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6:10: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伟大意义。

2.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的有详有略地记叙方法。 3.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党、珍惜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题,问题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课《开国大典》(师板书:1.开国大典)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一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看课题,这个“典”是本课的生字,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典”在这儿的意思? 生:典礼。

师:“典”前面加上了一个“大”,这会是怎样的典礼? 生1:隆重。 生2:盛大。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开国”,你读懂了什么? 生1:一个国家的开始。 生2: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了。

师: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了,这是多么重大的事件呀!这隆重、盛大的典礼也正是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举行的。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课题。

师:那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开国大典,去体验新中国成立带给人们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吧!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师用课件出示问题)

师:老师看到同学们读的都非常的认真,谁能说一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

生:课文是从典礼前、典礼时、典礼后三方面来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

师分别找学生说。

(师板书:典礼前、典礼时、典礼后)

师:你概括的非常的准确课文是从典礼前、典礼时、典礼后三方面来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师指板书)

二、细读课文,学习重点 (师出示课件:**前的景象)

师: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就是典礼前**广场的情景,看到这么盛大的场面老师可真激动啊,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呢? 生1:我也很激动。 生2:我很感动。

师:那现在就让我们带着激动地心情到课文中去看一看,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思考(师用课件出示问题)典礼时是按照哪些环节进行的? 生读课文。

生: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接着升国旗,接着宣布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师板书:宣布成立、升国旗、宣布公告) 师总结概括。

(一)典礼时

(1)第一环节:宣布成立

师:我们看看毛泽东主席是怎样说的(师出示课文,引导生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师再找生读毛泽东主席宣布的话。

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句话具有伟大的意义,它在向全世界庄严的宣告: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 (引导学生反复读)(师出示课件)

师: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斗换来的,多少革命志士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舍生取义。这是倒在长征途中的小红军;这是顶天立地、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这是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前进道路的董存瑞,他牺牲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新中国,前进!”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了我们新的长城,才迎来了新中国在今天的成立。这声宣告怎能不激动人们的心?谁再来读这宣告?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师:你读的很有感情。

师:在“宣布成立”这一环节中,你认为哪些词和句子表达了首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读课文。

生:我认为“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最能表达首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心情。

师:是啊!“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会是一个多么壮观的场面啊! 师:请同学们 “一齐”有是什么意思呢? 生1: 非常整齐,不约而同的。 生2:“一齐”是齐刷刷的意思。 生3:“一齐”是非常崇敬毛主席的心情。

师:你们概括的非常的准确,那现在就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段,但读的时候要注意这个“一齐”。

师:还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出人们激动、自豪的心情呢?。

生:还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看出毛主席的声音传得很远,使全中国人民都激动、自豪。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都传到全国那些地方呢? 生1:传到了学校、工厂。 生2:传到了香港,传到了澳门。 生3:传到了新疆、西藏

生4:传到了重庆,传到了万州,传到家乡。 师:由此看来,全国人民都有一颗热爱新中国的心。 师:现在让我们带着热爱新中国的心再来读一读。 生练读——找生读——齐读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师:让我们亲眼见证这伟大的历史时刻吧! (放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视频。) 师:让我们把这欢呼、这欢跃定格在脑海里。

师生齐读课文。

(2)第二环节:升国旗

师:接着,升国旗。群众的反应是怎样的?谁来读一读? 生读课文。

师:谁来说一说人们是怎样做的。

生: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师: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千言万语就化作一句话,就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骄傲、自豪的心情再来读一读。(找生个别读) (师出示课件)

师:这就是**上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岁月流逝,我们的祖国已经度过了61岁的生日。在这61年里我们的五星红旗一面面升起,这是香港回归仪式上升起;这是奥运赛场上同时升起的三面国旗;这是神七飞天时高举在宇航员手中的五星国旗。这一面面的升起,一定会一次次的激动着你的心灵。来,同学们请你们拿起手中的笔画一画五星红旗。 (3)第三环节:宣布公告

师:当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当人民听到“选举了毛泽东主席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会场上的情景怎样?

