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三年级收麦子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04 09:07:03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看收麦子

看收麦子

昨天下午,天气晴朗。我和妈妈一起去农科院的农田看农民伯伯收麦子。我一进农科院的大门口,就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麦子,沉甸甸的麦穗把麦杆都压得弯下了腰。麦子浑身都长满了小刺。妈妈说:那不叫刺,叫芒。还有麦壳,麦壳了面长着饱满的麦子。突然,我听到‘轰隆隆’的声音传过来,顺着声音望去,看到一台收割机正在收麦子,我和妈妈跑到跟前看收麦子。收割机的前面有一把大镰刀,麦子一挨着它就把它吃进肚子里了,然后从后面出麦杆,麦壳,机子的另一边出麦子。我看了一会儿,浑身都是汗,农民伯伯麦地里顶着烈日干活,那不是更热吗?这使我想起了一首诗: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推荐第2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

《三袋麦子》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多音字。

3、通过读故事让学生懂得只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讲述故事内容对小猪、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能做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就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图示、图片。

教学内容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袋麦子》这个童话故事,知道了: 快要过年了,(

)给(

)(

)(

)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

)。

二、精讲课文第2---4自然段。

1、思考:小猪、小牛、小猴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后,他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2、分享交流: 1)、多媒体出示第二自然段:

(1)抽生有感情的朗读交流描写小猪的句子。

(2)思考:在小猪眼中这是什么样的麦子?它喜欢吗?又是怎么做的?

(3) 找出“黄灿灿”“迫不及待”“各种各样”体会小猪的开心。 (4)感受小猪做食品的心情和方式并想象小猪会做哪些食品。 (5)说说这是一头怎样的小猪? (6)感情朗读。 2)、自学课文第

3、4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读读句子,找找关键词,认识了一头憨厚可爱的小猪,最后通过品读再次体验了小猪憨厚可爱的性格,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自学描写小牛和小猴的段落,说说这是怎样的小牛和小猴?)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A、交流描写小牛的句子。

师:小牛眼中这是什么样的麦子?它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朗读完。 由“饱满的”“捧”、“看了又看”知道小牛爱惜和重视 由多媒体出示这些词。从“保存”“经常”体会小牛节俭、有打算也很勤劳。

感情朗读这一节。

B、多媒体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交流描写小猴的句子。

(1)理解“上等”为什么一样的麦子只有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 让学生体会小猴看得仔细、全面有丰富的劳动经验。 (2) 感情朗读这一节 二、讲读5—9自然段。

1、过渡:

三个小动物用自己的方式处理了土地爷爷送的麦子,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他们了,结果如何呢?

2、小动物 结果如何 土地爷爷评价

小猪 吃光了 憨厚可爱

小牛 仍有半袋 勤劳节俭

小猴 收获很多 聪明能干

4、感情朗读

5、说说你最喜欢谁的做法?为什么?

6、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 

三拓展延伸

(一)给下面的话选择正确的拼音。

(二)拓展思维多媒体展示

1、天宫的粮仓少了一个保管员你推荐

 

2、天宫的食堂需要面点大厨师你觉得谁最合适

 

3、

天宫长远发展部门想选个规划师你选

四、小练笔:

每到过年的时候,小朋友们都会收到许多压岁钱。拿到压岁钱后,小朋友们是怎样处理的呢?请把自己的想法或做法写出来,告诉老师。

板书

小猪

憨厚可爱

小牛

勤劳节俭

小猴

聪明能干

二、精讲课文师:小猪、小牛、小猴三人分别得到了土地爷爷的礼物——每人一口袋麦子,他们三人都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下面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的

2、

3、4三个小节,找出他们的想法和做法。生自读课文

2、

3、4小节,稍候交流。

生1:小猪得到了一口袋麦子,他想:我要做好吃的来慰劳我的肚子,于是他就把一口袋麦子磨成了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 师:是啊,说得对!你们觉得小猪是个怎样的人? 生2:我觉得小猪很贪吃的!

生3:不对!小猪很可爱!他也会动脑子啊,因为他把面粉做成了许多美味的食品,要是我可什么都不会做。我觉得小猪也聪明的。 师:是啊,小猪也是可爱聪明的。

生4:小牛想慢慢吃这些麦子,他就把这些麦子保存起来,经常把麦子拿出去晒晒透透风。真是个懂得节约的人!

生5:小猴想收获更多的麦子,于是他就把这些麦子全部种下了地。

师:小朋友们,小猪、小牛、小猴三人得到了土地爷爷的礼物,有了不同的结果。也看出了他们三人的憨厚可爱、勤俭节约、聪明能干。那么,如果你们得到土地爷爷同样的礼物后,你们又该怎么想怎么做呢? 生思考

1、2分钟。

生6:假如我得到了土地爷爷的一口袋麦子,我会分成两半,一半磨成面粉做好吃的,另一半种下地,收获更多的麦子。

师:是个爱动脑子的孩子!既饱了口福,又得到了粮食。

生7:我会这么做:把这一口袋麦子分成三份,一份给土地爷爷,一份自己留着吃,一份种下地。

师:哦,看来,你的小脑子也很聪明,不忘还给土地爷爷一些呢,是个礼貌的孩子。

生8:我也会分成两半,一半磨成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我要招呼我的好朋友们都来品尝我的手艺,另一半就种下地。

师:呵呵,有好吃的大家分享,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的! 生9:我把这些麦子全部种下地,第二年丰收了,把丰收的麦子都卖掉,得到的钱捐给希望工程,好让那些贫困的孩子和我们一样都读到书。

师:啊,真是个有远见的孩子!我和土地爷爷都感谢你了!

推荐第3篇:苏教版三年级《三袋麦子》教案

9.三袋麦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一起学习的童话故事吗?它叫——《三袋麦子》。

2、师:这三袋麦子是哪来的呢?

生:三袋麦子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一份节日礼物。

二、新授

1、师:请同学思考土地爷爷给的麦子是相同的吗?

生:不同。

2、师:找一找这相同的麦子在不同的动物眼中分别是怎样的麦粒、麦种?

生:在小猪眼中是黄灿灿的麦子、在小牛眼中是饱满的麦粒、在小猴眼中是上等的麦种。

3、师:默读第2至4自然段,思考这三个小动物分别是如何处理麦子的?

生:小猪将麦子做成各种好吃的食物、小牛把麦粒保存起来慢慢吃、小猴将麦种全种下地。

4、师:小组讨论这三个小动物在处理麦子时的表现,说说他们分别是怎么的一只小猪、小牛和小猴?

生:小猪是憨厚可爱的、小牛是勤劳节俭的、小猴是聪明能干的。

5、师:精读第5至9自然段,师点名同学读每一自然段,思考土地爷爷是如何评价这三个小动物的?

生:土地爷爷对小猪的做法是哈哈大笑、对小牛的做法是点点头、对小猴的做法是兴奋的夸奖。

6、同学分角色表演第8至9自然段。

7、师:思考学习了这篇有趣的童话故事,你最喜欢哪只小动物呢?为什么?

生:最喜欢小猴,因为小猴有远见,它最后能吃到更多的麦子。

8、再默读一遍课文。

三、总结回顾

生齐回答小猪、小牛和小猴是是如何处理麦子?分别是怎样的一只动物?告诉同学们要学习小猴的有远见、用勤劳双手换来幸福生活的优点。

四、布置作业

回去将这篇故事用自己的话说给爸爸、妈妈、弟弟、妹妹等亲人听。

推荐第4篇:三年级语文上册《三袋麦子》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三袋麦子》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则把麦子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同样是一袋麦子,各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小猪、小牛和小猴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

3、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取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难点:知道小猪、小牛、小猴之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小动物的美好品质。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预设目标

教学活动

目标达成

巩固词语,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铺垫。

一、谈话导入

、出示经典童话故事的图片,和学生交流讨论。

2、出示词语,指导朗读。

3、出示课文大意,让学生填空,朗读。

通过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了解故事的起因。

二、精读课文

(一)、回顾课文。

出示三袋麦子图片。

、师:“看,这就是土地爷爷送给三个小动物的麦子,咱们看来一模一样的麦子,三个小动物看到的却不太一样,小猪看到的是——黄灿灿的麦子。

出示麦子的图片,你还能想到其他的词语来替换这个黄灿灿吗?

师:多诱人的麦子啊,小猪望着这“黄灿灿的麦子”一定眼睛一亮,谁来读读这个词语

2、师:小牛看到麦子是——饱满的麦粒

师:啊,小牛看的怎么样?

该多仔细啊,一粒粒都那么饱满,来,请你把他的仔细读出来。

3、师:小猴发现这袋麦子是——上等的麦种

同学们,这“上等的麦种”也就是怎样的麦种啊,你能换个词说说你的理解吗

生:最好的、百里挑一的、不仅颜色金黄而且颗粒饱满的。

学习课文主体,了解故事的的前因后果,理解三个人物的个性特点和故事想要表达的道理,体会其中深意。

(二)、细读研讨,走进文本:

过渡:师:他们三个人眼中看到的麦子一样吗?都不太一样,那他们拿到自己那袋麦子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的时候他是什么样的心情啊?为什么这么开心呢?

师:是啊,瞧瞧小猪开心的样子,想想他此时此刻脑子里立刻会出现哪些好吃的东西?

师:哇,这么多好吃的东西,所以小猪开心的喊道——“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

师:想着你们平时开心的样子,请你再读读这句话,把小猪开心的样子读出来。

师:是呀,他一分钟也等不及了,课文中有一个词最能体现小猪这种着急的心情——迫不及待。

师:各种各样的食品,还会有哪些?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小猪等不及要吃了麦子,那小牛呢?他的反应如何?

