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教学课型模式培训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6-12 07:43:20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课型教学模式

“识字”教学的大致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选择适当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带入情境,自然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汉语拼音,可以请教同学、老师等,争取把课文的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三、多种形式,自主识字

1、小组交流。(或自学生字词)在这一环节中,有预习习惯的班级,可以直接在小组内或同座俩互相检查预习情况。没有预习习惯的班级,可让学生自学生字词。如: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反复认读等。

2、全班交流。(或多种形式认读)此环节中,预习充分的班级,教师在掌握预习情况后,可抓重点强化。即抓住学生没学会的生字反复认读,说说好的记字方法,组组词,造造句,以及联系生活实际识字等。预习不充分或没有预习的班级,可按以下程序操作:

①出示带音节的词语多种形式认读。

②出示去掉音节的词语多种形式认读。

③出示单独的生字,多种形式认读。

④交流与生字相关的内容。如: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交流好的记字方法,组词,造句等。

四、朗读课文,感悟内容

这一环节的重点是读好课文,教师要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文,并结合理解,相机抓好朗读指导。争取把文章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2、自读思考,了解大意。

3、细读理解,感悟内容。(具体做法可参考阅读教学步骤)

4、重点品读,体会感情。

教师要抓住有特点的句段,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感受,读出韵味。

五、交流体会,加深感受

六、质疑释难,拓展延伸

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将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解决。还可根据课文特点,将课文内容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相关内容,或布置课后收集资料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内容可以是读字、扩词、说句子,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等。

二、阅读理解

把第一课时余下的内容完成。(参考阅读教学第二课时步骤进行)

三、仿说仿写(此环节时有时无,要根据课文内容来设计。) 抓住文中有特点的句子或段落,也可以是文中的插图等,引导学生进行仿说或进行小练笔活动。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书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特点及主笔的位置。

(2)学生交流字形特点,教师抓难写的字范写。

(3)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4)作品展评。

教师把书写特别好的作品给大家看一看,互相学习。

五、自主选学

写完生字后,如果还有时间,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生可选喜欢的词语练习说话。可以读《新阅读》和课外书。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内容。

六、课堂总结

阅读课教学模式

精读课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或用歌曲、谜语、彩图等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读题,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便会看得认真,听得专注,很快进入课文情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高年级在这一步中要弄清生字中的重点字音、字形,低年级还应注重让学生自主识字,用多种方法识字,扩大识字量。)

第二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2、全班交流读书收获。

3、学生质疑,教师及时梳理问题,简单问题随机解决,有价值的问题放到学文中解决。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这一环节教师要选好切入点,由点及面,抓住切入点展开课文的学习。应让学生个体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边批划,抓住一个大问题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教师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充足,让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思维不仅仅停留在浅表层次上,应向纵深方向发展,保证下一步全班交流的有效性,不可走形式。

2、在学生个体自读的基础上,抓住切入点,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段落或最受感动的地方谈理解,谈体会,进行全班交流。

对于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或学生个人学习理解有困难的地方,除了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互帮、互学外,教师可作适当讲解,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可进行全班讨论,仍不能解决的教师作适当的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对于文章的重点句段,可适时朗读,以便加强理解,升华情感。在读的方法上,教师可通过朗读指导,范读或录音朗读,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和联想,将他们带入课文中的情境,并进入角色,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桌对读,分角色朗读和全班齐读等,读出变化的语气,表达出人物的情感。

此环节,还应根据学段要求,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听说读写训练,以确保有效性。

四、朗读背诵,体会情感

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或感受最深的句子、段落,抄写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语言积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朗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学生经过读、背的训练后,培养了语感,感悟到课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受到了美的熏陶。若时间紧,背诵可放在第二课时,最好能在课堂上解决。

五、交流感受,课外延伸

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读书收获,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的课外知识;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画一幅画,作一首诗;可以让学生写广告词、心得;可以让学生读一些课外读物„„让学生在课下拓展思维,培养语文能力及创新能力,又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课文内容的美。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课都固定这一模式。由于每篇课文的要求不同,在单元里的地位不同,课文的题材、体裁、表达方式不同,因此,对课堂教学结构的分析应提倡多样化、个性化。有的课,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之以合作学习;有的课以合作学习为主,先分组,后交流,然后提取各组之长;有的课可直接从课文的重点切入,以点带面,从部分返回整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需要的不同决定课堂教学结构的多样化。要提倡不拘一格、标新立异,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可利用不同形式激情或激趣导入,也可总结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

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方法

1、回忆主要内容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内容,体会思想。

(在这一环节要解决掉第一课时没解决的课后问题)

3、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初步领悟作者主要的表达方法,即弄清“为什么这样写”。

4、进行读写训练,或课后题,或自己设计的读写训练。

5、读、背、积累。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略读课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或用歌曲、谜语、彩图等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读题,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便会看得认真,听得专注,很快进入课文情境。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读连接语的提示,明确要求

从连接语中梳理出学习的切入点,让学生抓住此切入点学习课文,独立地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切入点可以是内容方面的,也可以是表达方面的,一两个重点问题即可。

四、品读感悟,合作探究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形式细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段落或最受感动的地方,边读边体会,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与精读课文的主要区别是,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主要要求。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提高阅读能力。 略读课文也可在品读感悟阶段加入适当的听说读写训练,加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五、朗读背诵,体会情感。

六、教师小结

七、布置作业

小学古诗词教学模式

一、古诗教学策略

“厚”读诗词,了解作者,读通字句,理解诗意;“薄”读诗词,抓住诗眼,创设情境,想象画面,吟咏成诵。

古诗语言精练,但简约而不简单。因此,我们要将诗词读“厚”。所谓“厚”读是指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运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诗意词意,丰富古诗词的语言。而“薄”读诗词,是指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诗眼,(诗眼即诗的主题)展开想象,理解诗歌意境。

二、古诗教学模式

解诗题——明诗意——抓诗眼——品诗情——诵诗韵。

(一)解诗题。

在解诗题时要灵活处理。

(二)明诗意

十分诗词七分读,一切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触”,但除了通过读让学生明白诗意之外,还应教给学生解惑古诗的方法。 如高年级,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质疑解惑。先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划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问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评议,从整首诗重点字词的理解到整首诗意思的理解,完全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出来的。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出理解重点字词的几种方法:查字典、联系诗句、看课后注释、看插图、问别人„„总之通过由学生质疑讨论,达到初步理解古诗词之目的。而在低年级明诗意的过程中我们孩子们的解惑明意大多需要老师的引导。如可以抓住低年级教材图文并茂的编排特点,充分发挥课文插图、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明朗诗意。

(三)抓诗眼

诗眼一般可以从人物行为、情感和炼字用词的艺术两方面来确定。有时一首诗可以找到两个诗眼,那就要从有利于教学的角度来确定。通过抓诗眼,形成教学主线,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会古诗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感情。

(四)品诗情

品诗情有很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渲染气氛、理解诗人的创作的背景把握诗意诗情、借助联想想象等方式对作品进行再创作等。

(五)诵诗韵

诗歌句式整齐、音乐性强,极其便于诵读。而这种“读”并不是单纯的将书面的字形付诸于物理的声音,它要求通过声音表达出诗歌内在的韵律和附着其上的情感。这一点学生自己很难把握,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灵活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方式加以指导。比如教师配乐朗诵、听名家录音、课堂个别或集体指导,散读、齐读、鼓励学生朗读等,都是较为有效的方式。

推荐第2篇:高中语文六种课型教学模式

高中语文六种课型教学模式

根据语文科的特点,本着发挥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目的,我们把高中语文课堂分为六种基本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阅读课、写作课、训练课。

一、新授课

新授课课堂讲求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处着眼”意思是在备课时,每一篇课文要先确定大的框架,将整篇课文从内容或者结构或者其它别的方面划分出几个方面。“小处着手”意思是在进行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时,要把课文上成活动课、讨论课、问题课、思维课。教师要想法把课文设计成一个个问题,或者说创设出一个个情景,然后引导学生在这个特定情景中去讨论、研究。设计问题时要掌握好两个“度”:一个是梯度,即问题或情景的设计要体现出循序渐进的原则。也就是说,整堂课讨论的问题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形式的东西到本质的内容,体现高潮的问题设计在最后;另一个是适度,即过难或者过易的问题不要设计,要让学生“踮着脚摘桃子”,要有思维价值,学生不用思维就能回答的问题没有价值,学生怎么思维也思维不出来的问题同样也没有价值。

具体步骤是:第一步,整体着眼,创设情景。即将课文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或从内容方面,或从形式方面,设计成一个个问题。第二步,浅处入手,切入正文。教师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从浅层次的问题入手,展开研究与讨论。第三步,由浅入深,拓展深入。围绕课文内容,逐渐拓展,让学生展开讨论研究。第四步,教师总结,并针对课堂讨论问题,设计一定数量练习题,进行巩固。

二、复习课

对语文课本的复习,我们主张小单元复习。需要注意的是,决不能把复习课上成新授课的简单重复,不允许在复习课上只是把上新授课时的有关内容简单肤浅地笼一笼了事。复习课要上出新意,上出深意。具体步骤就是每一单元要找一个切入点切进去(切入点一般以新教材单元训练重点为主),然后形成一条线,把本单元有关内容贯穿起来,使整个单元、整堂课紧紧围绕在培养一种能力、掌握一种学习方法上。在这条主线的处理过程中,可以适当向外扩,以便使线成面,能扩多少就扩多少,不求面面俱到。这样,复习的单元多了,培养的能力种类也就多了,学生学习印象也较为深刻,课堂教学效率也就相应提高。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过程是学生语文能力发生质的飞跃的关键阶段。一轮复习是琐碎的,感性的;二轮专题复习是理性的,以讲规律方法为主,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坚决反对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做题讲题的做法,这种做法是二轮复习中最懒惰的做法,也是最易使学生疲劳而厌倦语文学习的做法,因而也就是对学生最不负责的做法。

首先是组织集体备课,认真研究学习习近平几年的《考试说明》,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以《考试说明》所列知识点为纲,然后一步步细化,直至不能再细化为止,形成一棵语文知识系统树,让教师和学生在心中一目了然。然后研究一下哪些知识点已经考了,是怎么考的,对应高考试题,分析高考命题的一些特点。

具体到课堂上的专题复习,共分四步。第一步是利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通过分析研究,总结出高考命题者在这一考点上命题的思路和规律;第二步是利用这些思路和规律来探究针对这一考点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第三步是利用一定的实例来验证我们总结出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最后,辅以一定的练习题,作进一步的巩固和补充。每一个小知识点的一个小类型,都要精选4——5个小题目进行巩固训练,不漏掉一个题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针对性练习。这样,学生头脑中对各考点都有一定的应对措施,在答题时才有法可依,有的放矢。

三、讲评课

一套试题、一次训练结束,在讲评时,切不可采取逐题讲解的办法,因为对同一个题目来讲,部分学生已经理解并明白了,还有部分学生不能明白,如果老师机械地大讲特讲,势必会耽误优秀学生时间,造成部分学生的精力浪费,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我们主张的讲评课模式是:

第一步先拿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自由互相探讨、研究,让部分弄懂或没有弄懂的学生对明白或不明白的题目通过讨论进行互补,这种讨论是小范围的。第二步是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随便提出不明白的疑难问题,然后仍让其它同学来解决,因为一个问题不可能全体学生都不明白其中道理。假如全体学生都不明白,那么第三步教师再通过提示,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讨论、争论等方式解决。这种教学思路的重点往往放在一些正答率较低的高难度题目上,它的优点是对症下药,针对性强。第五步是教师针对正答率较低的题目设计练习题,进行反馈纠正。

四、阅读课

主张采取开放性阅读与指导性阅读相结合的方式。要求语文课每周必须有两节阅读课,一节开放性,一节指导性。开放性阅读就是让学生进阅览室,随便阅读,一般设在自习课上。但为了避免开放性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带着任务进阅览室,比如设计阅读信息反馈卡让学生填写,或概括内容梗概,或介绍人物;或写出读书笔记,或进行文章评价等等。

指导性阅读课一般放在正课上。第一步是教师广泛收集材料,刻印选编,每堂课一般要有三到五张文章选编材料印发给学生。选编的阅读材料内容要有目的性,也要有序列性。可以按照阅读训练的内容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阅读训练的重点进行分类。第二步是让学生交流本周内阅读的文章,可以是整篇,也可以是文段或文句,教师适时加以评论。第三步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突出重点,不可在每次指导性阅读训练中,都将理解分析、归纳总结、赏析评价几种能力一齐训练,也不可每次训练既有记叙文,也有议论、抒情和说明的文章,要重点突出,能力集中。第四步学生谈阅读意见,允许对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看法。第五步学生作笔记。

五、训练课

训练课除了课堂上每个小专题后的强化训练外,每个专题结束后,还要进行专题双过关检测。第一次过关检测要求覆盖面广,尽量一个专题的各个知识点都涉及,目的是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第二次过关检测要求有针对性。是针对第一次检测中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设计的题目。出现问题严重的知识点,可以设计2——3道练习题,以达到纠正目的,在精不在多。

六、写作课

同阅读课一样,写作课也要有开放性写作和指导性写作。开放性写作是要求学生建立周记、随笔本、日记本,学生愿写什么就写什么,一般是对生活的感悟。学生自留日记本,周记、随笔每周收阅一次,教师可不加批语,但必须全部浏览,从中选出三至五篇优秀周记,在下发给学生时,利用课前5—10分钟读一读,以激励学生写周记、随笔的兴趣和热情。否则,学生就会认为教师不阅而写作积极性丧失殆尽。指导性写作则要求教师对作文进行科学合理地训练。一方面,在作文题目的设计上要有序列性,先训练什么,后训练什么,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一般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片段到整篇,由记叙说明到议论抒情;由单一到综合。另一方面,在作文批改上,要摈弃传统的教师全批全改写批语、讲评读几篇优秀范文的做法。因为语文教学比较累的主要原因就在写作文批语上,教师费尽心血为每个同学写了评语而发到学生手里,学生却往往看一眼了事,往往作用不大,收效甚微。因此,作文批改和讲评要采取新的灵活的方式,要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批改中来,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每月四次指导性作文中,教师要全批全改一次。另外三次作文中,其中两次,教师可以从收上来的学生作文中,选出上中下三类作文各3—4篇,然后印发给学生。讲评作文课上,可以分四步走。第一步,先让学生认真把这10篇左右的作文认真读一遍,将它们分成上中下三类。这一步比较容易。第二步是让多个学生谈自己的见解,陈述自己为什么这样给作文分类,优秀作文好在哪儿,差等作文差在哪儿。第三步是在大部分学生对作文评价分类达成共识的前提下,讨论如何将中等和差等的作文改成优秀作文或相对优秀作文。第四步是让学生从中选定一篇中等或差等作文,修改完善成一篇优秀作文,形成文字。当然在进行这项工作前,必须作好学生思想工作,避免所选学生作文差而产生负面效应。

四次作文的最后一次,可以下发给学生互相批阅,或小组批,或同桌互批等等,形式不求一致。这样的作文批改方式,不但能大大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水平,还可以把老师从繁重的写作文批语中解脱出来,而把大量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中来。

以上提供的几种课堂教学模式仅供作参考,它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变机械听讲为主动参与,从而使课堂生动、活泼、效率高。老师们可以根据各校各自的实际情况,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不断探求教育教学的新思路,不断总结出适合本校语文教学的新规律,边学习,边探索,边课堂实施,边总结,不断探索,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形成百花齐放局面。

推荐第3篇: 初中数学各种课型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各种课型教学模式

1.新授课

(1)知识链接提出课题

数学知识的引入,通常应以复习或预习相关知识做铺垫,结合实际问题引入课题.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简要复习已有知识,抓住数学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境、新矛盾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的热情.(2)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数学新知的形成,要从实际出发来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感受新知.教师应设计好一系列的问题或为学生准备好生成新知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分析解答,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体验中感知新知,形成感性认识,再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进而转化为数学模型.(3)自主学习理解新知

在对新知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材料(如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对存在的疑惑可先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然后在课堂上表述自己对新知的理解、认识,教师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点拨指导、补充升华,引领学生逐步生成新知.(4)例题示范应用新知

根据情况,可由学生运用新知自主解决本节课典型例题,经展示、交流、讨论后,修正错误,优化解题方法,完善解题步骤.教师应及时点评要点、规范解题步骤和书写格式.(5)变式训练强化新知

教师引领,对典型例题进行变式训练,延伸拓展,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解新知.(6)自主归纳升华新知

由学生自主进行课堂小结,整理本节课所学概念、思想、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教师适时评判、补充.(7)自我诊断落实新知

用一组习题对本节所学进行自我诊断,限时完成,小组内批阅,及时检测反馈课堂效果.

2.习题课

(1)自主回顾梳理知识

通过基础练习或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本专题知识进行复习回顾,梳理本专题的知识、方法,完善知识体系,形成网络.(2)例题剖析尝试练习

学生自主对本专题典型例题进行尝试练习,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讨论、纠错,优化解题方法,完善解题步骤.教师剖析解题思路,点拨应注意的问题,规范解题步骤,达到知识与方法的升华.(3)变式训练拓展提高

对典型例题进行变式训练,延伸拓展,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专题知识应用的主要题型,强化解题方法,规范解题步骤.本环节仍然可由学生先做,再展示、修正,教师最后点评.(4)自主整理归纳总结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小结,整理归纳本专题知识应用的主要题型,总结解题方法与规律.教师适当强调重点内容及注意事项.(5)自我诊断当堂落实

用一组题目对本专题知识进行自我诊断,限时完成,当堂进行小组内批阅、修改,以此来强化落实对本专题知识、方法的理解、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专题复习课

(1)自学学案.教师要根据本节课复习的重点、难点及课堂教学目标落实措施,设计导学案提供给学生练习使用,学生完成基础知识回顾题.(2)点拨指导.教师要明确提出本专题的复习要求,点拨指导复习重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必要时以具体题目来说明.(3)典型例题剖析.精选一定数量的典型题目供学生尝试探索、教师点拨讲解.具体要求: ①尝试做题.对典型例题要坚持“不做不讲”的原则,鼓励学生自己先尝试解题,探求解题思路和方法,必要时学生之间进行讨论.②解法展示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板演典型例题,一般可安排一人一题,重点或较难的题目可以多人一题,以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解题障碍或典型解法.③思路分析与错误剖析

对学生板演结果,提倡先让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批阅,批阅时应当指出错误之处及改正的方法、出错原因、有无其他解法等,其他同学可以交换批改.教师要适时评价学生的批阅是否恰当、合理以及如何避免错误:

④方法规律总结

通过学生的板演、批阅、交换批改、错误分析,引导学生比较各种解法的优劣、总结典型例题的通性通法.⑤注意问题点拨

教师通过提炼总结出应用本专题知识解决问题时应注意的事项和问题,进行点拨强调.(4)变式训练

针对典型例题解决过程中出现的有共性的问题,紧扣典型例题,通过条件变形、结论变形、设问角度变形、考查方式变形等手段进行再训练,从而达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举一反

三、多题一解、熟练掌握通性通法、灵活适用知识、提升学科能力的目的.(5)反思总结

重点反思和总结应用本专题知识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最容易犯的典型错误、最容易出问题的解题环节(如审题、计算、推理等)等.(6)反馈检测

精选一组题目,当堂检测反馈.