生: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师:这掌声就是人们心情的流露,对毛泽东主席的热爱之情,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一读。

三、回读课文,感情升华

师:是啊!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站起来了,使中国人扬眉吐气了!人民群众的兴奋、欢跃之情是无以伦比的,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读课文。 生读课文。 师指板书总结本课

师: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看到典礼时隆重,盛大的场面,除了这些还有隆重盛大壮观让人难忘的阅兵式呢?让我们带着期待的心情下节课在去学习。

四、总结全文,拓展训练

师:1949年的开国大典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岁月流转,中国的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中国科技的发展了,我们也实现了飞天梦;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度过了61岁的生日,同学们还记得在它60岁生日时,全国上下举国欢庆的场面吗?请你仿照本课的写法,回忆祖国60岁生日的典礼时的心情,然后有条理的写下来。

《开国大典》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读题。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知道了题目的意思?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谁再把时间和地点带进来说一说。

3、1949年10月1日是一个永远被中国人民所纪念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那盛大的开国典礼。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二、初读感知,把握内容。

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我们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1、让我们重温一下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吧!(观看录象)

2、通过读课文和观看录象,谁能用上表示先后的词说一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写了典礼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典礼的主体部分、讲阅兵式的盛况、群众游行。)这就是开国大典的过程,也是课文的内容。

这节课重点学习大会部分。

三、抓住重点,深入领悟

1、快速浏览课文,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的是大会部分?(5——10自然段)再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成立——升旗仪式——鸣放礼炮——宣读公告 用上“先---再---接着---”等关联词语,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请大家细细地认真地读这一部分,想一想哪些场面深深地感动了你,哪些语句打动了你的心,快速读一读。学生自由读书。

3、学生讨论交流:哪个部分深深打动了你,哪些语句深深打动了你。

四、品读赏读,品悟写法 学习第7自然段。指读这一段。

1、你不仅找得好,而且读得也不错,谁也想把你心中的激动读出来。指名读。 “这庄严的声音——欢跃起来。”

2、联系这段话中的哪些字词,你来体会一下。

(我从 “一齐”中,体会到人很多,三十万人一起欢呼起来,是壮观让我激动的场面。

我对一齐进行补充,还有整齐的意思,这么多人这么整齐,多难得。 一齐说明三十万人像一个人一样,说明这三十万人的心是一样的。) 此时此刻,这就叫万众一心。 人数多,很壮观震撼了你。

3、再指名读。

不仅人多,这声音还传到了长城内外,而且传到了—— 传到了大江南北。传到了—— 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4、欢跃比欢呼还好,欢跃是欢呼得叫起来了。

是啊!深受苦难的中国人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翻身得解放,叫人怎能不激动万分呢?此时此刻中国人民在**广场,他们一起欢呼,一起欢跃。大家细细读读这段话,体会体会句子的意思。想一想,这庄严的宣告,这雄壮的声音,经过无数电的广播,传到了哪些地方,在你面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5、生自读、体会、想象。

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闭目想像,这宣告,这声音传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我仿佛看到了全中国的希望、我还看到了全中国人的幸福,都很高兴、高兴得欢跃起来了,联系我自己,知道那时中国很苦,现在终于成立了新中国,多么高兴呀)

谁能看的更远,在山村,在城市,在大江南北„„

(这声音传到了城市,大街小巷彩旗飞扬,男女老少欢天喜地,大家敲锣打鼓,欢呼新中国的诞生,庆祝人民的解放;

这声音传到了农村,田间地头,村前村后,到处锣鼓喧天,人民都拥出家门,欢呼着,高喊着,一个个激动万分,不少人热泪盈眶;这声音传到了学校,同学们拿着鲜花,挥舞彩带,放着鞭炮,唱啊,跳啊,喊啊;这声音传到了刘胡兰的家乡„„)

6、是啊,从城市到农村,解放了的人们欢呼着,跳跃着,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悦了起来!让我们把这几句话再读一读,看谁能把人民欢悦的情感读出来。 你们觉得你们的朗读把此时此刻人民的激动表现出来了吗?你来读、学生读。全体学生齐读这段话

7、同学们读得真好,把我们刚才体会的词都强调了出来,此时此刻人民群众为什么如此激动?让我们来回顾一段历史。

(放录象资料)痛苦、屈辱、灾难„„在圆明园的大火中燃烧,南京大屠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刻骨铭心的过去,真可谓暗无天日,民不聊生,旧中国成了一座人间地狱。危难之际,毛主席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终于迎来了曙光。再来读主席的话,你会有更深的体会。学生齐读。 谁想读?生读。谁再来?生读。 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一起读。

再把自己的激动表现出来吧。这洪亮的声音震撼了北京城,震撼了全国,震撼了全世界,开创了中国各民族人民的新世纪。联系这句话,你觉得人民群众为什么如此激动?

