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高一化学必修2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6-21 07:36:03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高一化学必修2质量分析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分析

高一化学必修2

李 霞

优点:

1、根据计划,认真落实研究,很好的控制教学进度。

2、认真准备每一节课,课堂教学的效率取决于备课的充分与否。

3、运用学案导学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参与。

4、练习的题目不求多,要求精。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否使学生知道思路和方法,所选题目要有代表性、针对型。

5、潜心研究课堂教学的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规律,找准问题,在改革中求得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不足之处:

1、教学的关键是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应该设法通过实验等手段让学生动起来。

2、学案的设计和使用,要集思广益,相互交流,使之逐步完善。

3、实验教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实验器材利用率不高,如何做好探究性试验,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4、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课标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尤其是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未达到要求的水平。

5、在学案使用的同时,应注重设计分层,有梯度性。

6、

法制的渗透,注重举例,让学生从生活中切实感受法制的约束性。

推荐第2篇:高一化学必修2专题一

高一化学必修2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检测试题-苏教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2.2003年,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推荐原子序数为110的元素的符号为Ds,以纪念该元素的发现地(Darmstadt,德国)下列关于Ds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Ds原子的电子层数为7B.Ds是超铀元素

C.Ds原子的质量数为110D.Ds是金属元素

3.近来查明,二氧化三碳(C3O2)是金星大气层的一个组成部分,下列关于二氧化三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三碳的电子式为B.C3O

2、CO、CO2都是碳的氧化物

C.C3O2和CO一样可以燃烧生成CO2D.C3O2和CO2都是碳酸的酸酐

4.X、Y、Z是短周期的三种相邻元素,X和Y在同一周期,Y和Z在同一主族,这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且原子序数之和为41,则X、Y、Z的元素符号分别为()

A.N、O、SB.Cl、S、OC.Si、P、ND.S、Cl、F

5.下列微粒中:①下标13Al3+④F-,其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下列物质中,不含共价键的是()

A.NaClB.Cl2C.HClD.NaOH

7.短周期元素A、B、C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0。A与C在周期表中同主族,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B<C

B.A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C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C.C的氧化物的熔点比A的氧化物的低

D.A与C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8.元素X的原子核外M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元素Y的离子Y2-的核外有18个电子,则这两种元素可形成的化合物为()

A.XY2B.X2Y3C.X3Y2D.X2Y

9.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H2OB.NH3C.Cl2D.BCl3

10.下列气态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

A.PH3B.NH3C.H2OD.H2S

11.短周期元素M和N的离子M上标2+和N2-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原子比N原子多一个电子层 B.M的原子序数比N小

C.M和N原子的电子层数相等 D.M和N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12.几种微粒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则这几种微粒()

A.一定是同一种元素B.互为同位素

C.可能属于同一种元素D.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14.某金属氧化物化学式为R2O3,相对分子质量为102,电子数为50,已知氧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R原子核内中子数是()

A.10B.13C.21D.14

15.最近发现一种新微粒O4,有关这种新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结构与P4相同B.它的摩尔质量为64

C.它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

D.它是由两个氧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的新微粒

16.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17.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Na<Mg<Al B.热稳定性:HCl>H2S>PH3

C.酸性强弱:H2SiO3<H2CO3<H3PO4D.熔点:NaCl>Na>CO2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完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构成分子晶体的粒子一定含有共价键

C.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熔点低

D.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19.与氖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阴离子及阳离子所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

A.溴化镁B.氧化钠C.氯化钾D.硫化钠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其单质的熔点一定越高

B.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

C.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它的沸点一定越高

D.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单质的沸点一定越高

21.下列物质发生变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液溴和苯分别受热变为气体B.干冰和氯化铵分别受热变为气体

C.二氧化硅和铁分别受热熔化D.食盐和葡萄糖分别溶解在水中

22.科学家根据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理论预测,原子序数为114的元素属于第七周期ⅣA族,称为类铅元素。下面关于它的原子结构和性质预测正确的是()

A.类铅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B.其常见价态为+

2、+

3、+4

C.它的金属性比铅弱D.它的原子半径比铅小

23.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B.P、S、C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D.Na、K、Rb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24.决定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间只能排列成链状

B.碳原子有4个价电子,可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

C.组成有机物的元素种类较多D.碳原子间可以有多种排列方式

25.下列对离子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离子化合物一定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 ②离子化合物一定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 ③离子化合物熔点高,加热一定难分解 ④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也可能不含共价键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①、②两种元素的名称,。

(2)写出⑧、⑨两种元素的符号,。

(3)在这些元素中,(用元素符号填写,下同)是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最不活泼的元素。

(4)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碱性最强;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

27.(8分)下表标出的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用字母标出的14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金属性最强的是,非金属性最强的是,常温下单质为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属于过渡元素的是(该空用字母表示)。

(2)B、F、C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其中以最不稳定。

(3)第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28.(9分)现有①BaCl

2、②金刚石、③NH4Cl、④Na2SO

4、⑤干冰、⑥碘片六种物质,按下列要求回答:

(1)熔化时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熔化时需要破坏共价键的是, 熔点最高的是,熔点最低的是。

(2)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只有离子键的物质是,晶体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的是。

(3)①的电子式是,⑤的电子式是。

29.(13分)A、B、C、D、E分别代表5种微粒,每种微粒中都含有18个电子。其中A和C都是由单原子形成的阴离子,B、D和E都是分子;又知在水溶液中A跟B反应可生成C和D;E具有强氧化性。请回答:

(1)用化学符号表示上述5种微粒:

A,B,C,D,E。

(2)在溶液中A跟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0.(4分)在一定条件下,ROn-3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

ROn-3+ F2+2OH-==RO4-+2F-+H2O,已知R为短周期元素,则可知在ROn-3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元素R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31.(6分)某元素的同位素AZX,它的氯化物XCl2 1.11 g溶于水制成溶液后,加入1 mol/L的AgNO3溶液20 mL恰好完全反应。若这种同位素原子核内有20个中子,求:

(1)Z值和A值。(2)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3)把X的单质放入水中,有何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专题1 检测试题

1.B 2.C 3.D 4.B 5.C 6.A 7.B 8.B 9.C 10.A 11.A 12.C

13.B 14.D 15.C

16.D 17.A 18.A 19.B 20.D 21.A 22.A 23.C 24.A 25.B

26.(1)碳 氮 (2)Si P (3)Na F Ar

(4)HClO4 NaOH Al

27.(1)Ar K F Br M

(2)H2O、HCl、PH3 PH3 (3)F

28.(1)⑤⑥ ② ② ⑤ (2)①③④ ① ⑤⑥

29.(1)S2- HCl Cl- H2S H2O2(或F2)

(2)S2-+2H+==H2S↑

30.+5 第三周期第ⅦA族

31.(1)A=40 Z=20

(2)第四周期第ⅡA族

(3)与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Ca+2H2O==Ca(OH)2+H2↑ 有气体生成

推荐第3篇:必修2 高一化学 假期作业 参考答案

必修(2)

假期作业

(一)

必修(2)

假期作业

(二)

必修(2)

假期作业

(三)

1 必修(2)

假期作业

(四)

必修(2)

假期作业

(五)

必修(2)

假期作业

(六)

必修(2)

假期作业

(七)

必修(2)

假期作业

(八)

必修(2)

假期作业

(九)

3 必修(2)

假期作业

(十)

必修(2)

假期作业

(十一)

必修(2)

假期作业

(十二)

必修(2)

假期作业

(十三)

必修(2)

假期作业

(十四)

必修(2)

假期作业

(十五)

必修(2)

假期作业(十六)(A)

必修(2)

假期作业(十六)(B)

推荐第4篇:高一化学必修一学习心得体会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

1、2章)教学心得体会

叙永二中杨霞

通过一学年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我深感有很多收获,其中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之处,正是对这些不足的反思和改进使得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实施、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及课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都有了更深刻、更科学的理解与认识,更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提高,下面我讲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高中化学(必修

一、

二)教学体会。

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认识,自身教育观念的更新

在新课程教学之初,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过分注重了知识目标的实现,新课标三维目标未能较好实现,所以感到比较困惑。

在实施具体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我不断加强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及课程标准的研究,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逐步有了深刻的认识,正是这种新的认识,促进了自身教育观念的更新,使得我在后续的教学中明确了方向,有了理论指导。

高中化学新课程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就是我们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再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猜猜学习意识,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并在高中阶段逐步养成和谐的性格,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能很好与人沟通和交流,并能

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较强的环保意识,学会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更好规范自己的言行。向周围的人进行一些环保宣传,带动更多人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充分利用新课程改革提供的自主创造空间

1.改变师生关系,转变工作方式。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我也同许多老师一样,生怕讲少了,学生对相关知识不能很好理解和掌握,殊不知,过多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自主的学,尽管老师很辛苦,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灵活应用却不尽人意。然而,在新课程改革学习培训之后,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方式,才逐步把自己解脱出来。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我跟学生说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他们同学间合作学习的引导者,我也不再是一讲到底,而更多的是把时间还给了学生。让他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讨论中,结果是学生中开小差的、睡觉的等一些原来课堂上常见的现象,有了明显的改观,最重要的是班级里边基础差的,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那么有的老师也许会问是不是摆花架子,学生的经得起检验吗?考试成绩会不会很糟糕呢?刚开始,我也有过一些困惑,但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学生的成绩更经得起考验,他们的成绩普遍都有了提高。让我很欣慰!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我比较注重用愉快的心情去影响和带动学生,我比较注重自我情绪的调节,在校园环境中,我始终微笑着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很尊重他们,觉得自己和老师是处于平等的地位,如遇到在学习生活中存在困惑的学生,一旦我了解到,我就会在第一时间找学生谈话,在和学生谈话时,我能让学生感到很亲切,从而,迅速打开学生的心理防线,坦诚地和我交流,我也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他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基本上学生和我谈话,他们都觉得没有压力,觉得很轻松、很愉快!在谈话之后,也觉得自己的心结终于打开了。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会以比较阳光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学习会更努力,我也会在过程中就每个学生的进步,及时提出表扬,充分肯定他们的自我转变,并顺势加以鼓励,学生越学越有信心。所以,学生的成绩有增无减。

2.运用多样化、最优化的教学方法,以新的教学思路、新的教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化学中的教学方法很多,那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呢?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所涉及的知识板块、知识结构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就要探究能够在不同知识的教学中能起到最优效果的方法。也就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选择最优教学方法。在一定的条件下,几种方法可同时并用,以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方法的特殊

性及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心理认知特点,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教法的不断优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教学实践中,我比较注重实验教学。化学本身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教材中的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学生科学探究实验进行整合,根据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我能让全部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实验,不能让全部学生动手实验的,我就让学生代表和我一起在课堂上合作完成,让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有少数没条件的实验,我就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学生观看实验录像,我的体会是,化学实验能很好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能很好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也能帮助学生形成一些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还能很好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团结意识,也能较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在讲萃取分液操作应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时,我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如何将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分开,有学生就想到了将其混合物倒入一个酒瓶中,盖上瓶盖,然后将其倒立过来,再慢慢半打开盖,水就先留出来,随后油就留在了瓶中。在讲胶体的性质时,我提醒学生现实生活中,一些浑浊的溪水流经一片沙地之后,为什么就变澄清了呢?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我比较注重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觉得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他们就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反而有更强的求知欲望。再如,在讲到物质的分类是,我让学生到超市和书店去体验购物,同时体验科学分类法带给我们生活的便捷,顺势引导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经常学会按照一定科学的方法整理自己的衣物、书籍、资料,学会为自己

在学习生活中享受到科学分类带来的便捷,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办事的效率,我相信这样的好习惯养成之后,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能大大提高办事效率,还能带动深边更多的人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能提高了自己的素养,也帮助了他人。新课程赋予了我们广阔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因此,抓住机遇,大胆创新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3.积极寻求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评价既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又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的发展。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全面发展的标准又是什么?要寻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虽然现在的高考还是最主要的指挥棒,但是十几年从教的经验告诉我,我们更重要的是应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责任意识,让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积极乐观地对待学习生活,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尊重身边每一个人,让学生富有爱心,懂得感恩!我在教学中,明确告诉学生,我对他们的评价不是以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我告诉学生只要他们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有责任心,乐于助人,团结同学,学习成绩高低我都欣赏他们。而且我永远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很好实现自我转变,所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跟学生讲:任何时候遇事,都不用着急,因为善思考者方法永远都比问题多!我对学生更多的是以鼓励为主,对他们成长过程存在的困惑,总是站在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角度,帮助学生共同思考解决的办法。也得到了学生及其家长的认可。所以,我也觉得在新课程教学中,建立正确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的良性发展!

