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设计与应用 教学(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9:03:2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实践与应用”教学设计

三上《填一填、说一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67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教材通过让学生设计作息时间表,调查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调查睡眠时间等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巩固时间的认识和计算,养成从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逐渐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学情分析:本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很容易接受,不管是作息时间表还是完成作业用的时间,都与他们息息相关,情景很熟悉,接受也很快。 教学目标:

1、巩固时间的认识和计算。

2、培养学生时间的认识和计算观念。

3、加强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逐渐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学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学会合理的安排时间。

教具学具准备:每人需要填写的时间表、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记得法国著名的哲学家伏尔泰,生前给人们流下了一则趣谜:

它最长又最短,它最快又最慢;聪明者计划它,愚蠢者等待它;勤奋者珍惜它,懒惰者浪费它。 你们能猜出这是什么吗?(时间)

师:你们愿意成为谜语中的哪种人呢?(聪明人和勤奋人。)那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今天我们来“学做时间的小主人”。(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制作作息时间表

1、说一说:我们什么时候上早自习,什么时候上晨会,什么时候上第一节课?

2、师:像这样比较固定的事情发生的时间就可成为作息时间。

3、出示学校课程表的结构

学生回忆自己每天要做哪些固定的事情,一般在什么时候做?

4、仿照课程表的设计思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作息时间表。

5、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比较,看看别人的作息时间表中有哪些比自己合理的地方。(如是不是自己睡觉太晚了,起床太晚了,或有很多时间白白浪费了等等。)

6、进一步修订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7、师小结:你们都会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了,但严格地遵守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更为重要。希望你们能督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合理、有效地安排和利用时间。

三、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完成某些共同事件所需的时间。

1、统计小组成员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

(1)列出统计表后,对表中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和讨论,如有的同学用的时间很少,而有的同学花很长时间,原因是什么? (2)请作业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介绍一下经验。 (3)希望你们能养成按时、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

2、统计每位同学的睡眠时间。(1)说一说计算睡眠时间的方法。 (2)根据统计结果看看谁的睡眠时间最长,谁的最短?大家的睡眠时间够不够? (3)课后想办法去查一查。

3、统计同学们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看电视、看书的时间。

4、小结:一寸光阴一寸金,请你们在生活中要合理地安排学习、锻炼、娱乐、休息的时间。

四、总结应用

1、完成P66页第10题。

2、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推荐第2篇:六年级《计算与应用》教学设计

六年级《计算与应用》教学设计

六年级《计算与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及分数的加减乘除预算及混合运算。

2、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重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合理性进行判断。

5、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数学规律。

6、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7、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交流和反思中改掉计算毛病、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具准备: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出示小黑板:一部分加减乘除计算题。鼓励学生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说一说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法是怎样算的,交流各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和四则运算的顺序。这部分是学生进行计算的基础,结合具体的例子鼓励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1、引导学生对自己以往学习中经常出错的题目进行整理和回顾,说说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课前整理,课上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各自错误,并整理出错误类型,最后在全班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出错的原因和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2、补充练习:

31.50+160÷40 (58+370)÷(64-45)

32.120-144÷18+35

33.347+45×2-4160÷52

34(58+37)÷(64-9×5)

35.95÷(64-45)

36.178-145÷5×6+42 420+580-64×21÷28

3、出示课本第4题:鼓励学生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并回顾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对于可以直接利用运算意义加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本题可以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如:可以借助线段图分析,可以用找单位“1”的方法来分析)

4、出示第6题:鼓励学生回顾有关比例尺的应用题和比的问题。这部分内容包括计算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比的应用。教材只回顾了一部分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适当补充。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完全能够根据比的意义和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不需要背诵所谓的解体过程。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计算

236+64 1-0.25 312÷3 5.01-1.8 1.63+2.3 1.25×8

38÷4 3.75÷0.25 0.72÷0.6 1/6+3/8 18×2/3 16/9÷2/

3师:由于在计算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认为易错的一道题,在练习本上完成,并相互交流。明确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意义相同,减法意义相同,除法意义也相同,只有乘法意义在分数和小数中有扩展。

2、做54页2题本题让生先说运算顺序在计算,集体订正。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一批货物,驾车单独运4小时运完,一车单独运5小时运完。两车合运,2小时后,余下的由乙车运,还需多少时间可以运完?

2、两列火车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驶54千米,比乙车速度慢10%。经过3时,两车行了全程的75%。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有一种衣服现售价是34元,比原来定价便宜15%。现在比原来定价少多少元?

4、粮店运进一批豆油。第一天卖出240千克,第二天卖出320千克,还剩总数的4/9。这批豆油有多少千克?

5、某服装厂上半月完成全月计划的40%,下半月生产服装1800套,正好完成全月计划。下半月比上半月多生产多少套?

6、做55页

3、

4、

5、

6、题:要求:(1)读懂题意(2)找到题中的数量关系(3)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式计算(4)对答案进行检验

7、做56页7—10题,小组讨论方法并交流

8、做57页

11、

13、1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出示小黑板。

9、板书设计:

计算与应用

1、展示自己的错误及改正措施

学生1学生2„„

2、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五、教学反思: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教材在引领学生回顾这部分内容时,注重让学生体验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技能,注重在计算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回顾和反思能力的提高。

推荐第3篇:教学悬念的设计与应用

教学悬念的设计与应用

摘要: 本文首先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教学悬念设计与应用的必要性,然后从四个方面讨论了教学悬念设计与应用的指导原则,希望能给教师以启迪,引发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重视与应用。

关键词:教学悬念

指导原则

认知结构

焦虑水平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教师的教育理念在不断走向成熟。现代教师所遵循的教育理念已不再是单纯地传授学生知识,而是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Willam Allen White的名言: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pill,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即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更多的教师认为教育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在于鼓舞、唤醒、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和个人潜能,给学生以思想的启迪和智慧的启示。因此授课中教师应摒弃注入式教学,贯穿启发式教学思想。问题性是启发式教学的灵魂,是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的主题。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由此可见学习中疑问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营造教学气氛,适时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发学生的好奇,牵住学生的思绪,逐步引导,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是教学悬念的设计与应用。有意识的设置教学悬念,对一些正在研究、探讨的新知识、新问题,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结论,而是创设一种悬而未决的教学情境或是以已学过的知识为基础,提出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问题,请学生思考、分析、探索,使学生欲答不能、欲罢不忍,从而进入求索的情境之中。教学悬念其整体过程分为“设悬”和“释悬”。设悬指的是设置教学悬念,释悬指的是解释、回答教学悬念。

一、教学悬念设计与应用的必要性

教学悬念设计的原理是启发性原则,表现形式是教学进程中疑问的提出,因此疑问是启发性灵魂与外在表现的结合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能使学生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

(一)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教学悬念的设计推动了学生学习内外动力的有机结合

教学悬念的设置、教学疑问的提出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为什么,怎么办”的想法,使学生的精神状态由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的漫不经心转变为大脑皮层处于亢奋状态的质疑问难,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奋度,引发学生的思考。通常教师设置的悬念和问题不应是学生简单思考就能明白的,应是学生短时间内想不明白,感到比较困惑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的焦虑感。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对于机械的学习、不太困难的有意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而言,适当的焦虑有促进作用。因为焦虑感在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同时,所产生的压力会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谋求解决问题之道。而教师施教所做的一切努力和全部工作,包括教学悬念的设置,都是在为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供外在动力,学生由于教学悬念的设置所引发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动力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学悬念的设置推动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的有机统一,实现了促进学习的内因与外因的完美结合。

(二)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学悬念的设计与应用通过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实现了知识、技能的内化

学生在掌握知识、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总会在头脑中形成自己的知识经验系统或知识结构,即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当学生遇到新的知识引起认知结构发展不平衡时,如果已有的知识系统能消化这些新的知识并归入认知结构中的相应结构时,就实现了知识的同化;如果新的知识难以找到与已有知识系统的联系且无法实现知识的同化时,则在头脑中形成关于新知识的新的认知图示,这一过程叫知识的顺应。学生认知结构的不平衡通过同化或顺应,达到新的平衡,就实现了知识技能的内化。

教学悬念的设悬过程就是要引发学生认知结构的不平衡感,而释悬的过程则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新的平衡,从而促使知识、技能的内化。《论语.述而》中孔子曾有一经典论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偶不以三偶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当学生经过认真的思考还没有想通的时候,教师才能去加以指点;当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但表达不出来的时候,教师才能去告诉他如何表达。要求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新的知识,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努力表达,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悬念的设置是建立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是建立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概念、原理、知识之上。教学悬念设置的原理就是通过教师提供精心挑选的富有知识营养的内容,通过设“悬”,促使学生产生“愤”、“悱”的认知不平衡状态,然后采用诸如问题诱导、情景诱导、类比诱导以及发现法、研究法等方法,促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在“启”(激活思维)、“发”(诱导领悟)的过程中达到新的平衡,达到“释悬”的目的,从而实现知识技能的内化。因此教学悬念设计与应用的过程不但复习了旧有知识而且促使学生重新构建了认知体系,实现了新旧知识、技能的融合和进一步内化。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设悬”和“释悬”会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寻求解答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这种过程比学生被动的接受答案更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同时这一过程也能增强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从培养创造力的角度看,教学悬念的设计与应用是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创造力是解决问题能力的最高表现。创造指最终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成品(包括物质的和观念的产品)的活动或过程,是解决问题的最高形式。科学家提出能解释某些现象的原理或发明新技术,文学家写出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作品,音乐家写出新的受人欢迎的歌曲,都属于创造性活动或广义的解决问题。

创造分真创造和类创造。真创造是科学家和其他创造发明家最终产生了对人类来说是新的和有社会价值的成品的活动。类创造是对个体而言的。如仅学习过求矩形和三角形面积的学生,在求梯形面积时,他发现了把梯形分割成矩形和三角形,从而求出梯形面积的方法。这种发现的思维成品和发现的思维过程和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过程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同样具有创造性。不过其思维成品只对个人来说是新的,而对人类来说是已知的,那么这样的创造性活动我们称之为类创造。类创造概念的提出,有助于解释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解决问题中所表现出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虽然对于人类没有贡献,但是对于学生自身思维的发展、创造力的培养则是实实在在的前进和逐层的自我突破。类创造能力实际上和真创造能力本质上是一致的,只不过由于学生知识累积程度不够、能力培养不够、与高深知识或实际应用接触不够,还没有演变成真创造。这种类创造会随着学生知识的累积、能力的提升、创造力的逐步培养慢慢向真创造进化。对学生而言类创造是真创造的前期阶段,是在为真创造做知识和能力储备,是真创造的奠基阶段。

故教师设置教学悬念,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逐步推导,逐渐发现问题答案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类创造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真创造力的过程。

二、教学悬念设计与应用的指导原则

(一)教学悬念的准备性原则:教师应在吃透教学内容和熟知学生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挖掘出学生现有认知结构和教学新内容的关系,找到两者的结合点,从而找出合适的切入点来设计和应用教学悬念。

1.吃透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学功力大致可归结为两个因素:一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二是教师的表达功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其表达艺术两者是内容和方法的关系。方法是围绕内容进行选取的,是为内容服务的。教师只有吃透了教学内容,才有可能采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沿着前人的轨迹或采用自己独特的方法逐步发现学习内容;如果教师吃不透教学内容,只空谈教学的表达艺术或者只在表达艺术上下功夫,则是舍本求末的做法。教学悬念的处理属于教学艺术的范畴,是教学展开的方法和手段,故应建立在教师吃透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教师应仔细研究教学内容,深刻剖析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知识的渐进关系,分清在一个小单元内哪些是学生应掌握的必备知识,哪些是学生本次课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例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哪些是在基础知识之上逻辑拓展出来的结论命题,而逻辑拓展遵循的原则、法则、方法又是什么。理清各个知识点的关系,挖出知识点延伸的原则和方法是教学的关键,简而言之就是挖掘教学内容的深度。只有对教学内容具备深层次的认识,教师才能有的放矢的针对内容及内容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教学悬念的设计与应用,才能使教学悬念的设计顺畅自然,教学悬念的应用合乎情理。

2.熟知学生认知结构

按照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比较笼统的说法,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各有特点,个人认知结构在内容和组织方面的特征称为认知结构变量。认知结构变量也可相应地分为一般的(长期的)和特殊的(短期的)。前者指学生在某一学科内的全部知识的内容和组织特征,这些特征影响他在这一学科中未来的一般学习成绩;后者指学生在学习某一相对小的知识单元时,他的认知结构中对这一新的学习发生影响并有直接关系的概念和命题的内容和组织特征。

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特征的概念是针对认知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而提出的。认知结构第一个特征涉及学生面对新学习任务时,他头脑中是否有与新的学习相关的概念和原理及其概括程度;第二个特征涉及新学习的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的可分辨度;第三个特征是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的巩固程度。

认知结构的这三个特征是教师展开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只有对认知结构的这三个特征进行仔细研究,才能找到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的切入点,才能以此切入点为立足之本,采用合适的教学艺术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内容,进而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悬念的合理设计与应用,这是教师授课前必须要做的基础功课。在熟知学生认知结构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设计与应用教学悬念是对症下药的授课方法;罔顾学生认知结构的三个特征,盲目去设置教学悬念则是不管症状乱投医用药的授课做法。

3.合理设置教学悬念

教师在吃透教学内容、剖析知识内在联系、把握知识之间渐进关系、理清新旧知识铺垫关系的基础之上,结合对学生认知结构的了解,能有针对性地找到教学悬念设计和应用的切入口,可以在诸如知识之间的渐进关系、新旧知识的由此及彼、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等等切入点上设置合理的教学悬念。

(二)教学悬念的铺陈性原则

教师设计教学悬念的目的是应用,是为了展开教学内容。而教学悬念的过程分为“设悬”和“释悬”两个过程。设悬是为了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释悬是为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两者各有各的妙处,各有各的功用,但设悬是为释悬服务的。无论是设悬还是释悬都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层层展开,层层铺垫,设悬时进行的教学内容的铺垫性应为释悬进程的展开服务。

在设悬之前进行教学内容的层层铺垫、教学进程的层层渲染,教学悬念的提出才不会有突兀之感,才能顺应学生思路,符合学生思维,顺畅自然的展开教学内容。否则没有教学内容的铺设,直接设置教学悬念,虽然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但是由于过于突然,容易搅乱学生的思路,给学生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之感。同时没有合理铺陈教学内容就设置教学悬念同样会给释悬带来困难,会使释疑进程因缺少必要的知识铺垫而无法开展或者开展起来比较困难,此时我们不得不重新去铺陈知识来引出我们需要让学生学习的内容,这样的过程会使学生感觉释悬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凭空增加了教学的难度,是不可取的。反之如果我们在设悬前进行教学内容的层层铺陈、教学进程的层层渲染,那么释悬的过程就能较好进行,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设悬之前讲述、铺陈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逐步推理,层层拓展,渐进思考,最后找出问题的答案,解决教学悬念。这样的教学进程,其发展顺其自然,逻辑推理正常有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教学规律。

(三)教学悬念难度的适度性原则

教学悬念的设置应难度适中。教学悬念的难度直接对应引发学生的焦虑感。教学悬念如果设计的过于简单,学生一看就懂,就失去了引发学生好奇心的向心力,不会激发学生的焦虑感,从而失去引发学生学习内在动力的功效。教学悬念如果设计的过于深奥,学生可能会感觉问题的解决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从而会增大其学习的焦虑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畏难情绪,以至产生放弃心理。

许多研究发现,当个体遇到了一种新的学习情境,尤其是遇到了一些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尚无现成答案的问题时,不同的焦虑水平会对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焦虑水平与学习效率呈倒U形关系,即中等水平的焦虑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过低或过高的焦虑均对学习不利。因此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而言,教师需要制造的是中等水平的焦虑感。中等水平的焦虑感是相对于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学习难度而言的,教学内容的难度、学习难度不同,中等水平焦虑感的度量标准不同。对于难度大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焦虑水平低较好,此时中等水平的焦虑感水平应该稍微偏低;对于难度小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焦虑水平高较好,此时中等水平的焦虑感水平应稍高。

(四)教学悬念的连贯性原则

授课中教师不可能只设计一个教学悬念,应始终抓住学生的心,采用环环相扣的方法,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与悬念,使学生的思路从一个悬念的提出、思考、解决走向另一个悬念的提出、思考、解决,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一直处于主动思考“为什么,怎么办”的思想状态,使教学内容在自然顺畅展开的同时,始终紧扣学生的心弦,促进学生学习内在动力的发展,引导学生真正进入思维的世界。

一次课的教学内容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这个主题可以设计成教学主悬念。在解决教学主悬念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层层剖析,逐步铺垫,逐层前进才能完成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为逐步靠近主题,逐层解决主题目标,我们需要设计一系列的悬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授课效果。通常是我们在解决主悬念的过程中还包含了若干个悬念的提出、思考、解决的过程,这些悬念彼此可能是平行并列关系,也可能是进一步包含关系,这源于教学模块之间的关系。如果大主题下教学模块关系是并列的,那么在各教学模块讲授过程中设计的悬念就应是平行并列关系;如果各教学模块之间是包含关系,需要层层剖析、步步推进才能达到教学目的,那么教学悬念的设计应是悬念包含悬念,即在一个悬念的解决过程中包含了另一个或几个悬念的提出、思考、解决的过程。这是大悬念下包含小悬念,悬念层层套的设计方法。这些设计是由教学内容中各知识点错综复杂的关系决定的。

通俗一点讲,教学悬念的设计要在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做到步步铺陈、环环相扣、疑中有疑,案中有案,像古代章回小说似地悬念迭起、疑惑连连,紧紧抓住听众的注意力,让听众全神贯注的听说书者慢慢道来,细说原委。

美国学者兼作家、教师、牧师威廉.亚瑟.沃德曾说:平庸的教师在说教,好的教师在解惑,更好的教师在示范,卓越的教师在启迪。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教师们一些启迪,从而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启迪、设悬的重要作用。

推荐第4篇:控制的手段与应用教学设计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文字资源

各种位置直线及其投影特征

1.一般位置直线

与三个投影面都成倾斜状态的直线,称为一般位置直线 。

该直线与其投影之间的夹角为直线对该投影面的倾角。

直线对 H、V、W 面的倾角分别用 a、β、γ 表示。

一般位置直线的三面投影具有下述的投影特征:

一般位置直线的三个投影都是直线,不反映实长,且均与投影轴倾斜,其与投影轴的夹角不反映该线对投影面倾角的真实大小。

利用上述投影特征进行观察,在投影图上,如果直线的两个投影均与投影轴倾斜,则可判定该直线为一般位置直线。

2.投影面平行线

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的直线称为投影面平行线 。

投影面平行线有三种情况:

平行于H面而与V、W面倾斜的直线称为水平线 ;

平行于V面而与H、W面倾斜的直线称为正平线 ;

平行于W面而与H、V面倾斜的直线称为侧平线 。

以水平线为例:由于水平线是平行于 H面的,所以线上所有点到H面的距离都相等,故有下列投影特征:

(1)水平线的H面投影反映线段实长。即:ab=AB;

(2)水平线的 V、W面投影分别平行于 H 面的两根轴。即 a′b′∥OX 轴,a″b″∥OY W 轴;

