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学会看病(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29 18:07:2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学会看病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200

9、

12、02

五(3)班

赵玉婷 教材简析:

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磨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课文先讲母亲发现儿子病了,准备照例自己用药给他治病,后又改变了主意,让他自己独自到医院看病。“当我又准备在家里的储药柜里找药时,却突然怔住了。”说明母亲意识到应该锻炼儿子独立面对疾病。接下来的对话,可以看出儿子对父母的极度依赖,更坚定了母亲“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的决心。“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生怕自己改变了主意”、母亲对儿子的嘱咐、“心立刻软了”、“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等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爱子真情饱含其间。再讲儿子到医院后母亲在担心、后悔与自责中等待,直到儿子看完病回家。“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等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浓浓的母爱。母亲看似“冷漠”的言行,是为了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对孩子的未来负责,通过让儿子学习找医生看病,磨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本文从母亲尽责的独特视角,反映了母爱的广袤深远。选编这篇课文,一是引导让学生全面认识母爱,一是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体会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到文中母亲的做法并非无情,而是源于理智的爱。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在上课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曲——《鲁冰花》。

导入语:这首歌是描写母亲的。我们常说,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今天,让我们走近一位母亲,感受她对儿子的另一种爱,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2.字词教学。

(1)这篇课文中有很多四字词语:喋喋不休

雪上加霜

按图索骥

来日方长

忐忑不安

毫无疑义

聊胜于无

(2)课文中也有一些特别难读的词语:打蔫儿

艰涩

坠入

谴责

拖沓

3.刚才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看病,最后儿子学会了看病)

三、细读课文,体会母亲的情感变化

过渡:这是一位母亲,而且是一位做了多年医生的母亲,她怎么会让自己生病的孩子独自去医院看病呢?

1.一起来看看发生在他们之间的对话:(出示)

“你长大了,你得学会看病。”

“看病还用学吗?您给看看不就行了吗?”

“假如我不在家呢?”

“那我就打电话找你。” “假如„„你找不到我呢?”

“那我就„„找我爸。”

“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

“那我就忍着。反正你们早晚会回家的。”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

“妈妈,您的意思是让我独自去医院看病?” 早治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 “正是。”

“那好吧„„” “你到街上去打车,然后到医院。先挂号, 记住,要买一个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诊台, 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

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 “妈妈,您不要说了。”

(1)老师读妈妈的语言,同学们读儿子的语言。边读边思考,从这段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儿子非常依赖自己的父母,而这位母亲在步步紧逼着生病的 2

孩子独自去医院看病

(2)是啊,你们注意到了,因为在母亲说的话中,有一个词出现了很多次。(假如)

(3)面对生病的儿子,母亲说了一连串的“假如”,这不由得让我们觉得这位母亲有些——(狠心、不近人情、冷漠)

2.这真是一位狠心的母亲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母亲心理的句子,在旁边写写母亲当时的心情:

(1) 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正是。”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 (做出决定)

(2)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心软、犹豫)

(3) 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后悔、自责)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担心)

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担心) (4) 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勇气回升)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母亲在这个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当我想到作为母亲,自己有这个责任及早教会孩子看病时,我是那么(坚定)地做出了决定,当孩子沙哑着嗓子说“妈妈,您别说了”时,我立刻(心软了),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不仅如此,随着时间艰涩地流动,我越来越(担心),但是当看到孩子从医院回来时,我的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

3.小结:是啊,在儿子离开家后,母亲有犹豫、后悔,更多的是担心和自责,她怎么会是狠心的母亲呢,可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位母亲的心理,去了解她的真是想法。(出示)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1)母亲的内心深处在不住地谴责自己,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了母亲深深的自责?(一定、最狠心、何必在意)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

(2)母亲在自责些什么呢?(自责自己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雪上加霜在文中指的是——(孩子生病了,作为母亲不但不去帮助他,还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

除了这个,母亲还在自责什么呢?(自责自己为什么不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

除此之外,母亲又在责备自己——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从母亲这一声声的自责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母亲让生病的孩子独自上医院,内心非常的后悔、焦急„„)谁能来读一读?

4.自从儿子出门的那一刻起,我不仅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而且似乎觉得连时间也在和我作对。(出示)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1) 自由读这个句子,你有什么感受?(感受到时间过得很慢)

从哪个词你感受到了?(艰涩)谁知道“艰涩”的意思?(艰难,缓慢)

你还有什么感受?(母亲内心很担心)

为什么时间在这位母亲的眼里流逝得如此的缓慢,如此的艰难,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母亲在家里忐忑不安,很担心) (2) 假如你就是这位母亲,你会担心些什么呢?想象一下,十分钟过去了,你会担心些什么?(担心孩子是否打到车„„)是啊,孩子第一次出门,他能不能打到车呢,你感觉到——

半小时过去了,你又在担心什么?(是否安全到达,是否已挂了号在排队就诊„„)你依然感觉到——

一个小时过去了,你还在担心什么?(是否已经在就诊„„)你深切地体会到——

两个小时过去了,你更担心什么呢?(儿子怎么还没有回来„„)你更是体会到——

是啊,儿子离开家了,把妈妈的心也带走了,你感觉——

(2)儿子独自去医院,妈妈在家经受着煎熬,除了“艰涩”这个词,你还能从哪里体会到母亲在忍受煎熬?(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这是一番怎样痛彻心扉的煎熬啊,恐怕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深切体会到,整整两个小时,妈妈就是在这样的煎熬中度过的,带着这种忐忑不安的心情,带着这 4

样的心痛,带着我们对这位母亲的理解,一起来读一读。

(3) 作为母亲啊,你是那么担心,那么心痛,那你为什么要让孩子独自去医院看病呢?

5.妈妈虽然很担心自己的儿子,但在儿子面前没有流露,她只是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出示)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母亲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为了什么?(为了让孩子学会看病)仅仅是如此吗?还为了什么?(为了让孩子学会独自面对生活)那在这里,“路线图”只是去医院的那张路线图吗?还指什么?(生活的方法,生存的方法)

6.小结:这真是一位用心良苦的母亲,在这个过程中,她教会了儿子生活的方法,生存的方法,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既磨炼了儿子,又磨炼了自己,但是这是一种尽心的爱,尽责的爱。

四、总结拓展

1.小练笔:回忆一下,在你生病时父母是怎么做的,今天学了这篇课文,你又有什么话想对父母说。

2.知道这位母亲是谁吗?(出示作者照片)阅读《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相信大家对这位母亲有更深的认识。

五、作业设计

完成小练笔。

板书设计:

20.学会看病

决定→心软、犹豫→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推荐第2篇:学会看病

20、学会看病

湖南中心小学 刘黎明

教材分析:

《学会看病》是女作家毕淑敏的作品,文笔优美,情感细腻,编者意图有二:一是围绕单元语言训练点,进一步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一定的描写方法,表现父母之爱的;二是围绕单元主题,使“父母之爱”能多角度、多侧面地呈现,主题更为丰满。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拓展课文教学的功能,以读促学,期望学生自得。 学情分析:

本文从母亲尽责的独特视角,反映了母爱的广袤深远。选编这篇课文,一是引导让学生全面认识母爱,一是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艰涩、残忍、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描写母亲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20、学会看病

一、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第20课,请位同学读题。 (全班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导语: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检查词语。师:指名读词语

打蔫儿 拖沓 摇摇晃晃

喋喋不休 忐忑不安 深深谴责 按图索骥 雪上加霜 聊胜于无 艰涩 坠入 磨炼 残忍

师:请全班同学来读一遍。

2、那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课文主要讲儿子生病了,当医生的母亲没有在家里给他看病而是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最后孩子学会了看病。

(设计意图:本课是略读课文,应放手让学生自学,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积淀道德情感的能力,给学生足够自主学习的空间。)

三、了解切入

师:学课文前,我想先了解下如果你生病了,你会怎么办? 生:爸妈带--- 师:爸妈不在家呢? 生:找爷爷奶奶----- 师:爷爷奶奶没空了? 生:----- 师小结:把大家逼问傻了吧,文中的儿子也向你们一样依赖家长,所以他的母亲才下定决心让儿子学会独自去医院看病。

板书:依赖 决心

师:那你们敢自己一个人去医院看病吗?担心什么?怕什么? 生:不敢。怕------ 师小结:你们担忧的这些,对于在医院工作的母亲,她知道吗?她担忧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切入,把孩子带入了往事的回忆中,这样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为学习本课创设了一个最佳的情境。)

三、品读课文

导语:下面,请同学们轻轻翻开课本20课,一起走进母亲的内心世界,划出文中描写母亲心理变化的句子?再认真读一读,并在句子旁边写写批注你读懂了什么。

1、生自读自悟。

2、全班交流,师点拨并指导朗读

(一)犹豫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妈妈这就领你上医院。’”

1、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母亲犹豫的心情?

2、,然后突出--犹豫--读读。(二)自责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看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指点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1、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母亲自责的心情?

2、自由读读这一处

3、请一位同学把母亲当时自责的心情通过句子表达出来。师评议: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母亲那深深的自责。

4、师:来,让我们一起都去感受下,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因为——生接读

(三)后悔

在自责之前,母亲的情感还有什么变化?

1、后悔什么?

生:后悔孩子生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雪上加霜。 师: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中的雪上加霜什么意思? 生:后悔没领他一道去看病。 师:请读出母亲的后悔。

师:领着他一块去,会有什么好处?

生:可以指点他。第二次可以照着第一次去做了。

师:照着第一次去做了,这叫做“按图索骥”。这个词再读一遍。 生:齐读“按图索骥”。(老师及时抓住学生自己的语言,在交流中让学生理解了“按图索骥”。)

2、朗读体会

师:通过写后悔什么,后悔的两个原因把后悔写具体了,把母亲的心理活动写得更加细腻了,这可比写10个后悔强多了,让我们再来深深地体会母亲的悔意吧。

(四)担心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1、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母亲担心的心情? A、理解“忐忑不安”。

师:从字形上来猜测一下,它是什么意思? 生:心在一上一下,很紧张,很不安分。

师:好的,请坐。心忽上忽下,心神不宁的。我们中国汉字真神奇,从字形上就能看出它的意思来?那谁能读出母亲的忐忑不安。谁来试试看,自己可以在下面试试。 生:读。(让时间过得慢一点好吗?)

——再读(效果非常不错)。

B、这种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心神不宁的心理纠缠了母亲两个多小时,让母亲度日如年,望眼欲穿啊

C、是呀!时间艰难而又缓慢地流动着,也说明了时间过得慢。 师评议; 你用朗读告诉我们,你体会到了母亲的担心。

2、两个小时是7200秒,每过一秒钟,堆积在母亲心里的担心就多一些,心里就越忐忑不安,心里越忐忑不安,时间就(过得越慢)。作者在这里用了像沙漏这样的比喻就把母亲当时的忐忑不安写得更加形象,更加生动了,突出了这两小时里母亲的难煎熬,度日如年。时间依旧艰涩地流动,---生接读

3、师小结:

同学们,课文在母亲让孩子独自去看病的过程中,用了许多细腻传神的心理描写,突出了母亲从坚定、到犹豫、后悔、担心、自责的心理变化,无论心理怎么变,出发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母亲对孩子的?(对儿子的爱)

板书:爱

4、学到这里,大家已经明白了母亲的那份良苦用心,母亲想让儿子学会的仅仅是看病吗?还有什么?

生:----做人、独自生活、独立

(设计意图: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自读理解,并渐进式地写话训练,能起到启发思维,深入思考,优化观点的效果,在读中悟,在读中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情感的升华,激发学生回报母爱之情。)

四、延伸拓展

师过渡:都说母爱是世间最无私的,课文中的母亲就是这位毕淑敏阿姨,她在还写了早年当医生,后来写了许多的文章。

下面请读读节选自毕淑敏阿姨写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大家从这段心理描写中读懂了什么?

(设计意图:巧用阅读材料《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这篇文章,引导孩子们再一次走进人物的心理,感受心理描写的魅力,做到活学活用。也再次感受作者那种爱孩子的内心情感)

五、总结全文

通过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老师很高兴,大家在这节课上学了这么多语文知识,特别是在文章中对人物的心理进行细致的描写,将会让读者更好的走进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此外,母亲的良苦用心一定也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孩子们学会总结、归纳学习收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母亲: 焦急、担心、自责、后悔 母爱伟大

儿子: 学会看病→学会生活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侧重让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学习:一是在学中应用学习方法,这是第一次学,我放手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这样的学既是默读、朗读、批注等方法的应用,也督促了学生深入地品读课文,使每个学生的理解落到实处。二是在学中迁移表达方式,这是学生第二次学,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和心理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迁移运用。三是在学中陶冶审美情趣,这次学是在前两次自读自悟、换位体验的学习后学生的情感体验。全节课的设计是让学生在自读自语的学习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伟大。

推荐第3篇:学会看病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说“母爱”

1.叙说“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说说自己在上次听演讲之后,对母爱的体会。

3.导入新课。

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阅读课文,懂“母爱”

1.一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

(2)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两种方式解决:同学间互相解决,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

2.二读课文。

(1)按要求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2)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3)深入理解感悟:(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A:“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母亲内心矛盾,爱子之心昭然若揭)

B:“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深深自责,足见爱子之切)

C:“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度日如年”的感觉只因母子情深)

D:“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磨练的是“意志”,体现的是“至爱”)

E:“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负责任的爱是真爱)

3.三读课文。

母爱是广袤深远的,母爱的表达也是异彩纷呈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好体会母亲的感情。(读好描写母亲语言、心理等句子是重点,读出感情的变化是关键)

三、联系实际,赞“母爱”

1.教师引导。

“母爱”的主题是永恒的,是共同的。但每个人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爱”是各不一样的,能不能把你自己感受到的母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可以写首诗,可以唱支歌,可以说几句话。

2.独自准备。

3.交流共享。

四、拓展延伸,谢“母爱”

今天,我们通过阅读课文,走进了作者的心灵,她告诉我们母亲如何给予儿女“爱”;同时我们也走近了母亲的世界,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被爱是同样的沉重。“学会看病”不仅是我们自己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也是对“母爱”的最好报答。母亲对儿女的爱的表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我们对“母爱”的报答也不要千篇1律。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时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它!

板书设计:

学会看病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学会看病》教学反思:

《学会看病》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理解这位母亲独特的爱子方式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说”与“读”、“读”与“悟”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入文本,去理解母亲尽责的独特方式。所以教学的重心放在研读探究,体会母爱的教学环节中。我先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然后叫他们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感情变化的过程,并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接着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从孩子们的相互交流中,能体会到他们已经理解了这位母亲的作法。但是母亲对儿子那份浓浓的母爱之情学生体会肤浅。如何让孩子们理解更深入一些,我紧紧地抓住文中多处描写这位母亲内心活动的句子,反复朗读,形式多样。在边读边悟中,引导孩子们不仅逐步认识到母亲感情变化的过程(即: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而且从这些细致的心理活动句子的描写中,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有的孩子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或句子,并结合自身的实际谈感受,有一部分孩子只能蜻蜓点水或浮光掠影的谈一点,而有极个别学生的表述缺乏条理性、逻辑性。

推荐第4篇:学会看病

课题:《学会看病》

执教者:张淑华

时间:2011年12月2日

教学流程:

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2、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 理解“打蔫儿、喋喋不休、按图索骥、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 通过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浓浓的母爱。

(3)、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4、教学过程:

一、背诗导入,质疑母爱

1、背诵《游子吟》同学们,你们会背很多诗歌,刚才我们已经展示了,还记得这一首吗?《游子吟》

2、千百年来,母亲的爱就像这贴身的衣服,给我们温暖,给我们力量。你摔倒了,母亲会---(生接答)你饿了,母亲会----()你生病了,母亲会---() 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是怎么想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板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按要求自由读文。

自读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把不熟悉的词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利。

②想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打蔫儿拖沓喋喋不休按图索骥

艰涩忐忑不安深深谴责聊胜于无

①指名读准词语

头两个词文中是描写谁的?(病中的儿子),“打蔫儿”是怎样的?(显得没精神,头抬不起来,)“拖沓”形容什么?(步子沉重„„)这两个词正描写出儿子病时无力的模样。

②师:儿子还没有成年,病中的他显得那么虚弱。此时此刻,他多么需要----(生接答)

③生活中如果你病了,你的妈妈会怎样做?(生自由回答)但文中的母亲却是怎样做的?

④概况全文大意。谁能把这两个意思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潜心会文,读懂母爱

(一)创设情境,体会狠心

1、师:在你看来,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呢?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是怎样的母亲?谁来找到这句话,读一读。

2、出示“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看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板书“狠心”)

师:你从这句话哪个词读出了母亲的狠心?

生自由回答。(体会“雪上加霜”)“雪上加霜”指什么?(让儿子独自看病) 是呀,儿子不过十二三岁,还从未一个人去过医院,我却让他在生病发烧时去医院,所以------“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看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3、文中哪些语句具体表现了母亲的狠心呢?生自由答。

出示“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这句话里哪个词最能表现母亲的残忍?

