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杭州清河坊街区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02:35: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杭州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的调研报告

2012年8月,我们赴杭州学习组考察了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整治和更新改造风貌,调研了其发展的历程,并重点实地察看了胡雪岩故居、朱炳仁铜雕博物馆、吉祥坊丝绸等项目。

清河坊街区毗邻西湖、柳浪闻莺等著名景区。这里自南宋建都后至今,皆为历代杭州的繁华之地,它是老杭州的缩影。在考察时间里,我们能深刻感受到这里有着不同寻常的文脉传承,有着丰厚的历史人文遗产积淀。

据说10多年前,原本狭窄的河坊街面临拆迁改造成宽32米的马路,清河坊面临着彻底消失的厄运。市民黄晓杭给时任杭州市领导写信,力陈清河坊的历史人文价值:文物不能再生,毁之将千古遗恨;若拆除重建,也会变成赝品,价值将顿失,保护河坊街已刻不容缓。当时上任仅6天的代市长仇保兴,马上批示:“在旧城改造中碰到有价值的历史文化古迹,应予切实保护,并力争留出几块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之源。”于是,政府启动了重新规划,进行了保护性地开发:杭州上城区1999年开始进行一期工程的保护与修缮,并进行功能定位与业态布局。2001年,隆重开街。这是杭州古城唯一保存完好体现杭州城传统历史文化风貌的地区。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深刻体会到“不华丽、不高贵、

1 / 6

不简陋、有内涵”的历史文化内涵,之所以如此,我们认为该街区的发展主要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文化为灵魂的原则。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为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点街区,清河坊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优势,依托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大力发展老字号、中医药、民间艺术等民族文化事业,形成了以建筑文化、商业文化、民俗文化并举的三特色业态,一举成为国内休闲旅游观光的历史人文新亮点。

在建筑文化方面,清河坊历史建筑可以说是凝固的史诗,历史建筑是有形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载体,明清建筑、民国建筑和西洋巴洛克建筑群落,依然可以见证历史的辉煌。这些传统建筑既有江南明珠的大气风范,又有江南民居小桥流水的朴实无华,更有开放胸怀,汲取传承古今中外的建筑风格,无处不蕴含着自然和谐、精致细腻的人文气息。

在商业布局方面,清河坊明确界定,街道两侧的商业用房用于经营丝绸、茶叶等杭州土特产品及古玩、书画、特色工艺品;街道中央则设臵了古色古香的工艺亭,着力引进、挖掘、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之与有形文化相互烘托,共同构成街区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引进民间艺术方面,街区管委会把保护民俗民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人的引进工作作为重要的扶持项目

来抓,用民间文化来支撑街区繁荣。在这里,可以随时看到表演中华瓷刻的艺人、拉大片放西洋景的艺人、吹糖人的艺人等。走进河坊街,浓浓的民俗文化气息便会扑面而来,仿佛—幅《清明上河图》。

二是坚持建筑为表现形式的原则。

政府高度重视,一把手直接负责,专题研究并现场办公及时解决问题。首先进行高起点、高标准策划规划建设,实现保护更新与改善人居环境、激发城市活力和整合景观要素有机结合。改造前,清河坊街区,随着居住人口的激增,清河坊变成了一个商业办公居住混杂的区域,存在建筑质量恶化、道路交通混乱、公共设施短缺等问题。

杭州市上城区于1999年开始进行一期工程的保护与修缮,并进行功能定位与业态布局,正确处理历史建筑与现代生活需要的关系。首先是从有形的历史建筑摸底开始的,了解历史建筑的分布情况。对商业建筑、公共建筑、传统民居、名人住宅进行分门别类,区别对待。经过勘查,建筑风貌主要有:一类建筑物(文物及控制性保护建筑物)约2万平方米,占15%;二类建筑物(风貌比较好,有一定保存价值)约1.4万平方米,占11%;三类建筑物(风貌一般旧居)约5万平方米,占38%;四类建筑物(近年新建、风貌较差)约2万平方米,占15%;五类建筑物(有损历史风貌、违章等)约2.8万平方米,占21%。

在普查的基础上,公布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主要有国家级文保单位胡庆余堂,市级文保单位钱塘第一井、于谦故居、胡雪岩故居。部分无法恢复其原始业态的商业建筑在无法满足现代商业经营需求的情况下,街区管委会根据相关保护办法,吸引民间资本经营相关业态,允许商业经营者在保护其建筑外立面原貌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对内部的结构进行适当的改造,部分实现“外古内新”,展示历史文化内涵和现代化魅力,使之成为具有杭州特色,格调高雅、功能完备。最后,形成了以鼓楼为标志性门面,以吴山城隍阁为背景,以清末民初的古街古巷为风貌主体的历史街区。

三是坚持商业为主体的原则。

培育传统商业老字号,重现街区繁华之貌。清河坊街区与产权所有者签订了控制性招商协议,仅允许中医药、餐饮、民俗、土特产、古玩字画及其他老字号六类业态进入。传统记忆的商业文化,具有历代相传的绝活,深入人心的经营理念,它们记载着民族传统和城市文化,见证了人文历史变迁,是体现杭州悠久历史和魅力的“活文物”。

清河坊历史街区除了本地的胡庆余堂、王星记扇子、张小泉剪刀、西泠印社等老字号外,还有北京同仁堂、上海功德林、龙泉官窑、吉祥坊等外地老字号,百年老店、中华老字号总计百余家。其中,最具盛名的就是中医药,晚清“杭

药六大家”的其中四大中医药馆均恢复开设在清河坊。清河坊是杭州乃至全国中医馆最为集中、中医药文化最为浓厚的区域。

四是坚持旅游为牵动的原则。

清河坊历史街区的功能定位,以商贸旅游为主。可以说,没有外地大量游客的涌入,清河坊的繁华会大打折扣。2007年2月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获得国家首个4A级旅游景区称号,清河坊景区已成为杭州响当当的一张金名片。

杭州旅游产业正发生着质的变化和飞跃。作为观光旅游迈向休闲旅游的一大载体,杭州日益丰富的休闲活动成为旅游发展新的增长极,旅游产业由主要依靠白天消费的“半日发展模式”,转变为白天消费与夜间消费双拉动的“全天候发展模式”,从而带来了更大的消费潜力,从而验证了商业文化与旅游结合模式的可行。清河坊街区集“游、玩、吃、购、娱”为一体,以人为本,提供给游客一种原生态的文化体验。清河坊作为旅游休闲商务区,即RBD(Recreational Busine District),通过旅游牵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通过考察,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事关改善民生、传承历史文脉、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品质。我们认为对繁荣金州传统历史文化有诸多启示:

一、建议管委会统一部署,结合金州新区实际,做好相

关规划工作,推动我区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改造工作实现新突破,在金州老城区打造老字号及传统文化一条街。

二、可以多做结合和整合的文章,将金州老菜等美食文化、中医药文化等熔于一炉,并结合原有的街区,或与大黑山景区的建设融为一体。

三、最大的困难是能够利用的文物及景观资源仍是一条短腿,找不到像清河坊胡庆余堂药店之类的重量级景点。因此,重点工作必须放在对老字号店铺的引进和招商方面。

此报告

二〇一二年八月十三日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调研报告

历史街区保护的调研报告

杭州四季青调研报告

杭州化工行业调研报告

清河镇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三坊七巷调研报告

彭坊村调研报告

三坊七巷调研报告

杭州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及思考

历史街区调研提纲

关于杭州清河坊街区的调研报告
《关于杭州清河坊街区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