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整改措施

江苏富民增收整改措施(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0-31 08:32:35 来源:整改措施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富民增收工作总结

2019年富民增收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单位紧紧围绕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坚持民生为本主线,把聚焦富民作为抓工作谋发展的根本导向,大力实施就业富民行动计划和创业富民行动计划。现将2019年富民增收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19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搭建对接招聘平台,促进供求互动交流。

在开展企业用工需求调查、劳动力资源调查、重点群体就业需求调查基础上,以“春风行动”为契机,组织举办全区大型人才招聘会、千鸟园“天天招聘会”、乡镇逢集系列招聘会等大型系列招聘活动。活动期间,共有70多家企业参加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6500余个。2019年,共组织招聘会40多场,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552人。

(二)双创载体和双创人才培育再获佳绩。通过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积极开展省级创业示范基地创建和省级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推荐申报工作。2019年9月,我区推荐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参加全市“创业创翼大赛”荣获标兵组第一名。2019年,我区新增省级创业示范基地1家(宿豫区顺河创客基地);新增江苏省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5个。

(三)深化技能培训,提升城乡劳动者素质。把技能培训作为提升就业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街道(乡镇)、社区(村)基层平台,全面了解劳动者就业创业、技能培训需求等。依托宿迁技师学院、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开展针对性培训,将培训内容与就业、创业、产业深度结合,突出实用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劳动者实用技术。开展培训下乡,将培训课堂下移到街道(乡镇),方便城乡劳动者参加培训,提升培训实效。2019年,共开展技能培训2269人。

(四)宣传落实扶持政策,助力全民创业。广泛宣传,认真贯彻省、市、区创业扶持政策,进一步简化办理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初审程序和一次性初创补贴的办理流程、审批程序,为城乡创业者提供高效、快捷服务。2019年,共办理富民创业担保贷款83笔,共计1966万元。

(五)开展重点帮扶,助力重点群体就业。强化对就业困难群体的重点帮扶,通过送服务、送政策、送技能、送信息、送岗位,切实为帮扶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其中实名制登记宿豫区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828名,实现100%调查登记,100%接受公共就业服务。

(六)落实各类补贴政策,助企发展稳定就业。为切实帮助企业缓解经济压力,稳定职工队伍,充分发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功能,根据《宿迁市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工作实施办法》,2019年,我局为失业人员累计发放失业金469.44

万元;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共计发放稳岗补贴363.67

万元。不仅缓解了企业的经营压力,而且更好地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稳定了全区企业的职工岗位,提升了就业质量。

二、存在问题

在取得一定工作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就业创业富民增收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市场方面。虽然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劳动力资源比较充足,但岗位匹配度并不高,区域内人力资源和人才市场、跨区域的各类人力资源市场、线上线下人力资源市场没有形成联动机制。

三、2020年工作计划

(一)开展2020年“春风行动”。在开展企业用工调查、劳动力资源调查和返乡人员调查基础上,利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春节的有利时机,组织举办全区首场大型招聘会、参加湖滨新城市、区联动招聘会、千鸟园系列招聘会、乡镇年货大集系列招聘会等大型系列招聘活动,为求职者和缺工企业搭建供求对接交流服务平台。

(二)就业创业培训增量提质。以劳动者就业创业培训需求为导向,依托宿迁技师学院等培训机构,组织开展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培训,着力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和创业本领。开展培训下乡活动,将培训课堂搬到乡镇、村居,缩短劳动者培训路程,提升参培率,在培训的基础上,开展跟踪帮扶。

(三)落实稳岗补贴促进企业发展。监测重点企业职工队伍稳定情况,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做好分流安置就业工作,鼓励企业采取有效措施不裁员、少裁员,通过分流安置等方式稳定就业岗位;切实用好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政策,保证企业用工稳定,为符合条件企业及时发放稳岗补贴。

(四)加大失业保险扩面、清欠力度。加大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和清欠力度,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提升参保单位主动缴费的自觉性。依托就业服务大厅窗口,为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审核发放失业金,帮助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发挥失业保险防失业、促就业功能。

推荐第2篇:南通富民增收五大行动计划

南通市富民增收五大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省第十三次、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聚焦富民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若干意见》,结合南通实际,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政策切实加快富民进程,让人民群众有更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以人为本富民优先、改革创新拓宽渠道、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强化保障托住底线的基本原则,以释放创业富民潜力为重点,以夯实产业富民基础为根本,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要务,以激励高层次人才增收为带动,以保障困难群体增收脱贫为底线,全面落实国家、省及我市已出台的各项富民增收政策,多措并举激发各群体增收活力,推动富民增收与经济增长互促共进,创造全市人民美好生活,建成体现高水平要求、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社会。

(二)主要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保持同步。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分别达到55000和27000元,居民收入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确保2020年、力争2019年,年收入7000元以下的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共建共享的格局

— 1 —

基本形成。

二、五大行动计划

(一)创业富民行动计划

发挥重点群体创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强化政策配套、能力培训、环境营造,着力打造富有活力的创业生态系统,鼓励城乡居民宜工则工、宜商则商,通过创业致富。到2020年,全市地税部门新增有税申报户4万户。(市人社局牵头,市教育局、市委农办、市农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国土资源局、南通地税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办等参与)

1.支持青年大学生创业。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鼓励本地高校及职业院校在校学生、毕业生以及通籍学子,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高校创办创新创业学院,建设一批创业实训基地、大学生创业园,扶持青年及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实现创业教育、培训、实践有机结合。到2020年,全市新增青年大学生创业实体5000家。

2.支持通籍返乡人士创业。实施“通籍英才归雁计划”,鼓励积累了一定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南通籍人才、企业家、在外务工人员等返乡创业,采取政策贴息、融资担保、扩大抵押物质押物范围等激励措施,整合建设20个具有区域特色的返乡人员创业基地,到2020年,全市新增返乡人员创业实体10000家。

3.支持科研人员自主创业。落实国家、省关于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在职和离职创业的相关— 2 —

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创办或与企业家合作创办科技型企业、科技服务机构。到2020年,全市新增科技型创业实体2000家。

4.支持海外归国人员创业。制订海外归国人员创业启动支持办法,每年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特别是“3+3+N”重点产业领域的创业项目,在创办启动阶段予以重点支持,实现企业快速发展。到2020年,全市新增海外归国人员创业实体250家。

5.强化创业载体平台建设。加快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鼓励盘活闲臵厂房、商业用房建设创业基地,到2020年,全市各类众创空间总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以上,建成市级以上创业孵化基地40个、创业型乡镇(街道)50个。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创业发展平台、电商孵化基地,促进“互联网+”创业发展,到2020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00亿元。

(二)产业富民行动计划

突出高效、特色发展,着力推进一批产业项目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就业结构调整和工资收入水平提升,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引导机制,依法保障工人收入,实现经济效益与富民效应双提升。到2020年,全市新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5万人,个人所得税有税申报面扩大到46%。(市经信委牵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城乡建设局、南通地税局、市农委、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市行政

— 3 —

审批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等参与)

6.大力发展中高端制造业。坚持创新引领、项目推动,做强做大船舶海工、现代纺织、电子信息以及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3+3”重点产业,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生产制造向生产服务延伸,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到2020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500家,百亿级工业企业达10家、10亿级工业企业达300家,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到40万元/人。

7.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项目投入、企业培育,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幸福产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环境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态以及数字经济、创意经济、分享经济、新金融等新经济,着力打造一批在省内外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示范性服务业集聚区和特色楼宇,促进服务业规模扩大、比重提高、结构提升。到202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服务业重点企业达到20家,营业收入超100亿集聚区达到10家,市区亿元楼宇、主题楼宇分别达到25座、50座。

