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新一轮退耕还林 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5:17:41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公开信

公 开 信

广大农民朋友们: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做出重大决策,是治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从2000年开始,全市有130509户农民朋友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参与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也从中享受到了优惠的国家政策,并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自身经济得到了发展,家乡生态得到了改善。但由于国家退耕还林计划任务的紧缩,这些年一直没有能够满足大家的退耕还林愿望。2014年,国家又正式调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我们又迎来了大好的历史机遇。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主要政策如下:

一、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优先安排符合退耕条件、群众退耕积极性高、前期工作准备准备充分的地方。

二、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退不退耕,还林还是还草,种什么品种,由农民自己决定,不摘“一刀切”、强推强退。

三、新一轮退耕还林范围严格控制在25度以上非基本农田坡耕地和重要水源地15-25度非基本农田坡耕地。

四、退耕还林每亩补助1500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现金补助1200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种苗造林补助300元。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分三次下达,每亩第一年800元(其中,种苗造林费300元)、第三年300元、第五年400元。其中,退耕还林第一年、第三年、第五年,县级财政部门依据林业部门提供的检查验收合格证明,每亩分别兑现农户生活补助500元、300元、400元。种苗造林补助300元由县区林业局统一规划、统一负责实施。退耕农户补助资金通过“惠农一折通”直接发放给农户,属承包实施的,必须与原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签订合同,在明确政策补助、承包补偿资金、收益分配方式等后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兑现。农户自行实施还林的种苗造林费直接发放给农户。

五、在不破坏植被、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前提下,鼓励退耕农户间种豆类等矮杆作物,发展林下经济,以耕促抚、以耕促管。鼓励个人兴办家庭林场,实行多种经营。

六、退耕还林还后由县区人民政府依法确权变更登记。退耕后营造的林木,凡符合国家和省公益林区划界定标准的,分别纳入中央和地方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未划入公益林的,经批准可依法采伐。

欢迎符合条件的农户在政府的统一组织下,积极投入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

在此,祝愿更多的农民朋友通过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实施发家致富!

昭通市退耕还林办公室

2015年2月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

操作流程

一、流程图

1、政策宣传——

2、申请审核——

3、丈量土地——

4、一次公示——

5、作业设计——

6、二次公示——

7、签订合同——

8、组织实施——

9、检查验收——

10、三次公示——

11、兑现补助——

12、申领林权证

二、流程说明

步骤

一、政策宣传。会议、培训、标语、宣传册、广播电视等。 步骤

二、申请审核。发放登记表,农户自愿签名,登记造册,拟定树种、品种和方式(招投标、承包、农户自主造林)。村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汇总申请、乡镇组织初审并以村为单位汇总申请、县区以乡镇为单位汇总,组织发改、财政、国土、农业、林业等部门进行审核。

步骤

三、丈量土地。审核通过后,县区根据各乡镇的任务申请和审核情况,把年度计划分解落实到乡镇、乡镇分解任务落实到村,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组织土地丈量落实到户,林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

步骤

四、一次公示。土地丈量后及时在村内公示土地丈量结果。 步骤

五、作业设计。公示无异议后,层层上报至县区,由县区林业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施工作业设计。县区作业设计编制完成后组织发改、财政、国土、农业、林业等部门进行初步评审,报市级审批。

步骤

六、二次公示。公示内容包括退耕面积、退耕地点、树种、质量要求、补助资金等。

步骤

七、签订合同。乡镇人民政府与退耕农户签订新一轮退耕还林合同。

步骤

八、组织实施。方式包括:招投标、承包、或农户自主造林等。

步骤

九、检查验收。造林完成后的第

一、

三、五年,林业部门会同国土部门开展检查验收工作。

步骤

十、三次公示。公示检查验收结果,包括退耕面积、退耕地点、树种、成活率、合格面积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步骤十

一、兑现补助。财政部门依据林业部门提供的检查验收合格证明,通过“惠农一折通”直接发放给农户。

步骤十

二、申领林权证。退耕还林后,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确权变更登记,发放林权证。

推荐第2篇: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作

2014年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 据了解,新一轮退耕还林方案和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切实巩固已有退耕还林成果,确保“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 ,本次退耕还林是还林的退耕农户补助标准为每亩1500元补助期限5年(含200元抚育费),分三次兑现,第一年兑现800元,第三年兑现300元,第五年兑现400元;退耕是还草的退耕农户补助标准为每亩600元(含100元抚育费),补助期限2年,第一年兑现400元,第二年兑现200元。调查的内容为25度以上坡耕地现状、农民自愿申请任务情况、上一轮退耕还林遗留问题调查核实情况、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及地方分年度实施计划。摸底调查工作从2014年1月8日开始至4月10日完成,分前期工作准备(1月8日至2月26日)、开展外业调查(2月27日至3月27日)、数据汇总上报(3月28日至4月5日)、提交调查报告(4月6日至10日)。

附 2013年9月6日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联合召开了7省市林业厅分管厅长和财政厅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对新一轮退耕还林的有关政策问题进行了座谈,实际上是一个征求意见的过程,主要由财政部农业司通报了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顶层设计情况。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关于新一轮退耕工程实施条件,一是地类限制为25度以上的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二是新一轮退耕还林完全打破第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各种限制,是一种全新的生态工程建设模式。

(二)关于新一轮退耕还林原则,即“统一标准,农民自愿,政府助推,自我发展”十六字的原则,这个原则是在充分肯定第一轮退耕还林成绩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特点提出的。“统一标准”就是在大的方针政策上由国家出台统一的标准,各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省的实施细则,国家不再规定的过细、过死。“农民自愿”是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前提和根本,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采取农民自愿申报,林业部门组织实施的原则进行;“政府助推”就是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将不再是国家包办一切,采取国家助力,各级政府助推,林业主管部门指导的原则进行;“自我发展”强调新一轮退耕还林不再和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挂钩,鼓励农民借助新一轮退耕还林谋求自我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经济林。

(三)关于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具体标准。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不再强调南北方地域差别和林种、树种等区别,全国统一按照“乔木、灌木、草本”三种标准实施。即退耕还林栽植乔木的每亩补助共1300元、栽植灌木的每亩补助共1000元、还草的每亩补助共500元,还乔木的还可以享受两次森林抚育补贴共200元。在工程实施的第

1、

3、5年进行检查并兑现补助,第1年检查工程完成情况,第3年检查保存情况,第5年检查抚育及成林情况,当年兑现比例由各省具体制定。

(四)关于新一轮退耕还林投资规模及要求。国家初步确定全国新一轮退耕还林的总规模为8000万亩,2014年启动1000万亩。退耕还林前农民要自愿申请并签订相关合同,还林后林业部门要及时确权发证改变地类性质。国家只根据各省申报的情况下达总投资规模,具体实施细节由各省制定。

推荐第3篇:退耕还林工作汇报(常委)

退耕还林工作汇报(常委)

邵阳市林业局 (2002年6月17日)

各位领导: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退耕还林工作,自2000年隆回县试点以来,两年中全市共完成退耕还林32万亩,为省下达全年计划任务的100%,全市八县一市退耕还林工作,均已初步通过县级自查和省级复查,核查结果为计划完成率100%、面积核实率100%、质量合格率100%。现将我市近两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层层落实责任

为了搞好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工作,市委、市政府加强了对退耕还林的领导,成立了强有力的退耕还林工程指挥部,市委副书记黄天锡任政委、市政府副市长魏太平任指挥长,把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作为当前林业工作重中之重,周密部署,加强督查。各项目县(市)分别召开了“誓师大会”,并立下“军令状”,保证了在规定时间内如质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任务。同时,为确保退耕还

- 1为了实现国家提出的“退得下、还得好、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生态目标,在造林模式上,技术人员创造性地将被列为生态、经济林兼用树种的楠竹、金银花和阔叶林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经济“双赢”效果。隆回县利用退耕还林机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小沙江等高寒山区,积极营造高效生态经济型“三木两花”(即杜仲、厚朴、黄柏、金银花、雪花被)基地,被省厅在全省广泛推广。我们充分把握国家扩大退耕还林规模的有利时机,加快对贫困山区的治理,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在退耕还林造林中,全市共营造松类林面积万亩,楠竹林万亩,金银花等木本药材林万亩,有力地支持了松竹和药材两大支柱产业的发展。

四、确保退耕还林质量,严格把好“四关” 为了确保退耕还林工程质量,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干部,认真做好施工中各项质量管理工作,把住四道关口:一是严把“设计关”,科学编制作业设计,因地制宜地选择好造林方式;二是严把“种苗关”,切实搞好苗圃建设,加强选优、引种,加强种苗供应质量监督;三是严把“质量关”。我们以乡镇林业站技术干部队伍为主力,开展了大规模的技术培训,在造林全过程中,实行分户包干,小班专管;四是强化监督检查,严把“验收关”,确保上级验收时达到三个“百分之百”的标准。

- 3

2、工程领导班子要再加强,专业队伍要再充实。各项目县(市区),一定要强调由县级领导带队,建立强大的工程指挥班子,组织干部包村、包组,发动群众,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全力以赴,确保100%按质完成任务。

3、苗木管理要再从严,工程质量要再上新台阶。保证退耕还林质量的关键是严格苗木质量管理。为了保证今年26万亩退耕还林的苗木需求,各级林业部门要立即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一是要把好苗木外出关,严格控制苗木出市;二是组织专门力量到外市调运苗木,农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要优先贷款,支持苗木调运。三是要调整苗木结构,因地制宜地发展周期短的楠竹和其他经济林。总之,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确保苗木供应。

