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实习报告

水土保持实习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03 08:38:38 来源:实习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水土保持实习报告

水土保持实习报告

1. 高速公路绿化工程设计的理论与技术

宁杭高速公路(江苏段)是江苏省第一条代表21世纪高速公路建设水平的“生态、环保、旅游、景观”高速公路,全长147.9公里,沿线绿树葱葱,风景迷人,令人赏心悦目。由此可见,对高速公路进行绿化,不仅使其本身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还能使司乘人员感到舒适、畅通,进而提高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发挥高速公路的功能。 1.1高速公路绿化设计的原则

高速公路是典型的线型景观,其绿化设计必须考虑公路行车速度及所在地的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植物选择的决定因素,而高速公路上高达100 km/ h 以上的车速就要求景观设计用大尺寸,否则过于破碎的景观将使高速运动中的司乘人员感到杂乱无章。在植物的选择配置方案中,主要考虑:①经济实用性:栽种多种价廉物美的植物,兼顾植被的管理养护费用;②景观协调性:结合周围环境及历史人文景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③生态适应性: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并具有较好的抗病害能力的树种花草,护坡上的植物要有发达的根系和较深的分布深度,利于护土、保持边坡稳定;④交通安全性:植物的高度不得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遵循以上四方面的原则,使高速公路成为集功能性、观赏性、游览性于一身的综合体系。 1.2中央分隔带、两侧绿化带的绿化

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大部分路段土质坚硬,土壤肥力差,气温高,汽车尾气污染严重,同时行车速度快,导致空气流动性大,水分蒸发加速,对植物生长极为不利。因此绿化树种应选择耐高温、抗旱、耐贫瘠、枝繁叶茂的常绿树木。基于行车安全考虑,为防止车灯产生眩光诱导视线,总体布局以低矮的人工造型树为主,同时栽植抗逆性强、景观效果好的植物。

公路两侧绿化带应根据高速公路沿线的环境条件具体设计。绿化以植草为主,可喷草种,也可种植少许灌木。为防止林带单一而降低景观效果及诱发病虫害,靠近公路注意由低到高,选用不同高度、不同种类的乔灌木混种。 1.3边坡绿化及其技术

边坡是高速公路破坏最严重的地方,由于边坡较陡,在雨水的冲刷下可能造成边坡水土的大量流失。因此,边坡绿化首要功能是生态防护、保护路基、稳定边坡、恢复边坡的自然生态。绿化植物的选择考虑土质及环境特性,选用根深、固土性能好的植物品种,同时为了提高种群多样性,增加抵御不良气候和病虫害的能力,可适当种植乡土品种的小灌木。

公路边坡植生防护技术是利用植被对边坡的覆盖作用、植物根系对边坡的加固作用,保护路基边坡免受降水与地表径流的冲刷。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喷混凝土植生边坡防护技术与客土喷播技术。宁杭高速溧水境内东庐山就进行了客土喷播绿化。喷播材料包括:岩石绿化料、当地土料、养生材料、绿化剂、肥料、水和种子。考虑到植被群落的长期效果,采取草、灌、花相结合,选用了根系深、适应性强的植物种类,如黑麦草、狗牙根、白三叶等。 2. 破坏山体植被恢复的理论与技术

幕府山位于南京市城区北面,东西长6km,最高海拔199.3m。由于历史上人为影响和长期开采矿石,该地区地质结构和植被受到很大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其进行了植被恢复。 2.1破坏山体主要植被恢复技术

(1)喷播绿化恢复植被。喷播绿化即将绿化用草籽与绿色纤维覆盖物及胶料、保水剂、肥料等,在搅拌容器中与水混合成胶状的混合液,用压力泵将其喷播于待播土地上,形成连续的覆盖层粘附于地表,草籽不会因风吹雨淋而流失。绿色纤维覆盖物不但对喷播效果起指示作用,还能给草芽提供荫蔽,覆盖层中携带着水分给草籽发芽生长提供适宜的温湿环境。 (2)喷混植生技术。喷混植生适合于45°~65°的陡壁,关键是在岩质坡面上营造一个既能让植物生长发育的种植基质又不被冲刷的多孔稳定结构。它利用特制喷混机械将土壤、肥料、有机质、保水材料、植物种子、水泥等混合干料加水后喷射到岩面上,由于水泥的粘结作用,混合物可在岩石表面形成一层具有连续空隙的硬化体。一定程度的硬化使种植基质免遭冲蚀,而空隙内填有植物种子、土壤、肥料、保水材料等,这样空隙既是种植基质的填充空间,也是植物根系的生长空间。

(3)带状种植法和见缝插针法。在70°以上的陡壁上,很难挂网喷草,而植物爬行高度有限,所以只能利用石壁表面的微地形变化,将石壁的凹陷处开凿加工成水平种植槽,然后在槽内种植攀缘性强的藤本植物。

(4)飘台和鱼鳞穴法。飘台法主要适用于特别陡峭平滑的石壁,施工时在岩壁上钻洞灌浆,用钢架支撑起一行行长短各异的飘台,然后在飘台中填土种植适宜的植物。鱼鳞穴法是在陡直的壁面上利用较大的石缝,经小面积定向爆破形成鱼鳞状洞穴,在洞穴中放入栽种了植物的填土竹筐。

另外还有裂缝营养杯法、裂缝填塞肥土法、钢筋框格悬梁法、阶梯爆破法等技术。 2.2幕府山的植被恢复技术应用及恢复状况

幕府山坡度大于60°的地方,崖体稳定无土壤,自然条件恶劣,采用打台阶、砌护墙、打鱼鳞坑的方法,然后在坑内填土壤,生长势以灌木树种为好。坡度40~60°之间的裸崖,崖体比较疏松有采矿废渣,且容易下滑,这类地方先清除疏松滑动部分的采矿废渣,再采用废旧轮胎固定基质、人工填土的方法改良基质。轮胎固定土壤的同时防止了风化物下滑,因此藤本、灌木、草本植物生长均良好。坡度在25~40°之间的地方以碎矿石为主,少量土壤,基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有一定的肥力和保水能力,采用鱼鳞坑整地。坡度较缓的地方是采矿过程中使用过的地,土壤板结,透气性差,使用了玄武湖隧道工程的余土进行复土,然后整地挖穴,大多数树种如紫叶李、柳树等均生长良好,景观效果不错。

3. 水源涵养林的树种选择

水源涵养林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水土防护林种之一,它泛指河川、水库、湖泊的上游集水区内大面积的原有林和人工林。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是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主要体现对降水的拦蓄作用。森林通过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和林地土壤层对雨水的涵蓄后,除了部分供应林木生长发育所需及蒸发外,大部分所涵蓄的水通过林地土壤渗透以潜流形式慢慢地汇入江河,从而起到涵养水源、稳流减洪的作用。

树种选择的恰当与否是水源涵养林建设中造林成败的最关键因子之一。一般水源涵养林的树种选择有以下5个指标:

(1)水源涵养功能指标。这是选择树种的首要指标,这类树种蒸腾耗水量少,树冠截留少,具深根性、根系粗大,叶量较少、但枯枝落叶量大,净化水质能力强,水土保持效果好。 (2)适地适树指标。优先选择乡土树种,适合当地森林植被演替过程阶段的树种,包括先锋树种;并且这些树种能天然更新,生物量大,具有一定的抗早性、抗寒性、耐瘠薄能力,最好为肥料树种。也可选择引种成功、生长正常的外来树种。

(3)生态学指标。要考虑到立地条件是否满足树种的生态要求,树种是否有利于生物多样性。所以选择的树种要求病虫害少,风害危害小,抗火灾能力强,非生物入侵树种,对其他树种及植物生长无明显伤害以及有较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

(4)林学指标。具体包括易繁殖、易成活,速生丰产,生命周期长并能与其它树种混交。 (5)经济指标。所选择的树种应有较强的自然整枝能力,可培育大径材;木材优质,价值高或有特殊用途。尽可能的降低造林成本。

推荐第2篇:水土保持工程学实习报告

水土保持工程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2007年5月24日

二、实习地点:xx省xx市xx县

三、实习方法: 老师带领我们实地参观考察了南水北调工程漕河渡槽项目,在施工工地项目经理及工程监理现场讲解,然后学生们提出问题,老师和技术人员进行解答。

四、实习内容:

1、工程基本情况。

一、实习时间:2007年5月24日

二、实习地点:xx省xx市xx县

三、实习方法:

老师带领我们实地参观考察了南水北调工程漕河渡槽项目,在施工工地项目经理及工程监理现场讲解,然后学生们提出问题,老师和技术人员进行解答。

四、实习内容:

1、工程基本情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引水,自流到北京天津,输水干渠全长1273公里,年调水规模130亿立方米。中线干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由石家庄至北京市团城湖,全长307km,主体工程预计完工时间2007年底。漕河段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的组成部分,位于xx省xx市xx县城西北,距xx市约30公里。起点为吴庄隧洞进口,终点为岗头隧洞出口,线路全长9319.7米。该段主要建筑物包括吴庄隧洞、漕河渡槽、岗头隧洞、大楼西沟和大楼西南沟左岸排水等;渠道工程包括连接吴庄隧洞与漕河渡槽的土渠及连接漕河渡槽与岗头隧洞的石渠等。该渠段设计流量为125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为150立方米每秒。

我们参观的就是漕河段工程第ⅲ标段漕河渡槽这一段,由葛洲坝集团公司一公司漕河渡槽项目部承建。

2、渡槽建设情况。

该工程结合漕河渡槽现场地形地质条件,讨论了板梁式结构和拱式结构等各种型式采用的可能性及优缺点。通过多种结构方案的具体工程布置、大量的工程量计算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推荐采用20m跨(旱渡槽段)和30m跨(主河槽段)单联3槽多侧墙结构方案。

该项目原计划从04年10月开始,到06年12完工,后由于当地的征地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在05年6月10日才完成42米宽度征地,项目部及时调整施工部署,根据工程进度需要,合理组织资源配置,及时调整施工计划,精心组织,强化过程控制和目标管理。以确保工程优质高效向前推进,05年12月基本完成了墩身的工作,到目前已完成了32跨,还剩9跨,预计今年10月份可以完

工。

漕河渡槽的起点为渡槽30m跨多侧槽墙段起点,终点为渡槽出口渐变段终点,线路全长1286.6m,是应急段的工期控制性工程,由30m跨多侧墙槽段及出口连接段、出口段组成。(部分渡槽见图一)设计供水流量为125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为150立方米每秒,分了50多到其他地方,最后流到北京只有70多了。槽身纵坡1/3900。30m跨多侧墙渡槽段长1230m,共41跨,为三向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每一块都不会产生拉应力,保证了建筑不会被裂开,从而保证了钢筋不会受到了浸出的水的腐蚀使工程可以长久使用。主要项目有钻孔孔桩、墩身、与槽身三大部分。孔桩是直径1.5米的端底桩,坐落在基岩上。墩身采用的是空心重力墩,单墩1000方,基础为桩基或扩大基础。空心重力墩墩帽宽度为

4.7m。墩帽长度为23.0m。槽身最大截面尺寸为22*9米,槽身距地面最大高差27米,单跨槽身砼重量3400吨,该渡槽目前属国内最大。

主要工程量:土方开挖11.28万方,土方回填7.99万方,石方开挖26.64万方,石渣回填1.15万方,钢筋笼块石8.89万方,浆砌石1.32万方,砼145.36万方,钢筋制安153141吨。

该结构设计比较理想,全预应力结构的技术在我国也比较成熟,空心墩也能够节约成本,因为减少了钢筋混凝土的用量,一个墩可以节省30万左右,由于重量减轻,桩的直径也减小,因此更加节约成本了。而经过结构内力计算,无论是在施工期还是在正常运用期都非常安全,不会有质量问题。现场我们看到了槽身的四隔墙分出了三个孔(见图二),外侧的两个孔已经被堵上了,用于试水。每孔6m宽,5m高,检修时可以直接开车进去。

项目经理还介绍说,为了方便建筑所用的材料一般都采用就地取材的方法,但质量都是经过专门检验的。当地生产的砂石含一定成分的碱,遇水会产生膨胀,因此保证工程的质量,他们从40公里以外的地方运来不含碱的砂石。用水也是抽取的地下水。(责任编辑:admin)

3、水土保持措施。

工程的水土保持措施是我们所特别关心的,我们也对此提出了问题。根据相关规定,工程建设与水土保持措施要采用“三同时”的原则,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现场我们看到,槽上山体进行了锚固,但开挖土方裸露堆积着。经理说,本工程的水保措施是由黄委负责的,他们只是施工方,这些打量堆积物每天都会有人巡查,排除安全隐患,也监测水土流失,如果有降雨会有专门措施。

据了解,建筑所产成的废渣都专门运送到了应该堆放的地方,废水(主要是

生活污水)也经过了一定的处理才排放到附近河沟里的。对于环保比较注重。

五、实习体会:

这次水土保持工程学实习我们去了南水北调的大型施工现场,眼界开阔了许多。因为和专业很相关,因此也非常感兴趣。在课堂上我们学了很多计算,到了施工现场才看到了他们的真正价值的体现。经过了这次实习,我们基本体会到了工程施工从设计到施工这样一个过程,也了解到了施工应该注意的问题,比如环境保护、节约成本等。也可以看到,水土保持工作并不都是向一般人所想象的是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等地方,建设项目都需要做水土保持,都需要我们。我们还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提出了我们的问题和看法,体现了我们作为一个水土保持工作者强烈的责任感,相信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我们也会充分发扬专业精神和运用专业知识,做好项目的建设工作,同时做好相应的水土保持工作。

推荐第3篇:水土保持工程实习报告

《水土保持工程》教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2016年11月11日

二、实习地点: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

三、实习目的:通过实地参观了解水土保持措施,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增强对水土保持的感性认识,扩大我们的知识面,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

四、实习内容:

1、观看实习地点的水土保持措施,并做观察记录;

2、对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布局原理进行分析,并对其发挥的效益做定性评价;

3、重点认识了解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百喜草的形态特征及其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五、实习概况:

2016年11月11日星期五中午12:40,班上同学相约在生态园门口,一起出发前往九江市德安县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进行为期一下午的水土保持教学实习。这是我班第一次离校教学实习,大家期待已久,兴致颇高。在大巴车上,同学们说说笑笑,纷纷开启拍照留念模式,气氛十分愉悦。大约14:00左右,我们到达目的地。大家迫不及待的下车,在科技园气派十足的大门前驻足合影留念。细心的同学发现,地砖上爬着许多类似于蜈蚣的多足动物,不禁让人觉得这地方果然生态味儿十足。

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占地总面积1200亩,包含水生态体验、科研试验、推广示范、科普教学和生态修复五个功能区,是我省最大的水土保持生态主题观光公园,也是全国中小学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和全省青少年生态教育基地。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主要参观了流域生态环境模型区、人工模拟降雨大厅、土壤侵蚀与防治重点实验室、弃土(渣)试验区、坡耕地土壤水量平衡试验区、温室水保植物园、现代坡地生态农业研究示范区等建筑内容。 流域生态环境模型区正对着科技园的大门,它模拟了江西省饶河、抚河、修水河、信江、赣江以及鄱阳湖流域及其所在地级市的水土流失状况。参观过后,同学们都对江西省内的水土流失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我们班有超过70%的同学来自江西省内,所以大部分同学都能在模拟区内找到自己的家乡,这让我们觉得有一种亲切感,同时又觉得水保与自己的关系更加密切,产生一种自己不再是局外人,应该为自己的家乡为水土保持做点儿什么的责任感。 紧接着,我们走进了人工模拟降雨大厅,这是一个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及水土保持措施和效益的好地方。它能模拟不同参数的降雨、不同地表覆盖、不同地下管网分布,适合做水土流失实验及渗透、土壤水分运移等相关科研实验工作。据老师介绍,这个人工模拟降雨大厅的高度都是经过各个专家一起商讨并参考国内拟定标准而精心设计的。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最接近真实情况的降雨,才能得出最准确的实验数据。听到这个,心里不由地感叹一句:科学是真严谨啊! 其实,最让我们大开眼界的还属实验楼。土壤侵蚀与防治重点实验室里的化学仪器整齐地排列在试验台上,锃亮的玻璃门窗衬得里面干干净净,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感。从挂在墙上的铭牌上,我们知道这里面同时有着各种先进、齐全的仪器分析设备,这实在是比我们学校的实验室好太多太多。以前,老师和同学们总是打趣地说“搞科研的人都要耐得住寂寞”,颇有一种无奈之感。现在看来,待在环境这么好实验条件这么好的实验室肯定更加愿意投身于科学事业,又怎么会有寂寞之感呢?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弃土(渣)试验区。它以南方红壤区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和主要生产建设弃土(渣)类型为对象,通过对径流、泥沙、土壤、植被以及弃土渣中的渗透水进行定位定量的系统观测,探索弃土(渣)的水土流失规律,筛选和总结生产建设活动水土流失防治和受损土地生态恢复的植物品种与技术,定量研究弃土(渣)区渗透水污染情况,不仅可以为生产建设项目弃土(渣)水土保持解决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弃土(渣)区域的面源污染防治提供指导。上理论课的时候,老师简略地给我们介绍了煤矸石堆所带来的水土流失方面的影响,也请同学设想了一下解决方案。在这里,我们亲眼看见了煤矸石裸露小区、煤矸石覆土撒播草灌小区及煤矸石喷播植草灌小区的对比实验结果,有了切身体会,我们加深了对课堂理论知识的印象,进一步巩固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 粗略地参观了坡耕地土壤水量平衡试验区、温室水保植物园后,我们去到了现代坡地生态农业研究示范区。这里有各式各样的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的对比实验,让我们对水保措施发挥的效益有了一个定性的了解。特别是见到了老师在课堂上多次讲到过的百喜草。百喜草的别名是巴哈雀稗,为一种暖季型的多年生禾草,有粗壮多节的匍匐茎,枝条高15~80厘米。叶片扁平,长20~30厘米,宽3~8毫米。种植株高大,叶片粗糙,根系发达,多用于斜坡水土保持、道路护坡及果园覆盖,有巨大的使用价值。除此之外,山边沟、生态排水沟道、植物篱、水平梯田、前埂后沟、梯壁植草、蓄水池、横坡耕作、顺坡耕作等模式都从老师课堂PPT上的图片变为了眼前实际的景象,极大地加深了我们对其布局原理的认识与理解。

五、实习感想:

我国水土流失问题颇为严峻,水土流失面积294.91万km²,产生土壤流失量45.2亿吨,其中坡耕地侵蚀量占33%,侵蚀沟占40%。通过这学期对《水土保持工程》的学习,我们应该积极把水保原理运用到生活中,为水土保持事业贡献出一份力。另外希望学校能多安排一些教学实习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刺激学生的实践能力。

推荐第4篇:水土保持与防护林学实习报告

水土保持与防护林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对幕府山风景区、紫金山上实验基地径流小区、学校的降雨大厅的实地实习认识,我们对植被修复工程、修复方法、植被修复成效、野外水土流失的检测、径流小区的具体设计方案和实验原理以及人工模拟降雨的各方面功能,有了一次全面的感性认识,使我们加深了对所学水土保持与防护林学课程知识的理解,让学习和实践更好的结合。

