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冲突的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19 15:09:1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社会冲突

一定要弹出自己的结论辩证的观点

概念社会冲突,是指社会主体之间由于需要、利益、价值观念的差别和对立而引起的相互反对的社会互动行为。

四层含义:第

一、社会冲突是人类社会领域内的互动行为。第二,社会冲突是社会主体之间的一种互动行为。

第三、社会冲突是社会主体之间根源于需要、利益、价值观念的差别和对立的互动行为。第四,社会冲突是社会主体之间相互反对的互动行为。 社会社会冲突主要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社会冲突具有普遍性

社会冲突是普遍存在的。从时间角度看,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每 一个阶段都充满着社会冲突,迄今为止,人类历史尚未出现没有社 会冲突的社会形态。在原始社会,血族之间的械斗,部落之间的战 争此起彼伏,不同血族之间的人们反目成仇、争凶斗狠的现象并不 少见。传说古代中国的“人文初祖”黄帝就曾为了确立大一统的地 位、统一华夏民族,经过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惊心动魄的战争。人类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社会冲突现象更是有增无减,充满了血与火的 洗礼。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宜言》中箱辟地总结到:“到目 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自由民和奴隶、贵 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 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地、有时公开有时隐蔽 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的改造或者斗 争的各个阶级同归于尽。”‘,’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社会主义制度 的建立并未完全消除社会冲突,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冲突撕裂了社 会主义阵营,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形象;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冲突是 导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当代走入低潮的重要原因。从空间角度 看,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同一国家的不同领域和地域之间都存在 着各种社会冲突;尽管他们所面临的冲突的内容有别、性质不同、形式各异,但都存在社会冲突。

2、社会冲突具有复杂性

社会冲突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复杂性具体表现在

四个方面:一是根源的多因性。社会冲突的产生和形成,往往不是 个单纯的原因引起的,而是诸多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社会基本 盾是产生社会冲突的总根源,利益对立、权力争夺、社会误解、会不平等、不正当竞争和价值观念的差异是产生社会冲突的基本 源。二是作用的双重性。社会冲突不仅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所引 的后果也往往是多方面的,其作用是双重的。社会冲突既能引起 际关系的紧张,也能促进人际团结;既能破坏社会安定,造成社 馄乱也能加速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既能造成国际关系的倒退, 能加速国际同盟的建立。总之,社会冲突的作用可能是消极的破 性的,也可能是积极的建设性的。三是相互关联性。任何一个社 都会存在多种社会冲突,同时并存的各种社会冲突往往相互关 ,产生连领反应。一种冲突的产生,会引起另一种或另一些社会 突;一种社会冲突的解决又会促使另一种社会冲突的产生。如个 之间的冲突可能导致更大规模的群体冲突,经济领域的冲突会引 政治领域的冲突。四是相互转化性。在一定条件下,社会冲突会 生相互转化,不仅社会冲突的性质会发生转化,如对抗性冲突转 为非对抗性冲突,社会冲突的作用也会发生转化,如消极作用转 为积极作用。

3、社会冲突具有时代性

尽管不同形态的社会都有社会冲突存在,但在不同的历史时 ,

社会冲突的状况却不尽相同;任何社会冲突都是发生在一定的 间、地点等条件下的,都有自己特定的内容和形式。奴隶和奴隶 之间的冲突只能发生在奴隶社会,农民反抗地主阶级的起义只能 生在封建社会,劳资冲突只可能出现于存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期。当然,也有一些社会冲突存在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其性质 形式因历史条件的差异而不同。如战争这一最激烈的社会冲突自 以来就存在,但古代战争与现代战争之间不可同日而语;又如阶 斗争,从奴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但社会主义时期的阶 斗争与一切剥削阶级社会里的阶级斗争有着本质区别。因此,在 析社会冲突时,“马克思主义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 的历史范围内.”(l0)

4、社会冲突具有多样性

社会冲突不仅具有普通性,而且具有多样性。从内容上看, 会冲突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每个方面,有的为了物质财富 经济利益,有的为了政治权力和政治地位,有的为了精神财富和 化传统;从形式上看,社会冲突可谓五花八门,有个人冲突、群 冲突,还有民族、种族冲突以及阶级冲突和国际冲突;从程度上 ,

社会冲突有轻有重,轻重不一,轻的如个人之间的口角、拳斗, 的如阶级斗争和国际范围内的战争;从性质上看,有攀力冲突和 力冲突,有良性冲突和恶性冲突等。此外,社会冲突的多样性

表现在它具有地域性,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会出现不同的社会冲冲突的基本特征 社会冲突的类型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社会大系统是由经济系统、政治系统和观 念文化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的。根据社会冲突发生的领域不同,可 分为经济冲突、政治冲突和观念文化冲突。

1、经济冲突。唯物史观认为,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

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经济子系统是社会有机体的基础, 经济领域是社会主体活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领域。在经济领域活 动的不同社会主体,不仅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方向相联系,而 且在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也不一样:有的拥有生 产资料(有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居于统治、支配地位,拥有产品 分配的决定权;有的则没有生产资料(无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处

于从属的被支配地位,没有产品分配的决定权。由此导致的不同社 会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的差异、矛盾和对立必然引起经济冲突行 为。经济冲突是围绕经济利益展开的,它不仅表现在参与经济活动 的个体和群体之间(如阶级冲突首先就是一种经济冲突),而且贯 穿于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采取四种具体方式。一是生产冲突,即 生产过程中因生产利益的差别和对立而产生的经济冲突。从理论上 讲,生产冲突主要存在于一切私有制经济中,因为在私有制条件下, 生产者的劳动不是一种自觉自愿的劳动,而是一种雇佣劳动,这在 资本主义社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 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在这一过程中,资本家利用占据的生产资料 的所有权和支配权,直接地无偿地剥夺和占有工人的劳动成果。资 本主义生产过程的雇佣性质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冲突的总根源。 二是交换冲突,即交换过程中因交换利益而引起的经济冲突。从经 济学的角度看,交换过程是商品的价值实现过程,卖者要实现商品 价值,买者要获得使用价值;如果买卖双方遵循价值规律,实行等 价交换,那么,就不会有交换冲突的产生。然而,在现实的社会经 济生活中,交换领域中的不等价交换经常发生,强买强卖、不公平交易必然引发冲突行为的产生。交换冲突不是够个社会的专利,在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下都有可能发生。三是分配冲突,即分配领域中 因利益分配不公而引发的经济冲突。分配冲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社 会经济现象,产生分配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的总产品不 足,而人的需求又是无限的,有限与无限的矛盾必然通过冲突表现 出来。产生分配冲突的直接原因则是分配不当。平均主义的分配方 式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剥夺,是徽惰者对勤劳者的剥削,它不仅无法 调动起各个利益主体的积极性,还会引起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冲 突。纯粹的按劳分配克服了利益分配上的剥削因素,但仍会造成事 实上的不平等,造成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分配上的差别,差别严重 到一定程度也会引起社会冲突。四是消费冲突,即因消费利益的侵 犯而导致的经济冲突。消费冲突在当代社会里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冲 突现象,包括生产消费中的冲突和生活消费中的冲突,具体表现为 消费者与生产者、消费者与经营者、消费者与销售者之间的冲突。 产生消费冲突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侵犯,同时也与消费 者权利意识的觉醒和增强有关。总之,经济冲突是一切社会冲突的 l8 中心内容,各种形式的社会冲突无不与此发生直接和间接的联系。

2、政治冲突。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社会体系中便出 现了政治结构,社会大系统由此分化出独立的政治领域(也可称为 政治子系统),该领域由政治法律设施和政治法律制度组成。至此, 在政治领域活动的社会主体不再是纯粹的“社会人”,同时也是“政 治人”,一般的社会主体也就成了政治主体。政治主体的活动产生 了各种政治行为,如政治统治、政治管理、政治参与和政治冲突等。 政治冲突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行为,是指不同的政治主体之间基于 自身利益要求,为争夺有限政治资源而进行的冲突。政治冲突的产 生与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有着密切联 系。一方面,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经济利益的积聚发展,最终 会上升为政治利益,经济利益主体的利益要求最终会以政治利益要 求的形式表现出来,即不同的经济利益主体同时具有不同的政治利 益;另一方面,一切在政治上居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总是凭借其手 里的政治权力来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一切想改变原有利益格局的 被统治阶级也都要夺取政治权力。因此,经济荃础和上层建筑矛盾 的尖锐化必然导致政抬冲突。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政治冲突的 焦点也是国家政权,任何政治冲突都离不开政治权力这个中心。“在 阶级反对阶级的任何斗争中,斗争的直接目的是政治权力;统治阶 级要保住自己的最高政治权力,„„被统治阶级首先要夺取一部分 政治权力、然后要夺取全部政治权力,以便按照他们自己的利益和 需要去改变现行法律。”“咤’政治冲突的历史类型包括奴隶社会的政 治冲突、封建社会的政治冲突、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冲突和社会主 义社会的政治冲突等四种,每一历史类型的政治冲突各有其特点。 政治冲突的具体方式很多,从主体看,有阶级与阶级之间、政党与 政党之间、政治社团之间的冲突;从手段看,有暴力性的政治冲突 如军事政变、武装起义和非暴力性政治冲突如议会斗争、政治示威 等。

3、观念文化冲突。观念文化冲突是文化变迁中的必然现象和

基本形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文化系统在相互接触过程中产生的 互相对立、对抗乃至企图消灭对方文化存在的现象。观念文化冲突 可以从三个角度分析。

从时间角度看,观念文化冲突可区分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

冲突,或者说是旧文化与新文化的冲突,这是一种纵向的文化冲突。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并 服务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的,经济政治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文化的变 化,但这种变化不是亦步亦趋的。在社会系统的整体变迁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经济政治系统与文化系统变迁速度不同步的现象,新的 经济政治系统的确立不一定就意味着旧文化已实现了自我更新成为 新文化,这种文化变迁的相对滞后性是造成新旧文化冲突的重要根 源。旧文化与新文化之间的冲突在社会转型加剧的历史时期特别突 出,我国目前就处于这样一个时期:以农业文化和封建文化为核心 的中国传统文化同以工业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为标志的中国现代文 化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碰撞。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冲突的最终结果当 然是现代文化战胜传统文化,但也有“文化复辟”的特例。 从空间角度看,观念文化冲突可区分为本土文化和外域文化的 冲突或称“我文化”与“他文化”的冲突,这是一种横向的文化冲 突。该种文化冲突不仅包括不同国家、社会之间的宏观的文化冲突, 也包括一个国家、社会内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中观的文化 冲突。本土文化和外域文化的冲突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 的进步、人类交往能力的增强、交往空间的扩大密切相关。在远古 时代,由于地理环境和交通状况的限制,这种横向的文化冲突是很 少的;随着交通状况的改善、通讯技术的发达、国际交往的增加, 全球性质的横向文化冲突加剧了。导致横向文化冲突的原因是多方 面的,夜郎自大的自我文化中心主义、文化强制和文化同化等不当 做法都会引起横向的文化冲突。 从地位角度看,观念文化冲突可区分为主文化和反文化的冲

突。主文化是一个社会倡导、奉行的占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的主 流文化,反文化则是与主文化相对立或相背离的特殊亚文化,它破 坏主文化甚至削弱主文化的地位和基础。主文化与反文化的对立和 冲突是任何一个社会都普遍存在的现象,这里仅以当今中国社会为 例。我国社会的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同 时还存在着封建反文化、资本主义反文化等,这些反文化与主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之间是完全背离的,并表现在中国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地下的、民间的、公开或半公 开的形式侵蚀着主文化。(’5’因此,研究社会冲突尤其是文化冲突, 不能忽视主文化与反文化冲突这种形式。

三、社会冲突的深层根源分析

社会冲突通常在社会表层呈现,特别是具有 反抗性、集团性的社会冲突更令学者们关注。但 社会冲突本质上是社会权力的集聚过程和结果的 显现。这个观念与传统的社会冲突观念有重要区 别。社会权力并非如矿藏资源一样开采一点就必 然使总量减少一点,相反,它是在社会运行和社会 运动中不断被生产的。它既会消失,也能够再生, 因此,单纯从静态意义上研究社会权力已脱离了 现代社会的实际。社会冲突也是社会权力的一种

生产方式:资源会在冲突中,或者通过冲突而调动与配置,人们的思想与行动会在冲突过程中得到

洗练,影响社会生活的关系将在社会冲突中凝聚, 结果,对社会发挥作用的力量自然而然产生了。 在开放、流动和自主性增强的社会,社会冲突是不 可避免的,因而由社会冲突而形成的社会权力总 是存在的,并且总会要求表达自己的存在。 这样的社会冲突,其深层根源是什么?人们

会首先想到“利益”这个概念。毫无疑义,将社会 冲突视为利益冲突,肯定不会错。但这是否是社 会冲突的深层根源?或者可以这样追问:是什么 导致了利益冲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以及对 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成果证明:当社会分裂 为生产的集团和占有生产的集团以后,两大集团 的冲突即阶级冲突,其深层的根源在于不同集团 在社会生产体系中的地位不同,列宁对此曾作出 简明的概括:其中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 动。而这种占有是通过国家,通过经济、法律、意 识形态等制度加以合法化并加以维护的,进而再 通过民族国家利益的提升、竞选等一系列民主制 度安排、以及给予公民以社会保障的系统制度等, 从而使国家权力持续获得合法性。这一点,西方 学者看得十分清晰,马歇尔在《公民身份与社会 阶级》的论文中,小心谨慎地揭示了自19世纪以 来英国公民身份制度的变迁以及这种制度变迁对 社会阶级地位不平等所发生的“对冲”作用。正 像英国学者彼得·德怀尔所评论的,马歇尔声称 的关于公民身份保证最贫穷的社会成员也能融入 并参与社会,这种理念“维持着一个有益的目标, 使它有潜力提供一个标尺”,由此“提供了探索社 会分化/排斥等动态机制的可能”,用以“评估一 个社会不平等的水平和原因”。 [13](P7) 当代中国的国家制度设计显然不是马克思主 义所批判的自由资本主义那样的制度,改革开放 以来实行的对高度集中的经济制度的变革,特别 是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虽然要经受经济 全球化的考验,但基本价值定位依然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在面对社会冲突的现实问题时, 我们探寻其中的深层根源,平等的公民身份成为 一个不可忽视的理论解说领域。公民身份本来是平等的,但实际上却存在诸多不平等,甚至可能存 在着严重不平等的问题,这种不平等也恰恰是执 政党和国家要努力克服或消除的。社会冲突的深 层根源就存在于这样一个消除公民身份不平等过 程,特别是存在于其中的制度变革中。 在身份多元的时空背景下,平等的公民身份 制度是基础的制度安排,这个制度将为社会成员 提供一个普遍的平等机会资源。所谓普遍的,是 指在可获得性机会方面排除了特殊性制约。当代 中国充满着身份的复杂性,如少数民族身份、性别 身份、城乡户籍身份、宗教身份、共产党员身份、民 主党派身份、农民工身份、私营业主身份等等,这 些不同身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 中在获取机会资源上并不是相同的,而这些身份 中的大部分是基于人的自然差异而形成的,在形 成过程中,制度安排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 特殊主义的文化影响也促使这样的安排具有可接 受性。随着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的自觉、获得现 代知识的途径与能力的增长,以及在社会更加开 放、政治更加包容、社会流动更加普遍等大的背景 下,曾经是可接受的可能变成不可接受(如城乡 之间的社会身份差别);曾经是不以为然的可能 变成十分在意(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政治身 份)等等。作为建设中、发展中的现代国家与现 代社会,试图短期内迅速而有效地解决由于身份 不同而产生的获得机会资源上的差别是不可能 的。但是,在这个领域,平等公民身份的诉求正在 成为极大的政治与社会压力。如果不是这样的发 现和思考问题,就可能对面临的社会冲突产生不 切实际的政治判断与学术判断,就可能形成不合 理的政治对策与学术理特点路。

快速转型期的社会冲突是多层次的,也是广泛的。这 种广泛性的特征是通过社会不同领域和不同利益阶层或群 体而表现出来的。它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等各 个领域,存在于社会结构的各个层面,并具有如下特点: 1.社会冲突的复杂性。现阶段社会各主要阶层在整体利

益一致的基础上,从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在社会生产中的 地位和作用、获得收入的方式和多少等方面看,都存在不同 程度的区别。在利益需求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 活水准的提高,人们的利益需求也随之多样化,在收入水平、消费标准、获益手段、生活方式发展取向上都有不同,相互之 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摩擦和产生冲突。

现阶段普遍存在的经济利益冲突是转型期社会冲突的

集中表现。经济利益冲突又与多种利益矛盾冲突相互交织、注释: 错综复杂。在各种社会问题随之凸现的背后,是不同群体在

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上所存在的巨大差异。例如,贫 富悬殊的背后是不同群体在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上 失衡的结果。而不同群体在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能力上的失 衡又是他们之间社会权利失衡的结果,而且,目标的合法性 与行为的非法性共存。就是说,维权群体的目标是合法的,但 在具体的行为上,也可能出现一些非法现象。近年来中国社 会中所发生的社会冲突,越来越多的是因利益诉求而起,但 是,当前“非直接物质利益者”参与者也呈上升趋势,这一现 象也不容忽视。

2.社会冲突的活跃性。与改革初期相比,当前冲突的方式 有了很大变化,即短时间内爆发和双方在人员数量上聚集的 冲突增多。冲突往往采取激化、尖锐、甚至恶性冲突的方式。 社会分配不公,地区及个体之间贫富差距拉大,腐败问题突 出,具体政策不当,基层治理软弱,群众的一些合法利益诉求 没有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当地群众对地方政府的不信任感增 强,是发生恶性冲突等群体性事件的直接诱因。社会界限的 灵活性增大,居民从一个阶级、阶层转到另一个阶级、阶层的 自由程度扩展了。因而人们称谓的边缘阶层和交叉阶层日趋 增多,这些都表明劳动者的不同阶层在快速转型期将会重新 分化组合。在各阶层重新分化组合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利 益的调整和变化,从而使新时期的冲突表现得异常活跃。例 如,部分群众在表达利益诉求时采用过激行为,试图通过制 造“轰动效应”来解决问题;部分群众在表达利益诉求时采取 集合行为等非正常方式,集体上访的组织性明显增强; 3.社会冲突的多元性。从冲突纠纷的主体来看,社会冲突 发生在涉及社会成员中诸多的社会群体和不同的社会阶层 中,既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这些基本的社会群 体,也包括一些新社会阶层成员,如IT人士、自由职业者等 等。从冲突的内容来看,既有历史沉积下来的老问题,也有新 的社会政策出台引发的新问题,既有涉及环境整治方面的问题,也有涉及社会关系方面的问题。冲突形式的多元性表现

在:转型加速期,群众在表达利益诉求过程中的理性与非理 性行为、合理行为和不合理行为、合法行为和非法行为、自发 行为和自觉行为等诉求方式上的多元特征。

因而,当前如何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整合,协调利益 冲突,建构和谐社会,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推荐第2篇:政策冲突

政策冲突

有效治理公共政策冲突的重要性

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公共政策是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最为重要的工具。但在现实的实践中,政策冲突又困扰着政府。公共政策的功能是引导和规范社会行为,其目标是追求秩序与和谐,实现公共利益。公共政策自身必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系统性。但是本身就是矛盾的公共政策怎么能够解决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冲突,实现社会有序和谐呢?

