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英语观评课报告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1-17 15:04:0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观评课报告

关于文言文教学的一些看法

在本次研修听评课中,我所观评的六节课中有四节课是学习的文言文一节学习的诗歌。因此,想在这里谈一下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一些看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们对文言文的讲授,往往就是“满堂灌”。长期以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每一篇文言文都要逐字逐句的串讲,力求详尽透彻,生怕学生不能理解,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将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可言。其结果就是学生课上听得懂,课后忘得精光。学生的文言理解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探寻一些更为行之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模式,让我们的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到文言文中去,读懂古文,爱上古文。在观课之后要教好文言文,我认为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认真去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且乐此不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教法的灵活多变上下功夫。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就告诉我们要想吸引学生,必须有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语,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语的设计多种多样,可以是故事式,也可以是悬念式,还可以是背景式、诗歌式等。导语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文言文这种相对枯燥的文章教学,更要重视导语的设计。赵老师在讲解《鸿门宴》时运用讲历史故事的方式,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刘老师在《井陉之战》上课开始部分则运用卡通形象图片作为链接图案,让学生进行选择回答问题的方法就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很好的例子。这些都是比较成功的教学方法。

二、多媒体的运用。现代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成了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直观、多样而形象的展示方式,高效便捷的使用方法,无疑给课堂注入了新的力量。设计一份好的课件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原因之一。我所观评四节文言文教学课在课件部分都是下了功夫,无论是从导入,还是文言文知识的讲解,还是写作手法、人物形象的分析上,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因课施教,因材施教。所谓因课施教,就是不同课文运用不同讲解方式,我所观评的四课恰巧都是以人物形象为主的文章,各位老师根据文章特点的不同,从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对人物的形象进行了分析。也有一些文言文是以叙事写景抒情为主,例如《滕王阁序》,在讲解这篇课文时就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美景,体会作者情感。因课施教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一篇课文不同部分采用不同方法,还是以《滕王阁序》为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主要要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景。而“四美具,二难并”一句则要让学生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材施教大家都很熟悉,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来进行教学,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问题设置上要有梯度。《井陉之战》在复习问题的设置上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四、注重阅读、朗读。要想熟悉文章内容,必须先读懂文章,所以说阅读十分重要。只有在熟读文章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阅读之后还要朗读,朗读是我国的语文传统教法。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朗读是教好文言文最重要的教学形式之一,是提高语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定要重视朗读,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渐渐进入诗文所创造的意境,加深对句意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受到审美的教育,陶冶情操,同时也有利于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我所观评的课文均采用了这种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获得了良好效果。

以上便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在新学期,我能够找到好的方法,让学生爱上文言文。

推荐第2篇:英语观课报告

英语观课报告

此次研修,我有幸聆听了李翠荣老师讲的一节生动活泼的英语课,听后收获很大,收益匪浅。本节英语课充分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重点突出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这节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受。

一、情景教学

这节课充分利用英语教学本身的真实情景进行教学。找一个切入点,合情合理,水到渠成。在情景中理解语言知识和内容能使难点化易,在情景中讲解语言知识能突出重点难点;在情景中进行操练能提高学生实践的量和质。课文内容通过导读,清晰易记,能加速理解、记忆和交际的进程。在情景中对话交际能促进思维的条理化、逻辑顺序化,有利于提高口头理解和表达的正确性和流利性。

二、游戏运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游戏,可以大大减轻学生学习的 负担,真正保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的英语学习具有活泼 性,生动性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李老师在课堂上使用的小游戏让人耳目一新。例如手心手背游戏,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听讲的好习惯,还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举两得。

三、激励方式

听课时我特别注意了李老师不同的调动孩子的方式。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非常重要:

1、只要孩子积极回答了问题,应对其进行鼓励。OK, Very good, Wonderful, Well done, 这些表扬鼓励的话语在课堂上要随处可见,并且多数

老师对回答对问题的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奖励,这也极大的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2、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怎样保持下去也很重要。老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清楚明确,难易适中。只有孩子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孩子会无从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这都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四、教学设计

李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她以教学图片为切入点,且由简入难,由点到面。边学边巩固,以多种方式练习所学单词。她的课堂教学重点很明显,课堂教学落到了实处。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改革就要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当前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钻研 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 ,认真备课,研究教学方法,课前制定出 切实可行的 教案。

3、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4、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推荐第3篇:英语观课报告

英语观课报告

本次观课学习我有三大方面的收获:

一、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二、教师基本功的扎实训练。

三、如何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

一、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1.把单词学习融入到句中去巩固学习

在学习单词时不再单独去学习生词,而是把它放入到具体的语境中去学习,如放在句子中去学习,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了单词的意义,而且明白了单词的正确合理运用。 2.

在掌握语音时也可动用孩子们的肢体语言 3.

师生间的传递式提问

老师提问学生A回答问题或进行句型操练时,A回答过后,再由A提问B,依次类推,调节了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

4.

教学内容的灵活调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对其进行合理整合,调整其顺序,不一定要死搬教学大纲之要求,只要该讲的内容讲了,该强调的强调了即可,也就是说教师敢于向教参说“NO”。

二、

教师基本功的扎实训练

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的关系,我们不仅要把内容讲完,还要让学生有直观的理解,因此我们就要学会运用简笔画,几笔下去,学生就知道老师要表达什么意思了,还有在强化句型训练时简笔画也显得事半功倍。

三、

教材的合理、巧妙整合 1.整合的概念。

对教材的内容顺序、多少进行再次整理综合,如老师可以安排如何导入新知识,把单词放入到文中或语境中学习。 2.整合课程的原因。

由于地域性的不同,每周教学节数的限制(如在许多小学英语每周就三节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对有些内容进行合理取舍或综合。 2.如何创造性的整合

就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明了全书的大目标,各课的小目标,备课不仅要备学生,而且要结合自己的以验,给孩子一个整体输入的语境或环节,给学生英语语篇的概念。 我看完她的课后,我们要做的是学习他们这种采取各种方式把学生培养成素质教育下的真正人材,而不是应试教育下的机器。”

推荐第4篇:英语观课报告

2017观课报告

本次研修观看了四节优秀的课程,作为一名年轻的英语老师,这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和自我提高的机会,每位教师都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现把观课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总结如下:

一、基本成绩。

1、在英语课堂上,这四节课基本上呈现了自如的对话过程。在课堂上,能看到师生开心的笑脸,在交流中学习到了知识的重难点。比如说,在訾亮老师的听说课上,老师呈现了图片,“What can she do?”学生自然地回答:“She can dance.”老师紧接着“What is she doing?” 学生“She is dancing.” 老师与学生的配合流畅自然。姜振宏老师的复习课上,老师通过视频呈现的方式,提出问题,Which lyrics do you like best? 自然而然的引出宾语从句,过渡到教学过程的下一阶段。

2、大部分老师重难点把握准确,解读教材得当,并且在备课过程中注意到学生易错、易混或模糊的地方,并且在课堂上进行了重点强化。在杨超群老师的阅读课上,在预习阶段,对学生易错的单词老师着重强调,并且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多次体现,加深学生的记忆。在史修莹老师的听说课上,对于peel这个单词,老师多次强调,并且加上动作,使学生能够记得牢。

3、教学环节方面,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使知识的呈现富有新鲜感。在姜振宏老师的复习课上,老师呈现歌曲“As long as you love me”使学生找出里面的歌词“I don\'t care who you are, where you are from and what you did as long as you love me.”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宾语从句。接着,通过句子的呈现,让学生总结宾语从句的规律,由易到难,帮助学生牢记。

4、老师能够熟练的使用多媒体,使其成为课堂的有效辅助手段。比如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的辅助,使课堂能够流利有效的进行下去,既节省了时间,又增加了课堂的有趣性。

二、存在的问题。

1、时间的分配不合理,缺少内化的时间。大多数老师的课堂是输入时间多,输出时间少,所以在课堂的前一阶段老师花费的时间较多,到了拓展阶段时间就所剩无几了,知识得不到有效地内化和运用。比如史修莹老师的听说课,在单词的学习上花费的时间较多,所以在后面学生练习口语的阶段时间就较为紧张;在杨超群老师的阅读课上,略读花费的时间过多,导致后面的拓展方面时间不充足。

2、师生思维互动少,老师总是迫不及待的说出“正确答案”。大多数教师还是喜欢“我说你听,我教你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不顾及学生的探究过程。

3、在英语课堂中,有些老师使用汉语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英语思维的发展;老师在口语,肢体书写等方面有着随意的姿态,不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基本建议。

1、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老师们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注学情,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客观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尝试更好的教学方法,不固步自封,不唯优秀是从。在教学过程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不要一味去模仿优秀教师的教案,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吸收优秀教师的教案精华,只能顺着别人的思路走,往往是欲速则不达。

通过这次观课,我开阔了眼界,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紧迫感,认识到了自己意识上的局限,同时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如何让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设计能够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怎样让学生喜欢上英语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能拉近与优秀教师的距离,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不断取得进步。

推荐第5篇:英语观课报告

英语观课报告

本次观课学习我有三大方面的收获:

一、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二、教师基本功的扎实训练。

三、如何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

一、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1.把单词学习融入到句中去巩固学习

在学习单词时不再单独去学习生词,而是把它放入到具体的语境中去学习,如放在句子中去学习,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了单词的意义,而且明白了单词的正确合理运用。

2.

在掌握语音时也可动用孩子们的肢体语言 3.

师生间的传递式提问

老师提问学生A回答问题或进行句型操练时,A回答过后,再由A提问B,依次类推,调节了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

4.

教学内容的灵活调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对其进行合理整合,调整其顺序,不一定要死搬教学大纲之要求,只要该讲的内容讲了,该强调的强调了即可,也就是说教师敢于向教参说“NO”。

二、

教师基本功的扎实训练

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的关系,我们不仅要把内容讲完,还要让学生有直观的理解,因此我们就要学会运用简笔画,几笔下去,学生就知道老师要表达什么意思了,还有在强化句型训练时简笔画也显得事半功倍。

三、教材的合理、巧妙整合

1.整合的概念。对教材的内容顺序、多少进行再次整理综合,如老师可以安排如何导入新知识,把单词放入到文中或语境中学习。 2.整合课程的原因。由于地域性的不同,每周教学节数的限制(如在许多小学英语每周就三节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对有些内容进行合理取舍或综合。

3.如何创造性的整合就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明了全书的大目标,各课的小目标,备课不仅要备学生,而且要结合自己的以验,给孩子一个整体输入的语境或环节,给学生英语语篇的概念。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边学习边实践,深化改革,持续创新,努力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学生英语综合表达能力。学无止境,在学习中不断前进。

这段时间的研修中,我听了几位老师的英语课,觉得自己又收获了不少。他们的课堂都很精彩,教学设计巧妙、安排合理、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师生关系和谐,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具体对王朝老师这节课说一说我的个人体会,不当之处,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

王老师的课是一节阅读课。反思我的日常阅读教学,我把阅读课的侧重点放在看文章做题目上。注重知识的讲解忽略方法的传授。听了王朝老师的《Usman\'s books》,我更深刻的认识到,我们的任务是要激发并保存学生的阅读兴趣,渗透阅读方法,使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策略,从而达到学生爱读、会读、高效读的目的。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习的最好刺激力量仍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重视变换多种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才能,增强了自信心,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现实教学中,许多学生因为怕出错、不自信而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而王老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能不断地鼓励学生,给学生以勇气。以无私的爱心、童心去包容学生,用甜甜的微笑面对学生,为学生创造了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最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课堂安全感。

我很喜欢Jigsaw Reading这一环节的设计,看得出来学生对Jigsaw 这种拼图游戏,也很感兴趣,因此也产生了很好的课堂效果。这个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分析推理能力及动手能力而且让学生乐于表达自然流畅的英语口语,展示自己。本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力量。王老师的课堂有节奏,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每一次都有新的变化,那些英语句型在她的传授中变得有感情,有个性,有力量,并不像普通的阅读课那样因做题而变得沉闷,枯燥。这正是因为王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贯彻语言的实际功效。即: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总之,王老师的这节英语阅读课设计出了优化有效的语篇阅读教学模式,很好地体现当代英语教学的特点,是一次很好的示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不断学习优秀老师的先进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谢谢!