(板书:逼问)怎样问才叫逼问?(步步紧追,问了再问)逼问谁?(逼问病中的儿子)

4、师生对读,体会狠心

①我来演母亲,谁来演我儿子?只读母子间的对话。

儿子烧的滚烫,我没有马上给他找药,却逼问他,要他同意独自上医院,这怎能不让人觉得——“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

从这段对话中,你体会到这是什么样的母亲?

生:这是个——的母亲,这是个——的母亲(冷漠、残忍)

②分男女生对读,带着这种冷漠、残忍,女生来读母亲的话,男生读儿子的话,相机指导读出逼问的语气和儿子虚弱的语气。

小结:孩子都病得打蔫儿,一般的母亲想都不敢想让他独自去医院,文中的母亲却逼着儿子做出了如此大胆的决定。我怎能不想——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

5、想像补白,情境写话

播放音乐,分组写话。儿子独自去看病,会遇见什么困难呢?想象一下,

①、在寒冷的大街旁,儿子拖沓着脚步,焦急地张望着,出租车怎么还没有来呢?想像儿子是怎样冒着严寒站在街边等车的,写一段话。

②、在拥挤的医院大厅里,儿子是怎样孤零零地排队挂号看病的?

③、在散发着浓浓药味的注射室里,耳边是病孩尖利的哭声,眼前是别人父母的呵护和关爱,儿子会怎样想,会怎样做?

6、交流写话,引读煽情:

学生读自己写的话,引导学生反复读: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因为在孩子生病时——

引读:是呀,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因为就是想锻炼他——相机理解“按图索骥”。师:第一次带着儿子去医院看病了,第二次儿子可以照着做,这就叫“按图索骥”。

(二)细细感悟,悟痛中爱

1、师:读到这里,我不禁要问,面对病中的儿子,母亲真忍心这样做吗?这到底是不是狠心的母亲吗?请你从文中找出相关的理由来说说。(出示)再读课文,划记文中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生自由回答。

①(出示:“时间艰涩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收缩成一团。”)

②了解沙漏。知道沙漏是什么吗?(古代一种计算时间的工具)看图,你觉得它的流速快吗?(慢)师:你从母亲把时间比做沙漏体会到了什么?(板;度日如年忐忑不安、担心)理解句子可以抓重点词语,你能从哪个词感受到母亲的(担心、度日如年)

③师:既然时间过得慢,把“艰涩”换成“缓缓”行不行?为什么?(体会母亲在一分一秒中的煎熬)

小结:时间过得越慢,母亲就越忐忑不安,母亲越忐忑不安,时间越(过得慢)。放慢语速,齐读这段话。

④师:你还抓到哪个词能表现母亲的担忧?(疼痛)

师:疼痛到什么程度?(心收缩成一团)

师:这是怎样的痛?(母子连心,揪心的痛)

小结:这种疼痛远远胜过病痛的十倍、二十倍„„

(四)想象说话:这时候母亲最心痛什么?(一路上,他摇摇晃晃的走着,会不会有危险呢?在拥挤嘈杂的医院里,儿子排在长长的队伍中,他受得了吗?又要挂号、又要交钱,儿子知道怎样做吗?)如果你是母亲,这时你最想儿子说什么? 填空: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十分钟过去了,儿子没有回来,母亲想

(),心疼痛的收缩成一团 ;

二十分钟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母亲想(),心疼痛的又收缩成一团 ;三十分钟过去了,儿子仍然没有回来,母亲(),心疼痛的再次收缩成一团 ;„„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仍然没有回来,

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狠心的母亲吗?此时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母亲?

小结:这哪里是狠心的母亲,这分明是一个疼爱孩子、很有责任心的母亲呀!

(四)悟悔中情

你还从哪些语句能感受母亲并不狠心?体会“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

子„„.”你体会到了母亲的什么?(犹豫、后悔)“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坚定信心)

四、诗歌诵读,升华母爱

1、导语:同学们,你能理解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2、母亲逼着自己的孩子独自去看病,希望孩子能学会独立生活。表面是狠心、冷漠,内心却犹豫、忐忑不安,这些心理变化都源于对儿子深深的——生接“爱”(看板书画心形)这是一种怎样的爱?(生接)这是一种„..的爱。 所以作者在文章结尾这样写到:

我们把它稍微变换格式,它就成了一首短诗。让我们深情诵读,体会母亲超常的爱吧。

3、师朗读诗歌: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

总有一天,

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

我预先能帮助你的,

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

它也许不那么准确,

但聊胜于无。

理解“聊胜于无”,生齐读。

3、联系生活谈母爱。现在的你,一定对母爱有了更深的理解。生活中,你的父母有没有像这位母亲一样对你狠心过?

五、拓展阅读,多元品味

1、小结:母亲的爱是多姿多彩的,母亲的爱是广袤深远的,包容是一种爱,狠心也是一种爱。关爱孩子是每个母亲都会做的,但能像这位母亲那样狠心地爱却很少见。你知道这位用心良苦的母亲是谁吗?出示作者照片:毕淑敏 简介作者。课外阅读《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写读后感。

2、场景补白,续写心理活动

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写写儿子的心理活动:

妈妈决定我独自去医院看病,(

我学会了看病,走在回家的路上,(

板书:学会看病

犹豫后悔自责

狠忐忑不安心

););

推荐第5篇:学会看病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独特的爱子方式。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2、字词把握

3、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体会母亲的情感变化

(一)出示自学提示。

1、面对生病的孩子,母亲是怎样做的?

2、品味文中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3、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感受,体会母亲情感有什么变化。

(二)学生自主学习。

(三)研读母亲的语言

从母亲和儿子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什么? (1)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淡淡自己的感受。 (2)教学圈点批注

(3)小结:此时的母亲,是个( )的母亲。

(四)研读母亲的心理

1、自主研读、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展示

2、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

3、运用圈点批注

(五)总结母亲情感的变化

(决定让儿子独自去看病,然后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最后勇气又回到心里。)

母亲情感变化多样,不变的是什么?

小结:这是一个( )的母亲。

(六)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教师总结,升华情感

五、拓展延伸,抒写情感

“母爱”的主题是永恒的,是共同的。但每个人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爱”是各不一样的,学了这篇课文,你肯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请选择一个合适的对象,把你想说的话写出来:(1)文中的母亲;(2)文中的儿子;(3)自己的父母;(4)自己的同学或伙伴。

《学会看病》说课及反思

大堰坡中学

曹龙梅

《学会看病》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理解这位母亲独特的爱子方式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 为了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 “读”与“说”、“读”与“悟”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入文本,去理解母亲尽责的独特方式。所以教学的重心放在研读探究,体会母爱的教学环节中。 我先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然后叫他们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感情变化的过程。因农村学生的合作交流的积极性不强,我按母亲五次情感变化一个部分一个部分的让学生“读”与“说”,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进而理解这位母亲的做法。

但是母亲对儿子那份浓浓的母爱之情学生体会肤浅。如何让孩子们理解更深入一些,我紧紧地抓住文中多处描写这位母亲内心活动的句子,反复朗读,设计一些小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结合圈点批注的学法。在边读边悟中,引导们学生不仅逐步认识到母亲感情变化的过程(即: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而且从这些细致的心理活动句子的描写中,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有的孩子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或句子,并结合自身的实际谈感受,但还是有一部分孩子理解不够到位。

教学下来,虽然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还是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不但对课文内容理解了,课文也读熟了,真正体现了“以读为本”、“以读促悟”的理念,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推荐第6篇:学会看病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知深明事理、柔肠百转的母亲和有勇气接受磨练的儿子这两个形象。并通过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感受到母亲对儿子深沉、广阔的爱,并能够有感情朗读课文。

3、发现并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表情、动作等描写间接揭示人物心理和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4、通过补白文本的方法,理解母亲虽经受内心煎熬,仍旧坚持锻炼儿子的良苦用心。从而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母爱,并树立独立面对生活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难点: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图片导入,简介作者。

2、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毕淑敏的文章,它讲述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请大家打开课文。

二、自学质疑

1、默读课文,把难懂的词语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交流难懂的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拖沓、打蔫儿在文中形容谁?从这两个词语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面对生病的儿子,母亲一般会怎么做?课文中的母亲又是怎么做的?(齐读课题)——《学会看病》

文中的母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

过渡:阅读课前“导读”:谁来读读课前的导读,也许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这篇文章。

1、小组合作: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2)、把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在空白处写下你的感受和体会。小组内进行交流。

2、反馈

3、那么,我们就按照导读中写到的,先来读读母亲和我的对话,看能读出些什么。

4、细读人物对话,感受母亲的矛盾。1)、师与生分角色读对话。

2)、这一段对话是母子二人的对话,谁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这狠心、残忍的逼问下,是母亲要锻炼儿子坚定的决心。

3)、品读“······”“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重的孩子”,感受母亲内心的矛盾。

5、品读人物内心,感受爱子深情。

自读21自然段至23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感受深刻的语句,想一想,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1)、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留下母亲一个人在家中等待。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1)、读句子。说说读懂了什么? (2)、再读句子。

2)、母亲在这漫长的等待中,心里想了些什么呢?你还画了哪些句子? 预设

1:后悔:

(1)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 (2)有感情读句子:“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

预设

2:自责:

(1)虽然我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感冒,如果寻找适宜锻炼看病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

(2)有感情读句子:“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

预设

3:痛苦:

(1)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2)有感情读句子。

仅仅是后悔、痛苦、自责吗?还可能会——

3)、是呀,使母亲的内心越来越沉重的不仅仅是时间,而是随着时间一点一点加剧、累积起来的——担心、后悔、自责、痛苦······呀!

4)、谁又能说这复杂而矛盾的心路历程,对母亲来说不是一种磨炼呢?

6、想像儿子的内心活动,理解母爱。1)、终于,儿子平安回来了。并骄傲地向我宣布,已经学会了看病。儿子学会的只是如何看病吗?他还学会了——独立、生活。

2)、在这个过程中,儿子的内心又有怎样的变化呢?我们就仿照着作者的写法,写写儿子的心里活动。

场景一:母亲要我一个人去医院看病,······

场景二:在医院里,我看到别的孩子有父母陪伴, 听到病童的哭 声不时从病房里传出来,我想······ 场景三:

我终于学会了看病,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前面回 家的路,我想······

3)、学生汇报。

四、拓展文中,升华母爱。

1、是呀,你们已经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文中的母亲在最后写到:配乐朗读。

2、倾诉体会,赞美母爱。过渡语:现在你们还小还能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但总有一天会长大不再有父母的这份呵护。到那时,要想经受住生活的风吹雨打,现在就要经受锻炼。此时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选择一个合适的对象,把你想要说的话先写下来:

(1) 我想对文中的母亲说…… (2) 我想对文中的儿子说…… (3) 我想对自己的父母说……

(4) 我想对自己说……

3、教师总结:同学们,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呢?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用自己的成长,用自己的成功,让父母放心。我们班同学行吗?

文中的母亲锻炼了孩子独自看病和独立自主的能力,也让学习这篇文章后的我们懂得了要学会独立面对生活。因为路是要靠自己走出来的。她真是一位用心良苦地母亲。

五、作业超市

1、抄写本课生词,每个三遍。

2、摘抄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至少三处)

3、生活中,有很多事我们是靠父母的帮助才完成的,今天回去,尝试独立做一件这样的事。

4、阅读:《剥豆》、《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五、板书设计:

学会看病

“狠心”

依赖

母亲

儿子

磨炼

独立

推荐第7篇:学会看病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 教材分析

《学会看病》选自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略读课文。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本组课文都是以父爱母爱为主题的,旨在让学生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能够理解不同形式的父爱和母爱。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毕淑敏,作者主要讲述了她儿子生病时,她没有给儿子看病吃药,而是让儿子自己去看病,最后儿子学会了看病,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文中有大量的母子之间的对话和母亲的心理活动,透过母亲一系列的动作和心理变化,真真切切地表达了一位母亲既心疼儿子又希望儿子独立的一种复杂的情感,体现了一位母亲的爱。

新课标对小学生的略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学会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自主学习,交流感受,提高阅读能力。

◆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独立识字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本课是以一篇略读课文,对生字词的要求没有那么高,教师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随文学习的过程中加以引导和点拨。这篇课文内容简单,学生比较容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要学生深入体会母亲那看似严厉、冷酷的言语下那颗温柔、充满母爱的心是有难度,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点拨。对学生来说,找出母亲心情变化的词句不难,但要理解其中的情感变化也是有难度,需要教师的点拨。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对伟大的母爱理解不深,这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 设计理念

新课标倡导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帮助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和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当前语文课倡导的是“语文味”,因此本课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走进人物,走进文本,身临其境,在朗读中品味语言,让课堂真正充满“语文味”。

◆ 教学方法

语文课的语文味是通过朗朗的读书声体现出来的,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再分角色入情入境地读一读,这样能更好感受文本的情感。因此,本课教师主要采用讲读法为主,辅以分角色朗读,情景创设,想象说话练习以及多媒体辅助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法上,主要采用勾画圈点法,自读自悟法,并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人物的心情变化。

◆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儿、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并通过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感受到母亲对儿子深沉、广阔的爱。

3、发现并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表情、动作等描写间接揭示人物心理和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4、理解母亲虽经受内心煎熬,仍旧坚持锻炼儿子的良苦用心。从而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母爱,并树立独立面对生活的信心。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 教学课时 一课时 ◆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制造悬念

师:同学们,在你们生病的时候,谁最着急?他们是怎么照顾你的呢? 学生畅所欲言。

师:你们都是父母的宝贝,从他们无微不致地照料可以看出爱你有多深。可是有一个曾经当过医生的妈妈面对生病的儿子却选择了让他独自去医院,你觉得这是个什么样的妈妈?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同学习第20课——《学会看病》。(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前先回忆对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关爱,利于调动他们的情感。然后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疑惑,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母亲,相信同学们读完课文后就会有答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查阅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师:课文读完了,面对生病的孩子,母亲是怎么做的?

预设:母亲没有亲自给我治病,也没带我去治病,而是告诉我看病的具体流程,要我独自去医院看病。

3、师:母亲究竟是怎么逼我去看病的呢?同学们找出我和母亲的对话。(ppt展示)

师:从对话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 预设:残忍、狠心、冷酷、坚决

师:接下来,我来扮演儿子,谁来扮演母亲?一起读读这对话。 [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次体会母亲坚决的态度。

4、师:如果你就是儿子,你赞同母亲的这种做法吗?为什么? 预设1:赞同,这样做是为了让儿子学会独立面对生活。

预设2:不赞同,因为儿子从没有独自看病的经历,如果耽误了看病的时间,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过渡: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子生病了,作为父母的肯定会心痛。母亲是不是完全愿意让我独自去看病呢?(不是)课文在开头交待了“儿子长得比我高了”,这说明儿子不小了,已经到了可以独立做点事的年龄。原来不是母亲狠心,相反母亲对儿子还爱到极至了。

三、品读母亲内心,感受爱子情深

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一下母亲的感情变化。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

师:文中哪句话让你感受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ppt展示句子) 做出决定: “假如„„你找不到我呢?”

师:同学们注意到这句话没有?句子中有一个省略号,它有什么用呢?面对生病的儿子,此时母亲的心中又在想写什么呢?

预设:不忍、心疼、动摇、矛盾?? 课件出示:“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师:在这狠心、残忍的逼问下,是母亲要锻炼儿子坚定的决心。

过渡:儿子第一次独自上医院做母亲的能放心吗?母亲是怎么做的?(学生接着汇报)

课件出示:“‘你到街上去打车,然后到医院„„’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 师:“喋喋不休”是什么意思?喋喋不休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预设:母亲担忧、母亲的爱

[设计意图:]通过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个词,感受母亲对儿子的担心和爱。 犹豫不决:“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师:因为他还是个孩子,还在发烧,所以我—— 预设:犹豫了

师:儿子的过分依赖使我清楚地知道锻炼他的必要,而看着儿子烧得通红的小脸儿、听着他吵哑的声音,我又怎能忍心让他独自去医院。此时的母亲内心极为矛盾。我们请两位同学来读读这对母子的对话。(由学生点评)

预设1:我听出了儿子对母亲的依赖; 预设2:我听出了母亲的心疼和犹豫; ?? [设计意图:]生生之间的评价比教师的评价更能靠近学生的内心,也更能反应出学生的学习状态,也能帮助他们更加深入人物的内心。

过渡:母亲话语中的每一个字都渗透着对儿子深深的爱。文中还有哪句话也渗透着这种母爱呢? 心软后悔:“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

师:母亲为什么后悔?

师:如何理解“雪上加霜”、“按图索骥”?

课件出示:“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师:这是一个反问句,谁能改为陈述句来读一读。 师:这里用反问句,有什么作用? 预设:更加强烈地表达了母亲的悔意。

担心:“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师:这个句子很有味道,让我们来多读几遍。时间过得很慢:从哪个词感到时间很慢?

预设:艰涩:艰难。

师:慢得像——沙漏中的沙子一点一点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一读) 堆积在心里,越积越多,让我的心越来越——沉重。(二读)

这沉重的内心世界里满满地装着对儿子的——担心。(三读)

师: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担心与痛苦的折磨,谁又能说这复杂而矛盾的心路历程,对母亲来说不是一种磨炼呢?

