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整改措施

化学高效课堂整改措施(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27 08:32:51 来源:整改措施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化学高效课堂

化学教学反思

姓名:韩亚国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一、启蒙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度,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差生,紧靠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

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们往往发现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们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们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做好期末复习工作,争创中考好成绩。

期末复习工作的好坏,是直接影响中考的成绩,所以期末复习工作,我们能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每个阶段,我们要复习什么内容,都做到心中有数,复习的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对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辅导和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适应会考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常利用中午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为提高中考的升学率,我们不断耕耘。同时,对于学生作业我们基本上做到全收全改,做好每次测评工作。从反馈回来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好辅导和改进的调控工作,为全面提高会考成绩而不断地进取。

如何使化学课堂走向高效

姓名:韩亚国

如何使化学课堂走向高效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小的精力,使成效最大化,从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使师生在融洽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要想达到这一效果,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适时的放下老师的架子走到学生中去,体会与他们一起玩耍的快乐,拉近师生距离,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

二、创设课堂学习情景

创设了情景并不一定就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关键是能否根据创设的情景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衡量问题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问题的难易程度、梯度、思维强度、提出的时机等。

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去完成。因为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该实验与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装置是一样的。 在做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实验时,就可以提出罩在大烧杯中的无色酚酞试液变成了什么颜色,说明微粒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再提出盛放浓氨水的烧杯为什么没有变色?

三、提高学生听课效率

(一)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

(二)多做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化学学科有很多知识都是跟实际生活很贴近的,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

四、把时间返还给学生

“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将时间还给学生,尤其是还给学生自主学习、自练自改、咀嚼思考的时间。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对问题的解决提出方案,对方案进行评价。教师也要参与进去,适时调控讨论的方向和重点(根据课前的设计方案和目标),要敢于放手,将表演舞台让给学生。上课期间我们教师只是看、听、问,充当旁观者、调控者。让学生进行讨论、展示、质疑。

五、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必须把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真正学好化学这门课程。

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师演示实验的操作要严格规范。

(二)学生实验操作训练要有计划、分阶段。

(三)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教师都只进行一定程度的辅导。在学生操作演示实验时,老师应是旁观者,学生动手、学生思考、学生评价,最后教师稍作点评。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全体学生的实验规范化技能。

六、加强前后知识联系,巩固所学知识

知识往往不是孤立的,只要教师认真思考就一定能挖掘出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前后知识的联系既有利于学生多角度思考,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如第三章第一节教学中就涉及到高锰酸钾的颜色以及为什么要盛放在棕色的瓶中;由无色的酚酞试液联想到紫色的石蕊试液;由浓氨水易分解想到碳酸等等。

七、提高后进生学习效率

要使对后进生的教育变被动为主动,还必须启动他们内在的动力机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给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例如,在课堂上老师应让后进生的思路能跟上自己的教学节奏,对后进生的提问应控制好思维的层次,要让他们有话可答;课后作业要让他们能独立完成,难度较大的题目可布置为拓展题或事先作出提示。

八、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表述化学问题有两种形式:一是口头表达与交流,一是书面叙述与描写。但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即受到化学问题专业性与思维能力的影响。学生表达能力差的原因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说”的机会少。这与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有很大关系。其次,与学生对化学知识原理不理解有关。一个他不懂的问题又能怎样说呢?第三,与学生对化学语言记忆不牢有关。学科语言的科学、严谨性不允许随意想象、追求个性(不是思维、思想等),不科学的表达肯定会带来许多错误。第四,表达不规范。化学问题有其独特的逻辑性,化学表述就要遵循这一逻辑性。比如对实验方案的表述,就要按照操作、现象、结论这一个逻辑关系进行表述。第五,与学生对化学变化及现象的观察不细致有关。化学与生活、与自然界是分不开的,自然与观察、思考也分不开。只埋头书本与作业之中的学生,是培养不出表述能力的。另外,还与学生的动手(化学实验、化学制作等)能力与习惯有关。

化学是一门以注重实践为主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化学活动中,作为学生能力之一的表述能力也才能得到应有的培养与提升。在小组展示时,特别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是否清晰、简练,对语言表达较好的小组给予鼓励、肯定、表扬,促进他们对语言要求要精益求精。

总之教师上课时要有激情、忘却自我,才能感觉到教书的乐趣,才不会去想生活中的琐碎,以达到忘我的境界。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要将自己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打成一片,要了解学生需要什么?知道学生在想什么?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知识的重要性,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利用高效课堂——小组合作模式,让他们由厌学、逃学转变为想学、乐学。使学生将课堂变为活动的场所,变成发表自己见解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使化学的课堂真正走向高效。

推荐第2篇:打造化学高效课堂

打造化学高效课堂,我们该如何做?

化学是才开启的新课程,课时少,学生学习学科多,压力大。要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必须提高课堂效率,进行有效教学。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效率,构建高效课堂呢?下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其次,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有梯度。

备教材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仔细的研读教材,详解重点知识,再根据学情在授课时对于重点的知识进行分析,根据知识的类型——抽象理论型还是简单易懂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精致前置性作业这样才能有更高的课堂效果。

二创新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早已不能适应今天的教育,因此高效课堂,老师对课堂一定要有创新。如: 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等。只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课堂定会高效。

三、突击重点知识

一个课题不可平均用力,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式,就难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这样教学效率必然低下。因此,教师必须要有的放矢。讲——放在重点上。只有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面面俱到,不胡子眉毛一把抓;能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才能确保每节课有成效。

四、及时练习

“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说化学业教学是一幢大厦的话,那么基础知识训练就是这座大厦的根基。基础不牢大厦又怎能坚固。那怎样才能在具体的教学中把基础知识训练扎实的落实下去?本人认为:首先,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学生养成课前整理记忆的习惯。其次,要学生学会运用,提高学生运用的能力。再次,注重对知识的积累。

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是由学生知识的掌握与创新反馈的,这一反馈过程需要由作业和检测来完成。课后作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对于学生习题中的普遍问题进行集中讲解,个别问题且屡屡出现的,将这样的学生叫到办公室一对一的讲解,以加深其印象。各种习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学生将典型的习题掌握了,能做到举一反三时,练习的效果就达到了。这样就能充分提高教学效率了。

五、关注每一个学生

要想课堂变得高效,老师一定要普遍地关注每一个学生。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产生一种心电感应,看,老师在看着我呢!要让所有的学生都从老师关注的微笑和目光中,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不再产生自我贬低的想法和行为,这时,你的课堂效率就会自然上去的。 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更好的体现,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同桌合作、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师生交流。可以取得相互启迪、相互弥补、相互质疑、相互竞争的效果,这样就有更有利于充分暴露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问题反馈。于错误的信息,在“尊重”的前提下,启发学生用“兵教兵”的方法予以帮助纠正,学生订正不了的疑难问题,教师应帮助订正。关注了学困生的学习,我认为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教学成绩。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提高教学效率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旦夕就能完成的事,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更新、去实践、去归纳总结经验教训,在教学中有独到的见解、有广博的知识、有循循善诱的耐心、有精益求精的钻研心,才能在教学上更上层楼,才能将我们的教学效率大大的提高。

推荐第3篇:化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化学“高效课堂”心得

新课程实施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引导着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了我们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首先化学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要全面、到位。由于初三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对这个学科有着足够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安排自己的教学流程,将学生对化学的好奇转化为学好化学的动力;化学中的许多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也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实验的准备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存在很大差异,“备学生”就是要充分掌握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其次课堂上合理安排时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探究问题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空,让他们自己去发展,教学中适时跟进、检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到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能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当堂掌握。

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且人人有收获,课堂上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通过高效课堂,学生既能有效掌握知识,又能获得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使学生既能学得愉快,又能学有所成,教师既能教得轻松、又能教得成绩高,学校既按教育规律办学,又能提高升学成绩。

推荐第4篇:化学高效课堂总结

邯郸市第十九中学

2010年化学学科打造高效课堂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校化学学科组对照我校《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及《化学学科高效课堂实施方案》,认真学习、精心实施。在教学中采用“三环节”教学法,学生用就是学案,学生用时既有课前的自主预习又有课中的实施和限时达标。学案实施按如下步骤进行:

一、预习学案的设计

1、预习学案的设计要求

(1)容量要求:依据学情、教学内容、学科特点来设计容量,每一课时最多不得超过8K纸正反面,一般是16K正反面。

(2)课型要求: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专题教学与复习中的整合性学案等。

2、预习学案的设计步骤

第一步:个人初备:由备课组长制定计划,每一单元定人定时完成学案。新课前先自主钻研,形成供集体研讨的学案初稿。(备课组教师可统筹安排,每个老师可有所侧重,有所分工,这是发挥集体智慧的基础)。

第二步:备课组集体研讨:集体备课时,集中讨论,由主备人执笔主讲,其他教师补充,既备知识点,也备预习方法与习题。其中主备人在集体备课之前必须备好一周学案的初稿。集体研讨时,再修改加工,最后定稿后,全组审核才最终定案。为了科学合理的编制学案,保证知识的系统性与前后连贯,朱备人必须在编写前先备教案,查阅相关教辅资料,取长补短,然后设计学案。学案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内容,学法指导,学习小结,限时达标等内容,明确告诉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学案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做学案,都能有所发展,自主学习能力都能有所提高。

第三步:个人二次备课,增强班级针对性、学情针对性。

预习学案设计好了,学生的预习就有了方向和依据,接下来就该对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了。

二、预习指导的要求

对教师的要求:

1、设计预习学案时注意坡度小一些,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摸得着。

2、将预习纳入课堂教学,充分重视预习的展示和课堂上的预习检查,以激发学生的预习热情。

3、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把握好相应尺度。合体的尺度才能让学生的努力有所得,才能提高预习效率,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对学生的要求:

1、限时、高效:一般学生通过自学解决自主预习中一半以上的问题,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其中70%以上的问题,优等生在自愿的基础上可以解决合作交流甚至是反思拓展的问题。但坚决杜绝抄袭学案。

2、使用双色笔完成学案:课前自学、小组合作学习时用黑色笔或蓝色笔,课堂及课后修改时用红笔。

3、允许有能力差异,不允许有态度差异:学案上能做和会做的问题一定确保准确规范完成。确因能力要求过高,自己不能做的可以不做,在课堂或课后用红笔完成。

三、预习的检查与反馈

1、两次上交学案:

一次上交:学案于课前一天发给学生,学生利用晚自习的时间来独立完成,于晚自习后上交,第二天教师及时批阅分析(不一定要阅完),了解学案完成信息,汇总学生质疑问题,准备互动探究必要材料,考虑解决应对问题,以掌握学情。

二次上交:课中实施进行完后下发下一课时学案之前,将用红色笔改过的学案再一次交给任课教师审阅,这样不仅检查学生的落实情况还便于教师思考矫正教学策略、及时巩固教学效果办法等。

2、对课堂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由课代表或组长汇总交给任课教师,教师在下节课或在单元小结时解决;也可以在教师下班辅导答疑时解决。

3、学生要及时整理保存好所有的学案,作为课堂笔记,以备复习时查阅。任课教师要在单元学习结束后检查督促。

要使学生有良好的预习效果,有效的课后跟进措施必不可少。

四、课后跟进措施

(一)教师方面:

主要反思对学案编制的修改建议;反思教学过程,及时总结、提高;从课堂教学中感悟到的教学心得;教学生成问题记录、处理与反思;及时批改学案、检查学案的落实情况等。

(二)学生方面:

及时完成学案、提出质疑问题,及时订正学案、进行反馈矫正,注意适时复习整理等。

五、通过改进后的预习学案教学使我们也受益匪浅,主要表现在:

1、能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的作用,统一教学进度、教学目标、内容、方法、重难点,真正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2、让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积累学习方法、总结学习规律、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3、教师集体设计的学案保存完好,便于今后再次使用,节省教师备课的时间。

4、真正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再分离。

5、不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水平。

20

11、1

推荐第5篇:初探“化学高效课堂”之

初探“化学高效课堂”之

【摘 要】“以人为本”是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而化学课程标准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种种迹象表明,初中化学的高效课堂教学目标就是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课堂合作能够有效进行。如何实现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教学一直是当前教育者们研究的首要问题,本文主要从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方法之一“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切入研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学什么,只要有兴趣,凡事都事半功倍。对于从事初三化学多年的我来说,一直致力于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继而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石。

【关键字】初中化学课堂 高效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高效引导学生,使其充分发挥学习能动性,从而以教师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效果。针对初中化学学科特点来说,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做了深入了解和研究。

一、展现教师个人魅力,感染学生从而提高学习化学兴趣

课程发展说到底是关于教师的发展问题,如果没有教师方面的相应变革,就不可能实现课程变革。教师是课改实施和质量提升的核心要素,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区域性整体改革的关键,所以说教师对于课堂的实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幽默!教师个人魅力的最高表现就是幽默中传授知识,学生在快乐的海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知识。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化学学习是否有兴趣又或者兴趣有多大,都取决于教师的个人魅力及其如何运用化学教学幽默艺术感染学生的学习情趣。

