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研报告

红坊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7-31 08:37:34 来源:调研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三坊七巷调研报告

文化·商业

——三坊七巷历史商业文化街区研究

研究报告

【摘要】

历史街区是反映城市历史发展脉络、展示城市文化、促进城市居民相互交往的重要场所,三坊七巷历史街区就是福州典型的历史街区之一。其中大量富有历史氛围与传统气息,尤其在文化方面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现状的实地调研,揭示该区商业、文化功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

三坊七巷 历史文化 商业街区 【正文】

1.调查研究背景

1.1历史背景

“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 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1.2基本现状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最中心的商业区,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西至通湖路东侧及仓前后巷,南至吉庇路北侧,东至南街沿街商业建筑西侧的历史建筑,北至通湖路口和南后街北口。三坊七巷的街巷格局和空间形态特征如“鱼骨状”,其规划布局、建筑风格延续明清时期特点。 2.研究分析 2.1修缮前

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却是一幅破败萧条的景象。残留下的古街坊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梁架倾斜、墙壁剥落,屋面破漏、濒临倒塌;人口密度大,居住拥挤不堪;到处是杂乱的电线,火患严重。现代砖混楼房穿插其间,严重破坏了街区整体风貌。破败脏乱狭小给人带来的局促感,名人故居内涵的空泛无物。

研究报告

2.2修缮后

政府部门提出“保护为主、抢救第

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如今三坊七巷已经逐步成为福州文化的名片,以南后街为传统文化商业轴,立面的整治在充分保留现有留存的明、清、民国历史建筑和山墙基础上,保持目前街道尺度。建成一条集福州“老字号”店铺的富含历史文化内涵的旅游步行古街。 3.文化传承 3.1建筑与外环境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分为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每个区各有具体分工。

主轴上主要分布的是传统的商业店铺,沿街可见一些铜塑雕像,再现了南后街当年繁华的景象。政府对沿街商铺的立面进行保护整治,更换地面铺装材料,采用平整的石板路面使与传统街道环境相协调。

从建筑空间的处理来看,南后街传统商业店面原有形体轮廓、比例尺度、材料色彩、构图划分。南后街现存的简易木屋在延续传统商业风貌特色。三坊七巷在中轴线上的主厅堂与其他廊、榭等建筑形成高低错落,活泼而又极富变化的空间格局。厅堂一般是开敞式的,与天井融为一体。厅堂显得高大、宽敞、开放。例如严复故居,保留了福州古建筑的重要特色。三坊七巷除了在布局结构上与众不同之外,在围墙、雕饰、门面上都很有特色。 3.2人文价值

三坊七巷具有较高的历史、人文价值,具有较高的古建筑研究价值,保留了大量的明清建筑,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和独特的民风民俗。保护和传承脱胎漆器、纸伞、裱褙、纸花、玻璃等“三坊七巷”极具代表意义的民间艺术,使民间手工艺人文历史文化得以保留。 在塔巷与黄巷之间临南街处设传统美食街,有肉燕、老卤酱鸭、木金肉丸等地方名吃名产。

研究报告

——————————————————————————————————

3.3功能结构

原三坊七巷以居住为主要功能,如今已形成了一条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以居住功能为主,包括名人故居展示、历史博物馆、展览馆等文化旅游展示的综合功能片区。 规划按照“一带、两街、三坊七巷”的结构框架体系,打造成具有保护居住功能、文化与教育功能、休闲功能、商业功能、展示与旅游功能的历史文化街区。 3.4保护

历史文化保护区是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因予以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马丘比丘宪章》中提到的:“保护、恢复和重新使用现有历史遗产和古建筑必须同城市建设过程结合起来,以保护这些文物具有经济意义并继续具有生命力。”这在三坊七巷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4.提出问题

根据这次实地调研研究,我们发现以下问题:

1. 既然三坊七巷已经被定为为传统的商业文化街,但是缺少了一套完整的商业运作体系。同杭州西湖、安徽宏村存在一定的差距,还不足成为福建省内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保护区。 2. 由于早期规划不科学,与周边新建建筑不和谐,公共基础设施无法跟上城市发展速度,周边道路安排不合理,缺少停车位,这无疑限制其商业发展。

3. 三坊七巷现在的发展已经偏离当初的定位——商业气息过于浓厚,与原先的居住功能相违背。 5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改建成影视拍摄基地 可参照北京四合院的做法,开发三坊七巷居住院落;三坊七巷的旅游开发,包括线路开发、创立名牌旅游纪念品、门票、演出、餐饮住宿、互动体验、区内人力车等,将富有闽都文化特色的三坊七巷传统风情场景,改建成东南沿海影视拍摄基地。在三坊七巷品牌体系塑造与推广上,建议打造名人、闽都民俗、宗族世家民俗、闽台文化交流等文化品牌,还有建筑景观品牌、旅游品牌、商业品牌、诗意生活品牌。

2.开辟大型博物馆 可以通过开展博物馆、民俗文化节等常规活动,策划福州国际工艺美术节,来打响三坊七巷品牌。同时也可以利用三通政策,让台湾同胞更深刻的了解大陆文化。加快海西建设,促进两岸文化融合。

- 4

推荐第2篇:彭坊村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调研对象:彭坊乡彭坊村调研时间:二零一二年十一月————肖和珍

一、前言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更是基层村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导向方针。大学生村官作为基层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只有深刻了解村居建设现状,认真分析村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效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才能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方针,较好较快发展农业经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推进农村民主化进程;才能做成有建树的村官。

作为2012年的新一届大学生村官,我感到很自豪也很荣幸。现在的我是彭坊乡彭坊村的一名书记助理,入村工作两个月以来,通过与村两委干部接触,走访群众,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了本村基本情况,对彭坊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在调研中也发现了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作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通过此次调研为群众带来切实利益,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二、彭坊村基本概况

彭坊村地处安福县彭坊乡陈山河边,群山环抱,村落沿江分布,呈带状分布形态。现有8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村,总计272户1264口人,其中劳动力人数为452人,劳务输出212人。村外、村内主干交通线为水泥路,交通状况较以前有所改观,但仍然需要有大力建设。全村拥有耕地总面积1132亩,另有林地10042亩。村两委班子5人,后备干部1人。由于历史、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原因,以传统种植业作为经济支撑,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以劳务输出、种植烤烟、水稻、油菜、林业等为主,辅以养殖、油料加工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属经济薄弱村。全村主要依靠农作物种植作为农民本地创收来源,无其他有效增收途径。其中低保对象30人,五保对象1人。通过民政、社会及地方政府等多种渠道帮扶助残,这部分人生活能得到基本满足,但是显著的提高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帮扶。

三、新农村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彭坊村两委以党的“十二五”规划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以来,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发展,以村容村貌和路容路貌的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改善我村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村民生

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一)、济建设情况

1、输出构筑经济发展大动脉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和谐之基。我村总人口1264人,劳动力人口452人,其中劳务输出212人,占劳动力总人口46.9%,其主要为青壮年。劳务输出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拓展农民致富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对农民来讲,成本低,见效快,收益大,还开拓了视野、启发了思维,通过劳务输出带回了资金、技术、信息、人脉资源等,为村民实现自主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劳务经济的输出为各项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已成为我村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途径。

2、传统农业的发展

我村主要为水稻、油菜传统作物种植。由于地处山区,且耕种面积较少,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因地制宜,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号召本村大面积种植烤烟,增加村民的收入,预计本村2013年种植烤烟的面积是278亩。加上国家的各种补贴政策,传统的粮食种植已经出现扭亏为盈的局面;在家的劳动力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外出务工或本地就业,半工半农,想法设法增加收入,这样传统农业种植在务工文化的带动下也正在彰显蓬勃的经济效益。另外,我村积极发展林业和养殖业两大产业,其中,林业是我村的支柱产业,养殖业有4户人家,有待发展。

(二)、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村两委在村支书王文彬、村主任肖元武的带领下,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目前共有党员30名,预备党员3名,获多次殊荣。村两委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努力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是彭坊乡最团结和最优秀的村级领导班子之一。以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为重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搭建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党员承诺等载体,引导党员切实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做到遵守党的纪律不动摇、执行党的纪律不走样。

我村两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扎实推进了群众文体、健身、娱乐的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的建设,预计年底将搬入;健全村干部管理机制,在干部的管理上,进一步规范了党支部“四议两公开”制度、党员培养发展制度、党费收缴制度等制度,使村社干部的管理进一步制度化、科学

化、规范化。

(三)、乡风文明建设情况

我村在开展“文明乡村”创建活动中,积极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我村在创建“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环境”活动的过程中,全村治保组织、调解组织和群防群治组织健全,防火防盗措施到位,农村土地等各类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并呈现下降趋势,村内具有较强的自我化解矛盾能力。号召全村发扬优良乡风民俗,强调邻里和睦、妯娌和睦、孝敬父母、不打架骂人,以好的乡风民俗来约束不好的做法,让社会公德来制约个人的私心。目前我村治安状况良好村民生活稳定和谐,村民大多能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四)、社会事业建设情况

1、道路建设:村内、村外主干交通线为水泥路,交通状况较以前有所改观,但仍需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个自然村的交通联系网络,并且考虑村民耕种的需要,完善耕机路的建设,并与村级道路相衔接,形成完整有机的道路系统。

2、水利建设:借助国家对水利建设的重视和支持,我村对我村周边的江堤、水库做了精心的排险加固工程。在村委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我村对大沟渠进行了清淤排查工作,并组织群众对小沟渠进行了修复工作,对马井水库进行了彻底的翻修,确保来年农作物的灌溉的顺利进行,保障农作物的收成和农户的收入.3、卫生事业:为响应国家政策安排,在县卫生局的支持和扶助下,我村现已建立标准卫生室,并已正式投入使用,极大的满足了村民就近就医问题。通过建立村卫生室,不仅极大的方便了村民看病,而且极大的减少了看病的费用,让群众受到了比大医院更加细心的照料和服务。

4、社会保障:积极推进“新农保”、“新农合”政策,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共完成养老保险566人,未完成531人,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51.6%,发放率达到10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1240人,参保率达到98%以上;全村符合农村低保、五保条件31人全部纳入低保,做到低保、五保全覆盖。以人为本,弱势群体倍受关注。本村五保、低保对象,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基本生活保障金,按季度足额发放到困难人员手中,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5、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我村总人口1264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126人。随着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村民们的生儿养老,传宗接代的思想观念有所淡化,在家的已婚育龄妇女能按单月康检的要求,准时参加孕检,外出人员也能按

时将孕检证明寄回。但是仍需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采取惩罚与奖励相结合的有效机制,避免反弹现象的发生。我村在全面按照乡人口计划生育办公室下达的2012年我村各项人口计生指标下开展工作,在乡计生办的指导、村“两委”干部和计生宣传员的细致入微的工作下做好育龄妇女的健康检查,做好对流动人口的生育文化建设服务,及时向他们提供避孕药具及生育知识指导,全面保证我村的计划生育工作正常开展。

6、社会治安与信访稳定。加强农村信访稳定工作,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彭坊村两委一直对本村的稳定给予高度的重视。近年来,我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没有发生重大恶性群体治安案件和集体上访事件。我村一直努力保持全村综合治理稳定,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解决群众纠纷和矛盾,积极帮助广大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从根本上消灭引起上访的诱因,维护农村稳定。变村民上访为深入群众,积极发现本村的不稳定因素,将并努力把这些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维护本村社会稳定,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四、本村经济发展因素分析

(一)、制约因素分析

本村人多地少,特别是可利用耕地较少,难于利用的林地较多;交通闭塞,村组公路路况较差;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村民素质偏低,外出打工人数多。经济发展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第一,人地矛盾突出,粮食亩产较低,土地使用方式还处于初级阶段,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9亩,土地的利用主要用于栽种传统粮食作物。第二,市场作用薄弱,农产品外销少,附加值低。生产的主要是老年劳动力。第三,集体经济薄弱,无法支撑村居更大的跨越性发展。

(二)、有利因素分析

地处山区既是劣势,同时又是优势,本村的有利因素主要有:第一,生态资源好,水资源、林地资源丰富,以彭坊村为例,自然环境优越,不存在工业污染问题,山涧泉水资源丰富,林地面积一万多亩,处于未开发状态。第

二、外出务工人员多,造成村里无主土地较多,便于统一管理。

五、建议及对策

(一)、因地制宜,发展山区特色生态农业。本村水资源丰富,常年无污染,适合发展淡水鱼养殖。本村有一万多亩的林地,处于未利用状态,可利用未开发的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高土地利用率。可以发展林下养殖业,一般林下养殖业附加值比较高,以林下土鸡养殖为例,具有肉质好、口感好、无污染的特点。山区生态资源的优势,决定了其要因地制宜,发展特种高附加值产品应该成为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首选。

(二)、集约闲置土地,引进良种,发展市场需求大的经济农产品。引进外来资本与先进技术。打造山区特色品牌,加强营销力度,走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道路。山区的普通农产品要想实现其高附加值就必须打造特色品牌,实现无公害认证,加强营销力度,将山区的生态农产品的销售市场瞄准城市市场,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六、总结

针对山区农村一方面人多地少、交通闭塞、劳动力缺乏,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极具特色、农村相对可利用土地较多的情况,在发展经济时一定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业;走生态绿色农业道路,对农产品的品质进行高标准要求;集约可利用土地,打造山区无污染绿色农产品;加强与城区高端农产品市场的对接,打造品牌,提高营销力度,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在发展农村经济时一定要走出去,引进来,学习先进经验,引进优质苗种;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大力发展定单农业。同时要注重调动农民积极性,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造成环境的污染,实现经济发展又好又快。

通过近几周对彭坊村的调研,我对彭坊村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通过与村干部的交流,对村民的走访,及自己日常工作时的所闻所见,掌握了一些情况,可能了解的还不够全面,还有更深层次的情况有待探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立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全局,进一步深入群众当中,从广大村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将一如既往地深入农村,踏踏实实去学习,为村建设建言献策,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村里更好的服务。我对自己以后的工作和家乡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我相信,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深深爱上这片天地,我将努力工作,为彭坊村的发展而努力,不辜负组织和乡亲们的信任和期望。

本次调研工作得到了彭坊村“两委”成员的大力支持,在他们忙碌工作之际仍抽出时间配合我的调研,本次调研得以顺利完成离不开各位领导的教导和默默奉献,谢谢!

推荐第3篇:三坊七巷调研报告

福州三坊七巷调研报告

在海峡西岸有座古老而美丽的省会中心城市——福州。福州别称榕城,它位于福建省的东部,闽江下游,这座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重要港口,现为福建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口有500多万。

在榕城福州鼓楼区的繁华闹市里有一片白青玉砌,木屋阁楼的古老街区,其部局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它就是被建筑界誉称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三坊七巷。

一、昨天

(一)、三坊七巷街名的由来

“三坊”指的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 “七巷”指的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有古民居268幢。

(二)、三坊七巷的历史

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街”指南后街)。三坊七巷全貌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城内一般是以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国内建筑界把三坊七巷古民居称作“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这是当之无愧的。在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福州从壳丘头、昙石山文化、中原文化,再到冶城以至外城、府城文化,几经奔腾回旋,汇合至三坊七巷,终至凝固,形成古建筑、古文化的精华。三坊七巷高大粉墙,石板小路,坊巷纵横;深院大宅,层楼叠院。每座高墙大院内又有三或四进的大庭院。

回眸三坊七巷,在深深的庭院里,我们仿佛闻到古代书香门第,飘溢出的书香墨味;我们似乎听到“六子科甲”,“五子登科”门前的金鼓齐鸣。我们犹似看到林则徐,郁达夫,郑振铎,胡也频,邓拓等驻足书店,搜宝寻玉;我们如同看到林纾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严复的《天演论》,林觉民的《与妻书》……许多名师来自三坊七巷,许多生长在三坊七巷的人,博古通今,才略惊天动地。三坊七巷人才辈出,它炯异于神州千万个坊巷,不少坊巷星星点点,而三坊七巷则是星汉灿烂。自古以来,蕴蓄其中的秉性,百代延续,渗透了子子孙孙的心田。

更令人惊叹的是它的文化底蕴可谓深厚,三坊七巷历代累计出过举人300多名、进士150多名,走出了林则徐、沈葆桢、严复、冰心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

(三)、三坊七巷的闽台人文情

三坊七巷是两岸亲缘和宗族世家文化的重要展示场所,其修复工作从动建之初就备受海内外人士的关注。这个沉淀着福州千百年人文精神的城市符号,其未来走向将成为福州区别于厦门等其他城市的一个重要筹码。闽台两地自古以来就有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的亲密关系,两地的居民均以中原南徙的移民为主体,由于种族血缘上的关系和密切的人流往来、文化交流,维系着两岸的民族亲情,而三坊七巷便是这一文化现象的重要见证。福建省福州市至今还保存着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些坊巷中最为著名的要数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的“三坊七巷”,这条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

