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岗位职责

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03 08:34:36 来源:岗位职责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不相容岗位分离说透

终于有人把内部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说透彻了!

一、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概述

即经济业务的授权者和执行者要分离,执行者与记录者、监督站要分离,物资财产的保管者和使用者与记录者要分离。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

单位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首先要考虑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其次要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与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不相容岗位是指设置的岗位不能交叉,不能重叠,不能由一个人担任。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与费用等所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按不相容职务分离的要求,必须合理设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无论各行各业,从总体上看,不相容职务主要分为五种:

授权批准职务、业务经办职务、会计记录职务、财产保管职务、稽核检查职务。

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职务。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它要求每项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的处理,使得单个人或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其他人或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相联系,并受其监督和制约。

内部控制在形式上表现为一套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制衡、彼此联结的方法、措施和程序。不相容职务岗位相互分离,是内部控制有效性保障的首要措施和手段。科学界定和设置职务岗位,明确不相容职务岗位相分离,将有效保证经营管理合法、资产安全、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实现发展目标。管理层和决策层,在积极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把这种现代管理理念和措施落实到位,切实做到不相容职务岗位相互分离,那么,制定的发展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二、目前内部控制不相容职务的现状

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着许多漏洞和不足,总结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内部牵制的理念许多企业受企业规模和所有制形式的限制,管理方面的视野和境界相对较弱,对于如何建立一个合理的权责分配体系和内部牵制制度的认识不成熟,有的甚至不了解不相容职务的相关概念,许多企业管理人员更多的是凭借经验工作,信任谁就让谁干,没有考虑到对员工进行监督和限制,更没有考虑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管理。

(二)不相容职务设置不完善部分企业能够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设置不相容职务,但设置的不规范、不完善。不相容职务一般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有的企业会计岗位设置不当,业务交叉太多,会计人员兼职过多。有的企业不相容职务设置缺乏系统性,不能覆盖各类资产和各种业务事项,管理效应也层层弱化。

(三)授权批准控制程序存在漏洞。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授权批准控制,应该明确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办理业务的权限范围和相关的审批程序、责任等。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授权批准制度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对审核批准的控制上,就是要求企业的各个岗位按照规定的程序来复核和审查相关经济事项或经济业务的合规性、真实性以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当前,我国的很多企业都存在着授权批准控制不健全的现象,例如:授权批准带有较大的随意性、授权批准的程序不够完善等,这些都可能引发严重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四)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乏力现阶段,国内很多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由于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层不够重视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应有的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应有的控制作用。例如:有些企业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者是满足信息披露的要求,表面上制定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并没有在生产经营中落到实处。另外,很多企业的管理层把精力都放在了产品更新换代或者开拓市场上,将企业的内部控制搁置起来,只是在企业经营出现重大问题的时候,才想起实施内部控制。

三、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必要性

不相容职务既可以在事前规避舞弊行为发生,也可以在事中纠正财务舞弊。

一方面通过设置不相容岗位,严格执行定岗定位定操作。不相容职务分离措施严格执行,能够预防有意的舞弊行为。另一方面公司各部门或同一部门的不相容职务相关人员在岗位上相互制约,在工作过程中相互监督。并保证相关权利的制衡,从而彻底消灭舞弊滋生和繁衍的环境;对于比较容易发现的财务舞弊,不相容职务应该及时制止并实现实时控制。而对于没有发现或者很难发现的舞弊,则应在阻止舞弊后果扩散的前提下,尽快消除舞弊产生的不良影响。

一个人不能同时兼干可以隐匿自己所犯错误和不轨行为的职务。记账职务与经营保管的职务相分隔,可以有效防止那些接近资产的人挪用资产,并采取涂改会计记录的办法隐匿这些行为。记账人员不能担任经办人、审批人,不能保管企业财务。在生产业务方面,保管要和物品使用相互分离,出纳要和会计相互分离。

我国法律上也有规定:会计岗位不能兼任出纳岗位。在职务定期轮岗方面,当不相容职务员工暗地勾结、徇私舞弊时,就使不相容职务分离失去意义。对此,需要在关键岗位进行定期轮岗。例如财务负责人进行5年制的轮岗、物资采购人、仓库管理员、审计、会计、出纳也要进行定期轮岗,移交工作也要有部门负责人监督。定期轮岗可以避免员工懒散、散漫的工作态度,提升员工全面素质,在预防了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减少了财务舞弊行为的同时,也提升了工作效率,让员工能够相互学习、相互沟通。

不相容的经济业务至少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部门或者人参加,只有这些人员和部门不相互勾结,差错和不轨行为就很容易被发现,通过职务分离不但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使内部会计控制得到实施,有效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是内部控制措施中首要和重大的控制措施,对于发挥控制作用和实现内部控制目标起着决定性作用。不相容职务是指哪些由一个人担任,极可能发生错误或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或舞弊行为的岗位。对不相容的职务,如果不实行相互分离的措施,就容易发生舞弊。我们必须按照“不能由同一个人完成两项作业、不能由同一个岗位同时履行两项职责、不能由同一个部门同时负责两个岗位”的不相容职务分离的要求,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等原则,科学界定和设置岗位,确保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那么在实际的业务活动中,到底由那些岗位是不相容岗位呢?

01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应当包括:

(一)货币资金支付的审批与执行;

(二)货币资金的保管与盘点清查;

(三)货币资金的会计记录与审计监督。

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02企业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一)请购与审批;

(二)询价与确定供应商;

(三)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核;

(四)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

(五)付款的申请、审批与执行。

03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一)存货的请购与审批,审批与执行;

(二)存货的采购与验收、付款;

(三)存货的保管与相关会计记录;

(四)存货发出的申请与审批,申请与会计记录;

(五)存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申请与会计记录。

04对外投资不相容岗位至少应当包括:

(一)对外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

(二)对外投资的决策与执行;

(三)对外投资处置的审批与执行;

(四)对外投资绩效评估与执行。

05工程项目业务不相容岗位一般包括:

(一)项目建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决策;

(二)概预算编制与审核;

(三)项目决策与项目实施;

(四)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

(五)项目实施与项目验收;

(六)竣工决算与竣工决算审计

06固定资产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一)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与审批,审批与执行;

(二)固定资产采购、验收与款项支付;

(三)固定资产投保的申请与审批;

(四)固定资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

(五)固定资产取得与处置业务的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

07销售与收款不相容岗位至少应当包括:

(一)客户信用调查评估与销售合同的审批签订;

(二)销售合同的审批、签订与办理发货;

(三)销售货款的确认、回收与相关会计记录;

(四)销售退回货品的验收、处置与相关会计记录;

(五)销售业务经办与发票开具、管理;

(六)坏账准备的计提与审批、坏账的核销与审批。

08筹资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一)筹资方案的拟订与决策;

(二)筹资合同或协议的审批与订立;

(三)与筹资有关的各种款项偿付的审批与执行;

(四)筹资业务的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

09成本费用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一)成本费用定额、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二)成本费用支出与审批;

(三)成本费用支出与相关会计记录。

10担保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一)担保业务的评估与审批;

(二)担保业务的审批与执行;

(三)担保业务的执行和核对;

推荐第2篇: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概述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概述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概述,概括而言,即经济业务的授权者和执行者要分离,执行者与记录者、监督站要分离,物资财产的保管者和使用者与记录者要分离。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单位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首先要考虑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其次要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与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不相容岗位是指设置的岗位不能交叉,不能重叠,不能由一个人担任。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与费用等所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按不相容职务分离的要求,必须合理设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无论各行各业,从总体上看,不相容职务主要分为五种:授权批准职务、业务经办职务、会计记录职务、财产保管职务、稽核检查职务。

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职务。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它要求每项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的处理,使得单个人或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其他人或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相联系,并受其监督和制约。

内部控制在形式上表现为一套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制衡、彼此联结的方法、措施和程序。不相容职务岗位相互分离,是内部控制有效性保障的首要措施和手段。科学界定和设置职务岗位,明确不相容职务岗位相分离,将有效保证经营管理合法、资产安全、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实现发展目标。管理层和决策层,在积极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把这种现代管理理念和措施落实到位,切实做到不相容职务岗位相互分离,那么,制定的发展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目前内部控制不相容职务存在的现状

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着许多漏洞和不足,总结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内部牵制的理念许多企业受企业规模和所有制形式的限制,管理方面的视野和境界相对较弱,对于如何建立一个合理的权责分配体系和内部牵制制度的认识不成熟,有的甚至不了解不相容职务的相关概念,许多企业管理人员更多的是凭借经验工作,信任谁就让谁干,没有考虑到对员工进行监督和限制,更没有考虑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管理。

(二)不相容职务设置不完善 部分企业能够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设置不相容职务,但设置的不规范、不完善。不相容职务一般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有的企业会计岗位设置不当,业务交叉太多,会计人员兼职过多。有的企业不相容职务设置缺乏系统性,不能覆盖各类资产和各种业务事项,管理效应也层层弱化。

(三)授权批准控制程序存在漏洞 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授权批准控制,应该明确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办理业务的权限范围和相关的审批程序、责任等。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授权批准制度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对审核批准的控制上,就是要求企业的各个岗位按照规定的程序来复核和审查相关经济事项或经济业务的合规性、真实性以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当前,我国的很多企业都存在着授权批准控制不健全的现象,例如:授权批准带有较大的随意性、授权批准的程序不够完善、等,这些都可能引发严重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四)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乏力现阶段,国内很多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由于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层不够重视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应有的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应有的控制作用。例如:有些企业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者是满足信息披露的要求,表面上制定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并没有在生产经营中落到实处。另外,很多企业的管理层把精力都放在了产品更新换代或者开拓市场上,将企业的内部控制搁置起来,只是在企业经营出现重大问题的时候,才想起实施内部控制。 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必要性

不相容职务既可以在事前规避舞弊行为发生,也可以在事中纠正财务舞弊。一方面通过设置不相容岗位,严格执行定岗定位定操作。不相容职务分离措施严格执行,能够预防有意的舞弊行为。另一方面公司各部门或同一部门的不相容职务相关人员在岗位上相互制约,在工作过程中相互监督。并保证相关权利的制衡,从而彻底消灭舞弊滋生和繁衍的环境;对于比较容易发现的财务舞弊,不相容职务应该及时制止并实现实时控制。而对于没有发现或者很难发现的舞弊,则应在阻止舞弊后果扩散的前提下,尽快消除舞弊产生的不良影响。一个人不能同时兼干可以隐匿自己所犯错误和不轨行为的职务。记账职务与经营保管的职务相分隔,可以有效防止那些接近资产的人挪用资产,并采取涂改会计记录的办法隐匿这些行为。记账人员不能担任经办人、审批人,不能保管企业财务。在生产业务方面,保管要和物品使用相互分离,出纳要和会计相互分离。我国法律上也有规定:会计岗位不能兼任出纳岗位。在职务定期轮岗方面,当不相容职务员工暗地勾结、徇私舞弊时,就使不相容职务分离失去意义。对此,需要在关键岗位进行定期轮岗。例如财务负责人进行5年制的轮岗、物资采购人、仓库管理员、审计、会计、出纳也要进行定期轮岗,移交工作也要有部门负责人监督。定期轮岗可以避免员工懒散、散漫的工作态度,提升员工全面素质,在预防了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减少了财务舞弊行为的同时,也提升了工作效率,让员工能够相互学习、相互沟通。 不相容的经济业务至少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部门或者人参加,只有这些人员和部门不相互勾结,差错和不轨行为就很容易被发现,通过职务分离不但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使内部会计控制得到实施,有效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推荐第3篇:浅议企业内部控制中不相容职务分离

浅议企业内部控制中不相容职务分离

摘要:不相容职务分离作为制衡性原则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具体应用,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个业务环节,对企业防范错误和舞弊行为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并非在任何情况下不相容职务都必须分离,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不相容职务也可以不分离。但必须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督检查,以避免出现舞弊和欺诈行为。 关键词:内部控制 不相容职务 分离控制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那么什么是内部控制目标呢?根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给出的定义:内部控制目标就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些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同时提出了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绳,即内部控制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本文所阐述的内容“不相容职务分离”主要涉及制衡性原则以及成本效益原则。

一、不相容职务分离在企业内部控制的应用

所课制衡性原则就是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制衡性原则要求企业完成某项工作必须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同时还要求履行内部控制监督职责的机构或人员具有良好的独立性。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所以说不相

1 容职务分离是制衡性原则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具体应用。

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职务。它要求每项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的处理,使得单个人或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其他人或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相联系,并受其监督和制约。企业可以通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之间分配工作的方式,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实现这一监控目标。也就是说不相容职务可以实行分离控制,通过互相牵制达到防范错误和舞弊行为的目的。作为制衡性原则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具体应用,其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个业务环节,对企业防范错误和舞弊行为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它要求每项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的处理,使得单个人或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其他人或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相联系,并受其监督和制约。单位内部应加以分离的主要不相容职务有:一是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和执行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如有权决定或审批材料采购的人员不能同时兼任采购员职务。二是执行某些经济业务和审核这些经济业务的职务要分离,如填写销货发票的人员不能兼任审核人员。 三是执行某项经济业务和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如销货人员不能同时兼任会计记账工作。四是保管某些财产物资

2 和对其进行记录的职务要分离,如会计部门的出纳员与记账员要分离,不能兼任。五是保管某些财产物资和核对实存数与账存数的职务要分离。六是记录明细账和记录总账的职务要分离。七是登记日记账和登记总账的职务要分离。

二、企业各个业务环节中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具体内容

(一)会计岗位设置中的不相容职务

按照1996年6月17日财政部发布实施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企业设置的会计工作岗位一般可分为: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总账报表,稽核,档案管理等。上述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但应符合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要求,具体包括:其一,出纳职务与收入、支出、费用的核算职务,与债权债务的核算职务,与稽核职务,与会计档案的保管职务等均属于不相容职务,应当予以分离。其二,会计核算职务与相应的稽核检查职务属于不相容职务,应予分离。其三,总分类账的登记职务与相关明细分类账的登记职务属于不相容职务,应当分离。其四,开展会计电算化的企业,电算化会计岗位中的软件操作职务、审核记账职务、电算审查职务、档案保管职务等互为不相容职务,均应当予以分离。

(二)货币资金业务中的不相容职务

3 一是钱账分管,即出纳专职负责货币资金的收支业务,除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外,不兼记总账和债权债务等明细账,不负责汇总记账凭证,不抄寄各种往来结算账户对账单。另一方面,除了出纳外,其他任何人,包括会计人员、单位领导、各种业务人员等,均不得办理货币资金收支业务,包括收付现金和接收、开出银行支票。二是出纳与核对职务应分离,即库存现金要由专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盘点;银行存款应指定专人及时对账,每月收受银行对账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应当由出纳、管现金账和银行存款账以外的人员负责。三是支票的签发除有专用公章外,还要有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企业负责人的私章同时盖印才有效。上述支票所签印章不能由出纳一人保管。四是一切付款均须得到恰当批准,即付款经办人与审批人应当分离。

(三)购货与付款业务中的不相容职务

购货与付款业务通常要经过提出申请——订货采购——验收入库——结算付款这样四个业务环节,涉及使用部门、供应部门、仓储部门和会计部门四个职能部门。因此,在购货与付款业务中,商品存货的请购、订货、验收和结算职务互为不相容职务,必须由不同的人员担任。按照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的规定,单位应当建立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

4 互分离、制约和监督。采购与付款业务不相容职责至少包括:请购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批;采购与验收;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这些都是对单位提出的、有关采购与付款业务相关职责适当分离的基本要求,以确保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与监督。

(四)存货与仓储业务中的不相容职务

一是商品存货的保管、收发必须由专人负责,并建立账卡进行数量核算,不得兼任采购或销售,也不能担任会计部门有关存货总账、明细账的登记职务;同时,非实物保管人员应限制接近资产,不得办理物资收发。二是商品存货的请领、审批、发放与记账须相互独立,不能由一人包办。三是财产物资的保管与清查职务应分离,即应由会计部门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查对账证、抽点实物,以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五)工资业务中的不相容职务

在工资业务中,起薪止薪决定、考勤记录、工薪发放、工资记录等职务应相互分离,一般涉及企业的劳动工资部门或人事部门、车间或班组、会计部门等职能部门。劳动工资管理部门与会计部门的职责分工如下。劳动工资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根据在册职工和工资标准开列工资单,根据考勤记录和扣款记录计算工资额。会计部门的主要职责:根据工

5 资结算单编制工资费用分配表,根据工资费用分配表编制记账凭证入账。

(六)销售与收款业务中的不相容职务

销售与收款业务主要有订立合同、编制销售单、发运货物和开票收款等几个业务环节,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一是销售部门和销售人员必须专职独立,不得兼记会计部门销售收入账和应收账款账,不得直接收取货款,不得兼任货物保管和发货,不得兼货物采购。同时,其他部门及人员也不得兼办销售,即销售与记账、收款、保管、发货、采购均属不相容职务。二是销售业务的各个环节,包括销售合同的签订、销售单的编制、发票的开出、售价的确定、销售方式和结算方式、销售折扣折让与退货等,都要经过恰当的批准,即批准与经办应予以分离。三是开票与发货、开票与收款、销售收入账的记录、应收账款账的记录和收款应予分离,即负责销售收入账和应收账款账的会计不得经手货币资金,并且销售收入账和应收账款账最好由不同的会计人员负责。四是记账、收款和抄寄对账单属于不相容职务,应予以分离,即企业应由不负责现金出纳和销售及应收账款记账的人员,按月向客户寄发账单。按照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试行)》中规定,单位应当将办理销售、发货、收款三项业务的部门(或岗位)分别设立;单位在销售合同订立前,应当指定专门人员就销售价格、信用政策、发货

6 及收款方式等具体事项与客户进行谈判。谈判人员至少应有两人以上,并与订立合同的人员相分离;编制销售发票通知单的人员与开具销售发票的人员相互分离;销售人员应当避免接触销售现款;单位应收票据的取得和贴现必须经由保管票据以外的主管人员的书面批准。这些都是对企业提出的、有关销售与收款业务相关职责适当分离的基本要求,以确保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七)筹资与投资业务中的不相容职务

一是筹资与投资业务中的业务经办、授权批准和会计记录互为不相容职务,应予以分离。二是筹资与投资业务明细账与总账的登记职务应予分离。三是筹资与投资业务中的记账、保管、核对职务均为不相容职务,应相互分离。具体内容又可以分为筹资业务和投资业务两个方面。筹资业务中的不相容职务通常包括:第一是筹资计划编制人与审批人应适当分离,以利于审批人从独立的立场来评判计划的优劣。第二是经办人员不能接触会计记录,通常由独立的机构代理发行债券和股票。第三是会计记录人员同负责收、付款的人员相分离,有条件的应聘请独立的机构负责支付业务。第四是证券保管人员同会计人员分离。投资业务中的不相容职务一般包括:对外投资预算的编制与审批,对外投资项目的分析论证与评估,对外投资的决策与执行,对外投资处置的审批与执行,对外投资业务的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实际工作时,

7 这些职务都应当分离。

三、不相容职务分离的灵活运用

不相容职务分离作为制衡性原则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具体应用,对企业防范错误和舞弊行为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在加强风险控制的同时还应权衡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之间的关系。因为无论采取何种控制措施,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减少风险的同时提高收益。如果我们为了降低风险而付出的成本大于所获得的收益那可真叫得不偿失,违背了我们实行内部控制的初衷。这就引出了内部控制的另外一个原则,即成本效益原则。

所谓成本效益原则就是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收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成本效益原则要求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必须统筹考虑投资成本和产出效益之比。对成本效益原则的判断需要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尽管某些控制会影响工作效率,但可能会避免整个企业面临更大损失,此时仍应实施相应控制。相反如果某些控制的实施尽管可能会使企业避免一定的损失,但其控制成本远远大于这些损失,此时就应放弃实施相应的控制。

例如某小型企业员工数量较少,仅有一名会计人员负责记账和编制报表。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企业指定该会计人员兼任出纳工作。根据制衡性原则,会计和出纳属于不相容岗位,应当相互分离。但考虑到企业规模较小的实际情

8 况,从节约运营成本和促进企业经营效率最大化的角度出发,企业可以指定会计人员出任出纳工作,但企业管理层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对上述人员的工作进行独立的监督检查,以避免出现舞弊和欺诈行为。这样的安排,既满足了成本效益原则,同时也遵循了制衡性原则的要求。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应当严格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内部控制要求。

概括来说,不相容职务分离作为制衡性原则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具体应用,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个业务环节,对企业防范错误和舞弊行为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工作中应严格按规定执行。但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我们出于控制成本的考虑就要灵活运用,不相容职务也可以不分离。但必须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督检查,避免出现舞弊和欺诈行为,以达到既减少风险又提高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2014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计一考试辅导教材《综合阶段》,人民出版社。 (2)2014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高级会计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

9

推荐第4篇:学校内控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管理制度

学校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管理制度

1.出纳员负责登记明细账 ;会计负责登记总账

2.出纳员负责现金支付;校长负责稽核,会计负责档案保管,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

3.出纳员负责支票保管 ;会计负责印章保管

4.会计负责票据保管 ;校长负责票据贴现审批

5 出纳员负责请购 ;校长负责审批

6 .出纳员负责采购 ;相关部门负责人验收

7 出纳员负责采购、相关部门负责人验收 ; 会计记录

8 校长负责付款审批 ;出纳员付款执行

推荐第5篇:不相容岗位职务分离制度,内部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浅析_会计学堂

会计学堂官网http://www.daodoc.com 会计学堂,是深圳快学教育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在线培训平台。致力于为广大会计人员提供高质量的会计实操、税务实操、初级会计、中级会计、注会CPA等各类培训。

成立至今,已拥有超500人优秀师资团队,开发了涵盖60+行业实操、10,000+实操课程,34个省市自治区税务实操。是国内领先的会计实操在线培训机构。

不相容职务是指哪些由一个人担任,极可能发生错误或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或舞弊行为的岗位。对不相容的职务,如果不实行相互分离的措施,就容易发生舞弊。我们必须按照“不能由同一个人完成两项作业、不能由同一个岗位同时履行两项职责、不能由同一个部门同时负责两个岗位”的不相容职务分离的要求,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等原则,科学界定和设置岗位,确保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是内部控制措施中首要和重大的控制措施,对于发挥控制作用和实现内部控制目标起着决定性作用。 那么在实际的业务活动中,到底由那些岗位是不相容岗位呢?

