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专科会计论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15 21:07:53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会计论文

第一部分 孕期:

1、多锻炼,如果之前没有锻炼的习惯,怀孕后最好保持每天快走1小时+慢走1小时+瑜珈,放松肌肉和韧带;

2、严格控制体重,我在孕期接近不吃不喝都长得稀里哗拉;

3、多素少荤,孩子智力好,没依据,都是实例;

4、补钙适量,多补一是造成脑灰质过早钙化,二是不好生。这个有太多误区,反正就是不能说的秘密;

5、能早生就早生,19-23最好,生孩子象下蛋一样简单,专家说的。

6、胎教,那个叫胡说八道,当年给肚子里的孩子听音乐的,现在长大了精分的比例最高,资料网上查,多得狠;

7、5个月出怀肚子显型开始就得抹润肤露,不一定是专业给孕妇用的,这个和体质有关系,弹性纤维好,什么事都没有;

8、髋部是否变大,那是肯定滴,但是和体重的关系更大,瘦得象狼一样的,很少有大骻骨的。另外就是遗传,这个最关键,东北亚体形生来就是大骻,就是为了生孩子个大好生。产后显得宽那是体重大了,回家看你自己往上三辈的女性找结论。产后护理同样有关系,懒人恢复都不好。

9、RT和RY色变深因各人体质不同变化,包括乳房下垂程度,与其归罪于哺乳不如怪自己DNA不好

10、美女只是女人中的极少数,本来就算不上美女,所以也别把一切的缺点都跟生孩子挂起来。有些孕前瘦小枯干的,生了孩子更好看了。脸上是不是有斑,一是忌口,二是产后排毒,另外还是你的DNA,就算不生小孩,接近更年期一样出斑。

推荐第2篇:会计论文

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企业应收账款是因赊销而形成的债权,是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之一。应收账款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买方市场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而出现的,其规模或在流动资产中的比重会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而越来越大。应收账款是企业扩大市场份额,争取竞争主动性的强有力的措施。但是,在我国信用体系和法制建设尚不完善的背景下,应收账款的风险也是很大的。因此,企业如何管理好、运用好应收账款政策,对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应收账款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应企业收账款产生的原因及对企业的影响

(一) 应收账款的定义及产生原因 应收账款是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服务而形成的债权,包括应向客户收取的货款和代垫的运杂费。应收账款是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是企业资本循环中的重要一环,其回收情况(包括能否收回、如数收回、收回所用时间等)如何,直接影响到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和流动性,甚至影响到企业的安全。企业应收账款的产生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买方市场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而出现的,具体原因如下:

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地球村”已经形成,跨国公司的出现,使得世界经济已经融合为一体。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并制定新的营销策略。赊销政策应运而生,为企业开拓市场、扩大销售提供了重要保障。

2.目前大部分工业产品均是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买方市场已成规模化。由于社会化大生产带来的高效率,产品供过于求是必然趋势,这不仅加剧了市场竞争,更重要的是产生了买方市场,即买方在市场交易中有话语权。这也间接导致了企业为了迎合买方(客户)的需求,制定出一系列的营销策略,以达到吸引顾客,扩大产品销售,挖掘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增加产品市场份额的目标。

3.应收账款产生可以视为企业多元化投资的结果,即将应收账款视为企业为扩大销售额、增加盈利和发展机会的一项投资。企业因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形成的机会成本和因账款无法收回形成的坏账损失作为这项投资的成本(代价)。从这个角度看,应收账款的存在是合理的。

(二) 对企业的影响

1.对生产经营的正面影响

(1)扩大销售,增加企业市场份额。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不断扩大销售,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的赢利水平。采用赊销方式是扩大销售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市场萧条的情况下,赊销更是一种抢占市场的主要手段。此外,企业在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时,采用赊销方式也是增加企业市场占有率的一种手段。

(2)减少存货积压。企业存货数量的多少与企业相关费用支出息息相关。一般来说,存货积压过多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仓储费、保险费等费用的相应增加。因此,当存货数量过多时,企业一般会采用较为优惠的条件进行赊销,将存货转为应收账款。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偿债水平,增加资产的流动性,而且也能减少费用支出和损失的发生。

2.对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 (1)增大了坏账出现几率。赊销过程中,有些企业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不健全,对客户的信用了解不够,这就容易导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直接成为坏账。

(2)延长企业营业周期。营业周期即从购进货物到销售货物直至收回货款为止的这段时间。不合理的应收账款的存在,延长了营业周期,影响了企业资金循环,使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上,致使企业资金短缺,严重时会影响工资的发放和货物的购买,破坏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3)夸大企业经营成果。在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下,货款没有回笼的销售收入仍需要确认,这势必产生没有现金流入的账上利润的增加,无形中就夸大了营业利润,并最终产生销售税金上缴及年内所得税的预缴。

(4)降低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赊销并未真正使企业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加速了企业现金的流出,致使企业资金更为紧张、资金周转不畅,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工作。

二、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应收账款绝对数的增长加大了管理的范围和难度。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信用观念扭曲、信用意识淡薄的现象。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不是非常发达,没有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所以存在着一些企业之间相互故意拖欠的现象,从而导致大量的应收账款成为呆账、坏账,从而增加了管理的范围和难度。

(二)签订合同时内容不够严谨。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缺乏对合同内容全面、审慎的把握,所签的合同条款不齐备,内容不全面,为合同的履行埋下了隐患。在订立合同时,合同的一般条款欠缺,虽然不会对合同的成立、合同的效力等问题产生影响,却会对合同的履行、合同当事人经济利益的实现带来消极影响。还有就是业务人员票据知识不够,特别是支票的处理上没有知识或经验,没有预防空头支票、虚假账票等知识而开具了相关的认可收据,从而导致追索不能,造成坏账产生。

(三)应收账款日常管理不力,造成大量逾期账款

1.大部分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滞后。应收账款发生后并没有做任何管理,只是让其挂在账上,未对其收现能力进行分析,只有发现应收账款已经逾期时,才被动地催收,结果导致了应收账款越积越多,最终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甚至给企业带来破产的威胁。

2.企业在对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长期不对账或对账不清。现实中有的企业长期不对账,有的即便对了账,但没有形成合法有效的对账依据,只是口头承诺,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或仅按账龄进行辅助管理。对应收账款的辅助管理,许多企业仅仅是在资产负债表的补充资料中按账龄对应收账款的数额进行简单分类,平时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如果出现回款不畅,就不能满足管理需要,从而导致企业存在大量的逾期账款,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

三、解决对策

(一)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

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严格法人治理结构,合理划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之间职责、权限,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使企业的行为有章可循;(2)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合理、互相协调、互相制约的应收账款管理机制;(3)建立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

2.确立信用管理制度。信用政策是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目的是要在扩大销售、增加利润与采用这种政策而承担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损失之间进行权衡,只有新增盈利大于等于要承担的三项成本时,才能实施和运用这种赊销政策。

3.明确应收账款管理主体。在做出赊销决定之前,应该对各种情况有一个认真仔细的分析,灵活运用赊销手段,合理确定现金折扣与折让及比例,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快速占领市场和发展壮大自己的一项基本策略。因此,企业应认真组织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专门研究企业的营销策略,调查了解客户的资信程度,真正建立起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科学的方法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在实践中用得较多是账龄分析与分类管理(ABC)法相结合的一种综合分析法。

4.确立应收账款管理目标。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并在信用政策所增加的销售赢利和采取信用政策预计所要担负的成本之间做出权衡。只有当所增加的销售盈利超过运用此政策所增加的成本时,才能实施和推行使用这种信用政策。同时,应收账款管理还应包括企业未来销售前景和市场情况的预测和判断,及对应收账款安全性的调查。如果企业销售前景良好,应收账款安全性高,则可进一步放宽收款信用政策,扩大赊销额,获取更大的利润;相反,则应该执行严格的信用政策,或对不同的客户的信用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企业在获取最大收入的情况下,又使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应收账款的事中控制

1.建立健全赊销申报制度。企业要对应收账款加强管理,不能只从销售人员口中了解情况,应当建立健全的赊销申报制度,严格控制应收账款的发生。可以设计预先统一编号的“四联赊销单”,载明欠款单位名称、法人代表、开户银行及账号、经手人、地址、电话、发货日期、货名、规格、数量、金额、本单位经办人和责任人,还有赊销金额、赊销期限、有无担保等内容,分别由客户、责任人、经办人和资信管理部门留存,资信管理部门定期检查其使用情况,防止挪用和截留货款,杜绝资金的体外循环。另外,商品交割过程必须履行严格的签发制度,其中一联必须附在增值税发票记账联后面作为会计凭证附件以备今后查证。

2.强化应收账款日常管理。(1)建立客户信用档案;(2)建立企业内部应收账款的清收责任制与激励机制;(3)规范合同条款和经营操作;(4)加强企业销售人员、催款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对销售人员、催款人员进行经济合同的条款、讨债的技巧以及企业销售、收款的工作程序和制度以及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

3.注重合同管理。企业除现金收入之外的供货业务都必须签订合同,当销售部门收到经信用部门和企业法定代表审核签字后的赊销申报单后,根据审批意见并与客户意见达成一致的情况下签订销售合同。销售合同的要素必须齐全而且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特别是付款形式、账期和延期付款的具体违约责任都应清楚、准确,最好是能够采用统一的合同范本。另外,销售部门还要将合同影印几份,经有关部门或人员与原件核对无误后分别交信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利于其对销售合同的执行、跟踪、检查起监督和预警作用。

(三)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

1.应收账款的动态跟踪管理。通过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保持与客户经常联系,提醒付款到期日,催促付款,可以发现货物质量、包装、运输、货运期以及结算上存在的问题和纠纷,以便做出相应的对策,维护与客户的良好关系。同时,也会使客户感觉到债权人施加的压力,使客户一般不会轻易推迟付款,极大地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率。通过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可以快速识别应收账款的逾期风险,以便选择有效的追讨手段。

2.应收账款的催收。企业管理当局对已经到期的应收账款应交由应收账款清收小组进行催讨。对于清收小组的组织管理工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款项经办人、部门领导或单位负责人应为某项应收账款的当然责任人参加清收小组,在清收小组负责人的调配下参与工作;二是清收小组成员按客户分工,并分解落实清理回收目标任务;三是严格考核,奖罚分明,将收回远期欠款和控制坏账纳入绩效考核,调动催讨人员的积极性和效果。

3.确定科学的讨债方法。一般的催讨方法有:电话催讨、信函催讨、律师催讨、诉讼催讨等。究竟选择何种方式,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无论何种方法都应该把收款行为限定在法律范围内,决不能采用威胁的、有违法律的行动。企业除了依靠本身的力量外,还可以委托代理机构,但在选择代理机构时要慎重,要选信誉良好的公司。

(四)应收账款的保理业务。保理业务是保理代付业务的简称,通俗地讲,就是企业将应收账款按一定的折扣卖给银行、获得相应的融资款,该部分融资款在一定时期内以收回的账款进行偿还。它是一种专门为赊销设计的集融资、结算、财务管理和风险担保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产品。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资金需求压力,加速企业资金周转速度,也为产品适销对路、货款回笼期较长的企业扩大规模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结束语

应收账款有价证券化和“保理业务”是西方国家对应收账款管理所采用的比较流行的方法。目前,我国的社会信用基础还比较薄弱,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完备,因此我国企业很难直接照搬西方国家的应收账款管理模式。我国企业只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应收账款系统化管理知识来制定适合自己的应收账款管理模式。随着我国信用知识的普及和信用体系的逐渐完备,可以结合我国国情寻找适合企业自身的应收账款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徐景丽.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理论界,2005,(6).

[2] 于沛.试论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及对策.工业审计与会计,2006,(5). [3] 时小燕.应收账款管理与风险回避.临床心神疾病杂志,2006,(6).[4] 刁凤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15):81-81.

[5] 周茵.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J].当代经济,2007,(07S):98-98:强化企业应收账账款的日 常管理[J].商业会计

[6] 陈涛.浅谈商品流通企业应收账款存在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8,9.2005(7)。

推荐第3篇:会计论文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会计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我国民营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题。融资是企业资本运

动的起点,也是企业是收益分配赖以遵循的基础,任何一个企业从创

建到生存发展的整个过程都要筹集资本,将资本维持在一定的规模。

尤其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瓶颈效应。只有拥有足够的资

金才能解决企业再发展的瓶颈。然而我国中小企业却存在着诸多难题。

但是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

更好的发展我国经济,针对这些难题也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解决对策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

稳定的重要支柱。在我国中小企业数目约占企业总数的99%,在促

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推动技术创新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等领域发

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中融资存在的问题

却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一、融资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资金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第一推动力、持续推动力。企业能否获

得稳定的资金来源、及时足额筹集到生产要素组合所需要的资金,对

经营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融

资困境。大约80%的被调查民营企业认为融资难是一般的或主要的制

约因素。在创业阶段,90%以上的初始资金都是由主要的业主、创业

团队成员及其家庭提供的,银行贷款和其他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的

贷款所起的作用很小。这种中国式创业融资模式与国外有很大差异。

美国全国的数据和州一级有关企业融资的数据都表明,即使对最年轻

的公司来说,内部融资也不会超过外部融资。在那些开业不久的中小

型企业(历史是O到2年),内部融资额的最高限度大约占资金总额的

54%。捷克共和国大约2/3的企业在创业时都接受过银行的贷款。①

根据《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的若干意见》,②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己经有了明确的规定,

第1页(共4页)

产权保护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民营企业在融资困境上却没有强有力的解决途径。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和其获得的金融资源极不相称。创造了30%新增工业产值的国有企业获得了68%的银行信贷资金,而创造了70%新增工业产值的非国有企业却只获得了32%的银行信贷资金。截止2006年6月底,小企业贷款余额为2.64万亿元,仅占各项贷款的14.7%。证券市场的制度安排及严格的上市条件和审核程序使得民营企业很难到股市融资。加上国家过分限制发展中小民营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融通,导致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阻塞。

融资是企业资本运动的起点,也是企业是收益分配赖以遵循的基础,任何一个企业从创建到生存发展的整个过程都要筹集资本,将资本维持在一定的规模。从现代经济发展的状况看,企业对融资的认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因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而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三大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信用风险、政策风险,使得我国金融机构以远离中小企业为幸运从而阻断了金融资源向中小企业配置。正是这个矛盾才越发凸显融资对中国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二、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纵观国内中小企业,其融资困难的原因主要包含了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发行的准入障碍、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以及因资信等级低,缺乏抵押资产,难以得到银行资金支持等几个方面。

(1)企业的融资方式较多而所得资金过少。融资方式的多样化虽扩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但由于每种融资渠道所得资金过少,从而加大了融资的风险和成本。由于银行一般都优先支持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融资,致使中小企业更多的选择向民间融资。比如向其他企业、亲戚朋友借款,向担保公司、投资公司等中介组织借款,或者向标会、互助会筹资。职工集资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手段,由于企业在开办初期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所以大多数中小企业采用职工集资的方式筹集资金。入股是改制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重要融资方式,大多数已经占总资产的10%。而这样的融资具有不稳定性,一旦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极有可能影响到整个融资计划。

(2)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少。中央为了搞活企业,提出了“抓大 小”的方针政策,要求银行部门要重点支持大企业,确保大企业的信贷,对中小企业就不重视,在确保大企业的基础上才予以考虑,造成了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歧视,导致银行在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的不平等。缺乏对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的重视。而且由于中小企业的单笔贷款规模小,无法覆盖相对较高的贷款固定成本,信息不透明使得传统的贷款分析技术失效,加上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契约的执行。银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放贷。同时,中小企业因资信等级低,缺乏抵押资产等,难以得到银行资金支持。因为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关系是维持市场交易秩序运转的基础,一旦信用关系基础不牢靠,收益不变而市场交易风险大大增加,缩小了市场交易范围、规模和速度。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很难反映企业真实情况,这样银行很难了解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银行将资金贷给企业没有办法控制贷款风险,为了躲避这方面的风险,往往选择回避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使得中小企业的贷款难度加大。

(3)长期负债所占比例少。负债筹资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筹集的资金需要支付固定利息,就存在财务杠杆的作用,筹集资金所付出的代价会影响企业的资本成本。企业进行负债筹资后,是否能达到低成本、高效益的回报,这对每个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也是机遇。由于银行一般只会为中小企业提供短期贷款,而由于各种原因一般不提供长期贷款,这就减弱了企业对负债所筹资金的运用能力,由于资金要在短期内收回,而利润丰厚的都是中长期投资,这就使得企业无法寻找到很好的投资项目,为企业带来赢利机会,也不能培养企业的中长期理财能力。