政策冲突的含义

现在我们从狭义上来理解公共政策,把公共政策看作是政府行政机关为了解决社会问题以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实施的行动准则。因此,我们所研究的公共政策冲突主要是指政府行政机关所制定和实施的公共政策之间的冲突。

公共政策冲突是指在政策网络系统之中由各级政府部门所制定的公共政策之间的相互矛盾、相互抵触、相互对立的一种表面化的态势和现象。通俗地说就是“文件打架”。

公共政策冲突的本质

公共政策冲突的本质是由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公共政策是由特定的主体所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是其履行特定职能的工具和手段,是特定主体利益倾向、利益需要的外化和载体。

因此,政策冲突表面上是不同政策方案、政策基本要素之间的矛盾、抵触,实际上是不同政策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政策冲突存在的必然性

公共政策具有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处于垂直系统的各层级的政府所制定的公共政策与处于横向系统的各层面的政府职能部门所制定的公共政策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超大政策网络系统。在这样一个复杂的政策网络系统中,由于各政策主体的利益、权力需求不尽一致,其价值取向、思维模式等不尽相同,因此,由其所制定的公共政策不可避免地就会发生矛盾冲突。 思考与讨论

政策冲突与政治冲突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

1、从特点来看:政治冲突具有明显的政治性、阶级性、对抗性和规模性

2、从表现形式来看:大多数政策冲突并不直接表现为阶级、政党、政府、国家等政治主体之间的政治上的对立和斗争,而只是不同的或者是同一的政策主体所制定的政策之间的矛盾对立

3、从内容涉及的范围来看:政策冲突的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而不仅仅只限于政治领域。

4、从激烈程度上来看:政策冲突的激烈程度也大大低于政治冲突

联系

在阶级社会中,尤其在阶级矛盾比较尖锐的社会中,政策冲突往往与政治冲突合而为一。

不同政治主体之间的政治冲突常常表现为政策上的对立和对抗。

政策冲突是政治冲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政策主体之间在政治上的矛盾与斗争。

特别说明:

在当前的中国社会中,政策冲突与政治冲突、阶级冲突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不是

不同的阶级、政党、政府之间的矛盾的尖锐对抗,而只是不同层级、不同政府部门之间公共政策上的矛盾与抵触。

我们所讨论的政策冲突,尤其是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冲突、部门政策之间的冲突中,虽然也存在着权力与利益的博弈,但从本质上讲,并不是不同阶级之间的一种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而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范畴。

政策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不同公共政策之间的冲突

(一)中央政府公共政策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之间的冲突

在过去高度中央集权体制下,几乎所有的利益都被中央所掌控,利益需求和供给的方式都相对单一。但随着地方分权的逐步扩大,地方政府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并出现多元化趋势,这就形成了可能会与国家利益、全局利益产生矛盾的地方利益。地方利益与中央利益之间矛盾的产生和扩大必将引发二者之间的冲突,而这种关系反映到公共政策领域,就形成了地方政策与中央政策之间的冲突。 案例

2007年3月甘肃省政府法制办对庆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城市住宅小区管理暂行办法》和《文化市场管理办法》、陇南市和平凉市的《加强道路客运安全管理规定》和《物业管理实施办法》等几个地方政府“红头文件”进行审查时,发现庆阳市在《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中,省略了行政机关查处行政违法行为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执法方式和程序,直接实施行政处罚中的罚款。这种规定违背了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有关规定。同时庆阳市的《城市住宅小区管理暂行办法》擅自提高了处罚标准。

随着中央分权和地方自主权力的不断扩大,分权化的发展进一步凸现了地方政府的利益:在分权化的格局下,公共物品分级供给、地方政府政绩评价等制度安排所形成的压力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地方政府竞争趋势。同时,向地方政府的经济分权并从体制上维持一个集中的政治权威,把巨大的经济体分解为众多独立决策的地方经济体,就形成了地方为经济增长而激烈竞争的局面。

这种激励竞争很容易引起各地政策的冲突。

如各地方政府为了大规模地招商引资,纷纷竞相攀比出台大量的在土地转让、税收减免、信贷扶持、办事程序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另外还有大量的地方保护主义政策。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本地区的利益而出台许多保护自身利益的政策。如禁止销售外地的烟酒等能为地方带来大量财政收入的商品而制定实施的保护性政策。诸如“棉花大战”、“啤酒大战”等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陕西某县曾经出台一项政策,规定非本县生产的香烟,一律按“走私烟”处理。无独有偶,重庆一个县公开禁止外地化肥进入本县。这些都是比较典型的地方政府之间政策的冲突。

部门利益最大化

1、部门利益最大化

一些部门便从“部门利益最大化”出发,努力维护、争取有利职权(如审批、收费、处罚等),冷落无利或少利职权,逃避相应义务。

这集中体现为超编(部门领导通过扩张政府部门来扩张自己的权力)、超支(突破财政预算、拓展预算外收入)等倾向,极端的体现是部门领导个人或集体的腐败问题。

2、部门利益法定化

有些政府部门往往利用制定政策的权力,利用政策资源优势,在制定有关法律草

案、法规、政策时,千方百计为部门争权力、争利益,借法律来巩固部门利益,获取法律执行权,进而获得相应的机构设置权和财权。

3、部门利益国家化

职能部门代表政府行使行政权力,本应维护国家利益,但在现行体制下,有些政府部门在决策过程中,为维护、谋取本部门利益,将部门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或将国家意志歪曲为部门意志,以部门利益取代国家利益,借维护国家利益之名,打公共利益之旗,以强化行业管理之由,行谋取部门利益之实,使部门利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国家化倾向。

案例

2005年4月5日,经水利部审查同意,淮河水利委员会发布了有关限制排污总量意见,明确提出淮河流域水域所能容纳的污染物总量。10日,国家环保总局有关人员对此提出批评。认为“淮水委擅发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属违法行为,而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程晓冰针锋相对地反驳说,“淮水委发布限制排污总量意见是依法按照职责从事,没有越权。”之后,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又对此予以否定,认为“淮水委应首先向环保部门提出限制排污总量建议,经环保和水利两部门协商后,再统一公布,而不是由淮水委自行发布。”由此引发了一场“权力之争”的政策冲突。

(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政策之间的冲突

由于某些地方政府及其领导者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惯性思维和行为模式所影响,加之干部考核制度的不科学,地方政府政策仍然以经济为主导,忽视民主法治、社会、文化以及生态建设,这就常常导致经济政策与其他政策之间的冲突。 例如,河南省沁阳市政府为了吸引投资,在2004—2006年的3年间出台了5个红头文件,规定只要投资达到5000万的企业家,就可以在本地开车违法不罚款、娱乐场所消费不受公安机关检查、子女就学不审核、医院看病半价支付、风景区免收门票等12项优厚待遇。

(五)元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的冲突

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之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结构。 元政策是宏观的抽象的原则性规定,是指导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制定的总纲领。 基本政策是元政策在某一领域或方面的具体化和延伸,是元政策的具体化,是具体政策的原则化,是联结元政策与具体政策的中间环节。

具体政策为贯彻落实基本政策而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在元政策、基本政策的逐渐细化为具体政策的过程中,即在把抽象的原则具体化为具有操作性、可行性的具体政策的过程中,上级部门和领导必须授予下属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使下级部门和人员能够结合实际,把抽象的原则性的规定细化为可操作性的具体对策和措施。但在这样一个过程中,由于受利益的驱动、决策者素质、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所制定出来的政策不可能完全与元政策的基本精神相一致,有的甚至可能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样,就容易会产生政策冲突。

(一)、主体与客体的冲突

公共政策主体是公共政策过程的主导者,是公共政策活动的主体性因素。公共政策客体是相对于公共政策主体而言的,是公共政策所作用和影响的对象。

在公共政策体系中,政策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冲突是公共政策冲突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之一,二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在客观上源自二者在公共政策体系中的地位的非均衡性、利益诉求的非一致性。

(二)、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冲突

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体关于某一社会现象好与坏、对与错、优与劣的主观性评价和判断。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或价值观是指“政策制定者以及其他涉及决策过程的人共有的偏好、个人意愿和目标。价值观可能包括一个人的政治信条、个人偏好、组织目标以及政策取向。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平、公正、平等、民主、效率、自由、秩序、责任等。

(三)、公共政策目标之间的冲突

公共政策目标冲突主要表现为两种基本的形式:一是政策体系的目标倾斜性冲突,即某一政策或政策体系在多种目标中主要倾斜或偏向于某一目标,而疏忽了其他目标由此而产生的冲突。另一种是目标对立性冲突,即两个目标或目标体系之间的对立状态。

(四)、公共政策工具之间的冲突

政策工具是政府能够用以实现特定政策目标的一系列机制、手段、方法与技术的统称,它是政策目标与政策结果之间的纽带和桥梁。简单地说,政策工具就是政府赖以推行政策的手段。

如我国所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有的政策执行者选择强制性的政策工具,对当事人使用强制性的手段,有的采用说服教育引导的方式方法,有的采取胡萝卜加大棒式的恩威并施的方法,这些政策工具之间往往就存在着矛盾冲突。 案例分析

“十一五”以来,中央政府“节能优先”和“科学发展”的导向已经十分明确,但是大多数地方和企业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有的甚至认为减排会阻碍其经济发展。目前,对地方政府官政绩的评估主要还是以当地的经济发展作为考核指标,而不是低碳政策的执行效力。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维持地方的高财政收入,很多在高能耗行业,特别是火电厂、钢铁、水泥等高收益行业 的低碳政策的执行受到了阻碍。甚至出现了一些地方政府直接干预环境和安全执法的现象。以煤矿为例,尽管中央政府在很多场合都明确强调要加强资源管理,关闭小煤矿。但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据统计,中 国目前共有 28000 个煤矿,其中只有 2000 个是国有的,其生产量占中国煤炭生产总量的 65%,其余 26000 个煤矿则为乡镇或个人所有。据调查,国有煤矿的矿井回采率平均为 45%,而乡镇和个体煤矿的回采率仅为 15% ~ 20%。

小煤矿的低效率和安全隐患是客观存在的,但地方政府也有自己的难处。例如,在湖南产煤大市娄底,有 1400 多家小煤窑, 一旦关闭,至少 40% 的乡镇连工资都无法发放。

目前,中国能源领域有四部单行法,即《煤炭法》(1996)、《电力法》(1995)、《节约能源法》(1997,2007 年修订)和《可再生能源法》(2005)。CNMn。这四部法出台于不同的时代背景,由不同的部门制定,彼此割裂,甚至有些条款对立。其中, 《节约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立法初衷较一致,而《电力法》和《煤炭法》可能由于制定时间较早,并不含有节能减排的相关内容,其中许多条款保护企业利益色彩浓重,甚至与促进能源安全生产、能源市场化改革以及可再生能源发展 等内容形成冲突。

近几年,整个社会的节能减 碳意识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大多数地方和企业对节能降耗的长期性、紧迫性认识仍然不足,在发展思路上还存在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的倾向。虽然一些省市表现出了对低碳经济的热情,但是,地方政府和决策者的兴奋点其实是在于 低碳示范区背后项目开发的潜力。

在实际中,低碳政策涉及到电、煤、电器、住房、农资、土地等多个方面,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有些政策的调整会影 响到部分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变化,进而影响民众生活。尤其是低收入群体,他们的经济承受力更为脆弱,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差,无论是电费的调整还是供暖费的上涨,对他们都是不小的压力。

推荐第3篇:劳资关系冲突

中国劳资关系问题中的法律与制度缺陷

553775650@qq.com

关键词:教育 罢工权 本田 中国 企业

背景:

南海本田的工人不满收入太低,自5月24日开始罢工,导致本田在中国的4家厂全部停工。财新网透露,虽然资方当日承诺会加薪,而且不秋后算帐,不过很多工人依然不接受资方的安排。南海狮山镇总工会近日出动了大批人员到工厂,扮演工人和资方沟通的角色,但工会显然得不到工人信任。当日上午,工人发现有总工会人员用摄录机拍摄工人拒绝开工的场面,因怕被打击报复,要求他们不要录影,并删去已拍摄的画面,但被拒绝,双方发生肢体冲突。多名工人被中国官方工会的人员打至头破血流。事后当局将工厂对外一公里道路封锁,派出大批防暴警察驻守,不让媒体接近。广东南海“本田罢工”,仿佛推倒了多米诺骨牌,罢工事件在全国范围内连绵不断。尽管仍有媒体按照“中国没有罢工”的思路,坚持使用“停工”二字,但是已经呈现出明显的荒谬感。更多的媒体上,罢工正在难以阻止地为自己正名。

罢工者提出的最引人瞩目的要求是独立组建工会。在过去的中国或者一直以来的外国,罢工基本上都是由工会组织,工会代表工人与资方和政府谈判。本田罢工期间的荒唐故事是,阻止工人罢工、并与工人发生肢体冲突的,不是警察而是工会人员。如今的工会系统,要么是政府官员,要么是资方雇员,他们为谁工作不言而喻。

中国工会之“大”在于拥有会员2亿多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会,而不够“强”的表现之一就是工会在面对利益博弈时,声音比较微弱,无法代表和维护所属会员的切身利益。这正是被公众诟病的地方。

因不满薪资待遇,广本在佛山的零部件厂工人从5月24日开始罢工,工人高喊着“罢工到底”的口号,要求提高待遇,并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受此影响,本田在中国的所有四家组装工厂已被迫全部暂停生产,日损失达2.4亿元。同时,与本田整车生产配套的其他零部件公司也受其所累,部分工厂开始放假。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5月28日下午,因不满工资待遇,为北京现代提供车身框架及零部件的北京星宇车科技有限公司1000余名员工“主动停工”,要求上调工资。 除了本田、现代等合资企业,河南和云南等地本土企业也相继引发工潮。河南平顶山市的工厂罢工已经接近半个月,5000多罢工工人分批围堵工厂大门,令工厂无法开工。而云南红河州的巴士司机罢工,已影响5万人的出行。

我国罢工权现状及问题:

我国在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中规定公民有罢工的自由,1982年宪法取消了“罢工自由”。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解释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企业属于人民,人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用不着采用罢工手段,罢工使人民利益遭受损失,而且易于被个别坏人所利用。这种解释,其实理由并不充分。因为即使在公有制企业里,劳动争议不仅存在,有时也很尖锐。争议得不到合理解决,劳动关系不顺,必然会阻碍生产发展。1982年宪法取消“罢工自由”,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企业里亟需整顿劳动纪律,恢复和发展生产,扭转文化大革命中

形成的动辙罢工搞阶级斗争的恶劣风气。从立法上讲,当时宪法对“罢工自由”的规定,存在着严重缺陷:一是没有规定仅限于劳动法范围内的罢工,政治性罢工亦应包括在内;二是未加上“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行使”的条件限制;三是没有可供操作的配套性规定。这种空洞的带有虚无理想色彩的立法,在世界上从无先例。这项立法仅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适应了特殊斗争的需要,并无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实际意义。

在谈到中国工人是否享有罢工权的问题时,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常凯指出,有人认为在中国罢工违法,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中国法律并没有“禁止罢工”的规定,也没有“罢工罪”的说法。虽然在中国罢工不属违法,但是中国法律是不提倡罢工和不保护罢工的。这主要表现在我国的现行的《宪法》、《劳动法》、《工会法》等都明确没有将罢工作为职工和工会的权利,其实际意义不仅表现为国家不鼓励罢工,而且还表现为国家是用一种消极的方法来制止或避免发生罢工。既然罢工不属于职工和工会的法定权利,那么,罢工的行为就不被法律所保护或保障,国家也不承担保障职工或工会罢工的义务,这主要表现为罢工不享有刑事免责和民事免责。

正是因为这种空白状态,员工罢工不享有刑事免责和民事免责的权力,所以在本田罢工事件还没有得到进展的一开始,本田零部件公司立即将带头维权的两个领导人辞退,并强势要求员工复工,威胁员工不复工便将其全部辞退,重新招人。还有强迫实习生签署不罢工文件,如果学生参与停工,便向学校反馈。

我国企业中罢工事件虽然规模和影响不大,但缺少法律规范,仅有工会法中一条语义含蓄不详的规定是很不够的。罢工事件基本上处于无序的自发状态之下,这对维护职工权益、稳定社会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都很不利。

我同意有人所说罢工是一把有利有弊的双刃剑的说法,但我认为罢工权是对合理并依法而行的罢工行为的保障,罢工权不是双刃剑,它只是有积极意义,并无消极作用。我国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已加入世贸组织的条件下,对劳动者权利的保障要尽可能与国际劳动标准相接轨,在法律中规定罢工权势在必行。不过立法时机的选择尚待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有待人们在民主意识提高和法制观念增强的前提下对罢工和罢工权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态度。人们不要一听到罢工就认为违法,要认识到罢工权是企业劳动者的权利,是人权构成的内容之一。这是立法的社会环境条件。

2.有待法律制度的更加完善。尤其是劳动实体和诉讼法律制度完善之后,才能衡量罢工要求的权利内容是否于法有据和罢工是否必要。

3.必须制定行使罢工权的具体法规。各国罢工权行使一般加以两点限制:一是参加对象范围的限制,如公务员、教师、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军工等行业和部门的劳动者不准罢工;二是在程序上限制,如劳动争议未经调解、仲裁不准罢工等。限制是为了保障罢工权的合理行使,限制不能过严,过严即成了变相的禁止,我特别担心在我国会出现限制过严的情况。

4.工会组织能充分发挥维护职工权益的作用。组织劳动者依法行使罢工权应该成为工会履行“维权”职责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将来宪法中规定了罢工权,现行工会法也须作相应的修改。

我们可以看到本田发生这件事情肯定不是一朝两夕突发的。而是在工人的诉求长期得不到反馈,或者说企业内部沟通渠道不顺畅而导致员工最后采取了罢工的极端形式。如果以一个单独的工人面对一个企业老板无异于以卵碰石,在面对如此地位不平等的情况下是无法通过谈判来争取个人应有的权利的。所以本田零部件工人需要联合在一起采取集体罢工的形式来与企业对抗。个人与组织的对抗肯定不如组织与组织的对抗。要使这种对抗合法合理化的话就需要工会来代表员工来跟企业谈判协商。可是我们可以看到在本田罢工事

件中,总工会的人员反跟罢工人员发生冲突,还打伤了罢工人员。我们中国的工会还是存在很大问题。工会根本不代表工人的利益。

当代工会存在的问题

1、工会的性质问题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权益的代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民主权利是工会的基本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发生停工、怠工事件,工会应当代表职工同企业、事业单位或者有关方面协商,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并提出解决意见。对于职工的合理要求,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予以解决。工会协助企业、事业单位做好工作,尽快恢复生产、工作秩序。

中国的社会型组织现在一般没有独立性,无论是工会、残联、妇联这些组织都属于党控制。在现实中导致的问题其实更为严重,就比如在残联里的一些现象,政府越给残联钱,残联里的受众满意度更低。党领导过来做形象工程的时候发钱照相的时候,给残疾人帖上了一种标签,让残疾人的尊严受损。这其实并没有体现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而是制造出残疾人不平等的地位。

当代中国的工会是行政附属的半独立地位。当前,国企工会在理论上和形式上是一级群众组织,但实际上一些工会干部依附于行政领导,失去工会的独立性,工会没有从行政序列中分离出来,只是一个半独立性质的“行政化”组织。党的干部视工会为党的一个部门,使工会工作目标异化。坚持党的思想政治领导是工会维权的原则,但是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党组织的干部忽略了工会维权的独立性,将其等同于自己的一个工作部门,事无大小进行安排,使工会工作无形之中就是以党的工作为中心了,免不了会使本应以维权为中心的工会工作产生偏差,严重妨碍了工会维权。一些职工视工会为企业的管理部门,使工会维权缺乏群众支持。以前工会工作高度行政化,工会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职工。在群众的观念中,工会是一个行政部门而不是群众组织,是管理机构而非维权机构,所以职工在发生劳资纠纷时,不会主动向工会寻求帮助。这样就造成了工会维权工作在这一部分职工中缺位,使这一部分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这种情况最终导致职工受害、工会维权无所作为的局面,严重扭曲了工会维权的形象。一些企业管理者视工会为企业的部门,在工会人事任命和经费使用上进行干预,危害工会维权的能力。在计划经济时代,工会组织是高度行政化的,工会干部的任免和工资的给付都在企业方,那时的工会不是以维权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为中心,因此,习惯性将工会看成企业一个部门是很自然的。但在市场条件下,强调劳资对等的原则,工会与企业是平等独立的两个法人,企业旧有的观念成为工会维权最大的阻力和侵害工会组织最大的思想根源。

2、制度设计层面的问题

工会维权的职责是由工会组织自身的性质决定的。在民法的意义来讲,它要有独立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工会要有独立的行为能力,必须有独立的意志和经济来源。这要求工会人事和工会工资制度要合理。现行的工会干部工资制度损害了工会的独立性,进而危害工会的维权能力。现行工会法律规定企业工会干部工资由所在单位发放,在实践中这成为束缚工

会干部行使工会权利的绳索,其弊端在于:

首先,从工会与企业的关系来看,不利于工会经济上的独立。工会的存在在于维权,在于制 约企业。作为维权方的工会只有保持与用人方企业的独立性,才能履行维权的职能。

《工会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工会委员会的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补贴,由所在单位支付”。

工会干部在经济上的不独立导致维权工作的被动。因为工会干部是工会权利最主要的行使者,在经济上不能独立于企业,自身权益易受侵犯,维护职工权利就会力不从心。不

兑现《工会法》规定的工会干部的待遇、降低工资标准是一些企业行政方面打击报复勇于维权的工会干部惯用的手段。

其次,在现行工资制度下,工会干部待遇随着企业的效益提高而提高。就自身利益而言,工会干部会尽力去维护管理者的权威,以搞好企业生产经营为自己的重大目标;在企业侵犯职工权益时,工会干部可从企业所得利益中获益,而本职工作又要求他维护职工权益,这二者之中,工会干部如何取舍呢?这种取舍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工会维权职能的削弱。

再次,从工会干部职责的履行来看,企业发放工资会使工会干部怠于履行维权职责。工会干部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权益。工会干部是否胜任这一工作,是否真正为工人说话,为工人办事,职工最清楚,最有发言权。工会作为雇员保护自己利益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其目的在于克服雇员的弱势地位来获得与资方平等的势力。而实际行使这一权利——劳动者团结权的工会干部却是由资方给付工资,这本身就不符合逻辑。由于工资的支付权在企业方,对工会主席的维权成果的好坏也就不是由职工来评定了,这样,工会干部干好干坏都一个样,工会的维权职能往往得不到积极行使。

最后,在实际操作上看,企业兑现工会干部“待遇”时容易实施侵权行为。如企业在兑现工会主席副经理(副厂长)待遇时,存在一个问题:企业内部的副经理(副厂长)本身就存在待遇不一样,工会主席的待遇是就高还是就低?还是取平均数呢?如果工会干部维护职工权益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企业方往往降低工资待遇,工会干部虽然可以状告企业拒绝落实待遇,但通过司法救济维权付出的代价是根大的。所以在实践中,一些工会干部对于企业存在侵犯职工权利的事情一般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敢于维权的工会干部,就会处于“我为职工说话,谁为我说话”的尴尬境地。这样,企业给付工会干部工资待遇的主动权,使工会干部成为弱势的维权者。

政治学中认为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学中假设人是为利益而行为的,法律中强调行为受利益引导,利益上的关系使工会干部维权积极性大大降低了。

有人说,中国的文化有问题,说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里有一种奴性文化,导致各种社会地位不平等的现象。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劳资关系本来应该是市场行为,但中国十几亿人口里面,大部分人都背负着生存的包袱,家有老小要养育还有教育投资要负担,一般职工没有选择的余地。几乎可以很明确的是一种市场失灵的表现了。不过中国的文化确实存在问题。中国缺乏包容的文化。这里要引入帕克的人文生态学的观点。帕克的人文生态学里的一观念是来源于西方宗教宽容的观点而引入社会中各种冲突中的表现,就是说社会中发生冲突后,他们会在互相包容的状态下并存下来。这是西方的比较常见的一种冲突模式,而在我们中国,当双方的利益或观点发生冲突的时候,更倾向于胜者全得的状态。就是说更倾向于一方消灭另一方。在中国的劳资关系发生冲突的时候,正又因为工会的角色缺失,劳方与资方的地位又不平等,所以加剧了这种行为的倾向。

参考资料:

1. 史探径,中国工会的历史、现状及有关问题探讨[J],环球法律评论,2002,24(2)

