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先进事迹材料

李时珍先进事迹(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8-14 08:35:59 来源:先进事迹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李时珍

《李时珍》教学实录

《李时珍》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的事。教学本课要使学生感受到李时珍刻苦钻研、勤于实践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忘我的精神,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愿望和积极性,教学本课时,针对以上重点,我主要抓住了“伟大”,进行辐射教学。理解课文时先带着“为什么说李时珍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这个问题阅读全文。经过学生自己思考、交流讨论后,组织学生从立志学医为民、决心编书、实际行动、取得成就这些方面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想象说话、实物演示、课外资料补充、拓展,加深理解,丰富学生的感受体验,最后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使学生从李时珍的事迹中感悟出他的伟大。板书设计成一个脚印,寓意做事要向李时珍那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己平凡的脚步走出不平凡的人生。

回顾第一个“伟大”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李时珍》这篇课文,知道了李时珍是明朝——

生: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师: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明朝的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课件出示)

师:上节课有位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就是李时珍为什么会成为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我们四(9)同学很会学习,昨天发现了李时珍的一个伟大之处。是李时珍立下了——

生:行医的志愿。

师:那么李时珍成为一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仅仅只要立下行医的志愿就行了吗?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呢?请同学打开课本,自己从

3、

4、5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自己研究研究、读一读、找找你又从哪个句子看出了李时珍的伟大?做上记号。再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想一想。

生自由读课文。

发现其他的“伟大”,随机交流。

师:发现李时珍的伟大了吗?谁先来说?

“伟大”的决心

生:我发现的伟大之处在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他决心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因为要编写药物书,要知道很多有关药物方面的知识,而且要记载很多药物既累又费时间,还很费脑筋,我觉得他这样下的决心也很伟大。

师:他的决心很伟大。要编写这样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真的是工程浩大。请你们读一读这段话,看看他为什么要编写这部药物书呢?

生:我觉得是因为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病人吃错了,那该多危险啊!

师: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是吗?

生:是。

师:请你们找出来划下来。

生:我发现书上写着: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

师: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你觉得会怎么样啊?

生;有些药物没有记载的话,一些药物就没人知道了,只有一些记载的药物用来治病,另外的就不知道了。就不会用来给病人治病了。

师;说明这旧的药物书记载的“不全面”。(师板书) 生:还有有些药物只记了名称,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因为它只说明了名称,并不知道它的形状和生长情况,采药的人去找这种药物,结果就是找不到。

师;那这又说明旧药物书记载的内容不仅不够全面,还写得不够——

生:详细`具体。

师:请接着往下说。

生: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假如病人吃了,但是不知道它的药性和药效,病人吃了病会更加严重,也有可能导致死亡。药物书一定要记下药性和药效,这样大家才不会吃错药。

师:看来最后一个是最要不得的,居然记错了药效和药性,那说明旧的药物书还不正确。

师;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旧药物书的缺点?

生:旧药物书不但不全面、不详细,而且不正确。

生:旧的药物书既不全面,又不详细,更重要的是它还不正确。

师:那么这样不全面、不详细、不正确的药物书对病人来说又会如何呢?

生:病情会越来越厉害。

生:会给病人带来痛苦。

生:有时候可能两种药材看上去形状差不多,只有一点点区别,病人吃错了这样的药,也许会马上死亡。

师:多危险那!怪不得李时珍他也想到了——

生:他想,要是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那!

女生再读。

师:于是,他决心——

生: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师:是啊,李时珍决心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这就是李时珍立下的伟大的——决心!

虽然李时珍做不到最完善,但是他努力做到更完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我们把这段话读的更好。

生齐读第三段。

“伟大”的行动

师:你还从哪里发现李时珍的伟大了?

生:我发现整个第四段都在写李时珍的伟大。(朗读第四段)

我觉得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很伟大,因为我们以前爬高山的话,往往爬到半山腰就放弃了,而他却坚持爬到山顶。还有到了夏季和寒冷的冬季,他也还在山上,大家都知道,那个白云在山间缠绕,(高耸入云)但只要是产药材的名山他都走遍,而且常常在山上饿了随便吃点东西和过夜,还为了不让病人吃错药,他亲自品尝药效和药性。

师:多么令人感动的行动啊!有同样感受的同学请举手,好,谁来说说最让你感动的一句话。

生: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采药材的名山。这句话让我感动,因为我去爬山的时候,累了的话就不爬了,就下山了。李时珍却不怕累,往上爬,一直爬到了山顶。而且爬山的时候,我是很怕炎热的,因为我妈妈很关心我的,而李时珍不怕严寒酷暑,坚持怕到山顶,他还将这些产药材的名山都一一走遍。

师:联系自己的生活,自己爬山的经历,感受到了李时珍的艰辛,山高路远啊,你想到了什么?

生:他走的路都很艰难,好多地方都很险峻,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

师:是啊,采药的山岭一般都比较的险峻。

生:我想到了这些山都很陡峭,但是这些山上有一些很好的药材,他不惜一切,敢去采药,我觉得这样很伟大。 生:我想那些山都是高耸入云,还有很多岩石都松动了,不小心,石头翻下去,会很危险的。

师:你看,采药不只是艰难,更是危险的啊!那天天都是风和日丽的吗?你又想到了什么?

生:我又想到了,如果在冬天的话,我们在低的地方都感到很冷,更何况在这么高的山上,那边肯定会更加寒冷,有时甚至还会结冰,要是他在上面滑了一交,就会从很高的悬崖上摔下来。

生;我觉得山上还会有蛇,夏天,特别是下过了雨以后,李时珍在山上的时候,很可能会被蛇咬到。这样也很危险。

师:是啊,会很危险,山再高,路再远,李时珍为了采药还是什么都不怕了。同学们,让我们拿起书本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这段话中令你感动的仅仅是这一句吗?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读完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自读。

交流:

生:我仿佛看到了正在山上采药的李时珍。

师:他在采药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生;我仿佛看到了李时珍在爬山时,不小心被尖利的石头磨破了手指。

生:我仿佛看到了他突然找到了一种药材,他欣喜若狂。

师;欣喜若狂啊!什么苦,什么累都值了。

生:我仿佛看到了他正在悬崖上采药,头顶上刚好是他要找的一种名药,他为了采到,不顾

掉下去的危险,抓紧绳子,伸手去采。

师:也许那草药就在离他一尺之遥,但生命线也就在这一尺之遥,也许抓住那药,他自己就会葬身悬崖了。

生:我仿佛看到了他找到了一种药材,心里很高兴,身后却有一条蛇向他爬来,十分危险。

生;我仿佛看到了李时珍采到了药,但被暴风骤雨淋得感冒了的情景。

生:他还亲自品尝采到的药材。

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许多药材他都亲自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

师:亲自品尝药材会怎么样呢?

生:我想李时珍现在他自己没有病,要是他吃了一些,那些药有副作用的话,他反而会生病的,无缘无故的去吃药的话。

师:一个人不会无缘无故去吃药。

生:李时珍要是吃错了药,我想他也会有生命危险的!

师:是啊,病人吃错了药,他都担心病人的危险,他自己这样难道就不危险吗?那些药材的药效和药性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他还是敢于品尝,同学请看——(课外资料)

传说中有一种神仙草(曼陀罗),人们一见到它就会情不自禁的又唱又跳。李时珍为了探明究竟,走到哪里手里都拿着曼陀罗,发现没什么异常。后来还冒险亲自服下曼陀罗,结果自己精神恍惚,失去痛觉,一连昏迷了好几天。终于知道它有麻醉和使人兴奋的作用,少量可以治病,过量的话,在别人的暗示下确实会又唱又跳。从那以后,曼陀罗被广泛运用于制造麻醉剂。

师: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看了这个故事,我很感动,那个曼陀罗,人们一见它就会情不自禁地又唱又跳,李时珍为了探明究竟,他吃了下去,结果自己精神恍惚,失去痛觉,一连昏迷了好几天,终于知道了里面含有麻醉的作用,还有兴奋的作用,我想他终于探明了这个问题,他也很高兴的。 师:看你眼里噙着泪花,老师也被深深的感动了,确实啊!亲自品尝药物是非常危险的啊!

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难道李时珍真的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吗?

生:珍惜!

师:那他为什么还冒着生命危险去品尝药物呢?

生:他宁可失去自己的生命,但也要救活病人的生命,用自己的一条生命去救别人几百条生命,他想是值得的。

掌声

师:宁可倒下我一人,不可倒下千千万万个病人。

生;我想李时珍想到别人不知道这种药的作用,乱吃,不仅病治不好,而且会加重病情。

师:现在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李时珍爷爷他太伟大了!他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更多人的生命。

生:我感到李时珍爷爷很神圣,因为如果他不去品尝这些药物的话,可能连他自己可能会吃错这种药,而且别人都不去尝试这种药物,他不怕有这危险的副作用,勇敢的尝试。

生:我也觉得李时珍是伟大的,因为山上不是所以的草都是有效的,有的是吃了病情会加重的,或者说吃了有毒的草药的话,李时珍自己可能就会死掉。

师:此刻我们不仅仅是感动,更感到了他的伟大,请拿起书本,咱们带着自己的体验,一起

再来读这段话。

生读。

“伟大”的成就

师:这就是李时珍付诸于伟大的行动!让我们来看,他立下了志愿,下了决心,并且付诸于了艰苦卓绝的行动,最后他取得成功了吗?

生:成功了!

生:我从最后一段话看出的。

指名读最后一段。

师:是啊,从这段话中我们看出了李时珍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请你在看看这段话,哪儿写出了这部书的伟大?

生:他花了整整27年,终于编写出一部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这部书有100多万字,记载了1800多种药物,是中药书中一部伟大的著作。

师:27年哪!整整27年哪,那得多少个月啊?是啊,324个月啊,有9855个日日夜夜啊!

大家想,一年过去了,李时珍在干什么?

生:写书。

师:十年过去了,他还在干什么?

生:写书。

师:二十年过去了,他仍然在干什么?

生:写书!

师:整整过了27年,他不停地写呀,画呀,终于——

生:写成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

师:这部书来之不易啊,李时珍从一个三十多岁开始写书,一直写到了两鬓斑白的老者,倾注了他一生的心血。你还从哪里看出这部书的伟大?

生:这部书还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流传世界。如果这部书不是伟大的话,肯定不会流传全世界的,最多只会在咱们自己国家里流传。

师:《本草纲目》被译成了十余种文字,流传到了世界各国,它的价值非常高啊!

生:这部书有100多万字,记载了1800多种药物,是中药书中一部伟大的著作。100多万字我真的是连想也不敢想,一个人写了100多万字的话,我想他的手也肯定很酸了。100多万字数量是非常庞大了,而且还有1800多种药物,别的药物书是没有这么多记载下来的药物,而且他把药物的药效和药性都记载下来了。

师:是啊!这不只是这数字多,记载的药物种类丰富,老师带来了一本《本草纲目》,请你仔细看看,除了这密密麻麻的文字之外,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除了文字之外,我发现这些注解旁边还有图画,就是那个药材的图画。

师:我们这本书是印刷厂里印出来的,而李时珍那时是一笔一笔用毛笔写出来的,这100多万字,1800多种药物,还画了1100多幅药物图,你来说,这部书伟大吗?

生:伟大!

师:好,请男同学拿起书本,来读读这段话。

男生读。

师:那么这部誉满全球的著作,经历了300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现在对我们的生活还有价值吗?

生:有!

师:请同学们来看这几则消息。

(国际上现行使用《本草纲目》的消息)

师:谁在使用?

生:美国的科学家利用《本草纲目》研制出了治晚期肺癌的药,而且美国的药检局编写药物书还有很多内容是从《本草纲目》中参考来的。

师:而且“华阳复方”的发明人就是咱们中国人,是一名华裔科学家。

生:除了美国,咱们自己国家也还在使用。

师:除了这几则消息,还有更多的国家现在仍然还在使用《本草纲目》,此刻你仅仅是感到这部书的伟大吗?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更感到了什么?

