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委托书

地形图委托书(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0:09:09 来源:委托书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地形图教案

地形图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等高线绘法示意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使学生明确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等高线概念;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构成和特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间高程,疏密程度,不同形态的判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形图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3、情感目标:

通过运用课件展示、地形模型,小组之间的讨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2、了解等高线概念,明确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图上识别主要地形类型

2、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部位等高线的分布状态。【学法指导】

1、教学方法:实践探究法、直观演示、讲解、讨论以及练习法。

2、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观察法。【教具准备】课件、等高线地形模型。 【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著名景点驼梁去旅游(播放一组驼梁的风光图片)。刚才大家是否感受到了驼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起伏状态呢?那么,我们又怎样把这高低起伏的状态在平面图上反应出来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讲授新课

对本节课的学习,将它分成四个环节完成。 环节一:认识海拔、相对高度

1.学生自读课本,找出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并用幻灯片演示。

2.如何将立体的各种地形转化到平面上呢?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来表示。采用驼梁山区的照片和卫星图片,用动画的效果将等高线地形图展现出来,更有真实感,看得更真切。 3.总结补充:同学们看到的标有高度值的闭合曲线就是等高线,同样,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深线。

4.活动1.制作地形模型,认识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各小组合作,按以下步骤进行:

1.在纸上画出给定山体的等高线地形图。

2.用橡皮泥依照每一条等高线的轮廓,做成厚度相同的平面。3.将橡皮泥模型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拼合在一起。

小组展示,并给以适当的评价,比较哪个组做得更好。 环节二:了解山体的不同部位 在山体模型上,指出哪个部位陡峭,哪个部位较缓,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出对应部位,总结等高线疏密与坡度的关系。

结合实例,请同学说出山体不同部位的名称。

此时,学生会提到山顶,但对其他山体部位就不太清楚了,教师因势利导,并结合幻灯片展示。学生在景观图和等高线地形图上分别找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并总结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特点。 【习题巩固】

环节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成因:人们为了更好地看清地形,于是,在等高线地形上涂上不同的颜色,就变成了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1.42,指出不同颜色表示陆上由低到高的变化。形象直观地表示出了地势的高低起伏,根据海拔的高低和地势的高低起伏状况,将其划分为五种地形。图片展示,读课本27页相关内容,比较它们的特点差异,填入表格中。

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就很容易画出地形素描图了。

环节四:1.对于地形剖面图,它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绘制而成的,它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采用动画演示,更形象。 2.学生自己动手,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书上28页活动题补充完整。

作业:同学们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绘制自己熟悉的某座山的地形图。 总结

【板书设计】

一、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 海拔(绝对高度)相对高度

二、等高线地形图

1、概念:等高线等深线等高线地形图

2、几种基本地形部位等高线示意图及判读

3、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表五种主要地形类型名称及特征(表略)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亲手描绘等高线、小组共同探究各山体部位的特征,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高了学习的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本节课还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在描绘过程中,如果不准确,特别位置的移动,会造成后面同学探究时的困难或错误,所以在描绘过程中,老师要到各小组指导改正。

推荐第2篇:地形图保密协议

地形图保密承诺书

为加强涉密测绘成果管理,维护国家安全,我公司借阅使用XX项目区域地形图资料,我公司遵守如下保密协议:

一、我公司借阅XX地形图,仅限于开展XX规划设计工作使用。

二、我公司严格按照国家秘密载体及测绘成果保密管理规定使用该涉密地形图。

三、我公司不擅自复制、拷贝、销毁和再次提供给其他单位及个人;不将涉密测绘成果资料在不具备安全保密传输通道上进行传输;不在非涉密计算机上存储和处理涉密测绘成果资料,不将涉密测绘成果资料在互联网上展示、标注和传输。

四、我公司在使用过程中安排专人妥善保管。

五、如我公司违反国家保密法律法规或本协议规定,我公司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承诺单位:XXXXXXXXXXXXXX

推荐第3篇: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使用,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并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通过本节课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和绘图能力,并养成细心、认真工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 讲授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所反映的地形特征,难点是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图方法。

教学用具

自制多媒体:一幅等高线图及一幅与此对应的地面形态景观图。教学挂图:《中国地形图》,自制一幅简易等高线地形挂图。模型:泥塑山地模型及与之吻合的线圈立体式等高线模型。 教学提纲

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二、等高线地形图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四、地形剖面图 教学过程

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在地图上怎样才能把这些不同的形态表现出来呢?又是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呢?

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板书)

[提问] 我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而在青藏高原上测量珠穆朗玛峰只有4000多米。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呢?(引导学生导出“是从不同的基点测量的。”)

[教师总结]原来是分别以海平面和青藏高原表面为起69点测量的,这是通过不同的地面高度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

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板书)

[绘制板图] 教师绘制“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教师讲述] 地面高度的计算,一般有两种方法:

1.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或绝对高度。如图甲地海拔为1500米,乙地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如图中甲地比乙地高出1000米。

[提问] 海拔与相对高度主要区别是什么?(海拔永远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相对高度因比较点不同而不同。) [教师总结]海拔和相对高度都是指垂直距离,但因海拔是以海平面为标准,各地的海拔可以比较,所以在地图上一般都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并制成等高线图。通过读等高线图就可以反映地面的起伏特征。

二、等高线地形图(板书)

[教师讲述]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板图示范]教师在黑板上先标出一些点的海拔,边讲述边用手绘制出等高线地形图。 [展示投影片] 等高线地形图与地面实际形态的对照。见课本21页“做一做”中的图) [教师讲解] 等高线图的不同应置分别表示山顶、鞍部、山脊、山谷、陡崖。等高线图的标高表示地势的高低,等高线的疏密表示坡度的陡缓。

[提问]等高线疏密是怎样反映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密,表示坡度越陡,反之则越缓。) [练习]完成课本 “想一想”的练习。 [展示教学挂图]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板书)

这张中国地形图,为了使同学能清楚看到地形的变化,采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高度的方法。这种地形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示范]根据地图上的高度表,给学生示范读出下列地区的海拔,并注意讲清读图的步骤。(华北平原:50—200米,黄土高原1000—2000米,青藏高原>4000米。)

[练习]完成课本第22页“做一做”中的练习。

[提问]想一想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么绘制的?(先按要求画出几条,例如200米,500米,1000米等等。然后在各条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几个不同的高度。)

[提问]等高线地形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各有什么主要优缺点?(等高线地形图优点是详细准确地表示地面起伏状况,但过于复杂,一般情况不需这样精确。分层设色地形图的优点是能明显地反映出地形起伏的特征,但是不够精确和详细。在我们地理课上常使用分层设色地形图。)

过渡 无论等高线地形图,或是分层设色地形图虽然都能反映某一区域的地形起伏特征,但是总不能非常直观地看71出地形的变化。为了更清楚地看出地形的变化,我们常常要绘制地形剖面图。

四、地形剖面图(板书)

地形剖面图的制作。

[展示挂图] 一幅自制的简易等高线地形图。

[教师演示] 教师讲解演示,将此等高线地形图的两点A、B一线的剖面图绘制在黑板上。(注意讲清方法、步骤。)

[练习] 读课本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判断地形剖面图上最高山顶和鞍部的海拔。(给出答案,并说明地形剖面图能更直观地反映地形的变化)。布置作业 自己制作一个等高线模型。

推荐第4篇: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等高线教案

一、【教学构思】

地图及等高线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主要包括等高线的基本特征及其应用,高考题注重能力考查,往往以变式图出现,讲解过程重点讲一般规律去推理特殊规律。

二、【教学目标】

1.区分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并能熟练读出海拔,计算相对高度。

2.了解等高线,能够在等高线图上,根据等高线的形状、疏密正确判读地形名称和坡陡程度,识别山谷、山脊、山顶和悬崖。

3.学会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高度计算:两地间气温差、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三、【教材分析】

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计算问题。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剖面图。 难点:运用等高线进行选线、选点、选面等人类实际活动。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五、【教具学具】:多媒体,地图册

六、【课时安排】3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三要素,三要素都包括什么啊?(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形图的一种——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不仅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而且在实际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战争,水库选址,公路,铁路的线路选择。

一、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区别

1、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珠穆朗玛峰 8844.43(中尼边境)。死海(陆地最低点,-415米,约旦与巴勒斯坦边界)。

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

2、同图等距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4、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

5、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陡崖峭壁处重合

6、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它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直线,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在手上标出示坡线)

7、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脊线称为分水线,山谷线称为集水线。(右手上标出山谷线与山脊线,并演示说明它们为何被称为分水线和集水线)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问题

1、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2、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3、坡度的计算

如何计算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根据等高线的特性即标高为海拔、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判断该地形区的:

最大海拔:H高<H大<H高+d;

最小海拔:H低-d<H小<H低;

相对高度:H相=H大- H小;

注:地形区最高处注记高程为H高,最低处注记高程为H低,等高距为d。

崖顶海拔: H高≤H大<H高+d;

崖底海拔: H低-d<H小≤H低;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

注: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 (1)计算:tan ª=h/L h为两点相对高度,可有两点等高线求出;

L为两点间距离,可有图中比例尺与两点图上距离求出。 (2)比例尺大小与坡度大小规律: 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

比例尺大,坡陡;比例尺小,坡缓 等高线疏密、比例尺相同:

等高距大,坡陡;等高距小,坡缓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演示动画 动画演示等高线(高度相同的所有点的连线)地形图的形成 (2)游戏:以手为山地,在手上画等高线。小组合作,探究,画出图并展示。 运用地形图进行对比,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理解等高线如何来表示各种地形

如图:

山顶:闭合等高线,数值从四周向中心逐渐升高 盆地: 闭合等高线,数值从四周向中心逐渐降低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是两个山顶之间的最低处,两个山谷之间的最高处 山脊: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数值较低处,中间高于两侧 山谷: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数值较高处,中间低于两侧 坡度陡,等高线密集,坡度缓,等高线稀疏。 陡崖:等高线重叠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①选“点”:气象观侧站、疗养院。

②选“线”:交通线(公路、铁路)、引水线、输油管线。

③选“面”:水库汇水面积及坝址,开辟梯田,工业区和居民区。 (1)水库、坝址的选择: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 ①库区: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在“口袋形”洼地或小盆地。

理由:库容大;集水区域的面积大 ②坝址:峡谷地段。

理由:工程量少,投资少。

(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 A.50 m B.55 m C.60 m D.65 m (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 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 A.15 m B.40 m C.65 m D.90 m

(2)港口码头的位置: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 即陆域平坦、水域阔深的避风港湾

右为某海湾附近等高线、等深线图,该区域的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和东南风。读图判断: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最适宜建港口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引水线路:

路线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

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五、如何绘制地形剖面图

(1)确定剖面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题目要求,在要作剖面图的两点之间作一直线,作为等高线地形图的剖面线。上图中上半部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阴影部分是海洋。AB横线是要切开地表的剖面线。

(2)确定比例尺。一般来说,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多采用原图的比例尺(有特殊要求时除外);垂直比例尺应视图中地形的起伏状况而定,一般来说,为了使剖面图所表达的地形起伏更加明显,垂直比例尺大多都要适当放大,一般要比水平比例尺大几倍,以便形象地看出地势起伏状况。

(3)建立剖面图坐标系。

①确定剖面图的水平基线。因为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一般保持与原图一致,因而剖面图的水平基线与剖面线长度相等。

②确定坐标纵轴的高程。纵轴的高程应根据垂直比例尺确定,但图上高程的间距要与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相等,标出各高程的数值,并通过各高程点作平行于剖面图基线的高程线。

③找出等高线地形图中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量出各点之间的距离,并把它们转绘到剖面图基线的相应位置上。

④通过转绘到剖面图基线上的各点作垂线,标出各垂线与相应高程线的交点。

⑤把各交点用一条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并在曲线内画上阴影部分,以更加清楚地显示剖面的起伏状况。

⑥在剖面图的下方,标出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擦去垂线的痕迹,一幅完美的剖面图就完成了。

通视问题

(1)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表示凹形坡(坡向下凹), 反之则为凸形坡(坡向上拱);站在地势高处向低处看, 凸形坡视线常被阻挡,通视状况较差。

(2)利用地形剖面图可以很好地了解实际地点的通视情况。

如下图,从A点观察,C点到D点的山坡以及B山北坡 通视情况良好,而阴影区表示不可通视的地区。

八、【板书设计】

一、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区别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3.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2.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3.坡度的计算

三、地形剖面图的画法

九、【布置作业】

读某河流上游水库大坝的位置图和剖面图及其河流水量变化图 (1)图中的水库大坝选择的地

形条件 这样选

择的理由是 。

(2)大坝的设计与建设需考虑

的自然条件是 (3)按照图中的大坝设计(若

图距为0.8㎝),坝长和

坝高(坝顶到坝底的相对高度)分别大约是、(4)在图中绘出水库淹没的最大范围

(5)判断在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铁路上经过H处火车车辆的是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经图中的铁路从山区外运的物产主要有茶叶、柑橘、毛竹等,该地所在的

省区简称是A、鲁 B、浙 C、青D、吉

(1)峡谷 建坝工程量小,同时上游又有较广的集水区域 (2)流域内的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状况;河流的流量、含沙量等水文特征;坝址所在地的地质条件 (3)72m 50--100m (5)G 因为G地到H点之间没有地形障碍,可以清晰地观察 (9)B 某山区一所学校,拟组织学生对附近公路边交通流量进行调查。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在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过H处的车辆是___点。 (2)试用地形剖面图解释你所做判断,并作简要说明。图画在下面的框内。

• 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

10.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 11.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

十、【教学反馈】

推荐第5篇:地形图测绘实验报告

专业: 土木工程(道路桥梁方向)班级:09090

53地形图测绘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了解平板仪构造和用途,掌握平板仪的对点、整平、定向的

方法。练习用联合测图法或测绘测图法,以及碎部点的选择和跑点方法。以1:500的比例尺在1站范围测绘实验区地形图。

2、实验仪器和工具:经纬仪、平板仪各1台,水准尺2支,皮尺1把,记

录板1块,量角器1个,3#图纸1张。

3、实验步骤:测绘法测图

1、安置仪器。安置经纬仪于01基础教学楼C座以北的草坪中设控制点

A,对中、整平,量取仪高i=1.545m,检测竖盘指标差x=-20’’,安置平板仪在经纬仪旁。

2、定向。将图纸固定在平板仪上,选择另一控制点B,将测板连接在

脚架上安置在A点作ab为起始定向线,使ab方向与地面AB方向一致。

3、

4、碎部点测量。在选定的碎部测点处立尺,用经纬仪测量各碎部点与B 的方向角、距离(视距测量法)、高程。 转动量角器使观测的方向角值对准起始方向线ab 量角器零刻画线

即为碎部点的方向,依比例尺计算出碎部点图上距离确定碎部点图上位置。

5、不可通视区域的碎步测量。在测量教学楼时出现不可通视区域,利

用距离交会法以C座教学楼东西两处墙角为已测点测绘教学楼的不可见区域并绘图。

4、实验分析:起始方向线的确定时由于是目估测板水平,会产生误差,对碎部点的测量会影响到后来的不可通视区域的测量,因此为提高测绘精度在对选为已测点的测点进行测量时应确保在容许误差内或多次测量,以减小在不可通视区域测绘时的误差积累。

推荐第6篇:地形图的识别

地形图的识别

2.等高线的特点

根据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从图18可以看出这样几个特点: 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任何一点的高程都是相等的;

等高线多,山就高,等高线少,山就低; 等高线密,坡度陡,等高线稀,坡度缓;

等高线的弯曲形状和相应实地地貌形态保持水平相似的关系。

对于同一地形而言,等高线的多少,取决于等高距的大小。等高距大,等高线就稀少,地貌显示就简略;等高距小,等高线就密集,地貌显示就详细。为了制图方便,利于用图,应选择适当的等高距。我军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等高距规定为: 比例尺 1:1万 1:2.5万 1:5万 1:10万 1:20万 等高距 2.5米 5米 10米 20米 40米 3.等高线的种类

在地形图上,我们所看到的等高线,为何有细的,有粗的,还有断续的?这是为了更好地表示地形和用图的方便而规定的。

凡是按规定的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都叫基本等高线,又称

1 首曲线,是用细实线表示的;

为了便于计算高程,把首曲线每逢五条或十条加粗描绘一条,叫做加粗等高线,例如,一座一千米的高山,在1:5万图上,就要画一百条首曲线,计算高程时,如果一条一条地数,就很不方便,有了加粗等高线,就能一五一十地数,计算就方便了,所以,又叫计曲线。

