职人员在进行高中有机化学教学期间,应加大实验的比重,并且借助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及动手能力,为学生以后发展奠定基础。一般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验才能:其一,基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对学生的实验活动进行安排;其二,培养学生们单独实验的能力;其三,引导学生自己获得结论,并书写实验报告;其四,让学生自行设计相关实验,论证问题,总结结论。另外,教师还应重视演示实验,一些实验内容学生无法正确操作或者操作存在安全问题,而不进行操作又会降低教学质量,那么,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进行演示实验,通过该方法让学生更直观的观看实验现象,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离提纯”、“乙烯制备”等简单实验,而一些难度较高的有机化学实验就可以利用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同学生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对于有机化学知识来讲,其同学生们的生活存在密切的关联,所以,教师在讲解课程内容时,应将知识点与学生们的日常活动联系起来,通过真实事件、真实现象等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有机课程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糖类”课程时,就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糖类有机物,进而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并记忆相关知识点。

三、高中有机化学教学发展趋势的展望

伴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教学模式及方法也向着现代化的程度发展。以往的讲解教学模式已经无法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想要提高教学质量,高中化学老师就需要及时更新自身观念,借助现代化技术实施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电教化的教学方法及信息网络化的教学措施能够良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并且还可以实现绿色化学的目的。电教化教学包含:光盘、投影、录像等,信息网络化教学包含:多媒体技术、上网等,教师通过这些方法能够与学生进行密切沟通,学生可以将不会的知识点通过网络随时反馈给老师,教师予以解答,进而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当前,绿色化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士的重视,高中化学老师应不断更新自身思想,勇于尝试、大胆创新,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化学水平,更好完善发展。可以说,在不久的将来,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会向着现代化、绿色化的方向更好发展。

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速率的不断加快,教职人员应相应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及方法,找寻有机化学教学期间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的予以解决,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技巧,加大实验的比重,并且同学生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互动,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发展夯实基础。

>有机化学教学心得三:有机化学教学感悟体会>>(1795字)

高中阶段,学生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但开始系统学习时,部分学生感觉困难,产生畏难情绪,出现分化现象。教师要在这个节点上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迈过这个坎,进入有机化学的自由王国,轻松愉快地学好有机化学。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注重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辩析有机物的特点。在学完甲烷,乙烯,乙炔,苯之后,我就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有机物的特点(与无机物比较)。

1、元素组成特点:核心元素是C、还含有H、O、N、卤素等非金属元素。

2、结构特点:碳碳间以共价键形成碳链,这是有机物结构的基础。

3、数量特点:有机物种类繁多,约三千万种。究其原因,碳原子最外层有四个电子,不仅能与其他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而且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也能相互组成共价键;不仅可以形成单键,还可形成双键或三键;多个碳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长长碳链,也可以形成碳环。

4、性质特点:对大多数有机物来讲,①难溶于水,易溶于酒精,汽油,等有机溶剂。②多为非电解质,不易导电。③多数熔沸点较低。④多数易燃烧,易分解。⑤有机反应复杂,多数需要催化剂,常伴有副反应发生,因此有机反应式不用等号“=”,而用箭号“→”

有比较,才有鉴别,从比较中就能抓住有机物的本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有机物的

特点。

二、归纳有机化学的一般原理。

1、碳四价原理:在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均有四个键与其他原子结合,此为书写结构式,分析,判断分子组成与结构正误的依据。

2、同系物原理:同系物中的各有机物均具有十分相似的化学性质,因此可以举一反多,这是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方法。有机物种类繁多,不可能也不必要一一学习,只要在同系物中选择一种或两种重点研究,就能推广到同一类物质。

3、官能团原理:有什么样的官能团就有什么样的性质。有机物主要是按官能团进行分类的,所以学习有机化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习官能团的化学。

4、构性相依原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构性相依是有机化学又一基本原理。如①单键,键长较长,键能较小,因而不稳定,易断键,易分解;②双键,键长比短,但平均键能小,因而其中一个键易断裂,易加成;③三键,键长比、都短,平均键能更小,因而其中二个键易断裂,易加成;④在中碳碳键,键长介于和之间,较稳定,易取代,难加成、难氧化;⑤键长最短,键能最大,最稳定。

三、教学过程中强化几种意识。

1、训练为主意识。从认知学原理可知,知识的获取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每学一种有机物,让学生运用构性相依原理,阅读教材,归纳总结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之间的关系。如乙醛的学习,先分析乙醛的结构特点:含有官能团,之间可以加氢形成醇,之间可以加氧形成酸,具有两性,从而推广到醛类的共性。通过这样反复训练,不仅掌握了乙醇,乙醛,乙酸的性质,加深了构性相依的理解,更培养了推理,自学能力。

2、培养兴趣意识。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不是“告诉”,而是“唤醒”,挖掘学生潜能。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只有在产生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引发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未知的愿望,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且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甚至有时会废寝忘食。实验教学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最好途径。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实验,最好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不管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要力所能及,力争全做。如乙醛的银镜反应,看得见,摸得着,能给学生一个惊喜,产生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再经过教师的讲解和自身的积极思考,很容易掌握乙醛的知识。接着让同学动手做乙醛与菲林试剂反应的实验,他会积极主动认真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

3、实验探究意识。在教学中,增强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运用实验手段去探究结论。如乙醇的教学,首先根据乙醇的分子式及元素的化合价,分析乙醇可能的结构式:或。怎样确定乙醇究竟是那种结构呢?发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优选,然后试验探究。师生共同对探究过程,探究结论分析评价,表述探究结果。

4、重视模型,图形意识。有机化学教材中,模型,图形很多,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度重视,绝不能走马观花,不求甚解。模型,图形的直观性很强,要通过对模型不同角度,不同变式的观察,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同时模型还能帮助我们解决某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尴尬,加深对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

推荐第7篇:有机化学教学总结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主要完成了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期末复习工作也顺利进行。我在教学方面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我既注意了概念的科学性,又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了,并在教学中尽可能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要领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对烃及烃的衍生物的概念的理解是学生学好有机化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注意中学化学的局限性和概念的延展性。

二、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式、化学方程式是用来表示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三、重视有机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有机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掌握好高考化学及了解生活化学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有机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1

实验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这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代表性有机物的结构特征和性质特征。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有机化合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转化,让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之间的关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有机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四、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上好每一节化学实验课。本人教学中,课前准备周密,演示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高二化学 林敏佳

二〇一〇年六月三十日

推荐第8篇:有机化学学习心得体会(推荐)

《有机化学及实验》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人要走进知识宝库,是一辈子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网络教育,给了我们一把学习的钥匙。这是一把增长知识才干和提高思想素质的钥匙。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世界已经开始全面信息化、全球化。所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教师必须首先牢固树立信息化、全球化的思想,积极参加培训学习,紧跟时代脉搏,做一个E环境下的新型教师。通过此次培训,我收获很多,体会深刻。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希望能竭尽所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经验不足,通过向专家学习,与同行交流,拓展了我的教学思路,现总结如下:

一、学习有机化学及实验课程应多总结、重方法。 1 、总结经验规律

掌握有机化学中规律性的东西对于更好地掌握、理解有机化学反应及其原理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重规律的总结。

2、善于归纳总结

在有机化学学习中,会发现有机反应式错综复杂,且种类繁多,想要全部记住,记准并非易事,但若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归纳总结,将所学的每一章节的内容归纳出其知识网络图,相信学好有机化学并非难事。

3、重视实验学习

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若不能掌握其基本的实验操作,不重视实验技能的培养,是很难学好有机化学这门课的。掌握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理解和记忆有机化学反应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学好有机化学,重在要有兴趣,培养学习兴趣能够使我们更有效地进行学习。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问题,或通过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与有机化学有关的问题,均能使我们能更近一步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逐步建立起学习兴趣。

二、利用各种有效措施来提高和加强有机化学及实验教学

1、在今后的授课中,用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学中,体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

1 育思想和理念,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

2、充分利用课件的动画效果,对于有机化学中的一些问题,采用flash动画演示,使问题形象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既有直观感,又增大了信息量,活跃了课堂气氛,也适应了学时压减需要,更能便于网上教学,了解世界,了解感兴趣的学科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和深造奠定基础。

3、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讲授内容,充分利用各种素材,如图片、化学故事、生活中的化学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活跃课堂气氛;多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和问题式教学法,少用“满堂灌”的教学法。课堂上适当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回答和讨论问题,达到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讲课的同时多举例,增加课堂生动、活泼气氛。

4、对于难点重点的问题,要深入剖析,一般采用精讲,精讲突出背景、主线、转折、发散,难点要剖析到位,并以具体的实例来说明问题,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问题的实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觉得知识很实用。一般叙述内容,安排学生自学,给学生留思考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新知内容,一般导读,点到为止,启发学生从书籍、杂志、网上获取信息。

5、多启发学生,让学生逐渐学会分析和解决分析化学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手段,提高他们自学的能力。提倡在课程上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养成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多数学生具有表达的欲望,讨论所激发的思考以及分析所获得的结论都使学生具有表达的欲望,表达的成就感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交流的热情,由此形成热烈的课堂教学氛围和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6、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注意各种资料的积累,积极开展实验研究,引进新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强化动手动脑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结合职业岗位特点重实用教学

高职高专实践教学虽然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但它并不是完全脱离理论教学而独立存在的,它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 的。而有机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突出学生岗位能力

2 的培养,才能确保教学质量,真正地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和技术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在有机化学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结合课堂教学穿插。些课堂演示实验、虚拟演示实验或仿真训练,把知 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使得抽象的、枯燥的有机化学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和示范性。如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方式,操作简便,现象明显,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经得起检验,受到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同时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能加深理解、加深记忆,会收到显著的成效。

通过近两个月的学习,我从各位专家、给位老师那学到了许多的知识和教学方法、手段。同时我认为网络教育是一种学习的好方式,并且是一种与他人沟通、与社会接触的有效途径。网络教育给了我人生很大的启示和帮助,我一定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的平台“活到老,学到老”!

推荐第9篇:有机化学

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 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

4、氯仿、液态烷烃等。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6、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酮、饱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烷烃:CH

4、C2H

6、C3H8;烯烃:C2H4;炔烃:C2H2;氯代烃:CH3Cl、CH2Cl

2、CHCl

3、CCl

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有: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水)等。

9、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发生水解的物质:金属碳化物(CaC2)、卤代烃(CH3CH2Br)、醇钠(CH3CH2ONa)、酚钠(C6H5ONa)、羧酸盐(CH3COONa)、酯类(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油脂(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11、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物质:醇、酚、羧酸。

12、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苯酚(C6H5OH)与醛(RCHO)、二元羧酸(COOH—COOH)与二元醇(HOCH2CH2OH)、二元羧酸与二元胺(H2NCH2CH2NH2)、羟基酸(HOCH2COOH)、氨基酸(NH2CH2COOH)等。

13、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制硝基苯(

,60℃)、制苯磺酸(

、蛋白质(酶)、80℃)、制酚醛树脂(沸水浴)、银镜反应、醛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热水浴)、酯的水解、二糖水解(如蔗糖水解)、淀粉水解(沸水浴)。

14、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的:烷烃与卤素的取代反应、苯与氯气加成反应(紫外光)、

(注意在铁催化下取代到苯环上)。

15、常用有机鉴别试剂:新制Cu(OH)

2、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银氨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

16、最简式为CH的有机物:乙炔、苯、苯乙烯(

);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醛、乙酸(CH3COOH)、甲酸甲酯(HCOOCH3)、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

1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或与新制的Cu(OH)2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醛类(RCHO)、葡萄糖、麦芽糖、甲酸(HCOOH)、甲酸盐(HCOONa)、甲酸酯(HCOOCH3)等。

18、常见的官能团及名称:—X(卤原子:氯原子等)、—OH(羟基)、—CHO(醛基)、—COOH(羧基)、—COO—(酯基)、—CO—(羰基)、—O—(醚键)、

(碳碳双键)、—C≡C—(碳碳叁键)、—NH2(氨基)、—NH—CO—(肽键)、—NO2(硝基)

19、常见有机物的通式:烷烃:CnH2n+2;烯烃与环烷烃:CnH2n;炔烃与二烯烃:CnH2n-2;苯的同系物:CnH2n-6;饱和一元卤代烃:CnH2n+1X;饱和一元醇:CnH2n+2O或CnH2n+1OH;苯酚及同系物:CnH2n-6O或CnH2n-7OH;醛:CnH2nO或CnH2n+1CHO;酸:CnH2nO2或CnH2n+1COOH;酯:CnH2nO2或CnH2n+1COOCmH2m+1

20、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用无水CuSO4——变蓝

21、发生加聚反应的:含C=C双键的有机物(如烯)

22、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乙醇(浓硫酸,170℃);卤代烃(如CH3CH2Br)

