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3:44: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19个新词的意思,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学写排比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6~8自然段。

4、能简要地说明课文的主要内容,正确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通过每个场面描写,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的关键句,进一步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资料、文字卡片、《开国大典》电影片段、视频、毛主席宣告的录音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擎、钮、瞻、聂、党”等5个生字,会写“典、副、委、协、宾、泽、奏、诞、钮、瞻、拂、骑、嗓、党”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理解擎着、瞻仰等19个新词的意思。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和开国大典的盛况,感受伟人的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初步学习场面描写,了解场面描写的特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课文去感受伟人的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场面描写,了解场面描写的特点来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首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借助课外资料,使学生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资料、文字卡片、《开国大典》电影片段、、视频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想请同学们以“跳绳”为话题进行口头作文,大家可以先说同学们跳绳的整个场面,再说单个同学的跳绳,也可以先说单个同学的跳绳,再说同学们跳绳的整个场面,而 “同学们说的跳绳就是场面描写,单个‘跳绳’的描写是场面描写的‘点’, 同学们跳绳的整个场面是场面描写的‘面’,场面描写的特点是‘有点有面,点面结合’。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个盛大的场面《开国大典》。”

二、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本课词语。学习齐读,开火车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擎着、瞻仰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同时学习多音字:奔。

2、开火车接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后纠正错误,评价朗读情况。

三、研读课文:

1、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开国大典,去体验新中国成立带给人们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吧!首先请同学们认真地思考一下:《开国大典》中的“开”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这个电影片段,一边看一边想:课文记叙了哪些盛大隆重的场面?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1)学生踊跃回答“开”的意思。教师再进行解答开国大典中“开”是建立、成立的意思。

(2)教师介绍当时的背景资料并播放电影片段。 (3)交流。

(4)让一名学生上讲台把开国大典的顺序贴到黑板上。

群众入场 庄严宣告 升旗鸣炮 宣读公告 阅兵式 游行 群众退场

2、哪一部分写的是大典的主要内容(5-10自然段)这节课,就让我们先走进“典礼仪式”这个场面,用心默读课文的5—10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感受会场的气氛,把最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气氛的语句勾画下来。 学生默读并划语句。

3、交流描写掌声的语句。

A、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师:刘老师听到了掌声,就在这段课文中还有一些语句描写了掌声,同学们把它们找出来吧。

B、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师:此时的天安门广场就是一个欢乐的海洋。 C、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师: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气氛?(热烈)

4、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五自然段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如果只请你读写群众反应的句子怎么读?学生朗读。从这“一齐”中,你读出了什么?正因为这30万人拥有着不约而同的情感,才会有这不约而同的掌声和目光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谁来读第五自然段?

5、谁接着读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交流第7自然段。

(1)体会五个“一齐”的思想感情。

A、请大家说说“宣布成立”这个小场面的“点”与“面”是什么?(学生踊跃回答)

B、请学生回答:“在首都人民欢呼雀跃的场面中,你认为哪些词、句表达了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心情?”请大家读一读第七段然后请大家回答老师有哪些词?

C、由重点段的重点词(两个“一齐”)出发,请学生换词(一起)对比着读书体会,从而领悟首都人民都有一颗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的心。再提问:“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用了‘一齐’,体现了首都人民的什么感情?”使学生的目光转移到其他自然段前后联系体会中国人民对毛主席、新中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眼前有画面,心中有画面,这一定能读好。谁来读? (2)“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男女生合作读。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师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它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听出不同了吗?通过比较学习反复的好处。

6、“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毛泽东同志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引读:

多少革命先烈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奋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让我们一起告慰先烈的英灵,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全国的老百姓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在黑暗面中挣扎了太久太久,让我们来告诉全国人民,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旧中国贫穷落后,任人宰割,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领土上任意践踏,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了这段屈辱历史的结束,让我们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主席的声音,播放录像。 再引导学生朗读第7自然段,并试着背下来。

7、接着,升国旗。群众的反应是怎样的?接着学生第8自然段的内容。

如果你们就是这30万人中的一员,当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时,你会怎样做?学生自由回答。

