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查报告

舆情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27 08:32:31 来源:调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舆情调查报告

第一章:概述 1.1建设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带来网络传播的兴起,以往在传统新闻媒体上无法实现的个人表达自由的言论得到空前的发展。由于本身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更多的人们愿意采用网络这种渠道来表现真实的想法。 中国社科院发布《2008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指出:2008年中国互联网继续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网民对网络的运用,已 由初期偏于娱乐与交友发生转向,网络新闻使用率大幅攀升,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网民对“重大新闻我一般都首先从互联网上看到”的总 体认同度高达62%。网络已成为社会舆论重要发源地。上述报告同样指出:网民对“互联网是我发表意见的主要渠道”的总体认同度高达43%。

网络还 是社会舆论的扩音器,网友关注焦点及公共事务、讨论议题广泛,言论彰显出民众意识;而网络又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参与度高等特 性,网友众说纷纭、言论扑朔迷离,使得地方性、局部性事件在一夜间被成倍放大,演变为全国关注话题,像城管打死人事件、华南虎事件、周久耕天价烟事件,网 络让草根阶层不再处江湖之远,将政府部门推向风口浪尖,矛头直指政

府执政为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严重破坏政府形象、降低政府公信力,甚至导致政府信任 危机。

网络舆情是广大民众关于民声、民愿、民意的汇集,党和政府充分认识到网络舆论的重要性。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 “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是 一个重要的渠道”。中央和国务院设有专门机构搜集网络重要信息,以“互联网舆情”形式提供给领导人参考,网络舆论成为一种“公开的内参”。互联网已成为党 和各级政府治国理政的新平台。

第二章: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行业舆情特点及意

2.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业舆情特点 (转载于:舆情调查报告) ? 网络舆情处臵机制不健全,不能适时果断处理危机

目前,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效仿宣传部门组成的网络舆情工作小组,但尚未建议完善的网络舆情工作的机制。一是工作缺乏预见性,部分领导或者工作人员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认识不足。二是对于可能出现的危机后果估计不足,工作被动,涉及本部门的舆情被网络炒作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则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这样不但不利问题的解决,反而增加对立情绪,造成矛盾进一步激化。 ? 指挥缺乏统一性,特别是多头指挥,决策迟缓,有关部门层层汇

报,不能及时果断处理。

? 人社部门及工作人员缺乏处臵网络舆情的技巧

由人社部门的工作职责可以看出,与社会基层人员联系比较紧密,而与社会基层人员进行沟通时,不可避免产生一列矛盾问题。而一条涉及关于人社部门的信息迅速在网络被炒作的危机,工作人员的应对心理、方法、策略和手段有些被动和力不从心,对于媒体的询问和公 众的质疑,往往保持缄默或封锁消息,很少与网民进行良性互动和有效沟通。

网络环境下,涉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面舆情使工作人员及单位形象受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因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好涉本部门舆情的应对工作。增加信息透明度, 准确、及时地发布权威信息,就能使谣言破灭,从而有效引导舆论。建立权威专业的组织体系、加强互联网人才队伍建设、采取适当的舆情引导与控制手段,是建立 科学有效的舆情应对机制的必需。加强舆情分析与研判工作,区分不同性质的涉及本本门负面舆情,可以为正确的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善与媒体沟通,借助媒体传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业的声音,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 2.2、应用意义

2.2.1有效的部署工作人员

具体来讲,在实际工作中,脉维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运用,可以有效的进行工作人员部署,运用网络雷达技术替代人工浏览的方式,将会节省大量人力,并将负责分析互联网信息的人员从枯燥的重复性的查看互联网信息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更有效的人力投入到对信息结果的处理和防范等重点上。

2.2.2降低人工对比分析误差

在本项目运用中,通过该系统,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数据挖掘技术为基础,通过信息关联分析与共享、人工经验知识分享与机器自动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社会公开情报信息的研判与事件综合分析预测,改变以人工操作带来的水便,提高了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2.2.3提高人社部门的管理效能效能 在该系统中,针对互联网信息的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脉维舆情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的文本挖掘技术,提高了人社部门的对于互联网舆情的应对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加强了对社会面信息的全面动态控制能力。 2.2.4为领导决策依据篇二:一季度舆情分析报告 2012年一季度舆情分析报告

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 一季度以来,国内舆论主旋律围绕春节和“两会”两大热点展开,在祝愿祈福中抒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建言献策中展开对未来发展的争鸣,舆论整体基调积极、热烈喜庆。但在国际经济形势持续萎靡、国内发展压力空前严峻环境下,关于道路、方向和模式的争论反思愈发深刻、逐渐燎原,关于文化、道德和诚信的呼唤期盼凝聚共识、渐成主流。

一、一季度舆情热点

2、经济领域挑战连连形势严峻。舆论通过诸多经济事件对形势表示担忧但依然充满信心,欧债危机深化泛化,国际经济形势持续萎靡,国内企业发展与控通胀调结构矛盾凸显、温州高额民间借贷链断裂等苗头性事件促动国务院出台政策扶持微小型企业融资发展获支持,中央一号文件连续9年锁定“三农”问题体现以农为基广受欢迎,国家主动下调

今年gdp指标凸显科学发展理念、体现形势把握和战略调控能力,社保入市、股市改革等热点舆情折射出民众对于金融环境改善的期盼。

3、社会领域困难重重民情涌动。舆论对于民生百态的关注重点落在春运这场举国“大迁徙”上面,关于铁路运力、民族传统、实名购票、网络售票和民工艰辛等春运话题发酵为单独一片舆论场域,道尽当前国内社会诸多弊端、矛盾和冲突,此外西藏稳控压力空前、房价调控、pm2.5、安信毒地板、苏泊尔致癌锅等社会民生热点都激起舆论强烈关注,渴求国家破解社会系统问题的决心和举措。

4、文化领域热点多多氛围活跃。电影产业促进法、电影限价令等政策的纷至沓来,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同时也引发社会各界广泛争议,“新春走基层”在深接地气、善抓活鱼中成为媒体“走转改”成效的集中展现,受到广大群众欢迎,感动中国举办10周年有效引领社会风尚受好评,学雷锋活动在今年春天被注入新的活力、绽放新的生机成为社会一道靓丽风景,媒体融合发展由理论转为实践改变国人生活彰显着时代特色和历史趋势。

二、一季度舆情主要特点

1、内容多元多变。恰逢全国两会,热点多、问题多、声音多,民众思想多元多样多变趋势进一步体现和加剧,对于事件反映逐步摆脱“二分法”和“简单论”,关照范围更加宏观、观察视角更加多元、思考落点更加深刻、秉持态度更加多变。舆情中的情绪诉求、理性分析和多元解读已经成

为当前社会开放宽容、民主自由的生动写照。

4、政治关注突出。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也是党中央领导班子换届之年,近期各地党委集中换届和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更多将舆论吸引到政治领域,民众对于国家政治的关注度空前高涨。由此带来的关于国家发展方向的争鸣、发展模式的讨论、执政理念的思辨,甚至是党和国家高层的人事布局和动态调整也成为舆论关注焦点,背后凸显出舆论对于党的执政未来和国家发展前景的高度关注。

三、全国两会舆情主要特点

1、民生话题历久不衰。民生领域仍然是舆论关注焦点,民众普遍对“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公平”、“医疗改革”等民生话题倾注较大热情,对于代表提案议案的关注具有选择性地突出民生问题,而通过两会传递民情民意改善现状的期待与历届两会提案议案难以落地的失望交织在一起,让两会民生舆论更像是一场喧哗的口头盛宴和梦想愿景,缺少了贴近基层的踏实和纾难解困的务实。

3、舆论支流值得重视。围绕全国两会的舆论整体关心国计民生、关注国家民族、关怀百姓群众,但也存在一些舆论在某些媒体的引导下,将关注点落在代表委员的民族穿戴、奢侈衣着、伟人后裔身份等娱乐炒作上,从而激发一部分群体对两会形式和内容提出质疑,对两会代表委员权贵身份进行批判,部分舆论意图在内涵上解构、颠覆“两会”这个庄严神圣的符号。

4、议题设置成效积极。媒体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两会热点话题,媒体和意见领袖在两会舆论引领上起了主要

四、舆论引导的建议

2、抓重点内容,提高舆论引导的工作效能。应重点突出三个方面:一是问民意趋势。绝大多数群众是正直无私的,他们能够判别是非曲直,应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掌握民意变化趋势,并作为决策的着力点。二是求民间观点。有关部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舍得花时间在网上吸取精华,各网络媒体也应尽可能地把精华文字推荐给他篇三:人民网发布2014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全文) 人民网发布2014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全文) 2014年中国互联网舆情,是在中共和政府严厉反腐、深化改革的鼓点正酣中展开的。

一、2014年的网络热点舆情

对比2011年-2013年本报告所列举的每年网络热点舆情20件事,2014年的舆情走向呈现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本届中央政府改革力度大,反腐鼓声响,网民对体制的向心力有显著提升。中共中央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魄力,以“周一打苍蝇,周五打老虎”的节奏,从严治党,但入选本年度20件事的贪腐舆情只有*案。

第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居民健康,受到全社会持续关注。2014年的20件事中有兰州自来水苯污染事件和广东茂名px群体性事件。

第三,司法舆情在2014年度未能进入20件热点舆情。这与近一年司法改革的力度加大有关,最高人民法院力推司法公开,重审疑案和平反错案,民众的关切得以释放。

第四,暴力恐怖事件和恶性犯罪引发社会不安,受到官民一致的严正谴责。2014年3月1日夜晚昆明火车站的暴恐事件,是几十年来第一次在内地非民族地区公众场所针对平民百姓的较大规模恐怖袭击。虽然此后乌鲁木齐早市恐怖袭击的死亡人数更多,但还是美丽春城的这个恐怖之夜在网上引起了更大的心理震撼。以此为拐点,政府反恐举措凝聚了全社会的高度认同和拥护。 5.28山东招远邪教故意杀人案,让基层隐而不彰的邪教问题进入主流社会的视野。此前山西临汾6岁男童被伯母挖眼事件,也被疑为有邪教背景。

第五,公众人物的失德事件近年来持续发酵,转型期社会的道德伦理引发社会反思。2014年有柯震东、房祖名在京吸毒事件,还有其他文艺界名人吸毒嫖娼案,以及曾经困扰了红十字会3年的郭美美参与性交易和网络赌球被刑拘。这些公众人物伦理操守的得失,对年轻网民来说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样本警醒。

第六,中国大陆以外地区舆情越来越多地受到中国内地网民的关注。2014年有台湾学生占领立法会事件,香港“占领中环”事件,乌克兰政局剧变。相关的舆论引导工作做得比较成功,均未对内地局势产生连锁反应。乌克兰事件被主流舆论解读为倒向西方可能给国家带来分裂的痛苦。境外舆情风云变幻,在中国内地的网络舆论场上水波不兴,这是内地政局稳定的表现。

表1:2014年20件热点舆情事件

本文对本舆情分析报告覆盖时段(2013年11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内的2000多件舆情热点事件 进行分析,试图给出2014年度互联网舆论压力状况的基本描述。 表2:2014年不同舆情领域压力指数

本报告将一年以来的热点事件分为社会矛盾、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吏治反腐等八大类别(个别热点事件可能分属多个类别),可以看出:①官民关系紧张、贫富差距扩大、仇富心态、医患矛盾、阶层流动壅塞、权益纠纷增多等社会矛盾聚焦点,是网络舆情压力的主要承担者,这一领域的话题只占舆情总热度的四分之一,却负载着近三分之一的舆情压力。②公共管理、吏治反腐、军事外交等领域的舆情事件多由党政部门引发和主导,超过一半的热点事件都属于这些领域,但舆情压力还不到总量的三分之一。在这些领域中正面事件所占比例不低,达到10%左右,可见党政机关在舆情应对和形象宣传等方面的努力得到了不少网民认可的。③涉及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如工厂爆炸等安全事故以及暴恐、群体斗殴等安全事件,也是舆情危机的爆发点。

表3:2014年分省舆情压力值top10 从舆情压力值的地域分布得出结论:①华东、华北、华南等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舆情热点事件数量多,整体压力大。②从事件平均压力值看出,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单位舆情事件压力较大,而中部和东北等经济中等地区单位舆情事件压力较小,新疆、青海、甘肃、云南等偏远省份的单位舆情事件压力甚至超过了北京、广东等舆情高发区,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暴恐事件是新疆等地成为舆情高压区的重要原因之一。 表4:2014年热点事件涉事职能部门舆情压力分布情况

从舆情压力的职能部门分布得出结论:①党政部门中,公检法和纪检监察是舆情压力的主要承担者,近一半的舆情压力指向这些机构。②交通、教育和医疗卫生部门也是舆情热点事件的高发区。③食药、质监、安监和环保部门虽然涉及的舆情事件不多,但单位事件热度大、舆情压力大。

表5:2014年社会矛盾聚焦点舆情压力值篇四:舆情报告

【舆情报告】熄灯问题我校学生舆情调查 与其他很多学校相比,我校实行的是不熄灯制度的。熄灯与不熄灯,各有其利弊,每个同学的实际情况不同,每个同学每天的情况又有很大的区别,那么究竟是熄灯好还是不熄灯好呢?民心所向是什么?对于我校师生而言,熄灯制度又是否可行呢?本周校团委理研中心就此采访了闵行校区部分院系的同学,并将他们的看法整理成文。

一、现状调查:闵行校区部分学生的“夜生活”

在目前不熄灯的状况之下,相较中山北路校区而言,我校闵行校区少了一份繁华,多了一份宁静,但是同学们也没有因此而早熄灯,在此次访谈过程中,最早熄灯的寝室熄灯时间为十一点,而最晚的可以达到凌晨两点。

从同学们的言论中,我们发现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不熄灯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不便之处。相反,他们在不熄灯制度下,可以做许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晚熄灯、晚睡觉对于第二天的影响却丝毫没有提及。在当天的课结束之后到上床睡觉的这段时间里,除了洗漱所用去的时间,同学们通常在寝室里写作业、上网、看书等。有的时候有些同学还会参与一些部门会议,会议时间会持续到十点十一点,或是更晚。

下面三位同学均来自我校闵行校区不同院系、不同年级的同学,他们可以说是几个类型的夜生活的典型。

理工学院物理系的聂同学在晚上这段时间里,一般是在看书做作业;生科院生物科学系的张同学的夜生活要比聂同学更加丰富一些,她除了看书做作业之外,还会上上网、聊聊天、看看电影什么的;而法律系的林同学则还有更为特别的事情做,例如做运动、部门会议、串门之类的。

在结合了所有被访者的回答之后,我们不难发现:通常情况下,专业方向偏理工科的同学作业量一般都较大,在课业上花费的时间较多;相比之下,专业方向偏文科的同学在课业方面会比较轻松,一般在晚上,他们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在自我放松上面。

由此可见,在目前实行的不熄灯的制度之下,尽管在偏远的郊区,闵行校区同学们的夜生活还是相当丰富的。

三、总结与评价:不熄灯乃是民心所向

经过一周的访谈,我们一共对来自我校闵行校区七个院的二十名同学进行了访谈。在访谈过程中,对他们在对我校不熄灯制度的态度有了一定了解。

其中,只有10%的同学(即被访的二十名同学中的两人)是倾向于熄灯的,其余的的十八名同学则不约而同地站在了不熄灯这一边。倾向于不熄灯的两名同学分别来自我校的体育与健康学院以及生命科学学院。

赞成不熄灯的同学通常都认为,不熄灯大家的时间会较为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安排时间,没有强制性,时间非常有弹性,大学正应如此。亦有同学认为,电费是我们自己出的,所以我们有自主使用权,而且现在经常出现极端性气候,夏天的晚上比较热,冬天的晚上有特别冷,如果在这种时候还不使用空调,那么我们安装空调又有何用?

同学阐述说,如果学校要强制熄灯,他们当然也会听从安排,但是他们认为那并不是民心所想。

倾向于熄灯的两名同学则认为熄灯可以强制同学们上床的时间,这样一来对同学们的睡眠有了一定得保障。体育与健康学院的同学认为室友玩斗地主到很晚影响到他的休息了,所以他倾向于熄灯。而07级生命科学学院的同学则是因为觉得即便不熄灯,同学们做的事情也是一些非正情,导致自己要睡觉得时候外面还是灯火通明,致使自己无法入睡。

对于赞成不熄灯的同学,他们是绝大多数人,应该也代表了绝大多数同学的立场,也的确对于很多理工科,甚至上课的同学来说有很多作业,一旦实行熄灯制度,那么他们的作业很可能会完成不了。可是对于那些有早睡习惯的同学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外面的明亮的光线以及嘹亮的声音,不仅影响了他们一个晚上的休息,也影响到了他们第二天的生活。

对于倾向于熄灯的同学,他们觉得其他同学在不熄灯制度之下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因而希望学校实行熄灯制度,无可厚非是人之常情。但是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只考虑到了自己的情况,而没有想到绝大多数的同学,在现在目前不熄灯的制度下,他们可以像那些同学提出:例如可以把大灯关掉开台灯,或者同学声音能不能小一点等类似的建议。而不是就因为个人的利益,希望改革整个制度。这样做是不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宗旨的。

社会是人的社会,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个人每天的情况也不同,但是似乎不熄灯制度更符合大学生活、更有大学的感觉,是华师大闵行校区同学们的民心所向。篇五:2013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全文 2013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2013年度传统媒体的话语霸权在媒企之争中被削弱。与此同时,“自媒体”话语权也在打击网络谣言中暴露出先天缺陷。主流媒体如何恪守新闻专业精神,为网络信息把好关,矫正引导网民情绪,关系到国民心态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发展。

一、2013年网络舆情热点

(一)网络谣言治理初见成效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8月以来政府骤然加大互联网管理力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随着网络传播的日趋碎片化和网络生态的复杂化,在保障公众表达和社会监督的积极功能之外,网络舆论潜在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网民的媒介素养不够,经常见风就是雨。某些网络“大v”粉丝数量众多,不经核实转发一些谣言,扩大了谣言的负面影响。此外,某些网络公关公司为了商业利益,编织和传播谣言。网络诽谤,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网络虚假信息扰乱资本市场,让不少公民、官员和上市公司深受其害。

领袖”董如彬(网名“边民”,“恶意编造谣言牟利”)。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出台。

然而,打击谣言和网络犯罪也出现了一些引发质疑的案件。如河北清河县女网友发帖询问命案“真相”被行政拘留5日,甘肃张家川一名16岁的初中生发帖质疑一起死亡事件有内情被刑拘,甚至在政法系统内部对有些案件也有不同看法。互联网是否构成刑事入罪的“公共场所”,如何界定网上“寻衅滋事罪”,是各方讨论的焦点。

(二)司法案件引发的舆论热点猛增

在2013年20个热点舆情事件中,司法案件占半数以上。9月份继举世瞩目的薄熙来案一审宣判之后,陕西“房姐”龚爱爱案、“高铁一姐”丁书苗案陆续开审,北京大兴摔童案、李某某强奸案、河北王书金强奸案等相继宣判,沈阳摊贩杀死城管案主犯夏俊峰被执行死刑,更使得司法公正成为空前集中的网络议题。

不过,各类司法案件折射出的民众心态却各不相同。薄熙来案公审、刘志军贪腐案审理和多起高官被查处案件,使民众对新一届政府“既打苍蝇,又打老虎”的期望大增;李某某强奸案与夏俊峰案中,网民对罪犯的态度形成强烈对比,折射出民众对当下社会阶层分化、强弱群体生活反差的不满和忧虑;湖南特大非法集资案主犯曾成杰被执行死刑,则成为继“吴英案”后又一起引发中产阶级震动的案件。

(三)民生仍是舆情焦点,个人暴力表达有所增强 2013年,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改善民生的决心和努力被网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然而,中国仍处于社会转型期,民生问题和个人权益保护依然是网络舆情的热点领域。年初的香港奶粉限购令,黄浦江上游的死猪,下半年的延迟退休之争,基层政府和百姓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各种摩擦事件,都涉及民众的安全感和尊严,掀起情感波澜。 1 七条底线,即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

医患纠纷由来已久,随着2013年10月下旬发生的浙江温岭患者杀医案变得格外尖锐,出现了医护人员集体抗议,全国上百家医院声援的现象。据中国医院协会统计,2012年每所医院平均发生的纠纷事件由2008年的20.6起增至27.3起。与2012年哈尔滨杀医案中不少网友的幸灾乐祸相比,这次网民对被杀的医生普遍表达了同情,保持不变的是对当下医疗环境和医疗体制改革的牢骚与不满。

