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范文子(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7-04 12:03:1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芍子

7. 雷电颂

郭沫若

备课教师:赵艳芍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像,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战斗激情。

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伫立(zhù) 睥睨(pì nì) 咆哮(xiào) 波澜(lán) 污秽(huì) 犀利(xī) 劈开(pī) 稽首(qǐ) 驰骋(chěng)虐待(nǜe) 2.解释下列词语。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污秽:不干净。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播弄:摆布。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雷霆:雷暴;霹雳。

踌躇:犹豫。

鞭挞:鞭打。比喻抨击。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二、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郭沫若、屈原的相关资料,播放

介绍历史尉《屈原》写作的时代背景。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写于1942年1月。当时是抗日战争后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河山。1942年1月,时值“皖南事变,,以后,郭沫若在重庆创作了《屈原》,借古讽今,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他借屈原的独自,鞭挞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的愤恨。

《雷电颂>出现在《屈原》第五幕第二场。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他手足带着刑具,颈上系着长链,散发披肩,独身徘徊。这时,狂风咆哮,电闪雷鸣。面对这黑暗的世界,他想到祖国就要沦亡,听着风吼、雷鸣,看着闪电劈空,他感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他激愤的心情发展到极点,他的心像火一样燃烧起来,铸成了这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的独自——《雷电颂》。它是屈原斗争精神的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全剧高潮中最强力的一个音符。

三、朗读课文

课文在形式上并不押韵,但节奏分明,声调铿锵有力,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气势,并谈感受。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雷电颂》这段独白,大致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风、雷、电的期待与歌颂,一是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文章按自然力声威的发展,和屈原的感情脉络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层(1~3段),呼唤风暴怒吼,由衷赞美“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

第二层(4~6段),呼唤风、雷、电,表达憎恨黑暗、渴求自由的强烈愿望。

第三层(7~8段),赞颂闪电的光明与火花,并决心与之一起烧毁一切黑暗势力。

第四层(9—12段),义正辞严地诘责“土偶木梗”,表示与污秽、邪恶,势不两立。

第五层(13段),表现屈原的坚强意志与必胜的信心。

这是一首结构严谨的散文诗。全诗五个层次先分后合,紧密相连,由风,及雷,及电;由诅咒黑暗,再到追求光明;由歌颂火进射出光明,再到烧毁一切偶像。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一气呵成,使诗人的满腔怒火和对光明的渴望追求得以充分表现。

五、探究活动

提问:课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说说风、雷、电等形象象征了什么,再举例说说课文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中屈原借助于讴歌伟大的自然威力,抒发了对摧毁黑暗的渴望和对这种伟大正义力量的赞美。

风、雷、电,这些自然界的现象,在诗人心目中,已经成为一种战胜黑暗的力量,诗人又把自己的伟大战斗精神融入咆哮的风,轰隆隆的雷和闪耀的电之中。风雷电摧枯拉朽,“咆哮”、“爆炸”、“劈开”,这正是屈原在和黑暗势力进行殊死的搏斗。因此,屈原对风雷电的歌颂,也是对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正义力量的歌颂。

此外。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感情,增强语势。独白中屈原满怀激情地直接和风雷电对话,直接怒斥偶像神灵,这些拟人的手法,痛快淋漓地表达出鲜明的爱憎感情。

反复、排比的方法,充分地表达感情,使独自更有气势。如,: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等等,感情洪流就都宛如江河溃坝,汹涌奔腾。

诗中还有不少反问句、设问句,“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你,你红着一个面孔,你也害羞吗?”“哭,哭有什么用?„‘但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吗?”等等。这些句子,呼唤指斥,使独自更增强了战斗力。

六、小结

本文是历史剧中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白,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这篇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撼动人心。

“雷电独白”是“侮辱增加到最深度,彻底蹂躏诗人自尊的灵魂,喷薄而出的诗。它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笔.是屈原斗争精神最突出的体现,而且它使全剧主题思想鲜明地突现出来。这篇散文诗,想像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七、布置作业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颈项(jǐnɡ)

脚镣(liào) ..B.睥睨(pì nì) .C.劈开(pì)

D.忏悔(chàn) .

稽首(qí) .

鞭挞(dà) .

虐待(nüâ)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 B.你坐在那马上私毫也不能驰聘。

C.我看见你挺身而出,指天画地有所争论。 D.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 (2)电!你这宇宙最犀利的剑呀!(

(3)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4)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

) 4.本文选自历史剧《屈原》,屈原是我国最_______的大诗人,是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_诗人,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者_______,是进步文化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历史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风、雷、电象征什么?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什么?

八、课后反思

8.短文两篇

巴 金

备课教师:赵艳芍

教学目的

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

2.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2.理解作品的主题。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呖谷(y6ng) 一撮灰(cuo1) 皓月(hao4 )妲娥(heng2) 2.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露台:晒台。

yang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yang,日出。

二、导入

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作者简介:

巴金(1904~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早年在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学习,后赴法国巴黎学习。回国后长期从事著译。曾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随笔集。其散文思想深刻,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三、精读《日》

学生朗读《日》一文。思考:文章按怎样的思路展开的?如何理解

作品的主题?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这篇散文诗仅仅250余字,却浓缩着丰富的感情,它像一团火,炙烤着读者的心灵。

开头两段,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形象化,先是赞美飞蛾,因为它是为追求光和热而被灯火烧死的,接着又怀念夸父,因为它是为追赶日影而渴死畅谷的。这是作者思想感情形象化的表白,他所歌颂的是追求光和热的执着态度,是为了得到光和热不怕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飞蛾和夸父的形象,是作者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

三、四两段,对追求光和热的献身精神正面展开议论,指出了生命是可贵的,但为了追求光和热应该不怕牺牲,并且还指出追求光和热的目的是为了给人间争得光明与温暖。这里渗透着进步的价值观、生死观的理论原则,言简意赅,发人深思。

第五段,作者又进一步明确地表示自己的决心。自己愿作人间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飞向日球,失去知觉,化为灰烬,在所不惜。这是作者庄严的宣言,具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热情洋溢、感情奔放是巴金作品的突出特色,《日》一文便是凝聚着炽烈的热情的佳作。作者歌颂了不顾一切追求光明的精神,表露出不可遏制的为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思想,表达了为国家、为人民发光、发热,直到烧成灰烬的决心和意志。它蕴含着哲理,奔涌着热情,堪称“字挟风霜”、“声成金石”的艺术精品。

四、指导学习《月》

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

学生自由朗读《月>,提出问题,共同解决。

提问: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月亮在文章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寒冷。

相关的描写句子有: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

“月的光是死的光。”„„

作者笔下的月给人的是寒冷、阴冷,让人冷静,不同于日带来的热情洋溢。

学生交流写月的古诗文,进行整理归类。 (一)月,呈现不同的形态。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范仲淹) (二)月,撩拨满腹的愁绪。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 (三)月,包含着瑰丽的想像。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五、小结

是巴金建国前创作的散文诗。它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 《日》表现作者热情洋溢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日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作者对真理的追求。

《月》则表现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赞颂妲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妲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

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六、布置作业

1:积累有关月的诗句

(李白:“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李商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2: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旸谷(yánɡ)

浸润(jìn) ..‧‧B.皓月(hào)

姮娥(hãnɡ) C.一撮灰(zuǒ)

露台(lù) ..夸父(fǔ) .3.巴金,原名李尧棠,字_______,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_______家。主要作品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月》选自散文集_________。

七、课后反思 D.瞬间(shùn) .

9.《海燕》教案

高尔基 备课教师:赵艳芍

教学目标

1.理解“海燕”这一敢于搏击暴风雨的勇敢形象,学习它不惧怕困难的战斗精神。

2.进一步学习象征、映衬、对比等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海上景象和海燕的形象。 2.学习象征手法。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高傲( ) 呻吟( ) 翡翠( ) .... 掠起( ) 困乏( ) 蜿蜒( ) .... 2.解释下列词语。

高傲:原指极为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贬义词,课文中贬词褒用,指清高、自负、不卑躬屈膝。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翡翠:一种名贵的半透明的翠绿色的硬玉。课文比喻海浪。

掠起:轻轻擦过或拂起。

震怒:异常愤怒,大怒。震,情绪过分激动。

困乏:疲乏。

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弯弯曲曲地。 3.介绍作者:高尔基。 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有自传性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二、导人

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在高尔基充满激情的描绘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又称,是高尔基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的末尾一章。但后来单独发表,成为广为传抄,极受欢迎的著名的散文诗。当时的俄国社会受着沙皇的专制统治,社会黑暗,民不聊生。人民的革命运动也越来越高涨,高尔基亲自目睹了经历了当时的群众革命运动,于是结合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写出了,用象征的手法,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这首诗也深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理解作品的诗情、诗理、和诗味。)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一段至第六段) 写暴风雨即将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以其革命的激情、迅疾的行动表现了对暴风雨的渴望。

第二部分(第七段至第十一段)。

重点描写暴风雨迫近时,海燕搏风击浪,积极战斗,以其欢乐的情怀,必胜的信念,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第三部分(第十二段至十五段)。

描绘暴风雨将临时的奇观,反复抒写海燕呼唤暴风雨的战斗豪情。

五:作业设计。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学习第一部分。

指名朗读,学生思考两个层次怎样划分。

明确:

第一层次(1~3节),写“风卷云集,海燕高翔”。开头一句,写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前兆,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苍茫”描写大海磅礴的气势;“卷集”描写乌云翻滚聚拢的情景。然后正面描写海燕:“黑色的闪电”描写形与色;用比喻表现海燕矫健的雄姿。“高傲地飞翔”总写行动,“翅膀碰着波浪”“箭—般地直冲向乌云”作具体描绘。

提问:“碰”字与“冲”字,写出怎样的情态?回答,明确:“碰”写出勇敢低飞,触及海浪;“冲”写出迅猛高翔,锐不可挡。用拟人的手法,写海燕斗志昂扬,渴望暴风雨的到来。然后着重写“声音”。正面描写“叫喊”的勇敢,再从乌云听出了“叫喊”的愤怒的力量和胜利的信心,侧面烘托这“叫喊”具有震慑敌胆的威力,运用排比句式突出海燕敢于斗争的精神。

第二层次(4~6节)写其他海鸟吓得惊慌失措。这三节通过声音、行动、情态描写海鸥、海鸭、企鹅“呻吟”“飞窜”“恐惧”“胆怯”等种种丑态,与高傲的海燕,自由自在地飞翔,形成鲜明对照。 (二)学习第二部分。

指名朗读第二部分。

提问:思考两个层次怎样划分。

明确:

第一层次(7~8节),先用“越„„越„„”紧缩句,描写暴风雨逼近情景。乌云凶暴,加上雷声轰响,狂风吼啸的声音描写,渲染了黑暗社会环境的气氛。在这种情景下,波浪“歌唱”“冲向高空”“迎接雷声”“呼叫”“争鸣”,写出了波浪乐观地与狂风搏斗,显示了大海的力量。而“狂风”“不甘心”“恶狠狠”“甩”和“摔”,这些词语,写出了它的猖狂反扑。

第二层(9~11节),绘形绘声地描写海燕在海浪与云空拼搏的背景里,“叫喊”“大笑”“号叫”,显示其欢快、豪壮;从“飞翔”到“飞舞”。从“直冲”到“穿过”,从“碰着”到“掠起”更显出敏捷、勇猛。它像个“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听出了困乏”,比喻它有高度的洞察力,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用肯定的语气,反复的手法,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三) 学习第三部分。

指名朗读第三部分,思考两个层次怎样划分。

明确:

第一层次(12~13节)写大海与闪电激战:先写风“吼叫”雷“轰鸣”,用声音渲染气氛,再把乌云比喻为“青色的火焰”在“燃烧”,气氛比前更为紧张。“闪电”像“一条条的火蛇”,这是新出现的形象,大海抓住它的箭光。“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再次显示大海的力量。这场激战象征阶级斗争的激化,大海的胜利象征了革命必胜。沙皇反动势力虽气焰嚣张,最终还是葬身于人民革命的汪洋大海之中。

第二层次,(14~15节)写海燕的呼喊,写它两次大声疾呼,用祈使句表达了海燕作为报讯者的欢快之情,作为胜利预言家的豪迈情怀。海燕的形象终于随着暴风雨的渐次迫近而更加鲜明、完整。

二、作业布置

三: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分辨多种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的作用

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

一、学习文章写作技巧 1.象征手法。

(一)象征是“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如本文,大海的波涛象征什么?象征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的革命浪潮和风暴;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它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二)象征与比喻的比较:两者都是“借此言彼”,有几分相似,但适用的程度和表达的范围上明显不同。比喻只是借助喻体形象化地表现本体;而象征不同,用作象征的事物,既是自身,又不仅仅局限于自身,还蕴含着别的意义。而诗的意图,象征的对象,恰如隐身在那别的意念之中。所以象征技巧擅长于用单纯的揭示复杂的,用形象的暗示抽象的,是一种托具体形象、寄深远意蕴的艺术手段。比喻只是一种修辞手法,只针对一种现象,如“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个比喻突出海燕的敏捷、矫健。象征是一种创作手法,往往体现在一段或一篇之中,如果孤立的从一句话来看,不容易看出它的象征意义。如《海燕》作者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把一切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让它们分别象征斗争的形势、环境和各种力量,表现了在1905年俄国革命前夜的社会现象,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到来。 2.有力的对比和烘托。

这篇作品为了表现海燕的勇敢、乐观和对暴风雨的渴望,除了对海燕作直接描写外,还通过暴风雨来临前夕大海海面变化的描写来烘托,并以海鸥、海鸭、企鹅等来作对比。第一部分写海鸥、海鸭、企鹅的呻吟、飞窜、恐惧、躲藏与海燕那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海燕的英勇、乐观。第二部分写海浪与狂风生死拼搏的激战场面,正是以壮阔背景来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第三部分写风、云、雷、电一齐出动,以此背景来烘托海燕那战斗号召的豪迈激昂,振奋人心。

3.具有强烈抒情性的语言。

作为散文诗,《海燕》的语句不分行,但它精练、形象、优美,有一定的跳跃性,节奏感强。例如“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短短一句,以“叫喊”写声,以“黑色的闪电”写形,以“飞翔”“穿过乌云”“掠起波浪的飞沫”写一连串的快速敏捷的行动;有比喻、有夸张(“箭一般地”,比喻中兼有夸张),形象特征鲜明;较多的句中停顿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琅琅上口。全诗语言充满激情,使人振奋,如结尾“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既是期盼,呼唤革命的风暴,又是对人民的战斗召唤。比喻、夸张、拟人(如“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优美而有气势,增强了表达效果。

二、小结

作者创造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三、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推荐第2篇:孝 子

东莞时报

孝无需智商

史连永

提起李老太的两个傻儿子,十里八村的都知道。知道的人都为老太太惋惜,两个儿子智障,都老大不小的,还是光棍两根。这简直是家庭的不幸,老伴儿已过世,就剩娘儿仨,相依为命。

老太太的两个儿子从小就显露出智障,中医西诊,毫无好转,最终诊断结果,是先天智障。老太太的泪没有少流,不光因为自己有两个傻儿子,更因为自己的两个儿子不能正常生活,觉得对不起他们。母亲在痛苦中度过每一天,但时间长了,她就认命了,不再流泪,摆正了心态。哥俩的病是先天所致,后天绝对不能在照顾抚养上有任何缺失,两个儿子,学是一天都没上过。母亲除了生活上精心照顾以外,她还在家中教孩子学点知识,做人的道理。在母亲的养育下,两个儿子成年后,虽然智力上有点问题,但在身体上,却有健康人的素质,三大五粗。母亲有时看着他们由衷地笑,嘴里磨叨着,你们再多几个心眼,那该多好呀。儿子们见自己的母亲笑,也跟着傻傻地笑。

不幸的是老伴儿早早过世,母亲想为儿子们张罗个媳妇,可是,谁又肯嫁给这四肢发达,智商不全的人呢,加上家庭生活的拮据。可是令人羡慕的是,傻儿子却知道孝敬母亲。母亲就是他俩的宝贝,别看这家儿子赚了大钱,那家儿子取了俊媳妇,但老太太的晚年生活,远远比正常家庭的老人幸福得多,儿子们也是老太太心中的宝贝,老太太家庭也算和睦安乐。

老人家一年比一年岁数大,每当吃饭时,儿子首先给母亲端上热腾腾的饭菜。到地里劳动,哥俩会拉上二轮小拉车,载着母亲到地里干活,中午或者傍晚,再把母亲拉回家,老人家真是茶饭不缺,肢体不劳。这两个儿子再傻,却知孝敬母亲,传为当地的佳话。每当谁家婆媳不和,谁家儿子不孝顺父母,总会搬出老太太的两个傻儿子孝敬母亲的佳话。那些不孝敬父母的儿女们听到这些,羞愧难当。

如今,老太太已过世,只剩两个儿子一起度日,他们有时想起自己的母亲,见着老年妇女,神经错乱地会喊一声“妈”。羊有跪乳之恩,鸟有反哺之情,何况人乎?

推荐第3篇:杨氏子

《杨氏之子》教案

【设计理念】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这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古典语言的韵味,在读中体味这简练的语言中蕴涵的情味,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3、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体会杨氏之子的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相声大师那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那么机智巧妙的语言呢?

