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以学为主教学模式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27 08:34:27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以学为主感受

观看“以学为主”课例感受

2016年12月5日,通过网络学习了观看了“以学为主”课例后,感受颇深。变被动于主动,这样把学习者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同时也能使其逐步引向深入,更符合学习目标的要求,使学习成果显著,往往包含了特定学习主题中的重要学习步骤。首先教师在学生学习之前为学生提供一个典范,可以为学生在进行学习过程中提供参考,得到启发。

新课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索的关键。课堂上要让学生多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多思考,做到精准备课,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这样在教学的实践中,才能及时点拨学生、启发学生、激励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给他们自己去理解、品味、感悟,用情境呈现问题,创造开放的学习坏境。

在课堂上,教师应和学生一起交流,共同提高,鼓励学生既要认真反思,正确评价,又要充分阐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启发学生思维并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不能全盘替代。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使其获得思想启迪。教师不是传话筒,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集体中的一员,应积极实践,努力做好点拨、激发指导工作,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张扬个性,积极参与,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达到以学为主的目标。

推荐第2篇:以学为主教学设计案例

课例 1 :澳大利亚“门尼·彭兹中心小学”所作的教改试验(抛锚式教学)

试验班为六年级,有 30 名学生,教师名字叫安德莉亚,当前要进行的教学内容是关于奥林匹克运动会。首先,安德莉亚鼓励她的学生围绕这一教学内容拟定若干题目,例如奥运会的历史和澳大利亚在历次奥运会中的成绩等问题。确定与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确定媒体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要求学生用多媒体形式直观、形象地把自己选定的问题表现出来。经过一段时间在图书馆和 Internet 上查阅资料以后,其中米彻尔和沙拉两位小朋友合作制作了一个关于奥运会历史的多媒体演示软件。在这个软件向全班同学播放以前,教师提醒大家注意观察和分析软件表现的内容及其特点。播放后立即进行讨论。

一位学生说,从奥运会举办的时间轴线,他注意到奥运会是每 4 年召开一次。

另一位学生则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并不总是这样,例如 1904 年、1906 年和 1908 年这几次是每两年举行一次。

还有一些学生则注意到在时间轴线的 1916 年, 1940 年和 1944 年这几个年份没有举行奥运会,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年份没有举办奥运会?”

有的学生回答,可能是这些年份发生了一些重大事情,有的学生则回答发生了战争,有的则更确切地指出 1916 年停办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1940 年和 1944 年停办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大家的讨论和协商,认为有必要对米彻尔和沙拉开发的多媒体软件作两点补充:①说明第

一、二次世界大战对举办奥运会的影响;②对奥运历史初期的几次过渡性 (两年一次) 奥运会做出特别的解释。

这时候有位小朋友提出要把希特勒的照片通过扫描放到时间轴上的 1940 年这点上,以说明是他发动了二次大战。教师询问全班其他同学:“有无不同意见?”

沙拉举起手,高声回答说:“我不同意用希特勒照片,我们应当使用一张能真实反映二次大战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例如大规模轰炸或集体屠杀犹太人) 的照片,以激起人们对希特勒的痛恨”。教师对沙拉的发言表示赞许。

从以上课例可以看到,教师为这个教学单元进行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用多媒体计算机建立一个有关奥运会某个专题的情境,并以奥运历史或澳大利亚在历次奥运中的成绩这类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锚” (学习的中心内容) ,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精神,再通过展开讨论,把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理解逐步引入深入。

在这个课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导;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的话很少,但是对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却很大,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建构主义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这几个认知环节自然展开,而自始至终又是在多媒体计算机环境下进行的 (同时用 Internet 实现资料查询) ,所以上述例子是以多媒体计算机和 Internet 作为认知工具实现建构主义抛锚式教学的很好课例。

课例 2 :澳大利亚“伟治·柏克小学”所作的教改试验(支架式教学)

试验班由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混合组成,主持试验的教师叫玛莉,要进行的教学内容是自然课中的动物。 玛莉为这一教学单元进行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自己用多媒体计算机设计一个关于本地动物园的电子导游,从而建立起有利于建构“动物”概念框架的情境 (如前所述,概念框架是实现支架式教学的基础,它是帮助学生智力向上发展的“脚手架”) 。玛莉认为这种情境对于学生非常有吸引力,因而能有效地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她把试验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开发动物园中某一个展馆的多媒体演示。玛莉让孩子们自己选择:愿意开发哪一个展馆和选哪一种动物;是愿意收集有关的动物图片资料还是愿意为图片资料写出相应的文字说明;或是直接用多媒体工具去制作软件,都由孩子们自己选择。

然后在此基础上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 这样,每个展馆就成为学生的研究对象,孩子们都围绕自己的任务努力去搜集材料。

例如,他们到动物园的相应展馆去实地观察动物的习性、生态,到图书馆和 Internet 上去查询有关资料,以获取动物图片和撰写说明 (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 在各小组完成分配的任务后,玛莉对如何到图书馆和 Internet 上搜集素材适时给学生以必要的帮助,对所搜集的各种素材重要性大小的分析比较也给学生以适当的指导 (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攀升) 。 然后玛莉组织全试验班进行交流和讨论。这种围绕一定情境进行自我探索的学习方式,不仅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而且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协作学习,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将是加深学生对概念理解、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演示到“袋鼠”这一动物时,玛莉向全班同学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有袋动物?除了袋鼠有无其它的有袋动物?”有些学生举出“袋熊”和“卷尾袋鼠”。

于是玛莉又问这三种有袋动物有何异同点?并让学生们围绕这些异同点展开讨论,从而在相关背景下,锻炼与发展了儿童对事物的辨别、对比能力。

玛莉在这里连续向学生提出的几个问题,可看作是按照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用支架式教学法将学生的概念理解从一个水平提高到另一个新水平的典型例证。

课例 3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农学院所作的教改试验(随机进入教学)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农学院在 R.E.Calza 和 J.T.Meade 的领导下建立了一个“遗传技术” (GenTechnique) 课程教学改革试验研究组,其目的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 Internet 网络环境下开发具有动画和超文本控制功能的交互式教学系统,所用教学方法主要是随机进入法。

该教学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可用于学习分子遗传学和生物技术的有关内容。学习重点侧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变异过程。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还能实际验证。 该系统的教学过程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确定主题:通过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本课程的若干主题 (即确定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遗传变异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例如:细胞结构、染色体的组成、DNA 的化学成分和遗传代码以及 DNA 的复制方式等等) ;

(二)创设情境:创设与分子遗传和生物技术有关的多样化的实际情境 (为随机进入教学创造条件) ;

(三)⑶ 独立探索:根据学生的意愿可选学下列不同主题,在学习某一主题过程中,学生可随意观看有关这一主题的不同演示,以便从不同侧面加深对该主题的认识与理解 (“随机进入学习”) ; 1.学习主题 1 :阅读有关细胞知识及结构的课文,观看有关细胞结构的动画 (动态演示) ; 2.学习主题 2 :阅读有关染色体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作用的课文,观看相应的动态演示;

3.学习主题 3 :阅读有关 DNA 的化学成分、结构和遗传代码的课文,并观看相应的动态演示 (学生可在三维空间中,通过多种不同的变化形式、多侧面地观察、了解、认识 DNA 的结构成分及遗传特性,即可随机进入学习。) ;

4.学习主题 4 :阅读有关 DNA 复制 (合成) 机制、复制方式的课文,并以病毒、微生物和哺乳动物作为模型观看有关 DNA 复制机制、复制方式的动态演示 (可通过随机进入学习,加强对本主题的理解) 。

(四)协作学习:在上述独立探索基础上,开展基于 Internet 网络的专题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通过公告板和 E - mail 可对学生布置作业、对讨论中的观点加以评判和进行个别辅导;

(五)自我评价:为检验对知识的建构与验证,学生在经过上述学习阶段后应进行自我评价,为此该系统设计了一套自我评价练习:练习内容均经过精心挑选,使之能有效地测试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的理解;

(六)深化理解:根据自我测试结果,有针对性地对薄弱环节作补充学习与练习,以深化与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验证的能力。

课例 4 :《荷花》教学设计

福建霞浦四门桥小学 汤养珍

一、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

人,虽为血肉之躯,却因有情而显得血肉丰满。儿童,更是人小情多,可称得上“情感的王子”。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是有情之物。中国的文学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阐述无不表明“情”乃文之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折射出作者丰富的情感。《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我”去公园赏荷,陶醉于白荷花的丰姿神韵,与荷融为一体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有情,文亦有情,“课文――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就是教师的情感,要由老师去点燃、去传递、去深化,让学生的情感随文波动起伏,与文共鸣,与景相融,物我两忘,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效果。

二、设计思路 (以情为轴)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 儿童的情怀是一湾浅浅的河,无风不起浪,无物不扬波,外力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它就平静不下来。新课伊始,老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河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情感的酝酿有赖于“情境的创设”,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入新课:

播放乐曲“出水莲”,学生闭眼欣赏,想象音乐带给他的画面,音乐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令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介绍从古自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使学生产生对荷花的急切向往之情,很想看看荷花。此时,跟学生说:“就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听一听吧!”