01

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应当包括:

(一)货币资金支付的审批与执行;

(二)货币资金的保管与盘点清查;

(三)货币资金的会计记录与审计监督。

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02

企业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一)请购与审批;

(二)询价与确定供应商;

(三)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核;

(四)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

(五)付款的申请、审批与执行。03 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一)存货的请购与审批,审批与执行;

(二)存货的采购与验收、付款;

(三)存货的保管与相关会计记录;

(四)存货发出的申请与审批,申请与会计记录;

(五)存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申请与会计记录。

会计学堂官网http://www.daodoc.com 04 对外投资不相容岗位至少应当包括:

(一)对外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

(二)对外投资的决策与执行;

(三)对外投资处置的审批与执行;

(四)对外投资绩效评估与执行。05 工程项目业务不相容岗位一般包括:

(一)项目建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决策;

(二)概预算编制与审核;

(三)项目决策与项目实施;

(四)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

(五)项目实施与项目验收;

(六)竣工决算与竣工决算审计

06 固定资产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一)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与审批,审批与执行;

(二)固定资产采购、验收与款项支付;

(三)固定资产投保的申请与审批;

(四)固定资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

(五)固定资产取得与处置业务的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07 销售与收款不相容岗位至少应当包括:

(一)客户信用调查评估与销售合同的审批签订;

(二)销售合同的审批、签订与办理发货;

(三)销售货款的确认、回收与相关会计记录;

(四)销售退回货品的验收、处置与相关会计记录;

(五)销售业务经办与发票开具、管理;

(六)坏账准备的计提与审批、坏账的核销与审批。08 筹资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一)筹资方案的拟订与决策;

(二)筹资合同或协议的审批与订立;

(三)与筹资有关的各种款项偿付的审批与执行;

(四)筹资业务的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09 成本费用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一)成本费用定额、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二)成本费用支出与审批;

会计学堂官网http://www.daodoc.com

(三)成本费用支出与相关会计记录。10 担保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一)担保业务的评估与审批;

(二)担保业务的审批与执行;

(三)担保业务的执行和核对;

一、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概述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概述,概括而言,即经济业务的授权者和执行者要分离,执行者与记录者、监督站要分离,物资财产的保管者和使用者与记录者要分离。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单位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首先要考虑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其次要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与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不相容岗位是指设置的岗位不能交叉,不能重叠,不能由一个人担任。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与费用等所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按不相容职务分离的要求,必须合理设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无论各行各业,从总体上看,不相容职务主要分为五种:授权批准职务、业务经办职务、会计记录职务、财产保管职务、稽核检查职务。

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职务。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它要求每项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的处理,使得单个人或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其他人或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相联系,并受其监督和制约。

内部控制在形式上表现为一套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制衡、彼此联结的方法、措施和程序。不相容职务岗位相互分离,是内部控制有效性保障的首要措施和手段。科学界定和设置职务岗位,明确不相容职务岗位相分离,将有效保证经营管理合法、资产安全、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实现发展目标。管理层和决策层,在积极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把这种现代管理理念和措施落实到位,切实做到不相容职务岗位相互分离,那么,制定的发展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二、目前内部控制不相容职务存在的现状。

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着许多漏洞和不足,总结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内部牵制的理念许多企业受企业规模和所有制形式的限制,管理方面的视野和境界相对较弱,对于如何建立一个合理的权责分配体系和内部牵制制度的认识不成熟,有的甚至不了解不相容职务的相关概念,许多企业管理人员更多的是凭借经验工作,信任谁就让谁干,没有考虑到对员工进行监督和限制,更没有考虑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管理。

(二)不相容职务设置不完善 部分企业能够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设置不相容职务,但设置的不规范、不完善。不

会计学堂官网http://www.daodoc.com 相容职务一般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有的企业会计岗位设置不当,业务交叉太多,会计人员兼职过多。有的企业不相容职务设置缺乏系统性,不能覆盖各类资产和各种业务事项,管理效应也层层弱化。

(三)授权批准控制程序存在漏洞 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授权批准控制,应该明确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办理业务的权限范围和相关的审批程序、责任等。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授权批准制度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对审核批准的控制上,就是要求企业的各个岗位按照规定的程序来复核和审查相关经济事项或经济业务的合规性、真实性以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当前,我国的很多企业都存在着授权批准控制不健全的现象,例如:授权批准带有较大的随意性、授权批准的程序不够完善、等,这些都可能引发严重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四)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乏力现阶段,国内很多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由于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层不够重视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应有的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应有的控制作用。例如:有些企业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者是满足信息披露的要求,表面上制定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并没有在生产经营中落到实处。另外,很多企业的管理层把精力都放在了产品更新换代或者开拓市场上,将企业的内部控制搁置起来,只是在企业经营出现重大问题的时候,才想起实施内部控制。

三、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必要性

不相容职务既可以在事前规避舞弊行为发生,也可以在事中纠正财务舞弊。一方面通过设置不相容岗位,严格执行定岗定位定操作。不相容职务分离措施严格执行,能够预防有意的舞弊行为。另一方面公司各部门或同一部门的不相容职务相关人员在岗位上相互制约,在工作过程中相互监督。并保证相关权利的制衡,从而彻底消灭舞弊滋生和繁衍的环境;对于比较容易发现的财务舞弊,不相容职务应该及时制止并实现实时控制。而对于没有发现或者很难发现的舞弊,则应在阻止舞弊后果扩散的前提下,尽快消除舞弊产生的不良影响。一个人不能同时兼干可以隐匿自己所犯错误和不轨行为的职务。记账职务与经营保管的职务相分隔,可以有效防止那些接近资产的人挪用资产,并采取涂改会计记录的办法隐匿这些行为。记账人员不能担任经办人、审批人,不能保管企业财务。在生产业务方面,保管要和物品使用相互分离,出纳要和会计相互分离。我国法律上也有规定:会计岗位不能兼任出纳岗位。在职务定期轮岗方面,当不相容职务员工暗地勾结、徇私舞弊时,就使不相容职务分离失去意义。对此,需要在关键岗位进行定期轮岗。例如财务负责人进行5年制的轮岗、物资采购人、仓库管理员、审计、会计、出纳也要进行定期轮岗,移交工作也要有部门负责人监督。定期轮岗可以避免员工懒散、散漫的工作态度,提升员工全

会计学堂官网http://www.daodoc.com 面素质,在预防了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减少了财务舞弊行为的同时,也提升了工作效率,让员工能够相互学习、相互沟通。

不相容的经济业务至少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部门或者人参加,只有这些人员和部门不相互勾结,差错和不轨行为就很容易被发现,通过职务分离不但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使内部会计控制得到实施,有效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推荐第6篇:血液成分分离人员岗位职责

1.负责血液成分的分离工作,严格按照各类成分血制备的操作规程开展工作,确保制品质量。2.负责检查血液成分分离前后的标签、生理盐水袋、保养袋、空袋(管)等的质量情况,如有异常,应向科主任和质量监督员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3.进人净化工作区的人员,负责定期更换消毒剂,保持手及工作台面的清洁,配合质量管理员做好质控样本的采集工作。4.负责用消毒液擦洗台面及物品,对止血钳、医用剪刀等进行消毒处理。定期对工作室进行清扫消毒。5.做好有关血液分离的各种表格的填写工作。

推荐第7篇:不相容职务有哪些

有哪些不相容职务应当分离:

1.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和执行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如有权决定或审批材料采购的人员不能同时兼任采购员职务。

2.执行某些经济业务和审核这些经济业务的职务要分离,如填写销货发票的人员不能兼任审核人员。

3.执行某项经济业务和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如销货人员不能同时兼任会计记账工作。

4.保管某些财产物资和对其进行记录的职务要分离,如会计部门的出纳员与记账员要分离,不能兼任。

5.保管某些财产物资和核对实存数与账存数的职务要分离。

6.记录明细账和记录总账的职务要分离。

7.登记日记账和登记总账的职务要分离。其具体包括: 1.记录应付债券与债券发行

2.出纳 与 稽核,会计档案保管,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

3.支票保管与印章保管

4.票据保管与票据贴现审批

5.合同谈判与合同订立

6.销售与赊销审批

7.请购与审批

8.询价与确定供应商

9.合同订立与审批

10.采购与验收

11.采购、验收与会计记录

12.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等

小型企业也必须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麻雀虽小五脏齐全。企业再小可它也是个企业。因为帮忙,接触过不少小企业的财务。有新办企业,建制建岗的。有做过几年,企业增资扩大时,财务乱成了一堆麻,需要疏理后快刀斩乱麻后建岗建制的。也有因为疏于管理,没注意不相容职务,已造成经济损失后重新建岗建制的。因为经过,所以有点体会,有话想说。可能不成熟,留着以后慢慢完善。 小型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不大,人员较少的企业。由于人员较少,在内部控制岗位的设置和职责划分上容易产生重叠交叉现象。所以有人以为,很难进行内部控制,无法有健全的内部控制。但只要记住一句话:只要做到事事有人管,就可以做到健全内部控制。

所谓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为了防止和发现错弊,保护财产物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以职责分工为基础所设计实施的,对单位内部各种经济业务进行控制和协调的一种内部管理制度。不管企业是大还是小,都必须健全。否则会至使企业财务管理比较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甚至于造成经济损失。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1. 办理经济业务事项,必须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

2. 记帐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的制约。

3. 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 4. 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5. 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稽核制度。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

概括地说,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控制、职权和程序控制、检控制约控制、记录控制、实物控制、和稽核控制等内容。

一.

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控制

为了预防和纠正经济活动中的错弊,必须实施不相容职务的严格分离控制。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如由一个人办理,即能弄虚作假,又能掩饰错弊的两项或几项职务。不相容职务分离要求一项经济业务不能由一个人从头到尾办理。而应将其中不相容事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来承担。一般而言,企业中以下职务应以分离 1. 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与执行职务 2. 经济业务的执行与记录职务 3. 经济业务记录与财产保管职务 4. 经济业务记录,财产保管与稽核职务 5. 总帐,明细帐,日记帐记录职务 6. 对原发性风险峰进行程序性控制的职务 二.

职权和程序控制

由于企业经济活动分工的存在,按经济责任的要求,必须对每一工作岗位规定职责。相应授权。使之做到有职有责有权。从而达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实行静态的职权控制。这一控制要求企业内部相关人员必须经过授权或批准才能对有关经济业务进行处理。未经授权,批准不得接触这些业务。

为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从动态上控制经济业务的错*应当将企业的各类管理经济业务划分为若干步骤,进行程序控制。如销售业务可以分为:销售政策的制度与授权,讨价还价并开具发票。收款并存入银行,发货,入帐等步骤。任何经济业务都应划分为授权、核准、执行、记录、稽核等几个程序。并交由不同人员来办理。 三.

检控制约控制

为了预防发现错弊,凡办理原发性风险的经济业务时,都应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设计具有相互制约关系的措施予以严格控制。其中由上下两级参加核查签署所形成的相互检控关系称为纵向牵制关系。如费用报销时的审批时形成的关系;由平行且无隶属关系的两个及两个及以上的参加核查签署形成的相互检控关系称为横向牵制关系。如开票与收款,会计与出纳等的工作关系。 四.记录控制

记录是经济业务载体化工作。内部会计控制中凭证控制的基础和关键。严格的凭证控制应包括:

1. 设计合适的凭证格式及传递程序。建立凭证的领用,缴销手续和清查制度,对发票、收据、支票等重要凭证建立领缴存辅助帐

2. 所有凭证都应预先统一连续编号。注明各联次的用途以便进行完整性控制和程序性控制。

3. 办理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应取得或填制凭证。并明确检控制约责任。一旦发生错弊凭证就成为追究当事人责任的证据。 五. 实物控制

实物控制是指保护财产物资安全完整的各种控制措施。包括:

1. 实物限制接近。即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接触财产物资和控制财产物资流转的记录。对于容易发生错弊的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存货其他易于转移的实物限制接近制度。 2. 保护财产物资安全完整的经济业务措施 3. 定期或不定期清查财产物资的实存量和质量。 六.

独立的稽核控制

它是为了验证另一个执行的经济活动及记录结果所进行的独立监察控制。主要包括: 1. 对记录各种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及其他资料的稽核 2. 帐证表等会计资料的稽核

3. 财产清查。银行存款余额的调节等帐实核对

由于小型企业人员较少,为了达到会计控制的目的,在设置和责权划分上所设置三个岗位 1. 会计主管兼总帐会计。职责是在厂长直接领导下,负责企业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并负责编制、审核会计凭证、登记总分类帐、编制会计报表和成本核算工作。 2. 出纳岗位。负责与货币资金收付有关的具体业务。如记录日记帐,处理日常货币资金收支、审报、缴纳税金、备用金核算等。

3. 明细帐会计岗位兼稽核。负责各种明细帐的登记工作。帐目的定期核对工作,财产清查的安排与实施工作等。

由于岗位设置较少,在职责划分上要注意不相容职责的分离。如出纳、总帐与稽核;出纳与总帐、明细帐的分离等

对于财务收支处理权限可按以下思路设计。各部门根据工作的需要提出申请或计划。财会审核后报厂长批准。由财会按此计划控制各种开支,做到每笔都由厂长批准。一方面强化厂长对会计工作的管理责任。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会计业务的控制环节。小型企业规模小,业务量不多,由厂长对每一笔开支进行审批是可行的。

总之,随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对其会计制度的设立也会有更加完善更加先进的方法。规范小型企业会计制度,将越来越南受到人们的重视。

推荐第8篇:科学与伦理不相容

科学与伦理不相容吗?

什么是科技伦理道德?

尽管伦理和道德往往被认为是同一个概念,但它们有着细微的差别 。自从有了人类,伦理道德问题就产生了。

科技伦理道德是指如何使伦理道德规范运用到涉及科技活动的现实具体问题的规范问题,它的目的在于探讨如何使道德要求通过科技活动的行为规则与行为程序得以实现。

科技伦理道德分为两个部分:职业伦理道德和社会伦理道德。前面关于科学精神、科技越轨行为等的讨论实际上从科学作为一个职业的角度狭义地论述了科技的伦理道德。本章将要讨论的是科技的社会伦理,也就是科学家在科技活动应当如何和怎样承担社会责任问题。

近代以来的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在结构上与古代科学截然不同的特点,它不仅含有纯思辨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也包含着有目的性的实际的行为,这些行为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等。这种科学研究中的行动与人类其他行为一样,只要是行动,则势必就要与一个关涉行为后果的\"责任\"的概念相联系。也就是说,我们讲科技伦理,并不是指科技成果本身有什么伦理,而是指科学研究、技术探索过程中的伦理,更是指科学研究应用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领域之中产生的伦理问题。当科学家成为社会职业角色之后,他的社会道德义务就开始显现。因为科学已不再是探索自然奥秘的个人目的和唯一目的,它成为了满足社会经济、政治等需要的一种工具,更直接地为科研活动的组织者(例如国家)和赞助者(例如企业)服务。无论从研究手段还是从研究目的来看,科学家的行为都和其他人的行为一样,时刻处在社会各阶层的关注之下,受制于社会的普遍道德规范和标准。

一、科学研究与伦理道德的冲突表现

(1) 转基因动植物的研究

转基因技术从诞生之日起就备受争议,这些矛盾主要集中在基因食品上。目前全球对转基因食品主要持两种态度,一种是以欧盟为代表,全面禁止转基因食品;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部分禁止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的危害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论断,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争论的重点在转基因食物是否会产生毒素、是否可通过DNA蛋白质过敏反应、是否影响抗生素耐性等方面。对转基因食品的人涉及范围较广的各种利益集团,从绿色和平组织到农场主协会到基督教会等等,他们的反对意见集中在三个方面:1

第一,转基因违反自然,因而是有害的。支持派则反驳说,现今的各种庄稼早已不是原始品种,否则人们吃的蔬菜就该跟动物吃的草一样。

第二,植物里引入了具有抗除草剂或毒杀害虫功能的基因后,它们所提供的食物对人体是否安全?对这一点,支持派强调,迄今为止并无够资格的研究机构发现转基因食品危害人体健康的证据,但他们对长远的影响还只能作推论,一时难以取得全面的证据以服人。

第三,过于勿忙地推广转基因植物是否可能影响农业和生态环境?推广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可能助长农民过量使用除草剂,从而使一些非主要作物受到伤害甚至灭绝。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农民一直把这类非主要作物当作补充食物或作为饲料。美国渔类和野生动物管理署已发现有74种植物品种受除草剂影响而濒临灭绝。

总之,对于转基因食品我们必须持谨慎态度,尽量不去食用。去年,同是武汉地区的高校华中农业大学的两种转基因水稻获得农业部的批准,并在湖北地区试种植,由此引起社会巨大的争论。我不禁要问人们的健康被置之何地了?有关转基因的立法工作应该加强,这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2) 克隆人

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之后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含义是无性繁殖。克隆技术是对人类伦理道德的巨大挑战,其主要争论主要是以下方面:

1.生态层面,克隆技术导致的基因复制,会威胁基因多样性的保持,生物的演化将出现一个逆向的颠倒过程,即由复杂走向简单,这对生物的生存是极为不利的。

2.文化层面,克隆人是对自然生殖的替代和否定,打破了生物演进的自律性,带有典型的反自然性质。与当今正在兴起的崇尚天人合

一、回归自然的基本文化趋向相悖。

3.哲学层面,通过克隆技术实现人的自我复制和自我再现之后,可能导致人的身心关系的紊乱。人的不可重复性和不可替代性的个性规定因大量复制而丧失了唯一性,丧失了自我及其个性特征的自然基础和生物学前提。

4.血缘生育构成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为什么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几乎都反对克隆人,原因就是这是另一种生育模式,现在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备受关注,就是关注一个情感培育问题,人的成长是在两性繁殖、双亲抚育的状态下完成的,几千年来一直如此,克隆人的出现,社会该如何应对,克隆人与被克隆人的关系到底该是什么呢?

5.身份和社会权利难以分辨。假如有一天,突然有20个儿子来分你的财产,他们的

指纹、基因都一样,该咋办?是不是要像汽车挂牌照一样在他们额头上刻上克隆人川A000

1、克隆人川A0002之类的标记才能识别。

6.可能支持克隆人的人有一个观点:解决无法生育的问题。但一个没有生育能力的人克隆的下一代还会没有生育能力。你自认为优秀,可克隆出的人除血型、相貌、指纹、基因和你一样外,其性格、行为可能完全不同,你能保证克隆人会和你一样优秀而不误入歧途吗?在克隆人研究中,如果出现异常,有缺陷的克隆人不能像克隆的动物随意处理掉,这也是一个麻烦。因此在目前的环境下,不仅是观念、制度,包括整个社会结构都不知道怎么来接纳克隆人。

7.根据信息克隆生物有早衰性,\"多利\"也是,因而已逝世。

(3)大型工程与环境方面

经济急速发展的今天,各个城市各个地区都在飞速发展建设,全国性的大型工程也陆续上马。这些工程对环境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因此这也是关系到科学与伦理道德的事情。比如,我们的三峡工程,我们的大西线工程等等。一般情况下,大型环境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大型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二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三是对水资源的影响;四是对国际环境的影响。

(4)科学技术与个人隐私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生产、学习、生活的便利,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各种社会、伦理等各方面的负面影响。个人隐私的泄露问题是科技发展带来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在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保护个人隐私问题,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001年,具有拍照功能的手机问世,有人利用具有拍照功能的手机偷拍他人的隐私活动,更有人将具有拍照功能的手机带入公共浴室进行偷拍活动,使个人隐私的获取变的容易了,而且获取途径隐蔽。此事件一度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争论,是否该限制具有拍照功能的手机的使用。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对办公室的监控手段得到提高,企业可以通过摄像头监控员工在办公室内的一切行为;也可以通过安装监控软件,对员工的一切电脑操作进行监控。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量的个人信息出现在互联网上,有些网站通过自动信息采集软件在互联网上搜集个人隐私信息,或通过人们提交的隐私信息,形成个人隐私信息数据库,如九帮网其首页上宣称可以在九帮网上搜索到900多万条个人信息,500多万条公司信息,

100多万条关系途径。

(5)科学技术与考古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考古学带来了春天,许多技术应用于考古,为更多的考古带来了可能性,可是当我们应用现代的高科技手段把古人的尸体古人的陪葬品重新翻出来研究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这本身是不是违背了伦理道德呢?