4.试卷讲评课

(1)数据统计与成绩分析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认真评阅试卷,统计成绩并重点分析以下几项: ①对学生得分、失分情况进行统计、汇总,确定讲评重点;

②分类统计答题情况,对选择题和填空题应统计出错误情况和人数,对解答题统计得分并计算各题的平均分和典型错误及特殊解法,确定重点讲评的题目;

③对错误较为集中的题目进行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制定出纠正措施,设计好变式训练题.试卷讲评课在进行成绩分析时,可简述测试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分数段分布、试题命制意图和特点分析、考查的重点、试题的难度.表扬成绩突出和进步明显的同学;对

成绩差的同学给以更多的关注和鼓励,以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2)学生纠正错误

提前将试卷发给学生,首先要求学生自我纠正错误,剖析出错原因,然后与同学交流考试得失,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3)分类讲解

根据学生的答卷情况,按知识模块或方法规律分类讲解.这是讲评课最重要的环节,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必须要讲在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具体要做到:

①典型错误剖析

对典型错误要重点分析出错原因,找到症结所在.教师根据阅卷情况,用提问的方式,将学生典型错误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大家共同探讨纠正的方法.提问的面要尽可能的广,这样才有代表性.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成绩分析.一是对得分原因的分析,指导学生分析当时是怎样想的、切入口是怎样找到的、计算是怎样进行的、过程是如何表述的等等,也就是要反思过程.通过反思探索出解题的规律,掌握解题方法.二是对失分原因的分析,失分是由于不会做、找不到切入口?还是会做却未得全分?要分析出错误原因.这一环节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因为教师仅仅从卷面上对学生出错原因的判断未必准确.②通性通法

通过典型题目的剖析与讲解,达到总结提炼通性通法的目的,以此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对典型题目的讲解要做到:一是讲解法的发现过程,如何读题、如何寻找解题的切入点、解法探索;二是讲如何规范表述解题过程;三是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手段,深入挖掘典型试题的潜在功能.③一题多解、解法优化

对答卷中出现的新思路、新解法,同一题目的不同解法及不同解法的优劣,教师都要给以恰当的评价,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尝试学习新思路、新解法,根据题意优化解题方法.④变式训练

针对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出错率较高的题目进行同类或变式问题的再训练,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巩固解决这些问题的通法.(4)反思总结,完成满分卷

没有反思,讲评过程就不会得到消化、讲评效果就得不到巩固.总结的过程,就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反思、回顾和总结,概括知识要点,归纳解题方法,强调应注意的问题.反思总结之后,要引导学生完成满分卷并进行二次批阅.(5)巩固练习

讲评课的结束,并不是试卷讲评的终结,教师应利用学生的思维惯性扩大“战果”,有针对性地布置一定量的作业,进行巩固练习.练习题的来源,可以是对某些试题进行多角度的改造,使旧题变新题,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巩固、提高,有利于反馈教学信息.

推荐第4篇:践行课型模式 追求有效教学

践行课型模式

追求有效教学

非常高兴我们又聚在一起共同探讨课型模式、课改模式对于推进和构建高效课堂的问题。在前面的大小型会议以及教研员讲课时,都对数学课型模式进行过不止一次的解读和培训,其实课型模式也是我们大家一直以来实践总结成果,所以还应该感谢大家。今天,市三小张江华老师为我们作了一节复习提升课三所学校代表发了言,因为大家都脚踏实地、扎扎实实的做了,所以讲得很好,谈得也很好,其他各校也都在认真践行和落实,也都有自己的想法,形成了自己的做法,要注意做好总结和积累。

教研室前段时间已经把课型实验的成果结集出版,进行推广,目的是让全市的教师在教学中少走弯路,推动打造高效课堂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为了更好地促进践行课型、课改模式,交流外出学习经验,下面我以“践行课型模式,追求有效教学”为题,从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简单的话题交流。

一、熟知深悟,灵活运用。

我们必须对课型模式做到熟识、熟知,才能灵活驾驭和运用。我们现在重点研讨的新知探究课和复习提升课,其实流程都很简单,新知探究课有6步,复习提升课有3步,我们在操作过程中都可以呈其精华,灵活的以板块的形式把“魂”—— 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呈现出来。

本期,在调研听课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发现惊喜,比如迈着大步在课改路上前行的豫灵上屯小学,在他们的课堂上,老师真正的退居到幕后,而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虽然他们的课改做法和细节还有许多需要探索和改进的地方,但从他们师生坚持恒定的信念和生动精彩的课堂,我们俨然看到了一个灵宝的“杜郎口”,他们高年级做得好,低年级也同样精彩。但在听课调研过程中,更多的课堂让我们沉思,教师串讲串问,学生被牵着鼻子走,任主任也多次强调:课堂问题不要一问一答,问题要扎堆出现,教师要退下来,让学生去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基于这样思路的考虑,在准备今天这两节课的过程中,我们以“体现学生是主体、是主人”为主旨,以课型模式为指导进行设计。市三小张江华老师所讲二年级的《表内乘法复习课》,教学设计由三部分组成,即出示目标—— 梳理单元知识—— 应用提升练习。梳理单元知识版块分3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由老师领着学生初略地阅读数学书,以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点,构建起单元知识大框架;第二层次以小组为单位,放手让学生针对每个知识点再次细读数学书,把每小节中细小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复习,犹如把颗颗散落的珍珠串起来;第三层次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完善单元知识结构图,使单元知识结构在学生的头脑中得以完整丰满地建立,知识得以复习巩固。三个层次的学习由扶到放,既培养学生阅读数学书的习惯,又让学生在充分的自主学习活动中体验当家做主的乐趣,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我讲的三年级新知探究课《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分为6步:复习旧知——出示目标——探究新知——总结质疑——达标训练——堂清测试。在探究新知环节,我也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是独学探究;第二层次是交流展示,交流展示是先小组,再全班;第三层次是读书深化。设想整个环节的用时占整体课堂的1/3,后面的达标训练和当堂测试占时大约1/2,这样设想的唯一目的就是想把课堂还给学生。虽然今天的两节课可能不尽如人意,但课堂上低年级同学的表现还是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他们自主学习、自我表现的能力大大出乎我们的想象。习惯与能力需要老师的引领和培养,并且需要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课堂上力求体现的理念、设想的本意现与大家进行面对面交流,希望我们今天抛出的砖,能引出各位今后构筑的玉,也希望我们今后能不断地改善教学行为,打造高效课堂,这也是我们想要通过培训向老师传达的信息和要求。老师只有真正退下来,学生的能力才能锻炼出来,提升上去,这是我们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和不争的事实。

二、追求有效,实现高效。

在外出学习时,“有效”这个词语不断地传入耳中,冲击着我的脑海。回顾反思,专家对高效课堂理念的解读就是实现“教得有效、学得愉快、发展充分”。教育专家余文森教授说:我们老师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就像我们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幸福一样。教学有效了,才能实现高效,我们在第

一、二届课堂达标活动中也举行过“教的有效和学的有效”专题探讨,所以今天和大家交流关于有效性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今后数学课堂教学将要关注的重点,因为每一个环节的实施有效,才能保证我们的课堂高效。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孩子和西方的孩子相比时,是“赢在起点,输在终点”,国外的孩子,从小就强调自主独立,跌跌撞撞的自己走,所以,学习进展可能缓慢一点,但是摸索积累到了成功的方法,他们有创新的后劲。而我们的教育是一开始就老师家长包办代替,一下子学得很多,抱着他肯定走得快一些,所以说我们的起点就有问题;传统的教学还有个成功的经验叫“过关”——单元过关、学期过关、年段过关,但从发展观的角度来看就有问题,我教三年级,管好我的三年级“过关”,我教小学就管好我的小学“过关”,急功近利,目光近在眼前,我们的学生当然是“赢在起点,输在终点”,因此我们一定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保障。

我们教孩子3年、4年、5年、6年,但是要为孩子的30年、40年、50年、60年负责,一定要树立为孩子终身发展负责的教育理念。

要检测自己的课堂学生学得是否有效、高效,大家可以围绕以下五方面来考察:第一,看学生的情绪状态。学习兴趣是不是浓厚,热情是不是高涨,情绪是不是饱满、投入,学习过程是不是快乐、开心;第二,看学生的参与状态。是否全程参与、是否人人参与、是否全身心参与,是否参与学和教;第三,看学生的交往状态。是否会认真地倾听,会积极发表意见,会进行互助学习;第四,看学生的思维状态。问题提的是不是有质量,是否有创造性思考和个性化见解;第五,看学生的生成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状态的集中体现,看学生是否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三维目标的集中收获等。 有效教学有三条“铁律”。

铁律之一: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必须先学后教,这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

以“先学后教”为教学理念和教学特征的著名教改实验有: (1)尝试教学:“先练后讲,先试后导”。 (2)洋思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3)杜郎口模式:“‘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4) 卢仲衡老师指导的“自学辅导教学”。 (5)黎世法老师倡导的“异步教学”。

铁律之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必须先教后学(边教边学),但是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随着学生年龄、年级的增长,他们的领悟、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在不断增强,但是这种能力也是老师放手培养出来的,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老师要在低年级就要有这种意识,在这方面,豫灵上屯小学就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1)坚持传授知识与传授方法相结合。它要求教师传授知识,不是停留在讲清楚知识上,而是在此基础上,揭示出规律,总结出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与此同时,它要求学生不仅掌握讲授的内容,同时要掌握教师讲授的思路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2) 注重学习过程本身的教学。一定要给学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和自我表现的实际机会,让学生参与体验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使学生意识到自我力量的价值,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并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3) 坚持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同步进行。一方面把教法建立在研究学法和学情的基础上,以提高教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在探索和选用先进的科学的教法中,引导学生掌握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

以学法指导和培养自学能力为重点的著名教改实验: (1)钱梦龙老师的“语文导读教学法”。 (2)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

(3)浙江省金华一中的“学案教学法”。 (4)江苏省东庐中学的“讲学稿”。

铁律之三:“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

今天我再讲“教学有效性”,它的重要意义自不必说,我们可以从教师或学生的层面,在课型模式推行的过程中选取一个点来进行课题研究,对于这个研讨主题,我们要从低年级开始实施。

三、坚定信念,坚持践行。

今年十月我们到山东潍坊考察学习,11月7日我到卢氏县城关中学参加初中的高效课堂实验推进现场会,包括之前所到的一些地方学习,他们的课改成效令人震惊,反思我们的课改历程,我们的理念、做法、措施都不缺,缺的正是持之以恒、坚定坚持地信念与态度。实验小学的白校长说:其实课改和健身一样,健身是为了锻炼身体。那么你可以跑步、可以散步、可以学习八段锦、五禽戏、跳广场舞,也可以练瑜伽、学太极。事实上,不论哪种方式,只要适合你,坚持下去都可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而不必在意学太极优雅有文化,跑步散步太简单不够档次。学校的发展是这样的,教师、学生的发展也是这样的,课型模式、课改模式的推广无疑也是这样。我们豫灵上屯小学就已经走出了自己的路。

有关一些学习考察、平时入校听课及一些活动的总结体会都在我的博客上,希望大家可以看一看,以加强交流,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针对今后的工作布置2件事:

1、本期一年级起始教材进行了改版,咱们在暑假组织教师进行了教材培训,教材使用一个学期,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好的做法,还有什么问题和疑惑,咱们准备在12月中下旬举行一个“教材使用大家谈”交流会,希望各单位回去结合教学实际,总结经验,材料于12月15日前发到我的邮箱,咱们将择优进行大会发言。

2、今天我们谈到“有效教学”,希望咱们低年段的老师也能着力思考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在咱们这块实验田中走出一条鲜明的路子,在下学期我们将看情况,在适当的时候召开经验流 会。

推荐第5篇:高一生物三种课型教学模式

高一生物三种课型教学模式

一、新授课:

诊断补偿——导入新课——教学目标投放(重难点)——检查预习效果—巩固提高——小结——学后反思

以前模式:教学目标——知识体系——教材梳理——典型例题——巩固练习

创新:首先导入新课,设置悬疑,让学生带着问号听课,本学年学案把构建体系放在后面进行,相当于课堂小结。

二、复习课:

出示目标,有的放矢―→学案导学,互动分享―→疑难解析,总结提升―→典例精析,领悟规律―→达标检测,应用提升―→课堂小结,交流收获

以前模式:构建知识体系——重难点——梳理基础知识——典例剖析,拓展巩固

创新:去年我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强化练习,但是没有反馈,今年通过总结反馈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讲评课:

总结考试情况,锁住重点、出错点——学生自查自评——讲解重点、归类讲评——变式训练、巩固提升——学生反思整理

以前模式:评析试卷,锁住重点——学生自查自评——讲解重点——变式训练、巩固提升——学生反思整理

创新:今年的讲评课多了一个归类方法的环节。去年我们只是把学生错误率比较高的题讲解一遍,并详细的告诉学生某类题型的具体的解题方法,今年要在讲评的过程中不断渗透解题方法。

高效课堂研讨(生物)

一、教学模式:

(一) 组织教学模式:教师备课,编制学案―→投放学案,学生预习―→批改学案,了解学情―→课堂教学―→课后作业

(二) 课堂模式: 1.新授课:

诊断补偿―→导入―→投放目标―→检查预习效果―→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突破重难点―→随堂检测―→小结―→教后反思 2.复习课:

出示目标,有的放矢―→学案导学,互动分享―→疑难解析,总结提升―→典例精析,领悟规律―→达标检测,应用提升―→课堂小结,交流收获

二、调整内容:

1.落实好课前预习,课本知识通过预习应该解决掉大部分。

2.着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解决大部分的问题。教师发挥好“导学”的作用。

3.轻知识的传授,重规律的总结和能力的提高。课本知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基本能获取,课堂上要做的主要是总结、提升。

4.给学生当堂反思的时间。不论是教师教了一节课还是学生学了一节课,最后学生都应该自主梳理一下本节课的收获。

2010-6-19 乳山五中生物组

推荐第6篇:数学教学设计三种课型模式

课型:新授课

一年级

课题:《加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重、难点:

重点:掌握5以内的加法。

难点:掌握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5个圆片、5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演示把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铅笔与2只铅笔放到一块儿。 合起来能不能用一种简便方法表示出来呢?试一试

二、探索交流,解决。

1、自主探索

同桌相互说一说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说明: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1只红铅笔和2只铅笔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师提问:

合起来能不能用一种简便的方法把它记下来?怎么记?

你是怎样得到3个的呢?(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学生说不上的话,教师和学生一起算)

A、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指图数

1、

2、3)一共有3个。B、还能怎样数?1后面添上2个是3个。

C、还能不能根据前面学的分与合中合的方法算出结果吗?(1和2合成3)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生试读)

=

加号

等号

2 等于3 师板书: 读作: 1加2等于3。跟老师读一遍。 然后同桌互读。

看了算式谁能说一说:

这里的“1”表示什么?(表示1只铅笔)(谁再来说一说) “2”表示什么?(2表示2只铅笔)(谁再来说一说) “1+2”呢?(1+2表示将1只铅笔和2只铅笔合起来) “3”呢?(3表示一共有只铅笔)(谁再来说一说)

“1+2=3”表示什么?(表示将1只铅笔和2只铅笔合起来一共是3只铅笔)(谁再来说一说)

找多名同学多说几遍明白式子中的数各表示什么。 3.掌握方法

1、出示例1的两幅图。

①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气球吗?这里有一个小丑,他的左手拿了几个气球?右手拿了几个气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加法,你能不能用学过的知识写出一个加法算式?

谁能将事情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左手拿了三个红气球和右手拿了一个蓝气球,一共有四个气球)

用什么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气球?(生答) ② 师板书:3 + 1

你知道得数是多少吗?(3)

板书: 3 + 1= 4 怎么读?先自己读一读,同桌之间读一读。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直接在图上数,一共有4个气球;3添上1,也就是从3往后接着数1个数,是4;因为3和1合成4,所以3+1=4)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和刚才掌握的加法基础上,迁移到4的组成和加法算式,学生以理解和接受。】 2.合作学习:学习5的组成

教师先出示一个动画情境:有4只小鸟,又飞来一只。让学生观察后提问:“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许很多,在都加以肯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求一共有多少只,怎样算?”学生回答后,老师写出算式4+1=5。再问:“得数5是怎样算出来的?”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教师巡视时,了解班上学生的几种不同的算法,然后让他们把自己的算法在全班展示。 展示学生算法有3种:一种是用“点数”法算出得数;一种是从第一个加数起接着数的方法算出得数;还有一种是用数的组成知识来算出得数的。

【设计意图: 在同学们说的过程中,既巩固了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运用,又使他们明白,数学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同时,说的过程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大胆回答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基本应用:

P24-25

做一做

2、猜一猜,☆是几。

2+3=☆

1+3=☆

4+1=☆

3+2=☆

3+1=☆

1+4=☆

2+2=☆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到什么?你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

加号

等号

等于

课型:

练习课

三年级

课题:

千米的认识练习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巩固对1分米、1毫米和 1千米长度的体会,并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巩固分米、毫米、厘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能估测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长度,会进行简单的测量,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并掌握记忆长度单位及其他长度的方法。

2、体会并掌握“观察——发现——归纳”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意识到粗心的严重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2、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3、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1千米的长度,加强1千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回顾再现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新的知识。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吗

2、这些长度单位都有多长呢?老师说长度单位,你用手来比划,看谁表示的又快又准。你能用手表示出1千米有多长吗?为什么不能表示出1千米有多长呢?(因为1千米太长)你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上节课学生学习的内容,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分层练习强化训练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小迷糊写的日记,想看吗?大家看(电脑显示)自己先读一读。

《小明的日记》

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盒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汽车站。路上碰到了身高130毫米的叮叮,叮叮问:“小明,上哪里去?”我说:“去临沂玩。”叮叮说:“沂南离临沂很近,才100米呀!

老师发现有的同学一直在笑,为什么笑呢?他发现小明日记中好多长度单位用的都不准确,我们帮助小明改过来,好吗?

(5毫米有多长?就这么长。教师随着出示练习本) 改到这里,你想对小明说点什么吗?

(太粗心、做题不能马马虎虎、要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否则会闹笑话的) 那我们以后可不能像小明一样。

【设计意图:对如何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了巩固练习,同时,注重学生的习性关照与训练:做题不能马虎、粗心。】

小明闹了这个笑话之后,很不好意思。于是,他又去找他的老师,虚心学习长度单位的知识。苦学了10天后,这天老师给他出了3关测试题。同学们也能闯过这三关吗?

(1)第一关:

铅笔长( )厘米 或者说长( )毫米

还可以说长( )分米( )厘米

师:大家看,同一物体的长度,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对吧?

【设计意图:此环节除了达到练习巩固的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同一物体的长度,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2)第二关 A、填一填 26毫米+54毫米=( )毫米=( )厘米 1分米—3厘米=( )厘米 2千米—( )米=1000米 9千米=( )米+( )米 B、在○里填上> < 或 = 8千米○6000米 9分米○2米 50毫米○5厘米 300分米○300厘米

同位两个换过来,找一名同学读

全对的举手。错的同学马上改正,做对的同学和同位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师:学习数学,我们不能只限于会做题,还要善于观察发现,总结规律,用规律指导我们后面的学习。同学们观察

1、2题,有什么特点?(单位统一)那我们就直接怎样?再观察

3、4题,又有什么特点?(单位不统一)我们应该怎么办?(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你能像刚才那样,总结出第二题有什么规律吗? 生: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比较。 师:300分米○300厘米还用转化吗? 生:数字相同,只比较单位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不用过多的讲解,而是把重点放在抽取规律上,让学生通过练习,获取规律性的东西,同时,也渗透了数学的学习方法:如何观察、发现、抽取规律。】

(3)第三关:

第三关呢,老师让小明量一间房子的长和宽,小明一听,这太简单了,可老师又说了,不能用尺量。同学们想一想,让你量这间房子的长和宽,你会怎样量?

生:用步量

师:这位同学和小明想到一块儿了。大家看:

小明一步的长度大约是8分米,有一间房子,房子的长小明走了10步,宽走了5步,你能知道这间房子的长和宽大约各有多长吗?