学生的视觉、听觉、想象、思维“多频道运作”,全身心感应,“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心有灵犀一点通

语言的学习,是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学生的情感总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如何让学生走进课文,入情入境,进而一下子揪住学生的心,这是进入课文的第一通道。导入新课后我是这样设计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来倾听《荷花》。听完后,荷花美景萦回于学生脑海,久久不能散去。这时,我没有让学生说脑海中的境象,只是轻轻地说:“嘘!不要声张,不要打破荷花池边的宁静,把你脑海中的美景留着,带着它一起去读读课文吧!“学生一下子坠入了文中优美的画境当中,找到了与课文的共鸣通道。学生的心灵之门也随之打开 ,进入了荷花的世界,荷花美景也随之一点点地展现。教学也随着情感层层递进。

如抓住“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冒”字让学生体会荷叶长得使劲和迅速。进而引导学生“:如果这句话让你来写你准备用什么字呢?”打开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思维空间,继而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引导思考想象“这满地的白荷花在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干什么?”让学生换位思考,贴近荷花,产生荷花的情愫。接着让学生做动作朗读文中荷花的三种姿势,使学生感受自己就是荷花冒出开花,把荷花的动作、情感移植到自己身上,达成与荷花的融合,可谓与荷花“心有灵犀一点通”,举手投足均有情。

(三)情之所至醉为荷

物我两忘是情感的最高境界,随着学生对荷花形象理解的深入、情感的交融,使学生“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随风舞蹈,与物交流。“蜻蜓飞来过,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适时扩展学生视野:“你还看到„„你还听到„„”宛若就是美若天仙的荷花仙子吸收着日月精华,品评着物语流声。醉了,醉了,班上成了荷花池,飘舞着满地的荷花。完全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学生走进了课文,领悟到荷花的神韵。

(四)一言一语总关情。

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了,无穷无尽的赞叹充塞于胸腔,他们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因此我让学生美读、做动作读。在第二自然段中还让学生诵读。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当学生醉为荷花的时候,让他说说“此时我最想„„”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一言一语饱蘸着深情,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和内化,使学生的受到美的洗礼,全身心溢满了美的因子,从而达到了全面发展。

三、教学流程

(一) 感受音乐,情境导入 播放音乐,出示画面,激情导入。

(二) 进入情境,初品课文 1.闭眼听录音想象。

2.带着脑中荷花美景自由读文、找出写荷花美的语句,品读谈感受。

(三) 精读细研,品味荷花 1.品味荷叶美 2.品读荷花美

(1) 荷花“冒”出美。 (2) 荷花姿势美。 3.想象荷花美。

(四) 转换角色,个性体悟

1.在情境中学生醉为荷花,展示各种姿势。

2.大胆想象,你变成了一朵荷花,小鱼会告诉你什么?小鸟会告诉你什么?你最想说什么?

(五) 积累延伸,美感再造。1.醉在荷花池边你会发出什么感叹? 2.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

(如用最好的画笔画下它,让它永远与我们相伴。又如用最美的语言写下来„„)

水到渠成,不露痕迹的表明,摒弃以往归纳的生硬,不失时机地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心中充盈着美的情愫,让童真、童趣溢于言表。

推荐第3篇: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也在课堂中得到应用.面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教师要如何从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中走出来,转而以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物理教学呢?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切实做到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能通过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而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以新课改理念来指导教学模式的改革,再辅以评价、练习等方式,方可有效.

一、立足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下的物理课堂教学,重视对学生主体性的激发.传统教学虽然也是从学生角度来构建教学的,但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就容易被教师看作是知识接受的容器.而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把学生当作真正的学习者对待.

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就要革新观念,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言、质疑,让学生勇于参与课堂.

例如,在讲“动量守恒定律”时,教师以实验来引导学生明确了两个物体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它们的总动量是一样的道理后,教师以物理情景来引导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两个小球所受的平均作用力,虽然学生能用动量定理分析出两个小球所受的平均作用力,但对碰撞前后的总动量比较模糊,此时教师引入牛顿第三定律,引导学生等量代换,让学生在计算中明确碰撞前后总动量没有变化.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全面了解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关心,还要注重结合教学而创设情境,以情境来引导学生进入新知探究过程.

二、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改革课

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实际而经常采用的方法,虽然说教无定法,但科学的课堂组织模式对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作用是较为明显的.在传统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更喜欢将物理知识以抽象的方式告诉、讲授给学生,认为教师讲得多,讲得好,学生就能接受得多.其实不然,学生的学习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主动构建的过程.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注重从学生的角度来构建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除了上述所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要注重革新学生学习知识的模式.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知识以被动接受为主,主要采用记忆、背诵、反复练习等方式.而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则提倡让学生在合作中主动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故而教学中教师就要发挥好自己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多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例如,在讲“静电屏蔽”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电场的重要性质是什么?导体导电的原因是什么?把导体放入电场中,导体上的自由电荷处于电场中将受电场力作用,这时的导体与无电场时的导体相比有什么不同特征?引导学生复习,然后以实验来引出静电感应的概念,结合实验引导学生合作分析静电感应中电荷分布情况,由此而引出感应电荷的概念,以问题“静电场中导体上自由电荷受电场力作用做定向移动会不会一直运动下去?”引导学生讨论,从而引出静电平衡状态知识点.如此,教学中教师以实验为媒介,以问题为抓手,在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中渗透新的知识,让学生主动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

三、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实施差

异评价、练习

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智力因素,喜欢以成绩来评价学生,甚至会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其实不然,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有的学生就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某个学科.从另一个角度看,高中学生的价值观念还未定型,如果教学中教师单纯地以成绩来评价学生,不免有些武断,也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失去学习动力.

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除了上述所说的兴趣外,情感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毕竟教学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而进行的,故而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与学生的和谐关系构建,要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尤其是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练习上区别对待,还要注重以差异化的评价来帮助这些学生树立学习自信,从而提升其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满足感,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从传统教学向新课改过渡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物理教师,不能心浮气躁,也不能盲目跟风,而要切实结合教学实际,立足于学生这一主体,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以新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探究,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发挥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自信,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此,高中物理课堂才会更具有活力,教学效率才会得到稳步提升.

推荐第4篇:学习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以学为主,当堂达标心得体会

[学习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以学为主,当堂达标心得体会]学习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以学为主,当堂达标心得体会.教无定法,教必有法,学习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以学为主,当堂达标心得体会。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和我校的学情实际情况,校领导制定了符合我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为主,当堂达标。在领导和老师的精心准备下,我们观摩了低年级和高年级的语文课,我已看了新的变化,且有了较深的体会:

一、教师地位的转变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调控者。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唯老师独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而此次两位老师的课堂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教师转变了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心得体会《学习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以学为主,当堂达标心得体会》。

二、学生地位的转变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我乐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很好。

三、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转变最初设计教学的时候,我未太重视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结果课堂教学达不到预设的结果,通过这几节课的教学,我理清了自己的思路。首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预习找出本课知识点,重点,难点和不理解知识。并将不理解的知识点及时反馈到老师,再由老师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来确定所教内容。教师的备课主要体现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简明扼要地明确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设计学前反馈练习题等。规定自学时间,完成自测题目并要求学生记录下来自学中遇到的疑难和困惑。课堂上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师生,生生互动,讨论,交流,展示,反馈演练和矫正。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点播解疑和归纳整理。最后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通过达标测试,当堂完成学习目标任务。教师每堂课讲课时间最多不超过20分钟,做到学生会的知识老师不讲,该学生讲的知识老师不讲,精讲多练。

推荐第5篇:以学为主的名言

都说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但其实,学无止境,人生在世就不应该停下学习的脚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以学为主的名言,希望能帮到你。

1、经验是知识之父。——英国

2、拜读名家大作,可造就雄辩之才。——伏尔泰

3、书籍是前人的经验。——拉布雷

4、人有知识,则有力矣。——佚名

5、和书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罗曼·罗兰

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7、人无志向,和迷途的盲人一样——朝鲜

8、数学是符号加逻辑。——罗素

9、技艺是无价之宝,知识是智慧的明灯。——佚名

10、天才绝不应鄙视勤奋。——小普林尼

1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12、好奇心是学习者的第一美德。——居里夫人

13、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卡莱尔

14、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布莱希特

15、知识是智慧的火炬。——佚名

16、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佚名

17、光阴给人经验,读书给人知识。——佚名

18、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培根

19、科学需要一个人的全部生命。——朱冼

20、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21、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民谚

