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互联网与家庭教育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4:45:31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家庭教育工作汇报

农村家长学校的奇葩

——家庭教育工作汇报

假如学校教育是一艘航行中的巨轮,那么家庭教育就是和风顺水,只有在和风顺水的合力之下,航船才能安全而顺利地到达理想的彼岸;否则,迎风逆流而上,则举步维艰,事倍功半。当今如火如荼的学校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而素质教育实质上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整合,其中缺少了任一方面教育的配合和支持,素质教育就难以为继,寸步难行。多年来,我校致力于家庭教育工作,在其内容、机制、载体、效力等方面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创造了家庭教育工作佳绩,成为农村家长学校之奇葩。

一、基本情况与背景。

我校坐落于南雄市黄坑镇,环境优美。学校始终把谋发展、求创新放在第一位,凭借教育改革、科研兴教的强劲东风,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确立“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办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为学生美好人生奠基”为办学理念。以“务实、奋勉、爱岗、敬业”为工作目标,不断增强师德修养、提高师德水平。广大教师积极参加理论学习、业务进修、教研教改活动,逐渐形成一支“师德高、师风正、师能强”的师资队伍,为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先后获得“市级文明单位”、“诚信单位”、“省级示范学校”、“绿化先进单位”、“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创卫先进集体”、“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等荣誉。

从我校对学生家庭情况的调查看,父亲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仅占2%,母亲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只占1.2%,其他学生均为农民、务工、个体、工人和无业人员子女。特别是农民、务工和个体子女占90%以上,因此,在这样的一所学校里,学生因父母各种原因至使他们疏于对自己的小孩进行管教,无暇顾及子女的思想、学习、生活,从而使子女的身心受到众多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从家庭中月收入情况看,月收入2000元以上学生家庭只有18.8%;学生中有较好学习条件者只占33%。鉴于上述种种原因,学校对校内外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根据各种因素的特征,将家庭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动力系统来开发,学校成立了黄坑中学家长实验学校。实践证明,学校通过特色办学,举办家长实验学校,大大提高了全体家长科学教子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齐心协力配合学校教育,建设精神文明,使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学风与校风,从而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基本工作与经验。

(一)建立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提高认识,推进家庭教育的开展 在家长学校建立之初,我校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由校长、德育处主任、教务处主任、校团委、班主任、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等承担家长学校的工作。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如家长学校委员会章程,家长学校管理办法,家长学校校长、德育处主任、教务处主任、教师职责,班主任家访、家长访校制度等,每学期都举行“家长学校校委会会议”,商量、讨论学校有关事宜。家长学校由校长主持日常工作,教导处负责教学业务,德育处负责德育工作,负责建档、归档工作,班主任及教师主要负责家长教育工作,学校积极构建“三结合”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并且每学期初学校都要制订家长学校工作的计划,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得以落实,期末对家长学校工作情况进行总结,积极求实地反思并拟定奋斗目标。

(二)提升家长的素质,加大培训力度。单靠课堂培训是无法满足家长和学校发展需求的。因此,我校一直坚持在全校范围向家长推荐中国家庭教育网等家教专业网,使有条件的家长通过网络学习,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逐步使家长的学习从被动转化为主动。1

(三)设立“校长接待日”、“校长信箱”、“校委会信箱”、电子邮箱、微博、热线电话等,让每一位家长都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育工作中来,自觉加强学习,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指导。

(四)认真落实家访、家长会制度。以家长访校、教师电话访或教师登门拜访的形式开展家访工作,对促进学生的学习起了巨大的作用,尤其对感化单亲家庭的学生和贫困生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各班根据班级情况还分别召开小型座谈会。学校改变了“家长开会,学生放假”的传统做法,让家长和学生唱主角,搭建起孩子与父母、与老师,面对面平等交流的平台。改变以往家长会就是老师的总结会、汇报会甚至是告状会的认识,让其形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有交流式:师生、家长就教育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探索,或做个案分析,或开经验交流会;有展示式:利用多媒体将学生的表现记录展示给家长;有汇演式:学生利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小品话剧等向家长展示成长历程。每次会议学校都精心组织,家长会出勤率均达98%以上,且受到社会、家长的高度评价。

(五)开展亲子活动,提高教育实效。学校结合传统节日的有利契机,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了融游戏和教育于一体的亲子活动,邀请家长来参加冬季田径运动会、元旦文艺晚会、国庆茶话会等。在亲子活动过程中,家长享受到了孩子的成长与成功,改善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学生在与父母一起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与亲情,理解了父母的苦心与爱心,拉近了家长与孩子的距离。

(六)开展感恩教育、儒雅教育。感恩而缩小代沟,提高德育工作成效。学校开展了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先后举行了 “给父母端杯热水”活动,举行了观看著名演讲家邹越的“爱祖国、爱父母、爱自己”活动,邀请了北京、广州等地相关专家到校演讲,举办了“感恩演讲比赛”、“学生家长向前冲”、“一封家书”、“说句心理话”、“秘密世界”、“我陪孩子上堂课”、“我和孩子吃食堂”、“爸妈时间哪儿去?”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拉近学生与家长的距离,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并落实亲子诵读、经典背诵。学校实施儒雅教育以来,在学生和家长中间实行亲子诵读、背诵活动,即学生每周都要和父母一起诵读国学经典,周一升旗仪式背诵国语、英语美文,如《弟子规》、《增广贤文》、《唐诗三百首》等,旨在提高家长、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内涵。

(七)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做好、做实家教科研。

建设一支热爱家庭教育工作,掌握科学先进的家庭教育知识与方法,善于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者队伍,是扎实推进家庭教育现代化工作,提高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水平的关键。与时俱进、手段现代化是这支队伍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学校要以开展现代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为重点,以不断强化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家庭教育专业化培训为专业基础,全面增强广大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的工作能力。家庭教育科研要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做“落地式”的家庭教育研究,切实提高家庭教育科研工作的实效性,解决学校与家庭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向家长开放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引领家长读书,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长期有效地解决育人问题,必须大面积提高广大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普及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这也是衡量家庭教育能否落到实处的一个标志。在强化学校班主任引领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不断满足广大家长对现代家庭教育知识的需求。通过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从而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八)建立家庭教育留守学生档案,拟定分层主题。

鉴于学生的特殊情况,学校每学期均调查留守学生情况,归档跟踪。家长学校是为学生家长提供一个相互交流与学习的平台,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把学会做人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我校六个年级的家长学校正结合年级特点,开展主题明确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主要有:高

一、初一年级:家校联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

二、初二年级:家长应如何和学生更

好的沟通;初三年级:我为青春努把力;高三年级:职业规划指导。

(九)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的合力。学校建有“三结合”教育网络,建有“校讯通”平台。我校聘请近百位家校委员和校外辅导员成为学校与家长的桥梁、纽带,每学期定期召开座谈会、指导辅导会,交流家庭、社会、学校教育情况,一起探讨研究帮助青少年的办法。

(十)聘请法制副校长、安全教育副校长,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特殊优势对学校工作进行指导。

三、基本成效。

我校通过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家长受教育率达80%以上,我校一方面得到家庭、社会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加强了学校德育工作凝聚力,稳定社会秩序,又使我们及时收集家长的反馈意见,更好地做好学校工作;另一方面减少流失生,提高巩固率,近年来我校巩固率达到98%,学生德育操行考核优秀率高于90%。相当一部分家长撰写了教育子女的经验总结,并在家长学校进行交流。家长学校的开设很好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近几年来,我校各项工作获市、镇各级各类奖励30余次,中考、高考成绩逐年攀升。

(一)、家长的教子观念发生变化,愈加重视孩子的品德与心理健康。通过家长学校的辅导与学习,慢慢改变着家长“重智轻德”的观念。最明显的变化,莫过于家长会中,家长不再是紧紧盯住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是开始过问起孩子的个性发展、学校表现等。如孩子参加各种社团、比赛、社会实践等,许多家长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学校的音乐队、美术团办得有声有色,节庆祝活动的隆重热烈与成功,同家长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二)、家长教子方式得到提高,教育效果明显。我校把孩子对家长、老师的教育方法的建议反馈给家长,同时也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促进家长教子方式的改变。许多家长深有体会的说:孩子已经长大了,到了初中、高中,与他们平等、亲切交流会有许多的收获;而简单的、粗暴的教育,只能使孩子越走越远。两年中,没有发生父母与子女冲突、矛盾激化的事件。

(三)、家长素质得到提高,家庭育人环境得到优化。家长认识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从而增强了家庭责任感,进一步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家访中,我们感受到了家长在创设温暖家庭关系、亲子关系所作的努力。

(四)、密切了家庭与学校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工作,使家长全面准确地了解孩子,并依靠不断提高的家教方法,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同时,又使家长了解到了学校的工作,增强家长对教师的了解、信任,使家长能主动地支持学校、教师的工作。

四、几个问题与反思

(一)、不断强化组织领导,确立大教育思想。

没有家庭教育现代化就没有完整的教育现代化,没有优质家庭教育做支撑就不可能体现优质的教育。没有现代家庭教育做支撑的现代学校制度仍然不会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我们确立办大教育的思想,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上统筹规划,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并举并重的格局。进一步加强通过学校的渠道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二)、落实评价机制,推进家庭教育工作措施落实。“向家庭教育要质量,向家庭教育要效益”是时代的呼声,也是时代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必须倡导并推进家庭教育现代化,改变长期以来我们在育人上的薄弱环节,大面积地提高广大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减轻广大教师背负的不合理沉重负担,走出学校育人误区,找准育人核心位置,提高育人的实效性。为此,学校应该把家庭教育切实纳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之中,建立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运行、评价机制,使家庭教育从“纸上谈兵”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务实工作,为推进

现代和谐家庭建设尽责,走出“应试教育”恶性循环的怪圈,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转变观念,进行多元化家庭教育指导。虽然,我校一直很重视家庭教育指导,但是由于学校、家庭的特殊性,家长的差异大,有的家长家庭教育观念存在一定偏差,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就是学校的责任,跟家长没有关系”;还有的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错误地将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导致孩子的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要充分利用家校互动论坛、家长会等阵地,加强家校互动、家家联动,进一步拓宽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交流沟通的空间。为更好地实现家校互动论坛的作用,我将将全面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作为版主全面管理和参与家庭教育指导,让家长指导家长,让家长真正参与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

(四)、提升指导者的指导水平。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推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但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家庭教育专业化培训、班主任校本培训等一系列机制建设下,班主任的家庭教育指导意识和能力提高得较快,育人素养明显提升。相比之下,任课教师在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与科学方法还比较薄弱,今后还要加强对他们的家庭教育专业化培训,全面提高这支队伍的整体水平,缩小个体之间的差距。

(五)、注重学习研究型家庭的构建。面对迅速发展的社会,面对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点逐步形成时期的初、高中学生,建立一个学习研究型家庭是极为重要的事,它不仅关乎父母、子女的发展,同时还关乎与社会的与时俱进问,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着力进行构建与推进。另外,家长的文化素质与职业特点对其有很大影响。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教育的家庭不可能完成造就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极其细致艰巨的工程”。实践说明只有加强家校联系,不断争取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发挥整体教育效应,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我们持续完善家长学校机制,为学生发展服务,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服务,为创建和谐文明、厚德笃学学校而奋斗。

推荐第2篇:家庭教育工作汇报7月

爱与责任的延续

——家庭教育工作总结

鞍山市第十四中学 2010年6月

爱与责任的延续

——家庭教育工作总结

鞍山市第十四中学始建于1956年,是辽宁省家长学校示范校、辽宁省家长学校科研先进集体、辽宁省图书示范校、鞍山市特色学校、鞍山市先进家长学校、鞍山市爱心学校、鞍山市绿色环保学校。

几年来的教育实践,使我们对家长学校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教育日趋社会化和多样化的今天,孩子的教育再也不是学校单方的教育行为,应是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力量的整合。家长学校正是密切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把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三者的教育更加和谐统一。借助于家长学校,我们能够帮助家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并且促使家庭教育与社会大环境和学校教育相协调,有利于促进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辅助学校和社会教育的作用。基于以上认识,借助家长学校这个教育平台,一年来我们做了以下的实践和思考。

一、环境文化创设 搭建开放式学校教育平台

教育需要在一定的氛围中实施和开展,良好的教育氛围,能够促进教育的深入发展。学校文化主导着师生的言行,我们学校选择了人文化目标,开放式的设计,让校园充满灵性,让校园每一处都是生命的对话。现在教学楼内独具风格的走廊文化、正厅文化、楼梯缓步台文化、校园书吧和室外充满现代校园气息的环境设施,共同构成了学校人文化、艺术化的教学环境、育人环境。

学校十分重视家长学校工作,在办公条件极为紧张的情况下,积极与上级领导部门协调为家教培训提供场所。学校现能提供容纳700人左

1 右的大礼堂一个(立山区电教中心礼堂,坐落在我校校园东侧),提供300多人的培训场地一个(教育局一楼大会议室,坐落在我校北侧),有能容纳60余人,专用家教课堂一个。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一个, 2009年9月,学校为每个楼层的正厅上,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增设两组藤桌和藤椅,为家校沟通提供方便。今年9月,学校还准备在操场上开辟了6块信息宣传板,便于家长随时了解学校情况,及时了解学校最新的教育动态。

我校的家庭教育工作组织机构健全并能积极的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作用。学校定期召开研究会议,讨论如何能更好的开展此项工作。每学期还制定出详细的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严格执行开展活动,在学期末还进行总结和评比。在每学期,学校都会为家长学校工作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在资金投入上,我校订阅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的相关教材和报刊并邀请专家到校讲学。在人力资源上,我校成立了立山区第一个共有成员25名成员的“家庭教育讲师团”, 每一名成员都有针对性的负责一个家庭教育专题,深入系统的研究家庭教育新理念,新方法,为家长们上课、教学。两年来,共为家长授课20余节。部分成员还承担国家级和省级家庭教育课题科研工作。同时学校还定期的选派领导和优秀的讲师团成员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和会议,进一步提高为家长服务的意识、能力和水平。

二、参与课题研究 把脉家长学校教育研究方向

2009年3月由于工作需要,宋欣校长调任我校工作,经过申请和争取,把由她主持研究的课题即省级家长学校课题《家庭如何配合学校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实践与研究》和国家级课题《家校联合培养中学生文

2 明交往习惯的实践与研究》的科研工作也转入我校继续开展。为此我们选用了2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在相关部门领导的指导下,展开了有条不紊的,扎实有效的研究工作。在省课题《家庭如何配合学校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实践与研究》工作中,我们每个成员都撰写了研究报告和科研感受,现已报请省里批审结题。在国家级课题《家校联合培养中学生文明交往习惯的实践与研究》研究过程中,我们把课题小组成员分为三个小组,并把此课题细化为三个子课题,分别为:家校联合培养中学生学校文明交往习惯、家校联合培养中学生家庭文明交往习惯和家校联合培养中学生社会文明交往习惯,每个小组负责其中一个,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研究对象,做好课题研究工作的前侧、中测工作,采用行动研究法为主体,其中结合文献研究法、调查问卷法、个案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为课题研究工作提供服务、借鉴,如:通过开展主题活动(读书活动)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结合重要节假日开展文明交往效果养成教育活动;搞好家校联合机制,成立学校、班级家长委员会、发挥父母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开展专项教育训练活动;个案研究等等,在探索中前行,在前行中不断提高,并将于9月份整理分析课题研究资料、数据,完善子课题提出的培养目标,提升文明交往习惯培养的新观念、新思想,总结归纳、提升出有关良好文明交往习惯培养或不良习惯矫正的方法、规律、力求科学性,准确性,分别形成成果报告,最终形成总的研究报告,继续引导家长合作,强化文明交往习惯的养成。

家庭教育研究工作课题组的教师大多来自于教学一线,热心家庭教育的优秀教师,他们牺牲了大量的课余时间对家庭教育工作进行了深入

3 的学习和探讨,并不断创新,我们还吸纳了一些在教育子女方面颇有建树的家长朋友、离退休老干部,并邀请到鞍山市妇联家庭教育中心的专业培训师和心理咨询师,区关工委吴庆云主任、区进修王小平老师及区教育局相关领导等走到一起共同商讨孩子的教育问题,解决家长教育中的困惑。

三、教育培训工作 提升家长学校教育品质

学校将家长的培训工作看作是提升家庭教育品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过去学校就特别重视通过家教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为了做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每一次的家长会,我们都会精心策划,“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亲子互动等活动拉近了学生与家长的距离,也使现代家庭教育理念潜移默化的深入家长们的心中。针对在全校家长问卷调查中存在的困惑较大的问题,09年我们邀请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市家庭教育常务理事田雅娥为全校家长答疑解惑并做了一场题为《了解与和谐共进》精彩的家庭教育讲座,我们还抓住每一次学习培训的机会,先后组织家教讲师团成员及部分学生家长到活动现场聆听了著名的教育专家“平行教育”创始人崔宇和“赏识教育”创始人周宏、马来西亚著名教育专家钟积成、全国著名家庭管理学及儿童教育心理学专家杨延之、家长学校首创者吴庆云老先生以及鞍山市妇联家庭教育义工团成员李艳玲、宋明英王亚娟、韩英、李振波等的精彩报告。09年9月讲师团成员吕莹老师为六年级新生家长做了题为《家长如何让孩子更快更好的适应初中生活》的家庭教育专题辅导,并在区内进行了交流。今年1月讲师团成员徐颖为全校家长做了《家长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家庭教育辅导讲座,讲师团成员林岱金、唐艳还

4 分别到市63中学、区友谊小学为该校家长做了《当青春翩然而至》、《如何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 》的讲座,从反馈中看到与会家长受益匪浅。同时我们还通过建立了班级的博客和家长的QQ群,家校联系卡、利用现代化手段,与家长建立沟通网络,及时有效的进行交流。

由于认识的不足,过去的培训我们只是停留在不定期,以讲授为主的单一培训模式上,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对培训模式进行了调整。采取专家引领式、交互式和情感体验式相结合的方式对家长实施培训。引领式培训指的是宏观意义上的全体培训,我们除了请一些教育专家外,分别利用每个学期初和学期末的家长会,通过校园广播站向全校家长介绍学校相关的教育信息,并聘请有关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或家长走进会场讲述自己的成功教育经验、方法,增加了培训时间,丰富了培训内容。我们对情感体验式的交流这样理解,为教师、家长及其孩子提供一个特定的场合,通过情景的渲染,激发其内心感受,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本学期,情感体验式的交流主要体现在我们开展了“同成长、共提高”系列家庭教育活动,通过家教讲师团成员精心设计的别开生面又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活动环节让学生家长学习到相关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整体水平,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协调一致,构成教育的最佳合力,从而尽快适应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现已经进行了两期,通过现场心理小测试、观看视频,欣赏学生自排自演的家庭生活剧、倾听孩子的心声等环节与家长进行了有效的互动,在活动的最后,还采取了有主题的小范围交互式培训。家教讲师团部分成员还就家长提出的家庭教育困惑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和讲解、咨询,与会的家长们触动很大,会场浓厚的教育氛围感染了每一个

5 人,感激的语言,感动的泪水使我们至今难忘。家长流着眼泪对我们说:“这是他们参加的最有意义的培训,这样的活动要多开展”,家长朴实的话语,增强了我们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四、今后工作设想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讲师团成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学校将给讲师团成员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进修的机会,并制定培训计划,定期进行研讨、座谈,通过各种途径(如做家教义工活动等)加强讲师团成员素质与能力。讲师团成员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的钻研自己研究的家庭教育专题,使之更专业系统,更有深度和指导性,争取成为家庭教育的某个领域的专家或学者。

2、继续开展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共同促进初中生健康成长的其他领域的研究工作。

“家校联合培养中学生文明交往习惯的实践和研究”课题研究工作虽然已经接近收尾阶段,但我们对“家校联合共同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的这个大课题的研究探索却永远不会结束,我们将在“家校联合培养中学生文明交往习惯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的成果上,继续探讨家庭和学校如果培养中学生其他领域(如学习、感恩、诚信、自我管理等)的好习惯、好品行的方法和途径,并使研究成果真正为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活动服务,长期延续扩展并不断完善下去,渐成体系,培养讲师团成员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3、继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做好家长的军师、朋友。“同成长、共提高”系列家庭教育活动将长期开展下去,在每一名家教讲师团成员成功实施自己策划的家教活动之后,我们将择优选择几

6 个专题巡回进行,在不断的反复过程中及时调整、反思和完善活动方案,使之成为我校家庭教育活动的特色之一,让更多的家长受益。

两年来,我们学校在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使家长教育工作进一步发挥其作用,为孩子成长、家长的需要和学校发展服务。

推荐第3篇:####市教育局家庭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市教育局开展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工作汇报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大力帮助和指导下,我局始终坚持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宗旨,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大胆创新,努力实践,锐意进取,走出了一条以学校为主体、以社会教育为辅助,以家庭教育相携手共建的新型教育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创办家长学校42所,形成了市、乡、村三级教育网络。每年参加学习的中小学生家长达上万人次,占中小学生家长总数的60%以上。我们本着“积极牵头,调动各方力量;高举旗帜,抓住育人根本;着眼实际,服务每个家庭”的基本原则,积极部署工作,精心研究载体,关注热、难点问题,广泛开展活动,使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基本情况

全市辖七乡、两镇、两场、三个办事处,56个行政村,238个村民小组,25个社区。聚居着维吾尔、汉、回等27个民族,全市总人口27.45万人,其中:维吾尔族19.71万人,占总人口的71.8%。全市共有中小学校42所,其中高中1所,完全中学1所,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25所(其中村级小学18所)。截止到2010年9月,全市教职工编制数为3315名,实有人员3235名,其中幼儿教师84人,小学教师1804人,初中教师1060人,高中教师287人。全市中小学校共有教学班976个,其中小学班658个,初中班252个,高中班66个。在校学生35094人,其中小学生22609人,初中生9986人,高中生2499人。汉族学生7037名,少数民族学生28057名。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证。一是建立组织,形成网络。近年来,我局始终坚持以开展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促进家庭、学校、社区“三结合”的教育方式,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大力开展未成年人教育工作。逐步建立了市、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三

1 级家庭教育网络体系。我们坚持每年组织学校、社区等召开1-2次会议,总结工作经验,研究讨论问题,安排部署工作,从而使家庭教育工作思想上有认识、组织上有位置、行动上有载体,并纳入了我局中心工作中来。二是调查研究,形成体系。为了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有效性,我们在对全市整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长短结合、统分结合的原则,使家庭教育工作逐步纳入全市整体工作布局,克服了盲目性、随意性和零打碎敲的现象,提高了工作成效。工作中,我们将工作定位在督导上,既督促城乡中小学的家长学校建设,又指导家长学校注意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既督促中小学校抓好家庭教育,又指导中小学校将家庭教育工作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同步推进,从而推动了家庭教育工作有目标、有步骤的向前开展。三是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加强组织领导是实现家庭教育管理工作运行机制形成的根本保证。为加强对全市各级家庭教育的管理,成立了领导小组,大家齐抓共管,有分工有合作,各施其职,各尽其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目前我市的家庭教育工作不但有组织网络、机构健全,而且师资齐备、工作活跃,并纳入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促进了全市家庭教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强化家庭教育意识,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家庭教育机构的建立和完善,使我市的家庭教育工作有了组织依托。几年来,我们针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身体的发育与教育、知识增长与智力发展的基本规律等问题在全市中小学家长中开展了问卷调查,做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一是抓家长学校建设,规范家长学校管理。从家长学校创办至今,我们一直在探讨着规范化管理的形式与模式。根据我市家长学校的创办情况,为了切实发挥好家长学校的作用,我们指导各学校实施了三项措施:一是下发“家庭教育工作”活动方案,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制定措施。二是强化对家长学校的管理责任。要求各学校成立领导小组,校长为其家长学校的第一责任人,德育主任、妇联主任具体负责家长学校的日常管理。三是扩大协调单位范围。家长学校建

2 立后,根据不同时期的授课内容,我们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到各中小学校向广大家长宣传科学的家教知识、法律知识。二是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切实提高家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教育和引导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教子方法;教育和引导家长加强自我约束力,注重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拓宽家庭教育空间,支持子女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和引导家长主动配合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促进“三教”有效结合;转变唯学校教育为重的观念,明确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转变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为独立的观念,保证学生成人、成才、成功;转变传统的办学理念,明确要为家长办学,为家长传授教育子女的新理念及科学的方式、方法,努力办好家长学校;转变传统的家访观念,实行“六必访”(学困生必访、特困生必访、特长生必访、单亲生必访、留守学生必访、问题生必访),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质量。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组织青少年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等等。三是针对特殊群体,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子女的关爱活动。我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的部分“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子女存在着学业偏差、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感情缺失、安全失保等问题,为此,首先在全市学校范围内广泛开展“关注留守学生,关注单亲家庭子女”为主题的“双关爱活动”。为众多“留守学生”和单亲家庭子女送去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关怀,帮助他们走出情感误区,改变自我封闭的个性和不良的行为习惯,勇敢地面对人生,克服一切困难,勤奋学习,自强不息。其次,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扶贫助学工程,尽可能帮助贫困学生、“留守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作出积极的努力。对进城务工人员、单亲家庭、问题家庭、问题孩子也要采取积极措施给予重视和支持。通过结对助学、善款助学等多种方式,扶贫助学,把更多的爱和温暖送到这些特殊群体孩子,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和学习环境。四是切实加强家庭教育骨干队伍建设。家庭教育骨干队伍是开展好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支撑,继续调整、充实现有的学

3 校家庭教育工作专(兼)职骨干教师队伍,努力组建一支以教师、班主任为主体,以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全面开展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目前,我市家庭教育工作主要通过农村、社区家长学校、中小学开办的家长学校来进行,但家长参与率和受教育率还很低,众多家长虽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但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成才,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更感到迷茫困惑。这就要求我们尽快组建有素质、有经验的家庭教育骨干队伍,不断更新家庭教育内容,因需施教。强化家庭教育的针对性,积极开展针对未成年人群体的不同特点和家长需求的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各种活动,搭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平台,主动适应新形势需要,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重点抓好子女品德教育、养成教育、个性的教育、热爱生命教育、感恩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环保教育,培养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家长普遍认为对学生的教育是学校单方面的教育,忽视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的教育体系。

2、对家庭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

3、由于我市财政紧张,对家庭教育的投入不够。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计划利用2-3年的时间,完善切实可行的家庭教育方案,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断提升家庭教育质量。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各种培训方式,创新家庭教育模式,扎实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要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部分家长存在的错误教子思想、盲目的教子现象等问题,开展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开办家长培训班,要把家长教育子女的难题,作为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主要课题,采取多种家长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贴近家长、贴近孩子、贴近实际、贴近问题,真心实意地、满腔热情地和家长们一起想方设法解决家庭教育中的矛盾和问题,努力营造家庭教育环境,让孩子在快乐的心境中健康成长、成人、成才。此