所谓化学教学幽默艺术,乃是将幽默运用于化学教学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学生会心的微笑中提高化学教学艺术效果的活动。化学教学幽默艺术的特征是,既要有幽默的一般特点如:机智性和娱乐性,又要有其特殊的规定性。其“形”是幽默,而“神”则是教育;也是寓庄于谐,其外部表现是“谐”,给人愉悦的感受,而里面的核则是“庄”,给人教育和启示。真正的化学教学艺术在于把深刻或深奥的教学内容以生动而浅显的幽默形式表达出来,深入浅出。正如大师叶圣陶说的:“对一个教师来说,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比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更重要。”许多教育者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个人特色的教学能力和个性化的教学魅力,他们凭着自己深厚的文化积淀,对文本产生独特的理解,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气场,既形成了教学的个性魅力,又创设了活力的课堂氛围。例如初学化学时,学生记元素符号有些吃力,我便从多年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一些窍门:“H-氢,两头木头用扁担挑就轻了;S-硫,窈窕淑女被流氓惦记;Mg-镁,帅哥追美眉。”形容质量守恒定律时,“我不是孙悟空,我来有影,去有踪。” 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中:实验开始时,先通气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因此可记作“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当学生感叹“学习化学原来这么简单”时,化学的学习早已是驾轻就熟的事情了。

二、利用化学学科特点,结合化学实验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化学实验是建构高效课堂的本质。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好动是该年龄段最大的特点,本人就利用该特点并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展开丰富有趣的实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

化学是一门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能产生问题和问题情境。好的实验能立刻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利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明显现象使学生感到疑惑和不解,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使其产生探究的学习动机,那么就能很顺利地完成对未知事物的探索与理解。比如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得出,我们只需要营造这样一个环境就行了:把金属镁、锌、铁、铜分别放在稀硫酸中,让学生仔细观察是否放出氢气,以及放出氢气的快慢,他们就能得出金属的活动性有强弱之分。再如空气的组成用实验测定:当集气瓶内的红磷燃烧完毕,水上升至五分之一时,我立即提出了问题:为什么水只上升五分之一?围绕这个实验,引发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空气的组成问题便迎刃而解。

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科学探究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巧设问题情境,诱发学习动机从而巩固和发展学习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人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和探索也是如此。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只能够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很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并产生厌学的情绪。

在化学教学中,若教师能结合教学内容巧设问题情境,提出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学生欲答不能却又迫切想了解的化学问题,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将会诱发学生的探索动机,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的,我用了一组对照演示实验:用大理石分别和浓盐酸、稀盐酸、浓硫酸、稀硫酸进行反应,由学生总结出实验现象为何不同的原因。

化学教材的知识板块不集中,知识点分布零散,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回顾和复习,可使新内容不孤立,还可对已学知识点进行回顾和复习。例如,在讲“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针对如何选取实验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做了如下总结:根据反应的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选取发生装置;根据收集气体的性质如溶解性、密度等选取收集装置。学习该内容时,不是单一的为了学习制取氧气而讲授知识,而要从整体和长远目标着手,从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到学会制取其他一般常见气体(如二氧化碳气体、氢气等),培养和训练学生知一反三的技能。再如:讲到溶液的定义时,就可以用溶液的定义来解释溶解为什么是物理变化,也让学生明白物质在水中不见了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加深了学生对物理变化的理解,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连贯性、整体性。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只是提高课堂效率方法之一,而种种教学手段的目的只有一个,为的是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交流、合作、探究的平台,为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老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全方位、多渠道地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最终提高课堂效率。

推荐第6篇:如何构建化学高效课堂

如 何 构 建 化 学 高 效 课 堂

重兴中学

杨树英

新课改倡导着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生命力,激发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习。课堂教学策略构建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课堂改革,”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在教学中采取恰当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化学学习氛围,构成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为此,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适时创设教学情境,还原知识形成和应用的生动场景,让学生直面化学课的新、奇、趣,给学生出乎意料、耳目一新的感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我认为无论是何种课堂都必须是以高效课堂为标准。如何构成高效课堂,是化学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一、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

在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来。兴趣是学习的源泉,有兴趣就有动力、潜力、主动性和积极性。可见调动并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胜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保证。我在教学实践中,围绕激发学生兴趣展开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创造条件,让学生喜欢化学老师

只有学生喜欢老师,才会自主地听老师讲课,有了自主学习,他们的思维才能激活,学习才高效。教师与所教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连带关系。如果学生热爱上某位老师,该老师教的那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高,如果学生不喜欢某位老师,学生就与那位老师不配合,

1 教学效果自然会降下来。当学生有困难的时候老师主动去帮助他,对学习兴趣低的学生,老师找他的优点,只要有一点闪光点,就表扬他,夸奖他。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教师亲近学生,学生才会热爱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仅体现在知识渊博方面,还体现在个人的涵养上。

学生最喜欢的老师,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课堂教学有深度、有广度。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好每堂课。其次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占据课堂、满堂灌,学生不敢对所学的知识“插嘴”、“多话”。这种课堂貌似师道尊严,但学生内心不敬佩老师。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合作、平等,学生自主学习,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

2、激发兴趣,使学生喜欢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正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在化学实验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获得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各种实验让学生喜欢化学。如教盐酸性质一课时,让学生演示“碟面生烟”(在一小瓷碟里倒5毫升浓盐酸,又在另一个瓷碟里倒5毫升浓氨水,将两小碟靠扰,用手在小碟附近搧搧,马上产生了浓厚的白烟)。生活中处处都在化学实验:如用洗涤精洗衣服,洗餐具;用灭火器灭火、苏打片治胃酸、铁生锈。各种颜料、染料的合成制取都离不开化学。化学创造了应有就有的物质世

2 界。学生走近了生活中的物质的世界,化学兴趣自然高涨。

二、构建化学课堂高效性

1、创设教学情境引入课题

课堂是舞台,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导得好、引得巧就能激发学生化学的热情和兴趣,引发强烈的求知欲,轻松愉快进入课堂情景,掌握新知识,形成新技巧,长期记忆,学以致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课题采用不同的方法导入新课。

(1)提问引入新课。针对要讲述的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出新课。如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提问:“打开汽水瓶盖冒出的是什么气体?人呼出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引出检验二氧化碳实验。(2)实验引入课题。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物质的实验引出新课题。如用稀盐酸的性质实验引出稀硫酸的化学性质。(3)用故事、寓言、趣闻等引出课题。学习目标是为了完成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而设的,实施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可操作性强,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心中有底,收效高,产生学习信心,对化学需求感增强、学化学快乐。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动

以往上课教师满堂灌,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听不懂就不听,于是放弃化学,有的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没有融会贯通。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仅能使学生掌握

3 化学知识与原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交往能力,人与人之间和谐互助关系。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要选择适合的课堂,尤其要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煅炼。比如教学原子、分子时,学生精读“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抓住原子是“化学变化”、“最小”两个关键词。“化学变化”指明条件,也就是说离开“化学变化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最小”是相对化学变化而言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又可以分原子,然后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因此可以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事实上脱离了“化学变化”并不存在最小粒子。与分子相比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不存在分子这种粒子,原子理所当然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如铁粉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则保持铁化学性质的粒子就是铁原子。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时,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而构成该物质的原子不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化学性质粒子是水分子,而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不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同学们热烈讨论:生活中的物质哪些是由分子构成?哪些是由原子构成?由分子或原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氧原子和氢气、氧气中的氢原子、氧原子有啥不同?针对这些问题同学们展开了讨论。叶圣陶在《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中说:“我想教任何课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能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能力。

3、师生互动,教师点拨升华

课堂开放,学生即兴发言,想说就说,培养学生“金口才”。这一环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环节,教师对教学难点重点检查,学生自问自答,自导自演,或同学问相互抽答,教师点拨。特别是在学生难理解的地方重点点拨引导,不让学生留疑惑。教师要重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新课标要求我们重视每个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问题切入的起点,在要求上有所区别,难易适度,有利于每个学生参与,有利于每个学生有所收获,而多层次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怎样做到分层次教学呢?如鉴别三瓶无色透明液体,它们是酒精、氨水、食盐水溶液。有哪几种方法把它们鉴别出来。最简单的是闻气味,大多数同学都能答对,若用化学试剂鉴别难度增加了,部分同学容易答错,学习好的同学能提高。

4、自主检测,自我评价

以往学生做作业不喜欢检查,只寄托老师要批改,于是草率从事;听了课,也不去回味一下,听之任之。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同学间互助帮助,学习问题互相讨论,想说就说,越说越会说。克服了过去不敢发言,说错了怕同学笑话。自主检测,用读课文、说课文、做作业,检测、评价等方式获得信息反馈。发现了问题加以矫正,起到复习强化学习目标,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全面掌握知识、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好路、搭好桥,老师把握好过关题目设计,学生限期独立完成、检查、评价。老师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个别辅导,如教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学生复习实验室制制氧气、氢气,找出相同点,不同点。然后自主设计、操作制二

5 氧化碳的实验,培养了学生独力学习的能力。

三、研究学生,学会反思

教师在外观教材和教学过程设计中用了很大功夫,在课堂教学之后,如发现确实有独具匠心之处是应该归纳总结;在具体教案也不可能预见师生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总会忽然间产生一种灵感,这些聪明的闪光点,及时利用教学笔记去捕捉,稍纵即逝,会再也想不起来。教学笔记;记录学生困惑问题;记录教师上课的疏漏和探索,记录教学亮点。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是为学生掌握学习技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培养学生科学价值观、形成科学态度;培养化学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激发创新潜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真正地参与教学活动,为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中和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做一个有知识有责任感的人。

推荐第7篇:如何实现高效化学课堂

如 何 实 现 高 效 化 学 课 堂

李 兆 春

中学生很多感到化学是难学的课程之一,其实初中化学内容不多,但学生学起来不是轻松,不少教师也深感难教。怎样才能改变化学教学的这种困境,使得学生愿学乐学化学,既能减轻学生沉重的负担,又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更新理念是前提

泰戈尔的一句名言---“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感悟中学习,他们所汲取的知识营养和生活智慧都会让自己终生受益。课堂是教学的阵地。而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人。所以应该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作为教学的重点,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只有这样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

和探索

者,而不再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学习效率才能提高,学生

间互相学习、共同讨论才可蔚成风气;课堂上教师的启发引导才能水到渠成。

二、重视设计是基础

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以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整合三维目标,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合理有效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合理选择组织学习内容;要考虑化学启蒙教育基础性的特点,不过分强调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概念的严谨,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热点,结合自然现象和社会热点介绍化学知识、观点和方法;要考虑如何在教学中选择与学生认知方式相适应的教学程序和方法,从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基础出发,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形成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提高科学素养。

三、改变方式是核心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 “听、记、背”的被动状况。要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与思考、调查与分析、资料查阅与信息收集、阅读与发现、讨论与交流、实验与探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与方法,感受学习与探究乐趣。 (1)组内交流,明确目标

学生把通过预习认识到的重、难点在小组内讨论达成共识,再通过集体的认同,老师再把与其他老师合作后形成的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与学生交流,共同参与,形成本课目标。

根据需要,按照难易程度,结合学生实际,将具体任务责任到人,使小组内的成员优带中,中带差,团结协作,积极搜集资料,优质高效地完成本组的任务。

(2)展现自我,巩固所学

各小组在展现完成的任务过程中,方式多样:有精彩的对话:有创造的质疑:有简短的答与辩;有创新的实验。在此过程中,教帅要认真观察,全心投入到共同的体验中去,抓住学生学习方式方法、解决问题措施中的“亮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情趣:引导学生多层次多侧面地巩固知识点:适时地设疑置障,提高学生面对不同问题时的应变能力:把握好学生对重难点

的分析,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使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所学内容,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穿插巩固.拓展拔高

在各小组巩固好本小组任务后的重要一环是穿插巩固,将别的小组的学习成果融入自己的知识系统。可以采取生生互动方式,也可采取抢答方式. (4)、达标测评

为了及时反馈本课的掌握情况,教师将于其他教师合作后形成的认识以题目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让同学们板演、讲解,将本课的重点、难点再现巩固,并出现知识相应的变式练习,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反思

每一节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的学习所得也是不一样的。一节课下来,为了使同学们清醒的认识自己的收获,课堂反思成为必要一环。给学生两到三分钟的时间,用于归纳总结所学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反思一节课自己的所得与失误,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师反思自己的课堂设计,每一个环节运用的方法,每一个问题的设计方式等,以便下一节课有一个自我突破。这样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真正达到“教“学”相长。

四、优化实验是重点

《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41个实验系列,其中80%以上的实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50%以上的实验是作为科学探究的方式呈现的。可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让学生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才能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科学方法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例如学习“分子的性质”、“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酸雨的形成及危害”、“钢铁制品生锈的条件和防锈方法”等知识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可以小组合作参与设计实验方案,再按自己的方案动手实验,收集证据,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教师只作为设计的引导者、实验的指导者、讨论的组织者、过程及结果的评价者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促使他们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查阅资料,收集整理信息,形成结论,从而学会探究的方法,提高实验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素养。

五、整合媒体是手段

媒体作为承载和传播信息的工具,可以提供丰富、优化的学习资源,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为化学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可以把文字、声音、图像等集于一体,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信息的传送效率,同时还可以把学生看不到的微观粒子的构成与运动形象展现出来,把化学反应“由快变慢”(如用慢动作播映爆鸣气燃烧现象)、“由慢变快”(如把铁制品锈蚀的现象用几个镜头浓缩表现出来),教师可以用电脑多媒体灵活自如的移动、修改、叠加实验装置,绘制装置图,比在黑板上绘制既省时、效果又好,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浓。

