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音乐教学案例个人研讨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2-22 08:37:58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学研讨心得体会

全区信息化资源教学有效应用试点学校教

学观摩研讨活动心得体会

高 洁

为进一步探索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策略,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依托“大校本”教研工作机制和吴忠市教育局“彩虹工程”,加强区内外校际间合作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目标,4月23日、24日,在利通一小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全区大型教学研讨观摩活动。

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来自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全区信息化试点学校、自治区首批塞上名师成员学校等多所学校的教师,这次活动由课例展示、现场研讨、专家点评三部分组成。邀请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全区信息化试点学校与利通一小教师共同做课11节,分别展示中高段语文、数学、英语课堂教学,探讨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的策略;邀请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孙雁秋老师、小学数学教研员武卫民老师和小学英语教研员王春老师点评课例,为全区教师进行专业引领。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如何进一步增强对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如何充分调动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何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如何推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有效应用和深度融合,是我未来要学习和提高的重要方面。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3节英语课。 濮雪峰、杨丽华和杨丽3位教师的3堂课都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并且很好的将信息化资源有效地运用到了小学的英

1 语课堂,各有特色,给我们各位老师来了精神上的盛宴。

北京市朝阳师范附属小学濮雪峰老师的课,把枯燥无味的形状单词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便记住了大量的生词,并将单词与句型统一起来展开教学,使与会教师不仅深刻理解了“在读中记,在记中学”的教育理念,还学到了 “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教学活动方式,课件与多媒体的融合更是让老师们都大开眼界。

银川唐徕回民小学杨丽华老师给我们诠解了会话教学的真谛。选择恰当的游戏材料,拓展学生知识面,讲练结合, 听、说、读、全面训练。尽量营造英语环境,让孩子们在真是的语境中练习英语,充分体现了英语教学的工具性。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多样化角色:即引导者、设计者、参与者的角色。

吴忠利通一小杨丽老师始终面带微笑上课,教态从容。给听课教师留下深刻印象。从教学目标的设计,到课堂教学的环节把握;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到教学目标的渐次完成,无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启示。

本次讲课的老师均表现出较高的学科素养、纯正的语音语调、准确流畅的课堂用语、扎实的英语教学理论、娴熟的教学技巧和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能突出课改理念、尊重文本内容、尊重学生学习体验,强调以人为本,体现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特别是教学的设计,突破传统的教学流程,给所有观课教师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对全省的小学英语教学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我们学校也配置了白板,我想就像张校长说的一样,小学英语课堂与白板之间还有很大的潜力,在今后的教学汇总,我应该也探索着去利用白板来给孩子们上课,让小学英语教学更加活起来,也让我们的孩子聆听知识的盛宴。

2

推荐第2篇:音乐教学案例

精彩缘于创造 ——《大海的歌》音乐教学案例

李婷

案例呈现: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大海吗?你见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大海里都有些什么?(小朋友自由地发言)

师:大海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观看录象) 师:大海给你怎样的感觉?是啊,大海多么美丽,多么神奇,多么富有,我们用打击乐器和我们带来的各种材料制造出各种音响,创作出一首首大海的歌,来表现大海,好吗?(出示字幕:大海的歌) 师:请小朋友拿出凳子旁边的东西,玩一玩,想一想可以表现大海上的什么声音?小组内相互讨论一下。(为了解决班级人多给创作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教师课前将学生收集的各种材料分类分小组放置。) 全班交流探究结果,并分组练习。重点引导学生运用音乐的各种表现要素来创造大海上的各种音响。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大海多平静呀,就像一只大大的摇篮。海风轻轻地吹,海浪轻轻地摇,大海唱着优美的歌。(出示平静的大海图)想一下,我们创作的这首歌里都有些什么声音?

生:轻轻的海浪声、海风声、海鸥叫、大海上各种轮船的汽笛声„„ 师:我们一起来表现一下吧!

学生首次尝试。用抖动报纸表现风声、用抖动塑料纸表现海浪声、吹水鸟表现海鸥叫、用海螺或小喇叭吹模仿汽笛鸣„„ 师:你觉得我们创作的歌好听吗? 生:不好听,乱七八糟。 师:怎样才能好听? 生1:一组组加入声音。 生2:有节奏的变化。 生3:有快有慢。

师:我们再来试一试!(伴随着教师的生动的解说词,学生进行即兴创作)海风轻轻地吹着,蔚蓝色的大海泛起一层层的波浪。几只可爱的海鸥飞来了,成群结队的海鸥地在海面上自由地飞翔,唱着快乐的歌。勤劳的渔民驾着渔船出海捕鱼了,听——渔船的鸣笛声,时远时近„„

师:大海有时候平静,有时候又会焦躁不安。特别是暴风雨来临的时候,大海唱着豪迈的歌。(出示暴风雨中的大海图)想一想,这首歌里又会有些什么声音?

生:狂风、大浪、雷鸣、电闪、暴雨„„ 师:我们一起来表现一下暴风雨中的大海吧!

引导学生看教师的手势即兴创作,重点表现出声音的强弱和节奏。可用大鼓、大钹、沙球或饼干筒、放沙的易拉罐等模仿雷鸣、电闪、暴雨。

师:风停了,雨也停了,大海又渐渐地平静下来,这时,大海唱着欢乐的歌。(出示风雨过后的大海图)我们再来表现一下吧! 三幅图连起来表现。 师:除了这样连接外,还可以怎样连接?请学生上来随意用鼠标拖动图片,其余学生即兴创作大海的歌。 反思与研究:

创造教学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也是引导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的重要学习领域。《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模仿。“大海的歌”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音乐第二册第七单元。对于我们天真烂漫的孩子而言,大海充满神奇和无穷的魅力,他们或多或少的从影视等各种现代传媒和亲身经历中对它有所了解。如何引导学生用音响创造“大海的歌”无疑极具学习的诱惑力和探究的价值,对我们任课教师来说更是一种挑战,因为课堂是不断生成性的,是无法完全按照课前预设的进行的。笔者做了以上教学尝试,感慨颇多。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想大海上的各种声音现象。引导学生用音乐的方式表现心目中的各种大海,首先要引导学生联想大海上的各种声音现象,使他们对大海的印象能够回想起来。因此课伊始,围绕大海是什么样的,大海里都有些什么,请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体验自由地谈话。接着,让学生观看由教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海浪撞击礁石、海鸥勇敢地搏击海浪、海轮鸣笛出航、雷鸣电闪、狂风暴雨„„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得到美的享受,幼小的心灵为各种大海上的神奇音响所震撼。创造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萌芽、滋长!

(二)敲敲玩玩,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乐器或音源探索大海上的各种声音现象。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分类敲敲玩玩课前准备的各种物品或打击乐器,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并且小组内展开热烈的讨论,自己得出实践后的结论,而非教师强加给予。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乐器或音源来表现特定的情景时,要有学生的主动性、想象性和参与性做保证。如要表现海鸥的鸣声,有学生用竖笛,有学生用口哨,有学生用盛水的瓷鸟。再如表现海轮出航时的鸣笛声,有学生用小喇叭,有学生吹响了海螺,有学生用人声“呜——”等等。教师应对学生独特的想法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其不断创新。

(三)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结合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生动地表现大海上的各种声音现象。

音乐课要体现音乐性和审美性。如果我们的创造只满足于单纯的音响创造,那么也只停留在创造的浅表层面。那么,如何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用音乐的表现手法来创造大海呢?教师巧妙地运用了暗示、移情等心理策略层层诱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即兴创作。 如:教师请一组学生看教师的手势幅度大小使塑料袋发声,然后问学生:你好象看到了什么?有学生说:“塑料袋的声音大,浪头高;声音小,浪头低”。接着,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海浪有时很温柔,有时却汹涌异常,单凭你们一组行吗”?学生无奈地摇头。“那么,想个办法?”我鼓励道。“我们可以一组一组地加入!”一学生高兴地大声说出了她的想法,马上得到孩子们热情地响应,海浪声此起彼伏。我又引导道:“海浪一浪又一浪,时而慢时而快,就像音乐有不同的节奏,你们能表现吗”?学生的创造兴致愈发浓厚了。于是,老师俨然是交响乐队的指挥,而孩子们自然成了一个个出色的乐手,在教师的快慢不一的富有美感的手势和抑扬顿挫的语言暗示下,生机盎然的大海诞生了,课堂成了欢乐的海洋!孩子们被自己的创造惊叹了、感动了、陶醉了„„

(四)音画结合,引导学生创造出不同情绪的“大海的歌”。大海是有生命的,也有它的喜怒哀乐!借助各种图片,让学生感受各种环境下大海的不同情绪,然后引导他们为画面配上音响,便是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的事了,因为学生在教师先前的点拨诱导下已有了一定的创作经验。音画结合,也正是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科综合的先进理念。如图一:一轮旭日升起于蔚蓝色的平静的海面上,海鸥自由翱翔,海轮刚驶出港湾„„大海的歌是优美的。图二:恶浪滔天,狂风暴雨,雷鸣电闪„„大海的歌是豪迈的。图三:大海泛起浪花,海轮满载而归„„大海的歌是欢乐的。大海是变化多端的,它的歌也是变幻多姿的,借助CAI课件的神奇功能,让学生来操作鼠标创造各种各样的大海,从而让学生真正主宰音乐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时期的音乐老师要善于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同时又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资源来源于生活,它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探索,新课程将因我们的创造而精彩!

推荐第3篇:音乐教学案例

水乐《永恒的水协奏曲》

教学目标

1 .能利用身边的音源材料表现特定的情绪、场景,进而尝试命题的音乐创作。

2.自己的实践能力。

3.感。重点难点

2.教学准备

1.

能积极参与新的创作领域的学习活动,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提高在创作实践中体会到创新与团结协作的乐趣,分享创作带来的愉悦.充分地感受体验各种音源材料的音乐表现力是本课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组合各种音源材料,展开命题音乐创作是本课的难点 各种音源材料(略)、多媒体课件、电子琴、二胡等。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请看,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和用到的物品,它们与今天的音乐课有联系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同来欣赏几个音乐片段。

2 .感受

欣赏 stomp 乐团《破铜烂铁交响曲》音乐片断。

提问:刚才的音乐跟我们以往接触到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3 .体验与探究

a.让学生离开座位,自由敲击和体验教室内摆放的各种音源材料。 b.节奏问答 - 接龙游戏:

①分别让学生根据老师敲出的即兴节奏,尝试在各种音源上敲出即兴应答的节奏(注:其余学生敲击固定节拍);

②高音音源与低音音源之间的即兴节奏对答;

③师生原地踏步并击掌即兴节奏对答;

④师生在音源材料上敲击连续的即兴复杂节奏对答、

c.学生自由命题创作

①分组讨论,自由命题创作节奏,并利用音源材料进行场景表现。

②分组表演:《晚自习》、《装修进行曲》。

4 .拓展

a.教师:谭盾的这部音乐作品大量运用水作为音源材料,在古典音乐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把艺术与生活合二为一,有机地把后现代主义音乐与古典音乐结合起来,适应了现代人对更新古典音乐的欣赏要求,受到人们的肯定和热情的欢迎。

b.根据主题进行音乐创作表现:

①教师播放,学生聆听两段音乐:

根据命题《海滨》编辑的马赛克音乐片断;

课前布置一名学生根据命题《草原牧歌》的几幅图画,选编并演奏的一段二胡音乐;

②学生分两组讨论,利用组合各种音源进行音乐创作,表现主题情境。

a 组:主题《海滨》

音源:四台电子琴。

让有键盘基础的学生利用正规音源的模拟音响效果创编音乐。

b 组:主题《草原牧歌》

音源:自由组合各种音源材料,如:二胡、吊钗、鼓、沙锤、水盆、可乐沙瓶、黄豆纸盒、漏勺、皮带等。

③学生分别表现两段主题音乐的情境

5 .课堂小结

同学们,利用身边各种不同音源材料进行命题创作,是音乐创作中一个新的领域,通过学习,我们深深感受到音乐来源于生活,深刻体会到音乐的真正本质的东西,让我们一同在利用身边的音源材料进行的命题创作活动中,打开智慧的大门吧!

下课(同步播放《破铜烂铁交响曲》)。

推荐第4篇:音乐教学案例

《买菜》教学案例分析

泰兴市元竹小学 丁洁

课 型: 演唱、活动、听赏相结合的综合课型 教学内容: 苏教版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1、唱:《买菜》

2、音乐游戏:《买菜》

3、采集与分享:唱一唱,演一演,编一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用优美、自然圆润的声音和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买菜》,能体验数板和反复记号在歌曲中的运用,还能用唱名模唱该歌曲的歌谱。

(2)通过音乐游戏—《买菜》这一活动,让学生进步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获得切身感受。

(3)通过采集与分享这一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歌曲的内容和基本情绪,能随音乐做出自然的表情与体态反应,感受劳动的快乐,拓宽学生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景、教师示范演示、讲解分析以及学生演唱演练、听赏体验,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反复体验,感受歌曲,从而来表现歌曲、理解歌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劳动的快乐,激发一种积极向上和爱劳动、爱生活的态度。

教材分析:

《买菜》是第五单元“小鬼”当家的音乐作品,体现了劳动时的快乐,让学生充分体验,激发了独立自主意识和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这是一首湖北名歌。独特的旋律手法,中间的数板,以及紧跟其后的重复开头句的结尾,都赋予歌曲以浓郁的名族风格。歌曲旋律生动活泼,歌词非常通俗而生活化,表达了愉快的劳动情趣。歌曲中有两处出现了反复记号的使用。本课着重围绕“帮助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个非常实际和重要的内容,让学生更加具体、真实地体验“当家”的感觉,激发一种积极向上和爱劳动、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1)学生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买菜》,感受并体现劳动时的乐趣。 (2)能用打击乐器和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歌曲。

解决方法:教师通过指导讲解、示范启发、听唱演练等师生积极的互动,感悟体验来解决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随《买菜》的音乐有节奏的律动。

解决方法:示范引导、学生演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菜篮子、蔬菜卡片等。 板书设计:

1、见多媒体课件

2、黑板板书设计:蔬菜卡片贴在节奏和歌谱的下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目的:通过演唱学生熟悉的歌曲,让学生动手实践,并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进入本课的教学。

要求:请学生跟着音乐演唱熟悉的劳动歌曲,并观察多媒体画面进行切身的感受,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并能有节奏的说出菜名,为歌曲教学作好铺垫。

方法:多媒体演示、情景教学法、师生对话等。 过程:

1、欣赏《粉刷匠》

导语:今天老师非常高兴能跟二四班的小朋友一起上音乐课,所以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一起欣赏一个很可爱的音乐小短片,看完告诉老师,短片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劳动呢?(举手回答:粉刷墙壁)

2、律动 《粉刷匠》

导语:他真了不起呀,还会粉刷墙壁呢!你们会吗?谁能来教教老师?(学生做简单的刷墙动作)

现在老师学会了,也想跟他一起劳动了,你们想吗?那就和老师一起跟着音乐动一动吧!(师生一起律动)

二、听赏感知,学习新课

目的: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感受劳动带给人的快乐,激发独立自主意识和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在音乐游戏《买菜》活动中,让学生进步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并随音乐做出自然的表情和体态反映,能跟着音乐进行律动。

要求:通过歌曲教学,让学生参与音乐与活动的全过程;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充分参与音乐实践,体验感悟音乐,创造表演音乐。 方法:示范讲解、演唱练习、问题解决、律动表演等。 过程:

1、导语:劳动的感觉快乐吗?(快乐)。真棒,看来你们也是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今天啊,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来自湖北的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在做什么呢?(欣赏湖北民歌《买菜》)

2、师生讨论

师:他在做什么呢?