因为地貌起伏变化多端,用首曲线往往不能详细表示地貌的细部特征,就在首曲线的中间加绘长虚线,表示其细部,这叫半距(基本等高距的二分之一)等高线,也叫间曲线。 有些地方的细貌,用间曲线仍然显示不出来时,就在四分之一等高距的位置上用短虚线表示其细貌,补助间曲线的不足,所以叫做补助等高线,又叫助曲线。

间曲线与助曲线,线段不长,只在倾斜变换和地形复杂的地方用,如丘陵地区的地图上使用较多。

用等高线表示地貌,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具有图形简单、便于计算、清晰醒目等优点。但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因为等高线是按一定的等高距测绘的,有些细貌可能被舍去;不能完全逼真地反映地貌的细部和景观;立体感不够明显,给判读带来一定的困难。用图时,既要掌握它的特点,也要知道它的不足之处,才能更好地发挥地形图的作用。 4.怎样识别地貌

我们懂得了等高线表示地的原理和特点,就有了判读地貌的

2 基础,但是,由于地貌类型复杂,要正确认识地貌,仍有不少困难。

尽管每座山赌阴自己的特点,形态万千,但只要我们认真分析一下,仍然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概括地说,它们都是由山顶、凹地,山背、山谷,鞍部、山脊等构成。只要抓住这些基本特征,识别地貌就比较容易了。

在识别这些特征时,只要联想一下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和特点,就能立刻认出:凡是最小的闭合小圆圈都是山顶。根据这些圆圈的大小和形状,还能分辨出是尖顶山、圆顶山或平顶山。凹地也是小圆圈,怎么和山顶区别呢?这个问题,制图人员早就想到了,就是在圆圈上加上个垂直小短线,它是指示下方向的,叫做示坡线。如果你看到示坡线是在圆圈的外面,就是山顶,示坡线是在圆圈的里面,就是凹地了。 以山顶为准,等高线向外凸出的是山背;等高线向里凹入的,就是山谷。两个山顶之间,两组等高线凸弯相对的是鞍部,若干个山顶与鞍部连接的凸起部分就是山脊。

另外,由于地壳的升降,剥蚀和堆积作用,使得一些局部地区改变了原来的面貌,如在黄土高原上,植被稀少,由于雨水冲刷形成的冲沟;陡峭的崖壁,坡度在70°以上,象广西桂林的陡石山;山坡受风化作用而崩落的崩崖等。这些地形,军事上统称为变形地。因为这种地形面积很小,形状奇特,用等高线不太好表示,只好用符号来表示。

3 根据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和特点,结合变形地符号,再考虑到自然习惯(如河水总往低处流,等高线上高程注记的字头总是朝上坡方向,示坡线指向下坡)进行判读,地貌的总体和细部就清清楚楚了。 5.怎样判定高程和高差

我们在使用地图时,经常要判定点位的高程。如炮兵射击,为了确定高低角,就要知道炮兵阵地、射击目标和观察所的高程。在图上根据什么判定点位的高程呢?主要是根据高程注记和等高线来推算。例如: 点位恰在等高线上时,该等高线的高程,就是这个点位的高程;

点位在两条等高线之间时,先查出下边一条等高线的高程,再按该点在两等高线间隔中的位置目估出高度;

点位在没有高程注记的山顶时,一般应先判定最上边一条等高线的高程,然后再加上半个等高距。

知道了两点的高程,然后相减,所得结果,就是两点的高差。 6.怎样判定斜面形状和坡度

部队构筑山头阵地,总要观察一下斜面情况,是否有利发扬火力。军队行军,经常遇到上坡下坡。不同的斜面和坡度,对军队战斗行动带来不同的影响。比如汽车的爬坡能力是15°,如果道路的纵坡度大于15°,汽车就不便通行了。所以,我们使用地图,要学会从图上判定斜面的形状和坡度。

4 所谓斜面,就是从山顶到山脚的倾斜部分。就拿敌对双方控制的高地来说,朝向对方的斜面叫正斜面,背向对方的斜面为反斜面。斜面有几种?它们在地形图上是怎样表示的呢? 等齐斜面 坡度基本上一致,站在斜面顶部可以看到全部,便于发扬火力的称为等齐斜面,在图上,各等高线的间隔大致相等。

凸形斜面 在实地,上面缓下面陡,站在斜面顶部看不见下部,形成观察射击的死角,称为凸形斜面。在图上,等高线的间隔上面稀,下面密。

凹形斜面 与凸形斜面相反,上面陡,下面缓,站在斜面的顶部能看到斜面的全部,便于发扬火力,称为凹形斜面。在图上等高线的间隔是上面密,下面稀。

实地的斜面,多数是凸凹互相交错的形状,但是,总离不开上面说的三种形状。使用地图时,只要注意等高线间隔的疏密情况,就能很容易地判明斜面的形状。 那么斜面的坡度,又怎样从地图上量取呢? 量取坡度时,要先用两脚规量取图上两条(或六条)等高线间的宽度,再到坡度尺上比量,在相应的垂线下边就可以读出它的坡度。

(六)地形图的坐标系统

提起“坐标”这个词,有些读者可能有点陌生,其实,在我们

5 生活中还是经常碰到的,只是不这么称呼罢了。比如我们到体育馆看球赛,去礼堂听报告,入场券上就有×排×号,按照这个排、号,就能找到自己的座位。这种用排和号两个数确定座位的方法,在数学上就叫做坐标法。为了使用地图的方便,制图人员就把这个坐标法搬到了地图上,成为确定地面点位的方法。因为地球比较大,坐标的起算点、计算的方法和表达的方式就必须有一系列的规定,这些规定,就是坐标系统。

地图上的坐标系统分为两种,即平面直角坐标系和地理坐标系。我国地形图上采用的是“1954年北京坐标系”,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这里只打算介绍一下地形图上的地理坐标和平面直角坐标的一些具体应用问题。 1.地理坐标

确定地球表面上某点位置的经度和纬度数值,就是该点的地理坐标。

为了使用方便,在1:20万、1:50万和1:100万地图上,按照一定的间隔绘有经线和纬线,构成地理坐标网;在图廓线的四周有经、纬度数值注记。在大于1:10万图上,只是在内图廓外绘有分度带,每个分划为一分;在内图廓的四角注有经、纬和值。需要用经纬度指示目标时,只要把南图廓与北图廓、东图廓与西图廓上分度带的相应分划连接起来,就构成了地理坐标图。

6 埂坐标是世界各国通用的。在海上、空中、边防或外交斗争中,通常采用地理坐标指示目标。例如,知道了地理坐标为北纬25°02.5′,东经121°31′,就可以从图上找到这是台北市。反之,找到了图上位置,也可以求出这一点的地理坐标。 2.平面直角坐标

由于经纬线在图上多是弧线,不便于图上作业,更不便于距离和角度的换算,因此,在大比例尺图上都绘有平面直角坐标网。

确定平面上某点位置的长度数值,就是该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平面直角坐标会值是用公里和米表示的。

平面直角座标的构成平面直角坐标,是在颊上由两条垂直相交的直线建立起来的坐标系统。纵线为纵轴,以X表示;横线为横轴,以Y表示;两直线的交点为坐标原点,以0表示。确定某点的位置时,以该点到横轴的垂直距离为纵坐标(X),到纵轴的垂直距离为横坐标(Y)。并规定,X值在横轴以上的为正,以下的为负;Y值在纵轴以右的为正,以左的为负。如甲点的坐标:X=250,Y=300。用这种方法确定点位的,就叫平面直角坐标法。

我国地形图上的平面直角坐网,是按高斯投影构成的。高斯投影是以6°为一带,每个投影带的中央经线是直线,与中央经线相垂直的另一条直线是赤道。地形图上的平面直角坐标,就是以中央经线为纵轴(X),以赤道为横轴(Y),其交点

7 为坐标原点(0),这样,每个投影带便构成一个独立的坐标系。我国领土位于赤道以北,所以纵坐标(X)值均为正值;横坐标(Y)值,位于中央经线以东的为正,位于中央经线以西的为负。为了计算方便,消除负数,又将横坐标(Y)值均加上五百公里常数,(即等于将纵轴西移500公里)横坐标以此纵轴起算,Y值也就全是正数了。

因为一个投影带的范围很大,分的图幅也很多,为 能迅速确定点的坐标,制图时,就用平行线的办法,以一公里(或两公里)为单位,分别作中央经线和赤道的平行线,构成正方形方格网,叫做平面直角坐标网,在1:5万地形图上,每个方格的面积是一平方公里,所以又叫方里网。

图上平面直角坐标的注记 地图上纵向的线(即中央经线的平行线),都叫纵坐标线,它的长度数值是由南向北增加的,注记在左右图廓间(公里数)。

地图上横向的线(即赤道的平行线),都叫横坐标线,它的长度数值是由西向东增加的,注记在上下图廊间(公里数)。 用平面直角坐标指示目标 有了X、Y一组数值,在图上是不是就能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的位置了呢?这在一个投影带中是可以的。但是,按高斯分带投影的办法,全球就分六十个带,我们中国占十三个带,每一带都是一个独立的坐标系;这样,相同的一个坐标值,将会在所有六十个带里同时出现。例如呼和浩特市和承德市,它们的坐标几乎相等,而

8 两地实际相距将近五百公里,就因为所在的投影带不同。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还要在Y坐标值的前面写上带号,就是在呼市的横坐标值前写上19,在承德的横坐标值前写上20,这样,才能用X、Y值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平面直角坐标网的作用,主要是指示目标和确定目标在图上的位置,也可以估算距离和面积。

利用坐标指示目标时,可以用概略坐标,也可以用精确坐标。例如,报告龟山的概略坐标,只要指出龟山所在方格左下角的坐标值即可。报告坐标的顺序是:先纵坐标值,后横坐标值,切记不要报错。

为了避免报错顺序,简便的方法是:用左手的虎口对正这个方格的左下角,先沿拇指方向找出纵坐标值(X)为85,再沿食指方向找出横坐标值(Y)为49。口头报告时,先说坐标,后说地名,如:8

5、49,龟山。如果在文件中,就写成:“龟山(8

5、49)”。

炮兵射击,常常要用精确坐标,此时应先找出概略坐标,再加上该点到下边和左边方格线的垂直距离的米数即可。最方便的办法是用坐标尺量读。量读的方法是:使坐标尺的纵边与纵坐标线密合,横边通过所量地物之定位点,即可读出纵、横坐标的米数,然后与概略坐标的公里数相加,就是精确坐标。例如发射点的精确坐标为:X85620,Y49300。 反之,用同样的方法,知道了坐标值,也可以确定目标点在

9 图上的位置,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3.邻带补充坐标网

地形图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网,是按投影带建立的各自独立的坐标系,纵、横坐标线都只平行于本带的纵、横坐标轴;所以,在两带相接的地方,图上的坐标线就拼接不起来。但是,在实战中,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比如,我炮兵发射阵地位置在十九带而射击目标位置在二十带,因为不是一个投影带,坐标系统不一致,这就无法指示目标,不能计算炮目距离和方位角。

为了便于相邻两带的图幅能使用统一的坐标网,制图时规定,凡是在两带相接地方1~2幅图的外图廓线上都要加绘邻带坐标网短线,并注上相应的公里数。用图时,就要规定统一使用某一带坐标网,并将两对应图廊间的短线连成直线,即可构成邻带统一的坐标网。

推荐第7篇:地形图基本知识答案

7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一、填空题:

1.地球表面自然形成或人工构筑的有明显轮廓的物体称为 地物 。 2.地球表面的高低变化和起伏形状称为 地貌 。

3.地形分为 地物 和 地貌 ,仅表示地物平面位置的图,称为地物 图,二者同时表示的图,称为 地形图 。

4.供测图、读图和用图的专门统一符号注记规范叫 《地形图图式》 。

5.地形图上任意线段的长度与它所代表的地面上实际水平长度之称为 地形图的比例尺 。

6.在1∶2000地形图上,量得某直线的图上距离为18.17cm,则实地长度为363.4m。7.若知道某地形图上线段AB的长度是2cm,而该长度代表实地水平距离为20m,则该地形图的比例尺为_1:1000___,比例尺精度为__0.1m_。 8.图上0.1mm所代表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 比例尺精度 ,大小为0.1M 表示。

9.地形图的分幅方法有 梯形分幅 和 矩形分幅 。前者用于国家基本图的分幅,后者则用于工程建设大比例尺图的分幅。

10.大比例尺地形图常用

正方形 分幅或 矩形 分幅,图幅大小为50cm×50cm图幅和40cm×50cm图幅。

11.地球表面自然起伏的状态称为 地貌 ,用

等高线法 表示 12.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称为 等高线 。

13.相邻两条高程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 等高距 ,用 h 符号表示 14.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 等高线平距 ,用 d 符号表示。

15.同一幅地形图上,按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称为 首曲线 ;每各四条首曲线或

倍等高距加粗描绘的手等高线,称为 计曲线 。

16.等高线密集表示地面的坡度 陡 ,等高线稀疏表示地面的坡度平缓 ,间隔相等的等高线表示地面的坡度 均匀 。 17.在地形图上量得A点的高程HA=85.33m,B点的高程HB=61.87m,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AB=156.40m,两点间的地面坡度i= -0.15 。

二、名词解释:

1、山脊线----山脊的最高点连线称为山脊线,山脊线又称为分水线。

2、山谷线----山谷中最低点的连线称为山谷线,山谷线又称为集水线。

3、地性线----山脊线和山谷线合称为地性线。

4、地籍图-----和地形图一样,是一种专题地图。它是以土地权属界线、面积、质量、利用现状为主要内容的地图。它不仅要反映地籍要素以及与地籍有密切关系的地物,还要适当反映其他与土地管理和利用有关的内容。它是国家土地管理的基础性资料,具有法律效力;是土地登记、发证和收取土地税的重要依据。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比例尺精度的作用有( A B )。

1 A.确定测图时测量实地距离应准确的程度 B.确定测图比例尺 C.只有A选项 D.只有B选项

2.根据地物大小及描绘方法的不同,地物符号可分为( ABCD )。 A.比例符号 B.半比例符号 C.非比例符号 D.地物注记 3.地物注记包括( ABC

)。

A.文字注记 B.数字注记 C.符号注记 D.字母注记 4.

等高线表示地貌时,可以表示出( ABC )。

A.地面的起伏状态 B.地面的坡度 C.地面点的高程D.以上都不是 5.

等高线可以分为( ABCD ) A.首曲线 B.计曲线 C.间曲线 D.助曲线

6.1:50000比例尺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是( C )

A、0.5m B、1.0m C、5.0m D、1.5m。

7.在同一幅地形图上( B )

A、高程相等的点必在同一条等高线上,B、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其高程必相等, C、各等高线间的平距都相等,D、所有的等高线都在图内形成闭合曲线。 8.地形图的比例尺用分子为的分数形式表示。则( D )

A、分母大,比例尺大,表示地形详细, B、分母小,比例尺小,表示地形概略 C、分母大,比例尺小,表示地形详细, D、分母小,比例尺大,表示地形详细 9.1:500的比例尺,是:( A )

A、大比例尺 B、小比例尺 C、中比例尺 D、特大比例尺 10.在等高线的分类中,高程为五倍基本等高距的等高线是( B )

A、基本等高线 B、加粗等高线 C、半距等高线 D、辅助等高线

四、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打错误的打×)

( √ )

1、地形图比例尺无单位,应注记在南图廓外下方正中央位置。( √ )

2、数字或分数比例尺的大小与分母成反比。

( √ )

3、同一张图纸上数字或分数比例尺没有图示比例尺精度高。( √ )

4、内图廓线是图幅大小的实际边界线,外图廓线是装饰线。( √ )

5、接合图表是表示该幅图与相邻图幅的位置关系,供查找相邻图幅时使用。( √ )

6、比例尺愈大,表示地形变化的状况愈详细,精度也愈高;反之愈粗略,精度也愈低。 ( √ )

7、矩形图幅的编号,一般采用该图幅西南角的x坐标和y坐标以公里为单位,之间用连字符连接。

( √ )

8、非比例符号的定位点和定位线随地物而有异,在测绘、读图及用图时应当按规范要求进行。

( √ )

9、比例符号和非比例符号的划分是相对的,要依据测图比例尺和实物轮廓的大小而定。

( √ )

10、地面坡度是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与两点间的实地水平距离之比。

( √ )

11、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不变,等高线平距越大,坡度越小;反之,坡度越大。

( × )

12、等高距大小的选定,主要取决于地面的起伏情况和测图的比例尺。( √ )

13、地形图上,山头和洼地的等高线形态相似,而高程大小注记顺序相反。

2 ( √ )

14、首曲线表示不完整的地貌形态,可以用间曲线和助曲线来进一步表示。( √ )

15、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高程一定相等,而高程相等的点,不一定在同一条高线上。

( × )

16、比例尺的分母愈大,则图形表现得愈大愈清楚,称大比例尺。

( √ )

17、地籍图一般只测定地物的平面位置,一般不表示地貌。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平地突起的陡山,则采用地理名称与高程点注记相配合的形式来表示。 ( √ )

18、山脊等高线表现为一组凸向低处的曲线。( √ )

19、山谷等高线表现为一组凸向高处的曲线。

( × )20、山头与洼地的等高线都是一组闭合曲线,但它们的高程注记不同。内圈等高线的高程注记大于外圈者为洼地;反之,小于外圈者为山头。

五、简答题:

1、什么是地图?什么是地形图?