(3)水平线的 H 面投影与 OX 轴夹角反映该直线对 V 面的倾角β;与 OY H 轴的夹角,反映该直线对 W 面的倾角γ。对正平线和侧平线作同样的分析,可得出类似的投影特征。

投影面平行线的投影特征如下表所示。

3.投影面垂直线

垂直于一个投影面的直线,称为投影面垂直线 。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文字资源

投影面垂直线有三种情况:

垂直于 H面的直线,称为铅垂线; 垂直于 V面的直线,称为正垂线; 垂直于 W面的直线,称为侧垂线。

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必然平行另外两个投影面。 以正垂线为例:由于正垂线垂直于 V 面,必然平行于 H , W 面,故有下列投影特征:

(1)正垂线的 V面投影积聚成一点;

(2)正垂线的 H、W面投影反映实长,即: cd = c″d ″= CD ;

(3)正垂线的 H、W面投影,分别垂直于V面的两面根轴,即: cd⊥OX 轴 c″d″⊥OZ 轴。

对铅垂线和侧垂线作同样的分析,可得出类似的投影特征。

投影面垂直线的投影特征如下表所示。

我们把投影面平行线和垂直线统称为特殊位置直线。

对于特殊位置直线的判断:

(1)若直线的某一面投影积聚成一个点,则此直线为该投影面的垂直线;

(2)只要有投影平行于投影轴(三面投影无积聚点),则该直线为投影面平行线,且平行于投影成倾斜的那个投影面,该倾斜的投影反映实长。

推荐第5篇:《控制的手段与应用》教学设计

《控制的手段与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社会各领域的具体例子,理解控制的涵义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注意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控制的作用。

3.激发学生了解控制,研究控制的兴趣与热情。

4.理解控制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控制的涵义。 教学难点:

理解控制的涵义。 教学过程: 引入:

提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重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好会考的复习准备。

[录像]通过卓别林的《城市之光》录像片段,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

一、控制是普遍存在。

用一些典型的、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控制是普遍存在,对控制有初步的认识,打破其神秘感。 现代社会中的例子: 生产、生活中的例子(图片) 古代社会中的例子: 案例1:大禹治水(图片) 请学生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问题:大禹治水过程中,通过什么手段实现治理好水患的目的? 通过“疏通河道,泄洪为主” 手段实现治理好水患的目的。 案例2:木牛流马

请学生讲述《木牛流马》的故事:“(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 据研究:木牛和流马是汉代独轮手推车的两种改进设计,通过改进使人的负重有所减轻。木牛是一种轮子稍小一些的独轮手推车,载重大,前由人拉、后由人推,运行较慢;流马载重小,轮子稍大一些,由一人推,运行速度很快。诸葛亮所说“木牛流马”应是比喻它们运行的灵便程度和载重量的大小:木牛行动较笨而慢,像牛;流马行动敏捷而快,像马。不是说它们外形像牛像马。 目的:帮助军队运送战略物资。 案例3:希罗自动门(图片)

希罗自动门的相关材料见教参P66或江苏版P107。 希罗自动门说明了什么道理?

道理是:利用气压和液压动力装置,实现自动开门、关门。

总结:事物发展的结果可能是人们预先期望的,也可能与预期的目标不相符,甚至是不希望得到的。如果人们想达到某一特定的目的,就必须运用适当的手段来实现。

那么,运用什么手段来实现呢? (引入控制的概念)

二、控制的涵义

控制是根据自己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事物沿着某一确定方向发展的行为和过程。

结合事例(用音乐喷泉的事例),重点阐明控制的对象是什么;控制要达到什么目的;采取什么控制手段。 课本马上行动

控制事例 电风扇扇叶转速快慢的控制 音响的音量控制

燃气热水器温度的控制 用喷雾器喷洒农药

[探究活动] 请同学们说说你在生活学习中所见到的应用控制的事例。 如:

学校:学校的音乐铃声、多媒体教学系统、足球场草地自动喷淋系统、体育馆的自动伸缩坐椅等。

家庭:冰箱、电饭煲、微波炉等。

社会:交通信号灯、电子警察、电梯、程控电话交换机等 控制的对象 电风扇

控制的目的 调节速度

控制的手段 换档

音响 音量的调节 调节出水口温度的高低 给庄稼治病

旋钮 改变燃气火头的大小 操作喷雾器的手柄 热水器

喷雾器

三、控制的分类

从控制过程中人工干预的情形来分:

•人工控制:人工纺纱、普通自来水龙头,旋转按钮打开电灯、驾驶汽车等; •自动控制:数控机床、饮料自动装罐生产线、花房恒温控制、十字路口红绿灯的转换等

按照执行部件的不同,控制分为:机械控制、气动控制、液压控制、电子控制等

对于自动控制

按控制方式分为: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和复合控制。

3、控制的应用

控制的应用自古就有,并在近代得到迅速发展,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极其广泛的应用。

通过事例说明控制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应用。

案例1:汽车自动化生产线。(图片)

案例2:农业现代化设施。(图片)

案例3:现代网络家电。(图片) 小结与练习:

1、控制是普遍存在。要求学生能列举事例。

2、控制的涵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好其控制的涵义。

3、控制的应用。

推荐第6篇:应用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应用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目标认知 学习目标:

(1) 经历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并总

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2) 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进一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学习难点:

建立方程模型.

一、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

一、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三个重要环节:

一是整体地、系统地审题;

二是把握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三是正确求解方程并检验解的合理性.2.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3.解决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审(审题目,分清已知量、未知量、等量关系等);

设(设未知数,有时会用未知数表示相关的量);

列(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或将一个量表示两遍,由此得到方程);

解(解方程,注意分式方程需检验,将所求量表示清晰);

答(切忌答非所问).知识点

二、数字问题

(1)任何一个多位数都是由数位和数位上的数组成.数位从右至左依次分别是:个位、十位、百位、

千位„„,它们数位上的单位从右至左依次分别为:

1、

10、100、1000、„„,数位上的数字只能

是0、

1、

2、„„、9之中的数,而最高位上的数不能为0.因此,任何一个多位数,都可用其各数位

上的数字与其数位上的单位的积的和来表示,这也就是用多项式的形式表示了一个多位数.

如:一个三位数,个位上数为a,十位上数为b,百位上数为c,则这个三位数可表示为:

100c+10b+a.

(2)几个连续整数中,相邻两个整数相差1.

如:三个连续整数,设中间一个数为x,则另两个数分别为x-1,x+1.

几个连续偶数(或奇数)中,相邻两个偶数(或奇数)相差2.

如:三个连续偶数(奇数),设中间一个数为x,则另两个数分别为x-2,x+2.

1 知识点

三、平均变化率问题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增长(降低)率问题时,要理清原来数、后来数、增长率或降低率,以及增长或降低的次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如果列出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么应在原数的基础上增长或降低两次.(1)增长率问题:

平均增长率公式为a(1+x)n=b(a为原来数,x为平均增长率,n为增长次数,b为增长后的量.)

(2)降低率问题:

平均降低率公式为a(1-x)n=b(a为原来数,x为平均降低率,n为降低次数,b为降低后的量.)

知识点

四、利息问题

(1)概念:

本金:顾客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

利息:银行付给顾客的酬金叫利息.

本息和:本金和利息的和叫本息和.

期数:存入银行的时间叫期数.

利率:每个期数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叫利率.

(2)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利息税=利息×税率(税率是20%)

本金×(1+利率×期数)=本息和

本金×[1+利率×期数×(1-20%)]=本息和(收利息税时)

知识点

五、利润(销售)问题

利润(销售)问题中常用的等量关系:

利润=售价-进价(成本)

总利润=每件的利润×总件数

知识点

六、形积问题

此类问题属于几何图形的应用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将不规则图形分割或组合成规则图形,根据图形的面积或体积公式,找出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内在关系并列出方程.

二、规律方法指导

1.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需注意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其关键是要找出等量关系.2.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实际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列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实际应用题的基本步骤相似.

3.在总结答案之前对一元二次方程解的合理性进行检验. 2 经典例题透析 类型

一、数字问题

1.两个连续奇数的积是323,求这两个数.

思路点拨:两个连续奇数相差2.解:设较小的奇数为x-1,则另一奇数为x+1;依题意得:

(x-1)(x+1)=323

x2-1=323

x2=324

∴x1=18,x2=-18

当x=18时,18-1=17,18+1=19.

当x=-18时,-18-1=-19,-18+1=-17.

答:两个奇数分别为17,19;或者-19,-17. 举一反三:

【变式1】两个连续整数的积是210,求这两个数. 思路点拨:两个连续整数相差1.解:设较小的整数为x,则另一个整数为(x+1)

依题意得:

x(x+1)=210

x2+x-210=0

解之,得: x1=14,x2=-15

当x=14时,x+1=15;

当x=-15时,x+1=-14;

答:这两个数为

14、15或-

15、-14.【变式2】已知两个数的和是12,积为35,求这两个数. 解:设其中一个数为x,则另一个数为(12-x)

依题意得:

x(12-x)=35

x2-12x+35=0

解之,得:

x1=5,x2=7

当x=5时,12-x=7;

当x=7时,12-x=5;

答:这两个数为

5、7.

2.有一个两位数等于其数字之积的3倍,其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小2,求这两位数.

思路点拨:数与数字的关系是:两位数=十位数字×10+个位数字. 解:设个位数字为x,则十位数字为(x-2),这个两位数为10(x-2)+x,

依题意得:10(x-2)+x=3x(x-2)

整理,得: 3x2-17x+20=0

解之,得:x1=4,x2=

(不合题意,舍去)

当x=4时, 10(x-2)+x=24

答:这个两位数为24.

举一反三:

【变式1】有一个两位数,它们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为8,如果把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调换后,所得的两位数乘以原来的两位数就得1855,求原来的两位数.

解:设原来的两位数的个位数字是x,则十位数字是(8-x),原来的两位数为10(8-x)+x,

依题意得:[10(8-x)+x][10x+(8-x)]=1855

化简得:x2-8x+15=0

解之,得:x1=3,x2=5

当x=3时, 10(8-x)+x=53

当x=5时, 10(8-x)+x=35

答:原来的两位数为53或35.

类型

二、平均变化率问题

3.某工厂第一季度的一月份生产电视机是1万台,第一季度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是3.31万台,求二月份、三月份生产电视机平均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

思路点拨:直接假设二月份、三月份生产电视机平均增长率为x.•因为一月份是1万台,那么二月份应是(1+x)万台,三月份应是在二月份的基础上以二月份比一月份增长的同样“倍数”增长,即(1+x)+(1+x)x=(1+x)2万台,那么就很容易从第一季度总台数列出等式.

解:设二月份、三月份生产电视机平均增长的百分率为x,

依题意得:1+(1+x)+(1+x)2•=3.31

去括号:1+1+x+1+2x+x2=3.31

整理,得:x2+3x-0.31=0

解得:x1=10%,x2=-3.1(不合题意,舍去)

答:二月份、三月份生产电视机平均增长的百分率为10%.

举一反三:

【变式1】某电脑公司2001年的各项经营中,一月份的营业额为200万元,一月、•二月、三月的营业额共950万元,如果平均每月营业额的增长率相同,求这个增长率.

思路点拨:设这个增长率为x,由一月份的营业额就可列出用x表示的

二、三月份的营业额,又由三个月的总营业额列出等量关系.

解:设平均增长率为x

则200+200(1+x)+200(1+x)2=950

整理,得:x2+3x-1.75=0

解得:x1=50%,x2=-3.5(不合题意,舍去)

答:所求的增长率为50%.

4.我国人均用纸为28公斤,每个初中毕业生离校时大约有10公斤废纸;用1吨废纸造出来的再生好纸,所能节约的造纸木材相当于18棵大树,而平均每亩森林只有50至80棵这样的大树.

(1)若我市2005年初中毕业生中环保意识较强的5万人,能把自己离校时的全部废纸送 4 到回收站使之制造为再生好纸,那么最少可使多少亩森林免遭砍伐?

(2)宜昌市从2001年初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到2003年初成效显著,森林面积大约由1 374.094万亩增加到1 500.545万亩.假设该地区年用纸量的15%可以作为废纸回收利用,并且森林面积年均增长率保持不变,请你按宜昌市总人口为415万人计算:在从2005年初到2006年初这一年度内,我市新增加的森林面积与因废纸回收利用所能保护的森林面积之和最多可能达到多少亩(精确到1亩)?

解:(1)5万名初中毕业生废纸回收使森林免遭砍伐的最少亩数为

5×104×10÷1 000×18÷80=112.5(亩).

(2)设2001年到2003年初我市森林面积年均增长率为x,

则1 374.094(1+x)2=1 500.545.

故x1=0.045=4.5%,x2=-2.045(舍去).

所以2005年初到2006年初全年新增森林面积:

1500.545×104×(1+4.5%)2×4.5%≈737 385(亩).

又全市回收废纸所能保护的森林面积最多为

415×104×28×15%÷1 000×18÷50≈6 275(亩).

新增森林面积和保护森林面积之和为:

737 385+6 275=743 660(亩).

总结升华:此例不仅考查了同学们解答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还对同学们发扬节约精神、增强环保意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类型

三、利息问题

5.某人将2000元人民币按一年定期存入银行,到期后支取1000元用于购物,剩下的1000元及应得利息又全部按一年定期存入银行,若存款的利率不变,到期后本金和利息共1320元,求这种存款方式的年利率.

思路点拨:设这种存款方式的年利率为x,第一次存2000元取1000元,剩下的本金和利息是1000+2000x·80%;第二次存,本金就变为1000+2000x·80%,其它依此类推.

解:设这种存款方式的年利率为x

则:1000+2000x·80%+(1000+2000x·80%)x·80%=1320

整理,得:1280x2+800x+1600x=320,即8x2+15x-2=0

解得:x1=-2(不符,舍去),x2=

答:所求的年利率是12.5%.

=0.125=12.5% 类型

四、利润(销售)问题

6.某商场礼品柜台春节期间购进大量贺年卡,一种贺年卡平均每天可售出500张,每张盈利0.3元,为了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调查发现,如果这种贺年卡的售价每降低0.1元,那么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100张,商场要想平均每天盈利120元,每张贺年卡应降价多少元?

思路点拨:总利润=每件平均利润×总件数.设每张贺年卡应降价x元,•则每件平均利润应是(0.3-x)元,总件数应是(500+×100) 5

解:设每张贺年卡应降价x元

则(0.3-x)(500+)=120

解得:x=0.1,x2=-0.3(不合题意,舍去)

答:每张贺年卡应降价0.1元.

举一反三:

【变式1】某超市将进货单价为40元的商品按50元出售,每天可卖500件.如果这种商品每涨价1元,其销售量就减少10件,假设超市为使这种商品每天赚得8 000元的利润,商品的售价应定为每件多少元?

思路点拨:本题中的不变量是每天赚得8 000元的利润.相等关系是:每件商品的利润×销售数量=8 000元.

解:设该商品的售价为每件(50+x)元,则每件商品的利润为[(50+x)-40]元,销售量为(500-10x)件.

根据题意,得[(50+x)-40](500-10x)=8 000.

解得x1=10,x2=30.

当x=10时,50+10=60(元)

当x=30时,50+30=80(元)

所以,每天要赚得8 000元的利润,这种商品的售价应定为每件60元或80元.

【变式2】某种服装,平均每天可销售20件,每件盈利44元.若每降价1元,每天可多销售5件,如果每天要盈利1 600元,每件应降价多少元?

思路点拨:设每件应降价x元,则根据题意,可得如下表格:

解:设每件服装应降价x元,根据题意,得

(44-x)(20+5x)=1 600,

解得x1=36,x2=4.

答:每件服装应降价4元或36元.

【变式3】某种新产品进价是120元,在试销阶段发现每件售价(元)与产品的日销量(件)始终存在下表中的数量关系:

(1)请你根据上表所给数据表述出每件售价提高的数量(元)与日销量减少的数量(件)之间的关系.

(2)在不改变上述关系的情况下,请你帮助商场经理策划每件商品定价为多少元时,每日盈利可达到1 600元?

解:(1)由表格中数量关系可知:该产品每件售价上涨1元,其日销量就减少1件.

(2)设每件产品涨价x元,则销售价为(130+x)元,日销量为(70-x)件.

由题意,得[(130+x)-120](70-x)=1 600,

解得x1=x2=30,130+30=160(元).

答:每件商品定价为160元时,每日盈利达到1 600元.

总结升华: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市场竞争更是激烈.因此,“销售问题”还将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还会被搬上中考试卷.这不仅较好地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让同学们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宝贵价值.值得说明的是,第(2)小题还可以用表格中其它两组数据列出方程,结果相同,同学们不妨试一试. 类型

五、形积问题

7.张大叔从市场上买回一块矩形铁皮,他将此矩形铁皮的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后,剩下的部分刚好能围成一个容积为15米3的无盖长方体运输箱,且此长方体运输箱底面的长比宽多2米.现已知购买这种铁皮每平方米需20元钱,问张大叔购回这张矩形铁皮共花了多少元钱?

解:设这种运输箱底部宽为x米,则长为(x+2)米.依题意,得x(x+2)×1=15.

化简,得x2+2x-15=0.

解之,得x1=3,x2=-5(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这种运输箱底部长为5米,宽为3米.

由长方体展开图知,购买的矩形铁皮面积为

(5+2)×(3+2)=35(米2).

故购回这张矩形铁皮要花35×20=700(元).

总结升华:本题要深刻理解题意中的已知条件,弄清各数据的相互关系,布列方程,并正确决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取舍问题.解决此类问题要善于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举一反三:

【变式1】一间会议室,它的地板长为20m,宽为15m,现在准备在会议室地板的中间铺一块地毯,要求四周没铺地毯的部分宽度相同,而且地毯的面积是会议室地板面积的一半,那么没铺地毯的部分宽度应该是多少?

思路点拨:本题的关键句是“地毯的面积是会议室地板面积的一半”,据此可得等量关系:地毯面积=会议室面积的一半.

解:设没铺地毯的部分宽为xm,则地毯的长为(20-2x)m,宽为(15-2x)m.根据题意,得

解得x1=2.5,x2=15(不合题意,舍去)

答:没铺地毯的部分宽度应该是2.5m.

【变式2】某林场计划修一条长750m,断面为等腰梯形的渠道,断面面积为1.6m2,•上口宽比渠深多2m,渠底比渠深多0.4m.

(1)渠道的上口宽与渠底宽各是多少?

(2)如果计划每天挖土48m3,需要多少天才能把这条渠道挖完?

思路点拨:因为渠深最小,为了便于计算,不妨设渠深为xm,则上口宽为x+2,•渠底 7 为x+0.4,那么,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便可建模.

解:(1)设渠深为xm,则渠底为(x+0.4)m,上口宽为(x+2)m.

依题意,得:(x+2+x+0.4)x=1.6

整理,得:5x2+6x-8=0

解得:x1==0.8m,x2=-2(不合题意,舍)

∴上口宽为2.8m,渠底为1.2m.

(2)=25(天)

答:渠道的上口宽与渠底宽分别是2.8m和1.2m;需要25天才能挖完渠道.