二、疏通课文

(一)初读古文

1、《杨氏之子》一文,这是我们小学阶段学的第一篇古文,请大家各自放开声音读一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师板书课题《杨氏之子》

2、一起读读课题——杨氏之子(理解氏、之)题目的意思见大屏幕

请大家打开课本,谁来把他的故事读一读——

他有没有读正确呢,我们首先一起来听一遍!范读课文。

(二)感情朗读

文言文本来没有标点,是后人加上去的,即使加上,有些地方还需要注意停顿。现在我们要把这篇古文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来,现在看谁能把课文读好?(屏幕中出现句子)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练读。谁先来。如果读得好,请大家拍手,向他学习,读得不够好,也请大家拍手,给他鼓励。2生读课文,特别要读准两个多音字,再请个别学生读,把文章读正确,齐读。

(三)如何读古文

古文也叫文言文,古人写的文章,我们现在的文章叫白话文,怎么说就怎么写,说的跟写的一样。而在古时候,把用书面语写在竹简上的文章成为文言文。为了节约纸张,写下来的语言很简练。这篇古文虽然只有55个字,向我们描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本文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在读的时候注意标出读不懂得地方。最后不懂得地方可以小组讨论解决。请学生讲故事的内容。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那么这篇古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有哪些人物?(板书:杨家的儿子、孔君平)

2、杨家的儿子到底是个怎样的孩子呢?(是个聪明的孩子)

你从课文中哪句话知道的?(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小孩才九岁,非常聪明)

“非常”是原文中的哪个字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这就是我上面介绍理解文言文的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看注释”。谁能把这句话读一遍,要求读出它的意思。

3、你说杨家的儿子很聪明,有证据吗?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家小儿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家小儿说:“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板书:杨梅孔雀)

(2)“孔指以示儿”什么意思?(刚才我们用了学习古文一种常用的方法“扩展词语,连词成句”)

(3)这里并没有说是杨梅?你怎么知道是杨梅呢?(从句子:为设果,果有杨梅)

(4)理解这个句子用了我们学习古文的另外一种方法“联系上下文”。

4、学习句子“为设果,果有杨梅。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杨家小儿为孔君平摆出水果,招待孔君平,水果中有杨梅。)

(2)到底谁为谁设果?(杨家小孩子为孔君平设果)你怎么知道?

5、出示句子“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请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

6、同桌之间讲讲这个故事

如何读懂古文呢?现在我们归结一下看大屏幕,

四、品读句子,体会杨氏之子应答的巧妙之处。

1、“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1)出示对话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提示:可以根据板书的内容和句子中标红的字来阐述。)

(2)我们说在与人交流谈话时,首先得要听明白对方的话,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两句话的弦外之音。(孩子的回答妙在:(1)孔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2)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用了否定的方式,这样回答既准确又婉转。)

2、对比句子: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雀不是夫子家禽

五、设想: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怎么说?(揭示中心词“聪惠”) 师:请大家看惠的解释是?

生:智慧

师:对,语言的艺术是来自于智慧。

所以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同的效果。

五、拓展

1、给“严禁践踏草坪”换一种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

小草要睡觉,请别打扰!

草儿青青,何忍踏之!

花草美,爱花护花人更美!

师:多么温馨的提示,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相信这样的提示语更有说服力。

2、生活中体现艺术性的语言还有很多,同学们分享收集的资料。

“别吻我,我怕羞”

“我不是碰碰车”

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大相径庭。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仅能够感受到语言魅力所散发出来的光彩,而且能够运用语言的艺术,就让语言的美丽伴随我们继续语文的学习之旅吧!

六、作业

1、《杨氏之子》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记载的都是文人言谈轶事的故事,其中有很多描写言语的故事,推荐同学们读一读。

2、用自己的笔,通过自己的想象,把文章补充得丰满一些。

10 杨 氏 之 子

看注释杨氏之子杨梅

扩展词语连词成句孔君平孔雀

联系上下 文聪慧

推荐第4篇:街子

大家好,欢迎来到街子古镇,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XX,非常荣幸能在这次旅行中为大家介绍我们的古镇街子,希望大家能在快乐中游览街子,在漫步中得到放松。

都说旅游是辛苦的,但古镇的游览是在闲散里体会沁人心脾的感觉,如果你想远离城市的喧嚣,放缓生活快节奏,那请大家常来我们街子,放松你那绷紧的心弦。好了,一起开始我们的古镇游吧。

从游客中心出发大约有1公里的距离到达古镇游览的核心区,那在为大家介绍古镇前我线给大家说说我们街子的另一文化保护区----双核遗址。

双河遗址位于街子镇芒城村,距离古镇5公里左右,在87年四川省文物普查的时候,因为在内城发现有不同规格的砖,初步定为汉城。但在10年后被日本早稻田大学与成都市考古工作队联合进行考古调查,后推断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因为怕对遗址中的文物造成伤害,所以时隔一年才开始对遗址进行开发。在2001年6月,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名为成都平原史前城址——双河遗址。

双河遗址是5000年长江流域文明的象征之一,距今约4300年,是宝墩文化的中心遗址之一,是成都平原不多见的有双重城圈的早期城址,突出表现了宝墩文化、长江上游地区在社会历史进程方面的特征,在研究古代社会的演理、中华文明的起源、文化交流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同时,也是四川考古学上的一次重要突破,填补了巴蜀文化研究的空白。双河遗址丰富的遗迹种类和文化遗物的出土,对于全面揭示四川盆地新石器时代及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面貌,探讨三星堆文明的起源,将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

路道尽头,豁然开朗,我们先到这边来。大家在味江河畔可以见到总共三座桥,有两座廊桥,一座铁杆桥。其实啊,这两座廊桥中只有一座是真正的桥,为什么说是真正的呢?那我问问大家,桥的定义是什么?是在水上或空中有利于通行的建筑。我说的真正的桥就是这座瑞龙桥了,这瑞龙桥是颇有翻历史的,据说当年修建那座铁杆桥的时候有算卦先生说修建一座桥是不能把这味江里的龙锁住的,要在这个位子修建一座桥来双重镇压才能确保铁杆桥的安全,于是在很短的时间里这里也修建了一座铁杆桥。在修建这座桥之前,这里的居民要到河对岸去就靠船只,修建了这座桥后人们都从这里到对岸,这样不仅大家方便了,还带动了对岸的发展,让街子场镇的范围也扩大了。后来据说在土改的时候,这座桥莫名就断了,人们认为这是打破镇压的一个好兆头,对于桥的垮掉是欢喜雀跃,但时间一长,大家就发现没有这桥还真是不方便啊,于是在政府的牵头下人们重新修建了这座桥,但那是座简易的桥,后来街子风貌改造,我们把桥改建成了现在这座重檐式可供人车通行的风雨廊桥。而对面的那座其实是渡槽,渡槽是将水从远处引向水量不足的地方的一种建筑,发源于中东地区,这座渡槽是把对岸的水引向场镇,以供灌溉。我们国家古代的审美观是以中轴为线的对称建造为正统,所以在这里将渡槽也修建成为廊桥的模式。

街子有两个银杏广场,上银杏广场古色古香,众多的古迹让人仿佛置身于远远的从前。而这里是下银杏广场,在这里能让您感受到现代的气息。下银杏广场是我们街子古镇的功能区和商业住宿区。广场约5万平方米,被一条仿古街纵穿始终,将广场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古街主要是当地的居民经营的特色商店和小型的住宿。广场的左半部分是停车场,停车场分为绿荫停车场和平坝停车场两种。这么设计的原因是街子常常会举办

1 一些节庆活动,那节庆活动场地要是专门空出地方呢似乎点浪费了,于是古镇便设计这种停车场即可两用,在有活动的时候就用做活动场地使用,平时则用做停车场。另外一半的部分则是停车场和配套酒店相结合的设计。园林式的酒店让您能在街子完完全全的体会到川西民居风情,总占地面积为5440平方米。而绿化面积就占了1000多平方米。

走完了下银杏广场,我们来说说上银杏广场。到达一个目的地,特别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古镇,大家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呢?古老的小镇在千年的文化积淀里一定是留下些什么的,全国各地的古镇都各有其个性,街子则是典型的川西古镇,众多的川西古镇街子当然有着自己的个性,如果要概括,那我就用“古、幽、诗、水”四个字。古是街子的质、幽是街子的形、诗是街子的韵、水是街子的魂,我就围绕这四个字给大家讲讲我们的街子吧。

先是来说说这个“古”字,既被称之为古镇,那么它的建制一定是不短的,街子有一千多年的建置史,又被称之为川西水乡。是四川省首批命名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成都市五个重点保护开发的古镇之一。街子最早建置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在五代的时候被称为“横渠镇”,因横于味江之畔故名,后蜀升之为永康县,永康县建制300多年,一直非常的繁荣,后来由于战乱逐渐萧条,到明朝万历42年(1614年)仅剩下沿味江河而建的河街子一条街,不过数十家,于是更名街子场,街子就是小街的意思。(沿河而建的小街)

街子的古是有证可依的,我们现在到达的是银杏广场,它得名于这眼前五棵古银杏树。街子是唐代诗人唐求的故乡,相传这五棵高大挺拔的银杏树就是唐求亲手栽种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我们街子的第二古,就是古诗人——唐求了。关于唐求,待会儿再给大家摆一摆这位才气过人但甘愿无名的诗人。这五棵对街子来说弥足珍贵的银杏树,每年都产大量的果实,但出于保护的目的,这里是禁止采摘白果的。这里是古镇大型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最主要的游客集散地,为此,我们在广场上设置了大量供游人休息的特色生态长凳。作为景区的第一站,在此设置了导览图,以便于游客游览,为游客了解街子提供便利。街子的第三古就是位于街口的这古塔了。其实说它是塔是不太准确的,在古代,佛塔的作用是存放佛陀和高僧的舍利的,而眼前的这个类似佛塔的建筑学名是字库。街子这地方的文化底蕴深厚,自古此处的人们崇文尚雅,珍惜文字,我们现在所看到这字库就是很好的见证。字库的是用于收存和焚烧字纸的专用设施,这样的字库在街子原来有两座,现存的这座建于咸丰二年,距今已经有155年的历史了,其实在很多的古镇,雅安的上里古镇就有个字库,但仅仅是两层的建筑,而眼前这座街子字库共有5层,高20米,比一般的字库高出十多米。规模大是有原因的,一是因为这里的古人一向“敬惜字纸”,敬重知识;二是因为这里是唐求的故乡,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诗人,所以街子的字库在数量和高度上都是川西仅有的。百年古塔在“512”大地震中经受了非比一般的考验,现在依然屹立在我们面前。

看过了千年的古树和百年的古塔,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到江城街感受一下古镇的古香古色。

这条街就是江城街,全长668米,是街子景区主要的古街道,“江城”就是依江建城的意思,与横渠、河街子这样的名字一样,告诉人们这里是依水而建,邻水而居的地方。

江城街房屋以清代中晚期建筑为主,都是木质结构,穿斗梁架式,前店后院,单檐

2 青瓦,风格简洁朴素。但因年代久远,出现了油漆剥落等情况,街子镇于07年5月开始了场镇风貌整治工程,对江城街等9条街道的房屋进行维护、修缮,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再现了清代川西民居的独特风貌。并对江城街上的所有管线进行地埋处理,地面是全青石板铺设的,所有的改建都是让游客能更深刻的体味川西民居的独特魅力。

江城街上的商铺,主要经营本地特色小吃,本地特色纪念品,购物环境在管委会和镇政府的管理下很规范了,让游客在街子玩的开心,买的放心。

古镇居民自古就有引水入街的习俗,当然这一习俗一直保持到今天,这些穿行于古镇大街小巷的流水造就了古镇“水在街上环绕,街在水中活跃”的独特景观。但它原始的作用仍然没有被荒废,它依然是古镇居民清洁街道的水来源,也时刻保卫着古镇的安全,因为木结构的房屋最大隐患就是火灾,所以它是既美观又实用。

沿路走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卖麻饼的店铺,这些店铺卖的都是一种叫汤麻饼的小吃,汤麻饼是街子古镇最赋盛名的小吃。汤麻饼创始于乾隆51年,已经有221年的历史了,当时街子周围寺庙林立,僧人众多,所以素食就非常的走俏。一个叫汤仕元的商人就抓住了这个商机,创办了一个生产麻饼的作坊,生意相当的好,取名为“长发祥号”,寓意长发财、长吉祥,从今天来看这个名字真是实至名归了。此麻饼配方的制作独特而密不外传,按汤家的祖训家规,这个秘方是传儿媳不传儿女的,因为怕儿子酒后泄密,(那会不会有不喝酒的儿子呢?可能街子的水好,酿出的酒十分美味,没有人能抵挡它的诱惑,那就难免会喝醉,秘方就会被泄露了,但这只是我的猜测)女儿出嫁后失密,所以就传给了“嫁进这家门,就是这家人”的儿媳,直到汤家的第七代世孙汤克勤才从母亲手里接过家传秘方,办起老字号汤长发麻饼厂,生意仍旧红火。

很多人会有疑问,这满街的汤麻饼店铺那究竟哪家是真真正正的汤麻饼呢?其实都是正宗的,这是因为生产汤麻饼的厂其实只有两家,这些都是经销商而已。这两家厂呢分别属于汤家的两个兄弟。现在我们可以从商标、包装上分辨真伪,但在从前当汤麻饼没有特殊包装,经过长途跋涉到达目的地时,人们的辨认其真伪的方法就是吃到嘴里如果仍然香酥可口和鲜品无二那就是正宗的汤长发麻饼了。

汤麻饼至今仍然是全手工制作,曾经汤家人有想过改良,用机器制作,但都以失败告终,只能全手工制作才能做成真正的汤麻饼。

汤麻饼店为了让更多的人群能够品尝到美味的小吃,在口味上增加了很多种,而且还推出了无糖的麻饼,让怕胖的美女们,不能吃糖的朋友们也能尝到汤麻饼的美味。当然崇州的小吃当然不止一样,还有叶儿耙,它可是曾经上过中央电视台的,还有荞面啦、香辣酱等等。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以老公馆为主的这个建筑群是香雪楼的遗址所在地。香雪楼是香雪老人罗元黼的居所。罗元黼生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街子人,自幼聪慧,以文童出名,38岁举优贡,朝考中进士,那优贡是什么呢?在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的生源之一,清代,每三年由各省学政从儒学生中考选一次,每省不过数名,经朝考合格后可任职。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官府培养后备人才的最高学府。能在这里学习可能是当时最高的荣誉了,故其街子故居临街大门高悬“优进士”匾额。后来他主要从事教育工作,注重经学,尤擅长史学,《崇庆县志》就是他编撰出版的。1927年(民国十六年)罗元

3 黼回乡,自号香雪老人,心系家乡父老,倡修街子场街道,拓宽、铺平街面,香雪老人不仅建设了家乡还在家乡办起了贫农教养工厂,女子学校,改善了家乡人民的居住条件还从思想上影响了家乡人民。

正因为有了这样富有远见卓识的贤达,街子才会又有了一种不同寻常的韵味。现在香雪楼已不复存在,唯一能让我们悼念这位先贤的那就是几株顾盼群立的参天楠木树了。(好,大家跟我继续往前面走)

这口井是八角井,有八个角故名八角井,建于明代。已有350年的历史了,从建成的那一天起,它就是镇上居民的生活和消防用水的供应处,一直到1980年镇上建成水厂后,这口井才被废置的。

站在这儿大家请抬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建筑是街子非常特殊的一个建筑,它是古镇上唯一有重檐的建筑,风火墙也是独特,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再就是风火墙上的窗户,很明显的西方歌特式建筑风格,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这里是天水归源广场,这个戏台是在古戏台的基础上恢复修建起来的,集古典建筑和民间文化为一体。现代生活多姿多彩,闲暇时看电视、看电影、上网等等,娱乐生活丰富精彩,但在旧时,听戏可能是人们的唯一选择,但即便是这唯一的选择也不是天天有,日日唱,所以每逢有戏听时,这里是最热闹的。现在,每逢大假这里仍是热闹非凡,大家可在这里一边喝茶一边品味川剧的独特魅力。习惯于面对屏幕的大家,有机会也做下来看看这古今的瞬间交替吧。

街子是成都市十大古镇之一,是典型的川西水乡,与江南水乡不同的是这里是山环水抱,有水无山则平淡,有山无水则木讷,有山有水方见奇。街子山水兼备,可谓得天独厚。西面幽天国山高高环护,那个相传曾为唐朝宰相后来入山修道自号“天国山人”的张令问,那个满腹经纶出口成章的高僧中寤,都先后隐居于此,留下不少的逸事趣闻。北有笔架山逶迤拱卫,山上七仙洞的幽深,灯盏窝的神奇,给古镇增添了许多梦幻色彩。更难得的是二山脚下各有一条江水环绕,山借水光,水借山色,珠联璧合,相辅相成,紧紧地把小镇搂抱在怀里。天国山下的味江环抱古镇缓缓南流,沿岸鳞次栉比的古民居临河而建,数条小巷通向味江河畔,居民即可开门见山,望云蒸雾绕,又可穿巷下河,看鱼游舟飞。是个名副其实的水乡。笔架山下的泊江河把来自都江堰的清泉静静地注入大街小巷的明渠浅沟里,使居民们能就近在清澈的流水里洗衣、淘米。“水在街上环绕,街在水中活跃”,成为街子特有的景观。这在川西平原的小镇中实在不可多得,故被称为川西水乡。 那水乡我们就要善于用水了,不然就是愧对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了。这是街子的环山渠,引都江堰的水,主要用于灌溉农田。我们现在将要到的地方是街子的又一大亮点水木闲庭。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是让你放松身心的好去处,它是一个集游山玩水品茗为一体的休闲场所,充分利用了街子有山有水,山水相映的特点。这让我们的街子能够更加的休闲,让大家的慢下来,让游客在品味了川西民居、民俗的独特魅力之后能纵情山水之中,尽情享受,让街子之行充满无穷的乐趣。生态游山道不是很陡峭,也不奇险,但却能让大家在短暂的时间里放松身心,小小体味一下登山的乐趣。

