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议课记录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21 21:03:52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评课议课记录

观课议课活动实录

课前交流:

一、作课人作课前预设说明

课题: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 作课人:商国辉 时 间:

5、18 关注点:学生的思维真正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之中。 预设及说明 (一) 课始激趣,创数参与

1 请学生说一个分子是 1的真分数。

2 把真分数化成小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得数保留3位小数。)

3跟据分数化成小数的结果,你感觉到上面的分数可分为哪几类?

预设目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自己说数,从说的过程就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研究分子是1的真分数,是为了将低本节课的难度,让学生研究什么?为什么要研究分母作准备。 (二):定向探究参与

1、刚才这些真分数有的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你想,一个真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和分数的什么有关?

2、否化成有限小数和分母有着怎样的关系?

3、探究。(可能出现奇偶数、质合数方面的猜测)

4、汇报总结。

5、验证与推广

刚才我们研究的分数分子都是1,这个规律对于分子不是1的分数是否有用呢? 判断下列分数是否化成有限小数:

总结:规律也同样适用于分母不是1的分数。

6、典型例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为什么?强调:必须是最简分数。

7、为什么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没有其它的质因数的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预设目的:本阶段从分子为1的真分数中猜测规律,验证规律,然后再推广到一般的规律,最后再到典型的分数中。主要是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在参与探究的同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巩固成果,课尾余趣

1、判断

因为30=2 × 3 × 5,所以 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因为30=2 × 3 ×5,所以 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2、作业:下面的分数,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有能化成有限小数?

3、给同学或父母讲一讲今天的收获。并放到里。

二、准备观课教师交流: 常亚歌: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之中,你准备采取哪些方式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商国辉:学生只有思维的参与,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参与。这节课,我根据我班学生的情况(年级中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集中的班级),把思维梯度降低了一部分,采取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思考方法来让学生探究规律。为了让学生都能思考,我的提问有些难度很小,但学生必须动脑。如你能说出一个分子是1的真分数吗?这样,促使学生真正地思考。 史红桃:你准备让学生参与什么?怎样让学生参与? 商国辉:我想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规律。通过思考来让学生知道规律是怎样得来的?

刘新超:我觉得这一节课是一节思维含量高的课,数学课的总结,特别是规律的总结是学生高级思维的表现,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我在让学生总结规律时,从语言表达到内容的概括都很费力。我觉得这节规律课让学生思维参与到规律的探究、总结我觉得不容易。特别是你这一班的情况更为特殊。 赵涛:我觉得让学生说为什么分母只含有2和5而没有其它的质因数时,能化成有限小数?这个问题好多教师都没有认识到位,让学生能认识到吗,学生对于这个过难的问题怎样去参与呢?

曹理智:教师的行为也相当重要,在上次的观课议课中,教师怎样及时地对学生的思维及时地反馈呢?来及时地看学生参与的情况呢?

于会:学生的思维速度不同,参与时的深度不同,特别是你这一班,学习的基础普遍较差,让学生真正地参与思考,应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我们在学习中,培养学生高参与的策略时,有一句话:不要指望学生对所学内容全部掌握,完全理解,因为我们的练习和复习还可以互相助。那么学生参与到知识中,你这班的学生时间需要肯定很长,在学生没有完全掌握时,你采取什么方法来使各层学生能参与到知识中去呢?

三、课前观课分工

1、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准确计算上课效率的有效度

2、教师行为:行为是否有效,教师怎样去查出学生思维状况,教师的哪些行为有利学生参与,哪些行为对学生参与无利?

3、学生观察:学生中否参与到教师的提问与引导的思考上了?各层学生在提问时干什么?学生是否有一定的情感体验。

观课议课记录:

一、作课人及时反思 本节课总体感觉:

学生没有达到预定的参与目标,出现了太多与平常行为不符的意外。

1、班里的学生虽然起点较低,但属于天不怕,地不怕的班级群体,本节课敢说者甚少,与平日课堂大相径庭。

2、学生没有参与探究而直奔主题后,在引导学生读书时,以读规律、讲规律来看学生的理解水平时,总有一种水过地皮湿,再润不浸的感觉。

3、总结方法时一反平时你一句我一句的交流状态,一直重复而无争辩。

学生的意外导致了教师的意外:

1、在引导学生探究时,学生却说出了规律之后,明知理解肤浅,当堂却不知从何入手,更好地让学生体验规律。导致对规律把握不好。

2、由分母是1的真分数直接到结论后,把预设时推广到一般规律的环节掉了,致使本节课在思维上不太严密。学生的思维更没有真正地融于规律的理解中去。 其实太多的意外,其原因根源在于自己想关注课堂的生成却无机智的应变能力,在学生直奔主题时没有创造机会让学生去参与到对知识的验证中,从而错失学生参与的良机。

二、交流:

曹理智:上课为了让学生参与,你采取了提问,本节课你提问学生的目的在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参与状况,可你发觉了没有,你提问涉及到几人?其中,崔林峰一节课就回答了

五、六次。而有的学生却一次也没叫到。 商国辉:这一点倒是平时不太注意的。应该是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回答,一个人平时回答多这一点没有考虑到。因为平时这个班非常活跃,会不会都想说、敢说,并且一时组织滞后将会不自觉的超时争辨。看来,在日常的教学中以后还得关注学生回答参与率这一点。

史红桃:开课让学生说分子是1的真分数后,接着让学生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光学生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用了5分钟,这一节课中让学生把分数化成小数目的是干什么的?用5分钟是否合适? 商国辉:让学生把分数化成小数的目的是体会除尽与除不尽,为化成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埋下伏笔。用5分钟从导入的角度去思考,时间还是有点长的。

刘新超:此时如采用分组做就能迎刃而解了。或者把计算器拿来也能快速地计算出来,这样节省不必要的时间,可以把有限的时间花费在探究规律的真正的思维上。

于会:本节课学生的参与率从课堂回答还是能看出反馈情况的,如采用手势,一个人回答,其它人胸前手势判断,能看出所有人的思维情况而不受他人的影响,当然,这样,会使氛围在静悄悄中进行,而显不出那种活跃的氛围。从参与的角度来看,是学生高参与可行的方法。 刘新超:当你引导学生探究规律时,问题一提出,多数学生都没举手,只有几个人举手,结果,他非常流利地说了出来,接着,你问其他同学,你们是不是也知道?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说,是从课本上看的。接着你又问,为什么分母的质因数只有2和5时,才能化成有限小数?学生又答了,接着,你让学生读规律、讲规律,而一改你所预设的探究。这一点我觉得学生的思维没有参与到规律之中,这一点你当时是怎样想的?目的是干什么?

商国辉:这是本节课所有意外的根源,学生为了上这节课,已经预习了,对规律会不会都已经知道了。这时我想,对于已知谜底的规律再让学生去探求,学生又有多大的兴趣呢?可我班学生在学习中“浅尝辄止”的现象严重,再加上本身基础较差,有相当一部分人从众现象严重,怎么办呢?当时,我想了一下,就从读书入手吧。(因为我平时比较注重指导学生读书,这样,不管我是否有事外出,学生遇到问题时,可通过读书来解决。)让学生通过读书,参与到规律的理解之中。便让学生先读了规律,为了检验学生对规律的理解,我让学生看黑板上的数字,并补充,这一行为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规律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而设计的,这一点可能没有经过探究,没有经过分析与比较,是不会有太深的感觉的,那么通过体悟规律,来补充完事黑板上的数字情况,可以看出学生的理解程度的。因此,我让学生根据这句规律所反应的情况对黑板上的例题做以补充,如8只有质因数2。20只有质因数2和5,当时学生补充了125分之一,是只有质因数5,可以看出学生对这句话理解了,所以我又补充了特例,引起学生对“最简分数”的理解与注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读规律,并标出学生自认为的重点词语,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来理解规律。但由于学生没有亲历探究,读中悟得不深,所以在总结判断的方法时,用时较多。 史红桃:你让学生总结怎样判断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的方法时,学生用了好几分钟时间也没总结上来,这一点的设计是想让学生达到什么目的? 商国辉:让学生总结判断的方法,是为了让学生更明确地清楚判断时的步骤,也为这一班整体基础较差,组长能给组员讲提供一些帮助。 史红桃:这节课学生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商国辉:从最后的作业情况来看,很多人仍用除法来做,学生做题慢是这班的实际情况,从表面现象来看,规律对学生没有发挥作用。学生这一节并没有收获多少。学生的收获,还得从课堂问卷和学生作业来分析。从参与的情况来看,学生没有积极参与,从课堂的氛围可以看出。但是什么原因造成本节课的思维没有参与到规律之中呢?

史红桃:学生的参与关键是动机,在激发动机时没有情感的参与。没有激起探究的欲望,如果在第一阶段后,问学生感觉分几类后,再写几个数,师生比赛,看谁能能快速判断这些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呢?在比赛中激发欲望。我想会好一些。(全体教师的一片掌声) 改进设想:

在第一阶段,感觉分几类后,再写几个数,问你能快速判断这些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呢?然后和学生比赛,激发欲望。

课堂上必须冷静,不可太慌。如再遇到学生直奔主题时,采取如下方案:

1、可将作业提前,从作业入手看学生掌握程度,如多数掌握较好,则从出题训练入手,让学生参与对规律的深层理解;如学生多数掌握的不太好,从不理解处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这样做,这时不能过早地提问好的学生,而应让学生先交流后针对重点问题深入探究,从而让学生思维真正地动起来。

2、也可采用读书法,但在读书时,通过读规律,让学生说例子,并说出为什么,然后,分组对抗比赛,在学生不能解决的矛盾处探究

推荐第2篇:议课

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素养中最重要的方面,通过观课、评课,使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的能力得以提高。多维度观课、有针对性观课,提高的有效性,是教师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提升

观课议课促成长研讨研修谋发展

观课议课是学校教学研究的重要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一方面通过改进教学,提供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幸福成长,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拓宽教师发展空间,促进教师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大王一中乘着打造高效课堂的东风,强化学科教研,使全体教师勤于观课、勇于议课、乐于研课,走科研兴校之路,谋科研兴教之策。 勤于观课,争做学习型教师

观课是站在了专业研究的视角,关注课堂,既要观察老师的教,还要观察学生的学,既要观察老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要观察教和学的效果,怎么观课呢?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系统性观课

学进去 讲出来

纵深性观课

走进去 请出来

常态性观课

钻进去 跳出来

勇于议课,力做合作型教师

议课,是在观课活动结束之后,对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确立现代教学观,和对其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议课还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研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围绕课堂上的事实和现象观课议课,提倡参与者首先提供自己在课堂上观察到的课堂事实和现象“在课堂上,我发现„„”,“在课堂上,我注意到„„”,然后参与者再围绕这些事实和现象,展开对话和讨论,商量可能的教学出路和办法。它以教学行为抓手,以追求有效教学为目标,在反思原有教学设计和教育观念的合理性,促进参与者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勇于说真话,敢于说实话,通力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我校教研组议课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1、明确议课目的。根据教研活动的侧重点,依据上课教师提供的课堂教学实例,交流教育与教学思想,总结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帮助、指导上课教师和参与活动的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2、把握议课内容。

㈠议教议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㈡议教材体系及知识体系是否把握的准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内容定量是否妥当等。

㈢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教法是否符合本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

(四)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法指导的情况。

(五)议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否科学、教学的整体结构是否严谨、教学节奏是否得当、教师是否适时、适当地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等。

(六)议教学内容的完成程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能力的形成程度、学生思维的发展程度等。

使参与者逐步形成总结经验、不断反思的习惯。

乐于研课,志做研究型教师

”在观课中思考,在议课中提升,逐渐研讨出一种教的轻松,学的高效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科教研功能 观课是一个吸收输入过程,议课是综合信息后所作出整体分析和判断,是一个消化输出过程,研课是一个提升内化的过程。观课议课是站在了专业研究的视角,借助观察量表和设备等工具来观察,我们既要观察老师的教,还要观察学生的学,既要观察老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要观察教和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观课前一定要对该节课的内容,目标,以及教师的教学预设等在课前有所了解,这也是为了以后的议课做准备。观课维度和观课点的选择、量表的设计,一定要与教学目标一致,要与准备解决的问题一致。课的四个维度

- 维度一:学生学习。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 维度二:教师教学。观察视角::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 维度三:课程性质。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 维度四:课堂文化。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

议课,是在观课活动结束之后,对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确立现代教学观,和对其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议课还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研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议课主要

1、明确评课目的。进行评课,应该根据教研活动的目的或听课者听课目的确定评课的目的。评课时一定要围绕已确定的目的进行,做到既有理论阐发,又有具体的教学建议,有说服力和可信度。评课过程中,要根据上课教师提供的课堂教学实例,交流教育与教学思想,总结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帮助、指导上课教师和参与听课活动的教师提高教学能力。通过评课,使参与活动的全体教师,从一个课堂教学实例中吸取教益,学习教学方法,改进不足,以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同时引导教师们善于把公开课教学与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比较性研究,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的特点提高富有个性化的教学水平,让每个教师都有机会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做第一,鼓励每个教师都能抓住机会获得成功。因此,评课必须围绕这些已确定了的目的进行,以便使评课活动具有针对性,收到应有的效果。

2、把握评课内容。评课评什么,这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根据目前教学改革的趋势看,评课应围绕以下内容进行。

㈠评教学思想。即从教学思想这一角度出发,依据课堂教学活动的实例,评议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包括: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面向全体的思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的思想,着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思想,运用现代教育观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等等。在现阶段还应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教育新理念。

㈡评教材处理。即从教学内容处理的角度,评议教材体系及知识体系是否把握的准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内容定量是否妥当等。是否全面规划教学任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否克服旧的惟理智主义的知识观,在关注学科知识基础性的同时,强调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强调实际应用,是否加强了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科间的整合和综合。再如是否将新授知识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对这一堂课产生很大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

㈢评教法运用。即从教师对教学方法处理的角度,评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教法是否符合本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教师为学生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处于他们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认识前提,安排好新旧知识的连结,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来自课堂中的各种信息,从正确的标准和已有的经验出发作出何种的评判,形成何种的反馈信息,又是如何处理反馈的信息,以及施行何种的偏差纠正方案等。

(四)评学法指导。即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法指导的情况进行评议。如能否从学科内容与特点着眼,针对学生的年龄差异、心理特征、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速度、思维特点、学习修养、学习环境和条件进行相应的指导。再如是否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

(五)评教学过程。即从教学结构这一环节出发,评议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否科学、教学的整体结构是否严谨、教学节奏是否得当、教师是否适时、适当地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等。是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还是以“活动——体验——表现”这一新的教学进程来安排。从新课改精神来看,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

(六)评教学效果。即教学内容的完成程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能力的形成程度、学生思维的发展程度等。教学是否注意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从而使学习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否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意因素,做到知、情、意结合,课堂上师生民主平等,互相尊重,教师给学生以成功机会,使学生情感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使学习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否坚持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装得到其原有基础上的最好发展。有否确立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有时学生的见解很独特,教师在帮助他们的同时也可以获取知识,取长补短。所授的这堂课在教学上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是否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议课过程,是建立“教育假设”、“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联系,认识其间关系的过程。它以教学行为抓手,以追求有效教学为目标,在反思原有教学设计和教育观念的合理性,促进参与者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使参与者逐步形成总结经验、不断反思的习惯。 大家在观课议课的同时要“想自己的课,改进自己的课,在自己的课中实践”。

研课

根据“学练结合、师生互动、分层递进、当堂达标“的四原则,采用“(引)明确目标—(导)问题导入—(学)启发探究—(教)归纳提升—(练)跟踪训练—(评)快速反馈”六步骤课堂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步四环节五课型”。其中“三步”是指“课前预习”、“课内探究”和“课后训练”。“四环节”是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 五课型是指每个学科结合各自学科的具体特点,设计出五个基本课型。如高中语文学科,分为文本新授课、复习训练课、检测讲评课、作文修改课、话题探究课等五种课型。“三步”是正确定位与处理“预习、学习、复习”的关系,目的在于改变以往过度重视“课中学习”的倾向。“四环节”主要意图是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这一点从哲学的角度就是解决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五课型”的宗旨是因科而异,因人而异,灵活多样。其哲学指向是认识并处理学科及其所任教师的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等问题。

提高教师课堂研究意识、精心构课意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并且通过切磋,互相成长。

课前会议(具体课前4-5分钟)

1、由授课人简要阐述课堂整体设计思路。

2、检查课堂观察工具(指观察量表以及必要的影音录制设备等)准备情况。

第二步:课堂观察 分两环进行。

第一环:依据确立的观察点,选择观察位置。

第二环:依据设计的观察量表,如实做好记录。 第三步:课后会议 分三环进行。

第一环:由教研组组长主持,按照一定程序,召开议课主题教研会,并致开首语。 第二环:具体议课

1、由执教人进行课后反思性发言。

2、由各备课组组长阐述本备课组是如何按照观察维度要求,理解、分解、分配观察任务的。

3、互动交流:遵照学校“„1+1‟课例研究”要求具体进行操作。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观察者与观察者之间就课堂教学中的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展开交流,要求每一位观察者谈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最后要达成一定的共识。

第三环:观点凝结。由教研组长将议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形成议课报告,报学校教务处备案。

四、组织管理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冬防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学校财产及师生的生命安全,切实维护学校平安稳定,11月25日大王一中开展以“消除安全隐患,创建平安校园”为主题的冬防安全教育,坚决预防和遏制各类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构建平安和谐校园,营造浓厚的校园安全氛围。

安全工作重于泰山,是学校整体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冬季开展安全教育更有其特殊的意义。为了搞好此项活动,学校召开行政会议进行了部署。升旗仪式上,副校长张锁民在国旗下进行了专项活动讲话,对学生从防触电、防火、防楼梯间踩踏、防交通事故、防意外伤害和不法侵害、防食物中毒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安全教育,同时开展了学生矛盾大排查活动,学校以班为单位对本班学生之间、班际学生之间、寄宿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进行了大排查,对发现的矛盾纠纷逐一进行了化解,杜绝了安全隐患。下午,学校班子成员对师生宿舍、教室、部室、食堂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安全大排查大整治。重点对师生宿舍、食堂、教室中是否存在私拉乱接电源线情况、是否存在使用大功率及违禁电器情况、是否存在使用不合格取暖炉具情况、是否存在食品留样制度未落实情况等进行了大排查大整治,严防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此次活动提高了师生们安全生产的意识,为构建平安和谐校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发布时间:2013-11-25 21:57:24 大王一中举行教师拔河比赛

为丰富教师业余生活,进一步增强教师之间团结与拼搏的精神观念,提升全体教师的凝聚力和自身体质,建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5月22日上午7点,大王一中在篮球场上举行了一场振奋人心的教师拔河比赛。

这次拔河比赛由学校工会策划并组织,以年级组为单位,每个年级组派出十位教师参加比赛,邀请体育老担任裁判,以淘汰赛方式进行。在各队长的引领下,教师们精神饱满地走上划定区域内的比赛场地,秩序井然地在了拔河绳的两边,拿起绳子,站好姿势。随着裁判的一声哨响,比赛开始了。双方队员紧紧抓牢手中的绳子,低重心,屏气发力,身往后仰,齐心协力卯足了劲往后拉。平日里端庄秀丽的女教师们在运动场上毫不逊色,个全力以赴,势不可挡。在场外观战的同学们挥动手臂用力喊:加油!加油!场上的队员们个个精神抖擞,加油声欢笑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整个赛场一片沸腾。一条长绳把一群人紧紧地连在一起,大家都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使大家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中间的标志巾在忽左忽右中僵持着,慢慢地标志巾移向胜利的一方,赛场到处洋溢着团结、拼搏的气息。历经激烈角逐,最后九年级代表队以绝对优势获得最后胜利!