张雨沙

通过这次听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这4节优质课的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多采用小组竞赛的模式或创造一个语境,让学生展开联想,激起了同学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平时我们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够好。因此,听课时我特别注意了各地老师不同的调动学生的方式。课题的引入与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是课程设计的重点,各地老师都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并充分利用英语教学本身的真实情景进行教学。诸如,采用实物、录音、身体语言、电脑、多媒体以及利用英语本身和上下文创设情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交际活动。这些教学手段的选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保证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怎样保持下去也很重要。老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要求非常清楚明确,难易适中。只有当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学生会无从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这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各授课教师很好的把握了这个尺度,在保证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有效的引导了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参与英语教学,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二、注重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语言源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各地教师为学生创造了全面开放的英语学习环境,而其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具体体现在能贯彻多信息、快节奏、高密度和勤反复的原则上。首先,教师通过真实的或创设的情景使学生理解所学的新的语言知识,再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技能训练和交际活动巩固所学语言知识,并使语言知识转化成技能,然后在新的情景中通过对子和小组活动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达到掌握听说读写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目的。比如:生动活泼的教室环境,提高氛围;别出心裁的组织教学,唤起学生的注意;丰富多样的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兴趣;逼真的情景教学,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听说领先,书写跟上;多元化的作业,引导学生实践;真诚实效的辅导,促进每个学生的指导;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多渠道地给学生提供英语信息源和大量的信息,拓宽视野,从而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

三、注重课堂渗透德育教育。

我们不仅是一位英语老师,还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各授课教师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更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注意发展情意和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态度、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项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既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又能培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多用英语OK,Very good.Wonderful.excellent等激励性语言,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使他们怀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英语的活动中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并能在课堂结束时利用作业、调查报告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升华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效果突出明显。

四、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在这几天的听课中我发现优秀的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1、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才能保证学生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

2、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4、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作为后盾,词汇丰富,课堂充实。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与他们的差距。同时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怎样让学生更喜欢上英语课?怎样培养孩子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这些问题值得自己去用心体会,仔细琢磨,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在教学中逐渐摸索,学中用,用中学,一定能拉近距离,不断进步。

推荐第6篇:英语观课报告

小学英语观课报告

暑期研修又如约而至,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几位老师的优质课容量大、节奏快、效率高,每位老师都有自己不同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和精湛的教学技术精彩的呈现在了课堂上。他们流利的英语口语、现代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完各位老师的课堂实录,我深深感觉到每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并借鉴的东西。

首先,这三位老师的课给人的总体感觉就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扎实,口语自然流畅,语音纯正,多媒体使用技术熟练,教态亲切,语气神态充满自信和激情,驾驭课堂能力强。

(一)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是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这些老师能力很强。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应该说这些老师上的课基本上遵循了新课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改变了过去“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根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设计了大量问答、叙述、表演、讨论等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索的学习态度,同时十分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互助、关心和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个体差异,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重视了语言情景的创设和利用。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语言情景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些老师充分利用图片、多媒体课件以及身体语言创设了比较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并利用情景讲解语言知识,进行技能训练,使教学内容既简洁清晰,又形象生动。

(三)突出了扎实灵活的语言操练。这些老师从课文的整体着眼,通过情景并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操练新词语和新句型。在操练过程中尽可能地使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紧密联系、有机结合,尽可能地使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并努力做到目的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形式活泼,还充分注意了训练的速度、节奏和密度。

(四)强调了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英语课程的一项主要任务。在这些课中,各位老师坚持做到以语言内容和语言功能为主,以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为辅,使内容和形式、功能和结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这些老师由于运用了比较多的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课件,节约了讲解的时间,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的主动性。

通过这次学习我感觉最大的三点体会是:

1、要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程度,关键在于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对教材理解透彻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且还要备学生。公开课由于大多是陌生的学生,不了解他们的情况,而我们平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朝这个方向努力。只有了解了学生这方面,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更有效地训练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是新标准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多采用小组竞赛的模式或创造一个语境,让学生展开联想,这不仅能激起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平时在这一方面自己做得不够好。

3、对英语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英语课以语言为对象,强调以任务入手,放眼看周围世界,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这个就是知识点。我通过此次学习之后,明确了英语课最终的落脚点是不仅仅在知识上,还要能解决将来在工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最终让孩子通过学习英语来达到交流的目的,以此为最终目标。

通过学习与交流,我深刻感受到转变观念不能只停留在认识上,更应该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取得实效;通过学习与交流,使我知道应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丰富有趣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提供行之有效的教学媒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使

1 每一位学生学有所获,得到较好的发展;通过学习与交流,还使我学到了一些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了专业技能,同时,也增强了自己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能力。

看完各位老师的课堂实录,我更深切的体会到“英语的工具性”的重要性。语言是一个载体,是一种工具。 它的目的是交流。要想熟练的使用这个工具来达到交流的目的,它就应该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综合,最后以“说”的形式呈现出来。然而,在实际英语教学过 程中,迫于生学压力和各种考试的检测手段以及教学条件的限制,有些时候,我们难免做得有些本末倒置,把大量精力放在阅读写作等技能的训练上,而忽视了 “说”这个语言最基本的技能,忽视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从而把英语学成了“哑巴英语”。因而,只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知识潜能,改变“单调压抑”的课堂模式,向英语口语化的课堂迈进,向充分互动的课堂迈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自哪里?来自不断更新的 教育理念,来自我们的不断发展的教育实践,来自我们孜孜不倦的探索研究和学习,来自我们永不停息、充满爱的心灵深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把学到的知识,去,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的教学技能,争做一名“好老师”。

多用在实际教学中

推荐第7篇:观评课反思报告

听完三节观评课,让我受益匪浅,每个老师身上都有很多闪光点,无论在课的预习,课堂导入,重难点学习与突破方面,课文朗读指导方面,都给我很大的帮助。现对以上三节课的学习反思如下:

首先听月球之谜,从课文导入方面,老师让先学生读课题,月球之谜。迷是什么意思让学生从字典中读出来,说明老师提前让学生做了预习。体现新课堂先学后教的教学观,让学生预习不是没有目的的预习,预习内容是经过老师精心设计的。老师重视学生课文阅读指导,从课题月球之谜,读出神秘感,在课文内容指导方面。老师对于重点词语以及难理解的句子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课文内容。在课文讲解过程中,老师通过问题,不断引导学生思考,月球上面有哪些未解之谜,让学生用课文中内容来回答,培养孩子提炼课文中心句的能力。在讲课中让学生不断读课文,老师与学生一起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对于疑问句。在课文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搜集到的月球未接之谜,引导学生想办法去解决这些未接之谜,培养孩子爱思考的习惯。老师重视学生读书与写字习惯的培养,端正书写姿势。本节课是一节非常优秀的课文。

听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开始的导入老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花的图片,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带到课文中。老师通过阅读题目与课文重点词语,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在讲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词语时,不仅让学生在讲解词语的意思而且还没有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更同意理解次的意思。老师先在学生找到课文的中心思想,再让学生用文中语言或是自己理解的语言来证明,课文的中心思想。对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老师不断通过对词语的解释语句的解释,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美,感受到花的美丽。老师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我为人人,人人就会为我。

听纸船与风筝,本课板书设计非常具有艺术性,在画好板书后让学生找到小熊的位置与松鼠的位置,利用巧妙的板书设计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深深吸引到课文当中。在课的开始部分老师借助PPT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了解小熊与松鼠所住的位置。在课堂中老师不断引导学生小熊和松鼠怎么变成了一对好朋友?让学生利用课文的语言与自己的理解的语言来表达他们为什么成了好朋友。老师善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利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想法。同时借助课文内容让学生联系实际,想想自己和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借此培养孩子如何与朋友相处。老师对于重点词语的讲解比较清楚,是一节非常优秀的课。

以上三节课老师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重视语文在塑造孩子的心灵与思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重视对孩子思想与价值观的培养,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做一个教师队伍中的精兵。

推荐第8篇:信息技术观课评课报告

观课报告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今年,我们是初次参加暑期研修学习。以一颗似学生一样求知的好奇心,我开始了观评课的学习和评价。对分配到的六节课我都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评价。在所观评的这六节课中,我对泰安第六中学宋北雁老师主讲的《图文混排》这节课印象深刻,颇有感触。段老师所特有的婉约儒雅的教师魅力,吸引了学生,更感染了我;极赋亲和力的教态、教风引领了学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本课结构的安排符合了学生的认知习惯,做到了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渗透。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极高,所设置的任务驱动也是贴近了生活实际。

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勇于展示,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精神。老师挖掘了教材的内涵,结合生活实际,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情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创设的任务驱动,让学生享受了学习的乐趣。

充分利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互教互学,分享经验,布置了基本操作和造势学生选做题目,照顾到了各个层次的学生。利用个人和小组竞赛,课中,课后及时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提高学习效率。运用了合理的教学策略:通过学生主动演示讲解,兼并教师及时的总结技巧,突破了难点和易出错之处;小组分任务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教学过程婉约自然,师生亲和互动‘由学生遇到的困难引入回复等操作技巧,学生学会了分享经验。通过教师巡视指导,查找出了典型问题,并及时总结到位。总结事物两面性,及时反馈结果,学生团队互助意识,调动所有学生积极性和能力性,很好的解决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大的问题。老师亲切自然,评价极富感染力,充分体现了老师的教学功底,课堂很有亲合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这与老师平日百分不开的。学生发言积极,段老师积极引导,小组的合作团结,同学互帮互助,鼓励了团队意识。利用任务驱动,知识布局由浅入深。让学生体会到收获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勇于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制作作品的快乐是本节的又一大亮点。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发言,演讲水平极高。相互讨论和分享收获。边操作,边找操作的各种技巧和小窍门,师生配合力,凝聚力极强。

还有一节课,《引导线》孙永波老师能较好地引导学生了解flash引导层动画的相关概念和特点,并能掌握引导层动画的简单创建和使用方法;能较好地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与所学课程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整体效果较好,教学准备也较为充分。 方法指导,适时恰当实践操作等过程中,要求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当有小部份学生在操作过程出现问题时,教师能及时发现进行指导,并充分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了学生的和谐发展,方法运用较适时恰当。对于这样一堂内容多,容量大,时间紧的课程,老师准备充分,事先制作好了实例,在课堂上节约了很多时间。学生的探究时间少,完成任务时,缺少小组合作,学生的合作精神得不到更好的培养。总体而言,老师的这节课非常成功,整节课从教学设计到教师的教态、教学思路和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都是比较好的.老师整体水平较好,他们在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思想的更新上,对教学内容的驾驭与处理上,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上,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上,均有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用幻灯片的演示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步骤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步骤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步骤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一般,信息技术的教学很少运用幻灯片进行教学,学生只是在电脑上看教师的操作,然后进行简单的模仿。然而孙永波老师却别具匠心,将认识引导线的关键性步骤通过幻灯片展示出来,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又让学生不觉得学习的枯燥,同时又体现了教者对本课教学重点的把握好,确实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宋北雁老师首先通过一个展示两张不一样画报的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在欣赏美,比较美的欣赏同时,也感到很吃惊“原来经过计算机的处理竟然可以做出这么美的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所举的例子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

