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试卷

数学教学论考试试卷(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18 08:34:28 来源:教学试卷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数学教学论考试大纲

《数学教学论》考试大纲

一、作为课程的数学教学论

数学教学论的结构内容,数学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数学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二、国际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国际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概况,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三、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概况,20年来我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总结评价.

四、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兴起,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研制,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新课程目标与学段目标.五、《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数学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活动,《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数学教师角色,《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学生发展.六、现代数学教学观

正确认识数学教学的本质,确立“大众数学”的教育观念,强化数学应用的意识,数学素质教育.

七、数学教育目的

数学教育目的概述,数学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我国“数学教育

目的”提法的变迁及其评价,数学教育目的与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八、数学教学的内容

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数学课程内容的编排原则,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领域,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框架.九、数学教学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分析,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活动,数学教学活动的最优化控制.

十、数学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现代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特征.十

一、数学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

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数学活动课的意义,数学活动课的开展,数学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十二、数学教学评价

数学教学评价的一般理论,评价的新理念与实施,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十

三、数学教学与能力培养

数学能力及其结构,形成和发展数学能力的基本途径,数学创新与实践能力.十

四、数学教学与思维发展

数学思维及其类型,数学思维发展与数学教学,数学思维及其方式,数学思维的智力品质.

十五、数学问题解决

什么是问题与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数学问题解决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十六、中学数学逻辑基础

概念及其定义,判断与命题,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数学推理与数学证明.十

七、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

新课程对现代信息技术课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CAI与课件制作.十八、研究性学习简介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教学设计.十九、中学数学教师的职业素质

中学数学教师的职业素质结构,终身学习与师资培训.

推荐第2篇:834数学教学论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数学教学论》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834)

学院名称(盖章): 教育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制时间: 2012年8月30日 《数学教学论》科目大纲

(代码834)

一、考核要求

《数学教学论》是为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数学)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数学教学论》课程体系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择优录取,确保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质量。在考试形式和和试卷结构等方面有如下的基本要求: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试卷题型结构为:

简答题 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论述题 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分析题 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综合应用题 2小题,共35分

二、考核评价目标

数学教学论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数学教学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1.准确识记数学教学论的基本知识,检测考生对数学教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情况。

2.正确理解数学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考核考生分析与解决数学教育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灵活掌握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基本技能,综合测试考生运用于数学教学理念与技能于实际的能力。

三、考核内容

第一章 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 国际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概况 第二节 我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发展 第三节 新一轮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 考试内容

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 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我国中学数学教学影响较大的几次改革实验 初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特点及结构 考试要求

1.列举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方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

2.叙述上述国家和地区数学课程改革对我国进行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3.描述如“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模式、“情境-问题”数学学习基本模式、数学方法论的教育方式的实验特点。

4.理解本次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体会数学课程结构的主要变化,会对比分析改革给数学教学带来了什么变化。

5.了解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学生发展以及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师角色的变化等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教学观。

第二章 中学数学教学的原则及方法 第一节 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考试内容

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原则 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原则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巩固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数学教学本质 数学活动教学 参与合作交流式教学 考试要求

1.结合实例阐述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 2.分析数学教学中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实质。 3.结合具体数学内容阐述数学如何生活化。 4.应用认知理论分析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实质。 5.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分析数学教学的本质。 6.能够结合实例说明数学活动教学的含义。

7.掌握参与、合作、交流的技巧与方法,能够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数学教学活动。

第三章 数学教学的基本技能 第一节 设计技能 第二节 实施技能 第三节 评价技能 考试内容

数学教学内容与对象分析的技能 数学教学目标与过程设计的技能 数学教学资源开发的技能 语言表述的技能 课堂提问的技能 板书设计的技能 数学学习过程评价的技能 数学学习评价方法的技能 数学学习评价结果呈现的技能 考试要求

1.了解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功内容,能用框图将主干内容进行梳理。 2.了解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特点,能够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确定教学目标。

3.掌握数学教学的基本环节,能够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及学习对象设计教学过程。

4.理解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对有效教学的重要性,会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资源开发。

5.能结合实例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部分,并能结合实例分析与评析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的得与失。

6.知道课堂提问的重要性,能结合实例设计课堂提问。

7.能够对板书设计发表自己的看法,对给出的教学片段能够进行板书设计。 8.结合概念教学、命题教学、习题教学等的过程,能够设计课堂观察的要点,并能进行成长记录。

9.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能够进行开放式任务、调查和实验、数学日记等形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10.结合具体实例,能够恰当的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进行呈现。 第四章 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与专业发展 第一节 备课行为 第二节 说课行为 第三节 上课行为

第四节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行为 第五节 辅导、交流等行为 第六节 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考试内容

备课 说课 上课 作业布置 作业批改 辅导交流 专业发展 考试要求

1.理解备课、说课、上课之间的关系,会结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具体内容写出简略的备课方案、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

2.掌握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实质,能结合具体中学数学学习内容恰当的布置作业,能够分析给出案例中作业批改的优缺点.

3.了解辅导交流的基本方式,会结合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交流。

4.理解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外延,明晰数学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师职业发展观,并结合个人的理想,恰当的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2.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3.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3.4.胡炯涛,《数学教学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5.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张奠宙,李士琦,李俊,《数学教育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推荐第3篇:数学教学论

第一章 新课程理念与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对象与内容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3.高中数学课程必修(Ⅰ、Ⅱ、Ⅴ)教学实施建议。

4. 数学教学论是研究数学教学理论、教学过程和教学规律、方法的学科。 即就是研究“教什么”、“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 5.研究对象:数学教学、数学学习、数学课程

6.研究内容:教学目的(为什么教?)教学对象(教给谁?)教学内容(教什么?)

教学方法(如何教? )学习方法(如何学?)教学评价(学得如何? )

第二章 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

1、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有哪些?

2、说明导入、讲解、提问技能的基本结构要素。

3、结合实例阐述在课堂上如何吸引学生?

(1)问题情景创设;(2)合理的教具演示;(3)有趣的师生互动问题设计; (4)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5)学科之间的联系;(6)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 4.什么是微格教学,其基本功能与特点有哪些?

5、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提问。

教师提问要把握四个关键词:设计、简明、等待和启发

6.以一个具体案例来说明启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是什么?

体现启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的四个词:定向、架桥、置疑、揭晓

第三章 数学教学设计

1.什么是数学教学设计?

2、如何进行数学教学设计,教案的三要素是什么?

1) 明确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必须完成课程标准设置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学习任务,教师应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一个整体地把握,按照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2) 形成设计意图。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形成科学、合理、实用、艺术化的设计意图。这种设计是一种创造过程,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形成数学教学的设计意图需要注意:整体设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学生的状况 3) 制定教学过程。将设计意图转换为采用可操作的、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序地实施各个教学环节,制定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达成原定的目标。 4.数学教学设计是为数学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数学教学设计的呈现形式是一份教案,那么,一份教案要包含些什么内容?一般形式如何?

5、什么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6.如何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请你结合实例设计一个好的数学问题。

问题在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内;问题有艺术性、新颖性、趣味性、现实性;问题的安排要有层次性,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能将数学思想和模型用于探索所提出的问题。

7、课的引入对上好一堂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试以“等差(比)数列”一节的引入作一教学设计。(2)试以“集合”概念的引入作一教学设计。

对于“函数单调性”一节,说明你的教学设计意图。 第五章 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

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弗赖登塔尔的教学理论与新课程理念有何联系?

谈谈你对建构主义数学教学理论的看法。

第七章 教学过程、教学原则与方法

1.简述确定中学数学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

教育的总目标、社会的需求、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师的状况、学生的年龄特征;

2、谈谈对数学教学目标的理解。

3.什么是数学教学过程,并说明教学过程基本要素及其作用?

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统一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能力和态度,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质。

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他必须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协调教学内容、学生等因素及其关系。

学生 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教学的主体。在“教”与“学”的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教师的“教”应围绕学生的“学”展开。

教学资料 是教学活动中教师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包括教学目标、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反馈和教学环境等子要素。

4.如何理解: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一是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二是数学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5.数学化。所谓数学化是指学生从自己的知识经验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

6.数学教学原则是依据数学的教学目的、数学教学活动规律、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建立起来的,对数学教学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1) 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 2)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3)思想方法训练与实际应用平等性原则4)巩固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7.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8.简述数学教学有哪几种基本方法。

9.谈谈你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解。启发式教学思想,是教师遵循认识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思想。它是中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思想。

10.我国数学教学方法发展的几个新特点:

1)以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

2)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出发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促进主体学习的完成。

3)注重数学的问题(概念、原理、法则、公式)的发生、探索、发现、论证及应用的全过程的展开,特别是注重数学知识发生和应用的过程的教学,较好地体现了过程性目标。

4)突出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注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力。

5)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中的作用, 关注学生的差异与个性品质,重视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影响,又从教学中去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

6)注意数学文化素质(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史、数学文化等)的培养。

7)数学教学方法开始借助于高科技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技术含量明显提高。 11.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与教育理论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结构,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遵循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的策略体系。 1. 讲授式教学模式:

该模式的操作方式:组织教学——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该模式的特点是:(1)以教师为中心;(2)学生的被动接受与机械训练;(3)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

2.讨论式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师生之间问答式的谈话来完成教学任务。

该模式的操作方式是:(1)提出要谈的问题;(2)将未数学化的问题数学化,并在需要时对问题进行解释;(3)组织谈话,鼓励学生讨论与争辩;(4)圆满解决问题后,请学生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对曾提出的各种建议做评价,以积累发现的经验。

该模式的特点:(1)教师角色的转变:老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2)学生角色的转变: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3)所需时间较多。 3.学生活动教学模式

活动教学模式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游戏、参观、看电影和幻灯等活动形式,用感官和肢体以获得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模式的操作方式是:数学实验、数学游戏

该模式的特点:(1)注重直观性;(2)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3)所花时间较多;(4)容易忽视活动本身蕴涵的数学内容 4.探究式模式

探究式模式也称为“引导——发现”模式,其主要目标是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该模式的操作方式是:(1)教师精心设置问题链;(2)学生基于对问题的分析,提出假设;(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问题进行论证,形成确切概念。(4)学生通过实例来证明或辩认所获得的概念;(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思维过程,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该模式的特点:(1)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5.发现式模式

发现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观察、实验等方式,像数学家那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总结规律,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该模式的操作方式是:创设情景——分析研究——猜测归纳——验证反思

该模式的特点:(1)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2)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3)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荐第4篇:数学教学论

方法篇

1、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1)是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2)是进行初步的逻辑训练的过程(3)基本是一种符号化形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学习(4)存在着思维发展的不平行性.

2、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对数学教育具有影响的的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是桑代克的“联结说”。在桑的观点指引下,用训练和练习的方式去学习数学成为20世纪30年代数学教育观念的主流。教学中关注的是如何形成必要的联结,对于小学生来说,教会他们形成学习习惯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为了利于形成好的联结,数学教学中进行单元教学形式等。特别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情绪,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运用推理和批判的方法,在概念。原理、法则学习之后予以必要的重复练习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应用,重视学习者对学习的心理准备等方面都值得借鉴。

3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及其影响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构建现实。由于个体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各异。所以建构主义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主来构建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 • 建构主义学习观可概括为如下几方面;

• (1)课本知识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这些假设做出自己的检验和调整的过程。

• (2)学生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现有知识经验和信念起重要作用。

• (3)强调在教学中面向社会性和学生间的相互作用对学生学习建构的重要作用,主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进行丰富的、多向的交流、讨论或合作性解决问题,提倡合作学习和交互式教学。 • (4)学习可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 • (5)学习需要走“思维中的具体 • (6)要重视活动性教学 • 指导意义:

• (1)知识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必需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 (必需重视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只是不能被传递也不能被打包,必需由儿童基于自己的经验独立的去构建。儿童是在数学活动中发展数学概念的

• (3)学习是发展、是改变观念

4、概念学习的主要方式: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

5、数学规则的学习的主要方式:例规法和规例法

6、数学问题解决,是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探索新问题答案的行为过程或思考活动。

• 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 •

1、了解问题情境

2、明确问题的条件和目标 • 3寻求解决方案

4、求得解答并检验

5、回顾反思

7、影响兴趣的因素

• (1)动机;成就动机、社会动机。 • (2)体验

• (3)好奇心与求知欲。

8、影响自信心的因素 (1)体验

(2)自我认知 (3)追求成功的欲望程度

9、影响迁移的因素;

(1)学习材料间的共同因素。桑代克认为一致性和相似性是迁移产生的重要因素,而这相似性和一致性通常是内隐的,需要多做联系、挖掘和提炼。如加法的交换率等。 (2)、对材料的理解程度。

3、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4)定势作用; 定势也叫心向。作用可正可负。 (5)、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 为迁移而教

10、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分数进行解析:

(1)测验分数或等级描述的是学生学会的行为或目前所具有的水平。(而不是预示着他们的未来)(2)分数或等级提供的是对学生数学学习成效的一种估计而不是确切的标志。稍微的分数差异不宜夸大。(3)单独的一次测试分数或等级不能作为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评判的可靠依据。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表现在考分或等级的高低上,还反应在学生经历探索、推测或猜想以及有效的推理去解决有关数学的问题这些数学学习的过程中。(4)分数或等级标明的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行为表现,而不是解释表现的原因。当分数或等级不理想时,只能说明该生在此次考试中某些方面没有发挥预期水平,但不能得出该生学习不认真,不努力或学习能力上有问题等,教师必须了解和收集从见面上反应出的行为以外的信息,才能做出适当的解释。

以往只是以考分优劣来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必然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造成学校、教师和学生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等弊端,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1如何备课?(略)

12、从数学问题解决的作用(或解决问题在数学教育中的价值)谈谈怎样布置课后作业?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发展的生长点。数学问题解决是体会数学价值的重要窗口,是促进学生对各领域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学生数学技能、独创性的解决数学问题的主要渠道,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选择例题或习题的原则:

目的性;阶梯性;典型性;多样性;针对性。

题目呈现的顺序与数量:

由浅入深;难度适中;数量相宜

13、,讲解法特点分析

1)易于使学生掌握、理解系统的数学知识,完成教学任务 (2)有利于技能技巧的训练 (3)学生的主动性难于体现

(4)缺乏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12、运用讲解法的注意点

(1)做好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2)教学容量必须适应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与认知水平(3)强调教学的过程性和参与性

(4)讲解要精练、有感染力、有吸引力。

(5)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以修正教学行为

(6)讲解中突出启发性;通过适时的设计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积极从事思考、分析、讨论、概括等数学活动过程,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实现教、学的科学形态(启发式讲解法)、

13、练习法

形态:通过学生的独立练习来巩固知识、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理论根据:练习是牢固掌握知识并使之内化成技能的基本途径,许多小学数学理论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生成。如加法的交换律。 注意事项:

(1)练习的目的要明确、适当 (2)练习要有计划地进行

(3)练习的分量和时间要适当 (4)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

(5)练习要有弹性,做到因材施教 (6)在练习中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

(7)注意对练习的检查和指导,并严格要求

14、发现法

1、引导发现法的步骤 老师或学生提出问题

运用各种方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地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解决问题,归纳结论; 具体应用,实现迁移。 引导发现法的特点

学生的自我探索、发现的自然倾向得到充分发挥 对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水平提出较高要求 不适合于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常用于性质的发现、推导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以及课题学习发现法的注意点

问题情境的创设的要求:

 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 问题的难度应适中;

问题情境设计的策略:

 从现实出发设计;

 从认识发展规律出发设计;