要实现高效课堂就应让学生有平和的心态,稳定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乐观的心态,幸福的感受,这些内心活动背景只有被激活、被点燃,才能使学生的课堂有生气、有动力、有效力。

推荐第8篇:化学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

化学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

重兴中学 杨树英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学生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另外我们还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在总复习时,我们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

另外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条件。教师可设计某一实验、检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实验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推荐第9篇:论文论文化学高效课堂感想

化学高效课堂感想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课堂教学从以往的“老师一言堂”变成了“师生互动”,从“老师讲学生听”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究”,从“沉闷的课堂氛围”变成了“教学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新颖的形式,但是,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没有处理好,就容易丢失一样重要的东西——实效性。那么,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教学焕发出活力?本人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 设计新颖省时的新课导入

1.利用多媒体,联系热点问题和实际问题导入

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是特别注意这一点。例如,在讲《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时,可以将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式的一个亮点烟花表演短片进行截图,让学生观看,然后引入汉代的青铜器、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天宫一号”载人航天器这些图片,都体现了人类对金属的研究从未停止过角度,从而引入金属的性质。

2.通过趣味故事的讲述,引入课题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化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例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得应用第一课时》是,引入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化大为小的思想,然后在引入这样一个故事:古时有一个勇敢的小伙子想娶国王美丽的公主,国王出题刁难,其中一个问题是:10kg小米是多少粒?让学生思考帮助想办法通过故事让学生懂得了如何化大为小,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思维调动,也让学生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是化学,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创设竞争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社会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氛围,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重过程,多鼓励。”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例如,在气体摩尔体积教学中开展“看谁算得快”活动,开展小组比赛完成科学探究2(1)(2),“动动脑,我出题来考大家”等竞赛活动,把学生们的兴趣提高起来。通过课堂生动的竞赛,学生兴趣浓了,参与课堂的意识强了,学生也能更好地构建课内外的知识,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 二 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

1.提问要有启发性

课 堂提问要着眼于知识的不同角度,并注意体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力求采用比较新的说法.从新的角度巧妙切人,使问题富有新颖性、启发性和灵活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例如,在上完“二氧化硫”一节后,可设计 以下问题:(1)如何鉴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2)如何检验巾有二氧化硫?(3)如何检验二氧化硫中有二氧化硫中的二氧化碳?(6)如何分离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这样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波澜,帮助学生对知识多角度地理解. 很快地掌握知识。 2.问题要有区分度

化学学习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即先行课已学内容是后续内容的基础,而后续课将学内容又是先行课内容的延伸、发展和提高。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注意知识之间的跨度,不要就题论题。一般来说,新授课中设置问题的跨度应小.复习课巾设置问题的跨度宜大。例如.高三复习课设计以下问题:能使有色物质褪色的物质有哪些?褪色原理相同吗?这些有关漂白的问题横贯初中化学的活性炭,高中化学的氯气、次氯酸、次氯酸钙、次氯酸钾、二氧化硫和有机色素等知识。这样的问题涉及知识跨越章节、跨越时空,可强化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提问要有趣昧性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为提高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要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促进课堂的“互动生成”。如在讲《铁和铁合金》时,我提问:“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削皮后的苹果颜色会变深,哪位同学知道其中的奥秘?”这一提问在学生平静的脑海中引起认知矛盾,学生议论纷纷。接着提问:“有哪些方法防止新榨的苹果汁颜色变深?”使学生不囿于狭小的知识点,想得更多,思考得更多,学习兴趣更浓厚,从而进射出创新思维的火花。通过简单的问题就可以把学生带人到幻想的世界,发挥其思维的积极性,同时也唤起深入学习的好奇心我在练习和考核中也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差别,适当降低练习题难度要求,对后进生进行单独考核,营造一种“努力 就会成功”的氛围,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 。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有效的活动必须有良好而积极的课堂生态环境。和谐、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可以给学生以心理上的自由和安全感。来自同伴和老师的鼓励可以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支持,知识上的启迪,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活动也就更有成效。相反,师生之间若处于对抗性关系,学生则态度消极,不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举手、不回答老师的提问,甚至还公开扰乱课堂秩序,表现出对立性和破坏性,教师的精力和时间都用于课堂管理和纪律的维持,活动的有效性便无从谈起。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包含创设和调控两层含义,通常采取下列策略。

(1)正确鉴定课堂心理气氛的现状

鉴定课堂心理气氛是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前提和基础。鉴定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心理测量法等。我国学者柳夕浪根据课堂心理气氛的内涵,从课堂敢为、课堂不适、课堂交往、课堂态度等四个方面编制了《课堂心理气氛调查问卷》。其中课堂敢为因子主要调查课堂上学生是否敢于讲话、不怕出差错的倾向;课堂不适因子主要调查课堂上学生是否产生焦虑及其焦虑程度;课堂交往因子主要调查课堂上学生与他人交往的愿望、交流学习的情况;课堂态度因子主要调查学生基于对课堂学习目的的认识而产生的情绪反应。根据调查结果可以了解课堂心理气氛的现状。

(2)公正评价,合理期望

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期望的自我实现性预言效应是确实存在的。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使学生越来越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通过一些特定的行为来向学生传达他们的期望信息,只有当教师采取恰当的方式,准确把握、合理评价每位学生,坚信“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形成适度的高期望,才可能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3)教师要以自己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

师生的情感共鸣是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变量。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关键在于这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课堂教学中要使师生双方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连结起来,使教师传授的知识、提供的信息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强烈的内心体验,教师就必须增加情感投入,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实施情感性教学,以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以产生共鸣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课堂中出现某种心理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用情感和爱心去感染和打动学生,让他们伴随着丰富而快乐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过程。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说明,教师的积极情感有助于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它还要求教师能够深入到学生内心,体验学生的情感,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到学生身上,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缩短因教师的权威、地位、角色而产生的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与学生在心理上的合作,以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师爱是调控课堂心理气氛的长久动力源泉。

(4)树立教师的教育威信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的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不应把自己看成发指令、提要求、检查执行结果的监督者,而应看作教学活动中平等的一员。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应逐渐放松对学生的权力控制,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以适应学生日益增强的成人感和独立性的需要,促进学生自我定向和自律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良好威信影响学生,给全班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5)教师要合理利用信息传递

教师所传递的信息也是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教师所传授的内容是否新颖、科学,教学结构是否严密,对内容的表述是否形象、生动、具体,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等都会影响知识的可信度。另外,教学信息传递的渠道、媒体、风格等构成的传播方式也会制约信息的可接受度。只有当学生认为教师所传递的信息是可信的、可接受的,他们的课堂心理状态才会是积极的、活跃的,课堂心理气氛才会是和谐的。因此,教师对所传递知识的准备、对传递途径方法的处理应该成为课堂心理气氛调控的重要环节。如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和所提出的要求,应难易适度,即应有一定的难度,但这个难度又不是不可逾越的。当学生经过努力,克服了困难,取得了学习上的胜利时,就会感到自己的智慧和毅力的力量,体验到一种刻苦努力获得成功的幸福和喜悦,学习情绪和课堂心理气氛就会为之大振。

(6)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多向交往,建立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

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叉联系,叫多向交往。多向交往具有多层性、自主性、求异性、情趣性、差异性等特点,因此它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符合因材施教的特点。因此教师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多向交往,便能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学生尊重、敬仰教师,可以导致积极、健康、愉快、活跃的课堂心理气氛;不和谐、僵化、紧张的师生关系则容易酿成消极、沉闷甚至一触即发的紧张课堂心理气氛。从生生关系来看,也有类似的情况。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容易使课堂上形成互相尊重、体谅、友好的学习风气;如果同学之间不和睦,矛盾重重,勾心斗角,课堂上就容易出现嘲讽、攻击、紧张、压抑等不健康气氛。

(7)维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良好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相对稳定的状况与水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心理状态是直接影响其学习效率和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自觉激发学生良好心理状态,有意识消除不良心理状态。首先,教师应从学生非言语行为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即从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表情、目光、动作、姿势等方面,观察、了解其心理状态。其次,教师应满腔热情地激发学生产生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教师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性的话,一个亲切而信任的目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愉快感、责任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再次,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消除和克服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这可从两个方面人手:一是分析产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二是要消除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在认知、情感、动机、兴趣、注意、意志、性格、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心理障碍。

四、精选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内容,强化对知识的消化和巩固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一般说来,练习的形式有两种: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课堂练习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的训练活动,它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领会、巩固、运用以及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的选择应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且基础、典型、新颖。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作业的布置的时候要分层,使各档学生都能完成并获得发展,杜绝“一刀切”的习惯。

课外作业是是一个增效过程,它是对课堂知识的延伸和强化。所以在布置课外作业时,也要精心设计,坚决避免重复注意。和课堂作业一样,不能搞“一刀切”。同时还要加强对作业完成情况的检查,防止部分学生的“偷懒”。 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认真全班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解决,绝不积压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推荐第10篇:高三化学高效课堂流程

高三化学高效课堂流程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

一、做好课前准备:课前准备需要经历从无形设计到有形设计两个阶段。所谓无形设计包括研读课标、钻研教材、课程资源开发、把握学情、策略构思等,这些是看不见的设计,但它却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所谓有形设计是指通过设计产生的有形的结果性文本材料,这种材料的设计体现的是“以生为本,以学为本”,它也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无形设计、有形设计和集智(体)备课这三个大的方面是课前教学设计的最基本要求。

二、关键环节在课堂:在课堂上,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最有效手段,通常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化学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重大成就、化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以信息材料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这些材料的影响下,积极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探索。

3.通过图表和模型创设问题情境:图表和模型可以直观、清晰地呈现信息间的关系,将各种事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条理化,从而有利于学生发现不同事物间的区别和联系,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图表简明清晰地呈现了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降低了解决问题的难度,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课堂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通过学生的有效参与,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情境中自主学习、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和具体操作等都应尽量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5.重视师生的感情交流: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多鼓励多表扬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给学生创造猜测、想象、探索问题的美好空间,不仅有利于

学习潜能的开发,更有利于学生在开放中思辨创新,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6.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

(1)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显示出许多优势,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更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使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

(2)要合理的分配课堂教学的时间:一堂课70%的时间用于学生自学、讨论、展示;

20%的时间用于教师指导、点拨、答疑;10%的时间用于学生总结、巩固、检测。

(3)课堂上一定要关注每位学生的情绪波动:课堂能处理的课堂处理,情绪波动较大的

课后一定要抽时间和学生交流,引导开发学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投身到学习中来。

三、关注课后作业和课后反思:课后作业要有针对性地去做,教师要提前选好典型提纲给学生,切不可随意或者让学生全部去做,也没那么多时间。还有就是让学生做好纠错作业,通过分析错题的原因,寻找学习知识点上的漏洞,最后一定让学生要在课后做好课堂知识的小结与归纳,让学生体会学习后的成就感。

总之,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学校推行“高效课堂”势在必行,我们任重而道远。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不仅要关注课内,还要利用好课外,做到课堂内外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立标人——王令2014-1-10

第11篇:化学高效课堂改革经验总结

化学高效课堂改革经验总结

我们按照教研室的总体部署,认真组织开展“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研究活动,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经过充分的理论论证和实践探索,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探索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构建高效课堂两个核心因素是学生和教师。课堂是否高效,就要看学生和教师是否在课堂上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高效课堂的核心目标,而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发展的有力保障。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切实加强教学研究,最大限度地挖掘师生两个层面的潜能,努力构建高效课堂。下面,将我们在这方面的探索和体会如下:

一、抓课前教研,为构建高效课堂做好准备

面对新课改构建高效课堂,靠原有的经验和知识储备显然已不能适应这一要求。为此,我们抓课前教研,发挥集体智慧,共享备课成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抓课前教研方面,我们采取了以下两种途径:

1、加强业务学习。

学习新理论,新知识,转变旧观念,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第一环。以学科组为单位,以学习课标、教材、学科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授课研讨为主,重点解决知识、技能、方法、过程的问题;重点研讨本级部学生特点、发展变化、同一学生不同学科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立足学校实际,学习校外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我。

2、加强集体备课研究。

我们要求集体备课重点探求知识生成的过程,探求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规律,解决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其价值在于教师间不同观点的碰撞与借鉴。在组织上,我们采取的是学校学科组与年级学科组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学校学科组集体备课,教师可以全面了解知识结构,把握知识之间的互相联系,明确各知识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在集体备课操作上:第一步,教师尝试学习,重点说明如何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第二步,自备,重点解决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第三步,教师交流,交流我是怎样学的,我学习中的困难是什么,作为教师是怎样给学生解决困难的。第四步,由学科中心发言人梳理,形成初步集体备课教案;第五步,生成个性化加工。

二、抓课中环节,积极构建高效课堂

整合教师集体智慧,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不断组织听课、评课的过程中,吸收我校教师优秀教学经验,初步形成 “四环节”课堂授课模式。

1、设纲导学。

顾名思义就是教师设计提纲来指导学生学习,具体要求:提纲有目的性:即针对整堂课的内容来设计,起到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作用。提纲有指导性:让学生看到提纲就知道这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自己做什么、怎么做。提纲有科学性:要按照“自学就能掌握—需学生讨论合作方能解决—学生知识能得到拓展,能力得到提高”三个梯度来设计。导学提纲的拟定,是关系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而这一环节是操作以下环节的重要基础。提纲出示后,要给学生5-10分钟的自学时间。

