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一面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10 08:38:31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鲁迅一面读后感

他是谁!他是鲁迅,一个把一生的时光都交给了我们的民族的人!一个死了却还活着的人!

他善待对人,不欺负弱小,不把自己看的多么光辉,将自己的一生所写出的文字献给我们;他不求回报,在中国窘迫的时候,同人民一起奋斗;他与日月同辉,一个大文豪,一个笔下生金的人,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

他关心热爱青年,让我们将他牢记心中!的精神,难求、难求,鲁迅一面读后感,读后感《鲁迅一面读后感》。 “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仿佛他就在我眼前,微笑着看着我,与我津津乐道……

他如雷锋,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他如毛泽东,被人民永远的记住;他如圣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生命的价值,又再次体现于此。这位大文豪,他生命的价值难能可贵,所谓“物以稀为贵。”而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他的崇高已经深深的印在众人的心间,抹也抹不去,擦也擦不掉。

一面是见过一面?那见过一面又代表着什么呢?

推荐第2篇:一面五星红旗优秀读后感

一面五星红旗读后感(篇1)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一面五星红旗》。

文章的内容是:有一次,一个少年要进行一次漂流旅行,可是少年却遇到了危险。当他醒来之后,发现自己被一块大石头挡着,身上撞伤好几处,这个少年迷路了,只到第三天中午,少年来到一家面包店,把自己的处境告诉了面包店的老板,老板听完少年的叙述后,说:“我讲究公平交易,我给你面包,你能给我什么?”突然,老板看见少年脖子上有一面旗。老板把旗子从少年的脖子上取下来,说:“这个能换面包”。少年拒绝了老板的提议,走出面包店。突然,少年眼前一黑,摔倒在地。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在医院里。面包店老板面带微笑、慈祥地对少年说:“你放心好了,医生已经给看过了,没有大碍,安心养一养就好了,费用我来付。”

这篇文章让我体会到:这个面包店的老板应该是一个典型的商人,以前可能上过当,才变得这样冷酷无情。可当少年拒绝用自己的五星红旗换面包的时候,他被这个少年的爱国之心打动了,所以老板才救下这个少年。从中我明白一个道理:只有热爱祖国的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我想:奥运会上的健将们为我们的祖国赢得奖牌的时候,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一面面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他们激动,他们流泪,因为他们受到全国人民的尊重和崇拜,因为他们为国旗添了彩,他们为祖国增了光。我们作为祖国的新一代少年,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国家出力,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五星红旗,你永远在我心中高高飘扬。

一面五星红旗读后感(篇2)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面五星红旗》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作者李含冰在国外留学的第一个星期,决定做一次漂流旅行,漂流了不久,便来到了急流的区域,刚想给自己壮胆大声呼喊,还没喊出口,就落入急流 中......,最后来到了一家面包店,那里的老板讲平等交易“你能给我什么?”,老板相中了作者的五星红旗,可是作者却没有跟他交换,这一举动获得了老 板的尊重。

我想对李含冰说:你是一位爱国的年轻人,你竟然为了国家的国旗,连性命也不要了,真令我佩服!

我还想对面包店老板说:你原本讲究公平交易,但是最后年轻人什么也没有给你,你却把他带到医院,给他付住院费,也令我佩服!

这篇文章给了我一个十分大的感受,就是人们只要心中有爱,包括爱自己的祖国,帮助别人的爱心,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一面五星红旗读后感(篇3)

在寒假里,我读了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名字叫《一面五星红旗》。是怎样感人的?让我给你讲一讲吧。

有一天,一个中国留学生在国外读书的第一假日,留学生决定做一次漂流旅行。不久,他遇到了一点麻烦,漂流到了水势最急的一段河面,麻烦的事情 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一块巨石挡住了,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他迷路了。直到第三天中午,他才来到一座小镇。走进一家面包店,想 让面包店的老板同情他,给他一块面包,可是老板没有答应,老板用手指着他脖子上的五星红旗,惊奇的问:“那是什么?”他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老 板告诉他,可以用这面旗帜换面包,他没有答应。他突然晕倒在地上,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房,面包店的老板被他爱国的精神所感动,老板说费 用由我来付。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另外一个故事,就是一个人浑身是伤,仍然坚持回到自己的国家,他的这种精神鼓舞着我前进。

他们都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保护自己的国家,捍卫祖国的尊严。

推荐第3篇:一面五星红旗读后感400字

一面五星红旗读后感400字

下面是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面五星红旗读后感400字,欢迎大家阅读。更多一面五星红旗读后感400字请关注聘才网一面五星红旗读后感圈子。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面五星红旗》这一课,里面讲的是一位中国留学生,他做了一次漂流旅行,在漂流旅行中发生了事故,走进一家面包店,想吃点东西,老板不给,想让他用五星红旗来交换,留学生拿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

读到这里我十分感动,这位留学生竟然不怕自己的生命安全,宁可饿死,也不愿拿着祖国的象征来换救命的东西。要是我拿着一面五星红旗,身上一分钱也没有,我就会用五星红旗来换东西,现在学了这一课,我就不会这样做了,因为五星红旗是祖国的象征,我们现在还小不能为祖国献出最大的爱心,只有热爱五星红旗来回报祖国。

祖国我爱你,我将以全部的心血来回报。

一面五星红旗读后感400字【二】

前几天,我们学了《一面五星红旗》这篇文章。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位中国留学生在外国做了一次漂流旅行记,因为“我”落入激流之中,所以醒来时所带的物品都没有了,“我”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第三天“我”终于来到了一家面包店,而老板说让“我”和他平等交易,此时“我”身无分文,无法交换。最后,老板让我用五星红旗换面包,我拒绝了„„

我真想对这位爱国的少年说:“你,非常爱国,为了一面五星红旗连自己宝贵的生命都不要,你,像一只从祖国妈妈身边飞到南方过冬的展翅飞翔的大雁一样,虽然身在遥远的南方,但你的心。还在祖国妈妈发热怀抱之中。你,像一只远走高飞的雄鹰一样,虽然自己已经能够独立生活,但是永远不会忘记自己在鹰窝里,鹰妈妈不管风雪雨露地为他捕捉食物。你是一个爱国、有志气、有骨气的中国人,你赢得外国人的尊重,我为你骄傲!”

我很敬佩你爱国的精神,它很值得我们学习。

推荐第4篇:一面五星红旗读后感600字

一面五星红旗读后感600字

下面是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面五星红旗读后感600字,欢迎大家阅读。更多一面五星红旗读后感600字请关注聘才网一面五星红旗读后感圈子。

读了《一面五星红旗》这篇课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文中的那位大哥哥深深地打动了我。

这位大哥哥在国外读书,第一个假期他手举五星红旗进行漂流旅行,可途中发生了事故,他迷路三天后,来到一家面包店,老板想用面包换他手中的国旗,却被他拒绝了。大哥哥的行为打动了面包店老板,更深深地震撼了我。

多么了不起的大哥哥,他身上到处都是伤,又身无分文,而且还在荒无人烟的大山中转了整整三天,他多么需要面包啊,但是他宁愿挨饿也绝对不用国旗换面包,他是多么尊重国旗,敬爱国旗,多么热爱我们的祖国啊!

而在我们身边,却存在许多令人遗憾的现象。周一升国旗的时候,有的同学竟说悄悄话。他们太不尊重国旗了。国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想想那位大哥哥,怎能不令人惭愧呢?

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我们应该好好爱护红领巾。平常戴红领巾时,有的同学竟随随便便记在脖子上,不带时随手一扔,放进桌洞里。有的极个别的同学竟然拿它当绳子用。想想那位大哥哥,这些同学这样对待红领巾,谁还会尊重他们呢?

同学们,《一面五星红旗》中的大哥哥给我们做出了榜样,让我们好好爱护红领巾、热爱国旗吧!

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是由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爱护它,尊重它。

我刚学过一篇课文——《一面五星红旗》。因为这面五星红旗,文章的主人公——李含冰既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又赢得了外国人的敬佩,让我肃然起敬。他在国外读书的第一个假日进行了一次漂流旅行,在途中不幸被水流冲进了一座大山里。直到第三天中午,李含冰才走到了一座小镇上,又累又渴的他向面包店的老板求助,但面包店的老板却要让李含冰用五星红旗来交换面包,他断然拒绝了老板的要求,拿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饿得摔倒在地上了。 读了这篇课文,我不禁想对李含冰说:“你真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在生死与国旗两种选择面前,你选择了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坚决不用祖国的国旗来换取面包,真令我佩服呀!而在中国抗日战争中,那些为日本鬼子卖命的汉奸,真是令我们羞耻!如果他们看到你这样做一定会无地自容!”

此时,窗外熟悉的歌声飘了进来:“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

是呀!只要人人心中有爱,包括爱自己的祖国,帮助别人的爱心,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一定要向这位爱国青年学习他的那颗爱国、高尚的心,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无论如何,我一定不会抛弃我们的国旗、国徽和我们伟大的“母亲”,我要永远地爱着我们的祖国。我一定会为中华之崛起而不懈努力,为我的祖国而骄傲!