三坊七巷是福州这座千年古城历史和文化的精髓所在,这个从唐末五代便开始形成的古老街区,曾经是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从有的坊名、巷名就可以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它是记载了无数壮怀激烈,缠绵悱恻故事的坊巷,伴随着世事沧桑走过了一程又一程……

二、今天

(一)、福州城区的改造

随着海西省会中心城市旧城改造力度的加大,近年来福州城区对一大批危旧房进行了拆迁改造,福州实施的“城市更新”,使海西大发展之下的省会中心城市面貌不断更新,更加快推进了区划调整和开发区扩区的升级,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传统商贸业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等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福州市坚持新区建设与老城提升并举,推进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开发和八一七路历史文化中轴线的改造,坚持推进中心城区的旧屋区改造,推动城市空间布局更为舒展,更加科学,推进海峡金融商务区、火车南北站周边片区和晋安新城鹤林片区等重点区域成片开发,改造提升五四北新店片区,完善金山新区配套服务设施。其中,着重强调要求全面加快福州旧城区及危旧房(棚屋区)的成片改造,福州城区实施的第一批500万平方米危旧房拆迁改造工程包括鼓楼区乌山西路福州大学片地块、灰炉村地块、台江区上海新村街地块以及太平汀洲地块等。此外,还包括改造北江滨沿线景观,加快推进三环路二期、南江滨东段和林浦大桥、螺洲大桥、淮安大桥等路桥项目建设。其中福建省、福州市政府对“三坊七巷”街区的改造尤其重视。

(二)、三坊七巷的修复

2006年开始,福建省、福州市政府对“三坊七巷”街区改造的计划总投资,从最初的30亿元,递增到40亿元、45亿元。由开发、改造转为整体保护、修复,政府投入逐步加大。

同年,福州市专门成立了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管委会,全面统筹开展工作。保护修复工作转入全面修缮和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福建省政府“三年基本建成、五年全面完成”的目标,三坊七巷工程正式动工。近几年来经过多方专家的努力和精心的规划设计,在重修过程中许多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许多民居的门窗漏花采用镂空精雕,榫接而成,以及丰富的图案雕饰,精巧的石刻柱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随处可见,三坊七

巷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268座,有159处被列入保护建筑,其中以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水榭戏台,欧阳氏民居,二梅书屋,小黄楼等9处典型建筑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中体现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艺和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福州,从维持三坊七巷的原有面貌,到高起点修复、恢复它美好的历史风貌,经历了近十年的过程。三坊七巷是福州的发展之源、文脉之根。我们始终倍加珍惜、倍加爱护。2009年7月,“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在福州的南后街正式竣工并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

三、明天

(一)、三坊七巷的新貌

改建后的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作流线形,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翅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

宅院有一进或多进,每进都有大厅、后厅、正房、后房、左右披榭、前后天井。天井是福州传统民居的又一特色。它由厅、榭的敞廊围绕构成矩形空间,为宅内交通枢纽,并使宅院日照充足,空气流畅,排水便利。室内的门、窗也与其他地方不同,既多且大。窗以双层通长排窗为多,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正房的主门朝大厅敞廊,多为4开式,门上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以增添大厅的气派。经过历时近3年的重修和改建,如今福州三坊七巷中的杨桥巷拓宽改造成了杨桥路,吉庇巷拓宽改造成了吉庇路,现保留有三坊五巷。三坊七巷这个城市新景观,对塑造福州城市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对提升城市形象,开发以观光,访古,休闲,考察,文化,购物为主的三坊七巷精华游,把建筑,园林,名贤,商贸等融为一体,三坊七巷将申报世界遗产。

(二)、三坊七巷的商铺

如今三坊七巷吸引着海内外嘉宾的目光。当漫步南后街,脚踏青条石,米家船裱褙店、永和鱼丸店等福州老字号将首先进入眼帘。“裱褙是传统生意,利润不高。”米家船裱褙店传 承人、年逾古稀的林文光说,幸好市政府在店面租金上给予了很大优惠,裱褙店已经签了5年入驻合同。“让有代表性的民间老字号、手工艺作坊留下来”,福州漆箸、同利肉燕、南后街花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在南后街占据一席之地。贯穿三坊七巷南北的南后街,南区是古玩、寿山石等传统商业小店,中区部分恢复前店后宅传统格局,北区为花灯、书画、文房四宝等南后街原有商业聚集地。客来客往,老街区又见繁荣景象!

(三)、三坊七巷的文化

“三坊七巷要成为活态的文化遗产。”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其中,尤其突出福州地方特色戏剧、曲艺、传统工艺。这在全国各历史文化街区中是第一例。三坊七巷内的一般建筑,外立面采用传统材料、传统工艺,力求保留原风貌,内部空间则立足满足当代生活需求。暂时迁离的居民们回迁后,将有一个更舒适的生活环境。根据国家文物局指导意见,修复后,回迁的人口密度控制在每人使用

面积20平方米以内。三坊七巷也将卸下曾经的负重累累,重新焕发青春活力。福州繁华闹市中的三坊七巷。159处古迹修旧如旧, 传统材料工艺复活历史风韵, 走进修复一新的三坊七巷历史文化古街区,只觉古风扑面。已修缮完毕的南后街青条石路面一派古风,水榭戏台凌空欲飞,二梅书屋精巧雅致……

三坊七巷的意义,不仅在于古建筑本身,更在于曾出入于此方水土的先贤,其间蓄含的厚重历史与人文气息,已成为福州闽都文化的象征符号。礼仪之邦,人心向善。三坊七巷文化展示了福州城市文化沉潜、冲和的底蕴,并让来者睹物思人、心追范式。

在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我国目前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福州市三坊七巷,以高票获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经过近十年的修复改造三坊七巷正式落成于福州的南后街。三坊七巷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268座,有159处被列入保护建筑,以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等9处典型建筑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坊七巷,千年的风云变幻,升沉兴衰,昔日的建筑物已斑驳暗淡,古代赫赫威名似水流逝,当年的书香已飘散开去,可是躺在那里的明清古建筑,威震近代的遗世美名,沁人肺腑的人文景观依旧存在,是当代人读不完的书,解不完的谜。。。。。。

推荐第4篇:红坊镇上半年工作总结

红坊镇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中共红坊镇委员会

红坊镇人民政府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二个年头,也是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重要的一年。上半年,我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按照镇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第十五届一次人代会确定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坚定不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围绕发展抓产业、围绕产业抓项目、围绕项目抓服务、围绕服务造环境,发挥优势、营造气势、呼应态势,努力构筑经济繁荣、安定稳定的和谐社会,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继续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6月全镇社会总产值实现11.6亿元,其中企业总产值实现10.6亿元,农业总产值实现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589元,比增5%。1-6月份财政收入完成1571.14万元(不含区级代征),比去年同期增长8.03%。其中中级收入完成811.3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46%,地方级收入完成759.75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98%。

二、农村经济稳步持续发展

1、粮食生产稳中有升。上半年,我镇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了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机补贴等各项富民政策,保证了各项支农政策不改变,给农民的实惠不减少,最大程度地促进农民减负增收,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加强耕地保护力度,农技、农机等

1 部门强化了服务和引导工作,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全力防控耕地撂荒。上半年举办了1期培训班、编撰农技简报6期、上街集中宣传2次、印发各类宣传材料10000余份,广大农民群众种粮积极性普遍高涨。据统计,上半年全镇粮食播种面积11545亩,水稻6339亩,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564亩,农民粮食喜获丰收,全镇夏收形势喜人。

2、突出绿色生态主线,引导农民发展高效优质农业。上半年,我镇继续抓住中心城市辐射机遇,依托原有的农业基础和日益突出的交通、水利和区位优势,积极鼓励农民调整大田农业结构,围绕市场需求发展服务城市的农产品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在近几年来的发展基础上,目前,龙溪邦、东埔等村以泰华无公害蔬菜基地为依托的1000亩蔬菜产业基地,南阳村400亩苗木花卉产业基地、东阳村300亩莲藕和花生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这些优势特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不但大大增加了农民就业机会,更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呈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抓动物防疫,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1—6月,我镇按照“加大投入、预防为主、强化免疫、确保质量”的指导思想,大力宣传贯彻《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先后举办了2场动物疫病防治技术培训班,发放各类宣传材料5000多份,全面扎实地推进以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疾病为主的动物强制免疫工作,从源头上杜绝了动物疫情的发生和传播,截止目前,我镇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与此同时,我镇积极引导畜禽养殖户转变畜禽饲养方式,着力推广生态养殖、优良畜禽繁育等畜牧业新技术。截止6月底,我镇鸡鸭等禽类共存栏14万只,出栏26.3万只,生猪存栏8.96万头,出栏5.97万头,由于上半年生猪价

2 格上升,农民收入普遍增加。

4、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镇共投入资金87.5万元,完成标准化渠道5.5公里,修复陂坝3座,水利清淤78条计88公里,同时全面完成了2006年度冬修水利的扫尾工作。

三、抓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继续把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作为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主抓手。年初,我镇针对财政后劲严重不足的状况,进一步完善项目开发绩效考评制度。一是把全镇分为十个工作片,明确每个工作片必须引进1个以上项目。二是把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工作列入镇对干部、对村单项考核内容,参照区里的“飞地”政策,要求每个村完成1个投资3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三是组建项目开发办公室,抽调4名干部并公开招聘了2名具有较强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镇里还为项目办配备车辆2部,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为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要求项目办今年完成6个以上入园项目,年终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实行重奖重扣。1—6月份全镇引进项目6个,引进资金6.5亿元,引进区外资金9100万元。其中:坎洋花苗种养项目,总投资650万元;平洋大棚蔬菜种养项目,总投资500万元;闽西好食品深加工项目,总投资630万元,落户龙州开发区;龙岩市万丰利汽车配件厂建设项目,总投资3100万元,落户龙州开发区;紫金恒发水泥生产项目,总投资60000万元,落户龙雁工业区;九华铝业有限公司铝制品生产线,总投资1100万元,落户龙州工业园区。续建项目3个:红坊重石金属回收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东阳纸筋灰生产项目,总投资600万元;润香肉联制品项目,总投资1100万元。此外还有在谈项目5个。

三、抓典型示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上半年,镇党委政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条主线,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素质和大力发展经济为基础,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根本,以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以政策引导、示范带动、高效服务为主要抓手,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扎实推进我镇新农村建设,进一步促进全镇物质、精神、政治、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1、以合理规划为龙头,进一步细化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年初,镇里制定了 《2007--20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体规划》和《2007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围绕新农村建设工作,对全镇今年和今后五年经济发展、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农民生活保障体系、农村生态环境、农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明确。与此同时,对五个试点村今年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任务也进行量化。

2、以宣传教育为先导,进一步造浓新农村建设社会氛围。针对部分干部群众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等、靠、要”、“打退堂鼓”、“不作为”思想抬头的迹象,我们及时抓好思想宣传教育,化解群众思想上的“疙瘩”,坚持把宣传发动、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一是再次召开了镇、村干部动员大会。利用全镇农村工作会议、机关干部例会、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及村民代

4 表会议,组织镇、村干部学省、市、区各级文件精神,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二是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指导组人员结合下村开展中心工作,进村入户,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广泛了解村情民意,进一步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三是今年3月份集中开展了为期一个月宣传活动,活动中充分利用宣传条幅、标语口号、板报等有效形式,进一步激发和提高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四是组织外出参观学习。6月22日我镇组织镇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和各村党支部书记前往漳州市角美镇鸿渐村、广东南澳县等地参观学习,广泛听取并交流新农村建经验。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宣传发动方式,不断营造人人动手,户户整治,村村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进一步统一广大干群思想,形成工作合力。

3、以“一池三改”为突破口,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一是抓好生态沼气工程建设。今年以来,我镇进一步加大“一池三改”工作力度,强化宣传引导,鼓励农民实施“一池三改”。目前,各试点村改水率达100%,改厕率达92%,改圈率近85%,各规模养殖场均上建有沼气池、生化池,基本做到达标排放。二是抓好人居环境净化工程建设。积极探索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结合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将卫生管理工作列入目标考核内容,在全镇范围内全面推行生活垃圾袋装工作。采取社会化运作方式,镇财投入25万元聘请闽洲清洁服务公司负责垃圾清运和卫生保洁工作,努力建设整洁、优美、有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三是抓好道路硬化工程。紧紧抓住省、市、区加快农村路网建设有利契机,多方争取资金对通村道路进行拓宽硬化。目前,全镇19个村

5 中除板仔斜村因地质灾害实行整村搬迁外,其它18个村通村道路实现了水泥硬化改造,目前,各村正积极筹集资金,努力实施通组到户道路改造硬化。四是供水工程。随着集镇规模扩大,企业增加和养殖业的发展,用水量剧增,各村普遍存在水源严重不足的现象。上半年我镇积极利用境内紫金山丰富的涵水量,谋划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水厂,切实解决供水不足问题。

4、以生活保障为根本,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一是积极开展农村合作医疗,全镇共有18112人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8%,镇财配套资金3.62万元。二是做好农村低保工作,严格按照区里要求,实行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镇共有107户186人纳入农村低保对象,镇政府发放低保配套资金7万多元。三是全面落实中小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全镇免除了107名困难学生的课本费,共计6775元,并为46名学生发放了6900元生活补助。四是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依托镇劳动事务保障所和科技文化服务中心,广泛收集劳务信息,及时进行发布宣传,根据用工单位和就业人员需要,积极与企业、学校、专业部门合作,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劳动人员谋职从业、创业致富本领。今年上半年聘请了新闽科生物科技开发公司等举办养猪专业培训班,组织本辖区内138人参加人才中心供需见面会 ,先后介绍126人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沿海等地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

5、以机制建设为保障,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一是健全领导机制。镇里及时下发了《关于调整充实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内设机构及工作职责的通知》,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全镇新农村建设试

6 点工作。同时,各试点村也都成立以村两委干部为成员的组织机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促进新农村试点建设全面、有序开展。二是实行镇领导挂钩试点村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结合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实际和需要,安排了部分镇领导挂钩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各挂钩领导经常深入试点村了解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三是加强指导,实行服务制。镇里为5个试点村分别下派了以各下片领导为组长,下村片长为副组长,下村工作人员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指导小组,指导做好宣传教育、生产发展、村庄规划等具体工作。要求包村领导、干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深入一线,抓具体、抓细节、抓落实、促进度,努力做到工作在一线指挥、实情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四是开展新一轮城乡共建建活动。龙洲运输股份有限公司、龙津净水有限责任公司、区饮服公司、米兰春天量贩有限公司、农业银行龙岩市分行、农业银行新罗支行等 6个单位分别与我镇下洋村、东埔村、龙溪邦村、东阳村、南阳村、坎洋村结对,结对单位将为我镇新农村建设事业出谋划策,在人才、智力资源加大对农村的支援,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加大对农民的支持,有力推进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四、抓民主法制建设,社会和谐安定稳定

1、深入开展创建“平安红坊”活动。从制定计划、健全机构、落实措施等方面入手,认真抓好 “平安红坊”建设工作。进一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扎实开展“平安村”、“平安单位”、“平安校园”、“平安家庭”等系列活动,开展严打专项整治行动,全镇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5%;半年来,共排查矛盾纠纷23起,成

7 功调处23起,调解成功率达100%,有效控制群体性事件发展,全镇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五五普法”工作得到加强,深入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半年来,先后召开百日安全和铁路护路动员大会,发放宣传材料15000多份,出版专栏5期,张贴标语100余张,上街开展法律咨询活动12次,大大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

2、维护人民利益,做好信访工作。根据信访工作的总体要求,镇党委和政府紧紧围绕全镇中心工作,认真分析形势,研究改进工作方式,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党政领导负总责,归口办理,分级落实”的党政领导干部信访工作责任制。 建立健全镇村两级信访网络,变上访为下访,研究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广泛宣传《信访条例》,维护正常信访秩序,成功调处联合村无证矿井工伤赔偿信访事件。上半年受理解决群众来信来访3件,全镇未发生越级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

3、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遏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以“百日安全”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活动。依法有序地进行安全整治,坚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采取包片包山头方式落实无证非法矿井巡查监管工作,突出强化无证非法煤矿的巡查打击和取缔关闭工作。进一步完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管理目标责任签订率达100%。扎实做好防汛渡汛工作,适时启动防汛预案,组织全镇干部群众克服松懈思想,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发动村民及时安全转移,奋力开展生产自救,把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无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安全检查和督查。深刻吸取“3.6”火灾事故和“6.30”煤矿透水事故教训,定期召开镇安全生产委员会议,组织有关站所对学校、各村、娱乐场所、

8 厂矿企业等开展十六项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有效地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努力扭转全镇安全生产不利形势。此外,上半年来,全镇上下扎实开展制止违法违章建设工作。