水木闲庭依托的这个水就是味江河的水,脚下这条是曲径通幽的小路是伴江游道,伴的这江,就是我们眼前的这条味江河了。味江的水很清澈。相传他的名字来历很有意

4 思。蜀王出征,百姓以酒献主,蜀王倾酒入江,与众军饮江水代酒,而水中竟有浓浓酒味,全军士气大振,大胜凯旋。后世称此江为味江。味江之源是岷江,岷江的发源地在松潘弓杠岭。来自高原的水总能给人释然的感觉,站在河畔水雾扑面,人也精神抖擞起来。这条伴江游道依水而建,与古街形成一个游览的回道。全长0.8公里,采用的都是天然的石材,在地势局促的地方则采用木栈道平铺。在栈道行走,凤栖山尽在咫尺,脚下就是这味江之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您在这里中能找到某种能然你愉悦的一种感觉。800米的距离我们是不会让你觉得落寞的,在这条游道上有与街子有关的一些历史记载,记录唐求诗词的艺术墙,让在那里您能立体的了解我们这位隐于乡间的诗人;表现街子永康茶的浮雕艺术墙,这里你能看到当时草市的贸易盛况;历代的名人在这里留下的墨宝在这里我们让您看到。光严禅院这座千年古刹的历史沿革在浮雕墙上让您一览无遗;在这浓缩的历史画卷里,我们不仅仅能看到漫漫历史,还能参与进来。沿途我们有观景的平台,更有等您来体验运动快乐的沙滩排球场和休闲娱乐营地,为您和您的孩子特备的有戏水体验区。要是您更爱观赏,那么您可以去到画舫,走走坐坐。去休闲中心游戏娱乐。

都说“空谷出幽兰”有兰花的地方总能让人感觉到幽静的气息。说街子的幽正是因为街子是兰花之乡。这里的气候以及土壤都特别适合兰花的生长,早在唐代,住在这一带的山里人就有了养兰的习惯,在今日的街子更是“家家溪绕屋,户户兰飘香”,每年的正月十九是街子的兰花会,也是成都八大花会之一,届时各地兰商、兰花爱好者都会聚集在这个小镇上,赏兰、品兰。在街子兰花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花会,更是一个贸易恰谈会。

站在这里,看着山望着水,大家的心情是否放松了许多呢。我们常说有水无山总觉得有点平淡,有山无水又缺乏一点灵动,有山有水才奇特,街子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深得老天的厚爱,山借水光,水借山色,相辅相成。

街子的山上盛产茶叶,唐代时有全剑南道最大的草市,永康茶更是美名远扬,唐王朝曾以永康茶与各蕃国换军马,因此出现了“诸蕃尽食永康茶”的盛况。茶的销量很大,后蜀时当局在此设置征税院,主要征收茶税。但茶税负担越来越来重,茶农不堪重负,终于在宋朝爆发了农民起义,青城县茶农王小波率众揭竿而起,以“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为口号,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街子作为大本营之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廊桥相传就是当年茶农王小波、李顺等农民起义领袖经常在这里接头开会的地方。古人的音影不在了,但廊桥时刻让我们记住这些为平等而战的人们。

街子的农家乐很多,主要集中在街的中后部和凤栖山上,规模都不是很大,价格非常的公道,住在这里吃着农家菜,住着农家院,过一过农家生活,感受古镇人家悠然的生活,让城里的客人们能忘却了钢筋水泥的压抑,感受采菊东篱下的恬淡。

走了这么远的一段路,为的就是来看看这唐公祠。唐公祠是为纪念唐代诗人唐求而立的,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唐公祠是新建的。古唐公祠于清道光年间建在御龙桥桥头,肃穆静雅,正殿有唐求塑像一尊,悠然自得,但被毁于大跃进时期,后在1986年重新立祠,与字库毗邻,但是为了还我们这位诗人以宁静,也是与他的性情相符,经过斟酌, 5 故又在这里新建祠堂,以供人们拜谒。

我来给大家摆一摆唐求此人吧。唐求是土生土长的街子人,生于唐朝末期,生活的年代主要是王建帅蜀前后,曾做过青城县令,后因不趋权势辞官回乡,隐居在这味江的山水中,过着诗酒文章的惬意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虽不是他的诗句,却是唐求在街子生活的最好写照。

唐求在中国诗歌史上被称为“一瓢诗人”,“瓢”就是葫芦。他写诗有一个习惯,每写完一首就放进他随身携带的大葫芦里,后来在他老年卧病时,就将这个诗瓢投入味江河中,还好被两岸居民捡起来,但可惜的是能辨认的就只留下35首半了,其余的都被河水浸坏了,这35首半诗被收录在《全唐诗》里,自成一卷。

唐求并没有大小李杜的名气,我们也并未在唐诗三百首找到他的诗句,但他的诗很值得我们去读,可以从里面体会到一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他的诗很多都表达了淡泊名利,看淡世事的情感,由此可窥见他不为声名所累的淡泊心境。他才能毅然决然的将装有自己心血的诗瓢投入水中,他这样的留诗的方式在中国诗歌史上也是唯一的。大家可以自己到祠堂里去看一看,转一转,感受一下我们这位诗人的独特魅力。

这座铁索桥就是御龙桥,长60.3米,共十一条铁索。

以前这里是去往青成后山、凤栖山的重要道路,因此,在清乾隆初年就开始修建,但很奇怪的就是屡修屡毁,于是就有了“龙之所潜,难以图工”的说法,但是街子的先民不怕艰难险阻,于嘉庆23年即公元1818年,再次开工建造,终于在第二年的夏天大功告成。适逢当时的崇庆州州牧李廷壁来看此桥,叹为美举,他有感于街子乡民不畏艰难险阻,坚忍不拔为人造福的精神,题名此桥为“御龙桥”。当年与御龙桥相对的还有前面廊桥所在的古瑞龙桥,两座铁索桥横跨于味江之上,故有“龙锁味江”之称。

一千六百多年,原名横梁渠的街子改建为永康县。这里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草市,于是茶叶成为了街子与外界交易的最好的名片。当然在那时候街子不仅仅是贸易茶叶,还是汉藏贸易的重要关隘,综合上述两个原因,就有了“诸侯尽食永康茶”的千古美誉。香茶、幽兰、空谷、翠林,这些诗情画意的东西在这里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异域文化、中土习俗让这里成为文人们在文化的冲击中思绪激昂,在这里留下了不少的文墨佳话。 圣灯广场

这里名叫灯盏窝,相传当年茶农王小波、李顺等农民起义是就在这里点燃圣火,所以这里因此得名。为了纪念当年的英雄们,我们在这里了修建的广场命名为圣灯广场。当然修建广场除了纪念勇者更多的是为了改善居民们的居住环境。在这里也是我们的灾后重建居民们的新建住宅所在地。

当然如此美地岂能少了宗教?佛教是中国拥有最多信众的教派,在与古镇一衣带水、隔江向望的原始森林上有着一座被称为“西川第一天的”光严禅院。光严禅院又被称为古寺。它是隋文帝敕建三十六院中规模最大的一个,这里经过了兴、旺、衰三个过程后历史的车轮在这里留下了些许轨迹。明代的朱氏家族与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建文帝曾来这里并赐了“光大严明”的匾额,明成祖朱棣敕命“光严禅院”,并被列为皇家寺院。康熙皇帝又亲书“光严禅院”匾额。由此古寺名声大噪。

镇与寺的结合让今人难以分辨究竟是镇兴了寺还是寺兴了镇。但来到街子一定要到

6 古寺去看看。

从古镇到达古寺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条是长约6公里的车行道,一条是6.5公里的游山道。推荐大家走游山道是因为街子古镇景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0%,自然这里的负氧离子含量是城市的几十倍,常年生活在钢筋森林的大家能在这绿色丛林里好好地锻炼锻炼对身体是很有益的。在建造这条路的时候,建造者为了不破坏者丛林的生态,尽可能的保留了原来的古树,在植被丰富的地区才用了架空式的木栈道。路不会很长,山不会很陡,走走这用红石板铺成的道路,体味一下树林给你带来的野趣,我想大家还会再来到我们的街子的。

光严禅院

光严禅院是我们古镇游中很重要的一个景点。它位于街子镇凤栖山景区,凤栖山是光严禅院始建于[晋代],晋文帝赐青城36庵,光严禅院为其中规模最大一寺,原名常乐庵,隋文帝赐光大严明匾。唐武宗时被毁掉了,在唐懿宗咸通五年(公元864年)由善思和尚重建,改名常乐寺。宋时名翠围寺.明朝永乐年间,为避\"乐\"字之讳,蜀献王朱椿奏请敕赐寺名\"光严禅院\",故又教光严寺.其时光严禅院已具上、下古寺的规模,僧、徒众达一千多人,可算得上是佛及众生、鼎极一时。至清代,康熙皇帝又特为此寺御题\"光严禅院\"匾额,这就是现在大门上所悬的横额.该寺历朝曾有几次大的损毁,亦多次重修。因年久寺古,后人俗称古寺,天长日久,俗称变正称,光严禅院之名反而很少被人们提起了.

光严禅院隐座于一片古森林中,四周是近千亩成片的参天古柏、古楠、古杉、古银杏等珍稀树木,宛如一个天然大氧吧,夏季日平均气温比平坝低4至5度,是距离成都最近的成片森林,也是众多居士、香客和游人修行和休养、浏览的理想场所。寺院下的梅花寨休闲度假村,在冬日里各种品种的红梅和乌梅相怒放,使梅香深处的古寺更显出别样的凝重和灵性。寺中重檐飞阁、古朴幽雅,寺门悬匾“光严禅院”为清代康熙皇帝亲书御赐;四川总督九昌衡的禅意对联、于右任先生的草书“藏经楼”保存完好。寺庙因有初刻南藏、贝叶梵文、御赐极品三件宝而驰名,因而被喻为“西川第一天”。

古寺背靠千佛顶,前向木鱼峰,侧伴香炉峰,千佛护寺,木鱼声声,香烟袅袅。自明代起,古寺就名声在振。缅甸、印度的喇嘛都远道而来,竭诚摹拜。明太祖朱元璋叔父和孙子建文帝均在此出家避难,明代朝廷赠送古寺的《洪武南藏》是明代刻造的三个官版中,中国佛门经典上保留下来的唯一印本,重11吨、体积达1.505立方丈,堪称中华佛门之经典。古寺又有“小青城”之称,林木蓊郁,景观秀美,环绕在苍翠欲滴、云雾飘绕的群山之中,属于青城山108景的系列之内。民国年间,于佑任、杨森、林森、冯玉祥都曾登临造访康熙帝题写的“光严禅院”。于佑任题写的“藏经楼”等墨宝至今尤存。

(具体景点)

7 去到古寺的山路上大家一边欣赏如画的风景,一边听听我给大家普及佛教的一些知识。佛教于东汉末年由西域传到中国。当年有20匹白马驮着经书从上天竺,就是今天的尼泊尔,经过丝绸之路的南线来到洛阳城外。在洛阳城外的东郊建了中国第一座寺庙。因为有白马驮经,便取名为白马寺。现在的白马寺仍然保存了中国古代印度寺庙中最重要的特色。 寺庙是供奉释迦牟尼舍利的地方,所以寺庙的中心建筑就是塔。因为是供奉佛祖释迦牟尼舍利的塔,所以叫佛塔。白马寺大门一进去就是中心庙塔,没有其他东西。佛教在中国经历了一个被中国人民融会贯通、消化并注入中国本土文化的过程,慢慢变成了中国式的佛教,即汉化佛教,也叫汉传佛教。使得以佛塔为中心的寺院,简化成以偶像崇拜为代表的,庙堂建筑为中心的寺庙格局。我们中国的寺庙从大门一直到最后的佛堂一共有七进,我们称之为七堂。七堂代表三门、金刚殿、大雄宝殿(分左、中、右)、经堂、律堂、藏经楼,在两边有寥房(是僧侣居住的地方)。好,我们先来这第一进,第一进是三门,三门是一组建筑,在山门的对面往往有一组照壁。照壁的学名叫做萧墙,是做为风水当中的“罩”,不使这个建筑群里的福气、财气外露,所以叫“罩”。也保持整个建筑群的封闭,起遮挡的作用。后来发展到门里要有影壁,门外要有照壁,门两边还有八字墙,形成寺庙门前的院落,尽管这个院落是公共的,但它也是寺庙的一个特点。三门,也叫“山门”。因为过去修行都是在山上,因为山顶是离神灵最近的地方,也是人迹罕至的地方,最利于清修。所以自古以来大多寺庙修建在山上。门开了三洞,所以又叫“三门”。中间的门叫空门,进了空门表示进入了佛国世界中。左门叫无作,右门叫无相,无作、无相表示世界万物其实都是人们的感觉,而不是客观存在的。既“色既是空,空既是色”。山门内,就是金刚殿。两则龛中各塑一尊执金刚杵护持佛法的天神,名叫金刚力士。据《大宝积经》说,金刚力士原为法意太子,他皈依佛法后,成为佛的五百名随从侍卫的首领,因为他普闻一切诸佛秘要秘迹之事,又称密迹金刚。中国早期佛教的金刚力士只有一位,为了符合中国人讲对称的习惯,后来添上一位,成了两位。他们上身赤裸,手持宝杵横眉瞪眼,怒气满面,象两位忠于职守的卫兵,护卫着宝光寺山门。左边一位,正张口发梵语开头的“啊”音;右边一位,正闭唇发梵语结尾的“哈”首。在《封神演义》中,为使二位金刚进一步汉化,就说他们是哼、哈二将郑伦、陈奇死后所封的神,并把“啊”、“哈”二音转变为汉语中富于感情色彩的“哈”、“哼”二音了。第三进是天王殿。“天王”是叠音字,天就是王,王就是天。按《婆沙论》记载“四天王身长百丈”。 佛教认为,一切有情众生,都处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二十八天”之中,欲界是三界中最低的一界,包括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等六天。四天王天在宇宙中心须弥山的山腰,那里有一座建陀罗山,山有四峰,四天王及其随从分住其上。四天王的任务是“各护一天下”,即掌握须弥四方人类社会的东胜身、南瞻部、西牛货、北俱卢四大部洲的山河、森林、地方,所以又称为“护世四天王”。 四天王的形象,在各个时代,各地寺庙所塑的不完全一致。现在宝光寺所塑四天王形象为:东方持国天王,白脸,抱碧玉琵琶,弹琵琶调弦,职调;南方增长天王,青脸,持青光宝剑,舞剑生风,职风;西方广目天王,红脸,握混元珠伞,撑伞避

8 雨,职雨;北方多闻天王,黄脸,托黄金宝塔,塔镇妖魔,使其归顺,职顺。因此,在科技落后,靠天吃饭的封建社会里,人们祈求“护世四天王“保护世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天王相当于佛祖最重要的四位侍卫军军长,即军级干部。天王殿是六位男生的集体宿舍。正中一龛塑的是弥勒佛,据《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等佛经记载,弥勒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庭,后来成为释迦牟尼的弟子。他先于释迦入来,上升兜率天内庭。准确的讲,应是布袋和尚的形象。布袋和尚名契此,又号长汀子,五代梁时明州奉化(今属浙江)人,住奉化岳林寺。传说他常以杖挑一布袋入市,见物即乞,出语无定,寝卧随处,形如疯癫。他临死端坐于岳林寺磐石上,有《辞世偈》说:“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不自识”。世人遂以他为弥勒佛化身,称为大肚弥勒,并为他造像供奉于寺庙。为什么要把大肚弥勒安置在前殿呢?因为,人们一进寺院,首先见到横眉怒目、凶神恶煞的二金刚和四天王,给人们的心理造成紧张感觉,为了缓解气氛,特派他作“礼宾官”,在这里迎侯客人。他手持念珠,翘翘脚而坐,胸腹袒露,笑容满面,好象一位礼宾官在迎候贵客,给人以和蔼亲切之感。曾有诗咏道:“宝光照我凡心朗,弥勒迎人笑口开”。韦驮殿:塑顶盔贯甲、威武雄壮的韦驮像的殿堂。弥勒的背后是韦驮,传说姓韦名琨,又称韦天将军,南方增长天王八神将之一,居四大天王所统三十二神将之首。佛教说他生知聪慧,早离欲尘,立下宏愿,要终生护持佛法。自唐代他示现人间以来,佛寺多塑其像。大雄宝殿为全寺的主殿,大雄,梵语摩诃毗罗的意译,即像大力士一样,一切无畏。古印度佛教徒用来作为释迦牟尼的尊称。大雄宝殿,即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的大殿,殿前檐口下,挂着“南无释迦牟尼佛”的白地兰色横匾,传为济公和尚所书。台基下,安放了一座造型精巧、焚化纸钱的大铁鼎。有时挂一副楹联:“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联语颇富佛教哲理,具有辩证观点。殿内宽敞宏阔,蒲团整齐,供具精美,钟、鼓、鱼、罄等法器均按佛教仪规陈列,香烟缭绕,幢幡飘佛,是寺僧早晚上殿 礼佛和日常做法会的庄严圣地。殿中,供奉着释牟尼,释迦诞生像作儿童状,全身裸体,左手指天,右手指地。据《佛传》说,在西印度迦毗罗卫国(地跨今印度与尼泊尔之间)国王净饭王的王后摩耶夫人临产了,按照当时的风俗习惯,摩耶夫人必须回娘家分娩。她在波阇、波提等人陪同下离开王宫,当路过蓝毗尼花园时,就感到身子不舒服,她手攀无忧树枝,悉达多太子便从右胁降生。降生后向东西南北各行七步,步步生莲花。然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天上,唯我独尊”!这时,天空出现两条龙,一吐温水,一吐凉水,为悉达多太子洗澡。据《太子成道经》记载,悉达多是右手指天,左手指地,但此像却相反。这是为了适合中国“以左为大”的习惯,而改成了左手指天,右手指地。成道像为坐像。据《佛传》载,释迦牟尼在成道前,作为王太子,他受到了国内最好的教育,并养尊处优,享尽豪华,十九岁与美丽贤慧的表妹耶输陀罗结婚,生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儿子罗怙罗。他善于思考,当看到人生“八苦”,即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盛八种苦恼后,为了寻找解脱这“八苦”的方法,追求最高真理而舍弃宫廷的荣华宝贵,到雪山苦行六年,最后求得大彻大悟,即成就佛道了。说法像