也许我们现有技术也用于保护古人遗迹的工作中去吧,至于那些过度的研究,我看能省也就省了吧。

(6)科学技术与现代武器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不仅常规武器而且战术和战略核武器都发生了极其重大的变化, 军事战略也相应发生决定性调整。一般说来, 在20世纪初做出重大应战决策要几个星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要几天, 现在往往只需几个小时。80年代以来, 美苏核战略开始发生质的变化是和军事科技的迅速发展分不开的。现代化的武器系统, 是计算机控制自动化的武器系统, 愈先进、愈精密的武器就愈需要电子元器件, 愈依赖电磁波来提供对其外界的作战能力。电子战具有国家总体战略的性质。以电子战为中心来构成新的国家战略—电子国防的可能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很快产生出来。信息战在海湾战争、索马里冲突、海地入侵、波黑介入、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前者先进的电子探测的得以快速准确地敌军目标,制造计算机病毒则造成伊拉克军事通讯的瘫痪。在海地,利用电子战进行各种方式的心理战,瓦解了对方的士气。在索马里精心策划美国飞行员受严刑拷打的镜头在全国优先新闻电视公司反复播放,蛊惑人心制造舆论,为政府撤出美国驻索马里的维和部队创造有利气氛。在波黑战争中进行了一系列的电子战试验。此外信息的介入使军事情报工作进入了新天地。

二、协调发展科学技术与道德伦理

为了协调科学技术与道德伦理,我觉得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强化社会伦理责任,克服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

强化社会伦理责任,包括科技工作者、政府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伦理责任。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多是受政府、企业集团和组织资助的,也就是说,科技工作者成为社会职业角色,科学已不再纯粹是为了探索自然奥秘,它成了满足社会经济、政治等需要的一种工具,更直接地为科研活动的组织者和赞助者(政府和企业)服务。科技工作者一方面以发现和发明造福人类,另一方面又无法摆脱政治和军事控制。无论从研究手段还是从研究目

的来看,科学家的行为时刻处在社会各阶层的关注之下,受制于社会的普遍道德规范和标准。科技伦理和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是个人层面的道德行为和价值观念的问题,而且事关整个社会的道德取向和价值规范,事关整个社会的发展前途。这就要求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不仅要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客观公正地提交科研成果,更应该对某项即将诞生的科研成果所带来的社会后果进行充分评估,向公众说明其科技成果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公众应当享有广泛的知情权。

2.建立完善的法律

保持科技与道德协调发展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要进行两项立法:①立法律之“法”,即行政立法;②立道德之“法”,即自我立法。法律是强制性的规范,约束人们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道德则是非强制性的规范,也是一种立法,以人类特有的内驱力的激励,达到自我觉醒和自我约束。道德和法律,一是“自律”,二是“他律”,二者缺一不可。

法律侧重在于惩恶,而道德侧重于劝善,防患于未然。从事科技活动的专家,违规或失范的行为大多不属于法律管辖的范围,要靠本人的自省自律和公众舆论的谴责去克服、防止和净化。但我们看到,由于道德规范的非强制性,它只能解决人们在科技活动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的问题,当有人偏要反其道而行时,其规范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了。如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基因技术必然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福利,但是,也必然有人以基因技术为恶:如根据基因组工程学,达到治病的目的,也可以利用此技术使人致病,更有甚者,有些国家正准备或正在研制基因武器,如果使用这种武器必然产生可怕的后果。像这类问题仅靠道德是解决不了的。道德的下限就是法律,当道德的力量不足以律己或律人时,就不得不依靠法律的威严,通过立法禁止。

推荐第9篇:ABC集团岗位职责分离管理规定

ABC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目录

文件名称:ABC岗位职责分离管理规定政策编号:ABC-HR-12 编写/修改人:ABC人力资源部版本编号:2008-A版 页数:第 1 页共 4 页生效日期:2008.04.01

一、目的:

为明确公司内各岗位的权利义务,避免因岗位设置导致部分工作出现纰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集团总部各部门及各子公司,集团各部门及各子公司在设立岗位时需充分考

虑岗位不兼容原则,并严格按照以下原则执行。

三、货币资金管理岗位的职责分工如下:

各公司财务机构要根据不兼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分别设置会计、出纳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做到账款分离。

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具体要点如下:

1.货币资金实物收付寄保管只能由经过授权的出纳人员负责办理,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

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或直接接触货币资金。

2. 业务规模较大的企业,出纳人员每天应将现金收入、现金支出序时地、逐笔地登记现金出

纳备查簿,而现金日记账和现金总账应由其他人员登记;规模较小的企业,可用现金日记账代替现金出纳备查簿,由出纳人员登记,但现金总账必须由其他人员登记。

3. 负责应收款项账目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收入账目的工作,负责应付款项账目的人员不

能同时负责现金支出账目的工作。

4. 保管支票簿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支出账目和银行存款账目的调节。

5. 负责银行存款账目调节的人员与负责银行存款账目、现金账目、应收款项账目及应付款项

账目登记的人员应当相互分离。

6. 货币资金支出的审判人员与出纳人员、支票保管人员和银行存款账目、现金账目的记录人

员应当相互分离。

7. 支票保管职务与支票印章保管职务应当相互分离。

四、销售与收款业务岗位的职责分工如下:

企业在岗位设置和人员调派上必须保证销售与收款业务中的不相容岗位分别设置,实行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做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单位不得由一个人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全过程。

1.销售部负责编制销售计划、执行销售政策、处理客户订单、价格谈判、签订合同、开具发

货通知单、催收销售货款等;

2. 销售业务的经办、审核和销售通知单的签发三个岗位必须由不同人担任,三个岗位应相互

监督、相互制约,实现这三个不相容岗位的分离控制目标。

3. 财务部负责核定销售价格;财会部门的开票、出纳和记账这三个岗位应当相互分离,分别

由三个不同的人员担任,实行相互牵制、相互监督。财务部负责审核确认发货通知单、开具销售发票、结算销售款项、登记收入及应收账款、监督管理货款回收等;

4. 收款、管理应收账款、向欠款客户发放对账单这三个岗位应当相互分离,分别由不同人员

担任。

5. 应收票据及票据抵押物或质押物的保管岗位与应收票据记录岗位应当相互分离,分别由不

同人员担任。

6. 信用管理岗位与销售业务岗位应当分别设置,分别由不同人员担任。

7. 审计部定期审计检查销售业务的合规性、合理性和会计记录的正确性与及时性。

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人员进行岗位轮换。有关人员在办理岗位轮换移交手续时,应保证其经手的账款和财务的安全与完整。

企业应当配合合格的人员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五、公司采购与付款业务岗位的基本分工如下:

1.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岗位责任制

在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应设置相应的岗位。这些岗位有请购、审批、询价、确定供应商、订立采购合同、审计、采购、验收、会计记录、付款审批、付款执行等。单位应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2.采购与付款业务不相容岗位的分离

采购与付款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采购业务的请购与请购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计;采购与验收;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 单位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全过程,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人员进行岗位轮岗。

六、预算编制岗位的职责分工如下:

为确保办理预算工作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预算工作的职务分离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预算编制(包括预算调整)与预算审批岗位应当分离;

2. 预算审批与预算执行岗位应当分离;

3. 预算执行与预算考核岗位应当分离。

七、成本费用岗位的职责分工如下:

成本费用支出不相容的岗位至少包括以下方面:

1.单位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与审批职务分离;

2.单位成本费用的审批与执行职务分离;

3.单位成本费用支出的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职务分离;

4.单位成本费用考核评价与执行职务分离。

5.销售部负责编制、执行管理费用计划;

6.各管理部室负责编制、执行管理费用计划;

7.财务部经理负责编制、执行财务费用计划;

8.预算管理办公室负责审核各项成本费用计划、控制成本费用的发生、考核各项成本费

用的完成;

9.财务部成本会计负责成本费用的核算与报告;

10.主管会计负责定期审计检查成本费用的合规性、合理性和会计记录的正确性与及时

性;

11.公司总经理及各分管副总经理负责有关成本费用的审批。

八、存货岗位的职责分工如下:

在存货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应设置相应的岗位。这些岗位有采购、验收、保管、发料、清查、会计记录、处置审批、付款审批、付款执行、收款执行等。单位应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一)会计工作的内部牵制

1.各类资金支出凭证上必须有经办人签章、部门负责人签字和公司领导签字。最大支出

或特定项目支出,必须由财务负责人及总经理签字后方为有效。

2.各种销售发票、收款收据必须加盖发票专用章、财务收款章和出纳员个人章后,方为

有效,印鉴不全,仓库保管员不得发货。

3.收款人员对销售价格低于公司定价的发票或有疑点的销售业务,有权质询开票人员并

拒绝办理收款业务,制止无效时应及时报告领导。

4.非出纳人员代收款项,必须及时与出纳员办理交接登记手续。

5.出纳人员及稽核人员有权检查一切货币资金收付凭证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有权拒绝办

理一切不合法、不真实的收付业务。

6.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以

及银行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工作。

7.财务负责人应对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及库存现金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一

般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发现挪用公款的情况应严肃处理。

8.财务专用印鉴必须由两人或者两人以上分管,并不得在空白支票上预盖印鉴。

9.工资计算发放表必须经过人力资源部审核无误并签章后,方可发放工资。

九、执行办法:

1.公司从组织结构、岗位设置时起,关注各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最大程度的避免出现不

兼容岗位。

2.针对工作过程中因工作调整而出现的不兼容岗位情况,随时进行更正,并报集团人力资

源部进行审批。

3.公司人力资源部协调各部门负责人,每年对各部门的不兼容岗位情况进行检查,每两年

对各部门的不兼容岗位进行更新。

推荐第10篇:分离

分离

六年级快结束了,我多么不舍得,校园与我一起6年了,我不想长大,想永远永远做一个天真活泼的女孩,但时间是不会留人的。

在我的记忆里有许许多多快乐让人值得留恋的事情,班上每天都是快乐的,每天都会发生不同有趣的事情,让我每一天都过得非常难忘。可如大家今却要分离了,大家都要说最后一次再见了。我无法逃避与好同学说再见的痛苦,毕竟我们大家已经在一起六年了,对我们班每一个人都非常熟悉……我望着没有星星相伴的寂寞天空,我的眼泪不禁流了下来,我知道我将会像那一片天空,没有同学们的笑声相伴,没有同学们的包容,一切都变了,这种感觉是没有一个班能代替的欢乐与幸福。虽然我们班的成绩很差这个是事实,但是我们班这种真挚的友谊又有多少的班能做到?在我们班分离的那一天会发生怎样的感人场面我很期待,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一定把我们班每一天发生的事都用笔记本记载下来,当我想起的时侯就拿出笔记本看看。快乐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我尽管如此不想离开大家但是我们大家是会长大的,最后也一定会分离的,不管我多么不舍得……

到最后我们班只会残忍地分散在一个埋藏着有无限多快乐、幸福、幽默……的母校。分离这一个词我永远也不要懂得。

江门市新会区红卫小学六年级六一班 赵嘉敏

第11篇:分离流

在螺旋微通道中,惯性微流体的连续颗粒分离问题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报道了一项简单的惯性微流体装置,它利用迪安夫妇的螺旋微通道中的惯性迁移原则,实现连续多粒子分离.由于曲线微通道几何原因,占据显著地位的惯性力(附加了迪恩旋转力)导致了微粒在靠近内微通道壁附近占据了一个单独的平衡位置.该颗粒平衡的位置依赖于惯性升力转换成迪恩曳力的比率。使用此概念,我们可以初次证明,()用适当设计的出口系统可以收集单个粒子流。为了证明这一理论,一个固定的宽度为500mm和高度为130mm的5环阿基米德螺旋微通道被同时且连续的用于分离10mm,15mm,和20mm的聚苯乙烯粒子。该设备表现出90%的分离效率。分离成神经细胞瘤和神经胶质瘤细胞时能够达到80%的效率并且有着相对高的存活率,这都证明了该装置的通用性。每分钟一百万个细胞的完成量比报道的应用其他微型排序方法的排序率要高出许多,同时,这一完成量也相当于商业宏观流动式细胞技术所获得的利率。被动的微射流方法所提供的简单平面结构和高流通量使这种方法在生物医学和环境应用领域中对LOC设备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引言

在许多芯片实验室(LOC)系统中,对于生物医学和环境的应用领域来说,高通量微粒分离技术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而单单对于生物医学应用来说,在大多数发展完善的芯片实验室(LOC)系统中,微粒分离器被用于基于尺寸的分离和细胞的分类。在全血液中,人类的T淋巴细胞的高效分离对于艾滋病毒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关键的一步。或者,神经母细胞瘤和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分离也许可以在神经变性疾病和癌症的细胞替代疗法中存在潜在应用性。微粒子分离器的环境应用包括在水质分析中有害细菌或金属纳米粒子的提取。

在宏观尺度上,传统的基于尺寸的分离技术包括多孔膜滤池的使用。通过采用具有不同孔尺寸的膜,多组分粒子的渗透就可以实现。然而,在微尺度上,膜渗透技术有着各种缺点,其中就包括复杂的3-D结构的制造限制了孔径大小以及膜的堵塞所引起的问题。在微尺度方面,这些因素限制了这种技术的普及,也导致众多的少膜分离技术的发展。

在微尺度上,电泳和介电电泳已用于实现高分辨率的粒子分离。 因为分离原理是基于大小的,所以两个或更多颗粒尺寸的分离,可以同时实现。但是,这些技术需要外部电源,并且由于在批处理模式下运行,所以无法处理大量样本。这导致了几个被动连续溢流分离技术的发展,如捏溢流分级,沉降,水动力色谱法和确定性的侧向位移。

两种或更多种粒子成分能够同时被动分离,这已经成功地证明了以微型捏流分离利用和确定的横向位移为基础的技术。在捏流分离中,有无粒子被引入微通道,流体的流动都包括收缩和扩大段。在收紧段,通过控制无粒子的流体流动速率,粒子沿着通道侧壁是一致的。当粒子从收缩段行进到扩大的微通道段时,小些的颗粒会受到指向的通道侧壁的力,大些的粒子会受到指向通道中心的力,这样就实现了分离。在确定性的横向位移中,微柱被适当地放置在微通道中,这样就会使粒子大于临界直径(w是两柱之间的距离),并且遵循一个确定的路径导致基于尺寸的多粒子流的形成。该方法被成功地用于证明有着0.8mm,0.9mm和1mm直径的微粒的高效分类。虽然这些技术操作是在连续模式下操作的,但是,在PFF中对狭窄通道几何形状的需要和在DLD中对障碍物存在的需要可能会导致通道堵塞和颗粒与颗粒间的相互作用。此外,所报道的生产量对细胞的分类和血细胞技数的应用是不足的。

最近据报道,基于粒子过滤技术的惯性迁移已经实现了高生产量的颗粒分离。在惯性力的作用下,中立的活跃粒子沿通道外围从微通道迁移位置流动到稳定平衡位置。帝卡罗表明,通过采用曲线通道,狄恩涡流可用于将平衡位置的数目减少到一个。这一单个粒子流稍后可以通过利用分叉口被提取出来。使用这种技术可以实现快速微粒过滤。例如,最近通过确保较小粒子的运动仅受迪安力的影响,较大粒子的迁移运动仅受惯性升力的影响,我们论证了两粒子混合h后的完全分离(7.32毫米和1.9毫米直径)。

在我们先前的工作中,通过利用迪安阻力和惯性升力的影响,我们提出了一种构思以实现两种不同粒子尺寸的完全分离。在内微通道壁处,并且在惯性升力和迪恩力的合力作用下,较大粒子能够处于平衡状态。然而,惯性升力并没有影响较小的粒子的迁移,这些粒子由于迪安阻力的作用转换到了微通道外壁。由于粒子的分离并不依赖于两种力量的比例,所以该构思的一个主要限制是无论出口数量是多少都不能分离比两粒子混合更多的粒子混合。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第一次证明了迪安同惯性迁移一起同时去分离多粒子混合的用处。在一个曲线微通道中,迪安阻力和惯性升力的结合导致在内微通道壁处的粒子平衡。粒子所处于平衡的位置依赖于这两种力的比例。在这一工作中,我们形成了一种构思,这种构思依赖于两种力的比例,并且利用粒子大小以形成隔离,同时这一构思聚集了粒子流,这些粒子流通过采用合适的输出系统都可以被提取出来。虽然在此提出的这一构思与此前提出的螺旋分离器的构思很相似,但是,实现分离的工作原理是不同的,并且,这也是第一次利用惯性微流体证明多粒子分离。此外,在工作中提出的这一系统制造起来简单、容易。并且在一个宽阔的动态范围内能够保持一个高的产量去分离粒子。所提出的原理还被用于证明在SH-SY5Y成神经细胞瘤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之间的基于尺寸的细胞分离。

2.设计原理

在我们最近的工作中,我们发现,在迪安阻力和惯性升力的合力的作用下,粒子在螺旋微通道中的流动轨迹是一个长方形的横截面的形状。这些力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粒子穿过微通道横截面时的大小和位置。粒子()(在这里ap是粒子直径,Dh是微通道水力直径),惯性升力控制并负责微通道内粒子的平衡。在此,我们论证了在该位置不同尺寸粒子的平衡是依赖于惯性升力和迪安阻力的比率的,这一比率是随着粒子的第三功率的变化而变化的。通过调整流动参数,分离应用程序可以产生单个粒子流,如图所示.1.

在一个平面泊肃叶流动中,速度剖面图的抛物线特性导致了剪切梯度诱导了惯性升力,导致惯性升力促使悬浮微粒远离微通道中心朝向通道壁而去。随着粒子向通道壁靠拢,由于微通道壁的存在妨碍了粒子周围的旋转轨迹,使粒子上的惯性升力垂直地离开了微通道壁。这些相反的垂直作用力将净升力作用于平衡粒子上,使它们进入微通道周围的集中流。塞格雷和西尔伯贝格第一个报道这种作用的人,他们论证了中性悬浮粒子的均匀分布,在半径为R的圆形通道的通道中心形成了一个窄频带

图一,(a) 螺旋微粒分离器的原理图。在FD和FL的影响下,随机分布的粒子在沿着螺旋微通道的内壁(IW)上,平衡在不同的平衡位置。通过打开螺旋通道使粒子流进入更宽阔的笔直通道中,并且,在提取单个粒子流之前,运用多出口的设计方案,单个粒子流之间的分离被增强了。(b) 微通道横截面图显示了FL和FD对粒子的影响。两种力之间的比率(FL/FD)是决定给定尺寸(直径)的粒子的平衡位置的决定因素。

莱德表示,在正方形截面通道中,粒子平衡的最优位置是AP/DH=0.1。在我们之前的工作中,在限定Re的范围下,我们发现了在正方形和矩形微通道中粒子流动的平衡位置。在平面泊肃叶流动中,作用在悬浮粒子上的净升力是由下式给出的:

其中,是流体介质的密度,G是流体

速率,是由

GUmaxDh给出的,

Umax是流体的最大速度CL是升力系数。这一系数是粒子在穿过通道横截面和雷诺数(Re)时粒子位置的作用结果。在距离通道壁0.

2Dh处,并且在再次回落至零值之前,升力系数和之后的升力的大小都从通道中心处的的零值增加到了最大值,借以平衡粒子。除此之外,升力系数的改变表明了指向通道壁的升力的统治地位。

螺旋微通道的曲线几何引入沿径向向外的离心加速度分量,这导致了两个对称的反向旋转涡流的形成,这种旋转涡流被称为迪恩涡流。这些迪恩涡流的大小可通过无量纲数来确定,这些无量纲数是迪恩数(De),它由下式给出

) 对于一个连续微通道De=0, 增加通道横截面(Dh)或者流动速率就增加了De,从而产生了更强的迪恩力。由于这些迪恩涡流,螺旋微通道中的悬浮粒子经历了一个横向曳力。粒子所受到的迪恩曳力可以通过斯托克斯曳力表现出来。

在这里Udean是平均迪恩速率,Udean=()

在长方形微通道的横截面上,粒子的平衡位置是独立于Dh的,同时也依赖于最短的通道尺寸。因此,评判粒子集中的标准是ap/H()0.07.我们用此结果来设计小展弦比螺旋微通道,从而在一个宽泛的粒子尺寸范围内去提高单个粒子流的分离率。在小展弦比螺旋微通道中,升力和迪恩曳力的比率对粒子尺寸和剪切率的调制的依赖性已经被利用来证明直径为10um、15um和20um的粒子的分离。在入口靠近内微通道壁处,当粒子流向下游流动时,占主导地位的惯性升力是与随机分布的粒子对应的。另一方面,依靠粒子的尺寸,有重要作用的迪恩曳力将这些集中的粒子流移动到更加远离通道壁的地方。这就导致了三种不同的粒子流的演变,并且,通过设计合适的出口,这些粒子流是可以被独立提取出来的。

3.实验方法

微通道是应用标准的软光刻的方法,由聚二甲基硅氧烷制造的。简短地说,负硅主是通过模仿所需高度的SU-8光阻材料制造的,同时这些光阻材料是用传统的光刻工艺制成的。随后,PDMS聚合物以十比一的比率与固化剂混合,随后将混合物浇注到所制造的硅原型上以形成所述装置的一个复制品。随着固化剂在加热板上以80摄氏度的温度加热2小时后,PDMS模具被逐渐剥离并且输入和输出端口被去芯,用14号注射器的针头。将PDMS模具结合到1mm厚的

显微镜载玻片上,用电晕处理的棒完成通道。

在测试之前,从Bangs实验室购买的用荧光标记的聚苯乙烯粒已经稀释在了去离子水中。注射泵用来驱动已经充满了粒子溶液的注射器。去评估微通道内的粒子流的位置,微通道的高速图像被用一个倒置的,装备12位的CCD相机的荧光显微镜捕获了。使用图像软件,通过覆盖一叠300个图像,Z堆叠的合成图像将会被生成。在复合图像中,粒子流的位置是通过分析在整个通道宽度下灰色刻度线的扫描情况而确定的。

为了证明粒子混合物的分离,包含有直径为10mm,15mm,20mm的聚苯乙烯粒子(这三种直径的粒子分别标有DAPI, FITC, 和TRITC的荧光团)的溶液被应用。使用适当的滤波器立方体对粒子流分别进行观察和捕获。各个图像被叠加以创建一个合成图像,以显示三个单独的聚焦粒子流的形成。

为了确定分离效率,会通过流式细胞术收集并分析每八个出口中的一个出口的粒子流,BD生物学流式细胞术被用于完成分析。个别粒子溶液被用作控制装置去描绘 FSC和SSC对立时所形成的门。被收集的样本在之后被贯穿流式细胞分析仪以确定在全部八个出口中每三个粒子的数量。

