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给老师的建议(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3-26 21:02:1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给老师建议

今天我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第一单元,读后感触很深。下面就第七条“教师的时间和个教学阶段的相互依存性”,和第八条“让学生记住基本知识”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到了中学仍然有学生跟不上学习的脚步,将学习当成一种负担,而教师也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去为学生学生进行辅导,最后效果也不一定会好。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小学阶段,教师“没有教会儿童学习”,何为教会儿童学习?也就是说没有交给儿童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能力,即虽然给了学生“鱼”,却没有教会学生“渔”。

这种能力主要是指哪方面呢?文章中提出了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即教会儿童很好地读和写,也就是说学生没有掌握读和写的能力,或者说表面上能读会写,但还没有掌握其本质,所以会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其不足的毛病。何谓会读?文中提出: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在这里,他特别强调会理解的读,有思考的读,才能真正称得上“会读书”。看看我们的教学,“读”的形式千变万化,“读””的内容也是包罗万象。每天早上到校,走过各班窗前,总会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平时我们老师和家长也特别要求学生要多读书,但我们是否去认真地想过,学生真正是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书吗?是在追求一种故事情节,是在想获取别人的表扬,抑或是在完成布置的“要读几遍”的任务,如果在读的过程中没有自己的思考,那么读书又有什么用呢?那可真正称得上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了。这种阅读,除了徒增时间的耗费外,最大的益处恐怕是我们所说的“他把这篇文章读熟”了。

再说写,怎样才能叫“会写”?在这里也提出了要求,就是:使学生在书写的同时进行思考,使字母、章节、词的写法不要占据他的注意的中心。我想,这里面的写更多地还是指“写作”的写,就是要在写作的过程中顺畅地表达,任自己思维的溪流在笔端流淌,要有自己的思想。而不要去过多地顾及遣词造句,不要因表达的技巧而影响了自己思想的舒展。

“许多四至十年级的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处于一种境地:他们在建造房子,而地基却在瓦解”。文中提出了一个我们小学教师必须注意的一个方面,就是如何帮助学生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的地基问题,这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知识的地基包括哪些方面,无外乎基本的听说读写和运算能力。在这条建议里,文中有具体的例子使我们看到了如何利用教材和儿童的心理特点去掌握这些知识,他提出了一个很符合现在新课改精神的方法,那就是如何发挥游戏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并巩固所学的知识。他用“使用记忆的技术”帮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小学所应掌握的词汇量,他用给“童画”题词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运用六百个“童话用的”词。这些方法读后都会给我们很好的启发。

现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不多见,特别是在低年级,很多教师利用新课改的理念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教学中利用创设情景、直观演示等多种手段来使学生获取知识,这样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并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在教学中多想办法,你的创意和灵感会给孩子们带来无限的欢乐。

推荐第2篇:给老师的建议

《给老师的建议》读书感悟

鲁迅先生说:“每天不读点书,就如不曾洗脸刷牙,会觉自己面目可憎,无以见人。”每每念到这个句子,我都觉得有点无地自容,因为我既没有广泛地阅读名作,也没有通彻地精读某书,更没有做到持之以恒每天读书。我这样的读书,实在有愧于“读书”二字。也有人说“没有读过《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人,就不能称其为教师。”这句话同样让我忐忑不安。我即将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师将是我为之奋斗一生的职业。在老师的大力推荐下,我拜读了前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它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给教师提出的每一条建议既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又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他精练的语言、闪光的思想,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捧读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涵养渊博的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难,为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予帮助,让我重新整装待发。

细品书中的章节,你会发现,尽管现在的教育形势一直在不断的调整改革,但苏霍姆林斯基那闪光的教育思想,对当今的教育工作者而言都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教育理论大师,读过此书后,你定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像是在与教育大师进行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苏大师的确是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他的教育实践更鼓舞着千百万教师前进!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而我们在学习时常常不考虑与人沟通并听取别人的观点,而无法超越自我的局限,或不能从错误中学习。这不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吗?我认为,其实,我们并不是不在学习,每天教学在第一线,每位教师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们只要多一些讨论,多一些表达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写,这不就是我们身为教师最好的学习方式吗?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这正是反思的理论支点。教师从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出发,发现分析其中的问题,并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来探索改进教育教学的途径。这是充分发挥了教师自我导向学习和自主改革教学的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反思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反思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因此,教师应该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不足,由于教师是带着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去学习,这就使得他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教师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在学中教,在教中学,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佳途。

回顾整部书,又一次浏览阅读后留下的痕迹,思路再一次被打开。“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在开篇之初,便以此立下整部书的中心思想:学生无好坏,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独立而又具体的个体。所以,出现一些问题和困惑,都是因为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接下来,便一条一条地分析了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学生顺利毕业,从而为他们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真正教育好他们,就是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要做到这一点,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首先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必须“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海洋”,所谓“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其次,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时候应该知道“要教会学生学习”。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呢?除了一些必要的常规教学,教师也应该尤其关注学生的阅读。教会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但是,班级中往往有很多后进生,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帮助他们也能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呢?“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老师可以针对性地挑选一些内容丰富而有生动活泼的书籍,让这些后进生得到思维上的锻炼,使他们未萌动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当然,阅读不是死记硬背,应该是有理解的阅读,“对事实的思考,同时也是对概括的逐步的识记。思考和熟记的统一表现得越鲜明,学生的知识就越自觉,他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就越强。”同时,有理解的阅读也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书刊的兴趣,加上教师在常规教学之时引用了大纲以外的火花来照亮某些问题,使得学生在科学文化飞速发展而教材却不太变化的背景下,更加高效地把握知识的时代脉搏。

然而,现在的学生学习负担似乎越来越重,阅读似乎越来越成了一种奢望。在学校里,由于考试这根指挥棒的作用,老师们往往给学生准备了大量的练习,惟恐少做一道便无法取得考试的胜利;回到家,又要应付爸爸妈妈提供的艺术快餐,各种参差不齐的艺术辅导班铺天盖地。孩子们本应该快乐单纯的童年似乎变成了地狱,有的孩子居然出现了快快长大的愿望,希望象爷爷奶奶一样有看电视、看报纸、散步等自由支配的时间。可想而知,如此忙碌疲惫的童年又谈什么愉快的阅读呢?恰恰在这一点上,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学生才有工夫去阅读书籍,才有工夫在阅读的过程中解决一些课堂上来不及思考的问题。思考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高效的提升,相反“学生的学习日被各种学校功课塞得越满,给他留下的供他思考与学习直接有关的东西的时间越少,那么他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阅读不仅不会干扰正常的教学,而且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知道的越多,他学习起来就越轻松”。表面看起来晦涩难懂的知识,往往在经过大量主动阅读后“死的知识”也会变活,然后再通过教师的教导,同学之间的交流,所有的困难都会变得简单。这样,所谓的古语“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单就阅读层面上则可以更改为“阅读有难易乎,使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使为之,则易者亦难矣。”

综观整部《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已然给我们这些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指出了一条明路,其中的细致周到让我不禁感叹其为人的高尚,为教的执着,以及做学问所显示出来的那份厚重。摸着这本书,感觉很重,却又很轻。

推荐第3篇:给老师的建议

这样下去,怎会不产生学困生呢?这也难怪有时教师不停地抱怨,心浮气躁、筋疲力尽了.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孙秀英 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俗话说得好,“书到用时方恨少,事

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我的一条最好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即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我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感触颇多,可以说他的一些教育方法和理念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值得我们广大教师不断思考。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常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与体验。

就说第一节吧,苏氏在开头就提出了一个至今令许多老师头疼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早在—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

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个问题不仅是在苏氏所处的那个年代存在,就是在当今丝毫未见减少。说起这里面的原因,教师大都归结为学生不知道学习或者脑子笨,家长不配合。而不是积极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那么造成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苏氏在提出问题后,直接做了地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这句话说白了,就是我国的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应该说,这条教育原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我们在制定计划时也经常说,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而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呢? 要想“个别对待”“因材施教”,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诸如其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加以熟知,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说说容易做做难。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大多时间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即使做错题后订正的方式也几乎是一样的。试想,

推荐第4篇:《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所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表,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在这个学期里,我在教学之余拜读了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学术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书中作者以“建议”的新颖形式,共谈了一百条建议,恳切地与读者谈心,使人听来毫无刻板、说教之感。全书皆为经验之谈,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读来令人备感亲切、深受启发。读着此书,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能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水平。世纪老人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完这一百条建议我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读后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阅读完《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我感触颇深,启发非浅。 第

一、教师要爱自己所选的职业

在选择做老师之前,我们每个人都要先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热爱这份职业,这样才会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工作中的一个个难题。

在给《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作者提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女教师退休前,举办了一次隆重的晚会。这位即将退休的女教师事实上还相当的年轻,她从20岁开始工作,到退休也不过45岁。为什么这么年轻就要退休呢?大家都不理解。奇怪的是,这位女教师连多工作一天都不愿意,恰好当她在学校工作满25年度那天离开工作。她的告别讲话,消除了所有的疑问。她说:“亲爱的朋友们,我离开是因为学校工作不是我喜爱的事业。我在这个工作中得不到满足,它没有给我任何乐趣。这是我的不幸,是我生活的悲剧。每天都盼望着课快些结束,喧哗声快些消失,可以一人独处。你们感到惊讶,一个45岁的妇女就离开了工作,而她的健康还很好。不,我的健康不好,已经受了内伤。受内伤是因为,工作没有给我乐趣。我的心脏病很重。劝告你们,年轻人,自己检验一下,如果工作没有给你们乐趣,那就离开学校,在生活中正确地判断自己,找一个心爱的职业。否则工作会使你们感到痛苦。”