9 也是坐像,右手上举作说法手印。释迦牟尼住世说法四十五年,讲经三百余会,最早在鹿野苑,后来在祗园精舍、竹林精舍、灵鹫山、那烂陀等处。释迦牟尼的弟子前后数千人,其中十个人最有名,称“十大弟子”。说法像左边立像为“十大弟子”中的摩诃迦叶,俗收老迦叶,他少欲知足,是个苦行僧,称“头陀第一”。释迦牟尼死后,他是佛教第一次结集的召集人。右侧为阿难陀,俗叫少阿难,他是释迦牟尼的堂弟,侍从释迦二十五年,并长于记忆,称“多闻第一”,传说佛教第一次结集,由他诵出经藏,即是最早的佛经。雄殿后面是藏经楼。藏经楼是保存佛教经典的地方,也是保存寺庙三宝(佛宝、经宝、僧宝)的地方,所以也称三宝殿。同时它又是高僧修行的地方

古寺分为上、下两个寺庙,山脚下下古寺豁达挺立,山腰上上古寺傲然丛林。 走进下古寺最引人眼球的是那两口大大的锅子。这是传说中的御锅,御锅的

推荐第5篇:六子

张宝明

我是宝昌人,我在外地念书时,听到有人,夸奖宝昌好,我心里那特别自豪。

人家说,宝昌人:“古朴淳厚” 素有 “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的美誉。

譬如,说卖菜的。当天没卖完,晚上回家,只需将秤砣拿走,第二天接着卖,连个菜叶子也不会少。

又发展了几十年。今天的宝昌,离小时候,父母教我们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除了北京,就是宝昌”的儿歌,相去越来越远了。

宝昌和苏、杭、北京,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就是在我们锡林郭勒盟的10个县、两个县级市里,宝昌,竟也排在了最后。

宝昌镇,是太仆寺旗政府所在地。

太仆寺旗人,自古都称自己是宝昌人。太仆寺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最南端。

太仆寺旗土地面积3,415平方公里。仅占全盟202,580平方公里土地面积的1.5%。

全旗总人口20多万。 占全盟约百万人口的20%。 太仆寺旗,绝大多数是农业人口。

作为农业县,太仆寺旗水资源贫乏,也没有可开发利用的河流、湖泊等地表水。

就工业而言,矿产资源十分匮乏。虽花了几千万探矿。已探明的资源中,还没找到,有开采价值的矿藏。 全旗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仅十几家,且总体水平,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缺少大企业支撑。太仆寺旗,是名副其实的,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旗县。

用历史的眼光看,太仆寺旗也曾有过自己的好时光。

太仆寺旗,有从察哈尔左翼四旗:正蓝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聚集来的蒙古族,和从山西、河北迁至的大批汉族。

形成了,具有察哈尔特点的,蒙古族文化,和以山西,河北等地为特点的汉族文化。

随着历史的变迁,各自在文化特点上,又有了独特之处,形成了蒙汉交融的文化特色。

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封建社会,太仆寺旗可是个好地方。 康乾盛世的康熙大帝,选中的正是太仆寺旗水草丰美,物华天宝,这里便成了放养御马的塞外重镇。

太仆寺旗,东南有辽代,萧银宗建造的梳妆台,西南有神秘的古代石人像,金界壕,横贯东西。

夏秋之际的太仆寺旗,自然形成的,错季景致,确也令人心旷神怡,清风习习、绿草柔情、鲜花芬芳、百灵细语„„果然是一幅“紫菊花开香满衣,地椒生处乳羊肥”的草原风光。

绿色的原野,多彩多姿的坝上草原风光,和着古朴淳厚的察哈尔风情,不失为塞外天堂。

难怪宝昌人,都有恋家的秉性,转上三圈,看不见自家的烟筒,就开始哭鼻子。

如今,宝昌人的贫困,依就,是难以回避的事实。

贫困,并没有改变宝昌人大大小小的规矩。难以计数的风俗,依旧恪守,富足岁月时留下的那一套,且一成不变。凡是称的上是事儿的事情,宝昌人都有一整套规矩,可资遵循。

比如丧葬习俗。 这里就格外讲究。 办丧事,那叫个排场。 首先,办事的时间长。出殡的前四天,和后三天。都是忙碌的日子,叫做“前四后三”。

二是,规模或叫(摊子)大。

在“治丧委员会”名单上的人,总管、账房、阴阳、采购、十几个厨师和服务员,以及各位大人手下的,具体工作人员,和办事员,加起来,几十号人是有的。这还不算,请来的“鼓匠”班子。

“活的不孝,死了瞎跳。”

这吹“鼓匠”的班底,少则请一拨,吹个“假三天”。多者,那更是搭起高台,唱对台戏,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唱的不停。

东家票子多,钱催着,只要是还有口气儿,那肯定就得吹、就得唱。 至于唱什么,那就不是东家管的事了。 什么黄段子、发牢骚的下情。 随便,只要是能弄出点动静的都行。 这里的人,对“鼓匠”班子还是认可的。 有人唱,就有人听。

小小个灵棚,挤的全是看热闹的人。

孝子贤孙,想去上注香,守会儿灵,也不一定挤的进灵棚。 三是宝昌人办丧事,是要放炮的。

那炮,可不是花个百、八十元,象征性的放几个听听响。 那是真放,那是得当回事儿的放。 炮,是用汽车拉回来的。

那炮叫个大。放炮时,一摆,就是一个相当可观的炮阵地。 宝昌的街巷窄,上有高压线,周边居民楼。十几个炮手,一起点燃。一时间,炸的是,天崩地裂,鸡飞狗跳墙。

就因为宝昌人办丧事要放炮,宝昌的聪明人,竟看准商机,建了个“炮厂”据说那生意,火了去了。 “治丧委员会”里的人,那肯定是忙人。

有的忙碌的人,那一定是要忙,没的忙碌的人,也要帮个人场。 只要是能呆人的地方,保证不缺少人气。

押宝、打扑克、推牌

九、推对子、搓麻将、唠闲嗑„„里三层、外三层。

知道的,这是在办丧事。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里发救济款呢。

(可不,还有排长队的,排长队的人,以乞丐为主,这其中也不乏几个,蹬三轮的和无业游民。)

丧葬习俗流传至今,已经有几千年历史。 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丧葬习俗。

虽然,丧葬用品的准备,及丧葬程序,不尽相同。其主要内容,都没有太大差异,且源远流长。

人死了。

那得打发出去。没人送葬,死人自己是走不了的。

聘闺女,你聘她,她能出嫁。你不聘,她也出的了家门,自己跑的也不乏其人。

没听说,谁家死了的人,有自己跑了的。 办丧事,是家家躲不开,离不了的事情。

丧葬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中的一部分,它涵盖了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教派的思想理念。

就目前情况看,懂丧葬习俗的人,其实并不多,做白事行当的人却不少。 丧葬有许多仪式。 例如:停尸仪式。

尸体被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在亲属们的守护下,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刻,这叫做“静灵”。

报丧仪式。

报丧可以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了。它用发信号的方式,把人去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

做“七”仪式。

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祭一次,共祭奠七次,“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

入殓仪式。 入殓有“大殓”和“小殓”之分。 小殓是指为死者穿衣服。 “大殓”是指收尸人棺。

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或“归位”。 丧服仪式。

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 出丧择日仪式。 哭丧仪式。

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

下葬仪式。

这是死者停留在世间的最后时刻了,一般都非常郑重其事。 还有原坟、烧

七、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从出殡日起,三天原坟。

即在墓地,摆供品、上香、踩院子、烧纸等程式。

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烧一次纸,烧七次,过七殿,此为烧七(也叫做七或犯七)。

也有将做七,改为四次的。

即一七(被圆坟所代替)、三

七、五

七、七

七、(现在只烧单数,叫烧大七)。

按丧事习俗,烧一

七、七

七、以死者儿子为主。称有头,有尾。

有道是:“亡人不犯七,活人没饭吃”。 意思是说,犯七,有利于活人。 但亡人却会因此而受罪遭难。

所以,遇此情况,活人需要为亡人,消灾救难,也就是需要上坟为亡人淋七。

宝昌的具体的做法,是用麻纸剪纸人,其数目是,比亡人之寿多三个。 扎在,秸秆,上面,还要剪一把伞,一架梯子,一座桥。 把这些纸人围成一圈,扎到坟头。 中间放伞、梯和桥。

然后用水浇,放有核桃和大枣的漏瓢,以淋纸人。

并虔诚地念着各种提醒亡人的话语如:“躲雨了,过桥了,打雷了„„”等等。

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 人死后,到了阴曹地府,共有十位王官(阴府之检察官)和四位审判官。 其职是,将亡者提审,以生前所作所为,加以侦讯。 十位王官,掌理着这十个殿堂。

儿女烧七,希望父母,在阴间能安然舒适,过王顺利。 烧完三周年后,决定如何投生,转入来世。

说到宝昌人办丧事,就不得不提到,宝昌镇的丧葬名人——“六子”。 六子身材不高,一米五高的样子。 六子,一个智障的低个儿中年人。 据他自己说,今年三十八岁。

椭圆的小脸长满皱褶,时常斜张着大嘴空咬。

知道的人,他是六子。

不知道的人,对他这副尊容,大概不敢恭维。

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假如真有“优太人”(宝昌有些人,自诩自己是优秀的太仆寺旗人,即所谓的,“优太人”。)

那么六子,应该算一个“优太人”。 说到“优太人”。

是不是还有不“优太人”的说法?

那就不单单是“优太人”不“优太人”的事儿了。

有人把宝昌人,叫太仆寺人(其实要的是太仆寺人的音,寓的是“太不是人”的义)

为什么这么叫?

这是因为,宝昌人稠地窄。

每年有大量的生态移民,外出谋生。 宝昌是普通话的重灾区。

宝昌人,对自己的母语,又有一种特别的保护意识。

他们认为,唯有宝昌话,才最能表达他们最细腻的情感。宝昌人,认为,只有宝昌话,最亲切、最有韵味„„

所以宝昌人,到哪,都带着明显的地域标识。 207国道,纵贯宝昌。

宝昌人,大多有着,走南闯北的经历。

人也大多,有些主见。

即便是打工,他们也不卑不亢。 自觉保护行业利益。

这就使用人单位很棘手。 用吧,工钱要的高。

不用吧,别人又干不了。

宝昌人,严重扰乱了他们,利益最大化的,如意算盘。 所以,那些有话语权的人。对宝昌人是又气、又恨、又不得,不打交道。

因此,他们说宝昌人 “太不是人”。 六子是不幸的。

这是就他的天赋而言的。

的确,他名字的由来,就是一个不幸。 “六子”。叫六子的人肯定不少。 中国这么大,叫什么的没有?

不要说是叫六子 ,就是叫六十九的也有。

别人叫什么都幸运,唯有六子叫个“六子”就不幸了? 我个人,并没有歧视他的意思。

只是,这“六子”并不是他的名号。

是人们强加给他的,一个带有歧视性的绰号。 “六子”并不是他父母给他起的名。

是人们,为了彰显他的,一个生理缺陷,给他起的绰号。 六子是个“六指”。

这个所谓的名字。其实,指的就是他的这个,生理缺陷。 是想,谁愿意每天,让人老是提及自己的短处?

一个智障、低个儿、衰老的,和年龄极不相称,还是个六指的人。应该说,老天爷对他,是太过吝啬了点。

宝昌人对六子的“传说”却远不止这些。

一是,他精通丧葬事宜。(当然,就他的天赋,理论肯定是说不好,干活还是可以的)

他不看表,他也不会看表,可到了什么时辰,该干什么事,他是绝对不会错的。

六子非常清楚,他自己的角色。

六子有几样绝活,是常人学不了的。 他的过人之处,就是他的“敬业”。

比如,到什么时辰,该干什么事。他是绝对,不会用人去指使的。 例如:早六点烧纸。

也许五点四十分,他还在睡觉。 你也千万不要去,惊扰他的美梦。 你只管恭候就是了。

也许,你还在忐忑不安的,焦急等待中。 他已经在灵棚外,铺好了跪拜灵柩的垫子。 一声沙哑的招呼声:“戴孝的烧纸了。” 这便开启了,又一天的治丧进程。 倘使有人,对他的根底不够知晓。哪怕是有人,去提醒他一声,他也会十分的不快。

轻者,六子会摔摔打打。 重者,骂骂咧咧。

给你脸子,是没商量的。 另外,他一旦到了谁家。

只要是事情没办完,他是不会离开半步的。

有一次,六子兜里装了厚厚一沓钱。张数不少,其实也没几个钱。 这钱对他,已经是了不起的大钱了。

那几天,六子还时常磨叨:“我爸爸回来了。”

别人说:“你爸爸回来了,你还不赶紧,给你爸爸送钱去,让别人抢走咋办?”

六子说:“这儿的事没办完,我咋回?”

别人怎么看,是一回事,他自己从来,就不敢有丝毫懈怠。 办丧事,六子是全程忙碌。

六子诸多的特别之处,就包括 “睡”。

如果是冬天,他的这份敬业,那就彰显无疑了。 “守灵”在户外。

直系亲属,凭着对亲人的那份亲情,那份思念,和那份难以割舍的血肉渊源。

“守灵”道也是寄托哀思的重要机会。 非直系亲属“守灵” 那就另当别论了。

关系再好,那也是猪肉贴不到羊身上。 两旁外人 “守灵”

无疑是一件很难熬的事情。

长夜慢慢,又怕明火引燃灵棚里的易燃物。花圈、帐子、纸制的丧葬用品和棺材,全都易燃。

再加上风大,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火灾。 这种场合是难以忍受。 眼睛不盯着不行,怕出事。

一怕长明灯灭掉,又怕断了香火,更怕发生火灾。

看着阴森森的棺材,和那放大了的,模糊不清的遗像,很少会有人处置泰然。

况且,北方的冬天,原本就不适合呆在户外。 这种夜生活,绝不是人们喜欢过的。

甚至,有些亲人。往往也会找借口离开。

留下的,一是打心底愿意送死者一程,另一种人就是“傻子”。 六子算是哪一种,我说不好。

我知道的是,他确实把这一切,当成是应尽的分内事。 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他从不离岗。 棺材下边,就是他下榻的所在。

随便铺点儿什么,盖点儿什么,躺下就是酣睡梦香。

那么安详,那么惬意,吐出半个舌头,不到做事的时候,他是不会醒的。

他的衣着不厚,由于他的敬业,他早已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 人们对他的态度,也不是最初的歧视,而是今天的尊重。 对他的生活起居,也有了更多的关照。

人们也不愿他,再席地就寝了,让出一张床让他睡个好觉。 可他还是比较适应,在户外睡。

每到该他就寝的时候,他便在人们不经意的地方,卷曲在那里,悄悄入睡。

人们有时会顾及不到,委屈了他。

但绝大多数时候,人们会给予他更多的关照。

虽说,他即便是什么都不干,他也绝对是受欢迎的人物了,可他却从不因为自己是行里名流,而对自己的“事业”有所懈怠。

他还有一项绝活,是印冥钞。

他要求丧家,买草纸,不要买,印好的纸钱。 如果,买回的是印好的纸钱的话,他会非常不高兴。

拿起一刀纸钱,反反复复找人说理:“谁让你买这个呢?退了。” 然后,他还会说:“这个钱印的不对,印的小,我印的大。”

实在没人理他时,他就会很痛苦的哭泣:“一会该吃饭了,活也不干,咋吃饭呢?”