为了证明细胞分离,SH-SY5Y 成神经细胞瘤细胞

结果与讨论

所制造的该设备包括五个环形阿基米德螺旋微通道,该通道有两个入口和八个一样的出口(如图二)。螺旋设计具有1厘米弯曲的初始半径,并且每一个螺旋圆环的间距都是固定的500mm。微通道的宽度固定在500mm,但是高度是在90mm和140mm之间变化的。在出口处,500毫米宽的通道打开到1毫米宽的分割段,在分成八个100mm宽的出口之前,以增加两个粒子流之间的间距(如图2(b))。

在这一工作中,我们依靠螺旋微通道中FL和FD的比例,利用粒子尺寸去分离直径为10mm,15mm,20mm的粒子。在测试粒子混合物前,粒子需要在不同高度和De的通道中分别被测量。对于每个通道的高度,通过增加流动速度,,也会被增加,直到在出口处形成单一集中粒子流。增加流动速率更远的影响是导致聚焦的粒子流远离通道内壁朝着通道中心迁移。随着溢流速率进一步增长,迪恩力开始主导惯性升力,从而导致粒子流的分散。相似的表现也被迪卡罗等人注意到。粒子流的平衡位置被记录为De的函数。在被要求证明多粒子分离时,这些结果被用于选择最佳通道高度和溢流速率。

图3示出的合成图像表明,在不同高度的微通道中,直径为10毫米的粒子流的位置(x),为De的函数。直径为10毫米的粒子的悬浮液被引入两个入口并且所有图像刚好在所述出口500mm处被捕获到。对于一个给定的通道高度,随着De的增加,集中粒子流越来越多地离开通道壁,这表明迪恩力的主导地位。虽然增加溢流速度相比迪恩拖力更能产生较大的升力,但是粒子流远离通道壁的运动可以这样被解释:随着流体溢流速度的升高,惯性升力率是降低的。因此,净升力是随着溢流速度的增加而减少的并且粒子流远离通道壁。增加通道的高度也会造成集中粒子流进一步远离通道内壁,其可以通过以下事实来解释,对于给定的溢流速度Uf,迪恩曳力随着通道高度的增加而增大,而惯性升力随着通道高度的增加而减少。因此,该粒子流的位置可通过增加De或增加通道高度来改变。

图4(a)画出当作为De的函数时,在不同高度的微通道中,粒子流的位置与通道宽度相关。对于一个在90mm高的通道中的直径为10mm的粒子来说,在线性上升前,粒子流距离通道壁的距离保持恒定不变:De=8.8,作用在粒子上的惯性升力在低于De=8.8时是较大的,并且随后随着流体速度的增加,粒子流是不受影响的。然而,超过一个临界的De(流速)时,FD增加至和FL相同的顺序,并且随后粒子流的位置随着流动速率线性变化,表明了迪恩力的主导地位。增加微通道高度降低了De的临界值所需的粒子流的迁移,如图4(a)中所示,随着通道高度的增长迪恩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在130mm和140mm高的通道的情况下,对于所有实验中的流动状况,粒子流位置都是变化的。

对于较大的,直径为15mm的粒子,在90mm和110mm的微通道情况下,更高的AP/ H比值产生了一个较大的提升力并且因此随着增加De,粒子流位置仍然不变。然而,与直径为10mm的粒子类似,增加通道高度导致了较低的P / E=0.1比值并且因此粒子流的位置被迪恩力强烈影响。同样地,直径为20mm的粒子得到较高的ap/H比值,导致在每个通道高度中作用于粒子上的FL需要被考虑。因此,对于直径为20mm的粒子来说,在所有绘图中,一块显著地扁平区域被观察到。在较大粒子的情况下升力支配地位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对粒径上的惯性升力的强依赖性。因此,在这个90毫米的通道中,对于已经试验过的几乎所有的粒子流来说,直径为20mm的粒子流的位置是恒定不变的。

这些个别粒子试验结果表明,可以在不同的高度和一系列溢流条件下的微通道中实现三个粒子尺寸之间的完全分离。这样,在下一组实验中,我们就可以测试直径分别为10 mm, 15 mm和20 mm 的同类聚苯乙烯粒子混合物。粒子分离就是通过实验用直径分别为10 mm, 15 mm和20 mm的粒子(这些粒子分别用DAPI, FITC 和TRITC的荧光团标记)去观察。相应地,在通道出口处,过滤器立方体用于捕获每一个粒子流的图像。所捕获的图像进行再叠加以创建一个合成图像,这个合成图像即表示三种粒子流(图5)。为了提取的三个单独的粒子流,在De=14.4(流速为3 mL/min处),用130毫米高的螺旋微通道测试了该混合物。在到达开口之前,500毫米宽的通道打开到1mm宽的区域,在出口通道处,以利用层流剖面实现更好的分离。

入口和出口处的合成图像示于图。5。该图像清楚地表明,在所述微通道出口处,三种不同粒子流的形成。直径分别为10 mm, 15 mm和20 mm的粒子流在500mm宽的区域处的直径分别是180 mm, 120 mm, 和65 mm,这样,三种粒子流在出口处依次分为第一,第二,第三分别被收集。虽然通道高度决定是否

粒子集中到一个单一的粒子流中,但是,微通道宽度对粒子流之间的间隔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更宽的通道导致粒子流之间更大的间隔,这反过来又允许直径相差很小的粒子的分离。微通道宽度对这种分离技术的分辨能力是目前正在研究的。

从八个出口流出的粒子流通过流式细胞术被收集和分析以确定分离效率。图。6给出了流式细胞术的数据,表明在入口和出口处的粒子浓度。近98%的粒子在出口1,2和3被过滤出去,这表明了粒子是高度集中的。在三个粒子间可以观察到90%的分离率。通过用单分散粒子的混合物可以实现更高的分离率。虽然在这个工作中只证明了三种粒子的分离,但是运用更加宽阔的螺旋微通道去增加多个粒子流之间的间隔可以分离更多数目的粒子。

已发展成熟的高通量细胞分选技术的应用已经通过SH-SY5Y成神经细胞瘤和C6胶质瘤细胞的分离被证实。对于理解这些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独特功能方面,神经干细胞的完全分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在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例如帕金森氏,阿尔茨海默氏症,或多发性硬化)和癌症方面细胞替代疗法有着潜在的应用。

基于这些细胞的尺寸,在De=11.8处,将混合物通过一高120mm的微通道去从通道1收集直径(15mm)更大一些的细胞,从通道2收集直径(8mm)更小一些的细胞。图。7显示出了有着明亮视野并且荧光团的图像,图像说明在螺旋微通道的入口和最初的两出口处,较大的SH-SY5Y细胞(荧光团标记的)和较小的C6神经胶质瘤细胞(未标记)的分布。入口的溶液包括两个有着相等细胞浓度(500000?2个细胞/ mL)的细胞混合物。近90%的细胞被收集在出口1和2,表明了细胞高度的聚集。对于在出口1处两个较大的SH-SY5Y细胞和在出口2处较小的C6胶质瘤细胞,细胞分离率>80%,但是由于细胞尺寸的较大变化分离率被限制了。细胞分离时的一个潜在问题是高剪切力损坏细胞的可能性。将SH-SY5Y神经母细胞瘤和C6胶质瘤细胞放回培养基,24小时后恢复率>90%,这样,随着分离,细胞的生存能力就被证实了。

正如Pamme在最近的一篇论述中讨论讨论的那样,由于连续溢流分离技术能够实现高实验产量的能力,所以这种技术在微观方面越来越受欢迎。虽然最近已经报道了更高的生产量,但是许多这样的微流体系统的平均生产量是2,000 cells/min,例如,Fu等人在分离大肠杆菌细胞时,论证了1,200–7,200 cells/min的流通量,在用荧光激活的方式分类时,并且在微流通道中,没有标记荧光团的背景下,分离大肠杆菌细胞时显现出了绿色荧光蛋白。相似的生产量被Takagi等人用PFF方法所证明,他们从稀释的血液中分离出了红细胞。

由于作用在粒子上的惯性升力和迪恩曳力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增加这一事实,所开发的螺旋式微粒分离器对实现高吞吐量的分离来说是理想的。对于测试过的流动速率来说,在我们的系统中实现了100万细胞分离率/分钟。这一生产量实质上是高于运用其他分离方法已经实现了的分离率。事实上,我们系统的生产量与运用商业的流式细胞术得到的分离率(这种技术具有240万细胞/分钟的最大生产量)是可以相比的。由于在我们的实验中只用了0.05%的容积率,所以通过简单地增加细胞容积率和流体流动速率,生产量甚至可以增加的更多,接近一个数量级。

5.总结

在这项工作中,在微粒子混合物同时被动分离方面,我们介绍了惯性微流控系统。在螺旋微通道中迪恩和惯性迁移的共同作用被开发出来,基于粒子的不同尺寸,在微通道中不同位置用于产生单个粒子的集中流。个别粒子被引导着进行试验去确定微通道高度和粒子流位置上的迪恩数作实验中。基于从各个粒子的实验中所得到的结果,利用130mm的螺旋通道去分离直径为10 mm, 15 mm, 和 20 mm的混合物。该装置的分离效率经计算为90%左右。该装置还用来显示具有高生存能力的神经细胞的高生产量分离,证明了在微尺寸细胞分类方面这项技术的应用性。被动分离原理和所描述的设计的平面性质将允许要求高生产量分离的现有的LOC系统进行简单的集成。

第12篇:分离工程

第二章 多组分分离基础 1填空题

• • • • • • • • • • • • • • • • • • •

1、分离过程涉及的变量数减去描述该过程的方程数即为该过程的(

)。

2、设计变量是指在计算前,必须由设计者(

)的变量。

3、一个含有4个组分的相平衡物流独立变量数有(

)个。

4、一个装置的设计变量的确定是将装置分解为若干进行(

),由(

)计算出装置的设计变量数。

5、常用的汽液相平衡关系为(

)。

6、相对挥发度的定义为两组分的(

)之比,它又称为(

)。

7、活度系数方程中A可用来判别实际溶液与理想溶液的(

)。

8、用于泡点计算的调整公式为(

)。

9、一定压力下加热液体混合物,当液体混合物开始汽化产生第一个汽泡时的温度叫(

)。

10、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混合物,当开始冷凝产生第一个液滴时的压力叫(

)。

11、计算泡点温度时,若,温度应调(

)。

12、平衡常数与组成有关的露点计算,需迭代露点温度或压力外,还需对(

)进行试差。

13、在分离流程中常遇到的部分汽化和冷凝过程属(

)。

14、单级分离是指两相经(

)后随即引离的过程。

15、等温闪蒸计算目标函数对收敛速度和稳定性有很大影响,采用Newton-Raphson法时,较好的目标函数为(

)。

16、若组成为zi的物系, ∑Kizi<1时其相态为(

)。

17、在进行闪蒸计算时,需判断混合物在指定温度和压力下是否处于(

)。

18、闪蒸按体系与环境有无热量交换分为(

)和(

)两类。

19、绝热闪蒸与等温闪蒸计算不同点是需要考虑(

)。

2选择题

1、约束变量关系数就是(

• a.过程所涉及的变量的数目;b.固定设计变量的数目;

• c.独立变量数与设计变量数的和;d.变量之间可以建立的方程数和给定的条件。

2、每一单股进料均有( )个设计变量。 • a.c ;b.c +1;c.c +2;d.c +3

3、一般吸收过程,可调设计变量数为( ): • a.5个;b.4个;c.1个;d.2个

4、绝热操作的简单平衡级设计变量数为( ):

• a.2c +3个;b.2 c +4个;c.c +5个;d.2 c +5个。

5、多组分精馏装置的可调设计变量数与进料中组分数的关系为(): • a.随进料中组分数的增加而增加;b.随进料中组分数的增加而减少; • c.与进料中组分数无关;d.以上三种关系都不成立。 •

6、平衡常数计算式

在( )条件下成立。

• a.气相是理想气体,液相是理想溶液;b.气相是理想气体,液相是非理想溶液;

• c.气相是理想溶液,液相是理想溶液;d.气相是理想溶液,液相是非理想溶液;

7、汽液相平衡K值越大,说明该组分越( ) • a.易挥发;b.难挥发;c.沸点高;d.蒸汽压小

8、当汽相为理想气体混合物,液相为非理想溶液时,其汽液相平衡关系为(

0ˆVypˆLxppy ip • a. i c.

iiipyi  pi0xi;b.i ixi;d.iiVpyi0 pi0x;i•

9、关于溶液的蒸气压大小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与温度有关;b.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各组分的浓度有关; • c.不仅与温度和各组分的浓度有关,还与溶液的数量有关;d.与上述因素均无关

10、当把一个气体溶液冷凝时,开始产生液滴的点叫作( ) • a.露点;b.临界点;c.泡点;d.熔点

10•

11、计算溶液泡点时,若 K x ,则说明( )

• a.温度偏低;b.正好泡点;c.温度偏高; d.正好露点

1 0,且1,0ixi •

12、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由物料组成计算出的 K

z

i i/Ki1i1该进料状态为( )

• a.过冷液体; b.过热气体; c.汽液混合物;d.饱和液体 •

13、进行等温闪蒸时,对满足( )条件时系统处于两相区 • a.TBT;c.TD>T>TB; d.TB=T •

14、系统温度小于泡点时,体系处于(

• a.饱和液相;b.过冷液体;c.饱和汽相;d.汽液两相 •

15、闪蒸是单级蒸馏过程,所能达到的分离程度(

• a.很高;b.较低;c.只是冷凝过程,无分离作用;d.只是气化过程,无分离作用

16、下列哪一个过程不是闪蒸过程(

• a.部分汽化;b.部分冷凝;c.等焓节流;d.纯组分的蒸发 •

17、等焓节流之后(

• a.温度提高;b.压力提高;c.压力降低,温度也降低;d.有气化现象发生,压力提高

18、下列分离过程可看为等焓过程的是( ) a.精馏;b.吸收;c.等温闪蒸;d.绝热闪蒸

iii1•

• • 第二章 答 案 (填空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填空题

1、设计变量数

2、指定

3、6

4、简单过程的单元;单元的设计变量数

ˆVyf0LxˆV y  p ˆL

5、或

ppxiiiiiiiii

6、汽液组成;分配系数

7、偏离程度

K

8、K (Kx)

9、泡点温度

10、露点压力

11、低再试差计算

12、(活度系数)

13、等温闪蒸过程

14、一次紧密接触达到平衡

15、

F(v)(yixi)0

16、过冷液体

17、两相区

18、等温闪蒸;绝热闪蒸

19、焓平衡

(二)选择题

1、d;

2、c;

3、c;

4、d;

5、c;

6、a;

7、a;

8、c;

9、a;

10、a;

11、c;

12、b;

13、c;

14、b;

15、b;

16、d;

17、c;18 d

GGMm1ii

第三章 精馏

(1) 填空题

1、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 )型计算和( )型计算。

2、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 )。

3、非清晰分割法假设各组分在塔内的分布与在( )时分布一致。

4、精馏塔计算中每个级由于( )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可用( )确定。

5、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

6、采用液相进料的萃取精馏时,要使萃取剂的浓度在全塔内为一恒定值,所以在( )。

7、当原溶液为非理想型较强的物系,则加入萃取剂主要起( )作用。

8、要提高萃取剂的选择性,可( )萃取剂的浓度。

9、最低恒沸物,压力降低使恒沸组成中汽化潜热( )的组分增加。

10、在一定温度和组成下,A,B混合液形成最低沸点恒沸物的条件为( )。

11、不加恒沸剂可完成恒沸物分离的方法有( )和( )两种。

12、由耳波和马多克思关联图求理论级数时要求进料状态必须是( )。

13、分配组分是指在馏出液和釜液( );非分配组分是指仅在( )出现的组分。

14、多组分精馏中,关键组分是指( )的组分。

HK,W•

15、回收率 是釜液W中( )与进料中HK的流率之比,LK,D是馏出液D中( )与进料中LK的流率之比。 回收率

16、清晰分割是指馏出液中除了( )外,没有其他重组分,釜液中除了( )外,没有其他轻组分。

17、精馏塔中,温度分布主要反映物流的( ),而总的级间流量分布则主要反映( )的限制。

18、若加入的新组分和被分离系统的一个或几个组分形成最低恒沸物从( )蒸出。这种特殊精馏叫恒沸精馏。加入的新组分叫( )。

19、若加入的新组分不与原系统中任一组分形成恒沸物,而其沸点又较原系统任一组分高,从釜液离开精馏塔。这类特殊精馏叫( ),所加入的新组分叫作( )。

• 20、在萃取精馏中所选的萃取剂希望与塔顶馏出组分形成具有( )偏差的非理想溶液。

21、在萃取精馏中所选的萃取剂希望而与塔釜组分形成具有( )偏差的非理想溶液。 •

22、在萃取精馏中所选的萃取剂使A1S值越大,溶剂的选择性( )。

23、萃取精馏塔中,萃取剂是从塔( )出来。

24、恒沸剂与组分形成最高沸点的恒沸物时,恒沸剂从塔( )出来。

25、均相恒沸物在低压下其活度系数之比γ1 / γ2应等于( )与( )之比。

26、精馏过程的关键组分是指由设计者( )的那两个组分。 •

27、特殊精馏是既加入( ),又加入( )的精馏过程。 •

28、加盐萃取精馏是综合了( )和( )的优点,把盐加入溶剂而形成的新的萃取精馏方法。

(2)选择题

1、A(轻组分)、B两组分的相对挥发度αAB越小(

a.A、B两组分越容易分离;b.原料中含轻组分越多,所需的理论级数越少;

c.A、B两组分越难分离;d.与A、B两组分的分离难易程度无关;

2、多组分精馏装置的可调设计变量数与进料中组分数的关系为(

a.随进料中组分数的增加而增加;b.随进料中组分数的增加而减少;

c.与进料中组分数无关;d.以上三种关系都不成立。 •

3、当普通精馏塔的产品不合格时,可以考虑( ) a.提高进料量;b.降低回流比; c.提高塔压; d.提高回流比。

4、多组分精馏过程,当进料中的非分配组分只有重组分而无轻组分时,恒浓区出现于(

a.上恒浓区出现于精馏段中部,下恒浓区出现于进料级下; b.恒浓区出现于进料级上下;

上恒浓区在进料级上,下恒浓区出现于提馏段中部; d.上、下恒浓区分别出现于精馏段和提馏段的中部。

5、吉利兰关联图,关联了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下列哪个不是其中之一(

a.最小理论级数;b.最小回流比;

c.压力; d.理论级数。 •

6、下列关于简捷法的描述那一个不正确( ) a.计算简便;b.可为精确计算提供初值;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多组分精馏中,回流比小于最小回流比时满足分离要求将需要无穷多的理论级;

b.多组分精馏中,回流比小于最小回流比时无论多少理论级都不能满足分离要求;

c.回流比R的值趋于零时的回流比叫最小回流比; • d.多组分精馏中,回流比小于最小回流比时整个精馏塔将无分离作用。

c.所需物性数据少;d.计算结果准确。 •

8、全回流操作不能用于(

a.正常生产稳定过程; b.开车时;

c.当产品不合格时进行调节;d.实验室研究传质过程。 •

9、用芬斯克公式求全塔理论级数时,式中相对挥发度应为( ) a.塔顶处的相对挥发度;b.进料处的相对挥发度;

c.塔底处的相对挥发度;d.全塔相对挥发度的平均值。 •

10、全回流操作时,精馏塔进料F、馏出液D和釜液W的流率应为(

a.W = 0,D = 0,F = 0; b.W = 0,D = 0,F ≠ 0; c.W ≠ 0,D ≠ 0,F ≠ 0; d.W = 0,D ≠ 0,F ≠ 0。

11、如果二元物系,A12>0 ,A21>0,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 c.负偏差溶液;d.不确定。

12、如果二元物系,

>1, >1,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 c.负偏差溶液;d.不确定。

13、如果二元物系, =1, =1,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 c.负偏差溶液;d.不确定。

14、关于萃取精馏塔的下列描述中,那一个不正确(

a.气液负荷不均,液相负荷大;b.回流比提高,产品纯度提高;

c.恒摩尔流不太适合;d.是蒸馏过程。

15、如果二元物系有最低压力恒沸物存在,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 c.负偏差溶液;d.不一定。

16、萃取精馏过程选择的萃取剂最好应与沸点低的组分形成(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 c.负偏差溶液;d.不一定。

17、萃取精馏时若饱和液体进料,萃取剂应该从( ): a.精馏段上部; b.进料级; c.精馏段上部和进料级;d.精馏段下部。 •

18、“ ” 是加入溶剂在任何脱溶剂浓度(为任何值)时均能增加原溶液的相对挥发度(提高选择性)的( )