生:买菜。

师:他都买了些什么菜呢?

生:西红柿、青菜、萝卜、鸡蛋...... 师:小朋友们听得还真仔细,今天老师把他买菜的篮子给拿过来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都有些什么呢?

3、节奏练习

A、通过从菜篮子里拿蔬菜卡片贴在黑板上,提前熟悉歌曲歌词和节奏,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歌曲的学习

鸡蛋圆溜溜呀 青菜绿油油呀

母鸡咯咯叫呀 鱼儿蹦蹦跳呀

(边做动作边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X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X| 萝卜黄瓜 西红 柿 蚕豆、毛豆、小豌 豆

(边拍手边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B、跟音乐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导语:小朋友们,看到这么多好吃的菜,你们高兴吗?那你们想学学《买菜》这首歌吗?但是在学之前,我们得闯一关,是哪一关呢?听老师示范一遍——说说买菜(师示范跟伴奏边做动作边朗读歌词).(先练习,再加音乐,通过简单的舞蹈动作,帮助他们记忆歌词)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老师贴的蔬菜卡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音乐知识结合真实情景,让小朋友能有节奏的说出,从而改变了学习内容单

一、高深的专业化倾向,使学习内容变的丰富,学生轻松的就能掌握,为新课的教学垫下了扎实的基础】

4、唱唱买菜。 A、师范唱

B、跟师一句一句唱(钢琴伴奏) C、生单独跟钢琴轻声唱

D、提出问题,认识反复记号,并作歌曲情感处理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学得真快,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老师在有些地方弹了两遍,小朋友们也唱了两遍,是哪里呢?(举手回答:最后一句)

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唱两遍吗?(不知道)

师: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了,你们看它两条长长的腿,再加两只可爱的小眼睛,跟后面一个正好凑成一对,它就叫反复记号,凡是有它出现的地方,我们就要把这句重复唱一遍。

师:那我们要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唱这句话呢?(哎呀呀哎呀呀,拿也拿不了)

生:着急、焦急 (怀着焦急的心情,练习最后一句话,师钢琴伴奏)

师:下朋友们再找找,歌曲中还有哪里有反复记号呢?

生: 鸡蛋圆溜溜呀,青菜绿油油呀,母鸡咯咯叫呀,鱼儿蹦蹦跳呀。

师:这句话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激动、高兴、兴奋、开心 (怀着兴奋的心情,练习这句话,师钢琴伴奏)

师:现在就剩下第一二两句话了,老师把它唱一遍,小朋友们猜猜,老师唱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开心、愉快 (怀着愉快的心情,联系这句话,师钢琴伴奏)

(怀着从愉快到兴奋到焦急的心情,跟钢琴演唱全曲)

师:湖北的这个小朋友,知道爸爸妈妈工作了一个星期很辛苦,所以他决定,双休日和奶奶一起去买菜回家烧给爸爸妈妈吃,你们说他懂不懂事?所以他在唱这首歌曲的时候非常的自豪,因为:今天我当家,我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小朋友们,你们能怀着自豪的感情演唱这首歌曲吗?(多媒体播放歌曲伴奏,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

三、拓展

1、表演唱《买菜》

导语:小朋友唱得真不错,所以我们“小鬼当家”菜市场想邀请你们参加他们的舞会。但是啊,他们遇到了一个难题,舞会还缺少歌唱家、舞蹈家和演奏家,老师就从小朋友中间选吧~!

A、选5个小朋友到前面为歌曲伴舞,10个小朋友为歌曲伴奏,分别使用碰铃、沙锤、串铃、三角铁、木鱼等打击乐器,其余的小朋友在座位上和老师一起边拍手边唱歌。

B、彩排 (师带着学生先练习一遍) C、加音乐,一起合作表演

师:有了小朋友们的加入,我们的舞会办得很成功!现在让我们的身体休息一下,一起来动动脑筋~!

【设计意图:针对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偏小这一特点,我采用了参加舞会这样的方法来巩固新歌教学,学生通过对角色的扮演,积极性很高、很浓,很快融入到我组织的这一游戏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很好的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实践、创新等能力,从实践中感受音乐的快乐,从精神上产生对音乐的美感,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2、创编歌词

导语:如果这个双休日,你来当家,你也来买菜,除了我们歌曲中的这些菜,你还会买哪些菜呢?你能把它像歌曲中唱的一样编成歌词吗?

龙虾蹦蹦跳呀 小鸭嘎嘎叫呀

茄子细又长呀 豆腐白又嫩呀 A、有节奏地朗读所创编的歌词 B、跟音乐,演唱自己所创作的歌词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菜填一填,学生的兴趣很浓,让他们用自己手中的打击乐器来敲一敲,他们的积极性很好,让他们用自己的舞姿来动一动,他们的表演欲很强,这些过程很好的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

四、总结课堂

导语:小朋友们不仅是小歌唱家、小演奏家、小舞蹈家,还是小创作家呢~!为了奖励大家,接下来的时间,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首很好听的歌曲,听完告诉老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欣赏动画《劳动最光荣》 生:我学到了买菜这首歌曲;

我学到了如何编歌词;

我学到了要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我学会了很多蔬菜名称;

我知道了劳动最光荣;

......师总结:小朋友真棒,老师希望你们能做个爱劳动爱生活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能!)

(在音乐声中结束课堂,学生排队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这节音乐课,主要通过学生采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学习歌曲,参与音乐游戏,采集与分享这些环节而构成,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将所有的环节都紧紧新课程理念而进行,紧扣住音乐审美这个核心开展!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各方面的能力还需很好的进行培养,为了在课堂的开始先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我先从律动开始,让他们欣赏《粉刷匠》这首十分有趣的儿歌动画,吸引他们的眼球,然后再引导他们模仿粉刷墙壁的动作,让他们教教我,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成就感。然后我再带领他们律动,感受和体验劳动的快乐。

在导入新课这一部分,我运用了漂亮的水果篮和丰富的蔬菜卡片,引出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目不转睛地跟着我的教学步骤一步一步有条不紊地走下去。

在新歌学唱的部分,我充分运用了丰富的肢体语言,引导他们记忆歌词。再通过认识音乐小朋友“反复记号”来巩固歌曲学唱,在学会唱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进行歌曲处理,应该用几种什么样的心情来演唱歌曲。

在歌曲学唱部分结束后,我用带他们参加“小鬼当家”菜市场的舞会这个媒介,将小乐器引入课堂,掀起了分堂课的高潮,在唱、跳、奏三部分相结合的状态下,将歌曲完美的表现出来。于此同时,我还进行了拓展,让孩子们在节奏不变的情况下创编歌词,这起到了巩固歌曲和开阔孩子眼界的作用,让他们了解、知道更多的蔬菜名称。

最后,我给孩子们欣赏《劳动最光荣》,让他们告诉我,本堂课学到了什么,再一次重温了本堂课的主题:要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劳动最光荣等等。

本堂课上得不到位的一部分是,在活动部分,组织得不是太好,有点乱,在创编部分,我引导得太多,限制了孩子们的思考空间,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

推荐第5篇:音乐教学案例

音 乐 教 学 叙 事

四年级的音乐课本里,有一首《七子之歌——澳门》歌曲,同学们都很熟悉。于是,我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所以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今天老师给大家自主选择权力,打开音乐书,看看你们最想学哪首歌曲?‛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学《七子之歌——澳门》!‛‚大家熟悉这首歌吗?会唱这首歌吗?‛一个学生说:‚我只会唱几句。‛我说:‚会唱几句就唱几句给大家听听。‛(学生唱了几句)我接着问:‚你们喜欢这首歌吗?‛学生们大声回答:‚喜欢!‛‚那么老师就唱一唱这首歌给大家听,好吗?‛于是我有感情地范唱歌曲,我的范唱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的学生小声跟着哼唱起来。我看到学生们的学习愿望很高,就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求自拍节奏找出难点或问题,自读歌词理解歌曲。由于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自主投入到学习中。我在巡视过程中,有的学生节奏拍打不准确,就大胆地问我,就这样,学生们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这让我体会到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就学得较快。

可是我发现学生们能找出歌曲的难点,却没有一个学生提出问题,特别是没有人对‚七子‛含义提出疑问。我就启发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说:我知道了澳门是在1999年12月20日回归:澳门虽然离开母亲,但一直没能忘记祖**亲……‚那么,你们对这节课的内容还有什么问题?‛学生默不作声,‚如果你们没有问题,我可要向你们提出问题。‛学生思索片刻说:‚老师,‘MA-Cau’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提得好,谁能来回答她的问题?‛一个学生说:‚老师,我听爸爸说,葡萄牙人来到澳门后,不知道澳门是什么地方,‘澳门’实际上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MA-Cau’是葡萄牙人对澳门的称呼。‛我表扬学生:‚你知道得真多!‛这时,一个名叫黄晨的学困生慢腾腾地站起来说:‚老师,‘七子’是哪‘七子’啊?‛我表扬这位同学:‚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说明你动脑去思考、去观察。谁能来解答他的问题,给他一个正确的答案。‛被表扬的孩子露出得意的笑容。一名学生给了这样的答案:‚‘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嗯,你说对了三个地方,还有四个地方你们不知道,课下自己回去查找资料,下节课向大家汇报。‛课下学生们纷纷查找资料,想要知道结果。

其实在本课设计过程中,我故意没有讲解‚七子‛的含义,把问题留给了学生。一是想考察学生对本歌曲的理解;二是考察学生是否善于思考、善于观察;三是考察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表现我非常满意。特别是学困生黄晨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让我及同学们对黄晨同学刮目相看,这个问题是学困生提出来的,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如果是一个学习好的同学提出来,我还不觉得怎么样。这件事儿改变了我对学困生的看法,新课程倡导赏识孩子是不无道理的。再有学生对‘MA-Cau’的解释比较全面,由此看出学生从课外汲取和积累了许多知识,这使我明白不能小看我们的学生。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及所谓标准答案的限制,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牢牢束缚着老师和学生的思维,甚至有许多教师认为:把学生教得没了任何问题是教学效果好。而美国教师则认为:把学生教得有许多问题才是教学成功的表现。古人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学不问,难有学问,思维从疑问开始。在艺术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因此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不可少的环节,没有问题的存在,教学就无法进行,什么样的问题决定什么样的思考,思考决定行为。问题要能引发学生的质疑,使之在探究中、发现中获得知识和经验。教师启发、提问,学生带着问题相互交流、沟通、补充,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深入探究。我在适时的时候加以肯定、引导、启发,学生的主题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使学生都能把富创见性和个性化的感受、看法不受约束地表达出来。

所以,我注重引导学生质疑,教会学生质疑,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拓展同,把知识引伸到教材以外,培养了学生探究意识,变被动回答问题为主动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及至掌握知识。

再有通过黄晨同学这件事,我能够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到赏识孩子的重要,真正做到赏识我们的孩子。无论孩子聪明与否,学习好坏与否,作为教师都应该能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之处,发扬其长处,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相信他,于是就会在他的心里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他就像沐浴在春风中,感到快乐与幸福,有了与困难斗争的勇气,结果是他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愿意改正自身的缺点,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愿望。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会赏识学生,更加激发学生在某一方面向深度与广度发展,使学生个性得以发展,潜力得以逐渐挖掘,光点得以越闪越亮。从黄晨同学得意的笑容里,让我看到了这一点。因此,在教育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赏识、发现、理解与尊重,学生定能在赏识中健康快乐成长,实现我们的教学理念——让每一个孩子享受成功的快乐。

2011年12月20日

推荐第6篇:音乐教学案例

竖着唱?横着唱?

-《大树妈妈》音乐教学叙事

莱西市日庄镇院里小学

李绍萍

背景介绍:

人民教育出版社 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一课 表演歌曲《大树妈妈》。

曾经有一首歌叫《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没想到当了近十年专职音乐教师的我,不经意间,却被教材撞了一下腰,且获益非浅。

那是新学期的第一节音乐课。我教学内容是学唱并表演《大树妈妈》。尽管这套新教材我已于一年前用过,但为了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临上课前,我还是很认真的看了一遍备课方案,并欣赏了一遍歌曲录音,这一听可把我听傻了。去年教学时,由于没有音响资料,我很自然的按照课本中编印的先唱完第二页的2句歌词,再唱第三页上的2句,而这次磁带上听到的却是照第二页上一句再第三页上一句这样横的顺序演唱的(教材编印的方法是第二页上2句,第三页上2句,并把每页上的2句分别用弧线圈起来指向一组图案)当时我第一反映就是糟了!我误人子弟了。但是,当我听完录音后却觉得它的演唱还不如我的处理,又听了一遍,这种感觉就更强烈了,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从教近十年来,从未对教材歌曲的创作产生过怀疑的我,不得不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这首歌曲。我反问自己,当初我看到这首歌曲时,我为什么会选择竖着唱呢?答案很快就有了,那是教材编排强烈的视觉效果的影响、诱导和习惯势力的驱使。那么我这样竖着唱有没有道理呢?我又视唱了一遍歌曲,发现歌词横着唱和竖着唱都可以,语意都通;从旋律进行来分析,这两种演唱它的旋律进行也都是可以的„„

案例描述:

这正是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好时机!此刻,我已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我来到音乐教室作准备,这时,上课铃声响了,我和我的学生们又开始了愉快的四十分钟。当我完成基础训练,导入《大树妈妈》一歌时,我故意让孩子们先集体朗读歌词,我想看看孩子们的第一反映,果然不出所料,他们非常“顺理成章”地按竖的编印顺序朗读,于是,在学生基本能唱歌曲的时候,我请学生欣赏歌曲录音。下面是我的教学片段实录:

师:“小朋友,下面我们听听磁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演唱这首歌曲的,好吗?” 生:“好。” 师放录音,生欣赏

听了一半, 就有小朋友开始窃窃私语,并有几只小手大胆的举了起来,更有大胆的开始嚷嚷:“他们唱的跟我们不一样。”

师笑眯眯的看着他们,等欣赏结束,师问:“你觉得谁的演唱更好听,为什么?” 王成同学:“是我们的好听,他们这样唱转换太快,不好。”

王欣同学:“我们演唱的比较通顺,先‘托’再‘摇’,所以小鸟就睡着了。” 王福临同学:“我们演唱时很押韵,字对称,先‘多’再‘少’。”

陈诺同学:“先‘对着唱’,然后风雨来了,再把‘雨伞’撑开,从前到后有一种规律的再唱。” 师:“有没有反对的同学呢?”

王小园同学:“课本是大人编出来给我们小孩学习的,他们不会错。” 王福临同学:“万一它是假冒的,我们也要学习吗?” 很多同学:“不会假冒的,假冒的不会登在书本上。” 师:“那么你们觉得他们的演唱有没有一点道理?”

邴依依同学:“歌词是按我们演唱的好听,旋律是按他们演唱的好听,他们的演唱有高低变化很明显,好听。” „„

师:“好,那就在老师的伴奏下,按你们喜欢的顺序演唱吧!”