生:骄傲!我们中国的骄傲!

生:还感到了无比的自豪!

师:说的好!请你们自己带着你的骄傲和自豪再来读读这段话。

生自己读。

总体感受李时珍的“伟大”,提升“伟大”的精神。

师:从李时珍立下了行医的志愿,下了编书的决心,并且付诸于了实际的行动,终于取得了——

生:伟大的成就。

师:这一切都是为了谁呢?

生:这一切都是为了生病的人。

师:是啊,是为了那些在病榻上面挣扎的人,是为了那些在生命线上挣扎的人,李时珍的这种精神何尝不是伟大的呢?

正是有这种精神在支持着他,才一步一个脚印地不畏艰险,才历经27年编写出了一部伟大的药物书,现在你明白他为什么会成为一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了吗?

生:明白了!

师:好,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明朝的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师:在咱们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像李时珍这样伟大的先辈,他们都留下了自己光辉的足迹,你想追随着这些先辈的足迹走下去吗?

生:想!

师:你也想取得伟大的成就吗? 生:想!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书本上也留下你求知的脚印,留下你的志愿。将来希望你们踩着成功的足迹走回我们上虞实验小学,在你们的老师面前展示你们的风采!展示你的成就!

最后老师送你们一句话:平凡的脚步也能走完伟大的行程。

作业大家浏览一下。

下课。

板书设计: 李时珍

推荐第2篇:李时珍 教案

17、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课文。

3、给文章划分层次,体会古寺的破败。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并划分层次。 难点:体会古寺的破败。

三、教学方法及学法

以读代讲法、合作讨论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第16课,我们认识了司马光、童第周两位名人,他们一位是古代的,一位是现代的,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位我国古代的名人,这位名人就是:李时珍。 (课件:李时珍图片及有关资料介绍)

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与张仲景一起被称为“医林二圣”。受家庭影响,他自幼爱好医学。24岁开始随父正式行医。从35岁到50岁将近15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到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江西等地察访药材,采集标本,行程有一万余里,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完成了药物学巨著 《本草纲目》。这部书近200万字,共52卷,里面详细地记载了各种中药的名称、用法和作用,并配上一些相应的图片。 《本草纲目》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传到世界上各个国家,对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达尔文赞这本书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是一部“东方医学巨典”。

请同学们自己大声读一下。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在察访药材时的一段故事,这篇课文就是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板书全课题。

(二)、质疑

1、生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生回答自己的疑问)

3、请学生说说对课题的理解:李时珍晚上寄宿在古寺中。

(三)、学生自学课文

(课件:自由读课文问题要求)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边读边想:看看课文具体写了什么。(教师巡视)

(四)、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读一读)

文中有一些词语,你能读正确了吗?理解这些词语,有利于我们理解课文内容。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长年累月

若有所悟 修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

指名读。纠正字音。

1

2、你能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指生回答)

3、指名分段读课文。

(生读课文)真是不错,课文读得很流利!

(五)、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94-95页,做练习4.快速浏览课文,给课文划分三个层次,并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课件)出示:

一、(1——4)错过客店

夜宿古寺

二、(5——7)啃食干粮

破庙谈苦

三、(8——13)月下记载 亲尝中药

2、请用简洁的一句话来概括课文内容?

(生回答)

(课件)出示:课文主要写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并亲自品尝药材的事。

(六)研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课件)出示:问题(1)、(2)、(3)、(4)、(1)、从课文的叙述中你体会到他们的行程怎么样?(苦

累)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

(生回答)

(2)、李时珍和弟子为什么会在湖北的西部山区呢?

(生回答)

(3)、师徒俩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住进这座古寺的?

(生回答)

(4)、李时珍 “一心赶路”是为了什么?

(生回答)

(5)、生齐读第1—2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第3—4自然段 (课件)出示:问题(1)、(2)、(3)、(4)、(1)、正当师徒俩感到焦急时,情况出现了怎样的转机?

(生回答)

(2)、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古寺? 请细读第4自然段,将描绘古寺的相关语句画出来读读,并谈谈你的感受。 (生回答)

(课件)出示:

到处是灰尘——很脏;积了厚厚的一层;

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可能还有蛇虫鼠蚁;

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很久都没人来过了; 断垣残壁——年代久远,墙壁破损了; (3)、假如让你在这儿住下,你愿意吗?为什么?

(生回答)

(4)、李时珍是怎样做的?读读这句话,注意重读的词语。

(生回答)

(5)、齐读第4自然段描写古寺破败的语段。

(生齐读)

(6)、齐读第1—4自然段。

2

(七)、指导学生书写描红生字。

(八)、作业

1、熟读课文。

2、课下自己收集有关名人的事迹,下一节课交流。

推荐第3篇:李时珍说课稿

《李时珍》说课稿

朱阳二小:许静静

一、教学内容

《李时珍》是第9单元“观察与发现”中的第2篇文章,这是一篇比较简单的人物传记,讲述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边行医边研究药物,用了27年时间,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药物书,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事迹。

二、目标定位

根据我校第一轮高效课堂达标活动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位: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及其伟大贡献。

2、通过想象、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文中关键词。

3、结合“金钥匙”练习概括,培养概括要点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第1篇文章《大自然的语言》学生已经学过,所以在导入环节,我用了那节课的结束语“观察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这节课的开场白,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围绕本科的中心议题“《本草纲目》这本书是怎样编写出来的?”,我将“伟大”作为该课的关键词,让学生认识《本草纲目》的伟大,从中感受人物李时珍的伟大。为此,我着重抓住课文第

3、4自然段,引导学生探究李时珍编写新书的原因及其编书的艰辛过程。第3自然段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出李时珍编写一部鞍山的药物书的原因是旧药物书有缺点,并提炼出缺点体现哪几个方面。然后顺势转向李时珍编写药物书之前所作的准备工作,及第4自然段的内容。在教学这段时,我首先将课后第2题作为一项练习让学生完成,在找主要词语时,适时带领学生学习本单元的金钥匙,在方法的指引下,再训练学生自己找,此时学生不仅学到了学习方法,还将其得以运用,不少学生会体验到成功后的喜悦,学习起来将会更加有信心。

完整的一节语文课,听、说、读、写缺一不可,我从本段中提取出较难的两个字“累”、“暑”,引导学生分析字形,帮助记忆。

该段文字不多,为了让学生体会李时珍编书的艰辛,我引导学生想象李时珍采药的艰辛,重点理解词语“山高路远”、“严寒酷暑”,随后进行了说话练习。

推荐第4篇:李时珍名言

李时珍名言

1、饮食者,人之命脉。少饮则和气行血;痛饮则伤神耗血。

2、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3、痰有六:湿、热、风、寒、食、气也。饮有五:支、留、伏、溢、悬也。皆生于湿。

4、百病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5、怒则气逆,喜则气散,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灵则气泄,寒则气收。

6、饮食不节,杀人倾刻。

7、面曲之酒,少饮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然遗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疾动火。

8、人之一身,贪心动则津生,哀心动则泪生,魄心动则汗生,欲心动则精生。

9、夫众病积聚,皆起于虚也,虚生百病。

10、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11、营气之粹,化而为精,聚于命门。

12、海乃百川之会。天地四方,皆海水相通,而地在其中。其味咸,其色黑,水行之正也。

13、爽口物多终作疾。

14、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15、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水去则营散,谷消则卫亡,神无所居。故血不可不养,卫不可不温。血温气和,营卫乃行,常有天命。

推荐第5篇:李时珍(二)

※丰乐中心小学 三年级 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课 题】:李时珍 本课共2课时,本节第2课时 【课 型】:新授课 【课标定位】:了解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行医著书的事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行医著书的事迹。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书后问题。3.给第4自然段分层,说说层意和自然段的段意。 【教学重点】: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层和概括层意。 【自学指南】:自读课文两遍 【自学测评】:开火车读词语 【情景引入】:简介李时珍 【核心活动】: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1.听写词语:

诊费 职业 有效 对症 疑难 病症 救死扶伤 2.辨析词语: “志愿”“自愿”

二、学习课文4—7自然段。1.学习第4自然段。

(1)轻声读,思考这节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句与句是怎样联系的?(2)引导学生分层,把联系紧密的句子合并在一起。

(3)说说3层意思。 (4)理解重点词句。

①“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这一句在这儿起什么作用?②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③“完善”是什么意思?怎样的药物书才能算是完善的药物书?

④找出描写李时珍想法的句子,这些想法说明了什么?2.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导看图,说说图上内容。

(2)读读议议:为了重新编写药物书,李时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先划出有关句子,再同桌交流。)

(3)指导朗读。

①帮助学生定准

1、2两句中的重音:轻读“在治病的时候”和重读“亲自”“采药”形成对比,暗示后者难度之大;重读“山高路远”“严寒酷暑”,突出困难之多;重读“走遍了”以及在读两个“不怕”后稍加停顿,突出李时珍不

&做足常规就是最好的高效。 ※丰乐中心小学 三年级 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畏艰难的精神之可贵。

②后3句让学生边读边体味边定重音,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重读的词语:好几天、饿了、干粮、天黑了、山上、亲口品尝、上万里、千百个、书本上。

③齐读这一节,进一步体会李时珍的伟大精神。 3.学习第6至7自然段。 (1)齐读。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部书怎样?课文中是怎样评价它的?(著名、伟大。)它著名在哪里?为什么说它伟大? 【课堂小结】:总结全文。

1.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家李时珍,为了解除病人痛苦,立志学医和编写著名药物书《本草纲目》的过程。2.认识李时珍的思想品质。(救死扶伤,为人类医学作出了卓越贡献。) 3.学习课文的记叙方法【当堂测评或作业】:写会本课的词语 【测评或作业反馈】:练习册 【板书设计】:

缺 载 况 编 酷 拜 访 判 纲 籍 译 1.抄写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李时珍是_____朝伟大的______家和______家,他从小就立下了志愿。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不但______还______。采药时,他不怕______不怕______。走了______路,拜访了_____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

(2)李时珍花了______年时间,终于编成了《本草纲目》。这部书有______字,记载了______种药物,是中药书籍中一部_______。

&做足常规就是最好的高效。

推荐第6篇:李时珍 实录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第16课,我们认识了司马光、童第周两位名人,他们一位是古代的,一位是现代的,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位我国古代的名人,这位名人就是:李时珍。

(课件:李时珍图片及有关资料介绍)请同学们自己大声读一下。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在察访药材时的一段故事,这篇课文就是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请你说说对课题的理解:李时珍晚上寄宿在古寺中。

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生回答: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他们是怎样在古寺中度过的?)

(课件:问题要求---自由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边读边想:看看课文具体写了什么。(教师巡视)

文中有一些词语,你能读正确了吗?理解这些词语,有利于我们理解课文内容。 (课件)出示:(读一读)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长年累月

若有所悟 修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

指名读。纠正字音。

师:你能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生:李时珍为了修好《本草》,使万民得福,他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长年累月地在外奔波。 生:李时珍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住在断垣残壁的古寺中,是为了修好《本草》,使万民得福。)

师:概括的非常好。 指名分段读课文,(生读课文)真是不错,课文读得很流利!

请同学们打开书第94-95页,看练习4.快速浏览课文,按要求填空,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

一、(1——4)错过客店

夜宿古寺

二、(5——7)啃食干粮

破庙谈苦

三、(8——13)月下记载 亲尝中药

师:谁能用简洁的一句话来概括课文内容?

(课件)出示:

生:课文主要写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并亲自品尝药材的事。

指名读第1—2自然段

(课件:问题

1、

2、

3、4)

1、从课文的叙述中你体会到他们的行程怎么样?(苦

累)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

生: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条件差,安徽、河南、湖北——走过的地方多,路途长。

2、李时珍和弟子为什么会在湖北的西部山区呢?

(生:为了寻访药物,治病救人,为人类减轻了痛苦。)

3、师徒俩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住进这座古寺的?(生: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4、李时珍 “一心赶路”是为了什么?(生:察访药材。)

让我们齐读第1—2自然段

生读第3—4自然段

(课件出示:问题

1、2)

1、正当师徒俩感到焦急时,情况出现了怎样的转机?