思考一下这个悲伤的故事。健康、情绪、充实的精神生活、创造性劳动的乐趣、从心爱的事业中得到满足,都是紧密联系、互相制约的。如果对教育事业没有无限度热爱而强迫自己去做这份工作,不仅教育不好孩子,还会给自己带来身心的损害;如果在教育工作中找不到半点的乐趣,那么这份工作简直就是一份煎熬,一份折磨。与此相反,如果是一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在工作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并且发现了自己的价值,那么这种人生绝不会像那位女教师一样悲哀。这让我想起了曾经听过的一句歌词:因为爱,所以爱。所以说,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确定的是爱自己所选的职业,并愿意为它奉献出自己的一生。 第

二、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面对不同个性的孩子,我们的教育经常处于变化的局面中,有时令人十分激动,有时情绪抑制。因此,善于掌握自己,克制自己,是一种最必要的能力。

碰到生气的事或突发的事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是我们教师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一个消除激动和气愤的方法——幽默。他这样说到:如果你具有幽默感,那么,最紧张的,有时能引起很长时间气愤的局面就可以得到缓和。学生们之所以热爱和尊重快乐、不泄气、不悲观失望的教师,是因为他们自己是快乐的、具有幽默感的人。他们会从每一举动中、每一生活现象中看出很小一点可笑的事。善于无恶意地、怀着好心地嘲笑反面的东西,用笑话支持和鼓励正面的东西,是一个好教师和好的学生集体的重要特征。

事实上,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时,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点也不比大人小。教师只有在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

第三、培养教师的语言素养

《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文中特别指出了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

如果教师的语言素养好,那么他上起课来会非常轻松,学生听的也非常明白,课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语言能力差,就会耽误许多时间。

首先,教师语言的纯洁性。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语言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语言文明,就是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语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语言时,要切忌一切低级、粗俗的污言秽语。

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其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其次,教师语言的准确性。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感,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晴,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道带进去。

例如: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运用很关键。说什么?怎么说?我有这样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在某节课上,有3个学生在底下作小动作。我没有正面批评他们,因为我试过无数次,对这几位学生都没有用。于是,我就让他们主动站起来。顿时教室鸦雀无声,所有学生都以为我要批评他们了。我相信那几位学生也在思考要不要站起来。30秒之后,有一个学生站起来了。我没有批评他,相反,我表扬了他的诚实和勇敢,相信他如果能改掉作小动作的坏习惯的话将来一定能做大事。我的话出乎学生的意料,我注意到没站起来的另两位学生的表情变化,一个脸已红得像红富士,另一个则低下了头。我的效果达到了,就继续上课。之后,这三位学生上课明显比以前认真了。

我想,教师的语言艺术是在每次教学实践中磨砺出来的。同样是教育上课开小差的学生,怎么说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为什么我那样说没有效果呢?我觉得这是需要我们平时注意思考和积累的。

第四、教师要学会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这个思想贯穿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整个成功教育思想之中,他时刻提醒着我让赏识常驻心田。

在平时的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成绩差、纪律差的同学,我们称之为“学困生”。在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时,作为教师应该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教师要及时发现,准确把握每个学困生的优点,使他的优点得以升华、特长得到发展,使他感到“我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我也有自己的优势”,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师还要善于给他们创设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空间,正确地加以引导,让他获得成功,只要有一次成功就有改变后进面貌的可能。所以赏识在转化学困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当学生遭到失败时,当学生不敢尝试新事物,缺乏信心时,当学生在做一件似乎不可能做好的事时,教师要给予鼓励。给学生一个微笑,告诉他:“你能做好,老师相信你……”有了教师的鼓励,学生会感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而当学生产生什么事都来做的想法时,当学生学会认识第一个汉语拼音“a”时;当学生争先恐后地劳动时;当学生有一次作业得“优”时,哪怕是很小的成功,做老师的不要吝惜表扬,应该由衷地肯定学生的行为。你可以竖起大拇指,发自内心地告诉他:“你做得很好,我为你的行为感到骄傲……”

马卡连柯说:“你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比眼前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优点,这样做永远是正确的。”若我们不愿意表扬学生,缺乏欣赏学生的眼光,那么我们就会变得不会表场,就会使学生变得令我们无法赞美。

赏识教育让自由、欢乐、舒畅,回归课堂,赏识教育把自信、创造、成功,还给学生,赏识教育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理解、关爱的心桥。

第五、教师要养成写教育日记的习惯

从事教学多半年来,我一直满足于做好教师的基本工作,对于学校要求的写教学总结,总是处于一种应付、畏难的状况。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和《我怎样写教育日记》的两条建议,对我触动很大。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我建议每一个教师都要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写作四十多部专著,六百多篇科学论文,而且一生都坚持写教育日记。而我每个月完成两篇教育随笔、一个教学案例,有时候都觉得无从下手,没什么好写呀,写什么呢?不就是每天上课、下课、处理些鸡毛蒜皮的事吗?同样是教师,我为什么总觉得无话可写、无事可说呢?

现在看完这两条建议后再想想:其实我们身边并不缺乏可写的东西。有时候同学间的一次争吵、一句话语和家长的一次交流,都可以点燃我们灵感的火花,只是我没有及时记录下来,等到再想写时已不留痕迹了。再有我觉得善于观察也是很重要的,有时候,同事们在一起互相讨论的问题:哪些课堂效果如何,哪个学生喜欢插嘴,哪个学生能回答比较有创意的问题。我时常看了别人写了以后才发觉,我也有这样的事呀,为什么自己就不知道写下来呢?原来自己太粗心,不善于观察,教育随笔就无从写起,所以我们要写好教育随笔必须做个有心人,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在自己的眼睛里留下痕迹,随时随地记录下来,这样就会拥有很多的宝贵的财富。

所以,我也建议每一位教师都要写教育日记,“面向教育事实本身”来记录自己的阅读日记、观察日记和行动研究日记,通过这些日记和反思来改进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

教师们可以考虑写上面提到的三种教育日记或教育随笔。一是读后感;读完一篇文章,一本书后,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甚至可以借题发挥,讲述自己的阅读感受。二是观后感;观看或访问一所学校、一节课、一个学生、一个教师、一个校长,记录自己观察或访问的感受。三是做后感;既有学习,又有观察,就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所改变,在改变中不断改善自己的生活。把自己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和改变生活的过程叙述出来,就成为做后感。

第六、教师要学会挤出时间读书

当校长要求我们读好某书并且还要写读后感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抱怨:教师哪有那么多的精力?时间从哪里来?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就占用了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备课、上课、处理学生之间的种种问题……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我真是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

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到这里,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特级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谓精心,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

原来,这是因为用一辈子来备课和用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肯定不同。大师让我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要知道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学生来?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了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目光穿行于浸透了深邃哲理的字里行间,我仿佛进行了一次耐人寻味的思想之旅。苏霍姆林斯基的每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此书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它并不枯燥,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在任教的老师们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它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这样的一本书,应该让所有教师人手一册。

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书中讲述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人格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时时不忘贴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平等的尊重,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他们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

推荐第5篇: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的

最近,我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读着他的《给老师的建议》一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难,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我觉得找到学生和老师发生的现象的根源,有益于我们开阔眼界。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老师的时间从那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这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埃”平常我也是这样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各小时挤的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给学生谈心等,还要抽出时间搞教研;下班回家还要忙家务。可是教师的时间到底从哪里来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和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天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上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该在自己所教学的数学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应该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位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段答话启开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基矗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并有潺潺不断的水流,这是我们安排时间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另外,我还明白阅读不但对老师有益,而且让每一个孩子能够自由支配时间而且要利用得合理,最好莫过于喜欢阅读。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应当教会每一个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里旅游。阅读是为了能让孩子们扩大视野,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

面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面对新时代的学生,要做一位好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需要我们老师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来适应这个多彩纷繁的世界。书中作者的建议、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我们来说,如同一条条欢快清澈的小溪,汇集在一起就是浩瀚博大的海洋,常读常新。

他告诉我们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很简单,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书。持之以恒的读书。我们的小溪才能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溪流。

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教学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读书读书再读书。作为教师,我们自己要有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的西蒙教授曾提出了这样一个见解:“对于有一个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他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六个月内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门学问。只要你真正花时间在学习上,而且是持之以恒,那你就会成为专家。同样的道理,当我们花了足够多的时间在教学上,那我们也会成为专家。”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以后,我们要把时间一点一点地挤出来,用到读书上,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推荐第6篇:《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川大附小清水河分校张徐

2009年夏

2009年暑假,拜读了《给老师的建议》一书,作者的教育理念深深地震撼了我。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应具备优秀教师的理念,然后是为之奉献身心。作为教师,看了此书,我有很多的收获。这本书对于一个新教师,如同干旱已久后的一场雨露,调解了我们心中诸多的困惑,滋养了我们对教育事业的信心。 教师是人类获取知识的百宝箱,是人类塑造灵魂的雕刻家,因此,教师自身的内涵和修养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拥有的知识应该是我们要传授给别人的知识的万倍之多,我们的思想要务实、要与时俱进,做到这两点并不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读书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书籍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带领我们走出平庸、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每天读书,那些知识就会像潺潺小溪般流入我们思想的江河,读经典的书就如同是在与大师面对面地交流一般,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的困难,可以使我们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读书,还可以丰富我们的爱心和责任心,更加坚定我们的社会责任心。苏霍姆林斯基在