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c.充要条件;d.以上三项都不是。

19、在萃取精馏中,当进料为饱和液体进料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塔范围内液相中溶剂浓度可近似看为不变; b.精馏段液相中溶剂浓度可近似看为不变;

c.塔釜和塔底第一个级上液相中溶剂浓度可近似看为不变; d.溶剂回收段液相中溶剂浓度可近似看为不变。

• 20、当萃取塔塔顶产品不合格时,可采用( )方法来调节 a.加大回流比; b.加大萃取剂用量; c.增加进料量; d.减少进料量。

21、在一定温度和组成下,A、B混合液的总蒸汽压力为p,

00pBppA若 ,且p ,则该溶液( )

a.形成最低沸点恒沸物;b.形成最高恒沸物; c.不形成恒沸物; d.理想溶液。

22、对于最高沸点恒沸物,压力增加使恒沸组成中汽化潜热小的组分(

a.增加;b.不变;c.减小。

24、在下列单元操作中属于双向传质过程的是( ) a.吸收过程;b.蒸出过程;

c.精馏过程;d.以上三种操作过程。

25、关于恒沸精馏塔的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恒沸剂用量不能随意调整; b.恒沸剂为塔项产品;

c.恒沸剂可能是塔顶产品,也可能是塔底产品 d.恒沸精馏可用于间歇操作过程。

26、对一个恒沸精馏过程,从塔内分出的最低温度的恒沸物,则有较纯组分的产品应从(

a.塔釜得到;b.塔顶得到;

c.可能是塔项得到,也可能是塔底得到; d.视具体情况而变。

27、对形成恒沸物的体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恒沸点其气相组成必等于液相组成;b.经过恒沸点轻重组分互换;

c.在恒沸点,其露点温度和泡点温度相等;d.其恒沸组成将随着气化率的大小而变。

28、对形成恒沸物的某体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压力确定后,其恒沸温度和恒沸组成确定; b.二元恒沸物的压力确定后,则恒沸温度和恒沸组成确定,而• 三元恒沸物则不然;

c.除恒沸点外,在其余组成下,精馏仍具有分离作用; d.体系在恒沸点的自由度数目与恒沸物的组分数无关。 •

29、对某一恒沸体系,随着外压增大,其恒沸组成变化趋势为(

a.摩尔汽化潜热大的组分的浓度增大; b.摩尔汽化潜热小的组分的浓度增大;

c.对最高恒沸物,摩尔汽化潜热大的组分的浓度增大;对最低恒沸物,摩尔汽化潜热小的组分的浓度增大;

d.对最低恒沸物,摩尔汽化潜热大的组分的浓度增大;对最高恒沸物,摩尔汽化潜热小的组分的浓度增大。 • 30、容易形成恒沸物的为( )

a.各组分的化学结构相似,其沸点差较大 b.各组分的化学结构相似,其沸点差较小; c.各组分的化学结构不相似,其沸点差较大; d.各组分的化学结构不相似,其沸点差较小

31、在下列单元操作中,气液两相近似看成恒摩尔流而误差较小的是(

a.吸收过程;b.蒸出过程;

c.精馏过程;d.以上三种操作过程。

32、分离同一混合物采用萃取精馏与采用普通精馏相比有( ) a.汽液比更大些; b.级效率更低些; c.级效率更高些; d.精馏温度更低些。

• 第三章 答 案 (填空题)

填空题

1、设计;操作 •

2、分配组分

3、全回流

4、组成;泡露点方程 •

5、萃取剂回收段

6、进料时补加一定量的萃取剂

7、稀释

8、增大

9、小

00•

10、ppApB•

11、变压精馏;非均相恒沸物的精馏 •

12、泡点进料

13、均出现的组分;馏出液或釜液

14、由设计者指定浓度或提出分离要求

15、重关键组分HK的流率;轻关键组分LK的流率 •

16、重关键组分;轻关键组分 •

17、组成;热量衡算 •

18、塔顶;恒沸剂 •

19、萃取精馏;萃取剂 • 20、正 •

21、负

22、越好

23、釜

24、釜 00pp•

25、;12•

26、指定浓度或提出分离要求

27、能量分离媒介(ESA);质量分离媒介(MSA) •

28、普通萃取精馏;溶盐精馏

• 答 案 (选择题)

1、c;

2、c;

3、d;

4、a;

5、c;

6、d;

7、b;

8、a;

9、d;

10、a

11、a;

12、a;

13、b

14、b

15、c

16、a

17、c

18、a;

19、b;20、b;

21、a;

22、a;

23、a;

24、c;

25、c;

26、a;

27、d;

28、b;

29、d;30、d;

31、c;

32、b

• 第四章 气体吸收

• 填空题

1、用于吸收的相平衡表达式为( ),当( )降低,( )升高时有利于吸收。

2、应用平均吸收因子法进行计算时,假设各平衡级的( )相等。

3、通常多组分精馏有( )个关键组分,多组分吸收有( )个关键组分。

4、吸收过程在塔顶的限度为( ),它决定了尾气中( )。 •

5、吸收操作中,最小液气比下,关键组分的吸收因子和关键组分的吸收率在数值上( )。

6、多组分吸收过程液气比一般取最小液气比的( )~( )倍。

7、吸收操作中,最小液气比是指在无穷多塔级下,达到规定分离要求时,1kmol进料气所需要( )的kmol数。

8、吸收过程主要由( )完成的。 •

9、蒸出因子定义式为( ),其值可反映蒸出过程( )。 •

10、相对吸收率与吸收率相等的条件是( )。 •

11、吸收剂的再生常采用的是( ),( ),( )。 •

12、吸收过程中通常气体为( ),液体为( )。

13、化学吸收的增强因子就是与相同条件下化学吸收与物理吸收的( )之比,其定义式为( )。

14、化学吸收按反应类型又分为为( )和( )两类。

• 选择题

1、平均吸收因子法的适用范围是(

• a.单组分吸收; b.恒摩尔流; c.贫气吸收;d.富气吸收。 •

2、吸收作用发生的条件为(

• a.pipi* ;c.yi

3、吸收由于是单向传质,吸收塔每个级的温度的变化主要由( )引起。

• a.热量变化;b.组成改变; c.流率变化;d.其他原因。 •

4、吸收操作中,若要提高关键组分的相对吸收率应采用最有效措施是(

• a.提高压力;b.升高温度;c.增加液汽比;d.增加塔级数。 •

5、多组分吸收过程采用图解梯级法的依据是(

• a.恒温操作;b.恒摩尔流; c.贫气吸收;d.富气吸收。 •

6、吸收过程各组分的吸收量主要发生在(

• a.每个级均匀吸收;b.主要在塔顶一级和塔釜一个理论级; • c.主要在塔釜;d.塔中部。 •

7、当体系的yi=yi*时(

• a.发生解吸过程;b.发生吸收过程;c.发生精馏过程;d.没有物质的净转移。

8、关于吸收的描述下列哪一个不正确(

• a.根据溶解度的差异分离混合物;b.适合处理大量气体的分离;

• c.效率比精馏低;d.能得到高纯度的气体。

9、通常对物理吸收操作最有利的操作条件是(

• a.高温高压;b.低温高压;c.低温低压;d.高温低压。 •

10、在多组分吸收中,吸收主要发生于塔顶附近几个级的组分是(

• a.易溶组分;b.难溶组分;c.关键组分;d.所有组分。 •

11、在多组分吸收中,吸收发生于全塔所有塔级的组分是( ) • a.易溶组分;b.难溶组分;c.关键组分;d.所有组分。 •

12、吸收塔的气、液相最大负荷处应在(

• a.塔的底部;b.塔的中部;c.塔的顶部;d.不确定。 •

13、在板式塔的吸收中,原料中的平衡常数小的组分主要在( )被吸收

• a.塔上部少数几块板;b.塔下部少数几块板;c.塔中部少数几块板;d.全塔所有板。

14、在板式塔的吸收中,原料中关键组分组分主要在( )被吸收

• a.塔上部少数几块板;b.塔下部少数几块板;c.塔中部少数几块板;d.全塔所有板。

15、当关键组分的相对吸收率大于其吸收因子A时,应有结论(

• a.吸收塔无论有多少个理论级也完不成给定的分离任务; • b.吸收塔需有无穷多个理论级才能完成给定分离任务; • c.吸收塔有限多个理论级即可完成给定的分离任务; • d.上述结论均成立。

16、一般吸收过程,可调设计变量数为( ) • a.5个;b.4个;c.1个;d.2个。

17、在吸收操作过程中,任一组分的吸收因子Ai与其吸收率在数值上相应是(

Aii• a.;b.Aii;c.Aii;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18、下列吸收的有利条件的是()

• a.提高温度;b.提高原料气流率量;c.提高压力;d.减少吸收剂流率。

19、平衡常数较小的组分是(

• a.难吸收的组分;b.最较轻组分;

• c.挥发能力大的组分;d.吸收剂中的溶解度大的组分。 • 20、难吸收组分主要在塔的( )被吸收

• a.塔顶级;b.进料级;c.塔釜级; d.全塔平均吸收。 • 第四章 答 案 (填空题)

1、l = Av;温度;压力 •

2、吸收因子

3、2;1 •

4、yi,1≧Kixi,0;该组分的最低浓度 •

5、相等

6、1.2;2.0 •

7、吸收剂

8、塔顶釜两个级

9、S=KV/L;分离的难易程度 •

10、吸收剂中不含溶质

11、用蒸汽或惰性气体的蒸出塔;用再沸器的蒸出塔;用再沸器的精馏塔

12、过热蒸汽;过冷液体 •

13、传质系数;E=KL/KL0 •

14、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

选择题

1、c;

2、b;

3、a;

4、a;

5、c;

6、b;

7、d;

8、d;

9、b;

10、b;

11、c;

12、a;

13、b;

14、d;

15、a;

16、c;

17、c;

18、c;

19、d;20、a

• • 第五章 多组分多级分离的严格计算

填空题

1、仅有一股进料且无侧线出料和中间换热设备的塔型称为( )。

2、描述多级分离过程的数学模型为( )。

3、对窄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级的温度变化由( )决定,故可由(

)计算各级的温度。

4、用精馏或吸收的方法分离含有c个组分的混合物,描述一个平衡级的M方程有( )个,E方程有( )个,S方程有( )个,H方程有( )个。

5、三对角矩阵法沿塔流率分布和温度的初值分别假定为(

)。 •

6、三对角矩阵法在求得xij后,由(

)求 Tj,由(

)求Vj 。

7、三对角矩阵法在用S方程计算新的温度分布,在未收敛前xij1,则采用(

)的方法。

8、逐级计算起点选择应从组成(

)的一端算起。

9、逐级计算合适的进料位置定义为达到规定分离要求所需(

)的进料位置。

10、逐级计算法求平衡级数中交替使用( )关系和( )关系。

11、逐级计算法从上到下采用( )计算多组分精馏的各级温度。

12、CMB矩阵法用物料衡算来校正圆整后的液相组成,使之(

)。

13、松弛法的开发是仿照精馏过程由不稳态趋向稳态的进程来求解,故其中间计算结果可模拟精馏过程的(

)。

选择题

1、下面哪种塔型不是复杂精馏塔(

• a.设有中间再沸换热设备的精馏分离装置;b.有多股进料的精馏分离装置;

• c.仅有一股进料且无侧线出料和中间换热设备的精馏分离装置;

• d.设有中间冷凝换热设备的精馏分离装置。

2、下面哪个关系或方程不属于MESH方程组(

• a.物料平衡关系;b.化学平衡关系;c.相平衡关系;d.热量平衡方程

3、流量加和露点法选择的迭代变量为( ) • a.xi,j;b.yi,j;c.li,j;d.vi,j

4、当两个易挥发组分为关键组分时,则以何处为起点逐级计算(

• a.塔顶往下 b.塔釜往上 c.两端同时算起

5、当采用逐级计算法从上到下计算多组分精馏的理论级数时,第j级为适宜进料位置应满足下条件(

• 当采用逐级计算法从下到上计算多组分精馏的理论级数时计算结束判据为( )

7、流量加和法在求得xij后由什么方程来求各级的温度( ) • a.热量平衡方程; b.相平衡方程; c.物料平衡方程;d.摩尔分率加和式

8、同时校正法在求得xij后由什么方程来求各级的温度( ) • a.热量平衡方程; b.相平衡方程; c.物料平衡方程;d.热量平衡方程和摩尔分率加和式同时求解

9、三对角矩阵法在求得xij后,若∑xij≠1则( ) • a.直接用S方程计算温度;

• b.硬性归一后用 S方程计算温度;

• c.组分物料衡算校正后用S方程计算温度

10、矩阵求逆法与三对角矩阵法不同之处在于( ) • a.迭代变量不同;b.迭代变量的组织方法不同;

• c.解三对角矩阵求xij的方法不同;d.xij的归一方法不同 •

11、三对角矩阵法在求得xij后由什么方程来求各级的流率( ) • a.热量平衡方程;b.相平衡方程;c.物料平衡方程;d.摩尔分率加和式

12、采用三对角线矩阵法对多组分多级分离进行严格计算,适用于(

• a.操作计算;b.设计计算;c.设计计算和操作计算 •

13、CMB矩阵法在求得xij后,若∑xij≠1 ,则( ):a.直接用S方程计算温度;

• b.硬性归一后用 S方程计算温度;

• c.组分物料衡算校正后用S方程计算温度

• • 第五章 答 案 (填空题)

• • • • • • • • • • • • •

1、常规塔或普通塔或简单精馏塔;

2、MESH方程;

3、组成,ES方程;

4、Nc;Nc;2N;N

5、恒摩尔流和线性分布;

6、ES方程,H方程;

7、硬性归一;

8、精确;

9、理论级数最少;

10、相平衡;物料平衡

11、露点温度

12、不仅满足S方程,也尽量符合M方程;

13、开车

• 答 案 (选择题)

• • •

1、c;

2、b;

3、d;

4、b;

5、a;

6、b;

7、a;

8、a;

9、b;

10、c;

11、a;

12、c;

13、c

第六章 分离过程及设备的效率与节能综合

填空题

1、影响气液传质设备的处理能力的因素有( )、( )、( )和( )。

2、精馏中液体在降液管内停留时间一般≮( )秒。

3、气液传质设备可分为( )和( )两大类。 •

4、板式气液分离设备常见的表示方法有( )、( )、( )。 •

5、当板上液体达到完全混合时,点效率( )气相默弗里板效率。

6、可用( )准数表示板上液体的混合情况,当板上完全不混合时,则该准数( )。

7、雾沫夹带是气液两相在传质后分离( )引起的。 •

8、实际板上液相为( ),板上液相各点浓度( )。

9、一般精馏过程的效率高于吸收过程,主要是因为精馏过程的( )。

10、等温最小分离功与被分离组成的相对挥发度( )。 •

11、分离最小功表示( ),最小分离功的大小标志着( )。 •

12、等温分离低压液体混合物,除温度外最小功仅决定于( )。 •

13、若分离过程的产品温度与原料温度不同时,分离过程所需的最小功用该过程的( )变化来表示。

14、分离过程消耗的净功与环境温度有关,一般夏天的同一分离过程消耗的最小功( )。

15、要提高分离过程的热力学效率,应通过减少分离过程的()来实现。

16、精馏过程的不可逆性主要表现在( )、( )、( )方面。

17、多效精馏过程将高压塔( )作为低压塔( )的加热介质,使能耗下降。

18、热泵精馏是将温度较低的塔顶蒸汽( )后作为塔底再沸器的热源。

19、采用简单精馏塔将c个组分所组成的溶液分离成c个产品需要( )个塔。

• 20、含有质量分离剂的分离方法不作为首选的方法,是因为该法需( )。

21、对多组分物系的分离,( )的组分和( )的组分要先分离。

22、从节能的角度分析最难分离的组分应放在( )分离;分离要求高的组分应放在( )分离;进料中含量高的组分应( )分离。

选择题

1、下面有关塔板效率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 • a.全塔效率可大于1; b.点效率不必小于1;

• c.Murphere板效率可大于1; d.板效率必小于点效率 •

2、当板上液体达到完全混合时,则( ): • a.Pe = 0;b.Pe =;c.0

3、当板上液体存在返混时,点效率与板效率的关系为( ): • a.EMV>EOG b.EMV=EOG c.EMV

4、从液体粘度对流体状态的和液相传质阻力的影响来看,精馏过程的效率比吸收过程的效率(

• a.更大;b.相等;c.更小

5、与板式塔相比,填料塔常具有的特点是( ):

• a.塔效率较高且稳定;b.液气比适应范围较大;c.用于大直径塔较适宜;d.压降小

6、与填料塔相比,不属于板式塔的特点的是( ):

• a.塔效率较高且稳定;b.安装检修较困难;c.较适用于处理含有固体悬浮物的物系;d.压降小。

7、适合于选用填料塔的情况为( ):

• a.物料具有腐蚀性时;b.要求具有较大操作弹性时;c.有多个进料口和侧线采出的精馏塔;d.需要从塔的分离段移入或移出较多热量时

8、适合于选用填料塔的情况为( ):

• a.欲分离物料为易发泡物系;b.要求具有较大操作弹性时;c.有多个进料口和侧线采出的精馏塔;d.需要从塔的分离段移入或移出较多热量时。

9、不适合于选用填料塔的情况为( ): • a.物料具有腐蚀性时;b.要求具有较大操作弹性时;c.间歇操作,塔持液量较小时;d.欲分离物料为易发泡物系。

10、汽液接触板式塔中,液泛随( )而增大:

• a.L/ V减小和板间距减小;b.L/ V减小和板间距增大;c.L/ V增大和板间距减小;d.L/ V增大和板间距增大

11、塔板上液层越厚,气泡越分散,表面湍动程度越高,则点效率( )。

• a.越高;b.越低;c.无必然联系;d.不变

12、等温下将同组成的二元混合物分离分离成两个纯组分,分离最小功最小的情况是( ):

• a.分离理想溶液;b.分离具有正偏差的非理想溶液;c.分离具有负偏差的非理想溶液;d.分离完全不互溶的液体。

13、分离最小功是指下面的过程中所消耗的功(

• a.实际过程;b.可逆过程;c.完全可逆过程;d.不可逆过程 •

14、在相同的组成下,分离成纯组分时所需的功与分离成两非纯组分时所需的功(

• a.更大;b.相等;c.更小

15、分离过程消耗的净功与环境温度有关,一般冬天的同一分离过程消耗的最小功比夏天消耗的最小功(

• a.更大;b.更小;c.相等

16、要提高分离过程的热力学效率,应通过下列方法来实现( ): • a.加大回流比;b.减少分离过程的不可逆性;c.增大关键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 •

17、热泵精馏是将温度较低的塔顶蒸汽经下面的过程后作为塔底再沸器的热源(

• a.压缩升温;b.节流降温a.压缩降温;b.节流升温

18、采用简单精馏塔将c个组分所组成的溶液分离成c个产品需要几个塔( ):

• a.c-1;b.c ;c.c + 1 •

19、对多组分物系的分离,应将分离要求高的组分( ): • a.最先分离;b.中间分离;c.最后分离;d.与顺序无关 • 20、在多组分物系的分离中,若有腐蚀的组分存在应将该组分( ): • a.最先分离;b.中间分离;c.最后分离;d.与顺序无关 •

21、一般来说,下列分离过程中效率最低的是(

• a.只靠外加能量的过程;b.同时具有能量分离剂和质量分离剂的过程;c.速率控制的分离过程;

第六章答案

案 (填空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案 • • • • • •

1、液泛;雾沫夹带;压力降;液体在降液管的停留时间;

2、3~5;

3、板式塔;填料塔;

4、全塔效率;默弗利板效率;点效率;

5、等于;

6、彼克来(Peclet);Pe=∞;

7、气速较高时;

8、完全不混合;不相等;

9、温度比吸收过程更高;

10、无关;

11、分离过程耗能的最低限;物质分离的难易程度;

12、物料组成及性质;

13、有效能变化;

14、更大;

15、不可逆性;

16、流体流动;传热;传质;

17、塔顶蒸汽;塔釜再沸器;

18、经压缩升温;

19、c-1;

20、须增设质量分离剂的回收设备;

21、易分离;易挥发;

22、最后;最后;优先

1、c;

2、a;

3、a;

4、a;

5、d;

6、d;

7、a;

8、a;

9、b;

10、c;

11、a;

12、d;

13、c;

14、a;

15、b;

16、b;

17、a;

18、a;

19、c;b; 20、a;

21、c (选择题)

第13篇:传质分离

一、填空题(本大题20分,每空1分)

1、分离工程操作中,分离剂可以是(能量分离剂)和(物质分离剂)。

2、拉乌尔定律表达式为( PA =PA0 XA

),其适用条件是(

稀溶液中的溶剂

)。

3、对于二元溶液的范拉尔方程,当

时, =(

) =( 1 )。

4、对于能生成二元,最低恒沸物的物系来说,、关系在恒沸点左侧为(

),在恒沸点右侧为(

)。

5、在一个塔中精馏某二元最低恒沸物时,塔顶得到的产物是( 恒沸物

),塔底得到的产物是(

纯组分

)。

6、萃取精馏塔中,当原料以( 气相或q=0 )热状况加入时,精馏段与提馏段中的溶剂浓度大致相等,萃取剂将从塔(底或釜)出来。

7、活度系数 的溶液为(正偏差)溶液,活度系数 的溶液为(负偏差)溶液。

8、双组分均相恒沸物在低压下其活度系数 应等于(

),最高温度均相恒沸物判断条件为(

)。

9、单组分气体在固体上吸附时适用于五种类型吸附等温线中的Ⅰ、Ⅱ、Ⅲ种类型的吸附理论是( BET多分子层吸附理论 ),只适用于其中的第Ⅰ种类型的吸附理论是(朗格谬尔单分子层吸附理论)。

10、在板式塔的吸收中,原料中的平衡常数小的组分主要在塔内(底 )板被吸收,吸收中平衡数大的组分主要在塔内 ( 顶 )板被吸收。

二、选择题(本大题20分,每小题2分)

1、汽液平衡关系

的适用条件是(

B

)。

(A)无限制条件

(B)低压条件下的非理想液相

(C)理想气体和理想溶液

(D)理想溶液和非理想气体

2、对于绝热闪蒸过程,当进料的流量组成及热状态、闪蒸罐的压力给定之后,则闪蒸罐的( A )。

(A)其它参数都确定

(B)不确定

(C)温度不固定、气化率固定

(D)温度固定、气化率固定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C )。

(A)二元理想溶液的压力组成图中,总压和各组分的分压与液相组成都成直线关系

(B)完全互溶的二元物系,不形成恒沸物的非理想溶液的蒸汽总压都介于两纯组分蒸汽压之间 (C)完全互溶的二元物系,由相律可知恒沸物在两相平衡时其自由度为“0”