2. 孙巍宁,当代中国工会维权职能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答辩论文

3. 王卓箐,法团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工会现状、问题与变革,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李凤春,论中国工会的地位与作用,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谷歌、百度等网络新闻资料

推荐第4篇:避免师生冲突

师生冲突形成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生命科学系靳亚楠学号091200141003

一、摘要

营造健康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这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教育内在规律的体现。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载体,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二、关键词

师生关系、和谐校园、解决师生矛盾

三。、案例分析

案例:这是一个发生在某中学思想品德课上的冲突事件。一位30多岁的女教师,平时工作也算认真负责。一次上课时,她讲解完回过头在黑板上板书时,突然不知从什么地方中飞来一个纸团,正好击中了他的头部。该教师非常生气,她转过头来大声骂:“是哪兔仔子,如此嚣张!老子将你扨出教室。”这时,课堂上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安静,这位老师用目光怒视着教室里的每个学生好长一段时间,课继续进行下去。此后,师生之间出现了对立。这种对立不仅表现为学生与这位上课教师的对立,而且表现为学生与其他教师,当班主任和学校共同调查这个事件时,时隔两周都没有一个学生向调查者讲出扔纸团的同学到底是谁。

分析:首先,我们对学生的故意扰乱课堂行为应该采取更轻松、幽默、机智的处理方法。如果我们教师应当采用“空中飞物,我们要当心哦!”,或者“送礼物,应该面送否则不好面谢”等幽默诙谐的话语,让学生看不见被激怒的场面,使学生的违规行为得不到强化。在冲突缓和以后,教师再亲自去了解情况。如果了解到违规的学生,就自己与学生沟通,因为个别交往更容易达成相互理解;如果没有了解到扨纸团的学生,就暂时淡化它,以后寻求机会再处理。其次,教师要以这次事件为契机,检讨自己与学生交往中的不妥之处,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尽可能满足学生合理的需要,以改善师生关系。最后,学校没有必要在矛盾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参与调查。因为,在没有了解清楚矛盾发生的真正原因之前,学校的参与只会进一步激化矛盾。

在该事件中,我们学校也应该认真反省,是否能在初级中学里实行分层次教学,班级中每一个成员都背离了学校的要求那么学校的管理中一定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学校应该认真地分析学生与教师、学校冲突的真正原因,针对隐藏在深处的因素,采取合理的措施予以解决。

四、具体剖析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理论界探讨的永恒话题,这一互动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成败,影响着学校功能的实现。从大量教育事实看,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上的互动关系既有和谐、一致、配合的一面,也存在着分歧、对抗、冲突的一面。也就是师生关系存在着和谐与冲突两个方面,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而师生关系的冲突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我认为要想解决师生关系冲突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

(一)、加强师爱的宣传工作,注重师生情感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对学生的爱,就谈不上教育。”诚然,对学校教育而言,师爱是核心,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动力。在学校中,学生的知识、技能的获得、增长、道德品质的形成、提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在教学中付出的爱心及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增强学生自尊、自爱,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成为促进学生向上的动力;反之,会使学生产生抵触,以致丧失信心,悲观失望,缺乏动力。教师的爱心,集中表现为对学生的负责精神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现实情况是我们的教师普遍存在着对学生缺乏一种负责的精神,不注重师生之间的

情感交流。具体表现为:教师教学准备不充分、不钻研教材、不了解学生、不钻研教法,甚至不备课;课堂教学不认真,不注重教态、板书、语言的表达,不问学生是否听课,课堂四十五分钟敷衍了事;课后更无所谓辅导与巩固工作,从来不接触学生。“言教不如身教”,教师这种言行不但不可能转变差生,而且孕育着新的差生大批出现。由此看来,学校教育不仅是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品德的教育,而且也应注重师德教育,做到“育人先育已”。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书云:“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很直接的,俗话说:“大梁不正,二梁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师德教育,搞好师爱宣传鼓动工作,提倡、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达到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优美育人环境

营造健康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这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教育内在规律的体现。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载体,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其育人功能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显示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而且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提高教师教学素质,完善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教学素质直接影响到“师”的内涵的实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师的角度来说,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到教学效果,而且影响到师生关系问题。为此,锤炼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语言表达方式、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其次,完善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施素质教育,摆正师生的角色关系。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 师生之间的误会、纠纷、矛盾是难免的, 处理不当, 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而且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 形成逆反心理, 从而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要消除误会, 化解纠纷, 这不仅是实现教书育人目标的前提, 而且其本身就是促使学生提高素质的过程。也许, 这些误会、纠纷、矛盾的过错在学生一方, 但在化解过程中, 教师的作用无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那么, 教师怎样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呢?一是要多一点爱心。教育植根于爱, 爱是教育的根本,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 是消除师生之间矛盾的溶化剂。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表现在无私地用自己的心血培养学生成长, 把学生的进步、成长作为自己人生的最大乐趣。其次, 爱学生主要表现在: 信任学生,生活上有困难要尽可能给予帮助解决。关键时刻, 常常就那么几句话, 几件小事, 就会使学生信心百倍, 终生难忘。爱学生应当成为教师的职业情感。二是多一点沟通和理解。师生的经历不同, 心态有别, 认识问题的能力、处理问题的方式、思考问题的角度有差别是正常的, 多一点沟通和理解就会少一点差距, 少一些矛盾, 处理矛盾也容易找到切入点。师生之间有隔阂, 即使是学生的过错, 教师也不妨放下架子, 置身于学生之中,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先从沟通做起, 缩短双方情感、心灵的差距, 然后再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改正错误。善于沟通, 不仅是防止学生产生对立情绪的有效途径, 也是学生不断进步的催化剂。同时, 要理解学生, 因为理解是防止可能出现对立情绪的有效方法。

教师是一份神圣的职业,我们作为即将走向教师岗位的师范生,要学会该如何去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能够做到和学生有着深层次的交流,只有与学生有了较为深厚的了解之后,我们才能将教学工作顺利的进行,让自己的教师工作顺利的进行,作为师生矛盾这一需要讨论的话题,我们需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进一步了解,向着一名更加优秀的老师努力。

推荐第5篇:环境冲突论

公共危机管理

“环境”冲突

牟仕奎 22201230123001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由经济建设所引发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不断加剧,而在此之上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是屡见报端。今天我们就在此对由环境污染所引发的群体事件进行简单探讨。

首先我要简单解释一下题目中的“‘环境’冲突”。在此,“‘环境’冲突”是指由经济建设造成的环境污染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主要体现为企业违规违法进行不合理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严重侵犯了部分群众的切身利益,而相关单位没有及时做出令利益受损群体满意的解决措施,从而使利益受损群体表达利益诉求演变为规模性的人群聚集、甚至与企业、政府机关爆发冲突的情况。

以下是部分近年来因环境污染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2005年4月1 0日,浙江省东阳市画水镇农民因不满化工厂污染环境爆发大规模冲突。大量民众占据化工厂,与入厂警察发生冲突,致数十人被打死,逾千人受伤,遭推翻或破坏的警车多达数百部。2009年8月1 6日上午,陕西凤翔“血铅”案,引发恶性群体事件。8月,长青镇东岭集团冶炼公司环评范围内两个村庄731名儿童接受血铅检测后,确认615人血铅超标,其中166人属于中度、重度铅中毒,需住院排铅治疗。“血铅事件”的发生,造成群众恐慌。1 6日上午,公司附近数百村民冲击东岭厂区,东岭厂区铁路专用线近三百米围墙掀翻,村民还砸烂了前来送煤的货车挡风玻璃和停在厂区的工程车。2 009年湖南浏阳镇头镇发生镉污染事件。7月29日,数百名村民在镇政府聚集;30日,上千名村民围堵镇政府、派出所。

据国家信访局的信息,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涉法涉诉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成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重点。据统计,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以年均29%的速度递增,对抗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群体性事件。而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指出,“目前,我国有1/4的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危害将引发社会的强烈不满。”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同样指出,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容易引发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因素之一。

我们可以看出,“环境”冲突已然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经济正常运行的一大不稳定因素,并且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而通过以上的事件,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环境”冲突的普遍性特征。

首先,环境污染是造成“环境”冲突的导火索。在所给出的几个例子当中,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所有“环境”冲突的诱因都在于部分企业违规生产随意排污、政府急于发展地区经济强行引进环评不达标的高污染企业,导致周围居民权益受到极大损害。例如在长青镇事件中,因东岭集团旗下公司排放的污染物造成周围村民血铅含量严重超标,并导致多人因此丧生。

其次,政府为维护地区经济利益,在处理居民正常权益诉求中存在效率低下、偏袒污染企业的行为,加剧了民众的不满情绪,是“环境”冲突的推手。在众多环境冲突事件中,政府的角色一直被淡化。但实际情况中,政府在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绝大多数环境冲突的发生都会与政府的不作为或被理解为不作为息息

- 12 -

推荐第6篇:面对冲突教案

第五课 当冲突发生

第一框 面对冲突

政史地组 王英瑛

一、教学理念

教育要回归生活,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从学生能感知、体验的东西出发,延伸到对理论或道德认知的高度;引导学生在整理、反思已有经验与体验基础上,拓展、提升、指导其整体生活。

二、教材分析

第五课《当冲突发生》由《面对冲突》、《我们的智慧》、《校园不容暴力》三个框题组成,三个框题呈递进关系。

本课是以冲突解决为主题的。在相处中,学生之间发生冲突在所难免。冲突发展到极端就是暴力。目前中小学中的校园暴力不容轻视。辱骂,殴打,勒索,抢劫,这些暴行在校园里并不罕见,它给受害学生带来的创伤是深刻而长久的。令我们痛心的是,施暴者往往是稚气未脱的学生,他们中的不少也曾是受害者。当暴力行为发生后,它的实施者和承受者都是受害人,他们都需要帮助。所以这一课对解决学生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尤为重要。

三、学情分析

由于受年龄、阅历、能力的限制,在相处中,学生之间发生冲突是在所难免的,他们面对校园的冲突、矛盾,有的不知所措,让他们感知、体验冲突和矛盾,形成自己的道德认知,道德价值判断,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冲突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性。

能力目标:认识到生活中的冲突是难免的,错误处理冲突的后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错误处理冲突的危害性,学会理智对待和化解生活中的各种冲突。 教学重点:了解冲突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性。

教学难点: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冲突发生的原因和的后果。 教学方法:对话教学法、案例分析法。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搜集学校家庭中冲突的事例等。

2、学生准备:,学生课前思考并搜集学校、家庭中冲突的事例;编导、排演冲突剧目。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幻灯片

1、2)

教师:除了在家中偶尔与父母发生矛盾外,还会在哪些场合与哪些人发生冲突?(引出学生间的人际冲突)(幻灯片

3、4,时间3分钟)

(二)新课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5,时间1分钟)

2、检查预习(环节一)(幻灯片6,时间2分钟)

3、体验冲突:“头脑风暴”及小品表演,观看由小事导致同学间产生冲突带来的严重后果的事例和小品。(幻灯片7—9,时间3分钟)

4、小组合作探究:(参照导学案自学讨论6—8分钟)

5、师生互动,交流展示:(环节二)(幻灯片11,时间5分钟左右)

6、知识梳理,巩固记忆:(环节三)(幻灯片12—14,时间3分钟)

教师强调:人与人之间,同学间的冲突是在所难免的。小事情,小矛盾,小冲突如果不化解会带来哪些危害和后果呢?

7、(1)想一想:同学间的冲突矛盾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可能酿成巨大的危害?

学生:①人际关系的紧张;②造成身心伤害;③影响同学间的感情与友谊;④严重的还造成人身和财产的损害;⑤有的还要受到纪律的处分和法律的制裁„„

(2)思考:冲突矛盾难道只有不好的一面吗?与学生一起解读P47最后两段。

生:冲突矛盾如果处理得好,也有积极的一面,可以化敌为友,可以加深彼此的友谊。 (3)指导学生阅读“阅读角”后思考、交流:自己是否也有“不打不相识”的例子? 归纳强调:冲突只有处理地好,才能体现积极意义。

学生讨论:冲突矛盾有不好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是不是发生冲突页就所谓呢?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4)同学们是不是想过冲突为什么会发生呢?(分析冲突矛盾产生的原因) 学生答略:

教师归纳:性格好强,不肯服输;玩笑开过了头;以自我为中心;不他人作想;不讲诚信;见利忘义„„(幻灯片14)

(三)、课堂小结:学生小结,教师强调补充3点。

这节课我们体验与感知了同学间的冲突现场,合理推测了冲突的的严重后果,分析了冲突产生的原因,需要继续思考、学习,目的是寻找解决冲突矛盾的办法。

(四)、当堂检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提出问题:

小平认为自己今天倒霉透顶了,原来,中午放学的时候,小平为了早点回家,不小心撞翻了邻班一个同学的单车,那个同学骂了他几句,他也回骂了几句,要不是周围同学出面,他俩差点还打起来了。回到家里,妈妈又因为小平边吃。中饭边看电视数落了他几句,气得他也顶了妈妈几句,最后“砰”的一声把自己锁在房里蹬脚。 (1)小平处理冲突的方式可取吗?这样做有什么严得后果? (2)小平与同学、父母的冲突分别是怎样发生的? (3)作为同龄人如何巧妙化解与同学、父母的冲突,请你为小平支几招! (五)板书设计:

冲突产生的危害面对冲突冲突产生的后果

冲突产生的原因

推荐第7篇:项目冲突管理

项目冲突管理

所谓冲突,就是组织团队或队员为了限制或阻止另一部分组织、团队或队员达到其预期目的而采取的行为和措施。

项目管理专家把项目冲突和项目的生命周期结合起来,主要研究了如下三个问题: 在项目生命周期中主要冲突的平均强度。 在项目生命周期的特定阶段冲突的强度。 解决冲突的模式。

在上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的几种主要冲突如下:

1.人力资源的冲突:对有来自其他职能部门或参谋部门人员的项目团队而言,围绕着用人间题,会产生冲突。当人员支配权在职能部门或参谋部门的领导手中时,双方会在如何使用这些队员上存在冲突。

2.成本费用冲突:成本费用冲突往往在费用如何分配产生冲突。例如,项目经理分配给各职能部门的资金总被认为相对于支持要求是不足的,工作包1的负责人认为该工作包中预算过小,而工作包2的预算过大。

3.技术冲突:在面向技术的项目中,在技术质量、技术性能要求、技术权衡以及实现性能的手段上都会发生冲突,如客户认为应该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方案,而项目团队则认为采用成熟的技术更为稳妥。

4.管理程序上的冲突:许多冲突来源于项目应如何管理,也就是项目经理的报告关系定义、责任定义、界面关系、项目工作范围、运行要求、实施的计划、与其他组织协商的工作协议,以及管理支持程序等。

5.项目优先权的冲突:项目参加者经常对实现项目目标应该执行的工作活动和任务的次序关系有不同的看法。优先权冲突不仅发生在项目班子与其他合作队伍之间,在项目班子内部也会经常发生。

6.项目进度的冲突:围绕项目工作任务(或工作活动)的时间确定次序安排和进度计划会产生冲突。

7.项目成员个性冲突;这样冲突经常集中于个人的价值观、判断事物的标准等差别上,这并非是技术上的问题。冲突往往在源于团队队员经常的“以自我为中心”。

把握冲突的强度非常关键,这就像在一个经济模型中,你需要把握每种经济变量的权重,只有这样才能清楚每种变量对经济现象(事物)作用力的大小。下表反映了项目进程中,冲突源的强度。

1.与其他冲突源相比,在项目的进程中,项目进度冲突强度最大。项目进度冲突常因项目经理对这些部门只有有限的权力而发生。例,当项目团队需要本公司中其他团队来完成项目中某些辅助任务时,由于项目经理不易控制其他团队,这便导致项目进度不能如期推进。再如,当项目经理把项目的若干子项目、子任务承包给分包商来完成时,也会发生类似的情形。

2.从表中可以看出,项目优先权的冲突占据第二位。这种冲突之所以经常发生是因为项目组织对当前的项目实施没有经验,因此项目优先权的形式与最初的预测相比就可能发生一定的变化,同时把关键资源和进度计划进行重新安排,这也往往会遭到一些团队队员的强烈反对。

3.人力资源是第三位的冲突源。项目经理们常为人力资源方面的难以协调而遗憾,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经常要经受强烈的冲突。问题很明显,当项目团队需要某方面的专业人才,而职能部门难以调配时,人力资源冲突随即产生。

4.强度排在第四位的冲突源是技术冲突。通常,支持项目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技术投入和性能标准,项目经理主要负责费用、进度计划和性能目标。因为公司的职能部门通常只对项目部分负责,所以他们可能不具备整个项目管理的全局观念。职能部门常常会把技术问题推给项目经理来定夺,而项目经理会因为费用或进度计划限制而必须否决技术方案。

5.管理程序冲突在七种冲突破性源中列第五位。大部分管理程序的冲突几乎均衡地分布于职能部门、项目队员和项目经理等几个方面。在管理部门上发生冲突可能包括;发生在项目经理权力和职责、报告关系、管理支持、状况审查不同项目团队间或项目团队与协作方合作上的冲突。其中,项目经理如何发挥作用,如何与公司的高级管理层接触是管理冲突最主要的部分。 6.队员的个性冲突通常被项目经理认为是较低强度的冲突。在与项目经理的讨论中,他们认为,虽然人际冲突的强度可能不像其他冲突源那么高,但它却是最难有效解决的一种。个性争端往往也会被沟通问题和技术争端所掩盖。例如一个项目队员可能坚持与项目经理不一致的技术方案,而实际上,真正的争端是个性间的相互冲突。

7.像进度计划一样,成本费用经常是项目管理目标是否完成的度量标准。作为一种冲突源,费用排在最低。当项目经理与其他部门磋商,让该部门完成项目的一些任务时,费用冲突经常会发生。由于紧张的预算限制,项目经理希望尽量减少费用,但是实际执行者都希望项目在预算中扩大他的那部分。另外,引起费用增加的技术问题或进度调整也会引起冲突。

面对众多的冲突,项目管理专家提出了五种基本的解决模式:

回避或撤出:回避或撤退的方法就是让卷入冲突的项目成员从这一状态中撤离出来,从而避免发生实质的或潜在的争端。有时,这种方法并不是一种积极的解决途径。 竞争或逼迫:这种方法的精神实质就是“非赢即输”,它认为在冲突中获胜要比“勉强”保持人际关系更为重要。这是一种积极的冲突解决方式,比如在上例中,如果该团队队员据理力争,项目必定会以更好的技术方式进行实施。当然,有时会看到这种解决方式的另一种极端情形,用权力进行强制处理。例如,项目经理与某位队员就关于购买哪家原材料发生冲突,如果项目经理不顾原材料的质量和价格,强行命令要购买甲公司的,这时就会导致队员的怨恨,恶化工作的氛围。

缓和或调停:“求同存异”是这种方法的精神实质。这种方法的通常做法是忽视差异,在冲突中找出其不一致的方面。这种方法认为,团队队员之间的关系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通过寻求不同的意见来解决问题会伤害队员之间的感情,从而降低团队的集体力。尽管这一方式能缓和冲突,避免某些矛盾,但它并不利于问题的彻底解决。

妥协:协商并寻找争论双方在一定程度上都满意的方法是这一方式的实质。这一冲突解决的主要特征是“妥协”,并寻求一个调和的折中方案。有时,当两个方案势均力敌、难分优劣之时,妥协也许是较为恰当的解决方式,但是,这种方法并非永远可行。例如,项目团队的某位队员认为完成管理铺设的成本费用大概需要5万元,而另一个却说至少需要10万元,经过妥协,双方都接受了7万元的预算,但这并非是最好的预计。 正视:直接面对冲突是克服分歧、解决冲突的有效途径。通过这种方法,团队队员直接正视问题、正视冲突,要求得到一种明确的结局。这种方法既正视问题的结局,也重视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每位队员都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冲突,并愿意就面临的问题、面临的冲突广泛的交换意见。暴露冲突和分歧,才能寻求最好的、最全面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积极的冲突解决途径,这需要一个良好的项目环境。在这种方式下,团队队员之间的关系是开放的、真诚的、友善的。以诚待人、形成民主的讨论氛围是这种方式的关键。分歧和冲突能激发团队队员的讨论。

项目冲突的解决模式:

项目经理解决冲突的风格决定了他解决冲突的模式。从表中可以看出,正视是项目经理最常用的解决方式,有70%的经理喜欢这种冲突解决模式。排在第二位的是以权衡和互让为特征的妥协模式,然后是缓和(调停)模式,最后是竞争(或逼迫)和回避(或撤出)模式。在项目经理对冲突解决模式的态度方面,除了经常使用前两种(正视和妥协)模式之外,他们也经常把其他几种方式应用于与团队队员、主管上司、职能部门的冲突上。

相对而言,正视较多的应用于解决与上级的冲突中,妥协则常常应用于解决与职能部门的冲突中。正如平均冲突强度的数据指出的那样,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最可能给项目经理带来问题的三个领域是进度计划、项目优先权和人力资源。这些领域容易产生更高强度冲突,其中的原因是项目经理对影响这些领域的其他领域,特别是职能支持部门只能进行有限的控制。为了减少有害的冲突,应当在项目实际开始之前做好深入的计划。计划能够帮助项目经理在冲突发生前预计到可能的冲突源。

推荐第8篇:论冲突管理

摘要

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竞争异常激烈,企业中的冲突已无处不在,且形式多种多样,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冲突管理的研究, 对冲突有了新的看法,冲突已不再是一个贬义词那么简单,冲突并非全是坏事,那么冲突会对个人及企业产生什么影响呢,又应当如何进行合理管理呢。本文将从冲突本身的含义特征到对冲突的性质及不同性质冲突产生的不同影响、合理有效的进行冲突管理的方法研究以及冲突管理的重大意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关键词:冲突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冲突管理 一.冲突概述