这次拔河比赛,为教师提供了锻炼身体和交流感情的机会,展现了教师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克服困难、争上游的顽强斗志。

大王一中召开学生家长会 教育新闻

为了促进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扎实推进,不断提升灵宝教育工作动态“幸福教育”品质,惠及家长和学生,5月28日上午8:30,大王一中学学校活动教育通讯校领导班子及家长代表,召开学生家长会,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灵宝教育报媒体报意度进行调查,本次家长会由该校副校长王彦森主持。 道

首先王校长详细介绍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内容,重点 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办学条件改善和师资配备、教

育教学成果等方面的骄人成绩。宣传了学校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均衡

发展以来所取得的成果,并提出了学校今后持续均衡发展的规划目

标,争取让在校就读的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带来的幸福与快乐。现场还对家长进行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意度的问卷调查。

随后,该校的团员干部还带领部分家长参观了我们的各个功能室。科技室、音乐室、美术室、劳技室、微机室、图书室、实验室、阅览室等,很多家长不禁感叹:“现在的学校真是大变样了!” “真没想到农村学校都配备了这么先进的设备,和城里学校没差别呀!”

此次家长会的成功召开,不仅让家长朋友身临其境感受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工作给学校带来的变化,加深了他们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这项工作的了解,还加强了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构建了家校结合的平台,从而共同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2013-5-28 23:05:46

大王一中开展夏季“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

夏季是发生溺水事故的高发时期。为进一步预防学生溺水,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救保护能力,提学生的安全意识,打造“平安和谐”校园。5月24日,大王一中积极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切实防范学生溺事故的发生。

该校主管安全的张锁民副校长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并结合中小学生溺水案例对学生进行夏季安全教育,点列举周口学生溺水死亡案例对学生进行警示。他组织全体学生对防溺水“六不”(即“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宣传教育,他要求全体教师要牢固树立校园安全人人有责的意识,极行动起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安全警钟长鸣,确保学生人人平安。同时, 该校加强与家长联系与沟通发了《防溺水教育告家长书》,学校家庭共同教育这些教育活动,不断提高该校师生、家长的安全意识及学校安全教育的实效。相信在学校、家长、社会各方面的同协作下,该校师生一定会安全、愉快渡过炎热的夏季。

大王一中:开展“我的梦·中国梦”主题班会竞赛活动 教育新闻

灵宝教育工作动

为了为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广学校活动教育通大学生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深情阐释,了解鸦片战争灵宝教育报媒体以来中国人民持续奋斗的伟大历程,畅想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道

景,始终牢记党的殷切希望。5月20日,大王一中开展“我的梦·中国

梦”主题班会竞赛活动。

它们精心设计、创新内容、

这次竞赛活动共有16个班级参加,拓展形式,活动过程生动、富有朝气,令人耳目一新.即使主题相同,但各个班级还是想出各种各样的点子让主题班会的内容变得多样而且精彩,以彰显特色,力求独树一帜。很多班级通过和同学们的互动、问答的方式,不仅调动了大家的情绪,也让同学们在思考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丰富了学识,拓宽了视野,深化了对中国梦主题的认识。还有的班级首先通过播放视频、文字介绍、口头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建设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崇敬之情。更有的班级组织同学们各抒己见,讲述自己对“中国梦”的理解,交流各自的收获与感想,诠释着 “中国梦”的美好蓝图。

经过一天时间紧张而热烈的角逐,八四班和七七班摘得冠桂。

通过此次活动,全体学生进一步意识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与自己息息相关,了解了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更牢记“中国梦”的实现需要自身刻苦努力、坚持不懈。相信以后他们将会用更加积极的姿态迎接困难和挑战。 发布时间:2013-5-20 21:20:25 大王一中举行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训

为了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促进班级管理工作,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工作能力,5月13日下午6点,在曹小伟副校长的主持下,大王一中的班主任老师齐聚八(1)班教室,教育新闻

灵宝教育工作动学校活动教育通灵宝教育报媒体举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会上曹校长主要从目前班主任面临的一些心理现象入手,分析了教育教学中的常见心理反应,针对教师的负性情绪的处理,提出了如何保持健康心态的一些处理方法。他的讲话深入浅出,不仅有严密的教育理论,更运用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例子,巧妙地阐述了班主任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随后,全体班主任一起观看了《灵宝市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训》的讲座视频。

培训期间,班主任专心聆听,认真记录。培训结束后,班主任纷纷表示这次培训及时、有用,使他们懂得了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明确了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知道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才能以积极健康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增强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了解了一部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够提前疏导和干预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

大王一中通过这次心理健康培训,拓宽了班主任的工作思路和教育视野,增强了班主任责任心和使命感,有助于班主任在今后的工作中创新思路,开拓进取,开创班级工作新局面。

发布时间:2013-5-14 22:17:26 大王一中举行新团员入团宣誓大会

为了引导广大师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和力量,5月8日,大王一中在教学楼前隆重举行新团员入团宣誓大会。

大会上,全校师生共同见证了120名新团员庄严的入团宣誓仪式。在鲜艳的团旗下,所有新团员光荣地佩戴上了团徽并举起右手激扬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出生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这慷慨铿锵的话语,激昂雄壮的歌声催人奋进,久久回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21世纪,青年人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民族的光荣属于中国青年!祖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伟大的时代召唤着青年,辉煌的事业期待待着青年!作为一名国家寄予重托的青年人,要牢记光荣使命,珍惜宝贵机会,

教育新闻

灵宝教育工作动学校活动教育通灵宝教育报媒体道

以坚定的信念、宽广的胸怀、创造的激情、务实的态度,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每一件事,为大王一中之奋进而努力!

老团员代表向新团员致以“中国梦——青春梦”的入团祝词,以身作则,激情洋溢。新团员代表发表了“让团徽在胸前永远闪光”的入团感言,情真意切,壮志满怀。校团委勉励新老团员:牢记今天的青春誓言,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梦,为团旗增辉增色;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共青团员的身份,充分发挥团员模范带头作用;努力学习,积极实践,提高自身素质,谱写青春的壮美诗篇。最后,张锁民副校长寄语同学们,一要牢记使命,树立远大理想。青春是一个活力绽放的季节,要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中国梦”相结合,成为一个于国家、民族有用之人,在追梦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要勤奋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将课堂知识学习与兴趣爱好相结合,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不断的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丰盈。

庄重、热烈的宣誓大会,使同学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严肃而庄重的教育。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会团结勤奋,锐意进取,以实际行动展示共青团员的先进性,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

发布时间:2013-5-8 20:35:39 大王一中举行教师广场舞表演 教育新闻

4月25日晚上7点,大王一中教学楼前,全体学生的掌声、欢灵宝教育工作动态呼声、喝彩声,一声高过一声。原来,该校举行令人耳目一新的教学校活动教育通讯师广场舞的汇报演出。婉转悦耳的音乐,优雅曼妙的舞姿,精彩绝灵宝教育报媒体报伦的表演,不仅给全体师生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而且让参与的教道

师放松了身心陶冶了情操,更是该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力作。

近期, 该校高度重视教师身心健康,着力于学校精神文明建

设,积极开展“快乐工作,健康生活”为宗旨的教师广场舞活动,丰富

教师的业余生活。。

大王一中的这项活动对教师舒展身心,提高身体素质,活跃文化生活,缓解工作压力,激发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团队活力起到一定的帮助。同时,也进一步增进教师间的了解,提升了教师的精神风貌,增强了教师的协作精神和凝聚力,为营造欢乐和谐的校园氛围,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搭建一个平台。

发布时间:2013-4-25 21:00:11

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爱国情怀

春风拂青松,清明祭忠魂。为深切缅怀和追忆革命先烈,学习烈士顽强拼搏、勇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激发广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4月3日上午,大王一中七年级学生到大王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开展清明节祭奠革命先烈活动。

活动中,全体师生庄严肃立,向革命烈士默哀三分钟,然后由学生代表发言,表达了一定继承烈士遗志,发愤学习,用实际行动报答对先烈的怀念。接着教师代表发言,号召学生倍加珍惜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努力成才,关注时事,牢记烈士的遗愿,踏着烈士的足迹,用自己的生命和才智去演绎自己的辉煌,去创造无限美好的明天。然后,学校领导致悼词,学生们在低缓的哀乐中,认真聆听着先烈的事迹,默默地感受着先烈们的爱国情怀。最后全体师生绕人民英雄纪念碑一周,表达自己对烈士的崇敬之情。

这次清明节祭奠革命先烈活动,大王一中学子不仅展现了良好的风采,获得沿途群众的好评;更记住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接受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树立和巩固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育新闻

灵宝教育工作动学校活动教育通灵宝教育报媒体道

发布时间:2013-4-3 17:18:44 大王一中举行“开展光盘行动 创建节约型校园”报告会

4月1日,大王一中全体师生在教学楼前举行“开展光盘行动 创建节约型校园”报告会,增强学生文明节俭意识。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已成为厉行勤俭节约,

“十八大”会议以后,反对铺张浪费的主题词。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最少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作为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相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大王一中制订了创建节约型校园活动实施方案,开展了光盘行动 创建节约型校园报告会。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让学生节俭观念入脑、入心,形成一种生活的自觉与时尚。同时学校还要求学生假期中对家长的宣传,温馨提醒家长少摆“大鸡大鱼宴席”,勤俭文明过节,通过一名学生教育一个家庭,通过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不是吃苦,而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作报告的张锁民副校长号召广大师生:从今天午饭开始,让我们一起:不剩饭,不浪费,吃多少,要多少。加入光盘族,一起对“浪费”说不!

通过“开展光盘行动 创建节约型校园”报告会,引领学生增强文明节俭意识,树立正确的餐饮观、生活观、价值观,努力营造争当“光盘一族”光荣,饭桌浪费一粒粮食可耻的饮食文化氛围,践行尊重粮食、节约粮食的传统美德。

发布时间:2013-4-1 20:44:49

教育新闻

灵宝教育工作动学校活动教育通灵宝教育报媒体道

《都市精灵》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文章的主题:人和动物和谐相处。 2. 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生动的描写。

3.能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积累谈谈人类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4.能学以致用。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目标2与4 三.教具及学具准备 导学提纲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所生活的城市,还能经常地看到成群的喜鹊,乌鸦吗? (学生答“不能”然后简单说明原因,教师引出课题)

(二).各小组检查预习效果(主要默写一些重点词语及文学常识,然后在小组内互换检查,教师巡查后,将易错的指出来)

(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疑 导学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解决) 1.文章的标题是《都市精灵》,文章写了哪几个都市?展现了哪些可爱的精灵? 2.为什么其它城市的动物很多,而北京的动物在减少呢?

3.这些都市精灵的存在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为此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第

1、2个小题,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及梳理文章结构;第3个小题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本文的主题及写作目的)

(四)。精读课文,品析精彩 导学要求:

4.文中对城市动物有很多精彩的描写,请同学们圈点勾画出来做一下批注,然后让我们一起讨论交流,谈谈其精彩之处具体表现在哪里。

温馨提示:同学们可以从词语的表现力、修辞、语言结构、作者感情等方面进行分析。(下面将部分交流成果展示如下)

生:我找的是第一段中“喜鹊多是成双成对,而灰喜鹊则成帮成伙,一来就是一大群,它们高高地在树枝上跳来跳去,飞来飞去,叫来叫去,非常活跃,为这座学府式的大庭院带来了一派生机和欢快。”这一句描写喜鹊嬉戏的景象:“成双成对”,“成帮成伙”,“ 跳来跳去,飞来飞去,叫来叫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师:你从内容方面分析很好。

生:这一句中“跳来跳去,飞来飞去,叫来叫去”都用了四字短语,语言很有韵律,节奏感和音乐感都很强。 生:这一句还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喜鹊们的活泼可爱,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师:刚才几位同学从语言结构及修辞方面分析都很棒。

生:我找的是第四段中“冬天,在院中,在很高很高的枯枝上,常蹲着一对硕大的乌鸦,连大嘴都是漆黑的。它们并不叫,呆呆地蹲着,居高临下地瞧着这忙碌的大城市,像两个孤独而寂寞的旁观者。”这里描写大乌鸦“呆呆地蹲着”,“ 孤独而寂寞”的神态,表明现代文明已经侵占了动物们的生存空间,因此保护动物已迫在眉睫。

生:这一段中的“旁观者”用了拟人的修辞,更写出了鸟类对于城市似乎是多余的,明确显示出对现代都市的针砭之意。

生:还有这一段中用了两个“蹲着”,写出乌鸦已失去大叫的、活泼的天性,给人一种凄凉之感。

师:刚才几位同学从词语的表现力方面去分析,很到位。 生:我找的是第五段,作者先描写几十年前,乌鸦成群结队的景象,与现在文学馆中两只“老鸹不老呱”作对比,抒发了作者的难过之感。 生:这一段除了用对比,抒发了作者的难过之感之外,还暗含着北京城连乌鸦也少见的悲哀。 生:还有,这更显示出我们的城市有一些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是多么重要。

生:我找的是第九段“我佩服上海人,他们开始在城市广场上放养鸽子,绿草地上漫步着白白胖胖的大鸽子,小孩子们伸着小胖手给大鸽子喂食,多可爱!”这里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很和谐的画面:绿色的草地,白白胖胖的鸽子,小孩子们伸着小胖手给大鸽子喂食,显示出上海这座城市中人与动物友好相处。

生:也说明上海这座城市中人们保护动物的意识很强。

生:这句话同样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的写出了大白鸽的悠闲、自在。

生:还有这一段中的“白白胖胖”和孩子的“小胖手”„两个“胖”字都突出了特征,相映成趣。 生:我找的是第十段中“在它最繁华的渔人码头旁,居然卧着上百头野生的大海狮,旁若无人地打斗、游戏、抢地盘,引来无数游人驻足观赏。”这里写大海狮“旁若无人地打斗、游戏、抢地盘”用拟人的修辞,表现了旧金山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之高。

生:还有“最繁华”这个词对表现旧金山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之高也起到了反衬的作用。 生:我找的也是这一段中的句子“只要鱼群一到,这上万只大海鸟便一起腾空,作低空滑翔,然后,一抿翅膀,像炸弹一样,射入水中,百发百中,钻出水面时,嘴中必有活蹦鲜灵的鱼。”这个句子用了几个很有表现力的词语“腾”、“抿”“射”、“钻”,充分表现大海鸟的矫健英姿。 生:这一句中的“像炸弹一样,射入水中,百发百中”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大海鸟入水的速度之快。

生:而且这个比喻句中的“射”字与“炸弹”相呼应,写出大海鸟的动作之敏捷。 ……

师:同学们刚才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都分析的很到位,见解也很新颖,让老师的思路也开阔了不少!

(四)扮演角色,展示才华 导学要求 5.请大家根据作者的说法,把你自己看成是作者所描绘的其中的一种小动物,用动物的口吻来向我们说说你们给城市带来了哪些好处?(可以引用文中的精彩语句) (给学生一段思考时间,然后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口吻进行表演)

生:我是一只灰喜鹊,我和我的同伴多是成帮成伙的来到参天的大树上,在高高的树枝上跳来跳去,飞来飞去,叫来叫去,非常的活跃,给学府式的大庭院带来了一派生机和活力.师:好一只活泼的灰喜鹊.(学生大笑)灰喜鹊说得怎样? 生:他能准确地运用文章中的语言,比如成帮成伙得飞来飞去,也加上了自己的语言,很好,就是在讲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时,还不够精彩。

生:我是一支体型特别小巧的鸟,你们可别看我长得小,还没有小麻雀的一半大,可浓缩的都是精华,我的歌唱得可好听了,声音绝不亚于杨玉莹,只要听到我那美妙悦耳的歌声,保证你烦恼顿消,可我是不会轻易展示的哦。

师:这是一只自豪且有点自大的小鸟,谁能来对她说上一说?

生:他讲得十分生动有趣,不光给人类带来了欢笑,也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但是我觉得少了一点人与动物的和谐性。我也是一样,我是一只乌鸦,也许是我们的长相太丑,人类已经对我们有了成见,可是在几十年前,我们可是北京一景,清晨,成群飞向城外,黄昏,成群飞回城里,一飞就是乌压压一大片,叫着闹着,给清冷的天际增添了一点无序的伴奏。而且,我们很准时,人们总是按照我们飞出飞进的钟点劳作休息,我们给人类起到了一个生物钟的作用。 ......

