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0-11 08:37:40 来源:师德师风建设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师德读后感

师德读后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德读后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光辉的事业离不开崇高的师德。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教师的自我修养!

首先,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有一名普普通通的山区教师,为了偏僻、贫穷、落后的山里娃,他和家人省吃俭用,休息时他到煤厂去背煤,挣来的钱给山里的孩子交学费,十几年来他坚持不懈,在他的帮助下村子里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境贫寒而失学。作为一名山区教师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自己的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山区的教育事业,献给了山区的贫苦的学生们。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形象。

其次,关爱每位学生。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不仅是一名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更多的是倾注了我们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贴心。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实际上是我们教师最大的乐趣。但是教师的爱也不是盲目的,爱是一门艺术,我们不仅要能爱,而且要善爱。“爱”要一视同仁.爱心好比是冬日里的一束阳光,好比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把爱施予学生,是与学生最好的沟通方法。记得去年我班李彤住院,班内学生知道我星期日要到离家一百多里的地坛医院去看望李彤时,孩子激动地说:“老师我们能不能和您一起去看看李彤?”“医院不让太多的人探视,老师会把你们对同学的这种关怀、思念和深深的爱带去的。”“老师我们能不能利用活动课为李彤做一张贺卡,把我们最真诚的祝福写在上面?”于是我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纸,读后感《师德读后感》。 孩子们静静地画着、写着,想把对同学的爱都写在上面,想用这张小小的白纸传递着同学间最纯真的友谊。十分钟后一张张多彩的富有深情话语的祝福象雪片一样飞到了我手中,虽然这纸很轻很轻,但满载着沉甸甸的祝福;虽然这纸很小很小,但充满了同学间的关爱。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说:“老师这节活动课我们虽然没有到外边玩,但我们觉得对我们的成长非常有意义。”看着手中的祝福,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我感到了爱的涟漪在我胸中激荡。

付出爱的过程是甜美的,付出爱的道路是艰辛的。我班有个学生叫林恩达,父母离异。他的身上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坏习惯而且还患有严重的多动症,爷爷奶奶过分的逆爱使该生无法进行良好的学校教育。我和他之间又建立了交心日记,把他的表现和我的想法下在上面。多少次与他促膝长、三番五次的督促、耐心的帮助、及时的鼓励、循循善诱的引导终于能看到他的微弱的进步。但五一七天长假回来又如初,我真是有点泄气了,但我他必定来受教育来了,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帮助下,在各科老师的紧密的配合下,使他的心态平和了许多,使他的内心宽容了许多。一位哲学家说过:“人的一生只有三个日子: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叫无奈,今天叫无畏,明天叫无悔。“十几年的教育生涯,蓦然回首,感慨平凡孕育了伟大,生活赐予了幸福。因为我在这片沃土找到了我心灵的归宿,从教人生我有泪无悔。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全国劳模、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别为了让家长认识你,别为了让老师认识你,最美的发现在孩子们的眼睛里。当我望着孩子几十双双渴求的眼睛,就像置身于灿烂的星空之中,在这片闪烁的星光里,我将找到清澈如山泉的真、善、美。为了纪念国际妇女节,在3月7日我为孩子留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帮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再写一首诗献给为我们操劳的妈妈,从中他们懂得了妈妈对他们的爱。3月8日的早晨,当我跨进教室时,学生们把花片、喷雪一起喷向我,还高声说:“老师祝您妇女节快乐。孩子们还特意为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画写上:“老师祝您妇女节快乐。”此时仿佛使我看见了小草换上了青翠的衣装,花儿插满大地。只有老师用真心的爱去温暖他们,滋润他们才能打开学生充满希望的心扉。就在去年孩子们知道我生病输液,他们悄悄地把一个去了核、加上蜂蜜、蒸熟的梨放在我的办公桌上,虽然他们没有留下名字,也没有说什么,但我读懂了他们对老师深深的爱,读懂了他们对老师浓浓的情……我坚信,今天用爱心托起的太阳,必将在明天发出灿烂夺目的光芒。

推荐第2篇:师德读后感

师德读后感

看了这三篇文章,让我想起了从小就我们就读着这样的句子长大的,老师这个词,是我们再也熟悉不过的字眼,除了父母,整个孩童时期,我们都是和许许多多的老师一起渡过的。有人说,老师是园丁,辛勤地哺育着小树苗;老师是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老师是春蚕,牺牲了自己,给了我们丰富的知识琼浆;老师是甘露,滋润着我们幼小的心田。今天我也成为了一名老师,一名幼儿老师。

这三篇文章让我感触颇深,尤其是从小学习音乐的我,看了朗朗的文章,更是觉得感同身受,自己从小四岁开始学习钢琴,没有节假日,没有过年过节,严寒酷暑从不间断,当年钢琴老师的一句表扬,从小的时候奖励一顿麦当劳,到成年以后老师的肯定,都给了自己莫大的鼓舞,自己曾经在演奏和练习的时候也曾经遇到过瓶颈,和不顺,也曾经因为困难将琴谱扔在一边,可是每当到了这个时候老师的鼓励话仿佛就回响在了耳边,当年高考之前,自己每天10个小时用来弹琴,当自己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一次次的回想着老师给予的鼓励,和自己一次次站在领奖台上的时刻,为自己能够坚持下去增添动力和信心,自己才能够坚持到现在,老师的话语是多么的重要啊!看了朗朗的文章,我深深的为朗朗感到难过,得不到肯定的心情,是那么的沮丧,如果连你的老师都不肯定你,那么自己肯定也会像朗朗一样,灰心丧气,虽然现在自己没有朗朗那么好的成就,但是没有老师当年的肯定,也更加不会有今天的自己。同样我也为朗朗感到庆幸,就像文章中所说的,如果没有当年老师和同学的鼓励那么今天国际钢琴的领军人物朗朗还会存在么? 生活中的事情都是相通的,没有人不喜欢赞美,没有人不喜欢表扬,更加没有人会厌恶鼓励,鼓励的话语总是能够催人向上,让我积极乐观,勇于前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我,就更加不能吝啬自己

的鼓励,面对孩子的时候,他们的心灵那样的幼小,面对他们的时候我们一样不能吝啬我们的鼓励,当孩子们遇到了困难,遇到了难题,当孩子的作品是看起来那么的难看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能打击孩子,告诉他你真差劲,你是一个坏孩子,我们也许该试着去寻找这个差劲的孩子的闪光点,去想一想他真的那么差劲么?去夸一夸他的优点,告诉他如果你能够改正这个错误,加上你的优点,那么你一定就更棒了,我想孩子们的心灵不会因此而受到打击,而灰心失望,因为也许我们无心的话语,就能够改变孩子的一生,当孩子的作品看起来真的那么的糟糕的时候,请不要告诉他你画的太难看了,你一定会伤害他的,我们或者该去试试鼓励这个孩子,告诉他你比上一次有进步了,或许你可以改进一下这个地方,我相信,我们可爱的孩子一定会大步的迈开他提高的步伐,变得更加有自信.

推荐第3篇:师德的读后感

导语:教育就是上行下效,老师有师德,学生就有品德, 教师道德品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师德读后感,欢迎阅读。

师德读后感

(一)

我阅读了师德手册这本书,其中书中的爱——师德的源泉这一章节,使我的印象颇深,也深有体会。

纵观全书,提及频率最高的便是“爱”字。于漪老师告诉我们,因为热爱这个民族, 她选择了教师职业“今日的教育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于是她选择挥洒汗水,专注对教育的探索。任维鼎老师告诉我们,因为热爱教育事业,他选择了教师职业,“教育无小事,教育关乎每一个孩子的一生”,于是他甘愿在边远山区任教,一天天在教师这个职业坚守了下来。吴邵萍老师告诉我们,因为热爱学生,她选择了教师职业,“常怀一颗爱的心,爱生活,爱孩子,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引导,培养出健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于是爱孩子、爱生活成了融入她骨血的一生习惯。

这爱,是一种无私的、伟大的情感。这爱,是教师教育力量的情感源泉。这爱,更是师德的核心。教师的专业水平可以培养,但这爱,却要教师的真心体会、深切感受。爱的真谛是给予,是无求,是忘我,而爱的最高境界是无私。这是楷模们告诉我们的,这是我们需要明白的。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做到爱岗敬业。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有所担当。承担那份清贫,也承担那份责任。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才能不断实现自我完善,才能在教育中有所收获。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爱每一个学生。学生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的。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对学生充满爱,是我们身为人师的根本所在啊。