2、讨论合作

就是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把自己尚未解决的问题通过分组讨论加以解决。利用生生互动,相互质疑,相互争论,你帮我助,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进行巡回,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及时发现亮点和问题,并加以鼓励和纠正。

这一环节是开启学生发散思维,提供学生全面参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过程,这一环节需时10分钟左右。

3、展示交流

各小组根据讨论情况由本组代表面向全体学生公开讨论结果,可采取不同形式来进行,或板书讲解,或口头表述,或现场演示,不一而足。在展示过程中,同组成员可及时交流进行补充、完善。同时,别组成员可以提出质疑,教师此时要鼓励学生释疑,遇到棘手的问题,教师要适时引导点拨,启发学生的思路,实在解决不了,教师再归纳出解决的办法。当然要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这一环节是检验讨论合作环节是否有效的关键,是师生互动、教与学密切融合的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保证。这一环节需时10-15分钟。

4、综合测评

教师设计的习题时要有针对性和梯度。要针对教学目标和提纲内容来设计。题不在多而贵精,既要考察知识,又要检测能力。既要让学生知道自己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多少,又要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此来反思在授课过程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发扬,有哪些地方有待改进。教师在评价时,要把握分寸,既要客观公正,又要适时鼓励,以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求知欲。这一环节是对上述三个环节的总检验。这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高效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不能少于10分钟的时间。

“设纲导学—讨论合作—展示交流—综合测评”这四个环节,在教学活动中既各有侧重,又相互依存,它们是互为联系的一个整体,共同构成了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动。它以“学生学”为主体,以“教师教”为主导,力求实现新的课程理念,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从而达到课堂授课的有效、高效。

三、加强课后反思,提高教师能力

在听评课方面我们采取示范课、验收课和回头课三种类型。选择学科教师讲一节示范课,给同科教师做出授课范例,再组织对其他教师进行授课验收。由于大多数教师都上两个班级的同科,所以在一个班级上完一节课之后,教师要根据这节课的授课情况进行反思、改进,然后在下一个班级上回头课,对前边的课进行修正,提高自我完善的能力。

以上是我校挖掘师生潜能、构建高效课堂的初步探索,我们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集体备课怎样最大限度发挥集体优势,在备课过程中怎样更好地实现由教师到学生,再由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如何更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整体素养,还有在反思教学、反思学习等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真心希望能获得领导和同仁们的指点和帮助。

第12篇:化学组高效课堂方案

高效课堂推进工作实施方案

化学教研组

基本理念 “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高效必须实效,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且课堂上人人有收获,课堂上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通过高效课堂,学生既能有效掌握知识,又能获得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使学生既能学得愉快,又能学有所成,教师既能教得轻松、又能教得成绩高,学校既按教育规律办学,又能提高升学成绩。 一.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不仅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还学得投入、主动、自主。

二.全班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和提高。这堂课下来,不只是对少数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提高,而是在整个过程中,人人有事干,人人有收获,全班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和提高。

三.学生心情舒畅,有良好的安全学习心理环境。师生之间的交流是真诚的、实在的,使学生或受激励、或受启迪,或受教益、或引起反思的,绝不是虚伪的、造作的。

四.课堂是“合作”的,而且这种合作是融洽的、有效的、多边的。融洽是指学习过程中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帮助。有效是指合作有目的、有标准、有内容,要发挥组内成员的优势,人人参与,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

化学高效课堂模式

一、化学高效课堂的建立以以下流程为模板:自学--展示--互动--点拨

二、新授课高效课堂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课前--自学: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练习册中的学生自学的提纲---化学导学案,督促学生填好学案,了解教材内容。

第二环节:课堂:

1、发挥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这一优势,教师以紧贴理论又密切联系实际的事例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兴奋点,迅速进入对科学探究的热情中。

2、学生展示自己自学成果。①老师统计好各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②指定会做的小组派代表到黑板上(或利用多媒体实物展台)展示,讲解。讲解过程中,其他同学可提出问题。

3、教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这种讨论可以是同桌互动、小组互动和师生互动。

4、教师点评、提升展示学生的成果,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对重点问题进行细致分析,规范解题步骤,并总结方法和规律;将知识体系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知识间的联系和逻辑性有清晰地认识。

5、学生整理、落实。①学生反刍消化②教师巡视,解答个别学生的问题。

6、当堂检测。习题应分为A、B两个层次并在题目上注明。A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B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的综合题。教师应根据本学科的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类,原则上重点、实验学生可做A、B层次题目,平行学生只做A层次题目。 第三环节:课后--教学效果通过定时训练(含当堂检测),周周清等形式以考察学生学习的效果。

三、化学习题讲评课高效课堂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课前--自学:学生提前完成练习。教师抽检以了解学情,并分析完成的总体情况,明确教师要重点讲解的试题,明确小组需讨论的问题。

第二环节:课堂:

1、①教师点评试题完成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后进。②选择典型试题,让学生阐释自己的答题,让学生发现问题,寻找差距。③教师导引,明确小组需讨论的问题。

2、学生自主纠错,分析错因。

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出示未解决的问题。

4、教师点拨、提升①对典型问题进行点拨、强调;②对问题恰当进行变形和扩展,让学生思考抢答;③ 引导学生总结题型和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

5、针对训练,巩固提高。

四、化学复习课高效课堂教学流程:

1、设计好复习提纲,以便学生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2、合作交流① 小组成员就提纲中的问题进行交流,重点对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寻求他人的帮助,予以解决;②把自己构建的知识网络在小组内部展示交流,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再进行归纳概括,形成本小组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③教师单独或集体辅导,协助各组完成目标任务,形成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

3、展示提升①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知识结构向全班展示,供其他小组借鉴、补充、完善②教师选择书写和步骤均规范的成果向全班展示

4、典例精析:教师根据出现的问题 ,针对重点、难点,结合热点,精选1—2个典型例题,与学生一起进行精要剖析,重点解析答题的方法,探寻解题的规律,逐渐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针对训练,巩固提高。

五、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适用的,我们要走进模式,但不拘泥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独特的高效课堂模式。保障措施“最好的教育是老师以最短的时间,给学生以启发与引导,促进学生发展;最坏的教育是老师占了学生所有的时间,而学生又学不到什么,得不到发展。”

1、精心备课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内容的三维目标,掌握重难点内容。只有弄清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才能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抓教学重点问题,则容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回归生活 遵循“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思路,课堂教学应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每课精心选择那些学生熟悉的、并蕴含多种知识生长点的物质或现象作为“生活原型”,从这一原型出发,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的学习融于有关的生活现象和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之中。

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也是化学学科最特征的思维方式。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尽可能将宏观与微观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形象化的微粒模型、拟人画等方式,使学生建立起微观粒子行为的表象,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认识和思考宏观的现象和变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回归学生 素质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化学学科高效课堂的表现是:学生能发现的问题让自己去发现解决,学生能总结出来的规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学生能提炼概括的概念由学生自己去归纳,学生自己能表达的文本让学生自已去解读体悟。在高效课堂中学生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通过小组内外互动的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以讲为主的课堂被以学为主的课堂所取代。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研究、交流的场所,先生的“讲堂”真正变成了学生的“学堂”。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转向了以群体合作学习为主。

4、以问题为中心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全面提高科学素养。为此,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应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能引发问题的情景、说法、事例,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通过问题启动探究、深化探究、反思探究,把问题的解决与新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5、有质有效 高效课堂强调学习情景和探究活动的真实性。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中应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实际生活出发,创设真实、生动、能引发学生思考和活动的学习情景,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同时,应重视探究活动的开放性,强调探究结果的“悬念性”和真实性,将学生多样性的探究活动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重视反思 没有反思,就没有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形成。在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反思,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探究方法、探究结果等进行及时的反思,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总之,课堂效率的构建,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开设赏识教育和创新教育,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第13篇:和雅、高效的化学课堂

彰显化学学科特色,打造化学和雅课堂

安丘市第一中学(高二一部) 李 娟

彰显化学学科特色,打造化学和雅课堂

安丘市第一中学 李 娟

和雅课堂的核心思想就是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历成长与人格成长,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在学校的倡导、引领下,教师们在个体研究和群体研究的交融中尝试课堂改革创新,尝试打造彰显学科特色、真情流淌的生态课堂,思维碰撞、以做启思的实践课堂。我个人结合化学学科特点,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高效地学习,为打造个人加学科特色的和雅课堂浅做以下尝试。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问题探究式的解决方式。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化学实验对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探究的教学情景,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学生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学科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逐步学会探究。”因此,在新课改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就笔者的教学实践,略谈一下在开展化学和雅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重视选择适合探究方法的选择。山东科技版《化学1(必修)》第1章第2节的教学内容通过金属钠的学习为例,介绍了化学学科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其中主要包括:观察外观,分类预测性质,实验验证,通过观察现象对物质的共性与个性进行解释,得出结论。通过观察钠的外观预测钠作为金属的共性,通过它与水的反应的事实,解释它与其它金属不同的个性,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渐系统地掌握实验探究的常用方法。在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的处理上,通过本节课让学生在模仿、体验的基础上掌握问题探究的方法选择。只有科学的实验探究方法,才能引领我们深入问题核心,问题探究才更符合科学逻辑与操作意义。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重视探究过程的环节设置与实施。具体包括:

1、选择合适的探究课题。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要考虑是否有探究价值,所提问题是否对学生知识的学习有引领作用。

2、考虑合适的组织方式。针对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首先在人员上本着男女搭配,优困生合理搭配的原则,优化组合,小组合作。其次,为使探究活动顺利开展,合理分工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与特长,组内成员合理分工,专项负责,定期轮流。组内成员共同完善试验探究方案,共享实验数据与探究成果。

3、探究过程,教师要注重方法引领与科学评价。探究性实验实施过程,教师要适时的指导,增强方案的可行性,并及时的对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进行提示与纠正。对探究结果的评价要多元化,成功的探究及时鼓励,表扬。表扬要具体,指明学生在哪些环节完成的出色,所以探究结果令人满意。让学生知道自己成功所在,以后继续发扬。对于失败的探究,切不可轻率指责或否定,应该肯定学生某些亮点的做法,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改进实验方法,有条件的再次实施探究.这对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更为重要。

4、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还要注重对原有的实验模式和条件进行改进与创新。

为体现实验教学探究的 “开放性、研究性” ,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还要注重对原有的实验模式和条件进行创新。具体做法有:(1)对于由于现有条件限制难以完成的实验或有严重污染的实验可运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实验。(2)对于课本上的一些过程过于复杂,或有污染的实验提倡学生勇于改进,或通过微型实验实现。

5、针对学生特长与兴趣培养,可拓展课外探究实验的开展。

针对学科特长生或随着学生对探究性实验能力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针对课本中的探究性实验,增设一些趣味性的家庭小实验以提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特长培养,或增强学生对生活中一些化学现象探究的学习,提高对问题的深入认识。

总之,和雅课堂理念下的探究性实验教学开展绝不只是旧教材中实验的改进或完善,而是在新课改精神的引领下, 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积极实践。通过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开展,教师创造了有利于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环境,提供了让学生主动参与、亲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开展了小组合作的探究式解决问题的方式,这对实现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品质至关重要。

第14篇:关于化学高效课堂的心得

关于化学高效课堂的五篇心得范例

篇1: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基础,也能为学生将来参加工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做好准备。鉴于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特点,要想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就必须打造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高效课堂。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要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的高效课堂,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走近学生,让学生喜欢上化学教师

教师与所教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连带关系。如果学生喜欢上某位教师,那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高。假如学生不喜欢某位教师,那么,学生就与那位教师不配合,教学效果就自然低下了。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渊博方面,还体现在个人的涵养上。教师欲在学生面前树立完美的形象,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课堂教学有深度、广度。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好每堂课,课后还要做好自身的“充电”工作。其次,转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学生不敢对所学的知识“插嘴”、“多话”。这种课堂,貌似师道尊严,但学生的内心不敬佩教师,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没有调动起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共同开展合作学习。因此,要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

二、科学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喜欢化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化学是一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有很多独特的魅力。学生刚学化学时,常常被化学实验的各种现象所吸引。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实验让学生喜欢化学,比如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火等。其次,要注意化学与学生的生活进行紧密联系。事实证明,学生对于联系生活的知识最感兴趣,比如怎样进行灭火、胃酸的治疗、水污染的防止、铁制物的防锈等。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精讲多练,开启高效课堂教学的一把钥匙

精讲,就是配合教材内容,面向全体学生。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为学生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针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学生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教学过程中,只要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通过精讲多练,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 性和自觉性,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四、课后反思,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假如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课后反思是教学活动的回顾和梳理,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被忽视。通过课后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误的原因,避免今后出现更多的失误。思考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找出学生困惑的原因,再选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刻苦钻研,积极探索,努力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我们的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潜能得到开发,智慧得以生成,人格得到完善,这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高效的课堂。

篇2:高中化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2014年10月份,在校长和有关领导的带领下,我校高一教师分批去昌乐二中——学习“271”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大容量,让我很受震撼!通过学习,我领悟到,知识还可以这样教,学生还可以这么学,“271”课堂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知识,更是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各项能力!

回到本校后,我阅读了有关高效课堂的很多文章,观看了许多教学实录,摸索着践行在高效课堂的路上!