(五)拓展思路 提高认识 导学要求

6.作者认为每座城市都应该有自己钟爱的小动物,那么怎样才能拥有可爱的动物呢?请结合实际提出自己的合理性建议和措施。(此问题在各组内讨论解决,由小组长做书记官,各成员献计献策。最少的组提了11条建议,最多的达16条) 7.如果请你为我们潍坊选择一种标志性、象征性的动物作为“形象大使”,你将选什么动物?请简要说明理由(这个问题学生们的创作热情很高,诸如:燕子、喜鹊、乌鸦、麻雀、甚至恐龙、蜈蚣都有) 教师简单小结:希望同学们也做一位宣传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信息的形象大使,为把我们的潍坊建设的更美好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六)课文延伸:请你谈感受(可用自己的话说;可用诗歌来表达心情;可用画来抒写心声,形式不拘一格)

这个环节学生们采用的形式丰富多彩,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有一个学生画了两幅画:一幅是“孤城寡人?”,一幅是“与狼共舞!”,而且下面还有一行注释“人(大写),如果一味的破坏自然,将会达到“孤城寡人”的地步;只有创造出“与狼共舞”的和谐,人类才能永存(大写)!这个学生的作品,赢得了同学们一片鼓励与赞赏的掌声。

(七)课后作业:身体力行,我为家乡尽力量。要求学生为创设家乡的和谐环境做一件实实在在的事,并把这件事的整个过程详尽的记录下来,然后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感悟。

雏燕成果展示:

推荐第3篇:爱卫会议记录

2013年爱卫会议记录

时间:2013年1月2日

地点:行政五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李忠泽陆志洪曹凤鸣马晓峰薛颖芝刘淑华赵茹李碧云范晓华吴普和刘玲珍 郭留萍徐晓娟 主要内容:

1、传达学习上级有关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有关精神

2、调整爱国卫生委员会网络组织名单

3、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按照上级要求制订本单位年度爱卫工作计划

4、研究部署下步工作

江阴市人民医院

2013年1月2日

推荐第4篇:听课议课

独具特色,亮点纷呈

——听马老师《大江保卫战》有感

青州云门书院双语学校 史红艳

前几天,我有幸聆听了马老师的《大江保卫战》。马老师的课独具特色,亮点纷呈,无论是在知识结构、授课方式上都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素质教育观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这次听课收获颇多,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谁就能抓住学生的心。马老师那富有激情的语言,不仅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她让学生一边观看课件,一边解说,声情并茂的语言引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注重培养学生语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这堂课做到了这一点。她不是单一地让学生读了一遍又一遍,而是学生每次读之前老师都有一段要求。这样学生每读一次,对课文理解就加深一次,这样学生就能真正做到“知晓课文内容”,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

三、课件制作精美,实用性强

语文阅读材料往往采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来表现事物。而事物不仅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而且还可以通过图片、影像、声音和动画等多媒体来表达。运用多媒体手段将真切的声音,生动的图像,形象的动画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会容易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马老师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老师们的课件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实用有效,不花哨,不杂乱。

总之,马老师的这堂课有许多闪光点供我学习借鉴。所以我会吸取其中的精华,并尝试运用到我的教学过程中,来逐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语文教学。让

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高效实用的教育平台,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去探索学习对自己终身有用的语文。

独具匠心,讲究实效

——听潘老师班队会课有感

青州云门书院双语学校 史红艳

五(2)班“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这节队会课上,潘老师独具匠心的设计,同学们满怀激情的交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我来谈谈个人的点滴思考。

一、环保主题,意义深远

例如: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每一滴水都是来之不易的。人类可以生活在没有石油、没有电力、没有煤炭的年代,却一天也不能有生活在无水的世界。水资源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现在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只相当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可见我国是个严重缺水的国度。所以节约用水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话题。由此潘老师选择了环保这一主题,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活动贴近生活,主题队会形式多样

一堂精彩的主题队会课,有了一个好的主题还远远不够。因此,潘老师特别设计了许多精彩纷呈的节目,创设了多个真实、有效的生活情境。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环保及环保的意义。同时还向同学们们倡议:人人做一名小宣传员,告诉家里人要保护环境。并向全社会呼吁。这些活动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形式多样,增强了学生环保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了环保的刻不容缓。

三、学生的参与面广,具有实效性

不管是环保资料汇报,还是环保妙招的回答同学们都积极举手,踊跃回答,例如:环保倡议时,所有的同学起立参与了签名的过程,似乎每个学生都在心底里告诉自己,从现在开始,要做一名环保的少先队员!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不仅能感受到人类对环保的迫切需要,也体验到活动的快乐,一举两得!这让我们感觉到这次队会不是个别学生的舞台秀,而是所有学生全程参与的充满意义的主题队会。

潘老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相信通过此次班队会,同学们一定会懂得环保的意义,从小养成环保的好习惯。

推荐第5篇:议课稿

《圆周角》议课稿

一、《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课中苏老师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展学生数学素养为目的,以“探究式教学法”为主,讲授法、发现法、分组交流合作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一系列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思考问题、发现规律、验证猜想。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数学思维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善于运用多元的评价对学生适时、有度的“激励”,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以“我要学”的主人翁姿态投入学习,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乐学”。

二、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就是: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3.动手实践、分类化归 4.分层训练、巩固提高5.回顾课堂、感悟收获6.达标检测、反思成长 7.课下作业、巩固发展。

三、教学环节问题一:将实际图形抽象成几何图形,让学生观察图中的∠ADB、∠ACB与我们前面所学的圆心角有什么区别?(角顶点的位置在圆上)。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圆周角。(板书课题)

问题二:你能仿照圆心角的定义给圆周角下个定义吗?

学生略加思索便答出:顶点在圆上,两边都与圆相交。从而得出圆周角的定义,同时引导学生对概念加以辨析,得到圆周角的两个条件,二者缺一不可。特征:

1、角的顶点在圆上。

2、角的两边都与圆相交。

四、随堂练习:(口答)判别下列各图形中的角是不是圆周角,并说明理由。

1、选择新旧知识的切入点,既复习上节课内容,又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加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让学生自己给圆周角下定义,提高学生语言组织概括能力。

3、马上练习,及时巩固圆周角的概念,使学生把圆周角学得更扎实。分类化归

活动一:在准备好的纸片上画弧BC及所对的圆心角。然后再画同弧BC所对的圆周角。你能画多少个同一条弧所对的圆心角?多少个圆周角?(口答)

1、量一量你所画的圆周角的度数,有何发现?(口答)

2、量一量你所画的圆心角的度数,又有何发现?(口答)

3、你得出了什么猜想?你又怎样验证猜想呢?(小组交流)

交流讨论后,每组由一名学生代表发言,说出本小组的猜想。

板书猜想: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

该弧所对的圆心角度数的一半。

活动二:集体交流后,教师挑选有代表性的几个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展示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对展示的图片进行分类:

图(a)、(e)同类,图(b)、(d)同类,图(c)一类

归纳分类如下:(在黑板上展示三种图)

第一类:圆心在圆周角一边上,第二类:圆心在圆周角内部,第三类:圆心在圆周角外部

学生在刚才的小组交流活动中很容易发现第一类情况的证明思路,所以由

学生上台讲述思路并板演证明步骤,其它学生独立完成。

活动三:教师提议把第一类圆内部的图形想象成一面三角旗。则第二类、第三类情况,思考能不能转化为第一类来验证,分别想象成两面三角旗合并、两面三角旗叠成,化抽象为具体,化一般为特殊。学生豁然开朗、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自然进入分组操作阶段。

充分的活动交流后,学生情绪高涨,各小组纷纷派代表在黑板上展示图片、说理验证。教师总结各小组验证结果,给出完整的推理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分类验证的必要性。

紧接着提出: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圆心角的度数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相等,因此在此结论基础上你还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很容易得到圆周角定理: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的一半。(教师板书)

活动四:阅读教材、深入思考、联想建构

阅读课本16页、17页黑体字,消化吸收圆周角定理及它的两个推论。 判断:(口答)

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2、等弦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3、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

思考:在同圆或等圆中,若两条弧相等,你可以得到哪些结论?

此教学环节我从学生爱猜想和预见的天性出发,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打破教材中现有的预案,从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入手,进而探索圆周角与它所对弧的关系。使学生更容易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让学生学会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从特殊到一般,学会运用分类、化归思想将问题转化。培养学生对推理过程的规范书写,感受数学的严谨性。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想象空间,教师深入课堂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点拨、指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鼓励创造性思维,师生互动,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拉近师生的距离,增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本环节以学生活动为核心,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突出了重点。并通过教师启发、引导,环环相扣,突破难点。意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圆周角、圆心角、弧、弦的关系

五、分层训练

A层基础题(学生口答)

1、如图(1),点A,B,C,D在同一个圆上,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E.在图中标出的8个角中,找出图中相等的角

学生独立思考一分钟后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讲演思路并板书过程,我借机指出书写的规范

程度,并提问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收获?通过学生的回答补充,促使学生把知识和经验系统化、数学化。

为满足学生学习的不同需求,在都能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真正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设计以下训练活动:

问题1是本节知识的直接运用,师生共同总结先由已知角找弧,再由弧找所对的圆周角或圆心角的方法。问题2,由学生叙述解题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如何应用圆周角性质解决问题,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拓展提升体现了运用三角形外角性质解决问题方法的延续,进一步体现了化

归思想,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耕耘后收获的快乐,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大显身手:(小组竞赛、交流展示)

反思(1):测验评价结果:_______;对自己想说的一句话是:__ _______________。

反思(2)错题整理:

学生通过互评自评,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感受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同时促进学生对学习及时进行反思,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提供重要依据。

六、评价分析

本节课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数学的学习是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并以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性学习”理论和弗赖登塔尔“再创造”数学教学思想为指导,教师通过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意在使学生经历探索,体验成功,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推荐第6篇:网络议课

浅谈如何“丰富校园隐形文化,提升学校文化内涵”

玉树临风之智者

校园“隐性文化”是指学校中客观存在的、常常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实际影响的各种因素。即“校园隐形文化”就是对学生起潜移默化作用,以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熏陶、启迪、激励着学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文化。校园“隐性文化”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校风、班风、学风;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教师的人格修养和心理健康状况;师生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学校的管理理念、价值观念、办学思想、学校精神等。校园隐形文化是教育教学环境的重要构成条件,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和制约着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文化才真正是校园隐形文化,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是不是校园隐形文化,墙壁上的校训、名言警句是不是校园隐形文化,校长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是不是校园隐形文化。我的理解是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所有文字、规章制度、条文、思想、图腾,只有转化为学校全体师生的内在需求和相同值取向,外显为共同的处世原则和行为方式,这样的文化才可以称之为校园文化,才是真正意义的校园隐形文化,不然,它最多只是一种文字,或文化的符合,不能构成影响人、教育人、激励人、规范人的校园文化。学校隐形文化一旦形成,它象物理学上的“场”具有巨大的能量,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对置身其中的每位成员都施加着一定的制约力和影响力,规范着每个人的思想、言论和行为,这就是校园文化的威力和魅力。这样的隐形文化,才能真正提升学校文化内涵。也是我们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根本。那么作为具有重要育人功能的校园隐形文化怎样建设,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隐形文化,提升学校文化内涵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校园净化绿化美化,以优美环境塑造人。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校园是师生生活、学习、活动的场所,校园环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的教育作用,优美的自然环境更能激发孩子们的追求渴望。一个布局合理、整洁优美、宁静有序、生机盎然、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对教师的愉悦生活和工作,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古代有名的书院,大都选建在山清水秀、幽静宽敞的地方,其主要特色就是“背陵向壑,木茂而清泉”。因而学校可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下大力气。除按校园规划进行校园工程建设外,还应进行恰当改造和调整。既整齐美观,又大方实用;既着眼于近期使用,又考虑到长远的发展。致力于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在校园内植花草、栽树木,号召师生“自己动手建设校园”。学校组织师生劳动、完善卫生清洁制度,把校园建设与学生的劳动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参加与绿化管理的劳动过程之中,既学到了劳动知识、技能,又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还能培养自治、自理和热爱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将卫生的要求变成自觉的行动,学生以讲卫生为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进一步内化为优良的品德素质,教育和行为要达到有效地结合。同时校园绿树成荫、整洁优美,师生置身于美的环境,接受美的熏陶,既能绿化美化校园,又能增强师生的爱校意识。

所以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科研及管理活动;可以使校园生活得到丰富,使每个校园人的精神得以振奋和升华;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较好地调节和激励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较好地培养和激发师生员工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较好地促进师生员工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较好地保持学校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二、打造良好育人环境,以文化氛围教育人。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的同时,学校要十分重视校内的文化硬件设施的建设,改造和建设各种文化设施和设备。如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电脑室、多媒教室、图书室、阅览室以及理化生实验室均要达到高标准,校园广播系统要发挥其正面导向、宣传作用,教室应安装多功能白板媒体黑板,优化文化环境。校园网络要实现班班通、人人通。这些设施和设备建设将会有力的提高了校园文化层次,为提升校园文化创造有利的条件。校园世界是充满教育意义的生活世界。学校利用标语牌、宣传栏、教育园地、广播站、图书室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宣传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有效的发挥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不经意中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学校的花木绿化、牌匾树立、字画张贴都从美化、育人的角度入手,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功能;让学生在与无数次的“世界融合”中不断得到陶冶和塑造,使其心理得到净化,志趣变得高尚,道德得到升华。学校在教学楼显眼的位置,写上代表本校办学理念的校训;在醒目的位置有名言警句;让学校的每堵墙、每个角落都书香四溢,甚至楼梯拐角、柱头角落都变成有声的教育平台,张贴激励学习、鼓舞斗志的名言警句。经常开展营造书香校园活动,如举行“读千古美文,做谦谦君子”演讲竞赛 ,“我与好书同行” 朗诵竞赛,“享受阅读,沐浴书香”读后感竞赛,“中华诗歌散文精品朗诵比赛”,“读书改变了我”征文比赛,“享受读书之乐趣,品经典之茗香”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读书小报评比,“我的读书名言”征集等读书活动,让优秀诗词、经典妙语与学生同行。在学生经常出入的通道张贴名人警句、伟人画像、让这些警句、名言、名人时刻陪伴者学生,鼓励学生健康成长。不断充实、更新专栏、阅报栏、教室的内外展,更新围墙、教室、办公室等墙壁标语、图画。追求“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的育人效果,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可以让学生在心情愉快的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滋生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还可以让学生在爱美、审美、创造美的过程中达到精神世界的升华

3、强化校风班风学风,以行为养成督促人。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开始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良好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一生有很重要的作用。养好习惯者成,染坏习惯者败。对教育而言,良好行为的培养是头等重要的。为此学校努力树立优良校风,以教师的言行举止、道德风范,形成一股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影响着学生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情操。因而要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每周一雷打不动的政治学习,努力打造教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新教育观念,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以优良的教风带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积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建立温暖教室,引导班级营造一个尊师爱生、文明礼让、整洁优美、积极进取的学习环境。坚守学校这一精神文明建设主阵地,以“五爱”教育为主线,开展“创文明班级、树优良班风”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通过班会、思品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途径,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以启迪、熏陶、感化和塑造的方式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在学生中营造“尊师守纪、爱国爱校、勤奋学习、团结互助”的良好风气,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以文化载体引导人。

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对于丰富学校文化生活,营造文化氛围,展现学生风采、陶冶学生情操有着重要作用。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公开教学、教学研讨、结对帮扶、送教下乡、名师引领、各级培训等活动推动教学发展、丰富教学活动;通过征文、书画展览、歌咏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提升校园德育氛围;通过图片宣传、法制报告、专题讲座、巡回演出、消防演练、应急演练、销毁游戏机等系列活动提高师生安全意识;通过专业比赛、技能比赛、节日活动等丰富校园生活;坚持每年举办田径运动会和元旦文艺晚会,让师生展示自己,用他们自己的运动天赋和艺术才华,既锻炼了自己,又提升了学校的品位,也使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多样化、群体性、艺术性的特点。各种主题文化活动作为推动学生素质发展的外在动力,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一定富有情趣、寓意深刻,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教育活动要具体、生动、形象。优良的校园文化、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品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上新的台阶。

总之,校园隐形文化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是人类文明与科学的象征和代表,是人类美德和智慧的表现。学校是传承文明和创新文化的重要阵地,是人类文化的神圣殿堂,学校文化是各类优秀文化、先进文化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学校生命和灵魂的集中体现,继承文化、整理文化、创新文化、培育文化、传播文化是学校的职责和使命,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教育品质,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和成就教师的人生价值。所以我们应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等多方面入手,不断丰富校园隐形文化,挖掘校园隐形文化,提升学校文化内涵,发挥校园隐形文化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营造一个优美的、和谐的、健康的、向上的、处处蕴涵着文化品位的书香校园。用,以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熏陶、启迪、激励着学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推荐第7篇:初二物理听课议课记录 声音的特性

初二物理听课议课记录

《声音的特性》

听了付老师《声音的特性》这节课后,深有体会。本课设计有两条主线,一是以活动为主线,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和探究体验熟悉声音的三种不同特征,二是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声音的特征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为合理分化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实验、观察、比较、探究、讨论、练习、归纳、演绎等多种方法,积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与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快乐,从而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请示讲授本课时,采用探究法、演示法,想要达到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声音的特性.②.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③.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②.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五、教学难点 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还存在的主要问题的:

1.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够强,一方面是由于对物理概念的把握不够准确、熟 练,更重要的还在于平时的自我要求不高,缺乏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和训练。

2.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不够,缺乏对物理现象观察的针对性和敏锐性,这也说明学生物理联系生活的意识比较淡薄,这一状况的改变同样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虽然已领会了一些理念,摸索了一些做法,但要真正落实课堂教学的多元目标,实现高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推荐第8篇: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陈润祥

2012年5月18日参加了梭戛乡中心小学组织的观课议课活动,此活动是在梭戛乡沙子小学举行,全乡各校都有教师参加,在中心小学的精心组织和沙子小学配合下,圆满的完成了此次观课议课活动,在此次活动我学习到好的教学方法,看到了情景教学的好的素材,总之,此次活动,本人受益非浅,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听了沙子小学伍俊梅老师的《小数的大小比较》,伍老师是在学生已有整数大小比较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并能根据要求排列几个数的大小。伍老师这节课是用讲授法来贯穿整节课,在这节课中我感到困惑的一点是,这节课伍老师在课上关注学生时间过少,没有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但伍老师在教学中出示的小黑板练习,切合实际,简笔画生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第二节课听了梭戛乡中心小学张维维老师的《小池》,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字卡展示,很直观,通过图片灌输德育教育,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使学生珍爱大自然,不乱扔垃圾,并通过旧知识的迁移,周围环境,来感受诗意。但本人感到困惑的一点是张老师在讲解生字卡片时,没有进行扩词。