22、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

23、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鲁迅

24、知识越少越准确,知识越多,疑惑也就越多。——歌德

25、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

26、把时间用在思考上是最能节省时间的事情。——卡曾斯

2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28、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对联集锦》

29、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邓小平

30、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爱迪生

31、前进是生活的法则,不然人就不能称作为人。——勃郎宁

32、数学是各式各样的证明技巧。——维特根斯坦

33、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王永彬

34、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宋)苏轼

35、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36、纯数学是魔术家真正的魔杖。——诺瓦列斯

37、苦学能够战胜一切,学问的宫殿不分贫富都可以进去。——巴金

38、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39、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西塞罗

40、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41、学问对于人们要求最大的紧张和最大的热情。——巴甫洛夫

42、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洛克

43、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泰戈尔

44、我们要象海绵一样吸收有用的知识。——加里宁

45、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海森堡

46、管理者不承担创造知识的任务,他的任务是有效地运用知识。——卡斯特

47、灿烂的科学需要美好的理想,美好的理想需要行动来实现。——谚语

48、进行科学研究时,我一向比较重视对最终结果的预测。——卢嘉锡

49、科学的自负比起无知的自负来还只能算是谦虚。——斯宾塞

50、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51、创造的神秘,有如夜间的黑暗,是伟大的。而知识的幻影,不过如晨间之物。——泰戈尔

52、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东西,它要靠许许多多人民的劳动和智慧积累起来。——李四光

53、如果一个人的知识缺乏条理,那他的知识越多,他就越感到困惑不解。——斯宾塞

54、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的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的所得的一切来造就己。——歌德

55、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取怀疑态度,不要为已成的学说所压倒。——李四光

56、我只有一盏灯,正是它照亮了我脚下的道路,它就是经验之灯。——帕特里克·亨利

5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孔子

58、科学的真正的、合法的目标说来不外是这样:把新的发现和新的力量惠赠给人类生活。——培根

59、常常问题是提出了,但还不能解决,就是因为还没有暴露事物的内部联系。——毛泽东

60、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无相干的,也要泛览。——鲁迅

61、读书无嗜好,就不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

62、应当用深刻的知识的火炬来照耀劳动,应该对劳动加以思索,而提到最高的程度。——克鲁普斯卡娅

63、读书能获得知识,但更有用的知识对世界的认识却只能通过研究各种各样的人才能获得。——切斯特菲尔德

64、书,要算是人类在走向未来幸福富强的道路上创造的一切奇迹中最复杂最伟大的奇迹。——高尔基

65、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罗兰

66、数学方法渗透并支配着一切自然科学的理论分支。它愈来愈成为衡量科学成就的主要标志了。——冯纽曼

67、科学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而真正的科学家的任务就是丰富这个令人类都能受益的知识宝库。——科尔莫戈罗夫

68、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69、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科学家是属于国家的。——巴斯德

70、学习有如母亲一般慈爱,它用纯洁和温柔的欢乐来哺育孩子,如果向它要求额外的报酬,也许就是罪过。——巴尔扎克

结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书读多了,知识丰富了,才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知识的重要性就更加重要。学习很简单,它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但如果你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都做不好,还能做什么呢?朋友,努力学习吧!你今天的学习就是你明天的成功,更是国家的将来。

推荐第6篇:以学为主的教学策略?

1.什么是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以学为主,即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为辅,是当今教育的主题。

2.相对于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在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那些改变?

(一)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学习

“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 造性,以“学”为中心,教师的“教”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为 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为辅。

(二) 突出了学生个性发展,注意留给学生发挥创造力的空间

创造性与个性有密切的联系,没有个性谈不上创造性。因此,现代教育非常重视促进学 生个性的良好发展。发展个性,对教师而言是因材施教,对学生而言则是鼓励各显神通,特 别是要发展他们的创造性。“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将充裕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学、独立思 考,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加上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使基础好的学生能够学得更 好,一般学生也力尽所能,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感到学习的成功。

3.请设想一下并设计一个简单的以学为主教学策略应用的提纲。 “平抛运动”

(1)进入情境: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平抛运动轨迹是什么形状?它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它的运动有什么特点?能总结出什么样的规律?

(2)独立探索:让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根据所学的知识先独立进行探究,形成自己的观点。

(3)协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动手实验,实现学生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效果评价:学习后,要有学生个人的学习评价,还要有学习小组的学习评价。 (5)形成测试:生为主体,师为辅协助完成。

推荐第7篇:肯普模式(以教为主)

肯普模式

这一模式由肯普(J.E.Kemp)在1977年提出,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改才逐步完善(见下图)。该模式的特点可用三句话概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强调四个基本要素,需着重解决三个主要问题,要适当安排十个教学环节。

⑪ 四个基本要素:是指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肯普认为,任何教学设计过程都离不开这四个基本要素,由它们即可构成整个教学设计模式的总体框架。

⑫ 三个主要问题:肯普认为任何教学设计都是为了解决以下三个主要问题:① 学生必须学习到什么(确定教学目标);② 为达到预期的目标应如何进行教学(即根据教学目标的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根据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③ 检查和评定预期的教学效果(进行教学评价)。

⑬ 十个教学环节:是指①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为此应先了解教学条件(包括优先条件与限制条件);②选择课题与任务;③分析学习者特征;④分析学科内容;⑤阐明教学目标;⑥实施教学活动;⑦利用教学资源;⑧提供辅助性服务;⑨进行教学评价;⑩预测学生的准备情况。

为了反映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交叉,肯普没有采用直线和箭头这种线性方式来连接各个教学环节,而是采用如图所示的环形方式来表示ID模式。图中把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置于中心位置,说明这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各环节均应围绕它来进行设计;各环节之间未用有向弧线连接,表示教学设计是很灵活的过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从任一环节开始,并可按照任意的顺序进行;图中的“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修改”在环形圈内标出,这是为了表明评价与修改应该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推荐第8篇: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教学模式

“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教学模式

“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是指以唱歌教学为主,以其他教学内容为辅并将其他教学内容适当地融于唱歌教学的综合课。“一首歌曲,一首乐曲”是当下倡导的综合课的形式,“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目前多是歌唱教学与欣赏教学的综合。此模式的一般程序为: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

二、关注音乐 有效聆听----

三、巧解难点 完整学唱----

四、巩固学习表现创造----

五、拓展延伸 情感升华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的导入就象歌剧中的序曲、乐曲中的前奏一样,能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特定的氛围中,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他们迫切学习的欲望,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妨试试以下几种方法来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法、图画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游戏导入法、表演导入法、情境导入法、启发谈话法、音乐导入法等。

(二)关注音乐 有效聆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音乐课堂中学生获得学习信息的主要途径,“听”也是学习体验音乐最直接的方式。因此,音乐教学要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把全部教学活动牢固地建立在“听”的基础上。让学生关注音乐要素(速度、力度、节拍等),带着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多遍完整地聆听音乐,从而感受音乐、认识音乐、理解音乐,为学唱歌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巧解难点 完整学唱

以唱歌教学来说,常见的教学难点主要有以下情况:1.曲谱方面。切分音、附点音符、装饰音、休止符、变换拍子和变化曲调等。2.唱歌方面。合唱、轮唱部分,弱拍唱起,咬字吐字,一字多音,变化速度、力度,气息运用及情感表现等。有效解决教学难点对于学唱歌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运用“重复讲解,反复示范”的方法,有时未必能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多动脑、多思考,创造一种巧妙的、学生感兴趣并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来解决教学难点。难点解决之后,完整学唱歌曲。教师要重视学唱的过程,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唱、这样处理,教给学生正确的演唱方法,提出明确的演唱要求,达成“唱会歌”的目标。

(四)巩固学习表现创造

仅仅“唱会歌”不是目的,还要进一步把歌唱好,即“唱好歌。”每节课教师都要给学生巩固练习的时间,鼓励学生采取不同的演唱形式,如独唱、齐唱、表演唱、领唱、男女生分组唱、提问抢答式演唱等来巩固歌曲,做到自然、自信、有表情、有感情地唱歌。歌曲巩固之后,启发引导学生编创歌词、旋律、节奏;根据歌曲内容编创表演动作、音乐故事或游戏,让学生在创编中培养创造能力,分享与同学合作的快乐。

(五)拓展延伸 情感升华 教学内容的拓展是指在歌曲教学的基础上,选取本单元其中一首欣赏曲,来充实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对音乐内涵的进一步理解与感悟。拓展欣赏的内容也可以是教材以外的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作品,包括:同体裁作品音乐欣赏、同作曲家音乐作品欣赏、同种乐器音乐作品欣赏、同民族或地域音乐作品欣赏等。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无论哪种方法,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音乐课程的总目标“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希望老师们能在此模式的启发下,寻求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深化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为其终身喜爱音乐奠定基础。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二)关注音乐 有效聆听