4 外,通过广泛深入地组织全市家长学校及中小学家长开展活动。以读书交流、知识竞赛、调查问卷、演讲等活动形式传播给广大家长,通过这些活动,不但使家长接受知识传播率大大提高,而且又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热情,增强了做好家庭教育的信心。

五、几点建议

家庭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工程,需要强化组织协调,争取社会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紧密配合、支持与参与,最终构建家庭教育社会化的工作格局。

1、坚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确保家庭教育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长效性和全面性,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科学化、社会化、法制化进程。

2、加大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投入力度,切实把此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狠抓家庭教育阵地建设和宣传培训工作,为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3、动员社会各界要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探索家庭教育工作规律,不断丰富和完善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需要的家庭教育理论和方法。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虽然我们在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深知,我们面临的任务还很艰巨,通过此次现场会我们学习到其他地、州、市的先进经验指导今后我市家庭教育工作,紧密围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战略任务,坚持科学、务实、创新的原则,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以家长学校为阵地,以专(兼)职家庭教育工作者为骨干,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以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以提高家长素质和教育能力为重点,全面推动我市家庭教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2011年10月14日

推荐第4篇:“家训”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在数千年的家庭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浩瀚的文献,其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家训是我们祖先对家庭教育深入思考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极具特色的部分,因此流传至今,经久不衰,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家训是指历代家长为教育子孙专门撰写的训导之辞,诸如家诫、家范、家规、家书等等。它是古人向后代传播修身治家、为人处世道理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我国古代长期延续下来的家长教育子女最基本的形式。

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就形成著名的“畴人之学”,即家庭世代相传的学问。西周时周公曾诫子伯禽修养德行,礼贤下士。《论语》中也载有孔子教儿子孔鲤“学礼”的故事。不过当时的家训以口头训诫、家书、遗书等形式为主,由后人记载而流传。秦汉以降,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家训已从一家一族的训示,逐渐繁衍成为全社会乃至全民族教育后代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果说从先秦到秦汉是家训从萌芽到初步形成阶段的话,那么此后,家训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理论越来越系统,种类越来越繁多,影响越来越深远。在《古今图书集成》中,《家范典》多达116卷,分31部,各又再分5类,辑录了先秦至清初的大量家训资料,真可谓浩如烟海。其中,特别值得提出的三部家训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温公家范》和朱伯庐的《治家格言》。它们分别代表了古代家训的成熟期、繁荣期和广泛推广期三个不同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总结了前人家庭教育理论的成果,对治家修身、求学处世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提出了家庭教育的一些理论和范畴,成为我国封建时代第一部完整的家庭教科书,在家庭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宋人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评此书说:“古今家训,以此为祖。”清人王钺在《读书丛残》中也盛赞此书是“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可见其在士人心目中的地位。到了宋代,家训进入繁荣阶段,不仅文献资料数量多,而且在教育理论和思想上也有了大的发展。北宋司马光的《温公家范》等著作,继承和发展了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封建伦理关系、治家方法、身心修养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堪称家训中集大成者。此间在理学的影响之下,家训中“礼教”的气氛更为浓重,名分的拘束更为严格。明清时期是传统家训广泛推广的时期。由于家训作用的日益彰显和统治阶级的大力倡导,家训理论在广大民众中广泛传播,形成了家训教育空前繁盛的局面。明末清初朱伯庐的《治家格言》流传很广,影响巨大。它集中了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仅用五百余字,阐述了人生的深刻道理,总结了古代的治家之道,语言平实,脍炙人口,三百年来盛传不衰,成为官宦士绅、书香世家乃至普通百姓津津乐道的教子妙方和治家良策。

中国历代家训内容涉及人生的各个方面。霍松林教授在《中国家训经典》一书的序言中举其要者概述为六端,其一,熔铸光明伟岸的道德人格;其二,重视正确积极的教子方法;其三,培养功业理想和淡泊襟怀;其四,妥善掌握好交友接物之道;其五,明确读书治学的目的和方法;其六,针砭人生各种心理痼疾。[1]1我以为这一概括是较全面准确的。本文拟着重从修身、治家两个方面,探讨家训对传统家庭教育及家内秩序乃至社会秩序的影响。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最主要的内容是向子孙进行修身教育。修身,谓修养身心,学会做人,塑造品学兼优的完美人格。由于传统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认为只有做到身修、家齐,才能达到国治、天下平,故而古代家训几无例外,以“修身为本”,将修身提到突出的位置。家训中有关修身的内容甚为宽泛,主要包括立志、读书、待人等几个方面。

立志。立志是修身之基,立志是事业成功的第一步。只有确立志向,才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才会克服艰难险阻向着目标前进。要想使子孙自立自强,成为有理想有作为的人,关键是鼓励他树立人生志向。家训在这方面多有论述。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21强调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王守仁在《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中也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3]《曾国藩家书·修身之道》第一条便是“勉君子应立志”。[4]5同书“述立志之重要”条曰:“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苦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5]反复强调立志的重要性。

立志如此重要,那么该树立什么样的志向呢?古人要求子孙要立圣贤之志、立报国之志、立光前裕后之志。诸葛亮在《诫外甥书》中说:“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侧然有所感。”[2]23“若志不强毅”,势必永远沦为凡夫俗子。王守仁在《示四侄正思等》中说:“尔辈须以仁礼存心,以孝弟为本,以圣贤自期。务在光前裕后,斯可矣。”[6]94他期望侄子们以仁礼存心,以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为根本,努力学习圣贤,为前人争光,为后人造福。又如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岳母刺字”的故事,便是家庭教育中教子树立大志,建功立业的典型事例。

人生立志,不能空发誓言,而要落到实处。从道德的角度、从谋生的角度,古代家训非常重视对子孙的技艺(即谋生手段)的培养。《颜氏家训·勉学》云:“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7]84“有学艺者,触地而安”,[7]82谓有学问有才艺的人,走到哪里都可以站稳脚跟,或入仕,或学问,或农工商贾,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首先找准自己的位置,掌握了安身立命的技艺,方可真正自强自立,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南宋袁采在《袁氏世范》中说:“人之有子,须使有业。贫贱而有业,则不至于饥寒;富贵而有业,则不至于为非。凡富贵之子,耽酒色、好博弈、异衣服、饰舆马、与群小为伍,以至破家者,非其本心之不肖,由无业以度日,遂起为非之心。”[8]这些话朴素通俗,但很深刻,阐明了年轻人立大志、务正业,对个人前途和家庭、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性。

读书。在传统家庭教育中,鼓励子弟读书是家训的一大主题。提起读书,人们往往想到“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以为古人读书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做官,为了追求功名利禄。对此,霍松林教授在《中国家训经典》序言中指出:“‘学而优则仕’是孔子为知识分子规定的一种行为模式,旨在学以致用,大济苍生,却并不是说学习好了就只求做官,谋取个人利益。”[1]1这一见解在古代家训中得到了印证。

读书以求仕,并非必然。《袁氏世范·子弟不可废学》中说:“大抵富贵之家,教子弟读书,固欲其取科第,及深究圣贤言行之精微。然命有穷达,性有昏明,不可责其必到,尤不可用其不到而使之废学。盖子弟知书,自有所谓无用之用者存焉”。[8]5这里所说“无用之用者”,应解为读书可以学习圣贤的嘉言懿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道德修养和聪明才智。《颜氏家训·勉学》中明确指出:“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7]89人之所以要读书求学,本来是为了开发心智,提高认识力,以有利于自己的行动。正是基于同样的认识,《朱子治家格言》也说:“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6]126

不少家训将读书、进德、做好人摆在第一位。《曾国藩家书·教诸弟进德修业》云:“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9]21即读书首先是为了增进自己的道德修养,追求诚实正直修身齐家治天下的道理,以无愧于此生;其次才是将读书作为谋生的手段。郑板桥在《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二书》中说:“夫读书中举中进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6]135“明理做个好人”就是要通过读书,作个知书识礼、通情达理,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明代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在多次受苦受辱之后,仍能矢志不移,谆谆告诫儿子:“你读书,若中举进士,思吾之苦,不作官也是,若是作官,必须正直忠厚,赤心随分报国。固不可效吾之狂愚,亦不可因吾为忠受祸,遂改心易行,懈了为善之志,惹人父贤子不肖之笑。”[6]100许多家训作者都以自己的经验教训,激励子弟勤奋读书,从小养成良好的学风。

应当承认,随着科举盛行,读书入仕成为立身扬名、光宗耀祖的捷径,家训中出现一些鼓励子弟应试科举的倾向。如唐代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朝廷用文治,大开官职场。愿尔出门去,取官如驱羊。”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科举趋之若鹜的社会心态。明代王守仁得知子侄学有所成,获居前列,喜而不寐,连夜命笔:“此是家门好消息。继吾书香者,在尔辈矣。勉之,勉之。”[6]94家长望子成龙的企盼与统治者“劝以官禄”的政策,致使后来一些士子埋头八股,孜孜以求,淡忘了读书明理的初衷,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渐趋于单一化和名利化。

待人。待人接物,指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也是修身的一项重要内容。古代家训强调慎于接物、谦让待人、诚实守信、与人为善。先秦时周公旦对其子伯禽的一番训导,堪称典范。伯禽封于鲁,赴任前周公以数事相诫:不要怠慢亲戚,不要使大臣埋怨没被信用,不要轻易舍弃故旧,不要对人求全责备。并指出:“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10]即使才能过人,也不要与有专长的人争强斗胜。诚实守信是与人相处的一条原则。古人将诚信作为“正性”、“养心”、“成德”的基础。《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所载“曾子杀彘”的故事,给信而勿欺作了最好的注脚。曾子为了给儿子树立守信的榜样,不顾妻子的阻拦毅然杀猪,成为千古教子佳话。豁达大度也很重要。王夫之《姜斋文集·丙寅岁寄弟侄》中说:“和睦之道,勿以言语之失,礼节之失,心生芥蒂。如有不是,何妨面责,慎勿藏于心,以积怨恨。”[1]611与人相处,应和睦友善,相互谅解,而不是小肚鸡肠,过分计较。看到对方有不是,不妨当面提出,不要藏在心里,积成怨恨。另外,“宁愿人负我,不可我负人”也是一种美德。《曾国藩家书·持家之道》“情愿人占我便益”条致澄侯等三弟信中说:“兄自庚子到京以来,于今八年,不肯轻受人惠,情愿人占我的便益,断不肯我占人的便益。”告诫诸弟:“以后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益,不可轻取人财,切记切记。”[11]

传统家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向子孙进行“齐家”的教育。齐家,谓和睦家庭,端正门风,垂范后代,即颜之推所谓“整齐门内,提斯子孙”。[7]1《大学》有言:“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在家天下的中国古代社会,齐家既是修身的目标,又是治国的基础。因而,如何齐家便成为家庭教育的根本追求。在这方面,家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齐家教育应以什么为核心内容?颜之推指出:“礼为教本。”[7]23司马光也认为:“治家莫如礼。”[12]这里所谓的礼,即指制约家庭中父子、兄弟、夫妇为主的各种人伦关系的规范。以礼教来规范人伦,就是向子孙传授孝悌之道。关于齐家的内容,我以为大致应包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以及勤俭持家等方面。

首先是父慈子孝。“父慈子孝”出自《礼记·礼运》篇,意为做父亲的应慈爱子女,做子女的应孝敬父母,重点是强调孝道。孝道是传统社会协调父母与子女关系的行为规范,也是儒家伦理道德的主要表现。对于孝的内涵,可归纳为五层意思:善事父母,养亲敬老;爱护身体,扬名显亲;娶妻生子,传宗接代;顺乎亲意,绝对服从;忠孝合一,移孝忠君。[13]《尔雅》云:“善事父母曰孝。”[14]99何为善事父母?《孝经·纪孝行》讲得很具体:“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察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14]104元代以后的《二十四孝图》则用具体的事例,更加生动地展现了孝的内涵。

与传统伦理所倡导的孝道及齐家思想相适应,古代家训普遍强调孝亲敬长、睦亲齐家的重要性。如《颜氏家训·勉学》云:“孝为百行之首。”[7]101北宋范质《戒从子诗》开头就提出:“戒尔学立身,莫若先孝悌。怡怡奉亲长,不敢生骄易”。[15]唐代柳玭《柳氏家训》曰:“立身以孝悌为基”,“肥家以忍顺”。[1]335明代孙奇逢《孝友堂家训》认为:“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元气团结”,[16]是“家道隆昌”的必要条件。清代王夫之《姜斋文集补遗》指出:“孝友之风坠,则家必不长。”[17]

要治理好一个家庭,家长先要以身作则。古人非常重视身教的作用。《颜氏家训·治家》中说:“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7]26在生活中很难设想那些虐待自己老人的人能得到孩子的孝敬。司马光《涑水家仪》指出:“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群子弟及家众。”[2]201李昌龄《乐善录》云:“为父为师之道者无他,惟严与正而已。”[18]只有家长正身率下,公正不偏,才能使家人和睦融洽,家庭秩序井然。

其次是兄友弟恭。《礼记·礼运》讲“兄良弟悌”,意为兄弟间要团结友爱,相让不争,孔融四岁让梨的故事为儒家所称赞。《颜氏家训》专列“兄弟”篇,论述颇为深刻:“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7]14组成家庭,始于夫妇,夫妇是父子关系的前提。子非一人,就有了兄弟关系。“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7]14许多家训对兄弟关系给予了特别的重视,认为兄弟乃一母所生,有共同的血缘关系,从小在一起生活、学习、玩耍,关系密切,理应互相友爱,特别是弟弟应向对父亲那样敬事兄长。宋苏洵《安乐铭》曰:“兄弟同胞一体,弟敬兄爱殷勤。须要同心竭力,毋分尔我才真。”[1]364唐僧人王梵志《世训格言诗》云:“兄弟须和顺,叔侄莫轻欺。财务同箱柜,房中莫蓄私。”[1]273兄弟关系有其特殊性,它牵涉其他多种关系,诸如子侄间关系、妯娌间关系、奴仆间关系等。兄弟不睦,就会淡漠以上各种关系,破坏整个家庭的和谐,甚至造成众叛亲离的局面。正如颜之推所说:“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群从疏薄,则僮仆为仇敌矣。如此,则行路皆踏其面而蹈其心,谁救之哉!”[7]16可见兄友弟恭是十分重要的家庭准则。

与兄弟关系相连的是妯娌间的关系。妯娌不和往往是家庭争斗的导火索。要维护好妯娌关系,重要的是在家庭事务上,家长要秉公、兄弟要礼让、妯娌要以恕道给予谅解之心。按照颜之推所说:“若能恕己而行,换子而抚,则此患不生矣”。[7]17如果能够本着仁爱之心行事,把兄弟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加以爱抚,则这种弊端就不会产生了。

再次是夫义妇顺。《礼记·礼运》讲:“夫义妇听”,意为做丈夫的要处事得当,重点是做妻子的要能随顺。传统家训遵循儒家倡导的“夫为妻纲”、“三从四德”,对妻子提出了一整套顺从丈夫的清规戒律。其中最典型最集中的便是唐代女诗人宋若昭写的《女论语》。它从立身、学作、学礼、早起、事父母、事舅姑、事夫、训男女、营家、待客、和柔、守节等12个方面,要求妻子温柔贞顺、谨慎洁身、勤俭持家、通情达理、礼待亲朋、尊敬长者、善待夫君、关爱儿女。如《事夫章》云:“女子出嫁,夫主为亲”,“将夫比天,其义非轻。夫刚妻柔,恩爱相因。居家相待,敬重如宾。夫有言语,侧耳详听。夫有恶事, 劝谏谆谆。”“夫若发怒,不可生嗔。退身相让,忍气吞声。”“同甘共苦,同富同贫。„„能依此语,和乐瑟琴。如此之女,贤德声闻。”[1]336又如汉代著名女学者班昭在《女戒》中也指出,女子“修身莫若敬,避强莫若顺。故曰敬顺之道,妇人之大礼也。”[1]33-34强调女子修行没有比恭敬更重要的了,避免过于刚强没有比柔顺更重要的了。所以说恭敬柔顺是做女人最大的礼仪了。她在论夫妇关系时说:“为夫妇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合。„„恩义俱废,夫妇离矣。”[1]34作为夫妻,本应以礼义互相亲善和睦,以恩爱相互亲密合作,礼义恩爱都没有了,夫妻也就该离异了。

以上这一套,其中片面要求妻子顺从丈夫、为丈夫保持贞操等男尊女卑的规范,显然是值得批判的。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数千年来,在“夫义妇顺”、“夫和妻柔”、“夫妇和睦”等理论的倡导和实践中,历史上也不乏夫妻恩爱、相敬如宾的事例;贤妻良母助夫成功、教子成才的事例;夫妻同甘共苦,不嫌贫爱富的事例,等等。

第四是勤俭持家。勤俭持家是齐家的重要环节。李商隐《咏史》诗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19]俭成奢败是一条历史规律。不论豪门显贵,还是普通百姓,在其家训中无不谆谆告诫子孙要勤劳节俭。司马光在《训俭示康》的家训中,列举历史上大量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论述了“俭养德,侈招恶”的道理: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1]392

这些议论真是鞭辟近理,入木三分。一千多年前的古训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如诸葛亮《戒子书》要求儿子“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6]30陆游《放翁家训》认为,“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20]唐代韩休训子以俭德为法。韩休官至宰相,生活俭朴,教子甚严。所生七子,皆有父风。如第五子韩湟“性持节俭,志在奉公,衣裘茵衽,十年一易,居处陋薄,才蔽风雨。”为官四十年,“家人资产,未尝在意”。(《旧唐书·韩湟传》)朱伯庐在《治家格言》中教导后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奉必须俭约”,“居身务期质朴”。[2]217-218他在《劝言》中论勤俭曰:“勤与俭,治生之道也。不勤,则寡入;不俭,则妄费。寡入而妄费,则财匮。财匮则苟取。愚者以为寡廉鲜耻之事,黠者入行险侥幸之途。生平行止,于此而丧祖宗家声,于此而坠生理绝矣”。[21]这些勤俭持家的理论,深刻而精辟,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的一大特色。

第五是谈家门的盛衰。在浩瀚的家训中,有许多是从正反两方面来教育子弟,藉以阐发家门盛衰的真谛。魏晋南北朝颜之推,饱经乱世,亲眼目睹梁朝士族子弟不学无术,靠祖上庇荫养尊处优,整曰“熏衣剃面,傅粉施朱”,游手好闲。及至遭逢乱离,无一技之长,便陷于穷途末路。他在《勉学》篇中告诫儿孙:“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6]47须靠勤学以谋自立,以“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6]48北宋黄庭坚在《家戒》中采用对话体,叙述那些豪门富族由“蕃衍盛大”到迅速衰败的景况,申明了家和则兴,不和则败的道理,深有感慨地说:“家之不齐,遂至如是之甚,可志此以为吾族之鉴”。[1]419崇尚节俭,力戒奢侈,以之齐家则家齐,以之治国则国治。唐太宗晚年作《帝范》时,承认自己:“在位已来,所缺多矣”。[1]286他历数未能节俭等过失后告诫太子:“若崇善之广德,则业泰而身安。若肆情以纵非,则业倾而身丧。”[1]287

在古代家训中,唐人柳玭的许多高见受到人们的推崇。他在《戒子孙》文中探讨了家业兴衰的缘由。他说:“夫名门右族,莫不由祖考忠孝勤俭以成立之,莫不由子孙顽率奢傲以覆坠之。成立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燎毛。”[1]339他在《柳氏家训》中总结祖上的家教传统,结合自己的经验,归纳为四个方面:即“立身以孝悌”(以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肥家以忍顺”(以忍让、和顺使家庭和睦富足)、“保友以简敬”(以检点和尊敬来保持友情)、“莅官则洁己省事”(以洁身自好、减省繁务为官)。柳玭在罗列了家族子孙不肖的状况后,尖锐地指出败家的五大过失:即“其一,自求安逸,靡甘淡薄”。“其二,不知儒术,不悦古道”。“其三,胜几者厌之,佞己者悦之”。“其四,崇好漫游,耽嗜曲蕖”。“其五,急于名宦,昵近权要”。所论情辞恳切,具有极强的概括性和典型意义。[1]33

5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声名显赫的人物。他的家训也有许多值得称道的见解。如他在《曾国藩家书·修身之道》写给澄侯等四弟的信中说:

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我今赖祖宗之积累,少年早达,深恐其以一身享用殆尽,故教诸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士宦之家。[4]47

这些议论入情入理,发人深省。他在写给儿子《谕纪鸿》的信中说:“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反俭难。„„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6]149清史专家萧一山在《曾国藩传》中写道:“国藩治家,标其祖德”,归纳为八个字:“书、蔬、鱼、猪、早、扫、考、宝”。读书,种菜,养鱼,养猪,谓可以“觇人家兴衰气象”;早起,扫屋,祭祀祖先,亲睦乡里,因他祖父常说:“人待人无价之宝也”,这完全可以看出他们的家风了。

由上可以看出,在齐家教育中,重名声,讲节操,倡导良好的家风,是古代家训的一个鲜明的特点。

此外,在家训中还有一些内容,像救难济贫,报国恤民,见义勇为,克己奉公,助人为乐,友善乡邻,等等。所有这些足以说明,古人对子孙的教育是全面的、细致的,而且是严格的。其核心是围绕教子做人、修身治家展开,实质是伦理教育和人格塑造,旨在使子孙具备为人处世所需的各种品德和能力,甚至包括了对子女健康心理和良好性格的养成。就在今天看来,大多仍不失其借鉴意义。

应当承认,传统家训多为封建社会的产物,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阶级的烙印。为了适应当时礼法的要求和统治阶级政治的需要,历代家训中掺杂了一些不合理的消极的东西,诸如愚忠愚孝、男尊女卑的思想,读书做官、光宗耀祖的思想,以及一些宿命论和庸俗哲学等等。即使在一些积极的、有价值的思想中,也难免交织融合一些消极的东西,可谓是良莠并存,金沙相杂。但就总体而言,它仍无愧是先人留下的一笔丰厚而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更应当看到,数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将自己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人生的哲理、处世的德行,熔铸在家训的警句格言中,薪尽火传,绵延不绝,使中华儿女从小在家训的熏陶中,学会做人、处世,培养了良好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因而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大批名垂千古的人物。其中有创基立业、开国治世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运筹帷幄的军事家;有胸怀大志、目光犀利的思想家;有才智超群、创造无穷的科学家;有才华横溢、学识渊博的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艺术家„„在他们身上凝结着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体现着民族的精神,展示着对民族和世界的贡献。《中国家训经典》一书所选历代二百多位出色的家长,诸如周公、孔子、曹操、诸葛亮、颜之推、李世民、姚崇、颜真卿、杜甫、柳玭、范仲淹、司马光、黄庭坚、朱熹、陆游、袁采、王守仁、孙奇逢、史可法、王夫之、朱伯庐、袁枚、章学诚、林则徐、曾国藩、孙中山、鲁迅、陶行知、毛泽东、傅雷,等等,他们都是有成就的历史名人,既是著名家训的作者,本身又都是传统家庭教育培养出的典型代表。他们以自己及子孙的实践,验证了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成功。

学习和研究古代家训,使我们受到多方面的教育和启发。我想至少应当认识到这样两点:

其一,家国一体的教育思想,是传统家庭教育成功的重要经验。《大学》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精辟的阐明了家庭教育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是对“家国一体”教育思想的经典概括。宋代朱熹讲得更为具体:“有公家之政,有私家之政。士君子修一家之政„„家政修明,内外无怨,上下无怨,子孙世昌。移之于官,则一官之政修,移之于国与天下,则国与天下之政理„„家政不修,其可语国与天下事乎?”[22]作为一个治国的人才,首先必须具备好的道德修养(修身)、能够把家庭治理好(齐家),然后才有可能治理好国家和天下。

家国一体的教育思想,来源于中国盘根错节的家族社会和宗法制度。宗法家族制度的形式是同居共财,聚族而居。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一家之亲,只有父子、兄弟、夫妇三种关系,“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7]14以家族为本,由“三亲”而“九族”的宗法血缘关系,是维系我国传统社会的基础。每个家族如同一个小社会。为了维护宗法家族内部的和睦,逐渐形成了宗法精神,宗法精神的核心是孝(子女对父母)、悌(兄弟之间)、贞(妻对夫)、顺(媳妇对公婆),其中“孝”又是核心的核心。

前述孝道的内涵之一是“忠孝合一,移孝忠君”。《孝经》曰:“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23]就是说,孝行是从事亲开始,事君为中。只有做到孝亲和忠君,才能得到高官厚禄,立身扬名。孝亲本系家庭内的道德规范,与忠君初无直接关系。传统社会把宗族的组织形式用于统治国家,也就把协调父子关系的孝移用到君臣关系上来,即所谓“移孝忠君”。早在周朝,统治者已认识到,国家的稳定,首先是家庭、家族的稳定。而推行孝道,则是稳定家庭、家族生活最有效的手段。正如《论语·学而》所云:“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24]历代统治者注意到“孝道”对巩固、稳定封建秩序的社会作用,出于当时统治的需要,曾大力予以提倡。封建思想家进而宣扬孝是忠的缩小,忠是孝的扩大。“忠臣出孝门”,在家能孝,于国则忠。他们极力把忠孝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且看三国时两则老母戒子的家训。一则是虞潭母孙氏,当儿子兴兵讨贼时临别训诫:“吾闻忠臣出孝子之门。汝当舍生取义,勿以吾老为累也。”另一则是魏国妇人辛宪英在儿子出征时的赠语:“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意为古时的君子,在家孝顺父母,出仕则为国尽忠,在位想着所负的职责,遇事想着所采取的方法,为的是不给父母增加忧患。于此可见忠孝观念之深入人心。古往今来成大事者,多因为他们在家庭和社会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能从“孝于亲”,“忠于国”的目的出发,勇于奉献。“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张扬了堂堂凛凛的民族正气。

家庭伦理是社会伦理的组成部分。每个家庭有了好的家教、家风,可以影响社会的风尚。在移孝忠君的同时,将家庭内子女对父母的孝敬,扩而大之,推己及人,兼顾别人的老人,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便成为整个社会的敬老风尚。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形成的敬老风尚,堪称举世无双的传统美德。[25]

很显然,在传统社会里,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目的,达到了高度的一致:家庭的稳定和谐与国家的稳定和谐,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二者的相辅相成,是古代家庭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

其二,家训是一种极好的家庭教育形式,应当继承、发扬光大。如前所述,家训是我国传统家庭教育所特有的一种文献形式,它浓缩了作者丰富的人生体验,饱含着深厚的爱子之情,具有普遍而深远的教育意义。由于它包罗广泛,情感真挚,言简意赅,说理透辟,针对性强,便于践行,所以深得世人称许。

然而曾几何时,在某种特定的背景下,社会上展开对儒家思想及其伦理道德的批判,古代“家训”自然被列入“横扫”之列,致使一段时期人们对一些文化遗产讳莫如深,更不消说拿家训来教育孩子了。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生活走上正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研究儒家思想和古代文化,我们深切地感到:传统家庭教育功不可没。中国古代社会之所以能创造出极其灿烂辉煌的文明,成为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优良传统,养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精神,是与传统家庭教育密不可分的。而传统家庭教育中的家训,又堪称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家训中充满了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修养品德和成就事业的至理名言。我们在剔除、摒弃其糟粕时,更重要的是探寻、发掘其精华,并认真地加以总结和汲取,结合时代的发展,赋予其新的内容和新的理解,使其更加充实完善,在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中更加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翟博.中国家训经典[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

[2]汪双久著.余秉颐,李季林编.家训金言[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21.