4、加强督查。各项目县(市区)要进一步研究加强退耕还林工作的措施。全市今年的总任务为26万亩,各县市区要加快步伐搞好造林设计,要将任务规划到山头地块,此项工作务必在今年8月中下旬前完成好,对造林设计没有完成好的县,要通报批评,并调减退耕还林任务指标。

- 5 -

推荐第4篇:**县退耕还林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历经四个年头。三年多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相关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的通力协作和支持下,全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取得了实绩性的进展,工程管理逐渐步入规范化、程序化、优质化轨道,工程实施成效初步显现,下面,我就全县几年来的退耕还林工作情况作一个汇报。

一、完成情况

2002年至2004年,自治区计划下达**县退耕还林工程任务共14.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6万亩,荒山造林8.5万亩。根据2005年11月全县自检结果,全县退耕还林工程共涉及13个乡镇120个村12955户农户,32544个作业小班,实际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面积14.5万亩,计划任务完成率100%。在完成面积中,合格面积132010亩,合格面积率90.2%,其中,退耕还林造林合格面积58133.3亩,合格面积率96.89%,荒山造林合格面积73876.7亩,合格面积率92.34%。各年度任务完成情况为:

1、2002年度。退耕还林工程面积45000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5000亩,荒山造林20000亩),其涉及13个乡109个村,5400户农户,11231个作业小班,合格面积44663.8亩,合格率99.25%。在造林面积中,退耕还林合格面积24663.8亩,合格率98.64%;荒山造林合格面积20000亩,合格率100%。

2、2003年度。退耕还林工程面积55000亩(其中退耕地造林30000亩,荒山造林25000亩),其涉及13个乡镇77个村6915户农户18719个作业小班,合格面积52465.5亩,合格率95.39%。在造林面积中,退耕地造林合格面积28524.5亩,合格率95%,荒山造林合格面积23941亩,合格率95.77%.3、2004年度。退耕还林工程面积45000亩(其中退耕地造林5000亩,荒山造林40000亩),共涉及10个乡镇的29个村1459户农户2594个作业小班,合格面积34881.5亩,面积合格率77.51%。在造林面积中,退耕地造林合格面积4965.3亩,合格率99.99%;荒山造林合格面积29916.2亩,合格率74.8%。

二、区级以上检查验收情况

除各年度接受国家级、区级退耕还林实施情况常规检查外,2005年4月,自治区退耕办对我县2004年度退耕还林工程及历年退耕地造林自检材料进行复查,验收结果如下:

1、2004年退耕还林任务45000亩,现自检上报完成45000亩,合格34881.5亩。经复查,推算2004年度全县核实退耕还林总面积45000亩,任务完成率100%,推算全县合格总面积44935.5 亩,复查合格率89.87%,上报合格面积准确率达99.86%。

2、历年退耕地造林任务55000(0

2、03年),县自检完成55000亩,合格面积53188.3亩,经复查,推算全县完成总面积55000亩,任务完成率100%,推算合格面积53420亩,保存合格率96.8%,上报合格准确率达99.7%。

3、对**县近几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分析评价:

通过几年努力,**完成了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14.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6万亩,荒山造林8.5万亩),质量总体较好,各项指标达到了退耕还林工程要求。

二、我县退耕还林工程初步成效

一是农民受益最多最大。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标志着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进入了实质性运作阶段。退耕还林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也预示着国家在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的同时充分考虑兼顾农民利益。乞今为止,退耕还林是使农民受益最多最大的生态工程。据统计,仅退耕还林这一块,至2004年底止,全县已兑现粮食补助2277.17万斤,兑现现金(不含造林种苗)补助1366.0264万元。全县120个村12955户农户受益,涉及受益面达90%以上,农户受益率达26.5%。从2005年起至2010年全县每年从国家得到的退耕还林补助将达到1610万元。退耕农户除享受国家补助外,还发展了一份产业,为致富增收创造了条件。

二是促进了**优势林果产业发展。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发展**优势林果产业是我县退耕还林工作的指导思想之一,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三年来这一指导思想得到较好的体现。2002年至2004年,全县营造板栗面积52381亩,椪柑3571亩,李类(黄腊李为主)5751亩,梨类(冰梨和糖梨)2107.5亩,杉松用材林约35000亩。最明显的是车河八步的椪柑带和小场大平辐射椪柑基地已经形成,以麻阳园艺场辐射的冰梨基地、以八圩辐射的瑶山糖梨基地、以罗富黄黑村水果局黄腊李示范园辐射的黄腊李基地得到较好的开发和拓展。罗富、巴定、小场、芒场和六寨的板栗产业得到大幅度的发展,这些优势林果产业的形成,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并将逐步增强全县农村经济实力,带来农民的大幅度增收,为**农村迈向小康社会作出较大的贡献。

三是使区城内生态脆弱状况得到有效改善。我县的退耕还林,重点布局在河流通道沿线,坡耕地15度坡以上较为集中点以及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坡耕地的还林,大面积荒山的绿化率,减少了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生活条件的影响,创造了人与生态和谐相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全县实施的14.5万亩退耕还林面积中,生态林面积达到了130741亩,生态比率为90.16%,充分达到了国家规定的80%以上要求。沿寨任二级路可以看到,0

2、03年度造林的大面积造林地苗木已出草面,有些已经成林,显现了几年来我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初步成效。

三、主要做法

退耕还林既是一项惠民的生态工程,更是一项规范的生态工程,为确保退耕还林工程实效,国家做了精心研究和部署,专门出台了退耕还林政策,从作业设计到种苗、营林施工、工程建设标准到政策兑现办法和工程管理要求都下发了一系列的标准规定文件,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广西实际,提出了切实的实施意见和办法,规范了工程管理程序。国家和上级人民政府对退耕还林标准和工程管理质量要求如此高。工程涉及范围如此广,技术操作程序如此繁杂,工作环境如此艰苦,加上我县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如何抓好工程实施?几年来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我县的退耕还林工作,从一开始便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把退耕还林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四家班子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退耕还林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专门办公室,由主要实施部门的主要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若干个工作组,明确了各自责任,全县退耕还林任务目标落实到各乡镇人民政府,签定了县乡工程建设目标责任状,将退耕还林纳入县领导责任的目标管理。几年间,县人民政府予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财政、粮食、农行等部门为退耕还林政策兑现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各乡镇党委、政府对退耕还林实施,作出了艰苦的努力,县委、县政府“两办”督查室、纪检监察、发改部门认真处理了退耕还林出现的问题,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予以了积极的督查指导,其他相关部门也为退耕还林实施予以了积极的协作支持。正因为有如此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机构,使全县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有了根本的保障。

2、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质量

(1)林业部门出台《**县退耕还林苗木组织和供应管理办法》,理顺了造林质量和工程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种苗供应环节的无序、混乱,使造林过程顺畅而有条不紊,技术员便于操作,造林者方便满意。注重专业工作队伍的培训,从技术规程上、工作方法上、职业道德上、政策宣传上,不断地采取授课、会议、实地指导检查等方式进行培训教育,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确保退耕还林工作作业设计质量,尽量减少了工作过程中的失误。

(2)把好兑现政策关。为贯彻国家林业局“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指示精神,保证退耕还林政策的合理兑现,林业部门切实做到了“两个坚持”,即坚持检查验收制度:在检查验收合格基础上兑现政策,造林实施期限内不合格的延期兑现;坚持公示制度:对所有享受政策农户在每次检查验收后公示,如有异议则需调查核实后决定是否兑现,对弄虚作假者一律取消兑现指标。几年来我们兑现工作基本上顺利,没有出现大的失误。

3、依靠科技支撑、提高工程科技含量。退耕还林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为保证项目按国家的要求顺利实施,我县聘请国家林业局中南规划院作为工程建设科技支撑单位,并签定技术保障合同,在技术培训、规划设计、工程实施等方面给予技术指导,解决技术难题,在项目作业设计中,积极采用“3S”技术,建立了小班属性数据库和图库的信息管理系统,为整个工程管理提供了便利。

4、注重工程档案信息管理。除利用“3S”技术建立信息库外,我县分技术档案、工作档案、文书档案、财务档案以及群众来信来访档案分别归档,使整个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保持系统性和完整性,促进了上下信息勾通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存在问题

尽管我县为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符合国家要求并取得高效优质成效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做了大量艰苦和繁重的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但退耕还林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随着项目的逐年推进,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给我们带来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

1、边退耕边开垦现象普遍。一边享受国家政策补助,治理水土流失,一边又在破坏生态,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给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成效带来了负面影响。

2、技术力量不足,工作人员素质不能适应工程实施要求。部分工作人员在作业设计中经常出现勾绘错误、勾绘移位、农户姓名错误、计算面积错误、丢失资料、调查因子记录不全等现象,影响了退耕还林的工作进程。这些能力水平造成的工作失误,我们需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财力去纠正补过,方才达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

3、山界土地争议较多。由于退耕还林工程牵涉到利益问题,使潜伏在农村中的深层矛盾突显出来,尤其是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归属问题,户与户、户与屯、屯与屯的纠纷频繁出现。林地纠纷使退耕还林工程受到损失,虽然损失的比重目前不大,但对长久的退耕还林工程实效将产生严重影响。