正如于漪老师所说,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爱浇灌的教育才是饱含人情味的教育,才是饱含魅力的教育。

师德读后感

(二)

“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我们在教师人格特征,涉及到教师的师爱问题。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其实,林崇德教授就是师爱的典范。之所以如此,他今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我们有的老师,就没有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例如,有一位中学老师,他从初一开始接了一个班,班中有一位学生,上课从来不举手,即使老师点名,她也不发言,已经到了初二第二个学期了,她还是如此,有一天,老师为了让她发言,就想出一绝招。老师首先叫这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而这位学生站起来,可是头是低下的。老师说:“请你抬起头来,往前看,看见了什么?”这位学生轻轻地回答说:“我没有看见什么?”“你再仔细看,看见了什么?”学生还是摇摇头,老师就指着黑板问:“这是什么?”“哦,这是黑板,”“对,你的前途就像黑板一样黑!”老师回答说。老师从他的出发点来说,他是为了关心学生的学习,可是,一句话,不仅伤害了那位学生,而且,伤害了全班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由四大系统构成,即,动力系统,人格特征系统,操作系统和监控系统。每一大系统既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又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教师的动力系统包括教师职业的兴趣、动机、信念、理想等。因此,理想是教师动力系统的重要内容。 理想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是个体所向往的或所要模仿的事物或人的主观形象。教师的理想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层次。有的把个人发展作为奋斗目标,有的为多培养出优秀人才作为奋斗目标等。由于理想的层次不同,因此在教学工作中产生的动力也不同。那些具有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努力奋斗的教师、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才具有长远而高尚的理想,由此产生的动力就巨大。他们不为眼前利益所困惑,呕心沥血,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贡献出自己的全部。 总之,从教师素质的构成要素来看,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推荐第4篇:师德学习读后感

我要做这样的老师

——读《我不愿意做这样的老师》有感

带着书记布置任务的心情开始读《我不愿意做这样的老师》。

读完以后,掩卷长思:《我不愿意做这样的老师》给我带来的是心灵的洗礼,是对教师职业的另一种思考和理解。

我想,我要做这样的老师:每天开心快乐的来上班,愉快地跟同学生问好,把上课作为“音乐的享受”,使我的音乐课成为学生 “快乐的天堂”。 我想,我要做这样的老师:把儿童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国外音乐„„慢慢地熬成不同味道的粥,让学生欣然品尝,然后说说粥的味道。

我想,我要做这样的老师:我要爱我的工作、爱学生,也爱我的家庭、爱我的孩子。是的,不爱自己孩子的老师是虚伪的,我会把用在自己孩子身上的教育方法因地制宜地用在我的教学上,来提高我的教学水平。

我想,我要做这样的老师:在上课时,我尽可能平和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尽可能的面向全体学生,时刻牢记我的一言一行或是一个微小的细节,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我想,我要做这样的老师:当我离开教师这个职业时,能够问心无愧于我的所的,不因某件事而让我特别遗憾,使我在退休后心安理得地开始我的新生活。

人民小学陆红花

善用教育博客促进教师转型

——读《当今中国教育在研究什么—教师教育转型篇》有感

“在当代,教师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 ‘教师即研究者’成为许多学者和教师所持的观点。”

这是《当今中国教育在研究什么—教师教育转型篇》在对当代中国教育热点之七所论述的中心思想。那么,有没有一个良好的平台, 能促使教师更快更好地转型和成长呢?我想,在当前信息时代,网络上盛行的教育博客(Blog),正是这样一种良好的载体。

根据8月29日《中国教育报》载:教育博客(Blog)从去年以来在国内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师生、教育行政管理者纷纷建设起自己的Blog,从师范生的课堂教学、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到中小学教师的培训,甚至到专家之间的交流,Blog都有广泛的应用。在各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培训中,几乎都加入了使用教育Blog的模块,参加学习的教师对Blog大多“一见倾心”,在Blog上彼此交流、记录下自己人生中闪光的思想,Blog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Blog进入教师的视野,为教师转型和成长提供了意想不到的平台:老师们可以在Blog上倾诉自己的想法,教育Blog中教育叙事大量涌现;教师们把Blog作为学习资源、教学平台和自己的信息化生活的环境,讨论教案、分享试题、倾诉忧虑。我认为,教育Blog在教师教育转型中可以起到以下优势:

教育Blog作为叙事研究报告的交流平台,将过去以书面为载体的叙事研究报告架构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实现了叙事研究的新发展;

教育Blog使得文章和资料更容易保存、流通、复制,使教育叙事的传播范

围更广,只要敲动键盘,你的话语便可以传向网络,反之,你也可以方便地获得别人的想法和信息;

教育Blog上写日志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表你的想法和故事,与同伴之间进行充分交流,创造出更多的智慧;

教育叙事与教育Blog的结合可以迅速地向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发展,促使教师们创造出许多新型的教育方式,诸如班级学生的Blog社群、若干学校或地区的Blog联盟、结合学科教学和教育叙事反思的学科专业化Blog,等等,并可以逐步形成教师学习型组织,成为开展网络教研的信息平台、工作平台和资源平台;

教育Blog还给了教师话语权,促进了教师自身主体意识的觉醒。

因此,我希望我及我身边的同事们,能尽早熟悉教育Blog(博客),尽快使用教育Blog,汇入到中国教育改革的信息化浪潮中,使自己早日从“教书匠”及早转型为“教师即研究者”。

人民小学陆红花

推荐第5篇:师德师风读后感

三尺讲台,爱的事业

——师德师风学习心得

于洁

师者,以身垂范。“人之模范”是对教师职业的最高诠释。教师职业的神圣性与特殊性注定了我们的工作经营的不是一门技术,只要醇熟的技巧就能得心应手;成就的不是一笔交易,终日游走在利益之间。我们面对的是鲜活而又复杂的生命,我们塑造的是灵魂的事业。

一、以身立教

生命需要生命来点燃,灵魂要用灵魂来塑造。要培育出有高远情操、志向远大的一代代人,教师需要“以身立教”。要能够担当起学生的范本,成为人之模范首先要是一个拥有高贵心灵的人,一个拥有高贵心灵的人,他能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愿随波逐流,拒绝平庸,抵制低贱,心中永远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信念,让心灵拥有充实的空间和决定事物的力量。拥有高贵的心灵的人,心胸必定是宽广博大的,容纳得了别人的不足与缺点,理解得了不同的见解,面多知识比自己丰富,看问题比自己透彻的人能虚心学习,追求自我的完善。高贵的心灵必是善感的,必是有仁爱的,理解每个生命都是万物之灵,尊重生命,尤其是在生命体的幼小阶段,需要被跟多的爱和宽容灌溉,才能染亮健康的生命底色。高贵的心灵是严于律己的,是能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人。生活、工作、学习中的许多章程与纪律是维护秩序的最基础原则。遵守秩序规则可以让工作更为高效完善。高贵的心灵必是轻盈,快乐的。拥有健康、阳光的心灵才能心情愉快;才能真正的去关怀我们身边的人,传递快乐。对生活不过于苛求,常存感激的心情。没有对未来的过多的沉迷与幻想,踏踏实实地做好现在的事;珍惜眼前,随性生活,保持善良平和的性情。高贵的心灵并不是以身俱来,是在岁月和世事中不断打磨而来。在读书,听讲,思考,实践中超越自己,升华品格。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我们都应该欣然接受并心存感激,感激生活,感激生命,用心去体会它所给我们带来的苦与乐,同时不放弃最初的信念与坚持。

二、爱与责任

教育是成就灵魂的事业,爱与责任是所有工作的支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情感是打

开孩子心灵的钥匙,教育没有情感就成了无水之池。爱学生是走进学生的世界,听懂学生语言,了解学生的喜好,读懂学生的心灵。从而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成为值得他们信任的朋友,帮助他们一起成长。在孩子们成长的世界里你付出过真心他们则会报以更多的真诚,因为善良与天真是他们与身俱来的天使般的羽翼。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最近学生心灵才能让学生向着你指引的方向发展。

爱学生是懂得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孩子发展的空间,树立学习的信心。每个孩子都来自一个个不同的家庭,每个孩子身后都有一本本不同的成长史,懂得因材施教是以生为本,从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掌握特征,因势利导。实现学生共同进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在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有基本的统一要求,同时有做到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有的放矢,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各自的最佳发展。