类型

六、一元二次方程应用新题型

条件探求型

8.要建一个面积为150m2的长方形养鸡场,为了节约材料,鸡场的一边靠着原有的一面墙,墙长为am,另三边用竹篱笆围成,如果篱笆的长为35m.

(1)求鸡场的长与宽各是多少?

(2)题中,墙的长度a对题目的解起着怎样的作用?

思路点拨:第(2)小题着眼于作为条件出现的常数a,探索这一条件对题目的解有何影响,需根据第(1)小题的结果进行研究.

解:(1)设平行于墙的一边长为xm,则另一边的长为,

根据题意,得

解得x1=15,x2=20.

当x=15时,;当x=20时,.

答:略.

(2)由题意可知:当a<15时,此题无解;当15≤a<20时,此题只有一个解;当a≥20时,此题有

两解.

方案设计型

9.某中学有一块长为am,宽为bm的矩形场地,计划在该场地上修筑宽都为2米的两条互相垂直的道路,余下的四块矩形小场地建成草坪.

(1)如图1,请分别写出每条道路的面积(用含a或含b的代数式表示);

(2)已知a∶b=2∶1,并且四块草坪的面积之和为312m2,试求原来矩形场地的长

与宽各为多少米?

(3)在(2)的条件下,为进一步美化校园,根据实际情况,学校决定对整个矩形场地作如下设计(要求同

时符合下述两个条件):

条件①:在每块草坪上各修建一个面积尽可能大的菱形花圃(花圃各边必须分别与所在草坪的对角线平

行),并且其中有两个花圃的面积之差为13m2;

条件②:整个矩形场地(包括道路、草坪、花圃)为轴对称图形.

请你画出符合上述设计方案的一种草图(不必说明画法与根据),并求出每个菱形花圃的面积.

解:(1)这两条道路的面积分别为2am2与2bm2.

(2)设b=xm,则a=2xm,

依题意,得

x·2x-(2x+4x-4)=312.

整理,得x2-3x-154=0,

解得x1=14,x2=-11(舍去).

所以b=x=14,a=2x=28.

即矩形的长为28m,宽为14m.

(3)符合设计方案的一种草图如图2所示,其中四个菱形花圃中,第1个与第2个,第3个与第4个花圃

的面积分别相等.

设AE=x,则FB=14-2-x=12-x(m),(m).

依题意,得

解得x=7(m).

所以大菱形花圃的面积为

(m2),

小菱形花圃的面积为

(m2).

(注:其他符合设计方案的三种花圃见图3,图4,图5,同上法仍可求得大、小花圃的面积分别为45.5m2与32.5m2) 9

学习成果测评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某电视机厂计划用两年的时间把某种型号的电视机的成本降低36%,若每年下降的百分数相同,则这个百分数为 ( )

A.10%

B.20%

C.120%

D.180%

2.某超市一月份的营业额为200万元,已知第一季度的总营业额共1000万元, 如果平均每月增长率为x,则由题意列方程应为 ( )

A.200(1+x)2=1000

B.200+200×2x=1000

C.200+200×3x=1000

D.200[1+(1+x)+(1+x)2]=1000

3.某商品计划经过两个月的时间将售价提高20%,设每月平均增长率为x,则列出的方程为( )

A.x+(1+x)x=20%

B.(1+x)2=20%

C.(1+x)2=1.2

D.(1+x%)2=1+20%

4.2005年一月份越南发生禽流感的养鸡场100家,后来

二、•三月份新发生禽流感的养鸡场共250家,设

二、三月份平均每月禽流感的感染率为x,依题意列出的方程是( )

A.100(1+x)2=250

B.100(1+x)+100(1+x)2=250

C.100(1-x)2=250

D.100(1+x)2

5.一台电视机成本价为a元,销售价比成本价增加25%,因库存积压,所以就按销售价的70%出售,那么每台售价为( )

A.(1+25%)(1+70%)a元

B.70%(1+25%)a元

C.(1+25%)(1-70%)a元

D.(1+25%+70%)a元

6.若两个连续整数的积是56,则它们的和是 ( )

A.±15

B.15

C.-15

D.11

7.一个小组若干人,新年互送贺卡,若全组共送贺卡72张,则这个小组共( )

A.12人

B.18人

C.9人

D.10人

8.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和为7,面积为6,则斜边为( )

A.

B.

5C.

D.7

9.从正方形铁片,截去2cm宽的一条长方形,余下的面积是48cm2,则原来的正方形铁片的面积是( )

A.8cm

B.64cm

C.8cm

2D.64cm2

10.一个两位数等于它的个位数的平方,且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3,•则这个两位数为( )

A.25

B.36

C.25或36

D.-25或-36

二、填空题

1.某农户的粮食产量,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x,第一年的产量为6万kg,第二年的产量为_______万kg,

第三年的产量为_______万kg,三年总产量为_______万kg.

2.某糖厂2008年食糖产量为a吨,如果在以后两年平均增长的百分率为x,那么预计2010年的产量将是

________.

3.市政府为了解决市民看病难的问题,决定下调药品的价格.某种药品经过连续两次降价后,由每盒

200元下调至128元,求这种药品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是_________.

4.一种药品经过两次降价后,每盒的价格由原来的60元降至48.6元,那么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是

_________.

5.某地区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三年来,接受科技培训的人员累计达95万人次,其中第一年培训了

20万人次.设每年接受科技培训的人次的平均增长率都为x,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是____________.

6.矩形的周长为

,面积为1,则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________.

7.长方形的长比宽多4cm,面积为60cm2,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

8.一条长64cm的铁丝被剪成两段,每段均折成正方形.若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160cm2,则这两个正

方形的边长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为了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改变我省水土流失的严重现状,2008年我省某地退耕 11 还林1600亩,计划到2010年一年退耕还林1936亩,问这两年平均每年退耕还林的平均增长率.

2.某果园有100棵桃树,一棵桃树平均结1000个桃子,现准备多种一些桃树以提高产量,试验发现,每多种一棵桃树,每棵桃树的产量就会减少2个,如果要使产量增加15.2%,那么应多种多少棵桃树?

3.在一块长12m,宽8m的长方形平地中央,划出地方砌一个面积为8m2•的长方形花坛,要使花坛四周的平地宽度一样,则这个宽度为多少? 4.有一个两位数,两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6,•这两个数位上的数字之积等于这个两位数的 ,求这个两位数.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某农户种植花生,原来种植的花生亩产量为200千克,出油率为50%(即每100千克花生可加工成花生油50千克).现在种植新品种花生后,每亩收获的花生可加工成花生油132千克,其中花生出油率的增长率是亩产量的增长率的.则新品种花生亩产量的增长率为 ( )

A.20%

B.30%

C.50%

D.120%

2.育才中学为迎接香港回归,从1994年到1997年四年内师生共植树1997棵,已知该校1994年植树342棵,1995年植树500棵,如果1996年和1997年植树的年增长率相同,那么该校1997年植树的棵数为( )

A.600

B.60

4C.595

D.605

3.有两块木板,第一块长是宽的2倍,第二块的宽比第一块的长少2m,长是第一块宽的3倍,已知第二块木板的面积比第一块大108m2,这两块木板的长和宽分别是( )

A.第一块木板长18m,宽9m,第二块木板长27m,宽16m;

B.第一块木板长12m,宽6m,第二块木板长18m,宽10m;

C.第一块木板长9m,宽4.5m,第二块木板长13.5m,宽7m;

D.以上都不对

4.某种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起步价7元(即行驶距离不超过3km都需付7元车费);超过3km以后,每增加1km,加收2.4元(不足1km按1km计),某人乘出租车从甲地到乙地共支付车费19元,则此人从甲地到乙地经过的路程( )

A.正好8km

B.最多8km

C.至少8km

D.正好7km

二、填空题

1.某旅店底楼的客房比二楼少一间,各个房间住的人数同这层楼的房间数相同,现有36人,底楼都住

满,而二楼只剩下一间空房,则二楼的房间是______.

2.在一块长15cm,宽10cm的铁片的中间挖一个面积为36cm2的长方形的空间,且使剩下的四周一样宽,

设这宽为x,则可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

3.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小4,•且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的平方和比这个两位数小

4,设个位数字为x,则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是长方形鸡场平面示意图,一边靠墙,另外三面用竹篱笆围成,若竹篱笆总长为35m,所围的

面积为150m2,则此长方形鸡场的长、宽分别为_______.

三、解答题

1.某工程队在我市实施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承包了一项拆迁工程.原计划每天拆迁1250m2,因为准备工作不足,第一天少拆迁了20%.从第二天开始,该工程队加快了拆迁速度,第三天拆迁了1440m2.

求:(1)该工程队第一天拆迁的面积;

(2)若该工程队第二天、第三天每天的拆迁面积比前一天增加的百分数相同,求这个百分数.

2.某同学根据2004年江苏省内五个城市商品房销售均价(即销售平均价)的数据,绘制了如下统计图:

(1)这五个城市2004年商品房销售均价的中位数、极差分别是多少?

(2)若2002年A城市的商品房销售均价为1600元/平方米,试估计A城市从2002年到2004年商品房销售均价的年平均增长率约是多少?

3.常州春秋旅行社为吸引市民组团去天水湾风景区旅游,推出了如下收费标准:

某单位组织员工去天水湾风景区旅游,共支付给春秋旅行社旅游费用27000元,请问该单位这次共有多少员工去天水湾风景区旅游? 综合探究

1.某军舰以20节的速度由西向东航行,一艘电子侦察船以30•节的速度由南向北航行,它能侦察出周围50海里(包括50海里)范围内的目标.如图,当该军舰行至A处时,电子侦察船正位于A处正南方向的B处,且AB=90海里,如果军舰和侦察船仍按原速度沿原方向继续航行,那么航行途中侦察船能否侦察到这艘军舰?如果能,最早何时能侦察到?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与解析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B 2.D 3.C 4.B 5.B 6.A 7.C 8.B 9.D 10.C

二、填空题

1.6(1+x),6(1+x)2,6+6(1+x)+6(1+x)2;2.a(1+x)2吨;

3.20%;

4.10%;

6.;

7.32cm;

5.8.12cm、4cm.

三、解答题

1.解:设每年退耕还林的平均增长率为x,

依题意,得1600(1+x)2=1936,

解之,得x1=0.1=10%,x2=-2.1(不合题意,舍)

答:每年退耕还林的平均增长率为10%.2.解:设多种x棵树,

依题意,得(100+x)(1000-2x)=100×1000×(1+15.2%),

整理,•得•x2-400x+7600=0,

解之,得x1=20,x2=380.

答:应多种20棵或380棵桃树. 3.解:设宽为xm,依题意,得(12-2x)(8-2x)=8

整理,得:x2-10x+22=0

(舍去),x2=5-)m.

.

解得:x1=5+

答:这个宽度为(5-

4.解:设两位数十位数为x,则个位数为6-x

依题意,得x(6-x)=

(10x+6-x) 化简整理,得x2-3x+2=0 解之,得x1=1,x2=2 当x1=1时,6-x=5,此两位数为15 当x1=2时,6-x=4,此两位数为24 答:这个两位数是15或24.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A 2.D 3.B 4.B

二、填空题

1.5;

2.(15-2x)(10-2x)=36;

3.10(x+4)+x-4=(x+4)2+x2;

4.20m和7.5m或15m和10m

三、解答题

1.(1)1000m2;(2)20%.

2.(1)中位数是2534(元/平方米);极差是3515-2056=1459(元/平方米).

(2)设A城市2002年到2004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由题意,得

1600(1+x)2=2119. (1+x)2=1.324375,

解之,得

(不合题意,舍) 15

答:平均增长率约为15%.

3.解:设该单位这次共有

名员工去天水湾风景区旅游,因为

所以员工人数一定超过25人.可得方程

解得:.

当时,,故舍去

当时,

,符合题意

答:该单位这次共有30名员工去天水湾风景区旅游. 综合探究

1.能.解:设侦察船最早由B出发经过x小时侦察到军舰,

依题意,得(90-30x)2+(20x)2=502

整理,得:13x2-54x+56=0,

解之,得x1=2,x2=2,

∴最早再过2小时能侦察到.

推荐第7篇:《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教学设计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和计算机在信息技术中的地位与作用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及其应用。 2.能说出现实生活中计算机应用的实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观看多媒体素材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和在信息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信息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计算机在信息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分析

计算机的发展这部分内容在三年级的教材中已经涉及过,七年级的学生来学习它只是一个回顾的过程。对于计算机在信息技术中的地位与作用这个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图片、动画来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从而达到了解该内容的目的。

设计思想 本节课采用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学生间的交流及探究、小结法有机结合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计算机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可以见到忙碌的计算机。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来进行计算,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来画画,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来看电影,我们也可以利用来进行聊天„„总之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它。

二、新授

(一)计算机及其发展 1.电子计算机的产生

古代,人类用数手指、摆石头、打草结的方法计数。唐朝末年,中国人发明了算盘。近代,人类开始使用手摇式计算机、机械式计算机等计算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信息量在不断增加,需要计算和统计的数据越来越多,人们希望有一种能从事复杂计算和控制的工具。

1946年2月14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 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它采用穿孔卡输入输出数据,每分钟可以输入125张卡片,输出100张卡片。当时仅仅用于军事和科研工作,解决数学计算问题。

在短短的半个世纪里,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不仅可以进行科学计算,还可以处理文字、图像和声音等多种信息。

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自ENIAC问世以来,计算机发展的4个阶段: (1)第1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 ——1957年)

第1代电子计算机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元件,运算速度仅为几千次/秒。第1代电子计算机体积庞大,造价十分昂贵,主要用于军事领域的科学计算。

(2)第2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 ——1964年) 第2代电子计算机的主要零部件采用晶体管,运算速度几十万次/秒。与第1代电子计算机相比,晶体管计算机体积庞小、省电、寿命长、可靠性大幅度提高。

(3)第3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年)

第3代电子计算机的主要零部件采用集成电路,存储容量 1-4兆字节,运算速度几十万次-几百万次/秒。计算机体积进一步减小、可靠性大大提高。这一时期计算机开始应用于各个领域。

(4)第4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年—现在) 第4代电子计算机的主要元件采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体积更小,计算速度为几百万次至几十万亿次/秒。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以计算机网络为特征的时代。

未来的计算机正朝着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巨型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

(二)计算机在信息技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有的同学认为计算机只可以进行高速的运算,仅此而已。其实除处理高速运算之外,计算机还可以充当生产能手、设计大师、信息管理员、电脑教师„„计算机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多面手了。

1.讨论计算机的地位和作用

现在老师让同学们分组比赛讨论计算机的应用,看看哪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归纳出的应用最多。(分组讨论)

2.汇报归纳计算机的地位和作用

各小组汇报本组所列出的计算机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对各小组所列出的计算机应用进行总结。并归纳成几个方面:(板书)

(1)获取广泛的信息

(2)使信息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3)使信息的存储更方便 (4)使信息的加工更高效、快捷 (5)使信息的传输更快捷 3.计算机地位和作用的讲解 电子计算机具有的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具有存储和判断的能力以及自动处理能力等特点,决定了计算机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1) 获取广泛的信息

人们从报纸、杂志、广播等媒介中获取信息,还可利用计算机从因特网及电子读物中获取信息。利用计算机可以将文字、图形、声音、图像等信息处理,可拓宽信息获取的渠道。

(2) 使信息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利用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媒体变得更生动、准确。可展示一些图片、动画等。

(3)使信息的存储更方便

计算机的应用,使得信息的存储具有容量大、准确率高、保存时间长。给学生展示一些U盘、光盘和硬盘等图片。

(4)使信息的加工更高效、快捷

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等特点。人们没有计算机的年代要花费长时间来完成计算任务,而现在只要很短的时间就可完成。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

(5)使信息的传输更快捷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作为信息高速路雏形的因特网,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网络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信息资源库。我们通过因特网搜索浏览信息。学习更多新的东西,我们还可以在网上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老师同学不再有空间的距离,学习变得更方便快捷。我们甚至可以坐在家里上大学完成大学的课程。

(演示网上大学的网站)

三、师生互动

计算机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非常广泛,请举出你身边的几个例子。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计算机的应用非常广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它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将变得更加重要。

推荐第8篇:《百分数 的应用》教学设计与反思

《百分数的应用》的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从实施情况来看,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教学中,教师一改往日应用题教学的枯燥、抽象之面貌,而是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有效地理解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实用价值。

1、改变应用题的表述形式,丰富信息的呈现方式。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例题、习题时,呈现形式应力求多样、活泼,让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本课的教学中,我大胆地改变了教材中的知识例题,重组和创设了“实验活动”这样一个情境,从而引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即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的实际需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更好地为下一环节的自主探索、主动发展作好充分的准备。

2、突出数学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例题从学生的游戏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自己的探究,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又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研究解决生活的其它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例题的教学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前提条件。在本课的“请你选择感兴趣的百分数尝试编一个百分数应用题”中,学生卸下了书本应用题、教师思维的束缚,大胆设想、讨论,从实际效果来看,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学习发挥的淋漓尽致。更培养了学生自己收集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多一份“放手”的信任,少一点“关爱”的指导,大胆地让学生在学习的海浪中自由搏击,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学习的方法,有头脑、有个性、有能力的学生才能应运而生。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设计与反思

在这节课当中,我主要借助教材上的列表法同时结合引导学生画图的方法,再配合假设法。充分运用了动手操作这个手段,让学生弄懂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师生共同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列表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式列表法、取中列表法后问:能用图形来表示鸡兔头和腿之间的关系吗?

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操作活动,但是,在画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这时候再介绍假设法就水到渠成了。也实现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目的。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就本堂课而言,还存在以下问题; 1、在创设完情景引导学生用什么方法解这个问题时,学生的一些回答,没有预想到。如有学生认为可以通过数鸡和兔的头或一只只放出来数从而知道鸡兔各有几只。说明在情景创设上有漏洞,需进一步完善。

2、我在假设之后怎么验证结果是否正确分析得较细,但对怎么假设觉得没有引导好,过程中出现了学生只假设了鸡的只数,然后根据腿的数量去推算出兔的只数,误解了题意。

3、没有出示一个完整的表格,在引导学生用简便方法调整假设时的讲解上不直观,只有部分优生能理解。

4、由于时间练习量不多,最后一个练习题应有多种结果,也没有一一罗列。今后教学中要紧凑课堂结构,要少讲,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于练习。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反思

首先从生活实际导入,创设了问题情景。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而教材提供的情景图很好,因此我充分的利用教材,在课堂开始就从书店销售情况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计算设置在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之中,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愿意主动探索。

接着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讨论交流感知一题多解的解题思路。接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计算去练习巩固。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交流讨论当中,不少同学的口算能力很强,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结果,在交流中学生充分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再由此引出课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以前所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相同与不同点,从而概括总结出计算法则。

另外,我还让学生自己通过计算对比发现三位数乘一位数,所得的积是几位数,并要求学生在不计算的情况下能判断出积的大致范围,培养了学生估算的能力。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反思

(1)立足现实,活跃思维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中,引入轴对称图形,我注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踪影,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2)体现学科综合的思想,感受数学之美

这节虽然是数学课,但是它所涉及的领域远远超出了数学学科的范围,与美术、美学都有交叉。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知识——轴对称图形,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对称美,数学与美学,虽然一个属于自然科学,一个属于社会科学,二者似乎无多大联系,然而,数学中却处处存在着美。数的美,形的美;比例的美,对称的美……本课正是从数学角度指导学生认识这类图形,了解其特点,并会画对称轴,但无论是起始部分的导入,还是研究学习部分,乃至精心设计的美化教室……无处不在渗透一个字---美!