二、实习时间 2015年11月3号

三、实习地点

幕府山风景区、紫金山实验基地径流小区、学校的降雨大厅

四、实习内容

1.参观南京幕府山风景区,了解植被修复情况

幕府山由于其拥有丰富的白云石矿,挖矿将近50年历史,由于长期的开矿,导致水土流失,植被树种及其动物的减少都非常严重,经过十多年的整治,现已基本恢复植被,成为南京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幕燕(幕府山--燕子矶)风景名胜区西起上元门,东到燕子矶,北临长江,南至幕府西路,总面积10500多亩。值得一提的是幕府山采用的轮胎修复法,把废旧的轮胎用钢钉钉在裸露的岩石上,在用铅丝捆绑固定起来。然后再在上面覆土植绿,经过十多年的治理,今天我们步入幕府山时已经几乎看不到废旧的轮胎,看到的都是满山的绿色。

2.参观野外水土流失检测设备,了解其实验原理。

紫金山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又称钟山,我们学校正好坐落在紫金山脚下,在紫金山上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基地,是我们学校很多老师和科研小组的实验去处。在该实验基地上学校建立了一个标准的径流小区和若干个微型的径流小区,径流小区是对坡地水土流失规律和小流域水土流失规律进行定量研究的一种测验设施。一般由边埂、边埂围成的小区、集流槽、径流和泥沙集蓄设备、保护带及排水系统组成。规划时尽可能保持原有土壤地形等状态。径流小区测验的主要内容是降水、径流及泥沙观测等。径流场须设置一台自记雨量计和一台雨量筒,相互校验,若径流场分散,可适当增加量雨筒数量。径流小区虽小,但其带来的作用却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各地的降雨等方面的信息都可以及时的记录下来。

为了从各个方面模拟自然降水,同时也为了让学生对其有进一步的接触,学校购进了人工模拟降雨器,但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机器已经很久没有真正的投入实验中。经过老师的详细解读我们知道机器采用了侧喷式模拟喷头是一种由不同规格的挡水板组成的人工模拟降雨喷头,其通过先向上喷射雨滴然后再自由落体的方式模拟自然降雨。人工模拟降雨控制系统采用的是闭环控制法,即就是在降雨区所布设的雨量计可以实时监测降雨强度的大小,并将数据传输至控制台,与设定的雨强值进行逼近式对比分析,再通过自动调节流量调节阀、调压阀等组件,改变供水水压及流量,从而更方便准确地模拟不同雨强的自然降雨。这种控制方法,既可排除系统率定误差、管路、喷头偶然因素对降雨影响,又可很好的消除水滞后惯性波动,使雨强调控更平稳、快速。降雨厅下方还放置了可移动的土壤,可以改变其土壤的植被覆盖率,坡度等因素来对水土流失的研究提供更方便的条件。

五、实习心得

实习的当天,天气明媚,我们在老师和班长的指导下在北二门集合全班乘着大巴一起来到幕府山,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期待的幕府山映入我们的眼帘,时间过的真快,没过多久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由于脑海中浮现的是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幕府山十年前被破坏的模样,当远远的看到满山的绿色的时候,还是有点又惊又喜的,变化真大啊。老师带领我们翻越山岭,已经几乎找不到旧轮胎的踪迹,爬山的过程中遇到许多晨练的老年人们,有的溜着狗,有的拎着鸟,有的只是在路上观赏风景,不得不说,这周边的人已经与幕府山融为一体,通过十几年的大家共同治理,大家一定会更加爱护周边的环境,让人不得不感叹人与自然是可以和谐相处的。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开矿采石等人类行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有时甚至是不可修复的,而且后期对山体、植被等各方面的修复,其付出的代价是不可预估的,劝诫人们要爱护身边的环境,做到早预防,早保护,不要事后诸葛亮。

然后我们便上车来到第二个实习地点---紫金山,主要对野外水土流失检测设备、紫金山径流小区进行实地考察,才坐着大巴进入紫金山,我们就被紫金山的优美景色折服了,许多居民和游客都在锻炼或游玩,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我们学校的实验实习基地,上面有一个标准的径流小区和九个微型径流小区,虽然看起来有点简陋,但是各种检测仪器确实一应俱全,在老师的讲解下让我们体会到作为一名水保人应该具备吃苦耐劳、勤奋严谨、细心钻研等各方面的优良品质,书本上的知识只有运用到实践中才算是真正的掌握了,使大家都对自己的职责和制定的目标都更加明确。

最后我们来到学校东门的降雨大厅,虽然已经年久失修,但是老师为了让我们感受一下,还是启动了仪器,随着水从喷头中落下,大家都拿起手机拍起了小视频,有的同学还惊呼好像真的在下雨,经过这次对降雨大厅的实地参观,让我们深深体会到科技的发展更加便于我们做水土实验各方面的研究,激励了我们不仅要有科研精神,更加要有科技创新精神。

推荐第5篇:《水土保持工程学》实习指导书

《水土保持工程学》实习指导书

一、实习目的

水土保持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课程实习是本课程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有着重要意义。这次实习对学生来说是一次认知的过程,通过在实习中教师实地讲解,学生现场观察和提问,可以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锻炼学生获取直接知识、巩固所学理论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

结合课堂上所学内容,有重点地到实地观看主要的水土保持工程。

1.山坡防护工程:以改变小地形的方法防止坡地水土流失。具体措施:梯田、水窖、挡土墙、水平沟等。通过观看一些水窖等实际的水保工程,加深对水窖等工程的具体布置、施工过程的理解。

梯田:通过观看不同类的梯田:阶台式梯田、土坎梯田、石坎梯田、植物田坎梯田(其中以土坎梯田作为主要讲解对象)。加深学生对梯田结构和总体规划的理解。实习中,注意着重观察梯田耕作区的规划和地块的规划。耕作区规划一般以一个经济单位(一个镇或一个乡)农业生产和水土保持全面规划为基础,在塬川缓坡地区,一般以道路、渠道为骨干划分耕作区。在丘陵陡坡地区,一般按自然地形,以一面坡或峁、梁为单位划分耕作区,每个耕作区面积为50-100亩。地块规划中地块的平面形状,基本上顺等高线呈长条形、带状布设;遵从“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的原则,实际中并不强求一律顺等高线。注意田面保留有一定的比降(一般沿纵面大约1/300-1/500),主要是利于行水。地块的长度,一般是150-200m,一般不小于100m。

水窖:修建于地面以下,具有一定容积的蓄水建筑物,是干旱缺水区坡面集水工程的一种,由水源、管道、沉沙、过滤、窖体等部分组成。注意观察各组成部分,以及多个水窖之间的连接形式。水窖的水源一般都远离污染源,水源所处位置较高。为了保证工程安全,水窖一般都采取一些防冲措施。

水平沟:在坡面不平、覆盖层较厚、坡度较大的丘陵坡地,采用水平沟,即沿等高线修筑,用来拦截坡地上游的降雨径流。注意水平沟的沟距,一般为3-5m,沟口宽0.7-1m,沟深0.5-1.0m,每隔5-10m,设置泻洪口,使超量的径流导入山洪沟中。为使雨水在沟中均匀,减少流动,每隔5-10m ,留一道土挡,其高度为沟深的1/2-1/3。

鱼鳞坑:陡坡地(45°)植树造林的整地工程,多挖在石山区较陡的梁毛坡面上,或支离破碎的沟坡上。注意鱼鳞坑的断面形状以及在整个坡面上的布置形式。 水平阶:一种坡面整地工程,沿等高线自上而下里切外垫,修成一台面,台面外高里低,以尽量拦蓄来水。水平阶的基本断面类似梯田,如采用断续水平阶,实

际相当于窄式隔坡梯田。因此断面的计算可采用梯田的计算方法。阶天面积与坡面面积之比为1:1-4。

挡墙:斜坡固定工程,可以防止崩塌、小规模滑坡以及大规模滑坡前缘的再次滑动。挡墙的构造有以下几类:重力式、半重力式、倒T型或L型、扶壁式、支垛式、棚架扶壁式和框架式等。

2.山沟治理工程:主要作用是防止沟头前进、沟床下切、沟岸扩张。具体措施有:谷坊、各种拦砂坝、淤地坝、小水库、护岸工程等,这部分是水土保持工程课程实习的重点,实习中由教师侧重向学生讲解各类坝体的基本结构,坝址位置的特点,筑坝所用材料等,使学生对坝体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有明确的理解。讲解过程中引导、鼓励学生提问。这项工程中小型水库应用较多,所以实习中把水库作为重点。

拦沙坝:主要作用是拦蓄泥沙、提高坝址的侵蚀基准、稳定沟岸崩塌及滑坡。 注意坝址所处的地形条件,它是坝址选择的基础。拦沙坝按结构分有重力坝、切口坝、错体坝、拱坝、格栅坝、钢索坝,按建筑材料分有砌石坝、混合坝、铁丝石笼坝。

拱坝:拱坝对坝基及坝头的要求比较严,坝址处岩石间应完整、均匀、变形小,耐风化、透水性弱,上下游岸坡稳定,以及没有较大断层破碎带的地区。而且对地形要求也很严格。按拱和悬臂梁分摊的荷载的比例来分类可分为薄拱坝、拱坝、重力拱坝。

水库:水库由挡水坝、溢洪道、放水建筑物三部分组成,通常称为水库的“三大件”。注意库址的特点:地形要肚大口小、坝址和库址地质良好、基础稳固、无下陷情况、库址靠近灌区且比灌区高、坝址附近要有适宜开挖溢洪道的山垭、水库上游宜草木丰茂,淹没损失要小。一般表示水库工作状况的水位有四个:设计低水位(死水位)(H低)、设计蓄水位、设计洪水位(H洪)、校核洪水位(H校)。 水库的总库容为: V总=V死+V兴+V防+V超 。

谷坊:固定与抬高侵蚀基准面;抬高沟床;减缓沟道纵坡;逐渐淤平沟道。 一般根据谷坊所用的建筑材料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土谷坊;干砌石谷坊;枝梢(梢柴)谷坊;插柳谷坊(柳桩编篱);浆砌石谷坊;竹笼装石谷坊;木料谷坊;混凝土谷坊;钢筋混凝土谷坊;钢料谷坊。注意谷坊位置的选择的特点,以及谷坊的间距。

3.山洪排导工程:一种防御泥石流的方法,具体措施有排导沟。注意排导沟的平面布置形式,尽可能选择较大的纵坡,平面形式主要有直线形、曲线形、喇叭形、扩散形。排导沟的主要形式有挖填排导沟、三合土排导沟、浆砌块石排导沟。注意排导沟的防淤措施。

4.小型蓄水用水工程:将坡地径流及地下潜流拦蓄起来加以利用。具体措施:淤滩造田、引洪漫地等。

三、实习时间(三天)

第一天:以梯田的规划布置、梯田形式、断面要素以及设计规格等为主要的实习内容,期间穿插有水窖、水平沟、鱼鳞坑的水保工程的实习。

第二天:坝体实习位主要内容,主要侧重坝体结构、形式、作用、坝址选择等方面,兼有谷坊等工程实习。

第三天:水库实习为主,主要介绍水库的三大件结构特征、上游及两岸地形特点等。

四、实习地点

北京周边各郊县:密云水库,平谷海子水库,延庆龙庆峡(拱坝),房山(石渡)、怀柔拱坝水库等处。

五、实习要求

1.实习之前学生应该对本课程进行一次系统的预习,以便为实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2.要求同学们有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遵守实习地当地的管理规定,按带队老师的要求完成任务。

3.同学间应互帮互助,提高安全意识,遇到意外情况及时向老师汇报,共同完成这次实习。

4.要求学生在老师现场讲解过程中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根据个人情况做好笔记。

5.撰写实习报告

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根据现场观看后的感想,或在现场所作笔记,或个人的心得体会,或发现的问题,写出实习报告,字数不少于1500字。

推荐第6篇: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大纲

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1 综合说明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水土保持 1.1.2 现有公路概况 1.1.3 本期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1.1.4 主体工程前期进展及水保方案编制情况

1.2 项目区概况 1.3 防治标准及目标值

1.4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 1.5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1.6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1.7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措施总体布局

1.7.1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1.7.2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1.7.3 主要措施量

1.8 水土保持监测

1.9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1.10 结论及建议

1.10.1 结论 1.10.2 建议

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2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总则

2.1 方案编制的目的、意义 2.2 编制依据

2.2.1 法律法规 2.2.2 部委规章 2.2.3 规范性文件 2.2.4 技术规范与标准 2.2.5 技术文件

2.3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2.4 指导思想与编制原则

2.4.1 指导思想 2.4.2 编制原则

2.5 编制阶段和设计水平年

2.5.1 编制阶段 2.5.2 设计水平年

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3 项目概况

3.1 现有公路概况 3.2 本期工程建设情况

3.2.1 本期工程建设情况 3.2.2 项目组成及布置 3.2.2.1 项目组成 3.2.2.2 工程总体布置

3.3 工程占地

3.3.1 永久占地 3.3.2 临时占地 3.3.3 旧路占地 3.3.4 工程总占地

3.4 土石方平衡及流向分析 3.5 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

3.5.1 施工组织 3.5.2 施工工艺

3.6 拆迁安置及水土保持要求

3.6.1 拆迁安置情况

3.6.2 拆迁安置的水土保持要求

3.7 投资及进度安排

3.7.1 主体工程投资 3.7.2 项目实施计划

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4 项目区概况

4.1 自然条件

4.1.1 地质 4.1.2 地貌 4.1.3 气象 4.1.4 水文 4.1.5 土壤 4.1.6 植被

4.2 社会经济概况

4.3 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4.3.1 水土流失现状 4.3.2 水土流失防治

4.3.2.1 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现状

4.3.2.2 同类型区公路建设方面的水土保持经验

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5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5.1 主体工程选线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 5.2 主体工程方案比选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

5.2.1 道路选线比选方案分析评价 5.2.2 改建工程方案分析评价

5.3 道路建设方案的分析评价

5.3.1 主体工程占地分析评价 5.3.2 土石方平衡分析评价 5.3.3 取土(料)设置的分析评价 5.3.4 临时堆渣场设置分析评价 5.3.5 施工方法分析评价

5.3.6 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分析与评价 5.3.7 水土保持措施界定 5.3.7.1 界定原则 5.3.7.2 工程量及投资

5.4 结论性意见

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6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6.1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6.1.1 工程占地 6.1.2 直接影响区 6.1.3 防治责任范围

6.2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6.2.1 分区的目的 6.2.2 分区的依据 6.2.3 防治分区的原则 6.2.4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结果

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7 水土流失预测

7.1 扰动地表、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预测 7.2 弃土(弃渣)量预测 7.3 水土流失量预测

7.3.1 水土流失预测单位划分 7.3.2 预测时段 7.3.3 预测方法 7.3.4 预测结果

7.4 水土流失危害分析 7.5 综合性分析及指导意见

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8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8.1 防治目标

8.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

8.2.1 防治措施总体布局

8.2.2 分区防治措施布设及典型设计 8.2.2.1 路基工程防治区 8.2.2.2 桥涵工程防治区

8.2.2.3 取土场及临时堆渣场防治区 8.2.2.4 附属设施防治区

8.2.2.5 施工场地及施工便道防治区 8.2.2.6 预防管理措施 8.2.3 防治措施及工程量汇总 8.2.4 施工组织设计 8.2.4.1 施工组织 8.2.4.2 施工条件

8.2.4.3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材料来源 8.2.4.4 施工方法与质量要求 8.2.4.5 水土保持措施进度安排

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9 水土保持监测

9.1 监测的目的与原则

9.1.1 监测的目的 9.1.2 监测的原则

9.2 监测范围与时段

9.3 监测内容、方法、频次与点位布设

9.3.1 监测内容

9.3.1.1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状况的监测 9.3.1.2 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监测 9.3.1.3 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效果监测 9.3.2 监测方法 9.3.2.1 实地调查法 9.3.2.2 定位监测法 9.3.2.3 场地巡查 9.3.2.4 遥感监测 9.3.3 监测频次

9.4 监测区域和监测点

9.4.1 监测的重点区域 9.4.2 监测点设计

9.5 监测工作量与工程量

9.5.1 监测工作量 9.5.2 监测工程量

9.6 监测机构及管理 9.7 监测成果

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10 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10.1 投资估算编制原则、依据及方法

10.1.1 编制原则 10.1.2 编制依据 10.1.3 编制方法

10.1.4 基础单价和相关费率 10.1.4.1 人工费 10.1.4.2 材料费 10.1.4.3 机械费

10.1.4.4 水土保持措施单价 10.1.5 独立费用 10.1.5.1 建设管理费 10.1.5.2 水土保持监理费 10.1.5.3 科研勘测设计费 10.1.5.4 水土保持监测费

10.1.5.5 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评估报告编制费

10.2 本水保方案投资估算情况

10.2.1 投资估算 10.2.2 分年度投资

10.3 防治效果评价

10.3.1 防治效果评价的原则和内容 10.3.2 防治效果分析计算方法

10.4 损益分析

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11 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11.1 组织领导与管理 11.2 水土保持工程的后续设计 11.3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监理 11.4 水土保持监测

11.5 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管理 11.6 检查与验收 11.7 资金来源及使用管理

武威市古浪至哈希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12 结论与建议

12.1 结论 12.2 建议

推荐第7篇: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编写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编写

一、编写提纲 前言

任务来源情况(包括合同签订),组织领导,监测计划确定,监测任务的组织实施(监测布点、现场监测),监督管理(监测资料的检查核定),监测结果分析,监测阶段报告,上级检查。 1 项目区及项目概况 2 监测时段和监测点布设 2.1划分监测时段

2.2扰动地貌类型划分和监测点布设 3 监测内容与方法 3.1监测内容

3.1.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 3.1.2 扰动面积监测 3.1.3 弃土弃渣监测 3.1.4 临时防护措施监测 3.1.5 植被恢复监测 3.1.6 工程措施监测

3.1.7 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3.2监测方法

3.2.1 定位监测(沉沙池、简易观测场等) 3.2.2 临时监测 3.2.3 调查监测 3.2.4 巡查

4 不同侵蚀单元土壤侵蚀模数的分析确定 4.1 原地貌不同土地类型土壤侵蚀模数 4.2不同扰动类型土壤侵蚀模数 4.3 不同防治措施土壤侵蚀模数 5 水土流失监测动态结果与分析 5.1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结果 5.2 弃土弃渣动态监测结果 5.3 扰动地面动态监测结果 5.4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结果 6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结果与分析 6.1 弃渣处理及防治效果 6.2 工程措施防治效果 6.3植物措施防治效果 6.4 运行初期水土流失 7 结论

7.1 防治达标情况

7.2 水土流失及防治综合评价 7.3 监测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

(二)监测

对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数量、强度、成因及其动态变化过程进行监测,对水土保持方案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情况、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对项目水土流失治理达标情况进行评价,为竣工验收提供依据;积累建设项目建设期水土保持方面的数据资料和监测管理经验,给实施监督管理提供依据,从而采取有力的管理措施,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

1、监测原则

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及其批复文以及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的工程特点和水土流失特征,确定如下监测原则: (1)全面调查监测与重点观测相结合

全面调查是对整个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而言,主要针对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及防治措施的动态变化,也就是全面了解东深供水改造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状况。重点观测即对特定地段较长期的连续监测,主要针对侵蚀强度监测、特殊地段及突发事件监测。 (2)以地表扰动类型确定水土流失量