四、走进儿子内心,学会独立生活

1、师:在看病的过程中,儿子的内心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我们就仿照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方法,来写一写,说一说儿子的心理活动。

场景一:母亲要我一个人去医院看病,我想?? 场景二:在医院里,我看到别的孩子有父母陪伴,听到病童的哭声不时从病房里传出来,我想?? 场景三:我终于学会了看病,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前面回家的路,我想??

2、学生汇报。[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不是死板地教师教课,学生学习,教师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这种形式的训练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在独自去看病的过程中,儿子也经历了一段复杂的心路历程。幸运的是他最后学会了看病,但母亲只是教会儿子会独自去看病吗? 课件出示:“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师:“聊胜于无”的意思是? 预设:有点总比没有要好

师:谁来说说母亲还教会儿子什么呢? 师:这一段相对于全文有什么作用? 预设: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全文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找出重要的有关母亲情感变化的句子进行品读,层层递进,既理顺了文章的情感脉络,又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课堂小结,升华主题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师:你想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呢?

小结:把孩子护在羽翼下是爱,而放手让它去飞翔,接受风雨的挑战难道不是一种更尽责、更理性的爱吗?教给孩子生存的能力、生活的能力,这是做为父母应尽的责任。这也是一种爱的表现形式,它更深远更广袤。这是一种伟大的爱。

[设计意图:]生生互动的总结方式远比教师一个小结好得多。既能提供学生抒发这节课的学习心得的机会,又能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2、师:推荐两篇文章给同学们——《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这是毕淑敏的又一作品。这是一篇很能反映天下父母心声的好文章。另一篇是选读课文《剥豆》。小小的一场剥豆比赛,却让母亲的心起起伏伏,这种复杂,希望你们也能读懂,那是一种深藏的母爱,跟《学会看病》的母亲一样。

推荐第8篇:学会看病

《学会看病》教学后感

导师:杨晓红(教研室) 肇庆市龙禧小学

程月敏 本学期,在校本培训展示课中,我选择了执教《学会看病》。这篇文章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磨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根据新课标中略读课文教学的方法是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探索,为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的空间等理念。作为略读课文,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基本上是放手,先让学生总结出自学的方法;再根据学习的要求,就让学生抓住一个问题——“母亲的感情有何变化”,让他们自己去独立阅读、探讨交流。应该说,他们的自学效果不错,他们能从文中找出有关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去品味感悟;最后课外拓展,读写结合。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平时你们生病了,是谁带你们去看的呢?(爸爸、妈妈。。。)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她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母亲所写的《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2、介绍作者(课外资料)

这个导入紧密联系教学的目标、本节课的主题、情感的色调、教材的基点等因素,并力求使其自然、形象。如此一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给一节课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

明确课的类型,总结自学的方法。

1、课前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掌握和理解课文的词语。

2、阅读导读,明确本课要解决的问题。

3、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学习课文。

学习方法的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三、

检查课前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自学情况。

第一组:打蔫儿、拖沓

这是形容谁的?(生病的儿子,人在生病时往往是怎样的?显得没精神,步子沉重„„这两个词正是描写出了儿子病时的模样。)

第二组:喋喋不休、忐忑不安、大吃一惊、雪上加霜、来日方长、聊胜于无

2、运用是最好的理解。请从上面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写在下列句子中。 (1)、明天我要参加期末考试了,妈妈(

)地说着,要我仔细审题,要我把字写工整。 (2)、小月的妈妈长期卧床不起,全家的生活靠爸爸一人支撑,最近,爸爸也得一场重病,这对他们一家来说真是(

)。 (3)、都快六点了,妈妈还没有回家,我望着黑沉沉的夜空,(

)地想:“怎么还不回来?难道出什么事了?”

此环节的设计除了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之外,还培养了学生对生字、词的自学与运用的能力。

四、

学习课文

为了突破难点,我在教学课文中采用了以“说”与“读”、“读”与“悟”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入文本,去理解母亲尽责的独特方式。所以教学的重心放在研读探究,体会母爱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指名读导读,其它同学划要求,学生汇报自学要求。

2、根据要求自主地学习课文。课件出示要求: (1)、快速阅读课文,面对生病的孩子,母亲是怎么做的呢?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空白处。(老师巡视,提示坐姿、读书做笔记的习惯等)

3、学生汇报主要内容,老师结合板书

母亲

孩子

4、学生四人小组交流体会后,请学生汇报体会。请以这样的开头说说你的体会:

我感受最深的是第(

)段,这是母亲的(

)描写。从中我体会到——————————————。

5、请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同桌分角色读课文。

6、提问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出示课外资料。

《丈夫眼中的毕淑敏》

7、老师小结

母爱不是溺爱,能为孩子将来着想,才是真正的母爱!这真是一位用心良苦地母亲。让我们再次聆听母亲的心声,这也

1 是天下所有母亲共同的心声!(师深情朗诵。)课件出示:

孩子,

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 总有一天, 你要离我远去, 独自面对生活。 我预先能帮助你的,

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 它也许不那么准确, 但聊胜于无。

五、拓展延伸,将文本与生活接轨,读写结合,让学生所学落到实处。

此时此刻,你就是儿子,你有多少话想对母亲说,你有多少情想对母亲诉。拿起笔来,尽情写吧, 可以写你的激动,可以写你的幸福,可以写你的决心„„

这样的设计,可以将学生的思维从课内扩展到课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更深地理解了母亲的爱,明确了今后应如何回报母亲的爱。可以说,这个设计既深化了课堂教学内容,又教会学生感恩,即要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六、教师寄语

同学们,“学会看病”不仅是我们自己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也是对“母爱”的最好报答。母爱的表达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我们对“母爱”的报答也不是千篇1律的。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用自己的成长,成功,让父母放心! 课后反思:

课前试教了两次,根据大家的意见和自己的感悟,教案不断地修改。现在课总算是顺利地上完了,感觉松了一口气!课后静下心来,我对这节课有一些想法与体会。

整节课我努力做到真正使学生走进文字,教学的过程与所取得的效果大体还算令人满意:

一、

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都因为怕学生学不会而填鸭式地满堂灌,喜欢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但这样反而适得其反,你越灌越牵,他们越学不好,越学不会。

新课标要求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尝试放手让学生根据教学要求自主地学习。结果,学生的“潜能”迫发出来了,当学习任务布置下来后,同学们小组学习,自主学习的情绪高涨,在课堂巡视间,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在找出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时,有的边读边想,边读边议,有的边读边作记号,方法各异,有的还把自己的感受写了下来。

二、

品味语言,激发情感。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文教学要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激发其情感和想象能力。 在这堂课中,我非常注重语言点的训练, “喋喋不休”、“忐忑不安”、“按图索骥”、“ 拖沓”、“聊胜于无”等词语的教学都非常到位有效。并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引导学生加以理解,这样词语所要表达的意思、情味及意蕴在学生的脑中留下了立体形象感。就这样引领学生一个个地品味词语,一次次地体会文本所承载的情感,一层层地体现母亲的爱子情深这个主题。

三、

补充资料,加深印象,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通过对课文的自主学习,同学的汇报和讨论,学生对于文中的母亲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是一位关心儿子的、为儿子着想的母亲„这时,我补充了一篇课外资料《丈夫眼中的毕淑敏》。同学们看得很认真,我相信同学们对这位母亲会有更深的理解。后来,在小练笔的时候,有同学写道:“妈妈,谢谢你对我的爱,你的爱是伟大的,理性的,看似冷酷,真实一切都是为了我着想。我以有你这样的一个母亲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四、读写结合,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语文课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语言文字训练的平台——小练笔(此时此刻,你就是儿子,你有多少话想对母亲说,你有多少情想对母亲诉。拿起笔来,尽情写吧, 可以写你的激动,可以写你的幸福,可以写你的决心„„)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对母亲有了很深的理解,所以在小练笔的时候,都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这样,通过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但在上课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1、时间安排得不够完美,有点先松后紧。

2、为了达到预设的教学设计,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操之过急,学生未有好的发现时就匆匆告诉答案。

3、评价学生的语言不够丰富。

2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完美的课堂,有侍时间的磨练与不断的修改。期待着下一次的教研课!

(点评:理想的语文课是什么?这是许多语文老师追问的一个问题。我想通过语文课让学生知道内容,学会表达,懂得做人,这是语文课最根本的目的。所以我们设计和上课的时候就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把以上三个目标一一落实。小程能够从这几方面的目标出发,力图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表达,学会做人,尝试是基本成功的。期望她新的学期在课堂教学技巧方面再下苦功,取得更大进步。)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 ——与《学会看病》执教者范老师探讨

作者:向荣华

添加日期:2009年10月26日

抓住一点,大胆放弃

——与《学会看病》执教者范老师探讨 今天听了范俊胜老师执教《学会看病》,激发起许多感触和获得若干收获。

《学会看病》是第九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该课所在组的主题是从各个侧面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伟大。《学会看病》是该组的最后一篇。范老师在疏通字词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及文章内容要体会“狠心的”爱。课堂上,范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出母亲可以有哪几种“爱”的选择,这本身就是对前三篇课文中父母之爱的回顾与总结。作为当过医生的母亲在家给孩子看病是情理之中的母爱;作为从没有独自去医院看过病的孩子的母亲,亲自带孩子到医院看病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责任。这些都是平常而又普通的母爱了。《学会看病》就是要让学生感受的是另一种更高层次的母爱,是一种令母亲也倍受心理煎熬的母爱。范老师在上课时紧紧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反复体会母亲独特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 “难道这位母亲真的像她自己说的那样,‘是世界上最狠心的母亲’吗?就让我们走进字里行间,走进这位母亲的内心深处,边读边体会描写母亲语言、心理的句子,从中去寻找依据,并把你的理解和感受标注在书上。”这是范老师课堂上的主线。让学生独立学习思考后,再让学生自由汇报。在汇报中,范老师适时指导学生朗读句子段落、理解词语、分析写法。在汇报后,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母亲的爱,说“这是一种————的爱。”并提问:“你有过这种经历,表面冷漠而实际充满着爱?”最后通过CAI介绍作者及文中的孩子成长。

正如特级教师黄祖训老师所言,一堂示范性公开课能给听课者带来什么一样,一篇略读课文在短短的一节课里也应给学生带来什么?从重难点的处理来看,范老师淡化了事件本身,强调了事件给母亲带来的心理反应。文中母亲首先自己评价自己“是世界上最狠心的母亲”,然后又出现了复杂的心理活动。她后悔了,她又坚定起来,想着想着,她又心软了,她还担心、自责起来,最后重新坚定起来。范老师本堂课抓住了本文母亲给予的“不是狠心”的爱,分析母亲的心理,让学生充分阅读感悟母亲不同的心理感受,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强化“这是一种无私的爱”。我认为这是本堂课给学生带来的鲜明印象。

既然是略读课,就应该有舍弃,我们工作室顾问黄老师不是也说过吗,课堂教学难以求全,尤其是略读课文。那么《学会看病》一文哪些内容不能舍弃,哪些内容可以舍弃呢?范老师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特点,重视词语训练,引导检测关键字词的理解,重视学生的朗读,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比如“忐忑不安”、“雪上加霜”、“你感受最深的是那个词?读出母亲的心。”等词句的理解与朗读。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说自己的感受:“你有过这种经历,表面冷漠而实际充满着爱?”等等。这些基本训练都是不应该舍弃的。但有一个训练内容,我认为可以适当减少时间,甚至不用训练。那就是“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范老师说:“这句话已经写出了母亲的心情,后面的话有必要写吗?”这是文章写法方面的训练。略读课文学习目标中只是让学生通过这一段话的阅读,体会出母亲后悔的心理,从而感受到母爱即可。

另外,略读课文学习课堂上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应该是在主线之下进行。母亲首先自我评价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经过强烈的心理斗争后,母亲再次肯定了自己的做法,并且认为对孩子的磨练是必要的,同时也认为对自己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范老师在课堂上围绕主线和重点段落组织了说和写的练习,效果也不错,我在这里也提供一个不成熟的调整思路:当分析到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的独白时,让学生明确母亲为什么不惜磨练自己,也要下“狠心”磨练孩子的真正原因后,再出现文中“孩子”的成长现状,要求学生以这个孩子的口吻在书上对这位“狠心”的母亲写几句话。交流后,再问学生:“你有过这种经历,表面冷漠而实际充满着爱?”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狠心”父母的爱。 学会看病

执教:曹鸿飞 教学目标:

1.通过略读、浏览等方法,理解“按图索骥、忐忑不安、艰涩”等词语的意思,借助“按图索骥”一词感知课文主要内容。2.通过还原感受,走进母亲让儿子去看病时的内心世界,领会作者在表达母亲心情时将“愿意”与“不愿意”交叉描写达到引起读者认知冲突的方法。

3.通过互文阅读,自主建构,认识到让学生学会独立才是文中母爱的真谛。

3 教学实录:

一、残忍吗——引发认知冲突

1.朗读词语,借助“按图索骥”感知文章大意。这是五年级的课文,有点难,读过课文了吧。

出示词语:喋喋不休

雪上加霜

按图索骥

忐忑不安 点名朗读。正音:冀(ji)理解“按图索骥”:

这是这篇课文的新的词语,从字面上猜猜是什么意思,猜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生1:可能是按照说的做。 生2:按照图纸说的去选马。 师:哪个字是“马”的意思。 生2:骥

师:骥,是好马,良马,千里马。说知道这个成语有个故事 生3:伯乐按照图上的去寻马,最后寻到癞蛤蟆。

师:传说春秋时期,孙阳是识马高手,还写了一部《相马经》,掌握了寻马的本领。他的儿子就按照这本书去寻马,最后找到一只癞蛤蟆。后来也指机械地寻求答案,或者按照线索寻找东西。

师:那么在课文中又是什么意思呢?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在课文中的意思。 生1:自己去看病 师:说话完整些

生2:按照母亲的图纸,按照图上所写的去看病。 师:我们就用这个词大概地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

2.朗读词语,引发对母爱的质疑,形成认知冲突,激发新的阅读期待。出示:残忍

狠心

冷漠 读词。

师:喜欢这组词吗? 生:不喜欢。

师:喜欢这样的人吗? 生:不喜欢。

师:喜欢这样的母亲吗? 生:不喜欢。

师:先别急着下结论

二、赞同吗——直面阅读初感

师:请默读课文,思考:你赞同还是不赞同这位母亲的做法?从课文中找出相关依据,说明理由。 出示:

让儿子独自去看病,我赞同,理由123

让儿子独自去看病,我不赞同,理由123

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 赞同派:

生1:这是锻炼儿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这样母亲以后不用再为儿子生病而担心; 生2:这是不让孩子形成依赖的行为; 生3:„„

师:又没有不赞同的? 不赞同派:

生1:孩子几乎没有去过医院,现在让孩子一个人去,不太好。应该让孩子有个慢慢适应的过程,万一„„ 师:你倒是实话实说

生2:生病时去,会出意外吧

师:作为母亲,她到底愿不愿意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呢?我们要去问问这位母亲。

三、愿意吗——品悟母亲内心

1.凭自己的感觉,母亲愿不愿意让孩子独自去看病?

4 生:不愿意

师:完全愿意嘛,又有点不愿意;

完全不愿意嘛,又有点愿意,

这样就是左右—— 生:为难, 师:进退—— 生:两难

师:按照课文中的一个词就是忐忑不安。这就是母亲矛盾的心理,到底是怎样的心理呢? 出示句子: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 点名读。

师:注意感叹号 再指名读,齐读。

师:但是母亲的心理还有另一种想法—— 出示句子:我怎么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 点名读,齐读。

师:下面我们就要做一件事情,边朗读课文,边划出母亲前后心里变化的句子,然后把这些心情的词语带到这两句话的后面去。

出示要求:

思考:边朗读课文,边划出母亲前后心里变化的句子,用课文中的语言按照句式来说理由。 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因为—————————— 我怎么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因为————————-

交流:

师: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因为——

生1: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因为让孩子独立面对 师:另一个声音说:

生2:我怎么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 师:一个声音又坚定地说:

生3: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因为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师:一个声音刺痛着他——

生4:我怎么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想锻炼他,也应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指点点,让她先有个印象,以后好按图索骥。 师:但是母亲有坚定信心——

生5: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因为现在是锻炼孩子独立看病的最好时机 师:又一个声音折磨着他——

生6:我是最狠心的妈妈了,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而且还雪上加霜。 师:这两种声音交织着,折磨着她,让母亲非常悲痛,来看看这段话,自己也读读。 2.相机重点学习第22节,体会母亲内心的矛盾、斗争与煎熬。 出示第22段。

师:你从哪个词读出母亲的痛,做做批注。 学生作批注。 交流:

生1:忐忑不安。母亲担心儿子发生什么意外

生2:艰涩。我从这个词读出了母亲的着急,时间过得很快 师:时间是快还是慢? 生:慢

师:艰难苦涩,时间过得很慢 生3:疼痛。 生4:“坠”字看出母亲的后悔和着急 师:给“坠”换词

5 生5:跌 师:组词

生6:坠落、坠毁

师:比较出不同了吗? 生7:“坠”是比较重,从很重的地方砸下来。 师:很恐惧吧! 生8:,坠落,会摔碎的

师:真因为如此,每一秒时间的流逝,像很重的东西砸进母亲的心房,而且是整整两个小时,齐读第22段。 3.课堂练笔。借助“倚”字再次凸显母亲的矛盾心理。

师:还好!儿子终于回来了,终于听到儿子的脚步声了—— 出示第24段。读。

师: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母亲的疼痛? 生1:终于,说明度分如年

师:把矛盾、疼痛都赶出来了。母亲等了两个小时,饱受折磨。现在,儿子终于回来了,倚在门上。此时,母亲倚在门上,看到儿子回来了,可定有千言万语要对儿子说,请你以“儿子”开头,写写母亲想对儿子说的话。 出示:我开了门,倚在门上。儿子—————————— 学生练笔。交流:

生1:孩子,你终于回来了,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我是在锻炼你的生活能力,别责怪母亲的冷漠,我也为你学会看病感到自豪;

生2:儿子,终于回来了。我刚才心如刀绞,忐忑不安„„你想吃什么,我给你做去; 生3:儿子,你知道母亲有多着急,多后悔吗。但我不能不下决心,有些困难必须“享受”,这都出于我对你的爱。 生4:儿子,不要恐惧,你总有一天要学会看病的„„

师:母亲的千言万语,把刚才同学们的想法串起来,就是母亲的心声哪!