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必修课的定位是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所以在实施中不能只抓知识传授和训练。在教学目标上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创造条件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必须要关注学生经验和社会生活现实;在教学方式上,必须坚持以探究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处理好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实验探究,第二环节就是知识目标的完成。在不同的知识板块上,我们要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实现这个中心来进行有效的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如在讲SO42-的检验时,我设计了几种方案,并指导学生通过实验体验离子检验的最佳实验方案的确定,这样能很好帮助学生建立起了离子检验的基本思路。也就是首先弄清楚被检验的离子是什么,再结合学生所学化学知识,看可用物理方法还是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中,是用沉淀法、气体法,还是其他方法检验,再思考相应方法应用到哪些具体试剂,进而思考具体的操作方法和过程中的现象以及如何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让他们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了解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的最佳实验方案,让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快速就掌握了同类知识。

在教学工作中,我较好利用学校各种可利用的资源,如网络教学资源、多媒体、实验、学生资源,教师团队资源,在广阔的网络平台上,能最快速帮助我解决实际教学中的疑问,利用备课组教师团队,

能更好进行教学探讨,做到了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教学效果比较好,利用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最大程度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资源,让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大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合作方式完成很多学习内容,如课堂练习中,对化学用语的落实,我让学生练习,互相检查,帮助同学纠错,这样学生能较好较快掌握化学用语的书写。让每个学生真切体验到化学学习过程的进步与快乐!学生也就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以上是我在必修

一、二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也希望更多得到同行们的指教,我相信在日后的高中教学中,能更好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课标三维目标也能更好完成!

2012-6-30

推荐第5篇:优秀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优秀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学生在学习中或多或少有一些困惑,查字典化学网的编辑为大家总结了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各位考生可以参考。

优秀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课标中要求: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关系及其应用。

(二)教材分析

化学键概念的建立为学生从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构成和化学反应打开了一扇窗,而深入研究和利用化学反应又是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本节教材将这两条线索融合起来,使学生既了解了物质的构成,又认识了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

在过去的学习中,大多化学生只关注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但化学反应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本节教材以化学键为桥梁,引导学生从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两个角度认识化学反应,为后面研究化学反应的利用奠定基础。

(三)学生分析

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已知道燃烧是化学变化、物质燃烧要释放能量,但不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伴随着能量变化,本节课的教学将在学生对原子结构有了比较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解决以上问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分析具体的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光能、电能的相互转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培养节约能源及保护环境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识与技能上重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上重难点: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六)教学策略

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

提出问题明确任务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七)教学准备

1.学生:按每4名同学为一组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预习探究实验,了解实验的主要目的与具体步骤;

2.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及探究实验的仪器和药品。

二、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提问] 上节课学习了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请同学们分析以下两个反应中化学键变化的情况:

2H2+O2

2H2O 2H2O 2H2+O2

[图片引课:展示原始人钻木取火、煤、石油及天然气的有关图片]

我们研究化学反应就是要很好地利用化学反应,不仅仅可以利用化学反应制取新物质,还可以利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比如:远古时期的人通过钻木取火,并利用燃烧放出的能量烧烤食物、取暖;当今社会,煤、石油、天然气是主要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在燃烧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科学技术、日常生活各个领域。有数据统计,近年来我国煤、石油、天然气的消耗占主要能源总量的94.9%。可见,我们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以上就是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更多考试资讯请继续关注查字典化学网!

推荐第6篇:高一化学必修2有机化合物测试题

H-1C-12O-16N-14Na-23S- 32Cl-35.

5一、选择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某烷烃含有200个氢原子,那么该烃的分子式是()

A.C97H200B.C98H200C.C99H200D.C100H200

2、下列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苯、己烷、四氯化碳B.苯、乙醇、四氯化碳

C.硝基苯、乙醇、四氯化碳D.硝基苯、乙醇、乙酸

3、青苹果汁遇碘溶液显蓝色,熟苹果能还原银氨溶液。这说明()

A.青苹果中只含淀粉不含糖类B.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

C.苹果成熟时淀粉水解为单糖D.苹果成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

4、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A.CH4B.C2H6C.C3H6D.C6H6

5、蔬菜、水果中富含纤维素,纤维素被食入人体后在作用是()

A.为人体内的化学反应提供原料 B.为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加强胃肠蠕动,具有通便功能D.人体中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所以纤维素在人体中没有任何作用6.使1mol乙烯与氯气发生完全加成反应,然后使该加成反应的产物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则两个过程中消耗的氯气的总的物质的量是()

A.3mol

A.银氨溶液

C.石蕊试液B.4molC.5molD.6mol 7.可以鉴别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的试剂是() B.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D.碳酸钠溶液

8、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相互作用形成的晶体物质,主要存在于冻土层和海底大陆架中。据测定每0.1m3固体“可燃冰”要释放20m3的甲烷气体,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燃冰”释放的甲烷属于烃B.“可燃冰”是水变油,属于化学变化

C.“可燃冰”将成为人类的后续能源D.青藏高原可能存在巨大体积的“可燃冰”

9、下列物质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A.乙烯B.乙烷C.乙醇D.乙酸

10、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各50 mL.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烧杯中。你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A.钠与水剧烈反应,反应产生的热量导致苯燃烧

B.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并且发出“啪啪啪”的声音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作上、下跳动

11、下列物质属于同分异构体的一组是()

A.麦芽糖和蔗糖

B. 与 CH3-CH2-CH2-CH3 与

C.C2H6与C3H8D. O2与O

312、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苯与溴反应制溴苯

B.苯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共热制取硝基苯

C.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乙烯与氯化氢反应制氯乙烷

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制肥皂

13、1866年凯库勒(右图)提出了苯的单、双键交替的正六边形平面

结构,解释了苯的部分性质,但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它不能解

释下列事实()

A.苯不能使溴水褪色B苯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C.溴苯没有同分异构体D.邻二溴苯只有一种

14、常温下,下列物质的状态是气体的是()

A.CH3ClB.CH2Cl2C.CCl

4A.酯化反应的产物只有酯D.C2H4

15、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反应,下列对酯化反应理解不正确的是()...B.酯化反应可看成取代反应的一种

C.酯化反应是有限度的D.浓硫酸可做酯化反应的催化剂

16、大气污染物氟里昂—12的化学式是CF2Cl2。下面关于氟里昂—12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固定的熔沸点B.分子中的碳原子是饱和的

C.属于正四面体的空间结构D.是甲烷的一种同系物

17、下列物质在水中可以分层,且上层是水层的是()

A.苯B.乙醇C.溴苯D.四氯化碳

18、两种气态烃以任意比例混合,在105℃时1 L该混合烃与9 L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原状态,

所得气体体积仍是10 L。下列各组混合烃中不符合此条件的是()

A.CH4C2H4B.CH4C3H6C.C2H4C3H4D.C2H2C3H6

19、(5分)据报道,某煤矿井下采煤面瓦斯突出,发生爆炸,当场造成56人死亡,92人生死不明。

截至记者发稿时,经过全力搜救,目前又发现4名遇难矿工遗体,死亡人数增加至60人。其中,55人系窒息死亡。目前,尚有88名矿工下落不明。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瓦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2分)。

(2)可燃性气体的爆炸都有一个爆炸极限,所谓爆炸极限是指可燃气体(或蒸汽或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通常以体积百分数表示)。下表是甲烷在空气和纯氧气中的爆炸极限。

下面是瓦斯和空气组成的混和气体中瓦斯的体积含量,从是否能够爆炸方面考虑,请判断哪些是不安全的。

A.3%B.10%C.30%D.60%

(3)请分析人为什么在瓦斯爆炸的矿中会窒息死亡:

(4)由矿井中的瓦斯爆炸,根据你的化学实验经验,你可以得出什么启示?(提示:对可燃性气体的加热、点燃操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20、(6分)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几种典型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酯化反应。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判断其反应类型。

①乙醇与金属钠反应:,属于反应;

②由苯制取硝基苯:,属于反应;

③由苯制取环己烷:,属于反应;

21.(7分)(1)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烷烃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2分),

(2)该烷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分)

(3)它可能的结构简式是;(3分)

22、(6分)中国在新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开发可再生能源以缓解石油短缺引起的能源危机是一个重要的课题。2003年元月份,辽宁省投资建设一个年生产工业酒精500万吨的工厂,目的是为了将工业酒精与汽油混合作为汽车燃料而减少汽油的消耗量。已知制酒精的方法有三种:

方法一:在催化剂作用下乙烯与水反应

方法二:CH3-CH2Br + H2O CH3CH2OH + HBr 方法三:(C6H10O5)n(淀粉)+ n H2On C6H12O6(葡萄糖)

C6H12O6 2C2H5OH + 2CO2↑

(1) 你认为应用哪一种方法生产工业酒精能够缓解石油短缺带来的能源危机?

为什么?

(2)方法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3)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3、(6分)如图所示,U型管的左端被水和胶塞封闭有甲烷和氯气(体积比为1:4)的混和气体,假定氯气在水中溶解度可以忽略。将该装置放置在有光亮的地方,让混和气体缓慢地反应一段时间。

(1)假设甲烷与氯气充分反应,且只产生一种有机物,请写

出化学方程式。。

(2)经过几个小时的反应后,U型管右端的玻璃管中水柱

变化是。

A.升高B.降低C.不变D.无法确定

(3)试解释U型管右端的玻璃管中水柱变化的原因

24.(8分) “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

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

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的方法是:

(3)浓硫酸的作用是:①;②。

(4)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

(5)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

止。

(6)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

是。

(7)做此实验时,有时还向盛乙酸和乙醇的试管里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

是。

(8)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变成生成物,反应一段时间后,就达到了

该反应的限度,也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下列描述能说明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填序号)。

①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

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乙酸

③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

④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4香乙

⑤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1-8CBCACCBB

9-18ACDABCADAA BCDBD

19、(1)

(2)B;

(3)从上述瓦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耗氧性的反应,爆炸时耗尽了矿井的几乎

所有的氧气,所以人在其中会窒息死亡;

(4)可燃性气体的加热、点燃操作前必须进行验纯操作。

20、略

21、(1)(2分)C5H12;(2)(2分)C5H12+ 8O25CO2 +6H2O ;

(3)(3分)CH3CH2CH2CH2CH

3、、;

22、(1)(2分)答:运用方法三,因为淀粉是可再生资源,而乙烯、溴乙烷都是来自于以石油为原料制得的产品,是不可再生资源,利用它们制成酒精还不如直接利用石油。

(2)CH2=CH2 + H2O CH3CH2OH(2分)

23、(1);

(2)B;(3)由上述化学方程式可知,此反应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且生成的HCl能够溶解于水,所以左侧压强减小至零,故右侧玻璃管中的水柱降低,左侧气柱消失。

24.(1)

(2)先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边加边振荡试管将浓硫酸慢慢加入试管,最

(2)先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边加边振荡试管将浓硫酸慢慢加入试管,最后再加

O

入乙酸。 浓硫酸

CHOH+CHCH2OH

(3)催化作用;吸水作用 加热CH3OCH2CH3+H2O

(4)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

(5)倒吸。(6)分液。

(7)防止大试管中液体暴沸而冲出导管。(8)②④⑤

推荐第7篇:高一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导语:化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意识,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教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高一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在实施一个学段后,我对高一化学教学做了反思。本文谈了教育与教学共五个方面的内容,这是我在第一学段教学后的一些困惑与思考。

在教学进行到第一学段后,本人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了回顾以后,具体的一些问题与反思如下:

1.学生学习后,仍在很多的知识点的理解上有问题。如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氢气的性质与反应等问题。通过找一些同学了解到相关知识在初中没学过,看来初中的课程改革使高中一些知识概念的切入点,一些核心知识的外包装已经发生改变。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回顾所教学生初中所使用的教材,了解初中相关知识体系,对一些概念要做重建工作。

2.部分学生认为化学是很容易学的学科,没在化学上做多一点的思考与练习,还以初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与要求在对待高中化学的学习。这一点在这次的考试中有反映,也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反映了出来。对这个问题备课组中各老师早有预计,所以将这次的学段考试为手段,在考试中几乎不以知识的原貌直接给出,而以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包裹或变型推理的形式给出,如“可能”、“合理”、“比较”等形式。考试结果在预料之中,我会借这次考试给学生的“教训”为机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理解层次等各方面做一些辅导工作,帮助学生顺利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轨道。

3.大多数同学出现对所观察到的现象有遗忘的情况。考试中,要求学生对课堂演示实验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描述、氯化铁溶液的颜色、氯化银沉淀颜色、氯离子的检验等题,这些题在历届的学生考试中属于送分题,但在本次考试中,能答对的同学并不多,这些问题我们还在课前做过提问的,但时间一长学生全忘记了。这可能与一周只两课时教学时间,还常被一些活动冲掉课有关。学生根本没对化学做太多的练习与巩固,反而把时间花在那些形式多样的学习上,如研究性学习、课外调查采访、资料的收集、综合实践、图片的采集等活动。“十一”黄金周过后,我问过一些同学,在那段时间做过什么,大多数同学都说在做综合实践活动,没怎么学习。

