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研报告

统计调研报告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25 15:06:31 来源:调研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经济影响统计调研报告

摘要:本文试图借助excel软件,运用对比、环比等方法,从工业总产值、利润总额、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税收总额、从业人员数等几个统计指标来衡量工业区自创建以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对全镇经济所作出的贡献,分析取得的成绩,找出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工业区创建于年6月,是经市区人民政府批准的区级工业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首期开发5平方公里。年9月22日,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年第66号公告,提升为市市级工业区。工业区位于浦东国际机场与洋山国际深水港之间,与正在兴建的临港综合产业园隔河相望。区内现有企业30多家,年产值近人民币12个亿。

一、各项指标分析

(一)工业总产值指标分析

年镇尚未建立工业区时,有7家工业企业位于后来建成的工业区区域内,为了比较的方便,也为了使数据按照同一口径具有可比性,故将该7家企业的各项指标作为园区比较的基数(下文如无特别说明,都按此种涵义理解)。年,工业区原7家企业工业总产值为17339万元,年度工业区预计完成总产值150000万元(年度1-10月份已完成107000万元,工业区年工业产值比年增加了6倍多。年度全镇工业产值预计为218900万元(年度1-10月份已完成15510万元),比年度的44377万元,增加了近4倍。工业区产值的增长速度要快于全镇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各年的具体工业产

园区内和全镇每年工业产值的增减情况如何,两者的变动又存在什么关系呢,请看下图:

图一:园区和全镇工业产值增加趋势图

由图可知,园区和全镇工业产值的同比增加数所走过的轨迹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年建园之初,增加比例小幅上扬,经年、年的大幅增加后,年、年渐趋平缓。但是两者又有所区别,主要体现在同比增加比例数值的大小上,除年以外,镇工业产值增加比例都要小于园区该项指标,尤其是年和年两年,两者的差距尤为显著。

下面通过雷达图示来看看工业区产值占全镇工业产值的变化情况

图二:园区内工业产值占全镇工业产值比例图

图中很清晰的显示了工业区产值占全镇工业产值的比例逐年提高这一趋势,从年的39.1%,一直到年的68.5%。单从工业产值该项指标而言,园区经济在全镇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可以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工业企业(规模以上)数量指标分析

企业数量的增减也能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程度和趋势,尤其是较大型企业的数量。我们将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称为规模以上企业(以下简称规上企业),并以此为标准统计了全镇和工业区年到年的企业数量,如下表:

总体来看,全镇和工业区内规上企业逐年增加。年相比年,区内增加了18家,增长到原来的5.5倍;全镇则增加了30家,增长到原来的3.67倍。为了更好了解工业区内和全镇规上企业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请看下图:

图二:工业区内和全镇规上企业数量变化图

图中曲线代表的就是年区内规上工业企业占全镇规上企业的比例,从年(也就是建园之年)起,该项比例就不断提高,从21%一直上升到年的61%,年稍有下降,为50%。说明全镇较大型工业企业有向工业区集中的趋势。

(三)工业利润指标分析

对一家企业来说,在其成熟稳定期,利润指标往往比产值指标更能说明问题,因此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也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一项指标。我们对此也做了一下统计(其中年为计划数):

图三显示,无论是全镇工业利润还是园区内工业利润,其增长趋势并不平稳,而是一直处于波动状态,全镇在年和园区在年都出现了负增长,分别为-6%和-13%。为了探究其原因,我们调阅了当年相关的资料,发现主要是因为某些较大型企业或受行业不景气影响、或因刚刚投产和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导致当年的利润出现微利或较大幅度的亏损。比如年某某化工企业受行业不景气影响,利润从年的近500万下滑到30几万;又如某某电子企业年投产,当年产出近1.5个亿,却亏损近700万。

图四显示,园区内工业利润占全镇工业利润的比例有总体下降的趋势,03年之前,该比例在70%左右徘徊,03年之后,则基本处于50%的水平,这与园区产值占全镇工业产值逐年增加的趋势形成鲜明对比。

(四)税收数指标分析

一个地区财政收入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该地区公共事业的完善程度和基础建设的建设力度,最终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发展速度,而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因此很有必要分析一下工业园区在这方面的贡献。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资料所限,没法获取04年以前的相关数据,也没有按具体税种对税收数加以分解,全镇税收额也只是一个总数,没有按产业加以分类。虽然有上述诸多不足之处,但通过我们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说明某些问题的。

由表可知, 年到 年,全镇和园区税收总额逐年增加,全镇从6812万元增长到15000万元(预计数,1-10月完成10727万元),园区则从2388万元增加到4100万元(预计数,1-10月完成3429万元)。年均增加的幅度虽然不太一样,05年全镇增长幅度大于园区,而06年正好相反,但两者的比例却基本保持稳定,在20%-35%之间浮动。

(五)就业人数指标

该项指标比较简单,又由于资料所限,只能获取园区04年到06年的统计数据,也就不再展开论述,请看

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业区在解决全镇人口就业方面也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综合评价

通过以上的五项指标分析,我们发现工业园区无论是在工业产值、工业利润、企业数量(规上)还是税收总额、就业人数等方面都对全镇产生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工业产值方面,在更是占了全镇工业产值的近七成之多。但是,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后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工业区建区时间短,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而总体规模不大,龙头企业缺乏,创税大户也较少。工业区年总产值只有12个亿,最大的企业年产值只不过4个亿,创税1000多万,而附近某镇的工业区年总产值超过30个亿,最大一家企业的年产值也超过10个亿,创税过4000万元,差距是全方位的。

(二)园区企业创利和创税质量普遍不高。相对于全镇工业产值的高比例,在利润和税收这两项指标上,园区企业没能作出应有的贡献,相对偏低,参看下图:

图六:各项比例图

从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从04年开始,园区内工业企业利润占全镇工业利润比例都要低于园区内工业产值占全镇工业产值比例,而园区税收占全镇税收比例更是低于园区内工业企业利润占全镇工业利润比例

三、对策和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

(一)、积极利用有利政策,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注重引进优质企业。正如本文一开始就提到的那样,年9月,工业区提升为市市级工业区,成为仅存的几个工业区之一。因此,一定要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工业区工作的重点,采取多种方式,如联姻大企业和国际公司,鼓励引进相关配套企业,实施“以商招商,以企引企”等,特别是要注重引进那些可以弥补产业空缺、多创利税、解决就业问题的优质企业。

(二)、加强管理,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正所谓“不栽梧桐树,哪来金凤凰”。因此无论在硬件,还是在软件方面都要为园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和生产环境。在硬件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比如拓宽道路,安装路灯等;在软件方面,通过专业化培训提升园区服务人员的服务素质,提升他们的职业精神,让他们用真挚的情感和贴心的方式来为区内企业服务

(三)注重监管,防止企业人为减少利润,规避税负。注重对区内企业的适度监管,关注企业在生产经营上的异常变动,分析查找其原因,对于人为操纵利润以规避税负的行为,要及时给予指导纠正,对于拒不改正的单位,可向有关机关报案。

推荐第2篇:svnplot统计工具调研报告

简介

Svnplot是基于SVN的一个日志统计工具。它根据SVN版本库的日志数据,建立各种类型的统计数据和图表。

生成统计数据和图表的步骤

1.把SVN日志信息转换成一个SQLite数据库。//SQLite是一个小型的关系型数据库。

2.使用SQL查询生成各种统计数据。

3.通过Matplotlib包,把这些统计数据转换成图表。//Matplotlib包是Python语言的一个

//关于绘图的类库。

Svnplot生成以下统计数据和图表

1.综合统计

 版本统计

 作者统计

 文件统计

 Head修订版本号码

2.Top 10 活跃数据列表

 Top 10 活跃作者

 Top 10 活跃文件

3.代码行图

 总代码行线形图(代码行vs日期)

 代码行贡献度(代码行vs日期)。不同的开发人员使用不同颜色的线

平均文件大小vs日期线形图

 代码行和搅动行图(代码行vs日期,搅动行vs日期)。搅动行就是改变的代码行数

=(lines added + lines deleted + lines modified).

4.文件统计图

 文件计数 vs日期线图

 文件类型vs文件数量条形图

5.目录大小图

 目录大小vs日期线形图。不同的目录使用不同颜色的线

 目录大小饼状图(最新状态)

 目录文件计数饼状图(最新状态)

6.提交活动图

 提交活动指数

 每天活动的条形图 (提交次数vs Hour of Day)

 每周活动的条形图(提交次数 vs Day of Week)

 作者提交的历史趋势 (被同一作者连续提交的时间直方图)

 作者活动的水平条形图(作者vs adding+commiting百分比)

 每个开发者的提交活动-散点图 (Hour of Day vs 日期)

 每天提交计数。

7.其他

 从修订版本日志消息中得到的单词的标签云

 作者名字的标签云

推荐第3篇:统计行风建设调研报告

统计行风建设调研报告

统计行风建设调研报告

近日,**市统计局就各县市区统计行风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其目的是传达贯彻全省统计系统行风建设座谈会议精神,落实行风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查看制度建设、听取相关部门、企业、乡镇、街道基层统计人员对统计行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统计行风建设成效显著

这次调研,通过听汇报、看资料、组织座谈等形式,我市统计系统行风建设成效显著,全市统计行业风清气正,营造了良好的统计工作氛围。

1、领导重视,认识到位。9 个县市区的领导,对统计行风建设认识很高,一致认为,加强统计行风建设,是适应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统计调查工作的形势需要,是党政领导对现阶段统计调查工作需求度提高的需要,是现阶段统计调查的部门特征与工作性质的需要,是统计调查专业技术特点的需要,是当前统计改革进入攻坚期的需要;从调研情况来看,9个县市区均把统计行风建设纳入到统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与统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成立了统计行风建设领导小组,落实了“一把手负责制”,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干部共同管”,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出台了年度统计行风建设实施意见,每个县市区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向局长签订了统计行风建设责任状。芦淞区统计局还与乡、镇、街道统计站签订了责任状;醴陵市党支部每年召开三次统计行风建设专题会议,中层干部和全局干部会议。石峰区坚持把统计行风建设融入统计调查业务的各个环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

2、素质提高,教育到位。今年以来,各地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分别组织党性党纪和“一法一规”学习,积极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和警示教育,有效地提高了统计人员的道德水准,在统计工作中较好地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友爱、和谐的关系,促进了党风行风带动社会民风,增强了统计从业人员、统计调查对象对统计工作的敬畏意识、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如攸县统计局要求全局干部做到:“五讲、四美”,即讲政治、讲修养、讲业务、讲荣誉、讲奉献,思想美、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通过思想道德教育,树立了统计人良好的形象;炎陵县为全局干部职工订阅了《道德经》、《普法读本》、《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等书籍,同时,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红军标语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提高统计干部文化修养,增强道德法律观念,严格遵守职业操手。

3、制度健全,措施到位。为规范统计人行政行为,各县市区统计局制定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账和管数。醴陵市统计局制定了32项机关管理制度,推出了“五问工作法”,即,每月对业务骨干现场问工作、问措施、问成效、问不足、问设想,全局干部职工进行点评。**县制定了《争创一流业绩岗位目标考核评比办法》、《机关干部管理“十二分制”》、《统计人员深入基层调研备案制度》等,把实事求是,不出假数据,真实可信作为统计行风建设,弘扬廉政文化的核心;芦淞区统计局行风建设与统计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出台了《芦淞区乡镇街道统计人员集中培训制度》;为规范乡镇街道统计站工作,制定了“三个清单制度”;茶陵县制定了《数据质量责任制》,要求做到“七个不”,即不违反一项报表制度,不漏报一个基层单位,不错录一个统计数据,不随意填报一张报表,不漏审一项统计指标,不放过一个疑难问题,不乱向外提供一个统计数据。

4、深入调研,服务到位。今年以来,9个县市区为了搞好服务,深入一线开展调研活动。荷塘区围绕“园区突破年” “旧城改造年”、“党建提升年”和“优化环境,服务企业”等系列活动开展走访调研,为基层排忧解难。到目前为止,该区共走访企业30余家,为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50多条。醴陵市今年派出20多人次到企业走访,累计走访300多家企业和农户,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10多件,为22家企业申请国家、省著名商标提供统计数据查询和证明服务;据统计,9个县市区共撰写统计分析400多篇,为各级领导和部门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各个部门的好评。

5、风清气正,评价到位。这次调研,从9个县市区来自发改委、经信局、商务局、街道、社区和企业等46名基层同志的座谈,一致评价,我市统计行业风气正,氛围好。

一是甘于清贫、安于寂寞、乐于奉献、勤于耕耘。他们说,统计部门是清水衙门,无钱、无权,任务繁重且刚性。如联网直报工作必须是每月18日录完进行审核上报,因此必须加班加点,还没有加班费,但没有一点怨言,默默无闻的工作,而且非常敬业。**县南阳桥乡镇统计站长傅新红说,我们既是你们的服务对象,也是你们的基层统计人员,在统计工作中,我们和统计局的人员协调的很好,他们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也很关心我们,不管什么时候有问题,都是热情、耐心、及时的指导,非常感谢。

二是坚持原则、守住底线、廉洁务实、遵纪守法。醴陵市经信局的同志,在座谈中说到,统计局的干部,在统计过程中坚持原则,切实做到“先进库、再有数”,切实做到“三个一定”和“三个绝不”,即一定要由企业独立报送真实的统计数据,绝不干预企业独立报送真实数据;一定要由企业自己上报联网直报数据,绝不代填代报企业数据;一定要由企业修改差错或补填不完整报表的原始数据,绝不自行修改企业任何数据。为了精准统计,经常下企业了解情况,并及时为企业统计员加强培训指导,为企业排忧解难。在执法过程中,做到了廉洁执法,秉公办事,从不索拿要卡。还有茶陵商务局的座谈人员对我们的统计干部评价也很高。

二、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研的过程中,基层调查员和统计员普遍反映,统计工作中突出有“三难”,导致统计人员和调查员与企业、部门和调查户配合度不高,极大地影响了我市统计行风建设的推进,值得深思。

1、数据采集难。一是上户调查难。由于中国传统观念不愿意暴露隐私,调查员进门难,凡入户调查很少一次调查到位,有的要上门3至4次才能获取需要的数据;二是企业数据采集难,有的担心上报多了会出现税收、摊派和赞助费,不愿多报;三是有些企业和部门为了某些利益,也有多报的现象;

2、执法到位难。一方面由于统计执法手段不硬,在企业执法的过程中很难执行到位;一方面普法宣传力度不够,法律、法规不熟悉,执法不严;另一方受各个方面因素的干扰,导致无法执行到位;目前,我市执法能够到位的仅停留在劳动工资执法上,其它执法很难到位;

3、人员稳定难。基层统计人员稳定难。一方面统计人员素质高,能力强,很容易被其它部门作为人才引起,另一方面统计工作涉及面广,事多繁杂,而且纲性强,经常要加班加点,待遇又差,一般不太愿意从事统计工作,有门路的很快就跳槽了,特别是企业统计员更换频繁,统计人员很难留住得到稳定。

三、对加强统计行风建设工作的建议

统计行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涉及面广系统工程,而新时期赋予了统计工作新的内容。促进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统计队伍。针对干部队伍建设和行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要用新思路、新办法来解决问题,积极探索从源头治理和预防不正之风的治本之策,促进统计行风的不断提升。