开发建设项目地表扰动类型决定了水土流失速度。因此,可以通过监测地表扰动类型(各扰动类型的面积和侵蚀强度)确定水土流失量。

(3)地表扰动类型监测以弃土弃渣和平台监测为重点

本工程的弃土弃渣量(包括临时堆渣)达396.6×104m3。

平台的侵蚀模数相对较小,但面积很大,基本上每个标段都有,因此选为监测重点。22监测内容与方法

2、监测内容

(1)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

建设项目的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项目建设区分为永久征占地和临时占地,永久征占地面积在项目建设前已经确定,施工阶段及项目运行阶段保持不变,临时占地面积及直接影响区的面积则随着工程进展有一定变化,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主要是通过监测临时占地和直接影响区的面积,确定施工期防治责任范围面积。 (2)弃土弃渣动态监测

主要监测弃渣量、岩土类型、弃土弃渣堆放情况(面积、堆渣高度、坡长、坡度等)、防护措施及拦渣率。 (3)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

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包括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监测。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包括临时防护措施)实施数量、质量;防护工程稳定性、完好程度、运行情况;措施的拦渣保土效果。

不同阶段林草种植面积、成活率、生长情况及覆盖度;扰动地表林草自然恢复情况;植被措施拦渣保土效果。

(4)施工期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

针对不同地表扰动类型的流失特点,对不同地表扰动类型,分别采用标桩法、侵蚀沟样方测量法、简易径流小区法以及人工模拟降雨方法进行多点位、多频次监测,经综合分析得出不同扰动类型的侵蚀强度及水土流失量。

3、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包括调查监测、地面定位观测。 (1)调查监测

调查监测是指定期采取全线路调查的方式,通过现场实地勘测,采用GPS定位仪结合1:5000地形图、照相机、标杆、尺子等工具,按标段测定不同工程和标段的地表扰动类型和不同类型的面积。填表记录每个扰动类型区的基本特征(特别是堆渣和开挖面坡长、坡度、岩土类型)及水土保持措施(拦渣工程、护坡工程、土地整治等)实施情况。 ①面积监测

面积监测采用手持式GPS定位仪进行。首先对调查区按扰动类型进行分区,如堆渣、开挖面等,同时记录调查点名称、工程名称、扰动类型和监测数据编号等。然后沿各分区边界走一圈,在GPS手簿上就可记录所测区域的形状(边界坐标),然后将监测结果转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软件显示监测区域的图形和面积(如果是实时差分技术的GPS接收仪,当场即可显示面积)。对弃土弃渣量测量,把堆积物近似看成多面体,通过测一些特征点的坐标,再模拟原地面形态,即可求出堆积物的 ②植被监测

选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标准地,标准地的面积为投影面积,要求乔木林20m×20m、灌木林5m×5m、草地2m×2m。分别取标准地进行观测并计算林地郁闭度、草地盖度和类型区林草的植被覆盖度。计算公式为:

D=fd/fe C=f/F 式中:D—林地的郁闭度(或草地的盖度); C—林(或草)植被覆盖度,%; fd——样方面积,m2;

fe——样方内树冠(草冠)垂直投影面积,m2。 f——林地(或草地)面积,hm2; F——类型区总面积,hm2。

需要注意:纳入计算的林地或草地面积,其林地的郁闭度或草地的盖度都应大于20%。关于标准地的灌丛、草本覆盖度调查,采用目测方法按国际通用分级标准进行。 (2)地面观测

对不同地表扰动类型,侵蚀强度的监测,采用地面观测方法。如桩钉法、侵蚀沟样方测量法、简易径流小区法,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等,并以桩钉法和侵蚀沟法为主。同时采用自记雨量计观测降雨量和降雨强度。 ①桩钉法

将直径0.6cm、长20-30cm、类似钉子形状的钢钎相距1m×1m分上中下、左中右纵横各3排(共9根)沿坡面垂直方向打入坡面,钉帽与坡面齐平,并在钉帽上涂上红漆,编号登记入册。坡面面积较大时,为提高精度,钢钎密度可加大。每次暴雨后和汛期终了以及时段末,观测钉帽出露地面高度,计算土壤侵蚀深度和土壤侵蚀量。计算公式采用:A=ZS/1000COSθ,式中A-土壤侵蚀量,Z-侵蚀深度(mm),S-侵蚀面积(m2),θ-坡度值。 ②侵蚀沟样方法

在已经发生侵蚀的地方,通过选定样方,测定样方内侵蚀沟的数量和大小来确定侵蚀量。样方大小取5-10m宽的坡面,侵蚀沟按大(沟宽>100cm)、中(沟宽30-100cm)、小(沟宽﹤30cm)分三类统计,每条沟测定沟长和上、中上、中、中下、下各部位的沟顶宽、底宽、沟深,推算流失量。

侵蚀沟样方法通过调查实际出现的水土流失情况推算侵蚀强度。重点是确定侵蚀历时和外部干扰。必须及时了解工程进展和施工状况,通过照相、录像等方式记录、确认水土流失的实际发生过程。 ③简易径流小区法

用木板、铁皮、混凝土或其它隔湿材料围成矩形小区,在较低的一端安装收集槽和测量设备,以确定每次降雨的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

径流小区设置依据监测点实际地形,通过简单布置形成简易径流场,测定径流、泥沙。简易径流场分固定式和临时式两 ④人工模拟降雨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器,选择适当的降雨强度进行高土堆流失试验。研究堆渣的产流产沙规律。人工模拟降雨器选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生产的便携式降雨器,降雨器喷头高度3-6m,采用双喷头和单喷头两种方式,雨强范围为25-89.82mm/h,降雨时间10-60min。 降雨观测(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用自记雨量计,常规雨量观测每日进行。

4、监测时段划分

项目所在区域80%以上的降雨量集中在4-9月,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且多暴雨,因此以4-9月为重点监测时段。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和项目区降雨规律,监测工作分为以下四个时段:

2001年8月至2002年2月为第一时段,制定监测方案并细化、全线调查及各种面积监测、部分扰动类型侵蚀强度监测及监测设施布设,完成阶段报告1。

2002年3月至2002年7月为第二时段,重点进行基本扰动类型侵蚀强度监测,同时进行各种面积监测及防治措施调查,完成阶段报告2。

2002年8月至2003年1月为第三时段:完善侵蚀强度监测、各种面积监测及防治措施调查,完成阶段报告3。

2003年2月至2003年8月为第四时段:重点进行植物措施监测、各种面积核实监测、弃土弃渣整治监测等。完成总报告。

5、监测点布设

监测点布设主要指定位监测点。

桩钉监测点31个,分别布设在莲湖泵站、旗岭泵站、官仓倒虹吸、石山涵洞、隔水倒虹吸、金湖泵站及渡槽、地下涵、雁田箱涵。

侵蚀沟样方监测点21个,分别为莲湖泵站、石山涵洞及箱涵、金湖泵站及渡槽、雁田箱涵 简易径流小区监测点6个,分别为莲湖泵站、旗岭泵站、石山涵洞、金湖渡槽、雁田箱涵。 人工模拟降雨监测点3个,均在雁田箱涵。

(三)

不同侵蚀单元侵蚀模数分析

1、侵蚀单元划分

根据水土流失特点,可以将施工期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划分为原地貌(未施工地段)、扰动地表(各施工地段)和实施防治措施的地表(水泥构筑物及防治措施等无危害扰动)三大类侵蚀单元。在施工初期,原地貌所占比例较高,随着工程进展,扰动地表的面积逐渐增大,原地貌所占比例逐渐减少;最终原地貌完全被扰动地表和防治措施地表取代,随后防治措施逐渐实施,实施防治措施的地表比例大增。

施工期某时段(一般以年计)的土壤流失量即等于该时段防治责任范围内各基本侵蚀单元的面积与对应侵蚀强度乘积的总和。因此侵蚀单元划分及侵蚀强度的监测确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①原地貌侵蚀单元划分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所在区域属东江中下游地区,自然侵蚀主要集中在观澜河流域中上游的丘陵地带,面积约16km2,为中度面状侵蚀,少量沟状侵蚀。

监测的重点是施工期因项目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对于原地貌的流失评价采用《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书(报批稿)》中的分类方法和侵蚀模数,即将原地貌水土流失状况分为两种类型,大体上A标段为平原区,B、C标段为丘陵区。 ②地表扰动类型划分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的建设内容包括:供水泵站、隧洞、渡槽、箱涵、倒虹吸、地下埋管、人工渠改造及其它建筑物等。为了客观地反映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特点,对建设项目的地表扰动进行适当的分类。施工过程中对地表的扰动主要表现为弃土弃渣、开挖面、建筑物、施工平台等。堆渣、开挖面、平台等具有不同的水土流失特点。根据监测工作的实际需要和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的工程特点,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依照同一扰动类型的流失特点和流失强度基本一致、不同扰动类型的流失特点和流失强度明显不同的原则,共分为8类地表扰动类型,结果见下表。 地表扰动分类表

地表扰动

流失危害

有危害扰动

无危害扰动

扰动特征

开挖面

侵蚀对象

土质低堆渣

石质低堆渣

土质高堆渣

石质高堆渣

土质开挖面

石质开挖面

施工场地、

生活用地等

建筑物、填入洼地的堆渣、受保护的开挖面等

特征描述

花岗岩风化物高度≤4m

沙砾岩页岩类高度≤4m

花岗岩风化物高度>4m

沙砾岩页岩类高度>4m 花岗岩风化物

页岩类

地势平坦、零星渣堆、建筑材料

无流失、流失物进入封闭的区域(征地范围)

低土堆

低石堆

高土堆

高石堆

土质面

石质面

平台

无危害

1

8

1-4类为堆渣类型,

5、6类为开挖类型,第7类是平台,最后一类称为无危害扰动.④防治措施分类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截水沟、排水沟、浆砌石护坡、沉砂池、箱涵及渣料场覆土、草皮护坡、草坪、各种防护林以及临时沙包挡土墙。监测中发现,除以上措施外,施工中采取的防护措施还包括混凝土喷描护坡、砖砌挡土墙(利用原有旧的砖墙),但未发现有渣场覆土、防护林。

监测结果表明:浆砌石护坡、混凝土喷锚护坡均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利用原有旧砖砌挡土墙的渣场,挡渣墙的拦渣效果也很好;箱涵覆土后配合草坪、场地平整后配合草坪,边界修建浆砌石排水沟,其防护效果也很好;截水沟一般与护坡工程连在一起;排水沟主要修建在输水线路的两边边界,其作用与护坡工程或植物措施合在一起,不易区分。因此监测过程中将各种防治措施分为两类——完全措施和有排水沟的植物措施等;完善措施是指采取措施后仍然完善措施:完全措施指采取措施后基本上没有土壤流失的措施,包括浆砌石护坡、混凝土喷锚护坡、挡渣墙等工程措施以及平地上配存在轻微土壤流失,但已达到允许范围的措施,如坡面植物措施(草皮护坡等)、恢复自然植被等。 2各侵蚀单元侵蚀模数 (1)原地貌侵蚀模数

原地貌侵蚀模数采用水土保持方案中的数据,平原区水土流失轻微,一般处于允许侵蚀范围之内,平均侵蚀模数为502.7t/km2.a,丘陵区平均侵蚀模数为7096t/km2.a。 (2)各地表扰动类型侵蚀模数

为了更好地反映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特点,侵蚀强度分别以雨季月流失量(t/hm2.m)、平均次降雨流失量(t/hm2.e)和侵蚀模数(t/hm2.a)三种方式表示。

在被测定的几种地表扰动类型中,土质高堆渣侵蚀强度最大,平台侵蚀强度最小。相对来说,除高堆渣和土质开挖面以外的几种扰动类型的流失速度在同一个数量级,高堆渣的流失速度明显比其它类型大一个数量级。

基本扰动类型侵蚀强度

扰动类型

侵蚀强度(t/hm2)

雨季月流失量

(t/hm2.m)

次降雨流失量(t/hm2.m)

侵蚀模数 (t/hm2.a)

土质高堆渣

97.99

28.58

748.25 石质高堆渣

63.40

18.49

484.17 土质低堆渣

5.14

1.50

39.23 石质低堆渣

3.88

1.13

29.65 土质开挖面

17.21

5.02

131.45 石质开挖面

7.03

2.05

53.69

3.11

0.91

23.72

从次降雨流失量和月流失量来看,土质高堆渣和土质开挖面月(雨季)流失量分别为97.99t/hm2和17.21t/hm2,流失速度是很高的。雨季一场降雨平均可以冲刷掉28.58t/hm2(土质高堆渣)和5.02t/hm2(土质开挖面)的泥沙。施工过程中,对土质高堆渣和土质开挖面应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避免造成土壤流失。

(四)

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与分析

1、

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结果 (1)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

根据《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为486.27hm2,见表4-1。其中项目建设区361.73hm2,包括项目建设所需要的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项目永久占地面积203.94hm2,因管线沿线施工营造布置占地、轧筛场、渣场以及导流、支洞、公路施工等项目临时占地157.79hm2。

本工程直接影响区主要包括输水沿线施工的两侧、泵站周围、渣场、石料场周围及下游、临时道路两旁。该项目直接影响区面积124.54hm2,其中输水管线开挖平均宽度30m为项目建设区,中间地形较为陡峭(坡度大于20°)的及临水开挖的管线的平均影响范围为50m,管线开挖的直接影响区面积8.72hm2。隧洞开挖直接影响区面积为2.6hm2。泵站直接影响区面积为4hm2。渣场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山沟、废弃河道、待开发用地上,弃渣处理不当将会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直接影响区面积为45hm2。石料场直接影响区面积为4.33hm2。供水改造工程场内的临时道路长为59.89km,直接影响区为道路两旁平均宽度10m的范围,面积为59.89hm2。

表4-1水土保持方案中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

单位:hm2 时间

项目

泵站

管线

渣场

石料场

其它

小计

合计 可研究段

项目

建设区

永久占地

134.44

56.16

13.34

203.94

361.73

临时占地

22.59

56.27

4.99

78.93

157.79

直接

影响区

4+8.72+2.6

45

4.33

59.89

124.54

124.54 初步设计

占地

29.87

104.61

18.81

14.45

1.58

169.31

416.2

临时占地

24.25

100.44

12.71

109.49

246.89

直接

影响区

4.34

16.54

38.87

11.21

90.57

161.53

161.53

到初步设计阶段,由于项目建设内容的调整,如取消漳洋和凤岗泵站,隧洞及箱涵等输水管线走向的改变等,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的防治责任范围调整为577.73hm2,详见表5-1。其中永久占地面积由原来的203.94hm2减少为161.31hm2,而临时占地面积则由原来的157.79hm2增大为246.89hm2,项目建设区增大为461.2hm2,直接影响区相应增加为161.53hm2。 (2)施工期防治责任范围监测结果

施工期防治责任范围与水土保持方案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五点:第一,永久征占地面积由可行性研究中的203.94hm2,以及初步设计中的161.31hm2,进一步减少为126.63hm2,比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减少37.91%和21.50%。第二,取消了初步设计中的石料开采场,工程所需的石料,部分利用隧洞开挖过程中的弃渣,不足部分全部外购。石料场和渣场是大部分建设项目施工期的两大水土流失源,利用弃渣做石料,既减少了弃渣数量及其占地面积,同时不再有石料场水土流失问题。第三,弃土弃渣用地明显减少,由可行性研究中的112.43hm2,以及初步设计中的119.25hm2,减少为64.60hm2,比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减少42.54%和45.83%;而且均改为临时用地,不再包含在永久占地中,弃渣经加工利用(包括工程本身用做石料以及当地利用)和整治处理后归还当地政府,因此弃土、弃渣占地均为临时占地。第四,临时施工道路占地大为减少,由于项目建设区东莞市交通发达,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修建的临时道路很少,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利用现有道路完成任务。第五,直接影响区面积减少50%以上,由可行性研究中的124.54hm2,以及初步设计中的161.53hm2,减少为39.36hm2,比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减少68.40%和75.63%。

由于施工过程中的以上变化,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施工期防治责任范围比水土保持方案中确定的范围明显减小,施工期防治责任范围为352.63hm2,比可行性研究减少27.5%,比初步设计减少39%。项目建设区面积为313.27hm2,分别比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减少15.47%和32.86%。详见表5-2。

4-2施工期防治责任范围监测结果表

单位:hm2 标

项目建设区

直接影响区

合计

建设区

合计

永久征地

临时占地

渣场

临时道路

施工场地及营地

A-Ⅰ

8.65

3.96

1.42

2.24

0.37

9.02 A-Ⅱ

22.54

10.57

5.15

0.6

7.25

0.89

23.43 A-Ⅲ1

21.15

8.9

12.25

4.6

25.75 A-Ⅲ2

27.8

9.52

6.98

11.3

3.45

31.25 B-Ⅰ

32.58

10.68

8.37

13.53

1.17

33.75 B-Ⅱ1

35.27

12.74

7.79

2.3

16.1

1.92

37.19 B-Ⅱ2

5.9

2.9

0.42

6.32 B-Ⅲ1

20.95

7.05

5.71

1.2

5.81

2.38

23.33 B-Ⅲ2

9.8

3.6

4.95

1.2

11.00 B-Ⅲ3

15.11

9.2

4.68

3.46

18.57 C-Ⅰ

34.65

18.45

9.55

2.1

4.55

6.8

41.45 C-Ⅱ

21.42

10.24

5.36

1.1

4.72

4.42

25.84 C-Ⅲ1

15.44

3.25

4.63

7.56

1.47

16.91 C-Ⅲ2

16.43

4.54

5.35

6.54

1.17

17.6 C-Ⅳ

25.58

10.93

4.29

0.7

9.66

5.64

31.22 合计

313.27

126.63

64.60

8.00

114.04

39.36

352.63

2、弃土弃渣动态监测结果 (1)设计弃土弃渣

根据《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有关设计资料,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在可行性研究中认定的土石方开挖量774.89×104m3,土石方回填量437.76×104m3,工程弃渣量为419.73×104m3,拟分11个渣场堆放,渣场设计占地面积为112.43hm2。

初步设计中核定的土石方开挖量减少为658.51×104m3,土石方回填量417.63×104m3,工程弃渣减少为241.88×104m3,拟采用13个渣场堆放,新增2个渣场,可行性研究阶段的11个渣场,在初设中,位置和编号略有变化,初设中渣场编号为1#-14#,缺2#,设计占地面积为119.25hm2。 (2)弃渣场及占地面积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表明,施工期弃土弃渣实际使用了19个渣场。19个渣场中,11个为水土保持方案中设计的渣场,2个为初步设计中增加的渣场,这13个渣场均为设计渣场,施工期新增6个渣场。

设计渣场中,有2个渣场在施工期位置和原用地类型有较大改变,它们是1#渣场由原计划东江边山坡地改为岭头村鱼塘,14#渣场由原定山沟改为雁田村鱼塘。6个新增渣场位置分别为莲湖泵站(N1#)、旗岭泵站(N2#)、走马岗支洞口(N3#)、官仓倒虹吸(N4#)、石山涵洞(N5#)和地下涵(N5#)。 各渣场的占地面积与设计(水土保持方案)相比,施工期渣场数量增加,但占地面积则减少,实际占地面积比可行性研究减少42.54%,比初步设计减少45.83%。 (3)弃土弃渣量动态监测结果

施工期弃土弃渣监测结果见表4-3。由表可知,第一年全线弃土弃渣量为256×104m3,第二年为396.6×104m3,第三年为225.9×104m3。

施工期最大弃渣量(第二年)低于水土保持方案中弃渣量,但高于初步设计中的弃渣量。施工期弃渣量与方案(可行性研究)弃渣量的不同,主要由于设计变更。施工期第二年大部分临时弃渣还没有回填,因此实测最大弃渣量大于按挖填平衡计算的设计弃渣量,第三年大部分临时堆渣已回填或被加工利用,因此监测值低于设计值。