推荐第5篇:《一面》

天宝乡中心学校“先学后教 三疑三探”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教师姓名: 李菲 授课班级: 七二班授课时间:2016 章节名称: 《一面》 计划课时: 二课时

【教学模式】“先学后教 三疑三探” 【三维目标】

1.知识和能力技能目标:准确生动地进行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特征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外貌描写和作者感受融为一体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真体会鲁迅先生真诚地关心和帮助进步青年的情怀,从中受到鼓舞,提高对鲁迅先生的认识,加深对他的感情。【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分析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的能力。 【教学过程】 鲁迅的《自嘲》导入 1.设疑自探:(初读课文)

通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划分段落。 (1)作者简介——鲁迅 (2)创作背景 (3)注音

2.解疑合探:(再读课文) (1)事情的六要素 3.质疑再探:(精读课文) (1)概括文章内容 (2)归纳文章主旨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设疑自探:(初读课文)

(1)读了课文,你对鲁迅先生的思想、为人有了哪些了解? (2)课文以“一面”为题,你认为好在哪里? 2.解疑合探:(再读课文)

(1)精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比较三处语句的不同之处。

3.质疑再探:(精读课文)

(1)再读课文,归纳文章写作特色。 4.运用拓展: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班上的一位同学。 要求:不能透露姓名,看看能否根据你的描述准确的找出那位同学。 (2)搜集有关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 5.小结与评价:

匆匆之间,记忆长河掠过多少陌生面孔,匆匆之间,茫茫人海留下几多美好回忆。那“一面”,似流星划过天际,那“一面”,似甘泉滋润心田,那“一面”,在人物的画廊中弥足珍贵,那“一面”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对一名进步青年的无私关怀的高尚品格,那“一面”,让我们领略到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生生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6.板书设计:

远——近

外貌粗——细瘦而有神 略——详

“一面”的印象描写语言“两本,一块钱” (记叙)“是送你的” 一面动作扳下、递给、点头 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 议论

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一面”的力量踏着血的足印 (议论、抒情) 继续前进

8.作业设置:学习评价相关练习

推荐第6篇:一面

《一面》公开课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面孔、轻视、陡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引导反复诵读,激发想像,感悟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难点]: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了解一个人可以直接接触他观察他,但对于像鲁迅这样已经逝去的伟人我们从何了解呢?对!通过他的朋友、亲人、同事对他的评价中去了解。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学习和平时阅读的文章中,在鲁迅先生侄女周晔眼中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在著名作家萧红眼中是怎样一个人?在伟大的剧作家巴金眼中鲁迅又是怎样一个人?

这些都是熟悉了解鲁迅先生的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那对于一个和鲁迅仅有一面之缘的公交车售票员阿累眼中,鲁迅先生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阿累眼中的鲁迅。

二、自读自悟

1、学生自由默读思考:讨论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师生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3、在售票员阿累眼中,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给鲁迅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瘦)

4、勾画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

5、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交流鲁迅的“瘦”:“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手指”、“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

为什么他如此的面黄肌瘦?

鲁迅的“精神抖擞”:“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6、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你从作者刻意的“瘦”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7、学生反馈交流

三、仔细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透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诚恳推荐别人的书,多么地谦逊;那“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这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的!

师: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四、拓展写作

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全文的最大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

[课后作业]:搜集鲁迅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板书设计]: 19* 一面 送书——关心青年 鲁迅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革命——憎恶社会

推荐第7篇:一面

《一面》教案

一、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学习顺叙的写法

2、学习外貌描写

3、学习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品格

二、学习重点

1、顺叙的写法

2、外貌描写

三、学习难点

题目“一面”的命题技巧和文中五个称呼的含义

四、授课方法:讲读 讲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小黑板,依音填诗,并填空。

Héng méi lĕng duì

qián fū

zhĭ

shŏu gān

Wéi rū

niú

☆这两句诗的作者是谁,反映了一种什么态度?

对敌人恨,对人民爱的爱憎分明的态度,这正是鲁迅精神的真实写照。

2、导入语:今天要讲一篇阿累写的跟鲁迅先生有关的课文,题目是“一面”。板书:“一面 ”,文章的内容正可以反映鲁迅的这种精神。

二、

分析:

1、解题,题目“一面”意思是“一面之交”,见一次面。

2、提出疑问:

A、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和谁见了一面? B、他们在什么情况下见的面? C、发生了什么事?

D、这件事表现了鲁迅这样的精神? 要求学生回答:

A、1932年秋天的一天中午,在内山书店,我和鲁迅建了一面。

B、“我”是汽车售票员,上班前到内山书店躲雨,看见书架上有鲁迅译的《毁灭》,想买下来,但是,钱不够,这时鲁迅先生走了出来。

C、鲁迅见我是位工人,诚恳的劝“我”买另一本进步书籍----《铁流》,而且,只收一元钱,《毁灭》白送。作者认出送书的人是鲁迅,万分感动,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D、这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关怀,是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写照。

3、由此可以看出题目的妙处:简洁,明白,含义深刻。既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又暗示了对作者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4、结构和内容:

全文分几部分?标志是什么?

简要概括内容,分两部分。标志------空行

先写见一面的情况,再写“一面”对我的鼓舞和影响。

5、分析第一部分,板书 “一面”

将第一部分划为三层怎么划?内容各写了什么?

一层:{1----2}写作者和鲁迅先生一面之交的起因。交代了时间,地点,作者身份和事情的起因,简言之,因躲雨而跑进书店。

板书------跑进书店。

二层{3-----17}记叙内山老板热情的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难,【正因为我处于窘境,鲁迅先生才来解除尴尬 】这一情节为了鲁迅的出场做了铺垫。

【注意:内山是鲁迅先生的朋友,鲁迅被国民党通缉,就躲在内山书店】

板书:买书缺钱

其间景物描写的特点是:凄寒 冷清。作用:衬托内山的殷勤接待和鲁迅热情关怀的温暖情谊

三层(18----37)描述作者和鲁迅先生一层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真是三生有幸,这层是文章的主体。

使人激动主要表现在哪里:

1未认出鲁迅前“他看了我一眼”,给我的感受是

A 目光-----正直,慈祥。 B感觉----父亲的抚摸

2两本书仅一块钱卖给我时的激动和惊异。

3认出鲁迅时的激动------ 激动程度:A结巴

B 欢喜的要跳

四个称呼的-------四个称呼的含义

同志------鲁迅与进步青年亲密无间;父亲-----像亲人一般热忱关心下一代,表明作者的崇敬和热爱;师傅-----对青年悉心指导,值得青年仿效学习。

4、接受赠书后,鼻子陡然一酸想要哭.(感动到了极点)

板书:激动会面

事情结束在接受赠书 ,走出书店。

板书:走出书店

5、点明:时间顺序。

板书:顺叙

6、

思考;见面时间长短------半个钟头。

7、分析写法:课文主要表现鲁迅,写人的方法主要是什么? 要求回答:外貌描写。 重点分析三写鲁迅:

“一面”时间虽短,但给了我极深的印象,集中写外貌三次。板书:三写鲁迅。写“我”观察所见:第一次外貌描写,在什么情况下观察:给我的印象如何?

板书:远处无意望(模糊)

学生读有关内容。

板书:瘦,50上下,牙黄,长衫,咬一枝烟嘴,------孩子样天真大笑(音容笑貌)

从整体勾勒身材,年龄,衣着,抽烟的神态。

第二次:板书:从近处注意看。(清晰)

学生读有关内容。

板书:咬着烟嘴,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精神很好,头发一寸长,一根根直竖,【刚毅倔强间接写横眉】胡须像一字,眼光正直慈祥,【重点写面容,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备,气质】

正当我尴尬困窘时,先生解了围,两本一元钱,大大出乎意料,并且十分感激-----惊异。

第三次板书 : 面前惊异看。(完整)

学生读有关内容:

板书: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长衫,一字似的胡须,捏一枝黄烟嘴,一头熏黑,奖励似的微笑。

课文由远及近,由粗到细,有整体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逐渐丰满,清晰起来。

集中的三次外貌描写都写了“瘦”,连另外三处共六处,另外三处是 1竹枝似的手指,用比喻。

2又仔细看他的脸------瘦。

3掏出那块。。。。。。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写先生瘦的作用?

板书:瘦

突出鲁迅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的意志。

板书:献身革命事业,关怀进步青年

8、分析第二部分

本部分写“一面”对作者的鼓舞和影响,以及事隔四年之后,作者对鲁迅逝世的沉痛悼念。

1鲁迅先生给了我什么鼓舞和影响,?

要求学生回答:“我历尽艰苦。。。。。。不哼一声。。。。。同我们一起的!