为了更好地培养能力。在处理教材时,教师即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但又不盲从课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精心设计了一一个比较画报的教学范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了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 在比较分析两副画报的优劣中,引导孩子说出两副画报的区别,既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评价,多种评价方式,让孩子在肯定中成长。

通过这几天的观课评课,感触颇多,这些老师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既有干练机智的,又有幽默风趣的,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重点难点突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手段高明。通过这次的认真观课评课,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看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体会很深刻。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有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过程。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环节的策划、安排并不等于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要善于引导、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课堂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要引导学生把每节课的知识体系、脉络把握好,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实践操作中对理论知识加以实践、验证。

推荐第9篇:观评课报告(版)

一、总体评价:

本次暑期研修观评课,我观看了《西游记》阅读指导,《回忆鲁迅先生》,《老王》,《岳阳楼记》总体上看,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了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都是比较成功的课。

二、自我反思:

观课就像照镜子。参加这次观课活动,也使我更加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从中受到很大启发。

首先,通过这次观课,使我的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教学不是知识的教学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过去,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教师过分强调知识的教学,结果培养了一批“哑巴”“聋子”。 今后我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在言语运用中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媒介,学生要学好就必须融入的海洋,跟上发展的步伐。因此我也时常在教材教学的基础上随时把鲜活的输入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能够使用表达自己的思想。

其次,通过这次观课,让我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停留在创设教学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的精神,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要采取宽容的态度,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气氛营造上多想想办法。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

再次,通过这次观课,让我认识到,无论哪种教法,其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应当是学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教学活动以学生在课堂上做事为主,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追求学习结果转向追求学习过程,真正把学生当成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切实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主体观。 第四,通过这次观课,让我认识到一节成功的活动课往往需要教师的周密思考,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原则。尽可能多地考虑师生的共同参与性与互动性,操练过程中的趣味性和交际性,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第五,通过这次观课,让我认识到,交际能力培养在教学实施中的重要地位。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是为了提高运用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获得为交际运用的能力,这种能力只能通过实践训练才能获得。知识的传授不能代替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和为交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在教学中将掌握知识、培养言语技能和为交际运用的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六,通过这次观课,让我认识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任务至关重要。 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就对老师的这门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学这门课。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结束语

今后,我将通过持续的教学观察与反思,加深对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认识,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积极融入教学团队,参与分享与交流,提炼适合个人特点的教学信念,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成为一个不断进取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2017年7月

推荐第10篇:信息技术观课评课报告

婉约儒雅 赋亲和力——《电子邮件》一课观课有感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今年,我们是初次参加暑期研修学习。以一颗似学生一样求知的好奇心,我开始了观评课的学习和评价。对分配到的六节课我都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评价。在所观评的这六节课中,我对蓬莱市第二实验中学的段开政老师主讲的《电子邮件》这节课印象深刻,颇有感触。段老师所特有的婉约儒雅的教师魅力,吸引了学生,更感染了我;极赋亲和力的教态、教风引领了学生,也不由自主的带动了我憧憬着……

观课总评

段老师所讲的这节课是初中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泰山出版社)的《电子邮件》一节。本课以“如何写邮件”——“添加带附件的邮件”——“收发邮件的操作技巧”——“注意网络安全”为教学思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本课结构的安排符合了学生的认知习惯,做到了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渗透。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极高,所设置的任务驱动也是贴近了生活实际。

一、教材分析透彻到位:本节课的重点是申请邮箱,收发邮件(群发,附件,回复,转发,管理通讯录),抵御不良邮件……难点是书写邮件的规范性,抵御不良信息侵扰。使学生认识了电子邮件的独特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邮件书写习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勇于展示,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精神。段老师挖掘了教材的内涵,结合生活实际,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情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创设的任务驱动,让学生享受了学习的乐趣。

二、紧抓学情:学生已经有了网络操作基础,但对电子邮件的认知不够完善。段老师抓住邮件的优势,抓住此契机开展教学。充分利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互教互学,分享经验,布置了基本操作和造势学生选做题目,照顾到了各个层次的学生。利用个人和小组竞赛,课中,课后及时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提高学习效率。由于在课上,网络会出现拥堵等突发情况,段老师提示学生课前就已经申请好了各自的电子邮箱,做好充分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三、教学目标明确:通过创设“小张的烦恼”这一情景导入,让学生了解电子邮件的优势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四个任务驱动(写邮件,群发简历,操作小技巧,安全防范)的设置合理。学生做到了积极自主学习,小组同学合作,体现了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勇于展示,积极向上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团队精神。并且提升和培养学生安全意识,要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主动性。

四、紧扣教学重点、难点。运用了合理的教学策略:通过学生主动演示讲解,兼并教师及时的总结技巧,突破了难点和易出错之处;小组分任务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效率;通过老师提供的导学案(电子邮件小助手)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

五、教学过程婉约自然,师生亲和互动:让学生展示邮件的正文和主题,引导学生评价和总结,强调邮件书写规范化的重要性。突出邮件主题的作用。由帮助小张发邮件,到引入群发,附件,再到总结收发电子邮件的快捷技巧。由学生遇到的困难引入回复等操作技巧,学生学会了分享经验。通过教师巡视指导,查找出了典型问题,并及时总结到位。总结事物两面性:提升学生注意网络安全意识。邮件中自带对病毒邮件,垃圾邮件查杀等功能,来历不明的邮件,可以直接删除。可以拉入黑名单,过滤广告邮件等功能总结到位。小组竞赛,及时反馈结果,学生团队互助意识,调动所有学生积极性和能力性,很好的解决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大的问题。老师亲切自然,评价极富感染力,充分体现了段老师的教学功底,课堂很有亲合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这与段老师平日百分不开的。学生发言积极,段老师积极引导,小组的合作团结,同学互帮互助,鼓励了团队意识。

本课亮点 吾欲学之

导入是亮点。段老师开篇设立情境:“小张的烦恼”是一个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教师引领,通过什么方式更恰当快捷:电话?快递?QQ?电子邮件?引导方法有效。

利用任务驱动,知识布局由浅入深。让学生给老师发邮件,亲身体会收发邮件的实践操作的乐趣。让学生体会到收获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勇于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自体验收发电子邮件的快乐是本节的又一大亮点。

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发言,演讲水平极高。相互讨论和分享收获。边操作,边找操作邮件的各种技巧和小窍门,师生配合力,凝聚力极强。

任务驱动中设置了面向全体的必做题,同样也顾及到一些优势学生的选做题目,解决了学生间学习差异的问题。以优势辅劣势,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掌握了遇到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体现了段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是极强的。

瑕不掩瑜 力求完美

由于网络稳定性不佳,广播演示时出现了一次邮件发送失败的情况。但以这次邮件发送失败为契机,段老师就网络传输慢等情况,了解了网络这一特点。请同学们耐心等待,在等待的传输时间中,学生讨论、探究遇到的集体上传,服务器拒绝情况的问题,互帮互助,分享经验。 段老师教风、教态儒雅,驾驭课堂能力极强,但语言方面还应该加强锤炼,尤其要加强普通话的练习;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到位,但方式不够多样化,具体化;学生的展示力不够太自然,放得不够开阔。

综上所述,段老师的这节课是非常成功的。教师的“教”:婉约、儒雅,值得我学习;学生的“学”:师生互动,超强的亲和力,更值得我学习。只有具有了如段老师一样独有的教师魅力,才能吸引学生,良好的引领学生前行;只有具有如段老师一样特有的亲和力,才能让学生更亲近教师,喜欢学习,愿意和你沟通与交流,才能达到展现自我,发挥出学生所有的潜在的力量。

今天观看了老师的《引导层动画》一课,感受颇深,下面是本人的一些点评。 优点:

一、主题明确,重难点合理

本堂课毛老师能较好地引导学生了解flash引导层动画的相关概念和特点,并能掌握引导层动画的简单创建和使用方法;能较好地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与所学课程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整体效果较好,教学准备也较为充分。

二、方法指导,适时恰当

实践操作等过程中,要求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在这里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较为恰当。当有小部份学生在操作过程出现问题时,教师能及时发现进行指导,并充分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了学生的和谐发展,方法运用较适时恰当。

三、准备充分

对于这样一堂内容多,容量大,时间紧的课程,老师准备充分,事先制作好了实例,在课堂上节约了很多时间。

不足:

学生的探究时间少,完成任务时,缺少小组合作,学生的合作精神得不到更好的培养。 总体而言,老师的这节课非常成功,整节课从教学设计到教师的教态、教学思路和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都是比较好的.信息技术课评课稿

执教这两节课的教师整体水平较好,他们在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思想的更新上,对教学内容的驾驭与处理上,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上,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上,均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特点:

一、把握重点,巧妙设计

《画图》一课中,教师用幻灯片的演示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步骤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步骤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步骤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一般,信息技术的教学很少运用幻灯片进行教学,学生只是在电脑上看教师的操作,然后进行简单的模仿。然而戴徐老师却别具匠心,将认识画图的关键性步骤通过幻灯片展示出来,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又让学生不觉得学习的枯燥,同时又体现了教者对本课教学重点的把握。

本节课的教学中,戴徐老师的语言也很有启发性,在“画图”中,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达到改变画布大小的作用,请同学们找一找,仔细观察画布边缘的小方块,看他们什么作用?不直接告诉学生,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这样的收获效果无疑会较教师直接演示好上很多,确实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通过“学生向其他学生讲解展示自己一种画图工具”,既激发和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使他们有成就感,更激发他们向更高目标前进。

二、创设情境,体会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比如说,单老师首先通过一个展示两张不一样画报的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在欣赏美,比较美的欣赏同时,也感到很吃惊“原来经过计算机的处理竟然可以做出这么美的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所举的例子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

为了更好地培养能力。在处理教材时,教师即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但又不盲从课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精心设计了一一个比较画报的教学范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了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

在比较分析两副画报的优劣中,引导孩子说出两副画报的区别,既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评价,多种评价方式,让孩子在肯定中成长。

三、自主探究,灵活机动

该教师在学生练习阶段突出了自主性学习特点。

首先,选择的主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如:将学生秋游的作文设计成画报,做成展板。 其次,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可以在掌握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创作,通过插入不同的自选图形和艺术字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四、注意事项:

1、教师的应变能力和语言的感染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2、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反馈不到位。

3.建议采用分组协作式学习。这样使学生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同完成作品。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协调的能力,培养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探索(沈文丽 探究式学习)

通过这几天的观课评课,感触颇多,这些老师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既有干练机智的,又有幽默风趣的,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重点难点突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手段高明。通过这次的认真观课评课,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看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体会很深刻。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有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过程。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环节的策划、安排并不等于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要善于引导、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课堂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要引导学生把每节课的知识体系、脉络把握好,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实践操作中对理论知识加以实践、验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一下问题:

一、信息技术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每个人都有,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把他们的思绪引入课堂、引入书本,并且能够正确地引导、长期地保持这种好奇心理。

1、包容好奇心。有好奇心并不是坏事,一些教师总是压制学生的好奇心,不允许他们考虑任何与本课无关的内容,这样做使得许多学生觉得上课索然无味。

2、满足好奇心。学生会对“神奇”的计算机提出种种问题,有些甚至是幼稚的问题,教师必须给予耐心的解答,及时地纠正学生一些理所当然的想法,不需要担心学生听不懂,只求讲得正确,学生也许对你的解释似懂非懂,但这在某种程度上会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好奇心。

3、鼓励好奇心。信息技术教学有个特点,即每课必练。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练习,那么不可能掌握像Windows、Word、Excel、Frontpage等软件的使用。在学生练习的时候,经常是有的学生掌握新课内容很快,有的慢一些。当学生完成了课堂练习后,新课的好奇不应到此为止, ,应该鼓励探索基本操作以外的一些新知识。

二、通过“任务驱动”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所谓“任务驱动法”是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能够真正内化。其中“任务”蕴含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蕴含了学生需要的能力训练要求。而且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与任务的主题相结合。

1、提出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兴趣,实现“任务驱动”法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在上课的导入时,创设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时,由于这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讲解这部分教学内容前,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用Word软件制作的精美贺卡、优秀的电子报刊,向全班学生演示,引起他们的兴趣,并适时提出任务:如何利用Word制作贺卡与电子报刊?学生想不想体验一下?