4.学生学习的过程有轻浮的倾向。这一点不仅仅表现在学习过程中,也表现在对所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在对学生的观察后感觉学生在化学的学习中,只对做实验,看现象有兴趣,对现象的描述及完善没多大兴趣,学习内容稍有点难度或抽象化一点,就容易表现出不耐心不主动。这可能与新课程的学习形式的多样化与选择性给学生带来的困惑,而教师也新进入新课程没能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有关。

5.教学课时太少的问题。我了解到很多的学科存在这个问题,专家可能会认为一线教师没忠实地按照新课标准与教材编写的意图去展开教学,而自己加入了一些不该加的东西。其实这个说法我不赞成,教学一线的教师其实比专家在“如何使学生能理解或掌握一些知识,培养相关能力”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绝对结合了不同地方学生的实际。在声音四起时,专家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对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做出调整。实际的情况是教学参考中有些要求1课时完成的教学内容,有时花三个课时才能完成,还没有加入其他的内容或要求。因为一些内容的教学的实验条件有限,有时实验要几次成功,对一些问题的讨论,学生相关生活经验贫乏而无法有效地展开;有的课节,只完成书上提到的实验就下课了,可教材中还围绕这些实验有交流与讨论、有知识拓展、概念的建立、还有探究,我迷惑,这能完成吗?这是有教学经验的人设计的吗?而教学的课时是很紧的,虽然专家都说一线学校不会只开设四十课时给每一个模块,但学校又是在“忠实”于新课程的一切形式,这还有解决的途径吗?我困惑。

以上谈了五个方面的问题,这是我在第一学段教学后的一些问题与反思。

推荐第8篇:高一化学必修二教学反思

篇1:高一化学必修二教学反思

上学期我们顺利地完成了高中化学必修一的模块教学 , 下面我讲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必修模块的教学。

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认识,自身教育观念的更新

在本模块的教学之初,由于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不是很深刻,只是凭主观上的认识对传统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作了简单的对比,在实际教学中过分注重了知识目标的实现,忽略了其他目标的实现,所以感觉新课标教材很不好用。

然而,当我通过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及课程标准的研究之后,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才有了深刻的认识,正是这种新的认识,促进了自身教育观念的更新,使得我在后续的教学中明确了方向,有了理论指导。

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课程目标是 : 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充分利用新课程改革提供的自主创造空间

1、改变师生关系,转变工作方式。传统教学的实施很容易给人一种错觉,即课堂教学的重心更偏重于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自主的学。然而,新课程提倡的却是教师的教是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的自主学习又离不开教师的教的引导,二者之间属于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的关系。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和老师是处于平等的地位,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间平等的对话。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才可能学得自由,学得有创新,有成就感,有动力。

在模块一的教学里,我努力朝上述方向努力,可能是自己的教学经验不足,师生关系的完善在本学期并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在必修二的模块里,我将采取有效的方式更进一步地实现师生课堂地位平等化。

2、运用多样化、最优化的教学方法,以教法的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化学中的教学方法很多,那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呢?这个问题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任何方法都有它实现最佳效果的界定条件,都不是万能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所涉及的知识板块、知识结构各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就要寻找能够在这特定的条件下能起到最优效果的方法。也就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选择最优教学方法。在一定的条件下,几种方法可同时并用,以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方法的特殊性及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心理认知特点,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 以教法的改革来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在实践中,我认为学案导学的方法可以十分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非常有利于学生从被动的听课向主动听课的转变。

新课程赋予了我们广阔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因此,抓住机遇,大胆创新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3、积极寻求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评价既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又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的发展。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全面发展的标准又是什么?要寻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首先要弄明白上述问题。对此,我深感困惑,因为现在的高考还是最主要的指挥棒,对于理科生来说,必修模块的学习是他们进行选修模块学习的基础。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必修课的定位是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所以在实施中不能只抓知识传授和训练。在教学目标上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创造条件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必须要关注学生经验和社会生活现实;在教学方式上,必须坚持以探究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处理好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实验探究,第二环节就是知识目标的完成。在不同的知识板块上,我们要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实现这个中心来进行有效的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

以上是我在必修一模块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正是这些宝贵的经验为我将要进行的必修二模块教学奠定了基础。

篇2:高一化学必修二教学反思

一、设计思想:

根据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实验探究和交流活动,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应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探究和教师引导总结得来,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构建课程内容问题化,引导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尽量把学生带入“真实”的问题中去,充分利用高中生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关注身边的人与事,关注社会层面的问题和自然界真实问题。

推荐第9篇:高一化学教学反思2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

高邑一中韩洪波

高一新生常感到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差别很大,总会有一段时间茫然不知所措,从而失去学生的兴趣,形成学习障碍,甚至厌学。这就造成高一上学期学生成绩的两级分化。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呢?下面谈谈我在这学期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做好实验,认识化学学习的科学方法

新教材第一章就是“从实验认识化学”,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指出化学学习的科学方法.

在前言"化学史及化学发展方向"教学后,学生们感到化学既有趣又神秘,但容易对教材中提到的化学方法视而不见,这就不利于以后的学习.怎样使学生领会什么是化学学习的科学方法呢?我认为教师应该在这里强调这个问题,为此我设计类两个实验:

(1) 初中人教版P87[实验5-6],学生们根据初中知识答出:低的蜡烛先灭,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

(2) 将上述实验稍作改动,设计一道实验习题:如果按右图装置实验,哪支蜡烛线熄灭?为什么呢?

(3) 一些学生不假思索按上面的结果回答,而另一些学生却在思索.这时由一位学生演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结果让大家均感意外――高的蜡烛先灭.学生们深感意外,此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这两个实验的差别,发现"热气上升"这一现象.学生顿悟,兴趣盎然,感受到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的快乐.

二、温故知新,完成新旧知识的衔接

高一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讲述诸多反应类型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学生们会对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记忆不准,很感吃力,产生畏难情绪,并失去信心。

子曰:温故而知新。我先安排两个课时,指导学生复习初中化学要求掌握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以及反应类型,打好基础后,再进行反应及能量的教学。在教学中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从学生熟知的化学方程式入手随着学生知识的拓宽,适时讲授新知,并在联系中加强应用,从而顺利完成新旧知识的衔接,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如在将“离子反应”时,先要求学生课前复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书写常见的复分解反应的方程式,再从常见的中和反应,氯离子、硫酸根的鉴别等典型的反应入手反复演练,既巩固旧知识,又理解了新概念。

三、更新观念,加强探究性学习

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讨论创设问题情景,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促使其积极思维,大胆提出个人见解,敢于与同学们争论,在争论中自我判断、反思、矫正。但是许多同学习惯于被动记忆,专等教师讲授,不会主动探究。长期以来,教与学的双方习以为常。为了改变现状,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加强探究性学习任务的设计。

我认为运用好教材中的“讨论”,是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问题的有效、便捷的途径。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后教材中及时插入“讨论”:这两种的分类之间是什么关系?在以往教材中这个结论是直接给出的,而新教材用这个讨论替代了原来的结论,让学生直接通过讨论得出,达到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运用好教材中的讨论来启迪学生,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那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慢慢增强,学习的效率也会逐步提高。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科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高一教学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还有许多方面有待我们去事件,去研究。

推荐第10篇:高一化学必修2有机化合物总测试题

高一化学必修2有机化合物总测试题

H-1C-12O-16N-14Na-23S- 32Cl-35.

5一、选择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某烷烃含有200个氢原子,那么该烃的分子式是()

A.C97H200B.C98H200C.C99H200D.C100H200

2、下列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苯、己烷、四氯化碳B.苯、乙醇、四氯化碳

C.硝基苯、乙醇、四氯化碳D.硝基苯、乙醇、乙酸

3、青苹果汁遇碘溶液显蓝色,熟苹果能还原银氨溶液。这说明()

A.青苹果中只含淀粉不含糖类B.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

C.苹果成熟时淀粉水解为单糖D.苹果成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

4、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A.CH4B.C2H6C.C3H6D.C6H6

5、蔬菜、水果中富含纤维素,纤维素被食入人体后在作用是()

A.为人体内的化学反应提供原料

B.为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加强胃肠蠕动,具有通便功能

D.人体中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所以纤维素在人体中没有任何作用

6.使1mol乙烯与氯气发生完全加成反应,然后使该加成反应的产物与氯气在光照的条

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则两个过程中消耗的氯气的总的物质的量是()

A.3mol

A.银氨溶液

C.石蕊试液B.4molC.5molD.6mol 7.可以鉴别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的试剂是() B.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D.碳酸钠溶液

8、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相互作用形成的晶体物质,主要存在于冻土层和海底大陆架中。据测定每0.1m3固体“可燃冰”要释放20m3的甲烷气体,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燃冰”释放的甲烷属于烃B.“可燃冰”是水变油,属于化学变化

C.“可燃冰”将成为人类的后续能源D.青藏高原可能存在巨大体积的“可燃冰”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9、下列物质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A.乙烯B.乙烷C.乙醇D.乙酸

10、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各50 mL.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烧杯中。你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A.钠与水剧烈反应,反应产生的热量导致苯燃烧

B.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并且发出“啪啪啪”的声音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作上、下跳动

11、下列物质属于同分异构体的一组是()

A.麦芽糖和蔗糖

B. 与 CH3-CH2-CH2-CH3 与

C.C2H6与C3H8D. O2与O

312、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苯与溴反应制溴苯

B.苯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共热制取硝基苯

C.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乙烯与氯化氢反应制氯乙烷

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制肥皂

13、1866年凯库勒(右图)提出了苯的单、双键交替的正六边形平面

结构,解释了苯的部分性质,但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它不能解

释下列事实()

A.苯不能使溴水褪色B苯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C.溴苯没有同分异构体D.邻二溴苯只有一种

14、常温下,下列物质的状态是气体的是()

A.CH3ClB.CH2Cl2C.CCl

4A.酯化反应的产物只有酯D.C2H4

15、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反应,下列对酯化反应理解不正确的是()...B.酯化反应可看成取代反应的一种

C.酯化反应是有限度的D.浓硫酸可做酯化反应的催化剂

16、大气污染物氟里昂—12的化学式是CF2Cl2。下面关于氟里昂—1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固定的熔沸点B.分子中的碳原子是饱和的

C.属于正四面体的空间结构D.是甲烷的一种同系物

17、下列物质在水中可以分层,且上层是水层的是()

A.苯B.乙醇C.溴苯D.四氯化碳

18、两种气态烃以任意比例混合,在105℃时1 L该混合烃与9 L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恢

复到原状态,所得气体体积仍是10 L。下列各组混合烃中不符合此条件的是()

A.CH4C2H4B.CH4C3H6C.C2H4C3H4D.C2H2C3H6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6分)

三.(本题包括小题,共分。)

19、(5分)据报道,某煤矿井下采煤面瓦斯突出,发生爆炸,当场造成56人死亡,9

2人生死不明。截至记者发稿时,经过全力搜救,目前又发现4名遇难矿工遗体,死亡人数增加至60人。其中,55人系窒息死亡。目前,尚有88名矿工下落不明。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瓦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2分)。

(2)可燃性气体的爆炸都有一个爆炸极限,所谓爆炸极限是指可燃气体(或蒸汽或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通常以体积百分数表

下面是瓦斯和空气组成的混和气体中瓦斯的体积含量,从是否能够爆炸方面考虑,请判断哪些是不安全的。

A.3%B.10%C.30%D.60%

(3)请分析人为什么在瓦斯爆炸的矿中会窒息死亡:

(4)由矿井中的瓦斯爆炸,根据你的化学实验经验,你可以得出什么启示?(提示:对可燃性气体的加热、点燃操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20、(6分)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几种典型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酯化反应。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判断其反应类型。

①乙醇与金属钠反应:,属于反应;

②由苯制取硝基苯:,属于反应;

③由苯制取环己烷:,属于反应;

21.(7分)(1)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烷烃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2分),

(2)该烷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分)

(3)它可能的结构简式

是;(3分)

22、(6分)中国在新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开发可再生能源以缓解石油短缺引起的能源危机是一个重要的课题。2003年元月份,辽宁省投资建设一个年生产工业酒精500万吨的工厂,目的是为了将工业酒精与汽油混合作为汽车燃料而减少汽油的消耗量。已知制酒精的方法有三种:

方法一:在催化剂作用下乙烯与水反应

方法二:CH3-CH2Br + H2O CH3CH2OH + HBr 方法三:(C6H10O5)n(淀粉)+ n H2On C6H12O6(葡萄糖)

C6H12O6 2C2H5OH + 2CO2↑

(1) 你认为应用哪一种方法生产工业酒精能够缓解石油短缺带来的能源危机?