[3]黎明文化事业公司编辑部.王阳明传习录及大学问[M].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6:193.

[4](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3.

[5](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88.

[6]史孝贵.古今家训新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7](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M].长沙:岳麓书社出版,1999.

[8](南宋)袁采.袁氏示范[M].北京:中华书局,1985:5.

[9](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M].陈良煜,译注.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21.

[10]陆林.中国家训大观[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1.

[11](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家训[M].珠海:珠海出版社,2003:54.

[12]宋涛.中国传世家训(上)[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327.

[13]牛志平.唐代孝道研究[A]//黄约瑟,刘健明.隋唐史论集[C].香港: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1993.

[14]张明亮.中华美德名言[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99.

[15]包东波.中国历代名人家训精萃[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112.

[16]孙奇逢.孝友堂家训——孙子遗书之一[M].北京:中华书局,1985:1.

[17](清)王夫之.姜斋文集补遗[M].北京:中华书局,1962:116.

[18]程钧,葛玲.中国家教古训[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63.

[19]邓丹,陈芝国.李商隐诗赏读[M].北京:线装书局,2007:35.

[20](南宋)陆游.放翁家训[M].北京:中华书局,1985:1.

[21]周秀才.中国历代家训大观(下)[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7:638.

[22]宁业高,等.中国孝文化漫谈[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54.

[23]史仲文.儒学经典(1)[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221.

[24]论语[M].陈国庆,王翼成,注评.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3.

[25]牛志平.唐代的敬老风尚[A]//韩金科.’98法门寺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C].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推荐第5篇:家庭教育与未成年人犯罪

会所关注,预防未成年犯罪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更被广大从事教育和法律事业的人所研究。近几年,我在从事未成年犯罪案件的审理中,通过调查、走访、与未成年被告人谈心中,深刻地感受到,从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能够看到家庭教育的失误以及家庭本身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带来的危害。

《三字经》里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是未成年人一生中经历的第一个场所、面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他们所遇见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良的家庭环境,会给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后果,对未成年人不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原发性的影响。

在一个故意伤害案中,涉及到三名从十五岁到十七岁的在校学生。平安夜这天,这几个孩子酒后将一个他们认为不服从“管理”的学生打成重伤。整个案件的审理使三个家庭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为什么分别成长在不同家庭的孩子,却站在了相同的被告席上呢?被告人甲,生长在贫困的农村家庭,在父母的眼中,理想和幸福就是过城里人的生活、有花不完的钱。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孩子因有自卑感而表现的倔强、好斗。被告人乙,家中的宝贝,缺乏独立的性格和生活的能力,比较懦弱,对“厉害”的同学言听计从。被告丙,父亲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因一次车祸,被判刑入狱几年,母亲没有文化,更不懂得管教孩子,父亲的影响和母亲的疏于管理,孩子便可想而知了。

另一个案例是居住在北京近郊的两名未成年人盗窃铁路器材。案件移送到我院后,采取多种方式与家里联系,但始终没有家长的消息。经走访,我们了解到两个孩子的情况极尽相似---年龄很小,父母离异,母亲改嫁,父亲长时间离家,根本不管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孤独的孩子慢慢结成伙伴,寻找有“刺激”的事去干。长年的偷盗、抢劫,已经成为了成熟的坏小孩。

对这些孩子,我“恨”不起来,他们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并非“自学成才”,“没有未成年的犯人,而只有未成年的父母”。家庭、父母是难辞其咎的。分析起来,每个家庭由于情况的不同,导致未成年犯罪的成因亦不同:

一、农村家庭未成年人辍学情况严重。

在北京铁路运输法院审理的案件中涉及到的未成年人70%是来自我国的农村,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的仅占20%。在我国约占总人口65%的农村地区,教育状况令人堪忧。一方面,偏远地区大多数的农民收入普遍较低,几乎只够维系全家人温饱和少量的未成年人教育的开支。生活的贫困加之无法预测的家庭变故,导致大量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另一方面,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孩子或是被留置在家中托付给老人抚养,或是随打工的父母辗转于城市之间,或是成为流浪儿,过早的步入乞讨者、打工者的行列。伴随着大量农民工人口流动,造成大量家庭成员分居,家长对子女教育、抚养的传统消弱,家庭降低或失去了在防止少年犯罪方面所起的中心作用。另外,在目前农村未成年人父母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还较高的情况下,农村家长文化素质偏低,法制意识淡薄,他们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重男轻女,宁可把钱用作超生罚款也不愿意让孩子多读书。而对于子女的教育方法则更是简单化,暴力化。生活在农村贫穷家庭的孩子,自身具备的知识和教育不能使他们承受过早进入社会后带给的压力,他们往往愚昧、野蛮、做事不计后果,内心较自卑、孤僻、内向,甚至敌视社会,为了满足自己从家庭中无法得到的物质欲望,为了生存,往往铤而走险。

二、缺陷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的残缺,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催化剂”。夫妻关系是家庭存在的基础,和谐的家庭空间有助

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但夫妻双方一旦感情破裂甚至离婚或者因夫妻中的一方或双方发生死亡、服刑以及其他原因,家庭结构的完整性就会遭到破坏。在这种家庭中,尤其是缺失丈夫的家庭,家庭收入减少导致生活水平的下降,妻子一方面受到社会、工作和家务劳动的压力,一方面还要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时间、精力的有限,使绝大多数单亲家庭或者再婚家庭往往疏于管理和教育,极易导致未成年人放任自流,误入歧途。另外,由于家庭结构不完整,导致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失衡,未成年人很容易形成孤僻、冷漠、自卑等不良性格特点和反叛心理。他们在家里得不到温暖和呵护,往往会背离家庭。加之少年人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好群聚,在不良环境的影响和坏人的教唆、引诱下,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三、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的教养方式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一些家长没有遵循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造成教养方式不当,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很直接的、很重要的原因,主要表现在:

1、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这些家长信守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也不乏有“望子成龙”之心。一位来京打工的家长,孩子由于经常转校学习不好,父亲便常常打骂孩子,孩子后来发展到逃学被学校劝退,父亲一气之下将其绑在家中,孩子趁机逃跑后不久便因犯盗窃罪被抓。这样的家长并不少见,他们对孩子只有严厉,缺乏必要的关爱与理解,鞭挞子女的自尊和人格,使子女的心灵受到摧残,感到恐惧,引发子女的逆反心理,与父母心理隔阂,感情阻塞,相互对立、互不信任。家庭缺乏温暖,他们就会选择到社会上寻找同情和温暖,甚至选择了离家出走,这就使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

2、溺爱教育,忽视能力培养。

“爱子不教不为爱,教子不善不为教”。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父母视孩子如宝贝,对子女百依百顺,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家长没有教育孩子如何适应社会,他们对孩子生活上的关心远远大于对心理上的关心,对孩子生活技能、专长的培养远远大于对孩子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甚至对孩子出现的错误包庇,使孩子是非观念模糊,养成自私任性、好逸恶劳、骄横霸道的不良性格和行为习惯。这种未成年人一旦在生活中遇到波折,就会显得脆弱、悲观绝望,很可能不顾社会道德、法律规范而步入歧途。

3、单方面的期望,忽视子女的心理健康。

很多大人都头疼,如何管理现在的独生子女。事实上,家长认为对他们的孩子都倾注了全部的爱。大人们的普遍做法是,给孩子报很多的辅导班,甚至节假日也排满。而他们平时忙于工作,孩子的学习归老师、孩子的生活归双方老人或保姆。而他们最关心的是子女的学习成绩,还要给他们制定更高的目标,却忽视了子女心理上的压力、忽视了与子女正常的沟通。子女心理上的问题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理解,或者是内心的欲望和需求得不到满足,现实的心理无以宣泄,心理上得不到慰藉,久而久之,形成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在逃避和逆反心理的支配下很可能会离家出走,以至误入歧途。

4、父母行为不良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的为人处世、言谈举止、人生态度等对未成年人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恶母,一个

偏私的母亲,对于孩子是最可悲的领导者,会播下不幸的种子”,未成年人好奇心强,可塑性大,善于模仿,但其分辨是非、控制自己意志的能力较弱。所以父母有狭隘与自私、功利与市侩的品行以及存在的赌博、酗酒、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都会给子女以暗示的影响,并使他们模仿大人的不良行为行事,在其心灵中孕育下违法犯罪的种子。

“家”虽然只是个小圈子,但如果我们的父母不给予他健康的人格,不教给他们正确认识广阔世界,面对垃圾的侵蚀,年轻的心灵只能是被摧毁。这里,我给年轻的父母几点建议:

一、打造自身形象,让孩子感受生活的阳光。生活的道路充满荆棘与坎坷,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是富裕、还是贫穷,父母们担负着生活的重担,但首先家长应以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以高尚的道德品质自律行为,感染孩子树立健康的人生理想,在贫穷中立大志,在逆境中学会坚强,在坦途中曾长才智,成为一个自尊、自强、自力的孩子。良好的环境帮助人成功,恶劣的环境使人窒息。父母要努力创造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这样,才能培养身心健康、性格开朗的孩子。

二、针对孩子生理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教育。孩子在大人的眼里,往往被当作是附属品,个人财产一样,家长们往往忽视孩子的生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心理产生的变化。有一个有趣的调查: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他们常说:“爸爸、妈妈说„„” ,上学后他们常说:“老师说„..”,再大一些,他们常说:“我说„..” 十四五岁后他们挂在嘴边的:“他说„„” ,从这些口头语我们就能看出孩子从依赖型逐渐转变为独立型和社会型,11岁至16岁的孩子,往往处于青春期,人们惯用“离经叛道”来形容之一时期的孩子,他们思维大多片面,很容易偏激和固执,其行为有很大的盲目性。他们往往视冒险为勇敢,把轻率当果断、潇洒,认执拗为坚强,家长应及时地给以引导,对孩子出现的问题,例如:学习不好,打架,不听话,看一些低调的影像等等,不要焦急、更不要不知所措,首先要理解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变化,采用适当的形式输送给他们理解的信号和生理知识的援助,给孩子应有的地位、权利和尊严,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切忌采用粗暴的方式,过度唠叨更是大忌,那样他们会坚决地不接受你的意见而站在你的对立面。

三、转变观念、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翻翻字典,“素”在古代称洁白的生绢,又解释为事物的基本成分、本色等含义。从这层意义上讲,每个孩子,虽然在哇哇落地时,就象白纸一张,但从本质上说,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家长不要象追时髦一样,别人学什么,自己的孩子就要学什么,我们应该挖掘的是孩子的固有的东西,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发展自己所长,如果一味要求孩子学其不爱学的东西孩子就会感到乏味,而产生厌倦情绪,一旦形成压抑或逆反,他就会寻找吸引他的乐趣或刺激。此时很容易因心态扭曲而产生危险倾向。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引导而不是强迫,对孩子的爱好要给予欣赏和鼓励,不要因孩子学习成绩就放弃,将其推入社会。

四、注意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及时寻找解决途径。俗话说,近来者赤,近墨者黑。孩子不会永远在父母身边,他们要进入学校,要接触社会。学校附近的网吧、学校的校风、孩子在学校结交的朋友等等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昔孟母、择邻处”,家长不能把管理孩子的责任转嫁给学校,应细心的关注孩子所处的环境。要关注孩子的最好朋友及相关背景。大量的事实证明,许多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就是因为交上了坏朋友而被“拉下水”的,所以一旦发现孩子的朋友中,有有过偷盗、抢劫、酗酒、吸烟、赌博等习惯和经历的坏朋友,一定要采取适当的方式阻止。不要简单的斥责,要了解原因。因为在学校中往往会有一些“小霸王”,欺负小孩,扰乱课堂,小错不断大错不犯。而多数胆小怕事的孩子会出于安全的需要服从领导、同流合污。如果是这样,家长必须及时与学校交涉,必要时转校或变换居住地,使孩子脱离恶劣环境。

五、家庭要主动接受社会、法律对家庭的监督与指导。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当一些家庭由于各种原因对孩子的教育出现问题而难以解决时,不要回避,要主动寻求社会的力量。我院审理未成年人的案件中,很多孩子的父母对孩子表现出无奈和绝望,但通过法官庭后一段时间的帮教,孩子的思想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与父母的关系的到了恢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全社会的大事,学校、社区、司法等部门会不同程度给予家庭以监督和指导,而父母不应对子女的不良行为姑息迁就,包庇袒护,更不能任其发展、自暴自弃,应主动寻求帮助,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推荐第6篇:家庭教育与人才培养[推荐]

摘要: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需要更高素质的人才,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也日趋增高,使家庭教育的地位越发显得重要。本文根据家庭教育活动规律,从家庭教育的作用、特点及方法的教育问题逐一阐述,为孩子走向成功提供了最佳的教育方案。

关键词:家庭教育人才走向成功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和前提。如果孩子从小没有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将会对其一生产生不可弥补的损失。当今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不断凸现,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教育方式的误区,已逐渐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高度重视。因此作为家庭教育主体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承担了对孩子的生理上的精心照料、智慧的正确诱导、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塑造的责任。

1.家庭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孩子从出生到正式步入社会,是在一个特定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着,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家庭教育的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之前,培养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孩子打开走向成功之门。

1.1“学会做人”,是家庭教育的起点和基点

教子做人,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的和根本的任务。教子做人,就是要重视子女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孩子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不懂事到懂事,从不能分辨到能够分辨事物的好坏对错,都是在家长的行为中获得的。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纠正不良习惯,形成好的习惯,就有利于孩子道德认识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健康发展。如果做父母的由于对孩子的溺爱,对孩子犯下的错不及时地给予纠正,有的甚至袒护,影响了孩子道德的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发展。因此,提高孩子鉴别能力,针对问题及时指导,提高孩子德分辨的能力,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是做人的关键。

1.2“学会求知”,是家庭教育培养子女智慧开发的前提

教育子女“学会求知”,这是家庭教育子女智慧开发的前提。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重知识、重能力、重创造、重发展是人才的重要标志。家庭教育在子女的智力开发和文化知识学习上,培养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是重要内容,孩子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为他今后的学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再聪明的孩子在困难面前也会半途而废。好习惯的养成是孩子自主发展的动力。没有动力,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就会受到限制,甚至会影响到孩子潜力的开发。学习能力指不仅具有知识运用的能力,还具有把握知识并提出符合客观规律要求的标新立异的主张和想法。在“求知”上机械照搬、因循守旧,在人生的道路上是不会成功的。

1.3“学会劳动”,是家庭教育培养子女综合能力的关键

“学会劳动”,就是重视教育子女从小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及社会公益劳动等。如果父母培养子女的自理能力及劳动习惯,子女从小学会劳动,将终生受益。调查表明,目前有许多家庭,“劳动”已成为家庭教育中被忽视的角落。据统计,基本不做家务劳动的初中生和高中生占一般以上。专家指出,当代中国少年儿童突出的道德缺陷是懒惰、懦弱和自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勤劳、勇敢、奉献是良好品德的基础,安排好子女参加家务劳动,引导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既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课和基础课,也是培养子女综合能力提高的关键。

2.把握家庭教育的特性,才能更好实施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就是父母、长辈对未成年孩子所实施的综合性教育。家庭教育特点归纳为三个方面。

2.1家庭教育的早期性

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

任启蒙之师,如果孩子从小在家庭的怀抱里接受父母良好的教育,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对所有的家长来说都是不可轻视的。从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看,幼儿期的孩子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因为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习惯、性格等,因此家庭教育的早期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

2.2家庭教育的连续性

孩子从小到大,几乎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甚至可以说家长以一种连续不断地、随时随地的自身言行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着子女,中国传统家教注重“身教重于言教”。 父慈子才孝,兄友弟则恭。父母的言行举止,犹如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会潜移化地对孩子产生终生影响,甚至具有强烈的暗示和感染的力量,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作用相当大,甚至伴随着人的一生。

2.3家庭教育的及时性

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家庭教育的及时性就是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使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应根据孩子特性和个性,采取不同形式和不同方法的教育形式,对孩子因材施教,为孩子走向社会奠定成功的起点。

3.家庭教育方法是塑造成功人才的关键

教育不是一件只凭本能就可以做好的事情,它必须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性,既要面对客观条件和教育对象千差万别,又要在实施教育中必须具有随机性和创造性。作为父母,教子必须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如果方法错误,孩子的潜能与才干不但无法被发现,反而会被误导,影响孩子的一生。

3.1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重智轻德。以分数衡量孩子的成功,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品德个性、行为习惯、情绪情感、思想志向、兴趣爱好不闻不问,完全忽视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培养。有些家长生怕一些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孩子的学业。二是重“金”投资。许多独生子女的家长们认为自己只要舍得投资,就会有收获,不惜耗费重金和精力,然而结果却适得其反。三是对孩子.娇宠溺爱,提供过多关心和帮助。家长们对孩子包办过多,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一切。结果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孩子的意志力、坚韧性得不到锻炼,自立自理能力较弱。父母的教育的误区使许多孩子缺少对他人和社会的关心,缺乏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修养,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缺少丰富的个性和创造性,缺少创造性思维和活动,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的实践能力较差。过弱的文化熏陶,使学生的人文素质不高;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学生的学术视野不宽,学术基础不牢;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全面素质培养与基础训练不够。对孩子的“轻德”、“重金”、“溺爱”只能导致未来社会人才的“淹没”。现代对人才的要求是知识水平、适应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要求,这些家长要高度重视。

3.2现代家庭教育的内容

培养、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教导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具有基本生活技能、社会规范、理想志趣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现代家庭教育的主要目标。因此现代家庭教育的内容:一是人才品质的全面发展,即德、智、体、劳、美五个方面的发展。德是做人的前提条件,智是智能开发关键,体是人才发展的保障,劳是技能和习惯养成的途径,美是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条件,它们每一个环节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补充的。二是身心健康素质的提高。科学的头脑和科学的生活方式,积极的人生观和良好的心

理状态,是人的全面发展所不可少的。三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力培养不仅是智力上的发展,更需要生活能力和解决事情的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家庭教育对创造力的开发,应贯穿于整个生活环境、整个身心发展、整个日常行为之中。因此,作为家长要为孩子提供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人文环境,使环境成为孩子创造力发展的课堂,引导孩子质疑、探究和发现,引导孩子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引导他们走出课本、体验生活、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实践,引导他们多方面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智慧优势,从而拓展孩子学习知识的渠道,拓展孩子发展的空间。

3.3现代家庭教育的方法

每一个孩子都不同于任何其他孩子,每一个孩子未来智力与才能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不相同的,父母必须根据孩子性格和能力发展不同特点实施教育:一是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就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及身心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和要求,使孩子按照德、智、体、心理全面而健康的发展。二是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循序渐进是根据孩子不同时期发展特点进行教育。通过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的教育过程。现代心理学已证明,人的思维发展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阶段性,应依据不同层次和阶段特点实施教育。教育是两个独立主体之间的事情,父母要保持正确的心态与沟通的方法,对孩子要有信心和耐心,目的是重视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这样才能获取孩子信赖、实行无障碍交流奠定基础。三是隐性教育的方式。隐性教育主要指家庭教育环境,家庭环境对人的一生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早年形成的人格结构会在以后的心理发展中打下深深的烙印。良好的家庭环境与氛围是孩子个性发展的重要场所。在家庭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影响着子女的认知、思想、性格、特点、兴趣等。优良的环境条件对孩子进行熏陶,耳濡目染,就是我们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参考文献:

[1]郭齐家.《中国教育思想史》[M].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1987.6.

田秀云.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赵忠心.家庭教育[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9.

邓佐君.家庭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

李润强.中国传统家庭形态及家庭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李丽.浅谈当前家庭教育的特点[J].当代教育论坛,2004, (2) .

刘美丹,刘晓艳.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与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7(6).

推荐第7篇:家庭教育困惑与成功经验

时间:10:00—10:30

地点:搜狐网络大厦·大演播室

嘉宾:陈向东 (新东方执行总裁)

施钢(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

搜狐教育主持人:各位搜狐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做客今天的搜狐教育会客厅。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的中小学马拉松《搜狐教育会客厅》访谈接力赛,非常高兴关注今天上午的节目。今天中小学马拉松《搜狐教育会客厅》访谈接力赛请到的第一场嘉宾是新东方执行总裁陈向东先生、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

教育中心主任 施钢先生。

首先请两位为我们贴上今天第一场访谈的关键词。感谢两位嘉宾,两位嘉宾已经把今天家庭教育关键词贴上去,第一场关键词就是家庭教育。很多80后独生子女已经升级成了家长,他们所面临的孩子更是新新人类,如何避免火星撞地球的惨剧在家庭教育当中发生。今天请两位嘉宾为我们做详细解读。陈先生您

接触孩子和家长当中有没有反映,具体哪个年龄段孩子最难管,是青春期还是幼儿园小朋友?

陈向东【新东方执行总裁】:我接触家长当中一类反映七岁到八岁小孩是最难管的,我们都知道从幼儿园,到了小学,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这个适应过程,觉得很新鲜,很好奇,但是他可能过了一年之后,可能我们目前的评价机制,就会对学生贴标签,家长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发生叛逆反映。第二点跟孩子青春期到来相关,一般初一初二,十四五岁男孩出叛逆问题比较多,与我们孩子阶段性相关,中小学毕业到了初中,到了初一之后,一般记忆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差异是不大的。但是到了初

二、初三之后,学生与学生之间分析能力,创造能力,评价能力就开始产生差异。如果这个过程当中,男孩和

女孩相关教育跟不上的话,这里可能出现相应的叛逆。这一方面施教授有更多权威的解读。

施钢【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直接从难管角度来讲,我同意刚才陈老师分析,但是从发展角度上来讲,其实人生发展第一个关键期在三岁左右。因为太小,可能家长提不起来难不难管,一吼就害怕了,但是这个时候很难相处。因为三岁左右儿童在自我人格慢慢开始独立与外界区别的时候,很多当爸爸妈妈有感觉到,这时候的孩子,尤其男孩有强烈的攻击倾向,是行为上过化的东西,需要通过撕纸拆东西区别他的存在,这是孩子人格发展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相处好坏直接取决于到了七八岁进入学龄过程中有无同伴的关系,女孩子11岁左右是不是跟很多大人有逆反和对抗起到关键作用。最关键三岁左右

是很重要的时期。

搜狐教育主持人:不知道那句俗语对不对,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施钢【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有一点意思,人格开始逐步稳定的关键时期。搜狐教育主持人:年轻爸妈在孩子三岁左右特别关注孩子行为能力,还有日常的表现。不管三岁,七八岁,还是青春期每个家长都会遇到。现在家长根据时代发展会遇到一些更新的内容,比如说孩子很早的跟小大人似的,因为看的动画片,接触到的网络,接触到大人的世界非常多,而且还有像网络游戏,网瘾,

现在父母和孩子沟通上,哪些话题会是禁区呢?

陈向东【新东方执行总裁】:我在做家长方面,我觉得我不是特别成功的。我的女儿是八岁,然后有一天就说:“爸爸,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你帮买本书”。我说什么书,“《笑猫日记》,我不知道那本书存在,那天特别盲目,答应她了,但是没有买到,孩子说爸爸承诺我买的书,你没有买到吧?当时我楞住了,不好意思,爸爸工作太忙了,检讨自己,一定要原谅自己。女儿说你知道《笑猫日记》有多少本吗?又问住我了,我们中间容易犯一个错误。我们都在说一个家长,或者一个大人在忙碌,在忙碌自己的事业,在赚取自己的财富,在赢得自己的社会名声,好象自己在成长了,恰恰忽略了个人成长家庭成长,特别是和孩

子成长之间关联性。

如果一味为了自己所谓的成长发展而成长,而忽略了你的孩子那一半成长发展的时候,可能就会出很多的问题。你刚才问那家长与孩子在对话当中有什么样的禁区的时候?我的理解大概有几个。比方说孩子他最害怕家长说你怎么这么笨。第二个最害怕家长说你怎么总是不听话,或者你怎么总是给我惹事啊。能

不能人我省一下心,能不能把自己的事管好,你看人家的孩子。

我想在中国接触七八岁,八九岁这种孩子当中接触这种语言最多的,发现这种冲突对抗比较多的。随着现代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环境的一种变化,我们现在的男孩、女孩特别是女孩子的青春期都有提前的趋势,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发现面对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孩子会有他很多的秘密。比如他可能会有一些不良的爱好,或者打游戏,或者谈男朋友,女朋友,或者做一个什么恶作剧等等,这时

候他是不愿意让家长知道的。

家长如果能够与孩子无保留的沟通,那是多大成就。而恰恰家长太忙了疏忽孩子沟通交流,突然一天发现孩子出了问题,说你怎么能够交男朋友,或者怎么能够打游戏呢?有没有你的前途,还能不能找到好的工作等等,马上就产生对抗和冲突。我见过大量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咨询我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现象,“问题孩子他和他父母之间是冲突的,是冷漠的表情,是对抗的心态。如果孩子是“问题孩子”的话,我突然想

家长是不是“问题父母”。

搜狐教育主持人:家长忙着自己的成长,把孩子成长忽略了,双方成长不同步,不兼容的。这样也就造成了孩子一旦出现问题,家长只能简单粗暴的指责。想请问施老师,家长怎么样做到和孩子共同成长,

有没有好的方法。

施钢【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关于禁区的问题,陈老师讲了很多观点,包括主持人的提问,明显带有教育当中所说成人化的东西。从理论上讲大人和小孩之间没有禁区,所有禁区都是成人化标准设定了一个界限,决定此时不该问这样的问题。其实这句话同我于早年很关注于女中学生早恋的时

候,我们国家很著名的冰心老师女儿吴清给我们说过早就不恋,恋就不早,其实是一个意思。

我们认为是禁区它就是禁区。谈论禁区有一个切忌误区,以大人之心度小孩之腹。所有孩子问到最尴尬问题有关性的问题,有关我从哪里来的问题,我曾经在另外媒体上做过这样的节目,人家问我施老师问过这样的问题吗?我说当然问过了。我记不清楚,刚刚记事的时候问过我妈妈从哪里来的,我妈妈回答是从树林边捡来的。主持人问那么因为这个问题自卑过吗?我说真没自卑,因为我底下有一个弟弟小不到两岁,我妈妈回答是从河边捡来的,就没有自卑。但是同时做节目,坏了,我就老自卑,因为她的妈妈回答是从垃圾筒捡来的。现在都有毛病,衣服穿两天就要闻闻有没有垃圾味,这就是典型大人不会回答的时候,反

而误导孩子。

关于这个问题还有一个经典个案,四岁左右男孩问妈妈我从哪里来,这个妈妈有心理学基础的,他知道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儿子这个问题非常到位,但是妈妈一时回答不了,得请教专家做功课回答你。这个妈妈问了一些懂行的人,找自己认为一个很好的答案,把孩子交到身边,一五一十给孩子讲了。孩子听完之后小嘴一崛这么麻烦,我隔壁小林说他是从山东来的。禁区问题当中,家人往往用成人评价揣摩孩子问题

的时候,往往容易出现大的问题。

我认为没有禁区,这一次澳门开两岸四地心理健康的会议,我们业内有一句话叫“尊贵是宝,平等是金。”大人学会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带着没有问题的眼光跟孩子沟通的时候,我们交流就是畅行无阻的。反过来带有评判的世界,总是对其应该不应该,对还是错跟孩子交流的时候,这个沟通就会受阻,孩子听不进去。他那个世界看的东西跟你是不一样的,沟通和交流这一方面,大人真的得学会蹲下身子来,当你用八岁孩子跟你沟通,你是试图用八岁年龄段跟他交流沟通的时候,你的尊重就有了,平等就有了,可能变说为听,

这个很关键的。

搜狐教育主持人:您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我从哪里来,您的孩子有没有问过?