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

23、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醇和酸

24、燃烧产生大量黑烟的是:C2H

2、C6H6

25、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油脂、麦芽糖、蔗糖不是)

26、属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27、常用来造纸的原料:纤维素

28、常用来制葡萄糖的是:淀粉

29、能发生皂化反应的是:油脂 30、水解生成氨基酸的是:蛋白质

31、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的是:淀粉、纤维素、麦芽糖

32、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的有机物是:含有—COOH:如乙酸[要学习网,只做中学生最喜欢、最实用的学习论坛,地址

www.daodoc.com

手机版地址 wap.yaoxuexi.cn]

33、能与Na2CO3反应而不能跟NaHCO3反应的有机物是:苯酚

34、有毒的物质是:甲醇(含在工业酒精中);NaNO2(亚硝酸钠,工业用盐)

35、能与Na反应产生H2的是:含羟基的物质(如乙醇、苯酚)、与含羧基的物质(如乙酸)

36、能还原成醇的是:醛或酮

37、能氧化成醛的醇是:R—CH2OH

38、能作植物生长调节剂、水果催熟剂的是:乙烯

39、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的是:乙烯的产量 40、通入过量的CO2溶液变浑浊的是:C6H5ONa溶液

41、不能水解的糖:单糖(如葡萄糖)

42、可用于环境消毒的:苯酚

43、皮肤上沾上苯酚用什么清洗:酒精;沾有油脂是试管用热碱液清洗;沾有银镜的试管用稀硝酸洗涤

44、医用酒精的浓度是:75%

46、加入浓溴水产生白色沉淀的是:苯酚

47、加入FeCl3溶液显紫色的:苯酚

48、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的两种盐:Na2SO

4、(NH4)2SO4 俗名总结:

、卤代烃发生消去的条件:

1.甲烷: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2.Na2CO3 纯碱、苏打

3.乙炔:电石气

4.NaHCO3 小苏打 3 乙醇:酒精

5.CuSO45H2O 胆矾、蓝矾

6.丙三醇:甘油

7.SiO2 石英、硅石 8.

苯酚:石炭酸

9.CaO 生石灰

10.甲醛:蚁醛

11.Ca(OH)2 熟石灰、消石灰

12.乙酸:醋酸

13.CaCO3 石灰石、大理石

14.三氯甲烷:氯仿15.Na2SiO3水溶液 水玻璃

16.NaCl:食盐

17.KAl(SO4)212H2O 明矾

18.NaOH:烧碱、火碱、苛性钠

19.CO2固体 干冰

“有机化学”知识小结

1.羟基官能团可能发生反应类型:取代、消去、酯化、氧化、缩聚、中和反应 2.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酸甲酯、麦芽糖、纤维素

3.分子式为C5H12O2的二元醇,主链碳原子有3个的结构有2种

4.常温下,pH=11的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是纯水电离产生的c(H+)的104倍 5.甲烷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反应产物有4种

6.醇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醛,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 7.CH4O与C3H8O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最多可得到7种有机产物 8.分子组成为C5H10的烯烃,其可能结构有5种

9.分子式为C8H14O2,且结构中含有六元碳环的酯类物质共有7种

10.等质量甲烷、乙烯、乙炔充分燃烧时,所耗用的氧气的量由多到少。

11.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要学习网,只做中学生最喜欢、最实用的学习论坛,地址

www.daodoc.com

手机版地址 wap.yaoxuexi.cn] 12.聚四氟乙烯的化学稳定性较好,其单体是不饱和烃,性质比较活泼

13.酯的水解产物只可能是酸和醇;四苯甲烷的一硝基取代物有3种

14.甲酸脱水可得CO,CO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反应得HCOONa,故CO是酸酐 15.应用水解、取代、加成、还原、氧化等反应类型均可能在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羟基 16.由天然橡胶单体(2-甲基-1,3-丁二烯)与等物质的量溴单质加成反应,有三种可能生成物

17.苯中混有己烯,可在加入适量溴水后分液除去 18.由2-丙醇与溴化钠、硫酸混合加热,可制得丙烯 19.混在溴乙烷中的乙醇可加入适量氢溴酸除去

20.应用干馏方法可将煤焦油中的苯等芳香族化合物分离出来

21.甘氨酸与谷氨酸、苯与萘、丙烯酸与油酸、葡萄糖与麦芽糖皆不互为同系物

22.裂化汽油、裂解气、活性炭、粗氨水、石炭酸、CCl

4、焦炉气等都能使溴水褪色 23.苯酚既能与烧碱反应,也能与硝酸反应

24.常温下,乙醇、乙二醇、丙三醇、苯酚都能以任意比例与水互溶

25.利用硝酸发生硝化反应的性质,可制得硝基苯、硝化甘油、硝酸纤维

26.分子式C8H16O2的有机物X,水解生成两种不含支链的直链产物,则符合题意的X有7种

27.1,2-二氯乙烷、1,1-二氯丙烷、一氯苯在NaOH醇溶液中加热分别生成乙炔、丙炔、苯炔

28.甲醛加聚生成聚甲醛,乙二醇消去生成环氧以醚,甲基丙烯酸甲酯缩聚生成有机玻璃 29.甲醛、乙醛、甲酸、甲酸酯、甲酸盐、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30.乙炔、聚乙炔、乙烯、聚乙烯、甲苯、乙醛、甲酸、乙酸都能使KMnO4(H+)(aq)褪色 “化学实验”知识

1.银氨溶液、氢氧化铜悬浊液、氢硫酸等试剂不宜长期存放,应现配现用 2.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3.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分析下列实验温度计水银球位置。 (测定溶解度、制乙烯、硝基苯、苯磺酸、酚醛树脂、乙酸乙酯制备与水解、糖水解) 4.一种试剂可以鉴别甲苯、氯仿、己烯、酒精、苯酚水溶液、纯碱溶液 5.除去蛋白质溶液中的可溶性盐可通过盐析的方法6.饱和纯碱溶液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渗析法分离油脂皂化所得的混合液 有机物的物理性质规律

有机物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同等重要,且“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不仅表现在化学性质中,同时也体现在某些物理性质上。有机物一些物理性质存在着内在规律,如果抓住其中的规律,可以更好地认识有机物。

一、熔沸点

有机物微粒间的作用是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小,因此烃的熔沸点比较低。对于同系物,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因此同系物的熔沸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

1.烃、卤代烃及醛

各种烃的同系物、卤代烃及醛的熔沸点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如:都是烷烃,熔沸点的高低顺序为:低顺序为:

都是烯烃,熔沸点的高等。

;再有

同类型的同分异构体之间,主链上碳原子数目越多,烃的熔沸点越高;支链数目越多,空间位置越对称,熔沸点越低。如

2.醇

由于分子中含有—OH,醇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分子间的作用力较一般的分子间作用力强,因此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烃比较,醇的熔沸点高的多,如为78℃,

的沸点为-42℃,

的沸点为-48℃。

的沸点

影响醇的沸点的因素有:

(1)分子中—OH个数的多少:—OH个数越多,沸点越高。如乙醇的沸点为78℃,乙二醇的沸点为179℃。

(2)分子中碳原子个数的多少:碳原子数越多,沸点越高。如甲醇的沸点为65℃,乙醇的沸点为78℃。

3.羧酸

羧酸分子中含有—COOH,分子之间存在氢键,不仅羧酸分子间羟基氧和羟基氢之间存在氢键,而且羧酸分子间羰基氧和羟基氢之间也存在氢键,因此羧酸分子之间形成氢键的机会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多,因此羧酸的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的沸点高,如1-丙醇的沸点为97.4℃,乙酸的沸点为118℃。

影响羧酸的沸点的因素有:

(1)分子中羧基的个数:羧基的个数越多,羧酸的沸点越高;

(2)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碳原子的个数越多,羧酸的沸点越高。

二、状态

物质的状态与熔沸点密切相关,都决定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

由于有机物大都为大分子(相对无机物来说),所以有机物分子间引力较大,因此一般情况下呈液态和固态,只有少部分小分子的有机物呈气态。[要学习网,只做中学生最喜欢、最实用的学习论坛,地址

www.daodoc.com

手机版地址 wap.yaoxuexi.cn]

1.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多,烃由气态经液态到固态。分子中含有1~4个碳原子的烃一般为气态,5~16个碳原子的烃一般为液态,17个以上的为固态。如通常状况下呈气态,苯及苯的同系物一般呈液态,大多数呈固态。

2.醇类、羧酸类物质中由于含有—OH,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所以醇类、羧酸类物质分子中碳原子较少的,在通常状况下呈液态,分子中碳原子较多的呈固态,如:甲醇、乙醇、甲酸和乙酸等呈液态。

3.醛类

通常状况下除碳原子数较少的甲醛呈气态、乙醛等几种醛呈液态外,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的醛一般呈固态。

4.酯类

通常状况下一般分子中碳原子数较少的酯呈液态,其余都呈固态。

5.苯酚及其同系物

由于含有—OH,且苯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故通常状况下此类物质呈固态。

三、密度

烃的密度一般随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增大;一氯代烷的相对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减小。

注意:

1.通常气态有机物的密度与空气相比,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的,比空气的密度大。

2.通常液态有机物与水相比:

(1)密度比水小的有烃、酯、一氯代烃、一元醇、醛、酮、高级脂肪酸等;

(2)密度比水大的有溴代烃、硝基苯、四氯化碳、氯仿、乙二醇、丙三醇等。

四、溶解性

研究有机物的溶解性时,常将有机物分子的基团分为憎水基和亲水基:具有不溶于水的性质或对水无吸引力的基团,称为憎水基团;具有溶于水的性质或对水有吸引力的基团,称为亲水基团。有机物的溶解性由分子中亲水基团和憎水基团的溶解性决定。 1.官能团的溶解性

(1)易溶于水的基团(即亲水基团)有:—OH、—CHO、—COOH、—NH2。

(2)难溶于水的基团(即憎水基团)有:所有的烃基(如——C6H5等)、卤原子(—X)、硝基(—NO2)等。

、—CH=CH

2、2.分子中亲水基团与憎水基团的比例影响物质的溶解性

(1)当官能团的个数相同时,随着烃基(憎水基团)碳原子数目的增大,溶解性逐渐降低,如溶解性:(一般地,碳原子个数大于5的醇难溶于水);再如,分子中碳原子数在4以下的羧酸与水互溶,随着分子中碳链的增长,在水中的溶解度迅速减小,直至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的溶解度相近。[要学习网,只做中学生最喜欢、最实用的学习论坛,地址

www.daodoc.com

手机版地址 wap.yaoxuexi.cn] (2)当烃基中碳原子数相同时,亲水基团的个数越多,物质的溶解性越强。如溶解性:

(3)当亲水基团与憎水基团对溶解性的影响大致相同时,物质微溶于水。例如,常见的微溶于水的物质有:苯酚

、苯胺

、苯甲酸

、正戊醇(上述物质的结构简式中“-”左边的为憎水基团,右边的为亲水基团)。

(4)由两种憎水基团组成的物质,一定难溶于水。例如,卤代烃R—X、硝基化合物R—均为憎水基团,故均难溶于水。

3.有机物在汽油、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与在水中相反。如乙醇是由较小憎水基团和亲水基团—OH构成,所以乙醇易溶于水,同时因含有憎水基团,所以也必定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其他醇类物质由于都含有亲水基团—OH,小分子都溶于水,但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憎水基团的不断增大而逐渐减小,在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则逐渐增大。

推荐第10篇:有机化学

一般进行三轮复习,时间从7月到次年1月。根据不同情况可以走四轮甚至更多轮次,或安排更多时间。但建议第一轮复习花的时间稍多一些,第三轮复习控制在一个月左右。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7~9月把教材看完至少一遍。

第二轮复习:大量做题,提高解题能力。10~11月做真题及对应学校的相关复习资料。最迟可以到12月中旬。

第三轮复习:最后冲刺,回顾基础内容。12~1月。以回顾基础知识为主,不要做太难的题目。

留出近两年真题,每轮复习结束后作为自测并评分。

三、第一轮复习:“珍珠项链”式复习法

复习与上新课不同。上新课重在打基础,复习则着重串连整合。并且经过

一、二年级的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我们都已经掌握,即使有所遗忘也能很快拣起。所以读书不要死抠,要先观大略,后抓细节。

有机化学知识体系虽然零碎,但还是有纵横两条主线可以掌握的。首先构建两条主线,然后把大大小小的知识点串到线上,一条“珍珠项链”就串成了!这就是“珍珠项链”式复习策略。

两条主线是:1.化合物知识体系;2.有机理论体系。

化合物知识体系:绝大多数的有机化学教材都是按照有机化合物分类的顺序编排的,这个顺序往往也是相关基团命名前后的顺序。

烃(烷、烯、炔与二烯、芳香、非芳香环烃)。

卤代烃。

醇、酚、醚、环氧化合物。

醛、酮。

羧酸及其衍生物。

含氮化合物(胺、腈、重氮)。

杂环。

生命物质[糖、氨基酸、蛋白质、核(苷)酸、脂肪]

萜与甾体

金属有机配合物。

我们需要明确:何种物质有何种结构、如何命名、什么理化性质、如何制备、如何应用,熟记每一个涉及到的人名反应!