(以前的旧社会资本家不把人当人看,瞧不起中国人。 不仅仅是瞧不起,是践踏在脚下。

以前的旧中国,都被帝国注意侵占,还挂着牌子 “中国人和狗不能入内。” 还签定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一些领土也割让出去了。今天中国站起来了,成了亚洲和世界强国了。

中国战胜日本,很不容易,感到很自豪。

还有反动派不让新中国成立,对毛主席进行压迫。)

来的不容易啊,同学们,这就是开国,这就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读。 学生读。

对,就带着这样的激情来感受庄严的开国大典。

8、还有哪一句话同样深深打动了你,哪些场面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第八自然段。 生读第八自然段“接着升国旗„„” 读得那么好,能不能说你的感受。

再从这句话另外的词你有什么体会?瞻仰,人们对国旗很敬仰,很敬佩。

瞻仰是什么意思?(怀着崇拜敬仰的心情来看。)

表示看的词还有很多,谁说?(俯视、仰望、瞧、眺望、僚望„„) 课文用了一个瞻仰,为什么?(一般用在对神才瞻仰,五星红旗是神圣的。) 五星红旗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带着这种感情读。学生读。

又出现了两个“一齐”,表现此时人民的心是一起在跳动。再读一读,注意 站 字,有问题吗?

(“升起来”说明和站是相对应的。)

为什么说是升起来了?五星红旗代表了中国人民。还有问题吗?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和我们站起来了,表明中国成立了,不用被踩在脚下。)

五、积累语言,尝试运用

难道中国人曾经是坐着吗?来,回顾曾经的屈辱,把你心中的话写出来。 课件出示: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 ,表明—— !学生书写。配乐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教师巡视。

师:好,同学们,写完的可以说了,没有写完的直接说出来。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又站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是十分强大的。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以前不敢抬头的中国人可以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我们从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了。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我们中国人不再受帝国主义压迫了,可以抬头挺胸做人了。)

这就叫扬眉吐气了。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中国即将成为一个世界强国了。 中国不会受日本人的欺辱了,不会过那些苦日子了。 那些苦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同学们,这就是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带着这样的激情再读“毛主席亲自按动 从此站起来了。“

同学们,我们的激情在迸发,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打动我们心的句子,打动我们的场面,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日子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用强有力的语调宣布:( 放当时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录音 )。

七、自选作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畅所欲言”)

3、如果你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个做难忘的镜头?给你拍摄的每张照片上配上文字说明。(学生可以上前定格“历史再现”,再配上说明。)

这节课学到这里,下课。 教学过程:

(一) 课件、谈话导入。

1.播放视频剪辑(1999年国庆大阅兵——升旗仪式) 2.谈话、激情导入:

(二) 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理清典礼过程。 要求:(幻灯出示)

(1) 默读,概括并写出典礼的程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2) 思考课文用什么样的顺序描写典礼过程的。 (3) 通过对第二部分的阅读,你体会到什么? 2.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1) 文本往往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的遣词造句可不是随意而为,现在就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画出课文第二部分中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思考:作者这样写好在哪里?

(2) 自学汇报。(教师引导,进行归纳整理)

A 掌声: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重点抓“排山倒海”、体会比喻的写作手法)

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重点抓“雷鸣”、体会比喻的写作手法)

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

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对比,都使用“一阵掌声”好不好,为什么?分析本句:为什么一开始全场肃静,而到了后来每一声炮响,会场就„„) 朗读指导:分析的同时进行朗读指导。 B 一齐投向主席台。

一齐欢呼起来、一齐欢跃起来,

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

(体会“一齐”、“投向”、“欢跃”,指导朗读第七自然段,练习背诵) C 一阵热烈的欢呼„„ 3.前后对比,加深感情。

(1) 1949年前的中国,是一个灾难深重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前的百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百年屈辱的历史。大家课前查阅了许多资料,谁来说说我们的祖国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中,都遭受了哪些磨难?(生自由汇报)

