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岗位职责

岗位职责分离(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22 08:35:12 来源:岗位职责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血液成分分离人员岗位职责

1.负责血液成分的分离工作,严格按照各类成分血制备的操作规程开展工作,确保制品质量。2.负责检查血液成分分离前后的标签、生理盐水袋、保养袋、空袋(管)等的质量情况,如有异常,应向科主任和质量监督员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3.进人净化工作区的人员,负责定期更换消毒剂,保持手及工作台面的清洁,配合质量管理员做好质控样本的采集工作。4.负责用消毒液擦洗台面及物品,对止血钳、医用剪刀等进行消毒处理。定期对工作室进行清扫消毒。5.做好有关血液分离的各种表格的填写工作。

推荐第2篇:ABC集团岗位职责分离管理规定

ABC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目录

文件名称:ABC岗位职责分离管理规定政策编号:ABC-HR-12 编写/修改人:ABC人力资源部版本编号:2008-A版 页数:第 1 页共 4 页生效日期:2008.04.01

一、目的:

为明确公司内各岗位的权利义务,避免因岗位设置导致部分工作出现纰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集团总部各部门及各子公司,集团各部门及各子公司在设立岗位时需充分考

虑岗位不兼容原则,并严格按照以下原则执行。

三、货币资金管理岗位的职责分工如下:

各公司财务机构要根据不兼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分别设置会计、出纳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做到账款分离。

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具体要点如下:

1.货币资金实物收付寄保管只能由经过授权的出纳人员负责办理,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

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或直接接触货币资金。

2. 业务规模较大的企业,出纳人员每天应将现金收入、现金支出序时地、逐笔地登记现金出

纳备查簿,而现金日记账和现金总账应由其他人员登记;规模较小的企业,可用现金日记账代替现金出纳备查簿,由出纳人员登记,但现金总账必须由其他人员登记。

3. 负责应收款项账目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收入账目的工作,负责应付款项账目的人员不

能同时负责现金支出账目的工作。

4. 保管支票簿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支出账目和银行存款账目的调节。

5. 负责银行存款账目调节的人员与负责银行存款账目、现金账目、应收款项账目及应付款项

账目登记的人员应当相互分离。

6. 货币资金支出的审判人员与出纳人员、支票保管人员和银行存款账目、现金账目的记录人

员应当相互分离。

7. 支票保管职务与支票印章保管职务应当相互分离。

四、销售与收款业务岗位的职责分工如下:

企业在岗位设置和人员调派上必须保证销售与收款业务中的不相容岗位分别设置,实行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做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单位不得由一个人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全过程。

1.销售部负责编制销售计划、执行销售政策、处理客户订单、价格谈判、签订合同、开具发

货通知单、催收销售货款等;

2. 销售业务的经办、审核和销售通知单的签发三个岗位必须由不同人担任,三个岗位应相互

监督、相互制约,实现这三个不相容岗位的分离控制目标。

3. 财务部负责核定销售价格;财会部门的开票、出纳和记账这三个岗位应当相互分离,分别

由三个不同的人员担任,实行相互牵制、相互监督。财务部负责审核确认发货通知单、开具销售发票、结算销售款项、登记收入及应收账款、监督管理货款回收等;

4. 收款、管理应收账款、向欠款客户发放对账单这三个岗位应当相互分离,分别由不同人员

担任。

5. 应收票据及票据抵押物或质押物的保管岗位与应收票据记录岗位应当相互分离,分别由不

同人员担任。

6. 信用管理岗位与销售业务岗位应当分别设置,分别由不同人员担任。

7. 审计部定期审计检查销售业务的合规性、合理性和会计记录的正确性与及时性。

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人员进行岗位轮换。有关人员在办理岗位轮换移交手续时,应保证其经手的账款和财务的安全与完整。

企业应当配合合格的人员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五、公司采购与付款业务岗位的基本分工如下:

1.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岗位责任制

在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应设置相应的岗位。这些岗位有请购、审批、询价、确定供应商、订立采购合同、审计、采购、验收、会计记录、付款审批、付款执行等。单位应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2.采购与付款业务不相容岗位的分离

采购与付款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采购业务的请购与请购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计;采购与验收;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 单位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全过程,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人员进行岗位轮岗。

六、预算编制岗位的职责分工如下:

为确保办理预算工作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预算工作的职务分离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预算编制(包括预算调整)与预算审批岗位应当分离;

2. 预算审批与预算执行岗位应当分离;

3. 预算执行与预算考核岗位应当分离。

七、成本费用岗位的职责分工如下:

成本费用支出不相容的岗位至少包括以下方面:

1.单位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与审批职务分离;

2.单位成本费用的审批与执行职务分离;

3.单位成本费用支出的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职务分离;

4.单位成本费用考核评价与执行职务分离。

5.销售部负责编制、执行管理费用计划;

6.各管理部室负责编制、执行管理费用计划;

7.财务部经理负责编制、执行财务费用计划;

8.预算管理办公室负责审核各项成本费用计划、控制成本费用的发生、考核各项成本费

用的完成;

9.财务部成本会计负责成本费用的核算与报告;

10.主管会计负责定期审计检查成本费用的合规性、合理性和会计记录的正确性与及时

性;

11.公司总经理及各分管副总经理负责有关成本费用的审批。

八、存货岗位的职责分工如下:

在存货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应设置相应的岗位。这些岗位有采购、验收、保管、发料、清查、会计记录、处置审批、付款审批、付款执行、收款执行等。单位应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一)会计工作的内部牵制

1.各类资金支出凭证上必须有经办人签章、部门负责人签字和公司领导签字。最大支出

或特定项目支出,必须由财务负责人及总经理签字后方为有效。

2.各种销售发票、收款收据必须加盖发票专用章、财务收款章和出纳员个人章后,方为

有效,印鉴不全,仓库保管员不得发货。

3.收款人员对销售价格低于公司定价的发票或有疑点的销售业务,有权质询开票人员并

拒绝办理收款业务,制止无效时应及时报告领导。

4.非出纳人员代收款项,必须及时与出纳员办理交接登记手续。

5.出纳人员及稽核人员有权检查一切货币资金收付凭证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有权拒绝办

理一切不合法、不真实的收付业务。

6.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以

及银行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工作。

7.财务负责人应对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及库存现金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一

般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发现挪用公款的情况应严肃处理。

8.财务专用印鉴必须由两人或者两人以上分管,并不得在空白支票上预盖印鉴。

9.工资计算发放表必须经过人力资源部审核无误并签章后,方可发放工资。

九、执行办法:

1.公司从组织结构、岗位设置时起,关注各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最大程度的避免出现不

兼容岗位。

2.针对工作过程中因工作调整而出现的不兼容岗位情况,随时进行更正,并报集团人力资

源部进行审批。

3.公司人力资源部协调各部门负责人,每年对各部门的不兼容岗位情况进行检查,每两年

对各部门的不兼容岗位进行更新。

推荐第3篇:分离

分离

六年级快结束了,我多么不舍得,校园与我一起6年了,我不想长大,想永远永远做一个天真活泼的女孩,但时间是不会留人的。

在我的记忆里有许许多多快乐让人值得留恋的事情,班上每天都是快乐的,每天都会发生不同有趣的事情,让我每一天都过得非常难忘。可如大家今却要分离了,大家都要说最后一次再见了。我无法逃避与好同学说再见的痛苦,毕竟我们大家已经在一起六年了,对我们班每一个人都非常熟悉……我望着没有星星相伴的寂寞天空,我的眼泪不禁流了下来,我知道我将会像那一片天空,没有同学们的笑声相伴,没有同学们的包容,一切都变了,这种感觉是没有一个班能代替的欢乐与幸福。虽然我们班的成绩很差这个是事实,但是我们班这种真挚的友谊又有多少的班能做到?在我们班分离的那一天会发生怎样的感人场面我很期待,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一定把我们班每一天发生的事都用笔记本记载下来,当我想起的时侯就拿出笔记本看看。快乐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我尽管如此不想离开大家但是我们大家是会长大的,最后也一定会分离的,不管我多么不舍得……

到最后我们班只会残忍地分散在一个埋藏着有无限多快乐、幸福、幽默……的母校。分离这一个词我永远也不要懂得。

江门市新会区红卫小学六年级六一班 赵嘉敏

推荐第4篇:分离流

在螺旋微通道中,惯性微流体的连续颗粒分离问题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报道了一项简单的惯性微流体装置,它利用迪安夫妇的螺旋微通道中的惯性迁移原则,实现连续多粒子分离.由于曲线微通道几何原因,占据显著地位的惯性力(附加了迪恩旋转力)导致了微粒在靠近内微通道壁附近占据了一个单独的平衡位置.该颗粒平衡的位置依赖于惯性升力转换成迪恩曳力的比率。使用此概念,我们可以初次证明,()用适当设计的出口系统可以收集单个粒子流。为了证明这一理论,一个固定的宽度为500mm和高度为130mm的5环阿基米德螺旋微通道被同时且连续的用于分离10mm,15mm,和20mm的聚苯乙烯粒子。该设备表现出90%的分离效率。分离成神经细胞瘤和神经胶质瘤细胞时能够达到80%的效率并且有着相对高的存活率,这都证明了该装置的通用性。每分钟一百万个细胞的完成量比报道的应用其他微型排序方法的排序率要高出许多,同时,这一完成量也相当于商业宏观流动式细胞技术所获得的利率。被动的微射流方法所提供的简单平面结构和高流通量使这种方法在生物医学和环境应用领域中对LOC设备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引言

在许多芯片实验室(LOC)系统中,对于生物医学和环境的应用领域来说,高通量微粒分离技术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而单单对于生物医学应用来说,在大多数发展完善的芯片实验室(LOC)系统中,微粒分离器被用于基于尺寸的分离和细胞的分类。在全血液中,人类的T淋巴细胞的高效分离对于艾滋病毒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关键的一步。或者,神经母细胞瘤和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分离也许可以在神经变性疾病和癌症的细胞替代疗法中存在潜在应用性。微粒子分离器的环境应用包括在水质分析中有害细菌或金属纳米粒子的提取。

在宏观尺度上,传统的基于尺寸的分离技术包括多孔膜滤池的使用。通过采用具有不同孔尺寸的膜,多组分粒子的渗透就可以实现。然而,在微尺度上,膜渗透技术有着各种缺点,其中就包括复杂的3-D结构的制造限制了孔径大小以及膜的堵塞所引起的问题。在微尺度方面,这些因素限制了这种技术的普及,也导致众多的少膜分离技术的发展。

在微尺度上,电泳和介电电泳已用于实现高分辨率的粒子分离。 因为分离原理是基于大小的,所以两个或更多颗粒尺寸的分离,可以同时实现。但是,这些技术需要外部电源,并且由于在批处理模式下运行,所以无法处理大量样本。这导致了几个被动连续溢流分离技术的发展,如捏溢流分级,沉降,水动力色谱法和确定性的侧向位移。

两种或更多种粒子成分能够同时被动分离,这已经成功地证明了以微型捏流分离利用和确定的横向位移为基础的技术。在捏流分离中,有无粒子被引入微通道,流体的流动都包括收缩和扩大段。在收紧段,通过控制无粒子的流体流动速率,粒子沿着通道侧壁是一致的。当粒子从收缩段行进到扩大的微通道段时,小些的颗粒会受到指向的通道侧壁的力,大些的粒子会受到指向通道中心的力,这样就实现了分离。在确定性的横向位移中,微柱被适当地放置在微通道中,这样就会使粒子大于临界直径(w是两柱之间的距离),并且遵循一个确定的路径导致基于尺寸的多粒子流的形成。该方法被成功地用于证明有着0.8mm,0.9mm和1mm直径的微粒的高效分类。虽然这些技术操作是在连续模式下操作的,但是,在PFF中对狭窄通道几何形状的需要和在DLD中对障碍物存在的需要可能会导致通道堵塞和颗粒与颗粒间的相互作用。此外,所报道的生产量对细胞的分类和血细胞技数的应用是不足的。

最近据报道,基于粒子过滤技术的惯性迁移已经实现了高生产量的颗粒分离。在惯性力的作用下,中立的活跃粒子沿通道外围从微通道迁移位置流动到稳定平衡位置。帝卡罗表明,通过采用曲线通道,狄恩涡流可用于将平衡位置的数目减少到一个。这一单个粒子流稍后可以通过利用分叉口被提取出来。使用这种技术可以实现快速微粒过滤。例如,最近通过确保较小粒子的运动仅受迪安力的影响,较大粒子的迁移运动仅受惯性升力的影响,我们论证了两粒子混合h后的完全分离(7.32毫米和1.9毫米直径)。

在我们先前的工作中,通过利用迪安阻力和惯性升力的影响,我们提出了一种构思以实现两种不同粒子尺寸的完全分离。在内微通道壁处,并且在惯性升力和迪恩力的合力作用下,较大粒子能够处于平衡状态。然而,惯性升力并没有影响较小的粒子的迁移,这些粒子由于迪安阻力的作用转换到了微通道外壁。由于粒子的分离并不依赖于两种力量的比例,所以该构思的一个主要限制是无论出口数量是多少都不能分离比两粒子混合更多的粒子混合。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第一次证明了迪安同惯性迁移一起同时去分离多粒子混合的用处。在一个曲线微通道中,迪安阻力和惯性升力的结合导致在内微通道壁处的粒子平衡。粒子所处于平衡的位置依赖于这两种力的比例。在这一工作中,我们形成了一种构思,这种构思依赖于两种力的比例,并且利用粒子大小以形成隔离,同时这一构思聚集了粒子流,这些粒子流通过采用合适的输出系统都可以被提取出来。虽然在此提出的这一构思与此前提出的螺旋分离器的构思很相似,但是,实现分离的工作原理是不同的,并且,这也是第一次利用惯性微流体证明多粒子分离。此外,在工作中提出的这一系统制造起来简单、容易。并且在一个宽阔的动态范围内能够保持一个高的产量去分离粒子。所提出的原理还被用于证明在SH-SY5Y成神经细胞瘤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之间的基于尺寸的细胞分离。

2.设计原理

在我们最近的工作中,我们发现,在迪安阻力和惯性升力的合力的作用下,粒子在螺旋微通道中的流动轨迹是一个长方形的横截面的形状。这些力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粒子穿过微通道横截面时的大小和位置。粒子()(在这里ap是粒子直径,Dh是微通道水力直径),惯性升力控制并负责微通道内粒子的平衡。在此,我们论证了在该位置不同尺寸粒子的平衡是依赖于惯性升力和迪安阻力的比率的,这一比率是随着粒子的第三功率的变化而变化的。通过调整流动参数,分离应用程序可以产生单个粒子流,如图所示.1.

在一个平面泊肃叶流动中,速度剖面图的抛物线特性导致了剪切梯度诱导了惯性升力,导致惯性升力促使悬浮微粒远离微通道中心朝向通道壁而去。随着粒子向通道壁靠拢,由于微通道壁的存在妨碍了粒子周围的旋转轨迹,使粒子上的惯性升力垂直地离开了微通道壁。这些相反的垂直作用力将净升力作用于平衡粒子上,使它们进入微通道周围的集中流。塞格雷和西尔伯贝格第一个报道这种作用的人,他们论证了中性悬浮粒子的均匀分布,在半径为R的圆形通道的通道中心形成了一个窄频带

图一,(a) 螺旋微粒分离器的原理图。在FD和FL的影响下,随机分布的粒子在沿着螺旋微通道的内壁(IW)上,平衡在不同的平衡位置。通过打开螺旋通道使粒子流进入更宽阔的笔直通道中,并且,在提取单个粒子流之前,运用多出口的设计方案,单个粒子流之间的分离被增强了。(b) 微通道横截面图显示了FL和FD对粒子的影响。两种力之间的比率(FL/FD)是决定给定尺寸(直径)的粒子的平衡位置的决定因素。

莱德表示,在正方形截面通道中,粒子平衡的最优位置是AP/DH=0.1。在我们之前的工作中,在限定Re的范围下,我们发现了在正方形和矩形微通道中粒子流动的平衡位置。在平面泊肃叶流动中,作用在悬浮粒子上的净升力是由下式给出的:

其中,是流体介质的密度,G是流体

速率,是由

GUmaxDh给出的,

Umax是流体的最大速度CL是升力系数。这一系数是粒子在穿过通道横截面和雷诺数(Re)时粒子位置的作用结果。在距离通道壁0.

2Dh处,并且在再次回落至零值之前,升力系数和之后的升力的大小都从通道中心处的的零值增加到了最大值,借以平衡粒子。除此之外,升力系数的改变表明了指向通道壁的升力的统治地位。

螺旋微通道的曲线几何引入沿径向向外的离心加速度分量,这导致了两个对称的反向旋转涡流的形成,这种旋转涡流被称为迪恩涡流。这些迪恩涡流的大小可通过无量纲数来确定,这些无量纲数是迪恩数(De),它由下式给出

) 对于一个连续微通道De=0, 增加通道横截面(Dh)或者流动速率就增加了De,从而产生了更强的迪恩力。由于这些迪恩涡流,螺旋微通道中的悬浮粒子经历了一个横向曳力。粒子所受到的迪恩曳力可以通过斯托克斯曳力表现出来。

在这里Udean是平均迪恩速率,Udean=()

在长方形微通道的横截面上,粒子的平衡位置是独立于Dh的,同时也依赖于最短的通道尺寸。因此,评判粒子集中的标准是ap/H()0.07.我们用此结果来设计小展弦比螺旋微通道,从而在一个宽泛的粒子尺寸范围内去提高单个粒子流的分离率。在小展弦比螺旋微通道中,升力和迪恩曳力的比率对粒子尺寸和剪切率的调制的依赖性已经被利用来证明直径为10um、15um和20um的粒子的分离。在入口靠近内微通道壁处,当粒子流向下游流动时,占主导地位的惯性升力是与随机分布的粒子对应的。另一方面,依靠粒子的尺寸,有重要作用的迪恩曳力将这些集中的粒子流移动到更加远离通道壁的地方。这就导致了三种不同的粒子流的演变,并且,通过设计合适的出口,这些粒子流是可以被独立提取出来的。

3.实验方法

微通道是应用标准的软光刻的方法,由聚二甲基硅氧烷制造的。简短地说,负硅主是通过模仿所需高度的SU-8光阻材料制造的,同时这些光阻材料是用传统的光刻工艺制成的。随后,PDMS聚合物以十比一的比率与固化剂混合,随后将混合物浇注到所制造的硅原型上以形成所述装置的一个复制品。随着固化剂在加热板上以80摄氏度的温度加热2小时后,PDMS模具被逐渐剥离并且输入和输出端口被去芯,用14号注射器的针头。将PDMS模具结合到1mm厚的

显微镜载玻片上,用电晕处理的棒完成通道。

在测试之前,从Bangs实验室购买的用荧光标记的聚苯乙烯粒已经稀释在了去离子水中。注射泵用来驱动已经充满了粒子溶液的注射器。去评估微通道内的粒子流的位置,微通道的高速图像被用一个倒置的,装备12位的CCD相机的荧光显微镜捕获了。使用图像软件,通过覆盖一叠300个图像,Z堆叠的合成图像将会被生成。在复合图像中,粒子流的位置是通过分析在整个通道宽度下灰色刻度线的扫描情况而确定的。

为了证明粒子混合物的分离,包含有直径为10mm,15mm,20mm的聚苯乙烯粒子(这三种直径的粒子分别标有DAPI, FITC, 和TRITC的荧光团)的溶液被应用。使用适当的滤波器立方体对粒子流分别进行观察和捕获。各个图像被叠加以创建一个合成图像,以显示三个单独的聚焦粒子流的形成。

为了确定分离效率,会通过流式细胞术收集并分析每八个出口中的一个出口的粒子流,BD生物学流式细胞术被用于完成分析。个别粒子溶液被用作控制装置去描绘 FSC和SSC对立时所形成的门。被收集的样本在之后被贯穿流式细胞分析仪以确定在全部八个出口中每三个粒子的数量。

为了证明细胞分离,SH-SY5Y 成神经细胞瘤细胞

结果与讨论

所制造的该设备包括五个环形阿基米德螺旋微通道,该通道有两个入口和八个一样的出口(如图二)。螺旋设计具有1厘米弯曲的初始半径,并且每一个螺旋圆环的间距都是固定的500mm。微通道的宽度固定在500mm,但是高度是在90mm和140mm之间变化的。在出口处,500毫米宽的通道打开到1毫米宽的分割段,在分成八个100mm宽的出口之前,以增加两个粒子流之间的间距(如图2(b))。

在这一工作中,我们依靠螺旋微通道中FL和FD的比例,利用粒子尺寸去分离直径为10mm,15mm,20mm的粒子。在测试粒子混合物前,粒子需要在不同高度和De的通道中分别被测量。对于每个通道的高度,通过增加流动速度,,也会被增加,直到在出口处形成单一集中粒子流。增加流动速率更远的影响是导致聚焦的粒子流远离通道内壁朝着通道中心迁移。随着溢流速率进一步增长,迪恩力开始主导惯性升力,从而导致粒子流的分散。相似的表现也被迪卡罗等人注意到。粒子流的平衡位置被记录为De的函数。在被要求证明多粒子分离时,这些结果被用于选择最佳通道高度和溢流速率。

图3示出的合成图像表明,在不同高度的微通道中,直径为10毫米的粒子流的位置(x),为De的函数。直径为10毫米的粒子的悬浮液被引入两个入口并且所有图像刚好在所述出口500mm处被捕获到。对于一个给定的通道高度,随着De的增加,集中粒子流越来越多地离开通道壁,这表明迪恩力的主导地位。虽然增加溢流速度相比迪恩拖力更能产生较大的升力,但是粒子流远离通道壁的运动可以这样被解释:随着流体溢流速度的升高,惯性升力率是降低的。因此,净升力是随着溢流速度的增加而减少的并且粒子流远离通道壁。增加通道的高度也会造成集中粒子流进一步远离通道内壁,其可以通过以下事实来解释,对于给定的溢流速度Uf,迪恩曳力随着通道高度的增加而增大,而惯性升力随着通道高度的增加而减少。因此,该粒子流的位置可通过增加De或增加通道高度来改变。