2、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当学生明确任务后,就很想通过自己实践操作来完成任务,这时候,应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尝试,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如:教学“妙手回春秀文字”时,先教会学生修改文字字体的方法,然后给一段文字让学生美化,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除了学会对文字字体的修改外,也学会修改文字的字号、颜色的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在电脑上统一演示,对个别学生遇到的问题可个别辅导。利用自主学习,使学生由不会到会,由初识到熟练掌握,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认知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三、分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新课程改革教学不仅是教师的“教”,更应该是学生参与的“学”,是学生学习的理念与方法的变革。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习者相互协作,共同学习。

1、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为了更好的实施合作,教师就应根据本班学生和学科的特点,帮助学生组建团队小组,小组中可以选定一个人作为团队核心(小组长),核心可以对团队进行监督和约束。由于学生成绩、能力、性格、性别、家庭背景等的不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是同质组合,必然造成小组之间能力的悬殊,不易于开展组内协作和组间竞争。要体现合作学习的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本质特点。教师引导和自由组合相结合。

2、主题任务的选择和确定

任何一个操作任务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一些因素,如:是否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是否具有现实教育意义、是否便于进行操作等等。同时还要考虑与学科之间的整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例如,在讲授电子板报制作中的第一环节“内容资料的搜索与下载”时,在采取小组合作进行任务分配时,特别注意素材下载的内容选择。

四、多鼓励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学会去赞赏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加以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甚至羞辱嘲笑学生,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所以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下,这样不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初中生易受外界的影响,有时显得比较浮躁、缺乏耐心。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内,总要求他们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是很困难的。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自学;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教师加强随堂指导,使学生听明白,做正确。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如果整一堂课只讲理论不让他们动手,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多动手,这样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在上机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难易结合,有时候采用同样的练习,基础好的学生由于认为太简单在操作的时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础差的学生有时又认为太难做不出来,这样“一刀切”常常效果不佳。这时候布置不同的任务,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务,另外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基础好的学生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和知识技能。

六、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如果总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可能效果不错,但长期下来,学生便会慢慢地失去兴趣。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或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优生辅导差生。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很好。另外,将书本中的例题和练习相结合,提出典型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然后由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讲解和演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经验。

要上好一堂课既要备好学生,又要备好教材。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现实生活为主线,这样学生才会乐学,愿意学。通过观评教学过程,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取长补短,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坚持不懈的用新理念、新知识来不断的充实、完善自己,不断反思,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感谢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

通过这几天的观课评课,感触颇多,这些老师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既有干练机智的,又有幽默风趣的,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重点难点突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手段高明。通过这次的认真观课评课,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看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体会很深刻。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有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过程。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环节的策划、安排并不等于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要善于引导、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课堂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要引导学生把每节课的知识体系、脉络把握好,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实践操作中对理论知识加以实践、验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一下问题:

一、信息技术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每个人都有,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把他们的思绪引入课堂、引入书本,并且能够正确地引导、长期地保持这种好奇心理。

1、包容好奇心。有好奇心并不是坏事,一些教师总是压制学生的好奇心,不允许他们考虑任何与本课无关的内容,这样做使得许多学生觉得上课索然无味。

2、满足好奇心。学生会对“神奇”的计算机提出种种问题,有些甚至是幼稚的问题,教师必须给予耐心的解答,及时地纠正学生一些理所当然的想法,不需要担心学生听不懂,只求讲得正确,学生也许对你的解释似懂非懂,但这在某种程度上会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好奇心。

3、鼓励好奇心。信息技术教学有个特点,即每课必练。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练习,那么不可能掌握像Windows、Word、Excel、Frontpage等软件的使用。在学生练习的时候,经常是有的学生掌握新课内容很快,有的慢一些。当学生完成了课堂练习后,新课的好奇不应到此为止, ,应该鼓励探索基本操作以外的一些新知识。

二、通过“任务驱动”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所谓“任务驱动法”是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能够真正内化。其中“任务”蕴含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蕴含了学生需要的能力训练要求。而且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与任务的主题相结合。

1、提出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兴趣,实现“任务驱动”法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在上课的导入时,创设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时,由于这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讲解这部分教学内容前,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用Word软件制作的精美贺卡、优秀的电子报刊,向全班学生演示,引起他们的兴趣,并适时提出任务:如何利用Word制作贺卡与电子报刊?学生想不想体验一下?

2、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当学生明确任务后,就很想通过自己实践操作来完成任务,这时候,应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尝试,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如:教学“妙手回春秀文字”时,先教会学生修改文字字体的方法,然后给一段文字让学生美化,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除了学会对文字字体的修改外,也学会修改文字的字号、颜色的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在电脑上统一演示,对个别学生遇到的问题可个别辅导。利用自主学习,使学生由不会到会,由初识到熟练掌握,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认知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三、分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新课程改革教学不仅是教师的“教”,更应该是学生参与的“学”,是学生学习的理念与方法的变革。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习者相互协作,共同学习。

1、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为了更好的实施合作,教师就应根据本班学生和学科的特点,帮助学生组建团队小组,小组中可以选定一个人作为团队核心(小组长),核心可以对团队进行监督和约束。由于学生成绩、能力、性格、性别、家庭背景等的不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是同质组合,必然造成小组之间能力的悬殊,不易于开展组内协作和组间竞争。要体现合作学习的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本质特点。教师引导和自由组合相结合。

2、主题任务的选择和确定

任何一个操作任务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一些因素,如:是否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是否具有现实教育意义、是否便于进行操作等等。同时还要考虑与学科之间的整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例如,在讲授电子板报制作中的第一环节“内容资料的搜索与下载”时,在采取小组合作进行任务分配时,特别注意素材下载的内容选择。

四、多鼓励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学会去赞赏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加以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甚至羞辱嘲笑学生,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所以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下,这样不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初中生易受外界的影响,有时显得比较浮躁、缺乏耐心。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内,总要求他们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是很困难的。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自学;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教师加强随堂指导,使学生听明白,做正确。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如果整一堂课只讲理论不让他们动手,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多动手,这样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在上机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难易结合,有时候采用同样的练习,基础好的学生由于认为太简单在操作的时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础差的学生有时又认为太难做不出来,这样“一刀切”常常效果不佳。这时候布置不同的任务,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务,另外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基础好的学生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和知识技能。

六、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如果总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可能效果不错,但长期下来,学生便会慢慢地失去兴趣。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或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优生辅导差生。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很好。另外,将书本中的例题和练习相结合,提出典型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然后由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讲解和演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经验。

要上好一堂课既要备好学生,又要备好教材。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现实生活为主线,这样学生才会乐学,愿意学。通过观评教学过程,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取长补短,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坚持不懈的用新理念、新知识来不断的充实、完善自己,不断反思,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感谢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

(沈文艳,信息技术学科的探究式学习,制作五彩花环一课,采用任务驱动循序渐进的开展探究。通过让学生对两个脚本做对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通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会用算法思想来解决问题) (钟英老师,)

第11篇:《勾股定理》观评课报告

《勾股定理》观评课报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以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可持续发展”。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沟通”与“合作”的过程。本节课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老师和学生的新要求,是一节非常优秀的课,值得我学习。

一、本节课老师用视频播放勾股定理的历史,介绍周公向商高请教数学知识时的对话,介绍勾股定理的历史,让学生在感到“有趣”、“有意思”的状态下进入学习过程。由勾股定理的历史自然地引入了课题,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在定理的探索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和交流的学习机会,通过 “观察--探究--交流--展示”发现勾股定理。层层深入,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与应用过程。通过引导学生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结论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活动。本节课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利用课件的直观性,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动手拼出图形,用图形去验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逐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了从“形”到“数”这一认知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及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成果,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发现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程度,便于对课堂作出调控。。

三、从上课情况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够认真听课,师生互动好,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及课堂练习题都能很好的回答出来。通过探究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求新知的欲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讨论、交流、推理、发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也为以后探究图形的性质积累了经验。

四、梯度练习,层层落实目标。勾股定理能解决生活中许多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问题,刘老师先让学生直接应用定理,然后解决蚂蚁经过草莓并回到窝的最短路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构建直角三角形,从而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再次经历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同时也构筑了利用勾股定理解题的数学模型。

从这堂课中,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这对于我今后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我觉得在数学教学中,作为老师的我们要以自信、乐观的态度对待我们的学生,感染我们的学生,教学准备要充分,吃透教材,对待教学要一丝不苟。在教学中,要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总之,整堂课体现了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过程流畅。是一堂值得我学习的好课!

第12篇:观评课

《去年的树》观课报告《去年的树》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童话,第二篇精读课文,作者是日本童话作家新美南吉。课文从“鸟儿在枝头歌唱”这一个寻常的画面展开,向我们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从朝夕相处到分离相约,从四处寻觅到特殊相见的一段动人故事。文章篇幅简短,语言质朴无华,却一波三折,蕴含着“真心相待,信守承诺,珍惜拥有,乐观面对”等丰富的人文精神,耐人寻味,充满童话的魅力。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可以看出学生的热情十分高涨。积极性很高,精神状态向上,课堂气氛非常融洽。整堂课提问次数达六十次之多,共同参与的阅读、讨论、合作让大家一起融入了这堂课整堂课学生融入了教师的讲授当中,随着老师的步伐一步一步去理解课文,走进语文,迈进了童话故事的殿堂。学生是自主的。 学生有自己的见解,不是一味的跟随教师,发言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思想是活跃的、自由的。学生是自我的。他们是在表现自我,各抒己见,自由的加入自己认为可以的行为,有一个学生就加入了自己的动作,表示思考。设身处地的站在文中角色的角度上考虑,表示他是有自我的。四年级的学生要读懂故事大意并不困难,但要从简单的文字背后获得丰富生动的情感体验、获得积极的人生态度却并不容易。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走进角色的内心,去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教师还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阅读批判、分角色朗读等多种阅读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从而提高阅读质量,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去年的树》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合学生的感情朗读。同时,文中留白较多,供学生思考的空间也很大,他们更需要有一个细细品位、静静思索“场”。老师抓住这一文本特点,在教学过程中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加提示语读、分角色读等等,并将朗读与默读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读与悟、品与思并重,且对每一次的“读”都有不同的要求,尽量让学生在每一次的读中都能有不同的收 获,不同的体验。王老师执教《去年的树》一课选择的语言文字运用的“点”主要有如下四个:一是学习生字“融”,写对写美;二是进行文章主要内容的归纳;三是感情朗读的指导;四是续写故事。

《秋天的雨》观课报告

在今年的研修中我有幸观看了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徐桂宜老师执教的《秋天的雨》这节课,《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很美的写景散文,指导学生美美地读课文是教学本文的重点。徐老师的授课总感觉很轻松,她那亲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态,都是非常值得我学习。总的给我的感觉有以下四点:

1、读中有悟学中指导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已成为语文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在读中得法。当学生读着读着,就自然而然点起头,露出笑容来,不用老师多讲,就把课文读得美美的,我们着实感受到“文贵自得,熟读自悟”所带来的喜人效果。在这节课中,徐老师正是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感悟课文的语言美、情感美、景色美。而随机地进行点拨与指导,让学生顿有云开见月明的感情,如这一句:“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老师用柔美深情的语调读,学生一下子就明白像这样的句子该怎样读,同时也理解了它的意思。