(生:发现前面的树丛中隐隐约约露出房屋的轮廓)

2、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古寺? 请细读第4自然段,将描绘古寺的相关语句画出来读读,并谈谈你的感受。

(生:破败.)

(课件)出示:

到处是灰尘——很脏;积了厚厚的一层; 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可能还有蛇虫鼠蚁;

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很久都没人来过了; 断垣残壁——年代久远,墙壁破损了;

3、假如让你在这儿住下,你愿意吗?为什么?

(生:不愿意。因为室内很脏;四处都没有人,让人害怕;房子很破了,很危险……)

4、李时珍是怎样做的?读读这句话,注意重读的词语。

(生: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就——说明了李时珍面对破败的古寺没有丝毫的迟疑。)

5、齐读第4自然段描写古寺破败的语段。

(生齐读)

6、让我们一起齐读第1—4自然段。

(生齐读) 指导学生书写描红生字。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课下自己收集有关名人的事迹,下一节课交流。

推荐第7篇:《李时珍》教案

教材分析

《李时珍》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的事。

课文开篇点明李时珍在我国医学史上的地位,接着讲李时珍立志学医,然后讲他编写《本草纲目》,最后讲《本草纲目》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著作以及它产生的深远影响。

那么,为什么说他“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呢?首先,他行医的目的就不是为名为利,而是为“救死扶伤”,他立志行医,“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由于家里世代行医和父亲的影响,幼小的李时珍耳闻目睹了病人的疾苦和医生妙手回春的高尚,潜移默化地教育了他。其次,李时珍做医生后,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发现了旧药物书的缺点,本着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药物书”。所谓“完善”,就是要克服旧的药物书不全、不细、有错的缺点,让书中药物尽可能记载得多一些,详一些,准一些,为达到这个目的,他历时27年,经过了充分准备,甚至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作为医生,李时珍深知吃错了药的严重后果,但为了让病人吃着更安心,让后人从他的书中借鉴正确的药方,他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这绝非一般人能够做到啊!由于他的努力,《本草纲目》成了一部“伟大的著作”。由此看出,李时珍这样伟大的人,创作了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同学们把每个自然的内容都与“伟大”一词联系在一起去理解,就可以深入理解什么是“伟大”和李时珍“怎样伟大”了。

教法建议

本课教学按照“读书内化”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方法:“以自读为轴,以自问为经,以自悟为纬。”每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读促问,以问导读,以读导悟,以悟促读”的教学策略。在读的训练中,突出了三点:

一、读的目标具有层次性。从训练步骤看,“通读”要求“读通”,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精读”要求“读懂”,能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领会作者表达思想的一些方法,有感情朗读;“熟读”要求“读熟”,语速上能够熟读成诵,语调上能够抑扬顿挫,语感上能够体验品味。

二、读的要求体现差异性。“阅读是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不同读者对文章的领会程度不可能完全相同。在“通读”、“读出问题”阶段,让学生自己读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共性“问题”。其实质是尊重学生读的“异”。

三、读的功能强化多维性。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积累语言。

词语注释

救死扶伤:救治临危的病人,扶助受伤的人。[例句]救死扶伤是每个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疑难病症:指病因不明而很难医治的疾病。

对症良方:针对病情开出来的好药方。

完善:完美,使更加完美。

药效:药物所起的作用。

拜访:访问。

严寒酷暑:极冷的冬天,极热的夏天,形容条件极为恶劣。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解除——废除志愿——志向鄙视——轻视

记载——记录流传——传播留心——留意

完善——完美积攒——积累著名——闻名

反义词:解除——保留鄙视——重视完善——残缺

句段赏析

1、他的父亲医术很高,给穷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就是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再当医生。

析那时候行医是被人看不起的职业,医生的生活也比较清苦,父亲不愿意李时珍再当医生,是出自对儿子的爱。

2、他看到医生能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就从小立下志愿,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

析这句话交代了李时珍立志当医生的目的和原因。目的是“为穷人治病”,原因是“医生能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另一方面,他的立志也与家庭影响有关:由于他家世代行医和父亲医术高超,他亲眼目睹了解除病人痛苦的伟大,加之父亲为穷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的行为影响着他,所以,他立志“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李时珍不为个人名利,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崇高思想。

3、不怕严寒酷暑。

析无论是非常寒冷的冬天还是非常炎热的夏天,他都在赶路,都在爬山,都在采药。

4、他还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析为了准确判断药物的药性和药效,李时珍不仅虚心请教有经验的人,还通过亲口品尝来验证。不少药材有毒性,亲口品尝是有危险的。这种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感人至深。

背景知识

明朝: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建于1368年,亡于1644年。

李时珍(1518~1593):我国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研读过800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先后到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考察访问,采集药物标本,行程达一万余里。

《本草纲目》: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共52卷,记载药物1892种,药方11096个,药物形态图1160幅。先后被译成拉丁、法、日、朝、德、英、俄等10余种文字,流传全世界。

课后题解

3、(1)李时珍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他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他还亲自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这些都说明了他不怕苦和累。

(2)“整整”说明编写药物书所用的27年中没有间断,强调了李时珍编书所花时间非常长。“终于”说明了李时珍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才写成的,强调了编写这本药物书的不容易。“著名”就是很有名。表明了《本草纲目》在全世界的地位及作用。去掉了这些词语,句子当然就表达不出这么丰富的含义了。

文章导读

李时珍,我国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课文讲的是李时珍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的故事。课文第一自然段简单介绍了李时珍的生平。第

二、三自然段讲李时珍立志学医:先讲他为什么立志学医,再讲怎样学医。

四、

五、六自然段讲他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先讲为什么要编写,再讲怎样做编写准备,最后讲怎样把书写成。最后一个自然段评价了《本草纲目》的价值: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著作。

文章结构

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李时珍是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第二段(第

2、3自然段):写李时珍立志学医。

第三段(第4至6自然段):写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

第四段(第7自然段):写《本草纲目》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

写作特点

本文情节衔接紧密,从李时珍立志学医,到萌发编书的想法,到他如何编写,环环紧扣,叙述自然。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语言积累

救死扶伤 疑难病症 积累经验 严寒酷暑

拜访 亲自 品尝 流传 山高路远 完善

1、他看到医生能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就从小立下志愿,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

2、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

推荐第8篇:《李时珍》教案

25《李时珍》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好思想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2、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书作准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行分段训练。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提出预习要求。

今天要学的课文《李时珍》讲的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的故事。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再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1、李时珍从小立下什么志愿?他立志学医的原因是什么?

2、开始父亲同意李时珍学医吗?为什么?后来怎么才同意的?

3、读读第

二、三自然段,体会体会。

4、李时珍为什么决心重新编写药物书?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旧的药物书的这些缺点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5、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怎样的药物书才是完善的药物书?

6、为了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李时珍从哪些方面做了准备?

7、李时珍是怎样到各地采药的?把讲他到各地采药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这几句话是从哪几个方面讲李时珍采药情况的?(到了很多地方;钻进大山找药材;拜访了许多人;亲口品尝药材。)李时珍为什么要这样采药?

8、李时珍花了多长时间写成了新的药物书?

9、李时珍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读读第一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

2、这一段告诉我们《本草纲目》是一部怎样的药物书?

3、和旧的药物书对此,我们可以说《本草纲目》是一部怎样的药物书?你为什么这样说?

三、联系全文想一想,李时珍能写成著名的《本草纲目》的原因有哪些? 先讨论后总结。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总结全课。

为什么说李时珍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 板书设计 : 6 李时珍 医学家 药物学家 行医 采药 写书

留心学习走万里路 整整27年 暗自记方 访千百人 一百多万字 尝许多药 世界流传

推荐第9篇:李时珍教学设计

《李时珍》教学设计

执教:洪江市沙湾中心小学

李一兵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崇高思想,学习他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2.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书作准备。 教学过程:

一、介绍名人,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咱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学更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中的一块耀眼的奇葩,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不少著名的医药学家,你们都知道哪些人? 再说说有关形容医生品质的四字词语。

2、生发言(略)

3、谈到李时珍时, 师: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众多著名的医药学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课前我们布置大家收集了有关李时珍的资料,你们都收集到了吗?自己准备一下,再说给我们听一听好吗?

4、学生介绍课外收集的资料。

5、师:看来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锁定李时珍,一起去了解李时珍,感受他光辉的一生。

6、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文生字词。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不怕艰辛编写《本草纲目》的坚定意志,以及严谨治学的态度。

3.学习作者通过写李时珍的事迹、言行来表现李时珍的性格、品质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思考:

(1)李时珍为什么立志学医?

(2)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本草纲目》?

3、出示词语,比赛读。

鄙视

风痹

解除 志愿 留心

记载 完善

品尝

访问 积累

惊搐

舐食 严寒酷暑 救死扶伤

疑难病症

天旋地转

4、谈自己对词语的理解,练习用词语造句。

(1)疑难病症:指原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2)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四、精读感悟

小组讨论(4-9段)

1、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2、采药的过程中,他又遇到了那些困难,又是怎么对待的? (从文中找出让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体会)

3、说说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他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和品质?

(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于实践,虚心好学;舍生忘死,无私奉献。) 3引导朗读,注意语气情感,小组进行评价。

五、智慧闯关

1、查字典,填表。

2、找出文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3、用加点词语造句。

4、重点理解,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六、每课一积累

(1)不幸,是一块石头,对于强者,它是垫脚石, 对于弱者,它是绊脚石。 (2)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3)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

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推荐第10篇:李时珍夜宿古寺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教材分析: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以简约、朴实的笔调叙述了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的途中与弟子庞宪因为赶路错过了客店,夜宿古寺的事。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细腻、传神,环境描写烘托、渲染了气氛,“于细微处见精神”,李时珍的一言一行彰显了他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是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言行感悟人物品质”的极好范本。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李时珍和《本草纲目》距离他们的生活遥远。我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李时珍为民造福,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由衷的对这位伟人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语,从而深入体悟文本内容,切身感受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而付出的艰辛。

3、品读课文,学会用“咬文嚼字”的方法学习课文。与文本对话,适时补充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认真严谨的踏实作风。

4、初步体会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教学重点:

1、深入文本,感受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而付出的艰辛。

2、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教学难点:

品读课文第8自然段,感受李时珍为民造福,甘愿吃苦的奉献精神。 教学方法:朗读法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整体感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读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2、出示词语,齐读

察访、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焦急、破败、断垣残壁

夜幕降临、啃干粮、长年累月

皎洁、端详、若有所悟

二、细读感悟

(一)、合作探究

过渡:把镜头转向古寺,看看李时珍和徒弟在古寺中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至7自然段。

1、这一晚李时珍在古寺里做了些什么?

2、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完成后和小组同学交流。

(二)交流感悟

1、夜幕渐渐降临了,让我们走近这对师徒,看看他们在破败古寺中的生活怎么样?请大家自己读读这段话。出示:

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 “笑”字,联系课文的前前后后,说说这种真的苦不苦? (2).找出两组对比的地方,说说自己的体会 (3)李时珍为什么这么说呢?同桌两个人讨论一下。

2、”此时此刻,你品出了一个怎样的李时珍?(板书:为民造福)

3、分角色朗读。

(三)、了解原因

1、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啊?请你细细读读课文第四节,将描写古寺的相关语句画出来!

2、学生朗读,做标记

3、交流: 一座破败的古寺、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4、读了这几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5、出示:

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6、这么荒凉破旧的古寺,李时珍师徒为什么还要住在这里呢?

(1)“一心”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什么事一心赶路?他们是怎么赶路的?(让学生联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来交流)

(2)错过了客店,就没人家住宿了吗?(抓“前不见村,后不着店”,“隐隐约约”理解)

(3)是啊,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这时,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学生朗读)看到这一切,李时珍会说些什么呢?