学生读完后教师电脑演示。 独立完成、订正。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估一估、量一量 一元钱硬币的厚度 ( )毫米 ( )毫米 数学课本的长度 ( )分米

( )分米( )厘米 谁先来汇报你测量的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测量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自主检测 评价完善

1、填一填

1千米=( ) 米 1米=( )分米 38米+54米=( )米

1米-6分米=( )分米 50毫米-4厘米=( )厘米 8千米=( )米+( )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或数

小明身高138( ),他的大拇指宽约( ),手腕一圈长约12( )

小兔子身长4( ),尾巴长约7( )。

一只七星瓢虫的长度大约是5( )。

从沙河到莱州的长度大约是25( ),坐客车大约半个小时能到达。

学校教学楼高约( )米。

【设计意图:此环节对大部分学生进行达标测试,而对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进行拓展、拔高练习】

四、归纳小结 课外延伸

对于长度单位,你都知道了什么? 多指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千米=1000米

课型:复习课 五年级

课题:小数除法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42——43页)

教学目标:

1、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循环小数的概念。

2、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自主学习的习惯。重、难点:

小数除法的计算。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这一单元的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在组内先说说。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小组整理本单元所学内容,整理后在全班汇报,互相补充。

2、小数除法有哪些类型?

学生举例说说,你在解题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

3、什么是循环小数?请举例说明?如何将它保留一位、两位、三位小数?

4、我们还了解了一些需要用小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42页2题。

①学生独立作答,再小组讨论分析解答过程,请小组代表汇报。 ②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根据学生的实际,从课本43页1-7中选择对自己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练习。(学生自主选择,组内讨论交流)。

2、讨论分析,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解题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用小数乘法进行验算。

第3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顺序。首先要用总计金额减去足球的总价得到篮球的总价,再根据“总价÷数量=单价”分别算出篮球和足球的单价。在学生填出得数后,可以让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通过叙述思维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4题,首先要分清哪个是刘大伯,哪个是李大伯。习题中通过刘大伯取得第一名和图中挂有奖牌的方式来告诉学生图中左边的人物就是刘大伯,右边的老人比左边的老人多跑了2分钟,显然不可能是第一名,因此这个人就应该是李大伯。这样分清了两个人物以后,学生才能真正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这种图文结合分析题意的方式学生是第一次遇到,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正确地理解题意后再进行解答。

第5题,可让学生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第6题是一道去尾法的题目。先列式解答,再去尾。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到什么?你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收获呢?

推荐第7篇: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与实践

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与实践

龙南中学陈燕萍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策略体系。模式可以来源于教学实践,但使实践概括化和集约化,上升为理论,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模式也可以来源于理论思辩,使某种教育思想或教学理论具体化、操作化,从而保证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如果说,从研究教学的性质、目的任务、教学思想、教学规律等问题概括为“教学原理”,是教学论的基础理论部分的话,那么,研究教学模式则是教学理论(原理)应用于实践的中介,它具有处方性、优效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去设计教学, 组织和实施教学。

正如冯克诚先生主编的《最新教学模式全书》(1997年版)中所指出的:模式和模式化是一项工作成熟、规范的集中的和形式化的体现。教学模式即是进行教学工作设计的基本思路框架和技术方法与范式,是长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实验研究的总结和概念化,也是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的技术保障。灵活运用和善于总结教学模式特别是课堂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工作,既是一个教师的成功保障,也是一个教师成熟的体现。

一、关于课型

1.课型的定义和分类

课的类型,简称课型。课型,一是指课的类型,它是按某种分类基准(或方法)对各种课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产生的。例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1985年版)中关于课的类型,是指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或按一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来划分课的类别。二是指课的模型,它是在对各种类型的课在教学观、教学策略、教材、教法等方面的共同特征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模型、模式。在这种意义下,课型与某种课堂教学模式相关。

课型的分类,因基点选择不同而有区别。

如果以教学任务作为课的分类基点,一般分为两类:⑴在一节课内主要完成教学过程某一特定阶段的教学任务,称单一课,通常有: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实验课、检测课、考试讲评课等。⑵在一节课内完成两个以上或全部教学阶段任务,称综合课,通常用于小学中低年级。

如果以教学内容的不同性质作为课的分类基点,课可划分为自然科学课、人文科学课、思维科学课、艺术科学课等,每一类课型又可再分为若干个亚型。例如,自然科学课型中新授课,按内容的不同可再分为:⑴以“事实学习”为中心内容的课型;⑵以“概念学习”为中心内容的课型;⑶以“规律学习”为中心内容的课型;⑷以“联系学习”为中心内容的课型;⑸以“方法(技能)学习”为中心内容的课型等。

如果以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作为分类基点,课可划分为讲授课、讨论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实践或实习课、参观或见习课等。

课型的分类因基准选择不同有很多分类方法,但不管那种分类都要遵循如下原则:⑴科学性原则,要求根据事物的属性,分类基点(准则)的选择恰当、明晰,分类不重,不漏,不交叉;⑵从实际出发,按需分类的原则;⑶简明,便于操作原则。

2.课型的结构

课的结构是指构成课堂教学活动的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设备和方法)之间重要的、稳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方式。这些联系和作用方式的功能大小明显地受教学思想、教学目的、教学策略的取向不同而区别。

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师生生命活力的系统,充分调动和激活师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使各种课型教学得以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以学生为认知、实践、发展主体的特殊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遵循认识论所揭示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是使各种课型教学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的基本保证。

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和生生之间人际沟通、交往过程,课堂的交往中,存在两种信息交流和互动,一种是知识信息,一种是心理信息。两种交往形态和两种信息交往内容对各种课型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

所以,课堂教学的结构有几个明显的特征,这些特征,影响和决定课堂教学功能。这几个特征是:

⑴课堂教学结构的整体性;

⑵课堂教学行为的目的性;

⑶课堂教学活动的社会交往性。

我们需要选择各学科重要的基本课型,研究和揭示其结构和性质,从而认识不同课型的特征,使我们的教学设计及教学组织实施自觉地遵循和符合课型的特征和要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自然科学新授课几种课型的结构的同异比较如下表:

3.课型的特征和对教学的要求

特征是事物的全部属性中最重要和最突出的本质属性,特征的表述应是简约的、具体的。

课型的特征是由课的性质、任务、结构和功能决定的。

这种课型特征对教师课堂教学提出了如下的要求:

⑴让学生掌握与基本操作技能有关的基础知识是学习操作技能的基础。如要学会操作键盘就要先认识键盘的基本结构和基本键、主要功能键的位置和功能。

⑵基本操作教学,教师必须先向学生作出正确的操作程序和准确动作的示范,示范要先作分解动作,边示范边讲解操作要领,让学生直接感知、模仿和操练。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注意观察,发现错误,通过反馈矫正,直至掌握操作要领,形成基本技能。

⑶科学、合理地安排操作技能的整套训练是基本技能教学成功的关键。整套训练是在单项的分解训练的基础上组合而形成的,包括整套训练的目标、内容和程序。整套训练还可以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进行分层教学,一般可分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类。整套训练以形成熟练的操作技能为目标,使学生获得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的坚实基础,终生受益。

⑷组织练习训练要及时反馈、评价、激励,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可多运用分组竞赛等方式,激发练习的兴趣,克服训练枯燥而产生的心理及行为障碍。

认识和掌握不同课型的结构和特征,目的不在于为教师提供固定的模式,而是使他们了解课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的方法,认识不同类型的课的结构、特征和作用,以便他们能从自身的实际条件出发,创造性地安排和设计不同的课,组织好每一个单元以及整门课程的教学。

1.模式、教学模式的概念

“模式”词义来源于“模型”。《辞源》中对“模型”的语义解释有三:⑴模型,规范;⑵模范,楷式;⑶模仿,效法。“模型”最初本义是指一种用实物做模的方法,词义拓展后,有模范,示范,模仿的意义。后来,模型由实物模型发展为非实物的形式模型,最普遍使用的是“数学模型”,即把一个实际问题,抽象为用数学符号、图形表示数学问题,即称“数学模型”。后来,这种非实物的形式模型向更多的领域扩展,并使用“模式”这词。例如,文化模式、教育模式、经济模式、社会模式、办学模式、教学模式等等。在这个时候,“模”包括了实物模型的意义,“式”包括了形式、样式的意义。“模式”一词兼容了实物与形式两大类。

模式的范畴,包括实物模式和形式模式。形式模式包括语义模式、数学模式、图象模式等。

对各种各样的模式的研究,发展成“模式论”,模式理论是现代科学方法论的一门重要分支,模式方法已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用模式方法去分析问题,简化问题,便于较好解决问题。模式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排开事物次要的、非本质的部分,抽出事物本质的、有特色的部分进行研究。模式方法要求,把事物的主要因素、关系、状态、过程突现出来便于人们进行观察、实验、模拟、测量和理论分析。

“教学模式”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等人提出的,1972年他们出版了《教学模式》一书,提出教学模式是“系统地探讨教育目的、教学策略、课程设计和教材,以及社会和心理理论之间相互影响的,可以使教师行为模式化的各种可供选择的类型”。该书还系统地介绍了22种教学模式,首次采用了较规范的方式进行分类和阐述,最后归纳成信息处理、个人发展、社会相互作用和行为教学4大类教学模式,即信息加工教学模式、个性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和行为控制教学模式。稍后,美国学者冈特、施瓦布等在《教学:一种模式观》(1990年)中认为,教学模式就是“导向特定学习结果的一步步的程序”。他们认为,教学就是构造课堂环境,对能力、兴趣、需要各不相同的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组织的过程。教学模式则为组织教学环境提供一定的结构、程序和步骤。由于教学目标、学生需求、教学环境的不同,教师必须掌握一系列适用于不同目标、内容和对象的各种教学模式,并在实际工作中学会选择和运用,才能创造出最有效的教学。为此,他们提出了八种基本的教学模式,并对其理论基础、实施步骤及应用实例作了系统的阐述。这八种基本的教学模式,本文后面将再作介绍。他们认为,在当前学校情景下的课堂教学,如果教师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包括组合运用)这八种基本教学模式,可以较优地完成各种预期的教学任务。

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对教学模式的研究渐趋重视,并出现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对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也有多种,有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定义教学模式,认为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在不同教学阶段协调应用各种教学方法过程中形成的动态系统”。有从教学结构范畴来定义教学模式,认为教学模式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特定教学思想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方式的范型”。也有从设计和组织教学的角度来定义教学模式,认为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笔者认为,最后一种定义,较接近当前国内学术界的看法。

教学模式上联教育理论,是实施教学的一般理论,是教学思想与教学规律的反映,它指出教学的目标,规范了师生双边活动,实施教学的程序,应遵循的原则及运用时的注意事项,因而,它是师生教学活动的指南。教学模式下联教学实践,它将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操作程序,它可以使教师明确教学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样做,后怎样做,它的处方性和可操作性特点,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运用。

因此,教学模式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理论 <===>

模式 <===> 实践

可见教学模式的学习、运用和构建,既能丰富、发展教育理论,又能指导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学习、掌握和运用教学模式,可以使广大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时不至于感到“空洞”,在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时,不至于感到“盲目”。

2.教学模式的结构

教学活动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之中,在空间上,表现为根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处理、协调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在时间上,表现为怎样安排教学活动的各个阶段或环节的程序。这样,不同的教学理论、教学目标,设计和组织师生活动的不同安排,就构成不同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结构一般由下述要素组成:

⑴提出模式涉及的教育理论和价值取向,这是模式得以形成的基础。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或教育思想指导下构建的。例如,布鲁纳发现法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斯金纳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巴班斯基最优化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科学。我们在学习、研究、运用和构建各种教学模式时,必须首先关注提出模式所涉及的教育理论和价值取向。

⑵提出模式所针对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重要要素。

由于模式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目标直接反映了该模式的价值观,决定了实现目标的内容和方法选择和运用策略,师生交往方式,教学目标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

⑶建立教学活动程序,这是教学模式结构的核心问题。

教学活动程序是指教学中各步骤应完成的任务,其实质是处理好师生针对教学内容在时间序列上的教学活动步骤。

例如凯洛夫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程序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情境—问题—假设—推理—验证”。

⑷师生角色,这是构成教学模式重要的能动的要素。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师生的交往活动,包含了认知信息的交往和人际关系的交往,这种交往的价值取向、方式和方法,互动与配合成为构成教学模式重要的能动的要素。不同的教学模式,师生关系及角色特征有很大的差异,例如,教师对课堂教学管理,可以是专制型(高度集中型)、民主型或放任型,这种差异是由教学模式的价值取向、要完成的教学任务的特征及选择的教学策略等因素决定的。

⑸提出的教学策略。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与之相关的教学策略,它是指这种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措施的总和。教学策略是影响模式功能的重要要素。

⑹提出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适用的情景和范围,功能也不尽相同,因此,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应有与之相应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反馈、调控方法。

⑺所必需的支持条件。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必须依赖一定的内部及外部支持条件,这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保障。例如,教师的素质(师德、专业水平,教学技能等)、教学设备、环境、师生人际关系,等等。

以上七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

3.教学模式的功能

美国学者多伊奇曾研究一般模式的功能,他认为模式一般具有四种功能:

⑴构造功能 它能指出事物中各系统、各部分的关系和作用,能使我们对事物有整体的、清晰的认识。

⑵解释功能 它能用简洁、明了的方式说明事物的复杂现象。

⑶启发功能 它能揭示各种关系,以表明某种排列秩序。

⑷推断功能 它能根据规律推断出预期的结果。

有学者指出,教学模式的研究能较好地解决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严重脱节的问题,它可以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又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教学模式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⑴教学模式是一种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论。它在一定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对教学过程诸要素、诸环节进行审视,进行重组重构,有利于突破原有的教学理论框架,较好地解决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严重脱离的现状。教学模式研究,可以促进教学理论学习和普及;可以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使教学工作理性化、概括化,还可以帮助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科学化。

⑵教学模式有利于将有效的教学经验通过理论概括,总结上升为范式、范型,从而丰富和发展理论,促进理论和方法的创新。

⑶由于教学模式具有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有时一种教学模式往往可以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因此,它有利于教育理论的推广,便于教师理解、掌握和运用。它的处方性、参照性特点,使它能揭示出模式具有“如果运用„„教学模式,就必然产生„„的教学效果”的功能。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利于大面积改善课堂教学现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教学模式的分类

教学模式林林总总,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但可归结为若干类型。一些重要的分类,可例举如下:

分类之一(着眼于心理科学):

⑴信息加工教学模式(以认知学派理论为依据)

⑵行为教学模式(以行为主义学派理论为依据)

⑶个性教学模式(以人本主义学派理论为依据)

⑷交往教学模式(以社会本位教育思想为依据)

⑸合作教学模式(以人本主义和社会本位教育思想为依据)

分类之二(着眼于现代教学理论):

⑴着重于认知发展的教学模式。

例如,原苏联凯洛夫的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赞科夫的一般发展教学模式;原西德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美国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等。

⑵着重于整体优化的教学模式。

例如,原苏联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模式;日本广冈亮藏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模式等。

⑶着重于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

例如,美国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模式;萨奇曼的探究训练教学模式等。

⑷着重于技能训练和行为形成的教学模式。

例如,美国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模式等。

⑸着眼于非理性主义的、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例如,美国罗杰斯的非指导教学模式;保加利亚洛扎洛夫的暗示教学模式等。

分类之三(着眼于教学活动特征):

⑴指导—接受教学模式

⑵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⑶探索—发现教学模式

⑷情趣—陶冶教学模式

⑸示范—模仿教学模式

分类之四(着眼于教学基本模式系列):

由美国学者冈特、埃斯特斯等人在多年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八种模式作为基本的教学模式系列,这八种模式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模式的基础。

⑴直接教学模式。适用于教授基本事实、知识和技能,可用于各科教学。

⑵概念获得模式。适用于界定、理解和运用概念,注重于如何获得概念。

⑶概念发展模式。适用于围绕概念的归纳性推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模式注重如何探究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新的理解,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

⑷群辩法模式。通过在集体中交流不同意见,利用非理性力量达成新的理解的创造性过程。这种模式适用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⑸探究模式。用于问题解决和探究,这一模式试图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家面临疑难情境,搜集和加工所需要的资料,最后达成问题解决的探究过程成为探究模式的基础。

⑹课堂讨论模式。用于提出问题,培养洞察力及促进批判性思维,在这种模式中,教师通过事实性、解释性和评价性问题引发讨论,激发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

⑺合作学习模式。以小组学习的形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性方面的成长。

⑻探索情感和解决矛盾模式。这一模式包括两个独立的策略:探索情感策略和解决矛盾策略。运用这一模式旨在帮助学生将学习与他们的情感、态度联系起来,学会如何处理矛盾情境。

上面介绍的八种基本教学模式体系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只有从实际出发,综合地运用这些模式才能充分发挥各个模式的教学功能,满足来自学生、社会和教学内容三个方面的需要。教师将这些模式运用于教学实际时,必须考虑四个因素:规划、教学、评价和课堂管理。确定目标,设计教学单元,选择教学内容的规划过程,实施规划和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评定教学效果的评价过程以及有效的课堂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5.教学模式的构建

模式的构建,可以从实践出发,经过概括、归纳、综合提出各种模式,模式经被证实,即有可能形成理论。

模式的构建,也可以从理论出发,经过类比、演绎、分析而提出各种模式,进而到实践中加以应用,以解决不同的问题。

其图示如下:

现代科学方法论中,建模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科学研究有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主要方法。从模式论看,则有定性建模和定量建模两种建模方式。教学建模主要采用定性建模的方法。

教学模式的构建要遵循教学模式的结构进行。我国学者查有梁先生提出定性构建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

⑴建模目的。明确建立教学模式所达到的目的。

⑵典型实例。通过调查研究,找出一个典型的个案。

⑶抓住特征。通过理论分析,概括出基本特征和基本过程(程序)。

⑷确定关键词。进行语义比较,找出表述模式的关键词。

⑸简要表述。对模式作出简要的定性表述。

⑹具体实施。在教学中实施模式,注意充分体现模式的特征和过程。

⑺形成子模式群。在教学实践中,因不同实际情况,能“变换”、“适应”,从而形成系列的子模式群。

⑻建模评价。对模式设计和实践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改进。

上述各个阶段应是联系的,多向的。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要经过修改、完善、发展才能构建一个有效的教学模式。

6.学习、研究教学模式的策略和方法

学习、研究教学模式,包括了学模、用模、评模、建模这几个重要的方面。

“学模”是指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中外各种基本的教学模式,包括每种教学模式的理论背景,实施的目的、程序、策略和条件,适用的范围、长处及局限性。并能结合实例掌握其特征和要义。通过学习,掌握各种基本的教学模式是选模、用模的前提和基础。

“用模”是指能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能选择,能应用。在用模中,凡是不了解条件,盲目地使用;不变化,僵化地使用;不组合,孤立地使用,都不会是有效的。

“评模”是指要对各种教学模式进行评价。评价既要包括理论的审视,又要考虑其实施和操作的可行性、有效性。要通过评价,修正、完善、发展教学模式。

“建模”是更高的要求。将有效的成功的教学实践通过概括、归纳、提炼上升为有典型意义的操作范式,模式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学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得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建立教学模式,掌握教学模式,最终是为了超越教学模式。教学既是科学,也是哲学;既是技术,又是艺术。建立某种教学模式,最终都应超越这种教学模式,这才是达到艺术境界的教学,才算是掌握了学模、用模、评模、建模的精髓。

7.课型和教学模式的联系和区别

课型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以人的主观意念而转移。模式是主观对客观的认识和改造,因为模式内蕴含着构建者和运用者的思想、观念,所认同的教学原则,所选择的教学策略、方式和方法。