首先,专业知识不仅仅局限于对教材的研究和学习,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方面。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将一到六年级所有的教参书都重新学习一遍,一方面,了解现在的学生已经掌握或者应该掌握了哪些知识,另一方面,知道他们还需要掌握哪些东西,尤其是学生方面的思想问题,这些都对他们现在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更好地学习。我们还可以去读一些心理学的书,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学生,这些都是我们目前最缺乏的东西。了解自己所需要的,看清自己的弱点,克服自己的弱点,坚持作战,胜利与成功就会接踵而来。

其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学生产生一种感觉,那就是学的时间越长,就越难学。应该让他们有这种感觉,我已经拥有了很多知识,明天我还要多学点

知识,知识是越学越多、越学越容易的。那么如何让他们有这种感觉呢?一方面,教师自身的魅力。高尚的人品,积极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艺术能吸引我们的学生热爱我们的学科,从而促进他们对这本学科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学生的自我要求。真正理解已经学了的,将书本的知识真正变为自己拥有的;知道自己不明白的,并能主动寻求解决的,古人云,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只有勤思考才能学好书;有欲望主动自学的,这点对于我们现在的学生很难做到,但并不意味着无法做到。在奥运战场上搏斗的每一位运动员,都是在完成了预定的目标之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完成下一个目标,越练越起劲。

同时,我深深体会到: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不读书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多读书、勤思考,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吸取营养,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才能充实我们的大脑,提高我们的素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推荐第7篇:老师给家长的建议

老师给家长的建议

1、父母对孩子学习上要热情支持,使孩子有学习的动力。

2、由于孩子的自控能力差,父母亲要督促不能忽略,让孩子学习上有更大的进步。

3、多与孩子交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

4、要善于发现孩子学习上的进步,给以及时、充分地肯定,并提出新的要求。

5、定期检查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

6、与老师多沟通,多进行信息交流。

7、多给孩子一点信心,做孩子成长的强有力的后盾。

推荐第8篇:《给老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2015年秋季学期

读《给老师的建议》有感

龙潭小学 张光友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独到的理论分析,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育专著。

我阅读此书后,如鱼得水,感触良多,受益匪浅,可以说他的一些教育方法和理念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值得我们广大教师不断借鉴和思考。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与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较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常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与体验。

就说第一节吧,苏氏在开头就提出了一个至今令许多老师头疼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

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个问题不光是在苏霍姆林斯基所处的那个年代存在,就是在当今也比比皆是。原因很简单,教师大都归结为学生不知道学习或者脑子笨,家长不配合。而不是积极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那么造成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苏氏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这句话一语中的,就是我国的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

1 2015年秋季学期

读《给老师的建议》有感

应该说,这条教育原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我们在制定计划时也经常说,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而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呢? 要想“个别对待”“因材施教”,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例如其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加以熟知,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说说容易做做难。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大多时间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即使做错题后订正的方式也几乎是一样的。试想,这样下去,怎会不产生学困生呢?这也难怪有时教师不停地抱怨,心浮气躁、精疲力尽了。

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惧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

2 2015年秋季学期

读《给老师的建议》有感

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打好基础。俗话讲得好,“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我的一条最好建议。

推荐第9篇:给搭班老师的建议

给搭班老师的建议

我们五(6)班整体上来讲,还是很不错的:特别是孩子们天真活泼的个性,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向上的班风。全班39个孩子,15个左右成绩比较优异,学习习惯良好,能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做好班级事务。还有19个孩子虽然成绩中等,但是他们上课、作业、劳动等都十分认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课堂纪律。剩下来的5个是被上任副班戏称为“五朵金花”的班宝:其中2个学生虽然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学习很认真,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还有3个呢,一个是实在因为智力因素有点跟不上,两个是因为学习习惯不好,自身懒惰造成的。

下面我就隆重推出这两个中的其中一个,把我去年一年与她“斗争”的情况介绍给大家,以备不时之需。

张X,11岁,五年级,她是个活泼开朗,性格外向的女孩,擅长与他人交往,经常是孩子中的焦点。体育她的强项,平时能积极参加训练。每当看到她那瘦弱的身体拖着重重的铁饼在跑道上坚持前进时,大家都会投去赞许的目光。正是她的这份刻苦,在校运动会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一说到学习,前后简直判若两人。她对学习没有一点兴趣:上课不能认真听讲,基本不举手回答问题;下课老是追逐打闹,很少能及时完成作业;考试经常不及格,回家还仿冒签名„„长此以往,她的学习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不做,就不会做,不会做就越不做。在一次次的懒惰中,她的成绩就这样被一点点磨掉。

去年,我重点采取强迫服从法和精神激励法对她进行改造。在与张某家长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她对父亲特别敬畏。我便和她父亲商量,利用这一点,来治治她的懒惰毛病。于是,放学后通过家校平台给她爸爸发作业短信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在第二天早上,她爸爸也会电话询问女儿的作业情况。每当接到电话,我都会把张某叫在身边,暗示她爸爸在关心着你的学习,千万别偷懒,要是哪天不认真,回家可是要受责罚的。通过这样的强迫治疗,张某的家庭作业能够保证天天完成了。对于她的进步,任课老师都给予了肯定,并鼓励她能坚持下去。 强迫服从法第一步保证了她在家的学习,到了学校怎么办呢?我继续实施第二步。根据先前的调查,我了解到张某的人缘都来自于那些花花绿绿的学习用品。我便在班级里开展了“古怪学习用品专项打击行动”。第一次查到,暂时没收,放晚学领回去。如果再被查到,统统上缴。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我发现围绕在张某身边的学生少了许多,但还是有几个。打击行动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她依然只顾自己玩,该完成的课堂作业还是空白在那里。于是,我找来下课经常和她一起玩的那几个学生,对他们进行教育。一番苦口婆心之后,张某身边的玩伴基本消失。这时,我们三位任课老师跟进。每节下课都把她叫到身边,让她自己先完

成会做的,再指导完成不会的。在我们“人盯人”战术下,张某每天的课堂作业也能完成了。在大课间和课外活动时间,她还能和自己的伙伴一起跳牛皮筋,打排球。通过这强迫服从法第二步,让她意识到,作业是必须完成的,即使一时不做,但到最后终究还是要完成的。完成作业后的自由活动,也让她尝到了甜头。

上学期期末复习时,不经意间我触碰到了张某心中那根不服输的弦,为我开展下一步行动指明了方向。

学期即将结束,学生们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正当大家都在埋头复习时,被副班戏称为 “五朵金花”的班宝,竟还悠闲地不完成家作,不背课文,不干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事情,让我们哭笑不得。如今,放晚学之后不能留他们开小灶,这些后进学生的学习就成了我们的一块心病。该怎么办?我一直皱眉思考这个问题。

在没得到肯定答案的情况下,我也不得不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陈,付,朱,张,杜!

1、

2、

3、

4、5。五人一个个都乖乖地站到了我的面前。“今天复习看拼音,把老师帮你们整理的试卷拿下去,自己对着写在默写本上。”转眼五人都埋头默起了词语,我则先抓紧帮其他学生复习。“老师,我默完了,你帮我看看。”朱汇最先拿着默写本跑到我的面前。怎么那么快?我一边批改,一边在心里疑惑起来。“嘿,不错,朱汇,继续加油。”就这样,他每默完几行词语就跑到我面前给我批。5行默完了,10行默完了„„词语默完了,段落默完了„„朱汇给我带来惊喜越来越大。于是,我在全班面前表扬了他,希望其他同学,特别是剩余的“四大金刚”,也能像他学一点。因为他词语和段落已经掌握,于是在家作中我给他免掉了抄写。另外给他布置了一点提高性的作业。没想到这喜讯不止惊喜了朱汇,张某也饶有兴致地问我:“老师,我能不能也这样啊?”“老师,我能行。”我先是一楞,想想只要你们把词语默对,不抄也没什么关系。更何况,换成了提高性作业,家作也没有少。“好,希望你加油,争取赶上朱汇。”其实,她还是满聪明的,整理的词语,不到一节课就基本解决。到放晚学,给他们布置的默写任务,她都完成了。看来,这一招对她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通过这一年来的努力,张某已经有了进步:在父母,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她能认真完成各项作业,积极参与课堂交流,坚持完成体育训练内容。在这次期末考试中,她语文获得了81分,数学78分,英语86分。

不知道在新的学期里,她会是什么样的表现,希望和我搭班的老师在接手班级之后,一定要与其他任课老师做好沟通,千万不能让她寻找到懒惰生长的土壤。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之下,我们五(6)班能稳步向前。

推荐第10篇:给老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给老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常常疑惑英语学习实践中,对于英语怎么学,如何学好这门学科是大家一直研讨和探究的。就英语本身而言,是枯燥,乏味的,光靠孩子对英语的兴趣持续不了很长的时间,只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才能持之以恒。预习是小学生走进文本的起始阶段,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提高英语学习的学习策略。要想搞好课前预习,就必须先了解预习的目的和作用。通过预习,能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好学的学习习惯,逐渐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从根本意义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怎样使学生愿意学习》一文,让我颇受感受。