师:“小牛捧起饱满的麦粒,看了又看,心想:多好的麦子啊,我要先把它保存起来,等家里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再慢慢吃这好东西。”请你来读,老师建议你读的慢一点,特别注意这几个描写小牛动作的词。

“捧起”“看了又看”还有一组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再……”说明他非常珍惜这些麦子,舍不得马上吃完。

师:那小牛到底是怎样保存麦子的呢?

3、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小猪面对黄灿灿的麦子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它做成食品,吃了!而小牛捧起饱满的麦粒是看了又看决定保存起来慢慢享用;小猪和小牛的做法从表面上看有所不同,但实际上他们最终都会面临同一个问题,那就是麦子吃完了怎么办?小猴的做法则截然不同我们看看小猴,他发现这是上等的麦种决定怎样做?

师:小猴这段话语言最少,但包含的内容可不少,你觉得小猴当时可能想些什么才决定把麦子种下地?

4、学习六到九自然段。

过渡:师:恩,看来小猴更是动了一番脑筋啊!看看故事越读越有意思了,同样是一袋麦子,三个小动物以自己的方式处理了土地爷爷送的麦子,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了。三袋麦子在小猪,小牛和小猴的手下,命运也截然不同,土地爷爷来到小猪小牛小猴家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1)土地爷爷来到小猪家:反应:哈哈大笑。为什么:

看到:小猪不由地舔了舔舌头,憨厚可爱的样子。流着口水,舔了舔嘴唇的小猪此时会想些什么?

出示:他舔了舔嘴唇,心想(

想起美食,他丝毫也不掩饰自己的馋嘴和贪吃,真是——憨厚可爱。怪不得土地爷爷也忍不住——哈哈大笑。

理解:憨厚可爱。可以做一做“舔舌头”的动作体会感受。

你是土地爷爷,除了哈哈大笑,你还会说些什么?

(2)小牛家:

反应:点点头。为什么:

小牛告诉老人:“去年您送我的麦子至今还没吃完呢。”如果你是小牛,你会用怎样的语气对土地爷爷说这句话呢?

抓住“至今”、“还没吃完”、“仍有”等词语体会小牛的节俭。朗读。

土地爷爷对小牛的表现是否满意呢?土地爷爷是满意的,但也许还有话要说呢,你们想土地爷爷可能会说什么呢?

(3)小猴家:

反应:夸奖小猴聪明能干。

土地爷爷为什么夸小猴聪明能干?

土地爷爷看到一袋麦子不仅没有吃完,而且还变出了更多的麦子。这是土地爷爷的心情怎样,小猴的心情又怎样?

抓住“啊,麦囤里堆得满满的”、“抚摸”、“兴奋”等词语体会土地爷爷的惊喜和对小猴聪明能干的热情赞美。朗读。

想想这一年中,小猴把麦子种下了地后,还会做了些什么才有了今天的收获?(劳动,辛勤的劳动。)

5、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为什么?学生交流。

6、小猪的憨厚、直爽,小牛的勤劳、节俭,小猴的聪明、能干,都是值得我们喜欢的,他们各有各的个性。

通过板书来展现课文的层次脉络。

板书设计:

9、三袋麦子

小猪

贪吃

小牛

节俭,勤劳

小猴

有主见,聪明

推荐第5篇: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袋麦子

三 袋 麦 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内容。

4.品析重点词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已见,让学生懂得只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品析重点词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指导书写生字“麦”:mài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生字、词语,辨析形近字“捧”和“棒”,读准多音字“兴”“干”“磨”在本课的读音。

3.同桌互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课文

2、

3、4自然段,了解同样的麦子在三个小动物眼中不同的看法和做法。

2.抓住关键词句指导朗读,体会和感悟三个小动物的性格特点。

a)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6、

7、

8、9自然段,体会三个小动物的不同特点。

b) 抓住三个小动物的语言指导朗读。

四、演绎故事,发展思维。

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语言特点。

2.看插图,想内容,演故事。

3.抓住土地爷爷的三种不同反应,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创造性理解课文内容。

五、利用词串,回归整体。

1.读词串,回想故事内容。

黄灿灿的麦子饱满的麦粒上等的麦种

磨成面粉保存起来全种下了地

哈哈大笑点点头兴奋地说

2.布置作业。

如果给你一袋麦子,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复述《三袋麦子》的故事,

二、交流作业“如果给你一袋麦子,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讲述自己的故事。

三、练习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创造性地表演课文。

四、练习书写生字词,会用“抚摸”、“迫不及待”写话。

推荐第6篇:割麦子

割麦子

割麦子 山东省中区 济宁市霍家街小学

二、五 王梦含

今天,天气晴朗,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奶奶家。

吃过饭后,姑姑说要去收麦子。我一听,急忙问:\"姑姑,我能不能去呀?\"姑姑点了点头,我高兴极了。

来到地边,那一片片金黄的麦田地里,麦穗像一束束浪花,风一吹,真像一位位美丽的仙女在翩翩起舞。

姑姑正在割收麦子,我也学着干了起来。首先,右手拿镰刀,左手抓住一把麦子,再把镰刀放在麦杆的底部,使劲地割,一把接着一把的割。不一会儿,我们干得热火朝天。我看着我割下的麦子,心里美滋滋的。

我们带着丰收的喜悦,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

指导教师:王鲁宁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推荐第7篇:浇麦子

【导读】十一月的气温已经很低了,特别是夜里,我们都带着棉大衣,带着马灯或者电筒。初冻的季节天黑的很早,五六点钟就已经什么也看不见了,只有依靠马灯和手电筒才能模糊地看清眼前的一切。

我们北方种的麦子是冬小麦,冬小麦播种的时候是秋分左右,有句俗语说的就是种麦

子的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就是说播种小麦必须抓住这个季节。秋天播种的小麦是要过冬的,到了第二年的夏天,六月份就可以收获了。

小麦生长期间有两次浇灌是很重要的,决定着小麦的生长和产量。一次就是在小麦越冬之前要浇灌一次,这次浇灌我们北方俗称叫冻水或者叫浇冻水。浇了冻水可以保墒,小麦的根不至于被冻死,这样麦子才可以越冬;否则小麦的根冻坏了,麦子也就死了,小麦自然是越不了冬的。再有一次就是浇小麦的返青水,一般在清明之前。我这里主要说小麦浇灌冻水的事情。

我在农村劳动的时候是生产队科技组的成员,小麦浇灌冻水自然跑不了我们科技组的。给小麦浇灌冻水是要在上冻之前的几天,所以必须抓紧时间,浇早了不行,浇晚了也不行,你决不能等到上冻了还在浇灌,这时候麦子早就冻死了。浇早了土壤里的水分也全消失掉了,达不到浇冻水的目的,也等于没浇灌一样。所以在上冻之前的那几天是很紧张的,我们科技组的白天干,夜里也要连轴转,一天24小时不间断。

说实在的,我最不喜欢夜里干活,休息是很受影响的,几天下来真有些吃不消。那时候我们用京密引水渠的水浇灌,京密引水渠附近有干渠和支渠,把水引过来再扬过来,我们那里有扬水站,叫二扬和三扬,一直把京密引水渠的水送到我们的田边地头。那时候的京密引水渠完成是用来灌溉的,不像现在是饮用水。浇灌小麦的冻水,地里是不能断人的,因为水是不等人的,需要人盯着,否则水就全部跑掉了。接班的时候回家吃饭,赶快吃完饭,赶快奔村子外边的麦田去接替还没有吃饭的人。

十一月的气温已经很低了,特别是夜里,我们都带着棉大衣,带着马灯或者电筒。初冻的季节天黑的很早,五六点钟就已经什么也看不见了,只有依靠马灯和手电筒才能模糊地看清眼前的一切。手里还拿着铁锹,如果看见哪里跑水了就赶快过去用土掩上,防止水的流失。麦子都是一畦一畦的,要一畦一畦的浇灌,不能让水跑到其他的畦里去,串了畦就麻烦了。天很黑,在麦地里是深一脚浅一脚的,经常发生鞋子陷进泥水里的事情,真是难以自拔。干到了半夜十分人困马乏了,眼睛也睁不开了,到了后半夜找一个地方身上盖着棉大衣就倒地睡着了,不知道睡了多会儿,感动身子下面的湿凉,水漫金山了,身上也湿了,冷得厉害。赶快起身,一看:原来的那畦麦子才浇了一半,水全跑到别的畦里去了,甚至跑到田边的马路上去了。

那边,生产队长就像救火队员,到处堵水。我们几个年轻小伙子不知道自己睡了多长时间,队长找了我们半天,呼唤了我们半天,也不知道我们跑到哪里去了。我们只要在躺下一睡觉,漆黑的夜,那么广阔的田野,若想找到我们不是容易的。说实在的,我们年轻人本来就烦夜里干活,不得休息啊!如果我们能够躲得开生产队长,我们才不来浇冻水呢!记得那时候,我们吃过晚饭赶快告诉家里,不是说自己不舒服,就是赶快离开家,等队长到家里叫我们的时候,他根本找不到我们。这样就可以躲过一次夜里浇麦子的差事。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使啊!