(2) 师:人民群众的心情无比激动、无比兴奋、无比喜悦,现在你们知道是为什么了吧。(幻灯出示练习“人民群众为„„而激动” ) (3) 播放视频剪辑,(开国大典盛况)

(三) 拓展

师:看到这里,作为参加开国大典的一位普通群众,你想说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说)

(四) 总结、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26 开国大典

会前:广场布置 群众入场

典礼: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 ——升国旗 ——宣读政府公告

《开国大典》教学实录

王莲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协商、诞生、瞻仰、飘拂、汇集、宣告”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场面描写中群众激动、兴奋的表现和主席言行的语句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

3、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运用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边读边想象场面情景、搜集补充资料等方法,体会开国大典隆重而盛大的场面和群众激动、兴奋的心情,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

教学重点:

1、抓住场面描写中群众激动、兴奋的表现和主席言行的语句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 2.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教学难点:

1.体会人民群众激动、兴奋、自豪的心情和对主席无比爱戴的感情。 2.庄严宣告的重大意义。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课件:开国大典原声资料、五星红旗图片、中国人民屈辱史资料。

2、学生准备:自主预习课文,收集“中国人民屈辱史”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3课时

课前背诵:毛泽东 《七律.长征》

一、激情导入,提炼中心。

师:(激情)请看画面,《七律.长征》让我们领略了一代伟人的诗人情怀,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61年前的**广场,感受开国大典盛大隆重的场面,感受人民群众的欢欣鼓舞,感受一代领袖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师:板书课题“开国大典”, 我们来看“典”字,书写时要注意上宽下窄,中间的横要长,撇点分居两边。(提醒学生要时刻牢记,“提笔既是练字时。”) 生:(跟着老师一笔一画)书空 “典”字。 师:谁来读课题?

生:读课题。(语气平淡,没有激情。) 师:“开国大典”是什么意思? 生:建立国家的重要的典礼。

师:既然是“建立国家的重要的典礼”,那我们应该怎样读? 生:要读得有激情,要有气势。

师:齐读课题。(学生读得很有气势,语调高昂。) 师: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在哪里?有多少人参加? 生: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30万人民群众。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师:根据板书说一句完整的话。(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同时也锻炼学生概括中心的能力。)

生: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首都北京举行,有30万人民群众参加了大典。

生:开国大典于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有30万人民群众参加了大典。

师:我们可以改变时间,地点,人员,事件的顺序,但句子的意思不能改变。 生:(略经思索)30万人民群众于1949年10月1日参加了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

师: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形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这就叫能说会说。(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多发言。)

生:1949年10月1日,有30万人民群众在首都北京参加了开国大典。 师:最好的读书方法就是把一篇文章概括成一句话。就是文章的中心。我们已经作到了。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一句话浓缩为一个词语。你会用那个词语来表达你对大典的感受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生:(依次回答)盛大、隆重、庄严――――― 师:这些词语都对应了课题中的那个字?

生:大。

师:再读课题,凸出“大”字。(学生齐读,语调高昂。)

二、回顾历史,做足铺垫。

师:既然当时的场面是那样的盛大、隆重、热闹---那有谁知道1949年10月1日以前,人们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所收集到的资料。) 生:1949年10月1日以前,人们过的是被欺压的日子。

师:被谁欺压? 生:被帝国主义。

生:1949年10月1日以前,人们吃不饱,穿不暖。

师:(出示课件,激情讲解)同学们,中国人不会忘记,在中国近代史上,曾有一个百年的噩梦。那是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一段历史。看,这是圆明园的大火,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这大火把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变成了残垣断壁,这大火烧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这是南京大屠杀,三十万同胞的生命啊,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到年近古稀的老人,无一幸免,历史名城南京成为一座空城。这是鲁迅笔下被封建势力和封建礼教害死的祥林嫂,她是千千万万旧中国妇女的缩影;这是在工头监视下的纱厂女工;旧中国的人们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食不饱腹,衣不暖身,真可谓暗无天日,民不聊生,旧中国成了一座人间地狱。危难之际,是毛主席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终于迎来了胜利的喜悦,迎来了这开国大典! (通过图片、语言的调动,让学生深切感悟旧社会人民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理解举行开国大典的意义,为下文做好了铺垫。)

三、读说结合,学习文本。

1、切入重点,精讲“盛典”。

师:开国大典这篇文章描写了哪几个场面?