四、残忍吗——感悟母爱真谛

1.互文阅读,对比发现两篇课文的共同点,强化本文叙述表达的特色。师:类似这样母子的故事,还有一篇《剥豆》。关注这个故事和今天的课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出示《剥豆》,学生默读。交流:

生1:两篇课文都有矛盾的心理,不知道让孩子赢还是输 生2:都能看出母亲对孩子的爱

师:也就是也写出了愿意不愿意,让孩子输还是让孩子赢,矛盾的内心交织着来写。 师:为什么承受这样的煎熬? 出示结尾。

师:这是《剥豆》的结尾,读一读,读懂了吗?齐读。 师:很巧合,学会看病也有这样的结尾。齐读。

2.互文阅读,感悟母爱真谛,理解“聊胜于无“ 师:哪个词不理解? 生1:聊胜于无。

师:你们猜猜什么意思? 生2:总比没有的好。

师:哪个是“比”的意思?

没有——无;于——比;胜——好;聊——稍微,略微

你连起来再说说意思 生3:稍微比没有的好一点。

师:理解了,再连起来读读。齐读最后一段。

3.再读词语,认识到母亲“残忍”的用意是让孩子学会独立的母爱真谛。师:我们再来读这几个词:孤独、狠心、冷漠

6 生读。

师:你现在又什么新的想法?

生1:这是表面上的行为,文中包含着母亲对儿子的爱; 师:看上去有些狠心,其实是想让孩子学会看病; 生2:让孩子独自去面对生活 生3:学会独立„„ 师板书:学会独立

师:这也是一种“母爱”!

4.简介作者,推荐阅读 出示毕淑敏母子俩照片。

师:这就是两个故事中的母亲,毕淑敏。旁边的是她的儿子,现已得到三个硕士学位。她写了《母子环球旅行记》,建议大家去读读。

课后点评:

曹老师的课突破了原有教学结构和模式,从“残忍吗——引发认知冲突”到“赞同吗——直面阅读初感”,接着“愿意吗——品悟母亲内心”,最后回归“残忍吗——感悟母爱真谛”,教学设计别具一格。这堂课,达到了“沉入词语,让文本苏醒过来;沉入思考,让智慧释放出来;沉入课堂,让学生成长起来”的教学境界,颇有诗意语文之感。

思考:

通过对话描写(语言描写)与心理活动描写(母亲内心的独白)反映母亲矛盾的内心世界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母亲的矛盾心理是贯穿故事的始终,对话中的犹豫不决也凸显了母亲的忐忑不安。建议曹老师直奔“内心独白”一部分教学之前,再整体地把握一下框架,然后根据略读课文特点,有的放矢地将“内心独白”这部分研读到底,实现表象化的体验到植根语言扣人心弦的情感升华!

推荐第9篇:学会看病

《学会看病》教材解读

新课标人教版第九册第六组课文选编了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学会看病》这篇略读课文,是继前三篇体现“父母之爱”课文的又一篇佳作,也是对“父母之爱”这个单元主题的另一种不同形式的爱的补充——看似狠心地做出让生病的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的决定背后却是凝聚了母亲对儿子的浓浓的爱。 在教学中,如何才能更大限度地展现那柔肠百转而又广袤深远的爱,给学生以真正意义上的母亲形象呢?这要从文本细读做起。

毕淑敏散文精选共分为七辑:第一辑 女性篇,第二辑 心灵篇,第三辑 亲情篇,第四辑 说我篇,第五辑 海外篇,第六辑 思想篇,第七辑 成长篇。(此段可删)《学会看病》出自第三篇“亲情篇”,作品有:《混入北图》、《学会看病》、《回家去问妈妈》、《我和瑞恩妈妈的不同》、《青虫之爱》、《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我通过对毕淑敏关于爱的作品较为深入的解读之后,再对《学会看病》这一文本进行了细致的语义分析,从而实现了对文本意义较为准确的解读。(这段不放此处,接第二大点的开头)

一、毕淑敏“爱之作”解读集萃

1、作者毕淑敏简介

毕淑敏,女,祖籍山东文登,1952年出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就读于北京外语学院附属学校。17岁赴西藏阿里地区当兵,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部队服役11年。历任卫生员、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内科主治医师,注册心理咨询师。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自1987年起,开始专业写作。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至今,毕淑敏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著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婚姻鞋》《素面朝天》《保持惊奇》《提醒幸福》,短篇集《白杨木鼻子》《毕淑敏文集》(8卷)等。 曾获各种文学奖30余次。(对作者的介绍太多了,我觉得第一大点可以不要)

2、毕淑敏作品之爱的特点

毕淑敏是一位著作颇丰的女性作家。她的文字富有灵性而又充满着人性的关怀,在字里行间浅浅的流淌着一种清澈至纯的气息。这气息是那么淡雅,恰似山野里悄悄盈笑的野花,让你只一望便心有余香。然而,在毕淑敏的众多作品当中,以爱为题材的小说或散文更是给读者予深深的震撼。这类作品,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在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如家庭教育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传统道德观念与现世哲学的冲突,童年的快乐与生存竞争的矛盾„„在揭示问题之同时赋予深挚的爱,并将“爱”上升到了一个人生的哲学的层次来思考,让爱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幽香。

(1)爱的隐匿性:毕淑敏在很多阐述爱的哲学的散文之中并没有像一些散文家那样用大量爱的字眼在文中的出现来显现爱这个古老话题的生命的重量,而是从另外的一个角度去阐释这个字眼的真正含义,较少的用很显眼的字眼来避开老套的阐述模式。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爱的脚力不健,怕远。距离会漂淡彼此相思的颜色,假如有可能,就靠得近一点,再近一点,直到水乳交融亲密无间。万万不要人为地以分离考验它的强度,那你也许后悔莫及”。我想她这样来解释的含义在某种程度上给我们以全新的思考方向。爱或是真的被爱自己给藏匿起来了,这就需要我们去细心挖掘。

(2)爱的交融性:毕淑敏的作品中有很多种的爱交合在一起构成了其作品爱的主题,有父母之爱、友情之爱、亲情之爱、同窗之爱、儿女之爱、婚姻之爱等等。大爱之中存于小爱,众多的小爱又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大爱。不管是母性之爱还是孝道之爱都能溶于一炉,汇成一锅,将爱的多种表现展现在一篇文章的外表与深层之中。内涵与外延的天衣无缝的紧密结合共同构成了当代社会的爱的真正内涵。

(3)爱的多元性:不论是父母之爱、友情之爱、同窗之爱,还是儿女之爱,在她的作品当中,所阐述的角度与所表达的情意又不尽相同。例如母爱,毕淑敏就以其敏锐、深刻、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叙述了多姿多彩的母爱,从不同的视角探索母爱的真谛,既对真情母爱发出由衷的赞美,也对提升母爱的境界发出深情的呼唤,特别注意以进步的母爱观去观照种种不同的母爱,表达作者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关注,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出母爱的精神内涵。透过她的文章,我们可以体验到母爱的博大与深沉。

(4)爱隐含佛意:细细品读毕淑敏有关爱的文章,会发现她的文章都或有或无的隐藏了佛的爱语。作为当代著名作家,毕淑敏的佛家文化的修养有着一定的高度,在自身的佛性修养有了一定的积淀后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之中不自觉地将这种文化内涵融入作品之中。佛家的人生意境与思想索求是当下很多人想追求但又有所不能企及的,而毕淑敏的作品之中散发着的淡淡佛香,在潜移默化之中转化这人性的支点讲述着对于生活的暂时性思考。(这段可以不要) 读毕淑敏的“爱之作”,和她一起分享心灵的颤动,你一定会坚信:爱是人世间最最具有情感,最最具有魅力的,是任何物品所替代不了的。你就一定会被其打动,被其感动,并久久不能忘怀。

二、《学会看病》文本细读(两处的文本细读是不是有点重复了,建议删掉1-9小点,还有

1、2小点)

1、《学会看病》全文共27个自然段,1188个字(含标点),11个“二会”生字,是一篇带星号的略读课文。

2、本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心灵独白的形式,倾诉着一位母亲的心声。正如作者所说:“我的这篇小文是以一个妈妈的眼光和心情来写的,不知道孩子们能不能体会到母亲的百感交集——那种既想让孩子锻炼成长,又怕孩子遭受磨难的复杂心理。”

3、本文从母亲尽责的独特视角,反映了母爱的广袤深远。全文虽未出现“爱”的字眼,但字里行间爱意浓浓、感人肺腑。

4、纵观全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在儿子看病前,多数采用语言对话描写;儿子去看病时,多数采用的是母亲的心理描写;儿子看病回来后,采用的多是叙述性的语言。从写法的特点来看,心理描写及语言描写是本文的特色。

5、文章之所以读来感人,就是因为作者用极细腻的笔触将母亲把儿子“推出去”和“拉回来”的心理活动写得真实、具体又富含层次性,母亲的矛盾、纠结的内心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全文有三处直接点明了母亲的残忍、狠心、冷漠,有七处充分流露出母亲的关切、担心、后悔、心痛、自责及至痛苦的煎熬。在母亲“狠心”与“不狠心”的交叉描写中,引发读者的认知冲突,为更全面认识母爱提供了依借。

6、母亲要儿子独自上医院看病时的语言描写看似朴实无奇,却是意蕴深长,初看像残忍逼问,细品是担心、关切,深沉的母爱蕴含其中。

7、文章感情真挚,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能给予学生亲切感觉。只要学生入情入景,就如文中的儿子站在母亲的面前,聆听母亲的心声,感受儿子的心绪。

8、“„„独自面对生活„„”,结尾处的叙述性语言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与题目“学会看病”遥相呼应,明确揭示母亲教会孩子的不仅仅是看病,更是独立,是爱!

9、本文是作者毕淑敏在听闻了“一个大学生只是由于感冒而万番依赖”的故事之后心有所触而撰写的。这是她和儿子之间的一个真实的故事,看似狠心,其实是在诠释着尽责的爱。

1.充分地自读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自读,把课文读准、读通,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自学后,可以通过检查和提出疑难问题的方式进行反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两种方式解决:同学间互相解决;留待进一步阅读时理解。 2.进一步理解和感悟。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边读书边勾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然后交流。交流点拨要点:“决定让儿子独自看病──犹豫、后悔、担心、自责、勇气又回到心里”是母亲感情变化的过程,可让学生找到母亲在这一过程中相应的语言和心理描写,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3.朗读训练到位。体会母亲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是重要的手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应穿插在学生交流感悟体验之中。教师要注重点拨、小结、“推波助澜”,激发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

4.联系自己的切身体验。学完课文,可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或者联系自己的类似经历,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 文本细读:

1、聚焦点:残忍、冷漠

《学会看病》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原本就是医生的妈妈不仅没有给他看病,还让他独自上医院,这和常人的母亲不一样。即使后来儿子平安地回家了,但在我们看来,这个过程却是残忍的,在母亲自己看来,既是对儿子的残忍,也是对自己的残忍。

文中也有具体体现:“打蔫、一瞬间的触摸、他几乎没有去过医院、逼问、滚烫的手、摇摇晃晃地走了、打了退烧针”这些地方,都表明儿子真的生病了,发烧得必须打针才能退烧,真的从来没有一个人去过医院,还有儿子听妈妈说“你长大了得学会看病”的时候大吃一惊和后面的对话,都可以看出儿子真的很依赖妈妈,从来没有自己去过医院。无疑,母亲此时让儿子独自去看病,冷漠、残忍。

2、情感变化:决定——犹豫——后悔——担心——自责——平静。要体会冷漠、残忍背后深沉的爱、艰巨的爱,抓住母亲心理变化的情感,是一个重要的线索。情感变化:决定——犹豫——后悔——担心——自责——平静,点点滴滴的变化都是爱。 一爱:决定

能突然怔住,和儿子的对话中发现儿子极其依赖自己,狠下决心残忍,这是一种远见性的教育方式,视为一爱。 二爱:犹豫

“咬着牙、喋喋不休、心软、拉起他滚烫的手”说明母亲看着病中的儿子,对先前那个有些智慧的决定犹豫不决,明知道决定明智,却仍然犹豫,可见爱子之深,视为二爱。 三爱:后悔

“雪上加霜、按图索骥”两个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都讲明了后悔的内容,世上没有后悔药,但原本理智的母亲此刻却要去后悔,可见爱儿子爱到不易控制自己的情感。视为三爱。 四爱:担心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缩成一团。”这里细致心理活动的描写,让我们知道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视为四爱。 五爱:自责

“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想让时间重来,什么都不要儿子学习了,只要看着儿子就好。这就是母亲,极度地爱着自己的儿子。视为五爱。 六爱:勇气(平静)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着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为了爱自己的儿子,自己努力学习如何去爱,用煎熬自己去学习爱儿子,用疼痛自己去学习爱儿子,这种爱又和何等的艰巨。视为六爱。

透过这“六个心理变化”,我们看到母亲看似“冷漠、残忍”的言行,实际是为了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对孩子的未来负责,通过让儿子学习找医生看病,磨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样的爱,是那样深沉、宽广和艰巨。

3、学会看病,学会独立,学会生活。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路,总是要自己走的。但天下的母亲又有几个能真正做到“放手”与“残忍”呢?文中“口授一张路线图”是指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但作为父母,其实应该对孩子“口授”更多的“路线图”,并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生存的能力,让孩子学会看病,学会独立,学会生活。

可以让学生进行了拓展阅读,让他们去看选读课文《剥豆》,这也是一篇类似的文章,一位母亲和儿子剥豆比赛,自己快了又放慢速度,希望让儿子赢,让他对自己多一些自信,但真的让儿子胜,又觉得会给孩子“虚假的胜利”,于是又加快速度,最后真的自己胜了,又担心孩子沮丧,可儿子并不在意,母亲终于释然。小小的一场剥豆比赛,却让母亲的心起起伏伏,这种复杂,学生也懂了,那是一种深藏的母爱,跟《学会看病》的母亲一样。学了这篇课文,我想,对于“母爱”,学生的认识一定会更深刻更全面。当然,我希望我的学生从今天起,对自己的母亲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感恩。

因为这份真实,我佩服毕淑敏作为母亲的勇敢,也佩服她的智慧。文中写他的儿子一次感冒了,作为医生的她没有给孩子吃药或带领孩子去医院,而是为了让孩子学会独立,让孩子自己去医院看病。这份勇敢想必不是所有的母亲所能够做到的。纵观我们现在看到的场景,上学的路上,书包多是背在家长的肩上,晚上放学时,很多家长两手拎着菜,还不忘第一件事见到孩子就要拉下孩子背在肩上的书包。经常有同学忘带了东西,忘穿了校服,家长忙不迭的跑回家去取,甚至对孩子没有意思的责备,还连连向孩子赔礼道歉,不断的从心底责备自己。正是这样的教育衍生了大多数的孩子无法自理。毕淑敏的做法可谓给母亲们做了一个榜样,虽然这件事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不会让孩子自己去做,但是由此及彼,想来也应该在启发之下放放手吧!我想,毕淑敏的这篇文章除了记载自己,也为了给为人父母的人们一份启示。那么。回归到课堂上,应该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应该是一个可读之处。 《学会看病》中的毕淑敏做得很勇敢,但是整个心理历程却不是那么潇洒,但是这份母亲的柔情却可见一斑。从儿子走后,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这份考验不仅仅是对儿子的考验,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所以她说“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毕淑敏清楚自己作为母亲的责任,所以她在文中的末尾说“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作为父母,应该对孩子“口授”更多的“路线图”,并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生存的能力,这是父母的责任。所以我说,毕淑敏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智慧的母亲,因为他可以留下这样一篇文章,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回到课堂,母亲的心理变化时刻围绕着每一分每一秒,这份担忧、后悔、坚定,唯有让学生在此处细细咀嚼才可以了解到母亲的良苦用心。(到此可以结束了,后段可以不要)

《学会看病》应该感悟到两点:第一是文中的这个孩子自我培养的意识。从始至终这个孩子对于母亲没有一丝抱怨与怨恨,因为他知道这是在锻炼自己具有生活的能力,所以,他顺从,即使是在生病的情况下去尝试。这个孩子就应该带给孩子们一种启示,应该抓住一切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或是创造这种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第二,就是感受到母爱不仅仅是无微不至的照顾。要认识到严格也是一种爱,不去帮助自己也是一种爱,所以,让孩子们提升对爱的认识。

推荐第10篇:《学会看病》

《学会看病》教案

高崎小学 陈跃婷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 通过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浓浓的母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练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练自己意志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父母的爱有各种表现形式,或批评或鼓励,或理解或支持,但都表达着对子女深深的爱。可有一位母亲在孩子生病时,却让孩子独自上医院去看病,她是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0课《学会看病》(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打开课本,读导读提示,明确要求。

2、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文中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用简短的语句概括出来。

3、汇报

三、潜心会文,读懂母爱

1、出示“我知道应该不断磨炼他,也磨炼自己。

提问:他指谁?(儿子)自己又是指谁?(母亲)磨炼是什么意思?