有机理论体系:

基础理论(一般是绪论一章提及的,来自无机和物化的理论)。

立体化学及立体反应。

亲电反应(加成、取代)。

亲核反应(加成、取代)。

消除反应。

碳正离子反应、重排。

碳负离子反应、“三乙”的应用。

周环反应。

有机解谱方法与策略。

我们需要明确:每种反应的基本机理,何种物质可以进行该种反应,有没有例外。抓住这两条主线,就等于抓住了有机化学的命门!第一轮复习就是沿着这两条主线,扎扎实实地搭建好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框架,串出我们的“珍珠项链”。

具体的策略是跟着教材走,每章以小标题为单位阅读。看到小标题时先回顾一下过去所学内容,如果没忘,对应的内容略读,如果已经忘记或者这部分内容基本没学过,那就细细阅读,一字不漏。

读书的时候注意作提纲挈领式的读书笔记,总结该章纲要即可,但是建议一些重要的教材原文抄一遍以加深印象,这用来对付可能出现的简答题。

读完一个小标题后回顾。读完一节后回顾。读完一章后更要回顾。

读完一个小标题后回顾。读完一节后回顾。读完一章后更要回顾。

有机化学与其他化学学科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巨量的人名反应以及繁杂的反应机理。人名反应没什么好说的,见一个记一个,要做到见到反应名称就能写出反应式,看到反应式就能知道反应名称。建议把每个人名反应的机理了解一下,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理解来龙去脉,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记忆,可以参考本文第一部分提到的那本《有机人名反应及机理》。不要把有机化学复习完了见到Reformatsky(瑞福马茨基)反应还来个“重新格式化天空”,那就被行家笑话了。

反应机理则比较简单,有机教材上给出机理的反应就那点,掌握亲电、亲核、重排、缩合基本就一切搞定。需要熟悉各类反应的表现形式,代表物质、反应特征。重现率较高的知识点有亲核取代与消除的竞争、碳正离子重排(含频哪醇重排)、羟醛缩合。

另外,强烈建议在复习完每章后把本章给出的人名反应以及介绍的反应机理列在读书笔记后面!这样帮助你更好地牢记它们。

读完书以后立马做题!就做教材章后习题以及配套习题集上的题目。这些题目形式一定与真题大相径庭,没关系,这是给你打基础的必需步骤。只有通过这个步骤,你才能巩固知识,并且发现读书过程中的漏洞所在。

做完题以后对照答案订正,每一道题都要分析错因:

如果知识点没学透,回去再好好把把教材对应章节详细啃啃,假如教材写得也不详细,就把本文开头提到的四本Bo级教材翻出来查查。总有一本书上有你需要的内容。 如果是因为粗心大意,那就好好反醒。

如果是题目本身太难,那就注意总结思路与解题技巧,最好把它抄到错题本上。

这样一道题一道题地练下去,你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就越来越熟练了!

第一轮复习结束时,我们至少应该具有两个成果。

提纲挈领式的读书笔记。

错题本,或者从做题中总结到的解题技巧。

留着它们,以后还有大用处!

第一轮自测,看看你能考多少?考不高也没关系,因为你锻炼的是基础而不是能力,而考研真题中能力题比例不低。但如果你能拿到60~75%的分数,证明你的复习效果显著。

既然效果显著,那就开始第二轮复习吧!

四、第二轮复习:强调综合运用的专题复习

是否在上一轮自测中感到总是力不从心?那是因为你遇上了学科内综合题,尤其是全面综合考查化合物性质与反应的推断、合成题。

本轮复习不再按教材顺序复习,而是按专题顺序。重点训练跨章节综合题,尤其是推断与合成。

第二轮复习的参考书在市面上一般都有卖,其特点是彻底打乱教材顺序,按专题顺序(基础概念、综合命名、有机化合物基本性质与反应、结构推断、反应机理、合成技巧)编写,每个专题包含综合讲解、例题与习题等内容。习题以学科内综合型居多。考生只需按步就班地把每一个专题读通,例习题做好吃透即可。有不懂的内容一律查教材,参考书与教材冲突的地方一律以教材为准,因为命题老师是以教材为依据命题。

看书的时候要着重前后联系。尽管复习参考书已经重组了教材章节顺序,但综合程度还是不够,除了进行专题内的纵向联系以外,还要进行专题之间的横向联系,下面两项是重点中的重点:(1)牵涉多种碳架结构(顺、反、R、S……)与官能团的复杂有机物命名及表现出的化学性质,(2)不同类别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换。

与有机合成、有机推断有关的参考书我们可以看了。可以拿出一定时间全面阅读,也可以重点读部分章节,其余泛泛而过。这些书一定要看,做适宜的读书笔记!它们对我们提高分数有巨大的帮助!

历年真题在本轮复习派上了用场,开始做吧!首先确定有机化学是上午还是下午考,然后专在上午或下午做真题,每次掐准秒表,在规定时间内把一份试卷做完,再按照参考答案评分,看自己能得多少分。对于错题的处理同第一轮复习。

不仅要做报考院校的真题,外校的真题也可拿来练手,最好选北大、清华、复旦、中科院、中科大等名校(所)化学专业的题目,因为这类习题水平高而且没有专业侧重点。假如你考农学(中国农业大学)却去做药学(中国药科大学)的习题,专业侧重点的不同会使你做无用功!

就这样做到11月底(最晚不超过12月中旬),相信你解题的能力有了极大提高,第二轮复习自测,分数一定不比第一轮低,信心只会比第一轮更充足!

五、第三轮复习:回顾与总结

第三轮复习就不要再做大量试题。本轮复习的任务是:

查漏补缺。阅读第一轮复习时写下的读书笔记,尽力回顾每一个知识点,包括它的内涵与外延、常考题型、考试中的常用技巧。经过两轮复习的残酷磨练,相信你总结回顾起来毫不费力。

回顾试题。回顾做过的每一道错题、每一张真题试卷。确保85%以上的题目已经掌握,下次不再做错。确保已经适应了试卷结构和考试时间,能够把握做题节奏,在规定时间内得到最高的分数。

这个时候也可以做一些真题练练手,但不必过分纠缠于难题和分数,更不要因为一两道题做不出来而懊恼。因为你离上考场还有一步之遥,而许多竞争对手往往就是这一步没有跨出去,最终倒在了考场之前。走到这里不容易,所以一定要坚持!

考试前夜再回顾一下你的读书笔记,如果太多看不过来就改看教材目录。尽可能地把知识点回忆起来,第二天你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走进考场了!

七、结语

有机化学不难,有机考研复习不难。正如古人所说,狭路相逢勇者胜,那么,即将或已经踏上考研征途的朋友们,让我们全力以赴,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有机化学的考研复习,信心满满地走向考场吧!

最后,祝每一位考研斗士复习顺利、金榜题名!

第11篇:有机化学双语教学专业名词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

2.

3.

4.

5.

6.

7.

8.

9.periodic table positively charged electron (+), negatively charged electron (-) bond polarity electronegativity (EN) covalent and ionic bond (共价键和离子键) inductive effect(I,诱导效应) conjugate acid (base) (共轭酸(碱)); inverse relationship OH-(hydroxide);-OH (hydroxyl) The Brnsted-Lowry acid and base (布仑斯特酸和碱 ); the Lewis acid and base (路易斯酸和碱)

10.vacant orbital

11.nonbonding electrons

12.one lone pair of electron; an electron pair

13.electron configuaratiuon (电子构造)

14.tetrahedral (四面体)

15.hybridization (杂化);sp, sp2, and sp3 hybrid orbitals

Chapter 2 Alkanes and cycloalkanes

1.constitutional(构造异构), stereomer (立体异构)

2.Newman project (纽曼投影式, gauche (顺交叉式), twist boat conformation (扭船式)

3.conformer (构象异构), staggered conformation(交叉式), eclipsed conformation (重叠式), anti conformation (反式构象), cis-trans isomer, chair/boat conformation, axial position (轴向位置), equatorial position (平伏位置)

4.catalytic cracking (催化裂解)

5.energy barrier (能垒)

6.reactive intermediate (反应中间体), free radical (自由基), carbocation (碳正离子), carbanion (碳负离子), carbene (卡宾)

7.hyperconjugation (超共轭), resonance stabilization (共振稳定性)

8.overlap (交叠)

9.homolytic cleavage (均裂), heterolytic cleavage(异裂)

Chapter 3 Alkenes and alkynes

1.olefins (alkenes), vinylic (means : on the C=C double bond), vicinal dihalide (邻二卤代物)

2.functional group (官能团), double bond, degree of unsaturation or elements ofunsaturation (=C2HXN2)(不饱和度或不饱和元素)

3.hydrogenation, dehydrogenation(脱氢反应), dehydration (脱水反应), dehalogenation, electrophilic addition; nucleophilic addition; elimenation; dehydrohalogenation。

4.Zaitsev elimination; Hofmann product 12

5.margarine(人造黄油);cellulose (纤维素);nucleotide (核苷)

6.Oxidation,bromonium ion

7.anti (syn) stereochemistry

8.glycol (邻二醇)

9.radical polymerization (自由基聚合)

10.initiation (引发),propagation(传递), termination (终止)

11.allylic carbocation (means: a carbocation next to a double bond, 烯丙基正离子)

12.tautomerism (互变异构,rapidly interconvert)

Chapter 4 Aromatic compounds

1.

2.

3.

4.

5.

6.

7.

8.aromatic compounds(芳香化合物) delocalized(离域的) toluene(甲苯), xylene(二甲苯); ortho-, meta-, para-(邻-,间-,对-) electrophi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 halogenation, nitration, sulfonation, alkylation, acylation.exothermic(放热的) orienting effect(定位效应) activator(活化基团), deactivator(钝化基团)。

Chapter 5 Stereochemistry

1.stereochemistry (立体化学)

2.mirror image(镜像)

3.enantiomer(对映体)

4.chirality(手性);chiral, achiral(非手性)

5.optical activity(光学活性), polarimeter(旋光仪); levorotatory(左旋), dextrorotatory

(右旋); specific rotation(比旋光度); R/S configuration (R/S构型)

6.stereomer(立体异构体), diastereomer(非立体异构体); meso compound(内消旋化合

物), racemic mixture (or racemate)(外消旋混合物);

7.resolution of enantiomers(对映体拆分)

Chapter 7 Alkyl halides

1.

2.

3.

4.

5.

6.alkyl halide (卤代烃) Grignard reagent (格氏试剂) carbon-metal bond (碳金属键); organometallic compound (有机金属化合物)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 (亲核取代反应); substrate (底物) Bulkyl substrate (体积大的物质) Elimination (消除)

Chapter 8 Alcohols, ethers and phenols

1.hydroxyl group (羟基), hydroxide (氢氧根), hydride (氢负离子)

2.ether, ester

3.hydrogen bonding (氢键)

4.Alkoxide ion (烷氧负离子,RO-); phenoxide (苯氧负离子)

5.protonation (质子化)

6.hydration (水化), dehydration (脱水), hydrolysis (水解)

7.carbonyl compound (羰基化合物)

8.carboxylic acid (羧酸)

9.Williamson ether synthesis

10.redox reaction (氧化还原反应)

11.PCC (pyridinium chlorochromate)

12.Cresol (甲基苯酚)

13.Glycol (1,2-diols)

14.sodium borohydride (NaBH4); lithium aluminiumhydride (LiAlH4, LAH)

第12篇:有机化学学习体会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学习感悟 2016.5.26

有机化学学习感悟

摘要:本文简述了有机化学在化学领域中的重要性,简单叙述了有机化学的特点,并根据一个学期的学习总结了一些有机化学的学习经验、方法与感悟。此外,笔者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根据实际效果对课程提出了几点改进性建议。

关键词:有机化学 学习经验 改进性建议

0.引言

经过一个学期有机化学的学习,我们对有机化学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有机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不仅在化学领域占有很关键的地位,在生产生活中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因此,对于学习从事化学领域研究的人来说,有机化学也是专业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1.有机化学特点[1]

1.1有机物种类繁多

相对于无机物而言,有机物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1)数量繁多。到目前为止,发现并合成的有机物已超过8000万种,而无机物则不足40万种。造成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主要是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2)构成元素简单。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元素主要包括C、H、O、N、P、S以及卤素等,而组成无机化合物的元素则涉及到元素周期表中100余种元素。