(3)生活是数学的最高境界。

对称图形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是学生并不知道这些图形是因为对称而美,从生活中采撷对称的图、物,体现数学来源生活。让学生装扮教室,不仅提高学生制作对称图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应用美、创造美的能力。

推荐第9篇: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与应用实践研究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与应用实践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三年多对“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课程的开发和在校园网上进行的教学应用实践研究与测试, 对网络课程设计、网络课程教学方式、网络课程教学环境及教学评价等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包括远程教育在内的网络教育展开全方位的讨论。 [关键词] 网络课程 教学设计 教学评价

一、前言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是面向广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中职学校进行网络课程教学实践研究与测试。通过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研究,对网络课程设计、网络课程教学方式、网络课程教学环境及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改进和完善网络课程教学,推动远程教育的发展。下面分四个专题报告“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网络课程教学应用实践研究与测试的情况。

二、网络课程设计 1.设计目标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是为远程教育开发的网络课程。远程教育可分为实时和非实时网络教学, 远程教育具有许多传统教育所没有的优点,要充分发挥,同时要努力克服其弊端。因此提出网络课程设计目标为: (1)符合网络教学、学习规律,又要充分体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 (2)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优势,特别是资源开放和共享的优势,较好地表现教学内容,并加大知识信息量;

(3)努力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在教学设计上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 (4)采用基于知识点的超媒体教学结构设计、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合理。 2.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采取了对学生进行分层定位,分别设计有适合初、中、高层学生的网络课程内容,同时各部分内容相互交叉,融合成一体。在各部分的学习指南或学习要求中, 让学生对自己先有清楚的定位,然后根据学习要求或提出的问题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同时,平衡网络资源消耗和网络媒体的丰富、生动性,对课程内容用媒体元素有机的优化组合,吸引学生,启迪思维。特别是利用逐步深入、空间广阔的丰富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鉴于课程内容中各种媒体素材制作工具、多媒体创作工具的学习实践性强的特点, 教学设计着重体现“参与式”学习和“协作式”学习模式[1],加强“例中学”和“干中学”,

1 设计了虚拟学习环境,加强实践练习。

3.学习导航设计

无论是远程教育,还是局网上的网络教学,均需要对学生在线学习进行指导,避免学生因为学习资源的丰富性而迷失方向、偏离学习目标,降低学习效率。因此,成功的网络教学应该具有良好有效的学习导航系统。本课程设计中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导航策略: (1)整体导航与部分导航:设计有网络课程总体导航图、各章的目录树导航、各独立部分导航等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导航策略.在总体导航图中学生可以清楚的看出课程各章、节的知识点及它们的关系,学生可以直接从导航图中通过超链选择并转入要学习的知识点。

(2) 设置导航条: 在每个知识点的导航条上除设有总体导航外,还有“记录学习路径”、“显示学习路径”、“前/后续知识点”、“扩展知识点”诸项。“记录学习路径”、“显示学习路径”二者需结合起来使用,学生点击“记录学习路径”就可以让系统记录下该学生目前正在浏览的页面路径,即“记录学习路径”实际上起到书签的作用。而“显示学习路径”则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的看到自己作过标记的页面路径,点击相应的链接则可以返回到相应的页面继续学习;“前/后续知识点”列出学生当前学习内容的相关知识点,如预备知识、接着学习的内容等,起到调节、辅助学生学习的作用;“扩展知识点”提供高层知识, 满足进一步提高的学生需求,体现个性化学习。

(3) 路径导航:在每个知识点的导航条下,方显示该知识点的路径,即所在章、节、小节之位置。

(4) 功能导航:设计有按钮导航、检索表单,帮助和框架结构等,为使学生更好达到教学目标,正努力实现智能推理超媒体导航设计和开放超媒体导航设计[2],使学生有效的控制学习进程和能自行设计、修改学习策略。

三、网络课程教学应用实践与测试

通过在校园网开展教学活动,不仅对所开发的网络课程进行全面测试,还要对网络教学进行实践研究。在教务处的支持和密切配合下,顺利完成了预期工作。

1.教学应用实践

从传统学习发展到网络学习,学习的概念没有改变,但学习的媒体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学习的主动权转移到学生手中。在协同学习环境下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可以自己掌握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为了及时了解学习动态,控制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参与测试,任课教师全程跟随两个班学生在网络教室学习(教务处排课),并根据教学内容分阶段进行课堂辅导、专题讨论、习题课、测试和提交大作业、学习报告等形式学习,同时随时向各层次学习者征求对网络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学习要求,及时调整、改进。在转向网络教育这

2 种新环境时,该如何保留面对面教学模式的有利面,发挥网络教育的技术优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从教师主动的教室授课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学习,需要具有把学生当成用户这种理念,提高学习的交互性和学生的参与性,师生交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把学习主动权由教师转到学生的过程中需进行老师和学生观念的转换。

(1) 学生方面:

a)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b)在线学习提供了传统课堂教学所没有的灵活性和方便性,然而有效的网络教学要求学生有责任感,教师应教育学生为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而不是为了获得通过的分数学习。实践证明,面对网上丰富信息的诱惑,有部分学生不能控制自己专心学习课程内容,需要采取相应措施。

c)学生的学习态度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接受学习材料的方式,学生需要有一种学习目标拥有者的认知。因此在网络课程教学中,我们教师不断在网上发布近期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

d) 加强学生的自我意识。

e)要想在一个网络学习环境下取得成功,学生必须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使他们能有意识的寻找有用的信息,超越教师所布置的学习材料。学生可以在教师引导下,有效的利用网上丰富的知识、信息进行学习。

f) 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培训。

g) 根据学生的层次,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培训,以使他们能有效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资源来完成他们的学习。

(2) 教师方面:

a)在网络教学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已经从传授者转变为帮助者,教师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并相应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师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学,如把课程主题、课程内容和课程要求等内容等根据学习进度实时发布到网上;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答疑、讨论;通过email,留言板,在线测试等手段获得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b)教师要考虑到授课媒体的特殊本质,注意网络课程将会丢失传统教学方式面对面交流的丰富性、自发性和和谐,丧失教育学方面的一些特性。因此,要不断改进网络课程设计,帮助学生对呈现给他们的学习材料以外事物的理解和融合,使网络教学采用的媒体成为鼓励学生学习的工具,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开展发现式学习和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c)在网络教学中,教师是推动者、顾问和教练的角色,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所提供的新的学习机会进行教育学培训,把课堂教学恰当地转换到网络环境下,这是人们往往忽视的一点。教师还需要进行技术培训以有效的开发课程和授课。在面对面教学方式中,教师可通

3 过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其它一些非语言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在网络教学中,则要设法通过其它有效的方式弥补,如定期与学生进行专题讨论,重点、难题开展辅导课堂教学,开发模拟环境等。有责任心的教师会发现他们的“网上时间”可能远远超过他们传统教学上课和办公的时间。

d) 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很重要,要引导学生分辩出网上哪些资源是可用的、有效的、相关的、准确的。同时引导学生参加他们感兴趣的学习论坛,促进学生们在协同工作时共享和交流信息及知识。考虑学生的背景、文化层次、年龄、兴趣爱好及经历等来设计课程内容,定期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资料。同时确定哪一层次的学生需要把网络学习作为学习的辅助手段,哪一层次的学生需要把它作为学习的工具,替代传统的面对面的课堂学习。

实践证明,网络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群体的作用,真正做到教学相长。由于“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内容涉及到许多应用软件工具,我们聘请熟悉这些软件工具的研究生和参加网络课程开发的本科生作专题助教,辅导学生学习,效果很好,双方受益。在专题讨论中,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学习。

2.学习测试与反馈

传统的学习测试与反馈方式是考试、家庭作业和小组讨论,在网络学习环境下,测试和反馈可以利用网络工具,学生可以参加在线测试、然后在线自动判卷,实时地或以email方式送到教师处批阅,这在很多时候减少了反馈的时间。我们把网络课程放在北师大的网络教学支撑平台上运行。利用这一平台,教师可以发布课程要求、教学计划等,学生可以在留言版上把他们的反馈意见留下,便于教师及时取得反馈意见以修改教学计划。同时也可以达到学生在线做作业的功能,只是在线测试由于某些条件的限制,目前还没有正式运行。鉴于目前的客观环境和条件,课程的在线测试仍需在教师现场监督下进行,否则难以保证可信度和有效度。另外还通过问卷、课堂讨论收集意见。

四、网络课程教学环境 1.教学硬件环境

采用校园网,专用教学服务器,网络中心专用教室。 2.网络教学应用平台 (1) 教学支持平台

网络教学支持平台是采用教育部组织北师大等校开发的新叶网络教学平台。应用情况如下: 1) 登录主页面:由导航条、功能导航、登陆信息输输入及验证这三个部分构成。

4 导航条:目前不能用。

功能导航:包括网络教学管理、网络教学支持、网络课件制作、网络资源管理四个子功能区,目前只有网络教学支持可用,它实现的是留言板的功能。

登录信息输入、验证:通过登陆信息输入、验证后,教师、学生可进入。 2) 课程主页面:由导航条和功能区两个部分构成。

导航条:包括课堂、作业、考试、答疑、评价、图书馆、自主学习、退出八个子功能条。 功能区:包括课程、作业、考试、答疑、评价、图书馆、师生交互、自主学习、个人信息、操作导航十个子功能区。

由于平台还没完善,而且受网络设施限制,因此我们重点测试了学生及老师的功能区中的课程、作业、考试子功能区。

l 学生

课程:由课程简介、课程大纲、课程公告、任课老师、教学安排、其它课程六个子项组成。这一功能区的功能都能实现。

作业:由做作业、看成绩、作业统计信息、其它课程四个子项组成。其中其它课程子项没有测试;做作业子项经过了测试,但是还存在一些bug。

考试:由联机考试、查看成绩这两个子项组成。联机考试存在一些bug。

这三个部分的功能总体来说比较完善,能较好的模拟传统面对面教学中课程安排,作业和考试。学生可以查看该课程的课程信息,使用考试及作业功能区,在线做作业和考试,在做完作业和考试后,学生可以在查看成绩时看到老师的批注信息,

教师

课程:由发布教学安排,公告教学计划子项组成。这一功能区的功能都能实现。 作业:由教师布置作业、作业操作、统计与分析、试题录入、作业属性微调、试题管理六个子项组成。其中除了统计与分析、试题录入,其余子项都存在bug。

考试:由教师组卷、试卷操作、统计与分析、单个试题录入、试题微调、试题管理六个子项组成。其中除了统计与分析、单个试题录入,其余子项都存在bug。对教师的课程、作业和考试功能区功能的考虑比较完善,尤其在作业和考试功能区提供了统计与分析功能,可以对学生和作业、试题的信息一目了然,及时了解学习效果,进而调整教学计划。但是考试对参加考试的学生范围没有加以限制,需要将此功能加以完善,教师这三部分的功能bug比较多。

(2)备课平台:采用本课题组开发的网络版快捷备课系统,它是基于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构件库的组装平台[3],使用简便、灵活。

五、教学评价与改进 1.评价: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由学校教务管理者、教师、设计者、学生共同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界面设计进行全面测试,发现问题随时改正。通过多种形式评价初步得出结论如下: 与传统教学相比:

(1)学习效率:跟传统教学相比,学生在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学习效率更高,因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不必受老师的教学进度影响。我们在40学时网络课程学习中可完成传统教学约60学时的内容。

(2)信息量:网络蕴含着无穷的信息和知识,而且更容易访问,学生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学习,可以通过超链取得任何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知识,这种信息、知识的丰富性和获取方式的便利性更是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

(3)学习效果与质量:学生在这种知识蕴含丰富,自己掌控学习进度的网络课程学习环境下学习可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当然,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网络课程的导航帮助,否则学生就会在学习过程中迷失方向,达不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与多媒体光盘课堂教学相比,网络课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与临场感。

2.网络教学需解决的难题: (1)网络健康与安全:

本课程进行期间,曾因教学服务器染病毒中断两次,改为教师面授.这使我们要进一步思考如何保证网络健康问题,尤其在目前病毒猖獗,无法有效清除,黑客频频入侵情况下,教学服务器很难保证网络课程正常运行。本课程的身份认证采用帐户/口令方式。一方面,采用口令方式由于口令可猜测性的局限性,应该采取增大密码长度,强制使用不易猜测字符等方式来使安全性加强。另一方面,在线测试时不可避免学生的作弊行为。暂时实现不了真正无人监考的在线测试。对于这一点,今后可以利用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技术解决。如利用数码相机实时的传送学生的相片,或者通过网上语音传输等方式,传送考生资料到考试中心进行确认。当然,由于多媒体信息对于带宽、时延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只有当网络带宽、时延问题得以解决了才可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2)网络答疑手段:

本次网络课程尚采用随堂现场答疑。每次布置的作业和思考题采用网上定期发布参考答案方式.面对集中学习的大批批量学生,网上实时答疑尚难以实施。网上答疑最好采用语音手段,这是模拟传统面对面教育的答疑方式,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较好方式。但是网上语音传输涉及到语音数据压缩、编码等方式,语音传输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控制等技术,须

6 待网络语音传输技术成熟,网上答疑采用语音手段才能真正成为现实。目前,也有人研究自动答疑系统,但局限专用系统,开发工作量较大。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估和取得反馈的手段与方法也有待研究。

(3)网上人际情感交流

这是目前网络课程设计难点,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多项技术支持。成功的网络教学系统包括师生间的交互、教师间的交互及学生间的交互。教育过程的质量和完整性依赖于师生双方交流的平衡,除学习导航系统的引导,还需开发教师代理等中间件作为支持。 结论:“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网络课程在校园网上进行的教学应用实践研究与测试结果,使我们深深感到高质量网络教学的真正实施还有许多问题待研究、解决,困难不少,不容盲目乐观。

[参考文献] [1]钟雁 体现远程网络课程自主式学习的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 2001,2-3 [2]刘甘娜 开放超媒体系统的链接与导航设计 计算机与教育p302-305 (CBE2001年论文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7 [3]刘甘娜 付先平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构件库与组装平台 GCCCE/ICCAI2001年会论文集

7

推荐第10篇:控制的手段与应用教学设计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工艺

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通用技术(必修1) 文档内容:工艺

节: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第二节 工艺 课 时:第2课时

作 者:根据凤凰教育网修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各种加工工具和设备、性能、用途和限制。

(2)了解金属材料在锉削、冲眼、钻孔、连接、表面处理等加工工艺中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边学边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2)每位同学均能正确进行锉削、冲眼、钻孔等基本操作。 (3)每同学能够完成预定工件的操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侧重学生对技能方法的体验和领悟。

(2)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学习使用锉削、冲眼、钻孔工艺的加工工具和设备。

(2)领悟锉削、冲眼、钻孔工艺加工技能方法的体验。

三、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安全使用锉削、冲眼、钻孔工艺的工具或设备。

四、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操作中探究、教师答疑。

五、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工艺”第二课时,工艺实践教学,是将如何实现加工工艺,也是对前一节工艺理论的实际操作。实现学生实践活动,学习如何使用加工工具,是为下一节模型制作打下基础,确保模型制作成功。

本节教材对每种金属材料加工工艺做了详细说明和分析,利用图表、文字、示意图来说明各种加工工具的名称、用途、操作要领,易看易懂,易学易会,让学生既有兴趣,又有感性认识,降低理解金属加工工艺的难度。

教材系统地将金属加工过程的工艺和使用加工工具通过大量图示、表格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了很强的感性认识,看过图示就明白了加工顺序和如何使用工具加工方法,但是看懂不等于会使用操作,这里要求很高熟练技术才能达到加工要求。在加工连接工艺中的电焊和气焊工艺,一般教室里不能进行的,只能通过讲解。螺纹加工方法也不容易掌握,这里只有的技术熟练的专业老师演示,或工厂的师傅做给学生看。表面处理工艺的镀层工艺也只能靠讲解,没有专门的设备无法给学生示范。

2.设计理念

本节课地点选在金工教室上课,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的主动模仿学习,边学边做,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活动,学生了解一些常用金属加工的工具和设备,学会锉削、钻孔、连接、表面处理加工工艺,在学习中学会金属材料的1-2种加工方法。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3.教学策略设计

第二节是工艺实验教学,教学地点选在金工实验室,教具准备充分,边学边做(没有条件的也应该把简单的工具拿到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使用工具为学生示范,动作要规范,一定讲清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事项,使学生正确理解工艺,认识加工工具和加工方法,正确动手使用各种工具和设备。学生感到好奇、引起学习兴趣,让学生动手使用工具,掌握使用工具的正确方法,懂得使用工具的操作程序,安全使用工具,领会金属加工工艺在技术产品中的重要作用性。

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学生用木头去练习锯割、锉削等技能,恐怕学生很快就会觉得乏味和无趣,学习兴趣将很难维持。因此,不妨找一种模型来作为技能练习的载体,用明确的制作任务来提高趣味性,让学生在追求成就感的过程中更加优质高效的掌握操作技巧、提高动手能力。它可以是铁条、铁管或铁板,教学中选用铁板或圆钢筋作为加工对象,教师先正确规范地使用加工工具,按照教材上加工步骤进行,给学生示范,学生先观察、模仿。

“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是我们的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是我们的基本目标,因此,我们在保证全体学生参与实践并达到基本要求的同时,还应该注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某些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可能会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案有不同意见,那么,只要条件和时间允许,我想我们都应该鼓励他们去实践自己的设计和工艺。而对那些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加强辅导以使他们达到要求。但是,无论对哪一类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都应该放在首位,尤其是在使用手锯、钻床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工具设备时,教师更应该在学生身旁监督和保护,防患于未然。

4.学情分析

学生动手能力不足,实践兴趣较高,要特别注意学生操作中的安全。

六、教学准备

1.教学资源的准备

操作实验室、工具、材料。 2.教学课件的准备 教师操作演示讲解。

七、教学过程

引入:做产品就需要材料,有哪些材料呢?(让学生找找自己身边使用的东西),我们熟悉的有象桌凳的木质材料、铅笔盒金属材料、笔杆、手机壳塑料材料、电子材料、纸制材料等。

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加工工艺

讲解:金属工艺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下面仅以金属材料的加工、处理为例,说明模型制作中加工工艺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一)锉削:

教师讲解:用锉刀对工件表面进行切削,使它达到零件图所要求的形状、尺寸和表面粗糙度,这种加工方法称为锉削。

锉削可以加工工件表面、内孔、沟槽及各种复杂的外表面、其精度可达0.01 mm,表面粗糙度Ra可达0.8μm。在汽车维修过程中,个别零件的不均匀磨损和变形需要锉削修整。锉削是手工操作,是考核汽车维修钳工实际操作技能的主要方法之一。 锉刀的制作材料:

锉刀一般采用碳素工具钢T

12、T13制成,并经热处理淬硬至62 HRC~67 HRC。 锉刀的组成:

锉刀由锉刀面、锉刀边、锉刀舌、锉刀尾、木柄等部分组成。 锉刀分类:

钳工锉按其截面形状可分为平锉、圆锉、半圆锉、方锉和三角锉五种;按其齿纹可分为单齿纹锉、双齿纹锉;按其齿纹粗细可分为粗齿锉、中齿锉、细齿锉、粗油光(双细齿)锉、细油光锉五种。 1.目的:使工件符号设计所要求的形状、尺寸、粗糙度进行锉削、铣削、磨削。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2.用到的工具:锉刀、台虎钳、角尺。3.步骤:

(1)把铁板夹在台虎钳上,尽可能夹在中间位置。

(2)沿着锉刀长度方向使用,右手拿锉施压力由小变大、左手压住锉刀前施压由大变小,平稳前后移动,身体和手臂动作协调。

(3)用角钢尺检查工作面垂直度。然后通过观察锉削纹路来判定锉削的效果, 如采用交叉锉削, 从纹理相互结合状态上看,可清楚地知道锉削平面的加工情况, 便于随时调整锉刀的用力方向和保持加工面的一致性; 同时做好测量, 每次测量后做好记录,以便参考对照指导加工。 4.锉削注意事项:

(1)双脚站立姿势呈丁字形:使用锉刀时要两手端平,用力均匀,锉刀前进锉削时,稍弯曲膝部,使重量加于锉刀上。锉刀回行时,膝部伸直,锉刀上压力消失,便于往复锉削,两腿叉开度以各人身高方便而定,腰腿要配合双手灵活动作。

(2)不要用手摸刚锉过的表面,以免沾上油垢,再锉时锉刀打滑。 (3)锉刀使用后不可重叠或与其他工具堆放在一起。

(4)被锉屑沾住的锉面,要用钢丝刷把锉屑刷去,若嵌入的锉屑较大,要用铜片顺着锉齿方向剔除。 (5)选用锉刀时,应根据加工件的形状、加工余量、精度要求和材料性质来选择。如锉软金属、加工余面大、精度等级低的工件可选用粗扁锉。细扁锉用于和粗扁锉相反的场合。此外新锉刀比较锐利,适合锉软金属工件,旧锉刀适手锉硬金属工件。 5.教师演示锉削过程,并讲解注意事项。

讨论:假如锉成如下图所示的结果,请其原因?