(4)中小企业之间互相担保申请贷款的现象严重。中小企业大都缺乏抵押资产,一旦遇到融资难题,唯有依靠其他企业担保从银行融资,从而导致中小企业间互相担保的现象严重。一旦一家公司因经营不善而蒙受损失,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甚至会引起某一地区的金融震荡。银行也会瞬间产生大量呆坏账,从长远发展来说,无论对企业和银行来说都相当不利。

(5)自有资本不足,资本积累不够。我国中小企业的资本积累从

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内源融 资,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据统计,目前我国国内企业资金来源中通过银行贷款间接融资约70%,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或债券直接融资不到10%,自有资金比列也就20%左右。过分的依赖银行的心理导致中小企业通过银行来实现“小钱办大事”的期望值非常高,使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而这样的资产组合在金融危机大潮中是很难经受得住冲击的。

三、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对待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这一传统问题,我们不应当拘泥于传统观念的束缚,而应当以现代的观点去分析它,不仅要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加大倾斜力度,而且也要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去寻找对策。借鉴国内、国外的良好经验,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拿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并加以实施。

总的来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我国目前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还不够,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一直被视为资本主义的萌芽而加以抑制,没有很好地意识到中小企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贡献。根据以上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既有自身规模小,资产少,负债率高,担保能力弱;信用等级低;又有银行贷款风险大,成本高的问题;还有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的问题。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搞活地方金融市场,多渠道为中小企业发展筹集资金。实行政策扶持,政府主导,立足地方,市场运作,化解风险。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力度,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必须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体制。在这方面,可以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经验,相应采取措施,尤其是在政策上应加大倾斜力度。我觉得目前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针对企业的融资方式较多而所得资金过少且高风险。应构建完善的融资法律保障体系。现有针对中小企业的法律条文主要是《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和《乡镇企业法》,这两部法规是按所有制性质和不同的组织形式分类立法的,缺乏统一的立法标准和行为规

范。在金融信贷方面更是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保护法规。所以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用立法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各方面的政策和金融支持。

(2)针对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少。可以建立一种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企业联保模式,通过企业间的相互合作来取得银行的贷款资金。通过所负担债务的比例来分配资金使用权。同时建立好信用体系。银行作为信用的提供者,需带头重信守诺,不断改善服务。同时,针对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意识浅薄的问题,企业应加强自身诚信建设,培育企业家的信用观念,增强重合同、守信誉的自我约束意识,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3)对于负债筹资所占比例少。因此大力发展我国创业板市场更是当务之急。创业板市场与大型成熟上市公司的主板市场不同,是一个前瞻性市场,注重于公司的发展前景与增长潜力。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为有前景的中小创新企业的持续发展筹集资金。由于新兴的中小企业所需资金缺口大,而银行又很难通过评估抵押而给与贷款,故可在上市标准较低的创业板市场发行股票融资。2.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机制。风险投资加盟中小创新企业并不谋求长期控制企业,而是谋求高额回报,创业板市场是风险资本退出的最理想方式。

3.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有了创业板市场流通股权,中小企业就可以采取股票期权,职工持股计划等激励手段,鼓励职工与管理层共同为公司价值的增长而奋发工作,促进企业的高速发展。

(4)由于中小企业之间互相担保申请贷款的现象严重。可以采用政府信用考评的制度,由政府出面担保。由于很多小企业并非信用不佳而待不到款,而是没有权威性的担保人而无法筹集想要的资金。而政府通过自己的权威性给企业提供担保正可解决此类问题。但政府也须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杜绝给政府信用带来危机。

(5)针对自有资本不足,资本积累较少。可以为企业的发展规划提供多样模式,鼓励企业树立开放的融资观念,摆脱传统的银行贷款等单一融资方式。

此外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没有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中小

企业就很难找到高水平的管理者。 而没有高水平的管理者,企业的资金筹集渠道也就很难畅通。只有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中小企业的产权交易、资产重组等需要新增资金的渠道才能畅通,才能在资本市场是进行融资活动。

而且中小企业要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得到广泛的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必须不断地优化自己的产业结构,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国家在资金支持方面的重点,是那些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应当注意产业升级和转化问题,找准自己的位置,注意专业化分工,必要是可以向中西部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向国外转移。

在合理分配好国内资金的同时也可以利用好国际金融公司的资金:国际金融公司有意向我国中小企业具有示范作用的项目提供融资,来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具体做法是,通过有限追索权项目融资的方式,帮助项目融通资金。国际金融公司通过与投资者直接进行项目合作,协助进行项目设计以及帮助筹资来促进外国在我国投资。国际金融公司在为中国积极开发海外银团贷款市场方面起着带头作用。贷款对象主要好似有一定规模、主营业务集中,在行业中居领先地位,企业有长期发展战略,愿意采用明晰的财务会计制度的民营企业。

参考文献:

【1】 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3】 中小企业信息网

推荐第4篇:会计论文

与时俱进的推进银行会计改革强化银行会计管理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自然符合商业银行是金融组织体系的主体这一特点,现代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动,范围极广,最能全面的反映银行的基本特征。以前我国的四大专业银行身兼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的双重职能,既要办理政策性信贷业务,又要办理商业性信贷业务,随着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不断推进,它的弊端也日益暴漏,身负两任,职能模糊,业务界线不明晰,风险责任不明确,这使得国有专业银行难以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资金自求平衡,自担风险,自我约束以及自我发展,难以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会计改革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我国政府提出的银行业的开发时间表而显得极为紧迫。银行会计正从业务核算型向业务管理型转变,会计管理质量关系到银行的服务水平,服务效能和风险防范能力。因此会计管理在银行经营地位中的位置举足轻重,是银行竞争机制的重要环节。

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攒在缺陷,出资人缺位与越位并存,国有商业银行是国家独资银行,没有人来代表出资人对其行使决策权和监督权,,国务院委派的监事会与银行没有直接的利益关联,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督,出资人缺位。政府的干预国有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出资人越位。造成政企不分,承担了大量的政策性金融业务。股权不合理。国家是银行的唯一股东,没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经营者之间的制约机制。

经营管理落后资本金不足,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过大,资产快速增长,国有商业银行资金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不良贷款比重过高与呆账准备金严重不足的严重冲突。经营效益低下。账面上的文章只是掩盖虚盈实亏的本质。劳动效率低下,主要是因为分支机构庞大,管理层次多,人员庞杂且素质混杂,经营管理费用高。内部缺乏控制力。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服务质量比较低,存在较大的道德风险,违规违法行为和金融犯罪案件比较多。这些问题既是国民经济深层次矛盾的反映,也是内部管理长期积弊的表现。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因素,既有政策性原因,也有主观因素。既有经济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政府管理体制影响。

体制的滞后与缺陷必然带来一些列的问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会计管理模式基本停留在财务会计阶段,是一种重反映,轻监督,重财务。轻管理的记账式会计。监督职能被人为削弱,为结算服务的职能没有被充分认识,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有必要重新审视现有会计模式,研究和探讨新的模式,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会计管理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加强经营管理,控制经营活动,实现记账式会计向管理型会计的转变。另一方面,要重视和加强为结算服务的职能,促进安全和效益两大目标的圆满实现。会计工作在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控制度,严肃结算纪律,加强财务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商业银行的会计工作遇到很多新问题,在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上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为:内部管理不严,具有内部约束性质的基本规定未认真执行。二是财务支出随意性较大行为不够规范。三是会计监督不到位。四是会计人员的素质和会计分析水平还有待提高。制度建设落后,管理上存在一定的漏洞。思想认识有偏差,会计人员不充足,制度缺乏系统性,事后监督不得力。

根据财务部会计负责人刘玉廷博士的研究,中国金融会计改革的目标是:1,是通过金融企业会计改革,完善稳健的会计制度,为金融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和综合改革奠定基础。具体到商业银行就是要推进和适应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清晰产权,分明权责,科学管理,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进行股份制改造。2,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会计披露的透明度,防范金融风险.3,适应wto的要求,实现会计标准的国际化,便于国外投资者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和发展潜力。方便我国的银行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筹集资金。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的发展趋势

趋势一:会计标准国际化与银行业内部会计标准的统一 如前所述,中国商业银行所执行的会计标准是不一致的。这种不一致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维护公平公正的金融竞争环境是不利的。因此,通过将国际通行的会计标准全面引入我国商业银行,银行业内部统一会计标准,摒弃现在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上市银行、非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会计标准的差异性,应是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发展的基本趋势。 在会计标准国际化建设方面,应重点抓好以下方面:(1)注重资产质量。严格按照资产的定义,合理确认和计量商业银行的各类资产价值,确保资产价值真实可靠,提高资产质量。特别是商业银行应当根据贷款对象的财务和经营管理情况,以及贷款的逾期期限等因素,分析其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和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及时、足额计提贷款呆账准备,科学计算资本充足率。(2)借鉴国际会计惯例,对发生或有损失可能性较大的或有事项,在表内确认和计量或有损失和预计负债;并充分披露各种担保业务、未决诉讼、贷款承诺、银行承兑汇票以及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等或有事项。(3)按照商业银行股份制要求和巴塞尔协议的规定,科学核算所有者权益,为商业银行研究资本充足程度、筹集与充实资本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4)按国际会计惯例和谨慎的会计原则,确认利息收入政策。即发放的贷款到期(含展期,下同)90天及以上尚未收回的,其应计利息停止计入当期利息收入,纳入表外核算;已计提的利息收入,在贷款到期90天后仍未收回的,或在应收利息逾期90天后仍未收到的,冲减原已计入损益的利息收入,转作表外核算。表外核算的应计利息,在实际收到时确认为收款期的利息收入。(5)全面引入“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6)对国内尚未发生过而国际银行比较规范成型的银行业务,全面引入国际会计标准和国际惯例,以规范中国商业银行今后相同业务的核算与管理。

趋势二:会计大集中 适应统一法人管理体制的会计大集中是未来中国商业银行会计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信息的传输与交换连接方式、速度等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商业银行统一法人管理体制要求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会计报表生成与会计档案管理能够同步在系统内的总、分支机构中得到迅速反映和管理,手工核算与纸介质记录将逐步为电子工具和电子信息取代,银行与银行、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交易及其资金清算信息能通过电子信息方式即刻完成;银行不同分支机构之间的会计和支付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同一银行的不同分支机构被联为一体,建立在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将成为银行最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业务管理系统。这一会计信息系统能为银行投资者、债权人、管理部门和监管当局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因此,中国商业银行统一法人体制会计模式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要集中会计核算、集中事后监督、集中编制会计报表、集中会计档案保管,并按照“物理上集中摆放、逻辑上分期控制、资金上集中清算”的方式统一资金清算。

趋势三:管理会计的应用 长期以来,中国商业银行重信贷指标、轻内部管理、重数量增长、轻质量增长,信息系统基础落后,成本资料和分析手段欠缺,成本费用观念淡漠,忽视成本、效益的恰当配比。在面向市场、走向市场的背景下,全面引进和运用旨在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规划未来的管理会计成为未来中国商业银行会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具体包括:

(1)通过计算机技术等信息科学技术,实现业务流程再造;(2)推行责任会计制度,完善“一级法人、分级管理”体制下的激励约束机制;(2)严格实行全面预算和预算控制,进一步完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3)建立存贷款品种成本效益分析系统和费用管理系统,强化利率等产品定价机制;(4)严格项目投资评价,施行系统化管理制度。趋势四:会计核算和管理手段现代化 未来中国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主要表现在:一是计算

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如数据库技术在会计信息的采集、处理、储存和会计内控的运用,网络技术在支付结算、网络银行、手机银行中的运用,计算机通讯技术在会计信息的传输、电话银行的运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在ATM、自助银行、手机银行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在电子回单箱、各种自助性银行业务的运用。二是人工智能技术在会计内控中的全面运用。三是业务摘要显示、打印“汉字化”。四是缩微胶片、光盘缩微等缩微技术在会计档案中的运用。五是会计档案电子介质化趋势,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CD盘、MO盘、磁带和磁盘等无纸化介质将成为主要的有效的会计档案。

银行会计管理模式应该遵循的原则,核算与管理并重过的原则,银行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要讲求经济核算和经济效果,为企业记好帐,为客户服务好无可厚非,但从财务核算上做文章是不够的,还必须运用管理会计的理论对经营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内部核算与外部核算并重的原则,银行会计不同于其他行业的会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要核算银行本身的业务活动,包括金融资产,负债,权益的增减变化,同时由于银行的大部分业务活动是由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经营活动引起的,这就决定了银行还要核算反映和监督国民经i各部门,各企业的活动状况,为其提供各项支付结算活动,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搞好内部核算的同时,加强外部核算的控制,监督和管理,确保资金运营安全。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与事后监督并重的原则。事前规划是银行对未来的会计活动进行科学的安排与筹划,事中控制是银行对日常会计活动进行严密的监控和跟踪,按照岗位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加强对财务核算,支付结算等整个会计活动过程的控制,以及发现并消除事故,风险和隐患。事后监督是银行对已完成的会计业务进行检查,复核和把关。通过事后监督可以发现和纠正会计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从而实现完善制度,规范操作,化解风险,提高效益的目的。会计的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针对此,有如下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管理一是提高银行领导对银行会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职能调整即监管职能从人民银行分离后,充分认清会计基础工作不仅在于切实履行中央银行金融服务职责,防范资金风险,而且在县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是提高广大会计人员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会计部门是危及资金安全,最容易产生问题的地方,因此,会计人员不能有丝毫松懈,来不得半点马虎,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会计工作无小事的安全防范意识。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合理优化岗位组合一是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通过以会代训、看光盘等方式将新业务、新知识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辅导,使他们能够不断提高处理业务的技能,不断增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努力培养出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务实型、开拓型”五型会计队伍。二是积极开展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使大家知法、懂法、守法、不做违法的事,正确树立依法办事的理念,自觉抵制“钱、权”的侵蚀,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三是进一步优化岗位组合。从国有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来看,充实会计人员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参照商业银行的柜员制,将岗位重新组合,或者将会计国库人员岗位相互交叉管理进行业务操作,这样能够解决县支行一部分人力、财力、物力,更主要的是集中了会计人员的精力,使他们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从事金融会计的调查研究,充分行使中央银行会计监督管理的职能,使会计管理能较好地发展。

(三)建立和完善制度,强化内部控制一是尽快对当前各业务部门会计业务制度进行整合,形成一套连续、完整的相适应的会计制度体系,使会计人员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方便、快捷地查找各项制度,规范地处理会计业务。二是随着会计业务的发展变化,对原有的不相适应的制度重新修订和完善,尽快明确实际工作中需要的一些制度,如《会计辅导员制度》、《会计人员奖惩制度》、《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制度》。

(四)大胆创新,把好“关口” 事后监督作为会计风险控制的最后一道“闸门”,措施是否得力直接影响着会计核算的质量和资金安全。一是把事后监督变为事前核算与监督同步,充分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一套会计核算资料传输系统,解决事后监督时滞问题。二是注重风险监督,建立会计风险预警机制,把会计风险进行分类和预警,逐步实现由核算型监督向风险型监督转变。三是充实事后监督人员,扩大监督范围,对一些重大事项资金的流向全过程进行监督,从而达到全面监督,适时监督。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序是“先农村,后城市,先企业,后银行。现在,历史走到了一个让我们必须审时度势的看待商业银行改革战略选择的时刻。而会计管理模式的转变也要紧跟会计改革。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迎合社会需求。与时俱进的推进银行会计改革强化银行会计管理。

推荐第5篇:会计论文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这个实体的存在为前提而进行的一系列理财活动。这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总目标。企业是根据市场反映的社会需要来组织和安排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社会经济组织,企业必须有自己的经营目标。企业一旦成立,就要面临竞争,并处于生存和倒闭、发展和萎缩的矛盾之中。企业必须生存下去才可能获利,而只有发展才能求得生存。因此,企业的目标可概括为生存、发展和获利,其中获利最大化应该是企业的终极目标。

资本提供者出资办企业的动机尽管在事实上未必都是为了盈利,但“企业以营利为目标”的这一基本经济学假定,通常情况下确是符合实际的。否则,企业就无法生存和发展,因而也违背了企业的基本属性。如果我们承认这个基本假定,将资本提供者视为“经济人”,那么,它所决定的企业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企业的盈利。企业管理是一个庞大复杂的控制系统,财务管理是该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子系统必须服从系统的整体效益。目标整体性要求协调整体目标与子系统目标的关系,以实现整体目标的最优。从这个意义上说,财务管理的总目标与企业管理的整体目标是统一的。