板书:历经艰苦

A为什么历经艰苦,不哼一声?因先生给了我精神力量,B“鲁迅先生。。。。。。一起的”表明什么?-------生命有了支柱。C生命支柱的作用是什么?--------更加坚强起来。

板书:更加坚强

2先生死了为何不是恣情悲痛的时候,-------革命尚未成功

3作者表明的态度什么?踏着。。。。。继续前进。

板书:踏着鲁迅足迹,继续前进。

意思是化悲痛为力量,完成鲁迅先生的的未竟事业

9、作者与先生的一面是偶然的, 板书:偶然,但却使我一生受到鼓舞使我感动,是我怀念-----板书: 感念一生。可见先生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多么崇高,一面给我鼓舞和影响多么巨大。

一面给我的印象至深,鼓舞和影响之大,大大丰富了题目的内涵。再点要点:顺序和外貌描写

齐读第二部分

推荐第8篇:一面

一面

【教学目标】

1.准确生动地进行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特征的方法。 2.了解外貌描写和作者感受融为一体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3.认真体会鲁迅先生真诚地关心和帮助进步青年的情怀,从中受到鼓舞,提高对鲁迅先生的认识,加深对他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2.教学难点:理解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分析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的能力。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举国上下,人们用各种方法表达沉痛的悼念。作者与鲁迅仅见过“一面”,但对鲁迅先生外貌、言行观察细致,记忆犹新,于是能因小见大,表现出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而阿累作为青年一代,期望踏着鲁迅先生的足迹继续前进的思想也渗透其中了。文章回忆的是四年前的往事,写成于鲁迅先生逝世的当月,作者思念和敬仰鲁迅先生,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二、交流反馈

1.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试着扼要地复述课文。这篇文章记了一件事:“我”在内山书店遇到鲁迅先生,先生赠书给“我”。 时间——1932年秋,一天中午。

地点——虹口公园,内山书店。

人物:一个普通公交车售票员。

起因:接班还要等半个钟头,到内山书店躲雨,歇歇。

经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 结果:从“一面”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响。

2.了解标题“一面”的作用,揣摩文章的思路。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往往从题目上透露出来。文章以“一面”为题,不仅概括了文章的内容,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一面”是“一面之交”的意思,作者通过“一面”表现鲁迅的精神和品质,同时表明“一面”对“我”的影响。

3.梳理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38)记叙“我”在内山书店见到鲁迅“一面”的情况。 第一层(1—2):写“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 第二层(3—17):写内山老板热情地接待了“我”。 第三层(18—38):写“我”有幸见了鲁迅一面。 第二部分(39—43):抒写“一面”对“我”产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三、探究思考

1.口头介绍下列“镜头”:书店的全景、书架一角的近景、一本书的特写。提示:

全景:门外,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往上钻。店里空荡荡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

近景: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

特写: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

2.在内山书店,作者与鲁迅先生相遇,对鲁迅的外貌作了突出的描写。看看作者对鲁迅外貌的描写是如何由远及近、从粗到细,逐步“摄制”成的。

(1)用笔在文中画出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特征的“中景”、“近景”、“特写”的语句。 提示: 中景:“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腾起一阵一阵烟雾。”近景:引导学生朗读第19节。 特写: 引导学生读出写手的语句:第23节“竹枝似的手”,第38节“他的手多么瘦啊!”引导学生读出写外貌的语句:第32节“黄里带黑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面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2)作者写内山书店和鲁迅外貌时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 提示:特点是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起到了丰满人物形象,提示人物内在精神的艺术效果。

(3)作者写鲁迅先生外貌时抓住了什么特征?(用一个字表达)请你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原句)。描写这一特征有什么作用?

提示:“瘦。” “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瘦”是鲁迅先生顽强战斗忘我工作的结果。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这样反复描写,不仅使鲁迅的形象深印在读者心里,而且构成了一条内在线索,把全文联成有机的整体。

(4)“我”与鲁迅见面时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

提示:开始“我”只是模糊地辨出一个人的轮廓;当老人从里面走出来时,“我”感到这老人瘦而有精神;看到老人慈祥的眼光,“我”感到父亲般的爱;当他为“我”荐书并赠书时,“我”感到惊异、感激;当“我”认出老人是鲁迅以后,爱戴、敬仰、狂喜之情喷涌而出,连用了五个称呼,从共同的目标、平易的态度、慈爱的关怀、引导和帮助以及卓越的斗争,高度赞扬“我(们)”与鲁迅先生之间平凡而高尚的关系(同志、朋友、父亲、师傅和战士)。

3.小结第一部分。

这一部分完整记叙了“我”与鲁迅先生相见一面的情景。鲁迅先生荐书、赠书给一个素不相识的普通青年工人,正体现了鲁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而鲁迅先生那“瘦得叫人担心”的身体,正反映了他已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为革命鞠躬尽瘁。鲁迅先生的品格是崇高的,精神是伟大的,这令人难忘的一面,将会给“我”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

四、作业

1.抄写相关生字词。

2.背诵 “这件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到文末。 3.搜集有关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

第二课时

一、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1.集体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给第二部分划分层次,概括大意。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小结。 第一层(“这事到现在„„我就更加坚强起来。” ):写“一面”给“我”的鼓舞——“我”更加坚强起来。

第二层(“现在„„继续前进。” ):写对鲁迅先生的悼念——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第三层(最后一节):写作本文的缘由——“我”不能自已。 3.阅读讨论。 (1)“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有关部分,然后发言讨论,最后教师明确: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更加坚强起来。

(2)“历尽”、“受尽”、“咬紧”、“昂着”这一系列动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一系列动词,表现了“我”在种种艰苦和虐待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充分显示了“一面”给“我”的巨大力量。

(3)文中说:“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意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讨论、小结:对先生的逝世沉浸在悲痛之中是不够的,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这才是对先生最好的悼念。“不是时候”是指当时社会太黑暗,要赶快投入顽强的战斗,继续先生未竟的事业。

(4)最后一节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不能自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讨论、归纳:既点明写作缘由,收束全文,又通过议论抒情,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不能自已”强烈地表达了上述感情。这一部分是写与鲁迅相见一面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深入研讨

1.本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里的“小”和“大”各指什么?其中的“大”主要是借助何种表达方式来体现的?

明确:“小”是指这一面之缘,“大”是指文中所表现的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战斗精神。这是一种于细微之处见伟大人格的写法,其中的“大”主要是通过选取富有典型意义的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外貌描写,同时多方面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来表现的。

2.回忆性文章的用语,常蕴含着作者的深情。请结合括号里的提示,揣摩加黑词语的含义和感情色彩。

(1)“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理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结结巴巴”本意指口吃,用在这里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一种神态和感情?“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要“向四周望”?为什么“没有蹦出”鲁迅的名字?这又表现出作者的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结结巴巴”可以看出“我”的心情异常地兴奋激动。“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是由于置身于狼犬密布的黑暗环境里的警觉,表现出“我”对鲁迅先生的爱护。

(2)“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公司为防止我们‘揩油’,衣衫上一只袋都没有缝)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为什么不直接写“掏.......出那块银元”,而要加上“带着体温的”这样起修饰作用的定语?为什么要强调说明“他的手多瘦啊”,“鼻子里陡然一阵酸”,作者这时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恭敬地鞠了一躬”,作者这时又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带着体温”说明它的珍贵,“瘦”表明鲁迅把毕生的精力投入战斗。“鼻子陡然一阵酸”是对父亲般的导师工作之辛劳的心痛,是为同志般关怀所感动,感情交织在一起,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恭敬地鞠了一躬”表明了对鲁迅的敬仰和感激之情.(3)“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赫然”原是形容大怒或者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出现,这里为什么要以“赫然”来修饰。为什么看到“鲁迅译”三个字就“像得到了保证似的”。

明确:“赫然”在这里是很鲜明,很明显。作者眼前为之一亮的感觉,表明了对鲁迅的敬仰和见到鲁迅译著的兴奋心情。因为是鲁迅译的,而鲁迅在当时是革命和光明的象征,所以说像“得到了保证似的”。

(4)“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这一系.列的称呼,有着怎样不同的含意?