(3)化学键以共价键为主。由于组成有机化合物的元素主要为非金属元素,因此,在有机物分子中,原子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共价键,而对于无机物而言,大多数无机物是由阴阳离子组成,作用力是以离子键为主。

(4)熔点较低。因有机物存在形式为分子,因此在有机物中,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范德华力,部分有机物中存在氢键,因此一般的有机物熔点相比无机物来说较低。

(5)大多数有机物具有可燃性。这也是有机物最主要的特性之一,而大多数的无机物则不然。

(6)分子量较大,结构复杂。有机物的结构始终是有机化学中的关键。随着有机物分子中碳链的增长、官能团的增多,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则会越来越多,使得有机物分子的结构变

1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学习感悟 2016.5.26 得复杂多样。 1.2有机反应的特点

相对于无机反应而言,有机反应的特点主要存在于以下几点:

(1)反应过程复杂,副反应多。这是有机反应最主要的特点。有机反应经历的历程比较复杂繁琐,而且经常伴随副反应的发生,大多数有机反应不能定量地进行,因此在有机合成中,产品的产率则是工艺流程选择的一项重要指标;而在无机反应中,反应机理简单,很少发生副反应,反应大多数能定量地进行。

(2)反应速率慢,常需要催化剂。因有机反应过程复杂,导致有机反应常常进行地较慢,而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常需要催化剂来加快反应速率,必要时还需要加热、加压,因此在有机合成中,催化剂的选择至关重要;在无机反应中,很多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沉淀反应等几乎则是在瞬间完成。

2.有机化学学习经验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于学习有机化学,我们也应逐渐把握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以下几点便是我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对有机化学的学习总结的一些学习经验。 2.1名称、结构式的相互转变

有机物的命名和分子表示是对有机物认识的关键。有机物的名称要能反映出有机物的类别及结构。有机物结构的复杂性及“同分异构”现象的出现,使得有机物则不能仅用分子式来表示其分子组成,并且要用结构式表示出其结构。在有机物的命名时,我们要系统性的把握各类有机物命名时的通用准则,如“最低序列原则”、“官能团的有限次序”、“母体的选择”等,在根据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命名标准进行命名。由名称到结构式的转变则是上述过程的逆过程,一般则是根据名称中“甲”、“乙”、“丙”、“丁”等字样确定主链碳原子数,再由化合物类别确定母体官能团,最后由“前缀”确定取代基位置和数量。 2.2 有机化合物的鉴别

这是对有机化合物某些特殊性质的考察。因此,我们需要牢固地把握有机化合物的某些特性,如烯烃与卤素的加成、烯烃的氧化、卤代烃与硝酸银的醇溶液的反应、共轭二烯烃的Diels-Alder反应等。在设计有机物的鉴别方法时,应注意所用方法的条件要易于在实验室实现,反应速率较快且现象要较为明显。掌握有机物的特性对于我们对有机物进行简单的定性分析有很大的帮助。 2.3 有机反应的完成

2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学习感悟 2016.5.26 这需要我们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深刻体会结构决定性质的概念,并熟练把握各类反应的机理,根据反应物与条件确定反应类型(加成、取代、消除、氧化等)、反应机理(亲核反应机理、亲电反应机理、自由基反应机理等)、反应中间产物(碳正离子、碳负离子、卤鎓离子、络合物等),若为碳正离子是否会发生重排等等,若涉及立体化学,则还需要判断加成、取代、消除时亲核试剂、亲电试剂的进攻方向和分子的消除方式(顺式还是反式),进而确定主要产物及副产物。

因此,在书写和完成有机反应时,熟悉并掌握反应机理至关重要。 2.4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在设计有机化合物合成的反应与流程时,要着重掌握各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以及反应机理,掌握苯环上取代基的定位规则。特别地,要把握Diels-Alder反应、Friedel-Crafts酰基化和烷基化反应、Corey-House反应、Ullmann反应或腈基的取代反应在碳链增长或成环时的应用。通常情况下,在有机合成的设计过程中常常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1) 设计的反应过程、条件要符合有机化学原理; (2) 设计的反应条件尽量温和,易于实现; (3) 反应的产率尽量高,副产物少,速率较快;

(4) 反应过程不能过于繁琐,可尝试调整反应次序,来简化反应步骤; (5) 设计的流程尽量符合“绿色化学”原则。

能科学地设计有机合成流程,是学好有机化学的关键,对以后我们学习高分子化学、精细有机化工及化工基础等课程有着很大的帮助。有机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应用便是指导有机物的合成,在制药、材料、化妆品等行业中占据着非常关键的地位,是这些行业的核心理论。

3.学习有机化学的感悟

通过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世界万物的组成,体会化学世界中的精彩。学好有机化学,需要我们在平时勤加练习和思考,并善于归纳总结,学会系统性地记忆和学习,深刻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概念。此外,还要注意学科之间的交叉,有机化学绝不只是单纯的有机化学,在学习过程中,还可能涉及无机化学、物理化学与结构化学等学科的知识,这对于我们锻炼思维、学好有机化学以及学好这门专业有着重要的作用。

4.对课程的建议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从这门课程中受益匪浅,但在学习过程中仍发现课程中有些地方还有待改进。在此,我将根据实际的课程效果,对课程提出一些改进性的建议,望老师加以考

3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学习感悟 2016.5.26 虑:

(1)课程设置的比较紧,课程进度较快,导致课堂笔记有时记录不全,希望老师能在第

四、

五、

七、

九、十章稍微放慢课程速度;

(2)作业的批改:希望老师能每次批改所有同学的作业,并对学生改正的错误进行查看,这样有利于每位学生及时地发现自己的错误;

(3)希望老师在课堂就学生作业出现的较为集中的问题予以讲解,可使学生避免继续犯同样的错误,并更能牢固地把握这一知识点;

(4)为了有助于同学在课下更好地复习,建议老师将讲课课件挂在学院的课程网站中,方便学生下载复习。

参考文献:

[1] 天津大学有机化学教研室.有机化学,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15.

4

第13篇:有机化学学习心得

有机化学学习心得

13170210029 杨磊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以及有关理论和方法的学科。迄今已知的所有化合物中,绝大多数属于有机化合物。近两个世纪来,有机化学学科的发展,揭示了构成物质世界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键合的本质以及有机分子转化的规律,并设计、合成了具有特定性能的有机分子,它又为相关学科(如材料学科、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技术和材料。有机化学是一系列相关工业的基础,在能源、信息、材料、人口与健康、环境、国防计划的实践中。在为推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努力中,已经并将继续显示出它的高度开创性和解决重大问题的巨大能力。因此,有机化学是整个“化学大厦”中最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学好有机化学是学好整个化学学科的关键所在。

有机化学在我学了一个学期以后明白了有机化学的最大难处就是化合物多,有机反应多,十分难以掌握。有机化学的另外的一个特点就是变化复杂。变化中可能还有变化,有的比较简单的题目,但是稍加变化以后就会很复杂。比如说许多炔烃的反应要联系到烯烃的反应,一些不同的物质却有着相同的反应规律,还有命名中有许多小的细节上的变化都可以出题。所以这些变化更加难学,有机化学的反应多但是及不上变化多,无论有多少的机理,规律,只要把几个融合一下就可以产生不同的变化,出出来不少的题目,这样就难住的大家。所以有机化学最难学的就是学习规律,学习机理,学习到了以后还要把这些机理融合起来,要知道如何地变化,这样才能把一些机理题和合成题作好,我们学习有机化学才有实用的价值。所以我们可以说有机化学最难的不是那些方程式,而是那些方程式变化了以后你还是否知道的问题,只要在学习的时候多多地总结,多多地复习,多多地了解不同的变化,并且用这些不同的变化来丰富自己的有机化学的知识,这样才是学习好有机化学的正确方法。

有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其理论也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以建立和发展的。这就决定了有机化学不可能像其他学科那样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只能是经验或半经验性的。随着学习的深入,起化学反应及现象也越来越多,要记住这些反应及现象也越来越困难,但是有机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必然有其理论性和规律性的地方,掌握这些理论和规律对于学好有机化学是大有裨益的。同时掌握对这门课的学习方法,善于归纳总结,并联系实际也是学好这门课的关键。

下面将结合我在有机化学学习中的心得,分类论述我是如何学习有机化学的。

首先,我对通过学习有机化学这门课程学习到的东西进行一个梳理。

1.有关碳链增长和缩短的反应增长 格氏试剂参加的反应

与醛和酮,与卤代烃,与羧酸衍生物,与其他试剂(如二氧化碳,环氧乙烷)活泼亚甲基上的烃化反应。

分子间的缩合反应:羟醛缩合反应;酯缩合反应;

其他:芳环上的烃化和酰化,酮的双分子还原,烯烃的羟基化反应,炔化物的烃化。 2.反应分类

通过不同类型的反应对反应机理归类 (1) 加成反应

烯键上的亲电加成(引入官能团) 羰基上的亲核加成(转变官能团) (2)取代反应

饱和碳上的亲核取代(转变官能团) 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引入官能团) 羰基上的亲核取代(转变官能团) (3) 消去反应

成烯消去反应(酸性,碱性)(除去官能团) (4) 先加成后取代

醛酮与格氏试剂反应(增长碳链并改变官能团) 酯缩合反应(增长碳链并引进官能团) (5) 先加成后消去

羟醛缩合反应(增长碳链并改变官能团)

1、总结经验规律

有机反应机理分析是理解和掌握有机反应的重要基础,也是实际实验操作中控制有机反应条件的依据,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有机反应机理。在分析有机反应机理时,要把握反应条件与活性中间体类型的关系,并且不能违反电荷守恒、质量守恒等物理和化学的基本原理。

在初学有机化学时,首先接触到的反应就是亲核与亲电取代反应。所谓取代反应,就是指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团代替的反应。

从电荷分布的观点出发去分析,理解一个有机化学反应是可行的。 另外,在掌握有机化学反应规律的过程中,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即反应机理的分析,对应异构体的构象分析及分子轨道能量高低原理,一个化学反应能否发生,发生的快慢,发生的程度以及生成物的稳定性如何均可由此原理得到解释,此原理贯穿了整个有机化学体系,如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分析、对映异构体的构象分析及分子轨道对称性守恒原理均是以能量最低原理为基础,离开了此原理,整个有机化学体系就难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其实在某种意义上电荷分布与能量高低原理是相互联系的,例如共振理论就是综合了这两方面的特点而发展起来,如在分析苯环上取代定位规则时,则需要综合这两方面的规律,从共振结构出发解释其定位规则。对于甲苯的定位规则分析,甲基与苯环相连,由于甲基为推电子性基团,使整个苯环的电子云密度增加,甲基的这种斥电子性,有利于中和正碳离子中间体的正电性,同时使自身也带有部分正电荷,这一电荷的分散作用是正碳电子获得了稳定性。由此看出反应及其原理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重规律的总结。

2、善于归纳总结

在有机化学学习中,会发现有机反应式错综复杂,且种类繁多,想要全部记住,记准并非易事,但若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归纳总结,将所学的每一章节的内容归纳出其知识网络图,相信学好有机化学并非难事。

3、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若不能掌握其基本的实验操作,不重视实验技能的培养,是很难学好有机化学这门课的。在下一个学期学院会开始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我认为掌握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理解和记忆有机化学反应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实验过程中,还能够使我们发现许多新的反应及规律,若只是一味的学习书本知识,对于一个反应可能有某一特定的产物。然而在实验过程中,可能由于实验过程的改变,会出现其它的产物或其它的现象,而这样问题也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发现。所以实验也是学好有机化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将在下学期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着重加强这一点。

4、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学好有机化学,重在要有兴趣,培养学习兴趣能够使我们更有效地进行学习。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问题,或通过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与有机化学有关的问题,均能使我们能更近一步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逐步建立起学习兴趣。 当然,以上仅是对课堂学习的一点补充,我们应该在认真听取老师的讲义并作好课堂笔记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以上方法,课后进行积极总结并认真完成每一次的作业并且要自己独立完成作业,重视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并及时更正。完成作业的过程既是一个巩固所学知识和锻炼自己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发现自己对所学知识理解和应用的错误的过程。如果不完成作业或抄袭别人的作业,就很难掌握和应用应学的知识,也很难发现自己在知识理解和应用方面的错误,到以后考试中就会造成不会答题和答题错误,到工作中就会造成不能提出工作方案或按错误方案进行注定失败的工作。因此,必须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及时更正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才能避免出现上述情况。