(三)巧解难点 完整学唱

(四)巩固学习表现创造

(五)拓展延伸 情感升华

推荐第9篇: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原则(推荐)

【众师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原则

综观近年来在国外主要教育技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的有关建构主义的论述,可以将其中使用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原则概括如下: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至于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

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以上三点,即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

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总之,通过“同 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

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作用。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进行协商和辩论,先内部协商,然后再相互协商。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 体的思维和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4.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环境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这是因为,教学意味着较多的控制与支配,而学习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

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

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但是必须明确:利用多媒体教学和资料,是用于在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

6.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

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是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教学设计通常不是从分析教学目标开始,而是从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 中心而展开,不论是学生的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还是教师辅导,总之,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属于这一中心,都要有利于完成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推荐第10篇:教学反思:以学生为主

教学反思:以学生为主

郑庄中学任佳

教师在教学后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1、学生的参与状态,教学反思:以学生为主。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就算不上"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究。一切都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以学生为主》。

2、学生的交流状态。交流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具体的体现,课堂上,教师只有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动的,他才能和同学、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开始时,我以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发现有的组别同学关系不好,知识面差距过大,造成不能很好交流,于是我又允许有的以前后桌为单位交流,使学生能够互相交流。

3、学生的达成状态。在课堂上,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有无切实掌握这些知识,并将这些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融会贯通的能力。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在获得知识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的跟进、共鸣、投入,每一个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在致力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是否能使“优等生” “吃得饱”,让“慢生”“后进生”吃得了,真正学有所得,各得其所,从而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11篇:汽车驾驶课“以学为主” 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特点分析

汽车驾驶课“以学为主” 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特点分析

结合当前技工学校汽车驾驶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以学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特点,以推动汽车驾驶课程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汽车驾驶课教学模式技工学校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开始逐渐重视生活质量,从以前的温饱问题到小康生活,再到现在的“有车有房”,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汽车作为当前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驾驶员的驾驶技巧不仅关系着正常驾驶,更关系着自身和周边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需要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和教育,切实提高汽车驾驶人员的驾驶能力。

二、汽车驾驶课教学现状

随着汽车的普及,驾校的数量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大量增加,在为人们学车提供方面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的问题。部分驾校缺乏完善的教学设施,或者课程教学方式缺乏理论性,大部分驾校教练都是驾驶员出身,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多是凭自身驾驶经验进行教学,使得教学中存在许多的不足和问题。

1.重实践轻理论

汽车驾驶课教学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理论知识对于汽车驾驶的作用同样是不容忽视的。根据目前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汽车驾驶课程教学中,理论课教学只占整个学时的2%,甚至更少。教练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课程的教学,以提高学员的驾驶能力为目的,认为只要熟练掌握了驾驶技术,就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驾驶员,而忽略了对于理论知识的教育。这样,虽然可以快速提升学员的驾驶能力,但是理论知识的缺失容易导致其在实际驾驶过程中出现违反交通规则、不熟悉汽车基本构造和原理等问题,培养出来的不是合格的驾驶员,而是“马路杀手”。

2.缺乏个性化教学

许多驾校教练员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制定的一些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学员进行大课堂教学,而没有充分了解学员中存在的个性化差异,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出现问题时,没有从自身找原因,一味对学员进行埋怨,使得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三、“以学为主”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特点

所谓的“以学为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学员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教练员主要对学员进行引导,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将“学会”与“会学”有机结合起来。

1.教学模式的构建

“以学为主”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包括导学、自学、研讨、释疑、实践和考核。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练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在教学开始前,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相应的学习计划,引导学员进行自主学习,了解教学的基本内容,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从而在课堂上及时提问,提升教学效率。需要重视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确保计划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明确阶段学习的内容和范围;其二,结合学员的具体情况,布置相应的题目,做到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员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得学生可以通过独立的观察、思考等,对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掌握,保证教学质量。同时,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引导学员相互之间进行谈论,分享经验,总结教训,对于关键问题和意见不统一的问题,可以组织辩论活动,从而加深学员的认识和记忆。对于一些重点问题或者难点问题,教练员要将其作为教学的核心,对学员进行释疑,切实保证教学质量。

在理论教学完成后,需要引导学员进行实践练习,这也是教学活动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汽车驾驶作为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实践练习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实际操作,学员可以将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中,不仅可以增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促进个人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活动完成后,需要对学员进行相应的理论和技能考核,从而对学员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就目前而言,对于学员考核的方式就是驾照考试,通过不同科目,考察学员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对于交通规则的掌握以及对于驾驶技巧的掌握,并根据考核成绩,判定学员是否具备良好的驾驶素质,是否可以满足实际操作的需求。

2.教学模式的特点

首先,“以学为主”突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员而不是教练员,将学员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教练员作为引导者而存在,突出学员的自学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员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以学为主”是学员自学与教练员引导的有机结合,而不是“放任”教学。教练员要结合教学的任务和内容以及学员的实际情况,对学员进行引导,在确保教学方向和教学效果的前提下,为学员提供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最后,“以学为主”并不是死板的学习,而是学与思的结合,可以充分调动学员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要切实做好课时的分配。要充分重视理论基础的学习,安排充足的理论学习时间,确保学员可以熟练掌握汽车驾驶相关的理论知识,为实际操作提供必要的支撑;其次,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变传统以经验为主的教学模式,做好教学环节的设计工作,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引导学员主动去参与学习和讨论、思考,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然后,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要做到规范化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结合不同学员的特点,以提高其学习效率和质量为目的,进行教学设计,做到因人施教。

五、结语

总之,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式下,汽车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交通工具,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普及。驾校和教练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构建“以学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合格的汽车驾驶员。

参考文献:

\\[1\\]张启义,郑召才.汽车驾驶课构建“以学为主”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农机,2013,(2):61-62.

\\[2\\]赵玉成.也谈如何提高汽车驾驶教学的教学质量\\[J\\].大科技,2010,(12):325.

\\[3\\]孙奇.浅谈汽车驾驶一体化教学改革\\[J\\].科技创业家,2012,(10):309.

第12篇: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优缺点

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基于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设计的焦点在教学上,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 优点:有利于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有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 缺点:

1、重教轻学,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容易造成学对教师、对教材、对权威的迷信;

2、使学生缺乏发散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创建。

3、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 优点: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系资源来支持学;

6、强调学习的结果是完成意义建构。

 缺点:

1、忽视教学目标

2、忽视教师指导作用

3、忽视自主学习设计;

4、忽视教学模式设计

5、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13篇: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研究报告

《以学为主 当堂达标》研究报告

“尊重每一个学生,开发他们的潜能,提升每一个学生生命的价值,让每一个学生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实现他们最大的人生价值,才是教育的真目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学习,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习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将自主学习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这是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通过自主学习,不仅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更重要的体验探索与学习的过程。

如何才能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能力的舞台,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实现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进课堂,创造宽松、民主、和谐氛围,让学生通过自学、质疑、讨论、解疑,结合教师的指导,使学生形成知识结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自学、语言表达、创新思维等能力。实实在在把课堂让位于学生,让学生在课堂的天地里,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是现代教育的一种价值取向,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取向的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地提高,更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用学习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发展。

二、以“问题”为教学线索,学生自学、学生相互质疑、讨论、解疑,师生问答,共同总结归纳形成知识结构,运用知识形成能力的数学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学—质疑、解疑—分析,

归纳—运用的思维过程为步骤,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利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各层次学生投入学习,并积极动脑,便于形成活跃、民主课堂气氛,同时形成强烈的竞争意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利于学生能力培养。

1、学生自学。这一环节的教师活动包括:导入新课、出示教学目标、指导自学方法、提供自学提纲。学生活动:结合目标和提纲自学教材。此环节是一节课的基础,教师应组织好教学同时为学生提出自学的具体要求:(1)初步理解教材内容;(2)抓住教材重点;(3)留心难点,发现问题。教师指导要求:控制自学节奏,合理安排自学时间(10分钟以内),对学生有目的的巡视,及时指导个别学生。

2、学生相互质疑—讨论—解疑。此环节是核心环节,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依据目标提出各种问题,并交给学生讨论、解答、补充和评判,最终达到基本弄清教学内容,初步理清学习思路的目的。此环节的要求是:(1)教师协调好问与答的过程,使问题多而不乱,答案多而有理,充分调动学生问和答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2)引导学生的问与答围绕目标展开,防止避重就轻或离内容太远;(3)把握好时间(根据内容确定为13—18分钟)。