6.实践操作:请同学将上节课锯割下来的工件的面进行锉削,要求做到平整、光滑。

(二)钻孔:

1.常用工具:床钻(钻头:麻花钻)、样冲、锤、钳。2.步骤:(1)把前面已经冲样的铁板用夹具夹紧; (2)选择合适的钻头(直径在4mm左右),打开钻头夹,正直地装上钻头上并夹紧; (3)扳动手柄,下移对准冲眼,启动台钻,加压进给,打出孔。 3.安全操作警示:要做到二要二不:

二要:要集中注意力;钻孔要戴防护眼镜,以防钻屑飞出伤害眼睛。 二不:不准带手套,不能用手直接扶持小工件。 教师有时间有进行了详细介绍钻床使用注意事项:

(1)工作前要对钻床和工、夹具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误方可操作。

(2)工件装夹必须牢固可靠。钻削小工件时,应用工具夹持,不准用手拿着钻。工作中严禁戴手套。 (3)使用自动走刀时,要选好进给速度,调整好行程限位块。手动进刀时,逐渐增加压力或逐渐减小压力,以免用力过猛造成事故。

(4)钻头上缠有长铁屑时,要停车清理,用刷子或铁钩清除,严禁用手拉。 (5)精绞深孔、拔锥棒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手撞在刀具上。

(6)在刀具旋转时,不准翻转、夹压或测量工件。手不准触摸旋转的刀具。

(7)使用摇臂钻时,横臂回转范围内不准站人,不准有障碍物,工作时横臂必须夹紧。 (8)横臂及工作台上不准堆放物件。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9)工件结束时,将横臂降到最低位置,主轴箱靠近主轴,并且要夹紧。 教师示范:学生亲自动手钻一个标准孔。一定熟悉操作规程,安全操作。

(三)连接

教师:根据要求,连接可分为“可拆卸连接”和“不可拆卸连接” 问:采取什么样的连接?

答:取决于被连接的材料及连接的场合。

1.铆接:用铆钉把铁板连接起来(给学生做)。

2.金属之间的不可拆卸连接一般采用铆接、焊接和黏结。例如:大管道、锅炉的连接。

3.金属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一般采用螺栓和螺母连接。例如:组装式的桌椅的连接

4.金属和非金属之间、非金属之间的不可拆卸连接,一般采用黏结。例如:一把水果刀的把手和刀片的连接

5.金属和非金属之间、非金属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一般采用螺栓螺母连接。例如:门把手的连接。如自来水管的安装

问:通过“便携式小凳”的制作,同学们想一想,“插接”、“榫接”属于什么连接? 各种连接的应用场合如课本P148列表所示。

(四)螺纹加工方法

1.目的:将两个零件连接起来

2.工具:攻丝扳子、丝锥、套丝扳子、扳牙、台虎钳

3.步骤:(1)攻丝方法:底孔倒角→选择丝锥→装夹工件→攻内螺纹

(2)套丝方法:扩孔→选择扳牙→装夹工件→套外螺纹

(五)表面处理方法:

为了防止金属制品表面的生锈腐蚀,提高产品的美观程度,通常需要对金属制品的表面进行表面处理。(木制品也需要)常见的金属表面处理方法有表面刷光、喷涂油漆和镀层等。 1.目的:防止金属表面生锈腐蚀,外表美观。 2.表面刷光:工具:铁刷、细锉、砂纸、喷丸。

3.步骤:清除毛刺→用铁刷、细锉锉平金属表面→用砂纸打磨、喷丸。4.喷涂油漆:工具:刷子、油漆、喷枪。金属的地层刷防锈漆→表面漆。 5.镀层:涂上一层塑料,

用电解方法在金属表面涂上一薄层抗氧化铬等金属材料。

(六)教学小结:

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小结,评优纠错。

(七)作业:

练习:加工P151练习一中的小铁锤。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目标是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动手中学习,除让学生掌握工艺的划线、锯割、锉削三项基本操作外,更要让学生形成一种思想,一种尊重劳动的思想教育。同时要让学生懂得操作工序的重要性、操作的注意点。

在操作过程中,最好要有具体的任务,并当场给学生作品进行评价。特别是作品的尺寸、垂直度、平整度,以及操作过程的方法正确与否都纳入考核?以此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在进行钻孔操作时,千万要注意安全,最好教师在场钻床边指导监督。

要充分认识模仿教学方法在操作技能学习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的动作姿态、轨迹、频率、节奏等技术点示范要符合操作规范,协调完整正确,示范要注意动作的能见度和清晰度。尽量提高教学效率,多留一些时间让学生亲自体验、练习和巩固。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最后,可结合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实施实践教学。

第11篇:多媒体的应用教学设计与反思

多媒体的应用 教学设计与反思

陕西省汉中铜川信息技术一班 唐彬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音乐媒体素材获取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掌握图片素材的基本编辑方法。

2.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音乐媒体素材获取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掌握图片素材的基本编辑方法,通过教师的演示操作和学生的协作探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通过知识的再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了解音乐媒体素材获取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2、掌握图片素材的基本编辑方法。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设计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在上节课,我们已经亲身体验了绘声绘色的多媒体作品。一个优秀的多媒体作品常常包含图片、音乐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素材,因此,我们要制作一个精彩的多媒体作品,常常需要收集大量的图片、声音等素材,这些素材也有赖于平时的积累,否则,就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

二、讲授新课

(一)获取图片素材的方法和途径

师:同学们,我们从哪里可以获得这些媒体素材呢? 生:(1)图片文件夹里找。

(2)上网下载。

(3)利用绘图工具等软件自己制作。 (4)数码设备。

师:大家的回答都很好。对于这个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有了一些答案。如:自己使用画图工具绘制、上网下载等。从因特网上搜索并下载图片素材资料十分方便。但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如果要引用别人的图片资料,必须注明图片的来源。下面我们就利用这些搜索引擎开始建立我们的多媒体宝库。(板书课题:建立多媒体宝库。)

(二)学生交流互动

演示投影广播任务: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搜索引擎(百度、酷狗等)搜索下载“动物”图片。学生搜索“动物”图片。 教师总结并广播演示操作过程:

步骤1: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www.daodoc.com。

步骤2:选择搜索图片功能,输入关键词,选择大图,单击“百度搜索”按钮,搜索结果以缩略图的形式显示在窗口中。

步骤3:单击选中的“狮子”图片,就可以看到实际大小的图片。 步骤4:将图片以“狮子”为文件名保存到计算机中。

步骤5:修改该图片文件属性,将引用地址保存在“摘要”的“备注”栏中。

(三)获取声音素材的方法和途径

师:我们知道,使用录音机可以录制各种声音。如果计算机安装了声卡,通过麦克风,再配合录音软件,就可以把自己的声音录制到计算机中去。

教师广播操作使用Windows里的“录音机”软件录制声音过程: 步骤1:检查麦克风是否连接好,然后启动“录音机”程序,单击 按钮,开始录音。

步骤2:对着话筒说一段话或朗诵一首古诗,这时会看到窗口中显示绿色的波形图,同时刻度尺上的滑块正在缓慢地向右移动,表示录音的进度。

步骤3:单击 按钮,结束录音。

步骤4:打开“文件”菜单,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中选择文件保存位置,然后输入文件名。

步骤5:单击“保存”按钮,录制的声音文件被保存下来。“录音机”默认的声音文件的扩展名是wav,保存文件时计算机会自动添加扩展名。

师:录音结束后,可以检验一下刚才录音的效果。单击 按钮开始播放,音箱中就会传出刚刚录下的声音。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两个知识点:

1.了解媒体素材获取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2.掌握图片素材的基本编辑方法。

四、课堂作业

请同学们使用“录音机”软件,课后录制一首古诗。

五、教学反思

1、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演示进行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同组的学生能够比较训练掌握方法,运用音乐素材和图片素材进行简单的编辑。

2、学生能够利用网络搜索自己想要的素材,编辑成比较有个性的多媒体文件,并和同学们交流。

3、教学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乖张的个性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由于本校机房的微机数量有限,每两人一组,相互交换学习操作方法)。

第12篇:控制的手段与应用教学设计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常见结构的认识

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通用技术(必修2) 文档内容:常见结构的认识

节:第一单元 结构与设计 第一节 常见结构的认识 课 时:第1课时

作 者:张恩军(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结构的含义,认识事物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事物的结构决定着事物的存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对自然界、社会、技术三个领域的结构认识,培养学生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行程用结构的框架来思考、认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形成学生对结构的了解,并养成研究结构的兴趣与热情。 (2) 体验解决问题过程的艰辛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3) 认识技术的创造性特征,培养勇于创造的个性。

二、教学重点 了解结构的定义

三、教学难点

如何用结构的组成来分析具体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

教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五、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第一节“无处不在的结构”的第一课时。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本课时要通过放映蜂窝、蜘蛛网、大树、动物的身体与器官等结构图。通过对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明白“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结构与设计”,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给了人们无限的创造灵感和启示。人们将其成果应用到技术领域, 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2.设计理念

常见结构的认识,要从常见的事物中认识结构,就是广义结构的讲解,在着重介绍狭义中的结构——自然界中集中典型结构。在常见结构的讲解中,我选择了科罗拉多大峡谷,金字塔,双子塔,人体骨骼,垂柳,蝗虫,太阳系,原子结构这些学生常见的结构,从而引出结构的广义结构。

3.教学策略设计

由于本节课的重点在第二课时,所以第一节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为主。通过大量的例子来使学生明白结构的含义。

(1)自然界中的常见结构如:科罗拉多大峡谷,金字塔,双子塔,人体骨骼,垂柳,蝗虫,太阳系,原子结构这些学生常见的结构,从而引出结构的广义结构

(2)为讲解“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我引入了碳的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同素异形体钻石和石墨。

(3)讲解完广义的结构后,讲解狭义的结构——自然界的结构。分别介绍了蜜蜂巢的结构、王莲的叶脉结构、蜘蛛网的结构、蜘蛛腿的结构等对人类的启发作用。

(4)讲解书上的例子:苍耳子与尼龙搭扣,鸟与飞机,鹰眼与导弹跟踪系统 (5)在技术领域:结构更加丰富,但必须要求合理

(6)在社会领域:也普遍存在着结构现象,分别讲解总统制、君主立宪制的政治结构。 4.学情分析

高中的学生在各个学科中已经很熟悉了集中物体的结构,如人体的骨骼,原子核结构,总统制等等,所以尽量列举他们熟悉的例子,而且从一个新的角度去重新认识他熟悉的物体本身就有一定的吸引力。

六、教学准备

1.教学资源的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课件的准备

教学课件比较简洁,多以直观的图片来说明,抓住关键知识点,突出中心。

七、教学过程

1.引入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看到这些复杂结构的物体,ppt展现峡谷、金字塔、双子塔、人体骨骼、垂柳、蚂蚱等图片,从而引出结构的定义: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2.新课

(1)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

例子:金刚石和石墨。化学成分都是C,只不过属于碳的同素异形体。

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天然采集到的金刚石经过仔细琢磨后,可以成为璀璨夺目的装饰品——钻石。根据金刚石的用途可以推测金刚石一定很硬。事实上,它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结构图形根本不同。金刚石是典型的原子晶体,每个碳原子都以SP3(3应在P的右上角)杂化轨道与四个碳原子形成四个共价单键,组成正四面体排布的空间网状结构。又因C-C键的键能大,所有价电子都参与了共价键的组成,使晶体中没有自由电子硬度、熔点高,不导电。在石墨晶体中每个碳原子是以SP2(2在P的右上角)杂化轨道和邻近的三个碳原子形成三个共价单键并排列成平面六角的网状结构,这些网状结构以范得华力又联成互相平行的平面,构成层片结构。其中C-C键的键长是1.415埃,片层间的距离是3.35埃。所以易于滑动,能导电。它是混合型晶体。

(2)来自自然界的灵感

例子:蜜蜂巢:一种平放着的六棱柱形房间,每个房间的体积都是0.25立方厘米,显的格外整齐、经济、美观。房间的正面是平整的六角形进出口,背面是锐角为72º32´的凌锥,六面墙壁同时又是相邻的六个房间的墙壁……它用最少的建筑材料,造出了容积最大的房间,而且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是一种轻质高强的结构。受蜂巢的启示设计出了种种轻质高强的泡沫蜂窝结构,还有足球、散热片等结构。

例子:在美洲的亚马孙河上,生长着一种世界闻名的观赏植物——王莲。王莲有个圆形的大叶,浮在水面上,直径有2米,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坐在上边,就像坐在船上。大约100多年前,法国的一位园艺师兼建筑师约瑟夫·莫尼哀对王莲进行了研究。原来,王莲叶子的背面有许多又粗又大的叶脉,叶脉之间用许多镰刀形的横筋连着,构成了一种卓绝的网状骨架,可以承受很大的荷载。受王莲的启发,他模仿王莲的叶脉结构,用钢筋和玻璃建造了一座水晶宫般的大花房。

例子:蜘蛛也是自然界中出色的建筑师。它的蛛网织得何等巧妙。有的学者发现,蜘蛛能根据地形地物“精确的计算”出织多大的网,然后“提出”最省料而能达到最大面积的“方案”,迅速而准确地织出蛛网。蛛网是自然界中独一无二的悬索结构。当代的悬索结构则是模拟蛛网的一大成就。蜘蛛的腿里没有肌肉,但能感受到蛛网微弱的震动.其实它们是靠液压传动的! 含羞草和蜘蛛的液压系统启示我们,利用液压传动装置,不仅可以像水压机那样“放大”压力,还可以用液压的方式制造出灵巧的机械手,实现自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动化;甚至可以利用液压系统使机器人产生触觉。

其他的例子:人们从蝙蝠利用超声波判断物体的能力,研制了雷达。夜蛾能发现蝙蝠,而使具有超精细超声雷达的蝙蝠扑空,原来蛾当蝙蝠的超声信号传来时会发出与蝙蝠定位回声极相似的超声,发出假信号诱骗蝙蝠。有的夜蛾身上有一种能吸超声波的绒毛,使蝙蝠得不到一定强度的回声,仿效飞蛾出现了现代的隐身飞机。

(3)介绍书上的例子:苍耳子与尼龙搭扣,鸟与飞机,鹰眼与导弹跟踪系统。

(4)其他领域的结构:在技术领域,结构更加丰富,但必须要求合理;在社会领域,也普遍存在着结构现象,如政治、经济、文化、艺术。

3.结课

重点:结构的定义

难点:运用结构想法来认识物体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选择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例子,学生容易理解结构的含义,不足之处是不能就个别例子进行深入的讲解,如政治体制中结构的影响,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如何应用结构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 例子要有普遍性

(2) 能够对期中的个别例子进行重点的、深入浅出的讲解

(3) 缺少和学生的沟通、互动,最好能使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

第13篇:控制的手段与应用教学设计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文字资源

2009国际设计大奖(IDEA)评选中的经典学生作品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方便我们生活和为残疾人士设计的作品,设计的原点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大众。

日前,美国商业周刊和工业设计协会公布了2009年国际设计大奖(IDEA)的评选结果。在评审过程中,不少学生作品赢得了评委的赞赏,他们天马行空的构思让人叹为观止。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组本次大奖赛中的经典学生作品吧。

这款为视觉障碍人士设计的彩虹测量仪出自同济大学学生之手。它通过套在两个食指上的卷轴拉动测量线。每当拉出来的测量线延长1厘米和5厘米的时候,它就会发出声音提示,并能在指环上用盲文凸点显示出距离数。整个测量仪将视觉、触觉和听觉结合起来,帮助人们方便地测量物体。

设计:Guopeng Liang & Yun Li(中国)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文字资源

有了这款盲画设备,即便是视觉障碍人士也能绘出一副色彩斑斓的画。绘画设备分为环形调色板和绘图板两部分,两者无线连接。首先,通过环形调色板选择相应的颜色。各个色块上都有盲文凸起方便绘画者知晓颜色,并且各个颜色深浅不同的色块温度也不相同,色温越高的温度也就越高,能更方便地让人用手感觉到具体的颜色。选择好颜色,你就可以用手指在绘画板上画画了,如果想变换色彩,只需要再次旋转环形调色板进行选择。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文字资源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文字资源

设计:Yun Li, Guopeng Liang & Ke Zhao(中国)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文字资源

嫩绿的小草让办公室格子的隔板变得郁郁葱葱。改善办公室环境,何乐不为呢?内置的灌溉系统让你无需为它们的生长环境担心。

设计:Jinsun Park, Seonkeun Park(韩国)

你能看得出来这是一款浅水冲浪板吗?它采用可回收塑料制成,比普通冲浪板更短、更宽、更轻便。 设计:John Phillips(美国)

高耸的地毯四角里藏着音箱,躲在这块柔软的地毯山谷平原里听听歌、看看书,想必十分惬意! 设计:Lim Hyuntaik(荷兰)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文字资源