施钢【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我的孩子没有这样问过,比这个问题还要雕琢一下,我的孩子是我爸爸妈妈带我们孩子,有一天爸爸妈妈身体不好回老家修养,平时我爱人上卫生间把门关上,有一天上卫生间没关门。我孩子非常认真看完妈妈上完卫生间,为什么爸爸解手你要站着,你要坐着呢?

他问这个问题不到五岁,我爱人很棒,说你爸爸是心理专家,你问他,我不会回答这个问题。

我下班回家,孩子问我这样的问题,孩子问任何问题的时候都不能简单回答,大人一定怀有好奇心跟孩子交流。我说儿子你特棒,为什么想起问爸爸这样一个问题,因为他说不止看过你这样,我们幼儿园也是这样,我说这个问题非常棒,很认真观察生活的一个人。但是这个问题没有想好怎么回答你,我说想想怎么回答你。后来具体怎么回答,我写了一篇博文告诉他的,幼儿园应不应该男女分厕问题。其实孩子自发

性性别区别跟他的人格稳定是同步的,一个孩子在三岁左右,他已经开始有社会化的,完全是身体差异上,性别差异的时候,这时候成人如何引导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关键的。在家庭教育当中,或者亲子教育当中

很关键的一个问题。

搜狐教育主持人:您刚才也提到了父母在回答孩子的时候,要蹲下来,跟孩子有一个平等的交流,这是一个动作上的。还有一个在回答的时候,不能简单粗暴的说对或者不对,或者这件事情没想好就不回答

你。或者找了一大堆的专家资料把小孩弄蒙了也不行,这也是平等交流很好的案例。

施钢【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父母要带有好奇心,跟孩子沟通去交流,父母要善于发问,善于跟他分享,不是简单说是或者不是,这个东西不对,最容易出现问题的。这就是一个不平等的

交流。

搜狐教育主持人:现在普遍的社会评价都是用好和坏很简单区分,父母眼中有好孩子坏孩子,学习好就是好孩子,奥数英语考第一名就是好孩子,淘就是坏孩子,家长这种评判会不会给孩子心理造成很大的

压力?

施钢【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当然,我记得我慢慢陪伴我孩子过程中,刚才陈老师说一个观点我特别同意,亲子教育当中存在两方面问题,最严重的问题是家长与孩子相伴成长,我们能丢掉我们那个时代成长带给我们的印记和创伤,特别是一些个性化评判标准在陪伴自己孩子成长。你要先掏空,所以在成长过程当中,我们的评判显然是带有社会压力的。我的孩子今年上一年级他的期末考试的时

候,语文成绩考了92.5分,陈老师如果听了我孩子考92.5分什么概念。

陈向东【新东方执行总裁】:还不错嘛。

施钢【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但是我再告诉你他们班平均成绩是97分。

陈向东【新东方执行总裁】:这和我们家孩子成绩差不多。

施钢【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为什么这么问陈老师,我现场演绎了大人怎么评判小孩,我的太太刚刚跟我问你一样,我可告诉你语文考了92.5分,我第一反映不错啊,可是他们班平均分97分,他几乎跑倒数去了,那个话刚听很生气。我等她发完火很安静跟她讲,媳妇,冷静的讲,你仔细想想,一个一年级的小孩,97分跟92.5分之间有多大的差距?除了这个数字概念上差距之外,你能说儿子不聪明,可能这一段时间身体不好对他辅导少了,或者考试临考前管得少了一点,稍微多管一个晚上可能考98分,这是孩子的错还是我们的错?她慢慢平息了,我讲的就是这个。我们是顾及了我们的面子,是一个对比产

生的效果,这种攀比会严重损害孩子自尊性。

其实我在工作当中接触过很多十岁左右的孩子,都比较反感的一个事情,我的爸爸妈妈老拿我跟邻居家某某孩子比,你看人家小孩怎么怎么样,是很烦这个事情的。我后面写了一篇文章,攀比打掉的是孩子自尊心,攀比打掉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你老说人家孩子好,他就怀疑是不是我不好,或者爸爸妈妈不够爱我,会失去爱的感觉。这种爱的失去和恐惧对幼儿心理安全感的成长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如果告诉一个小孩八加一等于多少,孩子说八加一等于十,老师同学可能会哈哈大笑。而比较有先进理念的说,这个老师会他回答的问题其实离准确答案就差一个数啊。一个是欣赏,一个是宽容,一个是标准答案似的教育,

容易出现很多问题。

陈向东【新东方执行总裁】:我在搜狐微博上有这么一条,一个国际课程,是联合国他们教科文里面去打造的。这个课程是为移动的家庭的子女和全世界优秀中学生统一设计的。这个课程叫培养学生12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是欣赏,第二种态度是承诺,第三信心,第四合作,第五创造,第六求知,第七包容,第

八热情,第九自立,第十政治,第十一尊重,第十二宽容。

这十二个心态当中没有一个心态让你非要考试得第一名的,我们知道人生当中它的各行各业,行行出状元,每个行业都会有第一名。即使今天在这个方面不是第一名,并不意味着未来不是第一名。我们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他高考考了三年,即使考到第三年的时候,他的数学也就是十几分,而最终这时候被北大录取是当年英文比较好。北大录取体制靠英文、数学等等加分,那北大肯定不会录取俞敏洪的,那中国就会少了一个新东方。考试成绩不是很好,但是他干农活总是第一名,插秧插得最快,第一名,家长说最棒,

插秧第一名。

这时候他知道我在社会当中属于我的第一的。同样像我自己,我是农村的,小时候上学是复试班,小学一年级二三年级是一个教室,自己小学四年级时候经常写错别字,父亲说河南秀才错字布袋,马上五年级马上成为好的学生。我和爱人说的也是一样,孩子90多分非常不错的,小时候的孩子如果这一方面不好的话,说明别的地方是好的。这一方面稍微有差距的话,恰恰为他后面的进步和成长有更多的空间,等他有进步夸奖他该有多好啊。其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了。我们要蹲下身子来跟孩子对话,蹲下身子来眼

光才能和他的眼光交流,这是第一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蹲下来,你的心这时候也和孩子一样拉平了,这时候用孩子心和他对话交流。

第三点,你其实在蹲下身子来的过程当中,也是对大人你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你自己的很多认知

进行一个重新归零,清零过程中,建立更好的平等对话的沟通平台。

施钢【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我记得讲课的时候说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妈妈跟我讲真实的个案,这个妈妈参加心理学培训的时候,跟我临座经常讲这样一个故事,她的一个女儿在五岁左右的时候,他们俩很忙,妈妈和先生全是公职人员特别忙,经常容易加班。他们以前是错开休息今天她加班,丈夫不加班,在孩子六岁之前夫妻双方都陪伴孩子很重要,后来夫妻统一错一个时间带孩子玩。困难

出现了,星期五明天爸爸妈妈都休息带你出去玩,孩子会非常非常开心。

问题来了,每一次去很开心,一般五岁左右的女孩夫妻俩牵着孩子中间走,去开心,玩不了多长时间,孩子哭着闹着要回家,不知道什么原因。有一次牵着玩的时候,一低头不小心看到女儿鞋带开了,妈妈蹲下身子系鞋带,一个大人蹲下身子高度跟五岁左右女孩差不多高。这时候她才发现,原来这个高度,她根本看不到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好玩的东西,这个孩子全是看到熙熙攘攘逛商店的大人的屁股,非常无聊。这时候一下子在跨在爸爸身上,然后说妈妈那个地方有什么好看的,不闹回家了。如何平等关注孩子,赏识孩子,宽容孩子说起来比较简单。但是现实生活中做到蹲下身子跟孩子打交道,在孩子高度跟孩子平等交流,那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因为每个人都有情绪,今天生活情绪压力很大,特别是孩子犯错的时候,首先先要处理自己这个愤怒,你怎么怎么这样做呢?其实一点用都没有。跟孩子交流过程当中首先要止怒。搜狐教育主持人:把家长从高度和思想上都要变成孩子的心态。非常高兴陈老师给我们分享12个联合国推荐的心态,您的工作当中有没有跟国外家长和孩子密切接触,国外的家长和孩子更像朋友成分多一

些,有没有值得中国家长来分享的。

陈向东【新东方执行总裁】:对啊,我们看西方的影片,看到那边的父女,母女,特像朋友,我们这边就特别像家长和孩子,这跟西方过去几百年倡导的平等,倡导的家庭的很多东西是密切相关的。我想这个在整个目前的中国,特别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比方说像咱们施教授等等,现在我们也在变化特别是随着整个中国的民众的教育素养的普遍的提升,也特别包括今天这个节目,我们在培养大家的素养,提升整体的教育孩子水平,这个教养提升之后,我们发现在北京上海这样大城市里面,见过很多新东方学习的家长,带着孩子来,看到母女两个,或者父子两个,觉得关系特别亲切,特别亲密,特别有西方那种感觉。因为我们毕竟是在过去的一二十年才有这种积极的变化。所以我想我们如果中国的教育,要想有更大的提升的时候,那么就要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社区教育等等教育中间有更好的融合。而这种融合的过程当中,其实我们的家长有很多很多的转化和转变,在这个转化和转变过程当中,最重要一点家长的榜

样作用是非常非常关键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什么叫榜样呢?我们想象一下,如果家长能够平等待人,孩子看到的是平等待人的一个典范对象,同时家长再把平等待人应用在孩子身上,孩子自然用平等待人思想对待人。我们两个家庭条件稍微好一点点,换句话说有一些孩子家庭稍微贫穷一点,我们教育孩子,比如孩子你得好好学习,用心学习,然后孩子就说爸爸为什么要用心学习啊?是不是用心学习可以赚到很多钱?我说不对?赚钱其实重要,但是它不是最

重要的。你用心学习,学到很多知识,就相当于你吃饭有力量,有力量之后,你都能够帮助别人。能够帮助到别人多快乐啊,你看你现在,谁在帮助你啊,家里爷爷奶奶在帮你,比如爸爸妈妈有时候走不动,爸爸要抱你,有一天你要抱别人。但是你有体力了,你能够抱动别人,当你用知识的时候可以给别人帮助,能够帮助别人的时候,这时候价值很大,别人都需要你。天天开心,今天又帮助别人了,这样就很好。到现在我发现我有一个进步,我的女儿以前和我相对疏远的,因为她发现爸爸很忙,最后我也试图

在新东方稍微和孩子对话,我看到一个说法爸爸和女儿一块洗澡,有人说七到九岁,晚上我要回家早的时候,和女儿一块散步,出去跑步,跑得一身臭汗。我说孩子一块洗澡,孩子兴奋得一起来洗澡,爸爸激动兴奋,爸爸太爱你,拿着小嘴亲了半天,那时候有泪。有时候家长成长和进步蛮重要的,突然发现再累也是值了,这个背后还是榜样。试图更多的陪伴孩子,可能做起来很难,但是相对挤时间多一点陪陪孩子。同时和孩子真正的融入他,用正确世界观教育他。我们家因为有爷爷奶奶,我爸妈在我们家,我们家两个孩子,一个孩子在国外生的,我们家人很多,我们父母说标准的河南话,有一个家长曾经给我建议,陈向东为了你的孩子更好成长,得把你父母送到老家一段时间。孩子正在学语言关键时期,结果你的父母说的河南话,这个孩子出来一口河南话,将来在外面怎么跟人沟通交流。我说你犯一个重大错误,人活着之所以能够很好的活着,是因为他具有爱的力量。一个孩子我要从小培养大爱的能力,知道谁在帮他,谁给他提供支持,我们这个孩子现在这一块做得特别好。谢谢奶奶,就是用这种心态,刚开始学习可能会差,普通话不是那么标准,做不了主持人,但是时间长了之后会做一个合格的人,时间越长之后会做得越好的。搜狐教育主持人:非常感谢两位给我们做的分享,两位平常言传身教,对其他人孩子会起到非常大的影响。刚才提到教育,父母和孩子住在一起,可能对孩子有一定影响。下一个话题提到隔代教育,年轻的家庭一定要把孩子托给父母教育,有老的观念和新的教育方法的冲突,下一场有请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和人

民大学哲学博士、家庭教育专家路军老师为我们做一个隔代教育的解读。

推荐第8篇: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了

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

亲子关系作为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许多教育专家,教学机构甚至政府部门所关注。

亲子关系的好与坏决定着整个家庭的和睦程度,更是决定孩子未来发展的成长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的家乡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不仅是因为其秀美的风景名胜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更重要的是整个城市所散发的文化气息深深的感染着每个站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当年范仲淹选择一块风水宝地作为当时的学堂,而如今就是全省顶顶有名的苏州中学,可见教育在苏州人的心里,就像与人类心脏一样至上重要。

一社会与家庭教育

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亲子关系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养”字,更重要的是一个“培”,即不光要长大,还要使之成才。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处理好亲子关系,真正达到与孩子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呢?可以做到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转变家长自己本身的观念,要把孩子看作是和自己一样有独立人格的人,在交流与沟通中尊重和理解孩子,要把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要武断得替孩子决定任何事,学会倾听和交流是家长所要做的第一步。

其次,父母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也就是说父母要懂得关爱自己。家长的情绪往往会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孩子一直处于压抑的环境之下,那么本身孩子的性格就会收到影响,容易造成孤僻甚至是自闭症的出现。优秀的孩子往往有优秀的父母教导而成,父母性格乐观开朗,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收到感染,成长成身心健康的人。

第三,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和性格特征进行沟通,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家长应考虑到孩子需要什么喜欢什么,从而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来说,家长应平等的与其进行交流,尊重孩子的兴趣喜好,与孩子成为朋友,培养孩子成功成才。而对于内向的孩子,家长应多鼓励和引导;对于外向的孩子,家长则不要过于强化孩子的表演欲。

第四,沟通要建立机制。家长要每天与孩子沟通,清楚孩子的想法,不要由自己工作时间决定与孩子沟通长短,这样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第五,父母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也要对自己的个性特征进行了解,因为父母的个性弱点会给孩子带来局限,所以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要注意扬长避短。

第六,父母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要简明扼要,孩子不喜欢啰嗦的父母,啰嗦的父母往往造成孩子的反感,从而不利于与父母的沟通。

第七,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也要处理好对孩子的爱的程度,不能溺爱,不能冷漠,这是一门学问,需要每个父母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所以为了提高市民的家庭教育能力,正确处理亲子关系。苏州市(区)格人口计生委(局),社会事务局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关于全面推进0-3岁科学育儿工作意见》的精神,全面做好0-3岁育儿实事项目,更好地将科学育儿理念,知识和技能送到千家万户,市政府阻四一支由教育,医学,遗传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专业知识组成,拥有丰富育儿经验,热衷与育儿事业的苏州市0-3岁科学育儿讲师队伍,走进社区,家庭开展公益讲座。这也就标志着苏州市在推进良好亲子关系和提高家庭教育技能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当然,不要忽视亲子关系的培养,也不要把其想象的太复杂深奥,父母要懂得选择正

确的方法来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策略一:正确定位: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想要教育他首先要懂得其内心世界,呵护他的自尊,维护他的权利,成为他信赖的朋友。我度过周国平先生的《宝贝!宝贝!》是先生在失去女儿妞妞后的第二个孩子,失去了一个孩子的父亲,肯定对现在自己的孩子分外的疼爱,他的夫人说没有看过比他更爱孩子的父亲,但是先生没有溺爱孩子,而是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孩子啾啾的爱,懂得尊重孩子的观点,孩子的想法,才使得啾啾能拥有与周国平先生一样美好的心灵成长。

2)不当“裁判”,学做“啦啦队”

在人生竞技场,作为家长无法代替自己的孩子做任何事,孩子的人生需要孩子自己去过,家长只是成长的引路人和成功的辅助人,别的一切都要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摸索。作为家长无法决定孩子的判断是对还是错,即使知道是错的,也应该让孩子体会失败。人生本来就有许多挫折和痛苦,即使家长再爱孩子也无法将那些失败摒除,家长所要做的就是鼓励孩子再次怕起来面对挫折。教育总是三分教七分等,家长要学会等,这样才能使家庭教育上一个台阶。

3)因人而异

心理学家研究,儿童从出生到青春期有5个关键的转折时期,将对以后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转折时期。

新生儿(0-1个月)这一时期婴儿脑部是否发育正常决定其以后的心理健康、

1岁,3岁,6岁和青春期,所以家长要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段,选择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

在苏州有一个团队叫“苏老师”,有条未成年人熟悉的求助热线——65202000…….“苏老师“热线在苏州可谓鼎鼎大名,这条热线的开通主要是为了倾听孩子们的成长的烦恼。循循善诱,像朋友一样将爱与微笑送到每个孩子的心里。

在苏州有个能抚慰未成年人受伤心灵的地方是位于苏州是沧浪区少年宫的未成年人成长健康指导中心,也是“苏老师”的大本营。这里有5个面询室,既可以单独接待学生,也可以接待一个家庭,还有心理治疗用的“沙盘”,除了热线还有青少年所喜爱的短信平台,QQ聊天等。每当孩子们遇到心理问题,或是与家长关系紧张的时候,都可以找“苏老师”谈心或是接受治疗。

自2005年5月18日中心成立以来,已接听20771余个热线,面询4432人次,短信QQ不计其数,为解决亲子关系和治愈未成年人心理问题架设了桥梁。

二 历史与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自古以来就受到苏州百姓的重视,苏州被成为状元之乡,以下有一组数据可以证明苏州无愧于这个称号:

明清状元籍贯分布

大区 人数 各省人数

华北 9 京2冀6内蒙

1西北 3 陕

3西南 4 贵2川

2中南 21 粤6桂4湘3鄂5豫3

华东 165 苏63浙39沪7皖13鲁9赣21闽13

地区 人数 各州县人数

苏州 35 苏州22常熟6昆山5太仓2

无锡 6 无锡4宜兴2

常州 8 武进5金坛2溧阳1

上海 7 松江4嘉定3(1956年前属苏州)

杭州 7 杭州7

嘉兴 6 嘉兴5海盐1

湖州 7 湖州5德清2

绍兴 7 绍兴7

宁波 6 鄞县2余姚3慈溪1

福州 7 福州5长乐2

其他出状元

较多的城市有:

吉水5南通2

临桂4济宁2

南京3莆田2

歙县3杞县2

永丰3潍县2

泰和3

可见状元的大量出现少不了家庭教育的支撑,所以这与苏州人重视家庭教育有密切的联系。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在教育方面的投资是巨大的。家庭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部分,更受到社会的关注。特别是现在计划生育国策后,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又被摆在教育局的台面上进行商谈,我们必须转换原本的观念,进行现代教育理念的灌输,切实实行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才能让苏州的家庭教育发扬光大。

三、亲子关系与学生心理

1、独立和依赖的矛盾

在 初中时期,孩子处于依赖与独立的矛盾之中。这个时期孩子的独立愿望异常的强烈。他们开始自己探寻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开始批驳家长的观点,也开始用自己的思维看待这个世界,但是因为自身年龄能力的局限,又还依赖着家长,所以她们自我意识中

又存在这矛盾。

2、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每个孩子都拥有这自己美好的理想。随着他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他们也看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较大差异,在他们的自我意识中产生了矛盾。所以孩子会处于现实与理想的痛苦中,有些父母极力掩盖生活的消极面,追求完美,这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

3、自负和自卑的矛盾

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开始象旁观者一样进行自我观察和评价。这种自我评价可能是依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也可能与自己相似的人做比较,或者完全是内心的自我分析和评价。这些评价具有相当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常常容易发生极端变化。

4、沟通和封闭的矛盾

孩子正处于迫切希望与他人交往和交流的阶段,所以作为家长鼓励孩子与他人交流。但在这个时候孩子在逐步的成长,她们在体会孤独的滋味,家长应尊重孩子的隐私,不应该偷看孩子的日记信件等,让孩子拥有一片自己的空间,这是尊重孩子的表现之一。

四、亲子关系与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学校教育的时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所以学校教育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人的道德,学识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与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是在这段时间所慢慢领悟并琢磨的。亲子关系与学校教育本没有特别直接的关系,亲子关系是在幼儿时期培养的,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在童年的时候在孩子幼小的内心播下爱的种子,这样之下学校教育才能发挥其作用。父母在孩子的心理培养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会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展现出来,这就是亲子关系与学校教育的联系。

可能家长认为老师的好坏在学生成绩方面是起到重要作用的,可是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有些父母在孩子学习遇到瓶颈的时候,只会责怪老师或是学生本人,而没有考虑到自身的问题,这是家长普遍缺乏的观点,所以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学习的优劣有不可或缺的关系,甚至是决定性因素。

推荐第9篇:家庭教育与初中生成长

家庭教育与初中生成长(教案)平顶山市第四十四中学九9(6)班 :董建新

教学目标: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的目的意义,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识及方法,给孩子营造和谐、民主、幸福、学习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家庭教育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家庭教育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方法:互动探讨交流法 课时安排:30分钟 教学过程:

导入:对未成年人来说,家庭是最具亲和力、最有安全感、最自由的地方,是真正属于"我"的地方。就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环境而言,孩子在家庭中度过的时间有1/3之多。而且,对于心智正在发育的孩子来说,家庭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社会。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人成长发展无法离开又不可缺少的。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永远眷恋且永不停课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教师。”正是通过家庭教育,家长把自己崇高的品德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生活经验,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下一代,并将伴随孩子们走完全部人生旅途。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家庭教育很多家长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其实家庭教育是一门大学问,如今,很多家长走入了家庭教育的误区,家庭教育要讲究方法和技巧。众所周知, 家庭物质环境好,当然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优越的条件,但与家庭氛围相比,后者涵盖的范围和影响要大得多。要让孩子有"家"的感觉,并不在于家有多大,家有多富,而在于家里是否洋溢着一种人文的气息,父母的身上是否充满着这样的气息。

二、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一)、给孩子爱的氛围

要说中国的家庭教育有什么普遍存在的缺陷的话,"爱的缺失"是一大问题。有不少家长瞪大了眼睛问:"我对孩子还不够爱吗?咱小时候得到了什么?"此话不假。问题在于,今天的家庭,宠爱、溺爱比比皆是,而理性的、科学的爱却很少。"会爱",应当成为家长补课的重要内容。

孩子为什么喜欢过节?因为在节日里,他受到了特别的重视。你给他买礼物也好,让他玩也好,都是重视他的表现。而要准确地体现这种重视,关键在于家长必须理性地认识"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长有理由和责任每天给孩子营造节日的气氛。可惜在一年里,往往只有一天是属于孩子的。

中国人现在经常听到"学习型社会"这个名词,这是一件好事,说明我们重视学习了,包括学着做家长。但我发现,很多家长培训班都以传授方法为主,而家长们也很欢迎这种"现开销"的学习,以为管用--孩子不肯吃饭怎么办?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孩子不讨人喜欢怎么办„„这些问题,都有可以套用的解决的方法。但是,家长们却忽视了一点:没有方法是不行的,只模仿方法也是万万不行的!

中国有太多的家庭只是从形式上组合而成,缺乏未成年人最需要的家庭内涵--家是一个爱的整体。我们的家长需要从"爱的整体"去认识家的意义。当然,这种爱不是溺爱,而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让他感受人格上的重视,享受有原则的爱。如果要判断一个家庭是否对孩子合适,就看是否给足了孩子合适的爱。拥有爱心和平和之心。爱心是人类最高尚的品德,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在家庭中,既需要进行传统意义上的爱心的熏陶,也需要把爱心与科学结合,关注地球的资源、环境,让孩子从小就怀有博大之心。要让孩子拥有爱心,需要家长自己充满爱,对孩子一如既往地爱,并且,让孩子学会传播和分享爱。有些家庭,父母自己自私自利,冷漠无情,孩子耳濡目染,他怎能充满爱心呢?有些家庭,父母对孩子爱得无原则,爱得自私,这种爱的结果,不会结出美好的心灵之果,相反,只会酿成今后的苦果。

说到平和,这是目前极难得的一种心态。我以为,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在因竞争导致的焦虑、浮躁的状态下,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以太功利的目标衡量自己的行为,宠辱不惊,低调做人,高效做事,是今日家庭非常需要的一种文化氛围。在此,我引用一位家长的描述:北欧的小学不鼓励学生之间彼此竞争,而更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主要看一段时间之后,学生是不是比以往有所进步;家长对于学生完成作业的量,有着很理性的看法,认为这种数量比较毫无意义,学生时代的成绩也并不能构成判断其未来品质与能力的依据。学校里,培养学生仁爱之心、善良之情怀、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人人平等的社会理念、亲自动手操作的生活本领,要有应对类似地震、失火等灾害的能力等,这些内容远胜于对学习和考试成绩本身的考量。此等平和氛围,是否是我们今天之急需?在平和的家庭环境里,孩子能释放心理压力,从容地面对学习和做人中遇到的诸多问题,稳步走出人生之路,这何尝不是一种境界!

