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项羽之死

发布时间:2020-03-03 17:24: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项羽之死》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

2、培养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层次大意的能力。

3、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能全面正确评价人物。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优美语言。

2、理解本文所要表达的对人物评价的观点。

3、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形象,全面正确地评价人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项羽之死》选自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

2、字词解释:

(1)壁:_______(2)直夜:______(3)属:_______ (4)紿:______ (5)自度 :______(6)当:_____(7)辟易: _____ (8)亦足王也______(9)被十余创:_______ (10)顾:_____ (11)购:_______(12)吾为若德 :_________(13)刎:_______

3、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4、文章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通过这些题目的设置来检验学生对第一课时知识的掌握情况,加

深印象。只有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内容,才能为分析课文提供保障。

二、品读项羽

司马迁写人物,不只把笔下的人物作为历史的人,也把他们作为人性的人来看,为了展示他们丰富性、复杂性,司马迁采用多侧面,多角度的展示人物精神风貌。“不虚美,不隐恶”,使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血肉俱全,丰满立体。项羽恰恰是司马迁着力最多的一位英雄人物。

那么司马迁笔下的项羽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呢?本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品读项羽”!

1、第一自然段:垓下之围中的项羽 齐读第一自然段并思考:

(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英雄末路的悲凉气氛 (2)赏 析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a、配乐朗读,感悟其中情感。

b、学生各抒己见,分享感受。

c、教师总结:

项羽这个好爽勇猛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了柔肠百转的《垓下歌》。哀叹时运不济,诀别名驹美人,为项羽的形象增添了一段柔情,展现了他多情善感的一面,也将他有心保护心爱之人和心爱之物却又无可奈何的痛苦表现的淋漓尽致。既有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叹息。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一腔愁绪,万种低回,是一种英雄末路的悲鸣。

(3)“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如何理解这两个“泣”呢?

“泣”字极其传神地表现项羽内心难言的情感。“泣数行下”,这是司马迁笔下霸王唯一的一次落泪,也是最后一次落泪,渲染出英雄末路的悲凉;随从将士的“泣”,写尽了他们心中的不忍,也侧面烘托出了霸王的悲惨处境。

(4)如何理解“惊”“起”“饮”“歌”“泣”这五个动词的作用? 这五个动词,一气呵成,作者虽惜墨如金,但却使得这位英雄失意、感伤、无奈、悲愁之情写得淋漓尽致。

2、第二自然段:快战中的项羽

默读第二自然段并思考:

(1)项羽所率骑者与汉军人数的对比,有什么作用?

汉军五千骑,项王所率骑者呢?开始是八百余人,渡淮之后,百

余人耳,至东城后,剩下了二十八骑,这样的对比突出势力相差甚远,进而显现快站中项羽的勇猛。

(2)这一场东城溃围的快战共写出了项羽的三次行动,哪三次?(原文)从中看出项羽怎样的性格?

(文中找出三次行动) 从中看出项羽的勇猛

(3)三次快战之后,项羽与部下有一 段对话,从中看出项羽什么性格?

这三次快站中,项羽每战都能给敌军以有效的打击,丝毫没有兵败的萎靡和绝望,确实展现了他骁勇善战,之后与部下的对话“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从中也看出了项羽自负的性格。他是想用快战来证明“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他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没有醒悟。被田父欺骗,就可以看出项羽已经失民心了,而他却没有意识到,侧面我们也能窥视到司马迁对待项羽的态度,带有批评之意。

(4)“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从这几句中,我们看到了怎样的项羽呢?

临危不乱 杰出的军事才华

(5)“愿为诸君快战”,联系当时的军事形势和项羽的心理,此处用“快战”,为何不用“决战”呢?

项羽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了,“愿为诸君快战”表明项羽最后的战斗并不是为了战争的结果,而是为了畅快地、尽情地展现他的勇猛无敌,

保住一世英明。他把杀出重围看作不重要,但要把斩掉对方的将领,拔了对方的战旗看作很重要,这是一种英雄式的抉择,彰显的是一种英雄的勇武精神,是他人生落幕前最后的演出。

3、第三自然段:乌江自刎中的项羽

读项羽和乌江亭长的对话

(1)项羽没有和亭长对话前想不想渡江?最终有没有渡江呢?

想 没有

(2)“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 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从中能看出项羽什么性格?

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面临一线生机,也不愿含羞忍耻地苟活于世,而选择可慨然赴死。表现了他知耻重义的性格。

(3)“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如何理解项羽的这一“笑”?

泣下数行的血性汉子,临死反而笑了,不是矜持的凄苦的笑,而是壮士蔑视死亡,镇定安详的笑。这一笑足以表明项羽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也只有将成败生死置之度外才能笑得出来。

(4)乌骓马是项羽精神的象征,此时赠与他人,看出项羽什么性格呢?

表现了他有情有义,心地仁善的一面。 (5)项羽自刎前最后的话刻画了他怎样的形象?

慷慨赠头,出人意料,表现项羽视死如归。古人吕马童追之、认之、欲杀之取赏,项羽却说“吾为若德”,这样的蝼蚁之微、泰山之高两相对比,何等鲜明!吕马童的追逐名利反衬项羽的重情重义。

板书设计:

项羽之死

多情善感 勇猛 临危不乱 杰出的军事才华

心地仁善 重情重义

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课堂实录

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项羽之死答案 项羽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