(四)吏治反腐话题依然火爆,年轻干部遭遇“扒粪” 2013年,涉及年轻干部选拔任用的网络热点案例渐多,仅5月至6月出现的相关案例就达30多起。广东揭阳揭东区副区长江中咏“父子接棒”,安徽安庆惊现22岁团县委书记,湖南衡阳雁峰区副区长参加工作10个月后被提拔正科、4年后被提拔副处,湖南某地市官员外甥女28岁任副县长,参加选美后获重用等话题,在网上引起议论纷纷。一时间,围绕年轻干部出身经历的“扒粪”风起云涌。干部年轻化本身是好事,网民担忧的是缺乏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程序。 网络反腐从2012年岁末开始也变得更加集中而尖锐,网民反腐的类型多样化、起因复杂化、爆料实名化,党政机关查处快速化。位高权重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被网络实名举报拉下马,被曝光多块名表的“表哥”、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获刑14年,上海法官集体嫖娼被曝光??网络反腐与新一届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坚强决心是吻合的,但领导干部一旦被举报就面对几亿网民一边倒的指控,被污名化。此外,网络反腐易被商业敲诈和官场恶斗所利用,需要加以必要的规范。国信办2013年再次查处了若干借反腐之名行网络敲诈之实的舆论监督网站。4月以来,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及新浪、腾讯等商业网站均在显要位置推出“欢

迎监督,如实举报”的网络举报监督专区。9月2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开通,日均收到网络举报800件。这都有利于引导网民利用正规渠道和平台进行合法举报,实现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的无缝对接。 在2013年的反腐案例中,央企的腐败问题也备受关注。中央巡视组进驻中储粮,在此之前中储粮黑龙江大火,使得这家企业受到广泛关注,问题不断曝光。而8月以来中石油发生一系列“人事地震”,先后有包括国务院国资委主任、中石油原董事长蒋洁敏在内的多名高管涉严重违纪被调查,此事更是被网民冠以“窝案”、“胜利(油田)系”等标签而大力炒作。很多央企、国企脱胎于政府机关,没有完全实现去行政化,也就承担了社会舆论对整个公权力不满的情绪。

新闻客户端是一种基于手机的信息供给,囊括热点新闻、体育、军事、娱乐、购物、八卦、图片,以及网友评论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订阅内容,开启了社交阅读新时代。目前新闻客户端不仅有《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南方周末》等传统媒体入驻,还吸纳了不少自媒体。搜狐网宣布,搜狐新闻客户端入驻媒体超过1000家,其中包括近400家自媒体,用户总订阅量超过了6亿个。

(六)斯诺登事件促中国网民同步参与世界热点 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上升的同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领土和贸易摩擦也逐年增多。2013年的舆情热点中,涉及国际和地区事务的议题仍占有相当比重。除钓鱼岛、南海问题等持续发酵外,2013年6月,美国前中央情报局雇员爱德华·斯诺登在曝光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棱镜”项目后逃亡香港,引发了中国网民的广泛关注。“棱镜门”让美国人从2012年希拉里有关互联网自由的两次谈话所标榜的道德高地跌落,也使得中国网民有了一次近距离同步参与世界热点的机会。网友沿用“如果斯诺登是某国人”造句,表达

了对美式自由双重标准的讽刺:“如果斯诺登是中国人,奥巴马总统肯定已邀请他前往白宫共进晚餐,还会提名他为下一届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美国政府只在恰当时机捍卫自由与人权。

推荐第2篇:大学生网络舆情调查报告

对于调查到大学生参与舆情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65%的大学生通过微信参与网络舆情,他们在获知新闻事件的第一被广泛使用的聊天工具,微信平台用户众多,大学生基本上都在使用这一社交软件,因此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可以在网上发表言论大多使用微信;69%的大学生通过微博参与网络舆情,微博作为近几年新兴的网络软件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的使用率极高,微博的信息量大、及时性强,它被认为是容丰富的信息和多样的服务功能确实给大学一种时尚标志的同时,更是人们可以自由地生们带来了便利,但因特网在制造网络文明表达自己、展现自己、经营自己的平台,大学生在微博上可以了解许多咨询畅所欲言,因此微博是大学生参与网络舆情必不可少的途径;32%的大学生通过贴吧讨论参与网络舆情,贴吧讨论即网络新闻的跟帖,而所谓网络新闻主要是指事实性信息与意见性信息的集合,网络新闻报道的热点往往反映了社会的热点,包括现实的事件和人们的态度等,大学生在贴吧中发表见解,通过跟帖的方式参与其中;6%的大学生通过博客博客又译为网络的目光。虽然很多同学并不留言,但帖子的日志、部落格或部落阁等,是我们所熟悉的人气在不断上升,很快就成为最受欢迎的信“平民媒介”,博客的魅力源于在浩瀚世界里构筑了供个人表达心理诉求的广泛空间,互联网上内博客在大学生群体中颇受欢迎,因此博客也是大学生参与网络舆情的重要途径。3%的大学生通过播客参与网络舆情,“播客”即自助广播,是一种全新的广播形式,它颠覆了被动收听广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主要传播特性来看,网络播的方式,使听众成为主动参与者,因其使用群体具有年轻化的特性,因而播客也将成为高校舆情传播的重要途径。 对于调查大学生参与网络舆情的频率,16.55%的大学生经常参与网络舆情、14.39%的大学生从不参与网络舆情、69.06%的大学生偶尔参与网络舆情。作为大学生,他们既有社会网民关注的热点、焦点和敏感问题主观性和自觉意识,又有在校大学生这个特定年龄阶段、特定知识层次的群体所关注的特殊问题,而自媒体在大学生中的使用广度又决定了高校网络舆情产生和传播渠道也非常之广,覆盖面极大。在校大学生群体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在参与网络舆情中,大多都是默默关注,偶尔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其中。 对于调查大学生参与网络舆情关注的方面,46.7%的大学生关注时政要闻、63.3%的大学生关注娱乐新闻、25.8%的大学生关注体育运动、67.6%的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52.5%的大学生关注音乐电影。随着互联网和新传媒技术的发展以及日益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接收信息、了解社会、表达舆情的重要平台。在当前网络舆论传播平台日益成为大学生的主要交流渠道的情况下,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舆情的重要生成力量和影响对象,其关注的方面多种多样。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波及,网络对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电子媒介在我们进行外界交流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以下就网络舆情的影响程度、主动积极发起以及参与其目的情况,进行汇报:通过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的调查对象认为网络舆情对其是有一点影响的。网络上的信息多种多样,难免会受其影响。尤其是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备受群众的关注,对于社会的认知也就受到无形的影响。从大家参与目的方面来看,这是一个多项选择。绝大多数的人群主要通过网络舆情来娱乐和开阔视野,同时,与他人交流也占百分之五十的分量。由此可知网络上的一个热点话题的出现,大家通过这样的方式参与进行讨论,不仅可以与他人交流娱乐而且开阔了视野,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从大家的主动积极度发起网络舆情上分析,大部分人群都未主动发起一个网络舆情的讨论话题。只有极少数人主动发起过。由此可知,大家参与网络舆情时,普遍呈现一种“看客”的状态。这些在调查中得出的结论,可发现出几个问题:一是大家对网络舆情的好坏取舍问题;二是参与网络舆情应当有更高尚的目的而不是仅仅是娱乐;三是在参与网络舆情时应当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从“看客”上升到“说客”。

如今通讯便利,大家通过手机、电脑与他人交流。互联网的信息大批涌入,品类繁多。在进行网络舆情讨论时,我们应当选取一些品位高雅的话题进行交流发表见解,坚决抵制低俗无趣,使自己在参与网络舆情时,真正地学到知识开阔视野。理性地看待网络信息,选取对自己有益进行吸收学习,主动避开一些“非主流”的文化。同时,对于网络市场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管制,让那些低俗无趣的文化从源头上就被扼杀流入互联网。这样才能使网络舆情更加健康、向上发展,为人们的素质提高营造良好的氛围。 每天大家结束了忙碌的工作学习,无非想通过参与网络舆情来缓解压力娱乐自身。然而在娱乐自身的同时,网络舆情参与目的已不再如此单纯。有些人通过参与来让自身出名,有些人通过参与来宣泄情绪,有些更是通过这一平台展开一场骂战。让那些真正想参与网络舆情来开阔视野与他人交流见解的群众对网络持消极的态度。因此,我们在参与网络舆情讨论时,应当顾及他人感受,发表积极乐观的见解,更多的是学术上的讨论,而不是通过运用网络可以虚拟匿名这一优势做那些与社会正面相背驰的行为。 参与网络舆情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同时还可通过这一途径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知识。在面对网络上的热点问题,我们当然能发表自身的观点,以及听取他人相关看法和见解。我们通过参与网络舆情来讨论一些自己主观提出的问题,是不是可以更能使其问题能得到更广泛地解决,而且同时也说出他人的心声。这样有利于提高我们谈话技巧和他人交往的能力。积极当一个“说客”,发表健康向上的言论,不仅有利良好网络舆情环境的营造,更提升了我们自身的交流水平。

因此,我们在参与网络舆情讨论时,应当规范其个人的行为,不作反社会、反人类的评论和话题发起,理性地选取话题讨论,带着高尚的目的去参与网络舆情讨论,积极发表有益的言论。这样不仅使我们自身的文化素质提高,也使网络向更好水平的台阶走去,为我国网络文化的发展献出了一份力。 面对种类繁多的网络舆情,当我们参与其中并受之影响时,便会发现这些网络舆情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信息和参数的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我们小组进行的调查问卷中,便对大学生对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持有什么态度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39.57%的同学认为面对当今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加以管制;有23.74%的同学认为我们可以保持当前网络舆情的现状;有20.14%的同学认为我们应当对当今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有16.55的同学认为当前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与自己无关。通过此项调查结果显示出的同学们对当前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的不同看法,我们可以分析出,当前大学生在参与网络舆情的过程中,对自己所关注的网络舆情提供的信息以及对整个网络舆情的大环境所持有的态度是怎样的,从而可以间接的体现出大学生对网络舆情的参与热情以及自己参与网络舆情时的责任感。通过分析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来大多数的大学生在参与网络舆情时,发现了网络舆情存在有一定的问题,并且明确表示希望对此予以纠正并且应当加强管制。这表明了大学生在参与网络舆情时,不仅会对网络舆情的有效信息进行提取,也会积极的发现和探索问题,这充分显示出了大学生在参与网络舆情时的社会责任感。 既然当前的网络舆情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地对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加以治理,从而使网络舆情提供的信息和存在形式更为规范,更好地服务大众和造福社会。所以在我们小组所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针对如何对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加以治理做出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同学们认为针对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我们首先应当通过增强公民个人修养来加以治理;其次,应当加强社会对网络舆情的监督管理;再次,我们应当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对网络舆情存在的不法情况加以规范;最后,部分同学还提出网络监管者应当加强对不法网络舆情信息的屏蔽。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针对当前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以解决,即通过国家立法、社会监管以及公民加强个人修养的多层次途径来综合治理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 通过本次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调查有关大学生参与网络舆情的状况,我们小组通过以上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认为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时时刻刻都被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所包围并受之影响,一方面,大学生通过网络舆情不仅能丰富自己见闻,让自己了解书本以外的世界,还能通过这种方式使大学生积极地融入其中来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由于当前的网络舆情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参与网络舆情为我们提供的多种信息的同时,不仅要积极地促进国家有关网络舆情方面的立法规范以及社会监督,更应当注意提高个人修养,做到有序参加、文明参与,切实从自己做起,来为实现网络舆情的规范化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推荐第3篇:首钢搬迁社会舆情调查报告

首钢搬迁社会舆情调查报告

资料来源:石景山区委、区政府研究室 发布者:admin 浏览次数:150

首钢搬迁社会舆情调查报告

首钢搬迁的消息公布后,引起了全区干部群众的高度关注。为及时了解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区委宣传部、区统计局于今年5月份联合开展了首钢搬迁社会舆情调查。此次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共向全区八个街道和鲁谷社区的35个社区发放了2000份调查问卷,收回1864份,回收率为93.2%。先后3次召开座谈会,共40多人参加。在参加座谈的人员中,有首钢退休职工,有首钢职工家属,有普通居民代表,其中一些退休职工曾经担任过首钢厂矿企业的领导、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工等,他们对首钢的情况非常关注,也比较了解。总的来看,座谈会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干部群众的思想心态,问卷调查结果与座谈情况基本吻合。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问卷调查情况

㈠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在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人员中,男性为45.82%,女性为53.65%。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以下的为7.89%,31-40岁为18.83%,41-50岁为30.36%,51-60岁为23.82%,60岁以上为18.40%。从学历上看,初中以下为21.62%,高中、中专为43.35%,大专为17.81%,本科为9.07%,研究生以上为1.39%。从职业上看,国家公务员为5.36%,国企员工为14.70%,外企、合资、私企员工为4.08%,企业管理人员为5.58%,医生、教师为3.92%,科研人员为2.41%,文艺、体育工作者为1.29%,离退休人员为33.58%,个体户为2.68%,军人为0.80%,失业、待业人员为21.57%,学生为1.88%。在所有答卷人员中,与首钢有密切关系的人占46.57%,无密切关系的占51.66%。

㈡问卷调查结果

1、91.80%的人知道首钢搬迁一事。当问及“关于首钢搬迁一事,您知道多少”时,34.07%的人回答“基本了解”,57.73%的人回答“听说过一些”,而回答“不知道”的人只占6.44%。

2、约60%的人对首钢搬迁持积极态度。调查显示:59.60%的人认为首钢搬迁符合石景山区和北京市的长远利益,总体上有利;33.64%的人认为首钢搬迁有弊有利,不可忽视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60.25%的人认为石景山区应积极支持配合首钢搬迁,17.01% 的人认为首钢搬迁纯属企业行为,石景山区不应涉及介入。

3、职工如何安置、搬迁后腾出的土地干什么用、职工两地分居是群众关注的三大焦点。按照关注程度排序依次为:职工如何安置(73.87%),搬迁后腾出的土地干什么用(38.68%),搬迁造成职工两地分居(25.91%),搬迁会不会转嫁污染(15.99%),巨额税收在哪里缴(7.40%),搬迁要花多少钱(6.44%),搬迁的具体步骤和方案(6.28%)。

4、86.96%的人认为6万多富余职工的安置问题是首钢搬迁面临的最大难题。其他主要难题排序为:搬迁所需的500亿元资金问题(22.59%),如何减轻对河北当地的污染问题(18.08),协调北京与河北的税收分配问题(13.84%),其他(4.40%)。

5、83.74%的人认为减少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将是首钢搬迁给石景山区和北京市带来的最大好处。其他好处依次为:有利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3.23%),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22.69%),缓解首都能源供应紧张局面(19.42%),有利于房地产开发(18.62%),其他(2.79%)。

6、77.15%的人认为增加就业压力、影响社会稳定将是首钢搬迁对石景山区和北京市造成的最大影响。其他影响依次为:将产生职工家属两地分居问题(33.48%),减少经济总量,削弱

地区经济实力(27.84%),税收外流影响财政收入(19.37%),搬迁中的不确定因素将影响地区的招商引资(13.68%),其他(2.52%)。调查表明,为减轻这些影响,认为国家和北京市应给石景山区的政策支持依次为:财政政策支持(65.99%),就业安置政策支持(56.71%),首钢腾出土地发展项目支持(22.85%),土地政策支持(20.60%),产业发展政策支持(19.69%)。

7、关于首钢搬迁后腾出来的预留土地最好干什么用,调查显示依次为:建国家部委和市属部门机关办公区(22.10%),安排类似首钢这种经济总量的非污染产业(19.64%),发展文化休闲娱乐产业(15.29%),建科技研发基地(11.16%),建大型商贸区(9.44%),建高档住宅区(8.58%),建工业文化遗址园(7.40%),其他(4.83%)。

8、65.34%的人认为仅靠首钢和石景山区难以解决搬迁造成的富余人员的安置问题,希望国家和北京市给予大力支持。调查显示:为解决富余人员的就业问题,48.18%的人认为要“加强思想教育,转变择业观念”,44.53%的人认为要“争取北京市就首钢搬迁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就业”,40.50% 的人认为要“根据富余人员实际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32.14% 的人认为要“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岗位”。

9、在首钢搬迁后厂区地块使用价值和开发利用方面,54.77% 的人认为污染对这块地的使用价值影响不大;而19.74%的人认为严重污染致其使用价值缩水。43.56%的人认为这块地应根据情况进行一定时间的环保处置后才能开发利用,而35.52%的人认为厂房拆了就能重新开发利用。

10、关于首钢搬迁后原厂区遗迹是否算某种文化遗产,调查显示, 45.92%的人认为首钢搬迁后的遗迹应该算某种文化遗产,26.56% 的人则认为“不算”,另有25.27%的人回答“说不清楚”。对于未来的发展展望,68.24%的人认为石景山区将成为京西环境质量最好的区域;35.41%的人认为石景山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30.31%的人认为环境质量改善将带动区内房价逐步上涨;而20.65%的人认为石景山区将长期受到首钢搬迁造成的经济总量下降等一些负面影响的困扰。

二、调查总体评述

综合分析问卷调查和座谈会情况,既有积极方面的思想反映,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思想情绪、顾虑和担心,主要评述如下:

㈠正面的思想反映

1、干部群众高度关注首钢搬迁,大多数人认为首钢搬迁是大势所趋,是国务院经过反复研究作出的正确决策,大多数干部群众对首钢搬迁表示理解和支持。

2、大多数干部群众认为,首钢搬迁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改善北京市环境质量的需要,是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需要,是国家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虽然搬迁后会遇到一些暂时困难,会给某些局部带来一定损失,但如果不经历这个过程,就不会有更加美好的将来。

3、首钢搬迁符合石景山区和北京市的长远利益,但也会由此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有关部门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多方预测,超前运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妥善解决和处理有关矛盾和问题,确保地区有序转型、和谐稳定。

4、富余人员的安置问题涉及众多职工和家属的切身利益,事关全区、全市的社会稳定,是首钢搬迁过程中及以后相当一段时间里不可回避的主要难题,也是石景山区必须面对的巨大压力,仅靠首钢和石景山区难以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和北京市应给予全方位的大力扶助和支持。

5、科学、合理、有效开发使用好首钢搬迁后腾出的大块土地,对石景山区的建设发展具有特殊意义。要从长远考虑和打算。进行科学论证,国家和北京市在这块土地的规划及项目引

进等方面,应考虑石景山区的特殊情况,给予适当照顾和扶持。

㈡值得关注的思想情绪

1、首钢职工、家属对首钢怀有深厚的感情,从感情上讲,一些人舍不得首钢搬迁,对首钢感到难舍难离。但首钢搬迁是大势所趋,有些人无奈地说,国务院已经定了的事,想不搬也不行。

2、部分群众认为首钢搬迁对石景山区很不利。他们说,富余人员的安置问题将长期存在,而搬迁后腾出的成片土地不可能马上进行开发,财政收入将大幅减少,首钢搬迁将把最大压力留给石景山区,未来形势不容乐观。

3、不少群众对首钢搬迁心存顾虑。首钢的职工和家属对于能否得到妥善安置心里没底,担心生活水平因搬迁而下降。部分群众担心大量富余人员将给石景山区已经很困难的就业工作增加新的压力,从而影响社会稳定。而一些居委会干部也担心首钢搬迁给居委会的工作带来更大困难。

4、一些群众认为,首钢搬迁将导致一些职工家庭两地分居,相关家庭中照顾老人、教育子女等诸多问题也将随之而来,处理不好也可能成为新的社会问题。

5、一些群众说,首钢搬迁后腾出的土地利用前景非常看好,很多部门都在盯着这块地。他们担心首钢搬迁后这块地被有关部门你一块、他一块分割占用,得不到有效开发,从而给石景山区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意见建议

1、首钢搬迁应由国务院有关权威部门直接挂帅。首钢搬迁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工作繁重,涉及到国家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涉及到北京市与河北省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涉及到众多人员的切身利益,很多问题地方很难协调解决,如果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直接出面挂帅协调,会更有利于搬迁工作的快捷高效。

2、要确保环境污染不反弹。一些群众说,在首钢压产、搬迁过程中,环保部门应继续加强监管,要继续督促首钢加大环保投入,确保环境质量稳定改善,首钢搬迁后原厂区地块应优先发展清洁、污染少的产业或项目,避免再次受到污染。

3、首钢搬迁后遗迹应作适当保护。一部分人认为,首钢搬迁后遗迹应作为历史和某种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一些群众建议在原址上建冶金博物馆。一些群众说,考虑到首钢对国家和北京市做出过巨大贡献,首钢职工、家属对首钢有着深厚的感情,首钢搬迁后应采取适当方式留个纪念,让他们有个念想。