2、民主平等营造和谐氛围 。课堂教学中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课堂上没有喝斥、没有讥讽、没有批评,有的只是老师那始终带着微笑的脸,以及鼓励、赞赏、期待的眼神。学生因为有了信心,有了勇气而变得想说,敢说、愿说。“你读得真好,小朋友们都想来试一试,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一句话,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能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如一学生把“扇哪扇哪”的“扇”音节读错了,老师范读了一遍,马上说:“我相信你会读的,再读一遍”一句鼓励的话语,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如此一来,学生不会因为怕出错而产生畏缩,影响今后课堂上的表现了。

3、重视语言积累运用。丰富语言积累和运用,成为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熟读成诵,这是一种积累方式;品读好词佳句也是一种积累形式。如“红红的枫叶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等句子,学生细细地品读着,仿佛感觉真的很凉爽。徐老师在注意语言积累的同时,也注意了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好词佳句,比如: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颜色多种多样的菊花,学生说了很多:五颜六色 五光十色

色彩斑斓„„ 。讲到秋天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学生说道: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4、图文结合注重语言训练。在阅读教学法中,突出语言文字训练是很必要的。徐老师不仅注意让学生反复读书,还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例如:在导入课文时,大屏幕出示秋天雨景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然后再让学生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读读课文上的句子,体会意思,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柳树醒了》观课报告

在暑 期期间,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再一次参加研修学习,认真观看了几位老师精彩的教学视频,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整个教 学活动中都落实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充满活力。这些老师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收获颇 丰。 其中,从洪英老师执教的《柳树醒了》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从老师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以及缜密清晰的教学思路,让我深深的陶醉了。

《柳树醒了》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童话,也是一首儿童诗。本单元是关于春天的主题,通过教学,让孩子们感到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柳树醒了》节与节之间结构相似,让学生多读,自己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教学时,从老师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是谁让柳树醒了?学生读文后能够很快地找到是春雷、春雨、春风、春燕让柳树醒了。接着学生兴趣盎然地表演读,还安排了学生之间的赛读,师与生之间的接读等,在多种形式的读之后学生不知不觉就会背课文了,达到了课后“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要求。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拓展延伸部分,从老师给学生设计了“春天跟-----------说话了说着说着,--------------。”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也试着学写诗歌。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路很宽阔,如:“春天跟花儿说话了,说着说着,花儿红了。”“春天跟青蛙说话了,说着说着,青蛙从洞里钻出来了。”多么有诗意啊,学生在得到了老师的认可之后,积极性更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从老师适当拓展教材,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孩子们在观察中想象,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积累,在积累中升华,在升华中应用,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有所发现,不断有获得成功的愉悦,才能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一年级的孩子,虽然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也能简单表达自己的思想,但语言是零碎的、不规范的,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感悟、积累语言,教给他们用完整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老师在这方面多的比较好,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积极性很高。这节课是相对完整的。

建议:因为小朋友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注意力注意力段,老师在讲课时应把重点内容浓缩。在小朋友注意力集中时讲解,效果会更好。

通过这几天研修自己有许多收获,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加强对整节课授课思路的梳理采取得当的方法指导学生的练习;

2、多用游戏进行辅助练习,讲解得体,加强沟通;以后也要参与其中

3、根据小朋友集中力不集中问题,讲课要有趣,吸引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老师身上。

4、提高反馈评价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桥》观课报告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桥》一课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和家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本文故事性强,情节感人。语文课程人文性的渗透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也不是除教学内容之外的附加任务,它是一种感受,是一种领悟,是情感共鸣弦乐,是心灵净化的乐土。要把它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要将文本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如这一课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就是要唤起学生的生活记忆,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只有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地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像逐渐鲜明具体,此时的感受才能是最真实的,最深切的。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人文教育无法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其二,在课堂上营造一种与文本内容相一致的氛围。如选择一些和文本类似的故事、录象片段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因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毕竟是有限的,根据学习的需要恰如其分地补充一些课外内容,也就是在保持学生个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个体经验,将更广泛意义上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从而打造一条学习世界和生活世界、课程与生活之间的阳光大道。还是举《桥》的例子,上课伊始,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些解放军战士抗洪抢险的英勇事迹,并播放几组真实的镜头让学生观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因为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与老汉的舍己为人、英勇献身的事迹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而补充内容与文本内容在思想境界上高度更为接近,正好弥补了这一差距,这时再引入课文学习就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其三,教师必须先被文本感动。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将自己高尚的情感,独特的人生体验融进文本,努力创设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使这一切共同成为学生解读的资源,这样才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使文本、学生、教师三者融为一体。赞可夫就曾说过:课本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心灵世界的加温,传授越多,您的学生将变得越冷漠,越无知。所以,一个能够释放自身情感的教师,也必定能够引领学生的情感,这样的课堂才是最是精彩、最丰富、最宜人。

我们既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也要注意学生价值取向的引导,使学生正确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总之备好课是讲好课的根本,深入研究教材是备课的根本。

《桂林山水》观课报告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先总体提“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别对桂林水和山的特点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最后又用“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和“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两句作结,使读者对桂林山水产生了一个完整的美好的认识,既照应了课文开头,又丰富了“甲天下”的内涵。

整篇文章构思精巧,句段精美,文首引名句,文尾引诗句,以“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开始,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尾,首尾照应,结构浑然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语言文字具有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许多妙词佳句往往讲也讲不清楚。《桂林山水》遣词造句严谨,语言优美,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热情。如果老师讲得太多,文章会搞得支离破碎,整体的美感就会被破坏。只有通过多读,反复读,读出语感,以读代讲,披文入情,使作者的感情和读者的感情溶为一体。因此,王老师在教学中紧紧抓住“美”这个字眼,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讲促读”,这一方法进行教学。王老师在揭示课题后,马上用视频立刻带着学生进入了如诗入画的桂林山水美景中。如果这时候老师能够范读课文,或者加以声情并茂的讲解我想效果一定更好,教师的范读可以感染学生的情绪,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

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极积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因此,这节课采用“以讲代读,以讲促读”这种方式,是非常成功的。

观看完这一课,我仿佛身临其境,深深的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秀美的风光。

《荷花》观后感

今天听了杨文玲老师执教的每周一课————《荷花》,感触颇深。听后,可以说,在这节课中,朗读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初读不做表面文章,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于各种形式的朗读中,逐渐地感知着文章的内涵,真是不简单!在初读阶段,要使每一名学生做到把文章读正确、读流畅,是一件看似简单、却并不容易做到的事。想想自己的教学,我竟不敢说教过的课文,每个学生都能读的正确、流畅。真是有些惭愧。

冒出来的精彩令我眼前突然一亮,杨老师指导学生理解词义可谓是匠心独运,将“挤挤挨挨”和“冒出来” 有机地融合处理。 美读阶段,杨老师的指导似润“物”无声,却让“物”栩栩如生。她在学生领悟了关键词后,引导结合词义朗读。“赶紧”一词,学生体会到这个词表现了作者闻到荷花的清香,想赶快看到荷花的迫切心情,她这样指导:“你能把迫切又美的感受读出来吗?”学生的灵性被老师挖掘出来了,读的语气急迫而兴奋。

当学生的发音缺少“巧劲儿”时,她教学生“用气读书”;当学生的读未能入情入境时,她嘱咐学生“声音不要太大,不要破坏陶醉的感觉哦”;当学生的感情表达不是很充分时,她及时范读,让学生感受朗读的魅力。课堂上,学生们神态各异,书声朗朗。整节课,没有滔滔不绝的导语,没有高深莫测的讲解,只是和学生一起思考,共同学习。我想,这就应该是语文老师追求的目标。

小柳树和小枣树》这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并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一深刻的道理。 观看了王老师这节课,值得我借鉴的有如下几点:

导入新课自然,教学中,教师巧妙的运用猜谜语的方法,导入新课,加上图文并茂的课件,让学生对《小柳树和小枣树》这个课题,有了清晰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更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在这一环节中,王老师运用了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制作了易学易懂的课件,提高了孩子们识字、写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教师示范书写“弯”字,引导学生书写,寓学于乐,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注重阅读教学。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惟妙惟肖的范读,也有学生有情有味的个别读,也有响亮、清脆的分小组读等,孩子们在琅琅的书声中益智、怡情。比如在引导学生感悟“小枣树得意的样子”时,王老师让学生创造性地加入自己的独特理解启发学生上台表演,再进行朗读指导,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教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激发学生阅读、思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充分运用电教手段。课件制作精美,图文并茂。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你就赢得了课堂。这节课,老师从导课到学课,始终运用课件引导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稳定了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生学会做人。语文教学必须加强人文教育,为学生未来人生打好基础。学语文,不仅是为了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王老师利用课文,不失时机的对学生机对学生进行“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不歧视别人”的教育。把它作为教学生做人的资源。本课的内容则能成为很好的育人资源,事实上,老师在教学中也很好地注重了这一点。

提出一点建议,就是在对学生评价方面,老师应更多一些,更具体一些。

总之,王老师这节课,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值得我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借鉴王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语文教学。

《两只鸟蛋》是二册语文第三单元的一篇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课堂上,高老师紧紧围绕本单元“热爱自然”这一主题,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展开教学,呈现了许多的亮点。

一、教态亲切,语言循循善诱。

一年级的孩子,认知水平不高,课堂上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高老师时刻关注学生的的学习情况,用亲切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如学习第二小节“妈妈看见了,说: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她问了这些问题:如果你看到这个情景会怎么说?(承接第一小节)为什么说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此刻鸟妈妈的心情怎样呢?什么时候,你妈妈也会焦急不安?一个个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带入课文,在交流中体会了妈妈对“我”的教导,以及鸟妈妈焦急的心情。此外高老师在课堂上还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话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朗读时说:“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写字指导时的“伸出你的金手指!”等等,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这些对调动学习气氛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二、课件精美,引学生入情入境。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但包含的意义却发人深省。低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理解课文往往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教具。高老师在课前精心准备了课件,让学生在大饱眼福的同时,更深切地理解了课文的深意。

三、生字归类,体现趣味识字。

低年级的生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语文教师常常为每篇课文中十多个生字如何让学生识记掌握,而大伤脑筋。高老师在本节课中用到的识字方法就值得我们借鉴。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很多时候,还是集中识字比较有效,而在集中教学的同时又有差异,能体现汉字的特点,则效果更加。高老师便做到了这一点。印象比较深刻的是 “取”的认识,先是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字形,然后是老师通过让学生“取”下她事先贴在衣服上的“苹果”,理解“取”的意思; “仿佛”是通过词语掌握的;再有是 “捧、抬、投”的比较认识,加上图片(捧礼物、抬轿子、投篮球)的字义理解等。

40分钟的一堂课让我感受到学生是愉快的,教师是自信的。相信只要精心准备,我们的课堂都会呈现属于自己的精彩!