点评案例:

尽管这一片段的教学,前后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但我知道,这次事件,对于我以及我的正在成长的孩子们,都将是一次意义重大的转折点:

一、从教材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树立新的教材观

面对新课程,我们只有从教材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这个教例使我真正从教材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由教材的奴隶变成教材的主人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使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我明确自己既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促进者、发展着、创造者,也将改变我的孩子们对教材、教师的盲目崇拜和迷信。

二、从教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树立新的课程意识

通过这次事件,使我更深刻的理解了课堂教学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态度”这一深刻含义。让我充分利用了“新课程为教师留下的发挥无限智慧和无穷创造力的空间”,从教案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解放手脚,变按“程序”上课为“随机调控”,真正实行开放式教学。这一节课,使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还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三、在实践中为学生发展个性创造出充分的空间,树立新的学生观

“你觉得谁的唱法更好听?”我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情境,让孩子们自己感受、讨论,进行非指导性学习,就是为了尊重学生欣赏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独特见解,尊重学生多样的演唱趣味。这种探究性活动,就是为了引导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权威,使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与感悟,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了探究性活动的特点和音乐课程的性质。

推荐第7篇:音乐教学案例

体态律动在低段唱游教学中的运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低段音乐教学更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学生,兴趣是驱使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是他们坚持不懈学习的保障。几年中,我在低段音乐教学中实施“体态律动”的教学法,让学生用律动的感受音乐,用律动表现,用律动培养音乐素质,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体态律动,新歌导入的前奏

唱歌教学在低年级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唱歌教学陶冶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教唱一首歌曲,能够融进许多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因此,怎样使学生对新歌的学习产生欲望,提高兴趣呢?导入是关键。在新歌教学中,借用要学歌曲的音乐,让孩子先动一动,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小蚂蚁》的学习中,先请孩子在音乐的伴奏下模仿小蚂蚁爬行的动作,孩子们就特别想学歌曲,自动提出要学歌曲了。由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了,学习新歌的过程也就快乐。

二、体态律动,歌曲学习的动力

歌唱是音乐教学中感受体验审美情感最直接的手段,德国音乐理论家舒巴尔特把人的喉咙比作最纯洁、最卓越的乐器,歌唱最易普及、最为简便,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形式。歌唱教学中除了要注意姿势、呼吸、咬字、吐字外,还要注意身体各部位的表情动作。歌唱时适当地配合身体动作能更好的使感情外化。特别是新《标准》还要求低年级的学生要积累一定数量的歌曲,如果让这么小的孩子枯燥无味地背诵歌曲,首先学生是被动的,而且好不容易记住了,没两天就忘了,既吃力又没效果。然而根据歌词大意编排简单的动作,学生背唱歌曲的速度明显加快。如在一册教唱歌曲《小燕子》时,让学生从想像、模仿小燕子的飞舞的节奏及动作上感觉所描述的勤劳可爱的小燕子形象,让学生在唱唱、动动及过程中愉快地进入歌曲的美好境地。我先启发学生对“飞”的想象,想象自己是一只快乐的小燕子,飞进了音乐的小天地里,自由自在快乐无比。只要求学生跟上音乐节奏互相之间不碰撞,别的不做任何限制。由于没有固定“飞”的模式,孩子们飞得各式各样,音乐一停,要求每个孩子摆一个造型,让老师猜猜“小燕子”在干什么?由于动作不受限制,每个发挥了主动创造性,孩子参与性提高,孩子们在实践中不只是学会了飞的技能,更重要是发挥了创造性,培养了个性能力。而教唱《小毛驴爬山坡》时,则编排成表演唱、调动学生的情绪边唱边做。这样,歌曲学完后,学生已牢牢记住,只要我唱其中的一句旋律,学生就能载歌载舞地表演起来。学习过程加入一些“体态律动”不仅提高学生对歌曲的兴趣,能主动的学习歌曲,还能形象的记住歌词。

三、动态律动,处理歌曲好帮手

歌曲处理的一般方法有:讲解词义,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绪、风格、特点、注意强与弱,活泼与抒情的对比,作品稍大的还要注意“高潮”的到来等。但由于低年级歌曲都比较短小,相对来说,只要注意强弱的变化,情感的变化,三拍子歌曲还要注意歌曲的韵律感等,一般的歌曲就能演唱的比较好。如一册《小青蛙找家》,歌曲的第一句是叙述性要唱得轻快,学生就可以用青蛙轻快的跳来表现。“跳跳、呱呱”的符词仿佛是小青蛙急急呼唤,要唱出那种急切的心情,学生跳的动作就可以大一些,脸部表情很着急。最后一句小青蛙总于回到家,心里很喜悦,学生又回到轻快的跳。这样,孩子在边唱边跳中马上就掌握了这首歌的情绪,而且还极大的调动了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歌曲处理简单化。

四、体态律动,乐理知识教学的催化剂

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识谱、学习各种音乐符号是何等困难,孩子们学的时候总是愁眉苦脸,似懂非懂。然而我尝试让孩子在“动”中学习,却有趣而又简单多了。

在教唱《小雨沙沙》的歌谱时,采用“猫捉老鼠”的律动教学,在老猫的头饰上写着“5 3 |5 3|”小猫的头饰上写着“5 33 |”老鼠头饰上写着“11 1 | 11 1 |”、“22 2 |”、“22 2 |”、“53 56| 5—”、“21 23| 1—|”。教学时,整首歌谱学生都在律动,都在游戏。促使小朋友非常顺利地将歌谱学会,而且学得那样轻松、愉快。

又如在二年下册的时候学生对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总是弄不懂,后来我让学生跟着音乐、跟着老师做滑步、踏步、跑步、学生们终于懂了,二分音符像滑步,四分音符像踏步,八分音符像跑步。这样既生动又亲切,并从“动”中掌握了三种音符节奏。

五、律动教学,欣赏教学中拓展

低年级学生的知识面和联想还不够丰富,但在音乐欣赏中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而且自我表现欲望很强。他们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所以音乐欣赏课堂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歌曲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

在欣赏打击曲《鸭子拌嘴》时,我通过先让学生观察图片,讲讲演演图片中发生的故事,然后在请学生边看图边欣赏音乐,最后再让他们随着音乐来动一动、演一演,学一学鸭子的叫和吵闹声,给他们创造一切“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这样学生很快进入了参与音乐的积极状态,就能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绪。心理学认为: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种感受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所以,音乐欣赏,只要开放学生的多个感知通道,才能让学生对音乐做到真正的主体参与,激发起强烈的情绪因素,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

在欣赏音乐童话故事《龟兔赛跑》这是一首音乐语言非常丰富生动的欣赏教材,虽然加了一些解说词,但小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抽象的音乐语言。这时,我就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用了些课件,把龟兔赛跑的全过程制作成几幅精美的动画,并配上音乐,给学生营造一个与音乐相符的环境气氛,让学生边看着有趣的动画边听着音乐对乐曲进行欣赏。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故事情节,模仿动画中小动物们的动作,每人扮演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随着音乐“动起来”。乐曲的第一部分是“大森林的早晨”,音乐优美徐缓,孩子们跟着动画中的镜头,有的伸开双臂表示迎接朝阳,有的小手慢慢张开表示花在开放,有的装成一棵大树在清晨的微风中随风摇荡,孩子们边看着动画边听着音乐边自由舞动,虽然有的孩子舞动的不是怎么优美,但是看得出他们都融入到了音乐的情绪中。龟兔赛跑时,我选了两段分别代表乌龟和兔子的音乐,让孩子们听着音乐到老师这儿来选择相应的头饰,然后让两位动作表现力强的小朋友带上头饰扮演龟和兔,其余的小朋友还是原来的角色,随着音乐的发展,边欣赏边表演,“龟”和“兔”真的赛跑起来,其他“小动物”一会儿热烈欢乐,一会儿喊“加油”,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乐曲的结尾是“兔子在大家的帮助下改正了缺点,和大家跳起了欢乐的舞”,这时的小朋友们呀情不自禁地跳着、笑着,好象都成为音乐故事中的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这种热烈的气氛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使他们亲临其“境”,切身感受到不同的音乐语言所表达的不同音乐内容,同时爱对思想上的启迪和教育。

总之,“体态律动”教学法,它是通过“动” 激发学生们的音乐潜在因素,很合适低段学生。几年来,我不断在教学中运用研究,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推荐第8篇:音乐教学案例

音乐教学案例—《青春舞曲》

《青春舞曲》是一首新疆民歌,它旋律优美流畅,节奏鲜明生动,并且以形象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告诫人们“小鸟飞去不回来,青春一去不复返。”,是一首非常富于教育意义的民族歌曲。以下是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拥有着各具特色,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歌舞,想一想,它属于我国哪个地区的民族文化?

[课件: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新疆走走吧![课件:欣赏并简介新疆风土人情]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就是另外一首著名的新疆民歌《青春舞曲》。[课件:欣赏《青春舞曲》]

二、学唱歌曲:

1有感情的朗诵歌词,注意“字正”才能“腔圆”。

2教师范唱并讲解与欣赏不同版本的《青春舞曲》。[民歌的演变和二度创作] 3学生轻声跟唱。[要求用一半音量,吐字清晰有弹性,用非连音唱法] 4再次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唱出欢乐情绪和拍子的韵律感。

三、拓展阶段

①提问:有哪位同学能表演一些新疆的舞蹈动作?大家还知道哪些新疆民歌?

②介绍歌曲整编者王洛宾先生事迹及其主要作品,并欣赏。

③思考:《青春舞曲》这首歌曲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告诫人们青春易逝,时光宝贵,“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4表演:以小组形式创作,并能合理运用音乐室的一些打击乐器。

四、小结本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也对祖国美丽的西部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 ,喜爱我们的民歌,只有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文化,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五、下课礼仪:

学生在《青春舞曲》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有一个环节是想让学生上台参与舞蹈,但是发现在执教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学生都似乎是因为真的不太会,而不上台来。全班的气氛有一些僵持。后来我想可能农村的孩子平时也不怎么会跳舞,又因为课堂上时间有限,所以我也就没有让他们上台来表演,而是给他们看了一段新疆特点的的舞蹈动作,但从他们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他们很感兴趣,只是条件有限,很少接触。但请他们运用打击乐器小组合作唱歌时,气氛又恢复高涨,都纷纷举手主动要求上来表演。

回到办公室后,我又仔细的回想了一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为什么整节课学生的情绪都很高涨,就是到了跳舞这一环节的时候,气氛一下沉了下去,我在想能不能有一种方法能把孩子们的情绪继续调动起来。

经过反复的思考,我认为有两点需要改进,第一,孩子们上了初中以后,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心理上是很敏感的,也很要面子,很多孩子认为上台跳舞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如果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上十分生硬的请某一个学生上台来表演,势必会伤害到她的自尊心。我想是不是可以用一种游戏的形式或集体舞的形式,让大家都参与其中,如果让大家都动起来的话,这种羞涩感会少很多。 第二,舞蹈训练过程,是学生对舞蹈艺术发生兴趣,理解并掌握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一抬臂,一举足都需要老师做示范,有时光示范也不能解决问题,还需要耐心讲解,所以要有一套与其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毕竟农村孩子在小学里就很少接受舞蹈训练,他们想跳但不会跳,那么在教新疆舞时,可以先给孩子们播放一下新疆舞的视频片段,这样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可以引导他们在座位上模仿做出相应的动作。同时可以说一下新疆舞的特点如:音乐活泼,跳跃,节奏欢快,表现新疆人民为在篝火旁欢快舞蹈的场面,我们舞蹈时,动作要舒展、有力,情绪上要热情、奔放。然后再让他们集体出来律动,这样他们更容易投入完成我的教学,可能教室里有点乱。但我感觉音乐课就得让他们放松愉快的上课。

王芝新 双树实验学校

推荐第9篇:音乐教学案例

音乐教学案例

一、课题:舞蹈《金孔雀轻轻跳》

二、案例背景说明: 这节课的教学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彰显有效预习对学生掌握技巧的优势。”《金孔雀轻轻跳》音乐选自人音版第三册音乐课本,一首二拍子的节奏规律浓浓傣族舞蹈风格的歌曲。我启发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和有关资料收集,用身体动作感受傣族舞蹈的风格。本课是以孔雀静、动两个基本元素展开的一堂自主、开放、活泼的舞蹈课。

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关键做到熟能生巧。所以本课通过预先观察孔雀的特征以及老师的舞蹈,启发学生模仿孔雀舞的基本动作。通过欣赏老师的示范,观察图片,发挥想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模仿学习孔雀的动作。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欣赏来感受舞蹈中的美感和乐趣。这就需要指导学生在课下充分准备,结婚课上老师的讲解与示范 ,跟好的掌握本节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精彩片段: 课堂回放一

视频播放:孔雀舞

师:我们在欣赏这段视频同时思考一下,这里边出现的肢体语言,有哪些是你在课下观察孔雀神态,动作时看到过的。

生(们):孔雀喝水、走路、回头等动作都是真实模仿的。

师:这些肢体语言基本都用了,那么神态呢,你在观察时有没有留意呢? 老师再次播放学生预习过的孔雀的视频,指导学生再次感受孔雀的走路、站立、开屏、啄头动作及神态。

生(们):简单的动作模仿。

师:你们看到的自己的动作漂亮吗? 生:不好看。

老师随音乐示范动作 师:像吗 好看吗? 生:好看。

:师:有谁知道为什么呢,你们也在走路 啄头。为什么就不是很形象呢?就不像呢?

生:想。

(因为我学舞蹈专业的,所以以一段优美的孔雀舞蹈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好玩,爱模仿是学生的天性。抓住学生其特点并且轻松地跟学生对话,使在这浓厚的兴趣中开始了新课。)

课堂回放二: 学习孔雀舞音乐

师出示课题《金孔雀轻轻跳》。

师:仔细听孔雀舞蹈的音乐。大家听听看这音乐是几拍子。 生:二拍子。

师:告诉老师二拍子有什么特点?强拍的位置?(强拍击掌,弱拍拍肩) 生:练习

师:有没有注意看老师拍掌很重,拍肩很轻啊!注意重轻的区别,所以二拍子的节奏特征是强弱的区分。

师:巩固练习节拍(要求学生在身体其他部位拍打出节奏型) 师:好小孔雀音乐熟悉了,那我们现在开始学习孔雀舞蹈。

(提前预习使学生更好的熟悉和掌握音乐,为学习孔雀舞打下基础。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我们舞蹈课的音乐教学是为舞蹈教学服务的,其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了解舞蹈,学习舞蹈,激发学生舞蹈兴趣)

课堂回放三:学习孔雀舞蹈

师:刚刚是从什么动作看出老师跳的孔雀舞? 生:(学生做出那手势的样子) 师:有些同学摆的孔雀手势不错,现在老师教教怎么样更形象的跳小孔雀舞。首先我们先学手势----孔雀手势。大拇指和食指捏紧,后面三个用劲立起。

生:(模仿)

师:后三指一定要立起,那样才是漂亮、有精神的小孔雀。你们看,大孔雀漂亮吗?摆好后我们手腕法力碎抖动

生:跟音乐练习手势(碎抖动)

(孔雀的形象生态已经事先在学生们的头脑里扎根了,再次形象的模仿,使学生对舞蹈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师:可是我们小孔雀还是不会动啊!那么我们来学下小孔雀怎么走路。(学习踮脚走)

师:老师请仔细观察看看大孔雀跟那么这些小孔雀有什么不一样。我立起前脚掌。

生:老师立起来了。

师:踮脚走(一拍一下地走),现在还有什么不一样? 生:走起来了,大孔雀立着走起来。(争先恐后的回答)

(我设计这样教学充分体现提前指导预习对学生探索性教学的有力作用,让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不是老是老师教学生学。让学生自己成为小老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真正的实现学生自主)

四、案例分析:

(一)