表4-3施工期弃土弃渣监测结果

标段

数量(×104m3)

渣场

2001

2002

2003

编号

面积hm2

A-Ⅰ

2.7

4.3

4.3

1.42

由原定山坡地改为鱼塘、土渣 A-Ⅱ

7

永久征地范围内

4.6

4.6

N1

1.53

附近废弃地、土渣、第二年开始使用

14.8

14.8

3.62

废弃旧河道、土渣、石渣 A-Ⅲ1

7.5

永久征地范围内

A-Ⅲ2

19.8

24.9

24.9

6.98

废弃旧河道、土渣、石渣 B-Ⅰ

37.6

20.1

N2

1.16

施工场地附近山沟中、石渣

36.1

7.21

陈屋贝村鱼塘、第二年开始使用 B-Ⅱ1

2.4

2.4

走马岗洞口、石料、第二年利用完

9.1

29

N3

3.22

走马岗支洞口、石料、第二年利用完

13.7

10.3

N4

2.29

官仓河滩地及农田、土渣、石渣

11.4

18.6

5

2.28

河滩地、石料 B-Ⅱ2

B-Ⅲ1

12.4

12.4

6

1.51

河滩地、石料、第二年利用完

10.4

13.3

9.5

N5

1.9

丘陵地、土渣、第三年植树

4.5

4.5

2.3

低洼地、土渣、石渣 B-Ⅲ2

5.2

3.2

永久征地范围内 B-Ⅲ3

16.8

10.5

永久征地范围内

C-Ⅰ

27.8

40.1

40.1

9.55

山塘、土渣、石渣

1.5

1.5

永久征地范围内

4.6

4.6

永久征地范围内

C-Ⅱ

27.2

12.4

3.4

农田、有1.8m砖砌挡渣墙

11.8

11.8

1.31

山沟、石渣

N6

0.65

农田、土渣

C-Ⅲ1

5.3

5.3

5.3

0.88

低洼地、土渣

33.3

18.8

3.75

山塘、石渣、石料(包括C-Ⅲ2) C-Ⅲ2

25.4

25.4

12

3.23

丘陵、石渣、有1.8m砖砌挡渣墙

12.7

12.7

12

2.12

土渣,第二年恢复植被,第三年回填利用

C-Ⅳ

3.6

3.6

13

0.52

废弃地、土渣、第二年利用完

15.1

15.1

15.1

3.77

鱼塘、土渣

6.6

6.6

6.6

永久征地范围内 全线

256

396.6

225.9

64.6

3、地表扰动面积动态监测结果

地表扰动面积监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扰动类型判断和面积监测,其中扰动类型判断是关键,扰动类型的划分和判定是由其侵蚀强度确定的,监测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流失状态进行归类和面积监测。 在施工期第一年,防治责任范围内有55.76hm2(15.81%)的区域属于原地貌类型,堆渣、开挖面和平台的面积分别为16.99hm

2、2.55hm

2、55.63hm2,分别占防治责任范围的4.82%、0.72%、15.78%,占防治责任范围62.87%的区域为无危害扰动。堆渣和平台所占比例虽然不大,因其侵蚀强度较大,是该阶段防治责任范围内的主要流失源。

施工第二年,防治责任范围内的原地貌逐渐减少。该阶段土壤流失比较严重的堆渣、开挖面和平台的面积分别为18.35 hm

2、2.58 hm

2、61.49 hm2,分别占防治责任范围的5.2%、0.73%、17.44%,与第一年相比,所占比例均增大。

施工第三年,随着各项防治措施的不断实施,无危害扰动面积进一步增大为285.68hm2,占防治责任范围的81.01%;堆渣、开挖面和平台的面积分别为17.38 hm

2、1.78 hm

2、47.79 hm2,分别占防治责任范围的4.93%、0.51%、13.55%。

4、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结果

流失量=∑侵蚀单元面积×侵蚀强度。 表4-4施工期各标段土壤流失量监测结果表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流失量(t)

比例(%)

流失量(t)

比例(%)

流失量(t)

比例(%) A-Ⅰ

20.6

0.59

20.6

0.60

8.8

0.32 A-Ⅱ

216.2

6.19

253.2

7.32

104.6

3.80 A-Ⅲ1

436.1

12.50

192.0

5.55

76.8

2.79 A-Ⅲ2

121.7

3.49

97.5

2.82

83.0

3.02 B-Ⅰ

607.6

17.41

268.6

7.77

59.7

2.17 B-Ⅱ1

189.9

5.44

189.9

5.49

261.5

9.50 B-Ⅱ2

31.2

0.89

26.8

0.78

B-Ⅲ1

362.3

10.38

592.0

17.12

463.1

16.83 B-Ⅲ2

81.4

2.33

153.5

4.44

66.7

2.42 B-Ⅲ3

321.3

9.21

224.0

6.48

98.5

3.58 C-Ⅰ

243.6

6.98

648.0

18.74

648.0

23.55 C-Ⅱ

185.1

5.30

274.0

7.93

261.7

9.51 C-Ⅲ1

274.6

7.87

187.8

5.43

187.8

6.82 C-Ⅲ2

83.2

2.38

42.6

1.23

165.5

6.01 C-Ⅳ

315.3

9.03

286.9

8.30

266.5

9.68 合 计

3490

100

3457

100

2752

100 由表可知:第一年的土壤流失量为3490t。土壤流失量较大的标段分别为B-Ⅰ(旗岭泵站)、A-Ⅲ1(莲湖-石水口明槽)、B-Ⅲ1(石山涵洞)、B-Ⅲ3(契爷石水-塘厦明槽、箱涵)、C-Ⅳ(沙岭-上埔箱涵)、C-Ⅲ1(窑坑隧洞)、C-Ⅰ(金湖渡槽)、A-Ⅱ(莲湖泵站)等八个标段,其流失量合计占该阶段总流失量的79.57%。其中仅B-Ⅰ标段的流失量就占该阶段总流失量的17.41%,是该阶段流失最严重的标段,因为该标段旗岭泵站弃渣没有按规定堆放,没有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施工第二年的土壤流失量为3457t,与第一年接近。土壤流失量较大的标段分别为C-Ⅰ、B-Ⅲ

1、C-Ⅳ、C-Ⅱ(凤凰岗-窑坑地下涵)、B-Ⅰ、A-Ⅱ、B-Ⅲ3、A-Ⅲ1等八个标段,其流失量合计占该阶段总流失量的79.21%。与第一年相比,主要流失标段仍然为八个,但流失最严重的标段变为C-Ⅰ标段和B-Ⅲ1标段,其流失量分别占该阶段总流失量的18.74%和17.12%,合计达35.86%。 施工第三年的土壤流失量为2752t,明显低于前两年。大部分标段的流失量均减少,土壤流失量较大的前四个标段与第二年一致,即C-Ⅰ、B-Ⅲ

1、C-Ⅳ、C-Ⅱ,但它们的流失量占该阶段总流失量的比例增大到59.56%。

5、各地表扰动类型土壤流失量

不同阶段地表扰动类型土壤流失量见表4-5。 表4-5施工期不同地表扰动类型土壤流失量

低土堆

低石堆

高土堆

高石堆

土质面

石质面

原地貌

措施 第

第 第7

6、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结果

(1)

水土保持方案中设计的防治措施 ①设计工程措施

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截水沟、排水沟、沉砂池、覆土工程和护坡工程等,见表4-6。 表4-6方案设计工程措施统计表

序号

单位工程

分部工程

工作内容

单位

可研

初设

数量

数量

工程输水沿线开挖面防治区

渡槽

排水沟M7.5浆砌石

m3

258.5

排水沟人力挖方

m3

643.5

倒虹吸

排水沟M7.5浆砌石

m3

2237

排水沟人力挖方

m3

5539

输水箱涵段

总覆土量

m3

48035

38839

排水沟M7.5浆砌石

m3

11940

排水沟人力挖方

m3

39780

隧洞口开挖面

排水沟人力挖方

m3

1690

5636 排水沟M7.5浆砌石

m3

1950

11234

例(%)

18.30

3.47

26.92

5.81

0.53

3.26

41.19

0.53 三年二年

比流

比流

例量例量(%)

17.29

0.28

6.86

13.32

0.79

3.60

37.81

20.05

(t)

652.0

853.0

285.7

89.4

102.0

1458.5

16.8 (%)

18.86

24.67

8.26

2.59

2.95

42.19

0.48 (t)

503.7

95.5

740.8

159.8

14.5

89.7

1133.6

14.一年

量(t)

603.4

9.8

239.4

464.8

27.6

125.6

1319.5

699.8

沉沙池人力挖方

m3

6500

1300 2

石料场防治区

截水沟人力挖方

m3

3120

14432

削极石方明挖

m3

1600

1808

截水沟M7.5浆砌石

m3

2520

4113

临时沉沙池开挖土方

m3

10000

外拉表土覆盖

m3

6000

6000

C20种植槽

m3

960

1248 3

弃渣场重点治理区

排水沟人力挖方

m3

16520

921.5

排水沟M7.5浆砌石

m3

4620

14296

外拉表土覆盖

m3

22500

24074 4

泵站及其附属建筑保护区

截水沟人力挖方

m3

1500

截水沟M7.5浆砌石

m3

1200

2920

沉沙池开挖土方

m3

2000

3162

外拉表土覆盖

m3

6000

6387

M7.5浆砌石网格护坡

m3

15000

7015 5

临时性道路防治区

M7.5浆砌石挡土墙

m3

8750

10062.5

外拉表土覆盖

m3

14000

截水沟人力挖方

m3

6084 ②设计植物措施

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主要是各种绿化工程,见表4-7。 表4-7方案设计植物措施统计表

序号

单位工程

分部工程

工作内容

单位

可研

初步设计

数量

数量

工程输水沿线开挖面防治区

渡槽

绿化面积(边坡及道路周围)

m2

6995

倒虹吸

绿化面积(边坡及道路周围)

m2

23530

输水箱涵段

植草皮面积

m2

548470

587565

隧洞口开挖面

绿化面积(边坡及道路周围)

m2

44850

42385 2

石料场防治区

恢复植被面积

m2

133400

133400 3

弃渣场重点治理区

渣场绿化面积

m2

1124900

224140 4

泵站及其附属建筑保护区

植草皮面积

m2

80000

13537 5

临时性道路防治区

临时道路绿化面积

m2

180000

167400 6

合计

2111620

③渣场防治措施

方案设计的渣场防治措施见表4-8。 表4-8方案设计渣场防治措施统计表

水土保持工程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排水沟人力挖方

m3

16520

排水沟M7.5浆砌石

m3

4620

外拉表土覆盖

m3

22500

(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动态监测结果

包括对工程开挖面、堆渣及施工场地的防护措施,可分为护坡工程、排水工程、拦渣工程、绿化工程及临时防护措施等。

①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及工程措施 表4-9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结果表 标段

单位工程

分部工程

备注 A-Ⅰ

东江口—莲湖人工渠道

绿化工程

施工第二年完成大部分,第三年基本完成

排水工程(主体)

第二年人工渠两侧便道外修建浆砌石矩形排水沟

影响区整治工程

第三年自然植被恢复 A-Ⅱ

莲湖供水泵站

覆土工程(主体)

02年7月完成回填覆土,开始建排水沟、护坡等

绿化工程

02年7月开始站场内绿化

渣场整治工程

4渣场平整为建筑用地、N1渣场自然植被恢复

影响区整治工程

完成 A-Ⅲ1

莲湖-石水口明槽

绿化工程

03年开始绿化、6月完成

排水工程(主体)

03年开始两侧砼抹面矩形排水沟建设,已配套

永久道路护坡工程

草皮护坡6月完成

影响区整治工程

03年7月自然植被恢复 A-Ⅲ2

箱涵工程

绿化工程

02年7月完成

排水工程(主体)

02年底两侧砼抹面矩形排水沟已配套

渣场整治工程

平整为建筑用地

影响区整治工程

自然植被基本恢复

B-Ⅰ

旗岭供水泵站

覆土工程(主体)

完成

绿化工程

部分完成

渣场整治工程

临时渣场未整治

边坡防护工程

边坡砼喷锚01年初完成、浆砌石护坡03年7月完成

影响区整治工程

未整治

旗岭渡槽

绿化工程

部分完成

影响区整治工程

自然植被恢复

B-Ⅱ1 走马岗隧洞

进口护坡工程(主体)

开口初期完成削坡开级、砼喷锚护坡、截水沟

支洞渣场整治工程

未整治

出口护坡工程(主体)

出口为公路,02年8月完成洞口建设

官仓倒虹吸

箱涵绿化工程

03年初开始,已完成

渣场整治工程

自然植被恢复

影响区整治工程

平整、未绿化

观音山隧洞

箱涵绿化工程

03年5月开始,已完成

进口护坡工程(主体)

开口初期完成开挖面砼喷锚护坡、截水沟

出口护坡工程(主体)

开口初期完成开挖面砼喷锚护坡、截水沟

笔架山隧洞

渣场整治工程

弃渣利用完,转化为扎筛场

进口护坡工程(主体)

开口初期完成砼喷锚、截水沟

出口护坡工程(主体)

施工期砼喷锚、完工后浆砌石护坡 B-Ⅱ2

樟洋渡槽

绿化工程

03年初开始,已完成

影响区整治工程

自然植被恢复 B-Ⅲ1

石山隧洞

渣场整治工程

未整治

进口护坡工程(主体)

浆砌石排水沟、开挖面砼喷锚、浆砌石护坡

石山涵洞渠道工程

护坡工程(主体)

02年7月完成浆砌石、网格植物

排水工程

02年10月完成浆砌石、砼抹面排水沟

绿化工程

部分于02年3月完成,03年5月全部完成

渣场整治工程

02年6月平整后植树

影响区整治工程

自然植被恢复

续表6-4 标段

单位工程

分部工程

完成情况

B-Ⅲ2

隔水-契爷石水明槽工程

绿化工程

03年初完成

影响区整治工程

自然植被恢复

护坡工程

02年10月完成浆砌片石护坡、截水沟

B-Ⅲ3

契爷石水-塘厦明槽及箱涵工程

绿化工程 03年初完成

影响区整治工程

自然植被恢复

永久道路护坡工程

草皮护坡

C-Ⅰ

金湖供水泵站

覆土工程(主体)

03年6月完成

泵站场区绿化工程

03年6月完成

护坡绿化工程

03年6月完成

渣场整治工程

部分未平整

排水工程(主体)

03年6月完成浆砌石

金湖渡槽

护坡绿化工程

03年6月种草

绿化工程

03年6月种草、植树

影响区整治工程

03年6月已植树

C-Ⅱ

凤皇岗--窑坑输水管

排水工程(主体)

浆砌石、砼抹面

护坡工程

03年6月浆砌石

绿化工程

03年6月完成

渣场整治工程

03年6月基本完成

影响区整治工程

03年6月自然植被恢复

C-Ⅲ1

窑坑隧洞

进口护坡工程(主体)

开工初期砼喷锚护坡、浆砌石截水沟

出口护坡工程(主体)

02年9月完成浆砌石挡土墙、浆砌石截水沟

绿化工程

箱涵02年5月完成,其它03年4月完成

渣场整治工程

未完成

影响区整治工程

03年6月完成

C-Ⅲ2

凤岗隧洞首段

进口护坡工程(主体)

01年初砼喷锚、浆砌石截水沟

出口护坡工程(主体)

01年初砼喷锚、浆砌石截水沟

绿化工程

03年6月完成

渣场整治工程

03年2月平整、6月植被恢复

凤岗隧洞中后段

进口护坡工程(主体)

01年初砼喷锚、浆砌石截水沟

出口护坡工程(主体)

01年初砼喷锚、浆砌石截水沟

绿化工程

03年6月完成

C-Ⅳ

隧洞出口箱涵、沙岭倒虹吸

绿化工程

03年6月完成

排水工程(主体)

已配套

渣场整治工程

02年10月完成

影响区整治工程

03年6月完成

沙岭-上埔箱涵

绿化工程

部分02年初,其它03年6月完成

渣场整治工程

01年初完成

排水工程(主体)

浆砌石、砼抹面

影响区整治工程

部分自然植被

②弃土弃渣防治措施监测结果

表4-10渣场防护及整治监测结果 渣场

数量 ×104m3

说明

4.3

鱼塘,已平整,建房 3

36.1

陈屋贝村、鱼塘、已平整 4

39.7

废弃旧河道,已平整、建房

笔架山隧洞渣场,工程渣料已被全部用完,现已为石料厂,由他人经营 6

石山隧洞渣场,工程渣料已被全部用完,场地需要平整绿化 7

4.5

低洼地,已平整、建房 8

23.1

低洼地、山塘,部分未绿化

地下涵临时弃渣、山沟中、已全部利用,场地已平整、植树 10

3.4

有1.8m砖砌挡渣墙,大部分弃渣已利用,未平整绿化

5.4

石渣已利用、场地正在变为建筑用地,土渣仍在,自然植被恢复较好,覆盖度80% 12

弃土弃渣全部回填利用,渣场已平整,自然植被恢复较好,覆盖度80% 13

弃土全部回填,场地被地方利用,与附近垃圾场连为一体变成了垃圾场

15.1

鱼塘、已平整,建房

N1

4.6

莲湖泵站附近,弃渣未整治,部分地段自然植被恢复较好 N2

旗岭泵站附近山沟,施工期弃渣已回填利用或运走 N3

走马岗支洞口、隧洞开挖渣料、全部利用、未平整绿化 N4

官仓箱涵弃渣、部分未平整、自然植被恢复良好

N5

9.5

石山涵洞渣场、堆放在河沟边,局部有沙袋拦挡,部分为自然植被拦挡,自然植被生长茂盛。渣场表面种植山指甲树苗,成活率70%左右,有自然草生长。 N6

地下涵临时弃渣、已全部利用,场地已平整、植被恢复良好 合计

154.7

③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监测结果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主要是输水箱涵、渡槽、泵站等完工区绿化,绿化方式以铺草皮为主,并配合有少量乔木树种和灌木、及花卉,同时包括自然植被恢复。

箱涵区完工后一般形成30m左右的永久占地区,边界建有围墙或护栏,仅靠护栏为浆砌石或水泥排水沟,中间除箱涵和水泥路以外的地方全部覆土绿化、绿化方式有铺草皮、植树、栽花,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防治责任范围内可恢复植被的面积为120.8hm2,施工第二年初石山涵洞完工区及雁田箱涵完工区开始绿化,绿化面积为16.88hm2。第三年绿化面积增加为51.18hm2。施工期末林草覆盖面积达115.92hm2。 (2)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动态监测结果 ①治理度

水土流失治理度指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防治面积占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总面积的百分比,分年度监测。

施工第一年,各标段以开挖为主,产生大量弃土弃渣和开挖面。该阶段防护措施主要包括开挖面水泥喷浆、截水沟、挡渣墙、临时沙包及排水工程。各项措施的防治面积合计为221.7hm2,水土流失治理度为62.87%。其中护坡工程面积为4.72hm2。

第二年新增防治措施包括输水管线两侧永久排水沟、开挖面浆砌石护坡、网格植物护坡及绿化工程等。各项措施的防治总面积为270.21hm2,水土流失治理度为76.63%。其中护坡工程面积为10.3hm2,绿化工程面积为16.88hm2。