明确:同志表示志同道合;朋友表示亲密无间;父亲表示敬爱;师傅表示仿效学习,这四种称谓是作者从个人角度称呼的,表明鲁迅对中国革命的成功,对进步青年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和不可低估的作用。

3.师生共同归纳主题。

明确:本文叙写“我”偶然见鲁迅先生一面的往事,赞颂了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踏着鲁迅足迹继续前进的革命意志。

4.师生共同归纳写作方法。

成功的外貌描写,突出了文章中心。例如,对鲁迅外貌进行三次集中的描写,突出地表现了鲁迅先生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

对比和衬托的运用,抒情和议论的结合,也有力地表达了中心思想。例如,“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与见到鲁迅先生“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的对比;用工人所受的虐待与歧视和鲁迅先生“正直而慈祥的眼光”对比,用阴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来反衬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怀。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三、延伸拓展

1.结合课内所学和自己课外的阅读,说说你对鲁迅先生的思想及为人的了解?(《我眼中的鲁迅》)

推荐第9篇:一面

《一面》教案

【教学目的】

德育点:认真体会作者思念和崇敬鲁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学习鲁迅的愿望。 知识点:体会本文遣词造句的浓烈的感情色彩;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的外貌描写。 技能点:学习本文记叙的顺序和文章的结构形式。 【教学重点】

1、语言运用的强烈感情色彩。

2、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运用外貌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教学设想】

本文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表现形式上看,都是一篇分量很重的记叙文,是学习用“顺叙”的方式记叙事件的范文。讲授本文应以文章的结构形式为纲,理解文章怎样按照时间顺序和事物发展的顺序来记叙作者和鲁迅的“一面”之交的。在这个过程中,突出人物描写、特别是外貌描写的部分;并进一步细细梳理文字,领会作者是怎样围绕外貌描写使用了一些什么样的手法来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然后落实到语言表达上,体会作者怎样将思想感情倾注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

牢牢掌握“文道统一”的原则,从写作的角度去分析课文,丝毫也不能离开思想内容;从一个侧面去理解课文,也不能离开文章的整体把握。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思考、领会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教师切忌给学生简单地传授自己钻研教材得出的结论。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格;

2向鲁迅学习,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了解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以前曾学过鲁迅先生写的一些文章,你们知道他的为人吗?(指定学生介绍鲁迅并谈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可能知道他是著名的文学家,而对他的为人或许并不了解。其实,鲁迅先生还是一个爱憎分明、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民主战士。他在《自嘲》诗中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正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面》,相信大家经过这“一面”之后,一定会对鲁迅其人有更深刻的了解。

(板书标题、作者,并简介作者阿累)本文写于1936年10月,鲁迅逝世的当月。作者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30年代在上海学习、当售票员,后加入共产党,参加过罢工,1936年后从事写作和翻译。解放后,曾任湖南大学校长。

二、自学内容

1、齐读“预习提示”,掌握写作背景。

2、速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并理解文章层次。

(要求:本文约2600多字,按每分钟谈300字算,给10分钟读完一遍,不必细看,了解大概,掌握整体情节结构。同时标好段序,并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学生自己独立分层分段,小组讨论解决,然后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必统一答案,只要有理就行,这有利于学生开放思维。

全文共4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以空行隔开。

第一部分(1-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一次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以叙事为主。 又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

1、2)交代会面时间、地点,作者的身份和事情的起因。第二层(3-17)记叙内山老板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难。 第三层(18-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难忘的一次会面。

第二部分(39-43)写“一面”对作者的鼓舞和影响,以及事隔四年以后作者对鲁迅逝世的沉痛悼念,以议论为主。)

全文以叙为主,以议为辅,叙议结合,相辅相成,较好地向读者展示了鲁迅的品格和风貌。

3、说出“我”与鲁迅先生会面时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时间——1932年秋,一天中午。 地点——虹口公园,内山书店。

事情的起因——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

事情的的经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

事情的结果——从“一面”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响。)

三、质疑探究

1、当时的天气如何呢?

——阴天,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秋深、风大、天冷)

2、这些描写有何作用?

——通过写天气的寒冷、秋风的无情来衬托内山老板的热情,鲁迅先生的关怀给我带来的温暖。

3、当“我”发现鲁迅译的《毁灭》时,“我”的心情如何?

——“赫然”表现出“我”的惊喜。“得到了保证似的”表现我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与信任,说明鲁迅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4、正当“我”欲买不能,欲罢不甘的情况下,“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老人。这是个什么样的老人呢?(默读相关内容)

——鲁迅先生给“我”的印象是:瘦,但有精神,严肃而慈爱。

5、看到鲁迅“我”的心情如何?

——“我”与鲁迅素昧平生,但他却热情而诚恳地向“我”推荐好书,还送书给我,这温暖的关怀,怎么能不使“我”激动呢?

6、文中哪些地方描写“我”的激动心情?

指名朗读:那种正直而慈样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受交织者的抚摩似的;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我的鼻子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7、(齐读第三部分并分析)“一面”虽然短暂,但给了“我”巨大的精神力量,这表现在哪里?(用波浪线画出,并齐读出来。) ——“历尽……受尽……咬紧……昂着……”

四、布置作业

回忆性文章常常蕴含作者的深情。仔细阅读下列语句,结合上下文,体会加点部分的含义和感情色彩。(设题目的,使学生揣摩词语的感情色彩,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赫然”就是很鲜明,很明显,作者眼前为之一亮的感觉,表明了对鲁迅的敬仰和见到鲁迅译著的兴奋心情。因为是鲁迅译的,而鲁迅在当时是革命和光明的象征,所以说像“得到了保证似的”。)

2、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摩挲”就是反复抚摸,反复摸而又“舍不得”,写出了作者渴望得到而又难以得到的那种矛盾心情。)

3、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同志,表示志同道合;朋友,表示亲密无间;父亲,表示崇敬热爱;师傅,表示仿效学习。不同的称谓,表示出作者不同的感情。“战士”则热烈歌颂了鲁迅为革命而献身的顽强斗志。)

4、……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既写出了作者为鲁迅的崇高品质和自我牺牲精神所感动,也表达出作者对鲁迅由衷的感谢和崇敬之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外貌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性格和叙议结合的方法,在记叙基础上进行画龙点睛的议论; 2培养观察能力,注意观察结果与距离的关系。 〖自学内容〗

一、重点分析外貌描写, 学习通过外貌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1、文章主要写的是谁?是采用什么方法来描写的? ——鲁迅;外貌描写。 (板书)

2、这里的外貌描写有三点值得重视:

①抓特征。人的外貌有很多共同的特征,如果只是一般化的描写,那就会是“千人一面”,写了等于没写。因此,写外貌必须抓住人物的特征,即区别于其他人的最大的不同点。 ②有视角。即要选择一定的角度去观察、去描写。这就是说,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人物外貌,一定要放到具体的环境中去。这样,人物就活了,描写就有角度了,外貌的表现层次也就丰富多样了。

③见性格。如果只是为了人物外貌而写人物外貌,就会失去外貌描写的目的和意义。写外貌必须能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

3、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学生读有关文句(三处);比较三处语句的不同之处。

第一处描写:在暗处,只能模糊辨出形体。写了长衫(因有颜色)、烟嘴(因有火光)。 第二处描写:在近处,看得清楚了。写了面孔、寸发、胡须。这三样都抓住了特征,直竖的寸发,隶体“一”字的胡须是鲁迅形象的特色,而黄白的面孔则是劳累的表现。 第三处描写:面对面,可以仔细辨认。前两次描写的总绘,还是面孔、头发、胡须、长衫、烟嘴,只是更细致、更具体了。

三处外貌描写,不避重复,由远而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晰起来。

通过对三处外貌描写的分析,我们知道了:与观察对象的远近距离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相同。这一点在写作中应当注意。

4、这三处外貌描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鲁迅外貌的哪一特征? ——瘦,6处写“瘦”。(板书)

5、作者为什么着力刻画鲁迅的这一外貌特征?请你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鲁迅翻译外国作品,窃得外国革命的火种,来照亮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 “瘦”,突出鲁迅把整个生命贡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6、写外貌必须能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本文怎样从外貌描写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呢? ——(“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精神矍铄、意志顽强

7、用适当的议论来深化人物性格。

第一次:鲁迅看了“我”一眼之后,文中写道:“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第二次:似乎认出是鲁迅之后:“我结结巴巴,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

第三次:认出鲁迅后,“正是他,站在行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二、第二部分的议论,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

——语句工整,对仗,含义极其丰富:应该恣情地悲痛,但我们不愿,时代的责任感、鲁迅的遗志也使我们不能。事实上,这已经表达了作者恣情悲痛的心情。 “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这是难于计算的。”

——鲁迅的死造成了难以计算的巨大损失,我们不愿计算是因为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完成鲁迅未竟的事业。

8、作者是一个被人轻视的工人,但是鲁迅先生却赠书给他,这表明鲁迅具有怎样的品质? ——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板书)

三、反馈训练

写作练习: 以师为观察对象,练习外貌描写(思想性格允许揣摩)。小组交流。

四、课堂小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同学们,这节课你觉得学到了那些东西?

鲁迅被誉为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受到人们的爱戴与尊敬,就是因为他具有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就是因为他具有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高尚情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伟大的一生再次表明 :有益于人民的人,人民永远记住他。我们要以鲁迅为楷模,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板书设计】 一 面 阿累

中景

外貌描写近景 瘦——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 鲁迅 特写

赠书给“我” ——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

推荐第10篇:一面

《一面》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2、揣摩抓住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自己大声地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2、我们叙事的文章有六要素,哪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根据这六个要素请你再快速地浏览全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

1、在阿累眼中,鲁迅是什么样子?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朗读。

(文中有六次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课件出示描写外貌的语句 2、齐读这些句子。与鲁迅的一面之交中,根据我们找到得有关鲁迅的外貌描写,鲁迅留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呢?你能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形容吗? (瘦)

3、自己再读读这几句句子,刚才我们说这六句的相同点是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鲁迅的“瘦”。那么这些句子又有什么不同点吗?同桌交流。如答不出教师提示:这几次描写作者和鲁迅他们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第一次是在远处,在暗中,从整体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因而人物形象比较“模糊” 。第二次是在近处观察,刻画得比较具体、细致,形神兼备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第三次更近了,观察更细致,鲁迅的形象也更加完整清晰。) 3、为什么他如此瘦?请你联系上下文或者学过的,自己知道的知识说不说。 (带病工作、深夜写作、忧国忧民)

4、除了“瘦”,鲁迅还有什么特点?再读读这几句。(精神抖擞)

5、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竖着、胡子„„)

4、通过细读这些外貌描写,你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吗?