1、充分做好课前预习,激发、培养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验舞蹈的审美性。

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形体灵巧,比较适合采用模仿性的形体舞蹈教学手段,进行直观的教学,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学习,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因而本课各个环节都以模仿为主线,将形象的舞蹈通过模仿动物来展开,引导学生用心体验小动物。培养学生爱好舞蹈的情趣,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更深一部的了解。一开始教师抓住学生爱模仿表演的特点,利用舞蹈小律动组织教学,通过形象生动地和有节奏的形体动作,让学生比较主动自然集中了注意力,进入学习中。总之,我是根据这一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设计教学: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等,给出典型的节奏型,并与学生互动感受傣族的孔雀舞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2、有效指导课上预习,创设情境,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为更好的让学生第一感觉喜欢上舞蹈,欣赏优美的舞蹈,促进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追求。我以一段孔雀舞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对美产生直观的、初步的印象,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在情境的创设上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为了营造轻松

的环境,我一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如“小朋友觉得大孔雀表演的怎么样?那怎么听不到掌声呢?”等这些宽松的教学环境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3、有效预习,高效完成任务。采用自主,模仿,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进学生学习舞蹈的重要保证。创设大孔雀和小孔雀的互动情境。学生为主体扮演小孔雀参与学习中来。在教学中,1)先由我师范动作(为了更形象我把自己比成大孔雀,学生为小孔雀),学生跟着模仿。2)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进一步补血习(主要用了我问学生答)。3)要学生仔细观察动作,进行探究的学习方式。减少老师教,学生学的程式化教学。要发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来教老师的互动学习。4)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动作,我通过学生与老师的合作进行练习。学生做着小孔雀动作来寻找大孔雀,让学生完全融入美的意境中,产生出美的画面。5)完全掌握好动作后,要求学生与学生合作,在整齐有序对型上表演。(六个小圆圈变成六个列队有序的在教室穿插) “今天大孔雀和小孔雀相处得非常开心,现在大孔雀要跟小孔雀说再见了。我们抖动孔雀手势配上踮脚走跟老师说再见” 我的话音刚落,下课铃声刚好响起.此时此刻我的心理充满喜悦。因为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上得很成功,基本实现我的教学设想。更值得高兴的是准时完成教学任务,时间掌握恰到好处,这是我最大的进步。

推荐第10篇:音乐教学案例

小学一年级音乐课《在动物园里》教学案例

小学一年级音乐课《在动物园里》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2、歌曲:《在动物园里》。

3、歌表演:《在动物园里》。

教学目的:

1、学唱歌曲《在动物园里》

2、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声音有强、弱之分,进一步理解、感受声音的强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f”和“p”,并能正确的运用到歌曲的演唱之中。

3、通过歌表演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演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共有26名学生,他们大都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音准和节奏都有一定的基础,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表演能力相对上学期而言有一定的提高。从学生整体来讲,相差不明显。要加强学生的表演能力和音乐的感受能力。

教学设计:

一、用一组可爱的小动物图片引入教学,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和好奇心让他们产生兴趣。

二、歌曲学习。第一段分句教唱。第二段采用听唱法,在听第二段之前故意用还疑语气提问,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他们在听录音时更加用心。歌曲学完后,再次回到图片中,利用图片加深歌曲学习。

三、认识强弱音记号“f”、“p”。用图片引入学习,通过打击乐器体会强音和弱音的区别。再利用小游戏让学生亲身体会强音和弱音的发音方法。其次教师讲述“f”、“p”,让学生在课本中找出记号。

四、歌表演。先让学生一起表演,再让他们上台表演,表演的好的学生就将他表演的小动物的图片奖励给他,激发他们的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图片(小鸡、小鸭、小羊、小猪、小青蛙)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复习上次课内容:学生齐唱歌曲《咏鹅》。

2、将课前准备好的图片展示在黑板上。

教师提问:你认识它们吗?

学生回答:认识。

教师分别提问小动物的名字及小动物的叫声。

3、你们会唱歌,那小动物们会不会唱歌呢?引出课题《在动物园里》。教师板书课题。播放幻灯片,学生读课题。

二、学习歌曲《在动物园里》

1、跟教师按节奏、分乐句朗读歌词。(让学生对歌词内容有个初步认识,注意弱起小节的力度。)

2、教师播放录音两遍。(听第一遍录音时,教师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让学生对歌曲旋律有个初步印象。复听录音,加强学生对歌曲的印象。)

3、教师分句教唱第一段歌曲。(注意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中“真快乐”的音准。第一乐句曲谱为3 2 2,同时注意第三拍 2 为一拍,学生容易唱成两拍。第二乐句曲谱为3 2 1,同时第三拍1 也为一拍。 )

4、歌曲第二段采用听唱法,先让学生听一遍录音再齐唱。这段中容易出现错误的是节奏“汪汪汪汪”,学生容易唱成“汪—汪—”,教师纠正错误。

5、学生齐唱歌曲。

教师以疑问口吻提问:你们会唱这首歌了吗?

学生回答:会了。

教师:我有点不相信,那你们来唱一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

6、创编歌词。

教师提问:你们能把《在动物园里》里的小猫和小狗的叫声换成我们黑板上的这些小动物的叫声吗?

学生回答:能。(教师可提问学生最喜欢的小动物是哪一个,选择图片学生一起演唱。)

三、认识强弱音记号“f”和“p”。

1、播放多媒体图片,通过“喊人”和“说悄悄话”引入强和弱的学习。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看两张图片,我们先来看第一张,你们看这个男孩在干什么?(播放第一张图片)

学生举手回答。(男孩在喊远处的一个女孩)

师:那他在喊女孩时声音是怎么样的?

学生回答:大声的喊。

教师:就用了很强的声音。

(播放第二张图片)

教师:那你们看看这两个女孩在干什么?

学生一起回答:说悄悄话。

教师:那她的声音是怎么样的?

学生回答:很小的声音。

教师:就是很弱的声音。

2、教师打击铜鼓、锣让学生听两组声音并回答。一组为强音,一组为弱音。

3、游戏。让学生模仿教师声音的力度。

教师: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模仿。你们要用跟老师同样力度的声音作出回应。你们能做到吗?

学生:能。

教师用强声:请坐好!

学生用强声:坐好了!

教师用弱声:请安静!

学生用弱声:安静了!

(这样学生就能掌握强弱声的发音控制)

4、教师提问:那同学们知道我们在音乐中怎么表示声音的强和弱吗?播放课件学习“f”代表强音,“p”代表弱音。让学生在课本中找出标有“f”和“p”的地方。

5、教师按强、弱要求范唱歌曲。

6、学生按强、弱要求演唱歌曲。

四、歌表演:《在动物园里》

1、学生齐唱歌曲,并自己设计加入小猫和小狗的动作。

2、请学生上台表演歌曲,要求选挂图中的喜欢的小动物的声音替换猫和狗的声音,并模仿所选动物的典型动作,或是拍手等其他动作,运用到表演当中。(每次选三个或以上学生表演,谁表演的最好,就将图片奖励给他。)

五、总结

1、提问:同学们,你能把《在动物园里》里的小猫和小狗的声音换成其他动物的声音吗?

2、提问:你认识“f”和“p”了吗?

六、作业

请学生回家以后将《在动物园里》里的小猫和小狗的声音换成其他动物的声音,表演给家长看。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

王凯

阿克苏市第二小学

第11篇:音乐教学案例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中国功夫》及反思

一、教学内容

1、演唱歌曲《中国功夫》

2、欣赏歌曲《少林少林》

3、用口风琴演奏歌曲《中国功夫》

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中华武术是我国悠久、辉煌历史的一种生动的表现,现已享誉世界。本课通过唱、奏、听相关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对中华武术的关注,积极强身健体,并在唱、奏、听中进一步提高音乐表现力,创造力和鉴赏力。

三、教学背影分析

《中国功夫》是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一首优秀的歌曲,曾经被广泛传唱。歌词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武术的方方面面,写得极有气魄,尤其的最后一段“东方一条龙,儿女似英雄,天高地远八面风,中华有神功。”使人唱来豪情满怀,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本课学段是四年级,我校的四年级正是口风琴特长班级,这首歌曲是学生比较熟悉而且比较喜欢的歌曲,在学完歌曲后,鼓励学生利用口风琴自己演奏,然后分小组表演,有唱有弹教学效果会更好。同时也要利用多媒体来播放电影《少林寺》歌曲和片断,因为成为武林高手是许多小孩子的梦想,他们喜欢听喜欢看,这样更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中国功夫》,通过讨论进一步了解中国武术,激发学生身为中华民族子孙的自豪感。

2、知道什么是男声四重唱,能听辨出歌曲《少林少林》中齐唱与重唱的区别。

3、能随《中国功夫》的歌声即兴表演几个武术动作。

4、通过演奏《中国功夫》进一步提高课堂乐器口风琴的演奏水平及学习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能随音乐做武术动作。

难点:《中国功夫》第三段念白部分应注意把握好节奏。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武术是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闻名于世。它博大精深,流派众多,以修身养性、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在声调、农村到处都可以见到它的踪影。同学们看到公园里晨练的老人们吗?他们有的在打太极拳,有的在舞剑;我们再到当地的表少年体校去看看,那里有专业的教练,正培养着大批的武术人才。同学们如果有机会再到河南少林寺去看看,那里是中华武术的发祥地。少林功夫代代相传,少林寺武术代表团多次走出国门所到之处,都引起了轰动的效应,使中华武术走风向了世界。

2、欣赏男声四重唱《少林少林》

让我们先来欣赏一首赞颂少林精神的男声四重唱《少林少林》,

这是电影《少林寺》的主题歌。现在老师请一位同学朗诵歌词。 正如歌词中所唱的那样,有多少神奇的故事到处把你传扬,哪位同学知道有关少林寺的故事,能给同学们讲讲吗(学生发言)? 对!少林寺功夫真不少,可以说是博大精深,下面我们来欣赏《少林少林》(初听)。我们可以听到男声四重唱丰满的声音效果,男声四重唱就是由两位男高音、一位男中音、一位男低音(或两位男高、一位男次高、一位男中)共同演唱歌曲,每人唱一个声部,唱的旋律各不相同(如四人唱的是同一旋律就不称重唱了而是齐唱了),但和声效果十分丰满,当然有时四位男声也可以作齐唱,如歌曲开始部分“少林少林”就是,唱到“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时就变成了重唱。现在请同学们再仔细听赏一遍,感受男声四重唱丰满的和声效果(复听)。

3、学唱歌曲《中国功夫》

下面,我们自己来演唱一首歌颂中华武术的歌曲《中国功夫》(播放歌曲)。这首歌曲现在已经是家喻户晓,相信同学们都能唱几句。它简要地介绍了中华武术,歌词形象生动,尤其是最后一段歌词“东方一条龙,儿女似英雄,天高地远八面风,中华有神功。”真是唱出了中华儿女的志气。

这首歌的歌谱比较好学,由于同学们大多都已经会唱这首歌,所以今天我们先来学唱歌谱,唱歌谱时也要看到想到歌词,并把歌词的意境唱出来。

现在请同学们先听老师来唱一遍这首歌第一乐段的歌谱(教

师范唱)学生随老师的歌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谱。第二段的旋律与第一段是相似的,是第一段的压缩。因些,这一乐段的音乐情绪发生了变化,请注意歌谱中注明的“稍快、矫健地”,当然也不能太快,否则,歌词就难以唱清楚了。

学生随琴学唱第二段歌谱。第三乐段与第一乐段大体相同,就是最后一句提高了八度。

下面我们来学唱第一乐段的两段歌词。(随琴学唱) 第二乐段只有一段歌词,要特别注意吐字的清晰和句末的休止符(随琴学唱)

第三段歌词不是唱的而是念的,请同学们念念看(学生念有些乱)

基本上念对了,只有少数地方有些乱,主要是在“刚柔并济不低头,我们心中有天地。”和“四方水土养育了我们中华武术魂”这两句,大家把它念散了。(教师教唱)

第四乐段唱的是第三段的歌词,注意最后一句提高八度唱。 最后让我们把四段歌词连起来随着伴奏放声歌唱,但要注意既要唱得高亢,雄健,又要不能扯直嗓子拼命地喊,这样会损坏我们的声带,而且发出的声音也不会美,我们要学会既充分地抒发歌曲的感情又要控制好自己的声音,使它更美更动人。

学生随伴奏带演唱全歌曲。

大家乐谱都已经熟悉了,你能用口风琴把这首歌曲试奏出来吗?(学生用课堂乐器演奏)然后分小组边唱边弹奏。

4、小结

小结本课学习的收获,要求学生准备几个武术的动作,下节课参与歌表演。

七、教学评价

1、学生对这一课表现出来的热忱。

2、学唱歌谱和歌词的质量。

3、是否能用口风琴完整演奏。

八、教学反思

1、通过《中国功夫》这堂课,我从中收获了许多新感受,而且坚定了许多原有的想法。

2、首先,充足的课堂准备,可以让自己更轻松教学的前提下,课堂更精彩;学生更快乐,更有收获,更想学。

3、其次,这堂课开拓了孩子的视野,收获很大,感慨也很多。

4、不足的地方有四点:首先是发声练习可以融合到歌曲旋律的学习当中来,而我的课堂没有发声练习.其次, 在演唱技巧方面教学不够到位。

5、第三,语言的组织可以更加精练准确.应该做到,该讲的一个字也不能少,不该说的字一个也不能多,语速稍微偏快,语调可以更加抑扬顿挫.

6、

针对以上不足,我将在以下的几个方面去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

1、音乐课堂要更加地注重歌唱情感的处理教学,让歌深入人

心。基础乐理知识的教学一点也不能马虎,相反,要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中牢固掌握。

2、多看相关教育专著,丰富阅历,增长见识,明晰思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做到语言精练准确。

3、弹奏能力和演唱能力通过继续坚持学习和练习,逐渐加强。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中国功夫》及反思

龙镇小学 张喜凤

第12篇:音乐教学案例

兴趣教学

《金孔雀轻轻跳》这是一节舞蹈课,这节课的教学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构建互动型教学。”《金孔雀轻轻跳》选自小学二年级音乐课本,是一首二拍子的节奏规律傣族风格的歌曲。我启发学生用身体动作感受傣族舞蹈的风格。所以选择以孔雀为题材的教学设计。本课是以孔雀手势和踮脚走两个基本元素展开的一堂自主、开放、活泼的舞蹈课。

(情景再现):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跳一段舞蹈,这是跳的一种小动物。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看老师跳的是什么动物?(放伴奏音乐,老师表演)

生(们):孔雀。

师:小朋友真聪明,那你们说说怎么看出来的啊,老师哪个动作最像孔雀呀?(出示孔雀图片)

生:孔雀的手势看出来的。啊,好漂亮的孔雀啊!(学生看图片)

师:那老师想问问小朋友觉得老师跳的像不像,好不好呢?

生(们):像,好。

师:你们是不是该给老师一些肯定的鼓励呢? 生:(哗哗哗)的拍掌声响起。老师跳的真棒!

师:刚才老师表演的是大孔雀,小朋友想不想学小孔雀怎么跳舞的啊?

生:想学。

设计意图:(因为我学舞蹈专业的,所以以一段优美的孔雀舞蹈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好玩,爱模仿是小朋友的天性。抓住学生其特点并且轻松地跟学生对话,使小朋友们在这浓厚的兴趣中开始了新课。)

师:刚刚小朋友是从手势看出老师跳的孔雀舞。咱们来学学傣族舞的基本手势吧!