2、磨炼儿子体现在什么地方?

在儿子生病的时候,让他独自去看病,锻炼儿子独立生存的能力。

3、这个过程为什么也磨炼母亲呢?磨炼母亲的什么呢?(心理)文中的母亲有一系列感情心理变化,请你再认真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母亲心情的句子,按顺序汇报。交流

(一):后悔

“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1、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后悔)

理解雪上加霜、按图索骥的含义,体会关联词的作用。 交流

(二):不安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师:从这段话你又感受到了什么?不安(板书)从哪句话体会到?

1、“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1)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理解沙漏。时间过得很慢,这种感觉用一个成语说 (2) 去掉这句好吗?(这句话写出母亲度日如年) (3) 你什么时候有过这种度日如年的感觉? (4)母亲可能在担心什么呢?

2、这一段也有一个关联词(虽然„„但),你从这组关联词体会到?(矛盾和不安)读句子(含关联词的句子) 交流

(三):谴责

“虽然我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感冒,如果寻找适宜锻炼看病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

1、这时的母亲从不安到了深深地谴责自己(板书:自责)

2、她谴责自己什么?所以她心里想(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母亲的后悔,希望时光能倒流!)担心,后悔,自责,心疼,这种种情感纠结在一起,使母亲的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深深地谴责自己——读(“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

3、出示句子——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作者说“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了吗?

让儿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担心与痛苦的折磨,这复杂而矛盾的心路历程对母亲来说就是一种磨炼。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母亲为什么要让生病的儿子独自上医院看病?(找文中的句子回答)

2、儿子学会的只是如何看病吗?他还学会了——独立、生活。(板书:独立)

3、师:包容是一种爱,狠心有时也是一种爱,本文作者毕淑敏(简介)如此用心良苦是有原因的。(补充资料)

指板书:同学们,在让孩子学会看病的过程中,课文中用来这么多细腻传神的心理描写,坚定、犹豫、后悔、担心、自责等等,这也是文章的线索。无论心理怎样变化,出发点都一样,是(对儿子的爱)。这是一种怎样的爱呢?(负责任、用心良苦、深远的爱)

五、小练笔:

课文是通过描写母亲复杂心理活动来表达母亲对儿子的爱的,作者多次、反复使用关联词把母亲的心理活动写具体形象,我们也来学着用关联词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11篇:学会看病

教学构想

一、残忍吗——引发认知冲突

n 朗读词语,借助“按图索骥”感知课文大意。

n 朗读词语,引发对母爱的质疑,形成认知冲突,激发新的阅读期待。

二、赞同吗——直面阅读初感

默读课文,思考:你赞同还是不赞同这位母亲的做法?从课文中找出依据。直面学生阅读课文后的真实想法,了解学生的阅读初感,为之后的学习提供了随机指导。

三、愿意吗——品悟母亲内心

n 作为母亲,她到底愿不愿意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呢?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母亲前后心理变化的句子,用课文中的语言按照句式来说理由。

n 相机重点学习第22段,体会母亲内心的矛盾、斗争与煎熬。

n 课堂练笔,借助“倚”字将母亲愿意与不愿意让孩子独自去看病的心理煎熬再次凸现,相机为母亲为何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倾吐理由。

四、残忍吗——感悟母爱真谛

n 互文阅读,对比发现两篇课文的共同点,强化本文叙述表达的特点。 n 互文阅读,感悟母爱真谛,理解“聊胜于无”。

n 再读词语,认识到母亲“残忍”的用意是让孩子学会独立的母爱真谛。

《学会看病》 教学目标:

1.通过略读、浏览等方法,理解“按图索骥、忐忑不安、艰涩”等词语的意思,借助“按图索骥”一词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还原感受,走进母亲让儿子去看病时的内心世界,领会作者在表达母亲心情时将“愿意”与“不愿意”交叉描写达到引起读者认知冲突的方法。

3.通过互文阅读,自主建构,认识到让学生学会独立才是文中母爱的真谛。教学实录:

一、残忍吗——引发认知冲突

1.朗读词语,借助“按图索骥”感知文章大意。这是五年级的课文,有点难,读过课文了吧。

出示词语:喋喋不休 雪上加霜 按图索骥 忐忑不安 点名朗读。 正音:冀(ji) 理解“按图索骥”:

这是这篇课文的新的词语,从字面上猜猜是什么意思,猜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生1:可能是按照说的做。 生2:按照图纸说的去选马。 师:哪个字是“马”的意思。 生2:骥

师:骥,是好马,良马,千里马。说知道这个成语有个故事 生3:伯乐按照图上的去寻马,最后寻到癞蛤蟆。

师:传说春秋时期,孙阳是识马高手,还写了一部《相马经》,掌握了寻马的本领。他的儿子就按照这本书去寻马,最后找到一只癞蛤蟆。后来也指机械地寻求答案,或者按照线索寻找东西。

师:那么在课文中又是什么意思呢?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在课文中的意思。 生1:自己去看病 师:说话完整些

生2:按照母亲的图纸,按照图上所写的去看病。 师:我们就用这个词大概地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

2.朗读词语,引发对母爱的质疑,形成认知冲突,激发新的阅读期待。出示:残忍 狠心 冷漠 读词。

师:喜欢这组词吗? 生:不喜欢。

师:喜欢这样的人吗? 生:不喜欢。

师:喜欢这样的母亲吗? 生:不喜欢。

师:先别急着下结论

二、赞同吗——直面阅读初感

师:请默读课文,思考:你赞同还是不赞同这位母亲的做法?从课文中找出相关依据,说明理由。 出示:

让儿子独自去看病,我赞同,理由123 让儿子独自去看病,我不赞同,理由123 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 赞同派:

生1:这是锻炼儿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这样母亲以后不用再为儿子生病而担心; 生2:这是不让孩子形成依赖的行为; 生3:„„

师:又没有不赞同的? 不赞同派:

生1:孩子几乎没有去过医院,现在让孩子一个人去,不太好。应该让孩子有个慢慢适应的过程,万一„„ 师:你倒是实话实说

生2:生病时去,会出意外吧

师:作为母亲,她到底愿不愿意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呢?我们要去问问这位母亲。

三、愿意吗——品悟母亲内心

1.凭自己的感觉,母亲愿不愿意让孩子独自去看病? 生:不愿意

师:完全愿意嘛,又有点不愿意; 完全不愿意嘛,又有点愿意, 这样就是左右—— 生:为难, 师:进退—— 生:两难

师:按照课文中的一个词就是忐忑不安。这就是母亲矛盾的心理,到底是怎样的心理呢? 出示句子: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 点名读。 师:注意感叹号 再指名读,齐读。

师:但是母亲的心理还有另一种想法—— 出示句子:我怎么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 点名读,齐读。

师:下面我们就要做一件事情,边朗读课文,边划出母亲前后心里变化的句子,然后把这些心情的词语带到这两句话的后面去。 出示要求:

思考:边朗读课文,边划出母亲前后心里变化的句子,用课文中的语言按照句式来说理由。 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因为—————————— 我怎么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因为————————- 交流:

师: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因为——

生1: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因为让孩子独立面对 师:另一个声音说:

生2:我怎么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 师:一个声音又坚定地说:

生3: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因为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师:一个声音刺痛着他——

生4:我怎么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想锻炼他,也应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指点点,让她先有个印象,以后好按图索骥。 师:但是母亲有坚定信心——

生5: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因为现在是锻炼孩子独立看病的最好时机 师:又一个声音折磨着他——

生6:我是最狠心的妈妈了,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而且还雪上加霜。 师:这两种声音交织着,折磨着她,让母亲非常悲痛,来看看这段话,自己也读读。 2.相机重点学习第22节,体会母亲内心的矛盾、斗争与煎熬。 出示第22段。

师:你从哪个词读出母亲的痛,做做批注。 学生作批注。 交流:

生1:忐忑不安。母亲担心儿子发生什么意外

生2:艰涩。我从这个词读出了母亲的着急,时间过得很快 师:时间是快还是慢? 生:慢

师:艰难苦涩,时间过得很慢 生3:疼痛。 生4:“坠”字看出母亲的后悔和着急 师:给“坠”换词 生5:跌 师:组词

生6:坠落、坠毁

师:比较出不同了吗? 生7:“坠”是比较重,从很重的地方砸下来。 师:很恐惧吧! 生8:,坠落,会摔碎的 师:真因为如此,每一秒时间的流逝,像很重的东西砸进母亲的心房,而且是整整两个小时,齐读第22段。

3.课堂练笔。借助“倚”字再次凸显母亲的矛盾心理。 师:还好!儿子终于回来了,终于听到儿子的脚步声了—— 出示第24段。读。

师: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母亲的疼痛? 生1:终于,说明度分如年

师:把矛盾、疼痛都赶出来了。母亲等了两个小时,饱受折磨。现在,儿子终于回来了,倚在门上。此时,母亲倚在门上,看到儿子回来了,可定有千言万语要对儿子说,请你以“儿子”开头,写写母亲想对儿子说的话。

出示:我开了门,倚在门上。儿子———————————————— 学生练笔。 交流:

生1:孩子,你终于回来了,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我是在锻炼你的生活能力,别责怪母亲的冷漠,我也为你学会看病感到自豪;

生2:儿子,终于回来了。我刚才心如刀绞,忐忑不安„„你想吃什么,我给你做去; 生3:儿子,你知道母亲有多着急,多后悔吗。但我不能不下决心,有些困难必须“享受”,这都出于我对你的爱。

生4:儿子,不要恐惧,你总有一天要学会看病的„„

师:母亲的千言万语,把刚才同学们的想法串起来,就是母亲的心声哪!

四、残忍吗——感悟母爱真谛

1.互文阅读,对比发现两篇课文的共同点,强化本文叙述表达的特色。师:类似这样母子的故事,还有一篇《剥豆》。关注这个故事和今天的课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出示《剥豆》,学生默读。 交流:

生1:两篇课文都有矛盾的心理,不知道让孩子赢还是输 生2:都能看出母亲对孩子的爱

师:也就是也写出了愿意不愿意,让孩子输还是让孩子赢,矛盾的内心交织着来写。 师:为什么承受这样的煎熬? 出示结尾。

师:这是《剥豆》的结尾,读一读,读懂了吗? 齐读。

师:很巧合,学会看病也有这样的结尾。 齐读。

2.互文阅读,感悟母爱真谛,理解“聊胜于无“ 师:哪个词不理解? 生1:聊胜于无。

师:你们猜猜什么意思? 生2:总比没有的好。

师:哪个是“比”的意思?

没有——无;于——比;胜——好;聊——稍微,略微 你连起来再说说意思

生3:稍微比没有的好一点。 师:理解了,再连起来读读。 齐读最后一段。

3.再读词语,认识到母亲“残忍”的用意是让孩子学会独立的母爱真谛。师:我们再来读这几个词:孤独、狠心、冷漠 生读。

师:你现在又什么新的想法?

生1:这是表面上的行为,文中包含着母亲对儿子的爱; 师:看上去有些狠心,其实是想让孩子学会看病; 生2:让孩子独自去面对生活 生3:学会独立„„ 师板书:学会独立

师:这也是一种“母爱”! 4.简介作者,推荐阅读 出示毕淑敏母子俩照片。

师:这就是两个故事中的母亲,毕淑敏。旁边的是她的儿子,现已得到三个硕士学位。她写了《母子环球旅行记》,建议大家去读读。

课后点评:

曹老师的课突破了原有教学结构和模式,从“残忍吗——引发认知冲突”到“赞同吗——直面阅读初感”,接着“愿意吗——品悟母亲内心”,最后回归“残忍吗——感悟母爱真谛”,教学设计别具一格。这堂课,达到了“沉入词语,让文本苏醒过来;沉入思考,让智慧释放出来;沉入课堂,让学生成长起来”的教学境界,颇有诗意语文之感。 思考:

通过对话描写(语言描写)与心理活动描写(母亲内心的独白)反映母亲矛盾的内心世界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母亲的矛盾心理是贯穿故事的始终,对话中的犹豫不决也凸显了母亲的忐忑不安。建议曹老师直奔“内心独白”一部分教学之前,再整体地把握一下框架,然后根据略读课文特点,有的放矢地将“内心独白”这部分研读到底,实现表象化的体验到植根语言扣人心弦的情感升华!

第12篇:学会看病

《学会看病》导学设计

主备教师

李丽娜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写法,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示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难点:抓住人物语言、心理活动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体会母亲对儿子的深情 导学过程:

一、疑问导入,质疑母爱

千百年来,母亲的爱就像这贴身的衣服,给我们温暖,给我们力量。你摔倒了,母亲把你扶起来;你饿了,母亲会为你做饭;你生病了,母亲会带你去看病。 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是怎么想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板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母爱。

活动一

想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它是通过什么来描写这位母亲的?

提示:(根据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把事情说清楚完整)) 师友交流,准备展示

预设:本文主要讲的是儿子感冒发烧,母亲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磨练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活动二:

面对生病的孩子,母亲是怎么做的?

(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在你体会最深的句子旁写下批注。) 小组交流,准备展示。小组展示。

预设一: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也许”表示不确定。透露出“我”对逼问儿子持一种肯定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让儿子学会独立。由这句话看出母亲坚定的态度) 预设二:

“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咬着牙”表明“我”当时内心非常矛盾,既心疼生病的儿子,又不得不决定让他自己去看病) “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这里的细节描写表明“我”非常不放心儿子自己去看病,不住的叮嘱着。字里行间流露着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从“立刻软了”这个词感受到母亲内心矛盾犹豫不决 爱子之心跃然纸上)

读一读,用文中的内容说说母亲的想法:

1、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

2、我怎么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 (他毕竟是个孩子,而且还生着病!)

预设二:“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出于对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我“让孩子独自去医院看病,但孩子走后,母亲后悔,深深自责,体现我对儿子深切的爱。)

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对自己行为的后悔与深深自责,足见爱子之切。心软后悔、自责担心)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这句话将时间比作沙漏,来表现我的忐忑不安。“度日如年”的感觉只因母子情深。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孩子归来,“疼痛的缩成一团”说明“我当时非常心疼孩子,心里充满了自责和担忧”足见爱子真情。)

“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会让他独自去看病。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自责 爱)

预设三:“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磨练的是“意志”,体现的是“至爱”。勇气)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着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这段话讲的是母亲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学会生活。口授一张路线图:课文中,告诉孩子看病的程序。生活中告诉孩子每件事该怎么做。作为父母,应该对孩子“口授”更多的“路线图”,并有意识的锻炼他们生存的能力,这是负责任的爱是真爱。)

预设四: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只是较平时拖沓,我开了门,倚在门上。

小练笔:

母亲说:“孩子( )。”

有感情的朗读:母爱是广袤深远的,母爱的表达也是异彩纷呈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好体会母亲的感情。(读好描写母亲语言、心理等句子是重点,读出感情的变化是关键

三、联系实际,赞“母爱”

1.教师引导:文中的母亲棉队生病的孩子并没有及时给孩子看病或送进医院,此时你对这位母亲一定有看法,请你说说吧。(全班交流)

2.“母爱”的主题是永恒的,是共同的。但每个人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爱”是各不一样的,能不能把你自己感受到的母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可以写首诗,可以唱支歌,可以说几句话„„(交流共享

四、拓展延伸,谢“母爱”

今天,我们通过阅读课文,走进了作者的心灵,她告诉我们母亲如何给予儿女“爱”;同时我们也走近了母亲的世界,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被爱是同样的沉重。“学会看病”不仅是我们自己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也是对“母爱”的最好报答。母亲对儿女的爱的表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我们对“母爱”的报答也不要千篇1律。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时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它!