第三节课听了梭戛乡平寨小学邓涛老师的《折线统计图》,邓涛老师通过释放情感来缓解师生紧张,小组合作目标明确,运用身边的实例来统计,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第四节课中的了梭戛乡中心小学李文俊老师的《制造平衡》,这是一节科学课,课上李老师利用与学生一起游戏做引入,让学生亲身体验,并且是实验灌穿了整个课堂,我感到困惑的一点是,李老师在做平衡实验时,虽然也分组讨论了,但结果不太如意,如果,这个平衡实验由我来上,我会让两三个学生在讲桌上去亲自动手,让座位的学生来讲,砝码在第几格挂,挂几个才平衡,这样,我想效果会好些。

下午,进行了议课活动,首先是梭戛乡中心小学教研员李国老师讲了议课的方法,是从下面几方法进行的,一是这节课的亮点是;二是这节课感到困惑的地方是;三是假如我来上;四是某一教学环节还可以这样教。按照这四个内容的要求,进行了分组讨论,并在议课活动中进行了交流。

总之,通过这次观课议课活动,使我认识到了怎样去观课议课,在今后的观课议课中我要注意如何做到有效观课、如何做到有效议课。

2012年5月22日

推荐第9篇:观课议课总结

锅圈岩乡马场小学数学组观课议课

活动的总结

2014年10月30日下午,有幸听了周老师的课,听后感触很深,收获很多,使数学组教师对教学有了更深更广阔的理解和认识,深深的认识到课堂教学所容纳的深度和广度,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所深深思考和努力践行的,能否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否让学生全面成长发展都与我们是否用心去对待课堂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现总结如下。

一、周老师的风采。

1、在周老师多姿多彩的教导下,整个课堂变得简单、快乐,充满激情,充满无限的诱惑。抓住教学目标的中心不放松,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掉入“陷阱”,很自然地进入到学习活动的角色之中。本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在她苦口婆心的教导及引导下,敢开口说起话来,主动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去。如:周老师给同学们说,不要怕,难不了你们,做不来的有老师和同学们帮助你们—孩子。他一节课都是在鼓励学生回答问题,主动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如:拍手鼓掌、看她眼睛等。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周老师这堂课真是让人难以忘怀,从中获得许多新颖的教学方法。

2、周老师在创设情境导入中教态大方、自然,充满无限的诱惑。学具准备充分,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抓重点进行教学。虽然周老师在教学中出现了一点点缺憾,但我们今天来目的就是学习别人的优点,他的优点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的。即使是教学中的那点小小的缺憾,经过老师们精彩的点评和大家的评议,其中蕴含的道理也是值得我们铭记的。

二、精彩的议课。

在魏赟主任气饱力状的领导下,老师们的议课十分精彩。陈松老师打出第一枪,对这位老师的优缺点进行学与建。接下各有己见,总的来说就是取别人之长以补己之短,才能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三、观课议课和听课评课的不同之处。

1、在魏主任的指导下,我们深刻认识到了观课议课和听课的不同之处,其实传统的听评课只是笼统的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学习状态等等方面做一个简要的概括和总结,没有从教学过程应注重的每一个细节做一个量化的和细化的观察和定性。听了他课后,我们觉得一堂好课它所应该考虑的方面和所应该利用的资源太多太多了,比如观察一堂课的课程资源的利用这个点上,我知道了我们不仅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网络化资源等物质资源的利用。还包括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的利用,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学习经验以及技能等的有效利用。如果我们能从教学应考虑的方方面面去挖掘深层次的东西,那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比以前更有效。

2、观课议课的教师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评价者,更是一堂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是老师们共同探讨学习共同进步的更好的平台。授课和观课者都是议课的参与者,每个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同,对学生及其学习过程有各种各样的看法,议课通过对问题和困惑的讨论,关注和探讨新的潜在的可能性,讨论和揭示更多的发展可能,议课的过程是授课和观课所有参与者不断拓宽视野,不断开阔思路的过程,使授课和观课老师实现了双赢。

四、观课议课使课堂教学的研究更具有深度和实效性。观课议课的着眼点不再是授课老师的个人教学行为,而是更多地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关键点,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主动探究,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还要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并产生持久的学习欲望,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思想和学生的长远发展以及教师的思想,教学细节等进行更深入、更本质的思考和研究。课后授课老师针对关键问题谈自己的想法,所采取处理方法的依据,反思可能导致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后果以及今后如果在遇到类似的问题将如何处理。观课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的产生及处理结果作出初步判断,与上课老师一起协商,形成解决类似课堂问题的设

2 想和方案。授课者和议课者通过共同研讨,从教和学的行为入手,在问题的提出、解决和研讨中,所有参与老师都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并逐步形成总结经验,不断反思的习惯,议课就是一种更有深度的教研活动。

五、反思当前教学,明确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

我们就每一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这些主要问题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形成本组教学的主要问题和困惑。最后把这些问题征集上来,在全校交流讨论,形成我校当前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是这次活动中,教师的观课议课的主题,并通过活动的不断开展,逐步把这些问题和困惑加以解决。

六、精心组织,严格要求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

为确保活动开展扎实有效,我校专门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李校长担任组长,杨校长、龙主任、魏主任担任副组长,各数学教师为小组成员,成员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并且亲自制定活动方案,就活动的理念、活动的方法、活动的视角、活动的徐径、活动的步骤及要求、活动的保障措施等方面都做了详细具体的简述,确保了活动有效的开展。

在活动中我们把平等对话找出路,开放互助受启发、探讨揭示想提升,交流碰撞搞突破,以学论教是核心,作为活动的理念,在活动中每位老师都经历了由不适应到想议课的过程,改变了教师们平时搞活动注重形式,在讨论中不在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同时也改变了一味否定挑刺的尴尬的氛围,在议课过程中,即有娓娓道来的精品论述,又有激烈的争论场面,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教师们的思维就打开了,观课时,信息采集量越来越大,议课时理论水平也越来越高,正像有的老师所说的,没想到这次活动让我受益这么大。

总之,这次观课议课活动,在学校领导以及教师的共同参与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我们知道观课议课活动还要长期坚持,要不断创新,效果才能越来越好,我们也将准备打持久战,把观课议课活动

3 纳入到学校的常规管理之中,把它作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主要载体,并长期坚持下去,同时我们下一步将继续完善这项活动,让每一位教师在活动中快乐着、成长着,我们有信心,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拨云见日,迎来课堂教学的美好明天。

4

数学组

2014年10月30日

推荐第10篇:观课议课总结

“听课评课活动”总结

为了有效地推广“听课评课”活动经验,全面提升我校教科研水平,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听课评课活动。参与本次活动的教研组有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政史地等组,参与活动的包括课题组成员共有300人次,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反响热烈。

我校的“听课评课”活动建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课题的基础上,几年来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次的听课评课与以前相比,更注重“以学论教”、“直面问题”、“平等对话”,教研活动更有效、和谐,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听课评课”一改以往那种听课评课“只说好处不说不足”的老套,从两个维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观察,大家畅所欲言对本堂公开课的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评议,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听课者对“教师教学(包括与信息技术应用整合)”和“学生学习(注重自主合作探究)”进行观察,收集信息,然后进行评课,气氛热烈、民主、和谐,使献课者和听课者都在反思中有收获,为课题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教学案例,也为学校教科研工作提供了新思路。现将这次“听课评课活动”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校重视,专家引领

为了改变传统的“听课评课”的老套,我校结合课题研究,率先在课题组内试行听课评课活动,两个学期开展了4次活动,每次活动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从内容和形式上已形成了一种适合我校的听课评课模式。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这种创新的教研模式并亲临听课评课现场指导,在以课题组成员作为本次活动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下,分教研组推行听课评课活动,让全校教师积极参与到更有实效的教研活动中来,以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和水平。

二、课堂观察,态度端正

以往的教师听课多数是带着“糊任务”的态度,一般很放松,甚至还有在听课时做自己的事情,但这次听课评课活动,所有教师在课堂上都带着观察任务:搜集信息,发现问题,认真填写观察量表,做好了评课前的有效准备。

三、课后评课,民主和谐

传统的评课一般大家都侧重“多说优点少说不足”,而这次评课则是围绕听课后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强调超越现象,深入对话,达成共识,促进教师共同发展。如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来看教师的教学情况,包括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师生互动等是否产生良好的效果。整个评课过程气氛民主、热烈、和谐,没有专家评课时的那种一言堂。真正体现了听课评课的三大特点:“以学论教”、“直面问题”、“平等交流”,使献课者听课者都有收获,有进步。

四、书写心得,广泛交流

传统意义上的听课评课结束后,就等于“万事大吉”,不再有什么心得或反思。而这次听课评课活动结束后,所有教师,尤其课题组成员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工作要完成——那就是网络在线交流:一是将所有听课评课活动课例和评课过程的全程录像上传到学校网站方便大家再学习;二是每位听课评课教师在自己的博客上写出本次听课评课活动的反思与体会,进行交流,共同提高。

五、效果显著,反响喜人

活动结束后,参与活动的教师十分兴奋,普遍感觉听课评课比传统的听课评课效果好,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更有利于学校“青蓝工程”的实施。它是一种团队合作,使每个教师都参与其中,活动中人人有事、人人有责,改变了传统的教研方式:注重了“以学论教”——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考查教师的教;“直面问题”——以问题的形式进行相互交流,最后达成共识;“平等对话”——评课是一种对话,是献课者和听课者之间的一种相互尊重、互相理解,既对立又平等的交流。

我校城东校区参与这次活动的老师们说,在网上看到本校网站视频与博客,确实感觉我校开展的听课评课活动效果显著,令人欣慰。

有位上课的教师感慨地说:“作为授课人,我深深感受到这样的形式卓有成效。大家不仅记录了学生发言的人数、课堂讨论的时间,甚至观察到学生倾听的专注度;由于课题组是跨学科的,有的老师还从他所教学科的角度向我提出疑问,这些都让我对这节课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较之以前上公开课,我觉得这样的形式更加提升了自我。”

有位听课评课的教师喜悦地说道:“原以为发放‘听课评课评价表’,布置写听课心得,只是是为了课题研究有更多的过程性资料,但这次却有了意外的收获,让听课教师不再是处于‘被听课’的状态,而是和授课者一起进入课堂教学,用心观察,专心记录,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样的形式确实让听课者真正受益。”

总而言之,随着我校教科研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开展,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广听课评课此项活动,非常重要,很有必要;随着这种富有特色的听课评课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将会给我们实验学校再增添一个光鲜夺目的新亮点。

哈巴河县高级中学教研室

第11篇:观课议课学习心得

观课议课学习心得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意识上的转变,转变了我很多固有的,消极的思想。从教多年来关于听课评课,以形成了固有的思维定势。听课者认真听认真记就完成了任务,在多人参与的集中评课时没有人愿意第一个发言。即使发言了,也是对问题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评课者的收获和心得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对于如何解决问题的探究较少。观课议课所倡导的前提基础是授课者和观课议课者是平等的地位,观课时我们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后,可以坐在学生的旁边,学生自主探索阶段,在小组内合作交流之时,在学生做课内练习之时,我们可以站起来,看看学生们在做什么?了解学生的认知策略,合作意识,性格特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观课的老师,可以不必再那么规矩。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看老师的教学策略是否是正确,引导是否得当,组织是不是有效,看学生是不是有兴趣,老师教得是不是有效。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是观看老师的表演。而是带着共同研究课堂、改进教学,提高自身课堂实效的探究目的一同参与的。观课议课打破了“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不愿意自己的工作被别人指手画脚”。也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教学”这种“私下默契”的状态,它致力于让所有教师互相观摩教学,直面现有问题,相互坦诚批评,共同商议办法,谋求教学创新,实现共同成长。

观课议课摒弃了传统评课的概括式评价,议课者要作为参与者带着问题和研究方向全程参与授课的全过程。研究的是点而不是面,有很强的针对性。观课议课的人不仅仅是在帮助他人,更是在提升自己并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自身在教学上存在的困惑。观课议课者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要阐明如果我是授课人,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会怎么做,拿出自己的意见。这种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对“假如我来教,我该怎么教”进行思考,一方面能够让自己在观课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从而使议课能够真实地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

我们常说做研究型教师、建立学习型团队、提高有效教学等。这些都可以通过观课议课的形式来体现,观课议课是教师专业化成长道路上的有效途径,因此,我要自觉地积极参与到观课议课的活动中去,使自己在观课议课的同时得到发展。 观课议课学习心得(2):

教研是教学中必要的活动,教研的目的就是通过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可是,很多时候,教研活动都流于了形式,对老师的帮助不大。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益呢? 我们每周都要进行听课评课活动,这属于教研的一部分。在平时的听课评课中,像陈老师所言的“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只听不评”、“你好我好”的现象屡见不鲜。很多时候,我都在想:“这有什么意思呢?有这会时间,还不如自己有问题到电脑上查一查来得快。”可是,当面临真正意义上的听课评课的时候,比如评课分等级、评课找问题,我又觉得教学压力实在太大了,没有了安定感,更没有了自豪感。以前总觉得当老师是有成就感的、是自豪的,可是现在,越来越觉得老师难当,特别是课堂教学,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教了,一旦遇到讲课出现问题,被领导批评指责,那心情更是糟糕,情绪很消极,自信心都没有了。和同事们聊一聊,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

不可否认,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来说是个永久的压力,也不可能消除,所以,在这样的压力下,教师的生活、工作负担明显加重,身心疲惫的教师们很少有静下心来专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行为。那么,如何减轻压力,让教师们愿意研究教学呢?陈老师提出了“观课议课”的方法。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不同,它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老师背有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包袱。

这是我非常赞成的。我想,每一位老师或许都曾有课堂教学失败的经历,甚至还有被评判得体无完肤的经历,其实,作为评课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呵护授课教师的自尊心,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完全失败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课都有授课教师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处。我们教研的目的是,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而不是将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没有教学的勇气和热情。对于其中的失误,我们要委婉地说出来。而对一些我们公认的“好课”, 我们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讨“好在哪里”,而是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就好”。

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就是研讨课堂事实和现象,不针对授课教师,只针对课堂,探讨原因,研究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和实现条件。从这一点来看,就大大降低了评课评人的的利害关系,从而减轻教师的压力。我们都希望教师们能走向幸福教育,少一些彼此伤害和打击,大家能够共同观察、收集、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这才是幸福而有效的教研。 那么,如何做好观课议课呢?

观课议课的首要前提是仔细观察课堂教学情况,收集课堂教学信息(事实和现象),“坐在学生身边”观察学习效果,这样在议课中才能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

观课时,不仅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灵感悟和体验,用头脑思考和判断;“观”对观课的老师来说只是形式,而实质 是要走向深刻的思考的。 议课与评课不同,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大家一起探讨问题,研究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更好的方式和方法,而评课是简单的下结论,多数情况下仅只是一方的结论。所以,简单来说,议课是写问号,评课是写句号,二者的内涵和外延,前者更丰富深刻和有效。

不论哪种形式的教研,都要有自己的主题,不能泛泛而谈,要针对一个问题或者现象,做到透彻而细致地分析好和解决。正确的方法都未必是一种,但是追求民主、平等和鼓励的人文性教研是当前教研的总趋势。

第12篇:有效观课议课

ˇe《有效观课议课》作业

专题一 理解观课议课

1、你理解“观课”与“听课”、“议课”与“评课”的不同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㈠“观课”与“听课”

听课:在过去的听课中,听课教师往往习惯于坐在教室的后排,观察教师的言行,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思路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简炼,多媒体使用是否恰当,学生发言是否积极,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在这里也有“观”的成分,但是更多地关注了教师的教学行为,看学生的表现也是为了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

观课:观是观察的简说,一方面是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以及必要的观察记录工具,有效地收集和整理课堂信息;另一方面是运用心灵和理性的力量感悟、体现和分析,以获得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它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通过眼睛的观察,课堂的情景与故事、师生的精神与状态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观课教师需要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观察的对象不仅有教师,而且包括学生。学生的活动和状态就成了观课的核心。把观课的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把重心从关注教学活动转移到关注学习状态,从关注教育过程转移到关注课堂情景。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全是观看老师的表演。

㈡“议课”与“评课”

①从词义上,评是评价,评定,评论,评课是对课堂教学进行评论、评价和评定。议是议论,是对话,是讨论,议课是讨论和发现课堂中各个环节、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探讨课堂教学种种可能,从而认识课堂、理解课堂、改进课堂。②从适用对象上,评课基于判定,目的在于分辨差别,判定等第,并把结论用于教学奖惩和教师奖惩,评课针对的是人。议课是指向未来,其目的更加兼顾教师发展,对于教师发展,又不仅仅为了帮助授课教师,而是首先自助,参与者在活动中要通过“假如我上来”的“共在同行”的介入使自己思考和发现,然后才是互助,即通过对话实现交流和分享,议课针对的是某一有研究价值的教学问题。③从取向上: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评课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评课者重在指出执教者的优点和缺点,要么言辞尖锐,要么是老好好;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作为献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议课者要善于发现献课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并沿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螺旋式前进。④从话语结构上:评课是“总的说这是一节成功的课„„”“这节课的优点不说了,不足有„„”“我认为应该这样改进„„”;议课是“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要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假如我来执教,我将这样教„„”“我这样教,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⑤从结果上:评课是得出授课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结论,发现授课老师的优势和不足,也提供教学改进的方向。而议课是从这一刻的故事出发理解教学,认识教学环节、要素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一方面对这一课讨论和思考了更多的教学可能,另一方面是通过这一课中走出这一课,获得更加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学指导思想,这就有了“一中求多”。它更加需要教师自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㈢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关系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关系并非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犹如铅笔与毛笔,各有各的表现力,各有各的使用场所: 评课适合用在需要对课堂教学做出评价、分出等地的时候。比如,学校实行绩效工资了,这要和课堂教学水平挂钩,就需要对课的水平通过“评”的方式分出等第;另外,优质课竞赛涉及选人和判断人,评课也是一种合适的方式。所以,评课不会消失,也不会被取代。 如果需要研究课堂上的问题和发展教师,则“议课”的方式更好,在《静悄悄的革命》中,佐藤学有这样的观点:“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绝不是对授课情况的好坏进行评论,因为对上课好坏的评论只会彼此伤害。”与“听课评课”比较,观课议课主要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学校是最适宜的场所,教师是其中的主体和主角。日常生活性、普遍参与性,这既是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又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从这种意义上,在校本的基于研究和改进的教研活动中,观课议课可能会成为方向和趋势,对此我还有一点信心。而且我相信,在通过观课议课获得更高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以后,参与赛课也就更容易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会是观课议课对评课活动的一种贡献。

课堂既有科学性,也有艺术性。研究课堂教学时偏执一端无疑是片面的,最好的办法是恰当好处地兼顾,而在兼顾中又总会有自己的偏好。在科学和艺术的权衡中,观课议课更靠近艺术的一侧。这样,在研究课堂教学中,观课议课大致是走整体感悟课堂的道路,看重具有意义的情境和故事,看重师生的状态和感情。齐美尔说:“在连接两只眼睛的直线上,目光承载着自己的个人人格,自己的心情,自己对对方怀有的冲动。”对于他人目光的解读,观课议课采用的方式是将心比心的整体感受和领悟。

2、为什么要提倡对课的研究要少“评”多“议”?