第三年绿化工程及生物护坡面积继续加大,各项措施的防治总面积达285.68hm2,水土流失治理度为81.01%。其中护坡工程面积为11.97hm2,绿化工程面积为39.21hm2,生物护坡面积为5.05hm2。 施工期末及运行初期的防治总面积增大为323.85hm2,水土流失治理度为91.84%。其中护坡工程面积为12.11hm2,绿化工程面积为57.28hm2,生物护坡面积为17.89hm2。

②拦渣率

拦渣率指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实际拦挡弃土弃渣量与防治责任范围内弃土弃渣总量的百分比。 表4-11施工期弃土弃渣流失量监测结果 标段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面积

侵蚀模数

流失量

面积

侵蚀模数

流失量

面积

侵蚀模数

流失量

( hm2)

t/hm2.a

T

( hm2)

t/hm2.a

t

( hm2)

t/hm2.a

t A-Ⅰ

1.42

0

0.0

1.42

0

0.0

1.42

0

0.0 A-Ⅱ

2.33

39.23

91.4

2.33

39.23

91.4

0.0

0.0

1.53

39.23

60.0

1.53

39.23

60.0

0.0

3.62

0

0.0

3.62

0

0.0 A-Ⅲ1

0.0

1.51

39.23

59.2

0.31

0.0 A-Ⅲ2

4.21

0

0.0

6.98

0

0.0

6.98

0

0.0 B 27.5

0.0

5.01

0

0.0

7.21

0

0.0

B-Ⅱ1

0.6

0

0.0

0.6

0

0.0

0.0

3.22

0

0.0

3.22

0

0.0

3.22

29.65

95.5

2.29

39.23

89.8

2.29

39.23

89.8

1.68

39.23

65.9

-Ⅰ

0.96 484.17

464.8

0.26

484.17

125.9

1.16

23.72

2.28

0

0.0

2.28

0

0.0

2.28

0

0.0 B-Ⅱ2

0.0

0.0 B-Ⅲ1

1.51

0

0.0

1.51

0

0.0

1.51

23.72

35.8

0.32

748.25

239.4

0.63

748.25

471.4

0.48

748.25

359.2

0.0

1.13

39.23

44.3

2.3

0

0.0 BB

--

ⅢⅢ2

1.3

39.23

51.0

0.86

39.23

33.7

0.86

39.23

33.7 3

4.61

39.23

180.9

2.13

39.23

83.6

1.1

39.23

43.2 C-Ⅰ

8.11

0

0.0

9.55

0

0.0

9.55

0

0.0

0.0

0.58

39.23

22.8

0.58

39.23

22.8

0.0

0.51

748.25

381.6

0.51

748.25

381.6 C-Ⅱ

0.0

3.4

0

0.0

3.4

0

0.0

0.33

29.65

9.8

0.33

484.17

159.8

0.33

484.17

159.8

0.0

0.65

39.23

25.5

0.65

39.23

25.5

C-Ⅲ1

0.88

0

0.0

0.88

39.23

34.5

0.88

39.23

34.5

3.75

0.0

3.75

0

0.0

3.75

0

0.0

C-Ⅲ2

3.23

0

0.0

3.23

0

0.0

3.23

29.65

95.8

2.12

39.23

83.2

2.12

10.6

2.12

39.23

83.2 C-Ⅳ

0.52

39.23

20.4

0.52

39.23

20.4

0.52

0

0.0

3.77

0

0.0

3.77

0

0.0

3.77

0

0.0

2.21

39.23

86.7

2.21

39.23

86.7

2.21

39.23

86.7 全线

49.97

1317.4

68.81

1801.3

67.16

1610.6 由表4-11可知,施工期弃土弃渣流失量,第一年为1317.4t,第二年为1801.3t,第三年为1610.6t,合计为4729.2t。以施工期最大弃土弃渣量396.6×104m3计,可得施工期拦渣率为99.88%。 ③植被恢复系数与林草覆盖度

植被恢复系数指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植被恢复面积占防治责任区范围内可恢复植被面积百分比,可恢复植被面积是指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通过分析论证确定的可以采取植物措施的面积。林草覆盖率则是指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林草面积占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的百分比。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防治责任范围为352.63hm2,由植物措施监测结果可知,可恢复植被的面积为120.8hm2,施工期末林草覆盖面积为115.92hm2,由此可计算出运行初期的植被恢复系数为95.96%,林草覆盖率为32.87%。

施工期第二年、第三年林草覆盖面积分别为16.88hm2和51.18hm2,则第二年的植被恢复系数和林草覆盖率为13.97%和4.79%,第三年的植被恢复系数和林草覆盖率为42.37%和14.51%。 ④土壤流失控制比

土壤流失控制比是指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治理后的平均土壤流失量与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的容许土壤流失量之比。

根据SL190-96《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所在区域属于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允许流失量为500t/km2.a,由施工期土壤流失量监测结果,计算各阶段平均土壤流失量和土壤流失控制比(表4-12)。平均土壤流失量=标段(全线)土壤流失总量÷标段(全线)面积 土壤流失控制比=标段(全线)平均土壤流失量÷土壤允许流失量

表4-12施工期平均土壤流失量及土壤流失控制比

标段

平均土壤流失量(t/hm2.a)

土壤流失控制比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A-Ⅰ

2.29

2.29

0.97

0.46

0.46

0.19 A-Ⅱ

9.23

10.81

4.47

1.85

2.16

0.89 A-Ⅲ1

16.94

7.45

2.98

3.39

1.49

0.60 A-Ⅲ2

3.89

3.12

2.66

0.78

0.62

0.53 B-Ⅰ

18.00

7.96

1.77

3.60

1.59

0.35 B-Ⅱ1

5.11

5.11

7.03

1.02

1.02

1.41 B-Ⅱ2

4.94

4.24

0.00

0.99

0.85

0.00 B-Ⅲ1

15.53

25.37

19.85

3.11

5.07

3.97 B-Ⅲ2

7.40

13.95

6.06

1.48

2.79

1.21 B-Ⅲ3

17.30

12.06

5.31

3.46

2.41

1.06 C-Ⅰ

5.88

15.63

15.63

1.18

3.13

3.13 C-Ⅱ

7.16

10.60

10.13

1.43

2.12

2.03 C-Ⅲ1

16.24

11.10

11.10

3.25

2.22

2.22 C-Ⅲ2

4.73

2.42

9.40

0.95

0.48

1.88 C-Ⅳ

10.10

9.19

8.54

2.02

1.84

1.71 全线

9.90

9.80

7.80

1.98

1.96

1.56

由表可知,施工期第一年全线平均土壤流失量为9.90t/hm2.a,即990t/km2.a,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98;第二年全线平均土壤流失量为980t/km2.a,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96;第三年全线平均土壤流失量为780t/km2.a,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56。 ⑤扰动土地整治率

扰动土地整治率是指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扰动土地整治面积占扰动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扰动土地是指开发建设项目在生产建设活动中形成的各类挖损、占压、堆弃用地,均以垂直投影面积计。扰动土地整治面积,指对扰动土地采取各类整治措施的面积,包括永久建筑物面积。

根据以上定义,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的扰动土地面积应该为整个防治责任范围,即352.63hm2。而扰动土地整治面积即等于综合治理面积(土壤流失量已达达允许侵蚀标准)加上那些采取措施后仍然未达到允许侵蚀标准的面积,由此可得扰动土地整治面积为339.08hm2,扰动土地整治率为96.16%。

6、运行初期水土流失监测

经过采取各项防治措施,运行初期防治责任范围内91.84%的区域其土壤流失量已达到允许侵蚀标准,其中大部分区域基本没有土壤流失,监测结果可以计算出东深供水改造工程运行初期防治责任范围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18t/km2.a,土壤流失控制比为0.41。

7、结论

(1)防治责任范围

根据《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水利部批文,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施工期防治责任范围为486.27hm2。其中项目建设区361.73hm2,包括永久占地面积203.94hm2和临时占地157.79hm2;直接影响区124.54hm2,包括工程沿线两侧、泵站周围、渣场、石料场周围及下游、临时道路两旁。 从可行性研究到施工设计,工程发生以下变更:①取消了凤岗泵站并对输水线路进行了优化;②取消了石料开采场,工程所需石料,部分利用隧洞开挖过程中的弃渣,不足部分全部外购;③利用隧洞弃渣加工石料,永久弃渣大为减少(包当地利用),渣场整治后归还当地,弃土、弃渣占地均改为临时占地,面积由112.43hm2减少为64.60hm2,减少42.54%;④由于项目建设区东莞市交通发达,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修建的临时道路很少,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利用现有道路完成任务,临时施工道路占地大为减少;⑤随着渣场和临时道路占地面积的减小,直接影响区面积减少50%以上。

由于设计上的以上变化,实测施工期防治责任范围为352.63hm2,与方案设计值相比,减少27.5%。其中永久占地减少为126.63hm2,直接影响区减少为39.36hm2,但临时占地有所增加,为186.64hm2。考虑到工程设计的变更,可以认为,水土保持方案中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基本上是合理的。 工程竣工进入运行期后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应为永久征地范围,即126.63hm2。 (2水土保持措施评价

将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分为5个防治区,即弃渣场重点治理区、工程输水沿线开挖面防治区、泵站及其附属建筑保护区、临时道路防治区和石料场防治区,分区采取了适宜的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工程的总体布局合理,效果明显,达到水土保持方案设计要求。

8、存在问题及建议

(1)莲湖泵站厂区内未绿化区域,补播适宜的草种,以增加地面覆盖,控制水土流失。

(2)旗岭泵站厂区内、直接影响区及渡槽未绿化区域,补播适宜的草种,以增加地面覆盖,控制水土流失。 (3)走马岗支洞口渣场在归还当地前应尽快平整、覆土。

(4)石山涵洞渣场顶面需设置排水设施,将地表径流安全排入河道。渣面在交还地方前补播适宜的草种,以恢复自然植被。

(5)部分临时工棚及场地尚需妥善处理,局部临时道路边坡仍需种植林草,以恢复植被。

(6)对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的运行情况和效益进行跟踪调查和监测,并将监测成果定期上报水行政主管部门。

推荐第8篇: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执行情况报告

关于梧州苍梧至藤县(孔良至潭东段)公路工程建设

水土保持执行情况的汇报

梧州苍梧至藤县(孔良至潭东段)公路工程在建设中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环保、水保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建设中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管理,落实相关制度,确保施工中环保、水保措施落到实处。根据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桂水水保[2011]22号)文件精神,现就本工程项目建设中水土保持执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程概况

梧州苍梧至藤县(孔良至潭东段)一级公路路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境内,起于梧州市藤县塘步镇孔良村附近,起点桩号为K13+060,起点与苍梧盘龙坳至藤县塘步(孔良)一级公路终点相接,整体于藤县规划的陶瓷工业园附近,沿原有南宁至梧州二级公路,经柳垠、河大地、步田、新村、大罗,终于藤县藤州镇潭东村,与潭东至太平二级公路起点相接,终点桩号为K30+514.494,路线全长17.333844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进行设计,设计速度为60 公里/小时;路基宽23米。主要工程量为:

(1)路基挖方81.186万立方米,填方209.2043万立方米;

(2)水泥混凝土路面345.012千平方米;(3)路基排水圬工2.443万立方米,防护圬工2.548万立方米; (4)中 1

桥111米/2座; (5)小桥26米/1座; (6)涵洞1299.72米/51道; (7)平面交叉7处。

二、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情况

梧州苍梧至藤县(孔良至潭东段)一级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已通过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同意。本项目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治理措施,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技术保证,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检查、监督提供科学依据。项目于2009年12月份委托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该院于12月初对项目区进行了踏勘,收集了项目所在地区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规划资料,调查环境现状,征询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意见和要求,结合现场调查资料、主体设计文件,于2010年1月份完成了《梧州市苍梧至藤县(孔良至潭东段)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并上报自治区水利厅,水利厅于1月20日组织有关专家对方案报告书(送审稿)进行评审,并形成了主要技术评审意见。该院在方案报告书《送审稿》的基础上,根据评审会专家组提出的修改补充意见,对方案报告书进行了修改完善,于2010年1月底完成了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并上报自治区水利厅审批,自治区水利厅于2010年2月24日通过了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因本项目没有初步设计,水土保持方案已纳入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三、水土保持具体措施及做法

在本项目建设中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坚持做到 “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落实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在施工过程中坚决贯彻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领导,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切实提高对水保工作的认识,给水保方案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

2、加强《水土保持法》宣传贯彻与实施,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水保治理的宣传力度,并要求施工单位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做好水保项目资金方面科学运用,注意生态保护。通过宣传教育使水土保持的法律意识深入到建设单位和沿线广大干部群众中去,为本项目开展水保工作奠定更为有利的基础。

3、具体实施方面如:(1)施工便道填筑或开挖前,先人工清除地表杂物,然后利用推土机、挖掘机及汽车配合进行场地清理。施工便道开工前,先做好便道两边排水系统的布设,随着便道路基的开挖,适时组织施工,保证雨季不积水,并及时安排边沟、边坡的修整和防护,确保边坡稳定。(2)永久性弃渣场先施工浆砌片石截、排水设施和浆砌石挡渣墙,排水沟出口附近设臵浆砌石沉沙池,排水至天然沟道或农用渠道。弃渣时先堆放废弃的石方,再堆放土方,弃渣结束后,对场地进行场地整治并覆表土。

(3)土石方开挖和桥梁下部和涵洞的工程施工尽量避开雨季,注意防护桥梁挖基础的临时弃渣,并在汛期来临之前

彻底清运桥梁基坑出土,桥涵施工废渣堆放于永久弃渣场,禁止堆放于沟溪或河道内。(4)在路基排水工程施工中根据填挖情况,结合地形设臵各种排水沟,并自成系统,将路基边坡、路面及坡顶、坡脚流向路基的水排至路线附近的天然沟渠或低洼地带,避免冲刷路基、污染农田。

四、认真开展水土保持检测、监理工作

在水土保持方案实施中,本项目要求各项目部认真开展水土保持检测工作,两办严格监督检查,组织工作人员对各项目部水土保持方案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跟踪检查,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同时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优质。

本项目处于在建中,尚未进行投入运行或试运行前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

梧州苍梧至藤县(孔良至潭东段)公路工程自始至终秉承打造“生态路、环保路、精品路”的信念,把水保工程建设与水保方案的实施要求作为重点来抓,竭尽全力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工作,更加扎实,更加细致,一手抓工程建设,一手抓水土保持,努力把本工程建设成生态环保路。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一日

推荐第9篇: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水土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效益和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

复合侵蚀: 两种或两种以上侵蚀营力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侵蚀类型。

土壤侵蚀:土壤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在外营力的作用下,被剥蚀、破坏、分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梯田:指的是在丘陵山区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台阶形状田块。

山边沟:在坡面上每隔适当距离,沿着等高线方向修建的反坡式浅三角形沟

允许土壤流失量:小于或等于成土速率时的年土壤流失量。对于坡耕地,是使作物在长时期内能经济、持续稳定地获得高产而允许的年最大土壤流失量。

临界坡度:土壤侵蚀量并不是随着坡度增大而无限增加,达到某一坡度之后,侵蚀量不在增加,并有减少的趋势。

土壤抗蚀性 :土壤抵抗外营力对其分散和破坏的能力。

面蚀: 降雨和地表径流使坡地表土比较均匀剥蚀的一种侵蚀形式。

水力侵蚀:简称水蚀,是指在降雨雨滴击溅、地表径流冲刷和下渗水分作用下,土壤、母

质及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过程。

风力侵蚀:简称风蚀,是指土壤颗粒或沙粒在气流冲击作用下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一系列过。

崩岗:在水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山坡土(石)体受破坏而崩塌和受冲刷的侵蚀现象。

降雨的参数:影响土壤侵蚀的降雨因素包括:雨滴特征、降雨侵蚀力、降雨量、降雨强度 福建常用的水土保持草:百喜草、宽叶雀稗、圆叶决明、日本草等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表示坡地土壤流失量与其主要影响因子间的定量关系的侵蚀数学模型。A=R*K*L*S*C*P

式中:A-----土壤流失量

R-----降雨侵蚀力因子

K-----土壤可蚀性因子 L----- 坡长因子; S ----坡度因子

C---- 耕作和管理因子

P---- 辅助性保持措施因子

水土保持信息系统:由4部分构成,即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空间数据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

2000年全国土壤侵蚀总面积 总面积356万,占37% ,水力侵蚀165万 ,风力侵蚀191万 土壤侵蚀强度:指地壳表层土壤在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单位时间和面积内被侵蚀并发生位移的土壤侵蚀量。 P45 土壤侵蚀程度:土壤原生剖面已被剥蚀的厚度。反映了:侵蚀结果;目前的发展阶段;土壤肥力水平。

水土保持监测:是指以从保护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成效等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是防治水土流失的基础工作。

泥石流 指饱含固体物质的高粘性流体。

泥石流以巨大的冲击力和强大的搬运能力冲刷沟道,破坏和淤埋各种设施的过程。泥石流分四个区:清水汇集区、流通区、堆积区、形成区

WEPP 全称 水蚀预报计划 , 包括 坡面、流域和网络版 梯田类型 水平梯田 坡式梯田 隔坡水平梯田 反坡水平梯田 简答

1.梯田的作用是什么?

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梯田的通风透光条件较好,有利于作物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梯田修成后,配合深翻、增施有机肥料、种植适当的先锋作物等农业耕作措施,以加速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

2.简述人类活动对于土壤侵蚀的影响。

加剧土壤侵蚀的活动,破坏森林,陡坡开荒,过度放牧,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抑制土壤侵蚀的活动,改变地形,改良土壤,改善植被,具体如梯田工程,山边沟,谷坊工程等

3.梯田最优断面设计应满足什么要求?

适应机耕和灌溉的要求; 保证安全与稳定; 要最大限度地省工

4.简述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解释方程中每个因子所代表的含义。

A=R×K×L×S×C×P A:土壤流失量 R:降雨侵蚀力因子 K:土壤可蚀性因子 L:坡长因子S:坡度因子

C:耕地和管理因子 P:辅助性保持措施因子

5.简述影响土壤侵蚀的内、外动力因素?

内动力因素:直接作用:地震(海啸)、火山喷发

间接作用:地壳抬升或者地壳沉降会导致水流侵蚀基准面变化 外动力因素:E=f(c×t×g×s×pc×m) E:土壤侵蚀 c:气候 t:地形 g:地质 s:土壤 pc:植被 m:人类活动

6.水土保持林是如何改良土壤的水文性质的?

1、水分在森林土壤内渗透、存储和移动

2、消除洪水的作用

3、固持土壤的作用

4、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5、改良土壤,增加地力

6、调节气候,改善环境

7.水力侵蚀主要有哪些类型,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面蚀:主要发生在裸露的和植被稀少的平缓的坡地表面上 沟蚀:集中的线状水流对地表进行的侵蚀 潜蚀:主要是地表径流集中渗入土层内部

8.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措施的作用是什么?

(1)改变小地形 ;

(2)改善土壤通气性,增强土壤抗蚀性 ; (3)改善土壤水分;

(4)增加土壤透水性和保水性;

(5)保持水土,保肥,增产,改良土壤;

9.雨滴的特性与土壤侵蚀的关系是什么?