图4(a)画出当作为De的函数时,在不同高度的微通道中,粒子流的位置与通道宽度相关。对于一个在90mm高的通道中的直径为10mm的粒子来说,在线性上升前,粒子流距离通道壁的距离保持恒定不变:De=8.8,作用在粒子上的惯性升力在低于De=8.8时是较大的,并且随后随着流体速度的增加,粒子流是不受影响的。然而,超过一个临界的De(流速)时,FD增加至和FL相同的顺序,并且随后粒子流的位置随着流动速率线性变化,表明了迪恩力的主导地位。增加微通道高度降低了De的临界值所需的粒子流的迁移,如图4(a)中所示,随着通道高度的增长迪恩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在130mm和140mm高的通道的情况下,对于所有实验中的流动状况,粒子流位置都是变化的。

对于较大的,直径为15mm的粒子,在90mm和110mm的微通道情况下,更高的AP/ H比值产生了一个较大的提升力并且因此随着增加De,粒子流位置仍然不变。然而,与直径为10mm的粒子类似,增加通道高度导致了较低的P / E=0.1比值并且因此粒子流的位置被迪恩力强烈影响。同样地,直径为20mm的粒子得到较高的ap/H比值,导致在每个通道高度中作用于粒子上的FL需要被考虑。因此,对于直径为20mm的粒子来说,在所有绘图中,一块显著地扁平区域被观察到。在较大粒子的情况下升力支配地位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对粒径上的惯性升力的强依赖性。因此,在这个90毫米的通道中,对于已经试验过的几乎所有的粒子流来说,直径为20mm的粒子流的位置是恒定不变的。

这些个别粒子试验结果表明,可以在不同的高度和一系列溢流条件下的微通道中实现三个粒子尺寸之间的完全分离。这样,在下一组实验中,我们就可以测试直径分别为10 mm, 15 mm和20 mm 的同类聚苯乙烯粒子混合物。粒子分离就是通过实验用直径分别为10 mm, 15 mm和20 mm的粒子(这些粒子分别用DAPI, FITC 和TRITC的荧光团标记)去观察。相应地,在通道出口处,过滤器立方体用于捕获每一个粒子流的图像。所捕获的图像进行再叠加以创建一个合成图像,这个合成图像即表示三种粒子流(图5)。为了提取的三个单独的粒子流,在De=14.4(流速为3 mL/min处),用130毫米高的螺旋微通道测试了该混合物。在到达开口之前,500毫米宽的通道打开到1mm宽的区域,在出口通道处,以利用层流剖面实现更好的分离。

入口和出口处的合成图像示于图。5。该图像清楚地表明,在所述微通道出口处,三种不同粒子流的形成。直径分别为10 mm, 15 mm和20 mm的粒子流在500mm宽的区域处的直径分别是180 mm, 120 mm, 和65 mm,这样,三种粒子流在出口处依次分为第一,第二,第三分别被收集。虽然通道高度决定是否

粒子集中到一个单一的粒子流中,但是,微通道宽度对粒子流之间的间隔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更宽的通道导致粒子流之间更大的间隔,这反过来又允许直径相差很小的粒子的分离。微通道宽度对这种分离技术的分辨能力是目前正在研究的。

从八个出口流出的粒子流通过流式细胞术被收集和分析以确定分离效率。图。6给出了流式细胞术的数据,表明在入口和出口处的粒子浓度。近98%的粒子在出口1,2和3被过滤出去,这表明了粒子是高度集中的。在三个粒子间可以观察到90%的分离率。通过用单分散粒子的混合物可以实现更高的分离率。虽然在这个工作中只证明了三种粒子的分离,但是运用更加宽阔的螺旋微通道去增加多个粒子流之间的间隔可以分离更多数目的粒子。

已发展成熟的高通量细胞分选技术的应用已经通过SH-SY5Y成神经细胞瘤和C6胶质瘤细胞的分离被证实。对于理解这些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独特功能方面,神经干细胞的完全分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在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例如帕金森氏,阿尔茨海默氏症,或多发性硬化)和癌症方面细胞替代疗法有着潜在的应用。

基于这些细胞的尺寸,在De=11.8处,将混合物通过一高120mm的微通道去从通道1收集直径(15mm)更大一些的细胞,从通道2收集直径(8mm)更小一些的细胞。图。7显示出了有着明亮视野并且荧光团的图像,图像说明在螺旋微通道的入口和最初的两出口处,较大的SH-SY5Y细胞(荧光团标记的)和较小的C6神经胶质瘤细胞(未标记)的分布。入口的溶液包括两个有着相等细胞浓度(500000?2个细胞/ mL)的细胞混合物。近90%的细胞被收集在出口1和2,表明了细胞高度的聚集。对于在出口1处两个较大的SH-SY5Y细胞和在出口2处较小的C6胶质瘤细胞,细胞分离率>80%,但是由于细胞尺寸的较大变化分离率被限制了。细胞分离时的一个潜在问题是高剪切力损坏细胞的可能性。将SH-SY5Y神经母细胞瘤和C6胶质瘤细胞放回培养基,24小时后恢复率>90%,这样,随着分离,细胞的生存能力就被证实了。

正如Pamme在最近的一篇论述中讨论讨论的那样,由于连续溢流分离技术能够实现高实验产量的能力,所以这种技术在微观方面越来越受欢迎。虽然最近已经报道了更高的生产量,但是许多这样的微流体系统的平均生产量是2,000 cells/min,例如,Fu等人在分离大肠杆菌细胞时,论证了1,200–7,200 cells/min的流通量,在用荧光激活的方式分类时,并且在微流通道中,没有标记荧光团的背景下,分离大肠杆菌细胞时显现出了绿色荧光蛋白。相似的生产量被Takagi等人用PFF方法所证明,他们从稀释的血液中分离出了红细胞。

由于作用在粒子上的惯性升力和迪恩曳力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增加这一事实,所开发的螺旋式微粒分离器对实现高吞吐量的分离来说是理想的。对于测试过的流动速率来说,在我们的系统中实现了100万细胞分离率/分钟。这一生产量实质上是高于运用其他分离方法已经实现了的分离率。事实上,我们系统的生产量与运用商业的流式细胞术得到的分离率(这种技术具有240万细胞/分钟的最大生产量)是可以相比的。由于在我们的实验中只用了0.05%的容积率,所以通过简单地增加细胞容积率和流体流动速率,生产量甚至可以增加的更多,接近一个数量级。

5.总结

在这项工作中,在微粒子混合物同时被动分离方面,我们介绍了惯性微流控系统。在螺旋微通道中迪恩和惯性迁移的共同作用被开发出来,基于粒子的不同尺寸,在微通道中不同位置用于产生单个粒子的集中流。个别粒子被引导着进行试验去确定微通道高度和粒子流位置上的迪恩数作实验中。基于从各个粒子的实验中所得到的结果,利用130mm的螺旋通道去分离直径为10 mm, 15 mm, 和 20 mm的混合物。该装置的分离效率经计算为90%左右。该装置还用来显示具有高生存能力的神经细胞的高生产量分离,证明了在微尺寸细胞分类方面这项技术的应用性。被动分离原理和所描述的设计的平面性质将允许要求高生产量分离的现有的LOC系统进行简单的集成。

推荐第5篇:分离工程

第二章 多组分分离基础 1填空题

• • • • • • • • • • • • • • • • • • •

1、分离过程涉及的变量数减去描述该过程的方程数即为该过程的(

)。

2、设计变量是指在计算前,必须由设计者(

)的变量。

3、一个含有4个组分的相平衡物流独立变量数有(

)个。

4、一个装置的设计变量的确定是将装置分解为若干进行(

),由(

)计算出装置的设计变量数。

5、常用的汽液相平衡关系为(

)。

6、相对挥发度的定义为两组分的(

)之比,它又称为(

)。

7、活度系数方程中A可用来判别实际溶液与理想溶液的(

)。

8、用于泡点计算的调整公式为(

)。

9、一定压力下加热液体混合物,当液体混合物开始汽化产生第一个汽泡时的温度叫(

)。

10、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混合物,当开始冷凝产生第一个液滴时的压力叫(

)。

11、计算泡点温度时,若,温度应调(

)。

12、平衡常数与组成有关的露点计算,需迭代露点温度或压力外,还需对(

)进行试差。

13、在分离流程中常遇到的部分汽化和冷凝过程属(

)。

14、单级分离是指两相经(

)后随即引离的过程。

15、等温闪蒸计算目标函数对收敛速度和稳定性有很大影响,采用Newton-Raphson法时,较好的目标函数为(

)。

16、若组成为zi的物系, ∑Kizi<1时其相态为(

)。

17、在进行闪蒸计算时,需判断混合物在指定温度和压力下是否处于(

)。

18、闪蒸按体系与环境有无热量交换分为(

)和(

)两类。

19、绝热闪蒸与等温闪蒸计算不同点是需要考虑(

)。

2选择题

1、约束变量关系数就是(

• a.过程所涉及的变量的数目;b.固定设计变量的数目;

• c.独立变量数与设计变量数的和;d.变量之间可以建立的方程数和给定的条件。

2、每一单股进料均有( )个设计变量。 • a.c ;b.c +1;c.c +2;d.c +3

3、一般吸收过程,可调设计变量数为( ): • a.5个;b.4个;c.1个;d.2个

4、绝热操作的简单平衡级设计变量数为( ):

• a.2c +3个;b.2 c +4个;c.c +5个;d.2 c +5个。

5、多组分精馏装置的可调设计变量数与进料中组分数的关系为(): • a.随进料中组分数的增加而增加;b.随进料中组分数的增加而减少; • c.与进料中组分数无关;d.以上三种关系都不成立。 •

6、平衡常数计算式

在( )条件下成立。

• a.气相是理想气体,液相是理想溶液;b.气相是理想气体,液相是非理想溶液;

• c.气相是理想溶液,液相是理想溶液;d.气相是理想溶液,液相是非理想溶液;

7、汽液相平衡K值越大,说明该组分越( ) • a.易挥发;b.难挥发;c.沸点高;d.蒸汽压小

8、当汽相为理想气体混合物,液相为非理想溶液时,其汽液相平衡关系为(

0ˆVypˆLxppy ip • a. i c.

iiipyi  pi0xi;b.i ixi;d.iiVpyi0 pi0x;i•

9、关于溶液的蒸气压大小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与温度有关;b.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各组分的浓度有关; • c.不仅与温度和各组分的浓度有关,还与溶液的数量有关;d.与上述因素均无关

10、当把一个气体溶液冷凝时,开始产生液滴的点叫作( ) • a.露点;b.临界点;c.泡点;d.熔点

10•

11、计算溶液泡点时,若 K x ,则说明( )

• a.温度偏低;b.正好泡点;c.温度偏高; d.正好露点

1 0,且1,0ixi •

12、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由物料组成计算出的 K

z

i i/Ki1i1该进料状态为( )

• a.过冷液体; b.过热气体; c.汽液混合物;d.饱和液体 •

13、进行等温闪蒸时,对满足( )条件时系统处于两相区 • a.TBT;c.TD>T>TB; d.TB=T •

14、系统温度小于泡点时,体系处于(

• a.饱和液相;b.过冷液体;c.饱和汽相;d.汽液两相 •

15、闪蒸是单级蒸馏过程,所能达到的分离程度(

• a.很高;b.较低;c.只是冷凝过程,无分离作用;d.只是气化过程,无分离作用

16、下列哪一个过程不是闪蒸过程(

• a.部分汽化;b.部分冷凝;c.等焓节流;d.纯组分的蒸发 •

17、等焓节流之后(

• a.温度提高;b.压力提高;c.压力降低,温度也降低;d.有气化现象发生,压力提高

18、下列分离过程可看为等焓过程的是( ) a.精馏;b.吸收;c.等温闪蒸;d.绝热闪蒸

iii1•

• • 第二章 答 案 (填空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填空题

1、设计变量数

2、指定

3、6

4、简单过程的单元;单元的设计变量数

ˆVyf0LxˆV y  p ˆL

5、或

ppxiiiiiiiii

6、汽液组成;分配系数

7、偏离程度

K

8、K (Kx)

9、泡点温度

10、露点压力

11、低再试差计算

12、(活度系数)

13、等温闪蒸过程

14、一次紧密接触达到平衡

15、

F(v)(yixi)0

16、过冷液体

17、两相区

18、等温闪蒸;绝热闪蒸

19、焓平衡

(二)选择题

1、d;

2、c;

3、c;

4、d;

5、c;

6、a;

7、a;

8、c;

9、a;

10、a;

11、c;

12、b;

13、c;

14、b;

15、b;

16、d;

17、c;18 d

GGMm1ii

第三章 精馏

(1) 填空题

1、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 )型计算和( )型计算。

2、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 )。

3、非清晰分割法假设各组分在塔内的分布与在( )时分布一致。

4、精馏塔计算中每个级由于( )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可用( )确定。

5、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

6、采用液相进料的萃取精馏时,要使萃取剂的浓度在全塔内为一恒定值,所以在( )。

7、当原溶液为非理想型较强的物系,则加入萃取剂主要起( )作用。

8、要提高萃取剂的选择性,可( )萃取剂的浓度。

9、最低恒沸物,压力降低使恒沸组成中汽化潜热( )的组分增加。

10、在一定温度和组成下,A,B混合液形成最低沸点恒沸物的条件为( )。

11、不加恒沸剂可完成恒沸物分离的方法有( )和( )两种。

12、由耳波和马多克思关联图求理论级数时要求进料状态必须是( )。

13、分配组分是指在馏出液和釜液( );非分配组分是指仅在( )出现的组分。

14、多组分精馏中,关键组分是指( )的组分。

HK,W•

15、回收率 是釜液W中( )与进料中HK的流率之比,LK,D是馏出液D中( )与进料中LK的流率之比。 回收率

16、清晰分割是指馏出液中除了( )外,没有其他重组分,釜液中除了( )外,没有其他轻组分。

17、精馏塔中,温度分布主要反映物流的( ),而总的级间流量分布则主要反映( )的限制。

18、若加入的新组分和被分离系统的一个或几个组分形成最低恒沸物从( )蒸出。这种特殊精馏叫恒沸精馏。加入的新组分叫( )。

19、若加入的新组分不与原系统中任一组分形成恒沸物,而其沸点又较原系统任一组分高,从釜液离开精馏塔。这类特殊精馏叫( ),所加入的新组分叫作( )。

• 20、在萃取精馏中所选的萃取剂希望与塔顶馏出组分形成具有( )偏差的非理想溶液。

21、在萃取精馏中所选的萃取剂希望而与塔釜组分形成具有( )偏差的非理想溶液。 •

22、在萃取精馏中所选的萃取剂使A1S值越大,溶剂的选择性( )。

23、萃取精馏塔中,萃取剂是从塔( )出来。

24、恒沸剂与组分形成最高沸点的恒沸物时,恒沸剂从塔( )出来。

25、均相恒沸物在低压下其活度系数之比γ1 / γ2应等于( )与( )之比。

26、精馏过程的关键组分是指由设计者( )的那两个组分。 •

27、特殊精馏是既加入( ),又加入( )的精馏过程。 •

28、加盐萃取精馏是综合了( )和( )的优点,把盐加入溶剂而形成的新的萃取精馏方法。

(2)选择题

1、A(轻组分)、B两组分的相对挥发度αAB越小(

a.A、B两组分越容易分离;b.原料中含轻组分越多,所需的理论级数越少;

c.A、B两组分越难分离;d.与A、B两组分的分离难易程度无关;

2、多组分精馏装置的可调设计变量数与进料中组分数的关系为(

a.随进料中组分数的增加而增加;b.随进料中组分数的增加而减少;

c.与进料中组分数无关;d.以上三种关系都不成立。 •

3、当普通精馏塔的产品不合格时,可以考虑( ) a.提高进料量;b.降低回流比; c.提高塔压; d.提高回流比。

4、多组分精馏过程,当进料中的非分配组分只有重组分而无轻组分时,恒浓区出现于(

a.上恒浓区出现于精馏段中部,下恒浓区出现于进料级下; b.恒浓区出现于进料级上下;

上恒浓区在进料级上,下恒浓区出现于提馏段中部; d.上、下恒浓区分别出现于精馏段和提馏段的中部。

5、吉利兰关联图,关联了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下列哪个不是其中之一(

a.最小理论级数;b.最小回流比;

c.压力; d.理论级数。 •

6、下列关于简捷法的描述那一个不正确( ) a.计算简便;b.可为精确计算提供初值;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多组分精馏中,回流比小于最小回流比时满足分离要求将需要无穷多的理论级;

b.多组分精馏中,回流比小于最小回流比时无论多少理论级都不能满足分离要求;

c.回流比R的值趋于零时的回流比叫最小回流比; • d.多组分精馏中,回流比小于最小回流比时整个精馏塔将无分离作用。

c.所需物性数据少;d.计算结果准确。 •

8、全回流操作不能用于(

a.正常生产稳定过程; b.开车时;

c.当产品不合格时进行调节;d.实验室研究传质过程。 •

9、用芬斯克公式求全塔理论级数时,式中相对挥发度应为( ) a.塔顶处的相对挥发度;b.进料处的相对挥发度;

c.塔底处的相对挥发度;d.全塔相对挥发度的平均值。 •

10、全回流操作时,精馏塔进料F、馏出液D和釜液W的流率应为(

a.W = 0,D = 0,F = 0; b.W = 0,D = 0,F ≠ 0; c.W ≠ 0,D ≠ 0,F ≠ 0; d.W = 0,D ≠ 0,F ≠ 0。

11、如果二元物系,A12>0 ,A21>0,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 c.负偏差溶液;d.不确定。

12、如果二元物系,

>1, >1,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 c.负偏差溶液;d.不确定。

13、如果二元物系, =1, =1,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 c.负偏差溶液;d.不确定。

14、关于萃取精馏塔的下列描述中,那一个不正确(

a.气液负荷不均,液相负荷大;b.回流比提高,产品纯度提高;

c.恒摩尔流不太适合;d.是蒸馏过程。

15、如果二元物系有最低压力恒沸物存在,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 c.负偏差溶液;d.不一定。

16、萃取精馏过程选择的萃取剂最好应与沸点低的组分形成(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 c.负偏差溶液;d.不一定。

17、萃取精馏时若饱和液体进料,萃取剂应该从( ): a.精馏段上部; b.进料级; c.精馏段上部和进料级;d.精馏段下部。 •

18、“ ” 是加入溶剂在任何脱溶剂浓度(为任何值)时均能增加原溶液的相对挥发度(提高选择性)的( )

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c.充要条件;d.以上三项都不是。

19、在萃取精馏中,当进料为饱和液体进料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塔范围内液相中溶剂浓度可近似看为不变; b.精馏段液相中溶剂浓度可近似看为不变;

c.塔釜和塔底第一个级上液相中溶剂浓度可近似看为不变; d.溶剂回收段液相中溶剂浓度可近似看为不变。

• 20、当萃取塔塔顶产品不合格时,可采用( )方法来调节 a.加大回流比; b.加大萃取剂用量; c.增加进料量; d.减少进料量。

21、在一定温度和组成下,A、B混合液的总蒸汽压力为p,

00pBppA若 ,且p ,则该溶液( )

a.形成最低沸点恒沸物;b.形成最高恒沸物; c.不形成恒沸物; d.理想溶液。

22、对于最高沸点恒沸物,压力增加使恒沸组成中汽化潜热小的组分(

a.增加;b.不变;c.减小。

24、在下列单元操作中属于双向传质过程的是( ) a.吸收过程;b.蒸出过程;

c.精馏过程;d.以上三种操作过程。

25、关于恒沸精馏塔的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恒沸剂用量不能随意调整; b.恒沸剂为塔项产品;

c.恒沸剂可能是塔顶产品,也可能是塔底产品 d.恒沸精馏可用于间歇操作过程。

26、对一个恒沸精馏过程,从塔内分出的最低温度的恒沸物,则有较纯组分的产品应从(

a.塔釜得到;b.塔顶得到;

c.可能是塔项得到,也可能是塔底得到; d.视具体情况而变。

27、对形成恒沸物的体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恒沸点其气相组成必等于液相组成;b.经过恒沸点轻重组分互换;

c.在恒沸点,其露点温度和泡点温度相等;d.其恒沸组成将随着气化率的大小而变。

28、对形成恒沸物的某体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压力确定后,其恒沸温度和恒沸组成确定; b.二元恒沸物的压力确定后,则恒沸温度和恒沸组成确定,而• 三元恒沸物则不然;

c.除恒沸点外,在其余组成下,精馏仍具有分离作用; d.体系在恒沸点的自由度数目与恒沸物的组分数无关。 •

29、对某一恒沸体系,随着外压增大,其恒沸组成变化趋势为(

a.摩尔汽化潜热大的组分的浓度增大; b.摩尔汽化潜热小的组分的浓度增大;

c.对最高恒沸物,摩尔汽化潜热大的组分的浓度增大;对最低恒沸物,摩尔汽化潜热小的组分的浓度增大;

d.对最低恒沸物,摩尔汽化潜热大的组分的浓度增大;对最高恒沸物,摩尔汽化潜热小的组分的浓度增大。 • 30、容易形成恒沸物的为( )

a.各组分的化学结构相似,其沸点差较大 b.各组分的化学结构相似,其沸点差较小; c.各组分的化学结构不相似,其沸点差较大; d.各组分的化学结构不相似,其沸点差较小

31、在下列单元操作中,气液两相近似看成恒摩尔流而误差较小的是(

a.吸收过程;b.蒸出过程;

c.精馏过程;d.以上三种操作过程。

32、分离同一混合物采用萃取精馏与采用普通精馏相比有( ) a.汽液比更大些; b.级效率更低些; c.级效率更高些; d.精馏温度更低些。

• 第三章 答 案 (填空题)