画杨桃》观课报告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

看了老师执教的《画杨桃》一课,感觉这一课设计新颖,通过读书让学生自己感悟,画画要实事求是,做人也要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这样的课,既不失人文教育,又不失语文味,是结合得较好的课例。

一·指导字词、了解大意、读文质疑

教学中王老师充分运用文本现有的资源对学生进行读写的指导。

1·多媒体出示字词,指明领读纠正字音。

2·让学生再读

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理解词语意思,这样当学生在课文中读到这些词语时会对词语有着更深一步的理解。

3·指导学生书写本文重点字,体现了新课标的熟练的书写正楷字的要求

二、抓关住关键段,理解课文道理

这篇课文里的对话很多,在这节课上,老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 “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在朗读中,还有的同学还带上了表情动作,如:嘲笑时,有哈哈大笑的,有嘻嘻笑的;有偷笑的;在惭愧时,有几个同学甚至感觉到像自己做错事情一样,边说边把头低下来,一股难为情的样子。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到位,达到了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三、通过排教学让学生感悟做人道理

老师的话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老师能够先引导学生理解老师说的每句话的意思,通过分析,学生明白了老师话中蕴含的道理。人们要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道理,经过读书、思考、举例说明等方法,学生理解较深,学习效果很好。最后提出的问题:回顾父亲和老师的话,总结“他们的教诲”是什么?学生这时就会很快答出,因为他们的话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只有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获取“一生受用”的“教诲”,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四、收获

在教师的有目的的学法指导下,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参与有热情,思考有深度,目标达成度自然就高。可以说,学法指导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在教学中必须予以重视,也值得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通过观课,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学法指导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状态。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文本,提取里面的学法指导训练点,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多方面、多层次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的同时,掌握并内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课堂成为孩子们的课堂,让课堂成为“教语文”的阵地。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时时注意将学语文和生活紧紧联系起来,学生一定会喜欢语文,热爱语文的。

第13篇:小学英语 观课报告

在此次研修中,我认真听取每一堂优质课例,用心体会他们的教学思路,领悟他们的教学思想,学习他们的教学所长,同时也反思了自己的日常教学反思。此次教学研修,让我开阔了眼界,学习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技能,丰富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在以后的英语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方向与目标。观看了六位老师的课程,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几节课的共同点是教学环节完整、过程流畅、结构清晰、动静结合的小学英语课。教师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令我印象深刻,收益颇多。

一、巧设导语,积极创设英语语言环境

别出心裁的导语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愉快地融入课堂学习。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而交际又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精心设计课堂导语,营造一种良好的语言发生情境,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兴趣和教学重点结合起来,找到两者的结合点进行超越常规的设计,不但能创设自由宽松的教学情境,也便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英语,学生就不会觉得很难。出色的课堂引言不可能千篇1律,更不会“信手拈来”,只有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设计不同的课堂导语,才会让学生常听常新,逐步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巧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创设直观情境

多媒体教育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特别在营造课堂氛围这方面。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为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就在于它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使学生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利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创设直观情境,使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等交叉活动,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和营造课堂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学习I’m going to do the high jump的课文时,笔者把运动会的体育项目用多媒体影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并赋以一定的音响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问学生:“What’s Sam/Amy/Lingling going to do on Sport Day?”学生一边看投影一边回答,形象直观,效果非常好。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实物、幻灯片等教学手段,创设直观的语言发生情境,营造积极主动的课堂氛围,枯燥的课文内容就会变得趣味横生。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交际活动,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给学生英语实践提供具体的交际环境,可以使学生成为语言的创造者。活动的开展是学习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多组织活动,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说出来、写出来、做出来,从而提高他们使用英语的能力。例如,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的活动或者一系列任务:角色扮演、歌曲歌谣、律动舞蹈等。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表演,举办各种展览,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表现能力,促进学生潜能的充分发展。

总之让学生在快乐、和谐的课堂中学习,在游戏和互动中应用英语,他们会更乐学、愿学。教师应不断学习,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多些信,少些磨难,在应用中培养英语交际的能力。

第14篇:英语观课反思报告

英语观课反思报告

观摩了张教师的示范课,让我受益匪浅。我从中体会到教师上课的独到之处,感受到张教师上课的魅力和风格。就这次观摩课整体而言,是一节值得学习的成功课例。

一、综合评价

1、口语流利,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充满激情。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2、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作为后盾,词汇丰富,课堂充实。

二、主要优点 1.情景教学

这节课充分利用英语教学本身的真实情景进行教学。在情景中理解语言知识和内容能使难点化易,在情景中讲解语言知识能突出重点难点;在情景中进行操练能提高学生实践的量和质。在情景中对话交际能促进思维的条理化、逻辑顺序化,有利于提高口头理解和表达的正确性和流利性。 2.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好方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使学生达到用英语做事情、交流、合作、学习的目的。评价一堂课的好坏,不能只看教师的教学艺术,更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观察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全过程,在张老师的教学课堂中,我能够清晰的看出学生学习的很认真,参与积极性高涨。 3.游戏运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游戏,可以大大减轻学生学习的负 担,真正保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的英语学习具有活泼性, 生动性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张老师在课堂上使用的小游戏让人耳目一新,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听讲的好习惯,还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举两得。 4.激励方式 听课时我特别注意了张老师不同的调动孩子的方式。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非常重要:

1、只要孩子积极回答了问题,应对其进行鼓励。OK, Very good, Wonderful, Well done, 这些表扬鼓励的话语在课堂上要随处可见,并且多数老师对回答对问题的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奖励,这也极大的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2、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怎样保持下去也很重要。老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清楚明确,难易适中。只有孩子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孩子会无从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这都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三、教学建议

当然课堂是不完整的艺术,我们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但我们可以及时反思,更好的提升课堂效果,我对本节课也有两点建议 1.课堂语言尽量精简,课堂指令应明确具体。

2.加大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关注力度,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同学。

四、课后反思

Phonics教学,优等生接受得比较好,大多数学生对教材中所学的单词能“听音写字”,对一些比较复杂的单词,他们也能尝试运用Phonics拼读,初步达到“见字拼音”的效果。但是对于中下生来说,似乎Phonics所产生的效果不太明显,他们只会分音节拼读,“听音写字”只停留在含三个字母的简单单词。因此,今后在Phonics教学中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拼读,长时间坚持,由量变到质变,逐步掌握英语单词的拼写规律,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觉得不仅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有丰富的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语言学习环境,这一点是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的。还要懂得英语课到底要给学生带来什么,绝不是表面的热闹,而是要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英语本身的魅力,以及学以致用时带来的幸福与喜悦。

第15篇:互联网+英语观课报告

2017观课报告

本次研修观看了四节优秀的课程,作为一名年轻的英语老师,这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和自我提高的机会,每位教师都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现把观课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总结如下:

一、基本成绩。

1、在英语课堂上,这四节课基本上呈现了自如的对话过程。在课堂上,能看到师生开心的笑脸,在交流中学习到了知识的重难点。比如说,在于心宇老师的课上,老师呈现了图片,“What is she doing ?”学生自然地回答:“.She is talking on the phone”老师与学生的配合流畅自然。自然而然的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过渡到教学过程的下一阶段。

2、课堂设计科学合理,并围绕相关内容展开各种教学活动,如于心宇老师的的教学设计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们都比较感兴趣。本节课一开始通过你比划我来猜的游戏给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英语学习的氛围。学生们配合的比较好。接下来出示几张图片让学生练习现在进行时态,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积极发言,锻炼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的英语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做游戏进行小组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意识。通过这个任务性活动,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接近生活常态 的交际中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接下来通过观察动词的现在分词的共同点归纳出变形规律。通过归纳总结考查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看出学生能很熟练的运用现在进行时态

3、教学环节方面,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使知识的呈现富有新鲜感。在张玉侠老师的课上,老师通过话题导入、歌曲激趣、寻找规律、两两会话、游戏巩固等环节循序渐进地呈现和操练目标语言。较好的达成了设计的目标。

4、老师能够熟练的使用多媒体,使其成为课堂的有效辅助手段。比如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的辅助,使课堂能够流利有效的进行下去,既节省了时间,又增加了课堂的有趣性。

二、存在的问题。

1、时间的分配不合理,缺少内化的时间。大多数老师的课堂是输入时间多,输出时间少,所以在课堂的前一阶段老师花费的时间较多,到了拓展阶段时间就所剩无几了,知识得不到有效地内化和运用。比如张玉侠老师的课,可以先让同学们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想出以前知道的词语,再观看视频寻找其它的,加以拓展词汇。另外,视频中的文化内涵尚待挖掘。

2、师生思维互动少,老师总是迫不及待的说出“正确答案”。大多数教师还是喜欢“我说你听,我教你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不顾及学生的探究过程。

3、在英语课堂中,有些老师使用汉语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英语思维的发展;老师在口语,肢体书写等方面有着随意的姿态,不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基本建议。

1、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老师们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注学情,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客观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尝试更好的教学方法,不固步自封,不唯优秀是从。在教学过程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不要一味去模仿优秀教师的教案,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吸收优秀教师的教案精华,只能顺着别人的思路走,往往是欲速则不达。

通过这次观课,我开阔了眼界,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紧迫感,认识到了自己意识上的局限,同时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如何让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设计能够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怎样让学生喜欢上英语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能拉近与优秀教师的距离,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不断取得进步。

第16篇:小学英语观课报告

《Usman\'s books》观课报告

在些许的期待中开始了今年的暑期研修。我认真听取每一堂优质课例,领悟他们的教学思想,学习他们的教学所长,同时也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在研修学习中,我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在以后的英语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方向与目标。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节课是王朝老师的阅读课《Usman\'s books》,对于这节课我进行了反复的观看和研究,收益颇多,下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体会。 本节课是由王朝老师执教的一节阅读教学课,整节课师生互动融洽,课堂氛围宽松,学生们率真、自然的表达,给听课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纵观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任务完成几个方面,我们可以说这是一节成功的阅读学习课。整节课有很多可圈可点的环节和活动,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一、巧设导入,积极创设英语语言环境。

在开始的热身环节,老师运用It’s me活动,拉近师生关系,放松情绪,激活认知,积极应答进入状态;教师出示Usman,及时抛出问题,激发学生预测、思考、主动表达;谈想了解的内容和对书籍的期许,师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精神对话;教师交心和尊重赢得更多亲密的情感,学生乐于与老师分享内心感觉;教师眼里有学生,聚焦思维情感,直奔book主题,为阅读奠定了基础;

二、根据课堂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老师根据六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采用了四种教学方法:Jigsaw Reading、交际法、图示激活法和思维导图法。这几种方法的运用让人感到教师不是再教知识,而是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想要表达,想更加迫切地学习更多的英语,读更多的英语书。在整堂课中,我们没有看到老师在特意的教单词,教语法,重点句型If I could step into this book,I would

.这个虚拟语气的句型,教师只是通过让学生不断地说来达到巩固、理解的目的。

三、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多采用小组讨论或竞赛的模式或创造一个情境,让学生展开联想,激起了同学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听课时我特别注意了王老师不同的调动学生的方式.教师上课立足点高,目标把握明确,整堂课重在文本,然又不局限于文本,而是根据学习知识掌握情况,合理开发和生成课堂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在把握文本的 基础上,有效的扩展开去。学生有效的从“学英语”水到渠成的转变成“用英语”。

四、注重真实语言的交流。

英语课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表达和交流。王老师这节课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孩子真实想法的交流,王老师在问题的设计上和语言支持上很有策略,对可能对出现的问题的预判相当明确。当担心孩子们共享他的idea会出现困难的时候,老师给了个语言框架,有了这个语言框架孩子们就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就有表达真实想法的欲望了。还有一个小细节,老师在板书上用了形象的图片带代替单词,比如“rocket”,对于学生而言,单词障碍是学生交流的一大障碍,教师能够提前预设学生的障碍,并尽可能地减少他们在交流当中的一些困难,这也为学生的真实语言表达创造了条件。所以说王老师在教学的设计上可谓是用心良苦,她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

最后,教师流利的语言基本功也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王老师整堂课英语授课,语言自然流畅也很地道,针对学生的表达教师及时启发引导,毫不拘束学生,自己的情绪也很放松,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英语语言的魅力。在这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生会更加喜爱英语。

我们也应不断充实自己,加强自己的英语语言素养,寻找更恰当的方法让学生热爱学习英语,热爱英语阅读。

第17篇:小学数学观评课报告

小学数学观评课报告

在本次远程观课视频学习中,三位老师都认真研究了课程标准,深入挖掘教材,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教学目标明确,三维目标的设定准确,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突出,使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学会知识。娴熟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个人所表现出来的驾驭课堂能力和自身的综合素养,使我受益匪浅。