教学模式的构建和运用要依据和反映课型的特征,使教学活动更贴近教学规律。体现不同指导思想的教学模式对特定课型的表征方式是不同的,例如,对某种课型,有人用认知模式去表征,有人则用行为模式去表征。

综上所述,课型和教学模式的关系可用下图来表示:

图意说明:⑴课型与模式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⑵一种课型可以选择多种不同教学模式表征;一种模式可以应用于多种课型。

推荐第8篇:初三语文复习课型教学模式初探

初三复习课探讨

一、复习课的主要任务

复习课的设计应以唤起记忆、巩固消化为中心,以打牢基础、强化能力为目的,以精讲巧练、讲练结合为原则,所以复习课的目标应该有以下四个不同的层次:

1、知识的复习:

复习课不同于新课,内容都是学生学过的,只是由于遗忘的作用,使原有的知识信息淡化了、模糊了。复习课的首要任务就是唤起学生对已学过的零散的知识的记忆,把学生带回到过去的学习情景中,打开了学生记忆的闸门。这一层次主要以识记为主,如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音形字义掌握等,是复习课的最基本任务。但要注意的是复习课绝对不是新课的再现,而是“提要勾玄”“凝精聚妙”将旧内容进行浓缩。

2、知识的完善:

在第一次学习中,某些知识可能没有完全理解,有的可能学得不全面,有的可能挖掘不深,有的甚至可能产生学习错误…这就需要在复习时进行知识的完善。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教材,拓展教材,以加深理解。这一层次的教学任务是对复习课的进一步要求。

3、知识的总结

由于知识点繁多和零碎,因此应注意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提高学习能力和复习效率。

4、知识的迁移:

中考在重视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越来越强调对能力尤其是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它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平时所学到的知识灵活地准确地“迁移”到试卷上。因此,在复习中,培养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复习课的难点,也是老师们孜孜不倦要达到的教学效果。

二、复习课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

每节课的复习目标必须明确。即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在课堂中巩固和深化哪些基础知识,培养哪些能力,达到什么学习效果等等,必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以此来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选择训练题目,落实教学目标。

2、系统性原则。

所谓系统,就是对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做到内容上不遗漏,要求上不降低,注重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归类整合,使其条理化。

3、重点性原则:

要紧扣课标,把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上;放在对知识进行归类,对要点进行梳理,对思想方法进行提炼上。针对课标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创设情境、精心设计、巧妙点拨,并对它们进行挖掘延伸,避免简单重复。要突出对薄弱环节和易错试题的分析研究和纠正,使学生通过复习有新的体会、新的收获。

4、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动手、动口、动脑,多思考,多实践。

三、基本环节:

1考题导向,自主考查――2合作探究,解决疑难――3归纳考点,总结方法――4典例迁移,拓展巩固――5整理反思,作业深化。

四、基本要求:

(一)考题导向,自主考查(5分钟)

课标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和考查总是直接在考题中反映出来,因此历年的考题是考生复习的一根非常重要方向标。

1、教师就某一专题或某一内容为学生展示历年河北省考题。

2、让学生依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和自身的知识水平自主做题,感受难易度,检测掌握程度。

(二)合作探究,解决疑难(5分钟)

1、小组合作,解决自己不能理解的难题,重在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2、以小组为单位,汇总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老师指导。

(三)归纳考点,总结方法(15分钟)

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一渔,终身受用。

1、教师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突出知识联系,引领思考方向。

2、“授之以渔”。老师在认真钻研教材,归类好考点、知识点、方法技巧的前提下,对复习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解剖。

3、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同步学生的疑难,点拨归纳规律、方法。

(四)典例迁移,拓展巩固(15分钟)

1、精心设计典型题,化抽象能力为具体训练,变知识讲授为能力训练。

2、学生要独立完成问题解答,也可小组合作,初步形成科学合理的解题思路。

3、教师在学生解答的基础上,剖析例题,点拨思路,提炼方法,总结规律。

4、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以主观题为主。

(五)整理反思,作业强化(5分钟)

1、对本课所学知识、方法进行再梳理,识记方法技巧,记录典型题目。

2、作业分层强化,反思所学,加强学习效果。

课堂要始终抓住学生这一主体,老师真正发挥主导作用。老师既不搞“一言堂”、又不“散放鸭子”,在引导上下功夫,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五管齐下上花气力,下功夫,这样课堂效率复习效果就得到了充分提高。

复习的方法并非一成不变,它是多种多样的,如系统复习法有:(1)导学式;(2)自主式;(3)纲要式;(4)竞赛式;(5)训练式;(6)自测式;(7)资料式;专题复习法有:(1)教材重组;(2)技能为纲;(3)试题探究;(4)鉴别;(5)错题处理。

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

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要凸显思想性,通过教学一定要实现知和行的统一,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形成了自已的教学风格和模式。在复习课教学方面走出了自己路子。

我的复习课的基本模式为:导入(创设情境,引发兴趣)──自主阅读(阅读交流,合作共享)──辨析导行(设难置疑,突破难点)------专题练习(梯度习题,层层展现)--------时政出示(联系实际,明理导行) ──总结延伸(深化观点,培养习惯)。

一、艺术地运用导入环节,诱发学习兴趣

导入课,应该简洁明快,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这课的需要。教师要发挥创造性,使开头新颖、别致、巧妙。

列举几种常用的开头形式予以说明:

1.问题引入:根据教学内容的设问让学生回答,揭示课题,导入课。

2.小品表演:把教材内容编成小品,以形象的表演导入课。3.情境渲染:通过播放录音、电影、录像片断、放映幻灯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这也我常用的导入方式,在复习《在承担责任中成长》这一课时,我选用冬奥会王濛、周扬夺冠的情景片段,让学生分析她们身上的优秀品质,由此引入复习,起到了很好的渲染作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成理成章的引入主题。

4.启发谈话:把握教学要求,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用情真意切的语言,亲切自然地导入课。5.设置悬念:教师先把课文中的故事或事例的矛盾冲突揭示出来,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6、游艺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猜谜、游戏、竞赛等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艺活动导入课,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总之,思想品德课的导入环节没有固定模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精心设计。

二、自主阅读,合作共享,交流提高。

本阶段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探究知识的阶段,也是学生感知知识,唤醒学生记忆的阶段,是一节课的主体部分,是教学的重点,这个阶段要让学生充分感知知识,发挥学生主体阅读理解知识,更深层次掌握知识的作用。要把握这一环节,就得全面系统的梳理教材,形成全面系统的知识结构,给学生以有机的指导。

如复习“《在承担责任中成长》”这课时,我在学生充分阅读复习的基础上,将知识网络图用填空的形式展示出来,引导学生思考填写,最终形成全面系统的知识网络,为学生下一步运用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奠定知识基础。

三、辨析导行、设难置疑,突破难点。

针对学生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我有意识的设计相关的理论和实例,为解决疑难做好充分的准备,我在复习《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这一课时,为突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时代感这个难点,我专门搜集展示了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和上海世博会精品展示,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形成直观认识,很鲜明,很形象的让学生感知,巧妙的突破了难点。

四、专题练习,梯度习题,层层展现。

在学生整体感知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解决疑难问题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一组有梯度的练习题,我在复习《做意志坚强的人》这一单元时,我既设计了思维训练题,包括选择题、分析名人事例、漫画题,还引入中考题进行拔高训练,层层深入,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解题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迁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时政出示,联系实际,明理导行。

对时政热点的分析,是思想品德课的一项重要任务。借助于对时政热点的分析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契机,不可忽视,这一环节把握好,将指导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

如复习《参与政治生活》一课时,通过分析曹大澄老人,为拯救深圳街头流浪乞儿,深入虎穴,收集证据,并上书温家宝总理的事例。让学生各抒己见,老人感人的品质,影响着每一位学生。真实的事例,活生生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在孩子们的内心引起强烈的震憾,从而产生了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强烈愿望。并在日常生活中,以老人为榜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真正使自已成为一个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负责任的国家小主人。

在教学中,明理和导行环节结合尤为紧密,二者相互依存,有机结合。

六、合理组织总结延伸环节,强化观点,形成习惯

课的结尾应当既画龙点晴总结全课,又意味无穷对今后提出希望。因此,思想品德课的结尾应当在下课前安排足够的时间,先对全课进行总结,使学生对这一节课所讲的观点回味无穷。

《中学德育纲要》中规定:“学校实施德育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教育途径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完成德育的任务”,所以在德育过程中,应紧扣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使课堂教学得到扩展延伸,在实践中帮助学生强化观点,使道德行为形成习惯。

如我在进行情景在线题的专题复习时,引入玉树地震的感人视频,一组祖感人的图片,引起了学生情感世界的共鸣,在学生谈所观、所思、所想的基础上,我巧妙的运用一幅对联结束本课,“炎黄子孙齐心援玉树,中华儿女合力倾灾区”,横批“玉树不哭”,借此帮助学生强化观点,对学生进行优秀品质教育和责任感的教育,很好的完成德育任务,将学生培养成富有爱心,责任心的公民,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总之,在辛苦的摸索中,总结经验,在运用于实践中验证,再总结,再提高,反复实践,形成技巧,形成风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新课改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快,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教学效果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推荐第9篇: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课型模式流程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课型模式流程

三小 李学英

我们可按照“热身导入-------情境呈现------趣味操练-----拓展运用”的模式进行对话教学。 模式特点及流程:

一、热身导入

在导入上,我们要进行形式多样的热身活动。通常可用这几种方式:听、说、唱、玩、演、画等等,让学生在根据快乐的气氛中从旧知过渡到新知。

二、情境呈现

可先通过实物、形象、简笔画、肢体等方式呈现,再采用“先听说,后读写”的方法为学生创设自然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通过交流学以致用。

二、趣味操练

新知学完后,教师曾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习,让学生在听懂会说的基础上进行表达交流,可机械操作、游戏操作、编唱歌曲操作、创设语境操作等,还应关注学生的层次,让学生进行梯度式练习,由一个主句型的认读,到同桌之间问答练习,再到小组成员之间的自由会话,这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不断积累语言,顺利达到语言的运用。

四、拓展运用

教师应根据教材中的对话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谈论与学生有关的事情、经历、爱好、思想和情感等。学生最终可以用本课所学知识点、主句型进行替换练习、自由会话,并拓展到实际生活当中,达到运用语言和拓展语言的目的。

推荐第10篇:科普文课堂教学课型模式

科普文课堂教学课型模式范例

——《宇宙的边疆》说课稿

郑州市第三十一中学 贾玉坤

各位老师:

下午好,大家都知道科学的发展是迅猛的,科学家追逐星空,敲击原子,破译基因,仰观宇宙之无穷,俯察纳米之精微,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深入人心。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共同语,已成为当代文化的主流,但是对科普类文章的教学却没有与时俱进,语文老师讲科普类文章,往往还有一定困难,因为这类文章理论性强,概念抽象难懂,学生不爱听,老师也不爱讲,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今天在这里我要同大家一起探讨的就是新课改下科普类文章的课堂教学课型模式,我以《宇宙的边疆》为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请诸位同仁批评指正。

Ⅰ.首先从整体上介绍我的课堂教学设计基本模式,总共有七步: 第一步:三维分析,制定目标。第二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第三步:自学释疑,整体感知。第四步:质疑交流,点拨释疑。

第五步:深入研讨,合作探究。第六步:总结反馈,感悟升华。第七步:延伸迁移,拓展训练。 Ⅱ.下面我就这七步的具体内容来谈谈我对本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三维分析,制定目标。

三维分析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标分析。 教材分析,《宇宙的边疆》是高中语文必修3中第四单元的一篇科普类说明文,是电视片《宇宙》的解说词,文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宇宙知识,并发表了自己对宇宙及人类的看法,行文是伴随着电视画面展开的,所以文中的语言有着特定的语境。

学情分析,宇宙总是充满着神秘感,高中学生往往会被这种神秘感吸引住,学生对宇宙很感兴趣,学生对宇宙的相关知识也有一定了解,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学生的兴趣点还是处于相对比较感性的层面,真是遇到这样的文章却很少静下心来去阅读去思考。

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课标制定目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强语文积累,注重梳理,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基于此制定本课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解说词特点,把握说明顺序,体会本文运用议论与抒情的好处。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切实提高语文素养。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基于此制定本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感悟科学精神的兴趣。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探究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启发自己的思考。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基于此制定本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感受科学中的美,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任何一篇科普文,尤其是这样一篇有难度的科普文,老师最难的就是如何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在导入文本时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应抓住对宇宙的好奇心及解说词的本身特点来设置情境导入。所以我就播放了两遍《宇宙与人》的视频片段,一遍只有画面没有声音,一遍画面和声音都有,然后让学生谈观后感,并讨论解说词的作用。这样就在自然导入文本的同时既激发了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又对解说词在电视画面中的作用和特点有了直观的感受。

三、自学释疑,整体感知。

课程标准强调要发展独立的阅读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所以在导入文本后就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并梳理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教师提出两点要求:

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自己的阅读障碍,并将自己需要掌握的生字词整理到“积累本”上。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分几部分介绍宇宙的?有哪些标志性的语言?并概括要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补充明确。 空间顺序

第一部分探索宇宙的奥秘;第二部分介绍宇宙中的星系 ;第三部分介绍宇宙中的恒星 ;第四部分介绍恒星和太阳系;第五部分最后回归到人类的家园。

该环节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走进文本,通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

四、质疑交流,点拨释疑。

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之后,还仅仅停留在面上,还须进一步地去解读文本,构建开放的课堂,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强化合作交流意识。为此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速读课文,找出自己疑惑不解的地方,在小组中交流利用集体的智慧去解决,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到各组的交流中,适时进行点拨释疑。同时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讨论明确。

如: 1.“我们的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进化论明确告诉我们,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我们为什么是大海里诞生的? 2.既然从宏观看来,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不断地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如遇到较为专业的问题,可让学生在课下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或直接求助于其它相关学科老师。北京一所中学就尝试过直接将物理学科的老师请入课堂一起上课,据说效果还不错。

五、深入研讨,合作探究。

上一个环节深入到了文本的一些细节之处,但还略显散乱,对文本的精髓之处也与还未触及,这就要求进一步深入解读文本,抓住一些关键问题进行研讨。所以设计两道讨论题。

问题一:作者对宇宙与人类分别有怎样的认识?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这道问题的设置是让学生通过跳读关键段落,筛选信息,在了解宇宙知识的同时理解作者对宇宙与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问题二:思考“研讨与练习二”,并认真品读这些句子,同时思考本文运用大量的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这道问题的设置是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并体会本文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内涵。

六、总结反馈,感悟升华。

从整体感知到深入研讨,学生对文本已由浅入深解读了一遍,到底有多少收获,思维的层次是否得到扩展,需要及时进行反馈,同时也为了使学生的感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特设置该环节。

问题设置:请回顾这节课自己的收获,并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有哪些感触和思考? 学生大概会谈到:(1)宇宙更深处的奥秘和奇观还有待人类去探索发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宇宙无涯,探索亦无境。

(2)人类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拥有地球,人类在一边创造着地球美景,一边留下越来越多的环境灾难,人类狂妄自大地主宰地球只能自食其果。珍爱家园,保护家园,刻不容缓。

(3)在宇宙中地球是渺小孤弱的,人类更加渺小脆弱,生命的存在本身就奇迹,我们是宇宙中的幸运儿。热爱生命,热爱家园。

(4)人类在宇宙面前是渺小的,但人类拥有知识、智慧和勇气,人类以渺小的身躯去探索广阔的宇宙又是多么伟大啊!

七、延伸迁移,拓展训练。

解说词是一种实用的文体,虽然在生活中学生并不陌生,但第一次以文本的形式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解说词的特点,课程标准也指出,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为此设置一个写解说词的环节。

播放《中国神七宇航员出舱》视频片段,要求学生写100字左右的解说词,并在课堂上交流。 Ⅲ.两点说明:

一、教法说明:

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学会协作和分享”“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因此,这一堂课,在教法上我采用合作对话式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激趣法、点拨法、提问法、讨论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准备说明:

课堂的高效离不开课下的充分准备,尤其是这样一篇篇幅较长又有一定难度的科普说明文,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才能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1.教师准备,教师一方面要熟读文本,做到心中有数,还要对相关天文知识有所了解,方能进行有效点拨,驾驭课堂才会得心应手。同时还要准备好课堂所需的多媒体资料。

2.学生准备,学生课下应预习文本,对文本内容有所了解,同时要利用多种媒体工具搜集宇宙相关知识,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积极性,便于深入理解文本。

第11篇:学习模式课心得体会

学习模式课心得体会

利通二小

马超凤

开学以来,我在课堂上发现老师变非常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同学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因此课堂上出现了轰轰烈烈的教学场景,我们忙于收集资料,课堂上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我认为模式课让同学们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同学们学得主动了,大胆了。变成了学习的主人,变得主动而灵活,大家都抢着发言。学习由苦变乐,师生互动,学生间的互动变成了课堂上的主旋律。

模式课主要体现在:创设情景、生成问题、合作探究、产生新疑。它让同学们对学习更有兴趣,发言更积极。没有了“满堂灌”、“填鸭子”的教学方式,同学们在课堂上大显风采,我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习热情高涨,使学习成为充满乐趣的事。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同学们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同学的学习过程。我们才能无拘无束的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才能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同学们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老师还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更开放,向学生社会生活的更大时空开放;更有效,多一点探究、创新体验,多一些同伴互助协作。给我们一些权利,让我们自己去选择。给我们一些机会,让我们自己去体验。给我们一点困难,让我们自己去解决。给我们一个问题,让我们自己去找答案。给我们一片空间,让我们自己向前走。

模式课课带给我们新一种学习方式,让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动力,更有力量!