8.积极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加快推进建筑、家纺、电动工具、茧丝绸、长寿食品等特色富民产业智能化、集群化发展,充分挖掘南通脆饼、新中乳腐、颐生酒、白蒲黄酒、王氏保赤丸等— 4 —

传统品牌优势,推动扎染、刺绣、蓝印花布、红木雕刻等传统民间工艺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做大规模,做响品牌。支持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重点培育打造一批市级以上特色小镇。至2020年,制造业营业收入超50亿特色富民产业达到50个,营业收入超百亿特色富民产业达到30个;建筑业从业人员稳定在160万人;全市驰名商标认定保护总数达70件,江苏省著名商标达400件,省名牌达300个。

9.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通过技能提升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加强大学生职业见习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构建多层次职业技能终身培训体系。推进实施“十百万千”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打响“南通工匠”品牌。到2020年,全市开展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累计达10万人,培训后就业率达80%;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760人。

(三)农民增收行动计划

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挖掘现代农业增收潜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休闲农业和农村旅游,稳步推进农村改革,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全面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市委农办牵头,市农委、市粮食局、市旅游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农发局、市人社局、人行等参与)

10.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

— 5 —

种养加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沿江精细蔬菜产业带、沿海现代渔业产业带和一批应时鲜果、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到2020年,全市高标准农田占比突破80%,设施农、渔业面积占比分别达到20%和28%,建成蔬菜园艺200万亩、生态林业300万亩,培植一批产值超10亿元县域特色产业。

11.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推进长三角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建设,全市建成3个全国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0个江苏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以及300个休闲观光业经营主体,到2020年,休闲观光农业综合经营收入达到50亿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成10个旅游风情小镇,2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100个星级乡村旅游区。研究制订乡村旅游民宿管理办法,鼓励农民利用闲臵农房和宅基地,发展乡村民宿。

12.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全托管”、家庭农场、粮食全产业链联盟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优扶强农业龙头企业,扩大农民合作社综合社试点,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到2020年,全市家庭农场经营比重达到50%,粮食生产“全托管”服务覆盖面达到纯作粮食面积的50%以上,农业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80亿元,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万人。

13.确权赋能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全面推进以“三权分臵”为重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开展农民以土地经营权、水域滩涂经营权等入股农业龙头企业试点,完成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确权— 6 —

登记颁证、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深入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标准化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试点。依法保障进城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资产收益权。

(四)人才集聚行动计划

深入实施新一轮江海英才计划和产业人才发展行动计划,完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落实各项创新资助、社保补贴、住房补贴、成果转化奖励等优惠政策,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形成政企合力,不断提高高层次人才收入水平,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热情。到2020年,全市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高层次人才数量达到6.8万人。(市人才办牵头,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政府国资委、南通地税局等参与)

14.高技能人才。健全“多劳多得、技高者多得”的技能人才收入分配制度。完善企业首席技师制度,引导企业按照技能等级合理确定技能人才薪酬水平。加快建立职业资格与职业教育学历“双证书”制度,对技工院校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分别按相当于中专、大专、本科学历落实相关待遇。建立高技能人才奖补制度,在人才引进、购租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予以支持。

15.科研人员。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完善科研人员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和创新激励机制。赋予创新人才和团队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探索建立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薪

— 7 —

酬制度,技术转让(许可)所得的净收入或者作价投资取得的股份(出资比例)不低于90%的部分作为成果转化奖励,实施股权奖励递延纳税政策,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离岗创业、兼职兼薪。

16.企业管理人员。落实《南通市深化市管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完善薪酬考核与管理办法,推行职业经理人任期制,科学确定薪酬水平、激励机制,形成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强化民营企业家创业激励,鼓励民营企业家扩大投资,参与国企改革,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稳妥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

(五)脱贫攻坚行动计划

大力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推动各项惠民政策、惠民项目、基础工程等最大限度向经济薄弱镇村、低收入人口倾斜,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功能,切实改善低收入人群生活水平。至2020年,低收入人口人均年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92个市级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市委农办牵头,市委组织部、市级机关工委、市人社局、市农委、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卫计委、市住房保障局、市残联、市红十字会、市慈善总会等参与)

17.支持创业就业增收脱贫。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到经济薄弱地区投资兴业,积极开发各类公益性服务项目,开展农村低收入— 8 —

户劳动力培训,促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鼓励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通过劳动增加收入,积极开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在全市建设100个残疾人之家,实现1500名以上残疾人集中就业。

18.壮大集体经济带动脱贫。建立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脱贫。重点加快市级经济薄弱村扶持项目建设,“十三五”期间,市、县(市)、区财政对每村分别给予不少于80万元、100万元补助,探索建立低收入困难家庭和经济薄弱村资产收益扶持制度,92个市级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

19.强化社会保障兜底脱贫。统筹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制度,着力开展产业引领、就业援助、教育助力、医疗救助、金融助推、基础支撑、国土支持、企业帮村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家庭实行兜底保障。健全低保对象动态调整机制,有序推进以县为单位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农村低保最低保障标准每年增长8%左右。强化社会救助托底功能,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不低于上年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5%;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红十字会、慈善会组织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全面落实教育、卫生、住房等助困措施。

20.推动结对帮扶帮助脱贫。继续组织市级机关部门单位与92个经济薄弱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落实机关部门帮村、党员

— 9 —

干部帮户责任。将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列入市领导挂钩联系县(市)、区的工作内容,负责联系、督查所在地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和市级机关部门结对帮扶工作。各县(市)、区建立相应的机关部门结对帮扶机制,共同做好92个市级经济薄弱村帮扶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富民增收领导力量,成立市富民增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市富民增收工作,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富民增收行动计划的各项工作,为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供组织保障。各行动计划牵头部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并指导各县(市)、区有序开展工作。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加快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按照城乡居民家庭、企业和村居“三个全覆盖”的要求,深入开展富民强企奔小康“走帮服”活动,在全市上下形成政策合力、工作合力,确保完成我市居民增收各项目标。

(二)强化政策落实。各地、各部门要全面落实国务院印发《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国发„2016‟56号)、省委省政府《关于聚焦富民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若干意见》(苏发„2016‟49号)以及我市已经出台的促进就业创业、脱贫致富、社会救助等一系列与惠民增收相关的政策措施,切实发挥政策组合优势,放大政策效应。

(三)强化要素保障。加大创业创新用地支持,切实缓解创业用地难问题;探索建立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优先支持— 10 —

乡村休闲旅游、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强化创业投资引导,探索建立银政担三方风险共担机制,优化完善“小微创业贷”、“科技贷款资金池”、“助保贷”等财政金融创新产品。全面落实创业补贴、贷款贴息、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等各项财政扶持政策,加大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投入力度,合理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四)强化舆论引导。积极发挥各类新闻媒体和宣传阵地的作用,做好政策解读和宣传,加强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舆论引导,激发全体劳动者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全市形成共谋发展、共同致富的浓厚氛围。

(五)强化工作考评。将行动计划明确的主要目标任务纳入对县(市)、区政府及市级机关相关部门的综合考核。建立科学的考评办法,市富民增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目标任务,定期对各地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或第三方评估,并负责向领导小组汇报。各县(市)、区要加强落实情况的评估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 11 —

南通市落实富民增收政策任务分解方案

为深入贯彻省第十三次、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政策打好“聚焦富民”主攻仗,增强各地各部门对中央、省、市富民增收政策的落实力,根据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现就落实富民增收有关重点政策,提出如下任务分解方案。

一、创业富民政策

1.经认定的创业培训定点机构,免费组织创业能力培训、创业模拟实训、网络创业培训和创业能力提升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可按规定分别给予800元/人创业培训补贴。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等