(出示。句中无“就”字。学生辨析。“就”字说明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怕吃苦——随遇而安。)

(四)品尝药草

过渡:月亮渐渐升起来了,师徒俩还没有休息,他们在做什么呢?

1、出示学习提示

自由朗读8—12自然段,同桌讨论:

(1)、你从书中知道了哪些中草药?说说它的药效! (2)、说说书中的哪一幕给你的印象最深?

2、交流

李时珍接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 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

(1) 李时珍是怎样分辨“鸡肠草”和“鹅肠草”的不同药性? (2) 李时珍的这样做将遇到什么样的危险?

好多植物是有毒性的,这样鉴别你们觉得值得吗?可见,李时珍对科学是那样的——严谨认真。(板书)

(3)、嚼嚼,是李时珍经常使用的辨别药性的方法。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李时珍的这份严谨的态度。(齐读)

(4)亲自尝草药是很危险的,李时珍这样做就是为了——万民得福。我们怎样来读好这段话“(敬佩、赞扬)

学生练读,个别读,齐读。

3、是啊!尽管此时……引读:“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可李时珍却依然在月光下(记录)……夜深了 引读:“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可,李时珍却还在月光下(记载着……)(不停地记着……)

4、你知道为什么要写这些环境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

5、这样的写作方法叫板书:环境衬托。这样的写作方法我们可以借鉴到习作中去。

三、总结课文

1、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此时,瞻仰着他的像,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可让学生写一些,再交流。)

2、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3、药材资料拓展。

四、当堂检测 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五、布置作业。

1、讲述《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个故事。

2、中药是我国宝贵的遗产。认识一些中药,搜集一些关于中药的知识,了解他们的药效,举行一个重要交流会。

六、板书设计

夜宿古寺 环境衬托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啃食干粮 不怕吃苦 为民造福

月下记载 冒险尝药 认真严谨

教学反思: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主要记叙了,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他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教学时,让学生先搞清寺庙如何“破败”,边讲边读;在体会李时珍和弟子庞宪的对话,明白“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的含义;最后理解他们虽累了一天,但还要记下当天的寻访所得,以及李时珍在分辨不出鸡肠草和鹅肠草的不同药性时,是亲自品尝,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学习本课,通过让学生说,分角色朗读等来体会李时珍的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教育学生要向李时珍一样,做事严谨认真,这是很好的思想教育的材料。

第11篇:李时珍夜宿古寺

一、比一比,组词

肯(

) 徒(

) 拢(

) 著(

啃(

) 陡(

) 庞(

) 煮(

二、划去不正确的读音或字。

涎(xián yán )滑

胭(yīn yān )脂

(长 常)年累月

生嚼(jiáo jué )

长年累(lěi lèi)月

(察 查)访民情

三、课文填空。

1、李时珍()代()学家,著有()。是一个()、工作()的人。

2、“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分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1)、文中“两种草”指()和(),它们的()相似,()不同。

2)、“若有所悟”指(),文中指李时珍悟到()。

3)、文中有两处省略号,前一个表示(),后一个表示()。

4)、面对不确切的草药,李时珍不仅要细看,更要品尝,体现他()的工作态度。

四、拓展练习(以心开头的成语)

心花怒放

心甘情愿

心灰意冷

心服口服

心平气和

心领神会

心安理得

心烦意乱

教材分析: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片通过记事来写人的记叙文。课文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庙、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课文共13个自然段,以时间为序展开故事情节。课文第1自然段写了李时珍领着弟子在各地察访药材。第2到13自然段写了一天李时珍和弟子因一心赶路,错过客店便夜宿古寺,并借着月光记载寻访收获。而第2到13 自然段又可以分为三层。(2——4)欲宿古寺;(5——6)寺中谈苦;(7——13)夜记药材。

整篇文章有三个地方突出表现了李时珍的高贵品质,是指导学生精读的重点所在。第一处是课文第4自然段:这一段具体描写了李时珍夜宿古寺的破败。其中“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长满青苔”、“厚厚的蜘蛛网”等关键词都突出体现了当时环境的恶劣。这里也是通过环境烘托来表现李时珍以苦为乐,甘于付出的精神品质。第二处是第5——7小节,是李时珍和弟子庞宪的一段对话。这段对话讲述的是李时珍和庞宪谈苦。教学时可以抓住“枯枝杂草、舀来泉水、长年累月地奔波、破庙果业”等词句来引导学生感受为了修订《本草》,为了万民得福,李时珍甘愿个人吃得苦、住得苦、奔波得苦。第三处是课文的第12小节——李时珍亲自尝记草药的过程。教学这一段时除了可以通过带领学生一起研读李时珍的一系列动作来感受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外,还可以适时地通过补充相关资料(如《本草》共记载了多少种草药;李时珍多少次冒着生命危险吞服有毒药物)来加深学生对这一人物的认识。

教学目标:

通过读教材,我们可以看出《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处于课本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而纵观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本单元的课文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走向成功”的主题学习,这对于四年级处于学习疲乏期的孩子们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是信心的扶持,是方向的指领。

其次再看本单元后的练习,如:《说勤奋》课后练习5“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李时珍夜宿古寺》课后练习1“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维生素C的故事》课后4“默读课文,说说维生素C被人们发现的经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课后练习5“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这些练习设计的目标无不指向学生复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培养。

第三《李时珍夜宿古寺》是叙事文体,相对于人教版第六册和浙教版第七册的《李时珍》,故事情节更为集中、完整,人物形象更为鲜明、生动。

为此,这篇课文可以确定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3、能抓住课文重点段落,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4、能运用抓住关键词或连接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针对以上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处理好“小故事”与“大背景”的联系。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件事,相对于李时珍修《本草》来说,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可是就是在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到一个为了实现人生目标,造福人民的高大形象。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决定把这个“小故事”与修《本草》这个“大背景”紧密结合来进行教学。

由于学生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比较陌生,所以我在导入部分用谈话方式向学生介绍了李时珍以及《本草》的巨大历史成就,并让学生读一读评价、说一说体会,使学生感受《本草纲目》在医药史上的重要地位,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更为理解下文“修好本草,万民得福”打下了基础。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我把文中出现的“察访药材”“试药性”等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都进行了知识的扩充,帮助学生体会要修一本药书是何等的艰难。在课的总结部分,我用录音图象等方式,对修订《本草》的概况进行了综述,这样既是为了引导学生领悟到“夜宿古寺”只是李时珍修本草中的一件小事,由此感受到不怕吃苦、严谨认真的品质贯穿于李时珍的一生,正因为如此,他的事业才获得了成功。同时又是对课文中的难点“修好本草,万民得福”这句话的深化理解。

二、以课文为背景的词语教学。

本课有不少难以理解的新词,只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的字面义理解之后,学生才能真正读懂课文内容,也才能以课文内容为背景,真正理解这些词的意思。我有选择地把生字、多音字等词语在一起出示,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整体感受到了这些词所表达的意思——艰辛与困苦。由此产生了对课文内容的相关联想,提高了学词的效率。

三、突出重点、读中感悟。

本文的教学,我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修订《本草》时,历经的千难万险,以及他们面对艰辛时所表现的态度。主要采取找重点句,抓关键词,感情朗读等方法来引导感悟。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三处内容:

1、古寺的破败景象;

2、李时珍亲自尝草药;

3、李时珍师徒的对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的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的精神境界。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再谈谈各自的理解,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好这几处内容,学生通过对这几处重点内容的精读,体会到李时珍修《本草》时的艰辛与危险,从而在心目中树立起李时珍的高大形象。

本课可以分两课时来完成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学习字词、理清课文脉络和学会概括课文段落大意及主要内容。教学生字词时可以把课文里的词语分为四类进行学习。第一类是有关于描写夜色的;第二类是有关于描写劳苦的;第三类是有关于草药的;第四类是有关于描写李时珍谨慎地记载草药的。教学概括段落大意时可以适时知道概括的方法。如:概括第一段可以运用找关键词法。概括地二段时可以运用抓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法。另外还可以使用列小标题法。

今天我主要讲一下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研读课文感知苦

1、读题导入。

2、通过昨天的学习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交流:主要内容)

3、是呀,为了编写《本草》,李时珍和弟子庞宪——(引读课文第一小节)

4、然而,对于这一切,李时珍却认为:

出示: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

5、吃点苦就是——(吃一点点苦) 难道修订《本草》真的只要吃一点点苦吗?

6、他们到底吃的是什么苦?请同学们自读课文2——13小节,找一找。

(生读文)

生自由交流,师相机点拨

*交流一:课文第2——4小节(他们住的是一座破败的古寺。)

1、(卡片出示:破败)课文哪些地方能让我们具体地感受到古寺的破败呢?(请你再读读课文第四小节,体会体会)

2、学生交流(到处是灰尘——很脏;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断垣残壁——年代久远,墙壁破损了)

3、理解这么到位一定也能读好是吗?指读第4小节,点评:你读出了古寺的荒凉;你读出了古寺的残破;你读出了古寺的危险。

4、假如让你在这儿住下,你愿意吗?为什么?(室内很脏;四处都没有人,让人害怕;房子很破了,很危险„„)

5、可李时珍为什么愿意住进这个荒凉甚至危险的古寺呢?请快速读读课文

2、3小节,找找原因。(交流: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6、这里的“一心”可以换成哪些词?(专心、认真„„)“一心赶路”是为了什么?(察访药材)

7、师小结:原来,为了寻访药材,李时珍一心赶路;又因为一门心思都扑在了修好《本草》上,所以面对这样的古寺,他毫不犹豫地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儿住一夜吧。”(出示,齐读)

8、一个“就”字,你读出了什么?(随便;对住哪儿没有过多的要求)

9、看来,李时珍真像他所说的——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

交流二:课文5——7小节

1、他们还吃了那些苦呢?

2、学生继续交流。(吃得苦,行得苦„„)

3、吃这样的苦仅仅是一天?一个月?或是一年?

师补充:李时珍35岁时就开始编写《本草》了,时至今日,已经有15个年头,在这5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在这长年累月的奔波中,你认为这还是“吃点苦”吗?

出示:

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时珍„„

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

4、同学们的描述,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仿佛亲身感受到了那种种艰难困苦。然而李时珍在谈到这寻访之苦时却还说——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5、在这里你注意到他说话时的表情了吗?(笑着说)那此刻这句话该怎么读?(指读、齐读——读出以苦为乐的精神来)

交流三:课文8——13小节

1、你们知道吗?其实,要想编好《本草》,除了要承受着各种生活之苦,还要承担更为繁重复杂甚至危及生命的编写工作。接下来老师就请同学们去细细的品读课文8——13小节,从人物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情中去体会李时珍在编写中还要吃什么苦?

2、学生交流:(整理各种各样的草药;每一种都要仔细地观察其颜色、形状,回忆它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进行详细记录;亲自品尝草药)

3、回答中穿插小故事:《李时珍尝曼陀罗》的故事。

4、通过文中人物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丝深情,听了老师的故事,你对李时珍是否又有了新的认识呢?写下来。

5、交流

6、小结:这就是李时珍,对于生活的苦,生命的危他早已置之度外,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读出崇敬之情)

二、认识《本草》

1、读到这儿,我们李时珍这个人物和一本叫《本草纲目》的药书有着密切的关系。你们对《本草纲目》又了解多少呢?

2、学生发言。

3、请听听世人对它的评价吧——

(出示课件)李约瑟博士在评价《本草纲目》时写道:“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

4、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凸现人物形象

1、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此时,瞻仰着他的像,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2、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第12篇:李时珍夜宿古寺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的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把握课文的脉络。

一、导入新课

(一)由生字“宿”导入,揭题

板书“宿”,师: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你能组哪些词?哪个词是“夜宿”这个词中“宿”的意思?