我家院子大,院子里种了半亩多的麦子,也赶上浇冻水。从生产队里借来很长的胶皮管子,从街上自来水接过水来,延伸到院子里,这样才能浇灌麦子。那时侯村子里不是家家都有自来水,自来水都在街上,我家院墙外有自来水,就从那里接;白天不行,只能晚上浇灌;因为白天各家各户都用水,只能利用晚上浇灌小麦。自来水不是很冲,不是一会儿就能够浇完的,我和弟弟两个人干,你睡一会儿,我睡一会儿,否则是支撑不住的。半亩地足足浇灌了一宿,很熬人的。那时侯粮食不是那么富裕,半亩地怎么也打个三四百斤麦子的,这样可以缓解家里粮食的紧张,因为母亲每年都是要借粮的。

有了这样的生活经历,更懂得了粮食的来之不易。白面馒头好吃,是需要极大的付出的。所以这一生才知道农民的不容易。

推荐第8篇:三袋麦子

《三袋麦子》教学设计

河南省永城市十八里镇郭李庄小学 李红艳

一、教材分析

>是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批读课文,讲的是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他们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他们三个并做出了不一样的评价.课文的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明,很适合儿童分角色朗读,创造性表演.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篇批读课文,学生借助旁批能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可以尝试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写下来.关于故事中土地爷爷对三个小朋友的评价,文中没有直接给出,这是理解的难点,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阐述自己不同见解的知识点,但对学生的价值取向要做正确的引导.文中语言适合儿童阅读,教学中注意”以悟促读”,使学生的朗读及理解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猪、小牛、小猴处理麦子的不同方式,懂得谁的做法好,体会他们美好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初读,掌握相关词语,了解大意,对本文的关键词语有所体会.

2、细读课文,对比三个小动麦子不同的处理方法而导致的不同结果,以及土地爷爷对他们不同的态度,体会到处理事情时要有远见,考虑周全。

3、联系生活展开谈话,深化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知道对待同一事物用不同的方法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从而做到在处理事情时要做长远思考,选择最好的方式。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它们美好的品质。

2、引导学生明白在处理事情时要做长远考虑,选择最好的方式。

五、教法

四环节循环教学法

六、学法

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课时: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童话故事《三袋麦子》,去了解三个小动物热的想法、做法,看看你能从中明白什么?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1)、细读课文,批注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出示自学指导一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小猪、小牛、小猴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后是怎样想,怎样做的?找出文中的句子,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来。

〈2〉.仔细读读这些句段,在批注栏里写下自己的感受或疑问。

(5分钟后比一比谁的回答最精彩!)

(1)自学质疑:学生依据提示自学,记下收获和疑问。 (2)合作释疑:小组讨论交流勾画内容及批注。 (3)展示评价。

4、出示自学指导二

快速浏览课文,小组合作学习: 1.议一议,你喜欢哪个小动物,为什么? 2.说一说,如果你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会怎样做? 3.小组合作分角色读课文,读出每个角色不同的语气. (7分钟后比一比谁最棒)

(1)合作释疑:小组讨论交流,分角色朗读课文。 (2)展示评价 (3)巩固深化:引导学生感受土地爷爷对三个小动物的态度说明什么。

5、知识拓展 选 贤 榜

 1.天宫的食堂需要面点大师,你觉得( ). 2.天宫的粮仓少了一个保管员,你推荐( ).3.你是天宫长远发展部门领导,想选个规划师,你选( ). (小组内议一议) (1)、自学质疑:想一想,填一填。  (2)、合作释疑:组内交流。  (3)、展示评价:指名填空并说明理由。

6、作业:续写《三袋麦子》 新年到了,土地爷爷分别又给小猪,小牛,小猴一袋麦子…… 

7、板书设计

三袋麦子

小猪 吃 憨厚可爱

小牛

勤劳节俭 小猴

聪明能干

推荐第9篇:三袋麦子

“由扶到放、学练结合”课

三袋麦子

一、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通过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涵。能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各抒己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体会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体会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提出疑难问题的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边读边想象画面、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

3.抓住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反复朗读,从而感悟理解本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借助拓展小练笔,训练学生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的品质。

四、教与学的准备: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则童话故事《三袋麦子》。来,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讲解生字“麦”:注意下半部分要与“表”区分开。 2.齐读课题。

3.你知道什么是麦子吗?(一种常见农作物,我们平常吃的馒头、面条就使用麦子磨成的面粉制作成的)

4.三袋麦子向我们讲了怎样一个故事呢?仔细听课文录音。

5.同学们听的真认真。看来这个故事已经深深的吸引你了。你想不想自己来读一读呢?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翻到后面的生字表。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生字。请同学们先拼读两遍。

(1)在10个生字中,有两个生字长得特别像,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防和访) (2)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两个字?

(3)这些生字中还有一个生字的笔顺要提醒同学们:“仍”最后一笔是“撇”。 3.文中还有几个字词我们第一次见,你会读吗?

出示二类生字词,检查朗读,相机理解:烙饼 发霉 麦囤

4.字词我们已经会读了,现在请你把生字带到课文中,读给同桌听,请同桌纠正。边读边思考:这个故事向我们介绍了几个主人公?(相机板书:土地爷爷、小猪、小牛、小猴)

(三)再读课文 理清层次

1.故事开始了,课文第一小节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起因,(板书:起因)指名读第一小节。 2.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小猴各送了一袋一模一样的麦子,但是三位小动物看的却不一样。小猪看到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小节。小猪看到黄灿灿的麦子口水都要流出来,它想把麦子怎么处理啊?(相机板书:食品)

3.那小牛又看到什么了?指名读第三小节。所以小牛想怎么处理麦子了?(相机板书:保存)

4.小猴看到的又不一样了,它看到什么了?指名读第四小节。它是怎么处理的呢?(相机板书:麦种)

5.故事到这里讲的是小猪、小牛、小猴对麦子不同的处理方法,这就是故事的经过。(板书:经过)

时间过的真快,一年以后——(引读第5小节)拜访后土地爷爷看到了什么?指名分小节读

6、

7、

8、9四小节。其他同学思考:小猪、小牛、小猴处理麦子后不同结果是什么?交流: (1)小猪把麦子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结果是全部吃光了。(板书:吃光) (2)小牛把麦子保存起来慢慢吃,结果只还剩半袋。(板书:半袋) (3)小猴把麦子种下了地,结果获得了一个大丰收。(板书:丰收)

所以5—9小节就使故事的结果。(板书:结果) 6.现在你会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了吗?用“//”表示

一(1) 二(2—4) 三(5—9)

7.你能根据黑板上的板书说上几句话吗?小结:像这样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

1.提起童话故事老师相信同学们都很熟悉,那我来考考你们,我说一句台词,你们猜猜它出自哪个故事。

“魔镜啊魔镜,魔镜,请你告诉我,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 “芝麻,芝麻,开门吧!

2.是啊,一篇优秀的童话故事,读后,总有一些东西会印在你的脑海里,可能是一个人物,可能是一句话,也可能是一幅插图。《三袋麦子》这篇童话又会给我们留下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它——(齐读课题)《三袋麦子》。 3.(引读第一节)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谁来告诉老师,土地爷爷一共给了它们几袋麦子?你怎么知道的?你读书真仔细!读书就要咬文嚼字。

(三)精读课文

精讲2-4自然段

1.这三袋麦子一模一样,可在小动物眼中却有些不同,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仔细找一找,把有关的词语圈出来。 2.指名答。根据回答,引说。

(1)看到这麦子,小猪会情不自禁地夸道:(用上你找到的词语)这金灿灿的麦子多诱人啊!这麦子金灿灿的,闻起来香喷喷的,太好了!

(2)而小牛也会赞道:这麦子一粒粒多么饱满,竟找不出一粒干瘪的麦子,太棒了! (3)小猴会怎么说呢?他却觉得这麦子是上好的种子。

3.因为想法不同,所以他们处理麦子的方式自然也不同。我们不妨先到小猪家看看吧。下面就请同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并把有关的词语圈出来。 学生自读,交流:读了第二小节,你首先感受到了什么? 小猪收到礼物时心情怎样?为什么会这么开心?(因为他好像看到了——又松又软的白面馒头、香喷喷的烙饼。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小猪啊!你能把它开心的心情喊出来吗?) 4.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 憨厚 可爱 性急 能干)你从哪里看出来? 这里有一个词-“迫不及待”? 知道它的意思吗?(急迫得不能等待)是啊!这么好的,麦子做成的白面馒头和烙饼肯定香极了,所以小猪急着不得了,不能再等待了,赶紧把它们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

哎,你什么时候也会有一种“迫不及待”的感觉?谁能用它说句话?好的,让我们一齐也迫不及待地来读一读这段话。

5.离开了这只小馋猪,我们再去小牛家和小猴家逛逛,看看他们是怎样处理这袋麦子的。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3-4两小节,想一想: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牛和小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6.交流:先来说说小牛吧!他是怎样处理麦子的?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牛? (1)他先是“看了又看,心想”,从这里可以看出小牛做事不着急,先先思考再决定很值得我们学习哟。 (2)“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这里可以看到小牛很勤奋很有经验。

(3)先„„慢慢„„它很节俭?你能抓住重点词把第3小节读好吗?(指导朗读) (4)小猴呢?你觉得它身上有什么优点?

自学5-9自然段 1.过渡:(引读)三个小动物以自己的方式处理了土地爷爷送的麦子,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了。结果如何呢?请小朋友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学课文。课件出示: (1)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

(2)土地爷爷对他们的做法分别是什么态度?你觉得他对谁的做法最满意?为什么? (3)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检查自学效果,逐一交流讨论:

(1)我们先来看小猪的结果?谁来读一读第6小节?你觉得小猪怎样?(憨厚可爱)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他不由得舔了舔舌头。”小猪在舔嘴唇的时候在想些什么?你们看小猪的快乐多简单啊,有东西吃的时候很快乐,东西虽然吃完了,但沉浸在回味中的他还是如此快乐,如此可爱!你能模仿一下他那憨厚可爱的表情吗?他说的话也特别憨厚可爱啊,谁来读一读?要是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2)面对憨厚可爱的小猪,土地爷爷是什么态度?假如你是他,会对小猪说些什么呢? 3.再看看小牛:哇!一年以后还剩半袋麦子呢,你觉得小牛怎样?真的是很会计划很会过日子

4.有人注意到土地爷爷对小牛的评价了吗?(从老人点点头也能看出对小牛这样勤俭节约的做法他是满意的。)土地爷爷是满意的,但也许还有话要说呢,你们想土地爷爷可能会说什么呢?