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下进行; 对学生抱有信心,不要包办代替

15、尝试教学法 基本形态: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先尝试练习,在教师指导下自学课本、分析讨论,然后老师再做针对性的讲解。

特点:一改“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 原理:桑代克的认知理论 步骤:

1)出示尝试题 2)自学课本 3)尝试练习4)学生讨论 5)教师讲解 一般流程

基本训练(5分钟)--导入新课(2分钟)--进行新课(15分钟)--巩固练习(6分钟)作为第二次尝试练习—课堂练习(10分钟)--课堂小结(2分钟) 优点:

1)有利于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的发展 2)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但:学生要有一定的基础,新概念的教学不能使用。

16、有效教学策略的标准

1、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能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

3、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4、能鼓励学生的合作交流

17、教学重点内容的确定

重点内容一般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内容,常根据下列因素确定:

 知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 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及其智力价值等

18、教学注意点:

 教学中全方位烘托

教学难点内容的确定

——教材内容的深、广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较大差距之处,如

 抽象程度较高的内容,如函数概念与性质  形式结构较复杂的,如反三角函数的概念  知识综合性较强的,如复数的性质  需要改变思维方式的

教学注意点:

 教学中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 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挑战性 

说课的具体要求

1、体现说课者的教学思想

2、反映说课者对教材的分析、理解程度

3、反映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有特色,可操作

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  教学活动的设计

4、反映说课者的教学基本技能

 语言表达

 教学媒体的使用(板书,多媒体等)  教态

1、说教材

就是说出某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材的大体内容、地位、作用和意义;说教材的特点、编者意图和前后联系,以及教者对教材的组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等一般包括 (1)课题

(2)教材简析:有课型及其特点、知识基础、主要知识点、后继知识、教材的编写特点、重点和难点。 (3)教学目标及理论依据。

2、说教法

就是根据教者对教材的理解,说明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及其理论根据。说教法是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思想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体现,应包括 (1)教学方法设计及其理论依据

(2)教学手段及其理论根据:教具准备、现代化教学手段

3、说学法

说出新知的学习学生采用生么学习方法或教者要交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数学,对问题如何去分析、归纳、推理,怎样掌握数学的认知结构。应包括:

(1)学习方法指导及理论依据

(2)学习手段的选择及理论依据。

4、说教学过程

就是把备课中设计好的教学思路、课堂结构及板书设计等方面的内容简明扼要地说出来并且说明这样安排的理由。 其中:

1、教材分析

参照课本与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分析,包括

教材的结构体系

本课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渗透于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分析

2、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说明如何恰当地确定教学目标的分析与思考,包括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教法与学法分析

说明如何选择教学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如何设计教学过程的分析与思考,包括

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媒体的运用 学习活动的设计

4、教学程序(或过程)分析

说明教学过程与学习活动的设计过程与设计意图,包括

具体说明教学过程与方法,在每个环节,如何进行双边活动,如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探索性

说明典型环节的设计与设计意图,以体现教学特色,如

课题的引入设计

教学概念、原理的发现过程的设计, 典型例题的设计,等等

说明教学媒体的运用

说课程序的一般叙述程序:

先说明整个教学过程,后说明设计思路与意图

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先讲如何教学,后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

推荐第5篇:数学教学论

1、什么是数学,谈理解。曾经,我们学到的数学是研究数字和图形的学科,后来,增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思想,对于数学的概念就刷新为了研究关系或规律的学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总是在数学这一科显露得太清晰和无情。似乎对于有些人,学习数学是个轻松有趣的过程,是数学符号与大脑之间的游戏或竞赛,与数学题斗,其乐无穷;而对于有些人,学习数学只是一个不算轻松的任务,为了学好它,要经历长长的一段很痛苦很无聊甚至令人抓狂的时光,而有所努力又能有所提高的人也算是幸运,还有些人,对于数学只能说又怕又恨,无论如何都无法理解,也没什么耐心为了成绩或者为了自己的某些责任去付出很多换来一个还算看得过眼的成绩。对于数学,我也没怎么学懂,因此不想给它下定义,只是作为未来的数学老师,思考总结一下不同学生对于数学的不同感受,既然他们无法选择不学数学,我们就有义务帮助每一位学生不被数学毁掉他们的自信乃至前程。

2、弗莱登塔尔的数学教育观点主要是什么?

“数学是系统化了的常识.这些常识是可靠的,不像某些物理现象会把人引入歧途”而在他看来,常识并不等于数学,“常识要成为数学,它必须经过提炼和组织,而凝聚成一定的法则,这些法则在高一层里又成为常识,再一次被提炼、组织,如此不断地螺旋上升,以至于无穷.”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抽象与逐级抽象,亦即数学的发展过程具有层次性;

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他说:“将数学作为一个现成的产品来教,留给学生活动的唯一机会就是所谓的应用,其实就是做问题.”他指出“:这不可能包含真正的数学,这样作问题的只是一种模仿的数学。”

3、你认为我国数学教育中有哪些优良传统值得继承,为什么? 我们国家对于数学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很好,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班主任和家长都很注重孩子们数学成绩的提高,这让很多孩子都会因此为学好数学而更加努力学习,其中有些孩子可能还会在学习的过程中爱上数学,甚至为数学日后的发展做出贡献;最不济,也提升了公民整体的数学素养,让思维得到锻炼,也打磨了意志品质,甚至在国际上,我们的基础教育,尤其是数学的教育也保持了遥遥领先的名次,也是可以为祖国自豪的一个理由。

4、数学教学中搞“题海战术”的危害是什么? 从两个发面考虑 (1)“题海战术”会让学生为了做题而做题,从而导致没时间去做知识点的梳理和进行独立的、深度的思考,甚至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消磨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不仅不利于每个学生个人的发展,没准也会无形中,让数学界损失大批潜在的人才。

(2)从教学方面考虑,“题海战术”正是我国教育界思想偏颇的体现,甚至会让之程度更甚,导致恶性循环。可能我国古人“学而优则仕”的思想逐渐演变为“十年寒窗只为一夕功成”的思维,直至今日,我国学子们很多时候都不是为了真理,为了完善自身而读书学习,而是为了功名利禄,光耀门楣而逼迫自己忍受寒窗孤苦,也因此有了很多浸泡着苦水的例如“头悬梁,锥刺股”的励志故事。而这些,在今天,已被视为是教育思想和目的的偏颇,因为如今社会的日趋复杂和生活条件的大面积改善,要出人头地,拥有至高无上的光荣或地位不仅仅依靠学校里的成绩,或者需要更加优越的学习能力和科研头脑,或者需要全方位的情商智商以及各种层级的付出打拼。社会上的选拔机制也绝不像几千年前科举的几场考试那么简单。目前的社会,选择更多了,出路也更多了,需要学习和理解的东西也有很多,是目前学校开设的几个单薄的学科不能教会我们的;也因为,现如今的社会风气日趋冷漠、功利,因此而出现的种种不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已经牢牢地笼罩了社会上绝大多数人,而针对这些状况,教育的责任,就是从孩子开始做一些改变。所以,我们的教育目的应调整为对于人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教学,更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题海战术”正是应试教育、功利教育思想的体现,又会助长学生与老师对于会做、做对几道题的过度重视而让教育一线逐渐淡忘了教育的责任和真谛。

5、举例说明:教学如何贯彻巩固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学习新知识时对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在课上组织复习或者前一天布置复习任务,比如写一下相关旧知识的思维导图,或整理相关题型进行练习(体现了巩固性);在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做数学”的过程,锻炼数学思维,培养数学能力(体现了发展性);新知识学习完毕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于新旧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或有什么不同进行对比,例如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之间的异同,以及圆和椭圆之间有什么联系(在巩固中求发展)。

推荐第6篇:数学教学论

数学教学论的特点:它是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实践性和正在完善的独立学科 数学教学论的研究方法有:历史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六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概念、数据分析能力、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四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角色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品味科学家的感受;学生参与课程评价 数学课程实施中对教师的要求:处理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数学教学的本质;精心设计中学数学教学

数学是什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的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

作为科学的数学的特点: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广泛的应用性

什么是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交互作用并按照一般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内在理性活动

数学思维的基本方式: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指向性不同);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思维方式不同);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理由是否充分)【逻辑思维又分为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思维;预感,灵感,猜想,假设等都属于形象思维】;再现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结构有否创新)

数学思维的品质: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概况性;间接性;问题性;复合性;辩证性;批判性;独创性;严谨性(思维的广阔性的对立面是思维的狭隘性,思维独创性的对立面是思维的保守性。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是思维灵活性的好办法)

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观察与实验;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概阔与抽象;特殊化与一般化;判断与推理;化归与映射

数学思维的基本原则:1)数学思维教学的严谨性原则(严谨性是数学科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其含义主要是指数学逻辑的严密性及结论的精确性,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主要指的是两个方面,一是概念必须定义,命题必须证明;二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符合学科内在的逻辑结构);2)数学思维教学的量力性原则(所谓量力性就是量力而行)

数学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关系:共性:数学思维与科学思维都是以大脑作为思维的物质基础,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都是由感性直观上升到理性思维的这样一个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都具有抽象性,都是以逻辑和语言为工具。异性:科学思维的核心是逻辑思维,而逻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重要形式。数学思维是科学思维的灵魂,科学思维比数学思维居于更高层次的地位,它能使数学思维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措施:重视概念和原理的学习;发展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况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逻辑推理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逻辑推理的基本规律;重视数学语言的训练 形象思维的培养:注重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帮助学生开展想象活动;培养学生审查全局的能力和捕捉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多让学生练习观察;鼓励学生猜想 创新思维的特点:独特性;抗压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全面性和多向性;飞跃性(最大的特点是独创性,即新奇独特,前所未有)

创新思维的培养(培养数学创新思维的基本途径):转变观念,鼓励进行数学推广、提倡问题解决多样化;鼓励进行数学猜想;鼓励进行数学反驳、反思;鼓励进行数学想象;拓广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适当参加科研活动;重视创造意志品质的培养;创设问题情境;改进测试方式和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数学能力的定义:数学能力是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必须的而且直接影响其活动效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数学能力与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关系:数学知识是形成数学技能的基础,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又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础,且数学技能是从数学知识掌握到数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中间环节;反过来,

数学能力的提高又会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我国数学教育关于数学能力观的变化:由三大能力想多元能力的转变 数学能力的成分结构:(1)数学一般能力:数学观察、注意、记忆等能力;(2)数学特殊能力:运算求解,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空间想象,数据处理能力等;(3)数学实践能力:问题解决、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交流等能力;(4)数学发展能力:主要指独立获取数学知识和数学创新的能力

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1)一般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的培养;注意能力的培养;记忆能力的培养;(2)特殊能力的培养:运算求解能力的培养;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论证推理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3)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3)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的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的个性差异:数学能力的年龄特点;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数学气质类型的差异

苏联心理学家克鲁捷茨基的研究把数学气质类型分为三种:分析型:语言逻辑较发达,抽象思维较好;几何型:视觉形象比较发达,图形处理具有独创性;调和型:语言逻辑与视觉形象发展相对比较均衡

什么是学习?广义上讲,学习是人类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心理活动,是指经验的获得,以及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过程。狭义上讲,学习仅是人类的学习

学生学习的特点:以系统掌握间接经验为主,是在人类发现基础上的再发现;是在教室指导下依据一定的教材进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或参加社会工作、生产劳动奠定基础;受规定学制时间限制

奥苏伯尔把有意义学习分为三类: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休息

三种基本学习观:行为主义的学习观;认知论的学习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学习迁移的概述:指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数学学习迁移的作用:数学学习的迁移使学生习得各种数学知识之间建立更加广泛而牢固的联系,使之概括化、系统化,形成具有稳定性、清晰性和可利用性的数学认知结构;能够有效地吸收数学新知识,并逐渐向自我生成数学新知识发展;数学学习的迁移是数学知识、技能转化为数学能力的关键

影响数学学习迁移的因素:数学学习材料的相似性;数学活动经验的概况水平;数学学习定势;学习态度与方法;智力与年龄

促进学习迁移的数学教学原则:大力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突出已具备的知识与新知识的共同因素;努力创设与实际相似的情景;注意启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概况;进行适当的心理诱导,形成有利于迁移的定势;建构民主、融洽的学习氛围

影响数学学习的内部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中学数学课程实施中的基本原则:全面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前瞻性原则

中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讲授式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发现式教学模式

中学数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主要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成绩考核,组织数学课外活动及教学研究等

师范生的数学知识结构: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联系所必须的理论知识;数学哲学知识与数学史知识

数学教师的数学观:由绝对主义的静态数学观转变为可视主义的动态数学观。要把数学看成是问题、语言、命题、理论和观念组成的复合体,是动态的知识发展系统

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数学教学设计能力;数学教学实施能力;数学教学监控能力;数学教学反思能力;数学教学创新能力

师范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师范生的自我教育意识是指师范生为了适应教师职业的需要,获得自身专业发展而不断地自助学习和自觉调整、完善自身教育教学理念、专业素养与行为的意识

师范生自我教育的意义: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师范生不断完善和改进品行;是师范生成长的必由之路;有助于师范生科研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师范生教师专业综合素质的提高

师范生自我教育意识的培养:加强对学习和教学实践的自我反思;加强自我评价;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构建培育自我教育意识的路径

数学教师的知识体系:普通文化知识;数学专业知识;一般教学知识;数学教学知识;数学实践知识

数学教师的数学能力:数学教学设计能力;数学教学实施能力;数学教学监控能力;数学教学创新能力;数学教学反思能力

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数学现实”原则;“数学化”原则;“再创造”原则 波利亚“怎样解题”中关于解题过程主要分哪几步?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

与传统教学的三个假设相对应的是,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是基于如下三个基本阶段:教师必须建立学生理解数学的模式,教师应该建立反映每个同学建构状况的“卷宗”,以便判断每个学生建构能力的强弱;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学生自己决定建构是否合理

中学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字母代表数思想;建立模型思想;化归思想;分解组合思想;集合思想;辩证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概率与统计思想;变换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参数思想等

如何贯彻数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介绍和突出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介绍和突出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要贯彻以下原则: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动机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化隐为显原则;螺旋上升原则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原则

教学风格的基本类型:儒雅型教学风格,新奇型教学风格,理智型教学风格,情感型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的形成:模仿学习—独立探索—创造超越—发展成型

导入技能运用的目的: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思考;明确学生思考;明确学习目的;强化师生情感

导入技能设计的原则:针对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直观性原则;适度性原则 导入技能的主要类型:直观导入型;问题导入型;联系导入型

讲解技能运用的目的:传授数学知识的技能;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提高思想认识,培养数学学习情感因素

讲解技能设计的原则:科学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计划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讲解技能的主要类型:概念型与命题型讲解;问题型讲解;应用型讲解;解释式与描述式讲解

(注:此复习提纲只是大概,有缺有漏的自行补充)

推荐第7篇:数学教学论

数学教学论 第一章 诸论

1.说说你对数学教育学的认识? 2.数学和数学教育的关系如何? 3读了第四节所举的案例有什么体会?