2.创业实习(孵化)基地组织参加过创业培训的学员或入驻创业者,进行为期3至6个月的创业实习,创业实习(孵化)基地可按每个项目1000元的标准享受实习指导费补贴,参加实习人员可按每人每月当年本地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75%的标准享受创业生活费补贴。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等

3.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调整为50万元,其中超过12万元的须通过专门机构的项目评估论证。贷款贴息支持的创业项目— 12 —

不再区分微利和非微利,第一次贷款按规定全额贴息,第二次贷款贴50%。未进行工商登记注册,但经指定的电子商务研究机构认定达到一定标准,按规定享受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对参加市级及以上创业大赛的获奖选手,初始创业取消反担保。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金融办、人行、市工商局、市商务局、银监局等

4.在当地向各类银行和市金融办认定的小贷公司申请贷款用于创办实体,可参照不超过创业担保贷款相应额度、期限、标准,由财政给予贴息。对个人发放的创业担保贷款,在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以内的,由财政按规定给予贴息。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金融办、人行、银监局等 5.成功引进市发改委认定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资金,且未享受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的,一次性给予引进资金总额5%(最高10万元)的奖励。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人行、银监局等 6.对在本市创业的在校大学生和城乡失业人员,初次创业稳定经营6个月以上且正常申报纳税,一次性给予5000元初始创业补贴;对利用自有住房或租用房屋初次创业,正常生产经营1年以上的,一次性给予10000元的房租、宽带网络、公共软件

— 13 —

等综合补贴。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南通地税局、市国税局、市教育局、市房管局、市经信委等

7.创业成功,吸纳城乡劳动者就业,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已连续缴纳3个月以上社会保险费,每吸纳1人给予企业2000元的一次性吸纳就业奖励。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等

8.市级及以上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免收房租、宽带网络、公共软件等费用,扶持在校大学生和城乡失业人员初次创业,正常生产经营1年以上的,每扶持一个创业实体,一次性给予10000元的综合补贴。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工商局等

9.创业孵化基地达到市级以上创业示范基地标准的,给予20万元扶持经费奖励。创业孵化基地对在基地内注册登记并孵化成功,搬离基地后在本市继续经营6个月以上的,按每个企业给予30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工商局等

10.营造宽松便捷准入环境,大幅减少投资项目前臵审批,— 14 —

全面推动“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和“三证合一”;落实创新创业税费优惠政策,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等创办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的,可依法享受税收减免政策;按规定减免登记类、证照类、管理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

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财政局

参加单位:市编办、市人社局、市工商局、市国税局、南通地税局、市物价局等

二、产业富民政策

11.推行工业用地差别化定价,经认定的新兴产业用地可以最低保护价25.6万/亩确定出让底价。对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租金,按《市政府关于规范收取市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租金的通知》(通政发„2014‟22号)明确标准的下限收取。

牵头单位:市国土资源局

参加单位:市经信委、市财政局等

12.对新开工总投资3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1亿元)以上的企业,按开工建设、竣工投产、达产达效三个节点分别考核,视企业投产后效益情况进行奖励,奖励总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对设备投资超300万元的技术改造项目,按设备投资额的10%补助;当年开工且年内竣工投产的,按设备投资额的15%补助。补助总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对当年竣工投产且当年完成设备投入超1亿元的,专项补助1000万元,超2亿元的专项补助1500万元。

— 15 —

牵头单位:市经信委

参加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等

13.对年应税销售亿元以上,且当年应税销售增幅与效益同步增长的工业企业,当年新增应税销售1亿~3亿元、3亿~5亿元、5亿~10亿、10亿以上的,分别给予1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的奖励,对年应税销售首次达到亿元的工业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

牵头单位:市经信委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等

14.对当年新落户我市服务业集聚区且经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认定的行业领军企业,视企业投资规模及贡献度给予100万元~500万元的奖励。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南通地税局、市国税局等

15.对年度应税销售净增量超5亿元的现代商贸企业,按净增量的3‰给予奖励,最高不超300万元。对年度应税销售净增量超1000万元的新兴服务业企业和年度应税销售净增量超5亿元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分别按照净增量的2%、5‰给予奖励,最高不超500万元。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南通地税局、市国税局等

16.对当年新获评的市级服务业创新示范企业,奖励50万— 16 —

元;对当年新获评的市级平台经济示范企业(园区),奖励50万元;对当年新获评的市级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主题楼宇,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奖励;对当年新获评中华老字号、江苏老字号的企业,分别补助30万元、20万元。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商务局等

17.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给予个人2年的社会保险补贴。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等

18.本市生源、无就业经历的大专及以上全日制高校毕业生参加为期3至6个月的职业见习,可享受当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75%的生活费补贴,职业见习基地可按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享受见习补贴。各类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组织学生至本地企业进行实习(见习),对一次性向企业输入人员20人以上且满3个月的,按每人2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各类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组织毕业生在本地企业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给予1000元/人的奖励。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教育局等

19.各类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招用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1年以上,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每吸纳1人给予一次

— 17 —

性补贴4000元。小微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企业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人行等

20.对企业依法参加失业保险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就业岗位,且上年度裁员率低于统筹地区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按该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50%给予稳岗补贴。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等

三、农民增收政策

21.通过盘活农村闲臵用地,鼓励农民参与发展乡村旅游,支持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单位或个人共同兴办旅游服务企业。

牵头单位:市农委

参加单位:市委农办、市农发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旅游局等

22.工商资本投资建设高标准农田、生态公益林等连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开展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农产品加工流通— 18 —

等经营活动。

牵头单位:市农委

参加单位:市委农办、市农发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旅游局等

23.将有培训意愿的农村劳动力全面纳入就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范围,按照核定的补贴标准,采取“先垫后补”方式给予补贴,为低收入农户家庭子女、农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和登记失业农村劳动力提供一次免费培训。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农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等

24.将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围扩大到低收入农户、农村低保家庭和“零转移”贫困家庭劳动力,实施“一对一”就业援助,并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帮扶其实现就业。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委农办、市民政局、市财政局等

25.将初次创业补贴、创业吸纳就业奖励、创业综合补贴等政策覆盖到创业的农民。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等

26.加快改善农村宽带、物流、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推进农村地区光纤宽带网络、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无线局域网络、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组织实施“光网乡村”工程。持

— 19 —

续推进农村互联网提速降费工作,积极推出农业农村电商通信资费优惠套餐。

牵头单位:市经信委

参加单位: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广新局等 27.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探索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确权赋能增加农民收入。

牵头单位:市委农办

参加单位:市农委、市国土资源局

28.探索将开发性农业产业项目财政投入部分折股量化到农户,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健全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机制。

牵头单位:市委农办

参加单位:市农委、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市农发局、市民政局等

29.农户的承包土地经营权或住房财产权经价值评估和登记备案,可用作反担保手段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对符合条件的给予贴息。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扩大农业农村贷款抵押物范围。

牵头单位:人行

参加单位:市委农办、市农委、市国土资源局、市金融办、市政府法制办、市财政局、银监局、南通市保险协会等

— 20 —

30.加快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实现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六统一”,促进城乡居民享有公平的基本医疗保险。到2020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均筹资和财政补助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75%左右,农民个人实际医疗费用负担控制在30%以内。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卫计委、市财政局等

四、人才集聚政策

31.对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来通创新创业的人才(团队),经评审给予100~500万元项目资助。