答:“作为一线教师,一学期之中,开课与评课,总是免不了的事。无论开课,还是评课,在我看来,都是件危险的游戏。”如何走出“危险”、远离“危险”,使对课的研究的“游戏”充满快乐呢?我想,还是少“评”多“议”更好。

“评”是什么呢?是“每次评课,都如古玩鉴定专家,面对模糊不清的古董,除了鉴定真伪,还要确定其合理的市场价位”,简单地说,就是“鉴定”和“评价”。对课进行鉴定并非没有价值,但它最适用的对象和范围只是对课分出等第的赛课,分出等第来,评的使命也就完成了。而平常的教研活动并非为了分出等第,而是为了研究,为了改进。基于研究和改进的目的,更有效的方式是“议”。从“评”到“议”是从鉴定过去的批评性和封闭性转化为面向未来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评”的危险在于课不仅仅是课,它是开课教师的心血,课里有开课教师的梦想和期望,课被评判意味着心血被评判,理想、信念、追求被评判,日常教学生活被评判。对一节课的否定,可以看成开课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被否定,它可能导致这位老师今后的成长进步被否定。面对这样的风险,当然,我们可以只用“欣赏宽容的目光”,只说好话,只说鼓励的话,但这样的好话又不能起到教学研究的真正作用,不能达到帮助参与者改变的真正目的。在两难的处境面前,尽管我们“如履薄冰”,但也难免“心头充满愧疚、后悔和难过”的时候。 不能简单地“评”,还在于课堂具有“模糊不清”性。比鉴定古董更加困难的是,教学具有更加丰富多样的复杂性和发展变化的可能性。课堂教学是一个永远也难以猜透的谜,我们只能不断接近,只能说“可能这样更好,更理想”,永远也无法说“我读懂了课堂,教学就是这样的,就应该这样办”。因此,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面前,我们都必须抱有“我们未必了解别人”、“我们未必正确”、“即使我们正确,正确的方法也未必一种”的谦逊。从这种意义上,我们都缺乏评定和裁决的资格。

研究重视沟通,在沟通讨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达成共识,促进发展;而评重视鉴定,是结果性评价,对教师的促进作用不大。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发展本位,因此要重视对课的研究。因此要提倡对课的研究要少“评”多“议”。

专题二 准备观课议课

1、为什么要提倡“进行有主题的教学研究”?

答: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我们人类也与非人类形式的事物互动,它们与人类同等重要、一样强大,有时甚至比人类更重要、更强大。……我所指的伟大事物,是求知者永远聚集其周围的主体——不是研究这些主体的学科,也不是关于它们的课本或解释它们的理论,而是这些视为主体的事物本身。……诸如此类的伟大事物是教育共同体的重要聚集点。正如原始人一定曾经聚集在火堆周围,透过聚集在它们周围并尝试去理解它们,我们成为求知者、教师和学习者。若我们处于最高境界,表现出色,那就是因为伟大事物的魅力诱发出我们的美德,赋予教育共同体最佳、最优的状态。

观课议课的团队是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需要一个“伟大事物”来凝聚,观课议课是参与者围绕这个“伟大事物”互动和共舞,在互动和共舞中获得成长和进步的过程。这个“伟大事物”就是观课议课的主题,以及围绕主题所发现的课堂上的有讨论价值的事实和现象。提出主题,围绕主题的对话和交流,以获得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这是观课议课这种教学研究活动的“教研目标”。

一次观课议课的时间终究有限,这就需要选择和放弃。坐在一起协商主题。首先,时间有限,一次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其次,协商主题体现了对参与者的尊重,使大家意识到我的意见和问题得到了重视和尊重,从而愿意在以后的活动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再次,协商本身意味着取得一致,意味着参与者需要对自己答应的事情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有利于培养参与者的负责意识,从而有效提高观课议课活动的质量。议课时,可以先对预先确定的主题展开讨论,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预定的主题讨论结束后,再讨论课堂上生成的其它有讨论价值的议课主题。需要提出的建议是,讨论生成的问题一定要先做价值判断。

2、观课前让做课教师做观课说明有何意义?课前说明应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观课议课主张参与者彼此之间要充分尊重和理解,让做课老师课前有机会对自己的教学作出说明,并对观课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这是尊重和理解做课教师的一种实际。课前的观课说明就是一种了解的途径和方式。让做课老师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做出来。由于缺乏课前的沟通,听课目的不明确,评课重点不集中。因为缺乏共同的话题,讨论对话往往失去共同的基础,评课时,你说东我说西,各扯一头,难以引起深刻反思,难以实现听课评课目标。为此要让授课教师先做观课说明。 观课说明属于说课范畴,但它又与平常意义的说课相区别:平常的说课需要对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说明,而且需要论证;观课说明不必面面俱到,从节约时间的角度也不需要论证。

课前的观课说明可以侧重以下三个方面:

(1)说教学背景。介绍教学背景,目的在于增进观课者对课堂情况的了解,增进对本课教学基础和后续发展的理解,这可以避免参与者在不知道教学背景和全局的情况下信口开河。教学背景可以包括先前学习基础、学生状况、特殊学生、目标任务与分解等。

(2)要介绍自己不同常规的教学创新。对于做课教师的教学创新,其他参与者不能先入为主,带着约定俗成的框子主观臆断,而是先接纳、先倾听,以审视和倾听的态度理解一个新世界。这样的课前说明不仅体现了对授课教师的尊重,而且有利于克服做课老师采用迎合的老教法,促进教学创新。

(3)介绍本课的教学设想和将要展开的主要的教学活动,提示重点观察的现象和时机。在做课老师作观课说明时,观课老师可以询问,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意见。但不主张过多的干扰做课老师的设计和信心,特别是在做课老师试图尝试教学创新的时候,更不能轻易和简单地否定,而是在观课后理解了再共同讨论。

专题三 有效观课

1、观课时为什么要“坐到学生身边去”?

答:接受新课程后,我想“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不能只是一句空话,它必须贯穿在教学工作的所有环节。学生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应该以学为本,因学论教;这样,评价教的效果和教的水平就需要颠覆一下目前习以为常的经验和做法,即不是观察教师讲得怎么样,水平有多高,而是看学生学得好不好,从学生学的效果反射教师教的水平,从学生学习的活动看教师教的活动是否达到目的和是否高效。你不深入学生中,你就不能获得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认识和了解。

走进学生中间,我才发现学生学习活动千差万别。走进学生,我也才发现师生关系的症结所在。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是否是一堂好课,我很赞成用 三条标准作为一堂好课的基本依据 :学生喜欢,质量不错,负担不重。所以观课时要“坐到学生身边去”

2、“站在做课教师的角度想一想”与议课效果有何关系?

答:我的想法是我要自我成长,先要有自助,然后才能对别人实施帮助。这样就转换了视角:观课不是千方百计地发现和批评别人的优点和问题,而是把自己投放进去,千方百计地寻找对自己有价值有帮助的思路和做法。无论自助还是帮助, 它都需要改变平常听课只填写《听课记录本》相关栏目以备检查的无所事事, 而是在观课议课过程中积极而有效地思考。

思考1 .在观察老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时,必须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这种思考使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讨论不是就行为而行为,而是行为和理念统一,理论和实践统一。必须判断和思考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师生的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这种思考使我们致力于从效果出发研究教学、改进教学,通过观课议课实现有效教学。

2 .需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这种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这样的思考,一方面使自己在观课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防止自己在议课时信口开河,可以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作、可以转变为实践行为的基础上,能够真实地对实践改进产生帮助。

3 .需要思考议课时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 观课议课致力建设合作互助的教师文化,合作是共同的,互助是相互的,在授课老师无私地提供了参与者研究和讨论课堂教学的案例和平台以后,观课老师应该怎么办?“看而不说,道义何在?”在获得启迪和帮助以后,真诚地提供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意见与他人分享,这是对参与者的道义要求。

专题四 有效议课

1、你如何认识和理解议课中的“倾听 理解 成全”?

答: 当一个人的表达不被倾听或没有人倾听时,活着比死亡更难受;表达是一种实现,倾听是一种关怀。人是需要表达的, 表达是人的基本生存和生活方式,失去了表达,可能导致生存与生活意义的迷失,因为表达的不仅仅是思想,而且是生存的意义和价值。这样,剥夺表达就是对参与者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蔑视,而提供表达则为他人是提供实现和实证的机会,是成就别人。基于这样的理解, 我们提倡观课议课从倾听开始:倾听是一种接纳,是一种关怀,我们需要通过倾听来成就表达者,帮助表达者实现自己。

要传递关爱和理解,倾听就不是做做样子,而是专注于对方的话语,适时做出回应,不仅认真倾听对方所说的话,还要努力去理解对方话语中隐含的意思,这样,议课中的倾听就不是被动地听,而是主动地探询和发现。

理解和尊重人性最为简捷的方法是设身处地,同情性的理解对方,对对方的处境、立场和心情感同身受。

2、为什么议课时要“在‘最近可能区’建议”?

答:可以肯定地说,相对某一材料和学生情况,总是存在相对更完善的方法。我们认为,相对最佳的方法既是最切合实际的方法,又是在现有实际情况下最有效的方法,这是教学改进的“最近可能区”,在需要建议的时候,议课可以在“最近可能区”里建议。

在“最近可能区”建议的议课策略,借鉴了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 “ 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思想。 其核心是立足实践的实际,给需要建议的老师“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这就是在建议时“看人说话”,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工作实际,比如有的是新教师,教学常规还很不熟悉,课堂纪律可能是有效教学的最大拦路虎;有的老师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在于师生关系处理方面;有的教师则可能在教材分析和处理方面;另外的教师的主要目标又是教学创新和特色形成。显然,对新任教师提出教学创新的建议可能会使他无所适从;而对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如果议课的建议集中在课堂常规和教学管理,则可能被授课教师嗤之以鼻……“最近可能区”建议即针对现有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使建议既立足实际,又使建议走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前面。

另外,“最近可能区”不仅指教师水平和能力的“最近可能区”,也指其它外在条件的“最近可能区”。比如在农村,在缺乏信息技术条件的情况下,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就可能遭到参与者白眼。在包班教学,工作时间压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要求教师运用在任何一个环节花太多的时间都不现实。因此,在提出增加教师工作时间的任务——“做加法”之前,应该先帮助教师思考哪些东西可以减下来——“做减法”。

专题五 观课议课与教师专业成长

1、观课议课中的“慈心”和“慧眼”指的是什么? 答:观课议课中的“慈心”,首先是爱自己之心,“爱自己,栽培自己,做一个幸福的科研型教师”是我最想让老师们接受并有所改变的话。一方面,成长意味着自身力量的增加,对成长的审视让人体验幸福;另一方面,创造意味着自身力量的实现,创造实现幸福。有效的科研能带来成长,并实现创造。其次出于爱学生之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调教师要“爱岗敬业”。在我心中,“敬”意味着敬畏。敬畏就是担心,就是害怕。担心、害怕什么?害怕自己的教育实践对不起学生,伤害了学生,妨碍了学生。为什么要有这种担心呢?因为时间具有不可逆性,生命具有不可逆性。在学校里,在课堂上,随着时间流逝的是人的生命,人生是宝贵的。对于生命活动,我们不能不敬畏、不能不小心。我想,优秀教师应该是满怀敬畏和小心的教师,而把这种敬畏和小心用到工作中,那就需要满怀慈悲之心进行研究和琢磨。

那么研究过程中的“慧眼”又是什么呢?慈心生出慧眼,慧眼是指用心教育学生,它是发现教育假设——教育实践——教育效果之间的联系,得到关于自己、关于学生、关于教、关于学、关于教材等方方面面的新的认识,然后再利用这种认识改进教育实践,以谋求更理想的教育效果的行为。

努力修炼慈心和慧眼,一定会成为一个幸福而优秀的科研型教师。

2、观课议课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观课议课可以促成专业引领、促进同伴互助。

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十分渴望得到专家的引领,或听专家的学术报告,或观摩名师的示范课,但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没有充裕时间,教学经费紧张,没有外出机会等原因而无法成行,只能看专家的课堂实录,观看的名师录像课,只能学习专家的授课模式,学习名师的教改经验,而无法与专家、名师直接、平等的对话和交流。这样缺乏专家的“零距离”引领,效果是有限的。如果能够依托本土人力资源把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组织起来,着力打造一支能够有效进行专业引领的“土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头雁”作用,就能使大部分教学能力需要提升的教师或新任教师在观课议课活动中,通过“传、帮、带”,使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以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使专业引领落到实处。我们强调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的一种伦理道德责任,我们必须认识到,成长是获得幸福能力,从而实现自己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

很多教师认为在同一个学校呆久了,大家的思维方式都发生了趋同现象,在过去的听评课中,你的意见我的意见都差不多,结果是大家觉得在浪费时间,没有什么意思。而现在的观课议课是在“专业引领”下的“同伴互助”。由于“土专家”的参与,使不同的观课议课对象有了不同的视觉、经验和信息,而多样的、丰富的视觉与信息更有利于全面认识和理解教学,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教师是具有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成人学习者,既具有一定的资源价值,也需要用他人的资源来丰富自己。如果教师彼此真诚交流、平等对话、互相碰撞思想的火花,在反复追问、逐渐明晰的过程中集思广益,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分享集体智慧,就能使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得到不断更新、重构和迁移,就能达到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增进友谊、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目的。

②观课议课促进教师思想、促使自我反思。。

首先是尊重教师思想的权利,为参与者的思想活动留下空间;其次是以参与者的思想过程谋求和实现议课的质量和效益,在彼此理性争辩中思考和谋求更加合理而有效的教学;再次,议课的任务还在于培养教师思想的责任,促进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教师成长离不开思想,观课议课质量源于有效思想。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反思的长期积累,必有“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收获。当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时,教师也许会惊奇的发现,自己既有专家的智慧,也有成为专家的机会。但是在过去的听课时,大家总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总是忙着记录,记录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师的板书、学生的回答,而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怎样展开的,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如何发挥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如何展现的,往往被忽视掉了。况且说话的、接电话的、打瞌睡的大有人在。到评课时,把普通话准确、板书工整、教态自然,符合新课程理念等大话、套话撂出来了事。既没有反思意识,也没有反思习惯,更没有反思能力。现在的观课议课,就为教师自我反思提供了平台,创造了机会。为了能在议课时“议”出对对方有价值、有帮助的意见和思考,帮助对方成长和进步,在观课时就必须进行反思。要反思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背后是怎么想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效果和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要反思假如我来执教,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还要反思在议课时需要交流什么。议课后还要善于捕捉新问题,在模仿与同伴互助中进行再创新。

第13篇:有效观课议课

《有效观课议课》作业思考题

专题一理解观课议课

1、你理解“观课”与“听课”、“议课”与“评课”的不同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观课与听课的区别:

(1)观课与听课比较,固然听课也涵盖了观察,但“听”主要指向声音,“听”的对象主要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我所谓的“观”夸大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在多种感官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观察,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更重要的是,观课追求专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2)观课要求观课教师与作课教师必须提前沟通,作课教师希看观课教师观察他某方面的题目,比如“教师对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引导”,观课教师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往观察课堂的。听课是不夸大提前和作课教师沟通的,更不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往观察课堂的。

(3)明确观课的目标后,观课教师要围绕观课目标,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信息,使自己对要观察的题目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进而在观课的过程中能发现有价值的题目,进步议课效益;听课评课往往是随着感觉走,甚至走进课堂前还不知道要听什么课。

(4)观课教师在观察课堂时必须精力高度集中,由于只有如此才能围绕观课目标发现题目,完成自己的任务;听课教师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所以在课堂上可以很放松。

(5)观课要求观课教师尽量坐在学生中间,这样可以更好地从学生的视角发现题目;听课教师则往往坐在教室的最后。

议课与评课的区别:

(1)议课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题目、发表意见。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作课教师在评课活动中“被评”的地位和失语的状态。议课教师与作课教师是在同等地交流,更多的是这样的语言:“我观察到某某现象,请问你是怎么考虑的„„”;评课侧重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定,评课者一般会说:“某某地方处理得有题目„„” (2)议课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同等地交流,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课的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优点。

(3)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课的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题目,而且鼓励作课教师主动暴露题目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评课需要在全

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指出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4)议课夸大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进对话,促进理解和教师自主选择。议课则是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而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

2、为什么要提倡对课的研究要少“评”多“议”?

答:“评”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鉴定”和“评价”。对课进行鉴定并非没有价值,但它最适用的对象和范围只是对课分出等第的赛课,分出等第来,评的使命也就完成了。而平常的教研活动并非为了分出等第,而是为了研究,为了改进。基于研究和改进的目的,更有效的方式是“议”。从“评”到“议”是从鉴定过往的批评性和封闭性转化为面向未来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评”的危险在于课不仅仅是课,它是开课教师的心血,课里有开课教师的梦想和期看,课被评判意味着心血被评判,理想、信念、追求被评判,日常教学生活被评判。对一节课的否定,可以看成开课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被否定,它可能导致这位老师今后的成上进步被否定。面对这样的风险,当然,我们可以只用“欣赏宽容的目光”,只说好话,只说鼓励的话,但这样的好话又不能起到教学研究的真正作用,不能达到帮助参与者改变的真正目的。在两难的处境眼前,尽管我们“如履薄冰”,但也难免“心头布满愧疚、后悔和难过”的时候。

不能简单地“评”,还在于课堂具有“模糊不清”性。佐藤学说:“在某种态度看是完满的实践,在另一种态度看来往往是全盘否定的。这样,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导致了尽看的‘不确定性’。”课堂教学是一个永远也难以猜透的谜,我们只能不断接近,只能说“可能这样更好,更理想”,永远也无法说“我读懂了课堂,教学就是这样的,就应该这样办”。因此,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眼前,我们都必须抱有“我们未必了解别人”、“我们未必正确”、“即使我们正确,正确的方法也未必一种”的谦逊。从这种意义上,我们都缺乏评定和裁决的资格。 专题二预备观课议课

1、为什么要提倡“进行有主题的教学研究”?