第二章 与时俱进的数学教育

1.试概述数学发展的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其对数学教学的影响。

①第一个高峰的古希腊数学是公理系统出发用逻辑方法演绎出来的知识体系 ②第二个高峰时期是微积分方法,则是不严密的.③19世纪的数学,在继续解决电磁学、热力学、流体力学中数学问题的同时,致力于数学基础的严格化,进入了第三个高峰期的公理化数学的时期,抽象的数学成为人类思维的最高典范。

④20世纪40年代以来,特别是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得数学发生嬗变,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出现了第四个数学高峰。 核心数学的发展趋势至少有以下特点

从线性到非线性、混沌、分形、动力系统等研究迅速发展 从交换到非交换、矩阵、算子的乘法都是不可交换的 从一维数学到高维数学特别是四维和无穷维

随机数学和确定性数学、离散和连续、局部性质和整体性质间的对立整合 2.20世纪数学观的发展有何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反应这些特点? ⑴公理化的方法、形式演绎仍然是数学的特征之一,但是数学不等于形式。数学

正在走出形式主义的光环。

⑵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数学注重应用,“数学在20世纪下半叶有很大的发展,其中最大的发展就是应用。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不一样,现在到处在用 3.试分析数学与社会文化的相互关系。 4.试分析数学教学中如何弘扬数学文化的作用? 5.20世纪我国数学观有什么重要的变化?

6为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7.试分析第十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的问题,它们是否在我国引起同样的关注? 8你认为我国大学数学教育面临哪些问题? 9当前我国数学教育出现哪些挑战和问题? 10.我国在数学课程改革中面临哪些问题与挑战?

11.作为未来的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数学课程改革的挑战?

第三章

1.弗赖登塔尔的教学理论是否符合你的教学理念?为什么? 2.设计一个解决某类问题的解题表。

3.根据你的解题经历,选一个典型的例子,详细介绍解题的具体过程。4.利用解题表,求解下题;如果3个有相同半径的圆过一点,则通过它们的另外3个交点的圆具有相同的半径。

5.对解题表,谈谈你想说的任何看法,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小论文。6.你是否赞同建构主义数学教学理论?说说自己的看法。 7中国的双基数学教学应该怎样发展?如何避免它的异化?

第四章

1.回忆你经历过的一次印象深刻的数学活动。

2.数学活动是否应该包括纯粹的数学思维活动?谈谈你的看法。3.设计一个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4.数学教学模式是怎样形成的? 5.数学教学模式与数学教学设计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6.数学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模式有哪些特点? 7.当前我国中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有哪些特点?

第五章

1.试举例说明数学史对数学教育的价值

2.怎样认识数学史教育中爱国主义和国际视野之间的关系

3.进一步阅读有关吴文俊研究中国古代数学史,并作出机器证明创新工作的文献 4.利用超级画板做出杨辉三角和九九乘法表 5.利用几何画板,绘制勾股树

6.怎样的学生是数学优秀生?你有什么看法? 7.数学竞赛的价值何在?谈谈你的看法.8.帮助数学学差生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有什么关系? 9.数学学差生有哪些类型? 10.转化数学学差生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第六章

1.数学建模和数学应用题有什么区别? 2.数学建模的步骤有哪些? 3.数学建模的教学应当注意些什么? 4是完成一个数学建模的课程设计.5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方案,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为最终目的,对此你是否明确? 6.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选题的探究 7开展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并发挥指导作用 8写出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的体验与收获 9数学课程中为什么要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0数学课程联系经济活动是否就是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 11设计数学联系经济活动的课堂教学片段

推荐第8篇:数学教学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

答: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和必要的应用技能;(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支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何为说课?举例说明说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答:说课,就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领导或教学研究人员,主要用口头语言和有关的辅助手段阐述某一学科课程或一具体课题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得失),并与听课者一起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难点的把握及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价等方面进行预测或反思,共同研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教学研究过程。内容:说教材:1)剖析教材,简要阐述所选内容在本课题、单元乃至学段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说所选内容的学习的重、难点以及确定这些重、难点的依据等。2)课时安排,根据教材编写的思路和结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对所选内容或课题作出合理的课时安排并阐述这样安排的依据。说教学目标:阐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说学情:说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学习方法和技巧及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说教法: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业情况,说出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采用这些方法和手段的理论依据。说教学程序:说教学活动展开的时间序列,包括教具学具准备,设计思路,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

说课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无论是备课还是说课,其目的都是为上课服务,都是上课前进行的教学准备活动,二者的主要内容是一致的,说课是一种深层次的备课,是对教学设计的深入思考与研究;二者的活动方式也都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来研究课标、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学模式,确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二者的区别在于:活动形式不同。备课是由教师个体独立进行的静态教学研究行为,说课则是教师集体共同开展的动态教学研究活动,后者对教学问题的研究与反思更深入、透彻、细致。关注对象不同。备课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是要把结果展示给学生。说课则主要是面对其他教师和教研人员,带有一定的经验介绍和经验交流的性质。目的不同。备课是为了上课,其目的是为了搞好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以保证正常、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而说课是帮助教师认识备课规律,学会反思,提高备课能力,其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基本要求不同。备课强调教学活动的安排,能为教学提供可操作性的教学流程,从理论的高度阐述教学设计的依据。

一份教案所包括的内容有哪些?首先为:

1、教学目的;2教材分析:重点、难点、关键;

3、课型;

4、教学方法;

5、教具;

6、教学模式;、

7、教学过程;其次为:

1、板书;

2、教师活动;

3、学生活动。

说课的的基本要求有哪些?语言要求:语言表达清晰、准确、流畅、生动;语言幽默,富有节奏感;综合应用多种语言。内容要求:内容要正确、要有完整性、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备课的基本程序1.备课标,备教材,备参考书,研究习题2.备学生3.备教法4.制定教学计划5.编写教案。

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内容综合化;教学内容过程化;教学内容现代化。

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较以前有很大不同。按照新课程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可接受性,将其称为第三学段,隶属于,具体有六个核心概念。四大学习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六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1)教学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即要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又要体现教育的个性化。2)教学内容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既要见“树木”又要见“森林”,关注学科内各领域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数学学科与其它科学的联系。3)教学内容适应公民的现实需要。数学学习的内容是非常现实的,是公民需要 的基本数学素养。4)教学内容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与猜想的活动,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

谈谈你对数学教学的看法。

答:数学教学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不应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管理者”,而应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老师的主要职责是向学生提供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机会,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在发挥他们数学学习的潜能,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模仿与记忆”等学习方式学习数学,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发展自我。

谈谈你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认识。答: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比单纯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更为重要。合格公民的许多基本素质,如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理性精神、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都可以通过数学活动来培养和形成。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4)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习惯 课堂教学语言技能应主要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答:中学数学教师的语言技能有着教学语言的共性和数学语言自身的特征,1)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必须具有科学性2)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必须体现教育性3)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趣味性4)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必须符合学生的特点5)教师必须掌握多种口语技巧,并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6)教师必须具有合理使用身体语言的技能。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意义。课堂气氛是整个班级在课堂上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表现,只有积极的课堂气氛才符合学生求知的心理特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和谐,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发展。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能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易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更好地接受知识,并且能够使所学知识掌握牢固,记忆长久。 简述“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模式的实质是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自觉学习的内在动机,有利于学生的智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基本结构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猜测——推理验证——得出结论。

简述课堂提问技能的实施要点。

1)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提问需要设计,可以将问题集中于教学的主要目标,问题的选择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矛盾处,要紧扣疑难点、兴趣点、模糊点提问.2)提问应当含蓄,不能太直白。所提问题大部分要具有挑战性,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甚至是热烈的讨论和争辩。3)提问要准确把握时机,发问的态度要自然,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提问要向全体学生发问.4)对学生的回答要认真倾听,予以中肯而明确的评价,肯定合理的成分,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你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中有“价值的数学”是怎样理解的?“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联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有价值”的数学应当是对学生终身学习有帮助的,适合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接触、了解和掌握的数学内容。包括构建知识、掌握方法、培养情感和提高能力等。 你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怎样理解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是一陈不变的,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以前被看重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不再成为今天数学学习的重点,如大数目的数值计算、复杂的代数运算技巧和一些图形性质的证明技巧等。相反,一些以前未受关注的知识、技能或数学思想方法却应当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使用计算器处理数据的技能,有关统计图表的知识,获取与处理统计数据并根据所得结果作出推断的技能,对变化过程中变量之间变化规律的把握与运用的意识等,是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要对那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分析。答:教学设计就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思路与教学流程以及确定教学策略方案、试行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工作,即是对教学活动进行的安排与决策。教学目标设计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分析:1)学习背景分析2)学习需要分析3)学习任务分析。

什么是数学教学方法?确定数学教学方法的因素有哪些?

答:数学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确定数学教学方法的因素有:①教学目标的因素;②教学内容的因素; ③教师的能力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环境的因素。

请简述引入新课的方式有那些?答:引入新课的方式有:①.从具体到抽象进行引入;②.从特殊到一般进行引入;③.通过实践引入;④.从揭示数学知识间的矛盾引入;⑤.应用类比来引入;⑥.开门进山的引入。常见的数学课堂导入方法。生活实例导入,数学史实导入,复习导入,问题(或称悬念)导入等。

数学教育评价的步骤有哪些?答:1)制定评价目标2)选择评价手段3)评价实施4)结果分析。

简述说课人应具备的心理素质?答:⑴认识是说好课的前提⑵情感是说好课的动力⑶意志是说好课的保障。

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4)数与形相结合的原则5)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6)发展与巩固相结合的原则。

新课标的新理念。

答:1)课程目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在构建数学课程体系上: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过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基本出发点: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3)数学价值方面:①数学的工具价值,②数学的语言价值,③数学的思维价值。4)课程内容方面。5)学生学习数学方面 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也叫内包,概念所反映的这类事物的共同本质,是对质的推理。外延:也叫外包,概念所反映的这类事物的全体,是对事物的量的描述。

在数学命题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引入命题答1)用观察、试验的方法引入命题2)用观察、归纳的方法引入命题3)由实际需要引入命题4)由矛盾引入命题5加强或削弱命题条件引入命题。 简单叙述影响学生数学概念学习的因素。a、主观因素:1) 学生的认知水平2) 感性策略和生活经验3) 抽象概括能力4) 语言表达能力5) 个体非智力因素。b、客观因素:1)概念本身特点2)感性材料和感性经验3)教师引导。简单说明现代教育教学方针目标及中学数学主要任务。a、教学方针目标:1)教育必须为现代化服务2)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培养“四有”新人b、主要任务:1)面向全社会2)提高全民族素质3)培养“四有”公民。

中学数学的课程目标是什么?1)使学生具有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所体现的数学思维方法;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3)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自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诸方面的能力。

简述数学思维能力的素质有那些?1)数学的抽象概括过程,基本的思维模式和方法2)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3)数学的基本能力4)数学应用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简述数学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数学是科学技术的基础;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还是科学和技术的语言;学是学习一切自然学科的基础和工具。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1.实验演示,启迪思维2联想,活跃思维 3.类比发现,激励思维 4.反向练习,进行逆向思维训练 5.变式训练,深化思维 6.多向思维.广开思路 7.质疑问难 8.鼓励猜想 9.引导归纳 10.模拟换位(换位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2)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3)培养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4)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5)培养发展学生的唯物主义观点6)培养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你认为在新课程标准下,中学数学教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

1、认真做好课前工作,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包括确定课程目标、分析教材、研究习题)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制定教学计划;教案的编写

2、抓好课堂教学1)、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2)确定课的类型和结构;3)具有教师的基本技能;

3、应具备教师的基本素养1)、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2)、具有坚实的数学专业理论基础和广博的专业文化知识3)、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4)、具有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5).具有适应教育改革需要的专业教育技能6)、具有适应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不断变化的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应突出基础性、普及行和发展性,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学生学习的数学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建立平价目标多元化、平价方式多样化、平价项目多种化。利用现代化手段优化教学方法。

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理念。

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提供多样选择,适应个性发展。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抽象概括、逻辑推理、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内容的整合。建立合理科学的平价体系。

推荐第9篇:数学教学论

学号:201305201203姓名:李姝明班级:数学112班

学习《数学教学论》课程的总结

本学期我学习了《数学教学论》这门课程,这门课程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使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中学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能够基本了解国内外数学教育的发展历史和改革趋势,了解国内外主要的数学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深刻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熟悉中学数学教材体系,通过教学的模拟实践,了解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与环节,初步掌握数学教学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际教学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使之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对数学教师的新要求。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使我对数学学习及数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特别是对数学教学方法、数学教学模式及数学教学设计等内容的讲解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让我获益匪浅,使我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还有这门课程在第九章到第十二章介绍了数学概念教学、数学命题教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这样多类型的教学介绍使我大开眼界,更使我对数学教学的理解提高了一个层次。例如对于数学概念教学,在没有学习这章内容之前,我在微格教室的试讲(“合并同类项”概念教学)存在着很多不足,考虑得也不够全面,而学习了这章内容之后,使我对数学概念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在之后的磨课中,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下面,说说我对这门课程提的一些建议。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老是更多的是让我们先自学,再在课堂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而缺少手把手地教学。让我们先自学再交流这固然是好的,这样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的能力,但是对于缺乏教学经验的我们而言,在学习教学技巧方面,老师手把手地教远比我们自己琢磨更能使我们快速掌握。

推荐第10篇:《地理教学论》试卷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己!以下内容由李天乐乐精心为您呈现!

地理教学论期末测试复习试卷

姓名▁▁▁ 班级 09级地理班 出题者:倪群 得分▁▁▁

一、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15×2=30分)

1、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 地理教学活动 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P3

2、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着重研究 地理教学过程 ,揭示地理教学基本规律及其实践

应用,重视发展 地理教学理论 ,并对 地理教学实践活动 给予理论和原则 上的指导。P6

3、教学媒体 就是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P166

4、板画分为:形态画、过程画、动态画 。板图分为:几何略图、折线图、曲线略 图 。p149

5、一般来说,地理综合课的步骤分作五步进行: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学习新教材、

巩固新教材、布置作业等。P195

6、教学技能可分为:导入技能、提问技能、口语运用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

束新课技能、组织技能、讲解技能、强化技能。P129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0×2=20分)

1、地理教师资格认证包括:教师职称认证和教师履历认证。P60 ( 还有教师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己!以下内容由李天乐乐精心为您呈现!

资格认证) (× )

2、地理教育技能认证包括:教学语言能力认证、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力认证、相关专业能力认证。P61 (√ )

3、地理教学语言技能的特点:教学语言的学科性和科学性、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和针对性和教学语言的简明性和启发性。p135 (√ )

4、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课堂目标的行为方式,称为教师的课堂知识技能。P153 (把知识改为组织)

(× )

5、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任务包括:确定教学目的、精选教学内容、安排教【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己!以下内容由李天乐乐精心为您呈现!

学过程和选择教法教具等。P189 (√ )

6、地理教学组织技能的构成要素:提出要求、安排程序、指导和引导、鼓励和纠正。(还有总结)p161 (× )

7、现代地理教学媒体又叫电子技术媒体,通常分为硬件和软件两种形态。硬件包括:幻灯机、投影仪、录像机、电视机、计算机、激光播放机、语言实验室等,软件包括:幻灯片、投影片、录像片、计算机磁盘、视盘、录像带等。P168 (√ )

8、多媒体组合教学又称多媒体教学,就是指在以班级授课形式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继承传统教学媒体的合理成分,适当地引进现代教学媒体,并是二者有机结合、各取所长、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构成教学信息传输及反馈调节的优化教学媒体群,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P178 (√ )

9、板书的功能:

1、揭示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的系统性、突出重点

2、加强直观性、激发兴趣、启发思考

3、强化记忆、减轻负担

4、布局有序、可为教学增色 p144 (√ )

10、地理教学组织技能的功能有:组织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兴趣和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己!以下内容由李天乐乐精心为您呈现! 动机、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和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p153

三、列举题(每题至少列举4个)。(共4×4=16分)

1、列举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P189):

依据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 联系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

2、列举地理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式有:P70 学历提高教育、长期培训、短期培训、课题研究、教学建设、学术活动。

3、在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中,比较法可分为哪些主要类型?P111 类比法、借比法、纵比法、横比法、联系比较法、专题比较法、综合比较法。

4、常用的地理教学媒体和地理教学挂图有:P172 地理教学媒体有:地理模型、地球仪、地理图片;地理教学挂图有:投影、幻灯、录像等电教媒体。

四、名词解释。(共3×4=12分)

1、地理板书技能的含义:P143 是指地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经过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学目的进行认真构思、反复推敲、精心设计,然后运用文字、符号、图表等形式在黑板上呈现出来的教学要点和讲授提纲。

2、教学技能的含义:P128 教学技能是运用专业知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为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应具备的能力行为。

3、地理教学方法的概念:P97 地理教学方法就是地理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手段、途径、措施和办法。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己!以下内容由李天乐乐精心为您呈现!