形成爱的合力。家庭中,爱的合力源于父母双方教育理念的一致。有许多家长不是没有理念,而是父亲有父亲的理念,母亲有母亲的理念。这种分歧导致在对孩子的教育上,父母间经常出现争执。比如,孩子究竟读文科好还是读理科好?父亲说让孩子接自己的班,当工程师,当然是读理科;母亲说孩子对数理化不太有兴趣,作文倒写得不错,不如读文科有出息。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家里针锋相对,不欢相伴,这是目前较为普遍的现象。可见,没有理念不行,理念不统一也不行。

有时,我碰到找我做裁判的家长,在激烈争执的父母旁边,还有一脸茫然的孩子。我想,首先要解决的,不是让孩子读什么的问题,而是不要让孩子介入到这样的争论当中。因为,无论谁"取胜",可能都不是孩子自己的需要和选择。 孩子需要的是爸爸妈妈不要"吵架",这更重要。

有什么方法解决理念上的不一致呢?理念本身需要商量。两种本身都不错的理念,需要商量什么时候、如何用在孩子身上。如果意见不统一,可以通过对孩子的观察来做判断,比如孩子对数理化已经有兴趣了,并且学习效果也不错,那么争论也就不需要了--完全可以让孩子产生"像爸爸那样当工程师"的愿望。如果孩子确实对数理化没有兴趣,或者还没有到感兴趣的阶段,经过适当的引导后也没有太大作用,那就不妨再等一等,千万不要急着在文理之间选择--不是工程师就是作家„„ 未成年人在学习上会有阶段性表现,阶段只是暂时的,孩子身上的阶段性差异是正常的现象。家长通过对孩子的进一步观察,一定能求得理念上的统一,因为这时的你掌握了认识孩子的方法--这种方法比专家的传授更符合实际。

(二)、给孩子创造学习的氛围

未成年人的学习特别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家庭的学习氛围是他最直接的"染缸"。父母如果以学习为负担,千方百计为这样的"减负"寻找借口,"今朝有酒今朝醉",你还指望你的孩子日后学有所成吗? 我敬重的日本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被称为"日本发展心理学第一人"的藤永保先生这样告诫父母:把孩子学习积极性的有无归咎于教师之前,首先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给孩子带来最大影响的成人究竟是谁?"对孩子来说,他最亲近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作为榜样的人,归根结底还是父母,特别是母亲。所以,在纠正孩子不良的学习行为之前,父母首先要纠正自己,或者制定出纠正自己问题的准则。看到每年高考甚至中考前,那么多家长给孩子"进补"(从增强营养到家教辅导,甚至有家长请了五个家教老师围着孩子转),我就想,家长的好学和会学比其他因素都重要。对孩子来说,真正最好的老师就是父母--就看你想不想承担。

家庭是行为养成的学校。家长既好学又会学,成为"学习型家长",是保证孩子拥有良好素质的重要因素。我曾经在给家长讲课时说过,"成人的一切行为对儿童来说,都是教育的说明书"。那么,家庭教育的教科书有哪些内容呢?我认为,家庭教育的教科书,大部分内容来自于家庭环境。 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家庭环境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父母的兴趣、爱好、行为、价值判断、亲和指数以及学习指向。也许有人会补充很多其他因素,但我以为上面这些形成了基本的家庭环境。当然,它包括了科学知识。

在今天,很少有家长会有意识地系统地构建家庭教育的教科书,相反,多半是零散的自由行为,想到了就自己学一学,对孩子抓一抓,缺乏系统性。在中西方的教育比较中,"系统缺乏"是我们的一大弱项。即使很有学问的知识分子家庭,今天也面临着"传统的家规家教早已不见踪影,现代的教育不知何谓真谛"的困惑。由此,希望真正重视家庭教育的家长,都来编一编自己的教材,这既是教育孩子的需要,也是成人成长的需要。家庭教育不是把学校教育搬回家来,不是把老师请回家来辅导功课,而是把家庭变为学校,一所行为养成的学校。

把孩子当学习伙伴。在一个学习型的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正在发生许多变化,包括自己家里,我们也可以把孩子当成学习伙伴来看待。以前的家长经常把学习当成孩子的任务,他们习惯于布置任务、检查孩子的学习。而今天,成功的家庭教育,往往建立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学习是求得共同语言、增长知识、形成兴趣、保持进步的基本手段。在一个家庭,学习也是稳定幸福的要素之一。今天的孩子和上一代孩子的最大不同是,他们生活在信息时代,学习成为他们重要的生活方式。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时代的到来,所有人都面临着信息的更迭,很多东西很快就会落后。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知识结构,家长也许该向孩子学习很多。在孩子面前,我们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权威了。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需要提醒的是,学习伙伴更注重关系的建立,而不是在学习的量上有多大的负担,正如我在一篇文章里提出的:21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是人类对自身发展问题的研究。联系到一种新型家庭关系的产生,我们有理由让家长成为孩子的学习伙伴,而不单是传统意义上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三)、为孩子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

在许多家长的心目中,孩子就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家长一旦从心理上占有了孩子,就会在行动中要求孩子围着大人的指挥棒转,包办孩子的一切。如此,造成孩子对大人的依附性太强,成为"长不大的一代"。而这一切,必然会在不远的将来反映出严重的后果。

"小鬼当家",培养孩子独立性。 孩子普遍表现出心理、人格、能力上的独立性欠缺,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所谓独立性,是指一个人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未成年人今后要在社会上生存以及进行创造性活动,必须学会独立。资料表明,有66.89%的杰出青年在童年时代就非常喜欢自己独立做事情。而据专家调查,今天的孩子有20.4%明确表示"缺少生活自理能力";18.3%的孩子"做事容易依赖别人";28%的孩子"很少帮助家长干活";15.1%的孩子"缺少保护自己的能力"。

孩子之所以缺乏独立性,是因为家长这把"保护伞"实在太大了。家长的保护伞一方面是今天优越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则是错位的"爱心情结"。参加高考的学生,其准考证不是经家长几次三番检查后放在最保险的地方,就是由老师统一保管,进考场时统一发放,以免丢失。其他如钢笔、铅笔、手表,也是家长全部包办。在走向大学之前,连这点能力都不具备,谈何成人? 为此,我多次提出让未成年人尝试"小鬼当家",让他们从生活自理开始,学会拥有自己。孩子的劳动锻炼越多,其独立性也越强。家务中的"务",何尝不是一门课?劳动不仅是体力的付出,还需要独立思考、分析,经受挫折,才能收获成功。可惜的是,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的时间应当全部用在学习上,而他们认为的学习,竟是"做作业"!

孩子既是家长的私有财产,又是功课的奴隶。没有自由,何来独立?而没有独立,又何来自由? 以上两项的缺失,使得孩子永远长不大。

宁可缺钱,不可缺平等交流。我观察过许多有主见、心智良好、比较成熟的孩子,他们的成长几乎都与平等的家庭氛围有关。在家里,他们年龄虽小,但具有独立的地位,能对各种家庭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家长也非常注意营造平等的氛围,即使孩子很小,对有些问题还不足以正确判断,但父母还是让孩子发表意见,让他产生表达的欲望。我觉得,这样的家长深谙了家庭教育的真谛。

美国著名女心理学家鲍姆琳特提出了三种父母抚养方式:权威型、宽容型和专制型。她认为,权威型的父母觉得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应该有权威,但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来自他们与孩子的经常交流及对子女的帮助;宽容型的父母很少向孩子提出要求,他们给孩子最大的行动自由,把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放在首位,甚至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专制型的父母则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希望子女按照他们为其设计的发展蓝图去成长,希望对孩子的所有行为都加以保护监督。他们与子女之间是一种"管"与"被管"的关系,因此,两代人之间的沟通是不容易的,往往不能向孩子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养方式倾向于专制型,家长非常有尊严和权威。而现代的家庭教育方式,我以为应当在权威性中,加大"威"的比重,减轻"权"的分量。家长成为孩子心目中有威信的朋友,这是最重要的。也可以在宽容型中,加上有意识的导向--始终不忘架起沟通的桥梁并且把握方向。在沟通中,要注意保持足够的时间。沟通是平等交流的基础,是基本手段,如果连时间都不能保证,很难想像平等交流如何产生。不少孩子犯错误,其原因就是与父母缺乏必要的沟通。父母因为忙或者对孩子不够关心,造成孩子心理闭锁,既无法感受家庭的亲情温暖,又无法进行困惑告知,由此走上歧路。"我渴望交流,我渴望爱!"这是一个走进未成年犯管教所的孩子发出的心声。

有钱而没有"闲"(时间)的家长对孩子来说,会形同路人。在家庭中,一旦平等交流成为习惯,你就能收获比金钱更有价值的财富--一个具有独立性的、有主见的孩子,并且,全家都能感受到浓浓的亲情。这些的得到,不需要钱,仅仅付出你们的时间和真诚就可以了。

三、小结: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人成长发展无法离开又不可缺少的。对于家庭教育很多家长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其实家庭教育是一门大学问,如今,很多家长走入了家庭教育的误区,家庭教育要讲究方法和技巧。

一、给孩子爱的氛围;

二、给孩子创造学习的氛围;

三、为孩子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希望各位家长在以后的家庭教育中逐步渗透并加以创新,让咱们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四: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讲《教孩子学会学习》 五:附板书设计:

(一)、家庭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二)、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1、给孩子爱的氛围

2、给孩子创造学习的氛围

3、为孩子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 六:课后反思:

推荐第10篇:家庭教育方法与艺术

家庭教育方法与艺术

子女的成长和未来是每个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希望孩子成龙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愿望。那么,怎么才能使孩子将来有所成就是摆在家长面前的严峻课题。有些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交给社会,这是不应该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成才的影响作用相当大。我国著名学者丁瑜、吴增强等经大样本调查研究表明,家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以及家长对子女期待和管教方式对孩子成才的影响极其显著。我是一名教师,同时也是一位妈妈,我女儿上五年级了,学习成绩、生活习惯、为人处世等各方面都很好,下面我就把我多年教学育子的一些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你了解你的孩子吗?只有真正全面地了解孩子的特点,才能做出正确的教育选择。

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属于精力过剩的孩子。但他们较聪明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这类孩子,首先,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这样他们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导。其次,要适当放手,管教适度。管教若太严,与他们性格不对劲,就会适得其反。要给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再次,耐心教导:即耐心教育与疏导,通过讲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见”并不那么好,并不那么符合社会道德与规范,从而自愿放弃自己的“主见”,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长之路。

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对此类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说,“那是学校的事,不该我来管,我又不能坐在孩子旁边。”实际上,训练孩子专心听讲,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因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紧密相关的。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父母要训练让孩子听一遍就马上做到。其次,在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听话能力,如安排三、四件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家长观察孩子是否如此.再次,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和孩子讲话,一定要让孩子看着你的脸听。第四,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一些听讲的小窍门。第五,家长应尽量要求孩子复述课堂内容,或谈上课中印象最深的问题。

追求金钱与物质享受的孩子主要表现为“穿要名牌,吃要精品,”讲究吃穿,有的上学要坐摩托车、三轮车。首先,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告诉他们自己孩子时代的生活经历和故事。其次,家长要把家庭收支计划告诉孩子,并适当征求孩子的意见。再次,有效地教育孩子计划用钱,并用典型事例来教育孩子。

对长辈教育抱无所谓态度的孩子对父母,师长的教育,充耳不闻,当耳边风。我们可以让孩子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理解父母、师长的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其次,要在感情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教育,消除他们的“敌意”,使他们愿意听从教导。第三要给孩子以说话的权利,让他说原因,说理由,哪怕是不正确或不真实。第四要多一点宽容,教育之后,还会做错事,要给予改正的机会,要耐心,要等待。第五是教育孩子的语气要坚定,父母两人说话口径要一致,有的父母嘻嘻哈哈,有的漫不经心,有的轻描淡写,有的各唱各的调,这都不利于教育。

具有严重惰性的孩子主要表现为学习被动,作业不完成或抄袭,造成考试交白卷或作弊,生活散漫。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以平时的家务事开始训练,不要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其次是帮助孩子制定计划,并加强督促检查。三是父母要以身作则,事事起表率作用。四是要从孩子力所能及的日常小事上培养勤劳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坚持训练。

其次,要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孩子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充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减负提质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正是因为深信此理,所以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我都会尊重孩子的兴趣与选择,让她读自己喜欢的书,做自己喜欢的事。当我的孩子上三年级时,作文成了她最大的负担,她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写。我就给她买了几本作文书,可她并不爱看,只是在作文课的时候找一篇相似的抄上。后来我发现她喜欢读一些故事性强的书,我就找出一些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和一些故事书给她读,她果然非常着迷。渐渐地,写作文也就不那么吃力了。这样,既拓宽了视野又提高写作能力。

如今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时间让孩子参加一些兴趣培训班、学习强化班,但是孩子往往没有决定权、选择权。我从不强迫孩子报任何补习班、训练班,尊重孩子的意见,让孩子自己选择。去年暑假,女儿想要游泳,我们全家就在游泳馆办一张卡,全靠自己体会,两周下来她就游得有模有样了,甚至比有的跟着教练学习的男孩子进步还快。

第三,不要吝惜表扬和称赞

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孩子取得成绩而处于兴奋状态时,对孩子的成绩给以积极的肯定又提出更高的要求和任务,孩子一般比较容易接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表扬奖励是通过孩子的进步,给孩子的好行为、好品德以肯定,使之在精神上得到愉快满足的体验,充分调动孩子自身的积极主动因素,不断进步。我国清朝思想家、教育家颜元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这种教育方法尤其对那些表现不太好的孩子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他们消极因素较多,缺乏自信心、上进心,更需要正面鼓励。

表扬奖励一定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过高就容易使孩子满足现状、固步自封。尤其是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经常过高的表扬会使孩子持无所谓的态度,甚至认为你的表扬不是真心实意的,引起孩子的反感。

表扬奖励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物质奖励一定不要事先许诺,事先许诺可能在一时一事上发挥积极作用,用多了会使孩子养成讨价还价、斤斤计较的不良习气。

第四,批评要讲究艺术

与表扬相对的是批评,批评就是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思想、品德给以否定的评价。家长要对孩子的缺点、错误、过失及时指出并给以批评,促使其及时克服、纠正、根除。但批评不能简单粗暴,粗暴的家长常常教育出极端的孩子,要讲究批评的艺术。

当孩子做错事或意见与自己相悖时,不要盲目地横加指责、埋怨和反驳,要冷静地在认同、赏识、肯定、关爱中提出建议、批评或不同观点,给孩子以希望和信任以至于支持和鼓励,这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批评的时候不能指责埋怨孩子,这样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叛逆是青春期孩子的共同特征,叛逆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是孩子自我意识逐步完善的过程,这个时期的孩子尤其要多加引导。

批评要及时公正、恰如其分,不要絮絮叨叨、旧事长提;要就事论事,不要点评人格;要找旁边没人的时候,不要高姿态、高声音。

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子先正己,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给孩子起到模范榜样的作用。总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只要坚持“导之以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在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讲究家教方法,就一定能培养出合格的下一代。

第11篇:家庭教育案例与分析

我不是一个对孩子特别上心的母亲,对孩子的要求也不高,只希望他顺其自然地成长,身心健康,对人、对事有责任感,长大以后能自食其力就可以了。现在儿子已经满18周岁了,我不敢说他会成材,但他已经成人,就如已长成型的小树,不会旁逸斜出了。

现在的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我也一样,但我更关心孩子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过程。我让他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能依赖父母;学习要讲究方法,不靠死记硬背;学习要付出一定辛苦,不能贪图安逸;学习要持之以恒,并要养成良好习惯……当然这些道理都不是靠说教或逼迫使孩子知道的,而是以具体的事儿为契机,在看似不经意间,潜移默化地渗透给他。也许这样的教育起到了作用,从小学到高中,他的学习从没让家长操心过,我们对他的学习也从来是“不闻不问”,三个人在一起也很少聊学习成绩的事情,往往是把科索沃、“六方会谈”、NBA、余秋雨、《天龙八部》等聊得热火朝天。

但高三毕竟不同,今年开学后不久,我那一向以学习为乐的儿子似乎也遇到了问题,尽管在我们面前他还尽量地表现出乐观和轻松,但我却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了他情绪的变化。

那是三月末的一个星期六,儿子上学去了,我和他爸爸在家搞卫生。儿子凌乱的书桌上,摆满了各种书籍、复习资料、笔记本和草纸,我要简单帮他整理一下。这时,我在一张白纸上看到了儿子很潦草地写到:“都三月份了,我的成绩还不见提高,怎么办?”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却反映出了儿子的压力和焦躁,这种情绪如果持续下去可就太糟糕了,我得帮帮他。他没有和我们说出来,说明他还不想和我们面对面谈这个问题,那我也不能太直接了。因此,我也坐下来,提起笔,就在他写字的那页纸下,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儿子:

听以往高考过的成绩好的学生家长讲,

三、四月份是考生最艰难的阶段,怎么学成绩都不见提高,而且常常是顾了这科顾不了那科,但如果坚持住,最后的成绩往往都还是不错的。儿子,只要付出了,就会有回报,爸爸妈妈看到了你的努力!不管你最后的高考成绩怎么样,你都是我们最爱的儿子!

妈妈于当日

写完以后,我又把这张纸放回到那凌乱的书桌上,上面还斜着放了一个小辞典,既不能让它赤裸裸地完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又要让儿子在书本堆中能看到它,给儿子一种很随意的感觉,这样他会很容易接受的。

中午儿子放学回来,也到书桌前坐了坐,但没有发现我写的东西,我也没有提这件事。晚上儿子下晚自习回来后,泡脚、喝奶茶、看NBA,每天基本固定的一套程序结束后,又到书桌前去学习了。几分钟以后,儿子匆匆过来了,说:“妈妈,您说的是真的吗?

三、四月是最艰难的阶段?成绩都不见提高?”我说:“是啊,有过经验的家长都这么说呢!”儿子打了一个响指,兴奋地说:“那我就不怕了!”

第二天,儿子明显地更有精神了,也更努力了。果然,在最近的“二模”和“三模”考试中,成绩都还不错。

后来,我把这件事说给孩子他爸听,并把我写的那几个字给他看,他仔细看后,拍着我的肩膀说:“你这哪里仅仅是几个字啊,分明是一剂良药!你看,你先告诉他,这一阶段最难熬,好学生的成绩也很难提高,使他不气馁、保持自信;接着你告诉他,你看到了他的努力,这是对他的的付出的认可;最后,你又告诉他,我们对他的爱恒久不变,‘信心、认可、爱’是一个人多么需要的啊,尤其是对处在他现在这个阶段的孩子!我都要谢谢你了”听他一说,好象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其实我当时哪想那么多啊!

还有一个月,儿子就要接受他人生的一次重要挑战了,他依然是每天高高兴兴地上学、放学,勤勤恳恳地复习、考试,痛痛快快地看NBA、打篮球,乐乐呵呵地和我们聊这聊那,没有焦躁,没有松懈,只有踏踏实实和坦然面对。也许儿子的高考成绩不会像想象的那么好,但是他能有这样的状态我就满意了,我希望他的一生都保持这样的状态!

第12篇:班级故事与家庭教育

班级故事与家庭教育

春风又绿江南岸,新世纪的曙光迎来了新的挑战,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在这种强音下求生存谋发展,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特别是在一年的低年级班主任工作中,我就时常受到这种强音的冲击。下面我就结合班里的几个小故事与大家交流一下。

故事

(一) 给家长一个下马威

2008年9月3号,小学一年级的新生入学了,我早早到校整理好教室,迎接班级小主人的到来。八点钟左右,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进了校园。填表登记任务在紧张有序的进行,忽然啪的一声,把大家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顺着声音,我看到了这样一幕:一个小男孩两手叉腰,鼓着腮帮怒目而视,脚底下躺着一个看上去还很不错的文具盒。看到我们的目光都集中到这一边,妈妈可能有些尴尬,赶紧满脸赔笑的对孩子说:“是妈妈不好给拿错了,下午一定给你那新的来。”可是这个小男孩却不予不饶的说:“不行,我现在就要。”说着,一脚把这个文具盒給踩瘪了。

故事

(二)你是刘墨翰的什么呀

开学几天了,为了方便,我把教师的另一把钥匙交给在校园内主的刘墨翰同学,并嘱咐他要几十位同学们开关教室门窗。我刚把钥匙给刘墨翰挂上,他的同为安家驹就一脸疑惑的问:“你是刘墨翰的什么呀?”我赶紧说:“我是他的老师呀,也是你的老师呀!”听了这话,他才放心的回到座位上小声的说:“那就对了。”

故事

(三)我不高兴读,就不读

开学一周后,拼音教学开始了,孩子们读得热火朝天,可有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着实让我着急,因为不管课堂上多热闹,他就是不参与,不出声。课下我摸着他的轻轻的问他为什么不出声读书,是不是没学会?谁知她嘟着小嘴生气的说:“不!我会,我就是不高兴读。”

故事 (四) 语出惊人

为了上好《美丽的校园》这节品德与生活课,课前,我领孩子们细细参观了我们的校园。课上,我们一起讨论看到的校园风景,有的孩子说,校园里的树很美,有的说花池很美,还有的说校园里飘扬的国旗很美。正当我们讨论激烈时候,坐在后排的程子凯主动站起来大声说:“我觉得我们的校园哪儿都很美。”话音刚落,一个从不大爱说话的小孩站起来顿了顿说:“虽然我们的校园不是最美的,但是它在我心里却是最美的。” 听了这几个小故事,你有何想法呢?我想,你一定会和我一样陷入沉思之中。是啊,孩子们打时代的烙印,带着家庭教育的背景特色,站在了你的面前。我们不能阻挡历史的车轮,也不能改变社会的大环境。怎么办?我想,我们只能改变自己,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走进学生的家庭。帮助家长同志们补好家庭教育这一课。我想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培育出美丽鲜艳的花朵。

第13篇:互联网与学校德育工作

新形势下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

互联网与学校德育工作

摘要: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具有综合性、及时性、开放性和虚拟性等特点,它既传播信息又传播思想,已经成为学校德育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据调查,青少年是网民的主体,而且青少年接触网络的年龄变得越来越小,中学生上网热正在形成,这一现象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网络作为一种新技术手段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延伸了广袤的时间与空间,同时对学校德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当前网络日渐普及的条件下,必须研究网络对学校德育的影响及对策。

在互联网的触角已伸展到社会各个角落的今天,它的影响力已不容忽视。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0年1月18日发布的有关信息显示,目前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量总计已达890万,其中78%是青少年和儿童。有关人士估计,我国目前的上网人数已突破1000万,其中,家用电脑上网约占37%左右,普及率虽低,但绝对数量较大。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开展的\"北京市中学生科技意识调查\"的结果显示,47.7%的北京市家庭拥有电脑或电脑学习机, 96.4%的家长允许使用家用电脑。在新世纪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之际,计算机\"从娃娃抓起\"日显重要,那么,如何带领孩子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是广大父母和儿童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因此,如何认清互联网对学校德育工作所带来的机遇,同时制定有效的措施来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学校德育阵地中的作用就显得很有必要。

www.daodoc.com

一、开放的、资源共享的、交互式的、个性化的网络,使传统的教育观念尤其是德育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21世纪的德育工作既面临严竣的挑战,又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机遇。

1.个性化的网络,让个体的发展遇到莫衷一是的尴尬。

网络拓展了人们表情达意的空间,无疑是件好事。但网上运行的信息是完全公开和共享的,只要通过一台联网的计算机,就可以接受或传播各种信息,其过程无需登记、完全匿名,因而个体行为极难控制。它的交流却是人----机----人的模式,人藏在机器的背后,上网的人来自不同国家、地区、民族,抱着不同的政治态度、宗教信仰、价值观念,难免有人制造大量的网络垃圾和黄色网页,让正处于懵懂年华、捧着一颗赤诚之心上网的学生无所适从。而小学生尚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还不完全懂得取舍之道,如BBS上的谈论就常常让学生不知所措,进而受到心灵毒害。未成年的他们,不知道是相信老师的传授,还是相信自己在互联网上亲眼目睹的言论。互联网没有中枢机构,难以总体调控,为我们教育学生正确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带来了相当的难度。

2.开放的、交互的、个性化的网络,使学校德育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1)网络的介入使德育工作的时空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德育工作,主要是在学生在校时间内通过学科渗透这一主渠道,以及社会实践活动来开展。而今,教育的时空由于网络得到了延伸,不再拘泥于人数众多的、资料有限的课堂,也不必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比如指导学习青少年法律知识,只要

www.daodoc.com 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网站地址,就可以通过学生自己上网查阅资料来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事半功倍。

(2)网络的介入使德育内容得到了扩展。

传统的德育工作,是以有限的德育工作形式去引导无限潜能的学生,无疑是力不从心的,互联网的兴起,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可以想象,未来的网校,能把世界上所有著名图书馆的图书搬到每一个学生的面前,供他们自由检索和选择。极其丰富的空间,吸引了学生也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证性。 在网上,学生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通过有效的分析、参与、整合和创新,很快便能重有所获,这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及对现代科技的热情都大有裨益。无疑,网络技术的支撑,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内容的内存量。

(3)网络的介入使“教学相长”得到了新的诠释。

古训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面对网络,教师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学生通过网络直抒胸臆,表达他们的见解、意见和建议。这种交流,无疑是一种全新的方式,它让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重现“亲其师,信其道”的和谐,更能闪耀出智慧的火花。正如肖伯纳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大家交换,仍只是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大家交换,至少有两种思想。

(4)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平台,对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网络,就是新生活。它融合了多种传播媒体的物质,使得教育手段丰富多彩,其内容更是不分国界,精彩纷呈,是一个自

www.daodoc.com 由开放的现代化平台。它能使学生更详尽、更直观地了解世界文明及其发展现状;感觉到他们所处社会的各种意识、潮流;有机会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他们更可以找到一些如何适应社会、如何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

(5)网络教育双向互动,开放、活泼,符合素质教育要求,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生个性化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网络极大地动摇了传统德育的基本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教学双方甚至多方彼此互动、高度开放的全面教育模式。以“素质教育”取代传统“应试教育”,这是我国当前教育界上上下下努力实现的目标。而网络化教学,正是强调了教学双方的互动性,使学生由被动的灌输对象变成了主导力量。网络的精彩,使得学生真正能从思维上打破传统条条框框的束缚,开阔眼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素质。

(6)网络的介入真正拓展了学校德育的途径。

英特网开放、交互式的特点,使教师可以利用无限的网上资源,查阅各地方的德育工作信息,了解德育发展动态,学习新的具体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通过建设完善的校园网,通过过渡技术及软件也可以让学生从原来的无限上网变为有限上网,实现大队活动工作动态网上发布、班级工作动态上载,更可以举行“网络知识竞技大赛”、“网络搜索大赛”等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二、发展校园网是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世界,学校德育工作者只有认识网络的特点,转变观念,规范它的发展,因势利导,才能充分运用网

www.daodoc.com 络这个媒体,实现我们的教育思想。

1.加强德育工作者对网络知识的学习。

学校应当鼓励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等德育工作者学习网络、了解网络,认真关注,努力探讨网络和当代学生的互动现象。尽量发挥网络的正面效应,并努力消除负面影响。只有自身具备了上网知识和上网经验,才能与学生在网络方面有共同的话题,才能与学生增加交流的机会, 教育才更有说服力与效果。