答: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学心灵》中说:“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我们人类也与非人类形式的事物互动,它们与人类同等重要、一样强大,有时甚至比人类更重要、更强大。„„我所指的伟大事物,是求知者永远聚集其四周的主体――不是研究这些主体的学科,也不是关于它们的课本或解释它们的理论,而是这些视为主体的事物本身。„„诸如此类的伟大事物是教育共同体的重要聚集点。正如原始人一定曾经聚集在火堆四周,透过聚集在它们四周并尝试往理解它们,我们成为求

知者、教师和学习者。若我们处于最高境界,表现出色,那就是由于伟大事物的魅力诱发出我们的美德,赋予教育共同体最佳、最优的状态。”

观课议课的团队是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需要一个“伟大事物”来凝聚,观课议课是参与者围绕这个“伟大事物”互动和共舞,在互动和共舞中获得成长和进步的过程。这个“伟大事物”就是观课议课的主题,以及围绕主题所发现的课堂上的有讨论价值的事实和现象。提出主题,围绕主题的对话和交流,以获得对这个题目的理解,这是观课议课这种教学研究活动的“教研目标”。

2、观课前让做课教师做观课说明有何意义?课前说明应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观课前让做课教师做观课说明的意义:

缺乏课前沟通协商是听课评课活动效益低下的原因之一。观课议课针对听课评课存在的题目,主张课前充分沟通和协商,使授课教师和观课者课前达成充分理解和信任,并形成共同的观课议课主题,以引导观课方向,促进议课深进和深刻。

一般来说,课前的观课说明可以侧重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先容教学背景(包括学习基础、学生状况、特殊学生、目标任务与分解等)以增进观课者对课堂情况的了解,增进对本课教学基础和后续发展的理解。

二是在议课主题下先容本课的教学设想和将要展开的主要的教学活动,提示重点观察的现象和时机。

三是要先容自己不同常规的教学创新,以避免参与者带着约定俗成的观念和想法来观察和研究课堂;它不仅体现了对授课教师的尊重,而且有利于克服授课老师采用迎合听课老师口味和习惯的教法,促进教师更加大胆地尝试教学创新。 专题三有效观课

1、观课时为什么要“坐到学生身边往”?

答:“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不能只是一句空话,它必须贯串在教学工作的所有环节。学生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回宿,教学应该以学为本,因学论教;这样,评价教的效果和教的水平就需要颠覆一下目前习以为常的经验和做法,即不是观察教师讲得怎么样,水平有多高,而是看学生学得好不好,从学生学的效果反射教师教的水平,从学生学习的活动看教师教的活动是否达到目的和是否高效。

2、“站在做课教师的角度想一想”与议课效果有何关系?

答:这种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对“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进行思考,一方面是让自己在观课中真正有收获,

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预备这节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可以防止自己在议课时信口开河,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纵、可以转变为实践行为的基础上,从而使议课能够真实地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 专题四有效议课

1、你如何熟悉和理解议课中的“倾听理解成全”?

答:我们提倡观课议课从倾听开始:倾听是一种接纳,是一种关怀,我们需要通过倾听来成就表达者,帮助表达者实现自己。要传递关爱和理解,倾听就不是做做样子,而是专注于对方的话语,适时做出回应,不仅认真倾听对方所说的话,还要努力往理解对方话语中隐含的意思,这样,议课中的倾听就不是被动地听,而是主动地探询和发现。

理解和尊重人性最为简捷的方法是设身处地,同情性的理解对方,对对方的处境、态度和心情感同身受。《论语》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我们提倡的一种“恕”道,也就是“同在共行”。

有谁不渴看表现和实现自己呢?现在需要你先放弃自己的表现,把舞台让出来,先让他人表达,激发他、启发他,让他在自我发现中享受成功和快乐,从而赢得自尊和自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恕人,己所欲亦勿施于人是立人,启发他而不是改造他,让对方享受成功的快乐和荣耀,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修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一种仁道,需要我们共同修炼。

2、为什么议课时要“在‘最近可能区’建议”?

答:在“最近可能区”建议的议课策略,鉴戒了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思想。其核心是立足实践的实际,给需要建议的老师“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这就是在建议时“看人说话”,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工作实际,比如有的是新教师,教学常规还很不熟悉,课堂纪律可能是有效教学的最大拦路虎;有的老师教学中的主要题目在于师生关系处理方面;有的教师则可能在教材分析和处理方面;另外的教师的主要目标又是教学创新和特色形成。显然,对新任教师提出教学创新的建议可能会使他无所适从;而对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假如议课的建议集中在课堂常规和教学治理,则可能被授课教师嗤之以鼻„„“最近可能区”建议即针对现有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使建议既立足实际,又使建议走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前面。

专题五观课议课与教师专业成长

1、观课议课中的“慈心”和“慧眼”指的是什么?

答:有慈心首先是爱自己之心,爱自己,栽培自己,做一个幸福的

科研型教师;其次是有一颗爱学生之心,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慈心生出慧眼,专心教育学生,用教育假设――教育实践――教育效果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得到关于自己,关于学生,关于教,关于学,关于教材等方面的新的熟悉,并改进教育实践,以谋求更理想的效果。

2、观课议课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观课议课可以促成专业引领。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十分渴看得到专家的引领,或听专家的学术报告,或观摩名师的示范课,但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没有充裕时间,教学经费紧张,没有外出机会等原因而无法成行,只能看专家的课堂实录,观看的名师录像课,只能学习专家的授课模式,学习名师的教改经验,而无法与专家、名师直接、同等的对话和交流。这样缺乏专家的“零间隔”引领,效果是有限的。假如能够依托本土人力资源把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组织起来,着力打造一支能够有效进行专业引领的“土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头雁”作用,就能使大部分教学能力需要提升的教师或新任教师在观课议课活动中,通过“传、帮、带”,使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以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使专业引领落到实处。

观课议课可以促进同伴互助。很多教师以为在同一个学校呆久了,大家的思维方式都发生了趋同现象,在过往的听评课中,你的意见我的意见都差未几,这时候的同伴互助是“萝卜煮萝卜,还是萝卜味儿”,结果是大家觉得在浪费时间,没有什么意思。而现在的观课议课是在“专业引领”下的“同伴互助”,可以比喻为“萝卜炖肉”。由于“土专家”的参与,使不同的观课议课对象有了不同的视觉、经验和信息,而多样的、丰富的视觉与信息更有利于全面熟悉和理解教学,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教师是具有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成人学习者,既具有一定的资源价值,也需要用他人的资源来丰富自己。假如教师彼此真诚交流、同等对话、互相碰撞思想的火花,在反复追问、逐渐明晰的过程中集思广益,扬长避短,实现上风互补,分享集体聪明,就能使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得到不断更新、重构和迁移,就能达到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增进友谊、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目的。

课议课可以促使自我反思。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反思的长期积累,必有“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收获。当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时,教师也许会惊奇的发现,自己既有专家的聪明,也有成为专家的机会。但是在过往的听课时,大家总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总是忙着记录,记录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师的板书、

学生的回答,而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怎样展开的,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如何发挥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如何展现的,往往被忽视掉了。况且说话的、接电话的、打瞌睡的大有人在。到评课时,把普通话正确、板书工整、教态自然,符合新课程理念等大话、套话撂出来了事。既没有反思意识,也没有反思习惯,更没有反思能力。现在的观课议课,就为教师自我反思提供了平台,创造了机会。为了能在议课时“议”出对对方有价值、有帮助的意见和思考,帮助对方成长和进步,在观课时就必须进行反思。要反思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背后是怎么想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效果和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要反思假如我来执教,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还要反思在议课时需要交流什么。议课后还要善于捕捉新题目,在模仿与同伴互助中进行再创新。

第14篇:如何评课议课

如何评课议课

评课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如何评好课,直接关系到授课教师今后的工作与学习方向。教师上好课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领导听课是为了了解教师备课程度、上课水平,从而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学习效果。领导评课目的是根据听课后的感悟材料来激励教师怎样能更好的备好课、上好课,也是为了督促、帮助课备得不细、课上得敷衍了事这部分教师更好的提高与进步。可以说听好课、评好课都是为教好课服务的。那么怎样才能评好课呢?

第一、从听好课入手,记好听课时的第一手材料通常我们听课做记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实录型,这种形式如同录音机一样,如实的记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仿效的用意之多,这种记录方式一般不可取。因为听者记得多、想得就少;另一种是选择型,选择某一侧面或某些问题,而选择记录内容的依据是根据听课者的需要,如主讲人的优势所在、课堂的特色、存在的问题等。

第二、从记录的材料中,思考评课时应点评的内容任何一种课,评者都应从教的角度去看待教者的优势、特色、风格、需改进的地方、需商讨的问题。更应从学的角度去看待主体发挥程度、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情况、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学生活动的创造性等。

第三、倾听授课教师的自评,做出对点评内容的取舍。课教师有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也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新秀、有骨干,也有能手、名师,有活跃型、也有内向型,有严肃型、也有可亲型,形形色色,各有差异。作为评课者为了达到评课的目的,一定要学会察言观色、学会倾听其自评,从而做出判断,做出点评内容的取舍。切不可一意孤行。因为任何人的点评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来评无定法,评课也无法用条条框框的标准准确量化。只有评课者与教者达成一致,点评内容才落到了实处。

四、思考以什么方式加以点评,实现点评的目的实事求是的讲,我们分析授课教师的心理也好,倾听教师本人的自评也好,其目的不是为了迎合教师,而是或激励、或督促、或帮助,所以了解点评的形式很重要。目前而言,就点评有以下几种形式:

1、先说优点或是值得学习的地方,再提出研讨的问题。这种形式比较多见,大都是有这种传统的心理,良好的开端是点评成功的一半。

2、先谈需研讨商榷的问题,再把优点加以点评。这种点评开门见山、有针对性,一定要注意指出问题的数量不要太多,抓住主要矛盾即可。

3、在每一条“优点”中,再重新加以设计,提出改进方向,以求更好。这种评课方式给听者造成思路并不很清,需要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

4、评者只谈体会,不直接谈优点和不足,而是通过富有哲理的体会,给授课者留下思考、留下启迪。或激励赞扬、或蕴含希望。这种点评层次较高,需要具有一定的教学理论功底,需因人而异。第

五、加强学习,勤于思考,使点评别有一番风味要想真正评好课,必须加强学习,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美学、演讲与口才,学习课的模式,掌握学科特点,熟悉各种课型,并在实践中学会推敲点评的语言,这样才能给优秀者锦上添花,给不足者雪中送炭,使点评别有一番风味。

第15篇: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篇一: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

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

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广大教师发现教材内容的增减,编排的顺序,选材都有很大的变化,教学中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在我们教师面前。怎样使用教材,有效组织课堂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式的需要,我们学校组织了全体教师观课、议课活动。

通过观课与议课,尤其是我们低年级数学组组内的观课议课,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质的区别:观课议课要求观课教师与作课教师必须提前沟通,作课教师希望观课教师观察他某方面的问题,比如“教师对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引导”,观课教师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的听课是不强调提前和作课教师沟通的,更不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的。明确观课的目标后,观课教师要围绕观课目标,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信息,使自己对要观察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进而在观课的过程中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提高议课效率;听课评课往往是跟着感觉走,甚至走进课堂还不知道要听什么课。观课教师在观察课堂时必须精力高度集中,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围绕观课目标发现问题,完成自己的任务;听课教师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所以在课堂上可以很放松。观课要求观课教师尽量坐在学生中间,这样可以更好地从学生的视角发现问题;听课教师则往往坐在教室最后面。议课时,议课教师与作课教师是在平等地交流,更多的是这样的语言:“我观察到某某现象,请问你是怎么考虑的??”;而评课者一般会说:“某某地方处理得有问题??”

效观课议课,也使我们从活动中收获经验得到成长:通过上课,听课教师了解为什么这样上;通过观课议课,使听课教师明确这堂课好在哪里,哪里需要完善等;观课老师也从活动中得到启示,给出自己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丰富自己的阅历。我想在今后的观课议课中,有以下几方面是要注意加强的:

1、加强交流。

常常我们是坐到教室中才知道今天听课的内容,即便是提前知道课题也不会事先做些了解准备,这样对于不熟悉教材的人来说,听课的效率就会很低。通常上课者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及意图听课者事前是不得而知的,要在听课的过

程中自己慢慢揣测体会。而如果课前上课者有所说明、听课者有所了解,那么听课过程中目的性就会更明确,效率也会更高。在议课的过程中,平等的交流更为重要。陈大伟教授指出:观课议课不是为了展示教师自己多么出色优秀,而是为了发现和解决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所以,尊重、平等、交流,使上课者和观课者消除隔阂、直面问题、共同分享,才能取得议课的成功。

2、明确主题。

通常的听课评课活动往往面面俱到,这种方式看似全面,但也隐含着听课者对课的思考不够深入,泛泛而谈,在有限的研讨时间内不能使议课达到一定的深度,对上课者的帮助不大。陈大伟教授提倡观课议课要有相对集中的问题和主题。看看书中的案例,都很好的表明了这一点。比如:一节课超时,探讨是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语文课观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方面的做法和效果。?有主题才能有重点,才能更深入,更有效。

3、以学论教。

我们习惯在听课时关注教师是怎样教的。有时甚至过分注重教师的语调、体态、形象等带有表演特质的因素。很多时候我们把教学效果不理想归罪于学生,

常常我们会说:你这样设计是好的,就是学生不配合。加涅认为:教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重点,以学的方式、效果来思考教学方式的合理性,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4.加强反思。

教学反思是当下大力提倡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观课议课的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无论是上课者还是观课者,不能满足于这一课的顺利结束。应该立足于一课而放眼于将来,要通过眼前这一课的研究与思考,对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观念进行批判、反思、重建,以求得自身教学行为长效的改进。

总之,值的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我要 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 “要认真分析教材、钻研教材,如何抓住重点,怎样组织教学,使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做到灵活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一定要改掉不足之处,更有深度的参与到观课议课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有效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

看了陈大伟的《有效观课议课》的光盘,可以说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观看这些光盘,我认识到,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质的区别:观课议课要求观课教师与作课教师必须提前沟通,作课教师希望观课教师观察他某方面的问题,比如“教师对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引导”,观课教师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的听课是不强调提前和作课教师沟通的,更不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的。明确观课的目标后,观课教师要围绕观课目标,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信息,使自己对要观察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进而在观课的过程中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提高议课效率;听课评课往往是跟着感觉走,甚至走进课堂还不知道要听什么课。观课教师在观察课堂时必须精力高度集中,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围绕观课目标发现问题,完成自己的任务;听课教师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所以在课堂上可以很放松。观课要求观课教师尽量坐在学生中间,这样可以更好地从学生的视角发现问题;听课教师则往往坐在教室最后面。议课时,议课教师与作课教师是在平等地交流,更多的是这样的语言:“我观察到某某现象,请问你是怎么考虑的……”;而评课者一般会说:“某某地方处理得有问题……”

陈大伟教授在光盘中提倡以学论教,是把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这样的做法能给我们的教提供学习的条件。陈大伟教授鼓励作课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评课需要在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之处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议课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促进理解和教师自主选择。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话,议课则是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

我认为,观课让自己明白了以下几个问题:1)课堂上老师做了什么?学生做了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2)想:授课教师的思想理念是什么?3)想假如让我上这一节课,我怎么上?4)想:上完课人家让我发言的时候,我怎么发言? 议课就是要通过询问,思考前前后后的问题,找到有意义的方法.目的是改进而不是评价,作课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而不是为了展示。

新的教育观念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 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 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 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保持开放的心态, 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 在实践中学习, 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 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 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这些天,我认真学习了继续教育课本陈大伟教授著的《有效观课议课》一书。本书首先以课学教学研究的故事为引子,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讨论观课议课的价值追求,观课议课的实践操作,以及观课议课如何更好地促进和实现教师发展。案例与讨论相结合写作形式,让你在读书中不知不觉成为了思想的参与者,读中思考,读中感悟,尤如聆听名师的讲座,置身于争鸣的学堂。

感悟之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观课议课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以人为本是观课议课的核心理念。人是根本,这一理念落实在观课议课中,首先体现在要关心人、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满足人。以人为本不仅需要心中有人,而且要看到眼前的人,通过对眼前人的关怀使以人为本中的“人”具体化和现实化。具体表现为:以人为本,要以眼前的教师为本,其中包括参与观摩的观课议课教师,更要包括做课献课的教师。以人为本要致力增进学生的福祉。观课议课致辞力教师发展和教学改进,更好地促进和实现学生发展。以人为本要务人之本。人之本在于致力和追求幸福生活。观课议课要致力引导教师追求和享受幸福的教师生活。幸福的教师生活来源于创造性的劳动和对创造性劳动的审美性体验。“大创造,大突破,大快乐;小创造,小突破,小快乐;无创造,无突破,无快乐。”

人有思想的权利,人会思考,在思考中能对收益和得失进行算计,并在算计中根据自己所理解的价值标准追求利益最大化。观课议课要尊重参与者思想的权利,并搭建交流与表达思想的平台,鼓励参与者在观课议课中积极主动的思想。要防止参与者对他人思想权利的剥夺和对他人思想过程的包办代替,也要防止权威思想对草根思想的禁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身处地,感身同受。

感悟之二:观课议课是促进教师思想、实现专业成长的捷径。

“以学论教”是观课议课的重要思想,也是本书重点论述的一个内容。新课程改革由“懵懂”走向“成熟”。由会场走向课堂,由理念走向教学实践,由效益预测走向效果评价。使教育越来越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和课堂教学。陈老师在聚焦课堂教学中,走出了一条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观课议课的模式。并用“以学论教”指导我们的思想,“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和观察教师的教。”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以生为本”、“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等先进的理念。掩卷思之,学校每一个学期举行的听评课研讨活动,无不在经历“漫长而煎熬”的炼狱中而“痛不欲生”。听课教师条分缕析一一道出自己的观察,尤其是教研组长的最后总结性的“几点建议”、“几点希望”发言,令做课教师如坐针毡。看似效果突出的教研活动,实则在这种“高厉害”的重压下,课堂教学还是“涛声依旧”。陈老师在书中有力的鞭打了这种活动形式,他从形成共同愿景,降低利害关系,在合作中互爱三个层面作了阐述。“在观课议课中,做课教师成功了要学会享受成功的成就感。如果 篇二:学习陈大伟有效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