答:按一定法则,在平面上表示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图通称地图。按内容,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用规定的符号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

2、什么是地形图的比例尺?比例尺有哪些种类?

答:地形图上任意线段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际水平长度之比,称为地形图比例尺。

比例尺有数字比例尺和图示比例尺。

3、什么是比例尺的精度?它在测绘工作中有何用途?

答:通常把图上0.1mm所表示的实地水平长度,称为比例尺的精度。 (1)、根据比例尺的精度,可以确定在测图时量距应准确到什么程度; (2)、根据比例尺的精度,可以确定测图比例尺。

4、什么是地物、地貌、地形?地形图上表示地貌、地物的方法?地物符号按特性和大小的分类类型?

答:地面上的道路、河流,岩层等称为地物,地面上高低起伏的状态称为地貌,地物和地貌统称地形。

用等高线表示地貌;

表示地物的符号有:1.比例符号 2.非比例符号3.注记符号4.半比例符号。

5、什么是等高线?什么是等高距?什么是等高线平距?

答: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点所连接而成的连续闭合曲线; 等高距是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

6、何谓坡度?在地形图上怎样确定两点间的坡度?

答:坡度是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与其水平距离之比,用i表示,hhi100%100% dMD

6、什么是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和助曲线?

答:在同一幅图上,按规定的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首曲线,也称基本等高线 为了读图方便,凡是高程能被5倍基本等高距整除的等高线加粗描绘,称为计曲线。

当首曲线不能显示地貌特征时,按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间曲线。

3 有时为了显示局部地貌的需要,可以按四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助曲线。

7、等高线有哪些特性? 答:等高线的特性有: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等高程性)

2.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如不在本图幅内闭合,则必在图外闭合;(闭合性) 3.除在悬崖或绝壁处外,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或重合;(非交性) 4.等高线的平距小,表示坡度陡,平距大,表示坡度缓;(密陡稀缓性) 5.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正交性)

六、计算题:

1、试计算施测实地面积约为2 Km2的地形图,需要1:500、1:2000比例尺正方形图幅各多少幅? 解、(1)、50cm×50cm正方形图幅最常用,一幅1:500的图幅实地面积为:(500*50cm)*(500*50cm)=625000000 cm2=62500 m2=0.0625 Km2 所以2 Km2需要1:500的图幅是2/0.0625=32幅 (2)、同理2 Km2需要1:2000的图幅是2幅

2、试计算测1:500比例尺的地形图时,测量实地距离时应当精确到多少?若要求把地面上0.2m以上的地物在地形图上表示出来,应选定多大的测图比例尺? 解、(1)、由比例尺精度概念得,应当精确到D=500*0.1mm=0.05m (2)、同理0.1mm/0.2m=1/2000或1:2000

推荐第8篇:地形图读图技巧

●读图技巧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应掌握等高线图的基本特性。

①数量上的特性,看等高线的数值,读出任一点的海拔高度,比较两点的海拔高度可换算温差,以两地的 水平距离测算地面实际距离。

②形态上的特性,地表呈现各种各样的形态,每一种地貌形态都有一定的外部特征,在等高线图上会以

不同的形态表示出来。看等高线的疏密,可知道坡度的陡缓。看等高线的形状,可确定地貌类型。

第二,要掌握等高线的基本知识,这是识别等高线图的关键。

①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相邻的两条等高线,其高整也相同。

②等高距全图一致 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拔为500米、600 米、700米,则等高距为100米。

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④两条等高线决不能相交 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 等高线可以重合。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 均匀坡。

⑥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等高

线穿过河谷(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⑦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⑧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 坡线。

⑨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线显

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第三,熟练判断等高线圈上的基本地貌类型。 第四,学会等高线图的综合判读与应用。 ①确定水库及坝址的位置

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 集水面积。

②确定铁路、公路线 一般情况下,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弯道较少的线路为好。

③工厂区位的选择

工厂区位的确定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要选择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方,

结合地质地形条件,宜放在地基坚实,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方;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

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从经济效益考虑,要尽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潭等资源产地,有便利

的交通条件和销售市场,从而确定工业部门的布局。 ④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采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潭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 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

⑤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 分析。

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

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2.地形剖面田的绘制及其应用

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主要步骤:

①根据要求选剖面线,可以是东西向或南北向的直线。也可以是东北西南向或西北东南向的斜 线

②画矩形,所画矩形要与等高线图等长。

③用等高线图的高度作纵坐标,确定垂直比例尺。根据需要,一般比水平比例尺大若干倍。

④作平行虚线与垂直虚线:平行虚线是在所要画的剖面图上按照垂直高程(纵坐标上)引出来的。垂直

虚线是从剖面线与等高线(等高线圈)的每个交点上开始,延长至剖面图相应的高程上为止,在止点处画上一 个个小圆点。

⑤连成曲线:将各个小圆点连成一条圆滑的曲线,即成为剖面图。

地形图只能表示一定区域内的地面状况,包括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和地形类型等。地形剖面图能更直

观地表示地面的垂直变化。根据等高线图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在平整土地、修筑渠道、大堤、建设铁路、公路

时,作为计算土石方工程量的依据,用处很大。 判读地形剖面图,要做到

① 根据经纬度确定剖面的地理位置。

② 看纵坐标(垂直比例尺),了解图示地区地形起伏变化,确定地貌类型、分析地势特征等。

③ 根据掌握的地理知识回答该地区所在大洲、国家、地区、濒临的海洋及与此有关的气候、植被、地质、土壤、

水文、自然带、人类生产活动等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问题 。

推荐第9篇:怎么看等高线地形图

怎么看等高线地形图? 的判读

1. 地形名称:

(1)山顶:也可称山峰,山岭。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岭

(2)山脊: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

(3)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

(4)盆地: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为盆地

(5)鞍部: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较低处

(6)陡崖: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相交的地方

(7)陡坡与缓坡: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处为陡坡;等高线稀疏处为缓坡。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中,要根据比例尺确定。

(8)阳坡与阴坡:等高线地形图中,阳光照射较多的为阳坡,反之为阴坡。阳坡与阴坡的确定要联系南北半球与纬度。

2. 相关线面:

(1)示坡线:画在等高线一侧,由地势高处指向地势低处 (2)脊线: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各等高线最大弯曲处的连线

(3)槽线: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各等高线最大弯曲处的连线

(4)分水岭:等高线从高出向低处凸出,最大弯曲处的连线是脊线,也叫分水岭

(5)集水线: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最大弯曲处连线就是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3.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

(1)海拔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高度。在地图上用海拔高度表示地面高度;等高线图上所标的注记数字均为海拔高度,非相对高度。

(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相对高度的数值可能比海拔高度小,也可能比海拔高度大。

★选点:根据要求考虑点的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如疗养地建设一般要考虑日照充足、通风良好、温度和湿度适宜等条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常常要求学生根据光照条件选择适宜地点修建疗养院。

★选线:a)选择交通路线的基本要求:利用有利地形地势,要考虑距离长短,路线平稳等因素。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只有必须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的通过河流,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地段。

b)在选择引水路线时,不要仅仅被远近所迷惑,而应考虑水往低处流这一关键,以确定较合适的引水线路。

c)选择输油管线,要考虑线路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选面:a)选择修建水库方案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因素。在不考虑地质等条件下,一般选择有较大集水区的盆地(洼地)地区,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这里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其水源要较充足。(地质条件要考虑地质构造避开断层区、地质塌陷区等;要考虑岩性,如不能选择在石灰岩基地上等。)

b)开辟梯田,应选择在坡度平缓,有灌溉水源及其附近修建水库后,不能被淹没等条件的地区。

c)选定工业区和居民区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工业区宜建在矿产资源丰富地区。第二,交通便利,就近水源,以便提供充足的燃料、用水和便利的运输。第三,选定在开阔的地形区内(缓坡)可有发展前景。第四,工业区建在下风向,下河源,以减少大气和水体污染。

俄罗斯远东山地区位于北亚的东缘,东濒太平洋及其边缘海,西接东西伯利亚。北邻北冰洋楚科奇海,南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为界。本区海岸线漫长,约24000公里,除大陆部分外,还包括萨哈林岛(库页岛)和千岛群岛的大部分以及一些小岛屿,南北延伸近4500公里,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

俄罗斯远东山地区有极其鲜明的自然地理特征:以中、新生代褶皱山地为主的地形,季风性的气候,东流的季风型水系,复杂多样、对比明显的自然景观。

本区与中西伯利亚区的分界主要取决于气候,即本区受太平洋(季风)影响较大,作为非纬度地带性的区域气候和山地地形决定了本区自然景观的基本特点,所以,滨海的季风性山地是本区自然综合体形成的主导因素。

多山的地形和频繁的地震 本区在大地构造方面基本属于太平洋边缘中、新生代褶皱山带,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正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本区以山地地形为主,山地和山原占全区面积的3/4,山地多属中山地形,如楚科奇山脉、科里亚克山脉、朱格朱尔山脉和锡霍特山脉等。这些山地多为东北—西南向或近经向延伸,也有东西向及西北向的山脉,如斯塔诺威岭(外兴安岭)、土库林格腊—札格得山脉等。本区北部山脉较为高峻,其峰顶多超过2000米,且多为北冰洋与太平洋的分水岭。具有阿尔卑斯型外貌。南部山脉一般较低,平均海拔在1000~1200米以下,超过2000米的山峰很少,南部山地最高点在巴贾利斯基山脉(海拔2640米)。山体形成后久经剥蚀夷平,已失去险峻地势,多呈宽脊缓坡特征。

堪察加半岛大部分位于北纬50°~60°之间,南北长约1200公里,宽480公里,面积37万多平方公里。半岛地形以中低山为主,可分东西两支。这里多火山地震,半岛上现在已知火山超过150座,其中有29座活火山。克留赤夫火山(4750米)是亚欧大陆最年轻、最高的活火山,与构造的不稳定性和强烈的火山活动相联系,这里有很强的地震活动性,近150年来发生200多次地震,地震强度可达8级以上。千岛群岛上有160座火山,其中活火山40多座。

与火山地震活动有关,本区喷发岩形成的山原和高原,构成了独特的地形类型。这种火山熔岩地貌,在锡霍特山、千岛群岛和堪察加半岛等地都有广泛分布。

本区平原面积少,多分布于山间低地和河谷,因为山地往往直逼海岸,所以沿海平原十分狭窄,面积很小。远东南部平原低地较多,且与山地相间分布,较大平原有结雅—布列亚平原和兴凯湖沿岸平原等。

北部冻土分布较广,南部则流水地貌分布最广。

等高线向内突出为山谷;向外突出为山脊;山峰嘛就是一个黑色的三角形;如果等高线呈闭合状中间就是鞍部;像一把刻度尺的就是峭壁(或者说是陡崖)

第一,应掌握等高线图的基本特性。

①数量上的特性,看等高线的数值,读出任一点的海拔高度,比较两点的海拔高度可换算温差,以两地的水平距离测算地面实际距离。 ②形态上的特性,地表呈现各种各样的形态,每一种地貌形态都有一定的外部特征,在等高线图上会以不同的形态表示出来。看等高线的疏密,可知道坡度的陡缓。看等高线的形状,可确定地貌类型。

第二,要掌握等高线的基本知识,这是识别等高线图的关键。

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相邻的两条等高线,其高整也相同。

②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拔为500米、600米、700米,则等高距为100米。

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④两条等高线决不能相交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⑥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等高线穿过河谷(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⑦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⑧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⑨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8-03 12:

542、疏密程度:

密集:坡度陡;

稀疏:坡度缓。

3、形状特征:

①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②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

③山脊: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等高线从高往低突,就是山脊.

④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等高线从低往高突,就是山谷.⑤鞍部: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

⑥缓坡与陡坡及陡崖:等高线重合处为悬崖。等高线越密集处,地形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处,坡度越舒缓。

推荐第10篇:手把手教你做地形图

[原创]手把手教你做GE等高线地形图(汉源及周边区域)

首先声明:该教程供地图制作技术探讨之用,并不意味作者鼓励侵犯知识产权,或承担任何相关的法律责任。请在学习之余、在下载各种网络材料和软件二十四小时之内即时删除,以免除后患。

本帖虽为“原创”,其实是站在论坛各位大师肩膀上做的一点尝试,首先要感谢他们给我的启发和帮助。

一、“原材料”采购:

网上下载SRTM数据,地址:http://srtm.csi.cgiar.org/SELECTION/inputCoord.asp。在世界地图上,先选取你要下载的区域,然后下载GeoTIF数据,下载来的文件是ZIP压缩文件,解压后请不要修改文件名。

SRTM是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国家图像测绘局(NIMA)以及德国与意大利航天机构共同合作完成,2000年2月11日至22日,通过装载于“奋进号”航天飞机的干涉成像雷达近11天的全球性作业,得到了全球表面从北纬60°至南纬56°间陆地地表80%面积和95%以上的人类居住区、数据量高达12Tbit的三维雷达数据,然后对雷达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生成精度较高的数字高程模型[1,2]。SRTM 这一数字地形数据是迄今为止现势性最好、分辨率最高、精度最好的全球性数字地形数据。目前这些数据是免费供人使用的。

二、寻找所需软件:

首先安装Global Mapper v9,请到下面的网址下载:

http://down1.3ddown.com/5z1gKhPK/Down/2007/09B/Global.Mapper.v9.00.zip

http://down1.3ddown.com/5z1gKhPK/Crack/2007/09B/Global.Mapper.v9.00-Crack.zip (破解文件,安装后把压缩文件中的global_mapper9.exe复制到安装文件夹中。如遇网络链接中断,可进入http://www.daodoc.com/downpage.asp?id=12565下载。)

re:打开你下载的、所在区域的SRTM3数据...打开你下载的、所在区域的SRTM3数据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re:下一步,准备生成等高线。此主题相...

下一步,准备生成等高线。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re:等高线生成四个选项的设定:(自定义,取决...等高线生成四个选项的设定:(自定义,取决于你制作地图的区域、精度和电脑的运行能力。)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re:查找和生成汉源及周边的等高线此主...

查找和生成汉源及周边的等高线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re:输出等高线矢量数据及参数设定此主...

输出等高线矢量数据及参数设定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re:设定保存文件名和输出,OK。此主...

设定保存文件名和输出,OK。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一点体会:生成等高线和KML文件的设置是重点,涉及到等高线中是否带有高程标注。

re:将导出的KML格式文件加载到GE软件,于...将导出的KML格式文件加载到GE软件,于是乎——————

此主题相关图片

re:插入自制的村级和公路网地标此主题...

插入自制的村级和公路网地标

此主题相关图片

re:再来几张表演秀我爱汉源山川——流...

再来几张表演秀

我爱汉源山川——流动的曲线美

此主题相关图片

re:让人魂牵梦萦的土地——俯瞰汉源龙塘山...

让人魂牵梦萦的土地——俯瞰汉源龙塘山

此主题相关图片

re:难忘悬崖上的攀缘——汉源鸡冠山俯瞰图...