晚上住宿就是“夜宿”,昨天你们夜宿在哪?外出旅游一般夜宿何处?古时候把旅馆叫做客栈,有位古人出门在外不夜宿客栈,却夜宿古寺,这位古人就是 ---李时珍(板书课题)

二、学生介绍李时珍。

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李时珍这个人物有多少了解?学生自由畅谈。

三、听课文范读,要求听准字音、(录音机播放)

四、学生朗读课文

1、自由读。画出生字词,并对照生字表注音读准字音,特别要注意翘舌音和平舌音。 (出示生字表)

2、把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送到课文中组词。例:宪,庞宪;徽,安徽。(意图:既检查生字的正确认读,又检查对课文的熟悉情况。一个个生字词在课文中找到位置,生字词会学得更牢,读着词语还会勾起课文内容的回忆。)

3、考验一下同学们课文读的怎么样。

出示: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枯枝杂草 长年累月 解暑消热(打成四字成语卡片)

A、上面的四字词语读课文时注意了吗?读一读。

B、在课文中将这六个词语圈出来,读一读句子,试着想一想词语的意思。

4、指名学生朗读,根据学生现场表现用适当的话语去激发、引导。,你一定能给大家带个好头。

A同学读书时,B同学听得多专注。B同学,第2节你来读。第3节C同学来试试11小节这么难的段落D同学不打结地读了下来,不简单。当然朗读时头脑中有画面,并通过恰

当的音高声调将画面再现出来,这是需要技术,更需要勇气。谁来应战。最后一小节我们把机会让给离老师较远的E同学朗读。一定还有同学没读,来,咱们一起来读课文最重要的最后两小节。注意:坐姿,书本,情绪,好,开始。

五、再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脉络

1、听同学朗读真是一种享受。下面再请同学读课文,不过这一次提高要求:一,不许出声也就是默读(限三分钟);二,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学生默读后指名试说。)

2、师:说的真不错,那你能给课文分段吗?(学生试说,师给予评价)

第一段:1~4:李时珍与弟子庞宪因赶路而错过客店,决定在一破败的古寺住一夜。

第二段:5~7:师徒俩虽然啃干粮住破庙,但为修好《本草纲目》一点也不觉得苦。

第三段:8~13:入夜,李时珍不顾劳累认真记载白天的寻访收获

六、总结:

为了修订《本草纲目》,李时珍跋山涉水,历经了千辛万苦,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本节课,我们已经初步疏通了文章的脉络,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品味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故事。

七、作业

1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第13篇:《李时珍》观后感800字

《李时珍》观后感800字

李时珍从小就热爱医学,在家的后院里缠着爸爸问这问那,那是因为爸爸家的后院里有很多草药。本文是品才网小编精心收集的《李时珍》观后感,仅供参考!

《李时珍》观后感800字

《李时珍》这篇文章写的是李时珍成长的故事,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很早以前,在苏州瓦硝坝的中医李月池家,一个男孩出生了,他就是李时珍。

李时珍从小就热爱医学,在家的后院里缠着爸爸问这问那,那是因为爸爸家的后院里有很多草药。随着时间的流逝,小时珍一天天地长大,他八岁时,后院的草药全被他认完了,但是他认为这还不够,还要继续人,他爸爸没办法,就只好带他去山上见识见识各种草药,父亲每次实地讲解草药以后,小时珍都记在心里,而且他的记忆力很好,父亲再问他时,他都能回答正确。就这样,李时珍长大后,把《本草经》修改成了《本草纲目》。

读完《李时珍》这篇文章,我知道了很多知识,特别是知道了李时珍从小热爱医学,爱得如痴如醉,平时总是缠着父亲不放,勤奋学习,记住了很多花草的药性、用途。李时珍就是在父亲的影响下,这样耳濡目染,为民行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的,他的勤奋努力,让他把前人写下的《本草经》修改成了《本草纲目》,真是了不起。 《李时珍》观后感800字

李时珍,这个人的名字可谓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他著书《本草纲目》。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挽救人的生命。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医生的传奇一生吧!

李时珍的父亲是个医生,可他却不愿意做医生。当然,他父亲也不希望他做。在那个时代,医生是杂人,虽十分有钱,但别人也看不起。李时珍去参加科举,但没考上,却患上了肺病。俗话说,凡事有利有弊。这场病,明确了他人生的方向——从医,她不想让人承受自己所承受过的痛苦与折磨。他行医十几年,不计成本医人,使得他钱少了,名气大了。后来,她成了楚王的私人医生,再后来他成了太医。可是她却受不了这个环境。他的病人——嘉靖皇帝每天没病找病。于是李时珍开始了研究宫中的药材,直到他学不到更多的东西了,才回到民间,像神农氏一样尝百草,最后祝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最后著医学著作《本草纲目》。

李时珍当年给穷人看病,从来没有让人加钱,他不计成本、热情问诊、嘘寒问暖。从这,可以体现出他医德高尚。他一直在做赔本买卖,却毫无怨言。因为他是一个医生,医人的医生,而不是商人,赚钱的商人。他没有在金钱中迷失自己,因为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他虽然减少了积蓄,可他壮大了名声,可见,上天是不会不垂青于好人的。

到了嘉靖31年,李时珍弃官回乡。他做过太医,名气很大,当然要医治人的话收入很多。可他并没有那么做。当时,什么药材是做什么用的,没几个人清楚,用书中的话说,就是“患了感冒给你开几句砒霜应该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李时珍依旧没有在金钱中迷失自己,他要救更多的人,准备著书。

从此,他从一个名医变成了流浪汉,居无定所,风餐露宿,他放弃了舒适的生活——为了更多人的幸福。李时珍开始远行,足迹踏遍了全国13省,凡是有药材的地方就有它的踪影。为了弄清药物的疗效,他亲自品尝过许多药物,好几次差点植物中毒。上古时期,神农尝百草,那是传说,明朝时期,李时珍尝百草,那是现实!

伟大的李时珍,医术高明的李时珍,医德高尚的李时珍,始终没有在金钱中迷失自己,他的精神永远不会被忘记。 《李时珍》观后感800字

记得小时候,这部片子是看过的,前天偶然心血来潮,将这部片子重新翻出来看了一遍,虽然在今天很多人看来,故事情节的确很难吸引人,但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很有意义的片子,将李时珍重修编写《本草纲目》的事迹演绎的淋漓尽致。可以说,李时珍的一生就是《本草纲目》,为了这本书,他耗尽了毕生的心血。李时珍的父亲是当地的名医,由于家境清贫,父亲为了让儿子有个好的前程,希望李时珍弃医从文,走上仕途的道路。可由于对医学的执着,李时珍放弃了仕途之路,义无反顾的继承了家业。由于医术高明,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在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为了重修《本草纲目》,李时珍开始四处游走,跋山涉水,有好几次都险些丧命。

由于是建国初期的片子,所以该片的很多情节左翼风很浓烈。在这个片中,对宗教的批评是显而易见的,对无神论的推崇是非常彻底的。其中有个情节是这样描述的: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和自己的徒弟以及好友上山采药,不聊,被当地的道士误认为是偷药的贼,他们三人被道士抓了起来,道士说让阿门亵渎了神,山上的药都是用来供神的,凡人是不能采药的。李时珍辩解道:【药物不用来看病救人,你们却用他们来供神,实乃大逆不道。】谁料,这句话惹怒了那些道士,道士们一气之下,将他花了数年时间阻写的札记付之一炬,这一烧,烧掉了他数年的心血,和他一起上山采药的朋友为了这本札记却被那些万恶的道士推下山崖,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李时珍》观后感800字

李时珍是我国明朝时著名的医生,他创作了一本《本草纲目》,这部书规模宏大、内容丰富、范围广泛,是古代任何一部本草书所不能比的。《本草纲目》还真是一部伟大的医药学巨典啊!

李时珍的爸爸李言文是当地著名的医生,李时珍小时候很喜欢医学。长大后,因为想修订旧本草书里的话多错误,他到太医院去当医生,可是,有人说他是“草泽医生”要修本草是“狂妄”之举,李时珍的希望落空了,就辞职回了家乡。经过了27年的艰苦努力,他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的药物有1892种,每种药物都详细地记述了产地、形状、颜色、气味儿、功用和采集、制作的方法。还附有1160幅插图,这些图形象逼真,使人很容易辨认。还收集了11000多个药方,并对各种药物的如何使用,也都作了详细的介绍。

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做什么事情都要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得到成功。

第14篇:《李时珍》教学设计

《李时珍》教学设计

揭题:

同学们,在我国的中药书籍中有一部伟大的著作,已经被译成十余种文字,在全世界流传。它是我国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整整27年的心血力作。你们了解这本书和它的作者吗?(《本草纲目》李时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5李时珍,一起来了解这位伟大的医学家编写这一伟大的著作的历程。 板书课题: 请齐读课题。了解李时珍

学习目标 复习导入

过程:(打开课件)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的什么事情?

2、课文主要写了李时珍的什么事情?

(1)李时珍立志学医(2)编写《本草纲目》。

3、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本草纲目》呢?课文哪一个自然段提到了?

因为李时珍发现旧的医书有缺点,在第三自然段提到了。(打开课件)(指名读一读)

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不全面; 有药物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不详细; 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不正确。

板书:旧书:不全面 不详细 不正确

师:天啊!旧书居然有这么多的缺点,他是怎么发现的呢? 生: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 师:看来李时珍真是个善于思考的人。

1 师:于是他下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什么样的书才能比较完善呢?

(全面 详细 正确——完善)

4、为了做到这点李时珍都做了哪些准备呢?请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一下。

生:汇报

板书:

1、了解蕲蛇;(积累经验)

2、验证穿山甲是如何捕食蚂蚁的;(亲自采药)

3、亲自体验曼陀罗花的药效和药性;(亲口品尝)

4、到各地区去采药;(四处访问)(课件)

师:看来编一部书真的不容易,课文中哪些词语能体现这些困难?请用三角形标记出来。老师也找了些,看看你找到了吗?(课件)请大家一起读一读。板书《本草纲目》 完善

师:你能想象得到李时珍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可能遇到怎样的困难吗?

生:汇报。

师:现在,你想对李时珍说点什么吗? 指名说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都为我们祖国有这样伟大的医学和药物学家感到自豪,为有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感到骄傲。(反馈练习)

板书:

李时珍

旧书: 不详细、不全面、不具体——不完善 (勤于思考)

积累经验 亲口品尝

亲自采药 四处访问

《本草纲目》 完善 (不怕困难)

第15篇:李时珍的故事

李时珍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时珍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李时珍的故事

1还有传言李时珍“活人断其死”的故事。

传说李时珍在以一根针救活母子两人后,许多人都想见一见这位神医。一天,有家药店老板的儿子正在柜台上大吃大喝,听说了之后,也想去看看热闹。他费了好大力气终于挤到李时珍面前,问道:“先生,你看我有什么病吗?”