(一)夯实思想观念基础,努力创新统计执法模式。始终坚持加强思想教育,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用“三严三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转变干部队伍中不符合新形势下的统计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摒弃不适时宜的陈旧观念、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着力在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上下工夫,激发干部队伍的勇于创新的意识和激情,促使干部队伍普遍运用科学理念夯实思想基础,谋划各项工作,创新工作思路,使统计事业健康蓬。

(二)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提升队伍综合素质。首先,要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基础统计人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作风素质。以教育为突破口,完善各项教育培训制度,组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高质量的培训,提高全系统统计队伍的理论思维能力、协调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专业精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其次,采取“引进来,送出去”的方法,注重培养优秀业务带头人,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带动全系统积极钻研业务知识和行政执法水平。积极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把精力放在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以优良的作风正党风,以党风赢民风。

(三)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效能有效监督。一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投诉受理制、绩效考评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二是围绕工作重点,加强日常监督,建立督察考核台账,坚持每项工作有目标、有时限、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三是有效遏制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弄虚作假、工作浮夸、滥用职权等不良行为的发生,从而进一步强化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工作效能和数据质量。

(四)加大统计宣传力度,营造风清气正氛围。针对目前统计调查配合度不高的问题,要加大对统计工作的职能和重要意义的宣传,加强《统计法》的学习和宣传,通过学习与宣传,让全社会了解统计,理解统计,支持统计,从根本上解决统计部门数据采集难,执法到位难的问题;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加强队伍建设的重点,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大力开展健康有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活动,陶冶统计工作者道德情操,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营造讲操守、重品行、尚清廉的良好风气。

推荐第4篇:北湖区统计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北湖区统计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作者:陈冬艳文章来源:北湖区统计局更新时间:2011-8-8

为科学编制“十二·五”统计人才队伍规划,进一步加强统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促进统计事业科学发展,北湖区统计局采取调查问卷、走访询问等方式对辖区内统计人才队伍的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表明:近年来,该区统计队伍不断加强,但仍存在人员不稳,素质不高,技术人才不足,待遇偏低等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前和今后该区加强统计人才队伍建设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基本现状

(一)基本情况

北湖区地处郴州市中心城区,面积8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2万人,2010年全区实现GDP17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4.0:45.6:50.4。辖区内共有法人单位2651家,产业活动单位1667家,个体经营户30958家。辖区内有日常统计义务单位688家,其中工业63家、服务业111家、商贸115家、建筑业108家,劳动工资495家,扣除交叉统计单位,实有统计统计义务单位688家。全区

二、三产业从业人员15万余人,有统计人员691人。统计人员主要由综合统计机构、部门统计机构和企业项目单位统计机构组成。截止目前,综合统计部门统计员196人(其中区统计局16人,乡镇街道25人、村社区统计站155人);其它各部门统计员90人;企业项目单位统计员383人;各社团组织统计员22人。

(二)人员结构

现全区有统计人员691人,其中专职140人,占20%;兼职551人,占80%。从组成看,按年龄分:35岁以下312人,占45%;35-45岁268人,占39%;46岁以上111人,占16%;按学历分:本科及以上学历199人,占29%;大专学历294人,42%;高中及中专学历178人,占26%;初中及以下学历20人,占3%;按专业分:统计专业30人,占4%;经济专业220人,占32%;其它专业人员441人,占64%;按专业技术职称等级分:有统计职称(中职)34人,占5%;有会计职称356人,占51%,其中初职237人,中职102人,高职17人;有教师职称63人,占9%,其中初职29人,中职18人,高职16人;按是否取得从业资格分:有从业资格277人,占40%;无从业资格414人,占60%;按政治面貌分:党员250人,占36%;非党员441人,占64%。

(三)人员配备情况

在全区统计人员中,有专职统计员140人,有兼职统计员551人。专职统计员主要集中在政府统计综合部门及其下属和派出事业单位,其余部门、企业项目单位大多为兼职统计员。在年龄上整体相对年轻,45岁以下达84%,35岁以下达45%。在学历上整体水平较高,大专以上达71%,本科以上达29%。但从专业角度上看,学习统计专业、取得从业资格和取得统计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相对偏低,还远远达不到统计工作

需要。学习统计专业30人,仅占4%;有统计职称34人,仅占5%;有从业资格277人,占40%。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大多为会计,并相应取得了会计职称,但距统计要求还是有差距。无从业资格人员主要为村社区换届新当选人员及部分企事业单位更换新统计员暂未参加考试人员。

二、统计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及采取的措施

(一)工作成效

近年来,该区以贯彻《统计法》和统计体制改革为契机,紧紧围绕思想、能力、作风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管理,着力提高全区统计队伍专业技能,有效推进了统计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

一是统计人员理论知识得到不断充实和提高。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湖南省统计管理条例》的深入贯彻落实,使统计队伍的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广大统计人员的知识面得到了进一步拓宽,有效地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升了统计人员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为统计队伍的优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统计员个人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不断提高他们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利用数据的能力,满足了政府以及社会各行各业对统计数据的需求,同时也为他们进一步从宏观上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提供了帮助,有效增强了统计人员的工作能力。

三是统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统计数据需求的提高,统计的项目越来越多,任何行业和部门都离不开统计,使统计人员明显增加,统计地位进一步提高,统计队伍成为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切实加强统计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近年来,该区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统计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引导广大统计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认真遵守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自觉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二是完善机构,吸收人才,不断壮大统计队伍。随着统计改革的深入推进,至今,该区先后成立了统计普查中心、地方调查队、电子站等,增加专职统计员事业编制14人,通过选拔调入和公开考试招聘,现已实际到岗9人,政府综合统计力量显著增强,充满青春与活力。其它部门也逐步规范统计工作,安排专人负责部门统计。

三是大力宣传学习《统计法》,加强统计员作风建设。通过学习,提高统计员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转变统计作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同时通过开展各种统计专项调查和普查工作,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统计中来,学习统计,了解统计。

四是认真贯彻《湖南省统计管理条例》,稳步加强统计业务能力建设。积极组织统计从业人员参加统计资格培训考试,不断加大培训力度,严把培训质量关,有效提高了全区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通过统计岗位职称聘任制,激励统计人员自觉参加每年统计专业技术职称考试,让统计人员学到了统计专业知识并获得相应的经济待遇,工作能力明显增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统计人才数量还不能满足统计事业发展的需要。区统计局有编制22人,实有在岗职工15人,离岗2人,未进编5人;加上在地统计应增加编制5人,现均未到位;区级综合统计部门人员都如此紧张,其它单位状况更是令人担忧。全区统计人员691人中专职140人,仅占20%,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是统计人才队伍总体素质不高。有一定工作经验且从事统计工作五年以上的人数不多,具有统计相关专业学历的比例很小,取得统计高级职称的还没有,中级职称的不到40人,没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数还很多。

三是统计岗位人员调整变动频繁,工作缺乏连续性。部门、行业领导根据工作需要或统计人员自身要求,随时对统计人员调整变动,新手多,对统计工作不熟悉,不适应,导致工作没有连续性,效率不高,也影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四是统计岗位人员待遇低,工作积极性不高。统计工作非常清苦,统计人员一年中要完成大量的统计数据,经常加班加点,牺牲很多时间,苦了累了,最后领导看到的也只有一些报表和数字,没有得到领导、同事的认可,享受的工资待遇低;同时受传统观念影响,统计工作得不到周围人的支持,收集数据低三下四,也给统计人员带来负面影响,使很多人不愿意从事统计工作,时间长了,工作积极性也就消失了。

五是管理不科学,统计监督功能无法凸显。按《统计法》和《湖南省统计管理条例》,区统计局是区人民政府唯一的综合统计机构,各行业主管部门的统计人员要在区统计局的指导下,完成好本系统所属各单位统计报表的下发、搜集、审核和上报工作,接受区统计局的指导和监督。但管理不科学,人员属部门、行业主管,人员工资与考核由行业、部门确定,实际是政府综合统计部门无法对部门、行业统计人员进行管理,要对其进行指导和监督难度大,因此统计报表搜集难成为制约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的主要障碍。

六是乡镇街道、村社区统计员无编制,统计工作难以开展。乡镇街道、村社区统计员是最基层的统计工作者,该区乡镇街道统计员编制均为其它部门编制,村社区统计员均是由村秘书或社区综治专干等兼任。他们承担着基层多种工作任务,还要完成名目繁多的统计工作任务显得力不从心,加上无编制,名不正,言不顺,更是产生抵触情绪,工作消极,已极不利于统计工作的发展。

四、产生问题的原因

上述问题,究其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主观上,部门、行业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未能立足讲政治、促进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的高度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科学设置统计岗位,招录统计人员,并

主动积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为他们创造良好工作环境,提高他们岗位待遇,让他们尽心尽力搞好统计工作;客观上,一是行政、事业单位未科学设置统计岗位并向编制、人事部门上报计划,编制、人事部门也未下达编制和招录统计人员。企业看重的是经济效益,轻内部管理,有的企业单位连会计人员都没有,财务、统计管理台帐不规范,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造成阻碍,致使统计人员数量得不到统计事业发展的需求。二是对不同行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的有效监管,没有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真正落实体现对统计人员双重管理,提升统计工作效能。

五、今后五年的建设目标及措施对策

未来五年,必须加强统计人才队伍的建设,为“十二·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统计服务。为此,统计人才队伍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全区统计岗位人员更加充实、结构更为优化、管理更为科学。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积极而为,乘势而上,采取以下措施对策:

一是充实统计岗位人员。未来五年,需要统计人员1100人左右,其中专职人员600人左右,兼职人员500人左右。对行政、事业单位,由主管部门和区统计局共同拟定用人计划,分年度向社会招考录用人才,有条件的部门内部调剂使用;企业单位,行文要求配备统计专(兼)职人员,支持鼓励企业向社会招聘人才。同时,加强部门统计工作,发改、经信、财政、建设、商务等部门必须配备专职人员,把应由部门统计的工作交由部门办理,由部门按时按质上报统计资料,真正实现统计部门综合管理、加强统计执法的职能建设。

二是明确基层统计员编制。乡镇街道统计员要明确专人专编,要把村、社区统计员纳入村、社区正常职数中,设置统计员津贴,确保基层统计队伍的稳定性。

三是优化人员结构。力争“十二·五”期间,在统计人才队伍的学历、专业和职称上得到优化。学历上和专业上,向社会招聘大专以上文化及统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统计工作;对现有统计年轻人员进行统计相关学历教育要求。职称上,继续组织现有人员参加省、市、区的统计业务培训,积极引导现有人员参加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使更多的人员拥有从事统计工作的任职资格和相应的业务能力。

四是实施分类管理。改革、创新对统计人才队伍的管理模式,总体构建政府综合统计部门与行业部门双重管理的模式。行政、事业单位,由编制、人事部门行文。部门在统计岗位人员调整、录用、考核上首先征求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的意见,并科学合理设置统计岗位。企业单位,业主必须按《统计法》相关规定设置统计人员岗位,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五是提高统计岗位人员待遇,提升统计人员社会地位。建立统计岗位人员科学合理的流动机制;人事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增加该区统计专业技术职称聘用中职、高职数,组织部门在推荐选拔干部中,适当增加统计人员的选拔任用比例,进一步完善统计岗位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爱岗敬业积极性。

我们坚信,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不懈努力,统计人才队伍状况会大为改善,统计岗位人员积极性会得到充分调动,统计数据质量必将得到进一步提高,统计事业一定会更好更快向前发展。

推荐第5篇:强化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总体部署,为了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继续查找统计工作在服务科学发展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提高统计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质量和水平,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拓宽三条路子、实施十大工程”的实践主题,把业务工作与学习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起来,针对全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我

深入甘州区、民乐县的部分乡镇和街道开展调研,进一步掌握了县区、乡镇、街道的统计工作情况,查找在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方面存在问题和差距,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措施,积极进行整改,以此达到改善基层统计条件、提升统计服务能力、促进统计事业科学发展的目的。

一、全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概况

机构设置方面:全市六县区全部成立科级行政建制的统计局;全市有47个乡镇成立了专门的统计站,13个乡镇统计站和其他站所合署办公;街道、社区和行政村还没有成立统计机构。队伍建设方面:县区、乡镇及街道共有统计专兼职人员125人,其中县区统计局共有65人,全部是专职统计人员,男48人,女17人,平均年龄41岁,有统计中级职称的3人,初级职称的15人。本科学历15人,大专学历39人,中专学历11人;乡镇统计站共有专职统计人员47人,兼职统计人员13人,男32人,女28人,平均年龄34岁,本科学历14人,大专学历33人,中专学历13人;840个行政村的统计人员均由文书兼任,大部分是初中文化程度。基础条件方面:县区统计人员人均有专用电脑一台;60个乡镇都有统计专用电脑;行政村统计基础条件相对薄弱;5个街道、43个社区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绝大部分没有专门的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二、市县区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做法

近年来,市统计局按照省统计局的要求和统计发展的需要,把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有力措施,狠抓统计基础建设任务的落实,基层基础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一)积极改善统计基层基础条件。市局筹集资金8万元,对基层基础建设试点县给予补助,对基层基础建设达到规范化要求的乡镇给予奖励;县区、乡镇共筹集资金30多万元购置办公设施;市、县区政府也在人员编制、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方面不同程度地为统计部门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基层基础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乡镇统计站建设上,提出“八有”(有机构、有人员、有场所、有设施、有标示、有公章、有制度、有电脑)建设标准,县区统计局和乡镇统计站的硬件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目前全市60个乡镇统计站基本达到了“八有”标准。

(二)不断提高基层统计服务水平。优质统计服务是统计工作的目的所在,能否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是衡量统计工作好坏的标准之一,而优质服务主要体现在统计产品上。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各县区、乡镇的统计服务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一是县区统计局统计产品的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坚持搞好常规统计资料的基础上,着力开发统计新产品,统计产品的种类有所增加,质量有所提高。二是县区统计局调查研究的质量水平不断提高。能围绕“三农”工作、项目建设、工业经济、劳务输出、能源消耗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调查,形成调查分析报告,有部分报告在《省情咨文》、《**工作》等刊物上刊载。三是统计监测预警作用继续得到加强。各县区继续加强对工业经济、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减排、资源环境、新农村建设、民生问题的解决等重点领域进行统计监测预警。四是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县区统计局能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及时把统计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和工作思路向领导汇报,不同程度地赢得县(区)领导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视和支持,初步形成领导重视、政府推动、上下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大力加强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统计信息化建设是统计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是统计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化统计服务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市统计局积极筹措资金,加强设备更新,切实抓好网络的扩容、延伸和提速工作,将统计网络延伸到乡镇一级,为市局、县区和乡镇的信息交流和网上传输搭建了平台。各县区统计局都能较好利用统计网络,上报统计数据,进行信息写作与报送,基本实现了统计资料网上传输,让网络成为信息交流、业务往来、推动工作的途径,有力促进了网络环境下的统计业务工作。部分乡镇建成了以“三农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乡镇统计信息网页,既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增收致富的信息,又满足了领导对各类信息的需求,全市统计信息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三、在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推荐第6篇:统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为科学编制“十二·五”统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规划,进一步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促进统计事业科学发展,我局采取调查问卷、走访询问等方式对县乡统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表明:近年来,我县统计队伍不断加强,但仍存在人员不稳,素质不高,技术人才不足,待遇偏低等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前和今

后我县加强统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基本现状

(一)机构情况

全县主要由综合统计机构和部门统计机构组成,截止目前,综合统计部门共核定编制30人,其中:县统计局8人(行政),下属单位及乡镇统计站22人(事业)。其它各部门按要求设立统计岗位。