这是一款提示健忘的老年人按时吃药的提醒药盒。事先由主治医生给药盒基站配好药,待到吃药的时间,药盒就会振动,用语音提醒病人吃药。到了晚上,把药盒放回基站,基站会自动给药盒补充药剂,并充电。

设计:Vincent Berkeley Chen(美国)

这款杯子可以帮助盲人朋友倒水。倒水之前按动杯子把手上的份量按钮,当水加载到相应份量的时候,它就会发出提醒,防止杯子满溢。

设计:Sang-hoon Lee & Yong-bum Lim(韩国)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文字资源

这款冰箱的把手保证了冰箱移动过程中的平衡,不会因为双方高度不同而让冰箱倾斜,影响冰箱的正常使用。冰箱的内部也进行了平衡设置,重心偏低,即便是冰箱内布食物分布不均匀也不会影响平衡。

设计:Byron Lee(美国)

这是一款收音机,让小方块上下滑动可以开关收音机和调节音量,左右滑动则可以更换频道。 设计:Il-Gu Cha(英国)

某年某月某日,你会看到我用心给你写的诗。 设计:Jiyeon Song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文字资源

纸质地图的收纳十分不方便,而手持定位设备又受到屏幕大小的限制。这款电子地图则中和了两种地图的优点,你可以将地图下载到该设备里。需要查看地图的时候,你可以打开开关,将地图投影到墙上、地上或者手上进行查看,而内置的GPS定位系统会在地图上定位出你的位置。

设计:Jinsun Park, Seonkeun Park(韩国)

天生盲眼的孩子需要靠触摸来认知世界,而这款模拟了各种器物外表的卡片则可以让他们接受人生第一课,让他们用一种更加安全的方式认知世界。

设计:Rhea Jeong & YongSoo Hong & SunMin Lee & SaeHee Lee(韩国)

这是为缺乏设备和无菌环境的发展中地区提供的便携接生设备。各个设备都被依次、分别密封在一个无菌瓶里,助产士可以按照接生程序,依次拿出干净的设备,保证了新生儿和母亲的安全。

设计:Francisco Lindoro(瑞典)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文字资源

把防水摄像头扔到水里,你就可以将眼睛凑到风镜前面观察水底世界了。 设计:Jaewon Choi(韩国)

这是为手指弯曲有困难的人士准备的书写辅助工具。 设计:Stanton Burns(美国)

这是为公益组织设计的水瓶,号召人们不要因为某一事件才想起慈善,慈善活动应该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购买者花费一瓶饮品的价格购买了这半瓶饮料,而多出来的金钱则被用于慈善事业。

设计:Sungjoon Kim & Jiwon Park(韩国)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文字资源

可回收使用的卫生棉条。 设计:Young Bang(美国)

第14篇:控制的手段与应用教学设计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设计表现图

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通用技术(必修1) 文档内容:设计表现图

节:第六章 设计图样的绘制 第一节 设计表现图 课 时:第1课时

作 者:张亚莲(浙江省嵊州市黄泽中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应用,能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 (2) 能通过绘制简单的草图来表达技术设计的意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能积极参与各种技术语言的分析过程,懂得各种技术语言的特点。

(2) 能在实际技术活动当中用不同的技术语言和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领略不同技术语言的表达、交流特点,体验技术语言的魅力。 (2) 通过草图的绘制,提高学生规范作图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作图习惯和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重点

掌握技术语言的含义、种类和用途,掌握绘草图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

掌握绘草图的技巧,能绘制草图来表达设计意图。

四、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讨论法、问题导引法、点拨法、讲练结合法。

五、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

本章教学内容,从标题和安排顺序看,是为设计方案制定过程中绘制设计图样服务的。但是,从整个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来看,本章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技术素养十分重要的平台。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了技术图样的定义,掌握技术语言的种类和应用、基本的正等轴测图的绘制。为下节课学习简单的三视图、绘制机械加工图奠定基础。同时对认识工程图样的价值、识读工程图样的基本方法、绘制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了解工程图样的基本规范、初步培养按标准绘制工程图样的良好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2.设计理念 在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中,技术图样无处不在,正确识读与使用技术图样是技术素养的体现,本课旨在提高学生识读技术图样和绘画草图能力,教学中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要注意技术说明书的利用、提高技术图样识读能力,这对于学生的生活甚至今后的工作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还要巩固提高。本课在教材处理上做了大胆尝试,以课标为依据,根据课时及学生的程度降低了教材的难度(知识与技能方面),使教学活动侧重于培养学生识读技术图样、绘制草图的能力。教学中引入课题及给学生思考、练习的例子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3.教学策略设计

本节课用一个小游戏引入新课,用视频播放的方式解决徒手绘图的要领,使课堂更加生动灵活。将媒体展示与实物演示恰到好处的结合,弥补了单纯的实物演示和单纯的静态幻灯手段的缺陷,增加课程的内容密度,节省时间用来进行课堂练习。本课学生有充分动脑、动眼、动耳的机会,另外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学生来进行草图绘制练习,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组织学生进行思考、马上行动、讨论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同时,主动探索一些更加具有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增强师生互动。

4.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的形成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能够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够轻松的掌握知识。学习本课时,学生对绘制草图法已有一定的了解,也具有一定的能力,但对于设计表现图——技术语言的种类与应用还是第一次接触。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给予学生创造性和开放性发展的天地,组织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习,通过完成思考、讨论、马上行动和交流过程中获得结论,用实践操作去检验,使每个学生都有个性化的体验空间。学生已系统地学习了技术设计的主要环节,但如何将自己的设计思想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与他人交流学生还有些困难,因此本课要加强草图绘制的学习。学生在生活中时常会遇到一些不了解的技术语言、技术图样,因此教学上应多举例、多展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图例(建筑效果图、路标、线路图等),使他们意识到正确使用技术图样的重要性,同时提高他们掌握技术知识的宽度和广度。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PPT、一些技术语言的挂图、模型、实物、自拍视频、绘图工具。

七、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小游戏)教师请一位学生上台,给他看一个物体(火炬模型或其他物体),其他同学不看。请上台的同学用语言或动作传递该物体的信息,不能说出该物体的名称,请其他同学猜是什么物体。

老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少不了进行各种各样的信息传递,在我们的技术领域又有怎样的信息传递手段呢?

新课教学:

(一)什么是技术语言?

(老师问):大家想一想,学校运动会上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手段? (学生答):广播、挥旗帜、鼓掌等。 (老师问):家里造房子和室内装修,设计师怎样与工人师傅交流他的设计意图? (展示图片):设计师经常用外观设计效果图、建筑施工图、室内设计效果图、家庭装修布线图等来表达他的设计意图。

技术语言:一种在技术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特有的语言形式。

(二)技术语言的种类、应用和特征

(学生讨论):大家仔细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还接触过哪些技术语言? 学生主动回答,教师补充(出示机械加工图、作息时间表、“注意安全”符号、飞机模型、鞋样、窗花、心脏模型等)

教师用图片展示、实物展示等形式逐个分析讲解技术语言的种类:

图样:呈现复杂产品的设计方案和对设计进行详细说明。技术图样是采取某种规范形式将设计用图样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设计交流语言。它能够克服普通语言的障碍,直接明了地进行表达与交流。规范的制图使设计表达更具直观性、效率性、准确性和永久性。在呈现较复杂产品的设计方案及对设计进行详细说明和陈述时,使用技术图样比较合适。(展示:建筑图、机械图、电子电路图、装潢图)

图表:通常用于统计数据的表达,构思方案的呈现。在技术活动中,我们常用一些表格、草图、效果图等表现设计想法,这是用常用的技术语言。图表常用来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图表通常用于统计数据的表达。常见的有零件规格图、柱形图表、设计草图、设计效果图等。(课件展示)(展示:零件规格图、设计草图、设计效果图)

模型:(航模、地球模型、心脏模型展示) 符号、标记——交通管理符号、公共场合标记

手势、旗语:用身体的部位作一些动作如打手势、哑语、交通警察指挥交通等方式,用挥动不同颜色的旗帜或做旗帜的不同动作来传递信息的方式。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计算机演示、网络语言等

口头语言、特殊声音 (马上行动):请归纳技术语言的种类,并对所知的技术语言进行分类,总结出使用技术语言的优点。 (考考你):出示挂图、实物,说出分别用了什么技术语言。 (牛刀小试):假如你家里有一盏台灯,你能采用哪些技术语言向同学们交流?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口头语言、画草图、做模型、打手势等)

(三)草图的绘制

1.徒手画线和网格法绘图及基本图形的画法 (1)视频播放徒手绘图的要领:

第一步:掌握正确握笔姿势。以拇指和食指抓握并使笔与纸面保持一定的角度,同时要手臂带动整个手在纸面上自由地移动,而不仅是移动手指。

第二步:徒手划线。使用铅笔在纸上试着进行徒手自由划线的练习,如做水平的、垂直的和45度角的平行线。划线时要保持均匀的力度和手的运用速度。

(学生活动):

在纸上练习徒手画十条长10厘米以上的水平线,徒手画十条长10厘米以上的竖直线,徒手画十条长10厘米以上的与水平成45度的斜线。

(教师指导):速度与力度均匀,线要直,一次完成一条线。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进行坐姿握笔姿势、布局等行为规范指导

(2)网格法徒手绘图: 识网格,读要领。

教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网格,说出这个网格里有几种线条?这些线条互成多少度角? 学生:有3种线,它们互成120度角。 教师:怎样在网格上画出物体的立体图?

网格画图的要领是:与地面垂直的线垂直画,与地面平行的线按网格的斜线画,同时以网格的小格来确定物体的比例。

(学生活动):朗读一次网格画图的要领。 教师在大屏幕上演示网格法徒手绘图。 (学生活动):练习在网格上画一张学习桌。 (3)基本图形的画法:

课件演示圆、圆柱、正方体的画法,演示完毕学生在白纸上模仿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草图的分类

(1)构思草图:用具体图形把想法表现出来。

观察构思草图的特点:徒手画,可立体可平面,能体现物体的主要特征,线条流畅。 请每位同学在草稿纸上画一盏台灯的构思草图,比一比谁的草图画得好,谁的构思妙。(提示学生可以对灯罩、底座、支撑架这几个部位加以改进),画好后用实物投影仪投影部分学生的作品,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2)设计草图:经过整理、选择修改和完善的草图。 观察设计草图的特点:用尺画,可立体可平面,正规。 以台灯为例播放台灯设计草图的绘制步骤,教师分析讲解。 3.台灯草图绘制的步骤: ①选用合适的笔来绘图; ②方格纸上确定比例; ③画出透视线稿; ④画产品的中间调子; ⑤细致描绘高光部位; ⑥描绘阴影,突出质感;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⑦检查修改 最后确认。

(学生在给定的格子上练习画台灯的设计草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做回顾总结。

(五)布置作业:

课外实践:在生活中,技术图样是比较常见的。从农村老大娘的鞋底花样、窗花图样,到工厂工人的加工图纸,以及家庭装修的施工图纸等都与技术图样有关。请同学们回家寻找收集自己身边的一些技术图样的例子,说明图样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依据具体的学情和课程的特点来安排教法、教具和过程,重点明确,详略得当,能较好地达成本课题的教学目标。多媒体的应用对本课的教学来说,可以说是相得益彰,根据本课题的特点将媒体展示与实物演示恰到好处的结合,弥补了单纯的实物演示和单纯的静态幻灯手段的缺陷。本节课内容多,时间紧,应用多媒体课件能够增加课程的内容密度,节省时间用来进行课堂练习。本节课需要学生准备好绘图工具:绘图铅笔、三角板、纸等,如果没有准备,课堂练习就会受到影响。

教学中不能单纯地就技术语言来讲技术语言,应该明确本课程具有鲜明的通识性和基础性,给学生的例子最好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学中还需要多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要注意技术语言的利用,提高技术图样的识读能力。

第15篇:控制的手段与应用教学设计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常见结构的认识

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通用技术(必修2) 文档内容:常见结构的认识

节:第一单元 结构与设计 第一节 常见结构的认识 课 时:第2课时

作 者:张恩军(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

(2)通过学习椅面、简易桥梁的受力分析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力的。展示一些采用架、梁、拱结构的建筑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展示实物和实物演示,使同学们学会利用实物进行试验探究的方法,学会简单试验的操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

二、教学重点 结构分类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 应力概念

四、教学方法

从认识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力与结构讨论, 通过有趣的小试验, 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授法、阅读法、案例分析法和提问法,让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交流互动等教学形式交叉和渗透灵活运用,并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当中。本课时要求学生亲历纸板承受压力试验并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与教学相关的图片展示给学生,都是为了让学生尽快获得感性认识,并上升到理性认识。

五、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第一节“无处不在的结构”的第一课时。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本课时要通过放映蜂窝、蜘蛛网、大树、动物的身体与器官等结构图。通过对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明白“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结构与设计”,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给了人们无限的创造灵感和启示。人们将其成果应用到技术领域, 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本课时还要讲解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讲解应力概念。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 产生一种抵抗的力,称为内力。应力从认识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力与结构讨论, 通过有趣的小试验, 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

2.设计理念

本节的重点是结构与力、结构的类型。教师要把握好从够简单基本受力和变形形式来理解结构。要引导学生从力学角度理解结构的一般分类,理解不同结构类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教学策略设计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总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得不同的体验和不同的发展。引导学生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并注意基本受力形式与物理学中力的区别和联系。

4.学情分析

学生对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对结构的功能和分类也有一定的基础。另外,学生在物理课中已学习了有关力学的知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有比较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受力分析是物理课教学中的难点,多数学生在受力分析中还是有困难的,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利用模型演示形变的情况,分析说明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等。

六、教学准备

几只新鲜的鸡蛋,一块木板,几个PV管材截取的小段塑料管材

七、教学过程 1.引课

1981年7月17日美国的堪萨斯城饭店发生倒塌。造成113人死亡,200人受重伤。这一惨案的结论是:空中通道和凉台的构造设计有缺陷,从墙壁至立柱间的空中距离过长。 还有一个更加典型的例子:魁北克大桥的坍塌。

2.应力概念

从力学角度来说,结构是指可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每个物体都有它的特定的架构形态,这种架构形态体现着它的结构。

物理学与通用技术研究力的角度不同,物理学往往研究外力,把物体当质点,哪怕是地球,在研究它绕太阳转动时,仍把它当作质点。

而技术学则关注一个物体内部受力情况。 构件——组成一个较复杂结构的不同部分 应力——构件的单位截面上所产生的内力 σ=F/S 3.力的分类

学生阅读教材,认识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利用橡皮泥实验,感受各种力作用特点。

拉力 —— 物体所承受的拉拽力 压力 —— 挤压物体的力

剪切力 —— 两个距离很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的平行力 扭转力 —— 反方向向物体两端均匀施力 ,使物体发生扭转形变的力 弯曲力 —— 作用于物体 ,使它产生弯曲的力 4.练习题

学生阅读《它们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分析体验:人坐在椅子上, 椅面受到的力;行人和车辆通过桥面时,桥面受到的力。

5.结构受载荷实例。

任何结构承受的外载荷,都是拉、压、剪、扭、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工程结构的主要功能就是承受和传递各种形式的外载荷,保证结构的可靠工作。

⑴秋千的吊索,主要承受拉力; ⑵桥梁的桥墩,主要承受压力;

⑶连接齿轮和轴的键,主要承受剪切力; ⑷汽车方向盘的轴,主要承受扭转力; ⑸单杠的杠体(上面的横杠),主要受弯曲力; ⑹吊扇旋转,吊杆主要受扭转力和拉力;

为了保证结构的正常工作,这些构件必须有对于主要载荷的足够的承载能力。这是结构设计中必须考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虑的重要问题。

6.典型结构分析:单杠结构分析 ⑴各部分名称:杠体,立柱和拉杆。(为什么做成这样的结构?)

⑵杠体的受力与变形:杠体总是朝着人体所在的瞬间位置的方向上发生弯曲。——弯曲力 ⑶立柱、拉杆的受力与变形:

立柱:静止时受压力;当人在运动时,对立柱产生弯矩,使立柱弯曲变形。——怎样做才能保持单杠稳定?

拉杆:人在运动时,拉杆起到辅助立柱抗变形作用。

7.给学生播放网络上表演的节目:踩鸡蛋。请学生分析鸡蛋的载荷情况。 常见结构的类型(从力学的架构与形态考虑)

我们知道生活中的结构是千奇百态的,根据物体的结构形态,通常将结构分为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壳体结构。

1.实体结构

⑴实体结构通常是指结构体本身是实心的结构。墙壁、柱子、实心球、水库的大坝、古代的城墙等,都属于实体结构。

⑵几何特征及受力:几何外形简单,通常有杆(柱)、板、体等之分。它的受力特点是能承受较大的力,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

2.框架结构

⑴框架结构通常是指结构体由细长的构件组成的结构。窗户、画框、房子的架构、蔬菜大棚的棚体、建筑用脚手架、输电铁塔等都是框架结构。

⑵组成:由梁、柱、杆、管等组成,也有用板件组成的。这里的杆或板,可以是实心的,也可以是管材。

⑶几何特征及受力:几何外形较为复杂,其特点是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能承受垂直和水平荷载。依据功能和使用条件的不同,可以设置成不同框架的组合。

3.壳体结构

⑴常见物品:头盔、汽车飞机的外壳、饮水杯、文具盒、油罐……

⑵结构特征:壳体内空时,受力合理、形态稳定。壳的几何形状有折线式(方形、长方形、多边形)的、圆弧形的和拱形的等。

⑶受力特点:壳受冲击力时,外力由弧面整体分担承受,抵抗变形。 4.组合结构

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结构大部分都是组合结构,如:大坝都是拱形和实体结构的组合体;圆顶大厦的顶部都是框架结构和壳体结构的组合。

⑵组合结构的受力:复杂(这是大学结构力学将要学习的)。 ⑶想一想,学校体育馆都由那些基本结构组成?