填空题

1、设计;操作 •

2、分配组分

3、全回流

4、组成;泡露点方程 •

5、萃取剂回收段

6、进料时补加一定量的萃取剂

7、稀释

8、增大

9、小

00•

10、ppApB•

11、变压精馏;非均相恒沸物的精馏 •

12、泡点进料

13、均出现的组分;馏出液或釜液

14、由设计者指定浓度或提出分离要求

15、重关键组分HK的流率;轻关键组分LK的流率 •

16、重关键组分;轻关键组分 •

17、组成;热量衡算 •

18、塔顶;恒沸剂 •

19、萃取精馏;萃取剂 • 20、正 •

21、负

22、越好

23、釜

24、釜 00pp•

25、;12•

26、指定浓度或提出分离要求

27、能量分离媒介(ESA);质量分离媒介(MSA) •

28、普通萃取精馏;溶盐精馏

• 答 案 (选择题)

1、c;

2、c;

3、d;

4、a;

5、c;

6、d;

7、b;

8、a;

9、d;

10、a

11、a;

12、a;

13、b

14、b

15、c

16、a

17、c

18、a;

19、b;20、b;

21、a;

22、a;

23、a;

24、c;

25、c;

26、a;

27、d;

28、b;

29、d;30、d;

31、c;

32、b

• 第四章 气体吸收

• 填空题

1、用于吸收的相平衡表达式为( ),当( )降低,( )升高时有利于吸收。

2、应用平均吸收因子法进行计算时,假设各平衡级的( )相等。

3、通常多组分精馏有( )个关键组分,多组分吸收有( )个关键组分。

4、吸收过程在塔顶的限度为( ),它决定了尾气中( )。 •

5、吸收操作中,最小液气比下,关键组分的吸收因子和关键组分的吸收率在数值上( )。

6、多组分吸收过程液气比一般取最小液气比的( )~( )倍。

7、吸收操作中,最小液气比是指在无穷多塔级下,达到规定分离要求时,1kmol进料气所需要( )的kmol数。

8、吸收过程主要由( )完成的。 •

9、蒸出因子定义式为( ),其值可反映蒸出过程( )。 •

10、相对吸收率与吸收率相等的条件是( )。 •

11、吸收剂的再生常采用的是( ),( ),( )。 •

12、吸收过程中通常气体为( ),液体为( )。

13、化学吸收的增强因子就是与相同条件下化学吸收与物理吸收的( )之比,其定义式为( )。

14、化学吸收按反应类型又分为为( )和( )两类。

• 选择题

1、平均吸收因子法的适用范围是(

• a.单组分吸收; b.恒摩尔流; c.贫气吸收;d.富气吸收。 •

2、吸收作用发生的条件为(

• a.pipi* ;c.yi

3、吸收由于是单向传质,吸收塔每个级的温度的变化主要由( )引起。

• a.热量变化;b.组成改变; c.流率变化;d.其他原因。 •

4、吸收操作中,若要提高关键组分的相对吸收率应采用最有效措施是(

• a.提高压力;b.升高温度;c.增加液汽比;d.增加塔级数。 •

5、多组分吸收过程采用图解梯级法的依据是(

• a.恒温操作;b.恒摩尔流; c.贫气吸收;d.富气吸收。 •

6、吸收过程各组分的吸收量主要发生在(

• a.每个级均匀吸收;b.主要在塔顶一级和塔釜一个理论级; • c.主要在塔釜;d.塔中部。 •

7、当体系的yi=yi*时(

• a.发生解吸过程;b.发生吸收过程;c.发生精馏过程;d.没有物质的净转移。

8、关于吸收的描述下列哪一个不正确(

• a.根据溶解度的差异分离混合物;b.适合处理大量气体的分离;

• c.效率比精馏低;d.能得到高纯度的气体。

9、通常对物理吸收操作最有利的操作条件是(

• a.高温高压;b.低温高压;c.低温低压;d.高温低压。 •

10、在多组分吸收中,吸收主要发生于塔顶附近几个级的组分是(

• a.易溶组分;b.难溶组分;c.关键组分;d.所有组分。 •

11、在多组分吸收中,吸收发生于全塔所有塔级的组分是( ) • a.易溶组分;b.难溶组分;c.关键组分;d.所有组分。 •

12、吸收塔的气、液相最大负荷处应在(

• a.塔的底部;b.塔的中部;c.塔的顶部;d.不确定。 •

13、在板式塔的吸收中,原料中的平衡常数小的组分主要在( )被吸收

• a.塔上部少数几块板;b.塔下部少数几块板;c.塔中部少数几块板;d.全塔所有板。

14、在板式塔的吸收中,原料中关键组分组分主要在( )被吸收

• a.塔上部少数几块板;b.塔下部少数几块板;c.塔中部少数几块板;d.全塔所有板。

15、当关键组分的相对吸收率大于其吸收因子A时,应有结论(

• a.吸收塔无论有多少个理论级也完不成给定的分离任务; • b.吸收塔需有无穷多个理论级才能完成给定分离任务; • c.吸收塔有限多个理论级即可完成给定的分离任务; • d.上述结论均成立。

16、一般吸收过程,可调设计变量数为( ) • a.5个;b.4个;c.1个;d.2个。

17、在吸收操作过程中,任一组分的吸收因子Ai与其吸收率在数值上相应是(

Aii• a.;b.Aii;c.Aii;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18、下列吸收的有利条件的是()

• a.提高温度;b.提高原料气流率量;c.提高压力;d.减少吸收剂流率。

19、平衡常数较小的组分是(

• a.难吸收的组分;b.最较轻组分;

• c.挥发能力大的组分;d.吸收剂中的溶解度大的组分。 • 20、难吸收组分主要在塔的( )被吸收

• a.塔顶级;b.进料级;c.塔釜级; d.全塔平均吸收。 • 第四章 答 案 (填空题)

1、l = Av;温度;压力 •

2、吸收因子

3、2;1 •

4、yi,1≧Kixi,0;该组分的最低浓度 •

5、相等

6、1.2;2.0 •

7、吸收剂

8、塔顶釜两个级

9、S=KV/L;分离的难易程度 •

10、吸收剂中不含溶质

11、用蒸汽或惰性气体的蒸出塔;用再沸器的蒸出塔;用再沸器的精馏塔

12、过热蒸汽;过冷液体 •

13、传质系数;E=KL/KL0 •

14、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

选择题

1、c;

2、b;

3、a;

4、a;

5、c;

6、b;

7、d;

8、d;

9、b;

10、b;

11、c;

12、a;

13、b;

14、d;

15、a;

16、c;

17、c;

18、c;

19、d;20、a

• • 第五章 多组分多级分离的严格计算

填空题

1、仅有一股进料且无侧线出料和中间换热设备的塔型称为( )。

2、描述多级分离过程的数学模型为( )。

3、对窄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级的温度变化由( )决定,故可由(

)计算各级的温度。

4、用精馏或吸收的方法分离含有c个组分的混合物,描述一个平衡级的M方程有( )个,E方程有( )个,S方程有( )个,H方程有( )个。

5、三对角矩阵法沿塔流率分布和温度的初值分别假定为(

)。 •

6、三对角矩阵法在求得xij后,由(

)求 Tj,由(

)求Vj 。

7、三对角矩阵法在用S方程计算新的温度分布,在未收敛前xij1,则采用(

)的方法。

8、逐级计算起点选择应从组成(

)的一端算起。

9、逐级计算合适的进料位置定义为达到规定分离要求所需(

)的进料位置。

10、逐级计算法求平衡级数中交替使用( )关系和( )关系。

11、逐级计算法从上到下采用( )计算多组分精馏的各级温度。

12、CMB矩阵法用物料衡算来校正圆整后的液相组成,使之(

)。

13、松弛法的开发是仿照精馏过程由不稳态趋向稳态的进程来求解,故其中间计算结果可模拟精馏过程的(

)。

选择题

1、下面哪种塔型不是复杂精馏塔(

• a.设有中间再沸换热设备的精馏分离装置;b.有多股进料的精馏分离装置;

• c.仅有一股进料且无侧线出料和中间换热设备的精馏分离装置;

• d.设有中间冷凝换热设备的精馏分离装置。

2、下面哪个关系或方程不属于MESH方程组(

• a.物料平衡关系;b.化学平衡关系;c.相平衡关系;d.热量平衡方程

3、流量加和露点法选择的迭代变量为( ) • a.xi,j;b.yi,j;c.li,j;d.vi,j

4、当两个易挥发组分为关键组分时,则以何处为起点逐级计算(

• a.塔顶往下 b.塔釜往上 c.两端同时算起

5、当采用逐级计算法从上到下计算多组分精馏的理论级数时,第j级为适宜进料位置应满足下条件(

• 当采用逐级计算法从下到上计算多组分精馏的理论级数时计算结束判据为( )

7、流量加和法在求得xij后由什么方程来求各级的温度( ) • a.热量平衡方程; b.相平衡方程; c.物料平衡方程;d.摩尔分率加和式

8、同时校正法在求得xij后由什么方程来求各级的温度( ) • a.热量平衡方程; b.相平衡方程; c.物料平衡方程;d.热量平衡方程和摩尔分率加和式同时求解

9、三对角矩阵法在求得xij后,若∑xij≠1则( ) • a.直接用S方程计算温度;

• b.硬性归一后用 S方程计算温度;

• c.组分物料衡算校正后用S方程计算温度

10、矩阵求逆法与三对角矩阵法不同之处在于( ) • a.迭代变量不同;b.迭代变量的组织方法不同;

• c.解三对角矩阵求xij的方法不同;d.xij的归一方法不同 •

11、三对角矩阵法在求得xij后由什么方程来求各级的流率( ) • a.热量平衡方程;b.相平衡方程;c.物料平衡方程;d.摩尔分率加和式

12、采用三对角线矩阵法对多组分多级分离进行严格计算,适用于(

• a.操作计算;b.设计计算;c.设计计算和操作计算 •

13、CMB矩阵法在求得xij后,若∑xij≠1 ,则( ):a.直接用S方程计算温度;

• b.硬性归一后用 S方程计算温度;

• c.组分物料衡算校正后用S方程计算温度

• • 第五章 答 案 (填空题)

• • • • • • • • • • • • •

1、常规塔或普通塔或简单精馏塔;

2、MESH方程;

3、组成,ES方程;

4、Nc;Nc;2N;N

5、恒摩尔流和线性分布;

6、ES方程,H方程;

7、硬性归一;

8、精确;

9、理论级数最少;

10、相平衡;物料平衡

11、露点温度

12、不仅满足S方程,也尽量符合M方程;

13、开车

• 答 案 (选择题)

• • •

1、c;

2、b;

3、d;

4、b;

5、a;

6、b;

7、a;

8、a;

9、b;

10、c;

11、a;

12、c;

13、c

第六章 分离过程及设备的效率与节能综合

填空题

1、影响气液传质设备的处理能力的因素有( )、( )、( )和( )。

2、精馏中液体在降液管内停留时间一般≮( )秒。

3、气液传质设备可分为( )和( )两大类。 •

4、板式气液分离设备常见的表示方法有( )、( )、( )。 •

5、当板上液体达到完全混合时,点效率( )气相默弗里板效率。

6、可用( )准数表示板上液体的混合情况,当板上完全不混合时,则该准数( )。

7、雾沫夹带是气液两相在传质后分离( )引起的。 •

8、实际板上液相为( ),板上液相各点浓度( )。

9、一般精馏过程的效率高于吸收过程,主要是因为精馏过程的( )。

10、等温最小分离功与被分离组成的相对挥发度( )。 •

11、分离最小功表示( ),最小分离功的大小标志着( )。 •

12、等温分离低压液体混合物,除温度外最小功仅决定于( )。 •

13、若分离过程的产品温度与原料温度不同时,分离过程所需的最小功用该过程的( )变化来表示。

14、分离过程消耗的净功与环境温度有关,一般夏天的同一分离过程消耗的最小功( )。

15、要提高分离过程的热力学效率,应通过减少分离过程的()来实现。

16、精馏过程的不可逆性主要表现在( )、( )、( )方面。

17、多效精馏过程将高压塔( )作为低压塔( )的加热介质,使能耗下降。

18、热泵精馏是将温度较低的塔顶蒸汽( )后作为塔底再沸器的热源。

19、采用简单精馏塔将c个组分所组成的溶液分离成c个产品需要( )个塔。

• 20、含有质量分离剂的分离方法不作为首选的方法,是因为该法需( )。

21、对多组分物系的分离,( )的组分和( )的组分要先分离。

22、从节能的角度分析最难分离的组分应放在( )分离;分离要求高的组分应放在( )分离;进料中含量高的组分应( )分离。

选择题

1、下面有关塔板效率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 • a.全塔效率可大于1; b.点效率不必小于1;

• c.Murphere板效率可大于1; d.板效率必小于点效率 •

2、当板上液体达到完全混合时,则( ): • a.Pe = 0;b.Pe =;c.0

3、当板上液体存在返混时,点效率与板效率的关系为( ): • a.EMV>EOG b.EMV=EOG c.EMV

4、从液体粘度对流体状态的和液相传质阻力的影响来看,精馏过程的效率比吸收过程的效率(

• a.更大;b.相等;c.更小

5、与板式塔相比,填料塔常具有的特点是( ):

• a.塔效率较高且稳定;b.液气比适应范围较大;c.用于大直径塔较适宜;d.压降小

6、与填料塔相比,不属于板式塔的特点的是( ):

• a.塔效率较高且稳定;b.安装检修较困难;c.较适用于处理含有固体悬浮物的物系;d.压降小。

7、适合于选用填料塔的情况为( ):

• a.物料具有腐蚀性时;b.要求具有较大操作弹性时;c.有多个进料口和侧线采出的精馏塔;d.需要从塔的分离段移入或移出较多热量时

8、适合于选用填料塔的情况为( ):

• a.欲分离物料为易发泡物系;b.要求具有较大操作弹性时;c.有多个进料口和侧线采出的精馏塔;d.需要从塔的分离段移入或移出较多热量时。

9、不适合于选用填料塔的情况为( ): • a.物料具有腐蚀性时;b.要求具有较大操作弹性时;c.间歇操作,塔持液量较小时;d.欲分离物料为易发泡物系。

10、汽液接触板式塔中,液泛随( )而增大:

• a.L/ V减小和板间距减小;b.L/ V减小和板间距增大;c.L/ V增大和板间距减小;d.L/ V增大和板间距增大

11、塔板上液层越厚,气泡越分散,表面湍动程度越高,则点效率( )。

• a.越高;b.越低;c.无必然联系;d.不变

12、等温下将同组成的二元混合物分离分离成两个纯组分,分离最小功最小的情况是( ):

• a.分离理想溶液;b.分离具有正偏差的非理想溶液;c.分离具有负偏差的非理想溶液;d.分离完全不互溶的液体。

13、分离最小功是指下面的过程中所消耗的功(

• a.实际过程;b.可逆过程;c.完全可逆过程;d.不可逆过程 •

14、在相同的组成下,分离成纯组分时所需的功与分离成两非纯组分时所需的功(

• a.更大;b.相等;c.更小

15、分离过程消耗的净功与环境温度有关,一般冬天的同一分离过程消耗的最小功比夏天消耗的最小功(

• a.更大;b.更小;c.相等

16、要提高分离过程的热力学效率,应通过下列方法来实现( ): • a.加大回流比;b.减少分离过程的不可逆性;c.增大关键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 •

17、热泵精馏是将温度较低的塔顶蒸汽经下面的过程后作为塔底再沸器的热源(

• a.压缩升温;b.节流降温a.压缩降温;b.节流升温

18、采用简单精馏塔将c个组分所组成的溶液分离成c个产品需要几个塔( ):

• a.c-1;b.c ;c.c + 1 •

19、对多组分物系的分离,应将分离要求高的组分( ): • a.最先分离;b.中间分离;c.最后分离;d.与顺序无关 • 20、在多组分物系的分离中,若有腐蚀的组分存在应将该组分( ): • a.最先分离;b.中间分离;c.最后分离;d.与顺序无关 •

21、一般来说,下列分离过程中效率最低的是(

• a.只靠外加能量的过程;b.同时具有能量分离剂和质量分离剂的过程;c.速率控制的分离过程;

第六章答案

案 (填空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案 • • • • • •

1、液泛;雾沫夹带;压力降;液体在降液管的停留时间;

2、3~5;

3、板式塔;填料塔;

4、全塔效率;默弗利板效率;点效率;

5、等于;

6、彼克来(Peclet);Pe=∞;

7、气速较高时;

8、完全不混合;不相等;

9、温度比吸收过程更高;

10、无关;

11、分离过程耗能的最低限;物质分离的难易程度;

12、物料组成及性质;

13、有效能变化;

14、更大;

15、不可逆性;

16、流体流动;传热;传质;

17、塔顶蒸汽;塔釜再沸器;

18、经压缩升温;

19、c-1;

20、须增设质量分离剂的回收设备;

21、易分离;易挥发;

22、最后;最后;优先

1、c;

2、a;

3、a;

4、a;

5、d;

6、d;

7、a;

8、a;

9、b;

10、c;

11、a;

12、d;

13、c;

14、a;

15、b;

16、b;

17、a;

18、a;

19、c;b; 20、a;

21、c (选择题)

推荐第6篇:传质分离

一、填空题(本大题20分,每空1分)

1、分离工程操作中,分离剂可以是(能量分离剂)和(物质分离剂)。

2、拉乌尔定律表达式为( PA =PA0 XA

),其适用条件是(

稀溶液中的溶剂

)。

3、对于二元溶液的范拉尔方程,当

时, =(

) =( 1 )。

4、对于能生成二元,最低恒沸物的物系来说,、关系在恒沸点左侧为(

),在恒沸点右侧为(

)。

5、在一个塔中精馏某二元最低恒沸物时,塔顶得到的产物是( 恒沸物

),塔底得到的产物是(

纯组分

)。

6、萃取精馏塔中,当原料以( 气相或q=0 )热状况加入时,精馏段与提馏段中的溶剂浓度大致相等,萃取剂将从塔(底或釜)出来。

7、活度系数 的溶液为(正偏差)溶液,活度系数 的溶液为(负偏差)溶液。

8、双组分均相恒沸物在低压下其活度系数 应等于(

),最高温度均相恒沸物判断条件为(

)。

9、单组分气体在固体上吸附时适用于五种类型吸附等温线中的Ⅰ、Ⅱ、Ⅲ种类型的吸附理论是( BET多分子层吸附理论 ),只适用于其中的第Ⅰ种类型的吸附理论是(朗格谬尔单分子层吸附理论)。

10、在板式塔的吸收中,原料中的平衡常数小的组分主要在塔内(底 )板被吸收,吸收中平衡数大的组分主要在塔内 ( 顶 )板被吸收。

二、选择题(本大题20分,每小题2分)

1、汽液平衡关系

的适用条件是(

B

)。

(A)无限制条件

(B)低压条件下的非理想液相

(C)理想气体和理想溶液

(D)理想溶液和非理想气体

2、对于绝热闪蒸过程,当进料的流量组成及热状态、闪蒸罐的压力给定之后,则闪蒸罐的( A )。

(A)其它参数都确定

(B)不确定

(C)温度不固定、气化率固定

(D)温度固定、气化率固定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C )。

(A)二元理想溶液的压力组成图中,总压和各组分的分压与液相组成都成直线关系

(B)完全互溶的二元物系,不形成恒沸物的非理想溶液的蒸汽总压都介于两纯组分蒸汽压之间 (C)完全互溶的二元物系,由相律可知恒沸物在两相平衡时其自由度为“0”

(D)完全不互溶的二元物系,当处于平衡状态时总压等于两饱和蒸汽压之和

4、在填料塔中,低浓度难溶气体逆流吸收时,若其它条件不变,但入口气量增加,则出口气体组成将(

)。

(A) 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5、在液相部分互溶的二元系恒温相图中,下列( B )系统的两液相共存区的溶液蒸汽压大于两纯组分的蒸汽压,且蒸汽组成介于两液相组成之间。

(A)均相恒沸物

(B)非均相共沸物

(C)非均相共沸物和均相恒沸物

(D)既不是非均相共沸物也不是均相恒沸物

6、易吸收组分主要在塔的什么位置被吸收(

C

)。

(A)塔顶板

(B)进料板

(C)塔底板

(D)不确定

7、下列关于吸附过程的描述哪一个不正确(

C

)。

(A)很早就被人们认识,但没有工业化

(B)可以分离气体混合物 (C)不能分离液体混合物

(D)是传质过程

8、在均相恒沸物条件下,其饱和蒸汽压和活度系数的关系应用(

A )。

(A)

(B)

(C)

(D)

9、如果二元物系有最低压力恒沸物存在,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C )。 (A)正偏差溶液

(B)理想溶液

(C)负偏差溶液

(D)不一定

10、用郭氏法分析可知部分气化和绝热闪蒸可调设计变量数分别为(

B )。 (A)1,1

(B)1,0

(C)0,1

(D)0,0 2. 精馏塔第j级进出物料如图1,建立MESH方程。

1.如果设计中给定数值的物理量的数目等于设计变量,设计才有结果。

2. 在最小回流比条件下,若只有重组分是非分配组分,轻组分为分配组分,存在着两个恒浓区,出现在精镏段和进料板位置。

3.在萃取精镏中,当原溶液非理想性不大时,加入溶剂后,溶剂与组分1形成具有较强正偏差的非理想溶液,与组分2形成负偏差或理想溶液 ,可提高组分1对2的相对挥发度。 4.化学吸收中用增强因子表示化学反应对传质速率的增强程度,增强因子E的定义是化学吸收的液相分传质系数(kL)/无化学吸收的液相分传质系数(k0L)。 5.对普通的N级逆流装置进行变量分析,若组分数为C个,建立的MESH方程在全塔有 NC+NC+2N+N=N(2C+3) 个。

6.热力学效率定义为

; 实际的分离过程是不可逆的,所以热力学效率必定小于1。

7.反渗透是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的只透过溶剂的性质,对溶液施加压力,克服 溶剂的渗透压,是一种用来浓缩溶液的膜分离过程。

1.传质分离过程分为

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两大类。

2.一个多组分系统达到相平衡的条件是所有相中的

温度、压力相同,各相组分的逸度相同

3.在变量分析中,固定设计变量通常指进料物流的变量和装置的压力。4.某二元系常压下汽液平衡数据在y~x图中摘录如下:x1=0.25时,y1=0.35;x1=0.8时,y1=0.62,该系统一定形成共沸物,这是因为