纵观中外具有代表性的财务管理目标观,无论是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抑或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尽管表述方式和主体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与企业获利最大化这一企业目标的一致性。也即企业进行理财活动希望实现的结果都是企业盈利最大化,但是在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时采用的标准不同。如利润最大化的观点所采用的衡量标准即是利润总额,而企业价值最大化则是利用公司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

最大化指标。

财务管理的总目标虽与企业管理目标基本一致,但如何将财务管理的总目标定位得更准确、更具操作性,应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出发点之一。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进行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然而,企业的不同财务主体在企业的财力分配与配置上会有不同的预期。由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出现,产权高度分化,财产的所有权与财产的占有权、经营权发生了分离。同时,现代企业制度使得传统意义上的财产取得了两种形式和两重主体:其一是以价值形式存在和运动的投资者的股票或股权,这是由股东掌握的资产所有权,它的归属主体是出资者;其二是以实物形式存在和运动的企业资产,由经营者掌握和运用、行使经营权,它的占有主体是企业法人。因此,从产权分离的角度来看,理财主体可分为出资者财务主体和经营者财务主体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daodoc.com查看。作为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在财务管理目标上必定存在着差异。出资者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投出资本的资本安全和资本增值,关心企业的稳定发展和长远利益,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经营者的财务管理目标则可能为经理效用(利益)的最大化,获取更高的报酬。“内部人控制”就是源于出资者与经营者的财务管理目标的不一致。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代理冲突、利益冲突在出资者与经营者之间不可避免,“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时有发生。

为了妥善地处置代理冲突,势必发生一些代理成本,对经营者的行为进行监控,这些代理成本会成为企业价值的抵减因素,企业价值的下降必然会影响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实现。因此,在委托代理关系的链条中,为了防止利益冲突和非均衡性,并使二者目标保持一致,应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激励机制等方面设计一套科学的方案,使出资者利益、经营者利益与企业价值之间实现最大程度的协调与统一。笔者认为,在满足企业盈利这一企业总目标下,通过财务管理目标的界定,对各个利益集团的利益进行协调,这一职能应内含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制订过程是各利益关系方之间的博弈过程,最终制定的结果是一个能满足各利益集团要求的折衷,各利益集团都可以借助财务管理目标实现自身的最终目的。

从根本上讲,作为一个以盈利为最高目标的法人,企业的终极目标在于用尽可能少的资本投入为股东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惟其如此,才有可能使包括员工和其他社会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得到真正的保障。而在衡量企业为股东所创造的价值时,看到的不应该只是会计利润,而是经济附加值EVA。

经济附加值(economicvalueadded)是公司营运利润与资本成本的差值。它是衡量企业在某个特定年份中赢利抵偿资本机会成本的指标。

EVA的定义式为:EVA=税后营运利润(NOpAT)一用金额表示的税后资本成本;

或,EVA=税后营运利润(NOpAT)一用百分比表示的税后资本成本率×占用成本。

这里,税后营运利润=营运利润(含应付利息)×(1一税率)

由此可见,EVA是经济利润而非传统会计利润的概念,它必须在传统会计利润上减去投入的所有资本的费用(包括债务利息和股东股本金所包含的机会成本)。在众多国际性大公司中,EVA取代传统会计业绩评价指标,成为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标准(Makelanen,1998)。EVA不仅可以准确衡量企业获得的实际营运收益,而且在帮助企业管理者经营资产、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方面也成效显著。

EVA是能将所有者财务管理目标与经营者财务管理目标紧密衔接的一条纽带。对于经营者而言,所有者采用以EVA为基础的红利激励计划,使得经营者必须在提高EVA的压力下想尽办法提高资本运营管理的能力。同时,经营者也必须更有效地使用留存收益,提高融资效率,因为EVA使他们认识到企业的所有资源都是有代价的。运用EVA为基础的红利计划时,并不只根据正或负的EVA进行奖罚,而主要是根据EVA的增长进行奖励。另一方面,在EVA系统下,通过设置将红利报酬与红利支付分割开的红利银行,可防止经营者操纵EVA的盈余管理行为,同时给具有高业绩的诚实经理提供很大的激励。对于股东、所有者而言,EVA开发了企业四个方面的潜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浪费、节省税赋,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使利润增加;提高资本营运管理的能力,通过对资产的重组提高利用效率;追求健康的、有经济利润的增长,只要新项目、新产业和新规模能给投资者带来比机会成本更高的回报率,就授予基层经理们更大的灵活机动权和更大的责任压力,从而使管理更加科学;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

由此可见,EVA有利于将经营者利益与股东利益协调一致,维护股东权益,EVA最大化的实质就是权衡了经营者利益下的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衡量股本财富的一个标准,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常用评价指标每股市价或股票价格相比,EVA的进步之处在于:

1.EVA考虑了企业所有投入资本的资本成本,从而有效提高了投融资效率。啄食顺序理论(peckingordertheory)说明了企业代理人在融资方式选择上的偏好。运用EVA之前,由于内部留存收益筹资无需支出任何成本,且不需与投资者签订某种协议,也不会受到证券市场的影响和其他限制,内部留存收益往往被经营者视为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大加采用,而较少地考虑这笔资金的投资回报率。另外,代理人偏爱多保留利润,会形成较多可由代理人自由支配的资金,从而会加大代理成本。EVA则促进经

营者考虑留存收益的机会成本,扭转经营者的投融资观念,提高资金运营效果,更好地维护股东权益。

2.每股市价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实际上很难普遍采用。上市公司在全部企业中只占极少一部分,对大量的非上市企业就无能为力了。即使是上市公司,其股票市价也要受多种因素,包括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股票价格并不总能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也难以准确体现股东财富。EVA的适用性则很广,政府机构和非上市公司都可采用

EVA。据国内外的实证研究表明,EVA与股票市价具有高度的相关性。EVA增加意味着股票价格的上涨和股东财富一定程度的增长。一个公司如采用EVA来评价经营业绩,经营者必然尽量降低资本成本并努力增加营运利润,这会很大程度地改善公司未来的现金流,增加公司的价值。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采用EVA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理财目标是一种科学而现实的选择。EVA真正地将经营者的利益和股东的利益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妥善地处理了经营者与股东的代理冲突,使经营者的财务管理目标与股东财富最大化趋于一致,从而实现企业盈利的终极目标。同时,采用EVA最大化的理财目标有助于建立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为解决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和国企扭亏提供了可操作的一个方案,极大地发挥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导向和核心作用。

推荐第6篇:会计论文

 论文1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未知来源:本站原创更新:2008-10-18阅读:937栏目:财务论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文章就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目前中小企业举步维艰,失败率较高,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5年,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财务管理工作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生存、发展和盈利就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科学地进行资本运营,而这一切都需强化财务管理。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对项目投资缺乏科学论证

一是片面追求“热门”产业,不顾客观条件和自身能力,无视国家宏观调控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二是对项目的投资规模、资金结构、建设周期以及资金来源等缺乏科学的筹划与部署,对项目建设和经营过程中将要发生的现金流量缺乏可靠的预测,仓促上马。一旦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收紧银行信贷,使得建设资金不能如期到位,企业就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甚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近几年来许多企业所投资的钢铁、电解铝、水泥等项目由于资金困难而夭折,或“割肉”卖出或成为永久性“在建工程”,不仅企业自己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将一些银行拖入泥潭。

(二)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由于投资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偏低,在融资的过程中遇到许多的困难,为此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企业自身的素质,中小企业规模小,自有资金不足、信誉不高、信用等级普遍较低;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对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审批权限过于集中,加上目前不良贷款比重较高,收贷难度大,而国家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方面目前尚不健全,使得金融机构无法对不良经营行为进行有效防范,为降低贷款风险,金融机构不得不持谨慎的态度。其次,中小企业没有民间融资渠道,在民间投资较多的地区大多数是采取民间集资的办法来解决资金问题,完全靠个人信用和高利息,融资成本很高,风险相对来说要大得多。由此造成中小企业的资金严重不足,投资能力相对较弱,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

一方面,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有些企业管理者基于其自身的原因,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四)管理基础薄弱,内部控制不严格

由于中小企业管理模式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这就使得企业在决策和经营管理方面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缺乏一套比较规范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财务控制方法。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原因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四是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财务管理职责不明,资产浪费严重。

(五)财会人员素质偏低,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财务机构设置不合理

大多数中小企业财会人员都没有经过专门化、系统化的知识教育,无证上岗的现象极其严重。财务与会计不分,没有专职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的职能由会计人员或企业主管人员兼职,导

致内部管理混乱,责任不明确。

二、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面向市场,采用科学投资策略

一方面,为了回避投资风险,中小企业应稳健理财,适时扩大规模。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充满风险,中小企业要发展,关键是要稳健理财,科学投资。对风险程度大的项目、决策面临不确定性的风险方案应主动回避。在实践中,中小企业应尽可能采取中、短期投资模式,加强投资项目的考察和论证,不断优化投资方案。另外,要抓住有利时机实现发展,扩大规模。其次,是集中优势,专业经营。中小企业实力较弱,往往无法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但是可以集中力量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经营,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样可以取得经营的成功。再次是拾遗补缺,用自己的产品去填补市场空白,充分利用小企业“船小好掉头”的灵活性特点,按照“人无我有”的原则,寻找市场空白点进行投资,进而可以扩大空间,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投资应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一是新产品试制的投资,中小企业的产品,其市场占有份额有限,

企业拳头产品也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如果不断有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上市,同时又不断淘汰陈旧的老产品,这样可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二是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应当重视,应作为企业的一种长期策略。三是人力资源的投资,尤其是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拥有,是企业制胜的法宝。可以采用招聘的方式引进人才;也可以通过对内部现有人员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素质。

(二)优化企业外部环境,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1、政府应尽快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政策。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小企业促进法》,可见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希望政府能加快进程,不断完善政策法规,给中小企业更多平等竞争的机会。中小企业可以成立带有金融性质的机构,如成立中小企业基金,这样就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一定程

度上能解决融资难的困境。

2、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是以服务为宗旨的中介组织,担保费的收取不能以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为代价,在建立信用担保体系的过程中要把信用担保制度和

其它形式结合起来,为企业的融资担保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以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可以在一定程

度上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3、金融部门要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推动器。为了更好的发挥金融部门的作用,金融机构要切实转变观念,突破传统观念和制度的障碍,加快信贷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适应民营经济发展需求。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中小企业注入极大的活力,金融部门要突破观念,吸纳推出国际国内先进的

金融产品,如专利贷款,品牌质押贷款等业务,更好的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要改进贷款决策程序,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信贷审批机制。要建立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信贷管理机制,提高信贷人员的信贷营销积极性。

(三)全方位转变企业财务管理观念

财务管理观念是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的价值观,是思考财务管理问题的出发点。面对新的理财环境,若企业不能全方位转变财务管理观念,就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1、树立人本化理财观念。重视人的发展和管理,是现代管理的基本趋势。企业的每项财务活动都是由人发起、操作和管理的,其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智慧和努力程度。因此,在财务管理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扬弃“以物为中心”的观念,要理解人,尊重人,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其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人们

科学理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树立资本多元化理财观念。入世后,资本市场开放,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大批外资银行和外国企业都将进驻中国,大量的外国资本将涌入中国市场。中小企业应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寻求与外资合作,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3、树立风险理财观念。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利益都具有不确定性,存在蒙受一定经济损失的可能,即不可避免地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的风险将会更大。在财务管理中要树立风险观念,善于对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进行科学预测,有预见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使可能遭受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提高抵御风险的能

力。中小企业防范风险有两个重要途径:一是制定详实的财务计划,通过计划将不确定因素确定下来,使企业产生应对变化的机制,减少未来风险的影响;二是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有预见地、系统地辨认可能出现的风险,变被动为主动,防患于未然。

(四)强化资金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强财务控制

1、提高资金的营运效率,形成合理的资金结构,确定合理的负债比例,使资金应用得到最佳的效果。在改善资金结构的同时要维持一定的付现能力,以保证日常资金运用的周转灵活,预防市场波动和贷款困难的制约,确定最佳的现金持有量。一般来说,流动性强的资产收益低,这就意味着企业应尽可能的减少闲置资金,即使不将其投资于本企业的资产也要将其投资于能产生收益的其他资

产,避免资金闲置带来的损失。当企业实际的现金余额大于最佳的现金持有量时,可采用偿还债务、投资有价证券等策略来调节实际现金余额;反之当实际现金余额小于最佳现金持有量时,可以用短期筹资来调节实际现金余额。

2、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要采取各种措施,尽量的按期收回款项,否则会因拖欠时间过长而发生坏账,使企业蒙受损失。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编制账龄分析表,看有多少欠款在信用期内,有多少欠款超过了信用期。对不同时间的欠款,企业应采取不同的收账方法,

制定出经济、可行的收账政策,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则应提前提取坏账准备,充分估计这一因素对损益的影响。

3、加强财产控制。建立建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对财产的管理与记录必须分开,以期形成内部有力的牵制,决不能把资产管理、记录、检查核对等交由一个人来做。要定期检查盘点,以揭露问题和促进管理的改善及责任的加强。最后,要不定期的检查,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员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

(五)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全员的管理素质

目前,不少中小企业会计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企业领导营私舞弊、行贿受贿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设置账外账,弄虚作假,造成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的假象等等。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财务基础薄弱,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又受制于领导,无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二是企业领导的法制观念淡薄,忽视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和强制性。为解决好上述问题,一是中小企业要严格执行从业人员养老、医疗等保障制度,以吸引更多高级财务管理人员到中小企业发挥作用。二是企业的财会人员,要加强培训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要学习《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要求会计人员持证上岗。三是企业领导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只有通过企业财务人员和领导人员甚至全员的共同努力,才能改善企业管理状况,提高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张瑞杰.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科技与经济,2006(19).

2、玉溪中小企业信用促进会成立,首批会员220户[N].玉溪日报.2006-08-08.

3、黄丽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特区经济,2006(3).

4、徐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9).

5、李永宁.现代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的规范与优化研究[J].会计之友,2006(8).论文2

摘要】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尚不规范,存在许多问题,文章分析了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和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中小型民营 财务管理 现状和问题 措施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民营经济已呈现出快速、蓬勃发展的态势,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明显提高。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05年,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55%增长到65%左右,六年中,民营投资总量以每年近三成的速度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然而,我国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尚不规范,存在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众所周知,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都与财务管理有关;企业的生产、经营、进、销、存每一环节都离不开财务的反映和调控。一个企业如果财务管理混乱,导致资金周转困难,丧失盈利能力,不管规模多大都会破产。何况中小型民营企业本来先天不足,资金缺乏,融资较难,更应重视和加强财务管理。以下就加强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谈点个人见解。

一、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和主要问题

1、单位负责人会计责任意识淡薄,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虽然我国《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单位负责人对《会计法》等财经法律法规以及会计专业知识缺乏学习和了解,更谈不上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由于民营企业的老板大多是以营销或技术起家的,是营销或技术上的行家,财务管理上则是外行,许多老板认为:“只要产品购销两旺,就有效益”;“只要把好钱袋子,肉烂在锅里,一时算不清没关系”。

2、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基础工作薄弱。部分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创办之初是由自己的亲属担任会计、出纳的。这些人多数是“半路出家”,素质不高,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知识培训。有的民企虽招聘过水平高、经验丰富的会计,但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多是家族性企业,任人唯亲现象十分突出,家族成员认为与企业有特殊关系,以“自己人”自居,其他人都是“外人”,有一种排外心理,外来会计人员则没有归属感,上下沟通受阻,导致许多优秀人才难于融入家族圈内,抱负得不到施展,只好走为上策。这样,出现了优秀会计人才在家族性企业留不住的“怪”现象。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账目不清。

3、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信息普遍失真。许多企业存在随意简化会计手续、滥用会计科目;账外设账,会计结算体外循环的问题;产品成本核算不规范,有的甚至以估算的利润倒轧计算产品成本,企业账面存货与实际存货不符,存货成本无法正确核算;有的设立两本账,有的则是一本糊涂账。许多中小型民营企业存在违反财经法规,偷税漏税,隐瞒收入、利润等情况,受现行管理体制的影响,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

4、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不健全,管理漏洞多。大多数民营企业对建立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或虽然建立了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只是将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有章不循,形同虚设。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相容职务未分离,为了减少人员开支,许多民营企业不按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执行,出纳人员兼管收入费用、债权债务的登记工作的情况普遍存在,采购人员兼仓库保管员,仓库保管人员兼材料会计的情况时有发生。

各部门权责划分不清,有的甚至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岗位分工,对经济活动缺乏适当的监控,漏洞很多,管理失控。