最后来说说有机化学和其他我学过的像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结构化学来进行一个比较吧。无机化学涉及的范围十分的广,其实无机化学也就是为其他的一些化学课打下一个基础;分析化学主要侧重于计算和一些离子反应;而结构化学是一个结合理论和计算为一体的学科。但是有机化学和这些科目不同的是涉及的反应和化合物特别的多,理论虽然不是很多但是规律却是变化多端,有时候确实令人意想不到反应可以这样进行的。所以说有机化学是不同于其他化学的一门变化多端的化学学科,我相信在老师的敦敦教诲下,在自己的勤奋努力下以及在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我一定能够学好这门课程。

第14篇:有机化学学习心得

学习有机化学也已经有一个学期了,虽然说以前高中也学习过有机化学,但是

到了大学再学有机化学发现高中学的基本连皮毛也说不上,真正的有机化学涉及

的反应是那么多。所以我认为有机化学就是用两个词来形容--多和变化。

先来说说多,有机化学的多最多体现在有机物多,有机反应多,反应的机理也

有不少。所以说有机化学在我学了一个学期以后明白了有机化学的最大难处就是

化合物多,有机反应多,十分难以掌握。但是有机老师的课件做得十分巧妙,把

几种有机物进行了分类,学起来可以沿着各种有机物的特性了进行研究,可以掌

握到同一种物质不同反应的一些特点,分类记忆这样比较方便了,也减轻了有机

化学的反应的部分负担,也可以研究出不同反应的一些共同的特点。这样就大大

地减轻了学习有机化学的负担。也使得在我们初学者的眼中看来很难学的有机化

学一下子也简单了很多,有了许多规律的记忆方法,这样我们就可以掌握规律,

从而可以更加简单地掌握这一类反应。而有机化合物,虽然有很多种,但是为我

们现在所用的还不多,在不同的分类中都可以找到的,这样有机化学学起来就还

是减轻了许多的负担。

有机化学的另外的一个特点就是变化复杂。变化中可能还有变化,有的比较简

单的题目,但是稍加变化以后就会很复杂。比如说许多炔烃的反应要联系到烯烃

的反应,一些不同的物质却有着相同的反应规律,还有命名中有许多小的细节上

的变化都可以出题。所以这些变化更加难学,有机化学的反应多但是及不上变化

多,无论有多少的机理,规律,只要把几个融合一下就可以产生不同的变化,出

出来不少的题目,这样就难住的大家。所以有机化学最难学的就是学习规律,学习机理,学习到了以后还要把这些机理融合起来,要知道如何地变化,这样才能

把一些机理题和合成题作好,我们学习有机化学才有实用的价值。所以我们可以

说有机化学最难的不是那些方程式,而是那些方程式变化了以后你还知道吗的问

题,只要在学习的时候多多地总结,多多地复习,多多地了解不同的变化,并且

用这些不同的变化来丰富自己的有机化学的知识,这样才是学习好有机化学的正

道。

最后来说说有机化学和其他我学过的象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结构化学来进行

一个比较吧。无机化学涉及的范围十分的广,其实无机化学也就是为其他的一些

化学课打下一个基础;分析化学主要侧重于计算和一些离子反应;而结构化学是

一个结合理论和计算为一体的学科。但是有机化学和这些科目不同的是涉及的反

应和化合物特别的多,理论虽然不是很多但是规律却是变化多端,有时候确实令

人意想不到反应可以这样进行的。所以说有机化学是不同于其他化学的一门变化

多端的化学学科。

写到了最后,我最想说的就是,有机化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也是目前热门

的学科,确实也比较难学,但是我认为,只要我们能够努力的学习,在有机化学

的不断变化中提升自己有机反应规律的知识储备,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把有机

化学学得更好!

第15篇:金属有机化学

金属有机化学浅析

金属有机化学和配位化学分别是从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两个领域中发展起来而又密切联系的学科, 目前已汇成一股洪流, 成为近代化学前沿领域之一。它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界限, 金属有机化学已成为有机化学中主流之一, 它的发展又与理论化学、合成化学、催化、结构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高分子科学等交织在一起。

什么是金属有机化合物? 凡是化合物中含有碳-金属键的都是金属有机化合物。不言而喻, 根据我国化学名词命名法, 凡有金字偏旁的元素与碳成键的化合物, 当然属于金属有机, 而有石字偏旁的元素( 类金属) 如硼、硅、砷与碳成键的化合物, 根据《ComPrehensive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一书, 亦搜罗在内。于是出现了另一种归类方法, 一个新名称,把周期表中第13 族所有元素, 第14 族碳以下的元素, 第15 族氮以下的元素, 第16 族氧以下的元素与碳成键的化合物的化学, 称之为杂原子化学(Hetoroaotm Chemstry ) , 并将出一种国际性期刊《Heteroatom Chemstry》, 于1990年问世。

1.金属有机化合物发展历史

金属有机化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青的学科.说它古老, 可以追溯到1827 年丹麦的蔡斯(Zeise)合成了K[PtCl3(C3H4)]的时候, 就已经有了金属有机化合物.说它年青, 是由于金属有机化合物虽然合成出来很早, 但是对它们的详细研究却进展非常迟缓.因为金属-碳键化合物大多很不稳定, 遇空气和水气就分解, 有的只能在低温下存在.金属-碳键化合物中的金属-碳π-键是一种特殊的键型, 一般的有机化合物中没有这样的键, 因此对它一直没有了解, 上面提到的蔡斯盐K[PtCl3(C3H4)]于1827年合成出来以后, 宜到本世纪的五十年代对它们的结构才真正了解.由于上述原因, 金属有机化合物没有引起化学家们的足够注意.本世纪的五十年代初, 美国的基利( Kealy)和波桑( Pauson)合成了二茂铁, 跟着威尔金森(Wilkinson)和西德的菲舍尔( Fischer)分别测定了它的结构, 由 于它具有特殊的结构和特殊的稳定性, 引起了化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就在差不多时候, 西德的齐格勒(Ziegler) 和愈大利的纳塔(Natta)发现了烯烃定向聚合催化剂, 使原来必须使用高压才能得到的、并且性能较差的聚合物, 可以在接近常压的条件下, 得到性能较好的聚合物.这类催化剂的发现, 不但使得石油工业上没有什么用处的丙烯成了很有用的东西, 而且得到的聚合物具有非常好的性能.齐格勒-纳塔催化剂有二种组份, 一种是烷基铝, 另一种是某种过渡金属无机物, 虽然这种催化剂的催化机理还没有彻底搞清, 但学者们一致的意见是,上述二组份之间先进行反应, 生成不稳定的过渡金属烷基化合物, 这种不稳定的化合物正是具有催化活性的东西.金属有机化合物大多很不稳定, 过去一直认为这是阻碍金属有机化学发展的一大因素, 现在才认识到, 这种不稳定性,是作为催化剂的一种很重要的性质.由于二茂铁的特殊结构和特殊性质, 以及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对工业的特殊贡献, 使得金属有机化合物受到极大的重视, 在很短的时间内, 新的化合物、新的合成方法和新的应用大量出现.从这时起, 金属有机化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曾有人建议, 将合成二茂铁的19 51 年作为金属有机化学元年。

在这10 0年中金属有机在合成中的应用方面有: 有机锌(二烷基锌和Ror matsky反应) ,有机钠(Wurtz反应、Wurtz -Fittig反应) , 有机镁( Grignard反应) , 有机理, 有机铜( Sandmeyer、Gattermann、Ullmann反应) , RePPe合成, PdCl2 (CH2= CH2 ) 水合为乙醛。在材料医药方面有: 四乙基铅应用为石油添加剂, 有机锡应用为聚氧乙烯的稳定剂, 有机砷作为医药和农药的应用.2.金属有机化合物分类

2.1 金属有机化学的理论研究-新结构新理论的提出及反应机理研究 50 年代后新结构如缺电子桥式三中心键、夹心结构、过渡金属π-络合物、卡宾和卡拜-过渡金属络合物、瞬变型分子结构(fluxional Molecule)、金属杂环(me tallocycle) 等型结构的发现和提出, 都推动了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

最近发现, 稀有气体Ar,Kr,Xe等也能和过渡金属形成络合物:M (CO)6 X

M = Cr , Mo , W

X = Ar , Kr , Xe

1984年, Lee和Martin [1]第一次报道了配位数为5 和6的超价硼(Supervalent boron ) 化合物( I )和(Ⅱ) 的合成, 它们可以通过11BNM R数据与4 配位化合物(Ⅲ) 对照加以识别[2]。1987年, 美国化学家O ’Connor 和研究生LinPu[3]首次合成了稳定的金属环状卡宾络合物,Delaware大学结晶化学家Rhe ingold 测定了这个化合物的结构。IR,NMR, ESR, X-射线衍射, EXAFS,ESCA 等都在结构测定中起了重要作用。

70年代起,Hoffmann[4]等使用碎片分子轨道近似(fragment molecular orbitalapproach ) 提出了等瓣相似(isolobal analogy ) 原理, 从而沟通了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大领域。这个理论模型和研究成果被认为是化学结构发展过程的里程碑, 它加强了实验化学家的预见性, 对新分子的设计和合成很有指导作用。对金属有机反应机理的研究也得到逐步深入。目前金属有机反应已可归纳为下列基元反应: 1) 反应物在金属上的络合配位, 2 ) 氧化加成反应(逆反应为还原消除反应) , 3 )插入反应(逆反应为庄消除反应) , 4 )σ-π: 重排反应。

2 .2 金属有机化学的应用研究

近30 年来, 估计至少有50 % 的有机合成新方法是用金属有机试剂或催化剂来完成的[5]。金属有机化合物应用于有机合成中, 导致了金属有机新反应及立体专一性反应的不断发现。如应用过渡金属催化剂使异戊二烯按头尾有规则地连接起来合成花类化合物, 是很有希望的一条途径, 已有人合成了香茅醇(citronellol).

生物体内的反应, 都是通过酶的作用进行的, 由于酶是手征性分子, 因而催化反应得到的都是光学活性产物。利用这一原理, 在一些过渡金属均相催化剂中, 当具有手征性的配位体时, 这种催化剂即能催化立体专一的反应, 得到光学活性纯度较高的产物。如应用Rhclcl3 (L为不对称麟配位体) 作为催化剂, 美国的Monsanto公司以取代肉桂酸为原料生产出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L-Dopa及某些D-氨基酸[6].金属有机化合物在工业上也得到广泛应用。如有机铅用作汽油抗震剂, 有机硅用作有机硅树脂, 有机锡用作聚氯乙烯的稳定剂及聚烯烃、橡胶的防老剂等; 有机汞用作杀菌剂和防霉剂, 三乙基硼用作海水表面油污的引火剂, 某些硼同位素化合物正在试验作治疗脑肿瘤之用.有机锰化合物CH3 C5H4M n( C O)3对四乙基铅的抗震有增效作用; 铂络合物及某些钦、钒、铂的环戊二烯基化合物据说有抗肿瘤作用,近年来将金属原子引入高分子化合物, 以期获得各种特殊性能材料的研究进展很快, 如二茂铁的聚合物可用作宇宙飞船外壳涂料的添加剂及光敏剂、电子交换树脂、有机半导体, 等等。

3.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应用

下面介绍金属有机化合物在工业、农业、医药、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应用。 3.1 常见的农用杀虫剂 3.1.1有机磷农药[7-8]

(1).敌白虫是一种高效的杀虫剂, 用于灭蝇及防止菜、茶、桑、烟、果树等作物害虫。

(2).对硫磷, 简称: 1605, 是一种普遍使用的剧毒农药, 它的杀虫效力极强, 应用范围广泛,尚未找到不被其杀害的害虫。

(3) 内吸磷, 又叫1059, 是一种防治红蜘蛛特效的杀虫剂, 也用于防治蚜虫等害虫。

(4).乐果, 主要用于防治蔬菜、果树、棉花等害虫。也具有触杀性。 (5).稻瘟净, 它是一种有机磷杀菌剂, 能有效防治稻瘟病, 也有一定杀虫效力。

(6 ).乙烯利, 是一种很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广泛用于水果( 尤其香蕉) 的催熟, 烟叶催黄,促进橡胶树流胶, 促使瓜果早期多开雌花.

3.1.2其它金属有机农药

许多金属有机化合物有生物毒性, 因此广泛应用于农药。

(1)代森锌, 广泛用于防治各种麦的锈病, 马铃薯晚疫病, 黄瓜霜病及蔬菜病害。

(2) 西力生和赛力散 , 它们都是有机汞化合物, 用于拌种消毒防治各种病菌.