(二)人员结构

现全县实有统计专业技术人员239人,其中专职22人,兼职217人。从组成看,按年龄分:35岁以下117人;35-45岁80人;46岁以上42人;按专业与学历分:与统计相关专业95人,非相关专业人员144人;大专以上学历102人,中专学历93人,高中及以下学历44人;按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分:中职9人,初职65人,取得从业资格165人;按政治面貌分:党员94人,非党员145人。

(三)人员分布情况

全部统计专业技术人员中,专职统计员主要集中在政府统计综合部门及其下属和派出事业单位,其余部门均为兼职统计员。在专职统计员中统计局机关有4人,县统计普查中心有4人,县地方统计调查队4人,乡镇统计站10人,经贸局1人。兼职统计员中,行政单位57人,事业单位72人,企业单位83人,社团等单位5人。

二、统计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及采取的措施

(一)工作成效

近年来,我县以贯彻《统计法》和统计体制改革为契机,紧紧围绕思想、能力、作风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管理,着力提高全县统计专业技术队伍专业技能,有效推进了统计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

一是统计人员理论知识得到不断充实和提高。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云南省统计管理条例》的深入贯彻落实,使统计队伍的培训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广大统计人员的知识面得到了进一步拓宽,有效地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升了统计人员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为统计队伍的优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统计员个人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有效增强了统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利用数据的能力,满足了政府以及社会各行各业对统计数据的需求,同时也为他们进一步从宏观上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提供了帮助。

三是统计专业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专业技术队伍中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统计数据需求的提高,统计

的项目越来越多,任何行业和部门都离不开统计,使统计人员明显增加,统计地位进一步提高,统计专业技术队伍成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切实加强统计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统计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引导广大统计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认真遵守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自觉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二是完善机构,吸收人才,不断壮大统计队伍。随着统计改革的深入推进,至今,我县先后成立了统计普查中心、地方调查队并上划了乡镇统计站,增加专职统计员事业编制22人,通过选拔调入和公开考试招聘,现已实际到岗18人,政府综合统计力量显著增强,充满青春与活力。其它部门也逐步规范统计工作,安排专人负责部门统计。

三是利用各种专项调查和普查之机,大力宣传学习《统计法》,加强统计员作风建设,提高统计员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转变统计作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同时通过开展各种统计调查工作,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统计中来,学习统计,了解统计。

四是认真贯彻《云南省统计管理条例》,稳步加强统计业务能力建设,积极组织统计从业人员参加统计资格培训考试,不断加大培训力度,严把培训质量关,有效提高了全县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通过统计岗位职称聘任制,激励统计人员自觉参加每年统计专业技术职称考试,让统计人员学到了统计专业知识并

获得相应的经济待遇,工作能力明显增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专业技术人才数量还不能满足统计事业发展的需要。全县48(来源:好范文 http://www.daodoc.com/)

推荐第7篇:对统计事业的调研报告

对统计事业的调研报告

通过近期的调研工作发现,我县的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统计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统计在全县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决策作用,统计事业有序发展。但相对来说,全县统计工作建设还比较薄弱,与统计工作的客观要求还有差距。因此,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建设,提高统计工作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县统计工作的现状

(一)沁源县统计机构设置情况

沁源县统计局为县政府直属行政单位,履行统计管理职能,现统计局共有15名领导及干事。

(二)各乡(镇、街道办)统计机构设置情况:

通过调研,发现各乡镇基本重视统计事业,确定一名主管领导和专人(统计员)具体负责本乡镇统计工作。

(三)各行业单位统计机构设置情况:

各行业单位统计工作除极少数规模以上企业有专职统计外,其余各企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大多由企事业中的财务部门的财务人员兼做。

二、全县业务基础工作情况

1、常规工作方面:统计涉及到所有的国民经济行业,重点有综合、核算、工业、科技、农业、建筑、房地产、投资、社会、贸易、劳动、基本单位、妇儿监测、开发区、能源、交通、农村住户、城镇住户等方面的专业。

2、国家大型普查方面: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和投入产出调查。

二、目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比较薄弱

虽然我局大部分统计人员业务素质经过多年的业务锤炼与培训,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工作需求相比,与发展的形势相比,还是要扎扎实实地提高大家的业务水平。

(二)统计业务比较繁重

我局每一名同志面对着市局几个科室的业务工作量,每一名专业同志身上了承担着一到二个专业,对下要每月收取、审核、汇总专业报表,对上要上报报表、衔接数据、沟通业务,所以统计工作是相当繁重,因为报表具有一定的质量性和及时性,为了一张报表、一个数字,同志们加班加点,跑上跑下。

(二)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不高

基层统计负责人变动较为频繁,近几年来14个乡(镇)有8个乡镇的统计负责人全部变动,。按《统计法》规定,更换统计人员必须征求上级统计部门的意见,但实际上很少这样执行。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造成了统计资料遗失、统计数字不能衔接、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究其原因是基层统计工作繁重琐碎,所以统计人员变动大。

(三)基层统计服务方面不到位

在一定程度上,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造成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基层统计人员少,而各种统计调查过多,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统计人员一般由企业中的财务兼任,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知识,统计人员对企业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缺少综合统计和分析,不能满足企业对其经济情况分析的需求。少数基层统计由于工作任务的日益加重,虽说在行使综合统计的职能,但工作力度相对有限,有时只能忙于应付上面布置的各种任务,无暇进行统计分析和统计综合服务,往往给上级政府造成统计服务不到位、不重要的感觉。

(四) 统计执法相当欠缺

沁源的大部分单位对《统计法》认识不足,对统计工作存在思想不积极、工作不到位,不能按时按量报送报表,有时还发生瞒报、漏报、迟报、拒报的现象,往往在开展统计执法,会遇到强词夺理,推诿扯皮,根本上影响了统计执法的有效开展;往往由于企业单位主动承认错误,放弃统计执法。

三、对加强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沁源县的统计工作要服从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解放思想,以“加快改革、强化建设、提高质量、优化服务”为工作出发点,为党政机关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统计服务,为我县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贡献。

1、牢固树立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统计工作第一要务的理念。

全面统计报表仍然是我国常规统计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调查方法,它能够定期、连续地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抽样调查是统计报表的有力补充。因此,一要建立健全基本统计单位名录库,并及时更新。二要健全企业统计队伍,认真做好企业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三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做好统计报表的搜集工作。以统计报表为主,抽样调查为辅,科学设置和完善指标体系,规范企业统计工作,使统计资料实现能为地方、企业经营管理所用与为上级统计部门所用的有机结合。

要始终坚持“市场经济发展到哪里,统计就反映到那里;党政领导决策到哪里,统计就服务到那里”的统计服务宗旨,积极投身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去,准确、及时、权威地反映并引导经济社会的发展。例如,要做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住户调查,准确反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准确反映农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包括第一产业和第

二、三产业的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析上述各项收入的变动情况等等,用数据说话,为决策服务。

2、加大依法统计的力度。

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统计法》,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统计人员学法、守法的自觉性。《统计法》明确了统计工作中各级政府、统计机构及统计人员、调查对象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也明确了调查对象和个人的商业秘密与个人隐私必须得到保护。要结合统计从业资格证培训、普查和年报工作会议等活动,教育、督促调查对象准确、及时地上报统计报表,做到不虚报、不瞒报、不拒报、不迟报。

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数据质量。基屋统计站要扎实管理全镇统计数据,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向下布置统计报表,统一收集、整理、汇总统计数据,统一审核上报和对外提供统计数据。加强数据质量控制,加强对数据的审核与评估,确保各项统计数据真实可靠。

加强统计执法检查。要采取切实措施,对模范执行统计法律法规,准确、及时地提供统计数据的单位予以表彰;对报表不报、数据失实的单位依法追究责任。

3、科学发展,不断创新统计工作。

利用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预测,进行以经济社会领域的现象和过程为对象所进行的统计描述与分析。要注重调查研究,写好统计分析报告,深化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增进社会了解统计工作,以“有为”争取“有位”。

加快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统计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信息的在线收集、整理、分析、交换和共享,以此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全面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使统计信息既可及时地为统计部门提供必要的统计资料,又可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和市场需要的数据库与内部报表,及时反映本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情况,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统计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广大统计人员要响应县委县政府“打造学习型政府”的号召,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积极参加统计从业资格证培训、全国统计专业资格考试和省局专业培训,努力使自己成为“精通统计科学、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悉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统计工作正面临着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统计人从实际出发,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才能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推荐第8篇:维护统计法制工作状况调研报告

今年是《统计法》颁布25周年。25年来,统计机构以《宪法》为根本依据,以《统计法》为核心,以《统计法实施细则》、《关于统计报表管理的暂行规定》、《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等行政法规、规章为补充的,比较完备的统计法律体系,促进了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依法行政工作高度重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和社会公众对依法行政

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我市统计法制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有法难依、违法难究的现象比较突出。因此,加强统计法制的宣传教育工作,坚持和实行依法统计,充分发挥统计法制在维护统计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对于做好统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统计执法工作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统计法》赋予了统计部门执法职能,使统计工作有了法律保障。但是,在我市不少地方,统计执法力度弱化,统计法的威慑力没有得到正常发挥,人们的法治观念和法制意识比较淡薄,统计违法现象时有发生。

(一)一些部门或单位为了自身利益有法不依。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了局部和小集团的利益,或者受地区排序或目标考核的影响,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虚报浮夸。虽经统计部门多次纠正,却是一犯再犯。一些单位的负责人或统计人员虽然也了解统计法,知道违反统计法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但他们认为统计部门无权无势,难以对其处罚,屡次出现迟报和拒报统计报表的行为,这些统计违法行为直接导致统计数据失真,使统计工作的社会信誉受到严重影响。

(二)执法力度普遍弱化。目前,全市统计执法普遍存在重“执法检查”,轻“执法处罚”现象。一是执法人员存在着避重就轻的思想观念。上级没有直接要求的不愿查,看得见但管不了的不想查;二是对统计违法案件的处罚力度不够。主要原因是统计系统的一些领导腰杆不硬,不敢动真,不敢碰硬,存在着畏权、畏势的心态。尤其是对一些 “重点保护”单位、招商引资引进的单位、和该地区领导有某种关系的单位等发生的统计违法行为视而不见,尽量回避。导致有案不办,避重就轻、查而不处的现象。

(三)统计部门的领导对统计执法的重视程度不够。任何一项工作离开领导的重视与支持都举步维艰,统计执法同样需要领导的大力支持。《统计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部门是统计执法的主体部门。作为统计执法主体部门的“一把手”,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地区统计执法工作的优劣。目前我市部分县区统计部门的领导对统计执法的作用认识模糊,没有把统计执法工作摆上重要的位置,影响了全市统计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基层统计执法机构力量薄弱。统计法制工作包含了统计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统计违法案件的检查、处理,统计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等一系列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但县级基层统计部门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目前全市11个县区大部分没有独立的统计法制机构和专职统计法制工作人员,多数统计执法人员同时兼任其他统计业务工作,且以其他统计业务工作为主、以统计法制工作为辅。由于统计执法机构力量薄弱,且统计业务任务日益繁重,造成这些地区统计法制工作弱化,甚至从不执法。

(五)统计执法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人员少、装备差、办案经验不足等方面。一是县区统计局大多只有一名兼职执法人员,达不到科室单独办案的最低要求;二是缺乏执法车辆、照相、摄像、录音等办案工具,执法人员常常骑车送法律文书,造成执法工作效率低下。而缺乏执法所需的调查取证设备,既不利于对统计违法行为的调查取证,又不利于对违法单位的违法问题实施证据保全;三是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些县区统计部门常年不办案,统计法制人员普遍缺少办案经验。

二、搞好全市统计法制工作的几点建议

新时期搞好全市统计法制工作,应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基本方针,以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为重点,以推进依法行政为抓手,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核心,围绕统计中心工作,坚持依法统计,加大执法检查和统计普法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效能,充分发挥统计法制工作在营造依法统计良好社会氛围方面的作用,更好地为统计工作和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提供法治保障。

(一)切实加强对依法统计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依法统计是对每一个统计工作者的普遍要求,是统计部门特别是领导班子的职责,一把手要负总责,班子成员要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市县统计部门的领导要以身作则,起带头和表率作用。要带头学法,带头守法,严格依法办事,善于运用法律法规解决统计工作中的问题;带头执法,敢于执法,一把手亲自过问,亲自动员部署,加强组织协调,排除统计执法过程中的一切干扰,妥善解决统计执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大力提高统计依法行政工作水平,从而促进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统计法制队伍建设。随着工作任务的不断增加和统计法制工作的逐步深入,统计执法的队伍建设已

无法适应统计法制工作的需要。目前我市市县两级在统计执法队伍建设和办案条件方面不仅远远落后于郑州、洛阳、**等地区,与三门峡、开封、许昌等地区也相差甚远。要搞好统计执法工作,必须按照《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的有关要求,建立专门的统计执法机构,配备与统计执法任务相适应的执法人员,解决必要的办案经费及办案工具,有计划地举办法制讲座或执法培训

,提高统计执法人员的素质和办案能力,加大统计执法的力度,依法严肃查处统计违法案件。

(三) 加强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意识。一是强化统计法律宣传教育的计划性。按照全市统计“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增强统计普法工作的针对性,确保统计普法宣传工作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宣传工作水平;二是突出统计法律宣传的广泛性。要区分不同普法对象,通过各个层面,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统计法制观念,提高广大统计人员的统计法律素质,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意识;三是提高统计法律宣传的有效性。紧密结合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建设和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等中心工作,开展好统计基础知识、统计方法制度、统计法律法规和政府统计权利义务的宣传。重点做好对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统计人员的普法教育,利用统计数据的社会影响力,采取有效的宣传手段,使广大群众感受到形象生动、潜移默化的统计法制宣传;四是确立统计法律的权威性。在统计法制宣传工作中,还要密切结合典型案例,充分发挥法律的教育作用,通过对典型违法案例以案说法,用实例警示警戒教育企业、单位和统计人员,使其明白统计违法行为的后果,形成尊重法律和遵守法律的习惯。

(四)落实统计执法责任制,大力开展统计执法工作。一是进一步落实统计执法责任制。制定完善的统计执法责任目标考核评议办法并严格考核,保证市县两级政府统计局内设职能机构严格按照行政执法岗位责任制度要求,认真履行执法职责,促进统计执法与统计业务工作更加紧密地结合,真正把统计执法责任制落到实处;二是积极进行统计执法方式的探索创新,结合工作实际,每年确定一些重点地区、行业和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统计执法检查。执法科室积极协助统计专业科室开展数据质量检查,保障相关专业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执法工作来规范统计行为,促进统计工作法制化进程;三是着力开展全员执法。针对目前市县两级统计部门普遍存在专业执法人员力量薄弱的现状,开展统计执法工作必须充分调动统计专业人员的力量,以统计专业工作中发现的统计违法现象为着眼点,执法人员与专业人员紧密配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搞好统计执法工作;四是认真做好涉统案件的转办、督办工作。对群众上访、举报和上级转办的统计违法案件线索,统计部门要认真调查处理,纠正各种统计违法行为,努力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统计工作秩序。

推荐第9篇:问卷统计与调研报告(辅导)

调研报告格式

(一)结论与建议摘要(不需要图表,只是文字叙述)

(二)引言

1.调研背景

2.调研内容

3.调研方法

4.数据采集

5.时间安排

6.最终样本结构

(1)所有制结构

(2)企业规模结构

(3)样本地域或城市分布结构

注意:该条目需要针对被调研对象的基本统计资料进行简单分析获取,既有图又有表,只是不需要进行分析即可。

(三)主要发现与结论

1.可以分章节阐述如第一章、第二章等;

2.每章的结构为:

(1)名词(解释):只是问卷中涉及到不容易理解或有必要进行解析的名次或术语时才可以设置该部分

(2)针对问卷问题进行的分析

(3)结论分析和阐述

(4)主要建议

3.根据主体问卷的问题设计,分类别描述,如被调研企业的物流设施拥有情况、被调研对象物流服务情况等

4.一般以表或图或表加图加以引导,通过必要的、简洁的分析阐明你的主要发现是什么

5.注意:一定要尊重数据和事实,不用修饰词和进行臆想式的描述和引申发挥

统计技术

一、问卷整理

1.不完善问卷进行再次调研,落实空项。问卷第一轮回收后要分组按照统一的规则进行认真排查,分拣有效问卷、基本有效问卷和无效问卷,对于无效问卷应该予以剔除,但要做好登记工作,对于基本有效问卷则要分析缺项或不规范的地方进行二次调研或数据确认,二次调研一般可以采用电话调研的方式进行;

2.有的要对已经确定的有效问卷进行编号入档

即按照一定的规则把每一份问卷都装入一个独立的档案袋里,并在每个档案袋的封面上写上编号。编号规则根据需要,如样本地区(A-Z)、样本业务类型(

1、

2、

3、

4、----)、样本所有制性质(甲乙丙丁)、样本规模(abcdefg)等表示。(注意要分别界定不同字母符号的具体含义)(号码:F3丙g)

二、将所用样本数据登记到Excel表格中

1.格式

选项

样本

Q1.