难忘悬崖上的攀缘——汉源鸡冠山俯瞰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

第11篇:地形图测绘技术要求

1:1000地形图测绘技术要求综述

一、地形图要素

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并着重显示与城市规划、建设有关的各项要素。

二、测量控制点

各等级天文点、三角点、导线点、图根点、水准点等测量控制点,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3.1—3.4条款规定符号表示;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确定的等级控制点均按图式3.3条款符号表示(不含图根点),分别在点名前加级别代号,A、B、C、E;水准点和经水准联测(或代水准联测)的各等级控制点高程注至0.001m;用三角高程测定的高程注至0.01m。

三、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

1、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2、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墙角如防震加固垛的房屋,以垛外角测绘。

3、房屋一般不综合,应逐个表示,不同层数,不同结构性质、主要房屋和附加房屋都应分割表示。城镇内的老居民区,房屋毗连、庭院套递,应根据房屋形式不同、屋脊高低不

一、屋脊前后不齐等因素进行分割表示,所有分割线均用实线绘制。A、房屋性质注记一般1—2层注“砖”、3—7层注“混”、8层以上注“砼”。 B、房屋层次注记凡楼顶搭建的临时性房屋不记层数;楼顶层阁楼、小型楼梯间低于2.2米的不记层数;房屋地下室不算层数,在房屋性质后加注“D”字。C、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时,可用直线连接。D、1:1000比例尺测图,图上6mm²以下的天井可不表示。E、走廊、悬空走廊及挑楼(多层房屋、上部是楼房、下面是走廊)。均依《图式》4.3.1.3表示。F、阳台落地的按房屋测绘,不落地的一般阳台宽度在图上大于1.5mm的依《图式》4.3.1.3表示。不落地阳台距地面高度不足1米的按落地处理。G、栅房只表示固定的,临时性的不表示。 H、房屋、河岸边、码头及大型桥梁等地的台阶用图式4.3.3条款表示。图上不足绘三级符号的一般不表示。I、室外楼梯宽度在图上小于1mm的不表示。螺旋式楼梯根据投影图形描绘。支柱不表示。旁边加注“梯”字。

4、垣栅

A、围墙高度在1米以上的应表示。栅栏,半墙半栏的以1/2认定,墙基高度大于1/2的用围墙表示,栏高度大于1/2的用栅栏表示。B、篱笆、活树篱笆、铁丝网只表示正规的、固定永久性的;临时性的易的不表示。C、单位和大的居民院落大门应表示。有门墩的用图 式4.3.7、4.3.8符号表示;没有门墩的大门用4.3.6条款表示。D、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支柱(架)、墩不分建筑材料,图上能依比例尺表示的实测表示,不能依比例尺表示的按其形状相似的符号表示。E、城墙按城基轮廓依比例尺表示,城垛符号向里绘在外侧的轮廓线上。F、围墙宽度图上大于0.5mm时依比例尺表示;图上宽度小于0.5mm时,用黑实线加黑块符号表示。黑块符号一般向里绘。墙上有电网者加注“电”字。

四、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

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其外部轮廓,并配置符号或按图式规定用依比例尺符号表示;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测定其定点或定位线,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并调注其性质。

1、汽车检修槽用图式5.1.3符号表示,并加注“车”字。修车台以实际形状绘出,加注“车台”二字。

2、

2、厂矿内的吊车表示方法分两种,一是龙门吊,二是天吊,龙门吊指地面上有轨道的桥式起重设备。天吊指架空轨道的桥式起重设备。轨道及端部柱架位置均实测,中间的柱架一般不表示,两轨道线的连线符号一般绘在轨道线中间,详见《图式》5.2.2。

3、厂矿内地面上、车间之架空的及走廊式传送带均用图式5.2.3表示,有支柱的应实测表示,地面下的用虚线表示。

4、水塔、烟囱基部轮廓在图上大于3.6mm的实测表示,图上小于3.6mm的用独立符合表示。

5、露天设备毗连成群的用地类界测绘其范围,在范围线内配置符号,有专名的加注专名。单独的,实测轮廓线并配置符号,其范围在图上小于2.5mm时用独立符号表示,符号底线中心为实际位置。次要的、无方位意义的露天设备不表示。

6、粮仓群用地类界绘制其范围,在范围内配置符号,并调注粮仓个数,有围状物的用围状物符号表示。

7、独立、固定的大型宣传橱窗、广告牌及砖墙银幕、大型的迎宾墙均用《图式》5.4.5符号按真实方向表示,符号底线为实际位置。横跨道路的广告牌根据图上的负载量择要表示。

8、永久性的温室、花房虽然用塑料膜覆盖,但其内部是钢筋、水泥柱支架或某一侧是砖墙结构的,用《图式》5.3.7温室符号表示。

9、居民地外固定的、大型饲养场,实测轮廓线,按《图式》5.3.6加简注表示,临时的,各家各户小型的猪、羊圈不表示。

10、发射或按收无线电信号的天线杆、架设备,用《图式》5.5.7表示,并分别加注“微波”、“差转”等字。电视接收天线一般不表示。位于楼上的不表示。电视发射塔用《图式》5.5.8符号表示。

11、地磅分棚房内、雨罩下、露天的三种,其表示方法按《图式》5.8.4符号表示。

12、露天货栈用水泥、石块砌有正规的高出地面平台时,实测轮廓线用实线表示,加注“货栈”二字;无固定平台的以范围线绘出,加注“货栈”二字。有围状物 的用相应符号表示。

13、花坛高出地面0.2米以上的用实线表示,低于0.2米的绿化地用地类界绘出范围,内加花圃符号;如有观赏灌木围边的,用狭长灌木符号表示其边界;花坛内如有针叶、阔叶树时,分别用相应符号表示;花坛内如有散树,要配置其相应符号。

14、草坪用11.4.1天然草地符号表示,加注“草坪”二字。

15、粪池直径图上小于1.5mm的一律不表示。

16、公共垃圾箱实测位置,中间加绘《图式》5.5.5符号。

五、交通及附属设施

1、公路分等级公路等外公路两种,等级公路注记等级代码用四条线表示。国道、省道要加注路线编号等级代码及路面材料(图上每隔15—20cm注一个);路肩宽度图上大于1毫米时依比例尺表示,小于1毫米时按1毫米绘出。

等外公路用两条线表示,并加注“9”字(图上 每隔15—20cm注一个)。

2、市内的道路及街道,按路涯宽度表示,不注等级代码,只注路名及性质。

3、农村或市郊的一般水泥路、宽度超过3米的按等外公路表示、宽度小于3米的按大车路或乡村路表示;农村居民地内部宽度小于3米的水泥路按内部道路表示。

4、公路、街道按其辅面材料分为水泥、沥青、砾石、条石或石板、硬砖、碎石和土地等,应分别以砼、沥、砾、石、砖、碴、土等注记于图中路面上,铺面材料改变处应用点线分开。

5、铁路与公路或其它道路平面相交时,铁路符号不中断,而将另一道路符号中断;城市道路为立体交叉或高架道路时,应测绘桥位、匝道与绿地等,多层交叉重叠,下层被上层遮住的部分不绘,桥墩或立柱视用图需要表示,垂直的挡土墙可绘实线而不绘挡土墙符号。

6、道路通过居民地不宜中断,应按真实位置绘出。高速公路应绘出两侧围建的栅栏(或墙)和出入口,注 明公路名称、中央分隔带视用图需要表示。市区街道应将车行道、过街天桥、过街地道的出入口、分隔带、环岛、街心花园、人行道与绿化带等绘出。

7、桥梁应实测桥头、桥身和桥墩位置,加注建筑结构,如“钢”、“砼”等字。桥面上的人行道图上宽度大于1mm的应表示。

8、能通车辆的漫水桥、浮桥用《图式》6.6.2表示,并注“漫”、“浮”等字。

9、大车路(能通行手扶拖拉机的道路)、乡村道路一般不注名称及路面材料。当路面宽窄不一致时,取平均跨宽度绘出。

10、道路两旁的公共汽车停车站(市区、郊区)及路标均应表示,若公共汽车站一组多个杆牌时,选取中间的一个表示。小型的候车棚不表示。

11、过路涵洞要表示,不依比例尺的只绘符号,依比例尺的按其实际宽度表示并测注高程。

12、十字路口的信号灯用《图式》6.5.6.C符号表示。

13、铁路平交道口、公路收费站、车辆检查站设置的栏木用《图式》6.5.8符号表示。黑点表示栏杆的端点,绘在支柱的位置上。

六、管线及附属设施

1、电力线分为输电线和配电线,输电线路(一般380伏以上,变压器的输入线路)均为高压线,图上以双箭头符号表示,配电线路一般为低压线,图上以单箭头符号表示。

2、地下电力线、通信线用虚线表示,虚线长度8mm,图上每隔3—4节绘一节相应电压符号,并实测电缆标(桩)位。

3、位于道路两侧附近、建筑区、居民地内的,电力线、通信线可不连线,仅在杆位或转折分岔处绘出线路方向。

4、电线入地用《图式》7.1.7符号表示;断头线在电杆处注“止”字;电线进房应示意绘出。

5、电话接线箱位于电杆上的用杆上变压器符号表示;位于地上的用《图式》7.4.6电信手孔符号表示。

6、临时性电话线、广播线、照明线不表示。

7、管道分为架空的、地面上的、地面下的、有管堤的四种,分别用《图式》7.3.1—7.3.4符号表示,管道的支架实际位置表示,当支架密集时,直线部分可取舍。

8、通信线分岔点位于电线上的以实际位置绘制,并绘出通信线符号。

9、同一杆架上同方向有多种线路时,只表示主要的一种。

10、地下管道检修井按实际位置测绘,不区分井盖形状,只按检修井类别用相应符号表示。重点表示主干管线和辅装路上的检修井。居民地、厂矿机关内的检修井择要表示。

11、居民地内的公用水井和水龙头应表示,各家各户的水井及水龙头不表示。

12、主要道路上的污水篦子应表示,居民地、厂矿企业单位内的污水篦子不表示。

七、水系及附属设施

1、池塘的水涯线沿上边沿线绘,加注“塘”字表示,不绘坎子符号;若池塘边沿有明显陡坎的用坎子符号表示,加注“塘”字,塘内不绘水线。

2、主要用来养殖的池塘应加注性质,如“鱼”等。

3、沟渠

(1)沟渠内侧上边缘用水涯线表示,其宽度在图上大于1mm的用双线表示,在图上小于1mm的用单线表示,每条渠均需加流向符号。(2)有堤的沟渠,其堤高出地面0.5m以上按有堤岸沟渠符号表示。(3)堤岸坎投影宽度在图上大于2mm的用斜坡符号表示,图上小于2mm的用堤坎符号表示。

(4)如堤的内侧成两层的,顶层堤脚与沟缘间有可通行地段的,以符号《图式》8.3.2“b”符号表示。(5)渠堤高度0.5m以上,堤宽度在图上大于1mm的用双线绘出,外侧边沿用坎子符号表示,内侧边沿用水线表示。(6)渠堤高度0.5m以上,堤宽在图上小于1mm的 坎子与水线重合表示。(7)渠堤高度0.5m以上,但顶部总宽度在图上小于1mm 的按单线水渠表示,不绘坎子符号。(8)坎子下的水渠应分别表示,坎子符号不能作为渠边线。(9)地下灌渠用《图式》8.3.4符号表示,并实测出水口。(10)废弃的沟渠及经常无水沟渠用《图式》8.3.5符号表示。

4、河流、塘边、渠边有围状的均应按其符号重合表示。

5、水井应按《图式》8.5.1符号分依比例尺和不依比例两种方法表示,并测注高程和井口到水面的深度。自流井、温泉井等加注“流”、“温”等字。

6、设在房屋内的机井,以房屋符号表示,旁注“机”、“井”二字。

7、泉用图式8.5.3符号表示,符号方向按泉水流向真方向表示。作为河源的应与河流不间断地描绘。依泉的性质加注“矿”“温”“喷”等字。

8、干旱地区的水窑用井的符号表示,加注“窑”字。干井、枯井加注“干”、“枯”等字。

八、地貌和土质

1、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的闭合曲线。

a、首曲线是指按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线划粗为0.15mm)。

b、计曲线是指从零米起算,每隔四条首曲线加粗一条的等高线(线划粗为0.3mm)。

c、间曲线是指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虚线长度6mm,线划粗0.15mm)。

2、等高线遇到各种注切、独立性符号时,应隔0.2mm;遇到房屋、双线道路、双线河渠、水库、湖、塘、冲沟、陡崖、路堑等符号时,绘至符号边线。

3、谷地、鞍部、山头、不易判读的地方和凹地的最 高、最低一条等高线上应绘出示坡线符号。

4、地形形态壁立,有明线上棱线,坡度大于70°,难于攀登的陡峭崖壁用陡崖符号表示。

5、陡坎高度超过所测图1/2等高距的应表示。并应适当测注比高或坎上、坎下打高程。

6、梯田坎地相互交接表示应主、次分明,形象逼真。

九、植被

1、图上应正确反映出植被类别特征和分布范围。

2、在同一地段生长有多种植物时,植被符号可配合表示,但不得超过三种。

3、植被符号除灌木林外均应整列式表示,符号左、右、之间的间距为20mm,符号上、下间距10mm。

4、有林地、灌木林植被符号应散列配置,符号相互间距为10mm。

5、散树、行树、独立树按《图式》11.3.7和11.3.8符号表示。

6、地类界符号与地面上有形的线状符号(道路、河流、坡坎线等)重合时,可省略不绘;与地面上无形的线状符号(如等高线、境界、架空和地下的管线等)重合时,需移位表示。

十、注记

1、水平字列—各字中心连线平行于南、北图廓。由左向右排列;

2、垂直字列—各字中心连线垂直于南、北图廓。

3、雁行字列—各字中心连线为直线且斜交于南、北图廓,排列顺序按《图式》119页例图表示。

4、屈曲字列—各字字边垂直或平行于线状地物,且依线状地物的弯曲形状列排列。

5、各种注记一般为正向,字头朝向北图廓。但街道名称、河名、道路注记、管线类别注记的字向和字序按《图式》119页例图表示。

6、注记的字隔

(1)接近字隔—各字间隔由0.5—1mm。 (2)普通字隔—各字间隔由1—3.0mm。 (3)隔离字隔—各字间隔为字大的1—5倍。

7、图名字隔—图名为两个字的其字间为两个字,三 个字的字间为一个字,四个字以上的字间一般为2—3mm。

8、农村居民地、厂矿及其它单位、湖泊、水库等跨越两幅图时,其本图面积较邻图小时,将名称注在图廓间,图内不注。

9、境界通过内图廓时,在图廓间需注出区划名称。

10、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时x标在前,y坐标在后;1:1000地图取至0.1km(如10.1—21.0)。

11、字体及字级注记按《图式》12.1—12.5规定注记。

12、高程注记

(1)地形图上高程注记应分布均匀,丘陵地区高程注记点间距1:1000测图30m,平坦及地形简单地区可放宽至1.5倍,地貌变化的丘陵地、山地与高山地应适当加密。 (2)山顶、鞍部、山脊、山脚、谷底、谷口、沟底、沟口、凹地、台地、河川湖池岸旁、水涯线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均应测高程注记点。 (3)城市建筑区高程注记点测设在街道中心线、街道交叉中心、建筑物墙基脚和相应的地面、管道检修井井口、桥面、广场、较大的庭院内或空地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交换处。 (4)铁路轨顶(曲线段取内轨顶)、公路路中、道路交叉处、桥面等应测注高程,隧道、涵洞应测注底面高程。 (5)基本等高距为0.5m时,高程注记点应注至厘米;基本等高距大于0.5m时可注至分米。 (6)计曲线要加注高程,字头朝向高处(向北、东北方向、西北方向)。(7)高程注记的数字,字头朝北。高程点位应实测表示,一般注在点的右方或下方。(8)双线堤、双线田埂的中心每隔2—3公分注一高程,双层坎子的中间部分、大型花坛内部均需测注高程。

(9)明显的独立地物应测注高程。

(10)路堤、路埑应在其坡顶、坡脚适当测注高程。

一、符号的尺寸及定位点和定位线

1、符号旁以数字标注的尺寸,均以毫米为单位。

2、符号的规格在一般情况下,符号的线粗0.2mm,点大为0.3mm,符号非主要部分的线段长为0.6mm。

3、以虚线表示的线段,凡未注明尺寸的,其实部为2.0mm,虚部为1.0mm。

4、圆形、矩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符号,在其图形的中心。

5、宽底符号(蒙古包、烟囱、独立石等)在底线中心。

6、底部为直角形的符号(风车、路标等)在直角的顶点。

7、几种图形组成的符号(气象站、雷达站、无线电杆等)在其下方图形的中心点或交叉点。

8、下方没有底线的符号(窑、亭、山洞等),依比例尺表示的,定位点在两端点上;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定位点在其下方两端点间的中心点。