2.利用网络的虚拟性解决真实的问题。

网络的虚拟性一方面造成了一些人无所顾忌地在网上发布不负责任甚至错误的信息和言论。另一方面,网络社会又有着某种程度的真实性,在网络社会的虚拟空间中,人们反而更容易流露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对于德育工作者来说,这意味着可以通过网络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动态,从而有助于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专题论坛、实时交流、电子邮件,师生可以平等地跨时空网上交流,以此来解决学生的思想、心理等问题。比如,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平时常破坏或隐匿同学的物品,虽然我经常批评他,教育他这种行为是破坏他人财物、是偷窃,要求他立即改正缺点,但往往是他下次照犯不误。后来,我发现他常用QQ聊天,我就设法了解到他的QQ号码,然后以“一个陌生就姐姐”的名义与他聊天。在聊天中,我终于知道了他为什么要那样做。原来是因为班上同学看不起他,不爱和他玩,他为了报复同学才这样做的。我找到了“靶心”,接下来的“打靶”就容易得多了。

3.加强学生的法律和网络道德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道德与相关法律在学校德育内容中

www.daodoc.com 逐渐成为必须。因此,学校在德育方面可以增加“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知识教育,依法使用网络”、“做文明网民”等相关内容。还可以在网上与学生开展网德大讨论等活动,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和法制观念。

4. 利用德育专题网站加强德育教育。

通过办好学校德育专题网站,以丰富、详实、生动的材料介绍一些国家大事、身边小事,讨论学生关心的一系列问题,在这其中要坚持正面的声音,以和风细雨、入情入理的方式,给涉世不深的学生以思想上的引导。在办好这类网站时,要创造思想类网站网络传播的鲜明特色,将权威性、指导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校还可以尝试利用网络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如学校工作信息的发布, 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都可以利用这个网站,把主旋律唱到网络上来。

5.学生专题电子作品比赛加强德育教育。

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地发现学生们利用电子技术来创作班刊,办校刊,做贺卡,搞美术创作,制作班级网页,创立个人网页等,这些作品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发表。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举办关于德育专题的电子作品比赛来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我们设定的轨道上来。学生们搜集与专题相关的资料的过程本身就是很好的受教育过程,而且,学生们通过把原本松散的资料制作成自己的作品,就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对专题的理解。然后,德育工作者把其中优秀的作品在互联网上发表,这样不仅对作者本身会是一种激励、一种教育,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这些作品来教育其他学生。

6.转变德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中心的理念。

www.daodoc.com 网络时代,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法已不能满足时代对学生的要求,教师应该突破一味地空洞说教的方式,积极探索\"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自学讨论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德育教育模式。教师,应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是德育活动的主宰,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满足学生自我完善需要。如学生行为规范讨论,热点问题追踪,学生管理真知灼见等。我们不应简单地就事论事,而应自觉运用网络这个载体,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认识,发展自我,并内化为自身的一种素质。

7.开展网上心理辅导。

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是品德的基本心理成分,其中任何一种成分发生问题首先会导致个体产生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就有可能导致品德上发生问题。而面对网络给学生带来的众多心理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有的学校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方面也做了些有益的尝试,如学校建立学生心理辅导室,但由于学生对心理辅导有片面的认识,认为进行心理辅导是“心理变态” “精神有问题”或“神经病”才需要的,如果自己进去了是很丢面子的事,容易引起别人的误解;再者学生面对辅导员即使有心理方面的问题也觉得不好意思,难以启口,即便讲了也担心暴露了自己的隐私而被人歧视,结果导致了心理辅导室门前冷落。因此,利用网络隐蔽性的特点建立网上心理辅导,聘请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学生心理辅导员,定期上网与学生交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既可以避免了上述问题,也可以使学生存在的有些心理问题能够得以及时解决,从而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8.德育课上网。

www.daodoc.com 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文化信息量大、传递迅速快、图文并茂的特点,将“两课”教育、人生修养、社会道德观等内容输入德育课堂,改变以往德育呆板、硬灌输的旧模式,开发德育教育的网络媒体手段与模式,以增强德育的及时性、实效性。这样,学生对正确积极的东西接触多了,自然会对非理性、伪科学的东西产生免疫力。而且,我们德育工作者通过此途径,可以引导学生敢于通过媒体剖析现实,澄清事非,开展道德评价,实现舆论监督,从而学生在大量的信息中做出正确的理解、判断和筛选。

总之,伴随着互联时代的来临,关起门来进行德育教育的时代已经过去,代之而起的应该是开放的德育观念。时代给予了我们机会,我们理应紧紧抓住。

www.daodoc.com

第14篇:互联网与物联网

浅谈互联网与物联网

互联网与物联网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概念和分层结构,接着分析了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关系,最后展望了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互联网 物联网 层次结构 两者关系 发展趋势

浅谈互联网与物联网

第1页

共9页

目录

1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互联网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互联网的定义………………..................................................................................4 2.2互联网的体系分层结构………………………………………………..…4 3物联网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物联网的定义………………………………………………………….…5.3.2物联网的体系分层结构…………………………………………...……..5 4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联系与区别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联系………………………………………………….6 4.2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区别………………………………………………..…….….6.5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互联网的发展趋势……………….........................................................................8

5.2物联网的发展趋势…………….............................................................................8 设计心得体会 ···························································································· 9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谈互联网与物联网

第2页

共9页

1 引言

物联网是互联网在现代信息社会发展和延伸的产物,是现代信息社会的标志。互联网的技术在信息社会是不能够完善的,随着人们的需求多样化,人们已经不满足现在互联网的状态,所以就产生了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二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研究互联网和物联网已经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

浅谈互联网与物联网

第3页

共9页

2 互联网

互联网是20世纪人类伟大的发明。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们的交往方式、社会和文化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它不仅改变了现实世界,更催生了虚拟世界。互联网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 2.1互联网的定义

美国联邦网络委员会(FNC)认为,“互联网(Internet)”这个词的定义为:全球性的信息系统,通过全球性唯一的地址逻辑地链接在一起,这个地址是建立在互联网协议(IP)或今后其它协议基础之上的,可以通过传输控制协议和互联网协议(TCP/IP),或者今后其它接替的协议或与互联网协议(IP)兼容的协议来进行通信,可以让公共用户或者私人用户使用高水平的服务,这种服务是建立在上述通信及相关的基础设施之上的。 2.2 互联网的体系分层结构

一般认为互联网是基于TCP/IP协议的,故可以分为五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2.2.1物理层

物理层是网络体系结构的最低层,但它既不是指连接计算机的具体物理设备,也不是指负责信号传输的具体物理媒体,而是指在连接开放系统的物理媒体上为上邻的数据链路层提供传送比特流的一个物理连接。 2.2.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与物理层之间,它的基本任务是:把网络层下的IP数据报封装成帧往下传给物理层;从接收到的物理层上传无差错帧中提取IP数据报上交给网络层。具体有帧定界、透明传输、差错检测等。 2.2.3网络层

网络层是处理端到端数据传输的最低层。它在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帧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多个网络经由路由器连接成一个互联网络的各种问题。它负责在互联的网络之间提供一条互联的链路,为不同网络的进程间的通信提供合适的路由控制和数据交换等。 2.2.4传输层

从网络体系结构的角度,传输层既是面向通信的最高层,又是用户功能的最低层。传输层的基本功能是利用通信子网为两台主机的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性能可靠、价格合理、透明传输的通信服务。传输层还有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差错控制等功能。 2.2.5应用层

应用层是网络结构体系的最高层。应用层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可扩展性。应用层协议规定了应用进程在通信时需要遵守的具体规范,并通过位于不同主机的多个通信进程之间的通信和协同工作来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 浅谈互联网与物联网

第4页

共9页

3 物联网

自1999年提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的概念至今,物联网正逐步深入人类智慧生活的各个方面。物联网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3.1 物联网的定义

与互联网相比较,物联网的概念、范围、技术体系、标准都是不清晰的。国际电信联盟(ITU) 对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信息传感装置,如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将他们与互联网相连,使我们在信息与通信的世界里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将沟通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 3.2物联网的体系分层结构

物联网作为新兴的信息网络技术,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一个广泛认同的物联网体系结构。但物联网体系结构的雏形已经形成,物联网基本体系具有典型的层次结构特性。本文将物联网划分为四个层次:感知识别层、网络传输层、应用支持层、应用接口层。

3.2.1 感知识别层

感知识别层是解决对客观世界的数据获取问题,目的是形成对客观世界的全面感知和识别。由于物联网终端的多样性,该层涉及众多技术层面,核心是要解决智能化、低能耗、低成本和小型化问题。具体有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实现对物的感知识别。 3.2.2 网络传输层

网络传输层位于感知识别层和应用支持层中间,负责两层之间的数据传输。网络传输层就是利用公网或专网以无线或有线的通信方式,提供信息传输的通路。其中特别需要对安全及传输服务质量进行管理,以避免出现数据的丢失、乱序、延时等问题。 3.2.3 应用支持层

网络层包括各种通信网络与物联网形成的承载网络,完成物联网接入层与应用层之间的信息通信。同时,云计算是物联网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云计算平台作为海量感知数据的储存和分析平台,将是应用支持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用层众多应用的基础。 3.2.4 应用接口层

应用接口层的功能是根据物联网的业务需求,采用建模、企业体系结构、SOA等设计方法,开展物联网业务体系结构、应用体系结构、IT体系结构、数据体系结构。技术参考模型、业务操作视图设计等。 浅谈互联网与物联网

第5页

共9页

4 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联系与区别

4.1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联系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二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物联网连接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如果说互联网扩充和丰富了“地球村”的内涵,而物联网将带领我们通向“智慧地球”。物联网并不是互联网的翻版,也不是互联网的一个接口,而是互联网的一种延伸。 4.1.1互联网是物联网的基础

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嵌入式芯片和软件,使之成为“智能物体”,并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实现人和物体、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沟通和对话。

4.1.2物联网是互联网的扩展

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扩展的,使其具备了互联网的特性,我们不妨对将要到来的物联网展望一下,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物联网不仅能够实现由人找物,而且能够实现以物找人,通过对人的规范性回复进行识别,还能够做出方案性的选择。

合作性、开放性、适用性这些特性是互联网在应用中的重要基本特征,就是这些基本特征,引发了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对物联网来说,通过人物一体化,就能够在性能上对人和物的能力都进行进一步的扩展,就犹如一把宝剑能够极大地增加人类的攻击能力与防御能力;在网络上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从中获得更多的商机,就好像通信工具的出现,可以增加人类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而伴随着这些交流与互动的增加,产生出了更多的商业机会。

互联网和物联网实现的网络基础是相同的,他们都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在基础网络数据中来进行分组的,也都是应用了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系统数据的分组进行了对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实际应用于承载的网络结构。但是人们对实物与数据的承载网与进行物品交易和交流的业务平台是完全分开来的,物品交易和交流的业务平台可以完全自己独立完成网络系统设计与延续发展,因此互联网是这样,而且物联网也是这样的。 4.2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区别

尽管物理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的,但是两者在许多方面仍有很大不同。 4.2.1互联网与物联网的结构复杂度不同

互联网主要是电脑与电脑之间相互联系的网络,结构比较单一;物联网具有强大的感知能力,它能在各种物体种类上植入微型感应芯片,这些物品就有了感觉就有了感受,就能够与人们交流和沟通,结构比较复杂。

浅谈互联网与物联网

第6页

共9页

4.2.2互联网与物联网对网络的要求不同

用于承载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分组数据网无论是网络组织形态,网络的功能和性能,对网络的要求都是不同的。互联网主要强调规范的开放性和通达性,对网络性能要求是:“尽力而为”的传送能力和基于优先级的资源管理,对安全、可信、可控、可管等都没有要求,IPv4 是如此,IPv6 也是如此;物联网对网络的要求就会高得多,目前实际上已经存在若干孤立的物联网系统,这些系统对实时性、安全可信性、资源保证性等都有很高的要求。这些要求目前 IP 网难以提供。因此从这方面来说,两者是有差别的,至少目前是如此。 4.2.3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应用不同

互联网的应用是虚拟性的,而物联网的应用是实物,这种差异性形成了两者的应用在成本上的差异性。互联网应用的开发不仅是企业和组织,个人也可以参与其中,因此应用的种类丰富,对用户需求把握也较好。而物联网应用的开发基本是企业来实现,在把握用户需求和实现应用的多样性上难度较大。 4.2.4互联网与物联网的终端连接方式不同

互联网通过端系统的服务器、台式机、笔记本和移动终端访问互联网资源,发送或接受电子邮件,阅读新闻,通过网络电话通信等。

而物联网的传感器节点需要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汇聚节点接入互联网;RFID芯片通过读写器与控制主机连接,再通过控制节点的主机接入互联网。因此,由于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应用系统不同,所以接入方式也不同。物联网应用系统将根据需要选择无线传感器网络或RFID应用系统接入网络。互联网需要人自己来操作才能得到相应的资料,而物联网数据是由传感器或RFID读写器自动读出的。

浅谈互联网与物联网

第7页

共9页

5 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5.1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1) 多样化。互联网用户对数据有不同的数据速率要求。比如说短信,只需要较低的数据速率,而高清视频等则需要较高的数据速率。对于未来的网络它必须要能够提供多种解决方案。

(2) 多点的搜索方式。网络必须要支持很多的用户进行多点的搜索方式。

(3) 绿色化。未来的互联网将用绿色的技术来实现互联网的应用。

(4) 支持物联网。目前互联网还不能够对物联网提供很好的支持。因此需要对网络资源进行优化,逐渐完善对物联网提供更好的支持。

(5) 支持云计算。目前没有一个网络可以真正实现云计算。因为对云计算来说,需要非常高速的网络,而且没有堵塞,没有断点。

5.2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无疑是现在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其不但首次出现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频繁见诸两会代表委员们的提案中。由于物联网是互联网应用的增长点,可以大大促进信息化的应用,包括美国、中国和韩国都把物联网提升为国家战略级产业。把所有物品与网络连接,实现远程监控,物联网的新时代将为人们带来生活上的新体验。专家预估,物联网将是未来十年最重要的产业,至2020年可望成为全球经济新一轮的增长点。

物联网发展需要四大关键技术的支持:RFID技术用于标识物品;传感器技术用于感知物品;嵌入式智能技术用于思考物品;纳米技术用于微缩物品。如今,促进中国物联网发展的政策、产业环境以及支撑其运行的网络基础正在逐渐完善,中国物联网发展已拥有了良好的基础,将进入发展快车道,中国物联网发展前景良好。但同时仍存在成本、技术标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熟商业模式建立等问题,物联网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总之,互联网与物联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发展将会是相辅相成的。

浅谈互联网与物联网

第8页

共9页

设计心得体会

通过本设计,我加深了对互联网与物联网的理解,也更加清楚地明白了两者的关系。物联网和互联网将会在相互发展中共同前进,物联网将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应用到各行各业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计算机通信网络课程设计,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计算机通信网络知识的理解,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当中去,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我对互联网及物联网的学习研究兴趣。

由于我的设计能力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恳请老师多多指教,我十分乐意接受批评与指正。

浅谈互联网与物联网

第9页

共9页

参考文献

[1] 杨心强.《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1 [2] 蒋林涛.《互联网与物联网》.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 刘化君.《物联网体系结构研究》.现代电信科技.2010. [4] 崔艳荣等.《物联网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5] 薛燕红.《物联网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6] 陈世军.《从互联网角度分析物联网》.湖北电信业务技术支撑中心.2012. [7] 张玉学.《互联网与物联网关系及融合初探》.苏州职业大学出版社.2011.9 [8] 郭育良.《物联网与互联网的比较研究》.现代电信科技.2011.4 [9] 吕廷杰.《物联网的由来与发展趋势》.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10]毕业论文网.《浅谈物联网与互联网》.

http://www.daodoc.com/.2015年7月7日访问

第15篇:互联网与企业管理创新

互联网与企业管理创新

人类进入新的世纪,“互联网”成了当今最深入人心的概念。在人们感到惊诧、甚至来不及作出反应之时,它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开始融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及不同层面。互联网是信息与管理技术的最佳结合,其爆发出来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它对企业的影响是最直接和最深远的。面对全球范围内互联网技术及文化的广泛

应用和普及,企业管理必须适应这种新的经营环境,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本文着重从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组织、管理方式的创新等几个方面略作分析,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讨论。

一、管理理念创新:知识资本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类的经济活动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实实在在地感到“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与此相适应,在企业管理理念上,也正在经历一个新的转折:相对于有形资本,无形资本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知识资本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最重要的资源。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以其未来学家的深邃眼光较早地洞悉到这种变化的趋势,并将这种由社会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对知识的“赋值”称之为“符号财富”。他甚至深刻地提醒世人:没有人会因为苹果计算机公司或IBM公司的物质资产而购买其股份。起作用的并不是这些公司的建筑物或机器设备,而是其市场推销能力和社会关系、其公司管理的组织能力以及雇员们头脑中的那些突发奇想。它们所代表的不过是另一些象征性符号而已,而且已达到令人惊异的地步。托夫勒的话绝非一个未来学家的奇思妙想,更非要到遥不可及的将来才能在一般的企业中变成现实,在IT行业以外的一般制造业中也早已被富有创造精神的企业家们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年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的耐克(Nike)鞋业公司,在市场上可谓独占鳌头,但它并不直接生产和制造鞋,它的资产是“耐克”商标、生产许可证、市场销售能力和设计开发能力。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可口可乐公司总裁敢夸下海口:“如果可口可乐公司总部被烧毁,它可以凭可口可乐的牌子重新起家”。在新的企业兼并浪潮中,许多企业就是为了获得无形资产而进行兼并,或以无形资产作为兼并其它企业的本钱。

这一事实表明,传统企业本身的结构、内容和经营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服务业为特征的知识经济发展迅速。面对互联网的冲击,正如美国进步政策研究会(I)技术创新和新经济项目小组主任罗伯特·D·阿特金森(RobertD.Atkion)博士与该会技术政策分析家拉诺夫·H·科尔特(RanolphH.Court)在其合著的《美国新经济——联邦与州》一书中详细地分析了美国联邦及各州的新经济增长状况后指出的:“知识变得越来越重要,对这一点存在广泛的认同,这也是对新经济认识的一个确切的方面。”“知识日显重要意味着无形资本的净积累(如教育、研究与发展等方面)比有形资本的净积累(如建筑物、交通、道路和机器系统等方面)增长的更快。在联邦财政资助方面,无形资本占联邦财政资助有形资产的比重从70年代的60%提高到现在的93%。在商业中也有同样的趋势。在60年代和70年代,平均股票溢价收益中约有25%应归功于已报告利润的变动。到了90年代早期,这个比例下降到低于10%。这个变化部分地可归功于公司的价值越来越取决于传统会计无法核算的无形资产(如研发、商标和雇员专利知识等)这个事实。无形资产的重要性至少已经和有形资产旗鼓相当,而且有形资产价值中的更大部分取决于无形资产的投入。”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教授更是早就明确指出,知识已经成为知识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并一语道破真谛:“知识是唯一的经济资源。”

二、管理模式创新:知识管理将成为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传统的企业管理主要是将注意力关注于人、财、物、供、产、销等环节,此一时,彼一时,无所谓轻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从物品生产转移到以智慧为基础的服务,从根本上改变了占据经济学思想最长久的一个假设——报酬递减。实际上,在互联网极大普及的经营环境下,以知识为基础的工作和传统的以物品为基础的生产在行为上有非常不同的特点。传统的物品生产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不可避免地会随着有形资产的消耗而逐步缩小。与之有别的是,知识在其自身作用下(生产、分配、使用)是在不断增长的,它可以创造以前从来不存在的市场,引起并产生更多的创新,因此,应该是“报酬递增”,即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特定市场中的企业,其获得的优势在竞争中也是不断增强的。这些企业在管理行为、管理风格和企业文化等方面都呈现出了有别于传统企业的新特色,在管理模式上事实上正在进行知识管理的新尝试。借助网络技术,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互联网中的环球网进入数据库,还可以利用公司的内部网络获取公司的专业技术知识。但由此带来的问题在于太容易将数据与知识、信息技术

与信息相混淆。随着资产无形化的日益发展,随着知识在企业发展中战略地位的日益突出,随着人们获取的数据不断增加,对数据进行筛选、分享及利用的困难也变得更加尖锐了。于是在许多企业纷纷出现了一批新式高级经理人员,其头衔为:“知识主管”、“学习主管”、“知识资本经理”、“知识管理经理”,等等。一些著名公司(尤其是知识型公司)在知识管理方面已

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从管理模式的角度看,面向知识管理的公司决策者面临着一种根本性的转变,“即从传统的以交易过程、后勤统筹和工作流为关注核心的管理转到建设一个有能力支持沟通、建立交际网络、在工作中学习等内容的系统上来,以行动和知识的创新更快地反馈循环来对全新的经济环境作出反应。”在企业内部,知识管理应该在保守企业商业秘密的前提下,营造良好的氛围,最大限度地促进企业知识共享、促进企业知识流动。企业还应该充分利用外部知识网络,加强对网络中知识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知识资源。在新的管理模式中,企业管理者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个人的创新和创造能力是一种特殊资源,企业应该针对其在知识开发中的独特性,实施有效的管理。

三、管理组织创新:从金字塔型的等级化的垂直管理到网络型的扁平化的水平管理美国经济学家钱德勒在其颇有影响的著作《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中的经理革命》一书中曾经写道:“美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成长过程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企业规模的扩张过程;二是资本所有权与管理的分离过程。”“由一组支薪的高、中层经理人员所管理的多单位企业,就可恰当地被称为现代企业”。这种被称为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成了当今美国工商企业制度中的标准形式,也被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参照系。然而,有必要指出的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是以庞大的规模和集中的管理来更好地控制原料供应,以此来获得较高的效率。但在互联网广泛应用和普及的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是靠不断找出市场需求以及解决办法之间的联系。成功的企业所提供的价值大多来自有待解决的市场问题所需要的专业研究、工程和设计服务,识别问题所需要的专门销售和咨询服务,以及把上述两个方面连接起来的专门化战略,加上金融和管理服务。只有这种价值才不易被模仿。所以,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创新和服务将代替控制和管理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正在改变传统企业管理的许多做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若沿用那种按职能分工、条块分割形成的金字塔型的层级结构,那就无法对外来信息做出快速反应。基于此,1993年出现了‘企业重建’的理论与实践。它的核心思想是把原来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扁平化、信息化,形成以任务或合同为对象的有关职能专业人员的组合。而这种变革的技术基础是信息网络在企业内部的普遍覆盖。”这样的发展趋势,导致企业纷纷压缩纵向距离,造成了企业结构向水平化、横向化的构造运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企业管理层次必须减少。“而首当其冲的便是经理阶层。”中层经理的职责是协调下层部门的工作,从下级收集信息,转给其它的下级或向上级汇报。由于传统体制下等级森严,信息往往难以迅速反映到高层。正如国外有的研究者注意到的,最糟的情况是:报告被净化了,数字被修饰了,信息被隐藏和隐瞒,甚至被伪造。而在新的技术背景下,计算机可以代替中层经理的搜集、传递、分析和处理信息的无创造性或低创造性的工作。互联网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使得一个普通程序员可以将有关信息直接传送给远隔千山万水的总部的CEO,一下子跨越了传统管理的许多层级和诸多需要汇报、请示的环节,加快了企业信息的反馈速度,更消除了金字塔型等级制的官僚作风,使得高层与基层直接对话成为现实可能,从而某种程度地使中层经理成为多余。在中层管理削弱的同时,新的企业形式,如网络型企业应运而生,某些虚拟企业的成功运作为人们提供了极为广阔的思考空间。这样的企业结构象网而非金字塔。与传统企业根本不同的是,网络型企业中网络上的每一个结点都是创新的源泉,其成员既是项目的参与者,也是利润的分享者。这样的网络结构一方面极大地刺激了每一个结点的创新,另一方面又减少了中层管理,降低了管理成本,对解决传统管理体制的弊端也是一剂良药。

四、管理方式创新:从消极地适应市场到积极求变创新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计算机科学家张亚勤先生最近曾经说过:“计算与通信的有机结合是网络革命的最大特征。Internet的蔓延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于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的无限联通。”张先生的话是不无道理的。在这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的前景充满着不确定因素。互联网正在覆盖管理空间,管理的范围已经从本土进入全球,管理文化从同质交流进入与异质共存,管理对象从现实世界进入虚拟世界,管理组织从垂直进入水平状态,管理指令从日常语言到网络语言,管理内容从主要对生产要素的管理到对知识要素的管理,这对企业管理方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的要求。在这种经营环境中,企业的兴衰成败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经营者能否具有审时度势、举重若轻、应付自如的素质。在网络化时代,企业经营者必须破除安于现状、满足于现状的保守思想,消极地适应市场,企图守业,已难以维继。企业生存发展的唯一机遇存在于变革之中,其核心在于创新。要主动地去推进变革,甚至主动地进行“创造性破坏”,成为变革的先行者,而不是被动地在变革出现之后才去应付经营环境的变化。比尔·盖茨在微软成立二十五周年之际曾充满激情地写道:“纵观商业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公司,他们的行事方式僵化死板,满足于自己的成功,而没有意识到世界不论有无他们都将变化。所以,对微软来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我们适应变化的能力,我们能迅速抓住新的行业方向,随着技术的进化,不断重塑了自己,从而始终保持了成功。”处在激变时代,企业的管理方式必须从常规阶段进入创新阶段。新世纪的企业管理,从根本上讲,将是强调跳跃和变化、速度和反应、灵敏和扁平,将注重平等与尊重、创造与直觉、主动与创业精神、远见与价值控制,将依靠信息共享、虚拟整合、企业间相互依存,从而不断创造优势,为赢得未来市场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管理应该是从科学走向科学加艺术的管理,是求变和创新的管理。

第16篇:互联网与新媒体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互联网媒体和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蓬勃发展的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极大地改变了社会信息传播的基本格局。

第一节 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兴起

一、互联网与互联网传播的新形态

1、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

前身是军用网络“阿帕网”。第一次快速发展为20世纪80年代。

一个重要加速器是万维网的出现。英国商蒂姆·伯纳斯·李提出了万维网的概念。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万维网开始起飞。定义:互联网是一个使用同一通信协议(TPC/IP)的计算机网络,它能够使各种不同的计算机相互交换信息。

2、作为新闻媒体的互联网的发展

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把互联网定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按照传播学界的共识,一种媒介使用的人数达到全国人口的20%以上就可以成为大众传媒。

网络新闻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拷贝复制阶段,主要是把传统媒体上的新闻原封不动搬到网上,只是简单翻版,很少顾及互联网本身的特性。“电子报纸”成为此阶段网络新闻的主要形式。

第二个阶段是加工整合阶段,主要对传统媒体上的新闻进行加工或者扩展报道内容,或者增添新闻背景并对热点话题进行专题报道,在综合性和深度上下功夫。同时,利用网络的各种优势,即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从各个角度对新闻呈现立体报道。

第三个阶段是独家原创和综合发展阶段,一方面是专业网站派出自己的记者独立采编新闻,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优势;另一方面,在纯新闻的基础上发展网络社区、娱乐互动等其他服务手段和经营模式。