五、作业超市

1.摘抄课文中的成语,其中有叠词的成语,再照样子写出三个成语。2.请把文中的母亲与自己的父母比较一下,在自己生病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对你的父母说呢?请写下来吧,回家拿给父母看看,看后请父母也写上几句

板书设计:

20* 学会看病

母亲

“冷漠”处理

儿子 独立看病 尽责的“爱”

学会自立

第13篇:学会看病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滨江小学

殷奕芸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打蔫儿、按图索骥、忐忑不安、艰涩”等词语的意思,借助“按图索骥”一词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还原感受,走进母亲让儿子去看病时的内心世界,领会作者在表达母亲心情时将“愿意”与“不愿意”交叉描写达到引起读者认知冲突的方法。

3、体会到文中母爱的真谛是让孩子学会独立。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到文中母爱的真谛是让孩子学会独立。

2、领会作者在表达母亲心情时将“愿意”与“不愿意”交叉描写达到引起读者认知冲突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新闻激趣。

师:同学们,老师昨天读报的时候发现了一则很有意思的新闻,大家想读一读吗?(出示“新闻”)大声读一读,读完告诉我你对这则新闻的看法。

(学生说看法,老师相继穿插:你有过这样爸爸妈妈陪同看病的经历吗?)

师:是啊,父母的爱总是无私的,尤其是中国的家长,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自己的子女。可是就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却在儿子生病的时候没有陪孩子去看病。她是不是不爱孩子呢?她当时是怎么想的?她又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齐读课题《学会看病》。

二、预习检测,整体感知。

第一关:

1.把课文读通读准;(出示缩写后的课文进行检测。) 2.了解生字词的意思。 出示本课新词

打蔫儿

拖沓

艰涩

怔住

喋喋不休

雪上加霜

忐忑不安

按图索骥

第二关:

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学习,感受情感。1.出示自学提示:

阅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然后把这些心情的句子带到这两句话的后面说说理由,为什么有这种想法?

2.交流:

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 因为——

我怎么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 因为——

3.师总结:从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写中我们读到了矛盾,斗争和煎熬。做出这个决定,对母亲来说也非常痛苦。重点研读第22自然段: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重点通过“艰涩”“忐忑不安”“疼痛”“坠”去暗色母亲内心的担忧,对孩子的慈爱。

四、深入体会,感悟主题。

师:孩子最后有没有学会看病?读一读第25小节。

师:母亲仅仅教会了孩子看病吗?还让孩子学会了什么?

学生预设(独立面对生活,学会独立。)

师:而对母亲而言,经历了内心斗争和煎熬,看到儿子顺利回来,她又学会了什么?(齐读26小节)

提炼出:学会放手

师:是啊!或许对母亲来说,孩子跌倒了马上扶起来是一种爱,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也是一种爱;孩子生病了陪去医院看病是一种爱,让孩子自己学会看病也是一种爱;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是一种爱,而让孩子学会独立,自己学会放手是一种更伟大的——母爱。(板书:母爱)

师:所以,作者在文章结尾对孩子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出示27小节)有没有词语不懂?解释“聊胜于无”。读一读。

五、阅读拓展,布置作业。

1.师:知道这篇文章中的母亲是谁吗?她就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毕淑敏。旁边是她的儿子芦淼,现在已经得到了三个硕士学位。他们母子合作写成了一部《母子环球旅行记》,老师建议大家去读一读。

2.小练笔:请发挥想象,以儿子的口吻写写儿子看病的经历和心理活动。

我摇摇晃晃地走出门„„

提示:儿子会怎么坐车?到医院后他会先做什么,在做什么?会不会遇到什么麻烦?他又是怎样解决的?他会想到什么?

板书设计:

20、学会看病

母亲

儿子

学会放手

学会独立

母爱

《学会看病》教学反思 滨江小学

殷奕芸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从母亲的角度描写了一个母亲为磨练儿子独立生活的能力,鼓励儿子一个人去看病,细腻的描写,写出了母亲感情变化的心理历程,体现了母亲浓农的爱子之情 。

上完课后,根据教学效果,我对此次教学的收获总结如下:

一、自学检测,关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

我设计了预习闯关的游戏,一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二来督促学生使预习落到实处。同时,通过检测,我还能了解学生已有的阅读体会,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在检测朗读时。我对全文进行了缩写,保留了生字词,这也为学生了解“缩写”提供了范例。有学生发现,缩减的内容就是母亲的心理描写,于是,自然而然就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二、设计对白,走进文中母亲的内心世界。

就这来说,今天的教学,我努力做到真正使学生走进文字,深入理解和感悟母亲感情变化的过程:决定让儿子独自看病——犹豫、后悔、担心、自责、勇气又回到心里。让学生找到母亲在这一过程中相应的语言和心理描写,如“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通过对两种心情的朗读,孩子们仿佛听到母亲内心的对白,从而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三、拓展提升,巩固运用文本的写作方法。

最后,我向学生介绍了文中的孩子长大成人的情况,推荐学生阅读《毕淑敏母子环球航行记》,为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指引了方向。为了巩固这节课所学到的心理描写的写作方法,我设计了“小练笔”这一作业,让学生以文中的孩子的身份,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去写一写孩子独自看病的经过。

此次教学的设计,是基于学生的学情,所以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练笔的完成效果也比较好,有30多个孩子写得通畅、细腻。但是这毕竟是一篇略读课文,如何授之以渔让学生真正地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开始自主阅读,是值得我深思并不断探究的一个问题。

第14篇:学会看病

五上 20*《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泳溪学校徐优君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知深明事理、柔肠百转的母亲和有勇气接受磨练的儿子这两个形象。并通过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感受到母亲对儿子深沉、广阔的爱,并能够有感情朗读课文。

3.发现并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表情、动作等描写间接揭示人物心理和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4.通过补白文本的方法,理解母亲虽经受内心煎熬,仍旧坚持锻炼儿子的良苦用心。从而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母爱,并树立独立面对生活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教学难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二)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它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这节课我们要走进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的心灵世界,去感受母爱的另一个侧面。齐读课题。

了解毕淑敏吗?出示毕淑敏资料。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老师知道昨天大家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

1.读词语,注意带点儿的字音。[课件:加点词语]打蔫儿、怔住、喋喋不休、按图索骥、艰涩、坠入、倚在、拖沓。

2.出示词语:“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 ,你已经理解了哪个词? 师:着重讲按图索骥。骥是好马,讲述“按图索骥”的故事。 师:这个词在文中什么意思,快速浏览课文 生:是按照母亲给他的路线去看病

三、明确学习任务。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自学提示来学习。谁来读读课前的导读,也许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这篇文章。(指名读要求)

老师将其整理成三个问题 课件:自学提示要求] 自学提示要求:

1.面对生病的孩子,母亲是怎么做的呢?

2.找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画下来。

3.将这些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四、根据自学提示学习。

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自学提示中的问题自由读文。

初读课文后,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1. 面对生命的孩子,母亲让他独自到医院去看病。

(2. 画出了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那么,我们就按照导读中写到的,先来读读母亲和我的对话,看能读出些什么。

五、细读人物对话,感受母亲的矛盾。(出示对话):

“你长大了,你得学会看病。”

“看病还用学吗?您给看看不就行了吗?” “假如我不在家呢?” “那我就打电话找你。” “假如……你找不到我呢?” “那我就……找我爸。” “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 “那我就忍着。反正你们早晚会回家的。”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治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 “您的意思是让我独自去医院看病?” “正是。”

1.自读对话,把对话读通顺。

2.一次分角色读对话,评价:很通顺,也很准确。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儿子?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2 生1:依赖母亲的儿子。

师:从哪儿看出他特别依赖母亲的呢?

生:……

师:你又读出了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生2:严格的母亲/狠心的母亲/为儿子着想的母亲。 3.二次分角色读对话。 4.品悟内心活动感受其坚定。

师:儿子已经比我高了,但对我仍旧是这样依赖,此时,母亲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生:自由发言。

师:是呀,必须让儿子学会看病,一定要让他学会看病,让我们感受到母亲要锻炼儿子的坚定决心(板书:坚定)。你们真是读懂了母亲的内心。

5.齐读母亲内心活动的语句。

6.三次分角色读对话,读出儿子的依赖,母亲的坚定。

学生评价。

7.品读“……”,感受母亲内心的矛盾。

(1)这位同学读出了母亲的坚定,让我们感受到母亲要锻炼儿子的决心。但,美玉也会有瑕疵,我给你提一个小小的意见行吗?

(2)(出示句子):“假如……你找不到我呢?”“那我就……找我爸。”这两句好像没有注意到标点处的停顿。再请你读一读好不好?

(3)指名读句子:我们先来看第二句,如果把它改成“那我就找我爸。”好不好呢?为什么不好?

生:他在思考问题的答案。

(4)出示母亲的语言:“假如……你找不到我呢?”面对生病的儿子,此时母亲的心中又在想些什么呢?(预设:不忍、心疼、动摇、矛盾……)

(5)快速浏览课文15-20自然段,文中还有哪些词语让你也感受到这份不忍、心疼呢? (喋喋不休、心软、咬着牙、生怕……)

(6)是呀,这份坚定的背后,尽透着母亲的不忍、动摇与心疼。师生分角色读对话。 A.师读母亲的话,生读孩子的话。 B.生生合作:男女生搭配。

C.生生合作:女生齐读母亲,男生齐读儿子。

六、品读人物内心,感受爱子深情。

1.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留下母亲一个人在家中等待。

(出示句子):“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1).读句子。说说读懂了什么?

A.时间过得很慢:从哪个词感到时间很慢?(艰涩)

他从一个“艰涩”读懂了母亲感到时间过得很慢。你还能读出些什么? B.沙漏、坠入、忐忑不安。

慢得像——沙漏中的沙子一点一点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堆积在心里,越积越多,让我的心越来越——沉重。

(2)再读句子。 (3)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母亲为什么会感觉时间很长?母亲的心里为什么会感到很沉重?)

(4)母亲在这漫长的等待中,心里想了些什么呢?也许通过这个问题,我们能够找到答案。

2.默读21——23自然段,试着找找答案,并将你的感受简单地写在句子旁。 3.在这漫长的等待中,母亲会想些什么?你还画了哪些句子? 预设1:后悔:

(1)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 (2)能从这一段中找到一个词语表示母亲此时的感受吗?(板书:后悔) 预设2:自责:

(1)虽然我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感冒,如果寻找适宜锻炼看病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

(2)你也提炼一个词是——自责。(板书:自责) 预设3:痛苦:

(1) 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2)有感情读句子。(板书:痛苦) 4.母亲后悔、自责、痛苦些什么呢?

生快速浏览课文找答案,有感情读一读。

预设4:仅仅是后悔、痛苦、自责吗?母亲还可能会想些什么——(板书:……)

4 5.是呀,我们仿佛找到了答案,使母亲的内心越来越沉重的不仅仅是时间,而是随着时间一点一点加剧、累积起来的——担心、后悔、自责、痛苦……呀!

这种种情感纠结在一起,使母亲的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深深地谴责自己——读(“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复沓朗读:这一刻——, 这一刻——,这一刻——。

6.谁又能说这复杂而矛盾的心路历程,对母亲来说不是一种磨炼呢?

七、想像儿子的内心活动,理解母爱。

1.终于,儿子平安回来了。并骄傲地向我宣布,已经学会了看病。儿子学会的只是如何看病吗?他还学会了——独立、生活。(板书:独立)

2.在这个过程中,儿子的内心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我们就仿照着作者的写法,写写儿子的心里活动。

场景一:母亲要我一个人去医院看病,……

场景二:在医院里,我看到别的孩子有父母陪伴,听到病童的哭声不时从病房里传出来,我想……

场景三:我终于学会了看病,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前面回家的路,我想…… 1.学生汇报。

八、总结全文,升华母爱。

1.是呀,你们已经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文中的母亲在最后写到:配乐朗读。 2.有人问,母爱是什么?我告诉他,母爱是甜甜的吻,是慈祥的目光,是鼓励的话语。不,不完全是这样,母爱还是严厉的批评、是谨慎的责罚、是勇敢的放手。我相信,此时,你一定想到了自己的母亲、父亲或是其它亲人,你们之间也一定发生过这样、那样的故事。让我们拿起笔,记录下那一刻的心路历程,再读给父母听一听。——课外作业

3.课外作业:阅读毕淑敏的《剥豆》《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板书设计:

学会看病

毕淑敏

坚定 后悔

自责

后悔

痛苦

依赖

独立

第15篇:学会看病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武威市天祝县华藏教育辅导站新华小学 徐文存

教材:人教版第九册

学生:甘肃兰州实验小学五年级三班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并通过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感受到母亲对儿子深沉、广阔的爱。发现并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表情、动作等描写间接揭示人物心理和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3.理解母亲虽经受内心煎熬,仍旧坚持锻炼儿子的良苦用心。从而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母爱,并树立独立面对生活的信心。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制造悬念

孩子们,你们在生病时,谁最着急?他们是怎么照顾你的呢?(学生畅所欲言)你们是父母的宝贝,从他们无微不致地照料可以看出爱你有多深。可是有一个妈妈面对生病的儿子却选择了让他独自去医院,你觉得这是个什么样的妈妈。(生议)今天苏老师和大家一同学习第20课——《学会看病》。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母亲,相信同学们读完课文后就会有答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查阅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课文读完了,能说说你此时的想法吗?(学生议) 过渡:课文在开头交待了“儿子长得比我高了”,这说明儿子不小了,已经到了可以独立做点事的年龄。原来不是母亲狠心,相反母亲对儿子还爱到极至了。

三、品读母亲内心,感受爱子深情。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读几遍,从字里行间找到母亲对儿子的爱。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点拨 3.学生汇报

师:文中的哪句话让你感受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 做出决定:“假如„„你找不到我呢?”同学们注意到这句话没有?句子中有一个省略号,它有什么用呢?面对生病的儿子,此时母亲的心中又在想些什么呢?(预设:不忍、心疼、动摇、矛盾„„) 课件出示:“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师:在这狠心、残忍的逼问下,是母亲要锻炼儿子坚定的决心。(板书:坚定)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母亲为什么非要让儿子独自去看病吗?这里边有一个小故事。作家毕淑敏在创作这部作品之前,听说了一件事。她一个朋友的儿子上大学了,有一次得了普通的感冒,就打电话给远在北京的母亲,说我快要死了,你救救我啊,那位母亲只得求助当地的一个朋友,那个朋友只得放下手头的工作,打车跨过长江,费了一番周折,把男孩带到医院。你现在能理解母亲的残忍了 吗?所以尽管母亲有万般的心疼与不舍,她还是坚定地选择了锻炼儿子。

过渡:儿子第一次独自上医院做母亲的能放心吗?母亲是怎么做的?(学生接着汇报) 喋喋不休是什么意思?喋喋不休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母亲的担忧、母亲的爱) 过渡 :接着找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因为他还是个孩子,所以——(板书:犹豫) 还有其他的句子

师:儿子的过分依赖使我清楚地知道锻炼他的必要,而看着儿子烧得通红的小脸儿、听着他吵哑的声音,我又怎能忍心让他独自去医院。此时的母亲内心极为矛盾。我们请两位同学来读读这对母子的对话。(由学生点评:我听出了儿子对母亲的依赖(板书:依赖); 我听出了母亲的心疼和犹豫„„) 过渡:母亲话语中的每一个字都渗透着对儿子深深的爱。文中还有哪句话也渗透着这种母爱呢?

后悔: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为什么后悔?理解“雪上加霜”“按图索骥”。

出示句子“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这是一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来读读。更强烈地表达了母亲的悔意。(板书:后悔) 担心: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师:这个句子很有味道,让我们来多读几遍。时间过得很慢:从哪个词感到时间很慢?(艰涩:艰难),慢得像——沙漏中的沙子一点一点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一读)堆积在心里,越积越多,让我的心越来越——沉重。(二读)这沉重的内心世界里满满地装着对儿子的——担心。(三读)(板书:担心)这时的母亲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就是——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 过渡:除了后悔、担心母亲还可能会有什么心情?

师:担心,后悔,自责,心疼,这种种情感纠结在一起,使母亲的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深深地谴责自己——(出示第9个句子)读(“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

师:虽然我毫无疑义的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感冒,如果寻找适宜锻炼看病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

师:儿子独自去看病了,他带走的只有我要他记的那张纸吗?他还带走了______。

过渡:儿子学会看病了吗?(学会了)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读儿子从医院回来后的话好吗?儿子学会的只是如何看病吗?他还学会了——独立、生活。(板书:独立)你认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两手准备:如果你是文中的儿子,面对母亲要你独自去看病,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勇气回升:师:看着儿子平安地归来,听着儿子骄傲的话语——(板书)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

出示句子——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这句话中有两个磨炼,分别指什么呢?磨炼1:指在独自看病的过程中锻炼儿子。磨炼2:担心后悔犹豫自责。 师: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担心与痛苦的折磨,谁又能说这复杂而矛盾的心路历程,对母亲来说不是一种磨炼呢?