5.最后,我们来看一看小猴。

(1)这里有一个词:神秘,是一副什么表情?谁能表演一下?(神秘)为什么它要这么神秘啊?

(2)引读:土地爷爷跟着小猴到里屋一看,啊——此时的心情怎么样?(高兴 自豪)小猴为什么感到这么自豪?

(3)想想这一年中,小猴把麦子种下了地后,还会做了些什么才有了今天的收获?(劳动,辛勤的劳动。)

(4)让我们再来自豪地读一读小猴说的话。你还从小猴的回答中感受到什么? (5)而土地爷爷也情不自禁地夸奖道——(引读)

是啊,小猴这么聪明能干,土地爷爷很兴奋,很激动好开心啊!发现没有,土地爷爷对谁的做法最满意啊?

(6)想不想再读一读它们的话,分享一下他们的快乐?这样子我们来同桌互相合作分角色读一读,

(7)谁愿意上来演一演土地爷爷到小猴家的情景,注意你的表情和语气噢。评议。 6.我们再回过头来想一想,三个小动物谁吃到的麦子多?这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1.三个小动物各有可爱之处、可取之处,话说这一天,小猪和小牛也到小猴家去做客,他们惊讶地发现:( ),他们迫不及待地向向小猴问起了其中的原因,小猪会问:( ),小牛会问:( )。小猴又会怎样回答呢?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学着课文的样子,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四人小组讨论讨论,把小猴的回答写具体。(写话/交流) 2.过年的时候,小朋友们也会收到了一份份节日礼物,那就是压岁钱,你又会怎样处理它呢?(小组讨论)

(七)板书设计: 三袋麦子

小猪 做成食品 憨厚可爱

小牛 保存 勤劳节俭

小猴 全种下去 聪明能干

推荐第10篇:三袋麦子

《三袋麦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注重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一些重点词的意思,初步理解能力。

4、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三个小动物的美好品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过年是每个孩子所盼望的,因为,新年到来之际,孩子们总能收到许多让人欣喜的节日礼物。三只可爱的小动物——小猪、小牛、小猴也收到了慈祥的土地爷爷送来的新年礼物,那便是—— 三袋麦子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9三袋麦子

看看三个小动物面对同样的礼物分别有怎样的表现。 谁来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二、品读课文

1、在三个小动物眼里麦子,是什么样的?它们又是怎么做的,请自由朗读2——4自然段,想想,用横线画出有关语句。2同桌交流

3、交流描写小猪的句子。

(1)在小猪眼里这是怎样的麦子呢?黄灿灿还可换成什么词?指名回答

(2)咱们的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心里会想些什么?指名3人(吃)心情怎样?(开心、兴奋)师范读句1,这句话中哪些词语体现小猪的高兴?除了词语还从那看出小猪很开心?俩个感叹号

指导读小猪说的话。(读出开心、兴奋、欣喜若狂)指名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色泽多好的麦子啊,小猪怎么处理它的?板书:做成食品 (3)谁来读读第第二句。

(4)“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你能联系课文说说什么叫“迫不及待”?你们在什么时候也有过迫不及待的心情?(2人)谁能用迫不及待说一句话?

(5)小猪是馋了点,不过他能把麦子磨成面粉,会做成各种各样点心还真有点美食家的风格哟,喜爱小猪的同学们让我们来品尝一下小猪的手艺齐读第二自然段!

4、土地爷爷送的麦子在小牛的眼中又是怎样的呢?他又是怎么做的?指名回答并板书:保存起来 ①看着饱满的麦粒小牛怎么想?指名2 师:小牛把饱满的麦粒当做宝贝一样捧在手里看了又看,真开心! ③你能读出他的开心吗?指名读3 这是头什么样的小牛,你从哪看出来的,请你读读(勤劳节俭有计划)喜欢小牛的同学让我们起立捧起书本再来读读这一段

5、在小猴的眼中,土地爷爷送的麦子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它是怎么做的?板书全种下地

(2)什么样的麦子是上等的麦种?

(3)看来,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完全是一模一样的,可是为什么只有小猴能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看得仔细,全面,有丰富的劳动经验。)

(4)是啊,这真是一个聪明的小猴,齐读第四自然段。

6、面对同样的一袋麦子三个小动物有不同的做法,让我们捧起书齐读第二大段,抓住重点词再次体会一下他们高兴的心情。

7、过渡:三个小动物不同的做法会有怎样的结果呢?自由读5——9自然段,用~~画出有关语句。学习小猪

(1)一年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小猪、小牛和小猴了,他先到小猪家,请看图,小猪在干什么呢?它想到了什么,你们看小猪的快乐多简单啊,有东西吃的时候很快乐,东西虽然吃完了,但沉浸在回味中的他还是如此快乐,如此可爱!

(2)指名读课文,表演舔了舔嘴唇。从这个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 这是只什么样的小猪?板书憨厚可爱。多么憨厚可爱的小猪啊,谁还想读?

(3)除了小猪的憨厚可爱,你还看出了什么?师范读小猪的话,指名读,齐读。 学习小牛

(1) 小牛把麦子保存起来,后来怎样呢?你想怎么夸夸小牛?从哪看出它节俭?(至今、仍有)指名读,板书:勤俭节约

(2) 齐读这段体会他的勤劳节俭 学习小猴

(1)小猴把麦子种下地,后来怎样呢?这是只什么样的小猴呢?板书聪明能干。

(2)出示课文,男女分读

8、9自然段。

理解神秘 老师当土地爷爷,谁来演小猴表演一下神秘的样子? 师:小猴啊,去年我给你的那袋麦子吃完了吗?学生演拉手神秘说 小猴的样子神秘吗?评价后再演一次﹙事先排练一组成功的﹚ 师:好,我跟你到里屋看看,啊,麦囤里堆得满满的。这是怎么回事?谁发现老师是什么表情?惊奇,奇怪、吃惊,指名3 谁能用惊讶的语气读读这一句话。指名4 师:小猴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哪只小猴回答指名答2, 看插图:小猴看着满囤的麦子心情怎样?该用什么语气读小猴的话呢?﹙高兴、自豪﹚谁来读读小猴说的话,指名读4, 多么聪明能干的小猴啊,谁还想读读小猴的话指名读1,

从小猴的话中除了看出他的聪明能干,你还看出什么?﹙有礼貌、懂感恩﹚

多好的小猴啊,齐读第九自然段

8、三个小动物对麦子的处理方式不同,土地爷爷认为谁的做法最好?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书:兴奋)你是怎样理解“兴奋”的?请你用兴奋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9、土地爷爷是怎样评价小猪、小牛的?

三、出示题目指名读,四人小组讨论: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四、回顾板书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小猪, 小牛,小猴三个动物性格各异,然而都很可爱,小猪憨厚得的可爱,小牛的可爱在于节俭,小猴聪明能干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五、让我们再次捧起课本美美的读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1续写故事

2、排课本剧

七、板书设计

小猪

做成食品

憨厚可爱

小牛

保存起来

勤劳节俭

小猴

全中下地

聪明能干

教学反思

其一,当学生的发言仿佛偏离了老师的预设,简直成了自由发言时,教师该怎么做?其实,自由发言正是学生独特感受的流露,是智慧火花的迸发,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是来自童心世界的值得百般珍视的课程资源。

其二,我感到语文教学的“预设”是必须的,但要有弹性和留白,因为“课堂生成”是语文课程的活力所在。要珍视教学中的“生成”,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选择出发去拓深、拓展语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

其三,新课程中,师生关系不再是传统的讲授与听讲、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课堂上师生互动,共同研究与成长;学生是主角,老师是导演,师生共同演绎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成长活剧。

其四,猴、小牛、小猪三种不同的处理办法,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或人生态度),新课改中,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正确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培养,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三袋麦子》一课时,有必要对三种小动物不同的态度进行整合,取长补短,互相渗透,相得益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第11篇:西师版三年级上册《三袋麦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一些重点词的意思。

5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三个小动物的美好品格。

3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头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激趣,引入新课

1教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吗?故事的名字叫:《三袋麦子》。(出示课题:三袋麦子) 2齐读课题,指导子应读轻声。 3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

教师:下面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老师提出的要求:(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先读戴有红帽子的生字,并用笔圈划出来,再勾画出生字、词读读。 (2)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并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段。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把课文读连贯。 (4)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按自学要求自读课文。

3教师检查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学习。 4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出示生字词。 馒头烙饼迫不及待饱满保存 杂粮防止嘴唇自豪收获

(2)自读,注意练好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以及一字多音。 (3)指名读,并正音。

(4)请提出你没有解决的字词。

(5)请你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提出要求:

(1)把课文读流利,不唱读、不重复。

(2)请你按快过年了一年以后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说说每部分讲了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 3指名分段读。(进行评价,奖励) 4全班交流:

第一部分(第1~4段):讲三个小动物都意外地得到了一袋小麦,它们各自作了处理。 第二部分(第5~9段):讲土地爷爷向三个小主人公询问它们各自处理小麦的情况。

四、三读课文,扫清障碍

1同学们能不能自己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弄懂一些词语的意思呢? 2学生自读,找出有疑难的词语。 3交流理解。

五、回扣课文,表演朗读

1读了这个故事,对于故事中的主人公:小猪、小牛、小猴,你最喜欢哪一个呀?为什么? 2师指导口述。(注意尊重孩子们独特的体验) 3请孩子们戴着头饰到讲台边表演边朗读课文。 4对孩子们的精彩表演进行评价、鼓励。

六、作业练习,指导书写

1同学们,你们能介绍一下你是用什么好方法记本课中的生字的吗?(全班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2学生口述识记生字的方法,进行生字的识记。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正确书写本课生字,注意提醒孩子们正确的写字姿势。 5同桌的小朋友对作业进行相互评价。 6小结。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教师:小朋友,在节日里你们最希望得到谁的什么礼物?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我们来回忆一下故事的内容吧!(课件出示问题) (1)过年了,土地爷爷给谁送了什么节日礼物?