第12篇:小学科学新授课教学课型及模式

科学新授课课型模式

新课程的科学教学,是在一定情景下的,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所以结合科学学科教学特点,我认为科学课课堂的教学中主要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

科学课探究式教学以主题探究的形式展开,一般教学过程如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探究---表达交流---拓展延伸---评价。根据探究的对象、内容的不同,每一次探究经历的过程也不相同,可根据探究的需要灵活组合。

1、提出问题:就是要引导学生自主提问。教师应该依据教学目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借助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感知问题、寻找问题,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很多,可以是描述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也可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猜想假设: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在生活中已有很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所以本环节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合理性原则。猜想不是胡猜乱想,要引导学生有根据地进行合理地猜想与假设。

(2)方向性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研究问题进行科学预见,要明确探究的方向,指导整个探究活动的进行。

3、制定方案:在猜想或假设的基础上,师生制订出详细的探究方案,明确所要收集的证据以及收集证据的方法。方案的制订一般以小组讨论为主,然后全班交流,找出最佳方案。

4、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掌握都在本环节中完成。探究的过程大致分三步:开展探究、数据的搜集与整理、得出结论。

本环节注意问题:

(1)探究材料要准备充足。而且准备的材料还要有典型性、科学性、显效性。

(2)合作学习要有实效。小组合作学习要做到:科学分组,合理分工;精心设计、有效讨论;适时引导,参与调控;及时反馈,激励评价。

(3)重视数据的搜集与记录。

(4)教师要少说、多看,给学生从当顾问,必要时给予指导。

5、表达交流

交流就是将自己或小组探究的结果通过简单有效的形式与别人分享。表达交流一般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组内交流,第二步是班内交流。在表达与交流中要体现方式的多样性,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发言,并鼓励其它学生作补充和评价,并在此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探究学习经验。对学生有争议的问题,要允许学生存有己见。

6、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自主参与探究的能力。 《课标》中提出:不应把上下课的铃声当作探究的起点和终点,课堂外才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广阔天地。因此,我们可以把课堂探究中没有解决的或新产生的问题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不断动手探究中解决问题。

7、评价

评价是学习环节中的重要环节,但不是一个特定的阶段,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评价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不但要求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而且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以上就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过程,实际上科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具体情况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也不同。如有的时候需要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时,我们就可以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所以,在科学教学中只能是根据小学生的科学知识基础和对科学技能的把握,来构建小学科学教学的基本模式。

第13篇:小学语文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参考

小学语文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参考

第一学段 第一部分 阅读教学

第一学段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在形式上提倡随文识字,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效果。鉴于课文短小精美,建议采取以读代讲的方法,尽量能在一个课时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1—3分钟)

操作建议:注意研究教学的起点,紧扣单元主题和学生学习实际,可采用谈话、讲故事、猜谜语、多媒体课件(图片、歌曲、flash动画)演示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然后由教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环节二]放手试读,整体感知(10分钟左右)

操作建议:初读阶段的要求是让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这一环节既是读文,又是在课文这一大环境中识字的过程。应留给学生自己尝试读读文的时间,尽量通过潜能生的朗读来暴露面临的问题;进而发挥老师和优等生的示范作用以及小组合作的优势,使每一个人都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的形式以朗读为主,把读书与识字结合起来,把读书和对词句的粗浅理解结合起来,把读书与解决课后习题结合起来,使学生多读而不觉得单调、厌烦,循序渐进地达到把课文读通、读好的目的。

[环节三]识字学词,识读结合(5分钟左右)

操作建议:以随文识字为主,在语境中走一个完整的来回。先在读书的过程中注意缩小语境,由短句到词语,再到生字,把字音与字

形对应起来,有意识地识记。一般做法有:出示短语、词语、生字,学生自由尝试认读;同桌相互检查认读;集体活动测试等来巩固识字。 再把字放回到课文中,逐步扩大语境,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会认、适度理解以及会用的目的。要力求遵循寓识于读、识读结合的原则。要注重识字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地识字。 一般做法:指名读课文,互读互评,纠正字音,带着问题读、表演读等。

[环节四]练习写字,注意笔顺(5分钟左右)

操作建议:要充分用好教材,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自主写字的能力,提高观察字形的能力,注意笔画顺序,在书写的实践中让学生自我提高。坚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练字时间,生字较多的课文可以分散练习。

一般做法:

1、出示新字,学生观察这个字在田字格是如何占位、分析交流易错的笔画;

2、学生练写,由描红到临写,教师有针对性地重点指导;

3、板演展示(师生评价——学生对照自评);

4、巩固。

第二课时

[环节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1—3分钟)

操作建议:要注重实效,从检测识字、写字或读课文入手。然后顺势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环节二]自主合作,达成目标。(8分钟左右)

操作建议:针对课堂学习目标,根据单元主题和课文要点以及课后习题的提示,设计有一定涵盖的问题或话题做载体,组织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以学生自读为主,边读边思,学习圈点勾画;小组合作学习,明确分工,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各组展示,以读为主,辅以其他形式,在此过程中,其他学生要注意倾听,完善观点。教师要根据学习情况,

以评导读,以讲助解。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质疑、批注、倾听及交流的习惯。

[环节三]熟读背诵,巩固检测(5分钟左右)

操作建议:在前几个环节的学习和渗透的基础上,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背诵课文、积累词句,除了课本提示的背诵篇、段外,应适度加大积累的数量;课后练习题的处理课采取两个步骤,一是前期的引领读书,二是读后的理解交流和笔练;设计灵活多样的形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笔试,也可以口头回答,其内容应以“双基”为主。

[环节四]个体质疑,合作释疑。

问题始终是学习的先导和动力,学会质疑问难,也是学生学习能力之一,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

[环节五]拓展阅读,增强积累(10分钟左右)

操作建议:补充与单元主题有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自主读、合作议,以巩固和扩大单元教学成果。

第二部分 说话写话

第一学段的说话写话练习,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安排,选择适合的话题进行。可独立教学,也可穿插在课文教学中。

[环节一]明确目标,激趣导入。(2—3分钟)

操作建议:此环节要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激活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教师可采用图片、实物、讲故事、猜谜语等形式导入,激发学生说写的欲望。还可适时用语言文字描述说写要求,使学生明确任务。

[环节二]创设情境,练习说话。(8分钟左右)

操作建议:说是写的基础,此环节采用各种形式的说话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流畅地写话打下基

础。要指导学生说真话,说想说的话,不盲从别人,更不能说假话。根据提示,学生先自主表达,然后小组同学相互启发帮助。鼓励学生运用从课内外学到的词句和表达方法。

在指导看图时要展开想象,从人物或动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多方面点拨引导,让学生有话可说,把话写得具体、生动、形象。

[环节三]练习写话,随机指导。(8分钟左右)

操作建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实实在在地写话指导和训练,能不断提高其写话能力。提倡纸上练兵,自由表达,这样既能巩固识字写字成果,又能学习表达方法。

老师要把优秀习作当堂朗读,让学生欣赏品评,在交流比较中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能力。

第二学段

第一部分 阅读教学

根据课标精神和我是课改设想,阅读课要体现一个“读”字,围绕单元主题,增加课堂的容量,加大学生的实践力度。我们反对精耕细作式的教学,倡导粗放式的、大语文观指导下的增量阅读。对于一般课文的教学,鼓励教师利用一个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

[环节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2分钟左右) 操作建议:

新课的导入应具备三个要求:激活性。激活已有经验,引发学习动机;联系性。找准新课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连接点,引导学生由已知走向未知;定向性。明确学习目标,定好探究路线,选择学习方式。 教学时,可由讲故事、名言、新旧知识链接、多媒体、歌曲、游戏等形式引入。揭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环节二]预习检测,初步感知。(5分钟左右)

鉴于我市规范化办学的有利条件,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的基础上,提倡学生课前预习。但预习任务要简明,仅局限于对课文有所了解,对困难尝试克服,能够正确地读下来。不应有过多过细的要求,更不能把课内的任务强加给学生。

操作建议:

在检测读书过程中了解识字学词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1、检测学生独立识字情况。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把生字放在词、句中让学生认读,听写重点生字。不要对所有生字的教学平均使用力量,对新词、难理解的词放在语言环境中解决;

2、检测课文朗读情况,是不是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是不是读书时能做到不添字,不掉字,难读的长句能合理断开;方式上课整篇接读、对读,也可读重点段落。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实践和展示的机会,可充分发挥同桌和小组的力量;

3、根据情况,也可检测学生能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但不要有过高要求。

[环节三]重点研读,一课一得。(15分钟左右)

一篇课文承载的任务不能过多,根据学段要求、单元主题及编者提示,选定

一、两个难易适中的问题在读书交流中解决,借此机会,多读课文、品味词句、增强语感、提高认识。尽最大努力杜绝串讲、“灌”讲、“电”讲等不良现象。

操作建议:

1、根据教师的提示,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工具书、现有资料和已有学习经验,对重点内容进行阅读、感悟、批注,做好和同伴交流的准备;

2、明确分工,合作提升。每个人都是集体中平等的一员,都有展示自己学习思考成果的权利,都有提出自己观点并向他人学习的义务。在合作学习中,要逐步使学生养成认真倾听、友善交流、随时记录的好习惯。

3、展示交流。一人发言,他人补充,让小组合作的智慧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4、教师作为参与者,要抓住时机,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前提下,顺学施导,精巧点拨。

[环节四]自学字词,语言积累。(5分钟左右) 操作建议:

1、对教材提示或老师布置或自己喜欢的句段进行朗读背诵。

2、练习写摘录笔记。除了课本上规定的词句外,还要找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进行摘记。

第二课时

[环节一]复习检测,整体回顾。(2分钟左右) 操作建议:

1、抽查。看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是否已经巩固。抽测较难的生字,重点词,了解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情况。

2、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资源及运用相关资料为接下来的教学迁移做好铺垫。

[环节二]注重积累,练习迁移。(10分钟左右) 重在积累和运用,背一背,写一写,读一读。 操作建议:

1、口答填空式;

2、读背式;

3、笔练式,如抄写优美句段、续写、仿写等;

4、探究式,即围绕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开展讨论会、辩论会等。

[环节三]质疑问难,合作解决。(3分钟左右) [环节四]增量阅读,提高能力。(10分钟左右) 操作建议:

1、共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

2、议一议,写一写。

第二部分习作教学

北师大版教材最大的特点是主题单元的整体设计,这就较好地为读到写的能力迁移提供了便利。在阅读不同的文体中学习到认识事物的角度和表现的方法,相关的语文活动中为习作积累了素材,“笔下生花”则以宽泛的提示使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可能成为现实。因此,习作教学不要另起炉灶,要充分运用教材资源,调动学生的兴趣、积累和感受,培养好文风,养成好习惯,写出好作品。

[环节一]激趣导入,明确要求。(5分钟左右) 操作建议:

1、创设氛围,帮助学生引出话题由头,确定话题范围,打开生活源头,激活已有经验,切实做到有话可说,有话敢说。

2、出示习作要求,引导学生分析、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写什么。与学生一起交流与本次习作相关信息,激活素材储备,梳理有用的素材,让学生思维突破习惯性思维框架,超越时空限制,浮想联翩,跃跃欲试。

3、为了使学生的习作体现个性化的特点,习作前少点范文、格式、建议之类的束缚。

[环节二]独立习作,形成初稿。(10分钟左右) 操作建议:

1、教师应该注意把握好写的时机,在学生的思路打开,内心迸发出习作冲动时,就应及时转入到写的过程,把构思形成的“胸中之竹”变成“手中之竹”。

2、习作不是一次性的工作,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了目标,有了表达的冲动,有了初步的方法,就可以先写出来。不一定是完全符合要求的作品,但基本材料、大的框架在第一次独立习作时是能够确定的。

2、习作时需要安安静静的,教师不要干扰学生,或不时强调什么,以免打断学生思维。要真正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

3、在学生写的过程中,老师是一个二度备课的过程,巡视学生,点拨思路受阻的学生,发现写作框架典型的学生,观察学生整体写作情况,看通病在哪里,为最后的点评和第二课时的修改做好准备。

[环节三]师生评议,二次习作。(15分钟左右) 操作建议:

习作评析是促进学生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教师要顺势而为,不要越殂代疱。一般做法:

1、自主修改,读一读,补充完善;

2、小组互评,交换互读,欣赏亮点,提出改进建议;

3、教师挑选有代表性的习作进行评点,主要侧重于材料的选择(真实、特色)、语言的运用(鼓励使用积累的词句)和表达的方法等;

4、学生个人再次修改。

[环节四]作品展示,扩大成果。(时间不定)

待二次习作完成后,学生便可把习作本交给老师评改。老师可对照习作目标,对每一篇文章给以切合实际的简要的评价,总结出本次习作共性得失,然后举行专门的学生习作交流展示活动,如出板报、办手抄报、出册子、给家长阅读、投稿等,在广泛的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第三学段

第一部分

阅读教学

由于第三学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些学习方法和经验,教师可放手给其机会实践。一般课文力争用一个课时完成,以便留出时间来安排增量阅读。

第一课时

【环节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2分钟左右)

操作建议:

1、激趣可从单元主题、相关故事、音乐或由课文题目等入手,找准教学的起点。

2、出示预设的学习目标,学生简单交流。

【环节二】预习检测,整体感知。(5分钟左右)

操作建议:主要检测能否正确读书和概括课文大意,要注意研究综合性的方法,不求面面俱到。

1、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老师可顺势重点指导部分字词;

2、指名通读课文,达到读通全文,难读的长句多读或教师指导;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情况,整体感知文本。

【环节三】依据目标,自主合作,解决所疑,交流所得。(8分钟左右)

操作建议:先留出充足时间让学生按照提示自主尝试达成目标,然后分组展示和交流。

1、学生交流读书所得(可同桌、小组内、全班内交流);

2、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包括课后问答题,可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并质疑,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或由教师点拨指导。

【环节四】语言积累及运用。(5分钟)

操作建议:

1、学生书写生字词;

2、学生摘抄优美的句段;

3、读书思考疑难的问题,或者同步阅读和积累。

第二课时

【环节一】复习导入,出示目标。(2分钟左右) 操作建议:或听写,或读书展示,或作其他必要的练习。 【环节二】围绕

一、两个重要话题或问题进行学习探究。(10分钟)

操作建议:

1、根据学习实际需要和教材要求,教师提出适合的话题或问题;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并批注,为交流做准备;

3、分组探究,完善观点。

【环节三】巩固检测,能力迁移。(5分钟)

操作建议:

1、出示习题进行测评。

2、总结收获。包括知识、能力、情感、写法等。

【环节四】增量阅读。(8分钟左右)

操作建议:

1、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材料补充;

2、针对阅读材料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探究、交流。

第二部分 “拓展阅读”的教学

拓展阅读和开卷有益所选课文也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不能放任学生随意浏览,要从单元整体出发,灵活有效地使用,根据需要也可把拓展阅读内容调整为主体课文。

【环节一】根据课后提示,明确阅读目标。(2分钟左右) 【环节二】自主读文、感悟。(5分钟左右)

操作建议:生自主选择:可以让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形式,如默读、浏览、有针对性地重点阅读;可以读思结合、读查结合,边读边理解疑难问题;可以读中批注感受或标出不懂的问题。

【环节三】合作交流,精要点拨。(5分钟分钟)

操作建议:

1、可同桌或小组交流,可直接进行全班交流;

2、教师只对重点部分做简单精当的点拨,不做大量的讲解和分析。

【环节四】积累运用。(5分钟)

操作建议:

1、对自己感兴趣的句段进行赏读(背诵、摘抄、绘画……)

2、联系本单元课文,或者学生的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学到学习方法,指导今后学习方向。

(建议以上操作根据实情自主选择)

第三部分习作教学

一、原则:以学生为本,内容上开放,形式上解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养成正确的写作态度,掌握科学的写作方法,增强对语文的感情。

二、一般程序:

1、定向。(5分钟)。主要是根据习作内容,师生一起确定方向,在目标的引领下,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这个环节一般包括“题目”和 “要求”两部分。一般做法是从对题目、题材以及说明等的分析后,简要列出条款。

2、研讨。(10分钟)。包括老师写前的指导,但又不完全是老师一人的工作。学生作为写作的主体,一定要广泛参与到研讨中来,我认为,还是四方对话为好,包括教师的指导、教材的要求、编者的提示、学生的认识等。在这个环节有一点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不能过于夸大范文的作用,更不能把学过的课文再来统篇分析,以耽误过多的时间。如果年级高了,教师可以尝试推荐参考篇目。在这个阶段,我们常常安排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但“合”不是归一,而是在相互启发下的完善。

3、习作。(20分钟)。这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在时间分配上,低年级可以少一点,高年级独立空间则应相对大一些。一般说,应分构思和写作两部分,但不论构思还是写作,都应让学生有个好的环境去独立完成。在构思阶段,学生可以阅读相关篇目,可以列出提纲,也应允许他们按自己的方式只打腹稿。写的时间一定要保障,不应有来自任何方面的干扰,这也是养成好习惯的过程。我们提倡一气呵成,同时要注意字体规范,行款整齐,尽量少写错别字。也有的老师让学生打草稿,再正式誊写,如果内容没有增删,只是写字工整了,这好像没有多大必要。既然习作是一个过程,我们不妨从小就培养学生即时构思、列提纲、习作、修改的习惯。

4、修改。(10——15分钟)。包括学生的自改和同学间的互改。我们不光要给学生以时间,还要给方法,让他们知道从哪些方面着手。比如自改时可大声朗读自己的作品,靠着已有的语感去优化自己的习作。同学间的互改,要引导他们先去发现别人的长处,然后学会善意地指出不足,这个过程也是交流学习的机会。

5、品评。(10分钟)可以在学生自己修改以及同学互改的基础上,自荐或推荐好的作品来共同学习,教师做为参与者之一,要适时给以有针对地指导,除了优秀文章外,还允许在学生自己同意的情况下,帮助这另一类学生提高自己习作的质量。老师也可以抽阅或全阅学生作品,在此基础上进行点评。

6、展示。(剩余时间和课外)有了前面品评的环节,学生肯定对自己的习作有了再加工的冲动,让他们根据大家的意见,再行修改,或朗读,或出手抄报,或展览,使他们能用自己的成功来激励自己做下一次练习。

小学文言文教学一般模式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2分)

操作建议:可从文言文特点、作者、作品或相关的故事等方面导入新课,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

【环节二】范读引路,准确断句。(8分钟左右)

操作建议:

1、教师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并给出学生如何断句的参考。

2、学生自主练习。

3、教师范读课文,并重点指导部分词句。

4、再让学生读课文,解决难读的语句。【环节三】结合译文,自读自悟(5分钟)

操作建议:

1、结合译文,试着把每句话的意思说下来;

2、对文中出现的疑难字、词可以利用工具书来帮助理解;

3、不理解的字、词、句或问题可以圈出来准备质疑。

【环节四】品读课文,熟读成诵(5分钟)

操作建议:

1、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教师就一些离现在的生活和学生实际较远、古今异义变化较大的词语或句子,进行适当的讲解,突破教学难点。

2、品读中可以插入体验性读、分角色读、表演性读、竞技性读。通过反复诵读,达到背诵、积累语言的目的。

【环节五】

五、总结寓意,拓展提升(3分钟)

操作建议:

1、教师或是抓住关键文句,或是进行对比、想象,或是进行讨论、表演,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2、对文言文中的经典语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运用。

小学散文教学一般模式

【环节一】创设境地,激趣导入。(2分钟)

操作建议:播放相关图片及视频文件,形象、活泼地再现课文内部实质意义,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在心旷神怡中感触文本。

【环节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5分钟左右)

操作建议:

1、检查预习,解决不认识的字词。

2、指导对整篇课文进行正确流畅地朗读。

【环节三】自读自悟,合作探究。(10分钟左右)

操作建议:1,在初读课文后,学生对文章的优美句段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作批注。

2、在小组内与学习伙伴交流自己的读书见解、内心感受。

【环节四】深入研读、感触领悟。(5分钟左右 )

操作建议:1.针对重点语句,边读边想象,领悟意境,把握情感。

2、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环节五】语言积累,活用文本。(5分钟)

第14篇:任务型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式探究

外语教学法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英语教学研究者不断探索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英语教育研究者的推崇和倡导。听说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运用任务教学法,帮助当代大学生提高听说能力,对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任务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教学法是一种主张基于任务而展开教学的交际语言教学法。所谓“任务”,是指人们在生活、工作中所从事的各种各样有目的的活动。任务教学法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模拟人们在生活、工作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教学和语言运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的语言应用能力(龚亚夫,罗少茜,2003)。简言之,任务教学法强调“在做中学”,即主张学习者通过使用目标语学习目标语。

因此,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目标,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凭借自身已有的知识,通过表达、询问、解释等交际形式完成任务,从而学习和掌握语言。

二、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

任务型课堂教学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即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阶段(鲁子问,罗少茜,王军,2010)。任务前阶段是任务的呈现和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介绍所教单元的主题,然后帮助学生回忆或学习一些在进行任务时所需的词汇和表达法,使学生具备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和和文化知识,为下一阶段完成任务做好准备。任务中阶段是语言技巧的主要习得过程。在这一阶段,学生以个人或小组活动形式,使用目的语进行交互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在任务后阶段,教师为学生提供再做任务的机会,鼓励学生反思任务的完成过程,激发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关注。任务后的活动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重复表演,而是让学生独立、完整地完成任务,提升语言的准确度和流利度。