为什么?

(2)方法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3)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3、(6分)如图所示,U型管的左端被水和胶塞封闭有甲烷和氯气(体积比为1:4)的混和气体,假定氯气在水中溶解度可以忽略。将该装置放置在有光亮的地方,让混和气体缓慢地反应一段时间。

(1)假设甲烷与氯气充分反应,且只产生一种有机物,请写

出化学方程式。。

(2)经过几个小时的反应后,U型管右端的玻璃管中水柱

变化是。

A.升高B.降低C.不变D.无法确定

(3)试解释U型管右端的玻璃管中水柱变化的原因

24.(8分) “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

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制

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的方法是:

(3)浓硫酸的作用是:①;②。

(4)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

(5)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

(6)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

是。

(7)做此实验时,有时还向盛乙酸和乙醇的试管里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

是。

(8)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变成生成物,反应一段时间后,

就达到了该反应的限度,也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下列描述能说明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填序号)。

①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

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乙酸

③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

④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⑤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四、计算题(6分)

25.(6分) 2005年4月,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根据美国最新研究,数十种牙膏、洗手液、洗洁精等抗菌清洁用品,当中包括高露洁等牌子的产品,含有三氯生(triclosan)的化学物质,该物质与经氯消毒的自来水接触后会产生“哥罗芳”,长期使用可致癌。已知三氯生中含碳的质量分数为49.75%,含氢的质量分数为2.42%,此外1个三氯生分子里含有2个氧原子和3个氯原子,且0.5mol三氯生的质量为144.75g,则

(1)三氯生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2)计算求出三氯生的分子式。

1-8CBCACCBB

9-18ACDABCADAA BCDBD

19、(1)

(2)B;

(3)从上述瓦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耗氧性的反应,爆炸时耗尽了

矿井的几乎所有的氧气,所以人在其中会窒息死亡;

(4)可燃性气体的加热、点燃操作前必须进行验纯操作。

21、(1)(2分)C5H12;(2)(2分)C5H12+ 8O25CO2 +6H2O ;

(3)(3分)CH3CH2CH2CH2CH

3、、;

22、(1)(2分)答:运用方法三,因为淀粉是可再生资源,而乙烯、溴乙烷都是来自于以石油为原料制得的产品,是不可再生资源,利用它们制成酒精还不如直接利用石油。

(2)CH2=CH2 + H2O CH3CH2OH(2分)

(3)(2分)略

23、(1);

(2)B;(3)由上述化学方程式可知,此反应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且生成的HCl能够溶解于水,所以左侧压强减小至零,故右侧玻璃管中的水柱降低,左侧气柱消失。

24.(1)CH OCOH+CHCH2OH浓硫酸加热CH3OCH2CH3+H2O

(2)先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边加边振荡试管将浓硫酸慢慢加入试管,最后再加入乙酸。(3)催化作用;吸水作用

(4)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

(5)倒吸。(6)分液。(7)防止大试管中液体暴沸而冲出导管。

(8)②④⑤

25.(1)289.5;(2) C12H7Cl3O2

第11篇:下学期高一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高一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2017—2018学年下学期)

太康县第二高级中学

高一( ) 李翔

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高一() 李翔

本学年度,我担任高一

7、

8、9三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现对本人的工作作一个小结。

一、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

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每位教师的电教课比例都在90%以上。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认真上好的学生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责出题;每章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二、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

本学期学校推行了多种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本学期上了一节区级示范公开课。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加强业余时间的业务学习积极学习各种知识,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知识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以适应当前教育的形式,给自己充电。我还利用晚上和周末的业余时间到电脑学校学习。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同时也帮助其他同志制作课件,上网查找资料等等。

四、下学期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争取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4、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以真诚的心去换取学生的信任,真正做到将心比心,不仅让学生敬畏你更要亲近你,打心眼里接受你爱你疼你。

5、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能力和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第12篇:高一化学必修二总结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纵行族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置换反应。

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

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置换反应。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

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

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

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

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负化合价数 = 8—最外

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

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核电荷数增多,最外层电子数增多;原子半径减小,得电子能力增强,

失电子能力减弱;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增强最高价氧化

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增强,碱性减弱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NaOH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共价键与离子键放热反应燃烧 缓慢氧化。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大多数化

合反应(特殊:C+CO2 2CO是吸热反应)。

吸热反应:①以C、H

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

3、KMnO

4、CaCO3的分解等。

原电池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氧化反应,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

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化学反应平衡 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第13篇:高一化学(必修一)教学计划

高一化学(必修一)教学计划

一、教学方式方法

1、针对高一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了“低起点,低难度,注重基础”的教学方针,对学生的问题尽量作到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直到学生弄懂为止。

2、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普遍问题集体评讲,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单独找个别学生辅导,对学生中出现的不交作业现象和抄袭现象坚决制止,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屡教不改的给予适当的处罚。

3、课前反复研究教材,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忽略的问题加以强调,对考纲中的重点考点反复讲解,反复练习,让学生对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熟练。

4、对学生复习中的重点、难点反复练习,特别是实验题,学生尤其头疼,对实验原理、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验的误差等不清楚,更谈不上将实验原理进行转换,进行实验的设计。针对这些问题,除了仔细给学生讲解实验的原理等,还让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反复训练,反复体会,让学生逐步克服心理障碍,掌握实验题的基本解法。

5、针对当前高考的特点。在注重基础考查的同时,特别注重能力的考察。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特别注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

二、教学方案

1.坚持精心设计和上好每一节课,研究仔细分析高一新教材的特点,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加强学科内综合的意识。

2.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状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3.授课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新知识的引入

(2)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树立化学课堂教学是化学活动教学的观念。 (3)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4)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5)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精神。 4.作业布置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作业是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记录学生成长和评价反馈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作业过多过难,则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应付,严重地束缚和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作业的布置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适量性。作业一定要适量,使适量的作业既可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各种能力的目的,又能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自学,总结,归纳和反思。

(2)层次性。首先,作业本身要有层次,应由易到难。其次,对不同基础,不同类型的学生,作业也要分出层次,使各种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完成。 (3)针对性。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或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适合其个性发展的作业,培养和促进每位学生发展其特长。

(4)实践性.作业要尽可能结合社会,生产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必要时还可以自编一些题目,让学生动手,动脑,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

(5)探索性。平时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每次作业都要尽可能设计一道难度适当的探索性题目,让学生通过做作业逐步培养分析,探索和创造的能力作业批改要坚持教师全批全改与学生订正相结合;对学困生的作业,还要在批改后及时具体指导,及时补差。 5.测验评价

必要的测验检查是检测教学效果,激励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当然,我们也不能把考试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大型考试应该适当减少,学生的成绩应该结合学生的平时成绩。

第14篇:高一化学必修一方程式

高一(必修一)化学方程式 1 钠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

2 钠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

3 铝和氧气反应:

4 钠和水反应:

5 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6 铝和盐酸反应:

7过氧化钠和水反应:

8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

9加热小苏打:

10苏打和盐酸反应:

11小苏打和盐酸反应:

12 氧化铝和盐酸反应:

13 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

14 硫酸铝和氨水反应:

15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

16 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

17 加热氢氧化铝:

18 氧化亚铁和盐酸反应:

19 氧化铁和盐酸反应:

20 硫酸铁和氢氧化钠反应:

21 氢氧化铁和氧气,水反应:

22 加热氢氧化铁:

1 刻蚀玻璃:

2二氧化硅与氧化钙反应:

3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

4 硅酸分解:

5 制取硅酸(写两个):

(原理:强酸制弱酸)

6 实验室制取氯气:

7 氯气与溴化钠反应:

8 氯气与碘化钾反应:

9 氢气与氯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

10 氯气溶于水:

11 次氯酸的分解:

12漂白液的漂白原理:

13漂白粉的漂白原理:

14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

15氯气与消石灰反应:

16硫与氧气反应:

17二氧化硫溶于水:

18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

19二氧化硫与氧化钙反应:

20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

21三氧化硫溶于水:

22三氧化硫与氧化钙反应:

23三氧化硫氢氧化钙反应:

24证明二氧化硫加氯气后漂白性是否变强:

25氮与氧气反应:

26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

27二氧化氮溶于水:

28二氧化氮与氢氧化钠反应:

30制取硝酸;

31氮气与氢气反应:

32氨溶于水:

33氨水分解:

34氨与盐酸反应:

35加热氯化铵:

36加热碳酸氢铵:

37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

38氨被氧化:

39实验室制取氨:

40浓硫酸与铜反应:

41浓硫酸与碳反应:

42浓硝酸与铜反应:

43稀硝酸与铜反应:

第15篇:高一化学必修1教学计划

高一化学必修1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为重点,切实加强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工作,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二、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高一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120多人,班主任分别为

老师。这两个班的学生全部是学校录取进校的普高新生和部分扩招生,基础差、底子薄,想让他们对化学有兴趣并学好化学,以及明年选择理科,任务相当艰巨。因两个班为高一年级新生,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在增进了解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学习对化学的兴趣。对教师的亲近,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2、教学情况分析

对于高一新班,科任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让他们明确知晓化学教师对他们的基本要求,知道他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如规定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特别是没有预习时是不允许进实验室进行学生实验的,没有理由是不能不交作业的,上课有问题只要举手示意就可以提问的等。要求学生准备好听课笔记,最好准备一本相关教辅书籍等。对化学特别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将会利用周六对其培训。

本学期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必修1内容,既有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内容,也有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的把握,更应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科学态度的形成。

三、本期教学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审美情趣;通过化学绪言中化学史及第一章化学新能源的学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与创新意识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针对高一新生求知欲望强烈的特点,要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祖国化学化工事业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2、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物质的量等量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辩证思维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碱金属、卤素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基本化学实验技能。

3、知识传授目标

本学期通过有关化学基本概念和元素基础知识的学习,首先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这一基本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其次,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知识的学习,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化学用语的使用。要通过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碱金属和卤素性质的实验深化对有关元素化合物及化合物性质的理解。

四、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基本理论的重点是氧化还反应、离子反应及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特别是物质的量),要注重化学用语的应用,化学计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2)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点是钠、过氧化钠及氯气的相关性质,氯气的制备,关键是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技能为一定量物质的量浓溶液的配制

2、教学难点

(1)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2)物质的量概念的建立及计算。

3、相互联系

本学期是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的第一学期,学生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教师要协助班主任逐渐让学生从过分关怀的初中阶段改变过来,以培养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较快解决高中课时容量与难度比初中大,教师的教学节奏比初中会快,作业比初中多的现状,以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坚持按教学计划授课,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不随意拓宽教学内容。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课堂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突出合作者、帮助者、引导者的角色,要尽量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活动来寻求问题的解决。

2、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状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多与学生谈话,多了解学生对化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3、加强实验研究,重视实验教学,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把实验作为探究知识、验证知识的重要手段,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建议学校开放实验室,作为科任教师可协助实验员开展对学生进行实验辅导。

4、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以延伸课堂教学空间。每周安排一次进教室答疑,以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5、加强平时的复习巩固,加强平时考查,通过随堂复习、单元复习和阶段复习及不同层次的练习等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及时巩固和逐步系统化,在能力上得到提高。不主张以多做练习的方式来提高解题技巧,而是要通过方法与技能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本位,要通过能力培养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利用周六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让对化学有兴趣并学有余力学生进行超前学习,本学期的目标是学完高一第一册教材,并通过辅助练习不断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7、主张学生至少有一本化学教辅书,以弥补教材习题的不足;主张学生订一份《中学生化学报》这类的报刊,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主张每周检查一次学生课堂笔记,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教学进度 附:

高一教学进度计划表

周次

起讫日期

进度计划

备注

9、1—

9、6

《化学1》 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约3课时

9、7—

9、13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约3课时

9、14—

9、20

练习、测验、评讲、学生实验

约3课时

9、21—

9、27

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约2课时

9、28—

9、30

练习、讲评

约1课时

10、1—

10、8

国庆放假

10、9—

10、11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约3课时

10、12-

10、18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约3课时 9

10、1-

10、25

练习、检测、评讲、学生实验

约3课时

10

10、26-

11、1

前两章内容复习

约3课时

11

11、2

11、8

期中考试与试卷讲评

12

11、9—

11、15 第三章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约3课时

13

11、16-

11、22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约3课时

14

11、23-

11、29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约1课时

15

11、30—

12、6 16

12、7—

12、13 17

12、14-

12、20 18 12.21—

12、27 19

12、28—0

1、3 20 1、4-

1、10

21

1、11-

1、17

22

1、18-

1、25

练习、评讲、学生实验

第四章 第一节硅

第二节 氯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 氨、硝酸、硫酸

练习、测验 评讲

练习讲评 复习

期末考试

约3课时

约2课时

约3课时

约3课时

约3课时

约3课时

精品范文,尽在豆丁网.