注:高压线路、铁路位置及高度应重点标注。

第12篇:数字化地形图探讨论文

1地理数据生产、管理与应用问题分析

目前在基础地理数据生产、管理与应用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数据形式多样、标准不一

目前各基础地理数据管理一般拥有不同年代、不同方式获取的部分基础数据。这些数据格式不同、来源各异,有CAD格式的数据,也有MapInfo格式的数据,有经过编码的也有未经编码的数据等。数据存储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采用传统的图纸保存,有的采用文件方式保存,有的以数据库表的方式保存等等。

1.2生产模式并行、成果形式单一

当前数字化生产模式多采用“一体化并行生产模式”,即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产品制作在同一个软件内完成。但由于当前数据采集软件大多只是从软件操作的方便性出发,而较少从数据使用的角度去考虑数据组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得数据成果形式单一,要么只能满足建库,要么只能满足制图,导致生产过程的重复和浪费,限制了数据的应用范围。

1.3数据更新不力、现势性差

数据的现势性是数据的生命力所在,为了保证数据的现势性必须采用有效的更新机制。以前所采用的数据更新方式往往比较零散,更新速度慢,难以保证数据的现势性。

1.4管理手段落后、数据安全性难以保证

由于多采用传统的文件或图纸方式管理空间图形数据,数据容易丢失、损坏和泄密,数据的安全得不到保证。随着图纸年久损坏,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将难恢复。

1.5分析手段单一、信息利用率低

城市规划部门对大量的基础数据的分析目前所采用的方法、手段较为单一。而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以及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新技术的应用,给空间分析带来了新的方法;特别是多种信息相结合,在地理信息的支撑下可采用各种专题图来表达和分析。

1.6难以深层次利用、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

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是信息系统建设的一个主要目标,城市规划部门大量的规划和其它信息资源与基础地理信息还没有统一管理,信息的利用仅停留在原始信息的提供阶段,没有进一步的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这就难以满足社会、企业和个人对城市信息的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应能通过多信息的综合分析,为制定21世纪初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为城市制定社会、经济、科教等各项发展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1.7目前勘测管理工作与国家要求的“五统一”原则有距离

即: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统一的高程系统,统一城市地形图的图幅分幅和编号,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管理城市勘测基础资料。

2城市数字化的总体目标

为了避免重复投资,统一测绘成果,实现数据共享,采取地形和地籍两图并测的方法,对城市全域航空摄影面积为2400平方公里,实际成图范围为1864平方公里的地形图和地籍图的更新测绘工作(分3种比例尺):132平方公里范围的1:500比例尺现势地形图及完整的地籍图库;560平方公里范围的1:1000比例尺地形图及154平方公里的村庄地籍调查、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1864平方公里范围的1:5000比例尺数字线划图。

2.1建立一套城市基础空间数据的采集、监理、转换、入库有效模式;

2.2建立数据分层、分类编码体系,实现数据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生产;

2.3制定影像图生产、建库方案,满足城市DOM和DEM数据生产、建库和应用分析要求;

2.4建立开放、稳定、安全、共享、海量、连续无缝的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的空间数据库管理与应用系统;

2.5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更新机制。

3城市数字化系统

为实现建设全市范围的准确、动态、高效的共享型基础空间数据库的目标,针对目前基础空间数据生产、管理和服务的业务流程,分以下六个阶段来完成:

3.1数字化地形图、地籍图测绘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总体设计

数字化地形图、地籍图测绘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总体设计是整个工程的纲领性文件,对工程分项实施具有指导作用,它涵盖了航空摄影、控制测量、两图测绘、内外业监理质检、两系统开发建设、组织架构等方方面面。

3.2航空摄影、航摄底片扫描及监理阶段

航空摄影及航摄底片扫描由某信息技术研究所中标,项目监理由市测绘院承担,邀请了省内外专家对中标单位提出的“市基础测绘航空摄影技术方案”进行了论证,明确和规范了航空摄影的技术路线与指标,对方案中不足之处提出了修改意见。

3.3数据生产阶段

由专家组按照科学规范的评分规则认真仔细审阅了投标单位标书,确定了12家作业单位。按总体设计提供的数据作业方案、数据整理方案、过程监理方案、质量检查方案和数据提交方案等要求,对地形、地籍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和整理,使之成为符合规范的入库数据。

3.4数据建库阶段

数据建库阶段是本项目的核心内容,在这个阶段主要完成基础空间数据库、地籍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及数据的监理和入库工作。组织邀请了省内外专家组评审,确定了某城市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和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为数据内外业监理单位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单位。

3.5动态更新阶段

动态更新阶段从数据库的建成就已经开始了,这个阶段主要是对数据的修测、补测、监理、入库更新形成一整套实时更新管理办法。

3.6系统应用阶段

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是基础空间数据建设社会化服务的终极目标,通过管理系统中的基础空间数据为政府提供城市建设、国土资源利用、环保、水利、统计等决策支持的基础地理框架信息,为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整套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支持平台。

4数字化的主要特点

4.1数据共享,一次采集数据,地形、地籍共同利用。

4.2两图并测,比分项施测节约经费约30%。

4.3利用先进的测绘技术、严格的质量标准、优化的工作方案、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4.4一律实行全过程招投标制度,使各投标单位在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运作机制下,同等参与竞争,增加办事的透明度,并请两局纪检部门参加,对整个工程实行全过程监督。确保工程优质、高效地完成,对整个工程实行全过程监理,在有效的监理机制下,对整个作业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督,促进施工单位、监理、业主三方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确保成果的质量,按时完成任务。

4.5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其它城市建立UGIS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城市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一套适合城市具体实际情况的数据信息规范化、标准化技术方案体系,建立一个全市统一数据规范的开放型的基础空间数据库。

小结

城市数字化地形图、地籍图测绘与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将是以空间数据库为核心,多种专业信息数据库相结合,各种应用子系统为支撑,融数据采集、系统管理与维护于一体的综合型信息系统。使科学化、自动化、信息化和高效化的基础数据为城市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地理资料,为城市各专题GIS应用系统提供标准化的现状基础信息,实现面向社会公众的网上基础地理信息服务,为城市其他专题信息系统提供标准化、权威性的多种比例尺的公共基础地理信息平台,为数字城市的建设提供空间数据基础设施。

第13篇: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重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教学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问:同学们知不知道世界上最高峰叫什么?。。。(根据故事提出海拔,相对高度的问题)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24页,找出两个概念:1.海拔;2.相对高度 [板书]1.4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高度的确定

[教师讲述]在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之前,我们要了解一个概念,叫海平面,海平面就是指海的水面,世界上是不是到处的海的水面高度都是一样的呢?当然不是。我国的标准海平面0米是以青岛附近的黄海海平面为起算点的。 [板书]1.海拔 2.相对高度

那么什么叫海拔和相对高度呢?我们请两位同学来给大家做个示范、。。。 。。。

[教师讲述]从上面的示范再套入到真正的山,请看大屏幕(对海平面、海拔(绝对高度)、相对高度进一步解释)从上面的图我们可以看出,海拔都是以米做单位的,不能用其他单位。(引用错误示范提醒学生)

[教师讲述]让我们再回到刚才所讲的故事,看看这两个空分别填什么?

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了。刚才我们是在正面去看这些山体,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我们从山体的上空去观察和讨论山体的地形。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看书本24页第三段文字,找出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板书]2.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

[教师讲述]请同学回答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概念。。。回答得非常好,大家看大屏幕这个图,上面的线全部都是将相同高度的各个点连接起来的等高线,注意,是相同高度的点。这些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我们从上面看下去就是一圈套一圈的,再把这些等高线投影到平面上,就成了等高线地形图。用道具演示山体投影(山顶的高度并不是跟该等高线统一高度) [转承]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如150米,200米。两条等高线之间叫等高距(等高距是垂直距离)多条等高线组成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的形状各式各样,它反映不同的地形部位。

[教师讲述]我们先来看怎么样识别坡度?展示PPT,我们可以知道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越疏坡度越缓,(黑板画稀疏密集程度不一样的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选择最佳爬山路线)

[转承]我们现在看的是比较正规的一些椭圆和圆形,那么是不是就只有这些地形了呢?很明显不是的,还有其他等高线形状各不一样的地形图,像我们之前看到的里面就有,那些又是什么呢?我们来探讨一下。

下面让我们来看这些地形部位。(展示PPT解释各地形部位)通过上面的认识,我们可以得出这些地形部位都有这样的特点,请看大屏幕(注意山峰和盆地的比较,山脊和山谷的比较) A.闭合圆处是山顶,但是数值要看清; B.向低凸出是山脊; C.向高凸出为山谷; D.两峰之间有鞍部; E.等高线重叠是陡崖。

[教师讲述]了解了等高线之后,我们今天还有最后一个概念要认识,高山是一直往上发展的,那么有没有向下发展的呢?就像我们的房子一样,我们来上课要上楼梯,有些人还有地下室。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这个往下发展的地理事物,叫等深线,刚才已经学习了等高线,那么等深线又是怎么样的?大家看到书本26页,给大家三十秒的时间,待会告诉我答案。 [板书]3.等深线

[教师讲述]根据已有等高线概念解释等深线。

下面有个活动,大家课后可以回家完成,下节课我们将分层设色地形图,请同学们回去好好预习,我们下个星期再来讨论,下课!

第14篇:地形图测绘实习实习报告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地形图测绘实习实习总结报告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实习总结报告

实习名称: 地形图测绘实习姓 名: 杨秋凤 班 级: 测绘122 学 号: 2012210396

谷双喜 指导老师: 实习时间: 12月23日至12月29日 评定成绩: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制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地形图测绘实习实习总结报告

《地形图测绘实习》实习总结报告

——2012210396杨秋凤

一、实习目标

巩固和复习《现代测量学》和《现代地图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掌握测绘仪器(全站仪、水准仪等)和测绘成图软件Ca的基本操作。 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 学会团队协作和与人沟通的技巧。

二、实习内容

1)计划与设备

1.实验时数安排4学时,实验小组由4~5人组成。

2.水准仪1套,全站仪1套,木桩和小钉若干,水准尺一根、,小钢尺一个。

3.在实验场地选择一条闭合导线(3~4站),进行图根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 4.实验结束后,进行三角高程导线计算、碎部点计算并绘制图形,每人上交一份实验报告。

2)测区概况及外业数据采集

1.测区概况:

水准测量与图根导线测量都在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内进行,由于学校整体建筑在低矮破碎的丘陵地形上,各点之间相对高程不大,这给水准测量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就在进行图根导线测量的局部区域来说,测区内树木,灌木较多,通视情况一般,且多陡坎,沟渠的复杂地物,给我们并不熟练的图根导线测量带来了一定难度。

另外,由于测区位于校园主干道附近,且周围有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等设施,导致测区内人流量较大,容易对实习中的人员和仪器造成干扰或者带来危险。

在实习过程中,荆州市区的天气状况以晴阴天为主,并且时常伴随着小到中雨,气温也一直在12--25度徘徊,这些,也都给测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外业数据采集 图根控制测量: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地形图测绘实习实习总结报告

确定测区范围、边界、地形、地物然后在测区选定由3~4个导线点组成的闭合导线,在各导线点打下木桩,钉上小钉标定点位,绘出导线略图。 1, 四等水准测量:

(一)使用设备

DS3水准仪,

47、48水准尺一对,四等水准测量记录手薄,铅笔,计算器。

本小组共有成员4人,在施测水准测量的时候,人员分配情况是2人为跑尺员(前,后尺各两人),另外一人为观测员,一人为记录员。

具体作业方法如下:在选取了合适的水准路线和固定点之后(水准路线见附图),开始进行第一测站的观测,将水准尺立于固定点上做为后视,水准仪放置在水准路线附近合适位置,然后在施测路径前进方向上取仪器与后尺大致相等距离放置尺垫,在尺垫上树立前尺。随后观测员对水准仪进行整平,并按“后后前前”的顺序对后尺前尺进行读数。在一测站完毕后,通知后尺移站,此时前一站的前视点变为后一站的后视点,按照与前一站相同的工作程序完成该站的测量,直到完成该测段为止。

注意事项

1.读取竖直角时,指标水准管气泡要居中,水准尺要立直。

2.每测约20个点,要重新瞄准起始方向,以检查水平度盘是否变动。

3各项限差

图根控制测量方法:采用图根三维光电测距导线测量,既在控制点间布设闭合导线,利用全站仪进行数据的观测,将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集成在对全站仪的一次操作中。

各类控制点的布设方案:经过实地勘察后,本小组以在点位稳定,安全性好,通视情况良好,便于观测为原则在测区内选择了6个点作为控制点,并用油漆画⊕作为标记,由这6个控制点构成闭合导线,并且以其中两点连线方向做为正南正北方向,给其中一控制点赋予坐标值(1000,1000,100)。

施测方法及使用的仪器:施测中使用的仪器有:全站仪设备1套,脚架1个,反射棱镜2套。

在各个控制点的观测时,导线的转折角,导线边,导线控制点的高程进行观测,并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其中对转折角及导线边长采用一测回观测,而三角高程测量时采用对向观测。在移站的过程中,采用三联脚架法,以减少操作和提高测量精度。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地形图测绘实习实习总结报告

(1)

在图根控制测量过程中,对小组成员进行了如下分配:两人负责棱镜,一人为观测员,一人为记录员。

具体的作业方法如下:在组织组员对测区进行了勘察情况下选定了控制点,在确定已知点坐标和正北方向后,按照三联脚架法对导线进行观测:将全站仪安置在第I站的基座中,棱镜分别安置在后视点i-1和前视点i+1的基座中,进行导线测量,分别读取六种观测值:水平角β,距离S,竖角α,仪器高i,目标高υ。迁站时,点i和点i+1上的脚架和基座不移动,将全站仪安置在第i+1站的基座上,第i站上则安置棱镜,再将第i-1站的仪器迁到第i+2站,随后再如前一站进行观测,直到闭合导线测量完毕。

3.限差要求

(1)边长丈量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l/4000。 (2)对中误差应小于±2mm。

(3)盘左、盘右测角的差值应小于±40″。

(4)图根导线的角度闭合差限差按40n计算(n为测角数)。 (5)三角高程线路闭合差限差40D(mm)。 (6)对相观测高差或单向两次高差较差≤0.4S(mm)。

3)碎部测量作业过程:

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步步有检核”的原则。每次作业顺序为:

1.确定测站点。确定测站点时,要尽量保证大的可视区域,同时还要保证有可通视的已知点。所以,在实际作业时一般将测站点定在较高的坡或山顶,以避免经常迁站。

2.架设仪器。架设仪器时,要保证仪器架稳,一般是将三脚架的腿间距稍微放大些,保证平稳。角度过大将导致全站仪过低,给观测带来不便,同时也影响观测员的行动;角度过小时全站仪放置不稳,存在仪器损害的潜在危险。观测前要进行仪器的校验,对准已知点,以保证数据均为可信数据。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地形图测绘实习实习总结报告

3.立棱镜,测量读数。立镜时要保证镜竿尽量竖直,每个碎布点保持间距35-45米左右。实际碎部点间距大多在35米左右,符合精度要求。全站仪能够自动保存数据,读数较快。一般有两到三人负责立棱镜,其中两人同时立镜。

4.记录。本次外业数据采集作业采用的是无码作业,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采集数据速度快,缺点是只能是采集数据,无法对数据的性质进行分类记录,所以在观测同时要进行草图的勾绘,如:山脊线、山谷线、探槽等特殊数据就要在草图上记录下来,以便内业作业。一般由一人主测,另一人勾绘草图

5.测站点检验及校和。在测量一定点数(一般为300点)后或迁站时,要进行一次测站点检和。检和方法为:重测某一已知点(一般为后视控制点),检验两次误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如果误差超出范围则所测数据有误。

五、内业成图

内业成图方法: 1)方法简介

在外业无码作业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内业将利用外业草图,采用南方CASS 5.1软件进行成图。成图比例尺为1:2000和1:1000。地貌与实地相符,地物位置精确,符号利用要正确。所成的电子地图进行了严格分层管理,可出各种专题地图的要求。图形格式为DWG格式。

2)内业成图具体过程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地形图测绘实习实习总结报告

1.DAT文件的建立:在Excel文件中首先输入该点的点号,再空一格,在第三格中输入X坐标的值,在第四格中输入Y的值,选择CSV格式进行保存,并将文件的扩展名改为DAT。

2.展点(高程点或点号):在绘图处理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展点”项的“野外测点点号”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文件,然后单击确定便可以在屏幕展出野外测点及点号。