生:开国大典为我们讲述了会场情景, 典礼盛况, 阅兵式 , 群众游行四个场面。

师:会场的情景我们还历历在目,此刻,**广场上早已是人如海,其如潮,人们都在等着大典那一刻的到来。那几个自然段写了典礼的盛况? 生: 5——10自然段。

师:这部分又描写了哪几个小的场景?浏览课文并回答。(回顾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生:这部分描写了三个小场景: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

师:下午三点整,典礼终于开始,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谁的? 生:毛主席。

师:是呀,毛主席领导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人们怎不兴奋、激动呢?这种心情无以言表,只能通过掌声、欢呼表达。

师:请同学们用心默读课文5——10自然段,找一找描写人民群众掌声、欢呼的句子。说一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边读边圈点边批注。

(对这么长的课文,逐段分析,平均使力,必定低效无序,关键使牵住一根红线,通过 “掌声、欢呼”句来串,使课堂线索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生:学生自学。

师: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过来就是两个思想。来交流一下,我们就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说。

生: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从这个掌声中体会到了人民群众对领袖的无限热爱。

师:这里的掌声我们刚才了解了,你再提一下,引起大家的注意也是好的。 师:谁再来读带有掌声或欢呼的句子?

生: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师:“30万人一起欢呼”这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呢?

师:我们学校有多少学生?3000多个,当我们全体同学站在操场齐诵弟子规时,场面怎样? 生:壮观。

师:是呀,比我们学校的学生多100倍的人在**广场一起欢呼一起庆祝,那场面可谓是气势恢宏啊!来用你的声音读出来。

(通过联系现实并比较,让学生头脑当中浮现画面,读出“30万人一起欢呼”的气势。) 生:学生激情朗读。

师:是什么样的宣告,什么样的声音,让这30万人一起欢呼?

生:(联系上文回答)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师:为什么这宣言那么激动人们的心呢?

生:这宣言表示中国人民此次再不受到外国侵略者的欺负了。 生:这宣言代表了我们站起来了。

师:是呀,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 师:了解了这宣言的意义,再读,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生:齐读。

师:让我们跟随视频一起聆听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城楼上的宣告吧!(通过观看视频,领略一代领袖的伟人风采。) 生:观看视频。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接着读。 生:接读。

师: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由这两个词可知道什么? 生:这声音传的很远。

生:这声音传到了祖国的每一个地方。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都传到那里?哪里的人们又会又怎样的举动呢?想一想,说一说。

生:传到城市,大街小巷彩旗飘扬,到处锣鼓喧天,男女老少欢天喜地。 生:传到乡村,田间地头,村前村后,人们扭起了秧歌,敲锣打鼓欢庆新中国诞生。

生:传到学校,同学们拿着鲜花,挥着彩带,放着鞭炮,唱啊跳啊,喊啊,好像要把这个消息告诉全世界。

生:传到了工厂,工人们激动得跳了起来,欢呼着雀跃着。 生:传到全世界,人们都载歌载舞,欢庆新中国的成立。

师:是啊,不仅是全场的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全中国人民的心也一齐欢跃起来。

师: 男女生合作读。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合起来读全段。读出这画面,读出这气势,读出这情感!

(读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环节,通过读,让学生感受场面的壮观、人民群众的激动、喜悦之情。)

生:合作读。(声音一次比一次高,读得有气势.) 师:我们接着读带有掌声和欢呼的句子。

生:“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全场旧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师:这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来的? 生:升旗的时候。

师:哪一段写了升旗的情景?谁来读?