爱学生是学会等待。教育是慢的艺术,既然是一门艺术,就要留足足够的空间和时间。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孩子的不足甚至是错误,每个人的成长中充满了失败与挫折,一个孩子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不断犯错改错,最终走向成熟的历史。花儿的绽放有早有迟,孩子犹如美丽的花儿,我们应该有一种 “花苞心态”,静静地等待每一朵花儿绽放。多一份等待,孩子们就会带给我们多一份惊喜。

三、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品和认知能力。日新月异的知识容量,和一代代学生不同的身心特点,迫使着教师永远得行走在学习的征途上。积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敢于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在工作中不断阅读有关教学书籍,提升自己。 不断充盈自己的理论功底,做到多听、多看、多思,多写、多练。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育的智慧是许多经验的累积,除了向理论学习我们还应该在与同事的对话和集体备课的交流中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拓宽教学视野。在教师专业发展逐步由个体转向教师群体发展的今天,合作交流,对话成长已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身边的学习资源,自己主动地向集体学习已成为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

很多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准备、实践、反思。“经验+反思=成长”如果教师只知埋头苦干而不知道反思,总结,那他只能徘徊在起点。反思可以对教学目的及要求的实现程度、教学效果的好坏及时进行自我分析查出备课和授课中的疏漏环节,达到自我诊断和自我调节作用。同时可以把上一次的教学失误变成

宝贵的再教经验。平时善于记录点滴的反思,假以时日把这些一线资料总结真理,方便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足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终身学习,潜心专研,勇于探索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必要途径。

学习师德师风深感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是一种深厚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每个老师每天所做的一切都是对师德的诠释。师德的提高需要学习,需要教育,更需要教师拥有高远的人生追求。

推荐第6篇:师德师风读后感

一名教师的幸福人生

召市初中 吴小璐

当你老了,回首往事,你会后悔什么呢?

保尔柯察金这样诠释道:“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作为一名教师,我想应该是这样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把一群群孩子送到理想的彼岸,这是教师最大的幸福。

“志于道,据于德”

“志于道”,即教师要立志要高远,要有一个境界。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句话不是嘴上说说而已。作为一名教师,他担负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最基本的便是在思想上对自身的职业有高度的认识,要树立高远的志向,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据于德”,就是教师要以德为根据,这是为人处世的行为。 “教书是一门良心活儿。”要做好这门良心活儿,教师必须提升自我职业道德修养,即师德,并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践行师德。师德的本质不仅包括道德,也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立场和态度、法纪观念和行为等。他要求教师必须认识到教师职业的责任和义务,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等。在教书过程中,以师德为出发点并时刻践行师德,是我们每一个合格老师所必须做到的。

“依于仁,游于艺。” “依于仁”,是依傍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在于对人对物有没有爱心。

“爱是师德的核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不懂得爱的实质,缺乏爱的能力和智慧,也不是合格的教师。”对于身心正处于不断变化的学生来说,他们迫切需要教师全面的引导与关爱,老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严格要求,不偏不倚、不歧视、不讽刺、不体罚,尊重他们的人格、个性、自尊,用爱心和耐心去浇灌每一个花朵。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认识到,唯有爱的雨露才能孕育最美的花朵;唯有爱的交流,才能搭起师生之间心灵的彩桥。

“游于艺”,这里的艺,指六艺,谓礼、乐、书、数、射、御也,即:丰富的知识,做事的本领。“游于艺”,就是做事有知识,以理想为基础,不断学习,提高业务能力,游刃有余。“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专业素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自身的专业水平过硬了,才能更好地给学生传递知识,教书育人。

一个人没有相当的德行为根据,人生是无根的,最后不能成熟。如果没有仁的内在修养,在心理上就没有安顿的地方。一位老师只有具备了志、德、仁、艺,才能将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送到理想的彼岸,才能无愧于心,才能在老了回首往事时脸上绽开最幸福的笑容。

当你老了,回首往事,你会后悔什么呢?

我想,作为一名老师“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是一种标准,一种修养,一种追求。

推荐第7篇:中国师德手册读后感

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中国师德手册读后感。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 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情育 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 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

二、培育教师人格魅力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

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 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 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他们不是仅仅把教书看成谋 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 受到人生的乐趣。他们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 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 高尚的品德。他们应是最能以身作则的人。教师时时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 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 。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

三、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 ,从而“信其道”。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质量意识, 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下功夫。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 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 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 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 全体学生,读后感《中国师德手册读后感》。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 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 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然而,教师只有 “爱的教育”和“奉献的教育”还远远不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 导学生,才是教师在爱学生这一基础上的发展方向。

总之,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 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最近一年,我校组织了师德培训活动,在这学习师德手册的过程中,对于从事多年的教学工作的我,对它又加深了一层认识。

一、要有爱心。

教师必须学会宽容。严是一种爱,宽容也是一种爱。宽容是一种信任,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仁慈。它能温暖、滋润学生的心田,开启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安慰和力量,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接受所有的学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注意时时处处在细节中体现出公正的意识。

二、无私奉献。

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热爱学生,就必须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而冷淡或歧视另一部分学生。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的性格,这就要求我们做思想工作时应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来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三、为人师表。

教师的良好心态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并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如果教师做事懒散,处世消极,那么,势必会使祖国的花朵耷拉着脑袋,打不起精神,自然也不能很好地茁壮成长。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因此,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

师德只有理论不行,更要在实践中体现出来并对学生起到正面教育作用的。教师应该努力地通过师德来润泽人心,塑造和谐的人格,构建和谐的社会。

推荐第8篇:《中国师德手册》读后感

《中国师德手册》立足于师德建设的核心,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师德建设的细节,并结合名师的经典案例,直观地给出了实施师德培养的具体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国师德手册》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中国师德手册》读后感一

我读了《中国师德手册》后,感受颇深,特别是第四章,让我明白不仅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在教书育人中决不放弃“后进生”。学习这本书对我的触动很大,使我进一步地得到提高师德素养水平以及对自己的更高要求,同时也给我提供了重要的教学指南。当教师的都知道,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我们教师当今神圣职责。我们应该拿出无比的热情来研究“后进生”,对他们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在崇高师德的阳光雨露中,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书中说得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自尊心、羞耻心,都渴望成功。尤其是“后进生”,他们的自尊可能比“优秀生”更强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拿出十二分的热情去照顾他们,使他们重新找回自尊、自信。

作为教师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触,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不是无可挑剔的“优秀生”,而是那些成绩并不十分突出却很有特点、与众不同的学生,这些经历让我铭记在心,感受颇深的。通过学习《中国师德手册》与实际教学联系起来,对与如何转化“后进生”,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

一、为“后进生”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地基

学生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没有把基础知识牢固掌握。因此,在进行“后进生”转化工作时,首先应该从根基做起,真正做到治标又治本。

浙江省武义县实验小学的优秀语文教师——吴老师,她就是一位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注意给“后进生”打知识地基的好老师。吴老师说得好,“如果基础不好,教师就必须拿出自己决不放弃的热情,从基础开始,一点一点的给补上去。只有这样,才能说你的转化是成功的!”在教学及转化”后进生”时,吴老师转化后进生的方法使我感触很深。她要求那位帮手在短时间内与小虎成为好朋友,她自己则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给小虎制定了一份生字练习单,包括了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所有该记住的字词。一个学期后,小虎的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习习惯也得了大大的改善。

作为教师,我们对基础不好的学生必须加以重视,从师德的角度来说,这也是检验我们教师合不合格的一项标准。我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有没有像文中吴老师那样尽职尽责,有没有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我们真的做到像吴老师那样,不仅像小虎一样多的“后进生”会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我们自己也会像吴老师一样,在教育成绩上收获很多荣誉和尊敬。

二、做“后进生”的书友,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在做转化“后进生”的这块“硬骨头”方面,书中王富贵老师的做法值得我学习。例如,王老师对每一道题都是以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展现,而且绝大多数并不需要进行算术运算。解习题中讲生动有趣的故事,极大地激发了小佳他们的阅读热情,通过王老师的辅导,使得小佳学习兴趣大增,为国家培养了一名有用的人才。

三、转化“后进生”的具体方法

我们教师应该看到“后进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并以此为突破口,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做好每一个“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借鉴以下转化“后进生”的具体方法:

1、消除“后进生”的戒备心理。

2、唤醒并保护“后进生”的自尊感。

(1)对“后进生”要求进度。

(2)让“后进生”获得成功。

(3)通过让“后进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3、持之以恒地培养良好习惯。

总之,“后进生”缺点多、毛病多、心里特殊、不那么可爱,但作为教师,职责所在、师德所在,我们都应该以循循善诱的态度,给予他们持之以恒地帮助。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我们要始终相信,“后进生”的转化并不难,付出总会有所收获的。这就是我学习《中国师德手册》的感受。

《中国师德手册》读后感二

当前我校开展了“中国师德手册”的读书活动,读罢全文,我掩卷深思,更觉获益匪浅。我审视一下自己,是那样的普通,没有博古通今的学识,没有高超的育人艺术,只是真心真意地做着自己的工作,默默地流淌着自己的心血,燃烧着自己微薄的力量。我真想知道:我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什么样的?我给他们带来了什么?他们喜欢我吗?我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一个班级这么多学生,每位学生的成绩不可能都达到优异,就像人伸出的手一般,都有长短之分,所以耐心地对待学生,耐心地教会他们学习,耐心地去寻找、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当你再次面对课堂上学生天真的脸庞,面对他们俏皮的回答,面对他们令你意料不到的举措,不要急于说“NO”,可以的话,给予一个微笑,给予一个鼓励,给予一个赞许的眼神,他会因此而变得“雀跃”,从而激起他更大的学习兴致。

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时代,一个需要创造智慧的时代。因此,教者要用智慧的双手、智慧的头脑孕育智慧的心灵。为了孩子的快乐,为了家长的心愿,为了明天的太阳更加璀璨,我们要做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做自信、自强、不断地挑战自我的教师,做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做充满爱心、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做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做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做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做一个受学生尊敬、让学生喜爱的教师!

讲台有限艺无涯,还有多少未知的风景等待我去欣赏,还有多少未知的天空等待我去飞翔。年轻的我,要用智慧和汗水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愉快而又丰富的童年。为了给孩子们编织一个纯真而又美好的梦,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学生心中的有个性的独特的唯一!

《中国师德手册》读后感三

“教育大计,教育为根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这是教育部长周济强调的,也是《中国师德手册》的核心部分。手捧着《中国师德手册》细细品读,慢慢思考,我感觉最深刻的是一个字“爱”。爱岗敬业的爱,关爱学生的爱,都是那么的令我感到身上的责任之重大,对爱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一些。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最纯洁的感情。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是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创造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倍加呵护。”这种呵护就是爱。那我们要如何来体现这份爱意呢?

一、真情实意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爱是学生的一种心理寄托,是一种内心渴望。一旦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就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理智,沟通师生之间的了解,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使师生之间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就会从内心深处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和依恋感,学生就会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对教师的尊重,接受教师的教育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从而产生最佳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让真情时常涌动,用真挚、深厚的情感发出强大的爱流,把心里的情感用语言、行为表达出来,让学生品尝到被爱的滋味。

二、尊重理解学生

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如此。只有尊重理解学生,学生才能尊重信任你,才能对教师无话不说,甚至把埋藏在自己心底的秘密告诉你,这样师生之间就架起了友谊的桥梁,教学工作也得心应手,效果好。所以说,尊重、理解、信任是打开学生心灵,实施爱的金钥匙。

1、尊重理解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

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人格。教师应该有民主作风,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还要保护学生的自尊。过去班主任总是高高在上,以威严换取尊严。但事实证明,这种所谓尊严,不过虚有其表。只有当教师以无微不至的关怀打动学生时,其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和真诚的情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和敬意,教师的尊严丰碑才能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来。

2、尊重理解学生,就要倾听学生心声,走进学生心灵。

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的情感魅力。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的群体,在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学习落后、人际关系不好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年龄使然,班主任应该善于做个倾听者,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主动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走出阴影。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这就是说,对于学生的得与失,冷与暖,好与恶,喜与悲……教师都要放在心上,做在实处。争取做到:学生哪里需要教师,哪里就有教师的身影。

3、尊重理解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尊重理解学生,核心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教师应当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以形成学生的独创性。在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上,要把个性的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只有这样,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才成为可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尊重学生的未来。

三、面向全体

师爱之所以崇高、伟大、纯洁、持久,很重要一方面就是它是一种真正的“博爱”,把教师比作太阳,它就应该照亮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把教师比作甘露,它就应该滋润课堂的每一棵禾苗。公平,公正、无私是师爱的基础和体现。爱干净、聪明又漂亮的孩子是人人都具有的情感,是人的天性,爱丑孩子、脏孩子,甚至“带病毒花朵”似的孩子才是真诚的爱,才是理性的爱,才是班主任普遍提倡信奉和遵循的爱的原则。班主任对学生的爱,目的专一而形式多样,它渗透于学校工作每一个环节,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对于班主任来说“爱的教育”应是面向全体的:有时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点滴渗透,沁人心脾;有时如“当头棒喝”,振聋发聩,令人幡然悔悟,痛改前非。

四、讲究艺术

教育是一门塑造人的灵魂的艺术。有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热爱学生。”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实质是师生两颗心愉快地碰撞,在师生双方不断碰撞中,实现感情的交流、融洽、升华,由情知到理知。因此,班主任必须讲究教育艺术:以宽厚的师爱赢得学生的信赖,以深沉的师爱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高尚的师爱教学生怎样去爱。要知道尊重信任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赞扬褒奖饱含着爱:批评处分也体现着爱。

教育的本质是爱,爱是一种真挚的情感,爱是一付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爱是一把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要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测量的未来。班主任只有心理时刻装着“爱”,装着学生,学生心理才能也装着你。愿我们教师用发自内心的爱,使学生体验到一片真诚之心,在爱中健康成长。

推荐第9篇:《新时期师德素养》读后感

[《新时期师德素养》读后感]

师德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的核心是什么呢?通过学习我认为那就是二位一体的“爱与责任”,《新时期师德素养》读后感。爱与责任就是师德素养的核心,就是师德之魂。

首先,教师要有“爱”于胸。“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教师不热爱儿童,就如同歌唱家没有嗓子,音乐家没有听力,绘画家没有色彩感,都将一事无成。”爱是教师影响孩子精神世界的关键因素。这种爱建立在以真诚炽热的情感、理智、智慧、丰富思想和高尚情操为基础上的正确的爱、明智的爱、人道的爱。苏霍姆林斯基曾断言,精神空虚,思想枯竭,志趣低沉,愚昧无知等等,绝对不会孕育出真正的爱。从长期的观察和实践中,他总结出了一条宝贵的经验,只有真正热爱学生的老师,才会并必然会受到学生真心实意的爱戴,读后感《《新时期师德素养》读后感》。

其次,教师要有“责任”在肩。“爱”就意味着责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是一种责任最重大、最光荣的职业。“教育者多么伟大,多么重要,多么神圣,因为人的一生幸福都操在他的手中”,他“在为社会创造最大的财富——人”。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强烈的责任心,那怎能胜任教师职业,怎能实现一个教师的真正价值,怎能完成家庭的、国家的重托?“广大教师要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站在时代的前列,努力成为为人民服务的践履笃行的典范。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在今天的这个时代,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如何去体现师德的内涵,怎样才能做名称职的教师呢?!我认为应该体现在这三个方面:

1、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

2、育人——关爱你的每位学生

3、教书——勇做研究型的教师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表率。“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应当成为所有教师的座右铭。我们要进一步更新理念,创新教育。用我们的挚爱关心下一代,用我们的真诚感动下一代,用我们的言行激励下一代,用我们的师德感染下一代。

推荐第10篇:中国师德手册读后感

《中国师德手册》读后感

当前我校开展了“中国师德手册”的读书活动,读罢全文,我掩卷深思,更觉获益匪浅。我审视一下自己,是那样的普通,没有博古通今的学识,没有高超的育人艺术,只是真心真意地做着自己的工作,默默地流淌着自己的心血,燃烧着自己微薄的力量。我真想知道:我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什么样的?我给他们带来了什么?他们喜欢我吗?我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一个班级这么多学生,每位学生的成绩不可能都达到优异,就像人伸出的手一般,都有长短之分,所以耐心地对待学生,耐心地教会他们学习,耐心地去寻找、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当你再次面对课堂上学生天真的脸庞,面对他们俏皮的回答,面对他们令你意料不到的举措,不要急于说“NO”,可以的话,给予一个微笑,给予一个鼓励,给予一个赞许的眼神,他会因此而变得“雀跃”,从而激起他更大的学习兴致。

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时代,一个需要创造智慧的时代。因此,教者要用智慧的双手、智慧的头脑孕育智慧的心灵。为了孩子的快乐,为了家长的心愿,为了明天的太阳更加璀璨,我们要做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做自信、自强、不断地挑战自我的教师,做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做充满爱心、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做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做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做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做一个受学生尊敬、让学生喜爱的教师!