4、某些地块抚育管理不到位,指导监督也不到位,影响了造林质量。

五、下一步工作的意见

对于下一步工作我们的总体设想是:完善长处、改进短处,提高质量。

1、根据市发改委、西部办、财政局、林业局、粮食局联合下发的河发改农经[2005]6号文件精神,我县2005年退耕还林工程任务计划2.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万亩,荒山配套造林1.5万亩,由于文件于今年7月28日才下达,而2005年造林工作我县已完成了38000亩的荒山造林面积,故2005年的荒山造林任务我们按实际完成情况安排到乡镇,荒山造林作业设计可以由2005年的造林档案中转绘。目前,需要紧急完成的工作是1万亩的退耕还林作业设计,2005年的退耕还林指标,侧重用于三个部分:一是2003年已退耕的且符合退耕还林要求的退耕地;二是即将规划建立的县水源林区;三是各乡镇在25度以上坡耕地面积较大的点片或是建立农业优质水果品牌需退耕的坡耕地。

各乡镇指标详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的《**县2005年退耕还林工程任务计划的通知》。希望各乡镇认真组织、合理安排,改掉以往作业设计的毛病,按时、高质量完成此次作业设计任务。

2、建立健全林业管理体制。强化林业(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daodoc.com查看)站工作责任制,采取措施使林业站机构正常运转,发挥林业站工作的最大效能作用,提高退耕还林的工作质量和服务范围质量;建立村屯级林业管理体制,使退耕还林形成阶梯或管理,从农户自管到屯级监管到村级统管的措施落实到位,以确保退耕还林的实施质量和长久成效。

3、清理退耕还林资料,建立乡镇级退耕还林档案。该项工作要求于11月底前结束,以便迎接区级和国家级检查验收。这是我县最终实退耕还林工程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工作。退耕还林档案建立在乡镇,工作责任分解到乡镇,解决乡下农民的相关问题在乡镇。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发挥工作效能,弥补我县技术力量的薄弱和不足。为打造高效优质的退耕还林工程提供最基础的保障。

推荐第5篇: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主要政策精神

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主要政策精神

时间: 2013-10-09来源: 退耕办

9月6日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联合召开了7省市林业厅分管厅长和财政厅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对新一轮退耕还林的有关政策问题进行了座谈,实际上是一个征求意见的过程,主要由财政部农业司通报了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顶层设计情况。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关于新一轮退耕工程实施条件,一是地类限制为25度以上的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二是新一轮退耕还林完全打破第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各种限制,是一种全新的生态工程建设模式。

(二)关于新一轮退耕还林原则,即“统一标准,农民自愿,政府助推,自我发展”十六字的原则,这个原则是在充分肯定第一轮退耕还林成绩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特点提出的。“统一标准”就是在大的方针政策上由国家出台统一的标准,各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省的实施细则,国家不再规定的过细、过死。“农民自愿”是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前提和根本,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采取农民自愿申报,林业部门组织实施的原则进行;“政府助推”就是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将不再是国家包办一切,采取国家助力,各级政府助推,林业主管部门指导的原则进行;“自我发展”强调新一轮退耕还林不再和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挂钩,鼓励农民借助新一轮退耕还林谋求自我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经济林。

(三)关于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具体标准。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不再强调南北方地域差别和林种、树种等区别,全国统一按照“乔木、灌木、草本”三种标准实施。即退耕还林栽植乔木的每亩补助共1300元、栽植灌木的每亩补助共1000元、还草的每亩补助共500元,还乔木的还可以享受两次森林抚育补贴共200元。在工程实施的第

1、

3、5年进行检查并兑现补助,第1年检查工程完成情况,第3年检查保存情况,第5年检查抚育及成林情况,当年兑现比例由各省具体制定。

(四)关于新一轮退耕还林投资规模及要求。国家初步确定全国新一轮退耕还林的总规模为8000万亩,2014年启动1000万亩。退耕还林前农民要自愿申请并签订相关合同,还林后林业部门要及时确权发证改变地类性质。国家只根据各省申报的情况下达总投资规模,具体实施细节由各省制定。

推荐第6篇:东至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造林申请书

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造林申请书

乡(镇)人民政府:

我是 村 组村民,本户现有坡耕地亩,为响应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号召,自愿申请退耕还林亩,并按照上级部门的具体部署和要求,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造林任务。

申请人: 年月日

行政村意见(签章): 年月日

1

推荐第7篇:基层对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的期盼

基层对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的期盼、建议----约稿量纲

一、本县退耕还林现状

1.调查县基本情况

2.退耕调查户生产生活水平

3.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4.退耕还林成果

二、退耕还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三、对退耕还林工作的建议和期盼(最重要的)可以电话征求退耕还林户的意见

推荐第8篇:县林业局退耕还林工作汇报

县林业局退耕还林工作汇报

扎实推进退耕还林建设

倾力致富一方一地百姓

林业工作中,我们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紧紧抓住国家退耕还林这一重大机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发挥优势,协调联动,形成了全社会动员、多元化投入、全方位保证的工

作局面,努力把退耕还林建设成一项为民、利民、富民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截止目前,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万亩,其中营造生态林万亩,经济林万亩,涉及全县个乡镇万农户,得到了上级肯定和群众的拥护。(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wenmi114.com)

规划布局上坚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红枣是我们县的三大特色支柱产业之一,更是山区农民生活保障、增收致富的命根子,为此,我们结合实际,在山区个乡镇退耕还林工作中,大力发展枣树栽植,确定了上闫庄万亩枣园基地、口头万亩红枣基地和一个千亩珍枣园等重点,并着眼长远,把红枣无公害生产的宣传、服务和示范园区建设融于退耕还林项目工作之中,确保退耕还林沿着特色化、高标准、强竞争力方向发展。二是与生态建设需要相结合。郜河、沙河、磁河穿越全县六个乡镇,沙荒地、沙滩地数万亩,为此,我们把“三河四岸”作为平原退耕还林工作的重点部位,确定了以独羊岗乡为重点的万亩速生林基地,并把公路干道、铁路两侧和环水库、环县城、环乡镇、环村庄纳入生态林网建设之中,林海、林网、林廊、林带的建成,使生态、旅游、观光等功能聚于一体。三是与自然资源开发相结合。我县中部丘陵区域,岗坡次地较多,历史上适宜种植核桃、柿子、杏等杂果。因此,我们又把六股道万亩杂果基地、西岗万亩杏扁基地作为丘陵乡镇退耕还林重点,使这项工作既符合当地实际,又便于群众接受。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百余名林业人员进行了外业调查和内业设计,编制了《行唐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将工程建设任务层层落实到乡、村、组、户乃至每一片山头、地块和滩涂。

整体推进上努力实现“四个转移”。一是由国家、集体造林向民营造林转移。积极引导和鼓励在岗和下岗职工、农民大户承包租赁荒山荒坡造林,实行重点帮扶,优先列入规划,优先安排苗木,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造林绿化的热情,涌现出了一大批在职职工、外地经商户承包荒山荒滩造林绿化的典型,其中千亩发上造林大户个,百亩以上的造林户个,民营造林占全县造林的以上。二是由分散造林向规模化、基地化造林转移。按照“一山”、“两侧”、“三河”、“四环”的总体规划,对五个万亩基地、一个千亩珍枣园等六大重点工程进行合力开发,使荒山、荒滩开发整体、有序推进。三是由数量型造林向质量效益造林转移。为确保工程质量,我们聘请林业专家到规划地点对土壤、气候、水源等因素科学论证,制定了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各种造林技术规程,下发到个乡镇,同时抽调名林业技术人员吃住乡镇,深入工程一线,严把苗木关、整地关、栽植关、浇水关、管护关,做到坑不够标准不栽树,苗水够规格不下坑。在丘陵、山区还推广了“生根粉沾根、保水剂拌土、地膜覆盖”等罐式覆膜造林技术,使荒山退耕还林成活率达到了以上。四是由人工造林向机械化专业造林转移。我们打破过去一家一户个人放炮、人工挖坑“少、慢、差、费”小打小闹的作法,大力推广集中爆破和机械整地作业方式,帮助群众联系了一批沟机、坑机和推土机,充分发挥大型机械开发整地的威力,大幅度提高了荒山开发的效率。山区退耕还林工作中,共动用大型机械多台次,完成荒山开发治理万亩,其中造林整地万亩,栽植树木万株。

政策机制上突出体现“五个激励”。一是强化责任激励。我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实行县领导包乡、包重点工程,乡领导包村、驻乡林业技术员包片、包块层层分包责任制,和各乡镇签订了退耕还林责任状,把退耕还林工作列入部门和乡镇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在重点工程地方建立碑牌,标明责任人,让人与树共荣辱,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退耕还林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工程的顺利开展。二是捆绑投入激励。针对山区造林难度大,投入大的实际情况,积极争取上级林业部门支持和引进外资的同时,坚持全县绿化一盘棋,县林业、水利、扶贫、交通、财政等部门协调资金,拥绑投入,确保重点工程和林道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有关镇和村从工程实际出发,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依靠群众投资投劳,进一步加快。进一步加快了全县造林绿化步伐。三是市场运作激励。我们通过县电视台、信息函等多种形式广召苗木供应商,召开了有个市多家客商参与的工程造林竞标大会,对工程造林所用苗木进行了公开、公平、公正竞价。为克服苗木供应不足,影响群众造林积极性的问题,我们还实行统一调苗、乡镇调苗和农民自己调苗三条腿走路的调苗机制,确保造林苗木足、质量优、品种全、价格低。四是明确权属