牵头单位:市人才办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等

32.对来通创新创业的硕士学历或副高级职称以上人才,连续三年给予每月1000~5000元的生活津贴。

牵头单位:市人才办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

33.对来通创新创业的人才,经评审入选“江海英才计划”的,提供精装修人才公寓,三年免租金;在通购房自住的,一次性给予30~150万元的购房补贴。

牵头单位:市人才办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房管局等

— 21 —

34.鼓励科技人员离岗创业,5年内可保留人事关系,在原单位同等享受职称、社保待遇。合理分配职务发明成果转让收益,对本市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职务成果转化所得收益,按照不低于90%的比例奖励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

牵头单位:市人才办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政府国资委、市人社局、市科技局等

35.“江海英才计划”人才(团队)创办的企业自设立之日起,对我市新兴产业培育发挥较大引领作用,成功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包括借壳)和新三板挂牌的,除享受市级企业上市和新三板挂牌政策外,对其首次成功融资后,在南通实际投资额超过融资额50%的,由市财政给予创业核心团队一次性50万元奖励。

牵头单位:市人才办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金融办等

36.“江海英才”创业企业、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文化创意企业及其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引进研发、设计类高层次人才及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年薪不低于12万元,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经审核,上述人才由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部分由市财政给予全额补贴。

牵头单位:市人才办

— 22 —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

37.建立高技能人才奖补制度,在人才引进、购租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予以支持,市区参加职业培训且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技师、高级技师分别按照3000元/月和5000元/月的标准给予培训补贴。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等

38.简化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对劳务费不设比例限制,将直接费用中多数科目预算调剂权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间接费用核定比例可以提高到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臵费的一定比例:500万元以下的部分为20%,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为15%,1000万元以上的部分为13%,且间接费用的绩效支出纳入项目承担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不计入项目承担单位绩效工资总额基数;项目完成任务目标并通过验收后,结余资金按规定留归项目承担单位使用。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等

39.对南通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项目,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1万元、5000元奖励。对南通市专利金奖、专利优秀奖的专利权人分别给予5万元、2万元奖励。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等

— 23 —

40.对非上市公司授予本企业技术股权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股权激励,包括股权(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股权奖励,符合规定条件的,经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后,可实行递延纳税政策,在员工取得股权激励时可暂不缴税,递延至转让该股权时纳税。

牵头单位:南通地税局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金融办、市科技局等

五、脱贫攻坚政策

41.免除新一轮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一事一议筹资及以资代劳费用,免除期限为低收入人口在建档立卡存续期间及认定脱贫后2年内。

牵头单位:市委农办

42.对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参加职业培训符合条件的,按规定享受相应职业培训补贴。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委农办等

43.对低收入农户劳动力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的,经申报认定后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委农办等

44.对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生活费补助,在普通高中实施国家助学金和免学杂费资助,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免学费资助,在高等教育— 24 —

阶段实施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勤工助学、免学费等综合资助,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申请政府资助或国家助学贷款时,只需持有帮扶手册即可办理。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委农办等

45.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医疗救助基金全额补贴,门诊统筹覆盖所有经济薄弱村。

牵头单位:市卫计委

参加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委农办等

46.对建档立卡的低收入人口,在县域范围内住院实行先诊疗后结算制度。

牵头单位:市卫计委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委农办等

47.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农户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提高医疗救助水平,重点救助对象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的救助比例高于70%,年度封顶线高于当地基本医保封顶线的50%。

牵头单位:市卫计委

参加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委农办等 48.推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将低收入农户纳入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范围,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综合

— 25 —

服务,服务费用由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财政补助分担,同时为低收入人口每人建立1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

牵头单位:市卫计委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委农办等 49.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对家庭生活困难、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经个人申请,可参照单人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

参加单位:市残联、市财政局、市委农办等

50.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十三五”期间,每个被扶持的经济薄弱村筹资规模在300万元左右。其中,市财政对每村给予80万元补助,薄弱村所在的县(市)、区财政每村补助不少于100万元,其余资金由薄弱村所在的镇(街)、挂钩部门单位和企业等筹集到位。

牵头单位:市委农办

参加单位: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等

市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切实做好政策的宣传、解读、兑现工作,定期开展居民增收政策落实及政策效应评估,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并及时予以调整和完善。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形成政策合力,切实增强城乡居民的获得感。

— 26 —

中共南通市委办公室

2017年3月10日印发

— 27 —

推荐第3篇:安居富民方面整改措施

安居富民方面整改措施

一、关于安居富民房管理制度不健全,售后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2012年建设的海力瓦甫村安居富民示范点因为售价原因,许多村民无力偿付建房款,将房屋转卖他人,有的受买人不符合建安居房的补助条件,现我乡将采取补救措施进行整改,开展整治,规范补助对象审核程序,确保安居富民工程建房户符合相关政策要求,杜绝以后有类似事件发生。

二、关于住建部信息及“一户一档”资料不真实的问题

因为当时村民多次转卖房屋导致系统录入信息与实际居住人信息不符。现已将不符人员信息删除,待实际购买人提交真实资料后进行重新录入。今后我乡将严格按照上级相关规定规范档案管理,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推荐第4篇:落实农户增收帮扶整改措施

为加快低收入农户增收步伐,全面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实现惠及全镇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现就全面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制定如下帮扶规划及措施:

一、帮扶工程的总体目标和实施内容 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的总体要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大力实施产业富民行动计划、免费培训转移就业行动计划、扶持创业行动计划、完善农村社会保障行动计划,全力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奔小康。

二、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的工作原则: 一是因户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明确低收入农户的类别,坚持与农村、农户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制订帮扶措施,做到对象更明确、工作更细化、措施更具有针对性。 二是政府主导,农户主体的原则。镇政府要发挥导向作用,做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的组织、宣传、政策引导、物质扶持和协调服务等工作。要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引导低收入农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自我发展。 三是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原则。要因势利导,加大宣传力度,积极鼓励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志愿者参与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积极引导人才、技术和资金等要素资源流向农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低收入农户、促进增收致富的浓厚氛围。 四是立足当前,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分阶段制定实施规划,合理制定近期与远期目标,采取务实措施,有效促进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

三、认真落实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帮扶各项措施 一要加大投入,改善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的发展环境。贫困群众往往相对集中,因而形成了不少所谓的贫困村。加大对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的投入力度,加强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是低收入农户集中村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要将公共财政对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的预算安排纳入到法定的程序和轨道,以确保资金的到位。镇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低收入农户的创业扶持,帮助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及低收入农户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要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向贫困农村建设,鼓励和支持中介组织、民间组织参与扶贫项目的实施,形成多元投入机制。要加大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的环境整治,优先在低收入农户集中村推广沼气技术和绿色环保养殖,积极扶持低收入农户集中村改路、改水、改厕、改房,切实解决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的脏、乱、差问题。还要加快发展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的社会事业,提高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医疗卫生、教育、广播电视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尽快改变村社低收入农户集中会事业相对滞后状况,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要加强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创建和谐家庭、文明农家、文明新村,引导低收入农户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移俗,革除陈规陋习,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要积极引导,优化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及低收入农户的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是低收入农户集中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结合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实际,因势利导,引导低收入农户因地制宜地发展蔬菜、香菇、茶叶等特色产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引导低收入农户通过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开发,扩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走优质精品规模发展的路子。要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发挥带动与辐射作用,与低收入农户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之路。 三要高度关注低收入农户,为低收入农产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低收入农户是农村的弱势群体,由于他们的劳动力文化程度明显偏低,加上资金不足,收入增长的难度很大,迫切需要各方面加以扶持和引导。低收入农户收入水平低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收入结构中工资性收入比重低,且绝对额少。要提高低收入农户收入水平,有效提高这些农户的非农就业率。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扩大就业渠道、拓展就业岗位、加强就业技能培训等方面要做到城市、农村统筹兼顾、政策统一,特别是低收入群体要优先照顾,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培育发展农民中介组织,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和产品,积极引导各类农村能人、龙头企业、镇村集体经济组织、技术服务部门以及供销和粮食等流通组织牵头,大力发展兴办各类中介组织,从而保证纯农业户、无工作户、低保户和特困户等原因导至贫困的低收入农户的就业问题,提高其收入水平。要加强服务,引导低收入农户转产转业。从我镇实际情况来看,仅仅靠发展农业并不能彻底解决低收入农户的增收问题,因而要继续引导低收入农户非农化。一方面,要积极引导贫困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强对低收入群众的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农民转移就业率和自我增收能力。要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利用现有的教育基础设施和科技人员,通过各种短期培训班、基地示范、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围绕食用菌、茶叶、淡水养殖等农业特色产业开展低收入农户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围绕市场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工种技能培训,提高低收入农民的劳动技能,帮助他们拓宽就业门路,提高他们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促使他们向