3、互联网传播的新形态

进入了Web2.0时代。Web2.0时代与Web1.0时代最大的区别在于从之前的人机对话时代进入到了人人对话时代。

博客、微博(2009年8月,新浪微博开始内测。2010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播客都是web2.0时代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的新传播形式。它们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新闻“点对面”的传播模式,代之以“面对面”的方式,开创了“所有人向所有人传播”的新形态,使“信息的接收者从被动接收信息到主动创作信息,从单一获取信息到利用信息,从信息索取的孤立个体变为信息交流的聚合群体”,让普通个体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话语空间。

二、手机与新媒体

三种对新媒体的理解:

第一种是从时间纬度来看,新媒体永远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 念。

第二种是从传播技术的角度来认定,认为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和局域宽带网,以电脑、手机和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第三种则是从新媒体的特征进行界定,认为新媒体是“数字化互动媒体”。

从技术上看,新媒体是数字化的;从传播特征上看,新媒体具有高度的互动性。几种代表形式:手机出版,手机报,手机电视,iPad与电子书

三、三网融合与IPTV

1、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也称三网合一,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变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在网络层上实现互联互通,在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在应用层上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

三个阶段:

一是严格控制阶段

二是尝试探索阶段,2006年,“要积极推进三网融合”

三是明确进入阶段,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工作。

2、IPTV

三网融合目前最为常见的应用是IPTV定义:网络电视是利用宽带网的基础设施,以家用电视机(或计算机)作为主要终端设备,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通过互联网络协议(IP)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数字媒体服务的一种崭新技术。IPTV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交互功能,因此也被称为交互式网络电视。

目前由两种方式来使用IPTV,一是通过上网的个人电脑,二是通过网络机顶盒+普通电视机。

第二节 互联网与新媒体引发新问题

一、“竞争”还是“合作”

新老媒体的竞合之路新老媒体关系的几个阶段:

1.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使其成为传统媒体的有力竞争对手

互联网传播具有传播速度快、无空间限制、无时间限制、无容量限制、传播手段多样、及时反馈、多向交互等特点。这些相比较传统媒体如报纸的发行周期、地域限制、采编制作时间、固定版面数、文字罔片、反馈延迟,以及单向输等多种局限而言,具有巨大的优势,网民呈几何级数快速增长,传统媒体受众大批流失。互联网和新媒体一度使传统媒体遭遇生存危机。

2.传统媒体凭借自身传播优势积极运用网络进行传播

虽然互联网和新媒体具有优越的传播特点,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首先,由于其作为传播媒介的历史不够悠久以及过于容易使用,导致其媒介公信力不高;其次,传统媒体拥有一支素质良好的采编制作队伍,并且没备和器材优良,新闻产品质量更为上乘;第三,作为互联网传播最初方式——门户网站,刚一开始没凌有采访权,因此所有的新闻信息

只能全部转载自传统媒体,不仅没有原创性,而且时效性也大打折扣。所以,最初几大门户网站的主要作用是便于受众进行新闻回顾、信息搜和资料整理。面对这种情况,传统媒体纷纷开办了自己的网站,并探索如数字出版、数字广播、数字电视等方式来积极应对互联网的挑战。这种思路也同样体现在传统媒体面对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介时的做法:如手机报、移动广播、手机电视的推出。甚至在平板电脑如iPad和电子书等更新的传播媒介出现的时候,最先推出第三方应用程序(application program,简称APP)和在线阅视听的都是各家出版社、通讯社、报社、电台和电视台。使互联网和新媒体成为其传播的有力工具一直是传统媒体寻求生存的方法。

3,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新型传播形式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流程

虽然在Web1.0人机对话的时代,互联网的新闻传播功用仅限于门户网站、个别个人网站和传统媒体的“网络版”,但是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以博客、微博、播客以及社交网站(SNS)等为代表的新的互联网传播形式。作为一种自媒体(We Media),这些互联网的新型应用形式打破了过去传统媒体对于信息的绝对掌控,用户可以自行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简称UGC),这就意味着互联网不再只是传输工具,而成为了制作平台和发布平台。这一次革新对于传统媒体的深远影响在于改变了新闻生产流程,新的传播形式或成为消息,或影响信息的传播过程,甚至还能决定传统媒体的传播效果。传统媒体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被迫开始“自媒体化”,他们不仅要密切关注这些新的互联网传播形式所发布的信息,还要运用互联网跟踪信息事件的进程,通过互联网进行采访,从互联网上下载相关资料,制作新闻产品时使用互联网上的材料,甚至要运用这些新兴的网络传播形式来进行媒介营销。过去,散见于互联网中的各种信息需要通过传统媒体的介入才能在社会上造成影响,现在如果哪家传统媒体对于最近流行的网络事件没有进行报道,则会被批评“缺乏新闻敏感”。

4.三网融合带来媒介融合

但是这样一种新闻生产流程的改变仍然是在各自媒介形态内进行革新,传统媒体虽然使用了新的传播技术,但是从本质上讲仍然是传统媒体。但是,基于三网融合技术下的媒介融合则是要打破不同媒介之间的壁垒,形成一个没有传播手段盲区的“大媒体”。在这个“大媒体”中,不再有界限分明的文字、图像、声频、视频、动画等具体传播手段分工,每一个从业人员都是“全能记者”(Super Reporter或者Back-ack),他们会根据具体事件情况制作适合其传播的新闻产品,以上的各种传播手段都会综合地运用到其中。而这种综合的新闻产品需要借“三网融合”这一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高层业务融合才能实现。“三网融合”通过优化现有网络配置、综合利用整合现有网络资源、采用全数字化连接、宽带数据交换与传输、高度集成业务、简化终端接口、智能化管理与控制等方式改造多媒体信息网络,向用户提供视、数据、语音等多媒体信息服务。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说,三网融合为媒介融合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而媒介融合是三网融合之后传媒业,须要进行的结构重组。一旦这个过程完成,将不存在单独意义上的传统媒体、互联网媒体或者新兴媒体,新老之争变成了新老融合。

二、“受众”还是“用户”:互联网媒体的运营模式变迁

1、门户网站时期:受众=点击率=广告

门户网站因其资本来源被称为商业性网站,以示与传统媒体的“网络版”区分,盈利模式主要是依靠资本投资和广告收入,而网站能否吸引到广告的标准就是点击率。因此在门户网站时期,如何吸引到最多的受众是其生存的根本要点。“免费的信息”是当时互联网媒体同传统媒体竞争的最为有效的手段,虽然互联具有非常优越的传播特点,但由于初期没有采访权,信息只能靠转,所以并不能完全展露出其传播优势,主要还是以信息的回顾、搜集整理为主打应用。“免费的信息”以吸引更多的受众上网为目标,在时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也为互联网后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因为在传统媒体里,只有前三没有前五,而在互联网媒体,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占据第一位的互联网媒体会占有80%以上的市场份额和广告,而其他互联网媒体则只能瓜分余下的20%。因此当这种

靠点击率吸引广告收入的模式随着网站数量的剧增而变得不再奏效的时候,受众因为习惯了之前的“免费信息”而不愿为内容支付费用,互联网媒体下一步经营面临窘境。

2、自媒体时期:免费的受众,付费的用户

这一时期,互联网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依旧延续着以往的免费服务内容,但是只能使用或看到部分了,如果受众想要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查看完整的内容,他就需要开通其他的业务或支付一定的费用。这种.式的可取之处在于:免费的部分不仅可以稳定之前的受众群体,同时还会吸引新的受众,而这些受众都会成为“潜在”的付费用户。拥有新的传播形式和自主的内容生产使得互联网媒体找到了新的运营模式,这时的受众在互联网媒体运营者眼里已经不同于之前的只是短期的“眼球效应”了,受众的“黏滞度”或者是“忠诚度”成为追求的目标,因为长期稳定的受众才是其潜在的用户群。

3、全媒体时代:更好的服务,更多的用户

“长尾效应”(The Long Tail)和“免费”的理念让互联网媒体的运营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但是无法避免的是,由于互联网媒体的使用者本身水平参差不齐,受众自行的内容生难产难以保证质量;其次,更多的时候在互联网上能够得到受众认可并追逐的信息还是来自传统媒体的生产和加工;再次,传统媒体自身对于互联网的认知和使用也发生了转变,由之前的竞争关系转向了合作共赢。因此,当互联网希望更加稳定并扩展受众/用户群的时候,是否能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成为关键。而如果想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两个最为主要的条件:一是技术支撑,二是内容供给。三网融合的技术给予这个要求一个相当优质的平,而各大传统媒体也意识到,如果想要拓宽自身的运营渠道,互联网无法舍弃的部分。另外,媒体上供给的信息内容包括传降播媒介所需要的成本和制作成本两个部分,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可以尽可能地压缩传播媒介成本,但是制作成本不会下降。如果付费用户的数量增加,则叮以进行近乎于零附加成本的传播,这对于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互联网媒体来说都是巨大的动力。而对于用户来说,如果存在大量的内容可以供其选择,那么势必造成彼此之间的竞争,竞争带来更好的信息服务和更低的价格,对于

用户来说也是好事一件。所以,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媒介融合,把受众变成用户,将是一件双赢的策略:作为信息供应方的“大媒体”可以扩展自身的付费用户,而受众则可以拥有更多的信息选择和更为低廉的体验价格。

三、“堵”还是“疏”:网络舆论的监管与引导

网络舆论的出现和勃兴离不开中国网民的成长。如果按照年代来划分,1994-1995年是网民群体的萌芽阶段,网民主要是信息的“接受者”;1996-1999年是网民群体的初成阶段,网民是积极参与的“学习者”;而2000-2003年是网民群体的大发展阶段,网民成为为“舆论监督者”,网民开始试图通过互联网来表达自身意见,于是网络舆论出现并显出来。网络舆论可以看作是网民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进行意见论,大致上会分为信息型的舆论和意见型的舆论,两者有时会彼此交在一起。借助于网络的传播优势,一些之前无法在大众传播媒介上显的民意终于找到了释放的出口,一时间各种意见和言论出现井喷。

2004年到现在,网民群体进人了成熟阶段,网民的数量和质量亦不断上升,各种互联网的新型使用确形式如博客、播客和微博等和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传播,使得在网络上进行的讨论愈演愈烈,网民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已经渐渐占据主牵动的地位,俨然成为了网络传播的最重要的“传受主体”,各种网络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强烈关注,被称为“围观的力量”。

网络舆论可以说是现实生活中的意见在网络上的反映,在传播的程中瑕瑜互见:引发网络舆论的话题一般是对现实社会中的不足之提出的意见或者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但是网络舆论在传播的过程中却无可避免地会出现信息不对称、信息死死角,并且由于存在信息串联的情况,意见观点相类似的群体形成“信息茧房”,相似的观点通过“茧”内的“回音壁”进行发酵,非常容易导致群体意见的极化,甚至还会走向网络暴力和线下行动;并且网民对于在网络上抒发言论的时候还交织着对于“什么是言论自由”的不同理解:即有一部分网民会认为所谓的言论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于是,关于网

络舆论的监管和引导就出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对于具有建设意义的舆论如何维护;第二,对于非理性的言论如何引导;第三,如何培养网民理性的网络言论素养。

网民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到主动的信息生产发布者,本身就经历了一个启蒙的过程:对于技术的使用水平提高,以及对社会现实的认知。网民之所以会希望通过互联网来表达意见,一方面是其他表达渠道的缺失,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可以在最短的句时间内和更大范围内将消息和意见发布出去,以便形成一定的关注规模和群体压力,促使事件得以解决。这其实反映了现实生活的两个方面:一是无处反映问题;二是无力解决问题。前一个方面反映出民意沟通制度的缺憾,后一个方面则是对于事件的解决和处理无法使民众满意。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网络舆论不能单纯地去“堵”:一方面是由于技术的原因无法做到完全规避、不留痕迹;另一方面,如果连互联网这个发声的“出口”都没有了,积聚起来的不满情绪会寻找其他的途径释放,带来更加负面的后果;再者,网络舆论的真正诉求是问题的解决,所以,对于网络舆论的认识需要明确一个关系问题:所有能够在网络上形成强大舆论讨论的都是现实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它体现出了政治、经济与社会之间存在着的巨大张力,网络提供的仅仅是一种技术性的支持,表现出的复杂现象都是基于网络传播的特点,包括在传播的过程中使用的手段和方法。

因此,对于网络舆论不仅不能单纯地去“堵”,而是要“疏”。这种认识是建立在对于网络舆论的本质特征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认识基础上所得到的:即认为网络舆论不完全都是负面的、需要被“压制”下去的;更为重要的是,要倡导更加理性的网络舆论环境,对于网络舆论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妥善解决。有了这个立足点,看待网络舆论的视角和方法则会改变:首先,需要进一步的信息透明公开,“谣言止于公开“;其次,于事件的处理过程和结果都要有规范的程序,避免激发新一轮的网络热议;再次,建立更加理性的网络舆论环境,让网民从自身修养上明白什么才是理性的探讨问题,鼓励网民多提建设性意见。

第三节 互联网与新媒体造就传媒新业态

一、传播结构上的变化

从实体上来讲,互联网和各种新媒体是新型的传播——接收终端。内容上来说,互联网和各种新媒体既有其独特的传播内容,但也并非完全独立。传统媒体的记者现在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通过博客和微博来寻找消息源,这与之前记者发现消息来源的模式有很大区別。

但是,这些新媒体想要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真正地介入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去也并非易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媒体是有采访权的,这也部分决定了互联网媒体只能转载或照搬传统媒上的新闻信息;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种娱乐媒或者是传统媒体的“手机报”、“手机电视”的形式存在,自身无法进新闻生产;而博客、微博等形式的互联网技术运用,限于其传播范围传播内容的限制(如一条微博只能写140个汉字)也无法作为一种流的新闻报道形式进行运作;此外,由于互联网和新兴媒体上对于信的传播更多的是基于人际传播的方式,信息的可信度和媒介的公信都很难保障。因此,对于传媒业结构来说,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强大的竞争压力,部分地改变了信息的生产方式和信息采编流程,但其尚未成为一种完全独立的信息生产力量,它的运作还有赖于传统媒体。或者说,从现在的发展状态来看,互联网和新媒体部分地扩展了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面,并改变了传统媒体新闻生产流程中的一些操作环节,但是距离宣布其是一支成熟独立的传播力量还为时尚早,或许这一局面会在“三网融合”发展成熟之后得以改观。

二、传播理念上的转变

互联网和新媒体出现之后,传统媒体的生态环境出现巨大的变化,新兴的媒体既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又是可以借力的工具。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的竞争往往得不知所措、疲于应对,后来,传统媒体逐渐找到了自身的“生态位”,即:在这样一个新型的传播格局中,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来保住原有的“传播高地”:“的

同时扩展身的业务。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传统媒介对于自身的传播理念进了调整,选择不同的着力点来发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

1.报业:回归精英

在互联网和新媒体最开始进入人们视野的时候,最不被看好的媒体就是报纸,而报纸在这轮新媒体冲击下确实也损失惨重。另一方面,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大众传媒,报纸数年来积累起的传播公信力和专业的采编队伍却是皂互联刚和新媒体难以望其项的;而且由于互联网传播瞬时性、快餐性的特点,不适合做大型的度报道和深度解读,而在信息泛滥的汪洋大海中,深度解读读的解释报道、揭示事件真相的调查性报道和深度评论恰恰是对事物、细致、深人了解的关键。通过透彻的分析和评论,人们可以较为准确地把握重要的政策法规,将国家大事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勾连起;同时公众就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还可以自由发表意见,使报纸成严肃公正的多元意见交流平台。对于一般公众来说,互联网、手机的动态新闻只能满足他们喲信息需求,对深度报道、评论感兴趣的基本上是社会精英阶层。这样一来,报纸将回归它的初期状态:精英体。报纸看似放弃了以动态新闻为主的报道阵地,实则更加强化了公信力和权威性。

2.电视:主导娱乐

在互联网和新媒体诞生之时,受到技术条件如带宽、屏幕硬件等方面的影响,电视并没有像报纸那样受到如此巨大的冲击。电视是当今中国民众接触最为广泛的传播媒体,品牌频道成为观众收视的首要选择。这说明,电视在当代还牢牢地占据着传媒业的第一把交椅。但是,互联网和新媒体已经开始对其进行渗透。

作为同互联网和新媒体最为“相像”的传统媒体,是在“电视屏幕”收看节目还是在“电脑屏幕”甚至是其他“屏幕”上收看节目,其界限正变得越来越模糊。2010年4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放首批三张互联网电视牌照,获得牌照的企业将具备在数字电视网、通信网和互联网上开展跨网跨屏融合新业务的条件。这一举措更加削弱了电视硬件方面和节目内容制作方面的优势,强化了不倒媒介之间的竞争。但是,不管是在

电视“屏幕”上看节目,还是在其他“屏幕”上看节目,受众对于节目的视/听觉震撼性还是有很高的需求的。因此,面对互联网和新媒体在传输技术、使用习惯和内容制作方面的挑战,电视行业则要进一步加强其高品质节目的制作,各种集声、画、音效、特技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娱乐节目、大场面体育比赛、长时间电视剧等,将电视娱乐休的功能进一步发挥出来;另外高清电视、3D电视等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3.广播:受众细分

曾几何时,在电视兴起的时候,广播就面临过一场生存危机。但是在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广播业却重新找到了发展的契机。这其中的缘由一方面是由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都市化的进程,公共交通事业蓬勃发展,家用轿的普及率大大提高,在来回奔流的过程中,通过广播来接收信息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使得各种音乐的易获性增强,人们对于音乐的鉴赏力和审美程度有所提升,需要更加专业化的音乐频道;另外,新型的各种数码终端基本上都配备收音机功能,客观上也培养了人们收听广播的习惯。

因此,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广播的潜在受众和真实受众人数都在增加,对于节目的专业化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针对不同群体的内容细分,使得广播的目标受众定位更加明晰,更加能够把握受众的真实需求,“黏滞”忠实受众,从而拉动广播的收听率增长。

三、业务操作上的调整

互联网和新媒体对于传媒业的影响,从具体的操作层面上上来看,基本上可以分成两 大方面:一是对于所有传统媒介产品进行“数字化”;二是对于不同媒介产品进行融合。

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之后,网络对信息的传输优势更加明显,快速、海量、互动和多媒体的综合运用,使得信息的传播打破了原来媒体时空限制、单向传递和表达方式单一的局面,信息数量的大爆炸和传递手段的多样化齐头并进,一时间风光无限。对传统媒体来说,就面临着如何适应和应对这一局面的问题。在最初的阶段,是传统媒体内容“数

字化”的阶段。报纸推出网络版,手报;电视台开办网站,发展IPTV,推出手机电视;广播台也建立自己的互动平台,并积极推行数字广播。互联网和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影响还体现在对于新闻采编的流程上,制作强调新闻的“事发地”和信“始发地”重合、新闻的“发生时间”和信息的“传播时间”重合、新闻的“当事人”和信息的“发出者”重合,新闻的传播手段要尽可能地模拟、再现、力图全盘覆盖当时的情景。

这些看似微小的变化实际上已经与之前传媒业的业务操作流程发生了巨大差异,技术力量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也改变了思考方式。

在进入全媒体或者“大媒体”时代之后,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各种媒介之间已经不再泾渭分明,或者只存在对于同一条信息的不同表方式,而不会用介质的不同来判断这是报纸新闻,那是电视新闻。由于技术的进步,基于三网融合平台上的多种不同媒体之三间将实现资源共享。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否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

目的在于:一是可以充分利用我国广电视网宽带网络资源,二是可以提升改造传统媒体和发展新型媒体,三是可以在更高的技术层面上实现“三网融合”的目标。在传统广播电视渠道之外,还有IPTV、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覆盖全国;另外还实现了跨终端的融合运营,即内容不只是为了播出而制作,而是为了市场而制作,逐步使内容为王成为可能。

四、媒介产值链的重组

随着“三网融合”的进一步推进,媒介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变化,媒介的经营也遇到了全新的挑战。从整体趋势来看,内容生产、套餐捆绑、销售服务这一完整的上、中、下游价值链都将在媒介融合的前提下完成重组。

媒介融合时代,内容生产将更具专业性和独创性。传媒业整体内容的丰富性离不开个体个性化的创造,我国现有电视频道2 136套,每一家电视机可以接收60-120套节目,

但是真正原创的节目却非常少。“三网融合”之后,由于受众可以自行选择节目的搭配,雷同的节目必将被淘汰。而如果没有丰富的节目资源来满足受众的需要,“三网融合”将只有良能成为一个空架子。

媒介承包商将不同的节目进行套餐捆绑,提供更多的选择种类,各媒介形态的产品只需一次购买就能呈现到受众眼前。在“三网融合”的时代,一方面媒介大规模融合,另一方面受众却在不断分化、细化。为了能够覆盖到所有人群,媒介产品的承包商必须把各种各样节目按照不同类别来进行组装,同时还要按照不同收视终端如电脑、电视机、手机等,来组合打包销售给受众,让其认购并收取不同的费用。

媒介产品的销售服务将更为精准,更有针对性地找到目标受众群体,更有效、更清晰地勾勒出广告与销售的市场版图,“三网融合”之后,所有的需要都可以在一个“大媒体”中找到;但是,如何做到将资源最为有效地利用起来,就需要对受众进行更为细致的了解和分类,实现精准营销。

在“三网融合”的时代,上游的内容生产、中游的套餐捆绑、下游的销售服务构成了一条严密的纵向价值链,这条价值链和以往相比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内容生产对独特性的

要求更高,套餐推广需求更加多样化,而销售服务也需要更多的精确化。纵向和横向的产值链构成了三融合时代全新的媒介服务。它背后的共性就是大众化的时代已经过,分众、小众乃至于微众的时代已经来临。

第17篇:互联网与教学论文

论互联网的运用与教师专业成长

江苏省阜宁板湖小学 王丹君

摘要:从当今的信息时代中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出发,以互联网下的教师专业成长为研究课题,通过论述互联网与教师专业成长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互联网方法,从而论证了互联网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因素和负面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 教师专业成长 合理运用

当前,“互联网”作为核心概念广泛地渗透了社会的各个领域,甚至成为了主导诸多领域的重要成分。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与普及,也对21世纪的人们的基本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教育技术论坛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就包括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以及实践能力[1]p1。学生的这些能力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这也考验着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教师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不得不将自身知识技能进行提升,同时,在信息化的时代,合理的运用互联网,也能从多方面给予教师提升。

一、互联网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终身学习由近年来一个比较流行的词汇渐渐转变成为人们的一种生存概念,它是诸多行业适应其自身发展的必经之路。互联网不仅带来了信息爆炸,许多时候,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离不开网络,它慢慢地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个人人网络的时代,互联网也为教师专业成长带来了提高的渠道与动力,而教师的发展也绝非是单一的,主要涉及三个层面的内容。

1,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层面

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团队的素质,其中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所应具备最基础的能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的熟练程度;二是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的反思和提高的基础上,逐渐积累形成的具有自己个性的教育见解;三是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通过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反思,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机制,建立一个“学习共同体”,所谓学习共同体,是通过将学习的成员置身于学习和社会环境中从而促进个体的进步与群体进步[1]p7。互联网正好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为教师终身提供了一个全面、新型的知识面,同时,多元化地呈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吸取优秀教师的科学而有效的方法,可以大大缩短教师专业成长的时间,也能够节省人力,教师能够在网络世界中进行交流、学习,钻研从而实现学习共同体。

2,对于教师发展曲线的作用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在内容上有所界定,它同时也要遵循一定的时间顺序,世间万物的形成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形成一条曲线,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不例外,教师的发展同样有起步期、发展期、高原期、下降期和衰退期几个阶段,它们构成一条周期曲线,成为了教师专业的生命曲线。通常情况下,30岁之前的教师专业的生命曲线指数是随着年龄增长不断提高的,最终到达高原期,30岁之后就呈现下滑和衰退了。教师若想让专业生命持续地发展,就不能只有一次专业成长的生命曲线,必须第二次攀爬高峰,形成生命的“第二曲线”[1]p136-p141。不断在教学中追寻“第二曲线”的教师才是一个富有活力,与时俱进的创新型教师,对于这类教师而言,日常的教学活动往往满足不了他的这种需求,他们需要“走出去”,更需要将视角投向世界,投向包罗万象的网络,于是,互联网学习,不仅在时间和人力上为教师发展提供便捷,它还在内容上给予了教师更多的启发,使之在学习、思考和研究后得到持续成长,它激发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二甚至是第三曲线的形成。

二、合理运用互联网,促进教师的成长

互联网不单单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它也逐渐渗透到了教育领域,成了教师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多方位地为教师提供帮助。但是任何东西都是有两面性的,互联网这个广袤的世界给予我们丰富资源的同时,也需要我们教师合理科学地选取、运用它,否则,互联网对于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枉然。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合理运用它才能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呢?