(2)一年以后,出现了三种完全不同的结果,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 过渡:究竟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呢?今天我们继续来欣赏这个故事。

二、精讲课文,理解感悟 1请孩子们自读全文。

(1)要求做到五不:不加字、不减字、不漏字、不断句、不重复。

(2)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描述三个小动物不同处理方法的句子和土地爷爷对小动物们的不同态度的句子,进行比较。

(3)描写小猪的句子,用画出来,描写小牛的句子用画出来,描写小猴的句子用...画出来。(画完后读一读,然后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问题

(1)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后,分别觉得这是怎样的麦子,又是怎么想的? (2)比一比,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处理方法有什么不同? (3)比一比,土地爷爷对待三个小动物的做法分别是什么态度? 3请孩子们带着这几个问题,再默读全文。 4全班交流。

5教师将孩子们的答案进行梳理。

(1)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后,各自觉得这是怎样的麦子,又是怎么想的? 小猪只看到麦子的颜色黄灿灿,他想到了吃;小牛只看到麦子的颗粒很饱满,他想保存起来慢慢吃;小 猴觉得这是上等的麦种,想到了种。

①怎样的麦子是上等的麦种?(颜色黄灿灿,颗粒很饱满等) ②小猴能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说明了什么?

③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他会怎么想呢?(从中体会小猴能认真动脑,考虑问题周到、长远)

(2)比一比,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处理方法有什么不同?

(小猪迅速作成食品吃光了;小牛把麦子好好地保存起来,慢慢吃,一年才吃了一半;小猴把麦子全种下了地,经过辛勤的劳动,获得了大丰收)(通过比较,三个小动物的做法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3)比一比,土地爷爷对待三个小动物的做法分别是什么态度?(扣住哈哈大笑夸奖兴奋三个词,体会土地爷爷对三个小动物的做法一个比一个满意) 6交流描写小猪的句子。

(1)谁来读读你找到的描写小猪的句子,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描写小猪的句子)

(2)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心里会想些什么?(吃)心情怎样?课文里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小猪当时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迫不及待)

(3)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你们在什么时候也有过迫不及待的情况? (4)你能找一个词语来替换迫不及待吗? (5)请你用迫不及待说一句话。

(6)他是怎样处理这袋麦子的?结果怎样?(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结果很快就吃光了) (7)小猪的做法,土地爷爷是什么态度?(哈哈大笑)

(8)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小猪?你是从哪里读懂的?你们喜欢这样的小猪吗?

(9)揭示小猪的特点。教师:以前老师很讨厌猪,因为它又胖又懒。现在听了这个故事后我不禁对小猪刮目相看,开始喜欢它了,因为他憨厚可爱,还是个美食家,会把麦子磨成面粉,还能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可真能干!

指导朗读: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小猪的句子?(喜欢)那好,就请你用喜欢的语气朗读描写小猪的句子,读出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吧!看看大家是否都陶醉在各种各样的美食之中,迫不及待地想尝一尝小猪的手艺。(生有感情地朗读)

(10)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读一读句子、找一找关键词,认识了一头憨厚老实的小猪,最后通过品读来再次体验小猪憨厚可爱的性格。

过渡:现在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自学描写小牛和小猴的段落。遇到不懂的问题可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7自学描写小牛和小猴的部分。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小牛:

①小牛又是怎样处理麦子的?结果呢?

②当土地爷爷了解小牛的想法和做法后,会怎样夸奖小牛呢? ③你从小牛身上发现了哪些优点?(勤劳、节俭、有打算) 小猴:

①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他会怎么做呢?(种下地)

②你从小猴身上发现了什么优点?(看来小猴不仅聪明,还很有远见) ③土地爷爷是怎样评价小牛和小猴的? (2)汇报:

(3)小结:虽然三个小动物对麦子有不同的想法和处理方式,但它们的心情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非常开心。 (4)指导朗读:现在,让我们来扮演一下课文里的小牛和小猴,读出他们当时开心的样子来!好吗?(抽生进行角色朗读,并进行评价)

8土地爷爷认为谁的做法最好?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高兴)你是怎样理解高兴一词的?你在哪些情况下有过这种心情?请你用高兴的语气读读这句话,行吗? 9思考:在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请说出理由。

①同桌二人说说议议。 ②班内交流:(开始,大家只看到小猴的优点,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看到三个小动物各有所长,都很惹人喜欢)

小猪:憨厚可爱,性格率直,而且是个出色的点心师(能做各种各样的食品)。

小牛:勤劳节俭,做事有打算,还是个很好的保管员(经常把麦子搬出去透风、晒太阳)。 小猴:聪明能干,观察仔细,爱动脑筋。

至此,三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形象已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

三、回顾全文,角色表演

让孩子们根据课文的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演绎。 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定好角色,认真熟悉课文,谈谈自己打算怎样来表演。教师指导:要注意小动物和土地爷爷当时的语言、表情,有些台词和动作要展开想象,自己设计。表演时,要进入角色,演出每个小动物的个性。

第二步:表演。先小组内演练,教师巡回指导,再选几组演得好的孩子戴上头饰上台表演。 第三步:评价。师生共同点评。要求从表情、动作、台词、配合等方面做出综合评价,选出最佳小组和最佳演员。

四、小结

学完这个童话,你懂得了什么?

五、拓展延伸

1教师:学了这个故事后,你一定变得更聪明了。那么,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你那一口袋麦子呢?

2课后续写《三袋麦子新传》。

附:板书设计 29三袋麦子 小猪吃光了憨厚可爱 小牛慢慢吃勤劳节俭 小猴全种下地聪明能干

第12篇:三年级语文上册 三袋麦子 3教案 苏教版

三袋麦子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讲述故事。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练习讲好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各抒已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

2.知道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质。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三袋麦子》(板书:齐读,指导“麦”字上下结构,竖在竖中线上,“子”轻声)

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下面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老师提出的要求:先读课后生字,再读课文,边读边标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A.出示词语。

馒头、憨厚、搬、节俭

防止、拜访、仍

虫蛀、至今

B.自读。

C.细心的同学找找各组加点字有什么共同点?

D.指名读。

三、再读课文。

1.提出要求:把课文读流利,不唱读,不复读

2.学生自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

4.评价,奖励

四、三读课文。

1.同学们能不能自己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弄懂一些词语意思呢?

2.学生自读。

3.交流。

烙饼:在热锅上烫熟的饼,本课指小猪做的小麦面饼。

发霉:指小麦生了霉菌。

虫蛀:被虫咬坏。

麦囤:存放较多粮食的器具。

五、表演朗读。

1.读了这个故事,在小猪、小牛、小猴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呀,为什么?

2.指导口述。

3.戴头饰到讲台边表演边朗读。

六、指导写字。

1.同学们,你们能介绍一下这课中的生字你是怎么记的吗?

2.学生口述。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第13篇:三年级语文上册 三袋麦子 2教案 苏教版

三袋麦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的意思,学会用“ 拜访” 说一句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小猪,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2.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小猪,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作出评价。 教学用具: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拿来了节日礼物——三袋麦子

2.谁来说说,土地爷爷把这三代麦子送给了谁?(贴小动物的头像) 3.小猪、小牛、小猴得到一袋麦子后是怎么做的?(生回答)

小结:我们三个动物朋友各有主意;小猪刚过了年,就把麦子吃光了;小牛很会保存,经常把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小猴是把一口袋麦子全种下了地。

(板书:吃 存 种)

二、学习5---9自然段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一年又过去了,土地爷爷又来拜访我们三位动物朋友。小猪,小牛和小猴会怎么回答?土地爷爷又会说些什么呢?想不想知道?赶快打开书本,读读课文5--9自然段,有疑问的地方打上问号。

1.用“拜访”说一句话。

出示句式:土地爷爷夸(谁)(怎么样)。 2.土地爷爷先来到谁家?指名读。

小猪说了什么?小猪的神情、语气指导。

“不由得舔了舔舌头”谁来表演一下。

假如你是土地爷爷,怎样评价小猪呢?

小结:恩,原先老师认为小猪好吃懒做,没想到在这个故事中,它还会做各种美食,真是个会享受生活的美食家呀!

3.告别了小猪,土地爷爷来到了谁家?指名读。

小牛说了什么?小牛的心理、语气指导。

土地爷爷会怎么夸小牛?

小结:是呀!在土地爷爷眼里小牛是节俭的孩子,这是多么美好的品质啊! 4.接下来该去拜访谁了?

小猴是怎么接待土地爷爷的?齐读。 师:“神秘”是什么意思啊?

生如果感到困难,师点拨:小猴神秘地说:“请跟我来。”土地爷爷知道是什么事吗?土地爷爷会想什么?

是呀!小猴要带我上哪,真让人猜不透,这就叫“神秘”。师生配合表现出神秘

小猴是怎么说的?指导热情、好客、高兴的语气

土地爷爷是怎么表扬小猴的?