五、抓计划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

半年来,镇里进一步完善了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新机制,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及有关计划生育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计生“三为主”的方针,积极推广计生“三结合”,大力开展争创计生先进合格村和计生协会“三级联创”活动。一是强化领导,坚持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把计划生育工作摆上全镇总体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下发了镇计划生育工作单列绩效考评方案,增强镇机关干部计生工作的责任心,明确工作职责,促进计划生育工作问题和难题的解决,进一步巩固全镇计划生育工作成果。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集中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宣传服务百日活动。充分利用婚育学校、计划生育综合宣传栏、镇村政务公开栏等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大力宣传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规,进一步造浓良好的计生氛围。上半年,对全镇19个村的计生标语都重新刷写,并在集镇中心和下洋村新设了大幅计生固定宣传画2幅,共发放计生年画6500份,计生基础知识宣传材料 6000份,《人口与计生法》宣传材料5000份,计生宣传材料、宣传品入户率达100%。三是着重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继续把流动人口纳入常住人口同等管理、同等服务、同等考核。做到逐级建立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进一步落实“单位负责,条条保证,以块为主,条块结

9 合”的管理责任。流动人口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正常化轨道。上半年,全镇共有流出人口309人,已办婚育证明309人。全镇共有流入人口2350人,其中流入已婚育妇794人,落实双查394人,落实节育措施13人。全年流入人口已婚育妇出生8人,全部是政策内出生,计生率100%。四是继续抓好“三结合”工作,搞好服务阵地建设,认真落实计生奖励制度。据统计,上半年,共投入“三结合”扶持资金14.9万元。其中:春节慰问计生困难户20户共计2000元;独女户和二女扎户合作医疗优惠335户共计12760元,对人均住房低于15m的28户二女扎家庭,共扶持24600元;独生子女、二女扎保险或奖励费共计75000元;对21户53人计生困难户办理低保共计23568元,区挂钩单位帮扶或慰问计生户共计5500元,全镇妇科普查589人,投入经费5890元。五是各项计生指标全面达标。半年全镇共出生130人,其中一孩出生99人,二孩出生30人,政策内出生129人,政策外出生1人,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99.23%。出生男孩68人,出生女孩62人,全镇人口出生性别比为109比100。女性初婚132人,其中达晚婚年龄结婚91人,晚婚率为68.94%。落实节育措施91例,其中结扎22例(二女扎16例),放环58例,人流11例。

六、抓党建工作,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1、抓好党员发展工作。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注重在有文化、有致富技术的村民和妇女中培养发展党员,不断壮大党员队伍,改善党员结构,提高党员素质。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党支部的监督和党员的教育管理,促使党员保护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先锋模范作用。半年来,全镇发展新党员4 10 名,同时结合“七一”召开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6周年暨表彰大会, 东埔 等6个先进党支部及 84名优秀党员得到了表彰。

2、抓好机关作风建设。按照区委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总体安排,镇党委、政府开展了机关干部思想纪律作风一系列整顿活动,制定了下发了镇对村、镇对干部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把全镇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上来;进一步完善了机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干部都能了解制度、熟悉制度,并按照制度办事,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以上工作,使全镇各级干部纪律性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工作任务更加明确,为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3、加大了基层组织建设力度。深入开展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把“三级联创”活动引向了深入,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和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努力抓好村级配套组织建设,加强了村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大力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上半年,根据区委组织部的统一要求,还对板仔斜村的村部进行了规范化建设,并于7月1日前投入使用。

4、深化群团组织活动。加强对工、青、妇的领导和指导,半年来,各群团组织利用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三.五”期间,团委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周”系列活动;上半年镇村两级妇联举办了“和谐家庭知识竞赛”、茶话会、留守儿童与爱心妈妈结对子等活动。

2007年7月12日

推荐第5篇: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调研报告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调研考察报告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领导罗杨、周燕屏以及机关工作人员等一行7人组成调研组,5月19日至20日深入到浙江省杭州市清河坊历史街区实地调研考察,对该街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举措和街区管委会在民间文艺发展中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增强活力动力,从而推动民间文化的活态传承和提升综合效益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深入研究。

一、民间艺术使千年老街获得新生

清河坊历史街区是杭州历史上最著名的街区,也是杭州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古老街区,是杭州悠久历史的一个缩影,积淀了丰富的历史人文遗产。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十年前,这条曾经承载着历朝历代辉煌、寄托着无数杭州人旧日情怀的文化驿站,在千年后风雨凋零,褪去往日颜色,甚至变得有些面目全非。居住环境杂乱,商户冷清,产权错综复杂,民居建筑年久失修。

为此,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广泛呼吁,恢复和确立清河坊历史街区应有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并给予了积极指导和热心帮助。作为杭州的历史人文财产宝藏,清河坊历史街区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现存的历史遗存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如何深入发掘、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完成它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一次自我救赎和华丽转身,是城市发展与文化建设面临的探索研究和实践的紧迫课题。2000年,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在专家组的直接指导下,对这片历史地段进行维修、改造,严格按照原有风貌和历史肌理加以保护修复,进行定位和合理布局。街区除保留了老字号外,还引进了彰显特色的百业百态,着重展示杭州清末民初民俗文化、中药文化、百年老字号、民间工艺品、书画、金石文化,饮食文化,引进的各商户达300余家。

自2001年10月开街以来,清河坊历史街区始终以传承优秀民俗文化为己任,经过5年时间的保护、挖掘、整理、传承、开发,整个街区形成了民间手工艺、中华老字号、民间故事(传说)、古建筑、民俗活动等多元共存的民俗文化生态保护区和产业发展示范区,成为杭州彰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基地和重要空间。

二、民间手工技艺使老街充满活力

要使老街区焕发活力就必须以民间文化为依托,把民间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文化产业的文化竞争力,使民间文化成为老街发展的“源头活水”,实现民间文化保护与老街区发展的互动和良性循环。通过几年的努力,现在的清河坊仍然保持着古典的文化意韵和浓厚的历史气息,古色古香的特色小商铺一家挨着一家。但最令人流连的是那些花样繁多的民族工艺品以及在亭摊里忙碌的民间艺人。细心的游客都会发现民间艺术和民间艺人是这条街的灵魂。民间艺术在清河坊找到了适合自身生存的市场热土,艺人们也在清河坊开辟出了发展壮大的广阔天空。

三、多彩的民俗表演使老街充满魅力

清河坊为丰富游客休闲娱乐需求,根据杭州的风土人情,每年在春、秋两季举办两届吴山庙会(已经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夏季举办缤纷夜游——状元迎亲等大型民俗活动,这些活动贴近市民、贴近生活,充分挖掘了历史文化题材、表达了百姓安居乐业、喜庆祥和的景象。

通过民间文艺工作者的努力,清河坊恢复吴山庙会、恢复南宋历史上的民间茶会并将它们作为一个旅游会展品牌加以传承和发扬,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每年举办各种状元迎亲、乾隆皇帝戏游清河坊等民间活动,再现历史场景、展示杭州市井风情。通过吴山庙会、中国民间艺人节、状元迎亲、清河坊民间茶会等系列极富民俗特色的大型活动的举办,整个杭城掀起了“百万市民逛广场”的火爆场景。

四、民间艺术是发展文化产业的生力军

以2004年中国民协在杭州召开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会议为起点,中国民协与街区共同举办“中国民间艺人节”和民间手工技艺的保护与传承论坛,为全国民间艺人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技艺的平台;当年评出的“中国十佳民间艺人”目前都成为各自所在行业的佼佼者,如杭州市铜雕艺术家朱炳仁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主持的无锡梵宫、峨眉山金鼎、雷峰塔、灵隐寺大型铜雕艺术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经典作品。第二届中国民间艺人节评出的“中国十佳民间艺人”之

一、贵州苗族民间刺绣艺术家张庭珍是全国先进女能手、全国劳模。她当选十佳民间艺人后,跟她学习苗族刺绣的苗族女同胞越来越多,张庭珍被公认为台江县苗族刺绣行业的带头人。

2009年第三届中国民间艺人节,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300余名民间工艺家、民间艺人及专家学者与会,参展作品达千余件,为推出精品和人才搭建了平台。如艺人节上评出的“中国十佳民间艺人”之

一、陕西皮影雕刻艺术家汪天稳通过评选在中国皮影界和民间艺术领域有着良好的口碑和社会影响力,他的作品也成为收藏界的新宠。

清河坊历史街区管委会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丰富了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理念。在中国民协的指导下,他们坚持以街区的传统商业为主体,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充分体现市井民俗文化,深入挖掘街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形成具有清河坊特色的文化魅力。

民间文艺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但这种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和特殊性,因此利用民间文艺必须充分尊重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城市历史街区建设和文脉疏通衔接上,要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

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化遗产保护原则,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

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宗旨,科学规划、准确定位、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如今的清河坊历史街区,既是杭州城“老字号”的集聚地,又是文化创意产业特色街;它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尚的;它既是中国的,又是国际的;它既是生活化的,又是极具创业活力的。追溯往日文化创造传统,传承优秀民族精神,能够使我们更好地感知当下城市生活的精致之所在。这是清河坊给我们的启示。

推荐第6篇:《1933老场坊》调研报告(推荐)

L.建筑材料和建筑形式调研报告

此次进行调研的建筑是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沙泾路10号的《1933老场坊》。还融合着巴西利卡式元素。它是时尚达人聚集的“创意”园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从“亚洲最大”的“远东屠宰场”摇身一变,成为“时尚达人”聚集的“创意”园区。整体建筑外方内圆、高低错落、无梁楼盖、廊道盘旋、布局宛若迷宫,空间却又次序分明,算得上是建筑艺术与生产工艺完美结合的典范。让人不得不佩服“英国建筑师巴尔弗斯”的巧妙设计,由当时蜚声沪上的余洪记营造厂建造完成,全部采用英国进口的混凝土结构,墙体厚约50公分,两层墙壁中间采用中空形式,在缺乏先进技术的30年代,巧妙利用物理原理实现温度控制,即时在炎热的夏天依然可以保持较低的温度,可见这栋建筑当时工艺设计的前瞻性和先进性。 1933老场坊的建筑融汇了东西方特色,整体建筑可见古罗马巴西利卡式风格,而外圆内方的基本结构也暗合了中国风水学说中 “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无梁楼盖”、“伞形柱”、“廊桥”、“旋梯”“牛道”等众多特色风格建筑融会贯通,光影和空间的无穷变幻呈现出一个独一无二的建筑奇葩。建筑层数为5 层。原为工部局宰牲场。钢筋混凝土结构,1933年建。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组织依据功能要求设计,流线复杂。从外观上是个蛮有意思的建筑,灰色的石头厚重而冷冰,形体简洁,立面装饰几何化,强调虚实对比。它而且是根据宰牲工艺设计的钢筋混凝土结的机器,主体结构是由东、南、西、北四栋高低不一的钢筋混凝土楼房围合成四方形厂区,正中是一座24边形的圆楼。方、圆楼之间是通过26座廊桥连接,各层上下交错,貌似迷宫。采用了当时非常先进的“伞形柱无梁楼盖”的结构形式,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建筑工艺上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无梁楼盖技术,形成由伞型柱帽构成的室内空间。在改造修缮设计过程中,力求保留完整的建筑外立面和内部的主要的空间特质。就这里的宰牲设施和生产流程而言,很能体现人们对那些即将被吃掉动物的“临终关怀”,算得上是人道主义之于动物的“兽道动物福利主义”。

整栋建筑从外形上只有西立面可以被城市看到,其余立面均被遮挡,西立面已经在前几年被整体粉刷了一层粉红色涂料,立面上有少许窗洞已被封堵,另外有一些管线从主立面穿入,整体建筑形象在感觉上,已经与1933年建成时有较大的不同,但总体上大多为采用“加法”增加的设备、搭建等,较少有采用“减法”拆除的部分,因此对于修缮还是有一定的有利条件。

花格窗;镂空水泥花格窗主要位于本建筑的西立面和南北立面的西端。窗户的水泥全部是30年代从英国进口过来,坚固异常。考虑到宰牲工艺气味浓重的因素,窗户全部镂空设计,便于空气流通。同时,窗户正面朝西,与上海常年风向一致,可以更好的达到通风的效果。同时正面朝西的窗户面向西方极乐世界,有让动物死后更好的轮回和超度的意思。

建筑的外表非常简单和朴素,粗糙的混凝土墙面,非常的有沉重感,底层退进,外圈一排同样是粗糙混凝土的大柱子,二层以上就是排列整齐的花窗,整个建筑感觉很有体量,很扎实的落在基地上,再加上立面混凝土的自然变老变色,不用体验空间就能给人带来一种满载历史的感觉。

拆除、改建部分:经历了73年的该建筑,现状已被多次改建;本次修缮设计中,根据“经营性保护”的理念,结合“时尚创意产业中心”的功能定位,经过专家、学者的研讨论证,宰牲场被按原式样、原材料、原工艺进行恢复,同时结合时代赋予的功能需要,在其内部适当位置增加新的功能部件和元件,使其焕发勃然生机。重点对以下部位进行重点修缮设计;

当看到两扇旧风格的木门后,我就开始雀跃了~顺著外方内圆的建筑在不同的回廊中上蹿下跳~每一个回廊每一个地方都是一个惊喜~~ 内墙:原内墙有许多已被拆除,增加了许多新的分隔。现根据“时尚中心”的定位,拆除大部分后期增建的内隔墙,根据新的功能定位采用轻质隔断划分空间。在修缮中,仍然保留了曾经屠宰场的铁门和铁窗,依旧能让人回忆起曾经是屠宰场那让其毛骨悚然的感觉。为了现在新时尚圈的建筑美观,加上了钢化玻璃,使其有安全性和密封性。

上图中,对外表“冷酷”的屠宰场进行翻修后,许多潮店和时尚小店,餐厅,酒吧都渐渐在1933老场坊内经营起来,给这个死气沉沉的建筑增添了青春活力和人气!但是在水泥外墙的外表装饰下,仍然透露着不可磨灭的印迹。进入屋内,寒气飕飕,不禁会抖擞几下~这种阴森感觉怎么也消除不去,还是会想起曾经多少头牛丧生于此的事实!这里曾经是它们的安息处,也是它们希望终结的地方。

楼梯:该建筑原有楼梯中绝大部分被保留了下来,而且关系也十分清晰明确,只有主入口处的原外楼梯已被拆除,楼板被封堵,因此在新的设计方案里将其重新修复、还原。按现在新的功能要求,在中心圆环增设两部楼梯,走上楼梯是几间特色手工小店,门口还摆设了很多小玩意儿,中间的走道是通往第2层。但是在我看来,这样的楼梯缺乏美感,让人不舒服。下图:的楼梯设计巧妙,如果没有围墙,恐怕是不会走的,很陡峭,很窄。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这通道是留给屠宰人员逃生的地方,避免被牛伤害到,狭小的楼道是牛不敢接近的。所以说设计得很巧妙!考虑得很透彻!