李时珍见此人气色不好,赶忙给他诊脉,过后,十分惋惜地说道:“小兄弟,可惜呀,年纪轻轻,活不了三个时辰了,请赶快回家去吧,免得家里人到处找。”众人都不信,那个药店老板的儿子更是大骂不止,后来在众人的劝说下,方才气咻咻地走了。

果不其然,不到三个时辰,这个人便死掉了。原来是此人吃饭过饱,纵身一跳,肠子断了,内脏受损。

由此,人们更是惊叹李时珍的神奇医术了。

李时珍的故事

2传说,李时珍刚开始行医时,出过一次很大的差错,还差点闹出人命来。

有一天,有一个病人,高烧不出汗,头痛得厉害,请李时珍去诊断。李时珍赶到他家,茶不喝,水不饮,就坐在病人床沿上切脉看病。他诊断病人患的是伤风病,首先应该发汗,于是他就叫病人在药抓回来之前先煎些生姜水喝,然后裹紧被子睡一觉,出出汗,病就会减轻。

李时珍开好处方准备走了,病人问他:“伤风病能不能吃鱼?”李时珍一抬头看见病人家里挂着一条乌鳢鱼,就笑着说:“用生姜煮乌鳢鱼吃无妨,只要发了汗就行。”

李时珍辞别了伤风病人就到别处去诊病,等他忙了半天回到家里,刚坐在板凳上,病人的儿子就喘着粗气赶来说,他老子吃了生姜煮的乌鳢鱼后,眼眶子变大,脸色变白,舌头打结,喘气不匀。

李时珍一听急了,心想:不好,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幸好这时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老先生挖药回来,一听说这件事,抓起几样草药就和李时珍一起心急火燎地赶到了伤风病人家中。

李老先生也是个老中医,他让病人煎服了解毒的草药,等病情好转些再煎服治伤风病的草药,只三天工夫,病人就能起床干活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李时珍问他父亲。父亲告诉他,生姜煮乌鳢鱼能使人中毒。这件事对李时珍震动很大,他一连几夜都没睡好觉,伤风病人中毒的情景总是在他的头脑里打转转。他暗下决心,为了替天下人治病,弄懂所有中草药的药性,他一边采药行医,一边四处求拜名师。工夫不负苦心人,他后来终于成了“医圣”,写出了《本草纲目》。

直到现在,还有些地方不用生姜煮乌鳢鱼吃。

李时珍的故事

31518年,李时珍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里。李时珍的祖父是一位背着药箱、摇着串铃,终年奔波于城乡的铃医。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继承父业,勤奋好学、努力钻研,是蕲州一带很有名气的医生。父亲李言闻不仅饱读经书、医术高明,而且十分注重实践,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因此李家在蕲州地区深受当地人们的敬重。

李时珍从小便喜爱花草。李家后园里种满了父亲李言闻从各地收集来的药草,像牡丹、芍药、水仙、贝母、山茱萸、款冬、剪春罗等等,小小的后院差不多一年四季都开满了花。

6岁的李时珍那时候经常跟在爸爸身边,兴致勃勃地为药草浇水、培土。很快他就认识了许多草药:开黄花的是蒲公英、开白花的是土茯苓、开喇叭形紫花的便是牵牛花。李言闻看到儿子出奇地喜爱花草,就十分耐心地回答儿子提出的各种问题,同时父亲也给他讲了许多关于花草治病的功用。父亲的启蒙教育在李时珍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鲜艳美丽的花草不仅好看,而且能够治病。于是,李时珍对花草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

李时珍渐渐长大了,便跟哥哥果珍和其他小朋友走出家门,到更广阔的大自然里去。李家门前的雨湖,附近的凤凰山都是他们经常去玩耍的地方。山上繁多的花草树木,湖滨各种花鸟鱼虫,都是那时李时珍认识自然的好场所。渔民、樵夫、农民都成了他的老师,李时珍从他们那里不仅得到许多丰富的知识,而且养成了虚心学习、追求真知的好习惯。这对他以后立志学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时珍的故事

4一次,李时珍经过一个山村,看到前面围着一大群人。走近一看,只见一个人醉醺醺的,还不时地手舞足蹈。一了解,原先这个人喝了用山茄子泡的药酒。“山茄子……”李时珍望着笑得前俯后仰的醉汉,记下了药名。回到家,他翻遍药书,找到了有关这种草药的记载。但是药书上写得很简单,只说了它的本名叫“曼陀罗”。

李时珍决心要找到它,进一步研究它。之后李时珍在采药时找到了曼陀罗。他按山民说的办法,用曼陀罗泡了酒。过了几天,李时珍决定亲口尝一尝,亲身体验一下曼陀罗的功效。他抿了一口,味道很香;又抿一口,舌头以至整个口腔都发麻了;再抿一口,人昏昏沉沉的,不一会儿竟发出昏昏沉沉的,不一会儿竟发出阵阵傻笑,手脚也不停地舞动着;最后,他失去了知觉,摔倒在地。

一旁的人都吓坏了,连忙给李时珍灌了解毒的药。过了好一会儿,李时珍醒过来了,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醒来后的李时珍兴奋极了,连忙记下了曼陀罗的产地、形状、习性、生长期,写下了如何泡酒以及制成药后的作用、服法、功效、反应过程等等。有人埋怨他太冒险了,他却笑着说:“不尝尝,怎样断定它的功效呢?再说,总不能拿病人去做实验吧!”听了他的话,大家更敬佩李时珍了。就这样,又一种能够作为临床麻醉的药物问世了。

第16篇:李时珍夜宿古寺

2、学习生字词,重点掌握并列式词语的结构特点。

3、学习课文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

二、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揭题导入:

4、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课题是——《李时珍夜宿古寺》(齐读课题)。

5、从课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课题了解文章内容

人物:李时珍

(1)请学生介绍李时珍。

(2)教师拓展:当时医生诊断病情、救治病人并没有一套科学系统的方法,用错药、诊错病的情况时有发生,老百姓深受其害。

时间:夜

地点:古寺

哪位同学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

拓展: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有些文章直接以描写的对象为题,如《九寨沟》;有些文章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如《李时珍夜宿古寺》;有的文章则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中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一路花香》。我们读文章的时候就要善于从课题中捕捉有效信息,帮助更好的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你从课文中了解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2、学生分小节读课文。

3、出示词语: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

枯枝杂草长年累月解暑消热

(1)请一位同学准确读一遍。

(2)能不能结合课文或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教师指导从并列式结构的词语角度帮助学生理解此语意思)

(3)有没有发现,这些词语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并列式词语)

(4)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能再说几个吗?

(开天辟地、桃红柳绿等)

(5)这些词语简洁凝练,富有表现力,在读课文的时候,我们要抓住这样的词语仔细领会。

(6)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

1、谁来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归纳:李时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检持不懈,一心为老百姓着想。

3、那么,大家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这点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笔圈圈画画,找到反映李时珍精神的句子。

4、学生自由朗读、圈画。

5、同桌可以交流一下,统一意见,梳理交流顺序。

四、研读课文:

1、能不能按照课文的先后顺序,来交流一下你的看法。

2、解决第一小节,让一名学生读一读,在扣住关键词谈理解。

地方多:安徽、河南、湖北、等

路途长:好几个月

条件差: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工作细:查: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实地调查

访:走访许许多多的人

3、感情朗读第一小节。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阅读配套阅读。

第17篇:李时珍夜宿古寺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教材分析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片通过记事来写人的记叙文。课文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庙.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课文共13个自然段,以时间为序展开故事情节。课文第1自然段写了李时珍领着弟子在各地察访药材。第2到13自然段写了一天李时珍和弟子因一心赶路,错过客店便夜宿古寺,并借着月光记载寻访收获。而第2到13 自然段又可以分为三层。(2——4)欲宿古寺;(5——6)寺中谈苦;(7——13)夜记药材。

文章以时间推移的顺序来展开情节,,因此教学时可以抓住表示时间推移的词句, “眼看太阳渐渐下山” “夜幕渐渐降临”, “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 照进房子里” “圆盘似的月亮, 慢慢移到了当空” 。 让学生抓住课文的脉络。

本文通过描写师徒俩的对话.动作,表现了人物可贵的精神和高尚的情操。 特别是李时珍亲自品尝鸡肠草和鹅肠草的细节,更是起到了以小见大的作用,,教学时应抓住这细节, 让学生感受到李时珍这种认真负责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重难点

1.能采用自创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对句子进行的品析赏读。 2.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敬精神。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11月21日 总第55课时)

课时目标

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中国的医药学史上,有一本空前巨著,板书《本草纲目》,它是医药科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作者就是,板书:李时珍。

2.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李时珍这个人物有多少了解?学生自由畅谈。

3.今天我们就要阅读一则他在创作《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写全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4.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5.读了这个课题以后,你有什么疑问呢?请学生回答。 6.请学生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李时珍晚上寄宿在古寺中。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自己搜集的资料,目的有二:一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到的鼓励学生搜集资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言简意赅的概括能力。)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出示本课生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3.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于难读的词语,请学生多读两遍

4.交流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能够解决的,马上师生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到下节课的教学中。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理清文章的主要段落大意

1.生字新词读准了,也理解了,课文就一定读得更好 了,

刚才你觉得难读的地方,现在你会读了么?(指名读2.4.7.12自然段) 想想哪些问题你可以自己解决了? 2.组织交流 (1)为什么要夜宿古寺? (李时珍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2)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样的?

(破败的古寺,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上也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3)李时珍在夜宿古寺时干了些什么? (生火.烧水.啃干粮.记载寻访所得)

现在谁能把课文的主要内容简要地说一说?自由练说,指明交流。

3.小结:刚才我们简要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学们真了不起,说得真好! 4.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利用时间变化分段的方法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说出理由。

(时间顺序 :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夜幕渐渐降临了;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2)利用时间变化顺序给课文分段

(设计意图:经过以上环节,学生对课文应该有比较完整的印象了,再要求学生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写作顺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为后面学习做铺垫。)

四、生字教学.布置作业

1.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生字。

“材.徒.订.砖.详.扯”6个是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宽。

“宿.尘.煮”3个是上下结构的字,“宿”上小下大,“尘”上下差不多大小,“煮”上大下小。

学生在习字册上书写,要求正确.美观。 2.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 11月22日 总第56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通过重要段落,分析体会人物形象感知人物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2.能运用抓住关键词或连接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

2.读了这个课题,我们的脑海中不禁闪现出这样一个问题: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 呢?请小朋友赶紧拿起课文,到课文的第一.小节中去找找答案,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对课题进行质疑,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教学课文第

一、二节

1.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

一、二节

2.你知道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吗?指名学生交流。(因为他们一心想赶路,错过了客店)

3.从这一点中,你体会到什么?

4.从这两小节中,你还知道李时珍师徒察访药材怎么样?(让学生联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来自由交流交流)

5.是啊,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这就是李时珍夜宿古寺的主要原因。

6.齐读第一.二节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这就是李时珍夜宿古寺的主要原因。)

三、学习课文

三、四节

1.是的,前不见村,后不着店的荒野上,李时珍师徒焦急地走着,突然前方的树丛中隐约出现了房屋的轮廓,走近前一看,哦!是一座—“古寺”(生答。出示古寺的图片)

2.小朋友,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啊?请你细细读读课文第四节,将描写古寺的相关语句画出来!

3.学生朗读,做标记 4.交流:

一座破败的古寺.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5.读了这几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古寺的条件非常的差,很久没有人来了,很危险等等)

6.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7.读好这句话“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厚厚的蜘蛛网。”

(设计意图:抓住“破败”做为突破口,通过朗读,找词语理解李时珍甘于付出的品质。)

四、分析课文5-12节

1.为了察访药材,为了修好《本草》,这些对李时珍来说已经算不得什么了!师徒俩毅然决定在古寺中寄宿一夜!

2.小朋友,请你自己读读课文5-12节,去看看一下李时珍在古寺的生活,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旁边简单地做做批注。

3.学生认真读课文,在有感触的地方做上批注。 4.交流:

非常仔细,认真严谨

● 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若有所悟。

● 出示两中药材的图片,请学生看

● 抓住李时珍的动作来说说体会

● 朗读体会

非常爱劳动人民,为民造福

● 抓住李时珍的语言来体会

a.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笑”字,让学生联系课文的前前后后,说说这种真的苦不苦?)

b.“恩,长年累月地------值得的。”(两组对比,住在破庙里和住在家里,万民得福和自己吃苦,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c.“庞宪,趁着大好-----记下来吧。”(放弃自己休息,在月光下记录)出示他在月光下记录的图片,你想对他说写什么?

5.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但李时珍还在认真辨别着,记录着。

(设计意图:抓住对话部分,指导感情朗读,引出李时珍的其他高贵品质,结合回到第一自然段,引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两词,再次理解李时珍高贵的品质。)

五、拓展说话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这个故事(朗读课题),仅仅是发生在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中的一个故事,你还了解他的哪些故事?(指名一两个学生说)

2.正是由于李时珍这种不畏艰辛,认真踏实的作风,才发现了很多有用的中药,例如课文讲到的:

忍冬花初开时,-----消暑解寒。

胭脂草------治虫咬伤。

刀豆子-----治呃逆。

鸡肠草------

3.你还知道哪些中药?说说它的药效!