生:学生做动作.师:有些小朋友摆的孔雀手势不错,现在老师教教小朋友们怎么样更形象的跳小孔雀舞。首先我们先学手势----孔雀手势。大拇指和食指捏紧,后面三个用劲立起。

生:(模仿)

师:后三指一定要立起,那样才是漂亮、有精神的小孔雀。你们看,大孔雀漂亮吗?摆好后我们手腕法力碎抖动

生:跟音乐练习手势(碎抖动)

设计意图:(形象的模仿动物,使学生对舞蹈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师:老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大孔雀跟那么这些小孔雀有什么不一样。我立起前脚掌

生:老师立起来了。师:踮脚走一拍一下地走,现在还

有什么不一样?

生:走起来了,大孔雀立着走起来。(争先恐后的回答) 设计意图:(这样教学充分体现探索性教学,让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不是老是老师教学生学。让学生自己成为小老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真正的实现学生自主.) ……

案例反思:

1、抓住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激发、培养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验舞蹈的审美性。二年级学生比较适合采用模仿性的形体舞蹈教学手段,进行直观的教学,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学习,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因而本课各个环节都以模仿为主线,将形象的舞蹈通过模仿动物来展开,引导学生用心体验小动物。一开始通过形象生动地和有节奏的形体动作,让学生比较主动自然集中了注意力,进入学习中。总之,我是根据这一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设计教学: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等,给出典型的节奏型,并与学生互动感受傣族的孔雀舞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2、创设情境,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轻松、愉

快地学习。为更好的让学生第一感觉喜欢上舞蹈,欣赏优美的舞蹈,促进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追求。我以一段孔雀舞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对美产生直观的、初步的印象,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在情境的创设上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为了营造轻松的环境,我一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交流这些宽松的教学环境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3、充分调动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自主,模仿,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舞蹈的重要保证。创设大孔雀和小孔雀的互动情境。学生为主体扮演小孔雀参与学习中来。在教学中,(1)为了更形象我把自己比成大孔雀,把学生比为小孔雀。(2)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进一步补充学习。(3)要学生仔细观察动作,进行探究的学习方式。减少老师教,学生学的程式化教学。要发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舞蹈艺术的融入,给我们的音乐课带来了新的活力,我们应继续改进、完善、落实,使舞蹈艺术更进一步的发挥其独特作用。

第13篇:音乐教学案例

音乐教学案例

音乐教学案例

(一)

案例描述

这是一堂五年级的音乐课,我今天给他们上课的内容是学唱新歌《祖国印象》,这是一首八六拍的歌曲,主题鲜明集中,语言简练形象,歌词通过一系列比喻和排比的手法充分表达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课前我作了精心的准备,收集了大量的有关热爱祖国的歌曲,准备在同学们学会歌曲后,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唱唱、演演、拍拍、跳跳、画画、说说等来一个祖国颂的综合活动。发声练习也是准备的与歌曲有关的断音练习。我预料这一定是气氛活跃而又和谐美好的一课。

果然,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学生们整齐的走进了教室,并随着我的琴声进行着发声练习,在我的指导下,断音练习短促而富有弹性,我心里甜甜的。有了这顺利的开场,教学也就自然的进入到了下一个环节,我面带笑容的对同学们说:“祖国是一个多么神圣的名字,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一

首表达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的歌曲《祖国印象》。”我想同学们一定会象往常一样很乐意的打开课本准备学唱。可这时,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并站起来怯怯地说:“老师,过几天就是圣诞节了,我们想学唱《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来迎接圣诞节的到来,你能在这堂课上教我们吗?”顿时,班上很多同学有了共鸣,热烈的与旁边的同学讨论起来,:“对,我也想学唱这首歌曲。”、:“这首歌曲很好听,我早就想学唱了。”„„,看来,同学们对这首歌曲有着热切的向往。

课是无法正常进行下去了,看着学生们对《铃儿响叮当》这首歌的热情劲,我意识到要想把学生的思绪强制性的拉回到原先准备给他们唱的歌曲中是不行了。《铃儿响叮当》是六年级音乐课本上的一首补充歌曲,尽管是首补充歌曲,但我对这些补充歌曲也作了一定的备课,看着同学们期盼和渴望的眼神,我马上调整了心态,用清亮的嗓音说:“过几天就是圣诞节,虽然是西方人的节日,但我们也有理由来与世人共同庆祝一番,那么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铃儿响叮当》这首歌,预先来庆祝圣诞节。”“好!”同学们鼓起了掌,他们兴奋的心情、迫不急待的情绪溢于言表。

就这样,同学们学唱起了《铃儿响叮当》这首歌,由于学生们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和热情,他们学的非常快。学会后,学生们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现了这首歌曲:有的学生扮演圣诞老人,有的学生跳起了舞蹈,有的学生边唱边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一个个显得是那么的快乐,那么的投入。

案例分析

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受到美的愉悦、美的熏陶。在这堂音乐课上,我根据学生的要求临时调整了教学内容,改变了教学策略,如果单从预设的教案来看,是没有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可是,从学生热情主动的参与、活泼生动的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等方面来看,我认为这堂课是适合学生们的。

如果我按照备课本去强行完成预定的教学歌曲《祖国印象》,而不顾及学生的身心感受和渴望心情,显然不是新课

程实施的原意。课堂是活的,学生是活的,那么我们的教学更是活的。我们应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有利契机,抛开教案的束缚,抓住机会及时展开灵活教学。在这堂音乐课上,学生显得是那么的快乐和兴奋,他们的创造表现应得到鼓励,因为他们在这堂课上快乐的学会了歌曲。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这堂课后,学生们更好的对每首歌都进行了认真的学唱,并进行创造性表现和感受,真正在歌唱中得到了美的享受。这不是我们新课标所要实现的吗?

《美丽的黄昏》这一课的难点就在于二部轮唱,所以教案的重重设计都是为着歌曲的二部轮唱做着充分的准备。教案的设计分六个步骤,第一步骤是引入教学(引发问题,引出主题);第二步骤是结合太阳下山的情景,练唱“mi re do sol”;第三步骤是结合图形谱,唱唱“美妙的钟声”;第四步骤是听音乐:欣赏黄昏的景色,感受黄昏的意境;第五步骤是学唱歌曲;最后一步骤是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第一步骤,我在黑板上用红色粉笔画下一个太阳,问学生这是什么。越是简单直白的问题学生越显得兴奋又好奇,思绪紧紧地跟着。“这是太阳!”此时我可以感觉到聚焦在我

脑后的好奇的眼神。我再次用绿色粉笔在太阳下面画上山,问:这下你觉得太阳是要下山了还是刚刚升起来呢?学生一片议论。“我们都不确定太阳到底是要上山了还是下山,那么就让音乐来告诉我们吧!(我慢慢地弹奏”mi re do sol )并朗诵似的说道:“太阳慢慢下山了,美丽的黄昏来到了,黄昏的景色真迷人,让我们一起来唱唱太阳下山的音乐吧!”

第二步骤就是练唱mi re do sol 。通过优美抒情地多次练唱,分齐唱、二部轮唱,从这里开始的设计是为后面歌曲的二部轮唱做充分的准备了,课堂也开始在我的调度之中,我要根据实际情况听学生练唱的效果和程度再做出相应的指导,注意音色美、声部齐、声音慢慢渐弱等的要求。学生在达到一定的效果后我继续引导下去,“再过一会儿,你们说太阳将怎么了?是上升还是继续下降呢?这下我们唱的音乐应该高起来呢?还是要唱得更低了呢?你听,太阳慢慢下山了,这个是什么音?”师逐个慢弹do si la sol ,最后停在sol上,唱准低音sol 。

第三步骤进入正题,结合图形谱,唱唱“美妙的钟声”。我首先引导:“黄昏的景色真美,黄昏的音乐也美,让我们变

化着来唱唱黄昏的音乐”,接着我画一图形谱,让生认出是:3 1 2 |5- ‖ 和3 1 2 |5- ‖让学生来画.

图行谱,这一设计又是考验学生对音高的线条概念,学生上来后不是很清楚,我就让他观察刚才老师是怎么画的,学生马上就反应过来了,但我知道坐在下面的一部分学生还是不明白的,课后我才想到应该给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一代表上来画图形谱,老师再加以指导会让更多的学生掌握要点。最后一环节我用另外颜色的粉笔慢慢把图形谱连起来问学生这个音乐像什么?先是让一个学生起来唱唱,再小组讨

论,再一起来唱,最后得出像钟声。

二部轮唱的铺垫练习到了第四个步骤,我打开课件,让学生欣赏图片,美丽的黄昏的图片我找了十几张,并且都是很迷人的照片,我的用意在于给学生很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受美丽黄昏那醉人的意境,这一步骤主要是带学生进入意境中来,并且在欣赏图片的后半部分时间我播放出歌曲的音乐,让学生听觉与视觉结合,并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和旋律。

第五步骤也是课堂的核心,学唱歌曲。第一环节是读歌词。虽说读歌词,但一点都不约束学生,我只需加以引导,黄昏的景色美吗?谁能陶醉地来说说“啊,那黄昏,美丽的黄昏!”就这样很自然的过渡,引导学生有节奏、陶醉的念歌词。再来一句:“听,那钟声,美妙的钟声!”就这两句歌词连起来感叹,让生先念前一句我再念后一句示范,再把学生分两组来感叹,前后高低起伏。有老师在此处评价道:“发现王老师期间的感情朗读,还真的有点语文老师的感觉。”也有老师指点到:“艺术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之美直接给学生以听觉上的冲击,如果音乐、绘画能再配上教师的语言渲染,艺术课堂会真正体现‘美’的特点。这与语文老师的文学化语言有

很多相通之处,希望音美专职老师也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以给学生‘美’的感受。”第二环节是歌谱学习,让学生跟着我分句学唱歌谱,再连起来唱唱看。第三环节就是唱歌词了。我先范唱,学生跟着琴一句句地学,期间点到要求学生注意强弱弱的三拍子感觉,再一起有感情的唱歌词。在学生熟悉掌握歌曲的时候再进行二部轮唱的训练,先是我示范,和学生进行二部轮唱,再是请两个好点的学生上来示范一遍,再就全班分组尝试练习了。这节课应该是学生体验的多,说的少,老师引导的多,提问讨论的少,一路跟着感觉走的一节课。

因此到了最后一块,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原先沉浸在昏昏状态下的学生一下子被唤醒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对于打击乐器学生一直都是很喜欢的,课堂也因此被带入了高潮。我选用铃鼓和三角铁为伴奏乐器。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我觉得在平时的课堂中也应该多多运用,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

音乐教学案例

(二)

年级:三年级

教学内容:歌曲《种太阳》

教学准备:图片、电子琴、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打击乐器、课件等。

教学思路:

利用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指导学生演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歌曲的情绪,进行创造性地表演,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上,采用三个音乐板块进行。第一个“”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多次设问出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第二个“擂台”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最后的“迷你音乐厅”环节是把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补充内容更多地介绍给学生,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目标

1 .能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够准确掌握歌曲节奏与旋律;

3 .能够参与小组活动,增强合作意识、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4.能够开动脑筋,改编歌词,唱出心中的味道。教学重点

1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 .感受音乐情绪,用各种形式表现歌曲内容。 教学过程

师生相互问好,

一、教学设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童话般的设问,来出示本课的教学任务,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通过分组活动进行歌曲的二度创作。

1 .创设情境 ( 展示图片,交代本课的学习内容 ) 如老师问好: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

2、听歌曲范唱,a .学生分乐句进行练习,重点指导。

b .在演唱基础上用形体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歌曲。

c .掌握歌词与旋律。

3 .在基本掌握歌曲的前提下分小组进行创编 ,例如除了种太阳,我们还可以播种什么,播种出来的东西可以有什么用等等。

(通过小组创编,学生的语言能力、肢体运动能力、音乐能力、人际能力和自省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突破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歌词内容,更好地表现歌曲。)

二、音乐大擂台

教学设想:通过各组的展示达到各组之间互相了解,互相学习的目的。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师:刚才大家都在歌曲中种了自己想种的东西,那现在我们来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种的东西最棒! 各小组展示:

( 通过合作、竞争,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意识。 )

a .学生评议各组展示的情况。

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的自省能力在这个环节得到了发展。

b .汇总情况,教师发奖。

师:通过你们刚才的表演,我知道你们听懂了神奇的音乐语言。也用小组合作的力量战胜了难题。下面我们将进入你们最喜欢的一个板块“迷你音乐厅”。

三、走进音乐厅

教学设想:通过让学生欣赏与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歌曲,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学生欣赏:歌曲《摇太阳》。

( 通过欣赏,激发了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审美能力。 )

小结:今天我们演唱了歌曲,又欣赏了另一首关于太阳的作品,我想你们一定感受到了太阳的热情,让我们用最优美的舞姿,最动听的歌声,为金色的阳光放声歌唱吧。! 学生有唱、有跳、用打击乐伴奏,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出对乐曲的理解。( 在学生肢体能力的发展中,带动其他能力的发展。如空间、语言、音乐创造等。 )

教师在音乐声中宣布下课。

音乐教学案例

(三)

案例描述

这是一堂五年级的音乐课,我今天给他们上课的内容是学唱新歌《祖国印象》,这是一首八六拍的歌曲,主题鲜明集中,语言简练形象,歌词通过一系列比喻和排比的手法充分表达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课前我作了精心的准备,收集了大量的有关热爱祖国的歌曲,准备在同学们学会歌曲后,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唱唱、演演、拍拍、跳跳、画画、说说等来一个祖国颂的综合活动。发声练习也是准备的与歌曲有关的断音练习。我预料这一定是气氛活跃而又和谐美好的一课。

果然,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学生们整齐的走进了教室,并随着我的琴声进行着发声练习,在我的指导下,断音练习短促而富有弹性,我心里甜甜的。有了这顺利的开场,教学也就自然的进入到了下一个环节,我面带笑容的对同学们说:“祖国是一个多么神圣的名字,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一首表达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的歌曲《祖国印象》。”我想同学们一定会象往常一样很乐意的打开课本准备学唱。可这时,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并站起来怯怯地说:“老师,过几天就是圣诞节了,我们想学唱《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来迎接圣诞节的到来,你能在这堂课上教我们吗?”顿时,班上很多同学

有了共鸣,热烈的与旁边的同学讨论起来,:“对,我也想学唱这首歌曲。”、:“这首歌曲很好听,我早就想学唱了。”„„,看来,同学们对这首歌曲有着热切的向往。

课是无法正常进行下去了,看着学生们对《铃儿响叮当》这首歌的热情劲,我意识到要想把学生的思绪强制性的拉回到原先准备给他们唱的歌曲中是不行了。《铃儿响叮当》是六年级音乐课本上的一首补充歌曲,尽管是首补充歌曲,但我对这些补充歌曲也作了一定的备课,看着同学们期盼和渴望的眼神,我马上调整了心态,用清亮的嗓音说:“过几天就是圣诞节,虽然是西方人的节日,但我们也有理由来与世人共同庆祝一番,那么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铃儿响叮当》这首歌,预先来庆祝圣诞节。“好!””同学们鼓起了掌,他们兴奋的心情、迫不急待的情绪溢于言表。

就这样,同学们学唱起了《铃儿响叮当》这首歌,由于学生们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和热情,他们学的非常快。学会后,学生们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现了这首歌曲:有的学生扮演圣诞老人,有的学生跳起了舞蹈,有的学生边唱边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一个个显得是那么的快乐,那么的投入。

案例分析

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受到美的愉悦、美的熏陶。在这堂音乐课上,我根据学生的要求临时调整了教学内容,改变了教学策略,如果单从预设的教案来看,是没有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可是,从学生热情主动的参与、活泼生动的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等方面来看,我认为这堂课是适合学生们的。

如果我按照备课本去强行完成预定的教学歌曲《祖国印象》,而不顾及学生的身心感受和渴望心情,显然不是新课程实施的原意。课堂是活的,学生是活的,那么我们的教学更是活的。我们应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有利契机,抛开教案的束缚,抓住机会及时展开灵活教学。在这堂音乐课上,学生显得是那么的快乐和兴奋,他们的创造表现应得到鼓励,因为他们在这堂课上快乐的学会了歌曲。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这堂课后,学生们更好的对每首歌都进行了认真的学唱,并进行创造性表现和感受,真正在歌唱中得到了美的享受。这不是我们新课标所要实现的吗?