一直认为预习是自学的一种形式,是学生走进文本的起始阶段,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开始,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重要的一环,搞好预习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效预习的过程,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并运用适当的方法,手段表达,交流,反思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的过程,也是学生的有效自主学习的过程。然而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和有掌握知识的愿望也是很重要的;学习需要发展思维,而不是生搬硬套。不要把预习真真的当成自学,而是选择预习类型和方法,这种自学是活学活用,开拓思维,发展智力,是学习效果的前提条件。

在发展智力,提高记忆力,追求知识的愿望,自豪感中去完成预习任务,出来的效果是让人满意的,而一味的要求他识记,背诵和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把知识再现出来,仅仅是“死学”。“死学”不是让学困生痛苦,而且让优等生觉得乏味。

然而对教师的要求是: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和个别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学习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预习作业,让不同的层次的同学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信心。优异的学生能够掌握课文的知识点,并根据知识点扩张新的问题;预习设计要多样化、如果单一地从听、读方面去要求学生,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要从开学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利用多种手段扩展英语的学习。如:英语动画,英美欣赏,欣赏英语歌曲等。另外,我还根据各单元、各课时的内容设计各种预习目标,力求预习目标多元化。

在英语预习中,要懂得发展思维,驾驭学习内容,结合生活联系,温故而知新,层次概念清晰的理念等方面去寻求知识,让“习惯”成为寻求知识的动力。

怎样才能真正的预习,什么预习方法才能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如何灵活预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怎样才能做到自主预习,还需要我们实践和探讨的。

第11篇: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老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感想一

这是一条多么重要的建议。要盖好房子,必须要打好地基! 今年突然接手六年级的一个班,接触短短一个星期就发现班上许多学生的读写能力出现断层。为了每一个学生将前面五年所学的知识补回来。我们不得不在别人开展活动的时候,练习生字书写,为的是把字体变得更漂亮些,记住更多以前忽略的词语。我们不得不在别人都在背诵的课文的时候,还在逐字逐句的读书,为的是把课文读的再流利些,再优美些。我们不得不在别人放声高歌的时候,认真的阅读课文,为的是能更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含义••

现在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依然离六年级语文教学整体目标相差较远,我们仍旧需要坚持努力的走下去。毕竟我们的地基已经出现了裂缝,虽然补救有些晚,但是我们依然希望自己的知识圣殿能够建的更高。

经历这些,也对我以后进行教学提了个醒,在今后的教学中,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应该注意基本能力读写能力的提升,读准拼音,书写拼音正确,这些最基础的工作,我们做好了,才能让学生到了中高年级后掌握知识的工具。另外,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论是课堂上的还是课下的,都应该充满艺术色彩,如果枯燥无味的抄写生字作业变成了有挑战性的书写作业,更利于孩子们对生字的记忆。

一位班主任工作多年以后,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管理班级的方法和技技巧,而这些方法和技巧凭着模仿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

它是老师综合素质的体现。

第12篇:给语文老师的建议

给语文老师的建议:背书和炒词„„

我这会非常不满有话语活动或者有话语权的几个人的语言,该叫发言,就是语言残次,导致氛围败坏,时长失控,民族语言痛苦、痛哭了。

所以我的建议是,教师,尤其语文教师,更还有吏师,语言要规范和鲜活。

首先是规范,语法规范,逻辑规范,和人文意义的规范。其次是鲜活,鲜活不独是修辞,不独是炼词炼句,也是“现货”、新鲜货,是最贴切语言现实语言环境的词;极致,活色生香。总是规范第一;鲜活第二。

背书是文化,炒词不是。

读书就是学文化。学文化就是读书。读而成诵,诵而能背,进而默书抄书写书,都是做语文语言的事,也是做文化的事。

说背书是做语文做文化的事,也得看背什么书。红楼梦里的丫头“我们家奶奶传话给奶奶„„说他家奶奶„„”,其语言还是蛮伶俐够玲珑,这是说她有语言,要说她是有文化则又措辞不当了。

这里就说到经典了,经典才是值得背的书。你再现的货再鲜活的货色,真值得背书的不多。蓝色文化的孙文,红色文化的毛泽东,前者的三个主义,后者的古典诗词,可能还值得一背。石头啊猫论啦戴表哇,常常就是炒词。

炒词一炒就糊就烧糊了,火候不好控制呢。炒词是奴才丫头的语言基本功,是“说话”艺术,不关文化。关读书不?未必呢。所以说会背书是文化;会炒词不是。

语言要尊重受众,要看读者要看听众,这是毫无疑问的。

语言的传达原理是说,语言交际是言者和听众,是作者和读者一起完成的。你不要听众、不要读者,则无所谓“语言”。最好状态则是心弦共振思想共鸣“高山流水”了。

不然的话,你不是人语,是虫鸣是鸟叫是兽吼了。甚至还不及,因为之于虫之于鸟之于兽,那都是能完成交际的,是它们“心灵”打通的呢。

其次江湖话是江湖话,你可以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出了山头,你还盖呀镇,人家就一头雾水。

我今天就是很不满山大王山二王要把山头语言做天下语言文明语言了。那怎么可能?山头,还有宗教,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无可非议;但要强力强势推广天下,就是把天下做山头了。——至少对受众不尊重。

语言以少胜多比比皆是。

所谓炼词炼句,难道不是锤炼语言而能以少胜多吗?

这是老子庄子论语的语言艺术,也是陶潜李白杜甫的语言艺术。这是说经典的语言也好,文学的语言也好,都是以少胜多的。

我们今天则相反,思想苍白,旨趣干瘪,语言却丰富、语言却泛滥了。报纸一大版,开会一半天,是江湖河水,是满天漫地,甚至是狂轰滥炸了。

进而言之,无言甚至不言,都是语言的艺术。

是老子教孔子;是斯大林晾毛泽东;也是白居易说的常常“无声胜有声”。明白这个道理的

是哑剧,也是情人。

语言不要言不及义;不要以辞害意;唯语言达意而已矣。

语言功夫差或者语言的逻辑功夫差,就会常常言不及义。他说半天了,你不知道他说什么。有的是喜欢修辞,喜欢咬文嚼字,还没有开口,他要做李白杜甫、他要子曰诗云了;这是要做圣贤样儿,要做风雅范儿,就喜欢背书炒词才使然的。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达意而已矣”,是语言最合适的修辞了。满天下好词,常常是满天下谎话,朋友。

语言要设限。锤炼到精炼,阈限到知止的语言是最好语言。

语言首先有禁忌,然后明角色,然后知时长,然后就是知不言、知打住和知结束了。教师,尤其语文教师,要训练语言的时长。

没有溢出河堤的泛滥的水,也不该有超出时长的泛滥的话。语文教师拖堂,常常不是教学内容多了,是教学语言不到位。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同样内容,应该有划时段的训练蓝本:5分钟版本、10分钟版本,是和50分钟版本不同的。

这是微博的艺术;也是上课不拖堂的艺术;也是作文发言不犯恶而受欢迎的艺术。——因为语言有阈限。

第13篇: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怎样教育学习最差的孩子 作为老师以来,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惑着我,那就是怎么样去教班里那些学习最差的孩子。众所周知,高新区的学校每年转入的孩子应该是比较多的。这部分孩子当中的大多数来自外来务工家庭,学习基础相对薄弱,需要老师相对关注。但是因为学生的个别性和差异性,老师在具体实施教学的时候又会面临着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不会是幸福的体验。 在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的时候我重点阅读了这部分内容,发现这位前辈的的确确给我们阐释过他的研究心得,也给了我们许多中肯的建议。

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Leo Tolstoy 1828~1910)在他的《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里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那么在分析学生的时候我们也要去分析学习困难学生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首先是外来务工子女。当然,这当中不乏优秀的同学,但是我想说因为各个方面的差别,外来务工子女在转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比较难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成长的经历和接受教育的环境与城市里的孩子所经历的完全不同,因此他们之间肯定会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比如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言语交流、外表打扮等等。城市里的孩子会用略显“高傲”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而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从一开始他们就很难真正融入到一起。与此同时,外来务工人员的知识文化水平较低,工作也很艰辛,他们或许只会顾及到孩子的吃穿用,而无心去顾及孩子的学习问题,当然也就不会主动了解孩子的内心真正的想法。我想这种忽视并不全是父母的责任,毕竟他们受到了诸多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文化水平低、生活压力大、收入水平低、住房条件差等等。而学校这方面,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这些孩子在学校内接受教育的效果一般,不能确切地解决他们的教育问题。我们班在三年级的时候转过来一个东北的孩子,因为姐姐在潍坊学院读书,妈妈就过来山东打工,孩子也跟过来就读小学,但是爸爸还在老家。根据我的了解,这个孩子在学习和生活管教上姐姐都是在扮演主要较色,父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比较放松。这位同学在我们学校就读了一年半了,学习情况是每次考试都垫底,雷打不动的三十多分,上学期有了进步考了60多,但也是班里的最后一名。平常很调皮,上课听讲不能专注,每次写作业本都是最后一个写完的,且错误不断。