4、要确保首钢搬迁后腾出的土地得到有效利用。很多人认为,当务之急要做好首钢厂区土地使用规划工作,明确土地使用性质;应对这块地的使用进行一定限制或冻结,在压产搬迁过程中不应搞其他开发建设。首钢和石景山区应就这块地如何开发利用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

5、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搬迁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干部群众特别是首钢职工、家属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与解决相关人员的后顾之忧结合起来,真正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在更大程度上争取群众对首钢搬迁的理解和支持。

课题负责人:杨永安

课题参与人:胡冀民、岳晋、李玉珠、许红军

执笔人:彭司海

推荐第4篇:江苏科技大学9月份大学生舆情调查报告

江苏科技大学大学生舆情报告

江苏科技大学9月份大学生舆情报告

新学期已经来临,大学生们也投入到了新学期学习当中,为更加及时地,全面地了解我在校学生的思想动态,全面掌握我校学生对一系列社会热点,难点以及敏感话题的关注程度。我们舆情调查小组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前往各个学院,深入到广大大学生当中收集广大学生中有价值,有思想的舆情信息,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收集广大学生中有价值,有思想的舆情信息,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和发展。

关注一:新学期开始,促进学校的学习氛围。

随着暑假的结束,虽然同学们已纷纷返回学校,但学生们心貌似还没有完全归来,但是学生还是以学习为生,广大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才是重中之重。

依据党中央精神,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诸多学生组织以及班级都开展了形势各异的主题活动及班会,通过思想教育的形式对学生们进行指导,希望能将学生们的心重新拉回学校,在学校里反响很大。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以及态度,有人说暑假过度的放纵导致自己无法集中精力好好学习,而这适当的班会却使自己重新找回了学习的状态,应好好感谢学校。也有些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同学感到懊悔,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辜负了父母的期望,并说自己往后一定会好好学习。可以说这次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注二:由钓鱼岛事件引发的思考。

最近常常看到中日因钓鱼岛问题关系紧张的报道,9月8号日本海上保安厅于当日凌晨逮捕了7日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捕捞作业的中国渔船船长,并将船长带到了冲绳县石垣市,中方提出严正交涉。随后中日关系局势紧张。

对此我们舆情调查小组对广大学生做了一系列的采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以及看法,有人认为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无可争议也同样无可取代,我们应该与日本抗争到底。也有认为因为中国人的性格、

品行告诉世界,中国人没有刚性,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做出一些强硬的态度。但同样有同学觉得这些事情是国家的事,离自己太过遥远,谈论这些话题没什么必要。

关注三:美国撤军伊拉克。

九月一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军正式从伊拉克撤军,七年的伊拉克战争正式宣告结束,美军从伊拉克撤军所引发的一系列遐想不得不引起各个国家对此次事件的高度关注。

为了想了解一下大学生对此次事件的一些看法或者想法,我们舆情调查小组特地对广大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入的采访。学生们对此各持个的看法,有些同学认为美国是一个强权国家,仗着自己国家强大的国力去欺压一些弱小的国家,看不起美国。有些同学认为伊拉克遭到美国的欺压不但是由于自己有吸引美国的资源,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自己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所以一个国家想摆脱他国的欺压,只有发展好自己国家的军事力量。还有一些同学对此保持沉默,他们认为这些事情与他们无关。

总结:通过一系列对同学们的调查发现,对于社会的热点,难点以及敏感话题的关注度,同学们对那些跟自己有关的话题关注度明显高于那些国际上的一些热点话题,或许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已经给我们这些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以及大学生们对于社会的一些不满,这虽然对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建设带来了一些困难,但我们坚信随着大学生们思想的逐渐成熟,他们的很多看法会得以改变。

江苏科技大学舆情调查小组

2010年9月30日

推荐第5篇:良安信用社二季度舆情调查报告

良安信用社2011年二季度舆情调查报告

乐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我社根据联社的要求,采取完善组织体系、加强声誉风险监测报送、建立预警及处置机制等措施,扎实做好舆情监测报告工作,为全辖信用社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并在今年一季度报告中,各网点报送均无舆情发生,现将一季度我社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完善组织体系,建立舆情监测队伍

为提高声誉风险管理能力,有效引导舆情发展,妥善处置各种负面舆情,为全县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我社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四川监管局关于加强声誉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川银监通[2011]3号)、县联社《乐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办公室关于转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四川监管局关于加强声誉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乐农信联办发[2011]11号)文件的通知要求,结合我社声誉风险管理与处置工作现状,制订了《乐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良安信用社重大声誉风险应急预案》并要求各社同时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成立了由良安信用社主任吕林为组长,良安信用社副主任徐其龙为副组长,宋勇及各分社主任为成员的声誉风险管理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各自的职责;各分社也成立了由主任任组长,全社员工为成员的声誉风险管理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自相应的职责,设置了舆情监测岗位,建立网络舆论引导工作队伍。

二、加强舆情监测,坚持每日报告制度

重点加强了对社会公众、政府相关部门、新闻调查类电视栏目的监测。同时,我社要求各分社按照规定,向我社报告舆情发现及应对情况。日常舆情报告以每日下午2:30前报送前一天报送后至当天的舆情(目前仅报送负面舆情),坚持每日“零报告”。 根据舆情对农

1 村信用社声誉的影响方向和程度,把舆情分为五个等级。即正面、一般、关注、有害、危害,后三级统称负面舆情。根据我社舆情监测情况,及时向联社报告舆情,并坚持零报告制度。同时,实行每季度总结报告及下季度舆情研判断报告制度。在2011年一季度中,我社每日舆情报送率达到100%,到时目前没有负面舆情情况发生。

三、建立处置机制,完善舆情应急预案

为在舆情出征兆至舆情开始造成损失之前,采取必要、有效的措施化解舆情或将舆情的影响降至最低,我社逐级建立声誉风险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要求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针对重大声誉事件的应急演练。坚持“区别对待,堵疏结合”的原则,要求舆情发生网点在舆情发生之后,在第一时间深入调查舆情引发原因并同时上报联社舆情领导小组,明确舆情引发责任,并迅速制订舆情处置方案,紧密依靠当地党政宣传部门,积极寻求舆情首发媒体管理部门的支持和首发媒体的配合,控制舆情的进一步扩散。

四、强化监督问责

为了提高各网点对舆情工作的重视,我社加强了对声誉风险的检查,对工作不负责任造成负面影响的、对出现负面舆情不及时报告的,对发生负面舆情不采取措施使负面影响蔓延和持续扩大化的责任人,我社将及时上报相关责任人明册请求联社按相关规定处理。

良安信用社

2011年7月6日

推荐第6篇:舆情

习近平“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批示引起强烈反响 民众呼吁建立贯彻执行的长效机制

来源:自采

新华网北京1月28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作出批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习近平近日在新华社材料上批示称,从文章反映情况看,餐饮环节浪费现象触目惊心,要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各级党政军机关、领导干部等,要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从东北地区到西南地区,从高原边陲到江南水乡„„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批示引起强烈反响。

民众认为,总书记的批示说出了人们的心声。浪费是社会进步的绊石,是对创造财富劳动者的一种轻视。很多地方在餐饮招待方面浪费现象让人心痛,特别是政府官员铺张浪费行为,不仅损失了国家财产,更是伤了群众的心,脱离了人民群众的信赖。所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正是人心所向,人民之所盼。

民众认为,不光是党政机关,也要倡导全民节约!反对浪费就是要求勤俭节约,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全民应倡导节约意识,大到国家、社会,小到每个家庭,从小事做起,从儿童教育做起。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勤俭节约之风。

舆论认为,贯彻和执行是关键,应加强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党的十八大后,国家的改观有目共睹,人心所向,如何让这种良好的风气保持下去,关键要建立制度保障,制定详细的措施。要发挥人大、纪委、政协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功能,把公款吃喝的那张嘴关进透明的玻璃瓶中,让它不敢吃、不易吃、不能吃。严格执行制度,

舆论认为,习惯成自然,应制定具体的公务接待细则,让下级在公务接待中有据可依。改革就是改变人的观念思维,改变不良的浪费习惯。从禁止酒驾开始,人们就已经养成了良好的文化自觉,只要是对人民大众好的政策、制度都会得到大众的支持,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形成一种自然习惯。

中国地方两会“新会风”传递政治“正能量”引赞誉 来源:自采

新华网北京1月23日电 中国地方两会本周起陆续召开,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后的“新作风”吹进各个角落:没有了彩旗、标语、警车和鲜花,简化了会议、用餐„„地方政府朴素务实的新面貌让与会者和民众感受“正能量”赢得舆论赞誉。

舆论认为,“新会风”耳目一新,彰显了我党优良作风。“新会风”改变以往形式主义的不良风气,减少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倡官员们多开短会,多讲短话,不仅可以省出大量的时间到基层去,而且可以集中精力解决民生问题,而这才是老百姓最大的企盼。

舆论认为,“新会风” 体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作风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少开会、开短会”传递出了转变文风会风、提高办事议事效率的明显信号。“新会风”的改变绝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舆论表示,改会风、改作风长期坚持,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少数领导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如思想懒散,奢侈浪费,脱离群众,搞形式主义花架子等等。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政府应建立长效的机制,给领导干部上了一道“紧箍咒”。通过机制的建立必将提升党和政府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步伐。

当前文化市场呈现出的四大趋势值得关注 来源:中国文化报

我国当前文化市场已呈现过剩和短缺并存的局面,文化市场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的主渠道,部分文化产品和服务出现同质化,但高质量文化产品仍然供不应求。

当前文化市场在经营主体迅速增长、文化产品和服务极大丰富、文化市场影响力逐渐扩大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一是跨界融合催生新业态发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过多年发展,逐渐从单一的上网服务场所向以上网为基础的多元化运用平台方向发展,旅游演出成为演出业与旅游业跨界融合的亮点,网络演出拓展了传统文化传播渠道。二是大资本投入与国际化改变市场版图。据统计,2010年至2013年,全国已建成和将建成的大剧院在40家左右,总投资规模预计在320亿元以上;社会资金开始涉足演出领域,更多的金融资本、银行、民营企业成为投资艺术品的新兴主体;演出公司逐步进入国外演出市场,网络游戏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三是产业链动作与规模化经营提升市场影响力。网吧连锁化经营方兴未艾,网吧连锁率从2006年初的不足5%提升至目前的近40%;演出院线开启了演出场所规模化经营之路,全国规划和建设的演艺集聚区近10个;传统的演出团体、经纪机构、票务公司、演出场所逐渐融合。四是微创意开辟了多元化个性化服务新天地。以网络平台为主,个人创意得以市场化;以小话剧、艺术工作室为主,多样化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文化市场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的组成部分,在管理目标上,要确保健康、安全与发展繁荣。在管理品质上要坚持依法、高效、透明的原则,推进一体化、信息化、规范化建设。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要求,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格局,构建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大力繁荣文化市场。

文化场馆莫成了“藏珍楼”引关注 来源:自采

据北京市社科院日前发布的专题调研显示,社会公众对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状况和应用程度不高,文化馆、档案馆、基层图书馆和文化站等公共文化场所,年均光顾率没超过5次的受众比例均超过了90%;超过一半的市民一年中从来不去这几类文化场所,资源闲置状况严重。如果这个趋势继续下去,文化场馆成为“藏珍楼”,恐怕不是危言耸听。

人们认为,传统文化场馆恰恰又存在服务“短板”,加剧了自身的闲置。要么建设时重硬件、轻软件,内容、形态都存在低层次与单一化现象;要么服务时重收益、轻公益,忽视文化场馆的文化传播意义和价值;另有一些投巨资新建的场馆,往往布局不合理,远离城市中心和人口密集之地而“养在深闺人不识”,未能发挥作用。

民众建议,要解决文化场馆资源闲置问题,必须多管齐下。一方面,要大力引导。鼓励老百姓走进文化场馆,在全社会营造全民阅读、全民学习之风,以抵消弥漫在整个社会的功利主义或实用主义。另一方面,文化场馆需要提升服务品质,提高可利用率,增强自身魅力。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文化产品不丰富,百姓喜闻乐见的产品少,供给与需求不对称,自然吸引不了公众。如何盘活闲置的文化资源,如何让产品“硬”起来,恐怕是文化场馆的当务之急。

专家尤需强调的是,既然是公共文化场馆,选址时就要考虑到市民的便利,尽量选择在公交便利、人口集中的区域,做到物尽其用。让每个镇街、每个村乃至每个社区都能让人感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完善、周到、细致,一个个崭新的社区图书馆拔地而起,一个个时尚的公共电子阅览室装饰一新。这才是以人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

中国手机网络各项指标增速全面超越传统网络引关注 代表中国互联网向更加融合和开放的方向发展

来源:自采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15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手机网络各项指标增长速度全面超越传统网络。

舆论认为,手机网络各项指标增速反映了我国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当前,中国网民数量已处于高位,网民增长和普及率进入了相对平稳的时期。而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普及,无线网络升级等因素,都进一步促进了手机网民数量的快速提升。

舆论认为,手机网民数量的跃增不仅表现出中国互联网产业迸发的持久活力,更代表了中国互联网向更加融合和开放的方向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普及,互联网的应用性、服务性将愈加凸显。例如,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手机上阅读、购物等,这种融合——应用的模式,有利于各平台间的优势资源整合互补,让网络更好服务生活,也是促进网络创新的一剂良药。

舆论认为,网络的快速发展更加考验运营商的服务能力网络承载能力。中国网络基础建设尚未全面成熟,移动互联的发展仍面临技术性掣肘。随着移动网络数据流量的爆炸性增长,运营商网络承载能力也将面临严峻挑战。而在争夺用户上,也网络运营商也亟需改善服务争夺固定用户群。

推荐第7篇:舆情

网络舆情监测的相关关键技术

近几年,我国着力于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对海量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以快速汇总成舆情信息,从而代替人工阅读和分析网络舆情信息的繁复工作。网络舆情相关的关键性技术归结为:单体化技术与系统化技术两类,现逐一论述。

网络舆情相关的单体化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四个:

(1) 网络舆情采集与提取技术:网络舆情主要通过新闻、论坛/BBS、博客、即时通信软件等渠道形成和传播,这些通道的承载体主要为动态网页,它们承载着松散的结构化信息,使得舆情信息的有效抽取很有难度。梅雪等人(2007)通过全自动生成网页信息抽取Wrapper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动态网页数据的抽取与集成,具有一定的处理准确率以及抽取效率[58]。

(2) 网络舆情话题发现与追踪技术:网民讨论的话题繁多,涵盖社会方方面面,如何从海量信息中找到热点、敏感话题,并对其趋势变化进行追踪成为研究热点。早期的Allan James、J.Allan、G.Hulten、Qiaozhu Mei等人的研究思路是基于文本聚类,即文本的关键词作为文本的特征。这种方法虽然能将一个大类话题下的文本进行聚合,但没有保证话题的可读性与准确性。段建国等人(2007)在此思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实现了话题发现与追踪:即将文本聚类问题转换为话题特征聚类问题,并依据事件对语言文本信息流进行重新组织与利用[66]。

(3) 网络舆情倾向性分析技术:通过倾向性分析可以明确网络传播者所蕴涵的感情、态度、观点、立场、意图等主观反映。比如新浪网的“新闻心情排行”将用户阅读新闻评论时的心情划分为如图2-1所示的八个层次。对舆情文本进行倾向性分析,实际上就是试图用计算机实现根据文本的内容提炼出文本作者的情感方向的目标[67]。唐慧丰、徐琳宏、李艳玲等人(2007)致力于网络舆情文本的倾向性分析技术:通过判断网络环境下倾向性特征词的特点和类型,并进行语气极性判别和标注,从而构建一个面向互联网的倾向性语气词典,建设一定规模的标准数据集,为中文倾向性分析的深入研究提供支持。

(4) 多文档自动文摘技术:新闻、帖子、博文等页面都包含着垃圾信息,多文档自动摘要技术能对页面内容进行过滤,并提炼成概要信息,便于查询和检索。张姝(2007)、刘茂福(2008)、张瑾(2008)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网络舆情信息自动生成报文,并能通过浏览器进行浏览和信息检索。

通过我国网络舆情相关领域的单体化技术研究综述可以看出:从网络舆情信息的采集与提取,到话题的发现与追踪、到态度倾向性分析,再到多文档自动摘要的生成,为我国网络舆情安全评估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舆情信息获取和分析方法。但是,它们都是从纯技术角度出发的,而缺乏“舆情”这一社会层面在技术层面上的体现。

“风起于青萍之末”,网络舆情也是一样,都是从一开始的小舆论,小吵小闹,最后成为了舆论焦点。那么要做好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建设网络舆情监控系统。例如对境内外网络中的新闻网页、论坛、博客、新闻评论,贴吧等网络资源进行精确采集、定向采集和智能分析等等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试论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网络舆情监管工作

作者: 时间:2011-10-09 来源:

兴化市委宣传部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正极速发展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人们表达观点、想法、意见以及相互交流的主要渠道和场所,其影响力已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方面。面对新形势,如何才能及时掌握网络舆情信息、准确把握网络舆情动态,并且进行良好的控制引导,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近年来我市网络舆情监管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是网络管理体系已初步形成。成立了兴化市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兴化市网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协调小组,建立了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市互联网评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兴化市网络评论员队伍的通知》、《关于建立我市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见》、《关于规范新闻发布会管理的通知》等文件,网络管理体系已初步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规范开展。

二是网络监管队伍已初具规模。建立了由126名熟悉网络运行规律、善用网言网语的同志组成的全市网络评论员队伍,在此基础上,聘请了一批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有开拓进取精神和快速反应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写作能力、热心维护兴化良好形象的网评员,作为核心网评员。成立了全市党委(网络)新闻发言人及其助理队伍,建立了党委(网络)新闻发言人及其助理QQ群。建立考核制度,对网评员和新闻发言人进行严格考核;加强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目前,全市网络监管队伍已初具规模,管理逐渐步入正轨。

三是网络舆情监控引导已初见成效。网络舆情监控坚持每天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关注市内外网络媒体对兴化的信息报道情况,发现涉及兴化的不良信息及时上报市领导,根据市领导批示精神和舆情研判情况,协调和督促涉及的部门单位积极正面回应,及时采取措施化解矛盾,及时消除网上不良信息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围绕与百姓关系紧密的热点话题、突发性公共事件和社会敏感问题,及时组织所涉及的部门单位网络新闻发言人及网络评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及时向网民传递准确信息,解疑释惑。网络舆情监控逐步规范化、常态化、程序化。

二、我市网络舆情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乡镇、部门领导对网络认识不够。部分乡镇、部门领导仍然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思维、行为方式,缺乏对网络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对网络特点和规律的认知,或是对网络存有惧怕心理、敬而远之,又或是对网络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不善于借助网络了解社情民意、为我所用。

二是“家丑不外扬”的心理仍普遍存在。对于突发事件以及网络上出现的涉及本地、本部门的负面信息,部分乡镇、部门仍然抱有能瞒则瞒的心理,主动回应、公布事实真相的少,迫于压力才不得不公开的多,往往是错过了公布真相的最佳时机,给谣言的传播提供了空间,结果往往是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三是对网络舆论的引领能力亟待提升。目前的状况是:对网络上出现的帖子进行回应、引导的多,主动发帖引领舆情方向的少,特别是党委、政府的大政、方针、政策,目前并没有能够有效地占领网络舆论空间,普通信息甚至是无效信息盛行,给网络舆论氛围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四是对网络舆论的处置方法有待改进。对于网络上出现的舆情信息,目前的做法主要是根据舆情涉及的单位部门,及时联系做好答复处置工作,而真正与网民交心交流不够;对于虚假信息甚至是违法言论,往往是一删了之,缺乏必要的预防和制裁手段、措施。

三、做好新时期网络舆情监管工作对策思考

一是要摆正心态,正确面对网络舆情。既不能视网络舆情为洪水猛兽谈网色变,也不能等闲视之放任自流。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网络,以阳光的心态、开放的胸怀面对网络、接纳网络,并且要学会善于利用网络。一方面充分发挥其方便、快捷、互动性强、影响力大等优势,运用网络获取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让网络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宽容、积极地对待网络舆论监督,对于网络反映出来的问题,不回避、不排斥,坦然地面对舆论,坦诚地与网民交流,做到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二是要抢占先机,积极引导网络舆论。俗话说得好,“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这一道理在网络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党委、政府要通过网络及时将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热点工作信息公之于众,以正确的信息占据公众有限的阅听时间,使虚假新闻和无效信息在传播通道中所占据的百分比尽可能降低,从而最大限度地让我们的正面声音占领网络阵地,引领网络舆情,形成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对网络上出现的一些热点话题,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学会超前思考,发表有深度、有说服力的言论,引导网民辨明是非,客观分析问题,理智作出判断。对于重大突发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准确、透明地发布我们的权威信息,对不实言论第一时间予以澄清,让公众尽快了解事件的真相而不是被谣言和误导迷惑视听,即使在事件发生初期不能确切、全面地掌握情况,也应及时、客观地发布信息,使谣言止于事实,从而牢牢把握引导网络舆情的主动权,避免出现错误的舆论导向。