激励。坚持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收益,确保退耕农户享有在退耕地和荒山荒地上种植的林业所有权。同是严格兑现政策,将退耕户的粮食补贴、现金补贴不折不扣地发放到退耕还林户手中,极大调动了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五是加强管护激励。为巩固造林绿化成果,我们对退耕还林工程实行封山禁牧,广泛宣传《森林法》,村村张贴封山禁牧通告,成立专门的护林

执法队伍,形成林业派出所与公安、交通、水利部门相配合的网络执法队伍,强大的护林力度,让退耕造林户吃下了定心丸。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其优惠的政策和显著的效益赢得了民心,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投身到这项宏大的惠民工程之中,而今,山山岭岭遍布红枣,岗岗坡坡杂果拦腰,岸岸旁旁林网改貌,正在一步一步变成现实,农民真正拥有了自己的“绿色银行”。

推荐第9篇:新一轮教师培训工作汇报

新一轮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相对于过去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市教育局局长称它是一件大事、难事和好事。如何把这件大事、难事和好事做实做好,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问题。通过近段时间的学习和思考,我认为要开展好教师培训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要求。

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有两句话大家很清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可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而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学生成长发展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引路人。什么是高素质专业化?就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里提出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这十六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虽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但不可否认的是搞好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是一条主要途径。为此,《刘希平同志在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启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质量根本在于教师质量,学校办学水平根本在于教师水平。哪个地方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肯下力气、下大力气,哪个地方教育发展的潜力就会更大,未来就会更美好。在提高教育水平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一步步地抓教师培训和教师水平的提高,抓教师专业发展,我们才可能达到目的。靠抢夺好生源,那只能是暂时的,只有全面深入持久有效地抓好教师培训,才是根本所在。”因此,搞好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对当前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各级教师培训机构、中小学校和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认真对待,全面落实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

二、要把握好方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第二章里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面实现从学前3年到高中段15年教育的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省教育现代化县(市、区)认定标准》中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改革创新五项为一级指标,实际上这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工作方针。因此,我们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必须朝着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个方向努力奋斗。

三、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一切无从谈起。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要想持续发展,必须注意科学性。科学性可以解决二个问题,一是确保我们做正确的事;二是确保我们把正确的事做正确。那么,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呢?

1.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求我们在安排教师培训工作时要合理,要向农村,向薄弱领域、薄弱学科倾斜;结构要全面,既要重视专业素养的提升,又要重视人文素养的提升,促进教师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在培训模式上要不断完善,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统一。

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求我们做好内外协调工作。既要重视内部各部门、各人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想方设法增强协同力;又要重视与省教育厅师范处、市教育局、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及各中小学校的关系,要进一步加强协调,形成上下协同的工作局面,把工作做好。

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我们既满足当前教师培训工作的需要,又能促进今后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因此,我们要立足长远,放眼未来,处理好长远与眼前的关系,重视提高教师培训工作的质量。要重点做好培训内容的确定和授课教师的聘请等工作,切实提高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实际上就是学习型组织的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系统思考就是要求把所处理的事物看做一个系统,既要看到其中的组成部分,还要看到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从整体出发把系统中的各种要素加以处理和协调。因此,我们要把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作为一个系统来思考,要统筹安排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相关工作,突出针对性、有效性、竞争性和选择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落实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即《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和《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实施意见(试行)》。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学校发展及本校在职教师个人成长计划、需求,制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规划和各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管理制度与措施,落实责任部门和人员,明确任务与要求,按计划实施好本校的校本培训,统筹部署各类培训工作;中小学教师要结合学校发展需要和个人成长需求,认真制定个人5年成长规划和年度学习进修计划,按时完成报名、培训和考核等工作,服从任职学校的总体安排;各学科研究小组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师实际需要制定学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五年规划和各年度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各年度和一周期的专业发展培训任务。

四、要总结经验,研究对策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我市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根据我院暑假7个96学时培训班学员的反馈情况来看,项目的整体满意度平均为92%,授课教师的满意度平均为93%,受到了学员的好评。为了进一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的开展,我们应组织力量到全市各地跟踪调研,召开教师培训机构、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座谈会,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研究对策。要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确保培训质量。

同时,在继续实施好教研活动培训化模式、任务加压模式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创新与外地培训机构的合作办学模式和校本课题研究模式,积极探索“学做合一”培训模式,努力提高培训效果。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推荐第10篇:新绛县退耕还林工程专项检查工作汇报

新绛县退耕还林工程专项检查工作汇报

根据新监发【2011】14号文件的要求,由县农廉办主任靳瑞年带队,组织县财政局农财股,县林业局退耕办相关人员于2011年10月31日至11月14日,对全县退耕还林工程进行了专项检查。

一、检查方法及内容

此次专项检查对全县四个乡镇涉及退耕还林工程的27个村,逐村进行检查。内容主要有:1.到村委会向村干部了解本村退耕还林基本情况,包括退耕面积,主要树种,退耕户数,大户承包户数,大户承包合同是否齐全,是否有村集体的退耕地,以及退耕户领取退耕还林款的方式,村集体是否收取退耕还林管护费用,是否有挤占、截留、挪用退耕还林资金问题,退耕户是否能足额领取退耕还林补助等。2.选取有代表性的几个退耕农户进行入户调查,采取询问退耕还林亩数,树种。查看退耕还林承包合同,以及退耕还林专项补助存折等方法了解退耕农户手续是否齐全,是否能及时足额领取退耕还林补助。3.通过实地调查,对退耕地面积保存情况,树木成活情况,以及抚育管护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通过此次专项检查,发现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

1、个别村仍存在村集体退耕地登记在村干部名下的问题,虽然所得退耕还林款全部上交村集体入账,但这种做法严重违反了退耕还林政策规定。

2.部分村仍存在收取退耕还林管护费用的问题,由于退耕还林工程没有工作经费,加上大部分退耕户退耕面积较少,不便管护,村集体统一管护又没有经费,导致村干部收取不等的退耕还林管护费用。

3.有些大户承包合同不齐全,由于部分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程序不规范,导致农户承包的退耕地没有合同或合同内容和形式不规范。

4.个别村集体仍然存在截留退耕农户退耕还林款的问题。退耕农户的退耕还林补助存折仍然由村集体统一保管,村集体领取退耕还林补助后再分发到各个退耕农户,这就给村干部截留,挪用退耕还林资金留下了空隙。

5.退耕农户补植补栽,管护抚育积极性不高,导致退耕还林工程合格面积偏少,保存成活率偏低,退耕地苗木生长缓慢,长势较差,甚至部分苗木死亡。由于退耕还林第二轮补助资金减半,退耕还林抚育管护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三、以后的整改建议

1.针对村集体退耕地登记在村干部名下的问题,要督促村干部及时纠正错误,将集体退耕地公开承包到户。

2.针对退耕农户抚育管护积极性不高,村集体统一抚育管护又没有经费的问题,建议在退耕还林第二轮补助期将退耕还林生活补助与管护费用分开发放,村集体委托数名管护人员对全村的退耕还林地进行统一抚育管护。

3.对退耕农户本人的退耕还林补助一定要下放到户,杜绝村集体截留退耕农户退耕还林补助存折的现象发生。对退耕户承包村集体的土地的,要规范完善相关的承包合同,并报县退耕办备案,加强退耕还林的档案管理。

第11篇:退耕还林

浅谈退耕还林及应对策略

摘要:本文根据现在的中国实际情况,阐述了退耕还林的原则,范围,以及退耕还林区的特点,最后结合实际,概述了退耕还林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退耕还林;范围;原则;应对策略;

一、概述

我国首次提出退耕还林政策是在1949年4月发布的《保护与发展林木林业暂行条例(草案)》,该条列就规定:已开垦而又荒芜了的林地应该还林。尔后,退耕还林政策主要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以营造商品用材林为主的退耕还林时期。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以营造经济林为主的退耕还林时期。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以营造生态经济林为主的退耕还林新时期。[1]2000年我国在西部13个省市区174个县开展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试点示范,标志着退耕还林进入了一个新时期。2003年1月20日,中央实施《退耕还林条例》,进一步完善了该政策的完整性。

退耕还林的主要方针是“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的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

到2010年为止,我国的退耕还林政策取得了显著地成效。从1999到2007年末,我国已退耕还林4亿亩,总投资4300亿元。

二、退耕还林的原则

退耕还林首先必须坚持生态优先,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建设基本农田、提高粮食单产为基础,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其主要的原则有: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2.政策引导和农民自愿退耕相结合,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

3.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综合治理;

4.建设与保护并重,防止边治理边破坏;

5.逐步改善退耕还林者的生活条件。

三、退耕还林的范围及特点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坡耕地退耕还林;二是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十分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在我国涉及面最广、政策性最强、

群众参与度最高的生态建设工程。它的实施范围主要处于我国西部和中部地区,往往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生态脆弱区,也是最为贫困和落后的地区。

1.退耕区的自然条件

依据《退耕还林条列》退耕还林主要包括三类地区:

(一)水土流失严重的;

(二)沙化、盐碱化、石漠化严重的;

(三)生态地位重要、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其主要的标准是:丘陵区;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坡度在6度以上、农民已经承包或延包的坡耕地;平原区;风沙危害严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农民已经承包的沙化耕地等。