(D)完全不互溶的二元物系,当处于平衡状态时总压等于两饱和蒸汽压之和

4、在填料塔中,低浓度难溶气体逆流吸收时,若其它条件不变,但入口气量增加,则出口气体组成将(

)。

(A) 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5、在液相部分互溶的二元系恒温相图中,下列( B )系统的两液相共存区的溶液蒸汽压大于两纯组分的蒸汽压,且蒸汽组成介于两液相组成之间。

(A)均相恒沸物

(B)非均相共沸物

(C)非均相共沸物和均相恒沸物

(D)既不是非均相共沸物也不是均相恒沸物

6、易吸收组分主要在塔的什么位置被吸收(

C

)。

(A)塔顶板

(B)进料板

(C)塔底板

(D)不确定

7、下列关于吸附过程的描述哪一个不正确(

C

)。

(A)很早就被人们认识,但没有工业化

(B)可以分离气体混合物 (C)不能分离液体混合物

(D)是传质过程

8、在均相恒沸物条件下,其饱和蒸汽压和活度系数的关系应用(

A )。

(A)

(B)

(C)

(D)

9、如果二元物系有最低压力恒沸物存在,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C )。 (A)正偏差溶液

(B)理想溶液

(C)负偏差溶液

(D)不一定

10、用郭氏法分析可知部分气化和绝热闪蒸可调设计变量数分别为(

B )。 (A)1,1

(B)1,0

(C)0,1

(D)0,0 2. 精馏塔第j级进出物料如图1,建立MESH方程。

1.如果设计中给定数值的物理量的数目等于设计变量,设计才有结果。

2. 在最小回流比条件下,若只有重组分是非分配组分,轻组分为分配组分,存在着两个恒浓区,出现在精镏段和进料板位置。

3.在萃取精镏中,当原溶液非理想性不大时,加入溶剂后,溶剂与组分1形成具有较强正偏差的非理想溶液,与组分2形成负偏差或理想溶液 ,可提高组分1对2的相对挥发度。 4.化学吸收中用增强因子表示化学反应对传质速率的增强程度,增强因子E的定义是化学吸收的液相分传质系数(kL)/无化学吸收的液相分传质系数(k0L)。 5.对普通的N级逆流装置进行变量分析,若组分数为C个,建立的MESH方程在全塔有 NC+NC+2N+N=N(2C+3) 个。

6.热力学效率定义为

; 实际的分离过程是不可逆的,所以热力学效率必定小于1。

7.反渗透是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的只透过溶剂的性质,对溶液施加压力,克服 溶剂的渗透压,是一种用来浓缩溶液的膜分离过程。

1.传质分离过程分为

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两大类。

2.一个多组分系统达到相平衡的条件是所有相中的

温度、压力相同,各相组分的逸度相同

3.在变量分析中,固定设计变量通常指进料物流的变量和装置的压力。4.某二元系常压下汽液平衡数据在y~x图中摘录如下:x1=0.25时,y1=0.35;x1=0.8时,y1=0.62,该系统一定形成共沸物,这是因为

在y-x图中,平衡线与对角线相交 (也可其它表示法) 。

5.三对角线矩阵法用于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严格计算时,以方程解离法为基础,将MESH 方程按类型分为三组,即修正的M方程、

S方程、和修正的H方程。 6.精镏和吸收操作在传质过程上的主要差别是精馏为双向传质,吸收为单向传质 7.在ABC三组分精馏中,有

个分离方案。

8.超滤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按粒径不同

选择分离溶液中所含的微粒和大分子的膜分离操作。

1.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分离剂)而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混合过程)的逆过程。2.衡量分离的程度用(分离因子)表示,处于相平衡状态的分离程度是(

固有分离因子)。 3.分离过程是(混合过程

)的逆过程,因此需加入(

分离剂)来达到分离目的。 4.工业上常用(分离因子)表示特定物系的分离程度,汽液相物系的最大分离程度又称为(理想分离因子)。

5.固有分离因子是根据(

气液相平衡)来计算的。它与实际分离因子的差别用(板效率)来表示。

6.汽液相平衡是处理(

气液传质分离)过程的基础。相平衡的条件是(所有相中温度压力相等,每一组分的化学位相等)。

7.当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满足(

)条件即处于两相区,可通过(物料平衡和相平衡)计算求出其平衡汽液相组成。

8.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萃取剂回收段)。9.最低恒沸物,压力降低是恒沸组成中汽化潜热(小)的组分增加。 10.吸收因子为( A=L/KV ),其值可反应吸收过程的(难易程度

)。

11.对一个具有四块板的吸收塔,总吸收量的80%是在(塔顶釜两块板

)合成的。 12.吸收剂的再生常采用的是(用蒸汽或惰性气体的蒸出塔),(用再沸器的蒸出塔),(用蒸馏塔)。

13.精馏塔计算中每块板由于(组成)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可用(泡露点方程)确定。14.用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可表示为(L = AV )。 15.16.17.18.19.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 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分配组分

)。 吸收过程在塔釜的限度为(

),它决定了吸收液的(该组分的最大浓度)。 吸收过程在塔顶的限度为(

),它决定了吸收剂中(自身挟带

)。 吸收的相平衡表达式为(L = AV ),在(温度降低,压力升高)操作下有利于吸收,吸收操作的限度是( , )。

20.若为最高沸点恒沸物,则组分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与饱和蒸汽压的关系式为(

)。 21.解吸收因子定义为(S’= VK / L),由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为(V = SL )。 22.吸收过程主要在(塔顶釜两块板)完成的。

吸收有(

1个)关键组分,这是因为(单向传质 )的缘故。

23.图解梯级法计算多组分吸收过程的理论板数,假定条件为(三组分物系中,xA与xS的比值与共沸物中组分A与组分B的相对量一样),因此可得出(αAB,αSB )的结论。 24.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分配组分)。

25.恒沸剂的沸点应显著比原溶液沸点(大10K )以上。

26.吸收过程只有在(贫气吸收)的条件下,才能视为恒摩尔流。

27.吸收过程计算各板的温度采用(热量衡算)来计算,而其流率分布则用(简捷计算

)来计算。

28.在一定温度和组成下,A,B混合液形成最低沸点恒沸物的条件为(

)。

29.对多组分吸收,当吸收气体中关键组分为重组分时,可采用(吸收蒸出塔)的流程。30.非清晰分割法假设各组分在塔内的分布与在(全回流)时分布一致。 31.精馏有b.个关键组分,这是由于(双向传质)的缘故

32.采用液相进料的萃取精馏时,要使萃取剂的浓度在全塔内为一恒定值,所以在(进料时补加一定的萃取剂

)。 33.34.35.36.37.当原溶液为非理想型较强的物系,则加入萃取剂起(稀释

)作用。 要提高萃取剂的选择性,可(增大)萃取剂的浓度。

对多组分吸收,当吸收气体中关键组分为重组分时,可采用(吸收蒸出塔

)的流程。 吸收过程发生的条件为(溶质由气相溶于液相),其限度为(Pi>Pi*,yi>yi*、

)。

在多组分精馏计算中为了给严格计算提供初值,通常用(清晰分割)或(非清晰分割)方法进行物料预分布。

38.对宽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进料热焓)决定,故可由(热量衡算)计算各板的温度。

39.流量加合法在求得 后,由( H )方程求 ,由( S )方程求 。

40.对窄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组成的改变)决定,故可由(相平衡方程)计算各板的温度。

41.当两个易挥发的组分为关键组分时,则以(塔釜

)为起点逐板计算。 42.三对角矩阵法沿塔流率分布假定为(衡摩尔流

)。

43.三对角矩阵法的缺陷是(对非理想溶液出现不收敛,不归一,计算易发散

)。 44.常见复杂分离塔流程有(多股进料),(侧线采出),(设中间冷凝或中间再沸器)。 45.严格计算法有三类,即(.逐板计算),(矩阵法),(松弛法

)。 46.设置复杂塔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塔数目,节省能量)。

47.松弛法是由开始的(不稳定态)向(稳定态)变化的过程中,对某一(时间间隔)内每块板上的(物料变化)进行衡算。

48.精馏过程的不可逆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通过一定压力梯度的动量传递),(通过一定温度梯度的热量传递或不同温度物流的直接混合)和(通过一定浓度梯度的质量传递或者不同化学位物流的直接混合)。

49.通过精馏多级平衡过程的计算,可以决定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板数),为表示塔实际传质效率的大小,则用(级效率)加以考虑。50.为表示塔传质效率的大小,可用(级效率

)表示。

51.对多组分物系的分离,应将(分离要求高)或(最困难)的组分最后分离。

52.热力学效率定义为(系统)消耗的最小功与(过程

)所消耗的净功之比。

53.分离最小功是分离过程必须消耗能量的下限它是在分离过程(可逆

)时所消耗的功。 54.在相同的组成下,分离成纯组分时所需的功(大于)分离成两个非纯组分时所需的功。 55.超临界流体具有类似液体的(溶解能力)和类似气体的(扩散能力

)。 56.泡沫分离技术是根据(表面吸附)原理来实现的,而膜分离是根据(膜的选择渗透作用)原理来实现的。

57.新型的节能分离过程有(膜分离)、(吸附分离

)。 58.常用吸附剂有(硅胶)(活性氧化铝)(活性炭)。 59.54A分子筛的孔径为( 5埃 ),可允许吸附分子直径(小于5埃)的分子。 60.离程分为( 5埃

)和( 小于5埃)两大类。

61.传质分离过程分为(机械分离 )和(传质分离)两大类。 62.分离剂可以是(平衡分离过程)和( 速率控制过程)。

63.机械分离过程是( 能量、物质

)。吸收、萃取、膜分离。渗透。 64.速率分离的过程是过滤、离心分离、吸收、萃取、( 过滤、离心分离)。 65.平稳分离的过程是过滤、离心分离、( 膜分离、渗透)。膜分离。渗透。 66.气液平相衡常数定、以为( 吸收、萃取)。 67.理想气体的平稳常数( 气相组成和液相组成的比值)无关。 68.活度是(

)浓度。

69.70.71.72.73.低压下二元非理想农液的对挥发度 α12等于(

) 气液两相处于平衡时,(

)相等。 Lewis 提出了等价于化学位的物理量(

)。 逸度是(

)压力

在多组分精馏中塔顶温度是由(

)方程求定的。

74.露点方程的表达式为(

) 75.泡点方程的表达式为(

) 76.泡点温度计算时若∑Kixi>1,温度应调(

) 77.泡点压力计算时若∑Kixi>1,压力应调(

78.在多组分精馏中塔底温度是由(

)方程求定的。 79.80.81.82.绝热闪蒸过程,节流后的温度(

)。

若组成为Zi的物系,∑Kixi>1,且∑KiZi>1时, 其相态为(

) 若组成为Zi的物系,Kixi>1时其相态为(

若组成为Zi的物系,∑KiZi>1时,其相态为(

83.绝热闪蒸过程,饱和液相经节流后会有(

)产生。 84.设计变量与独立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来表示(

) 85.设计变量分为(

)与(

)。 86.回流比是(

)(

)设计变量。

87.关键组分的相挥发度越大,精馏过程所需的最少理论板数(

)。 88.分离要求越高,精馏过程所需的最少理论板数(

)。

89.进料中易挥发含量越大,精馏过程所需的最少理论板数(

)。 90.91.92.93.94.在萃取精馏中所选的萃取剂希望与塔顶馏出组份形成具有(

)偏差的非理想溶液。 在萃取精馏中所选的取剂使A1P值越(

)越好。

在萃取精馏中所选的萃取剂希望而与塔底组分形成具有(

)偏差的非理想溶液。 在萃取精馏中所选的萃取剂使A1P值越大,溶剂的选择性(

) 萃取精馏塔中,萃取剂是从塔(

)出来。

95.恒沸剂与组分形成最低温度的恒沸物时,恒沸剂从塔(

)出来。 96.均相恒沸物在低压下其活度系数之比γ1/γ2应等于( )与( )之比。 97.在板式塔的吸收中,原料中的平衡常数小的组分主要在塔内(

)板被吸收。 98.吸收中平衡数大的组分主要在塔内(

)板被吸收。 99.吸收中平衡常数大的组分是(

)吸收组分。 100.吸收中平衡常数小的组分是(

)吸收组分。 101.吸收因子越大对吸收越(

) 102.温度越高对吸收越(

) 103.压力越高对吸收越(

)。 104.吸收因子A(

)于平衡常数。 105.吸收因子A(

)于吸收剂用量L。 106.吸收因子A(

)于液气比。

107.完成一个给定的分离要求所需功最小的过程是(

)。 108.从节能的角度分析难分离的组分应放在(

)分离。 109.从节能的角度分析分离要求高的组分应放在(

)分离。 110.从节能的角度分析进料中含量高的组分应(

)分离。 111.物理吸附一般为(

)吸附。 112.化学吸附一般为(

)吸附。

113.化学吸附选择性(

)。 114.物理吸附选择性(

115.吸附负荷曲线是以(

)横坐标绘制而成。 116.吸附负荷曲线是以(

)为纵坐标绘制而成。 117.吸附负荷曲线是分析(

)得到的。 118.透过曲线是以(

)横坐标绘制而成。 119.透过曲线是以(

)为纵坐标绘制而成。 120.透过曲线是分析(

)得到的。

121.透过曲线与吸附符合曲线是(

)相似关系。

选择题

1.计算溶液泡点时,若 ,则说明 a.温度偏低 b.正好泡点 c.温度偏高

2.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由物料组成计算出的 ,且 ,该进料状态为 a.过冷液体 b.过热气体 c.汽液混合物 3.计算溶液露点时,若 ,则说明22 a.温度偏低b.正好泡点 c.温度偏高

4.进行等温闪蒸时,对满足什么条件时系统处于两相区22 a.b.c.d.

5.萃取精馏时若泡和液体进料,则溶剂加入位置点: a.精馏段上部 b.进料板 c.提馏段上部

6.在一定温度和组成下,A,B混合液的总蒸汽压力为P,若 ,且 ,则该溶液 a.形成最低恒沸物

b.形成最高恒沸物 c.不形成恒沸物

7.吸收操作中,若要提高关键组分的相对吸收率应采用措施是 a.提高压力 b.升高温度 c.增加液汽比d.增加塔板数

8.最高恒沸物,压力增加使恒沸组成中汽花潜热小的组分 a.增加 b.不变 c.减小

9.选择的萃取剂最好应与沸低低的组分形成 a.正偏差溶液 b.理想溶液 c.负偏差溶液 10.多组分吸收过程采用图解梯级法的依据是 a.恒温操作 b.恒摩尔流 c.贫气吸收

11.当萃取塔塔顶产品不合格时,可采用下列方法来调节 a.加大回流比 b.加大萃取剂用量 c.增加进料量

12.液相进料的萃取精馏过程,应该从何处加萃取剂 a.精馏段 b.提馏段 c.精馏段和进料处 d.提馏段和进料板

13.当两个难挥发组分为关键组分时,则以何处为起点逐板计算44 a.塔顶往下 b.塔釜往上 c.两端同时算起

14.从塔釜往上逐板计算时若要精馏段操作线方程计算的 比由提馏段操作线方程计算得更大,则加料板为

a.j板 b.j+1板

c.j+2板

15.流量加和法在求得 后由什么方程来求各板的温度 a.热量平衡方程

b.相平衡方程 c物料平衡方程

16.三对角矩阵法在求得 后由什么方程来求各板的温度 a热量平衡方程

b.相平衡方程 c物料平衡方程 17.简单精馏塔是指

a.设有中间再沸或中间冷凝换热设备的分离装置 b.有多股进料的分离装置

c.仅有一股进料且无侧线出料和中间换热设备 18.下面有关塔板效率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a.全塔效率可大于1

b.总效率必小于1 c.Murphere板效率可大于1 d.板效率必小于点效率 19.分离最小功是指下面的过程中所消耗的功 a.实际过程

b.可逆过程

20.下列哪一个是机械分离过程(

a.蒸馏

b.吸收

c.膜分离

d.离心分离 21.下列哪一个是速率分离过程(

) a.蒸馏

b.吸收

c.膜分离

d.离心分离 22.下列哪一个是平衡分离过程(

) a.蒸馏

b.吸收

c.膜分离

d.离心分离 23.lewis提出了等价于化学位的物理量(

) a.蒸馏

b.吸收

c.膜分离

d.离心分离

24.二无理想溶液的压力组成图中,P-X线是(

) a.曲线 b.直线

c.有最高点d.有最低点

25.形成二元最高温度恒沸物的溶液的压力组成图中,P-X线是(

) a.曲线 b.直线

c.有最高点d.有最低点 26.溶液的蒸气压大小(

a.只与温度有关b.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各组分的浓度有关 c.不仅与温度和各组分的浓度有关,还与溶液的数量有关

27.对两个不同纯物质来说,在同一温度压力条件下汽液相平衡K值越大,说明该物质费点(

a.越低b.越高c.不一定高,也不一定低

28.汽液相平衡K值越大,说明该组分越(

) a.易挥发b.难挥发c.沸点高d.蒸汽压小

29.气液两相处于平衡时(

a.两相间组份的浓度相等

b.只是两相温度相等

c.两相间各组份的化学位相等

d.相间不发生传质

30.完全不互溶的二元物质,当达到汽液平衡时,两组分各自呈现的蒸气压(

) a.等于各自的饱和蒸汽压b.与温度有关,也与各自的液相量有关 c.与温度有关,只与液相的组成有关

31.完全不互溶的二元物系,当达到汽液平衡时,溶液的蒸气压力小(

) a.只与温度有关b.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各组分的浓度有关 c.不仅与温度和各组分的浓度有关,还与溶液的数量有关 32.完全不互溶的二元物系,沸点温度(

) a.等于P01b.等于P02c.等于P01+P02d.小于P01+P02 33.完全不互溶的二元物系,沸点温度(

a.等于轻组分组份1的沸点T1sb.等于重组分2的沸点T2s c.大于T1s小于T2sd.小于T1s 34.当把一个常人溶液加热时,开始产生气泡的点叫作(

) a.露点b.临界点c.泡点d.熔点

35.当把一个气相冷凝时,开始产生液滴的点叫作(

) a.露点b.临界点c.泡点d.熔点

36.当物系处于泡、露点之间时,体系处于(

) a.饱和液相b.过热蒸汽c.饱和蒸汽d.气液两相 37.系统温度大于露点时,体系处于(

) a.饱和液相b.过热气相c.饱和气相d.气液两相 38.系统温度小于泡时,体系处于(

) a.饱和液相b.冷液体c.饱和气相d.气液两相

39.闪蒸是单级蒸馏过程,所能达到的分离程度(

a.很高b.较低c.只是冷凝过程,无分离作用d.只是气化过程,无分离作用 40.下列哪一个过程不是闪蒸过程(

a.部分气化b.部分冷凝c.等含节流d.纯组分的蒸发 41.等含节流之后(

a.温度提高b.压力提高c.有气化现象发生,压力提高d.压力降低,温度也降低 42.设计变量数就是(

a.设计时所涉及的变量数b.约束数

c.独立变量数与约束数的和d.独立变量数与约束数的差 43.约束变量数就是(

) a.过程所涉及的变量的数目; b.固定设计变量的数目

c.独立变量数与设计变量数的和;

d.变量之间可以建立的方程数和给定的条件.44.A、B两组份的相对挥发度αAB越小(

) a.A、B两组份越容易分离b.A、B两组分越难分离 c.A、B两组分的分离难易与 越多 d.原料中含轻组分越多,所需的 越少

45.当蒸馏塔的回流比小于最小的回流比时(

a. 液相不能气化b.不能完成给定的分离任务c.气相不能冷凝d.无法操作 46.当蒸馏塔的产品不合格时,可以考虑(

) a.提高进料量b.降低回流比c.提高塔压d.提高回流比

47.当蒸馏塔的在全回流操作时,下列哪一描述不正确(

) a.所需理论板数最小b.不进料c.不出产品d.热力学效率高

b.恒摩尔流不太适合d.是蒸馏过程

48.吉利兰关联图,关联了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下列哪个不是其中之一(a.最小理论板数b.最小回流比c.理论版d.压力

49.下列关于简捷法的描述那一个不正确(

a.计算简便b.可为精确计算提供初值c.所需物性数据少d.计算结果准确 50.如果二元物系,γ1>1,γ2>1,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c.负偏差溶液d.不确定

51.如果二元物系,γ1

)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c.负偏差溶液d.不确定

52.如果二元物系,γ1=1,γ2=1,,,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c.负偏差溶液d.不确定

53.如果二元物系,A12>0,A21

)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c.负偏差溶液d.不确定

54.如果二元物系,A120,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c.负偏差溶液d.不确定

55.如果二元物系,A12=0,A21=0,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c.负偏差溶液d.不确定

56.关于萃取精馏塔的下列描述中,那一个不正确(

) a.气液负荷不均,液相负荷大b.回流比提高产品纯度提高 c.恒摩尔流不太适合d.是蒸馏过程

57.当萃取精馏塔的进料是饱和气相对(

a.萃取利从塔的中部进入b.塔顶第一板加入

c.塔项几块板以下进入d.进料位置不重要

58.萃取塔的汽、液相最大的负荷处应在(

) a.塔的底部b.塔的中部c.塔的项部

59.在均相恒沸物条件下,其饱和蒸汽压和活度系数的关系应用(

60.如果二元物系有最低压力恒沸物存在,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 a.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c.负偏差溶液d.不一定 61.关于均相恒沸物的那一个描述不正确(

) a.P-X线上有最高或低点b.P-Y线上有最高或低点

c.沸腾的温度不变d.部分气化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分离 62.下列哪一个不是均相恒沸物的特点(

a.气化温度不变b.气化时气相组成不变

c.活度系数与饱和蒸汽压成反比d.冷凝可以分层

63.关于恒沸精馏塔的下列描述中,那一个不正确(

) a.恒沸剂用量不能随意调b.一定是为塔项产品得到

c.可能是塔顶产品,也可能是塔底产品d.视具体情况而变

64.对一个恒沸精馏过程,从塔内分出的最低温度的恒沸物(

) a.一定是做为塔底产品得到b.一定是为塔顶产品得到 c.可能是塔项产品,也可能是塔底产品d.视具体情况而变 65.吸收塔的汽、液相最大负荷处应在(

a.塔的底部b.塔的中商c.塔的顶部

66.在吸收操作过程中,任一组分的吸收因子Ai与其吸收率Φi在数值上相应是(a.AiΦi

67.下列哪一个不是吸收的有利条件(

a.提高温度b.提高吸收剂用量c.提高压力d.减少处理的气体量 68.下列哪一个不是影响吸收因子的物理量(

) a.温度b.吸收剂用量c.压力d.气体浓度 69.平衡常数较小的组分是(

a.难吸收的组分b.最较轻组份c.挥发能力大的组分d.吸收剂中的溶解度 大 70.易吸收组分主要在塔的什么位置被吸收(

) a.塔顶板b.进料板c.塔底板 71.平均吸收因子法(

a.假设全塔的温度相等b.假设全塔的压力相等c.假设各板的吸收因子相等 72.下列哪一个不是等温吸附时的物系特点(

a.被吸收的组分量很少b.溶解热小c.吸收剂用量较大d.被吸收组分的浓度高 73.关于吸收的描述下列哪一个不正确(

a.根据溶解度的差异分离混合物b.适合处理大量大气体的分离 c.效率比精馏低d.能得到高纯度的气体 74.当体系的yi-yi*>0时(

a.发生解吸过程b.发生吸收过程c.发生精馏过程d.没有物质的净转移 75.当体系的yi-yi*=0时(

a.发生解吸过程b.发生吸收过程c.发生精馏过程d.没有物质的净转移 76.下列关于吸附过程的描述哪一个不正确(

a.很早就被人们认识,但没有工业化b.可以分离气体混合物 c.不能分离液体混合物d.是传质过程

77.下列关于吸附剂的描述哪一个不正确(

) a.分子筛可作为吸附剂b.多孔性的固体 c.外表面积比内表面积大d.吸附容量有限

第二部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21、c

22、a

23、a

24、b

25、d.