1Q1.

2Q1.

3Q1.

4Q2.1

Q2.2

Q3.3

Q4.4

QN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样本4

2.要求

要求队员分组,每组两名,一唱、一录,还要有抽检和复核。

3.选项是指问卷中所有问题项目以及每个问题下的每个选项,样本是所有被调研的企业名称

4.内填内容

单选问题最好把问卷中的(1)(2)(3)(4)等换成

1、

2、

3、4等;多选问题也分别把选项填入表格中即可;开放性问题精炼样本内容填写.当有数据录入软件系统时,可以采用正式的编码方式

(1)前编码

即问卷设计时就将调查表中的文字信息转化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字符号,也就是给每个问题答案分配一个代号,通常是一个数字,并将其对应值印在问卷上,一般放在最右边或放在某处的括号里等,如:

企业年销售收入:

1000万元以下 ----------------

11000-3000万元 ----------------

23000-5000万元 ----------------

35000-10000万元 ----------------

410000万元以上 -----------------

5(2)后编码

对于封闭性问题的“其他”选项和开放性问题的各种不同答案事先一般无法预测被调查对象会选择什么,则一般采用后编码方式。

编码还可以通过通用软件进行查错和纠错。如:

性别答案为男=1,女=2,如果答案中出现

3、4等编码就是错误;还有可以进行逻辑检查,如年龄1-13岁=1,14-25=2,26-40=3,婚姻情况已婚=1,未婚=2,假如年龄选择编码是1,而婚姻选择是1则就是逻辑错误。

5.本部分也可以用手工登录(用一张大纸制作成表格,认真登录,但当数据量非常大、人手有限时就比较困难了)

三、基本数据分析类型

1.描述分析

用来描述样本数据矩阵,揭示典型的被访问者回答的一般意义和实际。一般方法是均值、众数、频数和频率分布、标准差或极差等。

2.推理分析

在样本数据的基础上推导出关于母体总体特征的结论和一般意义。方法一般是估计总体值。

3.差别分析

研究两组数据是否存在差异,如企业规模对于物流设施拥有水平的差异,如估计一个样本中两组均值的差异。一般运用t检验法和方差分析法。

4.相关分析

审视两个变量间是否有相关或怎样相关的,如物流企业拥有设施的水平与服务质量有关系吗。一般方法是相关性和交叉法。

5.预测分析

对未来市场走向给出模型或趋势界定。

四、统计分析技巧

(一)先统计分析样本结构情况(什么是样本结构?样本结构一般通用指标是什么?)

1.描述性分析技巧

(1)频数分布与统计图表

第一:简单结构:频数与百分率

企业所有制性质

频数f

百分比%

国有

2

4343.8

集体

2

54.5

民营

246

44.3

合资

4

17.3

TOTAL

555

100

第二:复杂结构:

频率、比重、累计比重

一般格式:

名词(解析或说明)

关于本问题的基本内容

图表内容分析

结论或主要建议

附:关于本问题的基本内容

ⅰ大标题:样本所有制结构

ⅱ小标题即表头:样本的所有制性质是什么

ⅲ表格格式:

频率(发生数量)

比重(每种占总数量的比例)

有效比重(对比重进行修正)

累计比重(看出部分加总在总局中的位置)

备注

样本的所有制结构

国有

集体

民营

合资

上市公司

其他

Total

ⅳ图:柱状图、饼形图等

第三:标准结构:

某厂工人的教育水平

受教育年限

频数

向上累计频数

向下累计频数

比重

向上累计比重

向下累计比重

向上累计百分比

向下累计百分比

1-

393

93

550

0.169

0.169

1.000

16.9

100.0

4-6

193

286

457

0.3

510.520

0.831

52.0

83.1

7-9

106

39

226

40.193

0.713

0.480

71.3

48.0

10-12

90

482

158

0.163

0.876

0.287

87.6

28.7

13以上

68

550

68

0.124

1.000

0.124

100.0

12.4

注意:

①向上累计与向下累计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一下知道念过6年书以下的有286人,占52%,而念过10年以上的有158人,占28.7%。

②标明组限与实际组限

组限是确定每一组界限的两个数字,其中较小的叫下限,较大的叫上线。标明组限是表中的数字:如10-12,而实际组限是:9.5-12.5

③开放前段与开放末端

13以上为开放末端,而200元以下为开放前段

④组距

是两个实际组限之差:12.5-9.5=3,而非12-10=2

⑤组标(组中点)

(实际上限+实际下限)/2

2.集中趋势测量(单变量分析)

①众数(最大数)

为全部数值中出现频数最多的一个数值

②中位值

将全部数据至小到大排列,处在一群数据中央位置的数值

③平均数

④最小数

⑤哪个优劣

例如:

由5人组成的座谈会,其平均年龄是25岁,其中4人是学生均为16岁,1人是教师,61岁,显然,教师年龄对平均年龄发生了重要影响,这时,平均数就没有了意义,而可以用中位值或众值表示:众值是16岁,中位值为:16 16 16 16 16 61,中位值是16,这样才有意义。

⑥离散程度测量

ⅰ异众比率

甲分布:80 80 80 80 80平均数为80

乙分布:40 40 80 120 120平均数为80

丙分布:2 18 25 96 259平均数为80,可其离散程度差别很大

异众比率=(频数总数-众值频数)/频数总数

某学校不同系别学生父亲职业

父亲职业

生物系

化学系

父亲为干部的学生

50

110

父亲为工人的学生

135

152

父亲为农民的学生

295

288

总数

480

550

对于两个系来说众数均是农民,集中趋势是农民,而异众比率不同:

生物系的异众比率=(480-295)/480=0.385

化学系的异众比率=(550-288)/550=0.476

显然:化学系学生父亲职业的离差即分散程度比生物系要大。说明用众值分析不准确。

ⅱ标准差

标准差 在调查报告中,常用标准差对统计数据的离散程度进行描述。如果一组数据包含着n个数值x1,x2,x3,…,xn,那么它的标准差为

标准差直接地、平均地描述了一组数据差异的大小,是最重要、最常用,也是比较精确的一种差异量数。在同一个指标下,标准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的差异程度越大,数据分布越分散,平均数的代表性就越差;标准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的差异程度越小,数据分布越集中,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

例如,某车间有两个班组10位工人的日产零件数排列如下:

甲组:20,25,30,35,50,70,75,85,90,120

乙组:50,51,52,53,56,60,62,71,72,73

甲=60(件), 乙=60(件)

即甲乙两组在日均产量相等的情况下,甲组标准差为31.46件,乙组标准差为8.6件,说明甲组平均数的代表性小于乙组。

3.相关分析

(1)变量之间的关系分两种:

函数关系(确定性关系):即当一种现象的数量确定后,另一种现象也随之完全确定,如园的面积和半径之间的关系,研究这种变量关系用数学方法;

相关关系:这种现象的变量关系不是完全确定的,一个现象的数量确定了,另一个现象的变量还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变化,并不随之完全确定。例如,增加工人工资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相关关系研究就是要确定现象之间或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相关性的密切程度等。

(2)相关分类:

①按照相关程度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不相关

②按照相关性质分为正相关(一个变量由小变大另一个变量也由小变大)和负相关

③按照相关的形式分为线性相关(一种现象的一个数值和另一个现象的相应数值,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一个点,如果这些点的分布情况大致在一直线的附近两旁,则这两种现象构成线性相关的形式)和非线性相关(如果现象的相关点的分布并不表现为直线关系,而近似为某种曲线方程的关系,则为非线性相关)

④按照影响因素的多少分为单相关和复相关

(二)统计分析对象属性(主要发现部分)

运用上述简单分析方法进行(同上),原则上每个问题除了对象的基本统计资料外要逐一统计分析,所不同的是,列出图表后要给出分析和结论,一定要看数据说话,重事实根据,不夸张和臆造。

(三)统计分析主要技术

1.简单分析(同上)

只有或只选择一个单一指标进行的分析就是简单分析,操作简单、指标单一。

2.复杂分析或交叉分析

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指标进行的综合分析。

格式:

名词(解析或说明)

关于本问题的基本内容

图表内容分析

结论或主要建议

附:关于本问题的基本内容

(1)大标题:不同所有制企业仓库营运水平

(2)小标题即表头:不同所有制企业仓库的平均营运水平是怎样的

(3)表格格式:

国有

集体

民营

合资

上市公司

其他

Total

不同所有制企业仓库营运水平

31-50%

频率:

占总数%:

51-60%

61-70%

71-80%

81-90%

91-100%

Total

(4)图:柱状图、饼形图等(出图的话只用到频率或百分比一个指标即可)

(5)分析与结论:

注意:

(1)该表中的每个空格内需要填写频率和占总数百分比两个数值;

(2)但是在作图时可以只选择一个指标即可,因为二者是相等的;

(3)上表只是选择了两个指标进行分析,这两个指标有主次之分,参考指标是企业所有制性质,主要指标是企业仓库的平均运营水平,在表头的陈述上也有区别。

(4)一般而言只可以选择对象的基本统计资料信息作为次要或参考指标,而把主体问题作为核心指标,进行二者结合进行统计分析。

(四)三个指标的统计分析

如两个基本统计信息指标:所有制是国有(既定)、不同的年销售额,其仓库平均运营水平怎样

道理同上,只是要根据指标的选择对样本首先进行分门别类。给出各个指标不同的符号,然后把编号一样的积聚在一起进行统计,需要提升的是当三个指标交叉在一起时会有许多种不同的排列组合,在统计时没有必要将他们穷尽,究竟哪些需要、哪些不需要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判定。

格式:

名词(解析或说明)

关于本问题的基本内容

图表内容分析

结论或主要建议

附:关于本问题的基本内容

1.大标题:国有物流企业不同企业规模其仓库营运水平

2.小标题即表头:国有物流企业不同年销售收入其仓库营运水平是怎样的

3.表格格式:

31-50%

51-60%

61-70%

71-80%

81-90%

91-100%

Total

不同年销售收入

5000万元以上

频率:

占总数%:

2000-5000万元

1000-2000万元

500-1000万元

200-500万元

200万元以下

Total

4.图:柱状图、饼形图等(出图的话只用到频率或百分比一个指标即可)

5.分析与结论:

(五)开放问题的统计分析

1.采用简单分析法;

2.由于回答五花八门,则不能把每种回答作为一个结果进行统计;

要把统计数据首先进行归类:如管理类、经营类、机制体制类、资金类、政策类等,后进行分类统计列表图即可,只是在分析和给出结论时再展开加以适当的具体描述即可。

(六)多项选择的统计分析

要分别进行统计分析,不能漏掉

(七)一般可以在Word或Excel中进行表图制作。

(八)SpSS(Statistics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与Excel应用思考与探索

推荐第10篇:微山县统计基层检查调研报告

微山县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市统计局关于开展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调研要求,我局组织人员深入全县乡镇和街道开发区开展调研,掌握了乡镇、街道的统计工作情况,查找在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方面存在问题和差距,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措施,以此达到改善基层统计条件、提升统计服务能力、促进统计事业科学发展的目的。

一、全县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概况

机构设臵方面:全县有16个乡镇(街道、开发区)成立了专门的统计站。队伍建设方面:县局、乡镇及街道共有统计专兼职人员70人,其中县局共有26人,全部是专职统计人员,平均年龄35岁,有统计中级职称的7人。本科学历23人,研究生学历3人;乡镇统计站共有专职统计人员44人,平均年龄34岁,本科学历22人,大专学历19人,中专学历3人;“四上”企业统计人员均由会计兼任,大部分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基础条件方面:县区统计人员人均有专用电脑一台;16个乡镇都有统计专用电脑;行政村统计基础条件相对薄弱;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绝大部分没有专门的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二、微山县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做法

的需要,把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有力措施,狠抓统计基础建设任务的落实,基层基础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一)积极改善统计基层基础条件。县局积极筹集资金对全县基层基础建设给予补助,重点加强统计站硬件建设,县局先后为每个统计站配备了计算机、照相机、移动硬盘等设备;为各乡镇建设了统计网络,基层基础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对乡镇统计站建设提出“八有”(有机构、有人员、有场所、有设施、有标示、有公章、有制度、有电脑)建设标准,乡镇统计站的硬件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目前全县16个统计站基本达到了“八有”标准。

(二)认真抓好统计服务工作。通过统计网站、新闻媒体等形式,客观真实地向社会公布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水平;通过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及时有效地向领导提供本县、市内及周边各县市区相关统计资料,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努力提升统计资料质量。2012年来,共编发各类统计分析、统计监测报告、简明统计信息、统计参考等312篇;《微山统计年鉴》和《微山统计信息月报》逐年改版。

(三)不断推进统计法制工作。结合“五五”普法,利用新《统计法》颁布实施的契机,深入开展了统计法规学习

检查,增强了统计执法力度和效果。

(四)扎实推进机关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健康的文体活动,使工作氛围更加融洽和谐;认真开展机关作风整顿和执行力提升年活动,使机关作风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在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虽然全县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与统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统计力量比较薄弱。乡镇统计站人员及“四上)企业统计人员素质不高,基层统计力量薄弱,成了影响和制约统计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基层统计经费明显不足。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对统计工作的需求日益提高,致使统计工作任务日渐加重,部分设备有待更新,统计人员需要培训,基础建设仍需加强。而实现统计工作持续发展的必需经费明显不足,特别是基层统计经费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影响了统计工作的协调、持续、科学发展。

三)基层统计信息化设备使用维护情况不好。由于县区统计局网络管理专业人才匮乏,还无法处理网络运行中出现的难题,个别县区统计局网络运行不稳定,有时连时断的现象。部分乡镇统计站对网上直报、网上信息交流等不够重视,统计网络使用的频率和质量较低,甚至个别乡镇统计站与统计网络的连接中断,没有及时排除障碍,设备不能正常使用。