人们劝他:“你干的不少了,到吃饭的时候吃就是了。” 他还是内疚、困惑的很。

事实上,他干的,的确不少,每天从起床,到烧完最后一道纸,他几乎就没有闲的时候。

就他的工作,我做过如下统计。 每天烧三次纸。他时常把一刀纸,分成约五张一叠的小沓,为的是便于取用,他不用去数,这些纸钱,他大概也不会数,他随手一拿,绝大多数是一样多。

五天最少两次“报庙”。

“报庙”六子的工作,是提着一桶拌了柴油的木屑。用一个长把勺子,在他认为需要撒放的地方,撒上一勺子。

拿火把的人,把他撒放木屑点燃。

一路走来,把那一桶拌了柴油的木屑全部用完。 另外,他还是引导孝子,在适当的时段和地点,跪拜神庙的总指挥。 无论是坑坑洼洼,还是沟沟坎坎,无论泥坑还是下雨。 这里的一切程序,是绝对不能省略的。

报庙前的准备工作,也很繁琐,需要的物品很琐碎。 林林总总,要是列个单子,怕是也要一长串子。 一般人,记也不容易。

六子是不需要,这些多余的程序的。 他的脑子里,有着全套的工作流程。

他的工作,是与,去庙里报到的人,一起出行。 “家”里的事情,他一样也不会疏忽。

哪个地方放一个水桶,哪个地方摆炮,什么地方摆大炮、什么地方摆小炮,他都有安排。

报庙,的人们回来了,放了炮、烧了纸,算是礼毕,各自可以散了。 天色已经很晚,六子是不会随着大流离开的。 他刚刚还趾高气扬的,当着大“司仪”

左右着,报庙,队伍的行程,以及引导着孝子们做着各种礼事。 参加礼事的人们都走了,他拿起扫帚开始打扫场地。

打扫刚刚放完炮的纸屑、和烧完纸的灰、以及一天积存的垃圾。 此时他又成了一个打杂工。

无论干什么,他从不知道,这里还有个高低贵贱之分。 他只知道,他必须把这一切干好。

把这一切干完之后,他才真正完成了一天的具体工作,剩下的就是“守灵”。

还有诸如:上菜、筹备各项礼仪事宜,以及打发讨吃子等。 他都干的非常踊跃,而且常常,还是他自己贴钱干。 打发讨吃子。

一般没人愿意干,不给钱物,打发不走。 给点钱物,又不是谁都说了算的事情。

还需要通过总管,人们大多嫌麻烦。所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六子不嫌麻烦,把讨吃子数清楚,统一打发。

况且,有的讨吃子,原本就是他资助的对象。 再说“吃”。

六子,由于是,办丧事家的全陪。

所以,他生活起居一切事宜,理应是主人家全包。 在这个问题上,六子是不客气的。 本质的内容不走样,形式可以变通。 六子吃饭,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人多人少他从不上桌。 他常常是,很会选择自己的位置。

人少时,他选一张在边上的桌子,静等上饭。 别人可能吃八个菜。

他有一碗就够,一碗菜两个馒头。 不管碗里盛的是什么,他从不挑剔。 只要他认为是好吃的,他肯定不吃。

他把他认为好吃的菜,留下来,拿回家给他爸吃。

六子牙不好,稍硬一点的东西,他吃不了,土豆、白菜、肥猪肉是他的最爱。

虽说他从不挑剔,但他也决不容许慢待。 有一次,别的桌子已经吃上好久了。

还没人给他上饭,他便开始骂人了:

“僩孙(宝昌骂人的土语音),不给上饭。” 然后拂袖而去,坐到了餐馆外的台阶上。

大伙见六子发了脾气,赶快敦促厨房给六子上饭。 服务员赶快把饭端给六子,还不住的给六子道歉。

六子悻悻的,勉强接受了道歉,接过了碗,就在外面的台阶上吃饭。 六子的全部收入,是这样构成的。 上菜。

无论是女婿请客,还是儿孙们请客。(请阴间的有关领导) 上菜都是六子的工作。

无论是女婿还是儿孙,跪在供桌前,把买来的菜,盛在托盘里,双手把托盘举过头顶,由六子把菜上到供桌上。

说是买来的菜,那真是得,花大价钱买。

特别是女婿,他做东,请庙里的看门的。(相当于阳间的保安。目的是,和庙里负责看门的鬼,搞好关系。希望他们,给自己的亡灵,提供方便。不要难为,自己的故人。)

女婿买单,是最大型的一次请客。

因此,这次请客,也被人们,做了大文章。 把女婿打扮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这还不算。

女婿还要花大价钱买菜。

女婿从厨房买菜,和过一趟鬼门关,也差不了多少。 就那几个小菜,没个两三千块钱,怕是端不出来。 说来,这也算不得是什么陋习。

厨房里里外外十几号人。一忙,就是一个多星期。也没什么报酬,宰女婿一刀,往回补补也对。

女婿总算是端出了菜。 这次该六子出场了:“跪下”

不明就里的人,被他这一吓,腿肚子都软了,哪有不跪的道理。 女婿跪在地上,双手把托盘,举过头顶。 六子慢条斯理的开始上菜。

一边上菜,还一边报着菜名:“花生米一边儿、鸡蛋一边儿、大腿一边儿„„”(盘子的“盘”字,他咬不清楚,发的是“边儿”的声)

家常菜他报的了,有些他没见过的菜,他报不出来。虽说他在饭店,吃饭的时候不少。可哪个饭店有什么菜,和他真没什么关系。

因为,够得上档次的菜,是给成功人士吃的,和他挨不上。 无论是传统菜,还是创新菜,他都没吃过。 这是个,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的人。 有人难为他,让他报出菜名,他也会(聪明)地,装聋作哑应付过去。 报到一半的时候,他做出个要钱的手势,并说明他这次上菜的劳务费是,三块钱。

这菜上的上的。六子也不给上了。女婿摸不准行情,赶紧给钱。 买菜,花了好几千。估计,上菜也不便宜。

掏出一沓子钱,塞给六子。有不少新五元的,还有几张一块的,六子很满意。

下次再上菜,六子要的劳务费,可不是三块,已经涨到五块了。 有人说:“物价局没批你,你怎么随便涨价?” 玩笑可以开,六子自己为自己提高劳务费,已成事实。 话又说回来了。

六子报的菜名,亡灵或许听的见,别人肯定没这道行。

如此说来,六子的工作,应该属于,具有特殊技能的,特殊工种,涨价也是应该的。

六子的第二笔收入。

是人们往投钱罐里,仍的零钱。 宝昌人给亡灵烧纸钱,有个习俗。

那就是,东家准备一个投钱罐,给亡灵烧纸钱的外人,往投钱罐里放一点零钱,一块不少,十块不多。

投十块的也有,不多。一般十块钱,大多轮不着六子拿,不一定哪个手快的,什么时候就拿走了。

剩下的,肯定都是零钱。(据说,谁要是给亡灵烧纸钱,就必须自己准备好纸钱拿来烧,如果自己没准备,需要就地取用,那就得花钱买,往投钱罐里放钱,表示,这纸钱不是东家的,而是烧纸钱者自己的“钱”这样亡灵才收的到。)

到第四天晚上,外人基本就不烧了。 这个时候,六子就开始数他的钱。 数完后,数投钱罐里的钱,(其实他不会数钱,他只是做出个数钱的样子)

然后把投钱罐一仍,把钱合二为一,装进自己的口袋。 有人对他的这一举动,颇有些微词。 我觉得,他的这一举动,应该是对的。

因为,他虽不是阴阳,可他的工作“不是阴阳,胜过阴阳”

他长期做亡灵的工作,唯有他,有可能把阳间的信息,传递给亡灵。 别人拿了这笔钱,也没有办法,把这里的信息传递给亡灵。 所以,这笔小钱,他拿是最合适的。

有人和他开玩笑,用投钱罐里的一元钱,和他换一毛钱,他也绝不换。 因为,他的钱是他的,投钱罐里的钱,也是他的,他不会把自己的钱,换到别人手里,这全是他的钱。

这些钱对别人,算不了什么,可对他来说,却是他全部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要用这笔钱去尽孝,他要用这笔钱去赡养自己的父亲。他还要用这笔钱去支助乞丐等弱势群体。

他为每家办丧事,都是要报酬的,他从不认为,他是尽义务。 这是上天,赋予他的天职。

他工作七天的报酬一共是多少呢? 是人民币二十元。 所以,我们能够看到,他一大沓子钱的面值构成。

有一块的、有少量五块的、还有一两张二十元面值的大钞。

这是办完事后,结算回到的最大一笔款项,这就是他的最大的一笔收入。

实事求是的说,办一个丧事,全部费用都是以万计的。 少则

三、五万,多者就说不好了。

哪家也不在乎,多给六子

三、五十块钱。可哪家,几乎也没多给过六子钱。

原因很简单,让六子干活时,大家都想得到。 七嘴八舌,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六子忙碌的不亦乐乎。

因为,那是必须做的事情,没他不行。

而关照六子的事,却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考虑的事情。 钱、物都有专人看管,别人不便插手。 即便是东家,也不便事必躬亲。

东家什么事都干,还要总管干什么?

再说,办丧事,谁家不是伤痛欲绝,哪还有心事,去管那么多琐碎事情。 丧事办完后,大伙都忙着喝酒,谁还想得起,有六子这么个人。 六子和阴阳同为“白道”中人。 收入,却有着天壤之别。 阴阳的收入是多少?

没人统计、没人规范、也无需纳税。 我可以粗略的算一下。

阴阳办一个丧事的要价是4,000元。 宝昌的人口有20多万。

中国的死亡率是千分之六点九。

照此计算,每年宝昌,平均死亡的人数大约是1,380人。 按80%的人家请阴阳的话。

那么每年有4,416,000元这么大一块“白蛋糕”被宝昌的阴阳切分。 阴阳的收入有多高,可略知道个大概。 这还不算,阴阳推销的,天价丧葬用品。

这么大的税收资源。竟是,人人眼里都有,税收帐上皆无的税收盲区。 政府应当对阴阳,实行准入制度,制定行业规范,及阴阳最高收费标准。

出台税收制度,刻不容缓。

政府官员拿点灰色收入,还有被双轨的危险的。阴阳不仅数钱,数的肆无忌惮,人家就是把钱,凉在街上去晒,也不会被政府双轨。

也许有人会说,阴阳办一个丧事,是七天。

按满负荷计算,一个月也不过收入个

三、四万。事实上,这其中的奥秘,是人所共知的。 阴阳先生是不需要坐班的,更不立岗。 他是阴阳两地的,总代言人。

活人都没死过,阴间也大多没去过。 对阴间世界的认知程度,几乎为零。 那就只能是,阴阳说一不二。

别人只有惟命是从的份,哪还有人管的了阴阳。 因此,阴阳穿插着,同时办十家。

从时间上看,那也是游刃有余。

所以,再大的“白蛋糕”也不要怕,这些阴阳吃不下。 所以,干活的是六子,拿钱的是阴阳。

丧葬市场再不规范,宝昌人,把宝昌的阴阳,养成饕餮。 怕是宝昌人,想死,也死不起了。

再说,现一个正式文件。规定,六子办一个丧事的工资,不得低于200元。200元不多,可比20元那可强多了。

通常六子是不找后账的。 个别情况也有例外。

有一次,发送完以后。

总管给了六子,二十块钱,六子不走。

有人问:“你咋还不走,总管没给你钱?”

六子说:“二十块钱是给了,我把事都办完了,连盒烟也没给。” 六子也不知道烟好烟赖,给他两盒就行。 有人扔给他两盒烟,他起身就走。

没人告诉六子,去哪家饭店吃饭,更没有哪辆车,会让他坐。 去哪家饭店,他比谁都清楚。

他也不用请,他也不用让,他连个弯都不绕,直接就去。 大家到饭店时,他已经在那里恭候多时了。

他随便找个人一问:“咱们订这儿了?”

不管别人怎么回复,对他,这便是被正式邀请了。

其实,他根本就不必问谁,也不必有谁的许可,他去就是了。 因为,他去和不去,对谁都没什么影响。

对东家,他不占你的座位,无需你多花一分钱。 对饭店,充其量也就是多洗一个碗的事。

至于他吃的那一碗饭,实在不比饭店倒掉的美食,好到哪里。 六子也很清楚。

老规矩,他从不上桌,随便找个地方一坐,静等上菜。

不管是什么饭店,他从来就是那一碗菜。 吃完走人。

六子是智障人士,这是不争的事实。

他的智商,怕是也就相当于,几岁的孩子。 在常人看来,他傻。 这也是实情。

与其他人相比,他的许多优秀品质,闪烁的人性的光辉,却是许多正常人,难以企及的。

他的原则性,和他认可的事情,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我们已经了解了,他的执着,他的敬业„„还有他的“孝”。

别人是孝子,他也是孝子。

别人的孝,是有尺度、有权衡、有攀比、也有个综合平衡。

是会把上有老、下有小,以及自己的事情,全都放在一起考虑。 我们不能说聪明人,就不是孝子。 我说的是,别人的孝,是有度的。

而六子的孝,是全身心的,是没有条件的。

推荐第6篇:子思想汇报

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自从被组织确定为积极分子后,我在支部的带领和指导下,在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下,我系统地学习了党的理论知识,不仅加深了自己对党的理解和认识,也纠正了以往自己思想认识上的一些错误,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通过党课的学习,党的先锋队性质,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纲领,这些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我懂得了为什么要热爱党,怎样热爱党,并懂得了在实际行动上要做那些努力。明白了当前学习群众路线,就是要求各级广大党政干部应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坚持不懈地做好群众工作。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该如何将群众路线实践教育与本职岗位工作进行结合才能满足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需要?结合工作实际,向党组织做以下汇报: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素质,努力工作。

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人民服务、使群众得利,党员要真心实意当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在解决群众的问题上实实在在使群众得到好处,而不是为了“路线”而搞形式,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做到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根据行业的发展状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创新。同时注重教书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行业责任感。

第二,诚实做人,要做一名务实的教师。

对待工作中任何一件小事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将教学工作做的尽善尽美,在工作中努力做到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不图虚名,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处,把学校交予的任务落到实处。要充分尊重学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立平等,紧密的关系,而不是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领导,老师,才能得到学生的支持。

第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通过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我深刻领会了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的重要意义。目前,许多党员、干部严重脱离群众,工作作风腐败,确实需要严加整改。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们也需要对照四面镜子——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声、先辈先进,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教师有自己的合法的正当的权益,但当个人利益与学校、单位利益发生矛盾时,作为教师应该以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

**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在教学水平上日渐成熟,在教育管理上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与那些先进的党员教师相比,我还有许多的不足。作为青年教师,我应该更有活力,更有创新,但是因为自己在工作上的钻研力度不够,始终不够突出。有时经过几次失败的挫折,对自己失去信心。但是,现在,要争取入党这

样一种愿望开始成为了我工作的强心剂,让我重拾信心。只要努力、勤奋,没有办不成的事。我要走在教师队伍的前面,我要上进。所带的毕业班,考试成绩名列前茅;主持德育处工作:护导执勤,有条不紊;卫生检查,规范科学;班级管理,有章可依;德育活动,有声有色,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好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更应该再接再厉,在教学上,我要积极争取展示自己教学水平的机会,参加各类优质课的评比,在教育学生方面,除了勤奋工作,还要勤奋学习,认真关爱学生。

21世纪是个知识更新时代,一个不懂学习的人会被社会淘汰。何况我是老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如果自己的知识和思想落后了,如何更好地向学生传授?我会时刻谨记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并深入领会,坚持身体力行,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以更加积极的精神面貌,开展工作,加强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改造,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更好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以上是我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汇报。今后,我将继续以身边的优秀党员为榜样,严格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请党组织进一步考验我!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2013年5月3日

推荐第7篇:酒泉子

《酒泉子》

【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译文】常常想起以前观潮的时候,全城的人都抢着去看江上的景色。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弄潮儿面向潮水的峰头站立,手上举着的红旗都没有被潮水弄湿。现在我已与这样的情形离别了,只能在梦中反复回想,从梦中醒来还觉得心里凄寒。

【赏析】潘阆[làng],字逍遥,是北宋大名(今属河北省)人。他被人推荐,当过京城最高学府的教官,披罢斥,靠卖药过活。他的词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形象也很鲜明。

浙江省钱塘江大潮是大自然的奇观,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作家赞美过它,潘阆便是其中之一。钱塘江的入海处就是杭州湾,它很象一个正对着东海的大喇叭口。由于这样特殊的自然环境,便形成了奇异的潮汐现象。特别是每年秋天八月,海潮来时潮峰可达到一丈多高。它仿佛是一座银山,又仿佛是陡立在江中的一堵水墙,从远处疾速地向杭州方向推进,十分壮观。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这是从回忆写起。有一年,中秋节前后,他在杭州,看到了观潮的盛况。当时杭州的风俗,观潮如过节,大家都穿着色彩鲜艳的新衣服,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聚集在江边,等待潮水到来。这个难忘的场面,常在他的脑海中浮现,所以词里说“长忆”。“郭”本来是指在城外加筑的城墙,这里就是城的意思。“争”,竞争。江边人山人海,都想最先发现夭边的一线潮峰,所以争先恐后地在那里眺望。

潘阆挤在人群中望着江水。忽然有人大叫潮来了,转瞬之间,潮头就到了眼前。”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那海潮的声音象万鼓齐擂,它的声势使人以为沧海(大海)的水整个儿都涌来了。事实当然不是这样,所以作者用了个疑心的“疑”字来写他的感受。这样的夸张,想象既大胆又合情合理,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而且还能为下片表现年轻人迎着浪头前进的勇敢顽强精神起一种衬托作用。

词的下片就象电影的特写镜头一样转入突出刻画水上健儿的活动。“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弄潮儿”就是涨潮时在水上游泳、划船的男子。当时钱搪江上往往成百人在水上游戏。潘阆看见其中有的人置身水中,手持彩旗迎潮而上,用各种姿势表演游泳技巧。这是一些会立泳(踩水)的人,尽管他们出没于惊涛骇浪之中,有时还被推到浪尖上去,但手里的红旗仍在飘动,说明并没有被打湿,这场面真够惊心动魄,所以他“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别来”,指作者离开杭州以后。从观潮到写词,这段时间不短了,作者的记忆并没有淡漠下去。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倒真的在梦中多次梦见了弄潮儿在钱塘江上的惊险场面,这使他紧张得梦醒之后心还在那里扑扑地真跳呢。“心寒”在这里是形容担惊害怕的心情。作者正是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把读者带入一个使人精神振奋的艺术境界。

词的上阕写观潮,下阕写弄潮儿的表演。写观潮,写到了人群涌动的盛况和潮水汹涌的气势;写弄潮儿的表演,写到了他们高超的技艺和观潮人的感受。这首词首先回忆自己以前经历过的生活,再表现自己现在凄凉的心境,表达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怀念。

推荐第8篇:酒泉子

酒泉子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背景:

北宋,观潮胜地在杭州。夏历八月十八日是钱塘江潮汛的高潮期,那时,这一天是“潮神生日”,要举行观潮庆典。

潘阆因为言行“放浪”而被斥逐,漂泊江湖,卖药为生,曾流浪到杭州。涨潮的盛况留给他的印象极其深刻。上片“长忆观潮”,表明作者对于杭州观潮盛况,永志难忘,经常回想。

“满郭人争江上望”,杭州人倾城而出,拥挤钱塘江边,踮起脚尖,伸长脖子,争看江面潮水上涨。“满郭”是夸张之意,然后,作者回忆潮水之汹涌,“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作者见潮水就像一道道银色的长城,排山倒海而来,简直怀疑是海水,都被倒得一干二净,集中到钱塘江中,声音轰隆轰隆,像万面战鼓同时敲打,观潮的人都沉浸在这鼓声之中,真是天下奇观,人间奇迹,作者夸张的描绘,就算没看过的人都能身临其境。 词的下片在回忆,“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是从上片的浪漫主义转为现实主义,所谓“弄潮儿”,就是敢于在风口浪尖上向潮头挑战,戏弄潮头,藐视潮头的健儿,他们向潮头挺立,出没于起伏动荡的惊涛骇浪中,手举红旗,不被潮水弄湿,这是奇迹。他们不仅能“手把红旗旗不湿”,还要互相竞争,比个高低,真了不起。但是,这并不是没有危险的,面向怒涛,一不小心,就会被吞没。无怪作者说“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作者恐怕是见过不少才这样说的。