音乐教学案例

(四)

案例描述

(一)创设情景,感受春的气息

1、欣赏动画歌曲《春天在哪里》拍手律动进教室。(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春天的歌曲,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春的气息。)

2、师:春天来了,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春天的美景吗? 生:略(通过描述春天的美景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仔细聆听,探索春天的音响

1、师:的确,如同学们所说,春天是那样的美。到处是万紫千红,到处是花红柳绿,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让我们静静的听一听,你听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声音?你能模仿一下吗?

生:„„

2、师生一起来模仿和探讨这些声音。

(通过师生共同模仿、探索春天大自然的音响,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师:春天来了,春风、春雨、还有很多的小动物都

发出了美妙的声音,组成了一曲动听的交响乐。请听:(点击课件出示)师领读,生跟读

春雨(唱歌呀) 滴答0滴答 0

春风(弹琴呀) 沙沙0沙沙 0

春雷(打鼓) 轰隆隆隆 隆

春水(鼓掌春水鼓掌)哗啦啦啦 啦

(课件出示更直观,让学生一目了然,且解决了歌曲第一乐段的节奏难点。)

(三) 参与体验,学唱春天的歌曲

1、拍手游戏

(1)师:春天的大自然发出了各种美妙的声音,春风、春雨、春雷、春水都从四面八方赶来了,都来参加春天举行的音乐会。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这是怎样一个音乐会呢?初听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

(2)师:这么有趣的音乐会,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来为她伴奏吧。同学们可以和老师一样拍,也可以不一样拍,但必须和着音乐的节拍。(通过师生互动的拍手游戏,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音乐游戏的机会,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3)师:刚才有的同学这样拍,有的同学那样拍,非常神气。这一遍我请你和你的好朋友合作着拍,也要跟刚才一样和着音乐的节奏有强弱的拍。(通过生生拍手游戏再次感受音乐节拍热烈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创编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也熟悉了歌曲旋律。)

2、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要求碰铃第一乐句开始,双响筒第二乐句开始,舞板第三乐句开始,一直伴奏到歌曲结束。第一遍师唱生敲,第二遍跟钢琴和。(打击乐器的演奏,培养了学生静听音乐的良好习惯,训练`了学生多声部合奏的能力,同时进一步熟悉

了歌曲旋律,为学唱歌曲再次做好铺垫。)

3、学唱歌曲

(1)、师:在同学们的伴奏声中,音乐会的旋律显得更美了,它的歌词也很有趣。请听老师来读一遍。范读歌词。

(2)、师:想和老师一起读吗?师生和着伴奏音乐轻声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学生听琴默唱歌词、轻唱歌词、解决难点。

(4)、轻声、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四) 拓展欣赏名曲,感受春天的美丽

1:师:同学们唱得多美啊!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充满生机的季节。音乐家创作了许多作品来赞美春天,表现春天的美好。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两首。这两首歌曲都是由世界名曲改编而成。先请同学们欣赏小朋友表演的由中央电视台银河少儿合唱团演唱的《闲聊波尔卡》,说说它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闲聊波尔卡》歌词节选:你听,你听,唱歌的是夜莺;你看,你看,喧闹的是百灵;你听,你听,那鸽子的哨音;你看,你看,这孔雀正开屏。春天是开心的大本营,百花开,百鸟鸣。春天是快乐的好心情,云雀的歌儿像风铃„„

2、师:多么活泼欢快的歌曲啊!让我们模仿画面上的小朋友一起来进行春天的舞蹈吧!师生合着音乐一起律动。(拓宽音乐视野,感受音乐和舞蹈结合所产生的艺术魅力,增大信息量。通过律动还活跃了课堂氛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3、师:跳得真好!就像是春天的音乐会。老师请同学们再来欣赏一首大朋友表演的春天。这是由我国著名音乐家杨洪基爷爷表演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改编过的报春曲。思考他表演的春天是怎样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歌词节选:草绿了,花开了,天暖了;大雁飞来了,冰消了,雪化了;

窗儿敞开了,心儿苏醒了,风筝飘呀飘起来了。蝴蝶跳起了舞蹈,蜜蜂唱起了歌谣,月亮累了,睡得长了,太阳出来得一天比一天早了„„

生:„„

4、师:让我们合着音乐的强弱来拍手聆听,再一次感受春天的美好。(拍手聆听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5、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了春天音乐会,感受了春天的美好。春天是开心的大本营,春天是快乐的好心情。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热爱春天吧!听音乐律动出教师。 思考:

1、补充——使资源应用更加丰富。

本堂课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人人参与。教学中紧紧围绕“春”为主题,从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说说春天,模仿春天的声音来引导学生探索和体验大自然中的各种有趣的声音现象,并进行节奏的模仿,在探索活动中解决了歌曲第一乐段的节奏难点。再通过各种形式的以欣赏《春天举行音乐会》为主线的师生拍手游戏、生生拍手游戏、选择用不同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等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歌曲旋律。初步学会歌曲后,让学生补充欣赏两首音乐作品《闲聊波尔卡》和《拉德斯基进行曲》。通过视、听、说、唱结合的活动,开拓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使他们主动参与音乐欣赏,积极参与音乐体验,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始终以音乐为主线,满足了现代小学生的审美需求。

2、替换、调整、删减———使教学更加有效。

如在本课的设计之初,我就收集了大量关于春天的图片、诗歌、歌曲等。如《春之声圆舞曲》《春晓》《春雨沙沙》《春天在哪里》《春来了》„„但是这些素材都运用到课堂中是

不现实的。在设计中,如何取舍成了一大难题。如本课的欣赏内容,教材上结合欣赏的有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春》,这是一首非常好听的乐曲,但是对欣赏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要求学生在欣赏时画图形谱表示所听到的音乐,还要求画好每个乐段的色块等等,这对于初次接触新教材的学生来说是有难处的。不是听一遍两遍就能完成的。经过反复思考,我最终选择了教材之外的两首歌曲——《闲聊波尔卡》和《拉德斯基进行曲》作为欣赏内容。因为这两首歌曲学生愿意听,而且和歌曲搭配得也非常合理贴切,始终能围绕着春天的主题,演绎着春天的绿意。学生感觉更新鲜、更有趣。教学时学生的参与面更广,更能调动他们的情感和情绪。

在实践中,我感到“舍”要比“取”更难。一方面,收集这些素材花费了自己不少精力,舍弃甚觉可惜。另一方面,总想给学生更多的信息和更广的视野。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常常会在内容的选择上犹豫不决。例如第一次试教时,我用了诗歌《春晓》。对于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晓》,我自己情有独钟。但是三年级的学生并不是很感兴趣。他们似乎更喜欢可以互动的内容。因此,我下决心放弃花了不少时间收集的《春晓》,把这个时间留给了探索春天大自然音响这块内容上。

总之,每一次的教学实践都给我带来很多的思考。作为走进新课程的音乐教师,我必须对以往的音乐课堂常规经验和课堂教学模式重新审视,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自觉适应音乐新课程的变化,在和学生共同体验,对教学的不断反思中,我将和新课程一起成长。

2013年7月3日

第14篇:音乐教学案例

音乐课堂教学案例

王怡璇 2016.9.30

音乐课堂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快乐的音乐会》

【教材分析】

《快乐的音乐会》曲调欢快活泼、琅琅上口,从歌词来说,歌词风趣幽默,拟人化强,整体比较贴近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特点。学生十分喜欢小动物,更喜欢和小动物做朋友,一起唱歌游戏,沉浸在欢快热闹的气氛当中。除了情感上的适合外,这首歌曲中还含有休止符、儿化音、象声词等,能让学生感受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教学目标】

1、充分感受演奏奏乐器时欢乐的情绪

2、能用甜美、活泼的歌声演唱《快乐的音乐会》

3、乐于参与活动,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幽默的情绪特点,掌握休止符节奏和两段歌词中象声词的不同节奏:滋妞妞滋妞滋妞 得儿喂;滴滴嗒嗒滴滴嗒嗒 嗒嗒得儿喂,初步学习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这首歌曲的难点之一是休止符节奏0××,还有就是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节奏不一样,而且这一节奏还与休止符节奏紧紧相连,作为第一课时的新授内容,应该作为难点来解决。借助形象的图谱和教师的有效引导,让学生理解并正确表现休止符和不同乐器的声音节奏,是突破难点的重要方法。

【教学的组织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开一场盛大的音乐会,音乐会里来了许多好朋友,他们也特别想参加,你们想参加吗?

三、欣赏

1.今天的音乐会,我先来做个表率,送给大家一首歌,听完了请你告诉我,音乐会请来了谁?(初听)

2.大家的耳朵真灵敏,小狗小猫兴高采烈的来到咱们的现场。

他们说想请同学们帮咱们的音乐会起一个名字,谁能帮我们想一想吗?

叫做《快乐的音乐会》 出示课题

3.音乐会里出现了三种民族乐器,你来听一听是哪三种民族乐器?能不能模仿一下?(后半部分边听边拍强弱)

(复听)师:谁能告诉我,都出现了什么乐器?能模仿一下吗? 生答

4.这些乐器都是我们的民族乐器,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是什么样?

PPT 师:你来猜一猜哪一个是胡琴

喇叭

铜鼓

5.那我来做,你来想一想,我模仿的是哪一种乐器?

师敲鼓 节奏 XXXX|XXXX | XX0X | X 0 |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咚咚得儿 喂

注意重音的位置

师: 我模仿的是什么乐器?生答

铜鼓:是贵州、云南、四川、广西、广东、湖南等地区少数民族的打击乐器。一般鼓身铜铸,鼓面亦为铜制

生 跟读节奏

在桌子上模拟敲鼓

让生根据教师的动作 边做动作边读节奏

(打好了之后)我们给鼓声加上旋律好不好?

2356 |3532 |1102 |1 0 |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咚咚得儿 喂

6.声音唱的真清脆,记住鼓声,再看我又表演了一种什么乐器?(师吹喇叭动作)生答

答对了,喇叭:也可以叫唢呐,它的形状相同,但是大小不一样,这些长短不同的唢呐都统称为喇叭。 那你能不能根据出示的节奏自己读一下?

XXXX | XXXX | XX0X | X 0 |

滴滴答答 滴滴答答 哒哒 得儿 喂

听好琴声,我们听旋律,你来把歌词加上

2356 | 3532 | 1102 | 1 0 |

滴滴答答 滴滴答答 哒哒 得儿 喂

师示范 生模唱 生自唱

7.好聪明的小演员啊!再来看,我又表演了一种什么乐器?生:胡琴

师:对,胡琴就是我们常说的二胡,而胡琴还包括高胡、京胡、板胡

能不能根据大屏幕的节奏读读看

XXX | X X |XX0X | X 0 |

滋 扭扭 滋 扭 扭扭 得儿 喂

很好,那我们加上旋律 师范唱

2356 |3532 | 1102 | 1 0 |

滋 扭扭 滋 扭 扭扭得儿 喂 8.那现在我们来合作一下,你们来唱乐器声音的部分,我来唱乐器的名称以及其他部分,唱到乐器的时候能不能跟我一起用动作表现出来?(第三遍,师伴奏接唱)

师小结:我们配合的可真默契啊!那有没有仔细听我唱的那一部分?让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听听第一句我在哪停顿了?

四、学唱歌曲

1.第一句学唱后,师:能不能停顿的再明显一点?

第二句可以自己把小乐器的声音加上吗?(师弹一遍伴奏,生填词)

第三句:小狗小猫„„

第四句:大跳位置 用体态语言引导学生。

第四句:师:你们学的可真快啊!“喜呀得儿喂”能不能表现的再得意高兴一点啊?

2.你们学会了吗?我们来合作一下?(每一乐句师唱第一小节,其余学生接唱)

结:你们的声音可真清脆,歌曲中出现了好多个得儿喂,这个地方有两种唱法,你来听听哪一种更得意更好听?

师:得儿喂 位置 对比演唱

生回答。那请你也来唱的得意点。(跟琴演唱)

3.那谁能告诉我第一段的最后出现了一个什么记号?生:反复记号

师:应该从哪里反复?这是区域反复还是重头反复?生答

(1)那第二段能不能唱唱试试?

(2)第三段呢?试试?

4.三段都唱完了,发没发现有一句没有唱啊?这一句叫做结束句,好,我来弹,你来听(可与前句做对比演唱)

5.能不能加上结束句,完整的来一遍?注意不要忘记得意的“得儿喂” 6.你们歌声打动了音响师,他说,要给同学们播放音乐演唱,一起来试试

7.短片记歌词

发现有些同学歌词没记熟,没关系,我们通过视频来帮助记忆

五、表演

1.根据歌词自己创编动作清唱

2.老师也情不自禁的想加入到你们,全体起立,我们一起表演唱吧。

3.我们的小演员太棒了,掌声送给自己吧!歌曲的第三段,有一部分空白的歌词,想一想,你还见过什么敲的乐器,把它也加入到歌曲中。

(铃鼓、小军鼓、木鱼、三角铁等)

师:一起唱一唱

六、拓展

你们的表演打动了所有的观众,他们要向我们隆重的介绍一位老爷爷,他的名字叫做潘振声,他是我们国家著名的作曲家,也是这首《快乐的音乐会》的曲作者,他特别喜欢跟小朋友在一起,位同学们谱写了一千多首好听的歌曲,那么多好听的歌今天都放在了咱们的音乐会里,一起打开音乐留声机,欣赏一下吧!你最想听哪一首?

作品介绍:

《一分钱》

这是在全国学雷锋初期,大家争相做好事,而且做好事不留名。潘振声老爷爷那时正式学校的辅导员,孩子们捡到硬币,就交给高大威武的警察叔叔,并且走远了还跟叔叔再见,这个场景触动了老爷爷,于是他创作了这首流传已久的《一分钱》。而在缅怀老爷爷时,没有播放哀乐,就是播放的这首《一分钱》。

《嘀哩嘀哩》

在祖国成功的季节里,全国人民欢天喜地,大家觉得祖国的有一个春天来了,所以潘振声爷爷创作了这首《嘀哩嘀哩》,而这首歌已成为世界儿童乐坛中的世界名曲。

七、师小结

快乐的音乐会给我们快乐的感觉,希望快乐能伴随我们每一天!愿大家天天快乐!