26、b

27、a

28、a

29、c

30、a.

31、a

32、c.

33、d.

34、c.

35、a.

36、d

37、b.

38、b.

39、b.

40、d.

41、d.

42、d.

43、d.

44、b.

45、c.

46、d.

47、d.

48、d.

49、d.

50、a.

51、c.

52、b.

53、a.

54、c.

55、b.

56、b. 57、c.

58、a.

59、a.

60、c. 6

1、d.

62、d.

63、b.

6

4、b.

6

5、a.6

6、c.

67、a.

68、

d.6

9、d.

70、c. 7

1、c.

72、d.

73、d.

74、b.

7

5、d.7

6、c.

77、c.

第14篇:分离工程

1、欲分离苯(1)、甲苯(2)和二甲苯(3)的三元混合物,精馏塔的进料、塔顶产品和塔底产品的组成如下:(1种解法)

组分 塔顶产品 塔底产品 进料

塔于常压下操作。试求: (1)塔顶分凝器和塔釜温度。

(2)若进料温度为92C,确定进料相态。

假设液相服从拉乌尔定律,汽相可作为理想气体。三个组分的蒸汽压分别用下列各式计算:

o

苯 0.995 0.005 0.600

甲苯 0.005 0.724 0.300

二甲苯 0 0.251 0.100

答案:点击查看

习题1

解:(1)塔顶分凝器温度,即分凝器出口蒸汽的露点温度。

(2)塔釜温度,即釜液组成的泡点温度。

(3)确定92℃时的进料状态。

2、异丙醇(1)—水(2)系统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此对数值计算wilson常数λ温度和汽相组成y1。

已知:异丙醇和水的蒸汽压可分别用下列各式计算:(1种解法)

1

2试用

和λ

2

1,并计算x1=0.1665(mole分率)时的泡点

系统处于常压。 (提示:试差求λ和λ

时,可取初值λ

=0.1327) 122112答案:

习题2

解:已知:

代入Wilson方程

由此反复迭代,直到

为止。

得:Λ12=0.1327,Λ21=0.7393 将Λ12,Λ21代入Wilson方程,并计算x1=0.1665,x2=0.8335时的

得:

设该二元系汽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实际溶液,则

设t=100℃,计算, 设t=80.0℃,计算, 设t=84.1℃,计算。

计算汽相组成:

3、用常规精馏分离下列烃类混合物:(1种解法) 组分 mole% CH4 0.52

C2H4 24.9

C2H6 8.83

C3H6 8.7

C3H8 3.05

C4(烷烃) 54.0 工艺规定塔顶馏出液中C4浓度不大于0.002,塔釜残液中C3H8不大于0.0015,试应用清晰分割法估算塔顶和塔底产品的量和组成。 答案:

习题3

解:设F=100Kmol/h

组分 di bi

CH4 0.52 0.0 0.0113 0.00 C2H4 24.9 0.0 0.5412 0.00 C2H6 8.83 0.0 0.1919 0.00 C3H6 8.70 0.0 0.1891 0.00 C3H8 2.97 0.081 0.0645 0.0015 nC4 0.092 53.908 0.002 0.9985

4、设工艺规定C3H6为轻关键,C4为重关键,上题料液在常规精馏塔中分离,要求C3H6在塔顶的收率为0.99,C4在塔底的收率为0.995。假设全部轻组分全部从塔顶馏出。试计算:

(1)用Underwood方程计算 Rm和C3H8在两端产品中的分布,算出两端产品的量和组成(设F=100Kmol/h,泡点体进料)。 (2)计算Nm 。各组分的j如下:

(3)取R=1.5Rm,求N 。

5、某料液的组成如下:(1种解法)

组分 mole分率

丙烯 0.7811

丙烷 0.2105

异丁烷 0.0084 于泡点时加入常规精馏塔进行分离。要求塔顶产品中丙烯的mole分率99.5%,塔底产品中的丙烯mole分率5%。试计算:

(1)分离所需的Rm,并取R=2Rm,计算所需的理论板数N。

(2)如果塔顶精丙烯产品中精丙烯浓度达99.7%,塔底组成保持不变,试计算此时能耗比生产99.5%产品时的增加多少? 已知:12=1.12184,22=1.0,32=0.54176。 答案:

习题5: 解:第一部分

1)LK-丙烯,HK-丙烷,q=1,xD丙烯≥99.5%,XB丙烯≤5%

第二部分:

6、某石油化工厂脱甲烷塔塔底产品组成如下:

组 分 C=2 C002 C=3 C

3分子分数 0.6730 0.1330 0.1830 0.011 操作压力35 atm(绝)。试确定该塔塔底温度。

7.脱乙烷塔塔顶汽相流出物组成如下:

组分 C1 C=02 C2 分子分数 0.0039

0.8649

0.1286 操作压力26 atm(绝)。试确定该塔塔顶温度。

C=3 0.0026

8.脱甲烷塔塔底产品经节流膨胀进入脱乙烷塔,进料量400公斤分子/小时,脱乙烷塔操作压力26 atm(绝),塔顶产品经分凝器汽相出料。分离要求:塔顶产品含C3=≤0.1%,塔底产品含C20≤0.2%。试确定塔顶、塔底产品的数量及组成等工艺条件。

9.已知某脱乙烷塔,操作压力28.8*0.1013MPa,塔顶采用全凝器,塔顶产品组成如下:

组分 组成XDi 求塔顶温度。

10.某精馏塔操作压力1*0.1013MPa,其进料组成如下: 组成 组成XFi n-C40 0.05

n-C50 0.17

n-C60 0.65

n-C70 0.10

n-C80 0.03

总和 1.00 C1 1.48

C2 88.00

=

C2 10.16

0

C3 0.36

=

总和 100%(分子%) 求:(1)露点进料的进料温度; (2)泡点进料的进料温度。

11.已知某混合物组成如下:

组分 组成XFi C20 0.08

C30 0.22

n-C40 0.53

n-C50 0.17

总和 100%(分子%) 压力为22*0.1013MPa泡点进料,而后绝热瞬间降压到13.6*0.1013MPa,试求等焓节流的汽化率与温度的关系,作出闪蒸曲线及等焓平衡线,找出汽化率及节流后温度。

12.某厂脱丙烷塔每小时进料量为53.24公斤分子/小时,进料组成如下: 组成 C20

C3=

C30

C4=

C40

C50

总和

组成XFi 0.0051 0.3070 0.3515 0.1465 0.1518 0.0381 1.0000 塔的操作压力为17.2*0.1013Mpa,进料泡点为66℃,要求塔顶馏出液中C4=不大于0.0051(分子%),塔釜残液中C30不大于0.0051(分子%)。试用清晰分割法作物料衡算,并计算的C30, C4=回收率。

13.已知第一脱甲烷塔的进料组成如下: 组分 组成 Ki H2 0.1280 26

CH4 0.2517 1.7

C2H4 0.2310 0.34

C2H6 0.3860 0.24

C3H4 0.0033 0.051

总和 1.000

塔的操作压力为34*0.1013Mpa,塔顶,塔底的平均温度为-50℃。要求塔底乙烯回收率93.4%,塔顶甲烷回收率98.9%,按不清晰分割估算塔顶,塔底产品组成。

14.已知C2—C3塔的进料液,塔顶馏出液,塔釜液的组成如下:

进料液 塔顶液 塔釜液 C2H4 0.3414 0.9244 ——

C2H6 0.0282 0.746 0.0010

C3H4 0.5017 0.0010 0.7950

C4 0.1287 —— 0.2040

总和 1.0000 1.0000 1.0000 塔的操作压力为29*0.1013Mpa,泡点进料,试计算最小回流比。

15.某分离乙烷和丙烯的连续精馏,其进料组成如下:(均为分子分数) 组分 组成 CH4 0.05

C2H6 0.35 2.590

C3H6 0.15 1.000

C3H8 0.20 0.884

i-C4H40 0.10 0.422

n-C4H10 0.15 0.296

总和 1.00 ---- α平均 10.950 要求馏出液中丙烯浓度≤2.5%,残液中乙烷浓度≤5.0%,并假定残液中不出现甲烷,在馏出液中不出现丙烷及更重的组分。

试求:(1)进料量为100公斤分子/小时,馏出液和残液的组成和流量。

(2)若按饱和液体进料,进料温度为26℃,平均操作压力为27.4*0.1013Mpa,试用简捷法计算理论塔板数(塔顶采用全凝器)。

(3)确定进料板位置。

16.某精馏塔共有三块理论板,示意图如下:

组分 组成XFi Ki

1 33.3 1

2 33.3 2

3 33.4 3

总和 100 ---- 试用比流量法计算塔顶及塔釜各组分的量及组成。

(题16附图)

17.按16题的数据,试用三对角矩阵法,解物料平衡式(作一次物料平衡的计算,不作流率校正)

18.设计带侧线采出的乙烯精馏塔,要求乙烯纯度为99.9%,甲烷为0.01%,乙烷为0.09%,塔釜乙烯带出来;带出量不大于2%。已知进料组成为:

组分 组成XFi

C1 0.16%

C2= 80.3%

C20 19.54%

总和 100% =5.4,精馏数塔操作压力为20.5*0.1013Mpa,进料状态q=0,已知拔顶数ααC2= C20

C1 C2= =1.415。

试求:(1)拔顶气体量,乙烯产品量,釜液量(按进料量为100公斤分子/小时计) (2)拔顶段和精馏段的理论板数。

19.10分子A,40分子B和50分子C组成三元非均相液体混合物,其中A,B互溶成为一相,C和A,B完全不互溶组成另一相。试求与这两液相平衡的气相组成。已知:

40℃ 50℃

KA=1.8 KA =2.0

KB=0.4 KB =0.5

KC=0.19 KC =0.2

(题19附图)

20.根据分子总和方程,和相对挥发度的定义αij==

推导yi=

第15篇:分离罐

分离罐。分离后的循环氢经2#氢气预热器、1#氢气预热器被二反出料预热后。进入氢气加热炉加热,然后进入混合器与从一反来的物料与加热后的高温氢气混合。物料完全汽化后,气相混合物料进入二段加热炉进一步加热到二段进料温度。然后从二段反应器顶部进入G-R103反应器进行加氢反应。二段反应器的入口温度通过调节加热炉的燃料气量来控制。

二段加氢反应后的物料,经1#氢气预热器、二段反应进料预热器、硫化氢汽提塔再沸器、2#氢气预热器冷却,反应器出口冷凝器用循环水冷凝后,进入高压缓冲罐,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来的氢气,大部分与一段反应器出口氢气混合进入循环压缩机吸入罐,作为二段反应器的循环氢气;另外的一小部分经过循环氢分凝器降温后去燃料系统。由高压缓冲罐分离出来的液体进入与硫化氢汽提塔塔釜液进行换热,进入G-T103塔。G-T103塔底再沸器用二段加氢汽油作为热源加热。塔釜产品经换热器与塔进料换热之后,再经产品冷却器进一步冷却到40℃以下后,送C6-C8中间罐中,分析合格后,加氢汽油送出界区。

塔顶气相经塔顶冷凝器冷凝,冷凝下来的液体靠自身重力进入回流罐,再由泵全回流到塔内;回流罐顶尾气与高压缓冲罐排出的气体合并后,去燃料系统或放火炬。塔底物料进入换热器(物料)与塔进料换热,又经C6-C8产品冷却器冷却后,直接送往界外加氢汽油罐。H2S汽提塔再沸器用二段反应器出口物料加热。

第16篇:电荷分离

电荷分离,任何物质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规定电子也就是电荷代负电,如果把原子外面的电荷剥离这个过程就叫电荷分离。静电的产生过程就是由于物体在相互接触的过程中一些原子的外层电荷被剥离后代正电,另一个与之接触的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当再次相互接触的时候为了达到电荷的平衡就会产生放电的反应。偶电层的形成是当液体与固体接触的时候他的接触面会形成电荷相等符号相反的电荷。形成偶电层的主要原因是液体介质可以通过不同方式离解成正、负离子。例如:极性分子液体或杂质分子可以直接离解,中性分子可以通过氧化过程离解。于是,当固液两相接触时,液体中某种符号的离子被固体的非静电力所吸引并附着于固体表面,,使固体带有一种电荷,液体带有相反符号的电荷。

摩擦起电现象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或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一种物体带正电,另一种物体带负电的现象)。摩擦起电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因此原来不带电的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它们所带的电量在数值上必然相等。

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规定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推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任何两个物体摩擦,都可以起电。18世纪中期,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经过分析和研究,认为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电,叫做正电和负电。物体因摩擦而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科学上规定: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正电;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相同的,叫做负电。

摩擦起电只是一种现象。近代科学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跟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不显电性,所以整个物体是中性的。原子核里正电荷数量很难改变,而核外电子却能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从而使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目改变。当物体失去电子时,它的电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少,就显示出还正电;相反,本来是中性的物体,当得到电子时,它就显示出带负电。

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如用玻璃棒跟丝绸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奉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等负电。用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着等量的负电。

同种材料摩擦起电的原因

利用一些容易起电的同种材料进行相互摩擦,两个摩擦表面就能够出现带电现象。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表明:两个表面所带电荷为同性电荷,并且有的材料摩擦可以带同性正电荷,有的摩擦后可以带同性负电荷。在排除了外界的影响(如通过其它导体导走电荷等)之后,实验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

将介质表面污染考虑进去从而来解释此现象

因为介质在未摩擦之前会在周围的环境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污染的结果是介质和污染物之间因接触而产生了偶电层。摩擦会使一部分污染脱离介质表面,从而脱离部分的介质与污染之间的偶电层也随之分离使介质带上电荷。因为介质相同,且污染物也相同,这里偶电层也是相同的,故偶电层脱离时,介质上带上同种电荷。

摩擦起电的英文解释为:electrification by friction

1.原子核+电子,我们知道物质有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而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电子所构成。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

2.电子的转移,因为这种电荷不流动,被称为“静电”人体静电的电压最高可达2万伏左右。在冬天干燥的空气里人体会带电,自要人一走动,空气与衣服之间的摩擦就使人体储存了静电。因此,当手触及门上的金属把手等导体就会放电,感觉就像被麻了一下。

3.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003年10月21日出版的英国《微型机械与微型工程杂志》(Journal of Micromechanics and Microengineering)刊登了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拉里-科斯提克(Larry Kostiuk )与丹尼尔-克沃克(Daniel Kwok)关于直接将水转化为电能的科研结果。这是自人类在1839年发现核能和太阳能的160多年来首次研究出一种全新的产生电能的方法。

科斯提克在谈及这项发明时说,当水在物体表面流动时,水中的离子会与固体摩擦,这会使固体表面轻微带电。当水中充满了正负物质时,与固体表面不同极的物质将与固体相排斥,而同极的物质会相互吸引,这样会产生一个很薄的带净电荷的水流层,也叫双电荷层或者电偶层,科斯提克说,如果将这两种电荷分开,那么它的工作原理就和我们日常使用的电池没有什么两样了。

两位科学家认为,这种水充电池一开始能够运用到手机等需要充电电池的电器上,但将来这种电池的使用范围将扩大。这种“水充电池”无污染,无毒并且易于携带,预计到本世纪头10年结束之时,这种电池就可以投入商用了。这种新型技术利用一个手持注射器、水和一片直径达1厘米,长为3毫米的玻璃片使水在微细管道中流动来产生电能。此技术是纳米科学的一种突破,属于分子级制造工艺。

第17篇:d分离

在贝叶斯网络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d-分离这个概念,d分离是寻找网络中节点之间的条件独立性的一种方法或者说是一种问题简化处理的技巧。由于采用了d-分离技术,在用贝叶斯网络进行预测,诊断推理等方面,可以提高计算速度,减少计算复杂性。

对于给定的结点集ε,如果对贝叶斯网中的结点Vi和Vj之间的每个无向路径,在路径上有某个结点Vb,如果有属性:

1)Vb在ε中,且路径上的两条弧都以Vb为头(即弧在Vb处开始(出发))

2)Vb在ε中,路径上的一条弧以Vb为头,一条以Vb为尾

3)Vb和它的任何后继都不在ε中,路径上的两条弧都以Vb为头(即弧在Vb处结束)

则称Vi和Vj 被Vb结点阻塞。

结论:如果Vi和Vj被证据集合ε中的任意结点阻塞,则称Vi和Vj是被ε集合D分离,结点Vi和Vj条件独立于给定的证据集合ε,即

P(Vi|Vj,ε) =P(Vi|ε)

P(Vj|Vi,ε) =P(Vj|ε) 表示为:I(Vi,Vj|ε) 或I(Vj,Vi|ε)

无向路径:DAG图是有向图,所以其中的路径也应该是有向路径,这里所指的无向路径是不考虑DAG图中的方向性时的路径。

条件独立:如具有以上三个属性之一,就说结点Vi和Vj条件独立于给定的结点集ε。

阻塞:给定证据集合ε,当上述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满足时,就说Vb阻塞相应的那条路径。

D分离:如果Vi和Vj之间所有的路径被阻塞,就叫证据集合ε可以D分离Vi和Vj。

D分离的实质就是寻找贝叶斯网中的条件独立语义,以简化推理计算。

第18篇:分离简答题

1、基因工程包含体纯化的路线:

答:要获得天然活性态的目标产物,必须要分离包含体,溶解包含体并使其中的目标蛋白恢复应有的天然活性。一般纯化流程如下:

收集菌体细胞→细胞破碎→包含体洗涤→目标蛋白的变性溶解→目标蛋白复性 获得常见包含体的工艺路线:

①机械破碎(高压匀浆、高速珠研磨)→离心获取包含体→加变性剂溶解→除变性剂复性 特点:是利用了包含体与细胞碎片的密度差,用离心法将包含体与细胞碎片和可溶性蛋白质分开,获得了干净的包含体,再对包含体溶解复性

优点:摆脱了大量的杂蛋白、核酸、热原、内毒素等杂志,使后面的分离纯化简单了。从这个角度上讲,包含体的形成对分离纯化亦有好处。

缺点:要经过几次离心才能出去大部分的细胞碎片,加工时间较长 ②机械破碎→膜分离获得包含体→加变性剂溶解包含体→除变性剂复性 ③化学破碎(加变性剂)→离心除细胞碎片→除变性剂复性

2、化学渗透法的特点?

答:优点:对产物释放有一定的选择性,可使一些较小分子量的溶质,如多肽和小分子酶蛋白透过,而核酸等大分子量的物质仍滞留在细胞内;细胞外形完整,碎片少,浆液粘度低,易于固液分离和进一步提取。

缺点:①通用性差 ②时间长、效率低,一般胞内物质释放率不超过50% ③有些化学试剂有毒 ④化学试剂的加入会给随后产物的纯化带来困难,并影响最终产物浓度

3、简述盐析的原理?

答:盐析是在在高浓度中性盐存在下,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进而产生沉淀的现象。其原理是:向蛋白质的水溶液中加入电解质后,起初蛋白质的活度系数降低,蛋白质吸附盐离子后,带电表层使蛋白质分子间相互排斥,而蛋白质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却加强,因而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大出现盐溶现象。继续加入电解质使得离子强度增大,蛋白质表明的双电层厚度降低,静电排斥作用减弱;同时由于盐离子的水化作用使蛋白质表明疏水区附近的水化层脱离蛋白质,暴露疏水区域,从而增大了蛋白质表明疏水区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容易发生凝集,进而沉淀。 4.影响盐析的因素?