3、教师质疑师生答疑。教师在上一环节学生相互质疑答疑的基础上,根据目标和教材重点有目的的补充问题,通过学生回答,教师精讲重点内容,使学生理清知识,抓住重点,理解难点。此环节教师应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及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使学生全面理解教材内容。(用时5分钟)

4、师生共同归纳知识要点形成知识结构。通过前面三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基本学会了课本知识,掌握了学习重点,但可能对知识的理解是零散的,各知识要点联系缺乏逻辑性。因此引导学生将知识提炼并形成系统的、逻辑性强的知识结构十分重要。此环节可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的自行完成。(用时4分钟)

5、运用知识形成能力。通过前四个环节的完成,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所学知识,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还不够,为了检查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教师将事先精心设计的知能转化练习当堂检测,使学生熟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能力。最后与学生商量作业的布置,最好布置扩展性思考题。(用时7分钟)实验表明这一模式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知识面的扩展、人际关系的改善等各方面素质的明显提高。

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达成师生、生生间的情感沟通,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索的问题,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也就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开放的去探索。然后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小组相互讨论、分析与交流,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与全面,最后形成共识。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展示属于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的机会,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解释和评价他们自己的思维结果的权利。当自主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学生能够在班级中调查、探索、推理和交流日常问题解决,并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时候,他们就会成长为自信而成功的问题解决者。

第14篇:“以学为主,当堂达标”实施方案

“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仁里集镇中心小学

一、课堂教学现状与问题

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仍然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放不开手脚。

许多教师认为,让多个学生组成一组共同完成任务,这就是合作学习。没有真正研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形式主义比较严重。只是座位是小组的,合作学习中教师没有充分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直接要求合作学习。学生展示的内容不具体。因为展示的内容,不是小组一起讨论的结果,只是组内优秀生的学生展示 。

二、课堂教学改革目标任务

牢固树立“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意识,立足课堂教学,着眼于每位学生发展,积极关注后1/3学生,通过变革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探索建构学科教为学服务”,“师为生服务”,贴近学生发展实际,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努力促使常态课堂效能最大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乐趣,活泼、快乐、健康的成长。

三、课堂教学改革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处于指导的地位,教师的教代替不了学生的学,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意识。

2、整体性原则。要面向全体学生,着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注重技能、非智力因素、自我监控等方面的培养。要在地理学科中全面展开。

3、个体性原则。允许有个性差异的出现,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让学生在完成自主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有不同的经历,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

4、反馈性原则。教学是一个双向的活动过程,存在着反馈的机制。对学生来说,反馈能使他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学习行为进行调控、修正。对教师来说,反馈可了解教与学的效果,对教学过程不断作出调整,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效能。

5、科学性原则。在实施“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现代教学理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要结合本学科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的实际制定出教学计划和确定探究方法、教学模式,做到既科学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四、课堂教学改革内容

1、备课。要优化备课环节。彻底改变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要抓好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再备课的三级备课,把集体备课落实到实处。要提倡编写学案。学案设计上充分体现“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大部分。注意在目标和问题的设计上要体现“目标问题化既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教师多动脑筋,设计好合作、探究的题,不能简单复述和查找的问题,要用有探究价值,举一反三,可再创造性的问题。围绕学习目标,高度的概括好课堂达标的内容。在备课时教师一定要充分的知识储备,随机应变。事先预测,估计学生可能提出那些问题,并做好回答准备。

2、上课:教学目标确立符合课标、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明确目标。“教什么”、学生应“怎么学”,在课堂上自主学习、交流展示、训练反馈是高效课堂上最关键的三个环节。自主学习是关键,交流展示是提升,训练反馈是保证。

1)自主学习阶段: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自主学习内容,自觉地,独立的完成。教师边巡回,边观察后三分之一的学生的学习情况。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自学的习惯。

2)合作展示阶段:首先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然后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调查对疑难、疑错,疑混的问题,学生展示的时候及时的点播。展示的时候,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问题。教师需要严格的课堂管理。严格的管理才能更好的约束学生。教师有意识的养成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师努力照顾全体学生。包括台上的学生和和台下的学生。那么怎么照顾,共同发展?学生台上展示的时候,教师对台下的学生提出要求:“听完A组的学生发言,你能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概括吗”。或者“跟你们组的答案有什么不同点?”或者“最精彩的地方是那些地方?”“你觉得他们组说得内容跟我们讨论题有什么关系?” 等等。通过这样的过程养成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点播,指导和同学的发言的好习惯。学生发言、展示的时候,学生的答案不满意的时候,即使教师不同意学生的意见,也只是用其他方式暗示学生,比如:你的想法还需要补充和完善,总之,教师对学生生永远是鼓励,而教师的这种鼓励的态度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也避免了挫伤学生的自信心。

3)当堂检测

当堂达标的内容形式多样。训练要求象考试那样紧张、独立、快节奏地完成。检测的方式也是多样的。比如同坐之间的互相检测等等。通过检测教师了解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完成学习目标。极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作业批改

课外作业及时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同性问题要及时讲评,要认真批改每一个问题题,通过作业检查,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关照后三分子一的学生。

5)评价。新的评价理念要求淡化分数概念,注重学生学习中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评价观的综合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既从课堂上以学生的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的发展程度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 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四种状态,既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情感态度。不仅注重对课堂教学的结果的评价,更注重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

1、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

2、评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

3、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

4、评学生的基本素能为主

5、评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主。

五、课堂教学改革步骤

第一阶段(20

11、3——20

11、9):准备阶段。

1、学习国内外现代教育理论,

2、进行课题方案的设计。对研究对象进行一次调查摸底,了解存在的问题

3、组织培训实验教师接受相关培训,进一步提高对本课题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阶段(2011.10——2012.10):实施阶段

1、全面实施研究;

2、研讨、完善、发展;

3、阶段总结评估。对实验的开展过程,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分析,写出阶段成果总结

第三阶段(2012.11——2013.4):总结成果阶段(1)撰写结题报告。

(2)发表随笔、论文,整理一切相关资料并汇集成册。

六、课堂教学改革保证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为了保证课题研究活动的正常开展,按时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特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左云金 副组长:王传根

成员:朱玉英、王善国、王传勇、柴延汇

2)各种教师培训、教研活动

(1)组织不同形式的教学理论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 (2)开展教师基本功活动,培养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

(3)开展不同类型的教学研讨会和教学观摩课,找出可以借鉴的经验,寻求有待改进的方法,达到相互提高的目的。

(4)积极鼓励参加教师市、州、省级年会,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5)经常组织集体备课活动,在交流中获得共识,在争论中深化认识,真正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3)、组织好集体备课

有效的组织中心备课活动。通过中心备课组活动,解决教学当中困惑的问题的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今年年会上出课的教师,比较差的教师。为了短时间内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组织了两次集体备课。一次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第二次是动员各学校的骨干教师。

4)、第一阶段性总结。 围绕“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从不同的侧面、不同层次为进一步加强地理教学工作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5、第二阶段性总结。

“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今后的打算。

6、总结阶段。要书面材料。总结一年来各学校实施“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情况。

第15篇:以导学案式教学模式为主的教育教学反思

以导学案式教学模式为主的教育教学反思

“学案”小思

宋甜莉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每一堂课基本上是这样的:讲桌上放着教师早早备好的完备教案,讲台上老师用很磁性的普通话循循善诱着我们,伏在课桌上的我们手上拿着课本,静静的聆听着,生怕错过了什么重要的知识点。从教多年的教师主讲,加上权威的教案辅助,我们是不会产生质疑的声音的,即使有,也会很快被淹没,因为整个课堂上的知识结构很完整很合理。到了高中,尤其是大学,教师似乎一下子放手了,给了我们更多自由,去自我思考,去相互讨论,那时感觉有点不适应,但似乎比单纯的聆听要好得多。

如今的我,作为虎台中学的一名新教师,即将走上讲台,运用新的导学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不禁回想起我曾经的课堂。而导学案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似乎刹那之间摧毁了我固有的教学模式。这个新事物,对我的思想冲击很大。

它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代之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且不说它使得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单纯的就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来说,它在理论上真正的实现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课堂本质。如此说来,它便彰显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关怀。在这个模式下,教师不再是自我为中心式简单的备课授课,教师之间既充满个人能力方面的竞争,又存在合作关系;而且教师个人和集体智慧结合,方能产生达成共识的最终学案。相比之下,传统教案中的导引和问题多样化引起的竞争性讨论等负面问题似乎就避免了。而作为导学案的使用者呢,学生手上不再是只有课本。而且,学案本身就给学生的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讨论交流等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此时,学生的感受方才是切切实实的课堂主体吧。

虽然还没有亲身运用学案模式进行教学实践,我还是有一些担忧。就我这个新教师而言,脑海里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本身根深蒂固,加之多年在此模式之下的熏陶影响,一时之间,恐难以扭转这个定向思维,由此带来的问题很复杂,解决起来断非一朝一夕,要慢慢来。新教师如我尚且如此,那些从教多年的教师恐怕也更费些功夫才行。 于学生而言,同教师相似,让他们一下子从默默的聆听者变成自主发言的提问者,是有个过程的。而这个过程的实现,对于性格外向而且思维敏捷的学生来讲,容易些,而那些性格内向且相对思维迟缓的学生呢?