对老师也不想其他同学那样有敬畏心。据他姐姐讲,在老家上小学的时候校长室亲戚,所以不怕老师。拿到我们学校来讲,有的时候这个孩子的言行可以说是对老师没有礼貌。对于这样的孩子,他的学习怎么来应对呢?首先,我们不能像要求当地已经在学校就读了三年半的同学一样去要求他。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用教所有的孩子那样的办法来教这些孩子,那么他们不可避免的会学得很差成为可怜而不幸的人”。“我们尽一切努力发展能力差的儿童的认识可能性,增强他的记忆,同时我们始终不让他想到:对他的成绩是根据他记忆住了多少功课来评定的。他回答对了问题,只有在他取得了进步的时候,才给他打分数。”具体到我平时的做法就是,如果大部分孩子我要求他记忆某部分知识,那么在学习最末尾的同学只要他读熟我就认为很好了。默写10个单词,哪怕他写对一个我都去肯定他,哪怕他写对的是汉语意思。写课堂作业,哪怕他是最后一个写完的,我就算会抱怨,也会去表扬他字写得好。我经常对孩子说,你不可能每一个方面都面面俱到,但是你总要有一个地方要让我能表扬你。接四年级这一届第二年下学期了,于美旺的字写得越来越好了,张子豪和杨宇航就算一个单词也记不住但是每次都会把孩子排序号写在默写本上,上学期结束的时候张钟鹤终于考了60分以上,还有几位同学在我不分场次的表扬下课本永远背的比我上得快。尽管我总是抱怨我们的孩子多么多么淘,多么多么让我上火,但是我还是要说,孩子们不光是长个子的,长进的地方也是许多许多。

再一个我要提的,苏霍姆林斯基这位前辈也在书中着重指出了,“家庭智力生活的局限性和惊人的贫乏性,是儿童落后的原因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调查过几个不幸的儿童,他们的母亲跟孩子的交往中,所使用的语言总共只有200、300个词汇。我很痛心地发现,这些儿童对于人们平常从童话、歌谣里引用的那些词的情感色彩竟茫然无知”“有一些

5、6岁的儿童,从来没有对任何事物表现过惊奇、赞叹和欢乐。他们也没有幽默感,不理解喜剧性的场面和情境,很少放声地欢笑,而对别人开的玩笑则报以病态的反应”。在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我想到了一年级的一个孩子,我喜欢叫他小蔡,因为他姓蔡。我在接班伊始就对小蔡有了比较深的印象。第一个他坐不住,回头,歪着身子,正确的上课姿势维持不了几分钟。第二个,这个孩子没有表情,眼睛里没有一年级孩子该有的色彩。我从教以来基本上每年都有一学期或者半学期会带一年级的孩子,我喜欢刚入校门没有被学习生活禁锢还满怀童真的小同学。但是在小菜的身上,我得不到惯常的反应。他拒绝我的示好,甚至对我的话没有反应。我喜欢揉小孩子的脸蛋,

逗他们玩,有时候抱抱也是有的。但是小蔡拒绝我。他回避我。我在跟班主任老师交流的时候特意说了他的事情,班主任老师告诉我,小蔡的妈妈精神上有问题,经常住院,爸爸要工作还要照顾妈妈。当然了,孩子肯定相对的就会忽略了。后来一年级合班,学校安排家长会的时候我见过小蔡的爸爸。一位圆润的男士,长得一看就是亲父子。看着多动的孩子(他坐不住,爸爸来之前是我坐在他旁边的,第一排,小腿晃得椅字噔噔地响),看着连飞信都不会加的胖爸爸安抚着儿子,我突然觉得我应该多骚扰一下小蔡。以后凡是我去一年级上课都会逗他,抓住了聊天,提问问题的时候挑他能回答的叫他,同学合作的时候先去他们小组问问小蔡会读单词了吗,能不能给老师展示一下。班主任老师也把孩子安排在前排坐,挨老师近一些。这样半学期下来,小蔡同学相对刚入学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虽然上课还是会玩,小组合作的时候经常默默的发呆,但是回答问题有了明显地进步,小手时常会举起来,甚至经常“不能自控”地抢答,下课了也能在楼道里疯跑了„„ 这时候我觉得我不应该过多的去在乎他的成绩。年后开学,我的办公室在二班隔壁。站队上操的时候,看着小蔡又漠视了眼神,我说磊磊你是不是应该问我老师过年好,小蔡同志波澜不惊的和我擦身而过,留下身后其他孩子热情的“英语老师好”“ 王老师过年好”。我想,这个孩子缺失的是我作为老师无法弥补的了。

我在立题的时候说怎样教育学习最差的孩子,但是文章到了末尾,还是抒发性的东西多一些。因为我觉得,对于这些孩子我们同学负面的东西多一些,而我认为,在情感上去感化,去肯定,去鼓励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教育不单单是成绩。

第14篇:给老师的十条建议

给老师的十条建议

1、加强运动,让健康多一份保障;

2、坚持读书,让气质多一份儒雅;

3、亲近音乐,让心灵多一份滋养;

4、保持幽默,让课堂多一份生机;

5、焕发激情,让工作多一份创新;

6、学会赞赏,让生命多一份关怀;

7、把握批评,让教育多一份艺术;

8、学会原谅,让自己多一份洒脱;

9、敬畏责任,让人生多一份担当

10、尊重生命,让生活多一份温情。

第15篇: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作者:yangyanh… 时间:2007-11-8 15:05:47 来源:本站原创

最近又一次静下心来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

苏霍姆林斯基在

文中写道“学生的学习被各种功课塞得越满,给他留下的供他思考的与学习直接有关的东西的时间越少,那么他负担越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想想在教学中,我有时也会有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学生真是很辛苦!你看,学生每天要上一天的课,还要完成各科的课堂作业,回家后还要完成自己的家庭作业,这哪有他们的自由时间呢!再想想我那时的童年学习跟现在的学生学习完全是两码事,我那时的童年生活是非常快乐的,每天在学校的学习很轻松,作业也不多。在那样的环境中得到成长,得到知识,同时也得到了美好生活体验,也就有了现在美好的童年回忆。再看现在的学生,似乎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根本没有他们的自由时间,但他们的成绩也不见得好,反而失去了好多童年的乐趣,童年该有的快乐,等他们长大了能回忆的也就是学习的辛苦或者是网吧、游戏机房的情景。

苏霍姆林斯基明确告诉我们;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同时,我深深体会到: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不读书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多读书、勤思考,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吸取营养,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才能充实我们的大脑,提高我们的素养。正如苏霍姆林斯

基所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第16篇:老师给学生的建议

老师给学生的建议

编者按语:本学期第一次学生评教之后,嵩阳高中06级组织各科老师给学生的各科学习提出了诸多建议,字字句句语重心长,爱生之心难于言表,望各位同学虚心上进,勇铸辉煌。

一、语文老师给学生的建议

1、端正学习态度,重视语文学习。

2、课前预习。

3、上课认真听、用心记,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4、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

5、善观察、细思考、勤写作,常反思。

6、做一个有思想、有责任心的人。

二、数学老师给学生的建议

1、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努力学习。

2、课前做好上课的充分准备。

3、手要勤快,作业要认真、细心、规范。

4、自习课保持安静、自觉、有计划、高效率的学习。

三、英语老师给学生的建议

1、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标。

2、自立、自信,有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

3、合理安排学习任务,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4、遵守班规班约。

5、学会沟通,善于合作,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6、有问题及时解决。

7、听从老师指导。

8、以(课)本为主,狠抓基础,读练结合。

9、扩大阅读量。见缝插针,多读多背课文,培养语感、积累词汇。

10、重视词汇和句型,坚持通过造句练习把每单元的词汇和句型巩固和运用,并最终形成文章。

11、重视总结经常出错的知识。

12、提高早自习学习效率的关键是态度和方法,要用“心”去学。

13、建立错题档案。

四、物理老师给学生的建议

1、课前预习,熟知老师上课要讲什么,做到心中有数。

2、上课全身心投入,认真听讲,保持旺盛精力。

3、不带着情绪去听课。

4、学会理解,愉快学习,在合作中学习。

5、做好笔记,理清思路,学以致用。

6、对自己听不懂的、学不会的要格外注意。

7、课下认真练习,独立完成作业。

8、及时复习,温故知新。

9、带着感(恩)和敬畏之心去学习。

10、精于计划,重在落实,今日事今日毕。能把老师当天讲的要点、习题掌握住、理解透。

11、老师讲过的习题能再做一遍。

12、要有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五、化学老师给学生的建议

1、文明礼貌、尊师守纪。

2、有理想、有抱负、有进取心、有自信心。

3、课前预习、课上积极,练到实处,课后复习。

4、不消极、不应付。

5、遇到疑难,多与老师或同学沟通,以便及时解决。

六、政治老师给学生的建议

1、热爱政治学习,积极思考,敢于梦想。

2、多与老师沟通,听从老师的教导。

3、学会听讲,学会思考,学会考试。

4、从小处着手。细心研读课本,关注教材,关注时事。

5、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用教材知识去解读时事政治;用先进理论指导教材学习。

6、做题要从容,视野要开阔,用语要规范,字迹要清晰,逻辑要合理,结构要严谨。

7、不偏科。

七、历史老师给学生的建议

1、临近会考,希望同学们高度重视历史学习,积极行动起来,提高通过率,多达优秀率。

2、制定详细周密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认真落实。

3、听、思、读、写并用,练到实处。

4、理清线索和头绪,抓住重点(主干知识),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优选试题进行重点练习和针对性训练,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率。