二、三产业转移和赴异地综合开发,以达到转移增收的目的。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低收入农户向山下转移。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下山脱贫转移工程,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使他们能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 四要区别对待,分类扶持,提高促进低收入户增收的效率。农村低收入户的共性是主要的,但不同的低收入户又有其不同的特点。在低收入户中,主要是鳏、寡、孤、独、病、残等特殊原因造成:但有的是人口多而劳动力少造成的,有的是缺乏文化知识、技术、技能造成的,有的是缺乏生产资料造成的,部分家庭主要是思想观念落后,惰性造成的等等。因而政府和社会在促进低收入户群体的增收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特点加以区别对待。例如对于因特殊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或基本无劳动力的低收入户就应将他们纳入低保户,保证他们基本生活的需要,在具体扶贫工作中,对农村低收入户要定位到村、到户、以提高促进其增收的效率。充分发挥农村能人、大户、民营企业主的致富示范和帮扶的作用。农村先富起来的能人,对低收入户的增收具有极大的示范作用,而民营企业应大量吸纳当地劳动力进企业使他们得到稳定收入。有条件的企业也应吸纳部分残疾人员,让他们能自食其力,解决生活问题。 五要积极探索,完善低收入农户社会保障体系。搞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既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及时有效保障农民特别是低收入农民基本生活权益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各级财政应加大对农村低保所需经费转移支付的力度,认真解决好农村低保的资金问题,进一步落实农村低保对象的救助优惠政策,切实解决农村低保对象治病难、子女上学难等突出问题。 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要切实提高低收入农户的参保意识。根据贫困农村的实际情况,把社会保险与救济救灾工作统一起来,鼓励每一位农民参加社会保险,尤其要引导低收入农户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住房等保险。要加快完善特困农民的社会救济体系。对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和弱智、低能的特困群众建立长效、稳定、系统的救助机制,确保解决其温饱问题。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开展提标扩面工作。进一步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从去年起,凡符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低收入农户必须及时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真正实现应保尽保。进一步健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乡同比例增长机制,去年,每人每月补差不低于75元。用2—3年时间逐步将农村低保对象每人每月补差提高到100元以上,对有特殊困难的低保对象,给予特殊照顾。巩固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成果,加强*敬老院建设,提升其品位和管理水平。对于遭受疾病或自然灾害而生活困难的农村低收入农户,政府和社会各界要通过各种途径,及时给予救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对于农村贫困失学儿童和贫困大学生,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学,保证低收入农户子女读得起书,上得起学。加大扶困助学力度,对就读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低收入农户学生,学费实行减免,对中小学特困家庭学生生活费给予适当补助。力争到今年对低保户、五保户、特困残疾人、农村特困党员、特困职工等五类特困户的入网费和基本视听维护费实行减免。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00元以上,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对低收入农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纳费用部分,由地方政府予以全额补助,对低收入农户及时提供医疗救助。加强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设。进一步扩大医疗救助范围,改进和完善医疗救助方疗救助方式。着力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低收入农户切实享受这项政策的好处,减少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加强农村残疾人的福利保障。重点抓好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集中供养、农民养老、医疗救助、农村住房保险等社会保障工作,使农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六要齐心协力,营造扶贫帮困的良好氛围。切实帮助农村低收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伸援手,共同帮扶。首先,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结合我镇农村低收入农户现状,研究制定各项政策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帮扶低收入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切实保护他们的利益,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的保障。其次,要加强金融支农的力度,为农村低收入群众创业贷款提供方便,积极推行小额信贷扶贫制度,开展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第三,要形成扶贫帮困的强大合力。进一步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帮扶,加强保障。进一步完善领导联系、部门结对、企业参与的帮扶机制,加大产业项目扶持力度,拓宽帮扶资金筹措渠道。深化一户一策一干部制度,开展一村一计一部门活动。发动机关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每名机关干部联系帮扶一户贫困户,落实领导定点帮扶、部门驻村帮扶、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措施。积极引导和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各种形式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努力营造人人关心和帮助农村低收入群众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切实加强对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的领导

1、切实加强领导。要把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镇里成立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的工作指导、综合协调、督查考核等工作。各行政村(居)、镇属部门单位要成立相应组织,落实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明确实施主体责任,积极主动做好工作。要逐级落实责任,真抓实干,确保全镇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顺利实施。

2、创新工作机制。按照一户一表、一村一册的要求,认真开展低收入农户建档立卡工作,摸清底数,建立动态管理档案。建立完善三帮扶制度,机关干部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要为结对帮扶贫困户制定好脱贫致富计划,选择好脱贫致富方式或发展项目,帮助提供致富信息、联系发展项目、负责技能培训、争取发展启动资金或帮助介绍外出务工,并长期负责跟踪,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推荐第5篇:落实农户增收帮扶整改措施

为加快低收入农户增收步伐,全面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实现惠及全镇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现就全面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制定如下帮扶规划及措施:

一、帮扶工程的总体目标和实施内容

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的总体要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大力实施产业富民行动计划、免费培训转移就业行动计划、扶持创业行动计划、完善农村社会保障行动计划,全力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奔小康。

二、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的工作原则:

一是因户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明确低收入农户的类别,坚持与农村、农户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制订帮扶措施,做到对象更明确、工作更细化、措施更具有针对性。

二是政府主导,农户主体的原则。镇政府要发挥导向作用,做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的组织、宣传、政策引导、物质扶持和协调服务等工作。要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引导低收入农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自我发展。

三是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原则。要因势利导,加大宣传力度,积极鼓励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志愿者参与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积极引导人才、技术和资金等要素资源流向农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低收入农户、促进增收致富的浓厚氛围。

四是立足当前,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分阶段制定实施规划,合理制定近期与远期目标,采取务实措施,有效促进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

三、认真落实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帮扶各项措施

一要加大投入,改善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的发展环境。贫困群众往往相对集中,因而形成了不少所谓的贫困村。加大对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的投入力度,加强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是低收入农户集中村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要将公共财政对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的预算安排纳入到法定的程序和轨道,以确保资金的到位。镇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低收入农户的创业扶持,帮助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及低收入农户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要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向贫困农村建设,鼓励和支持中介组织、民间组织参与扶贫项目的实施,形成多元投入机制。要加大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的环境整治,优先在低收入农户集中村推广沼气技术和绿色环保养殖,积极扶持低收入农户集中村改路、改水、改厕、改房,切实解决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的“脏、乱、差”问题。还要加快发展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的社会事业,提高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医疗卫生、教育、广播电视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尽快改变村社低收入农户集中会事业相对滞后状况,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要加强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创建和谐家庭、文明农家、文明新村,引导低收入农户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移俗,革除陈规陋习,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要积极引导,优化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及低收入农户的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是低收入农户集中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结合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实际,因势利导,引导低收入农户因地制宜地发展蔬菜、香菇、茶叶等特色产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引导低收入农户通过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开发,扩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走优质精品规模发展的路子。要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发挥带动与辐射作用,与低收入农户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之路。