小结:能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并种下地,收获更多的麦种.小猴确实有远见,够聪明。

三、多元认同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这三个动物朋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生各抒己见。

师:大家想法不一样,但都有道理.大雪纷飞,又要过年了.有一天土地爷爷也拎着一口袋东西来到你的家里,他说这是聪明的小猴送给你的一口袋麦子.这袋麦子呀,金灿灿,颗粒饱满,你拿到这袋麦子会怎么处理呢? 小结:小朋友都很有主见,有自己的打算,如果懂得学习三个小动物的优点,将他们的方法合起来,就更有头脑啦!

四、迁移拓展提升思想认识。

如果把麦子当钱的话,小猪是个有钱马上花,懂得享受的人;小牛是个有钱慢慢花,善于计划的人;小猴是个用钱去投资做生意,敢于冒险的人。你过年得到了压岁钱,会怎么处理?

师根据回答引导: (1)如果人人用钱不买好吃的,那超市里的好东西卖给谁呀?懂得享受生活,让日子过得美好一点也是对的。

(2)社会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那么多压岁钱一下子花光,也是一种浪费,节俭的品德还是不能忘的。

(3)鼓励将三种方法结合起来。

五、作业超市。

1.当堂完成《一课一练》和《补充习题》中的部分作业。 2.自选题

(1) 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或身边的朋友听. (2)课本剧续演:土地爷爷给你送来了一袋麦子,你会如何处理?可以

3、4个人为一组,排练出来。

第14篇: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三袋麦子说课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今天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

9、三袋麦子__(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小猴则把麦子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表达了同样是一袋麦子,各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中心思想。旨在让学生体悟懂得只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明”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很适合儿童阅读。

结合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提出的三位课程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会读、会认的生字,掌握多音字“磨”“干”的用法,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3.理解课文内涵,能够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体会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懂得只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

由于本课注重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人物情感,从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地读课文。

因为三种小动物在得到麦子后采取了不同的做法,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各抒己见,并在讨论中让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朗诵感悟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比较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一、设疑导入.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一模一样的三袋麦子在三个小动物眼中是一样的吗?从“黄灿灿的麦子、饱满的麦粒、上等的麦种”体会到三个小动物看法不同后,从而进入课文的学习,体会他们得到一袋麦子后的想法,以及不同的看法导致不同的做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他们的体验与感受。

二、从“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是否一样”切入,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等词语来体会三个小动物的不同的处理方式。通过比较,小猴看问题全面,有丰富的劳动经验,做事有远见的优点昭然若揭。

(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三个小动物处理麦子的方式

(1)小猪看到这袋麦子后,有什么表现?(重点突出“开心”、“喊”等词语。) 如何处理这袋麦子的?(重点突出“迫不及待”、“各种各样”等词语) (2)小牛看到麦子后,有哪些想法?(突出小牛的“勤劳节俭”方面的优点) (3)小猴的做法是怎样的?

延伸:这部分内容写的很简单,但实际包含的内容可不少。引导学生想象小猴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才决定把麦子全种下了地?这样,小猴遇事多动脑,为长远利益考虑的优点就完全显现出来了。

(二)放手让学生围绕问题自主探索

土地爷爷一年后的再次拜访,对三个小动物的反应是怎样的?通过“哈哈大笑、点点头、抚摸、高兴”这些词体会土地爷爷对他们的评价是怎样的?从而找出正确的为人处事方法。

(三)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回忆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或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把课文故事完全消化,也为课后习题1“讲述这个故事”奠定基础,虽然没有在课堂进行练习,但也做了“回家讲给父母听”的要求。

三、说一说、写一写:假如,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处理?为什么

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从每只小动物的身上得到启发,都选择了最合理的做法。这个练习,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语言表达得到了提高,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正确的价值取向,自然而然地揭示出本文中心。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三袋麦子

(小猪)——吃光——哈哈大笑 (小牛)——保存——点点头 (小猴)——播种——夸奖

我们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老师的倾听,请老师指正。

第15篇:《三袋麦子》教案

三袋麦子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教师:小朋友,在节日里你们最希望得到谁的什么礼物?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我们来回忆一下故事的内容吧!(课件出示问题)

(1)过年了,土地爷爷给谁送了什么节日礼物?

(2)一年以后,出现了三种完全不同的结果,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 过渡:究竟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呢?今天我们继续来欣赏这个故事。

二、精讲课文,理解感悟 请孩子们自读全文。

(1)要求做到:不加字、不减字、不断句、不重复。

(2)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描述三个小动物不同处理方法的句子和土地爷爷对小动物们的不同态度的句子,进行比较。

(3)描写小猪的句子,用“”画出来,描写小牛的句子用“”画出来,描写小猴的句子用“...”画出来。

课件出示问题

(1)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后,分别觉得这是怎样的麦子,又是怎么想的? (2)比一比,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处理方法有什么不同? (3)比一比,土地爷爷对待三个小动物的做法分别是什么态度?

请孩子们带着这几个问题,再默读全文。 4教师将孩子们的答案进行梳理。

(1)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后,各自觉得这是怎样的麦子,又是怎么想的? 小猪只看到麦子的颜色“黄灿灿”,他想到了“吃”;小牛只看到麦子的颗粒很“饱满”,他想“保存起来慢慢吃”;小 猴觉得这是“上等的麦种”,想到了“种”。 ①怎样的麦子是“上等的麦种”?(颜色黄灿灿,颗粒很饱满等) ②小猴能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说明了什么?

③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他会怎么想呢?(从中体会小猴能认真动脑,考虑问题周到、长远)

(2)比一比,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处理方法有什么不同?

(小猪迅速作成食品“吃光”了;小牛把麦子好好地“保存”起来,“慢慢吃”,一年才吃了一半;小猴把麦子“全种下了地”,经过辛勤的劳动,获得了大丰收)(通过比较,三个小动物的做法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3)比一比,土地爷爷对待三个小动物的做法分别是什么态度?(扣住“哈哈大笑”“夸奖”“兴奋”三个词,体会土地爷爷对三个小动物的做法一个比一个满意)

交流描写小猪的句子。

(1)谁来读读你找到的描写小猪的句子,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描写小猪的句子) (2)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心里会想些什么?(吃)心情怎样?课文里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小猪当时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迫不及待)

(3)“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你们在什么时候也有过迫不及待的情况? (4)你能找一个词语来替换“迫不及待”吗? (5)请你用“迫不及待”说一句话。

(6)他是怎样处理这袋麦子的?结果怎样?(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结果很快就吃光了) (7)小猪的做法,土地爷爷是什么态度?(哈哈大笑)

(8)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小猪?你是从哪里读懂的?你们喜欢这样的小猪吗? (9)揭示小猪的特点。教师:以前老师很讨厌猪,因为它又胖又懒。现在听了这个故事后我不禁对小猪刮目相看,开始喜欢它了,因为他憨厚可爱,还是个美食家,会把麦子磨成面粉,还能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可真能干!

(10)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读一读句子、找一找关键词,认识了一头憨厚老实的小猪,最后通过品读来再次体验小猪憨厚可爱的性格。

过渡:现在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自学描写小牛和小猴的段落。遇到不懂的问题可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自学描写小牛和小猴的部分。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小牛:

①小牛又是怎样处理麦子的?结果呢?

②当土地爷爷了解小牛的想法和做法后,会怎样夸奖小牛呢? ③你从小牛身上发现了哪些优点?(勤劳、节俭、有打算) 小猴:

①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他会怎么做呢?(种下地)

②你从小猴身上发现了什么优点?(看来小猴不仅聪明,还很有远见) ③土地爷爷是怎样评价小牛和小猴的? (2)汇报:

(3)小结:虽然三个小动物对麦子有不同的想法和处理方式,但它们的心情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非常开心。

(4)指导朗读:现在,让我们来扮演一下课文里的小牛和小猴,读出他们当时开心的样子来!好吗?(抽生进行角色朗读,并进行评价)

土地爷爷认为谁的做法最好?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高兴)

思考:在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请说出理由。小猪:憨厚可爱,性格率直,而且能做各种各样的食品。

小牛:勤劳节俭,做事有打算,还是个很好的保管员(经常把麦子搬出去透风、晒太阳)。 小猴:聪明能干,观察仔细,爱动脑筋。

至此,三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形象已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

三、回顾全文,角色表演

让孩子们根据课文的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演绎。 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定好角色,认真熟悉课文,谈谈自己打算怎样来表演。教师指导:要注意小动物和土地爷爷当时的语言、表情,有些台词和动作要展开想象,自己设计。表演时,要进入角色,演出每个小动物的个性。

第二步:表演。先小组内演练,教师巡回指导,再选几组演得好的孩子戴上头饰上台表演。 第三步:评价。师生共同点评。要求从表情、动作、台词、配合等方面做出综合评价,选出“最佳小组”和“最佳演员”。

四、小结

学完这个童话,你懂得了什么?

五、拓展延伸

教师:学了这个故事后,你一定变得更聪明了。那么,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你那一口袋麦子呢?

板书设计 三袋麦子

小猪——吃光了——憨厚可爱 小牛——慢慢吃——勤劳节俭 小猴——全种下地——聪明能干

第16篇:《三袋麦子》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精读5至9自然段。

2、能讲述这个故事,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读词语:

(1) 出示:

烙饼 麦子 憨厚 麦囤 虫蛀

(2) 指名读

2、听写生字词

3、指名口述课文的第一部分。

二、精读第二部分

1、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这部分课文,学生边听边完成练习。

土地爷爷夸---------(谁)-----------------(怎么样)

讨论并理解有关语句:“舔了舔舌头”、“节俭”、“满满的”等。

(板书:憨厚 节俭 聪明能干)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部分全是人物对话,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上下

文想一想每个人说话时是什么语气,说话时的心情怎样,该怎样读才正确?