3.2环境卫生杀虫剂

3.2.1敌敌畏, 简称DDVP,它的杀虫效力大于敌百虫,适合于在室内及对蔬菜、茶树使用, 但易水解失效。

3.2.2 马拉松, 又叫马拉硫磷或4049, 它用于防治蜡和其他果蔬害虫, 也可防治蚊、蝇、臭虫等,是优良的触杀剂。

上述杀虫剂对昆虫和高等动物都有很大毒性, 但在哺乳动物体内迅速分解, 失去活性, 毒性较低。不过大量进人体内仍是很危险的, 所以使用时应有预防措施。

3.3医药方面 3.3.1 有机砷药物

如乙酞肿胺, 盐酸氧苯肿等, 主要用于治疗性病, 前者为抗滴虫药, 后者对螺旋体有强力杀灭作用, 多用作治疗梅毒等疾病。

3.3.2有机汞药物

如醋酸苯汞、汞澳红等。醋酸苯汞主要用作防腐剂,汞嗅红俗称红汞, 常用作消毒剂, 它的2 % 水溶液就是我们常用的红药水。

3.3.3有机锑药物

如酒石酸锑钾( 又叫吐酒石) 主要用于血吸虫病治疗; 葡萄糖酸锑钠用于黑热病治疗; 抗癌锑( Sb-71)又叫氨三乙酸锑, 用于纤维肉瘤, 胃瘤, 肠癌等治疗。

另外,近年来对有机锡的抗癌活性的研究比较活跃[9-10]。

如用R R’SnO 与R’ ’CO O H 以1 : 2 摩尔比进行反应得一种构型化合物, 这种化合物具有抗癌活性。

如用2一( 2’吡啶基)一6甲基并塞哇与二氯化锡(Ⅳ) 形成的络合物也具有抗肿瘤的活性。

杨志强等人研究还表明, 亲水性强的化合物和亲油性强的化合物都没有很好的抗癌活性,只有那些介于两者之间的化合物更有希望成为好的抗癌药。而有机配体对化合物的亲水性和活性都有一定的影响, 有机配体对有机锡化合物的抗癌活性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总之有机锡化合物成为抗癌新药前景十分看好。

3.4 金属有机导体、半导体

大多数金属有机化合物都是电绝缘体, 如二茂铁的室温电导率是10-14 欧姆每平方厘米左右。随着“ 有机导体” 研究工作的迅速发展, 也陆续出现了具有较好导电性能的金属有机固体化合物[11]。

如,( Cp2Fe)+( TCNQ )2 -的电导率为42-100欧姆每平方厘米.还有其他一些化合物也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 导电性有机高分子材料比无机导电材料具有显著的优点: 它比金属导体轻, 它对光、电导有各向异性, 它易于成膜, 加工方便, 它防腐性能好, 它可利用外届条件改变或调节导电体的物理性能, 它还可以合成特种功能的导电性材料。因此它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比如, 酞葺铜(CuPc )[12]是一种重要有机半导体和光导电体, 它跟其他一些有机物进行化学共混处理后, 能加工成膜, 可以提高聚合物的光导电性能.4.我国金属有机化合物的进展

解放前, 金属有机化学在我国几乎是一个空白的领域, 仅做了些零星的工作[13-16], 如格氏反应的研究, 有机锑、有机汞药物与农药和有机砷药物的制备等。

解放后, 我国的金属有机化学才得以建立和发展, 它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解放后的第一个十年, 当时结合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 主要在三个方面做了工作。首先是结合消灭血吸虫病的任务, 制备了许多有机锑化合物(包括锑盐) 以满足全国临床上的需要,如在1950-1957年间, 先后应用酒石酸锑钾治疗血吸虫病患者76万人, 治愈率达90%;应用葡萄酸锑钠治疗黑热病患者60万人, 永久治愈率达97.4%。为了减低锑制剂的毒性,又合成了一系列新的锑有机化合物。其次, 结合农药开展了对有机磷化合物的研究。1950年,北京农业大学用硫磺、赤磷氯、苯和酒精等合成1605农药, 改良了国际上通用的生产方法, 并于1951年进行了小批量生产。因此,“ 16 0 5 ” 的生产应作为我国研究有机磷化合物的起点。随后, 许多单位开展了有机磷化合物的研究。南开大学结合农业药剂将寻找具有较好生理活性的有机磷化合物为主要研究方向, 并在此基础上, 成立了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之后, 还开展了有机汞和有机砷化合物的研究, 以乙基氯化汞作为种子杀菌剂, 用于防治棉花的立枯病、红腐病和小麦黑穗病。1958年, 结合萃取剂发展了有机磷化学。第三, 开展了对有机硅化合物的研究。为了满足我国工业发展对新材料的需要, 开展了有机硅单体及聚合物的研究。1953年,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在国内首先使用直接法制备甲基氯硅烷单体, 改革了用格氏反应的传统方法, 推动了有机硅单体工业的发展。沈阳化工研究院扩大生产甲基氯硅烷, 并试制了苯基氯硅烷单体, 奠定了用直接法生产有机硅单体的工业化基础。

第二阶段是从1958年开始, 一些有机化学家开创了有机硼、有机锡等研究领域。有机磷、有机硅等方面也继续向纵深发展。 第三阶段是从七十年代后期到现在, 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逐渐得到发展, 主要是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络合催化反应, 化学模拟生物固氮和氢甲酞化等反应, 其次是金属有机试剂, 如有机砷、有机铜、有机硼、有机锆、有机钼和零价钯催化剂等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还开展了过渡金属(如钛、锆)及我国丰产的稀土元素有机络合物研究。

5.金属有机化学的展望

目前, 金属有机化学在已取得辉煌成果的基础上, 正向下列各个方而发展:1.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将为解决能源问题作出贡献.2.对于N2 , CO2 , SO2 , RH等小分子的活化问题将继续进行研究, 以寻找新的反应,获得新的原料。3.过渡金属均相催化作为酶催化和多相催化的桥梁, 将更深入地进行研究。4.利用金属有机试剂及均相催化之特点,对专一性有机反应的研究, 将是另一个重要方向。5.金属有机化学本身的研究仍将集中在碳-金属键方面。

由于金属种类繁多, 这一方面的工作量是巨大的, 变化也是多样的, 而丰富的硕果也是可以予期的。对于现在已发现的基元反应, 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机理, 以进一步推动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

最后, 从总的来说, 生物体内的反应是比较理想的反应, 一些金属酶所催化的反应, 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 但是生物体内可以利用的金属只有Mg , Fe , Co , Zn ,Mo 等少数几种, 而自然界中可以利用的金属则是大量的,可以想像, 一定可以找到比生物体内更多的理想反应, 这就有待我们去开发。

日本著名生物化学家江上不二夫曾写过“ 化学有着极美妙的未来, 尤其是金属有机化学, 估计蕴藏着很多未知的可能性, 也许是今后化学研究的核心” 。美国化学家J.D.Roberts曾说过: “ 未来的化学是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杂交产物-金属有机化学” 。

总之, 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 对未来世界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也有着广阔的前途, 尚有待我们去探索。

6.参考文献

[1] Lee D F , Martin J C .J A m Chem Soc, 1984,106:5745.[2] 黄耀曾, 钱延龙等.金属有机化学进展.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 , 1-10.[3]Hoff mann R.Science , 1981, 21 : 995. [4]O’Connor J M, Lin P u .J A m Chem Soc , 1987 , 109 : 7578.[5] 黄耀曾.有机化学, 1952 , (9): 8 -10.[6] Parshall G W.Organometallics , 1987, 6 (4): 687 – 692.[7] 邢其毅, 徐瑞秋, 周政.基础有机化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3.977.[8]吴泳,王建平等编, 社会有机化学, 福建教育出版社

[9]杨志强, 宋雪清, 谢庆兰.具有实验抗癌活性的二烃基锡衍生物的研究进展.有机化学, 1996,2:111.[10]胡盛志, 施大双等2-( 2’-吡啶基)-6甲荃并噻唑及其二氯有机锡(Ⅳ) 络合物的结构与抗肿瘤活性.有机化学, 1989 , 1 :89。

[11] 陈义墉编.功能高分子.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554.[12] Nie Xu zong , Wang Pao ren , ibid., 1970 , 13 ,737.

[13] 曾昭抡、施文溶, 中国化学会会志, 1936, 4,183.[14]杨树勋、罗建本, 同上, 1936, 4 , 477.[15]杨树勋、汪榕, 同上, 1937 , 5 , 89.[16]黄耀曾、王有槐, 科学通报, 1950, 1 , 262 .

第16篇: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适应专业: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类型: 学时学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有机化学》化学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和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对人才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程标准适合化学化工系本科学生使用,理论学时数不少于108 。《有机化学》是在无机及分析化学以及其他有关课程的基础上,学习的一门新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对《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从事化工技术职业岗位和高中教师岗位必需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从事化工生产方面和教学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能力培养

本门课程面向化学和化学师范专业类全体学生,注重专业基础素质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2.突出学生主题,尊重个体差异

本门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3.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建立能激励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本门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4.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本门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现场实际,能反映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课程资源。

5.改变教学方式、运用现代教学技术

积极利用音像、多媒体等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6.产、学、研结合,走订单式教育

本课程要求化学师范专业学生到中学教育实习,把教与学结合起来。

7.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在校内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团体,参加各种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设计思路。

本门课程在设计过程中,根据针对专业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规格,本着为社会服务的原则,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本着宽基础、多方向的就业思路,根据专业岗位群技能要求,从而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方法。本门课程设计有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两大模块,对知识目标描述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等目标动词,对能力的描述使用了“描述、掌握、会用、知道、完成”等目标动词。标准中理论知识模块为重点论述部分,实践教学模块则更注重学生参与及实际效果。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对《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从事中学教师岗位必需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与教学问题,为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从事中学教师等方面的工作,培养化学师范类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理论知识教学,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立体异构、有机合成等有机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本着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为原则,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淡化过深的反应机理,强化与实际的联系。

通过实践技能教学,使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实践教学以基本技能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践课程体系。以严谨的课堂训练为主,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基础训练主要有蒸馏、分馏、减压蒸馏、重结晶、萃取等。还要加强相关实验理论安全意识环境意识的培养。改革训练环节,更新实验内容。将传统的有机实验整合为认知实践、理论与实践结合、岗位实践三大模块。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处理化学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等方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有关内容的联系,将其内容融会贯通。要充分注重教学的互动性,把学生作为主体,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教学过程中还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尤其要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中要

2 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精心编排具有较强思考性的讨论和练习,且在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留出思考、探究、醒悟的时间,寓能力发展于求知之中,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以及善于质疑,勇于求是的科学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程教学中注重教书与育人相结合,通过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端正生活态度:

(1)具有主动参与、积极进取、崇尚科学、探究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思想意识; (2)具有理论联系实际,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具备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4)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思维方式;

(5)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模块。即有机化学概述、各类有机化合物、立体异构、有机合成四大模块。实验分为认知实践、理论与实践结合两大模块。

第一单元 有机化学概述模块

课题一 绪论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 基础内容。

1.了解有机化学及其发展简史;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3.掌握共价键理论、键参数及键断裂中的一些重要概念;

4.掌握诱导效应的定义和特点;

5.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步骤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2 提高内容。

1.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2.共价键的一些基本概念

3.诱导效应 §1.3 扩展内容。

4.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

5.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掌握有机化学的历史发展,了解其基本内容。

(三)学时分配。2学时

第二单元 各类有机化合物模块

课题二 烃

烷烃

3 单烯烃

二烯烃和炔烃 脂环烃 芳香烃

小结及习题课

课题三 烃的衍生物

卤代烃 醇酚醚 醛和酮 羧酸

羧酸衍生物

小结及习题课 含氮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

小结及习题课

课题四 有机生命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和核酸 萜类和甾族化合物 小结及习题课

(一)课程教学内容 §2.1 基础内容。

1.了掌握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和 Markovnikov规则,理解自由基型的加成反应历程;

2.掌握炔烃和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及化学性质,了解炔烃的物理性质;3.掌握单环芳烃的性质,亲电取代反应历程和定位效应的解释及应用; 4.掌握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历程及影响因素; 5.醛、酮的化学性质。 §2.2 提高内容。

1.掌握醇、酚、醚的化学性质及醇、苯酚、醚的制备;2.理解β-消除反应历程及消除反应与亲核取代反应的竞争; 3.掌握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2.3 扩展内容。

1.掌握芳香族重氮化反应及其重氮盐的性质,了解染料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

2.掌握五元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了解它们的制法。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了解其制法;掌握相关反应机理。

(三)学时分配。72学时

第三单元 立体异构模块

课题五 对映异构 §3.1 基础内容。

1.掌握对映异构现象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2.掌握手性、对映体、非对映体、外消旋体、内消旋体等概念;

3.掌握fischer投影式使用规定,及与Newman式、楔形式、锯架式的转换;

4.掌握含有一个和两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及R、S命名规则;§3.2 提高内容。

1.构型的R、S命名规则;

2.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3.3 扩展内容。

1.亲电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掌握立体异构基本原理。

(三)学时分配。4学时

第四单元 有机合成模块

课题六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4.1 基础内容。

1.掌握有机合成思路;