五、简答题。(3×4=12分)

1、创造性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其主要目标实什么?P119 创造性教学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创造动机,鼓励学生创造表现,以增进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主要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本质:创造性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地位获得提升,学生主体创造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

2、简述地理教学实践的意义:p200 ①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认识体验领域 ②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③可以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④可以培养学生认识、改造地理环境的社会实践意识和能力

2、地理教学组织技能的应用要求:p162 ① 注意方式,把握时机 ② 明确目的,教书育人 ③ 了解学生,尊重学生 ④ 灵活应变,因势利导 ⑤ 不骄不躁,沉着冷静

五、论述题。(共10分)

1、常见的地理教案格式有哪两种?简述其包含的内容。P193 答:常见的地理教案格式有:文字式和表格式。

文字式教案分笔记式或纲要式两种:①笔记式教案即用详细的语言,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以及教学过程表述出来,很接近于讲稿,类似于上台讲演的“剧本”;②纲要式教案即用简明的语言,将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用具以及过程作简要说明。前者称之为详案,后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己!以下内容由李天乐乐精心为您呈现! 者为简案(或略案)。

表格式教案具体形式很多。其中表格的栏目设置、位置安排等可视具体情况而调整。无论哪种格式,一般都包括以下项目:①授课日期、班级;②课题名称(书名、章节、课时内容标题);③课型;④教学目的;⑤教学重点难点;⑥教学方法;⑦教学用具;⑧板书提纲;⑨教学过程;⑩课后分析。 (请胡老师多多指教!)

第11篇:物理教学论试卷

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电气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以 电气学科教学过程 为主要研究对象。

2、《电气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掌握分析和处理电气学科 教材 的基本方法,并具备一定选择教材内容、教学模式和 教学方法 的能力。P2

3、电气学科教学的构成视为一个系统,这个教学系统由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材(客体)三个要素组成。

4、从教学相长的观点看.教师既是知识信息的 传播者 ,又是知识信息的 接收者 。

5、要使教学系统功能最佳,必须使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材(客体)这三者组合最佳。

6、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的最佳结合,即让学生通过电气学科教学过程,能借已已有的知识

去获取新知.并使学习成为一种 思考活动 。 P5

7、所谓"两全一化",即面向 全体 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 全面发展 ,使学生具有健康活泼的个性化。P6

8、有目的、有计划地在不加外来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观察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这在课程与教学论中称为 科学观察 。

9、通过访问、座谈和问卷方式向熟悉研究对象的当事人甚至第三者了解情况,从而了解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发现问题,这在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中称为 科学调查 。

10、科学调查一般要经历准备、

实施、整理、总结 这四个步骤。

11、运用人工控制某些变量,建立实验条件,对教学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称为 科学实验 。

12、在运用 科学思维 方式研究教学过程时,应注意:学科理论、观察和实验自身的性质不随教师、教材编写者、时间及地点的不同而改变,而教师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教育与教学经验则可能因人而异。P9

13、电气学科研究所强调的能力有:观察与实验、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还有自学

与 创新 能力。P16

14、科学实验特点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可以 纯化 研究对象,还可以 强化 研究对象。 15.如果某物理现象在第一个场合出现.在第二个场合不出现,这两个场合只有一个条件不同,这条件就是该现象发生的原因,这在因果联系归纳法中称为 求异法 。P23

16、在不同场合下考察相同的物理现象,若这些场合里只有一个共同的条件,这条件就是该现象发生的原因,这在因果联系归纳法中称为

求同法 。

17、若所研究的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都存在一个共同条件,而所研究的现象不出现在另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个条件,这条件就是所研究现象出现的原因,这在因果联系归纳法中称为 求同求异法 。

18、为了使科学研究的成果尽可能符合客观事实,最大限度地包含客观真理,科学家们总体现出一种高尚的 情感、对科学执着的 态度 ,创造出的学科在许多方面体现出很高的 价值 。

19、电气学科的学习与研究,要求参与者具备的 求真务实 科学态度。P28 20、若把学习者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等归为图式,则外部刺激(新经验)能被学习者纳入已有的图式时,就称为 同化 。P56

21、若把学习者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等归为图式,则外部刺激(新经验)不能被学习者纳入已有的图式时,学习者从而改变、调整甚至排除原有的旧图式而建立新图式,这称为 顺应 。

22、学习者对自身的学习有清醒的意识,能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脱离教师独立思考,能从书本所呈现的内容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并分析出意义,这种学习称为

自主 学习。P59

23、学者王坦认为 合作 学习就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成绩为奖励的教学策略体系”。

24、学生在接受新的电气学科教育之前.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与思考,对各种电气物理现象与过程的理解和认识称之为 前概念 。

25、学生在学习电气学科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某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会在情境、思维习惯、处理方法等方面产生影响,称之为 迁移 。

26、人们推照某种固定的思路和模式去思考问题.使自己的思考具有某种倾向性和专注性称之为 思维定势 。

27、人们把从事某项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注意力归结为认识与该项活动有关的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72

28、人的智力因素可以归结为观察、记忆、想像、思维和 注意 。

29、人的非智力可以归结为 动机、兴趣、情感、意志 和性格。

30、电气物理学习的过程从根本上讲是学生个体在与 电气物理环境 相互作用中认识电气物理世界的过程。P77

31、教学原则中的科学性指: 教学过程 中教学思想、内容、方法的正确、准确与先进。

32、教学原则中的实践性指:由 物理学科 特点和学生决定的教学实践;由物理与技术、物理与社会紧密联系所决定的教学实践。

33、教学原则中的趣味性指: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而且共同创设愉快的 学习情境 。

34、教学原则中的全面性指:电气学科教学中.师生在认识和 做法 上要考虑周全。

35、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是: 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 和实现条件。P87

36、认知发现学习模式的教学过程是: 操作或阅读 ---诱导---再操作与练习操作或阅读

---发现---理解。

37、学习者表现出一种把新学的内容与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实质性联系

的倾向;且新学习的内容能够与学生己有的 知识 结构 联系起来,称之为意义学习。P91

38、根据学生学习形式的不同,奥苏贝尔将学习划分为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比接受学习多一个阶段,即发现活动。

39、根据知识学习的性质的不同,奥苏贝尔将学习划分为意义学习和 机械学习。 40、评价对某项活动的成效进行 (价值判断)。

41、教学评价的类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4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原则是开放性、(优先性)、适应性、(经济性)、科学性。

二、判断题

1、学习者已有的各式图式不适应新的外部刺激,他能动地"调节"、"改变"旧的图式,构建新的图式称同化。

2、外部刺激被学习者纳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的过程称顺应。

3、所谓的“自主”,就是主动地有选择地自我调节,就是自始自终积极参与,并保持认知灵活性。

4、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智能之间的不同表现出个体间的智能差异。

5、知识与技能只有通过正迁移才能转化为能力。

6、经验概括的水平越高,越有利于知识的负迁移。

7、“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建构主义学习观。

8、学习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意义。

9、教学模式是一种可以用来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材料,指导课堂或其它场合的教学计划或

类型。

10、科学探索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11、提问为一种惩罚,或让学生尴尬的一种教学手段。

12、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生生间、人与物、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过程。相互作用的最佳效果是教学的有序和发挥整体功能。错

13、导入、讲解、总结是课堂教学的三环节。

14、可使客观题题目覆盖面广、取样大,能全面地考察所学习的内容。

15、客观题能有效地测量到学生选择、组织观点的技能和某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6、有经验的教师往往选择明显正确的答案作为选择题的干扰项。

17、主观题给学生提供了下一个充分发挥自己阐明问题及选择解法的能力的空间,使其创造力得以表现。

18、主观题在评分中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信度通常较高。

19、当学习者对外部刺激不能纳入原有图式时产生不平衡惑,并经历自己的思考去完成对原有图式的改变、调整甚至排除,这是一种自我调节过程。

20、以自身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为对象,以认知活动的调节和监控为外在表现的认知.称为元认知。

21、通过分析、对比,分清一类电气物理现象和过程主要的、本质的因素,从而突出本质,摒弃非本质的东西,为定义(描述)概念打下基础,这是概念的巩固和深化。

22、在形成概念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弄清概念的内涵(实质)和外延(适用范围)。

23、电气学科规律的教学大体经过提出问题、探索规律、讨论规律和运用规律四个阶段。

24、任何口头的说法或者手势,只要能引起学生回应或回答就是有效问题。

25、无固定答案、存在结构缺陷,无明确解题途径的问题称为封闭性问题。

26、对前面问题的回答进行重新说明或组织的问题是复杂性问题。

27、在提问中更多地注意抽象概念的使用,以检查学生的答案能多大程度上适用于不同场合的问题是简单问题。

28、由于人和工具以及环境或理论所引起实验测量的误差称绝对误差。

29、相对误差常将小数写成分子是1的分数,称精密度等级。

30.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均小则.其精确度高,且二者的算术和反映测量的可信度或精确度

31、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32、学生不是课程资源,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33、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需要考虑成本因素。

34、评价应注重综合应用定量与定性评价,尤其重视质性评价这一理念。

35、评价注重甄别和选拔功能,以强化促进学生发展。

36、提倡标准差异性,重视个性化评价理念。

三、多项选择题

1、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其行为表现为 ABD A : 注重引导学生 B : 尊重学生

C : 重视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D : 注重对学生的指导 E : 重视与同行的合作

2、电气学科教学论与以下哪些学科有直接的关系 ABE A : 教育学 B : 心理学 C : 逻辑学 D : 哲学 E : 物理学

3、电气学科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是 BCE A : 课堂气氛 B : 教师 C : 学生 D : 教学媒体 E : 电气物理世界

4、电气学科教学过程中在教与学方面存在的主要矛盾是 AC A : 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动性 B :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 C : 面向全体和重视个体差异 D : 学生智力水平与知识难易 E : 学生实践经验与理解知识

5、电气学科教学中要体现的基本理念是 ABCD A 面向全体学生 B 面向生活 C 联系实际 D 突出探究 E 倡导课堂教学民主化

6、教学方法的特点有 ABCDE A : 科学性 B : 多样性 C : 综合性 D : 发展性 E : 实践性

7、关注学生兴趣和需求的教学模式有 ABC A : 成功教育教学模式 B : 创新教学模式 C : 合作教学模式 D : 反思性教学模式 E : 丰富教学模式

8、电气学科教学过程的中心是 CDE

A : 观察 B : 实验 C : 形成概念 D : 掌握规律 E : 建立电气物理知识结构

9、开设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 BCD A : 学生中心 B : 教师中心 C : 课本中心 D : 课堂中心 E : 知识中心

10、实验课教学目的在于学生以下能力的培养 ABE

A : 实验知识 B : 实验操作 C : 电气物理观念 D : 电气物理思维 E : 实验能力

11、教师的创造性人格特征有 ABCDE A : 好奇心 B : 质疑的习惯 C : 探索的习惯 D : 求异的习惯 E : 有恒心

12、评价的意义 ABCD

A:导向性:B反馈性 C:鉴别性 D: 激励性 E: 交互性

四、单项选择题

1、电气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是 D A : 交往过程 B : 操作过程 C : 活动过程 D : 认识过程

2、属于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B A : 演示法 B : 讨论法 C : 实验法 D : 发现法

3、在加工信息时倾向于对事物独立作出判断,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C

A : 内向 B : 外向 C : 场独立 D : 场依存

4、电气学科教学过程的主要目的是 D A :明确物理现象 B :形成物理概念 C :掌握物理规律 D : 解决物理问题

5、提出“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C A : 赫尔巴特 B : 布鲁纳 C : 杜威 D : 施瓦布

6、人本主义理论提倡的有效学习方法是 C A : 研究性学习B : 探究性学习C : 有意义学习D : 合作学习

9、建构主义的早期代表是 A A : 皮亚杰 B : 苛勒 C : 罗杰斯 D : 杰根

10、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C A : 皮亚杰 B : 杜威 C : 罗杰斯 D : 杰根

五、简答题

1、简述STS思想的内涵。

答: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研究简称为STS研究,科学提供知识、解决理论问题;技术提供应用知识的手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社会则要求以一定的价值观念作指导,其目的是要改变科学和技术分离,科学、技术和社会脱节的状态,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2、何谓难度?通常用哪种两种来计算试题难度?

答:难度即难易程度,它主要反映试题是否符合受测者的实际水平。表示题目难度的指标称难度指数P,通常用两种方法来计算试题难度。 (1).用试题的答对率(通过率)计算难度。

(2).用某题测试的平均分x与该题的满分W之比计算难度。

3、何谓区分度?试题的区分度一般在什么范围为宜?

答:区分度指试题能否很好地将受测者的水平区分开来的重要指标,亦称鉴别指数D。一般认为0.4以上的区分度就已经很好了,而0.2一下的区分度的试题就必须改进或淘汰。

4、何谓假说?假说在建立学科理论之前起到什么作用?

答: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规律所做出的一种假定性说明,简称假说。 作用:(1)使研究工作有目的,有计划。

(2)可以把科学研究工作引向深入,以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5、何谓“心理换位”? 过“换位”,谈谈你对“构成学习动机最直接、最活跃成分是学习兴趣”的理解,即从学生角度谈谈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答:在教学过程中,心理换位是指教师要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学生学习的内容,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心理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择取有针对的最佳方案来处理问题,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动力,人作为一种生物,所有的行为都是直接或者间接按照自己意志去行动的,而这一切都必须要有足够的动机——可能外界的压迫或者一时的发愤可以暂时充当这种动机,但是任何纯被动的行为是无法持续太久的。只有有了内在的动力——兴趣,学习的行为才能够高效地持久下去。

6、为什么说“比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

答:首先,从思想认识上来说,做事情要注定过程更重要。有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事即为过程,成事即为结果。通过过程,获取经验,方法,教训,最重要的是锻炼自己。其次,从客观事实上分析,做事情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为什么同样是失败的结果,却有着大相径庭的后人评说呢?正所谓,不以成败论英雄,不看结果只看过程。最后,做事情必然有过程,但未必都有结果。过程的不可替代性和结果对其的依赖性可以证明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7、为什么说“比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

答:学会只是一个基本要求,但不是学习的目的,而会学,则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就比如老师教导学生,他不会每道题都教你,但是他会教你解题的方法,掌握了某种规律,学会了方法,那碰到同类型的题目也会举一反三,也就说只有你会学了,那你也就学会了!

8、为什么说“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

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了好的方法,才能学习到更多知识,会了捕鱼的方法,才能捕到更多的鱼。学习如果不能以恰当的方式学习,即使是那些经过选择的知识,也将无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所谓知识的智力价值是不会自动实现的。转变学习方式,崇尚创造,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中获得个性解放,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诉求。知识不是智慧,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智慧,有效实用的东西才更具有价值 。

9、为什么说教师在教学系统中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要素?