精品范文,尽在豆丁网.

精品范文,尽在豆丁网.

第16篇:上学期高一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高一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2017—2018学年上学期学期)

太康县第二高级中学

高一( ) 李翔

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高一() 李翔

在整个中学阶段的化学学习中,高一阶段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由于高一化学的知识难度、思维跨度,是刚跨入高中大门的学生不易登上的台

阶,因而在高一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能够在贯彻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是一个

一、做好初、高中衔接、培养学生兴趣。

高中化学的教学是在学生对化学已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教材的第一节是学习一些基本的实验知识,而这些知识有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如在粗盐的提纯中的溶解、过滤、蒸发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注意先通过复习初中的知识,再循序渐进的导入高中的知识,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把初高中的化学衔接工作做好,不能够一

下子大跳跃,难度突然加深,高一的同学才刚刚起步,一味的高难度不仅违背教学规律,而且可能会使学生一开始就遭受“挫折”,不利于信心的树立。

除了知识的衔接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求知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学习的潜能,才可能产生钻研的欲望。教师可以用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镁条燃烧、

喷泉实验、爆炸实验、铝热反应、银镜实验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 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二、夯实基础掌握规律。

由于初中的知识很零散、缺乏系统性、学生习惯记忆,缺乏对知识整理加工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不能沿用初中死记硬背的模式。要教会学 生如何学。

高一是高中三年化学的基础,其中物质的量是基石,它是联系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之间

的纽带。由于概念抽象,公式较多,是个难点。在讲解的时候多利用一些比喻性的描述和直观的教具,尽量化抽象为形象,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摩尔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或一摩尔物质的质量等,通过归纳列表的方式突出异同之处,加深记忆。再如阿伏加德罗定律的 推论有很多一一背诵太费事,而且不易记。实际只要记住n=m/M,pV=nRT这两个公式,其

他的只要根据已知条件推导即可。在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中,先通过回忆初中原子结构的知识在结合碱金属和卤素两族元素的性质特点从中引出各大规律,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三、循序渐进、适当扩展。 教材对应的很多配套的练习都是作了一下简单的“剪贴”,这样就造成了所学知识和要解决问题的脱节,所以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一定要选题,先要将课本上的基本题做到人人都能

完成,然后适当加深一下,要求要循序渐进,切忌一步到位,千万不能用高考的标准来衡量高一新生的水平。比如刚学离子反应,马上就练习一些很难的离子反应,如少量和过量的问

题,甚至是一些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这是不可取的。应先学基本知识,练习较简单的反应等熟练后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加深。

四、重视实验、培养实验动手能力。

化学重要的就是实验。课本上的实验有三类: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家庭小实验。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掌握化学知识,同时还能提

高学生实验基本操作的技能。学生实验,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家庭小试验不仅能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化学知识,还通过一些

开放性的思考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实验指导中提出的科学家创造性地解决科学难题的实例、给学生以创造性思维的启示。教师在教学中最基本的是要做好课堂演示实验,因为

化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本来就很抽象,若连实验都不做,学生对知识没有一个感性认知,就更

难以接受了,印象也不会深刻。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学会如何预习----提高自学能力

具体做法如下:先由教师出预习提纲,并给予指导列提纲的方法,新生根据提纲内容进行预习,久而久之,新生养成预习的习惯,也逐步学会了预习的方法,然后教师取消预习提纲,转而批阅新生自我消化的预习提纲,使新生从模仿到自我设计取得良性飞跃,最终掌握 正确的预习方法。

2.学会如何听课----提高学习效率

上课“全神贯注”是每一个学生应该做到的起码要求。教师采用“诱发式提问法”来抓住新生的好奇心,引起新生的认知困惑,形成“问题意识”,并使这种困惑和意识转化为学习动机。在激发动机的基础上引起新生主动思考,使新旧知识、经验发生类比、对比、联合、同化等相互作用,提高学习效率。 3.学会如何审题----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审题的一般方法是:理解题中关键的字、句,理解题中数据的含义,理解题中隐含条件。另外对新生处理习题提出了如下“四环节”的要求:审题→解答→检验→整理,即新生在按要求完成习题之后还应对自己的每一解题思路和步骤找到自己认为合理的依据,以检查解答 过程是否正确,待得到肯定的结论后,对该题的解题思路作一整理和归纳,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总之“未来文盲不是没知识的人,而是那些没学会学习方法的人”,教师应把学法指导纳入自己的教学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引导新生及时吸纳教师提供的学法指导,调整 自己的学习方法,突破传统思维定势,自觉接受教师传授的“单向----多向”、“横向----纵向”等立体多角度思维训练,这样学习成绩一定会稳步提高,达到事倍功半效果。

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期”是人生一个重要转折点。困难和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注意到这一时期高中新生出现的不适应症,及时巡查剖析不适应的原因。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实践证明、及时主动地作好的防范、疏导和转化等过渡期工作,有效防止两极分化现象,是学生能够尽快消除不适应感,顺利地渡过“过渡期”到达希望彼岸的保证。

第17篇:高一化学教学的心得体会.12.05

高一化学教学的心得体会

在整个中学阶段的化学学习中,高一阶段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起了承前启后的 作用,而且由于高一化学的知识难度、思维跨度,是刚跨入高中大门的学生不易登上的台 阶,因而在高一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能够在贯彻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得 出的几点体会

一、做好初、高中衔接培养学生兴趣。

高中化学的教学是在学生对化学已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 育。教材的第一节是学习一些基本的实验知识,而这些知识有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如在 粗盐的提纯中的溶解、过滤、蒸发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注意先通过复习初中的知识 再循序渐进的导入高中的知识,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把初高中的化学衔接工作做好,不能够一 下子大跳跃,难度突然加深,高一的同学才刚刚起步,一味的高难度不仅违背教学规律,而且可能会使学生一开始就遭受“挫折”,不利于信心的树立。

除了知识的衔接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 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求知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学习的潜能,才可能产生钻研的欲望。教师可以用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镁条燃烧、喷泉实验、爆炸实验、铝热反应、银镜实验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 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 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二、夯实基础掌握规律。

由于初中的知识很零散、缺乏系统性、学生习惯记忆,缺乏对知识整理加工的能力,这 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不能沿用初中死记硬背的模式。要教会学 生如何学。

高一是高中三年化学的基础,其中物质的量是基石,它是联系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之间 的纽带。由于概念抽象,公式较多,是个难点。在讲解的时候多利用一些比喻性的描述和直 观的教具,尽量化抽象为形象,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摩尔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或一摩尔物质的质量等,通过归纳列表的方式突出异同之处,加深记忆。再如阿伏加德罗定律的 推论有很多一一背诵太费事,而且不易记。实际只要记住n=m/MpV=nRT这两个公式,其

他的只要根据已知条件推导即可。在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中,先通过回忆初中原子结构的知识在结合碱金属和卤素两族元素的性质特点从中引出各大规律,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三、循序渐进适当扩展。

教材对应的很多配套的练习都是作了一下简单的“剪贴”,这样就造成了所学知识和要 解决问题的脱节,所以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一定要选题,先要将课本上的基本题做到人人都能 完成,然后适当加深一下,要求要循序渐进,切忌一步到位,千万不能用高考的标准来衡量 高一新生的水平。比如刚学离子反应,马上就练习一些很难的离子反应,如少量和过量的问 题,甚至是一些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这是不可取的。应先学基本知识,练习较简单的反应等熟练后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加深。

四、重视实验培养实验动手能力。

化学重要的就是实验。课本上的实验有三类: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家庭小实验。演示 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掌握化学知识,同时还能提 高学生实验基本操作的技能。学生实验,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 们的创新精神。家庭小试验不仅能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化学知识,还通过一些 开放性的思考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实验指导中提出的科学家创造性地解决科学难题的实例、给学生以创造性思维的启示。教师在教学中最基本的是要做好课堂演示实验,因为 化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本来就很抽象,若连实验都不做,学生对知识没有一个感性认知,就更 难以接受了,印象也不会深刻。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学会如何预习----提高自学能力

具体做法如下:先由教师出预习提纲,并给予指导列提纲的方法,新生根据提纲内容进 行预习,久而久之,新生养成预习的习惯,也逐步学会了预习的方法,然后教师取消预习提纲,转而批阅新生自我消化的预习提纲,使新生从模仿到自我设计取得良性飞跃,最终掌握 正确的预习方法。

2.学会如何听课----提高学习效率

上课“全神贯注”是每一个学生应该做到的起码要求。教师采用“诱发式提问法”来抓 住新生的好奇心,引起新生的认知困惑,形成“问题意识”,并使这种困惑和意识转化为学习动机。在激发动机的基础上引起新生主动思考,使新旧知识、经验发生类比、对比、联合、同化等相互作用,提高学习效率。

3.学会如何审题----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审题的一般方法是:理解题中关键的字、句,理解题中数据的含义,理解题中隐含条件。 另外对新生处理习题提出了如下“四环节”的要求:审题→解答→检验→整理,即新生在按 要求完成习题之后还应对自己的每一解题思路和步骤找到自己认为合理的依据,以检查解答 过程是否正确,待得到肯定的结论后,对该题的解题思路作一整理和归纳,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总之“未来文盲不是没知识的人,而是那些没学会学习方法的人”,教师应把学法指导 纳入自己的教学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引导新生及时吸纳教师提供的学法指导,调整 自己的学习方法,突破传统思维定势,自觉接受教师传授的“单向----多向”、“横向---- 纵向”等立体多角度思维训练,这样学习成绩一定会稳步提高,达到事倍功半效果。

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期”是人生一个重要转折点。困难和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 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注意到这一时期高中新生出现的不适应症,及时巡查剖析不适应的原因。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实践证明、及时主动地作好的防范、疏导和转 化等过渡期工作,有效防止两极分化现象,是学生能够尽快消除不适应感,顺利地渡过“过 渡期”到达希望彼岸的保证。

第18篇: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教案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第三章

物质的量

(2节时)

第一节

物质的量

【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意义,了解物质的微粒数、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质量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量质量与

式量的联系与区别,并能较熟练地进行物质的量质量的计算。

2.了解引进物质的量这一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

进行计算的能力。

【重、难点】: 1.对物质的量概念的内涵的理解;

2.运用物质的量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实例引入,逐步抽象,揭示实质,清晰脉络关系,结合练习。

【课时安排】:第一节时重点完成物质的量有关概念及内涵;

第二节时解决有关的计算。

【教学过程】:

点燃

l

l

引入:问学生反应

C

+

O2

=== CO2 所表达的意义?

一个碳原子 一个氧分子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微观粒子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1)在实验室里,拿一个原子和一个分子反应,容易做到吗?一般用质量

是否:

1克

1克

2克

呢?

反应是按比例: 12克

32克

44克

--------宏观质量

(2)怎样知道一定质量的物质里含有多少微粒?

(3) 微观粒子和宏观质量之间有什么联系?科学家统一确定了一个新的

物理量-----物质的量,它将微粒与质量联系起来了。

l

l

投影:

物 理 量

单 位

符 号

m

千克

Kg

s

安培

A

热力学温度

开尔文

K

发光强度

坎德拉

cd

物质的量

摩尔

mol

l

l

学生阅读:采用多大的集体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呢?请看书本33页

第二自然段。

l

l

分析讲解: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阿氏常数

为什么要定12克---数值与原子量同

12克

C-12

6.02×1023

学生计算得出NA--- 12/1.997×10-26

阿氏常数(精确值)与6.02×1023 (近似值)的关系就象π与3.14一样。

使用时应注意: 1物质的量碳原子含有6.02×1023 个碳原子

每物质的量碳原子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碳原子。

l

l

学生朗读:物质的量的概念

l

l

展示样品:1物质的量碳;1物质的量水;1物质的量硫酸

l

l

分析讲解:理解物质的量概念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一.

物质的量:表示物质微粒集体的物理量。

比喻:一打---12个;一令纸---500张;一盒粉笔---50支

12克碳原子有6.02×1023 个,作为一堆,称为1物质的量

有多大?

6.02×1023 粒米全球60亿人每人每天吃一斤,要吃14万年。

二.摩尔(mol):物质的量的单位。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1.微粒:(1)个数-----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约6.02×1023 个)

举例:1摩尔氢原子含有6.02×1023个氢原子

1摩尔氧分子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

(1摩尔氧分子含有2×6.02×1023个氧原子)

比喻:一打人有12个,每人有两只手,所以有两打手共24只

(2)对象: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

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

这样说法对吗? 1摩尔人;1摩尔米;1摩尔细菌

1摩尔氧中含有NA个氧原子

问: 1摩尔氯中含有多少个微粒?