5、资金管理和成本控制水平落后。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资金使用和管理上一般由老板说了算,资金管理高度集中。很多民企缺乏现金流量管理观念,缺少资金使用计划。特别是在经济效益好的时候,不作市场调查和项目可行性研究,盲目投资新项目,扩大生产规模。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如:新项目见效慢,财务风险加大等情况出现时,财务管理问题充分暴露出来,造成资金周转困难,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经营。很多民营企业管理粗放,成本控制水平落后,多数民企只注重用减少浪费、压缩费用等措施减少成本,而忽视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成本控制方法控制成本;只注重在过程损耗中进行成本控制,而忽视产品的设计成本、采购成本控制;另一方面,大部分民企会计人员在成本控制方面缺乏经验,成本核算不细,给经营决策带来困难。

6、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我国法律法规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督缺乏明确规定,政府部门中除了税务部门对民营企业实行了税收征管外,财政、审计、工商、统计等部门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缺乏监管或监管不到位,政府监督的缺位和政府有关部门相互不通信息,导致民营企业会计造假行为愈演愈烈。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尚不规范,管理水平低,并存在许多问题,如何加强其财务管理水平成为当务之急。

二、加强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1、加强单位负责人会计责任意识,真正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单位负责人不能认为在财务会计报告上签章仅是一种手续,对其内容不负责任,而是要真正认识到《会计法》赋予自己的会计责任,高度重视会计工作,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因此,单位负责人应做到:(1)学点财务会计知识,不能以“自己不懂会计业务”或“不知情”为借口来推卸发生的违规、虚假等会计行为的法律责任;(2)支持和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3)依法任用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会计人员,并依法保障本单位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权利,促进会计队伍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

(4)真正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5)在财务管理的重要岗位上,应改变“放心的人”的陈旧观念,让专业知识过硬、专业技能熟练的人担任会计工作。

2、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民营企业会计工作基础薄弱的重要原因是会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低。改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必须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可采取以下措施:(1)严格执行《会计法》要求,企业新聘会计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严禁不合格者上岗;(2)对于已聘的会计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从事企业会计工作;(3)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3、推广使用财务管理软件,实现会计信息化,规范会计核算。加强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必然要求。加快会计电算化和网络建设,实现会计信息化,不仅提高了财会工作的效率,而且有效规范了会计核算,有效克服了手工操作失误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情况。

4、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中小型民营企业建立健全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如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财产清查制度、成本控制制度等基本财务管理制度,并真正按制度执行;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独立开

展内部审计工作。

5、加强资金管理和成本控制。政府应积极扶持中小型民营企业,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进一步拓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让效益好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不再困难。中小型民营企业应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特别应加强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应定期进行存货盘点,保证账实相符;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评级,完善销售责任制,定期核对应收账款,定期进行账龄分析,严格控制呆死账。应加强成本控制,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机制,系统分析成本发生的全过程,通过预算和考核,落实企业成本目标和责任;拓展成本考核范围,不仅要考核产品制造成本核算,而且要考核产品的责任成本、质量成本。

6、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监管。政府和社会应建立民营企业咨询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财务管理、投资评价、制度建设等咨询服务。为了提高民营企业外部监督的质量,执法部门必须建立责任人追究制,加大对民营企业不法会计行为责任人的追究力度,让责任人为自己的不法行为付出高昂成本,才能制止会计造假行为的泛滥,让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逐渐规范起来。

【参考文献】

[1]赵筠、杨印山: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7

(4).

[2]李雅丽: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5(4).论文3

推荐第7篇:会计论文

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论文写作提纲

一、我国家族式企业总体现状

(一)家族式企业的发展状况

(二)家族式企业的财务危机的含义

二、我国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问题

1.经营观念落伍,管理模式滞后

2.成本控制薄弱,财务风险大

(二)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问题

1.家族式企业的融资市场失灵,筹资渠道狭窄

2.家族式企业财务信用薄弱

3.金融机构存在对家族式企业的“惜贷”行为

三、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产生原因

(一)我国市场经济欠发达,受计划经济思维惯性影响较大

(二)企业风险意识不强,控制环境的失效

(三)内部控制动力不足,缺乏激励约束机制

(四)外部监督乏力

四、对解决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相关建议

(一)积极参与国际贸易,投身经济全球化

(二)从思想上提高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1.提高企业领导层的管理素质

2.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3.加强企业全体员工的内部控制制度教育

(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1.改变企业产权股权结构

2.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

(四)充分利用外部监督,完善财务管理机制

五、结束语

推荐第8篇:会计论文

随着社会人员学历的不断提升,就业竞争更趋激烈。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中职毕业生在就业与择业时,常常显得不知所措。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他们无法认清自己,无法辨别什么样的单位更适合自己,什么样的工作更能发挥自我的特长,什么样的岗位更符合自我的兴趣、能力。因此中职毕业生在就业择业时,更多时候是事业的失败,表现出的是沮丧、茫然或者是盲目的自信。这与学生缺乏一个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职业生涯教育起步较晚,教师们往往注重文化、技能课的传授,忽略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教育。

一、中职财会专业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会计”专业选择存在较大的盲目性

中职学生在初中考高中落选后,无奈才选择报考职业类学校。在以“升学为目标”突然转为“以就业为目的”时,学生多数听取的是家长、老师、朋友的意见来选择专业,而忽略了自身的兴趣、爱好。往往听到学生们在报考所学专业时常说的一句是“随便”。专业的选择对于学生个体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和领域有较大的限制作用。如果专业不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在中职的学习生涯中,学生不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会为当初选择了这个专业而苦恼不堪,丧失对自身职业生涯设计的积极性,人生目标无从谈起。

(二)学校忽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生涯教育是指通过社会、学校的共同努力。帮助个体建立切合实际的自我观念,并借助职业生涯选择、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职业生涯目标的追寻实现与个人相适应的职业生涯目标。职业生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校教育和劳动世界脱节问题,引导受教育者更好的从事自己的职业、实现确定的人生目标。在日本,从幼儿开始就对学生实施职业生涯教育,培养学生了解自己,积极主动地选择人生道路的能力和态度。

(三)社会对财会人员需求的变化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据统计,全国各大城市热门职位排行榜中,财会专业明显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加,企业对财会人员需求的缩减,使中职财会专业学生毕业后,真正从事财会工作的就业率很低。职业学校设立的招生就业指导部门专门对学生的就业推荐,其服务重点放在如何为学生寻找就业“门路”,为了扩大学生的就业率,也就经常关注于学生的短期就业。而忽视了学生整体职业生涯的发展。

面对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职业生涯教育的诸多情况,会计专业的中职教师应当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在教育形式上。从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将会计专业知识与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道德等多学科进行整合,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情感。在教育理念上,将

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到中职会计教育体系中,帮助学生去规划他们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确定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并设计实现各目标的步骤、方法,积极努力的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奋斗。

二、中职财会专业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构建

中职阶段,财会专业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应从新生入学开始至中专毕业,针对学生的生理与心理,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认识专业,从自身条件和能力出发,分阶段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顺利实现就业,并为寻求更佳的职业发展目标不懈努力。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可具体分四阶段实施。

(一)中专一年级阶段

在一年级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设计职业生涯目标的能力,制定中职阶段会计专业短期学习目标,并规划实施方案加以执行。一年级中职学生。对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不曾有过认真与理性的规划,对自身的优缺点缺乏理性的认识,独立开展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设计的能力弱。针对这些特点,一年级阶段的会计职业生涯教育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会计专业。会计专业教师在会计专业教学中除了介绍会计专业特点、渗透会计行业的道德标准外,平时请会计专业高年级的学生在班中做学习本专业的心得体会,请已经毕业的学生来校做经验介绍,鼓励学生利用寒假、暑假参加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

生对会计专业课学习的感性认识。

(二)中专二年级阶段

教师在本阶段要让学生总结前一短期目标实施情况,做到及时反馈与调整,让目标的制定更切合实际,并在此基础上开始设计自己职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会计专业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会计知识,具备了对会计基本操作技能和会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的需求情况,搜集与就业相关的信息,以便学生能更为客观的设计职业生涯目标。会计教师在职业生涯教育中特别要注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比如会计人员必须热爱本职工作、遵守国家法规、诚实守信、不做假帐等,使学生初步具备会计人员应有的职业操守,为第三学年的实习做好充分准备。

(三)中专三年级阶段

中专三年级是职业生涯规划重点实施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学生将在招生就业处的指导下,参加就业实习。每一位学生在中专阶段制定的职业生涯目标能否顺利实施,与这一年的就业实习将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选择实习单位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善于发挥自我才能的岗位,同时教会学生求职、面试等技巧。在实习阶段,教师多去企业看看学生的情况,要求学生多问自己“这份职业让我学习到了什么?”、“这份职业是我喜爱的吗?”、“这份职业是我实现

职业生涯目标的基础吗?„这份职业是否背离了我实现总的职业生涯目标”“我该如何调整下一阶段的行动”等问题。

(四)毕业后的人生阶段

这一阶段。学生由在校期间的老师指导过渡到社会指导。根据社会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学生利用在校学习到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进一步完善自我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在择己所爱、择己所能、择己所需的基础上,慢慢实现择己所利。学生是否能够有效的设计自我职业生涯目标,并通过自己的意志成功地勾画出人生美丽的蓝图,是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长远评判标准。

推荐第9篇:会计论文[2】

会计论文范文:

浅析银行会计信息失真

[摘要]目前,银行会计信息失真具有非常的普遍性。银行会计信息失真会误导决策,造成金融风险产生,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分析了我国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形式,探讨了其根源,并提出一系列确保银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对策。

[关键词]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金融风险治理对策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即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客观性。银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程度,直接关系着银行会计信息价值的大小。真实的会计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失真的会计信息不仅无用,反而还会误导决策,造成金融风险产生,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这从国内外产生的金融风险和金融事件看,都足以说明这一点。如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近期发生的中国银行纽约分行的违规事件等,都与会计制假、造假相关。这些金融事件令世人惊恐不已,至今人们仍谈虎色变,心有余悸。在金融事件的背后,固然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但我们认为金融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风险是引起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反映银行经营活动的会计信息,对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快速健康地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阐述银行会计信息失真形式的基础上,试图分析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提出确保银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对策,以期对我国的金融监管有所帮助。

一、我国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形式

当前我国银行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信贷资产质量信息反映不实

有的银行为了掩盖自身信贷资产质量低、风险大的问题,不按人民银行《贷款通则》和信贷管理制度有关贷款四级或五级分类标准的规定来准确划分信贷资产,不能够真实反映贷款占用形态和风险状况,乱调乱用贷款科目,甚至以借新还旧、收旧贷新为借口,对借款单位采取以贷还本,以贷收息的方式,将不良贷款转为正常贷款,以降低贷款逾期率和不良贷款占用比例,提高收息率,达到完成上级行下达的目标任务的目的。

(二)负债业务信息反映不实

有的银行为了工作需要,公款私存,私款公存,特别是月末、季末、年末乱调存款科目,乱转存款数据,乱改存款报表,虚报瞒报存款等,导致存款信息反映不实;有的银行将高息揽入的储蓄存款,通过“发行债券”科目核算,以逃避利率检查;还有的银行将“活期存款”通过财政性存款科目核算,或转系统内核算,以达到逃避存款准确金制度管理的目的。

(三)固定资产信息反映不实

除过去违规经营时期账外基建、“小金库”基建、无计划超计划基建等形成大量银行账外固定资产未完全消化处理外,现阶段银行固定资产信息反映不实主要是收回抵债资产管理处置使用不合规,抵债资产自用未按规定在账内核算反映;或钻“电子设备租赁费”、“固定资产融资租赁”等科目的空子,采取以租 1

代购、以租代建的方式,随意扩大自用固定资产在账外核算,致使固定资产信息反映不实。

(四)损益信息反映不实

有的银行为了完成上级银行下达的利润指标,不认真执行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和账务处理手续,不按规定正确计提应收应付息,采取多提应收利息、少提应付利息或当年支出不入当年账的办法,虚增利润;还有的银行采取利息及中间业务收入不入账、乱列乱挤乱摊乱挂成本费用、私设“小金库”等方法截留收入、虚列支出,虚亏实盈,以达到偷税逃税和满足单位个人利益的目的。

二、我国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

影响当前我国银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经济环境等客观因素制约,也有少数领导人业务经营思想上的急功近利和个人行为上的偏向,既有银行管理考核体制上的弊端,也有现时局部利益驱动及会计内部监管不力的影响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领导经营思想和个人行为偏向、导致会计信息反映不实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部门银行领导在业务经营指导思想和个人行为上产生错误。他们为了追求个人政绩,急功近利,谋取单位或个人私利,搞短期行为,盲目粗放经营;或授意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进行粉饰,以突出其经营业绩;或利用失真的会计信息掩盖其违章违纪行为截留收入,逃避税收,虚列支出,据公为私。不能正确认识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忽视放松会计核算管理,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是少数领导对银行会计信息工作在银行经营管理决策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着“三重三轻”的问题。即重统计信息,轻会计信息。受我国银行长期行使宏观反映职能的影响,其信息的反映重点放在统计信息上、放在银行执行信贷计划等宏观需要上,面对全面的银行内部经营管理所需的会计信息则不闻不问;重前台操作会计信息,轻后台核算管理会计信息。现阶段银行综合应用系统推广后,银行管理层对前台会计操作人员监管力度加大,要求也比较严格,会计数据录入也比较准确规范。但对后台会计核算和管理却有所忽视,不少调账调表行为都是在后台核算管理层完成的,以致出现了会计制假造假操作层少了、管理层多了、处理层少了、核算层多了的怪现象;重表内业务会计信息,轻表外业务会计信息。现阶段银行会计在信息的提供上,往往只注重提供表内业务的会计信息,对表外业务的会计信息只注重提供业务量的信息,而对其风险管理信息提供不够,不利于分析银行表外业务的状况,识别表外业务风险。

(二)银行管理考核体制不科学,导致会计信息反映不实

实行企业化管理、商业化经营,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主要目标。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是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专业银行转型而来的,因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在现时经营管理中仍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业务经营计划仍由上级行下达,而且层层加码,工资费用仍由上级行分配,而且层层截留,基层行不能根据本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及实际经营情况来

自主确定业务经营计划和工资费用标准,没有经营自主权,不能按照商业银行经营原则和经营规则办事,致使上级行下达的高指标无法完成,匹配的低费用不能满足业务经营需要。这从某种程度上逼迫基层行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如在不良贷款的反映上,每年不良贷款控制余额和下降比例都是由上级行确定后下达,是指令性计划,年末基层行必须在限额内反映,不得突破。但目前基层行不良贷款因受多种因素影响,清收盘活难度很大,不良贷款下降比例大都是靠贷款展期或新放贷款稀释来完成的。如果基层行通过贷款展期或新放贷款稀释仍完不成计划,不良贷款也只能反映在正常贷款科目中,这样年年隐瞒积累,到了一定时期就形成了大量的隐形不良贷款。据统计,1999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一次性剥离出不良资产1.4亿元,但仍有的行还没有剥离完。这客观上导致了不良资产信息反映不实。

(三)外部经济环境因素影响,导致会计信息反映不实

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外金融竞争更加激烈,各大银行为提高竞争力,抢占市场,扩大市场份额,都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拓展新业务、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作为竞争发展的重要手段这是对的,但是片面强调发展,忽视监督管理,单纯追求发展速度、经营业绩和局部利益,必然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和经营风险的产生。如现阶段在加快发展的呼声中,银行各类中间业务、代理业务、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对外保函及信用卡等新业务发展很快,但各种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和办法未跟上,一味追求发展速度和效益,使银行经营风险增加,特别是银行内外勾结弄虚作假、制假造假、金融诈骗等经济案件经常发生。据某行统计,仅2000到2002年三年间全国分支机构就发生利用虚假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及信用卡等进行诈骗案件500多起,涉及金额10亿多元,给国家造成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达4亿多元。

(四)会计内控管理制度薄弱,导致会计信息反映不实

目前基层银行会计内控管理制度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事前控制悬空。主要是控制功能不完善,综合应用系统中部分业务控制环节随意屏闭,导致部分业务不能正确反映;制度建设滞后,特别是国际业务、信用卡、住房和汽车信贷、计算机等业务制度不健全,形成内部控制上的“真空”和“盲点”;控制环节缺乏制约性,有的岗位、部门之间不能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出现控制上的“空档”。二是事中控制不全。主要是控制制度不落实。会计控制制度仍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会计人员违规越权操作、有章不循、内部控制流于形式。从近几年银行内控评价结果看,会计方面失控的问题就多一些。会计制度不落实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引发会计风险增加、发案率增高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三是事后控制乏力。会计管理部门自律监管意识不强,不仅不能及时对所属单位会计业务进行监督,反而自身根据业务工作需要和单位领导要求,制假造假、弄虚作假,这在客观上助长了银行会计造假行为的猖孤,致使会计信息失真。