讲台有限艺无涯,还有多少未知的风景等待我去欣赏,还有多少未知的天空等待我去飞翔。年轻的我,要用智慧和汗水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愉快而又丰富的童年。为了给孩子们编织一个纯真而又美好的梦,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学生心中的有个性的独特的唯一!

第11篇:《新纲要 新师德》读后感

《新纲要 新师德》读后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通过学习《新纲要 新师德》,我对于教师所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俗话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引导者、教育者。教师的世界,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者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教师就像是学生的一面镜子,一定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说,什么样的老师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因此,育人之本,关键在于师德。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要做到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新纲要 新师德》一书,就从七个方面为我们很好地阐释了新时期教师师德修养的基本目标。

一.崇高使命,爱岗敬业

使命感,是人对自身使命的所思所想,是人在一定社会、一定时代,对社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的一种感知和认同。一个人只有充分意识到社会赋予自身的使命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并创造自我价值。做个好教师,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使命感就是这种动力;做个好

教师,需要坚定不移的信念来支撑,而使命感可以使教师产生这种顽强的使命。所以,当教师把教育事业作为一种使命,不仅会让自己做好,还能把学生带好。

爱岗敬业就是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爱岗不是加班加点,敬业也不是任劳任怨。爱岗敬业就是要做好本职工作,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时间抓牢。现今,有许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满腹牢骚,怨天尤人,真正爱岗敬业的人应该做的是自我反省,加倍努力,攻克难关。

二.严于律己,身正为范

董仲舒说:“善为人师,既美其道,又慎其行。”意思是当一名好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更加要有良好的品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因此,教师在不断加强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人格、习惯以及品质方面的培养。

三.勤奋耕读,学高为师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又怎么能要求学生认真?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理论学习,优化知识结构;积极吸收他人经验,推动自身发展;加强教学反思,提高实战能力,以此来提升我们自身的素养。

四.大爱无疆,乐于奉献

甘于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教师精神的核心,更是为人师表的体现。教师要甘于奉献,就必须有一颗平常心对待名利得

失,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去留无意。三尺讲台,微薄薪水,教师要做到甘于清贫,耐住寂寞,乐于奉献。

五.淡泊名利,忠于职守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是平和,是傲骨,淡看名利,从容自若,无欲则刚,做到安贫乐道。现今社会有些教师过于浮躁,被社会世俗所蒙蔽,被金钱利益所引诱,实行有偿家教,实在有损失师德,损害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

六.知法守法,擅用师尊

《教育法》明确规定要依法保障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但是到了21世纪,我们依旧从各种渠道听到学校用简单粗暴的手段“管、卡、压”学生,究其原因,实则是某些教师法制观念不强所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知法懂法,更要守法不犯法,公平公正的地带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的促进学生共同发展,摒弃师道尊严,与学生和平相处。

七.实事求是,学风端正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教师加强师德建设,必须“严谨”,要用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由此可见,严谨治学关系到能否教育好学生,培养出优秀人才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治学上,必须严谨,绝不能误人子弟。

第12篇:《新时期师德修炼》读后感

新时期、新要求

—— 读《师德新观察—如何做教师》有感

何为师德?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把师德作了精辟地概括,教师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引导者、教育者。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和根本,是完成教育教学的前提。然而,读了《师德新观察—如何做教师》这本书后,我对师德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师德不仅仅是教师应该遵守的良好的行为准则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一名合格教师还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和一定的专业创新能力,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作为教师,该注重自身形象,为人师表,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培养新生代的接班人,造就一大批具有创造能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

首先,要适应社会要求,更新育人角色,作为一名“二次从军”的教师,我的感触颇深,教育学,心理学,就是教师的“马列主义” ,学生的心理在年龄结构上或许大同小异,但毕竟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价值观的多元化与社会规范新旧更替引起了在许多重大的是非、善恶好坏问题判断上的多样化。学生的心理不会一成不变,因此研究学生的心理,更新理论知识是扮好育人角色的前提。教育中“以人为本”的 理念深化,决定了学生品德与个性培养中重点的转变。即使是同龄的学生在认知方面也存在城乡差别,要想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研究个性差异是一份艰苦卓越的工作。

其次,教育目标的转化,教师要更新知识结构,才能做好掌舵人。1999年,国家就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但要真正从应试教育中回过神来,路还很漫长,既有体制问题,也有绩效的考量,真正的素质教育,它的功效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漫长过程。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素质教育,关乎国家的创新能力,教师作基础教育的执行者,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和能力的新一代建设者,这是素质教育的特征,作为掌舵人的教师,不能隔空喊话,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知识水平,不能仅仅满足掌握好教材上知识的那“一杯水”,教师在学生的知识传授中的位置是不可动摇的,主导性的作用也是任何教育的实体都无法替代的。然而,随着网络媒体的普及,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思维活跃,知识的来源面更广,自然会产生许多奇思妙想的问题,学生的“惑”更多了,作为专业“解惑”的教师,教育要促进学生发展,恐怕有“一缸水”仍然不够,需要学习再学习,不断对知识结构进行新陈代

谢,提高专业素养,可谓学无止境了。

最后,师德要求教师要摆正位置,扮演好各种角色。作为教师,职业是神圣的,工作则是平淡的,教师的角色定位于要求,既由教育的内在的特点决定,也由社会的需求决定,在经济持续发展,物质和精神文化不断丰富的今天,摆在教师面前的既有职责问题也有利益问题,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矛盾,也是师德的具体表现,现实中,有几十年来,一直默默守候在边远山区的小学里的无数教师,他们的付出与收获是不对称的,正是崇高的师德促使他们选择了坚持,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的教师群体:谭秋千用血肉之躯保护了他的学生,他们以崇高的师德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是教师的楷模。要想使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风尚,首先需要广大教师共同努力,用良好的师德铸就对学生的大爱,让学生在心底尊重教师,这就是师德。

第13篇:《新时期师德修炼》读后感

《新时期师德修炼》读后感

———林晶晶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引导者、教育者,教师素质的高低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素质教育工程的成败。教师素质作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潜在基本素质,主要包括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因此《新时期师德修炼》从十个方面来阐述新时期师德修养的基本目标。

何为师德?我认为师德是教师应该遵守的良好的行为举止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一名合格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和一定的专业创新能力,更要有为人师表的道德素养。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作为老师,更应该注重自身形象,为人师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创造能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

在一些地区、一些学校出现了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教师师德滑坡,职业怠倦现象已十分明显:工作积极性下降、潜力没有充分发挥、消极被动地应付工作。 有些教师职业思想不稳定,得过且过,抱怨什么“师德要求”“教师行为规范”束缚了他们的身心发展, 限制了他们的许多自由。殊不知,教师不仅是“人”,而且还是“人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注重师德教育已成为当前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

我认为加强师德建设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努力学习教师道德理论,树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论人格。人民教师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掌握了它,才能辨别善恶、是非,才能在自己思想领域里战胜那些错误的,落后的道德观念。一个只有在道德修养中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楷模,

鼓励自己,在思想意识中凝聚着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才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 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第二, 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修养的根本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的行为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习,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脱离实践去修养,那么教师道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

第三, 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促进个人进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动力,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由于教师工作的艰辛、繁重、复杂,教师在道德修养上会出现反复或曲折,也会因种种原因产生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都是在所难免的。对于这个问题,关键是如何对待自己在道德实践中出现的违背教师道德的言论和行为。正确解决方法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第四,要大力弘扬师德先进典型,特别要注意挖掘带有普遍意义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好做法,并运用多种形式加以宣传推广。要抓好学校阵地。学校是党的各项教育方针政策的落脚点,加强师德建设,最基础的要抓好各学校的阵地作用。要认真负责地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教书育人主题活动。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道德品质。因为先进教师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生活在教师队伍里的活生生的人,它能够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教师,进而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监督和促使他们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取长补短,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品质,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这些名人身