学案式教学模式作为一个新事物,它是新形势下的趋势所向,具有传统教学模式不具有的顽强生命力,它能冲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阻碍吗?作为一个新教师,我很期待运用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检验它那顽强的生命力。

第16篇:小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 2015.3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小学开设英语的地区日益增加,规模迅速扩大。教学实验项目的开展为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提供了经验和基础。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21世纪我国国民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秋季起,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为指导全国小学英语教学,特制订小学英语课程基本要求(试行),作为小学英语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审查和选用的主要依据。

一、课程目的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发展需求,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起始年级与课时安排

小学英语课程开设的起始年级为三年级。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应遵循长短课时结合、高频率的原则;保证每周不少于三次教学活动。

三、四年级以短课时为主;

五、六级长短课时结合,长课时不低于两课时。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目前对小学英语教学共提出两个级别的要求:一级为小学

三、四年级的教学目标要求,二级为小学

五、六年级的教学要求。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超过二级的要求,有困难的地区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可以适当降低要求。

四、教学的目标要求 级 别 一 级 目标类别 听、做 目标描述

●能根据听到的词语识别或指认图片或实物 ●能听懂课堂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能根据指令做事情,比如指图片、涂颜色、画图、做动作、做手工等

●能在图片和动作的提示下听懂小故事并做出反应。 目标类别 说、唱 目标描述

●能听录音并进行模仿 ●能相互问候

●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等 ●能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如喜欢和不喜欢 ●能够根据表演猜意思、说词语

●能唱简单的英语歌曲15-20首,说歌谣5-20首

●能根据图、文说出单词或短句 目标类别 玩、演 目标描述

●能用英语做游戏并在游戏中用英语进行交际 ●能做角色表演

●能表演英文歌曲及简单的童话剧、小红帽等。 目标类别 读、写 目标描述

●能看图识字

●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 ●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小故事 ●能正确书写单词和句子 目标类别 视听 目标描述

●能看懂语言简单的英文动画片或程度相当的教学节目。视听时间每学年不少于10小时(平均每周20—25分钟) 级 别 二 级 目标类别 听 目标描述

●能在图片、手势的帮助下,听懂语速较慢但语调自然的话语或录音材料

●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

●能听懂课堂活动中简单的提问

●能听懂常用指令和要求并作出适当的反应。 目标类别 说 目标描述

●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重音正确、语调达意 ●能就所熟悉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简短对话

●能恰当运用一些最常用的日常套语,如问候、告别、致谢、致歉等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小故事。 目标类别 读 目标描述

●能认读所学词语

●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 ●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 ●能读懂问候卡等中的简单信息

●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目标类别 写 目标描述

●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 ●能模仿范例写句子 ●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

●写句子时能正确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 目标类别 玩、演 视听 目标描述

●能按要求用英语做游戏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单话剧

●能表演歌谣或简单的诗歌30-40首(含一级要求) ●能演唱英文歌曲30-40首

●能看懂英文动画片和程度相当的英语教学节目,每学年不少于10小时,平均每周不少于20-25分钟

五、教学模式与方法

根据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小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小学英语教学不讲解语法概念。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侧重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

小学

五、六年级的英语教学,在进一步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发展初步的读写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六、教材与资源

小学英语教材应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与语感;要有利于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培养他们对异国文化的正确态度。教材还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做事情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认识世界的能力。小学英语教学应尽量采用多种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录音机、VCD机、广播、电视、网络等设备和技术,创设良好语言环境和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

七、教学评价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依据。

三、四年级的期末或学年评价基本不采用书面测试方式,应采用与平时教学活动相近的方式进行,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与学生交流等方式评价学生。

五、六年级的期末或学年考试可采用口笔试结合的方式。口试要考查学生实际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考查要贴近学生生活。笔试主要考查听和读的技能。

终结性评价可采用等级制或达标的方法记成绩,不用百分制,不要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排队,并以此作为各种评比或选拔的依据。

第17篇:以学为主、思用结合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乔永奎)

“以学为主、思用结合”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内容摘要:本课题主要是探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在教学中做到

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效益。课题组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总结出了“导—学—思—用”四步教学法基本模式(即:情境、目标导学—自学、探究质疑—思考、交流反思—归纳、系统应用)。通过三年的实验,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学生数学学业成绩有了较大进步,本组研究成员的业务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建构主义;自主;反思;问题解决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进的今天,“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的主旨精神已深入人心,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既有效地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又提高教学效益呢?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呢?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我校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结合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本课题组初步探索了“导—学—思—用”课堂教学模式(即:情境、目标导学—自学、探究质疑—思考、交流反思—归纳、系统应用)。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题的指导思想主要是莱城区教发[2008]4号文件《关于开展“目标导学、自主有效”创新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的实施方案》,其核心是把新课程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为。

理论依据主要有:

(一)目标教学理论:一是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二是掌握学习理论;三是教学评价理论;四是教学变量理论。

(二)创新教育理论:人类的教育教学过程,也就是人类原始创新活动过程的“智慧复演”的过程。教育作为由师生共同创造的活动,要以方法类知识的产生为主线,创设人类智慧产生的类似情境,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活动”在学生知识掌握与能力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发展的内在积极性。

(三)活动建构理论:活动建构是学生发展的基本方式。所谓活动建构,就是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活动”在学生知识掌握与一般发展中的作用,把“活动”看作是学生建构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基础。知识不是被动地移入学生头脑中的,离开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接纳,有意义的主动学习过程就不可 1 能真正发生。

(四)尝试教学理论: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尝试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先进行尝试练习,学生占据了主动的地位,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的主要目标:构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能以数学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高效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

(二)课题的主要内容:

(1)构建数学各种课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2)怎样导入新课方法的研究;

(3)如何精选例题、习题进行教学的研究; (4)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自学、合作、探究的研究; (5)如何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系统应用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

以莱城区方下镇鲁西中学各级部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每个级部选择1-2个实验班,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按照“导—学—思—用”模式进行自主学习,对照班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法,与实验班进行对比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对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实验效果。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根据课题,课题组查阅大量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及如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训练的相关资料。全面地、准确地获取了最新的教育理论和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2、问卷调查法:课题组设计了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通过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对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起到了很重要的参考作用。

3、行动研究法:制定个性研究方案,通过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再研究调整重新进行实践。并将经验总结、记录,形成有价值的文字。

4、实验法:立足于自己的所在的教学班级,通过实验前、后学生科学学习的变化,找到适合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方案。

5、个案研究法: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制定学习计划,针对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指导。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过程

2008.6~2008.12,界定课题,开题论证阶段。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各类期 2 刊、出版物中有关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面的资料,认真研读,制定方案,提炼升华,撰写课题研究方案。负责人:乔永奎、张永健

2009.1~2009.6,数据分析、资料整理阶段。采用调查法,对全校数学教师及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问卷;运用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近几年有关教案和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影响课堂教学例题、习题精选、精改的因素和行为表征。负责人:张永健、魏传胜

王洪建

2009.6~2010.12,行动研究案例分析阶段。定期进行课题研究课,立足课堂进行草根化实践研究;要求课题组成员每两周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每学期写一篇课题研究论文;每学期组织两次课题研究经验交流。课题组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理论学习与研究,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鼓励教师在理论指导下大胆创新、提出案例。

负责人:乔永奎、魏传胜、张永健、王洪建、李玉、王建庆

2011.1~2011.6,结论性研究阶段。对本课题研究进行总体分析和反思性评价,形成结题报告。负责人:乔永奎、张永健、魏传胜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与分析

(一)学生学习情况及学生获奖情况

1、从学生访谈和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方法有了明显改进,对数学学科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效率较高。

2、近三年以来,学校各级部的数学成绩一直居全镇前列,特别是初四学生整体数学合格率及优秀率一直居全区前列,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二)整理了各类成果集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研究与实践,我组教师总结整理了“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集、优质课案例反思集、课题研究课件”,以便课题的进一步研究。

(三)教师的学科教育教学水平、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近几年来,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参与教学评比和论文评优获奖情况:王建庆老师参加区数学优质课评选;李进老师获区教学能手;乔永奎老师获市学科带头人称号。两年来,有十多篇论文获市、区