1, 网络与知识储备

这是一个迅速发展中的世界,对于教师来说,学习是应当永无止尽的,而组织教师网络学习便是一种省时又有效的途径。在网络学习的平台中,有教师在日常中很难探索出来的具有科学性的权威见解,例如,一些关于教育学、心理学的讲座就值得教师反复地观看、学习与反思,教师的职业生涯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储备的专业知识也在慢慢损耗,在大学中所学习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由于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得到好好地运用,它们已然逐渐成为一个死知识,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再次学习它们就是很有必要的;教师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巩固自己的教心知识,也可以获得不同学科的技术指导,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所具备的特点与规律,教师掌握其学科规律之后,教学也会渐入佳境,特别对于一个新手教师,接受学科指导非常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教学信心与热情;另外,对于班主任而言,他们在班级管理中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同样还是知识储备不够的问题,及时通过网络学习“充电”十分有必要,可以看一看班主任管理的心得总结,学习班会课的开展等等。

2, 网络与教学能力

完善好知识储备之后,再着眼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教学的第一环节就是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当然,每一课都有其特殊性,仅仅按照本学科的模式套用下来肯定是不够完善的,网络为教师提供了很多优质的资源,如教案、课件、图片等等,教师可以仅仅将它们当做参考,提取其合理的地方,改进其不足,从众多的设计中,取其所长,从而将备课工作高质量的完成,同时,教师也不可以总是依靠网络的资源,也可以转变为资源的开发者,向他人提供课程资源,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进行资源共享;上课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备出来的课若处理不当也会同样收到不理想的结果,教师可以通过网上观摩优质课,观察他人在上课过程中的过度语,上课环节的细节处理,从中吸取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尝试与训练,最终使其成为自己的专业技能。

3, 网络与科研能力

教师的专业生命力来自于教育的科研,通过教研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不过,传统的教研资源少、操作繁琐、参与面也不广,无法跟上教育形势的发展,然而网络教研因其不受空间时间约束且形式多样等优点,被许许多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教师的科研能力就是来源于平时点滴的记录、钻研和反思,教育博客这一新型网络工具就提供了这一帮助,教师可以通过教育博客向大家呈现某一个教学案例并进行解析,也可以和网友交流探讨,教师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教育感想、生活感悟、教学反思与大家分享;此外,教师可以参与到教育论坛当中,就某个教学疑难点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众多教育者一起商讨,一同进步,实现学习共同体;对于网络上针对教师所举办的一些比赛,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其中,敢于展示自己,将自己的微课、晒课视频呈现给大家,接受大家给予的评价,进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

4, 网络与沟通能力

网络已经带给我们太多便捷,它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让信息传递变得更为快速。沟通是语言传递的过程,无论教师与学生之间,还是教师与家长之间,都需要沟通来调和,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的沟通调和功能来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大大提高了教师上课的效率,丰富多彩的课件取代了教师的许多语言,课堂更多的留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说,自己交流,自己感悟,教师作为指导者,配角应当掌控好整个局面,适时与学生交流,给他们引导方向;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单纯靠家长会肯定是不够,考虑到省时省力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建一个班级群与家长成员交流,不仅向家长们汇报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不定期向他们传授教育方法,在帮助学生与家长的同时,也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

5, 应当避免的问题 在上述中,提及了许多合理运用网络的方法,但不少教师运用互联网时也遇到一些误区:第一,过分依赖型。很多教师一备课就上网找资源抄教案,有的甚至将别人的课件拿过来,原封不动地照用,完全没有通过删选,也没有进行反思,这样运用互联网的教学方式肯定是无法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只会让其停滞不前;第二,盲目排斥型。一些年龄偏大的老教师已经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他们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也收到很好的成效,于是他们常常会因为多媒体教学操作困难而盲目地排斥它,这时,可以组织教师进行网络教学的培训和观摩,激发他们使用热情。

综上所述,互联网是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高效工具,同时,它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合理地运用互联网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李芒主编.现代教育技术[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 [2]邱德乐著.课程教师论[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2.2

第18篇:互联网 与音乐教学

互联网+与音乐教学

临淄区闻韶小学 王桂玲

2015年3月5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面对火热的“互联网+”,教育当然不能缺位,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及APP等信息技术的使用,这些新颖的教学模式正改变着我们接受教育的方式,也使知识的来源更广,学习更方便,只要你想学习,随时随地都能即刻进入状态。

下面我就在音乐教学中对微课使用的一点思考跟大家交流一下: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以其富有感染力的音效、生动直观的图像、启发性的视频片段等特点脱颖而出,改变了过去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内微小视频的播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解决节奏疑难、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理解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等。

一、微课在音乐游戏教学中的运用

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经常会穿插一些趣味性的音乐游戏来辅助教学,但是有时候会弄巧成拙,没有达到到预定效果,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音乐游戏规则讲解不到位或者是学生理解不透,这样教学效果估计就会很一般。例如:学生在认识

1、

2、

3、

4、5 这五个音符时,进行“小猴子摘桃子”的游戏教学。让学生扮演小猴子,将

1、

2、

3、

4、5 五个音符写在形象可爱的“桃子”上,小猴子摘“ 1”

桃子时,让学生唱“ 1” ,摘“ 2” 桃子时,就让学生唱“ 2” ,这时候有的学生不理解。这时如果穿插播放一个介绍音乐游戏的微课效果就事半功倍了,不仅解决了问题还提高了教学效率。微课,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弥补了教材设计的缺陷,拉近了学生与音乐的距离,享受了音乐游戏带来的愉悦,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

二、微课在音乐歌唱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课堂教学中歌唱教学问题一直是很受关注的领域。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安排以学习一首歌曲为这堂课的主要任务,围绕这一任务教师将组织展开一系列的导入、练声甚至欣赏、演唱等活动,及时运用微课中的歌唱教学来弥补教学的缺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还可以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利用微课,也改变了以教师反复范唱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及时得到启发,从而学得兴趣盎然。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歌唱教学中的难点。

三、微课在节奏练习教学中的运用

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是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如果此时不注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去听、去练、效果肯定不佳。许多学生在歌曲学唱时节奏把握不准,即使是经过节奏练习也还有个别同学没有唱准节奏,经常感觉费了很长时间效果还是不理想的状态。而这些难点节奏的教学,就可以运用微课,将歌曲中的难点节奏与微课相结合,利用微课中的生动的音像、图文颜色的变化,直观真实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既可以轻松地引导学生掌握难点节奏,又可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

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演唱自信心,使他们在节奏练习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四、微课在课堂乐器演奏教学中的运用

“乐器进课堂”这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为学生美好人生打基础而进行的大胆尝试。乐器演奏的教学扩大了音乐的表现力。运用微课进行演奏教学则利用它的直观性和真实感,很好地将指法、手型、演奏方法与乐器结合到一起,弥补了学生的“演奏空白”,从而激发起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演奏的欲望。在课外训练中也可以使用微课,微课资源可以共享,学生在课外、在家也可以看视频并进行练习。这样一来学生学习乐器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了,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了。甚至老师还没有教授的课程,他们已经能较准确地演奏出来,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进步。

总之,微课教学通过图像、声音、文字、光彩、颜色、视听并举,提供的现象直观、清晰、生动,烘托由色彩、形象、声音等混合构成的学习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形象化、趣味化,从而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到自然、真切,甚至可以如身临其境,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学生信息的接受量,有效吸收和感受音乐的内涵,让学生真正受到音乐情感的熏陶,从而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优化。

以上是我的一点浅显认识和简单做法,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第19篇:互联网+与大数据

先看一则新闻:武汉的士集体抵制专车 开空车打双闪堵路。8月10号,在武汉长江大桥、二桥、解放大道、中南路武珞路沿线交通发生了大面积的拥堵,原因是武汉的士司机集体在道路上打双闪缓行,意在抵制武汉7万多辆“私家专车”。为什么的士司机要发动这场“战争”,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清楚:专车抢了的士的饭碗。说到专车,就不得不提导致私家专车产生的几家公司:滴滴打车、快的打车、uber以及一号专车,以及他们近乎疯狂打车补贴!有人可能会有疑问:你讲的这个和今天的话题有什么联系吗?有,想了解互联网时代的商业秘密就不得不剖析这些疯狂的背后的故事。

2014年,由腾讯入股的滴滴打车以及由阿里巴巴如果的快的打车掀起了互联网时代最疯狂的天价补贴:花钱让用户去免费坐专车,花钱去补贴专车司机,两家公司简单粗暴的烧钱推广活动在短短6个月的时间里烧掉了近20-40亿人民币。20亿,是个什么概念,有人可能会说,他们是疯了吗,有了这20亿做点什么不好,非要这么折腾?

那么我们来看看经过他们这么折腾后两家公司目前的市值估价:2015年2月滴滴快滴两家公司宣布合并,市值估计60亿——100亿美元,20亿人民币的投入,换来了360亿——600亿人民币的市值(如果不是Uber的搅局,估计会值更多)。相信在座的各位都会觉得这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

滴滴快滴的成功可以称得上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经典案例,后面的讲解中,我将会一一对其进行剖析。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到了一个词:互联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听过这个,那么到底什么是互联网+?其实互联网+早就存在,并且早就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比如网上订票,网上购物,网上预约,网上理财等等,说简单一点,“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前面提到的滴滴快滴,如果用互联网+的概念来理解的话,就是互联网+汽车客运,它主要存在以下特征:

一是跨界融合。“+”本身就是一种跨界,变革,开放,融合。敢于跨界了,创新的基础才会更坚实;融合协同了,群体智能才会实现,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路径才会更垂直。融合本身也指代身份的融合,客户消费转化为投资,伙伴参与创新等等,不一而足。融合就会提高开放度,就会增强适应性,就不会排斥、排异;开放了平台,可以让很多的人、物、服务、机构嵌入连接器,带来连接的价值,影响了我们智慧生活的方式、与世界对话的方式。互联网与汽车客运两个原本不在一个轨道上的行业,在滴滴快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融合,甚至成了相互加分的利器:互联网让打车、付款变得容易快捷,而汽车客运反过来又促进了互联网在该行业的发展。

二是创新驱动。传统行业粗放的资源驱动型增长方式早就难以为继,必须有创新,才能有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要敢于打破垄断格局与条框自我设限,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建立可跨界、可协作、可融合的环境与条件。一直以来,汽车客运行业一直是由的士、长途汽车所把控,由于垄断,该行业的服务质量和口碑一直饱受诟病,而另一方面,中国的私家车呈爆炸式的增长,甚至是过剩,严重的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很多私家车司机就希望充分利用资源,顺带着跑跑业务,赚点外快,但是由于没有政府认证以及缺乏监督和管理,私家车跑客运一直被称作为“黑的”,成为政府监管部门重点的打击对象。滴滴快递的出现,正好创新性的改变了这一切,打破了的士一家独大的的局面,同时也让所谓的“黑的”变得合法且规范。

三是重塑结构。重塑结构打破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关系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结构被重塑的同时带来很多要素如权力、关系、连接、规则和对话方式的转变,摧毁了固有身份,如用户、伙伴、股东、服务者等身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由切换。互联网改写了地理边界,也摧毁了原有的游戏规则以及管控模式。在弱关系社会里重新建立契约和信任关系,这是互联网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传统的的士运输行业,无非就是司机和乘客面对面,手把手的交易,互联网的介入,导致了交易的多样性,打车不在局限于在路边招揽,电话邀约,而是可以很方便的通过网络预约,可以选择现金交易,网络自主和自动支付,甚至是免费!

四是尊重人性。人性是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最根本的力量。尊重人性是互联网最本质的文化。互联网除却冷冰冰的技术性,其力量之强大最根本地也来源于对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对用户体验的敬畏、对人的创造性的重视。例如用户生成内容、卷入式营销、分享经济,粉丝营销,都是透视人性、尊重人性的产物。

滴滴快滴土豪式的补贴背后,正是对人性的充分尊重后的结果,在滴滴快递中,你可以感受到良好的用户体验、分享传播、信息反馈等。

五是生态圈效应。关于互联网+,生态是非常重要的特征,未来的商业是开放的世界。在这个重要前提下,衡量企业跨界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开放性、生态性够不够。只有在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里,跨界才能找到一些和外界其他要素之间的共通点。未来的跨界,一定要把企业的内部生态圈延伸出去,和外部的生态系统进行协同、交互、融合,跨界的力量才能有效地推动创新。滴滴快递成功的背后,正是汽车运输向其他行业开放的结果:互联网、物流系统、信息发布系统、支付系统、互动系统等,最终形成了专车行业独特的生态圈。

六是连接一切。互联网的连接将技术、场景、参与者、协议与交互、信任都融合在一起。互联网时代的连接大体上可以分三层:第一层“连接”很多机构和服务都可以做到,比如App超市、某一个游戏、某一档节目等,短时期可以聚来很大的流量。第二层“交互”很关键,它承上启下,没有交互,就很难分流、导流,建立信任和依赖。最后一层是“关系”,是连接的目的、创新的驱动、商业的核心,沉淀下信任性关系是连接的归宿,是商业的阶段性目标,是社会价值创新的基础。

滴滴快滴这个案例中,互联网+连接的不仅仅只有互联网和汽车运输,还有金融、信息、服务以及个体。

总的来说,互联网+其实就是利用互联网去整合、去创新、去改变、去发掘其他行业的潜能,从而达到行业的第二次新生。

如果说滴滴快递仅仅因为烧了20多亿人民币,以及做了互联网+就取得了成功,我估计在坐的各位肯定不会相信,的确,实际的情况也是这样的!那么,到底是什么让滴滴快递变得烧了这么多钱却还这么值钱?关键点:大数据!

大数据是什么?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大数据就是互联网公司在日常运营中生成、累积的用户网络行为数据。腾讯QQ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用户量最多的一种即时通讯应用,按理说,免费的QQ并不能产生直接的消费利润,但是正是这个免费却让腾讯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三大巨头之一,原因只有一个:腾讯有着海量的用户资源,而用户资源就是一种大数据,腾讯可以通过分析、整理、归纳、挖掘这些数据,从而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以及战略布局,并且这个通过这个大数据带来的一个好处是:腾讯的任何一款产品,无需做大规模的推广宣传,就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应用普及,腾讯游戏穿越火线、QQ飞车、QQ炫舞、QQ农场在推出后短短几个月内迅速干掉了原先的产品反恐精英、极品飞车、劲舞团、开心农场,而腾讯的另一款产品,微信一经推出更是引发了多个行业的地震,移动通讯、移动支付,甚至让自身的QQ都有被取代的危险。

所以,大数据的威力是无穷的,这里简要分析一下大数据的一些重要特征:

一、数据量大,这个量越大越好。2014年6月,快的打车覆盖人数超过2814万人,月度使用次数2.7839亿次,占总使用次数的52.05%;滴滴打车覆盖2405万人,月度使用次数2.5651亿次,占总使用次数的47.95%,两家打车软件合计月度使用总次数达5.349亿。

二、类型繁多,包括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多类型的数据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烧钱,滴滴快滴迅速的积累了用户信息、用户行为、金融等多重数据。

三、价值密度低,如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感知无处不在,信息海量,但价值密度较低,如何通过强大的机器算法更迅速地完成数据的价值“提纯”,是大数据时代亟待解决的难题。滴滴快滴会如何去整合他的数据我不得而知,但是通过腾讯对这些密度和个体价值低的数据分析以及运用的情况来看,只要挖掘的好,恰当的利用,也会产生无法估量的大价值。

四、处理速度快,时效性要求高。这是大数据区分于传统数据挖掘最显著的特征。任何新出来的产品,无论设计的时候想的多么完善,一旦经过市场的检验,总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出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处理问题不够及时。滴滴快递在推出APP应用后,先后更新了好几版,而且更新频率很快,其原因就是对运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更新。而实际上,我们所用的所有软件几乎隔一段时间就会更新,目的也就在于此。

大数据的作用?

1、帮企业了解用户

大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将客户、用户和产品进行有机串联,对用户的产品偏好,客户的关系偏好进行个性化定位,生产出用户驱动型的产品,提供客户导向性的服务。

从大数据技术方面来看,用数据来指引企业的成长,将不再单单是一句口号。据百度副总裁曾良表示,从挖掘的角度来看,他们通过对每天60亿的检索请求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检索某一品牌的受众行为特征,进而反馈给企业的品牌、产品研发部门,能更准确地了解目标用户,并推出与调性相匹配的产品。

通过运用大数据,不仅可以从数据中发掘出适应企业发展环境的社会和商业形态,用数据对用户和客户对待产品的态度,进行挖掘和洞察,准确发现并解读客户及用户的诸多新需求和行为特征,这必将颠覆传统企业在用户调研过程中,过分依赖主观臆断的市场分析模式。

2、帮企业锁定资源

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企业对所需资源的精准锁定,在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所需要的每一种资源的挖掘方式、具体情况和储量分布等,企业都可以进行搜集分析,形成基于企业的资源分布可视图,就如同“电子地图”一般,将原先只是虚拟存在的各种优势点,进行“点对点”的数据化、图像化展现,让企业的管理者可以更直观地面对自己的企业,更好地利用各种已有和潜在资源。如果没有大数据,将很难发现曾经认为是完全无关行为间的相互关联性,就如同外媒曾经提到的“啤酒”与“尿片”之间的关联营销一样,如果美元大数据这将是一种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3、帮企业规划生产

大数据不仅改变了数据的组合方式,而且影响到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提供。通过用数据来规划生产架构和流程,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发掘传统数据中无法得知的价值组合方式,而且能给对组合产生的细节问题,提供相关性的、一对一的解决方案,为企业开展生产提供保障。

过去的所谓商业智能,往往大多是“事后诸葛亮”,而大数据则让企业可预测未来的走向,帮助企业做到“未雨绸缪”。大数据的虚拟化特征,还将大大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能够在生产或服务尚未展开之前就给出相关确定性答案,让生产和服务做到有的放矢。

在这方面,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最近火爆的《纸牌屋》,它的剧集为什么会受到全球欢迎?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跟它前期依据大数据技术和思维方式所做的准备。据称,《纸牌屋》的数据库包含了3000万用户的收视选择、400万条评论、300万次主题搜索。下一季剧情拍什么、谁来拍、谁来演、怎么播,都由数千万观众的客观喜好统计决定。

4、帮企业做好运营

过去某一品牌要做市场预测,大多靠自身资源、公共关系和以往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出的结论往往也比较模糊,很少能得到各自行业内的足够重视。通过大数据的相关性分析,根据不同品牌市场数据之间的交叉、重合,企业的运营方向将会变得直观而且容易识别,在品牌推广、区位选择、战略规划方面将做到更有把握地面对。

对于大数据对企业运营的导航左右,梦芭莎集团董事长佘晓成深有感触,他不禁感慨“大数据让我们能够及时调整运营策略,现在的库存每季售罄率从80%提升到95%,实行30天缺货销售,能把30天缺货控制在每天订单的10%左右,比以前有3倍的提升。

5、帮企业开展服务

通过大数据计算对社交信息数据、客户互动数据等,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品牌信息的水平化设计和碎片化扩散。经济学家Richard H.Thaler曾经提出一种观点,“个人观点的微小变化都可以演变为所有人的群体行为模式的重大变革。”在这一重大变革的背景之下,对微小的信息流,企业都必须重视,而客户服务为应对这种情况,也需要像空气一样分布在一些细枝末节之中。企业可以借助社交媒体中公开的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信息交叉验证技术、分析数据内容之间的关联度等,进而面向社会化用户开展精细化服务,提供更多便利、产生更大价值。

那么,问题来了,大数据怎么来?

需要通过长期而广泛地的收集用户信息汇总而来,一般来说,这种数据有两种重要来源:一种是长期的人工统计,一种就是通过互联网运营中进行收集和整理。

大数据的重要作用其实在传统行业中也表现的很明显,在座的各位都是从汽车后市场行业走出来的,我相信凭借对这行业的熟悉,你们对每天、每月、每个库的销售情况都会有一个大致甚至很准确的预判!为什么你们会有这么样的能力?关键点:熟,用大数据的说法就是,你们能从长期以来的销售数据中通过整合、分析,从而得出预期的判断,这就是大数据的作用和魅力。

上面提到了两种数据来源的两种模式,第一种,我相信大家很容易理解,后面将由我的同事给大家讲解一下:什么是网络运营?这里我只是大概提一下。

网站运营是指一切为了提升网站服务于用户的效率,而从事与网站后期运作、经营有关的工作;范畴通常包括网站内容更新维护、网站服务器维护、网站流程优化、数据挖掘分析、用户研究管理、网站营销策划等。

通俗的说,网络运营就是怎么把网站推出去,从而产生交易,达到想要的互联网营销效果。

以上种种可能会涉及到专业性很强的内容,在座的各位不一定要全部弄懂,只需要知道网络运营的一般流程就够了,当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进一步了解。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相信大家应该对互联网时代的商业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其实汇总起来可以就一句话:用互联网思维去做符合互联网时代要求的事。

所谓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即通过互联网+来进行整合、颠覆、创新,从而创造出符合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法则。

重视体验和设计,以体验设计为核心,与用户共同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不尊重用户体验,或者用户体验不好的应用终究将会被市场所淹没,上面提到的天涯和猫扑两个大型的社交网站的沦落以及微博微信等应用的盛行正说明了这一点。 必须好用且免费(或优惠),用户要用的开心又要实惠。

传统行业,比如开一个保养店,只要我开张了,有技术有设备,自然就有人来进行消费,但是互联网+行业不一样,没有足够吸引眼球且让用户觉得实惠的产品终将会被其他同行所淘汰!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最显著的一个例子是360杀毒,周鸿祎在做360杀毒之前,曾推出过金山毒霸,然而在其他传统杀毒软件的大战中始终处于行业底部。直到360杀毒的横空出世,才彻底扭转战局,奠定了现在在国内杀毒行业老大的地位。

免费并不意味着就是赔钱,360杀毒虽然免费,但他带了了数以亿计的大数据,通过这些数据的挖掘,360成功的拓展了游戏、电商、数码产品等其他市场。

必须挖掘用户兴趣,培养粉丝,以社群成就无需细分的定位、无需广告的营销。

在中国,互联网行业最有名的粉丝文化公司当属小米,小米的社区文化有很重要的一条:米粉们积极互动、让粉丝参与MIUI设计改进的成分不断加强,定时会给米粉们发一些赠品来回馈他们的支持,这些举措都表明小米公司再为用户打造有用的产品。 这些措施给有主见、有想法且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得到体现的80后、90后乃至00后这些群里极大的参与感,培养了他们对小米产品的兴趣,从而增加了用户的黏性。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规则对不同的行业也许效果和作用不同,但是如果其他行业想分互联网时代商业的一杯羹,就必须遵守互联网的游戏规则,否则就只有一个下场——出局。

感谢大家的倾听,今天讲的内容可能有些多,也可能有些地方不够成熟、不够细,这里做一天推荐,大家可以看一下奇虎360CEO周鸿祎写的《我的互联网方法论》,腾讯CEO马化腾《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有互联网时代“孙子兵法之称”的《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以及在爱奇艺中搜索一下《金错刀钱规则》。谢谢!

第20篇:web2.0人性与互联网

web2.0:人性与互联网

对于人

思想和意识是软件——是灵魂;

躯体是硬件——是载体;

思想和意识主导躯体行为,躯体负责执行思想和意识。

人— —是软硬件(思想、意识与躯体)的相互有机结合。

要研究人的行为,首先要研究人的心理。

不管你做什么,理念是最重要的,眼光是最重要的。

满足需求是企业家的第一素质。

平民百姓一般没有太多的东西可写,网络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种工具,能满足需要的工具(获取资讯、展示与交流)。

一个网站做到最后,其实只剩下域名了.因为技术你有我也有,大家都差不多.从这一点上讲,一个好听好记的域名是很重要的.因为谁都不喜欢麻烦,谁都喜欢简便.

web2.0=信息导航(获取、参与、交流信息)+个人网上家园(个人展示)+社区.

网络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只是将现实中的传统的服务搬到了网上。

移动互联网同样如此,现有互联网上的模式终将被复制到移动互联网上。

不管互联网怎么变,它都是按人的需求来变的只有抓住了人性的本质需求,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我们倡导尊重人性需求,尊重个性需求的新互联网精神.

——导言

一,人性的三大弱点及其商业应用

1,人性的三大弱点

人性的三大弱点:任性、懒惰、嫉妒

任性——固执、偏执、执着

懒惰——散漫、贪婪、不劳而获、投机、幻想——喜欢简单便利的事物、幻想 不劳而获、幻想一步登天、幻想一夜成名

嫉妒——虚荣(或者说需荣)、浮华、自私——喜欢展示自己、喜欢被关注、喜欢幻想、向往一夜成名

任性、懒惰、嫉妒是相生的,它们相互之间并没有完全独立。

任性可以衍生固执。固执本身就是一种懒惰,是思维的懒惰,固执己见不愿换位思考,在某种程度上讨厌思考的麻烦,人的懒惰首先是思想的懒惰;固执的人总是相信自己是最正确的,认为别人的都不如自己,一旦发现别人差就会在心里强制否认别人,尽管他们自己也清楚别人在(某方面)比自己强,但就是不愿对自己承认和妥协,于是嫉妒心理就产生了。

同样懒惰可以衍生任性。懒惰的人总是不喜欢动脑思考,总是讨厌非脑筋的事情,于是就开始固执己见;同时懒惰的人总是安于现状,不愿意去改变(虽然有时候他们希望有所改变,但是懒的去行动去改变),但人总是向往美好的事物的,当他们发现别人比自己强,而自己又不愿去改变,结果只能一直比别人差,于是嫉妒心理就产生了。

同样的道理,嫉妒也可以衍生任性固执。嫉妒的本质就是看到别人比自己强而自己又不服,固执己见,不能拿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嫉妒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希望自己超过别人,但又不愿意去改变,去努力,这就是懒惰!

总而言之,任性、嫉妒、懒惰三者之间是相生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似乎有点相生相克的味道,我只是看到了相生,相克暂时还分析不了。看来我能力有限,呵呵~~~

:)

2,人性的三大弱点与其商业应用

人性的三大弱点(任性、懒惰、嫉妒)与其商业上的应用,这里特指在网络上的应用。

任性——

人都是任性的,只是程度不同。每个人做什么事情时最先肯定的是自己,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自信。一点都不任性的人是不存在的,轻度任性可以说是一种自信,人们通常不把这种视为任性,但这不能否认它作为一种心理因素存在。物极必反,过于任性就变成了一个缺点或者弱点。很任性的人通常都很固执,而固执的人通常都很执着。固执通常被理解为缺点,但执着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优点,执着的人对人对事大都始终如一,认定就不会轻易改变。这一点在网络上的应用则表现为,抓住用户的心,进入用户的心智。进入用户心智是很重要的,这点大家都很清楚。谁能进入用户心智谁就能赢得用户,赢得市场。百度做到了,所以百度成功!我身边的人有百分之八十的人用的搜索引擎就是百度。百度对百姓我们而言就两个字——实用,百度速度快、页面简洁、内容全,同时又有一个先入为主的优势。那怎样进入用户的心智呢?正如您所说需要分析用户深层次需求。深层次需求的分析要从哪里着手,要从人性的另外两个弱点着手。

懒惰——

人都是懒惰的,只是懒惰的程度轻重问题。谁都希望享受安逸,喜欢简单方便,而不喜欢劳苦,不喜欢麻烦。十分懒惰的人有如下特点:散漫、贪婪、不劳而获、投机、幻想——喜欢简单便利的事物、幻想不劳而获、幻想一步登天、幻想一夜成名,务虚不务实。这就要求我们设计服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我们的服务

嫉妒——

人都有嫉妒心。只是嫉妒的方式不同。积极的人看到别人在某方面比自己强,比自己完美,嫉妒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会转化为羡慕心理,同时尽可能朝那个方向努力,改进自己,超过他人,用您的话说就是他们需荣;消极的人会尽力表达出自己的厌恶和不屑,尽管他们在心理也很希望自己在那方面很完美。嫉妒心重的人的弱点:虚荣、浮华、自私——喜欢展示自己、喜欢被关注、喜欢幻想、向往一夜成名。当然喜欢展示自己、喜欢被关注、喜欢幻想、向往一夜成名本质上算不上什么缺点,因为积极的人也喜欢展示自己、喜欢被人关注,这本身没有什么错。只是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而已。我之所以把它们定为缺点只是为了方便探讨人性,说它们是缺点也是相对的。在网络上,这些缺点被善用,就变成了优点,至少对于我们的商业模式来说这样。我们只是在满足人的正常需求,当然我们在满足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引导,因为我们做的是一种媒体,是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的。

总之一句话,网络应用要考虑人的深层次需求,要结合人性来做,充分考虑人性,尊重人性.这样才能做好!

从人性的基本角度(人性三大弱点——任性、懒惰、嫉妒)谈了人性与商业应用(网络应用)的关系,接下来谈一下我个人对web2.0的理解.

互联网与家庭教育工作汇报
《互联网与家庭教育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