思考、马上行动、练习和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的形成性评价提供了可能,根据学生练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评价学生和调整课堂教学。

八、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的学习,一定要切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跃课堂气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后面学习内容的兴趣。比如苍耳子与尼龙搭扣、鲁班和锯子等案例,得出事物的结构是人类思维的源泉。

第16篇:美术字的应用与设计教学案例

《美术字的应用与设计》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字体装饰艺术的特点,字体设计方法,能从汉字的义、形和结构特征出发,对汉字的笔画和结构作合理的联想和变形,创意出美观形象的美术字。

2.从设计和创意美术字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充分体会美术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学习用美术语言表达思想,提高审美文化素养。

3.了解中国古老汉字的历史及构成,感受汉字的奥妙和艺术魅力。增进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自5000年前仓颉造字的传说开始,到3400多年前殷商时期在龟甲和动物胛骨上刻写的“甲骨文”,再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文字,古老的汉字承载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汉字篆、隶、行、楷、草不同字体的演化,形成了自成一体的书法艺术,成为中国造型艺术宝库的瑰宝;从古到今,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汉字的演化还直接促进了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汉字起源于记事图画。它遵循造型美、对称美、均衡美及意象美的构成法则,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并将其单纯化。它是用来传达信息、记录思想的一种媒体。本课程通过文字的创意设计,从基本技巧、构成法则及结构、比例、平衡、节奏、韵律、点画笔调、均匀与重心以及文字设计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方面,创作出有个性、有强烈的视觉震撼力的字体,并将设计出来的字体根据主题进行编排和变化,从而构成最美的设计效果。

在当代平面设计中,文字可以是“信息”的自我表白,也可以是对图形的说明,起着与图形的互补作用。经过了艺术加工的美术字具有美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整齐醒目的特点,具有刚劲、细腻、浪漫、形象等特殊意境,给人以千姿百态的美的享受。在不少的设计中,文字本身就是图形的情况也常有发生,在报刊、杂志、书籍,展览会、环境布置、商品包装、广告宣传等方面的美化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其实带有装饰性的美术字并非现代的产物,早在3000年前就已出现,并且形态优美,如鸟书、蝌蚪文、凤尾书、芝英篆、金剪书等。这与传说中仓颉造字时的“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查龟纹鸟迹之像,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是相吻合的,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懂得了博采众美,因情生文,因文见情,将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融为一体,从汉字诞生的第一天起,就被注入了美。

本课程所涉及的领域很广,我们可以分三课时来教学。

第一课时为古老汉字文化的介绍和现代美术字的欣赏。

第二课时为基本美术字体的了解与练习。美术字的基本字体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宋体字,第二类是黑体字。大量的变体美术字,都是在宋体、黑体的基础上变化产生的。

宋体字:其风格特点是典雅工整、严肃大方。笔画形象特征是横细竖粗,竖画起笔、横画落笔、转折处都有装饰角。点如瓜子、撇如刀、捺如扫。这类字体比较适合阅读,所以在报刊、书籍以及招贴海报、包装装潢、书籍封面等的文字设计中广泛使用。

黑体字:其风格特点是结构严谨,笔画单纯,浑厚有力,具有强烈的视觉震撼力,其笔画特征是横竖从视觉上看粗细一致,笔画方头方尾,方黑一块。因此,也叫等线体、方体。

第三课时为字的创意和设计应用,注重文字的形象创意方法,加入文字图形化的设计,从而拓展文字的表现空间,也可以通过运用电脑辅助设计,使得文字造型的变化更加多姿多彩。通过试着设计一些简单的字体,对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文化修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从学校教育来说,学写美术字,对促进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创美能力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汉字的历史,掌握美术字体艺术设计的基本知识、技巧、方法。

难点:字体设计的创意。对学生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抓住字义、字形、结构等汉字基本特征,灵活、合理地进行变体,使原字体变得更形象、美观、活泼,达到创新的目的。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商标、广告、印刷品中的美术字,尺子,蜡笔或水彩笔

(教师)课件,教学录像《三十六个字》,范作,商标、广告、印刷品中的美术字图片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多种字体的同一组美术字,认一认、说一说这些是什么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结:美术字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一种字体,具有美观醒目的特点,我们在书刊、广告、包装等方面都能看到,如果我们每位同学都能写出一手漂亮的美术字,那该多棒啊!

(3)揭题:《美术字的应用与设计》。

2.了解文字历史,感受传统文化。

(1)出示一个象形文字,说说这个字在古代是怎么写的?( 如:日、月、山、水、草、木、鱼、牛、鸟等字。)

日 月 水

(2)了解这个文字的变化过程。

(3)观看动画片《三十六个字》。

(4)说说观后感。

3.欣赏评述,小组研究。

(1)欣赏、了解常见的美术字字体。

认识宋体美术字以及它的三种变形——老宋体、仿宋体和新宋体。

认识黑体美术字。

认识变体字。(教师用电脑演示不同字体格式的变化)

(2)认一认,找一找美术书、语文书、报刊杂志中的各种字体。

(3)研究宋体字和黑体字的特点。

(4)仔细欣赏和放大字体,比较宋体字和黑体字的区别,

研究这两种字的特点。

4.抓住特征,审美体验。

(1)结构分析:平衡稳定;布白匀称;穿插变化。

(2)特征分析:字形方正;横平坚直;大小统一;四边靠壁。

(3)了解基本笔画的特点。

“点入水滴撇似刀,横窄竖宽捺如扫,左钩右钩鹅进食,横到尽时有三角。”

——宋体

“横平竖直,笔画等粗,粗壮有力,庄重醒目,结构均匀,方头方尾。”

——黑体

(4)感受宋体和黑体字的美及其特点。

5.作业练习,展评修改。

(1)分别用“黑体”和“宋体”书写“永”字。

永 永

根据字数多少确定字体大小,并划好字格。

分析字的结构、笔画,并合理安排布局。(左右、上下、里外、半封闭结构等。)

轻轻勾出字的单线结构,用笔要轻。

笔画统一,以双勾字形法画出笔画。

修整细节。

选择颜色进行填色,填色一般先画轮廓,再在中间填色。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3)展评:对照“笔画形状是否统一,结构是否稳妥,文字在格内是否满格,大小一致”的要点,共同评议优劣。

6.课后延伸,拓展研究。

收集各种商标、广告、印刷品中的美术字。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商标、广告、印刷品中的美术字,尺子,蜡笔或水彩笔

(教师)课件,范作,收集古今中外的各种装饰性美术字、各种商标、广告、印刷品中的美术字图片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导入课题。

欣赏各种现代美术字,认一认这些是什么字?请学生在黑板上书写“艺”字,直接导入课题。

2.欣赏评述,博古通今。

欣赏中国古代的美术字(如:鸟书、蝌蚪文、凤尾书、芝英篆、金剪书等中国古代美术字。)、数字和英文美术字。(主要为英文字体的设计。)

3.研究创意,启发思维。

(1)讨论“艺”和四川电视台台标“四”字书写特点及规律,介绍笔画的变形。

(2)欣赏一组变体美术字,说一说这些字的“创意”在哪里?找出其特点:

①笔画变化。

欣赏书中范字,提问:“衣”字主要抓住了哪一笔画的变化?

有几何形体变化,如:圆形、方形、三角形„„

有形象化处理,如:变点为花朵形、草形、蝴蝶形„„

笔画相连:平连、竖连、斜连;

②结构变化。

有意识地将某些笔画进行夸大、缩小、移位来获得新颖的效果。可以一笔破框,两笔破框;改变框形:变成圆形、拱形、扇形、平行四边形„„

③字形变化:改变字体的外形,可以是整个字的几何形体变化,如:圆形、梯形、平形四边形等。

④立体变化:平行透视、成角透视„„聚光、成角、凹凸等,画出字的三维空间感。

⑤形象变化:以字义出发,将整个字作形象化处理。

木:变体后绘成四截木料叠成。

冰天雪地:变体后绘冰纹,画上积雪。

尖:变体成上部小下部大。

曲:变体成曲线状。

„„

⑥装饰变化:肌理、渐变、字内装饰、字外装饰。

⑦光影变化:叠影、明暗、倒影、投影等。

总结:变体美术字变化的方法无论多么丰富,都要表现出整体和谐、统

一、完美的艺术特点。

4.创意设计,作业练习。

(1)设计自己的名字或寻找合适的字、词,设计有创意的字体。

(2)要求:写出设计意图,即创意。

5.作业欣赏,开拓思维。

(1)作业展评,小结。

(2)收藏、保存同学的作品。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尺子,蜡笔或水彩笔等工具

(教师)课件,范作,各种商标、广告、印刷品中的美术字图片

教学过程

1.欣赏学生作品,复习导入。

(1)欣赏学生的作业,讲评新颖生动的创意设计作品。

(2)提问:你认为字形创意设计的作用是什么?字的创意设计可以应用在哪些地方?

(3)小结。

2.欣赏招贴商标,创意剖析。

(1)了解著名文字商标、招贴的创作设计过程。

(2)请上节课完成优秀作业的学生介绍创作经过。

(3)欣赏、讨论经典文字商标的创意及招牌的创意。

(4)课件动画演示变体美术字。

3.选择创意形式,表现创造。

(1)确定设计内容。(如:广告语,商标,招牌,版报题头、题花等。)

(2)寻找内容的个性特征。

(3)选择合适的材料及表现形式。

(4)对初步选定的文字,结合内容从各种角度,不同的构成形式、变化形式,按一定的构成法则进行揣摩、构思。

(5)草图表现,修改定稿。

作业练习:设计一个报头或题花。

4.学生创作表现,个别辅导。

学生作业设计开始,进行针对性指导;对好的、有新意的设计进行表扬,以此来启发其他同学。

5.师生共同评价,深入体会。

(1)自己评:介绍作品的创作过程。

(2)小组评、集体评和教师评相结合。

6.提供主题,拓展思路。

(1)了解和关注电视、影片中的动画文字创意设计。

(2)保存学生作品。布置下一节课的准备工作。

课外资料

1.美术字的书写规律。

(1)方正:由于汉字的结构是方形,所以美术字的外围要方正。笔画一定要横平竖直,摆正放稳,才显得端庄大方。

(2)匀称:在安排美术字的结构时,要使字体的笔画分布匀称,合理协调。如果笔画或大或小,或紧或松,就会造成字体松散或者拥挤。

(3)穿插争让:美术字的笔画、部首各有不同。为了使字的笔画之间互相呼应,重心稳定,就要对字的某些笔画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安排,使其穿插有序,争让合理。所谓穿插,就是对美术字的笔画交叉延长;所谓争让,就是对字的某些笔画向前争抢一步,而有的笔画就要向后退让一步。

(4)顶格、缩格、出格:顶格,就是将美术字的主要笔画或边缘笔画顶住字格,但是要注意恰到好处,不能过头。缩格,是将某些字的笔画向回收缩,因为有些字的外周笔画与字格边线相平行,在书写时就不能压住或靠紧字格的边框线,要收缩调整,如“国”、“司”、“日”、“山”、“南”等字。否则,这些字会显得肥大而不协调。出格,是三角形、菱形之类的字书写时,可以将其点、撇、捺的笔端适当出格,如“人”、“会”、“命”等字。出格也要注意适可而止。

(5)密收:汉字的笔画有疏有密。写美术字时,对于笔画稠密的字,要适当收缩或者减细其笔画,以避免这类字过大而使得字格盛不下,如“健”、“锻”、“警”、“譬”等。对笔画稀疏的字,要力求开阔,撑足字格。

2.最古老的汉字:汉字就是记录汉语的文字。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最古老的汉字则是甲骨文。

甲骨文的“甲”是乌龟的甲壳,“骨”是牛羊的胛骨。殷商时代没有纸,人们把要记住的事情刻在这些甲骨上,后世就把这些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甲骨文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了。

最近,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认为近年在西安半坡村出土的那些陶器口的外沿上刻画的图像符号,可能是汉字产生初期的一些简单文字。西半坡的仰韶文化距今约有6000多年,那些刻在古陶器上的图像符号如果是汉字的话,那么它就是比甲骨文更古老的汉字了。

4.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书里记载文字是仓颉创造的。说仓颉看见一名天神,相貌奇特,面孔长得像是一幅绘有文字的画,仓颉便描摹他的形象,创造了文字。还有一种传说,说仓颉观察了鸟兽印在泥土上的脚迹,启发了他发明文字的灵感。这种种传说都是靠不住的。文字是广大劳动人民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才慢慢地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从1954年秋至1957年夏,中国考古工作者在半坡遗址(今西安市东郊半坡村北),发现了早在6000年前半坡人创造的具有文字性质的刻画符号和绘画、雕塑、装饰品等艺术作品。半坡人的刻画符号多保留在彩陶上,这可以看作是原始的中国文字。

近年来,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晚期的一处遗址里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距今已有4500多年)。在一些陶尊上各刻有图像文字,共发现了10多个单字。这些文字是按照实物的形状描绘出来的,所以称为“象形字”。字体的结构与甲骨文上的象形字十分相似,但比甲骨文要早1000多年。因此,“象形字”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它已具有了文字的特征。

第17篇:精品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

精品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

《汽车电路与电气系统的检修》是学院进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改革后,按岗位能力标准要求自主开发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课程借鉴姜大源的先进职教理念,打破了传统课程框架,以培养学生各能力单元作为项目驱动,是对学科体系下的课程进行重大改革后的一项重要成果。

一精品课程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要求

2009年教育部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提出要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力度,建立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提出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二精品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现状分析

(一)精品课程包含数字化教学资源内容分析

基本上所有课程都包含教学录像、教学课件、课后习题等基本内容,符合精品课程申报的要求。且占58.3%的多数课程提供有关的外部资源链接,近半数45.8%课程建立了案例库,特别是针对实验、实践教学配有完整的实践项目实例。从信息资源表现形式来看,其种类丰富包括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另一方面历届优秀学生作品展示、相关课程链、学习内容模块、课程内容拓展等工作相对不足,分别占16.7%、11.1%、12.5%、20.8%。(见图1)这些情况表明精品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始从 “从无到有的初期建立”向“全而精的深度发展”转变,要求数字化教学资源加强深度拓展,不断满足学习者深层次学习的需要。

(二)学习工具和学习导航系统分析

支持异步交流的学习工具有电子邮件答疑、课程信箱。支持同步交流的学习工具有论坛、聊天工具、留言板答疑、博客。提供这两种学习工具的课程分别占课程总数的47.2%和63.9%。在调研中发现留言板答

疑和论坛应用更为广泛,能及时帮助学习者解决学习的疑难问题。所有课程都具备资料下载的功能,便于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教学日历的课程占到58.3%,主要是以日历表的形式表现课程内容的具体安排,以方便学习者掌握课程内容进度。针对学习过程需要的记事本、专业术语词典数量较少,仅有26.4%和15.3%。(见图2)作为高等教育,提供记事本、专业术语词典有较强必要性。在学习过程中应广泛了解专业术语,灵活运用专业词典、学习好专业外语。记录学习心得和学习笔记对提高学习者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在分析查阅中还发现运用交流工具支持协商讨论时,教师监控、反馈、管理工作欠缺,讨论内容易脱离学科课程内容,深层次学习内容与有价值问题较少,教师反馈不及时。

学习导航系统大部分都提供了学习帮助,占到56.9%。但对学习导航图、检索、书签功能支持不足,分别为15.3%、12.5%、4.2%。由于缺少学习导航图,课程内容组织超链接性不强,内容结构不清晰,缺少学习问题欲设。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学习者对当前学习的位置、层次,学习内容重要性,以及课程体系结构认识不清。学习过程中,忽视书签对学习体会,以及学习的记录反思。没有了检索,学习者遇到问题,容易陷入迷茫。

(三)学习评价分析

学习评价环节,大部分课程资源提供了与章节相对应的配套练习、在线测试,分别占84.7%和72.2%。另有38.9%的课程提供了电子阅卷,即时给出学习者测验成绩。但是学习过程统计,发言得分记录等内容,仅有11.1%和8.3%。在评价调查分析中还发现基本没有评价量规和协作性评价量表、学生电子档案。这将不利于开展形成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调控学习质量,实施课程教学改革。

三结论:精品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需要特别关注的几个问题

1数字化教学资源提供的教学课件应结合学科特点,突出专业特色,解决教学难点和重点问题,避免笼统的文字叙述和电子版课本搬家。

2数字化教学资源应以本门课程为核心,链接其他相关课程内容,保证课程学习完整性。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按研究方向为学生提供相关研究资料,保证课程学习深度和持久性。

3建立专业实用性较强的素材库、案例库、历届学生作品库。丰富教学实践内容,增加情境教学、问题教学、实践案例分析等学习内容模块。

4学习工具要能支持同步交流和异步交流,教师应及时关注聊天室和BBS论坛内容更新、变化,对学习话题实施及时引导,保证学习者讨论交流内容的有效性,促进学习者意义学习和深层次学习。

5重视记事本功能,帮助学习者建立通过记录笔记、学习心得实现自我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机制。为课程学习提供专业术语的词典,必要时还要包括专业外语词典,以方便学习者学习、查找,加强专业背景知识学习。

6有效的精品课程资源应当建立相应的学习导航系统。在学习初始提供学习导航图、学习帮助说明,引导学习者掌握课程体系结构、了解学习注意事项、资源使用方法。重视书签和检索功能,方便学习应用。 7运用学习评价调控整个学习过程。提供电子阅卷和电子评分的功能,实时记录学习者学习过程,为学习者建立电子档案。由单一评价向多元化评价转变,使评价功能从甄别向调控转变。

8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及时更新数字化教学资源内容。

四精品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实践探讨

在精品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有的统计分析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选择《汽车电路与电气系统的检修》课程,探讨该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基本理念

《汽车电路与电气系统的检修》是针对高职高专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教学实践性强,需要学习者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通过上机实践操作完成学习任务。资源设计与应用的基本理念是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丰富实用的学习资源,支持协作、交流与探究,倡导多种学习方式综合应用。

以本课程为核心,汽车相关课程教学内容,保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围绕学习者是在校学生,缺乏课堂教学经验,开发作品易脱离教学实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课堂实录案例库,帮助学生理解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实际状况。另外通过建立历届学生优秀作品案例库,起到示范、促进的作用;本课程资源全部开放,建立资料数据库分类管理,提供资源下载和上传功能,促进资源共享。

(二)重视学习导航系统

重视学习导航系统对学习的帮助、指导功能,引导学生建立调控、管理学习过程的指导策略。数字化教学资源信息内容具有大容量、超媒体、非线性结构等特点,学生面对海量的信息,容易出现信息迷航、浅层次浏览等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导航系统得到有效解决。提供课程学习内容导航图,使学生在学习开始就能全面掌握课程学习内容的体系结构。学习内容模块之间的组接尽量保持超链接,方便学习者了解所在学习内容的层级,在上下模块之间顺利转换。学习内容模块开始位置设立章节思考问题,尽可能避免出现直接查阅教材或套用公式就能得到答案的问题,注意问题设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促进学习

者思考和深入学习。提供检索、书签、学习帮助等功能,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欲设性说明,方便学习者记录学习体会与反思,以及借助检索功能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资源位置。

(三)建立开放式协商交流环境 如何合理设计与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促进学习者开展交流讨论,并避免常见的网络聊天现象,让协商讨论达到深层次交流。设置的讨论问题要有一定深度,教师要及时反馈讨论出现的问题、引导讨论内容始终围绕课程内容来开展。学生通过交流自己所学知识、隐性的观念意识,寻找证明材料或观点主张的逻辑关系,不断进行实际论证;讨论的另一面是倾听、修正自己观点和提高认识事物能力的过程。讨论不是以寻求问题解决的答案为目的,而是以质疑发问、提高认识、深入思考为目的,培养学习者良好的合作能力和面临真实社会场景的社会交往能力。

建立完备的论坛聊天等学习工具和学生个人资料管理,支持同步交流和异步交流,在课程初始为每个学习者都建立得分档案。由学生结合实际操作自发提问,或者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相应学习环节的问题探讨,对给以问题最佳回答的学习者累计积分。协商讨论与开展学习活动相结合,例如针对学生缺乏教学实践的特点,组建学习小组,观看各学科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实际课堂教学案例,以“优质教学资源分析”为主题展开讨论,讨论结束提交小组报告,撰写小论文。另外通过按学科组建资源开发团队,有意识地让学生搜索该学科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以小组为单位开发该学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协作完成任务。

(四)支持学习评价方式的改革

学习评价能帮助学习者发现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调控学习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手段。学习评价改革可渗透到课程教学各个环节,转变评价甄别、判断的功能、重视评价调控、管理功能,以评价促学习,从而实现深化课程改革,提高高校课程教学质量。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而学习评价方式的转变是促进数字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的根本。

开展学习评价方式的改革,实现三个转变。从总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为每位学习者建立电子档案袋,加大平时成绩在课程成绩中的比重;评价方式从教师单一评价向学习者自评,互评转变,要求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开展协作交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评价有效性,加强评价调控作用;评价方法从书面考试向学年小论文、上机操作、讨论交流积分、实践作品转变。数字化学习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多元化评价等评价理念,以评价促学习,强调评价对教学的管理、监控,确保学习有效性。

(五)资源建设与科研相接合,不断更新

在课程历史发展沿革中,课程内容必须伴随专业发展而不断更新。针对《汽车电路与电气系统的检修》课程,关于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的制作工具不断发展、层出不穷,引导学习者开展实践活动,结合自己擅 长的工具制作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开展实践活动中,要及时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在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内容中建立作品库,及时展示学生实践活动成果,激发学习者在该课程领域中进行深层次学习、探索和求知的欲望。

图1

图2

车辆工程系

2011年4月

第18篇: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设计

【引言】前段时间啊,老师有个朋友结婚了,晒婚纱照的同时还不忘给她的钻石戒指来了一个大特写,可见钻石就是高贵纯洁浪漫的象征啊。我们学化学的就不一样了,这有什么大不了的,还不就是一块金刚石嘛!