三是要坚持原则,妥善处理网络舆情。对发现的网络舆情,要在认真分析、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区分不同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做好答复处理工作。对咨询类问题,及时跟帖做好政策性解释和答复;对建议类问题,认真分析论证,科学合理采纳;对投诉类问题,严格核实,辨别事情真相,妥善做好化解处置工作;对网民署名反映的情况,更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强与网民的联系,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并适时反馈处理结果,真正做到让网民满意、使工作受益,以透明的姿态、务实的作风赢得网民的理解和支持。

四是要加强疏导,坦诚与网民沟通。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尊重网民的呼声和利益诉求,面对网络舆论,政府应主动放下架子,坦诚和网民交心谈心,与网民搞好交流。对网民的疑问甚至误解要耐心回复,不可敷衍塞责、应付了事;对网民反映情况属实或有一定根据的批评性网络舆论,做到公开承诺、及时纠错;对于反映情况失实或恶语中伤的,要通过正当途径公开辟谣、说明事实、以正视听;针对网民较为关心、质疑较多的问题,或请专家学者解答,或请相关部门直接与网民对话交流,也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会、接受专访等形式,认真做好解答。

五是要严格监管,坚决打击网络违法行为。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等特点,使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偏低,这就需要我们加强严格监管,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强化主流舆论,争取中性舆论,孤立反动言论。可在论坛试行推广发帖规则,对发布不严肃言论的网民利用技术手段提出警告或限制其发帖;对不利于社会稳定的不良帖子及时予以删除;特别是对那些别有用心散布谣言、在网上恶意制造事端的违法行为更要坚决打击,毫不手软,必要时可诉诸法律手段来有效维护正常的网络舆论环境,从而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

推荐第8篇:网络舆情

在层出不穷的突发事件和某些看似“躺着也中枪”的偶然遭遇中,触及了现阶段资源配置、利益分配、廉政、城乡融合、民众政治参与等社会深层问题。能不能较好地协调和处理各种利益冲突,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和最紧迫的任务。

一 社会各阶层上网喊话

在网络媒体越来越发达的“大众麦克风”时代,公众的话语权实现了空前的普及,社会各阶层都已经习惯于在网络上“喊话”,表达个人观点。一些社会事件一旦上网曝光,网络舆论就成为事件发展得最重要的推手。

现阶段行政监督机制低效,法律做为利益调节的底线保障也时有失灵,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持续弱化,新闻的“异地监督”受到遏制,互联网也就成了弱势群体表达利益诉求的几乎唯一顺畅的通道。一人爆料维权,众人“围观”,互联网成为弱势群体展示伤痕和互相取暖的地方,也经常成为倾泻“仇官”,“仇富”等负面情绪的垃圾箱。

传统的“公共知识分子”在网上频繁发言,关注时事政治,热衷于“观念启蒙”延展其影响力。“公共知识分子”在网上发言时十分自信甚至自负,但对社会额冲击力其实有限。在7·23动车事故成为一个契机,推动中等收入阶层集体登上网络舆论平台。这个阶层过去一般不介入时政议题。而此次事件却伤害到中等收入阶层,不仅因为他们是动车乘客的主体,铁道部处理不当,侵犯到中产阶层为代表的社会主流人群的安全感和尊严。

以演艺明星为代表,中等收入阶层变得激动起来,在“7·23”动车事故中,一些演艺明星的舆论影响力,整体超过传统的学者、作家群。中产阶层对公权的质疑和离心倾向,值得为政者警思。

高收入阶层也在网上十分活跃,如一些房地产商人、投资家等,其粉丝都在百万人以上。他们虽不像“公共知识分子”那样具有完整的政治诉求,却有很多公共议题的热心参与者,以成功人士的身份全是和强调现代化价值观、情感,对年青一代又很强的人格感染力。

一些官方背景人士好机构也找到互联网“发声”,试图推动解决体制内难以处理的问题。

二、政府公信力弱,网上争论就多

在突发事件中,网民渴求真相、全民侦探,与一些政府部门试图掩盖真相的拉锯战,远没有结束。在一些地方,政府信息不公开依然是常态,公开是例外。政府部门陷入“塔西佗陷阱”的尴尬,即“一旦失去公信力,无论是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修复和提振政府的公信力,是舆情应对的关键。

如何让政府拥有公信力,是当下舆论探讨最多的话题。但政府应比舆论更关注这一问题。公信力是政权的基石。建国初期,政府拥有极高的公信力,却在10年浩劫中遭到重创。从浩劫之后开始,都应是政府重树公信力的阶段,哪能再被挥霍?官员们必须认识到,政府的公信力,已没有再被透支的资本。

解决当前民生问题的几点建议

1、加大财政对民生工作的投入。要立足“移民大县”实际,在全力争取上级政策支持、项目扶持的基础上,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财政收入的增加,逐年加大对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养老、住房、文化等领域的投入力度,在逐步改善城乡基础设施面貌的同时,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上,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2、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劳动者收入。一是加强对城乡生活困难群众、灵活就业人员尤其是下岗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保证有就业欲望的人群有一定的就业技能,提高其自我谋生和提高收入的能力。二是全面落实就业优惠政策,政府多渠道、多形式开发就业岗位,创造就业机会,积极帮助零就业家庭成员和“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从根本上提高困难家庭的生活

水平。三是大力扶持和发展各类经济组织,减少失业下岗人数,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家庭收入。四是以农业科技进步为支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特色支柱产业,努力提高农牧业的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3、加大扶贫助学力度。严格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各项制度和政策,坚决杜绝教育乱收费现象。疏通各种助学渠道,结合实际,在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的同时,要有重点地对义务教育阶段住校学生给予一定数额生活补助,保证困难家庭的学龄儿童不辍学。畅通扶贫助学、贷款助学的渠道,使生活困难家庭的子女都能获得帮助,以减少家庭的经济压力,确保外出求学的大学生不能因学费问题而退学。

4、健全完善城乡医疗保障救助机制。一是遵循“全民医保”、“病有所医”的原则,将符合参保条件的所有居民都尽可能的纳入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市居民医疗保险中来。二是加强对农村困难群众、城镇下岗困难职工的日常医疗救助,扩大医疗救助范围,对于患大病且费用超过一定标准的困难群众,及时给予相应的现金补贴,尽可能减少因病致贫现象发生。三是每年定期组织地开展义诊活动,对困难群众实施医疗帮扶,免费进行身体检查,减免治疗费用,宣传保健知识,提高他们的建康水平。

5、建立健全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通过大力宣传,逐步提高全民的社会养老保障意识。采取得力措施,进一步将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从机关事业单位向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延伸,使更多的务工人员能够老有所养。在落实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6、扩大民政低保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加强对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管理和探索,努力争取专项配套资金,严格执行“能进能出”的管理原则,提高低保标准,逐步扩大城乡低保的覆盖面,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的目标,切实保障好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

7、设立扶贫济困基金募捐社会救助资金。动员社会力量设立扶贫济困基金,对生活困难的家庭实行救助,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有计划地举行大型慈善宣传和爱心回报社会系列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扶贫济困爱心捐助的良好氛围,争取经济效益较好的县内外大型企业进行捐助,增加基金积累,切实提高帮扶水平和层次。

【让关注有温度:政务微博办事厅四川站启动】继江西、重庆、上海、河南四省市联合新浪推出微博办事厅,第五站四川站今日启动!恰逢四川司法政务微博发布厅上线,本期主题为@四川司法 推出的“司法服务如何便民利民为民”,李仲彬厅长在线与网友互动。欢迎猛戳!http://weibo.com/pub/i/zt/sczwwbbst

【人民日报:群众不满意多从干部身上找原因】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干部是主体,必须从干部抓起,时时处处用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这面镜子对照自己,坚持亲民、爱民、为民。很多群众不满意问题的产生,应更多地从干部身上找原因。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在于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

【网友:计生干部非法关押老人儿童 计生部门:是老人主动要求过夜】网友微博称,福建南安市向阳乡计生办私设黑监狱,关押留守老人和儿童。当地有关部门回应称是“老人家主动要求在这里过夜”,被锁房间内是“工作失误”,因“请来看门的是本地人,回家时不小心把门锁上了

【宁夏林业局原局长王德林被开除党籍公职】新华社消息,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原党组书记、局长王德林,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贿赂并多次捏造多名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事实进行举报,被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

【福建计生干部倒卖4名婴儿 公务员参与买婴】12月18日至24日,在公安部直接部署指挥下,福建、云南、四川、安徽等9省公安机关统一行动,摧毁9个特大拐卖儿童犯罪团伙。令人震惊的是,参与倒买倒卖的还有村干部等,王某在福建安溪县当了9年的妇女主任、计生干部,倒卖了4名婴儿。

【把人当畜牲的干部是什么?】5个孩子生命换来却是冷漠乖诞的“严禁人畜入内,违者责任自负”标语。如属实,这标语显示的就不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剁脚“的简单卸责思维,而是管理者伦理和人性的缺失了。把流浪的人与乱走的牲畜并列,内心要多么寒冷、黑暗才能说出这样的昏话。【毕节垃圾箱警示“严禁人畜入内”】贵州毕节崭新垃圾箱上,喷着红色字体“严禁人畜入内,违者责任自负”。何官屯镇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孙浩然认为,换垃圾箱与此前毕节有流浪儿死于垃圾箱无关,而是出于“工作需要”,镇政府需要由此治理环境脏乱。而对垃圾箱上的字并不知情。

就在案发前两天的12月12日,该学校刚刚通过由一名县教体局副科级干部带队的平安建设检查,该校各项指标合格。而这几天,该局分管学生安全的副局长周锋一闭上眼,就会出现血淋淋的凶案场面和痛彻心扉哭叫的孩子。“我们对不起孩子„„”和记者说起他在医院见到的场景,他掉下了眼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光山学生伤害案何以发生】末日论影响、干部作风不实、学校安防不足„一系列社会问题终酿惨剧。凶徒清晨闯入校园,学校大门四敞大开,没有老师和门卫第一时间出现;歹徒受末日论刺激,虽患癫痫但行凶时具备自控力;23名孩子全是留守儿童,没有一个父亲到医院„

【河南22名学生被砍后当地封锁消息 官方集体失声】河南光山县14日发生的小学生校园被砍伤事件中,22名小学生被砍伤,1名老人命在旦夕。在发出这一消息后,光山县当地封锁消息,官方集体失声,甚至有当地干部在办私事、玩游戏,称“探讨没意义”。

周强在湖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作讲话。

12月25日上午8时20分,参加湖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近千名干部按时进场。

8时30分,会议准点开始。主席台上没有鲜花朴素简洁,省委书记周强正用他温和的语调讲话。9时52分,周强的语调突然升高:“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抓发展环境的改善,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目前问题依然突出,各方面反映强烈。”

记者注意到,周强平时和蔼的面容此刻显得异常严肃,他脱开讲话稿,犀利的目光环视

全场:“有的把企业当成„唐僧肉‟,随意向企业伸手,索拿卡要甚至敲诈勒索……我也时常接到有关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投诉信。”

讲到这里,周强显得十分激愤,“有些部门、有些干部过去是要有好处才办事,现在就是拿了好处也不办事,喝完了酒,吃完了饭,泡完了脚,屁股一拍就走人,什么事也不办,什么问题也不帮企业解决!”

“还有,企业一年到头,不是迎接这个检查就是应对那项评比,一些部门靠检查评比索拿卡要,这个问题已经很严重甚至十分严重。”

推荐第9篇:舆情信息

粮食直补“让人欢喜让人忧”

2003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特产税,2005年又相继取消了农业税,别了,皇粮国税,集资、提留再也不用交了,当农民兄弟听到这一消息时,无不感到高兴,无不拍手称赞国家的政策好!更令农民兄弟高兴的是,国家不但取消农业税,而且对种粮农民进行粮食直补,这一政策的实施,又一次让农民深深地感到了党的温暖和关怀,至今,实行粮食补贴已有七八年的时间,高兴之余,农民兄弟却又多了一些“窝心”的事。

窝心一:粮食直补前期准备工作,让农民上报自己的地亩数,并非出于对国家政策的不信任,而是对村两委班子的不信任,害怕他们“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导致有的百姓不敢报实的,因为怕上面又有什么不利的政策,村级再按地亩数“变相敛钱”。时至今日,仍有很多农民群众的地亩数一直“缩着水”。

窝心二:或许国家对村两委班子也不是那么“信任”,直接给农户办理了粮食直补折,当补贴资金集中发放时,农民在信用社取钱要耗费很多时间,尤其给离家较远的老年农户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有的村两委干部,为了套取国家补贴资金竟然给群众少报地亩数,干部的却多报,出现了违法现象。

窝心三:令农民不解的是,水利部门也是国家部门,依然在收着农民的水费,领着补贴缴水费,农民群众多多少少有一种“空欢喜”的味道在里面。

农民群众纷纷反映:

1、能否按人头发放粮食补贴;

2、能否和水利部门联合,将水费与粮食补贴抵顶后,多退少补。

推荐第10篇:5.7日舆情

铁路切实加强安全风险管理确保运输平稳有序

本报北京5月6日电(记者张依)近期,部分地区降雨较多,加上全路施工任务繁重,铁路安全压力加大。铁道部要求各铁路局结合实际,把抓好防洪和施工安全作为当前工作重点,抓好施工组织、现场作业和季节性安全等工作,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和控制,确保运输安全平稳。

由于持续性降雨和强对流天气多发,雨量超标造成线路封锁或列车限速等问题较多,铁路防洪形势日益严峻。对此,铁道部要求各铁路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线路日常巡视检查和防洪重点地段的看守。各单位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治,并及时调整防范等级,安排人员密切监视,确保所有隐患处所始终处于有人监控状态。列车运行途中,机车乘务员要坚持不间断瞭望,发现异常情况要以确保列车安全为前提,该停则停、该慢则慢;对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报告车站或调度,由车站或调度通知相关部门确认,情况不明时,严禁臆测行车。

当前正是施工的黄金时段。铁道部再次强调,各铁路局要严格执行施工安全管理有关规定,切实落实 “施工不行车、行车不施工”的基本作业要求,坚决杜绝无计划、超范围施工和利用行车间隔上道作业。施工结束以后,施工部门要及时清理回收施工垃圾,不得随意堆放在线路两旁,以防影响行车安全。

铁道部强调,各单位要强化施工命令管理和联控互控,确保施工安全。各单位要严格规范施工命令填记,确保完整准确、不错不漏,在命令的发布上要形成闭环管理,确保命令及时准确传达到每一个相关岗位和每一名作业人员;要严格执行施工组织方案,严把施工方案审核、现场施工防护、列车放行条件等关键环节;要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时段、关键作业的检查,加强对落实卡控措施执行情况的检查。

“十二五”铁路力争实现沿线绿化里程5万公里

记者6日从铁道部获悉,《铁路“十二五”环保规划》已于日前印发。“十二五”期间,铁路力争实现增产不增污、沿线绿化里程达5万公里等目标。

“十二五”时期,我国铁路行业将大力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提高环境污染防治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生态保护与铁路建设有序推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优化的绿色铁路。

规划提出,应稳步推进铁路建设,加强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合理引导运输消费,提高铁路在全社会运输中的份额,充分发挥铁路在节能环保上的比较优势,促进国家绿色交通体系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铁道部此前还印发了《铁路 “十二五”节能规划》,目标是将单位运输工作量综合能耗降低5%。

第11篇:舆情应对

网络具有容量大、传播快、影响广、覆盖面宽的特点。应对网络舆情,首先,要摒弃封堵思想。古语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要坚持以开放的胸怀、开明的姿态、阳光的心态面对媒体、面对公众,充分尊重媒体,坦诚对待记者,以对媒体和记者的尊重和诚恳赢得理解和支持。要按照从“网上来”到“网上去”的思路。加强与网络的沟通,以面对面的方式和媒体的语言风格,确保新闻和信息的权威性和一致性,最大限度地压缩小道消息、虚假信息,变被动为主动,先入为主,确保更准、更快、更好地引导舆情。其次、要抢占舆论先机。列宁说过:“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面对网络舆情,要有政治敏感性,要迅速核清事实,拟定对外发布口径,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不能等有了最终结果再反馈;要先说事实,慎说原因;要边处理边报道,不断跟进发布,增强对网络舆情把握能力和引导能力,抢占引导先机和主动,做到“止之于始萌,绝之于未形。”引导网络舆论,要由新闻发言人或网络评论员把话说出来,避免把政府第一首长直接推到前台,以保留更大的回旋余地。再次,要回应虚假信息。网络舆情由于上网人员的隐蔽性和信息发布的随意性,信息真假难辨,致使一些政府或部门很容易成为不准确信息或舆情的受害者。面对虚假信息,是积极面对还是消极对抗,对现今领导提出了挑战。如果以回避或对抗的方式出现,就难免发生舆论危机。稍不注意,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舆论风潮;略一迟缓,就可能带来难以控制的舆论审判,可谓“一言兴邦,一网丧言”。流言始于封锁,谎言止于公开。针对网上强大的炒作力量,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正面引导力量,培育一支政治素质高,有影响力的网上评论员队伍,积极组织评论员参与网上跟贴和讨论,号召广大领导干部参与网评,扩大网上主流声音,增强正面控制力;同时,也可以有选择的邀请一些媒体或“意见领袖”做一些专访或现场报道,丰富信息传播的内容,增强网上权威声音的力量,影响公众、引导舆情。通过这些有号召力的正面言论孤立非主流言论,驳斥一些消极的、失真的社会舆论,消除其负面影响,真正做到让事实说话。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表达民情、畅通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渠道。作为行使经济监督职能的审计机关,对网络舆情要高度重视,落实专人负责,及时与网民进行网络交互,把网络打造成沟通的平台、理解的平台、宣传的平台、监督的平台。笔者认为,在网络审计信息公开上须做到“三要三不要”。

一要“重”而不要“藐”。审计机关要高度重视网络舆情,面对网路舆情不能不理不睬,也不能只言片语,敷衍了事。审计干部在利用网络的互动性、便捷性,通过网络搜集社情民意,了解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了解群众对审计工作的期望与要求的同时,一定要正视网络的严峻挑战,把网络作为日益强势的新兴媒体来对待,各级审计机关都要明确1-2名应对网络舆情的责任人。应对网络舆情责任人,每天要坚持“上网看看”,搜索网上信息,了解相关舆情,包括正面的、反面的,对重大反面舆情要在第一时间掌握,并根据舆情的不同情况,研究确定相应的处置方案。

二要“导”而不要“堵”。审计对网民曝出的审计信息,不能熟视无睹、漠不关心。对正面的网络舆情要及时呼应;对网络出现的负面信息和过激言论,要立足于疏导、化解的原则,不能不理不睬或者简单否认,更不能采取删贴、删除ID、封网、堵截、对抗等简单粗暴的措施,这些都会给网友以误导;要坚持以开放的胸怀、开明的姿态、阳光的心态面对舆情、面对媒体、面对公众,及时发布消息和撰写发表网评文章,同网民坦诚沟通,赢得网民的理解和支持,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三要“急”而不要“缓”。传播迅速是网络舆情的一大特点,面对涉及审计工作的突发网络舆情事件,审计部门不能久拖不决、消极对待,而要及时跟进,在第一时间组织力量调查事件真相,第一时间把真相公布于众,抢占舆论先机。对于确有其事的,一方面要在第一时间介入公布有关情况,表明态度,努力把问题化解在初始状态,并随着事件的进展及时发布最新消息,释疑解惑,引导网络舆情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对于造谣生事甚至恶意诽谤的,则要及时发布权威的信息予以澄清。另一方面,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同级党委和政府领导反映真实情况,争取支持。(彭夫恒)