三、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运用

根据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大学英语听说课也可分为三个阶段开展。

1.任务前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为学生开展听说活动做好铺垫。首先,教师在听说话题的选择上,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选择与学生的生活方式、日常活动、爱好、兴趣等密切相关的话题。听力材料可选择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真实的各种形式的材料,比如新闻、采访录音、天气预报,等等。听说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相关背景知识和信息,为随后的听说活动做好准备。其次,教师应根据听说任务的难度,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语言资源,如可能用到的句型结构、词汇、常用的表达形式等,帮助学生稍后能顺畅地完成听说任务。此外,在听前的准备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将要听到的内容进行预测,也可带领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与所听内容相关的知识,利用背景图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的听力内容。最后,在任务前阶段,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任务的目标。比如:要听说的话题是什么?主要听的内容是什么?听时做什么?听完后又做什么?对任务的目的、完成的过程及对于结果的要求,教师都应给予清楚明确说明。

2.任务中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目标,设计多样化的任务,将听说任务合理衔接起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语言技能。教师可以通过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教学形式组织听说活动,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言情景中运用语言,提高听说交际能力。任务的设计可以多种多样,例如:要求学生在听完听力材料后,总结材料中说话者对某一事物的观点或看法,并让学生就这一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或辩论等活动;请一个或几个同学扮演新闻播报员,在课堂上播报英语新闻,并自己设计问题,与其他同学互问互答;给学生播放电影选段,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模仿表演,等等。总之,任务的难易程度需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水平。任务的设计也应当多元化,尽量避免长期采用同一任务形式,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任务。在大班教学的听说课中,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往往只有少数学生有说的机会,教师无法顾及全班大多数学生。如果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完成听说任务,则每个人都有可能参与活动和交流,巩固所学内容,表达自己的思想。小组活动还可以给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培养合作精神。此外,小组活动的任务形式可以降低学生的焦虑情绪。面对老师和全班学生说英语,有的学生的心理压力会比较大,而在小组活动中,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任务的完成上,不必担心说错,学生更容易开口,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3.任务后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反思与巩固。当学生完成前一阶段的听说任务时,他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任务的完成上,而没有充分注意语言的形式与准确性。因此,在任务后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刚才完成的任务向全班演示一遍,或是让每一个小组向全班报告完成任务的情况,其他学生做记录等活动形式,通过再次完成任务,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之处,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向语言的形式与准确性,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另外,教师需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与总结,对学生的参与给予肯定和鼓励,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等活动,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以后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对学生共同犯的一些错误进行必要的分析与讲解,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从而得到提高与改善。

四、结语

将任务型教学模式运用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避免了传统英语课堂里机械的语言操练,改变了传统课堂的呆板局面,但也对教师提出了新挑战。教师应选取恰当的教学材料,设计多样化的任务,将听说任务很好地结合起来,把握好任务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教学更贴近现实需要,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掌握知识,提高听说技能。

第15篇:《小学语文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参考》

小学语文不同学段不同文体教学模式参考

1、

[环节三]练习写话,随机指导

操作建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实实在在地写话指导和训练,能不断提高其写话能力。提倡纸上练兵,自由表达,这样既能巩固识字写字成果,又能学习表达方法。教师要把优秀习作当堂朗读,让学生欣赏品评,在交流比较中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能力。

分工,合作提升。每个人都是集体中平等的一员,都有展示自己学习思考成果的权利,都有提出自己观点并向他人学习的义务。在合作学习中,要逐步使学生养成认真倾听、友善交流、随时记录的好习惯。③展示交流。一人发言,他人补充,让小组合作的智慧放射出灿烂的光芒。④教师作为参与者,要抓住时机,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前提下,顺学施导,精巧点拨。

[环节四]自学字词,语言积累

操作建议:①对教材提示或老师布置或自己喜欢的句段进行朗读背诵。②练习写摘录笔记。除了课本上规定的词句外,还要找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进行摘记。

[环节二]独立习作,形成初稿

操作建议:①教师应该注意把握好写的时机,在学生的思路打开、内心迸发出习作冲动时,就应及时转入到写的过程,把构思形成的“胸中之竹”变成“手中之竹”。②习作不是一次性的工作,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了目标,有了表达的冲动,有了初步的方法,就可以先写出来,不一定是完全符合要求的作品,但基本材料、大的框架在

【环节三】自主合作,交流所得

操作建议:先留出充足时间让学生按照提示自主尝试达成目标,然后分组展示和交流。①学生交流读书所得(可同桌、小组内、全班内交流);②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包括课后问答题,可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并质疑,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或由教师点拨指导。

【环节四】积累语言,尝试运用

操作建议:①学生书写生字词。②学生摘抄优美的句段。③读书思考疑难的问题。

的完善。

3、习作。一般说,应分构思和写作两部分,但不论构思还是写作,都应让学生有个好的环境去独立完成。在构思阶段,学生可以阅读相关篇目,可以列出提纲,也应允许他们按自己的方式只打腹稿。写的时间一定要保障,不应有来自任何方面的干扰,这也是养成好习惯的过程。我们提倡一气呵成,同时要注意字体规范,行款整齐,尽量少写错别字。也有的老师让学生打草稿,再正式誊写,如果内容没有增删,只是写字工整了,这好像没有多大必要。既然习作是一个过程,我们不妨从小就培养学生即时构思、列提纲、习作、修改的习惯。

4、修改。包括学生的自改和同学间的互改。我们不光要给学生以时间,还要给方法,让他们知道从哪些方面着手。比如自改时可大声朗读自己的作品,靠着已有的语感去优化自己的习作。同学间的互改,要引导他们先去发现别人的长处,然后学会善意地指出不足,这个过程也是交流学习的机会。

5、品评。可以在学生自己修改以及同学互改的基础上,自荐或推荐好的作品来共同学习,教师做为参与者之一,要适时给以有针对地指导,除了优秀文章外,还允许在学生自己同意的情况下,帮助这另一类学生提高自己习作的质量。老师也可以抽阅或全阅学生作品,在此基础上进行点评。

6、展示。(剩余时间和课外)有了前面品评的环节,学生肯定对自己的习作有了再加工的冲动,让他们根据大家的意见,再行修改,或朗读,或出手抄报,或展览,使他们能用自己的成功来激励自己做下一次练习。

小学写人记事类课文一般教学模式

(包括小说类)

【环节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操作建议:初步了解人物,为体会人物特点作好展垫。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操作建议:随之完成熟悉生字新词、读通课文、理清课文主要脉络任务,为部分精读作好展垫。

【环节三】部分精读,感受特点

操作建议: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及心理品质,把握读书方法。

【环节四】自由读书,自主体会

操作建议:组织交流读书收获,加深对人物特点理解,练习运用读书方法) 【环节五】完善形象,揭示写法

操作建议:在总结完善人物特点的基础上,引发学生领悟发现写人的方法与技巧,为读写结合作好展垫。

【环节六】质疑问难,深化理解

操作建议:激发学生探究爱好,培养扎实读书的好习惯,加深理解人物特点。 【环节七】诵读积累,激发共鸣

操作建议:对优美的人物描写片断进行感情诵读直至成诵,激发学生与课文人物内心共鸣,同时为模仿写人作好展垫。

【环节八】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操作建议:完成写字任务及重点词句练习任务,人物或事情细节描写小练笔,培养写人技能,实现读写结合。

备注:以上八个环节可分两个课时完成,

操作建议:引领学生捉住重点词句体会景物美。 【环节四】自由读书,自主体会

操作建议:运用前面的方法体会景物特点,在自由读书的基础上组织交流,加深理解。

【环节五】总结课文,揭示特点,

操作建议:提炼写法,为学习游记、参观访问记写法打基础。 【环节六】感情诵读,强化积累

操作建议: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诵读以至成诵。

【环节七】巩固练习

操作建议:巩固识字,指导写字,及必要的词句练习。 【环节八】拓展应用

操作建议:可模仿文中写景方法写一个景物片断。

备注:上述环节可安排2个课时完成,

小学散文一般教学模式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操作建议:播放相关图片及视频文件,形象、活泼地再现课文内部实质意义,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在心旷神怡中感触文本。

【环节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操作建议:①检查预习,解决不认识的字词。②指导对整篇课文进行正确流畅地朗读。

【环节三】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操作建议:①在初读课文后,学生对文章的优美句段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作批注。②在小组内与学习伙伴交流自己的读书见解、内心感受。

【环节四】深入研读,感触领悟

操作建议:①针对重点语句,边读边想象,领悟意境,把握情感。②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环节五】积累语言,活用文本

小学文言文教学一般模式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操作建议:可从文言文特点、作者、作品或相关的故事等方面导入新课,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

【环节二】范读引路,准确断句

操作建议:①教师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并给出学生如何断句的参考。②学生自主练习。③教师范读课文,并重点指导部分词句。④再让学生读课文,解决难读的语句。

【环节三】结合注释,自读自悟

操作建议:①结合注释,试着把每句话的意思说下来。②对文中出现的疑难字、词可以利用工具书来帮助理解。③不理解的字、词、句或问题可以圈出来准备质疑。

【环节四】品读课文,熟读成诵

操作建议:①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教师就一些离现在的生活和学生实际较远、古今异义变化较大的词语或句子,进行适当的讲解,突破教学难点。②品读中可以插入体验性读、分角色读、表演性读、竞技性读。通过反复诵读,达到背诵、积累语言的目的。

【环节五】总结寓意,拓展提升

操作建议:①教师或是抓住关键文句,或是进行对比、想象, 或是进行讨论、表演,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蕴含的道理。②对文言文中的经典语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运用。

小学说明文教学一般模式

说明文在语文学科中也具有本身的个性特点,教学说明文贵在给人以知,教人以用,而应用是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我们在教学时必须把握住这个根本点。但在目前存在一些偏差,有些教师认为说明文浅显易懂,没啥教头,只要把说明文知识教给学生就算达到目的了。针对这些特点和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以“自读自悟、自我创新”阅读教学新策略,优化小学说明文教学过程。

【环节一】引说课题,激发兴趣

操作建议:说明文故事性不强,不吸引人,学生学起来乏味。针对这一特点,说明文一开课就应引说课题,激发学习兴趣。以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在不看课文内容,审清课题含义的基础上,猜想课文内容、写作过程。这样不但可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而且能激发学习兴趣,产生迫不及待地探究课文内容的欲望。

【环节二】 建立框架,弄清条理

操作建议:概要了解文章是先容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完成熟悉生字、新词任务及读通课文任务。这里的“框架”就是指在激起了学习说明文兴趣时,要建立说明文学案框架。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轻松愉快地接受学习任务,明确学习方法。

【环节三】自读自悟,加深理解

操作建议:这是本模式的自主学习、独立探索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学案自读提纲独立探索课文内容及写法特点。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出示学案自学提纲、启发、点拨。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根据学案独立学习、勾画批注。(这一步学案自学提纲重在语言运用、章法结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的练习设计。) 【环节四】导读导悟,深入理解

操作建议:这一步是关键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读自悟的情况设计一条合理有效的教学主线,有效地探讨说明文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梳理归纳写作特点。要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结构特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语言特色等。

【环节五】仿说仿写,积累运用

操作建议:这一步是本模式学习效果的检验阶段。落实了“自读自悟、自我创新”中的“自创”。教师要引导学生模仿所学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语言特色进行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在写作练习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运用能力。可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结构特点及说明方法(举例、比较、列数字、拟人、比喻),在仿说仿说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及创新想象能力。

小学童话教学一般模式

(含文学童话、神话类、科学童话等)

【环节一】简介背景,激趣导课

操作建议:“事物”指童话中涉及的主要事物。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操作建议:整体感知故事内容,理清故事脉络。随之完成熟悉生字新词及读通课文任务。

【环节三】部分精读,体会特点

操作建议: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部分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蕴含的科学知识。 【环节四】自由读书,自主体会

操作建议:在交流中深化理解故事情感,或进一步体会蕴含的科学知识。

【环节五】总结课文,揭示意义

操作建议: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所反映的社会意义,或总结故事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并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即“意义”或“知识”怎么写出来的。

【环节六】质疑问难,深化理解

操作建议:在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激发学生读书爱好,加深理解。 【环节七】巩固练习,诵读积累

操作建议:完成写字及词句练习,感情特别浓郁的童话故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可感情诵读或背诵部分章节,科学童话可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口述。

备注:八个环节可分两个课时完成,

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一般模式

【环节一】创设氛围,导入新课

操作建议:教师应该以谈话的形式,归纳引入新课。 【环节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操作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中提示,师生共同归纳要求。 【环节三】依据要求,表达交流(体现训练的层次)

操作建议:

1、会说基本句子。①自己练习说。②集体交流,互动评价。

2、能按顺序说。①自己练习说。②集体交流,互动评价。

3、完整具体地说。①自己练习说。②互动交流,评价补充。

4、创设场景,模拟生活。教师要根据训练内容,把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在模仿中培养与他人的交际能力。

【环节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小学语文园地一般教学模式

【环节一】自主尝试,独立完成

操作建议:教学中,无论是“我的发现”还是“日积月累”等内容,教师都要大胆放给学生,鼓励他们动脑、动口、动手,自主完成。教师重点帮助学困生。

【环节二】讨论交流,评价订正

操作建议:学生自主尝试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把自己的学习收获同大家一起分享,及时修正错误答案。

【环节三】引导发现,扩展延伸

操作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自己发现的特点或规律,然后运用这一发现进行扩展训练。

小学习作教学一般模式

习作指导课

【环节一】课前准备

操作建议:学生准备:教师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本周的习作内容,让学生做好准备。有提前习作欲望的同学可以选择自己愿意写的内容先试写下来。教师准备:准备好本次习作的下水文,也可提前调查好学生的准备情况及提前写草稿的数量等。

【环节二】谈话导入

操作建议: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导入形式,带领学生进入情境。 【环节三】习作指导

操作建议:此环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安排指导的过程。

1、汇报交流。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准备的内容,或写出关键词语等。

2、明确要求,确定内容。(1)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重点。(2)围绕习作重点,确定所写内容,与同伴交流。

3、学生思考并交流。(可以自己练习说、与同座互相说、也可以小组内说。)

4、集体交流。学生可以用

一、两句话或一段话表述自己所写的重点内容。比如说说用什么样的题材来进行习作,以及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等等。在此环节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学段要求进行较细致的指导,也可以出示范文予以引导等。

5、结合本次习作要求,动笔书写自己真实的习作。此环节中,教师要保证学生的动笔书写时间(20—25分钟),随时解答学生个体的疑难,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6、交流评价。写完的同学可以找伙伴自由交流、互相评价。也可以全班交流、评价。

【环节四】归纳总结

操作建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在这一环节中,已经成稿的,要求认真修改。没有成稿的,课后完成草稿。

习作讲评课

【环节一】导入新课

操作建议:

1、总结本次习作情况。教师将本次习作中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向学生做一汇报。

2、进入情境。在汇报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到下一环节。

【环节二】欣赏讲评 操作建议:

(一)出示本次习作的内容与要求。

1、指名读。

2、再次明确本次习作的重点。结合本次习作的优缺点,师生共同总结出讲评要点。

(二)优秀佳作欣赏。

1、出示优秀的习作题目进行赏析,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观点。

2、欣赏优秀佳作或优秀片段。出示优秀习作或片段,依据本次习作的要求和重点,从词语的运用、语句的通顺、表现手法的运用、情感的流露以及重点是否突出,经过是否具体,选材是否新颖等各方面进行点评。有什么建议也可以谈。

(三)问题习作评析。

1、出示不成功习作。教师利用实物显示器展示作文,没有实物投影的学校,可读给同学听,其他同学要边听边做好记录,然后进行评改。

2、师生、生生多边互动,修改问题习作。

(四)互动交流评改。

1、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展示自己的习作。

2、其他同学

认真倾听,并动笔记录自己认为写的精彩之处或者不足的地方,做到在互评互议的过程中有理有据。

(五)指导学生运用修改符号,自主修改自己的习作。

(六)再次展示自己的习作。在此环节中,教师可通过设立奖项活动,鼓励学生改出好文章。

【环节三】归纳总结,布置准备下一次习作内容。

小学识字教学一般模式

【环节六】质疑释难,拓展延伸

操作建议: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将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解决。还可根据课文特点,将课文内容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相关内容,或布置课后收集资料等。

问题?

2、全班交流读书收获。

3、学生质疑,教师及时梳理问题,简单问题随机解决,有价值的问题放到学文中解决。

【环节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操作建议:

1、这一环节教师要选好切入点,由点及面,抓住切入点展开课文的学习。应让学生个体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边批划,抓住一个大问题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教师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充足,让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思维不仅仅停留在浅表层次上,应向纵深方向发展,保证下一步全班交流的有效性,不可走形式。

2、在学生个体自读的基础上,抓住切入点,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段落或最受感动的地方谈理解,谈体会,进行全班交流。

对于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或学生个人学习理解有困难的地方,除了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互帮、互学外,教师可作适当讲解,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可进行全班讨论,仍不能解决的教师作适当的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对于文章的重点句段,可适时朗读,以便加强理解,升华情感。在读的方法上,教师可通过朗读指导,范读或录音朗读,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和联想,将他们带入课文中的情境,并进入角色,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桌对读,分角色朗读和全班齐读等,读出变化的语气,表达出人物的情感。

此环节,还应根据学段要求,进行适当的听说读写训练,以确保有效性。 【环节四】朗读背诵,体会情感

操作建议: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或感受最深的句子、段落,抄写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语言积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朗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学生经过读、背的训练后,培养了语感,感悟到课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受到了美的熏陶。若时间紧,背诵可放在

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课都固定这一模式。由于每篇课文的要求不同,在单元里的地位不同,课文的题材、体裁、表达方式不同,因此,对课堂教学结构的分析应提倡多样化、个性化。有的课,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之以合作学习;有的课以合作学习为主,先分组,后交流,然后提取各组之长;有的课可直接从课文的重点切入,以点带面,从部分返回整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需要的不同决定课堂教学结构的多样化。要提倡不拘一格、标新立异,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操作建议: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形式细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段落或最受感动的地方,边读边体会,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与精读课文的主要区别是,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主要要求。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提高阅读能力。

略读课文也可在品读感悟阶段加入适当的听说读写训练,加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环节五】朗读背诵,体会情感 【环节六】教师小结 【环节七】布置作业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一般模式

小学语文试卷讲评课一般模式

【环节一】总结情况,激情导入

操作建议:向学生简要介绍测试情况。即最高分是多少,优秀率为多少,及格率为多少,以及各分数段的人数,试卷中存在哪些问题;表扬成绩好的学生、提高幅度大的学生、原来基础差但个别题答得有新思维、新思路、新方法的学生等,让大部分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

【环节二】紧扣要点,针对讲解

操作建议:教师重点讲解重、难点知识及错误率较高的题,指出存在的问题,错因及解题技巧。

【环节三】突出主体,学生汇报

操作建议:对错误率较高的典型试题,请几名解题错误的同学走上讲台,分析其思维过程,剖析其错误原因,提出改正的办法;请1名优秀作文的作者介绍自己在考场上是如何审题、选材、立意、构思以及运用语言表达技巧的;请1名中等作文的作者读自己的文章,让全体学生评议。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目的是让其他学生更为深刻地认识到答题中的错误,从而达到提高辨析能力的目的。

【环节四】小组交流,总结完善

操作建议:有些试题和答案存在一定缺陷甚至错误,特别是主观题没有“标准答案”,对于这样的个性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纠正错误,完善答案,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环节五】自主归纳,纠正错误

操作建议:消化讲评内容,自主整理笔记,改正错误并建立“错题库”。 【环节六】模拟训练,巩固提高

操作建议:教师可根据学生答题的实际情况,抓住容易失分的典型题型,设计若干道类似题目,以巩固练习的形式,再次训练,达到人人弄懂,个个会做的程度。

第16篇:《高中英语听说课型模式探讨》[优秀]