3.DTM的建立:在等高线的目录下选择由数据文件建立DTM,输入绘图比例1:2000,选择不考虑坎高,回车以后在选择直接显示建立三角网的结果;

4.三角形的修改:在等高线的目录下选择“删除三角形”,“增加三角形”,“过滤三角形”,“三角形内插点”,“重组三角形”的命令,按照提示进行操作可以对三角网进行修改。

5.勾绘等高线:在等高线的目录下选择“勾绘等高线”,输入等高距2米,选择“张力样条拟合”。

6.等高线的修饰(包括修饰与高程注记):在等高线的目录下选择“删除三角网”,修改不正确的等高线,并沿直线注记等高线或单独注记。

7.加图廓的方法:首先利用工程应用查询图框的长,宽;在绘图处理的目录下选择“加任意图幅” ,在打开的对话框中输入测图员的姓名、长宽、接图表等与图相关的内容,拾取图的左下角坐标。完成内业地图勾绘。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地形图测绘实习实习总结报告

三、实习成果

(正文,宋体,小四)

四、实习心得与建议

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很多测绘的基本能力。首先,是熟悉了全站仪的用途,熟练了全站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

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工程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地形图测绘实习实习总结报告

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

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而这些,就是在测量之外所收获的了。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

实习总结报告总字数不少于3000字,封面页打印,正文内容要求手写,书写字体规范、清晰,请实习结束后提交给各小组指导教师。

第15篇: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田巳平

一、说教材

本节课出人教版教材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基本特征的学习奠定基础。

这是七年级地理的一个难点。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出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山地的地形部位;

(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坡度的陡缓。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自己身边的事物(比如: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2)通过读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提高读图、析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读图、自己动手制图、分析地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科学知识的作用。

二、说学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对学习地理热情高,思维活跃,有一定的兴趣,本节课以身边的云雾山为例进行讲解,从身边出发,云雾山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方面:

我选择了先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成果展示的形式。学生的探究意识很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学法方面:

从学习过程来看,学生所用到的学习方法有自学探究、合作学习、读图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其中教师需要在合作学习中对学生进行组织,做到合理分组和合理分工;教师还要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帮助,需要对学生的比较分析及归纳总结进行引导和提示等。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安化宣传片视频-------地形图的判读

二、概念

1、海拔和相对高度

2、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

(黑板出示不同海拔的各点,教师讲解)

三、等高线地形图

特征(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自主学习) 山体的五个部位(本节课重难点)

A、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任务,然后小组展示成果, B、教师逐一讲解

C、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用拳头记忆五个地形部位,然后请同学上台展示讲解。

四、练习

五、小结课堂。

请学生自己总结这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

《地形图的判读》是一节新授课,重点内容为山体部位。 成功之处:

1、以身边的云雾山为例,结合实际讲解,更能激发学生兴趣;

2、语言富有激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小组学习成果展示环节学生比较积极大胆,个别同学表现非常突出。

3、教学设计上重难点突出,重难点一一突破。

不足之处:

1、小组的合作还是达不到最佳的效果,尽管一再强调,小组之内要在组长的带动下,使组员平行学会,但是可能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总是无法形成合作的最佳状态。

2、教学设计总是不尽人意,虽然,教学重难点有所突出,但是,其他知识只是一语带过,设计不足,还需完善。

3、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关注到大部分学生(不熟悉学生),学生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

4、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操作不熟练,在山脊山谷的部分忽略掉了一个区分的习题。

第16篇: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2014年美好乡村测量项目 1:10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一、概

为满足2014年美好乡村勘察、测量项目的需要,我院对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长营180亩、牛集蒋楼120亩、古井赵楼260亩、十八里钧王营900亩的测区进行1: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和定位放线工作。 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长营180亩、牛集蒋楼120亩、古井赵楼260亩、十八里钧王营900亩。测区地势平坦,以旱地为主,地面附着物以民用建筑及其附属设施为主,测区交通便利,沟渠纵横。

二、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 T8-2011);

2、《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3、《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2007);

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1、已有测量成果及其分析利用

(1)亳州市四等GPS控制网,其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为±0.023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22万,于2009年由亳州市岩土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测绘,其成果作为测图的首级控制使用。(该坐标系与土地局坐标系一致,可以无差别对接。) (2)亳州市规划管理“一张图”,由亳州市岩土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于2010年编绘而成,精度较好,能满足踏勘和控制点布设使用。

2、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

本次平面控制测量将采用中央子午线为117度,将测区附近的四等GPS点作为起算点。

(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系统为高程基准。

四、地形图的比例及成图方法

1、本项目成图比例尺为1:1000。

野外采用RTK,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2、采用的软件系统

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的CASS8.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 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①Windows XP profeional操作系统②Autocad软件2004版本。

3、控制点的命名、编号

图根点编号为S0

1、S02…等。

4、控制点的设置

控制点应选在符合观测条件,通视良好,便于长期保存以及便于以后扩展的地方,在硬性路面宜埋石的点,打入铁钉(桩顶直径1.5㎝以上)作标志,在铁钉顶用小钉凿出小眼,并在路面上用红漆圈示;在农田中埋设木桩,桩顶钉入钢钉作为中心标志。

五、地形测量与成图

1、地形测量

1.1图根控制及其技术要求

因测区内农田较多,居民点分布较多,故直接在图根点上发展支导线, 1.2地形图测绘 1.2.1地形图测绘方法

碎部点数据采集采用RTK和全站仪在测站上直接采集碎部点坐标,存储在仪器内,现场实时绘制测站草图,供数字化成图时参考。 碎部点数据采集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目 要

求 图根点数/k㎡ 60 最大测距 地物点320m 地形点500m 角度读至 1〃 距离读至 1mm 测站定向角检核 ≤1′ 固定方向归零检查 ≤1′ 仪器对中误差 2mm

1.2.1.1 地形测图时,每一测站上的文件以当天日期命名。仪器架设在测站上,以较远的一点定向,用其它点进行检核,其角度检测与原角值之差不应大于1′。检测值超限时,应查明原因,在记录手薄上应写明。每站定向和检核后,可选远处目标固定明显、成像清晰的尖状构筑物(如电视塔顶、避雷针等)或房角为固定方向,测图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固定方向,固定方向归零差不应大于1′。定向点、检核点方向值以及每次固定方向检查值应存进测站文件中。当固定方向归零差超限时,应将固定方向值配置至原来方向值。碎部点测量从上一次固定方向归零检查处重测。

1.2.1.2 测站点至碎部点的距离一般不得大于定向边的长度,特殊情况不得大于定向边长2倍。

1.2.1.3 测量地物点时,应尽量多采集它们轮廓明显点坐标;测量地形点时,应尽量多采集地形特征点坐标。对于少数施测困难的地方,可用钢尺量取尺寸到厘米,在草图上标明,最大量距为30米。 1.2.1.4 测量碎部点时,棱镜应尽量放置在所测点最近处,仪器应照准碎部点,测取碎部点坐标;对电杆以及近处的地物点进行偏心观测。 1.2.2 地物、地貌要素测绘及《图式》运用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按《图式》规定执行。 1.2.2.1 测量控制点

图根点用《图式》3.1.8表示。 1.2.2.2 居民地和垣栅

(1)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连线为准,对房屋不同层次、不同结构性质、主要房屋和附加房屋之间的关系,都应用分割线区分表示出来。 (2)房屋基脚轮廓线凹凸在图上小于0.4mm,简易房屋小于图上0.6mm时,可适当综合取舍。

(3)居民住房不注结构性质,只注层次。对房屋楼层高度低于2.2m和该层实际投影面积不足下层楼房面积范围1/2的假楼可不反映。图上房屋层次注记从2层起注。

(4)已建屋基或虽然基本成型但未建成的房屋,应绘出墙基外角的连线并加注“建”说明注记。

(5)居民院内高度不超过正常围墙高度的房屋,破坏房屋,面积小于2㎡的房屋,临时性的围墙、工棚,可搬移的售货亭不表示。 (6)凡土墙以及用草、油毛毡、石棉瓦、塑料制品等材料层顶和用铁皮构建的房屋,均用简易房屋符号表示。

(7)房屋没有支柱的檐廊可不表示;有柱的檐廊用《图式》4.1.7表示,支柱配置表示,不代表实际位置;两端有支撑墙而中间无支柱的檐廊,用《图式》4.3.1.3表示;建筑部分超出房屋墙基的楼层称挑层,涉及三种情况,表示方法如下:a、挑层宽度大于1m,挑层与主体房屋的分界线用虚线表示;当挑层宽度大于3m时,挑层应注记起、止楼层。b、挑层小于1m时,虚线不绘,房屋的轮廓线以挑层的投影为准。c、挑层下若有支柱,支柱配置表示,不代表实际位置。

(8)房屋中间或一角凹进,且上有盖顶,凹进部分外廓用虚线表示。 1.2.2.3 道路及附属设施

道路测绘,要求等级分明、位置正确,应按真实路边线位置表示,线段曲直和交叉位置的形式要反映逼真,道路通过居民地不宜中断,可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表示。

(1)等级公路应绘出铺面线、路基线。路肩宽度图上大于1mm依比例尺表示;小于1mm时以1mm绘出,并在图上每隔15-20cm注出公路技术等级代码,并加注材质。

(2)宽度在3m-4m,能通行手扶拖拉机的道路,用大车路符号表示(《图式》6.4.1)。

(3)乡村路较密集时,可视通行情况依小路符号表示(《图式》6.4.3),但应成网,并反映疏密特征。双线道路下的涵管选取主要的表示。 (4)图上宽度1mm以上的桥梁依比例尺用《图式》6.6.4a表示,其余的不依比例尺,用《图式》6.6.4b表示。

(5)宽度大于1m的涵洞用《图式》6.5.1a表示,小于1m的涵洞用《图式》6.5.1b表示。

(6)单位内部道路用《图式》6.4.4表示,并注记材质。 1.2.4 管线及附属设施

(1)永久性的电力线、通讯线均表示,电杆、铁塔均按真实位置测绘。同一杆架上有多种线路时,只表示主要的一种,但在分叉、中断处需交待清楚。电力线、通讯线图内不连线,但应在杆架处和内图廓处绘出10KV以上电力线连线方向。进入房屋的简易线路可不表示。 (2)主要道路上、两边及单位内部的上水、下水、电力、通讯等检修井宜测绘表示。消防栓均应逐个表示。 1.2.5 水系及附属设施

(1)池塘岸边线以上边线内侧绘出。水塘、鱼塘应加注“塘”或“鱼”,有水生作物的水塘,应加注水生作物名称。

(2)沟渠宽度超过0.5m以上以双线依比例尺表示。小于0.5m以单线表示,有堤的沟渠,其堤高出地面0.5m以上,按有堤岸沟渠用《图式》8.3.2表示。所有河流、沟渠均应绘出水流方向,单线沟渠在单线上注明水流方向。 1.2.6 地貌

(1)等高线不绘制。

(2)比高大于0.5m的堤、坎、坡等均应表示。各种陡坎、斜坡图上长度小于5mm的可不表示;当坎、坡较密时可适当取舍。 (3)田埂宽度大于0.5m的用双线符号表示,其余用单线表示。田埂较密时可适当取舍。 1.2.7植被

(1)沿道路、沟渠、土堤、河流、水塘等成行排列的树林以行树符号表示。

(2)一年内分几季种植不同作物的耕地,应以夏季主要作物为准配置符号表示;其它旱地、水生经济作物以及园地均按《图式》规定表示。房前屋后、单位院子里的零星菜地不表示。植被符号按“品”字型标注,间距应均匀。

(3)居民住宅前的水泥场地面积大于图上1C㎡的用地类界表示其范围,并加注“水泥”,有线状地物的其范围以线状地物代替。 1.2.8 碎部点高程测注

(1)高程注记点用RTK直接施测。

(2)高程注记点应尽量分布均匀,高程注记点间距15-23m。 (3)对于田角、房角、桥中心、道路交叉转折点、地形起伏变化处、单位的主要出入口等地形特征点应优先测注高程,双线道路、主要堤堆顶,图上每隔10-15cm测注一点。 1.2.9 地理名称和注记

(1)工矿企业单位、机关、学校、医院、以及有名称的桥、闸、河流都应正确注记名称。

(2)村组名称以村组合并后名称为准。全名称较长者可省略注出,但含义要确切。

(3)所有名称应使用国务院批准的简化字,方言字、地方字应注出拼音字母和汉字谐音。

(4)注记字体要清晰易读,指向明确。 1.2.10 避让原则

地形图上各种要素配合表示,采用次要地物避让重要地物的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房屋等建筑物边线与陡坎、斜坡、围墙等边线重合时,应以房屋等建筑物为准,其它地物可避让,位移0.3mm(图上,下同)表示。当简易房、棚房以围墙为其墙时,以围墙表示简易房、棚房的墙。 (2)当两个地物中心重合或接近,难以准确表示时,可将重要的地物准确表示,次要地物移位0.3mm或缩小1/3表示。

(3)房屋、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与道路(双线路边线、单线路中心线)重合时,以建筑物边线为准,道路可移位0.3mm。

(4)独立性地物与道路、水系等其它地物重物时,可中断其它符号,间隔0.3mm,将独立性地物完整绘出。

(5)双线路边与双线沟边重合时, 双线沟边移位0.2mm表示;双线路边与单线沟边重合时,单线沟移位0.3mm表示;单线路边与双线沟边、单线沟边重合时,单线路移位0.3mm表示。

(6)地类界与地面上有实物的线状符号(如道路、河渠、围墙等)重合,可省略不绘;与地面无实物的线状符号(如境界、电力线、通线线等)重合时,可将地类界移位绘出,不得省略;当植被为线状符号分割时,应在每块被分割的范围内至少绘出一个能说明植被属性的相应符号。

六、数据、图形编辑

1、测量数据编辑

野外采集数据存储在全站仪内,应及时传输到计算机中,数据传输软件采用南方CASS8.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对野外采集的原始数据,不得作任何删改。计算机中所存传输进的野外数据文件名,应与全站仪内所存文件名相同,各天所采集数据以前一天点号+1向后延续或在展点号后以不同色彩加以区别,以便于数字地形图的编辑。

2、数字化地形图成图

2.1 数字化地形图成图采用南方CASS8.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 2.2 地形图分层,按下表执行 地形要素分层及各层主要内容 层

名 主

容 KZD GPS点、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 GCD 碎部高程注记点

JMD 一般房屋、简单房屋、棚房、厕所、建筑中房屋等 阳台、檐廓、支柱、围墙、台阶、水泥铺装地面等

GXYZ 电力线、铁塔、电杆、变压器、通信线、通信杆、路灯、消防栓、上水、下水等

DLDW 工业设备、水塔、抽水机站、田埂、窑、坟地等 DLSS 公路、大车路、小路、路涯、桥梁、涵洞等 SXSS 河流边线、水涯线、池塘、沟渠、水闸、流向等 DMTZ 陡坎、斜坡等

ZBTZ 水稻田、旱地、菜地、果园、桑园、绿化带、行树、地类界等 TK 图廓、坐标格网线、图廓外注记

ZJ 地名、单位名、道路名、河流名、桥梁名、各种说明、注记等 JJ 境界线如:县界、乡镇界、村界、组界 ZDH 展点号

0 其它未列入上述图层的要素

2.3 数字化成图的线条、注记应清晰美观,线型、线宽以及注记的规格、字体、字向、字距、字列按《图式》12.1-12.5规定执行。 2.4 居民地建筑物及面状附属物的边线应严格闭合,建筑物及其附属物的边线相交联结时必须使用“捕捉”方式生成。

七、检查验收

1、对本工程各项成果实行小组自查互校基础上的专职检查人员、技术负责人二级检查制度。

2、、作业小组对所做成果必须要全面地进行自查,确认无误后方可上交专职检查人员检查。

3、产期间,作业组必须加强过程检查,专职检查人员严格把住质量关,保证成果的质量。

4、对成果质量检查的比例是:作业小组必须达到100%;专职检查人员室内检查100%,室外不低于30%的检查。

八、提交资料

应上交的成果资料及附图:

1、技术设计书一份

2、数字化地形图 (格式为DWG图形数据文件格式)

3、技术总结

第17篇: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培养阅读和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能力。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盆地、鞍部、山脊、山谷等基本地形,并掌握读图析图的的基本技巧。

(3)通过等高线地形图了解基本的地形,能在日常的生活中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说出一些基本地形类型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特点。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三、教学方法:实践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程引入: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一起进行了本节课的课前准备活动,大家用橡皮泥做出了一些基本的地形,来展示一下我们自己的成果。好,大家做的都不错。那我们上节课还给大家介绍了一些基本的概念以及山体各个部位的名称和特点,下边呢,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检查。

( 出示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图)

从图中我们知道了甲乙两地的海拔,就是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请大家快速的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

(出示山体各个部位的景观图)

这里中间高两边低的凸起部分表示什么呢?山脊。与它相反,中间低两边高的是?山谷。山的最高处是?山顶。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是?鞍部?那这里呢?陡崖?这幅景观图形象直观的给我们展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但是如果要我们绘制这样一幅地图难度是很大的,但是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化的工具来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那就是等高线地形图。那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呢?不同的山体部位怎么样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1、什么是等高线?