2.掌握有机合成基本方法。§4.2 提高内容。

1.有机合成路线设计。§4.3 扩展内容。 1.路线设计。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掌握有机合成的方法。

(三)学时分配。8学时

第五单元 化合物鉴定模块

课题七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5.1 基础内容。

1.掌握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掌握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5.2 提高内容。

1.能对较简单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的谱图进行解析。§5.3 扩展内容。

1.通过四大谱图鉴别有机化合物。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掌握化合物鉴定的基本现代物理方法。

(三)学时分配。10学时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组织建议。

教学中要根据有机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多角度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1)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反应,淡化过深的反应机理。

(2)充分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利用模型、图表、教学资源库,尤其要在课件中制作具有动画效果的立体结构模型,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

(3)设计课程内容时,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引入先进的技术和工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教学方法,难点教学单元组织课题组教师集体备课。

(5)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学中要考虑相关知识向专业课的延伸和基础知识的巩固,利用实验过程进一步化解教学难点。如羰基还原和由格式试剂制备醇,芳胺中氨基的保护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等。

(二)考核方式建议。

本门课程是一门考试课,评价依据是本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采用闭卷和开卷相结合的办法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绩评定包括小测验、提问和发问、小结、作业、设计方案、综述论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在教与学两方面把“过程”与“终结”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理论占总评成绩的70%。

(三)教材选用建议。

1.实用性。理论教材的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注重讲清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强调实用性、综合性。目前师范专业选用李景宁主编的《有机化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化工与制药专业选用高鸿宾的《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实践性。增加实训的内容,让学生易于理论联系实践,技能操作符合职业技能鉴定规范。

3.基础性。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要符合学生的水平,即包含职业岗位必需的理论知识,还应该考虑近学科,注重学生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可采取模块式形式编写,在专业基础理论学习模块基础上,根据就业趋向,用“活模块”形

6 式加强职业能力培养。

4.综合性。教材内容要广泛,适用面广。内容要包含职业要求的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训练,还应该包括非技术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如合作能力,公关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

5.形式多样性。教材的内容组织形式要多样,内容要灵活。要跟随科学技术的发展,把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理论及时地编制到教案中去。

(四)资源开发建议。1.校内外实训基地

2.网络教学资源 3.教学资源库

(五)条件建设建议。建立年轻教师集体备课制度,通过集体备课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主讲教师的不足,提高教学水平。分不同时间点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作为保障高质量和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在课程开课初期,由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现场听课评估,在结业考试前由学生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评估。对新入科室的年轻教员和首次承担《有机化学》主讲教员,必须进行培训,培训方法实行专人负责制,要求受培训者在一年之内必须完整地听一轮有机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在进行正式上课前,必须进行预讲以及进行预实验。

执笔人:袁立丽 教研室审核人:XX 院(系)审核人:XX

第17篇:《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编号:1502002 学

分:2 学

时:总学时32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30 讨论学时:2 课程负责人:宋益善

一、课程简介(分别用中英文描述课程的概况)

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主要介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各类官能团的特性,各种类型有机反应反应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应用范围等。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后继课程及从事专业工作相关领域打下必要的基础。

This course is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courses fo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jored undergraduate,mainly introduces the nam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physical properties, chemical properties, applications of organic compounds; the mechanisms of a variety of organic reactions.This cource can enable students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basic knowledge, basic theory and basic skills of organic chemistry, devolop abilities of problems-analyzing and -solving , and place solid basis for students in their succeor curriculum and profeional work.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教学,让学生对有机化学课概貌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内容】

1、有机化合物及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特性。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及书写方法。

3、掌握价键理论的要点及共价键的键长、键角、键能、元素的电负性和键的极性。

4、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和分类方法。

5、有机反应类型。【教学重点】

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特性。

3、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4、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学难点】

1、共价键的理论及要点。

2、共价键的键参数。【授课时数】 1.5学时

第二章 烷 烃 【教学目标】

掌握烷基的命名法,理解烷烃的结构,了解烷烃的物理性质和基本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同系列等概念。

2、烷烃的结构:碳原子轨道sp3杂化;σ键.(自学)

3、烷烃系统命名。

4、烷烃的物理性质;有机化合物分子间的作用力;掌握烷烃沸点、密度、溶解度变化规律。

5、烷烃的化学性质。【教学重点】

1、烷烃的同分异构及命名。

2、碳的四面体结构、sp3杂化及σ键。

3、烷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卤代反应历程。

【教学难点】

1、碳的四面体结构、sp3杂化及σ键。烷烃的立体结构。

2、烷烃的卤代反应历程(自由基反应历程)。【授课时数】 2.5学时

第三章 烯 烃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烯烃的顺反异构,典型性质。理解烯烃加成的定位规律。 【教学内容】

1、烯烃的结构:碳原子轨道sp2杂化;π键。(自学)

2、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命名:顺反异构体的存在和构型标记。

3、烯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加成反应、烯烃的氧化反应;聚合反应;α—H取代反应。 【教学重点】

1、烯烃的同分异构及命名。

2、烯烃的分子结构、sp2杂化、π键。

3、烯烃的化学性质(马氏规则)。

4、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和自由基加成反应历程。

【教学难点】

1、烯烃分子的立体结构、Z/E命名法。

2、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对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的影响及对马氏规则的解释。

3、碳正离子及稳定性。【授课时数】 3学时

第四章 炔 烃和二烯烃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炔烃、共轭二烯烃的结构特点和其主要化学性质,加深对杂化轨道理论的认识。 【教学内容】

1、炔烃的结构:碳原子轨道sp杂化。(自学)

2、炔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命名。

3、炔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氧化反应;金属炔化物的生成。

4、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1,2和1,4加成反应;双烯加成。

【教学重点】

1、炔烃的分子结构、sp杂化。

2、炔烃的化学性质。

3、共轭二烯的结构、特征及化学性质。

4、共轭体系的分类,共轭效应对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的影响。本章难点

【教学难点】

1、共轭效应对共轭二烯烃结构、性质的影响。

2、分子轨道理论对1,3—丁二烯中离域键的解释。【授课时数】 2学时

第五章 脂环烃 【教学目标】

理解大小环烷烃的相对稳定性,掌握环己烷的构象问题。 【教学内容】

1、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

2、环烷烃的结构。

3、环烷烃的性质。【教学重点】

1、脂环烃的命名、化学性质、顺反异构现象。

2、烷烃的构象。

3、环己烷及衍生物的构象。

【教学难点】

1、用张力学说和近代结构理论解释环的大小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2、环己烷的构象:船式、椅式、a键、e键。【授课时数】 1学时

第六章 芳香烃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章学习,对芳烃的芳香特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掌握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知道哪些规律是普遍的,哪些规律是特殊的。会应用某些取代基的定位作用合成多官能团化合物。 【教学内容】

1、芳香烃的分类和命名。

2、芳香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取代反应及反应机理;定位规律及应用;氧化反应;加成反应;芳香烃侧链的反应。

3、稠环芳烃的结构、命名和性质。【教学重点】

1、苯的凯库勒结构式及现代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的解释。

2、单环芳香烃的同分异构及命名。

3、苯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性质和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历程。

4、苯环取代定位规则及在合成上的应用。

5、稠环芳烃萘、蒽、菲的结构及性质。

6、休克尔规则及应用。

【教学难点】

1、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历程。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理论解释和合成上的应用。

2、休克尔规则和非苯系芳烃。

【授课时数】 4学时

第七章 旋光异构 【教学目标】

本章从不对称物质具有旋光性的现象出发,解释有机化学中不对称性分子产生旋光性的原因。从立体化学的角度对分子的构型进行阐述。培养学生用对称元素来判断分子有无手性。 【教学内容】

1、旋光活性物质;旋光度、比旋光度;手性、手性碳。 【教学重点】

1、分子结构与对映异构的关系。

2、旋光性、比旋光度、手性、对映体、内消旋体、外消旋体等重要概念。

3、构型的R/S表示法。

4、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和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教学难点】

1、对映异构和分子结构的关系、手性、对称因素。

2、构型的表示方法—费歇尔投影式。

3、对映异构体的构型:相对构型和绝对构型、构型的表示方法(D/L R/S法) 【授课时数】 自学

第八章 卤代烃 【教学目标】

学习亲和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及其反应历程。 【教学内容】

1、卤代烃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卤代烃物理性质;掌握卤代烃沸点、密度变化规律。

3、卤代烃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查依采夫规则。格氏试剂生成。

4、乙烯基型和烯丙基型卤代烃;不同卤代烃对亲核取代反应活性比较。 【教学重点】

1、卤代烃的分类、同分异构及命名。

2、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及不同卤代烃活性的差异及鉴别。

3、亲核取代反应历程及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

【教学难点】

1、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历程(SN1,SN2)。

2、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烃基结构、离去基团、亲核试剂、溶剂)。【授课时数】 2学时

第九章 醇、酚、醚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醇和酚主要的化学性质,通过对比了解分子结构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了解醚的主要性质,理解一些特殊结构的醚的性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醇物理性质:掌握醇沸点、溶解度特点。

3、醇化学性质:似水性;酯化反应;与HX反应;了解伯、仲、叔醇反应活性差异;脱水反应;氧化反应;

4、酚的命名,官能团的优先次序规则。

5、酚的性质:弱酸性及基团对酸性的影响;显色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6、醚的命名。

7、醚的性质:与浓酸反应;醚键断裂;过氧化物生成。 【教学重点】

1.醇的分类、同分异构及命名。2.醇的化学性质。

3.酚的结构特点及化学性质。

4.醚的命名、化学性质 。 【教学难点】

1、官能团的优先次序规则。

2、醚的化学性质。

【授课时数】 4学时

第十章 醛、酮、醌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醇和酚主要的化学性质,通过对比了解分子结构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了解醚的主要性质,理解一些特殊结构的醚的性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醛、酮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醛、酮物理性质。

3、醛、酮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α—H反应;卤仿反应结构特征。

4、醌的命名、结构特征及性质。【教学重点】

1、醛酮的命名、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2、醛酮的亲核加成。

3、醛酮的α—H反应。

【教学难点】

1、亲核加成反应活性影响因素(电子效应、空间效应)。

2、与氨及衍生物的加成—消去反应。

【授课时数】 4学时

第十一章 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羧酸的结构与性质,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有机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各类羧酸衍生物的结构特征和关键反应,了解常见取代羧酸主要的化学性质, 把握规律、抓住机理,为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必要而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

1、羧酸的分类和命名;一些羧酸和取代酸的俗名。

2、羧酸的物理性质。

3、羧酸的化学性质:羧酸酸性及结构对酸性的影响;羧酸衍生物的生成;二元羧酸的受热反应;还原反应;α—H反应。

4、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5、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6、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水解、醇解、氨解反应;反应活性比较;还原反应;酯缩合反应。

7、羟基酸:结构、分类和命名和性质。

8、羰基酸:结构、分类和命名;脱羧、氧化和还原反应;乙酰乙酸乙酯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教学重点】

1、羧酸的分类、命名及结构。

2、羧酸的化学性质。

3、二元羧酸的受热分解反应。

4、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命名及结构。

5、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酰胺)的性质。

6、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及其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教学难点】

1、羧酸分子中的取代基对羧酸酸性的影响(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场效应)。

2、乙酰乙酸乙酯的互变异构。【授课时数】 6学时

第十二章 含氮化合物 【教学目标】

学习胺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含氮化合物的性质。

【教学内容】

1、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胺类化合物物理性质及光谱特征。

3、胺类化合物化学性质:脂肪胺、芳胺酸性;结构对酸性的影响;伯、仲、叔胺烷基化、酰基化、磺酰化反应活性差异;伯、仲、叔醇反应鉴别和分离;与亚硝酸反应活性差异。 【教学重点】

1、胺的分类、结构和命名。

2、胺的化学性质

3、季铵盐和季铵碱的性质。

4、重氮盐的制法。

【教学难点】

1、苯胺分子中苯环上的取代基对苯胺碱性的影响。

2、季铵碱的性质—Hofmann降解反应测定胺的结构。【授课时数】 2学时

三、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结合板书教学,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通过作业的完成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重要术语用英文单词标注。

本课程安排有一定学时的自学内容,教师布置自学提纲或有关思考题供学生掌握自学要点。

平时安排有作业或完成读书报告。在主要章节讲授完后,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习题、分析讨论或撰写读书报告等,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每一章节由理论授课、研讨、自学、作业或者读书报告等方式构成。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

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课件(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EOL平台将作为本课程网络教学辅助平台发布各类通知、访问资源和学习资料、开展在线测试和讨论。

本课程在整个一学期中安排期中和期末考试。试题有有机化合物命名或写结构、完成反应式、化合物鉴别或分离、结构推导、有机合成、判断、填充、选择、综合题等形式覆盖大纲所要求内容,其中至少60分为基础内容,再以平时课堂问答、讨论和测验等各环节综合评出学生的最终成绩。