法式旋梯:位于中心圆2层到3层之间的法式旋梯一人宽左右,优美的弧形旋转出大的角度。对于曾经也许是优美的,手扶的地方经过修缮,有明显的修缮痕迹,现在已不再扎手,很圆滑,但是水泥质地的外表,让人摸上去很阴冷,不想去碰触! 内圆顶部改建:

由于多次增改,中心圆区现有的顶层早已不是原英国设计师的设计,现状为五层,其屋顶为一个简易的轻钢结构石棉瓦顶,具有产权。改建方案将中心圆区的一至三层作为一个整体空间,上部用钢结构玻璃地板分隔,而现状的四至五层改建为一个多功能大厅,满足了该建筑中没有较大集中空间的缺憾

由于当时对“宰牲”工艺的需要,建筑设计成“回”字形,外圈和内圈均有很多连通的桥梁,动线复杂,形成了十分丰富的空间和光影效果,因此它也是摄影师的创作基地。

空中舞台: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的“空中舞台”位于1933老场坊四楼,8米挑高的空中舞台的中央600平米面积悬空而设,全部用钢化玻璃制成,透明炫目,每平方玻璃可承重400千克。圆形穹顶的结构增加了视觉冲击,更具空间感。从1层仰望~4楼透明的玻璃地板~喜欢这种黄色的灯光,暖暖的感觉。给冰冷的建筑增添了稍微的温暖。

廊桥:

内廊桥空间具有魔幻气质,上下共计10座桥,另外5个半圆形的桥也均保存完好, 设计中力求保留其原有的气氛,功能定位为交易展示空间,在中心处设吧台。

廊桥空间是该建筑最具有特质的特征之一,其独具的魅力来自于建筑光影所形成的神秘而富于变化的空间。外廊桥空间含有四层外廊和相互连接的26座斜桥。每座廊桥的宽度都是不同的。

建筑内部最吸引人的还是它错综复杂的结构,这一点在建筑外部一点都看不出来。从外面看,建筑就是一个很朴素的方盒子,很不起眼,但是进来才知道其内部的结构是如何的复杂。建筑内部大体上是一圈一圈的圆形,最中间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空间,周围是一圈稍小的空间,之间用很窄的通道连接,上下层之间有很多各式各样的楼梯相连。之外是一圈庭院似的空间,再外面又是一圈稍小的室内空间,有一圈挑空的走廊,每层用架空的过道跨过庭院和中间相连,周围还有很多铺着鹅卵石的“牛道”,估计当时牛就是从这里开始一圈圈的走向中央大厅被屠宰的…

便于动物行走的牛道经过特别的防滑设计,道面粗糙不平,配合有分流作用的廊桥,使整个生产工艺井然有序。例图下:

; 两种形状(八角形和四边形)的伞状柱帽是该建筑的特色之一,其形状来源于无梁楼盖的结构设计,其均分布在该建筑方形的外围体量中。八角形伞状柱帽主要分布于建筑外围的西区,方形伞状柱帽主要分布于建筑外围的南、北、东区。在修缮设计中将完全保留这些柱子。目前这些柱子外装饰材料各异,有粉刷面的、油漆面的、不同年代和尺寸的瓷砖面以及水泥抹面。原设计的水泥抹面的柱子表面有的已经被严重损坏。设计中针对这类柱子的形状和气质,将现有的装饰面全部清理后,按原工艺、原材料做成新的水泥抹面,通体打磨,上下一体,并作为室内公共空间装饰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保留并充分体现该建筑的特有风格。

沉默的建筑之美,似乎相对是一种与现实毫无纠结的、有距离的美感世界。精致的镂空立面外墙装饰和长廊下奇特的椎形立柱富于华丽的异国情调,似乎超越了建筑原本的使用功能,踱进外方而内圆的建筑内部,迷宫似的阶梯和牛羊们曲折的“天路”,让孩童们不期然有种游戏的冲动,而成年人也似乎能从光影晃动中收获某种近乎魔幻气质的感染。

老场坊并不挑衅现实,而是置身其中;老场坊也从未否认脱胎草根,但却因了具备“雅痞”气质而俯视众生。营造工艺的繁复、穿梭其中不时的灵光乍现是需要慢慢品味的,时光倒流的怀旧、逡巡游走于天桥的猎奇以及游戏功能俱备,使得它在原住市民文化、昔日异教与流畅的现代金属或玻璃质感共同构成的外来文化中八面玲珑。坊间刻意做旧的弹格路静谧地躺在午后的阳光中,躺在城市纷繁的沧桑里。阅尽世间百态的76岁的老场坊、年迈的老场坊,放纵着面前饕餮者的闲适与风尚追逐者们游戏感的恣意疯长。

现在它已经是上海的地标性建筑,给人以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它的每一个地方都彰显创意,每一层都是一种风格,让人感觉很舒服,很享受。

推荐第7篇:周姝红企业调研报告

远大使命——保护生命

(赴远大调研实习报告)

 初识远大

]

远大科技城坐落在长沙市远大路,它是一座集空调、净化器、能源、建筑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它创建于1988年,当时以三万元创业。创业22年,相比于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是一个相对稚嫩的年纪。然而,作为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独创技术的中国民营企业,能够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名不见经传到全球非电空调领袖,这个过程本身就蕴涵了企业发展的过人之处。

走近远大,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崇尚“美”的企业。位于长沙市东郊的远大城宁静、优雅、绿草如茵。置身其中,全然看不出这是一家大型空调设备生产企业。来过这里的人都会感受到远大独特的魅力。

然而,了解远大的人都知道,远大所取得的成功与其多年来完善自我、管理至上、孜孜不倦以求的企业精神密不可分。

远大之思想灵魂:远大价值观

在远大的管理体系中,被喻为企业之思想灵魂的是“远大价值观”,远大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为“七不一没有”:不污染环境、不剽窃技术、不蒙骗客户、不恶性竞争、不搞三角债、不偷税、不行贿,没有昧良心行为。价值观之于企业技术的运用是:负责任地利用技术,技术基于长久地为人类造福。

对远大而言,价值观是远大思想的基石,是企业及其员工行动的内在标准。正是秉承了这种价值观至上的标准,远大才坚持着自己诚实、守信、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商业道德原则。远大总裁张跃曾将远大形容为一个有特色的企业,而这种特色就是能够坚持自己的价值观。远大的价值观体现在远大的日常工作和管理中就是,远大在中国市场竞争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特别是大型工业设备销售还存有“潜规则”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阳光之路:坚持价格政策网上公开,对所有合作伙伴采取公开的价格机制,在价格机制及各类商务合作中没有任何形式的“潜规则”。

创业以来,远大赢得了无数的荣誉。远大空调在200

1、200

2、2004年被评为“中国最受尊敬企业”二十家之一。连续10年缴税过亿元。200

2、200

4年国家税务部门公布远大纳税

额为全国民营企业第一。

正如远大空调总裁张跃所言:“伟大的公司要面临很多挑战。那些基础的质量、技术的挑战,我都觉得不大,价值观的挑战是最大的。在中国要做公司,要做一个真正100%符合常人道德观的公司都很不容易,但是我们一直在坚持这样做,并且将永远地坚持下去。

远大之制度精神:远大制度与执行

企业对于制度的选择,是由企业灵魂人物的理念、道德、文化所决定的,企业员工在长期互动地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制度的认知和认同,制度最终就成了企业集体的最佳选择“我一直觉得,一个企业最强的不是它的技术,制度才是决定所有活动的基础。有没有完善的制度,对一个企业来说,不是好和坏之分,而是成和败之别。没有制度是一定要败的!”远大总裁张跃如是说。

在远大管理体系中,远大的制度与其价值观相得益彰,而制度本身又分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作为非电空调行业的领跑者,远大不但在专业技术上追求卓越和精细,还在以文件为主要规范形式的正式制度方面,独具创造性且要求完善自我,出类拔萃。

“文件是远大生存发展的第一条件”这一句话被醒目地写在远大的宣传资料里。据我调研时了解,目前,远大制订出正式制度文本多达300份,1900多条,7000余款,大约70万字。远大专设了一个独立的制度统筹委员会,对这些文件统一审订和管理。如果看过远大的这些文件会发现,大到公司发展规划小到\"禁止在远大城周围一公里范围内消费\"这种简单的生活细节都有所规定。

远大之所以要采取如此细致的管理制度,是因为张跃认为,只有条条框框订立的多了,才有可能不会被别人所误解。这样,处在纪律之中的人才会有最大的自由度,不会因为不知情而犯错误。

保罗·托马斯和大卫·伯恩在《执行力》一书中这样说道:满街的咖啡店,惟有星巴克一枝独秀;同是做PC,惟有戴尔独占鳌头;都是做超市,惟有沃尔玛雄居零售业榜首,而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则是各个企业执行力的差异,那些在激烈竞争中能够最终胜出的企业无疑都具有很强的执行力。

远大亦如此。远大的价值观与制度最终要转化成为生产力,用生产力说话。如何保证远大价值观和制度的良好贯彻以促进生产力,企业的执行力是重要一环。

远大在增强执行力的过程中以远大价值观为指导原则。远大会让员工知道,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很伟大的,并且也会使企业在所参与的各个领域都能体现出这种伟大的精神来。之所以远大人的自觉性、研发成就感很强,是因为远大人在工作中总是心怀一种自豪感。2000年,远大成立了董事会,从此引入了团体决策机制,开始了新型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在管理体系上,远大实行的不是人管人的制度。而是,分层管理,制度管人;注重流程,下级服从上级,整体服从制度的管理方针,这些举措都直接增进了远大整体执行力的提高。“没有沉不了的船,没有倒闭不了的企业,一切取决于人的努力,工人应3倍的努力,负责人则应10倍的努力”——日本船业之父、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原东芝总经理土光敏夫的这句名言,赫然写在远大“品管楼”最显眼的位置,这既是张跃对自己和员工们的警示,亦是鞭策。他的目标,是到2010年,使远大的年销售额达到255亿元。远大——这艘理想之船正在扬帆出港。

 远大之行我见

远大是一家用价值观色彩覆盖产品、服务和管理活动的企业。对于初创企业,也许金钱最重要,对于雷同化企业,也许规模更重要,而对于远大这种价值观色彩浓厚的企业呢?在中国社会转型、是非界线模糊的时代,远大它一直坚持\"七不一没有\"的道德底线:不污染环境、不剽窃技术、不蒙骗客户、不恶性竞争、不搞三角债、不偷税、不行贿,没有昧良心行为。我认为远大人把道德看得比生存更重要。

在多元化经营、规模化运作风气盛行的时代,远大一直坚持只做自己擅长的事、做好别人做不好的产品、做完别人做不完的服务,将客户所有难题扛在自己身上。他们把责任看得比发展更重要。

在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的时代,远大只做能源消耗最低、不用氟利昂的“非电空调”,拒绝电空调市场的诱惑。他们把环保看得比赢利更重要。

在唯利是图被视为天经地义的时代,远大调动全体营销人员和大量技术人员传播建筑隔热,力图让客户少买80%的空调。把节能看得比销售更重要。

在空气污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时代,远大投入半数研发人员开发民用空气净化产品,放下以往只做\"高技术含量设备\"的身段。把他人健康看得同自己健康一样重要。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远大夜以继日开发9度抗震、6倍节材、5倍节能、20倍净化、1%建筑垃圾的工厂化可持续建筑,并倾尽全部资产。把人类的未来看得比自己的未来更重要。

在人际关系淡漠、经济生态失衡、金钱影响万物的时代,远大忠诚客户,关心员工,善待合作者,扶助饥寒群体。把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 远大之行所感

通过交流,我从远大主管人事的曾总处还了解到他们企业对当今人才的要求。他们普遍认为现在中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都存在动手能力不够,心态过于浮躁的问题,他们还要求学生们在培养自身专业知识能力的时候也要注重自身德行、交际能力、基础文化知识等方面的培养,这些要求为我们职业学校老师今后的教学工作做出了明确的指导。

虽然只有短短一天的接触,但我从每一个远大人身上看到了一种共有的东西,那就是远大精神,那种大爱至上,环保至上,道德至上的理念已于无形之中潜移默化到他们每一个心中,然后于语言、于行动中点滴渗透出来影响着身边的无数人。对远大而言,价值观是远大思想的基石,是企业及其员工行动的内在标准。正是秉承了这种价值观至上的标准,远大才坚持着自己诚实、守信、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商业道德原则。他们的企业文化、企业理念都触动着我的内心,这一天的所见所闻一定会影响着我今后在教育教学岗位上的所作所为。我真心的感谢生物机电工程学院领导能成就我们这次远大之行,我必将感触深植心中,让它继续影响我身边的每一个人,以此感恩!

茶陵职业中专周姝红2010年8月17日

推荐第8篇:周姝红企业调研报告

远大使命——保护生命

(赴远大调研实习报告)

 初识远大

]

远大科技城坐落在长沙市远大路,它是一座集空调、净化器、能源、建筑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它创建于1988年,当时以三万元创业。创业22年,相比于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是一个相对稚嫩的年纪。然而,作为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独创技术的中国民营企业,能够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名不见经传到全球非电空调领袖,这个过程本身就蕴涵了企业发展的过人之处。

走近远大,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崇尚“美”的企业。位于长沙市东郊的远大城宁静、优雅、绿草如茵。置身其中,全然看不出这是一家大型空调设备生产企业。来过这里的人都会感受到远大独特的魅力。

然而,了解远大的人都知道,远大所取得的成功与其多年来完善自我、管理至上、孜孜不倦以求的企业精神密不可分。

远大之思想灵魂:远大价值观

在远大的管理体系中,被喻为企业之思想灵魂的是“远大价值观”,远大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为“七不一没有”:不污染环境、不剽窃技术、不蒙骗客户、不恶性竞争、不搞三角债、不偷税、不行贿,没有昧良心行为。价值观之于企业技术的运用是:负责任地利用技术,技术基于长久地为人类造福。

对远大而言,价值观是远大思想的基石,是企业及其员工行动的内在标准。正是秉承了这种价值观至上的标准,远大才坚持着自己诚实、守信、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商业道德原则。远大总裁张跃曾将远大形容为一个有特色的企业,而这种特色就是能够坚持自己的价值观。远大的价值观体现在远大的日常工作和管理中就是,远大在中国市场竞争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特别是大型工业设备销售还存有“潜规则”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阳光之路:坚持价格政策网上公开,对所有合作伙伴采取公开的价格机制,在价格机制及各类商务合作中没有任何形式的“潜规则”。

创业以来,远大赢得了无数的荣誉。远大空调在200

1、200

2、2004年被评为“中国最受尊敬企业”二十家之一。连续10年缴税过亿元。200

2、200

4年国家税务部门公布远大纳税

额为全国民营企业第一。

正如远大空调总裁张跃所言:“伟大的公司要面临很多挑战。那些基础的质量、技术的挑战,我都觉得不大,价值观的挑战是最大的。在中国要做公司,要做一个真正100%符合常人道德观的公司都很不容易,但是我们一直在坚持这样做,并且将永远地坚持下去。

远大之制度精神:远大制度与执行

企业对于制度的选择,是由企业灵魂人物的理念、道德、文化所决定的,企业员工在长期互动地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制度的认知和认同,制度最终就成了企业集体的最佳选择“我一直觉得,一个企业最强的不是它的技术,制度才是决定所有活动的基础。有没有完善的制度,对一个企业来说,不是好和坏之分,而是成和败之别。没有制度是一定要败的!”远大总裁张跃如是说。

在远大管理体系中,远大的制度与其价值观相得益彰,而制度本身又分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作为非电空调行业的领跑者,远大不但在专业技术上追求卓越和精细,还在以文件为主要规范形式的正式制度方面,独具创造性且要求完善自我,出类拔萃。

“文件是远大生存发展的第一条件”这一句话被醒目地写在远大的宣传资料里。据我调研时了解,目前,远大制订出正式制度文本多达300份,1900多条,7000余款,大约70万字。远大专设了一个独立的制度统筹委员会,对这些文件统一审订和管理。如果看过远大的这些文件会发现,大到公司发展规划小到\"禁止在远大城周围一公里范围内消费\"这种简单的生活细节都有所规定。

远大之所以要采取如此细致的管理制度,是因为张跃认为,只有条条框框订立的多了,才有可能不会被别人所误解。这样,处在纪律之中的人才会有最大的自由度,不会因为不知情而犯错误。

保罗·托马斯和大卫·伯恩在《执行力》一书中这样说道:满街的咖啡店,惟有星巴克一枝独秀;同是做PC,惟有戴尔独占鳌头;都是做超市,惟有沃尔玛雄居零售业榜首,而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则是各个企业执行力的差异,那些在激烈竞争中能够最终胜出的企业无疑都具有很强的执行力。

远大亦如此。远大的价值观与制度最终要转化成为生产力,用生产力说话。如何保证远大价值观和制度的良好贯彻以促进生产力,企业的执行力是重要一环。

远大在增强执行力的过程中以远大价值观为指导原则。远大会让员工知道,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很伟大的,并且也会使企业在所参与的各个领域都能体现出这种伟大的精神来。之所以远大人的自觉性、研发成就感很强,是因为远大人在工作中总是心怀一种自豪感。2000年,远大成立了董事会,从此引入了团体决策机制,开始了新型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在管理体系上,远大实行的不是人管人的制度。而是,分层管理,制度管人;注重流程,下级服从上级,整体服从制度的管理方针,这些举措都直接增进了远大整体执行力的提高。“没有沉不了的船,没有倒闭不了的企业,一切取决于人的努力,工人应3倍的努力,负责人则应10倍的努力”——日本船业之父、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原东芝总经理土光敏夫的这句名言,赫然写在远大“品管楼”最显眼的位置,这既是张跃对自己和员工们的警示,亦是鞭策。他的目标,是到2010年,使远大的年销售额达到255亿元。远大——这艘理想之船正在扬帆出港。

 远大之行我见

远大是一家用价值观色彩覆盖产品、服务和管理活动的企业。对于初创企业,也许金钱最重要,对于雷同化企业,也许规模更重要,而对于远大这种价值观色彩浓厚的企业呢?在中国社会转型、是非界线模糊的时代,远大它一直坚持\"七不一没有\"的道德底线:不污染环境、不剽窃技术、不蒙骗客户、不恶性竞争、不搞三角债、不偷税、不行贿,没有昧良心行为。我认为远大人把道德看得比生存更重要。

在多元化经营、规模化运作风气盛行的时代,远大一直坚持只做自己擅长的事、做好别人做不好的产品、做完别人做不完的服务,将客户所有难题扛在自己身上。他们把责任看得比发展更重要。

在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的时代,远大只做能源消耗最低、不用氟利昂的“非电空调”,拒绝电空调市场的诱惑。他们把环保看得比赢利更重要。

在唯利是图被视为天经地义的时代,远大调动全体营销人员和大量技术人员传播建筑隔热,力图让客户少买80%的空调。把节能看得比销售更重要。

在空气污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时代,远大投入半数研发人员开发民用空气净化产品,放下以往只做\"高技术含量设备\"的身段。把他人健康看得同自己健康一样重要。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远大夜以继日开发9度抗震、6倍节材、5倍节能、20倍净化、1%建筑垃圾的工厂化可持续建筑,并倾尽全部资产。把人类的未来看得比自己的未来更重要。

在人际关系淡漠、经济生态失衡、金钱影响万物的时代,远大忠诚客户,关心员工,善待合作者,扶助饥寒群体。把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 远大之行所感

通过交流,我从远大主管人事的曾总处还了解到他们企业对当今人才的要求。他们普遍认为现在中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都存在动手能力不够,心态过于浮躁的问题,他们还要求学生们在培养自身专业知识能力的时候也要注重自身德行、交际能力、基础文化知识等方面的培养,这些要求为我们职业学校老师今后的教学工作做出了明确的指导。

虽然只有短短一天的接触,但我从每一个远大人身上看到了一种共有的东西,那就是远大精神,那种大爱至上,环保至上,道德至上的理念已于无形之中潜移默化到他们每一个心中,然后于语言、于行动中点滴渗透出来影响着身边的无数人。对远大而言,价值观是远大思想的基石,是企业及其员工行动的内在标准。正是秉承了这种价值观至上的标准,远大才坚持着自己诚实、守信、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商业道德原则。他们的企业文化、企业理念都触动着我的内心,这一天的所见所闻一定会影响着我今后在教育教学岗位上的所作所为。我真心的感谢生物机电工程学院领导能成就我们这次远大之行,我必将感触深植心中,让它继续影响我身边的每一个人,以此感恩!