(体会到鲁迅先生的性格刚毅坚强,他用笔当枪,与反动派、黑暗社会进行着不屈的斗争。)

四、仔细品读,体会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怀 1、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了作者怎样的关怀呢?找到有关鲁迅语言的描写,自己读一读。听到这些话,作者的心情又分别是怎样的? (你要买这本书?——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 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疑惑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惊异

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是送你的——感动流涕)

2、从这些对话当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作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鲁迅向我推荐书,最后还送我书,你觉得鲁迅是怎样的人呢? (鲁迅关心同情劳动人民)

3、当我知道了鲁迅的身份时,我是什么反应?请个别学生来读第27段

我结结巴巴的说明我很激动很兴奋,那个名字在我心里乱蹦,最后却没有蹦出来,为什么呢?

(当时流社会黑暗,不少文人革命工作者收到反动派的迫害,作者想要保护鲁迅,所以忍住了自己的惊喜没有说出来)

3、这一面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自读第30、31段,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一面”给了“我”极大鼓舞,使“我”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对我的关心、鼓励,鲁迅先生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品质,这些都是“我”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 归纳: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鲁迅先生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鲁迅先生诚恳地推荐别人的书,蕴含了鲁迅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正是与鲁迅先生见的这一面,给了作者极大的鼓舞,是作者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是同我们一起的!这是作者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是这“一面”给了作者巨大力量,是这“一面”鞭策作者不断进步。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2、本文最大的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对你熟悉的一个人进行外貌描写。

板书:

一面

外貌

刚毅坚强 精神抖擞

语言

关心进步青年

第11篇:一面

《一面》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通过学习《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以至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板书课题:一面)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先写“我”与鲁迅一面之交的背景。 再写内山的热情接待和“我”买书缺钱造成的窘况。

重点写“我”与鲁迅的会面。

第二部分:写一面之交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

跳读课文,勾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认真读一读,看能收获到什么。

3、学生读书,划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朗读,体会。

指导学生朗读三处外貌描写。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3)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4、这三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自己观察插图,对照课文的描写,对作者的描写作出评论。

5、引导思考:文中这三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6、在写人物方面,你收获到了什么?

7、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默读讨论:“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的、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起头? (2)真情朗读。(范读──个人读──集体读)

四、真情朗读,升华感情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探讨:题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为“作者与鲁迅的一面之缘”,你还有其他有新意的不同理解吗?(还可以理解为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一个侧面,即“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有的人》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导入:人都有生死。对待生和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在死的问题上,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哪个同学能举出这两方面的例子?

2、小组合作,阅读研讨

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两种人对人民什么态度? 人民对两种人什么态度?

3、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感情。

4、背诵诗歌

5、课外拓展 课外读鲁迅《自嘲》

《老人与海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对于每一单元的导读是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他们会明确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也会运用其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都比较明确,有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

二、导入新课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再读课文,质疑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

二、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

1.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

2.集体交流:抓住重要段落,进行理解。

3.再读1至1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指导朗读,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三、学习第二部分

1.读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2.再读课文,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三、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用

一、两句话写一写。(学生可就在书上写,然后集体交流。)

[

四、拓展:交流收集的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人类爱护动物,动物回报以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就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友好相处提出建议。

《跑进家来的松鼠》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2.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教学准备:课前阅读描写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的资料,有条件的可观察家中的小动物。 教学流程:

一、从题入手,了解大意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预设:我家有只松鼠;松鼠是自己跑来的;松鼠活泼可爱......)

3.预习后你一定有了更多收获,现在分组交流,组长记录要点,各组选一名同学汇报预习情况。要求:不重复前面同学的发言,可以提出疑问。(汇报过程中,扫除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二、根据提示,拟订提纲

1.读自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指导学生拟订自学提纲。(原则:尽量考虑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训练。)

三、指导阅读,体会情感

1.快速浏览课文,根据提纲自学课文。

2.分组交流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可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汇报,也可先汇报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可先交流事件再谈感受,也可夹叙夹议。

(预设:松鼠千方百计储存冬粮,把糖、面包皮什么的叼到大柜顶上;松鼠把我们采来的鲜蘑菇晾上了;天冷了,松鼠用我们的手套头巾垫窝......从中体会到松鼠的可爱以及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评:此环节重在通过思维交流、朗读交流,启发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体会松鼠的可爱以及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四、朗读深化,学习表达方法

1.快速阅读,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我们一家与松鼠感情的部分,有感情朗读,想象作者怎样把这种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2.交流作者表达方法。

3.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及自己观察的情况,进行口语交际训练:XX与XX的故事(可以是我与小动物也可以是别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

《最后一头战象》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难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能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如: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嘎羧为什么不搬东西,整天优哉游哉的?)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作业设计: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 英雄垂老 重披战甲 重临旧地 自掘坟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仔细品读,感悟战象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再读课文,说印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问题,并一起解决了问题。学到这儿,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可能有“善良”“怀旧”“坚强”“忠诚”“英勇”等,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做简单的整理,以便明确下一步的研读目标)

二、研读语句,细感悟

1、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请你快速读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2、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1)从哪些语句感悟到嘎羧“怀旧”“善良”?

生读相应句子汇报:(略)

(从这里感受到战象也已经对村寨和村寨的人们产生了依依不舍之情,它也没有忘记村寨的人们对它的救助,对它的无微不至的关怀。)

(2)汇报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语句。(略)

(从这里可以体会到当时战斗的惨烈,战象对战斗记忆犹新,披挂上象鞍有一种无比自豪的感情。通过对象鞍和嘎羧的简练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

为什么战象见到战斗过的象鞍那么激动?为什么战象披挂上象鞍又显得那么英武豪迈?

(可联系前面的威风凛凛,逐渐衰老和现在进行对比理解,教师的诱导,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战象对战斗对战友的无比怀念之情。)

(3)从哪些地方又感受到这头战象的“忠诚”?

(4)课文里还有令你感动、令你深思的语段吗?请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赞颂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请写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写下你最诚挚的赞颂吧。(学生练笔,集体交流)

2、这篇课文与我们刚刚学习过的《老人与海鸥》一课有那些相同的地方?

3、引导学生从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和课文都有具体的描写两方面进行比较,再次体验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文章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四、推荐作品

像这样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故事的文章还有很多,孩子们下去可以再看看《第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义犬复仇》

作业设计:

1.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小练笔: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善良 忠诚 英勇 坚强

第12篇:一面

《一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的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感受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鲁迅的外貌描写中习得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运用结合时代背景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本课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围绕鲁迅展开学习,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能说说在你的心目中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吗?今天我们依然要学习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板书课题:一面)

1.学生阅读提示语,提取有效信息。 2.介绍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特别注意读准加音节的词。 2.教师检查读文情况。 课件分组出示:

(1)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

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3)我真踌躇起来了;饭是不能不吃的,然而书也太好了,买一本放在床头,交班回来,带着那种软绵绵的疲倦躺着看这么几十页,该多好!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也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指名朗读,随机正音释词。

3.指导学生运用串联六要素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集体交流预习作业:表明“我”与鲁迅先生会面时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的词语或句子。

时间——1932年秋,一天中午

地点——内山书店

事情的起因——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

事情的的经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

事情的结果——从“一面”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响。 (2)指名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深入探究 领悟写法 1.出示自读提示:

跳读课文,画出文中三次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标上序号;然后对比朗读这三处外貌描写,与同桌交流:三处描写有什么异同?

学生根据提示自主读文。

2.集体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1)随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 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支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2)点拨:由远而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在课件上随机展示鲁迅的相片,加深学生对鲁迅外貌的印象)。

第一处描写:在暗处、远处,只能模糊辨出形体、年龄。

第二处描写:在近处,看得清楚了,抓住面孔、寸发、胡须的特征来具体细致刻画鲁迅形象的特点。

第三处描写:面对面,观察更细腻,形象刻画得更完整清晰。

小结:与观察对象的远近距离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相同,这一点在写作中应当注意。

(3)让学生结合课文中三处对鲁迅外貌的描写,说说鲁迅的外貌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哪一特征? 明确:“瘦”(板书:瘦)

3.学生找出课文中写鲁迅的“瘦”的相关词句,找出瘦的原因,并体会这样写的用意。

交流点拨:

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这样反复描写,不仅使鲁迅的形象深印在读者心里,而且构成了一条内在线索,把全文联成有机的整体。

4.当“我”发现鲁迅译的《毁灭》时,心情如何?哪里可以看出来?体现了“我”对鲁迅先生什么样的情感? (惊喜 体现了“我”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与信任,说明鲁迅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当“我”确定那就是鲁迅时,“我”的心情如何?(激动)

指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理解: “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

5.出示自读提示:

默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

点拨:因为与鲁迅先生的一面给了“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这是我在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起来力量源泉,“一面”给了“我”巨大力量。

(四)真情朗读 升华感情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五)拓展延伸 写法迁移

从不同角度描写一个人物的外貌,以体现他(她)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

四、板书设计 一面

阿累(巨大力量)

鲁迅

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

关心进步青年

第13篇:一面

《一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教学重点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了解一个人可以直接接触他观察他,但对于像鲁迅这样已经逝去的伟人我们从何了解呢?对!通过他的朋友、亲人、同事对他的评价中去了解。

这些都是熟悉了解鲁迅先生的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那对于一个和鲁迅仅有一面之缘的公交车售票员阿累眼中,鲁迅先生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阿累眼中的鲁迅。

二、自读自悟

1、学生自由默读思考:讨论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师生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3、在售票员阿累眼中,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给鲁迅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瘦)

4、勾画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

5、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交流鲁迅的“瘦”:“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手指”、“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

为什么他如此的面黄肌瘦?