退耕区多属于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的山区或半山区,平川谷地很少,根据调查的市县,平地多在10%以下,山地和丘陵地占90%以上,这种自然环境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水土流失。以神池县为例,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27740公顷,占到土地总面积的88.6%,年侵蚀模数8900~22000吨/平方公里,年流失肥土1957.3万吨,全氮含量约4.6万吨碳铵,速磷含量858吨过磷酸钙。水土流失使退耕区的耕地变得更加贫瘠,粮食平均每市亩产量只有150斤左右。

2退耕区的经济状况

退耕区的经济状况一般都较差,在退耕区的贫困县中,贫困人口的比重是比较大的。

[2]如柳林县2001年总人口为28.54万人,贫困人口为16.18万人,占到56.71%,占农业人口22.80万人的70.96%;方山县总人口为13.69万人,贫困人口为11.47万人,占到83.79%,占农业人口11.53万人的99.48%;神池县总人口为10.47万人,贫困人口为7.33万人,占到70%,占农业人口8.76万人的83.68%;五寨县总人口为10.94万人,贫困人口为7.76万人,占到70.89%,占到农业人口9万人的86.22%。

3退耕区人口与耕地、粮食关系变化

1) 耕地的变化特点

在中国的多数地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用地增多,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但在大家所调查的退耕区中,多数表现为相反的情况,即耕地面积存在增加的现象。例如,吕梁地区2001年有耕地572113公顷,分别比1980年和1949年多出95413公顷和 15613公顷;柳林县2001年耕地面积为46153公顷,分别比1980年和1949年多出 7626公顷和1086公顷;方山县2001年有耕地25500公顷,分别比1980年和1949年多出8200公顷和2047公顷;神池县2001年有耕地59520公顷,分别比1980年和 1949年多出8587公顷和15553公顷。虽然这些地区的耕地总面积存在增加的情况,但在人均耕地面积上却与其他地方表现为同一倾向,即:人均耕地在不断地减少。这是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所致。

2) 粮食的变化特点

北方的退耕区多属干旱或半干旱区,干旱发生的频率高而且严重,从而对当地的粮食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年与年之间的粮食产量波动很大是该类地区最大的特点。以吕梁地区为例,1990年以来的粮食产量超过100万吨的年份有3个,最高为1996年,110.75万吨。而产量在50多万吨及以下的年份也有3个,其产量不及最高年份的50%,最低的2001年产量只有40.24万吨,仅为最高年份的36.33%。柳林县1990年以来的年度之间粮食产量波动更大,最低的2001年产量仅543.6万公斤,只有最高年1996年7139.2万公斤的7.61%,人均粮食只有19.05公斤。所调查的几个县2001年的人均粮食均不足100公斤。

上述表明,退耕区的人口生存条件是比较差的。由于自然环境条件所限,不少成灾年份对人口的生存影响很大。退耕区自然条件现状的形成与历史上人口的增长和活动关系密切,同时也与今后人口的发展关系密切。

四、退耕还林的政策

1.主要方针:要实行“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人承包”的政策措施。把 握林权是核心,给粮是关键,种苗要先行,干部是保证的主要环节,集中连片,形成规模,达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 。

2.补助政策

粮食:黄河和海河流域每亩退耕地每年200斤,长江和淮河流域每亩退耕地每年300斤。补助粮食一般为小麦原粮,不同地区确需调整粮食供应品种的由省政府确定,补助粮食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补助年限:还草补助2年,经济林补助5年,生态林补助暂按8年计算。

现金: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20元。补助年限和粮食补助相同。

种苗和造林费:每亩一次性补助50元。宜林荒山荒地、荒滩、荒沙造林补助标准,只补助种苗和造林费,每亩一次性补助50元。

税费:免征农业税,对应税耕地,自退耕之年起,不再征收农业税。

3.约束政策:

退耕地造林后,禁止间作粮食和蔬菜。在确保地表植被完整,减少水土

流失的前提下,可采取林果间作、林药间作、林竹间作、林草间作、灌草间作等模式,实行立体经营。

退耕还林后必须实行封山禁牧、舍饲圈养,管护好林地免受人畜危害,确保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

尚未承包到户及休耕的坡耕地、沙荒地、荒滩地造林,只给予每亩50元的种苗补助。

4.权益:

实施退耕还林后,必须确保退耕农户享有在退耕土地和宜林荒山荒地上种植的林木所有权,并依法履行土地用途变更手续,由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发放林权证。

对退耕农户不得以任何形式将补助粮食折算成现金或者代金券发放;种苗和造林补助费发放形式,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尊重退耕户的意愿,其费用只能用于种苗、造林补助。

5.主要指标:

退耕还林要以营造生态林为主,营造的生态林比例以县为核算单位,

不得低于80%,经济林比例不得超过20%。坡度在25度以上的坡耕地(含梯田)、水土流失严重或泛风沙严重、及一切生态地位重要地区必须营造生态林,要按照先陡坡后缓坡的原则进行退耕还林,还林后实行封山管护。在雨量较多,生物生长量高的缓坡地区,可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竹林和生态经济兼用林,适当发展经济林,对超过20%的经济林地,只补助种苗费。

退耕农户在完成现有耕地还林后,由县或乡统一组织,应继续在宜林荒山、荒沙、荒地造林。

参考文献:

[1]于泽民.我国的退耕还林研究进展[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9,12(6):119-124.

[2]吕金芝.中国退耕还林工程对粮食产量影响分析与测度[J].林业经济,2010(1):

78-90.

第12篇:退耕还林合同书

退耕还林合同书

甲方: 乙方: 为了规范退耕还林工程,保护退耕农户(单位或个人)的合法权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达到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前提下,经过双方自愿协商特签订本合同。

一、退耕还林者(乙方)的退耕地点在 乡 村 组,面积 亩,树种 ,林种 ,造林时间 。

二、乙方退耕地生态林成活率及保存率必须在80%以上,经经济林必须在85%以上。

三、乙方在实施退耕还林后,甲方在每年9-10月份进行一次验收,验收合格后,将按照国家退耕还林有关政策兑现补助资金。

根据退耕还林第二阶段补助政策每亩补助90元。补助期限为变更指标的剩余补助期来定,共 年。

四、乙方使用的种苗应具有“一签两证”,不得使用不合格,未经检疫的苗木。

五、管护责任:在合同签订后,乙方要按技术标准要求积极实施退耕还林工作,甲方应派技术员对农户进行技术服务和指导,并做好退耕户的技术培训,保证国家政策规定的资金补助及到位。乙方在实施退耕还林期间,要认真进行管护,并保证造林保存率在85%以上,对连续达不到保存率要求的面积,将依法取消造林资格和资金补助资格。并追究所有享受补助资金。

六、退耕还林者(乙方)不得在退耕还林项目实施范围内任意改变技术规程标准及擅自复耕、从事滥采、乱挖等破坏地标植被活动,否则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退耕还林条例》第六十二条之规定进行处罚并取消享有的退耕还林资格。

七、退耕还林地四周必须栽植农防林行数不低于三行。

八、合同履行期限: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甲方: 签字(盖章)

乙方: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第13篇:退耕还林申请书

申请书

xxxxxxxxxxx林业站:

xxx,本人为石厂村村民,家有五口人的四等耕地,在任立屯土门岭,共计4.5亩,此耕地坡度大,适合退耕还林。在此地下方有荒地4.3亩,适合农作物耕种,本人请求把原有的4.5亩四等耕地换成此地下方的4.3亩荒地,进行农作物耕种。

申请人:xxx xx年x月x日

第14篇:论退耕还林

论退耕还林

第一, 什么是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就是从保护和改善西部生态环境出发,将不适应于耕作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农地(主要指坡度在25°以上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的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主要有两方面工作,一是坡耕地退耕还林;二是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退耕还林是我国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重要政策之一,其基本政策措施是“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 。

封山绿化:就是对工程区内的现有林草植被采取封禁措施严加保护,对宜林荒山荒地尽快恢复林草植被,并实行严格管护,确保绿化成果。

以粮代赈:就是对退耕还林的农户,国家按一定标准无偿提供粮食,实行以粮食换生态,保证农民退耕之后吃饭有保障,收入不减少,以调动农民退耕还林还草的积极性。

个体承包:就是将造林种草和植被保护的任务,采取承包的方式,落实到户、到人,按照: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政策,具体以责任制的形式,明确造林种草者权益,落实管护措施,责权利挂钩,使群众在获得利益的同时,为生态环境建设做贡献。

“退耕还林”还曾作为中国国策落实。[1]

第二, 为什么要退耕还林

在中国多数地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用地增多,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但在大家所调查的退耕区中,多数表现为相反的情况,即耕地面积存在增加的现象。据了解,耕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毁林(草)开荒。虽然这些地区的耕地总面积存在增加的情况,但在人均耕地面积上却与其他地方表现为同一倾向,即:人均耕地在不断地减少。这是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所致。

退耕还林使耕地减少,人口的增加使耕地的需求量增加。人口与耕地比例的变动使耕地变得更加紧张。退耕区多属干旱或半干旱区,干旱发生的频率高而且严重,从而对当地的粮食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年与年之间的粮食产量波动很大是该类地区最大的特点。

上述表明,退耕区的人口生存条件是比较差的。由于自然环境条件所限,不少成灾年份对人口的生存影响很大。退耕区自然条件现状的形成与历史上人口的增长和活动关系密切,同时也与今后人口的发展关系密。

退耕还林虽然在短期内减少了耕地面积,但就其长远的发展来看,防止了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改善了环境,反而可以使耕地面积增加并带来其他的经济收益。因此,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要退耕还林。[2]