(五)会计法规不完善,执法不严,导致会计信息反映不实

作为约束银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会计法》、《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及《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等,对惩治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责任划分不够明确,处罚标准不够统一规范,以致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很少追究责任,或根本无法追究责任。既使在实际执行中想查处,但常常因难以找到责任人的证据或受各种因素干扰,往往严查轻处,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助长了会计信息的虚假行为。

三、确保银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对策

银行会计信息是银行一切经营活动的综合反映,是银行经营活动的“晴雨表”,是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的“报警器”。真实性和准确性是银行会计信息的生命。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银行会计信息真实性呢?从当前情况看,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深化对银行会计信息工作的认识,增强会计信息质量意识

首先,各级行领导要高度重视支持银行会计信息工作,充分认识银行会计信息工作重要性和信息失真的危害性,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提高社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加强信用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作为整顿金融秩序、纠正违规经营、加强内控管理的系统工程来抓,要站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高度,真正把这项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正确处理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认真研究并切实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要树立强烈的会计信息意识和风险管理观念,要深刻认识会计信息在风险防范中的基础性作用,做到不指使、不支持会计人员造假,并对会计人员的造假行为进行抑制批评教育,自觉维护银行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为发挥会计职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次,要加强银行会计人员的学习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一是加强法律法规方面知识的学习培训,增强法律法规意识,使会计人员不仅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而且也能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自觉抑制各种违法行为,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二是加强会计基础理论、新业务知识和岗位操作规程及计算机技术等基本知识的学习培训,使会计人员不断提高会计基础理论等基本知识和会计电算化、信息化的需要;三是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使他们一心一意地做好银行会计工作。

(二)改革银行管理考核体制,健全科学的经营目标考核机制

一是真正要按照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和要求来改革银行管理考核体制。要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基础上,建立自下而上的银行管理考核体制,扩大基层行的经营自主权力,允许下级行在上级行的授权或转授权范围内依法合规地开展业务经营,计划的规定、利益的分配应由下级行根据本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和经营管理状况来确定,上级行不应过多地指使干预,以利下级行能独立自主的创造性的开拓业务。二是要建立以利润为中心的经营目标考

核机制。各级行在制定经营目标计划时,指标要精减,要以利润为中心,由下到上层层综合制定,而不能从上到下层层加码,硬性下达。上级行要站在科学管理的高度,站在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上,尽量把经营目标计划制定的科学合理点,全面长远点,切忌只顾眼前短期利益,制定一些不切实际的“过头”赶超计划,给下级行业务经营行为产生不正当的刺激作用和发出错误的诱导信号。三是要按照一级法人管理的要求,逐步建立以总行为中心的管理考核机制。现阶段可先建立以地市二级分行为主体的管理考核制度,实行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资金清算、会计监督及档案管理的大集中。在以二级分行为主体的管理考核制度试行成功的基础上,再按照一级法人管理的要求,逐步过渡到实现一级分行或总行的统一管理考核,及时反映银行会计信息,准确把握化解银行经营风险。

(三)加强会计内控制度建设

近几年来,随着风险意识的增强,各大银行已初步建立起会计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地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方法。特别是人民银行新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颁布和各行综合业务处理系统推广应用后,会计内部控制重点由事后转向事前、事中,出单一结果控制转向业务经营全方位,全过程控制,由全面控制转向重要岗位、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的控制。便我们不可忽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经济环境和人的行为观念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一些不利因素又会对银行会计内控机制建设以致银行业务发展起着阻碍甚至破坏作用。因此不断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银行会计的重要任务。一是完善会计授权管理制度。从行长到一线经办人员,都要规定业务范围、限额和行使权限,并利用综合应用系统,将业务授权落实到业务操作的各个环节,严禁越权;二是根据风险防范的重点、要点和难点,制定工作纪律,明令业务操作中的“禁区”,给员工一条“警戒线”,对越线者按规定严格进行查处;三是落实各岗位相互制约监督制度,实行业务处理与会计处理相分离,防止和杜绝银行“三假”现象的产生;四是对会计业务实行集中式的事后监管,建立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全面监管的完整体系。层层设立事后监管中心,开发完善事后监管程序,选用业务熟悉,品德优良的事后监管人员,实现监管主体和监管客体的分离,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防范风险,重塑银行会计“三铁”形象。

(四)推行银行内部会计委派制度和社会审计鉴证制度

为了加强银行内部管理,有效治理“三乱”、“三假”,强化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们建议在银行内部全面推行会计委派制度和社会审计鉴证制度。一是在银行内部全面推行会计委派制度。即由上级行对下级行层层委派会计人员,对下级行的业务经营活动和财务核算情况进行直接监督管理。委派会计人员在行政和待遇上都隶属于上级行管理,不与派驻行发生直接经济利益关系,以增强其独立性和超脱性。推行银行会计委派制度,是依法规范银行会计工作秩序,确保银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有效工具,也是建立银行间公平竞争、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不少银行的实践证明,会计委派制是一种反腐倡廉、提高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的好方法,也是我国银行会计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二是实行银行会计信息社会审计鉴证制度。每个年度终了,银行会计信息在正式向社会披露之前,要聘请有鉴证资格的社会审计中介组织进行审计鉴证后,方可向社会公众予以公布,以确保银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加强金融立法,加大银行内外执法监督力度

真实、准确是银行会计信息的灵魂。要确保银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必须加强金融立法,加大银行内外执法监督力度。一是国家要尽快修订《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进一步完善《会计法》、《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等各项会计法律法规,增加确保银行会计信息真实性、惩治会计制假造假行为责任的补充条款,增强银行法律法规的严肃性;二是要加大银行内部的审计、监察执法力度。各级银行内部审计、监察部门对业务一线的操作环节和对各业务部门的自律监管情况要定期进行处罚和纠正,切实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纠,违规必罚,以罚促纠,防患于未然。同时,银行内部审计、监察部门还必须适应银行业务改革发展的需要,加快审计、监察体制改革步伐,逐步上收管理职能,实行下审下查一级。要努力转变审计、监察方式方法,不断完善审计、监察管理机制,加大非现场审计、监察力度,有效堵塞管理漏洞,防范经营风险,以此提高银行内部审计、监督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预防性;三是要完善加大中央银行及银监会对各金融机构的监管机制和金融执法查处力度。一方面中央银行及银监会要加强对各金融机构的资金营运管理。要根据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有关规定,密切监测各大银行信贷资产流动性、贷款结构、存贷款比例、资金头寸、备付金等指标,督促其审慎经营。要监督各大银行依法合规经营,确保资金安全。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各金融机构的金融执法和查处力度,各级人行及银监会要严格按照现有的各项金融法律法规要求,加大检查次数的频率,突出重点和薄弱点,定期或不定期的加强对各大银行的监管和审计,对违反各项会计法律法规、弄虚作假的行为,一经发现,要严厉查处,并要从严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会计信息是银行科学管理、决策的依据,也是国家金融宏观决策、调控和监管的信息来源。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削弱银行的竞争力,而且会造成国家经济秩序的混乱,加剧社会分配的不公,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银行会计信息失真一定会有好转。

参考文献

[1]马玉青, 周琦.严防银行会计统计信息失真, 中国统计·19987·总第21

5期

[3]董伯坤.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思考,金融会计·1999 – 10

[4]于科.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分析及防范对策的思考,北京金融·2000 – 6

[5]吴刚.盯住企业财务报表、预警贷款风险,现代商业银行·2002 – 2

[6]武红卫.试论建立我国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2

推荐第10篇:预算会计论文

事业单位的存货分类、计价及核算方法

摘要:存货是指事业单位在业务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或者销售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它包括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和产成品等。事业单位的存货处于经常性的不断耗用、销售或重置之中,是流动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对事业单位的存货分类、计价及核算方法进行简要分析,提出改进存货计价的方法,并强调最新进价法的科学性、实用性。

关键词:事业单位;存货;分类;计价;核算方法

某一资产项目如果要作为存货加以确认,首先需要符合存货的定义;其次还需要符合存货的确认条件,即该存货包含的经济效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一、存货的分类和计价

(一)存货的分类

事业单位存货的品种比较多,为了加强对存货的管理,需要对不同性质的存货进行科学的分类。

1、材料。材料是指一经使用就消耗掉、不能保持原有形态的各种原材料,包括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和修理用备件等。

2、燃料。燃料是指一经使用就消失的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

3、包装物。包装物是指为包装本单位有关产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

4、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是指单位价值较低、容易损耗、不够固定资产标准的各种用具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等。

5、产成品。产成品是指事业单位生产的符合标准规格和技术条件,并已验收入库、可供销售的产品。

(二)存货的计价

存货的计价包括收入的计价、发出的计价和期末存货的计价。在实际工作中,影响事业单位存货价值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事业单位属性。事业单位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其购进材料不论是否自用均按实际支出的含税价格计算。事业单位属于一般纳税人的,其购进的材料非自用部分按不含税价格计算;自用材料按实际支付的含税价格计算。(2)盘盈存货的成本,应按其实际成本作为入账价值,并通过冲减“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科目进行会计处理。(3)使用状况。事业单位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可以在购入时直接列作当期支出,不

1 作为存货核算。事业单位存货核算比较简单,要求按实际成本计价,因而计价方法也较简单,下面介绍两种常用计价方法。

1、收入存货的计价

事业单位收入存货时,应当以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不同的存货项目,其计价也不同。如:购入材料应以购价、运杂费作为材料的入账价格;购入自用的材料,按实际支付的含税价格计算;购入非自用的材料,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应按实际支付的含税价格计算,属于一般纳税人的应按不含税价格计算;产成品以制造成本计价。

2、发出存货的计价

由于存货收入时的实际成本有所不同,因此发出存货时,需要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如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

(1)先进先出法是以先收入的存货先发出为假设,确定本期发出或销售存货成本的一种计价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期末结存存货的价值比较接近市价;缺点是每次发货都须计算其实际成本。适用于存货时效性强、存货品种较少的单位。

(2)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又称加权平均法,是以月初结存存货成本与本月购入存货成本之和,除以月初结存存货数量与本月购入存货数量之和,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价,并据此确定发出存货成本和库存存货的一种方法。只需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平均单价的计算工作要到月末才能进行,在存货平均单价尚未计算出来之前,平时领用不能计价,存货管理人员只登记存货明细帐的发出数量,在月末平均单价计算出来之后一次登记发出金额。因此,平时无法得知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和金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因此从管理角度看这种方法并不是很严谨。

(3)移动加权平均法。是以本次购进材料的成本与原有库存材料的成本之和除以本次购进材料数量于原有库存材料数量之和,据此确定材料成本的一种计价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能使管理当局及时了解材料的结存情况,而且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但采用这种方法时,每次购货后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

二、存货的核算

2 为了核算和监督存货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应设置“存货”账户,它属于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验收入库存货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期末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该账户应按存货的保管地点、种类和规格设置明细账户。

事业单位随购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可在购进时直接列支出,不作存货核算。 事业单位的存货验收入库的,借记“存货”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领用出库时,借记“事业支出”等账户,贷记“存货”账户。

事业单位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存货,在“存货”总账户下设置“生产成本”明细账户进行核算。

事业单位的存货应定期盘点,每年至少一次,以保证账实相符。如果发生盘盈,盘亏等情况,属于正常溢耗的,应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存货账户。属于事业用存货,调整事业支出账户;属于经营用存货,调整经营支出账户。

三、如何选择科学的存货计价方法

在确定存货计价方法时,要坚持客观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如实反映发出成本与期末存货价值。选择存货计价方法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存货的特点及其管理要求。第二方面的因素就是存货计价方法对事业单位财务的影响。第三方面的因素就是存货计价方法对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和业绩评价的影响。

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需要考虑上述多方面的因素,而采用任何一种方法都难以兼顾各方面的要求。

四、改进的存货计价法

经过以上论述各种计价方法都有其缺陷,在此介绍一种新的存货计价方法——最新计价法。其操作原理为采用最先的进价法,平时存货的收入按实际数量、单价及金额计价。如果进价发生变化即使未发生销货或耗用,存货结存成本也采用最新单价计价,由此产生的进价差异通过“库存商品”明细账来核算。当发出存货时,结转的单位成本为最新一次进价。由于结存存货和已发出的存货均按最新一次进价计价,存货结存成本必定会大于、小于或等于可供成本减去发货成本。物价上涨时,前者会大于后者,表示价格上涨可能带来的收益,此时的差异在“库存商品”明细账的进价差异栏用蓝笔或正数登记,表示贷差;物价下跌时,前者

3 会小于后者,表示价格下跌可能导致的损失。此时的差异在“库存商品”明细账的进价差异栏用红笔或负数登记,表示借差。只有在物价涨跌综合正好相互抵销时,二者才会在金额上相等。发货成本无论是在月末一次结转还是每次发货时结转,“库存商品”明细账的进价差异累计数均在月末一次性调整该成本。

五、对最新计价法的分析

第一,科学性。采用最新进价法既可以使期末存货成本与市价最接近,期末存货成本的确定更为现实,又可以使现行收入与现行成本相配比,防止物价上涨时发生利润高估、超额分配的现象。这样既保留了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的优点,又克服了它们的缺点。最新进价法的突出优点是能提供管理层所需要的价格变动及其可能带来的收益和损失信息,采用最新进价法,通过设置“库存商品”明细账的进价差异栏目,可以随时反映各种、各类、全部商品的进价差异,便于管理层对本单位存货进行管理。

第二,简便性。采用最新进价法,只要事先编好公式,其他均可由电脑自动进行。电脑可以在每次进货时计算并汇总进价差异,每次发货时或月末结转发货成本,可以自动完成月末进价差异的结转;可以随时显示或输出某种、某类及存款账户的数量和余额。最新进价法只需在“库存商品”明细账增加一个进价差异栏目即可,也可以在进价差异栏目增加一借一贷两个小栏目,账簿设置不会复杂。

第三,及时性。正因为可以随时结转发货成本及汇总进价差异,最新进价法不会受到单价格不及时的困扰。

因此与其他存货计价法比较,最新进价法是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它既适用于事业单位的存货核算,也适用于同一事业单位不同存货项目的核算。它是当今存货计价方法的首选。

参考文献

[1]郭延孟,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与税务筹划探究[J],会计之友,2012(4) [2]胡钰,存货计价方法浅谈——先进先出VS后进先出[J], 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8) [3]乔彦静,现代企业对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J],企业研究,2011(8)

4

第11篇:会计论文题目

会计论文题目

1.论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 2.论存货成本

3.论发现存货成本的不同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4.论固定资产折旧

5.浅析初学会计人员的会计科目误区 6.论应收账款

7.如何确认销售收入

8.论财务会计报告的局限性

9.企业应当的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哪些会计政策? 10.论金融关系? 11.论票据当事人 12.论票据行为

13.如何利概率论进行审计 14.浅谈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整体 15.试谈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16.提升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17.利用往来账户偷税的方式剖析 18.试论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

19.市场经济体制下,强化企业成本管理的

对策研究 20.“变动成本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1.浅析产品成本与市场经济

22.试论成本管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3.浅析价值工程在成本会计中的应用 24.制造业应当完善质量成本会计 25.各企业要建立健全责任成本会计

26.应当重视成本管理会驻地在企业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 27.成本——产量——利润依存关系的分析 28.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探讨 29.财务风险的监测与控制 30.企业利润分配的影响研究

31.国有企业向股份制转化的主要问题 32.工业企业资本结构状况及其改善措施 33.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的建立研究 34.论会计职业道德

35.论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与制订

36.关于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问题的探讨 37.论中国会计特色与会计国际化 38.中外会计准则的比较

39.试论对管理会计研究对象的探讨 40.管理会计原则

41.责任会计在中国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42.论中国式管理会计的建立

43.如何将电算化应用于管理会计 44.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作用

45.如何更好地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46.如何看待新时期下会计的任务 47.会计核算对象的再认识

48.如何搞好年终决算之前的财产清查 49.大型商业企业财务管理初探 50.股份制商业企业财务管理初探 51.连锁商店财务管理初探 52.平价超市财务管理初探 53.关于财会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54.关于商业企业考核办法的探讨 55.谈企业纳税管理

56.关于降低税收成本的探讨

57.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国债市场中的

协调机会

58.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的职能与作用 59.论积极税收政策

60.试论税收宏观调整政策

61.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税收调控政策选择 62.关于开征社会保障税的思考 63.关于开征遗产税的思考