一、

二、三等奖,还有教学案例荣获市级奖,绝大多数老师制作的课件荣获省、市、区级表彰。

张永建老师在2009年全区教学研讨会上作经验介绍;在2010年9月,王建庆老师为莱城区“目标导学”现场会提供了公开课,受到领导、教师的好评。

(四)建构了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1、总体模式:“导—学—思—用”课堂教学模式

(1)情境、目标导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生学习目标;

3 在情境、目标导学这一环节,教师应重点利用相关问题情境(与新课内容紧密相关的或需要用本节知识才能解决的问题)导入新课,准确揭示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2)自学、探究质疑——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在自学、探究质疑这一环节,教师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建构知识以及主动探究和质疑等方面上(一定要落实“自主”学习)。教师可指导学生自学:明确学习任务、适当调控学习时间、指导学习方法等,让学生通过自学去落实学习目标,并提醒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质疑(思考还有那些不明白或不清楚的问题),以便在下一环节通过思考、讨论解决。自学过程,可以用问题系列去引领;自学内容,可以充分利用课本、学案等文本材料,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等各方面的有效信息源。整个自学过程中,教师可巡回指导,但不可随意中断学生的自学进程,要充分放手,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去自学,这样才能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3)思考、交流反思——让学生通过合作突破难点、解决疑点; 首先,合作讨论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争议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问题;其次,合作讨论必须建立在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交换意见;再次,合作讨论的活动成效要适当进行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以克服盲目的、形式主义的“合作讨论”;另外,在合作形式上,可通过小组内讨论、小组间辩论、教师巡回点拨答疑等方式,使各种观点在相互碰撞、思想的交锋中越辩越明。总之,建立在学生难点、疑点基础上的合作讨论才是最有实效的“合作讨论”。

(4)归纳、系统应用——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学以致用。 在归纳、系统应用这一环节,教师的主要工作 一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学科知识的规律性总结,

二是设计一些有层次、有梯度的基本题、开放性试题或应用性试题的问题系列(可借鉴历年的中考题),

三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2、分课型模式

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1)准备阶段(2)尝试习题(3)自学课本(4)尝试练习(5)课堂小结。

数学综合课教学模式:(1)典型习题

(一)(2)知识网络的构建(3)典型习题

(二)(4)课堂小结。

数学讲评课教学模式:(1)试卷分析(2)学生自我矫正(3)重点讲评 (4)重新整理,反思,回顾与总结经验(5)变式训练(6)小结。

(五)总结了“优化数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系列具体可行的方法

1、教师认真备课、挖掘教材、合理拓展教材,是优化数学思维训练的基础 (1)重点内容如何突出?难点内容怎样突破?一般来说,重点内容必须保证在上课3-5分钟之内让学生感知,并且整堂课要紧紧围绕它进行学习、思考、训练、达标。一节课中的难点内容如果过多,要注意适当分散处理;对于过难的问题,可通过“温故知新”法、设置“小台阶”、学生合作探究等办法予以解决。 (2)如何巧妙地创设有价值的、现实的、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地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3)对课本的例题如何处理?现阶段,教师强化了学生的预习,在这种情况下,原封不动地出示例题、讲解例题,效果是不大的。最好出一些与例题类似的尝试题或改编一些例题、对例题(或习题)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等变式训练,学生对于例题的变化将产生兴趣,印象也将更深,效果自然显著。 (4)设计层次清晰的练习题,注意采用不同形式题目(填空、选择、判断、解答等),努力做到层层递进、螺旋上升。

切忌以下几点:A、单调重复,只做同一类型的题目;B、只做课本上的对应训练题目;C、任意拿过一本教辅资料,随便找几个题目。

2、教师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及时反思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关键

(1)教师要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随时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技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2)教师要想切实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必须把学生的学习提高到反省认知水平,即学生必须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 (3)引导学生及时归纳知识、活学活用。

这一环节,教师的主要工作一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学科知识的规律性总结,二是设计一些有层次、有梯度的基本题、开放性试题或应用性试题的问题系列(可借鉴历年的中考题),让学生通过实际解决问题来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3、教师灵活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1)教师少讲、学生精练,学生能讲的一定要让学生去说理、回答。 (2)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能力。

(3)充分发挥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题目,一定要让学习小组成员合作探究一番。如果教师急着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长此以往,学生往往越变越懒,直接不去思考了。

七、问题及设想

实验的结果证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导—学—思—用”四步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一种有效方法,但是能否取得我们预期的效果,还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认为以下几个因素对探究式学习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堂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

3、在课堂教学中,“导—学—思—用”四步教学法虽然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并不是适合所有课堂教学的全部。在课堂教学中提倡“以学为主,学思结合”并不否定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对某些学习内容来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依然十分有效和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基础,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否则,不顾客观的实际情况,一味地追求课堂的自主学习,就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事倍功半。

八、本课题研究尚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只是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进行了实践和初步的探讨,由于时间比较短,课题组成员的实践经验不足,水平有限,致使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课题研究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值得商榷:

1、如何使“导—学—思—用”四步教学法较好地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还有待在今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去探索。

2、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3、每一堂课中进行引导自主学习与教学任务的预期完成之间的矛盾仍需花大力气解决,解决的关键仍需老师在课前如何充分地进行预设。参考文献。

[1]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

[2]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 [3]戴在平:“问题解决”,载张奠宙编《数学教育学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 [4]傅海伦;课题情境与数学问题解决,载《数学通报》,1994年10月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6]《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附录。 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问卷调查表、各类检测表、评价量表,成果获奖汇总表等);成果性资料:一些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的精品材料(能支撑研究报告的论文、教学设计、专题网络资源、典型课例、课件、学生作品等)。

“以学为主、思用结合”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单 位:方下镇鲁西中学 姓 名: 乔 永 奎 二0一一年四月

第18篇:以问题为主的启发式教学

以问题为主的启发式教学

摘要:启发式教学是是教师根据学习过程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式。它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所有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的本意在于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动脑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他们具有获得知识技能的强烈要求和独立发展自己意识的迫切愿望,这是启发式教学的前提,也是启发式教学的结果。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实际问题,数学应用,学习兴趣。

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教师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独立、自主、高效的学习者,学生离开学校后能继续学习,保持可持续发展。由此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启发式教学是通过教师的精心准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老师的诱导下,通过师生双边活动逐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式。那么,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习能力?如何进行有效开展启发式教学呢?如何设计数学问题呢?

一、导入问题化,启发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学习需要一定的情境,真实的问题情境是学习发生的土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得以顺利学习的必然条件。教师采取有效的知识呈现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渴望,对学习内容可以产生很大兴趣。

1、预设启发情境。只有知识融于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与美感。知识产生的时候是鲜活而生动的,而表征知识的符号是抽象而枯燥的。在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透过抽象的文字符号,将知识的内涵生动的再现出来。让知识回归到它产生的情景中去知识才会鲜活起来,把具体的事物与抽象的文字符号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意义,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2、捕捉启发时机。在授课过程中,随着学生思维的开动,课堂气氛会不断活跃,这时,老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进行启发。

例如:我在回忆三角形全等时,得出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时就有学生提出,那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全等吗?我首先对这名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表现进行表扬,然后拿出教学用的一副三角板,让学生也拿出他们用的一副小三角板,进行互相比较,结果发现这两副三角板的对应角确实相等但它们显然不全等。在解决了学生的疑问后,我同时告诉大家,这样两个三角形在数学上称为相似三角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知识生活化,应用数学,带着问题活动。

赞可夫曾经说过:“未经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加温的知识,将使人感到冷漠。”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中产生一种相互感染的效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求知的兴趣,诱起学生渴望学习知识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十分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知识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1、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

例如:在讲合并同类项时,一些教师只知结合教材,判断课后哪些是同类项,哪些不是,再怎么样合并同类项。实际上,我们在讲完同类项知识时,可这样提问启发:生活中大家看到哪些地方存在同类项情形?教师再提这样的问题:50人与30元为什么不能加在一起?50元与30元为什么能够相加?通过这一系列的讨论、交流,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同类项的知识,并且对数学也逐渐有兴趣了。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2、灵活处理教材,使例题生活化,易学易懂。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实际,转变“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教材必须从属于、服务于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应用教材时,要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教材进行优化组合。现行教材中,往往出现题目老化,数据过时,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遥远的情况,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知识,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式的要求。