《高中英语听说课型模式探讨》结题报告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英语课题组

高月琴

马纪华

一、研究背景

1.完成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1.1我国外语听说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外语听说教学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尽管如此在实际的外语教学中听说教学仍远远落后于读写教学,现实生活中,相当部分人学了多年外语却是\"聋子\"、\"哑巴\",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随着交流的日益频繁,时代对高中英语课尤其是听说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听说教学的质量,检查效果,从2000年开始,高考试卷中增加了听力部分且比重较大,这既对高中学生学习英语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也对教师原先的课堂教学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全新的高考模式下教师如果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思改革,效果可想而知。

1.2.实际教学的需要

教学是师生之间进行思想、感情、信息交流的过程,学生在交流的活动中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学的效果是双方互动的结果。而师生双方的认识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学生认识英语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教师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也离不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客观效应,因此教学促进了这种交流。

另一方面,从全盘考虑英语教学的角度来看,听说交际能力的提高势必为良好的读写创造条件。因此,我们的观点是:听说交际活动应当作为外语教学的突破口。

2.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首先,经过了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词汇、语法方面的基础知识,为高中阶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提供了足够的知识储备。高中阶段的听说除了问、答操练外,更多的是对某个专题所进行的讨论和陈述,没有一定的词汇、语法做基础是无法开展起这样的双边活动的。

其次,镇江市教委“关于实施课堂教学素质化”精神为本课题实验既提供了理论指导,又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学校对教科研工作一如既往的全力支持,又为实验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1 第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提高高中英语听说课效率创造了必备的物质条件,声音、影像等多种感官的刺激使得交际的情景更生活化,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我校语音室、校园网、校园广播、外教的听说课及所开办的英语角等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3.课题组成员介绍

本课题组成员由镇江市教研室英语教研员杨志平老师和本校所有英语教师组成,其中绝大部分是高级教师,负责人及部分成员已参加过其他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一些课题研究的经验。他们中既有多名镇江市、扬中市两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他们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充足的实践经验,又有充满现代气息的敢闯敢干的新时代的大学毕业生;从层次上来看,杨志平老师是多年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镇江市教研室英语教研员,高月琴老师是学校教科室主任,他们给我们提供直接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本校所有成员都在教学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他们是课题研究的实践者。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以高中英语听说课教学为入口,围绕听说课型模式探讨为目标,充分运用现有听说教材,激发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从而使高中英语教学真正达到“大纲”所提出的要求,最终形成切实可行的听说课教学模式。

2.研究的内容

2.1.在现有听说教材中挑选了适宜于高中学生的新型听说材料,如与高中英语教学相关的各种磁带,碟片,光盘等。四年中,我们除了运用了与课本配套的磁带、光盘外,我们还在教学中运用了《走遍美国》、《随大山访问加拿大》的光碟及《新概念英语》等磁带

2.2.搜集有关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及如何更好地运用听说教材上好听说课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为实施该课题的指导和借鉴。四年中,我们阅读了大量的理论书籍,经常利用教研组理论学习的时间组织全体成员学习了一些关于听说教学方面的文章

2.3.研究分析“哑巴英语”的成因,进行新型听说课模式的探讨。每学期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课,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以探寻更好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将研究的成果付诸于实践,并结合市教育局所举办的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的对外展示课及一年一度的学校对外开课将课题的研究成果对外辐射。

2 2.4.侧重于具体的操作层面,和学生一起研究设计一些生动有趣行之有效的听说课教案,进而形成新型听说课模式。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教学实验法: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控制课堂的变量如:师生课堂活动时间的比例,先进生和后进生的活动时间比例等,通过大量的课堂教学的实践和实验,不断改善和更新我们的教学方法,逐步形成适合于我们校情的听说课教学模式。 2.比较实验法:将新型听说材料及其教学模式与传统听说材

料及其教学模式在高中各年级进行对比和试验,通过试验,形成听说课教学模式。 3.归纳法:将比较和试验获得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综合、

归纳,形成各项研究的基本结论,再回到比较实验中检验、调整、修正,最终形成听说课教学的基本模式。

(二)研究步骤

自从2000年课题被省教委批准立项以来我们做了如下研究工作: 1.抓宣传发动

我们的课题目标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验、研究和尝试,努力探索出一套低耗时、高效率的高中英语听说课模式。我们宣传的第一对象是全组成员,让大家统一思想、统一目标、统一计划、统一行动,以形成合力;我们宣传的第二对象是学校领导,通过向领导汇报我们的打算和目的征求领导的意见,寻求学校的支持,我们的研究是在高考这一大背景下的探索,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为我们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方便;我们宣传的第三对象是我们的学生,他们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我们工作的源泉,他们的配合和参与是我们课题研究成功的重要保证。

2.抓理论学习

为了提升我们研究的水平,我们十分重视理论学习。

首先,学校先后邀请了镇江市教科所原所长给我们作了《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报告、镇江市教科所现任所长做了关于如何做好课题结题工作的讲座,使我们对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如何进行总结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另外,我们课题组的另一主要负责人教科室主任高月琴老师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我们经常请她为我们作专题讲座和理论指导。其次,我们从《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出发,广泛搜集各报纸、杂志上的有关信息,了解在高

3 中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式研究方面国际国内前沿的动态,以博采众长。

3.抓实践尝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再好的课题研究也只有在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才能体现其巨大的价值。我们首先将我们的研究出的模式在高

一、高

二、高三各备课组内的教研课上进行尝试,然后通过几位老师的教研课继续进行优化听说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并将我们的研究成果继续在各类教学比赛和教学展示课活动中运用,教学效果反响明显。另外为了进一步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我们课题组还与学校广播站合作在每周三中午的省中之声时间开辟了英语广播园地,我们海充分利用外教这一教学资源在学校的花园设立了英语角,为学生口头交流创造了平台,还利用周末的时间为全校学生开设讲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有这些活动都对听说课堂教学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4.抓归纳总结

几没有总结的尝试是无效的,我们深知这一点。因此,教学中大家积极做到及时把教学中尝试的经验、教训上升到理论,进行总结、概括和提高,课题组的老师们积极撰写论文,近年中,我们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另有论文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

四、研究成果

1.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

通过近几年的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我校的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模式[说-听-读(模仿)-说]逐步形成,虽然近几年中高中英语教材、高考的要求不断变化,但我们以不变应万变,所谓的不变就是我们的研究探索决心不变,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理念不变,而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并根据内容的不同灵活地调整我们的方法。在我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高中英语教材变化了三次,三套教材各自体系、目标都有所不同,但我们始终以听说为龙头,课题研究的开始阶段,我们的研究课型主要是对话的课堂教学,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将模式研究扩展到了课文中,全方位进行探索,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寻找既与课文有关又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使学生想说、有内容可说。为了开展好相关的活动,我们分工协作(如在英语角和英语广播的初级阶段),多渠道搜集材料,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课题研究的工作开展得有序,高效。

2.优秀课、展示课和示范课

我组施志来、王蓓两位老师在2004年、2005年扬中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分别取得优异成绩,本课题组有特级教师一名,镇江市学科带头人三名,扬中市学科带头人

4 两名,在每年的扬中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展示课、示范课和观摩课活动中,他们的课都受到专家和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2005年,我组四位带头人的课在扬中市展示课活动中均获得一等奖,这些为本课题的研究成果的推广和传播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论文发表和获奖

汤士祥老师的论文《中学生听力困难成因及对策》在广西教育学院《中国文科》杂志上发表,高月琴老师的论文“面对高考英语听力”发表在 《镇江日报》、“ 困扰学生的听力问题问答录 2002年发表在”《学习报》、“高考听力复习策略” 2004年发表在《英语周报》,张国琴老师的论文《高一英语分层听说教学》获镇江市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马纪华老师的论文《如何上好高中英语听说课》在英语周报教师版上发表,他的另一篇论文《归因论与外语教学》在镇江市第九次教科研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2005年9月受扬中市教研室邀请作《英语课堂改革的突破口---听说交际》的讲座,濮敏老师的论文《让每个学生开口---浅谈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下的听说训练》获2005年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叁等奖,潘国仁老师2004年10月受扬中市教研室邀请作《“近体原则”在英语课文话题设计中的运用》

4.学生竞赛获奖

近几年我校老师指导的学生连续获得全国

一、

二、三等奖,2002年和2004年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我校分别由两位同学获全国一等奖,另有多位同学获全国

二、三等奖;2002年我校黄鈡玮同学在江苏省中学生英语口语比赛中获省三等奖、镇江市一等奖,陆薇等同学表演的短剧获扬中市口语比赛一等奖。

5.高考成绩优异

在过去的三年即200

3、200

4、2005中,我校英语学科高考平均成绩连续在镇江市名列第一,对于成绩的取得,课题研究功不可没,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对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巧妙地将考试和研究结合起来,努力做到通过研究促教学,通过教学搞研究,在200

3、200

4、2005连续三年的高中英语口语测试中,我校学生成绩连续保持较高的优秀率。

五、对研究成果的反思

回顾几年来的工作,我们感到,在《高中英语听说课型模式探讨》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尽管受到高考升学的影响,我们还是将课题研究与提高学生高考成绩相结合,从听说入手改善学生的语音面貌,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由于实际工

5 作的需要,我们对课题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完善,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取得一些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总结了教训,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我们的理念有时还有些滞后;另外受到各方面原因的限制我们的成果推广的范围还很有限,特别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深度还不够,今后我们还要加强理论学习,在新的课题的研究中,进一步搞好组织落实,加强过程管理和资料的积累,来争取更出色的研究成果。

总之,通过几年的课题研究,我们搭起了一个架子,也建立了一支队伍,在一定范围内做了一些开拓性的工作,因此,我们的自我评价是:我们的课题研究是由成效的。

第17篇:洋思课堂教学模式课型示例

洋思课堂教学模式课型示例

(一)现代文新授课 1.一般过程

(1)导题,板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道来学习××课文(板书:××)。 (2)示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显示): 学习目标: ①×××××; ②×××××。

这个目标的实现,全靠大家自学。

(3)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下面请同学们轮流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及时指出并更正读错的字音。(学生读文,老师及时板书生字词、标注读音)

(4)二读课文,投影显示“自学指导

(一)”: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

(一)”的要求认真自学(学生按照“自学指导

(一)”的要求进行自学)。

(5)三读课文,投影显示“自学指导

(二)”: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

(二)”的要求认真自学(学生按照“自学指导

(二)”的要求进行自学)。

(6)四读课文,学生研讨(包括解题、文章主题、写作特点等方面) (7)布置课堂作业:

做与课文相类似的语段分析,或对文章中人物、事情、思想、写法的评价,或运用文章的写作方法写一个片段。 (8)课外作业:

阅读课外书籍,写札记、日记、办班报等实践性作业。 2.注意点

所有教学必须按文体特征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自学指导题,教学中,既要体现文体的共性特征,又要体现不同年级段、不同文体的个性特征。 共性特征:

1.记叙类文章的学习目标一般为:

(1)理解文章的六要素(小说类文体为理清故事情节); (2)理解文章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及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体会文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说明类文章的学习目标一般为:

(1)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及说明的顺序、方法;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议论类文章的学习目标一般为:

(1)理解本文的论点及提出论点的方法; (2)理解文章运用了哪些论据来证明论点的; (3)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及结构安排。 4.抒情散文类文章的学习目标的一般为: (1)理清抒情的线索;

(2)文章是怎样做到形散而神不散的; (3)体会文章语言表达的思想感情。 5.诗歌类文章的学习目标一般为: (1)正确朗诵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意境; (3)理解诗歌抒发情感的方法;

(4)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深刻。 个性特征:

各类文体的文章的学习目标因所在年级段、所在单元位置、所在班级而体现出个性特征,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充分体现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原则。

同样是记叙类文章,初一年级应该突出六要素的学习目标,如《“诺曼底”号遇难记》;初三年级的重点则应该是围绕中心精心选择材料,如《回忆我的母亲》。

同样是说明文,初一年级应该在实物说明文上加强、突出事物的特征、说明顺序和列数字、举例子等常用的说明方法的分析与学习;初三年级则应该在事理说明文上加强、突出说明的事情和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等说明方法的分析与学习。

同样是议论文,初一年级只需要知道文章的论点及证明论点的论据即可;而初三年级则不仅要知晓,还要研究提出论点的方法、论据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论证的严密性等。

同样是诗歌,初一年级要求学生能够朗读、背诵诗歌,基本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而初三年级则要在意境、方法、语词上深入探究。

(二)文言文教学课 (1)导题,板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道来学习××课文(板书:××)。 (2)示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显示): 学习目标: ①×××××; ②×××××。

这个目标的实现,全靠大家自学。

(3)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下面请同学们轮流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及时指出并更正读错的字音。(学生读文,老师及时板书正确字音)

(4)二读课文,投影显示“自学指导

(一)”: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

(一)”的要求认真自学(学生对照课文下注释自读课文,试讲课文)。

(5)三读课文,投影显示“自学指导

(二)”: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

(二)”的要求认真自学(学生在正确翻译课文的基础上,自己独立思考、理解课文的主题与写法)。(6)四读课文,表情朗读、背诵课文。

同样,文言文教学的学习目标也必须因所在年级段、所在单元位置、所在班级而体现出个性特征,教学中也必须充分体现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原则。

初一年级刚接触文言文,学习的困难比较大,在教学中就要反复读,有时甚至要教师领读,学生讲不清时,老师则要讲得多一步;而到了初三,老师就应该多让学生,有时甚至只字不讲,全由学生自己探讨解决。

(三)复习课

复习课不是以“篇”为单位,而是以一类一类文章为单位,一项一项地复习。 如复习一学期所学的说明文课文时,要就各篇说明文中对象的说明、特征、说明的顺序和方法、语言的准确性等问题综合分析逐项研讨并学习运用。

(四)阅读课

为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并逐步形成能力,各年级各班每周都拿出一节语文课,让学生进阅览室阅读与课文相类似的文章,并指导学生写好读书札记。 其基本过程:

(1)根据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师备好课,自己到阅览室查找与课文相类似的文章若干篇,复印放在阅览室;

(2)布置学生到阅览室阅读的任务;

(3)学生自由阅读复印的文章,自由到书架上选取与课文相类似的文章阅读,并独立思考,写好札记;老师巡视、监督,决不插话;

(4)课后,老师检查学生写的读书札记,并略加评点。

(五)作文课

作文是语文读课的延续,要求学生把所学习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作文中去,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其教学过程一般为:

(1)语文讲读课布置学生运用从课文中学习到的写作知识,自选材料,自由命题(有时也可教师命题),练习写作;

(2)教师巡视,发现倾向问题,引导大家讨论解决,再引导学生相互修改,最后誊写到本子上(一般为一节课),交老师批阅。

第18篇:拼音课教学模式

拼音课教学模式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可以是谈话导入、复习导入、猜谜导入、情境导入、故事导入) (设计意图:选择适合本课的导入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拼音字母。

1、看图指导说话

(设计意图:利用书上的插图和其他多媒体课件,调动多方位的感官,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听,对拼音字母有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成功地帮助学生识记和正确发音。也为以后的说、写话打下基础。)

2、学习拼音的发音。

(1) 猜一猜

(2) 教师范读,讲授发音要领 (3) 学生试读 (4) 编顺口溜记住发音 (5) 教做拼音操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然后老师讲授发音方法,学生会集中注意力看自己猜得对不对,这样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顺口溜是低年级小朋友喜欢的方式,拼音操既能让学生乐学,更能形象地记住拼音的形。始终让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学习,引起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3、学习拼音的书写

⑴看笔顺图,学生先说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⑵教师范写,学生一笔一画书空,教师要强调在四线三格的位置,而且每次都要强调书写姿势的正确。 ⑶学生在书上描红。

(设计意图:拼音的书写是识字的基础,也是一年级必须掌握的内容。学生从跨入小学的大门,就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开始,更是学习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对于他们的作业书写尤为重要。以观察—指导—范写—评价为主线,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也为以后的作业书写夯实基础。)

三、巩固练习

1、认读拼音卡片。

2、读、接顺口溜。

3、把孩子们在幼儿园学过而且非常喜欢的歌曲的歌词换成这节课编的顺口溜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游戏激趣,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扎实。同时也实现学科的整合。

四、作业

1、把拼音读给喜欢的人听。

2、把拼音写3遍。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的基础上还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游戏、听写、猜口型等。)

(设计理念:通过游戏等方式巩固旧知识,也让他们的劳动成果得到展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习拼读音节,领悟方法。

1、教师示范,学生猜。

2、一起总结拼读方法。

3、师示范拼读,生跟读。

4、练习拼读,巩固方法。

5、给音节组词。

(设计理念:通过各种形式的拼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牢固掌握拼读方法,突破难点。〕

三、认读生字

1、出示主题图,看看图上都有谁?

2、出示要学的生字,在情境中识字,教一些基本的识字方法。

3、用这三个字讲一讲文中插图画了什么?

4、读一读短文,边读边做动作。

(设计理念:利用主题图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再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的生字加以巩固,加以运用,加深印象。)

四、作业

1、把生字制成卡片。

2、对子间玩拼读音节游戏。

(教学设计:有效地巩固已学的生字和拼读。)

3 bpmf

教学目标:

1、学会bpmf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ɑ拼成音节的方法。

3、学会带调拼读音节及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4、认识3个生字,正确读词。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教学重点:

1、bpmf的发音方法。

2、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bpmf。

3、音节的拼读方法。教学难点:

1、区别bp两个声母的认读和书写。

2、声母和韵母的拼读。

教具准备:课件、拼音大转盘、奖品:小博士帽。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bpmf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

2、通过观察课件中的插图,帮助学生记忆声母的音、形。

3、养成良好的坐姿和写姿。教学重点:

1、bpmf的发音方法。

2、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bpmf。

教学难点:区别b p两个声母的认读和书写。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拍手念儿歌”。(上节课学的儿歌:牙齿对齐:iii;嘴巴突突:uuu;口吹哨子:ü ü ü。加拍手伴奏。)

二、学习新内容。

(一)学习声母b。

1、出示课件——文中的第一幅插图。图上的小女孩在干什么?

2、出示声母卡片b,告诉学生广“播”的“播”和我们今天要学的“b”发音是一样的,不过它是声母,发音的时候要读得轻些、短些。(1)老师示范发音,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 (2)个别读,师正音。

(3)启发记忆字形:b像图上的什么东西?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像b的样子?

(4)老师根据第一幅图,为声母b编了一句顺口溜“小姐姐听广播,右下半圆b,b,b。大家一起读一读。” (5)学习声母pmf。

(6)出示课件——文中剩下的三幅图。每幅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7)老师依次出示声母卡片“p、m、f”借助“坡”、“摸”、“佛”指导发音。

(8)老师逐个发音,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

(9)点名读,师正音,相机区别bp的读音。(让学生对着手掌发音,感觉一下气流的大小。) (10)开火车读。

(11)猜口形。(同桌两个人,一个读声母,但不能出声,另一个通过口形、气流辨别读的是哪个声母。) (12)认形,书写。

(13)合作记忆bpmf的字形。

(14)总结学习方法:我们刚才是怎样记住b的样子?可以通过看图找出与它们相像的东西,也可以想想生活在中有什么东西像它们,还可以编顺口溜。 (15)分组学习。 (16)交流情况。

(17)课中操。(边念编的顺口溜边和老师一起做bpmf的手指操。)

观察这四个声母在四线格里的位置怎样?各有几笔?应怎样写才漂亮? 指名让学生汇报,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逐个范写。 书写声母b 和p应注意什么?