当前,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网络舆论随之孕育而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造就了“官”与“民”互动交流的新模式,“网络问政”骤然兴起。置身于网络舆论的新时代中,作为领导干部而言,能否正确应对网络舆论,不仅关乎自身的形象,同时也关乎党委政府的形象。本人以为,正确应对网络舆论,应把握三个关键。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领导干部应当了解互联网,这是正确应对的基础。一要加强学习。了解并掌握互联网的一些基础知识,运用互联网技术的一些基本技巧。二要了解网络舆论。要看得懂网络舆论,知晓网络语言的基本含义。能对网络舆论的性质作出基本的判断,正确区分出一般网络舆论、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谣言。知晓网络舆论的发展规律,网络舆论产生的载体,网络舆论产生的现实背景。三要了解并掌握与网络媒体打交道的基本的技巧。发表具有倾向性的观点时要进行充分的思考,不成熟的不讲,不合理的不讲。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网络舆论虽然产生并流传于网络上,其根源还在现实生活。因此,正确应对网络舆论,加强日常工作的处理是重要一环。首先,领导干部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要对时代背景有基本的判断,准确的理解并掌握上级的精神,不说、不做与时代精神、发展趋势和上级精神相违背的话、相违背的事;对所主管或分管的工作了然于胸,不说外行话;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领导干部身份,不说与自己身份不符的话;时刻牢记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说与党的基本政策、基本信仰相违背的话;不断的聆听并吸收群众意见,尊重民意,不说“雷人”的话。

其次,要创新政府新闻机制建设。包括建设好并充分发挥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作用,堵死流言产生的现实途径;建立健全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的、有针对性的对群众共同关心的问题释疑答难;加强与网友的沟通,采取“做客”、与网友网上聊天等形式,主动的说明问题;加强政府网络平台的建设,主动设置话题,主动的引导网友。五要加强网络信息的回应工作。

第三,要做好信息公开工作。主动公开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涉及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决策的结果,并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

第四,要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督机制。针对一般性的网络舆论,要知晓,能判断,有回应。要特别注意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监控,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要做到有预案、有应对、有措施。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应对网络舆论要注意方式方法,正确的应对措施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这是应对网络舆论的落脚点。具体要做到四个“坚持”:

坚持第一时间处理的原则。对网络舆论,特别是网络群体性事件,一定要第一时间知晓,第一时间应对,不能拖拖拉拉。坚持开放的原则。网络在上达民意、公开诉求、舆论监督、参政议政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和重要。网络已成为作为社会公众一部分的网民群体最为直观、便捷、互动、顺畅的参政议政平台,要让网友充分的发声,这既是政府的职能之所在,也是政府应尽的义务;坚持包容并蓄的原则,对于合理性的建议和意见,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吸收,一时做不到的,吸收不了的,要进行充分地、合理地解释,解释要尽量做到详细,不但要讲清楚为什么没有采纳,而且要讲清楚在什么条件下、经过多长时间会采纳,同时,还要讲清楚已经或即将采取的具体措施;坚持依法处理的原则。(

网络改变了我国社会舆论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崭新的网络舆论场,在新的舆论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对政府管理方式正产生着一系列冲击和深刻影响。研究熟悉网络,重视网络舆情处理,学会运用网络获取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是新形势下对地方政府职能的基本要求,也是政府服务职能的集中体现。只要科学应对,善于运用,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将会为实现公众有序政治参与、政府汲取民间智慧提供一个重要平台,成为地方政府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建设性力量。

(一)加强宣传和培训,增强党员干部对网络舆情的政治敏锐性,自觉培养适应网络舆论监督下开展工作的能力。

日益开放透明的舆论环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仅面对舆论压力要有承受能力,更要提升应对水平;不仅要使信息公开成为常态,更要学会主动研判网络舆情。要在公务员培训中加入应对舆情的课程,特别是根据新媒体的特点,定期开展舆情培训,创新舆情管理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通过专门培训,提高公务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运用互联网的能力、舆论引导的能力,提高网络舆情的敏锐性,确保政府在应对舆情中掌握话语权、占得主动权。必须学习在群众和舆论的批评和监督下推进工作,主动接受网络监督。通过网络这个载体,拉近领导干部与群众的距离,使老百姓可以直接向领导干部建言献策、表达诉求。让互联网成为执政党学习和提高素质的重要手段,把互联网作为向实践学习和群众学习的有效途径,借助互联网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良好氛围。网络反映的问题,有些不完全准确,有些偏颇过激,这需要领导干部具有清醒的判断力,真正把民众利益当成政府施政的方向。同时,要树立正确的网络舆情观念,既不畏惧网络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也不忽视网络的优势和作用,把网络建设成为表达民意的平台,善于从网络舆情中发现工作的盲点、弱点和问题,寻找舆情形成的社会基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发挥政府主流网络媒体的作用,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

目前,敏感度高和容忍度低,几乎已经成为所有民生事件的共同特征。而在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决策者的主观意识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而言,主管官员对事态的判断,对舆论监督的态度,才是决定舆情应对得当与否的关键。若将私利和仕途置于政府公信力之上,致力于黑箱操作,一味地“捂盖子”,甚至干涉舆论监督,就会使问题的处理偏离正常的轨道,效果适得其反。这一点,在河南双汇“瘦肉精”事件上就有充分的显露。换言之,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唯有公开透明、依法行事、接受监督、秉持正义,才是应对舆情的正道,才是促进官民理性互动、实现双赢的良策。

1.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确保信息的公开透明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J.艾卢尔在《宣传:人类态度的形成》一书中谈到“舆论的不可捉摸的易变性和不稳定性又决定了政府的决策不可能追随迎合舆论,那么只能让舆论来追随政府,宣传则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2]在突发事件、危机事件中,最有效的“宣传”方法就是即时地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准确消息。在重要敏感事件中,“沉默”未必是“金”。2003年SARS时期,政府向公众对SARS情况的详细汇报和建立起的新闻发布制度,有效的平定了谣言、避免了恐慌;2008年汶川地震,政府每天的伤亡人数、救援情况的信息发布和新闻媒体的及时迅速、透明的报道,在抗震救灾中打了一场漂亮仗;四川成都6.5公交车燃烧事件中,在人民网发布的“2009年上半年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中,排名第一,在四川省政府官方网站上可以看到,6月5日当天,地方政府官网就发布了13条消息,从事件发生、伤亡情况到救援情况,政府官员赶赴现场均有消息发布,另外,当地政府在3天内举办了5场新闻发布会,即使公布事件处理情况,为媒体报道提供了有力依据。

2.坚持“诚实透明”和“公众至上”理念

在危机事件中,政府部门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政府形象受到了严重挑战。政府形象的形成具有如下基本模型:

图2[3]

政府形象的形成既具有政府本身的行为,也具有对政府行为的解释。在公共危机面前,政府信息发布的态度与效果,本身就构成了政府形象的一部分,二者相互支撑,在对政府形象极为不利的公共危机下,政府做的信息公布工作其实是在进行“矫形传播”,真诚透明的态度,不仅可以化解危机,而且还有助于扭转局势。

“诚实透明”的理念即是,面对公众,功不夸大、过不掩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做一个取信于民、言必行、行必果的政府。在成都“6.5”公交车案中,当地政府三天五场新闻发布会,很好的体现了“流言止于公开”、“透明赢得人心”。“公众至上”的理念就是“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至上的理念。在湖北石首市骚乱事件中,在事件初期,地方政府面对网友在网上“实时”的报道,却缺乏担当的勇气,没有直面群众、做好沟通工作,而是简单粗暴的将警力推到了最前线,这样不负责任的做法就没有将“公众”的权利放在心上。

3.借助大众媒体“把关人”角色

大众传播是一个由媒介组织向受众传播信息,由受众选择、使用、理解和影响信息的过程。[4]施拉姆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对我们空间、时间的组织有重大影响,而且对我们所知、何时知道及知道何种细节有重大影响。”大众媒介具有守望、告知、影响、教化和娱乐等功能,前三种功能,正是政府形象传播所需要的。因此,在大众传播时代,地方政府无法逃避,必须妥善处理与大众媒介的关系。大众媒介不仅仅是发布消息的主要机构,而且还是联系政府与受众的纽带,大众媒介的声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解”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李普曼认为大众不是对外界实实在在的事件作出反映,而是对被他称作“虚幻外界”的“我们头脑中的图画”作出反应。[5]在议程设置理论中,议程设置功能是一个分为三部分的线性过程,首先必须设定媒介中将要被讨论的问题的轻重缓急,即媒介议程;其次,媒介议程在某些方面影响公众观念,即公众议程;最后,公众议程在某些方面政策制定者重视的事物即政策议程。从这三者关系中可以看出,媒介议程、公众议程和政策议程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议程设置过程中,媒介将公众与政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危机事件发生时,公众的目光势必会集中在“权威主流媒体”上,地方政府有责任为新闻界提供官方对事件处理调查情况的详细资料,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如果政府不适当封锁重要的信息,必然是谣言四起,人心惶惶。“流言止于公开”如2003年SARS爆发时,政府对于疫情的信息公开,流言最终消失在官方的声音之下;如H1N1流行的2009年,官方对于H1N1的流行情况及时的发布消息,避免了引起社会恐慌,有效地增加了公众对于预防甲流的知识,并且赢得了公众的信任。

因此,当地方政府的负面形象增大时,需要“把关人”有意识地选择重要信息,维护政府的形象;或者策划其他重大事件,迁移公众的视线;或者组织报道正面的新闻内容,扩大正面形象。地方政府积极地利用议程设置理论,有侧重点的公布信息内容,并不代表可以瞒报危机的严重程度,地方政府需要将事情解决的进展情况及时地公布于众,在这里,就可以将着眼点放在事后的处理、原因的调查以及责任的追究上。这样,可以显示政府“执政为民”的积极态度,公众对于其信任感也会大大增强。

4.完善政府官方网站,开放讨论平台

突发危机事件发生后,网络的反应速度是最为迅速的。亲历者用手机等工具对现场进行拍照、录像,然后上传到网上,在一些情况下,网民成为了事件的“第一报道者”。网上论坛,成为网民发表意见的“舆论阵地”,根据群体动力学原理,群体中有一个重要属性,即凝聚力,而集体思想是群体凝聚力的一种直接产物,凝聚力可在小型群体中发挥功能。在网络论坛上,网民之间所形成的凝聚力往往集中在“意见领袖”周围。当一个问题出现时,在尚未得到准确可靠的信息时,在一个网络群体中,网民会互相提供资料,试图解决问题,其流程往往遵照下图的程序

图3[6]

在整个流程图中,“资讯基础”影响着对于问题“情势的评估”和“肯定/否定结果的辨认”。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后,应该全方位的将“资讯”提供给公众。除了尽其所能影响大众媒体之外,还要在网络论坛上,形成自己的凝聚力。

地方政府可以完善其政府官方网站。政府官方网站不仅仅是政府部门面向公众的“门面”,更是沟通公众与政府部门的桥梁。传播互动的沟通过程是舆论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如果在网络论坛上没有政府的参与,那么在网络民意中,政府部门则扮演着“失语”的角色。

地方政府可以学习“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的模式,在其官方网站上开放与公众讨论的平台,允许网友匿名留言,由地方政府的有关人员进行专门的解答,建立高效畅通的解决机制。在这样的解决机制下,遇到突发危机事件,地方政府的信息发布部门,可以随时对公众的疑问作出回应,同时可以随时掌握网络民意与网络舆情。秉着坦诚开放的态度办好办精地方政府官方网站,开放讨论平台,可以有效地将公众的视线吸引到政府可解决的范围内,建立起高效沟通机制,形成舆论影响,成为意见领袖。

在“传媒聚光灯”和“大众麦克风”时代,面对突发危机事件或者敏感问题时,地方政府的缺席和失语是不能缓和事态和化解矛盾的。网络舆情不是“洪水猛兽”,而是网络民意的表达,地方政府应该本着开明、开放、诚恳的态度,建立起一套预警机制,争取舆论的高低,形成意见领袖,在危机面前,发出有理有力的声音,从而化“危机”为“转机”,达到善治的目的。

,舆情监测室一位分析师说得好,“事后应对永远是第二位的,事件的发生才是第一位的”。只有依法行政、信息透明成为一种自觉,尊重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表达权,才是从根本上提高“应对能力”。

温岭国税局成立网络舆情应对领导小组和应对办公室,配备政治觉悟高、精通网络技术、擅长协调沟通、能够应对复杂局面的精兵强将。坚持主动与被动相结合,构建网络舆情搜集监测体系,制定了突发舆情的应急预案。定期从各大网站、论坛、贴吧、博客、微博等渠道, 主动搜集与温岭国税相关或者属于国税机关关注范围的网络舆情。凭借技术手段进行舆情与事实的关联度、可信度、可查性分析,评估网络舆情的重要程度和价值。按网络舆情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等指标,科学分类应对处置网络舆情。比如对可信度高、可查性强的网络舆情,立即组织展开调查,适时向网民通报调查进展,并争取知情网民的配合。调查结束后,对于反映属实的,及时依法处理,并通报处理结果;对于反映不属实的,用证据消除网民的顾虑,并做好解释疏导工作;对于部分属实的,分别说明。该办法实行一年,该局已成功处置了四起网络涉税舆情,有效地维护了国税整体形象。、

关于有效应对涉税网络舆情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2-08-15

信息来源:市区国税局

点击数:52 【字体:大 中 小】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网络舆情对国税事业发展的影响日益显现。“河南驿城国税人员杀人案”、“陕西国税员工辱骂纳税人事件”、“馒头税”等舆情事件,都给国税工作带来了相当的负面影响。有的税收政策,因各种原因被社会媒体炒作,造成国家税收政策被曲解、误解,影响了国税机关形象和公信力,干扰了正常的工作秩序。俗话说:“众口烁金,积毁销骨”。如何面对互联网这个舆论放大器,营造良好的税收舆论环境,是国税机关当前必须应对的新课题。

一、充分认识涉税舆情的特点及产生的影响

从目前来看,涉税舆情主要来源于报刊媒体、电视、电台媒体及网络、帖吧、微博、QQ群等网络媒体,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传播的快捷性。现在的信息传播都是通过光纤和无线网络,人们通过电脑、手机等进行信息发布,使得一个事情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快速传播出去。二是事件的突发性。网络媒体的开放性,使得一些涉税舆情成为关注的焦点。由于借助网络平台传播信息简单、直接且身份隐蔽,一些人对一些涉税事情动不动就向网上发帖或通知相关新闻媒体以引起社会关注,使得舆情形成非常迅速,事先没有征兆,让人始料不及。三是利益的关联性。大多数涉税舆情都是与公民的利益相关,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诉求遭到忽视损害时,就借助媒体来表达反映。四是整体的联动性。一些事件发生后,迅速发酵,各类媒体竞相报道,网民也迅速跟帖,发表评论,使得各方言论铺天盖地,形成一种舆情风暴。五是观点的多样性。由于人们的利益诉求、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的差异,使得人们对事件的看法千差万别、众说纷纭。六是影响的破坏性。一些人心存恶意,制造虚假信息炒作,让民众真假难辨,不明真相,这些涉税舆情往往让民众对税务机关执法的公信力产生质疑,思想情绪化,引发民众与税务部门、执法人员在观点甚至行动上的冲突,造成很大的破坏性,影响征纳关系。七是处置的紧迫性。舆情如火情、汛情,税务部门必须迅速作出正确研判,在第一时间进行出面处理。消极怠慢只会导致事态扩大。

舆情的影响会产生“涟漪效应”、“蝴蝶效应”。即:某些事件引起的社会被动,如果不及时制止、引导和调节,将会波及很远的人群,甚至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因而对涉税舆情,如果处置不当,会出现简单问题复杂化,小的问题扩大化,局部问题全局化,影响征纳关系以及社会和谐稳定。如果处置得当,则将由坏事变好事,让公众认可税务机关依法办事能力,增强税务机关的公信力。

二、当前应对网络舆情的几种不良倾向

纵观近年来发生的“负面事件”,几乎背后都有网络影子。面对“网上被骂,网下加压”的境况,无论是国税机关还是国税干部,都承受来自虚拟世界的网络压力与现实社会的发展压力双重考验。

(一)网络“恐惧症”。对互联网存在畏惧、畏难、甚至过敏心理,是当前国税干部群体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有调查显示,在“与网民在线交流有哪些顾虑”的调查选项中,21%的人担心“说错话表错态”,42%不能接受“网民谩骂和嘲讽”,12.6%担心“被当面举报和质疑而难堪”。有的国税干部,把网上舆论视为洪水猛兽,想当然地进行堵、封、瞒、蒙,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要么漠视网上民情而反应迟钝,贻误引导和处置的良机,导致“小事情”演化为“大事件”。还有的干部,抱有“家丑不可外扬”的思维定势,视网络为洪水猛兽,时刻提防并设法控制。凡是辖区内的突发事件或违法犯罪事件,都关着门解决,严禁走漏消息,期望这样“上可以瞒领导,下可以骗百姓”。其实,在成千上万的网民“网络围观”与“人肉搜索”的情况下,没有人或部门能只手遮天、掩盖真相,堵、封、瞒、蒙的手段只会让整个国税系统为个别问题付出了整体公信力的代价。

(二)网络“麻木症”。与以上网络恐惧过敏相对的是,一些国税干部则对网络完全“脱敏”,对网络舆情麻木迟钝。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客观上形成了两个舆论场,一个是由报纸、广播、电视、期刊等媒体形成的传统舆论场;一个是由网络与手机等新媒体构成的新兴舆论场。而且无处不在的网络实际已打破了传统的舆论生态,即使是过去认为的一些“冷门”科室也可能一夜之间成为舆论中心,缺少应对意识与经验让它们往往“被动挨打,步步被骂”。反观很多基层国税干部,是在相对封闭的传统媒体构成的“舆论温室”中成长起来的,“和风细雨”式的舆论监督往往让他们形成“媒体可控”的依赖心理与集体无意识,用对待传统媒体的心态和方式来对待具有高度开放、互动、参与的新兴舆论场,必然会在新媒体舆论场的“暴风骤雨”中败下阵来。此外,“身正不怕影子歪”的刚愎心态,也使一些国税干部自认为为官清正,不理睬舆论监督,不注重民声,对各种传言和质疑不回应。还有的干部,抱着“网络让问题扩大化”的错误观念,认为网络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事情一旦上网,往往会掀起轩然大波,使问题扩大化、复杂化,从而采取惹不起躲得起的心态,敬而远之,一躲了之。

(三)网络“本领缺陷症”。尽管这些年来基层干部的网络知识、参与能力以及对新兴媒体传播规律的认识有明显提高,但总体上与广大网民尤其是网络意见领袖相比,很多国税基层干部大多处在“菜鸟”水平,不少干部对网络还一知半解,多属浅层单向触网状态,81%的人只是上网“看看新闻”,不会使用QQ等即时通讯工具的达42.7%,对微博等社交网站完全不了解的达81.3%,可谓“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落后于网络时代。弥补这种“本领缺陷”,迫切需要干部与“网”俱进从“你说我听”,走向“你问我答”,再走向“你说我说”,还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过程。”

三、诱发涉税舆情的根源分析

从目前来看,涉税舆情主要有来自外部的和内部的。外部诱发涉税舆情的核心是征纳关系,尤其征管一线的税源管理、税务稽查、纳税服务是诱发涉税舆情的高发地带。一是税收征收。税务人员在工作中,对纳税人没有做到公平、公正。或程序错误,用语不文雅不严谨。搞税收摊派,提前预缴等易引发征纳矛盾。尤其是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的提高,如果税务机关在调整定额程序不严格,起征点把握不准,最容易引发纳税人群体上访及形成对抗。二是行政强制。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未按规申报缴纳税款采取的税收保全或强制执行措施,在扣押、查封纳税人的商品货物及其他财产时,纳税人情绪容易激发,诱发语言和肢体冲突,或出现其他严重后果。三是纳税服务。税务人员对纳税人办税事时,服务不周到,语言不文明,态度傲慢,办事推诿,故意刁难等。四是政策执行。对国家出台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没有严格执行到位,有的变相操作,有的自行制订相关政策,造成地区之间的政策执行不平衡,损害纳税人的权益。五是行风建设。税务机关及税务人员收人情税、关系税,以权谋私,以税谋私,索、拿、卡、要、报,乱收费、乱罚款,打击报复,公款消费,公车私用,搞铺张讲排场等行风问题。

内部方面:主要是干部待遇,人事调整安排重大事项的决策,干部纪律处分,领导干部的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诱发舆情。

四、加强涉税舆情管理工作的建议

舆情不是“敌情”,更多的是反映了一些纳税人对税收政策了解不全面、反映个别干部损害国税形象,或者夹杂着个人思想倾向的言论而引发网民的集中评论。这正说明需要我们理性看待,正确面对,认真处置,切不能高高在上,高高挂起。