答:①蛋白质的分子量和结构

②无机盐的种类:a、相同离子强度下,不同种类的盐对蛋白质的盐析效果不同,盐的种类将影响到Cohn方程中的盐析常数,Ks和β值。b、盐的种类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与离子感胶离子序列相符,即离子半径小而带电荷较多的阴离子的盐析效果较好。

③溶质浓度的影响:a、蛋白质浓度大,盐的用量小,但共沉作用明显,分辨率低

、⑤温度:a、在低离子强度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高离子强度溶液中,温度的升高利于蛋白质脱水,破坏水化层并导致蛋白质溶解度的降低。

5、等电点沉淀的原理?

答: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低离子强度下的溶液中,当ph值为等电点时,分子表明静电荷为零,蛋白质分子之间的静电排斥力最小,双电层和水化膜结构被破坏,由于分子间引力,形成蛋白质聚集体,进而产生沉淀。所以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小。利用蛋白质在ph值等于等电点的溶液中溶解度下降的原理进行沉淀分级的方法即为等电点沉淀。

6、分离过程中膜的功能?

答:①物质的识别与透过:是使混合物中各组分之间实现分离的内在因素 ②相界面:提供一种状态,将透过液和保留液分为互不混合的两相。 ③反应场:膜表面及孔内表面含有与特定溶质具有相互作用能力的官能团,通过物理、化学或生化反应提高膜分离的选择性和分离度。

7、超滤和微滤的特点?

答:①超滤和微滤都是利用膜的筛分作用,以压差为推动力 ②与反渗透相比,超滤和微滤具有明显的孔道结构

③操作压力较反渗透操作低,超滤操作压力0.1-1.0Mpa,微滤操作压力更小0.05-0.5Mpa

8、电渗析膜分离的基本原理?

电渗析的功能主要取决于离子交换膜。以高分子材料为基体,接上可电离的活性基团。阴离子交换膜简称阴膜,它的活性基团是铵基,电离后的固定离子基团带正电荷。阳离子交换膜简称阳膜,它的活性基团通常是磺酸基,电离后的固定离子基团带负电荷。离子交换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是由于膜上的固定离子基团吸引膜外溶液中异种电荷离子,使它能在电位差或同时在浓度差的推动下透过膜体,同时排斥同种电荷的离子,拦阻它进入膜内。阳离子易于透过阳膜,阴离子易于透过阴膜,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9、膜分离过程中影响截留率和膜分离速度的主要因素分别有哪些?(10分) 影响截留率的主要因素: (1).溶质分子特性 a.相对分子量

b.相对分子量相同的溶质,呈线状的分子截留率较低,有支链的分子截留率较高;球形分子截留率最大;

c.对荷电膜,具有与膜相反电荷的分子截留率较低,反之则较高;

膜对溶质具有吸附作用时,溶质的截留率增大; (2).其它高分子溶质

当两种以上高分子溶质共存时,会出现某种溶质的截留率高于其单独存在下截留率的情况。 (3).操作条件

a.温度升高,粘度下降,截留率降低。

b.膜表面流速增大,浓度极化现象减弱,截留率减小;

c.料液的pH值等于其中含有的蛋白质的等电点时,由于蛋白质的净电荷为零,蛋白质间静电斥力最小,蛋白质在膜表面形成的凝胶极化层浓度最大,透过阻力最大。此时,溶质的截留率高于其它pH值下的截留率。

此外,在极端pH下超滤蛋白质时,常使截留率增大,这是由于吸附在膜上蛋白质和溶液中蛋白质带相同电荷而互相排斥的缘故。

影响膜分离速度的主要因素 操作形式:(终端过滤---错流过滤)

流速: 根据浓差极化-凝胶层模型,流速增大,可使通量增大。

压力: 在凝胶层形成前,透过通量随压力成正比;在凝胶层形成后,单纯提高外压,对滤速无帮助。

料液浓度:超滤过程中,透过通量随料液浓度增大而减小。 10.溶剂萃取、双水相萃取、液膜萃取、反胶团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 答:1)溶剂萃取:

原理: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经反复多次萃取,部分化合物提取出来。 优点:(1)操作连续化,速度快,生产周期短;(2)对热敏物质破坏少;

(3)采用多级萃取时,溶质浓缩倍数大,纯化度高。 缺点:(1)由于有机溶剂使用量大,对设备和安全要求高。需要各项防火防水措施;

(2)溶剂萃取会产生乳化现象。

2)双水相萃取 原理:当两种分子聚合物之间存在相互排斥作用时,即一种聚合物分子的周围将聚集同种分子而排斥异种分子,当达到平衡时,即形成分别富含不同聚合物的两相。 优点:(1)两相间的界面张力小,易于分相,有利于强化相际间的的物质传递,操作条件温和,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对于生物活性物质的提纯,有助于保持生物活性和 强化相际传质; (2)自然分相时间段,传质与平衡过程速度快,回收率高,能耗低;

(3)含水量高,在接近生理环境的体系中进行萃取,不易造成生活活性物质失活或变性。 (4)易于连续操作,设备简单,并且可直接与后续提纯工序相连接 (5)一般不存在有机溶剂残留问题,对环境污染小。

缺点:成相聚合物成本较高,大多数年度较大,不一定量控制,水溶相聚化合物难以挥发,使得需要反萃取,高聚合物回收困难。 3)液膜萃取:

原理:是由水溶液或有机溶剂构成的液体薄膜,将与之不相溶的液体分隔开来,是其中一侧中的液体中的溶质选择性透过液膜进入另一侧,从而实现溶质间的分离,做到萃取和反萃取,及目标产物的分离和回收。 优点:(1)集成萃取和反萃取过程;(2)提高分离速度;(3)降低设备投资和操作成本。 缺点:(1)液膜结构独特,操作投资大;(2)影响因素多,难以控制。 4)反胶团萃取; 原理: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在有机相中形成的反胶团,从而在有机相内形成分散的亲水性微环境,使生物分子在有机相(萃取相)内存在于反胶团的亲水微环境中,消除了微生物分子,特别是蛋白类生物活性物质难溶解在有机相或有机相中发生不可逆变性的现象。 优点:(1)选择性能好,分离效果高;(2)可提高萃取速度,与规模化的生产;(3)分离条件温和,是生物物质有较高的活性收率;(4)分离料液处理简单,操作方便;

(5)利用膜组件,其膜起相分离器和相接触器作用,从而在连续操作下,防止液流等发生。 缺点:其研究历史较短,技术尚不成熟。 5)超临界流体萃取

原理:利用超临界流体在临界温度和压力下,其密度近于液体,粘度接近于气体,溶解能力加强等的特殊的理化性质,使其在超临界状态下,与其待分离的物料接触,萃取出目的产物,然后通过升温或降压的方法使得目标产物得以分离。 优点:(1)萃取速度高于液体萃取,特别适用于固态物质的分离和提取;

(2)接近常温条件下操作,能耗低于一般的精馏法,适用于热敏感性和易氧化性物质的分离;

(3)传热速度快,易于控制温度;(4)适用于非挥发性物质的分离; (5)压力和温度可成为萃取过程受调节的参数。

缺点:(1)该技术是几十年来才发展的一项高新技术,技术理论不成熟; (2)其工艺要求较高,有关技术人员有待培养;

(3)萃取过程在高压下进行,对设备和整个系统耐压行要求高。

11、各吸附床的优缺点?

答:固定床:优点:流体在介质层中基本上呈平推流,反混小。柱效率高。 缺点:无法处理含颗粒的料液,因会堵塞床层,造成压力降增大,而最终导致操作无法进行。 流化床:优点:A、压降小,可处理高粘度或固定颗粒的粗料液; B、不需要特殊吸附剂,设备操作简单; 缺点:存在严重的反混,特别是高径比很小的流化床,使床层理论塔板数降低,吸附剂的利用率降低。

膨胀床:优点:A、膨胀床中吸附剂例子的混合程度低,吸附效率高;

B、兼有固定床、流化床的优点,流化的固相介质基本可以悬浮在床内的固定位置,流体流动状态以平推流的方式流经床层,吸附效率高;

C、集料液澄清,目标产物浓缩和分离纯化为一体的生物集成分离技术。

缺点:A、膨胀床操作比较复杂和繁琐,需要一定的手工控制,对操作人员的技能和熟练程度要求较高;B、膨胀床吸附直接处理含有细胞碎片的料液,料液中的核酸、细胞碎片可与介质之间产生相互作用,造成介质颗粒聚集;C、由于料液含有大量的细胞碎片、脂类、核酸等成分,介质污染严重,需要严格的清洗,再生操作。

12、色谱的原理? 答:色谱操作中,互不相溶的两相分布称为固定相和流动相。固定相填充于柱内形成固定床,在柱的入口端加入一定的待分离料液后,连续输入流动相,料液中溶质在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扩散传质,产生分配平衡。在色谱过程中,分配系数大的溶质在固定相上存在的概率大,随流动相移动速度小。由此,溶质之间由于移动速度的不同而得到分离。 13 凝胶过滤色谱原理?

答:它的分离介质是具有均匀的网格结构,原理是在GFC柱中,不同分子量的溶质分子,流经床时,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溶质不能进入凝胶介质,而沿间隙孔隙流过,并最先被洗脱出来;分子量小的溶质能够进入所有细孔中,流程长而后流出色谱柱,其洗脱体积接近柱体积。

14、简述凝胶和絮凝作用差异?

答:凝胶作用是在某些电解质(如中性盐、简单酸碱)作用下,使胶体粒子扩散双电层的排斥电位降低,破坏胶体系统的分散状态,而使胶体粒子聚焦(1mm左右)的过程。 徐凝作用是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作用下,在悬浮粒子之间产生架桥作用,而使胶粒形成粗大的絮凝团(10mm)的过程,它是一种以物理的集合力为主的过程。

15、疏水性相互作用色谱:原理: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包括一些疏水性氨基酸基团,这些基团大部分处于蛋白质的内部,但有部分疏水基团暴漏于蛋白质表面,在高离子强度下,蛋白质表面的水化层被破坏,更多疏水性部分暴漏在外,这些暴漏在外面的疏水性基团与介质上的弱疏水性基团发生疏水性作用,被固定相吸附,在低离子强度下,这种吸附作用减小,蛋白质从固定相中脱落下来。

特点:A、在高盐浓度下疏水性作用较大,HIC可将直接分离盐析后的蛋白质溶液;

B、可通过调节疏水性配基链长和密度调节HIC的吸附力;C.、吸附剂种类多,选择余地大。 色谱聚焦:原理:利用在较宽pH值范围内具有缓冲作用的多缓冲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同时利用在较宽pH值范围内具有缓冲作用的多缓冲剂为流动相,所以当相色谱柱输入与柱内初始pH值不同的多缓冲剂时,柱内pH值会缓慢地改变,在轴向形成连续的pH梯度,使料液中溶质依据个自的等电点或者吸附或者脱附,主次向下移动,彼此之间得到分离。 特点:A、分辨率高,可分离等电点相差0.02的蛋白质;B、具有浓缩溶质作用; C、因为需要特殊的固定相和流动相,难于应用在大规模分离纯化过程中。

反相色谱:利用表面非极性的反相介质作为固定相,极性有机溶剂的水溶液为流动相,是根据溶质极性(疏水性)的差别进行分离纯化的洗脱色谱法。

特点:A、反相介质性能稳定,分离效果高;B、应用广泛,可用于分离蛋白质,肽,氨基酸,多糖等;C、作为产品纯化制备手段,多限于是现实规模的应用。

置换色谱:原理:基于置换剂与吸附质间在吸附剂表面的竞争性吸附。色谱柱先用适于溶质吸附的流动相平衡,然后添加一定量的料液,使溶质吸附在色谱柱入口,在进料过程中,料液中溶质由于吸附作用得到浓缩,并优于溶质间的吸附作用不同,他们之间已经得到了部分的分离,之后连续输入含有置换剂的溶液,置换剂与固定相表面结合位点额亲和力比料液中各组分都要高,故与料液中的各个组分竞争固定相的结合位点,将吸附的溶质置换下来,在此条件下,置换剂前言推动被置换下来的料液溶质向出口方向移动,同时,吸附作用较强的料液溶质也会推动吸附作用较弱的料液溶质向出口移动,最终各个组分按其与固定相亲和力的大小顺序形成彼此相连的纯组分区带。

特点:A、置换列中各溶质区带的边界陡直,分辨率高;B、具有浓缩作用,通过调节置换剂浓度控制产品浓度,处理量大,适合稀料液;C、各区带紧密相连,色谱柱利用率高,流动相用量少;D、可以实现多个目标产物的分离纯化,适用于含多个目标产物的物料; E、容易进行连续色谱分离。

16、亲和色谱原理:含有目标产物的料液连续通入色谱柱,直至目标产物在色谱柱出口穿透为止,然后利用与溶解原料的溶液组成相同的缓冲液为清洗液,清洗色谱柱,除去不被吸附的杂质,清洗完毕后,利用可使目标产物与配基解离的溶液洗脱目标产物,即得到纯化的目标产物,最后利用清洗液清洗再生色谱柱。

17、凝胶电泳:原理:主要利用凝胶的分子筛作用使分子大小不同的电解质得到分离,在凝胶电泳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溶质受凝胶阻滞作用大,电泳速度慢,而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溶质的电泳速度快,经过一定时间的电泳后,根据溶质相对分子质量的不同,凝胶中会形成含有不同溶质的区带,实现溶质之间的相互分离。

等电点聚焦:原理:利用蛋白质和氨基酸等两性电解质具有等电点,在等电点的pH值下呈电中性,不发生泳动的特点进行电泳分离。在电泳设备中首先调配连续的pH梯度,然后使蛋白质在电场作用下涌动到等于各自等电点的pH值区域,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等电点的蛋白质区带。 二维电泳:原理:同时利用分子尺寸和等电点这两种性质的差别进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首先在X方向上调配pH梯度,使溶质分子以等电点聚焦的形式泳动到期等电点处,然后将适当pH值得缓冲液渗透到凝胶中,在y轴上家电厂使溶质再次泳动。电泳结束后将凝胶切成小块,分别回收各个组分。

18、有机溶剂沉淀原理?

答:向蛋白质溶液加入水溶性有机溶剂,水的活度降低。,有机溶剂对水具有很大的亲和力,能够争夺蛋白质表明的水分子,即水合作用,降低了自由水的浓度,降低了亲水溶质表明水化层的厚度,降低了亲水性,导致脱水凝胶。结果,随着有机溶剂浓度增大,水化程度降低,溶液的介电常数下降,蛋白质分子的静电引力增大,从而发生凝聚和沉淀。

19、生物亲合作用? 答:生物分子能够识别区分结构和性质非常相近的其他分子,选择性地与其中某一种分子相结合,生物分子间的这种特异性相互作用称为生物亲合作用。 20、生物亲和作用的机理?

答:蛋白质的立体结构中含有某些参与亲和作用的部位,这些结合部位呈凹陷或凸起结构,能与该蛋白质发生亲和作用的分子恰好可以进入到此凹陷结构中,或者该蛋白质的凸起部位恰好能够进入与其发生亲和作用的分子的凹陷部位,就像钥匙和锁孔的关系一样。同时还需要有一些特殊的相互作用力,像静电作用,氢键,疏水性相互作用,陪未见,弱共价键等。

第19篇:“政经分离”

大量的集体资产掌握在村、组两级集体手上,所有权与管理权、交易权没有分离,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乡村工业形态,已经难以适应产业升级转型、环境保护、城市土地规划的发展大方向。“三农”专家、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甚至认为,农村集体经济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拖延城市化进程的一块“绊脚石”。

农村综合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的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从体制、机制入手,破除农村改革的坚冰,用村改居破解政经混淆难题,城乡社区建设与公共服务正朝着均等化和全覆盖的方向迈进。2010年12月20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省委政研室《政研专报》上批示:支持南海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

三大难题交织,不改革就不能巩固改革成果

南海1987年就成为国务院批准的农村改革试验区,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使得南海迅速走向工业化,这为南海农村和农民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埋下了矛盾的动因。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南海农村面临着很多新的矛盾与困惑:一是政经不分,经济组织和行政机构混淆在一起,引发一系列问题;二是城乡二元分割突出,村里有村里的做法,城里居委会又有一套做法,差别明显;三是农村利益导向存在偏差,不少村民只问分红,不顾风险。由于农村党组织、自治组织和经济组织这三驾马车混在一起,谁掌握了村的行政权,谁就掌握了经济权,异化了村民自治,也弱化了社会服务职能。矛盾症结在于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经联社政经不分,体制混淆,农村管理体制难以适应现代管理要求。“不改革就不能巩固改革成果”。南海区决定按照“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政经分离、强化服务”的总体要求,从村改居入手,展开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以破解这三大难题,以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最终达到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确保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

“村改居”开启“二次革命” 政经混合走向“政经分离”

按《南海区推进村改居实施工作方案》设计,今年初,涉及123个村的南海区“村改居”,揭开了南海农村综合改革的序幕,这被称为是南海农村改革的“二次革命”。作为村改居后“政经分离”的首个试点,4月15日,南海丹灶镇石联社区顺利完成经济联合社换届选举,采取“直选+间选”的方式:在经济社一级,由18周岁以上股东成员代表直接选举经济社社委;而在经联社一级,则由各经济社选出的经联社代表及“两委”成员代表,选出经联社社长、社委。

此前农村的经济社社长、村民小组组长、村支部书记都由同一人担任是常态,“政经分离”后,村委会或居委会与经联社分离,社区居委会成员及社区党总支书记不再兼任经济联合社社长,村居党总支部书记与村居委会干部不再直接掌管“钱袋子”,村居委会只负责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经联社则作为市场主体对包括土地在内的村集体资产进行经营,其管理层将由股东代表选举产生。今后,社区党组织负责对社区自治组织和经济组织的人选推荐、绩效考评、联席会议召集主持、财务审批、集体资产监管等重大事项;社区居委会则专注于自治等事务;集体经济组织负责资产经营管理、理顺分配关系,并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的经费供给;社会组织和群团组织则通过专业化、人性化的服务,为社会管理提供有效补充,最终形成公众广泛参与、共同享受成果的格局。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全区已有118个村完成“村改居”,村民表决赞成率达到87.85%,涉及村民47万人。

南海区在实施“村改居”的过程中,坚持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产权权属不变,原村民享受的农村优惠政策、享有的权益不变,原计划生育政策不变和其他社会管理事务的管理主体、管理范围、投入渠道“四大不变”的原则。按照设想,未来南海农村基层组织将会形成党支部、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社区政务服务中心与财务管理中心“五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格局:农村资产发包(出让)通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资金管理通过财务管理服务中心,村民办事去社区政务中心。目前,南海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建设已在狮山、西樵、丹灶三镇试点,并争取在今年内覆盖到全区所有镇街与村居。

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

2011年5月初,南海区出台《关于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了在基层“政经分离”的基础上,构建党组织、自治组织、经济组织、社区服务中心、社会组织等社会管理载体,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意见》要求建立社会服务购买机制。6月13日,南海在全省率先成立城乡统筹部,以统筹基层管理和城乡发展,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对于“政经分离”,南海区委书记邓伟根曾表示,接下来还必须考虑经济组织和自治组织如何分工,如何引导这些经济组织按照市场化的规律来经营,同时还必须考虑如何从法律层面上保障原既得利益者,这些都是今后南海需要在政策层面上进行突破的因素。

第20篇:分离常数

所谓分离常数就是把分子分母中都有的未知数变成只有分子或者只有分母的情况,由于分子分母中都有未知数与常数的和,所以一般来说我们分拆分子,这样把分子中的未知数变成分母的倍数,然后就只剩下常数除以一个含有未知数的式子

所以就有了解法1:因为含有的未知数是分母是2x,分子是-x,所以要让它们成倍数关系,就得给分子乘以一个常数-1/2,这样-1/2·(2x+5)=-x-5/2,然后配凑常数相等即可 ∴y=(1-x)/(2x+5)=((-1/2)·(2x+5)+7/2)/(2x+5)=((-1/2)·(2x+5)/(2x+5)+(7/2)/(2x+5)=-1/2+(7/2)/(2x+5) 解法2:令分母2x+5=t,则t=1/2·(t-5)

代入分子,y=(1-1/2·(t-5))/t=(-t/2+7/2)/t=-1/2+(7/2)/t 然后把t代换回来,有y=-1/2+(7/2)/(2x+5)

Y=X/(2X+1)=[1/2*(2X+1)-1/2]/(2X+1) =1/2-1/[2(2X+1)].即有,-1/[2(2X+1)]≠0, Y≠1/2.

则,这个函数的值域是:{Y|Y≠1/2}.

1.f(x)=-2x+3/(x+1)=[-2(x+1)+5]/(x+1)=-2+5/(x+1)

f(x)≠-2 2.f(x)=4x+2/(3x+1) =[4/3(3x+1)+2/3]/(3x+1) =4/3+2/3/(3x+1)

f(x)≠4/3

x∈[-2,-1/3)∪(-1/3,3)

f(x)∈[ 4/3+2/3/(3(-2)+1) ,4/3)∪( 4/3,4/3+2/3/(3(3)+1) )

分离常数法:为了方便记忆,我们从分子到分母,每一项前系数依次设为 a,b, c ,d,公式推倒应该用Y=(ax+b)/(cx+d)(c≠0)而不是Y=(cx+d)/(ax+b)(a≠0)。所以这一句话应该改成:为了方便记忆,我们从分子到分母,每一项前系数依次设为 a,b, c ,d,将形如Y=(cx+d)/(ax+b)(a≠0)的函数,分离常数,变形过程为(ax+b)/(cx+d)=[a/c(cx+d)+b-da/c]/(cx+d)=a/c+(b-da/c)/(cx+d) 。a/c+(b-da/c)/(cx+d)可以称作分式一般式分离常数公式。

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
《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