茶陵职业中专周姝红2010年8月17日

推荐第9篇:关于杭州清河坊街区的调研报告

关于杭州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的调研报告

2012年8月,我们赴杭州学习组考察了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整治和更新改造风貌,调研了其发展的历程,并重点实地察看了胡雪岩故居、朱炳仁铜雕博物馆、吉祥坊丝绸等项目。

清河坊街区毗邻西湖、柳浪闻莺等著名景区。这里自南宋建都后至今,皆为历代杭州的繁华之地,它是老杭州的缩影。在考察时间里,我们能深刻感受到这里有着不同寻常的文脉传承,有着丰厚的历史人文遗产积淀。

据说10多年前,原本狭窄的河坊街面临拆迁改造成宽32米的马路,清河坊面临着彻底消失的厄运。市民黄晓杭给时任杭州市领导写信,力陈清河坊的历史人文价值:文物不能再生,毁之将千古遗恨;若拆除重建,也会变成赝品,价值将顿失,保护河坊街已刻不容缓。当时上任仅6天的代市长仇保兴,马上批示:“在旧城改造中碰到有价值的历史文化古迹,应予切实保护,并力争留出几块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之源。”于是,政府启动了重新规划,进行了保护性地开发:杭州上城区1999年开始进行一期工程的保护与修缮,并进行功能定位与业态布局。2001年,隆重开街。这是杭州古城唯一保存完好体现杭州城传统历史文化风貌的地区。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深刻体会到“不华丽、不高贵、

1 / 6

不简陋、有内涵”的历史文化内涵,之所以如此,我们认为该街区的发展主要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文化为灵魂的原则。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为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点街区,清河坊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优势,依托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大力发展老字号、中医药、民间艺术等民族文化事业,形成了以建筑文化、商业文化、民俗文化并举的三特色业态,一举成为国内休闲旅游观光的历史人文新亮点。

在建筑文化方面,清河坊历史建筑可以说是凝固的史诗,历史建筑是有形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载体,明清建筑、民国建筑和西洋巴洛克建筑群落,依然可以见证历史的辉煌。这些传统建筑既有江南明珠的大气风范,又有江南民居小桥流水的朴实无华,更有开放胸怀,汲取传承古今中外的建筑风格,无处不蕴含着自然和谐、精致细腻的人文气息。

在商业布局方面,清河坊明确界定,街道两侧的商业用房用于经营丝绸、茶叶等杭州土特产品及古玩、书画、特色工艺品;街道中央则设臵了古色古香的工艺亭,着力引进、挖掘、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之与有形文化相互烘托,共同构成街区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引进民间艺术方面,街区管委会把保护民俗民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人的引进工作作为重要的扶持项目

来抓,用民间文化来支撑街区繁荣。在这里,可以随时看到表演中华瓷刻的艺人、拉大片放西洋景的艺人、吹糖人的艺人等。走进河坊街,浓浓的民俗文化气息便会扑面而来,仿佛—幅《清明上河图》。

二是坚持建筑为表现形式的原则。

政府高度重视,一把手直接负责,专题研究并现场办公及时解决问题。首先进行高起点、高标准策划规划建设,实现保护更新与改善人居环境、激发城市活力和整合景观要素有机结合。改造前,清河坊街区,随着居住人口的激增,清河坊变成了一个商业办公居住混杂的区域,存在建筑质量恶化、道路交通混乱、公共设施短缺等问题。

杭州市上城区于1999年开始进行一期工程的保护与修缮,并进行功能定位与业态布局,正确处理历史建筑与现代生活需要的关系。首先是从有形的历史建筑摸底开始的,了解历史建筑的分布情况。对商业建筑、公共建筑、传统民居、名人住宅进行分门别类,区别对待。经过勘查,建筑风貌主要有:一类建筑物(文物及控制性保护建筑物)约2万平方米,占15%;二类建筑物(风貌比较好,有一定保存价值)约1.4万平方米,占11%;三类建筑物(风貌一般旧居)约5万平方米,占38%;四类建筑物(近年新建、风貌较差)约2万平方米,占15%;五类建筑物(有损历史风貌、违章等)约2.8万平方米,占21%。

在普查的基础上,公布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主要有国家级文保单位胡庆余堂,市级文保单位钱塘第一井、于谦故居、胡雪岩故居。部分无法恢复其原始业态的商业建筑在无法满足现代商业经营需求的情况下,街区管委会根据相关保护办法,吸引民间资本经营相关业态,允许商业经营者在保护其建筑外立面原貌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对内部的结构进行适当的改造,部分实现“外古内新”,展示历史文化内涵和现代化魅力,使之成为具有杭州特色,格调高雅、功能完备。最后,形成了以鼓楼为标志性门面,以吴山城隍阁为背景,以清末民初的古街古巷为风貌主体的历史街区。

三是坚持商业为主体的原则。

培育传统商业老字号,重现街区繁华之貌。清河坊街区与产权所有者签订了控制性招商协议,仅允许中医药、餐饮、民俗、土特产、古玩字画及其他老字号六类业态进入。传统记忆的商业文化,具有历代相传的绝活,深入人心的经营理念,它们记载着民族传统和城市文化,见证了人文历史变迁,是体现杭州悠久历史和魅力的“活文物”。

清河坊历史街区除了本地的胡庆余堂、王星记扇子、张小泉剪刀、西泠印社等老字号外,还有北京同仁堂、上海功德林、龙泉官窑、吉祥坊等外地老字号,百年老店、中华老字号总计百余家。其中,最具盛名的就是中医药,晚清“杭

药六大家”的其中四大中医药馆均恢复开设在清河坊。清河坊是杭州乃至全国中医馆最为集中、中医药文化最为浓厚的区域。

四是坚持旅游为牵动的原则。

清河坊历史街区的功能定位,以商贸旅游为主。可以说,没有外地大量游客的涌入,清河坊的繁华会大打折扣。2007年2月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获得国家首个4A级旅游景区称号,清河坊景区已成为杭州响当当的一张金名片。

杭州旅游产业正发生着质的变化和飞跃。作为观光旅游迈向休闲旅游的一大载体,杭州日益丰富的休闲活动成为旅游发展新的增长极,旅游产业由主要依靠白天消费的“半日发展模式”,转变为白天消费与夜间消费双拉动的“全天候发展模式”,从而带来了更大的消费潜力,从而验证了商业文化与旅游结合模式的可行。清河坊街区集“游、玩、吃、购、娱”为一体,以人为本,提供给游客一种原生态的文化体验。清河坊作为旅游休闲商务区,即RBD(Recreational Busine District),通过旅游牵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通过考察,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事关改善民生、传承历史文脉、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品质。我们认为对繁荣金州传统历史文化有诸多启示:

一、建议管委会统一部署,结合金州新区实际,做好相

关规划工作,推动我区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改造工作实现新突破,在金州老城区打造老字号及传统文化一条街。

二、可以多做结合和整合的文章,将金州老菜等美食文化、中医药文化等熔于一炉,并结合原有的街区,或与大黑山景区的建设融为一体。

三、最大的困难是能够利用的文物及景观资源仍是一条短腿,找不到像清河坊胡庆余堂药店之类的重量级景点。因此,重点工作必须放在对老字号店铺的引进和招商方面。

此报告

二〇一二年八月十三日

推荐第10篇:绥阳县育红小学工会调研报告

绥阳县育红小学工会调研报告

育红小学:何 浩

我校工会工作在县教育工会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理论指导,以“建设和谐校园”为中心,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新一轮课程教育改革为契机,大力推进学校民主建设,紧紧依靠广大教职工,调动和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的全面发展。结合学校实际工作,本人对学校工会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会基本概况

我工会现有会员60名,其中男16人,女44人,我校现有大学本科2人,占全体教工总数的3%,大专47人,占全体教职工的78%,小教高级教师职称人数44名,占全体教工总数的73%,小教一级教师职称人数16名,占全体教工总数的36%,可以说我校教职员工总体素质是较高的。学校编制65人,校级领导职数5人,工会主席1人,享受副校级待遇。学校工会有专项工会经费,所需活动经费均从教育专项经费中列资。

二、从调查的情况看,职工对工会的整体状况是认可的。主要表现在:

(一)是单位的领导加强了对工会工作的重视,成立了学校工会委员会,负责开展学校工会的日常工作,在学校财政较困难的情况下每年投入资金支持工会开展工作。

(二)是工会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考核、有检查,工作都能够取得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配合。

(三)是工会都能够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以教育工会工作总体思路为指导,充分发挥工会工作优势,积极开展富有特色的工会活动。

三、工会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学校工会以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研究型教工”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教职工的综合素质,切实履行维权职能,充分发挥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和调节作用。

(一)认真贯彻了《工会法》,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认真负责做好民主治理和民主监督是工会的重要职能,《工会法》的出台,使得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责任更加重大。教代会是学校实行民主治理的基本形式,是教职工行使民主治理权力的机构,因此,我校工会始终注重履行作为教代会工作机构的工会委员会的职责,并坚持每年召开一至二次教代会暨工代会的制度。不光是开,更是扎扎实实的开,提倡有争论,能不同,才能求同。实践证实,代表们的建议,对于学校的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坚持制度,发挥教职工聪明才智。

我校工会始终把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民主监督制度、校务公开制度、重大问题参与决策制度、走访制度及各种会议制度、民主参与及民主评议制度作为重点内容。在工作中坚持制度,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坚持该提交教职工代表小组讨论的问题一定要讨论,该有教职工代表参加的项目一定要参加,该有教职工代表参加考核的内容一定要参加考核,做到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部门的参与。

(三)坚持校务公开,加强行风建设,发挥工会的监督功能。

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和建设者。学校工会长期以来,一直关心职工生活,坚持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1、实施民主管理。

每学年,学校都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认真总结上学年工作,安排本学年工作计划,并征集提案,工会发挥桥梁和纽带、代言人作用,及时传递民意,代表领导班子解答提案,落实率达91%。

2、坚持校务公开。

学校工会全面贯彻、执行县教育局、县教育工会关于“校务公开”的意见精神,积极组织实施校务公开。今年学校工会按照教育局工会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实施细则,重新更换了展板,明确了公开内容、公开形式、公开程序,使校务公开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在公开内容里增加了评优、评先公开这一全校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本年度召开职工大会2次,教工大会10余次,通过会议形式,全面公开校务。校务公开使教职工对学校发展前途、改革的目标、管理的方法、工作的程序进行了全面的、深入的了解,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调动了教工的积极性,发挥了他们的智囊作用,真正做到下情上达,上意下行,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在集中的基础上民主,教代会的职权得到进一步落实,工会主席参加校务会,源头参与,宏观维护。

3、参与学校的决策

工会在协助校行政进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始终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参与学校的决策。对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广泛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保证实施效果

(四)注重人文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我校2009年在工会的领导下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实施的有拔河比赛,象棋比赛,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等多项活动。同时关心群众生活,做教职员工的贴心人。在工会的带领下,我校教职工生病住院,工会派人前往慰问;我校教职工结婚、生育,工会都会送去一份祝福;寒假安排一次送温暖活动,慰问退休和经济困难的教职工。真正把关心员工生活落到了实处。

(五)重视女教职工工作。

除了大力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举办法律专题讲座、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外,校工会还推荐女教职工加入“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监督小组”、“校务公开监督小组”等相关机构,让她们直接参与学校民主治理和民主监督。这样既发挥了女教职工的聪明才智,也较好地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在我校,女教师的比例达到了73%,为此,学校工会特让她们来担任工会的一些职务。

四、存在的问题

1、目前教职工思想情绪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有所变化。随着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教职工的思想十分活跃,特别是在当前物价涨幅较高,而收入并没有体现出来很大的变化的情况下,教职工的议论增多,埋怨情绪有所体现,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新的难点,党政组织压力巨大。

2、兼职工会干部的工作信心不足

学校工会多数是兼职工会干部,由于他们的本职工作牵扯精力过多,所以把工会工作看作是“副业”,付出的精力不多。

五、几点建议

1、工会要充分发挥好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一是要加大工会参与力度,积极争取参与学校对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及有关政策和规章制度的制定,切实维护好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二要从教职工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切实帮助教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三是要针对教职工的思想和利益要求,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既统一思想又尊重差异,既提倡奉献精神又保障正当利益,既解决思想问题又解决实际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工建设和谐校园的积极性。

2、建立健全教代会制度,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支持,帮助解决工会经费,使工会可以独立自主的开展工作。

3、积极推进教代会民主评议、监督领导干部职权的落实。在党组织领导下,抓好教代会民主评议工作,引导教职工站在帮助领导、促进学校工作的角度上,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学校领导。把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干部管理部门,供上级党委部门在干部提拔、使用时参考,落实教职工对干部考核、使用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第11篇:老厂房改建的红坊创意园

红坊,外表冷酷内心狂野

长宁区淮海西路570号红坊创意园区C-6单元(近虹桥路)

路过红坊时,常常有人和它擦肩而过,因为谁也不曾想到繁华高雅的淮海西路上居然奇迹般地伫立着一个巨大厂房。这家厂房,50年前曾是万人炼钢厂———上钢十厂。在那个年代,它因为创下了年产冷、热轧带钢40万吨的纪录而锻造了一段辉煌时光。50年后,这个在产业结构调整下已渐渐褪色的厂房却华丽转身,因宏大而构思奇妙的空间和奢侈的中央绿地成为本城最新最IN的潮流地标。各大品牌纷纷选择在这里做秀,第六届上海双年展也即将在这里举行。

在老厂房改建成风的今天,红坊能脱颖而出,归功于它“架子搭得好”,它利用老工业建筑的钢筋铁骨,将厂房的高大空间、框架结构等特点与现代建筑艺术相结合,既传承了老建筑与生俱来的历史肌理,保护其原生态感,又注重柔性艺术细节处理,使新旧空间互相自然过渡。

红坊是巨大的,总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呈U型,中间是大型中央绿地。其中办公面积1.1万平方米,大型展示厅2600平方米,还有1400平方米画廊、2000平方酒吧等休闲场所,及1000平方米手工作坊。面对如此大手笔的空间,红坊的改造却非常细腻。比如将老厂房原本没有个性的灰色涂层一层层剔去,露出里面有年头的红砖。但密密麻麻的爬山虎,却是刻意保留了。一堵堵张扬大气的红墙间,居然留有一堵幽幽的青灰墙。凑近青砖细瞧,每块上面都有印记:“古”、“福”、“CTU”等字样,顿时让人感到时间在其中缓缓流淌。

站在如今摆放着各国雕塑家作品,艺术气息浓郁的红坊,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当年冷轧厂800名工人和热轧厂四五百名工人壮观工作的情景。可它今世也是有人气的,在法国设计师的设计下,B区一楼为艺术展厅,二楼、三楼却成了开放式办公区,有的办公区上方还有露台,大家可共享艺术话题。这个浑然天成的时尚场所身价不菲,活动场地一天8万起价、办公区每平方米每天4~7元,让人感叹不愧是A级地区的A级身价。

B区一楼为艺术展厅,二楼、三楼却成了开放式办公区,有的办公区上方还有露台,大家可共享艺术话题。 在老厂房改建成风的当代上海,红坊创意园区能脱颖而出,归功于它“架子搭得好”。 红坊很大的,总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呈U型,中间是大型中央绿地。

红坊,没有M50的名气响!我是冲着画展去红坊的,没想到环境相当地小资;加上是上海的雕塑艺术中心,所以雕塑作品在场馆、广场、小巷随处可见,氛围也相当地艺术;更重要的是虽然数万平米的面积,安排却十分科学紧凑,逛起来不觉得累。反正我觉得和M50一样