(一)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涉税舆情责任追究。要在坚持服务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的认识。把涉税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成立“涉税舆情管理领导小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的问题谁负责的原则,强化责任追究机制,对舆情引导、控制不力、发生舆情事故的,严格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要建立涉税舆情的监控预警机制,制订涉税舆情处置预案。要建立有关资料证据的搜集制度,对与纳税人发生的矛盾冲突,应注重对当时事发的全过程的录音、录像等视频资料,有关证人证言,物证等证据的搜集,当涉税舆情出现时,在第一时间公布真实情况,影响受众对事件的认知,占据主动。

(二)要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引领舆论主流能力。要建立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围绕网络热点问题,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与当事人当面交流等方式,抓住事初、事中、事后等关键节点舆情走向,及时披露信息,解疑释惑,维护网络正确舆论导向,逐步形成健康的网络氛围;建立舆情信息反馈机制,将对网上舆情信息的处理意见和处理理由反馈给群众,化解矛盾,赢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对外报送信息应由办公室等部门专人把关,严格审核;坚持“全面真实、注重实效、及时便民和利于监督”的原则,充分利用政务公开栏、涉税信息月报、部门网站等载体及时、准确公开纳税人普遍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积极创建“阳光税务”品牌;利用“纳税人之家”和“纳税人学校”平台认真倾听纳税人心声,帮助纳税人及时化解难题,进一步夯实和谐征纳关系,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遵从度。

(三)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不留舆论负面炒作素材。针对当前涉税舆情频发所反映的政策执行、纳税服务、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努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要通过发放联系卡,公开服务投诉电话、监察举报电话等,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对一经核实的违法违纪工作人员及时处理即时公开,做到惩前毖后。同时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优化服务,从细节入手,注意执法的一言一行,进一步夯实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不给媒体和网络留下炒作的素材。对“杂音”亦应接纳、分析和疏导,做到尊重民意,不被民意束缚甚至挟持。

(四)要着力加强舆论监控,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应制定《加强涉税舆情管理的方案》、《信访工作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度,对工作范围、工作流程、工作职责等进行明确。每天上班后和下班前由办公室等部门专人负责,在百度和“贴吧”等网页定时收集涉及“纳税”和近期涉税关注热点词条,全面掌握纳税人关心的税收事项,在第一时间发声,把握舆论“麦克风”,加强与政法维稳、组织、宣传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及时向公众传递权威信息、保持信息的公开通畅,最大限度地压缩小道消息在网上的传播空间,快速解决问题、迅速化解矛盾。舆情事件发生后,要果断决策,迅速统一思想,“快讲事实,慎讲结论,换位思考,透明公正”,抢先发出声音,先上网,后见报;先简报,后详报,第一时间占领信息高地,避免让谣言扩散,正确引导舆论。 省国税局全面加强涉税网络舆情管理

一是正确认识加强涉税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意义。从维护国家机关形象、增强政府公信力、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服务税收工作大局的角度出发,提高对涉税网络舆情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做好涉税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深刻认识互联网条件下,涉税舆情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对涉税网络舆情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管理。

二是高度重视涉税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涉税网络舆情管理方案,建立起符合工作实际、操作性强的涉税舆情监测、分析研判及应对处置的联动工作机制,及时收集、掌握和研究新形势下的涉税舆情动态,正确引导,妥善应对,不断提高网络问政能力,特别加强对涉税网络舆情的专人、专项监控管理,从而有效化解涉税舆论危机,为税收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三是认真做好涉税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按照全面覆盖、重点突出、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科学规划、严密组织、细致疏导、掌控全局的原则,加强涉税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测和重点监测,及时进行分类整理,有针对性地做好涉税网络舆情应对工作。重点关注关系改革、发展、民生的涉税网络舆情,重点监测和搜集本地区范围内与税收工作有关的各类舆情信息,重点监测税收征管、纳税服务、队伍建设等工作中的苗头性问题以及涉税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根据涉税网络舆情的活跃程度、影响和覆盖范围,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科学的量化分析,研判舆论热点、媒体焦点及其发展走向,科学界定涉税舆情的重要和受关注程度。同时,各级涉税网络舆情管理部门结合政治经济形势及社会关注程度,联合做好舆情会商工作,认真分析研判涉税网络舆情对税收工作的潜在影响和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和工作改进建议,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是积极妥善应对与处置涉税网络舆情危机。认真遵循“第一时间、公开透明、第三方、坦诚、情感、口径一致、留有余地”的原则,应对与处置涉税网络舆情危机。同时,采取以下有效应对与处置方法及技巧:迅速启动涉税网络舆情应急处理机制;全面展开调查,慎报事件原因;加强外部合作,形成涉税网络舆情的有效控管;将社会问题去政治化;发挥主场优势,警惕主场劣势;巧用抢夺旗帜和切割战术;发展网上“统一战线”;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等。

五是有效保障涉税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成立由省国税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办公室的局领导为副组长的涉税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指导小组,局内各单位负责人为小组成员,下设网络涉税舆情管理工作办公室,加强对涉税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领导。组建税收网络宣传队伍,省国税局机关配备1-2名专职网络舆情联络员,组建25人左右的网络舆情宣传员队伍,成员由局内各单位人员组成。省国税局聘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担任特邀评论员,组建意见领袖团队,针对涉税网络舆情发表网评文章,发布实时信息。进一步明确了涉税网络舆情管理各部门及岗位的工作职责,规范涉税网络舆情管理流程。

六是切实加强涉税网络舆情的宣传引导。加强税收网络宣传,充分发挥各级国税机关网站的主渠道作用,积极与重点网站开展合作,科学设置网上宣传议程,努力扩大话语权和辐射面,形成涉税舆论的主流观点。通过网上调查、投诉举报、内外部论坛等方式,收集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掌握税务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把握涉税舆论热点和焦点。进一步规范当地涉税信息的发布,凡涉及全省范围的信息发布,尤其是税收政策等信息,一律以省国税局发布的口径为准。

金黔在线讯近日,笔者从遵义市国税局了解到,针对各级国税机关在应对舆情时存在的认识不到位、能力不够强、方法不够多、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遵义市国税局建立“四项机制”提高涉税舆情应对能力。

一是建立涉税舆情动态监测机制。明确专人24小时负责涉税舆情监测,扩大舆情监测的覆盖面,研究新形势下的涉税网络舆情动态,借助网络媒体的功能和作用,重点关注各大网站、论坛、贴吧、博客、微博等涉及国税工作及其人员的涉税网络舆情,以及其他可能与国税工作相关的网络舆情。建立税收网络宣传员队伍,更好地与广大纳税人之间沟通,真正建立一种平等、尊重、理解、信任、坦诚的互动关系,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引导涉税舆论,打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税收发展环境。

二是建立涉税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形成与有关部门的联动、协调机制,整合资源,及时有效处理涉税舆情事件,进一步提高涉税舆情反应和处置能力。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定期搜集、分析各类媒体及网络平台对税收工作的报道及评论,及时掌握税收舆情动态信息,努力提高引导涉税舆论和防范、化解舆论危机的能力。

三是建立涉税舆情新闻发布机制。针对社会各界对国税政务公开的需求,以重要税收政策、税收收入、政策调整、税务案件、税收管理重大决定为主要内容,及时公布客观、准确的权威信息,避免信息传播失真、失控,化解涉税误解,充分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营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纳税环境。

四是建立涉税舆情应急处置机制。将应急工作不断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和完善防范自然灾害、处理重大事故、处置社会安全事件的制度措施,健全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保障制度等,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加强日常应急演练,提高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

第12篇:舆情会议纪要

文体公司2014年上半年 舆情分析会议纪要

针对文体公司6月下旬至7月初舆情信息、政府热线、政务信箱投诉事项出现多发、频发问题,集团分管领导牟东明7月10日上午召开了文体公司2014年上半年舆情分析会议。集团办公室、党群部相关负责人,文体公司领导班子及运营管理部参加了会议。

会议主要围绕以下几个议题进行了研讨:

1、系统分析2014年上半年文体公司舆情特点,与2013年形成对比分析;

2、针对如何建立文体公司舆情应急响应机制进行内部研讨;

3、听取运营管理部关于《文体公司舆情应急响应办法(讨论稿)》的汇报。

4、集团办公室、党群部针对《文体公司舆情应急响应办法(讨论稿)》提出意见建议。

5、牟总就文体公司舆情应急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出要求。

2014年上半年文体公司合计收到舆情信息30件。其中,数量最多的来自市政服务热线,转办舆情信息19件,约占总舆情数量的63%。按照舆情内容种类进行划分,反映问题主要包括管理问题、消费纠纷、法律纠纷。此外,文体公司租赁商户的间接投诉舆情占总数的23.3%。

通过对2014年上半年及2013年舆情整体研究分析能够得出结论,舆情信息一般通过媒体、市政热线两种方式发生发展。通过建立文体公司舆情应急管理制度,做到长态搜索、跟踪监测、合理处置、正面引导、分析原因、切实改善,才能实现对舆情的积极影响,做到有效防控。

经会议研究,文体公司计划建立以文体公司领导班子为总指挥,总部舆情中心为核心,各分公司齐抓共管的三级舆情管理体系。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的舆情管理工作原则。

通过建立媒体沟通机制,加强与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支持,做到舆情处置联络工作畅通及时,舆情初起阶段及时跟进,防止舆情影响范围扩大。

通过建立舆情分级响应机制,根据舆情的重大程度、影响范围及扩散速度,将舆情分为“重大、一般、较小”三类,执行属地管理,进行分级响应。

针对媒体舆情和政府相关部门转办舆情,分别设计相应处置流程。同时做好舆情后续处置工作的明确,查明舆情反映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及时审视内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防范同类舆情、投诉事件的反复发生。

按照会议要求,前期发生舆情投诉的相关单位,立即妥善响应回复,制定整改方案并尽快落实。运营管理部在会后将《文体公司舆情应急响应办法(讨论稿)》修改编制为《文体公司舆情应急响应实施意见》向集团上报。

第13篇:舆情分析

舆情分析

——基于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对云南事件的

微博

一、事件概要

3月1日晚9时20分,10余名统一着装的暴徒蒙面持刀在云南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截至2日6时,已造成29人死亡、130余人受伤。民警当场击毙4名暴徒、抓获1人。

事件发生后,引起国内外轩然大波,针对这起恶性暴力事件,#昆明火车站砍人事件#一跃成为微博最热门话题,网络上也有各种各样不同声音,本文基于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在微博、人人、微信转发、原发的信息作为样本,做出对此次云南暴力事件的舆情分析。

二、舆情主要分类

1、对施暴者的谴责

学生微博同众多社会微博一样,对施暴者的谴责占了很大的部分,例如昨晚被转载上万次的微博

“@二逼瓦西里:来,跟我念:我反对一切针对平民的恐怖主义行为,无论你的命运是多么悲惨动机是多么高尚,当你把伤害无辜的普通人作为手段时,你就是人类的敌人、可耻的懦夫和人人可诛的罪犯。我没有兴趣听你的任何故事,不会在乎你的诉求,不可能跟你谈判并妥协,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当场格杀,事后追剿,绝不原谅。”

在学生中也引起了广泛转载,并且很多学生把这段话引用在自己的人人、微信中。(如下图)

2、对施暴者行为的不解

面对突如其来的暴力行为,很多同学一方面感觉到恐慌,另一方面感觉到迷惑,对于施暴者针对平民、无辜群众的暴行,他们发表了很多微博、人人表达对这种行为的不解。(如下图)

3、对受害者的同情

此次云南惨案中,由于受害者高达29人,受伤者高达130人,并且遇害的人群不仅有普通成人,还涉及到老人小孩,同学在SNS网站上纷纷表达自己对受害者的同情。

4、对此次事件的理性思考

除了上文提到的几类感性舆论,微博中也不乏理性之言 例如对于某大V“一系列新闻和图片看得我甚至都想马上参军,你很难理解通过图片和文字了解到的一群暴徒在自己国土的另一边砍杀和你一样的民众,而你只能坐在电脑前的感受”这样的文字,有交大同学回应道“我就不会这样想,正义的武装只能解决一部分人的暴力,无法从本质上解决问题。我想的是如何从根本上消除所谓的恐怖主义。” 以及

“此次事件有组织、时间地点选择都表明是典型的恐怖袭击,背后的势力肯定没有这么简单,不是简单的民粹主义或者种族主义能够解释的,我的看法是,中国现状是被迫进入反恐战争时期,以前发生地点主要在新疆,被袭击对象主要是警察和政府机关,恐怖袭击对象不特定,导致更多的民众都可能是受害者,并且造成的心理阴影危害更大。”

5、某些少数民族同学的委屈和怨言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群体中也不乏很多新疆同学,对于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这次事件带给他们的隐性伤害也很大,例如某同学发表如下微博:

“首先在这里带着沉痛的心,为在昆明暴力事件中死难者祈祷„„愿生者坚强„„逝者安息„„等到真相大白„„无论是谁„„我们都会表态„„所有针对无辜平民的伤害都是要受到法律和道德双重制裁。其次一群团伙训练有素统一着装,然后没有犯罪份子照片 然后赖给新疆 ,出事了,第一别扯宗教,第二别说民族矛盾,好多暴恐受害者和奋战在反恐一线的民警也是穆斯林和维族同胞。这是对他们的一种伤害。”

6、对逃生方法、云南血库信息的广泛转载

云南此次暴力事件使很多同学产生恐惧心情,尤其对这种大型暴力事件中如何逃生产生认知需求,关于如何在昨晚类似情况中逃生的长微博引发了广发转载,具体长微博附在文末。

总体来说,同学们的舆论分为以上几类,但此篇文章仍有自身局限性:截止到成文,并没有官方的事件原因出现,因而舆论多倾向于感性的认识,并没有太多的思考批判。

第14篇:舆情分析

“红黄蓝”事件舆情分析

11月22日,有网民爆料称,有十余名北京红黄蓝幼儿园新天地分园入园儿童的家长到朝阳区管庄派出所报案,称怀疑幼儿园园长和老师涉嫌猥亵和虐待儿童。爆料还称,幼儿园四名女童下体红肿,一名女童被猥亵昏迷。园内老师平时还存在其他虐童行为。

11月23日,《新京报》、澎湃新闻网等多个媒体报道此事称,据多名家长反映和幼儿描述,该园“国际小二班”以及“小小班”有8名孩子疑似在幼儿园被扎针。该园孩子还发生被喂食白色不明药片、褐色药浆以及“脱光衣服罚站、关小黑屋”的情况。另据新华社报道,北京警方已于22日接到家长报案,警方正在根据家长反映情况进行调查取证。

事件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当日的新闻报道量达692篇。媒体在对事件进行报道时,还针对红黄蓝幼儿园的教育背景等展开深挖。据财新网等媒体报道称,该幼儿园是北京红黄蓝儿童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一所直营幼儿园,2015年11月及今年4月曾先后被曝光2起虐童事件。据“易简财经”等微信公号发消息称,今年9月,红黄蓝教育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但此前红黄蓝教育的IPO文件显示,其风险披露超过30页。红黄蓝教育的创始人史燕来系北大毕业,曾3次荣获“商界木兰”称号。另据新浪财经消息,该幼儿园园长目前正在配合警方调查,不便接受采访。事件在微博迅速引发热议。一些家长控诉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遭遇的视频在网络中被刷屏,“#幼儿园被曝针扎幼童#”等微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财新网”、“@现代快报”等均对此进行关注。据不同家长反映,多名孩子在幼儿园被脱光衣服罚站,并疑似遭遇猥亵。与此同时,一些揣测类消息在微博中流传。网民“@Reginababy_lsy”等发布微博帖文称,“园长和她老公勾结部队群体猥亵”,“联合红黄蓝新天地幼儿园旁边的老虎团长期供他们猥亵,时长一年多”,这一消息引发舆论揣测。网民惊愕、愤慨之声高涨,但也有较为理性的网民呼吁不信谣、不传谣。目前部分微博已删除。 该事件激起了多数明星及网络大V的“共情效应”,尤其是已为人母的女性明星们,她们纷纷通过微博表达对该事件的愤怒。其中,演员章子怡、伊能静的微博转评量超过百万量级,且获得众多网民点赞、支持。转发网民中,更是包括了赵丽颖、陈学冬、景甜、Papi酱等明星、网红大V。

事件的恶劣影响引起官方重视。23日下午17时许,北京朝阳区教委信访办负责人在幼儿园门口给予了现场回应,称目前教室内监控视频已被警方调走,班上3名涉事教师暂时停职,改由其他老师替换。当晚20时许,教育部新闻办官微“@微言教育”针对此事通报称,已责成地方有关部门立即启动调查,尽快查清事实真相,并部署开展幼儿园办园行为专项督查。21时许,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官微“@北京朝阳”发布情况通报称,朝阳警方已成立专案组目前正在工作中;区政府已成立工作组进驻幼儿园,“一经查实绝不姑息”。24日,舆情持续发酵并有逐渐扩大化趋势。8时许,红黄蓝幼儿园在其官微“@红黄蓝教育机构”发表声明向新天地国小二班家长致歉,并称已配合警方提供了相关监控资料及设备,涉事教师暂停职。对于个别人士涉嫌诬告、陷害的行为,新天地幼儿园园长已经向公安机关报案。24日18时左右,人民日报客户端发文称“11月24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紧急通知,部署立即在全国开展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专项督导检查,要求有效减少类似事件发生,确保广大幼儿的身心健康。”紧接着,“军报记者”微信公众号发文《“老虎团”政委冯俊峰就涉及部队传闻答记者问》,冯俊峰针对传言“涉事幼儿园园长是老虎团干部家属”一事回应称,“准确地说,是我团退役人员家属。该干部已转业到地方工作。网上流传该园长是我团现役军人家属与事实不符。”

截至24日22时许,有关该事件的新闻量已达1790篇,#幼儿园被曝针扎幼童#等微话题阅读量累计超7亿。目前舆情仍在持续发酵中。

艾媒大数据舆情管控系统数据显示,自11月23日15时事件开始发酵,北京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舆情热度迅速攀升。事件热度持续升高,截至11月24日13时,热度指数达25020。

艾媒大数据舆情管控系统数据显示,截至11月24日13时,北京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相关舆情信息主要来自于微博、网页及APP。其中微博发布的相关舆情信息数量最多,占44.95%;其次是网页,占比达29.73%;APP则占12.88%。

艾媒大数据舆情管控系统数据显示,截至11月24日13时,北京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相关舆情信息迅速增加,且负面情绪持续扩大。该事件负面舆情信息占比49.82%,中立占43.12%,正面则占7.06%。

尽管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广泛讨论,但由于公安机关暂未发出官方案件公布,大部分媒体都保持中立对事件进行报道和分析。其中,部分媒体报道深度剖析并抨击红黄蓝涉及的资本问题、幼教行业问题、幼儿园管理不当等问题。

舆情内容最热标签为“红黄蓝”、“幼儿园”、“虐童”、“北京”、“孩子”。另外可以看出,事件中关于“药片”、“扎针”、“猥亵”等词亦有被提及。

在新闻网站报道排行榜前TOP10中,排在第一位的新浪微博,数据为193条,是这次事件主要的网友热议平台,排在第二第三的是微信和百度贴吧,数据分别为76条和49条。除此之外,新浪财经、搜狐网、新浪新闻、天涯社区、腾讯网等都是此次报道的重要的新闻来源网站。 1.媒体声音:

人民日报评红黄蓝幼儿园事件:幼有所育底线不容击穿——新浪新闻 幼儿园总部负责人回应针扎幼童:真相很快水落石出——网易新闻 北京红黄蓝幼儿园虐童案最新进展:园长已被停职检查——新浪综合 为何虐童事件一波接一波出现?——中宏网

红黄蓝上市蜜月期曝涉嫌虐童资本化成儿童频发间接推手?——新浪财经 北京扎针幼儿园背后公司9月在美股上市,连锁园4月被曝虐童——新浪财经 2.网友声音:

等警方结果,大多数幼儿园和老师肯定是好的,当然坏案例要严惩——曹增辉 严惩希望不会只是开除了事——两手空空的猪42-1 太可怕了,看的人心里发寒,什么样子的人会对孩子下黑手啊!——阿花要努力啊

对于北京红黄蓝虐童案,我只想说:令人发指,这样的人应该是千刀万剐!——忠县峰锅

我的心脏已经承受不了这么多虐童事件!!心疼——明朗朗

在惩前的同时,如何毖后,是社会各界面临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议题。——Dr艾伦Alan

由于目前互联网的普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共享的时效性提升,所有的消息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传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在媒体新闻素材收集阶段,某些当事人为了引起公众关注,尽快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的,故意夸大事实,这些素材到了媒体手中又进一步的夸大,所谓的“标题党”也就应运而生;此时一些不明真相的网民对媒体文章的错误解读,造成了断章取义或故意曲解,使事件的本身进一步远离真相,加之种种原因官方和警方没有及时发声,正确引导公众舆论方向,导致了大多数的民众对于整个事件的错误认知,然后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广泛传播,仅有的一些保持理性的人也被淹没在茫茫声讨中!