四、走近儿子内心,学会独立生活

1、在看病的过程中,儿子的内心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我们就仿照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方法,来写写儿子的心里活动。 场景一:母亲要我一个人去医院看病„„

场景二:在医院里,我看到别的孩子有父母陪伴,听到病童的哭声不时从病房里传出来,我想„„ 场景三:我终于学会了看病,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前面回家的路,我想„„

2、学生汇报。

五、拓展阅读,升华母爱。

1.同学们写得真不错,在独自去看病的过程中,儿子也经历了一段复杂的心路历程。幸运的是他最后学会了看病并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把孩子护在羽翼下是爱,而放手让它去飞翔,接受风雨

的挑战难道不是一种更尽责、更理性的爱吗?文中的母亲在最后写到:(27自然段)配乐朗读。你理解这位母亲了吗?(读该句话)你知道母亲为什么要经受这份痛苦的磨炼吗?(再读句子)你的母亲有没有向你口授过这样的路线图呢?(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教给孩子生存的能力、生活的能力,这是做为父母应尽的责任。这也是一种爱的表现形式,它更深远更广袤。这是一种伟大的爱。(板书:爱)毕淑敏把这种伟大的母爱渗透在字里行间,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读者。 2.在结束这节课时,我想送给咱们同学一份小小的礼物。推荐两篇文章给同学们——《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这是毕淑敏的又一作品。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触动了我的心灵——“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苛烈10倍。”这是一篇很能反映天下父母心声的好文章。另一篇是选读课文《剥豆》。小小的一场剥豆比赛,却让母亲的心起起伏伏,这种复杂,希望你们也能读懂,那是一种深藏的母爱,跟《学会看病》的母亲一样。我希望同学们从今天起,对自己的母亲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感恩。同时也尝试着去回报母亲,从自理自立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板书: 母亲: 20学会看病—— 儿子:

坚定 爱 依赖 犹豫 后悔 担心

勇气回升 独立

第16篇:学会看病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打蔫儿、拖沓”两个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理解“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四字词语的意思。

2、抓住“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沙漏、忐忑不安“等词体会母亲担心、后悔的内心世界。并引导有感情的朗读。

3、通过男女合作朗读母子间的对话,找出母亲下定决心的原因。

4、在体会母亲内心情感的基础上,抓住两个“磨练”感受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5、通过谈生活中的实例和小练笔的方式进一步体会特殊的母爱。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贫穷的母亲可以坦然从容地让儿子去买自己心爱的小说,慈祥的母亲鼓励儿子满怀信心地写作,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1、检查预习情况

这些词儿你能读吗? 第一组词:打蔫儿 拖沓 (1)指名读,正音; (2)这两个词文中是描写谁的?(病中的儿子),人在生病时往往是怎样的?(显得没精神,步子沉重„„) (3)这两个词正是描写出了儿子病时的模样。

第二组词:喋喋不休 忐忑不安 喋喋不休 按图索骥 聊胜于无

(1)谁来读好第二组词语?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

(3)带着你的理解,把这些词再念一遍

2、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潜心会文,体味情深

过渡:是啊,课文就是围绕母亲让儿子独自去看病展开描写的,让我们来读读这些句子,你看到的是怎样一个母亲。 出示句子:

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 我想我一定是世界上最狠心的母亲。

1、走进母亲的内心世界:

过渡:是啊,这位母亲用“残忍”“冷漠”“狠心”这样的词来形容自己,真是这样吗?让我们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去细细体会母亲的内心世界。

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并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1)感悟母亲的“后悔、自责”

让我们先来交流一下当儿子离开家门后,母亲等候他归来的部分,看看你从中读出了母亲怎样的心情? (a)生说,师板书:后悔 (b)你是从哪些句子中读到的?

出示句子:

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 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看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指点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c)潜心体会

自由读读这一处。想想母亲在后悔什么呢?

是呀,我生了病,母亲不但不帮他,还给他雪上加霜。这是母亲后悔的原因之一。 还有吗?

是呀,母亲还后悔第一次没领他去看病,那么,领着他会有什么好处呢?

用这里的一个词说就是“按图索骥”。 但是母亲有没有这样做呢?所以他很后悔。 让我们带着母亲的这种情感一起读读这段话。 (2)感悟母亲的“担心”

除了后悔,你还从文中读出了母亲怎样的心情呢?(担心、不安) 出示句子: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1)生说,师板书

(2)自己再读读这段话,想想为什么母亲的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她在担忧着什么?

(儿子路上会不会有事?会不会走错了地方?会不会打碎体温表?拿错了药怎么办?„„)

引读第一句话:这些都似棒槌在敲打着母亲的心,她更加不安了。所以在她眼里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你从这句话中又体会到了什么。从几个词中体会到的? (a)、理解词语 艰涩: 艰涩是什么意思呢?恩,你还从哪个词也体会到了时间过的很慢。 沙漏:

你见过“沙漏”吗?来跟大家介绍一下。 生说,师补充。

(中间相连的小口一打开,上瓶内的沙子便接连不断地坠入下瓶。下瓶内的沙子越积越多。可见,此时母亲的心是——慌慌的;沉重;不安„„)

(b)、朗读这一句:是啊,时间越长,妈妈越担心。带着这份沉重,怀着这份不安,读好这一句。

我分明看到了一位备位煎熬的母亲,再读: 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坐立不安,度日如年的母亲,读:

因此,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

(3)体会“下定决心”的原因

结合对话引导:但一开始,母亲却是怎么认为的?请男同学和女同学合作读读母子间的对话。男生读儿子,女生读妈妈这部分。

从这段话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

是啊,也正因如此,让母亲的想法更加坚定。(板书:下定决心)(4)感悟母亲的“犹豫”

可是当她看到病中虚弱的儿子,他的内心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犹豫)

2、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

从儿子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母亲就开始后悔了。甚而深深地谴责自己。此时,你的心中有什么疑问吗?

1、谈感想

引导:我想这也是所有同学心中的疑惑。请你想一想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

26、27自然段,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板书:勇气回来) 出示句子: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这句话中一共写道了两个磨练,这前后两个磨炼分别是什么意思?(锻炼考验儿子,母亲受到痛苦地煎熬)

读到这儿,这位母亲是想让孩子仅仅学会如何看病吗?(板书:独自面对生活)

四、情感升华

1、是呀,可见母亲真是用心良苦。同学们,在生活中,你的父母有没有放手让你去做一些事?

2、写话

此时此刻,你对母爱又有了什么新的感想呢?如果你就是文中的那位儿子,从医院回来,你会对母亲说些什么?拿出抽屉里的纸,选择一项写下来。

小结:是啊,放手也是一种爱,这种爱让我们学会独自面对生活,这种爱是更高层次的母爱,才是真正的母爱。 板书设计:

学会看病

下定决心 独自面对生活 勇气回来

犹豫 担心 后悔

第17篇:学会看病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音乐《懂你》。

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那你们知道满文军的这首歌是献给谁的吗?(是献给母亲的。) 2.谈话导入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当我们生病时,最担心的我们的是——他们是怎么照顾你们的呢?(指名2—3个学生回答)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当你们生病时,他们无微不至地照顾你们。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母亲,相信同学们在读完课文之后就会有答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

3.课文读完了,能谈谈你的想法吗?

过渡:课文开头交待了“儿子长得比我高了”,这说明儿子不小了,已经到了可以独立做点事的年龄。原来不是母亲狠心,相反母亲对儿子还爱到了极点。

三、品读母亲内心,感受爱子深情。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读几遍,从字里行间找到母亲对儿子的爱。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点拨。

3.文中的哪句话让给你感受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 做出决定:“假如我不在家呢?”“假如······你找不到我呢?”“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 a.“假如······你找不到我呢?”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句话呢?句子中有一个省略号,它有什么用呢?面对生病的儿子,此时母亲的心中又在想些什么呢?(预设:不忍、心疼、动摇、矛盾······)

b.面对生病中的孩子如此逼问也许是一种残忍,但作者此时是怎么想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话。

出示课件:“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① 学生自由读这一段话。 ② 从中你读出了什么?(在狠心、残忍的逼问下,是母亲要锻炼儿子坚定的决心。)【板书:坚定】 ③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母亲为什么非要儿子独自去看病吗?这里边有一个小故事。作家毕淑敏在创作这部作品之前,听说了一件事。她一个朋友的儿子上大学了,有一次得了普通的感冒,就打电话给远在北京的母亲,说我快要死了,你救救我啊,那位母亲只得求助当地的一个朋友,那个朋友只得放下手头的工作,打车跨过长江,费了一番周折,把男孩带到医院。你现在能理解母亲的残忍了吗?所以尽管母亲有万般的心疼与不舍,她还是坚定地选择了锻炼儿子。

过渡:儿子第一次独自上医院看病做母亲的能放心吗?这位母亲是怎么做的? c.(预设:你到街上去打车,然后到医院。先······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 ①喋喋不休的意思。

②喋喋不休背后隐藏着什么?(母亲的担忧,母亲的爱)

过渡:我们接着往下看,看看还有哪些句子也让你感受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 犹豫不决:“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因为他还是个孩子,所以母亲——犹豫。【板书:犹豫】

儿子的过分依赖使我清楚地知道锻炼他的必要,而看着儿子烧得通红的小脸儿、听着他吵哑的声音,我又怎能忍心让他独自蛐蛐医院。此时的母亲内心极为矛盾。我们请两位同学来读读这对母子的对话。(读出儿子对母亲的依赖,母亲一开始的坚定。后来的心疼和犹豫。)【板书:依赖】 过渡:母亲话语中的每一个字都渗透着对儿子深深的爱。文中还有哪句话也渗透着这种母爱呢?

后悔: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a. 母亲为什么后悔?

b.理解“雪上加霜”和“按图索骥”的意思。 c. 课件出示:“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① 这是个什么句?(反问句) ② 改为陈述句读,有什么不同?(更强烈地表达出母亲的悔意。)【板书:后悔】 过渡:母亲开始后悔了。可是儿子已经走出了家门。此时,这位母亲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再接着往下看。

担心:“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这个句子很有味道,我们一起来多读几遍。时间过得很慢,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时间过得很慢?(艰涩:艰难)时间慢得像——沙漏中的沙子一点一点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一读)堆积在心里,越积越多,让我的心越来越——沉重。(二读)这沉重的内心世界里满满地装着对儿子的——担心。(三读)(板书:担心)这时的母亲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就是——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 过渡:除了后悔、担心母亲还可能会有什么心情?(预设:自责、担心······)

担心,后悔,自责,心疼,这种种情感纠结在一起,使母亲的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深深地谴责自己——(学生读)课件出示“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

虽然我毫无疑义的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感冒,如果寻找适宜锻炼看病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学生读)“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

过渡:经过漫长地等待,走廊上终于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那是儿子回来了。儿子学会看病了吗?(学会了)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读儿子从医院回来后的话好吗?儿子学会的只是如何看病吗?他还学会了——独立、生活。(板书:独立)如果你是文中的儿子,面对母亲要你独自去看病,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勇气回升:看着儿子平安地归来,听着儿子骄傲的话语,勇气又渐渐回到了作者的心里。

a.课件出示: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两个“磨练”分别是什么意思。

磨炼1:指在独自看病的过程中锻炼儿子。 磨炼2:担心后悔犹豫自责。

b.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担心与痛苦的折磨,谁又能说这复杂而矛盾的心路历程,对母亲来说不是一种磨炼呢?

四、拓展阅读,升华母爱

在独自去看病的过程中,儿子也经历了一段复杂的心路历程。幸运的是他最后学会了看病并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把孩子护在羽翼下是爱,而放手让他去飞翔,接受风雨的挑战难道不是一种更尽责、更理性的爱吗?文中的母亲在最后写到:【课件出示】“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但聊胜于无。”你理解这位母亲了吗?你知道母亲为什么要经受这份痛苦的磨炼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a.“路线图”代表什么?(教孩子独立生存、生活的能力)

你的母亲有没有向你口授过这样的路线图呢?(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教给孩子生存的能力、生活的能力,这是做为父母应尽的责任。这也是一种爱的表现形式,它更深远更广袤。这是一种伟大的爱。【板书:爱】毕淑敏把这种伟大的母爱渗透在字里行间,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读者。 在结束这节课时,我想推荐两篇文章给同学们——《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这是毕淑敏的又一作品。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触动了我的心灵——“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苛烈10倍。”这是一篇很能反映天下父母心声的好文章。还有一篇是上次周老师给我们上过的选读课文《剥豆》。同学们可以再去细细地品读一下。小小的一场剥豆比赛,却让母亲的心起起伏伏,这种复杂,希望你们也能读懂,那是一种深藏的母爱,跟《学会看病》中的母亲一样。我希望同学们从今天起,对自己的母亲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感恩。同时也尝试着去回报母亲,从自理自立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板书:

20学会看病

母亲:

儿子: 坚定

依赖 犹豫 后悔 担心

勇气回升

独立

第18篇:学会看病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略读,浏览等方法,理解“按图索骥”“忐忑不安”“艰涩”等词语的意思,借助“按图索骥”一词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还原感受,走进母亲让儿子去看病时的内心世界,领会作者在表达母亲心情时将“愿意”“不愿意”交叉描写打到引起读者认知冲突的方法。

3、通过互文阅读,自主建构,认识到让孩子学会独立才是文中母爱的真谛。教学重点、难点

领会作者在表达母亲时将“愿意”与“不愿意”交叉描写引起读者认知冲突的方法;认识到母亲让孩子学会独立才是文中母爱的真谛。

教学构想

一、残忍吗——引发认知冲突

n 朗读词语,借助“按图索骥”感知课文大意。

n 朗读词语,引发对母爱的质疑,形成认知冲突,激发新的阅读期待。

二、赞同吗——直面阅读初感

默读课文,思考:你赞同还是不赞同这位母亲的做法?从课文中找出依据。直面学生阅读课文后的真实想法,了解学生的阅读初感,为之后的学习提供了随机指导。

三、愿意吗——品悟母亲内心

n 作为母亲,她到底愿不愿意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呢?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母亲前后心理变化的句子,用课文中的语言按照句式来说理由。 n 相机重点学习第22段,体会母亲内心的矛盾、斗争与煎熬。

n 课堂练笔,借助“倚”字将母亲愿意与不愿意让孩子独自去看病的心理煎熬再次凸现,相机为母亲为何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倾吐理由。

四、残忍吗——感悟母爱真谛

n 互文阅读,对比发现两篇课文的共同点,强化本文叙述表达的特点。 n 互文阅读,感悟母爱真谛,理解“聊胜于无”。

n 再读词语,认识到母亲“残忍”的用意是让孩子学会独立的母爱真谛。 教学实录:

一、导入直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学会看病》,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二、由词入文

师出示“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 生读

师:哪个词不理解

生:按图索骥

师:从字面上猜词义

生:……

师提示骥是好马,讲述“按图索骥”的故事。

师:这个词在文中什么意思,快速浏览

生:儿子按照以前的路线找到看病的地方 师:是以前的路吗?

生:是按照母亲给他的路线去看病

师:其实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刚才我们根据一个词知道了文章的内容。

师:再看一组词“残忍、狠心、冷漠”这样的词喜欢吗?先别急着下结论,默读课文,你赞同这位母亲的做法吗?

课件出示

我赞同这位母亲的做法,理由是!

1、

2、

3、……

我不赞同这位母亲的做法,理由是

1、

2、

3、……

师:理由越多越好,找到的同学在思考一下,理由充分一些。

交流:

生:我赞同这位母亲的做法,让孩子学会独立……

生:伟大的母亲让孩子在挫折中完成,独立……

师:有没有不赞同……

生:孩子疼,自己也心痛,陪他就不用煎熬,……

生:毕竟还是孩子……

生:应该先带他看一次,……

师:刚才说了赞同和不赞同,我们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毕竟不是文章的母亲,文中的母亲到底愿不愿意,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件事情,找母亲心情的句子,读懂愿不愿意。

出示课件: 划出母亲心情的句子,读一读,用文中的内容说说他的想法。

1、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

2、我怎么能够让孩子独自去看病你?

师:可以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母亲的心情如何。

师:母亲的耳边有个声音说

生读“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

师:又有一个声音说

生读“我怎么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呢?”