2、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

转承过渡:我们知道了等高线,也了解了等高线地形图是什么,那等高线地形图是从何而来的呢?

看等高线地形图原理的flash,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由来。

动手做:大家将我们手中做成地形的橡皮泥按照相等的距离用小刀割开,会得到一个剖面,将这个剖面贴在一张白纸上,用笔沿边缘画线。更进一步的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由来

读图:观察我们的得到的这幅等高线地形图,它有哪些特点?

1、每一条等高线都有一个数字,它表示什么呢?是的,它表示海拔

2、一条等高线上任意两点的海拔有什么特点?同线同高

3、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一致

观察完等高线地形图之后,我们来总结一下等高线地形图的数值特征:

1、等高线上所注数字表示海拔高度

2、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相同(同线同高)

3、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等高距一致

4、两地的海拔差即为相对高度

即时练习:题目设置是对等高线地形图数值特征的基本应用

转承过渡:了解了等高线的数值特征,让我们再来看一看等高线是如何表示地形的。 知识总结识记:(展示等高线地形图和手工橡皮泥地形,小组讨论,共同总结地形的特点。)

(我们先看山峰,从图中我们知道它的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表现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就是这样的,通常我们用黑色的三角表示)

山峰:等高线呈闭合状态,数值中间高,四周低。

(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叫做鞍部,它的形状极像马鞍,表现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是这样的)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

过渡:我们刚刚看到的等高线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相交,但凡事都有例外,比如,这里等高线出现了重合。(出示陡崖的等高线示意图)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过渡:现实中的山不是像我们用橡皮泥做出来的那么标准,通常会有明显的凸起和凹陷。(结合手型展示)我们也知道了凸起的地方时山脊,凹陷的地方时山谷,那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何体现呢?我们发现这个等高线是有一个凸起的,而山脊线呢正好是这些凸起的点连成的线。我们再来观察,等高线是向哪里凸起的呢?

山脊:中间高,两边低,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我们可以总结为凸低为高(脊)

请大家思考一下,山谷的等高线是不是也会凸起呢?它应该凸向哪里呢?

山谷:两边高,中间低,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我们说“水往低处流”,所以在山谷通常会有河流发育。如果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遇到了陡崖,会怎么样呢?就是这样,形成瀑布。所以,如果你在山里要寻找水源应该去山谷,想要欣赏瀑布景观就要找陡崖。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对这些美景心生向往啊。恰巧小明同学就很喜欢登山,但是今天他遇到难题了,来看一看。

小明同学要到山顶的观景台,现有两条路线,请你帮他分析一下,两条路线各自的特点。他想走较短的路程,应该选择哪条路线呢?

大家可以结合我们北边的古黄河大堤,想一下,如果我们选择坡度较缓的路线,走起来更省力一些,但是走的路程会长一些;如果我们选择坡度较陡的路线,虽然走起来较费力气,但是路程会短一些。但是路线A和B哪一个表示的坡度陡,哪一个表示的坡度缓呢?我们一起来看。

(我们明显的可以发现A坡较缓,B坡较陡,对应到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缓的等高线稀疏,坡度陡的等高线密集,所以我们可以说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据图思考:如何用等高线来表示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山地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山地坡度缓。

总结归纳等高线的形态特征:

1、等高线是闭合曲线

2、等高线一般不相交,若重合必是陡崖

3、凸低为高,凸高为低

4、等高线的疏密反应坡度陡缓 小结:

出示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状态,总结其特点,

学以致用:说出等高线地形图中各个山体部位的名称。

六、教学反思

对于生活在平原的孩子来说,想要山地,盆地等地形在脑海中有一个完整的想象是很难的,借助一些模型有利于孩子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采用模型之外,还借助了孩子爱玩的橡皮泥进行手工制作,既提高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也便于他们有在头脑中形成立体的空间形象。我还结合我们本地的古黄河大堤进行教学,学生学习效果不错。

第18篇:地形图测量实习报告

导语: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不如山,不能坚定,不如水,不能曲达。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地形图测量实习报告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地形图测量实习报告

1实习的具体技术要求

1、水准测量:

(1)方法是采用“s 水准仪、中丝法、配合木质双面水准标尺、观测顺序是后后前前或黑红黑红,要求尺子三丝能读数。

(2)每测段进行往返测。

限差如下:

1、仪器i角<20′。

2、前后最大距离<100m。

3、前后视距差≤3m。

4、每站的前后视距累积差≤10m。

5、同一尺子黑红面读数之差(去尺常数)≤3mm。

6、黑红面高差只差≤6mm。

7、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5mm。

8、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限差<±20 mm。

9、环线闭喝差限差<±25 mm。*表中公式的k是路线或环线的长度以公里计算。

(3)注意事项:

①各测段采用测站数必须是偶数站,观测时打伞,记录时须将观测者、记录员、测站的起点及终点、日期书写清楚。

②前后尺读中丝时,须调平符合水准气泡,尽可能使前后视距相等,保证测站只有一次调焦。

③每站记录员计算完毕,确认无误后,允许观测仪器搬动,后尺方可前移,此时相应前尺变为下一站后尺,不得移动。

④在观测中,若确需设间歇点,则可选择坚固稳定的两个点,立尺(不放尺垫)并观测这两个点的高差并在手簿中注明间歇点字样。

⑤立尺人员不得离开尺子和尺垫,沿公路施测时,注意安全,要尽可能在路边立尺,当到达已知点开始返测时,前后两尺应互换。当天成果要由记录员和组长进行检查,测段成果交有指导教师及时验收。

(4)工作过程:

①验收仪器

②室外测段施测。

③手簿管理(路线长,各页测站高差累积注在页面下方)往返测高差验收。

④按照水准网图,组成环线。构成平差图形,绘出图形标出高差及方向。

⑤内业解算

⑥完成过5秒点的高程成果成表。

二、导线的观测:

①导线布设车逼和导线,导线变数6到8条边;边长观测采用全站仪、(精度为一方向中误差2秒)及j(一方向中误差6秒)经纬仪,测导线按前进方向左角观测,记录要特别注意,观测方向顺序。

②3个以上方向半测回要归零,观测水平角之后,观测垂直角,二者分开进行,在手簿中一定要记录清楚仪器高和觇标高(精确到毫米),

③导线连接角要观测两个测回,第一测回起始方向配置读盘为0°0′若干秒。第二测回90°00′若干秒。

④j 观测时要求不同测回同一方向值较差小于25′,同一测回不同方向的2c互差小于35′,归零差小于24′。

其主要工作过程:外业选点→外业观测→内业计算(观测整理、平差解算、求坐标形成成果表)。

3、经纬仪导线:

使用j 仪器观测一测回,

①连接角,两次较差不超过正负25秒。

②符合导线方位角闭合差不超过±40′ (n是导线折角个数)。

③导线相对闭合差小于1/xx。各导线边通过全站仪观测。其基本工程过程:外业选点(7—8个点,边长近似相等)→外业观测(左右角度,边长,高差)→内业计算求出坐标和高程。

三、实习目标:

较熟练地掌握经纬仪、水准仪的使用及检验方法;掌握角度距离及高程的测定和测设方法。初步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顺序和方法。掌握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在实习中,要注意组内每个人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我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精神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我们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地形图测量实习报告

2一、实习目的

本次地形测量实习的目的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培养动手能力,熟练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决实际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以及更好地掌握所有学习过的理论知识。

二、实习任务

1、以5秒网中各点为已知点布设单一导线(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要求导线边为6到8条,边长为100米到150米左右,具体操作过程如下:一是野外选点、埋设标志(木桩及铁钉),画观测略图;二是利用经纬仪进行测角,致意左右角,要求测水平角及垂直角,记录要清楚,特别是觇标的高度及仪器的高度要即使量取、三是室内进行解算,求出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及高程(三角高程)。

2、以四等水准要求测设水准网,高程系统采用1956不黄海高程系统。水准点起算为丹东市规划设计院三等水准网点,校墙角III-3(高程为

13、430米)

3、利用已布设的导线点进行图根二次加密:布设单三角形交会、侧方交会、前方交会、后方交会,各作出一个点并进行解算。

4、测绘山地地形图,比例尺的1:500(根据实习任务完成情况定)

三、仪器设备

1、水准测量:DS3水准仪、水准尺、尺垫。

2、经纬仪导线观测:DJ6光学经纬仪、全站仪、花标、钢卷尺。

四、测区概况

本次实习区域为校外实习基地,其地势较为平坦,其中部分地区为耕地、厂矿、居民区、坟地。植被种类较少,无大型野生动物。山路略为崎岖,给我们的测量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五、技术要求

1、水准测量:

⑴方法采用S3水准仪、中丝法、配合木质双面水准标尺、观测顺序是后-后-前-前或黑-红-黑-红,要求尺子三丝能读数。

⑵每测段进行往返测。往返测限差:仪器检校i角

⑶注意事项:①各测段采用测站数必须是偶数站,观测时打伞,记录时须将观测者、记录者、测站的起点及终点、日期书写清楚。②前后尺读中丝时,须调平符合水准气泡,尽可能使前后视距相等,保证测站只有一次调焦。③每站记录员计算完毕,确认无误后,允许观测仪器搬动,后尺方可前移,此时响应前尺变为下一站后尺,不得移动。④在观测中,若确需设立间歇点,则可选择坚固桅顶的两个点,立尺(不放尺垫)观测这两个点的高差并在手簿中注明间歇点字样。⑤立尺人员不得离开尺子或尺垫,沿公路施测时,注意安全,要尽可能在里边立尺,当到达已知点开始返测时前后两尺应互换。当天成果要由记录员和组长进行检查。

2、导线观测:

⑴导线布设成闭合导线,导线边数6到8条边;边长观测采用全站仪、(精度为一方向中误差2秒)及J6经纬仪(一方向中误差6秒),测导线按前进方向左角观测,记录要特别注意,观测方向的顺序。

⑵3个以上方向半测回要归零,观测水平角之后,观测垂直角,二者要分开进行,在手簿中一定要记录清楚仪器高和觇标高(精确到毫米)。

⑶导线连接角要观测两个测回,第一测回起始方向配置度盘为0°00′若干秒,第二测回为90°00′若干秒。

⑷J6观测时要求不用测回同一方向值较差小于25″,同一测回不同方向的2C互差小于35″,归零差小于24″。

3、经纬仪导线:

使用J6仪器观测一测回,连接角,两次较差不超过±25〞。附和导线方位角闭合差不超过±40″(n是导线折角个数)。导线相对闭合差小于。各导线边通过全站仪观测。

⒋图的测绘:比例尺是1:500,基本等高距1米。采用经纬仪测图。将经纬仪导线点作为测站点,展绘在图纸上(注意检核)。

六、实习经过及心得体会

20xx年10月6日至20xx年10月16日我们进行了水准测量实习。

第一天分配到我们组的水准路线是从校墙角Ⅲ-3水准点到已知点V

3、在刚刚领到仪器的时候,先对仪器进行了i角检验,确定仪器本身无毛病后,长带领我们开始了实习作业,我被分配做记录员的工作。起初以为做记录员只要记记数,很简单的一件事,但是当真正的实习作业开始后我发现,作为一个记录员,他的责任很重大,当观测人员将数据报给我时,我必须认真清晰地记录到水准手簿上,并且快而准地计算出“K+黑-红”,“高差中数”,以次来检验每一站的各个数值是否超限,若超限了就要立即重新测量。当遇到了山坡,我们选择了“Z”字型路线进行测量。因为我是女生,组里的同学非常照顾我,没有让我做立水准尺的工作,但是通过观察他人立尺,我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尺子一定要竖直立在尺垫上(间歇点和以知点除外),不能前后左右偏移,这样观测者才能得到精确的数值,才能保证误差最小。做为观测者,一定要严格遵循“安置仪器-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地形图测量实习报告

3本次实习为期大约一个月,主要是对武汉大学信息学部和东湖分校进行数字地形图的测量,大二期末数字地形图测量实习总结。

首先是信息学部测区,我们被安排到信息学部图书馆后面那一带,相比图书馆前面道主教的地方比较难测量,因为地形复杂多了。虽然主教那边的人和车都比较多,但是因为我们所测的地方房屋多,而且树木容易遮挡视野,所以在进行碎步测量时会比较困难。

我们开始在选取控制点的时候确实遇到许多大问题,因为很多点与点之间无法通视,房屋和拐角是主要的问题,遮挡视野。另外,选点的时候还需要考虑控制点的视线范围广不广,这样就使选点的任务相当重要,点选好了可以事半功倍,选不好就会事倍功半。选点和画点我们选了将近三个小时。开始阶段,我们在测碎步点的时候站点过密,一些不规则的钩或房屋,包括一些已经断裂的地方,我们都去测,回去看点成图的时候才发现点过密不但让成图变得困难,而且测了很多不必要的点。

刚开始测量,对仪器不熟悉的我们犯了很多错误,例如定向没定好,文件夹创建和存取的比较乱。其中一次把全站仪的数据全删除了,幸亏在之前就已经把数据导到电脑上,才避免了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后来渐渐地明白全站仪的使用后,前面文件创建紊乱及定向错误的事情不再发生。

因为平时操作的不多,最初碎步点的站位比较没次序,加上速度较慢,前两天所完成的进度很少。另外,由于天气炎热,组员难免出现懒惰、情绪闹问题的情况,但是最后得以很好调整解决。熟悉一起操作及碎步测量步骤之后,加上了解了CASS成图的功能后,避免测量多余的点。例如大圆弧,受白纸测图的影响,开始碎步点点数过多,后来发现成图时只需要三个点就足够。

在一个点接一个点的测量中,我们突然发现有些点重复了,这是草图没画好的原因还有就是在对照的时候没有看仔细,实际上草图是分很多张纸的,在对照的时候出错也难免。但小组成员在之后的草图对照中更加的仔细和认真。测量房角点的时候,经常会被各种地物挡住视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决定铺设支导线,因为在这种地物较多的地方,支导线是必需的。在实际测量中,如果能避免是最好的,因为毕竟支导线对精度有一定的影响,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支导线铺设,尽量减少其对整个地形图的影响,工作总结《大二期末数字地形图测量实习总结》。当然,在测量过程中有些点式没法观测的,这时一般是房屋,遇到这种情况,拉皮尺测量是必需的,尽管这样的精度并不高,但对于1:500的地形图来说是没有问题的。

实习中会遇到众多的问题,这是无法避免的。主要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找到解决的方法,另外,或许测量当中由于一些问题没解决好组员之间会发生矛盾,又或者是因为谁休息过多而引发其他组员的不满等情况,如何好好解决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是十分重要的。每一天实习过后都应当把数据导入电脑,并计算以测范围再判断还需的范围。测量完将所有数据进行处理,在CASS上面成图。

第二个实习任务则是武大东湖分校,先前本来是决定去龙泉山,但由于一些原因行程有变,最终选择了东湖分校。东湖分校总共有三座小山丘,树木比较多,测碎步点的时候被挡的几率太大,控制点不好选,即使在山顶依然没法通视整座山。等高线的站点不同于地物,因为在CASS成图上,只需要一些重要的点就可以描绘出山丘的地貌。开头在一片山坡上站点也太多,而且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有些太短,因为没有具体的标记,跑点的同学容易忘记已经站过的点,于是我们按Z字形的方法跑点,从一边到另一边,避免重复测点或者点间距离过短的情况。虽然以地貌为主,但因为附近有地物的存在,草图依然很重要,地貌点可以大概标记,地物点则需要仔细在草图上表示出来,为以后成图方便。山丘树木太多,一般测得到山丘上部分,下部分就完全被挡住。解决的方法则是在一块较为平坦的地面上选取一支点,再对山丘的下半部分和山脚下的道路进行测量。为时三天的测量时间,但实际上除去提前回校的时间,大概就只有两天的测量时间。因为在测信息学部的时候对仪器操作已经熟悉,在有限时间里面我们小组还是提前完成了任务。碎步点测量莫过于视野被遮挡,解决的方法就是支导线,由于山顶到山脚视野相当不好,支两三条导线是经常地事情,这样精度也相对降低了许多,但对于地貌为主的数字地形图测量还是能满足要求,况且是临时该地点,没有具体的坐标起始数据,定向也是自选方向,因此在最初精度要求就已经很低。东湖分校的三座山并不是连在一起,这对我们的测量十分不利,其中支导线过多是一方面,另外是点不好固定,因为山丘上基本都是泥土,很少水泥,只有在小路上可以找到相对固定的点。泥土因为会松软,点定好了过一段时间有可能就会移位,这就意味着仪器无法真正对中,对各个点的坐标影响比较大。遇到这些问题,我们只能尽量的保证点不移位,测量的时候尽量的认真和准确,每一个组员都认真仔细的进行测量。因为测完两座山丘后范围依然不够,所以对山脚下的地物也进行了测量以满足任务要求。