【PPT】根据美国化学学志报道,中国科学家们成功从废气中收获钻石。 男生们啊,可见化学学的好还是很重要的啊!那么科学家们到底是如何做到从废气二氧化碳中提取金刚石的呢?当中又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变化呢?又是什么与二氧化碳反应从而提取出金刚石的呢?谜底揭晓,是金属钠。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科学家们选择了使用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制取金刚石,神奇的金属钠到底具有怎样的性质呢?

【板书】 金属钠的性质及应用

【板书】

一、金属钠(Na)

【老师】首先,我想请一个同学上台来画一下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肖晶晶~ 其他同学请在下面自己也试着画一画。 【板书】1.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老师】好的,同学们请抬头看黑板,她画的对不对啊?哎,是对的。

【PPT】我们说,结构决定性质,那么钠到底具有哪些性质呢?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钠的性质。

【板书】2.钠的物理性质: 【PPT、实验1】

【老师】好,不知道大家刚刚有没有仔细观察老师的实验过程,下面我想请一个同学来说一下他刚刚通过观察所得到的结论。(颜色、状态、密度、硬度)

【板书】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硬度小,密度小于煤油

【问题】请大家观察我们之前请肖晶晶同学在黑板上画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我们看,钠的电子排布是281,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说明它的性质非常活泼,非常容易失去一个电子被氧化。

【板书】3.钠的化学性质

【问题】刚才切开钠时看到银白色,但很快就失去光泽,为什么?(顾哲宇回答) 【板书】(1)与氧气反应

4Na + O2 = 2Na2O 【讲解】刚刚我们将金属钠放在空气中,钠的表面变暗就是钠和氧气反应生成的白色的氧化钠。那么如果我们将钠在空气中点燃,又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下面请同学们继续认真观察实验2并思考。

【实验2】(让学生描述出反应的实验现象)

【现象】 钠先熔成光亮小球,然后燃烧,发出黄光,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Na2O2)

【板书】

2Na + O2=点燃=Na2O2

【讲解、PPT】好的,通过刚刚的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初步得出钠与氧气反应的两个方程式。在这边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是。。。

【讲解】钠除了能和前面所述的非金属单质O2反应外,还能和哪些非金属单质反应? (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Na与Cl2的反应) 【ppt、板书】(2)与氯气反应:2Na+Cl2==2NaCl 另外,钠还可以和硫单质反应,甚至发生爆炸,生成Na2S。

(3)与硫反应:2Na+S=研磨=Na2S(爆炸)

1 【探究】我们说,人们常用金属器皿来盛水,也常用铁、铝或铜制的水壶来烧水,说明这几种金属与热水是不反应的。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不与水反应呢?

【PPT、实验3】

【问题思考】 1.钠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2.钠为什么会熔化成一个小球? 3.小球为什么会在水面上游动? 4.滴入酚酞后溶液为什么会变色? 5.保存钠的无色液体是否为水? 【PPT】【讲解】

【ppt、板书】(4)钠与水的反应: 2Na+2H2O=2NaOH+H2↑

(判断其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哪一种物质)

【学生探究总结】分析上面各反应中,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能否从原子结构方面来说明?

【归纳、总结】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一致。

【PPT、讲解】我国在西汉时期,就掌握了湿法炼铜技术,其原理就是用铁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活泼金属能够把不活泼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结果会如何呢?

【PPT、实验4】把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分析原理。 【现象】与钠与水反应现象相同,另外,还看到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板书】(5)钠与盐的反应

2Na+2H2O==2NaOH+H2↑

CuSO4+2NaOH==Na2SO4+Cu(OH)2↓

【讲解】钠加入盐的水溶液,首先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和盐反应。好的,现在四个实验结束,让我们回顾一下我们现在所学的钠的性质。【PPT】我们说钠的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物理性质。。。钠不能从盐的水溶液中把比它不活泼的金属置换出来。

【问题】如果要用钠置换出其他的金属,得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呢?我们要在融熔条件下才可以,例如四氯化钛和钠在700~800的反应条件下置换反应生成钛。同样的,我们也不能

电解 用比钠活泼的金属从钠的盐溶液中把钠置换出来,因为生成的钠会和水剧烈的反应,所以根本得不到钠,现在工业上用的比较多的方法是,电解熔融NaCl来制取金属钠。

【板书】4.钠的工业制法:2NaCl====2Na + Cl2↑

【PPT、讲解】元素在自然界中有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态(单质)和化合态(化合物),钠在自然界中会以什么形态存在呢?

【小结】钠的性质非常活泼,所以钠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在海水中储藏极为丰富。主要以氯化钠、碳酸钠和硫酸钠形式存在。

【PPT、问题】

1.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

2.若金属钠着火如何灭火?能不能用水? 3.取用钠时,多余的钠能不能放回煤油中? 【学生回答、PPT】

因为钠易与水或者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钠不与煤油反应,且钠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所以保存在煤油中。

金属钠着火一般用砂土盖灭,不能用水灭,因为水与钠反应放热且生成易燃物H2火烧得更旺。

2 能。而且,一定要放回煤油中,因为钠放在空气中,会和水,氧气等剧烈反应,不安全,所以用完,多余的钠一定要放会煤油中。

(一般,在取用试剂时,多余的试剂是不能再放回试剂瓶的,因为会引入杂质) 【板书】5.钠的保存及应用

【讲解】在了解了钠的保存之后,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根据钠的这些性质,它还有哪些广泛的用途。

(1)制过氧化钠—和氧气反应

(2)高压钠灯—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

(3)原子反应堆导热剂—钠、钾合金在常温下为液体,有很好的导热性

(4)冶炼某些贵金属—钠有很强的还原性

【总结】归纳总结今天所学金属钠的性质及应用。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金属钠的结构、性质与用途三者间的关系。

第19篇: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设计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一、设计思想:

课程改革主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进一步理解化学,并激发学生对周围生活的探究意识。本课在设计中,通过真实事例“炸起千层浪

珠江‘水雷’谜团待解”,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课程还会将通过教师演示实验以及学生动手操作,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与观察思考中,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以更好的巩固、理解所学内容。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安排在苏教版化学1专题2第二单元第一部分,主要学习金属钠的有关性质。本节内容主要从四个方面: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及制取作了论述说明,并安排了钠的有关性质验证实验,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钠的重要性质,认识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通过钠的有关性质实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了解了典型非金属元素后,再了解典型的金属元素,不仅为学生学习《化学2》中元素周期表的知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也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物质的丰富多彩。

三、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学生已有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一般知识。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金属钠与水的反应等实验探究,为后面和镁的性质进行比较做准备。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2.分析钠与水反应的产物,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了解钠的存在、用途及制备方法。

五、重点难点:

重点: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情景设计、实验探究、分析、归纳

七、课前准备:

1、阅读材料、多媒体课件及辅助设备

2、仪器及药品:硬质大试管、小烧杯、玻璃片、小刀、镊子、滤纸、酒精灯、铁架台、钠、玻璃钠柱、蒸馏水、酚酞试液、盛有CuSO4溶液的小烧杯

八、教学过程:

导入:多媒体展示】请同学们阅读资料并回答问题。

炸起千层浪 珠江“水雷”谜团待解

2001年7月7日,在珠江石溪附近,飘着七个白色的来历不明的金属桶。突然,从飘在水面上的一个金属桶内冒起一股白烟,窜起亮黄色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这个铁桶接着又连续爆炸了多次,爆炸腾起的白色烟雾有近十米高,还有许多未燃尽的白烟飘进旁边的公司内,这些灰白色的物体一遇到水就不停地冒泡,有时甚至还突然着火。

据悉,其中另有一金属桶被过往船只发现,并将其打捞上船,打算清洗后使用,但当船员把盖子打开后,桶内冒起浓浓白烟,一接触桶内物质,双手立即感到剧烈地疼痛,于是他们又将其推入江里,一遇水,这个桶就又爆炸了。所幸该船只迅速逃离,伤亡不大。

珠江水面上尚有五个一触即发的“水雷”漂浮着,消防队员、民警及广州化工集团的化学品专家赶来凑在一起,紧张地调查爆炸物的性质及研究“水雷”的处置对策。 【交流与讨论】

1、引起爆炸的物质是什么?(根据相关内容及已知的物质检验方法结合判断)

2、为什么会发生爆炸?(金属桶为什么会成为“水雷”,什么物质在爆炸)

3、事故的启示。(如何进行物质的保存、运输及事故处理方法)

(材料来自于《北京青年报》 2001年7月11日)

(生) 阅读信息材料《炸起千层浪 珠江“水雷”谜团待解》。讨论并回答问题。 (师) 引起爆炸的物质是什么?

(生) 含有钠元素的物质。(窜起亮黄色火苗)

(师) 我们看到了火焰的颜色,回顾前面讲是焰色反应,推出一定含有钠元素。会不会是我们常见的钠盐和碱(NaOH等)。经专家进一步研究知道是金属钠。

[过渡] 钠为什么会出现爆炸呢?钠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有哪些性质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钠的有关性质。 【板书】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师) 好,由于实验条件限制,我们分小组来进行实验。每小组四个人,编号1,2,3,4,每个人都有一次机会作为负责人,来负责与自己编号对应的实验。按照老师要求,进行操作,其余人仔细观察:

【实验1】用镊子取出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观察表面的颜色。将其放置在空气中,观察表面颜色的变化。 (师 )指导学生实验并提醒学生剩余的钠必须放回原瓶,。

(生) 结论:硬度较小。放置在空气中,钠表面变暗,失去金属光泽,可能是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致。

(师) 很好,观察的很仔细,我们一起总结钠的物理性质。 【板书】

1、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的固体,质软。

(师) 刚才我们看到钠表面变暗,是因为钠在空气中被氧气缓慢氧化成氧化钠,请同学们试着写出钠在空气中被缓慢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2.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 常温 4Na + O2 === 2Na2O(白色)

(师 )那么钠还有哪些性质呢? 我们知道探究一个物质的性质常常从它的结构来分析,下面请同学们画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猜测可能具有的性质。 (生) 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

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性质相对比较活泼。

[过渡] 钠能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我们改变钠的条件,观察现象是否和刚才一样。 【实验2】将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生 )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在干燥管壁上有淡黄色的固体出现。 (师 )这个淡黄色固体是一种新的物质过氧化钠,它是不同与氧化钠的一种新物质过氧化钠。请同学们写出反应方程式。可见条件变化产物也不同,请同学们分别标出化合价。 【板书】 点燃 2Na +O2

Na2O2(淡黄)

(师) 钠除了和氧气反应外,根据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和什么非金属反应? (生) 氯气。

(师) 很好,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可以与O

2、Cl2等非金属反应。

【板书】 (2)与氯气反应

2Na+Cl2

2NaCl

【过渡】 虽然钠很活泼,但和氧气反应并没有出现资料中所说的爆炸,为什么?如果钠遇到水又会有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钠的哪些性质?下面我们来进行下一个实验 【实验3】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生 )学生讨论并回答。

(1)钠熔成一个光亮的小球,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熔点低、密度比水小。 【教师在物理性质中补充板书:熔点低、密度比水小。】

(2)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响声——说明有气体放出,推动小球四处游动。 (3)小球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师)我们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生)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物质NaOH生成。

(师) 那么钠和水反应生成的气体可能是什么,怎么检验呢?

(生)可能是H2或O2。可用一支小试管收集,靠近火焰,若能产生轻微的爆鸣声则是H2。 (师) 如果今天我们不用实验的方法,而通过我们前面学习的知识来说明产物,该怎样验证呢?思考一下。 提示: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师

(师)好了,我们已经了解钠的有关性质了。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边与学生一起总结,边板书):“浮”、“熔”、“游”、“响”、“红” 【板书】 二 金属钠的用途

(师) 我们可以利用金属钠来冶炼一些金属。我们知道钠比铜活泼,将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会有铜析出吗?

【实验4】将一小块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师) 指导学生实验。

(生) 没有看到金属铜生成。反应现象和钠与水反应相似,同时还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 (师) 钠和盐溶液反应时,可以看作钠先和水反应,产物再与盐反应。课后请同学们自己尝试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过渡) 由于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存在。同时由于钠很活泼,给钠的制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目前,世界上金属钠的生产多数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课后请同学阅读教材。

【板书】 三 金属钠的工业制法 2NaCl(熔融)【课堂小结】

2Na+Cl2↑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学习了钠的有关性质,了解钠的存在、用途及制备方法。

九、板书设计: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一、钠的性质 1.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质软,有延展性,导电,导热,熔、沸点低,密度小 2.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 常温:4Na + O2 = 2Na2O (白色)

点燃:2Na +O2

(2)与氯气反应

点燃:2Na+Cl2

Na2O2(淡黄色)

2NaCl

(3)与水反应 现象:“浮”、“熔”、“游”、“响”、“红”

2Na + 2H2O = 2NaOH + H2↑

二、钠的用途 1.制备钠的化合物

2.钠钾合金可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3.高压钠灯 4.还原贵重金属

三、金属钠的工业制法 2NaCl(熔融)

十、作业布置:

课本第57页练习与实践9

2Na+Cl2↑

第20篇: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设计

南安侨光中学 叶永谦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及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了解钠的物理性质、用途、保存方法,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2、通过钠的性质实验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研究金属单质性质的方法。

3、通过分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钠的化学性质(钠与氧气及水的反应) 教学难点:钠与水的反应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工具:

1、仪器:酒精灯、镊子、滤纸、小刀、石棉网、三脚架、烧杯、表面皿、矿泉水瓶、胶头滴管、漏斗

2、药品:金属钠、酚酞、蒸馏水、煤油、盐酸、硫酸铜溶液

新课导入:化学小魔术“滴水点灯”,激发学生好奇心。说明原因是在灯芯里放了一小块金属钠后,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金属活动性顺序,钠的位置排在前面,和其它金属有什么相同的性质和不同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钠的化学性质

1、钠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探究1] [学生分组实验]用镊子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表面皿上,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下一粒米粒大的钠,观察表面的颜色;将其放置在空气中,观察表面颜色的变化(米粒大的钠留下备用,其余钠放回原瓶)。 实验现象及分析:

钠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表面变 ,生成白色的 。 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探究2] [教师演示实验]将一粒豌豆大的钠放在石棉网上,并扣上一个倒扣的漏斗,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及分析:

钠加热时能熔成 ,迅速燃烧,产生 色火焰,生成 色的 。(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

化学方程式为: 。 [问题探究1] 阅读课本P50资料卡,思考为什么过氧化钠可以作防毒面具中的供氧剂。

2、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探究3] [学生分组实验] 向一只废弃矿泉水瓶中加少量水,滴加2滴酚酞试液,然后将实验一米粒大的金属钠投入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及分析:(选择A或B,并说明原因) ①A.钠浮在水面上B.钠沉入水中,说明了 ; ②A.钠的状态无明显变化B.钠熔成小球,说明了 ; ③A.钠上下跳动B.钠四处游动; ④A.反应很安静B.反应有响声;

⑤A.溶液颜色变红B.溶液不变色,说明了 。 [问题探究2]

1、为什么会出现以上实验中③④两种现象? (学生可能的答案:有气体生成)

2、如果有气体生成,怎么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呢? [实验探究4] [教师演示实验]往矿泉水瓶中先加入50mL煤油,取几粒小块金属钠放入大试管后塞上橡皮塞,通过漏斗加满水(水中已滴有酚酞)。 实验现象及分析:

①关闭止水夹一段时间,漏斗中液面变化是 ;原因是 ;(生成了难溶于水的气体)

②打开止水夹,点燃生成的气体,现象是 ;(该气体具有可燃性,且火焰为淡蓝色,推断出该气体为氢气) ③金属钠变化的现象是 ;原因是 ;

④由上可知,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 和 , 钠是一种 (活泼或不活泼)金属。

化学方程式为: 。 [知识扩展] [教师演示实验] Na与酸的反应(酚酞先不加,待学生疑问为何不变红后再加)

Na + HCl ===

[问题探究3]

1、钠能否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氢氧化铜的生成,并和铁对比,说明钠比铁活泼)

2、钠为何要保存在煤油中?

(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解释,即钠活泼,易于氧气、水等反应,必须隔绝保存;而煤油比钠密度小,钠在煤油中可以较好的保存)

3、钠着火应该怎么灭火?

(引导学生能否用水、二氧化碳等灭火?让学生回顾课堂知识,包括钠在氧气中燃烧、钠与水反应,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等)

4、钠为什么有这么活泼的化学性质?

(引导学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加以解释,得出结构决定性质的学习方法)

5、如果有一种未知的金属单质,可以从哪些角度研究它的化学性质?

(引导学生从与氧气、水、酸反应等进行研究,得出研究金属单质性质的一般方法)

二、钠的物理性质

颜色: 硬度: 密度: 熔沸点: 导电、传热性:

三、钠的存在:

钠元素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在海水中储量极为丰富,但都是以

态存在的,主要物质有、、。

四、钠的制备:电解熔融的氯化钠: NaCl

五、钠的用途:

①制过氧化钠等化合物(和氧气反应);

②制K-Na合金( 态),用于原子反应堆作导热剂(钠的导热性); ③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力强;

④还原贵重金属钛、锆、铌、钽等(钠具有还原性)。TiCl4+4Na

Ti+4NaCl

电解 +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利用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利用滴水点灯小魔术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利用废旧矿泉水瓶作实验,既环保又确保实验安全;特别是对钠与水实验装置的改进成功突破难点,使该反应生成的气体得以验证,现象明显,安全可重复,并观察到钠在煤油和水层之间反应的经典现象,是整节课的点睛之笔。课堂上能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观察实验现象,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美中不足之处在于钠与氧气点燃实验未能观察到明显的淡黄色产物,有些课堂生成性的问题未能很好加以运用。总之,本节课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展示了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受到了省、市各级专家的高度肯定。

设计与应用 教学
《设计与应用 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