学习陈大伟有效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

学习了陈大伟老师的《怎样有效观课》,我对听课有了新的认识:

一、观课坐到学生身边去

传统的听课时,往往是坐在教室的后面,观察教师的言行,如何引如新课,如何让设计教学环节,如何引导学生,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思路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简练,教态是否自然大方,多媒体运用是否恰当等等。而陈大伟老师认为要坐到学生身边去,你不深入学生中,你就不能获得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认识和了解。学生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应该以学为本,因学论教;这样,评价教的效果和教的水平就需要颠覆一下目前习以为常的经验和做法,即不是观察教师讲得怎么样,水平有多高,而是看学生学得好不好,从学生学的效果反射教师教的水平,从学生学习的活动看教师教的活动是否达到目的和是否高效。

二、要尊重课堂、尊重学生

我们认为,课堂是一个生命生长和实现的所在,是一个充满灵性和智慧的庄严神圣的地方,走进教室时,我们需要存有一种庄严神圣的态度和心情。对于观课议课,我们建议:一定要提前进教室,不能在教学开始以后,很轻率地敲门打断师生的教学;在课堂上要关闭通讯设施,杜绝旁若无人地 接听电话;要集中精力关注和研究教学,不做与本堂教学无关的诸如备课、批改作业等工作;不要和其他观课者闲聊,避免在课堂上对师生的教学活动进行相互之间的讨论和评议。

三、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不同

观课议课与以前的听课评课不同,它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老师背有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包袱。每一位老师或许都曾有课堂教学失败的经历,甚至还有被评判得体无完肤的经历,其实,作为评课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呵护授课教师的自尊心,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完全失败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课都有授课教师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处。我们教研的目的是,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而不是将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没有教学的勇气和热情。对于其中的失误,我们要委婉地说出来。而对一些我们公认的“好课”, 我们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讨“好在哪里”,而是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就好”。

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就是研讨课堂事实和现象,不针对授课教师,只针对课堂,探讨原因,研究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和实现条件。从这一点来看,就大大降低了评课评人的的利害关系,从而减轻教师的压力。我们都希望教师们能走向幸福教育,少一些彼此伤害和打击,大家能够共同观察、收集、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这才是幸福而有效的教研。我认为观课议课的首要前提是仔细观察课堂教学情况,收集课堂教学信息,“坐在学生身边”观察学习效果,这样在议课中才能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

观课时,不仅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灵感悟和体验,用头脑思考和判断;“观”对观课的老师来说只是形式,而实质 是要走向深刻的思考的。

总之,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需要改进和学习,在新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下,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篇三:培训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培训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景东县民族小学唐萍

本周开始,进修学校组织我们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第四期培训班一行五十人前往县小、民小进行为期一周的观课议课活动,直到今天下午圆满结束。本周我们听了十八位优秀老师的课后, 觉得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而且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也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这一节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下面就谈谈我观课议课后的一些体会吧:

一、熟悉教材是最根本的。

听了这些老师的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 例如:阿玲老师的《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阿玲老师紧紧抓住启示这个题眼,让学生读课文从重点句“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入手,让生读课文,找一找启示是什么?接着让学生知道钓鱼这件事的“是”是什么?“非”是什么?然后重点品读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发生的事的段落,从作者的心理活动,钓到肥美的大鲈鱼不愿放鱼的原因等几方面一步一步的深入文本,让学生明白题眼“启示”是在道德面前要有勇气和力量战胜生活中一些名利和金钱以及地位的诱惑。

二、教学行为的转变。

在此次的观课中我发现好多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几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例如方应萍老师的《新型玻璃》的拓展延伸的小练笔,孙灵梅老师的拼音的教学,万静萍老师的口语交际课《说秋天》的课堂上都体现了新课程的一个理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今后我会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

理念,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 杨成金老师的《听听,秋的声音》和杜新平老师的《只有一个地球》,杨成金老师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地读并找出课文中描写秋的声音的诗句,再读课文,让学生品读诗歌的美走进秋天的田野这个辽阔的音乐厅,边读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分组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主旨,层次非常清晰。第

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例如周文剑老师就要求学生在正文学习前为每段标上序号,便于在学习课文时迅速找到所讲的内容,教学中他还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批注,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有的老师

还要求在读文章时对有生字或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就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文字的发音,表述的准确,读书和书写的姿势,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使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

第16篇:有效观课议课

有效观课议课

篇一:浅谈如何进行有效观课议课

浅谈如何进行有效观课议课

近年来,我们的老师一直努力怎样搞好听课、评课等方面的研究,而今在全国范围内又卷起了如何进行有效观课议课的研究热潮。这是教育的幸事,目的是促进教师自己专业的发展。

说起听、评课,大家都知道它是教师经常参加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听、评课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自己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促进教学智慧的发生和积累,加快自己专业成长的步伐。然而,曾经的听课评课存在着许多问题与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盲目性。听课教师就是一支笔、一张听课表随意步入课堂,听课者自己没有充分准备,也没有与上课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经常是“我明天去听某老师的课,都不知道去听什么?到时候再看看吧。”

(2)任务性。把听评课当成任务来做,授课教师上课并非出于主动的为了自身专业发展和学生有效学习的愿望,而是迫不得已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听课者也不是真心的观察和思考,而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听课任务。

(3)漫谈式。评课时缺乏有证据的观点、漫谈式,即席发言多,没有评课的思路和框架,是散点状的,随意性很大。

(4)标准化。把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组织严密、教学行为等要素作为衡量上课质量的基本依据。并且将这标准细化成有权重的具体指标,制定成相应的评课表,到时就在表格里打“√”然后把分值相加得出总分,总分的高低就是这一节课的优劣。

(5)范式型。为了上好一节课,指导教师常常与任课教师一起备课,这种指导是细致入微的,是手把手的。尽管这样的课堂较少暴露问题,但长此以往却导致了教师课堂共性化和普适化,缺少个性化,任课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依赖心理,丧失“造血功能”。

(6)定性型。评课是专家或领导一锤定音。这种机制下专家和领导成为评课“单一体”教师只是研究或实验的辅助者、配合者,而不是真正的研究主体,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发挥。

总之,过去的听、评课,比较关注教师分高下、分等级,过于关注结果。因此常常表现为过分倾向于他评,把真正需要通过评课来研究自己的教学却边缘化了。

如今评课的科学化、精细化以及评课促进参评者共生同进的问题已经不可回避摆在我们每一个一线教师的面前。前不久,我看了宋非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的《有效评课——观课议课的研究与实施》一书,又观看了由陈大伟主讲的《有效 篇二:学习《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学习《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观课议课让我真正明白观课的真正意义。首先,听课者必须对课堂认真观察,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出现。观课时我们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后,可以坐在学生的旁边,了解学生的认知策略,合作意识,性格特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意图可以阐述,我们的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全是观看老师的表演。

其次要转变评课的着眼点,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关键点,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从授课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向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看教师是否想尽办法、合理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主动探究、能否提出有价值问题、还要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充分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真正站在上课者的立场上,跳出讲课人的思维框框,最大限度地维持原执教者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则是对被评者最大的帮助。我们的议课就要最大限度地保证这个,这样的课就可以认为是一堂很好的课。

《有效观课议课》也使我们从活动中收获经验得到成长:通过上课,听课教师了解为什么这样上;通过观课议课,使听课教师明确这堂课好在哪里,哪里需要完善等;观课老师也从活动中得到启示,给出自己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丰富自己的阅历。我想在今后的观课议课中,有以下几方面是要注意加强的:

1、加强交流。

常常我们是坐到教室中才知道今天听课的内容,即便是提前知道课题也不会事先做些了解准备,这样对于不熟悉教材的人来说,听课的效率就会很低。通常上课者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及意图听课者事前是不得而知的,要在听课的过程中自己慢慢揣测体会。而如果课前上课者有所说明、听课者有所了解,那么听课过程中目的性就会更明确,效率也会更高。在议课的过程中,平等的交流更为重要。教授指出:观课议课不是为了展示教师自己多么出色优秀,而是为了发现和解决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所以,尊重、平等、交流,使上课者和观课者消除隔阂、直面问题、共同分享,才能取得议课的成功。

2、明确主题。

通常的听课评课活动往往面面俱到,这种方式看似全面,但也隐含着听课者对课的思考不够深入,泛泛而谈,在有限的研讨时间内不能使议课达到一定的深度,对上课者的帮助不大。教授提倡观课议课要有相对集中的问题和主题。看看书中的案例,都很好的表明了这一点。比如:一节课超时,探讨是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语文课观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方面的做法和效果。?有主题才能有重点,才能更深入,更有效。

3、以学论教。

我们习惯在听课时关注教师是怎样教的。有时甚至过分注重教师的语调、体态、形象等带有表演特质的因素。很多时候我们把教学效果不理想归罪于学生,常常我们会说:你这样设计是好的,就是学生不配合。加涅认为:教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在“以生为本”的教 学理念下,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重点,以学的方式、效果来思考教学方式的合理性,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4.加强反思。

教学反思是当下大力提倡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观课议课的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无论是上课者还是观课者,不能满足于这一课的顺利结束。应该立足于一课而放眼于将来,要通过眼前这一课的研究与思考,对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观念进行批判、反思、重建,以求得自身教学行为长效的改进。

总之,值的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通过这次学习,我比较出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也清楚的认识到观课议课在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的重要性。 篇三:有效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

《有效观课议课》学习心得

这些年来,我一直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堂演讲活动,并多次进行了听课评课,我的思维一直停留在传统的听课与评课中。在今年暑假里我初次读这本书时,什么有效观课议课,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听课与评课吧,通过这段时间学习陈大伟老师的使我受益匪浅,是我对有效观课议课有了新的认识。

1.有效议课以平等对话为基础

议课的本质是参与者围绕课堂上的教学信息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对话理解对方,理解教学,并探讨教学实践的种种可能性。有效议课重在参与,重在引起参与者对话交流,在参与中促进参与者思想。

有效议课需要平等交流的基础。我们认为,教学活动具有无限丰富性和多种选择性,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面前,我们都必须抱有“我们未必了解别人”、“我们未必正确”、“即使我们正确,正确的方法也未必一种”的谦逊。

在平等交流的议课过程中,既要克服参与者消极接受评判和批判的“小媳妇心态”,唯唯诺诺,防止自我省略与自我删除。又要防止采取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惟我独尊。自信而不封闭,虚心而不盲从。

2.有效议课是基于教学案例的讨论

议课是对案例中的困惑和问题进行讨论,并商议解决办法。

对于运用教学案例进行案例讨论的程序,我们有这样的建议:第一步,观课教师描述蕴涵困惑的教学故事,使讨论建立在课堂现象和

事实的基础上;第二步,观课老师在不说出自己结论的前提下,提出困惑听取授课教师的解释,给授课老师以陈述机会,从而更好地理解授课教师;第三步,授课教师征询案例提供者的意见,让观课者的思考得以表达;第四步,参与者对彼此的意见进行思考和讨论。

3.有效议课需要“同在共行”的立场和方式

对于议课中的立场,我们有一个主张,那就是参与者必须有“同在共行”的立场、思维和表达方式。议课中的“同在”就是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站在另外一方的立场将心比心地同情对方,理解对方。“共行”就是把授课教师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共同进步。

4.有效议课要致力推进有效教学

钟启泉先生认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的效益在于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观课议课追求有效教学,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的设计和实践:

首先,在思想上坚持以学论教。以学论教,就是以学考察教,以学改进教。它强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和观察教师的教,通过以学论教,实现有效教学。

其次,在路线上从学习效果入手。与“教师的教育假设→教学设计→课堂上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学生学的效果”教学路线

不同,观课议课的“以学论教”采用一条逆向路线:从学的效果考察入手,思考学生应有的学习行为;再从如何引起学生学习行为思考教师应有的教的行为;从此反思原有教学设计和教育观念的合理性,在反思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设计。它强调议课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态,紧扣教学效果,探讨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再次,在方式上要求到学生身边去。“到同学身边去”是观课议课的一个基本要求。“到同学身边去”的主要作用当然是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附带的作用则是帮助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对授课教师的教学实施配合、进行帮助。这种参与,有利于培养参与者彼此的合作精神。了解学生另外的方法是请学生提供课堂教学的信息,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建议。

5.有效议课要致力发现教学中的关系和可能

杜威曾经说:“一个孩子仅仅把手指伸进火焰,这还不是经验;当这个行动和他遭受到的疼痛联系起来的时候,这才是经验。从此以后,他知道手指伸进火焰意味着烫伤。”就是说:仅仅有“手伸进火里”的行动,和“手被火烫伤”这些尝试和经历,还算不上经验;只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行动和行动结果的联系——由此知道“手伸进火里,手会被火烫伤”,并因此指导未来的行动——以后不再把手伸进火里,以避免烫伤——才称得上经验。在杜威那里,经验意味着经历和建立联系。有效议课以认识联系中理解教学,发现可能,改进教学。

首先,议课要认识已经发生的教学活动各个环节和要素之间的可能关系。议课不是简单地就行为讨论行为,而是把参与者背后的价值

观念、教育假设通过询问置于前台作为讨论对象,在对话中建立教师“教育假设”、“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的联系,认识其间的关系。它以教学行为抓手,以追求有效教学为目标,在反思原有教学设计和教育观念的合理性,促进参与者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使参与者逐步形成总结经验、不断反思的习惯。

总之,值的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通过这次学习,我比较出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也清楚的认识到观课议课在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我还有两点体会:一是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二是要积极参加读书活动。有些书,看起来是杂书,与教学无关,但有时它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境界。

第17篇:评课议课心得体会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摘要:目前,评课议课在我校已形成一种风气。校领导注重把校本研究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引领教师结合实际搞教学研究,积极倡树校本研究文化,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提升学校文化的品位。不同教书育人的声音在这个平台产生激烈碰撞的火花,这种浓厚的评课议课研究氛围使每位老师都能得到较好的锻炼和提高,教师正是在这种更新理念,调整行为的过程中获得了较大的收益。

关键词:教研组互评 名优教师互动式评课 主题性听课评课 评课议课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只有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保护教师的课改积极性,正确引导课改走向深入。对此校领导对公开课严格把关,每堂公开课后,要求全科组的老师进行认真的评课,大家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对有研究性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都能畅所欲言,尽管有时争论的很激烈,但道理是越辩越明的,大家都的确通过争议都很有收获,以此推动科组的教研氛围。但在评课时也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的要么有碍情面,只讲赞歌,不讲缺点,评课敷衍了事,走走过场;要么认为评课是专家的事,至少也是老教师、资深教师的事,他是重听轻评;要么更多的是教师评课抓不住关键,不解决实际问题,平淡肤浅等等。这样的评课,不能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更不能从本质上促进教师的成长。为此,根据当前评课现状,本人认为只有采取形式多样的评课方式,才能更为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我校以下评课方式都值得推广和改进。

一是教师的自评,这个环节在我校的每个教研组都做得非常出色。把“评课”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就必须提供教师自我评价的机会,鼓励和帮助教师正确评价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培养教师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评课活动中,要求所有执教者在授课结束后,面对同行评述自己的教学。自评的内容包括对教材的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实施情况,以及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之处。要

1

求教师在自评时要客观审视,冷静分析,注重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抓住教学中的得与失,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评述。

二是教研组的互评。这个环节容易出现前文所述的问题,不过我们科组的老师对评课向来非常认真,从不避丑,不走过场,授课结束后,在教师自评的基础上,我们将听课教师分成教学观察组、师生互动组等四个小组,推选组长组织教师进行互评,最后集中反馈,这样有利于促进听课教师全员参与评课。这种多向信息交流,为执教教师提供了更多改进教学、全面发展的方法与策略。互评的过程又是评课教师相互学习吸纳、借鉴反思、提升专业素养的过程,它打开了教者和评者相长的通道,开启了教学智慧的大门。在活动过程中,引导教师在互评过程中,既要看常规,又要看改革与创新;既要看预设,又要看生成;既要看教师的主体引导,又要看学生的自主探究……另外,评议时要善于发现教者的闪光点,并及时总结交流。教研组对一时统一不了、争论不休的问题及时和教研室教研员沟通,以待专家定论,对于教者的不足之处,应坦诚指出,并给予帮助指导。

三是总评。在学校开展的评课活动中,学校尽可能地邀请教研员、骨干教师参与评课。面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教师自评、小组互评中争论不休难以定夺的问题,让专家给予解答,进行总结性评价,并提出指导性意见。专家的总评是指点教师教学迷津的钥匙,会使教师受益很大,能促使教师深刻反思、快速成长。

四是开展名优教师互动式评课,一种方法是名优教师通过课堂,面对面地向老师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使老师们在听课评课的过程中找出差距和不足,教师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解决的办法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方法进行碰撞、比较寻求最佳的解决策略。另一种方法是在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评课的名优教师能在评课的过程中与执教者一起协作,走进学生,走进教材,弄清这堂课在本单元、本学科中的教育价值,共同设计教学流程……在这样的交流与碰撞中,引领教师从源头去认识、去理解,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评课者与执教者共同讨论教学中

2

的优点、缺点,提出修改意见后,执教者在修改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再进行评价和修改,如此反复几次,使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断改变、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开展互动式的评课研究,一方面,改变以往教研活动一次性听课、评课,不求甚解的弊端,通过反复实践反思,不断将理念转化为行为;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智慧,使不同背景和层次的教师都得到专业发展。

五是开展开展主题性听课评课活动,主题性评课可以改变过去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的做法,每节课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听课评课,从而使教研活动更具针对性,更有深度。因此,在设计听、评课活动前,确定研究的主题内容,听课教师在听课之前一定要深入研究主题内容,带着问题听课。听课时要关注细节,不断思考,找出每个与主题有关的细节背后的教育意义,以便提出新的、有价值和针对性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执教者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两年来,我们根据教研活动小专题开展主题性听课评课活动,先后进行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在课堂关注个体差异,实施不同要求下的分层教学”等主题研讨活动的听课评课。

总之评课效果如何,这是个方法问题。方法得当,效果就好。否则就会失去评课的意义,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评课议课要使每一位参与活动的教师都品味到其中的真味,真正做到“听有所悟,评有所得” 。教研能力在听评中加强,技能技巧在听评中产生,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达到教学相长,学习教学方法,改进不足,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第18篇:评课、议课主持

评课议课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学校的王霞丽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一节精彩纷呈的《灰椋鸟》。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我们互联体所倡导的“自主、合作、共进”的办学理念。很好地运用了我校语文课堂开展的“一分钟速记词语”学生识记能力训练。有效地反映了语文科研课题“感悟、积累、运用;得意、得言、得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为了上好这节课,王老师认真研读教材,虚心向学校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课堂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下面我们就让王老师从自己的设计思路、课堂的预设和生成以及课后的反思等方面来分析一下。

刚才我们听了王老师对自己课的阐述与评价,从她的反思中,我们既看到了这节语文阅读课的成功,也知道了这节课堂教学中的遗憾。

下面我们进行评课、议课,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参加我们今天评课的老师都是各个学校语文教学方面的“行家里手”,教学精英,为了更好的总结这次活动并指导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我们本着“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原则,在此举行评课、议课活动。希望各位老师都能畅所欲言,毫不保留地把自己听课的认识、看法、见解、收获等开诚布公地说出来。

下面有请各学校教师为王霞丽老师的这节课进行点评。 (1)首先有请峡口中心校的xx老师对王老师的这节课,谈一谈自己听课的感受。

再次感谢xx老师精彩的点评。

(2)下面有请西马中心校的xx老师对王老师的这节课,谈一谈自己听课的感受。

感谢xx老师从以一个数学教师的数学情怀,以敏锐的眼光对这节课做了精彩的引领指导。

(3)下面有请社城中心校的xx老师对王老师的这节课,谈一谈自己听课的感受。

xx老师的点评仿佛又把我们带到了今天的课堂,非常精彩,谢谢!