同桌分角色读,互相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地方。

指名分角色读,其他同学听后纠正。

教师范读难点:小猪回答土地爷爷的话。

同桌再分角色练读。

3、指导口述这部分内容。

(1) 看板书,自己练习。

(2) 指名口述,其他同学纠正口述中的毛病。

(3) 学生练习口述,同桌分角色口述。

(4) 指名学生带头饰到讲台前边表演边口述。

三、总结全文

1、指名学生口述全文。

2、讨论:小猪、小牛、小猴在处理得到的三袋麦子上,谁的做法好?为什么?

3、教师小结:

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叫憨厚,什么叫节俭。什么叫聪明能干,受到了教育。小猴富有创造性的做法,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对我们启发很大,今后我们要向小猴学习。

四、学生作业

课堂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迫( ) 麦( ) 防( )

泊( ) 表( ) 访( )

仍( ) 俭( ) 保( )

扔( ) 脸( ) 宝( )

2、照样子写词。

黄灿灿 ( ) ( ) ( )

舔了舔 ( ) ( ) ( )

3、写近义词。

节俭( ) 回味( ) 开心( )

防止( ) 拜访( ) 感谢( )

4、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礼物 ( )的麦子

( )的食品 ( )的麦种

( )的样子 ( )的麦粒

5、把成语补充完整。

硕( )仅( ) 叶( )归( )

( )不( )待 各( )各( )

回家作业

1、抄写词语。

2、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附板书:

三袋麦子

小猪——吃光了——憨厚

小牛——保 存——节俭

小猴——全种下了地——聪明能干

第17篇:麦子优美散文

六月,和我一样胸怀理想的麦子闷头生长。它们高高举起叶片,每一片阳光都不肯浪费。

七月,麦子们低下头来,等待收割。我听到它们喘息未定,麦田里溽热潮湿,麦子的身上也蒸腾着运动后的湿热气息。它们看见等待它们的又一场脱胎换骨。

麦捆在场上堆起高高的垛。戴着草帽的男人和女人抛接麦捆的样子一半像是在劳动,一半像是在享受和游戏。他们熟练而精准的抛接就像是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在配合。被抛起和接住的麦捆,像被抛起和接住的婴儿。

割净的麦田里,田鼠一家站起身四处张望,在考察到底把家搬到哪个麦垛里。

七八月看巧云。多少巧云的怀里抱着危如累卵的雨。

云张狂地翻卷出各种巨大而凶恶的样子,把什么都放不到眼里的架势。前一分钟它还在前面几个庄子的头上,后一分钟已经跑过了后一个庄子。咯叭一声,麦垛上的女人和麦垛下的男人都感觉头上被什么人狠狠地拍了一记,挨了拍以后又自然而然地一蹲,黄豆大的雨噼里啪啦就湿热地洒下来。

再过三分钟,云跑远了,场上白亮一片,空气中飘浮着被雨水打湿了的暴躁气。气味最烈的地方是麦垛旁边的一棵桩子一样的杨树,那个在男人女人头上拍了一记的雷,把这棵树从中间撕毛潦草地一劈为二。

挂着雨水的麦子一阵恍惚。

懒汉的田里,躲过了干热风,躲过了冰雹的麦子,毁在了连阴雨的手里。一个星期过去,麦穗上长出了新的麦苗,让人失笑地绿。一向有理声高的懒汉尴尬地站着,手里拿个什么都不是,听女人又哭又骂。一场酒或者一场麻将,就硬硬地误了一季麦子。

媳妇男人们每天看一眼西天边的云是黑是红。晚霞不出门,朝霞行千里。

太阳最暴的中午,驴马骡子在麦场上拖着石磙子一圈一圈耐心地轧。麦粒从麦稃里簌簌地落下去,桀骜的麦秆在反复的锻炼教育下终于变成了农民此时想要的驯顺。它们被叉开,麦粒和麦稃堆在一起,等待一阵风。在风里,骨头轻的东西撒着欢跑到了高处远处。水淘出了沙里的金子,漂走了牛粪;风淘出了麦衣里的麦子,吹走了糠秕。

麦子们晾在晒场上,在细小整齐的鱼鳞云下面均匀地摊薄。被精心犁划出的垄沟像被女人刚刚梳好的长发。女人专注地干自己手里的一点针线,只是偶尔抬起头看一看麦子。麻雀们在树上面对这么多不属于自己的麦子,讨论一阵沉默一阵,考虑到女人旁边丢着的一个石兜,一直拿不定主意到底要不要下去吃它几粒。

空气干爽,麦子们身体里的水分渐渐晒干。这么好的太阳,晒得它们一阵一阵迷糊。那么多麦子都在享受这迷糊。

第18篇:《三袋麦子》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9、三袋麦子》

昭通市实验小学

张梦琪

一、教材分析

《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他们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他们三个并做出了不一样的评价。课文的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明,很适合儿童分角色朗读,创造性表演。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讲述故事。

2、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各抒已见,知道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质。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重点:

品析重点词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知道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质。

四、教学难点:

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各抒已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五、课时: 1课时

六、课前准备:PPT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 学前铺垫(10分钟)

(1) 课前游戏。

我说你猜,我说一句台词,你们来说说出自哪个童话剧! A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小兔乖乖》

B魔镜呀,魔镜呀,请你告诉我谁是世界上最美的女孩?——《白雪公主》 C我一定会回来的——《喜洋洋与灰太狼》 (2) 揭示课题。

是啊,一篇优秀的童话故事,读后,总有一些东西会印在你的脑海里,可能是一个人物,可能是一句话,也可能是一幅插图。

今天张老师也给大家带来的一个童话故事,来,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讲解生字“麦”:注意下半部分要与“表”区分开。

齐读课题《三袋麦子》。

(3)你知道什么是麦子吗?(一种常见农作物,我们平常吃的馒头、面条就使用麦子磨成的面粉制作成的) (4)质疑问题

课前预习这篇课文,你们有哪些问题要提出来相互交流的吗? ( 以小组为单位来汇报)预设:问: (1)课文讲了谁和谁发生的一件事?

(2) 小猪,小牛、小猴眼中的小麦是什么样的?

( 3 )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而他们是怎样处理土地公公给的麦子的?

(4)一年后,土地公公是如何评价小猪、小牛和小猴的?

出示课件(集体读)

(二)自主探究(10分钟)

过渡:精彩的故事吸引着我们的眼球,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吧!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然后根据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探究!(老师到各小组引导,共同探究。)

探究指导„„出示课件

(1)课文讲了谁和谁发生的一件事?结合课题说一说。

(2)读课文,思考:小猪,小牛,小猴眼中的小麦是什么样的?圈出有关词句有感情地读。

(3)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而他们是怎样处理土地公公给的麦子的? 用直线划出词句细细品读。

(4)一年后,土地公公是如何评价小猪、小牛和小猴的?用波浪线划出有关词句有表演读

(三)合作展示(15分钟)

过渡:用我们的眼来看,让我们的耳去听,拿我们的笔来写,孩子们,一起来交流我们的合作成果。

合作展示一:

课文讲了谁和谁发生的一件事?结合课题,个别汇报。

出示课件: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他们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他们三个,并做出了不一样的评价

板书(小猪 小牛

小猴)

合作展示二:

1、师:小猪眼中的麦子是什么样的?生:黄灿灿的

师:黄灿灿是什么意思?生:金黄金黄的!师:多诱人的麦子呀,这时,小猪的眼前一亮,开心地喊起来,他开心什么?生:因为有好吃的,比如说:包子、饺子面条了!所以他才会高兴地叫起来:“太棒了!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

请你们想想自己高兴的时候,带着开心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开始。 出示课件:

A、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开心地喊道:“太棒了!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

2、离开了这只小馋猪,我们再去小牛家逛逛,小牛眼中的麦子是什么样的?生:饱满的麦粒。啊,小牛看的多仔细啊,一粒粒都那么饱满,来,让我们也捧起麦子看看,体会小牛仔细观察的感觉,轻轻地读,慢慢地体会,边读边做动作! 出示课件: B、小牛捧起饱满的麦粒,看了又看,心想:多好的麦子呀,我要先把他保存起来,等家里的草料和杂粮吃完了,再慢慢吃这好东西。

从这里可以看出小牛做事不着急,先先思考再决定很值得我们学习哟。

3、小猴呢?小猴眼中的麦子又是什么样的?生 :上等的麦种。师:同学们,这“上等的麦种”是怎样的麦种啊,你们能换个词说说吗?生:最好的!百里挑一的!不仅颜色金黄,还非常的饱满。说的多好啊,小猴眼中的麦子又该怎样读呢,请同学们带上动作,夸夸这一袋“上等的麦种”

出示课件: C、小猴呢,他觉的面前的这袋麦子是上等的麦种,便把一口袋麦子全种下了地。

4、总结:是呀,面对这样一袋麦子,小猪,小牛和小猴有自己不同的处理方式(找一找,读一读)

5、小猪:这里有一个词-“迫不及待”? 知道它的意思吗?(急迫得不能等待)是啊!这么好的,麦子做成的白面馒头和烙饼肯定香极了,所以小猪急着不得了,不能再等待了,赶紧把它们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

6、小牛:“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

这里可以看到小牛很勤奋很有经验。

(进行板书

吃光

保存

种下地) 读书其实就是这样,能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就是进步。 合作展示三:

一年后,土地爷爷又给了他们不同的评价,你们在文中找到了答案了吗?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结合板书(哈哈大笑

点点头

夸奖)你们能不能试着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

1、他先到小猪家,小猪说:“感谢您去年送给我那袋麦子,让我吃到了最好的东西.”说着,不由得舔了舔嘴唇。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表演读)

你觉得小猪怎样?(憨厚可爱)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他不由得舔了舔舌头。”小猪在舔嘴唇的时候在想些什么?你们看小猪的快乐多简单啊,有东西吃的时候很快乐,东西虽然吃完了,但沉浸在回味中的他还是如此快乐,如此可爱!你能模仿一下他那憨厚可爱的表情吗?他说的话也特别憨厚可爱啊,谁来读一读?要是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2、告别了小猪,土地爷爷来到小牛家。小牛告诉老人:“去年您送我的麦子至今还没吃完呢。”小牛抱出那只口袋,里面仍有半袋麦子。老人点点头。

你觉得小牛怎样?真的是很会计划很会过日子 有人注意到土地爷爷对小牛的评价了吗?(从点点头也能看出土地爷爷对小牛这样勤俭节约的做法他是满意的。)

3、土地爷爷又来到小猴家。谈起去年的那口袋麦子,小猴拉着老人的手,神秘地说:“请跟我来。”土地爷爷跟小猴到里屋一看,啊,麦囤里堆得满满的。小猴说:“我把麦子种下了地,这都是我的收获。您带一些回家吧。”老人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干!”