上片回忆观潮,表现宇宙间的壮观,下片回忆弄潮,表现人定胜天的奇迹。若只写观潮,不写弄潮,那就只写出了自然壮丽的风光,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只是消极的旁观者,写了弄潮,使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作品显出了广度和深度,赞美了健儿们敢于与大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精神。

推荐第9篇:子伟

西安数字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浅析西方节日在中国盛行的原因

者: 邵 子 伟 院

系: 经 管 系 专

业: 海 洋 乘 务 年

级: 2009级 学

号: 107120 指导老师: 卢 苇 红

浅析西方节日在中国盛行的原因

指导老师:卢伟红

学生:邵子伟

内容摘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更是文化积淀深厚。但是,近年来西方节日在中国越来越流行,而一些传统的中国节日则越来越没落。本文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差异,传统教育的缺失以及西方节日本身存在的优势等方面论述了其盛行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对西方节日应持有的真确态度。

关键词:西方节日 盛行原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节日被中国人所接受,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正如中国人现在用近乎狂热的热情过起了圣诞节一样,情人节也已经悄悄渗透到了无数年轻人们的心目当中,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之外的又一个重要节日。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中西方文化交流日渐广泛的背景下,西方的一些节日和习俗,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已传入中国并呈现出在几乎所有社会,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尤其是在年轻人中。尤其是西方圣瓦伦丁节在中国的盛行,对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礼俗文化造成极大的冲击,以乞巧为主要内容的节日习俗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精神需求,七夕节面临着生存困境。

在我们热衷于这些外来节日的同时,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却慢慢的消逝……是否觉得西方情人节基本取代了七夕?是否觉得对圣诞老人的依恋越来越重?有是否觉得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

前人通过分析比较指出趋于彼此融合中的各国节日文化、节日风俗中鲜明的民族特色才是节日的永恒魅力、民族特色才是节日文化的重要特征。挽救七夕节,不能盲目效仿西方情人节。研究中西传统节日文化的根本目的在于继往开来,只有发掘本民族节日文化的内涵,对节日文化进行革新,认识到与传统节日相随的传统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构成诸要素中最具普泛性、丰富性的要素,抓住这个主题要素,即在不断弘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借鉴并利用西方文化中的精华。才能共同实现七夕节等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的创造再生,使传统节日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

要知道西方节日再中国如此盛行我们要做出诸多方面进行思考。例如我们思考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中西方节日的背景差异,以及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分析出是什么原因才能让西方节目盛行,我们做出了以下几点对比。

一、情人节与七夕节的缘起与发展

曾几何时,西方的情人节已经悄悄渗透到了中国无数年轻人的心目当中,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之外的又一个重要节日,而且大有越来越狂热之势。由此,不由得让我们想到了与之相对应的中国人的情人节——七夕节。虽然两个节日属于相同的类型,都是有情人代表爱情的日子,但他们的缘起与发展,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背景。

(一)情人节的由来

情人节的来由,众说纷纭。比较公认的来历是,传说公元三世纪时,古罗马有一位暴君叫克劳多斯(Claudius)。离暴君的宫殿不远,有一座非常漂亮的神庙。修士瓦伦丁(Valentine)就住在这里。罗马人非常崇敬他,男女老幼,不论贫富贵贱,总会群集在他的周围,在祭坛的熊熊圣火前,聆听瓦伦丁的祈祷。

这一时代,古罗马的战事一直连绵不断,暴君克劳多斯征召了大批公民前往战场,为了保证人们忠于战争,他下令禁止人们于此时结婚,甚至连已订了婚人也马上要解除婚约。许多年轻人就这样告别爱人,满怀悲愤地走向战场。

瓦伦丁对克劳多斯的虐行感到非常难过。当一对情侣来到神庙请求他的帮助时,瓦伦丁在神圣的祭坛前为它们悄悄地举行了婚礼。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来到这里,在瓦伦丁的帮助下结成伴侣。消息终于传到了克劳多斯的耳里。他暴跳如雷,命令士兵们冲进神庙,将瓦伦丁从一对正在举行婚礼的新人身旁拖走,投入地牢。公元270年的2月14日,瓦伦丁在地牢里受尽折磨而死。悲伤的朋友们将他安葬于圣普拉教堂。

为了纪念瓦伦丁,后来的人们把这一天作为“情人节”。所以在英语中,情人节的直译就是“圣瓦伦丁节”。

(二)七夕节与牛郎织女

七夕节则起源于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的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一个非常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双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嫂一起过日子。嫂嫂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活。一年秋天,嫂嫂逼着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够回家,牛郎无奈地只好赶着牛离开了村庄。

牛郎翻山越岭,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两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以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王母娘娘亲自下凡,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了。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了以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它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了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已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飞上天去追织女。眼看就要追到了织女,谁知却被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而哭。他们忠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纷纷飞来,搭建成鹊桥,让牛郎和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可奈何,只好答应他们两人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

后来,每年一到七月初七,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已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已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姻缘,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二、追捧与冷遇

通过上文的背景介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西方的情人节与中国的七夕节属于同一类型的纪念性节日,只是西方的情人节充满了宗教般神圣色彩,而中国的七夕节则具有神话般的浪漫氛围,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和文化蕴含。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西学东渐的文化潮流中,西方的情人节也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可是当这样两个节日在中国大地上相遇、碰撞时,他们却具有了大相径庭的命运。 西方情人节在近几年成为很多年轻人热衷的节日,对它的重视几乎到了夸张的地步,甚至连很多外国人也觉得中国人的情人节过得有点太疯狂。可以说,过与不过情人节,似乎成了检验一个人是否时尚的反映之一。与此相对,中国传统的、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七夕节则日益受到冷落。舶来的节日成了香饽饽,而本土的节日则有意无意的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为何中国的年轻人热衷于过西方的情人节?其原因很多,不能单一的认为是某个方面所造成的。简单分析一下几点原因。

首先是西方文化的侵染,使得中国人熟悉和了解了西方的情人节。其实,不仅是在我国,在许多亚洲国家都是如此。比如在日本,情人节时女性送巧克力给她喜欢的男性,而男性则在一个月后的白色情人节回赠礼物给女性以表衷肠等。可见,西方的情人节,不光是在中国,甚至是在全世界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节日了。这也是因为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浸染的同时,作为经济的附属品的文化也如同好莱坞一样传播并占据了新一代青年人的身心,新一代青年人在追求西方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自然而然的追随着西方的文化潮流。

其次是西方节日传入我国,是全球文化和经济一体化的结果,也是现在众多商家疯狂炒作的结果。无论是我国还是日本等东方国家,情人节都和大众传媒及众多商家的疯狂炒作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大众传媒之所以炒作,是因为很多标榜为精英文化的传媒执掌者一向以西方文化为追求导向,素以西方文化为自己的精英文化标向,商家之所以炒作,原因很简单,就是为利益所趋。为了获取利益,对于他们来说,节日是越多越好。因为每一个节日,这些商家都会借机会向年轻人促销商品,总使得某些商品为之畅销。像情人节那天,玫瑰和巧克力之类的商品甚至于畅销到许多商家断货的地步。越是畅销,他们就越是哄抬物价而从中牟利。 最后是西方情人节的内容更适合年轻人追求时尚的潮流。像我国的七夕节,其内容有待更新,某种程度上中国传统节日已经蜕变为“吃”的节日,如元宵节也只是吃元宵,赏看焰火,无其他节目,春节不守夜,十五不观灯,重阳不登高,中秋不赏月。进一步而言,在经历了*的断代、改革开放的潮流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产生割裂现象,新一代年青人所接触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已经极为淡薄,甚至很多年青人都不知中国众多传统节日的由来,和西方情人节相比,似乎使人无法喜爱。火红的玫瑰花,让人心花怒放,即使是一个外表冷漠,不懂浪漫的女人人,也会被那一束束火红的玫瑰花所感染。而巧克力迷人醇香的味道,是爱情的味道。璀璨无瑕的钻石,更是象征着尊贵与爱情的坚贞不渝。随着时代的变化,情人节的内容也在不断的更新和丰富,像什么烛光晚餐、情人约会等等。这些东西,又如何不令年轻人所追捧呢?

相比之下,中国的七夕节走向没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少现代元素符号。传统的“七夕节”是有一定的仪式的:夜晚设香案、置瓜果、迎巧娘(织女),少男少女学习模仿男耕女织,此谓之“乞巧”。主要是祈求得到忠贞爱情与美满家庭。七夕节还有许多民俗活动,如“种生”,就是人们把红豆、绿豆、小麦等浸于碗中,等待出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求子”;“彩线”就是姑娘们以各色彩丝,穿针引线,进行比赛;“瓜果”就是茂盛的瓜果架下,少女们偷听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以求日后获得千年不渝的爱情。“红豆、彩线、瓜果”,这些习俗在形式上过于传统,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但我们可以加以改良发展来为今天所用。“七夕节”备受冷落是一种传统的断代,一个重要原因是“七夕节”没有一个统一的且适合年轻人活动的载体。而西方情人节,有情男女相互送鲜花、巧克力,这样的载体既简单而又浪漫。“七夕节”活动大多适合在乡下进行,从而很难被生活在都市里的年轻人所接受。

两个节日相对而言,一个是具有西方外露表白的奔放特性,另一个是含蓄内敛的中国传统风情,而当今时代的年青人在西方文化的浸染下成长,在感情表达方式上也趋向于西方的个性张扬,甚至以此为荣。失失去了父辈对传统节日的引导下自然导致情人节的热捧与七夕节的冷遇。

三、春节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里最重要的节日,它预示着新的一年开始,中国各地方、各民族都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和方法,但不管是用什么方式庆祝,其喻意大体上是一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不论身在何地都要回到亲人身边,当然春节里最高兴的属小辈们,有吃、有玩、还有〃红包〃拿!

四、圣诞节

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称为圣诞节。从12月24日于翌年1月6日为圣诞节节期。节日期间,各国基督教徒都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圣诞节本来是基督教徒的节日,由于人们格外重视,它便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可以和新年相提并论,类似我国过春节。

圣诞老人是西方老幼皆知的典型形象,是圣人与神灵的结合体,是仁爱与慷慨的代名词。一般认为圣诞老人是一个留着银白胡须、和蔼可亲的老人。他头戴红色尖帽,身穿白皮领子的大红袍,腰间扎着一条宽布带。传说圣诞老人在圣诞夜驾着八只鹿拉的满载着礼品的雪橇,从北方雪国来到各家,由烟囱下来,经过壁炉到房间内,把糖果、玩具等礼品装进孩子们吊在壁炉和床头上的袜子里。 所以也赢得了中国绝大儿童的喜爱。

五、春节与圣诞节的对比

春节: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日。象征着团结、兴旺,寄托着新的一年的希望。

劣势:过节形式太过死板,吸引不了年轻人的眼球。

圣诞节:基督教世界最大的节日。在欧美许多国家里,人们非常重视这个节日,把它和新年连在一起,而庆祝活动之热闹与隆重大大超过了新年,成为一个全民的节日。

优势:全球化趋势,迎合年轻人求新的心理,符合商家赚钱的心态。

劣势:只有形式而已,西方的文化氛围求之不来。

胜负:圣诞节在中国的商业色彩太浓厚,只是满足年轻人求新心理,传统的春节毕竟在中国已经根深蒂固,不容取代。春节胜出。

情人节与七夕节的一冷一热对比鲜明,圣诞节与春节。那么,问题也就摆在了我们面前:

如何正确看待不同的节日?如何扭转畸轻畸重的节日偏好?更深层次的考虑,如何在跨文化传播中保持自身优势?

在以节日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提升其各自文化的内涵与张力。挖掘传统节日文化中适应当代社会的文化价值,实现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向当代性过渡。每一种节日文化都包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更是承载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现阶段我们面临着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日显苍白的困境,因而要挖掘并提升传统节日文化中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一定价值的文化精神,使其顺利实现当代意义上的调试。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创新传统节日的文化符号,也就是传统节日的表现形式,有效实现节日文化的当代传承。符号的传达关系和传达功能不仅要受到符号使用者的限定,还要受符号使用环境的制约。所有的节日符号系统的传达意义和传达功能,要受到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文化背景及各民族的文化心理环境的影响。适应这种经济发展及转变的民俗活动就自发地得到保存和发展,而主要以早期农业文明为基础的活动因难以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基石而逐渐式微和消亡。因此,要实现传统节日文化的当代过渡,在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中恢复其应有的地位,在全球化跨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语境中获得话语权,就需要创新传统节日的符号品牌,以使得它不仅能够被本国民众所接受,也能够在跨文化传播中保持一定的民族特色和优势地位,才不至于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归于沉寂。 因此,在挖掘与提升文化内涵的同时,我们需要坚守节日文化的民族特色,走中国特色的节日文化之路。这也是在跨文化传播中保持自身优势的内在要求。在多元文化语境下,西方节日对我国的传统节日造成了强大的冲击,节日的西化现象日益凸现,本土节日文化正面临着日渐式微以及失去其民族个性的危机。这种局面也为我们保护本土节日文化,坚守节日文化的民族个性敲响了警钟。 最后,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还需要与西方的节日文化进行和谐对话。与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不同,西方的节日文化更多的注重个性的张扬,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性、参与性等,体现的是一种平等自由、充分展现自我国的精神面貌。在某种程度上讲,这也填补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的某些空白。因而,对于西方节日文化,既不能盲目推崇,也不能任意否定,而是要与之进行相互互动,吸收其能优化本土节日文化的元素,为本土节日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和丰富的营养。通过异质文化进行本土化改造,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既坚持了民族个性又创生了世界品格,有利于传统节日文化焕发生命活力。这不仅阻挡了传统节日文化在我国日渐式微的现状,而且也将为传统节日文化走向世界提供某种可能性。

七、结语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与竞争日益频繁。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传统节日,也处在相互融合与相互碰撞中。但是,中国七夕节和西方情人节则是中西传统节日文化相互碰撞与冲击的典型例子。这种典型的例子很明显的道出了上文的一句话,中国节日形式过于死板,不容易吸引眼球,主要我国传统那个节日形式单一,主要以走亲戚,聚餐为主。而花费较大而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种负担,缺少浪漫色彩。而西方节日比较轻松浪漫,注重情调适合年轻人的心理。容易被年轻人喜爱并接受。但我们应当对西方节日的进入采取不过度关注。我们应该除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大力弘扬中华传统节日,让西方节日文化在交流中共同发扬光大,成为世界共同的文化宝藏。

推荐第10篇:《慎子》

《慎子》

《慎子》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慎到等人所著。慎到(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5年),赵国人,原来学习道家思想,是从道家中分出来的法家。齐宣王时他曾长期在稷下讲学,对于法家思想在齐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史记》说他有《十二论》,《汉书·艺文志》的法家类著录了《慎子》四十二篇,后来很多都失传了。《慎子》现存有《威德》、《因循》、《民杂》、《德立》、《君人》五篇,《群书治要》里有《知忠》、《君臣》两篇。清朝时,钱熙祚合编为七篇,刻入《守山阁丛书》。此外,还有佚文数十条。在先秦的法家代表人物中,慎到、申不害和商鞅分别重视“势”、“术”、“法”,但都是在提倡法治的基础上提出的不同观点。

“势”主要指权势,慎到认为,君主如果要实行法治,就必须重视权势,这样才能令行禁止。第一,慎到主张“民一于君,事断于法”,即百姓、百官听从于君主的政令,而君主在做事时必须完全依法行事。而且,立法权也要集中于君主之手,各级的官吏只能严格地遵守法律和执行法律,即“以死守法”。百姓则要接受法令的规定,按法做事,即“以力役法”。慎到认为这样才能实行法治,并取得功效。在君主具体执法的过程中,慎到提倡法治,做到公平执法,反对人治。主张立法要为公,反对立法为私。用他的话说,就是“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他认为法治比人治优越,甚至说不好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好。第二,他提倡重“势”和“无为而治”。重“势”是为了重视法律,君主只有掌握了权势,才能保证法律的执行。慎到把君主和权势分别比喻为飞龙和云雾,飞龙有了云雾才能飞得高,如果云雾散去,飞龙就是地上的蚯蚓了。如果有了权势,即使像夏桀那样的昏庸残暴,命令也能执行,即“令则行,禁则止”。如果没有权势,即使像尧那样贤德,百姓也不听从命令。所以,慎到反对儒家主张的“德治”,认为那样不可能使法律贯彻执行,会产生很多弊端。在无为而治方面,慎到和申不害主张是相似的,只是论述的角度不同。他认为,如果国君什么事都自己亲自去做,不但会筋疲力尽,还会使大臣旁观,不积极做事。等一旦有了过失,大臣会把责任推到君主身上,君臣矛盾的激化甚至会导致谋反篡位的事出现。

《老子问疾》出自于《慎子》。这则哲理寓言只简单记录了两个人物的对话,即商容与老子的对话。商容是商代的贵族,传说为老子的老师。老子为道家创始人。商容得了病,老子大概担心他一病不起,问他有什么教导留给自己。商容张开嘴问:“我的舌头还存在吗?”老子回答说:“在。”商容又问:“我的牙齿还存在吗?”老子说:“牙掉了。”商容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老子说:“这不是说刚强的东西丧失了而柔弱的东西还存在吗?”商容说:“哎,天下的事理全在这一句话中。”商容与老子的对话虽然简短,但作为寓言却非常典型,对话中所要表现的哲理全用比喻,而比喻恰恰是寓言最基本的要素,它具有借此喻彼,借小喻大的作用,抽象或深奥的道理往往从具体而浅显的比喻中体现出来。老子求遗教于商容,商容不正面回答,却张开口让老子看他的舌头和牙齿,以自身的舌存齿亡,启发老子从中悟出一个哲学道理,柔能克刚,柔弱胜刚强。老子一经点拨,便心领神会,明白了这个哲学道理。柔弱胜刚强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柔弱胜刚强”一语就出自《老子》,在此书的其他各章中,也曾多次谈到这个问题。如“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等等,难怪《吕氏春秋》对老子一言以蔽之曰:“老子贵柔。”这一命题要从理论上阐述却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楚的。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现象中,强凌弱,大压小,刚摧柔的现象似乎更普遍些。但在一定条件下,柔弱胜刚强确实存在,所以这一哲学命题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把它绝对化,那就错了。在封建社会中,不少人信奉委曲求全的哲学,因为刚强的人往往碰钉子更厉害,李固《遗黄琼书》中有两句名言:“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就与“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想有密切的关系。可见这一命题,在历史上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这则寓言在艺术上有这样的特点:全篇仅开头一句是叙述语言,其他全为对话。它用舌存齿亡的比喻来说明“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想,虽非思辩性的论述,却比思辩性的论述更巧妙,更简净,语短理长。而且其说理手段带有趣味性,富有理趣。但是,列宁说过:任何比喻都是有局限性的。这则寓言纯用比喻来阐述某种哲学思想,以具体代替一般,以偏概全,又把“刚亡而弱存”夸大为天下事全在此一句话中,其局限性是非常明显的。

第11篇:金 子

《金 子》教学设计

一、导入,复习字词。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金子》。文中的词语还能读准确吗?出示词语

2、谁能自由选择一些词语简述课文的内容吗?