答:作为知识信息的传递者,教师可视为学习的媒体;作为教育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需要获得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的信息反馈,依反馈的信息来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时还存在教中有学、教学相长的问题,因此,教师又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所以,在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过程中,教师是不可或缺的。

10、什么叫标准化测验?编制标准化测验电气学科试卷有哪些步骤?

答:标准化测验是按系统的科学程序、具有统一的比较标准,即命题、施测、评分、分数的解释等过程都有严格的标准,从而能对误差做严格控制的考试。 一般由七个步骤:(1)明确测验的目的和目标

(2)明确试题的形式

(3)制定命题计划

(4)编选题目

(5)组合试卷

(6)编制标准答案,确定评分标准

(7)规定施测指导语

11、简述课程资源的载体形式? P261 课程资源的载体主要指素材性课程资源所依存的物化表现形式。分生命载体、非生命载体两种形式。生命载体主要指掌握了课程素材,具有教育教学素养的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学科专家、课程专家等教育研究人员。能提供课程素材的学生、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士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生命载体。非生命载体主要表现为各种教学材料的实物形式,如教学用书、参考资料等。

12、何谓课程评价?简述课程评价的理解。P272 在系统调查与描述基础上,对学校课程满足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所达到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是对学校的课程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以不断完善课程,达到教育增值的过程。(教什么)

六、论述题

1、试就电气学科所强调的能力,谈谈你对电气技术教育能力的思考。P16 能力指人顺利完成某项活动任务所具备的的个性心理特征。电气学科强调的能力有:观察实验、思维、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自学与创新能力。电气技术教育能力还应有作为教师该有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

2、为什么说“电气学科教学方法的讨论既涉及到教师的教法,又涉及到学生的学法”?P128

3、如何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P61 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把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个别学习需要更好地协调起来 了解学习者特定的优缺点,并相应地改变教学目标和方法 改善较低社会经济地位学生的成就

对于缺乏自信等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自信,加强他们的成就感和兴趣。

4、试述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P220 教学设计过程一般包括: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教学目标的阐明、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与修改。

例: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依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新授、小结)

第12篇:化学教学论试卷

化学教学论试卷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A) A、科学性原则 B、绿色化原则 C、安全性原则 D、可行性原则

2.化学教学设计的逻辑发展的四种水平由低到高的顺序正确的是(C) A.直感设计---经验设计---系统设计---辅助设计 B经验设计---辅助设计---系统设计---.直感设计 C.直感设计---经验设计---辅助设计---系统设计 D系统设计---直感设计---经验设计---辅助设计

3、以下哪项不属于化学实验的教学论功能(B) A、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B、化学实验是提出化学教学认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C、化学实验能够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

D、实验探究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4、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策略(C) A、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 B、联系—预测策略 C、理论联系实际策略 D、知识结构化策略

5、科学探究的步骤正确顺序为(C)

a提出问题 b制定计划 c做出假设 d搜集证据 e进行实验 f解释与结论 g反思与评价h表达与交流 A、abcdefgg B、cabdefgh C、acbedfgh D、cabedfgh

6、教学目标是指( A )

A.预期的教学效果 B.教学目的 C.培养目标 D.课程目标

7、在化学教学中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各种景物指的是( C ) A 教学情境 B 情境 C 教学情景 D 情景

8、探究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 D ) A 第一层级 B 第二层级 C 第三层级 D 新的综合的方法

9、化学基本技能指的是( D )

A 化学实验技能 B 化学用于技能 C 化学计算技能 D 前三项都包括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过程的一门科学 B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现象的一门科学 C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科学 D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方法的一门科学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过程的一门科学 B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现象的一门科学 C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科学 D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方法的一门科学

12、高层次和低层次的教学策略分别是( B ) A、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 B、教学思想和教学思路 C、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 D、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

13、下列哪一个不属于探究式教学的五个基本要素之一( B )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形成解释 D交流发表

14、下列哪一个是化学理论性知识的学习策略( D ) A、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 B、联系预测策略 C、知识结构化策略 D、概念同化策略

15、化学的绿色化是指( D )

A、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设计 B、微型化学实验 C、化学实验的清洁化 D、以上都有

二、简答题(25分)

1、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0分) 答:整体设计与要素设计统一原则 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相结合的原则 理性与可操作性、可行性统一的原则 规范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最优化与阶段性统一的原则

2.化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9分) 答:启发学生动机,培养情感意志因素

循序渐进的学好双基与智能发展相结合

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与接收化学教学信息;

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结合,使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

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

3、促进学生有效探究的基本条件?(6分)

答:(1)必须将学生置于有意义的情境中,并引导到他们提出问题,或者向他们提出恰当的探究任务;

(2)必须为学生开展探究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并在资料、材料、设备和指导方面提供恰当的支持;

(3)必须组织有效的表达与交流,帮助学生在自己探究的基础上加深认识,达到教学目标。

三、案例分析(15分) 教师甲:

【教师讲授】已知乙醇的分子式是C2H6O,可以看作是乙烷C2H6分子中的一个H原子被羟基(-OH)取代后的产物。【教师展示】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教师讲授】请大家写出乙醇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教师板书】乙醇的分子结构简式。 教师乙:

【教师讲授】已知乙醇的分子式是C2H6O,可以看作是乙烷C2H6分子中多了个O原子。【教师展示】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教师提问】请大家设想在乙烷分子中插入一个氧原子会是什么情况?有几种可能?【学生活动】学生分别在纸上画出可能的结构。【学生回答】将氧原子插入乙烷分子,有两种可能的情况。教师展示模型分析,并画出可能的结构。【教师提问】怎样证明乙醇的分子结构式(1)式还是(2)式?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实验演示】金属与钠与乙醇的反应。【教师讲授】实验证明金属钠可以与乙醇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教师提问】大家思考一些问题:分析(1)(2)式中的氢原子的位置,有几种可能?已知1mol乙醇和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只需0.5mol氢气,则乙醇的结构式(1)(2)式?请指出反应中共价键的断裂位置。【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反应中1mol乙醇只有1mol氢原子被取代,说明有一个氢原子与其他不同,这说明乙醇结构只能是(2)式。【教师展示】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教师板书】乙醇的分子结构简式。 对于案例中的两位教师的教学方法你有何评价?从中能否反映出甲乙两位教师拥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 答:教师甲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结构模型展示。只是告诉学生:乙醇的分子式是C2H6O。可以看作是乙烷C2H6分子中的一个H原子被羟基(-OH)取代后的产物,而后展示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学生写,老师板书。教师甲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中心,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与新课标提倡的科学探究相背离。

教师乙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结构模型展示,探究式教学(提出猜想,学生活动与回答,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教师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伙伴;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过程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要素,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四、教学设计(30分)

阅读教材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回答下列问题:

(1) 分析本节的教学目标(10分); (2) 确定本节教学的重难点(5分); (3) 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5分); (4) 设计教学过程(10分)(写出氯气的化学性质中氯气与水的反应,要求设计为探究式教学模式)

答:

一、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并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的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现象,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强化科学探究意识,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究的优良品质,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

(一)重点: 1.氯气的化学性质;

2.运用科学的方法,专业的语言,规范的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难点

1.氯气与水的反应;

2.培养通过现象挖掘本质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实验→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变传统的“授----受”教学模式为主动探究学习模式。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经过对问题的探究,感受和体验知识的发展和发生过程,更好的掌握知识,进一步培养其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过程:

【展示】一瓶氯水溶液。

【学生活动】闻氯水味道后回答:有时打开水龙头也会闻到这种气味,难道我们喝的自来水就是氯水?

【讲解】因为很多自来水厂用氯气来杀菌消毒,我们所闻到的刺激性气味就是余氯的气味。

【提出问题】氯水呈什么颜色?说明有什么微粒?

【学生回答】淡黄绿色,说明有氯气分子的存在。

【学生讨论】(1)假设氯气不和水反应,只是溶于水,那么溶液中只存在氯气分子和水分子,这时溶液应该是中性的。

(2)假设氯气和水反应,那么溶液中除存在氯气子,水分子外,还可能存在氯离子,溶液不一定是中性。 【实验验证】

(1)加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 加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氯离子。 (3)加锌粒或碳酸钠粉末检验氢离子。 【实验现象】

实验1: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实验2: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氯离子存在。 实验3:有气体生成 ,说明了生成酸性较强的含氯物质。 【结论】氯水中有氯气分子,水,氢离子,氯离子。 【板书】与水反应 氯气与水反应方程式 【小结】氯水的成分:

【讲解】次氯酸是很弱的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 【动画演示】氯水见光分解。

【引申】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故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第13篇:化学教学论试卷

化学教学论试题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讲到的四种“知识支柱”是指( C

) A 学会认知、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 B学会认知、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 C 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 D 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独立、学会思考、学会学习2.中学化学教材是以( D )为主线编排的。

A 基本概念

B 元素化合物知识

C 原子序数

D 物质结构理论 3.1987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能力不包括( C )

A 观察能力

B 思维能力

C 创新能力

D 自学能力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过程的一门科学 B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现象的一门科学 C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科学 D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方法的一门科学

5 教育部在2001年6月8日正式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改革核心理念是( B ) A 学生的全面发展

B 以学生发展为本

C 研究性学习

D 素质教育

6、高中化学新课本特点正确的是(B) A 立足基础要求

B 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与人文性 C 将基础知识和技能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去考查

D 在实验考查中注意引入科学探究,侧重考查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实际表现

7、以下哪个主题属于化学课程内容的二级主题(D) A 物质构成的奥秘 B 身边的化学物质 C 化学与社会发展 D 质量守恒定律

8、美国学者布鲁姆早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著名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为教育目标应从哪些领域进行分类(A) A 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B 认知、过程、动作技能 C 行为、情感、动作技能 D 行为、过程、动作技能

9、以下不属于化学课程目标确立依据的是(D) A 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B 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特点 C 化学学科的特征 D 地域发展的特点

10、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能弥补传统学科课程的缺点,以下哪个不属于活动课程范畴(C) A 社会调查 B 家庭实验 C 角色扮演 D 化学小制作

11.化学教学中的“双基”指的是( A )

A 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B 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

C 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

D 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12.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原则是(C)。

A.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

B.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 C.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

D.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 13.下列哪个不是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C) A前言 B内容标准

C教学大纲

D课程目标 14各层次教育目标的制定顺序应为( A ) A.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B.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 C.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D.教学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培养目标 15.“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说明了教师劳动的特点具有(C)。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重复性

二、简答题(25分) 1.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

a构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

b确定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

c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与人文性

d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e倡导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f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g采取学分管理模式,兼顾各类学生的需要 2.初中阶段化学课程内容的一级主题有哪些?

答: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3.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什么?

答: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

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三、案例分析(15分) 根据下面的教学案例回答问题

【化学学习任务】 认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化学教学活动1】 教师讲授,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液中,溶液变红。

【化学教学活动2】 教师演示,“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化学教学活动3】 学生进行“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化学教学活动4】 学生进行如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1】 取少量固体石蕊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

【实验2】 取少量固体石蕊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水,充分震荡,待溶解后,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

(1)分析该教学片断,教师采取的教学行为的异同。

答:同样是完成“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的化学学习任务,四位老师所设计的化学教学活动和所采用的化学教学行为却不同;

【化学教学活动1】是通过讲授实验的方式,【化学教学活动2.3.4】是通过做实验的方式。

从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的感知,对化学实验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来看,活动1和活动2.3.4相比,教学效果可定大不一样。

活动2与活动3.4不同,前者是通过教师演示实验的形式,后者是通过学生亲自做实验的形式

从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对实验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来看,活动3.4比活动2好。

活动3与活动4又不同,前者是照方抓药式地做,后者是探究式地做,因此后者对学生体验科学过程,掌握科学方法,形成“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具有更大的作用。

(3)结合案例,谈谈为什么说“在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它学的优势是一个整体的优势”

答: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引导学生完成统一化学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化学教学活动来实施。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发展着一化学教学目标出发,科学素养作为人的整体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主要有科学兴趣、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5大要素组成。现代教育认为化学教学不仅要学生掌握概念、定律、定理的内容及应用。还要掌握其建立过程及研究方法做到既重视知识传授又重视过程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

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充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达到化学教学各项目标的前提。化学的现象级规律源于生活,应从生活实际出发。要求创设由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制造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一引起他们反省级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重视自主协助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

科学能力的重要远远超过具体科学概念的掌握。科学能力影视获取科学知识和探索科学新知识的能力 3.运用探究教学模式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

4.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树立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类科学文化的灵魂,他不仅可以激励人们学习掌握和应用科学,鼓舞人们不断在科学的道路上攀登前进,而且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掌握科学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陪样“怀疑 求实 进取 创新 严谨 合作 奉献”的精神

四、教学设计。(30分)

阅读教材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教材分析和学情并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10分); (2)确定本节教学的重难点(5分);

(3)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5分);

(4)简述教学设计思路(10分)

第14篇:中学生物教学论试卷

(A)生物学教学论试题

王乐 吴莹 喻昕 黄红丽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生物学、教育学、和 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课程。

2、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理念包括、和提高科学素养。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4、生物学课程作为科学课程,不仅要传播科学的 和概念,更要体现科学是一个 的过程。

5、三维教学目标应包括 目标、目标和 目标三部分。

6、教师备课是一项长期和包括多方面内容的工作。备课中,教师需要做到了解学生、、。

7、教学技能主要包括、、、讲解、变化、强化、课堂组织、演示、板书、结束这十个方面的技能。

8、耶格等人提出STS课程包括五个学习领域,即概念、、、、应用与连结。

9、从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来划分,生物学教学评价可分为、、、四大类。

10、从教学活动的特点看,生物学实验可分为、、、设计和制作实验。

11、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有、、、行动研究法。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生物科学素养

2、课堂导入技能

3、直观教学

4、合作学习

5、实作评价

6、生物学教育研究

三、简答:(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中学生物学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2、简述探究教学的特征及含义。

3、建构主义对生物学教育的启示有哪些?

4、教师在运用教学语言技能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或改为)

4、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在备课时应从哪几个方面分析教材?