第三, 成都市金堂县退耕还林工作概况

有了理论的指导,再利用暑期时间通过实践调查,我较为深入的了解了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以下简称金堂县)的退耕还林工作情况。

金堂县位于成都平原与川中丘陵交接地带的成都平原经济圈中心,千里沱江之首,全县幅员面积1154平方公里,山丘面积占86%,现有林业用地3.7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4%。总人口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5万人,占87%以上。金堂物产富饶。多层次的地形为历来以农业为主的金堂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作为成都市的农业大县,是国家多种经营生产基地和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土地宜粮、宜油、宜林、宜果、宜棉、宜蔗、宜渔、宜其他经济作物的面积甚大,农副产品和多种经营的发展面广。[3]

自2007年,国家从退耕还林工程区的实际和广大退耕农户的现实需求、长远生计出发,作出了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决定以来。金堂退耕还林工作迅速转向成果巩固方面,开展退耕还林工程补植补造、抚育管理、病虫防治、后续产业等工作,成绩斐然。今年完成了16.69万亩生态植被恢复任务,其中新造林2万亩。

退耕还林主要是将不合理的耕地占用改造成林区,以及将低产低效的经济林改造成经济效益更高的林区。在恢复生态植被,改善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的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为农户增加了经济收入,不会因耕地被改造而破坏了传统耕种带来的经济利益。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吸引更多加工企业到金堂县来进行投资,曲线提高了农副产品附加值,增加了林农就业机会。而植被保护与恢复重建,将有利于促进金堂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拉动全县林业产业特别是生态旅游、木竹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且通过生态移民,还将改善金堂县山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退耕还林工程不是一味单纯的强调生态,而忽视农村生产发展和农户经济利益。如何找到生态建设和农村生产发展的平衡点呢?在退耕还林过程中,林业局依据金堂县的自然条件,合理规划林地用途,种植果林,桑林,并开展林下养鸡,做到了保护环境、经济发展两不误。

金堂是全国著名的柑橘水果之乡,脐橙获得全国优质水果奖,也是苹果、桃、李、杏、梨、石榴、樱桃、葡萄等四季水果的著名产区。针对这一现实,依托脐橙产业优势,金堂县投入130多万元用作修建果树苗圃及栽种,并在08年组织学习小组远赴陕西苹果之乡旬邑进行考察学习,带回了优良果苗及更科学的种植技术,试得金堂水果种植业的发展更是如虎添翼。

蚕桑产业是金堂县得传统优势农业产业,自2002年以来,金堂县退耕还林工程着重实施了退耕还桑模式,8年来已发展退耕还桑1.6万亩。为了在根本上提高了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县政府还牵头把丝绸公司引进到了退耕还桑项目区,丝绸公司每年与退耕还桑农户签订蚕茧收购保护合同,让退耕农户专心植桑养蚕而不必担心销路问题,又确保了农户利益,甚至使退耕还林农户的收入超过了未实施退耕还林项目的传统农业种植户,带动了农民参加退耕还林的积极性。

同时,由于退耕还林后土地无法兼种,林业站选择了利用市级专项配套资金在低经济效益林里发展林下养鸡和林下养葛(葛根)项目,并采用公司加农户的模式。目前,金堂县的林下生态鸡养殖规模已达到2.5万只,葛根种植业也初具规模,。确保了退耕还林农户进一步增收致富。这样因地制宜在树林中的套作,不仅让山地的生态功能得到修

复,同时,也能提高林地的亩产值,在生态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让林地的自身功能发挥到极致。

第四,参观金堂县转龙镇的退耕还桑工程

百闻不如一见,8月18日我跟着金堂县林业总站的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到了金堂县转龙镇大桥村。这里有成都市第一个桑蚕专业合作社。放眼望去丘陵斜坡间一片郁郁葱葱,一改过去遍山沙石的景象。8月正是收蚕茧的时期,农民们忙的热火朝天。而走近桑林,又惊奇的发现树林下用竹片围成的篱笆中全是生态鸡。这些鸡的粪便又恰好为桑林提供了天然的肥料。林下养鸡节约了土地资源,喂养方式采用了野外觅食和人工喂食相结合,能大大的减小桑林的虫害,而鸡粪有机肥又提高了桑林的结果率,省去了部分人工施肥的麻烦。这在无形中降低了养殖成本又提高收入,可谓百利无一害。

农妇杨大姐兴奋得告诉我们,自从5年前家里签了退耕还林和丧礼承包合同后,收入基本翻了倍,人均收入达到了6000元以上。原来种菜时时得担心自然灾害减产,把菜运到镇上去卖也麻烦。现在退耕还桑后安心种桑养蚕养鸡而不担心销路,每年八九月收蚕茧的时期丝绸公司会组织工作人员下乡收购蚕茧并为村民提供技术辅助,桑葚也可以卖给酒厂作为酿酒原料生产滋补酒,而生态鸡因其放养活动量大,自由觅食进食昆虫野草等无公害食物,个个肉质鲜美结实,生长快,作为县城里几家大型餐厅的特色菜,也能卖上好价钱。在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转龙镇走了一条生态得发展,农民得实惠的绿色之路。

载桑养蚕曾经是转龙镇的传统项目,但由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丝绸行业市场不景气,再加上村庄地理位置偏远,蚕茧没有销量,让转龙镇背上了“经济发展滞后”的头衔,村民为了眼前的利益也纷纷改种桑为耕作,但收入也并未有提高,反而还经常发生滑坡,土地也越发贫瘠。从2002年开始,为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村民生活,当地紧跟政策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如何让将生态建设和农民增收紧密结合成为当地政府和林业总站从未倦怠的思考。后来确定了壮大桑蚕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发展的基本路线,还在全市率先成立了第一个桑蚕专业合作社,实行“村企合一”。这个曾经名不经传的小山村一步一步努力走出了一条绿色生金的道路。甚至还成为成都市退耕还林工作中的模范村镇,吸引不少其他地区的干部前来考察学习。

第五,对当前退耕还林工作重一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式

近年来,金堂县充分抓住国家退耕还林的大好机遇,用好用足国家政策,发挥自身优势,扎实苦干,开展了退耕还林、荒山造林、植树造林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生态建设活动,使全县森林覆盖率快速增长,生态环境有明显改观。

但在当前的退耕还林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某些地区宣传引导力度不够,退耕农户害怕在退耕国家补助期后没有经济来源。 二,重退耕,轻管理。在还林区验收后农户疏于管理,使林地退化,达不到退耕还林

的理想效果。

三,大户参与承包加剧了农民得仇富意识。退耕还林不是朝夕便能完成的工作,往往

从承包退耕到拿到国家补助需要一两年。一些有先见和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民便将

土地集中承包了进行退耕,一旦得到国家补助后,又造成了那些呗流转了土地的农户的心理不平衡

林业站的工作人员也逐步采取了预防对策,使得工作更加顺利。

一,加强宣传,更新农民传统的耕作观念。另一方面尽量多的争取补助,消除农民的

后顾之忧。

二,退耕验收后仍然经常组织工作人员下乡视察还林的后续工作,防止弄明复耕,指

导村民发展配套产业(如上面提到的转龙镇发展林下养鸡项目),教给村民防止病虫害的技术。

三,仔细检查退耕面积大的农户的土地手续,核实面积,一定避免发生强占土地或未

经合法程序土地流转。

第六,实习总结

退耕还林不仅是一项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的一场绿色革命。这项工程的开展大力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今年正值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开展10周年,成果喜人,同时也应继续做好后续工作,期待山区丘陵都穿上绿色外套,农民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1]、[2]节选自百度百科词条“退耕还林”

[3]节选自百度百科词条“金堂县”

第15篇:退耕还林简介

2010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项目简介

2010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项目,宝市发改农发(2010)665号文件批复下达中央专项资金计划688万元,宝市财办建(2010)371号文件“关于下达2010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地方政府债券省级配套基建预算的通知”下达专项资金34万元,共计722万元。

该工程建设规模涉及7个乡镇14个村(九成宫镇澄铭窑村、马家堡村、铁炉沟村、蔡家河村、招贤镇阁头寺村、大岭村、南屋村、崔木镇菜子沟村、下王村、洪泉村、两亭镇冯家湾村、酒房乡焦家沟村、天堂镇崖窑村、河西乡河西村),计划新建基本口粮田7000亩。

该项目由县水保站勘测、设计,分两次招标实施,2011年2月28日,县水利局会同县计经局等相关单位对两亭镇冯家湾村、酒房乡焦家沟村、天堂镇崖窑村、铁炉沟村、蔡家河村、招贤镇阁头寺村、大岭村测量设计工程进行了公开招投标,陕西恒宇土地整理工程有限公司等53家施工企业中标承建。项目于2011年3月1日开工建设,2011年7月25竣工,工期5个月。目前已经全面完成,新修梯田4875亩,完成土方量1693026立方米,新修地边埂米,新修生产路米。2011年6月28日,县水利局会同县计经局等相关单位对剩余的四个村(崔木镇菜子沟村、下王村、洪泉村、河西乡河西村)测量设计工程进行了公开

招投标,宝鸡市万森土地整理有限公司等17家施工企业中标承建。目前已经完成新修梯田面积亩,完成土方量立方米,新修地边埂米,新修生产路米。

第16篇:退耕还林自查报告

退耕还林阶段验收

自 查 报 告

二0一一年度二月 县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办公室:

按照上级要求,镇党委、政府对退耕还林工程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加强组织实施退耕还林地块后期管护工作,确保退耕农户补助资金的兑现,镇人民政府成立自查验收组,对我镇2003年规划实施的退耕还林地进行全面自查验收。镇政府本着以人为本,对退耕农户负责的态度抓好退耕还林工程后期管护,及时采取措施,精心组织,加大宣传,督促各村做好退耕还林后期管护工作。在明确退耕还林地的基础上做到“谁退耕、谁造林、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 并对退耕还林后期管理实行分类指导,加强了生态脆弱、坡度大的造林地块管护力度,确保退耕还林面积不损失。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对全镇退耕还林进行了自查,自查情况如下:

一、自查结果

我镇2003年共实施退耕还林面积1630亩,涉及到7个村, 26个组, 45个小班,全部为生态林,主要树种有柳杉、桦木、喜树、香樟、桤木、杜仲,面积保存率和苗木存活率均达到国家标准。

二、工作措施和方法

(一) 加强领导、健全队伍组织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程,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抓,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成立了检查组,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林业站及相关部门为检查组成员,办公室设在农办。具体负责检查验收及表格录制,整理文档。

(二) 明确任务,强化职责 强化退耕还林管理、加大巡山护林力度,确保工程健康有效的发展;明确管理,责任到人,分片包干;加大宣传力度,把退耕还林政策深入到群众心中,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下一步打算

1、多措并举,加大宣传力度。认真检查研究辖区内退耕还林工程新特点、新问题,充分利用广播、会议、宣传资料等媒体,广泛深入地向群众宣传退耕还林的多种效益和功能,提高退耕还林农户爱林护林意识和法制观念。

2、齐抓共管,层层落实责任。以政府负总责,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群众广泛参与的局面,加大管理力度,确保全镇退耕还林工程顺利、有序开展。

3、对于缺窝少苗,林木长势差,管理不到位的退耕还林地,加强管理力度。

4、积极向上争取项目、经费,引进科技技术,利用退耕还林工程,科学经营林地,妥善解决退耕户生计、致富和发展问题。

第17篇:退耕还林调查报告

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退耕农民生计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县自2000年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已累计完成坡耕地退耕还林12万亩,其中经济林3.45万亩,生态林8.55万亩。涉及全县12个乡镇155个村,5.3万户。如何引导农民在改善生态的同时,加快培育和开发稳定增收致富的产业,妥善解决农民的生存发展大计,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面前一个紧迫而重大的问题。日前,县委办、县林业局组成调研组,选择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退耕还林乡镇、村和农户,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一方面对改善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确产生了显著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又制约、影响了农民的长远生计和农村经济发展。调查发现,一旦国家停止钱粮补助,退耕还林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将面临严峻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耕地大量减少,农民基本生活难以保障。退耕还林工程实施4年来,全县有12万亩农田停止耕种,对粮食生产产生了很大冲击,全县粮食产量下降辐度较大。尽管目前在国家补助期内,农民的生活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但是一旦停止粮食补助,农民的基本生活将十分困难,尤其是退耕面积较大的村和极少数“全退户”。如**乡**村一组,已实施退耕还林1154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0%,目前人平占有耕地不足0.6亩。**乡*村农民郑之汉,一家3口人,实施退耕还林后仅剩1亩耕地,人平只有0.3亩田,一旦停止补助,基本口粮将难以保证。类似情况尽管所占比例不大,但却是非常严重的隐患。

二是种植的树种效益偏低,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不大。此类问题突出表现在中高山地区。据调查,低山地区退耕种植柑桔、茶叶的,补助期满后绝大多数能产生较稳定的经济效益,农民生计基本不用操心。但是中高山地区种植的板栗、银杏、杜仲以及其它生态林树种,由于林业生产的周期长、见效慢,加之市场疲软,很难发挥出应有的经济效益。如**乡四年共实施退耕还林6700多亩,种植银杏面积达5514.5亩,目前基本没有任何经济收益。据当地干部和群众预计,至少还要15年方能开始收益。据统计,全县退耕还林除2.3万亩柑桔、0.5万亩茶叶外,其它大多数是此类情况。

三是部分工程质量不高,限制了收益预期的空间。在工程实施时,没有坚持围绕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集中精力发展主导产业,树种选择过多过滥,不利于形成农村经济支柱;没有按照科学引种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引种试验,直接用于大面积栽植,导致适应性差,苗木生长缓慢。如磨坪乡引进的佛手系列银杏品种,**乡引种的石榴,到底能否产生经济效益,至今还很难说;没有实行综合开发,林地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由于工程实施的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农民对退耕还林的效益需求,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加强退耕还林管理的积极性。

四是后期管理不善,影响了树苗的正常生长。除柑桔、茶叶和部分板栗等经济林外,相当部分农民认为“还生态林是为国家栽树”,退耕还林后没有进行抚育管理,任由树苗自生自灭,少数农户还把退耕地当作放牧牲畜的场所。加之近几年的工程建设任务较重,各地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建设上,没有及时搞好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农户普遍缺少实用技术。由于后期管理不到位,直接限制了工程经济效益的正常发挥,导致农民难以从退耕还林中得到回报,对全县广大以土地为生存支柱的农民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五是林副产品销售困难,退耕农民的现实收益减少。退耕地上生产的林副产品由于缺乏健全的销售网络和稳定的市场,导致难以变成商品,直接制约了农民的现实收入。我县**乡生产的银杏茶,应当说是一个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退耕农户现实收入的好产品,但是苦于销售市场未能打开,至今仍处于小打小闹阶段,没有形成规模。2003年仅产干茶500公斤,收入1万元,该乡的银杏叶综合利用率不足10%。

六是政策补助期限偏短,不能满足工程要求。国务院[2000]24号文规定“退耕还经济林的补助5年,还生态林的补助8年,以后根据情况,需要多少年就补多少年”。我县地处三峡大坝库首,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实施退耕还林保护三峡工程生态安全的政治需要,势在必行。但根据目前工程现状和苗木生长情况,在现行补助政策下,5-8年内绝大多数将无任何收益。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从客观上分析:一是退耕还林是一项创造性工作,缺乏成熟的经验,国家政策存在逐步完善的过程。加之我县是全国退耕还林试点,2000年实施时按以前的分类方法将大量板栗、银杏、杜仲、茶叶等纳入经济林上报,与现行的退耕还林政策相比,减少了3年的政策补助;二是由于镇村机构改革和换届,人员变动频繁,领导精力分散或对退耕还林工作不熟悉,影响了工程的组织实施。从主观上分析:一是思想认识不统一,对退耕还林的意义认识不够,对做好退耕还林工作、解决退耕农民长远生计的难度认识不足,工作措施不力;二是缺乏统筹考虑,抓住当前补助钱粮的大好时机,致力于培植新的稳定的经济增长点的意识不够。没有用市场的观念、长远的观念去分析形势、解决问题;三是缺乏积极引导和服务。在政策宣传、技术指导、培育市场等方面研究不够;四是没有形成活力,未能很好地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农业项目的捆绑投资不够。

切实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实行林下开发,培育后续产业。加强对全县已实施的12万亩退耕还林的开发利用,是解决退耕农民生计问题的关键。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林下资源开发:一是实行林果、林特间作。除坚决禁止种植粮食作物外,凡是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都可种植。提倡在退耕还林地内加大造林密度,种植其它经济树种,实行多模式配置、立体经营,使农民有一个好的收益预期并最终实现效益最大化;二是推广林下种草。建议在退耕地内种植黑麦草、百喜草等适宜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草养牧,推动养殖业的发展,解决农民生计问题。在推广林下种草的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两点:第一,草种不能过多过滥,全县以2—4个草种为宜;第二,要注重培植养殖大户。

二、加大跟踪投资,搞好综合开发。退耕还林只是一项基础工程,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切入点,只有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土地整理、扶贫开发、能源建设等所有面向农村的投资项目统筹结合起来、综合开发,才能确保退耕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今后的农业项目安排上,要重点向已实施退耕还林的地区倾斜。要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提高粮食单产;加强农村能源建设,解决生活用能;加大生态移民力度,通过搬迁开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同时,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订单农业等适销对路的农业产业,增加现实收入,解决退耕农民的后顾之忧。

三、强化技术指导,进行品种改良。解决农民的生计问题,必须以巩固现有造林成果为基础。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全县板栗种植面积已达到6万亩,银杏种植面积也在2万亩以上。对现有的板栗树、银杏树进行高枝嫁接、改良品种,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县委、县政府应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落实相应的机构、人员和经费。县财政安排专项改造资金,扶持板栗品改工作。要建立优质种源基地,与有关科技人员签订承包合同,实行技术承包,品改验收后兑现工资报酬。同时,充分发挥农村土专家、田秀才的作用,在有退耕还林的村确定一名技术员,财政给予适当补贴。

四、培养营销大户,扶植龙头企业。加强林特产品加工、销售市场的培育,是解决退耕农民生存和发展大计的根本保障,也是全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点和瓶颈。只有把市场打开了,农民生产的东西才能转化成商品,才会增加货币收入,我县的农业产业化建设才会步入积极、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要整合全县的板栗资源,建立统一的销售网络,对板栗销售大户予以重奖。要积极扶板栗、银杏龙头加工企业,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搞产业化经营,带动工程区的农民脱贫致富。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设板栗冷贮仓库,解决板栗难以贮藏的问题。