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意识,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是为备战高考,是每一个高中化学教师的基本责任。要想在课堂教学做到高效,本人认为教师必须首先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是教学活动构成要素中的主体部分,这两者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设备一起构建出了我国最基本的教学框架。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没有求学的意识,任何的教学方法都将会失去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其一,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思想,放下教师架子,培养师生情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其二,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通过制定一系列教学措施,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其三,教师要让“学”与“教”融为一体,以教学教材为中心,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要改变学生对教师、教材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督促与引导者,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

2.构建全新的课堂结构

“新课改”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思路,构建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本着“一切都是为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的前提,重组课堂教学顺序,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彰显现代教学的科学合理性。而这些是为教师构建高效课堂雏形,实现“高效”目标而奠定基础的第二项重要工作。课堂教学应当根据教材“因地制宜”,而不是一味追求古老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已经具备了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之后,教师应当在每节课上都最大限度地提高和增强课堂效率与教学效果,因为这是教师教学素质的体现。

1.要加强教师的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会受到学生的瞩目,并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在化学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让自己与教学教材充分地融合起来,深挖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将教师掌握的、教材里具备的统统展现出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知识展示,让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更顺畅,对教师讲解的理解更透彻。教师的表达能力关系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这还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素质,在课堂上要切实做到每言必真,有言必中,减少假大空话,减少不必要的教学步骤,加强自己的表达能力,让每一堂课都能够成为有效课堂,都能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

2.要注重学生的知识验证

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一半来自于自己的理解,一半来自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想让每一堂课都成为“有效课堂”,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情况,因为这是衡量“有效课堂”的标准,是对教师教学有效与否最终的检验。要让学生学有所得,且有所用。衡量学生知识水平的标准不能仅靠作业,而是要在每堂课上都体现出来。这需要教师做到两点:其一,掌握好“课堂开篇”。柏拉图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开篇即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验证,

同时,在验证过程中巧妙地导入本节课题,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新奇的快感;其二,利用好“课堂总结”。在每堂课的最后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最后的时间,采用问题探讨、本课课题研究等有效方式,来加深学生们对课堂知识的印象,同时,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应用最好的验证。

总而言之,在我国当前的教育形式下,推行高效课堂势在必行。我坚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师生同心。就一定能够打好新课改这场攻坚战!

篇3: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努力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十五分钟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愿学、乐学能轻松接受,顺利掌握教师传授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我就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谈几点浅见:

一、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精讲,就是配合教材内容,面向全体学生。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为学生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针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学生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教学过程中,只要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通过精讲多练,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 性和自觉性,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如若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当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大胆质疑,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把所学知识加以内化吸收。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三、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九年级的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他们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就应利用学生这一认知特征。重视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地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这为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基础。其次是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在学生自已实验时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转为学习的动力。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这样学生通过实验教学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有许多措施。这要求我们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作出不同的选择和运用。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恰当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就一定事半功倍。

篇4:高中化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1 水清洋眼下,一场“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活动正在轰轰烈烈的展开,通过一年来高一化学教学的实施过程,我深有感悟。我认为,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关注课堂,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从而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以下是我在实施高一化学新教材的有效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取得的成效。

一、因材而宜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实施,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至关重要。依据教材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教师首先应当关注的,要时时以预设的目标为指针,对照目标的真实达成度,对教学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控,不断引导课堂向着预期的目标行进。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和“必修2”的教材内容难易适度,容量适当并有一定的灵活性,突出了化学基础和知识面,强化了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联系,对一些化学反应原理和基本概念降低了要求。例如,在“必修1”第一章中,“强弱电解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内容只作基本要求;对“必修2”

中“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也未做系统性介绍,只要求识记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第二章中的“化学能与电能”的一节内容中,在介绍“化学能源”上用了大量的笔墨而在“原电池原理”中只要求识记“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对于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仅仅一带而过;在第三章“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中,凸现了基础的内容,尤其是在课题设计安排上合理、新颖。在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中引导我们去学习甲烷和烷烃的性质;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带领我们通过学习“乙烯”和“苯”的性质,掌握两种最基本的化工原料和不饱和烃及芳香烃的性质;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通过“酒精”和“醋酸”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乙醇和乙酸的性质及用途.所以在内容的安排上非常之合理,给人一种“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感觉。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更新教学观念,处理好基础与能力的关系,把握好教材的“度”,不要随意扩大和一步到位,否则既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为教学所不允。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因材而宜”去制定准确和明确的有效教学目标。

二、因学而宜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化学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正是化学不同于其他一些社会科学而能特别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教学的一剂“良方”。因此,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从而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就尤为重要了,而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高一化学“必修1”和“必修2”中加强了实验内容,两册书中共有42 个课堂实验和14 个“科学探究”,增加了“思考与交流”。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更应组织和指导边讲边实验。例如,在学习“乙醇的性质之——与金属钠反应”的内容时,我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完成“钠与乙醇的反应”的实验,一组完成“钠与水的反应”的实验,通过对比,既复习了钠的性质又加深了对“乙醇和钠反应”的反应机理的认识,并找出了两个实验现象明显不同的根本原因所在,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讲授“化学能和电能”一节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构成原电池的四个条件的印象,我将课堂演示实验改为课堂分组实验,并配以适量的习题,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类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准确的判断出哪些装置可以构成原电池,哪些不能构成,从而比较顺利的突破了教材中的这一难点。再如,在分析“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这一教学重点时,我除了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得出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三个作用外,还及时拿出另外三套防倒吸的装置请学生记住,要学生明白,往往一套实验装置并不是唯一的,是可以替换和更改的。如此的实验教学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使得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而走向“主动”;由“消极”而走向“积极”;由“低效”而走向“高效”。

三、因人而宜进行有效的学案教学

针对我校的生源,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化学的习惯:表现在看而不听,听而不写,写而不全;有的学生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表现在作业不认真、抄作业、不交作业、练习册空题过多、

解答题书写不规范、仅写答案等。为了能够纠正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学案”教学法。我认为所谓“学案”教学法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和谐统一,发挥最大的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从而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以为一份完整的学案应主要包含以下基本要素:⑴课题和课型:学案的类型有新授课和复习课之分,有专题课和热点课之分,因此在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侧重点有所不同。⑵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案涉及的内容,明确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意义。⑶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⑷与前后知识的联系:能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架设温故而知新的框架,建构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⑸重点难点:它能提醒学生要掌握的重点和要突破的难点。⑹疑点、易混点、易错点:它能提醒学生需要特别注意相类似、容易混淆的相关内容。⑺知识结构:它应该是本节内容的一个完整体系.⑻典型例题:通过设置典型例题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在试题中是以什么形式、题型来设计的,难度如何。从

而启发学生思维,规范解题。⑼巩固练习:可通过设计诸如识记类、理解类、应用类、衍生类、创新类及讨论类等多种多样的题目,作为课堂内容及例题讲解后的巩固训练,以检验所学知识。⑽课堂小结及反思:主要由学生就所学知识来体会学习成功后的愉悦并找出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不足。

依据以上的“学案”设计理念,我在高一化学“必修1”和“必修2”的教学过程中,分别进行了专题课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结构”和复习课“有机化学基础”等学案的设计和编制。通过学案教学的实施,培养了学生“阅读整理”“比较归纳”“合作讨论”“突破创新”的能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总之,有效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理念,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作为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必将引起作为教者的更多的思考与投入,只有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的完善与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存在的问题

1、理论联系实际。高效课堂虽然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很有帮助,但学生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才能全面落实。

2、化学实验条件还不完备,落实高效课堂还在初级阶段。

篇5:化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新课程实施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引导着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了我们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首先化学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要全面、到位。由于初三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对这个学科有着足够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安排自己的教学流程,将学生对化学的好奇转化为学好化学的动力;化学中的许多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也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实验的准备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存在很大差异,“备学生”就是要充分掌握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其次课堂上合理安排时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探究问题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空,让他们自己去发展,教学中适时跟进、检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到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能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当堂掌握。

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且人人有收获,课堂上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通过高效课堂,学生既能有效掌握知识,又能获得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使学生既能学得愉快,又能学有所成,教师既能教得轻松、又能教得成绩高,学校既按教育规律办学,又能提高升学成绩。

[关于化学高效课堂的五篇心得范例]

第15篇:多媒体给力化学高效课堂

多媒体给力化学高效课堂

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初级中学 时建彬(226463)

摘要:新课程呼唤高效课堂,而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是合理运用教学手段。现代多媒体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已成为当下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是高效课堂的重要元素。怎样让多媒体更加给力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呢?本文从创设有趣情境、增加信息容量、呈现微观世界、模拟化学实验、优化学习过程等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借多媒体实现课堂高效。

关键词:多媒体 课件 给力 高效 课堂

多媒体课件综合处理文字、影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将化学知识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变抽象为直观、变微观为宏观,把学生带入一个集声、像、图、文并茂的化学世界,使学生产生深刻的感受,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使用多媒体课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以其独特的优点,为高效课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教学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课件综合了文本、影像、动画、声音,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特别是新颖性、趣味性、多样性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极大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活跃他们的思维,增进他们的理解,促使他们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运用PPT制作多媒体课件,首先播放意大利“杀狗洞”内小狗突然死去而同行的人安然无恙的动画场景,这样创设有趣的情境导入新课,能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吸引到所学内容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为课堂高效创造了有利条件。再如学习溶液的形成时,利用多媒体创设了洗衣店如何清洗一批工作服上污渍的问题情境,学生感到问题触手可及,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便自觉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探究,先后尝试采用水、汽油、洗涤剂进行洗涤,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轻松愉悦地掌握了溶液、溶质、溶剂、乳浊液等概念,课堂三维目标高效达成。

二、增加信息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教学方式比较单调呆板,经常需要花大量时间进行板书,节奏慢,课堂容量小。而多媒体技术能把文字、动画、影像、声音等多种信息于一身,多方位、高效率地展示和传播信息,利用其呈现信息量大,速度快,图文并茂的优势,则可以使学生高效地吸纳大容量的学习内容,增加了课堂容量,压缩了教师讲授时间,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利用网络资源,搜索一些图片、影像等资料添加到教学内容中,能增长学生的见识,加大课堂信息量。如学习石灰石用途时,播放广西桂林地区溶洞内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和石柱的奇特景观,让学生的眼前顿时一亮,耳边同时响起优美的音乐。这些视听感受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再如进行O

2、H

2、CO2实验装置及相关练习部分的复习时,用传统的方法若把装置图画在黑板上很浪费时间,用一些挂图,又没有动态效果,如果制作化学实验常见的仪器素材库,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多媒体组合仪器并进行实验,加快了教学节奏,呈现出更多的装置组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呈现微观世界,突破思维瓶颈

在微观化学教学上,多媒体课件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许多微观结构和微观现象既看不见、又摸不着,演示试验也无法做成。传统教学中,只能靠挂图、板书及教师的语言来完成, 1 然而这样的教学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化学世界中难以观察的抽象的微观世界制作成科学、规范、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这些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通过演示或探究实验,学生能够从宏观现象上认识质量守恒,但从原子和分子的观点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却很难。通过多媒体播放三维动画,生动、形象地模拟演示水电解的粒子变化,使学生看到放大了的原子世界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有效地将守恒原因——“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分子破裂,所含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由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因此,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必然相等。”通过多媒体演示传递给学生,有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化解了教学难点。

再比如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宏观上通常无现象,课本上是用酚酞变色来证明反应,但不能解释反应的本质,用多媒体动画显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消失和水分子的生成,这样很好突破了学生思维的瓶颈,牢固掌握中和反应的微观本质。

四、模拟化学实验,弥补条件不足

有毒、有害以及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的实验,常规教学只能教师口述,用多媒体课件可帮助教师解决这一困难。通过多媒体课件模拟化学实验,把化学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加以技术处理,让学生观察、想象、分析,能同样掌握有关反应原理,获得知识和能力。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实验装置复杂,操作繁琐,实验存在爆炸和中毒的危险,采用多媒体动画模拟该实验,能弥补上述缺陷,实验中不易观察到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的现象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课件中还可以将一些错误操作引起的后果,如铁粉氧化、液体倒吸、装置爆炸等展示在学生面前,对学生有很强的震撼力。再如铁生锈条件的探究实验,由于实验时间长,可采用录像剪接或动画的形式,缩短时差,让实验操作、过程、现象一目了然,弥补了条件的限制。

对于化学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所引起的危害性,如吹灭酒精灯、排水法收集氧气先撤酒精灯再移导管、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氢气、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不检验气体纯度等实验操作后果。有的错误操作教师不能演示给同学们看,只能靠嘴巴讲其错误的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危害,这样学生常常认为老师危言耸听,始终半信半疑。如果能用多媒体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可以通过放慢动作将实验步骤分解,这样不仅将错误的原因弄清楚了,而且学生看了之后,知道错误操作所引起的危害性,所以印象会很深刻。如在初中化学中浓硫酸的稀释实验,就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错误操作及所带来的后果,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亲眼看见把水倒进浓硫酸时液体沸腾的激烈现象,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印象。

五、优化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会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使教师教得科学,学生学得主动,使教学过程得到全程优化。如学习新知识时,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尽快获得新知识,形成新技能,教师讲授时,许多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知识,可通过计算机模拟功能,使其具体化、形象化,来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以多种方式,不同表现手法把课的内容生动、有趣的展现于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接受了。如学习原子的构成时,由于原子 “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没有感性认识,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原子形象化为一个具体的球体,通过flash动画演示球体内部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及原子核内部的更小微观结构,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原子结构模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设计各种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新知去解决问题,达到巩固、迁移的目的,能有效地避免传统的、单调的练习,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多种情境中去解决问题,能使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从而使新知识巩固得牢,应用得活,迁移得快。总结时将一节课知识结构制成课件,一边讲一边逐步把知识结构呈现出来,及时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框架,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提高了学习效果。