在y-x图中,平衡线与对角线相交 (也可其它表示法) 。

5.三对角线矩阵法用于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严格计算时,以方程解离法为基础,将MESH 方程按类型分为三组,即修正的M方程、

S方程、和修正的H方程。 6.精镏和吸收操作在传质过程上的主要差别是精馏为双向传质,吸收为单向传质 7.在ABC三组分精馏中,有

个分离方案。

8.超滤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按粒径不同

选择分离溶液中所含的微粒和大分子的膜分离操作。

1.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分离剂)而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混合过程)的逆过程。2.衡量分离的程度用(分离因子)表示,处于相平衡状态的分离程度是(

固有分离因子)。 3.分离过程是(混合过程

)的逆过程,因此需加入(

分离剂)来达到分离目的。 4.工业上常用(分离因子)表示特定物系的分离程度,汽液相物系的最大分离程度又称为(理想分离因子)。

5.固有分离因子是根据(

气液相平衡)来计算的。它与实际分离因子的差别用(板效率)来表示。

6.汽液相平衡是处理(

气液传质分离)过程的基础。相平衡的条件是(所有相中温度压力相等,每一组分的化学位相等)。

7.当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满足(

)条件即处于两相区,可通过(物料平衡和相平衡)计算求出其平衡汽液相组成。

8.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萃取剂回收段)。9.最低恒沸物,压力降低是恒沸组成中汽化潜热(小)的组分增加。 10.吸收因子为( A=L/KV ),其值可反应吸收过程的(难易程度

)。

11.对一个具有四块板的吸收塔,总吸收量的80%是在(塔顶釜两块板

)合成的。 12.吸收剂的再生常采用的是(用蒸汽或惰性气体的蒸出塔),(用再沸器的蒸出塔),(用蒸馏塔)。

13.精馏塔计算中每块板由于(组成)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可用(泡露点方程)确定。14.用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可表示为(L = AV )。 15.16.17.18.19.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 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分配组分

)。 吸收过程在塔釜的限度为(

),它决定了吸收液的(该组分的最大浓度)。 吸收过程在塔顶的限度为(

),它决定了吸收剂中(自身挟带

)。 吸收的相平衡表达式为(L = AV ),在(温度降低,压力升高)操作下有利于吸收,吸收操作的限度是( , )。

20.若为最高沸点恒沸物,则组分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与饱和蒸汽压的关系式为(

)。 21.解吸收因子定义为(S’= VK / L),由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为(V = SL )。 22.吸收过程主要在(塔顶釜两块板)完成的。

吸收有(

1个)关键组分,这是因为(单向传质 )的缘故。

23.图解梯级法计算多组分吸收过程的理论板数,假定条件为(三组分物系中,xA与xS的比值与共沸物中组分A与组分B的相对量一样),因此可得出(αAB,αSB )的结论。 24.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分配组分)。

25.恒沸剂的沸点应显著比原溶液沸点(大10K )以上。

26.吸收过程只有在(贫气吸收)的条件下,才能视为恒摩尔流。

27.吸收过程计算各板的温度采用(热量衡算)来计算,而其流率分布则用(简捷计算

)来计算。

28.在一定温度和组成下,A,B混合液形成最低沸点恒沸物的条件为(

)。

29.对多组分吸收,当吸收气体中关键组分为重组分时,可采用(吸收蒸出塔)的流程。30.非清晰分割法假设各组分在塔内的分布与在(全回流)时分布一致。 31.精馏有b.个关键组分,这是由于(双向传质)的缘故

32.采用液相进料的萃取精馏时,要使萃取剂的浓度在全塔内为一恒定值,所以在(进料时补加一定的萃取剂

)。 33.34.35.36.37.当原溶液为非理想型较强的物系,则加入萃取剂起(稀释

)作用。 要提高萃取剂的选择性,可(增大)萃取剂的浓度。

对多组分吸收,当吸收气体中关键组分为重组分时,可采用(吸收蒸出塔

)的流程。 吸收过程发生的条件为(溶质由气相溶于液相),其限度为(Pi>Pi*,yi>yi*、

)。

在多组分精馏计算中为了给严格计算提供初值,通常用(清晰分割)或(非清晰分割)方法进行物料预分布。

38.对宽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进料热焓)决定,故可由(热量衡算)计算各板的温度。

39.流量加合法在求得 后,由( H )方程求 ,由( S )方程求 。

40.对窄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组成的改变)决定,故可由(相平衡方程)计算各板的温度。

41.当两个易挥发的组分为关键组分时,则以(塔釜

)为起点逐板计算。 42.三对角矩阵法沿塔流率分布假定为(衡摩尔流

)。

43.三对角矩阵法的缺陷是(对非理想溶液出现不收敛,不归一,计算易发散

)。 44.常见复杂分离塔流程有(多股进料),(侧线采出),(设中间冷凝或中间再沸器)。 45.严格计算法有三类,即(.逐板计算),(矩阵法),(松弛法

)。 46.设置复杂塔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塔数目,节省能量)。

47.松弛法是由开始的(不稳定态)向(稳定态)变化的过程中,对某一(时间间隔)内每块板上的(物料变化)进行衡算。

48.精馏过程的不可逆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通过一定压力梯度的动量传递),(通过一定温度梯度的热量传递或不同温度物流的直接混合)和(通过一定浓度梯度的质量传递或者不同化学位物流的直接混合)。

49.通过精馏多级平衡过程的计算,可以决定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板数),为表示塔实际传质效率的大小,则用(级效率)加以考虑。50.为表示塔传质效率的大小,可用(级效率

)表示。

51.对多组分物系的分离,应将(分离要求高)或(最困难)的组分最后分离。

52.热力学效率定义为(系统)消耗的最小功与(过程

)所消耗的净功之比。

53.分离最小功是分离过程必须消耗能量的下限它是在分离过程(可逆

)时所消耗的功。 54.在相同的组成下,分离成纯组分时所需的功(大于)分离成两个非纯组分时所需的功。 55.超临界流体具有类似液体的(溶解能力)和类似气体的(扩散能力

)。 56.泡沫分离技术是根据(表面吸附)原理来实现的,而膜分离是根据(膜的选择渗透作用)原理来实现的。

57.新型的节能分离过程有(膜分离)、(吸附分离

)。 58.常用吸附剂有(硅胶)(活性氧化铝)(活性炭)。 59.54A分子筛的孔径为( 5埃 ),可允许吸附分子直径(小于5埃)的分子。 60.离程分为( 5埃

)和( 小于5埃)两大类。

61.传质分离过程分为(机械分离 )和(传质分离)两大类。 62.分离剂可以是(平衡分离过程)和( 速率控制过程)。

63.机械分离过程是( 能量、物质

)。吸收、萃取、膜分离。渗透。 64.速率分离的过程是过滤、离心分离、吸收、萃取、( 过滤、离心分离)。 65.平稳分离的过程是过滤、离心分离、( 膜分离、渗透)。膜分离。渗透。 66.气液平相衡常数定、以为( 吸收、萃取)。 67.理想气体的平稳常数( 气相组成和液相组成的比值)无关。 68.活度是(

)浓度。

69.70.71.72.73.低压下二元非理想农液的对挥发度 α12等于(

) 气液两相处于平衡时,(

)相等。 Lewis 提出了等价于化学位的物理量(

)。 逸度是(

)压力

在多组分精馏中塔顶温度是由(

)方程求定的。

74.露点方程的表达式为(

) 75.泡点方程的表达式为(

) 76.泡点温度计算时若∑Kixi>1,温度应调(

) 77.泡点压力计算时若∑Kixi>1,压力应调(

78.在多组分精馏中塔底温度是由(

)方程求定的。 79.80.81.82.绝热闪蒸过程,节流后的温度(

)。

若组成为Zi的物系,∑Kixi>1,且∑KiZi>1时, 其相态为(

) 若组成为Zi的物系,Kixi>1时其相态为(

若组成为Zi的物系,∑KiZi>1时,其相态为(

83.绝热闪蒸过程,饱和液相经节流后会有(

)产生。 84.设计变量与独立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来表示(

) 85.设计变量分为(

)与(

)。 86.回流比是(

)(

)设计变量。

87.关键组分的相挥发度越大,精馏过程所需的最少理论板数(

)。 88.分离要求越高,精馏过程所需的最少理论板数(

)。

89.进料中易挥发含量越大,精馏过程所需的最少理论板数(

)。 90.91.92.93.94.在萃取精馏中所选的萃取剂希望与塔顶馏出组份形成具有(

)偏差的非理想溶液。 在萃取精馏中所选的取剂使A1P值越(

)越好。

在萃取精馏中所选的萃取剂希望而与塔底组分形成具有(

)偏差的非理想溶液。 在萃取精馏中所选的萃取剂使A1P值越大,溶剂的选择性(

) 萃取精馏塔中,萃取剂是从塔(

)出来。

95.恒沸剂与组分形成最低温度的恒沸物时,恒沸剂从塔(

)出来。 96.均相恒沸物在低压下其活度系数之比γ1/γ2应等于( )与( )之比。 97.在板式塔的吸收中,原料中的平衡常数小的组分主要在塔内(

)板被吸收。 98.吸收中平衡数大的组分主要在塔内(

)板被吸收。 99.吸收中平衡常数大的组分是(

)吸收组分。 100.吸收中平衡常数小的组分是(

)吸收组分。 101.吸收因子越大对吸收越(

) 102.温度越高对吸收越(

) 103.压力越高对吸收越(

)。 104.吸收因子A(

)于平衡常数。 105.吸收因子A(

)于吸收剂用量L。 106.吸收因子A(

)于液气比。

107.完成一个给定的分离要求所需功最小的过程是(

)。 108.从节能的角度分析难分离的组分应放在(

)分离。 109.从节能的角度分析分离要求高的组分应放在(

)分离。 110.从节能的角度分析进料中含量高的组分应(

)分离。 111.物理吸附一般为(

)吸附。 112.化学吸附一般为(

)吸附。

113.化学吸附选择性(

)。 114.物理吸附选择性(

115.吸附负荷曲线是以(

)横坐标绘制而成。 116.吸附负荷曲线是以(

)为纵坐标绘制而成。 117.吸附负荷曲线是分析(

)得到的。 118.透过曲线是以(

)横坐标绘制而成。 119.透过曲线是以(

)为纵坐标绘制而成。 120.透过曲线是分析(

)得到的。

121.透过曲线与吸附符合曲线是(

)相似关系。

选择题

1.计算溶液泡点时,若 ,则说明 a.温度偏低 b.正好泡点 c.温度偏高

2.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由物料组成计算出的 ,且 ,该进料状态为 a.过冷液体 b.过热气体 c.汽液混合物 3.计算溶液露点时,若 ,则说明22 a.温度偏低b.正好泡点 c.温度偏高

4.进行等温闪蒸时,对满足什么条件时系统处于两相区22 a.b.c.d.

5.萃取精馏时若泡和液体进料,则溶剂加入位置点: a.精馏段上部 b.进料板 c.提馏段上部

6.在一定温度和组成下,A,B混合液的总蒸汽压力为P,若 ,且 ,则该溶液 a.形成最低恒沸物

b.形成最高恒沸物 c.不形成恒沸物

7.吸收操作中,若要提高关键组分的相对吸收率应采用措施是 a.提高压力 b.升高温度 c.增加液汽比d.增加塔板数

8.最高恒沸物,压力增加使恒沸组成中汽花潜热小的组分 a.增加 b.不变 c.减小

9.选择的萃取剂最好应与沸低低的组分形成 a.正偏差溶液 b.理想溶液 c.负偏差溶液 10.多组分吸收过程采用图解梯级法的依据是 a.恒温操作 b.恒摩尔流 c.贫气吸收

11.当萃取塔塔顶产品不合格时,可采用下列方法来调节 a.加大回流比 b.加大萃取剂用量 c.增加进料量

12.液相进料的萃取精馏过程,应该从何处加萃取剂 a.精馏段 b.提馏段 c.精馏段和进料处 d.提馏段和进料板

13.当两个难挥发组分为关键组分时,则以何处为起点逐板计算44 a.塔顶往下 b.塔釜往上 c.两端同时算起

14.从塔釜往上逐板计算时若要精馏段操作线方程计算的 比由提馏段操作线方程计算得更大,则加料板为

a.j板 b.j+1板

c.j+2板

15.流量加和法在求得 后由什么方程来求各板的温度 a.热量平衡方程

b.相平衡方程 c物料平衡方程

16.三对角矩阵法在求得 后由什么方程来求各板的温度 a热量平衡方程

b.相平衡方程 c物料平衡方程 17.简单精馏塔是指

a.设有中间再沸或中间冷凝换热设备的分离装置 b.有多股进料的分离装置

c.仅有一股进料且无侧线出料和中间换热设备 18.下面有关塔板效率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a.全塔效率可大于1

b.总效率必小于1 c.Murphere板效率可大于1 d.板效率必小于点效率 19.分离最小功是指下面的过程中所消耗的功 a.实际过程

b.可逆过程

20.下列哪一个是机械分离过程(

a.蒸馏

b.吸收

c.膜分离

d.离心分离 21.下列哪一个是速率分离过程(

) a.蒸馏

b.吸收

c.膜分离

d.离心分离 22.下列哪一个是平衡分离过程(

) a.蒸馏

b.吸收

c.膜分离

d.离心分离 23.lewis提出了等价于化学位的物理量(

) a.蒸馏

b.吸收

c.膜分离

d.离心分离

24.二无理想溶液的压力组成图中,P-X线是(

) a.曲线 b.直线

c.有最高点d.有最低点

25.形成二元最高温度恒沸物的溶液的压力组成图中,P-X线是(

) a.曲线 b.直线

c.有最高点d.有最低点 26.溶液的蒸气压大小(

a.只与温度有关b.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各组分的浓度有关 c.不仅与温度和各组分的浓度有关,还与溶液的数量有关

27.对两个不同纯物质来说,在同一温度压力条件下汽液相平衡K值越大,说明该物质费点(

a.越低b.越高c.不一定高,也不一定低

28.汽液相平衡K值越大,说明该组分越(

) a.易挥发b.难挥发c.沸点高d.蒸汽压小

29.气液两相处于平衡时(

a.两相间组份的浓度相等

b.只是两相温度相等

c.两相间各组份的化学位相等

d.相间不发生传质

30.完全不互溶的二元物质,当达到汽液平衡时,两组分各自呈现的蒸气压(

) a.等于各自的饱和蒸汽压b.与温度有关,也与各自的液相量有关 c.与温度有关,只与液相的组成有关

31.完全不互溶的二元物系,当达到汽液平衡时,溶液的蒸气压力小(

) a.只与温度有关b.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各组分的浓度有关 c.不仅与温度和各组分的浓度有关,还与溶液的数量有关 32.完全不互溶的二元物系,沸点温度(

) a.等于P01b.等于P02c.等于P01+P02d.小于P01+P02 33.完全不互溶的二元物系,沸点温度(

a.等于轻组分组份1的沸点T1sb.等于重组分2的沸点T2s c.大于T1s小于T2sd.小于T1s 34.当把一个常人溶液加热时,开始产生气泡的点叫作(

) a.露点b.临界点c.泡点d.熔点

35.当把一个气相冷凝时,开始产生液滴的点叫作(

) a.露点b.临界点c.泡点d.熔点

36.当物系处于泡、露点之间时,体系处于(

) a.饱和液相b.过热蒸汽c.饱和蒸汽d.气液两相 37.系统温度大于露点时,体系处于(

) a.饱和液相b.过热气相c.饱和气相d.气液两相 38.系统温度小于泡时,体系处于(

) a.饱和液相b.冷液体c.饱和气相d.气液两相

39.闪蒸是单级蒸馏过程,所能达到的分离程度(

a.很高b.较低c.只是冷凝过程,无分离作用d.只是气化过程,无分离作用 40.下列哪一个过程不是闪蒸过程(

a.部分气化b.部分冷凝c.等含节流d.纯组分的蒸发 41.等含节流之后(

a.温度提高b.压力提高c.有气化现象发生,压力提高d.压力降低,温度也降低 42.设计变量数就是(

a.设计时所涉及的变量数b.约束数

c.独立变量数与约束数的和d.独立变量数与约束数的差 43.约束变量数就是(

) a.过程所涉及的变量的数目; b.固定设计变量的数目

c.独立变量数与设计变量数的和;

d.变量之间可以建立的方程数和给定的条件.44.A、B两组份的相对挥发度αAB越小(

) a.A、B两组份越容易分离b.A、B两组分越难分离 c.A、B两组分的分离难易与 越多 d.原料中含轻组分越多,所需的 越少

45.当蒸馏塔的回流比小于最小的回流比时(

a. 液相不能气化b.不能完成给定的分离任务c.气相不能冷凝d.无法操作 46.当蒸馏塔的产品不合格时,可以考虑(

) a.提高进料量b.降低回流比c.提高塔压d.提高回流比

47.当蒸馏塔的在全回流操作时,下列哪一描述不正确(

) a.所需理论板数最小b.不进料c.不出产品d.热力学效率高

b.恒摩尔流不太适合d.是蒸馏过程

48.吉利兰关联图,关联了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下列哪个不是其中之一(a.最小理论板数b.最小回流比c.理论版d.压力

49.下列关于简捷法的描述那一个不正确(

a.计算简便b.可为精确计算提供初值c.所需物性数据少d.计算结果准确 50.如果二元物系,γ1>1,γ2>1,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c.负偏差溶液d.不确定

51.如果二元物系,γ1

)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c.负偏差溶液d.不确定

52.如果二元物系,γ1=1,γ2=1,,,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c.负偏差溶液d.不确定

53.如果二元物系,A12>0,A21

)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c.负偏差溶液d.不确定

54.如果二元物系,A120,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c.负偏差溶液d.不确定

55.如果二元物系,A12=0,A21=0,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c.负偏差溶液d.不确定

56.关于萃取精馏塔的下列描述中,那一个不正确(

) a.气液负荷不均,液相负荷大b.回流比提高产品纯度提高 c.恒摩尔流不太适合d.是蒸馏过程

57.当萃取精馏塔的进料是饱和气相对(

a.萃取利从塔的中部进入b.塔顶第一板加入

c.塔项几块板以下进入d.进料位置不重要

58.萃取塔的汽、液相最大的负荷处应在(

) a.塔的底部b.塔的中部c.塔的项部

59.在均相恒沸物条件下,其饱和蒸汽压和活度系数的关系应用(

60.如果二元物系有最低压力恒沸物存在,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c.负偏差溶液d.不一定 61.关于均相恒沸物的那一个描述不正确(

) a.P-X线上有最高或低点b.P-Y线上有最高或低点

c.沸腾的温度不变d.部分气化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分离 62.下列哪一个不是均相恒沸物的特点(

a.气化温度不变b.气化时气相组成不变

c.活度系数与饱和蒸汽压成反比d.冷凝可以分层

63.关于恒沸精馏塔的下列描述中,那一个不正确(

) a.恒沸剂用量不能随意调b.一定是为塔项产品得到

c.可能是塔顶产品,也可能是塔底产品d.视具体情况而变

64.对一个恒沸精馏过程,从塔内分出的最低温度的恒沸物(

) a.一定是做为塔底产品得到b.一定是为塔顶产品得到 c.可能是塔项产品,也可能是塔底产品d.视具体情况而变 65.吸收塔的汽、液相最大负荷处应在(

a.塔的底部b.塔的中商c.塔的顶部

66.在吸收操作过程中,任一组分的吸收因子Ai与其吸收率Φi在数值上相应是(a.AiΦi

67.下列哪一个不是吸收的有利条件(

a.提高温度b.提高吸收剂用量c.提高压力d.减少处理的气体量 68.下列哪一个不是影响吸收因子的物理量(

) a.温度b.吸收剂用量c.压力d.气体浓度 69.平衡常数较小的组分是(

a.难吸收的组分b.最较轻组份c.挥发能力大的组分d.吸收剂中的溶解度 大 70.易吸收组分主要在塔的什么位置被吸收(

) a.塔顶板b.进料板c.塔底板 71.平均吸收因子法(

a.假设全塔的温度相等b.假设全塔的压力相等c.假设各板的吸收因子相等 72.下列哪一个不是等温吸附时的物系特点(

a.被吸收的组分量很少b.溶解热小c.吸收剂用量较大d.被吸收组分的浓度高 73.关于吸收的描述下列哪一个不正确(

a.根据溶解度的差异分离混合物b.适合处理大量大气体的分离 c.效率比精馏低d.能得到高纯度的气体 74.当体系的yi-yi*>0时(

a.发生解吸过程b.发生吸收过程c.发生精馏过程d.没有物质的净转移 75.当体系的yi-yi*=0时(

a.发生解吸过程b.发生吸收过程c.发生精馏过程d.没有物质的净转移 76.下列关于吸附过程的描述哪一个不正确(

a.很早就被人们认识,但没有工业化b.可以分离气体混合物 c.不能分离液体混合物d.是传质过程

77.下列关于吸附剂的描述哪一个不正确(

) a.分子筛可作为吸附剂b.多孔性的固体 c.外表面积比内表面积大d.吸附容量有限

第二部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21、c

22、a

23、a

24、b

25、d.

26、b

27、a

28、a

29、c

30、a.

31、a

32、c.

33、d.

34、c.

35、a.

36、d

37、b.

38、b.

39、b.

40、d.

41、d.

42、d.

43、d.

44、b.

45、c.

46、d.

47、d.

48、d.

49、d.

50、a.

51、c.

52、b.

53、a.

54、c.

55、b.

56、b. 57、c.

58、a.

59、a.

60、c. 6

1、d.

62、d.

63、b.

6

4、b.

6

5、a.6

6、c.

67、a.

68、

d.6

9、d.

70、c. 7

1、c.

72、d.

73、d.

74、b.

7

5、d.7

6、c.

77、c.