注意:一般说多少摩尔物质,指的是构成该物质的微粒。

(如: 1摩尔水,指水分子而不指水分子中的原子;

1摩尔铁,指铁原子。)

2.质量:(1)数值-----与该物质的式量(或原子量)相等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以上结论从碳可以推出:

C

O

试推:1物质的量铁

1个

1个

1物质的量硫酸

NA个

NA个

1物质的量钠离子

1摩尔

1摩尔

12克

16克

(2)摩尔质量:

概念:1摩尔物质的质量。

单位:克/摩

注意说法的不同:

1摩尔水的质量是18克

(可作为问题问学生) 水的摩尔质量是18克/摩

【板书设计】: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微粒集体的物理量。

2.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的单位。

物质的量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微粒

质量

(1)个数:阿伏加德罗常数个

(1)数值上与该物质的式量

(约6.02×1023个)

(或原子量)相等

(2)对象:微粒

(2)摩尔质量:

( 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

概念:1摩尔物质的质量。

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

单位:克/摩

(第二节时)

l

l

复习: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的概念。

l

l

学生阅读:课本例题1—例题3,找出已知量和要求的量及其换算关系。

l

l

提问:质量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应抓住什么?

物质的量与微粒之间的换算应抓住什么?

质量与微粒之间的换算应抓住什么?

l

l

讲解:同种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微粒之间的换算方法,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引导学生找到解决任意两者之间换算的“钥匙”。

×M

×NA

质 量

物质的量

微 粒

m

÷M

n

÷NA

N

“钥匙”: M---物质的量质量

NA---阿伏加德罗常数

l

l

课堂练习:填表

物质的质量 (克)

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

微粒 (个)

36克水分子

280克铁原子

3.4克氢氧根离子

2摩尔硫酸分子

0.8摩尔镁原子

5摩尔钠离子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3.01×1023个氧分子

1.204×1024个铜原子

6.02×1024个铵根离子

l

l

提问:若在不同的物质间进行换算,又怎样计算呢?

首先应解决同种微粒中更小微粒的计算问题。

l

l

投影:[例题4]

4.9克硫酸里有:(1)多少个硫酸分子?

(2)多少摩尔氢原子?多少摩尔原子?

(3)多少个氧原子?

(4)多少个质子?

l

l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启发分析得出结论。

结论:抓住物质的分子组成

l

l

投影:[例题5]

与4.4克二氧化碳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1)含有相同分子数的水的质量是多少?

(2)含有相同原子数的一氧化碳有多少个分子?

l

l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启发分析得出结论。

结论:微粒数相同即物质的量相同

l

l

投影:[例题6]

含相同分子数的SO2和SO3的质量比是

,摩尔质量比是

,物质的量之比是

,含氧原子个数比是

硫原子个数比是

l

l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启发分析得出结论。

结论:微粒数之比 == 物质的量之比

l

l

课堂练习:课本40页第1题(学生回答答案,教师评价)

l

l

师生活动:问:反应 C

+

O2 ==

CO2 的微观意义是什么?

答:

1个原子

1个分子

1个分子

问:同时扩大NA倍,恰好是多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答:

1mol

1mol

1mol

问: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答:反应方程式的系数比 == 物质的量之比 == 微粒数之比

讲:利用这个结论可以进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l

l

投影:[例题7]

6.5克锌和足量的硫酸反应,

(1)能生成多少摩尔氢气?

(2)能生成多少克氢气?

(3)产生多少个氢分子?多少个氢原子?

l

l

学生活动:一人做在黑板上,其他人在草稿上做。

l

l

讲解:解题方法和格式以及注意事项

方法一: 6.5g÷65g/mol == 0.1mol

Zn + H2SO4 == ZnSO4 + H2 ---------- H2

H

1mol

1mol

2mol

0.1mol

X = 0.1mol

Y=0.2克

Z=0.2NA个

方法二:

Zn + H2SO4 == ZnSO4 + H2

上下单位统一

65g

1mol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6.5g

X = 0.1mol

左右关系对应

【板书设计】:

二.同种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换算。

×M

×NA

质 量

物质的量

微 粒

m

÷M

n

÷NA

N

“钥匙”: M---物质的量质量

NA---阿伏加德罗常数

三.不同种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微粒之间的换算。

微粒数之比 == 物质的量之比

四.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1.1.化学方程式系数比 == 物质的量之比 == 微粒数之比

2.只要上下单位一致,左右关系对应,则可列比例式计算

【教后记】:

1.应加强不同物质之间的质量、物质的量和微粒之间的换算规律的讲解和练习

如:《学习指导》

页第

题和

页第

题。

2.对“上下单位统一,左右关系对应”的理解应设计一道例题,同时包含有

物质的量、质量、微粒数的计算,使学生看到其优点。

第三章

物质的量

第一节

物质的量

习题课

教学目的:

1、通过学生对习题的分析和再认识,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及阿伏加德罗常数有一

定的认识;

2、从量上对物质内部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再认识。

3、通过对习题的分析,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1、磷在氯气中燃烧,若用去的氯气的物质的量是磷的2倍,则产物中PCl3和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A 1:1

B 1:2

C 2:1

D 3:

5(提示:求出磷和氯的物质的量比,用十字交叉法可得)

2、已知某溶液中Cl-、Br-、I-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3。现欲使溶液中的Cl-、Br-、I-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那么要通入Cl2物质的量与原溶液中I-物质的量之比应为(A)

A 1:3

B 3:1

C 1:2

D 2:1

(提示:巧用数量的变化特点)

3、若某氖原子的质量是ag, 的原子质量是bg,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D)

A 氖元素的原子量一定是12a/b

B 该氖摩尔质量是aNAg

C Wg该氖原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是W/(AnA)mol

D Wg该氖原子所含质子数是10W/a

(提示:注意元素原子量的概念)

4、在3BrF3+5H2O=HBrO3+Br2+9HF+O2中,若有2molBrF3参加反应时,则发生还原反应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D)

A 1/3mol

B 2/3mol

C 4/9mol

D 4/3mol

(提示:三氟化溴发生歧化反应;分析水做还原剂的量)

5、硫酸铵在强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氨、二氧化硫、氮气和水。反应中生成 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

A 1:3

B 2:3

C 1:1

D 4:3

(提示:从电守恒解题,不必写出化学方程式)

6、氯酸是一种强酸,当氯酸溶液中氯酸的质量分数超过40%就会迅速分解,产生一种比它酸性更强的酸,同量放出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A,以及使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B,且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8。根据以上事实写出氯酸分解的反应方程式: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26HClO3 = 10HClO4+8Cl2+15O2+8H2O

7、0.3mol氯气与足量某金属反应,生成0.2molMCln,则n等于 (A)

A 3

B 2

C 4

D 5

(提示:应用电子守恒)

8、0.1mol 红磷在一定条件下与一定量的Cl2 燃烧,其质量增加15g,所生成的物质是(D)A 只有PCl3

B PCL3的物质的量大于PCl5

C 只有PCl5 D PCl3的物质的量小于PCl5

(提示:混合物用平均法)

9、CuO、Cu2O的混合物中含Cu88%,则混合物中含CuO和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A 1:5

B 3:2

C 1:4

D 5:1

10、15.3gA物质和10.5gB物质完全反应,生成7.5gC物质、1.8gD物质和0.3gE物质,则E的物质的摩尔质量为

A 16.5g/mol

B 85g/mol

C 27.5g/mol

D 55g/mol

(提示:应用质量守恒定律)

11、实验测得,化合物A中各元素质量分数为钾a%、硫b%,其余是氧,化合物B中含钾d%、硒e%,其余是氧。若A、B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很相似,且已知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只应用上述数据,则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Se=

(提示:二者分子式形式相同,K2SOX K2SeOX )

12、将0.04molKMnO4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收集到amol气体,此时KmnO4的分解率为x。在反应后的残留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浓盐酸,又收集到bmol气体(设Mn元素全部为Mn2+存在于溶液中)。试填写:

⑴a+b=0.1-0.02x (用表示);⑵当x=1,取最小值且为0.08mol;⑶当a+b=0.09mol时,加热后所得残留固体的质量为6 。

(a=0.04x/2

b=0.04x×2/2[K2MnO4]+0.04x/2[MnO2]+0.04(1-x)×5/2[KMnO4]联立求解

0.02molKMnO4+0.01molK2MnO4

0.02×158+0.01×87=6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第二节

气体摩尔体积

(2节时)

【目的要求】: 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气体物质的量体积的概念,

学会有关气体物质的量体积的计算。

2.通过气体物质的量体积及其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

分析推理、解题归纳的能力。

【重、难点】: 气体物质的量体积的概念以及有关的计算。

【教学方法】: 实例引入,计算导出体积,揭示实质,强调概念要点

形成计算网络。

【课时安排】:第一节时重点完成气体摩尔体积的有关概念和内涵及基础计算;

第二节时解决有关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导出和推论。

【教具】: 固体和液体体积样品;气体摩尔体积模型;投影片。

【教学过程】: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l

l

复习引入:复习1摩尔物质包含的微粒的属性和质量的属性;

问:1摩尔物质有无体积的属性?

l

l

学生活动:1 请计算课本 的习题5,

2.1.计算1mol水和1mol硫酸的体积:

( 密度:水---1 g/㎝

硫酸---1.83 g/㎝

3.2.计算标准状况下,1mol O2、H2、CO2和空气的体积

(空气:M=29 g/㎝

ρ=1.29 g/L)

l

l

提问:1从上面的计算,你得到什么结论?

2.为什么1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各不相同,

而气体的体积却大约都相等呢?(学生讨论)

(1)(1)决定物质的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2)决定1mol物质的体积大小的因素有什么不同?

(3)(3)决定1mol固体或液体物质的体积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4)(4)决定1mol气体物质的体积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l

l

分析讲解:以篮球和乒乓球为例子,逐步分析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

(1)

(1)

决定物质的体积大小的因素

(2)

(2)

决定1mol物质的体积大小的因素

(3)

(3)

决定1mol固体或液体物质的体积主要因素

(4)

(4)

决定1mol气体物质的体积的主要因素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主要决定于

1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微粒的大小

决定于

决定于

1mol物质的体积

体积

微粒的多少

微粒间的距离

1mol气体物质的体积

主要决定于

l

l

讲述: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纯净的和不纯净)的体积约为22.4L。

这个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单位:L/ mol。应注意:

前提条件:

标准状况(0℃

1.01×105 Pa ;1mol)

对象:

任何气体(纯净或不纯净)

结论:

约22.4L

l

l

投影: [练习]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1.1mol氢气的体积约为22.4L 。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2.2.标准状况下,1mol水的体积约22.4L。

3.3.20℃时,1mol氧气的体积约22.4L。

4.4.2×105 Pa时,1mol氮气的体积小于22.4L

l

l

引问:我们已经找到了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换算的“钥匙”

那么,物质的量和气体物质的量体积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M

×NA

质 量

物质的量

微 粒

m

÷M

n

÷NA

N

×

÷

22.4 L/ mol

22.4 L/ mol

吗?

气体的体积

(标准状况下)

l

l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例题1-例题3,分别提出以下问题:

[例题1]:生成的氢气中含氢分子多少个?

[例题2]:需要盐酸多少克?生成溶液中含多少个氯离子?

[例题3]:从该题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你认为解决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微粒数和标准状况下气体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体积之间的计算应抓住什么?

【板书设计】:

一.气体摩尔体积

主要决定于

1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微粒的大小

决定于

决定于

1mol物质的体积

体积

微粒的多少

微粒间的距离

1mol气体物质的体积

主要决定于

l

l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纯净的或不纯净)的体积约为22.4L。

这个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单位:L/ mol。

应注意 前提条件:

标准状况(0℃ 1.01×105 Pa ;1mol)

对象:

任何气体(纯净或不纯净)

结论:

约22.4L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第二节时)

l

l

复习引入:什么叫气体摩尔体积?为什么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

(纯净的或不纯净)的体积大约相同?

气体分子间的间距有何特点?

l

l

讲解:气体分子间的间距有何特点

(1)(1)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2)(2)分子间距离比分子直径大

(3)(3)与分子的种类无关(相同条件下,间距几乎相同)

l

l

师生活动:讨论以下情况并从中得出结论

温度

压强

物质的量

微粒数

体积

对A气体

0℃

1.01×105 Pa

1mol

NA

22.4L

对B气体

1.01×105 Pa

1mol

NA

22.4L

20℃

1.01×105 Pa

1mol

NA

>22.4L

对C气体

20℃

1.01×105 Pa

1mol

NA

VB=VC

对任何

相同

相同

相同

气体

相同

相同

相同

相同

相同

相同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相同

相同

相同

结论:1.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阿伏加德罗定律

2.气体摩尔体积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一个特例

推论一:在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之比 == 物质的量之比

l

l

学生回答:1.为什么推论一成立?(教师评价归纳)

2.若是气体间的反应,其配平系数与体积有关吗?