64.关于现行企业所得税存在问题的研究与

改革对象

65.对现行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思考 66.增值税改革争议

67.论通货紧缩与税制改革 68.扩大内需与消费税改革

69.实现积极财政政策与税收负担的调整 70.启动内需与增值税的改革 71.论税收筹划

72.论税收筹划与避税异同 73.论税收政策与财务政策关系 74.论各级财政政策

75.试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共财政特征 76.实行公共财政与税制改革

77.论实行政府集体采购的必要性与措施 78.试论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政府投资的效率 79.论会计人员素质

80.关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 81.关于资本结构优化途征的探讨 82.加强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探讨 83.关于审计风险 84.新会计准则的运用与评价

第12篇:会计论文题目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会计基础理论方面

1 创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

2 会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3,新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下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解析

4.对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的几点探讨

5.会计环境浅析

6.中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环境建设研究

7.中国资本市场会计信息环境建设研究

8.资产评估及其风险防范

9.XX资产评估及其风险防范

10.XX资产减值准备

11.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12.关于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的若干问题

13.浅谈我国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

14.借款费用资本化研讨

15.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及对策

16.自创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及会计处理的创新

17.关于非货币性交易的研究

18.期中财务报告准则的研究

19.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20.论如何加强企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

21.关于会计核算原则变化的研究

22.企业会计目标的研究

23.非营利企业会计目标的研究

24.XX会计准则的研究

25.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的比较分析

26.关于会计人才评价工作有关问题的研究

27.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点

28.债务重组具体准则的运用及现实意义

29.中期财务报告准则的应用

30.我国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解读

31.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职业判断的思考

32.对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环境优化的思考

33.化解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困境的思考

34.现代集团公司财务控制的实现方式探讨

35.浅谈加强财务报告质量的管理

36.建设和谐社会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框架研究

二,审计研究方面

1. 加强对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做好企业内部审计

3. 加强独立审计,完善企业改制工作

4. 审计风险及防范

5.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

6. 关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7. 初探审计中的公允性

8. 做好会计咨询与服务

9. 现行审计制度的缺陷与改进

10. 欺诈性财务报表的审计

11. 完善资产评估方法

12. 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责任与作用

13. 上市公司舞弊及舞弊中的审计策略

14. 中外国家审计模式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15. 审计市场的有效结构:基于产业组织视角的分析

16. 试论审计风险决策模型

17. 基本建设工程项目效益审计初探

18. 加强基建工程审计

19. 审计风险规避

20. 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经验探讨

21.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防范

22. 审计质量特征及对审计价值影响

23. 关于内部审计的几点思考

24. 企业流动资产审计的重点

25. 我国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障碍与建议

26. XX科研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7. 加强审计与财务监督

28. 浅谈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9. 企业内部管理审计重点问题的概念性探讨

30. 经济责任审计中风险防范

31. 内部审计外包影响因素分析

32. 关于国有资产评估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33. 加强内部控制的若干措施

34. 浅议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

35. 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

三,税务会计方面

1. 关于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之比较研究

2. 浅谈财务会计和所得税会计对固定资产处理的差异

3. 企业建立和应用税务会计浅议

4. 所得税会计中几个基础概念的研究

5. 税务会计若干问题探讨

6. 增值税会计中实行权责发生制探讨

7. 关于税务会计的再认识

8. 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的差异及协调

9. 关于税务会计原则,财务会计原则的比较与思考

10. 关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关系的思考

11. 构建我国税务会计范式与模式探讨

12. 我国税务会计独立成科的理论依据与设置思路

13. 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的方法及特点

14. 上市公司筹资与投资业务的税务会计处理

15. XX(例如增值)税会计模式的研究

四,财务管理方面

1. 从财务管理角度看企业的改制

2. 我国现行财务报告的若干问题

3. 浅析财务管理的环境变迁及其发展趋势

4. 关于财务管理目标和谐的思考

5. 财务报告方式发展趋势展望

6. 现代企业财务的收益风险研究

7. 不良资产处置与风险防范

8. 现代企业财务杠杆研究

9. 现代企业收益风险研究

10. 科技创新基金的确认与计量

11.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现实选择

12. 企业改制过程中财务与会计问题及处理

13. 论企业内部控制鉴证的新发展

14.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防范

15. 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

16. 企业战略管理的财务支撑体系研究

17. 企业社会成本计量方法探究

18. 全面收益观与我国财务报告改进

19. 小企业如何加强财务管理,走出融资困难

20. 关于盘活不良资产的研究

21. 充实XX资本金的对策

22. 充实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的对策

23. 民营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特征探析

24. 现代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策略

25. 现代集团公司财务控制的实现方式探讨

26. 现代企业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

27. 试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28. 企业内部业绩评价指标评析

29. 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与效果

30. 企业内部业绩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

31. 论集团内部应收与应付账款的合并抵消处理

32. 信贷企业信用评价中的非财务因素分析

33. 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34. 现代企业制度下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探索

35. 浅谈高校后勤实体财务管理的体制创新

36. 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7. 农垦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8.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困境原因的思考

39. 浅议内部控制制度在XX管理服务中的运用

40. 优化资本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五,成本会计方面

1. 企业成本计量模式研究

2. 企业内外环境与成本研究

3. 企业资本成本理论探讨

4. 目标成本计算法的创新与应用

5. 企业成本决策运用

6.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分析与比较

7.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做好成本核算

8. 结算工具的选择与风险的规避

9. 标准成本管理的应用

10. 责任成本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1. 责任成本管理在XX中的应用

12. 定额成本在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13. 成本核算在医院管理经营中的作用

14. 对企业集团成本管理问题的探讨

第13篇:会计论文写作技巧

会计专业的本科学生撰写会计毕业论文,是学生毕业和取得学位的必备条件。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写作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采取积极的态度,争取通过写作会计毕业论文使自己的学业有显著的提高。

撰写财务会计毕业论文通常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熟悉写作要求、选题原则、搜集资料、拟定提纲、编写初稿、修改初稿、定稿。下面依次加以说明。

一、会计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

(一) 会计毕业论文——科学性

会计毕业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以会计科学理论和科研实践为基础,采取严谨的态度去探求未知,得出结论。论文要立论客观、论据可靠充分、论证严密有力。

(二) 会计毕业论文——创新性

会计毕业论文要求有自己的见解,可以是在会计理论研究及会计实践等方面解决了前人长期没有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以及提出了具有科学依据的新观点或新的理论模型。

(三) 会计毕业论文——应用性

会计毕业论文应取材于会计实践的各个环节,通过分析、总结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实务操作,发现新问题、研究新现象、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然后再运用于会计实践环节中,指导会计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使其更好地参与经济管理活动。

二、会计毕业论文选题原则

(一) 会计毕业论文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1.会计毕业论文在选题过程中应密切关注会计领域发展动态,重点选择那些会计领域的热门话题。也可以从会计模拟实习及会计生产实习中,运用已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会计工作实践中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2.运用所学的数学、统计、企业管理等知识,寻找会计科学研究领域的空白,探索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财务会计学科中存在的问题。

3.应用横纵向对比分析法,去观察已有的会计成果,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以及同一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区会计实务与会计理论方面的差异,寻求切入点。

(二) 会计毕业论文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因为浓厚的研究兴趣可以激发作者研究的热情,调动其会计毕业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选择有充足资料来源的课题。拥有大量详实、丰富的文献资料有利于高质量会计毕业论文的写作。

3.选择能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扎实的理论功底为论文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选择范围适度,难易适中的课题。会计毕业论文选题过大,难于驾驭;选题过窄过小,难以拓展。

三、会计毕业论文写作的准备工作

(一) 搜集资料

1.进行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大量实用的富有价值的第一手财会材料存在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有的尚未被人们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去获得。如各业务部门和企业的规章制度、财务管理的经验总结、财务分析报告、凭证账簿及报表内容格式等重要的实际业务资料,都需要通过社会调查获得。

2.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电子网络,查找文献资料。利用该途径搜集资料应熟悉图书分类法,善于利用书目、索引,要熟练地使用其他工具书,如年鉴、文摘、表册、数字等。同时,尽可能“上机”通过互联网寻找所需资料并下载,最大可能地节省时间,节约成本。

第14篇:税务会计论文

2012-2013年第一学期《税务会计学》科目考查卷

专业:会计学班级:会计09-1指导老师:罗玉波姓名:张晓琳学号:27成绩:

浅析我国企业税务会计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摘要: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税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呼唤企业税务会计,我国建立企业税务会计存在其必要性和必然性。本文首先对我国当前企业税务会计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这些问题在完善税收税法,财务会计与税收会计的关系,会计人员的培训以及网络化税收会计系统的建设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企业税务会计;财务会计;企业税务会计问题解决方案

一、税务会计及企业税务会计作用

(一)税务会计的要点

税务会计是指对税务进行筹划,对税金进行核算以及申报纳税的一种会计系统。税务会计是一门基于财务会计的会计学科由于每个国家国情不同,各个国家之间学者依靠自己的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关系,对税务会计的定义也存在差别。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特点出发,对税款形成、计算、缴纳等行为做出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即确认、计量、报告、记录、单位涉税事项的专业会计体系。税务会计既是会计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以财务会计为计量前提和基础,但又不是财务会计的简单附属。从会计学科角度讲,税务会计从核算主体、核算对象、核算方式、核算目标等方面基本具备了独立的学科特征。负有纳税义务的独立纳税人,即包括法人和非法人的纳税主体均为税务会计核算主体;纳税人在自身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有可用货币表现的和税收有关的经济活动,税务会计的核

1算目标根据使用者的不同出现了不同的要求,具体目标的确定由使用者要求决定。

(二)我国企业税务会计的作用

企业的税务会计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经济预算、解决税收争议、最小合理纳税以及利润的最大化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税收法规的日益复杂化,税收会计系统的不完善,税务会计人力资源匮乏以及电子商务对当前税收会计系统的冲击,我国企业的税收会计系统迫切需要进行一次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改革,以中国特色的企业税收会计系统接受各个方面的冲击。设立企业税务会计,是规范企业行为、促进企业增强法律意识、降低纳税风险、防止和减少税款流失、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强化征纳双方的管理意识和竞争意识的有效途径,是会计改革和税制改革、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现实性需要。

二、企业税务会计在我国发展状况及现存问题

(一)我国企业税务会计的现状

企业税务会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二战以后,美国率先将企业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使之成为相对独立的会计分支,直至上世纪80年代,企业财务会计开始被人们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和实践。当前,税务会计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由目前税收与会计法律环境分析,我国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与大陆法系国家相近,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则与英美法系国家接近。以1994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为分界,1993年之前主要是税法决定会计,税务会计融于财务会计之中,此种模式与法、德模式相近,在这之后采取“纳税调整”模式。2000年起,《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开始执行,这显示出我国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体系”过渡为“独立纳税体系”。次年,《企业会计制度》又做出新的规定,要求会计制度应和税收法规尽可能保持一致。尽管如此,我国税法和会计制度间仍存在较多不同,所得税前调整项目越来越复杂化,这对税务会计制度的建立健全提出更高要求。

(二)我国企业税务会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税务会计体系不完善

税务会计理论体系需要完善理论指导实践,企业税务会计的完善需要一套完善的理论做指导。就目前来看,税收立法及相关配套制度相对滞后,这成为制度较难、确立税务会计准则,以及税收骨干部分基本法、一系列配套单行税收法律缺失的主要诱因,进而导致现行税法没有框架做支撑,地方性法规、税收行政法规及规章等均缺少框架支柱,则很难形成体系,从而难以适应信息技术引发的新现象和新形势。进而导致企业税务会计体系缺乏一个征管税收的可靠的税法框架以及对应的企业税务会计理论体系,这些都对企业的税务会计核算、监督、控制等带来了挑战性的难题。

其次税务会计体系缺乏一个统一规范的核算文本。由于现行的会计制度与税制改革时间上的冲突,使得税收会计核算没有统一的规范的应缴税费科目,对各类税种的核算缺乏灵活性以及关联性,可能会导致在税款缴纳的过程中顾此失彼,出现重缴或者少缴的问题。

2.税务会计人力资源的匮乏

目前,由于我国税制的改革以及企业大规模的扩张,企业业务逐步增多,致使会计税务的项目也日益繁多,因此这些都对企业的税务会计工作人员对于税务以及会计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有更全面、更透彻地学习和掌握,同时要对陈旧的税务会计知识结构体系进行不断的革新,以免因为会计人员的失误而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三、加强企业税务会计建设的建设性对策

根据我国企业税务会计建设的现状分析,可以对加强企业税务会计系统的的构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税收税法,完善税收的征管

根据我国的税收法律制度以及会计制度改革实践,结合一系列的因素如税务会计原则、税务会计内容、税务会计目标等建立《税收基本法》,对税收立法、税收立法的级次、纳税人的权利义务等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定位。在对我国现行税法进行强化的前提之下,完善税收的法律体系,完善税收的规范征管,监督体系以及税务核算文本指标,使税收税法与税收的征管以及企业的税务会计核算体系相一致。

(二)财务会计与税收会计相分离

财务会计与税收会计相分离这是完善会计体制改革和书屋体制改革的需要,同时是协调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差异的要求。财务会计与税收会计相分离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对外发生的交易费用和对内的交易费用是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所涉及的费用,财务会计与税收会计相分离可以有效地增强企业涉税方面的核算能力,同时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罚款,降低企业会计的交易费用成本,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整体利润,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对此可以采用外国如英国和美国的独立税务会计模式,吸取其精华部分,同时根据中国的国情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独立税收会计模式。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由于我国税制改革,企业业务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增多,以及电子商务模式的流行等因素使得企业对于税务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这就需要企业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念。按照税务机关和企业要求人员的一般性原则选拨税务会计工作人员,并为这些员工提供培训、学习和调研的机会,让企业的税务会计工作人员对于税务以及会计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有更全面、更透彻地学习和掌握,同时要不断地革新陈旧的税务会计知识结构体系。

(四)构建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网络化的税收会计系统

电子商务严重地冲击着我国企业传统税务会计,为促使税务会计的发展适应未来复杂化多样化以及网络化的经济发展的需求,未来税务会计发展必然走向网络化税务会计之路。 构建网络化的税收会计系统首先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在遵循税法法规的前提下,灵活操作寻找一种适度的税负;二是要始终坚持税收会计核算的一般性原则、客观性、可比性和一贯性;其次要应该加强网络技术方面的研发,使企业税务会计信息化程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五)提高企业信息化程度

随着信息化网络建设以及电子商务模式的广泛运用,网络的复杂性使得企业税收会计信息有失真的威胁。而当前企业税务会计对高信息化的依赖性日益增强,低信息化程度严重阻碍了我国企业税收会计的运行。因此我国企业迫切需要把现代科技运用到税务会计系统里去,将信息网络的应用与企业的税务会计系统相联系,以消除税务会计发展途中的信息技术壁垒,让企业及时地采纳最新信息技术,为税务会计的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信息基础支撑。

参考文献

[1]姜媛媛.浅谈设立企业税务会计的必要性[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24.[2]李文,于金红.电子商务环境下税务会计的应用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

[3]戴德明,姚淑瑜.会计税收差异及其制度因素分析[J].财经研究,2006(5).

[4]谢志华.税务会计、财务会计与经营者能力评价会计[J].会计之友,2009.