生:读第8自段。

师:“瞻仰”是什么意思?(抓住重点字词,感悟国旗的神圣。) 生:表示恭敬的看。

师:表示看的词语很多,作者独独选了个瞻仰为什么? 生:五星红旗是神圣的。

生:五星红旗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师:五星红旗代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了。 师:插入资料:这就是**上升起的第一面红旗,岁月流逝,我们的新中国度过了61岁的生日,五星红旗一次次地升起。这是香港回归,这是奥运会上三面国旗同时升起,这是这是神州七号升天时升起在太空的国旗,这是祖国62华诞的升起仪式―――――这一面面五星红旗的升起,告诉全世界我们的中国强大了。这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也会成为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因为:学生接读。(插入61年来五星红旗在不同的场合升起的画面,让学生感知祖国的繁荣富强。)

生: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师:在第10自然段还有一个掌声和欢呼,谁来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人们对主席的爱

2、小组合作,探讨学习“阅兵”、“游行”场面。

师:通过对典礼盛况的分析,下面请小组合作探讨“阅兵式、群众游行”场景。根据提示(作者是抓住什么来描写阅兵式和群众游行的?你通过哪些关键的句来学习的?谈谈你的感受。)自及选一个场面进行学习。等会交流汇报。 (精讲一段,小组合作探讨剩下的两个场面,也是长文短教的一个策略。这样既能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也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生:以小组形式自学。

师:我们先来交流“阅兵式的场面”。哪一小组来汇报?

生: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了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我觉得我国的军事武装种类很多。 师:是呀,祖国能够统一,这些武器功不可没!

生: “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这句话让我体会到人民子弟兵的威武。

生:我为祖国能有这样的军队而骄傲自豪。

师:我们的子弟兵是那样的威武雄壮,纪律严明,他们是国家的钢铁长城,使人们幸福生活的保障!作者在文中运用这一组排山倒海的句式,让我们感受到阅兵式的雄健有力!接读,读出这种感觉 生:接读。

师:阅兵式场面除了直接写检阅的部队还写了群众的反映?

生:“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流动。”从这段我体会到了群众的激动,兴奋! 师:作者用夸张手法把人们内心的激动,兴奋表达淋漓尽致! 师:我们接着交流“群众游行的场面”。

生:“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从这句中我知道了人民群众对新中国的热爱。

生:“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感受到人们对伟大领袖的爱戴。 生: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这句写了毛主席的动作,语言,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伟人的风采。

生:从这句中也可以看出主席也是爱人民的。

师:经过你这么一读一说,我们就全明白。齐读第14自然段。 生:齐读第14自然段。

3、质疑解疑,深读课文。

师:激动人心的大典结束了,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生:学生齐读。

师:学习贵在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读了这段话之后有什么要问的么?(课堂上 “动”“静”要结合。前面是热血沸腾的诵读,这里是静静地深入思考,思考才能质疑,思考出智慧。) 生:“红流”指什么?这里为什么要用“红流”? 师:谁能帮他解答? 生:“红流”指游行队伍。 师:可以说详细一点吗?

生:因为游行队伍举着灯笼,擎着红旗,远远看去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师:还有什么小问号么?

生:“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里的 “光明”指的是什么? 师:谁来说?

生: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

师:学习语文,我们要透过文字看到其背面的含义。再想想。 生:指的是中国不再受到欺压,走出了黑暗。L 师:“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是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使全中国永远摆脱了黑暗,获得了光明。

师:同学们,课文学完了,1949年的开国大典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岁月流转,我国的经济发展了,国力日益强大,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裕了;……

我们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每到她生日这一天,我们就用最真挚的形式为她庆祝!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祖国60华诞的图片。

(出示祖国60华诞的阅兵图片,让学生通过想象,感悟开国大典中阅兵场面的雄健有力!) 生:学生欣赏图片。

师:同学们,祖国能有今天,民族能有今天,人民能有今天,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的开国大典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

四、联系前文,布置作业。

师:我们来看作业布置。出示:《北京亮起来了》这是我们二年级学的一篇文章,读一读。(通过读,感悟文本的写作手法,积累优美词句。) 生:学生小声朗读。

师:请同学们结合《开国大典》 《北京亮起来》这两篇文章,运用或模仿文中一些描写场面的词语、句子、修辞等,以《节日的灯火》为题写一段话。阅读课交流。(联系低段所学的课文,感悟场面描写的手法,感受场面的壮观,为学生学习场面描写积累了很好的素材。) 师: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开 国 大 典

1949.10.1 盛大

首都北京 隆重

三十万群众 热烈

8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 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