一、从教学设计来看,通过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我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不但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而且设计了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贯穿于整个课堂的教学,并在教学中逐步渗透了数学的思想方法,最后对新知识都做了不同程度的延伸,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增长了知识,更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能力。从老师授课的教学过程来看,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探究交流,

二、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在回答课堂提问以及课堂练习过程中,老师始终是循循善诱,笑容可掬,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的很好,完全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老师教态自然,过渡语言很自然,鼓励、评价学生的语言恰如其分,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同时教师道法自然数学课堂教学,忌教师和学生背道而驰。大多数老师的课堂,让我体会到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灵动性,教师自上课至课终,老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学生一直环绕老师运行。教师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但是,学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了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达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

根据这阶段的学习,我要要结合自己以往的教学工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一、利用多媒体引入图片,激发兴趣本课利用多媒体引入图片,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互动的兴趣,为引入课堂主题打好了埋伏。通过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在猜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激起矛盾,也激起了学生想探知的欲望,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课堂。

二、利用多媒体引导实践操作、激活思维叶澜教授曾在新基础教育课题实验中提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最终要落实到个体的学习行为上,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己有,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学会学习。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安排了折一折、比一比,猜一猜、剪一剪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中。

三、利用多媒体联系生活、丰富情感。

本课的结尾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著名的对称建筑,中国剪纸,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汽车标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古建筑和中国剪纸的展示渗透到数学中,这不仅是学习数学的好材料,而且还是渗透民族文化的好题材。这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直观指导,主动向学生质疑,促使学生思考与发现,形成认识,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另外,借助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非常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18篇:《勾股定理逆定理》观评课报告

《勾股定理逆定理》观评课报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以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可持续发展”。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沟通”与“合作”的过程。本堂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老师和学生的新要求,是一节非常优秀的课,值得我学习。

一、本节课老师用视频播放勾股定理的历史,介绍周公向商高请教数学知识时的对话,介绍勾股定理的历史,让学生在感到“有趣”、“有意思”的状态下进入学习过程。由勾股定理的历史自然地引入了课题,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在定理的探索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和交流的学习机会,通过 “观察--探究--交流--展示”发现勾股定理。层层深入,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与应用过程。通过引导学生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结论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活动。本节课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利用课件的直观性,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动手拼出图形,用图形去验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逐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了从“形”到“数”这一认知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及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成果,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发现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程度,便于对课堂作出调控。。

三、从上课情况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够认真听课,师生互动好,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及课堂练习题都能很好的回答出来。通过探究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求新知的欲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讨论、交流、推理、发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也为以后探究图形的性质积累了经验。

四、梯度练习,层层落实目标。勾股定理能解决生活中许多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问题,刘老师先让学生直接应用定理,然后解决蚂蚁经过草莓并回到窝的最短路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构建直角三角形,从而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再次经历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同时也构筑了利用勾股定理解题的数学模型。

从老师这堂课中,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这对于我今后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我觉得在数学教学中,作为老师的我们要以自信、乐观的态度对待我们的学生,感染我们的学生,教学准备要充分,吃透教材,对待教学要一丝不苟。在教学中,要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总之,整堂课体现了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过程流畅。是一堂值得我学习的好课!

第19篇:小学美术观评课报告

小学美术观评课报告

经过这段时间的听课活动,我真的收获很多。四位风格不同的美术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也给我今后的美术教学指明了方向。现将我的听评课学习和感受总结如下。

一、观课总结

在学生学习方面,四位美术教师的课都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体现,也是美术教学的必要。如付老师在《汉字中的象形文字》一课中,先是出示了几个象形文字,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谈了对象形文字的感受以及如何猜出它们的,这就是在引导孩子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这一引导,使学生从感受中领悟,在领悟中学习,有学有得,学生爱学乐学,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学习。四位老师运用了不同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如王老师《对称的美》一课中注重了与数学学科的融合;孟老师《走进春天》把音乐引进了课堂,活跃了美术课的气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关键,这里涉及两个问题:第一,目标是否科学合理。第二,教学过程和内容是否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四位老师的教学中目标与内容高度一致,而且目标达成度很高,这两者其实是具有因果关系的,目标与内容高度的一致,因此,学生的目标达成度就很高。在创作环节,学生的优秀表现足以证明这一点。

以上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丰富自己的教学活动。

二、观察结果分析

四位老师的备课都很充分,以导入为例,作为一个老师大概要怎样去备课,怎样去吸引学生,一个好的导入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产生学习兴趣,觉得美术课有趣,就会带给学生一种身心的愉快,比较喜欢盼望上这个课程,也可以减轻同学们在其他课程的压力。如孟老师的《走进春天》中,将孩子们熟悉的歌曲《春天在哪里》引入课堂,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热情,而且课堂气氛非常强烈,互动效果也好,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是,这样的教学设计很适合这个阶段的学生。

三、观课收获

听了四位老师的课,我收获了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探究习惯。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和观察习惯。《对称的美》一课中,王老师结合课文让孩子们用铅笔随心所欲地画各种对称图形,让学生自由的发挥,不刻意的去强调画面的内容的优劣,评价以肯定为主。 2.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丰富的想像力。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最终都是大同小异。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如我听《汉字中的象形文字》一课,付老师让大家尽量敞开心扉,大胆想象,大胆着笔,画出自己最想画的、最喜欢画的一切。这里的大胆想象最为重要,想象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儿童心目中的太阳五彩缤纷,五花八门,内容丰富。

3.注重调动学生综合学习的积极性。素质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的需要强度,并依赖目标诱因的出现,提高学生需要的自我意识水平,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把音乐带进美术课堂。音乐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能调动人的情绪反映。在美术课中相应地引用音乐教育,将更好地辅助教学。如在欣赏课中,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古典名画,如痴如醉的乐曲无形牵引我们的思想进入画境,感染画中的精神,画中的韵律,更强烈地激发感情,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真的是用心、用脑的大胆实践过程。怎样将学到的体会感受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我将会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使得美术教学更加生动,更具感染力。

第20篇:颐和园观评课

付丽老师执教的《颐和园》一课,能够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思路清晰,读说写练有机结合,效果明显。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享受审美乐趣。整个教学过程,付老师始终坚持语文的课程本位,把学习语言、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作为首要的教学内容。没有进行空洞的内容说教,而是帮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句子,深入品味感悟。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品词析句,面面俱到,采取读句子、说词语、谈感受的方式,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阅读中进行感悟、体验,注重教给学生写作方法,让学生仿写句子,展开想象说话,不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本节课付老师充分利用利用图片、录像等多媒体,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美景,使语言文字形象化。把学习语言文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生视美、爱美的情感,实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欣赏,达到了和谐对话,而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合作与交流的快乐,感知课文内容和领悟课文中所体现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实现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不足:

1.语文强调多读,老师注意到了这点,但是如何读出其中的“美”,这就要强调感情朗读了。感情朗读有时候需要教师的引导。课堂上老师也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但我个人认为,教师可先让学生找准重音词后融入学生对美景的欣赏水平再读。这样,读书的效果会更好一些,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也就加深了对游览景物的深刻了解。从而更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自实施新课程以来,很多教师重视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课堂花样增多了,教学过程变得热闹了,但是一些成功的语文教学经验也被丢弃了。如,读写结合的经验。阅读教学只重内容理解,忽视写法指导的现象还较为严重。针对这种现象,在教学时,彭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写作特点,学习它的写法。如全文的先总述后分述最后总结的写法,以及第二段抓住特点写长廊的写法。我现在的体会是:如果能进行一次小练笔会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写游记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录像、图片的运用效果良好,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美景,使语言文字形象化。把学习语言文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感悟美、理解美,并通过朗读表达美,有机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大家可以看出,在教师的点拨、引导

下,学生能自读、自悟,较为真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不同层次的读中,感受到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逐步加深,以及内心情感的变化。

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主张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颐和园》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付老师充分尊重学生,始终让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教师则更多的成了引导者、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整个教学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始终是平等对话的过程。

2.如何让学生对美景过目不忘?我想,除了让学生找出这些景物,还要对描写美景的词语进行推敲。课堂上,老师重点抓住了“滑”“几乎”等词进行教学,学生在对比教学中体会到了昆明湖的静。如果教师在讲景物的特点之前先让学生用笔找出景物,然后在小结的时候让学生跟着板书回忆,效果会更好一些。

3.这堂课,教师主要是让学生学习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的景物特点。教学时可否将侧重点放在某一二方面,让学生掌握好学习方法,再运用于学其他两方面的景物特点。也就是说,可运用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避免平均用力。也

许,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景物课文的能力。

付丽老师执教的《颐和园》一课,以生为本,

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阅读中进行感悟、体验,注重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合作与交流的快乐,感知课文内容和领悟课文中所体现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感受颇深。

1.这堂课思路清晰,复习环节设计得很好。教师先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回忆作者游览了哪些景点并相机板书,接着请学生根据路线图,让其在路线图相应的位置上写出,教师带领学生根据板书重温文章的写作顺序——游览顺序(移步换景)。让学生对课文的脉络了解得更清楚了。

2.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由于本课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具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这个环节上,老师用上了多媒体来进行教学,把一张张美丽的画片,一句句精彩的语句用课件展示出来,使在座的学生耳目一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了学习兴趣,搞活了整个课堂,气

氛也变得活跃起来。教师把第三第四自然段作为本堂课的精讲内容,

建议:句子词语分析较多,没有突出写景文章所传达的那种美感,过于注重写作技巧的学习。如在指名读句子“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教师问:“他读出了什么样的佛香阁?”引出“耸立”,强调朗读时这个词应重音;“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教学中,让学生找出颜色的词并体会它们在这个句子中的作用,这个提问的设计只单纯地让学生关注词,没有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语带来的色彩美。

付老师执教的《颐和园》一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这是扎实的课堂读写教学

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的美和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同时又利用课件等相关资料,增加视觉的感知和资料的补充,这样学生对颐和园就有了真切的感性认识,更利于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细读课文时,注重引导学生领悟语句,品味语言美。本文用词准确,语句优美,从重点词句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体会到,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等景物的特点

不同,作者描写的方法也不同。教学过程中安排的两个拓展练习,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描写顺序,激发学生无尽的想象力,积累优美词语。在教师总结全文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次感知文章的优美语言与写作顺序时,运用配乐朗读的形式,读出欣赏、赞美、陶醉的情调,形成情感共鸣。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比较符合整体构建所提倡的整体性原则。在交流小练笔的过程中,我通过小组自主、协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又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并自由读自己认为课文中描写颐和园的优美词句,来体会颐和园的美丽。

进行读写训练就是要在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的基础上,为落实教学目标寻找学生、教师、文本进行对话的平台。

《颐和园》观评记录

孟祥红老师:付老师的课堂可以总结为三点:一学整体构思:首尾呼应,移步换景。二学段落表达:总提分说,层次分明。三学语言运用:生动形容,准确比喻。这节课教学角度的选取,出乎几乎所有听课老师的意料。我们很少想到语文阅读课还可以这样上。真可谓:匠心独运读课文,水到渠成学作

文。

杨萌老师:付老师执教本节课能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课堂上付老师的语言自然,通过多媒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件制作精美,动态图的使用恰到好处,上完课之后,老师不觉得累,孩子们仍然意犹未尽,这也正是自己默默追求的课堂。付老师给予我们年轻一代的老师很大的期望,我会在今后多揣磨自己的课堂,找到自己的不足,多向付老师请教努力提升自己。