三要高度关注低收入农户,为低收入农产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低收入农户是农村的弱势群体,由于他们的劳动力文化程度明显偏低,加上资金不足,收入增长的难度很大,迫切需要各方面加以扶持和引导。低收入农户收入水平低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收入结构中工资性收入比重低,且绝对额少。要提高低收入农户收入水平,有效提高这些农户的非农就业率。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扩大就业渠道、拓展就业岗位、加强就业技能培训等方面要做到城市、农村统筹兼顾、政策统一,特别是低收入群体要优先照顾,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培育发展农民中介组织,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和产品,积极引导各类农村能人、龙头企业、镇村集体经济组织、技术服务部门以及供销和粮食等流通组织牵头,大力发展兴办各类中介组织,从而保证纯农业户、无工作户、低保户和特困户等原因导至贫困的低收入农户的就业问题,提高其收入水平。要加强服务,引导低收入农户转产转业。从我镇实际情况来看,仅仅靠发展农业并不能彻底解决低收入农户的增收问题,因而要继续引导低收入农户非农化。一方面,要积极引导贫困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强对低收入群众的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农民转移就业率和自我增收能力。要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利用现有的教育基础设施和科技人员,通过各种短期培训班、基地示范、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围绕食用菌、茶叶、淡水养殖等农业特色产业开展低收入农户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围绕市场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工种技能培训,提高低收入农民的劳动技能,帮助他们拓宽就业门路,提高他们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促使他们向

二、三产业转移和赴异地综合开发,以达到转移增收的目的。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低收入农户向山下转移。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下山脱贫转移工程”,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使他们能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

四要区别对待,分类扶持,提高促进低收入户增收的效率。农村低收入户的共性是主要的,但不同的低收入户又有其不同的特点。在低收入户中,主要是鳏、寡、孤、独、病、残等特殊原因造成:但有的是人口多而劳动力少造成的,有的是缺乏文化知识、技术、技能造成的,有的是缺乏生产资料造成的,部分家庭主要是思想观念落后,惰性造成的等等。因而政府和社会在促进低收入户群体的增收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特点加以区别对待。例如对于因特殊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或基本无劳动力的低收入户就应将他们纳入低保户,保证他们基本生活的需要,在具体扶贫工作中,对农村低收入户要定位到村、到户、以提高促进其增收的效率。充分发挥农村能人、大户、民营企业主的致富示范和帮扶的作用。农村先富起来的能人,对低收入户的增收具有极大的示范作用,而民营企业应大量吸纳当地劳动力进企业使他们得到稳定收入。有条件的企业也应吸纳部分残疾人员,让他们能自食其力,解决生活问题。

五要积极探索,完善低收入农户社会保障体系。搞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既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及时有效保障农民特别是低收入农民基本生活权益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各级财政应加大对农村低保所需经费转移支付的力度,认真解决好农村低保的资金问题,进一步落实农村低保对象的救助优惠政策,切实解决农村低保对象“治病难”、“子女上学难”等突出问题。

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要切实提高低收入农户的参保意识。根据贫困农村的实际情况,把社会保险与救济救灾工作统一起来,鼓励每一位农民参加社会保险,尤其要引导低收入农户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住房等保险。要加快完善特困农民的社会救济体系。对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和弱智、低能的特困群众建立长效、稳定、系统的救助机制,确保解决其温饱问题。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开展提标扩面工作。进一步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从去年起,凡符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低收入农户必须及时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真正实现应保尽保。进一步健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乡同比例增长机制,去年,每人每月补差不低于75元。用2—3年时间逐步将农村低保对象每人每月补差提高到100元以上,对有特殊困难的低保对象,给予特殊照顾。巩固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成果,加强*敬老院建设,提升其品位和管理水平。对于遭受疾病或自然灾害而生活困难的农村低收入农户,政府和社会各界要通过各种途径,及时给予救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对于农村贫困失学儿童和贫困大学生,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学,保证低收入农户子女读得起书,上得起学。加大扶困助学力度,对就读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低收入农户学生,学费实行减免,对中小学特困家庭学生生活费给予适当补助。力争到今年对低保户、五保户、特困残疾人、农村特困党员、特困职工等五类特困户的入网费和基本视听维护费实行减免。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00元以上,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对低收入农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纳费用部分,由地方政府予以全额补助,对低收入农户及时提供医疗救助。加强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设。进一步扩大医疗救助范围,改进和完善医疗救助方疗救助方式。着力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低收入农户切实享受这项政策的好处,减少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加强农村残疾人的福利保障。重点抓好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集中供养、农民养老、医疗救助、农村住房保险等社会保障工作,使农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六要齐心协力,营造扶贫帮困的良好氛围。切实帮助农村低收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伸援手,共同帮扶。首先,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结合我镇农村低收入农户现状,研究制定各项政策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帮扶低收入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切实保护他们的利益,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的保障。其次,要加强金融支农的力度,为农村低收入群众创业贷款提供方便,积极推行小额信贷扶贫制度,开展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第三,要形成扶贫帮困的强大合力。进一步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帮扶,加强保障。进一步完善领导联系、部门结对、企业参与的帮扶机制,加大产业项目扶持力度,拓宽帮扶资金筹措渠道。深化“一户一策一干部”制度,开展“一村一计一部门”活动。发动机关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每名机关干部联系帮扶一户贫困户,落实领导定点帮扶、部门驻村帮扶、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措施。积极引导和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各种形式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努力营造人人关心和帮助农村低收入群众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切实加强对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的领导

1、切实加强领导。要把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镇里成立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的工作指导、综合协调、督查考核等工作。各行政村(居)、镇属部门单位要成立相应组织,落实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明确实施主体责任,积极主动做好工作。要逐级落实责任,真抓实干,确保全镇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顺利实施。

2、创新工作机制。按照“一户一表、一村一册”的要求,认真开展低收入农户建档立卡工作,摸清底数,建立动态管理档案。建立完善“三帮扶”制度,机关干部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要为结对帮扶贫困户制定好脱贫致富计划,选择好脱贫致富方式或发展项目,帮助提供致富信息、联系发展项目、负责技能培训、争取发展启动资金或帮助介绍外出务工,并长期负责跟踪,做到不脱贫不脱钩。http://

2011年团委学生干部个人自查整改 转眼间一学期就要过去,进入大学的点点滴滴时时在眼前隐现,回眸望去过去的一幕慕,在不知不觉中充实眼睑。似乎初进学校的记忆依然就在心头展现。 自从进入-------这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后,我学到了……2011年落实农户增收帮扶整改措施 为加快低收入农户增收步伐,全面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实现惠及全镇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现就全面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制定如下帮扶规划及措施:

一、帮扶工程的总体目标和实施内容 ……公安行政执法评议整改措施 9月22日上午,镇人大主席团组织全体镇人大代表和部分县人大代表对我所近几年来的行政执法工作进行了评议,会上,各位代表在听取了赵永仁所长代表我所所作的行政执法工作报告后,就我所在执法办案、队伍建设、窗……畜产品安全整治措施 根据全省夏季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豫牧质《省畜牧局关于印发省今年夏季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济政办明电【2010】《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切实防范食品……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推荐第6篇:民政局上报富民增收半年总结[推荐]

XXX县民政局关于富民增收工作半年总结

上半年,在市民政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我局严格按照富民增收指挥部要求,认真落实好救助城乡困难群众政策法规和目标任务,现将主要情况上报如下:

一、民政局牵头的项目

(一)救助城乡困难群众。项目基本情况:(继续)实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提高低保救助标准,做到动态管理,确保符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城乡居民实现应保尽保。