上都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体现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多接触他们,以便受到感染和鼓舞,使自己的行为趋于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二是学习身边的模范教师,他们生活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影响更直接、更深刻、更快捷。综上所述,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一项根本内容,教师应该通过上述途径和方法,积极地进行道德修养,在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更主要地通过自身不懈地努力,日积月累,经过长期的锻炼,就能够成为具有良好教师道德修养的教师。

第五,要抓好机制建设。师德建设教育但必须有一套有效的机制作保证。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学校对师德和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并在教师职务评聘晋升、进修和学术梯队选拔等方面优先考虑。二是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对教师的考核应突出教书育人的实绩,重点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三是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制定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对违反师德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和相应的处罚,对情节严重并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坚决实行“一要否决制”。

总之,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强化师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要强抓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强化师德建设,提高育人水平。只有师德建设搞好了,才能使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引导教师以良好的教风带动学风,努力营造“校以育人为本,师以奉献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优良校风,让学生健康成长,让家长放心,让人民满意,学校才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第14篇:《新世纪 新师德》读后感

读 ︽ 新 世 纪 新 师 德 ︾ 有 感单 位:岗 贝 小 学 姓 名:姚 翠 君时 间:2012 年9月13

读《新世纪 新师德》有感

这段时间,我仔细阅读了《新世纪 新师德》这本书,那精湛的论断、缜密的推理、独到的见解和与时俱进的视野,让我爱不释手,我用了一个星期多的时间终于读完了这本书。通过阅读,让我明白到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的教育水平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通过这次阅读学习,我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也让我对于自己所从事的教师岗位所需要的师德规范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教育主管部门一年一度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旨在端正师风,强化师德,言外之意就是师德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世人也对当前的师德提出了种种质疑。师德规范的高低决定着教育效益的根本问题,要加强师德建设,不仅仅是靠社会舆论和教育活动,而更主要的是教师要依法治教,师德规范的内容和评价机制要能够与时俱进。

一、师德规范需要与时俱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早已由计划经济走上了市场经济的快车道,知识经济的也初见端倪。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式,如果我们再用过去那种传统的师德规范去审视和看待今天的师德状况,未免过时已久。正所谓“时已世移,变法宜矣”。正如《新世纪 新师德》上说的一样:“衡量一个社会的教师道德水准,不是看这个社会所倡导的教师道德规范体系,而是看真实的教师教育行为。如果社会所倡导的教师道德规范不被教师认可、采纳,或者说现实的教师行为与道德规范的要求不一致,那么,一方面我们要反思教师的道德素质,通过教育的方式使其提高素质;另一方面我们要反思教师道德规范的合理性,使道德规范更适合真实的教师生活。”在以往的教师道德规范中,我们过于重视了前者而忽视了后者,从而使教师道德建设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审视我们过去所期望和要求的师德,很多方面都还没有与时俱进。所以,师德的规范要与时俱进就要做到好下面

的几点:首先,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和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增强师德修养的前提。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是教师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规范,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明辨职业活动中的是非善恶,从而增强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义务的自觉性。与此同时,还要不断陶冶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教育工作者根据一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在处理人际关系、评价某种行为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没有这种内心体验即诉诸情感的道德认识,教师的道德行为就缺乏内在动力。应该说,师德修养的增强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和职业道德情感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共同构成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相对完整的道德意识。

其次,磨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同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是教师履行职业道德行为的有力保证。道德意志在道德素质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道德生活中,一个具有顽强道德意志的人,即使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也能抵制外部的腐蚀和引诱,保持高尚情操。道德意志在道德素质的形成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没有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就没有道德行为,但是如果没有道德意志,即使有了道德行动,也不可能持久。此外,道德信念是人们的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行为的媒介和内驱力,它使道德行为表现出明确性和一贯性。

再次,要重视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外部状态,表现为道德言论、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在道德品质的构成要素中,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均属道德意识范畴,它们的作用在于指导和影响道德行为的抉择。但是,如果一个人只停留在道德意识阶段而不去行动,不去履行道德义务,那么,他就只能具有某种道德意愿和动机,而不具有实际的道德品质。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形成一定的道德意识,再把这种道德意识贯彻到生活实践中,即践履社会道德要求,完成道德义务。如此身体力行,循环往复,逐步成为人的一种自觉的道德行为习惯。

二、师德建设的构建需要与时俱进

社会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维系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相关法律法规也相应发生了变革。并且,教育的责任主体也由过去的学生家长变成了政府和国家。责任主体发生了改变,如果我们还像过去一样要求家长负担教师的待遇,或者要求家长对教师的工作情况进行必要的报酬那就错了。在新时期师德规范就必须与时俱进,合理建构。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今天,以人为本已经成为时代文明的根本标志。以人为本首先是以人的权利为本,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享有普遍的平等的权利,都应该成为社会发展的“目的”。教师道德建设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在师德建设中具体体现为以满足教师的需要为本。在思想上,我们既要看到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又要看到教师职业的一般性,从而使教师道德符合教师实际;在实践中,师德建设要把教师的需要看作起点和归宿,创造条件解决教师工作环境和个人待遇。

二、确立权利和义务对等的教师道德观。道德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道德也在发生变化。教师道德变化要求确立正确的义利观,要把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统一起来,使教师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义务人”,而是拥有相应权益的主体。正确的义利观是义与利的统一,不能把利看作是恶的东西加以排斥。教师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是一种正当行为,并不是一个道德问题。

三、要确立正确的师生观。在国家实行义务教育的今天,义务是国家的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行为,不再是家长请教师教育学生的行为。因此,学生与教师之间应该是平等互助的关系,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关怀,既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又要建立师生民主平等的互助关系。一切传统的“师道尊严”和“严师出高徒”,以及“棍子头上出孝子”的教育理念都是过时的,也是违背新时期教师道德规范的。

四、建立良好的教师生态环境。教育教学是一个典型的人与人、人与环境相

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的生态环境是由教师群体,教师所在的学校,教师的教育对象,教师的上级主管部门,以及教师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所构成的。要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培养教师的合作精神,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校长“负责制”,校长尊重教师个体和群体,抛弃等级观念,带头引领教师及其群体走自我发展、健康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管理体制。改善教师收入状况,提高教师的工作地位,达到改善教师生态环境的目的。

三、塑造教师师德的“完美形象”与时俱进

任何一个时代都非常强调师德,希望教师是一个完美的形象,因为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对于受教育者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关系着整个社会道德发展的趋向。但是只凭主观愿望未必能产生预想的效果,社会变化太快,新生事物太多,抱着批评和排斥的态度进行教育往往会适得其反。如果教师能够拥有一颗年轻时尚的心,了解学生喜欢的事物,关心学生热衷的话题,懂得学生思维的方式,学会理解学生,融入到学生中间去,有的放矢地引导他们分辨是非,施展能引能导的能力和魅力,那将取得非常好的教育效果。只要教师在人格上赢得学生的心,学生就会产生仰慕之情,并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倾注心血,播种真情,才能够以人格塑造人格,以精神鼓舞精神,在传承与创新中成就学生,也成就自己。师德的基础的体现就是热爱教师职业。爱本来就有了积极的因素,教师因爱职业而爱学生,因爱学生而研究学生、尊重学生,尽量完美地完成他的职业责任,加强自身文化和道德修养。教师因爱职业而爱学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畅通了师生之间沟通与交流的渠道。在沟通与理解的交融中,学生接受程度最高,师德的积极因素让学生吸收,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虽然我们希望教师成为一个\"完人\",但教师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神\",教师也是普通人,教师的个体价值也要在社会中得到实现,这不仅包括政治价值、精神价值,而且包括经济价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依然只谈理想和精神,多少有违事物发展规律。有学者认为\"人们物质需要的相对满足越充分,

人们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便越多,人们的品德便越高尚\"是有道理的。我们不能在\"提倡无私奉献\"的口号下,侵害教师应有的利益。\"无私奉献\"是一种极高的道德境界,只有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才是有道德价值的,被迫的\"无私奉献\"是不具有道德价值的。而教师也不能直接把师生关系变成经济关系,这会严重降低教师的德育影响力,阻碍师德建设。

现代师德建设要求凸显公正和人道原则。教育公正原则就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公平、合理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不仅享有同等发展的机会,而且享有适合个体差异的教育。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就是把学生作为有独立权利的人,他(她)们的人格应该受到尊重,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所以教师师德的完美形象更加要与时俱进。