[5]张惠群.关于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

第15篇:会计论文方向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研究综述)选题方向

(注意:以下只是选题的方向,不是具体的论文题目,学生可在相关选题的范围内拟订论文题目,论文题目选定并开题后,不能任意更改,要慎重选择)

一、财务会计及特殊会计问题

1、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的影响

2、会计政策变更含义、调整处理原则和方法

3、会计估计变更含义、调整处理原则和方法

4、会计差错更正含义、调整处理原则和方法

5、关联方关系、关联方交易的相关问题研究

6、内部会计控制内容、意义、现状、设计

7、投资性房地产确认、后续计量

8、会计外部行为环境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9、人力资源会计的特点及计量、发展趋势

10、股份支付会计核算

1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相关内容

12、应收账款的事前、过程控制

13、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权益法原理、比较、应用

14、代理记账的优点与不足

15、公允价值的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16、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

17、企业合并方式下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确定

18、《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差异

19、企业资产减值中可收回金额的研究 20、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

21、新会计准则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22、《企业会计准则》若干问题探讨

23、关于具体会计准则若干问题的思考

24、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25、企业合并中的若干会计问题

26、关于会计政策选择的若干问题探讨

27、关于职工薪酬准则的探讨

28、关于财务报告编制、披露的探讨

29、建造合同准则的若干问题

30、关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问题的探讨

31、债务重组的有关会计问题

32、外贸会计的特点、核算特点

33、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34、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

35、关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问题探讨

36、权责发生制有关问题的探讨

37、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探讨

38、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思考

39、《会计法》有关问题探讨

40、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问题的探讨

41、分部报告的研究

42.关于收入确认中的若干问题

43.关于或有负债会计问题的探讨

44.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原理、操作

45.出纳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注意事项

46.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47.当前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问题与对策

48.关于推行责任成本制度有关问题的探讨

49.责任成本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探讨

50.标准成本制度在我国应用的探讨

51.变动成本计算与制造成本计算模式相结合问题的探讨

52.定额法的应用及其改革问题的研究

53.税务会计研究

54.作业成本法的研究

55.各种会计报表勾稽关系的研究

56.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研究

57.关于现金流量表若干问题的探讨

58.现金流量表分析与运用的研究

50.合并会计报表合并理论的比较研究

60.租赁会计若干问题的研究

61.标准成本制度下成本分析的研究

62.关于事前成本控制的研究

63.试论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管理

64.企业兼并的若干财务问题 6

5、企业破产的若干财务问题

66、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 6

7、建立我国金融工具会计的探讨 6

8、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69、关于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的研究 70、试论重组会计

71、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7

2、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 7

3、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7

4、企业并购会计研究

75、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 7

6、试论会计报告披露的范围

77、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有关内容 7

8、不同行业成本比较研究 7

9、非货币交易会计研究 7

9、企业库藏股的会计核算

80、新《会计法》对会计核算的要求 8

1、企业资本公积的若干问题

82、或有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8

3、财务报告分析研究

84、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处理原则和方法 8

5、新会计准则下无形资产若干会问题的探讨 8

6、企业利润操纵方法的会计分析 8

7、非营利组织会计问题探讨 8

8、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思考

89、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其完善目的 90、降低企业成本的途径分析 9

1、商品流通企业的核算研究

92、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9

3、我国会计确认问题的几点思考 9

4、固定资产减值计量问题的分析

95、公司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的会计处理问题的研究 9

6、资产减值准备对所得税的影响分析 9

7、计提坏账准备若干问题研究 9

8、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研究 99.存货计价模式的研究 100、企业利润分配政策研究 10

1、论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

10

2、基于标准成本的成本核算与控制方法研究 10

3、我国公司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10

4、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

10

5、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方法 10

6、关于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探讨 10

7、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探讨

10

8、论企业净利润与现金净流量的关系 10

9、会计报表分析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10、论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意义 111.所得税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112.会计和税务要素确认的差异比较 1

13、表外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分析 1

14、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 1

15、高等院校财务与会计问题 1

16、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分析 1

17、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

1

18、合并会计报表抵消分录的编制

1

19、关于合并报表合并理论问题的探讨 120、会计舞弊产生的动因及防范 1

21、关于生物资产准则的有关问题

1

22、实际利率法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应付债券、未确认融资费用中的应用

二、管理会计部分

1、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2、管理会计的假设前提与原则

3、投资决策分析方法

4、关于管理会计师及其职业道德研究

5、预算管理研究,业绩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

6、关于成本控制方法

7、关于ABC法的研究

8、责任会计的研究

9、关于投资项目决策的研究

10、标准成本的研究

11、战略管理会计研究

12、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

13、关于成本差异分析的研究

14、关于敏感性分析

三、会计电算化部分

1、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2、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容错性及可操作性问题

3、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的子系统划分研究

4、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5、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探讨

6、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研究

7、商业进销存系统模式研究

8、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9、网络会计研究

10、对计算机会计信息工作的审计

11、会计电算化下的档案安全问题

四、财务管理部分

1.利率变动对企业负债经营的影响分析 2.我国企业赊账的应收账款管理

3.关于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问题的思考 4.对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探讨 5.应收账款风险防范

6.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和管理

7.企业应收账款原因分析及风险防范研究 8.风险投资基金筹资的风险分析 9.浅谈企业筹资风险的规避与控制 10.融资方式与资本结构的优化 11.中小企业筹资风险 12.论现金流量表的财务分析 13.中小企业的筹资风险管理分析 14.企业价值创造中财务杠杆的作用 15.营业杠杆的内涵及其应用 16.财务指标与资本结构分析 17.试述财务管理中的货币时间价值观念 18.货币时间价值原则在固定资产核算中的应用 19.货币时间价值在企业投资经营中的应用 20.净现值法 21.坏账损失的若干问题 22.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 23.企业财务政策选择的原则及影响因素 24.公司治理结构与股利政策探讨 25.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浅析 26.股利政策比较与选择 27.中小企业如何拓宽筹资渠道 28.拓宽投资渠道问题 29.我国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方法 30.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31.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的风险及其防范 32.小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管理 33.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市场化 34.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资产重组问题 35.关联方资产重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36.财务分析与“鱼刺图”分析的融合与应用 37.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回避 38.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早期预警信号透视 39.财务困境及预警研究述评 40.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分析 41.加强财务预算 防范财务风险 42.现金流的财务预警功能分析 43.创业投资在我国所面临的财务问题 44.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45.风险投资退出机制问题研究 46.应收账款与赊销管理的研究 47.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研究 48.财务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与意义 49.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渠道研究 50.连锁经营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51.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2.高等院校贷款财务风险的分析 53.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问题 54.外企财会管理工作可鉴之处的探讨 55.论企业负债经营 56.负债融资的财务效应 57.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分析 58.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59.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0.对我国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探讨 61.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62.投资决策方法的比较及其应用 63.上市公司财务预警问题研究 64.如何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 65.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问题研究 66.企业投资过程中的纳税筹划问题研究 67.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策略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68.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建立新型财务管理体系 69.杠杆原理在财务管理中运用 70.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研究 71.企业融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72.关于经营杠杆效应的分析 73.股利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74.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问题与对策 75.中小企业信用问题治理研究 76.财务欺诈的防范与治理 77.试论公司财务管理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的作用 78.财务分析对企业价值的评价 79.关于我国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研究 80.上市公司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及其应用 8

1、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82、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 8

3、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 8

4、负债经营的利弊

85、投资决策方法的比较及其应用

五、审计部分

1、论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构建

2、论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的选择

3、审计理论基本要素

4、论社会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5、审计证据充分性和适当性问题的研究

6、审计证据和审计质量关系的研究

7、审计重要性问题的研究

8、审计风险问题的研究

9、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责任问题研究

10、舞弊审计责任问题的研究

11、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问题的研究

12、注册会计师验资法律责任问题研究

13、内部控制制度审计问题研究

14、抽样审计问题研究

15、存货审计问题研究

16、应收账款审计问题研究

17、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问题研究

18、期后事项审计问题研究

19、盈利预测审核问题研究

20、审计监督与专业经济监督关系研究

21、会计报表审计若干问题研究

22、期初余额审计问题研究

23、审计证据与审计意见关系研究

24、关于审计报告说明段问题的研究

25、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特征及预警信号

26、政府审计职责探讨

27、新审计准则下审计失败预防对策

28、人力资源管理审计

29、风险管理审计模式研究 30、审计质量控制研究

31、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32、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33、会计师事务所发展问题、内部治理机制问题

34、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问题研究

35、社会保险资金审计

36、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有关问题探讨

37、新旧审计准则中审计风险的比较分析

38、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的比较分析

39、会计舞弊的审计方法分析

40、审计业务中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41、现代信息技术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及其对策分析

42、新审计准则对审计实务的影响

43、论审计质量衡量标准体系的构建

44、企业内部控制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关系研究

六、税法

1、浅析企业成本费用核算中的税收筹划

2、试论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与完善

3、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4、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改革探析

5、开征物业税的利弊分析及政策建议

6、对我国开征物业税的思考

7、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收流矢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8、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相关问题研究

9、浅谈企业的税收筹划

10、增值税转型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11、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影响

13、浅议依法治税

14、所得税汇算清缴

第16篇:银行会计论文

一、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1

(一)确保银行业务处理各环节的安全运行„„„„„„„„„„„„„„„1

(二)强化银行风险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2

二、柳江农村合作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环境及现状„„„„„„„„„„„„„2

(一)柳江农村合作银行内部控制环境„„„„„„„„„„„„„„„„„2

(二)柳江农村合作银行内部控制现状„„„„„„„„„„„„„„„„„2

1、监督检查不力„„„„„„„„„„„„„„„„„„„„„„„„„„3

2、信息交流与反馈不及时„„„„„„„„„„„„„„„„„„„„„„3

3、制约机制不健全„„„„„„„„„„„„„„„„„„„„„„„„„3

三、完善柳江农村合作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议„„„„„„„„„„„„„4 (一)把握银行内部会计控制重点要点„„„„„„„„„„„„„„„„„4

(二)建立健全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5

(三)优化和改进风险管理流程„„„„„„„„„„„„„„„„„„„5

(四)强化监管职责创新,加强会计风险防范„„„„„„„„„„„„„„5

(五)加强银行文化建设„„„„„„„„„„„„„„„„„„„„„„„6 参考文献„„„„„„„„„„„„„„„„„„„„„„„„„„„„„„7

0

广西柳江农村合作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探析

[摘要]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是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银行经营安全的必要措施,是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银行内部控制的核心控制环节。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是确保银行稳健经营、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介绍内部会计控制的含义,阐述了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意义。然后根据目前广西柳江农村合作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机制,防范会计部位风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最后提出强化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对如何完善会计内控体系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内部会计控制 控制对策 会计风险防范

①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是银行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避免或降低险, 提高经营管理绩效,实现单位经营管理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为了实现其稳健经营的目标,必须将内部控制的重点放在防范风险上。会计部门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能部门,其内控体系是内部管理的基石,是防范会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银行会计是实现银行业务的基础环节,相对于银行风险控制的整体而言,会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

严格的内部会计控制是会计部门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有利于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有助于企业加强经营管理,使企业降低成本,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只有建立严格、科学、覆盖业务操作全程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 才能适应商业银行业务迅猛发展和金融业务创新的需要,才能适应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的需要,才能为更好地履行商业银行职责提供保障。

(一)确保银行业务处理各环节的安全运行

加强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能确保商业银行业务处理各个环节及操作规程的缜密运行, 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效防范银行经营风险及一些大案要案的发生。实施内部会计控制为货币资金运转提供安全保证,对货币资金的事先控制可以避免公款私存、公款炒股、挪用公款等现象的发生,避免国家资产遭受损失。因为会计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最基本的业务, 贯穿于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全过程, 其每笔经济业务都要通过会计账目加以反映, 通过会计核算来实现, 银行的经营风险与会计密切相关, 并最终表现在会计领域。

①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4年第9号,《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

(二)强化银行风险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银行内部会计控制还有利于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银行管理水平。商业银行通过强化会计风险意识来督促经营方针的执行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 不断地去优化业务流程和完善制度, 总结新经验, 提出新措施, 促进会计操作风险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以最终实现经营目标。我国银行企业的风险意识总的来说比较低,投资者风险意识普遍淡薄。 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出现问题的关键不是没有制度而是制度没有落实, 因此商业银行会计人员必须要不断学习, 不断提升道德素养和专业水平, 定期的知识更新和培训对于他们是必不可少的。②银行及上级管理部门应对广大外部投资者和银行员工进行知识培训,要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地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 努力提高财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履岗能力, 这样可以有效防范操作风险; 同时,还要对财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观念教育, 把案件警示教育和思想教育纳入培训计划, 使思想教育经常化、规范化, 通过这些培训使每一个财务人员都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 性,形成一种人人参与控制的良好人文环境。

二、柳江农村合作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环境及现状

2008年7月18日上午,广西柳江农村合作银行举行揭牌开业庆典。广西柳江农村合作银行是该柳江县农村信用社变革成功的成果,目前在全县有22个营业网点。到6月末,存贷款突破10亿元,其中贷款达到7.3亿元。由信用社改制合作银行后,将立足三农、中小企业以及城乡发展提供金融服务,拓展业务服务领域,为服务地方经济再做新贡献。截至2013年7月31日,广西柳江农村合作银行存款余额359524万元,比年初增长31728万元,存量占同业市场份额的30.36%;增量占同业市场份额的36.53%,稳居柳江县10家金融机构前列。

(一)柳江农村合作银行内部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推动控制工作的发动机,是所有内控组成部分的基础,它奠定组织的风尚和结构,涉及所有活动的核心—人。广西柳江农村合作银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核心是强调人是发展的动力,是一切事物的基础。控制环境塑造企业艰苦创业的文化,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广西柳江农村合作银行建立了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等为主体的公司治理组织架构,并设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人事和薪酬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用公司章程反映最高管理当局、懂事和企业所有者对控制以及控制企业重要性的全面态度的各种行为、政策和程序。

(二)柳江农村合作银行内部控制现状

为保证银行各种经营管理活动目标的实现,需要指导员工实施管理指令, ② 戴相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

2 防范和化解分险,执行相关政策和程序,广西柳江农村合作银行制定按照“内控优先,制度先行”和“开办一项业务、出台一项制度、建立一项流程”的原则,保证职务的恰当分离、恰当的审批手续、充分的凭证记录、资产和记录实物控制及业绩的独立检查。③根据业务发展变化和制度执行实际效果,从完整性、合规性、有效性等方面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不间断的清理、在评价和完善、补充。但在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监督检查不力

内部会计控制系统需要监督,监督可保证内部会计控制有效运作。但负责监督的管理人员没有认真履行自身职责。④广西柳江农村合作银行监督评审是经营管理部门对内部控制的管理监督和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再监督和再评价活动的总称。它由管理层自测和由董事会委派内部审计员和外部审计单位审计来完成,是完成风险防范的最后一道屏障。审计部门评估管理控制的效率和效果,评估资产和风险,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向管理层汇报并及时处理提出改进意见。但是合作银行每日监督检查和授权管理和定期检查制度仅限于形式。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多出现在处理问题不及时,检查过程容易走走形式,放水欠人情。比如制度中规定,负责人对特殊业务、授权业务要逐笔审核授权、对易发案部位进行重点监督、每周检查,但实际上,很少有人能真正去落实,存在的大量问题屡查屡犯。有的监督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缺乏学习动力没有认真核对每笔业务的合法性,有的监督人员对临柜业务处理流程和规章制度仅仅略知一二,坚守在“最后一道防线”上,完全不能发挥监督作用。甚至被查出违规行为和人员后不敢管理,不敢上报,这些现象使得监督检查在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边缘化。

2、信息交流与反馈不及时

信息与交流存在于所有经营管理活动中。⑤信息交流与反馈是银行对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识别、捕捉、传递、交流和反馈的活动,以保证管理层和全体员工能够执行其相关职责。 广西柳江农村合作银行不仅要及时、充分、准确地掌握内部财务数据信息,而且要掌握与决策相关的社会事件、外部情况和市场信息,保证所有人员能完全理解并正确执行各项政策和程序,并应保证组织内部信息的充分流动。一个有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必须满足与审计目标有关的所有几项内部控制目标。这些目标是:已记录的交易确实存在,即会计存在的真实性;所有已发生的业务、交易均被记录,即会计的完整性;所有已记录的交易、业务均准 ③ 张初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综合评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金融审计司,《商业银行审计指南》,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巴塞尔监管委员会文献汇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

3 确无误,即会计的准确性;所有交易、业务记录时间均及时且准确,即会计的纪实性原则;所有交易、业务分类标准合适恰当,即会计分类的准确。广西柳江农村合作银行在检查中发现有些网点为完成任务有白条抵库现象,甚至有款不入账,乱设会计科目等,这些都是最后检查才发现。

3、制约机制不健全

相互制约机制不健全,岗位管理制度实施不力。广西柳江农村合作银行从总行到地区中心分支遍地都是管理机构,管理环节过于繁杂,总行和各分支机构之间以及各部门之间,有时会出现信息不一致,内部组织结构及分工不合理,容易导致银行会计信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传达不及时,不明确,执行不彻底,出现问题后相互推诿的现象。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会计部门不可独立行使监督职能,以免和会计相关的各个岗位、环节,以及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得不到贯彻落实。一些银行缺少有专门的内部管理部门,对管理者缺乏有效的制约,经常会出现“控下不控上”的局面,甚至上下级相互勾结。重要的职责和岗位没有严格分离,集多职于一身的现象屡见不鲜,重要岗位轮换制等管理制度实施不力。

三、完善柳江农村合作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议

会计工作处于防范风险的第一线,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必须从会计基础工作做起,构建起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针对广西柳江农村合作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把握银行内部会计控制重点要点