(二)城乡医疗救助。项目基本情况:进一步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加大低保户、农村五保户及其他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及重大疾病救助力度,实现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对符合条件申请的困难群众救助率达100%。

二、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加强监管,促进低保工作更加规范。对全县城乡低保对象进行全面排查和清理,对城乡低保中的不规范操作现象进行整顿,各镇(街道)及村(居)委会广泛宣传低保规范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召开低保工作专题会议,布置工作,落实责任。各镇(街)及时出台了低保工作方案,举办低保工作人员培训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张贴低保工作公告,通过黑板报、宣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低保政策和规范化建设的主要措施,做到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分类施保”。目前最低生活保障家庭8333户,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8836人,其中城市最低

-1-

生活保障家庭2328户,最低生活保障对象4199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6005户,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4637人,上半年累计发放低保金1701.05万元。

(二)突出重点,扩大医疗救助覆盖面。在对城乡低保户、五保户实施医疗救助外,还将低保边缘群众纳入医疗救助和大病医疗援助,较好地减轻困难群众家庭负担。今年以来,累计救助城乡困难群众18687人,累计发放医疗救助金642.71万元,其中城市医疗累计救助2666人,发放医疗救助金84.99万元;农村医疗累计救助16021人,发放医疗救助金557.72万元。为使城乡困难群众享受均等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缓解困难群众的医疗困难,努力实现困难群众“病有所医”的目标,我县积极探索,建立统筹城乡救助新模式。

(三)密切配合,救助工作进展顺利。救助城乡困难群众牵涉方方面面,主要协同单位、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做好了相关工作,如:县总工会加大对困难职工帮扶力度;县物价局及时公布基本药物名单及销售价格,围绕医药价格和收费开展针对性检查;县地税局认真落实残疾人税收优惠政策,对审批符合优惠政策的个体户减免税费等等,使救助城乡困难群众工作向全方位推进。

(四)严格标准,及时上报相关材料。我局按照富民增收指挥部的要求,每月认真整理救助工作情况,加强与主要协同单位和成员单位的沟通交流,按时报送有关材料,规范操作绩效与风险管理系统,做到了及时、准确、完整。

-2-

三、下半年的打算

1.认真履行牵头单位职责,严格按照既定的任务和时间节点做好救助城乡困难群众工作。

2.对镇(街道)分管低保工作人员进行全面带教培训,提高业务能力,特别是操作使用软件的能力。

3.对低保工作进行普查,严格落实好政策法规,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4.计划从10月份开始统一城乡低保标准,提前做好预测,合理制定实施方案。

5.简化医疗救助手续,推行“一站式”医疗救助。6及时分析救助城乡困难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出台新举出。

领导签字:

二O一一年六月二十日

-3-

推荐第7篇:内蒙古“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促农增收

内蒙古“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促农增收

内蒙古自治区在全区57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县启动“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走出“小钱变大钱”路子,2014年发放扶贫小额信贷60亿元。

自治区连续5年给38个省级领导干部联系的贫困旗县每个旗县每年注入补偿金1000万元,给其它19个自治区贫困旗县每个旗县每年注入补偿金500万元,用于“金融扶贫富民贷款”的风险补偿金。与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签订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战略合作协议,农业银行按照风险补偿金总额的10倍左右放大贷款额度,从2013年起,连续5年安排县域扶贫专项投放,每年不低于50亿元。贷款额度的70%用于农户贷款,30%用于扶贫龙头企业贷款。在贷款贴息上,进一步明确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凡属建档立卡贫困户,均给予贷款贴息。自治区扶贫办与财政厅联合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扶贫贷款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自治区为农户贷款按照5%、扶贫龙头企业按照3%进行贴息,特别明确贫困户优先贴息。各盟、市也相继出台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实施方案,根据实际予以细化、完善。

在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中,自治区改革创新,大胆突破。一是大力推广互助联保模式。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中采取的“5+2”“3+1”联户联保方式,即五户联保必须包含2户以上贫困户、三户联保必须包含1户以上贫困户,不仅仅是信用上的互相担保,更重要的是富帮穷,是技术、信息、市场开拓上的互助合作,在推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贫困地区和谐社会建设。二是积极推广土地承包权抵押做法。农牧户把土地承包权抵押到村委会,再由村委会向农业银行进行反担保,有效地解决贫困户担保难问题。三是积极引进保险公司参保,降低贷款风险。四是大力推广农牧户申请,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调查评定,张榜公示公告,乡镇政府、县扶贫办审查,农行核准的规范流程,确保扶持一村变化一村,扶持一户脱贫一户。

内蒙古扶贫部门创新扶贫体制机制,做到“三转一创新”,即部门转职能,扶贫转方式,干部转作风,扶贫干部当好协调员、指导员、服务员、裁判员,在农户推荐上层层把关,积极组织农牧业、科技等部门帮助群众进行项目论证,开展技术指导,切实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当好贫困群众的服务员,及时总结基层干部群众的发明创造,为推进全局工作出力献策。同时,充分发挥苏木乡镇、村级基层组织的作用,做好群众的组织发动工作,做好项目推荐、客户推荐工作。采取竞争性选村,优先推荐班子好、产业好、信用好的村。

“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有效解决了一些老问题,实现了新突破。

扶贫小额信贷实现新突破,闯出了“小钱变大钱”的路子,成为完善金融扶贫机制的破题之举。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办发挥财政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用市场化机制管理运作扶贫资金,变无偿为有偿,用小钱引大钱。2014年57个贫困旗县金融扶贫资金供给达到补偿资金的10倍,超过2013年全区财政扶贫资金总量的2倍多,有效解决了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同时,农行的涉农贷款、县域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也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政银合作服务经济社会及民生实现新突破。一是摸索出了一条面向绝大多数农牧户,特别是贫困户提供贷款特惠式金融服务机制创新的新路径。二是抓住“五大基地建设”的产业发展定位和贫困旗县产业特色,做到规划先行,循序渐进,确保了实效。三是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运行模式在呼伦贝尔、鄂尔多斯、巴彦淖尔、锡林郭勒等非贫困旗县区得到复制和延伸,金融扶贫的覆盖面和带动效应不断扩大。

解决了农牧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结合金融扶贫富民,金融服务空白问题得到了更好的解决。农行的“金穗惠农通”工程目前已在县域及以下地区免费布放各类电子机具28289台,设立“金穗惠农通”服务点14134个,惠及乡村9031个,农牧民900多万人。

推荐第8篇:曲子镇富民产业增收工程调研报告草畜产业

发展种草养畜增加农民收入

——关于曲子镇进一步发展草食畜牧业实现农民增收的思考

2012年6月

曲子镇位于环县南部,虽然过去群众也有养羊传统,但规模不大,养羊业收入仅占一少部分群众家庭收入的一小部分。2007年,环县县委、县政府在全县提出了三年实现“双二百万”(养羊200万只、种植紫花苜蓿200万亩)的宏伟目标,号召农民“把羊当猪养,把草当粮种”、“块块地边种草,家家设施养羊”。曲子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政策扶持、利益驱动、大户带动、行政推动等综合措施,走出了一条“兴产业,引龙头,建基地,富农户”的“公司+基地+农户”种草养畜模式。

一、产业发展现状

每年全镇新种紫花苜蓿1.5万亩以上,累计种植多年牧草近9.7万亩,养羊5.2万只,其中引繁绒山羊3.2万只,形成规模养殖大户678户,规模养殖场14家,养殖小区13处。2010和2011年,国家老促会绒山羊产业化扶贫项目扶持1220户,调引良种绒山羊5506只,加上扶贫整村推进,草食畜牧业补助,近三年累计调引绒山羊种羊1万多只。