2 多媒体课件应用于化学课堂教学,能优化教学过程,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及实验条件的限制,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拓展思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显著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程有机整合,让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好地服务课堂,必将大大优化课堂教学,实现课堂高效。 参考文献:

[1] 刁海生,探索走进“多媒体课堂时代”化学教学的新模式,[J]江苏,化学教与学,2011.6 [2] 沈果峰,浅析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J] 江苏,化学教与学,2011.10 3

第16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化学高效课堂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化学高效课堂

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从学生的自身特征出发,以学生习惯和喜欢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能够高效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方面所起的作用已经被人们所公认,信息社会的教育需要信息技术。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形象逼真的动态效果将课本中的一些反应现象、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一些变化规律直接表示出来,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从而创建化学高效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一、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具有集音、像、动画于一体很强的表现和再现功能,可以将教学内容十分形象、具体、生动地表现出来,能够使所表现的教学内容十分接近真实,具有其它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化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成课件,使教学内容能够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建化学高效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例如:在学习“有机合成材料”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成课件形象地表现出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和网状结构高分子材料结构上的不同,学生对于形象表现出来的知识兴趣很高,并且很容易理解,再让学生讨论装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袋应如何封口?电木插座破裂后能否热修补?然后再通过展现有关合成材料废弃物给环境带来影响以及治理情况的有关图片和录像,当学生在大屏幕上看到大量的塑料垃圾不断地被排到自然环境中,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源,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学生无不惋惜,心灵深处受到强烈震撼。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使学生深刻理解有关合成材料的有关知识。信息技术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下去接受知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将课本知识重新组合,组建化学专题复习课 信息技术扩大了课堂的容量,,这是传统的教学中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但能增大教学容量,加大训练密度还能减轻师生抄题、擦题等无谓的负担,让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究发现。无论是授新课还是复习课,都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把大量信息短时间传递给学生,并使之容易接受,理解,记忆,就需要清晰的条理。这时候的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组合有关复习内容,如何将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造成一定的情境,使学生主动地、有效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如在复习制取气体装置时,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几种制取气体的装置分门别类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然后比较它们的使用注意点、从而使学生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复习时,利用多媒体梳理知识点,进而有针对性的加强练习,使学生弄懂了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的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这样通过信息技术把化学教材中,具有很强的联系性的知识组合在一起,便于学生温故而知新,同时把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用图片的形式突出出来,创建了化学高效课堂,促进了学生有效学习。

三、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只有实验才是化学的“最高法庭”。化学课堂的教学离不开化学实验,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增强实验效果,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首先,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有的化学实验因时间、空间限制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全过程演示,或者实验现象不明显,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来模拟,以便学生更好地观察到实验现象。例如:在研究铁生锈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动画选取不同角度间断录像,编辑放映,使学生在几分钟内见到铁制品生锈全过程,从而有利于学生理解铁的性质。其次,一些实验错误操作的后果,对教师的讲解学生理解不是很深刻,我们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模拟。如: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否则会引起爆炸;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试验中,必须等装置中的空气排尽以后才能加热氧化物,否则也会引起爆炸;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撤酒精灯后撤导管,造成水倒流,大试管破裂等等,这些实验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模拟,可以让学生直观认识其后果,更深刻体会到操作应遵循科学合理性,巩固操作规程。

总之,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使用现代技术教育技术,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但也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在利用现代技术教育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亲自动手、亲身去体验,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让两者的优势互相补充,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化学课堂高效教学的实施。

【内容摘要】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资源的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必然选择。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课堂的参与意识。改变课堂教学呈现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呈现化学课堂的知识信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现教育公平。 关键词 :

信息化

高效课堂

可持续发展

以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这必能促进我们课堂教学的高效与多元呈现方式。将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整合, 一定会改变我们化学学科教学与学习的方式,推进化学教学的信息化,改变传统的课堂呈现方式,必将能够使化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对我们构建高效课堂是一个有力的支撑。

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是在新技术条件下的必然选择,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有力技术支撑。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组成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如果仅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完成教学目标,像原子的结构,分子的运动,化学变化的实质等这些常规教学手段无法展示的内容,如果借助于信息技术,以图片、动画等清楚地展示出来,就会使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丰富生动的化学教学素材如果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一定会以更加逼真形象的方式呈现,这对培养学生对化学产生持久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都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同时对我们打造高效化学课堂是有力的技术支撑。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呈现丰富对彩教学素材,势必会导致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学习效率低下,束缚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因此我们在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把我们无法显示的现象,无法描述的内容,用多媒体手段来展示,这一定会使化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很大的帮助。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获取的信息来源更加多元,如果我们不能在化学课堂上很好的利用信息技术,势必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造成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给我们的教育带来被动的局面,这是每一个教育者都不希望看到的,因此在化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让化学课程资源以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的展示给学生,使化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成为学生成长的阶梯。正是站在这样的角度,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有必要掌握好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化学课程资源,改变传统的化学课堂模式,把化学知识以生动直观的形势展示给学生,促进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激发他们关注化学、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化学课堂应当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如果还是依靠传统教学方法,是难以达到教学目的,也就无法实现打造高效课堂的这一课改理念。运用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在实际操作上,我们可以把抽象的化学概念、微观粒子、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通过动画的形式,使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这样就会把难以理解想象的抽象理论变得生动直观,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更准、更深入地把握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学习分子和原子一课时,对于分子和原子这些微观粒子,学生初次接触,无法想象和感知,只凭我们用语言描述,是不能给学生一个清晰直观的模型。但是,我在讲这一节课时,对于分子和原子的相关知识的处理,采用课件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分子和原子的结构以及动态变化,提高形象直观的演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感到难以理解,很快接受了最为抽象的概念,极大的节省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这个课堂应用信息技术实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上的恰当运用,会给枯燥的课堂带来生机,会把晦涩的理论化为浅显的道理,极大的提高了学生接受新知的能力。作为化学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调节好学生的学习情绪,使他们认同化学的理念、意识、思想,能够从化学学习中感受到成功和快乐,促进学生参与到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去。在次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在制作化学课件时,对重点的概念进行字体变形、变色,配置背景音乐、设置文字切换等。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来服务化学课堂教学,可节省老师板书时间,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恰当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呈现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呈现化学课堂的知识信息,对提高课堂知识信息容量,打造高效的化学课堂具有强有力的支撑。

在高效化学课堂的构建中,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挖掘化学课程的有效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自身魅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新知。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为学生提供探索、尝试和合作、交流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出示自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讲授爱护水资源这节课时,单纯从课本知识层面来讲,实在没有多少可讲的内容,也不会引起学生的多大的兴趣。如果放弃这节课的学习,实在是一次拓展知识面机会的丧失。在化学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要求的“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我们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准备课堂教学素材,拓展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使这节大家认为没有精彩的课题上出出彩之处。我们从水资源的现状入手,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人类所面临的水资源危机,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和视频,使学生感受到心灵的震撼,意识到水资源危机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多媒体展现的西南旱区艰难取水、大地干裂、污水横流的现象触目惊心,更能让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认同感。通过多媒体这些鲜活的镜像,丰富的内容使我们在这节课中有了更多的呈现方式,更有说服力,在学生心中深深埋下印象,从而从小树立爱护环境的志向。所以我们充分的利用好信息技术,进行合理的整合,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扩大信息时空,提高学习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对于实现教育均衡性具有相当大的帮助。在现实条件下,完全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每一名现实都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这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每一名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这样就可以极大的节约教育的成本,实现教育的公平。由于受资金、师资、体制等条件限制,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很难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是信息技术为农村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提供了可能。我们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城乡信息化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在我们县,以县教研网为平台,把教师的教学资源上传到公共资源库内,实现教师之间的共享和交流,同时建立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信息平台——学科教师QQ群,便于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讨论。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城乡共享教学资源,减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农远工程,把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直接运用在课堂上,真正实现和优质教育资源的零接触。还有,我们通过网络,在互联网上下载优质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样对促进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学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溶液的形成》课题学习中,学生对溶解过程中微粒的变化情况难以理解,而自己技术有限,我利用网络下载了一个动画课件,清晰地展示出溶解过程是溶质分子扩散到溶剂分子中间的一个物理变化过程,这样将抽象的问题变成了形象的动画,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 我们只要利用好信息技术,构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高效课堂,就能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体现教育的公平性,也是我们打造高效课堂的一种有效载体。

应用信息技术,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通过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的整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课堂的参与意识。将信息技术积极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为我们打造高效课堂提供有力的支撑,真正实现教育公平,保证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与实践》,徐晓东,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

3、《基于Internet的学习模式》,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1998.4

4、化学课程标准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5年

5、教育技术培训教程 ,祝智庭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11月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化学课堂

摘要: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设情境,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浓厚兴趣,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新奇到喜爱到主动学,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势,从而提高了化学学科教学效益。

关键词: 本文来自:www.daodoc.com 骆驼论文信息技术;化学教学;高效课堂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实验科学,在化学学科的教学中历来强调教学的直观性、高效性。化学学科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而要在课堂教学中使微观化教学更生动形象地进入学生的直观视觉,如果单纯靠现有的一些文字、挂图,甚至投影、幻灯是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信息技术多媒体的运用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等课件将化学微观世界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实现中学化学的最优化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这是当前中学化学教师关注的热点之一。

一、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化学的爱好,激发其学习兴趣,是每一个教师追求的目标。然而学生的兴趣并不是固定的,而要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创性来满足学生探索心理的需要。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在九年级化学沪教版第一章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我们国家在化学方面的伟大成就,如青霉素的发现、古代的化工工艺等,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为今后更好的学习留下伏笔。像化学课程的发展史及综述类课,一般都是对本课程的内容进行粗略的介绍,这些内容教师一般要求学生自己阅读,了解其大概,这样做不会调动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如果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多角度的获得该门课程的直观信息,则可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对九年级学生而言,化学是一门新学科,有一种新鲜感和好奇感,很多学生对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作为化学教师如果不能及时抓好“入门”教育,将这种兴趣及时加以深化和延伸,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以其直观形象、声形具备、表现形式多样,从而能极大地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可突破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优化教学

化学中部分知识点抽象性很强,靠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教师讲解费力而且学生不易接受。如果运用多媒体将微观抽象的内容以及某些实验利用图像、动画进行模拟,不仅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想像空间,形成一个立体的知识网络,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授《物质构成的奥秘》一节,物质的微观结构看不见也摸不着,化学实验学生所看到的是反应的宏观过程和结果,但对其反应机理难以理解。通过动画模拟,则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微观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和原理。在讲授原子核结构时,我们可以采用计算机制成的flash动画,向学生展示原子的空间结构和电子绕原子核旋转情况,这样可轻松的突破学生认知上的难点,使其求知的欲望高涨。

科学研究表明,我们学习的11%是通过听觉获得的,而83%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视、听并用时,记忆效率极高。按照巴甫洛夫的说法,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手脑并用”,利用多媒体教学正符合这个理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图形和画面虽不是语言,但却比语言更形象、直观,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实现抽象与具体、动态与静态、微观与宏观的交互,使教与学变的易于展开,再加上计算机模拟出的生动画面,可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学习时,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的障碍等在计算机技术的上述功能下被打通了、化解了,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三、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化学实验,弥补不足,提高效率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实验在现有的条件下是很难做的,即使做了,过程也可能不甚理想,很多实验(如危险性大、设备要求高的实验)不能现场操作,这样就会使某些教学内容抽象、枯燥、说服力不强,造成学生难以理解,达不到较好的课堂效果。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可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增加演示实验的时效性,保障演示实验的安全性,并加强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比如以下化学实验就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模拟演示:一是模拟危险性实验。如浓硫酸稀释实验,课堂上一般演示正确的操作,对不正确的操作进行讲解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浓硫酸滴入水中放出大量的热而使溶液飞溅的现象进行演示,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二是模拟实验设备要求较高的实验。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大多数学校这个实验是不能完成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运用动画模拟,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样的效果很不错。当然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有时需要模拟一些错误的操作,如果用真实材料去做,一方面可能存在着危险,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时计算机多媒体的作用就会充分展示出来,通过运用多媒体动画模拟错误操作,既能避免实际操作带来的危害,又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弥补了实际操作带来的一些缺憾与不足。

四、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可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观察和思维,灵活地加以组合,将指导思想与信息技术整合,将教师、学生、教材、多媒体四要素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是未知过程的设计者、指挥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感知和信息加工的主体;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对象;多媒体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体验、评价,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他们的协作性、主动性,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增强学生探究的新区,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体验,拓展学生知识面,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促进学生思考,改善学习方式,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若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能不断地实践和总结,使之更有效的运用,一定能构建出高效快乐的化学课堂

巧用现代教育技术 打造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摘要: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可以将难点知识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以便于学生获取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从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认识。这样可以降低难度,

激发学习兴趣,增大教学信息量,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难点,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集于一体,为传统教学注入了催化剂,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不仅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下面结合工作中的做法谈几点体会。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类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前提条件。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新颖、独特