有群体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冲突。冲突是无法避免的,现代社会处处充满了冲突。

冲突一词,如果仅从字面理解,似乎是贬义词,理解为对立、争执、对抗和暴力等,甚至将冲突与企业绩效下降和企业经营失败划等号。但在冲突管理理论中,所谓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的主体,彼此之间在某种程度存在不相容的行为或目标。除此之外,冲突也可以是一个行为主体因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方向的动机、欲望、需求、目标和反应同时出现,由于莫衷一是而引起的紧张情绪。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矛盾的激化。人在生活当作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冲突,如图书信和会议一样,也是一种沟通方式,只是它的形式比较激烈。

不过,这并不表示冲突频繁发生,且可以加以管理。冲突管理主要是指人际关系的冲突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组织冲突的消除、控制、激化和利用的过程。我们可以在冲突管理中学习,在冲突管理中取得进步。

二、冲突起因及类型

组织中无时不在或明或暗的进行着相互较量。冲突的表面原因是沟通不畅,单但实际上冲突的起因是错综复杂、多种多样的,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因素,即个人的个性特点、认识、价值观差异。不同的人背景不同、经历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甚至遗传因素也不同,因而他们的个性特征就不同、价值观不同、需求也不同,也就存在着人格差异。一方面是组织结构因素,如组织规模,组织成员的任务的专业化程度,任务分配的清晰度,职责明确的清晰度,组织信息沟通出现障碍,组织中的领导风格,组织文化,有限资源的分配,组织成员或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等。

冲突有很多种类型,按照冲突的冲突主体划分,可以分为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冲突;根据冲突的利益表现形式,可以把冲突分为真正的冲突、表面的冲突和潜在的冲突;根据冲突产生的原因,则可以将冲突分为利益冲突、观念冲突和目标冲突;按照冲突对象可以划分为现实冲突和非现实冲突。按照影响性质划分,可以分为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

二、冲突对组织造成的影响

在现实的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往往把冲突理解为暴力、破坏、无理取闹等一类的东西。冲突被看成是一无好处的东西。但最近以来的研究表明,对冲突应该有新的看法,也就是说,冲突并非全是坏事,冲突对组织的影响也不能一概而论。 人们的意见和看法大体可以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冲突具有危险性和破坏性,组织内一旦出现冲突,会造成两个人或两个组织无法在一起工作,于是阻碍或扰乱了正常的活动。其中代表性的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霍桑实验,霍桑实验所作的结论中就把冲突单纯看成是一种由于信息交流不善,人际间不能开诚相见,管理部门不能满足职工物质和精神需要所带来的破坏性后果。

另一派人则认为冲突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企业组织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消极破坏作用。适当的冲突加上合理的管理,将使企业组织具有活力,能够自我反省检讨、不断创新与进步;而不适当的冲突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导致企业经营效果变差。目前持此种观点的人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在企业运作过程中,冲突是作为积极因素还是消极因素存在,关键在于是否运用合理的管理策略。

二.如何进行冲突有效管理

面对冲突最佳的心理准备是千万记住重点在解决问题,而非评定对与错。如何对形形色色的冲突进行管理呢?根据冲突对组织产生的双向影响,管理者应该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相应合理的冲突管理方式,即激发建设性冲突,减少破坏性冲突,并尽可能促使破坏性冲突向建设性冲突转化。从而最大限度扩大冲突对组织的积极影响,避免或减小对组织的消极影响。

(一)防范破坏性冲突

破坏性冲突是指团队成员由于目标不一致导致的对抗(行为或情绪)。破坏性冲突又表现为企业组织冲突程度过高和过低两种状态,前者企业特征表现为分裂混乱、互相攻击和自私,后者则表现为停滞、缺乏新意。为了有效管理破坏性冲突,组织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1)预防措施--构建有效的冲突管理预警机制 1. 加强沟通

沟通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活动方式,是人们通过观念、知识、情感等信息的交换和行为的协调来促成彼此的理解、友谊与合作。沟通是强化企业冲突管理的有效途径,在企业冲突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组织与员工保持沟通交流,深层次了解员工的专业能力和个性特点、个人背景。结合员工们的个人因素,将对员工的工作匹配设计得尽可能的完善,以减少个体差异引起的冲突。同时,组织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娱乐活动或增加一起工作的机会来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员工们相互了解、适应与接纳,为避免员工之间的冲突创造条件。

2. 提高员工满意度

员工的不满情绪如果一直被压抑,那么一旦爆发就会有很大的破坏力,相互间的信任感就会被破坏,最终使组织的凝聚力、士气和共有的价值观遭到削弱。要满足劳动者的公平感,就要\"一碗水端平\",只要事情做得公平合理,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公开竞争。对组织内所有员工应一视同仁,消除歧视、偏见,避免员工的不满、嫉妒、猜忌与误会。以和谐的工作氛围来削弱环境给员工造成的压抑和不满,将大部分负面情绪消灭在萌芽之中,避免冲突发生的可能性。

3. 健全组织信息系统

健全组织信息系统,及时传达重要消息,使信息在企业内部流通顺畅,从而员工能及时准确的了解企业经营中的问题和经营目标,还能使大家都明确权责,避免工作模糊,产生冲突。避免信息系统不健全和不对称造成的冲突。 4. 提高员工心理素质

提高劳动者的心理相容性,宽容大度。即提高一个人对其他人的心理及行为发生排斥的自控能力。心理相容性提高了,则可以消除不理解,解决分歧,冲突即可避免。例如,一个慷慨大方的人,看不惯节省的人,认为对方\"小气\",其实,这只是心理个性上的差异,对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并五损害,因而根本不必指责对方,引起冲突。 (2)解决措施--构建有效的冲突管理化解机制 1. 正视冲突、解决冲突

可以让冲突双方直接会晤,使冲突的各种因素明朗化,通过坦率真诚的沟通和讨论来确定问题并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对错是非最后由冲突的双方自己来判断,指出实质,排除误会。 2. 帮助冲突双方转化

当冲突涉及双方的世界观、信念、理想、价值观等时,一时很难摆到桌面上来解决,这就需要分别进行教育和帮助,使双方换位思考,转变观点,这样做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急于求成,简单行事。 3. 通过沟通构筑信任

设立顺畅的不满议论渠道,对不满的最好方法就是进行疏导。组织通过使用内刊、告示栏、意见箱、专栏或集会演讲等办法组织和员工、员工和员工之间分享彼此的情绪和感受,让员工能够畅所欲言,达到更多的理解和信任,消除彼此之间的误会和过结。同时员工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尊重,感到自己在组织中的价值,激发其能动性和职业自豪感。从而使组织内上下齐心,共创佳绩。 4. 回避

回避的一种常用措施。让冲突双方回避,可以使用权威力量,这里的权威力量可以是领导、资历深的同事、或者长者,利用其对冲突的双方实行强制性分离或以命令的口气责令双方暂时性避开,通过时间来淡化情绪,然后再用其他方法加以解决、消除冲突。

(二)鼓励建设性冲突

建设性冲突是指组织成员目标一致,但实现目标的方法不一致。主要表现在创新性思维、变革的意愿、畅所欲言地交换意见。建设性冲突对组织起着积极推进的作用。有时组织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组织绩效低下、部属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等,这时绝对平静的局面已经不利于管理创新,这就适时进行适当建设性冲突鼓励了。

1.鼓励对立面。其中包括公开鼓励与沉默鼓励。公开鼓励指当众表扬新观点、新建议、新思想,并给带来经济效益的改革者当众颁发奖状和奖金。沉没鼓励是对一个成为对立面的员工不予批评、指责、回击,以暂不表态的方式进行鼓励。因为有的建议一时很难分清是非,不必简单下结论,过一段时间后,就能分清是非,也有利于别人提出更多的合理化建议。 2.分别向冲突双方提供必要的信息。对于认为计件工资好,与计时工资好的冲突双方,领导要分别向他们提供有关信息,让他们去参观学习,认清两种方式好在哪里,并鼓励他们分别试行,这会收到很好效果。

3.适当拖延解决冲突的时间,让冲突更加明朗化。当解决冲突的时机还不成熟,不妨让冲突继续发展下去,等到较为明显时再着手处理。但管理者要注意:(1) 绝不能对冲突的双方都表示自己的支持;(2) 要控制冲突对工作的危害程度;(3) 必要时安排好弥补工作。

4.人事调整。适当的人事调整可以刺激建设性冲突的产生。例如,(1)改变组织文化;(2) 引进外人或重用吹毛求疵者运用沟通;(3) 重新构建组织。这样一来,一些原来掩盖着的冲突就会暴露出来,从而推动每个人的反应有迹可寻,再根据不同类型的人找出应对之道。

四、冲突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管理活动过程中冲突是必然的,管理就是要不断地解决这些冲突。掌握合理有效的冲突管理方法,当一个组织内冲突过多时就应该预防和减少冲突,当冲突过少时就应该鼓励冲突。有效对组织内各类形式的冲突进行管理,一方面可以避免破坏性冲突给组织带来的危害,如人员内部矛盾激化可能对员工自身情绪产生极大影响,致使许多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甚至感情都白白浪费掉。工作绩效不佳,团队合作困难,组织效率低下,影响工作任务完成,甚至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又可以利用建设性冲突提升组织创造性,给组织注入新思想新方法,改善组织运作方式,激发员工积极性,有利于组织的可持续性发展。 正确认识冲突,合理进行冲突管理,必然会推动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⑴杜鹏.《冲突管理》.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 2002, (02) ⑵田红云.《冲突管理》.管理与财富 , 2003, (06)

⑶杜宇.《冲突管理研究中的冲突定义》.社会心理科学 , 2006( 03)期 ⑷孔冬.《管理冲突与冲突管理》.经济与社会发展 , 2004, (03) ⑸曾鸣晓.《冲突管理的战略选择》.企业改革与管理 , 2004, (06) ⑹沈仲丹.《团队内的冲突管理》.江苏商论 , 2004, (12) ⑺罗明忠.《基于冲突管理视角的民企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 2005, (06) ⑻李元勋,邢海军.《如何有效地进行\"冲突管理\"》.人才资源开发 , 2006, (12) ⑼刘凤英,姜蕾,江世英.《组织内部冲突管理策略探究》.商场现代化 , 2006, (26)

推荐第9篇:浅谈企业内部冲突

浅谈企业内部冲突

姓名:李智锋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班级:2015硕士管理班 学号:2013203808

一、引言

冲突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也处处存在,并贯穿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后现代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多的团队、组织和企业注重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不同意识形态碰撞的表现形式,冲突不可避免地出现在团队、企业的内部管理中。

本文以探讨冲突为主题,大量参考相关文献,对冲突的定义、类型、产生原因,及其形态、影响做出一个精要的概括,同时也对冲突管理、冲突的处理方式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希望本文能对后来的读者和研究人员有所启发,进而推进团队和企业的内部管理。

二、正文

2.1 冲突的定义

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冲突有达成一致的定义。(Thomas,1976)。 国内的学者 樊富珉将冲突的特征总结为三个方面:1)冲突是一种对立的行为,冲突来自互不兼容性。2 ) 冲突是一种主观感受。“知觉到(perceived)”是冲突的前提。3)冲突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可以在建设性和破坏性之间转换

对于国内的研究,对先前研究中学者们对冲突所下的定义加以总结。在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按照不同意见、负面情感、恶意妨碍三个方面对冲突的定义进行分类, 共总结出关于冲突的七种定义,从而画出了这样一个图其中 D代表从“不同意见”单方面定、义冲突(认知冲突、任务冲突);NE 代表从“负面情感”单方面定义冲突;I 代表从“恶意妨碍”单方面定义冲突; D,NE代表从“不同意见”和“负面情感”双方面定义冲突,以此类推。

2.2 冲突的类型

下面归纳了有关冲突的文献,各个不同领域的学者们依据不同的侧重点和标准对冲突类型进行了不同划分。这里综合总结了其他学者对于冲突类型的研究,以便对冲突有更明确的认识,具体总结见下表:

冲突导致的后果包括良性与恶性两种,据此可以将冲突划分为建设型冲突和破坏型冲突。

A.建设型冲突

组织成员拥有一致的追求目标与价值观,维护团队利益,对组织中现存的不合理之处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建设型冲突的作用是预警与提醒,既有利于发现组织中存在的权力失控、机构臃肿等不良现象,还能够促进组织内不同观点的表达与争论,刺激与提升团队创造力,有利于开展良性竞争。

B.破坏型冲突

组织成员由于在思想及目标等方面不一致,分配资源和利益时产生矛盾,造成内部出现抵触、争吵甚至攻击等破坏性行为,损害组织效率,并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最终影响组织发展。破坏型冲突形成了组织内部的恶性竞争,严重浪费和破坏了组织资源,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削弱了组织凝聚力,从根本上阻碍了组织目标的顺利完成。

这里重点提出的是“建设型冲突”和“破坏型冲突”,其中,“建设型冲突”属于企业内部正常的冲突,它有利于企业对当前决策的反思、改良和完善,是良性冲突;但与此同时,“建设型冲突”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成为“破坏型冲突”,这与冲突管理的处理方式有着最直接和最相关的联系。不合理的、负面的冲突管理方式将会使的“建设型冲突”变成“破坏型冲突”,从而对企业的内部管理、自身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阻碍企业实现战略目标。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之一,所以这里被重点提出来。

2.3 冲突的原因

当学者们对企业内的冲突有了一定程度的深入研究时,他们发现冲突产生的原因多样,既有直接和间接,又有主观和客观。著名行为科学家杜布林运用系统的观点来观察冲突问题,提出了冲突的系统模式,如下图:

2.4 冲突的形态

2.4.1 冲突升级

冲突升级是指整体上冲突强度的加剧,和指出这种加剧具有以下特点①对策由轻微到严重②争论的扩大化③各方更加投入到冲突之中④目标转变,从追求自身利益到破坏或惩罚对方。

冲突升级有许多不同的演进路径,这里总结了三种社会冲突升级的模型。①“进攻者一防御者模型”,描述的是一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主动扮演进攻者角色,从而将彼此置于冲突之中的过程。②“冲突螺旋模型”,描述的是由于行动和反应之间的恶性循环而引起的冲突升级,其中包括报复性螺旋和防御性螺旋。这是最为典型的一类冲突升级模型。③“结构变化模型”,描述的是心理变化、群体变化以及冲突各方周围团体的变化等引起的冲突升级。这三种模型之间互为补充,每一个模型可以从某个角度来理解冲突升级。

2.4.2 冲突消减

冲突演进的另一个方向是冲突消减,即一方或双方开始采取一定的行动来表明他们愿意停止相互对立行为的过程。这里应注意,冲突消减并不是冲突升级的反面,也就是说,消减不可能回归到冲突开始时的状态。和冲突升级比起来,冲突消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尚未引起人们充分的注意与重视。

随着时间的流逝,冲突各方开始觉察到冲突的高成本,冲突双方的愤怒也开始平息,另外冲突会导致双方身心俱疲,冲突各方也会对最初的冲突目的进行反思,等等这些都有可能使冲突消减。另外,认为在不会被看作懦弱和导致对方进一步侵略性进攻前提下,一方的让步和妥协也可能使冲突消减。如果双方通过发出对对方表示友好的信号并采取一致行动,也很容易缓解双方之间的紧张气氛,使冲突消减。

2.5 冲突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企业管理团队间产生冲突,会造成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冲突会造成的积极影响为:促进问题的公开讨论;促进问题的尽快解决;提高员工在组织事务处理中的参与程度;增进员工间的沟通与了解;化解积怨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相关能力。冲突的消极影响为:导致员工不能参加某些重要问题的研究与处理;在组织内部造成不满与不信任;导致员工和整个组织变得封闭、孤立、缺乏合作。在进行领导团队的冲突管理时,一定要引导和发挥冲突的积极影响,最大程度上规避冲突的消极影响。

任何组织都存在冲突。冲突与认知适应性、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之间呈现出一种倒“U”形关系:企业内低水平的冲突,导致管理者更为专制、个体之间态度冷淡,陷入群体思维陷阱和企业低效率;冲突水平过高,则影响个体对信息的识别、分析和评价能力,也引起企业低效率;比较适当的冲突水平,冲突双方将寻求和整合信息,并考虑更多的替代选择,从而提高企业效率。 在满足一定条件时,企业内冲突可能以建设性方式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处理冲突的方式

2.6 冲突管理

冲突管理理论主要建立在Blake和Mouton所提出的管理方格理论基础之上。该理论依据双重关心维度将冲突管理划分为五类:合作、竞争、折衷、调和以及回避。每一种冲突管理风格都有其适应的情景,而合作型冲突管理最适合解决复杂的非常规型任务。

冲突管理是在分析产生冲突双方不同行为意向以及冲突中实际行动基础上,从冲突形成内在规律、应对策略和方法技巧等入手,对冲突进行有效管理。管理目标是通过缓解破坏性冲突和激发建设性冲突,在企业内部维持一定水平冲突,增强企业适应能力和变革能力,达到企业绩效最大化。Rehim认为,冲突管理具有三个职能:(1)防范大规模破坏性冲突发生,避免不必要的冲突;(2)最小化已经发生冲突的潜在损失,减少破坏性冲突影响;(3)界定和分析冲突的实质内容(目标、利益、价值、程序等),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这需要利用策略方式达成冲突各方接受的协议,并采用适当方法控制或转化冲突方向、水平或属性,充分利用冲突正效应,将冲突维持在适当程度。

2.7 冲突的处理方式

早在1977年,Thomas 在关心自己利益和关心他人利益的基础上,提出了冲突处理的五种策略:回避、竞争、忍让、合作和妥协。

本文参考了相关文献,根据Thomas 冲突处理策略模型 ,以关注自身利益、关注他人利益、关注任务完成三个维度为核心,形成以下六种冲突管理(图 2)。其中,关注自身利益的愿望依赖于追求个体目标的武断程度,关注他人利益与关注任务完成的愿望取决于合作程度。

1.合作型冲突管理方式(这是本文推荐的冲突处理方式)。这是完全理性、充分合作的个体之间共同决定寻找最优策略而采取的行动,其形成关注自身利益、他人利益与关注任务完成的双赢局面。这种方式有助于个体对任务的共同关注,对解决方案进行积极信息搜寻和参与沟通,帮助员工同上级达成高水平管理关系,在提高企业效率的同时提升员工对企业的承诺,使冲突向着有利于企业效率方向发展。

2.折衷型冲突管理方式。这是冲突方互相让步达成某种妥协以满足各方部分利益的方法。折衷行为属于一种适度合作,能够综合权衡他人观点,从而获得更好的建议。 折衷方式适用于冲突双方力量均衡情况下,时间紧、任务急并希望对复杂问题取得暂行的解决方法或权宜之计时。

3.竞争型冲突管理方式。个体竞争情形下,为追求自身利益,以战胜对方为目标,无视他人利益、企业目标与企业绩效的实现,容易造成员工、部门将时间和精力聚焦于冲突获胜而忽视企业目标。只有需 要对重要事件做出迅速处理,或需要采取不同寻常的措施时,竞争型冲突管理方式才适用。

4.服从型冲突管理方式。关注、迁就对方利益而牺牲自身利益做出让步,重视双方关系维持而不是竞争,不得已而唯命是从,是一种委曲求全成就别人、极其被动的顺从策略。除非管理者认识到冲突根源在于个体的人格素质,且错在自己,为降低冲突紧张程度,可临时采用这种方式;或者当争议问题不很重要,不影响工作任务的完成,服从型冲突管理方式才适用。

5.回避型冲突管理方式。这种冲突管理方式在工作问题上抱有退避的态度,在工作过程中体现不出自己的贡献,同时影响员工满意度,加剧关系冲突,影响企业绩效,无法实现冲突的有效管理。当冲突内容或争论问题较为次要,或只是暂时性、不值得耗费时间和精力来面对这些冲突时,需要重点考虑此管理方式;在冲突呈现期和冲突结果期,当冲突双方情绪极为激动而需要时间恢复平静时,或当付诸于行动所带来的潜在破坏性有可能超过冲突解决后获得的利益时,该管理方式可能更为有效。

6.强制型冲突管理方式(这是本文所不推荐的管理方式)。这是一种具侵略性的冲突管理方式,以关注自身利益、无视他人利益为特征,通常使冲突强势方或垄断方获利。 如上级处理下级的冲突时,经常利用权力,使用解雇、降级、扣发奖金等威胁手段;而在处理同级人员时,则设法取悦上级以获得上级支持来压迫对方。因此,采用这种管理方式将会出现负面效果;一般在考虑企业长期生存与发展的特殊情况下,解决目标冲突时采用。

三、结论

与大多数的影响因素一样,冲突作为一种普遍而特殊的管理现象在企业管理中并不可消除,但是我们可以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将冲突引向可以促进企业管理进步的结果发展。

即便如此,目前,大多数的团队和企业对“冲突”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解,认为“冲突”就等同于内部管理崩坏的表现。然而,这种想法是片面的、狭隘的,不利于团队、企业管理的长远发展。冲突按照性质来分,可以分为“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其中,“破坏性冲突”会妨碍企业内部的管理,而“建设性冲突”则相反——它对企业的内部管理能起到促进、改良、完善的作用。

另一方面,处理冲突的方式也会对“冲突”本身以及企业内部管理产生巨大影响,如:合作型冲突管理方式有助于个体对任务的共同关注,促进团队内部的有效沟通,使冲突向着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方向发展;而强制型冲突管理方式则关注自身利益,无视团队内部他人的利益,这将会使得冲突往负面的方向发展,给企业和个人带来更严重的影响。

对于这些文献中所提到的关于冲突的处理方式,我认为是足够完善了,但我想在次基础上提出一套企业对于冲突的处理的管理流程(以时间轴为基点),鉴于本人知识面有限,因此在这里,只提出了基本构思:

A.