总之,教师的道德素质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改变教师的生态环境,也需要教师自身道德意识的觉醒,更需要自上而下的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随着师德规范建设的与时俱进,教师整体道德素质的提升将会指日可待。

第15篇:《新师德新纲要读后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新纲要新师德》读后感 从古至今,赞扬师爱的古诗就层出不穷,例如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又如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写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些诗讴歌了老师伟大的情操,高尚的师德,为我们新世纪的老师指引了方向,爱,就要体现在无时无刻的小事中。可是到底如何做呢?我在这扇门外徘徊良久,一直在寻找打开那扇师爱之门的钥匙。终于它——《新纲要新师德》出现了,犹如一道曙光,点亮了迷途。

契机来源于不久前。2013学年,全员读书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本次我们学习的书本是《新纲要新师德》。乍一拿到书,粗粗一翻,这本书的内容与这些相类似的书如出一辙,只是更为具体而已,于是便失去了翻阅的兴趣。一个月前,学校通知,每个老师要看完这本书并写一篇读书感受,不得已,我是“林冲上梁山——被逼无奈”才捧起这本书。正是由于这次不得已,才让我收获了惊喜。

这本书一共分成七大章,每一章后面又分成三到四个点,而每一个点后又分成了三个点,内容确实详细具体。这七大章函概了我们熟知的内容,第一章,崇尚使命,爱岗敬业;第二章,严于律己,身正为范;第三章勤奋耕读,学高为师;

第四章,大爱无疆,乐于奉献;第五章,淡泊名利,忠于职守;第六章,知法守法,擅用师尊;第七章,实事求是,学风端正。每一章都从理论、案例两方面来阐述,内容亲和,案例新颖,常常让我觉得书中讲到的案例就是发生在我们班的,可是它处理问题的方法明显比我更为高明。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谈谈我的感受。

一、以身作则,信守承诺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三无穷的。”作为一名小学生,他们的模仿能力是那么强。如果老师给孩子们呈现的是正面的形象,孩子们很容易也成为一个正直、善良、守礼的人,反之亦然。所以我们常说,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你想让学生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你必须自己先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记得,我刚接班那年,一次,我看到一学生正在往窗外吐痰,我火冒三丈,难道品德课都白上了?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严厉地批评了他的这种行为,又让同学们罗列了这种行为的坏处。以为这种事不会再发生,可是不久后,还是有发生了。难道我的教育没有效

果?我疑惑不解。这次,我先询问了他为什么这么做,知不知道自己行为的错误,孩子低下头,但依旧理直气壮地说:“数学老师每次上课都往窗外吐痰,为什么她可以?”我一下愣住了,原来这是跟老师学的,我只能耐心地跟他解释,老师是得了咽喉炎。随后,我将这件事告诉了数学老师,听孩子们说,她给全班同学道歉了,并且也不往窗外吐痰了。经过这件事,我深深认识到作为老师,身正为范,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此后,过马路,我再也不闯红灯了,开车时也不再拼命按喇叭,说话更是注意文明,时刻留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作为老师还应该信守承诺,答应了学生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我们有这样的一个班规:不管是谁,迟到了就得在教室外面站10分钟。那一天,我迟到了,为了给孩子树立榜样,我就拿着书本在教室外面站了10分钟,我的守信,不但没让孩子们笑话,反而让他们更加尊敬我。

言教胜于身教,教师一定要言行一致,严格要求自己,通过对学生的耳濡目染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二、管理有方,宽严有度

在班级管理上,老师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觉得时间不够用,更有老师抱怨自己身兼数职:保姆、侦探、教育家等等,这种种琐事常常会使我们产生职业倦怠。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中就提到了这个问题,他说老师要管理好班级,必须建立一个班级得力管理机构,真正负责的老师不是天天下班的老师,而是会培养学生自律、他律能力的老师。所以,不妨让我们把这些琐事慢慢交给学生干部,将权利下放,将管理分担到每个学生。这样班级,即使老师不在,相信也能运转自如、整洁有序。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更是如此。教师对于学生的各种缺点和过失应注意教育和引导,做到宽严有度,体罚学生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压抑学生个性发展,会加深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让家校关系变得更为紧张,更为严重的是造成学生性格的扭曲,为社会带来大危害。作为老师,遇上不听话的学生,确实很令人生气,年轻的我也曾又打又骂,不但自己爱生之心学生毫无感知,还差点让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瞧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必华的做法,这才是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教育不留痕迹。师爱原来也是可以在惩罚学生中见分晓的。对照自己的做法,确实还太嫩。惩罚学生的确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要的惩

罚可以规劝学生不良行为,但是惩罚不等于体罚,现在当我再遇上让人生气的学生时,我会等一等,深呼吸,让自己静一静,以免做出过激行为。另外,我觉得还应该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让自己不再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而火冒三丈,以更为宽容的态度去对待这帮心智发展不成熟的孩子。

三、自觉抵制有偿家教,无私奉献

近年来,社会反映比较多的有关于师德师风便是有偿家教,各级各类学校的有偿家教屡禁不止,与各个检查部门打起来“游击战”, 给社会上造成普遍不良影响。对此,基于有偿家教形成的各类原因,我提出了一下几个建议:

一查。大力度地、运用家长等社会力量明察暗访,查找出每个学校都有哪些教师在开展有偿家教,做到心中有数。当然不是每个有偿家教的老师都是师德师风有问题的,所以也应当查明原因。

二签。签下自觉抵制有偿家教的责任书,将责任与每个老师、学校的考核相联系,让老师之间形成相互监督的局面,特别是对领导班子成员,要将有偿教教与广大老师的考核挂钩。这样一来,老师们再也不好意思有偿家教了。

三转。刚才我提到,有偿家教分为好几种,有部分老师并不是师德师风有问题,而是师德师风相当好,家长自己不会教或者没空,恳求他帮助辅导孩子,作为老师不忍拒绝,收取一些孩子的生活费,那么对于这类老师,需要学校或者教育局去做他们的工作,让他们认识到弊端,主动转化观念,明白辅导作业应当在学校里完成,没必要天天将孩子接回家中。所以,我想是否可以将有偿家教转化为公办性质的,比如说下午四点到五点或者到六点,安排一些特殊情况的学生集中起来留校写作业,留几个值周老师管理,时间到让家长来接,而学校或者教育局再给予这些老师一些经济上的补贴,这样既解决了不好拒绝学生的老师的难处,又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其他老师的有偿家教。

四加。加强老师们师德师风观念,加强对有偿家教的管理,加深教师的责任意识。

五控。控制有偿家教的传播途径。设立有偿家教匿名举报电话,发挥社会的监管作用。

六提。设立师德师风示范,表彰有着优秀师德师风的老师,且这个投票还得由各个学校的家长和老师一起来参与,提高透明度和可信度,让那些真正有师德

师风的老师得到“提携”,提高他们的地位。当然,还可以适当提高教师的工资和待遇,让他们不再被小利所吸引。

这本书涉及到的问题还有很多,相信会对每一位在这条路上迷茫的教师来说,仿佛是一盏明灯。最后我想说,师爱体现在小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才是教育的真谛,愿我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好。

昌国小学 柯丹园

第16篇:《师德规范践行面对面》读后感

《师德规范践行面对面》读后感

———城关二小秦燕

我阅读了《师德规范践行面对面》后,我深刻体会到著名教育家陶 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意思。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自从踏上三尺讲台,我深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的沉重。作为教师,知识的传播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能够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行,以良好的言行举止,崇高的道德情操去影响、去感染学生。通过此次暑假期间的学习,我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爱岗敬业,终于教育事业。热爱教师的职业,爱岗敬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我觉得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尽心尽力,每一种职业都是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平凡的事,恰恰就是不平凡。

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忠于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了相关的知识,看着自己付出的努力获得了回报,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在新的教学工作中也就有了动力。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热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新时期教育老师必须具备的学生观。现在学校提倡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也是全社会都普遍认同的教育观点。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才会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不失师德风范。但“人非圣贤,熟能无过。”更何况是尚未成年的孩子。学生犯了错误,也不能不管。我也常常和学生交流。让学生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感受自己的所作所为给别人造成的伤害,这样孩子会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从根本上改正错误。其实学生完全能够从你的表情和语气中感受出你是善意还是恶意。我想只要你是善意的,真诚的,真正的热爱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学生完全能接受你的批评和意见。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五、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通过回顾和总结,结合自己的体会,我对教师师德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师德建设是教师个体成长和自我完善的需要。我们不能因为