教师不应该拘泥于教材,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精加工。“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积极讨论分析问题,从中获得对数学学习的积极体验。”如在“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一章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甲、乙2队进行足球比赛。如果甲队在主场以4:1赢了3球,在客场以1:3输了2球,那么2场累计甲队净胜1球。若我们规定赢球数为“正”,输球数为“负”,你能把上述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然后再写净胜球数和相应的算式。分析归纳:赢了再赢,则赢得更多,如3+2=5;输了再输,则输得更多,如(-3)+(-2)=-5,即两个正数相加和为正数,两个负数相加和为负数,并把绝对值相加;赢得多,输得少,如3+(-2)=1或赢得少,输得多,如(-3)+2=-1,即当两个加数符号不同时,和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且用较大加数的绝对值减去较小加数的绝对值;其中一场是平局,如(-3)+0=-3或3+0=3,即任何数与0相加仍得任何数;两场输赢的球数一样多,如(-3)+3=0,即互为相反数的两个加数和为0。其实就是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然后归纳出其法则。这样的教学设计,使一个教学过程以一个问题为中心,不断分析、不断解决,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寓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中。

三、训练多样化,一题多变,培养创新能力

1、游戏中学习知识,突破难点,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习热情。

为了训练学生的互动,在读完多项式升降幂排列后,完成游戏:将事先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写在一块硬纸板上,抽几名学生上讲台一人一张面向其余同学,再抽一名学生上来指挥,使他们手中的单项式组成这个多项式,按某字母升幂排列,这样做,学生兴趣浓,交换某些项时,符号也随之交换,因为符号是学生易错的地方,再抽一名学生把这个结果记在黑板上面,老师评价。然后再抽一组同学按此游戏方式完成降幂排列。这样在游戏中学习了知识,也突破了学习的难点,训练了学生的胆识,组织能力。

2、变式训练,将知识延伸并拓展,发散学生的思维。

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课改背景下,题海战术已经被广大教师摒弃,因此变式训练的功用显得十分突出。变式训练就是多角度、多思路地从不同的方面改变基本概念、原理、与规则的应用情境,让学生理解其最本质的东西。它是基于学生熟悉问题的背景,是对问题的现象和本质的延伸与拓展,是师生共同探索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方法与途径,可以使问题的解决层次化、灵活化、巧妙化、多样化。因此变式训练有利于优化学生思维品质,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质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转换、举一反三的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

如图7,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6cm,高为10cm(A、B两点分别是圆柱最大矩形截面两角上的点),蚂蚁从A点爬到B点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学生沿过点A的一条母线剪开得到侧面展开图(如图8)后,容易求出最短路程就是圆柱侧面展开图中线段AB的长度,待学生完全理解后,教师将习题进行变式,提出下列问题:

(1)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时为什么要将圆柱展开?

(2)如果半径和高均为6cm,最短路程又是多少?

(3)如果将点B移到点A的正上方(如图9),最短路线是哪一条?

(4)如果从点A绕圆柱表面一周建一悬梯到达点B,则悬梯的最短长度是多少?

(5)在(4)中,为了减小坡度,点A需绕圆柱两周到达点B,则悬梯的最短长度又是多少?

这样不断变换题目的条件,使问题层递拔高,学生要想正确解答出来,必然进行合理的分类比较、正确地空间想象以及具备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问题(4)、(5)虽然较难,但问题(4)可仿照原题的思路解出,而问题(5)可以将其转化为问题(4)来解决。

四、数学应用化,适应社会,享受学习乐趣。

面向全体的数学教育应当是学生未来需要的,是具有现实背景的,具有趣味性和富于挑战性的。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的生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学生进一步发展需要的,应当摒弃那些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内容,因而强化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应用,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开展实践活动,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例如相似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到处存在着相似的例子,相似图形的性质在实际中应用也很多,直接应用相似三角形判定和性质来解决生活中不能直接测量物体长度的问题(测量金字塔高度问题、测量河宽问题、盲区问题)。在教学中,要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另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加以解决,提高他们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时,可以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这样学生培养养成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2、数学应用在其它学科之中,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作用。

数学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应该和其他各种文化是相互融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正是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不同的学科可以相互沟通、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汲取。因此,我将其它学科与数学结合起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合理运用。

艺术课参与教学,使数学课堂更精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与黄金分割、黄金比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赞叹《蒙娜丽莎》之美的同时,深深感到这美却来之数学,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密切联系方差等知识决定射击选手谁参加比赛。物理中的电功率问题、压力、压强、速度问题、密度问题和杠杆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结合起来。化学中溶液配制问题也是数学问题。真的可以说,在数学中,科学身影无处不在。从以上来看,学科综合不仅开辟了数学新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还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数学与其他学科综合是大势所趋,是《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19篇:作文教学以培养兴趣为主

作文教学以培养兴趣为主

屯留县渔泽中心校

崔红霞

作为教师,给学生批改作业是很平常的工作,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为学生批改作文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甚至得煞费苦心,大费周折,我想,作为同行都肯定深有同感。在批改作文时,错别字、语句不通、层次不分、段落不明、内容空洞、流水账、没有中心、应付、抄袭,这些都是常见的现象,也是令老师头疼的问题。错别字可以勾出,语句可以理顺,但评语特别难写。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使学生写出像样的作文呢?我觉得必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有主动性与积极性,才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才乐于动脑,勤于动笔。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在作文教学中,我不断探索,下了一些功夫,有了一点收获。

一、上好语文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语文课本就是最好的教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上好语文课。

(一)每一篇课文都是字、词、句、段学习的好教材。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我都是让学生自己预习生字词,自己不懂的查字典解决,让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这样学生对字词掌握得比较牢固,久而久之,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就会减少。在学生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我通常让 学生口头造句,及时训练。稍有难度的词语造句,可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可以先写下来,修改通顺后再读出来,一定要让学生掌握。这样,词语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可以积累下了。课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和精彩段落,在课堂上一定要精讲,让 学生体会其特点与在文中的作用,有特色的句子可鼓励学生当堂仿写,进行句、段的写作训练。学生通过当堂训练、交流,加上老师的表扬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老师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用上一些修辞手法,学生就会很有信心。

(二)每一篇课文的写作特色都是作文借鉴的好方法。

在上每一篇课文时,我都很注重让学生掌握文章的体裁和分析写作特点。根据不同的课文可让学生陆续掌握记叙文顺叙、插叙、倒叙的写作方法,可让学生理解散文写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特色等。每学一种新方法,都要让学生及时仿写,进行训练,都要让学生及时交流、评价,评价要以鼓励为主,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重视作文指导与作文修改。

学生习作前,一定要进行作文指导,决不能让学生盲目下笔。要给学生讲清习作要求,指导写作方法,帮助学生列好提纲。要鼓励学生动笔,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帮他们树立信心。

学生完成习作后,要让他们养成认真修改的好习惯。我通常采取这样的方法让学生修改作文:

(一)先自己修改。学生自己把自己的作文多读几遍,发现错别字及时改正,读不通的句子要理顺。自己修改满意后,要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

(二)交换修改。两个同学交换作文进行修改,发现错别字及时指出并改正,发现什么问题要指出来,要虚心接收别人的建议。

(三)小组评价。小组内进行交流,评出本组内好的习作推选到全班,并在全班进行朗读。这样,通过修改,发现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使自己的习作不断完善。既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注重材料的收集与整理。

要想让学生写作时有话可说,做到内容具体生动,必须注意平时收集作文素材。

(一)阅读收集。鼓励学生多看书看报,把自己平时看到的好词好句、名言警句、俗语、歇后语、精彩片段摘录下来,并定期交流。

(二)观察积累。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留心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观察神秘的动物世界,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并随时记好观察笔记。

四、勤写多练。

写作文不能规定时间来写,要勤写多练。

(一)读书后要随时写出自己的写得体会。(二)学完一篇课文后要进行仿写。比如,学了寓言故事后,可以让学生自编寓言故事;学了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就让学生写一篇记叙文;学了借物抒情的散文可让学生仿写一篇等。

(三)随时随地都可练写。比如,开学了,就让学生写一篇新学期的计划;教师节到了,可以给老师写一封信,说说自己的心里话;秋天到了,就可以描绘一下秋色等。学生通过多写多练,就会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保留学生的习作,期末总评。

把学生的每次习作都保留下来,整理成册,并让学生自己设计上自己喜欢的封面,期末进行总评。评价以表扬为主,以鼓励为主。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对作文的兴趣有增无减。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与作文教学中,我还要继续努力,不断加强学习,勤于钻研,勇于探索。

第20篇:“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题总结

按照五环节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注重新理念的渗透,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这一特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文是读出来的这一特点,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语言训练,有效开发课程资源,体现出用教材教的新课程理念。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根据老师的指导,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形成了个性化的思考与文本的有效结合。

1、学习目标制定(不是教学目标)。

2、小组学习汇报注重实效,避免重复内容多次汇报。比如:兵教兵。

3、语文课,既要按着新模式的大框走,也考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缺一不可。该泛读的要泛读定调。识字教学加强,如:象形字、指示字、会意字等多种方法。

4、部分语文课,做到了不仅要深挖教材,不要只教教材。

5、多媒体使用,做到一定要多审查勘误,没有出现错误。

课题总结课题研究

以学为主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以学为主教学模式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