4.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图片),此时,瞻仰着他的象,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在学生讨论的同时补充一些资料与故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地认识李时珍的品质,引导学生们重点感悟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为民造福,以苦为乐,甘于奉献的精神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六、总结课文

让我们永远记着这位为了人民,行程一万余里,倾注毕生心血和精力,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完成医学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齐读)! (设计意图: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板书设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破败)

喝水、啃干粮

边忆边写

端详、扯下、嚼嚼

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踏实

教学反思

本课中有许多难理解的词语,教学中我将通过点拨、讲解等方法,教给学生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并针对课文第七小节(李时珍住古寺不觉得苦)和第十二小节(李时珍亲自品尝草药)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李时珍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体会他为编写《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我力争提高教学效率,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还想在课文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探索、积累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

第18篇:李时珍夜宿古寺

《李时珍夜宿古寺》课堂教学实录

(2012-03-20 11:18:05) 转载▼ 标签:

杂谈

教材分析:

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一、展示资料,由“苦”入文 1.展示并共享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

2.师:本课是李时珍寻访药材的途中,错过客店夜宿古寺的情景。同学们,读了课文以后,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李时珍的生活,你认为是那个字? 生:苦。(板书苦)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有一个想法,想组建一个小记者观察团一起去体验李时珍察访药材的生活,你愿意参加吗? 生:愿意。

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体现李时珍生活艰苦的句子,边读边想,你是如何体会到的。

【点评】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并与同学共享资料,这是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用组建小记者观察团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问题引导,阅读理解、体会不怕苦的精神 1.默读课文,找出能体现李时珍生活“苦”的句子。 2.组织学生交流“苦”的句子。 师:同学们找到了哪些句子了? 生:我从“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体会到的。 师:你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 生:“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师:你知道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

生:“饥餐渴饮”就是饿了吃,渴了才喝点水。“晓行夜宿”就是很早就出发,很晚才要休息。

生:我还从“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体会到他们走的时间很长。 生:我从课文的第四段夜宿的“破败古寺”体会到的。 师: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古寺的破败? 生:“断垣残壁”。

师: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样的景象? 生:我会想到倒塌残破的景象。

生:我从“到处是灰尘”“长满青苔”“厚厚的蜘蛛网”感受到了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

学生朗读,教师指导朗读。

生:我还从“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体会到他们很苦。

师:这里的“啃”换成“吃”或者“咬”可以吗?

生:不行,因为“啃”字说明他吃的干粮放的时间长,吃的很差。 师:你的理解非常到位,那你能读出你的理解吗? 学生朗读,教师指导朗读。

生:我从“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体会到“苦”的。

生:我还能从“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这一句感受到他的苦。 生:我从“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这一句感受到他的苦。 师:同学们,我们亲身体验了李时珍行的艰,住的苦,吃的差。那李时珍自己觉得苦吗?

生:不苦(板书“不苦”)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请从课文中找一找。 3.引导学生找出体现李时珍不觉得苦的句子。 4.组织交流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

生:我从“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这句话体会到。

师:你从这句话的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生:我从“值得”体会到的。

师:李时珍为什么觉得吃苦是值得的? 生:他是为了修编《本草纲目》。

生:他觉得是为了万民得福,所以是值得的。 师:你从这一段感受到李时珍怎样的精神? 生:一心为民。 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不怕吃苦。

学生多种形式朗读所找到的句子,老师随机指导朗读。 师:除了以上句子你还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他不怕吃苦的精神?

生:我从“李时珍笑着问庞宪”这句话中 “笑”字感受到李时珍苦中作乐的精神。

师:你的感受真的很准确。

小结:李时珍在艰苦的条件下,不怕吃苦,以苦为乐,只因为在他的心中有一个伟大的志向,是为了一一引读第七自然段的后半句。板书(修订本草 万民得福) 【点评】语文课堂是一个开放的课堂,所以教学中,针对课文内容,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阅读、理解文章,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对 “苦”和 “不怕苦”的理解,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让课堂变“活”,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合理引导,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探究,不仅达到了课标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要求,而且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到李时珍不怕苦的精神。

三、精读感悟,感受人物的严谨认真

1.自由朗读8——12自然段,找出体现李时珍严谨认真的句子,感悟李时珍冒死尝药的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8——12自然段。 师:他在干什么?

生:他在月下记录草药,区别药性。

师:你在朗读十二自然段的时候,是否有一句话最让你感动? 生:“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 指名朗读。

师:当你们被感动的时候,是否觉得有一个词最令你动容? 生:“嚼嚼”。 师:为什么?

生:因为草药是有毒的,但是李时珍却要嚼嚼草药,这太危险了,所以我觉得被感动了。

师:是药三分毒,那李时珍知道危险吗? 生:知道。

师:你是从哪个词语能看出他知道危险的? 生:“扯”,“端详”。 师:你是如何让理解的?

生:他先“端详”,然后再 “扯”下一点,就是为了中毒的时候,毒性小,容易抢救。 师:他的这些动作体现了李时珍怎样的科学态度? 生:一丝不苟。

生:为了百姓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

生:为了编写《本草纲目》能牺牲一切的精神。 生:„„

指名朗读这一句,齐读。

师:李时珍冒死尝药换来的只是本草中简单的十四字: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2.多媒体出示“李时珍亲尝曼陀罗”的故事,加深理解李时珍的严谨认真的精神。3.小结。

师:李时珍将生命置之度外,为了科学以身试药的精神的多么令人尊敬啊!那么他这么做是为什么?

生:引导学生再读第七自然段---- “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点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读—思—悟的过程,课标中规定四年级学生要“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深入品析十二自然段,通过对字词“嚼嚼”“扯”“端详”等关键词句的感悟、理解,体会李时珍为科学献身的严谨认真的态度,引领学生读书、感悟、体验、内化,不仅强化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注重了人文精神的熏陶。适时出示“李时珍亲尝曼陀罗”的故事进一步加深了对人物的认识。

四、有效设疑,回溯全文,渗透写作方法 1.出示13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小声朗读第十三自然段,看出读出点什么呢? 生:我觉得这一段告诉我们时间已经很晚了。

师:你的悟性很高,哪位同学们还能从文中找出像这样写时间的句子? 生:“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 生:“夜幕渐渐降临了。” 生:“皎洁的月光透过漏天的屋顶照进屋子”

师:同学们找的很对,那太阳渐渐下山的时候,李时珍在干什么呢? 生:在找住的地方。

师:夜幕渐渐降临的时候,李时珍有在做什么呢? 生:他在啃干粮喝泉水。

师:当圆盘似的圆脸移到中天时,他可能在干什么? 生:他还在记录草药,区别药性。

师:是呀,这一段没有写李时珍,但我们却从字里行间看到了孜孜不倦,不怕吃苦的李时珍。这就是用环境衬托人物的写作手法。同学们一定要学习这种写作方法,他会让你的习作“锦上添花”的。 2.有感情的朗读本段。

【点评】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起到了衬托作用。我们学习语文的目标之一是习得方法,使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发展。这里教师做得很到位。

五、了解原著,激发情感。 1.出示《本草纲目》的资料。

2.读了这些数字,体验过李时珍的生活之后,你的小记者生活即将画上一个句号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李时珍你是伟大的。

生:我要学习李时珍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生:我们要学习他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精神。 生:„„

【点评】通过资料中的数据让学生深刻认识《本草纲目》,激发学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这个环节基于课文,又高于课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夜宿古寺”只是李时珍修本草中的一件小事,但他不怕吃苦、严谨认真的品质贯穿于一生。

六、课堂总结,升华形象,记住伟大名字

生再读“让我们永远记不住不怕吃苦、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让我们永远记住本草纲目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七、板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

修订本草

苦 不苦

万民得福

总评: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我们应努力构建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定位准确,把教学本课的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真正体会李时珍艰辛的寻访药材生活,从而走近人物,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上。并且采用组建小记者观察团的办法,激发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为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教学中教师紧扣文章的中心句----“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这条主线展开,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形散神不散。教学中有扶有放,引导得法,并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引领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逐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从中受到深刻的感染与教育。

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敢于突破常规,采用粗放式教学,把课堂的主阵地还给学生,把思维的权力还给学生,真正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高效的语文课堂。

第19篇:《李时珍》教学设计

《李时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及其伟大贡献;

2、通过想象、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文中关键词;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坚定意志,通过理解、想象等体会他所付出的艰辛。 教学难点:感受编写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介绍李时珍,板书课题。

二、走进《本草纲目》,初步感受“伟大”。

1、抓住数量词,指导朗读,初步感受《本草纲目》的伟大。(1)、师:课文是怎样介绍《本草纲目》?

生:《本草纲目》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九百种药物,是中药书中的一部伟大著作。

(2)、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抓住两个关键数量词“一百多万”、“一千八九百种”,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感受本草纲目的伟大,

(3)、师小结:两个数字,说明了《本草纲目》全面、详细而准确,因此,《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药物书。

2、通过和旧的药物书对比,感受《本草纲目》的伟大。(1)、师:而当时旧的药物书却有„„

(2)、教师引导学生找到旧的药物书的三个缺点,通过对比,体会《本草纲目》的完善,再次感受它的伟大。

(3)、引导男女生对比读:总而言之,女生读——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可《本草纲目》却男生读——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九百种药物。

(4)、教师小结:《本草纲目》全面,详细而准确,这样一比较,我们不由感叹——《本草纲目》真是中药书中一部伟大的著作。

3、抓住“终于”,体会不易,感受伟大。

(1)、引导学生再读第五自然段,抓住关键词“整整二十七年”、“终于”体会编写的不易。

(2)、通过删词比较法进一步对比,感受艰辛,指导读出感受。 课件示句子:

他整整用了二十七年的时间,编写成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 他整整用了二十七年的时间,终于编写成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

4、师生轮读五段,整体感受《本草纲目》这部书的伟大。

三、走进艰辛的准备过程,进一步感受伟大。

(一)、出示自读提示,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概括李时珍做所做的准备工作:采药、尝药、访药。

(二)、学习采药片段,感受“不怕”。

1、默读“采药”片段,感受艰辛的付出。

2、汇报交流,理解“山高路远”,“严寒酷暑”,读出词语中饱含的艰辛:

(1)、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词语“山高路远”,感受采药中环境的艰险。

师:看到“山高路远”这个词语,你的眼前仿佛浮现怎样的画面?

预设生:山很高,高得插入云霄,路很远,远得看不到尽头。 (2)、通过对“暑”字的学习,理解“严寒酷暑”,感受采药时气候的恶劣。

师:这个词语中哪个字让你感受到热,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预设生:上面有个“日”,代表太阳,火辣辣的,下面是个“者”,指的人,顶着烈日在行走的人就是李时珍。

师:火辣辣的太阳晒着,烤着,真热。其实,在古代,“暑”字是这样的。出示课件(说文解字“暑”的由来)。指导书写“暑”字。 暑,篆文(日)

(者,饮煮)。古人认为“暑”是热之极;

3、教师指导个体读句子:严寒酷暑,山高路远,李时珍毫不退缩,读出他的坚定。

4、想象李时珍在采药过程中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课件示句式:他不怕——,不怕——走遍了产药的名山,进行语言训练。

5、通过朗读,读出李时珍面对困难的坚定和不退缩。

(三)、体会尝药的危险和访药的艰苦。

1、在尝药和访药的过程中,李时珍还不怕什么?指导学生默读,思考,小组归纳,完成题单。

2、交流,走进内心,感受李时珍不畏艰辛。课件出示: (1)、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的名山。 (2)、他不怕______________,许多药材都亲口品尝。 (3)、他不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个体说,引导学生个体读。(1)师:你怕山高路远,严寒酷暑吗?