五、发展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劳力。我县人多田少,人地矛盾本来就十分突出,退耕还林的实施使可耕种土地进一步减少。因此,解决退耕还林工程区农民的生存发展问题必须走外延式发展道路。通过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打工经济、旅游经济、工业经济等,促使农村劳动力向

二、三产业转移,减轻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实现农村“减员增效”。要加大对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使他们掌握一至二门农业技术以外的谋生技能,同时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引导和支持,营造宽松的就业环境,解除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六、积极反映问题,争取政策扶持。目前,国家正在对退耕还林停止补助后农民的生计问题进行调研,我县应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向上反映,争取更大的政策支持。一是争取适当延长国家钱粮补助年限;二是争取适当加大经济林的比例;三是争取国家加大对退耕还林工程区农业建设项目投资,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以解决农民基本生活,维护农村稳定。

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

5Y k J.c oM

第18篇:退耕还林总结报告

五岔沟林业局2008-2010年度巩固

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汇报材料

我局于2008-2010年间,实施了两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分别是2008年度西口林场基本口粮田建设和2009年度西口林场、明水林场补植补造项目。

2008年度西口林场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作业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工程建设计划总投资为21万元,其中整地费8.16万元,种苗费1.32万元,补植费5.12万元,浇水费3.36万元,有害生物防治、管护费3.04万元。

2009年度西口林场、明水林场补植补造项目作业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工程建设计划总投资124.54万元,其中电动圆形喷灌工程费用93.19万元,水源井工程费用21.75万元,输电工程费用9.6万元。

下面将具体的自查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2008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 1.前期工作

为保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的顺利实施,阿尔山市成立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由政府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市长担任,成员有林业、财政、发改委等多部门的主要领导参加。下设办公室,林业局局长兼办公室主任,成员由林业局各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2.项目管理制度落实

五岔沟林业局成立了项目管理领导小组,由孟占军副局长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种苗基地经理邓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项目建设阶段由孟占军副局长、五岔沟林业局森林经营科、西口林场和种苗基地组成工程施工管理小组,负责工程建设及施工进度的监督。

3.工程完成情况

基本口粮田项目建设地点在西口林场,西口林场为承建单位,项目建设面积2457.3亩,分为2个地块,其中:一号地1230亩、二号地1227.3亩。共惠及154户退耕农户。工程项目于2010年6月份开始施工,9月初全部建设完成。

4.工程质量

经我局经营科自查验收,确认工程质量符合标准,做到了合理规划、科学设计、规范施工和管理。

5.资金使用

该项目计划投资124.54万元,其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95万元,地方配套28.31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1.23万元。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只有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95万元拨付到位,另外林业局自筹资金14326.52元,合计964326.12元;其中购置电动喷灌机

两套,花费74万元,水源井工程费用156200.52元,材料工时费68126元。

6.项目实施效果

通过该项目建设,退耕区农田水利设施的功能得到全面提升,使口粮田质量全面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有利于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移动式喷灌和土壤改良建设项目实施完成后,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有效推进基本口粮田建设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工程项目的实施,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退耕农户的生计问题,而且对于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巩固了农业基础地位,为退耕区粮食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创造有利条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7.竣工验收及后期管护责任落实情况

项目竣工验收后,由种苗基地负责设备的后期管护,确保正常发挥工程效益。

二、2009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植补造建设项目 1.前期工作

为保障该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成立由五岔沟林业局局长任组长,林业局计划、财务、造林、生产、防火办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由林业局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财务、生产、资源、防火办及生产技术人员组成。

2.项目管理制度落实

根据项目的特点,加强项目计划管理,内容包括资金使用计划管理、施工进度计划管理、施工质量计划管理等。项目计划管理由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经上级部门批准的计划,不得随意变更,确实需要调整的,必须报原批准机关核准后实施。

3.工程完成情况

该年度补植补造地点分布在西口林场与明水林场,规划面积为3000亩,补造补植任务明水林场还林年度为2003年度(1林班共12个小班),涉及面积为2000亩;西口林场还林年度为2003年度(1林班共2个小班),涉及面积为1000亩;2010年5月初,西口林场与明水林场分别组织各自林场的退耕还林户,对3000亩退耕还林地块进行了全面的补造补植,按照规划具体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由工作领导小组监督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展情况。于2010年5月末全部完成了补植补造任务。

4.工程质量

2010年8月份经我局自查验收,所有地块已经全部合格。这次补植补造项目使3000亩幼林成活率达到国家标准,确保了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面积足额完成。

5.资金使用

项目计划总投资21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补助资金15万元,地方配套6万元。项目实施后,国家专项补助资金15万元全部拨付到位,明水林场10万元,西口林场5万元,其中用于苗木购买1.32万元,项目具体施工13.68万元。

6.项目实施效果

促进林分生长,可提高林分质量。通过补植补造,加强幼林抚育管护,达到了实现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林业综合效益的目的。

7.竣工验收及后期管护责任落实情况

格局项目的特点,加强项目管理,内容包括资金使用计划管理、施工进度管理、施工计划管理等。项目计划管理由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计划,不得随意变更,确实需要调整的,必须报原批准机关核准后实施。

三、2010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资金到位情况

我局现已收到国家专项资金82万元,并且投入使用,目前2010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正处在建设收尾过程中。

五岔沟林业局 2011年7月28日

第19篇:退耕还林自查报告

退耕还林自查报告

退耕还林自查报告

为了加强退耕还林的管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确保退耕还林成效。白羊乡党委、政府根据退耕办的要求,对白羊乡2002至2006年度的退耕还林地块、面积和栽植树种进行了自查核实,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退耕还林的基本概况

白羊乡退耕还林共实施了5个年度,均系防护林。涉及到9个村、44个组、2396户3353亩。分别是2002年度993亩、优势树种杨树;2003年度1000亩、优势树种杨树;2004年度400亩、优势树种杨树;2005年度460亩、优势树种杨树;2006年度500亩、优势树种茶树。

二、退耕还林的自查情况

白羊乡对2002-2006年五个年度的退耕还林3353亩面积,按照30%进行了抽查核实。五个年度的退耕还林已经分别通过省、国家级复查和核查验收通过。本次自查面100%个村和100%组,自查小班85个,自查面积1100亩。针对原管护和成效差的地块重点查。通过自查五个年度3353亩退耕还林均系合格面积,树种保存率均在85%以上,95%的退耕还林地已成林。

三、退耕还林面积及兑现公示

白羊乡2002至2006年退耕还林共计五个年度2396户3350亩,下拨的兑现总资金419125元。于六月下旬对全乡退耕还林面积及户在各村进行了张榜公示一周,并对资料装订存档,群众无异议。

第20篇:为何退耕还林

中国西部生态移民、退耕还林和退牧休牧政策与

中国西部生态移民、退耕还林和退牧休牧政策与

中国西部地区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56%(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占全国国土面积锝64%),西部人口占全国总人口地22.8%。中国五大自治区,三大少数民族聚居省份都在西部,在这里居住着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80%的50多个少数民族,除了满族、赫哲族、高山族以外的中国少数民族都居住在西部。

(一)建国以来中国西部部分省区的生态移民简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西部的移民现象也是一直在延续。其中有自然移民也有政府部门的有组织、有计划的集体移民。例如,1958年河南省向青海高原的移民,青海东部黄土高原地区向格尔木移民,甘肃东南部向河西走廊移民,广西西部贫困石山区向一些无人居住的土山区的移民开发等等。其中,仅1983-1999年,甘肃省从省内中南部贫困地区向河西走廊和沿黄河两岸移民56.92万人。在我国\"生态保护\"真正成为焦点被提上日程的是2000年以后的事。为保护珍稀野生动物而把\"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内的居民移往外部和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草原的牧民移往外部等事例被报道后,\"生态移民\"这个词才渐渐被世人接受。

(二)退耕还林和退牧休牧政策与生态移民 无论是退耕还林(草)和退牧休牧政策,还是生态移民工程,都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引申出了这些政策和工程。我们研究相关问题时,应该对这些具体政策有所了解。什么是退耕还林(草)?什么是退牧休牧?什么是生态移民?这些政策与民族工作有什么样的关系?

从一些法律法规的规定中我们可以明白,退耕还林(草)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它与生态移民工程有很强的内在联系。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在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草)政策推动了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而生态移民工程为退耕还林(草)政策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力条件。退耕还林(草)政策是国家的大的战略,适合于全国各地,而退牧休牧政策适合于草原牧区,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在于,退牧休牧政策是退耕还林(草)政策在草原牧区的延伸,是这一政策在具体环境中的具体落实。两者工作性质和所要达到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区别在于,由于各地区自然地理差异和各地方文化差异,同样的一种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当中所遇到的的问题不同,因此最后的结论也有所不同。中国生态移民大部分都发生在西部民族地区,因此它必然与各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生态移民工程不能脱离民族工作。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日益暴露出少数民族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以及随着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同时,民族文化的生存环境也遭到严重的破坏。这就把少数民族生存发展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因此,生态移民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自然环境的保护,更为重要的是陷入生态困境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但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当中,一提起生态移民往往忽略后者,而只强调前者。我们理应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那些为全区乃至为全国而背井离乡,做出牺牲的生态移民群体,给予充分的关注和补偿。据资料显示,中国西部民族地区需要移民的人数约有1000万左右,而且大多数在农村牧区。生态移民即将或已经牵涉到部分少数民族的整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繁荣问题,它是一个涉及面广,而且与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新一轮退耕还林 工作汇报
《新一轮退耕还林 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