地形图测量实习报告

41、水准测量:(1)方法是采用“s 水准仪、中丝法、配合木质双面水准标尺、观测顺序是后后前前或黑红黑红,要求尺子三丝能读数。(2)每测段进行往返测。限差如下:

1、仪器i角<20′。

2、前后最大距离<100m。

3、前后视距差≤3m。

4、每站的前后视距累积差≤10m。

5、同一尺子黑红面读数之差(去尺常数)≤3mm。

6、黑红面高差只差≤6mm。

7、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5mm。

8、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限差<±20 mm。

9、环线闭喝差限差<±25 mm。*表中公式的k是路线或环线的长度以公里计算。

(3)注意事项:①各测段采用测站数必须是偶数站,观测时打伞,记录时须将观测者、记录员、测站的起点及终点、日期书写清楚。②前后尺读中丝时,须调平符合水准气泡,尽可能使前后视距相等,保证测站只有一次调焦。③每站记录员计算完毕,确认无误后,允许观测仪器搬动,后尺方可前移,此时相应前尺变为下一站后尺,不得移动。④在观测中,若确需设间歇点,则可选择坚固稳定的两个点,立尺(不放尺垫)并观测这两个点的高差并在手簿中注明间歇点字样。

⑤立尺人员不得离开尺子和尺垫,沿公路施测时,注意安全,要尽可能在路边立尺,当到达已知点开始返测时,前后两尺应互换。当天成果要由记录员和组长进行检查,测段成果交有指导教师及时验收。(4)工作过程:①验收仪器②室外测段施测。③手簿管理(路线长,各页测站高差累积注在页面下方)往返测高差验收。④按照水准网图,组成环线。构成平差图形,绘出图形标出高差及方向。⑤内业解算⑥完成过5秒点的高程成果成表。

二、导线的观测:①导线布设车逼和导线,导线变数6到8条边;边长观测采用全站仪、(精度为一方向中误差2秒)及j (一方向中误差6秒)经纬仪,测导线按前进方向左角观测,记录要特别注意,观测方向顺序。②3个以上方向半测回要归零,观测水平角之后,观测垂直角,二者分开进行,在手簿中一定要记录清楚仪器高和觇标高(精确到毫米),③导线连接角要观测两个测回,第一测回起始方向配置读盘为0°0′若干秒。第二测回90°00′若干秒。④j 观测时要求不同测回同一方向值较差小于25′,同一测回不同方向的2c互差小于35′,归零差小于24′。

其主要工作过程:外业选点→外业观测→内业计算(观测整理、平差解算、求坐标形成成果表)。

3、经纬仪导线:使用j 仪器观测一测回,①连接角,两次较差不超过正负25秒。②符合导线方位角闭合差不超过±40′ (n是导线折角个数)。③导线相对闭合差小于1/xx。各导线边通过全站仪观测。其基本工程过程:外业选点(7—8个点,边长近似相等)→外业观测(左右角度,边长,高差)→内业计算求出坐标和高程。

三、实习目标:

较熟练地掌握经纬仪、水准仪的使用及检验方法;掌握角度距离及高程的测定和测设方法。初步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顺序和方法。掌握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在实习中,要注意组内每个人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我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精神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我们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四、体会:

通过本次实习,巩固了以前所学知识,掌握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基本操作。从而积累了许多经验。还有从技术,团队合作,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收获。从技术方面来说,这次实习给了一次我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习过程中,许多原来并不熟练的知识逐渐被清晰的理解,许多原来没有重视的方面也得到了巩固,更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新东西,在课本中所提到的技术要求之外,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我有了比较深的体会:

1、立标尺时,标尺除立直外还要选在重要的地方.因此,选点就非常重要,点一定要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时要注意并点非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的劳动量和多费时间,而且会因点多而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

2、由于是同组合作,所以在实习程中团队精神就尤为重要,首先要拟订准确的计划,分工明确,在测量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还要考虑同组人的工作,尽量要为别人带来便利。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

3、在实习前一定要及时复习测量方法以及相关的计算公式,在实习过程中要听指导教师的安排,避免由于测量方法错误而造成的错误和误差。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

4、内业计算必须要非常仔细,因为一个小错误都可能导致整体的错误,误差的检验也是很重要的,一切数据都必须控制在可允许的范围内。四等水准测量和纵断面水准测量以及场地抄平均需检查限差,超过差限一定要重新测量。通过大家的团结努力,我们还是十分顺利地完成了测量。多天的合作下来,每个同学的脸都亲切了许多。当所有工作做完的时候,大家一起回顾最初的苦,才发现其实并没有什么,坚持走过来了,成果拿出来了,大家的心里比什么都甜,但这两周实习也给了我们不少教训:由于某个数据的读错、记错及算错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从而让我们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认真。还有一个组的团结也是至关重要的,他关系到整个组的进度。先前我们组由于配合不够默契,分工也不够合理,整体进度受到极大的影响,后来通过组内的交流,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实习进度有了很大的改观,进度和效果自然就提上来了。这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我们以后工作的时候也是一样,只有团结才能把事办好。

为时三周的测量实习即将结束了,虽然开始时大家都感到好累,但看到我们的收获我们大家还是很高兴的。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测量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过程的整体概念有了一个良好的了解,我学会了更熟练的使用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与工具,并且全站仪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对较好的掌握图根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很好的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的技能。原先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测量知识也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而相互对照将我的测量知识和水平提高了不少,现在想来这场痛苦的实习是必要的、

同时在这场实习中让我再次认识到实习的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每个人的一个粗心,一个大意,都可能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甚至是带来一生都无法弥补的损失。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 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虽然有时间我们会因为一些实习中的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吵的耳红面赤,但大家都想着这样把要完成的这次实习完成的更加完美。

在这次的实习中我们对以前的学习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水准测量。我们第一次做的是从学校到平顶山的水准路线,这个主要是为了给以后的做导线测量做一个奠基的作用。在完成这第一次的任务中我们就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在出学校的时候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过往的车辆和人都直接影响了我们测量的正常进行,但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我们保持那种平静的心态来寻找合适的机会,来完成精细的工程测量。在检验所测数据的时候,做到发现错误立即解决对读数超线的时候立即返工,同时还发现第三测量工作一般都在规定的记录表格上如实地反映出测、算过程和结果,表格中有计算校核,∑a一∑b=∑h,这只说明计算无误,但不能反映测量成果的优劣。外业结束后,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在限差允许的范围内,即按水准路线长度或测站数进行调整,若超过限差,必须重测。只到合格为止。最后在我们上山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麻烦,只要是上山的时候高程在短距离就相差的很大,有时在前视读数直接在3以下了,或者是后视读数在27以上了,这样我们在上山的时候就打z字型上山,同时在上去的同时选点,测量都要格外注意。只到在2天后我们符合到山上的那个点上时,才结束了这次的符合水准路线。

2、角度测量。在角度测量对于我们专业科的学生来说要求非常高,用的是j-2的仪器。这就要求我们一直都秉着做事严谨的作风,对于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在每一个间歇点上,检验如果超限则立即返工重测。在实习中为了避免大的误差我们也都总结了不少经验,例如我们采用盘左和盘右观测取平均数的方法,可消除照准部偏心误差、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横轴不垂直于竖轴的残余误差。但竖轴倾斜误差不能采用此法消除。竖直角观测时采用此法可消除指标差的影响。又如在短边上的端点观测角度时要特别注意对中,照准目标时要尽量瞄准目标的底部,因为它们对测角的影响与距离成正比。为了消除度盘的刻划误差,需要配置度盘的位置,每测回变换进行配置。在角度测量时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主要是仪器下沉和路边行人带来的影响。由于做导线的时候选点都较远,过往的车辆行人都是很大干扰,所以有时候必须在人少的时候抓紧时间干。角度测量过程中,让我们都看到了严谨作风在干活中的重要性,经过角度测量后我们更好的团结到一块。

3、做导线的最后一步是测距。在完成了角度测量之后,邓老师和高老师又让我们见识了一种新仪器:全站仪。教了一些关于全站仪的基本操作,对于全站仪的快速对中整平,在仪器上的一些测距等一些操作,对于这种仪器我们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在2位导师兢兢业业的带领下,我们迅速熟悉了全站仪的 基本操作。

第19篇:第二节 等高线与地形图

第二节 等高线与地形图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在图上判断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 (2)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4)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

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了解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还有等高线的概念 (2)在活动与实验中了解怎样绘制等高线及等高线的特征

三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教学过程

导入:观看世界上第一个登上珠峰的人的相片,提出问题

1、珠峰高度测量起点是?

2、要把珠峰表示在地图上要怎么做?

讲授新课:

在学习等高线之前了我们先来了解两个概念—--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请大家看到35页的黄色方框一起来告诉老师什么是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学生朗读:相对高度,,,,,,,,,绝度高度,,,,,,) 我们的绝对高度还有个别名是什么?(海拔),说到海拔大家就很熟悉了是不是,我们平常都是用海拔用的比较多。刚才同学们读了绝度高度和相对高度的概念,有没有发现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同:垂直距离 异:绝—高于海平面 相—高于另一点

关于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同学们能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也就能很好的进行区分了。现在同学们来完成35页的活动题检验一下是不是都能准确的区分了?完成的怎么样,我请一位同学来说一下他的答案。讲解书上练习题。

练习检验: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升级版的题:A海拔650米 AB相对高度200米 B? 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渡:刚才我们对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进行了学习,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是我们 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基础打好了我们来进入今天的重点学习。 首先什么是等高线了? (生:等高线......) 方案一(板书试讲用)

等高线是在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怎样来理解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了?(板书,等高线)。请大家看到36页的活动,完成了这个活动我们就能知道什么是等高线(板书,36页活动)。我们刚才已经了解到等高线是在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现在我们的玻璃盒里是没有水的,我们可以看到土豆的最底部的海拔是0,在地图上做一条海拔为0的连线,得到了我们的第一条等高线。现在我们往里面加水,加至两厘米的地方,我们水刚好淹没到的地方海拔都为两厘米,在地图上画一条海拔为2的连线,得到了我们的第二条等高线。按照同样的方法我们完成4 和6 的等高线。现在我们要加水把整个土豆淹没,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海拔为8厘米的地方是不是只有一个点,那它在在地图上是不是也应该是一个点?我们暂时用一个点来表示。

我们的土豆山的等高线图就完成了,这个活动有兴趣的同学下来可以自己做一做。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了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我们刚才做的等高线图,现在老师要给同学们布置任务了。请大家结合我们刚才做的图和37页的活动来观察我们的等高线图有什么样的特征,可以从形状,单一的一条等高线,稀疏,数值大小这几个方面来考虑。同学之间讨论一下。

讨论的怎么样?有没有哪位同学有什么重大发现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的?,,,,,, (生:,,,,,)

方案二(PPT试讲用) 观看等高线绘制方法视频 总结

1: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绝对高度)相等

2: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山体的形状决定了等高线的形状 3: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距相等 4:各条等高线不相交(陡崖除外)

5: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我们说学习要学以致用,学习了等高线的特征我们也要把它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同学们看到老师黑板上的图,这是一个简单的等高线图,有AB两面,如果是你们去爬这座山会选择AB中的那一面上去了?为什么?

作业:要想更加形象的吧山峰表示在地图上,光是等高线地形图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的方法,同学们下去预习还需要什么方法,下节课将进行具体的学习

小结:以上了就是我们这节课的所有内容,同学们还记得老师上课前提出的问题吗?

1、珠峰的8844.43米指的是绝对高度测量起点是?

海平面

2、要把珠峰简洁形象的表示在地图上可以用到?

等高线地形图。

第20篇: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

秦宏亮

一、高考目标要求

(一)、高考考纲内容:

1)理解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理解等高线和地形图的相互关系。 2)掌握等高线地图的一般规律、判读方法与实践运用。

(二)、高考命题规律:

1)从考核内容上,主要是以等高线图为切入口,考查识图能力与相关计算能力。 2)从考核形式上,有直入主题,有设置试题情景,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从考核能力上,识图能力是根本,也是知识迁移的基础,以后将在多类等值线图中都可以借鉴等高线图的读图技巧!

(三)、高考命题趋势:

综合考核图表语言是未来高考的命题趋势

1)常规的等高线地图的判读,可能会设置新情景,增加试题的灵活度。

2)等高线地形特征的文字描述,试题的难度要求可能降低;等高线与聚落、交通线等的结合运用类的试题可能会增加!

二、知识结构:

1.等高线、等高距、示坡线等概念 2.等高线的特点

3.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单元类型和判读方法(见表格)

4.等高线图的实践运用 附).等高线综合判读和主要应用:(根据要求考虑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

1) 水库坝址的选择:一般选在峡谷地段,“口袋形”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第 1 页

2) 铁路、公路选线:一般应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沿等高线建盘山路,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3) 建港口、海滨浴场

港口应选在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浴场一般选在海滨缓坡沙岸。

4)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5)选择引水线路:不仅考虑距离的远近,还应当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自流。 6)选择输油管线:

既考虑线路尽可能短,还要考虑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

7)港口码头的位置:应选在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塞;近岸要有足够的水深,表现为沿岸等深线密集并且数值较大。 8)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工业区宜建在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

9) 进行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 农林牧副渔业布局方案。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

三、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尤其是从图表及图表语言当中获得相关信息的能力。

导入新课。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2)等高线、等高距、示坡线等概念

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图,让学生对照观察,总结:如何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疏密特点,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基本特征。 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程必相等—等高。

2.各条等高线必然闭合,如不在本幅图闭合,必定在相邻的其他图幅闭合—闭合。3.只有在悬崖处,等高线才相交—不相交。

4.同一幅图内等高距为定值,所以,地面缓和处等高线平距大、陡峭处平距小—稀缓密陡。

5.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6.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3)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和判读方法

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图的地貌素描图,让学生对照观察,总结:如何根据等高线的弯曲、疏密特点和数值变化等,判别地形图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形。

(1)山头与洼地

第 2 页

山头:曲线内高外低,示坡线向外

洼地:曲线内低外高,示坡线向内 (2)山脊与山谷

凸低为脊(中间高两侧低)

凸高为谷(中间低两侧高)

(3)鞍部:两个山头间的低凹处,

一般也是两个山脊和两个山谷的会聚处。

(4)悬崖

悬崖: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起。

强调:分水线与集水线 ●雨水垂直于等高线、向下坡方向流淌。因此,山脊线成为分水线、山谷线成为集水线。

第 3 页

●一系列山脊线可作为汇水范围的边界线。

[学生探究点] 1)老师利用下图先讲解崖顶高度、崖底高度的取值原理。

2)让学生课后进行探究学习:想方设法运用数学不等式的运算原理列出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公式。

附)陡崖高度的计算

陡崖的判断:该图中崖顶高度、崖底高度和相对高度各是多少? 相对高度与等高距之间的关系:

(n-1) ×等高距≤h<(n+1)×等高距

[布置课后练习]

1.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脊

②山谷

③鞍部

④山顶 B.①山谷

②山谷

③山顶

④鞍部 C.①山谷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D.①山脊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5.河流ab段的流向为(

)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6..下面叙述土地利用方式中较不合适的是 A.甲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

第 4 页

B.丙坡种植果树 C.乙坡植树种草

D.乙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 [教学反思] 等高线地形图知识作为等值线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等高线学习为学习其他等值线铺路,一定要打好坚实的基础。本节的学习只作基本知识的介绍,内容的深化还需在今后的学习中强化。

第 5 页

地形图委托书
《地形图委托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