第15篇:音乐教学案例

让民族器乐走进音乐课堂

音乐课是素质教育的体操课,利用音乐学科的独特魅力来作用于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要给学生带来审美体验,让学生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使他们在学习中始终保持足够的自信,让成功的喜悦陪伴他们健康成长。而且我们应该让学生通过音乐更加了解我们国家的文化,从而更热爱我们的祖国。因此,我们要让民族器乐走进高中音乐课堂。

一、案例背景

据了解,目前的高中生对于音乐是十分喜爱的,也是乐于实践的,但对中国的传统音乐缺乏基本的了解,甚至持否定态度。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首先是传统音乐艺术远离高中学生的现实生活、音乐生活,与当前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有着较大的差距。其次,社会商业化音乐的大量炒作、各种音乐传播媒体中通俗音乐、快餐音乐文化的泛滥,使得社会大气候对传统戏曲文化持一种漠视的态度。

二、设计理念及思路

综合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主要精神和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首先,高中新课标强调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用“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的方法进行音乐的学习。

其次,在音乐学习中,要“重视音乐实践,培养创造意识”。高中学生有较强的想接触音乐的愿望,虽然喜欢演唱通俗歌曲,但是对新生事物有好奇心,尽管民族器乐是中国的传统音乐,但由于学生对它的陌生使得民族器乐由“旧”变“新”,教师要有策略地“推陈出新”,让学生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

三、课前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动静结合、声像合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勃发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欲望。

四、课堂设计 【课件演示】

课前展示课件封面,播放《高山流水》背景音乐。

一、情境导入】

1、情境导入在上一节课,我们系统地学习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华民族乐器的基本常识。今天,老师将要向大家推荐一首用中华民族乐器演奏的非常著名的古典乐曲《春江花月夜》。

【课件演示】

1、)向学生展示配有背景音乐且具有古色古香风格、写有《春江花月夜》标题的页面。

2、)简介乐曲:这是一首典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它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地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这首乐曲以动人的旋律,巧妙的构思与手法,使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珍品,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崇高声誉,曾多次在西方国家进行演奏,受到极大欢迎,被誉为“可以和世界上一流的室内乐团媲美”的优秀曲目。

【课件演示】展示写有乐曲简介并附有与乐曲情境相关图片的多媒体页面。

二、熟悉主题】

1、音频演绎,学生思考问题,教师在乐曲播放过程中适时地启发诱导学生围绕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欣赏。

【思考题】

①在乐曲中多次出现了哪些中华民族乐器?

②比较乐曲每段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课件演示】

1、)先展示写有思考题的页面,之后播放音乐及与乐曲意境相关的视频,伴随着画面的切换进行欣赏。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①在乐曲中多次出现了琵琶、洞箫、古筝、二胡等中华民族乐器。②乐曲的音乐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它每一段的结尾都是一样的,而前面却有 所变化。这就是中国传统乐曲中常用的“换头合尾”变奏法。它能充分发挥各种乐器的作用,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或主题。

【课件演示】

①展示四种有代表性的乐器的相关图片。

②简单介绍“换头合尾”变奏法。

3、)揭示音乐主题。这首乐曲一般分为十段。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富于诗意的小标题。(出示乐曲结构图)

三、画面联想】

运用画面联想法,分段欣赏乐曲,教师在此过程中绘声绘色地进行讲解。①江楼钟鼓②月上东山③凤回曲水④花影层台⑤水深云际⑥渔歌唱晚⑦回澜拍岸⑧桡鸣远濑

⑨欸乃归舟⑩尾声【课件演示】

放各段音乐的同时,向学生演示包含各段基本内容及相应图片的页面。 【

四、合作演绎】

师生视唱乐曲主题,并用电子琴和打击乐器进行演奏。【课件演示】展示标有各打击乐器演奏谱的页面。 【

五、创作升华】

1、创作:

①欣赏由琵琶独奏的《春江花月夜》,要求学生根据音乐意境,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景和神韵,并根据音乐的意境在电脑上选择适合的图画。(请几名学生到电脑上进行操作,之后师生进行鉴赏。)

②欣赏一段以《春江花月夜》为题的古典舞,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意境自己绘画或写一首小诗。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参与到学生的创作过程中,启发和指导学生的创作。学生自主创作结束后,挑选学生富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展示,请学生阐述创作思路,之后进行评价。

【课件演示】

①a、展示有琵琶独奏《春江花月夜》背景音乐、包含有五十多幅风景图片的页面(课件中出现提示文字:“欢迎来到寻宝屋。请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景和神韵,并根据音乐的意境,寻找认为合适的图画,放到‘学生文件夹’中,希望这里的‘宝贝’能够满足您。请同学们试试看!”)

b、在电脑上展示学生选择的图片。

②播放《春江花月夜》舞蹈视频文件。

③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作品。

2、升华:这一节课,我们通过欣赏、视唱和创作等环节,了解到乐曲通过变奏,不仅描绘了“傍晚”、“小舟”、“箫鼓”等江上秀丽的晚景,表现微波荡漾、温馨恬静的春江景色,而且借景抒情,激起人们对祖国山河无限赞美的深厚情感。它还使我们领略了中华民族管弦乐曲的神韵,充分展示了我们民族器乐的魅力,使我们了解到中华民族乐器在世界之林中永远是一株光彩夺目的奇葩。

五、反思与分析:

1、学生的学习应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等方式和过程得以完成。本课通过对民族器乐的资料收集、问题研究、成果交流等活动,进行了高中音乐鉴赏模块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尝试:了解“音乐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与方法;熟悉音乐研究性学习的各个环节;找出解决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的方法;培养善于思考与钻研的学习习惯及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体会与人合作所带来的快乐,并且在学习中建立“平等、人本、互学”的新型师生关系。

2、突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利用多段民族器乐曲的聆听,体验和感受民族器乐的特点及情感内涵。

3、这堂课的结构设计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音乐知识技能三个纬度的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我们的高中音乐课堂是学生实践的课堂,是每个学生表现自我、发挥自我的课堂。让我们的每一位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带动我们的音乐课堂真正动起来。让学生们通过音乐课的学习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加珍爱身边的环境。

第16篇:音乐教学案例

《“情景―体验―探究”音乐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案例

一、背景:

在全面推进二期课改,将音乐教育定为大众教育,而非专业音乐教育或精英音乐教育,将学生对音乐的主动体验和感受作为学习音乐的根本,强调学生的主动感知和探索的同时,根据《小学音乐学科标准》的要求,提出了“情景—体验—探究”的音乐研究性教学模式。

二、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音乐教学主要强调的是基础型课程的学习,广大学生往往只是为了学到一些音乐的知识而去被动地、极不情愿地听、或者是唱。其结果就形成了教师满课堂地灌输,学生被动地听讲,丝毫激不起对音乐的兴趣,更别提音乐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人的性情之类的话了。在中央提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弘扬民族精神、铸造爱国情怀、将德育渗透于各门学科教学的今天,音乐的教学模式改革已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刻。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当代学生的需求。要提高中华民族的全民素质,必须让学生从小学会体验音乐,在体验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联想,主动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内容,使得情感和想象力不断提高,并以音乐为载体,培养丰富而积极的情感。“情感-体验-探究”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正是在这样的需求中而产生的。音乐教学中的欣赏设置是在学生自主体验的基础上而设置的,决不是单一的只为教材中有欣赏的内容而去欣赏。同样,音乐教学中的基础知识也是在学生主动思考并积极参与,尝试在实践探索中有创造活动的需要时,老师才进行教授的。此模式的教学目标显而易见。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与反思

(一)情景的创设:

1.教学片断实录:在“音乐对影视剧的作用”一课的探究过程中,为了营造一种浓厚的影院氛围,让学生走进音乐教室,就感觉如同走进了电影院,课前,我特意拉上了教室内所有的窗帘,用超大银幕及高级音响为学生播放动画片《狮子王》开头的场景歌曲。

2.反思:这样的场景设置,能让学生得到一种亲身的体验,仿佛真

的坐在影院里,把自己融入在了影片的欣赏之中。

(二)主动体验

1.教学片断实录:学生在课前寻找了许多他们喜爱的影视剧。“狮子王”的片断刚一结束,大家就纷纷拿出了影碟。戴微这组的七个同学们模仿着《音乐之声》中do、re、mi的样子,边演边唱了起来。一曲刚完,王雨同学怀抱吉他,学着影片中男主人翁校冯〃特瑞普上校的模样,自弹自唱了一首“雪绒花”,尽管他们的表演还不完美,但却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接着,第二组同学为我们播放了电影“河东狮吼”的片断,画面中男女主人翁四目交织,脑海中不断出现对往事的回忆,画外音是由郑聪和杨雷现场配的。尽管语速和口型还不够统一,但他们的即性表演,点缀了影片的画面,进一步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最搞笑的是第三组。他们带来的是影片“泰坦尼克号”中,船即将下沉时,四位室内乐演奏者的临终演奏,整首乐曲悠扬,缥缈,听来使人感到分外悲伤。当大家还处于悲伤的情绪时,音乐突然停止,取而代之的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爵士乐,大家都惊讶地长大了嘴巴,转而就捧腹大笑起来。第四组及第五组学生也依次带来了影片“恐龙”“星球大战”等片断,课中同学们津津有味地欣赏,积极地讨论,感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丰富的情感体验。

2.反思:通过五组同学不同角度,不同类型的演绎,同学们对影视作品中音乐的不同表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三)合作探究

1.教学片断实录:2.反思:

四、实践的再反思

通过以上对这节课的反思可知,音乐情景的创设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体验-探究”这种新型的音乐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能体现音乐的“非语言性”特点。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联想,主动感受音乐描绘的内容,音乐同感和音乐想象力得以提高。凸现音乐的“情感性”,在情景-体验-探究过程中,以音乐为载体,学生得到真切的情感体验,逐渐培养丰富而积极的情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实践探索音乐的方法,在尝试中提高对音乐知识的整和,运用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发挥提供了用武之地,反

过来,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综合能力。当我们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顺应时代的教育观念而树立起来,当我们把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确定下来后,就会发现,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挖掘和培养大有文章可做,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能进行创新教育。通过这节课的案例反思,说明创设以学生主体发展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在音乐教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种研究性的教学方法带给每一位学生的收获,不是简单的见之于书面的\"编写\"内容,而是一种可贵的思想方法,即要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教科书的内容,似乎已成定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可能又落后了,又不全面了,所以需要研究新问题,以丰富、完善、发展教材内容。我们中学生从所处的社会实际出发,是有发言权的。这样,就将学生的思维发展的要求推向了更高层次。

五、启示

在“情景―体验―探究”音乐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运用、实践中,我体会到它开创了音乐教学的新境界,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音乐教学中情景的创设,应该是更开放的,更现代化的,乃至更具创意的。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内在学习潜能,积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验环境,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在音乐教学中实现质的飞跃。

第17篇:音乐教学案例

音乐教学案例 VCD光碟、《音乐之声》DVD光碟、《白毛女》舞剧视频。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式导入

师:下面播放两剧目片段,请同学们判断播放的片段是属舞剧?歌剧?是音乐剧?(学生举手回答) 媒体播放《白毛女》片段 《如果·爱》片段

当学生说出歌剧的答案时,教师马上提出:你能说出判断为音乐剧的理由吗?(学生回答问题) 师: 音乐剧是综合性的审美舞台消费艺术.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这音乐剧的圣堂......

(在这个环节里,主要是想通过作品的片断欣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音乐剧的兴趣)

二、音乐剧的基本知识

媒体播放音乐剧《猫》片段,看完音乐剧片段之后,回答这些问题:

1.什么是音乐剧?

2.音乐剧起源的时间和国家?

(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共同欣赏《猫》等图片。)

看完音乐剧片段之后,回答这些问题:

问题1:融合了各个艺术门类的特点,将音乐、舞蹈、话剧道白的特殊魅力紧密结合起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人物感情,从而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问题2:音乐剧诞生于上个世纪初的欧美大陆,其中,音乐源于地道的美国黑人的爵士音乐,舞蹈综合了爵士舞和踢踏舞。1927年,隆·科恩的《水上舞台》掀开了音乐剧时代到来,其中的插曲《老人河》在当时家喻户晓,流传全球。

课件展示:音乐剧四大名剧《猫》、《歌剧魅影》、《悲惨世界》、《西贡小姐》,及其他们的海报和剧照。

(学生通过观看音乐剧大部分能说出构成音乐剧的三大要素。这里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欣赏音乐剧《猫》

1.作者简介:

安德鲁·洛依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 英国著名音乐剧作曲家。1948年3月22日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皇家音乐学院的教授和钢琴教师之家, 就读于马格德林学院。韦伯经典音乐剧:《猫》、《艾薇塔》、《歌剧魅影》、《巨星耶稣基督》

师:《猫》是当今世界音乐剧中最成功的作品.为何音乐剧《猫》如此震憾人心,所向披靡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走进百老汇,领略猫的魅力。

2.剧情介绍(戏剧元素)

《猫》的故事很简单: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聚会,众猫们会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我们知道猫有九条命,升天以后可以再次获得新生。于是,形形色色的猫纷纷登场,尽情表现,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被选中。最后,当年曾经光彩照人今日却无比邋遢的“魅力猫”以一曲《回忆》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成为可以升入天堂的猫。

(好的剧情能够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共鸣、激动、联想、想像。通过介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故事是来源于生活,《猫》的世界就是一个浓缩的人类社会。《猫》的社会就是一个现代寓言。)

3.音乐《猫》中的舞蹈元素

播放《猫》中的舞蹈视频。

(学生讨论舞蹈在音乐剧中的作用)

猫》中的舞蹈相当突出。为了传达剧情,编导们不惜用了大量的舞蹈场面来表现猫的不同特征和性格。这里既有轻松活泼的踢踏舞,又有凝重华丽的芭蕾舞,还有充满动感的爵士舞和现代舞,使全剧风格奔放,活力四射。

场景一:“介绍保姆猫”褓姆猫是猫中的保姆,她一般白天显得很懒散,整天睡,但一到晚上,她便非常繁忙,因为她要训练老鼠织毛衣,还要为蟑螂失业的问题而担忧,这不她带着她的一支蟑螂童子军来了……轻松活泼的踢踏舞体现了保姆猫风趣幽默的性格特征。她非常具有亲和力,她总是忙忙碌碌,为猫族做一些慈善公益性的事业。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欢她。

场景二:杰利克舞会,场面宏大、激情澎湃,摇滚猫带领猫儿们所跳的现代舞,动感十足,也突出了的他狂野的个性。

(通过《猫》视频展示,同学们对音乐剧中舞蹈的表现有更直观的感受。与此同时对舞蹈表现的人物进行介绍,舞蹈使人物具有可视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

4.音乐剧《猫》中的音乐元素

与舞蹈一样《猫》的音乐非常动人。全剧近三个小时,共由二十三首乐曲组成。除了配合不同舞蹈场面的舞曲之外,前后四次出现的主题曲《回忆》更是一首百听不厌的金曲。它传遍了全世界,成为当代的经典歌曲。

师: 同样的旋律,演唱者的身份发生的变化、调式调性的转换,力度的对比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 (欣赏过后,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表述自己欣赏后的感受。)

播放《回忆》两个视频

回忆(1)这首歌曲感觉唱完了吗?歌声表达的是他什么样的心情?(有意犹未尽之感,音乐表达了孤独、无助、凄凉的情绪。)

你想一个人在她最有魅力、最辉煌的时候,背叛了自己亲人,而当她年老色衰,以这样一副丑陋的外貌再次回到家族中,这两者之间反差有多大。尤其是在大家沉浸欢聚的兴奋中,她的突然出现,打破了当时暖融融的氛围,猫儿们会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她,我们的女主人公内心肯定非常复杂,孤独、无助与凄凉。

领袖猫同情地向她伸出手,但她没有看见,暗然地离开了。

回忆(2)领袖猫告诉猫儿们,幸福的含义不仅仅是现在,也包括过去那些不能遗忘的事情,月光下,杰里可猫族中最年幼的小猫杰米玛唱起了《回忆》,猫儿们都流露出感动的表情,悲天悯人,宽大为怀。(音乐情绪是和睦、温馨、幸福的。)由其最后全体猫儿们起立的一刹那,表达了猫儿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企盼,盼望幸福的降临。

(歌曲:《Memory回忆》)

(说明:《回忆》在剧中出现了四次,因演唱者不同或是演唱时的心境不同,使得每次聆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表述自己欣赏后的感受。体会音乐在烘托人物形象上的作用。)

5.舞台美术

据介绍,在百老汇的音乐剧中,绝大多数制作都是不惜投入巨资运用声、光、电等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创造出梦幻般的舞台面貌,具有强烈的视听冲击力。

首先在《猫》剧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人物的化装,全剧共有36只猫,为了表现猫的不同地位和性格特征,他们的化妆也是形态各异,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形象逼真。

课件展示:其中一些猫化妆前后对比

舞台效果,在前面的舞蹈和音乐片断中已经感觉到了舞台效果在剧情的表达及人物的塑造中所起的作用,《通往九重天》这一段,舞台效果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纯洁的白猫维多利亚首先对魅力猫表示同情,杰里可猫们终于原谅了她,接纳她回到族中。领袖猫选择魅力猫是今年获得重生的猫,猫儿们欢送她登上了通往九重天之路!