此时推论一是否仍然成立?

l

l

提问:如何求标准状况下H2和O2的密度比?

32g/mol

2g/mol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l

l

22.4L/mol

22.4L/mol

师生活动:

ρH2 = ----------

ρO2 = ----------

ρH2

M H2

任何气体

ρ1

M1

(相对密度) D = ----- = -----

D = ---- = ----

ρO2

M O2

ρ2

M

2推论二: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密度之比 == 物质的量质量之比(即式量之比)

l

l

投影:[例题] 某有机气体A对氧气的相对密度为0.5,求A的式量是多少?

若已知该气体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试推测其化学式。

A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是多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学生回答解题思路,教师总结)

l

l

学生阅读:课本例题1—例题3,思考解题思路方法

l

l

提问学生:回答课本例题1—例题3的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

l

l

归纳讲解: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的解题方法并形成网络

×M

×NA

质 量

物质的量

微 粒

m

÷M

n

÷NA

N

×22.4

÷22.4

气体的体积

(标况下)

l

l

练习:1.标准状况下,4.4克二氧化碳与多少克氧气所占的体积相同?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2.标准状况下,CO和CO2的混合气体质量为10克,体积是6.72升,

求:CO和CO2的体积和质量各是多少?

l

l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解题思路,教师总结并介绍练习2的解法二

-----平均分子量的十字交叉法

10÷(6.72÷22.4)= 33.3

CO

28

10.7

2

33.3

----- = -----

CO2

44

5.3

1

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l

l

作业布置:1.A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966,求:(1)该气体的式量

(2)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2.某CH4和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克/升,求:

混合气体中CH4和O2的分子数之比。

【板书设计】:

l

l

气体分子间的间距的特点:

(1)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2)分子间距离比分子直径大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3)与分子的种类无关(相同条件下,间距几乎相同)

二.阿伏加德罗定律

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推论一:在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之比 == 物质的量之比

推论二: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密度之比 == 物质的量质量之比

(相对密度)

(即式量之比)

【教后记】:

本节教学比较成功,能抓住难重点突破,对计算规律的推导和运用比较落实。

第三章

物质的量

第二节

气体摩尔体积

习题课

教学目的:

1、通过习题使学生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通过习题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3、通过习题讲解摩尔电子质量的一种解题方法。

1、在标准状况下,mg气体A与ng气体B的分子数相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 两种气体A与B的式量比为m:n

B 同质量气体A与B气体的分子数比为n:m

C 同温、同压下,A气体与B 气体的密度比为n:m

D 相同状况下,同体积A与B 气体质量比为m:n

(提示: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2、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1LX气体和1LY气体反应生成 1L水蒸气1L氮气。X、Y是(C)

A H

2、N2O4

B H

2、N2O3

C H

2、N2O

D H

2、NO2

(提示: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3、某温度下,在一密闭容器中有适量的Cl2和NH3,完全反应后容器中只有N2和NH4Cl颗粒,则容器中反应前后的压强比为(C)

A 1:11

B 11:7

C 11:1

D 7:11

(提示:先书写化学方程式,再注意物质的状态)

4、假定把 原子量定为24,把24g 含有的原子个数定为阿伏加德罗常数,而物质的量的定义不变,则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 此时 的原子量为32

B S.T.P下44g CO2的体积为22.4L

C NA个氧分子与NA个氢分子的质量比为16:1

D 44g CO2和28gCO 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E 标况下,11.2LO2的质量为32g

(提示:注意物质的绝对的量不变,相对量随之改变。如物质的质量、体积、微粒数、密度不变;而原子量、分子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5、为测定某种未知化学式的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先称量一个带塞的容器,质量为198.847g,然后用排气法使有机物蒸气充满容器,盖上瓶塞后称量,质量为299.182g。用水把容器充满,盖塞后称量,质量为798.847g。又知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则该有机物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4.01 。(设恒温、恒压、数字要求到小数点后二位)。

(提示:题目中要注意近似计算,水与空气的质量之差为水的质量。)

6、A、B两种金属元素的原子量之比为8:9。将两种金属单质按物质的量之比为3:2组成1.26g混合物。将此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溶液反应,放出1.344L(标准状况)氢气。若将这两种金属单质在反应中生成氢气的体积相等,则A的摩尔质量是 24g/mol ;B的摩尔质量是 27g/mol 。

(提示:两种金属单质在反应中生成氢气的体积相等)

第三节

物质的量浓度

(3节时)

【目的要求】: 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学会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2.通过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

分析推理、解题归纳的能力。

3.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重、难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以及有关的计算。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教学方法】: 旧知识引入,揭示实质,对比异同,示例及练习

形成计算网络。

【课时安排】:第一节时重点完成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概念和溶液的配制;

二、三节时解决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教具】: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一套;投影片。

【教学过程】:

l

l

引言:化学实验接触较多的是溶液,我们不但要了解溶液的成分,还要了

解定量的问题。什么是浓度?(一定量溶液中含溶质的量)初中我

们学过什么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这种方法表示浓度有何不方便?

(称没有量方便;不容易知道一定体积的溶液在化学反应中溶质的

质量)

l

l

提问:1.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看书49页)

2.这种浓度的表示方法有何特点?

l

l

投影:物质的量浓度的内涵

1.1.是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2.2.溶质以若干物质的量表示

当溶液为一升时,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溶液以一升表示

含溶质多少摩尔

3.3.所表示的溶质与溶液并不是实际的数值,而是两者的相对比值。

演示实验:从10L某溶液中倒出1L,

比喻:厨师要知道汤的味道,

再倒出1mL,(问:浓度有何变化?)

只需舀一勺尝试即可

l

l

讨论:比较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有何异同?

l

l

提问:学生回答讨论结果

l

l

投影:

溶质的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

异:1.

溶质:

以质量表示

以物质的量表示

溶液:

以质量表示

以体积表示

2. 单位:

摩/升

同: 都表示溶质和溶液的相对比值

l

l

提问: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l

l

讲解:以配制0.05mol/L的溶液250mL为例,讲解有关仪器和步骤以及注

意事项。

【板书设计】:

一.物质的量浓度

1.概念:P49

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浓度 (C) = ----------------------

溶液的体积(L)

2.内涵:

1.是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2.溶质以若干物质的量表示

当溶液为一升时,

溶液以一升表示

含溶质多少物质的量

3.所表示的溶质与溶液并不是实际的数值,而是两者的相对比值。

3.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

溶质的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

异:1.

溶质:

以质量表示

以物质的量表示

溶液:

以质量表示

以体积表示

2. 单位:

摩/升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同: 都表示溶质和溶液的相对比值

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1.仪器:容量瓶、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2.过程:

(1)(1)准备工作:检漏

(2)(2) 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3)结束工作:存放,整理清洗

(第二节时)

l

l

复习引入: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今天讲有关的计算。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l

l

学生活动:看课本例题1和例题2,分析已知和所求

l

l

教师总结:该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思路方法。

l

l

练习:课本53页第二题的(2)和(4);第三题的(3)

l

l

例题: 浓度为1mol/L的酒精(难电离)和硫酸铝溶液(完全电离)

各1L,求它们溶液中含溶质微粒各是多少?

l

l

讲解:[规律] (1)难电离的溶质-----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溶液

(2)完全电离的溶质------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

(离子的数目要看物质的组成)

l

l

学生回答:解决上述例题的思路方法

l

l

教师归纳:有关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的计算

l

l

练习: 1.0.5 mol /L的下列溶液500mL中含NO3-数目最多的是:(

NO3- 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A.硝酸钾

B.硝酸钡

C.硝酸镁

D.硝酸铝

2.求等体积的0.5 mol /L的三种溶液硫酸钠、硫酸镁、硫酸铝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中阳离子的个数比?阴离子的个数比?

l

l

例题: 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求其物质的量浓度。

l

l

学生回答:解决上述例题的思路方法

l

l

教师归纳: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l

l

练习:课本54页第7题

l

l

演示实验:向体积和浓度都相同的两杯溶液中的一杯加水

l

l

引问:浓度相同吗?体积相同吗?有无相同之处?溶液稀释前后什么不变?

l

l

例题:

《学习指导》32页第3题

l

l

教师归纳: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l

l

例题: 课本52页例题3

l

l

学生回答:解决上述例题的思路方法

l

l

教师归纳: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l

l

练习:25mL的稀盐酸恰好中和20克20%的NaOH溶液,求盐酸的物质的量

浓度。(或课本54页第5题)

【板书设计】:

三.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1.根据概念的计算

n

m

C = ----- = -----

V

V M

2.2.有关溶液中溶质微粒的计算

[规律]: (1)难电离的溶质-----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溶液

(2)完全电离的溶质------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离子的数目要看物质的组成)

[关键]:微粒的数目 = 物质的n×物质组成中离子数目×NA

3.3.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1000×ρ×a%

C = --------------

M

4.4.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C-1V1 = C2V2

5.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注意:上下单位统一,左右关系对应。

(第三节时)

l

l

复习:上节课讲了几种计算类型?解题的方法是什么?

l

l

例题:2 mol/L的盐酸溶液200L和4 mol/L的盐酸溶液100L混合

求:混合后溶液中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l

l

学生回答:解题思路方法

l

l

教师总结:解题规律

l

l

练习:2 mol/L的盐酸200L和4 mol/L的硫酸100L混合,则混合后

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l

l

例题:《学习指导》33页选择题5

l

l

学生回答:解题思路方法

l

l

教师总结:解题规律

(1体积+700体积=701体积吗?)

l

l

练习:标准状况下,用装氯化氢气体的烧瓶做“喷泉”实验,求所得

溶液中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l

l

小结:有关物质的量的桥梁作用的计算网络----《学习指导》24页

【板书设计】:

6.有关溶液混合的计算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n1 + n2

C1V1 + C2V2

C = --------- = ----------

V1 + V2

V1 + V2

7.有关标况下气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浓度的计算

V/22.4

C = ---------------------------

ρ水V水 + (V/22.4)×M

1000 ×ρ液

小结:

V (标况)

22.4

m

M

n

NA

N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C

a%

S

【教后记】:

本节教学应抓住: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得出抽象的规

律,并能灵活地运用这些规律去解决具体的问题。

课题

第三章

物质的量

第三节

物质的量浓度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正确地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会应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

简单的计算;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方法。

能力培养:初步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操作。

科学思想:明确配制溶液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科学品质: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在配制溶液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配制溶液的方法,及误差的分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两瓶不同浓度的氯化铜溶液(分别呈绿色和蓝色)

[提问]两瓶溶液的颜色为什么不同?

[设问]初中我们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如何定义?

[过渡]在科研生产中,我们习惯用单位体积内所含溶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浓度

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第三节

物质的量浓度

一、物质的量浓度

1、溶液的浓度表达形式

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

2、定义:以1L溶液里含有多少摩溶质来表示的溶液浓度叫物质的量浓度

3、数学表达式:C(mol/L)=

4、变式:n(mol)=C·V

m=C·V·M

5、表示符号: =18.4mol/L

[H2SO4 ]=18.4mol/L

学生回答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定义

[课堂练习]

计算:配制0.1mol/L 的NaCl溶液500mL,需NaCl的质量?