红坊创意园区

全称“新十钢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红坊,位于淮海西路。红砖外墙,红坊就是这样得名。生锈的铁件做雕塑装置和铁质招牌字,充满工业原始粗旷的美感。四周很多小店,有卖艺术品的,也有卖饰品衣服的,不过生意好像比较惨淡。而当中的一个超大型的草坪,对于上海可说是奢侈的公共绿地了。草坪上陈列着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有人在雕塑间阅读,有人在谈情说爱,颇有超现实主义的感觉。

新十钢(红坊)前身为上钢十厂,2005年初,园区借鉴国际上利用废弃工业建筑改建为公共艺术中心的成功经验,将原厂房进行保护性改造和功能重塑。使这座曾经辉煌而今废弃的老厂房,重新焕发出艺术活力和时代精神,成为集艺术展览、艺术培训、艺术孵化、艺术品储存、企业展示、文化交流、创意休闲为一体的以视觉文化艺术产业为主体的集聚区,成为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化新地标。

新十钢(红坊)以打造公共文化艺术平台为特色,园内的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是国内首个也是最大的以雕塑为主题的艺术展馆。新十钢(红坊)原生态与现代化的融合,吸引了60多家有影响力的国内外创意企业入驻,形成集聚效应,为新十钢(红坊)打造国际文化园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三年多来,新十钢(红坊)举办了很多重要活动,如雕塑百年、罗丹雕塑艺术展、欧米伽110周年庆、爱因斯坦头像揭幕仪式等。创意的天空集聚了海内外众多艺术家、企业家及著名企业的加盟,如民生当代美术馆、红桥画廊、伊莱克斯品牌创意馆、体现国外当代艺术作品精髓的圣凌画廊以及集聚新巴洛克主义设计风格的欧洲玻璃艺术品的sipek艺术沙龙等。新十钢(红坊)正日益成为国内外宾客近悦远来的城市新地标,文化新天地。

当年上钢十厂冷轧带钢厂便是其中一例。

1995年期间,上钢十厂冷轧带钢厂要作决定性转型,转型之后,坐落在淮海西路与凯旋路一带的庞大厂房就此闲置,夕照中寂然无声的高大厂房成了上海现代工业遗产的一个有些凄惨的说明。但若干年后,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推动下,借鉴世界上利用废弃工业建筑改建为公共艺术中心的成功范例,空无一人的上钢十厂冷轧带钢厂被逐渐地改造成今日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红坊”创意园区就此应运而生。

坐落在苏州河边的春明粗纺厂也是一个范例。

这工厂,当年叫作信和纱厂,随后又叫作上海十二毛纺织厂,再后来便是春明粗纺厂。1999年12月31日,那天,春明粗纺厂接到上级毫不含糊的通知:高能耗、高污染、劳动力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企业春明厂必须停产。没有可能预见到后来M50的盛景,只有一点是明确的:即使为了生存,也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停产后的春明厂最初只能靠出租厂房艰难度日,他们迎接而来的第一个艺术家名叫薛松。

自那以后,创意园区的概念才慢慢地成熟起来,到2005年4月,M50正式命名,上海多了一个创意园区的新地标。

75个创意园区是否良莠难辨

尽管在上海,远远没有如同美国纽约曼哈顿苏荷区这样一个集中的大空间,但“LOFT一族”对上钢十厂冷轧带钢厂、对春明粗纺厂的相继进入,其实完成着上海这个群体的不平凡嬗变。

由鉴于此,到了2004年的下半年,上海市经委看到创意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于同年度的11月份成立了“上海创意产业中心”,自那以后到2009年,共有四批创意园区一一挂牌,它们俨然成为一个个的小苏荷区。

具体来说是,2005年4月28日,挂牌第一批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18家,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田子坊、8号桥、创意仓库、M50、同乐坊;

2005年11月30日,挂牌第二批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共17家,建筑面积约64万平方米,较为著名的有海上海、2577创意大院;

2006年5月20日,挂牌第三批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13家,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较为著名的有1933老场坊、优族173以及新十钢。

2006年11月22日,挂牌第四批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共27家,建筑面积约101万平方米,较为著名的有外马路仓库、老四行仓库等。

截至2012年,倘若将没有挂牌但自命创意园区的全部算上,今日的上海所谓的创意园区大概已经不下数百个,创意园区已经从当年的洛阳纸贵成了而今的一片泛滥。

那么,在已有的创意园区这个特殊空间中,是否真的诞生了或即将诞生不同寻常的创意作品和创意人才?

究竟是什么让无以计数成名或不成名的艺术家趋之如鹜创意园区这个特殊空间,他们的感受如何?他们的心情如何?

已有的创意园区里面有多少可以称作是真正的“LOFT生活”?换言之,与今日苏荷区相比,中国上海还有多少距离必须赶上?

正有许多个问题纠缠、盘绕、生发在我们心头,某种意义上,这正是“城市目击”这次出击的意义所在,带着健康的、清醒的质疑心态,逐一进入75家创意园区中的其中一些,去发现它们的已有魅力,去还原就中的历史印记,同时去廓清其中的一些模糊,还有什么比这更有意思?

LOFT风格的建筑最早诞生于纽约曼哈顿的SOHO区。

M50是莫干山路50号的简称,2005年4月成为上海创意产业聚集区之一。 报记者 施

培琦 摄

创意仓库现已进驻了十几家创意设计公司。

艺术从来都来自于生活

先说一个概念,那便是LOFT。

在牛津词典上,对此是这样解释的:在屋顶之下、存放东西的阁楼。

接着延伸的解释是:由旧工厂或旧仓库改造而成的,少有内墙隔断的高挑开敞的空间。

上述两种含义它们产生的语境是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更准确点说来便是纽约曼哈顿的SOHO区。

在那里,一批贫穷但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家,把一些空间巨大、光线充足的废旧厂房、破败仓库廉价地租用下来,并将其改造成富有艺术气息的生活空间及工作场所,开创了LOFT风格。

随后,时光不断流转,曾经只是贫穷的艺术家们居住的城市阁楼,摇身一变成为了美国中产阶级的时髦的生活方式,又推而广之,在全球蔓延开来,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这样,我们将看到大洋彼岸的苏荷区(SOHO)。

在苏荷区中,有着全世界最集中也是最大规模的帕拉第奥式或意大利风格的仓库、厂房,也有着全世界最大的铸铁建筑保护区。那里,艺术新锐风起云涌,其中不乏现代艺术史上的大师级人物;沃霍、李奇斯坦、劳森柏格、约翰斯等。鼎盛时期,百分之三十以上的纽约艺术家都居住于此,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师流连于GREENE街的铸铁红房、BELGIANBLOCK街的室外消防楼梯,还有各具特色的堵堵涂鸦老墙,充满了商业头脑的画商们,更是在那里纷纷开设起画廊,后来,其中一些画廊在全世界范围里获得了它们广泛的知名度。

追逐利益是资本的永恒的特性,那么,苏荷区成为一个艺术与商业有着高度融合的区域,便与资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具有前瞻性的资本,不仅让苏荷区成为全球不同社会等级男女纷纷朝拜的圣坛,同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它便以自己的方式,辟通了走向创意园区的一条路径。

与此同时,在世界范围内,我们还可以看到伦敦南岸艺术区这一可以被今天定义为创意园区的大空间。

它位于泰晤士河边,亦是利用废旧港口码头、古老仓库改造而成的文化旅游区,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50年代。而今,这里已成为欧洲最大的艺术中心,沿泰晤士河岸,世界三大现代艺术展览馆之一的泰特当代美术馆、英国艺术节中心、莎士比亚环球剧场次第排开,每年吸引着三百万的参观者。

洛杉矶酿酒厂艺术村的变身亦让你想到了创意园区这一新时代概念。

1888年开业的酿酒厂,由21组不同大小、结构的建筑物所组成。到了1980年被当地名门Carlson家族收购,随后,起意让这个酿酒厂变身为艺术区。而今,艺术村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艺术村,在300个单位内聚居了约500名艺术工作者和创作人,当中有画家、雕塑家、音乐人,也有摄影师、网页设计师,他们在艺术村中生活、创作,令这里充满了艺术气息,也让世人所瞻望。

登琨艳的到来让上海初次尝新

对创意园区,上海又是如何先有一个认知?继而又有一个大的发展?

这样,我们便要说到一个人,台湾建筑设计师登琨艳先生。

许多资料都如此地记载这样一个细节:那便是1998年的时候,叫做登琨艳的台湾人来到上海。那个十分炎热的夏天,他骑着自行车沿南苏州河路一路地寻将开来,为找一间合适生活、创意的工作室。寻找的过程中,不慎摔了一跤,爬起之际,他的目光被路边的一个门牌吸引,接着的故事便是他进入这个门牌里面,成了这个空间的租赁者。谁也不知在他目光与门牌对接那一瞬间,他是否已经知道这个门牌后面包藏着的老上海故事,那是当年上海滩数一数二人物杜月笙先生的粮食仓库,那里面还有一个小小的戏台,用来供杜先生查看粮库是否殷实的时候,耳目得以快活一番。

总之,登先生在这里大动了干戈,将约有2000平方米面积的这个旧日粮库改造成了他的设计工作室,自此以后,南苏州河路1305号便逐渐地成为了城市的一个新地标,将创意园区的这个崭新概念作了第一次阐释。

接着的故事依然发生在苏州河边。在登琨艳先生的创意工作室对面数百米处,隔着那条缓慢流淌的苏州河,来自北京的建筑设计师刘继东先生也租下仓库用于工作室,面积是更宏大一点的了,为5000平方米,仓库的来历也与杜月笙的粮库有得一拼,在当年,那是四行仓库中的一部分。刘继东的进入有着更为自觉的“创意园区”的意识,他按照现代建筑艺术理念对当年老仓库的改建以及随后转租分摊的方式,不仅吸引了国内外一些知名设计公司落户于中,还有意无意地与登琨艳一起,在苏州河两岸形成了上海创意产业的最早形态。

接着发生的故事,无论力度与深度都不是登琨艳、刘继东们所能比拟,但若要说起上海创意园区的初试莺声,登、刘两人,恐怕是可以说上一说的。

废弃工业建筑改建的艺术空间

继登琨艳、刘继东之后,又有不少知名或不知名的画家、摄影家、平面设计师、广告创意者,如同小溪汇入河流一般自发汇入于上海的一些废弃的工厂、仓库、码头或其他种种城市空间中,这些地域也因了他们的不断汇入而著名,譬如苏州河一边的莫干山路、打浦桥一带的泰康路、当年老城厢附近的福佑路,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总体来说一贫如洗但不乏才情的年轻艺术家们,希冀在这些租金特别便宜的地方,进行他们寻梦人生,当然,这人生是可以冠以“创意”方式的,他们的心境,让我们据此想起了60年前,在美国纽约生活着的“LOFT一族”。

与此同时,我们清晰地看到,与中国所有城市一样,这个时候的上海正经历着由前工业向后工业转型的历史时期,数不胜数的前工业空间因此被空置,甚至被废弃,这本身也成了稍后创意园区泛滥的一大推力。

地产新生代生力军亮相 创意园区成顶梁柱

日期:2012-4-26 贾波认为,创意企业缺的不是设计、生产,而是销售、管理,园区运营方要为企业出点子、找路子。

为此,德必提供基础人才服务、产业资源配置、高层交流、投融资服务等七大增值服务。增值服务让德必倒贴近200万。“亏本的买卖德必自然不会干。”贾波表示,德必对增值服务的要求是客户满意第一,满意度提高了,黏性也就高了。随着近年各类成本的提高,德必虽然涨价,但退租的企业却非常少,德必运营的6个园区、10多万平方米,每平方米涨0.1元,倒贴的钱就回来了。

此外,通过多家企业捆绑,形成组团发展的模式,也是上海发展创意园区的创新思路。

随着市中心地皮和旧工厂的日益紧张,创意园区逐步从市区转移到松江、宝山等郊区。然而,郊区园区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企业不愿入驻。同时,企业物流、运营成本较高,还难以招工。位于嘉定南翔的上海南翔智地创意谷,通过采取吸引行业龙头企业入驻园区的方式,打造产业集聚地。企业负责人说,龙头企业入驻园区将直接吸引大批与该行业相关企业入驻。同时,南翔智地为入驻园区企业提供配套公寓,以“保姆式”服务帮助企业留住人才。目前,入驻南翔智地园区的有3家龙头企业,其中,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上海电子艺术公司是行业的整合者,下游有诸多产品提供商、产品设计商等集聚而来。

创意与商业平衡的困惑

上海创意产业风生水起,但创意产业既不能成为“水中花,镜中月”,同时也不能成为“下里巴人”。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创意园区的发展似乎不太“和谐”,要么曲高和寡,要么人声嘈杂,折射出园区未来发展之惑。

位于淮海西路的红坊创意产业园区,作为集公共文化艺术展示交流、艺术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益性文化艺术平台,颇具名气。相比于其他园区,这里除了孤零零的工作室外,园区中央还有宽敞的绿地艺术广场,在阳光明媚的春日应该能吸引不少游客,然而现实却是门可罗雀。在最有名的城市雕塑艺术中心,除工作人员外,一位游客也看不到。在园区C片区,集合了国外当代艺术作品精髓的圣菱画廊,以及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华氏画廊等,情况几乎相同。一个响当当的创意园区,缘何受到冷落?

记者发现,主要原因是这里的商业配套太过简陋,除了一家咖啡馆外,就一家小吃店,而且“暂停营业”。一个公益性的艺术平台,配套设施如此简单粗糙,又如何真正吸引市民参与到创意中来,又如何做到公益呢?

当记者来到位于泰康路210弄的田子坊时,却是另一番景象,游客摩肩接踵。同样是由旧厂房改造而来的创意园区,红坊与田子坊的差别为何如此之大?

除了几十位画家工作室外,这里还集聚着复古或前卫的各色小店、动漫设计、原创油画、日本和服设计制作、云南少数民族织品、各国风味料理餐店、咖啡店、茶店、酒吧、服装服饰等企业。像这些每家仅仅十几平方米的小店有近400家。

然而,为田子坊立名的画家们,似乎对这种过于嘈杂和商业化的环境不太满意。画家张乃贵说,曾经是艺术暖热了田子坊,然而现在的田子坊商业气息已经遮住了艺术氛围,有不少工作室贴出转租告示。“现在这里的艺术家流动性很快,很多画家慕名而来,然而,过于喧闹的环境让很多画家失望。”张乃贵告诉记者,“艺术不拒绝商业,但是过度商业化,会让艺术变味。”

两个产业园区截然相反的景象,反映出目前在创意园区发展中,艺术与商业究竟该如何平衡的问题。专家表示,艺术需要商业设施的配套,如此才能让艺术亲近市民;然而,将创意产业园区混同于旅馆餐饮区,则喧宾夺主,这种趋势的失控会导致园区生态指标下降、人文环境受损,最终可能带来“商业繁荣,艺术空心”的后果。

第12篇:红坊妇联开展村级换届选举工作调研材料

妇女参与村民自治调研材料

---红坊镇推进女性进村两委工作调研论文

今年是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年,为切实提高农村妇女参选、当选的能力,改变红坊镇村党支部、村委会(简称村两委)中女性比例偏低的突出问题,在区妇联的高度重视下,镇妇联主动介入,积极参与,充分发挥镇村两级妇联的组织优势,提前把工作做到实处。在此次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红坊镇19个行政村中,女性进村委会的有15人,进支部的7人,19个村实现两委中有女性,比例达100%,创历史新高。主要做法如下:

一、领导重视是前提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女性进村两委”工作,专门下发有关村级换届选举文件,明确提出,各村要高度重视推荐优秀妇女干部、关心,支持女性参政议政,做到村级组织换届工作领导小组,村民委员会选举指导组要吸收同级妇女组织负责人参加;重视培养选拔妇女干部,鼓励村民把符合条件的女性选为村干部,并将选举办法中“力争村村都有女性进村两委”改为“确保村村都有女性进村两委”,同时还提出必须实行妇女专职专选,为女性进村两委比例争取达100%创造政策条件。

为了使妇女专职专选能真正逐级落实到位,镇专门召开换届选举动员大会,党委将女性进两委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制订好具体的措施,逐村落实到位,各村也把农村女性进村“两委”作为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重中之重,使妇女干部进村“两委”工作深入人心。

二、政策到位是关键

区妇联在换届工作实施意见、村级选举办法出台后提出具体措施和操作方法建议。区镇两级党委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大力支持,针对妇女进村委会难问题,专门在村民委员会中设妇女委员1名(属妇女专用职位)。并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文件中明确要求,要加强村“两委”妇女干部的配备工作,确保村“两委”班子中至少有一名女性,若女性候选人不能当选,名额不能占用,即进行“专职专选”。为使政策落到实处,镇妇联组织召开了全镇妇代主任大会,提出了“村村都有女干部”的工作目标。同时镇妇联及时与组织、民政部门沟通协调,强化基层党委、政府在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优化村级班子和村民代表中的性别结构的责任意识,明确目标任务和政策落实。