6、研究考试策略和答题方法,磨练考试意志,增强必胜信心。

八、地理老师给学生的建议

1、抓住课堂。

2、完成相应的练习任务。

3、根据老师平时讲课中强调的重点,结合地图进行复习巩固。

4、重视区位因素的分析。

5、根据典型例题,结合自己学习中的劣势,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强化巩固。

2007年5月1日

第17篇:给老师的20条建议

给老师的20条建议

1、将以我对学生的尊重,换取学生对我的敬重。

2、学生思想、行为上的偏差,如同倾泻的洪水,堵塞之法只会使其更加泛滥。只有正确疏导,才能纠正偏差,除了耐心教育,还是耐心教育。

3、学生是愿意接受老师正确的批评的,所不能接受的,往往是老师批评的方式。

4、在班级工作中,不要老阴着脸,人为地制造紧张气氛,不要吝啬你的“小凳子”,你坐,让学生也坐。

5、粗暴的教育培养出毫无耐心的学生,训斥命令的教育培养出唯命是从的学生,而民主的教育方法,则培养出思想有见地的学生。

6、每一位同学都是一粒藏在贝壳里的透亮的珍珠,每一位班主任都应争取做打开贝壳让珍珠发光的人。不要歧视任何一名学生。

7、教育的成功并不仅仅在于培养最优秀的人,还在于培养天天有进步的人。

8、对学生的宽容(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加上恰到好处的点拨,就能赢得学生双倍的尊重。

9、我们要用发现的眼睛,去寻觅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作文中一句优美的话,生活中一点好的表现,也许相对于学生的过失、缺点显得微不足道,然而,每一次真诚的表扬,都会给他们一份自尊和自信。

10、对于犯错误的学生,要讲究宽容,论事不论人。态度上客观,保护学生的自尊;时间上宽容,让学生有改正错误的机会和时间;处理上宽容,促成学生的自省。

11、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教育、关心;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一样交流、沟通、分享成功的快乐。

12、班主任应该努力成为学会做“精神关怀者”。我们从事的是以心

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所以,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的情感、情绪。

13、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严厉批评,只能激起学生对老师的更加对立和反抗,要慎用批评,不要急于下结论,更不要为当面戳穿学生的谎言,而洋洋自得。

14、从严治班,固然是好,但若仅仅计较,事事都弄个清楚明白,反而有损教育本意。从这个意义上讲,班级管理有时也需要点糊涂的艺术。

15、有承诺就要有兑现,有班规就要执行,有布置就要有检查。班级管理要有诚信。

16、教师脸上的微笑是最直接的,平时多接触学生,多与学生交流,将会换取学生的信任、爱戴。

17、不要希求学生一下子就会改正缺点错误,要给他们坡度,一步一步地让他们上来。

18、对于班主任来说,一届学生管理工作的失败,可以总结以再来,争取下一次工作的成功。但对于被“实验”的孩子来说,可没有再来的机会了。因此,我们必须谨之又谨,切不可误人子弟。

19、随意的批评会失去作用;不得体的批评易引起反感;体现出关怀和鼓励的批评,最受学生欢迎。

20、好的成绩源于好的学风,好的学风源于好的班风,好的班风源于正气抬头,正气抬头源于有一个得力的班干部队伍。

城北中学 八年级组

2017-2-24

第18篇:给老师的十条建议

给老师们的十条建议

——在2017年在青年教师培训会上的发言

王春伟

好老师没有标准,辞海中也没有定义。我个人觉得学生爱你,你就是好老师。

今天借这个机会,我以一个有23年从教经历的老师身份与大家谈谈这个话题。受时代的局限性和个人的知识水平限制,我所表达的观念不一定正确,仅供老师们参考。

我将从以下十个方面来表达我的观念:

一、课外功夫显才华

二、候课事小意深长

三、桌面整洁莫小觑

四、学生坐姿常关注

五、作业三查可化人

六、课外作业慎布置

七、育人有方巧借力

八、吸取众长多听课

九、用心备课成长快

十、实现六要课堂好

课外功夫显才华

有人说爱上一个人始于颜值,忠于人品,陷于才华。颜值被遗传物质早已确定了,我们都无法改变,不管高低,我们只能坦然面对。可高颜值就能换来真爱吗?你去看看娱乐圈好了,那里几乎是高颜值的集群,而这个圈也是被公认的离婚率最高的群体。所以靠颜值是换不是来真爱的。而我绝对相信各位人品一定没有问题,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获得的,是人类的后天行为,我们做不到高颜值,但我们一定可以修炼好人品,让学生忠于你。而要让学生从内心里敬重老师,那还要靠我们的才华。

各位都是经历了十年寒窗的,专业知识功底肯定没有问题,如果你仅在专业上过硬,学生不大会认为你有才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一个数学老师在课堂引经据典、妙语连珠,一个物理老师适时表现自己对哲学、艺术的独特理解,很容易打动学生,学生一下子对你肃然起敬,认为你有才华。

这是因为我们一般认为数学老师是学数学的,物理老师是学物理的,你让学生意外的从你这里感受到了意想不到的东西,那他从此对你就真心实意的佩服了。

我是一个物理老师,我在教学中常引用诗歌来解读物理知识,当我教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我常用“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歌声怎么来的?踏,是脚踩在地上发出声音,用来说明声音由振动产生。“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诗中垂钓的小孩为什么不回答路人呀,他是担心鱼会被吓走。学生就明白了水也能传递

2 声波。

我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教学重力的方向,学生很容易就明白重力方向是竖起向下的。

我用“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来指导学生理解流体压强。茅非“卷”走而是“压”走的。

我用“坐地日行八万里”来让学生体会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这样的课堂轻松愉快,知识容易掌握,而更重要的是,我发现课堂上学生目光中总透着敬意,每天都期待你的到来。

记得北京四中校长说过:一个老师优不优秀,会不会成为名师,不用去听他的课,只要看他课下做什么,功夫在课外。

是的,当个好老师,功夫在课外,无论你教什么学科,只有当你具备丰富的知识之后 ,你的背景知识广阔,你才能做到讲解左右逢源,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生动幽默,妙语连珠,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这样的课不是你要学生听,而是学生要听,效果自然好。

所以老师们,趁我们年轻,精力充沛,赶紧去阅读,拓宽知识面,毕竟腹有诗书气自华。

候课事小意深长

候课就是指上课铃响之前到达你要上课的班级,最好能提前

三、五分钟。这样做好处很多,我随意例举4条。

第一、你的出现会无意中提醒学生下节课将要上什么科目,要准备什么书籍用品,免得上课了老师在讲课,有的学生到处找东西,教室里杂乱无章,既干扰同学们学习,又影响老师的心情。要知道我们面对的是十

二、三岁的少年,他们都习惯于父母无微不至的服务,自己的东西总是随手丢的,少有整理书桌的习惯。

第二、你的到来学生会迅速进行思维转移,从上节课的思维里进入到你的科目中来,更早地打开相应的思维之门,要知道不同科目的思维方式是有很大差别的。如果你有课前回顾提问的习惯的话,学生还会利用课前这几分钟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以便回答你的课前提问,这样一来,你的学生就比别的班提前几分钟进入了上课状态,长期坚持效果是可以想见的。

第三、你提前到达班级,做些上课前准备。例如多媒体的连接,我们有很多时候上课铃响了匆匆跑进教室,手忙脚乱开投影机连接数据线,待你忙完发后现投影无法用,一节课心情全乱了,节奏全乱了。如果我们有候课的习惯,你就能早发现这个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式,给自己足够的缓冲时间,不至于心慌意乱。

同时你提前到教室还可以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加深师生情感,解答学生疑难问题等。

第四、你每天坚持候课,你总是提前到达教室,给学生从心灵上

4 产生一种敬佩感:老师好守时,老师好敬业,老师好勤奋等。这样的老师上课学生会更专心,这样的老师讲话学生会更乐意听,这样的老师的教育,学生会更愿意接受。毕竟教育是用行为影响行为,用心灵感动心灵的过程。

桌面整治莫小觑

我常巡视我们初中部的教室 ,总是发现一些班级的讲台上杂乱无章、乱七八糟的东西堆满讲台。很多老师对此不以为然、习以为常。有时上课老师连书都没地方放了。别以为这是小事。大家想学生望讲台时间那么长,一眼望去,那些七七八八的东西,尽收眼底,实在让人心生厌烦,很容易引起视疲劳,讲台上的物品很容易引发学生联想,使人精神涣散,引发思维转移,这就是我通常说的学生不认真、不专心。我们老师常说同学们上课要专心,可忽视了为学生创设专心的环境,你只停留在口头上,喊一百次不如动手清理一下讲台。

我想难怪我们的学生的课桌也是乱杂的,这不是向老师们学习吗?人最大的学习能力就是模仿。

我们再来看学生的桌面,一个“乱”字了得!有的书堆得老高,几乎人头都没入书堆中;课桌面上作业本已无立足之地,导致学生作业潦草,这样一来坐姿也受到影响。在课堂上我们时常看胡乱翻东西的学生,有的直到下课也没找到要用的书籍资料。这种现象既影响学生本人的心情,干扰周围同学,也影响老师的心情,对课堂学习效率危害极大。

