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开国大典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05:08: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6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和开国大典的盛况,感受伟人的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去感受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检查预习,提出问题。

1、同学们,在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当你听到嘹亮的国歌响起来,看到鲜艳的五昨红旗升起来的时候,你的心中有什么感受?(自豪)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来学习26课《开国大典》

板书课题,释题:

谁能说说“典”在这儿的意思?(典礼)“典”前面加上了一个“大”,这会是怎样的典礼?(隆重、盛大、庄严)让我们再来看看“开国”,你读懂了什么?(新的国家成立)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了,这是多么重大的事件呀!这隆重、盛大的典礼也正是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举行的。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本课词语。学习齐读,开火车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擎着”、“瞻仰”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同时学习多音字:奔。

(2)、开火车接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后纠正错误,评价朗读情况。

3、文中还有哪些语句是你们不理解的吗?(师相机指导) 预设:

①“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②“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4、提出问题: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开国大典,去体验新中国成立带给人们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

大典的重大意义吧!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想:(1)、在开国大典进行的过程中,作者描写了哪些场面?找出相应的句子。(2)、哪个场面给你的印象最深,谈谈你的理由。

二、自主学习、尝试解决。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划出关键词语,边读边记上自己的感受。 (2)、注意生字词出现的地方,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三、小组合作,共同解决。

组内交流,找出相关场景,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概括。记录员作好记录。

四、展示评研、运用提升。

1、指生说文章中那些场面:

群众入场 庄严宣告 升旗鸣炮 宣读公告 阅兵式 游行 群众退场 (回答不完整的,其他小组补充。)

教师强调:由此可见,课文是按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来写,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再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2、下面找同学说说哪个场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谈谈你的理由。 预设:

1、描写掌声的语句。

A、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师:为什么这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声音足以排山倒海,说明声音很大,群众的反应很热烈。) 老师似乎也听到了掌声,课文中还有一些语句描写了掌声,同学们把它们找出来吧。 B、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师:这个场面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此时的天安门广场就是一个欢乐的海洋。) C、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师: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气氛?(热烈)

2、第五自然段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如果只请你读写群众反应的句子怎么读?学生朗读。从这“一齐”中,你读出了什么?正因为这30万人拥有着不约而同的情感,才会有这不约而同的掌声和目光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谁来读第五自然段?

3、生指出第7段中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读相关句子。

师:又是“一齐”。30万人一齐欢呼,一齐欢跃,你能想象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学生回答。

师:眼前有画面,心中有画面,这一定能读好。 男女生合作读。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师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它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听出不同了吗?(通过比较学习反复的好处。)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毛泽东同志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引读:

多少革命先烈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奋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让我们一起告慰先烈的英灵,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全国的老百姓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在黑暗面中挣扎了太久太久,让我们来告诉全国人民,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旧中国贫穷落后,任人宰割,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领土上任意践踏,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了这段屈辱历史的结束,让我们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主席的声音,播放录像。 再引导学生朗读第7自然段,并试着背下来。

4、学生指出第8段升国旗时群众的反应的句子。 (从这里可以体会出人们激动自豪的心情。)

如果你们就是这30万人中的一员,当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时,你会怎样做?学生自由回答。

孩子们,这一面面五星红旗升起,一次又一次向世界宣告:昏睡的雄狮苏醒了,发威了;东方的巨人崛起了,强大了。

这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也会成为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那是因为,读: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此时,我们才会真正读懂会场上那一阵阵的掌声、欢呼声,这掌声,这欢呼都是因为: (读板书)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5、第12段中描写阅兵式情景的句子。(感受到阅兵式气势浩大,为人民军队的出色表现感到自豪。)

五、知识检测,巩固提升。

1、用线把搭配的词语连起来。

排山倒海的 掌声 徐徐上升的 声音 庄严雄伟的 礼花 五彩缤纷的 国旗

2、选词填空。

陆续 连续 继续

(1)、五年级三班( )三个月获得卫生红旗班。 (2)、下课铃声响了,大家( )回到教室。

(3)、虽然这次考得不好,可我有信心( )努力,争取下次考好!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开国大典进行的过程中,作者描写了 、、、 、、等场面,表达了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 、的心情及对毛主席的 。

这节课我们通过一些重点句子,感受到了开国大典场面的盛大隆重与热烈,感受到了人民子弟兵的出色表现,一起感受着人民群众激动与兴奋的心情,感受着对领袖对新中国的热爱,同学们课文中还有许多激动人心的场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提出问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文章是?(开国大典)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三名同学板前书写,师生订正,相机指导写字。

2、试着用“先„„再„„接着„„”等关联词,简要述说开国大典典礼过程。 指生说。

3、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文章,请你们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群众的反应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同时思考作者是怎样展现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及对毛主席的热爱之情的?