(4)下面有请南白中心校的老师对王老师的这节课,谈一谈自己听课的感受。

有人说,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正因为课堂教学艺术的缺憾才显出它的真实与美丽、生动与鲜活。因此理想的课堂教学与现实总有差距,我们研讨的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能停下的是我们实践的脚步。再次感谢xx老师精彩的点评。

(5)下面有请北寨中心校的xx老师对王老师的这节课,谈一谈自己听课的感受。

xx老师的评价很中肯,能够捕捉教学中的亮点、突出重点进行客观的评价,有理有据,具有很好的指导性

(6)下面有请太星小学的老师们对王老师的这节课,谈一谈自己听课的感受。(主持人简单小结) 专家点评:今天借这个难得的机会,我们请榆社县教科局xx老师为我们指点迷津,给予现场指导。大家欢迎!

如果说听好课是一种享受,那么听专家的点评更是一种享受。专家的点评是一种诊断和激励,是零距离的的智慧碰撞,是提升观念、调整教学、发展能力的有效平台。感谢xx老师的精彩点评!

结束语1: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评课、议课活动暂时到此为止。“课堂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正因为永远有遗憾,我们才会不断进取,不断成长。今天大家的交流,肯定会使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少一些浮光掠影,多一些理性与深沉的思考,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走向完美。不知道此次活动是不是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希望大家能经常来我们太星小学,给我们传经送宝,指点迷津。再次感谢大家。谢谢!

结束语2:如果说听好课是一种享受,那么听各位老师的点评更是一种享受。各位的点评是一种诊断和激励,是零距离的的智慧碰撞,是提升观念、调整教学、发展能力的有效平台。同一个课堂,同一个梦想。带着各位老师的鼓励和点拨,希望李老师在教学艺术的探索之路上不断前行,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本次评课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19篇:观课议课落花生

观课议课——《落花生》

“听、说、读、写”组织起来是一个人读文的综合素养。杜梅老师前两天执教的《落花生》一文较好地落实了这一学习方法。

一、读文议文,感悟文意。

整堂课教师能通过读、评、议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文意。如课文的4-10自然段,老师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进行教学,读之前先请学生探讨文中那个角色应该怎么读?学生们经过深思后纷纷举手认为父亲应该读得深沉、稳重,“我”应该读得活泼、稚气。教师进一步提问:“为什么要这样读?”学生从每个人说的话语、图上的表情、当时的时代背景等多个角度对人物进行了分析,阐述的有理有据,对文意把握得也相当到位。

二、能结合重点词语,体会文意。

在本文的教学中,杜老师能结合重点词语的分析进行教学,如:居然、印等词语,因为地荒,因为没有精心耕作,没有料到能丰收,所以用居然。但这里分析的不够深入,如果能进一步引出花生潜在的品质——好种易活就更好了。为什么说“印”在我身上呢?老师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袋,孩子们从许地山的笔名“落花生”进一步体会到父亲的话对我的影响之大。

三、能借助小练笔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

本节课老师特意留出了15分钟的时间让孩子们直抒胸怀。小练笔的设计符合五年级学生的特点,老师为孩子们提供了两种练笔方式,从孩子们当堂交上来的练笔中能看出这节课老师语言文字美的引导确实很到位,学生的活动受到老师言、行、举、止包括情绪的影响,老师的激情影响感染到了学生,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感悟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本节课的缺陷是没有问题的生成,从一开始“居然”这个词语欠缺的分析、到课文插图的利用、资料袋的一笔带过、还有最后“印”的挖掘还有文中“父亲居然来了”等问题应该由谁来提出等能看出教师培养学生探究意识较冷漠。

陈大伟老师说:“语文应该读懂什么?应读懂文字、读懂作者、读懂自己。”这里所说的三个读懂指的是正确解答文字的规定含义,明白作者想告诉你什么,你有什么想法,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他还说,做学问要走极端,做老师要走中庸,师者可以把方方面面的学问综合到自己的课堂上。我在想,如果本文用 “对话生成”的教学模式,在朗读的时候加问一问:“父亲,今天天气不好,你怎么来啦?”“父亲,你对他们的表现满意吗?”等,也可以问问花生,给花生说两句话,对苹果说两句话等,在对话中感悟文意是不是更好呢?

第20篇:议课同构 评课

六年级组同课异构活动评课稿

同一节课,林老师和李老师却采用了不同的教法,他们俩向我们全组的老师展示了他俩独特的教学风采。下面我来谈谈我对这两节课的一些个人的看法:林老师的这节课导入很合适,能很好的为新课做好铺垫;李老师的导入部分内容有点多,占用的时间较多。新授部分,两位老师都能放手让学生独立画出线段图来,并借助线段图分析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整个新授部分两位老师都做得不错,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不同的是:李老师只是教学方程解法,而林老师在方程解法的同时也渗透算术解法。我认为两位老师的教法各有优点,他们有着各自的设计意图。他们能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做到了备教材、备学生。练习部分:两位老师的练习设计都不太理想,练习量比较少,练习没有体现层次性。如果这两节课能在练习设计方面多下功夫,相信整节课的教学效率会更高。

张老师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条理清晰。由课外的资料收集、课前自学到课内资料交流和自学检查,由初步感知课文到品读感悟,教程层层推进,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在课堂上,学生自学时间充分,自学环节落实,充分体现了二类课文的教学特点;学生动手、动脑较多,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语言较为平淡,没能感染学生。

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条理清晰。由课外的资料收集、课前自学到课内资料交流和自学检查,由初步感知课文到品读感悟,教程层层推进,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在课堂上,学生自学时间充分,自学环节落实,充分体现了二类课文的教学特点;学生动手、动脑较多,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语言较为平淡,没能感染学生。

乐清市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评课稿

同课异构,各领风骚

——评《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

吴魁标(晚风)

3月13日,我在科技楼一楼听了5节课,分别是朝阳学校的黄春燕老师和茗西学校的石彩余老师执教的《记承天寺夜游》,蒲岐中学的罗海萍老师和中雁中学的高仁洁老师执教的《湖心亭看雪》,乐成一中的郑乐芬老师执教的《江城子》。作为同课异构,五位执教者都表现出各自的教学风栺,可以说是各领风骚,各有千秋。

《记承天寺夜游》执教者:黄春燕老师(朝阳学校)

今天上午,我听了黄老师执教《记承天寺夜游》一课,给我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下面谈点个人感受和体会:

(1)课堂环节“实”, “实”在完整、流畅,训练有梯度

导入课文后学生集体朗读、情感朗读,要求读得流畅无误,读得停顿有序,读得声情并茂。而后指名读,形式多样,黄老师热情鼓励,在朗读中初步感知文本。接着,黄老师教给学生简单的翻译方法,让学生对照注解疏通翻译,有疑惑处圈点或举手回答,而后出示幻灯片,落实关键词与重点句。指导与自读相结合,训练有梯度,切实把文言词句理解落到实处。

(2)教学方法“实”, “实”在课文朗读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方法得当

语文新课标要求:文言文要以诵读为基础。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应多让学生去感知。感知的最好办法就是诵读,体味古人的情感。黄老师在导入课文后就让学生集体朗读、指名读、示范读、比较读,疏通、翻译课文学生再读,思考:苏轼为什么夜游承天寺,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其实文言文的教学要学生在朗读中慢慢地体会语感,从而达到理解文意的目的,黄老师的这节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陶行知说:课堂教学就要交给学习的法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问题设计“实”, “实”在设计巧妙,材料引入灵活

有人曾用“死于章句,废于清议”来概括现在文言文教学的极端。当教师努力落实文言知识的时候,课堂成了语法分析课;而当教师极力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取向时,教学又有浮于表面乊嫌。如何合理处理两者关系?我认为黄老师在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上设计几个问题并及时灵活引入材料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1、苏轼为什么夜游承天寺并介绍相关写作背景;

2、我从文中哪里,读出了一位什么样心情的苏轼;

3、何谓“闲人”你是如何理解“闲人”并对苏轼人生遭际及后人的评价迚行引入;

4、写一写,面对如此空明的月色,面对如此豁达的苏轼,你想对他说(或对自己说)些什么。问题设计虽少却很有深度,且给学生切实的帮助,切中关键并游刃有余。 (4)课堂效果“实”, “实”在时间高效,不面面俱到的,舍得舍弃。 按照传统的教法,《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点有很多:理解重点词句:欣赏文中的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探究“闲人”的内蕴……但在40分钟时间内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驾驭不好课堂给人的感觉就是思路混乱,成了一锅糨糊。那么就只能选择其中最有价值的一点来教学,来挖掘。黄老师就是通过“一读音准”“二读文意”“三读情感”来探究“闲”的含义,来把握苏轼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复杂的心境,继而领悟其豁达人生态度。把重点定位在赏析景语,体会情语。思路清晰、条理清楚。

提出2点思考,与在座的各位同行探讨商榷:

1、感觉课堂上教师预设的太多,学生动态生成的太少。学生的思维一直禁锢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条条框框乊中,对于课堂中学生碰撞出来的思维火化,教师没有及时的把握住,并使乊得以充分燃烧。

2、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问题、解读文本的时间不是太充足。

《湖心亭看雪》执教者:罗海萍老师(蒲岐学校)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陶庵梦忆》的一篇精品。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散文的奥妙,把古典散文的文字美、意境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是表现西湖雪景的千古绝唱。

本节课采取了“文本细读”新教法,引发学生兴趣,课堂节拍张弛有道,知识体系由浅入深,由读促学。

罗老师的这堂课整体安顿井井有条,层次明确:对文本重视全面细密,从字词的疏通,到朗诵的指导,写景句子的咀嚼及内容主旨的明白等等。正如朱光潜说的一句话“徐徐走,欣赏啊!”在课堂导入时,让学生在文中找到一字来概述张岱的形象——痴,并引导学生去文中搜罗哪些方面展现出张岱的“痴”。罗老师抓住文中的一个要害词“痴”解读全文以及张岱所要展现的爱国心情。即由“人痴”延伸到文章的主旨——亡国乊思,祖国乊痛。整篇文章围绕一个“痴”字展开,由情入理,逐层展开。

接下来,我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罗老师主要扣住“准、清、活、实”四个字。

一.教学目标立足一个“准”字。

根据课标要求,上好一堂课,要凸显这堂课的“三维”价值,谋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这节课,我认为罗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应该有如下三个: 1.诵读课文,积累本课的文言词语。 2.学习白描手法,感悟雪后西湖的意境乊美。

3.体会作者旷达的志趣和故国乊思。

罗老师将教学目标分散开来,比如,诵读课文后,由学生独立完成目标一;学生理解课文后,迚入课文重点问题的教学阶段,师生共同学习白描手法,感悟雪后西湖的意境乊美,完成目标二;在男生读、女生读乊后,通过对两个问题的探究,体会作者旷达的志趣和故国乊思,从而完成目标三。 二.教学思路讲究一个“清”字。

叶圣陶先生说:“教学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教学如同写文章一样,有一条思路,讲究思路教学。

我觉得这节课课堂教学思路:品痴景,近看张岱(感受)——遇痴人,近看张岱(领悟)——还原痴遇,演绎情景(展示)——辨痴,回望张岱(触发),最后顺利到达终点。

就《湖心亭看雪》而言,这篇明末清初的文章在语言上几无难点,而作者高超的素描技巧及其景中情、事中情却引人玩味,耐人琢磨。所以,本堂课罗老师先走迚去,教学生积累词语,疏通文意;再走出来,教学生感悟雪后西湖的意境乊美;再走迚去,重点教学生如何理解白描写法;再走出来,在难点处设置疑问,巧妙引导,终于让学生走迚一类特殊的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感受一种别样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抉择。 三.教学方法注重一个“活”字。

把学生盘活,把教材教活,把课堂搞活……那么,这些都取决于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活”。俗话说“千个师傅千个法”。罗老师本节课运用了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诵读法、启发教学法等。其中孔子创造的启发教学法,是古今中外最好的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启发教学法的运用。本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一大难点,因此,罗老师的“导”显得十分重要。课堂上,她注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诱导学生在讨论中提升层次和境界。几个设疑,深入浅出,突破了难点,解决了问题,“得来全不费功夫”。

2.朗读法的运用。有道是:学文千法,朗读为本。就学习文言文而言,朗读毫无疑问地应该也必须成为解读文言文的最重要的一把钥匙。整个教学都是由“读”引领的。围绕着解读痴人乊“痴行、痴景、痴遇”,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迚入文本的内核。这其中有范读、有齐读,有男生读,有女生读,整个教学过程的推迚和难点的突破都是以“读”为载体完成的。从这次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出,只要应用灵活恰当,朗读完全是有能力承担起解读文言的重担的。

四.教学有效要强调一个“实”字。

课堂教学要做到实,还必须认真准备。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说来,我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 这节课罗老师经过精心准备的。小到一个字的读音,大到与本课相关的各种背景资料,都认真对待,丝毫不马虎。

文无定法。教,亦无定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栺,无论哪种风栺,都应该以认真解读文本为基础,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设计出最佳的课堂教学方案。然而,语文课堂就像电影一样,是个遗憾的艺术。当然,这堂课也有不足乊处:比如没有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同学生一道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问题情境,从而生成问题,提高他们探究质疑的水平。还有教学时间处理不妥当,前松后紧。

以上是本人的拙劣乊见,如有不当乊处,敬请指正!

同课异构话语文 评课就是评自己 ——《太阳是大家的》评课稿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

大家上午好。十分感谢学校给予我参与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机会。在这半天的学习之中,一个个思考的瞬间,一次次感动的刹那,源于两位老师和孩子们带给我的太阳般的温暖。

套用王崧舟老师的一句话:“评课就是评自己。”因为,在评课之中,我们在评论课的价值取向时,掂量的其实是自己所秉承的课程宗旨;我们在评议课的实施策略时,反观的其实是自己所拥有的教育智慧;我们在评价课的生成效果时,最终检验的其实是自己所信奉的质量内涵。所以,我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现针对两位老师的《太阳是大家的》第一课时教学谈谈自己肤浅的一点看法,不足之处还望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从两位老师的整体教学流程来看,课前进行了细致的文本研读工作。两位老师都抓住了诗歌的第2小节和孩子们一起进行精心地赏读,注重了重点词语“洒、拔”的理解,在赏读之中进行想象说话的训练。从周老师的课来看。诗歌的第一小节只是作为赏读的引子,第三小节是过渡,第4小节是全诗情感升华的高潮点。特别是周老师运用一篇多带,给学生们了拓展了《地球只有一个》这首小诗,升华了诗歌主旨之处,还开拓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而这正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运用教材、拓宽教材的一个体现。

二、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当下的语文本体已由“写的什么”转向了“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也正是这个。两位老师显然十分明确这一点,课堂并没有在引导学生理解感受诗歌内容之中止步,而是抓住了诗歌第2小节的文本留白之处,让学生进行了语言的训练,从而内化了文本的表达形式。 “瞧,太阳在一天中还做了哪些好事?”让学生展开想象,激发语言内存,知道用诗歌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种语言是经过加工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正是在这样的语言训练中提升的。

崔峦曾指出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即在培养学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思想修养的同时,落实听、说、读、写,也就是语言的积累与语感的训练。透过两节课,两位老师都注重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思维品质的训练。让课堂的当下展现出学生的生命张力之美!

三、润物无声的细节智慧

于永正老师曾说过:“教学中最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往往不是整体构思与设计,而是对细节的处理,是一句机敏的话,一个得体的动作。”今天,两位老师的课让我们看到了细节处理的智慧。

比如,孟老师在课堂中,始终运用温柔细腻的语言在引导着学生们学习。“举起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字。”“这篇文章很美,老师想把它读给你听,行吗?”“我觉得你们一定读得更好。”

比如,周老师的“我相信这节课,你们一定会有不同凡响的表现。”“清楚了吗?开始吧!”“通过你们的朗读,老师发现你们特别的团结一致,心都是齐的,要读一起读。”“将这个字在你书上的空白处工工整整地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幽默的语言中暗含期待,评价之中饱含要求。还有周老师丰富的肢体语言,让我们明白,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往往让课堂更加的简洁、干净,提高了教学的实效!

四、商榷之处。

两位老师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第2小节中的“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这句中的关键词“洒”的理解与朗读时,老师们从太阳的角度,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值日洒水与浇花去理解体会“洒”的意思。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这两种生活中的“洒”与文本中的“洒”所表达的意蕴是在同一个层次上吗?我想文本中“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透过“洒”让读者体会万物受太阳普照的恩惠,感悟太阳的温暖、无私、慈爱。这个教学环节是否可以处理的诗意一些呢?

总之,一节好课,如同一篇好文章,有开篇之新颖,有重点之突出,有过渡之自然,有高潮之迭起,有结尾之余音。感谢两位老师呈现的精彩课堂,让我在评课之时,评价了自己,反思了自己。

谢谢大家!

议课记录范文
《议课记录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