推荐第7篇:分离工程

1、欲分离苯(1)、甲苯(2)和二甲苯(3)的三元混合物,精馏塔的进料、塔顶产品和塔底产品的组成如下:(1种解法)

组分 塔顶产品 塔底产品 进料

塔于常压下操作。试求: (1)塔顶分凝器和塔釜温度。

(2)若进料温度为92C,确定进料相态。

假设液相服从拉乌尔定律,汽相可作为理想气体。三个组分的蒸汽压分别用下列各式计算:

o

苯 0.995 0.005 0.600

甲苯 0.005 0.724 0.300

二甲苯 0 0.251 0.100

答案:点击查看

习题1

解:(1)塔顶分凝器温度,即分凝器出口蒸汽的露点温度。

(2)塔釜温度,即釜液组成的泡点温度。

(3)确定92℃时的进料状态。

2、异丙醇(1)—水(2)系统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此对数值计算wilson常数λ温度和汽相组成y1。

已知:异丙醇和水的蒸汽压可分别用下列各式计算:(1种解法)

1

2试用

和λ

2

1,并计算x1=0.1665(mole分率)时的泡点

系统处于常压。 (提示:试差求λ和λ

时,可取初值λ

=0.1327) 122112答案:

习题2

解:已知:

代入Wilson方程

由此反复迭代,直到

为止。

得:Λ12=0.1327,Λ21=0.7393 将Λ12,Λ21代入Wilson方程,并计算x1=0.1665,x2=0.8335时的

得:

设该二元系汽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实际溶液,则

设t=100℃,计算, 设t=80.0℃,计算, 设t=84.1℃,计算。

计算汽相组成:

3、用常规精馏分离下列烃类混合物:(1种解法) 组分 mole% CH4 0.52

C2H4 24.9

C2H6 8.83

C3H6 8.7

C3H8 3.05

C4(烷烃) 54.0 工艺规定塔顶馏出液中C4浓度不大于0.002,塔釜残液中C3H8不大于0.0015,试应用清晰分割法估算塔顶和塔底产品的量和组成。 答案:

习题3

解:设F=100Kmol/h

组分 di bi

CH4 0.52 0.0 0.0113 0.00 C2H4 24.9 0.0 0.5412 0.00 C2H6 8.83 0.0 0.1919 0.00 C3H6 8.70 0.0 0.1891 0.00 C3H8 2.97 0.081 0.0645 0.0015 nC4 0.092 53.908 0.002 0.9985

4、设工艺规定C3H6为轻关键,C4为重关键,上题料液在常规精馏塔中分离,要求C3H6在塔顶的收率为0.99,C4在塔底的收率为0.995。假设全部轻组分全部从塔顶馏出。试计算:

(1)用Underwood方程计算 Rm和C3H8在两端产品中的分布,算出两端产品的量和组成(设F=100Kmol/h,泡点体进料)。 (2)计算Nm 。各组分的j如下:

(3)取R=1.5Rm,求N 。

5、某料液的组成如下:(1种解法)

组分 mole分率

丙烯 0.7811

丙烷 0.2105

异丁烷 0.0084 于泡点时加入常规精馏塔进行分离。要求塔顶产品中丙烯的mole分率99.5%,塔底产品中的丙烯mole分率5%。试计算:

(1)分离所需的Rm,并取R=2Rm,计算所需的理论板数N。

(2)如果塔顶精丙烯产品中精丙烯浓度达99.7%,塔底组成保持不变,试计算此时能耗比生产99.5%产品时的增加多少? 已知:12=1.12184,22=1.0,32=0.54176。 答案:

习题5: 解:第一部分

1)LK-丙烯,HK-丙烷,q=1,xD丙烯≥99.5%,XB丙烯≤5%

第二部分:

6、某石油化工厂脱甲烷塔塔底产品组成如下:

组 分 C=2 C002 C=3 C

3分子分数 0.6730 0.1330 0.1830 0.011 操作压力35 atm(绝)。试确定该塔塔底温度。

7.脱乙烷塔塔顶汽相流出物组成如下:

组分 C1 C=02 C2 分子分数 0.0039

0.8649

0.1286 操作压力26 atm(绝)。试确定该塔塔顶温度。

C=3 0.0026

8.脱甲烷塔塔底产品经节流膨胀进入脱乙烷塔,进料量400公斤分子/小时,脱乙烷塔操作压力26 atm(绝),塔顶产品经分凝器汽相出料。分离要求:塔顶产品含C3=≤0.1%,塔底产品含C20≤0.2%。试确定塔顶、塔底产品的数量及组成等工艺条件。

9.已知某脱乙烷塔,操作压力28.8*0.1013MPa,塔顶采用全凝器,塔顶产品组成如下:

组分 组成XDi 求塔顶温度。

10.某精馏塔操作压力1*0.1013MPa,其进料组成如下: 组成 组成XFi n-C40 0.05

n-C50 0.17

n-C60 0.65

n-C70 0.10

n-C80 0.03

总和 1.00 C1 1.48

C2 88.00

=

C2 10.16

0

C3 0.36

=

总和 100%(分子%) 求:(1)露点进料的进料温度; (2)泡点进料的进料温度。

11.已知某混合物组成如下:

组分 组成XFi C20 0.08

C30 0.22

n-C40 0.53

n-C50 0.17

总和 100%(分子%) 压力为22*0.1013MPa泡点进料,而后绝热瞬间降压到13.6*0.1013MPa,试求等焓节流的汽化率与温度的关系,作出闪蒸曲线及等焓平衡线,找出汽化率及节流后温度。

12.某厂脱丙烷塔每小时进料量为53.24公斤分子/小时,进料组成如下: 组成 C20

C3=

C30

C4=

C40

C50

总和

组成XFi 0.0051 0.3070 0.3515 0.1465 0.1518 0.0381 1.0000 塔的操作压力为17.2*0.1013Mpa,进料泡点为66℃,要求塔顶馏出液中C4=不大于0.0051(分子%),塔釜残液中C30不大于0.0051(分子%)。试用清晰分割法作物料衡算,并计算的C30, C4=回收率。

13.已知第一脱甲烷塔的进料组成如下: 组分 组成 Ki H2 0.1280 26

CH4 0.2517 1.7

C2H4 0.2310 0.34

C2H6 0.3860 0.24

C3H4 0.0033 0.051

总和 1.000

塔的操作压力为34*0.1013Mpa,塔顶,塔底的平均温度为-50℃。要求塔底乙烯回收率93.4%,塔顶甲烷回收率98.9%,按不清晰分割估算塔顶,塔底产品组成。

14.已知C2—C3塔的进料液,塔顶馏出液,塔釜液的组成如下:

进料液 塔顶液 塔釜液 C2H4 0.3414 0.9244 ——

C2H6 0.0282 0.746 0.0010

C3H4 0.5017 0.0010 0.7950

C4 0.1287 —— 0.2040

总和 1.0000 1.0000 1.0000 塔的操作压力为29*0.1013Mpa,泡点进料,试计算最小回流比。

15.某分离乙烷和丙烯的连续精馏,其进料组成如下:(均为分子分数) 组分 组成 CH4 0.05

C2H6 0.35 2.590

C3H6 0.15 1.000

C3H8 0.20 0.884

i-C4H40 0.10 0.422

n-C4H10 0.15 0.296

总和 1.00 ---- α平均 10.950 要求馏出液中丙烯浓度≤2.5%,残液中乙烷浓度≤5.0%,并假定残液中不出现甲烷,在馏出液中不出现丙烷及更重的组分。

试求:(1)进料量为100公斤分子/小时,馏出液和残液的组成和流量。

(2)若按饱和液体进料,进料温度为26℃,平均操作压力为27.4*0.1013Mpa,试用简捷法计算理论塔板数(塔顶采用全凝器)。

(3)确定进料板位置。

16.某精馏塔共有三块理论板,示意图如下:

组分 组成XFi Ki

1 33.3 1

2 33.3 2

3 33.4 3

总和 100 ---- 试用比流量法计算塔顶及塔釜各组分的量及组成。

(题16附图)

17.按16题的数据,试用三对角矩阵法,解物料平衡式(作一次物料平衡的计算,不作流率校正)

18.设计带侧线采出的乙烯精馏塔,要求乙烯纯度为99.9%,甲烷为0.01%,乙烷为0.09%,塔釜乙烯带出来;带出量不大于2%。已知进料组成为:

组分 组成XFi

C1 0.16%

C2= 80.3%

C20 19.54%

总和 100% =5.4,精馏数塔操作压力为20.5*0.1013Mpa,进料状态q=0,已知拔顶数ααC2= C20

C1 C2= =1.415。

试求:(1)拔顶气体量,乙烯产品量,釜液量(按进料量为100公斤分子/小时计) (2)拔顶段和精馏段的理论板数。

19.10分子A,40分子B和50分子C组成三元非均相液体混合物,其中A,B互溶成为一相,C和A,B完全不互溶组成另一相。试求与这两液相平衡的气相组成。已知:

40℃ 50℃

KA=1.8 KA =2.0

KB=0.4 KB =0.5

KC=0.19 KC =0.2

(题19附图)

20.根据分子总和方程,和相对挥发度的定义αij==

推导yi=

推荐第8篇:分离罐

分离罐。分离后的循环氢经2#氢气预热器、1#氢气预热器被二反出料预热后。进入氢气加热炉加热,然后进入混合器与从一反来的物料与加热后的高温氢气混合。物料完全汽化后,气相混合物料进入二段加热炉进一步加热到二段进料温度。然后从二段反应器顶部进入G-R103反应器进行加氢反应。二段反应器的入口温度通过调节加热炉的燃料气量来控制。

二段加氢反应后的物料,经1#氢气预热器、二段反应进料预热器、硫化氢汽提塔再沸器、2#氢气预热器冷却,反应器出口冷凝器用循环水冷凝后,进入高压缓冲罐,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来的氢气,大部分与一段反应器出口氢气混合进入循环压缩机吸入罐,作为二段反应器的循环氢气;另外的一小部分经过循环氢分凝器降温后去燃料系统。由高压缓冲罐分离出来的液体进入与硫化氢汽提塔塔釜液进行换热,进入G-T103塔。G-T103塔底再沸器用二段加氢汽油作为热源加热。塔釜产品经换热器与塔进料换热之后,再经产品冷却器进一步冷却到40℃以下后,送C6-C8中间罐中,分析合格后,加氢汽油送出界区。

塔顶气相经塔顶冷凝器冷凝,冷凝下来的液体靠自身重力进入回流罐,再由泵全回流到塔内;回流罐顶尾气与高压缓冲罐排出的气体合并后,去燃料系统或放火炬。塔底物料进入换热器(物料)与塔进料换热,又经C6-C8产品冷却器冷却后,直接送往界外加氢汽油罐。H2S汽提塔再沸器用二段反应器出口物料加热。

推荐第9篇:电荷分离

电荷分离,任何物质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规定电子也就是电荷代负电,如果把原子外面的电荷剥离这个过程就叫电荷分离。静电的产生过程就是由于物体在相互接触的过程中一些原子的外层电荷被剥离后代正电,另一个与之接触的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当再次相互接触的时候为了达到电荷的平衡就会产生放电的反应。偶电层的形成是当液体与固体接触的时候他的接触面会形成电荷相等符号相反的电荷。形成偶电层的主要原因是液体介质可以通过不同方式离解成正、负离子。例如:极性分子液体或杂质分子可以直接离解,中性分子可以通过氧化过程离解。于是,当固液两相接触时,液体中某种符号的离子被固体的非静电力所吸引并附着于固体表面,,使固体带有一种电荷,液体带有相反符号的电荷。

摩擦起电现象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或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一种物体带正电,另一种物体带负电的现象)。摩擦起电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因此原来不带电的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它们所带的电量在数值上必然相等。

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规定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推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任何两个物体摩擦,都可以起电。18世纪中期,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经过分析和研究,认为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电,叫做正电和负电。物体因摩擦而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科学上规定: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正电;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相同的,叫做负电。

摩擦起电只是一种现象。近代科学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跟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不显电性,所以整个物体是中性的。原子核里正电荷数量很难改变,而核外电子却能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从而使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目改变。当物体失去电子时,它的电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少,就显示出还正电;相反,本来是中性的物体,当得到电子时,它就显示出带负电。

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如用玻璃棒跟丝绸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奉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等负电。用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着等量的负电。

同种材料摩擦起电的原因

利用一些容易起电的同种材料进行相互摩擦,两个摩擦表面就能够出现带电现象。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表明:两个表面所带电荷为同性电荷,并且有的材料摩擦可以带同性正电荷,有的摩擦后可以带同性负电荷。在排除了外界的影响(如通过其它导体导走电荷等)之后,实验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

将介质表面污染考虑进去从而来解释此现象

因为介质在未摩擦之前会在周围的环境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污染的结果是介质和污染物之间因接触而产生了偶电层。摩擦会使一部分污染脱离介质表面,从而脱离部分的介质与污染之间的偶电层也随之分离使介质带上电荷。因为介质相同,且污染物也相同,这里偶电层也是相同的,故偶电层脱离时,介质上带上同种电荷。

摩擦起电的英文解释为:electrification by friction

1.原子核+电子,我们知道物质有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而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电子所构成。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

2.电子的转移,因为这种电荷不流动,被称为“静电”人体静电的电压最高可达2万伏左右。在冬天干燥的空气里人体会带电,自要人一走动,空气与衣服之间的摩擦就使人体储存了静电。因此,当手触及门上的金属把手等导体就会放电,感觉就像被麻了一下。

3.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003年10月21日出版的英国《微型机械与微型工程杂志》(Journal of Micromechanics and Microengineering)刊登了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拉里-科斯提克(Larry Kostiuk )与丹尼尔-克沃克(Daniel Kwok)关于直接将水转化为电能的科研结果。这是自人类在1839年发现核能和太阳能的160多年来首次研究出一种全新的产生电能的方法。

科斯提克在谈及这项发明时说,当水在物体表面流动时,水中的离子会与固体摩擦,这会使固体表面轻微带电。当水中充满了正负物质时,与固体表面不同极的物质将与固体相排斥,而同极的物质会相互吸引,这样会产生一个很薄的带净电荷的水流层,也叫双电荷层或者电偶层,科斯提克说,如果将这两种电荷分开,那么它的工作原理就和我们日常使用的电池没有什么两样了。

两位科学家认为,这种水充电池一开始能够运用到手机等需要充电电池的电器上,但将来这种电池的使用范围将扩大。这种“水充电池”无污染,无毒并且易于携带,预计到本世纪头10年结束之时,这种电池就可以投入商用了。这种新型技术利用一个手持注射器、水和一片直径达1厘米,长为3毫米的玻璃片使水在微细管道中流动来产生电能。此技术是纳米科学的一种突破,属于分子级制造工艺。

推荐第10篇:d分离

在贝叶斯网络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d-分离这个概念,d分离是寻找网络中节点之间的条件独立性的一种方法或者说是一种问题简化处理的技巧。由于采用了d-分离技术,在用贝叶斯网络进行预测,诊断推理等方面,可以提高计算速度,减少计算复杂性。

对于给定的结点集ε,如果对贝叶斯网中的结点Vi和Vj之间的每个无向路径,在路径上有某个结点Vb,如果有属性:

1)Vb在ε中,且路径上的两条弧都以Vb为头(即弧在Vb处开始(出发))

2)Vb在ε中,路径上的一条弧以Vb为头,一条以Vb为尾

3)Vb和它的任何后继都不在ε中,路径上的两条弧都以Vb为头(即弧在Vb处结束)

则称Vi和Vj 被Vb结点阻塞。

结论:如果Vi和Vj被证据集合ε中的任意结点阻塞,则称Vi和Vj是被ε集合D分离,结点Vi和Vj条件独立于给定的证据集合ε,即

P(Vi|Vj,ε) =P(Vi|ε)

P(Vj|Vi,ε) =P(Vj|ε) 表示为:I(Vi,Vj|ε) 或I(Vj,Vi|ε)

无向路径:DAG图是有向图,所以其中的路径也应该是有向路径,这里所指的无向路径是不考虑DAG图中的方向性时的路径。

条件独立:如具有以上三个属性之一,就说结点Vi和Vj条件独立于给定的结点集ε。

阻塞:给定证据集合ε,当上述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满足时,就说Vb阻塞相应的那条路径。

D分离:如果Vi和Vj之间所有的路径被阻塞,就叫证据集合ε可以D分离Vi和Vj。

D分离的实质就是寻找贝叶斯网中的条件独立语义,以简化推理计算。

第11篇:分离简答题

1、基因工程包含体纯化的路线:

答:要获得天然活性态的目标产物,必须要分离包含体,溶解包含体并使其中的目标蛋白恢复应有的天然活性。一般纯化流程如下:

收集菌体细胞→细胞破碎→包含体洗涤→目标蛋白的变性溶解→目标蛋白复性 获得常见包含体的工艺路线:

①机械破碎(高压匀浆、高速珠研磨)→离心获取包含体→加变性剂溶解→除变性剂复性 特点:是利用了包含体与细胞碎片的密度差,用离心法将包含体与细胞碎片和可溶性蛋白质分开,获得了干净的包含体,再对包含体溶解复性

优点:摆脱了大量的杂蛋白、核酸、热原、内毒素等杂志,使后面的分离纯化简单了。从这个角度上讲,包含体的形成对分离纯化亦有好处。

缺点:要经过几次离心才能出去大部分的细胞碎片,加工时间较长 ②机械破碎→膜分离获得包含体→加变性剂溶解包含体→除变性剂复性 ③化学破碎(加变性剂)→离心除细胞碎片→除变性剂复性

2、化学渗透法的特点?

答:优点:对产物释放有一定的选择性,可使一些较小分子量的溶质,如多肽和小分子酶蛋白透过,而核酸等大分子量的物质仍滞留在细胞内;细胞外形完整,碎片少,浆液粘度低,易于固液分离和进一步提取。

缺点:①通用性差 ②时间长、效率低,一般胞内物质释放率不超过50% ③有些化学试剂有毒 ④化学试剂的加入会给随后产物的纯化带来困难,并影响最终产物浓度

3、简述盐析的原理?

答:盐析是在在高浓度中性盐存在下,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进而产生沉淀的现象。其原理是:向蛋白质的水溶液中加入电解质后,起初蛋白质的活度系数降低,蛋白质吸附盐离子后,带电表层使蛋白质分子间相互排斥,而蛋白质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却加强,因而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大出现盐溶现象。继续加入电解质使得离子强度增大,蛋白质表明的双电层厚度降低,静电排斥作用减弱;同时由于盐离子的水化作用使蛋白质表明疏水区附近的水化层脱离蛋白质,暴露疏水区域,从而增大了蛋白质表明疏水区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容易发生凝集,进而沉淀。 4.影响盐析的因素?

答:①蛋白质的分子量和结构

②无机盐的种类:a、相同离子强度下,不同种类的盐对蛋白质的盐析效果不同,盐的种类将影响到Cohn方程中的盐析常数,Ks和β值。b、盐的种类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与离子感胶离子序列相符,即离子半径小而带电荷较多的阴离子的盐析效果较好。

③溶质浓度的影响:a、蛋白质浓度大,盐的用量小,但共沉作用明显,分辨率低

、⑤温度:a、在低离子强度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高离子强度溶液中,温度的升高利于蛋白质脱水,破坏水化层并导致蛋白质溶解度的降低。

5、等电点沉淀的原理?

答: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低离子强度下的溶液中,当ph值为等电点时,分子表明静电荷为零,蛋白质分子之间的静电排斥力最小,双电层和水化膜结构被破坏,由于分子间引力,形成蛋白质聚集体,进而产生沉淀。所以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小。利用蛋白质在ph值等于等电点的溶液中溶解度下降的原理进行沉淀分级的方法即为等电点沉淀。

6、分离过程中膜的功能?

答:①物质的识别与透过:是使混合物中各组分之间实现分离的内在因素 ②相界面:提供一种状态,将透过液和保留液分为互不混合的两相。 ③反应场:膜表面及孔内表面含有与特定溶质具有相互作用能力的官能团,通过物理、化学或生化反应提高膜分离的选择性和分离度。

7、超滤和微滤的特点?

答:①超滤和微滤都是利用膜的筛分作用,以压差为推动力 ②与反渗透相比,超滤和微滤具有明显的孔道结构

③操作压力较反渗透操作低,超滤操作压力0.1-1.0Mpa,微滤操作压力更小0.05-0.5Mpa

8、电渗析膜分离的基本原理?