所以建议老师们上课前要求学生整理课桌,把与本课无关的用品、书等清理到抽屉里,我们每个老师都坚持这样做,天长日久学生自然就习惯了,就会主动清理课桌了。

记得去年我去长沙浏阳新文学校,他们的口号是“提高成绩从整理课桌开始”。可见课桌整洁对一个学生学习影响多大。

学生坐姿常关注

学生读书写字的姿势对学生学习是有影响的。

早读时让学生双手捧书,别看这个小动作,与双手不捧书效果是不同的。很多学生读书时, 把书放在一边,嘴里念念有词,念着念着整个人心思就跑了,手不知不觉就被别的什么东西吸引去了,有读着读着头就趴在桌子上了,一会儿去了另一个世界。所以建议老师们早读时教育学生双手捧书,这样两臂与臀部形成三个支点,防止人趴下去;手里捧书,可以防止手被别的物品吸引去,这样玩小动作、开小差的可能性就会少很多,读书专注的时间会更长久。

初中生正处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坐姿、正确的写字姿势对他们身心发育十分重要,对课堂学习也很有帮助。

一个人不正确的姿势坐久了,身体会很疲劳,精神会不振,自然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建议老师们在课堂上要不断纠正学生的错误姿势。这项工作不能停在嘴上,而要利用一切时机用手去扶正,特别是考试时、学生写作业时,老师要利用巡视的机会对不良坐姿及时纠正。如果你长期这样做,学生不仅会姿势正确,形成良好的形体,你还会因为不断与学生肢体接触而使学生对你更亲近,学生更信赖更爱你。你若注意观察,当你纠正学生之后,学生总是会偷偷会意一笑。

作业三查可化人

检查作业是老师的日常工作,我不知道老师们是如何检查作业的。我最近才感悟到,感化学生还有这样的途径:那就是作业查三遍。

我是这样做的。

科代表交来作业后,第一时间对学生作业的对错进行判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作业批改,这是第一查。这一查的任务是指出每个学生的错误,用“√”或“×”标注出来。接下来,我把批改标出对错的作业再仔细研究,进行统计学意义分析,将错因归类,以便课堂上进行点评,并把有典型意义的错误进行整理,留待复习或下次教学参考。点评时主要以卷面情况、小组情况、主要错误分析及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这是第二查。在点评之后,要求学生更正错误,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之后科代表再收上来送我办公室检查。如果你这样做过,你就会发现点评过的作业还是有学生出错,或者根本就没有更正。这时候我就把这些学生一个一个单独请到办公室,让他们解释他的错题,看他上课有没有听懂,能解释说明听懂了,不能解释的说明没听懂,给他们时间回教室去向同学请教,然后再更正后交我办公室向我解释,这样直到完成更正任务,这是第三查。

大家会问,这样太麻烦了,哪有那么多时间呀?其实万事只是开头难,只要你坚持一段时间,消除掉学生的侥幸心理,没有几个学生会错了不改,而更重要的是当你点评问题时所有学生都更加专心听讲,所以第三查基本上没有什么任务,用不了多少时间。

而这样做了之后,你会意外地发现那些后进生对你格外有好感,他们感觉到你是真心诚意在帮助他们,关心他们。他们也就真心实意佩服你,愿意听你的话。

课外作业慎布置

当学生难,当龙池学生更难。一个老师有没有站在学生立场上思考问题,从你说话、做事上都能体现得出来,尤其是布置作业。当你把作业留在课余让学生做时,就意味着你的学生将要缩短上厕所的时间,缩短吃饭的时间,甚至缩短睡觉时间。

我时常发现学生在寝室里躲着做作业,上甲课写乙课作业,课间休息坐在课桌上埋头苦干赶作业的情境。我们都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这里若是学生自己给自己增加的任务那就算勤奋,而又有多少学生是自发自觉的呢?我看绝大多数学生是迫于师道威严,不得已要去完成老师的任务罢了。这样的结果有三:一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全力以赴,不顾一切完成老师的作业,一边赶一边心里抱怨这些该死的老师,一下课就布置作业,这还算是好学生。二是没办法我没时间,想办法搞答案一抄了之,没有起任何巩固的效果,只是白白浪费了学生的美好时光。三是学生根本做不完,无法完成,心里想反正挨顿批也就过去了,现在开心玩会儿,到时几分钟批斗时间一咬牙就过去了。而待你检查作业时,他早已有心理准备,把自己的耻辱之门封得严严实实,任何“心灵鸡汤”都无法进入他的内心世界,反倒是老师你气得半死。这样破坏了师生情感,浪费了学生青春时光,从此你的课学生开始漫不经心,逐渐的一整节课都是你一个人表演单口相声,师生之间渐行渐远。

因此,建议老师们学会体谅学生难处,谨慎布置课外作业,你这个学科的任务尽量在你的课内完成。

育人有方巧借力

好老师是会打太极的,太极讲究借力打力,四两拔千斤。 我们当老师的主要是做两件事,一是上正面引导,二是纠正错误,而不论哪件事,我们都要善于借力,要么借以树立榜样,要么借以纠正学生错误。

教学过程中,我常借三种力:借学生之力,借家长之力,借班规之力。

例如,你想要学生把作业写工整,你可以在点评作业时说,我发现我们的同学真的很棒,作业写得很工整,字写得好,尤其是××同学、××同学等,给他们按班规加分。我相信有经验的老师常常会这样做。你想要学生达到什么要求,你就当众说什么话,正面说,别用批评的语气、别说反面的话。这是借学生之力。

我们也可以借家长之力。上周四第三节晚自习,我在九(8)班。下课铃响没等我来得及宣布“同学们辛苦了,下课。”有个学生就已经奔出了教室后门,待他发现只有他一人冲出门时,他又不好意思回来了。待他回到座位时,我只说这个同学找个时间来我办公室,然后全班下课。第二天这个男生来我办公室认错时,我们的对话:

“你叫什么名字?” “徐志祥。”他答。 “和你父母一起住吗?” “不是,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

“我想,奶奶爷爷肯定爱你,你一定知道他们的生日。”

10 停了5秒,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不知道。” “那爸爸妈妈的生日记得吧?”

这时他已经不再看着我,头已经扭得不能再扭,似乎要扭脱我的视线,羞愧难当,很久才说:“不知道。”

“那你什么时候能知道就什么时候再来我办公室告诉我,你错在哪里,行吗?”

他说周六放点假返校后再来。 后来,他在周一给我写了一份认错书。

11 由此看来,教育学生其实并不是那么难,我们找准切入点,善于借力,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再来说一说怎么借班规的力量。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上课不认真,不完成作业,或其他违纪是常有的事。可能不同的老师面对这种情况会有不同的处理。我常喜欢这样做。

我每接一个新班,第一课时我会问负责记分的干部:“在我们班欠作业怎么处理,上课不认真怎么处理,积极回答问题怎么奖励等等。”让干部大声回答,之后待学生出现了违纪行为,你只要说××有什么行为,干部自然会处理,让学生感觉到不是老师要处罚他,而是班规不能违,他甘愿受罚,公正公平公开。这一点上,我们老师切忌信口开河而破坏了班规的严肃性,你不能随意说扣5分,加2分。规则一旦破坏,游戏将无法继续。

吸取众长多听课

听课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教学能手的有效途径。老师们不仅要听同年级同科目老师的课,其他年级其他科目老师的课也要听。学部要求年轻教师每周至少听两节,这个学期听40节课,并及时与上课老师交流。

为什么要听课呢?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老师都有有他们独自的教学思路,每个人也有独特的优点,如果我们将别人的经验优点尽量掌握,多听,多想,多总结,那会使自己成长得很快,会使自己教学经验更丰富,更具特色,时间长了,就会从量变到质变,你自然就成为教学能手了。

人都有惰性,也有固执的一面,不愿改变是人的本性。因为人类这种生物都是追求快乐而逃避痛苦的,改变是痛苦的,所以都不愿主动改变。所以我们每个老师很容易被自己的所谓模式所禁锢,不注意根据新的形式、新的教材、新的学生、新的教学要求去改变自己,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不积极地与他人交流,向他人学习来完善自我,那么时间长了,你的教学效果会很差,学生也不欢迎你的课堂。

所以要求我们每个老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听课。听课的好处有很多:通过听课,可以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打破自己的固有教学思维模式,给自己注入新的教学理念。

知人易知自难。

一个人从自己身上发现优点都较困难,但从别人身上发现优点就较容易了,而且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也更让人容易接受。

13 听课更是学习的好机会,你不但可以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文化知识,还能从教者的不成功之处吸取教训,整合、升华自己的教学。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怎么听呢?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说过:“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而老师上课正像演戏。

听课者要达到最佳效果,想要有更多的收获,听课前要做好准备。比如了解相关教材,熟悉有关内容,事前拜访一下上课老师,以示你虚心学习的太度以及表达尊重之意等。在听的过程中要认真记录,全身心听课,并适时把自己的感想记下来,以便课后与上课的老师交流。

听课不是目的,听课是提升自己,让自己上好课的手段,所以要有的放矢,认真对待,不流于形式。

用心备课提升快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能不能上好课,备课功夫做扎实是关键。这几年我们初中部老师更换得快,我带的新老师很多,我发现新老师专业知识没有问题,可在课堂上却表现不出来,主要是因为备课环节上出了问题。

那么,要怎么备课呢?