(四)源头数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基层统计部门存在工作任务繁重、统计力量薄弱、被调查对象配合程度不高等问题,基层统计部门的工作进度和数据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不能全面准确的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基层源头数据质量不高,也影响了全县的统计数据质量。

(五)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县局部分统计人员因循守旧,创新意识不强,主动服务、优质服务的意识差,尤其在信息分析和调查研究上不够深入,对统计数据的深入思考和调查研究不够,不能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职能,对宏观经济和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对策建议研究不够,认识不深,对领导决策的参考价值不大。

(六)基层统计发展不平衡。调研中,我们发现,个别统计站无论在硬件建设、制度管理、工作方法,还是在人员素质、敬业精神、思想观念上,都落后于先进统计站;部分乡镇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人员更换频繁、设备维护使

响着全县基层基础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

四、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一)提供优质服务,赢得领导支持。基层统计部门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狠抓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和统计产品的开发,积极为各级领导指导工作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为各级领导进行宏观决策提供统计依据;要做好月度、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利用每月、每季、半年、年度统计报表,着力开发月度、季度和年度统计资料,为领导决策服务;要掌握工作动态,准确查找工作差距,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主动请示汇报工作,争取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要为社会各界提供大量丰富的统计咨询服务,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关心和支持。

(二)严格建设标准,实行规范管理。为了使统计基础建设工作有的放矢,取得实效,县乡统计部门要在这次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现状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县局及部分乡镇客观上存在着统计人员素质不高、统计经费落实困难、部分设备需要更新、制度落实不够到位、统计行为不够规范的问题,认真研讨分析,继续严格建设标准、健全工作制度、完善管理办法、加强人员培训、增加经费投入、更新硬件设备、规范工作程序,从而大力夯实统计基层基础。

(三)推广成功经验,实现统计站均衡发展。要从制度建设、人员配备、经费支持、硬件设备、规范运行等方面入手,及时总结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先进县区和先进乡镇的成功经验,大力推广好的做法,进行广泛的交流讨论和调查研究;要组织统计站通过听、看、学等方式,查找各自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整改;要开展学、比、赶、超活动,促进各统计站在基层基础建设上均衡发展,推动全县统计工作上水平。

(四)狠抓人员培训,提高队伍素质。要从基层统计机构设臵、人员编制方面入手,加强统计力量。要加强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一方面,要继续举办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班,重点对乡镇和部门的统计人员进行培训,集中学习统计理论知识、计算机应用程序,以及统计工作方法和流程;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会代训,利用统计工作会议、年报会及其它专门会议,讲解有关统计知识,规范相关统计程序,从而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素质。

第11篇:县级能源统计现状调研报告

县级能源统计现状调研报告免费文

秘网免费公文网

县级能源统计现状调研报告2010-06-29 19:12:23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县级能源统计现状调研报告县级能源统计现状调研报告(2)

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地提出,到“十一五”末全国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20%,这是一个政治任务,也是一个约束性指标,能源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开始显现。同时,经济社会的日益向前发展,也急需加强能源统计工作。作为一名与能源统计渊源较深的统计人,深感能源统计工作之重要。现结合县级实际,从一个能源统计业务人员角度,谈谈当前能源统计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改进县级能源统计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以求抛砖引

玉。

一、能源统计历程及现状

1、能源统计工作历程

我国的能源统计工作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80年代至90年代初:80年代初期,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计指标体系中设置了能源统计指标,并建立了能源统计机构,隶属于物资统计。至90年代初期,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统计机构和统计指标体系。

(2)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能源供应形势的逐步好转和几次大的统计制度改革与调整,相继撤销了能源统计机构,能源统计作为工业统计的一部分,归属于工业统计管理。

(3)2003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能源统计逐步进行了恢复性的调整、完善和加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把节约能源作为基本国策,要求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能源统计工作的

重要性开始显现。特别是2006年以来,在省辖市以上统计部门逐渐建立了专门的能源统计机构,配备了专业统计人员,县以下能源专业统计机构也正在逐步建立。

2、现行能源统计报表制度

现行能源统计报表制度是在工业能源统计制度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目前,县级统计部门只负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能源统计工作,统计范围仅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能源加工转换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等。统计内容为能源产品的生产、购进、消费和库存等情况;设置的报表周期为年报和季报,主要表种有: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表、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附表、主要能耗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表和工业企业水消费表。

除工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如: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还没有完整的能源统计报表

制度,只能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进行推算和估算。第二产业中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也还没有建立能源统计制度,有关能源资料是根据经济普查或其他方面的资料进行推算的。

二、县级能源统计存在的问题

1、政府重视不够,机构设置不到位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同样,能源统计工作也不是哪一个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需要全社会的通力配合。然而现在的状况基本是国家、省、市高度重视,到县级则变为任务的简单分解,没能从思想根源上重视起来,没有形成全社会同心协力、力促节能降耗的氛围。尤其是对欠发达地区,往往还在考核工业用电量指标,无疑就造成了各级政府对节能减排、能源统计工作的忽视。“节能降耗”的重大责任,最后简单地落到了专业人员身上。可现有的能源机构设置已不能满足节能减排工作

的要求。 当前,县级统计部门承担着较为繁重的统计任务,除了常规统计任务外,又增加了全面小康监测、服务业、能源等统计任务,统计部门的力量与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县级及县以下统计部门,基本没有能源统计职能科室,大多没有专职的能源统计人员,能源统计力量极为薄弱,矛盾更加突出。本人所在的县统计局已多次向县政府的编制部门打报告,要求增设能源统计科,增加能源统计编制,可在短时间内依然未获批复。

2、县级能源统计方法制度未建立或不健全

当前,县级统计部门对能源统计工作未能建立全面的统计报表制度,仅有规模以上工业报送季度报表,一产、三产、规模以下工业单位均没有报表制度,尤其是对煤、电、油的生产和运输企业未能建立健全报表制度,无法掌握全县的煤电油运等全面情况。仅靠编制

能源平衡表来编报数据,其数据来源,除了规模以上工业能提供一套基层数据外,其他数据都是推算、估算、测算数据,可靠性得不到保证。目前,县级能源平衡表编制工作由于部门能源统计资料难以收集等因素而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全社会能源平衡表的数据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能源统计的“双基”工作薄弱

一是企业基础资料不够健全。调查发现,大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还能提供一些较为完整的能源资料,但一产、三产、建筑业等其他行业的能源统计基础工作尤为薄弱,几乎没有能源方面的统计资料。如石油、煤炭等经销部门和商业企业,经过改革、改组、转制后,规范完整的统计机构已被削减,能源消耗统计几近瘫痪。二是能源管理不严,管理渠道多头。在一些能源消费相对较少的企业,如电力消费由财务部

第12篇:工业品价格统计现状调研报告

虽然cpi几近家喻户晓,ppi也为越来越多的人耳熟能详,但我们不时仍可听到误解的声音。虽然ppi现在也越来越受关注,但由于是针对企业进行统计,所以,更多是一些学者、官员和企业界人士予以关注。

我国工业品价格统计包括工业品出厂价格统计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统计两部分,目前每月编制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是反映全部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国际上统称为ppi(producer price index)。应该包括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生产者向商业部门出售所有商品的价格的指数。但在我国,由于工业品出厂价格(即工业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指数编制较早,技术相对成熟完善,所以,我们通常就把该指数简单称为ppi。一般情况下,如果出厂价格上升,商品的售价也会上升。因此,ppi是判断市场价格的一个先行指标。通过工业生产价格指数能观察出厂价格变动对工业总产值的影响,计算工业发展速度,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一、我国工业品价格统计现状

自1989年开展工业品价格统计以来,国家统计制度在不断的修订和完善,特别是在2000年进行了重大调整,实行采价制度,变时期数为时点数,新的统计调查方案对确保价格调查的同质可比原则、提高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有了实质性突破,因而在实践中得到调查企业的广泛好评。但另一方面,由于产品价格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所处的特殊位置,以及不同企业的多样化价格形成机制和管理模式,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在一些具体技术环节上作进一步的明确,在制度层面上作出统一规定。

我国目前编制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4种分组:(1)轻、重工业分组;(2)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分组;(3)工业部门分组;(4)工业行业分组。权数计算资料来源于工业经济普查数据。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权数确定,采用分摊权数。

(一)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计算:

(二)工业品价格统计中需要改进的方面:

1、在调查日无购销业务发生时价格采集应规范。制度规定每月8日和18日为调查日(采价日),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在调查日没有购销业务发生的情况,如何处理,在制度上需要明确规定。

2、非价格因素剔除应有明确而具体的处理办法。剔除非价格因素是工业品价格统计的难点,这里主要指因订货方的特殊要求,增加或减少部分功能,导致价格变动,这种情况在服装和机械行业中极为常见。

3、对高新技术行业的价格统计要积极应对。高新技术产品价格统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品更新换代快,产品市场生命周期短,规格品稳定性差,往往表现出高位定价,然后价格逐步下滑的运行特征。该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在全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因此要积极应对这一现实问题。

二、我国工业发展速度的计算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产品的价格由政府统一制定,同一产品的价格在不同地区之间差异很小,并在一定时期内比较稳定,从而,采用编制工业产品不变价格目录的方法,解决计算工业生产实际增长速度的问题,可以获得简便易行的效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成份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的经济逐步与国际接轨。一方面,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市场化,同一产品在不同时期价格波动大;同一产品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其价格水平相差悬殊。同时,由于科技进步力度加大,新产品层出不穷,产品的经济周期缩短,所以继续以工业总产值为价值量指标,使用全国统一的不变价格目录来计算工业增长速度已很难准确反映实际。因此,国家统计局已将工业增加值作为衡量工业经济的价值量指标,并从2004年采用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工业发展速度。

(一)价格指数缩减法的基本原理

工业发展速度旨在反映工业生产的物量动态变化。为了与国民经济核算相衔接,用工业增加值计算发展速度。现行价格工业增加值的变化包括物量变动因素,也包括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及消耗的原材料等价格)变动因素。为了真实地反映工业生产总量的变动情况,必须利用价格指数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计算出可比价格工业增加值,然后计算实际工业发展速度。根据我国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确定用单缩法,以剔除价格变动因素。

其计算公式为:

计算可比价工业增加值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总量缩减法。用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缩减现价工业增加值总量,得到可比价格工业增加值总量,除以基期现行价格工业增加值总量,就得出按可比价

第13篇:统计报告

兰州商学院学生消费调查统计报告

——胡兴

一.问题提出

大学生消费问题日渐成为社会广为关注的话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处于校园与社会交界处,脱离了父母,开始经济自主,独自生活.大学是一个精彩的世界.社会生活又是充满诱惑的.对大学生的消费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不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是消费问题.为了弄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对学校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校园调查,弄清楚大学生花多少钱,怎样得花钱,他们的消费中有哪些问题,应该怎样的去改进这些问题?

二.问卷情况

这次问卷调查主要面向学校大一到大三的同学,我们向全校发放了250份问卷调查表,有效收回244份,从中选出200份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男女各占100份。此次调查得到了兰州商学院商务传媒学院,艺术学院和长青学院同学们的热情配合,特此感谢!

三.数据统计

1.总消费额。从统计结果来看,同学们的总消费额集中在300—600元和600—900元之间,月均消费是654元/人,其中男生的月均消费是690元/人,女生的月均消费是618元/人,这个数据从现实表面来看是比较正常的,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2.主要消费。从统计结果来看,同学们的主要消费还是用于吃饭,占消费用途的62.9%.从这点来看,大学生生活的恩格尔系数是较高的,准确得说目前我们的生活还处于“温饱”状态, 其次学习方面的开支占比相对也是较大的,占到11.4%。

3.其他开支。从调查结果来看,同学们的消费除了吃饭和学习方面的花费外,其他都用在了上网、谈恋爱、电话费和购买日用品等.大学里的手机普及率极高,可以说是人手一部,因为同学分散在各地,平时联系较多,这一现象在大一新生中尤为明显.电脑普及率也比较高,主要集中在大二大三的同学中。

4.生活费来源。调查中有82%的同学的生活费是全部来自父母,有16%数的同学选择兼职来挣取一部分生活费,还有少部分同学靠奖学金等方式赚取部分额外收入。正是由于钱主要来自于父母,形成了一种依赖,花钱也毫无顾忌了,有的同学打工的目的也不是在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而是在为了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这是大学生中的一种现状.

5.从消费方式来看,有46%的同学认为能省则省,34%的同学认为要制定计划消费。另有12%的同学无计划的花钱。

6.生活费月末结果调查中,当问及每月结束生活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24%的同学略有盈余,大部分是女生,56%的同学基本花完,还有18%左右的同学不够花,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钱。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7.自我理财能力调查。统计结果显示10%的同学认为自我理财能力较差,其中男生居多。男生中34%的同学认为自我理财能力较强,而女生中此答案所占比例高达64%。其余7%的同学认为很强或没想过,不好说。

8.理想消费及消费状态满意度。调查显示,男生和女生中各有28%的同学认为很满意够花就行,男生中40%的同学对满意度认为一般,但却只有24%的男生想制定计划消费。而女生中32%的同学认为一般,仅有12%的人想制定计划消费。在不满意的状态中男生和女生分别占到24%和40%,其中40%的男生和60%的女生想在月末有盈余可供支配,剩余10%的同学对消费状态和理想消费表示无所谓,没考虑过。

四.结论

从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在同学们的消费中还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我们的消费没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总体上来说我们的消费还处于一个成长健全的时期,各种问题都会出现,只要正确的指导,留下合理的,抛开盲目的东西,我们的消费必定会走向合理化。

第14篇:基层统计站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基层统计站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统计工作全面真实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工作决策部署,镇街统计工作则是整个统计工作的源头和基石,是全年客观真实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起点。长期以来,镇街统计站及基层广大统计人员承担了大量数据的采集、审核、汇总及上报工作。在整个统计数据工作链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镇街统计站建设及统计人员情况直接决定了数据统计工作的质量和进展,为进一步增强对乡镇基层统计工作的了解及认识,提高统计效能建设,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对乡镇基层统计站及基层统计人员进行了详细剖析,分析工作及人员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便于今后整改提高,为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数据,为适应社会新常态提供工作思路。

一、统计站工作基本现状

(一)整体素质日趋提高

近年来,我市注重抓统计队伍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建设,整体素质逐步提高。特别是在政治思想建设、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培训方面成效明显。整个统计站共有专兼职统计人员3名,学历均为大专以上,政治面貌全部是党员。党员同志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是统计队伍的中坚。学历教育取得丰硕成果,统计队伍知识化程度越来

越高。

(二)和谐氛围比较浓厚

近年来,我镇统计站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 “和谐统计”,整个队伍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氛围。队伍和谐,统计站同志们能够和谐共处,大家相处融洽,你帮我助,队伍凝聚力得以充分体现。统计部门无论是单位之间还是同事之间,都能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大家兢兢业业搞工作,团结一心谋发展,无推诿扯皮的现象。

(三)奉献精神有口皆碑

由于统计工作任务重,时效性强,加班加点是统计人员的家常便饭。晚上,经常看到统计站的办公室灯火通明,挑灯夜战;节假日,经常看到统计人员忙碌的身影。每逢重大统计工作比如全国经济普查、农业普查、人口普查,统计人员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统计人员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不讲条件,不讲价钱,甘于吃苦,甘于奉献。这一点,全镇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四)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来,基层统计站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本着“为科学决策服务,为经济工作服务”的宗旨,大力强化统计服务,除了搞好常规的统计报表和统计分析服务外,统计部门还积极参与政府的各项考核,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调查。通过开展这些系列服务,提升了统计队伍水平,扩大