的情境激发的。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我们特别重视入门教育,主要做法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使学生克服感性知识不足、视野不开阔的缺陷,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初中化学绪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体现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我们不仅做了教材中的实验,增加了“烧不着的手帕”等一些有趣实验,而且还下载了“化学工业的成就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国防科技 ”短片放映给学生看 ,使学生产生了对化学知识学习的渴望。他们从图文并茂的现代教育技术中获得了“化学是实用的 ”、“化学是有趣的”观念,好奇心大增,课后提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希望老师能够解答,同时也想主动地探索一些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奥秘 ,对化学学习产生了极浓的兴趣。

二、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如今提倡减负,不能加重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然而,减负并不等于降低学习要求,这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极为必要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常常是老师讲,并利用表格,挂图,模型等等,课堂容量小、传递速度也慢。而多媒体具有信息存储量大、省时省力、处理问题迅速的优势,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复习课最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厌倦感,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例如,在讲授初三化学第一章《氧 氧化反应》的复习课时,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十分重要。把前面已经做过的实验重现并进行对比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利用多媒体我们可以把几个实验的主要现象部分从录像带中剪出来,制作到课件中去,因此,授课时可连续,对比地播放出来,看: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粉末;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样我们不需花费大量时间重做实验学生也能得到最直观的感受,从而加深记忆。在这个课件中,各个知识点罗列清楚,教师上课时可以用鼠标”指哪打哪”,每点到哪个知识点,相关的内容就自动展现出来。多媒体课件其中一个优点是可反复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返回需要重复的内容。我们还可以把例题解析,堂上练习和答案编到课件里去,让学生趁热打铁,透过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这样大大缩短了教师的板书时间,加快了学生接受知识的直接性,准确性和深度,一堂课下来,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创设生动情景,深化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概念、规律的阐释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由

于时间、器材、观察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实验在课堂上无法实现或难以观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图形图像强大的处理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化瞬变为定格分析,变枯燥为生动。 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这节课中,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通过演示实验,学生是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但为什么质量会守恒呢?由于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微观粒子运动的理论去解释,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就会有困难了。因此,在课件中,利用Authorware的动画功能,模拟了电解水的微观变化过程。首先,水分子在不断运动,通电后,水分子逐渐化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每两个氢原子重新组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重新组合成一个氧分子,氢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氢气,氧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氧气。这样,对于化学反应的实质这一抽象的微观理论,学生有了直观的认识。在老师的引导下观看重播,很容易发现,在整个电解水的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个数都没有发生变化,从而导出质量守恒的原因。抽象思维的障碍被排除,学习难度自然降低,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乐学情绪。这样就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学生理解透彻,印象深刻。

四、突破教学难点,掌握教学重点

初中化学一进入微观物质的教学;学生的直观印象与抽象思维、直观感觉和逻辑思维便产生矛盾,如果得不到较好的过渡与迁移,学生的学习就会出现严重的障碍,有的似懂非懂,有的甚至如坠入五里云雾,摸不着边际。因此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静态图示转变为动态图示,把微观问题宏观化,把抽象问题形象化,增强了学生对事物的理性认识,解决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初中化学原子这一节,重点、难点是让学生建立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这一思想。这些内容很抽象,讲述时描述也很困难,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大多数学生理解起来感到吃力。为了化解这一难点,在教学中可增设水电解生成氧气和氢气的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感知水这种物质在电解的条件下确实可以分解生成不同于水的两种新物质氧气和氢气,得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分的结论。这一结论是通过实验现象感知的,实验现象是宏观的,但其原理是微观的,从微观的原理过渡到宏观的现象是化学实验能够解决的问题,但是怎样用微观的反应原理解释宏观的实验现象,化学实验就难以解决了。由此,运用三维动画,生动、形象地模拟演示电解水的反应,水分子分成氧原子和氢原子(氧原子用红色球体表示,氢原子用蓝色球体表示),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使学生看到放大了的原子世界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由于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了学生的宏观视野,强化了直观效果,有效地把教师头脑中正确的微观图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使接收起来困难的微观物质教学变得活灵活现、趣味横生,学起来轻松自如。

总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辅助教学手段,一方面有利于发挥老师教学中引导、启迪、设疑、归纳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它可以将抽象的现象和概念具体化、直观化、实验化。事实说明,现代教育技术进入初中化学教学,给学生带来了勃勃生机,它通过图像、动画、视频、声音、放大实演现象等方式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静为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确保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同步进行,优化了化学课堂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多媒体与化学教学整合初探》 陈红梅 中学化学教与学 2006年第6期 2.《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CAI技术的应用》 王宽 中学化学2006年第7期 3.《论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化学教育学现代化》 课堂素质教育手册 九州图书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镇江实验学校魅力之城分校 颜俊

[摘要]: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与深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倡导。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能较便利地展现感性材料,激活化学课堂,展示化学的魅力。其方法主要有:利用多媒体,生动展示化学实验;利用多媒体,活跃课堂气氛;利用多媒体,化繁为简,节约时间;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多媒体 课堂教学

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新课程改革的进展如火如荼。新课改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 因此,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师主讲,学生负责听讲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的自主发展、合作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自主学习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以新知识来武装自己,以便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技术。它是现代教学设计、现代教学媒体和现代媒体教学法的综合体现,是以实现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教学效益最优化为目的。

而作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开始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它是传统教学工具的补充、发展和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教学方法上的一次革命。

进入新课改以来,初中化学教师不断探索现代化教育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策略。如何巧用多媒体手段,让课堂“活”起来、“亮”起来?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1.利用多媒体,生动展示化学实验,放大实验效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借助于各种实验。许多化学课中教师对课堂思路的设计是围绕演示实验而展开的,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对于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来说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教学论的观点来说,演示不仅仅为学生提供形象的直观材料,而且应有效地吸引学生感官和思维的参与。传统的演示方法,对于仪器装置比较复杂的实验,如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合成氨以及一些带有燃烧、爆炸等明显现象的实验,往往效果是比较好的。但对于一些在试管中发生的细微变化,如产生少量的气体、产生极少的沉淀,或是体积有变化等,离讲台稍远的学生,可能就不容易观察得到。往常,我们都是举着试管,在教室中走一圈,让学生看到,但这样做很花费时间,势必会影响授课速度,课堂的节奏也容易被打乱。现在,利用多媒体,我们可以将此类实验放大投影在屏幕上,这样,全班同学就都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现象了。例如,通过投影演示电解水的实验,可以清楚观察到电极两端产生气泡,且可以完整得出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的关系。再如,讲微粒之间存在空隙这一概念时,可以用投影演示两种液体互溶前后的体积变化情况,让学生很清楚地观察到乙醇和水互溶后总体积变小的现象。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教师的演示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学生观察起来更方便,更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

2.利用多媒体,活跃课堂气氛

现阶段,我国的化学教学仍然是以课堂正规学习为主。 长期

以来,中学化学教师形成了传统的教法——\"灌输法\"。教师从课本上提炼出相关的知识点,再通过讲解和练习来帮助学生弄懂、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课后的主要任务就是死记硬背和反复做题。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上课老师讲得辛苦,课后学生背得枯燥,乏味。但效果却没有想象中的理想。而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出各种较为直观的情景,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充满趣味,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积极参与,为整节课构建一种良好的氛围。

例如,在讲述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必须要注意实验的操作顺序,否则会导致实验失败甚至产生危险。以往的授课方法是,教师讲述,学生记忆。“检验氢气的纯度以后,先通入氢气,再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结束实验时,要先熄灭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到室温后再停止通入氢气。”虽然通过解释原因,学生可以理解并记忆,但时间一长,单纯的语言性记忆就容易被遗忘或者混淆。而借助多媒体,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通过Flash视频,可以再现实验仪器的组装过程,并能完整呈现整个实验的步骤。更为重要的是,该视频还可以改变实验的先后顺序,并观察到由此所产生的后果,这是以往的演示实验所无法做到的。当学生看到开始实验时,先点燃酒精灯,再通氢气时,随着一声巨响,试管炸裂了。而结束实验时,先停止通氢气,再停止加热时,红色的粉末又逐渐变黑以后,在声音以及画面的多重感官效果的刺激下,就会很容易记住有关于酒精灯点燃和熄灭的先后顺序问题。“眼看、耳听、心记”比单纯的机械性记忆所起的效果要好的多。而且,通过视频展示,也大大节省了教师讲述的时间。以往可能要反复强调好几遍的内容,现在只需要通过视频播放两遍,就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课堂的氛围也更活跃了,学生会感觉到真正融入到了课堂之中,而不仅仅是做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课。 3.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化学教学中,有不少知识点是比较抽象的,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通过多媒体展示,创设一定的情景,能让学生充分感知事物,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点燃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述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时,学生对“电子云”这一概念很难理解,借助动态视频,就可以在银幕上看到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空间绕核高速转动的情况,好像“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通过直观展示,使形象更为生动,示意更加简明,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促进学生的想象力。

4.利用多媒体,化繁为简,节约时间

在初三化学的最后几章,例如食品中的有机物、化学与能源、材料及环境等,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比较零碎,有些内容在初中阶段只能做深入浅出和适可而止的讲解,具体内容要有待高中的进一步学习。这就给教师讲好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单纯地通过教师的语言讲解,那整节课就会显得非常沉闷和枯燥,而且内容会非常庞杂。而利用多媒体,将授课内容设计、制作成一系列形象鲜明的彩色幻灯片来放映,配合部分视频展示,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化庞杂为简明,节省时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还要注意一些问题,以使多媒体真正为课堂服务,而不是为了为了追求形式,盲目使用。 (1) 多媒体的内容要紧扣教材,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画面要鲜明、生动、扼要,但不要过于追求形式上的美观,有的课件为了看起来更吸引人,用了很多动画或者声音,但是过多的装饰,反而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不注意授课内容,或者产生审美疲劳,反而起到反效果。

(2) 多媒体的使用要注意“度”的把握。多媒体仅仅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必须和板书、讲解、模型等各种手段相配合,恰当使用。例如对于一些需要推导过程的计算题,老师在黑板上一步步板书的效果就更好,这样更容易使学生参与其中,将知识为自己所用。

(3) 多媒体的内容要适量。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注意信息量的把握,切不可贪多求全,如果一节课展示的东西过多,信息量过大,必然会冲淡中心。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和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展示,千万不能本末倒置,为了使用而使用。

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果合理使用,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激活化学课堂,使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用于开拓,不断探索电教媒体与课堂教学如何更好地结合,使化学课堂更具有新时代的活力,充满亮丽的色彩。

[参考文献] 1.《化学课堂教学方法指导》 国家新课程教学策略研究组 2.《现代教育技术技术基础》 国家新课程教学策略研究组 3.《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中学化学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7篇:高效化学教学课堂交流研讨会主持词

高效化学教学课堂交流研讨会主持词

前天上午,召开了全县初中化学教师关于“高效课堂交流研讨会”。

主持词如下: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在中招结束还不到一周的时间内,把全县的化学老师召集在这里开会,主要是为了交流与研讨:用什么样的方法,能使学生喜欢化学;用什么样的方法能使学生爱上化学;用什么样的方法,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化学;用什么样的方法能使学生在来年的中招考试中取得一个满意的成绩。这次会议的主旨是:高效化学课堂。

首先由我说明本次会议召开的初衷及意图。其次,由县教研室的何主任为大家介绍目前我县课改的形式、课改的进程以及课改带来的变化;第三,一改往日的会议由几个人讲变参会人员都讲的会议形式,交流研讨高效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措施。

召开这次会议,是前天下午才确定了得。前天上午,咱们的一位化学教师在和我谈话时建议,由全县的初中化学教师共同参与“化学导学案的编制”,化学上下册共有48个课时,这样的话最多每人参编两个课时,大多数教师每人一个课时。

真的很感谢这位教师的建议!是他的建议,引发了我极大的兴趣。我想,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可以集全县化学教师的智慧,人人参编,集中时间和精力,每人拿出一到两课时高质量的“导学案”,把这48课时的“导学案”集中在一起发到网上,供全县的化学教师分享。当教师们上课之前备课时,都可以上网研读,下载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修改。修改过后的“导学案”,是注入了自己思想的“导学案”,适合学生的学习。

我有了这样的思考,就马上和何主任,李局长相商。在李局长和何主任的建议和支持下,决定召开本次会议。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何主任讲话。

何主任站在全局的高度对我县的课堂教学改革形势,课堂教学推进现状以及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师生变化作了简明扼要的说明,充分肯定了我县课改的方向。

的确,我县的课堂教学改革真的令人欣喜。课堂上,再也看不到打瞌睡的学生;再也看不到精神不振、眼神游离的学生。相反,我们看到的是,自主学习精力集中,交流研讨积极主动,表述观点字正腔圆,听人讲话全神贯注,评价他人客观公平等。课堂上真正成了师生教学相长的乐园。

会议交流研讨时,希望大家放开了说,并能用自己真实、生动、鲜活的语言讲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行为,也可以讲自己的课堂教学现状,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还可以讲自己的困惑与迷茫,讲自己的教学建议与倡导等。总之,只要是和“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有关的方方面面都要讲。特别是一些好的建议与做法一定要讲出来让大家一同分享。

发言要求,发言时:

1、有则可以多讲,无则可以少讲,哪怕是一句话,必须是真实的。不穿靴,不戴帽,直奔主题。

2、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简练,声音洪亮,内容有新意,别人讲过的不重复。

3、请将交流中的精华部分认真的记下来,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

4、会议期间请不随意走动,并把手机关掉,或放在震动的位置上。

5、可以举手发言,也可以轮流发言。

交流开始!