在冲突发生前:建立并完善针对企业内部的冲突管理制度,在企业文化中引入“冲突”的概念,以便在企业内部树立良好的“冲突观”,正确对待冲突。

B. 在冲突发生时,管理者应当拥有良好的管理和协调能力,并较快地判断出冲突的性质(良性冲突/建设型冲突、恶性冲突/破坏性冲突),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策略。在此过程中管理者应当以采取合作型冲突管理方式为主,避免/杜绝使用强制型冲突管理方式,防止冲突演化成矛盾。

C. 在冲突发生后,企业内部应当建立并完善冲突反馈制度,调查并了解冲突处理后的结果,并对该冲突的成因、处理方式、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记录在案,以便管理者在遇到同类型的冲突时能够有所参考。

综上所述,冲突以及关于冲突的管理应当受到团队和企业的重视,将其作为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模块,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进行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苏京.基于绩效提升视角的企业内部冲突管理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2.清平.现代企业的新型管理模式:冲突管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10月号 3.蒋立剑.企业组织中的人际冲突管理[J].现代商业.2008年第15期

4.邓汉慧.现代企业中员工冲突管理[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年第3期 5.王海州 毕海艳.企业领导团队成员冲突管理研究[J].品牌.2015年7月号 6.王草.冲突管理中的有效沟通方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年第10期 7.刘炜.企业内部冲突管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李明 万涛.管理团队冲突辨析及其冲突管理有效性研究[J]价值工程.2012年第22期

9.陈晓敏 陈同扬.冲突管理倾向对团队成员交换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第11期

10.于静静 蒋守芬 赵曙明.冲突管理方式与团队学习行为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交互效应研究[J].科学进步与对策.2015年第11期

11.邬宏传 戴备军.试论企业组织机构的优化问题[J].企业管理.2006年第6期 12.李艳红 卢岩.企业管理团队冲突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者

13.郑丽艳.试论组织冲突及管理[J].商业经济.2015年第5期

14.尹哲.冲突管理中的第三方及其地位和角色[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第3期

15.于静静 赵曙明 蒋守芬.基于雇佣关系视角的冲突管理行为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年第9期

16.陈瑜 陈婧婧.企业内部冲突综述[J].现代营销.2014年第5期 17.李金英 白丽君.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18.蔡明洪.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分析[J].人资社科.2014年第4期

19.刘涛.企业管理模式演化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20.张文辉.论集体主义价值观下的人本管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4月号

推荐第10篇:团队冲突处理

在日常团队建设中,HR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团队冲突问题,如团队成员间的不配合、争吵、互相推诿责任,个人利益和团队利益之间的冲突、个人或团队间利益纷争等。那么,请问:

1、你们曾经碰到过哪些团队冲突问题?请举例说明

2、具体你们是如何处理的?请分享成功经验

解答:团队冲突实际上包括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冲突、两个以上团队成员之间的冲突、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冲突,只是不涉及成员自身的个人冲突。结合自己所遇到的团队冲突,现简要回答话题的两个问题。

1、曾经遇到的团队冲突问题。

在近20年的职业生涯中,可以说,任何时候、任何公司都存在着团队冲突。冲突较少和气一团时,老板或上级领导会有意无意制造冲突;冲突较多时,他们又会出来强调要减少和控制冲突,似乎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左右和操控公司的冲突动态平衡,平衡的标准是靠他们的感觉来把握的。现将我遇到的团队冲突简要罗列如下:

(1)董事长与公司党支部书记的冲突。我毕业后的第一家公司是大型国有企业,董事长兼总经理掌管着公司的实权,公司党支部书记兼公司副总经理,主要管理公司的行政后勤工作。在他俩部下,是各自聚集着自己一帮“亲信”,这些亲信都希望某朝趁着他俩的权势向上能够升职加薪。然而,在一般情况下,董事长都占据着上风,由于他掌握着实权,可以支配资金的动向、人事的升降、项目的批准等,在大会小会上,都会有意无意批评党支部书记,打压书记的士气,树立自己的权威。最终,书记调走省政府做官员,董事长在公司独大。

(2)总经理与副总经理之间的冲突。这个冲突,我在曾经服务过的几家公司都遇到过。国企这家的总经理由于是董事长亲点的接班人,有博士后的文凭,更有到地方政府当副市长的经历,公司原来受器重的副总经理则只能看到眼里、恨在心中,不得不通过政府关系到省内的某市当了副市长;有一家港资企业,总经理与副总经理为某些重大事情意见相背,甚至越来越升级,发展到二人打架动粗的地步,最后以总经理不得不辞职走人;另一家民营企业,副总裁由于是空降,但与老板有老乡加同学的关系,加之能力确实了得,写得一手好文章,而且当地政府关系较硬,能够帮助公司处理不少棘手事,但公司里靠技术、能力、业绩成长起来的分公司总经理们就对其有些不服,时常当面或背地里奚落副总裁,相互之间也指使下属故意不配合对方的工作,不过,这种冲突由于董事长看到心里,只要不过分也不会追究,他们处得相安无事,算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只要工作搞得好,相互让一下也无所谓了。

(3)部门之间的冲突。这主要体现在生产部与品质部、生产部与销售部、行政人事部与所有部门之间的冲突,因为产品质量、员工问题、薪资福利等问题出现你推我挤、互相找荐的现象。有一次,生产部提出了53个问题给行政人事部,内容包括行政人事部各个方面工作没有做到位的问题,并且直接CC了公司各部门和副总、总经理,这让行政人事十分尴尬,如果以牙还牙,找出生产部几十个问题给予还击,显然是不明自的,更会让高层认为行政人事部心胸狭窄、不胜大事。最终,行政人事部组织部门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反省53条,找出了解决办法,并迅速组

织实施,但最终并没有将实施情况反馈给生产部,生产部也没有穷追猛打,此事就到此为止、不了了之,此后,两个部门也算相处无事。

(4)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之间的冲突。记得有一位员工,公司欲派其到非洲的埃塞俄比塞开拓产品市场,但当时该国正在举行骚乱,不少外国人士均纷纷离开该国,该员工经过与家人协商,决定不愿意前去,然而公司的意见也是坚决的,于时,只好协商离职。

(5)工作职责不清的冲突。记得有一位HR的同事,由于能力突击、工作经验丰富,担任着公司培训主管的职位,平时工作出色。然而,公司要开展6S、职工代表大会、ISO等工作,这些工作显然不属于培训主管的职责范围,但是公司经过协商,在目前暂时找不到合适人选的情况下,要求由该主管兼任这些工作,虽然多次表达不愿意接受,但由于“人在屋檐下,哪有不低头”,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些额外的任务。

(6)利益争议的冲突。在我服务过的二家公司里,每月奖金和年终奖都给予各部门不同系数,系数高低直接决定了部门奖金总数高低,在奖金系数决定的过程中,部门负责人之间讨论、争论甚至争吵激烈,互不相让,甚至互相抵毁,最终还是由公司高层来“和稀泥”了事。

(7)干部之间的冲突。我曾经处理过一起两位女线长之间的冲突,两条线存在着上下工位的关系,本来就积攒着平时的质量争议,她们之间性格不同,一个心直口快、脏话粗话不少,另一个心胸狭小、得理不饶人,当天又因为对共同喜欢的一个男同事起了口角,于是大吵大闹,甚至最后还动起手来,引起两条线的员工看笑话,严重影响生产秩序和公司形象。我经过了解,最终按照公司相关规定给予她们各记大过1次、扣发奖金200元、当天写出深刻检讨、经过其他劝解让那位男同事离开了公司,第2天我请她们俩共进晚餐,于轻松和谐气氛中握手相笑,真是不打不相识,一直到我离开那家公司,她们的关系都保持得很好。

(8)员工之间的冲突。曾经处理过一名员工因为长相“不男不女”,声音“不女不男”,旁边同事奚落和攻击人身,于是回骂之,但别人先动手,他于是还之,到人事部门处理时,经调查了解后,给予奚落者、先打人者记大过一次,“不男不女”者安静回岗位上班。此等冲突,怪象丛生,不足为奇。

(9)……类似的团队冲突,时刻都在我们身边发生,不胜枚举。

2、处理团队冲突的一些建议。

虽然,在上面列举的冲突中,我简单列举了一些零星处理措施,但并不系统,也不完善,下面,我想提醒一下在处理团队冲突需要注意的事项。

(1)正确认识冲突。在处理团队冲突时,处理者要引导冲突各方正确认识冲突,不管是因为资源分配不公、工作目标有别、职责权限不清、权利地位争议、交流沟通不畅等原因引起的冲突,都要认清冲突的原因,更重要的要认识到各方原则上是没有区别的,都是为了公司整体利益着想,只是使用的方法和步骤不一样,从而通过协商,争取让冲突各方适当让步,达成协议。

(2)引导相互倾听。冲突处理者要引导冲突各方养成认真倾听对方意见、理由的阐述,只有了解对方的过程、方法,才可能了解到“对方也是有一定道理”,最后才能相互妥协。

(3)完善职责和JD。公司各项管理制度、部门职责和各岗位的JD,公司一定要定期组织讨论、修改、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那些因职责不清、量化不够带来的任务重叠或任务空档引起的争议。

(4)出台冲突处理制度。冲突不可怕也不必怕,怕的是冲突来了才临时抱佛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需要预先根据可能出现的冲突制定处理办法、流程,并在处理过程中不断完善。

(5)提倡内向型思维。在公司内部,公司高层一定要利用大小会议,宣导提倡“内向型思维”,即:凡事均与我有关。任何部门任何个人工作出了问题都应该从本部门本人角度考虑该如何改善、如何出主意、如何给予帮助,绝不可有半点指责、看笑话的表现,若如此坚持,团队冲突将控制在较少范围。

(6) 善于控制冲突。团队冲突很少时,公司高层可能会担心,会不会大家抱困忽悠,于是,高层们就会强调部门间利益区别、加大对部门绩效考核、设置专门督查人员等方式来适当增加团队冲突,此“鲶鱼效应”也;团队冲突较多时,也会影响到团队的业绩,高层们就会强调部门间相互依存性、冲突将带来何种损失、明确部门职责、培训交流沟通技能等方式来降低团队冲突。他们会让团队冲突控制在他们掌握范围内,此乃高人也。

(7)预防冲突是高手中的高手。我们常说,能处理解决问题的是高手,能预测或预防问题出现的高手中的高手。如果能够准确预测到某个团队冲突即将以什么方式、什么规模、什么等级、什么时候出现,那解决的方法就可以提前预案,届时能够“面不改色、心不乱”。如果希望该团队冲突发生,也因为知其发生的种种情况,也可以适当提前干预,让其发生在可控范围之内。若能达到如此逢源境地,实属高手中的高手,我们HR者是不是都想如此呀?

3、一点提醒。

不管我们怎么分析、预判团队冲突,但它们始终都会发生,有时并不会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经过处理这么多的冲突事件,我认为处理者的心态最为关键,要知道,如果处理好一个团队冲突,公司或团队就会前进一步、工作就会改善一些,所以,小小提醒如下:面对冲突、冷静对待、认真倾听、全面分析、公平公正、统一目标。

第11篇:冲突是什么学习心得

冲突是什么学习心得 1.从课程中你学习到了什么?请至少阐述三点?

1.冲突分思维、共识、行为三要素。2.解决共识冲突的最好方式是习惯性。建立经常性的联系,使之习以为常,才能不使沟通显得突兀。 3.课程认为,解决由竞争资源有限引发的冲突,最好的办法是把注意力放在表现较差的员工身上。 4.课程认为,化解因评价和奖惩不公引发的冲突的最佳方式是将有限资源最大化。比如对于考核成绩在60到100分之间的员工分等级给予奖励。

2.通过课程的学习,哪些方面可以与实际业务工作结合?下一步您将如何行动?

化解冲突在实际工作中非常重要,在合理运用课程介绍的诸多方法的同时,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最重要的是要善解人意,简单地说就是投其所好,不计较。再或者以最小的沟通成本换取最大的沟通效果。

3.您感觉课程还可以从哪些方面优化?

很好!

第12篇:社区冲突理论

长期以来,社会学者对社会冲突的研究主要是着眼于整个社会,至1957年,美国学者J.S.科尔曼发表《社区冲突》一书,开始在地方社区范围内研究社会冲突。

科尔曼认为,社区冲突的根源有 3个方面:①经济争端;②政治争端;③价值观的冲突。在某些社区里,这三方面的争端可能会重新激起群体间已暂息但却是根深蒂固的对立意识。在这种场合下,争端更可能导致冲突。他强调指出,导致社区冲突的各种事件会互相强化,在冲突之初就必须制止这种恶性循环。

继科尔曼之后,美国学者W.A.葛木森于20世纪60年代研究了新英格兰18个社区的54起争端,他将这些冲突逐一区分为积怨的冲突和常规的冲突。积怨的冲突的特点是不择手段,常规的冲突则使用的是公认的政治表达手段。他发现,积怨的冲突与政治上的不稳定密切相关,积怨社区里对立者之间认识的程度一般都比常规社区的低得多。他由此断言:①政治上控制的转移会引起结构性的紧张而趋于积怨冲突;②社区整合程度低(即对立者之间认识程度低)会导致更多的积怨冲突。但许多常规社区是相当沉闷和停滞的,而淤积怨社区则属于最有生机的社区之列,它们具备促进社区发展的有利条件。

其后,美国学者桑德斯把社区权力结构的研究也置于社区冲突的研究范围之内。他在《社区》(1975)一书中提出,任何一个社区的冲突都包括以下3个要素:对立的关系、不同的权力分配以及社区居民的某种激烈的情绪。社区的冲突,则因对立关系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他还把社区变迁与社区冲突联系起来,提出要了解社区变迁,就必须了解社区冲突。

第13篇:第五单元 冲突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泱翔中心小学

第五单元 冲突

单元备课:

这单元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家庭、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些文章多数写少年儿童的故事。

《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生字: 鬻 y ù 誉 y ù 鹬 y ù 蚌 b à ng 啄 zhu ó 箝 qi á n 喙 hu ì 正音字:舍:在本文中读 sh ě ,不读 sh è 即:读 j í ,不读 j ì 作家:

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作有《韩非子》一书。 刘向:西汉末年的经学家,相传他校订、整理了《战国策》。 作品:

《韩非子》,作者韩非,现存 55 篇,宣传法家思想的著作。书中很多篇章都运用寓言故事来形象地说理,有很强的说服力。

《战国策》,相传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本书内容丰富,但虚构成分多,文学性很强。

2.能力目标

能熟练朗读并背诵全文。掌握一定量的文言词语的含义。 3.思想情感目标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难点:对寓意的理解及运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矛与盾》

- 56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泱翔中心小学

多,被人们收集在《韩非子》里。(出示课件)

板书设计: 矛与盾

(锋利)矛-------------盾(坚固)

自相矛盾

(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

《鹬蚌相争》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一)历史故事引入。

战国时期,赵王要出兵攻打燕国,苏代以一则寓言故事打消了赵王这个念头。这则寓言故事和两种小动物有关。

[设计意图: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先生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都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发展。”以历史故事引入,能吸引学生注意并激发学习兴趣。]

(二)出示图片,认识鹬和蚌。1.出示鹬的图片。 (1)板书:鹬。

(2)指导学生观察图,看看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

(3)指名说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鹬的嘴巴又尖又长) (4)师简介鹬的生活习性。 2.出示蚌的图片。

(1)指导观察,说说蚌有什么特点。(蚌有坚硬的外壳儿) (2)板书:蚌。

[设计意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对鹬和蚌的动作描写准确生动,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画,了解鹬和蚌的外形基本特点,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有助于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揭示课题,猜想质疑。1.揭示课题,齐读。

2.根据课题猜想,你了解到什么?(鹬和蚌相互争吵)

- 58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泱翔中心小学

规律。] (3)指导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感受鹬蚌相争的激烈场面。 (4)师生分角色对话,再现鹬蚌相争的激烈场面。

[设计意图:通过分角色朗读,体验争吵的激烈场面,培养语感,领悟故事蕴涵的深刻道理。]

(二)品读第四自然段

(1)在师生共同表演时顺势理解“相持、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2)辩论:你觉得鹬和蚌到底谁厉害呢?

[设计意图:低中年级学生认识事物具有形象性、浮浅性、情感性等特点,在表演中观察辩论,既让学生理解了词语,又让他们有所思考。] (3)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揭示寓意。

1.小结:鹬和蚌就这样相持着,谁也不让谁,直到彼此都筋疲力尽,最后都被渔夫捉住了,这就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板书:渔翁得利)

2.齐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品读理解课文、分角色朗读体验鹬和蚌相争的激烈场面这几个环节,揭示寓意已经水道渠成。]

四、回归文本,总结升华 1.齐读课文。

2.思考:此时此刻,你就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心里会怎么想?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故事已经有了全面的认识,明白了故事所蕴涵的道理的基础上,让他们迁移运用,站在历史人物立场上思考问题,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寓言的主题得到升华。]

3.总结拓展:你们看,这就是寓言,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让人明白深刻的道理。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说说你曾经读过的寓言故事。

4.老师这有一本《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现在赠送给大家。课后大家可以去读一读,多读这些故事,你会变成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外一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

- 60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泱翔中心小学

利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后来曾加入意大利社会党。所写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描写学生生活,带有感伤情调,其他作品有《公共马车》、《工人女教师》。

二、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按要求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办法进行自学。 (3)认识生字,掌握字形。 2.指名读课文。

(1)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一味:单纯地、一个劲儿地。

迸出:指由内而外地、突然地、不能抑制地发出。 瞟:斜着眼睛看。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后悔不该这样。 啜泣:抽噎,抽抽嗒嗒地哭。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与同桌合作读书,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叙利奥为了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瞒着父亲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坚持抄写签条,虽然被父亲误解、冷淡,依然坚持着。)

2.围绕着叙利奥帮助父亲抄签条这件事,课文写了哪几部分的内容?请你划分出本文的段落层次。

3.学生汇报。 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叙利奥要帮父亲抄签条,父亲不同意。(1—4自然段。) 第二部分:叙利奥瞒着父亲抄写签条。(5—24自然段。) 第三部分:父亲了解了事情的真相。(25—30自然段。)

四、分组分部分熟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 62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泱翔中心小学

微减轻父亲的疲劳。对,这样做对!”

从“恳求”体会出叙利奥的心里非常难受,委屈。从“更重要,对,这样做对!”体会到叙利奥把帮助爸爸做事,减轻父亲的疲劳看成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且心中还十分肯定自己的做法是对的。说明他很体谅父亲的辛苦。

句子⑥又过了两个月,叙利奥继续夜夜工作,白天疲倦不堪;父亲见了儿子,仍旧动怒。最伤心的是父亲对儿子渐渐冷淡了……叙利奥看到这个样子,伤心得不得了。

从“夜夜”体会到叙利奥这样工作,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难以忍受的。

从这句话中我们还能体会到父亲的冷淡,使他伤心到了极点,可为了帮父亲,他仍旧没有为自己辩解。

句子⑦可是一到十二点钟,这个决心不知不觉又动摇了,好像睡着不起来,就是逃避了自己的责任,偷用了家里的两角钱一样。于是他忍不住仍旧爬起来。

追问:你是怎样理解“好像睡着不起来,就是……偷用了家里的两角钱一样?” (叙利奥把帮助爸爸工作看成了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不干,就是对这个家的不负责任。)

句子⑧叙利奥听了心里像刀割一样……父亲确实不爱他了,眼里已经没有他这个人了。“啊,爸爸!没有您的爱,我是活不下去的!——无论怎样,请您不要这样说。……

追问:请你想象体会,什么是刀割一样?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叙利奥此刻已是伤心欲绝,他是那么爱他的家人,同样他也需要父母对他的爱。) 2.叙利奥受到父亲的责骂,冷落后是否停止了工作呢? (没有,习惯的力量,为爸爸分忧的信念使他半夜又起来。) 追问:叙利奥为什么要偷偷地做?不告诉父亲呢?

(因为父亲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不要。你应该用功读书,功课是你的大事情,就是一个钟头,我也不愿意占用你的时间。“父亲很爱叙利奥,如果叙利奥告诉了父亲,父亲不会让他做的,他也就帮不了父亲了。)

3.叙利奥是在什么情况下帮助父亲工作的?

家里的生活很清苦。一家人的生活全压在父亲的肩膀上。他白天在铁路上工作,晚上又从别处接了文件来抄写。工作很辛苦,父亲常常诉苦:“我的眼睛似乎坏起来了。这样的夜工,会缩短我的寿命呢!” 叙利奥心疼父亲,想为他分担一些。

- 64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泱翔中心小学

二、学习课文

1.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熟读课文,回答问题: A 你怎么样看待幼龟遭难这件事?

B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C 通过学习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自然有自然的法则,人类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如果横加干涉(当然有时是善意的),企图去改变甚至征服自然,只会适得其反。

三、课外拓展

在你的身边,有发现类似的情况吗?请你举例说说。

四、学习生字

1.小组合作,解决读音、字词,把最难的生字找出来,并说一说你是如何记它。 2.小组汇报,老师检查。

五、作业布置

1.读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词语

2.写一篇关于本课文或其他人与自然的故事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秘密

幼龟:“侦察兵” 生存方式 人:万物之灵 走向反面

教学反思:

《我看见了大海》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继父带“我”去看海的意义。

2.体会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使学生充分体会和感受到继父对我的爱,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感受继父的伟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66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泱翔中心小学

“带”字你读懂了什么?这样学生由衷地会领悟到是伯伯带我去串门,才使得我有胆量走出家门。一个“带”字,带出了我走出家门,走向社会的勇气。从而学生不由地会明白:要读好这一句话,就得强调这个“带”字。

(3)指读、评读、分角色朗读。

△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使学生读懂继父说的每一句话,是继文的爱给了我自信,给了我接触社会的机会,给了我生活下去的力量和勇气。这里给学生充分时间,引领学生联系上下文自主学习,把“怎么读”贯穿这一部分教学。通过朗读,在学生的心中树立了一位伟大的继父,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得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2.品读点:品读继父给我讲大海故事,鼓励我独自生活 ※ 这部分品读采用学生自己质疑、释疑、合作探究的方式。 (1) 默读课文17-29小节,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提出的一些简单问题,小组内合作解决。 (3)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①为什么继父看见“我”做了原先不能做的事情的时候,继父就会变得欣喜若狂,仿佛我做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②继父就要死了,带“我”去看大海这“撒谎”一事,完全可以瞒着我,为何在临死前把它说出来呢?