针对舆情的不可控性,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应对:

1、加强网络监控,通过检测网络实时流量的动向预判或者及时的发现舆情,进而从舆情发生的源头进行管控。

2、加大舆情引导,遇到重大舆情事件,警方应当督促涉事方及时核查事件的真实性,尽快发声,根绝负面舆情的萌芽。

3、加深舆情打击,在法律层面上建立健全关于网络造谣、网络暴力等网络犯罪的处罚惩治制,让恶意造谣者无处遁形,绝不能让不法分子逍遥法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4、建立舆情管控体制,舆情,不是个体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呵护,缺乏全局意识的单兵操练,很难收到预期效果。因此,要大力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任务,坚持用制度规范行为,强化制度意识,努力营造自觉遵守和严格执行制度的良好氛围。要把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作为规范涉事部门的中心环节来抓,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强化制度落实的刚性措施,只有这样,面对纷繁复杂的舆情处置工作,才能做到互通有无、协同作战,遇事不推诿、工作敢担当,才能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守土有责、守土负责。

第15篇: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范文:

李克强:良好关系是中美创造更大全球化利益空间所在引关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2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第六轮中美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的美方代表并座谈。李克强表示,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对彼此有利,也具有全球影响,是中美创造更大全球化利益的空间所在,引舆论关注。

一是表示中方高度重视中美关系,中美两国有着广泛共同利益,两国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中美双方要按照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增强互信、深化合作、拓展利益,共同推进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网民“小布点”说:李总说的对,与大国间多沟通合作,这才能为中国发展创立好条件。网民“d7317119”说: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为中美合作创造了广阔的合作空间,两国紧密合作将会互利互惠。网民“混沌世界”说:近年来,两国领导人不断加强交流,增强友谊,全面深化合作。不断推动两国共同发展,为建设公正、民主、和谐的世界秩序提供了正能量。

二是认为中美双方不断在加强理解、信任、合作,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两国人民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中美关系虽然历经风风雨雨,但总体是向前的,得到了

历史性发展,两国利益深度交融。中美合作不仅造福中美两国人民,而且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网民“李斯羽”说: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目标。网民“此生颠沛”说:中国是发展中的国家,经济水平日益提高,加强两国合作,对两国经济发展都有帮助,让百姓真真切切体会到发展的成果。网民“张洋11”说:争取巩固良好的国际关系,创造和平的发展环境,大力促进两国人民的生活。

三是认为发展中美关系要顺时应势、与时俱进,认为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对彼此有利,也具有全球影响。美中是重要而紧密的合作伙伴,进一步扩大合作将使双方获益,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网民“SD卡in你12”说中美双方要审时度势,登高望远,相互尊重,增进互信,加强合作,携手推进新型大国关系建设。网民“临前”说:中美双方要审时度势,不为一事一物阻挠,登高望远,相互尊重,增进互信,加强合作,携手推进新型大国关系建设,不为一事一物阻挠。网民“早点上岸啊”说:支持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努力,全面深化、积极开拓各领域友好合作,共同谱写中国与世界关系新篇章。

四是表示中美双方“合作则双赢,对抗则两败”,认为中美应该“增信释疑”,以更开放的姿态为两国深化合作创

造更多有利条件。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为美中合作开辟了广阔空间。美国工商界将继续致力于扩大两国贸易、投资等合作,推动美中关系取得更多成果。网民“迷妮妮”说:中国对美国是友善的,在经济等各方面愿与美方合作,但不能是中方一厢情愿,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双方的实际行动。网民“残韵”说:走和平发展道路,少些狂燥,多些信任,加深合作,实现两国共赢。网民“然首”说:合作双赢,对抗两败,尽力求同,宽容存异。

第16篇:舆情汇报

化学与药学院 制药1101 学生舆情汇报

一、学生思想动态

本周周日至周五我班级同学表现良好,积极准备周一的选修课考试,无迟到早退现象及夜不归宿现象。周六放假之前每个人都填好离校登记表和安全承诺书,安心回家。由于最近几天有选修课考试,班级近期学习风气浓厚,另外很多同学都在准备考研,除了正常上课时间外,同学们的时间都在自习教室或者图书馆度过,早出晚归,学习积极主动。大三即将结束,同学们都在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发展,有的选择考研,有的决定考公务员,有的在为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努力充实自己,不管选择哪条路,大家都开始为之好好努力,不得不说,比起曾经,同学们成熟了很多。在努力学习的同时,同学们对国内外新闻的关注度也很高,对前段时间炒的沸沸扬扬的马航失踪事件等新闻事件,同学们不但给予高度关注而且经常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表现了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先进性。

二、近期发生的学生重大获奖、受处分、突发事件等情况近期我班同学无受处分情况,无突发事件发生

三、学生反映比较突出的事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需求这周前几天天气比较炎热,学生在宿舍晚上停电,不能得到良好的休息,希望学校能够尽快处理。另外餐厅桌椅比较脏,还有很多坏的,对我们正常就餐造成了困扰,希望能帮忙改进一下。

团支书签字:

上交时间:

第17篇:8月舆情

网络舆情每月10条 2012年8月

舆情信息1 这几天,在在官盛听到有关“狼爸”教育子女的议论。用“狼”来称呼棍棒教育,2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古代斯巴达人以严厉的体罚教育闻名,培养的是凶猛、顽强的战士。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在教育中首要的是“荣誉而不是动物般的凶猛,因为从事高尚冒险的是好人,不是狼”。按亚里士多德的标准,斯巴达式教育培养的是狼,而不是人。历史学家迈洛评价道:“斯巴达的理想是一个军营里军士长的理想。”即使以斯巴达的标准,这也不是一种高尚的教育理想,难怪有人说,斯巴达式教育培养出来的士兵“只知如何服从,却不懂如何指挥”。有群众认为,应当引以为戒。

舆情信息2

群众热议广安洪水

受渠江上游地区普降暴雨影响,渠江广安城区段水位不断上涨,到19时,预计水位达27.13米。这是自1847年以来广安区发生的最大洪水。尚未接到因灾伤亡的报告。

灾情发生后,广安紧急启动应急预案,消防官兵全力投入抗洪抢险,将受灾民众撤离至安全地带,在学校、机关房

间等地妥善安置,未发生一起伤亡事件。截至19日6时,全市消防官兵连续奋战53个小时,共接警出动153次,出动警力1,745人次,出动车辆78车次、舟艇190艘次,营救被困人员346名,其中危重病人10人、孕妇3人,安全疏散转移3,012人,抢救财产1,920余万元,保护财产2,100余万元。目前救援和转移安置民众还在紧张进行中。

群众目前情绪稳定,高度赞扬党和政府的果断措施。

舆情信息3 特大洪灾,人水相搏,气壮山河。灾难面前,全市上下众志成城谱写了无一人员伤亡的抗洪抢险凯歌;大灾之后,全市上下弘扬抗洪精神,和衷共济地迅速恢复了广安往日的繁荣与美丽!

“昼夜鏖战,迅速清淤清障,尽快恢复人民群众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洪水未退,王建军、侯晓春便作出了“水退人进,水退沙退”的指示。同时,《关于做好洪水回落期间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加强次生灾害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水退人进”、及时清淤排涝的实施方案》、《关于迅速开展灾后重建、生产自救的紧急通知》等文件相继出台,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对清淤排涝、消毒防疫、安全检查、安置灾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严防次生

灾害、补充防汛物资、启动防汛现代化建设等及时作出了一系列紧急部署。

“九月十九风云变,滔滔洪水袭广安。渠江顿成汪洋海,城区好似航海舰。全市上下总动员,转移灾民护财产。党员抢险突击队,不惧艰险冲在前。四面八方来支援,洪魔低头水下滩。再展英雄广安魂,灾后旧貌换新颜。”

这是一首出自一位普通6旬老人之手的诗歌,这是一首写实之歌,更是一首饱含深情的礼赞之歌。它虽然出自一位老人之手,但它代表的却是灾区人民的心声,诠释的是广安儿女戮力同心抗“洪魔”的坚强风采。

舆情信息4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有关部门了解到,24日5时许发生的哈尔滨桥梁垮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据哈尔滨市建委副主任孙庆德介绍,发生事故的工程为连接阳明滩大桥的疏解工程、哈尔滨三环路高架桥洪湖路上桥匝道桥,距离阳明滩大桥主桥3.5公里。

舆情信息5 陕西省延安市宣传部10时许向中新网记者透露,2012年8月26日凌晨2点40分许,包茂高速公路安塞段由北向

南K484+95米处,发生一起客车与运送甲醇货运车辆追尾碰撞交通事故,引发甲醇泄漏起火,导致客车起火,截至记者发稿时,已造成36人死亡。

舆情信息6 继苹果三星之间的“专利诉讼战”在韩国宣判后,美国加州圣何塞地区法院于当地时间24日也对此做出了判决,韩国三星公司被判侵犯苹果6项专利,需向苹果支付10.5亿美元。三星不服,表示将上诉。

舆情信息7 记者从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今天(29日)20时18分,为期5天的全国首例特大“地沟油”系列案件庭审在宁波暂告一段落。该系列案总共有20名被告人分3起案件审理。记者了解到,该系列案系全国首例特大、全环节生产、销售“地沟油”犯罪案件,被列入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第一批督办案件,分别经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由浙江省宁海县公安局立案侦查、宁波市检察院审查起诉。最高法院指定该3件案件由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

舆情信息8 8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敏生、“五笔字型”发明人王永民和翻译家江枫等一百多名学者联合在举报信上签名,向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举报,称《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正文部分第1750页至1755页收录了239条如“NBA”等以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并像解释汉字的词条一样予以解释,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出版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修改的决定》等法规。

舆情信息9 多宝和广药王老吉的工作人员在苏州因促销发生争执,造成伤人事件。对于事件真相,广药和加多宝各执一词。广药发布声明说“王老吉江苏工作人员被加多宝员工持刀故意伤害”,而加多宝早前回应说员工是“正当防卫”。

舆情信息10 昨天,就在百度和360搜索大战打得正酣之时,百度多地代理商发布内部通知,称为保护公司信息安全,禁止员工使用360软件,以支持百度对抗360。据了解,泛亚信息技术江苏有限公司是百度在江苏地区的战略合作伙伴。泛亚要求员工全员卸载360安全卫士、360安全浏览器等软件,工作期间

禁用所有360相关产品。

网友评论:百度和360搜索大战无论大战获胜,都没意义,保护消费者的权利才是民众所期盼的。

第18篇:舆情信息

员工对国家准备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反应

×××党建部×××

全国人大常委会23日开始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拟将个人所得税工薪费用的减除标准从现在的1600元/月调整到2000元/月。对此,公司员工主要有以下反应。

一是表示非常欢迎。有的员工说“2005年底国家就调整过一次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大家反应都非常好,老百姓也得到了实惠。不过这两年物价上涨幅度很大,虽然工资也有一定的上涨,可是总觉得不够花。每月开两三千块钱就得上一二百的税,这一二百可能对有些高收入的人不算什么,不过对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来说可能就是一个星期的花销,所以我们都非常希望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能够提高,让我们收入多一点。”

二是希望这一提议能够尽快得到实施。有的员工说“现在这个提议只是在审议阶段,希望能够尽快得到通过并实施,早实施一月我们就能早得到一个月的好处,千万别拖时间太长了。”

三是希望国家能够把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幅度加大或对特种行业从业人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有的员工说“把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1600提高到2000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就现在的物价水平和人们的收入来说提高的幅度不大,要是把起征点提高到3000就好了,这样就能够保

护一些中低收入者。另外象我们煤炭行业等高危行业的员工,国家是否能够把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和其它行业有所区别。现在井下一线的员工国家就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但是一线指挥的管技人员却不享受此待遇,希望国家能够有所调整。”

×年×月×日

【舆情信息范文2】

干群热议公安部严厉整治酒后驾车

×××党建部×××

公安部近日部署,自8月15日起,在全国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严厉整治酒后驾车。对此干群主要以下反映。

一是拍手称赞。干群认为,早就应该加大对酒后驾车的治理力度了。近一时期以来,经常听到由于酒后驾车而造成交通事故的惨剧,无数个鲜活的生命倒在车轮之下。可以说,酒后驾车已经是当今影响社会安全的最大隐患。而现在随着机动车的不断增加,驾驶员素质的参差不齐,酒后驾车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如果不严加治理,势必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对此次公安部的专项行动,我们都表示欢迎。

二是认为还应进一步加大对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干群认为,此次公安部的专项行动不应该两个月后就结束,而应该制定更加严厉的法律规定,进一步加大对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只有这样,才能遏制住酒后驾车的现象。有的员工说“其实每个司机都知道酒后驾车不好,可是这种现象为什么屡禁不止呢?就是因为对我国酒后驾车处罚还相对较轻,对于扣分、罚款的处罚,有的人并不在乎。如果法律规定,酒后驾车监禁,醉酒驾车判刑,看谁还敢酒后开车?”

三是认为应该多措并举治理酒后驾车。干群认为,治理酒后驾车,不能紧一阵儿、松一阵儿,也不能只靠简单的行政处罚来治理,而是应该同时建立各种约束机制,多措并举,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好酒后驾车。有的员工说“我们应该向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学习相关经验,他们汽车工业发展早,治理酒后驾车的经验也多。比如可以把酒后驾车纳入到个人信贷信用不良记录之中;发现酒后驾车,不仅处罚司机,同时也处罚乘客;在有酒后驾车记录司机的汽车上强制安装酒精测试仪,发现酒精度超标就不能发动汽车等措施,都能够对司机酒后驾车起到约束作用,而且更人性化,更容易让人接受”。

×年×月×日

【舆情信息范文3】

干群强烈谴责奥巴马会见*

×××党建部×××

美国总统奥巴马无视中国方面的强烈搞议,于2010年2月18日在白宫会见了到访的*喇嘛。此时,距他高调访问中国并与中国领导人发表《中美联合声明》刚刚过去3个月。短短的三个月,奥巴马的“军售牌”、“*牌”, 美国的行动严重干涉了中国的内政,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严重损害了中美关系。我公司的广大干部员工也在愤慨中感叹奥巴马“变脸”实在是太快了。

一、干群对奥巴马会见*表示强烈的不满。奥巴马在中国春节期间会见*,深深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公司广大干部员工对这位美国总统不得不重新认识。去年底和中国领导人谈笑风生的奥巴马给很多人留下了不错的印象,然而这位美国总统回国后的表现却像一只翻脸的猴子,足足让人们见识了他的演员功夫。对此很多员工说,老奥这家伙太不够意思了!中国应该给老奥点颜色!

二、干群认为奥巴马会见*是十分不明智之举。美国总统永远不会脱离美国利益,这是肯定的。在奥巴马及其智囊看来,*、军售、人权等问题是美国对华政策中屡试不爽的有效杠杆,不时打打这几张牌,中美关系大局仍会是“斗

而不破”。但是,老奥应该看到,中国手中的“杠杆”是在不断增加的,拿军售问题来说,中国已经做出暂停军事安全交流等定点精确的反制行动。很多员工认为奥巴马和美国保守势力的一意孤行,是十分不明智的,一定会自食其果。

三、我国的内政不容他人干涉。赖屡生事端、编造谎言、分裂国家的行径,已经昭然若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看清*的真实面目。公司广大员工认为,西藏人民的幸福生活会让谎言不攻自破,真理永远会站在正义的一方。西藏是中国固有领土的现实为国际社会所公认,也是历届美国政府多次声明中所一再确认的,美国总统会见*,触及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核心焦点,对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将产生负面影响。

×年×月×日

第19篇:舆情信息

舆情信息

概念 从传统的社会学理论上讲,舆情本身是民意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民意的一种综合反映。但是,从现代舆情理论的严格意义上讲,舆情本身并不是对民意规律的简单概括,而是对“民意及其作用于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规律”的一种描述。一般来说,所谓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执政者及其所持有的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或简述为,舆情是舆情因变事项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民众所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舆情”的基本介绍

上述这个关于舆情的概念比较抽象,要想真正弄明白也非易事。对于基层舆情信息工作者而言,无须刻意追求它的更深奥秘所在,只要有所了解就行了。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舆情概念的理解,必须把握这样几层涵义:一是舆情是民意集合的反映。换句话说,民意是形成舆情的始源,没有民意,就没有舆情;二是舆情所要反映的民意,是那些对执政者决策行为能够产生影响的“民意”,而非民意的全部;三是舆情因变事项是舆情产生的基础,研究、分析舆情,首先要深入研究、分析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四是舆情空间对舆情传播及其对执政者决策行为的影响有重要作用。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舆情定义中的“民众社会政治态度”,是指民众对执政者及其所持有的政治取向的看法、意见和态度。民众的这种社会政治态度说到底是对自身利益需求的一种诉求和表达,它不仅包括民众对国家政治的看法、意见和态度,对社会政治的看法、意见和态度,同时还包括民众对社会事物的看法、意见和态度。一句话,“民众社会政治态度”是民众要求执政者不断改善民情状况的一种诉求和意愿的集合。换句话说,作为“民众社会政治态度”的舆情,就是民意的集合。

“舆情信息”的基本概念

舆情信息是对舆情的一种描述和反映,从理论上讲,所谓舆情信息,就是指在民众社会政治态度的收集、整理、分析、报送、利用和反馈的信息运动过程中,用以客观反映舆情状态及其运动情况的资讯、消息、音信、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

广义上的舆情信息又叫社会舆情信息,它属于社会信息范畴,包括了经过人们意识而产生的、能够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各种知识、消息、信号、情报、讯息的总和。狭义上的舆情信息是指反映舆情状态及其运动情况的各种载体。宣传思想战线舆情信息工作中的舆情信息,是特指经过舆情信息工作者对收集到的舆情,进行整理、分析、加工后形成的以文本形态(也可以其他形态)存在的一种反映民众社会政治态度的文字(也可有其他方式)材料。或者说,舆情信息是专门反映民众各种思想意识状态及其变化情况的以文字为主的书面材料。简单说,舆情信息就是指反映舆情的文字材料。它是宣传思想战线舆情信息工作的一个重要的载体。

舆情信息说到底是民众思想状况的一种反映方式。无机界信息、生物界信息、科技信息、经济信息、社会信息、文献信息等都不属于舆情信息,只有人们接受这些信息后产生了普遍看法和认识后,这些“普遍看法和认识”才能称之为舆情信息。比如非典和禽流感,其本身不是舆情而是舆情因变事项,只有发生了非典和禽流感,引起社会民众恐慌和不安而形成的某种民众社会政治态度、看法和意见,才能算是舆情。我们将人们的社会政治态度、看法和意见进行收集、整理而形成的文字材料,才是舆情信息。

舆情信息与舆情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舆情是由舆情因变事项而引发的民众社会政治态度,不管你反映不反映,它都每时每刻存在于客观世界之中;而舆情信息则是人们有组织、有目的的对舆情进行采集并经过加工而形成的,是专门对某些特定舆情状态及变化情况进行描述、反映的一种载体形式,它所能触及到的舆情事项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说,舆情信息与舆情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舆情是客观存在的,而舆情信息只是舆情的一种反映形式。

这里应当特别强调的是,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区分不出哪些是工作信息,哪些是舆情信息,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对舆情信息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其实,从内容上看,工作信息反映的一般是“事件”本

身及“事件”发生的过程,而舆情信息所反映的是“事件”对“人”的思想产生的影响。比如,我们宣传某个典型,工作信息一般报典型的经验、做法或如何宣传这个典型;而舆情信息报的则是这个典型对人们产生了哪些启迪以及宣传这个典型人们有哪些思想反映。这就是舆情信息与工作信息最重要的区别。

常见的舆情信息网站

一、复旦舆情研究实验室 中国舆情网 中国舆情网是国内最大的专业化舆情研究与舆情监测数据平台。它基于复旦大学强大的师资和科研实力,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跨学科科研及服务团队,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术机构提供包括舆情监测、文本分析、舆情报告、舆情排行榜等多种形式的产品和服务,是了解网络民意,进行舆情预警、监测、分析与研判的重要平台。

二、人民网 舆情频道

人民网舆情频道正式运营于北京奥运会前夕,是官方主流媒体中第一个舆情专业频道,她的开通为增加舆论导向的有效性,反映多元化舆论格局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它包括“论坛热帖排行、热点舆情专题、博文推荐、论坛聚焦”等栏目,为读者及时提供各个网络社区/BBS、论坛、博客中的舆情热点和舆情研究、实践工作的最新信息。