雨滴特征: 大小、分布、终点速度、动能等。

10.简述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的特征

一、以改变小地形增加地面糙率为主的措施 (等高耕作,等高沟垄耕作)

二、增加植物为主的措施 ( 轮作,间作、套种与混作,等高带状间作 )

三、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的措施 (深耕 少耕 免耕) 11.简述土壤侵蚀程度与土壤侵蚀强度的区别。

土壤侵蚀强度:指地壳表层土壤在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单位时间和面积内被侵蚀并发生位移的土壤侵蚀量。 P45 土壤侵蚀程度:土壤原生剖面已被剥蚀的厚度。反映了:侵蚀结果;目前的发展阶段;土壤肥力水平。

12.简述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的优缺点。

优点:形式简单、方便使用

缺点:(1)数据来自落基山脉以东

(2)适用于缓坡地

(3)适用于土壤是以蒙脱石为主要粘土矿物的土壤

(4)因子相互作用被忽略,如坡长与降雨等

(5)未考虑径流因素

13.水土流失的危害是什么?并从举出身边的1个例子?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破坏土地资源,吞食良田,威胁群众生存;

(二)降低土壤肥力,加剧干旱发展;

(三)土地沙化;

(四)水土流失和贫困恶性循环同步发展

(五)泥沙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六)泥沙淤积水库湖泊,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影响航运,破坏交通安全;

(七)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泥石流)

例如:湖南省洞庭湖由于风沙太多,每年有1400多公顷沙洲露出水面。湖水面积由1954年的3915平方公里到1978年已缩减到2740平方公里。更为严重的是洞庭湖水面已高出湖周陆地3米,这就丧失了它应承担的长江的分洪作用。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14.简述坡度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随着坡面坡度的增加,土壤侵蚀量呈幂函数方式(幂指数b大于1)递增。 土壤侵蚀量与坡度的幂函数关系规律,只有在较低坡度下是存在的,当坡度增加到一定的界限时,随着坡度的增加,土壤侵蚀量反而下降,出现临界坡度。

15.简述土壤侵蚀模数的确定方法。

1、

2、

3、

4、

5、

6、根据资料确定侵蚀模数 野外和室内人工模拟降雨 野外土壤侵蚀调查

利用小水库、塘坝等的淤积量测算

利用《水文手册》年输沙模数资料,用泥沙输移比进行推算。 利用土壤侵蚀或产沙数学模型计算

16.水土保持学内容有哪些?

1、土壤侵蚀的形式、分布和危害;小流域径流的形成与损失过程;土壤侵蚀特征

2、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

3、水土流失与水土资源调查和评价的方法

4、水土保持的效益

5、水土保持方案编制

17.面状侵蚀包含哪些三级类型的侵蚀?简述面状侵蚀的过程。

溅蚀、片蚀和细沟侵蚀。

18.简述水土保持工程的作用原理。

对于不同的类型治理工程其作用原理不用:

1、改变小地形,防止土壤侵蚀。这是山坡防护工程的作用原理。

2、防止沟头前进,沟床下切。这是山沟治理工程的作用原理。

3、防止山洪和泥石流危害。这是山洪导排工程的作用原理。

4、拦蓄坡地径流,减轻水土流失。这是小型水利工程的作用原理。

19.水土保持监测点位如何确定?

总体来说,要用到RS、GPS、GIS技术、地面调查、专项试验和数理分析与预测、预报等方法。

(1)有代表性的原则。 (2)方便监测的原则。 (3)排除干扰的原则。 (4)因项目分时段布设的原则。

20.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是什么?

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流域内各种资源与环境的信息按空间分布进行存储管理,把大量单一分散的数据资料变成活的综合的信息资源,向用户提供灵活方便的查询检索,统计计算和列表制图的基本信息服务。

论述

1.土壤侵蚀分类依据是什么?请论述重力侵蚀和复合侵蚀的分类系统。土壤侵蚀分类依据:

1、按土壤侵蚀发生的速率划分。分为正常侵蚀和人为加速侵蚀。

2、按土壤侵蚀发生的时间划分。分为古代侵蚀和现代侵蚀。

3、按土壤侵蚀外营力种类划分。分为水力、风力、重力、复合、冻融侵蚀等

重力侵蚀分类系统:根据土石物质破坏和位移的方式不同,主要分为泻溜、崩塌、滑坡、蠕动等四类。

泻溜指岩壁和陡坡上的土石经风化形成的碎屑,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坡面下泻的现象。 崩塌是边坡上部岩(土)体突然向外倾倒、翻滚、坠落的现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由于地下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移动的现象。

复合侵蚀分类系统: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侵蚀营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侵蚀类型,如崩岗、泥石流等。

泥石流:以巨大的冲击力和强大的搬运能力冲刷沟道,破坏和淤埋各种设施的过程。(指包含固体物质的高粘性流体)

泥石流分四个区:清水汇集区、流通区、堆积区、形成区 防治措施

防护工程:防止冲蚀、冲击(修护坡、挡墙等)、排导工程、拦挡工程、造林种草(抑制泥石流发育)

崩岗:在水力与重力综合作用下,山坡土体受破坏而崩塌和受冲刷的侵蚀现象

崩岗的要素:积水坡面、崩壁、崩击堆、冲积扇 治理措施

1、上拦\\下堵\\中绿化

2、常规综合治理模式

3、强度开发性治理模式

2.论述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

1.水土流失变化 2.土地利用现状 3.治理措施实施情况 4.生产与收入变化

5.群众物质和文化活动水平的变化情况

3.《中国土壤侵蚀分类系统》把土壤侵蚀分为四级类型,各级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该系统共分为四级类型, 一级按侵蚀营力分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复合侵蚀5个土壤侵蚀类型;

二级按侵蚀方式或主体形态进行分类,例如水力侵蚀分为溅蚀、面蚀、沟蚀和山洪侵蚀,重力侵蚀分为崩塌、滑坡、泻流,复合侵蚀分为崩岗和泥石流; 三级按侵蚀方式的不同形态或性态进行分类,例如面蚀分为层状、鳞片状、砂砾化和细沟状面蚀,沟蚀分为土石山区侵蚀沟和黄土侵蚀沟; 四级按侵蚀强度或侵蚀程度分类,例如复合侵蚀按分布密度、物质移动量、发生频率结合定性评价划分侵蚀强度。

4.请论述水土保持监测的作用。

1.成为水土保持项目管理的只要手段 2.为项目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3.为水土保持评价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提供依据 5.为水土保持宣传提供新途径

5.请谈谈人为活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并举例。

一、人类加剧土壤侵蚀的活动有:

1、破坏植被

2、陡坡开垦

陡坡开荒不仅破坏了地面植被,且又翻松了土壤,造成了产生严重土壤侵蚀的条件。

3、过度放牧

4、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顺坡耕作使坡面径流也顺坡集中在犁沟里下泄,造成沟蚀。在坡地广种薄收、撩荒轮垦,会使土壤形状恶化,作物覆盖率降低。这些均能加速土壤侵蚀

5、工程建设

开矿、修路、建厂、伐木、挖渠、建库中都有大量弃土、尾沙、矿渣,处理不当,开采过程中缺乏合理的规划和水土保持工程和植被措施,也容易加剧土壤侵蚀。

二、人类控制土壤侵蚀的积极作用

1、改变地形条件

2、改良土壤性状

3、改善植被状况

6.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有什么特征?

(1) 侵蚀地块呈斑点状分布、隐蔽性强,潜在危害性大;

(2)降雨充沛、土层深厚加之认为活动频繁,导致崩岗侵蚀剧烈;

(3)早起水土流失治理中产生的马尾松红纯林,导致部分区域林下水土流失严重;

(4)经济高速发展,导致新增水土流失加剧等。

推荐第10篇:水土保持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前言

容城县位于河北省中部,是京、津、石三角腹地,北纬38°10′-40°00′,东经113°40′-116°20′之间。总面积314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人,辖四镇四乡、127个行政村。 一. 基本情况 1.自然条件

容城县境位于太行山东麓、冀中平原中部、南拒马河下游南岸,在大清河水系冲积扇上,属太行山麓平原向 冲积平原的过渡带。

全境西北较高,东南略低,海拔标高( 黄海 )7.-19.米,自然纵坡千分之一左右,为缓倾平原,土层深厚,地形开阔,植被覆盖率很低。

基底构造属于牛驼镇凸起的西南部分,为地震比较活跃区,裂度7度,但境内基底层未见断裂。第四纪上厚约400-500米。地表以下18-147米,是亚沙土、亚粘土及沙层;地表以下254-430米,是粘土、亚粘土及沙层。以上诸土、沙层的水平构造,呈由西北而东南方向的不连续性条带状分布。从剖面看,土层和沙层的连续性也差。县境北部沙层厚达70米,南部在50米以下。 2.自然资源

较为丰富。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渠纵横。拥有耕地2.23万公顷,白洋淀面积389公顷,坑塘218公顷。全县地表水资源年平均为2599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7139万立方米。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9度,积温3993.5度,历年平均降水量523毫米,适宜多种作物生长。

①.矿产

容城县已发现的矿产资源主要有两种:一是砖瓦制造用粘土;二是建筑用沙。两种均属于不可持续开采的矿种。按照国家《土地管理法》和《矿产资源法》的有关规定,在耕地的使用和矿点的选择与开采方面都有较强的局限性,因此,储量无法计算。

②.水利

容城县三面环河,一面靠淀。北有南拒马河,东有大清河,白沟引河从容城县东部南北穿过,南靠白洋淀,西有萍河流过容城县。

容城县北部和定兴县交界处的南拒马河,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设计行洪流量4640立方米/秒,堤防安全超高2.0米,容城县境内的右堤为主堤,长13.9公里。南北拒马河在容城县王家营汇流后,到新盖房枢纽为大清河,设计行洪流量5000立方米/秒,容城县境内5.6公里的右堤为主堤,安全超高2.0米。 3.社会经济

容城县共有服装生产企业3000多家,其中成规模的400余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年产西服、衬衫、针织、童装、羽绒等服装制口1.5亿件(套),年实现产值32.59亿元。容城对外联络广泛,经济外向度较高。全县共有外资企业29家,累计引进外资1180万美元;服装出口全世界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外兴建办事处32个; 2002年,全年外贸出口创汇4600万美元,人均出口创汇184美元,经济外向度50%,均为保定市第一位。

“八五”时期以来,容城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增21.7%。农业连年丰收,粮棉油等农副产品大幅度增长;工业初具规模,形成了以轻工、纺织印染、食品加工、机械电子、建筑 建材、羊绒梳纺为主的十几个行业门类。 二.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现状 1.水土流失现状 1.1水土流失类型

按水土流失类型区的划分容城县属于水利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度为主,水土流失主要分布于河流两岸以及土壤肥力的下降。 1.2.发生原因 1.2.1自然因素

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植被四个方面。 ①地形。

②降雨。降水集中。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土质疏松。

④植被稀疏。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1.2.2人为因素

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种粮食及果蔬,导致较多土壤直接暴漏,造成水土流失。 1.3水土流失危害

(1)破坏地表完整性,影响立地条件:随着表土的不断流失,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影响作物及林木的生长。

(2)加快冲沟的发育,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小流域生态平衡。 (3)淤积河道、山塘、水库,抬高河床,影响行洪。 (4)破坏水质,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城乡供水安全。 2.水土保持现状 2.1开展情况

第一,加大水土保持宣传力度。市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坚持以3.22世界水日,7月22—29日水土保持宣传周为重点与日常宣传相结合,采用新闻媒体宣传,悬挂横幅,制作大型宣传牌、送电影下乡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水土保持知识、理念的宣传。 第二,加强水保规划,综合治理水土流失。

第三、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从源头防止水土流失。通过抓编报、抓监督检查、抓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三个重点,加大对开发建设项目的管理监督。 2.2成效

(1)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全民水保意识逐渐提高。 三.规划原则

①整体性:将规划区域作为系统整体,分析构成这一整体的各种要素,如生产中的农、林、牧、副业等,治理中的梯田、坝库、林草等各项措施;研究这些问题的特点及其与整体的关系,求得水土保持规划范围内最佳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②相关性:在水土保持各要素之间具有复杂的相关性。如:农林牧副各业生产之间、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之间、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存在着既互相矛盾又互相促进的复杂关系,应深入分析,提出各要素之间协调发展的最优方案。

③目的性:在规划中反映为水土保持要获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同的规划对象,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对上述三种效益,分别有不同的要求。

④环境适应性:水土保持措施的布局和实施,有许多制约的因素,如当地的自然条件(地形、土质、降雨、植被等)、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经费和物质状况、行政管理和科学技术水平等)、外部的配合条件(如上级部门的经济支援、技术支援、商业运输部门能否及时把水土保持产品转化为商品等),及规划中的治理措施布局和实施进度安排等。规划时要考虑这些方面的适应性。 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

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按照预防监督、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监测预报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总体布局。其中综合治理措施中包括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1.预防保护与监督管理规划 1.1预防保护原则与目标

围绕“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配置、统筹兼顾”的原则,继续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队伍建设;把思想统一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上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监督,加强监督工作法制化建设,加强正规化、规范化建设;实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制度和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制止陡坡开荒、乱采乱挖、乱倒滥弃等行为。 1.2预防保护措施

(1)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宣传“预防为主、全面规定、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进一步营造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2)建立健全水土保持配套法规体系、监督执法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强化预防保护和监督管理,坚决制止随意破坏植被、开垦陡坡等行为,有效遏制各类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 (3)加强对现有水土保持设施的保护,加强封山育林力度,做好天然林保护工作,提高生态林的建设速度。 (4)搞好城市水土保持规划。 1.3监督管理措施

(1)对开发建设项目要加强管理力度,抓住审批、监督检查、竣工验收三个环节工作。 (2)农业、林业、能源、交通等有关部门和大中型工矿企业要积极支持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认真完成本行业、本单位应承担的防治任务。

(3)城市开发建设中的新占地、城乡一体化等项目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审批。

(4)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理,弃土弃渣应集中定点堆放。

(5)有效保护治理成果,落实管护责任,使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持续发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2.生态修复 2.1原则

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

二、以人为本,生态为重的原则;

三、尊重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

四、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五、生态修复为主,人工治理为辅的原则;

六、政府协调,公众参与的原则。2.2措施

(1)以禁促修 (2)以移促修 (3)以建促修 (4)以调促修 3.综合治理方案

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地域特点,综合各部门相关规划,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趋势,在生态移民的基础上,分析造成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原因,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布设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林草措施,达到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 4.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检验标准提了出来,这对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村水土保持工作要在确保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控制、产业开发、人居环境改善等统筹进行考虑,结合“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水系、道路、农田、村庄、绿化美化、景观建设一并进行规划和整治。 五.效益分析

1.生态效益:水土保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与生态效益密切相关。蓄水保土为作物、林木、草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各项措施最主要的生态效益。由于蓄水保土,使基本农田和林地、草地内的土壤水分、肥力、结构等得到改善,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抗旱高产,也有利于提高林草的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量。在林草合理分布的地方,特别是在农田防护林网内,温度、湿度等条件得到改善,有利于减轻霜冻、旱风等自然灾害,提高作物产量。至于在较大范围内,宏观地改善生态环境,则需在较长期之后,待水土保持各项措施全面完成,特别是需待林草苍郁后,才能达到。

2.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如梯田、坝地增产粮食,造林种草,增产果品、牧草、枝条等。

3.社会效益:首先是水土保持实施区对下游的削洪减沙作用,其次为河道洪水淹没面积减小,通航里程增加,以及水库淤泥减少、有效库容增加等。此外,由于梯田、坝地高产,促进了陡坡退耕,节省出大量土地和劳力,用于林牧副各业,促进整个农村经济发展,也是社会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11篇: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学作业

(三)

一、名词解释

(1)水土保持林业措施:指在水土流失地区人工造林或飞播造林种草、封山育林等,为涵养水源、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开展多种经营、增加经济和社会效益而采取的技术方法。

(2)水平配置:指水土保持林体系内各个林种在流域范围内的平面布局和合理规划。

(3)林业生态工程:是指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 (4)石漠化: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熔岩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 (5)生态物质文明: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态环境、充足的生态产品,以及发达的循环经济、充裕的物质财富等。它们既是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也是衡量生态文明程度的基本标准。

(6)工程绿化:指在一些困难地区,以土木工程作为基础经行绿化的一种技术与方法。

二、判断题

(1)坡面治理工程主要包括斜坡固定工程、山坡截流沟、梯田工程、沟头防护工程。(√) (2)薪炭林树种应适应于干旱、瘠薄的立地,具有再生能力强,耐平茬,生物产量高和热值高等特点。(√)

(3)当降雨强度低于某一特定值时,无论降雨历时多长,降雨总量多大,都不可能由此导致土壤侵蚀的发生。(√)

(4)少耕法就是在一定周期内,只翻耕一次。(×)

(5)轮作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所以在我国所有地区,我们应该大力推行轮作。(×)

三、简答题

1、我国林业的六大工程是哪些?

答:(1)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主要解决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 (2)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主要是解决天然林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

(3)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主要解决京津周围风沙危害问题; (4)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主要解决“三北”地区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及不同类型的生态问题;

(5)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主要解决生物物种自然保护问题;

(6)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主要解决木材、林产品的供给问题。

2、水土保持农业措施主要有哪些? (1)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2)水土保持栽培技术措施; (3)水土保持育肥技术措施; (4)旱作农业技术; (5)复合农林业技术。

3、梯田工程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按修筑的断面分为: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反坡梯田、隔坡梯田、波浪式梯田等。

按建筑材料分为:土坎梯田、石坎梯田、植物田坎梯田。

按利用方向分为:农用梯田、果园梯田、林木梯田。

按施工的方法分为;人工梯田和机修梯田。

四、论述题

论述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林营造技术的主要内容。

答:在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林营造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立地条件恶劣。北方干旱少水,南方土壤稀薄,部分地区也存在干旱。但我国各地经验表明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水土保持林营造: (1)适地适树,选择抗性强的树种; (2)细致整地,改善立地条件;

(3)应用抗旱造林方法,采取科学造林技术; (4)加强抚育和保护,保证良好生长环境; (5)营造混交林,提高生态经济功能。

已阅读文献:水电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投资编制细则(试行)》 《实施“珠治”试点工程 谱写盘县水土保持新篇》 《恩施州水土保持林优化配置模式初探》

《低丘红壤坡耕地苎麻与花生水土保持效果对比研究》 《天花板水电站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浅析水土保持在淠史杭灌区淠河总干渠肥西段工程中的实施》 《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探索》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与径流调控工程对位配置数量化分析》 《河南省召开全省水土保持工作会议》 《浅谈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水土保持与宝鸡大城市建设》

《中美联合成立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 《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设计阶段的工程投资控制》 《雷州市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经验》

《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红安县建立长效机制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 《水土保持设施验收阶段防治指标计算参数获取方》 《水电项目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实施水土保持工程的探讨》 《马关县全面提升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

《 提升基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亟须破解的四大难题》 《我国水土流失区域分异宏观特征、规律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略探讨?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的编制》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打造“数字黄土高原”推动流域水土保持——在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数字黄土高原”系统汇报会上的讲话》

《水利部确定2005年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要点》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水土保持使宁夏每年减少入黄河泥沙约4000万吨》 《水土保持通报》2010年引证及评刊报告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年中国知网统计数据 《飞来峡水利枢《赫章县水土保持生态产业建设模式》

《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水资源保障与水土保持经验》纽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锡林浩特市水库东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成绩显著》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办主任会议在西安召开》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获得新突破》

《水利部副部长刘宁强调:从六个方面推动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工作》

《锡盟草原水利建设与水土保持的治理》 《土地整理中不同梯田空间配置的水土保持效应》 《基于RS技术的水土保持监测方法研究》

《水电项目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实施水土保持工程的探讨》

第12篇:水土保持

2012-2013年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概况

工程项目区面积为10.5KM2,水土流失面积为2.56KM2,通过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其他水保措施三个方面治理,其中工程措施为:排水沟300M,涵桥1座,沟头防护10M,谷坊6座;其他水保措施:村屯美化400M,垃圾箱2个,宣传牌4个;以上两项措施与2012年10月完工。植物措施:退耕还林1公顷,沟壑林7.01公顷,以上三项工程全部完工后治理面积为1KM2,占流失面积39%。