李田华老师:付老师的这节课设计非常严谨,科学而有内涵,使学生在各环节中也学到了本节课的知识,解决了重难点。付老师清新自然的语言,更是为本课增添了亮点,师生互动等使本课有活动,有效率。付老师为我们新教师树立了榜样,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从付老师的这节课中学到了很多的教学技巧,希望付老师多上一些这样的课,并给我们指导。 林少辉老师:这节课教学思路的勾勒,也是极具匠心的。“一学”“二学’”三学”不只是表现出教学节奏的调控,更加重要的是表现了余老师巧妙化解教学目标,落实教学目标的高妙手法。

吕守萍老师:。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向前推进,称得上是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这是扎实的课堂读写教学。再看付老师这节课的教学层次,对教学内容的处理由整体到局部,到“骨架”到“语言”,都注意用充满语文味的教学艺术给学生以

感染,以点拨,以启发,很有美感,很有作用,既点示了表达的规律,又展示出明晰的逻辑层次。

吴美玲老师:老师三次板书,既是教学思路,也是写作构思的规律,也是教学的程序,也是学生活动的设计与安排。这是智慧的课堂读写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使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如何进一步开发教材,用更好教材,从而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付老师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引领。总之这节课是让我们深思的课堂读写教学课。

《颐和园》课后反思

一、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全文层次清楚,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学习,欣赏颐和园的美,感受颐和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与此同时学会默读课文,学习遣词造句的准确,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领悟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习并体会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同时我又抓住“仰望——俯视——东眺”这一写作顺序,使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的写作顺序思路清晰。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颐和园》是一篇游记,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

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条理清楚,特别是本课的写作方法很值得孩子们学习,也是我要达到的一个教学目标。根据合作教学整体构建的教学模式,这节课分为五个教学环节:

1、明确目标,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整体扫描;

3、自学合作,层层推进;

4、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5、交流资料,拓展延伸。

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的美和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同时又利用课件等相关资料,增加视觉的感知和资料的补充,这样学生对颐和园就有了真切的感性认识,更利于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细读课文时,注重引导学生领悟语句,品味语言美。本文用词准确,语句优美,从重点词句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体会到,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等景物的特点不同,作者描写的方法也不同。教学过程中安排的两个拓展练习,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描写顺序,激发学生无尽的想象力,积累优美词语。在教师总结全文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次感知文章的优美语言与写作顺序时,运用配乐朗读的形式,读出欣赏、赞美、陶醉的情调,形成情感共

鸣。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比较符合整体构建所提倡的整体性原则。在交流小练笔的过程中,我通过小组自主、协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又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并自由读自己认为课文中描写颐和园的优美词句,来体会颐和园的美丽。根据学生所说,我出示了描写“长廊”的几句话,让学生说说这几句话主要写出了长廊的什么特点?让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说,接着就反复朗读,希望学生能记住这样的描写方法。在教授“万寿山”、“昆明湖”时,也是让学生品读有关的语句,如: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并开展合理的想象,进行了一定的说话训练,如这么多的狮子会有哪些姿态呢?学生都能较为合理的展开想象。就这样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但是在课文的教学中也有很多不足和让自己头疼的地方,因为全文比较长,知识点比较多,想要面面俱到的都给孩子点到,但时间上又不允许。比如说文中的三大景点仅以长廊为例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讲解和剖析。让学生充分完整的掌握了长廊的特点,领悟到了长廊的美丽。但同时万寿山和昆明湖的教学部分有些一略带过,重点放在了让学生运用学习的写

作方法完成对十七孔桥的描写。

三、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获,通过小组自学、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交流讨论,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在多种观点的碰撞与交流的体验中,获得了阅读的乐趣,使语文课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内容,还使学生领悟文本的语言艺术和表达方法,同时还让学生懂得怎样运用这些方法去写作,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颐和园》效果分析

阅读教学中要吃透教材,明确阅读教学的读写训练目标,并准确把握它,充分地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进行读写训练就是要在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的基础上,为落实教学目标寻找学生、教师、文本进行对话的平台。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读写欲望。

二、结合点上教学目标,创造性地展开读写结合训练。在一个“点”上展开,通过朗读、思考、体验、感悟、类比、移植、表达等多种活动,使学生在语言、思维、情感、认识等

多方面获得发展。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阅读感受能力,积累语言,领悟方法,引导学生在类比移植中进行模仿、创新,提高写作能力。

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定义是: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主要是体现在课前老师钻研教材,然后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适合本年级段的教学内容,然后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而课堂上老师主要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去涵咏语言文字,去悟读写之道。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生生和师生的对话交流。所以说,阅读教学中要进行读写训练,就必须吃透教材,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并准确把握它,充分地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进行读写训练就是要在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的基础上,为落实教学目标寻找学生、教师、文本进行对话的平台

一、吃透教材,明确读写目标《颐和园》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二写万寿山的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首尾呼应。课标的年段目标和教材已经对教学重点作出了提示。课文后的练习和思考体现了教科书编者对教学重点的建议,我们要把握住。本组课文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结合本课的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难点: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我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资源――课后的练习和思考,来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读写结合训练目标,从两个方面学习课文:

一、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二、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等景物的特点不同,作者描写的方法也不一样。我要找出描写这些景物的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二、精心创设情境,激发读写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某件事产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精心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也就是创设思维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他们想要追根求源、想要知道深藏在背后的“秘密”的探究欲望。

三、恰当切入、有效训练结合点上教学目标,创造性地展开读写训练。阅读的心理过程简单地说,就是“整体──部分──整体”,整体和部分之间是一种互为前提的、互动的关系。好的做法是在一个“点”上展开,通过朗读、思考、体验、感悟、表达等多种活动,使学生在语言、思维、情感、认识等多方面获得发展。把一节课的程序设计成几个板块,每个板块有一个小的目标,围绕着这个小目标开展听说读写

思的活动,不仅板块内部的程序可以灵活变动,就是板块之间也可以适当调动。这就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本课我选取了三个“点”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

1.体会结构美,学写过渡句围绕课后讨论题“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勾画出以下句子“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就是作者的浏览顺序。让学生读这些句子,引导学生抓住“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等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积累词汇,类比运用。在学习“长廊”这部分时,我从三点入手,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

A、让学生体会到从总体到内部再到外部的叙述顺序。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长廊特点时,要帮助学生理清这一点。

B、组织学生复述这部分内容,也就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为下面的类比运用做准备。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加入自己

适当的评价,学会了如何把书面语言运用到口语中,变成自己的思维成果。比如,有的学生说:“你看那横槛上有几千幅画,画着花草、鸟兽、虫鱼,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美丽的长廊啊!”“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一条长廊。”“微风从昆明湖上吹来,多么让人心旷神怡呀。”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做什么:就是要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读写能力;要达到有效的训练,必须要在阅读教学中吃透教材,明确阅读教学的读写训练目标,并准确把握它,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结合点上教学目标,创造性地展开读写结合训练。在一个“点”上展开,通过朗读、思考、体验、感悟、类比、移植、表达等多种活动,使学生在语言、思维、情感、认识等多方面获得发展。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阅读感受能力,积累语言,领悟方法,引导学生在类比移植中进行模仿、创新,提高写作能力。这样学习课文,学生感觉离自己的现实需求很近,学起来主动。在读写结合的训练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达到语文学科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培养起学生的语文素养。 《颐和园》课标分析

一、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在欣赏、品读中培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

豪感。

2.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文物等基本的文明行为。

3.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 4.过程与方法: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二、教学重点: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颐和园录像。

2、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颐和园相关资料。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文

《颐和园》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山东省教育出版社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单元“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篇精读课文。《颐和园》一课是其全文最大特点就是按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

特点,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写出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根据文本特点和中年级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的读书要求及学习作者表达方法的习作要求,我们力求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让教学走两个来回,让学生随着文字移步换景,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体会颐和园丰富的人文内涵。反过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从不同角度欣赏到的不同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从而有效地学习游记的写法。

《颐和园》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处于学习的转折时期,学习动机从外部学习动机为主转为

内部学习动机为主。记忆、理解、思维、表达能力等大大提高,是培养主动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此时应注重学生的感性熏陶,尽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多读多写多模仿进行量的积累,最后达到质的飞跃。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动,对新鲜事物好奇,但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当中很少去过北京,对那些景物缺少感性认识,很难深刻理解文中描述的美,不过,他们已经具备搜集资料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于是,课前我让学生

去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和图片,以备上课时小组学习时使用。所以我准备了课件,创设情景,把学生带进颐和园,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颐和园的美。

我班学生对学习认识书写汉字有兴趣,乐于积累优美句段。虽对颐和园等名胜古迹了解很少,但《颐和园》这篇文章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学生对本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因此,设计本课,一是在学法上坚持以新颖促进学生注意,激起兴趣,融入情境;二是在教法上注重适当放手,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

(一)今天我们要学习第22课,请读课题。

(二)颐和园是我国保持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该怎么读(课题)?

(三)今天,颐和园早已成了中外游客竞相游览的一个美丽的大公园你又想怎么读?

(四)小结:颐和园真的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感受,我们在学习中要试着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二、从游览顺序入手,了解文章结构和课文内容。

(一)从词入手,了解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点和游览顺序。1.按顺序听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词,并学习其中的生字“廊”。

2.思考:为什么要写这样三个词?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写?文中又是哪些句子说明了作者游览的顺序? 3.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文中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

(二)从句子入手,掌握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1.学生自读表示游览顺序的四句话,从中感受移步换景的游览观察顺序。

2.给表示游览顺序的四句话加上文章的首尾段,学生自读感受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并根据段落提纲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师生共同根据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这就是文章的段落提纲,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现在,我们就移步换景,依次游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去感受颐和园这个美丽的大公园。

三、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欣赏颐和园美景的不同特点,体会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的同时,学习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

(一)“游赏”长廊。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出示课文相关文字,在原文中加入表示观察角度的短语,请学生读一读思考这些短语对我们“游”长廊有什么帮助?(放眼一望)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抬头看去)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边走边赏)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2.学生整体感受整个自然段,试着从不同观察角度去欣赏长廊,发现长廊的特点并试着用自己的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 3.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老师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填词练习,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的读书方法理解“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这个句子,体会长廊所包含的中华文明,感受作者抓住特点简洁表达的写法。

4.由此及彼,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的方法朗读学习整段内容。

5.再次出示表示观察角度的短语并配合由此看到的景象图片,学生练习分三层背诵本段句子,体会表达顺序,达到段的积累。

6.小结:作者移步换景,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景物不同的特点。让我们继续随着文字去感受。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

山脚下。这一次,作者又是从哪个角度去看万寿山?又赏出些什么呢?自己读一读吧。

(二)“游赏”万寿山。

1.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从“抬头一看”、“耸立”、“金碧辉煌”、“金光闪闪”等词想象仰望万寿山建筑群的感受,体会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势。

2.抓住重点词,通过朗读表达感受,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3.小结:这一次,我们跟着作者从抬头一看这个观察角度赏到了颐和园华美、宏伟的特点。

(三)学生自读自悟,从不同角度“游赏”昆明湖景区,感受昆明湖的特点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1.占颐和园总面积2/3的烟波浩渺的昆明湖又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欣赏它呢?请学生跟随一组图片从不同的角度去直观地看看作者描写的不同景色。

2.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观察角度,练习边读边想象,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交流分享朗读及感受。老师通过对比组词等语言训练,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滑”与“划”的意思差别,从而理解作者准确的用词。通过和学生一起想象不同狮子的形象,读好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体会精湛的艺术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4.今天这堂课我们按游览顺序,依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游赏了颐和园,你觉得移步换景究竟有什么妙处?(这次引导学生自己感受从不同角度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小练笔

写出自己脑海中的十七孔桥。

五、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对自己的写作有什么帮助。

六、布置作业

用今天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到过的地方。

英语观评课报告范文
《英语观评课报告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