1、备课前要先做一些相关习题,特别是中考题。这样你就知道你将要上课的内容,也就是知识点在中考时会怎么考,考到什么样的难易程度,以什么题型呈现。这就为你备课指明了方向,课堂上你就不会跑题。

2、备课前可以多看一些参考资料,多看别人上课的视频和多媒体课件,分析别人的上课思路,收集相关实例,借鉴一些表述方法,还可以先听同科目同年级老师的课,看其他老师是怎么处理教材、怎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集思广益,慢慢地你对这节课就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想。

3、备课时要以教材为基础,但不是教教材。教材是指导我们备课上课的根本性依据,却不是我们教学的目标。教材上的文字、图片等本身不是知识,它们只是知识的载体或是知识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老师的作用是要通过备课上课,将自己对知识的认知和经验传播给学生,在学生的意识领域里形成各自的认知观和经验感悟。所以教材我们不仅要学要记,更要有“悟”。

4、备课要认真研究学生,我们当老师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

15 脚点都是为了学生,每节课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所以我们备课时要斟酌你将要在课堂上讲的每一句话,思考问题要换个位置,看看你的表述、你所举的实例是否符合一个十

二、三岁孩子的心智水平,是否符合听课者的知识背景,让自己的思想与学生的心灵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让自己的思想始终与学生在同一个频道上。

4、备课是要表达老师的思想,是要把老师对知识的感悟融入课堂。所以我们青年教师要杜绝拿来主义,不可直接拿别人的教案、别人的ppt去上课,这样的课堂可想而知。更重要的是你将永远无法成为一名真正的老师。别人的东西也许好,可再好也是别人的思想,是依据别人的学生现状和知识背景写出来的,你的思想、你的学生与他人的思想、学生会相同吗?而且因为是别人的东西,你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也不熟练,而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你只能被别人的思想束缚着,整个课就会很生硬、很死板,你的思想无法表现。所以当我们刚刚开启教师职业生涯时,从一开始就要培育个人教学风格,而不是当一名复印机老师,老是复制别人的东西。对印刷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复印件效果总是比原件差很多,何况你要复制的是人的思想。

5、青年教师要写详案,并连续写三至五年,这样几年之后,你就是教学能手了。

十、实现六要课堂好

什么是一堂好课?我猜想十个专家有十种说法。我不是专家,谈谈个人看法。我认为一堂好课,一定可以体现这样六要。

任务要明 环节要清 讲解要精 练习要够 氛围要活 板书要美

下面以我个人为例阐明我的观念。

1、任务要明。就是一堂课一开始要让学生明白当堂课要完成的任务,并告诉学生任务的先后顺序、难点重点在哪。这样学生对将要开始的这堂课就有了一个整体预测,师生之间迅速形成了相同的目标,学生对老师的每一步教学心里都不会意外,听课时思维能与老师高度一致。

2、环节要清。这几年我们初中一直在推行“4+X ”课堂模式。“4+X”其实就是指课堂的环节,并且每堂课都固定这样的环节。我上新课是这样进行的: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讨论自主学习时的问题,学生展示与教师点拔,当堂练习或当堂测试。我上练习课是这样进行的:学生自主练习,相互讨论,学生展示与老师点拔。如果老师们坚持自己的模式,形成固定环节,学生每节课都知道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学习会更轻松,效率会高很多。

3、讲解要精。我基本上能做到不满堂灌,我们新老师、青年老师也要尽力避免从上课讲到下课。青年教师一般都缺少课堂经验,驾驭课堂能力不够,很难做到语言精练。所以有时候你会发现一个问题:你反复讲了多次,而学生越听越迷糊。正像三毛所说的那样“爱不要说,不要说,一说就错。”这个世界够完全做到我“说”即我“意”的人是不多的。特别是那些学生自己能理解的知识点我们一定不要讲。现在我们提倡用导学案,所以当学生完成导学案时,你发现学生已经自己学懂了的,就不要讲;相互讨论解决了的也不要讲;非讲不可的要做到一句能讲明白的不用两句。

对练习课也是这样,不要拿一张试卷从第一题讲到最后一题。这其实反应出老师没有精心备课。有些题没有几个学生错你讲它干吗,有些题讲了也没人能听懂你讲它有用吗?在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只能保持15分钟左右,所以你的重点放在这15分钟内讲完。因此课前老师要明确这节课讲什么不讲什么,切不可随意。

这就是精讲。

4、练习要够,不要多。练习题要有针对性,与当堂课知识点对接。练习的目标是为了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就是老师们常讲的精练。

5、氛围要活是指课堂是表现自我表达观念的场所,老师要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表达顺畅的环境。人是要在社群中才能获得成长的。我们老师不能一言堂,这样会限制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发展,甚至影响情商的培养。所以有经验的老师都是导演,坚持把时

18 间还给学生,坚持让知识从学生口中表达出来,这才是学习的规律。

6、板书要美。

首先,课堂上学生欣赏着老师工整的板书,优美的粉笔字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心生愉悦。

第二、好的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途径。学生通过板书能够清楚地领会教学内容的思路和结构,掌握重点难点,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对知识的感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第三、学生通过板书还能学会抓重点,学会如何进行归纳、总结等,对培养学习能力很有帮助。

第19篇:给老师课堂的建议

公共心理学课堂教学反馈

任课老师:李斌

课堂号:11or12 课堂序号:12

一、你希望从公共心理学课堂学到什么?(至少3点先后排序)

1、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2、了解心理学与日常生活中的联系

3、方便与人交流

二、你认为一个的优秀的大学老师应该是怎样的?(至少7点先后排序)

1、知识渊博

2、课堂教学思维严谨

3、关注学生

4、教学幽默风趣

5、对待学生平易近人

6、有较好的课堂规划

7、珍惜课堂时间

三、你从本公共心理学课堂上学到的最有用的东西什么?(至少3点排序)

1、基础的心理学知识

2、心理分析思维

四、请你评价一下你们的公共心理学课堂任课老师。(至少2个优点4个不足) 优点:

1、课堂教学轻松,

2、关注学生

缺点:

1、没有很好的课堂规划,

2、教学缺乏严谨思维

3、表达能力欠缺,

4、专业知识缺乏

五、你对公共心理学课堂的教学有什么建议?(至少3点)

1、尽量少理理课堂时间做其他学生的课程论文问卷,如果做的话时候高职其中的心理学知识与目的

2、加强对专业思想的教育

3、老师上课氛围应该轻松

六、你对你们的公共心理学课堂任课老师的改进建议?(至少3点)

1、上课珍惜时间

2、课堂作业布置注重质量

3、讲课勿太随意

七、其他意见与建议

我不是师范生,所以心理学本来不是我的必修课,因为我对心理学有很强烈的爱好,所以平常我都有旁听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课,周末也偶尔去听辅修的心理学课,但是都学的很没有一个系统性。终于在今年在课程允许情况下选了心理学基础这门课,上课也基本上都能够按时到教室,可是一学期下来,虽然系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但是总体来说并没有得到我最初想得到的东西,其中一个原因是自己并没有很认真的听课和课后学习,还有一个原因是我觉得老师并没有很好的传达心理学在我心中的魅力,老师总是一副很无所谓的样子。一学期下来倒是让我觉得心理学很没有意思。所以我觉得以后学校安排老师上心理学课的时候要注重老师的表达能力,毕竟作为一门公共课只要会选的同学都是抱着强烈的学习兴趣来的,老师不应该让学生过于失望。

第20篇:老师给学生的建议

老师给学生的建议

一、语文学习建议

1、端正学习态度,重视语文学习。

2、课前预习。

3、上课认真听、用心记,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4、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

5、善观察、细思考、勤写作,常反思。

6、做一个有思想、有责任心的人。

二、数学学习建议

1、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努力学习。

2、课前做好上课的充分准备。

3、手要勤快,作业要认真、细心、规范。

4、自习课保持安静、自觉、有计划、高效率的学习。

三、英语学习建议

1、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标。

2、自立、自信,有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

3、合理安排学习任务,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4、遵守班规班约。

5、学会沟通,善于合作,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6、有问题及时解决。

7、听从老师指导。

8、以(课)本为主,狠抓基础,读练结合。

9、扩大阅读量。见缝插针,多读多背课文,培养语感、积累词汇。

10、重视词汇和句型,坚持通过造句练习把每单元的词汇和句型巩固和运用,并最终形成文章。

11、重视总结经常出错的知识。

12、提高早自习学习效率的关键是态度和方法,要用“心”去学。

11、老师讲过的习题能再做一遍。

12、要有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13、建立错题档案。

四、政治老师给学生的建议

1、热爱政治学习,积极思考,敢于梦想。

2、多与老师沟通,听从老师的教导。

3、学会听讲,学会思考,学会考试。

4、从小处着手。细心研读课本,关注教材,关注时事。

5、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用教材知识去解读时事政治;用先进理论指导教材学习。

6、做题要从容,视野要开阔,用语要规范,字迹要清晰,逻辑要合理,结构要严谨。

7、不偏科。

五、历史学习建议

1、高度重视历史学习,积极行动起来,提高通过率,多达优秀率。

2、制定详细周密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认真落实。

3、听、思、读、写并用,练到实处。

4、理清线索和头绪,抓住重点(主干知识),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优选试题进行重点练习和针对性训练,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率。

6、研究考试策略和答题方法,磨练考试意志,增强必胜信心。

六、地理学习建议

1、抓住课堂。

2、完成相应的练习任务。

3、根据老师平时讲课中强调的重点,结合地图进行复习巩固。

4、重视区位因素的分析。

5、根据典型例题,结合自己学习中的劣势,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强化巩固。

给老师的建议
《给老师的建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