3、是的,正如彼得自己所说——齐读。

4、读了彼得的话,你有什么问题?

5、是啊,真金是什么?彼得又是怎样找到真金的呢?让我们一起回到萨文河畔,去找找答案。

二、精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1、请同们打开书本,118页,自由读课文的第三至六自然段,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

2、读后交流:

1)一番耕耘,劳而无获,不但没见着金子的面,就连买面包的钱都没有了,彼得决定——(离开这儿,到别处去谋生。) 2)彼得离开了吗?为什么? 谁来读第四自然段相关句子。

这场雨很大,从哪里可以看出,画出相关词语(倾盆大雨、三天三夜) 3)雨停了,彼得走了吗?为什么? 谁来读第四自然段相关语句。

从彼得的发现中,你感觉这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肥沃的土地)

4)倾盆大雨、坑坑洼洼的土地、肥沃的土壤孕育出绿茸茸的小草!眼前的新发现,让勤劳的彼得“若有所悟”,(相机板书:若有所悟) 默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若有所悟什么是意思?

悟:明白;若:好像 若有所悟:好像有点明白了什么。

5)同学们,彼得,到底悟到了什么呢?(从一层绿茸茸的小草中感受到这土地的肥沃,继而想到种花装饰人们的客厅„„)

6)读到这儿,你发现彼得和其他淘金者的不同,除了表现在他的不甘心上,还表现在哪里?(善于发现,善于思考) 让我们再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7)如果你还没有完整地读过这个故事,现在有人请你做一回预言家,预测一下这一回彼得能不能获得成功,你预测的结果是什么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8)是啊,这美好的希望使彼得重新燃起了信心。所以在文章最后彼得才会不无骄傲地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3、我们一起继续看故事的发展吧!谁愿意读第六自然段? 1)听完这一段,我们都变得很高兴了,为什么呢? 他为什么会获得成功的呢?板书:全部精力

2)正因为抓住了机会,付出了劳动——踏踏实实的劳动,彼得获得了成功。大家想一,彼得是怎么付出他的劳动的呢?

(出示:彼得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白天,彼得 ;有一天,他发现花朵上长了虫子,晚上,彼得还在研究 ;夏天,骄阳似火,彼得 ;冬天,寒风刺骨,彼得 ;就这样,彼得每天认真照顾花苗。最后,田野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他还要想方设法 。) 3)这样的付出就叫“全部精力”。

想看看彼得种的花吗?(配乐欣赏美丽的鲜花图片)师描述:彼得终于种出了美丽的鲜花,一朵朵,一丛丛,有红的、有黄的„„这些美丽的花儿唤醒了你头脑中的哪些成语?

4)看着这满园鲜花,分享着彼得成功的喜悦,你想对彼得说些什么呢?(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同学们都为彼得感到高兴)

5)、是啊,人们可以用这些美丽的花来装扮自己的家,装扮商店,彼得的劳动得到了别人的认可,他成功了。所以彼得自豪地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同学么,你们知道在这成功的背后,彼得付出的是什么?板书总结:勤劳 6)除了第六自然段的种花,你还从文中哪一自然段看出了彼得的勤劳?(第2) 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这时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彼得?(埋头苦干 坚持不懈)板书:勤劳

7)(结合板书)正是彼得的坚持、勤劳和善于发现,才帮他打开了财富的大门,让他找到了真正的——金子(读题)。

4、捧起书,齐读3—6自然段。

三、精读第七自然段

1、“阳光总在风雨后”。五年以后,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

2、为什么他说自己是“唯一”的呢?

想想彼得说这话时的神情,他会怎样说,谁来学一学?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什么是“不无骄傲”?(非常自豪)一起读——

3、这里的真金是真的金子吗?(不是)那彼得的真金是什么?

4、为什么说金子就在土地里?

5、同学们,这真金就是:勤奋、努力、耕耘、坚持„„彼得坚信只有辛勤的劳动才会创造美好的生活。所以彼得才会不无骄傲地对人说„„(引读)

6、捧好书,让我们一起用非常自豪的语气读第7自然段

四、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

1、出示:彼得的梦想是 致富 ,他最初想通过 淘金 实现梦想,但最终他是通过 勤奋耕耘 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2、彼得实现了他的梦想,那么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如果把这梦想比作是你的金子,那么,你的金子在哪里,你怎样实现梦想,获得真金呢? (课件)我的金子在 ,我要 ,就能找到真金。

五、总结。

(配乐)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分享了彼得的成功憧憬了美好的未,让我们用智慧的头脑,灵巧的双手,去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金子”吧!

相信,只要肯付出辛勤的劳动,坚持不懈,并善于思考,我们就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愿同学们却能好梦成真。 最后老师送你们两句名言:

1、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

2、勤劳的人能使万物变成黄金。

六、课后思考:

1、同为淘金者,你觉得彼得与其他淘金者有哪些不一样?

2、淘金与种花,彼得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为什么结果不一样?

22、金 子(真金)

全部精力(勤 劳)

若有所悟(发 现)

埋头苦干(勤 劳)

不 甘 心(执 着)

第12篇:爱生如子

我把青春献给党征文

教学路上,有爱同行

青春是什么?有人说,青春是浪漫的诗;有人说,青春是无悔的歌;还有人说,青春是雨后的春笋,是离弦的箭,是清晨初升的太阳„„工作之余,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青春的价值又是什么呢?作为教师,我们青春的价值就是奉献,我们应该把青春献给学生,献给党的教育事业!

从教十余年,我深深的认识到,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幼稚的少年向成年人过渡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在许多事情上不愿与家长、老师交流,但又很迷惘、无助,很容易形成隐患,发生问题。作为老师,热爱学生,就应该充分尊重、相信学生,了解、理解学生,关心、帮助学生,急学生之所急,难学生之所难,充分与学生沟通,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党的教育事业,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称号!

一、爱他,请相信他尊重他

尊重学生表现在信任学生,一视同仁等方面。无论优等生还是学困生,都是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尤其是学困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更需要老师的信任和尊重。

曾经有个学生,上课睡觉,下课打闹,成绩倒数,劳动不到。不仅如此,他还经常逃课,破坏公物,打架闹事,让老师、同学都不得安宁。我多次与他谈心,但收效甚微。一次我问他“你能 1

改好吗?”“老师,你别说了,我知道,以前我故意捣乱,太不应该了。你相信我吧,我都能改。我能好好上学,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我窃喜,但嘴上却说:“是吗,能相信你吗?”“老师,我保证!”“好,我相信你,男子汉,说到做到!”

后来,他在班里做了保证。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监督、帮助下,他在各方面的表现果然有了明显好转。打扫卫生时,他不仅积极干自己的活,还从家里拿抹布让同学们用,最后还告诫同学们:“用完后洗干净,收起来,明天还能用。”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当众表扬他:“看小威,不仅活儿干的好,眼光还挺长远啊!”大家鼓掌时,他不好意思的躲到别人身后了。第二天,他在日记里写道:“昨天大扫除,老师表扬了我,我又高兴又后悔,觉得以前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对不起同学……”我知道,我们给他的尊重和信任让他彻底悔改了!

二、爱他,请了解他理解他

也许有人会说,老师理解学生容易,关键是学生不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啊!学生不理解老师也许是事实,但我们作为老师,是否真正走入了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理解他们了?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也许只是表面现象吧!正如一学生在日记中所言:我流泪不代表我伤心,我大笑不代表我高兴,我吹口哨不代表我玩世不恭!说实话,我虽然也做过学生,但对现在的学生知之甚少,所以做工作往往事半功倍。

比如上网问题,为了让学生远离网吧,我没少费劲。谈话,

找资料,开班会……可适得其反,上网的越来越多。我开始反思:以前不了解学生,不理解学生的想法,下了很大功夫开的主题班会“远离网吧,健康成长”根本没起作用。看来我们要做的不是杜绝上网,而是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啊!不了解情况,不理解学生,我真的事倍功半了!

三、爱他,请关心他帮助他

我们大多数老师都能做到在生活、学习上关心帮助学生,给他们缝补衣服,带他们看病,帮他们补习功课,但学生在心理上更需要关心和帮助,优等生也不例外。

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在日记里写道:“为什么别人活得那么快乐,而我这么孤单?看着他们三五成群的聊天、游戏,我真羡慕,我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还有一个女孩写道:“我看到某某(男生)就觉得不好意思,可是还想看到他。我也知道现在不该有这种想法,可我越想管自己就越管不着……”不关心,不细心,这些微小而重要的想法也许就被我们忽略了。当然,更重要的是运用我们的智慧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心理问题。没有快乐的,师生共同帮助他找到快乐;有早恋倾向的,首先让他知道这是一种正常的情感,不要因此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其次,帮助他分析目前的状况,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努力的方向。当我看到同学们充满阳光的笑脸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知道,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70年代出生的我们,生长在祖**亲的怀抱里,我们感受

到她的青春活力,发展壮大。我们伟大祖国取得的举世注目的成就让我们深感自豪,但我们更加认识到我们肩上的责任。作为教师,我们要肩负起振兴党的教育事业的重任,不怕吃苦,勇挑重担,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教学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爱同行,相信未来的路我们会走的更轻松!让我们把青春献给党的教育事业,让我们自豪的说,我们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称号!

我把青春献给党征文

教学路上,有爱同行

曲沟镇二中 郭丽芬

第13篇:张嘎子

张嘎子——一生学习的好榜样

——读《小兵张嘎》有感

我读过许多写英雄传记的书籍,也了解了许多英雄的伟大事迹,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就是《小兵张嘎》了,因为这是我看过的书中唯一一部写一个小革命者的书。我尤其欣赏书中的小主人公——张嘎子,他的那种热爱祖国,宁死不屈的精神令我所为之震憾和敬佩!

故事的起因是在一个叫鬼不灵的小村子里,村里生活着一位普普通通的人家,家中的男人去打仗了,媳妇也改嫁了只剩下一位姓张的老奶奶,还有一个孙子陪她相依为命,日子过得清苦,但也算过得去。但是有一天鬼子入村来搜查一个八路军,她为了保护这个素不相识的八路军,被日本鬼子残忍的杀害了!老奶奶的孙子张嘎子因为从小就没有了父母,一直和奶奶相依为命。他对奶奶的感情已经胜过了对父母的感情。于是奶奶死后,嘎子在奶奶的坟前立下了重誓:一定要为奶奶报仇血恨!他毅然离开家乡去参加了八路军,并且经过一番努力当上了部队里的小侦察员,他靠着他自身的智慧与勇气,跟随着部队到了许多地方打伏击战。他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牺牲,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解放军战士!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在为保卫祖国作贡献。

他令我很受感动:感动他与老钟叔生死与共的友情;感动他对奶奶真挚、深厚的感情;感动他为了祖国,勇敢、忘我的精神。他也令我很惭愧:嘎子当时才十几岁,跟我们差不多年龄。我们生活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美好环境中,而嘎子那时却吃不饱,穿不暖,还经常要受到日本鬼子的欺辱。可他,还是坚强勇敢地活了过来,并且还帮八路军做卧底,在敌人的地盘布置了重重机关,引诱敌人上钩。他机智勇敢,临危不惧,甚至还把敌人引到八路军的埋伏圈里,消灭敌人。他的勇气、聪明和才智实在令我十分的敬佩。要是换成我就肯定不行了。我们中国正是有嘎子这样的英雄,才使我国变得这样繁荣富强,才能使现在的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细细品读此书,仿佛让我听到了八路军战士铿锵有力的步伐,看到了正义与邪恶较量的动人场面,看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抗日英雄与他们所做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我深切地知道了我们和平和幸福的来之不易,这一切都是老

一代的八路军战士与老百姓们用他们的鲜血,甚至是用生命换来的!而在今天仍有人不珍惜现在的生活,时时抱怨,他们可曾想过以前的人们可是什么都没有的!品读此书,我的爱国热情油然而生。我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小立志成才,为伟大的祖国作出更多的贡献!

品读红色经典,书写精彩人生

第14篇:句 子 全攻略

句 子 全攻略

一、把下面的格言补充完整(6分) l.逆水行舟,( )。 2.一寸光阴一寸金,( )。 3.书山有路勤为径,( )。 4.天下无难事,( )。 5.读书破万卷,( )。 6.良药苦口利于病,( )。

二、注意带点的词,把句子补充完整(6分) 1.如果明天雨, 。 2.你既然不能去参加美术比赛, 。 3.燕子搭的窝不但漂亮, 。 4.无论我们遇到多大困难, 。 5.如果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 。 6.只有社会主义, 。

三、下面的句子是不是比喻句,请在比喻句后面的括号里打“√”(8分) 1.雷达是我们的千里眼。 ( ) 2.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 ) 3.这座旧房子,好像要倒塌下来似的。 ( ) 4.**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 ) 5.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 ) 6.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 ( ) 7.开始下雪时还伴着小雨,不久就只见鹅毛般的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 ) 8.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绝妙的露天舞台。 ( )

四、写出下面的句子用了哪种修饰手法(8分) 1.天空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 ) 2.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 )( )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薄走泥丸。 ( ) 4.这时候天快晚了,你还过冈,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 ( )

5,我们会忘记母亲一样的老师吗?不,永远不会。 ( ) 6.广场上站满了人,连巴掌大的空地也没有。 ( ) 7.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心脏。 ( ) 8.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 )

五、体会省略号的用法,用选择正确的答案(8分) A用于引号的省略 B用于列举的省 C用于语话中问说话断断续续 D表示话未说完

l.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鲜花非一起啦! ( ) 2.“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 )· 3.“我,我倒没什么,不是你„„” ( ) 4.他正在给同学们讲故事:“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 ( ) 5.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发明的东西有一千多种。 ( ) 6.小妹又唱起了这首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 ( ) 7.我们家有电扇、电冰箱、空调、洗衣机„„好多家用电器。 ( ) 8.指导员说:“快卧倒„„” ( )

六、照样子写句子(6分) 例:桂花开了,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香味。

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1.广场上人非常多。

2.桃花潭的水很深,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

3.水从几丈高的岩石上泻下来,飞溅起阵阵白雾。

七、按要求改写句子(8分) 1.谁都知道地球是绕太阳运行的。

改成双重否定句: 2.卖火柴的小女孩真令人同情。

改成反问句: 3.我们的生活很幸福。

改为感叹句:

4.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桔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改为陈述句: 5.我不是不知道这件事,只是不明说罢了。

改成肯定句: 6.两个绅士坐立不安,非常着急。

改成比喻句: 7.国庆五十周年的**广场上挤满了人。

改成夸张句: 8.画眉鸟在枝头不停地跳跃、欢叫。

改成拟人句:

八、修改下面一段话中的毛病(5分)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教育帮助下,张力端正了学习目的和态度,能按时完成作业,错别字也大大进步了,他还积极参加文愉活动,在全校师生和少先队员们参加的儿童节连欢会上扮演节目,有详有略地朗颂了作者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林海”。

九、把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6分) 1.你应该记住这个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丽的桂林山水令人陶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巍巍高山是英雄坚强不屈的精神的象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四周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教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6分) 1.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得流泪呢?