想想这一年中,小猴把麦子种下了地后,还会做了些什么才有了今天的收获?(劳动,辛勤的劳动。)

而土地爷爷也情不自禁地夸奖道——(引读)

是啊,小猴这么聪明能干,土地爷爷很激动很开心啊!发现没有,土地爷爷对谁的做法最满意啊?

4、文中小动物可爱极了,我们来分角色来读读他们的话。进行分角色读

(四)巩固内化(5分钟)

过渡:课文学到这儿,你们对小猪、小牛和小猴一定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吧?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说说你喜欢的原因。不过,在写之前,请同学们先完成一项广告公司委托我们的推贤任务 出示课件:推贤榜

1、天宫的粮仓少了一个保管员, 你推荐(

2、天宫的食堂需要面点大厨师, 你觉得谁最合适(

3、你是天宫长远发展部门领导, 想选个规划师,你选(

过渡:我们一起来写吧 出示课件:巩固内化

三个小动物各有可爱之处、可取之处,小猪、小牛和小猴,你最喜欢谁的?为什么?写下你喜欢的原因。

出示课件:作业超市

1、如果土地爷爷给你一袋小麦,你会怎么做。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袋麦子

小猪

小牛

小猴 处理

吃光

保存起来

种下地 评价

哈哈大笑

点点头

夸奖 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逐渐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教学中,教师注意捕捉探究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发现。

2、注重培养学生语感。抓住了对小猪、小牛、小猴语言、动作描写的语句,运用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悟情。

3、注重启发式教学,提出问题与学生交流。如让学生说说土地爷爷对三个小动物的反应与评价有什么不同?说说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为什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应该是不难的。小猴、小牛、小猪三种不同的处理办法,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或人生态度),显得都有些不近情理。所以在教学种,我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种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

15388702111

第19篇:三袋麦子教案

《三袋麦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

(2) 分角色朗读课文。赛读,齐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 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猪、小牛、小猴处理麦子的不同方式,懂得谁的做法好,体会它们美好的品质。懂得做事要从长远考虑,要有远见。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三个小动物的美好品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过年了你们最希望得到什么礼物?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大家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2、过年了,土地爷爷送给(谁)送(什么)节日礼物?

二、精讲课文(1——4)自然段 今天我们继续欣赏这个故事。

1、请小朋友把书打开,默读1——4自然段。

(1)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是一模一样的吗? (一样)

可小动物们看到的一样呀? (2)有什么不同?

2、(1)小猪收到礼物时,心情怎样?请你用开心的语气朗读小猪的话。

(2)小猪是这样说的,他又是怎样做呢?(书:吃)

(3)故事中用了两个成语分别来描写小猪吃的心情和方式,你能找出来吗?(迫不及待、各种各样)

(4)请你用“迫不及待”说一句话。

(5)揭示小猪的特点。原先老师不喜欢猪,它又胖又懒。听了这个故事我不禁对小猪刮目相看,开始喜欢它了,知道为什么吗?(憨厚可爱、美食家)

(6)指导朗读:这样的小猪你喜欢吗?让我们用喜欢的语气朗读第二自然段,要让听课的老师都陶醉在各种各样的美食之中,迫不及待地想尝一尝小猪的手艺。

3、小牛又是怎样处理麦子的?

4、你从小牛身上发现了哪些优点?(勤劳、节俭、有打算)

5、(1)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他会怎么做呢?(种) 为什么要种?

(2)你从小候身上发现了什么优点?(看来小猴不仅聪明能干,还很有远见。)

6、比一比,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处理方法有什么不同? 小猪→ 黄灿灿→吃

小牛→ 饱满→ 保存起来慢慢吃 小猴→上等的麦种→ 种

7、指导朗读

三、自学课文(5——9)自然段

过渡:三个小动物用自己的方式处理了土地爷爷送的麦子,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了,结果如何呢?请小朋友带着这样三个问题自学课文。 出示问题:

(1)、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

(2)、土地爷爷对谁的做法最满意?为什么? (3)、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1、带着问题自读6-9自然段。Ppt出示 (1)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

(2)土地爷爷认为谁的做法最好?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书:兴奋)

你是怎样理解“兴奋”的?请你用兴奋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3)土地爷爷是怎样评价小猪、小牛的?

2、合作交流,完成表格。

3、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4、推贤榜

(1)、天宫的粮仓少了一个保管员,你推荐( 小牛) (2)、天宫的食堂需要面点大厨师,你觉得谁最合适(小猪)

(3)、你是天宫长远发展部门领导,想选个规划师,你选(小猴)

四、总结全文

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每人一袋麦子,可是谁吃到的麦子最多?为什么?

(懂得做事要从长远考虑,要有远见。)

五、拓展延伸。

议一议:如果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处理?

六、作业

大家盼望已久的春节快到啦!许多小朋友在这段时间能够收到不少的压岁钱,那时侯真是“财源滚滚 啊!当你收到这些钱时,你打算如何处理呢?

板书设计: 9 三袋麦子 小猪 吃光 憨厚可爱 小牛 保存 勤劳节俭

小猴 种下 聪明能干

第20篇:教案三袋麦子

9 三袋麦子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涵,能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体会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猪、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及其意义。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三袋麦子是--------过年时,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的节日礼物。收到这袋麦子时三只小动物是怎么处理这袋麦子的呢?读读2-4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自读2-4自然段

交流

A 小猪收到礼物时,心情怎样?把你开心的心情喊出来。

小猪是如此开心,它又是怎样做的呢?

板书:吃

你能找个词语替换“迫不及待”吗?(急切)读出急切的心情。

“各种各样的食品”你觉得有哪些食品?(馒头、烙饼、烧饼„„)

呀!小猪可真是——厨艺精湛、专业的糕点师„„

指导朗读:这样的小猪你喜欢吗?让我们用喜欢的语气朗读第二自然段,要让听课的老师都陶醉在各种各样的美食之中,迫不及待地想尝一尝小猪的手艺。

B 小牛又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读第三自然段

这样的小牛让你觉得——勤俭节约 C小猴呢?自己读读这段话。

联系上面两个自然段,想想什么样的麦子是“上等的麦种”

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是一模一样的,可是为什么只有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

(有远见,有经验)

你从小猴身上发现了什么优点?

过渡:三个小动物用自己的方式处理了土地爷爷送的麦子,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再次来访了,他对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是怎样看待的呢?

2、自由读6-9自然段

出示:土地爷爷夸(谁)(怎么样)

A 指名读第6自然段,来到小猪家,土地爷爷什么表现?他哈哈大笑心里夸小猪—憨厚可爱

你能读出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吗? 指读,齐读

B小组读第7自然段,当土地爷爷看到小牛还有半口袋麦子时,他点点头,心里在夸小牛——勤俭节约

C小猴把麦子全种下了地,结果如何呢?

齐读

8、9自然段。谁来表演下小猴神秘的样子?(设想:你拿出100分的试卷藏在身后„„或是你独自做了一桌美味的饭菜,你会神秘地说„„)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自豪、喜悦) 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小猴说的话。

看着那满满一囤的麦子,老人——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干!”

板书:聪明能干

3、小结

三个小动物对麦子处理的方法各不相同,你知道土地爷爷最喜欢谁的处理方法?从哪儿看出来的?

三个小动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分角色朗读

四、拓展延伸

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可谁吃到的麦子最多?如果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做?

总结:同一袋麦子,因为不同的处理方式而得到不同的结果,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每到春节时,同学们都会收到许多压岁钱,你都是怎样处理这些压岁钱的呢?请把自己的想法或做法写出来。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文章通过描述小猪、小牛、小猴三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不同态度,告诉孩子们做事要有勤奋的精神和长远的考虑。文章情节十分简单,但其中蕴涵的道理是学生感悟的难点,面对文中小动物迥然不同的个性,学生往往只看到小猴的优点。因此我在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从三个小动物各自的做法中体会它们性格特点。在教学中我有意引导: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访了,结果如何呢?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土地爷爷对他们的处理方式分别是什么态度?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以自己所得与同学相互交流,带问题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相互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一举两得。最后,我在学生熟悉文章的基础上让他们思考:三个动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如果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处理?由此让学生展开讨论对麦子的处理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让学生放开想象翅膀,拓展延伸。

三年级收麦子范文
《三年级收麦子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