(4)带着以上两个问题,小组合作探究。 ①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读文,认真思考。 ② 小组交流每人探究的结果。 ③ 全班汇报交流。

※一旦学生有困难,起到桥梁作用的教师可作如下引导:

比如第一个问题,先是理解“欣喜若狂”和“惊天动地”这两个词语。再是想象一下我可能做了件什么事?最后是我做了对常人来说是如此微小的事情,而继父会变得欣喜若狂,仿佛我做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是为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探究以上两个问题时,还要美美地欣赏一组佳句:“海水是蓝的,和天空一样蓝;海水是咸的;海很大很深;海里有鱼,大鱼小鱼;海上有船,大船小船……”是这样深情的语言,给了我“希望”,给了我“力量”,指导学生美美地读好这句话。

- 68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泱翔中心小学

4.分析甘罗年少有为、胆识过人、忧国忧民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戏剧文学的形式和特点。

2.分析甘罗年少有为、胆识过人、忧国忧民的人物形象。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介绍知识导入

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以创造完整的舞台艺术形象为目的,是文学(主要指剧本)、造型艺术(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音乐(主要指戏剧演出中的音响、插曲、配乐等,在戏曲和歌剧中又包含曲调、演唱)、舞蹈(话剧中演员的表演艺术,舞剧、戏剧中的舞蹈成分)等各种艺术的综合体。

二、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属于戏剧文学,是独幕剧。全剧以赵王对甘罗的态度变化为线索展开矛盾冲突,通过对白描写,通过场景渲染来刻画人物,塑造了甘罗年少有为,胆识过人的形象,赞扬了甘罗机智勇敢、忧国忧民的优秀品质,表现了少年甘罗所具有的不顾个人安危,勇于承担国家安危的责任感。

三、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学词 1.给下列画横线的字注音。

邯郸 觐见 拜谒 和睦 恭请 一戳 秤砣 倏地 祈祷 酬谢 家喻户晓 放肆 狂妄自大 正襟危坐 铜鼎

2.强烈的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重要特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是通过表现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塑造人物、揭示生活本质的。戏剧冲突一定要尖锐、激烈,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抓住观众的心,让他们聚精会神地看完演出。本剧的冲突是什么?(甘罗年纪小)

3.理清戏剧梗概。 剧情发展:

赵王 甘罗 正襟危坐,严肃傲慢 不卑不亢 狂妄,污辱 陈述看法、

- 70

第14篇:如何处理冲突

如何处理冲突

【本讲重点】

对冲突的认知 处理冲突的五种策略 合理运用各种策略 怎样处理部门之间的冲突 作为调停者要注意的问题

对冲突的认知

什么是冲突

企业组织中的成员在交往过程中产生意见分歧,出现争论、对抗,导致彼此间关系紧张,这种状态就称为冲突。

冲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工作上的冲突,一种是人际关系上的冲突。例如在工作上销售部门和服务部门由于分工不同,会经常产生冲突。销售人员为了更好地销售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可能会夸大一些事实;服务部门在跟进的售后服务中,部分服务人员为了省事,或为了掩盖自身对技术掌握的不足,将出现问题的责任推给销售部门。这是我们最常见的工作上的冲突。在工作中人际关系上的冲突更多,比如评选年终先进,由于名额的限制,最后要从两个都十分优秀的员工中选一个人当先进,此时这两个优秀员工之间的冲突,或者他们与部门经理之间的冲突就很可能出现了。

作为部门经理必须接受这样的事实,任何时候只要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放在一起就有产生冲突的可能。

产生冲突的原因

要想顺利地解决冲突,将冲突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甚至是消除,一定要从了解产生冲突的原因入手。

产生冲突的原因很多,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 有效冲突

有效冲突是指对部门或个人有利的冲突,表现在:

◎部门内部的分歧和对抗,如果得以解决就可以形成部门之间相互支持的体系。

◎冲突的暴露恰如提供一个出气孔,让员工得到机会发泄不满,否则怒气长时间被压抑,最后可能产生极端的反应。

◎俗话说“不打不相识”,有效冲突可以拉进冲突双方的距离,同时增加内部的凝聚力。

◎对于大集团或者大部门之间的冲突,可以促进双方的联合,避免无休止的斗争,一起求生存,去垄断市场和行业。

如果是有效的冲突,那我们不必要去避免这个冲突,而是应该增强这种有效冲突的建设性。

作为部门经理,要学会利用冲突的有效性去达到自己管理的目的,要设法激发有效的冲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部门的活力、工作的顺畅。

那么,什么时候需要激发有效冲突呢?

有害冲突

如果冲突妨碍了部门工作的顺利进行,或者阻碍目标的实现,这就是有害的冲突,部门经理必须及时处理。有效冲突也可能转化成有害冲突。 冲突的五个阶段

冲突的产生和爆发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下就产生冲突的。大致说来冲突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在冲突的不同阶段必须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才能达到处理冲突的效果。

◎潜在的对立阶段

在这个阶段,只是出现了双方意见潜在的不一致或者对立,有可能激发为冲突,也有可能及时化解。

◎冲突的认知和个性化阶段

当潜在的对立显示出来的时候,双方都意识到可能会出现冲突了,所以对冲突进行认知和个性化。情绪可以影响到对冲突的认知,消极情绪导致对问题不负责任地处理,而积极的情绪则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探寻解决冲突的新方法、新思路。

所谓的个性化就是对冲突的认识是由人的个性所决定的,把人的感情介入到冲突之中。个性化的处理将决定冲突的性质。而冲突的性质界定又极大地影响解决冲突的方法。所以这个阶段将直接关系到冲突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行为意向阶段

所谓行为意向是从事某种特定行为的决定,指一个人作为外界的认知,他的情感和外界的行为之间的特定联系。只有判断出一个人的行为意向才能了解到他下一步的行动。

◎冲突爆发阶段

冲突的爆发表现为双方的活动、态度和反应等等。在冲突爆发的过程中对冲突双方而言都是一个刺激,可能会由于判断失误或者缺乏经验导致冲突背离了本来的意图。这个时候更要引起部门经理的注意。

◎冲突的结束阶段

任何一次冲突总会有一个解决的结果,以最后的结果来结束冲突。

处理冲突的五种策略

在处理冲突之前要做好详细周到的准备工作,评估冲突的当事人的情况、预估和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然后再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有一句名言:“如果准备工作失败了,就准备着失败吧。”可见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图中的横坐标表示满足对方的需求,纵坐标表示满足自己的需求。从图中可以看到处理冲突的五种策略:

◎只满足自己的需求,不满足对方的需求,这是暴力的策略;

◎既不满足自己的需求,也不满足对方的需求,就是回避的策略;

◎只满足对方的需求,不满足自己的需求,是迁就的策略;

◎既要满足自己的需求又要满足对方的需求,则是协作的策略;

◎如果两方面都取中,一部分满足自己,一部分也满足对方,就是妥协的策略。

合理运用各种策略

暴力策略

暴力策略是以牺牲别人的利益来换取自己利益,是以权力为中心的,为了实现自己的主张可以动用一切权力,包括职权、说服力和威逼利诱等等。

暴力策略的特点是对抗的、武断的和挑衅的,为了取胜不惜任何代价。其缺点在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冲突,不能令对方心服口服。

采用暴力策略的依据是适者生存的原理,无论如何我都是对的。

迁就策略

迁就策略是把对方的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前,为了维系相互之间的关系,愿意牺牲自我。这种策略往往会受到欢迎,但是同时也被认为是软弱的表现,其特点是宽容,为了合作,不惜牺牲个人目标。采用迁就策略的理由是一件事情不值得冒险去破坏关系或者造成不和谐。 回避策略

回避策略是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是逃避它,既不合作也不维护自身的利益,一走了之。

采取回避策略通常能维持暂时的平衡,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回避策略的特点是不合作,不武断,忽略或放过问题,否认问题的存在。采用回避策略的理由是分歧太小或太大,难以解决;解决分歧也许会破坏关系或者产生更严重的问题。

协作策略

协作策略就是双方互惠互利,是一个双赢的策略。这种策略通常非常受欢迎,但是它的缺点是耗时长,而且不适用于解决思想方面的冲突。

协作策略的特点是双方互相支持、互相尊重、合作解决问题。采用协作策略的理由是双方的需要都是合理的、重要的,公开坦诚地讨论就能找到互惠的解决方案。

妥协策略

妥协策略就是双方各让一步,不能追寻十全十美,但是有总比没有强,所以双方都放弃某些东西,共同分享利益。这种策略比较适用于非原则性的问题。妥协策略的特点是没有明显的输家和赢家,到达中等程度的合作。

作为调停者要注意的问题

当冲突的双方来找主管解决时,主管就充当了调停者的角色。

作为调停者,要注意避免出现下列错误:

◎两个员工之间有冲突,陈述完之后,调停者自己没想法,没词,出现冷场。

◎对矛盾双方的一方表示赞同,从而引起另一方的不满。

◎自己的情绪比冲突双方还激动。

◎阻止对方的陈述和宣泄,让他们冷静以后再来解决。

◎不问缘由双方各打五十大板。

◎以工作繁忙为由,把问题推给别人。

◎导致双方都攻击你。

◎缩小问题的严重性。

◎在处理冲突过程中,转换了话题。

◎表现出不耐烦、不高兴的情绪。

把这些注意点都把握好,你就能成为一个处理冲突的专家。只有有效地解决有害的冲突,整个部门的绩效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第15篇:医患冲突论文

浅谈医患关系冲突相关内容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在医院的临床实践活动中,医护人员与求医患者的关系问题更是当前卫生工作的热点问题。换句话说,怎样看待、处理当前卫生界的医患关系,已成为医德建设,医院文化建设的重点之一。

在社会主义国家,医患关系本质上是兄弟式的、没有阶级差别的同志式关系,在政治上应该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个体人群中的职业道德|、政治素质不同,在具体的工作中,医患关系也遇到了不少新矛盾和新问题。为了清楚的表达这个观点以寻求解决的方法,首先从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谈起。

医生作为一种职业,其服务对象是病人,其拥有专业知识与技能,有诊治权和干涉权。对求医患者有权利施行论断和治疗,并且可以在特殊情况下限制患者自主权利,为了是达到对患者负责的目的。权利与义务不可分割。医生的义务也就是全心全意医好患者病症。患者也享有平等的医疗权、疾病的认知权、知情同意权,要求隐私权。同时履行义务:遵守医院纪律制度,支持医院发展,配合医生治疗。那么为什么当前医患关系会出现紧张情况呢?这里面有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和人为因素。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疗机构,医患之间,医患冲突,职业道德,医患沟通。

正文:医患关系是人类文化特有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医疗活动的关键、医疗人际关系的核心。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人群:医师和病人,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所以医患关系是指以医务人员为一方,以病人及其社会关系为另一方在医疗诊治过程中产生的特定人际关系。现代医学的高度发展更加扩充了这一概念的原有内涵,“医”已由单纯医生、医学团体扩展为参与医疗活动的医院全体职工;“患”也由单纯求医者、病人扩展为与之相联系的社会关系比如

家属、单位甚至朋友。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保障医疗工作的开展,保持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和情绪氛围.因此,我们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医疗环境,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在新时期,要处理好医患关系主要从尊重患者的权利、提高自己的语言沟通能力以及提高医生的自身素质上着手.医务人员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1。要有良好的医德,医德的最充分的体现是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应以换位思考顾及患者的需要,比如尽量减少病痛、缩短治疗时间、达到最好疗效。医生的治疗不仅是医治的结果,还包括对患者精神上的慰藉。严格按章办事,规范操作,对患者一视同仁,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语言、行为、心理技巧沟通交流,与患方成为朋友。 2。过硬的医术,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以严谨的科学作风使技术精益求精。在诊断、治疗过程中认真细致、严谨周密、实事求是、坚决杜绝一切由于缺乏责任感而造成的拖延、差错、事故,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尊重。患者应尊重医务人员,理解他们工作的特殊性、高专业性、高风险性,患者应认识到个体差异的不同。应给予医生正确理解,积极与医生沟通,了解疾病,正确看待疾病的转归。某些疾病不到一定的时机难以确诊,医生确诊必须有一段时间观察。在发生疾病后,患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很重要,可谓三分诊疗,七分休养即是这个道理。患者不应对医护人员无礼,甚至扰乱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做出触犯法律的行为。医患的密切关系的建立会淡化消费关系、利益关系,但做得这一点似乎很难。虽然在当代医疗活动中,医患关系依然是道德关系,但是医患关系逐渐在技术化、市场化、民主化、法制化,再期待仅仅通过道德自律来实现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小。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将更多地是法律关系,医患关系的法律化会是医患关系演化的必然趋势。 一:医院和医生有主要责任: 医患之间的不理解,主要问题出在是在医院。而出现的这些问题根源在于医院的经济利益,如在医院的药品采购中获益,医生给病人乱开药等等不合理现象。医院质量管理薄弱,医疗安全存在隐患,造成了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不少医院忽视医疗质量管理,三级查房流于形式,观察病情不仔细 ,诊断治疗不及时,死亡病例、疑难病例讨论不深入,危重病人交接班制度不落实。不合理检查、

用药和治疗的情况依然严重;医务人员不按技术规范开展诊疗,不重视患者临床表现,过分依赖辅助检查结果,处方管理不严,药物应用不合理,抗生素滥用现象也很普遍。医务工作者心理失衡是造成问题的主要根源。心理失衡其实也是一种心理疾病,是盲目攀比的结果。其实,当你选择了这一行业(医务工作)时,如果初衷是为了发财,那就选错了行业,注定做不了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务工作者的最终追求和根本目标。医务工作者是一项崇高的职业,在从事这一行业之前,首先要问一问自己的良心,是否能做到这一点。 二:监管部门和媒体也该反思

十年前,我把患者当上帝。十年后,我把患者当敌人,我要完善相关检查(媒体说的大检查)拿出证据证明我没误诊漏诊,为疗效我用好药(难免贵,但我不会用没疗效的“新药”)药贵不是我的错,便宜有效的药我也用,药费贵病人骂,疗效不好病人骂得更厉害。所有这些能怪医生吗?医患关系紧张,媒体不无关系,一边在发布虚假医疗广告,一边在煽风点火。很多病人到医院去,可以不做手术的要求做手术,不用输液的要求输液,医生不是售货员,但病人得不到满足就跟医生吵架,若你是医生你应该坚持原则呢还是赚个好人当呢?生病是痛苦的,治疗的过程也痛苦,不同于去酒楼和商场,病人把消费观念用于看病也不恰当。指责医生是不公正的,他们也是市场经济下的普通人,而且承受着高强度、高风险。医生需要关爱,他们也是人,也需要生活,也需要心灵的平静和慰藉。我相信有良知的医务人员心里也是很不愿意见到目前这种情况,而且在医患严重对立的情形中,有些正直的医护人员可能会受到伤害。 建议一:扭转局面不能只靠“呼吁”

公正评价”不是呼吁得来的。作为卫生部主管卫生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其责任不是“呼吁”,而是扎扎实实做好医德医风建设。到那时,不用卫生部“呼吁”,对医务工作者的“公正评价”自然会从公众心中回来。卫生部是医疗行业的行政管理机构,有责任有义务有权力管好医疗行业行风,不能呼吁了事。呼吁在很大程度就是倡议,医疗界不响应又怎样,照样乱收费。关键是深入调查摸底,对症

下药治理整顿,对情况严重的要摘他“乌纱帽”,发现一个处理一个,才能端正行风,医患关系才能和谐。在“如何评价医护人员的工作?”上,卫生部既然认识到“之所以出现一些很违心的舆论情况,这和当前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其中的一些政策、体制有关系”,就理应由卫生部门还医务工作者一个公道,而不是“呼吁公众给医务工作者给一个公正、公平的评价”。不过解铃还需系铃人,之所以出现“丑化医务人员的舆论”,若不是医务人员中的一些不懂得自尊、自爱、自重的害群之马,以自身的言行丑化了自身,何来“丑化医务人员的舆论”?

建议二:加大医疗事业投入 实行透明化管理

强烈建议医院实行上下级垂直管理,卫生技术人员和医疗设备统一由卫生部卫生厅统一调度和发放,医疗收入和分配由卫生部统一管理,人才和技术流动得以真正实施,避免各自为政。现在的体制造成有很多新的疗法新的治疗手段,往往要好几年才传到下级医院,从而导致了技术差距的不断拉大,严重影响了医疗服务质量。个人认为:四个问题的第一个问题即“医院公益性质淡化,由于政府投入不足”是根本原因。

一、由于政府投入不足,逼得医院不得不向病人收取过高费用;

二、对医务人员的待遇存在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地域不平衡、医院级别不平衡)。

三、医务人员的整体待遇太低,一个月做几个“10多小时”手术的医生的基本工资竟然比不过一个银行的柜台,造成了一些医生心里不平衡;

四、一些“潜规则”、“土政策”严重阻挠了医疗创新,影响了医院、医生形象。五,加强优质有效的医患沟通,医患沟通中医生起主要作用,要求医生应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和语言艺术能力。 建议三:深入医疗体制改革

在广大乡镇卫生院自负盈亏,上级卫生主管部门考核医院的业绩就是经济指标,导致了抗生素的滥用,临床医生乱开处方,使民众增加负担。决策者及卫生主管部门要从根源上制订正确合理的规则,医院管理围绕经济效益而不是为民众健康服务的错误倾向才能得到彻底纠正。加强医院软硬件建设,在软件建设上医院要加强职工思想想道德教育,加强对医务人员服务水平和技巧的培训等,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技术水平,严格执行操作规范,保证医疗安全。在硬件

建设上要从为患者创造舒适的就医环境,加强医院信息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医院软硬件建设,在软件建设上医院要加强职工思想想道德教育,加医疗队伍职业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陈召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郭雪梅 赵冰 《图书馆杂志》

孙秀锋 梁自乾 黎洪棉 《中国临床康复》

戴伟华 沈均 罗雪莲 《中国民康医学》

姚红玲 余奇劲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第16篇:窦娥冤戏剧冲突

《窦娥冤》是元代戏剧大师关汉卿的著名的代表作。剧本借助剧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广泛地反映了元朝的时代背景,深刻地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统治和生活现实。戏剧是表现冲突的艺术。本文正是从社会冲突、道德冲突、意志冲突这样三个不同但又彼此紧密相连的层面去分析《窦娥冤》这部杂剧,从而进一步挖掘文学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及其内在原因。 【关键词】《窦娥冤》

社会冲突

道德冲突

意志冲突

一、社会冲突

(一)封建经济的剥削

从《窦娥冤》创作的时代背景来看,当时处于由金入元之际,社会局面一片混乱。“流落异乡的穷秀才窦天章为了维持生计,欠下蔡婆婆的高利贷无力偿还,于是他迫不得已把小女儿端云送到蔡婆婆家做童养媳抵债。”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元代特殊的经济现象高利贷。朱东润先生认为:“高利贷剥削是造成窦娥悲剧的重要根源。”[]这就是通过高利贷这种商品经济关系巧妙地把剧中的主要人物联系到一起了,这为蔡婆婆和窦娥的冲突提供了必要的平台。

(二)封建恶势力的威胁

《窦娥冤》中的窦娥是一位善良而多难的女性。窦娥三岁丧母,十七岁丧夫以后和婆婆相依为命。对于由两个女性组成的家庭来说,一但面对封建恶势力的威胁将是很难应对的。一面是对蔡婆婆生存和死亡有威胁的赛卢医。一面是为了占有窦娥想尽一切办法的乡里恶霸张驴儿。让两个女性感到到处是危机。

(三)糊涂官吏的政治压迫

从历史上看,元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由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建立的统一政权。元朝统治奉行民族压迫政策,国民等级分明,元朝的法律也在很多方面有所反映。终元之世,民族和阶级对立未见缓和,加之贪官污吏众多、吏治腐败,权豪势要对人民的压迫。迫使民间冤案重重。现实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和人们的喜怒哀乐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即作家创作的喜剧和悲剧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被列为十大悲剧之一,无疑是对元代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窦娥冤》中桃杌就是个糊涂的官吏。公堂之上随便动用酷刑,一般的平民百姓在经不住酷刑之后只好认罪。最终造成了一宗宗冤案。

二、道德冲突

(一)蔡婆劝嫁

在蔡婆婆命悬一线的时候,张驴儿父子救了她。了解到蔡婆婆的家庭情况后,他顿生鬼胎。“为此张驴儿怂恿父亲,见机胁迫蔡婆婆。在生死存亡的情况下蔡婆婆被迫答应了他二人的条件,同意招赘张父,并将窦娥也许给了张驴儿。因此蔡婆婆放下了一个长辈的身份,反复向自己的儿媳妇解释自己欠人活命之恩,劝窦娥说:“事到如今不如你也把他招为女婿”。[]窦娥受父亲的教导,遵循封建道德。潜意识里就有尊长守节行孝道的观念。面对现实情况:一边是长辈的恳求;一边是关于自己的贞洁。她不愿违背自己的意愿失去贞洁,不顾自己的身份地位毫不留情的嘲讽自己的婆婆:“怕你没贞心自守”。甚至破口大骂:“婆婆也,你岂不知羞!”为了保住自己的贞洁她进行了反抗。因此这两个不可调和的道德标准必然会造成激烈的人物之间的冲突。

(二)张驴儿逼婚

当张驴儿父子巧合救下蔡婆婆后,迫于形势一个守寡多年的老妇人面对现实竟放弃了“一马不被两鞍,好女不嫁二男”的传统道德标准,委身张父。窦娥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对婆婆的恳求是恶语相加,致使在张驴儿逼婚时候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窘况。在张驴儿想要夺节的一系列的行动中他们从语言到肢体上都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窦娥的反抗,导致了张驴儿想出毒计来逼迫窦娥。他借助药死自己的父亲这件事与窦娥对簿公堂,面对官府的审理时由于强烈的孝顺感竟然妥协招供,在节与孝的冲突中她选择毁灭自己来尽孝道。种种事实可见这些都是遵循封建礼教才把自己逼上了不归路。