第13篇: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

主要措施:

工程措施:指防治水土流失危害,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各项工程设施,包括治坡工程(各类梯田、台地、水平沟、鱼鳞坑等)、治沟工程(如淤地坝、拦沙坝、谷坊、沟头防护等)和小型水利工程(如水池、水窖、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等)。

生物措施:指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采取造林种草及管护的办法,增加植被覆盖率,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一种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

蓄水保土:以改变坡面微小地形,增加植被覆盖或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等方法,保土蓄水,改良土壤,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如等高耕作、等高带状间作、沟垄耕作少耕、免耕等。 开展水土保持,就是要以小流域为单元,根据自然规律,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安排工程、生物、蓄水保土三大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从而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水土保持是一项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战略性措施,也是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必要途径;水土保持工作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界水土流失原因和规律认识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能力的体现。

特点:

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主要有4个特点: 一是其科学性,涉及多学科,如土壤、地质、林业、农业、水利、法律等。

二是其地域性,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当地经济水平、土地利用、社会状况及水土流失现状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段。

三是其综合性,涉及财政、计划、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交通、建设、经贸、司法、公安等诸多部门,需要通过大量的协调工作,争取各部门的支持,才能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四是其群众性,必须依靠广大群众,动员千家万户治理千沟万壑。

第14篇: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思路

一、水土保持工作当前形势

利通区和太阳山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大部分都属于苦水河流域处于中下游段,苦水河从南至北贯通山区、引黄灌区,年均流入黄河的输沙量为541万t,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风大沙多,土地荒漠化、沙漠化发展趋势严重,水资源奇缺,土壤疏松、植被稀疏,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区域经济落后、人民群众生活贫困,是宁夏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群众生活最贫困地区之一,制约了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严重影响我市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掣肘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在全市内大力开展,尤其是苦水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首先,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防治水土流失的需要,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可以大幅度提高林草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有效的防治水土流失。其次,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减少泥沙保障黄河安全的需要,每年大量泥沙被苦水河携带流入黄河,通过综合治理,可以减少进入苦水河泥沙,从而减少了入黄河泥沙,保障黄河安全。最后,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也是促进太阳山工业发展和孙家滩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太阳山开发区自2004年来发展较快,但生态建设相对滞后,有效改善和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突出和迫切的问题。建设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孙家滩也是如此,发展农业、发展工业、

建设城市都需要加强生态建设,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要“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巩固防沙治沙成果,继续实施草原禁牧封育,支持中部干旱带红枣经济林,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重点工程,研究建立草原、矿产资源开发和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生态补偿机制”等内容,这些政策都有利于我市争取水土保持项目、大面积开展水土流失治理。

二、水土保持现状

1、水土流失现状

利通区水土流失面积为618.8km2,主要分布在利通区南部山区的孙家滩地区和扁担沟镇,占利通区总土地面积的59.2%,其中:轻度侵蚀面积为403.6km2,占水土流失面积65.22%;中度侵蚀面积为194.5km2,占水土流失面积31.43%;强度侵蚀面积为20.7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35%。风力侵蚀模数为1628t/km2·a,水力侵蚀模数为1000t/km2·a,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365t/km2·a。利通区水土流失类型为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以风力侵蚀为主,风力侵蚀在全年均有发生,一遇大风天气常刮起漫天风沙;水力侵蚀主要发生在梁峁坡面,一般发生在降雨时期。

太阳山开发区总面积557km2,水土流失面积531.6km2,占总面积的95.44%。其中:轻度水土流失面积4.19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6.38%;中度水土流失面积32.95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50.17%;强度流失面积27.79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42.31%;极强度流失面积0.75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1.15%。多为中强度侵蚀,土壤侵蚀模数为4000t/(km2·a)左右。水土流失类型为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以风力侵蚀为主。

总体来看,水土流失呈现下面几个特点:一是范围大,强度高。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95%以上,多为中强度侵蚀,生态环境系统比较脆弱。二是风力侵蚀危害严重。由于土壤质地较沙、植被稀疏、大风天气多等原因,土地沙漠化趋势逐年加重,形成的沙丘和沙丘链随处可见。风力侵蚀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三是水力侵蚀时空分布集中。水力侵蚀集中于7-9月份的暴雨和阵雨季节,往往由几场较大暴雨形成。

2、水土流失主要成因

本地区形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更严重。自然因素一是土壤表层结构松散,土壤团聚力和胶结力弱,土壤中细沙、中沙含量丰富,极易发生风蚀;土壤抗冲性能差,遇降雨天气,坡面发生水蚀;二是降雨集中、历时短、强度大、多以暴雨出现,冲刷土壤;三是大风日期时间长,次数多,风速大,土壤易受风力剥蚀;四是植被覆盖率低,易遭到风力和水力侵蚀;五是冬、春季节地面裸露,加剧了风蚀地区的侵蚀程度。人为因素主

要是过渡放牧以及道路建设、城镇基本建设、挖砂采石取土等经济开发、资源开采等活动,破坏了地表植被和原生坡面,产生了水土流失。

3、水土流失危害

1、恶化生态,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南部山区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繁,沙尘暴天气频繁出现,生态系统失调,制约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沙化面积逐年扩大

严重的风沙危害使沙漠化面积逐年扩大,形成的沙丘或沙丘链随处可见,太阳山开发区的红沙窝地区土地已全部沙化,形成新月形沙丘链。

3、降低土地生产力

严重的水土流失,剥蚀了表层土壤,降低了土壤保肥、保水、保土性能,流失了大量土壤营养物质,对土地资源造成极大破坏,土地生产力急剧降低,农业发展潜力受到极大影响。

4、造成人民生活贫困

水土流失使天然草场退化严重,土地载畜能力降低,阻碍了当地牧业经济的发展,当地群众收入减少,人畜饮水更加困难,群众生活贫困。

5、沙尘暴天气增多,人居环境质量降低

由于水土保持治理措施较少,天然植被稀疏,土壤质地较沙,沙尘暴天气增多,环境降差,人居环境质量较低,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

建设和招商引资。

6、泥沙淤积河道,影响行洪、调洪、蓄水

泥沙淤积下游河道,缩短下游水利工程使用寿命,严重影响行洪、调洪、蓄水灌溉等综合效益的发挥,对工程安全、交通运输及人民群 众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如:苦水河由于河道淤积,主河道变迁,不 仅冲刷两岸农田、村庄、道路,而且影响了秦渠渡槽等水利工程的安全。

4、水土保持工作情况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伴随扁担沟扬水工程和新灌区建设,水利部门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利通区南部山区开展了个别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先后在扁担沟、双吉沟、小闸沟流域小范围开展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控制了部分水土流失,局部改善了生态环境,但由于天牛危害,杨树林被全部采伐,修建的扁担沟、双吉沟大坝由于设计标准偏低,已被洪水冲毁,至今仅保存小闸沟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面积。截止2009年底,利通区及太阳山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81.89km2,治理程度为24.5%,其中:利用扬黄水、机井、拦蓄工程发展小片水地4118hm2,造林17901hm2,经果林6117hm2,人工种草6169hm2,封禁2733 hm2,建成中型淤地坝工程1座。开展小流域治理5条,国补资金投入431万元。太阳山工业园区建成“两湖一库”10000亩。

预计截至2010年,“十一五期间”共新增治理面积221.82km2,

治理程度提高19%,其中:发展小片水地3400hm2,造林9239hm2,经果林5330hm2,人工种草4213hm2,封禁2333 hm2,太阳山建成“两湖一库”10000亩。

5、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情况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后,利通区在水土保持法的宣传、法规体系建设、机构设臵、人员培训、人为水土流失案件的查处、水土保持方案的申报、审批和监督实施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逐步规范化,监督管理能力逐步提高。特别是2008年监督执法专项行动的开展,使吴忠市监督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一是强化了水土保持行业地位、促进了“三同时”制度的落实。二是进一步提高了水保方案的申报率、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率。三是通过宣传,强化了开发建设单位和个人的水土保持法制意识。四是进一步加强了同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相关单位的协作关系。五是通过监督执法专项行动解决了近年来执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开发建设单位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比过去提高了37%,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率比过去提高了28%,验收率提高30%,整改合格率达到87%。

三、主要存在问题和对策

通过这些年来的水土保持工作实践,水土保持工作还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治理程度低。近几年来,虽然国家不断投入资金进行水土保持治理工作,但目前治理项目依然较少,总体治理程度还是偏低,生态环境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二是山区项目较少。大部分生态建

设工程投资集中于城市建设,投资山区治理的项目很少,导致整体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慢,如孙家滩、太阳山开发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基本处于空白,大部分荒地仍处于无治理状态。三是投资标准过低,林草保存率低,治理难度较大。由于干旱少雨、投入不足,质量标准较低,后续管护措施不到位,导致林草成活率、保存率低,使得治理效果差,不能稳定发挥预期效益。四是人为水土流失增加较快。近几年,我市项目较多,但是水土保持方案的“三同时”制度落实较差,造成人为水土流失面积增加较多,危害较大。

为了做好“十二五”期间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需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工作力度,推进水土保持工作。

1、加强预防监督工作力度,遏制人为水土流失。实践证明,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应坚持“预防保护优先,防治结合,强化治理”,即以预防监督为主、“大面积保护、小面积开发治理”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思路。我市这几年新增的水土流失主要是开发建设项目进行建设时产生的,所以必须加强监督管理力度,把好项目审批立项关,从源头上遏制住人为水土流失。

2、在治理措施总体布局上,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措施安排上,应把生态修复摆在突出位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规划,要选择条件较好的地区进行造林,并配套水利设施,保证水源,否则大面积进行造林种草只会违背自然规律,造成林草成活率低,效果差。

3、共同努力,吸取社会各方投资,加大水土保持投资力度。

通区和太阳山开发区生态建设任务繁重,只靠国家投资太少了,满足不了我市经济发展对生态建设的要求,所以,在大力争取国家进行投资治理的同时,要制定更好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闲散资金投入治理,在治理中进行开发,在开发中要效益。

第15篇:水土保持

附件

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瑞金水泥厂

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意见

应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瑞金水泥厂的申请,2010年12月28日,江西省水利厅在瑞金市主持召开了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瑞金水泥厂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会。参加会议的有江西省水土保持监督监测站、赣州市水土保持局、瑞金市水土保持局、建设单位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瑞金水泥厂、主体工程设计南京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方案编制单位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水土保持监测单位江西省水土保持监督监测站,施工单位代表万年青建筑安装公司,监理单位南京诚信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的代表,会议成立了验收组(名单附后)。

验收会议前,项目建设单位对本工程水土保持设施进行了自查自验,提交了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瑞金水泥厂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报告和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工作总结报告,向省水利厅提出了验收申请。江西省水土保持监督监测站受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对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瑞金水泥厂施工期及试运行期水土保持设施实施情况进行了监测,提交了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瑞金水泥厂水土保持 3

监测成果报告。上述工作及资料为此次验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验收组及与会代表实地查勘了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瑞金水泥厂水土流失防治工程,全面检查了该工程所建设的水土保持设施,听取了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工作的汇报,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对水土保持方案的说明,项目监测单位对水土保持设施监测的说明。

验收组结合有关资料和现场查勘情况,就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瑞金水泥厂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进行了认真讨论,形成验收意见如下:

一、“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瑞金水泥厂”位于江西省瑞金市云石山乡,距瑞金市约15.00km,矿山设计开采面积92.69hm2,设计开采规模216万t/a,服务年限30年。水泥厂生产规模为2ⅹ4000t/d。铁路专用线全长2.32km,设计总运量达250万t/a。项目总投资69202万元,建设期投资65222万元,其中土建投资13556万元。项目于2004年4 月开工建设,2005年3月矿山设备安装调试完成、投入生产,2006年6月正式投入生产,铁路专用线于2007年4月开工建设,2009年2 月建成通车。

2003年12月,江西省水利厅以赣水保字[2003]40号文件批复了《江西省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瑞金水泥厂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工程施工期间,项目建设单位结合工程的实际 4

进展情况,按照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要求,较好地落实了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二、江西省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瑞金水泥厂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265.80hm2,本次验收的防治责任范围面积为237.23hm2。

三、根据水土保持方案和工程的实际情况,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护坡工程、排水工程和拦挡工程三类;绿化施工分厂前区和厂区两个标段;临时措施有临时拦挡和临时排水措施。基建期完成的主要水土保持措施:堆石拦渣坝3659m3,浆砌石挡渣墙542m3,浆砌石护坡挡墙1913m3,浆砌片石护坡1900m3,混凝土护坡1030m2,浆砌石排水沟15537.64m3,浆砌石沉沙池30个;草坪87500m2,护坡植草47376m2,乔木3426株,灌木6455株;绿篱带灌木120337株。

四、本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合理,各项工程外观整齐,施工质量符合有关要求,植物种类选择恰当,成活率达80%以上,保存率达90%,经过试运行,各项水土保持工程运行正常,质量合格,发挥了较好的水土保持功能。

五、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明显,生态恢复趋势良好,项目扰动土地整治率为98.6%,水土流失治理度为96.0%,水土流失控制比为0.81,拦渣率为98.9%,植被恢复率(不包括采场和废石场)为96.0%,植被覆盖率(不包括采场和废石场)29.2%。

六、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批复的水土保持总投资为1118.83万元(含主体工程已列入134.572万元),其中基建期水土保持总投资为519.05万元,实际完成水土保持总投资531.82万元。

验收组认为,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瑞金水泥厂按照水土保持“三同时”的要求,强化了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工作的组织管理,将水土保持工程纳入基本建设程序中实施,较好地完成了各项防治任务。水泥厂区、铁路专用线路、爆破材料库和取土场等扰动的土地得到了整治、防护和植被恢复,基本控制了建设过程中的人为水土流失。建成的水土保持设施总体上达到了验收的要求,质量合格,运行期管理维护责任已得到落实,同意本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通过竣工验收,正式投入运行。

验收组认为需要完善的主要工作:

1、建议尽快完善矿山公路两侧弃土(石)堆置点的拦挡措施;

2、及时落实站场北侧边坡的防护措施,加强路基护坡植草的抚育和管理,对未形成有效覆盖的区域进行补植(种);

3、加强已建成的水土保持设施后续管护,确保治理措施的长效性。

验收组组长: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第16篇:水土保持

土石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⑴ 各施工区剥离的表层土分别堆放在临时堆土区域内,以便于回填利用。表层土堆高均4.0m,按1:2边坡堆放。表层土堆土区表面采用防尘网覆盖,堆脚采用编织袋土作为临时挡渣墙挡护,以防土体滑塌流失,采用编织袋内装耕作层土护脚,待施工结束后,编织袋中的土可直接回填至复耕场地使用。

⑵ 土方开挖按照批准的开采范围和开采方法进行开采。开采后的周边必须用机械拍实或夯实。开采后的土方应根据不同使用用途进行分类运至指定堆存。弃渣过程中,严格执行“先拦后弃,自下而上”的弃渣原则。

⑶ 对于墩孔基础开挖的土方,除可以利用的以外,应将弃砂石堆平河道,防止拥塞河道,扩大河流两岸的冲刷侵蚀。

⑷ 围堰的拆除土方处理:待控制节点完工后,将高于泄洪线以上的土方予以开挖运抵指定渣场,防止汛期因围堰堤坝的拥堵抬高水位而对河床两边的冲刷和侵蚀。

⑸ 工程所需的大型设备及物料应选择不易受冲刷的场地,在其周边设置临时排水沟引排周边汇水。施工时应保护施工道路、场地、弃渣场周边的林草和水土保持设施,避免或减少由于施工所造成的水土保持设施的损坏。 4.3 施工道路及施工场地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⑴ 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采取限高或载重等控制方式,减少弃土(渣)在运输过程中的洒落,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缩短工程弃土(渣)运输路程。

⑵ 为防止路面侧汇水对道路两侧的冲刷,场内施工道路两边修建临时排水渠,将雨水汇入周边排水设施。

⑶ 在施工场地周边设置临时排水措施,并对场地的回填边坡进行必要的拦挡及护坡措施,以减少施工期间产生的水土流失。

⑷ 施工结束后,对道路和施工场地进行复耕,恢复植被。 4.4开挖边坡的处理

⑴ 边坡开挖前,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在开挖轮廓线外坡顶设置永久排(截)洪沟和临时排水沟,将雨(洪)水排到施工区下游,防止雨(洪)水对开挖边坡的影响。

⑵ 边坡开挖要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自上而下分层开挖,严格控制边坡的坡度、表面平整度,确保边坡稳定。

⑶ 随着边坡的形成,在坡脚挖排水沟,并将边坡上渗水引流到排水沟,引排到施工区外。如遇到边坡上较大地下渗流时,采取有效的疏导和保护措施。

⑷ 及时对形成的边坡按设计要求进行边坡支护,对边坡上的易坍塌区采取更有效的方式进行边坡临时支护,所有形成的边坡支护必须在雨季前施工完成,5 确保边坡的稳定。

⑸ 安排专人负责修建和维护排水设施,坡顶设截(排)洪沟,坡脚设排水沟及集水井,并按施工组织设计配备充足排水设备,保持工地良好的排水状态,确保边坡不受雨水、地下渗水冲刷破坏,建(构)筑物基础及其他设施不受雨(洪)水影响,防止水土流失。 4.5平整土地

在放置弃土弃渣前,先用推土机整平场地,然后堆放弃土,弃土高度一般不超过附近地面高程,每垫高1m进行一次整平碾压,填至距地面0.5m左右时,用推土机整平土面,附上表层耕作土。 4.6 表土回填

表土回填包括弃土渣场和主体工程区、施工营地区和施工道路区。施工时用推土机对原场地进行整平,控制好场地整平高程,回填作业主要以机械施工为主,部分地段采取人工摊铺平整。 4.7 植物种植

种植材料选择应满足设计要求的干径尺寸和树龄,选择根系发达,生长茁壮,无病虫害材料。其中乔灌木苗木均要达到一级苗标准,树木选择2年生幼苗。露地花卉根据其类别选择满足设计要求,选用的草坪、花草、地被植物种子均应注明品种、品系、产地、生产单位、采收年份、纯净率及发芽率,不得有病虫害。自外地引进的种子应有检疫合格证。草籽纯度在90%以上,发芽率在80%以上。

种植地的土壤不得含有建筑物废土及其他有害成分,必要时土壤须进行改良或加大树穴的换土量以保证树苗的成活。边坡采用框格植草护坡,采用洞穴式,使用符合标准的浆砌石或预制混凝土框格进行种植。 ⑴ 植物种植方式

① 种植穴槽的定点放线应严格按照设计平、断面图进行放线,保证设计效果。种植穴槽开挖大小应符合有关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

② 种植前应于种植穴内浸水。欲种植的区域,应施入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基肥,厚度为0.1m。林带绿化要求乔木的行距3.0~3.5m,株距3.5~4.0m。乔木株距间内插灌木,株、行距同乔木。

⑵ 植物种植质量应符合规定 ① 核实苗木品种、规格、位置;

② 行道树和行列种植树木应在一条线上,相邻植株规格高度、干径、树形近似,以求合理搭配;