电渗析的功能主要取决于离子交换膜。以高分子材料为基体,接上可电离的活性基团。阴离子交换膜简称阴膜,它的活性基团是铵基,电离后的固定离子基团带正电荷。阳离子交换膜简称阳膜,它的活性基团通常是磺酸基,电离后的固定离子基团带负电荷。离子交换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是由于膜上的固定离子基团吸引膜外溶液中异种电荷离子,使它能在电位差或同时在浓度差的推动下透过膜体,同时排斥同种电荷的离子,拦阻它进入膜内。阳离子易于透过阳膜,阴离子易于透过阴膜,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9、膜分离过程中影响截留率和膜分离速度的主要因素分别有哪些?(10分) 影响截留率的主要因素: (1).溶质分子特性 a.相对分子量

b.相对分子量相同的溶质,呈线状的分子截留率较低,有支链的分子截留率较高;球形分子截留率最大;

c.对荷电膜,具有与膜相反电荷的分子截留率较低,反之则较高;

膜对溶质具有吸附作用时,溶质的截留率增大; (2).其它高分子溶质

当两种以上高分子溶质共存时,会出现某种溶质的截留率高于其单独存在下截留率的情况。 (3).操作条件

a.温度升高,粘度下降,截留率降低。

b.膜表面流速增大,浓度极化现象减弱,截留率减小;

c.料液的pH值等于其中含有的蛋白质的等电点时,由于蛋白质的净电荷为零,蛋白质间静电斥力最小,蛋白质在膜表面形成的凝胶极化层浓度最大,透过阻力最大。此时,溶质的截留率高于其它pH值下的截留率。

此外,在极端pH下超滤蛋白质时,常使截留率增大,这是由于吸附在膜上蛋白质和溶液中蛋白质带相同电荷而互相排斥的缘故。

影响膜分离速度的主要因素 操作形式:(终端过滤---错流过滤)

流速: 根据浓差极化-凝胶层模型,流速增大,可使通量增大。

压力: 在凝胶层形成前,透过通量随压力成正比;在凝胶层形成后,单纯提高外压,对滤速无帮助。

料液浓度:超滤过程中,透过通量随料液浓度增大而减小。 10.溶剂萃取、双水相萃取、液膜萃取、反胶团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 答:1)溶剂萃取:

原理: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经反复多次萃取,部分化合物提取出来。 优点:(1)操作连续化,速度快,生产周期短;(2)对热敏物质破坏少;

(3)采用多级萃取时,溶质浓缩倍数大,纯化度高。 缺点:(1)由于有机溶剂使用量大,对设备和安全要求高。需要各项防火防水措施;

(2)溶剂萃取会产生乳化现象。

2)双水相萃取 原理:当两种分子聚合物之间存在相互排斥作用时,即一种聚合物分子的周围将聚集同种分子而排斥异种分子,当达到平衡时,即形成分别富含不同聚合物的两相。 优点:(1)两相间的界面张力小,易于分相,有利于强化相际间的的物质传递,操作条件温和,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对于生物活性物质的提纯,有助于保持生物活性和 强化相际传质; (2)自然分相时间段,传质与平衡过程速度快,回收率高,能耗低;

(3)含水量高,在接近生理环境的体系中进行萃取,不易造成生活活性物质失活或变性。 (4)易于连续操作,设备简单,并且可直接与后续提纯工序相连接 (5)一般不存在有机溶剂残留问题,对环境污染小。

缺点:成相聚合物成本较高,大多数年度较大,不一定量控制,水溶相聚化合物难以挥发,使得需要反萃取,高聚合物回收困难。 3)液膜萃取:

原理:是由水溶液或有机溶剂构成的液体薄膜,将与之不相溶的液体分隔开来,是其中一侧中的液体中的溶质选择性透过液膜进入另一侧,从而实现溶质间的分离,做到萃取和反萃取,及目标产物的分离和回收。 优点:(1)集成萃取和反萃取过程;(2)提高分离速度;(3)降低设备投资和操作成本。 缺点:(1)液膜结构独特,操作投资大;(2)影响因素多,难以控制。 4)反胶团萃取; 原理: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在有机相中形成的反胶团,从而在有机相内形成分散的亲水性微环境,使生物分子在有机相(萃取相)内存在于反胶团的亲水微环境中,消除了微生物分子,特别是蛋白类生物活性物质难溶解在有机相或有机相中发生不可逆变性的现象。 优点:(1)选择性能好,分离效果高;(2)可提高萃取速度,与规模化的生产;(3)分离条件温和,是生物物质有较高的活性收率;(4)分离料液处理简单,操作方便;

(5)利用膜组件,其膜起相分离器和相接触器作用,从而在连续操作下,防止液流等发生。 缺点:其研究历史较短,技术尚不成熟。 5)超临界流体萃取

原理:利用超临界流体在临界温度和压力下,其密度近于液体,粘度接近于气体,溶解能力加强等的特殊的理化性质,使其在超临界状态下,与其待分离的物料接触,萃取出目的产物,然后通过升温或降压的方法使得目标产物得以分离。 优点:(1)萃取速度高于液体萃取,特别适用于固态物质的分离和提取;

(2)接近常温条件下操作,能耗低于一般的精馏法,适用于热敏感性和易氧化性物质的分离;

(3)传热速度快,易于控制温度;(4)适用于非挥发性物质的分离; (5)压力和温度可成为萃取过程受调节的参数。

缺点:(1)该技术是几十年来才发展的一项高新技术,技术理论不成熟; (2)其工艺要求较高,有关技术人员有待培养;

(3)萃取过程在高压下进行,对设备和整个系统耐压行要求高。

11、各吸附床的优缺点?

答:固定床:优点:流体在介质层中基本上呈平推流,反混小。柱效率高。 缺点:无法处理含颗粒的料液,因会堵塞床层,造成压力降增大,而最终导致操作无法进行。 流化床:优点:A、压降小,可处理高粘度或固定颗粒的粗料液; B、不需要特殊吸附剂,设备操作简单; 缺点:存在严重的反混,特别是高径比很小的流化床,使床层理论塔板数降低,吸附剂的利用率降低。

膨胀床:优点:A、膨胀床中吸附剂例子的混合程度低,吸附效率高;

B、兼有固定床、流化床的优点,流化的固相介质基本可以悬浮在床内的固定位置,流体流动状态以平推流的方式流经床层,吸附效率高;

C、集料液澄清,目标产物浓缩和分离纯化为一体的生物集成分离技术。

缺点:A、膨胀床操作比较复杂和繁琐,需要一定的手工控制,对操作人员的技能和熟练程度要求较高;B、膨胀床吸附直接处理含有细胞碎片的料液,料液中的核酸、细胞碎片可与介质之间产生相互作用,造成介质颗粒聚集;C、由于料液含有大量的细胞碎片、脂类、核酸等成分,介质污染严重,需要严格的清洗,再生操作。

12、色谱的原理? 答:色谱操作中,互不相溶的两相分布称为固定相和流动相。固定相填充于柱内形成固定床,在柱的入口端加入一定的待分离料液后,连续输入流动相,料液中溶质在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扩散传质,产生分配平衡。在色谱过程中,分配系数大的溶质在固定相上存在的概率大,随流动相移动速度小。由此,溶质之间由于移动速度的不同而得到分离。 13 凝胶过滤色谱原理?

答:它的分离介质是具有均匀的网格结构,原理是在GFC柱中,不同分子量的溶质分子,流经床时,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溶质不能进入凝胶介质,而沿间隙孔隙流过,并最先被洗脱出来;分子量小的溶质能够进入所有细孔中,流程长而后流出色谱柱,其洗脱体积接近柱体积。

14、简述凝胶和絮凝作用差异?

答:凝胶作用是在某些电解质(如中性盐、简单酸碱)作用下,使胶体粒子扩散双电层的排斥电位降低,破坏胶体系统的分散状态,而使胶体粒子聚焦(1mm左右)的过程。 徐凝作用是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作用下,在悬浮粒子之间产生架桥作用,而使胶粒形成粗大的絮凝团(10mm)的过程,它是一种以物理的集合力为主的过程。

15、疏水性相互作用色谱:原理: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包括一些疏水性氨基酸基团,这些基团大部分处于蛋白质的内部,但有部分疏水基团暴漏于蛋白质表面,在高离子强度下,蛋白质表面的水化层被破坏,更多疏水性部分暴漏在外,这些暴漏在外面的疏水性基团与介质上的弱疏水性基团发生疏水性作用,被固定相吸附,在低离子强度下,这种吸附作用减小,蛋白质从固定相中脱落下来。

特点:A、在高盐浓度下疏水性作用较大,HIC可将直接分离盐析后的蛋白质溶液;

B、可通过调节疏水性配基链长和密度调节HIC的吸附力;C.、吸附剂种类多,选择余地大。 色谱聚焦:原理:利用在较宽pH值范围内具有缓冲作用的多缓冲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同时利用在较宽pH值范围内具有缓冲作用的多缓冲剂为流动相,所以当相色谱柱输入与柱内初始pH值不同的多缓冲剂时,柱内pH值会缓慢地改变,在轴向形成连续的pH梯度,使料液中溶质依据个自的等电点或者吸附或者脱附,主次向下移动,彼此之间得到分离。 特点:A、分辨率高,可分离等电点相差0.02的蛋白质;B、具有浓缩溶质作用; C、因为需要特殊的固定相和流动相,难于应用在大规模分离纯化过程中。

反相色谱:利用表面非极性的反相介质作为固定相,极性有机溶剂的水溶液为流动相,是根据溶质极性(疏水性)的差别进行分离纯化的洗脱色谱法。

特点:A、反相介质性能稳定,分离效果高;B、应用广泛,可用于分离蛋白质,肽,氨基酸,多糖等;C、作为产品纯化制备手段,多限于是现实规模的应用。

置换色谱:原理:基于置换剂与吸附质间在吸附剂表面的竞争性吸附。色谱柱先用适于溶质吸附的流动相平衡,然后添加一定量的料液,使溶质吸附在色谱柱入口,在进料过程中,料液中溶质由于吸附作用得到浓缩,并优于溶质间的吸附作用不同,他们之间已经得到了部分的分离,之后连续输入含有置换剂的溶液,置换剂与固定相表面结合位点额亲和力比料液中各组分都要高,故与料液中的各个组分竞争固定相的结合位点,将吸附的溶质置换下来,在此条件下,置换剂前言推动被置换下来的料液溶质向出口方向移动,同时,吸附作用较强的料液溶质也会推动吸附作用较弱的料液溶质向出口移动,最终各个组分按其与固定相亲和力的大小顺序形成彼此相连的纯组分区带。

特点:A、置换列中各溶质区带的边界陡直,分辨率高;B、具有浓缩作用,通过调节置换剂浓度控制产品浓度,处理量大,适合稀料液;C、各区带紧密相连,色谱柱利用率高,流动相用量少;D、可以实现多个目标产物的分离纯化,适用于含多个目标产物的物料; E、容易进行连续色谱分离。

16、亲和色谱原理:含有目标产物的料液连续通入色谱柱,直至目标产物在色谱柱出口穿透为止,然后利用与溶解原料的溶液组成相同的缓冲液为清洗液,清洗色谱柱,除去不被吸附的杂质,清洗完毕后,利用可使目标产物与配基解离的溶液洗脱目标产物,即得到纯化的目标产物,最后利用清洗液清洗再生色谱柱。

17、凝胶电泳:原理:主要利用凝胶的分子筛作用使分子大小不同的电解质得到分离,在凝胶电泳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溶质受凝胶阻滞作用大,电泳速度慢,而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溶质的电泳速度快,经过一定时间的电泳后,根据溶质相对分子质量的不同,凝胶中会形成含有不同溶质的区带,实现溶质之间的相互分离。

等电点聚焦:原理:利用蛋白质和氨基酸等两性电解质具有等电点,在等电点的pH值下呈电中性,不发生泳动的特点进行电泳分离。在电泳设备中首先调配连续的pH梯度,然后使蛋白质在电场作用下涌动到等于各自等电点的pH值区域,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等电点的蛋白质区带。 二维电泳:原理:同时利用分子尺寸和等电点这两种性质的差别进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首先在X方向上调配pH梯度,使溶质分子以等电点聚焦的形式泳动到期等电点处,然后将适当pH值得缓冲液渗透到凝胶中,在y轴上家电厂使溶质再次泳动。电泳结束后将凝胶切成小块,分别回收各个组分。

18、有机溶剂沉淀原理?

答:向蛋白质溶液加入水溶性有机溶剂,水的活度降低。,有机溶剂对水具有很大的亲和力,能够争夺蛋白质表明的水分子,即水合作用,降低了自由水的浓度,降低了亲水溶质表明水化层的厚度,降低了亲水性,导致脱水凝胶。结果,随着有机溶剂浓度增大,水化程度降低,溶液的介电常数下降,蛋白质分子的静电引力增大,从而发生凝聚和沉淀。

19、生物亲合作用? 答:生物分子能够识别区分结构和性质非常相近的其他分子,选择性地与其中某一种分子相结合,生物分子间的这种特异性相互作用称为生物亲合作用。 20、生物亲和作用的机理?

答:蛋白质的立体结构中含有某些参与亲和作用的部位,这些结合部位呈凹陷或凸起结构,能与该蛋白质发生亲和作用的分子恰好可以进入到此凹陷结构中,或者该蛋白质的凸起部位恰好能够进入与其发生亲和作用的分子的凹陷部位,就像钥匙和锁孔的关系一样。同时还需要有一些特殊的相互作用力,像静电作用,氢键,疏水性相互作用,陪未见,弱共价键等。

第12篇:“政经分离”

大量的集体资产掌握在村、组两级集体手上,所有权与管理权、交易权没有分离,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乡村工业形态,已经难以适应产业升级转型、环境保护、城市土地规划的发展大方向。“三农”专家、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甚至认为,农村集体经济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拖延城市化进程的一块“绊脚石”。

农村综合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的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从体制、机制入手,破除农村改革的坚冰,用村改居破解政经混淆难题,城乡社区建设与公共服务正朝着均等化和全覆盖的方向迈进。2010年12月20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省委政研室《政研专报》上批示:支持南海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

三大难题交织,不改革就不能巩固改革成果

南海1987年就成为国务院批准的农村改革试验区,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使得南海迅速走向工业化,这为南海农村和农民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埋下了矛盾的动因。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南海农村面临着很多新的矛盾与困惑:一是政经不分,经济组织和行政机构混淆在一起,引发一系列问题;二是城乡二元分割突出,村里有村里的做法,城里居委会又有一套做法,差别明显;三是农村利益导向存在偏差,不少村民只问分红,不顾风险。由于农村党组织、自治组织和经济组织这三驾马车混在一起,谁掌握了村的行政权,谁就掌握了经济权,异化了村民自治,也弱化了社会服务职能。矛盾症结在于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经联社政经不分,体制混淆,农村管理体制难以适应现代管理要求。“不改革就不能巩固改革成果”。南海区决定按照“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政经分离、强化服务”的总体要求,从村改居入手,展开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以破解这三大难题,以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最终达到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确保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

“村改居”开启“二次革命” 政经混合走向“政经分离”

按《南海区推进村改居实施工作方案》设计,今年初,涉及123个村的南海区“村改居”,揭开了南海农村综合改革的序幕,这被称为是南海农村改革的“二次革命”。作为村改居后“政经分离”的首个试点,4月15日,南海丹灶镇石联社区顺利完成经济联合社换届选举,采取“直选+间选”的方式:在经济社一级,由18周岁以上股东成员代表直接选举经济社社委;而在经联社一级,则由各经济社选出的经联社代表及“两委”成员代表,选出经联社社长、社委。

此前农村的经济社社长、村民小组组长、村支部书记都由同一人担任是常态,“政经分离”后,村委会或居委会与经联社分离,社区居委会成员及社区党总支书记不再兼任经济联合社社长,村居党总支部书记与村居委会干部不再直接掌管“钱袋子”,村居委会只负责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经联社则作为市场主体对包括土地在内的村集体资产进行经营,其管理层将由股东代表选举产生。今后,社区党组织负责对社区自治组织和经济组织的人选推荐、绩效考评、联席会议召集主持、财务审批、集体资产监管等重大事项;社区居委会则专注于自治等事务;集体经济组织负责资产经营管理、理顺分配关系,并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的经费供给;社会组织和群团组织则通过专业化、人性化的服务,为社会管理提供有效补充,最终形成公众广泛参与、共同享受成果的格局。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全区已有118个村完成“村改居”,村民表决赞成率达到87.85%,涉及村民47万人。

南海区在实施“村改居”的过程中,坚持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产权权属不变,原村民享受的农村优惠政策、享有的权益不变,原计划生育政策不变和其他社会管理事务的管理主体、管理范围、投入渠道“四大不变”的原则。按照设想,未来南海农村基层组织将会形成党支部、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社区政务服务中心与财务管理中心“五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格局:农村资产发包(出让)通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资金管理通过财务管理服务中心,村民办事去社区政务中心。目前,南海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建设已在狮山、西樵、丹灶三镇试点,并争取在今年内覆盖到全区所有镇街与村居。

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

2011年5月初,南海区出台《关于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了在基层“政经分离”的基础上,构建党组织、自治组织、经济组织、社区服务中心、社会组织等社会管理载体,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意见》要求建立社会服务购买机制。6月13日,南海在全省率先成立城乡统筹部,以统筹基层管理和城乡发展,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对于“政经分离”,南海区委书记邓伟根曾表示,接下来还必须考虑经济组织和自治组织如何分工,如何引导这些经济组织按照市场化的规律来经营,同时还必须考虑如何从法律层面上保障原既得利益者,这些都是今后南海需要在政策层面上进行突破的因素。

第13篇:分离常数

所谓分离常数就是把分子分母中都有的未知数变成只有分子或者只有分母的情况,由于分子分母中都有未知数与常数的和,所以一般来说我们分拆分子,这样把分子中的未知数变成分母的倍数,然后就只剩下常数除以一个含有未知数的式子

所以就有了解法1:因为含有的未知数是分母是2x,分子是-x,所以要让它们成倍数关系,就得给分子乘以一个常数-1/2,这样-1/2·(2x+5)=-x-5/2,然后配凑常数相等即可 ∴y=(1-x)/(2x+5)=((-1/2)·(2x+5)+7/2)/(2x+5)=((-1/2)·(2x+5)/(2x+5)+(7/2)/(2x+5)=-1/2+(7/2)/(2x+5) 解法2:令分母2x+5=t,则t=1/2·(t-5)

代入分子,y=(1-1/2·(t-5))/t=(-t/2+7/2)/t=-1/2+(7/2)/t 然后把t代换回来,有y=-1/2+(7/2)/(2x+5)

Y=X/(2X+1)=[1/2*(2X+1)-1/2]/(2X+1) =1/2-1/[2(2X+1)].即有,-1/[2(2X+1)]≠0, Y≠1/2.

则,这个函数的值域是:{Y|Y≠1/2}.

1.f(x)=-2x+3/(x+1)=[-2(x+1)+5]/(x+1)=-2+5/(x+1)

f(x)≠-2 2.f(x)=4x+2/(3x+1) =[4/3(3x+1)+2/3]/(3x+1) =4/3+2/3/(3x+1)

f(x)≠4/3

x∈[-2,-1/3)∪(-1/3,3)

f(x)∈[ 4/3+2/3/(3(-2)+1) ,4/3)∪( 4/3,4/3+2/3/(3(3)+1) )

分离常数法:为了方便记忆,我们从分子到分母,每一项前系数依次设为 a,b, c ,d,公式推倒应该用Y=(ax+b)/(cx+d)(c≠0)而不是Y=(cx+d)/(ax+b)(a≠0)。所以这一句话应该改成:为了方便记忆,我们从分子到分母,每一项前系数依次设为 a,b, c ,d,将形如Y=(cx+d)/(ax+b)(a≠0)的函数,分离常数,变形过程为(ax+b)/(cx+d)=[a/c(cx+d)+b-da/c]/(cx+d)=a/c+(b-da/c)/(cx+d) 。a/c+(b-da/c)/(cx+d)可以称作分式一般式分离常数公式。

第14篇:油水分离画法

《油水分离画法》 教 学 案 例 鞍山市铁东区山南小学 梁 君 1 教材分析 本课以油水分离画法教学这是油水分离画法的第一次教学。是为了实施《大纲》规定“用记忆画和想像画的形式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的教学内容。是用油画棒画出物象轮廓然后用水彩罩染全画即可。如油画的颜色种类在画面中可以画出任何喜欢的东西及街景中的各色霓虹灯、明亮的商店、建筑物、树上的一串串彩灯和绿树再用水彩罩染一遍即可出现非常漂亮的效果也可以用二三种颜色罩染。 学生分析 对三年级学生来说用油水分离画法表现物象是最捷便、最容 设计理念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规定的教学内容而设课。油水分离画法是先以油画棒或蜡笔画物象再用毛笔调水彩作画或填色或罩染。它是利用蜡笔、油画棒的油脂性的排水特点使其所画之处不着水色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此法适合三年级学生好奇、求知欲强的心理便于较快地完成画面完整的绘画作品既可以增强学生表现的欲望丰富学生表现的手段又可启迪其创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运用油水分离画法表现物象启迪学生艺术表现的创造 2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揭题 师同学们好以前我们学习了用线描的方法绘画、用彩笔绘画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绘画方法板书课题油水分离画法。什么叫油水分离画法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然后派一名同学回答。 1.师请同学们看看教师手中拿的几幅画这些画都是用油水分离画法画的看了之后你们有什么感觉呢 2.师对了油水分离画法就是用油画棒或蜡笔画物象再用毛笔调水彩作画或填色或罩染它是利用蜡笔、油画棒的油脂性的排水特点使其所画之处不着水色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这种方法画画最捷便最容易出效果与彩笔画、水彩画、线描画相比它的效果最好而且绘画所用时间短。现在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油水分离画法是先用油画棒画还是先用水彩画 3 师到底谁的说法对呢同意先用油画棒画的同学请举手学生们大部分举了手 3.师用油水分离画法绘画还要注意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用水彩画画时水彩多刷几遍好呢还是只刷一遍水多一些好还是小组 师请同学们看着老师手中的两幅画一幅多加水只刷了一遍另外一幅刷了三遍哪一个更好呢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怎样用油水分离画法画画的边画边讲用油画棒画时一定要肯定有力调颜色时可稍多加水刷一遍就够了画 师同学们愿不愿意当回设计师啊 师请同学们用你们聪明的头脑灵活的双手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吧学生很快画出了自己喜欢的画内容各不相同超出了老师的想象 4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粘在了黑板上学生纷纷自评、互评。 师你们认为谁的作品最好呢 师通过大家一致推选×××同学被授予最佳设计师的称号希望你 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好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大谢谢同学们对我的支持老师相信同学们长大后肯定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设计师把生活装扮得更美 课后反思 本课采用探究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像、我在上《油水分离画法》这课时先让学生看一看“即让学生欣赏 5 作品感受画的美激起学生作画兴趣让学生经历先看再想最后动手操作这一学习过程。然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集体智慧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在授课过程中重点讲解什么是油水分离画法”油指的是油画棒或蜡笔的油脂性”水“指的是水彩学生对课题理解了为以后的学习的打下了基础。为了让学生又快又准地学会油水分离画法我对学生提出了问题“油水分离画法画的时候是先用水彩画还是先用油画棒画小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意见有分歧这正我所想要的结果。我因势利导指出应先用油画棒再用水彩画这才叫油水分离画法。我以提出“用油画棒画时轻轻画好还是重重画好学生们再一次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讨论的结果还是意见各有不同我又指出了应重重的画的效果才好同时我出示了两张画进行对比一张是轻轻画画一张是用力画的学生看后一目了然明确了肯定用力地画效果很好我步步紧逼又提出了问题“用水彩罩染时水分多些好还是少些好”学生还是有不同的意见我又拿出了最有力的证据两幅不同的画一幅画是用水彩刷了一遍另一幅画用水彩刷了三遍学生马上指出用水彩刷一遍的画效果很好。学生明确了这几个问题后我现场演示了油水分离画法学生很快理解了。在悠美的钢琴曲中学生愉快地完成了作品。在评价阶段我采用了学生自评、互评、师评三种评价方式学生间评价得异常激烈学生们准确地说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更指出了其他同学画的优点、缺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 讨论来解决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及探究式学习并且注意学生相互评价方式的运用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多次讨论学生获得了创作灵感、思路也获得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我从教学的点点滴滴去关注学生用“心”去体会他们的感受选择他们较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正确的引导。新课程收获最大的是学生而提高最快的是老师。