(三)窦娥冤死

“在窦娥受到张驴儿的无理威逼下她奋起反抗,窦娥只能依靠父亲教给的封建道德准则来作为自卫的防身武器。”[]她深信象征着王法的官府会为她这样的清白之人做主,所以当张驴儿提出要官休还是私休的时候她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官休。“当对簿公堂时候,窦娥细细叙述了事情的全部经过,满以为虔诚的遵守封建统治阶级提倡的伦理道德理应受到官府的保护,”[]可是意料之外,当她陈述事实之后桃杌并没有像她想象的那样依法细细审查案情,一上来就棍棒相加动用酷刑。为了不让年迈的婆婆惨遭毒打,居然承认是自己害死了公公。在这个节与孝的权衡中她放弃了反抗,至此她对无奈的现实已经深深的绝望了。最后逼迫她只能借助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的一一应验来对抗封建礼法来为自己昭雪。此时道德的冲突达到了顶峰。

三、意志冲突

(一)不安于现状与不得不安于现状

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在人物冲突的基础上,《窦娥冤》为人们展示了激烈而精彩的意志冲突。在现实的残酷压迫中很难安于现状,该剧中的蔡婆婆和窦娥分别就是不同选择的代表。当她面对张驴儿逼婚一事时,张驴儿想以害死自己父亲已死逼迫窦娥时候,窦娥选择官休,结果县官糊涂一顿酷刑就逼得窦娥招供认罪。反观蔡婆婆,一个六多岁的寡妇在向赛卢医收债时候差点被害,幸好在生死命悬一线之际有人救了她。在张氏父子的逼迫下只能放弃自己的名誉贞节来屈从于无奈的现实答应招赘其二人。

(二)不相信鬼神与不得不相信鬼神

鬼神世界在一定意志上是一个超越人的生存现实局限世界的幻想。在《窦娥冤》中的鬼神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丑恶的揭示和扬弃的一面高悬的明镜。在超越人的局限的鬼神世界中理想被呼唤出来了。这正是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思的文学性结晶。提到鬼神首先想到的就是剧中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的曲子:“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为善的收贫穷名更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你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在这支曲子里到处充斥着的都是对鬼神的咒骂。

在窦娥的父亲窦天章以“肃政廉访使”的身份到当地奉旨查案面对大量的卷宗时,要不是窦娥的魂魄三次弄灯两次翻书,她将又不得不到申冤。从开始时对天地鬼神的咒骂无不体现着对现实的愤怒与鬼神的不屑。最终还是依靠鬼神的助力为自己申冤。

(三)不愿遵从道德与不得不遵从道德

道德是公共生活中所依存的公众意志的一种体现。遵从道德是对哪种道德的遵从?这里也就出现了意志选择的问题。剧中的窦娥始终信奉的封建道德遭遇到残酷的现实时,显得苍白无力。为了不让婆婆遭受毒打,她被迫承认了本来不是自己的罪行救了婆婆尽了自己的孝道,绝望中她被迫遵从了封建道德。

戏剧的本质在于冲突。合理的处理戏剧冲突将会直接影响人们对剧本的解读效果。《窦娥冤》就是这样一部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反映当时已经十分混乱的社会现实。

第17篇:认知冲突(推荐)

发现问题往往是创新的先声,其意义绝不亚于解决问题。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过早、过于直接地把问题(认知冲突)呈送给学生,欠缺了一个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不能让学生体会到问题的产生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老师的角色应是使学生遇到问题的“机缘” 创造者,而不是问题的呈送者,而学生则是问题的发现者和探究者。从设置认知冲突的作用,认知冲突即认知过程中的“障碍”或“不协调”因素,它可引起人们解决问题的动机,促使人们去寻找协调的途径。它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参与学习的的根本原因。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主动完成认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从而提出设置认知冲突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 认知冲突 数学教学 设置方法

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中设置认知冲突,可以为提供真实的背景,模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因为在真实的背景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矛盾与冲突,不可能“伸手就摘到果子”。如果教师过多地为铺设台阶,使道路过于平缓,对所学知识就不会有深刻的体验,也很难产生成就感,所学知识容易遗忘,更难形成能力。

一、设置认知冲突的作用

1.形成悬念 引发思维

在课堂中设置认知冲突可以形成悬念,使产生企盼、渴知、欲答不能、欲罢不忍的心理状态,由此激发的求知欲,引发的积极思维。

2.强化注意 凝聚思维

认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设置认知冲突可以强生注意,促使头脑保持一般警觉和知觉集中。认知冲突的设置还可以帮助明确任务,确定方向,凝聚思维焦点。认知冲突能够激活大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使能迅速的选择和接受相关,并对进行有目的的加工。

3.激发内需 发展思维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当者发现不能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来解释一个新问题或发现新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悖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衡”,因为人有保持认知平衡的倾向,所以认知失衡会导致“紧张感”。为了消除这种紧张的不舒服感觉,就会产生认知需要(内驱力),努力求知,萌发探索未知领域的强烈愿望。在努力求知,变“失衡”为“平衡”的过程中,的主体活动得到了有效体现,思维得到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4.制造起伏 活跃思维

没有认知冲突的课堂就象一潭没有涟漪的静水,气氛平淡,没有高潮,的思维松弛,大脑皮层出于惰性状态,认知兴趣不能得以维持,效果可想而知。在中设置认知冲突,一方面可以唤起的思维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能激发的情绪注意,使从情感上参与课堂。认知冲突的设置还可以调节节奏,使课堂有张有弛、有起有伏。

“中位数”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科书P105新增的一个教学内容。其教学背景是以三年级所学平均数的意义、作用及特点为基础,通过平均数不能很好反映数据偏差较大的情况,引出并学习中位数的意义、作用、特点及计算方法。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是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会求中位数;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异同,学会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方法,体会各自的特点和作用。教学重点定位在中位数意义的理解及求法,教学难点是针对一组数据的具体情况及所要分析的问题,作出对统计方法的合理选择。

这是新增的知识点,没有可借鉴的教学经验,加上自身本体性知识的欠缺,我就只好“摸着石头过河”实施第一次教学。教学的基本程序是:复习近平均数的求法一自学课本——提出问题——互动交流——学习新概念——平均数与中位数的比较——知识应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还算流畅。可学生脸上的表情以及自己的直觉告诉我,本课教学远没有达到“三维目标”的要求,而问题出在哪呢?

于是。我询问学生。果然不出所料,学生心存较多的疑惑(高年级学生对所学知识或老师讲解存在疑惑往往隐藏在心底里,不大愿意当众讲出来),现整理如下:

疑惑一:平均数为什么“失灵”了?甚至怀疑过去学习“平均数”上当受骗了。)

疑惑二:中位数是干什么的?(有“平均数”,为什么还要引进“中位数”?)

疑惑三:到底什么时候使用“平均数”?什么时候该用“中位数”?

面对学生的疑惑,我陷入了痛苦的反思,开始自我诊治:难道文本(附后)设计出了问题,无法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建陶?还是学生的理解产生了偏差,导致认知障碍?或者是学生的惯性定势在作怪,阻碍了学生思维迁移?经反复琢磨,我悟出了一点道理:学生之所以认为平均数“失灵”了,可能是因为学生对“平均数”本身意义的理解就存在缺陷,也就是他们对怎样求平均数是“相当熟练的”,但对平均数到底是“干什么的”并不明白,或所习得的“平均数”被异化成“平均数的求法”。学生不接纳中位数是为什么呢?可能是因为平时生活中用得最广泛的是平均数,对平均数的感觉是一种耳熟能详的直觉,让学生舍弃平均数而选用中位数,在情感上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学生对何时使用平均数何时使用中位数就摸不着门路。基于上述的分析。我拟采用创设认知冲突的策略,强化体验的方法,破解学生的三大疑惑,实现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对平均数意义的重构、认识中位数的必要以及合理选择平均数与中位数做了新的尝试。

教学片段一:营造冲突,感知必要,破解“平均数失灵”

屏幕演示

某次数学考试,小芳得到78分。

全班的平均分为77分。

小芳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成绩

在班上处于“中上水平”。

师:阅读了以上信息。你认为小芳所言她的成绩处于班级的“中上水平”一定属实吗?

师:可以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也可以对你的想法自行验证。

(学生活动,争论激烈。观点碰撞频发。)

生1:我认为,既然小芳的成绩78分比全班的平均分77分还多出1分,就说明她的成绩确实是班里的“中上水平”。

师:你们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吗?

(小部分学生表示同意,一部分学生表示不赞同,多数学生尚未思考清楚没有表态。)

师:看来大家意见不太一致。(在老师的预设之中)

生(齐):是的。

师:我们就先来说说你们所理解的平均分(77分)在班里相当于什么水平。

生(众):中等水平。

师:按你们的理解,高于平均分就应属于中上水平,低于平均分就应属于中下水平。

生:应该是这样。(学生认为“平均分”与“中等水平”是等值的,连持反对意见或保持沉默的学生也转变了态度。)

师:果真是这样吗?想不想知道小芳班里考试成绩的真实情况?

生:当然想!(急于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师:那么,就请看吧!(屏幕演示)全班共30人,其他同学的成绩为:

1个100分,

4个90分,

22个80分。

1个lO分

1个2分。

师:有什么想法?小芳的成绩在班上实际排列第几?(营造的情景带给学生巨大的认知冲突。)

生:倒数第四。

师:以你们刚才的观点,就等于你们认可了一个倒数第四位的成绩处于班上的“中上水平”?

生:决不同意。

师:高于平均分却不算中上水平,这不矛盾吗?

生:是这样的,一般情况下,高于平均分就应属于中上水平,可是没想到这里出现了两个低到极端的分数,把班里的平均分一下子就拉下来了。(学生加重了带着重号词语的读音)

师:你所说的“一般情况”是指什么?

生:我帮他解释,“一般情况”就是指一组数据中不能出现特别大或特别小的数据,数与数之间差距不能太大。

生:小芳班有一个人只得2分,暂且不说他与最高分100分相差太大,就是与大多数人的80分也有不小的距离。这个2分,对全班的平均分影响太大了。

师:怎样影响?

生:把平均分拉低了很多很多。所以让小芳成绩高于平均分。这个平均分低于班上大多数同学的成绩,不能代表班上成绩的中等水平。

(同学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师:确实像你们分析的这样,平均数也有“失灵”的时候。当一组数据中的数值比较集中,差异不大时,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该组数据情况的中等水平。当一组数据中出现极端数据时,平均数往往就不能代表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统计学称之为“一般水平”)。平均数“失灵”,我们用什么样的“数”衡量小芳的成绩在班上处于怎样的水平呢?

师: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中位数”,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点评:中位数是表示数据组一般水平的数据。为了让学生在认识平均数的基础上进而认识中位数的内涵,教师没有直接呈现中位数概念,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以“平均数”为参照物,引出“中位数”的概念,体会“中位数”的意义。体会到学习中位数的必要性。)

教学片段二:情景体验。动态生成。破解“何为中位数?”

师:从字面意义来理解,你认为“中位数”是怎样的数?

生:处在中间位置的数,叫做“中位数”。

师:从定义的角度来理解,你的说法是正确的;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理解,你的说法还需要补充条件。

(屏幕演示:把一组数据按顺序排列后。处在最中间位置的数叫做中位数。)

师:为什么要添加“把数据按顺序排列”这个前提条件呢?

(没有学生回答)

师:这样吧,我们现场做一个演示,请五位同学协助完成。(教师选择5位同学到台前站成一排,用A4纸标明各自的

善用认知冲突,引起学生思考

案例描述:

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时,我首先分组,让每一组自己选择试验用学具,当通过实验得出:“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3”这一结论时,教师问:“大家都得出这个结论吗?”全体同学都肯定的说:“对”。接着,教师拿出一个“巨大”圆锥,放在刚才实验用的圆柱体旁边(大小对比极其鲜明),教师问:“前面大家的结论正确吗?”这一演示,一提问,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研究,学生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3,这一正确结论。

案例分析:

苏联心理学家奥加涅相说:“数学教学上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是否保持和发展”。可见兴趣对数学教学的成功起着定向作用。学生对数学学科本身产生兴趣而且这种兴趣随着年段的增高而更趋浓厚,决不是靠老师单方面灌输知识给学生所能办到的,而是要通过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多种方法和手段的综合应用,特别是艺术得体地启发诱导,使学生自觉地吸取知识经验形成学习数学的乐趣。我们都知道:文学作品中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在《水浒》里,要不是林冲与高俅父子发生矛盾,就不可能有关于林冲的故事。矛盾冲突,在文学作品中是故事、剧情延伸,发展,达到高潮的要件,制造矛盾冲突,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适时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唤起学生的心理共鸣,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使学生怀着积极、乐观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投入认识过程。最终,问题得以解答,使学生获得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制造矛盾冲突,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达到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的目的。

合理设置认知冲突时机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 尤伟清 215128 在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师在教学中开始不断地设置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有的老师一味追求设置认知冲突的效果,却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误区。现在就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一些肤浅的认识,供大家参考。

通常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设置认知冲突时,必须掌握适当的时机,方能恰到好处。通常我在以下几个阶段设置认知冲突,来优化教学过程。

1、在新旧知识的连接之时设置认知冲突

认知矛盾是激起学生求知和探究欲望的有利因素。数学教学中,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认知矛盾,甚至寻找契机制造一些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引导他们探究数学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第七册“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时,我先让学生分组进行一次计算比赛。

325+167+75

724-43-57

428+165+35

535-(135+70) 128+205

600-304

由于学生们已经学会了加法的简便计算,于是做A组题的同学明显算得快。

师:A组同学真快,你们真棒!

我故意表扬了A组。A组得到教师表扬后,B组同学当然不服气,他们感到不公平,开始愤愤不平„„

师:怎么啦,为什么?

生:不公平,我们做的是减法,不能简便计算。 师:那么,减法有没有简便计算呢?„„(揭示课题) 这样的引入虽然比较简单,但是非常有特色、也非常实用。因为教师巧妙得抓住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使学生在“不经意”中产生了探究减法简便计算的欲望,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2.在新旧知识的分化之时设置认知冲突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不是凭空设想,搞单干,受教师指示的被动学习。教师要找准新旧知识的分化点,主动设置认知冲突,形成悬念,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进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自己的思维,形成学生跃跃欲试的态势,促进学生自主探索意识的形成,使学生逐步树立起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第九册“用计算器计算”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计算比赛。

铺垫:

师:同学们,计算器的计算能力非常强,大家已经有所体会。 那是不是计算器完全超过人了呢?

生1:不是的,计算器是人发明的,仅仅是计算方面比人快些。 生2:不一定!我从报纸上了解到,一些参加“脑心算”训练的同学算得比计算器快。

生3:我也看到过了。

师:确实是这样。但那些同学毕竟是经过几年刻苦训练的。我发现,在我们班也有一些同学算得比计算器快。

生4:谁啊?能算这么快?

师:是谁,老师不直接告诉你们,谁有办法把他们找出来? 生5:和计算器比一比不就知道了。

师:好主意!下面我们就来一个“人机大战”;哪些同学自告奋勇来比赛?

比赛1:

3.5+7.6= 1.2÷3= 5.6×0.01= 4.8×0.5= 2.5-1.6= 2.1÷0.5= 0.32÷0.4= 1.4×0.3= 9.1÷0.7= 0.6×1.2= 0.75÷0.5= 8×0.125= (1分钟左右,“人”的学生基本做完,“计算器”的还没有1人完成。)

师:现在我高兴地宣布——“人”获胜!

生:老师,这不公平,不公平!这些题目太简单了,所以他们快。如果难一点,他们就没有计算器快了。(众学生呼应)

师:这么说,难一点,你们就有把握赢了?(肯定)那我们再比一次?(好!学生鼓起掌来,应该是对即将的胜利充满信心。)

比赛2:

62.815×93+62.815×5+62.815×2 7.201×107-7.201×3-7.201×4 2.81+4.28+7.17+5.72+9.136 (比赛开始后,挑战者都在草稿本上快速打草稿了,而使用计算器的部分学生则显得比较轻松、自信像是有足够的把握。)

师(故意):看样子你们“计算器队”没有希望赢了。

生1:题目再难一点我们就能赢了。

生2:题目越难,而且不能简便运算我们就保证能赢了。

生3:能口算的和能简便运算的不如不用计算器。

生4:对!不能口算、简算的题目我们就能赢。 „„

随着比赛的不断深入,知识在原有知识结构中开始分化,学生的思维由“计算器肯定快而且准”主动转向“为什么会输”、“怎样才能赢”的思考上来了。

3、在新知识的形成之时设置认知冲突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完全陌生的内容是很少见的,对学习的内容总是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在教学中把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再在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的完成正迁移。

例如,我在苏教版第十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时,把所学的知识作进行了适当的分解教学。 题目:将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

3/10 4/25 7/32 1/6

5/14 师:请同学们解答,然后再相互比较、讨论,能不能发现什么? 学生开始解答,过了一会,开始讨论起来。

生 1:老师,我发现前面三道题能化成小数,而后面的不能。 生2:老师,我也发现了刚刚的规律,但是后面几题其实是可以化的,只不过是无限小数。

师;你们的发现真不错,那么你们能不能再研究一下,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呢?

学生又开始了新的探究,不一会儿,不少小手又举了起来。 生1:老师,我发现分母中只有约数2的分数,就一定能化成有限小数。

生2:老师,我发现分母中只有约数5的分数,也能化成有限小数。

生3:老师,我发现,其实分母中有约数2和5的分数,也能化成有限小数。

出示: 5/

10、7/

32、3/12,判断哪些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哪些不能?一会儿,小手都举了起来。

生:老师,5/

10、7/32能够化成有限小数,3/12不能。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5/

10、7/32的分母中含有2和5约数。师:大家同意吗?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同意”。 师:其实,你们做错了!

顿时,下面议论纷纷:“不可能吗?”“老师有没有骗我们?”„„ 师:你们再相互讨论一下,到底谁对谁错? „„

(通过比较、分析,学生认识到前面概括诉规律中适用于最简分数。从而让学生建立在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必须要以“一个最简分数”为前提。)

我故意把最简分数这一前提漏掉,让学生在熟悉的内容中学习,在形成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让学生带着疑问,主动投入到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新的知识、技能,改善了认知结构,而且激起了学习兴趣,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18篇:11集化解冲突

牵手情—冯志梅 11集化解冲突(上)

在夫妻相处当中,在人与人相处里面,来怎么样能够化解冲突,其实关键在怎么去听。听的几个很重要的关键是:不要打岔,因为你打岔,会抓住他的某句话,结果其实那句话恐怕根本不是他要跟你谈的,所以两个人吵了半天,都没有吵到重点上。所以要专心地去听,而且不要打岔地去听,注意力让他知道说你关心,有一句话特别重要,就是我知道你的感觉。其实这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会他的感觉,很多时候他没有想干什么,他只是需要你知道他的感觉。那么在面对沟通,面对化解这些冲突,是可怕的是沟通的门关起来了。我与你讲话,你每次看电视或看报纸,我干脆不要跟你讲了,那以后就愈来愈复杂了。

那么在化解冲突时有哪些原则呢?那就是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因为人的怒气并不能成就神的义。首先就是听是重点,要听别人说并且听要好好地听,不能够打岔,学习会聆听的人。听完后再慢慢说,慢慢说就是你要很小心地仔细地好好地说,说到对方了解你,而不是去说到激怒对方。慢慢动怒,不是说仔细地动怒,好好地动怒,不是这个意思,慢慢动怒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且慢,且慢动怒的意思就是不动怒,怒气不能够成就神的义。所以这个意思不是叫你说;那你就等着瞧吧。所以慢慢动怒是说且慢动怒,意思是不要动怒。所以这个原则是适用在夫妻化解冲突上面。

所以今天的主题来讲怎样来说仔细说。那是一个沟通。那整个沟通的根基在哪里?以弗所书四章15节说,唯用爱心说诚实话。就是说我们要说诚实话但是一定要在爱里面说,如果你对他没有爱,那你就先不要说;因为没有爱说话就会浮躁如刀刺人;没有爱,你的话会伤害他的,那就变成有更多一项问题要处理,所以如果对他没有爱,我们宁可不要说。强调的是在人际关系中,我们要去做个主导者,而不是那个受害者。

第一步听,可能他对我们有很多埋怨,很多的抱怨,他一直丢那个生气的球过来,虽然我愿意听,可是他讲的时候,他都是愤怒的在讲,他丢愤怒的球,丢攻击我的球,他批评我,他论断我,他对我很不满,在批评我,他一直丢这些球过来,可是我们一不小心,在我们说的时候,回应的时候,我们就会丢回去,我们会说那你自己也不怎么样,所以他愤怒过来,我们就愤怒回去,那都是错的,所以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丢一个愤怒的球过来,丢论断的球过来,我们怎样丢一个爱的球回去,我丢一个温柔的球回去,我丢一个饶恕的球回去。就算我们前面听了,可是如果在我们说的时候,我们是用错误的态度说,那还是会把事情搞砸,所以我要学习的就是:他丢一个愤怒的球过来,他丢一个批评论断的球过来,那我现在要怎么样丢一个爱的球回去,我丢一个温柔球回去,我丢一个饶恕的球回去,所以说的这一个部分的基础是在于爱,你是不是对他有爱,化解冲突要用爱心面对。所以不是你骂我,我也骂你,而是从新开始,我作主导,重新开始一个局面,不要跟着那个局面来走,你生气我不生气。所以怎么说很重要,而不是要情绪里面里。把圣经很多的观念都回到圣经的原则里去,神的话语不只是告诉我们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而且神的话语有能力,有力量。