生练写,师巡视指导。(注意提醒执笔的笔姿和写字的坐姿) 选择展示,评价。

三、巩固练习。

1、认读拼音卡片。(先按顺序再随机出示)

2、接顺口溜。

师:右下半圆,生??:

师:两个门洞,生: 师:右上半圆,生: 师:一根拐杖,生:

3、唱歌。

把孩子们在幼儿园学过而且非常喜欢的歌曲的歌词换成这节课编的顺口溜:5 3∣ 5 3∣ⅰ 6 ∣5 -∣3 1∣ 3 1 ∣5 3 ∣2 -∣3.2∣1 2 ∣

右下 半圆 bb b, 右上 半圆 pp p, 两个门洞 3 5∣ 6-∣6 5 3 6∣5-∣5 23∣1 -‖

mm m, 一根拐 杖 ffff

四、布置作业。

1、制作这四个声母小卡片,看谁做得最美观。

2、把这首歌唱给爸爸、妈妈或你喜欢的人听,并可以教他唱。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ɑ拼成音节的方法。    

2、学会带调拼读音节及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认识3个生字,正确读词。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教学重点:

1、音节的拼读方法。

2、认读3个生字。

教学难点:声母与韵母的拼读。

教具准备:课件、拼音大转盘、奖品:小博士帽。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2、游戏:“听一听,做一做”。(老师读声母,学生把自己制作的相应的声母卡片举起来。)

3、学习拼读。

4、学习拼读音节,领悟方法。

 过渡:声母可喜欢交朋友啦,不信请看:

(1)师右手拿声母卡片b,左手拿韵母卡片ɑ,边拼读边演示声母b和韵母ɑ相拼成音节bɑ。(演示几次)

(2)刚才老师在拼读的时候,哪个读得轻短,哪个读得重? (3)一起总结拼读方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4)师示范拼读,生跟读。 (5)指名读。

(6)练习拼读音节,巩固方法。

(7)游戏“快乐大转盘”。每四人为一小组,每小组有一个可以转动的轮盘,转盘中间是声母b p m f,周围是韵母ɑ o iu。学生可以通过转动指针随意找所要拼读的音节。

(8)小组赛读,互相评价。(评价的标准是:有没有按拼音方法读,音节的拼读是否正确。)

(9)选出优胜组,奖给组里每人一顶小博士帽。 (10)出示课件——声母b和韵母ɑ四声的相拼图。 (11)第一幅图上画的是谁?卡片上的数字是几? (12)请学生拼读b-ā→bā。 (13)给音节组词。  自己练习拼读b-á→bá,b-ǎ→bǎ,b-à→bà,并给音节组词或说一句话。(注意:看清楚单韵母的声调,再拼读。)  开火车读。  示范读,生跟读。

5、认读三个生字:爸、妈、我。

(1)出示课件,一张小玲同学的全家福。问小玲,照片上有谁?在干什

么?

(2)会拼读的音节自己拼一拼。

(3)依次出示生字卡片,师领读,生跟读。 (4)个别读,师正音。

(5)去掉拼音认读生字。(开火车读)

(6)拿出自己带的全家福,向同桌介绍一下,并讲讲你们在哪里照的?在 干什么?

(7)用这三个字讲一讲文中插图画了什么?

6、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拼读音节,以后通过它,我们还会认识更 多更多的生字朋友,拼音的用处可真大呀,大家有没有信心学好它?为我们今天的又一次进步鼓鼓掌吧!

7、布置作业。1.2. 把汉语拼音3读一读。

把今天学的三个生字制作成生字卡片。

第19篇:讲评课教学模式

讲评课教学模式

测试后应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讲评。为了保证试卷讲评顺利进行,归纳了如下几个环节。

环节1:自我纠错(自学)

首先大体介绍测试中学生表现情况(不是成绩的公布),试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学生对出错的问题进行自我分析,是基础知识不扎实,还是粗心造成的,这部分题目学生刚刚考完可能就已经发现了,课堂上要留出时间让学生独立纠正、反思此类错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一定要让学生自行解决,对于此类错误教师没必要再去浪费时间讲解。 环节2:合作交流(群学)

学生自己解决不好、解决不了的题,提交到小组内学生间交流和讨论,通过生问生、生教生、师教生相互讨论达到弄懂弄透,这样获得解决的题目印象会更深刻,不易忘记。即使有一部分仍然无法解决,讨论交流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再次放大,突破,升华。讲评时不能因时间紧,量大而只顾教者讲,上成教师的一言堂。讲评课应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活动。要给学生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允许学生对试题“评价”做出“反评价”,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得到相互启迪,使整个讲评过程学生情绪亢奋,容易接受大量的有关知识及解题的信息,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提高。学生发言和展示可以暴露思维过程,包括典型错误的思考、巧妙的思考等,以对其他学生起到警戒、示范作用。

环节3:精讲点拨(学生展示)

(1)选择好要讲评的题目,进行归类分析,确定讲评顺序

选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试卷测试内容范围内的重点题目;二是学生错误较多的题目;三是解决方法灵活多样的题目;四是题目有变式或变换的价值,有利于知识、方法、能力体系的形成;五是题目与前后知识联系密切,可以拓展,对于以后的学习有利的题目,或者是能引出继续学习的内容、方法的题目。

(2)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组织、引导、参与

讲评切忌平铺直叙,更不能成为简单的对答案和说答案。应先让学生参与交流、讨论,展示学生的思维、做法,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归纳出解题方法。

应该将较多的时间用在错因分析与思路启发上,避免“就题论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

环节4:有效训练

对于出错多或不会的题目,教师讲了,学生当时理解了,但是换个角度可能还是不会(或出错)。教师应当围绕该问题再设计出一些变式练习,进行当堂训练,以求巩固和加深。

讲评课不能忽视课堂小结。教师应引导学生再反思自己的试卷,整理知识和解题方法,今后考试注意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知识再升华,能力再提高,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形成规律性的方法思路。

【综合训练】

综合训练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必要的复习巩固,进一步总结和反思,整理错题。

如:

⑴在专用《错题集》上订正错题,订正不能满足于写一个正确答案或写出一种正确解答就了事了。每一个错题都要求学生按如下格式订正

第题:„„

正确解答:

错因:

⑵整理一题多解,充分体会、内化。

⑶作出得失分统计分析,定出下次目标。

⑷完成教师布置的针对训练题。

⑸结合个人实际,自选并认真完成一部分针对训练题。

二是教师要针对题目所涉及的有关知识、技巧、技能、方法、思路,多角度、全方位的精心编制二次过关试题,让学生再通过做相关试题落实知识提升能力。

三是二次过关试题分层次,分为必做与选做,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用。

第20篇:对话课教学模式

小学英语对话课教学模式

英语是一种语言交流工具,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地传授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交际既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英语教学的主要手段。对话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阅读课相比,对话课版块小,话题集中,内容精,学生活动率高,其设计模式主要是围绕话题展开的。在每一个对话课中,无论对话长与短,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每个对话都有主要句型。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分层次解决各个新语言点。因此,教师首先要明确对话的教学目标,把握好重、难点,针对重、难点创设真实的情景呈现新语言,让学生在这种真实的情景中去理解新语言、感悟新语言。在解决了重点句子,突破难点句子之后,要进行必要的机械操练,让学生会读、会说新句型。然后逐步转入有意义的操练,让学生运用新学到的句型进行真实的交际。教师要设计语言活动链,在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一个接一个的任务活动中,分层解决各个新语言点。 对话课课堂教学基本环节

一、Preparation 复习、热身

二、Presentation 新知呈现

三、Practice 操练巩固

四、Production 拓展应用

五、Homework 家庭作业

人教版小学英语中的对话课一般是由一段对话和一个任务型活动组成。 其教学用途为:在生活中能用英语做事情,同别人自由交际。

其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提高会话技巧,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其教学重心为: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对话课课堂教学环节:

一、复习热身

热身环节是一堂课的序幕,是教师进行英语教学的第一步,此环节有助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听、说、玩、演、唱等方式完成对旧知的复习和巩固,降低学习新知的难度,为新知的学习作好铺垫。因此课前的热身复习活动是必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热身活动建议:

总体上说,热身活动的目的性要强,每节课热身复习的目的概括的说是温故而知新,就是要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来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服务。热身复习不能蜻蜓点水,流于形式,为了复习而复习,要做到扎实到位。热身复习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形式:

1、唱歌曲、说歌谣热身。目的是在课前播放歌曲,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所选歌曲也要为本节课目标服务或与本单元内容相关。如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A Let’s talk的复习中,我们就可以安排唱歌曲 The Colour Song.(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此歌曲的演唱恰到好处的复习了本节课将要谈到的颜色词,又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再如,在学习数字21—50时,在复习阶段播放歌曲Books and pencils(本单元c部分),在唱歌的同时又复习了句型How many „ do you have?为本节课学习句型What’s in your school bag?做铺垫。如再讲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B部分的Let’s talk的热身复习环节,就可以安排学生说前一课时的Let’s chant.既可以有效巩固旧知识,又可以为本节课的新授搭建一座桥梁。

2、TPR热身。这种听听做做活动学生很喜欢,能激活学生大脑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的情感,学生在听做活动中自然地复习了旧知。如:课本中的Let’s do 部分或师生间的I say, you do.When I say a word, you do the action.When I do an action, you say the word.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friend时,在介绍朋友前,可复习前一课的Let’s do部分,学生进行听做Listen to the music等,在活动中复习语言,为本课运用句型She likes music.做准备。如:在五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What Can You Do?的对话教学之前,就可以安排学生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B部分的Let’s do.为新语言I can set the table/ make the bed/„奠定基础。

3、Free talk热身。课前教师开展几分钟的自由会话,正是一个英语口语训练机会,在每日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不知不觉对旧知进行了复习、强化和巩固,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热身内容同时也要考虑本节课的目标,为重点、难点句型做好铺垫。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My days of the week,A部分的Let’s talk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和学生自由交流,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 do you have on Tuesdays?等,在真实的交际中运用语言。

4、游戏热身。游戏中的学生是自由放松的,游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表现欲,同时又达到了学习英语的目的。比如Samon says是我们熟悉的游戏,也可利用这个游戏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活跃气氛。当然,应根据教学内容来考虑游戏的形式,讲求游戏的实际意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What can you do?在复习阶段我们就可以让学生间做动作猜测短语来进行巩固。

在热身复习重要注意以下两点:

1、即使是热身复习也要尽可能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自然进入英语的学习。

2、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选用热身复习中的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一定要注意在最后一个复习方法上下功夫,要实现复习环节与呈现环节之间的自然过渡,切忌不能生硬。

五六年级每个Let’s talk前的Let’s try部分,是一个听力训练,是新旧知识的结合,也是每个单元词汇教学到对话教学的一个过渡。其作用是用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Let’s learn部分学过的新词,并在进入Let’s talk新句型的学习之前先从听觉上感知新语言,简单地说也就是学生进行新句型学习的前奏。教师一定要将Let’s try的处理放在呈现新知之前。当Let’s try中的听力内容较为简单时,可以安排学生在理解图意以后,听一遍录音,完成Let’s try。但是当听力材料较难时,教师就要在复习环节中,适当解决掉一些对学生听与理解有障碍的内容以后,再听录音,完成Let’s try.确实难度比较大的可以让学生听两边录音。

值得一提的是Let’s try部分是一道搭建在旧知识与新句型学习之间的一座桥梁,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座桥梁,没有必要全部听懂、会说,只要学生能抓住重点,完成习题,从中初步感知新语言就达到了目的。

二、新知呈现

呈现环节是会话教学的主干也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真实的交际情景,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感,并遵循“先听说,后运用”的原则。首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的意义、语言的用法,充分感知之后,再呈现句型的形,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学生运用新语言进行语言实践活动。新知的呈现和情境创设不是割裂开来,是合为一体的,也就是说新知的呈现必须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建议采取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创设情境:

1、利用实物创设情境。实物是连接英语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桥梁,教师通过描述实物、围绕实物展开对话等活动能帮助学生将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学习水果、文具等课中的会话部分,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实物对学生进行对话训练。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My schoolbag,学习What colour is it?一课时,我们就可以拿出书包,向学生示范I have a new schoolbag.What colour is it? Look, it’s blue.

2、利用图片、电教设备、教学挂图、多媒体等方式创设情境。如:周末活动、谈论居室、谈论家庭成员、四季等。如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My new room,学习in,on,under等介词的用法时,我们就可以利用课件呈现小球出现在盒子的不同位置,帮学生理解这些词的用法,正确说出语言The ball is in/ on /under the box。

3、利用简笔画创设情境。简笔画可以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甚至是各个课型。它的特征是简单、快捷、高效。教师用寥寥数笔,简单的线条,就能画出要教学的内容,以最小的成本(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节省宝贵的教学时间。教师在课堂上边讲边画,展示事物的变化,生动形象,能很好地吸引学生,这是图片、实物等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My new teachers,就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两个简单人物,She’s thin and short.He’s strong and tall.简单易行,对比鲜明,学生也易于理解。

4、利用肢体语言创设情境。主要指教师通过丰富的表情和形象的动作呈现语言,不仅吸引学生注意,而且使语言教学生动有趣。如五年级下册学习Unit4 What are you doing? 时,教师就可以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进行展示,I am reading a book等,也可以利用耳语游戏的方式,将句子告诉学生,让学生进行表演展示,其他学生通过观察说出语言,如:He is playing football。

5、利用表演创设情境。在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将某些真实的情景搬入课堂,但却能模拟真实的情景,创设真实自然的语言情景,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通过交流、体验与实践,达到学习致用,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How much is it?学习购物用语,教师就可以利用一个领结,戴在领子上,扮作售货员,教室立即就变成了商店,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进行交际,俨然是一个购物的情景。

在呈现环节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1、合理拆分对话内容。

三、四年级的会话内容往往是一个生活情景的描述,有多块内容呈现。五年级的会话内容一般有两到三个轮回,主题句非常突出,教师操作起来相对容易一些。但对于信息量大的会话,教师要合理地拆分内容。遵循先易后难、先重点句型后辅助语句、先学后练、先分后合的原则进行教学,以便使每轮小对话都有相对独立的操练和表演的时间,又能将这些小对话合为一体,成为一组完整的对话。。

2、注重把握整体情景。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要体现整体教学的理念。每篇对话都有一个完整的情节,教师教学时要让学生整体理解和把握内容入手,用话题这一主线把对话中的语言知识串连起来。

三、操练巩固

小学生虽然记忆力强、记得快但忘得也快,呈现新知后,应及时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句型。操练巩固又分为机械操练和意义操练两部分。

1、机械操练。

新知学完后,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表达,要进行机械操练,就是机械仿照,重点是仿照重复对话中的重点句,给学生示范领读,学生跟读,这种仿照应该是大量的和多次重复,要达到学生听懂、会说基本句型的目的。机械操练的形式可分为齐声操练、半班操练、排行操练、个别操练、连锁操练,也可以进行简单的替换词语的练习。要注意机械操练的顺序是由整体到个人逐渐分层进行的。如:先集体,再到排组后个人,或集体,分男女生再到开火车等。

2、听音答题

听音答题是针对课本中的对话文本进行的。根据课本中提供的对话内容,设计一个听力题,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听对话。在听前,教师必须有明确的指令和具体的要求,使学生明白自己应做什么和该怎么做。在进行听力训练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合上课本,否则学生边听边看文字,听力训练的作用便会削弱。如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My new room, B部分,在听录音前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Where is the computer?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本录音。

3、听音正音

让学生跟着录音机读对话,让学生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教师不要忽视听录音跟读这一环节,这是对学生语音、语调的一个强化训练,长时间的坚持听读模仿,不但可以纠正学生在发音上的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

机械操练完成后,就要进入到意义操练,也就是学生独立运用语言材料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活动。

4、角色表演。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本对话内容,也就是让学生将自己扮成成文本中的人物,将文本中的对话再现出来。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意义操练方式。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模仿文本,替换文本中的个别词语进行角色表演。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A部分的Let’s talk时,就可以在正因之后让学生扮演文本中的人物进行角色表演。

5、游戏巩固。利用游戏巩固句型,不仅能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能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得到放松。在讲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B时,就可以安排一个猜职业的游戏,对本课知识加以巩固。

6、编唱歌曲、歌谣巩固。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知的曲调,把重点句型编成歌曲,让学生在欢快的节奏中巩固重点语言。 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How much is it?后,我们就可以用歌曲《Are you sleeping》的旋律,改编新歌How much is this, how much is this, How much is this dre? It’s 99 yuan, it’s 99 yuan.Too expensive, too expensive.在编唱歌曲时,要注意所编歌曲的歌词要尽可能押韵,要让学生唱起来朗朗上口。歌曲所用到的曲调必须是学生耳熟能详的简单儿歌。如:四年级上册二单元A部分的Let’s talk.就可以用《Happy New Year》的调子来唱What colour, what colour? What colour is it? It’s black.It’s white.It’s black and white.操练巩固环节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操练的范围越广越好。

2、操练的形式要多样。

3、操练时要尽量利用身边的资源。

4、操练中的课堂评价要跟上。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操练的时候,要注意把握以下操练的原则: 1) 针对性原则:操练要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具有针对性; 2) 灵活性原则:教师在备课时最好备几套不同的操练的方案,根据学生情况以及课堂生成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

3) 激励性原则:要注意时刻表扬学生,给他们信心;对后进学生要提问比较容易的问题,教师的鼓励对学生来说是最大的鼓舞;

4) 过渡性原则:操练要有梯度,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给学生充分的信心; 5) 节奏快,密度大:操练的时候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让他们都有事情可做,都能完成一定的任务。

四、拓展应用

拓展运用是对话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是对对话知识运用的一种反映,是对话知识运用的提炼和升华。也是对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对话的内容,是否达到了正确运用所学句型进行真实交际的检验。在这一环节,教师通常要给学生设计一个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对话来完成任务。拓展应用的方式大体有:

1、调查应用。调查就是让一部分学生扮成小记者来对另一部分学生提问、采集信息,也可以互相调查。这一活动形式简单易行,适用于许多对话内容的教学。如:调查一日三餐的食谱,最喜欢的食品,周末的活动、安排,个人的爱好等等。

2、创设语境应用。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适当的语境中运用所学的句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在学完你最喜欢的食物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服务员和顾客的角色,模拟在饭店或商场购物的情景;在学完了水果之后,可以用实物或图片,在教室里模拟野餐的情景;在学完了询问价钱的语句后,可让学生拿着文具等进行模拟买卖活动等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3、联系实际拓展提高。课本不应该是教学的唯一。新课程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只是给了我们一个范例,教师应根据教材中对话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将会话中学到的语言知识运用到真实的语言情境中。教师应善于以教材为核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论与学生有关的事物、经历、爱好、思想和情感等,如果教师仅仅是处理教材中的内容,学生所学的知识就始终跳不出课本的局限。学完会话后,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创编对话内容,也是一种很好的拓展方式,拓展巩固提倡融合学科内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在体验中学的理念。

五、家庭作业

在任务型的教学活动中,布置作业不再机械刻板,除了布置一些常规性的作业以外,教师可将作业作为一个延伸步骤,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诸如信息的调查,资料的收集、办手抄报、续编对话、画路线图、甚至与笔友互相答疑通信等等,并将这些作业在班级里公布,让学生的智慧与劳动成果被更多的人分享。设计课外作业的指导思想是:不刻意于光怪陆离,着眼于切实可行。

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是,一节对话课的各个环节之间都要过渡自然,尽量不露痕迹。教师要注意各环节之间过渡语的设计,要让人感觉各环节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整节课非常连贯,就如行云流水一般。

总之,对话教学的课型,作为教师关键要根据教学目标把握重点句型和难点句型,通过创设情景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操练语言的机会,巧妙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提高会话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课型模式培训心得体会
《教学课型模式培训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