三、南方网 舆论兔

“舆论兔”是南方网动漫频道全力打造的一个经典角色形象,兔子拥有温顺、安静、憨厚可爱等性格特征。作为动物界弱小的动物,它就好比现实生活中那些弱势群体。该角色形象出自南方网动漫频道系列动画《叮•当•兔的舆论生活》。该系列动画片针对社会上关注的现象,反映群众的心声,以幽默调侃的方式进行讽刺,营造健康的舆论氛围。

“舆情信息工作”的基本内涵

就宣传思想战线这个特定工作领域而言,所谓舆情信息工作,是特指在中宣部直接领导、组织、协调下的,全国宣传思想战线的单位和部门,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围绕因应特定舆情因变事项产生的相关舆情,通过收集、整理、上报舆情信息,并对决策者相关决策行为产生影响效应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直接相关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简单说,所谓舆情信息工作,是舆情信息工作部门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舆情收集、整理,并将形成的舆情信息文稿报送有关部门的过程及其所需要从事的相关工作。对于舆情信息工作的基本概念,我们应当把握这样几个层次的问题:

一、舆情信息工作的主体

所谓舆情信息工作的主体,是指舆情信息工作的启动者和实施者,在舆情信息工作这个概念中,是指具体负责舆情信息工作的“单位和部门”,也即舆情信息工作者。舆情信息工作的主体一般由舆情信息工作的决策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三部分“人”组成,舆情信息工作的主体在舆情信息工作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他们的素质如何对舆情信息工作关系极大。

二、舆情信息工作的客体

所谓舆情信息工作的客体,是指舆情信息工作所要服务的对象,或者叫作舆情信息工作的受益者。舆情信息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具有决策权力的决策者,它可能是某个拥有决策权力的个人,也可能是具备相应决策职能的集体或组织。就宣传思想战线的舆情信息工作而言,其客体一般包括二个层次,一个是同级党委或政府及其决策者;一个是上级党委或政府及其决策者。舆情信息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舆情信息工作能否顺畅,其成果能否被服务对象所接受,在很大程度上与舆情信息工作的客体密切相关。

三、舆情信息工作的影响效应

所谓舆情信息工作的影响效应,是指舆情信息工作的目标经过舆情信息工作实施的一切有组织的活动而得以实现的程度,它是舆情信息工作成效的体现。它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作为舆情信息工作客体的决策者,对作为舆情信息工作主体的舆情信息工作者的工作是否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二是舆情信息工作是否对决策者的决策行为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效应。

舆情信息工作的上述三个构成要素,对舆情信息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做好舆情信息工作,必须把握好舆情信息工作的相关基本要素,并弄清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互相依存的内在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把握舆情信息工作的基本规律。

常用技巧之“收集舆情” ——清楚了解舆情存在的空间

说到技巧,我们做什么工作都需要技巧,掌握了技巧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就舆情信息收集的技巧而言,实际上是工作实践中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意识培养的综合结果。在这里我们仅就如何有效地抢抓舆情点的问题,通过实例做一些讲述。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抛开舆情存在空间的理论探究,会发现有这样一个规律,即,舆情经常发生在民意表达最为集中、舆情传播最为畅通的“场所”。因此,我们收集舆情,就要到民意表达最为集中、舆情传播最为畅通的“场所”去寻找。

一、媒体上收集信息 媒体是舆论的汇集地,媒体信息来源十分广泛,包括了各地区、各领域甚至世界各国的信息。媒体信息特别是网络媒体信息,没有过多的周转环节和层层报批的手续,受“长官意志”的干扰相对较少,揭露问题也比较尖锐、比较及时,我们从中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舆情点。通过媒体收集舆情应注意三点:

1、中央重大决策、重大事件引发的舆情,要以主流媒体为准。其舆情收集除了自己对“事件”的第一反应外,更多地要关注媒体的评论和舆论的反映;

2、社会思潮及理论动态舆情,要善于从媒体“理论版”、“言论专栏”去收集,同时也要关注民间网站学术类论坛上的一些“言论”;

3、社会热点问题及网上热点问题,要关注各大网站上的新闻跟贴和民间网站论坛。

二、从横向部门收集信息

舆情信息工作的横向部门很多,除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领导机关外,舆情信息收集最值得关注的是那些与群众利益相关性较强的权力部门,如公、检、法,工商、国、地税,教育、国土、城建、环保等等。这些部门的相关政策及做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较多,极易引起群众的思想波动和不满情绪,很容易引起和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应当成为各级舆情信息工作部门关注的焦点。对这方面舆情信息的收集,要广泛建立纵横联系,不断强化立体收集。要在立足本地区、本系统的基础上,打通各种渠道,其它系统建立直接或间接的横向联系。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逐步建立一些具有辅助功能的舆情信息联系渠道,培养一批专、兼职舆情信息员,从而保证横向部门信息收集渠道的畅通。

三、从民间收集的信息

舆情信息是反映民意的载体,从民间获取舆情是民意信息来源的最直接、最真实的渠道。从民间收集信息,要求舆情信息工作者要有强烈的民本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要经常深入社会的各个阶层,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经常性和广泛性的联系;要善于从民间广为流传的民谣、“顺口溜”以及各种街头巷尾的议论、“小道消息”、“传言”中捕捉舆情点,从中发现倾向性、苗头性、社会性的舆情信息。从民间收集的舆情信息,一般都涉及群众的思想反映和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而且比较直接,具有“原汁原味”的特点,因此,应当做为舆情信息收集的重要渠道

常用技巧之“抢抓舆情”

——善于把握舆情发生的时间

舆情的发生是由舆情因变事项所引起的。所谓舆情因变事项,是指能够引起民众关注,且会对形成民众政治态度产生影响的所有事项的集合。它既包括执政者制定和实施的各类方针政策、制度法规、工作措施,也包括影响民众利益及主客体利益关系变化的事件、人物,还包指工作成就和存在的各种主要问题等国家管理者的权力运行结果;同时还包括自然界、国家周边地区、甚至世界各国及宇宙间可能发生的一切能够对舆情产生刺激的事项。由于舆情因变事项一般是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发生的,而舆情是伴随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而发生的,所以舆情具有极强的时效性。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舆情发生的时间。舆情发生的时间有这样几个规律:

一、舆情在舆情因变事项之后发生

从理论上讲,舆情因变事项发生以后,必然要引发相应的舆情,这是舆情发生时间的一规律。比如,国家出台了一项政策,当这项政策公布以后,民众必然对这项政策有一些理解和看法。赞同、反对、漠不关心等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都可能发生。当民众的这些情绪反应,上升到一种“社会政治态度”的时候,

就形成了舆情。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当发现了某项舆情因变事项产生以后,就要分析可能产生的舆情,并在“第一时间”加以收集、整理和上报。

二、舆情同舆情因变事项同时发生 在现实生活当中,这种情况不在少数。比如,最近国家拟调整个人收入所得税的起征点,尽管目前还在讨论中,但己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群体的广泛关注。个税起征点到底应订在多少收入为宜,恐怕不同利益群体的意愿是不会相同的。这种民众意愿的不同,正是多元民意的一种反映,而这种民意的走向,恰恰是我们必须关注舆情的焦点。这个例子说明,舆情因变事项的变化会影响舆情的变化。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就要善于在这种变化中抢抓舆情,并多角度收集和报送。

三、舆情同舆情因变事项相伴发生 舆情的性质告诉我们,舆情可以对执政者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当决策者因群众反映强烈,而不得不对已经做出的决策进行调整时,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会随着决策者决策行为的改变而改变,这时舆情会同舆情因变事项相伴发生。比如,房地产价格无限攀升问题,早已引起了老百姓的不满,其开发商的暴利和房地产市场的无序状态已成众矢之地。后来中央采取了宏观调整政策,抑制房价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在这个过程中,舆情是与舆情因变事项相伴发生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善于观查舆情因变事项的动态变化,在其变化中捕捉有价值的舆情点,从而形成有价值的舆情信息。

常用技巧之“分析舆情”——准确判断舆情变化的走势

分析舆情是舆情信息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对纷杂多变的舆情不进行深入分析,就不可能抓住舆情的本质,也不可能写出好的舆情信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进行舆情分析最关键的是要准确判断舆情变化的走势,具体说来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分析舆情要注意层次性

舆情是民意的反映,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利益群体所体现的民意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某一特定舆情时,要注意层次性。比如,某地发生了矿难,对于矿难中的死亡矿工的家属同矿主而言,其第一反应和关注的问题肯定是不同的;当地老百姓和政府管理部门的,第一反应和关注的问题也是不同的。那么,如果我们要反映舆情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是分层次反映,把不同群众的反映都收集起来,形成各方意见、意愿的集合。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反映出因矿难引发的民意取向。

二、分析舆情要关注利益性 舆情的本质是民众对自身利益的诉求和表达,写舆情信息离开了老百姓利益的诉求和表达,将不会写出好的舆情信息。这里所讲的“利益”是广义的概念,它包括民众的直接物资利益,同时也包括民众的精神利益。比如,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农民工对自身利益的诉求,是对自身直接利益的诉求。而其它阶层民众之所以关注此事,是这些民众渴望社会公平的一种非物资利益的意愿的表达。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舆情的分析要以“利益性”为切入点,只有抓住“利益”这个核心,才能反映舆情的本质。

三、分析舆情要突出政治性

舆情是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说通俗一点,是民众对执政者及其行为的一种看法和评价。分析某项舆情,不仅要看民众意愿表达的方式、方法,更要看民众这种意愿所包涵的内在的政治态度。比如,春节晚会广告问题,表面上看,民众对春晚广告不满是因为一些人用纳税人的钱宣传自己;而深层次上,是对国家就这个问题放任自流,从而使民众对国家政治产生了不满。所以,分析舆情一定要把民众的某些看法,同国家政治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抓住要害,才能对决策起到作用。

常用技巧之“整理舆情”——合理调整舆情写作的角度

整理、撰写舆情信息是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工舆情信息“产品”的关键工序。写好舆情信息不需要华丽的词澡,舆情信息文稿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文稿可长可短,结构可松可紧。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舆情信息呢?实践证明,写好舆情信息关键在于选准角度,合理调整写作的切入点。

一、有敏锐的舆情意识

敏锐的舆情意识,是舆情信息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舆情意识,是一名舆情信息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前题。舆情意识集中反映在对舆情的敏感度上,一名合格的舆情信息员能够在小事中感悟出大道理,可以在纷杂的事物中抓住主要矛盾;能够在舆情因变事项发生后预测出可能发生的舆情,可以在人们街头巷尾的议论中捕捉到苗头性的问题;能够在日常生活的细微处看到影响社会和谐的隐含诱因,可以透过国内外舆论走势发现对国家政治、经济、外交政策取向产生影响的因素。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实践证明,调整好自身的角色是提高舆情意识的好方法。比如,当你写一篇反映农民意愿的舆情信息时,你要把自己角色变成农民;当你写一篇反映工人思想状况的舆情信息时,你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成工人;如果你要向国家提出某种建议时,你就要把自己定位到国家决策者的“参谋”的高度,等等。只有把自己定位为同你所反映问题的利益群众相同的角色,才能写出真正有价值的舆情信息。

二、要多角度思考问题写舆情信息并不难,关键看你写的舆情是否“管用”。同一个舆情因变事项发生以后,由于写作的角度不同,主题切入点不同,其“管用”的程度也不同。比如,同样是矿难,可能写舆情的角度是多种的。你可以分层次写各利益群众的不同反映,也可以分析造成矿难的直接原因及对策;你可以通过民众的情绪感悟出人们对矿难频发产生的忧虑,也可通过网民的言论看到民众对矿难背后存在腐败问题的愤怒;你可以从矿难事件本身透视出相关制度缺失给矿工及家属带来的灾难,也可以深入分析民众的反映了解到部分人对国家政治的不满和担忧,等等。这个例子说明同样一个舆情,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反映。因此,当某个舆情因变事项发生后,你应当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只有多角度研究、多方面思考,才能选准主题的切入点。

三、在情感中寻找灵感 写好舆情信息不仅要有责任心,更重要的是要有灵感。灵感从哪儿来?从“爱、恨、忧、思、盼”的情感中来。“爱”,就是你自己爱什么。你爱的东西也就是你认为好的东西。比如,国家出台助学贷款政策,你认为是好政策,那么就会写出“积极评价”的舆情信息;“恨”,就是你自己恨什么。你恨的东西也就是你认为坏的东西。比如,野蛮拆迁问题,你认为不好,那么就会写出“强烈反响”的舆情信息;“忧”,就是你自己忧虑什么。比如,腐败问题,你感到腐败严重己影响党的生死存亡,对此深感忧虑,那么就会写出“表示担忧”的舆情信息;“思”,就是你经常思考什么。比如,医改不成功问题,你经过思考有了解决医改的想法,那么就会写出“几点建议”的舆情信息;“盼”,就是你自己盼望什么。比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即将召开,你很希望会议能解决一些你关心的问题,那么就会写出“干部群众对五中全会有几盼”的舆情信息。总之,在情感中找灵感,是尽快使自己进入舆情角色的好方法。

常用技巧之“报送舆情”

——正确选择舆情报送的对象

舆情信息报送对象的选择,是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舆情信息工作的任务是为决策服务、为领导服务。就一个地区的舆情信息工作而言,其服务的对象有二个:一个是为上级党委和政府服务;一个是为同级党委和政府服务。比如,某市委宣传部的舆情信息工作部门,它的服务对象一方面是省和中央,另一方面就是本市市委和政府。对上服务和同级服务同样重要,决不可人为偏颇。就舆情信息工作而言,做好两个服务,主要是要选择好舆情信息报送对象问题。

一、要研究舆情区域性特征

舆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是以一定的舆情空间和区域为载体的,因而舆情效应的直接影响力将随其空间、区域的大小而有所不同。因此,根据舆情的影响范围,我们可以把舆情分为“区域性舆情”和“全局性舆情”两大类。一是区域性舆情。是指发生在特定地区(如某市、县、乡等),而且只对舆情发生地局部有直接影响的舆情。产生“区域性舆情”的舆情因变事项一般具有“地方性”。比如,某市政府出台了某项政策,当地民众对该项政策的思想反映,显然只对当地政府的决策行为产生直接影响,而对其他地区不会产生直接影响。所以说,“区域性舆情”研究的作用是为区域内决策者决策服务的。二是全局性舆情。是指发生在特定地区,但对全国而言具有普遍意义,而且对国家最高决策层有直接影响的舆情。“全局性舆情”也可称之为“全国性舆情”。它的主要特点是,舆情效应的影响范围较大,而且影响面也较广。产生“全局性舆情”的必

要条件,是激活全国性民意的,在全国民众的思想意识中存在趋同性的舆情因变事项。“区域性舆情”与“全国性舆情”是相对而言的,而且会因某些因素的变比而相互转化。比如,“孙志刚事件”和“刘涌案事件”,尽管两个事件分别发生在广东和辽宁,但因为其在全国民众心目中产生了广泛的共鸣,所以,由这两个事件而引发的舆情就从区域性扩展到了全局性,因而也就自然地演变成了“全局性舆情”。就一般而言,上报上级的舆情应以全国性舆情为主;报送同级党委的舆情应以区域性舆情为主。

二、要把握舆情报送的范围

在报送同一级党委的舆情信息时,有时还要考虑报送范围问题。比如,我省的《专报》、《要报》、《摘报》、《清样》等不同舆情刊物,报送的部门、领导也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对市、县(区)的同级服务上表现的更为重要。一般情况下,就一个市的舆情信息工作而言,什么样的舆情报市委书记和市长,什么样的舆情报常委和副市长,什么样的舆情报人大、政协,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因此,合理确定舆情信息报送范围,对于充分发挥舆情信息的功能,提高舆情信息的影响力,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好务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做好舆情信息工作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要注重舆情报送的程序

舆情信息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保密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必须严格按照程序来进行。一般而言,舆情信息的报送要经过相关领导的审核和签发。但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领导工作忙、会议多,经常不在家,而舆情信息报送的时效性又很强,有时等领导审完后,其实效性就没了。这的确是一个矛盾,怎么办?经验告诉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放权问题;二是稳妥原则。对上报上级的舆情只要不涉及本地区负面的东西,应放权给具体从事舆情信息工作的同志,授权他们自我把握及时上报;对报送同级党委和政府的舆情信息,一般为稳妥起见,应由主管舆情信息工作的领导把关为宜。如果分管领导不在,可让其他领导或常委部长亲自过目。总之,舆情信息报送是件严肃的事情,各地情况不同,也不可能套用一个模式。但不管怎样,程序要服从结果,只要对舆情信息工作有利,采用什么样的程并不重要。

第20篇:舆情信息

实现由工作职责到生活习惯的转变

——我是怎样写舆情信息稿件的

写工作信息,很早就开始了,就是1996年我刚调进市委宣传部那时起。当时,领导只是一般性的要求,大家往往注重从自己的工作出发,写一些工作经验性的信息。真正把舆情信息当成工作的紧迫任务,还得从2005年开始说起。2005年至2006年,我写作上报舆情信息稿件86篇,工作信息稿件在省、孝感市《宣传工作》单独编发8篇。2005年被孝感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学习型干部,回顾写作经历,我想主要是在以下三个方面下了一番功夫。

一、勤奋学习,适应写作舆情信息的新要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建立舆情信息畅通渠道,作为从事宣传思想工作的一名干部,必须适应工作的新要求,贯彻落实中央的会议精神,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做好写作舆情信息工作。2005年6月21日,我参加了孝感市舆情信息骨干培训班,在培训班上听取了省委宣传部调研室喻立平同志的专题讲座,记下了厚厚的一本笔记,受益匪浅。他讲了为什么要重视舆情信息、什么是舆情信息、舆情信息的特点、舆情信息与宣传信息的区别、舆情信息的分类、舆情信息的汇集、怎样提高舆情信息的上稿率、写舆情信息要注意的几点等八个方面。我所记的笔记,放在我的手提包里,一直伴着我的写作。我总是关注着有关舆情信息的相关资料,每每看到它时,总是如饥似渴地浏览,并且做出笔记。

二、善于思考,琢磨写作舆情信息的新点子

写作舆情信息,关键是抓选题,提炼社会各界群众或网民对国内国外发生大事的反映,包括对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态度。写作工作经验信息,关键是挖掘工作亮点,进行总结归纳。这就要求舆情信息写作者,要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养成思考的习惯。

我每天早上起床后,在家里打开电脑,搜索新华网、人民网等全国大网站,关注滚动的新闻快讯,查看“今日焦点”、“深水帖文”、“深度看点”等,对于最新发布的国内外大事,进行一番思考,然后选取重大的事件,进行相关搜索,将自己的选题发布在新浪网“汉川舆情”的博客上,告诉同事自己的选题正在写作之中,2006年进入尾声了,稿件的命中率,几乎是100%。比如,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3周年纪念日,一清早我打开电脑,在博客上发布了《网友深切缅怀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上班后抢在十点之前传送到省委宣传部,当天就发出来了。

工作经验信息的写作,不象写网上舆情和社会舆情,天天有写的,它是在总结工作的前提下进行的,所以写作的数量是有限的,但写作质量的要求却很高。我在本职工作中,寻找工作的亮点,淘出工作经验,先后写出了《汉川市完善五种制度抓党委中心组学习》、《汉川市从“三抓”入手,把理论武装工作落到实处》等8篇稿件,刊登在省、孝感市《宣传工作》、《舆情动态》和《理论学习动态》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在刊发的《宣传工作》简报上批示,进行表扬。

三、默默耕耘,历炼写作舆情信息的新本领

按照所学的知识,努力把握写作舆情信息的“六个度”,即角度、高度、广度、深度、速度、可信度。除此之外,加强了相互之间的联洛与沟通,一是与本单位同事的沟通,将选题发布在“汉川舆情”博客上,以免撞车;二是加入“湖北舆情”QQ群,与省舆情信息编辑在网上取得联系,争取到编发的机会;三是在新浪网“汊湖牧笛”博客上(个人网络日志)发布写作心得。

平时不写信息了,就看看网上的动态,捕捉一些“带露水的鲜花”,关注着下一篇写什么、怎么写。上班时间在网上,下班时间也在网上。关注舆情,天天写作,渐渐地由一种工作责任,变成了一种生活习惯。

感谢舆情信息工作给我带来的快乐,它让我的每一天都领略了世事的变幻风云,真是增长了见识,增强了才干,视野变得开阔了,精神变得振奋了,行动的步子变得稳健了。

过去的日子,我的舆情信息写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离上级的精神还有差距,离领导的要求还有不足,在新的一年里,我会更加努力的。

2006年12月27日

舆情调查报告
《舆情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