鲁迅的“精神抖擞”:“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6、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你从作者刻意的“瘦”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既是外貌特征,又是鲁迅刚毅坚强的性格的体现)

6、是怎样一个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反馈交流

三、仔细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透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诚恳推荐别人的书,多么地谦逊;那“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这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的!

师: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第14篇:一面

《一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学习重点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学习准备:

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 学习时间: 学习过程

一、自读自悟

1、自由默读思考:讨论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相互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3、在售票员阿累眼中,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给鲁迅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

4、勾画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

5、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交流鲁迅的“瘦”:“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手指”、“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

为什么他如此的面黄肌瘦?

6、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你从作者刻意的“瘦”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6、鲁迅是怎样一个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7、同桌互读描写外貌的句子。

二、仔细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透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诚恳推荐别人的书,多么地谦逊;那“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这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的!

三、拓展写作

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全文的最大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

四、课后作业

搜集鲁迅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第15篇:19一面

19*一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我们了解一个人可以直接接触他观察他,但对于像鲁迅这样已经逝去的伟人我们从何了解呢?对!通过他的朋友、亲人、同事对他的评价中去了解。“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学习和平时阅读的文章中,在鲁迅先生侄女周晔眼中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在著名作家萧红眼中是怎样一个人?在伟大的剧作家巴金眼中鲁迅又是怎样一个人?这些都是熟悉了解鲁迅先生的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那对于一个和鲁迅仅有一面之缘的公交车售票员阿累眼中,鲁迅先生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阿累眼中的鲁迅。(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进行表达交流)

3、了解作者的有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习本课词义,理解词语的含义。

3、默读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什么?(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

4、理清文章结构。(1)“我”与鲁迅先生一面之交的情景。 (2)写一面之交对作者巨大的鼓舞和影响。

5、师生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三、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1、通过刚才你的读文,你能说说在售票员阿累眼中,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给鲁迅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瘦)请你认真读文,勾画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

2、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交流鲁迅的“瘦”:“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手指”、“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

师:让我们把这六处描写外貌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你觉得鲁迅先生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1 是瘦!这六处都写到鲁迅先生很瘦,虽然有一处没有直接出现“瘦”这个字,但从“竹枝似的手指”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真的很瘦。2我从:“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这里的两个感叹号看出,鲁迅先生缺少营养,很瘦很瘦,让人揪心。)能深入到语言文字当中读书,真好。是的,鲁迅先生的身体是那么的瘦,瘦得教人担心。

师:鲁迅先生怎么会这么瘦啊?(鲁迅先生长期工作,得不到很好的休息,所以很瘦。书上说:“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你会联系上下文读书,不错。

生: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可见,鲁迅先生真的是忘我地工作,他是累成这样的。

师:你会联系课外已有知识学习,很会读书。是的,鲁迅先生是被工作拖垮的,直到逝世前三天,他还为曹靖华的译作《苏联作家七人集》写了序;逝世前两天,还在写作《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师生共同朗读这六处句子。)

师:除了“瘦”,鲁迅先生还带给你什么印象?(1精神很好。他那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2我从鲁迅先生的胡须看出他很有精神。“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多有力呀!3因为他是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所以“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是的,瘦而且有精神,你能通过朗读展现“我”所见到的鲁迅吗?选择印象深刻的一处。(师生交流朗读情况。)

师:同学们,在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中,我觉得有两处外貌描写有点重复,都讲到了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还有头发、胡须等等。能不能去掉一处?

师:仔细读读这两处句子,思考这个问题。„„(1不能。因为前一处是鲁迅先生向“我”走来,“我”很自然地看;第二次是听说两本书卖一块钱后,很惊异地望着鲁迅先生,看得更细,连烟嘴的颜色都写出来了。2我发现后一次描写用了四个分号,这五个句子就好像五个画面,在“我”的脑海里定格了。这跟前一次是不同的。3我觉得通过这部分词句的重复,更加突出鲁迅先生的瘦和精神抖擞。)说得真好,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这两处不能随意删去其中之一,相反,这是鲁迅先生给人留下最深印象之处。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走近敬爱的鲁迅先生吧!

师:透过外貌描写,你觉得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有着刚毅坚强的性格。)

3、当我看到鲁迅先生时,心情怎样?画出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当时的心情很激动,无法抑制。)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结结巴巴、激动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欢喜得快要跳起来、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表现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由衷敬佩之情。)

4、作者此时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原句: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抚摸似的。感受:“父亲”是我们最亲近的人,“我”处于最下层的公交售票员,然而鲁迅先生却对“我”这样温和,这样亲切,使“我”从心底感受到温暖,感受到慈父般的亲切,感到长者的慈爱。)指导读。

三、仔细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透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诚恳推荐别人的书,多么地谦逊;那“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这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的!

鲁迅先生的话是“我”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是“一面”给了“我”巨大的力量。

师: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四、拓展写作

1、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2、全文的最大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

五、课后作业

1搜集鲁迅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2 抄写词语 板书:

19*一面

送书——关心青年

鲁迅艰苦工作、忧国忧民

革命——憎恶敌人

第16篇:19《一面》

19《一面》(总第 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课前准备:鲁迅的照片。 教 学 过 程 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通过学习《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以至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板书课题:一面)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先写“我”与鲁迅一面之交的背景。

再写内山的热情接待和“我”买书缺钱造成的窘况。 重点写“我”与鲁迅的会面。

第二部分:写一面之交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

跳读课文,勾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认真读一读,看能收获到什么。

3、学生读书,划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朗读,体会。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3)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4、这三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出示鲁迅的照片,自己观察,对照课文的描写,对作者的描写作出评论。

5、引导思考:文中这三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6、在写人物方面,你收获到了什么?

7、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1)默读讨论:

“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的、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起头? (2)真情朗读。(范读──个人读──集体读) 真情朗读,升华感情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探讨:题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为“作者与鲁迅的一面之缘”,你还有其他有新意的不同理解吗?(还可以理解为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一个侧面,即“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第17篇:《一面》反思

《一面》教学反思

上课之前我认真拜读了教师用书。教师用书中这样帮我们解读课文“课文对鲁迅的外貌描写,由远及近,从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紧紧扣住一个字──“瘦”。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激活想象,感悟鲁迅置健康于不顾,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说实话,我觉得说从人物的外貌中去领悟人物的气质还是有些牵强。鲁迅先生长得很瘦,难道就一定是工作太劳累太劳累了?他的胡子和头发就能看出他坚毅刚强的性格?

于是在教学前,我决定按自己的解读去教学。上课前,我依然让孩子们讨论:这篇课文学些什么?孩子们认为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学习课文的重点。教学中,我决定尊重孩子们。就从这两个方面去展开教学,并不从外貌描写的句子去展开教学。

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由于孩子们基础不太好,而且很多孩子不善于归纳,不善言辞,于是我在课堂中给了充分的时间孩子们去读课文,为解决这一个问题去读课文,然后,让尽可能多的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去归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是课文的教学重点,孩子们交流的时候并不踊跃,我想主要原因是孩子们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得太少,对鲁迅先生也了解得太少。虽然在前两课学习了相关的内容,但是并没有对孩子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和深刻的认识。学习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实在是无法领悟文字里所蕴涵的那种凝重的感情。

1

因为是阅读课文,我在教学中也没有过多的追究孩子们,也没有给他们提出更多的要求,更没有把教师用书上的内容灌输给孩子们。文字的理解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能领悟的东西,不能强求孩子们也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理解的。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动物是我们亲密的朋友,它们和我们一起组成了丰富、美丽、和谐的 世界。

《老人与海鸥》一文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组文章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会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一次次的震撼。《老人与海鸥》就是这样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昆明一位叫吴庆恒的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如亲人般地照顾、喂养翠湖边的海鸥。当老人去世后,海鸥自发为老人守灵,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根据文章的特点和六年级学生的感知水平,我定下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

4、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5、通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而本课的重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亲人般的深厚感情。

为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我从以下几方面设计引导:

2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接触到这个文本,我脑海中马上浮现出丹顶鹤姑娘的故事。因为那个故事深地感动了我,那一首《丹顶鹤的故事》曾深深地震撼了我。所以,我以这首歌曲开篇,是为了创设一个美好的情境,让学生沉浸在人与动物美好的感情之中,为教授本文作好铺垫。

2、中心句贯穿全文,反复出现在学生阅读全文后,教师立刻请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老人与海鸥之间关系的一句话,也就是文章的第13节:“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从1-13节中找出体现老人与海鸥这种亲人般关系的语句。这样,整篇文章的线索就很清晰了。另外,教师在小结处以及提到老人部分的时候也适时出现该中心名,随着阅读感受的不断增加,对该句的朗读处理自然也一次好于一次。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寻找中心句时并没有一下子找到,现在想来,可能是教师太过心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毕竟文本还是比较长的,或者教师可以改变一下提问方式:课文的哪一小节写清了老人与海鸥的关系?这样指向性就更明确了。

二.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去感受这亲人般的深情课文的1-13 节,字里行间洋溢着老人对海鸥那份浓浓的爱,深深的牵挂。 我把这些内容分成四大块,也就是课件上出现的四段话,这四段的教学基本以学生感悟、朗读为主。个人觉得处理得较有特色的第3小节的教学,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老人与海鸥动作的字词。并采用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的方式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和谐。在教学10—13节的时候,教师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太少,在几个学生谈到点的时候,并没有再让学生深入品读下去,如老人企盼能和海鸥去滇池一处就挖掘得不够。

三、拓展资料的补充以及抓住“褪色”一词更体现出老人对海

3

鸥的深情图片、音乐、感性的介绍,抓“褪色”这个关键词,都能把学生引入情境中,似乎亲眼目睹那位可敬的老人。教师又适时出现说话练习,请学生想象十我年来,无论发生什么样的情况,老人每天都怎么样,这么一来,老人的形象就非常鲜明了。这我觉得也是处理得较有特色的地方。

四、练笔激发想象,现次点出老人对海鸥的深情

原本设计这个环节的用意在于再次感受老人与海鸥的爱护、眷恋,但现在想来这个环节可以放在第二课时进行,一来时间不够充裕,二来这个练笔对学生来说一时间要完成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反思整节课的教学,线索清晰、结构完整,学生也走入了情境,基本达成教学目标,但在具体操作上总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也缺乏教育机智应对。

《月光曲》教学反思

《月光曲》一课,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自己充分理解《月光曲》及贝多芬的背景及课文环境的内涵,准备了课件,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月光曲》所处的环境相对我们的学生而言,实在太过于遥远了。所以,课前我就让学生提前听了这首钢琴曲。开课伊始,又播放《月光曲》精华片段,使孩子们对这首曲子有了充分的了解,这样有效降低了课文的学习难度,学生对这首曲子很是喜欢,听得很认真,情绪高涨。

在《月光曲》第九自然段的分析时,我先问:“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学生说出是皮鞋匠听音乐时产生的联想,接下来让学生画出联想的句子。这样让学生区分实在事物和联想。让

4

学生读皮鞋匠联想的句子时,先想象是几幅画面,并说说在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样的想象对我班学生是个难点,因此我让观看了这段内容的视频,并通过抓住“微波粼粼、霎时间”来感受海上月升的景象,同时想象此时的乐曲是怎样的节奏。后面波涛汹涌的大海抓住“巨浪,一个接一个”来分析,让学生头脑中产生狂风卷着巨浪涌向岸边的情景。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很好,对现实事物和想象区分的很快,这都要归功于课件的适时出现,有效地转化了难点。看来,课前的准备很重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最后设置了听音乐仿写这个环节,事先我准备了《赛马》,这首曲子既有欢快奔腾的场景,又有抒情般地歌唱景象,还是比较容易听懂,容易展开想象的。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写了不少,基本符合旋律特点,不乏个性之作。

最令人可喜的是,鉴于以往老是拖堂,以至完不成练笔的情况,本节课我牢牢抓住重点,不敢有丝毫偏离主题的言语和举动,终于为练笔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实在是可喜的进步。

《我的舞台》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以“我”的成长为线索,围绕“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通过在娘胎我就“登台唱戏”;刚会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六岁时拜师学艺以及几年后在大师面前认真演戏等一个个有趣而充满童稚的小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同时,作者还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

学习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体会到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练就的勇气和毅力,同时也感受我国戏剧艺

5

术的魅力。

在教学本文时,课前我就让学生收集了新凤霞、吴霜以及关于评剧艺术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做准备。教学时我着眼于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艺术给人的神奇魅力。在设计上采用多读,让学生通过充分朗读和画找语句来感知课文。。在每次读时,给于具体的要求,逐渐浓缩,让条理逐渐清晰,中心逐渐明确出来。如在第一遍接触课文时,设计扫读课文,画出课文围绕那句话写得?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即找出表达中心的句子。第二遍快速自由读时,弄清课文写了什么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在第三遍读时,要求在弄清课文写了什么事的基础上再精读课文,抓住具体的语句来体会“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精讲艰辛学艺的部分,从中体会作者所练就的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最后总结作者的成功得益于她心中的“舞台”。拓展练习中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心中的愿望,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愿望自己准备怎样去奋斗。通过整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来梅花扑鼻香,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艺术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阳关道,必须付出艰辛和心血的道理。教学效果良好。

这样的文章也比较符合孩子们的成长特点。在课堂上也就流露出对小作者的同情与理解。因为他们在学习的同时也在学另外的艺术,比如:拉丁舞、双节棍、钢琴等。所以上课的同时上让他们在课堂表露了自己内心的想法。正所谓,读说结合。这样的口语交际也是为习作训练做好铺垫。

第18篇:一面五星红旗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五星红旗有了基本的了解。五星红旗书写着丰厚的内涵,是祖国的象征,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只要有五星红旗,就有中国人的足迹。今天,五星红旗出现在了国外医院的一间病房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板书课题:一面五星红旗)

二、整体感知

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本节课的重点词语,想要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我的挑战?

1、同学们真棒,都读对了,老师不得不向你们竖起大拇指!那你们知道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对别人竖大拇指呢?(表扬、夸赞、佩服、自豪。。。)

2、课文中是谁向谁竖起大拇指呢?(面包店的老板向中国留学生竖起大拇指)

3、你想向文中的谁竖起大拇指呢?为什么?

三、小组合作探究

1、指名朗读课文

2、问题引导:

(1)在漂流失事后,“我”的处境是怎样的?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这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2)就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却留下了一面五星红旗。为什么他要留下五星红旗呢?

(3)在我们被这位留学生感动的时候,面包店的老板也被感动了。请找出描写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的句子。 之前的态度: 之后的态度:

为什么面包店老板的态度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4)课文是怎样表现“我”的爱国情感的?(回忆描写方法)

1、提示:“我”有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达爱五星红旗?而更多的是通过,在和面包店的老板交流过程中的表情和动作表现的。

2、默读课文,找出“我”的表情和动作的词语,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

3、点拨:“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这时“我”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过渡:哦,原来这个老板要用面包换留学生的五星红旗,但是留学生拒绝了。就这样,“我”在不知不觉中晕倒在地,是谁救了我?(面包店的老板)

4、模拟采访:

A、记者:面包店的老板,你为什么要帮助一位素不相识的中国留学生呢? 面包店的老板:

B、记者:这位中国学生,你想对面包店的老板说些什么呢? 中国留学生

四、总结全文

五、拓展延伸

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感受

第19篇:一面 练习

《一面》

一、简介作者及背景

作者: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江苏涟水县人。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作者与鲁迅只见过一面,但鲁迅的音容笑貌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在鲁迅逝世之际,作者以满怀深情的语言,记下了四年前的这件往事。

二、读课文,掌握生字、词语并理清文章结构。

词语

踱步:慢步行走。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殷勤:热情而周到。

优遇:优待。 莽撞:鲁莽冒失。

困窘:难为情,尴尬。 颓唐:精神萎靡。

摩挲:用手抚摸。

打眼:显眼,惹人注意。

抖擞:振作。 揩油:比喻占公家或别人的便宜。陡然:突然。

恣情:放纵感情。

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全文共43个自然段,,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38):描述了作者同鲁迅先生的一次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这一部分以叙事为主。它又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1-2):交代了会面的时间、地点以及作者的身份。 第二层(3-17):记叙内山老板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难。 第三层(18-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一次难忘的会面。

第二部分(39-43):写“一面”对作者的鼓舞和影响,以及事隔四年以后作者对鲁迅逝世的沉痛悼念。这一部分以议论为主。

三、细读文章,思考下面问题:

1、课文中三次描写了鲁迅先生的外貌,找出来,说说你读后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从外貌描写中,你还体会到哪些东西?