第15篇:就要分离诗歌

就要分离

往昔的期盼

今日却

留连

就要分离

终于有了自由

却剪不断

离愁

就要分离

看你花的脸庞

想起教室门口

焦急的凝望

就要分离

听你玉的清音

绕着联欢会上

沉浸的眼神

就要分离

望你星的眼睛

映着课堂上

灵动的倾听

就要分离

漫入彩衣的海洋

仍然留恋校园里

黑白素雅的流淌

就要分离

一缕阳光照进

窗口

折射出了每一天重叠的倩影

就要分离

一只小鸟飞近

门前

鸣叫着每一天堆积的艰辛

就要分离

虽然画了一个句号

却从此延伸着

蕴含惊奇的省略号

就要分离

花开在夏季

漫山遍野

结果在秋季

就要分离

陪你们度过黄金的时光

也送你们

一缕缕阳光般灿烂的愿望

就要分离

收获了幸福

也送你们

一串串珍珠般晶莹的祝福

第16篇:诉讼分离制度

诉讼分离、分类处理信访工作制度

诉访分离的定义

为解决信访渠道入口过宽的问题,浙江、广东、山东等地在省《信访条例》中新增“访诉分离”为信访工作原则,即按照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严格实行诉讼与信访分离,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

各级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对涉法涉诉事项不予受理,引导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向有关政法机关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支持政法机关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尊重政法机关依法作出的法律结论。落实诉访分离原则,将改变经常性集中交办、过分依靠行政推动、通过信访启动法律程序的工作方式,可以更好地运用法治方式保障信访人的合法权益,避免以信访终结代替司法终结,实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与维护司法权威的统一。

诉访分离的实质

实施诉访分离,不是限制信访人的权利,而是要改变经常性集中交办、过分依靠行政推动、通过信访启动法律程序的工作方式,把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纳入法治轨道,更好地综合运用法治的方式来保障信访人的合法权益,实现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与维护司法权威的统一。

诉访分离的提出背景、原因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以案件形式进入司法渠道,诉讼与信访交织、法内处理与法外解决共存的状况不断涌现,少数群众“信访不信法”、“弃法转访”、“以访压法”等现象比较突出。涉诉信访问题日益成为影响人民法院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涉诉信访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实现涉诉信访法治化,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

“信访制度改革提升民众法律意识”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傅郁林认为,此次涉诉涉法信访制度改革,实质上是涉诉涉法信访程序和强化纠错方式上的重大变革。

以往,涉诉涉法信访上访群众有冤错案件、瑕疵案件不知道去哪里上访,出现了信访部门、政法部门多头上访的现象。上访群众和办理信访事项的政法机关都浪费了很大的成本。上访群众会浪费时间、精力、金钱等成本,政法机关会在处理时增加时间、政务成本,信访事项的办理也会因此出现效率不高的问题。诉讼与信访分离后,无论对上访群众还是政法机关,都会减少程序,节约成本,办理的效率也会提升。

群众之所以上访,是因为所经历的案件大多数存在司法不公的问题,因此如何在改革过程中强化纠错方式尤为重要。此轮改革通过办案质量终身负责、上级政法部门审查监督、倒查追责机制强化了纠错方式,这对于维护司法公正将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涉诉涉法信访制度改革实际上是行政信访方式逐步退出司法领域,有利于维护司法权威,提升民众的法律意识。 分类处理的定义

为了解决行政程序和信访程序混同的问题,各地新增“分类处理”为信访工作原则,即行政机关要根据群众投诉请求的性质,按照“分类处理”的原则,将法律明确规定有行政救济渠道的事项分别导入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给付、行政处罚、行政监察等行政程序办理,给当事人以应有的法律保障;这也意味着行政机关要强化对群众信访投诉请求的甄别,按照法定途径分门别类地启动法律救济程序,发挥各种法定途径的应有作用,而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滥用信访程序,用信访程序代替行政程序,剥夺当事人法定救济权利。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对行政机关启用行政程序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相关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等,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

第17篇:煤矸分离

筛分选矸车间煤矸分离改造

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述

由于采掘工作面所掘巷道为全岩巷(高抽巷、底抽巷),出矸量大,副井提升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严重影响两巷工程进度,为此需对筛分车间进行煤矸分离技术改造。为了确保改造安全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安全技术措施。

二、作业组织

作业总指挥:申国良 现场负责人:张旭平

作业人员:崔庆忠、候爱俊、秦红川、郭江洲、常永胜、雷晓晨、韩立冬、郝建军、杨韶波、冀 栋、靳 彪、霍建忠、雷明亮、韩 东

作业时间:2014年7月 日 作业地点:筛分选矸车间

三、准备工作

1、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本措施,熟悉改造过程及相关情况。

2、相关负责人必须到试验现场实地指挥,并做到心中有数。

3、改造前,确保人员及工具到位。

4、准备好改造所需要的工具、材料:

(1) 220小型电焊机1台及电焊钳、手把线,焊条 (2)氧气瓶、乙炔瓶及气割工具1套

(3) 备好消防器材(包括灭火器2个、铁锨1把、砂箱1个),洒水管路接到现场。

(4) 工房提前加工好施工用的材料。 (5) 1t倒链2个;3t倒链1个。 (6) Ø18×3m绳套、Ø18×5m绳套各两根。

5、将备好的工具及材料经201皮带人工搬运至筛分车间4层。

四、施工方案

在201皮带机头重新制作安装两个连体的溜煤斗,溜煤斗中间安装一块翻板,利用翻板来实现煤矸分离:当来料为煤时,翻板位于位置1,来煤经过溜煤斗1进入振动筛,再进入手选皮带,最后经过207皮带进入块煤仓;当来料为矸石时,翻板位置位于位置2,矸石经过新加的溜煤斗2进入车间二层的40型煤溜,再由40型煤溜运送至手选皮带东下矸口,最后经206皮带进入矸石仓。(详见图

1、图2) 施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201皮带机头加装翻板,在机头处焊接溜煤槽2(见图1 );

2、车间3层加装排矸溜槽(直径700mm瓦斯排放管);

3、车间2层加装排矸溜槽,排矸溜槽下加装缓冲装置,缓冲装置下加装40煤溜一部,缓冲装置倾斜至40煤溜机尾上方(见图

1、图2);

4、在煤溜机头处加装收矸槽,使煤溜上的矸石可以全部进入手选皮带东下矸口。

五、施工工序

1、改装201机头溜槽,在201煤溜的东边面上切割一个口,尺寸及切割位置现场确定(见图1);

2、安装翻板,翻板轴方式、旋转倾角及旋转倾角固定方式现场确定;

3、安装新增溜煤槽。新增溜煤槽采用焊接方式与原溜煤槽进行连接(见图1);

4、安装三层排矸溜槽。三层排矸溜槽与新增溜煤槽采用法兰连接,安装采用吊挂安装;

5、安装二层排矸溜槽。二层排矸溜槽与三层排矸溜槽采用法兰连接,安装采用吊挂安装;

6、二层排矸溜槽下安装缓冲装置及护板,将缓冲装置安装在预先做好的支撑平台上(见图1);

7、在二层与手选皮带并行安装40型煤溜。

8、在煤溜机头处安装收矸槽,并做好固定工作。

六、安全技术措施

1、作业准备

1、调度室、安监部、机电部派人员现场跟班。

2、组织所有参加本作业的人员,认真学习本安全技术措施,熟悉作业步骤,确保作业的安全进行。

3、作业前对工具要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4、作业前严禁酗酒,凡酗酒者作业负责人不准让其参加作业。

5、作业现场负责人在作业前要召集相关作业人员布置作业任务,明确责任,强调作业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作业中负责人要现场检查,对作业进行验收,确保质量,现场负责人要现场统一指挥协调和安全管理,对作业中实际情况进行监督,解决作业中的实际问题。

6、作业过程中,必须听从指挥,至少两人配合,一人作业一人监护,实行互联保制度,严禁单独作业。

7、整个作业过程中由专职瓦检员使用便携式瓦检仪和CO报警仪,随时检查瓦斯和CO浓度,瓦斯浓度超过0.5%或CO浓度超过24ppm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向调度室汇报。

8、现场作业人员搞好互保联保工作,杜绝“三违”发生。

9、所有作业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严禁瞎干蛮干。

10、氧气瓶、乙炔瓶在搬运过程中须两人一组配合搬运,步调一致,严禁扔抛。

2、电焊气割安全技术措施

1、电气焊作业前必须测量瓦斯含量,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5%。经瓦检员同意后方可烧焊,并在醒目地点设置黑板,标明瓦斯浓度及能否烧焊。

2、气割作业火种由专人携带和保管,电焊机接线有专职电工完成,电焊作业结束后要及时将线拆除;电焊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技术熟练,工作时应戴好劳动防护用品,电焊用具严禁对准人和其它物品。

3、电焊气割作业前将工作地点5m范围内的煤尘、石块、油脂等易燃物品清理干净,并对作业范围四周洒水降温。

4、电焊焊接时,地线应直接搭在被焊件上,严禁焊把钳等带电碰触起吊所有的钢丝绳。

5、在电焊前要检查电焊机的外壳和焊件是否可靠接地,电缆和电焊机手把钳线是否绝缘良好;电焊机要摆放在干燥的地方,下铺绝缘橡胶板。

6、氧气瓶和乙炔瓶要分开放置,使用时必须采用防滑装置,用其他物件把钢瓶固定牢固,防止钢瓶下滑或歪倒伤人;电气焊时尽量保证明火离乙炔瓶距离达到10米以外。

7、旋开氧气瓶、乙炔瓶阀门时不要太快,防止压力气流激增,造成瓶阀冲出事故。减压器与瓶阀连接必修牢固可靠,严禁漏气,避免发生爆炸事故。

8、氧气瓶、乙炔瓶应放置牢固,乙炔瓶必须垂直放置,乙炔瓶不能遭受剧烈的震动和撞击,以免瓶内的多孔性填料下沉形成空洞,影响乙炔的存储。

9、电气焊地点要配有灭火器、黄沙、水源等消防器材,灭火机具作业地点距离不得大于5米,电气焊时用胶水管接至烧焊地点。

10、电气焊时要有专人监护,做到人员离开烧焊现场时不得有任何火种。

11、人员离开烧焊现场前,应用水喷洒降温,电气焊人员留守一小时后方可离开。电气焊结束后,氧气、乙炔、电焊机要及时拆除。

12、气瓶连接处,胶管接头、减压阀等严禁沾染油脂,输气管完好破损,两头扎接牢固。气瓶口有完整的帽盖,装表前要用气吹除脏物,关闭气瓶阀门和压力表时,人体头部偏向一旁。气瓶内的气体不得全部用完,应留有少量的剩余压力,约0.2Mpa左右。

13、各种工具、气压表必须完好无损;氧气、乙炔气软管接头要密,不得漏气,不得接触油类、金属液、高温管道。

14、乙炔瓶必须装设回火阀,严禁调节安全装置,以免发生意外。安全阀不会自动关闭时,应立即关闭气瓶阀门卸下减压器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15、电焊、气割过程中要每隔10min洒水一次,确保无火灾隐患。

16、电气焊发生火灾时的安全措施:

(1)发生火灾时,不论任何人发现烟气或明火等火灾灾情应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汇报,并迅速通知附近工作人员。

(2)现场人员要立即组织起来,在尽可能判断事故性质及伤害程度、蔓延方向等情况的同时,迅速向矿调度室和信息中心报告,并立即投入抢救。

(3)抢救时,应及时切断灾区的电源,并迅速通知或协助撤出受灾影响区域内的人员。

(4)如果火势不大,就应根据现场条件,立即组织力量扑火。如火灾范围大或火势猛,则应在撤出灾区人员,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稳定风流、控制火势发展,防止人员中毒。

(5)如果现场人员无力抢救,同时人身安全有受到威胁的可能,同时其它地区也发生火灾时,就要立即安全撤退。

(6)凡见到火或突然接到火警通知,需要立即撤退的一切人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惊慌失措,盲目行动,要在判明灾情和自己的实际处境后,想好应急措施,再采取行动。应急措施必须及时、正确、果断,即使是对待一次微小的火灾也不能麻痹大意,防止造成严重的后果。

3、起重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1、在使用倒链起吊设备前,必须检查倒链和起吊用具等是否栓得牢固,角度是否合理,起吊时人员必须闪开,不得站在起吊所用的起吊点下面,操作人员必须站在一合适位置并要有退路,设备起吊后,人员严禁进入起吊件下工作,在起吊过程中要安排一人观察,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工作人员。

2、在每次起吊前,使用人对钢丝绳、钩头、倒链等悬挂装置进行检查,使之处于完好状态。

3、起吊时要有专人指挥,指挥人员应站在能够照顾全面工作的位置,所发信号必须准确、清楚。

4、起吊时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危险区应设警告标志。不准起吊物从人头上超过,起吊物不得长时间在空中滞留。所有人员严禁在起吊物下方停留或行走。

5、起吊重物应使用整根无插接接头的钢丝绳,若发现钢丝绳有扭结、变形、断丝、锈蚀等异常现象,应及时更换。

7、在被吊物上如有棱角(或利用有棱角物挂绳套时),必须在绳套处加垫柔性物体,或过渡板,防止伤绳。

8、重物离开地面200~300mm左右时暂停起吊、检查捆绑、绳套、滑轮(组)、吊挂等各种起吊设施的安全情况,确认无误后再进行。

第18篇:化工分离工程

化工分离工程

第一章 绪论 1.1概述

1.1.1 分离过程的发展与分类

随着世界工业的技术革命与发展,特别是化学工业的发展,人们发现尽管化工产品种类繁多,但生产过程的设备往往都可以认为是由反应器、分离设备和通用的机、泵、换热器等构成 。其中离不开两类关键操作: 一是反应器,产生新物质的化学反应过程,其为化工生产的核心;于是研究化学工业中具有共同性的过程和设备的规律,并将之运用于生产的“化学工程”这一 学科应运而生 。

分离过程可分为机械分离和传质分离两大类 。 机械分离过程的对象都是两相或两相以上的非均相混合物,只要用简单的机械方法就可将两相分离,而两相间并无物质传递现象发生传质分离过程的特点是相间传质,可以在均相中进行,也可以在非均相中进行 。 传统的单元操作中,蒸发、蒸馏、吸收、吸附、萃取、浸取、干燥、结晶等单元操作大多在两相中进行 。 依据处于热力学平衡的两相组成不相等的原理,以每一级都处于平衡态为手段,把其他影响参数均归纳于效率之中,使其更符合实际。它的另一种工程处理方法则是把现状和达到平衡之间的浓度梯度或压力梯度作为过程的推动力,而把其他影响参数都归纳于阻力之中,传递速率就成为推动力与阻力的商了 。 上述两种工程处理方法所描述的过程,都称作平衡级分离过程 。 分离行为在单级中进行时,往往着眼于气相或液相中粒子、离子、分子以及分子微团等在场的作用下迁移速度不同所造成的分离 。 热扩散、反渗透、超过滤、电渗析及电泳等分离过程都属此类,称速率控制分离过程,都是很有发展潜力的新分离方法 。 综上所述,分离过程得以进行的基础是在“场”的存在下,利用分离组分间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差异,并采用工程手段使之达到分离 。 显然,构思新颖、结构简单、运行可靠、高效节能的分离设备将是分离过程得以实施乃至完成的保证。

1.1.2 分离过程的地位

广泛的应用、科技的发展、环境的需要都说明分离过程在国计民生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并展示了分离过程的广阔前景:现代社会离不开分离技术,分离技术发展于现社会。

1.2 分离分子

组分 i和J的通用分高因一fαl11为二组分在严品l中的摩尔分率的比値除以在产品2中的比值。 显然,,r的单位可以用组分的质量分率、摩尔流量或质量流量,其所得的分离因子值不变。 1.3过程开发及方法

( 1 ) 开发基础研究:针对项目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和工艺特征研究,以实验室研究为主体

( 2 ) 过程研究:进行工艺、产品、设备等的工程放大试验,包括模型试验、徽型中试、中间试验、原型装置试验及工业试验的全部过程或部分过程。

( 3 ) 工程研究:包括技术经济评价、概念设计、数学模型、放大技术及基础设计等 所以,化工新技术开发不外乎三个关键环节:概念形成到课题的选定、技术与经济论证(可行性)和放大技术。其中,放大技术是研究开发的核心。 1.逐级经验放大

其基本步骤是:进行小试,确定操作条件和设备形式,以及可望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 确定的依据是最终产品质量、产量和成本,并不考虑过程的机理。小试之后进行规模稍大的中试,以确定设备尺寸放大后的影响(放大效应) ,然后才能放大到工业规模的大型装置 。

2.数学模型方法

此法基于对过程本质的深刻理解,将复杂过程分解为多个较简单的子过程,再根据研究的目的进行合理简化,得出物理模型 。

1.4 分离方法的选择 1可行性

要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首先应考查它的可行性 。 也就是说,应用该方法是否可能获得所期望的结果 。 通过可行性判断,可以筛选合适的分离方法 。

第二章 精馏

蒸馏(Distillation):借助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性的差异而进行分离的一种操作方法。 简单蒸馏(simple distillation):混合液受热部分汽化,产生的蒸汽进入冷凝器种冷凝,分批收

集不同组成的馏出液产品。

平衡蒸馏(equilibrium distillation):釜内液体混合物被部分汽化,使气相与液相处于平衡状态,然后将气相与液相分开,是一种单级蒸馏操作。

精馏 (rectification):液体混合物多次进行部分冷凝或部分汽化后,最终可以在气相中得到较纯的易挥发组分,而在液相中得到较纯的难挥发组分。 精馏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相平衡关系

计算方法:双组份常用图解法;多组分常用简捷法、严格计算法 普通精馏不适用下列物料的分离:

(1)待分离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很接近于1。此时,它们的分离需要很多理论板数和很大的回流比,因此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很大,不经济。一般认为,当分离所需的理论板数大于100时,精馏已不适用。

(2)待分离组分形成恒沸物,此时相对挥发度等于1,平衡的汽液两相组成一样,普通精馏无法实现分离。

(3)待分离物料是热敏性的,或是在高温下易发生聚合、结垢、分解等不良反应的。 (4)待回收的组分是难挥发组分,且在料液中含量很低。此时能量消耗太大,不经济。 理论板、板效率和填料的理论板当量高度

理论板:进入该板的不平衡的物流发生了充分的接触传质,离开了两相的物流间达到了平衡;在该板上发生传质接触的汽液两相各自完全混合,板上各点的汽相和液相浓度各自一样;该板上充分接触后的汽液两相实现了机械上的完全分离,离开该板的汽流中不夹带雾滴,液流中不夹带气泡,也不存在漏液。 板效率: EMVyjyj1y*jyj1

式中,分子为汽相经实际板接触传质后的增浓值;分母则为经理论板后的增浓值;效率为两者之比值。

点效率、莫夫里板效率(干板效率)、湿板效率、总板效率

理论板数只与相平衡关系、规定的分离要求和精馏操作参数(进料热状况、回流比和液气比)有关,

表征物料达到规定分离要求的难易。 系统物性对板效率的影响

液相粘度:粘度高产生的气泡大,两相接触差,液相扩散系数小,效率低; 相对挥发度:相对挥发度大则气相溶解度低,液相阻力大,板效率低; 表面张力:表面张力对板效率影响相当小。

二元精馏计算

图解法:在x-y图上作出平衡线和操作线、对角线和曲,精馏段在 精馏段操作线与平衡线之间画得的梯级即为精馏段的理论板数,在提馏段操作线与平衡线画出的梯级数为提馏段的理论板数。 汽液平衡关系;相邻两板之间汽液两相组成的操作关系;原料液的组成;进料热状况;操作回流比;分离程度 精馏段

各组分的摩尔汽化焓相等; 气液接触时因温度不同而交换的的显热可以忽略不计;塔的热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操作线方程 y(R1)x()xD R1R1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y(VB11)x()xB VBVBFeed stage considerations 冷液进料、饱和液体、气液混合进料、饱和蒸汽进料、过热蒸汽进料 进料热状态参数q:q饱和蒸汽的摩尔焓-原料的摩尔焓

饱和蒸汽的摩尔焓-饱和液体的摩尔焓q线方程:y(qz)x(F) q1q1平衡级与进料板位置的确定

精馏的简捷计算(多组分精馏)

关键组分:进料中按要求选取的两个组分(大多是挥发度相邻的两个组分它们对物料的分离起控制作用。挥发度大的称为轻关键组分(LK),它在塔釜中的浓度必须加以控制,不能大于某个规定值;两组分中挥发度大的称为重关键组分(HK),为达到分离要求,它在塔顶产品中的含量必须加以控制。料液中比轻关键组分更易挥发的组分为轻非关键组分(LNK),简称为轻组分;比重关键组分更难挥发的组分称为重非关键组分(HNK),简称为重组分。

在多组分精馏中,只在塔顶或塔釜出现的组分为非分配组分;而在塔顶和塔釜均出现的组分则为分配组分。LK和HK肯定同时在塔顶和塔釜出现,是当然的分配组分。 多组分精馏过程特性:

对二组分精馏,设计变量值被确定后,很容易用物料衡算式,汽液平衡式和热量衡算式从塔的任何一端出发作逐板计算,无需进行试差。

但在多组分精馏中,由于不能指定馏出液和釜液的全部组成,要进行逐板计算,必须先假设一端的组成,然后通过反复试差求解。

精馏塔的分离要求通常有两个,它们可以是产品的纯度和流量(或回收率),但至少有一个应是纯度。 多组分精馏与二组分精馏在含量分布上的区别:

在多组分精馏中,关键组分的含量分布有极大值;非关键组分通常是非分配的,即重组分通常仅出现在釜液中,轻组分仅出现在馏出液中;重、轻非关键组分分别在进料板下、上形成几乎恒浓的区域;全部组分均存在于进料板上,但进料板含量不等于进料含量,塔内各组分的含量分布曲线在进料板处是不连续的。

在精馏塔中,温度分布主要反映物流的组成,而总的级间流量分布则主要反映了热量衡算的限制。 最小理论板数Nmin:精馏塔在操作过程中,将塔顶蒸气全部冷凝,其凝液全部返回塔顶作为回流,称此操作为全回流 (total reflux),回流比R为无穷大 (R=∞)。此时通常不进料,塔顶、塔底不采出。故精馏塔内气、液两相流量相等,L = V,两操作线斜率均为1,并与对角线重合。由于全回流操作时,使每块理论板分离能力达到最大,完成相同的分离要求,所需理论板数最少,并称其为最小理论板数Nmin。 芬斯克方程

lg[(NminxAx)D/(A)W]xBxB

lgABNminLK,DHK,Wlg[](1LK,D)(1HK,W)lgLKHK最小回流比Rmin:RminxDye

yexeiBxFi1qiiB恩特伍德方程(估算最小回流比):

iBxDiRm1iiB适宜回流比

RRmin0.5668NNmin0.751吉利兰关联式:

N1R1多组分精馏的FUG简捷计算方法

①首先用芬斯克方程计算最少理论板数;②计算给定条件下的最小回流比;③应用吉利兰经验关联式估算所需理论板数。

FUG法适合于新塔的设计计算,习惯需要指定以下三个变量:实际回流流率与最小回流流率之比;参考组分(通常是重关键组分)的切割程度;另一组分(通常为轻关键组分)的切割程度。 精馏的简捷计算例题-见课件

严格的多组分精馏计算 精馏的定态数学模型

MESH方程:组分物料衡算(M),相平衡关联(E),摩尔分率加和归一(S),热量衡算(H) 组分物料衡算(M)方程: uij+wij+lij+vij-vi,j+1-li,j-1-fij=0 (i=1,„,c; j=1,„,N)

Lj相平衡关联(E方程): (i=1,„,c; j=1,„,N)

vijKijVjlijLVFijijilijvijfijj16

摩尔分率加和归一(S)方程: (j=1,„,N)

(UjLj)hj(WjVj)HjVj1Hj1Lj1hj1FjhFjQj0热量衡算(H)方程:

(j=1,„,N) 为进行精馏的严格计算,除MESH模型方程组外,Kij,hj和Hj的关联式必须知道。

基于上述定态数学模型的操作型算法可归并为两大类:1)分块求解;2)联列解。王-亨克(Wang-Henke)的三对角矩阵法属于分块解法。 王-亨克算法的计算框图 泡点法(BP法)

ASPEN PLUS大型流程模拟软件 流程模拟的优越性

第三章 吸收 吸收的定义

吸收分离过程的用途:获得产品、分离气体混合物、气体的净化、回收有用组分

吸收剂不需要解吸再生的吸收装置:如硫酸吸收SO3制H2SO

4、水吸收HCl制盐酸、吸收甲醛制福尔马林、碱液吸收CO2或SO2制碳酸氢盐或硫酸盐等。(流程图) 吸收剂进行解吸的吸收装置:

1. 吸收剂价廉,但必须解吸后再弃去的吸收装置(液化废气中提取氯); 2. 减压冷再生流程(合成氨中CO2的解吸) 3. 气提冷再生流程 (氧化法吸收H2S) 4.间接蒸汽再生流程 吸收过程的分类:

物理吸收: 吸收剂与溶质之间没有化学反应发生; 化学吸收: 液相中发生化学反应。

塔设备:

填料塔: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制造方便,体积大,重量大,传质效率不高,操作稳定性差,容易发生沟流现象

板式塔:单位处理量大,重量小,清理检修方便,制造麻烦,投资费用大(泡罩塔、筛板塔、浮伐塔)

板式塔特性的比较 填料塔(本章重点) 填料的要求

 比表面积要大;

 能够提供大的流体通量;  液体的再分布性能要好;

 填料装填后,床层结构均匀

 堆放的形状有利于液体向四周均匀分布  既能垂直上下传递,而且能够横向传递

 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填料塔中的传质速率

渗透论

传质开始时,气液两相各自内部的浓度是一致的,两者一开始接触就开始传质,气相溶质不断溶解到液相中,接触时间愈长,累积在液膜内的溶质越多,传质速率趋于稳定;

液相主体中任一元素都有可能被主体内的流动带到气液接触界面上,进行不稳定的传质,直到另一个漩涡把它拉回到液相主体。可假定微元停留在界面的停留时间相同; 界面无阻力,气液两相达到平衡。 双膜理论

在气液接触界面的两侧,存在着一层稳定的滞留膜;

膜两侧的主体流动区内由于湍流的激烈程度已使主体内物质的浓度趋于一致,滞流膜内传质方式将以分子扩散来实现,传质阻力集中在界面两侧的液膜和气膜; 对于界面,气液两相立即达到平衡,界面无阻力。

姓名:何赵平

学号:1509010234 班级:15应用化工技术

第19篇:08.分离(推荐)

H.分离

一、选择题 ( 共10题

20分 ) 1. 2 分 (3204)

为使Al3+与Cr3+分离,可使用(

)

(A) NaOH

(B) Na2O

2(C) NH3+H2O2

(D) NH3-NH4Cl 2. 2 分 (3205)

为使Fe3+、Al3+与Ca2+、Mg2+分离,应选用--------------(

)

(A) NaOH

(B) NH3-NH4Cl

(C) Na2O

2(D) (NH4)2CO

33. 2 分 (3211)

欲使Pb2+、Zn2+分离,应选用-----(

)

(A) HCl

(B) (NH4)2S

(C) NaOH

(D) NH

34. 2 分 (3212)

欲将BaSO4与PbSO4分离,宜选用--------------------------(

)

(A) HCl

(B) HAc

(C) NaOH

(D) NH3

5. 2 分 (3206)

用NH4Cl-NH3沉淀Fe3+,使它与Cu2+分离,为分离完全,应使-------------------(

)

(A) NH4Cl浓度大一些,NH3浓度小一些

(B) NH4Cl浓度小一些,NH3浓度大一些

(C) NH4Cl、NH3浓度均大一些

(D) NH4Cl、NH3浓度均小一些

6. 2 分 (3207)

用NH4Cl-NH3沉淀Fe3+,使它与Mg2+分离,为分离完全,应使-------------------(

)

(A) NH4Cl浓度小一些,NH3浓度大一些

(B) NH4Cl浓度大一些,NH3浓度小一些

(C) NH4Cl、NH3浓度均大一些

(D) NH4Cl、NH3浓度均小一些

7. 2 分 (1211)

在有过量I-时,碘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I3-,亦有少量I2,而被有机溶剂萃取的是I2,则分配比D可表示成------------------(

)

[I2]有

(A) D = ─────

[I2]水

[I2]水

(B) D = ─────

[I2]有

[I2]有

(C) D = ───────

[I3-]水+[I2]水

[I3-]水+[I2]水

118

(D) D = ───────

[I2]有

8. 2 分 (3216)

含Fe3+的HCl溶液,用3倍体积的含HCl乙醚溶液萃取,已知Fe3+有99%被萃取, 则分配比约为--(

)

(A) 3.3 (B) 33 (C) 300 (D) 30 9. 2 分 (1212)

为使Zn2+生成螯合物被CCl4萃取,下列试剂中适宜的是-----------------------------(

)

(A) EDTA

(B) 双硫腙

(C) 酒石酸

(D) 三乙醇胺

10. 2 分 (1214)

二、填空题 ( 共20题

40分 ) 11. 2 分 (3208)

含有Ca、Mg的试样溶解后,加不含CO32-的NaOH使溶液的pH为13,则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_________沉淀使两者得到分离。

12. 2 分 (3210)

向含有PbSO4和BaSO4的试样中加入NaOH,沉淀是________,溶液中是________。

13. 2 分 (1206)

某矿样含Fe、Al、Mn、Mg、Cu等元素。经Na2O2熔融,热水浸取后,溶液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沉淀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沉淀的化学式)。

14. 2 分 (1207)

将含Fe、Al、Ca、Mg、Ti、Zn等元素的矿样,经碱熔后, 用水浸取, 再用盐酸酸化,然后,用氨水中和至刚出现棕色沉淀时,加入六次甲基四胺溶液,加热,过滤。这时滤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离子;沉淀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沉淀的化学式)。

15. 2 分 (1209)

有人用加入足够量的氨水使Zn2+形成锌氨络离子的方法将Zn2+与Fe3+分离; 亦有人宁可在加过量氨水的同时,加入一定量氯化铵。两种方法中以第_____种方法为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2 分 (3209)

含Mn、Cr 的试样,用Na2O2熔融,用热水浸取,沉淀为__________,溶液中是__________。

17. 2 分 (1210)

用NH4Cl-NH3沉淀Fe(OH)3与Ca2+分离时,为使Ca2+共沉淀减少,NH4Cl浓度应当______些,NH3浓度应当_______些。若与Zn2+分离,为使Zn2+共沉淀少,NH4Cl浓度应________,NH3浓度应当_________。(指大或小) 18. 2 分 (1220)

当用与水相等体积的有机相萃取某金属螯合物时,若分配比D=20,则进行一次萃取后,其萃取率(E)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2 分 (1221)

100mL水溶液中含有溶质A, 用20mL 有机溶剂可萃取90%的A, 则此溶质的分配比D

119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2 分 (1223)

三氯化铁的盐酸溶液,用2倍体积的含HCl乙醚振摇,已知铁有99%被萃取,则该化合物在有机相和水相的分配比为________________。

21. 2 分 (1225)

指出下列术语的意义(填A,B,C,D)

(1) 分配比

____________

(2) 分配系数

_______________

(3) 萃取率

____________

(4) 比移值

_______________

[A]有

c有

(A) KD = ────

(B) D = ────

[A]水

c水

a

D

(C) Rf = ───

(D) E = ────────×100%

b

V水

D + ─────

V有

22. 2 分 (3215)

100mL的某Br2水溶液与50mL的CCl4一起振荡后,测得Br2萃取率为93.5%,则Br2在四氯化碳与水中的分配比D =________。 23. 2 分 (3217)

某弱酸HA的解离常数为Ka=1.0×10-5,在pH=5.0时,将其与某有机溶剂一起振荡达平衡后测得分配比为10,若A-不被萃取则HA的分配系数KD=______。

24. 2 分 (3218)

在某萃取体系中,有机酸的分配系数为KD,它在水中的解离常数为Ka,设有机酸根离子不被萃取,相比为1,则在pH________时,有机酸的萃取率

KD

可近似用E = ━━━━━━×100%计算。

KD+Vw/Vo

25. 2 分 (3219)

在6mol/L HCl溶液中,用乙醚萃取Fe3+的原理是:部分乙醚发生质子化作用生成_________,然后与________缔合,被萃入有机相中。这里乙醚既是______ 又是________。

26. 2 分 (3225)

弱酸HA在有机相与水相中的分配系数为10,若A-不被有机相萃取,当pH值为5.0时,酸有50%进入等体积的有机相,则HA的解离常数Ka=_________。

27. 2 分 (1213)

下列萃取体系中, 分别属于何种萃取体系? (填A,B,C)

(1) 在6 mol/L HCl溶液中, 用乙醚萃取Fe3+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微量硼在HF介质中与次甲基蓝反应, 用苯萃取__________________

(3) 在pH≈9时, 用8-羟基喹啉-CHCl3萃取Mg2+_____________________

(A) 螯合萃取

(B) 离子缔合萃取

(C)金羊盐萃取

120 28. 2 分 (1226)

分光光度法测定钢铁中微量铝,要消除大量铁的干扰,宜用________________分离法。在SO42-、Fe3+、Al3+混合液中,用BaSO4重量法测定SO42-含量,要消除 Fe3+、Al3+的干扰宜用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法。

29. 2 分 (1257)

纸色谱法分离混合离子,若混合离子极性大小顺序为A>B>C,用弱极性有机溶剂展开后其Rf值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2 分 (3240)

在柱色谱中分配系数K定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值越大的物质,流出色谱柱的时间越____。

三、计算题 ( 共10题

50分 ) 31. 5 分 (1230)

碘在某有机溶剂和水之间的分配比D为8.00,如果50.0mL 0.100mol/L I2水溶液用100mL该有机溶剂振摇,问平衡后与10.0mL有机相中I2完全反应需要0.0600 mol/L Na2S2O3溶液多少毫升?

[Ar(I)=127.0] 32. 5 分 (1231)

50mL 0.1000 mol/L I2水溶液,用100 mL有机溶剂萃取,一次萃取率为95%, (1)计算分配比D; (2)达平衡时10 mL有机相含碘多少毫摩尔? 33. 5 分 (1232)

已知碘在水与有机溶剂的分配比(D)为8.0,如果取60.0mL浓度为0.100mol/L的碘溶液与100mL有机溶剂振荡,待平衡后取10mL有机相用0.0600 mol/L Na2S2O3 溶液滴定,计算Na2S2O3的体积。

34. 5 分 (1233)

移取0.100mol/L碘液(含过量KI)50.0mL,加CCl450.0mL,摇荡达平衡后,静置分层,取出CCl4溶液10.0mL,用0.1000mol/L 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17.9 mL。计算碘在CCl4相与水相中的分配比。

35. 5 分 (1234)

用氯仿萃取某50mL水溶液中的OsO4,欲使其回收率达99.8%,试问(1)每次用5 mL氯仿萃取,需萃取几次?(2)每次用10mL氯仿萃取又如何?

(已知分配比D = 19.1) 36. 5 分 (1235)

18℃时,碘在CS2和水中的分配比 D 为 420。(a) 如果100mL水溶液中含有0.018g I2,以100mLCS2萃取时,将有多少克碘留于水溶液中?(b)如果用 100 mL CS2分两次萃取,留于水中的碘是多少? 37. 5 分 (1236)

采用钽试剂萃取光度法测定钒,100mL试液中含钒40g,用10mL钽试剂-氯仿溶液萃取,萃取率为90%,用1cm比色皿,在530nm波长处测得萃取液的吸光度为0.384,求分配比和摩尔吸光系数。

[Ar(V)=50.94]

121 38. 5 分 (1237)

现有0.1000mol/L某有机一元弱酸(HA)100mL,用25.00mL苯萃取后,取水相 25.00mL,用0.02000mol/L 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20.00mL。计算该一元弱酸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KD。

39. 5 分 (3228)

某溶质在两相中的分配比是4.0,(1)若水相体积为10mL,有机相体积为多大时,溶质的萃取率才能达到99%?(2)若改用30mL有机相分成三等份萃取三次,总的萃取率有多大?

40. 5 分 (3229)

常温下,I2在CS2和水中的分配系数KD=420。(a)如果50mL水溶液中含有I2 0.009g,以50mL CS2萃取之,将有多少克I2留在水中?(b)如果改用两份25mL的CS2萃取,留在水中的I2又是多少克?

一、选择题 ( 共10题

20分 ) 1. 2 分 (3204) (C) 2. 2 分 (3205) (B) 3. 2 分 (3211) (D) 4. 2 分 (3212) (C) 5. 2 分 (3206) (C) 6. 2 分 (3207) (B) 7. 2 分 (1211) (C) 8. 2 分 (3216) (B) 9. 2 分 (1212) (B) 10. 2 分 (1214) (D)

二、填空题 ( 共20题

40分 ) 11. 2 分 (3208)

Mg2+ , Mg(OH)

212. 2 分 (3210)

BaSO4 ,

Pb(OH)3-(或PbO22-) 13. 2 分 (1206)

AlO2-、MnO42-

Fe(OH)

3、Mg(OH)

2、Cu(OH)

214. 2 分 (1207)

Ca2+、Mg2+、Zn(NH3)42+

Al(OH)

3、Fe(OH)

3、TiO(OH)

215. 2 分 (1209)

第2种

理由是加入NH4Cl可使Fe(OH)3胶体凝聚,由于NH4+浓度大,

减小Fe(OH)3对Zn2+的吸附,便于分离

16. 2 分 (3209)

MnO(OH)2 ,

CrO42-

17. 2 分 (1210)

18. 2 分 (1220)

95.2%

122 19. 2 分 (1221)

45

20. 2 分 (1223)

D = 49.5 21. 2 分 (1225)

B

A

D

C 22. 2 分 (3215)

29

23. 2 分 (3217)

20

24. 2 分 (3218)

pH

钅羊 离子,

FeCl4- ,

溶剂,

萃取剂

26. 2 分 (3225)

1.9×10-

427. 2 分 (1213)

1. C ;

2. B ;

3. A 28. 2 分 (1226)

有机溶剂萃取,

离子交换

29. 2 分 (1257)

C, B, A 30. 2 分 (3240)

溶质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

溶质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三、计算题 ( 共10题

50分 ) 31. 5 分 (1230)

127×2

m0 = 50.0×0.100×──── = 1.27(g)

1000

V水

萃取后留在水溶液中的碘量: m1= m0×─────

DV有+V水

50

= 1.27×────── = 0.0748(g)

8×100+50

(1.27-0.0748)×1000

c有= ────────── = 0.0470 (mol/L)

127×2×100

123

0.0470×10 = 0.0600×V(Na2S2O3)/2

V(Na2S2O3)=15.7 mL 32. 5 分 (1231)

D

E

= ───

D+R

已知E= 95%, R = 50/100=0.5

0.95×0.5

D = ────── = 9.5

0.05

50×0.1000×95%×10/100 = 0.475 (mmol) 33. 5 分 (1232)

D

8

E =──── = ─────×100% = 0.93%

D+R

8+60/100

V(S2O32-)=0.100×60/100×0.93×10×2/0.0600=18.6 (mL) 34. 5 分 (1233)

0.1000×17.9

c(I2)有 = ───────

= 0.0895 (mol/L)

2×10

0.100×50.0-0.0895×50.0

c(I2)水 = ────────────── = 0.0105 (mol/L)

50.0

c(I2)有

0.0895

D= ───── = ───── = 8.5

c(I2)水

0.0105 35. 5 分 (1234)

V水

(1) mn= m0(───────)n

DV有+V水

50

mn

100-99.8

(──────)n = ─── = ────── =0.002

19.1×5+50

m0

100

解得 n= 6(次)

50

(2)

(───────)n= 0.002

19.1×10+50

解得n = 4 (次) 36. 5 分 (1235)

V水

124

(a) m1= m(──────)

V水=V有

DV有+V水

1

m1= m(───) = 0.018×(────) = 4.3×10-5

(g)

D+1

420+1

V水

(b)

m2= m(───────)2

DV有+V水

100

m2= 0.018(───────)2

420×50+100

= 4.04×10-7 (g) 37. 5 分 (1236)

D

D

E = ─────×100% 即

90% = ──────×100%

V水

100

D+───

D + ───

V有

解得

D=90

90%×40×10-6

c = ───────── = 7.07×10-5 (mol/L)

50.94×10×10-3

A

0.384

 = ─── = ─────── = 5.4×103 [L/(mol·cm)]

b·c

1×7.07×10-5

38. 5 分 (1237)

[HA]有

(100×0.1000-0.02000×20.00×4)/25.00

KD= ──── = ───────────────────

[HA]水

(0.02000×20.00)/25.00

= 21.00 39. 5 分 (3228)

D

4.0

(1)因E = ━━━━━━×100%

0.99 = ━━━━━

解得 V0=270 (mL)

D+Vw/V0

4.0+10/V0

Vw

10

(2)E = [1-(━━━━━━)n ]×100%

E = [1-(━━━━━━)3]×100% = 99.2%

DV0/n+Vw

4×10+10 40. 5 分 (3229)

420

(a)E = ━━━×100%=99.76%

125

420+1

留在水相中I2为0.009×(1-E)=2×10-5(g)

50

(b)E = [1-(━━━━━━━)2]×100%=99.9978%

420×25+50

留在水相中I2为0.009×(1-E)=2×10-7(g)

126

第20篇:分离交易可转债

分离交易可转债

分离交易可转债是一种附认股权证的公司债,可分离为纯债和认股权证两部分,赋予了上市公司一次发行两次融资的机会。分离交易可转债是债券和股票的混合融资品种,它与普通可转债的本质区别在于债券与期权可分离交易。2006年末出台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首次将分离交易可转债列为上市公司再融资品种,并对其发行条件、发行程序、条款设定等方面作出较为具体的规定。门槛高 规模大 没有期限上限

分离交易可转债和普通可转债发行后累计公司债券余额不超过发行最近一期末净资产额的百分之四十,不过分离交易可转债“预计所附认股权全部行权后募集的资金总量不超过拟发行公司债券金额”,因此在发行同等规模债券的情况下,分离交易可转债所募集资金规模将是可转债募集资金规模的1-2倍。条款设计独特

与普通可转债不同的是,分离交易可转债不设重设和赎回条款,有利于发挥发行公司通过业绩增长来促成转股的正面作用,避免了普通可转债发行人往往不是通过提高公司经营业绩、而是以不断向下修正转股价或强制赎回方式促成转股而带给投资人的损害。而且《办法》规定,上市公司改变公告募集资金用途的,分离交易可转债持有人与普通可转债持有人同样被赋予一次回售的权利,从而极大地保护了投资人利益。另外,普通可转债最短期限为1年,最长6年,但分离交易可转债最短为1年,无最长期限限制。

优点

第一,投资者可以获得还本付息,由此给发行公司的经营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第二,当认股权证行使价格低于正股市价时,投资者可通过转股或转让权证在二级市场上套利,而毋须担心发行人在股票市价升高时强制赎回权证;而当认股权证行使价格高于正股市价时,投资者可选择放弃行使权证,而权证往往是发行人无偿赠予的。已有品种

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分离交易可转债:马钢股份(已推出),中国石化(已发行),宝山钢铁(已发行),新钢钒,中化国际(获批即将推出),武钢股份(待批),民生银行(待批)。

岗位职责分离
《岗位职责分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