2.王老师带病工作,我怎能不感动呢? 3.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4.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5。不耕耘怎会有收获?不学习怎么会有知识? 6.水浇多了,花能不死吗? 十

一、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修饰或限制的词(6分) 1.( )教师( )关怀( )学生。 2.他( )望着( )南浦大桥。

3.( )人民( )过着( )生活。 4.( )长城是( )骄傲。 5.( )老奶奶( )等待着。

6.( )小松鼠( )在( )蹦来蹦去。 十

二、给下面的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10分) l.王芳多才多艺,( )会唱歌,( )会跳舞。 2.( )大家语言不通,( )心里想的都是一样的。 3.詹天佑( )挑着水桶去挑水,( )让工期推迟。 4.现在人们穿的衣服( )质量好,( )式样漂亮。

5.(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

指出。(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

6.桑娜( )从早到晚地干活,( )填不饱肚子。她( )关心自己的丈夫和孩

子,( )对西蒙一家十分同情,她真是一个( )勤劳( )善良的人。

十三、读下面的句子,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把否定句改成肯定旬,意思不变(8分) 1.桑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同学们都在劳动。3.他对学习一点也不马虎。 4.曹操的兵士要渡过大江,就要坐船。

十四、把下边的句子合并成一句话(6分) 1.我们请老红军。 老红军讲故事。

2.老师要求大家。大家发表意见。

3.我把信写好。 我把信寄出去。

五、照样子,改写句子(8分)

例:老师说:“我教你怎么写。”

老师对我说,他教我怎么写。

1.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曲子吧。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3.老师对我说:“你先回去吗。我还要批改作业。”

4.他凑到我耳边轻轻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六、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病句(16分) 1.《学习报》、《中国少年报》是我最喜欢的两种报刊。

2.小明和小华约定,明天一起在他家里写作业。

3.通过半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4.全班师生和班主任都被他的事迹感动了。

5.细菌是我们人类的敌人。

6.剧场里响起了要他们再一次表演的要求。

7.春天的武汉是个迷人的季节。

8.昨天上午,我们去公园玩了一整天。

七、下面句子是否完整.是完整的句子就在括号里面打“√”(20分) 1.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 ) 2.为人民服务。 ( ) 3.我总以为大兴安岭。 ( ) 4.我们去高山上滑雪。 ( ) 5.他分外爱惜。 ( ) 6.酒力发作。 ( ) 7.观礼台上有外宾。 ( ) 8,广场成丁字形。 ( ) 十八、缩写句子(6分)。

l.从南方赶来的小燕子愉快地加入了这百花盛开的盛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暖的春风轻轻地吹进了我们的校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时珍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北面那座秃山丝毫挡不住来自塞外的狂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是位机智勇敢、聪明伶俐的英俊少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九、把下面的词语整理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并加上标点符号(12分)。 1.为旅客 小站的 精神 服务的 工作人员 可佳 全心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吸着烟 渔人 悠然地 船上的 船尾 坐在

3.热烈鼓掌 为 而 他的 大家 精彩表演 不约而同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贯 教导 总理 人们 无私的 一个 去做 春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十、选择关联词语填空(12分)。

不仅„„还„„ 虽然„„但是„„ 所以„„是因为„„

任凭„„也不„„ 与其„„不如„„ 一旦„„就„„

因为„„所以„„ 那么„„那么„„ 既然„„就„„

只有„„才„„ 哪怕„„也„„ 即使„„也„„ 1.刘胡兰( )敌人毒刑拷打,( )吐露党的机密。 2.我们故乡的山是( )翠绿,水是( )清澈。

3.学习( )要有科学的方法,( )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 4.( )我们的生活富裕了,( )不能浪费。 5.( )花生味美,营养丰富,( )大家都爱吃。 6.作物( )能生长,( )土壤里含有水分和养料。 7.凡卡( )在城里受苦,( )回到乡下爷爷那儿去。 8.你( )懂得了这个道理,( )要目觉地去做。 9.( )善于调查研究,( )能作出正确判断。 10.时间( )过去,( )再也不可能复返。 11.( )工作再难做,他( )不会退缩。 12.( )是好朋友,我们( )要按原则办事。 二十

一、清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6分) l.我们都喜欢看 安徒生的童话 这本书

2.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你读懂了吗 老师问我 3你给我出来 妈妈说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4.敌人控制的 39l 高地 像一颗毒牙 楔入我们志愿军的阵地 5.苹果 草莓 梨都是水果

第15篇:韦子玲

年终总结

2013年,我在酒店领导及各位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按照酒店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学习与工作,工作模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工作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现将这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1 规范各管区、各岗位的服务用语,提高对客服务质量。为了体现从事酒店人员的专业素养,在针对客房部各岗位服务用语存在不规范、不统一的现象,经理和主管对新老员工进行了多次陪训。培训了如有关客房做房程序,规范了服务用语,对客服务等等。2.为确保客房出售质量,坚持床上用品一客一换,巾类根据客人要求随时更换。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酒店的主营收入来自客房,从事客房工作,首当其冲的是如何使客房达到一件合格的商品出售,它包括房间卫生、设施设备、物品配备等,为了切实提高客房质量合格率,我部门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即员工自查、领班普查、主管抽查,做到层层把关,力争将疏漏降到最低。3 客房部是酒店成本费用最高的一个部门,本着节约就是创利润的思想,我部门号召全体员工本着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杜绝一切浪费现象。加强员工的节能意识,主要表现在:1回收客用一次性低值易耗品,如牙膏可做为清洁剂使用 2查退房后拔掉取电牌 3做房时关灯关空调 4定时的开关走朗和电梯口的灯。这样日复一日的执行下来,为酒店节约了一笔不少的电费。4 客房设施能否达到规定的使用年限,是直接影响酒店效益和长远发展的关键,所以在设施设备的保养上房务部严格执行设施设备保养规定,定期对床垫翻转,家具定期上蜡保养,房间的电器、设施设备按正确方法操作和使用,以延长其使用寿命。特别是对地毯的保养,客房部非常重视,要求员工在平时的工作中,只要发现地毯上有点状污渍,都应及时的做点清洁,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地毯的洗涤次数,还能保持地毯整体卫生。在下的一年里我会协助经理和主管做好客房部的日常工作。合理安排楼层服务员的值班、换班工作。做好各项接待、安排工作,工作期间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有疑难问题应及时上报领导。加强对设施设备的检查和维护保养,对客房的日常卫生质量要严格把关,合理的安排好计划卫生,做好楼层的安全、防火、卫生工作。以身作责,监督、检查楼层服务人员做好服务工作。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抓好思想工作,做到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切实履行职责,认真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要勤奋工作,努力改正不足之处,发扬优点,力争取得更大的工作成绩,为酒店创造更高的价值。

韦子玲

第16篇:育子心得

育子心得

从我的女儿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我就开始了作为女儿的第一人老师的教育,写下我的一点心得。

一、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当孩子取得一点点进步一点点成绩时,不要认为那些是孩

子应该取得的,适当地给孩子一些赞美他(她)会认为我是最棒的,我能做的更好,会期待更多的表扬,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增强他(她)的自信心,孩子一定会做得更好。

二、给孩子一些宽容和理解,虽然说在评价一个孩子对主要看他(她)的成绩,但

我认为一个人又完整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加上优秀的成绩才是一个好孩子的评价标准,有时候孩子犯错和分数不理想时不能一味地责骂他,千万不能说“你真笨!”“你怎么不如人家!”诸如此类的话,这些话对孩子来说都是致命伤,长此下去,孩子会有一些自卑、信心不足,所以那些他的成绩不够理想,我们也应该让他们知道,只要付出了努力,收获的果实来得稍微晚一些也没关系,认真就好。

三、多听听孩子心里的想法,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理解能

力,哪怕他们的想法是错误的,我们也不能粗略的对待他,要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告诉他们什么是正确的,对待孩子要有足够的忍耐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告诉世界有美和丑,听听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当然这并不是一味地溺爱,该教育的时候还是要教育,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明是非,懂分辨。

四、做孩子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孩子的好朋友,不要认为自己是家长就高

高在上,对孩子我们一个微笑、一个亲吻、一个拥抱都会使孩子感觉到浓浓的爱,也会生活中有这样一位小朋友是多么美好的事。

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我们的理想未完成的在他们身上体现,只有做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教孩子,让孩子拥有一个灿烂美好的明天。

第17篇:方山子传

方山子传

预习课文。(不确定要求,自己看着办。)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情况,通读课文,落实字词。

二、明确预习要求 1.读课文 2.看注释

3.有一本翻译参考书,课文解读之类的。

三、布置作业 思考下列问题:

1.第一段:题目为什么是“方山子传”,不是陈季常传?

2.第二段:方山子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方山子俯而不答,仰而笑,为什么不答,为什么笑?

3.第三段:余耸然异之,为什么异之?最后作者的疑惑有没有得到答案? 4.第五段:为何要提到光黄间多异人?

第二课时

一、释疑

1.第一段:题目为什么是“方山子传”,不是陈季常传?

(1)人们为什么叫他“方山子”? 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因谓之方山子 (2)作者知道他叫“陈季常”,为什么不用“陈季常传”? (3)方山子一开始就是个隐士吗?

A.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稍壮为何折节? B.然终不遇 四个字包含着怎样的情感?

第一层,方山子年少时尚侠义,深为邻里推重;

第二层,弃侠义而学文,欲用此有为子当世,但以“终不遇”而告终。“终不遇”三字在这里有深刻的内涵。方山子自少年开始,就心怀大志,以报效国家为己任。面对北宋政权积贫积弱,边战屡败,武备不兴的残破局面。方山子优心加焚,认为国家急需武人,因而练武行侠,团结邻里之人,希图将来有为护边事,结果愿望落空。当时的北宋统治者重文轻武,唯读书求仕,才可有所作为。方山子无奈,只得改弦更张,弃武学文。然而学成之后,依然于事无补。这位文武兼备,心怀满腔热忱.立志为国分优的爱国者,宋统治者却不予理采,皆以“不遇”相待,文中有“终不遇”三字,饱含着方山子几多甜败苦辣,可谓一言难尽;第三层,方山子苦斗一番,迎来的只有冷遇,他感到心灰意冷,对世道黑暗充满了厌烦和不展一顾的轻蔑,遂“遁于光、黄间”之岐亭;第四层,对于北宋王朝。方山子己失去信心,决心不再过问世事,专求佛事和清静,日日以步代车代马。身着百姓衣,往来于山中;第五层,方山子之谜终于揭开。因“其所著帽,方屋而高”,人们议论说“此岂方山冠之遗像乎?”

2.第二段:方山子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方山子俯而不答,仰而笑,为什么不答,为什么笑?

(1)方山子在黄州看到苏轼,为何瞿然? 乌台诗案

(2)得知缘故后,方山子为何俯而不答,仰而笑?

第二段,苏轼谪官黄州,于偶然之中,路遇方山子。原来方山于是作者的旧识,真名陈慥,字季长。老友异地相选,自然各道所以。当方山子得知苏轼今日境况时,“俯而不答,仰面 1 笑”。短短七个字,方山子的音容笑貌宛然在目,可谓妙笔生辉,韵味无穷。承接文章第一段方山子的“终不遇”,“俯而不答,仰而笑”,以其对方山子形象生动的描摹,更深一层地揭示出方山子内心的痛苦。这种痛苦集中反映在“俯面不答”中。方山子何以不答,正是他对宋统治者极为不满和完全丧失信心,直至麻木和厌世的结果。这是抗议和愤怒的混和体。“答”而一言难尽,“不答”则“此时无声胜有声”,两相比较,显然后者的艺术效果更高一筹。着到苏轼清官的下场,方山子庆幸自己远高尘世,隐遗不仕。因而“仰而笑”。转瞬间即从年青时不得志的痛苦回忆中解脱出来,化优为喜。见到方山子家“环堵萧然,面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极大地触动了作者隐阵作痛的心,他由衷的羡慕方山子这种与世几近隔绝的清苦生活。所谓的“自得之意”,并非方山子家人的实况,面是作者与方山子产生共鸣所致。

3.第三段:余耸然异之,为什么异之?最后作者的疑惑有没有得到答案? 一世豪士

从事于其间(得官)

显闻

富乐

山中之人

独来穷山中(归隐)

环堵萧然

自得

苏轼是方山子的老友,看到如今的方山子与昔日的方山子判若两人,在强烈的对比中,很白然地会勾起他对方山子的回忆,于是文章进人第三段。

(1)苏轼在闸述方山子“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之后,着意刻画方山子往日的英雄气概。

(2)以反叙的手法,精择了十九年前,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事情如以证明:方山子精于骑射,武艺高强。一次游猎西山时,“鹊起于前,使骑逐面射之,不获”,此时,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神态何等豪纵,这是一个特写镜头,以“不获”对比得之,表现了方山子“气盖世”的英雄本色。而后,方山子又与苏轼马上论兵及古今成败得失,且“自谓一世豪士”,气宇轩昂,这是第二个特写镜头,通过这两个镜头,方山子那神形兼备,通真感人的形象便展露于出来,栩栩欲活,然而,正是这样一位报国利民的的英雄,竟然落得沉沦于穷乡僻壤,终老于山谷林泉之中。朝政黑暗,世道不公,苏轼与方山子的际遇同等,两人同属“不遇”,所以苏轼文中通过这些实例的强烈对比,充分表现了对宋统治者的极端不满和怨恨,虽未直言,但字里行间饱含其意。

补充资料:宋人陈慥自称龙丘先生,好宾客,又喜欢养歌妓,其妻柳氏爱嫉妒。苏轼曾写诗道:“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3)第四段,苏轼通过谈方山子家世,解开了疑问,方山子远离尘世,并非因为穷得无以为生或不得为官所致。恰怡相反,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且“园宅壮丽,与公侯等”。出人意料的是,他却完全摒弃了这些荣华富贵,捐弃功名利禄,决然远离尘嚣,遥迹山林,自愿过起艰苦的隐居生活,原因就是由于对北宋政权极度不满和丧失了信心。苏轼这篇文章,“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是为方山子抱不平,骨子里是在发泄对宋朝廷的愤怒,作者通篇无一宇一句愤懑之语,可字字句句都凝聚着苏轼对统治者的痛斥。

(4)此岂无得而在哉?方山子所得的是什么? 释然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4.第五段:为何要提到光黄间多异人?

方山子即异人。作者对异人,异人的生活抱有一种崇敬,向往之情。这也是作者道家思想的表现。

二、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方山子作传吗?

第一自然段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与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 明确:欲以此驰骋当世。 然终不遇。

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 2 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方山子的有侠到隐、由入世到出世,不可能是思想感情上的彻底消解,作者已经从他的神情上看到了这一点:“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文章最后的异人的“阳狂”之行乃是一种掩饰,是为了压抑心中的激情,平息心中的矛盾。

对老友的知音之情,寄托自己身世之感。

背景资料:

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出仕,任风翔签判。嘉佑八年(1063年)陈慥之父陈希亮来任府尹。陈希亮素以威严著称,僚属和他见面多不敢仰视,而苏轼年少气盛,常与争议,甚至形于颜色。这年,苏轼和陈慥初遇,二人一见如故,抒怀言志,颇为投合。自凤翔返京后,苏轼妻死父逝,宦海升沉,身经乌台诗案的文字之狱,贬往黄州;陈慥也父死无禄,心志不得伸,以平民之身隐于异乡。元丰三年(1080年),陈慥听说苏轼被放逐而相迎于途中,以后过往频繁。据苏轼自己统计,在黄州四年,他“三往见季常,季常七来见余,盖相从百余日也”(详《岐亭五首》)。两人情至深,故苏轼于元丰四年(1081年)写下了这篇散文。

翻译: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是酗酒任性,喜欢使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亭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的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隐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声名显赫了。他原本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同了。在河北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偏偏要来到穷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异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第18篇:家属答谢词(子)

家属答谢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

今天,我们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在这里举行告别仪式,送我父亲最后一程。

首先,我谨代表全家,向今天参加追悼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表示诚挚的感谢!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这里,和我们一起,向我父亲作最后的告别。作为家属,我们心存感激。在此,我们再次向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父亲的离世,带给我们无限悲痛。作为子女,我无法用言语表达对父亲的思念。父亲的一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父亲的一生,严于律已、慈祥和蔼;父亲的一生,光明磊落、襟怀坦荡。父亲与母亲几十年相濡以沫,孝敬老人、抚养子女,含辛茹苦。

我的父亲永远地走了,给我们的家庭带来了无限的悲痛,从此以后,我再也无法聆听您的谆谆教诲;从此以后,我再也无法看见您的音容笑貌,从此以后,我只能无时无刻的去想念您,想念和您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父亲,您放心地走吧,我一定牢记您的教诲,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竭尽全力孝敬母亲,不会让您担心。

最后,感谢大家同我们一道,送父亲最后一程。父亲,天堂路远,您多保重。想您,时时刻刻,心如刀割。

第19篇: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澳门

演唱:容韵林

作者:闻一多

热烈祝贺澳门回到祖**亲的怀抱! 合: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容: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合: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母亲!

祝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合: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母亲!

容: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要回来,

回来。

合:母亲!母亲!

结束!

第20篇: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

孔融(153-208)家学渊源,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鲁国曲阜人。他年少时曾让大梨给兄弟,自己取小梨,因此名垂千古,这也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了。早年加入讨伐董卓行列,后来为曹操办事,但因劝阻曹操攻打刘备而被处死。 为建安子子之首,文才甚丰。现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诗。散文如《荐弥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辞藻华丽,骈俪气息较多;《与曹操论禁酒书》则有诙谐意味。其《杂诗》第二首,以白描手法写丧子之痛,哀婉动人。

孔融其实家学渊源,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鲁国曲阜人,后来为曹操所用。 陈琳(? -- 217)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江都)人,为建安七子之一,擅长章奏书记。《饮马长城窟》为他的诗歌代表作,假借秦代筑长城故事,揭露当时繁重的徭役给民间带来的苦难,尤为深刻。

王粲(177-217)子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为建安七子之一,并在七子中成就最高。他的《七哀诗》和《登楼赋》最能代表建安文学的精神。《七哀诗》之一(《西京乱无象》)写他由长安避乱荆州时途中所见饥妇弃子场面,深刻揭示汉末军阀混战造成的惨象及人民深重灾难,使人怵目惊心。《登楼赋》是荆州时登麦城城头所作,主要抒发思乡之情和怀才不遇的愁恨,富于感人力量,是抒情小赋的名篇。

徐干(171-217)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潍坊市)人,建安七子之一。主要著作是《中论》,曹丕称赞此书『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与吴质书》)其情诗《室思》也写的一往情深。

阮瑀(?-212)字符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名作有《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比较生动形象。

应玚(?-217)字德琏,汝南(今河南汝南县东南)人,建安七子之一。擅长作赋,有文赋数十篇,代表性诗作《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音调悲切。

刘桢(?-217)字公干,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建安七子之一。今存诗十五首,《赠从弟》三首为代表作,言简意明,平易通俗,长于比与。

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哀、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 追求。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 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 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尤其是结尾 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诗人希望堂弟能像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突出了它与作为对立面的狂风、冰雹的搏斗,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美。人是环境的产物,也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挫折、考验。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范文子
《范文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