了统计社会影响,提高了统计社会地位,镇党委政府在召开重大会议、出台重大决策和研究重大问题时,都要听取统计部门的汇报和意见。统计部门的服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赞扬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二、当前基层统计队伍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业务工作渠道交流畅通。目前,各站所、部门,上级各单位专业数据繁杂或者缺失,统计站统揽基层数据时会遇到部分部门不配合,或者因长期交流不畅的原因,各部门、站所数据会出现严重矛盾的地方,重新核实修订这些数据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需要和上级部门沟通协调,工作难度较大,致使基层数据不能真实详细反映基层经济发展状况,客观是失去了部分统计数据的意义。

二是干部交流渠道不畅通。干部交流是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可是,统计干部交流这潭水未见波澜。一方面由于统计是弱势部门,很难将优秀人才推出去,另一方面统计系统内部也没建立健全干部交流机制。统计部门人才济济,但是一些优秀的统计干部往往也只能长期困在一棵树上,与数字终身为伴,白头偕老。这样,既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也影响干部成长和发展。

三是干部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是科学用人和科学管人的重要手段。目前,统计系统没有建立一套系统而完善的干部激励机制,对干部干好干坏、干多干少没有一套很好的激

励办法,干部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干部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干部的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是统计力量明显不足,难以适应形势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统计越来越关注,越来越重视,统计面临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压力越来越大,任务重与人手少的矛盾日益突出。除了各种繁杂的日常统计报表之外,各种普查、各种重点调查接连不断。特别是农业普查和人口普查,无论是工作量还是工作难度都非常巨大。基层普遍反映,这些年来,任务不断膨胀,人员未见增加,工作特别紧张。

五是干部培训力度不够,难以保障知识更新当今,知识更新快,统计方法制度更新快,新的统计任务不断增加,对统计队伍的培训仍然跟不上节奏。目前对统计队伍的培训只是零星的、局部的,没有形成系统的全方位的经常性的培训体系,无法满足广大基层统计人员要求培训的强烈需求,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也难以得到全面提高。

三、加强基层统计队伍建设的思路与建议

首先,要通畅干部交流渠道。一方面,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扩大干部交流渠道,另一方面,在向外推介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寻求内部交流途径,建立内部干部交流长效机制。通过上下交流,加速统计干部的成长和成才

第二,建立健全干部激励机制。没有激励,就没有动力。

研究建立一套系统的干部激励机制,如学习激励机制、调研成果评价奖励机制等。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干部多搞创新,多出点子,多出成果,形成一个奋发向上、你追我赶、争先创优、人才辈出的良性竞争环境。

第三,争取增加人员编制,充实干部队伍力量。积极主动做好各级党政领导和编办的工作,多汇报,多请示,要把统计部门目前承担的工作任务和人员情况向领导和编办讲透,而且要反复讲,经常讲,引起领导和编办的重视。同时要把好人员进口关,使进入人员保持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

第四,改善基层办公环境,加大对基层支持力度。近几年,虽然基层的统计工作环境大有改善,但是,目前一些基层统计条件仍然比较差,统计设施仍然比较落后,还需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最后,不断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要不断地完善培训机制,建立一整套系统的培训长效机制,使培训制度化,经常化。要努力健全培训机构。建立统计干部培训基地,配备培训基础设施。要尽量扩大培训范围。把培训延伸到基层乡镇及村,让广大基层统计人员都能参加培训。

河店镇统计站 2017年1月

第15篇:林业局关于林业产业统计调研报告

为更加科学准确地反映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情况,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对林产业发展的指导、促进作用,按照省林业厅《关于开展林业产业统计调研工作的通知》(云林计财〔2010〕46号)文件要求,我局对以来的林业产业统计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林业产业建设及发展情况

(一)林业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渐趋合理。至全县完成林业总产值分别为1.

45、2.9

6、2.

59、3.07亿元,结构比分别为99:0:1,47:0:53,63:10:27,52:16:32。总体来看,

二、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产业结构变化较大。但结构仍然不尽合理,一产业比重大,

二、三产业比重小。今后林业发展应当在抓实一产业基础上,重点发展

二、三产业,提高其产业比重。

(二)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龙头带动力逐渐增强。多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林业产业建设,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发展要求,积极建设100万亩生态公益林、100万亩速生商品林、30万亩优质核桃、30万亩油茶、1000万株绿化苗木“五大基地”,着力打造木本油料、木材加工、生态旅游、苗木花卉“四大产业”。 至累计造林58万亩,全县建成公益林95.4万亩,商品林基地146.5万亩,商品林中:用材林面积114.8万亩。经济林10.5万亩,薪炭林面积20.8万亩,竹林面积0.4亩。

同时,通过龙头带动,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快速,形成了以华海木业为龙头的加工业基本形成(仅华海木业年销售收入就达5000余万元),以双禾生态产业有限公司、海晏科技园为代表的绿化苗木培育业逐步壮大,经营面积3375亩,年产绿化苗木和生产性苗木2500余万株。以为例,全县木材加工及人造板产业企业总数37个,从业人数6240人,总资产8230万元,年实现总产值7809.9万元,年销售收入7385.2万元;特色经济林产业企业总数2个,从业人数216人,总资产170万元,培育核桃2万亩;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企业总数8个,从业人数137人,总资产460万元,总产值560万元,销售收入485万元。以菌子山自然保护区为主开发的森林生态旅游业,年旅游人次达到35万人次 , 产值达到9859万元。

(三)林业投入增加,发展后劲提高。林业投入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即各级政府投入、企业自有资金投入、贷款投入和林农投劳折资。经统计,各级政府累计投入2178万元(不含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投入),至分别为16

5、36

5、6

24、1024万元;企业自有资金投入1.6亿元,主要是引进龙头企业,对原料林基地和林产品加工方面的投入;贷款投入375万元,主要由林业企业、造林大户及林农通过金融借款,对林业基地建设方面的投入。从投入看,各级政府对林业产业建设高度重视,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林业产业建设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二、机构设置及统计制度执行情况

(一)健全和完善统计机构。林业是一项基础产业,公益事业,事关农民增收致富、事关农村经济发展,详实准确掌握林业产业发展情况、生态建设,科学分析经济效益,是谋划林业发展的基石,因此统计工作重要性日益显得突出。为搞好林业统计工作,县林业局在财务室、营林股各设置了兼职统计人员,负责严格按照统计制度对全县的林业建设进行全面、准确统计。

(二)加强统计制度执行力。林业局始终把加强林业统计能力建设,规范林业统计制度,提高林业统计工作水平纳入林业工作的重要日程。认真贯彻《云南省林业产业统计报表制度》等林业统计的有关规定,积极搞好与县统计部门和有关业务单位的沟通和衔接,在提高林业统计数据的统一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的同时,注意抓好对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用好用活统计资料,为林业发展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发挥林业统计工作在促进林农增收的支持作用。

三、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

(一)工作量大、面广,难度增加。当前,随着国家高度重视林产业发展,经济主体日趋多元化,投资方式的多样化,经济结构的复杂化,城乡间收入的差异化,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统计调查对象不仅数量成倍增加,而且变动频繁,统计工作量逐年增加,难度加大。

建议:加强统计管理,改革统计方法,科学合理制定统计报表制度,达到既便捷,又实用,更科学。

(二)机构不健全,统计人员缺乏。近年来,林业工作繁杂,任务艰巨,而我局从事林业统计工作仅有兼职的2位同志,由于统计人员的频繁调整,水平不一,人员较少,加之培训教育跟不上,统计口径的理解差异大,不能适应统计工作需要。

建议:规范设置专门林业统计机构,划定编制数额,专业化发展统计事业。

(三)培训教育亟待加强。目前,全县林业统计工作人员对统计法律法规及林业统计制度的执行情况不是很熟,对报表理解常有偏差,导致报表填报经常出现错误,无法做到及时、详实、全面。

建议:加强统计法律法规等相关制度的培训力度,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统计人员水平。

第16篇:乡镇统计站直接管理调研报告

随着我区的各项事业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统计领域将面临着新一轮的考验,如延续过去存在旧统计管理模式,满足于“报表数字加加减减,增长幅度乘乘除除”的工作意识,势必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必须加快统计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统计工作才会有生机和活力,才能与形势发展相适应。为此我站根据现行统计管理工作现状,来谈谈关于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

一、现状:

现行的“双重管理、以条为主”的管理模式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经费保障、人员结构、办公设施、数据质量、服务水平等方面由于各乡镇条件设制不一,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如本镇仅设办公室一间,工作人员3名,办公设施相对简陋等。

二、不足:

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抗干扰能力差,即统计业务由区统计局统一领导,但统计机构、经费等归同级地方政府负责。根据《统计法》,各级地方统计机构要对同级政府实行统计监督,现行统计体制最大的薄弱环节和弊病在于政府统计机构缺乏超脱性,政府统计的管理体制仍是以行政区划的体系设置,地方政府统计机构的超脱性、权威性和独立性严重弱化,统计抗干扰能力差,统计协调能力不足,使得统计工作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由于现行的管理模式,所以统计出的数据也很难是客观准确的数据。在现行统计体制下,地方统计部门的干部任用、保障条件、人员编制和经费来源都依赖当地政府,难以保证统计工作的独立性,本站认为统计部门工作难度远大于其他综合监督部门,因为统计部门面对的是各级政府,而工商、技术监督、税务面对的是微观经济主体,性质有着本质差异。所以统计抗干扰能力差是会造成统计数据失真等。多报还是少报这些行为的背后大多隐藏着地方政府官员对统计工作的干扰甚至直接干预。改革统计管理体制,加强区统计调查力量,无疑有助于强化统计工作的权威性,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信。

三、垂直管理的建议模式

现行的统计体制从组织体系来看,各级统计人员构成均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上一级统计部门负责业务指导,经费由各级政府财政提供,此种条条服从块块的管理体制,从计划经济开始就形成,一直延用至今,现在看来弊端很大、笔者认为,改变此状况应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市、区、镇三级统计人员实行统计委派制,由统计部门会同地方政府对统计干部实行逐级委派,业务由统计部门直管,经费随业务划拨,组织人事关系由部门管。二是;统计人员的配置由各级统计局会同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共管。实行持证上岗,竞争上岗,经费由上级财政负担。切实建立“一垂三统”的管理模式。

四、垂直管理的好处

(一)制止数据盲目攀比。改变过去统计数据由乡镇领导随意定夺的局面,可以客观、公正地反映当地的真实情况。实行垂管后,乡镇统计员则成为市区统计局直管的一员,必须对上级负责、对历史负责、对自己负责。可以排除当地的行政干预和人为干扰。能确保数据来源可靠,抵制竞相虚报、刻意瞒报的现象。

(二)制止人员经常变动。实行垂管、人员收编、岗位定编,乡镇政府无权对统计人员随意更换,对稳定统计队伍、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大有裨益。垂直管理后统计人员实行双重管理,乡镇统计人员的组织关系在当地,工资关系由财政划拨到当地,人事关系由县(市、区)统计局管理,乡镇可以提出进退流转意见,但主动权掌握在上级统计主管部门手中,可以制约人员经常变动,有利于队伍稳定和提高统计业务水平。

(三)制衡管事不如管人。现在省、市对统计工作很重视,对乡镇统计工作也引起关注,但往往都只是从加强基层统计制度建设、硬件建设入手,如省市不惜代价给每个乡镇配备电脑或集中培训乡镇统计人员或要求乡镇统计站制度上墙等等,但这从根本上不可能改变乡镇统计存在的根本问题。所以,关键是给钱给物不如管人,只有充分调动了乡镇统计员的积极性,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才能把乡镇统计工作搞得更好。

还有垂直管理后,统计站的经费能得到保障、编制能得到落实、人才能得到启用、人员能更好地管理。一些同志认为人员多了、队伍大了、费用涨了,难以管理不如维持目前的局面。同时认为垂管改革对现有状况的稳定不利,既要考试、还要考察,目前的这一批乡镇统计员已经熟悉业务今后如何改革等等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和困难他们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是一种典型的“不作为”,长痛不如短痛。前面说过,不管住人,就很难管好事,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永远上不了台阶。所以,各级统计系统当务之急不是去培训多少乡镇统计员,不是去配多少电脑给乡镇,不是要求乡镇统计站如何加强硬件建设,而是尽快将乡镇统计站实行垂直管理。

实行垂管后,各方关系能更好地协调。乡镇以上统计部门将增加事务和职能,而且还将与编制、人事、财政、组织、公安、计生、宣传等各个部门衔接协调,这不是统计部门的强项,担心管不好人管不好事,难以协调关系。笔者认为这也纯属多余担心,统计部门既是政府职能部门,也是一个业务性强的综合管理部门,所以统计部门应该立足长远,跳出纯业务部门的老观念、老思想,积极融入到各部门的关系协调之中去,这样不但能搞好垂直管理,壮大统计局自身实力,树立统计系统的形象和权威,还能对统计业务和统计数字的“公信度、美誉度、知晓度”大大加强,使统计真正能搞大综合、出大主意、谋大战略、抓大管理。

六、实施步骤

实行乡镇统计工作垂直管理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学习取经。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组织统计部门、编制部门的领导赴北京等省市学习考察取经,学习一些先进的经验和现成的做法供我们借鉴和参考,写出考察报告和实施方案。

第二步:争取编制。争取编制是关键,是实行垂直管理能否成功的基础性工作。笔者认为,要解决编制的问题,可以几条腿走路,一是增编、二是合编、三是切块、四是解决重点,分批到位。以上四条渠道完全可以解决编制的“瓶颈”问题。

第三步:考察录用。一旦确定编制就按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考试考察。如属增编则重新招聘,如属合编则按统计局的要求重新考察,大部分可兼管录用,个别不能胜任的劳动或经管员则缓任命,培训考试合格后再行录用,如属切块的则也要重新考察录用。

第四步:培训上岗。经过考试考察之后,确定人员办理有关人事、财务、组织、劳动、保险等手续正式上岗。然后由区统计局组织统一的上岗培训,对乡镇统计站进行建章立制,挂牌刻章正式营业。

经过以上四步曲,乡镇统计工作垂直管理即大功告成。

乡镇统计工作垂直管理是一种趋势,是改革的方向,势在必行。关键是各级政府的重视,各级统计部门的努力,事在人为。笔者相信乡镇统计工作垂直管理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在江苏、在泰州开创新的局面。

第17篇:基层统计站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基层统计站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在坊城街办统计站工作的这半年里,通过调研,对当前基层统计站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对下一步如何加强统计干部队伍建设有了一个初步的设想和思路。

一、基层街办统计站工作的基本现状

(一)整体素质日趋提高

近年来,我市注重抓统计队伍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建设,整体素质逐步提高。特别是在政治思想建设、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培训方面成效明显。整个统计站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是党员。党员同志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是统计队伍的中坚。学历教育取得丰硕成果,统计队伍知识化程度越来越高。

(二)和谐氛围比较浓厚

近年来,街办统计站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 “和谐统计”,整个队伍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氛围。队伍和谐,统计站同志们能够和谐共处,大家相处融洽,你帮我助,队伍凝聚力得以充分体现。统计部门无论是单位之间还是同事之间,都能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大家兢兢业业搞工作,团结一心谋发展,基本上无推诿扯皮的现象。