三、宣传动员是基础

有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有了一个很好的政策在保障,女性能否竞选进村两委,自身作用发挥尤为重要,镇妇联在这方面积极发挥作用,开展宣传动员,为更多的优秀妇女顺利当选打好基础。

1、摸底调查。镇妇联通过多次召开会议以及逐个走访的形式指导各村妇联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全面细致地了解村班子以及可参选妇女的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及时掌握女性进“两委”现状及优秀妇女人才等情况,排查可能影响女性进“两委”的不利因素。对已出台的妇女委员专职专选等政策,积极争取有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更细化的支持。对现“两委”成员中有女干部的村,鼓励和支持女干部继续参选;对现“两委”成员中没有女

干部,而有合适女党员人选的村,积极推荐进党支部;对没有女党员人选的村,积极推荐优秀妇女提名村委委员候选人。对女性进“两委”比例较低的村,重点做好工作,研究对策措施,积极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力争有新突破。

2、宣传引导。镇妇联通过召开全镇妇代主任、计生管理员等参加的培训会,利用各种形式,集中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有关女性进“两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宣传农村妇女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重视对农村妇女特别是女支部书记、女村委会主任、妇代会主任、女党员的宣传教育工作,鼓励和支持她们积极参与竞选,努力形成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支持妇女参选参政、优秀妇女主动参与竞选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各村也充分利用标语、墙报等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一方面促使群众积极推荐女候选人,克服排挤,歧视女干部的思想,另一方面引导女性提高参政议政的思想意识,鼓励她们大胆参与,使她们变被动为主动。

3、提高素质。要使农村女性能顺利当选为村两委成员,提高她们自身各方面素质,增加竞选时的底气是关键。为进一步提高她们的参政议政以及竞选的能力和水平,镇妇联组织各村有意参政的妇女参加区妇联举办的妇女参选培训班,通过集中培训,个别指导等办法,对女候选人进行政治理论、法律法规、村“两委”工作职责、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法定程序以及竟职演讲技巧等方面知识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妇女的参政意识和提高竞选能力。

虽然,女性进两委的比例得到了历史性的突破,但女性进村党支

部的比例还是偏低,主要原因:一是个别村妇女思想观念跟不当时代,参选的主动性不强,难以当选。二是各村女党员储备人才较少。三是妇女外出较多,能力强、素质高的妇女不愿回乡参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性当选率。

四、相关建议

( 一)争取党政重视,形成工作机制。各级妇联组织要将妇女工作纳入党建工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促使党政领导主动思考、积极指导、尽力支持女干部工作和妇女工作。在制定换届选举的各项方针政策时,明文规定女性参选参政比例,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换届选举中,应该将女候选人的名额强调出来,形成制度,抓好落实;换届后,要加强村“两委”委员特别是女干部的培训,增强女干部的参政能力和参政水平,支持女干部的工作,提高社会对女干部的认可度和支持率。

(二)把握关键环节,确保女性比例。换届选举工作程序多、步骤多、政策性强,为了确保女性进村“两委”,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结合起来。在推选女性候选人时,各级领导尤其是乡镇党委要严格把关,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真正把符合条件、群众公认的优秀女性选为候选人,提高女性候选人的参选成功率;要坚持依法办事,按程序办事,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妨碍选举的行为,保证选举依法、规范、透明,为女性参选参政营造公平公正环境;要加强换届工作督查调研,及时纠正换届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

提出建议,推动解决。

(三)夯实基础工作,培养女性人才。一是提高女性素质。女性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选举结果,要有针对性的举办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女干部培训班,不断扩大培训受益面,让她们掌握必要的文化科技管理知识和政策法律知识,增强村务管理和村务决策等方面的能力;要有重点培训妇女如何演说、竞选,提高妇女的竞选技能;要引导教育妇女干部正确看待和估价自己,增强“四自”精神,勇于接受挑战。二是加快培养村级女后备干部。乡镇党委在村级班子考察准备阶段,在各村物色1-5名女性后备干部,建立和完善“乡镇妇女人才库”,制定“农村妇女人才培养计划”,开展“双培双带”培训活动,将文化较高的、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女性培养成致富能手,将优秀致富女能手培养成女党员,将优秀女党员培养成妇代会主任,将优秀妇代会主任培养成女村长、女支书。

(四)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一是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要通过举办男女平等专题讲座、纳入党校课程和面向社会宣传等方式,提高全社会特别是领导干部男女平等意识,改变人们传统的对村级领导干部的性别定位,认同和支持女性参选参政。二是大力宣传《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村民委员组织法》等有关女性参选参政的规定,使全社会认识到妇女参选参政是法律赋予的权利,自觉依法办事。三是大力宣传妇女的重要作用和先进妇女典型。充分利用新闻媒

体和采用典型教育、现身说法、座谈培训等形式,宣传妇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成就,宣传妇女参政对社会进步和妇女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农村妇女先进典型,让身边的先进妇女人物和先进事迹引导更多的农村妇女自强自立,增强参政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第13篇:朱坊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朱坊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调研报告

2009年9月12日—20日,按照市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对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调研的通知》(康农产字„2009‟05号)的要求,我乡组织人员到金龙果业专业合作社、佰家汇果业专业合作社、华平果业专业合作社、富康果业专业合作社、顺兴果业专业合作社、彦华果业专业合作社、连丰果业专业合作社等七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发展的思路进行了深入调研。综合各合作社的调研情况,现将我乡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体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合作社发展概况

朱坊乡位于南康市中部,东邻大窝乡、镜坝镇;南接横寨乡、蓉江街办;西至崇义县龙沟乡和上犹县黄埠镇;北连龙华乡、唐江镇。有15个行政村,农业人口3.5万人,全乡有山地面积6409公顷,其中宜果面积700多公顷。朱坊乡是我市较早从事脐橙、甜柚规模种植的乡镇之一。为了促进果业快速健康发展,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2002年我乡就成立了红心果业协会,随后几年又陆续成立了朱坊乡果业协会、朱坊乡胜利果业协会等多家果业协会。自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朱坊乡先后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11家,其中果业专业合作社10家,

1 畜牧专业合作社1家,目前还有两家已准备好相关材料,正在申请注册。通过对其中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从总体上看,朱坊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户参加合作社的积极性非常高。近年来,朱坊乡通过广播、黑板报、印发宣传资料手册等形式,广泛宣传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有关知识,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有关法规、政策家喻户晓,营造了一个适应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通过调研了解到,很多农户都有加入合作社的愿望,全乡11个合作社仅今年上半年就吸收了100多户规模较大、管理技术较好、思想觉悟较高的农户成为社员。

2、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09年,朱坊乡坚持“边发展边规范,抓发展与抓规范并重”的原则,一方面,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鼓励农户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全乡农户中的覆盖面;另一方面,引导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使之成为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按照这种思路,一是通过举办培训班、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等办法,加强对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的业务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指导

2 能力和管理水平;二是选派优秀青年干部到合专业合作社挂职锻炼,有力地促进了合作社的规范化运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身建设不断规范。一是各合作社都有较规范的办公活动场所,办公设施不断完善;二是各合作社都制定了较健全的章程和制度,基本上能按照制度的要求开展工作;三是各合作社都成立了理事会,明确了各成员的职责分工,根据财务制度安排了人员负责合作社的财务管理。

(2)技术管理水平提高。各合作社都非常注重加强社员的技术培训,通过举办技术培训、开展技术交流会、技术能手上门帮扶、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来促进社员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

(3)服务带动能力增强。除了在技术上进行帮扶指导外,各合作社基本上都能开展统一采购农资、统一销售的服务,有的合作社还开展了贷款服务,解决了部分社员资金不足的问题。合作社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也带动了周边农户种植水平的提高。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1、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和指导。朱坊乡党委、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作非常支持,是合作社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年初,朱坊乡党委、政府就下发了《关于发展农村新

3 经济组织的实施意见》,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康兴同志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今年8月份,为了推进合作社持续、有序、健康发展,朱坊乡党委又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意见》,要求进一步落实对合作社的优惠政策,切实加强对合作社的帮扶和指导,并把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列入乡村有关干部的年终考核。

2、选派乡机关年青干部到各合作社挂职锻炼。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下派了11名乡机关青年干部到11个新经济组织挂职锻炼,要求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紧围绕“七个一”(即发展一批新社员、培养一名新党员(入党对象)、推广一套新技术、注册一个新商标、完善一套管理制度、签订一份销售订单、制作一页宣传网页)的要求,积极投身到新经济组织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去。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为合作社注入了新鲜血液,解决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文化普遍较低、理论知识少、发展思路单一的问题,促进了新经济组织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组织规模偏小,带动作用有限。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都较小,自身经济实力不强,社员与专业合作社之间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参与市场竞争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作用有限。

2、活动资金短缺,发展后劲不足。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

4 自身没有建立起资金积累机制,没有收入来源,组织活动经费基本上靠大户赞助,靠党政支持解决,自身没有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其服务职能难以充分发挥。

3、制度执行较差,管理不够规范。各合作社虽然制定了健全、规范的章程和管理制度,但运作和管理随意性较大,不能严格按照制度办事,执行记录大部分不规范。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合作意识不强,只愿利益均沾,不愿风险共担。

4、综合素质不高,服务手段滞后。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农民带头人知识水平有限,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更缺乏,特别是少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精明不开明,服务意识差,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创新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迫切需要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的专业人才来带动发展。

5、服务层次较低,合作领域不宽。目前我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数以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生产资料的采购服务等初级合作内容为主,而如加工、销售等农户期盼的,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作用更大的合作内容,由于受经济实力的限制,或受市场风险的影响,开展得比较少。

四、几点建议

1、进一步在宣传教育上加大力度。市、乡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

5 网等新闻媒体,在全市范围内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深入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实施办法”及相关政策,增强各级各部门的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真正把引导、扶持其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放在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切实抓出成效。

2、进一步在扶持发展上加大力度。一是提供财政资金扶持。对一些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服务效果好的合作社给予重点扶持,促其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强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提供信贷资金扶持。积极协调金融部门,降低合作社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担保手续,帮助合作社解决贷款难的问题。

3、进一步在完善机制上加大力度。切实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着力完善“四个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制。指导合作社按照章程的要求,规范组织形式,严格执行成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制度,明确职责和权力,保证合作社内部运作的公开、公平。二是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指导合作社严格遵守《章程》规定,认真履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程序,确保合作组织成员的主人翁地位和经济利益。三是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指导合作组织正确处理与农户的利益分配关系,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真正做到联办、联心、联利。

4、进一步在强化功能上加大力度。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强化“六大功能”。一是着力强化组织功能。合作社要把势单力薄的农户组织起来,参与到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之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有效降低分散农户参与市场竞争的风险和成本。二是强化服务功能。要引导合作社积极为社员和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三是强化带动功能。积极引导合作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逐步建成一批规模宏大、独具特色、品质优良、区域性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农产品深度系列开发。通过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其成为名符其实的带领农民闯市场的重要依托力量。

第14篇:莫红民小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我校党组织的现状,摸清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突出问题,真正把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进一步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堡垒。近日,在深入我校,与党员、干部交谈、召开座谈会的基础上,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不妥之处,请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

一、我校基层组织建设现状

全校现有1个党支部,5名党员,其中男性4人,女性1人。在年龄结构上,30岁及以上的4人,占党员总数的80%;30岁以下的1人,占总数的20%。在文化程度上,大专及以上学历的5人,占总数的100%。在这支队伍当中,明显地存别男的多,女的少;总体来看,我校党员队伍是好的,在调整促进学校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二、我校基层组织建设经验及主要做法

(一)、注重选拨,进一步优化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结构一是紧紧围绕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实这三个选配标准,并通过各种方式向选民宣传,引导党员和选民真正选好自己的“领头雁”和“当家人”。

二是加强党员、干部后备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后备干部队伍,注重从优秀教师中选强人、选能人,对后备干部重点培养,通过担任中层干部对其进行锻炼。大规模开展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

(二)、完善制度,进一步规范对党员干部的管理

建立了党员干部备案管理制度。将全校所有党员的个人基本情况进行了落实和登记造册,上报区委组织部备案。继续坚持落实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校务公开的内容和程序,建立健全了民主议事制度,实行校务公开、党务公开制度,对学校党组织工作目标、发展党员、党费收缴、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处理等都及时在支部会议、教师大会上进行公开或张贴上墙予以公布,给群众一个明白,给干部一个清白。

(三)、加强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切实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为适应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我校正在争取解决党支部无房办公的问题。积极争取上级安排的校级活动场所建设指标。

三、我校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虽然我校党员的总体素质都较高。但缺乏业务学习,对加快发展当地教育思考不多,工作上不敢大胆放手去管,习惯按部就班。

(二)、部分群众缺乏民主大局意识。一是存在以“自我”为中心,仅从个人利益角度考虑问题,缺乏全局观念;

四、工作思路对策

(一)要经常深入教师了解情况,掌握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帮助教师理清发展思路,理顺思想情绪,化解矛盾隔阂,加强上下沟通,尽力促使干部群众做到心齐、气顺、劲足。

(二)要正确协调处理好教师之间的关系。通过宣传、教育和引导,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做到各负其责,互相配合,相互不包办代替或错位越位,注重工作上的交流和通气,促使教师围绕共同目标,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把教育搞上去,把学校里的事情办好,为学生服务好。

(三)要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切实解决好“有人管事”的问题。首要的是要选好配强构领导班子,要抓住选人用人这个关键环节,把那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廉洁奉公,公道正派,群众拥护,有文化、有本领、诚心诚意为教育办事的人,选进领导班子,以更好地提高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学校的自治能力。

莫红民族小学

2012年2月27日

第15篇:红坊中学首届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方案

红坊中学首届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方案

现场手工制作(废物利用、小制作、小发明)比赛规程

比赛时间:12月29日(周六)上午8:30-11:30

比赛地点:七年级(1)、七年级(2)

负责领导:陈伟

负责人:陈伦峰

成员:七年级(1)苏烈岗、谢建国

七年级(2)张亚莉、吴森林、杨益萍、

实施原则

1、科普性原则以科技发明创新大赛活动为契机,在学生中进行深入扎实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普及教育,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2、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自主探究精神和主体作用,让学生逐步成为自我开发创造力的主体。

3、个性化原则从实际出发,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学生扬长补短,学有特长,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新素质,培养创新才能。

比赛要求:

1、废物利用部分:将生活中的废弃物品,制作成不常见但对生活有较大用处的作品;材料必须是原本废弃不用的。

2、小制作、小发明可以不采用废弃物品。

3、手工制作为现场比赛,所需材料由参赛选手备齐。

4、作品要有主题和阐述。

5、各班限报5名;

6、对于制作程序复杂,在规定时间无法完成的科技创作作品,可事先做好,于当日带来参评。

第16篇:情人坊

情人坊-----献给天下有情人

也许等爱不是最明智的做法, 可是确实避免伤害最好的办法

红枫在秋天轰轰烈烈地燃烧,是对爱的一次释放,在人生里,有多少次这样的释放 很多时候的付出不是求得一个怎样的回报,只是爱那么突然的来临,措手不及 爱情是特列,不是付出所有就会有对等的回应

就算已经到嘴对嘴的关系,也要保持手牵手的距离

男人的习惯,说”我要你”时生猛有劲,讲”我爱你”时有气无力

从眼睛流露出来的爱情比较不容易造假

要善待爱情,因为它不会一辈子跟着你

男人心虚的反映有两种,献殷勤和耍无赖

撒娇,有时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耍赖

青蛙王子的故事,只会误导更多的女孩去亲吻癞蛤蟆

婚姻是难度最高的爱情,因为必须边肯面包边谈

所谓外遇,就是有了爱情和面包之后,还想吃蛋糕的心情

世界上没有不会做家事的男人,只有不愿做家事的丈夫

做一个智慧的女人,要懂得如何去爱一个男人和他的钱

很少人能拥有爱情和婚姻,除非男人搞外遇

因为爱情,女人可以忍受一辈子的婚姻

不用怀疑,顺着红地毯的方向就能轻易走道厨房

有些人注定是等待别人的,有些人是注定被人等的

两颗心注定会变成单数,不是太拥挤就是太孤单

一个人不寂寞,因为想一个人才寂寞

寂寞是一张博爱座,我一再与那个人错肩而过

对不起,我没有爱上你,我只是爱上了爱情

在我的角落,以你的名义感到幸福

与其相信男人的话,不如相信世界上有鬼

如果不能为你心爱的女孩穿上嫁衣,请停止解开纽扣的手

男人的爱情,就是要把女人骗上床,而女人以为,那是她爱情的起点

他有的是背景,而我有的是背影

最厉害的病毒,是爱和谎言

婚姻可能是爱情的坟墓,因为它会消磨激情,但它是爱情的必然出路,,既然没有亘古不变的激情,不妨在相爱时给对方一个婚姻的承诺

婚姻是爱情的升华,只有当你懂得为另一半妥协与付出,为你们的爱情承担更多的责任,并且为了维系它的长久而努力时,你才真正拥有了成熟的爱情

第17篇:张坊中学实地调查分析报告

张坊中学实地调查分析报告

按照2017年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暨教学与生活卫生设施调研工作部署,5月28日至6月4日,张坊中学监测站对辖区内学校教学和生活设施卫生情况开展实地调查。