二、自主学习,尝试解决。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做好标记。

三、小组合作,共同解决。

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组内讨论,记录员做好记录。

四、展示评研、运用提升。

1、“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师:“一齐”。30万人一齐欢呼,一齐欢跃,你能想象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师:是呀,人们的心情激动而又兴奋;是呀,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无以言表的幸福和喜悦。)眼前有画面,心中有画面,就一定能读好。谁来读读这段话?

读后追问:“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是指什么?

(指毛主席宣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2)师讲述:这样的宣告意味着中国近百年屈辱的近代史结束。翻开这段屈辱的历史看看,中国人民在世界上无地位,无尊严,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在110年的时间里签定了1100多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压得中国人民喘不过气来。南京大屠杀,在六个星期的时间里,日本军队屠杀了我们30多万同胞。1860年,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将园内珍宝洗劫一空并付之一炬„„旧中国简直就是一座人间地狱。危难之际,是毛主席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迎来了曙光。此时,你有怎样的感受,想说点什么呢?

生交流感受。(这就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是他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这就是我们的领袖,是他中国人民迎来的崭新的生活。)师引读:多少个难熬的日日夜夜,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迎来了新中国在的成立,才换来了这一声响彻中国大地的宣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这庄严的宣告——生接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3)引读:让我们把这欢呼,这欢跃定格在我们的脑海里吧!(师生合作读)

3、师:当毛主席亲自按动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此时,群众的反应又是怎样的?

(1)指生回答。(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2)从这“一齐”中,你又读懂了什么?(国旗是祖国的象征,对祖国的热爱。) (3)师:是啊,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们怎能不脱帽肃立、抬头瞻仰。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

4、师:文章中描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1)学生试着用词语概括阅兵式的特点。教师总结:威武雄壮、军容整齐。 (出示开国大典阅兵图片。)师深情进行解说。

(2)师:人们为什么把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3播放课件(录像资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 (4)指导朗读。注意读出人们激动、喜悦的心情。

5、师:在整个典礼进行的过程中,作者着重写了毛主席的言行,这样的描写叫做正面描写。还写了群众的反应,这样的描写叫做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呢?

(烘托毛主席的伟人形象)

五、知识检测、巩固提升。

(一)词语意思相比较。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

“直奔”的意思是 ,比“走向更能反映人们 的心情。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投向”的意思是

,比“朝着”更能表现人们

的心情。

3、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红流”指 ,“流”比“走”更能表现 。

(二)能力提升:

1、知识链接 关于场面描写

特定的地点、一定的景物、人物的活动,这三者的综合就构成了场面。而场面描写是这三者有机结合的动态描写。那么,怎样进行场面描写呢?

①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场面描写必须首先写出某一个特定场合的整个面上的情况。这如同电影中的“大全景”拍摄。场面描写既要写出总的轮廓,又要写出具体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动。

②突出重点,写出气氛。既然是场面,必然会有很多人物,因此,就要分清主次。详写主要人物的神情动作,略写次要人物,这样才能突出重点。

③层次清楚,有条不紊。场面描写既要全面顾及特定场合下的各个方面,又要重视场面气氛的渲染,常常出现人多、事多、物多、景多的情况。因此,先写什么,怎样写才能使人感到层次清楚,就成为值得注意的问题。常见的写法有总分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等。某一场面的描写究竟采取怎样的顺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利用所学的场面描写的方法描写一个片段。 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总结课文,

(本文生动描写了新中国诞生时开国大典庄严、隆重和热烈的情景,表现了新中国诞生的伟大意义,反映了全国人民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教师结语:《七律·长征》让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的风采,《开国大典》让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风采。那么,作为普通人时,毛泽东的情感世界又是怎样的呢?以后我们再一起走进《青山处处埋忠骨》,走进《毛主席在花山》,走进毛泽东作为普通人时的情感世界。

七、歌曲渲染。

媒体播放《国歌》,师生共唱。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 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