(三)奉献精神有口皆碑

由于统计工作任务重,时效性强,加班加点是统计人员的家常便饭。晚上,经常看到统计局的办公室灯火通明,挑灯夜战;节假日,经常看到统计人员忙碌的身影。统计人员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不讲条件,不讲价钱,甘于吃苦,甘于奉献。这一点,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四)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来,基层统计站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本着“为科学决策服务,为经济工作服务”的宗旨,大力强化统计服务,除了搞好常规的统计报表和统计分析服务外,统计部门还积极参与政府的各项考核,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调查。通过开展这些系列服务,提升了统计队伍水平,扩大了统计社会影响,提高了统计社会地位,街办党委政府在召开重大会议、出台重大决策和研究重大问题时,都要听取统计部门的汇报和意见。统计部门的服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赞扬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三、当前基层统计队伍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业务上存在重复管理。目前,基层统计部门在业务上既要应对上级统计部门,又要应对国家调查队,用基层统计人员的话来说,一个媳妇两个婆婆管,而且一些任务是交叉重复的,同样一项工作,过去只要做一次,现在要做两次,无疑增加了基层统计部门的负荷。

二是干部交流渠道不畅通。干部交流是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可是,统计干部交流这潭水未见波澜。一方面由于统计是弱势部门,很难将优秀人才推出去,另一方面统计系统内部也没建立健全干部交流机制。统计部门人才济济,但是一些优秀的统计干部往往也只能长期困在一棵树上,与数字终身为伴,白头偕老。这样,既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也影响干部成长和发展。

三是干部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是科学用人和科学管人的重要手段。目前,统计系统没有建立一套系统而完善的干部激励机制,对干部干好干坏、干多干少没有一套很好的激励办法,干部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干部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干部的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是统计力量明显不足,难以适应形势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统计越来越关注,越来越重视,统计面临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压力越来越大,任务重与人手少的矛盾日益突出。除了各种繁杂的日常统计报表之外,各种普查、各种重点调查接连不断。特别是普查,无论是工作量还是工作难度都非常巨大。基层普遍反映,这些年来,任务不断膨胀,人员未见增加,工作特别紧张。

五是干部培训力度不够,难以保障知识更新当今,知识更新快,统计方法制度更新快,新的统计任务不断增加,对

统计队伍的培训仍然跟不上节奏。目前对统计队伍的培训只是零星的、局部的,没有形成系统的全方位的经常性的培训体系,无法满足广大基层统计人员要求培训的强烈需求,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也难以得到全面提高。

三、加强基层统计队伍建设的思路与建议

首先,要通畅干部交流渠道。一方面,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扩大干部交流渠道,另一方面,在向外推介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寻求内部交流途径,建立内部干部交流长效机制。通过上下交流,加速统计干部的成长和成才

第二,建立健全干部激励机制。没有激励,就没有动力。研究建立一套系统的干部激励机制,如学习激励机制、调研成果评价奖励机制等。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干部多搞创新,多出点子,多出成果,形成一个奋发向上、你追我赶、争先创优、人才辈出的良性竞争环境。

第三,争取增加人员编制,充实干部队伍力量。积极主动做好各级党政领导和编办的工作,多汇报,多请示,要把统计部门目前承担的工作任务和人员情况向领导和编办讲透,而且要反复讲,经常讲,引起领导和编办的重视。同时要把好人员进口关,使进入人员保持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

第四,改善基层办公环境,加大对基层支持力度。近几年,虽然基层的统计工作环境大有改善,但是,目前一些基层统计条件仍然比较差,统计设施仍然比较落后,还需要继

续加大支持力度。

最后,不断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要不断地完善培训机制,建立一整套系统的培训长效机制,使培训制度化,经常化。要努力健全培训机构。建立统计干部培训基地,配备培训基础设施。要尽量扩大培训范围。把培训延伸到基层乡镇及村,让广大基层统计人员都能参加培训。

高鹏

二O一O年四月十六日

第18篇:统筹统计干部队伍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统筹统计干部队伍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乃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开展“问计基层群众,共谋科学发展”调研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和省统计局党组的具体安排,10月30日至11月7日,我带领政法处和机关工会的同志,就我省统计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专程到**、**两市和**、**、**、**4县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daodoc.com等进行调研,召开了6个座谈会,分别邀请市局和部分县市区和乡镇的统计负责人进行座谈,并就全省14个市州干部队伍基本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研,对当前全省统计干部队伍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对下一步如何加强统计干部队伍建设有了一个初步的设想和思路。

一、我省统计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

依据我们调查和了解的资料,现从五个方面介绍全省县以上统计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从人员编制构成看,全省县以上统计局共有干部职工2840人,其中,行政编1380人,占48.6%;事业编1368人,占48.2%。工勤人员376人,占13.2%。省统计局共有在职职工210人,行政编109人,占51.9%,事业编101人,占48.1%;在职干部为182人,占86.7%,勤杂人员28人,占13.3%。

从政治面貌看,全省县以上统计队伍中中共党员有2059人,占72.5%。其中省局在职干部职工中,有中共党员165人,占78.6%。

从年龄结构看,全省县以上统计队伍中50岁以上的447 人,占15.8%;30—50岁的1957人,占69.1%;30岁以下的428人,占15.1%。其中省局50岁以上的职工人数为50人,占职工总数的23.8%,30-50岁的126人,占60%,30岁以下的34人,占16.2%。

从文化结构看,全省县以上统计队伍中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1208人,占42.7%;具有大专学历的1197人,占42.3%;具有中专及以下学历的426人,占15%。其中省局在读博士生2人,已毕业研究生25人,在读研究生15人,大学本科生119人。

从专业技术结构看,全省县以上统计队伍中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762人,占26.8%;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384人,占13.5%。其中省局具有高级职称的50人,中级职称39人。

全省243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中,设立了统计站的只有1782个,只占乡镇(街道、办事处)总数的73.3%,还有468个未设统计站,占乡镇(街道、办事处)总数的26.7%,一般挂靠在党政办、财税所等部门。全省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中共有统计员3248人,其中专职统计员1050人,占32.3%;兼职统计员2198人,占67.7%。村一级统计人员基本上是由村秘书兼任。

二、我省统计干部队伍建设的突出特点

(一)整体素质日趋提高

近年来,我省注重抓统计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四化”建设,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逐步提高。特别是在政治思想建设、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培训方面成效明显。全省县以上统计队伍中70%以上是党员,占绝大多数。党员同志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是统计队伍的中坚。学历教育取得丰硕成果,统计队伍知识化程度越来越高,全省县以上统计队伍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84.7%。一批拥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统计干部脱颖而出,省局具有中高级职称人员占职工总数的41.9%。统计计算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80年代每人一把算盘,90年代每人一只计算器,现在是每人一台电脑。新装备、新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统计服务水平。

(二)和谐氛围比较浓厚

近年来,省局党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 “和谐统计”,整个队伍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氛围。突出表现为“四个和谐”:

班子和谐。全省各级统计局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和谐议事,共谋发展,能够想大事,抓大事,班子的核心精神和战斗堡垒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前年,省局党组提出“搞大综合,出大主意,谋大战略”的构想,党组一班人精诚团结,带领职工群众,做出了不菲的成绩。以张世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组更是开创了和谐统计、快乐统计的新格局。

队伍和谐。全省统计队伍的同志大多能够和谐共处,大家相处融洽,你帮我助,队伍凝聚力得以充分体现。

上下级和谐。上级统计部门关心和支持下级统计部门,积极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近年来,省局安排了相当数额的资金,为一些市州局和县级局改善办公条件与交通工具问题。各地统计局在队伍建设、业务建设等方面遇到困难,省局总是积极协调,帮助解决。下级统计部门能够认真贯彻上级统计部门的精神,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的意图开展

从小就是天才 我的异界特种部队 宋末商贾第二部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daodoc.com

工作。由此,统计系统上下协调,政令畅通,工作顺畅。

工作和谐。统计部门无论是单位之间还是同事之间,都能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大家兢兢业业搞工作,团结一心谋发展,基本上无推诿扯皮的现象。

(三)奉献精神有口皆碑

由于统计工作任务重,时效性强,加班加点是统计人员的家常便饭。晚上,经常看到统计局的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daodoc.com办公室灯火通明,挑灯夜战;节假日,经常看到统计人员忙碌的身影。统计人员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不讲条件,不讲价钱,甘于吃苦,甘于奉献。这一点,有目共睹,有口皆碑。**县政府领导赞扬县统计局是“工作最累,加班最多”的政府机关。社会上对统计人员忘我工作的精神也是赞不绝口,一位出租车司机这样说,过了晚上12点才打的回家的一般为两种人,一种是打麻将的人,一种就是统计局加班的人。

(四)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全省各级统计部门把提升服务水平作为统计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头戏来抓。近年来,紧紧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本着“为科学决策服务,为经济工作服务”的宗旨,大力强化统计服务,除了搞好常规的统计报表和统计分析服务外,各级统计部门还积极参与政府的各项考核,如新型工业化考核、8件实事考核、地方政绩考核等;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调查,如社会安全感调查、组工干部调查等。通过开展这些系列服务,提升了统计队伍水平,扩大了统计社会影响,提高了统计社会地位,各级党委政府在召开重大会议、出台重大决策和研究重大问题时,都要听取统计部门的汇报和意见。统计部门的服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赞扬和社会的广泛认同,2007年,省统计局荣获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业务工作获国家、省级奖项70多项。

(五)干部作风总体向好

多年来,全省各级统计部门狠抓以党风廉政建设为重点的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统计干部队伍作风总的来说是好的,能够求真务实,勤政廉政,没有出现重大违纪、违规和违法的现象。统计队伍中涌现出一些勤政廉政典型,如:**市统计局局长肖曼辉被评为全省廉政楷模。

三、当前我省统计干部队伍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制约干部科学管理

一是干部管理体制不够顺畅。由于上级统计部门对下级统计部门只是业务上的指导和管理,人员编制、职工工资、办公经费、干部提拔使用、人员进出交流等都由地方党委政府掌握,这就使统计部门独立地行使统计调查权、统计监督权,实事求是地开展统计业务工作受到制约。近些年开展的各项考核,对统计部门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压力很大。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有一个县的县委书记要求统计局局长把县里的扶贫考核位次搞在全省第10位,不宜前,也不宜后。作为县统计局局长,听亦忧,不听亦忧。听则难免弄虚作假,不听则难免乌纱不保。

二是业务上存在重复管理。目前,基层统计部门在业务上既要应对上级统计部门,又要应对国家调查队,用基层统计人员的话来说,一个媳妇两个婆婆管,而且一些任务是交叉重复的,同样一项工作,过去只要做一次,现在要做两次,无疑增加了基层统计部门的负荷。

三是计算站人员悬而未决。计算站过去是由国家局给编给钱,现在国家局基本不管,地方政府和编办也不予认可,工资福利等完全靠基层统计部门自己想办法。这既是长期困扰基层统计部门的一个难题,又严重挫伤了计算站同志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干部交流渠道不畅通。干部交流是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可是,统计干部交流这潭水未见波澜。一方面由于统计是弱势部门,很难将优秀人才推出去,另一方面统计系统内部也没建立健全干部交流机制。统计部门人才济济,但是一些优秀的统计干部往往也只能长期困在一棵树上,与数字终身为伴,白头偕老。这样,既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也影响干部成长和发展。

五是干部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是科学用人和科学管人的重要手段。目前,全省统计系统没有建立一套系统而完善的干部激励机制,对干部干好干坏、干多干少没有一套很好的激励办法,干部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干部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干部的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统计力量明显不足,难以适应形势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统计越来越关注,越来越重视,统计面临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压力越来越大,任务重与人手少的矛盾日益突出。除了各种繁杂的日常统计报表之外,各种普查、各种重点调查接连不断。特别是普查,无论是工作量还是工作难度都非常巨大。基层普遍反映,这些年来,任务不断膨胀,人员未见增加,工作特别紧张。一个县一般20来个人,真正搞业务的不过半数,即使加班加点,仍是力不从心。据**县统计局反映,全局25人,真正搞业务的只有13人,一个人要应对省局4个处室。农业普查该县要负责填报170万份调查表,可装满满的两车。光170万份调查表的发放和回收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何况整个普查从准备到结束前前后后、反反复复需要登填4—5次,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他们反映,农业普查表的设计是闭门造车,没有考虑基层实际情况,表式多,指标全,每户要填6张表,300多个指标,744个小格,而负责填报的是初中生、小学生,实际操作十分困难。基层统计人员形象地描绘农业普查是:博士生搞设计,硕士生搞传递,本科生搞汇总,初中生搞填报。作为县统计局10来个人要督促把这么多普查表填好并保证数据质量,其中的难度不言而喻。

统计干部年龄结构老化,青黄不接的现象已露端倪。统计岗位的特殊性和统计工作的艰辛性,要求统计干部队伍年轻化。由于前些年机构改革、人员编制冻结及其他原因,统计队伍中间多年没有招进年轻干部,到目前已出现年龄老化、青黄不接的问题。基层统计部门更为明显,**市市局35岁以下的干部只占28%,45岁以上的达到一半,各县市区局30岁以下的干部不到10%。

(三)基层队伍仍然薄弱,难以保障统计源头

县、乡、村三级是统计大厦的基础,基础扎实,大厦方能稳固。然而全省统计基层队伍显得非常薄弱,主要表现在:

——机构不健全。据了解,全省尚有部分市区没有成立独立的统计局,大都挂靠在发展局等部门,如**的3个市区统计工作都是挂靠在发改局,部分乡镇没有设立独立的统计站。没有独立的机构,工作开展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队伍不稳定。这一点在乡镇尤为突出,乡镇新进人员基本上安排搞统计,而且变换频繁,有的乡镇统计人员一年几换,队伍极不稳定,无法保证统计工作的连续性。

——业务人员少。基层统计部门本来人少,其中领导、转业军人、工人、退居二线的又占了不少,真正懂业务、搞业务的同志不多。娄底市娄星区统计局有23个编,其中行政编8个,事业编15个,但现有在职职工31人,干部8人(其中公务员7人),工勤人员多达23人,共计超编8人。在这些工勤人员中,安排退伍战士12人。他们大都是通过各种关系进来的,文化素质不高,业务不熟悉,管理起来也有些棘手。这样就形成了非良性循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互相牵制,有些人忙不过来,有些人没事干。

——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不太高。有的乡镇统计人员,可以说三教九流都有,有的是由打字员兼的,有的是由司机兼的;村一级大都是由村秘书兼的。这些人来搞统计,工作责任心不强,文化水平不高,统计业务不熟,要保证统计源头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简直不可想象。据**县桃洪镇统计员反映,一些村秘书皮球大的字认不得一箩筐,在填报统计报表时,使用的统计工具依然是古老的算盘。

(四)待遇条件落实有限,难以发挥干部潜能

统计干部各项待遇相对来说都比较差,主要表现为“三难”:

干部提拔使用难。地方党政领导和组织部门对统计干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也没有把统计干部的提拔重用摆在重要位置,一些干部在统计岗位兢兢业业干一辈子,到头来还是一个普通干部退休。娄底一个乡镇统计员在统计岗位干了20多年,而且是省级先进个人,但一直到现在还是个统计员。

工作津补贴到位难。有的县由于财政紧张,干部职工的津补贴财政只负担小头,大头靠自己解决。统计部门没有来钱的门路,要解决干部职工的津补贴谈何容易,往往是不能按时足额到位。计划生育、财税等岗位都有岗位津贴,统计岗位既辛苦又艰苦,却没有岗位津贴,基层统计人员感觉心理不平衡。