学生计算后按要求配制溶液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⒈仪器:容量瓶、烧杯、托盘不平、砝码、玻璃棒、胶头

滴管。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冷却、转移、洗涤、

定容、摇匀、装瓶

⒊注意问题:实验中如何不减少溶质的物质的量,如何使

溶液的体积准确

让两个学生演示实验,以配制该溶液

教师从中引导,使学生自己体会实验的步骤,而不是死记住实验步骤

三、误差分析

依据公式 C=n/V 造成浓度误差的原因可由n或V引起。造成n的误差可由⑴称量⑵转移洗涤造成V的误差可由⑴俯视或仰视造成,⑵未冷却等

学生分析讨论实验误差,为学生实验打好基础

由表及里地认识事物

练习:配制稀硫酸溶液时,量筒用水洗涤;转移溶液后,玻璃棒未洗涤;容量瓶刚用蒸馏水洗涤过;俯视读数;浓硫酸稀释后未冷却。

学生分析讨论

分析问题的能力

随堂检测:欲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⑴选用的主要仪器有①

⑵请将下列各操作,按正确的顺序排列:A用量筒量取浓H2SO4 B摇匀C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D洗净所用仪器E稀释浓H2SO4 F将稀释后的深转入容量瓶,其操作正确的顺序依次为:

⑶稀释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学生练习巩固

课后小结:强调配制溶液时的细节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课时: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三、有关的计算

1、已知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体积

在200mL稀盐酸中溶有0.73gHCl,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已知溶液的物质的浓度,计算一定体积的溶液时所含溶质的质量

计算配制500mL0.1mol/L的NaOH溶液所需NaOH的质量

3、已知起反应的两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以及其中一种溶液的体积,计算另一种溶液的体积

中和1L0.1mol/LNaOH溶液,需要多少升的1mol/LH2SO4溶液

4、已知溶质的质量分数及溶液密度,求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已知浓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溶液密度为ρ=1.84g/L,求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5、已知物质的溶解度及饱和溶液的密度,求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分子的式量为M的某物质在室温下的溶解度为S克,此时测得饱和溶液的密度为g g/mL,则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CE93)

6、已知水吸收气体的体积,所得溶液的密度,茫溶液物质的一浓度

用1体积水吸收560体积(SPT)NH3,所得氨水的密度为0.9 ,计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

7、

已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求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MCE94)100mL0.3mol/LNa2SO4溶液和50mL0.2mol/L溶液混合后,溶液中SO2-4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8、

溶液的稀释

溶液稀释前后,溶持的质量(物质的量)不变

m1 a1%=m2a2%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学生分析、讨论、计算。

从定量的观点认识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计算。

3课时

四、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注意的问题:

1、容量瓶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2、称量:无腐蚀性,放在纸上;有腐蚀性,放在烧杯内;易潮解、结晶水合物放在烧杯内。

3、量取:注意量取的体积与仪器匹配,减少仪器的误差

4、溶解: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

5、转移:冷却后再转移(酸:浓硫酸、浓盐酸;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洗涤2~3次,并转入容量瓶

6、定容:液面距刻度线2~34cm时,改用胶头滴管(悬空、垂直、滴加)

平视

7、装瓶:干净、干燥

8、结晶水合物类型:直接用晶体,不必加热失去结晶水

学生理解和体会。

认识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应注意的问题。

五、误差分析

依据公式 C=n/V 造成浓度误差的原因可由n或V引起

随堂检测:已知某溶液的:①体积、②密度、③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④溶质的物质的量质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量,要根据溶质的溶解度计算其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时 ,上述条件中必不可少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④

体会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条件

课后小结:配制溶液应注意的问题是学生最易出问题的地方。

第三章

物质的量

第三节

物质的量浓度

习题课

教学目的:

1.对物质的量浓度从解题方法上,通过习题要掌握。

2.应用物质的量浓度,在溶液中出现电荷守恒、离子守恒。

1、分别用浓度都为0.1mol/LNaCl的溶液、MgCl2溶液、AlCl3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产生质量相等的氯化银沉淀。消耗这三种溶液的体积比为(D)

A 1:2:3

B 3:2:1

C 2:3:6

D 6:3:2

(提示:利用氯离子的量相等)

2、10mL0.8mol/LMn+的溶液,恰好能沉淀30mL0.4mol/LCO2-3的溶液,则n为(C)

A 1

B 2

C 3

D 4

(提示:用电荷守恒)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3、定量MnO2与VmL10mol/L的盐酸共热制氯气,标准状况下产生2.24L氯气,则V的取值应为(D)

A V=20

B 20

C V=40

D V>40

(提示: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制氯气,随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而使反应停止)

4、将5g某金属加入100mL4mol/L的硫酸溶液中,当硫酸浓度降到原浓度的一半时(设溶液体积不变),金属还没有全部溶解,该金属可能是()

A Al

B Zn

C Fe

D Mg

(提示:应用电子守恒)

5、用密度为1.32g/cm3的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到BaCl2溶液中,直到沉淀恰好完全为止。已知所生成的溶液的质量等于原BaCl2溶液的质量,则H2SO4溶液的浓度为(BD)

A 21.9%

B 4231%

C 13.5mol/L

D 5.67mol/L

(提示:已知所生成的溶液的质量等于原BaCl2溶液的质量,用设1法)

6、已知某溶液的①体积、②密度、③溶质和溶剂质量比、④溶质的物质的量质量,要根据溶质的溶解度计算其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时,上述条件中必不可少的是(C)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提示:从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出发考虑)

7、质量为8.02g的铁片,放进1.0L0.90mol/L的CuSO4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取出洗净、干燥后称量,质量变为8.66g。若认为溶液的体积没有变化,则Cu2+的浓度变为(B)

A 0.89mol/L

B 0.82mol/L

C 0.78mol/L

D 0.6mol/L

8、某学生用下列溶质配制一种混合溶液,已知溶液中[K+]=[Cl-]=1/2[Na+]=[SO2-4],则选取的溶质可能是()

A KCl和Na2SO4 BKCl、NaCl和Na2SO4 CNaCl、Na2SO4和K2SO4 D KCl、K2SO4和Na2SO4

9、实验室里需用48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7.68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B 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C称取8.0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D 称取12.5g胆配成500mL溶液

10、为了配制一种培养液,需要用含有Na2HPO4和NaH2PO4(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的混合液。每升混合液中含磷元素0.1mol。现用4.0mol/LH3PO4溶液和固体NaOH配制2.0L混合液,需取该H3PO4溶液多少毫升和NaOH多少毫升?

(50mL

10g)

11、已知AnBm的离子积=[Am+]n[Bn-]m,式中[Am+]、[Bn-]表示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某温度下的溶解度为,饱和溶液的密度为,其离子积为()

A 0.02

B 0.04

C 0.004

D 0.001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第19篇: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第一章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分离的物质 应注意的事项 应用举例

过滤 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 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 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 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 所加试剂 现象 离子方程式

Cl: AgNO

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 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 = 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 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第二章

一、物质的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 能否通过滤纸 有否丁达尔效应 实例

溶液 小于1 均匀、透明、稳定 能 没有 NaCl、蔗糖溶液

胶体 在1—100之间 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 能 有 Fe(OH)3胶体

浊液 大于100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 不能 没有 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

2、SO

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

Mg2和O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 O 32-,HCO3-,SO32-,OH-+

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

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

2、Fe

3、Cu

2、MnO4-等离子,+++

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4)离子方程式正误+

判断(六看)

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第三章

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

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液反应而得到H2。

三、

A12O3为两性氧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都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四、铁的三种氧化物化学性质及物理性质

五、Na2CO3和NaHCO3比较

碳酸钠 碳酸氢钠

俗名 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

色态 白色晶体 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 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 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

热稳定性 较稳定,受热难分解 受热易分解

2NaHCO3=====Na2CO3+CO2↑+H2O (条件加热)

与酸反应 CO32—+H ==H CO3—+

H CO3—+H ==CO2↑+H2O+

+H CO3—+H ==CO2↑+H2O

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

与碱反应 Na2CO3+Ca(OH)2 ==CaCO3↓+2NaOH

NaHCO3+NaOH ==Na2CO3+H2O

与H2O和CO2的反应 Na2CO3+CO2+H2O ==2NaHCO3

与盐反应 CaCl2+Na2CO3 ==CaCO3↓+2NaCl

主要用途 玻璃、造纸、制皂、洗涤 发酵、医药、灭火器

转化关系

六、.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的特点;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而熔点比成分金属低,用途比纯金属要广泛。

第四章

一、硅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种亲氧元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Si 对比 C

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2+4HF == SiF4 ↑+2H2O

SiO2+CaO ===(高温) CaSiO3

SiO2+2NaOH == 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三、硅酸(H2SiO3)

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

Na2SiO3+2HCl == H2SiO3(胶体)+2NaCl

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四、硅酸盐

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 :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 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

五、硅单质

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

六、氯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原子结构: 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

氯离子Cl-,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七、氯气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 (浓)== MnCl2+2H2O+Cl2 ↑(加热条件)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 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 ===(点燃) 2NaCl 2Fe+3Cl2===(点燃) 2FeCl3 Cu+Cl2===(点燃) CuCl2Cl2+H2 ===(点燃) 2HCl 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Cl2的用途:

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 == HCl+HClO 2HClO ===(光照) 2HCl+O2 ↑

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

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 Cl2+2NaOH=NaCl+NaClO+H2O ,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

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

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

八、氯离子的检验

使用硝酸银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CO

32、SO32)--

九、二氧化硫

制法(形成):硫黄或含硫的燃料燃烧得到(硫俗称硫磺,是黄色粉末)

S+O2 ===(点燃) SO2

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体积比)

化学性质:有毒,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遇热会变回原来颜色。这是因为H2SO3不稳定,会分解回水和SO2

十、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在自然界形成条件为高温或放电:N2+O2 ========(高温或放电) 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在常温下遇氧气即化合生成二氧化氮: 2NO+O2 == 2NO2一氧化氮的介绍:无色气体,是空气中的污染物,少量NO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二氧化氮的介绍:红棕色气体、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3 NO2+H2O == 2HNO3+NO 这是工业制硝酸的方法。

十一、大气污染

SO2、NO2溶于雨水形成酸雨。防治措施:

① 从燃料燃烧入手。

② 从立法管理入手。

③从能源利用和开发入手。

④从废气回收利用,化害为利入手。

十二、硫酸

物理性质:无色粘稠油状液体,不挥发,沸点高,密度比水大。

化学性质:具有酸的通性,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吸水性和强氧化性。是强氧化剂。C12H22O11 ======(浓H2SO4) 12C+11H2O放热

2 H2SO4 (浓)+C ===CO2 ↑+2H2O+SO2 ↑条件加热

还能氧化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但不放出氢气。

2 H2SO4 (浓)+Cu ===CuSO4+2H2O+SO2 ↑条件加热

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H2 ,使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变红,与某些盐反应,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与碱中和

十三、硝酸

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易挥发,沸点较低,密度比水大。

化学性质:具有一般酸的通性,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还能氧化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但不放出氢气。

4HNO3(浓)+Cu == Cu(NO3)2+2NO2 ↑+4H2O

8HNO3(稀)+3Cu== 3Cu(NO3)2+2NO ↑+4H2O

反应条件不同,硝酸被还原得到的产物不同,可以有以下产

物:N(+4)O2,HN(+3)O2,N(+2)O,N(+1)2O,N(0)2, N(-3)H3△硫酸和硝酸:浓硫酸和浓硝酸都能钝化某些金属(如铁和铝)使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保护膜,隔绝内层金属与酸,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因此,铁铝容器可以盛装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硝酸和硫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实验室必备的重要试剂。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盐类等。硫酸还用于精炼石油、金属加工前的酸洗及制取各种挥发性酸。

十四、氨气及铵盐

氨气的性质:无色气体,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且快)1:700体积比。溶于水发生以下反应使水溶液呈碱性, 可作红色喷泉实验。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会分解,受热更不稳定。

浓氨水易挥发除氨气,有刺激难闻的气味。

氨气能跟酸反应生成铵盐:NH3+HCl == NH4Cl (晶体)

氨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都离不开它。氨气容易液化为液氨,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还可以用作制冷剂。

铵盐的性质:易溶于水(很多化肥都是铵盐),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

NH4Cl== NH3 ↑+HCl ↑条件加热

NH4HCO3 ==NH3 ↑+H2O ↑+CO2 ↑ 条件加热

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干燥铵盐与和碱固体混合加热)

NH4NO3+NaOH ==NaNO3+H2O+NH3 ↑

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是否收集满。

第20篇: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颜色

1.红色:

Fe(OH)3(红褐色固体)

Cu(紫红色固体)

溴蒸气、NO2(红棕色)

品红溶液(红色)

石蕊遇酸性溶液(红色)

酚酞遇碱性溶液(红色) 2.紫色:

KMnO4固体(紫黑色)

MnO4—(紫红色溶液)

钾的焰色反应(紫色) 3.橙色:溴水(橙色)

4.黄色:

AgI(黄色固体)

FeS2(黄色固体)

Na2O2(淡黄色固体)

S(黄色固体)

碘酒(黄褐色)

Na的焰色反应(黄色)

Fe3+的水溶液(黄色)

5.绿色:

Fe2+的水溶液(浅绿色)

Cl

2、氯水(黄绿色)

6.蓝色:

石蕊遇碱性溶液(蓝色)

硫、氢气、甲烷、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蓝色火焰)

淀粉遇I2变蓝色

7.黑色:

绝大多数金属在粉末状态时呈黑色或灰黑色。 8.白色:

Fe(OH)2沉淀在空气中的现象:白色→(迅速)灰绿色→(最终)红褐色

pH试纸:干燥时呈黄色;中性时呈淡绿色;酸性时呈红色,酸性越强,红色越深;碱性时呈蓝色,碱性越强,蓝色越深。

红色石蕊试纸:红色(用于检验碱性物质)

蓝色石蕊试纸:蓝色(用于检验酸性物质)

淀粉试纸:白色(用于检验碘单质)

KI—淀粉试纸:白色(用于检验氧化性物质)

①黑色:CuO、Fe3O

4、MnO

2、炭粉、铁屑

③红色:Cu、Fe2O3(红棕)、Fe(OH)3(红褐)。

⑤紫黑色:KMnO4。

⑦淡黄色:硫粉。

高一化学必修2教学心得体会
《高一化学必修2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