实行会计工作的同一管理,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和会计操作规程,积极运用计算机手段强化会计内部控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合法,严禁设置账外账,严禁乱用会计科目,严禁编制和报送虚假会计数据。⑥任何人不得授意、暗示、指示、强令会计部门、会计人员违法或违规办理会计业务;对违法或违规的会计业务,会计部门、会计人员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会计岗位设置应当实行责任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严禁一人兼任非相容的岗位或独自操作会计业务全过程。各级会计部门、会计人员应当在各自的权限内行事,凡超越权限的,须经授权后,方可办理。柜员定期修改登录密码,不得交予他人。广西柳江农村合作银行有些会计人员还没有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相关会计人员应当实行与其岗位、职位相适应的能力并取得相应的从业证书或专业资格。对会计人员实行强制休假制度,定期轮换,接受离岗(任职)审计。⑦会计账务应当做到账账、账据、账款、账实、账表及内外账的六相符。应当做到会计记录、账务处理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严禁伪造、编造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严禁提 ⑥⑦ 唐双宁,《商业银行现场检查方法与技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车迎新,《商业银行现场检查手册》,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

4 供虚假会计报表。针对广西柳江农村合作银行丢失过会计档案一事,应当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严格查阅手续,防止会计档案被替换、更改、损毁或遗失。按规定装订成册入库,并按规定保存完好至期限。严格执行岗位制约分离制度。即印压(押)证三分管;库房钥匙分管;会计岗位和事后检查岗分离;会计前台和后台业务员分离;记账岗和实物岗分离;系统管理岗和操作员分离。重要物品领取和交回执行严格的审批和登记,包括会计印章、密押器、压数机、重要单证、密码口令及有关操作手册。

(二)建立健全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广西柳江农村合作银行要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保护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加强经济、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活动效益而形成的一种内部会计自我协调、制约、检查和修正的控制系统,并实施内部会计控制评价。以风险管理责任制的实施为重点完善会计风险控制流程。落实风险管理责任制一是逐级签订会计内控责任书明确责任追究链条使风险防范责任目标与员工个人利益直接挂钩形成各级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行长直接负责各业务主管部门具体抓一线员工积极参与的大防范工作格局二是按照各级管理操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强化对违规和案件的问责制对因失职、渎职及不作为等各种行为造成风险或损失的要严格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三是加大对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力度建立问题台账落实责任人逐条逐项整改落实到位四是对违规、违纪及违法人员要移交相关部门按党纪、政纪和法律严格责任追究。

(三)优化和改进风险管理流程

针对具体业务制定会计操作流程时应充分关注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突出风险提示列出业务流程环节操作风险点、风险级别、控制目标、控制措施、控制岗位便于业务和管理人员清楚地知道各项工作所面临的风险和岗位控制职责。有针对性地对风险进行控制形成操作风险损失与流程的映射关系,为操作风险管理提供较好的基础。二是优化业务流程时明确关键控制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流程中的控制措施,在流程控制的基础上对流程中的操作风险与合规风险进行全面排查,对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和程度进行风险分析与判断并制订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三是建立严密完整的会计分级授权体系,对不同重要程度的业务进行不同层次的业务授权。通过岗位设置、账务核对、监督检查等手段对会计业务的处理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确保向管理层提供的会计信息充分、准确、及时。

(四)强化监管职责创新,加强会计风险防范

监管手段积极探索创造条件逐步建立在线监控与视频监控相结合、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业务监管与柜员表现观察相结合的监管模式。一是抓好对网点会计主管和监管员的管理督促会计主管和监管员认真落实监管职责增强监管 5 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加大监管工作力度和频度。二是把握监管重点注重结果与过程的监管,重视预警信息的及时处置与分析,将在线监控与现场监管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不断完善监管手段,充分发挥有关业务系统的监督预警作用,优化风险模型,提高对柜台业务风险的非现场监控能力。

广西柳江农村合作银行要采取措施预防为主。经过案件专项治理和持续开展的案件防控治理,工作重心逐步从治标转向治本,要做到案件防控持之以恒,需要构建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长效工作机制。在会计风险防范中要注意利用票据、印章、计算机作案。 银行会计要求更高的细心和责任心,需要更多的会计知识。只有好的制度还不够,还要有实行的条件。我们广西柳江农村合作银行就是在不断要求自己上进,要求创新。特别在人员培训上投入很大,在业务上不断开拓,立足于三农,立足于八桂大地,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五)加强银行文化建设

⑧广西柳江农村合作银行缺乏一种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先进企业文化,传统思想和不良习俗在相当程度上助长了违规行为的惯性延续,造成了资金和声誉上的巨大风险和损失。广西柳江农村合作银行文化建设包括诚实、守信、正直等职业道德与行为操守,以及银行对社会负责、银行对与员工负责、员工对银行负责、员工对其他员工负责等价值观念和取向。文化创造价值,文化从高层做起,文化人人有责,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制度执行力。培育会计内控文化切实提高全员风险管理意识,要从根本上防范风险关键在于在银行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提高员工的文化操作意识,形成自觉主动依法经营的普遍氛围这是治本之策。银行内部控制要充分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以人为本思想,强调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员工相互支持相互激励形成内部凝聚力。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员工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会计内部控制成为银行员工自愿的行为。员工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觉地按照规范行事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习惯和文化。共同努力实现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要推进合规风险管理的制度、机制、文化、队伍建设,通过综合治理和长期培育使“文化有益、违规有害”成为广大员工共同认可的理念。

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安全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广西柳江农村合作银行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环境中站稳脚跟, 除了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占据市场份额获得利润之外, 还必须重视风险管理,自觉加强内部会计控制, 使其成为银行日常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会计风险不可能完全规避, 对会计的内部控制存在着局限性, 使得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成为一个持续的课题,不断研究改进, 才能使其对银行风险管理发挥更好的作用。

⑧ 蒋定之,《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风险控制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年

6

参 考 文 献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4年第9号,《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

[2]张初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综合评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年 [3]戴相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 [4]车迎新,《商业银行现场检查手册》,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金融审计司,《商业银行审计指南》,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

[6]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巴塞尔监管委员会文献汇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

[7]唐双宁,《商业银行现场检查方法与技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8]蒋定之,《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风险控制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年

第17篇:会计论文选题

近两年学生的选题

地方银行财务风险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双汇发展“瘦肉精”事件信息披露为例

从战略管理的视点看成本控制的发展

浅谈上市公司关联交易

论物流企业应收账款的控制和管理—以XX物流有限公司为例 民营有色金属加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管理

我国某施工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及对策

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分析与比较研究

加强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以焊剂制造企业为例

上市公司利润质量评价的探讨

宾阳县黎塘饮食服务公司

第18篇:会计论文题目

湖南大学2012上半年自考生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我国企业会计的未来展望 2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现状与出路 3试论会计政策选择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4现代会计人员的责任问题探讨 5新《企业会计制度》问题研究 6会计信息与股份变动的相关性问题 7现金流量表问题研究 8租赁会计相关问题探讨

9企业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的体现 10重要性原则在具体准则中的作用 11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问题研究 12债务重组相关问题研究 13企业借款费用相关问题探讨 14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的相关研究 15合并会计报表的国际比较分析 16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具体准则中的表现 17财务报表附注披露内容的分析研究 18.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新论 19论企业负债经营 20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比较 21 试论成本计算方法的改革研究 22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成本管理 23 公司制企业的成本控制 24 试论短期资金筹集的风险与防范 25 国有资产管理与国家财务管理 26 收益分配与内部融资 27试论财务管理假设

28论财务管理主体与企业治理结构 29 论财务管理环境 30 论企业资金的综合调控 31 论财力资源配置

32 试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评价 33试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34 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管理 35 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财务决策 36企业投资决策方法研究 37 试论企业财务能力评价

38 现代企业制度的创新与财务管理改革

仅供参考,可自己拟题。

第19篇:会计论文题目

山西自考网 下面是329个山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会计学专业(独立本科段)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仅作为一个研究范围供大家参考,各位指导老师和同学在具体写作时可以此为基础对题目进行适当的调整。

1.会计职能的内涵与外延

2.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关系

3.试论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运用

4.会计理论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

5.会计国际化的路径

6.新经济环境下我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探讨

7.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8.论企业负责人的会计责任

9.会计诚信及其治理途径

10.责任会计在我国企业推行的难点及对策

11.财务会计报告模式的改进

12.企业财务报告披露问题探讨

13.会计信息质量标准的界定

14.全面收益会计问题探讨

15.企业会计监管体系创新问题探讨

16.企业合并中相关会计问题探讨 17.会计收入与计税收入之差异比较

18.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识别和披露问题

19.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研究

20.金融风险与会计防范

21.本科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22.我国会计准则的实施与完善

23.新准则下会计制度设计问题探讨

24.新会计准则缺陷分析

25.新会计准则中有关所得税核算的改进建议

26.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纳税核算分析

27.浅析公允价值对传统计算模式的冲击

28.浅析会计准则变革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29.公允价值运用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30.绿色会计核算方法的应用难题

31.对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核算方法的思考

32.可比性原则运用问题分析

33.浅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

34.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35.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法规体系研究

36.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37.如何培养会计人员的终身学习能力

38.会计法治与会计德治的关系

39.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会计

40.责任会计制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

41.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

42.会计人才市场的建立与完善

43.会计信息市场的建立与完善

44.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法》的建议

45.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的协调

46.经济环境对会计的影响

47.政府导向型会计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48.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有关问题探讨

49.现行会计收益的缺陷及其改进

50.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51.会计目标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52.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协调

53.人力资源成本的确认与计量

54.人力资源价值的确认与计量

55.环境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56.环境负债的确认与计量

57.环境收益的确认与计量

58.环境成本的确认与计量

59.现值会计运用问题研究

60.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运用

61.无形资产准则的探讨

62.租赁会计问题研究

63.所得税会计核算问题探讨

64.我国期货会计的核算方法研究

65.会计信息系统转换中相关问题探讨

66.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问题探讨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之家:http://www.daodoc.com/67.会计估计变更问题探讨

68.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会计

69.会计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70.关联方交易会计相关问题探讨

71.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处理探讨

72.试论反倾销会计

73.非营利组织会计研究

74.商品流转核算方法探析

75.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问题研究

76.山西票号兴衰与我国会计发展的关系

77.山西票号与人力资源会计

78.我国民营企业会计管理问题探讨

79.施工企业拖欠账款问题探讨

80.新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人员能力结构

81.我国会计人才素质培养问题探讨

82.论岗位分工在内部会计控制中的重要性

83.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与管理

84.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85.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86.我国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选择研究

87.通货膨胀会计模式的选择研究

88.试论我国预算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89.会计报表附注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90.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研究

91.债务重组会计处理问题研究

92.中小企业财务会计问题研究

93.对分部财务会计报告若干问题的探讨

94.终止经营会计问题研究

95.商品流转核算方法改进探讨

96.旅游业会计核算方法探析

97.典当行会计核算方法探析

98.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问题探讨

99.中小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实施环境分析

100.对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的再探讨

101.内部结算制度在企业中的应用

102.论现金流量制会计

103.需求决定型会计报告模式的探讨

104.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的比较

105.综合效益观会计目标的现实意义

106.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

107.全面收益观的会计学分析

108.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探讨

109.晋商对中国会计发展的贡献

110.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职能

111.财务指标评价体系探讨

112.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研究

113.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评价标准

114.资产评估理论与方法探讨

115.试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财务目标

116.企业财务目标的演进

117.试论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理财环境

118.现阶段财务管理体制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19.试资产评估结果与会计处理的衔接

120.试论财务管理教学的难点与对策

121.财务管理体制与社会经济环境

122.论财务杠杆的应用及分析

123.论企业筹资效益

124.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现实选择

125.论新形势下我国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

126.企业财务模式的战略转变

127.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问题探讨

128.论财务假设

129.货币时间价值应用研究

130.我国财务理论体系的重建

131.财务管理学科建设若干理论问题探讨

132.企业合并及其财务问题研究

133.财务管理与价值工程

134.内含报酬率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135.资本保值与增值问题研究

136.知识经济对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之家:http://www.daodoc.com/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之家:http://www.daodoc.com/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之家:http://www.daodoc.com/137.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研究

138.经营者财务初探

139.试论控制权转移

140.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

141.公司并购的财务问题

142.投资者财务初探

143.饮食业财务管理方法初探

144.旅游业财务管理特点初探

145.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研究

146.论财务风险

147.上市公司收益分配政策问题

148.试论企业信用政策与风险

149.证券投资财务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50.证券组合理论与公司理财

151.现代财务理论的新发展

152.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的界定

153.盈余管理动机研究

154.我国资产评估的现状与发展

155.公司治理与财务监管

156.公司治理财务问题研究

157.上市公司成长性研究

158.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159.财务管理假设研究

160.财务管理原则研究

161.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相关问题探讨

162.基于资本市场的公司融资问题

163.信息化下的财务监控问题研究

164.预算管理与财务预算问题

165.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的设计与改进

166.上市公司财务监管问题研究

167.企业财务能力研究

168.民营企业财务问题研究

169.中小企业投融资问题研究

170.小企业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71.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72.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问题研究

173.资本结构与财务治理效率

174.企业资本结构问题研究

175.股权结构与企业投资多元化关系

176.论企业财权配置

177.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期限结构研究

178.企业可持续成长的财务机制研究

179.基于信息化的财务——业务协同研究

180.企业生命周期现金流量研究

181.高校财务管理的改革与研究

182.知识产权融资探讨

183.基于价值链的财务目标研究

184.基于价值链的预算管理研究

185.基于价值链的财务控制研究

186.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研究

187.产权理论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188.商品流通企业财务管理方法初探

189.财务治理相关问题研究

190.公司治理与融资效率研究

191.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192.企业筹资偏好问题研究

193.项目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194.民间审计责任研究

195.论影响审计信息真实性的因素及对策

196.论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97.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8.论审计的本质属性

199.论审计风险

200.论国家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201.论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202.完善我国审计准则的建议

203.制度基础审计与风险基础审计比较

204.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205.论政府审计人员职业道德

206.论独立审计人员职业道德

207.我国审计发展趋势的探讨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之家:http://www.daodoc.com/3.html277.电算化环境下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278.计算机审计的难点及对策

279.电算化审计方法的探讨

280.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实证研究

281.计算机辅助审计抽样研究

282.计算机在财务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283.计算机在企业绩效审计的应用研究

284.审计信息化探讨

285.会计信息化应用现状的实证研究

286.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审计研究

287.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实证研究

288.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创新研究

289.ERP环境下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研究

290.ERP环境下的财务管理研究

291.社会审计的主体地位探索

292.网络审计初探

293.Excel在会计数据综合利用方面的应用研究

294.IT环境下会计系统重构

295.网络技术下的会计信息披露

296.电算化会计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297.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298.ERP中财务系统的实施应用

299.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比较研究

300.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301.制造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之比较

302.企业降低成本途径探讨

303.目标成本在成本管理中的运用

304.物价变动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305.试论我国成本管理的现状与改革目标

306.论成本控制方法

307.技术进步与成本计算方法的关系及选择

308.成本管理与环境保护

309.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理论研究

310.新经济对成本管理的挑战

311.标准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运用

312.价值工程与成本管理

313.市场竞争与质量成本管理

314.成本决策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

315.成本预测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16.质量成本分析

317.本量利分析及其应用问题研究

318.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

319.价值工程在物流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320.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制度研究

321.当前我托管理会计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322.论管理会计的发展前景

323.增值税会计处理探讨

324.会计改革与税制改革的关系

325.企业纳税筹划问题

326.税务筹划概念及方式研究

327.战略管理会计初探

328.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投资决策影响

329.饮食业餐饮成本计算方法探析

更多信息请参考:论文写作指导频道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之家:http://www.daodoc.com/

第20篇:会计论文题目

谈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论管理者激励制度

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体系

如何做好企业现金权利

关于企业成本控制方面的思考

关于企业成本管理的新思路

标准成本法的应用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

上市公司治理效应分析

商誉会计的处理难点

资产减值会计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关于**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价值研究浅析债务重组问题

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体系研究

我国新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分析小企业融资难的制度分析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上市公司的融资风险管理研究

权益法和成本法的应用分析

企业投资决策的风险防范

我国上市公司税收筹划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现状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研究环境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分析

从博弈看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

财务管理目标的思考

对业绩评价的思考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构建我国企业最优理财目标

企业理财目标的评价与优化

财务预测在当代理财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财务决策与当代企业财务管理

现代财务分析指标存在问题与对策

浅谈如何完善现代财务管理教学

中小企业资金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

浅析现代理财人员应具备的观念、素质与能力

大众化理财的意义与作用研究

培养公民的理财素质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中的杠杆及其作用

关于资本结构的理论研究

专科会计论文范文
《专科会计论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