一、本次调研的组织情况

1.各项工作的时间安排和进展情况

学校饮用水设施与管理:主管安全的副校长谢海英和总务主任李海平进行勘察,无异常。

学校食堂卫生与管理:总务主任李海平组织进行调查,无异常。 学校厕所环境与管理:李海平、刘更、张水根共同进行检查,可以正常使用,无异常。

学校垃圾以及污水处理设施与管理:总务主任李海平每天进行检查,无异常。

教学和生活设施建设的环境卫生管理:校方由学校学生会值日学生,以及值日教师每天进行检查,无异常。

学校健康服务:组织各班班主任,思想品德老师以及校体育老师每个学期, 进行宣传教育。

学校体育教学与管理:刘更、张水根、宋志宇、张寒每月检查

2.培训情况

张坊中学2017年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暨教学与生活卫生设施调研培训会由主管张坊中学本部副校长魏裕鸣主持,与会人员:刘更、张水根、宋志宇、张寒。为保证此次调研工作的开展,魏校对工作做了详细的安排和周密的部署。

3.调查队伍的组成 组长:魏裕鸣

成员:谢海英 李海平刘更 张水根 宋志宇 张寒

二、实地调查的实施情况

我校由李海平、刘更、张水根、宋志宇、张寒五位老师组成调研小组,对学校饮用水设施与管理、学生宿舍设施与管理、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学校厕所与管理、垃圾及污水处理设施与管理、教学和生活设施建设的环境卫生管理等方面进行实地考察,目前我校学生共818名,其中男生431名,女生387名。在学校健康服务、学校体育教学与管理方面,查阅了有关学生体质健康、体质评价以及体育教学等方面的相关资料和文章,进行充分的理论准备。以个人访谈的形式通过学校总务主任、事务长、体育教研组长等人得到相关数据。

三、调查中了解到的学校教学和生活设施卫生状况

四、实地调查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解决对策、成功经验和工作建议

通过数据统计的说明,近年来学生体质在明显下降,身体抵抗力弱,如学生流感等病例明显增多。

建议:

1、推行各种政策,确保增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比如:在学生参与的体育竞赛中引入一些趣味性项目,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锻炼。

2、动员学校、学生、家庭、社会四方面力量,增强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第18篇:上海玫瑰坊市调报告

上海玫瑰坊市调报告

市调日期: 市调人员:

● 市调目的: 考察上海玫瑰坊项目业态分布,品牌规划。

 玫瑰坊

一.玫瑰坊基本情况介绍

地 址:长宁路890号

开 发 商:上海利雄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1.7万平方

(商铺7800平方米,商铺250余间) 层 数:地下2层,地上2层

开业时间:2004年5月

客户定位:以年轻、时尚的人群为主

经营定位:以中高档为主的特色商业街

二.玫瑰坊周边情况以及商业圈

项目位于汇川路和长宁路交汇处,地下负一层直通轨道

2、

3、4号线中山公园站。地下与之串联的有“上海小马路”,地上则处于中山公园商圈,周边项目有龙之梦购物中心、百联西郊购物中心、香港新世界百货巴黎春天、多媒体生活广场、新宁购物中心、米兰时尚广场等。但由于地上地下商圈缺乏“连接”,即所谓的“商业联动性”,整体上很难起到互补的作用,所以综观整个上海地下商圈,经营境况普遍不好,这也是大家常说的“上海地下商业在尴尬中前行”,而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也是商业人士所深思的。

三.玫瑰坊内部动线以及各楼层业态分析以及品牌设置

1、内部动线:

玫瑰坊商业街呈现双三角形独特设计,让项目能三面临街,达到最好的展示效果。但是这样的动线相对所形成的死角也会比较多。

2、建筑规划与设计: 玻璃、金属相结合,时尚现代、简洁明快的风格别具匠心的观光电梯,与街名相符合的走廊花篮,绚丽的屋顶设计,这些都是玫瑰坊街区展示的特点所在。

设计时刻意突出“街”的创意,把地下两层、地面两层的空间以一道长长的斜坡相连

美中不足在于公共区域空置较大,仅做部分绿化装饰,浪费较多。个人感觉局部装饰应考虑整体效果,同时要让顾客有眼前为之一亮的感觉。如在广场设置卡通雕塑,营造专业市场氛围,提高购物情趣。

3、楼层业态:

女性时尚店月光馆物、Pastra、泡店心情等,经营饰品和细小摆设;炫动卡通、风信子、千棵树等,经营卡通玩偶、靠垫、纱幔、坐垫等;ONLY、江南布衣等,经营时尚、Office女装 ;蒂美和十月妈咪则以准妈妈们的服装为主要经营范围。户外运动用品在普通运动馆基础之上的户外旅游运动用品专区,使喜欢各类运动的大小朋友都可以有物可寻,主要品牌有Sport One;始祖鸟、Gregory、Osprey登山包;Columbia、Asolo、Garment鞋;极星、TTISS、Kingcamp冲锋衣、Kingcamp帐篷、LEKI登山杖、SIGG水壶、BUFF头巾等。餐饮主要有若叶日本料理、禾禄回转寿司、丰隆肉骨茶、意大利比萨、肯德基、SPR咖啡、MAX甜品、美仕唐纳滋休闲小点等。

总的来说,玫瑰坊商业街的各楼层动态相对来说比较零散,个楼层经营的范围都差不多。主营的店铺主要是以特色新颖的店铺为主。引入风格各异的小店,价格适中,大多是外面不常见到的东西。着重引入一些个人作坊,或是个人原创设计的品牌,还有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街区商铺没有合理的规划,招商没有实现统一,看起来比较零散,使人逛起来也不清晰。

四.结论及建议

项目位于地铁站,人流的流动性较强,没有固定的消费人群。目前在玫瑰坊经营的店铺中,只有50%左右可以维持收支平衡或盈余,其余店铺的经营情况都不理想。而人流量是其中的致命因素,同样遭此命运的米兰时尚广场,经营状况也不理想,现在已经有一部分商铺关门大吉。中山公园商圈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走过路过不留人”,中山公园的途经人流量达到30.6万人/天,而徐家汇地铁站是31万人/天,两者几乎相当,但是没有像样的商业中心,始终留不住人。” 为了把人留住,玫瑰坊一直在调整,以适应目标人流的需要。自玫瑰坊开业以来,招商工作从未中断,定位也一直在调整。从商业利润来考虑,希望引入中高档为主的商品和服务;客户定位则以年轻、时尚的人群为主。地铁能够集聚人流,同时也能发散出去。中山公园周边居民少,就地消费少。虽然它也是换乘站,但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地下,客观上已经把人流分散出去。

中山公园地下经营的规模虽然较大,但是经营能否形成特点是关键。但是,那些符合玫瑰坊理念的店铺,也未必能活得很好。据了解,此前玫瑰坊曾引进一家“方程式酒吧”,以去年刚刚启动上海赛区的F1方程式赛车为主题。梅亮山曾经认为,F1赛车在上海有不少拥趸,应该能够经营不错。事实上,由于店主经营不善,又无法承受租金压力(玫瑰坊租金单价介于15-30元/平/天之间)。玫瑰坊曾经尝试给予一定的优惠和扶持,但仍然无法持续,只能关门了事。地铁商城的成功,除了要有特色之外,地上与地下的呼应非常重要。历数上海几个成功的地下商城,没有哪个是脱离地面商圈而独立发展成功的。浦东的亚太盛汇地上与地下未形成呼应就是致命伤。

事实上,从玫瑰坊到仅一街之隔的新宁购物中心,购物者就需要穿行两个路口再翻越人行天桥。由于长宁路是交通干道,中拓办姚志康将其称为中山公园商圈的“天堑”。

对于玫瑰坊而言,商圈的成熟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玫瑰坊户外运动区的招商已明显感受到旁边“龙之梦”的威胁。不少运动品牌在一个区只设一家分店,选择了“龙之梦”,就不会到玫瑰坊来。

第19篇:河坊街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历史1101杨佳赢1119700110

参观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的调查报告

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位于杭城南部景区吴山脚下,距西湖仅数百米,占地13.66公顷,作为杭州目前唯一保存较完好的旧城区——清河坊历史街区,正是杭州悠久历史的一个缩影,也积淀了丰富的历史人文遗产。

清河坊自古是杭州的繁华地段。南宋时被封为清河郡王的张俊住宅就在当时称之为御街的太平巷,故,这一带被命名为清河坊。南宋时期,清河坊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历经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直至解放初期,这一带仍是杭城商业繁华地带。杭州的百年老店,如王星记、张小泉、万隆火腿栈、胡庆余堂、方回春堂、叶种德堂、保和堂、状元馆、王润兴,义源金店、景阳观、羊汤饭店等均集中在这一带。清河坊的茶文化、药文化、食文化及众多的百年老字号商铺的文化,加上各种民间艺人及市井民俗的小摊,充分体现市井民俗风情特色,全长460米的河坊街是杭州目前保留和开发较完整的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市井民俗风情的历史老街。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是清河坊街重要的文化艺术展示点。

2013春节期间,清河坊历史街区举办了隆重的清河坊新春年俗活动。这次活动包括“金蛇狂舞贺新春”、“彩蛇迎春百姓祈福”、“蛇年百家宴”、“开市迎财神”、“祥龙金蛇送祝福”,给杭州市民们带来了新春的祝福。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十年前,这条曾经承载着历朝历代辉煌和无数认为情怀的文化驿站,变得有些面目全非,居住环境杂乱,商户冷清,产权错综复杂,居民建筑年久失修。作为杭州的历史人文财产宝藏,清河坊历史街区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现存的历史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如何深入发掘、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完成它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转身,是城市发展与文化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自2001年10月以来,清河坊历史街区经过5年时间的保护、挖掘、整理、传承、开发,整个街区形成了民间手工艺、中华老字号、民间故事、古建筑、民俗活动等共存的文化生态保护区,成为杭州彰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基地和重要空间。

这就要充分发挥民间艺术、民间手工艺的作用。通过几年的努力,现在的清河坊仍然保持着古典的文化意蕴和浓厚的历史气息,古色古香的特色小商铺一家挨着一家,但最令人流连忘返的是那些花样繁多的民族工艺品以及在摊子前忙着的民间艺人。多彩的民俗表演使老街充满魅力。根据杭州的风土人情,每年在春、秋两季举办两届吴山庙会,在夏季举办缤纷夜游——状元迎亲等大型民俗活动。

通过民间文艺工作者的努力,清河坊恢复吴山庙会、恢复南宋历史上的民间茶会等并得以发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如今的清河坊历史街区,既是杭州城“老字号”的聚集地,又是文化创意产业特色街,这种模式能够使我们更好地感知当下城市生活的精致所在。这就是清河坊给我们的启示。

第20篇:官坊村党组织书记培训调研总结

官坊村党支部书记培训调研

一、我村惠农政策宣传落实方式

我村始终高度重视中央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坚持把落实惠农政策纳入农民负担监管的重要内容,摆上突出位置,严格程序,加强监督,做到了政策宣传到位、张榜公示到位、督导检查到位、信访工作到位、现金发放到位的“五到位”,严格执行了不准降低补贴标准、不准由村干部代领代发现金、不准借发现金之际向农民收取任何费用、不准用补贴款抵扣各种收费和债务、不准截留、挤占和挪用补贴资金、不准拖延补贴兑现时间“六不准”原则,确保了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及能繁母猪补贴、农村独生子女生活补助、退耕还林补贴等全面兑现。补贴资金采取“一卡通”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

二、我村抓好村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我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群众路线,以解决村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以村级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为着力点,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推动我村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解决村组软弱涣散、村干部能力不强的问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治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在选好配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班子的基础上,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和支持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共青团、妇代会等组织依法开展工作。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监督机构、村民民主理财机构,由五位群众代表任村财务监督员和理财小组,切实规范并保障其履行职责,监督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村集体资产管理使用和财务收支等活动。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选拔村干部。整合培训资源、广泛培训农村基层干部,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开展农村工作的水平。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党费补助等途径,形成基层组织建设、村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党员干部培训资金保障机制,做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 。

(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解决村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的问题。制度建设是专项治理工作的基础。根据新农村建设的实际,以财务公开为重点,常年公示、实时公示、按季公示,所有收支都逐笔公示明细账目,让群众了解监督村集体资产和财务收支情况,对于到账资金及时入三资账户,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对村的财务统一实行三资服务中心管理,不断丰富村务公开的内容。在巩固村务公开栏形式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公开形式。加强对涉农资金的管理和审计,定期开展村级财务的审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保证村务公开及时便捷、全面真实。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等,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推进村级事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村民群众规范有序的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途径和方式,保障村民群众享有正当的民主权利。

(三)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做好治理工作的重要保证。严肃查处违法征占耕地、不给农民合理经济补偿的违法违纪案件,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使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定期召开群众代表和党员座谈会(每月一会),清理整顿财务管理混乱,查处侵占村集体财产和资金、铺张浪费给集体造成损失等问题。

(四)帮助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落后的问题。发展是根本解决问题的决定性因素。引导村民根据市场要求和本村实际条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促进农民增收。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积极组织和引导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公共服务覆盖到村,积极推进农村建设试点,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强化农村社会管理,消除可能引发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强化农村社会管理是做好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条件。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积极培育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推动形成村民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村民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的局面。坚决纠正和制止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贿选”等违纪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有关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在村级事务决策、管理过程中,坚决反对和制止利用宗教、家族势力干预农村公共事务的现象。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好教育和思想疏导工作,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坚决依法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和各类刑事犯罪,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全面提升农村安全防范水平。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主导的群众维权机制,引导村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

三、我村发展经济、强村富民的优势

我村395户、1405人、耕地面积1133亩、人口集中、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积极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农耕、茶园、畜牧业、林业,积极鼓励养牛、养羊、养猪大户。新增茶园两百多亩、核桃栽种两百亩、新建食用菌大棚,拓宽道路,架设桥梁等项目,增加就业机会,解决我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并极大的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发展。村支两委向农业部门和镇政府多次争取扩大茶园两百亩,增加农民收入。

四、我村关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计划

我村充分认识到,发展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是新农村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并建立实施以下计划:

1、创新机制,培育新型文化队伍。

2、提高认识,强化领导。

3、创新理念,借助各种载体,活跃农民文化生活。

4、加强两个精神文明建设,占领农村市场,减少犯罪,大力提倡精神文明。我村准备在新桥头建一个广场、在村委会旁建一个文化活动室,让村民闲暇时有个活动娱乐的地方。

五、关于我村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的办法和途径

我村大力发动群众力量,组织环保小组,建立区域责任制,对各区域负责人进行量化打分、评比。沿路分点安置垃圾桶、修建垃圾堆放池,清除原乱堆乱放污点,培养村民自觉性和文明性。组织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和自愿服务群众,按每隔一日清扫一次、每个星期清运一次。由于我村人口集中,配齐保洁员工资无来源、村经费不足,还无法达到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还是需要上级部门帮助解决。

六、关于我村的弱势群体现状及解决对策

进一步加快我村经济结构调整,改善农民生产经营环境,为我村注入更多的经济活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合理整合包括教育、医疗、养老的方面的资源,如组织困难户采摘茶叶、栽培食用菌,残障人士编织竹篮、竹篓农具,贫困儿童就学给予生活补助,孤寡老人发放棉袄、棉被等,加大对我村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改进扶持方法 。传统的方法是单纯的资金投入,但是经济扶持是短暂的,“授之以渔”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方式,给他们自力更生的扶持,提供一些技术、集中开展培训,提高生活能力。加大力度,把问题深层次解决,将人力、经济资源更多的投入到基层建设。对劳动力不足的,要有直接给予,或者提供一些实际生存技能;对有劳动力,要提供就业机会,加强教育援助;对孤寡老人,在提供生活援助的基础上,还要提供一些精神援助,比如开展一些老年活动,提高精神生活水平。

七、我村党员队伍的作用发挥

我村党员50人、其中女性党员10人。充分发挥党员群众的带头作用,优化组织结构,合理设立村党支部,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配好领导班子,有效发挥我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从致富带头人、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企业骨干、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群体的党员中,培养选拔政治素质高、工作作风扎实、责任意识强、工作能力强,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充实我村“两委”班子中来。通过集中培训学习、远程教育和外出考察学习,切实提高我村党员干部执行政策、加快发展、服务群众和化解矛盾的能力,提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增强他们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后劲和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一支坚强的骨干队伍。制定后备干部培养计划,积极吸纳一批政治立场坚定、讲党性、讲原则、有文化的我村优秀青年进入到党员队伍,有计划、有组织的把他们培养成为基层党组织的接班人。

官坊村村支部书记 胡春锋

2015年4月26日

红坊调研报告
《红坊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