5、联系实际,简述你对“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句话的理解。

四、应用题(10分)

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某一节生物课为例,写出该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及难点。

五、论述(12分)

根据你所获得的信息或你的感受,谈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技能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B)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心理学、教育技术

2、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

3、教材编写、教学、评价

4、事实、探究

5、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6、研读课程文本和教科书、选择教学资源

7、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

8、过程技能、态度、创造力

9、配置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10、观察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实验

11、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教学实验法

二、名词解释:

1、生物科学素养:在我国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生物科学素养的解释是:“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2、课堂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它的目的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所以,又称为定向导入。

3、直观教学:直观即感性认知,是具体、直接和生动的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所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直观教学即利用教具作为感觉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想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4、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最优化,即: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包括:(1)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2)教师的角色由传播者变为服务者或帮助者。(3)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给了学生。(4)学生不仅要自己会学,还有责任帮组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学会。

5、实作评价:是一种强调实际表现行为的评价方式,是指教师运在实际情境中,根据学生的表现过程的有效性或最后最后完成作品的成就高低,分别或合并的对学生的表达交流技能、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判断(或评分)。

6、生物教育科学研究: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以教育理论为依据,用教育科学方法对生物教育领域的实践和理论进行有意识的探索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目的在于改进教育、教学实践,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三、简答:

1、(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2)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通过生物课的学习,使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并能有效地利用不同的学习资源和信息技术去获取、判断、筛选和利用信息,掌握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基本技能,为个人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深造提供帮助。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刺激了生物技术相关产业的扩大,将更多的中学毕业生经过不同水平的培训后加入到生物技术产业或相关产业的劳动大军之中。基础教育中的生物学课程虽然不是职业教育,但应适当的介绍与生物技术相关的产业和工作,为学生择业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帮助,同时也要介绍生物科学专业的进展和不同的学术方向,为打算进入高校的学生理智地选择专业提供帮助。

2、探究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特征归纳为:(1)学生对自然事物与现象主动地探究,经过探究自然过程获取科学上的知识。(2)为了研究自然而培养所需要的探究能力。(3)有效的认识自然基础的科学概念。(4)培养探究未知自然的积极态度。(5)通过科学活动而学得的知识是科学概念而不是文字知识。探究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参与需要较高水平认知和技能的活动;形成积极地对待科学的态度;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经验。

3、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它强调学习者的经验、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创造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建构主义对教学的启示有:

(1)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素养;

(2)重视科学技能的培养,把科学技能与科学知识放在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地位;

(3)教材编写不应是知识的堆积,应从历史和技术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整个形成的过程;以及科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

(4)把生物学教师的素养提高到应有的高度,现代生物教师不仅要有相应的科学素养,而且要有相当的人文素质;

(5)生物学教育改革要以提高人类生活品质为最高目标。

4、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概念,描述事实,组织练习以及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在这些过程中所运用的语言就是教学语言。教师除了明确教学语言的结构,熟练掌握教学语言技能之外,从教师的职责和特点出发,在运用教学语言上,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和科学性原则,因为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概念理论,并通过他们来揭示客观规律。

(2)教育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始终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十分注意教学教育性。口语的针对性应从内容和表达方面来看,教师必须针对性的进行讲解知识,不能故弄玄虚,重复啰嗦。 (3)简明性和启发性原则,教师必须使用简洁的语言来阐述知识,同时教师的语言要对学生的有启发作用。

(或改为)

4、备课是教师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成功的前提条件,详尽和充分的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中重要和必不可少的环节,备课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梳理有助于把握教学目标和任务。分析教学内容可以采用的方法是:(1)从内容和逻辑上分析并建立反映单元重点之间结构关系的总概念图;(2)编排局部内容的教学范围和顺序;(3)梳理局部内容的知识结构并建立子概念图;(4)根据概念图形成教学设计的思路;(5)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课程目标上分析教材的重难点;(6)根据教材内容和实际情况选择教学资源,等。

5、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等等,各种方法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多项原则选择不同的方法,如教育对象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因素,教育者自身素质及教学特点,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等,因此我们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

四、应用题

例:“物质的运输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说明并区别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记忆代表物质运输方式的实例;

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

技能:尝试根据动画展示的现象或图表信息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主动与运输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

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概念、特点、实例点;

难点: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的关系曲线图

五、论述

提示:可以从教师角色、师生关系、教师的学生观和学习观、教学方法、评价方式、教师个人素养等方面的转变展开论述,新课程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反思(1)教师角色发生转变,由课堂的统治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合作者;(2)师生关系由单纯的授受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转变为平等的对话者、学习的合作者;(3)学生观和学习观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不断发展的完整的独立的个体,知识的习得是学生在经验活动中主动探究、构建的过程;(4)教学评价方式要求多元,包括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评价目标等方面的多元,要求质性的过程性评价与量化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突出评价对于促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5)教师还要面对时代发展和新课改带来的新的教学内容、新的科学实验技术及新的教学策略及方法,“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科学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的内容,因此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来改变学习方式,乃至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发展,教师都将面对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如何在生物常态课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学等。

第15篇:小学数学教学论

第一次 判断题

1、大众数学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正确

2、国际数学课程目标的改革趋势就是注重数学交流。错误

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概括数学课程目标。错误

4、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影响数学课程目标制定的重要因素。正确

5、选择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依据是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错误

6、数学课程内容由数学知识和技能组成。错误

7、内容选择的多样性是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的特征之一。正确

8、数学课程目标对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起导向作用。正确

9、认知发展阶段论的提出者是布鲁纳。错误

1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正确

11、对数学教育有影响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是皮亚杰的\"联结说”。错误

12、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重点是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正确

13、选择教学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正确

14、教学方法只是教师教的方法。错误

15、尝试教学法是由邱学华最早设计和提出的教学方法。正确

[作业讨论] 第二次作业答案 1.对;2对;3.错;4.错;5.对;6.对;7.对;8.对;9.对;10.对;11.对;12.错;13.错;14.错;15.错

[作业讨论] 第三次作业(完整版)

1、数学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对某一阶段学生所应达到的规格提出的要求,反映了这一阶段的教育目的。是一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2、数学课程内容:

数学课程内容是为达到数学课程目标而选择的数学知识,技能,方法和问题,以及安排和

呈现它们的方式。

3、数学学习:

数学学习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各种数学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过程。

4、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学习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支配了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说明了学习者是否想要学习,乐意学什么,学习努力的程度。或者学习动机是指激

发、定向和维持学习行为的心理过程。

5、迁移:

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

6、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即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

上发展自身的过程。

7、数学化:

数学化是指学习者从现实的具体情境出发,经过归纳,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活动,寻找数学

模型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

8、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学生以主动想、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9、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

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10、教学设计:

一个完整单元之教学内容,包含教案、教学媒体使用注解、评量方式、教学评鉴或省思。 11:答、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

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2:答、表现性评价是指在学生学习完一定的知识后,通过让学生完成某一实际任务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表现性任务和对表现的评价。

13:答、数感是人们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有助于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并

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

14:答、空间观念是指几何课程改革的一个课程核心的概念,《数学课程标准》描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其中包括“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15:答、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学生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作业讨论] 第三次作业

1、数学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对某一阶段学生所应达到的规格提出的要求,反映了这一阶段的教育目的。是一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2、数学课程内容:

数学课程内容是为达到数学课程目标而选择的数学知识,技能,方法和问题,以及安排和呈现它们的方式。

3、数学学习:

数学学习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各种数学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过程。

4、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学习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支配了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说明了学习者是否想要学习,乐意学什么,学习努力的程度。或者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定向和维持学习行为的心理过程。

5、迁移:

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

6、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即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

7、数学化:

数学化是指学习者从现实的具体情境出发,经过归纳,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活动,寻找数学模型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

8、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学生以主动想、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9、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10、教学设计:

一个完整单元之教学内容,包含教案、教学媒体使用注解、评量方式、教学评鉴或省思。

11、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2、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指在学生学习完一定的知识后,通过让学生完成某一实际任务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表现性任务和对表现的评价。

13、数感: 数感是人们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有助于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

14、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指几何课程改革的一个课程核心的概念,《数学课程标准》描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其中包括“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15、实践与综合应用: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学生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收藏 分享

0 好  差

1、数学具有哪些特征? 答:(1)抽象性 (2)严谨性(3)广泛的应用性(4)形式化 (5)简单化(6)符号化

2、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确定的数学课程总体目标表现出哪些特点? 答:

(一)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四)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五)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有哪些设计理念? 答:(1)向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学习内容。(2)学生不仅要学习结果性内容,也要学习过程性内容。(3)内容的呈现方式应体现多样性和灵活性。

4、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1)讲解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口头语言,辅以表情姿态,向学生传授知识、输送信息的一种教学方法。

(2)练习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通过**作业掌握基础知识与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

(3)演示法:是教师用各种教具、实物,将教学内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4)启发式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认知结构设疑启发提问学生,并通过对话方式探讨新知识,得出新结论,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5)发现法: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和教科书提供的课题与材料,积极主动地思考,**地发现相应的问题和法则的一种教学方法。

(6)尝试教学法:是先由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在尝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5、评价一堂好课有哪些标准?答: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1)学生主动参与学习;(2)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的互动;(3)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障;(4)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6 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有哪些方法?

一、探究—研讨法

二、自学辅导法

三、其它教学方法

(1)、六因素单元教学法:通过\"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获取知识。 (2)、三算结合教学法:把口算、笔算、珠算三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算盘作为直观教具的作用,使三算互相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3)、引探教学法 (4)纲要信息图表教学法(5)、模型教学法(6)、游戏教学法 (7)、反馈教学法(8)台阶教学法:

7、小学数学学习评价改革具有哪些特点? 答:(1)强调数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2)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变化过程。(3)关注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4)关注个体与集体学习的区别。(5)关注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6)实现评价功能的多元化,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实现评价重点的转移。

8、空间观念有哪些表现层次?

答:表现层次有四个层次:想象,分解和分析,描述和思考,做出或画出。

9、\"统计与概率”有哪些教育价值? 答:(1)现代社会公民应具备良好的数据意识。(2)学习统计与概率有利于人们用随机的观念认识世界。(3)学习统计与概率有助于小学生在数学上的全面发展。

10、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有哪些教学策略? 答:(1)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全过程,注重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

(2)注重在现实情境中引导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与统计量。

(3)关注根据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等)收集数据的过程。

(4)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并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5)重视与其他领域的联系以及统计与概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从各种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的自觉习惯。

11、为什么要设置\"实践与综合应用”? 答:(1)从数学的学科性质来看,数学教育要重视数学综合与实践。

(2)从小学生学数学的认知过程来看,数学教育要重视数学综合与实践。 (3)从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来看,数学教育要重视教学综合与实践。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加强综合与实践。

12、教学设计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

(一)教学目标制定要准确,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内容选择要合理。

(三)作好教学内容分析,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抓住关键。

(四)要全面了解学生水平。

(五)学法制定要恰当,切合学生实际。

(六)教学方法要精选,体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和课堂环境的改善

(七)问题设计要精当

(八)教学细节要周密安排

(九)教具和课件准备要充分。

(十)练习设计要精当。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如何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答: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认识有:

(1)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与互动的过程:①要充分调动小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②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2)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过程:①组织与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②师生共同生成与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③在活动中体验数学,获得数学发展的过程。

(3)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①促进学生的发展;②促进教师本身的专业成长。

2、联系实际论述指导\"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原则。答:指导\"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原则有: (1)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2)给学生**的学习环境。

(3)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密切关注活动过程,保证实践效果。 (4)要注重过程。 (5)要鼓励创新。

3、联系实际论述空间观念的形成策略。答:空间观念的形成策略有: (1)生活经验的再现。 (2)观察活动。 (3)操作活动。 (4)想象活动。 (5)创作活动。

第16篇:小学数学教学论

小学数学教学论 第一章

1.什么是数学课程?课程有哪些表现形式?

关闭提示

答案:小学数学课程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标准及其进程的总体安排。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而设计的数学教学的内容、数学教学的目标和数学教学活动进程的总和。

数学课程的表现形式:设计好的课程要通过一定的课程文件来表现,我国的课程文件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部分。

2.新的数学课程有哪些理念?

关闭提示

答案:

1.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2.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

3.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 4.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5.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6.建构发展性教学评价观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怎样理解各部分目标之间的关系?

关闭提示

答案: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地又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提出要求。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无主次之分,互相联系,互相融合。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目标的落实。要全面落实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第二章

1.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有何不同?

关闭提示

答案:

教学大纲中,有关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

知道:是指对所学的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够说出它指的是什么,并能识别它。表述词还有“认识”等。

理解:是指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些理性的认识,能够用语言表述它的确切含义,知道它的用途,知道它和其他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掌握: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或计算,能说明一些道理。

应用:是指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表述词还有“运用”。

有关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比较熟练、熟练三个层次。

会:是指能够按照规定的方式、方法进行测量、画图、制作和正确的计算等数学活动。

比较熟练:是指对读数、写数、口算、笔算等,通过训练达到正确、比较迅速的程度。

熟练:是指对读数、写数、口算、笔算等,通过训练达到正确、迅速的程度。有时还能选择简便的方法,合理、灵活地计算,从而形成能力。

课程标准中不仅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认识)

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来这一对象。

理解 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 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灵活应用 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过程性目标 经历(感受)

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

体验(体会)

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2 探索 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第三章

1. 选择数学课程内容的依据与标准是什么?

关闭提示

答案:

依据:小学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数学的学科特点、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标准:社会作用标准、教育作用标准、后继作用标准、可行性标准。

2.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体现着何种价值取向?

关闭提示

答案:

体现了数学教学内容的学科性价值、社会性价值和发展性价值。详细内容见“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3.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内容体系是怎样的?

关闭提示

答案:

按照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可接受性,内容体系划分为

一、二两个学段,隶属于四大学习领域,具体有六个核心概念。

两个学段:1-3年级为第一学段,4—6年级为第二学段。

四大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六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4.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编排有哪些特点?

关闭提示

答案:

1.突出从实际问题情景中抽象教学模型的过程。

2.内容的编排螺旋式推进。

3.重视数学史料的作用。

第四章

3

1.什么是教学设计?

关闭提示

答案:

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是教师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等为基础,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形成教学方案,分析评价其结果并修改方案的过程。

2.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关闭提示

答案:

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景、设计教学形式与方法、设计学习方式、编写教学方案、评价与修改教学方案。

3.如何理解数学化设计理念?

关闭提示

答案:

人们运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组织整理,发现其规律,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

数学的产生与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人们从手指或石块的集合形成数的概念,从测量、绘画形成图形的概念,这也是数学化。

著名的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学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化”在国际数学教育界最具影响力。他的“数学化”简单地理解就是,数学教学要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每个人有不同的“数学现实”世界,它不一定限于客观世界的具体事物,它可以包括多种层次的抽象的数学概念及规律,因而就有不同层次的数学化。数学教育必须通过数学化来进行。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将现实的以及在现实之上抽象出来的各种层次的“数学现实”世界,进行数学地处理,用数学化的意识去进行教学的设计,这种设计理念就是数学化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力求做到生活问题数学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是数学化的最低层面。好的教师,善于选用学生身边的人、学生身边的事、学生熟悉的物来进行数学化设计。

第五章

4 1.在新课程中,第

一、二学段数与代数教学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关闭提示

答案:

第一学段的总体要求: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第二学段的总体要求: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其有关运算,进一步发展数感;初步了解负数和方程;开始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和探索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2.如何理解数与代数教学实施的过程性原则?

关闭提示

答案:

“数感形成和问题解决”都是过程性很强的数学活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体现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让学生在数与代数课程学习中感受数学建模思想,形成初步的数学建模意识;重视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情境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经历运用数或符号将其表示为数学模型,达到问题的解决,再加以解释、应用和拓展的过程。从而使学生体会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式与方程等是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提高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数感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关闭提示

答案:

(一)在体验中建立数感

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生活经验,把所学习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充分地体验,再加以适当的抽象概括,避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5 (二)在比较中发展数感

在数概念的建立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产生一些混淆,需要对有关的概念进行比较。另外,数感的表现之一是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要达成这一目标,在教学中也要多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比较活动。

(三)在表达与交流中促进数感的形成

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是数感的表现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多让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活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策略。

(四)在解决问题中强化数感

数感的重要表现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数感的形成离不开实际应用、离不开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六章

1.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关闭提示

答案: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直观阶段,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2.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关闭提示

答案: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 3.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实施现实性原则有哪些主要策略? 关闭提示

答案:

(1)从现实生活中引出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2)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究空间与图形的规律。

(3)通过真实的或者模拟的实践活动解决生活中的空间与图形问题。

(4)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收集空间与图形的信息和问题。

第七章

1.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关闭提示

答案: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在教学中,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应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

2.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关闭提示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将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含义,并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 能性。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进行交流;应注重在具体情境中对可能性的体验;应避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

3.如何理解和贯彻统计与概率教学的过程性原则?