课件播放:各种升旗。

师述:这就是天安门上升起的第一面红旗,岁月流逝,我们的新中国度过了92岁的生日。这是香港回归,这是奥运会上三面国旗同时升起,这是神州八号升天时升起在太空的国旗。在这92年里,五星红旗一次次地升起。这一面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一定一次次激动着你的心灵。来,孩子们,拿起笔,把最使你激动的那一个场面写下来吧!你也可以像作者那样,一方面描写主要人物,一方面描写群众反应。孩子们,这一面面五星红旗升起,一次又一次向世界宣告:昏睡的雄狮苏醒了,发威了;东方的巨人崛起了,强大了。

这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也会成为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那是因为,读: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此时,我们才会真正读懂会场上那一阵阵的掌声、欢呼声,这掌声,这欢呼都是因为生读:

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了。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用“初读了解场面描写的点和面——细读找重点词句——换词体会感情——想象场面—— 诵读升华感情,回读体会写法特点”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及场面描写的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个学法体会“庄严宣告、阅兵仪式、群众游行”三个大场面的思想情感及写法特点。 板书设计:

26.开国大典 会场布置→大会盛况 →阅兵仪式 → 群众游行

宣布成立

升国旗

宣读公告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学写排比句。 教学重点:

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主席宣告的录音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开国大典》的会前情况,还记得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景吗?

(出示图1,会场:人的海洋)

对,这些群众和来宾们是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典礼的,现在,典礼开始了,假如你们是记者,请你们也随这些群众一起去参加隆重的开国大典,并抓拍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镜头吧!

二、汇报抓拍的镜头,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理清典礼过程。

2、汇报抓拍的镜头:

师板书:

1、庄严宣告

2、升旗鸣炮

大典中

3、宣读公告

4、阅兵式

5、群众游行

3、学习镜头一:庄严宣告 谁宣告?宣告什么?

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今天成立了!” ①看图,听毛主席宣告的录音

师:大家听到没有,这宣告怎么样?(庄严)这声音怎么样?(雄伟) 对!“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哪句话?

生:毛主席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今天成立了!”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得在场的群众怎样? 生:使全场三十万人一起欢呼起来。

师:对!“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还怎样?

生: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②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把重点词语表达的感情通过恰当的停顿、节奏、轻重处理用声音表现出来。

指名读、齐读

你能理解广场上的人们为何欢呼吗?(因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伟大祖国将走上繁荣昌盛的道路,所以亿万人民欢欣鼓舞。)

4、学习镜头二:阅兵式(最能体现开国大典的盛况的环节)

请同学默读课文后,教师从多媒体课件中出示图片 ①受检部队有哪些?

(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人民空军)

理解1:“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②群众怎样?

(欢呼、鼓掌,把手都拍麻了。表达了人们激动、兴奋、喜悦的心情) 理解2:“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着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

理解3:“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群众会这么激动、兴奋和喜悦?

(看到自己国家拥有这么威武雄壮的军队而感到自豪,以及对军队的赞美。) ③指导朗读

12、13自然段。(自豪、扬眉吐气的语气)

小组合作学习

5、镜头三:升旗鸣炮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体会热爱国旗、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6、镜头四:宣读公告

“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了一阵热烈的欢呼。”说明群众热爱领袖、热爱共产党。

7、镜头五(典礼的最后一个镜头):群众游行

①从群众游行这个镜头你感受到什么?(大家无比喜悦的心情)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欢呼)

②师生分角色对话欢呼的语句。

1、请同学们齐读第三部分。并边读边思考思考:从这一部分中,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典礼持续时间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可以象征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指导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也很流畅,但如果能体会文中的感情,并融入感情来读这篇文章就更好了。来大家跟着老师再读一遍。(师带读,生跟读)

三、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都是抓住场面来描写,大典中这个部分就一共写了5个场面。通过学习比较,同学们想想哪些场面写得特别详细?哪些场面写得较为简略? (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写作特点。)

四、布置作业:

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板书设计:

大典前

群众入场

1、庄严宣告

2、升旗鸣炮

大典中

3、宣读公告

4、阅兵式

5、群众游行

大典后

退场 教学反思: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 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