其它行业的浓厚的商业气息而使教师这个职业沾染铜臭味儿,也不应该因为别人的堕落而放弃自己的追求、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教育改

革的新形势下,教师的责任重大,教师的使命感要加强。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第17篇:《师德修养那些事儿》读后感

《师德修养那些事儿》读后感

去年底,在学校召开的青年教师座谈会上,很荣幸能够获赠《师德修养那些事儿》这样厚重的礼物。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师德是一名教师品格魅力的彰显。从书中我能感受到校长对青年教师成长的殷切期盼,也能体会学校掌舵人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高度重视。唯有用心品味,才能不辜负校长的这一片良苦用心。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还需严以修身,以身作则。加强师德修炼,散发教师高尚职业魅力,我们永远在路上。

提高师德修养水平,爱国守法是前提。守法是现代文明的底线。对于一名教师而言,遵守师德的基本要求便是爱国守法。这是教师成为合格教育工作者的前提。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位爱国者和守法公民,然后才能争取做一个道德上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拜伦说过:"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都不会爱。"只有热爱自己的国家和自己名族才会对教育事业竭尽心力,无私奉献。

提高师德修养水平,爱岗敬业是基础。教育家陶行知说:"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育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去灌溉。教师获得自我肯定的方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己的精神资源。自己对岗位的热爱和甘心奉献是对教育事业压力的做好开解,在工作中寻找乐趣是教师乐于执教的动力源泉,只有领悟到爱岗敬业,教师才会实现教育工作与个人的共同进步。

提高师德修养水平,终身学习保障。《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仅是教育者,也同样是学习者。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教师稍有不慎就可能落后于时代潮流,给自己的教学工作带来不便,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更新速度极快,墨守陈规只会被教育事业淘汰。因此,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教师成为学习型教师,终身学习能培养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素质,拓展教师眼界。

提高师德修养水平,为人师表是关键。教师要时刻想到自己身为人师的身份,从言行上严格要求自己。一名教师工作者只有做到为人师表才能无愧于"师"这个称号。教师可以暂时没有教学经验,没有科研成果,但是不能没有师者的尊严和形象。教师的个人修养和形象对学生的发展是强烈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感染到学生,进而影响到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提高师德修养水平,关爱学生是核心。爱与责任是人民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关爱学生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具备的美德。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不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润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热爱学生又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搞好教育工作的源动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一名教师,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振兴教育的伟大使命。我们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炼,才能有效客服职业倦怠感,才能对自己的职业有充分的认同感、幸福感。

第18篇:《师德培育与生成》读后感

品读了《师德培育与生成》这本书,犹如一股清流注入心田,沁人心脾。本书没有大堆的教育理念,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我有一种切身的体会,而本书的核心内容就是如何打造教师的师德师风,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从心灵上获得满足。

作为一名教师,经常会产生这样的疑惑。我应该是怎么样的一个教师?是个具有优美的语言,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经验的教师?终于我在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这些都是一名教师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但是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有爱心,是穿越心灵的无私的真爱。师爱,发自内心深处的真爱。是师德的真是体现。教育是育人的伟业,用自己的真心去触动学生的心弦,也同样收获他们真诚的爱。有人说,一个学生就是一首诗,一个心灵就是一个世界。爱学生就是要对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的真爱,爱的深,爱的严。感动着他们的感动,痛苦着他们的痛苦,收获着他们的收获,成功着他们的成功,在学生心灵深处的沃土根植美好和梦想。

所以师德,决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无私精神的体现,一种不息的师魂。 那么如何打造自己优良的师德呢?我觉得首要任务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本职工作是教师师德的基本要求。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选择了教育这一光辉的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魂,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残烛,在岗位上做着简单却又繁琐的工作,不断发出光和热。教育工作是辛苦而单调的,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备课、上课、管理班级等同样的事情……但“一年树木,百年熟人。”为了这个远大的目标,我们应该规范自身的行为,自高自己的素质,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出不平凡的力量。

第19篇:《新时期师德素养》读后感(全文)

师德是中华民族十分看重的美德之一,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时期师德素养》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新时期师德素养》读后感1

记得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深深地记住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毕业后和所有的老师一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履行着这个传道授业的角色。然而,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老师们不时地遇到困惑,也在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教育,结果发现,新的时代赋予了教师这一职业更高要求的使命,尤其是今天读完了《新时期师德修养》中的第二个主题——师生交往中的师德,让我想起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教师师德最崇高的境界。但是,现实中,真正具备这种品质的教师真的是凤毛麟角。而我也看到了自己相对于一名师德高尚者的差距。

主题中的几个案例都很真实、生动,尤其是案例“老师我服您了”让我再一次感到肩上的压力之重,明白原来学生是用来保护的。案例“嫩绿的小草”和“什么叫台风”又给我狠狠的一击,提醒我教师的终身学习是绝不能掺假,也必须要坚持的。还有案例“请老师也对我笑笑”让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继续地多些微笑,把自己的微笑洒向班级的每一个角落,因为微笑是阳光,花儿需要,草儿需要,所有生灵都需要,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做教师的要吝啬呢?所有的孩子坐在了自己所带的班级,那我就有责任和义务去教育他,并对他人生的发展负责啊!

如果要当好新时期的教师,那么这本《新时期师德修养》就特别值得一看,只有用现代的教育理念来充实自己的头脑,更新陈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真正地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才能踏入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队伍。我们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不再是道德的唯一榜样,而是用自己的爱去工作。这种爱有它自己独特而好听的名字——“师爱”,它是师德的核心,有了这种爱,教师教育学生就有了感情基础,我想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才会实现其根本的功能。这种爱是神圣的,是别人所无法给予的,所以我要敞开自己火热的胸怀,给我的学生再多一分关心、多一份爱。

合上这本还没看完的书,眼前是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心中想起自己的学生。都说谁的孩子像谁,尤其是脾气秉性,那么我们做教师的有那么多别人的孩子,责任重大呀!所以我想:在新的时期,教师应该怎样当不用再思考了,教师就该这样当——做一个一点一滴都能让高尚师德闪闪发光的人民教师。

凡是能提高自己的书,要多看。

《新时期师德素养》读后感2

学习《新时期师德修养》,无疑是一股清风荡涤我心中一些阴暗斑点,使我更加看清了前路,明确了方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这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师德的内涵:

一是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

二是教师对待受教育者的道德。

三是教师对待同事和教师群体的道德。

四是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的道德。我想这是根据教师工作的内容和接触的对象来划定的四个范围内的道德吧。

我想做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对待教育事业:

忠诚并献身与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在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指导下,在处理个人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关系时候,应采取利他主义的价值取向,就是所谓的“甘为人梯”、“燃烧的蜡烛”精神。

二、对待受教育者: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强调热爱学生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最高境界。要求教师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严格要求而又尊重信任学生。

三、对待同事及教师群体:

坚持教师集体和其他教师的利益和需要高于个人的利益和需要。在教育现实中要表现为理解、团结和谦让。

四、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

真诚相待、主动参与。要求教师在与学生家长交往的时候,表现出一种对家长的坦诚的沟通愿望,以及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发起或者参教育有关的社会性活动。

经过学习,我思考自己,反思自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今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

我想首先需要奉献。“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这是雨果先生曾经说过的话。其实教师这个行业就象那默默奉献的绿叶,学生就像那含苞欲放的花朵,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美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行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也只有对“怎样做一名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提出对自己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应该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捧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教师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我曾想“平平淡淡的一生,倒不如轰轰烈烈的死。”正因如此,我羡慕那诗意的生存,羡慕那丰富多彩的人生,不甘于过平淡、庸常的生活。如今教师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

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传递者。因此,师德的形象,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形象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共同携手撑起那片教育的蔚蓝天空吧!

第20篇:《品国学,悟师德》读后感

《品国学,悟师德》读后感

泾源三小

牛冬琳

阅读了《品国学,悟师德》这本书,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尤其是对我们教育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二、国学让我学会感恩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以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三、国学让我重新认识了教育教学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在教育教学方面,古圣先贤们交给我们朴实无华而又至真至善的教育教学的原则、规律。这些教育思想精髓无论对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还是对我们加强个人师德修养都有很大帮助。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领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师德读后感
《师德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