播放《通往九重天》视频

(观看《通往就重天》片断,学生深深的被导演创造出梦幻般的舞台效果折服。小小的舞蹈居然能隐藏如此多的“秘密”。)

6.欣赏改编成电影的音乐剧

播放《音乐之声》、《红磨坊》视频

(体会音乐剧之所以风靡世界,是因为它以音乐来述说故事,满足视听上的享受,魅力四射的舞蹈,配合着眩目的舞台效果。很容易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同和喜爱。)

四、课堂小结

以《猫》为代表的现代派音乐剧,与歌剧、舞剧比起来,它在音乐与舞蹈的创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流行音乐的元素,并将观赏性放在首位。使表演更加通俗化、大众化、现代化。这大概就是音乐剧能在众多舞台艺术中异军突起,广受观众欢迎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今天的介绍希望同学们喜欢音乐剧,为音乐剧而疯狂。

四、评析

这节课主要内容是欣赏音乐剧。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感受、体验、理解、掌握音乐剧的特点。如:在教学中欣赏两次《回忆》,引导学生体验不同演唱者不同心情下,同样的旋律和歌词,所传达出来的感受是不相同的。这就完全改变了传统的以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这节课的开始部分,观看《白毛女》芭蕾舞剧和《如果·爱》音乐剧的片断,探讨什么他们的区别,在课中也有大量的视频片断,这些辅助性的做法,其意义不仅在于增加学习的兴趣,还在于加深学生对音乐剧的体验和理解,

并扩展与音乐相关的文化知识。初中生生活阅历不深,文化程度不高,对于一些作品无法理解。在本教案中选取大量地世界经典作品进行展示,使原来深奥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不同作品的欣赏也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不足之处,应该让学生分组在课后查找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从理性的角度进一步了解音乐剧。接找让学生模仿或创作表演《猫》,在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较为具体的情感体验。把音乐剧的知识在运用到自己的创作时间中。学生们可以在积极的创作中获得了经验,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展示和发展表演才能及创造才能。

第18篇:音乐教学案例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

音乐课堂中合作失效的案例分析及对策

随着音乐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正成为音乐课堂学习的主流。尤其是合作学习,正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音乐课堂教学中。但我们也看到了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

现象一:对教学目标不明确,流于形式,为了合作而合作。

教师创设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分工,目的明确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的策划,课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

【案例】如在一年级《动物说话》一课中,教师让学生听了两遍歌曲后就提出了一个问题,问学生歌曲中有几只动物在说话。只见一个个学生争相举起了小手,很正常,因为问题实在是不难,但是老师还是说:小组合作讨论一下,我们再交流。

【反思】在课堂上也不难看到这样的情况,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围在一起大声讨论起来,似乎很热闹,可是只要你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并没有生生、师生间的互动。案例中教师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学生马上就能回答出来的,可这位教师非要花足时间、花够力气地反复合作讨论这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内容。这样的合作讨论有必要吗?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位教师过分考虑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而没有去考虑或很少考虑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种缺乏教学目标统领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行为,往往导致教学者的教学目标模糊不清,更谈不上对教学目标浅效应的考虑。

【策略】“实效”——明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时机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设计不在于热闹,更不在于花俏,也不能流于形式,为了合作而合作。我们创设的目的是为了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使学生更关注音乐的本身。

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里的协调能力,可是并不是每节课任何环节都需要小组讨论。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应当根据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上。选择有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此外还应当选择适当的时机,时机选的准,选在关键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同样是《动物说话》这节课,教师就要抓住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和难点:“用不同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这一方面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很少接触过乐器,对各种乐器的音色又不是很了解,因此就很难准确的用不同的乐器为不同的动物叫声配乐。此时教师就抓住这个合作的时机让学生分组尝试配乐,对学生来说就具有挑战性和表现性,就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现象二:合作学习的时间不足,不能面向全体,挫伤学习热情。

【案例】在一次公开课中,老师就“小鼓有哪些演奏方法”这个问题组织了合作学习,让学生组织小组讨论。没过几分钟,学生讨论兴趣正浓时,老师担心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打断了学生的讨论,进入了下一个阶段的教学。学生茫然、失望的神情写在了脸上。

【反思】小组讨论的学生未经独立的思考就进入了合作状态,不到几分钟就叫“停”。那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往往抢先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思维相对迟钝的学生也就失去了独立思考与发表意见的机会。案例中学生们讨论正浓,教师就结束了,这样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学习习惯,这样的合作学习怎么能发挥它的优越性呢?又怎么体现小组合作的智慧结晶?它只是一件漂亮的衣裳而已,也只能沦为无本之花,空中阁楼。

【策略】“实在”——提供充裕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合作学习的机会。

没有一定的时间量作保证,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不要担心合作过程会花去过多的时间,拖延教学、影响效果,殊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功”。此时要保证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交流、发言补充、辩论表现的时间,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地发挥,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最终产生一种成就感、自豪感。同时,教师必须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边听、边指导、掌握好时间,使合作学习真正收到实效。

这样远比教师中断学生的讨论,由老师或个别优秀的学生说出他们的感受要强的多,学生获得的对音乐的体验和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对学习方式的感悟也将是截然不同的。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

如在上例教学“小鼓有哪些演奏方法”时,可以先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自己思考解决办法。待思考初步成熟后,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讨论,这样的小组合作就成为学生的“需要”,他们的合作也将不再盲目,时间也不会要那么长了。因此这种合作学习才会有价值,有成效。

现象三:教师指导不到位,不能及时解决合作中的进程、矛盾和冲突。

【案例】在一节主题为“音的强弱”的音乐课上,教师布置了任务后,此时的教室顿时如炸开了锅,叽叽喳喳,煞是热闹,前后左右的学生立刻组成小组展开讨论。小组长在合作小组中俨然像个小老师,占有多数时间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阻碍组内多项对话,压制异同见解。其他组员有的被动“倾听”他的意见,有的乘机偷懒、观望,有的干脆思想开小差,把合作学习当作与自己无关的事。而教师却站在一旁若有所思,似乎在思考下一步的教学环节,又似乎在计算课堂中已过去的时间,然后随意地在各小组间巡视了一遍。既没有参与学生交流,也没有调控学生在小组中的交流情况。

【反思】教师采取上述的合作的形式,目的是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增强合作学习中个体的责任感。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而案例中的这位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之外,认为把教学程序进行到合作学习一环就是学生的事了,把自己定位为“仲裁者”而不是引导者、参与者。这样不仅不利于调控学生合作学习的进程,也不能及时解决学生合作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这样的合作过程容易偏离中心,会讨论与音乐无关问题的现象,合作学习成了部分学生的“避风港”或“吵闹场”,既浪费了时间又丢了合作的本质。

【策略】“点拨”——关注每个学生, 注重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转换。

新课改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关注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讨论之中。教师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也可以说是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改变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

如案例“音的强弱”时我让学生合作探讨音的强像什么,弱又像什么,并用一种打击乐器来模仿。这时,我的角色是一个促进者,由于任务稍有难度,我又充当指导者,我需要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了解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发现他们的失误,及时扭转小组内学生参与不均衡和小组长说了算的局面等等。

在整个过程中,采取的是一种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久而久之组内学生对音乐的见解、个性、思维方式会互相影响,每个成员也会越来越感到自身的价值,合作、探究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现象四:教师评价不深入、不全面,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案例】还是“音的强弱”,在合作学习后,教师就让个小组的组长进行了汇报交流。教师就简单的根据各小组长汇报对各小组的学习结果进行的简单的评价。只听教师说:“今天第二组学生表现的很不错,几乎全都回答对了,可是其他各组表现就欠家佳了,希望以后努力。”教师说好以后,第二组同学可高兴了,大声的欢呼起来,可在看看其他各组同学,他们有的在相互指责、有的在埋怨组长、有的垂着头唉声叹气、也有的漠不关心„„

【反思】评价的激励带给学生的动力是无穷的,它能使每一位学生去积极的学习音乐、发现音乐、探索音乐。可是就小组长发言往往不能全面的代表本组的意见,也并非全是小组合作的结晶,因此教师光凭小组长的汇报评价本组所有的学生就很容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何况最后的结果也不能全面的衡量一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的情况,应全面的,独立的看待。

【策略】“激励”——激发动力,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重要作用。不要把评价的功能简化为选拔,注重其“证明”的功用;将评价方式简化为正规化、定量化;把评价反馈的任务局限于“告之准确的结论”。导向素质教育的评价要充分释放教育评价本身固有的多种功能,全面开发丰富的评价方式,才能使评价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者:刘青霞,女,35岁,小学一级教师,湖北十堰市郧县刘洞镇姚沟小学,邮编:442525 电话:15377254826 邮箱:1161221206@qq.com

第19篇:音乐教学案例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5

因 势 利 导

贴近生 活

《音的强弱》教学案例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儿童形象直观思维占主导地位。针对这一特点我创设了特定场景,把抽象的知识点音的强弱(f p)变成可歌可感的形象来激发学生的感知,从孩子们最熟悉的小动物入手,我象魔术师一样分别拿出叫声有特点的小动物引导孩子们学习认识音的强弱(f p)。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可爱的动物朋友,你们看!(举起毛绒玩具小羊)谁能用动作及叫声给大家模仿出来

生:(多人兴奋地到前面模仿)这是小白羊!它的叫声是:咩 咩咩

接着老师又拿出小猫、小青蛙请学生模仿并学他们的叫声。然后老师请同学们闭上双眼默数三下猜一猜老师这次拿出的是什么动物朋友,同学们万万没想到我拿出了一个神态逼真身长近50公分的大老虎,课堂上一片哗然、惊讶、新奇、害怕都表现出来,这时男孩子显得比较勇敢,纷纷到前面手持老虎发出“嗥 嗥”叫声,于是我因势利导拿出早已准备好标有强弱的标志牌点明——声音大时用(f)符号表示,声音小时用(p)符号表示。并及时地进行巩固性练习:左手拿出小花猫、右手出示(p)标牌学生就发出轻柔的“喵喵”的叫声;当我左手拿出大老虎、右手出示(f)标牌时学生自然领会了并发出“嗥 嗥”吼叫声。

接下来我请学生聆听波涛汹涌的《海上风暴》片断和轻柔优美的合唱曲《我的小鸡》,通过这两首乐曲的倾听我感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他们的表情中我看到孩子们已置身于音乐中、陶醉于音乐中,从音乐中体验到强弱的变化。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

王凯

阿克苏市第二小学

第20篇:音乐教学案例

音乐教学案例

----《光辉的历程》

设计理念:

1、弘扬民族文化,增强爱国意识

以“光辉的历程”为主题,通过唱歌、欣赏、创编等音乐活动,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艰辛历程,唤起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军人、珍惜今天的情感。

2、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鉴赏和教唱优秀的军队歌曲作品。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情绪等的感受和理解,可以学生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爱国主义品格。

设计思路:

一、确立主题

本课以“光辉的历程”为主题来展开这一节课。学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当兵的人》;通过欣赏,了解中国军队走过的历程。

二、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材

1、学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2、欣赏《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十送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游击队歌》

三、在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基础上,采用讨论的方式,拓展探究中国军队的光辉历程。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了解歌曲的节奏特点和音乐形象,并有感情的演唱。

2、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十送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游击队歌》,了解歌曲所表达的人民对毛委员和军队的热爱之情。欣赏歌曲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评析能力,创造并表现音乐作品能力,提高了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增进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要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1、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了解并掌握弱起节奏的特点,为歌曲创编军乐队打击乐器的伴奏音型。

2、通过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参与尝试创作和表演的综合活动。

教学准备:

1、提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学唱有关中国军队的歌曲;布置演唱和表演任务,让有特长专业的学生课前积极和本组内成员配合演练,以便在课上表演时能够作到游刃有余。

2、教师准备图片、音响、影象等有关的资料,制成课件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教学内容。

3、以小组为单位就坐,随时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学过程

1.唱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简介这首歌曲的作者以及创作的时代背景。

(2)听录音或观看录像,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的节奏特点和旋律进行特点以及歌曲塑造的形象。

(3)教师教唱。学生可跟随录音或钢琴演唱乐谱,直到唱熟。

(4)填上歌词演唱,注意唱出歌曲的力度和感情。

2.欣赏《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1)聆听录音,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的情绪。

(2)教师提问:有没有同学知道毛泽东的生平事迹?他为什么受到战士们的尊重与爱戴?请学生结合历史说一说,教师补充。

(3)再次聆听音乐,请学生谈谈歌曲的旋律特点、节奏特点以及歌词中衬词的作用。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涉及的歌曲基本上都是早于学生出生时创作的,他们所学唱一些经典唱段也只是通过现如今的电视广播媒体或长辈们的口传心授而学会的,因此他们不可能完全体会到当时作曲家、歌唱家等人的创作意图和创作背景;再就是考虑学生偏爱流行歌曲的程度远远超过这些经典的老歌,基于这两点考虑,我用从选材、设计课堂步骤、提前下达预习、表演任务和教法(采用聆听教学法、对比教学法、拓展思维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等,使得这节课能够顺利地完成,并受到了学生的喜爱。

从课堂反馈的结果看,基础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教学的教学目标也都基本实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充分发挥,双边配合十分默契;同时课堂教学调动了不同特性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在总结歌曲分类环节、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旋律、结构等特点环节,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这节课的亮点也集中在学生自编自演的环节中,可以看出学生在顺利地完成作品后是多么地兴奋和骄傲,这些也同时地打动和激励着我。但这节课也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有待于提高和改正:

1、教学设计和时间安排不够得当,由于各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学生表现实践活动没有固定模式,因此本人感到驾驭整节课的能力水平有待提高。

2、在今后的学习中,应在文学上下工夫,掌握较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用新课改的理念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想结合的初中音乐课程,为每个初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本人通过继续学习和艺术实践活动使音乐教学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同时也及时总结一些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更好地为今后的音乐教学服务。

音乐教学案例个人研讨心得体会
《音乐教学案例个人研讨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