预设生:怕。

师:可李时珍却„„以此类推„引导学生个体读三个“不怕”。

(四)、感受“不怕”背后的精神力量。

1、教师小结:这就是李时珍,这几句话中都有一个相同的词语,那就是——不怕。所有的不怕,正如李时珍曾所过的一句话(课件出示):“心比铁石坚,至死不怕难。”

2、体会心中的信念。

师:到底是什么样的志愿,让李时珍“至死不怕难”?相机板书:救死扶伤。你是怎样理解“救死扶伤”?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救死扶伤”。

(五)、紧扣信念,动情诵读。

1、师:是啊,正因为心中有“救死扶伤”的信念,所以——生读: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的名山。

2、师:因为心中有“救死扶伤”的信念,所以——生读:他不怕尝药的危险,许多药材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

3、师:因为心中有“救死扶伤”的信念,所以——生读:他不怕艰辛,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

4、师:是的,孩子,他所有的不怕,所有的付出,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他立下这样的志愿——生读: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痛苦。

四、凝聚感动,铭记伟大:

1、读写结合,凝聚感动。

(1)、师:就这样,他整整用了二十七年的时间,终于编写成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而这部书也成就了李时珍伟大的人生,在世界医学史上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板画:书与丰碑) (2)、书写墓志铭。汇报交流。

2、向李时珍致敬。

师(结合板书总结):同学们,这部书有一百多万字,字字都凝聚着救死扶伤的信念,有一千八九百种药物,种种都是他伟大人生的见证,这部书是伟大的著作,更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所以我们说——生齐读:一本书是一种信念,一本书是一段人生,一本书就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教学反思:

《李时珍》是一篇人物传记,对中段学生来就,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上起来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对教材解读的时候,我对文本做了新的资源重组——紧紧抓住课文的“文眼”:伟大,即一位伟大的人编写了一部伟大的书,同时,这部伟大的著作也成就了其伟大的一生。结合这样的解读,我的教学设计紧抓课文的灵魂处:“伟大的书”为突破口,从课文第五段对书的评价入手,通过学生对两个关键的数量词的理解,初步感受到《本草纲目》的伟大;再通过巧妙地切入,进入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一个对比:旧书的不足与《本草纲目》的完善,进一步引导学生用课文的语言文字印证了《本草纲目》的伟大;再接下来的重点段落四自然的学习上,我采用了先“领”后“放”的教学方式,首先和孩子们一起通过关键词“山高路远”、“严寒酷暑”的理解,运用“想象理解法”、“说文解字理解法”,帮助孩子体会到采药的途中环境的艰险、气候的恶劣,接着用一个统领的问题“李时珍还不怕什么?”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题单,自主学习,通过编写的不易,更深入的让孩子体会到了“伟大”。整个课堂,我都用自己充满激情的声音和气势,激发起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在整个课堂实施上,我注重落实对学生语言文字的扎实训练,无论是对生字认识,重点词语的理解,还是学生情到深处的朗读,读与写的有机结合,都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体现了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做到真正关注了学生生命的状态和终身的发展,做到追求课堂的求真务实与回归生命的本真。

第20篇:李时珍详案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齐读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2、你能准确认读这些词语吗?

出示:察访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焦急、破败、断垣残壁

降临、啃干粮、长年累月

皎洁、寻访、笔墨纸砚

你能选用同行中的词语说一句或几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吗? 3.读了这个故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面对这样的苦和累,李时珍为什么还要修订《本草纲目》呢?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李时珍说的一句话来回答。

【出示:“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是值得的。”】齐读这段话。

吃点苦就是——(吃一点点苦)难道修订《本草》真的只要吃一点点苦吗? 板书:苦

二,学习1~7节

1、请你轻声读读1~7自然段,好好地想一下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到底经历了哪些苦?边读边圈画出表现“苦”的词句。

2、学习小组交流。交流形式:读读你圈划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和感受。

4、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相应出示。

1、行路苦:

【出示: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湖北、河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1、师:这句话写出了李时珍什么苦——行路苦(板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2、“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两个词概括了他们长年累月在外奔波的生活状态。“安徽、河南、湖北等地”:行的地方多,行的路程长

(李时珍和庞宪不仅走遍了安徽、河南、湖北,还来到了江苏和江西,上万里路,他们有汽车坐吗,有火车坐吗,只能靠两只脚翻山越岭,长途跋涉。) “好几个月”:行的时间长。(一天的路走下来,我们都会脚底长泡,更何况是走了好几个月的山路啊)

指名读,读突出其中的辛苦。 评价再指名读。齐读。

察访药材路途遥远,时间漫长,如此辛苦,可李时珍却说“ 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2、住宿苦:

继续交流,李时珍还遇到了什么苦?

交流: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出示】 师:这段话写出了李时珍什么苦?(住宿苦)(板书)你怎么看出李时珍和弟子住的苦呢?

(师相应板书:破败)“破”就是-------,那为什么不说破的古寺,而说是破败的古寺,究竟“破败”在哪儿呢?

△“到处是灰尘” ——说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来居住了),这是一座荒凉的古寺。还“败”在哪儿?

△“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 ——墙壁已经倒塌,说不定地上还有残砖剩瓦,仅剩的墙壁也摇摇欲坠,而这残留的墙壁上竟然长满了青苔!青苔一般长在哪里?(背阴潮湿的地方)这是一座阴暗潮湿的古寺!还“败”在哪里?

△“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不是一点点,而是厚厚的蜘蛛网! 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图片】古寺的环境是多么恶劣! 4如果你在这儿住下,你愿意吗?为什么?

可是,面对这样破败的古寺,李时珍毫不犹豫地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儿住一夜吧。”【出示】“就”再读得坚定些。

3、学到这儿,老师不禁有个疑问:李时珍干嘛非要住在这样的破庙里?他在当时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凭他的名望借住在当地居民家里完全不成问题呀! 请快速读读课文

2、3小节,找找原因。

4、学生交流:

【出示:这天,他们来到了湖北西部山区。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师徒两不免焦急起来。这地方前不见村,后不见店,晚上到哪里住宿呢?】 (1)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李时珍 “一心赶路”是为了?(察访药材)

(2)小结:李时珍为了一心赶路而错过了客店,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察访药材,一门心思扑在修好《本草纲目》上,而对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生活标准降到了最低。

(3)看来,李时珍真像他所说的——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屏显齐读)

5、让我们再次捧起书把第2,3,4自然段读一读。跟随李时珍到湖北西部山区那座破寺里去瞧一瞧,去感受李时珍那种一心为民,甘于吃苦的精神。(生齐读

2、

3、4小节)

3、吃之苦

李时珍还遇到了什么苦?

【出示: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1、这句话写了李时珍的什么苦?(吃的苦)从哪里看出来的?

2、“啃干粮”就是吃干粮,怎样的吃叫“啃”?(用力咬)从这个“啃”字你读出了什么?(粮食风干了,硬了,在外奔波的时间很长)

3、仔仔细细地读读这段简单的文字,读出李时珍吃的苦。(自由读指名读) (点评:简简单单的动作背后隐藏着不简单哪)

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住的是破庙,喝的是泉水,啃的是干粮,这样苦的日子难道仅仅是一天,一个月,一年吗? 3.根据学生回答,组织学习第7小节:

(1)出示课文:“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2)你知道“长年累月”到底指多久吗?

(师补充:李时珍从35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在编写的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蒌,带着徒弟,翻山越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访医采药,到现在已经快50岁了,这样长期在外奔波的日子已经快15年了!5000多个日日夜夜啊!可是李时珍却说------- (生再读:“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万民得福

(3)他又是怎么说这句话的,找一找描写神态的词(笑着说)

李时珍吃了这么多的苦,还笑得出来,你觉得他的这种笑是一种什么笑呢? (苦中寻乐、以苦为乐、把苦当作乐)

(坚定的笑----读出你的坚定;欣慰的笑----读出你欣慰;自豪的笑---读出你的自豪„„)

过渡:你们知道吗?其实,要想编好《本草纲目》,除了要承受着各种生活之苦,还要承担更为繁重复杂甚至危及生命的编写工作。课后请同学们读读课文8—12自然段,哪些语句的描写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为之感动?

预设1:【出示: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李时珍说:“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 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 2,学生交流.A:李时珍趁着大好月色,在写当天的寻访所得.(1)为什么不明天记呢?他们到底记了些什么?同桌两人一起读一读李时珍记录的内容

【出示:\"忍冬花……解暑消热.\"\"胭脂草……治虫咬伤.\"\"刀豆子……能治呃逆.\"】 (2)想一想:他记录了药物的什么 (生长情况,用法,作用) (3)让我们把他记载的内容再读一读.(4)从他详细的记载中,你能体会到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 (观察仔细,认真负责) 预设二:1.(“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2.哪一个词让你心灵受到触动?“ 嚼嚼” 为什么感动?“端详”是怎样的看?(两种草药太相似了,出示幻灯)李时珍“嚼”是为了-----从中你体会到李时珍怎样的工作精神?(李时珍为了编制好《本草纲目》,为民造福,认真严谨,敢于冒险)

3.端详——什么意思?除了看还在想,他会想些什么?(……看来,我还是扯点下来嚼嚼吧,这样人们就不会把这两种药草混淆了。)

3、在外形无法辨别的情况下,李时珍竟然——?(扯下 嚼嚼)是药总有三分毒,能随便嚼吗?(为了记载准确,李时珍不惜以自己的身体做试验,真让人敬佩,谁来读?)

点评:(端详的速度太快,嚼的速度太快。还不能完全辨别出来)

(我似乎看到李时珍端详得是那么仔细,嚼得是那么细致)

3、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看到了李时珍怎样的工作态度?

(一点都不马虎,一丝不苟,认真细致)这样严密谨慎的工作态度就叫“严谨认真”。(板书:严谨认真)

4、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李时珍不仅品尝鸡肠草,鹅肠草,还长期吃生姜为的是检验生姜是否有损视力,为了证实曼陀罗的药性,他喝下了浸泡曼陀罗花的毒酒。这样冒着生命危险尝药的事情举不胜举,儿子很不理解他的做法, 出示:他这样对儿子说:“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

师: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把李时珍冒险尝药的画面记在心中。(齐读12小节) 四

李时珍就是这样,为了编写好《本草纲目》,为民造福,而不畏艰辛,以苦为乐,严谨认真,甘于奉献。

烈日炎炎时,我仿佛看到李时珍师徒,(

),但他们会想(“ 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风雪交加时,我仿佛看到李时珍师徒(

),但他们会想(“ 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晨光初现时,我仿佛看到李时珍师徒(

),他们在想(

星光闪烁时,我仿佛看到李时珍师徒(

),他们在想(

五、读写结合

小结:同学们,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了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件事,让我们看到了李时珍的——不畏艰苦 为民造福 严谨认真。

1、师:课文写到这,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件事也结束了,课文13小节把它去掉,行不行?出示:“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

2、(不行,这段话中,我知道了环境恶劣,给人恐怖的感觉。李时珍工作到深夜。李时珍的认真)

3、这段环境描写放在文末有什么作用?(衬托出了李时珍的不畏艰苦和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4、师:是啊,李时珍师徒俩白天忙于奔波,察访药材,晚上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还在认真地记载寻访所得,一直到深夜,他这种忘我工作的精神让我们敬佩。

5、谁来读好这段话。

6、让我们一起再来读好这段话,体会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7、课文中还有好几处环境描写的句子,请同学们轻轻地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想这些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同桌讨论讨论。

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师徒俩不免焦急起来。(连找个住的地方都那么难)

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生活多苦) 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住宿条件真苦)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环境恶劣,夜已很深,李时珍还在专心记载)

师:这几句话既点明了时间,又连接了这个故事,使文章的条理显得非常清楚,而且也衬托出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形象,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体会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

8、以后我们在写人写事的作文中,也可以适当穿插一些环境描写的句子来衬托人物形象,这样我们的文章一定会增色不少。

八、布置作业

接下来,就请你选用其中的一个环境,展开你的想象,写一段李时珍上山采药的情景。

出示:选用其中的一个环境,展开你的想象,写一段李时珍上山采药的情景。

情景一:寒冬腊月 风雪交加 冰天雪地 寒气袭人 情景二:夏日炎炎 挥汗如雨 烈日当空 骄阳似火 情景三:阴云密布 狂风暴雨 电闪雷鸣

暴雨如注

李时珍先进事迹
《李时珍先进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