师:一个声音说读

师:又一个声音说读

师:还有一个声音说读

师:又有一个声音坚定地说读

师:一直有两个声音在响齐读

师:这种愿意与不愿意一直在母亲的心里煎熬,读读这段话“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师:哪个词写出母亲愿意不愿意煎熬,写批注。

师:谁来说说你的批注

生:忐忑不安写出母亲的煎熬……

生:艰涩写出对儿子不放心……

师:你把这段话读一读

生读

师:费力地读,你听出了什么

生:时间的煎熬

生:犹豫不决的心情

师:有没有不懂

生:收缩成一团是什么意思

师:写出了什么

生:疼痛

生:沙漏坠入心房是什么意思

师:把“坠”换成“跌”“掉”怎样

生交流

师:这里的坠给它组个词

生:坠下

生:摇摇欲坠 生:坠落、坠毁

师:给你什么感觉

生:恐惧

师:这个坠给你的感觉是

生:小小的沙漏坠入心房就像飞机坠落,陨石坠落,母亲心里的不愿意

师:请看

出示“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只是较平日拖沓,我开了门,倚在门上。”

师:还好,2个小时过去,母亲听到脚步声,没来前母亲一直在煎熬,哪个词写出母亲愿意不愿意的心情

生:终于

师:母亲开了门,倚在门上——

说些什么

生写话

孩子……

生:孩子,你舒服点了吗?摸了摸儿子的额头

生:你别怪妈妈狠心,妈妈想让你变得坚强

生:孩子,如果再有一次,我不会再让你一个人……

生:要在暴风雨中……

师:这件事情过去了,还发生了一件事,快速读《剥豆》。找出一样的地方。

三、读选读课文《剥豆》

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母亲矛盾的心理

我应该让孩子胜利,不应该有虚假胜利

师:《剥豆》的结尾有一段话,你们去读一读

出示“想到自己的瞻前顾后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大可不必,对孩子来说,该承受的,该经历的,都应该让他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她的价值,生活是实在的,真……”

师:《看病》也有一个类似的结尾,出示“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

师:哪个词不理解

生:聊胜于无

生:比没有好

师:聊什么意思(略微)

师:这个词什么意思

生:略微好比没有

师:有些词要倒一下

生:略微比没有好

师:文章表面看写母亲残忍、狠心、冷漠,其实在写……

生:母亲爱的方式不一样,与众不同的爱 师:不要被表面迷惑,我们来看看作者是谁?

出示“重复而新鲜地描述爱意吧,它是一种勇敢而智慧的艺术。——毕淑敏”

评课:

沉入词语,让文本苏醒,沉入思考,让智慧释放,沉入课堂,让学生成长。

曹老师在教学时,通过浏览、略读、静思等方式,引领孩子们走进母亲让儿子去看病的内心世界,领会作者在表达母亲心情时的那种矛盾心理。课堂围绕四个环节徐徐展开:“

一、残忍吗——引发认知冲突”、“

二、赞同吗——直面阅读初感”、“

三、愿意吗——品悟母亲内心”、“

四、残忍吗——感悟母爱真谛”,一层深似一层,一情强如一情,最后又回扣呼应,大气开放,渐入佳境。

教学中,曹老师始终抓住学生的认知冲突来引导孩子主动与文本交流,因学而教,化教为学。正如,他在说课资料中所言: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怎么教?应该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以生为本,还学与生”这样的略读课教学内涵才会显得更为丰富。

倪宗红老师说:“略读课文不等于略读教学,略读教学是在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倪老师提出略读课文应该从教学价值、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略读、略教的概括,非常精炼,言简意赅地揭示了略读教学的精髓,并启示我们:当我们在略读课文教学时,只有明晰地理清这节课学生该怎么学,我该通过什么方式教给孩子什么时,语文课堂才会更为精炼,学生才会学得更为从容。

沈大安语老师说:“语文教师只有多读书,多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语文老师需要扎实、厚实的基础,语文课堂才会充满生机。孩子才会在充满趣味的语文课堂中学得开心、愉悦!”并以王崧舟老师的学养与教学成功的典范事例启示我们:学歌手唱歌一样,你可以模仿学习刘德华唱歌,甚至像八九分,但永远不会像十分;要知道“行百里者半九十”,语文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适合的教学风格。用“七分汗水、三分天赋”的原则来严格要求自己,在历练中成长。让我们始终记住一位语文教师的特殊使命——为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教!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将课外阅读挤进课堂

一、学习目标:

1、训练学生以一定的速度默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母亲语言、心理的句子感受母亲的感情变化;

3、对比阅读,深层次感悟爱的主题。

二、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了解词语,理解词意;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横线划出描写母亲语言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表现母亲心理的语句。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她是作风严谨、医术精湛的内科医生;她是专业、资深、性情随和的心理学专家;她也是感情细腻、文辞华美的著名作家。有人说她是文学的白衣天使。她就是毕淑敏。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她写的文章——《学会看病》。

(二)整体感知:

1、打开书105页,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读文思考。

3、学生汇报。

4、提问:母亲为什么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呢?(学生回答) 过渡:在让孩子独自去看病的背后,这位母亲经历了怎样的感情变化呢?下面就让我们从语言和心理两方面来体会吧!

(三)品读语言:

1、同桌两人分角色练习朗读1-20段中母亲与儿子的对话,读完后同桌两人讨论:从这段对话的背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体会。师生合作朗读。融入感受,深入角色,我与你们合作读对话。

过渡:通过朗读对话,我们读懂了母亲内心的想法,那么儿子出门后,母亲的

内心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四)品味心理

1、默读课文22-27自然段,思考你懂得了母亲怎样的内心世界?

2、请和大家分享你的阅读体会吧!

3、聚焦重点段落:

出示: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A、组读 B、词语是有感情和温度的,有些词语听来让人觉得如沐春风,而有些则让人觉得冰凉如水。读词语“艰涩”,你有怎样的感受? C、中国的词语很神奇,再看“坠”,这个字是个会意字,在古代,它表示东西从高处落在土地上。请你给坠组个词。这些词又给了你怎样的感受?中国的汉字独具魅力。 D、请看词语“忐忑”,齐读,看这个词语的字形,请猜测这个词语的意思。 E、融入感觉,读。

★儿子离开了多久?闭上眼睛,静静地想,母亲在等待儿子的这段时间会做什么?(生答)母亲会想些什么呢?

(配乐)母亲就是这样痛苦地等待着,读。

母亲就是这样一遍一遍后悔着,自责着,心如刀绞一般,读。

★艰难地等待,漫长地等待,揪心地等待,当看到孩子平安回来的那一刻,母亲?(生接) 总结:从坚定到犹豫,从犹豫到后悔,从后悔到自责,从自责到痛苦,从痛苦再到后来的欣慰,母亲的心理变化过程的描写得真实而生动。所以我们以后也可以运用这样的心理活动描写。(师板书:心理活动描写)

(五)拓展阅读:

◆过渡:像这样细腻生动的心理活动描写在毕淑敏的另一篇文章中也有体现,一起来阅读。请打开书166页。

1、出示默读要求:默读需要有一定速度。第三学段(

五、六年级)学生默读一

般读物每分钟应不少于300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学生默读,时间三分钟,边读边思考:你有什么感受?

3、小结:一对平凡的母子,一次剥豆,剥出了真实理性的母爱,也剥出了勇于挑战的儿子,生活真是处处有学问。

◆来看下一篇文章,读文题,猜一猜作者会写什么?

1、默读文章

2、出示句子: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请大家齐读。问:你可懂得?生回答

3、不管母亲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子女,都是?生答。师板书:爱

4、毕淑敏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生齐读,摘抄语句。

5、总结:淡淡的文字,朴素的语言表现细腻的情感,愿大家多读毕淑敏的文章,去感受毕淑敏不同的内心世界吧! 课后推荐阅读:《蓝色萝卜》、《额头与额头相贴》

第19篇:学会看病

《学会看病》

教学目标:

1.通过略读、浏览等方法,理解“按图索骥、忐忑不安、艰涩”等词语的意思,借助“按图索骥”一词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还原感受,走进母亲让儿子去看病时的内心世界,领会作者在表达母亲心情时将“愿意”与“不愿意”交叉描写达到引起读者认知冲突的方法。

3.通过互文阅读,自主建构,认识到让学生学会独立才是文中母爱的真谛。教学实录:

一、残忍吗——引发认知冲突

1.朗读词语,借助“按图索骥”感知文章大意。这是五年级的课文,有点难,读过课文了吧。

出示词语:喋喋不休 雪上加霜 按图索骥 忐忑不安 点名朗读。 正音:冀(ji) 理解“按图索骥”:

这是这篇课文的新的词语,从字面上猜猜是什么意思,猜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生1:可能是按照说的做。 生2:按照图纸说的去选马。 师:哪个字是“马”的意思。 生2:骥

师:骥,是好马,良马,千里马。说知道这个成语有个故事 生3:伯乐按照图上的去寻马,最后寻到癞蛤蟆。

师:传说春秋时期,孙阳是识马高手,还写了一部《相马经》,掌握了寻马的本领。他的儿子就按照这本书去寻马,最后找到一只癞蛤蟆。后来也指机械地寻求答案,或者按照线索寻找东西。

师:那么在课文中又是什么意思呢?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在课文中的意思。 生1:自己去看病 师:说话完整些

生2:按照母亲的图纸,按照图上所写的去看病。 师:我们就用这个词大概地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

2.朗读词语,引发对母爱的质疑,形成认知冲突,激发新的阅读期待。出示:残忍 狠心 冷漠 读词。

师:喜欢这组词吗? 生:不喜欢。

师:喜欢这样的人吗? 生:不喜欢。

师:喜欢这样的母亲吗? 生:不喜欢。

师:先别急着下结论

二、赞同吗——直面阅读初感

师:请默读课文,思考:你赞同还是不赞同这位母亲的做法?从课文中找出相关依据,说明理由。 出示:

让儿子独自去看病,我赞同,理由123 让儿子独自去看病,我不赞同,理由123 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 赞同派:

生1:这是锻炼儿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这样母亲以后不用再为儿子生病而担心; 生2:这是不让孩子形成依赖的行为; 生3:……

师:又没有不赞同的? 不赞同派:

生1:孩子几乎没有去过医院,现在让孩子一个人去,不太好。应该让孩子有个慢慢适应的过程,万一…… 师:你倒是实话实说

生2:生病时去,会出意外吧

师:作为母亲,她到底愿不愿意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呢?我们要去问问这位母亲。

三、愿意吗——品悟母亲内心

1.凭自己的感觉,母亲愿不愿意让孩子独自去看病? 生:不愿意

师:完全愿意嘛,又有点不愿意;

完全不愿意嘛,又有点愿意,

这样就是左右—— 生:为难, 师:进退—— 生:两难

师:按照课文中的一个词就是忐忑不安。这就是母亲矛盾的心理,到底是怎样的心理呢? 出示句子: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 点名读。

师:注意感叹号 再指名读,齐读。

师:但是母亲的心理还有另一种想法—— 出示句子:我怎么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 点名读,齐读。

师:下面我们就要做一件事情,边朗读课文,边划出母亲前后心里变化的句子,然后把这些心情的词语带到这两句话的后面去。 出示要求:

思考:边朗读课文,边划出母亲前后心里变化的句子,用课文中的语言按照句式来说理由。 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因为—————————— 我怎么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因为————————-

交流:

师: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因为——

生1: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因为让孩子独立面对 师:另一个声音说:

生2:我怎么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 师:一个声音又坚定地说:

生3: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因为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师:一个声音刺痛着他——

生4:我怎么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想锻炼他,也应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指点点,让她先有个印象,以后好按图索骥。 师:但是母亲有坚定信心——

生5: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因为现在是锻炼孩子独立看病的最好时机 师:又一个声音折磨着他——

生6:我是最狠心的妈妈了,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而且还雪上加霜。 师:这两种声音交织着,折磨着她,让母亲非常悲痛,来看看这段话,自己也读读。 2.相机重点学习第22节,体会母亲内心的矛盾、斗争与煎熬。 出示第22段。

师:你从哪个词读出母亲的痛,做做批注。 学生作批注。 交流:

生1:忐忑不安。母亲担心儿子发生什么意外

生2:艰涩。我从这个词读出了母亲的着急,时间过得很快 师:时间是快还是慢? 生:慢

师:艰难苦涩,时间过得很慢 生3:疼痛。

生4:“坠”字看出母亲的后悔和着急 师:给“坠”换词 生5:跌 师:组词

生6:坠落、坠毁

师:比较出不同了吗?

生7:“坠”是比较重,从很重的地方砸下来。 师:很恐惧吧! 生8:,坠落,会摔碎的 师:真因为如此,每一秒时间的流逝,像很重的东西砸进母亲的心房,而且是整整两个小时,齐读第22段。

3.课堂练笔。借助“倚”字再次凸显母亲的矛盾心理。

师:还好!儿子终于回来了,终于听到儿子的脚步声了—— 出示第24段。读。

师: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母亲的疼痛? 生1:终于,说明度分如年

师:把矛盾、疼痛都赶出来了。母亲等了两个小时,饱受折磨。现在,儿子终于回来了,倚在门上。此时,母亲倚在门上,看到儿子回来了,可定有千言万语要对儿子说,请你以“儿子”开头,写写母亲想对儿子说的话。

出示:我开了门,倚在门上。儿子———————————————— 学生练笔。 交流: 生1:孩子,你终于回来了,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我是在锻炼你的生活能力,别责怪母亲的冷漠,我也为你学会看病感到自豪;

生2:儿子,终于回来了。我刚才心如刀绞,忐忑不安……你想吃什么,我给你做去; 生3:儿子,你知道母亲有多着急,多后悔吗。但我不能不下决心,有些困难必须“享受”,这都出于我对你的爱。

生4:儿子,不要恐惧,你总有一天要学会看病的……

师:母亲的千言万语,把刚才同学们的想法串起来,就是母亲的心声哪!

四、残忍吗——感悟母爱真谛

1.互文阅读,对比发现两篇课文的共同点,强化本文叙述表达的特色。师:类似这样母子的故事,还有一篇《剥豆》。关注这个故事和今天的课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出示《剥豆》,学生默读。 交流:

生1:两篇课文都有矛盾的心理,不知道让孩子赢还是输 生2:都能看出母亲对孩子的爱

师:也就是也写出了愿意不愿意,让孩子输还是让孩子赢,矛盾的内心交织着来写。 师:为什么承受这样的煎熬? 出示结尾。

师:这是《剥豆》的结尾,读一读,读懂了吗? 齐读。

师:很巧合,学会看病也有这样的结尾。 齐读。

2.互文阅读,感悟母爱真谛,理解“聊胜于无“ 师:哪个词不理解? 生1:聊胜于无。

师:你们猜猜什么意思? 生2:总比没有的好。 师:哪个是“比”的意思?

没有——无;于——比;胜——好;聊——稍微,略微

你连起来再说说意思

生3:稍微比没有的好一点。 师:理解了,再连起来读读。 齐读最后一段。

3.再读词语,认识到母亲“残忍”的用意是让孩子学会独立的母爱真谛。师:我们再来读这几个词:孤独、狠心、冷漠 生读。

师:你现在又什么新的想法?

生1:这是表面上的行为,文中包含着母亲对儿子的爱; 师:看上去有些狠心,其实是想让孩子学会看病; 生2:让孩子独自去面对生活 生3:学会独立…… 师板书:学会独立

师:这也是一种“母爱”!

4.简介作者,推荐阅读 出示毕淑敏母子俩照片。

师:这就是两个故事中的母亲,毕淑敏。旁边的是她的儿子,现已得到三个硕士学位。她写了《母子环球旅行记》,建议大家去读读。

第20篇:学会看病

学会看病

教学内容:

1、四年级下册第12课《学会看病

2、自读课本《梦里梦外尽是书》第三单元《别样的父爱》《妈妈的承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3、体会父母之爱的不同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体会母亲和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生病的时候,父母都是怎么做的呢?(交流) 是啊,父母是爱我们的,对我们呵护备至。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军医的妈妈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学会看病》这篇文章。(板书:学会看病,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交流

一天,儿子生病了,做医生的母亲没有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让儿子自己去医院看病,儿子学会了看病。

三、品读课文

(一)这篇文章中,你觉得哪些人物描写最多? 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呢? 儿子的语言描写:感受到儿子对父母的依赖。进一步感受为什么要让儿子学会看病。

母亲的语言描写:感受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 分角色朗读。

心理描写,“我”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每一种情感变化都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二)下面,让我们一起听听这位母亲的心声: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1、生谈理解。

2、此时,我们了解了母亲这样做的真正目的——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会看病,更是让孩子学会独自面对生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风风雨雨。

因此我们说,这是一种特殊的母爱——负责任的爱,是真爱。就像古人说的那样:“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齐读这句话。

我们一起来做一回尽责的母亲。齐读。

四、学习《别样的父爱》《妈妈的承诺》

1、《别样的父爱》中,父亲的爱又有什么不同呢?他想让孩子学会什么呢?你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父亲的爱的?

预设:

“让他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父亲用略带骄傲的柔和语气对我说:“听工头儿说你吐了,没吃饭,还不肯告诉他。”

父亲已经将我的故事告诉了妈妈和姐姐,我一踏进家门她们就满怀敬意地上前欢迎我。

后来我居然可以扛着30千克重的水泥袋子行走了。到夏季结束时我的体重增加了8千克。

2、《妈妈的承诺》一文中,又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呢? (1)妈妈给我怎样的承诺?为了这个承诺,她是如何做的? (2)妈妈的承诺给我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五、比较三篇文章,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设计:

12、学会看病

下定决心--矛盾--后悔--担心--自我谴责--勇气回升 深深的负责的爱 附《妈妈的爱》

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 我从梦中醒来, 妈妈正在给我扇扇子, 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衫, 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 妈妈到学校接我, 一把雨伞遮在我的头顶,雨水打在妈妈身上, 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有一回我病了, 妈妈抱我去医院, 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她着急地哭了, 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三八妇女节那天, 我给妈妈献花上一束鲜花,

妈妈把我抱在怀里, 轻轻地亲吻我的脸颊, 啊,妈妈的爱是甜甜的吻。 我在妈妈的爱里一天天长大。

学会看病
《学会看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