关闭提示

答案:

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统计观念的主要表现有: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做出合理 7 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由此可以看出,要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必须让他们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

统计是一个需要学生去亲身经历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统计的过程,即使是虚拟的过程,也要让学生有“如临其境”的感觉。

要改变过去“掐头去尾”的做法,尽量把活动设计得完整一些,既要有让学生体会统计必要性的情境,还要有学生自主搜集数据的细节,既要有整理数据的过程,还要有观察分析、做出简单判断与预测的环节。只有学生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他才能明白统计的意义和价值,才能用它来解决问题。

第八章

1.设置实践与综合应用有何意义?

关闭提示

答案:

加强学科内部的联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进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会;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等。

2.第一学段“实践活动”的教学要求与目标是什么?

关闭提示

答案:

在本学段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时,应首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3.第二学段“综合应用”的教学要求与目标是什么?

关闭提示

答案: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独立地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组织的常见形式有哪些?

关闭提示

答案:

游戏活动、读书活动、模型制作与平面设计、数学发现与论文交流、数学调查与统计分析、课题研究与项目策划、综合活动与成果展示等。

第九章

1.小学数学学习评价有哪些新理念?

关闭提示

答案:

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的发展功能,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发展与变化过程,使每一个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持续学习数学的能力。因此,新课程提倡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纬度、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策略。

2.在学生数学学习评价中如何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关闭提示

答案:

在评价学生学习时,评价者不应只局限于任课教师这个单一的主体,而应该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更多的人员参与到评价中来。学生本人、同学、任课教师及其他教师、家长、社区有关人员等都可以成为评价者,从不同视角对学生全面地进行评价。 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中,可进行以下一些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家长评价学生等。

3.什么是成长记录袋?

关闭提示

答案:

成长记录袋,也被一些学者翻译为档案袋,有“代表作选辑”的意思,最初使用这种形式的是画家及后来摄影家,他们把自己有代表性的作品汇集起来,向预期的委托人展示,后来被用于教育评价中。

主要是指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反思,还有其他相关的证据与材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成长记录袋可以说是记录了学生在某一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

4.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评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关闭提示

(开放式问题,不给答案)

第17篇:小学数学教学论

期末作业考核

《小学数学教学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5分) 1.随机现象

答:随机现象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同样的实验或实例,所得的结果不确定,在实验之前无法预测实验结果。 2.电化教学手段

答:电化教学手段是指利用声、光、电原理设计的教学设备,主要包括幻灯、投影、电视、电影、录音、录像、语言实验室、计算器、电子计算机等,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 3.开放性问题

答:开放性问题从狭义上讲,就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所谓解法不唯

一、答案不唯一,而从更广义的角度,开放性问题意味着一个较为复杂开放性的问题情境, 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经历提出假设、对数学情境作出解释,计划解题的方向,创造一个新的相关的问题或进行概括等等,也就是说在该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可以帮助我们收集到有关学生更多方面的信息,从而说它更具开放性。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对比《大纲》,具体分析《标准》对“数与代数”的内容有何调整?

答:“数与代数”是《标准》设计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在这个领域内容中,把以往数学与计算、代数初步知识、量与计量的部分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与更新,形成新的学习内容。对于整数的认识,《标准》提出认识和感受大数的要求,“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估计”。 而《大纲》的要求是,“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标准增加了负数的认识,“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和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大纲中没有的内容。 2.如何理解“获得一些初步的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实施中的注意要点是什么?

答:《标准》提出的“获得一些初步的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是指学生经历实践活动之后,初步懂得一些实践活动的操作步骤、操作方法以及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些活动经验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份宝贵积累,它对学生终身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另外,“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是指数学的应用问题,它既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又能为知识的综合应用创造条件。 在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实践活动的指导。数学的实践活动并不是“放羊式” 的活动,它仍需要教师的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中,应重点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一些操作步骤与操作方法,以便为他们后续的发展打下基础。(2)加强综合设计的指导。开展实践活动并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而是力求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知识的整合、方法的优化及智慧的开发。因此,在设计实践活动中,要考虑到各方面知识的综合。 3.要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教学方法的优化来自于苏联教育家的“最优化”理论和实践。巴班斯基曾指出: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是“在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教师对教育过程的一种目标明确的安排,是教师有意识的、有科学根据的一种选择(而不是自发的、偶然的选择,是最好的、最适合于该具体条件的课程教学和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方案。” 要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我们要做到:

(一)教师要熟悉各种方法,能有效地运用其中每一种方法,掌握每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

(二)在选择教学方法之前,先按教学目的和任务将教学内容具体化,找出重点、难点并将教材划分为逻辑上完整的几个部分,然后选择对每个教学阶段最适用的方法,并把它们恰当的结合起来,形成该节课的最优教学方法。

(三)教学方法的优化应考虑教学过程效率的高低。4.小学数学学习考评的内容有哪些?

答:小学数学学习考评的内容有: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习数学的能力。 5.简答现代教学方法呈现的新特点。

答:(1)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为基本特征,力求教与学的最佳结合。(2).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3)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引导学生探索发现。(4)注重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5)着重研究学生,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让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逐步达到会学。(6)开发非智力因素,力求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协同发展。

三、论述题(共35分)

1.论述学生是否需要建立数感,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11分) 答:数感就是指数字反面的天分,以及逻辑思维这些,学生需要建立数感。要培养这些最关键的是要和实际结合,多联系实际,在实际中发现,再结合教材多加推理。就这样反反复复,最忌讳的是和脑筋急转弯联系。学生在运算中,对运算方法的判断,运算结果的估计,都与学生的数感有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在学习中,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行,估算,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能用有理数的大致范围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2.论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数学彩条。(11分)

答:数学彩条,也叫奎逊耐彩色棒,是一种现在世界上比较流行的,应用十分广泛的小学数学学具。数学彩条由十种颜色、十种长度的木条(或塑料棒)组成。每根彩条的横截面都是边长为1 厘米的正方形。十种颜色分别是白色(b)(括号内字母为该颜色名称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22 个、红色(h)——12 个、绿色(l)——10 个、紫色(z)——6 个、桔黄色(j)——4 个、深绿色(s)——4 个、乌黑色(w)——4 个、咖啡色(k)——4 个、天蓝色(t)——4 个、橙色(c)——4 个。共74 个。十种彩条的长度分别是1 厘米、2 厘米、3 厘米„„10 厘米。小学数学各年级的主要内容都可以通过操作数学彩条,使学生建立起较深刻的感性认识,进而建立起有关数学内容的模型和表象。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用白色的彩条(b)表示 1,其他颜色彩条分别表示2,3,„„10。这样,就可以用它认识整数和四则运算。例如:(1)两个彩条接起来同另外一个彩条一样长,用这种关系可以表示数的组成。(2)用一个橙色彩条和若干个白色彩条,就可以表示11-19 各数。(3)加法和减法:两个彩条连接在一起就可以表示相加。把两个彩条并排摆在一起,就可以比较它们的长短,两个彩条之间的关系就是表示减法。两个彩条相差部分同某一个彩条一样长,这个彩条表示的数就是减法的差。(4)乘法和除法:用单一颜色的彩条连在一起,表示 n 个相同加数连加,用这种关系引导学生认识乘法的意义。(5)认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用彩条表示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可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应用题的涵义,准确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6)用其他颜色的彩条表示1,就可以表示出不同的分数。此外,运用数学彩条还可以进行思维训练和开展智力游戏。 3.论述解题策略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有何教育价值?(13分)

答:新课标标准指出: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只是与方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能自觉寻求变异,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去思考问题,寻求答案的优良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也使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由盲目追求题的数量象追求题的质量转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第18篇:小学数学教学论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小学数学教学论》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一般来讲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 A ) A.社会发展的需要、儿童发展的需要、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B.社会发展的需要、心理发展的需要、儿童发展的需要

C.儿童发展的需要、心理发展的需要、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D.儿童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心理发展的需要

2、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三个阶段( C ) A.准备阶段、习得阶段、提取阶段 B.习得阶段、保持阶段、提取阶段 C.准备阶段、保持阶段、提取阶段 D.习得阶段、巩固阶段、运用阶段

3、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掌握概念的基本特征或规律的实际含义,达到理性认识的这一个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是 ( C ) A.感知

B.综合

C.理解

D.掌握

4、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动力是 ( B )

A.学生现有的数学知识、技能和发展水平与数学教学的进程对他们提出的任务要求之间的矛盾

B.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学习现状之间的差距 C.学生的学习现状与教学期望之间的差距 D.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学期望之间的差距

5、学生的主体地位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的 ( C )

1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A.深度与广度

B.程度与水平

C.积极性

D.兴趣

6、发现法是小学数学的一种常见方法,倡导发现法的是 ( C ) A.布卢姆

B.加涅

C.布鲁纳

D.奥苏博尔

7、常识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一种影响比较大的教学方法。最早提出此种方法的是( D ) A.布卢姆

B.邱学华

C.加涅

D.陈景润

8、对数学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理论和实践影响最大的教育家是 ( A ) A.布卢姆 B.巴班斯基 C.加涅 D.奥苏博尔

9、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概念的合理解释是( D ) A.利用计算机所进行的教学 B.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完成的教学活动

C.在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的辅助下,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

D.利用计算机的各种功能和特性,通过教师、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活动来实现更有效的教学

10、小学数学的备课基本要求是 ( A ) A.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备教学条件、备教学方法 B.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备教学资源、备教学活动 C.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备教学资源、备教学方法 D.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备教学活动、备教学条件

11、数学课中最为常见也最为重要的一种课型是 ( C ) A.新授课 B.练习课 C.复习课 D.讲评课

12、对于小学数学学习考评的内容,以下概括较为合理和面的是( B ) A.数学知识与情感态度

B.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习数学的能力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C.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D.数学知识与技能、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

13、方程及方程的解在小学数学概念分类中属于 ( B ) A.数的概念

B.代数初步知识方面的概念

C.数的关系方面的概念 D.运算方面的概念

14、关于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描述准确的是( D ) A.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巩固-概念的系统化 B.概念的引入-概念的获得-概念的应用-概念的巩固 C.概念的引入-概念的获得-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应用 D.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应用-概念的系统化

15、当主体需要了解某种数学关系或空间形式,而其中一些要素是未知的时候,就产生了( C ) A.数学障碍

B.数学联想

C.数学问题

D.数学学习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学习和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论的意义有哪些?

2、数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如何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一)人类的认识与数学知识之间的矛盾(二)知识的传授与知识的理解掌握的矛盾

(三)教师语言表述与学生真正理解的矛盾 (四)儿童掌握的新知识与旧有知识的矛盾

2、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第19篇:小学数学教学论

1.《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中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中认为: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3.《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中认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4.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5.举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的区别。

机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时,仅能记住某些数学符号或语言文字符号的组合以及某些词句,而不理解它们所表示的内在涵义。例如,符号“×”,小学生就知道这是乘法运算符号,也会背出“三四十二”的口诀,但对于“4×3”的真正意义却不十分清楚,这种学习就是所谓的机械学习。

有意义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能记住所学数学知识的结论,而且能够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掌握它们与有关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并能融会贯通。例如:关于“4×3”,学生不仅知道结果等于12,而且知道这是3个4连加,符号“×”表示求相同加数和的运算。这种学习就是所谓的有意义学习。

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是否与新的学习内容建立“实质性联系”,是区别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的根本标志。

6.举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实例说明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区别。

接受学习,是指学习的全部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那样一种学习方式。即把问题的条件、结论以及推导过程等都叙述清楚,不需学生独立发现,如直接将重量单位的名称“克”和“千克”交给学生,而不需要他们去推出新的名称。

发现学习则恰好相反,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教师以定论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发现。例如,利用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凑一凑、量一量的办法,让学生去发现关于三角形内角和的命题的学习,就是一种发现学习。

7.举小学数学教材中实例说明迁移规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如整数加减与小数加减,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具体内容自定)注意分清正迁移和负迁移。

8..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在呈现方式上的改革有哪些特点?

体现价值的主体性 体现知识的现实性 体现学习的探究性 体现经历的体验性 体现过程的开放性

体现呈现的多样性

9.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评析课的主要任务分别是什么?一般结构各是什么?

新授课:使学生获得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结构: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探究新知 巩固内化 课堂小结 活动总结,课外延伸

练习课:是新知教学后,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从而达到培养技能形成技巧,发展智力的目的。结构:复习引入 指导练习深化练习课堂小结 安排作业

复习课:加强知识理解,使之系统化。结构:问题驱动、自主学习重点难点、合作探究 知识梳理、点拔归纳 典例评析、深化提高 变式巩固、拓展完善。 试卷评析课:分析考察中存在的普通性问题,补缺补漏。结构:考察情况简介 分析考察中普遍性错误 分发试卷,订正试卷 布置针对性练习10.设计课堂练习应着重考虑哪几个方面?(见教材p181)

练习应考虑:练习内容的针对性 安排的层次性 形式的多样性 要求的差异性 反馈的有效性

11.写出整数、小数、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举例说明整数、小数、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有什么不同,相互间会产生哪些负迁移?

整数:位数多的就大 位数一样,最高位最高的就最大

小数:先比整数,整数大的就大,再比较小数一位一位往下比。 分数:同分母分子大的就大,异分母的化成同分母再比较。 (小数并不是位数多的就大 负迁移)

12.以生活实例说明四则运算的实际含义各是什么?分别写出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分数的意义,3/7表示什么?