怎么样正确地说,怎么样正确地?我们要正确地说就是要一次只讲一件事,而非许多事情。比如:今天太太对丈夫说,亲爱的对不起,今天我掉了一个耳环,你可不可以帮我找一找。若丈夫一听耳环掉了,就觉得天啊,你昨天才掉一副,怎么今天又掉一个,那你上礼拜还掉了一个手表,那还好你的头长在脖子上,头长在脖子上,不然你会不会给掉了。那这时候同一件事情变成推到上个礼拜去了,好几件事情,连头都说进去了,那这个就不合适,这个只有她一个头两个大,不要跟你讲了算了,自己再去买好几副回来备用。所以这就是错误的表达是在很多事情就是会累积前面的旧账,一次算清这样的,甚至有时候是重复算的,已经讲过好几十次了,这次又累积,好像在算复利一样的,再滚进去这样的,所以这是一个不合适的说法,圣经讲:爱是不计算人的恶,那计算是累积,那就很难沟通下去了,圣经还说,不可含怒到日落,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一天的帐一天解决,不要带到明天,因为明天又有

明天的问题,所以,第一个说的是:一次只谈一件事,而不是一次谈太多件事。

第二个说的很重要的是只针对事情,而不是要针对人,我们现在是要解决问题,而不是说这件事情是谁的错,都是你的错,然后去责备那个人,你责备这个人无济于事,问题还是在那里,已经发生了,而且其实你又增加一个问题,变成你跟他的关系又再恶化。

例如我去外县开训练会,准备一些书请办公室的工作人怎么样怎么样寄过去,都一一安排好了,结果我8点钟到那边,8点15分钟打开箱子一看,哎呀,主办单位寄来的书办事的人寄错了,那现在我该去解决问题,不是生气,不是骂人,所以我马上就想该怎么办,我就一直打电话回办公室,到八点半才有人接,我们8:45开始上课,8:30我什么东西都没有,所以8:30才有人接,我说材料寄错了,我说好,现在我告诉你们要怎么做,赶快把我需要的材料一页一页拆开来,传真过来,然后我们在这里立刻印四十份,然后我上第一堂课的时候,你们再传第二堂的我需要的材料,因为我们马上要印四十份,而且每一堂课都是一本册子,所以那天十二点,我们准时而且顺利结束所有的训练,问题解决了。那这个前面这一段是不错的,可是我回到台北以后,我要怎么做,我要骂人吗?还是我要解决问题,所以我决定我们要用正确的原则来处理事情,所以我回到办公室以后,我就跟经手的两位同工,我说,我们来想想看下次怎么预防这样情况再发生,很简单,我们用两分钟时间,就得到一个解决的方式,就是以后不会再有类似的情况发生,问题解决了,没有人受伤,没有人难过,没有人挨骂,他也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他也不是故意的,没有人故意,但是我们就达到了一个协议,一个预防措施以后再发生,那去年圣诞节,我就送了一个小礼物给一个同工,那这位同工接过礼物来,他就跟我说,他说冯姐,跟你一起相处,同事,同工,很有安全感,我说怎么说呢,他说你从来没有骂过我,我说我怎么可能骂你,你做得那么好,我说你非常的尽责,你什么事情很有效率,我说我怎么会骂你,他说哪里,冯姐,我犯过好几次错误,可是你都没有骂过我,跟你一起同事同工很有安全感,这就是每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有的记号,这个记号就是别人跟你在一起的时候,他觉得很有安全感,他不会受伤,因为我们是要解决问题,我们不会去伤害或批评论断,或者背叛,怎么样要去中伤一个人,当我们抓住这个原则,而不是在那里否定一个人或者攻击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就会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事后不处理,事实上问题可能会继续发生。那我去处理,如果是照着情绪去处理,我骂一顿人,可能两个小时都骂不完,然后他又辩一大堆,解释一大堆,而且从此以后这两个人关系恐怕就弄得很坏。可是我们针对事情,两分钟可能就解决了,而且没有人受伤,所以我们处理事情时,要针对事情而不是人,人来看你说不定还要戴安全帽,还要穿防弹背心,弄得以后就很僵,防卫避免你的伤害,毒气,防毒面具,所以,这是很重要的,合适的说,合适的表达。另外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专注在行为上面,专注于行为而非性格,而不是对一人性格的攻击,也就是你需要就事论事,千万不要把这个事情引申到他的性格的描述上去,或者对于性格的扭曲,变成人身的攻击了,比如说,有一对夫妻他们出去逛街,那个太太忽然想到吃晚饭时间到了,就跟先生说,亲爱的,我们就在这一家餐厅吃饭好了,没想到这个先生说,你这个猪脑袋,你干吗想决定在这种餐厅吃饭,要吃饭也不是在这种餐厅吃饭,这个一下子本来是亲爱的配偶,贤内助,结果就成猪脑袋了,所以这个简直是让一个…,这个是让对方很受不了,很下不了台,那这种就是以这个事件引申到这个性格的攻击上面,那这个是不合适的,也不正确的,会带来伤害的一种表达方式。其实背后有一种根本不接纳对方这个人,不接纳或者就是笨,在苦毒,根本观念里,你就是笨,你就是做事情老是做错,或者有的时候,这也是一种习惯,因为我们过去可能都是这样被对待的,所以我想尤其是父母亲子关系有时候也会这样,比如我们家的孩子九点钟要做完功课,九点十五了,他还在那里拖拖拉拉,一般的父母这时候就会很生气地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很不乖,你知道这个就是人身攻击,可是我们或者说,你怎么这么叛逆,你真是没救了,那其实,这时候父母如果按照事实,就是对事不对人的话,父母可以说,我们约好了,九点钟要写完功课的,现在已经九点十五

了,你还没有写完,你要不要告诉我,你的困难在哪里,其实这个就是一个正确的表达,很积极正面地去处理这件事情,而不是攻击他的性格。那还有就是我们讲话要明确,而不要笼统,比如你跟你的先生或者男朋友或女朋友,约在一个地方见面,对方迟到了15分钟,针对于行为而不是性格,要明确而不要笼统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跟对方说,亲爱的,你迟到了15分钟,这就可以了,我们描述他的行为,然后我们明确你迟到了15分钟,可是一种错误的表达方式就是,你不尊重我们的约定,你不值得信任,你不负责任,你每次都这样,你从来不守时,我再也无法信任你,这个就让别人觉得很受不了,第一个就是我们很笼统,其实他只有他这一次,而且只有15分钟,或者我们怎么说,你为什么迟到这么久,类似这种会让对方受不了。那还有沟通里面很重要的就是,我们表达感觉而不要论断人格。

用“我”这个字来开始一个句子,而不是用你……来开始一个句子,比如说我们女人感受比较强烈,所以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很受伤,或者我们觉得没有被尊重,那这是可以表达的,这不是需要压抑的,但是我们要正确表达,我可以说,亲爱的我觉得很受伤,这是对的,但是不能说,你伤害我,我可以说我觉得没有被尊重,而不是你不尊重我,我可以说我觉得有点丢脸,而不是说你丢我的脸,你都不给我面子,那这样的话,就让对方觉得被控诉,这是一种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去控诉对方的一个正确说法,而当我们这样说的时候,我们是在爱里面说。例如自己在外为一事与人辩论时,很想丈夫帮忙说一句话,站在自己这边,可是妻子认为丈夫一心开车,好像不愿淌混水,心里就有点不悦,直到睡前还是不快,就去找丈夫,但是我不是说:你都不支持我,你都不来讲一句。我的办法是那天等孩子都上床,家里都已经安静了,然后我就过去,我就拉住他的手,我说亲爱的,我需要你帮助我,我采取低姿态,我需要你帮助我,而不是说,李长安我要跟你沟通,或者说你今天得及了我。我说,我需要你帮助我,而不是说你知道你今天做了一件事得罪我,所以这个是很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我们从我开始,我陈述我的感受,我的感觉而不是批评对方,所以他座下来以后,我说我需要你帮助我,他很乐意帮助我的,可是如果我说你要悔改,那他就不那么愿意悔改了,所以我们就坐下来,然后我说我跟你讲这件事情的目的不是要你为我的感觉负责任,所以他一听他又觉得更放松,我不是要他为我任何事情负责任,我要你知道我的感受,所以我就把我的感受说出来以后,他说亲爱的,今天晚上下大雨,我根本没有听到你们后面在讲什么,所以他就真的没有听见,那我说可是我还是很难过,他说那你要我怎么办,我说你抱抱我,给我惜惜就好了,他说这个很简单,所以他就来抱抱我,那之后他也说,我觉得我也很冤枉,你生我的气生了一个晚上,我是觉得你今天晚上怪怪的,他觉得他很无辜,他说你也给我惜惜,我说好,没问题,所以我们就拥抱,然后很愉快的化解了这个原来可能有的一个暗流,有的时候,我们埋在心里不讲出来,其实是误会。

最后归结:正确的说是:一次只谈一件事而不是许多事情;针对问题而不对他人身攻击;针对行为而不是否定他的性格;明确不要笼统;要表达感觉,不要论断人格。用“我”来开始一个句子,而不是用“你”控诉型的句型来跟对方沟通; 常常说我的感觉,这样不会引起对方生气的;你不必为我的感觉负责,让听者就有安全感,不必穿防弹背心,完全没有被控告。这种正面的表达方式,那无形当中这种冲突可以很快速的化解,不必等到天亮。

再如,晚上十点丈夫还不睡,妻就去叫,丈夫还是马上关机,可是脸是呆滞的,两眼无神。妻后来就改变策略,穿上一套浪漫而好看的内衣摇摇晃晃地来到丈夫身边说,亲爱的,我好想念你,我可以进来吗,他很欢迎妻,那妻就去坐在他跟电脑的中间,坐在他的腿上,然后妻去抱他亲他,然后妻跟他说:“我太想念你了,你就借我用一用,但是你都不要被我干扰,你继续做你的工作,我只要借你抱一抱。” 结果很快地丈夫就说,等一下,我马上关机,妻马上出来,那用这样一个正确的方法,妻得到她要的,就是妻得到丈夫对她的注意,妻想要的是丈夫跟她沟通,丈夫听她的讲话,但是你用骂的没用,爱不讲恶,不秋后算账,

爱就是把以前的事都赦免吧。

第19篇:当冲突发生后.

课时课题《当冲突发生后》

课标要求:

1经历师生互助活动,使每一位学生健康的成长在与人相处时要懂得体谅、尊重他人,诚实做人的基本道理

2通过学习,学会与同学相处时,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尽量避免矛盾的发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懂得应用。

3通过有效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原谅别人是一种美德,在交往中,做到宽以待人,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做人原则。 教材分析:

《成长的脚步》这一单元,要使每一位学生健康的成长在与人相处时要懂得体谅、尊重他人,诚实做人的基本道理,与人愉快相处,以谚语收集进一步帮助儿童更好地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做人原则。 学情分析:

有的学生想和同学交往,却不知道该怎么办,有的学生心高气傲,不把同学们放在眼里……很多原因造成许多学生自我为中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珍惜友谊,学会宽容,体会,理解别人。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学会与同学相处时,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尽量避免矛盾的发生。

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懂原谅别人是一种美德,在交往中,做到宽以待人? 重点:在与别人交往时,学会理解,善待他人。

难点:产生矛盾时,能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到宽容大量待人。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师;教师讲述;“狼孩的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生:狼孩与狼相处,失去了人的本质, 生:狼孩是个不健康的孩子……

师: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要健康成长,就离不开与别人的交往。在交往中。各种各样的事都会发生。有开心、欢乐、也有委屈和难过…….也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发生一些冲突。如果你和同学们发生冲突,你会怎样做呢?

师:谁也不理谁 师:道歉和好……

二、出示课题 《当发生冲突后》

师:教师播放学生产生冲突,最后握手言欢的情景课件。 生:交流、讨论“辨析角”中冲突发生后的四种情景的处理办法。 图1:师:在我们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如果你是这位男生你会怎样做? 生:我也不让她越过……

生:我会和他说我们都是好朋友,何必分的那么清啊。

师:对啊。我们大家都在一起学习、生活。我们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而不是自私自利。 图2:师:如果你要是这位女生,你应该做? 生:我会说对不起。 生:他那么凶,我不给他道歉。

师:自己不小心撕破了别人的书,要连忙给对方道歉。不要发生口角。这样就避免冲突的发生了。 图3:师: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按你妈妈的话去吗? 生:会的。他要打我,我就打他。

生:不会,我会告老师和家长。不会还击他的。

师:拳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及时的告知老师,让老师来帮助解决。 图4:师:你要是哪个摔倒的学生,你会? 生:我会说没关系。

师:对,我们应该说没关系。这样才是有礼貌的好学生。

三、听故事,谈感受

战国时,蔺相如爱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壁出使秦国。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被封为上大夫。后来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想逼迫赵王屈服。蔺相如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并设巧计,廉颇凭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兵力上的压力,蔺相如以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赵王的一片忠心使赵王免受欺辱,并安全回到赵国。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就封他为上卿,比廉颇的官位高。廉颇心中不服,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为赵国拼杀于前线,是第一大功臣,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于是,廉颇就下决心好好羞辱蔺相如一番。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有一次,蔺相如有事出门遇见廉颇,蔺相如就命令手下退到小巷里去躲一躲,让廉颇的车马先过去。蔺相如问其原因,他们说:“我们为您做事,是因为敬仰您是个真正的君子,可现在您却为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我们可受不了。”蔺相如听了,哈哈一笑,问道:“你们说是亲王可怕还是廉颇将军可怕?我亲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颇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只是摄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呢?”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裸着上身,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从此,廉颇与蔺相如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齐心为国效力。

师: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生:…… 师:教师总结

对待朋友和周围的人,都应该宽宏大量,不计较,人尽量不和别人产生不愉快,发生冲突,如果发生冲突后,要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语言是否伤人,多从自身找原因,要学会理解别人,体谅别人,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如果对方有道理,一定要主动去道歉,必要的解释一下自己的行为,以后决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师:老师给大家举了很多例子,大家也都知道,冲突后应怎样处理。 师:下面我们看哪些冲突,发生冲突后应如何处理。

1、

2、

3、发生的冲突是 我是怎样做的

我的做法是否有道理?而他的做法又有何道理?

请同学们认真地去分析一下吧,把你的亲身经历或身边发生的事写在横线上。

师:写完以后相互交流,个别同学起立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他的事例,大家来评价他是否做的合理。 师:老师听到大家的事例后,觉得大家处理的都非常好,希望在以后遇到冲突后,会用我们今天学到的宽宏待人,体谅他人,那你一定会是高尚的人。 好,那咱们一起去故事城看看这两位小朋友的故事吧。 小欣是个乐天派,老爱“管闲事”,总有一群同学围着她。最近她受到了一个挫折。同班小琪的父母离婚了,为了这件事,小琪老是精神恍惚、闷闷不乐的。小欣见了后,就跑过去安慰她。没想到小琦指着小欣说:“走开,我讨厌你的同情。”小欣感到自己受到了伤害,回家后大哭了一场,妈妈劝小欣不要灰心。第二天,小欣把小琪请到自己家一起做作业,并对她说:“接受同情一点也不丢脸,人与人本来就是相互扶持的,你碰到类似的事情也同样会去帮助别人,对吗?”小琪听了小欣的这番话很高兴。从此,她们成了知心朋友。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生:默读后完成

第二课时

师:在咱们班里一定也有发生过矛盾的同学,今天老师给你们一个机会,冰释前嫌、和好如初。谁先上台要大声说出你要和谁道歉、原因、握手、拥抱以后还是好伙伴好朋友。 生:活动

师:老师很感动也很欣慰,大家都学会了宽宏大量的胸襟,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快乐,健康的成长,多交朋友,和睦相处,大家能做到吗? 生:大家大声:“能”

师:大家来一起完成这个任务,在你的朋友和同学中,有些人的人员非常好,这是因为他们能理解体谅别人,能主动与人交往,他们与人交往方面的优点是 当你和同学发生冲突或在交往上遇到问题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你能做的更好吗?

师:这两节课,大家表现的都很棒,对自己品德方面得到了升华。 结课:

下面和老师一起来高唱一首歌《友谊地久天长》

怎能忘记旧日朋友 心中能不欢笑 旧日朋友岂能相忘 友谊地久天长 友谊万岁朋友友谊万岁 举杯痛饮同声歌颂友谊地久天长 我们曾经终日游荡在故乡的青山上 我们也曾历尽苦辛到处奔波流浪

友谊万岁朋友友谊万岁 举杯痛饮同声歌颂友谊地久天长

我们也匆匆日逍遥荡桨在微波上

当如今已经劳燕分飞 远隔大海重洋 友谊万岁万岁朋友友谊万岁 举杯痛饮同声歌颂友谊地久天长

我们往日情意相投

让我们紧握手 让我们来举杯畅饮 友谊地久天长 友谊万岁万岁朋友友谊万岁 举杯痛饮同声歌颂友谊地久天长 友谊万岁万岁朋友友谊万岁 举杯痛饮同声歌颂友谊地久天长 友谊万岁万岁朋友友谊万岁 举杯痛饮同声歌颂友谊地久天长

教学反思:

《当冲突发生后》一课是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课文用了六幅插图,反映了在校园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人际冲突的情况和家长的教育不当,可能给学生人际交往造成的负面影响。善于体验他人、宽容他人的,往往能得到别人的友谊,相反,斤斤计较难免让自己和他人都不愉快。让学生慢慢学会处理生活中的冲突,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现在的孩子,有许多是独生子女,平时自我中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自私,是比较普遍的问题。出现这个问题,固然同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相伴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家长的教养方式和教育态度不当。主要表现在对孩子的关心过度、照顾过度、宠爱过度、迁就过度。这样,使孩子自觉不自觉地加重了自我意识,形成了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只顾自己,不考虑他人。再加上年纪小,当这些孩子,遇到与同学之间发生摩擦,与父母之间产生误会,他们就很难会站到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此,我们品德教育要与时俱进,为新时代的小学生的健康发展铺桥搭路。

本节课在教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

1、我以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和谐、活跃。把道理寓于活动和感性的认识之中。做到情理交融。如同学之间交流自己的冲突,同伴相互交流看法,提高了与人交往能力。在后面的面对面沟通,让双方互相理解,学会体谅他人,尽量对他人宽容。

2、既重视知识、能力目标又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把握,如,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引发思考,教育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会克制自己的发泄欲望,采取较好的解决冲突的办法。

第20篇:钓鱼岛的冲突

钓鱼岛的冲突

系部:基础部班级:11体育教育学号:119301104姓名:冉晓岚 钓鱼岛问题是中日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隐患。尽管1978年签订中日和平条约时,双方曾达成过“搁置争议”的共识,但日本毫无信义,在实际占领的前提下,加速了钓鱼岛的国土化进程。日本多次组织大规模的实地考察活动,在岛上建立了若干设施,其中有25平方米的房屋,供水用水槽,石碑标记等,还修了直升机机场。更有甚者,日本还对我国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作业的渔船和科学考察船进行武力威胁和驱赶。之于长期以来持友好态度、对日本宽容大量的中国,日本的行为可以说是以怨报德。

中国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一步自然就是要恢复在亚洲的主导大国的地位,然后才有可能恢复世界大国的地位。后一个目标中国在毛泽东时代曾经尝试过。中国向一些遥远的国家提供军事和经济支持,试图发挥它的影响。但是,这些尝试都失败了。原因在于毛泽东时代推行的是过于理想主义的外交,没有量力而行。邓小平时代推行的韬光养晦外交,为中国国际环境的改善起到了根本性的指导作用。但是,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上升,威望的不断增长,必然面临一些不可回避的挑战和阻碍。其一就是从日本发源的“中国威胁论”。即使中国不去招谁惹谁,中国的崛起也会使某些想永居霸主之位的国家寝食难安。对于这一点,必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一些海疆问题的复杂,其关键就在于大国的操纵。中国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成了一厢情愿,反而助长了某些国家的嚣张气焰。“打狗看主人”,其实,有时候真正恼火的就是狗,必须先给狗两下子。狗很多时候只是气球,只是主子的牺牲品。大可不必把狗和主人看成铁板一块的。

中日关系在经历了从1949到1972的二十多年的敌对之后,由于中美关系的改善而得到改善。因此,从一开始,中日关系的改善就不是完全自发和独立的,不是建立在真正的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的。中国试图借助日本来遏制苏联的扩张,注重的是政治,是所谓的“战略”。 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上,希望通过宽容和友好,能触动日本人的良知,认清睦邻关系的重要。过去,主导日本政坛的是经历过战争的人,共同的战争记忆,使他们很难昧着良心说话。但是,这种求之于一代人的思想的外交战略肯定是有问题的,因为外交战略和现实的外交利益不只是一代人的问题。正如一句常说的话,人是会变的。

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所谓战略平衡的需要不再存在,美国与中国的“友好的非盟国关系”的结束,可以料到的是中日关系必然遇到挫折。正如我们以前分析的,尽管当时中国维护了所谓“大局”,其实这种单方面搁置的容忍行为是危险的。日本极右势力的日益猖獗,不能不让中国感到主权在一天天面临威胁。中国的容忍是有限的。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恐怕迟早会爆发一场中日战争。中国态度日益走向温和而坚决,是对现实的中日关系的认识,是抛弃了单相思的务实外交。

对于钓鱼岛问题的处理,无疑中国是采取一种忍让的态度的。对此,换一个角度来看,就要了解当时采取温和政策另一个原因:为了取得日本的经济援助。对于这个问题怎么看呢?现在显然不存在所谓的战略需要,那么如果因为钓鱼岛问题闹翻,对中国的利与弊如何呢?许多学者忧心忡忡的指出,现在日本的军费开支为世界第二,军事装备的现代化程度远远超过中国。一旦爆发冲突,中国不一定可以取胜。

毫无疑问,因为钓鱼岛问题而最终爆发中日冲突的话,双方都会遭受严重的损失。但是,如果一味的采取让步的话,可能援助和主权我们两样都最终拿不到。而且,从某种意义来说,经济发展更多的是个国内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问题,而主权却首先是一个必须处理的国际关系问题。没有了日本的贷款,我们仍然可能成长为经济大国;但是如果我们不断让步失去了钓鱼岛的主权或者其他边疆主权,我们就永远失去了成长为世界大国的机会。

冲突的范文
《冲突的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