答:第一次:我向里面望了一眼„„一阵烟雾。

第二次:他的面孔黄里带白„„隶体‘一’字

第三次:我很惊异地望着他„„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读完后,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瘦”。

从这些外貌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革命而忘我工作。作者这样写,既表现了作者为鲁迅的崇高品质和自我牺牲精神所感动,也表达出对鲁迅由衷的感谢和崇敬之情。

2、课文中有许多歌颂鲁迅先生,表达作者崇敬、爱戴鲁迅先生的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语句,试举例加以分析。

答:例如“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摸――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这一段写得情真意切,非常感人。“正直而慈祥的眼光”既写出了鲁迅先生的为人,也写出了他对青年人的爱护。

再如“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眼,可没有蹦出来。”作者那种激动的心情简直无法抑制,但又不能不按捺下去,因为当时鲁迅先生正受着国民党政府的通缉。

3、读完课文,你对鲁迅先生的思想、为人有了哪些了解?课文以“一面”为题,你认为好在哪里?

答:鲁迅先生是一个具有爱劳动人民,关怀进步青年的崇高品质的人。

好处是:小中见大,于细微处见鲁迅的伟大品格。作者将与鲁迅的“一面”之缘和平时对鲁迅的了解结合起来写,再通过在“一面”中无偿赠书和仔细观察后的肖像描写,将所见之“小”与鲁迅人格之“大”联系起来,表现了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和对旧社会不妥协的战斗精神。

四、总结

1、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回忆四年前作者与鲁迅在书店偶见一面的动人情景,赞扬了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思念,并决心踏着鲁迅先生的足迹继续前进。

2、写作方法:

A、以写人为主,按时间的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B、以叙述为主,以议论为辅,叙议结合,相辅相成。 C、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同学们,本文是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通过叙议结合的方式揭示文章主题,表现文章中心,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会这种写法。

一、基础知识

1、注音写字

手wàn(

抖sǒu (

2、形似字

圆(

) 辨(

)版(

)陡(

)镀(

婉(

) 园(

) 辫(

)板(

)徒(

)踱 (

腕(

辩(

徙(

3、多音字

4、下列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 B、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C、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统统都知道了一样。

D、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

5、判断下列各句表达不符合课文的一项是(

A、课文的题目“一面”简明,寓意深刻。既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又暗示了对作者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B、《一面》以时间为顺序,记叙的顺序是顺叙。

C、《一面》课文先点出见面的时代背景,再记叙与鲁迅见面的情景,同时写了内山老板的热情和友好态度,互相映衬,平分笔墨。

D、《一面》回忆的是四年前的往事。写成于鲁迅逝世的当月。作者思念和敬仰鲁迅之情,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5、近义词、反义词:

赫然(

)殷勤(

)莽撞(

)尴尬(

) 打眼(

)抖擞(

)陡然(

指出下面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 (破折号的用法可以有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转换 C.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 D.表示声音的延长E.表示插说 F.表示话没说完)

tuí(

)唐 kāi(

)油

摩suō(

chóuchú(

)(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50上下的中国人„„(

2.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

3.这时,我忽然记起那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 )

4.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 5.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 6.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 E 2.A 3.F D

4.B

5.A

6.B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甲: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乙: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丙: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在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拿烟后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1.文中三次外貌描写都提到“瘦”,这样写的目的是( )

A.强调鲁迅先生有病,身体很不好。 B.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身体的担心

C.衬托了鲁迅先生艰辛劳累的工作。 D.暗示了鲁迅先生的生命已经不多了。 2.从观察的角度比较分析,三次外貌描写有何不同?

甲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_ 3.这三段外貌描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丙三段文字,作者通过对鲁迅肖像的描写,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位______的人。

三、阅读课文5-37段,回答问题:

1.结合上下文解释“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中的“赫然”。

赫然:

2.用一个成语概括“我”对《毁灭》一书的态度和感情,然后结合原文简要说明原因。

答:

3.“我”对鲁迅先生怀有怎样的感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结合原文简要说明。

答:

4.鲁迅先生是怎样对待“我”的?为什么会这样?结合原文简要说明。

答:

5.选段表现了鲁迅先生哪些品质和精神?

答: 6.选段中有画线的句子:“你买这本书吧 这本比那一本好。”结合上下文分析,鲁迅先生为什么这样说。

答:

1、1.E 2.A 3.F D

4.B

5.A

6.B

2、:1.C 2.甲:从远处粗线条地勾勒;乙:从近处细描;丙:面对面仔细地观察(或说特写)3.突出鲁迅的外貌的主要特征——瘦,表现了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4.为革命(为民族、为国家)忘我工作(忘我工作为国担忧)痛恨反动派,意志顽强。

3、1.这里是鲜明的意思。2.爱不释手。原因是:“我”是一个追求进步的青年,他看到过一本杂志上介绍《毁灭》是一本好书,又看到书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信任,使他更加相信这是一本好书。

3.热爱、敬仰鲁迅先生,例如文中对《毁灭》爱不释手,重要原因是发现书脊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再如证实了眼前站着的是鲁迅先生时,“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他热情地称鲁迅先生为“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赞美他为“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充分表达了崇敬之情。他关心先生的身体,例如他“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 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他深深地为先生的健康担心, 4.鲁迅先生热诚地关心帮助“我”,向“我”推荐书籍,并亲自从书架上扳下来,递到“我”手里,知道“我”经济困难,一本书送给“我”,另外一本只收本钱。因为先生看到“我”热爱进步书籍,断定“我”是追求进步的青年,先生对“我”寄以厚望,热心地为“我”的进步提供条件。

5.鲁迅先生热诚地关心和帮助进步青年,如上题的分析。他为了革命鞠躬尽瘁,没有休息的工作损害了他的健康,以至于脸色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

6.在里屋鲁迅先生已经听到“我”和内山的交谈,知道了“我”经济状况不好,又知道“我”热爱进步书籍,所以准备把自己的译作《铁流》送给“我”,而且要再向“我”推荐一本好书,所以这样说。这也表现出先生具有谦虚的美德。

第20篇:一面教案设计

《一面》教学设计

汪兴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2、揣摩抓住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阅读有关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通过对《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学习,让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尤其通过鲁迅侄女的描述我们知道了鲁迅先生是一位受万人爱戴的人,知道了侄女周晔对伯父的回忆中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一位青年工人却只是与鲁迅有一面之缘,在他的回忆中,鲁迅又有什么值得这位青年学习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面》

板书课题: 一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自己大声地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2、我们叙事的文章有六要素,哪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根据这六个要素请你再快速地浏览全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同桌交流以后老师再指名回答。

(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老师指导学生把语言说完整、正确。)

三、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

1、在阿累眼中,鲁迅是什么样子?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朗读。(文中有六次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课件出示描写外貌的语句

2、齐读这些句子。与鲁迅的一面之交中,根据我们找到得有关鲁迅的外貌描写,鲁迅留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呢?你能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形容吗? (瘦)

3、自己再读读这几句句子,刚才我们说这六句的相同点是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鲁迅的“瘦”。那么这些句子又有什么不同点吗?同桌交流。如答不出教师提示:这几次描写作者和鲁迅他们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第一次是在远处,在暗中,从整体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因而人物形象比较“模糊” 。第二次是在近处观察,刻画得比较具体、细致,形神兼备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第三次更近了,观察更细致,鲁迅的形象也更加完整清晰。)

3、为什么他如此瘦?请你联系上下文或者学过的,自己知道的知识说不说。(带病工作、深夜写作、忧国忧民)

4、除了“瘦”,鲁迅还有什么特点?再读读这几句。(精神抖擞)

5、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竖着、胡子„„)

4、通过细读这些外貌描写,你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吗?

(体会到鲁迅先生的性格刚毅坚强,他用笔当枪,与反动派、黑暗社会进行着不屈的斗争。)

四、仔细品读,体会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怀

1、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了作者怎样的关怀呢?找到有关鲁迅语言的描写,自己读一读。听到这些话,作者的心情又分别是怎样的? (你要买这本书?——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 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疑惑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惊异

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是送你的——感动流涕)

2、从这些对话当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作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鲁迅向我推荐书,最后还送我书,你觉得鲁迅是怎样的人呢? (鲁迅关心同情劳动人民)

3、当我知道了鲁迅的身份时,我是什么反应?请个别学生来读第27段

我结结巴巴的说明我很激动很兴奋,那个名字在我心里乱蹦,最后却没有蹦出来,为什么呢?

(当时流社会黑暗,不少文人革命工作者收到反动派的迫害,作者想要保护鲁迅,所以忍住了自己的惊喜没有说出来)

3、这一面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自读第30、31段,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一面”给了“我”极大鼓舞,使“我”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对我的关心、鼓励,鲁迅先生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品质,这些都是“我”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 归纳: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鲁迅先生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鲁迅先生诚恳地推荐别人的书,蕴含了鲁迅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正是与鲁迅先生见的这一面,给了作者极大的鼓舞,是作者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是同我们一起的!这是作者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是这“一面”给了作者巨大力量,是这“一面”鞭策作者不断进步。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2、本文最大的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对你熟悉的一个人进行外貌描写。

板书:

一面

外貌

刚毅坚强 精神抖擞

语言

关心进步青年

一面读后感
《一面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