四则运算的意义:加: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知道两个数的合和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 乘: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除: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其中的3份;把“3”分成7份表示其中的一份。

13.《新课标》第二学段对“综合应用”教学有何要求和建议?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独立地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4、《牛津大词典》对“问题”的解释是:

p296 数学问题具有的三个显著特征是:p297。 数学问题解决有哪些基本特征?p299。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四个基本过程是什么?p301-303。影响儿童在数学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305儿童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常用哪些策略p307-310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有何意义和价值?p310-312。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过程特征是什么?。P312-314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主要包括哪些能力。P314 问题:指那些并非可以立即求解或困难的问题,那种需要探索、思考和讨论的问题,那种需要积极思维的活动的问题。

特征:障碍性 探究性 可接受性

基本特征:学生初次遇到的问题,是一种积极探索和克服障碍的活动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成为学生认知结构的一部分。

基本过程:弄清问题 寻求解决 实施解答 回顾评价

主要因素:问题情境因素(问题的类型和难度,陈述方式及知觉图示的难易);学习者个人因素(知识经验 非智力因素 解决问题能力);问题解决中的认知策略 (突破常规,产生不同寻常的新看法或新想法;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向;摸清问题的要点;多角度、多方位考察问题;联想与问题有密切关系的事实和条件。) 策略:尝试 作图 动手做 概括规律 列举信息 从简单情况入手 从相反方向思考

意义和价值:有利于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数学意

识的形成 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过程特征:问题的感知和理解 方案的寻求和确定 方案的实施和矫正 结果的表达和反思 相互的评价和交流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从而提出问题的能力;把问题数学化的能力;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的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进行数学计算和数学推理的能力;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的能力。 15.小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意义是什么?新教材中已没有应用题的独立单元,你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怎样通过小学数学教学来提高小学生运用小学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意义:见上

建议:①创设生活中的数学情境,收集相关的数字信息②建立学习小组,指导学生协作探究问题③开展交流评价,完成解决问题④巩固生成数学方法,拓展思维训练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诸如仔细、全面、发散、质疑、反思等等⑥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诸如助人、合作、坚持、鼓励等等⑦还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调配问题展示的顺序

16.问题解决的基本特征(见教材p299)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主要包括哪些?(见教材p 314) (见上)

17.根据整、小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可分为哪四大块哪十一类?指出各类应用题的类型、数量关系,分别画出线段图, 分别写出列式的依据和数量关系。(见表) 18.请你编出用“12-8”和 “12÷3”计算的不同类型的三道减法和四道除法应用题。并指出各道应用题的类型,分别画出线段图,分别写出列式的依据和数量关系。(参照整数简单应用题数量关系剖析表) 19.“求平均数”、“归一应用题”、“归总应用题”“相遇问题”、“工程问题”、“按比例分配”等应用题的特点是什么?解题规律各有哪些? (1)求平均数问题的特点:把各“部分量”合并为“总量”,然后按“总份数”平均,求其中一份是多少。解题规律: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总量”和“总份数”,然后用总量÷总份数=平均数。

(2)归一问题的特点:从已知条件中求出“单一量”,再以“单一量”为标准去计算所求的量。解题规律:在解题过程中,首先求出一个单位数量,然后以这个“单位量”为标准,根据题目的要求,用乘法算出若干个“单位量”是多少,这是正归一的解题规律。或用除法算出总量包含多少个“单位量”,这是反归一的解题规律。

(3)归总问题的特点:从已知条件中求出总量,再以总量求出所求量 解题规律:现根据题目要求求出总量,再根据总量去求出单一量或有若干个单一量。

(4)相遇问题特点:a.两个运动物体;b.运动方向相向;c.运动时间同时。

解题规律:先求出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再求出另一个量。 (5)工程问题的应用题特点把工作总量用“1”表示,工作效率用单位时间内做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表示。根据工作总量与工作效率,就能求出合作完成工作的时间。解题规律:先知道三者中的两个量,再求出另一个量。

(6)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特点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分配成几部分。解题规律是要根据各部分之比,确定各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即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按照“求一个数(这里指分配的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来解答。

20.以“李师傅要生产一批零件,原计每小时生产零件120个,5小时完成;实际只用了4小时就完成了。每小时多生产零件多少个?”为例写出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简述应用题的算术解、方程解和比例解三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且把这道应用题用以上三种解法列出算式(每种解法都要列出两个不同思路的算式)。 综合法:从条件出发分析先求出原来每小时生产几个,再求出现在每小时生产几个,然后相减。 分析法:从问题出发分析要求相差几个,那么先求出现在每小时生产几个再和原来每小时生产几个相减。

联系:列式都要以基本的数量关系为依据 都要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都要审题,解题,检查。 区别:算式解:为质量不参与运算 方程解:未知量参与运算 比例解:未知量参与运算,且未知量之间一定存在着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 算术解:120×5÷4-120=30(个) 120÷(5-4)÷4=30(个) 方程解:设每小时多生产x个 120×5=(120+x)×4

设实际每小时生产x个

120×5=4x x=150 150-120=30(个) 比例解:设每小时多生产x个 则 120×5=(120+x)×4

设实际每小时生产x个

120×5=4x x=150 150-120=30(个)

21.以“王师傅2小时生产零件120个,照这样计算,他再生产6小时一共可以生产零件多少个?”为例,简述应用题的算术解、方程解和比例解三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且把这道应用题用以上三种解法列出算式(每种解法都要列出两个不同思路的算式)。 见上

22.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分为哪三大类?并指出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注意点

分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 已知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注意点:要加强找单位“1”的专项训练 要加强各类(一步与一步,一步与几步)的对比练习

23.以“张大伯家养白兔60只,白兔比灰兔多1/3,灰兔有几只?”为例题, 设计出准备题.画出线段图;指出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要点;分别列出算术解算式和方程(各两种不同解法);设计主要教学过程,设计对比性练习的题组 如:张大伯家养白兔60只,白兔比灰兔多1/3,则白兔比灰兔多几只。

教学要点;要加强找单位“1”的专项训练 要加强各类(一步与一步,一步与几步)的对比练习

24.儿童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常用哪些策略?A、B两地相距21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车行完全程要3小时,甲车行完全程要4小时。两车出发后几小时才能相遇?(写出用整、小数应用题的算术解题思路、“工程思路”、“方程思路”和“比和比例”的解题思路) 见14 25.《新课标》第一学段对“数与代数”教学有何要求和建议?

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 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的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26.以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的整除”这个单元中的某些概念教学为例,简述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同化的区别。

数学概念形成需要的是对物体或事件的直接经验,从这些物体或事件中抽象出它们的共同属性.而在数学概念同化的过程中,新的数学概念的共同属性一般都是教师指出的,不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重要的是使学生把新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在概念形成过程中,要求学生对所发现的共同属性进行检验,并通过对所发现的共同属性的修正,最终确定它们的本质属性.`而在数学概念同化过程中,则要求学生辨别所学习的新概念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的异同.并将新概念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27.成为互质数的两个数的关系按是否是质数、合数可分为哪些?

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28.质数、互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四者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质数和合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叫做质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就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分解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几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称为分解质因数。 29.以求

45、

36、30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为例简述用短除法求三个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算理和求法两方面的联系和区别

30..除法、分数、比三者之间的意义和性质各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联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比中的前项;除号相当于分数线和比号;除数相当于分母和比的后项;商相当于分数值和比值。

区别:“比”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值。

31.看到“苹果个数与桔子个数的比是3:5”这个条件你还能联想到哪些相关的比和分率?(写出5个以上)

32.以3.6 :1/3为例说明求比值与化简比的区别和联系。

求比值: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 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3.6 :1/3=10.8化简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 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3.6 :1/3=54:5 33.什么是正比例、反比例?其字母表示式怎样的?两个量是否成正、反比例有哪些判断方法?

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正比例关系.Y/X=K(一定)

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反比例关系.X×Y=K(一定)

判断方法:先找不变的量,再看不变的量等于什么,写出关系式。如果不变的量等于一个除法算式或者是一个比,就成正比例,如过等于一个乘法算式,就成反比例,如果既不是乘法也不是除法算式,就不成比例。

34.什么叫“数学课程资源”?从哪几个方面开发和利用《新课标》

数学课程资源: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到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

利用:实践活动材料 音像资料与信息技术 其他学科的资源 课外活动小组 图书馆资源 报刊资源、电视广播等媒体 社区、少年宫、博物馆等活动场所 智力资源

第20篇:数学教学论总结

第一章 绪论

本门课程的研究对象,广义地来说,数学教学论研究与数学教育有关的一切问题(数学与社会、教师培训、比较数学教育等)。狭义地来说,以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三论为核心,研究有关教授与学习的全部过程,是揭示数学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数学教学论的学科特点: 1.数学教学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性学科2.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3.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 本门课在高师数学系开设的意义

(一)科学的数学教学过程是数学教学论基本原理的具体表现。

(二)数学教学论对新教师具有特殊的意义。1.我国社会、经济等的发展对中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2.数学教学工作是多层次、多因素的工作。总之,一个新教师要想胜任如此复杂的、高度艺术的数学教学工作,成为一个合格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努力学习数学专业知识,提高数学能力,还必须学习和研究数学教学论,提高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 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足迹:1.数学教育改革的近代化运动(20世纪初—1958年)—培利·克莱因运动2.数学教育改革的现代化运动-新数运动3.回到基础5.大众数学的思想。

国内数学教育改革的足迹:五四运动之前主要学习日本,20年代以后则学习欧美,之后又学习前苏联。1.我国社会主义中学数学教育创设的阶段(1949—1957年) 2.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阶段(1958—1960年) 3.我国社会主义中学数学教育调整、巩固、发展的阶段(1961—1966年) 4.我国社会主义中学数学教育遭到严重破坏的阶段(1966—1976年) 5.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恢复,进一步改革、发展的阶段(1976年—)

第二章 中学数学课程研究

大纲共分五部分1.教学目的2.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3.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4.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5.教学测试和评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第一部分:前言 1.基本理念

2.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2.学段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数与代数 2.空间与图形3.统计与概率4.课题学习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 2.评价建议 3.教材编写建议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结构:第一部分

前言

体现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1.课程的性质 2.课程的基本理念3.课程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必修课程(数学1—5)

选修课程(系列1—4) 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同上) 高中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基本内容(1)基础知识(显、隐性)(2)基本技能(3)数学思想和方法(4)数学能力(5)创新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6)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情感态度价值观).教材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的关系1.二者呈现内容的方式不同2.教材编写比较简单概括,教师必须对其进行教学法加工,进行深化和分解,使之变成可实施的教学内容3.教材内容的难度只是编者对学生总体认识的体现,很难适用于所有学生。

中学数学教学内容选择依据:要依据教学目的,同样也受着中学教育的性质、任务、数学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等的制约。 教学内容选择较一致的标准有:1社会作用的标准2教育作用的标准 3后继作用原则4可接受性标准5可行性标准

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依据

1、党和国家对现阶段培养人才提出的总目标和中学教育的性质任务

2、数学的特点及其作用。

★科学的数学与作为教学科目的中学数学的联系与区别:所谓科学的数学就是指数学科学,

1 即将人类(特别是数学家)所发现的数学规律按照数学特有的演绎规律组成的科学体系。1.认识主体不同2.可否接受和内容编排上不同3.公理体系要求的不同4.逻辑结构上的不同。

第三章 数学学习研究

数学学习的特点:(1)中学数学学习是人类发现基础上的再发现。是在学生已有数学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主动积极地建构过程。(2)数学学习是一种科学的公共语言的学习(应用的广泛性)。(3)数学学习需要较强的抽象概括水平。(抽象性)。(4)数学学习需要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有利于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严谨性)。(5)数学学习需要突出练习的环节(系统、衔接性)。

影响数学学习的因素

(一)智力因素: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

(二)★非智力因素1.外部因素(1)教师(2)教学材料\教学条件(教育技术)(3)社会环境(4)家庭教育2.内部因素(1)动机:激励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有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2)态度:自觉型、兴趣型、说服型、强迫型(3)兴趣(4)情绪与情感(5)意志(6)性格

同化和顺应:同化: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结构的过程。即:利用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改造,使之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顺应:是指原有认知结构不能使新知识同化时,需调整原有认知结构,使之适应新的学习。即:数学新知识在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中没有密切联系的适当的知识。

数学学习的原则:动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独立思考原则、及时反馈原则。

数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观察与实验、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特殊化与一般化、抽象与概括。

数学思维的品质:(1)数学思维的深刻性(2)数学思维的广阔性(3)数学思维的灵活性(4)数学思维的独创性(5)数学思维的批判性(6)数学思维的敏捷性。 数学思维的分类(标准不同,类不同):1.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思维过程凭借物或思维形态不同)2.再现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思维的智力品质的不同)3.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思维过程的指向性不同)4.分析思维、直觉思维(结论是否有明确的步骤或过程)

第四章 数学教学原则

四条典型原则: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②具体与抽象相结合;③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④巩固与发展、创造相结合的原则。

如何贯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1)充分认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的意义,提高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贯穿的自觉性。(2)突出某些数学对象的实际背景,使理论知识不脱离实际。(3)提高理论水平,重视一般原理和方法的教学。(4)培养学生将数学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

第五章 数学教学方法和数学教学模式

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时都需要遵循的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孔子的“愤悱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数学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发现法、程序教学法、读读 议议 讲讲 练练教学法、单元教学法。

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1、教学目的和任务

2、教学内容的特点

3、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

4、教师本身的素质和修养。

2 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启发性、趣味性、主体性、调节性。 数学教学方法的评价1,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2,定额的时间消费。

第六章 数学教学媒体

恰当把握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度:

1、不应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花架子,在不需要使用技术的时候滥用技术,需要使用技术时没有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从而流于形式,为运用而运用。

2、不能用计算机上的模拟实验来代替学生能够从事的必要的实践活动;不提倡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象和对规律的探索。

第七章 中学数学教学工作

中学数学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内容: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指导数学课外活动、学生成绩的考核、教学研究。

数学课的基本类型:1.新授课2.习题课3.复习课4.讲评课。

数学课教案的编写原则:科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操作性原则、变通性原则。

板书的作用主要有:①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促进思维,巩固知识。②给学生示范(技能、技巧、书写表达等方面的示范作用)。

提高板书的效果应注意:整体性、启发性、准确性、鲜明性。

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1 掌握教学材料方面(大前提)2 语言和板书(条件)3 运用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措施)4 组织教学(保证)5 教学改革(手段)6 教学效果(目的) 命题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考试目的)

2、一致性原则(与大纲要求一致)

3、科学性原则(试题要准确无误)

4、量力性原则(难度要适当,有一定的区分度)。

5、独立性原则(题小量多,各个试题彼此独立)。

第八章 中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数学基础知识:1数学概念2 数学命题3 数学推理、论证4 数学思想方法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是反映并确定现实世界一切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一个概念的本质属性的全体叫做概念的内涵。一个概念所概括或涉及到的具体对象的全体叫概念的外延。即指概念的适用范围。二者关系:概念的内涵是概念质的方面的属性,概念的外延是量的方面的属性。 一般说来,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大,则外延越小。反之内涵越小则外延越大。

数学概念间的关系:1.同一关系(等边三角形和正三角形)2从属关系(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3交叉关系(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4 并列关系(直角和锐角三角形)5.矛盾关系(有理数、无理数)

数学概念的定义:1邻近的属概念+种差2发生式定义3约定式定义4外延式定义5描述性定义6递推式定义7公理化定义

如何搞好数学概念的教学:

1、深钻教材,理解概念

2、抓住本质,阐述概念

3、反复巩固,掌握概念

4、广泛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5、在体系中把握概念。在数学中,能判断真假的语句称为数学命题。

命题演算常用到以下联结词:1否定(并非) 2析取(或) 3.合取(与,且)4蕴含(若„„则„„) 5等价(当且仅当)

3 如何搞好命题的教学:

1、据学生实际水平,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命题。

2、剖析数学命题的结构

3、讲清命题证明的思路和方法(自然、合理)

4、重视命题的作用和使用方法的介绍

5、进行知识归类,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数学推理形式:演绎:从一般性原理到个别性论断的推理。归纳:从个别性例证到一般性原理的推理。类比:从个别性例证到个别性例证的推理。

数学思想包括用符号表示数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辩证的思想、逻辑思想、分类思想、函数思想、集合对应思想、数学模型化思想等。

数学方法的基本内容:

1、一般的方法

2、全局性的数学思想方法

3、技巧性的数学方法。★如何搞好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1、正确处理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之间的关系

2、在解题教学过程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

3、对不同类型的数学思想方法采取不同的教法。

第九章 中学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

基本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运用开放式、启发式、多类型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充分揭示数学思维过程。

2、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变式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3、加强数学直觉思维的训练,打破思维定势,克服负迁移。

4、注重归纳、类比等合情推理思想的运用,培养学生建立数学猜想的能力。

5、加强灵感思维和数学美感的训练。

第十章 数学教育评价

数学教育评价的功能:1.管理功能2.导向功能 3.调控功能4.激发功能

5、诊断功能。数学教育评价的原则:

1、要求的统一性

2、过程的教育性

3、方法的科学性

4、实施的可行性。

第十一章 数学教师与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教师的素质:

1、数学教师的职业道德

2、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①数学专业知识;②教育学、心理学和数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③广泛的其他文化科学的基础知识)

3、数学教师的能力结构(①数学能力②自学能力③数学教学能力④数学教学研究能力) 数学课说课的内容:(1)说教材——阐述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2)说学生——分析教学对象,研究学法(3)说教法——介绍选择哪些教学方法及手段(4)说程序——呈现教学过程的设计特点

数学教育研究论文的选题、选材:题目宜小不宜大,称之为小题大作。见地宜新不宜旧,必须刻意求新。内容宜熟不宜生,论题宜重不宜轻。

4

数学教学论考试试卷
《数学教学论考试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