③ 珍贵树种应采取树冠喷雾,树干保湿,树根喷生根激素等措施; ④ 填土时应保持树根舒展,分层压实。种植深度一般与原种植线一致; ⑤ 植物措施在春季或秋季种植,树木种植前应根据树木根系情况检查种植穴槽大小,不符合根系要求时应修整种植穴。

⑥ 草坪栽前要精细整地,栽后草坪保持平整,无杂草,不渍水。为了使植草保持优良的质量,在框格内填所铺种植土厚度与框格齐平。 4.8 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工程 ⑴ 临时堆土区应用编织袋围挡

临时堆土区应选择不易受冲刷侵蚀的地方周围坡脚处均用土方编织袋进行围挡。围挡设计高度0.9m,埝顶宽为0.5m,埝底宽1.2m。装土编织袋采用易降解易风化的材质。

土料利用开挖料,人工装袋,每袋装满70%。人工码放,上下错缝,内外搭接,每码放一层,人工踩紧压实。 ⑵ 防尘网临时防护

防尘网采用易降解的材质。临时堆土区在汛期和非汛期皆使用防尘网覆盖。防尘网采用人工铺设,周边人工挖沟,将防尘网周边埋入沟内,防尘网之间相叠30㎝以上,覆土压实。中间打入竹钉固定,布置间距初步定为5m×5m,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调整。 ⑶ 临时排水 施工期间,在施工营地周围和施工道路两侧布设临时土质排水沟,并与主体工程防水与施工导流排水沟结合布置,与已有沟道相连接。 4.9 绿化植物后期养护 坚持“三分栽,七分管”的原则,除了做到边栽边管外,还特别注重栽后一年内的养护工作。采取措施如下:

⑴ 设专人专班,认真负责的进行日常性养护管理。 ⑵ 坚持天天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⑶ 浇水、除草、施肥:根据气候变化和苗木草坪需水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

第17篇:水土保持认识实习任务书与指导书

一、实习目的

专业认识实习是水土保持专业的学生在开始进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之前,对本专业所从事工作的性质和内容的一次实地考察和认识。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增强学生对各种水土流失形式及危害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水土保持措施的种类和作用的大致的了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水土保持专业,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增强学习和从事本专业的自信心,树立献身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事业的志向。

二、实习报告要求

学生每人按要求编写“水保专业认识实习报告”,实习报告要求认真填写,字体要工整,纸面要整洁,一律用黑色或兰黑笔手写,报告正文不少于3000字。实习报告应重点说明实习地点的基本情况、水土流失特点及危害,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并谈谈在本次实习后,对水土保持的初步认识和感想。

三、认识实习内容和时间安排

1.观察认识黄土地区、土石山区土壤侵蚀形式及危害,使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黄土地区、土石山区土壤侵蚀发生的主要侵蚀应力、土壤侵蚀类型、土壤侵蚀形式,以及土壤侵蚀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等。

2.了解不同土壤、地质、气象、植被和人为活动条件下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

3.实习的时间安排,野外实习2天,内业整理1天,具体时间、安排根据教学情况确定。

四、实习注意事项

⒈ 实习一般不允许学生请假,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请假,须事先经指导教师和主管教学院长批准。带队教师将详细信息笔录在案、将手续妥善保存。

⒉ 实习期间,必须严格遵守作息制度,不得迟到、早退,有事必须向指导教师请假,不得擅自离队。班委和小组长要随时清点人数,并做好记录。

⒊ 实习期间,必须服从指挥、注意听讲、认真参观、多加思考、记好笔记。

⒋ 严格遵守组织纪律,爱护工程项目中的设备仪器,保证实习安全,如有违反规定,给实习单位造成损失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⒌ 野外实习期间,学生不得游泳、戏水,必须穿着长裤和运动鞋,不得穿着凉鞋、裙装、中裤和短裤等暴露较多的服装,以免意外发生。

- 1 -

⒍ 根据具体情况,如有必要带队老师应提醒学生自带干粮和水。

⒎ 实习期间,凡违反国家法纪和实习纪律,造成伤残,甚至死亡的,责任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招惹是非,影响实习。

五、实习成绩考核

1.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评定成绩。其中:

(1)出勤和综合表现占40%。

(2)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内容等占60%。

2.实习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分制评定。

六、主要参考资料

1.《土壤侵蚀原理》教材;

2.实习基地的视频材料,并在实习动员后进行播放;

3.《专业认识实习指导书》。

实习基地基本情况

孟津县生态水保科技园

孟津县生态水保科技园是水利部命名的全国第一批25个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之一,为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园区。

孟津北依黄河,南眺洛阳,是一个具有四千多年文明史的历史名县。古人以“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为幸事。殊不知,邙岭之高,也让古津人民领略到了“大风起兮尘飞扬”的苦恼。

随着孟津经济发展和县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拉大县城框架,扩大县城规模”已迫在眉睫,“崇尚自然,构建和谐最佳人居环境”成为县城居民的心声。随着开洛高速引线和县城会盟路第三条大街的开通,孟津无疑成为洛阳向北发展的“后花园”。横亘于县城南部绵延1.5公里的南岭,吸引了孟津水利工作者睿智的目光。为给全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提供一个治理措施与技术展示平台,同时也为了将水土保持工作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探索城郊型水土保持发展模式,2000年6月,以开发南岭为己任的“孟津县生态水保科技园管理处”挂牌成立。2001年2月,园区规划建设方案几经修改完善,终于形成一幅清晰的蓝图:以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的,以生态水保科技为主导,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合理布置景观

层次,以东西南北干道为轴线,把全园分为六个区域,同时运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突出利用植物综合生态功能,创造一个各物种和谐共生,“林、水、田、园”完美结合,兼具时代特征和地域文化的现代生态科技园。

六年建设,“秃头岭”变成“金凤凰”

孟津县生态水保科技园位于孟津县城南侧,园区面积80公顷,辐射面积达全县10个乡(镇)。该园治理前是一个荒土丘陵。因为土地瘠薄,林木稀少,当地群众称之为“秃头岭”。

2002年初,孟津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县委领导、政府协调、水利搭台、全县唱戏”的建设思路,决定采取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筹资渠道,举全县之力共同建设水保科技园的具体方案。园区一期建设总投资450万元的20多项重点工程很快分解到全县23个委局,县委、县政府四大班子领导带头捐款,全县干部职工积极响应„„为使这项工程顺利实施,省水利厅水保处连续5年向科技园拨付专项资金,县财政将科技园的土地租金、水电费、病虫害防治等管理费用列入了县财政预算。2001年3月至2002年8月,勇于开拓创新的孟津人民,为改善生态环境,在昔日这个八百诸侯会盟之地展开了建设家园的大会战,各项工程如雨后春笋,竞相绽放。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完成投资800余万元,25项工程顺利竣工。2002年9月28日,生态水保科技园举行了隆重的开园仪式。

六年来,园区工作者并未停下忙碌建设的脚步。在他们辛勤汗水的浇灌下,园区的树木更绿了,花儿更红了,环境更美了。至目前,园区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1200余万元,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全部得到治理,并相继完成了水、电、路、通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科研示范、推广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园区建设了4个5m×20m标准径流小区、1个降雨气象自动观测站,共栽植各类乔、灌、花木80余种、20余万株,使园区林草覆盖率达90%以上;发展节水灌溉面积800亩,培育各种花卉植物3万余株。园区硬化道路1500米、小径2600米,安装路灯74盏、广场灯4盏;配套建设了广场、中心雕塑、喷泉等基础设施,建成了具有现代气息和生态象征的北、西大门。

效益凸现,成为全国生态水保科技园的典范

经过六年的完善和发展,目前,水保科技园已初步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生态景观,各项效益日益凸现,让人折服,令人赞叹!

据园区主任吉啼晓介绍,通过各项水保工程的实施,园区坡耕地全部得到治理,林草覆盖率达90%以上,配合各项小型拦蓄工程形成综合防御体系,每年可减少水土流失3000吨以上,水土资源得到充分保护和利用,从根本上改善了园区生态环境。同时,造林面积的增加和各项景观设施的建设,在县城南侧形成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每年冬季,肆虐的风沙在这里偃旗息鼓。

而对县城居民来说,孟津生态水保科技园的建设,无疑成为他们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据园区管理人员不完全统计,每日到园区晨练、娱乐人数达2000多人次,旅游季节最多可达5000

多人次。同时科技园的建设,使孟津县城向南拉大了近2公里,拉大县城框架4平方公里。科技园建设后,周边群众征地补偿费由原来的1.2万元/亩提高到5万元/亩。依傍水保科技园,桂城小区、会盟小区、御博苑、南苑花园等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相继开工;大华商贸城、孟津一高、双语学校等投资数千万元以上的重点工程相继建设并投入使用。这里,已成为筑巢引凤、百业兴旺、商家纷争的黄金宝地!

园区示范辐射效益也日益凸现。科技园建设过程中,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刘震,省人大副主任李柏拴,省政协副主席孙善武,省水利厅及水利厅水保处、农水处等各级领导都曾亲临园区进行指导,对园区的建设规模、档次、速度和科技示范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北京延庆县水务局,河南焦作、南阳、济源、孟州、三门峡及洛阳周边县市水利部门同行等先后前来考察交流。之后,新安县翠屏山、宜阳县香鹿山、汝阳县云梦生态园等8个生态园相继动工兴建,成为孟津生态水保科技园的“姊妹篇”。

2007年1月28日,孟津县水保科技园以总评分值93分,顺利通过国家水利部专家评审组的评审和验收,3月30日,在福州召开的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进行了“水利部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授牌仪式。孟津生态水保科技园的成功建设,为孟津水利发展史记载上了光辉而难忘的一页,为孟津县城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我省水土保持工作蓝图添上了浓浓的一笔新绿!

该基地主要可完成的实训项目为:专业认识实习;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土地合理利用规划与设计;坡面工程和沟壑治理工程措施;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科教兴农和生态农业建设等项目。

郑州邙山水土保持生态园

郑州邙山水土保持生态园区位于郑州市西北部的惠济区,黄河南岸、黄河中下游分界处,土地总面积15.17km2,距郑州市中心25km。

邙山,位于郑州市西北部,是黄河依山而泻的峻岭末端。由于干旱,常年种树不见树,植被稀疏,形成了一座座光秃秃的黄土山岭。严重的水土流失,影响了母亲河的清澈,成为郑州的风沙源头,也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001年,郑州市委市政府依据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大力支援下,市政府决定,在邙岭一带建设“郑州邙山水土保持生态园区”。项目区涉及惠济区和荥阳市,总面积95.8平方公里,分为邙山、十字界、埋剑沟、飞龙顶四个小流域。其中,邙山小流域作为治理工程的重中之重。

项目区涉及郑州市邙山区和荥阳市2区(市)3个乡镇35个行政村及邙山游览区和黄河大观,

总面积为95.77平方千米,建设期为5年。项目总投资681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500万元、地方投资2681万元、群众自筹1629万元,是目前全国投资最多的水土保持项目区。本项目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改善郑州市周边生态环境、促进休闲旅游发展为主要建设目标,计划通过3~5年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形成郑州市西北部生态保护屏障和休闲旅游中心。

建设目标:通过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现状的27.7%提高到79.1%,保水效率达到78.7%,年减少入黄泥沙量24.4万吨,达到国家验收标准。密植水保林和经济林,形成郑州西北部生态保护屏障和休闲旅游中心。

建设主要内容:建设期5年(2002~2006)。综合治理面积49.3平方公里。完成水平梯田136.6公顷,水保林2333.8公顷,经济林878.9公顷,果园1576.2公顷,治沟骨干工程6座,淤地坝55座,谷坊437座,打井配套27眼,节水灌溉66.8公顷;水窖250眼,集雨工程40处,苗圃2个。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项目区建设。郑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水利局,负责项目建设工作。同时,惠济区和荥阳市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的植树节,省市县区的领导亲临邙山植树。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局和省水利厅的领导多次到邙山检查指导工作;惠济区和荥阳市的领导统筹安排,精心组织;项目办公室的同志们努力工作,尽职尽责,为建设邙山付出了心血和汗水。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项目区的建设,使邙山旧貌换新颜。过去干旱的黄土地,现在随时清水可见;昔日的黄土岭披上了绿装;骨干坝、淤地坝充分发挥作用,有效拦截入黄泥沙;水保林、经果林、观赏林相互映衬,把满山装点得五彩斑斓。优雅的环境吸引了众多目光,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该流域根据不同地貌部位水土流失特点因地制宜的采取了各项防治措施,并将具体措施严格按照技术标准通过5年的实施,落实到不同的地貌部位,形成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

第18篇:水土保持工程系学见习报告

体现了作为一个水土坚持工作者强烈的责任感,还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提出了问题和看法。相信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也会充分发扬专业精神和运用专业知识,做好项目的建设工作,同时做好相应的水土坚持工作。

施工工地项目经理及工程监理现场讲解,老师带领我实地观赏考察了南水北调工程漕河渡槽项目。然后学生们提出问题,老师和技术人员进行解答。

实习内容:

1工程基本情况。

自流到北京天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引水。输水干渠全长1273公里,年调水规模130亿立方米。中线干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由石家庄至北京市团城湖,全长307km主体工程预计完工时间XX年底。漕河段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的组成局部,位于xx省xx市xx县城西北,距xx市约30公里。起点为吴庄隧洞进口,终点为岗头隧洞出口,线路全长9319.7米。该段主要建筑物包括吴庄隧洞、漕河渡槽、岗头隧洞、大楼西沟和大楼西南沟左岸排水等;渠道工程包括连接吴庄隧洞与漕河渡槽的土渠及连接漕河渡槽与岗头隧洞的石渠等。该渠段设计流量为125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为150立方米每秒。

由葛洲坝集团公司一公司漕河渡槽项目部承建。观赏的就是漕河段工程第ⅲ标段漕河渡槽这一段。

2渡槽建设情况。

讨论了板梁式结构和拱式结构等各种型式采用的可能性及优缺点。通过多种结构方案的具体工程安排、大量的工程量计算和技术经济综合比拟,该工程结合漕河渡槽现场地形地质条件。推荐采用20m跨(旱渡槽段)和30m跨(主河槽段)单联3槽多侧墙结构方案。

XX年12完工,该项目原计划从XX年10月开始。后由于当地的征地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XX年6月10日才完成42米宽度征地,项目部及时调整施工安排,根据工程进度需要,合理组织资源配置,及时调整施工计划,精心组织,强化过程控制和目标管理。以确保工程优质高效向前推进,XX年12月基本完成了墩身的工作,目前已完成了32跨,还剩9跨,预计今年10月份可以完工。

终点为渡槽入口渐变段终点,漕河渡槽的起点为渡槽30m跨多侧槽墙段起点。线路全长1286.6m应急段的工期控制性工程,由30m跨多侧墙槽段及入口连接段、入口段组成。局部渡槽见图一)设计供水流量为125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为150立方米每秒,分了50多到其他地方,最后流到北京只有70多了

为三向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槽身纵坡1/390030m跨多侧墙渡槽段长1230m共41跨。每一块都不会发生拉应力,保证了建筑不会被裂开,从而保证了钢筋不会受到浸出的水的腐蚀使工程可以耐久使用。主要项目有钻孔孔桩、墩身、与槽身三大部分。孔桩是直径1.5米的端底桩,坐落在基岩上。墩身采用的空心重力墩,单墩1000方,基础为桩基或扩大基础。空心重力墩墩帽宽度为4.7m墩帽长度为23.0m槽身最大截面尺寸为22*9米,槽身距地面最大高差27米,单跨槽身砼重量3400吨,该渡槽目前属国内最大。

土方回填7.99万方,主要工程量:土方开挖11.28万方。石方开挖26.64万方,石渣回填1.15万方,钢筋笼块石8.89万方,浆砌石1.32万方,砼145.36万方,钢筋制安153141吨。

全预应力结构的技术在国也比较成熟,该结构设计比较理想。空心墩也能够节约本钱,因为减少了钢筋混凝土的用量,一个墩可以节省30万左右,由于重量减轻,桩的直径也减小,因此更加节约本钱了而经过结构内力计算,无论是施工期还是正常运用期都非常安全,不会有质量问题。现场我看到槽身的四隔墙分出了三个孔(见图二)外侧的两个孔已经被堵上了用于试水。每孔6m宽,5m高,检修时可以直接开车进去。

为了方便建筑所用的资料一般都采用就地取材的方法,项目经理还介绍说。但质量都是经过专门检验的当地生产的砂石含一定成分的碱,遇水会产生膨胀,因此保证工程的质量,从40公里以外的地方运来不含碱的砂石。用水也是抽取的地下水。

3水土坚持措施。

工程建设与水土坚持措施要采用“三同时”原则,工程的水土坚持措施是所特别关心的也对此提出了问题。根据相关规定。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现场我看到槽上山体进行了锚固,但开挖土方裸露堆积着。经理说,本工程的水保措施是由黄委负责的只是施工方,这些打量堆积物每天都会有人巡查,排除平安隐患,也监测水土流失,如果有降雨会有专门措施。

建筑所产成的废渣都专门运送到应该堆放的地方,据了解。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也经过了一定的处置才排放到附近河沟里的对于环保比较注重。

实习体会:

眼界开阔了许多。因为和专业很相关,这次水土坚持工程学实习我去了南水北调的大型施工现场。因此也非常感兴趣。课堂上我学了很多计算,施工现场才看到真正价值的体现。经过了这次实习,基本体会到工程施工从设计到施工这样一个过程,也了解到施工应该注意的问题,比如环境维护、节约利息等。也可以看到水土坚持工作并不都是向一般人所想象的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等地方,建设项目都需要做水土保持,都需要我

第19篇: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报告

XXXX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

XX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XXXXXXXXX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

建设单位管理报告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XXXXX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

2、工程地点:XXXXXXXX村

3、工程性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4、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

代建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二、工程实施情况及完成工程量情况

本工程于20XX年XX月XX日投标,由

有限公司中标,中标价为

万元,中标工期

日历天,工程于20XX年 XX月 XX日开始进行施工,于20XX年 XX月 XX日完成全部施工任务及变更内容。

本工程完成工程量情况,主要包括:清理土头垃圾、回填种植土方工程、绿化苗木种植、绿化苗木养护,其中林地清理XXX㎡ ,整地挖穴XXXX穴,樟树XXX株,油桐XXX株,马占相思XXX株。本工程幼林抚育期为xxx年。

三、工程质量评定

本工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工程顺利完工。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能够严格按照设计及施工合同、施工规范要求精心组织施工。经检查验收,本工程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工程质量控制资料齐全有效,工程所含的各工序部位质量均验收合格,外观质量符合要求,工程质量施工单位自评为合格,监理单位复核为合格,经我村委会认定为合格。

四、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完善村级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2、加强后继管理和维护,做好幼林抚育管理工作,优化林木结构,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生长发育。

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第20篇:水土保持整改回复报告(推荐)

水土保持整改回复报告

寻乌县水土保持局:

2014年我项目部(寻全高速A6标)接到寻乌县水土保持局:寻水保改字{2014}01号整改通知书后。我项目部根据国家《环保法》和相关各项法律、法规及我部自行编写的《环保实施方案》,经认真讨论做出以下整改措施:

1、及时清理道路上残土避免影响交通;

2、我部在2014年12月30日前整改完成。将路边弃渣堆放到合理位置,避免造成雨季残土沉降、滑落到附近河道破坏水源造成水土流失。

望寻乌县水土保持局监督执行。

寻全高速A6标项目经理部

2014年11月12日

水土保持实习报告
《水土保持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