第18篇:高三化学高效复习课课堂心得

高三化学高效复习课课堂心得

白河县第三中学化学组 蒋涛

结合自己多年来参与备考工作的体会,我认为,提高高三化学复习课堂高效性应当抓好三个要素:转变观念,把握内容,讲究策略。

一、转变复习观念——贯彻“三主”原则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这句话对于复习教学更显重要。因为当今的化学高考已从知识型逐步过渡到知识—能力型,并且越来越向能力测试的方向倾斜。因此,旨在组织学生迎战高考的化学复习教学,就应更加重视在落实化学双基的基础上,以知识为载体,提高学生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素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激励他们在学习进程里发挥主动精神,概括为“三主”原则。

第一,发挥学生在复习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从一定意义上讲,高考复习的主人翁应当是高三学生。作为教师,实际上是特殊的“服务员”,这是一种引导性、指导性、辅导性的高层次服务。然而,迄今仍有不少老师把自己摆在核心位置,将学生看成可以任意摆布的附庸,主观臆造地组织备考复习,致使学生成了储藏知识的“书柜”,这就有个转变观念的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应侧重从以下几方面操作:一是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启动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高考复习的主人;二是引导学生头脑清晰地站在掌握化学知识体系网络的高度领会《高考化学科考试说明》,心中有本“考点”账,不当浩瀚题海的“盲游者”,更不做稀里糊涂的演题“奴隶”;三是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准出发来确定复习训练的标高;四是教学不平均使用力量,要以学生反映出来的实际难点为复习的主攻目标,借助基础知识为载体,侧重于能力的训练。总之,整个教学的部署,从学生所需、所求为基本出发点,这样才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1 第二,突出学生在复习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地位。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体现在他们能否充当复习活动的“主角”。

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如下的举措。首先,给学生腾出自学课本的时间,坚持每章复习之前,让学生先看课后探究,用思考题激发学生边读边思考;讲复习课时再提醒学生注意课文的重点和看来平淡而易被忽略、其实内涵深厚的段落文字,进行精读。其次,给学生开辟课堂活动的空间,尤其是每当复习到知识难点及思考坡度大的典型问题时,便设计若干阶梯式的思考题指引学生自己分析解题思路,展开讨论,力求学生自己钻懂。再者,给学生创造复查、整理、运用知识的机会,在基础复习的阶段,就穿插综前联后的训练促进学生对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反刍”,克服了学前忘后的缺陷。总之,无论是课前自学,课内讨论,还是课后整理、运用,学生都有“演出”的时间和空间,不仅在掌握双基,更重要的是在能力训练方面,真正成为复习活动的主角。

第三,激励学生在学习思考时发挥主动精神。

激励学生在复习中发扬主动精神,我在实践中感到以下的运作比较合适。

其一,在基础复习的训练阶段,就穿插若干启迪思维的“踮脚题”(比如以前的高考真题),鼓励学生面对这些在化学之树上结得高些的果子,踮踮脚,跳一跳,把它摘下来,不要胆怯,更不要自暴自弃。开始时,可能多数学生无所适从,教师应先做适当提示,激励他们挖掘潜能,开辟思路。渐渐地多数人习惯了,发展到后来,一般学生提高了兴趣和信心,面对能力题会表现出跃跃欲试的局面。

其二,学生信心和兴趣的提高,重要的还应赖于教师坚持做到训练精选,每练必评,评讲时借助一些典型题目练习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抽象等科学思维的方法,既强调学生对化学现象进行形象思维,又引导他们学会抽象思维,不断强化思维品质。日积月累,在潜移默化之中,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就会得到提高。

2 其三,课内、课外结合,利用可能的机会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课外诸如对待学生的询问答疑,教师不应就题答题,而可视学生的水准采取反问、点拨思路、换另外的角度激发思考,启发学生用化学思想分析问题等方法辅导学生。

其四,综合复习阶段,除了注意化学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还要侧重于组织学生广泛接触不同角度的新题型,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教师首先是自己明确,进而要告诫学生:不应抱有希望通过大量做题,碰运气撞到现成高考题目的侥幸心理,而应立足于自己解题能力的提高。这种能力概括起来,就是“读懂信息—整理信息—筛选信息—使用信息”的一般性本领,面对一道看来面目全新的考题,先不要怕它,静下心来读懂题意,理出头绪,运用自己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积极求解,这即所谓以不变应万变。

二、把握复习内容——形成“三点”构织网络的化学知识体系 首先,紧扣考点不离纲。

所谓考点,指的是国家考试中心编制的《全国高考化学科考试说明》(即考纲)所规定的考试范围。复习伊始,我们就确定了首轮基础知识复习的安排,以考纲规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五大块”为纲目统摄各册课本,把各章分别纳入包容它的大块之中,形成知识构架编排复习体系,但仍以课本为依托按章复习。

其次,围绕热点勤查练。

所谓热点,指的是历届化学高考反复测试的知识要点。例如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基准及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种化学量的推断与比较,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pH值的计算,离子大量共存的判断,原子内各微粒数目的推算,反应速度的推算,可逆平衡移动方向的判定,电极反应及析出物质的分析、计算,无机离子检验,有机物衍变关系等等,大约有27项知识点、链、块,几乎是年年必考的热点问题,而且主要在第Ⅰ卷中出现。为了突出热点,每章教材复习之初,我们就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思考题,这些思考问题还成了教师课堂归纳知识要点的提纲。至于每章检测题和综合训练题里的第Ⅰ卷客观试题,则侧重编用热点知识

3 的选择题,与历届高考题接轨。

再次,突出难点重讲评。

所谓难点,指的是学生在明确考点、掌握热点过程中所遇到的知识障碍、理解疑难和易混淆之处。高考复习容量大、内容广、时间紧,平均使用力量既不可取也不可能。因此,我们注意从学生认知的实际出发,舍得在热点里的难点问题上花时间、下功夫,以保证学生脑海里构建的知识体系脉络畅通,统摄自如,启动灵活。具体的做法是在基础复习阶段,我们及时掌握学生课前自学和平时练习时存在哪些障碍,然后在知识要点分析归纳课和练习评讲时,通过阶梯思考、师生讨论或思维点拨等手段,帮助学生清除这些障碍。

三、讲究复习策略——正确处理好两种关系

化学教师所要采取的策略较为重要的是处理好三种关系:落实知识与训练能力;统一要求与分层指导;广集信息与限量用题。

其一,正确处理好落实知识与训练能力的关系。

在复习训练中,如何针对高考题的特点处理好落实知识与训练能力的关系呢?我们采取的策略是“知能兼顾,互相渗透,不同阶段,有所侧重”。在基础复习阶段,我们把复习重点放在双基知识的落实上。不过,每当要求学生系统地钻研课本时,很注意指导学生怎样自学;每当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和知识规律时,很重视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的思维方法;每当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知识时,又强调学生对许多实验仪器、药品、操作的特点进行再认识。所有这些,都渗透着学生自学、思维、观察和实验能力的训练。到了综合复习的阶段,重点转移到能力训练时,我们并没有忽视组织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系统复查;每当剖析某一道能力题时,都忘不了提示学生注意解题时借助了哪些基本知识,把这些知识要点再次进行强化。

其二,正确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分层指导的关系。

化学高考的考纲和考卷,对于每个考生的要求都是统一的,然而,一所学校、一个教学班里学生的化学水平有高有低,因此高考复习不可能也

4 不应该一刀切。对此,我们采取的策略是“整体要求,分层指导,抓住两头,带动中间”。每个复习阶段,每一知识单元,我们都提出教学目标,从中等程度的学生水准出发,安排复习时间和内容,规定训练题量;统一要求每位考生都用考纲来规范和检查自己,努力争取达到复习目标。然而,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其达标程度和训练量,不作统一的规定;个别辅导时,侧重于抓强、弱两头的层次。

以上就是我认为在构建高三化学复习高效课堂时的一点拙见

第19篇:实施四化教学策略 打造高效化学课堂

实施四化教学策略 打造化学高效课堂

湖南宜章六中邓军松

摘 要:高效课堂被誉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如何才能让学生轻松高效学习化学呢?笔者认为这就要求教师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领会并实施高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高效的学习,打造高效化学课堂,实现学生能力高效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打造高效化学课堂四大策略进行略述,以求抛砖引玉。

关键词:高效 化学课堂 实施 四化策略

一、兴趣化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曾说过:“教

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兴趣化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实施的教学方法有:

1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设置

实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的最常规手段。实验法实施策略包括演示实验改进化,安全实验主体化,常量实验微型化,校本实验趣味化,家庭实验常规化。

2设疑法:“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通过讨论

分析推理释疑,提高学生认知能力。设疑的技巧之处应注意引入式设疑情景化,递进式设疑坡度化,应用型设疑生活化,设疑指向清晰化。

3规律法:布鲁纳说:“使学生对一门学科兴趣的有效办

法是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在学习化学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的总结知识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采用:诗歌总结(酸碱盐溶解性规律)对联归纳(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元素周期表结构总结),拟人描绘(电化学原理:异性相吸,同性恋,阴阳配),口诀快板(氧化还原反应双线桥和单线桥法归纳)等方法。通过对所学知识的适当总结,找出规律,帮助学生记忆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是如此美妙和谐,诗情画意。

4开展课外活动法:通过制作教具,模型,举办化学讲座,

化学课外实验探究,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化学史若贝尔奖化学成果展览会,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撰写化学小论文等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

二、生活化策略

化学即生活(化学教学方法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实用即真理。新课程理念倡导化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中选材,倡导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化学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只有从现实生活中的学生出发,才会真正焕发化学课堂的活力和价值。 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实施应该遵循符合化学学科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等原则 。

化学堂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

1教学内容生活化: 化学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与当代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学生知道怎样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而让学生切实感受化学的存在与用途。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基本操作的生活化教学实施:用蒸酒过程类化蒸馏原理,用汽油去污体验萃取原理,用油水分离感受分液原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对化学理论概念的深层次理解;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关心社会和人类发展。

2情境创设生活化:新课程标准强调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因此作为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完全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求我们教

师善于从平凡但广泛的生活之中挖掘出具有化学教育价值的素材,把那些与学生生活世界紧密联系的事物、现象等自然地带入课堂。如学习《蛋白质性质》时我的情境引入设计是“中国美食在长沙,长沙臭豆腐香天下! “闻着臭,吃着香”是臭豆腐的特有风味,越臭的臭豆腐,吃起来越香,这是为什么呢?”。如此既增强了学生学习劲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作业布置生活化: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作业起着助推

作用,使学生巩固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化学学习的最重要目的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与生活实践中,因而,作业不是为做题而做题,而是巩固学生的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加学生的经验.因此,教师应将作业布置生活化,自主、开放、协作,从“题海”转向“求活”、“求精”,具有生活化、活动化以及个性化特点。如学习了《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后,可以给学生布置生活化作业:“怎样防止自行车车棚锈蚀?”,学习了原子结构知识后布置以日本311大地震为背景的核泄露放射性元素13755Cs相关的生活化作业。这样既强化了学生学习化学的乐趣与价值体验,还提升了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动力。

第20篇:高二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研究课总结

高效课堂教学研究课总结

武晓婷

本学期高中化学备课组进行的高效课堂教学研究课已经结束了,现把本次活动总结

1、课前准备工作:

为了搞好本次活动,高中化学备课组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主要有:

(1)集体与个人自主相结合的方式学习高效课堂理论,并集体讨论、交流,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为自己更好的驾驭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打好了基础。

(2)各年级组同课头的两位教师协商,确定教学进度,共同讨论确定公开课课题,然后自己先备课,后全备课组于3月14日下午第三节课,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集体讨论,协商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学生活动的安排,为教师更好的组织课堂活动做准备。

(3)经共同研究讨论,最后确定各人的研究课题及上课时间,具体安排如下:武晓婷:乙醇的性质第八周周三上午第二节高二(1)班

朱娟敏:乙醇的性质第八周周四下午第二节高二(3)班王晓芬:乙 醛的性质第八周周四上午第一节高二(7)班

2、上课及课后讨论交流:

按照安排,高中化学备课组的教师在第八周周

三、周四以及第九周周一进行了教研课,全组全体成员能积极参与听课,并于周五下午进行评课,总结。

在评课时,能从各位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学生活动、板书设计等方面对教师做的好的积极肯定,同时指出不足,探讨改进方法,对促进教师成长有积极意义。

3、本次教研活动课的优点及不足:

(1)本次教研活动的优点:

①教师重视,各任课教师能精心备课,既备知识,又备学生,特别是准备学生的活动、练习。

②学生参与热情高,与教师积极配合,课堂教学效果好。

③课后交流气氛活跃,能各抒己见,所提意见中肯,有实用性。

④授课教师能虚心接受意见,协商改进自己的教学。

⑤本次教研活动时间充足,各任课教师能提前准备,灵活安排自己的教学内容。

(2)本次教研活动存在不足:

①教师备课前,集体讨论只能确定大的框架,无法兼顾上课的细节,主要是教师个人备课、教师准备材料。

②说课、评课不能当天及时进行,拖后进行,效果降低。

4、经教研组全体讨论、总结,推选王晓芬老师代表高中化学备课组进行全校交流课。高二化学备课组

2012-6-20

化学高效课堂整改措施
《化学高效课堂整改措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