本课程考试考试范围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平时作业、课堂讨论等占20%、期中和期末考试闭卷考试成绩分别占30%和50%。

五、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教材:

1.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赵建庄主编) 2.有机化学习题集(高等教育出版社,李楠主编) 参考书目:

1.[美]R.T莫里森,R•N•伯伊德著《有机化学》(上、下册)

2.邢其毅等编写的《基础有机化学》(上、下册)。

3、傅建熙主编的《有机化学》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为基础化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方面的理论、实验技术原理和技能,为进入后继课学习打好基础。

主撰人:宋益善 审核人:熊振海 日

期:

第18篇: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结构、性质、合成、应用及相关理论的一门学科。本课程含有机化学实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较全面地了解并掌握有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反应;学会利用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分析其物理性质及化学反应性能;能够对一般的化合物进行合成分析;掌握分离、提纯、鉴定一般有机化合物的常用方法,能对简单有机物进行合成。

学生掌握这些基本规律和理论及相关的实验技术,不仅能够为更好地学习后续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可以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与技能。有机化学是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科学素养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绪论

1.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合物

2.有机结构理论及有机物结构表示法

3.共价键的属性、断裂方式及有机反应类型 基本要求:

1.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历史及研究对象,掌握有机物的特点及其分类

2.了解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掌握共价键属性及共价键断裂方式 第二章

饱和烃与脂环烃

1.烷烃和环烷烃的命名与结构

2.烷烃的物理性质

3.饱和烷烃的性质:卤代、氧化、异构化及裂化

4.小环烷烃的结构和开环反应 基本要求:

1.掌握烷烃及烷基的命名方法,尤其是系统命名法

2.掌握烷烃及小环烷烃的结构,会进行构造异构和构象异构分析

3.掌握烷烃及小环烷烃的主要化学反应;掌握自由基的稳定性顺序及自由基反应机理 第三章 不饱和烃

1.不饱和烃的命名及结构

2.加成反应

3.聚合反应及塑料与橡胶

4.氧化反应

5.α-H 及炔氢的反应

6.双烯合成 ------ Diels-Alder反应 基本要求:

1.掌握烯烃、炔烃、共轭二烯烃的结构

2.掌握不饱和烃的系统命名法及烯烃的几何异构现象

3.掌握不饱和烃的化学性质;通过亲电加成、亲核加成及自由基加成反应机理的学习,掌握马氏规则、过氧化物效应及反应产物构型的选择 第四章

立体化学

1.烷烃与环烷烃的构象分析

2.顺反异构(几何异构) 3.对映异构 基本要求: 1.掌握构象分析,尤其是环己烷的构象;掌握几何异构的命名

1 2.掌握手性、比旋光度、对映体、非对映体、内消旋体、外消旋体等概念;学会用R/S法和D/L法进行构型标记;会使用Fischer投影式 第五章

芳香化合物

1.苯的结构、芳香性的定义及Hückel规则

2.芳香化合物的命名及物理性质

3.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取代反应、加成反应、α-H反应

4.单环芳烃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

5.多环芳烃

6.芳杂环化合物 基本要求:

1.掌握芳香性的内涵与Hückel规则的应用

2.掌握苯、萘、呋喃、吡咯、噻吩、吡啶、吲哚和喹啉等的结构、命名及其主要的化学性质,并从结构上分析掌握它们在化学性质上的异同

3.掌握芳烃亲电取代反应的反应机理及定位规则,学会用电子效应和共振论解释定位规则,并熟练利用定位规则指导取代芳烃的合成 第六章

卤代烃

1.卤代烃的结构与制备

2.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3.亲核取代反应与消除反应的反应机理

4.卤代烯烃与卤代芳烃 基本要求:

1.掌握卤代烷烃、卤代烯烃及卤代芳烃的结构和化学反应

2.掌握SN1与SN

2、EI与E2反应的反应机理,会判断化合物的结构对反应机理和反应活性的影响

第七章

1.醇酚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醇酚醚的制备

3.醇、酚、醚的反应 基本要求:

1.掌握醇酚醚的命名、结构特征、制备方法和化学性质

2.了解有关重要化合物在实际中的应用 第八章 醛 酮 醌

1.醛、酮的结构和命名

2.醛、酮的制备

3.醛、酮的化学性质:亲核加成、α-H反应、氧化、还原

4.醌的结构与性质 基本要求

1.掌握醛和酮的结构、命名、制备方法和化学性质

2.掌握羰基亲核加成反应和醛酮缩合反应的反应机理 第九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1.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命名和物理性质

2.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3.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4.β-二羰基化合物 基本要求:

1.掌握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命名及制备方法

2.掌握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性质以及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

3.掌握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第十章 含氮化合物

1.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制备及化学性质

2.胺的分类、命名、结构及制备

2 3.胺的反应

4.重氮及偶氮化合物

5.腈的命名、制备及性质 基本要求:

1.掌握硝基化合物、胺及腈的结构、命名、制备方法及化学性质。重点是胺

2.掌握重氮盐的制备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第十一章 碳水化合物

1.碳水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

2.单糖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3.二糖与多糖的结构与性质 基本要求:

1.重点掌握单糖及二糖的结构特征;了解变旋光现象、差向异构、苷羟基等概念;会书写Haworth式及构象式

2.了解淀粉、纤维素的组成与性质 第十二章 氨基酸

蛋白质

核酸

1.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氨基酸的制备与性质

3.蛋白质、核酸的结构与生理功能 基本要求:

1.掌握α-氨基酸的命名、制备与性质

2.了解蛋白质与核酸的结构与生理功能

教材:高鸿宾主编,有机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19篇:有机化学实验

有机化学实验总结

班级:分2班姓名:李上学号:2012011849

时光飞逝,转眼间这一学期的有机化学实验已经结束,总的来看,我的收获还是非常大的。大学以来我只是在上学期做过无机化学实验,实话说无机实验跟这学期的有机实验相比无论实验器材、实验步骤还是实验要求都是比较简单的,所以这学期刚开始接触有机化学实验时就被各种各样不认识的实验仪器所吓到了,觉得有机化学实验可能会比较困难,但是后来发现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们所用的教材已经把实验步骤讲得非常详细,而且课上老师也会给我们演示实验装置的搭建,会向我们讲解实验的大体流程以及实验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所以只要认真预习,认真听讲,严格按照老师的指示来做,还是能够快速、正确地完成实验的。

这一学期的有机化学实验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让我学到了简单蒸馏,减压蒸馏,分液,连续萃取、点样、升华等基本的、常用的实验操作,也让我亲自感受了有机化学课上曾经学到过的傅克反应,帕金反应等有机化学中重要反应的奥妙;不仅我体验到了顺利完成实验、做出预期产品时的喜悦和激动,也让我学会分析错误的原因,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但是,我认为最为重要的是我们从实验中学到了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我认为这门课程也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我觉得可以适当地加入一到两次设计性的实验,这学期的我们所做的实验都不是设计性的,只要按照教材上的步骤,就一定能够成功,这样的实验对我们这些以前没有经过严格实验训练的人来说固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缺点就是不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大家深入思考,有所创新,因此我觉得可以在最后一两次实验时适当引入一些设计性的部分,让大家能够针对某个问题进行一些有创意的深入的思考与讨论。

最后,请允许我向本学期实验课的两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不可能顺利完成这学期的实验,不可能有如此大的收获,谢谢!

第20篇:有机化学试卷

天津商学院 考试中心制作

第十二章:杂环化合物

一.命名下列各物种或写出结构式。(本大题共

48 小题 )

1、

写出 *

2、

写出 的名称。

的音译名称。

3、

写出2, 3-二甲基呋喃的构造式。

4、

写出 的俗名。

5、

写出2-呋喃乙酸的构造式。

6、

写出3-甲基四氢呋喃的构造式。

7、

写出

8、

写出 的名称。

的名称。

*

9、

写出 的名称。

10、

写出5-甲基-2-呋喃甲酸的构造式。

二.完成下列各反应式(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括号内)。(本大题共 49 小题 )

1、

2、

3、

4、

5、

6、

7、

8、

(

)

- 1

考试中心制作

天津商学院 考试中心制作

23、

24、

*

25、

26、

27、

28、

三.理化性质比较题(根据题目要求解答下列各题)。(本大题共 51 小题)

1、

比较下列化合物芳香性的大小:

2、

将下列化合物按偶极矩大小排列:

3、

下列化合物按消除HCl反应速率快慢排列成序:

4、

比较下列化合物的碱性大小:

- 3

天津商学院 考试中心制作

16、

将下列化合物按碱性大小排列成序:

17、

将下列化合物按碱性大小排序:

18、

比较下列化合物的碱性大小:

19、

比较(A),(B)的芳香性大小:

20、

将4-氨基吡啶(A)、4-甲基吡啶(B)、吡啶(C)、4-氰基吡啶(D)按碱性大小排列成序。

21、

将下列化合物按亲电取代速率大小排列成序:

*

22、

比较(A),(B)碱性水解的活性大小:

*

23、

比较(A),(B)碱性的大小:

24、

下列化合物哪些具有芳香性:

25、

比较下列化合物碱性的大小:

- 5 天津商学院

35、

将下列化合物按脱羧反应活性大小排列成序:

36、

将下列化合物按水解反应由易到难排序:

37、

将(A),(B)按酸性大小排列成序:

38、

将下列化合物按碱性大小排列成序:

39、

比较(A),(B)酸性的大小:

*40、

比较(A),(B)碱性的大小:

41、

将下列化合物按亲电取代反应活性排列成序:

42、

比较下列化合物亲电取代反应的快慢:

43、

排列各氮原子的碱性大小次序:

- 7四.基本概念题(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各题)。(本大题共 13 小题)

吡咯分子中的N具有仲胺的结构,可是它没有碱性,相反N上的H具有一定的酸性,试解释之。 天津商学院 考试中心制作

2、

呋喃、吡咯和噻吩比苯更易进行亲电取代反应,为什么?

3、

下列化合物中最易被HBr开环的是:

4、

下列化合物中,哪个不能与氢氧化钾生成盐?

*

5、

下列杂环化合物哪些具有芳香性?

*

6、

下列反应结果是否正确?为什么?

7、

可溶于碱的化合物有:

8、吡啶和六氢吡啶哪个碱性强?为什么?

9、

下列化合物哪个可溶于酸,哪个可溶于碱,或既可溶于酸又可溶于碱?

- 9

天津商学院 考试中心制作

5、

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以下化合物:

6、

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以下化合物:

(A) 苯酚

(B) 噻吩

(C) 苯硫酚

7、

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以下化合物:

(A) 吡咯

(B) 四氢吡咯

(C) 4-氨基-1-丁醇

8、

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以下化合物:

(A) 呋喃

(B) 四氢呋喃

(C) 1, 4-丁二醇

*

9、

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以下化合物:

10、

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以下化合物:

11、

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以下化合物:

(A) 吡啶

(B) 六氢吡啶

(C) 环己胺

*

12、

用1H NMR谱的方法鉴别以下化合物:

13、

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以下化合物:

(A) 苯

(B) 2-丁基吡啶

(C) 苯胺

六.用化学方法分离或提纯下列各组化合物。(本大题共

6 小题

1、

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除去苯中的少量噻吩。

2、

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除去呋喃中的少量糠醛。

- 11

天津商学院 考试中心制作

10、

完成转化:

11、

完成转化:

12、

以α-甲基吡啶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合成:

13、

完成转化:

14、

以苯和吡啶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合成:

八.推导结构题(分别按各题要求解答)。(本大题共 14 小题)

1、杂环化合物C5H4O2经氧化后生成羧酸C5H4O3。把此酸的钠盐与碱石灰作用,转变为C4H4O,后者与金属钠不起作用,也不具有醛和酮的性质。原来的C5H4O2是什么?

2、组成为C6H6OS的化合物,不同氧化银的氨溶液反应,但能生成肟,同次氯酸钠作用,生成α-噻吩甲酸。确定此化合物构造。

3、

化合物A(C6H7N)在氯化锌存在下与苯甲醛作用脱去一分子水,生成B(C13H11N)。B经臭氧化分解得C(C6H5ON)及苯甲醛。C在氢氧化钾作用下得

断A,B和C的构造式。

4、

某化合物A(C5H4O2),与氧化剂作用生成B(C5H4O3),加热B生成C(C4H4O)并放出气体。B能与NaHCO3作用。C无酸性,也不发生醛和酮的反应,但遇盐酸浸过的松木片显绿色。试推断A,B和C的构造式。

5、

组成为C5H3ClO2的化合物,有银镜反应,并形成C5H3ClO3,后者加热得到α-氯代呋喃。

- 13

有机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有机化学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