干部家属子女就业难。基层统计人员纷纷反映:我们工作忙点累点没什么,可是后顾之忧却十分恼人。统计部门无权无势,求人的日子甚多,人求的时候很少,内部也没有实体,一些干部的家属下岗、子女毕业很难找到工作。累了一天,回到家中,面对找不到工作的子女,大眼望小眼,心里十分难受。

(五)干部培训力度不够,难以保障知识更新

当今,知识更新快,统计方法制度更新快,新的统计任务不断增加,尽管各级统计部门特别是省局作了很大的努力,可是对统计干部队伍的培训仍然跟不上节奏。目前对统计干部队伍的培训只是零星的、局部的,没有形成系统的全方位的经常性的培训体系,无法满足广大基层统计人员要求培训的强烈需求,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也难以得到全面提高。在基层存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现办法不能用”的现象。

四、加强我省统计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路与建议

(一)切实改革体制机制,推进干部队伍管理

改革统计管理体制机制,是当前加强统计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首先,要改革现行统计管理模式。有的市州,特别是一些县统计局呼吁国家统计局对统计系统进行垂直管理。对于这个问题,多年来学术界争论不休。现国家局正在试点,如试点成功,可尽快在全系统推行垂直管理。

其次,要改革局队管理模式,实行局队合一。目前这种局队分设的管理模式,不利于统计工作的开展,而且容易产生摩擦。实行局队合一,有利于统筹管理,节约人力和资源。

第三,要尽快解决计算站遗留问题。积极做好地方政府和编办的工作,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帮助基层统计局尽快解决计算站人员编制遗留问题。

第四,要通畅干部交流渠道。一方面,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扩大干部交流渠道,另一方面,在向外推介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寻求内部交流途径,建立内部干部交流长效机制。省局每年可以选派一些年轻干部到基层统计局锻炼,也可以从基层统计局选调一些优秀年轻干部到省局挂职。通过上下交流,加速统计干部的成长和成才。

第五,建立健全干部激励机制。没有激励,就没有动力。省局应研究建立一套系统的干部激励机制,如学习激励机制、调研成果评价奖励机制等。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干部多搞创新,多出点子,多出成果,在全省统计系统中形成一个奋发向上、你追我赶、争先创优、人才辈出的良性竞争环境。

(二)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充实干部队伍力量

要改变当前统计任务与统计力量不相适应的局面,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争取增加人员编制。积极主动做好各级党政领导和编办的工作,多汇报,多请示,要把统计部门目前承担的工作任务和人员情况向领导和编办讲透,而且要反复讲,经常讲,引起领导和编办的重视。

其次是把好人员进口关。各级统计部门要建立逢进必考制度,使进入人员保持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复退军人进入统计部门,虽然国家有政策,但人事部门要把好关,在素质上提出要求。目前,有的乡镇领导退居二线后就安排进统计队伍,这种现象应逐步杜绝。

(三)突出解决基层问题,确保干部队伍稳定

只有解决了基层统计部门的问题,才能稳定基层干部队伍,才能确保统计源头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要尽快解决市区统计机构单设问题。省局要帮助市局一起做工作,要大胆地拿起统计法律武器,向当地党委政府和编办阐明利害关系。

要下大力气稳定乡镇统计队伍。局办应出面做工作,请求省政府发一个《关于加强乡镇统计队伍建设》的文件,对乡镇统计人员基本条件、工作期限、工作责任等以文件的形式予以规定,确保乡镇统计队伍稳定。

帮助基层改善办公环境。虽然近几年省统计局加大对基层支持力度,基层的统计工作环境大有改善,但是,目前一些基层统计条件仍然比较差,统计设施仍然比较落后,还需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四)逐步落实政策待遇,激发干部队伍激情

要努力为干部提拔使用创造机会。各级统计部门的领导要给干部创造施展才华的舞台,给干部创造扩大影响的机会,要在党政领导和组织部门面前多宣传,大力推荐。

请求财政对统计的倾斜力度。基层统计部门要自行解决干部职工津补贴确实困难,然而解决不好,会引起干部的不满,影响干部的积极性,还可能因此造成一些负面效应,所以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基层统计部门财政支持。

尽可能帮助干部解决后顾之忧。干部家属、子女就业等问题没解决好,干部就难以安心工作。各级统计部门一方面要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关心安慰好,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切实帮助解决好这个问题。

(五)不断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要不断地完善培训机制。省局建立一整套系统的培训长效机制,使培训制度化,经常化。

要努力健全培训机构。建立全省统计干部培训基地,配备培训基础设施。

要尽量扩大培训范围。把培训延伸到基层乡镇及村,让广大基层统计人员都能参加培训。

(六)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强化干部队伍作风

干部队伍党风廉政建设是一个常抓不懈的课题。尽管过去我们统计系统在这方面一直抓得紧,也抓出了成效,但丝毫不能放松,要坚持抓好抓实。今后,全省各级统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党风廉政建设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提高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工作机制,使党风廉政建设真正落到实处,使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化,规范化;要切实加强干部党风廉政方面的自查和督查,认真查找和着力解决与科学发展观和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

从小就是天才 我的异界特种部队 宋末商贾第二部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daodoc.com

第19篇:基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现状调研报告

我们常说,投资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的,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在国民经济管理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是了解和反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结构和效果的主要手段,是监测国民经济发展趋势,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是进行投资决策和管理不

可缺少的基础数据。

一、当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基本现状

1、投资项目与报表的收集:一要文件。每当年初,投资统计人员向发改、商务、扶贫、城建、教育、卫生、交通、水利、国土、移民等部门索要项目文件,通过文件掌握的投资项目动向,做到心中有数;二问项目。就是统计专业人员根据项目去向及基层统计人员逐月摸清投资动态,发现那个项目启动了,就想方设法弄到项目情况。在掌握项目工程大致情况后,便开始向投资单位布置投资报表任务。

2、统计人员的培训和数据的审核:由于投资项目变动性大,导致投资单位不固定,从而使得投资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难以保障,加之投资基层表报表种类繁多,指标繁琐,基层统计人员很难在短期内弄懂指标,学会业务。往往存在投资单位统计人员才刚刚掌握业务,项目就完工不需要报表了。因此,培训工作只能采取边布置报表边培训业务的方式进行,对每个投资项目统计人员逐一培训,虽然点多面广,但这是唯一可取的办法。

二、现行投资统计工作存在的制约因素

1、项目信息收集难,特别是报表收集更难。一是项目信息收集难。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投资的主体也变得复杂化,原先投资项目必须经计划主管部门审批立项,但现在有一部分项目只要投资单位有钱即可立马上工,从而使投资统计人员寻找投资项目的难度大大增加。而且,固定资产投资都具有时段性,大多数建设期较短,像设备购置,甚至几天即可完成。这样,就容易导致项目的遗漏。二是报表收集难。投资报表的月报制、投资单位的认识问题、重视程度以及社会氛围等因素,虽然近年来通过《统计法》的宣传和案件查处的曝光,有了一定的好转,但无疑这一因素仍然存在。

2、时间与工作量矛盾日益突出。相对于收集报表的难度有增无减,统计部门的任务也越来越重,而一般县局负责投资专业的统计人员仅1名,还要兼职其他专业和各类普查工作,工作任务更是重上加重。就投资专业而言,以我县2009年上半年为例,新建项目和续建项目加起来是147个项目,每月月均要收集报表100份,每月要与近100个投资单位要项目、填报表、审关系、录数据,业务量之大,是不言而喻的。

3、时间紧,报表质量难以保证。从上报时间来看,按报表制度要求县局在每月底上报。而每个投资单位的会计决算一般都在次月3日左右才能完成,许多投资的报表出不来,到了时间不是估算,就是迟报漏报。临近报表上报日期,就得一个一个催报。一是通过打电话催报,一次不成多次催要,在催报的过程中,有好几种情况出现,一种情况是项目单位统计人员不在;其二是投资单位更换统计人员,交代不清;其三是由于经常要报表,项目单位统计人员对我们有厌烦情绪,一听是统计局来电话,就干脆不接;其四是有的统计人员干脆随口说个数,搞的数据前后矛盾,衔接性差。二是到单位要报表,不是统计人员不在,就是单位月底工作忙,随便填几个数据。每月催报率之高,要达到90%。从投资单位上报到州局规定的上报时间,留给县人员仅仅几天时间,既要催报报表,又要对报表进行处理审核,当然就更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到一线搞调研了。

4、投资指标太多,数据审核关系太细。一张固定资产投资报表,从头到尾涵盖了投资单位概况、投资额和新增固定资产,房屋建筑面积和项目个数,投资资金来源、新增生产能力、利用外资等多项指标,房地产开发统计基层表还包括销售情况,指标达到成百项,这无疑增加了投资对象的负担,降低了被调查者对统计工作的配合支持程度。同时,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来源于设计预算、会计核算、业务技术核算等,需要投资者和建设者共同完成。但现有单位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不齐全,难以实施规范化管理,搜集数字比较困难。有的单位只好按照工程概算和形象进度估计上报。统计数字准确性,无从保障。

5、配合程度不高,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投资实行按项目进行统计的原则,一个项目自开工建设至竣工完成,就是它的上报周期。因而投资统计单位具有不稳定性。这就造成投资单位的临时性,基层单位人员不理解统计工作,配合程度低,视投资报表为额外负担,不能积极主动上报报表,一些单位就直接用自制台帐代替投资报表。甚至少数部门领导也认为报不报无所谓,不跟单位统计人员布置报表任务。

三、破解当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六条建议

1、严格执行投资统计制度

投资项目的统计和管理是投资统计的基石。能否准确掌握投资项目,事关投资统计的数据质量,是投资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投资完成额”必须坚持按“工作量”统计的原则,不得用计划进度或财务支出数代替工作量。二要建立项目连续统计制度,一旦开工,就必须连续统计,一旦竣工,就不得再列入搞重复统计。三要必须由项目建设单位报送基层表,基层表应加盖

项目单位公章,单位负责人、填报人签字,项目投资计划不得随意调整。四是基层表的内容必须填报完整,表中各类分组指标没有填报的,必须由项目单位的统计人员补报。五是必须严格执行3000万元以上大项目网上备案制度。

2、加强部门协调,畅通信息渠道

在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很多工程项目对于相关政府部门(如发改、经贸、教育、水利、国土等部门)来说,都是明确的,甚至都掌握着从项目立项到工程进度的详细资料,但由于缺少协调沟通和联络机制,统计人员却还需四处“找”项目。虽然在很多场合,各级领导都谈论过“协调”的重要性,可实际工作中,由于统计部门的社会地位使然,很难做到。所以要改变现有状况,必须从体制上解决,即应由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并以一定形式规定下来。发改、建设、财政、国土、水利、交通等审批立项和资金管理部门向投资主体下发项目立项批复和资金文件时,必须抄送同级统计部门。对投资50万元以上项目,审批立项部门在建设项目立项批复下达前,必须要求建设主体单位在当地统计部门办理新开工登记手续,建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送关系,否则不予办理批复手续。建设部门在向投资主体发放建筑施工许可证时,必须检查是否办理统计登记手续,未办理的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各级党政领导也要充分采信利用统计部门发布的权威数据,按统计部门数据进行考核。

3、强化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基层统计力量的薄弱成为当前困扰统计工作质量和水平提高的重要障碍。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尤其如此,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进一步推进对统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在当前从业资格认证的基层上,进一步推进对从业人员定期的再培训,将统计培训教育纳入统计宣传和普及推广的常态化管理,特别是以制度的形式加以明确,也才能更有效地化解当前人员调动频繁出现的业务水平差、工作断层等问题,解决统计源头数据质量较差的问题。

4、加强数据核查,确保数据科学性

要把投资统计工作前移,建立新开工投资项目的核查制度。要把以前更多是坐在办公室的工作方式转变为与建设工地和建设项目紧密相连的更加灵活和贴近实际的工作方式。要把统计的位置前移,要直接与业主和投资者打交道,采取多种措施,直接掌握最基层的、最微观的投资各类活动的信息。

5、坚持依法统计,营造和谐统计大氛围

一方面要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提高统计法制意识,引起相关投资单位领导的重视,增强基层统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支持配合投资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统计环境。对于“门难进,面难看,话难讲”的拒报单位要加大统计执法力度,抓几个典型案例公开曝光,同时要严肃查处在投资统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行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行固定资产投资收集报表难和数据质量控制难的现状;另一方面,要坚持依法统计,独立统计,杜绝人为干扰统计数据,确保数据质量。现在固定资产投资报表基本上都由统计人员去“发现”,再通过各种渠道,然后“请”其上报。如何能打破这种模式呢?一是要健全统计登记制度,做到应统尽统。所有单位有开工项目时,必须主动与统计部门联系,填写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统计登记表,虽然上级统计部门发文作过多次强调,但在实际操作中,投资单位并没有这样做。针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特殊性,我们建议有关部门要采取强有力措施,改善这一被动局面,为基层投资统计人员撑腰打气,这样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让统计人员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上。

第20篇:强化乡镇统计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强化乡镇统计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乡镇基础统计工作是政府统计系统最基础的工作之一,是反映农村经济发展及各种数据搜集的源头,是宣传贯彻执行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基础,更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保证源头数据准确可靠。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新时期,乡镇统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建设和全面小康建设过程中担负的责任更为重大。

一、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意义

乡镇统计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是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提高农村统计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乡镇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统计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关系到统计调查资料的准确、全面,从而关系到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正确与否。因此,切实加强新时期乡镇基层基础统计工作,将是我国统计事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既可以促进农村统计事业健康发展,又能牢牢把好统计源头数据质量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信息服务,对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对整个统计事业的蓬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镇统计工作现状

1、统计人员已配备到位。

2、乡镇统计办公全部达标。

3、乡镇统计办公经费没有保障。地方财政状况困难,县级统计部门只能解决有限的工作经费,乡镇统计机构的工作经费根本就无从谈起,进不了乡镇财政预算;

4、文化程度虽较高,但具有统计职称者寥寥无几,统计专业水平偏低,很难适应统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我镇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统计事业发展历程来看,在上级统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目前统计工作现状与

八、九十年代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再上一个台阶仍有很大难度。当前乡镇统计工作难以更好开展,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少,任务重,统计队伍不稳定,工作难尽力。乡镇统计员执行乡镇综合统计功能,履行各种统计调查职责,其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一是由于乡镇特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统计员一人兼数职的现象比较普遍,专心做本职工作的精力与时间受到严重影响。

2、业务素质较低,统计数据质量难以保障。由于统计人员事务性工作较多,很少系统学习统计业务和微机知识,专业素质相对于任务则捉襟见肘。

3、统计调查对象多,配合差,数据难收集。

四、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的思考及对策

乡镇统计工作中存在这些问题,影响了农村统计数据质量,不利于农村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进

一步做好农村统计工作,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加强我镇统计基础工作,从而提高农村统计数据质量。

1、提高认识,加强我镇统计工作领导。

大家要加强认识乡镇统计基础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乡镇基层统计基础建设,是提高农村统计工作水平的客观要求,是保证农村统计改革顺利进行的客观要求,是确保农村统计工作能够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客观要求。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基层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领导,摸清情况,抓住重点,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积极稳妥地开展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在工作中,县级政府统计部门要真正负起领导和指导责任,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各方面工作。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

3、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制意识,保证统计工作的健康开展。

统计调研报告范文
《统计调研报告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