位于211国道线与杨演公路的交汇处的众联绒山羊养殖合作社,地理位置优越,总投资350余万元,存栏羊只4000多只,年出栏3万只以上,建成办公用房600多平方米,各种农机具配套设备齐全,大小工作车辆5台,地下深水井1眼,青贮窖2处,贮草量220立方米,氨化池4处,每次氨化量20立方米,种植苜蓿2000多亩,并配有消毒、疫病防治等工作室,以及屠宰和羊肉深加工生 - 1 -

产流水线。2011年基地为周边301户养殖户投放繁育羔羊532只,并紧紧围绕良种繁育、技术培训、疫病防治等三大服务功能,为1523户养殖户进行了技术培训,对9201羊只进行了疫病防治。

地处曲子的绿鑫草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涉及五里桥、双城、刘旗、孟家寨四个行政村29村民小组2545户11267人,按照规模种草、土地流转种草、种商品草和农户联合经营的路子,共在川台水地和原地梯田种草14.8万亩,亩均年产干草1000公斤和600公斤,折合现金收入950元和570元,其中黄道咀湾倪兴宏流转租赁耕地410亩种植紫花苜蓿,年均向绿鑫草业公司交售商品草140吨收入13万元。在倪兴宏(去年养生猪490头,出栏肉猪330头,收入15万元,)带动下,五里桥村黄道咀湾组和刘旗村庙咀组共有30户农户联合养猪,规模3000多头,户均养猪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基地现有养羊农户160户,养殖绒山羊2260只、小尾寒羊1320只,每只绒山羊和小尾寒羊收入分别达到1500元和700元。另外,在刘旗村腾旗组、张旗组和孟家寨村孟家湾、孟家寨、念沟门、郭沟门、杨旗、马岗子组建成设施瓜菜基地1496亩,亩均收入0.5万元以上;发展林木育苗基地2400亩,亩收入3000元。整合个区域建成生猪养猪小区3个、千头猪场1个、养猪专业50多户,发展养羊农户878户。

目前,全镇已发展形成规模养殖大户678户,规模养殖场14家,养殖小区13处,大家畜存栏7804头(其中牛7100只),猪存栏6712只,羊存栏52000只,鸡存栏36100只,全镇养殖大户增加纯收入达2000余万元。草畜产业已成为曲子全镇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二、产业发展环境

从发展环境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第一,政策明确,环境宽松。一是国家出台强农惠农政策逐年增多,给予了较大的政策支持。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要把草食畜牧业培育成为战略性主导产业。草畜业发展的大环境越来越好,投入渠道越来越多,成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二是国家对农村资金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国家对生态保护与建设、畜牧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断加大,实施了绒山羊扶贫产业化试点项目,有力地改善了畜牧生产条件。

第二,资源丰富,基础坚实。草畜资源丰富,人工牧草留存面积近10万亩,是草产品加工的重要原料基地;饲草料资源丰富,年产青干草1万吨以上,产值可达到1000万元。畜禽品种资源丰富,养殖基数较大。全镇有小尾寒羊、绒山羊、秦川牛、獭兔、杜洛克猪等畜禽地方品种。加上曲子镇素有养羊传统,从事养殖和羊畜调引的能手众多,有绿鑫草业公司和众联绒山羊养殖合作社的支撑,发展优势明显。

第三,市场看好,前景广阔。草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和发展畜牧业的基础产业,在畜牧业进入新阶段后其生命力更加强大。尤其随着生态畜牧业和效益畜牧业的发展,种草养畜已成为必然趋势,牧草不仅成为产品,而且成为商品,并逐步形成产业,需求量走高,产品供不应求,商品草市场居高不下,肉禽蛋奶为主的畜产品虽然出现了“买方市场”,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物结构的改善,消费仍呈刚性增长趋势。

三、产业发展前景

从发展趋势看,主要有二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第一,发展畜牧业是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畜牧业是一个“中轴产业”,不仅能够实现粮食转化增值,反哺农业,而且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加速农村

二、三产业的发展,

促进农业内部结构合理化和产业间的良性循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二,发展畜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改善食物结构和食品安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变化,对食物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吃饱,更重要的是吃好,食物消费已开始从满足数量转向追求食物的品质和营养。我镇居民人均肉、蛋、奶占有量、消费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肉蛋奶消费呈刚性增长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四、目前存在问题

在畜牧业取得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基础薄弱、生产条件差、逐年干旱影响畜牧业发展这一制约因素没有根本改变;畜禽良种化程度低,产品结构老化;种草地域分布不平衡,县南分布广而县北少,牧草转化利用率不高;村级兽医防疫员数量有限,防疫存在困难,疫病大流行的潜在威胁依然很大,疫情风险严重威胁着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不强;农户生产模式陈旧,畜牧养殖规模小,饲养管理技术落后,形不成集约化标准化基地化的商品生产优势,区域特色不明显,满足不了市场对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精细化、方便化的需求,制约了市场的扩大;养殖业协会等专业组织数量少,发展缓慢,带动作用比较弱,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

五、产业发展对策

当前,发展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曲子镇今后畜牧业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放手让农民种草养畜,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结合起来,将现在的以农为主的二元结构逐步转变为以牧为主的粮经饲三元结构,实现 农村经济基础产业的全面转换。

(一)草地建设及设施养殖示范工程。饲草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前提和基础。大力发展人工种草,实行草田轮作,要将人工种草、饲草饲料建设作为推进草畜产业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首要环节来抓。首先,要扩大种草规模。按照1只羊1亩草的配套标准,坚持粮草套种,以林立草,以草养林。采取科级干部抓点示范,政府补助的措施,鼓励农民多种优质牧草;其次,强化草场管理。为使草场持续有效利用,制定出台了《封山禁牧舍饲养畜》政策措施,认真落实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把草山承包到村到组到户,划定界限,夯实了各级管护责任,规范了草地的保护和利用;第三,加大对饲草饲料的收贮利用。为鼓励养殖农户收贮利用好饲草饲料,可采取现金补贴的办法,购置铡草机、揉丝切碎机,既解决了封山禁牧,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形成 “增加粮食和饲草→舍饲养羊→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良性发展的路子,促进全镇饲草的加工利用。

(二)项目支撑建设工程。对畜牧业的支持服务体系应包括资金、技术、人才三个方面。在资金方面,要抢抓机遇,积极论证申报符合国家投资支持重点的项目,争取资金新建羊毛绒加工厂1处,扩大绿鑫草业公司和众联绒山羊养殖合作社规模,在草产品和畜产品深加工上做文章,靠国家项目来带动草畜业发展的步伐;技术方面,要采取派出去学,请进来教的方法,聘请专家做决策及生产方面的顾问,用现代技术武装草畜业;在人才方面,要落实乡国家关于乡站“三定”的政策,解决乡村动物防疫人员的工资待遇,使他们能解除后顾之忧,积极投身到发展草畜事业中来。

(三)龙头企业建设工程。要向规模要效益。做大做强草畜产

业,实现产业化经营,形成优势,增强竞争力,龙头企业建设具有关键性作用。从领导到群众要彻底改变传统观念,树立“支持产业化就是支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形成谁能牵头就扶持谁的制度,真正从资金、土地、税收等各方面对龙头企业进行实实在在的扶持。目前,应大力扶持绿鑫草畜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和众联绒山羊养殖场,扶持加工在草产品和畜产品深加工上做文章,发挥带动作用。

(四)市场信息工程。随着畜牧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信息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要把信息建设作为对草畜业各种支持措施来看待,扶持成立曲子镇养羊协会并建立网站,建立绒山羊产业发展互助基金,创建曲子绒山羊品牌,利用社会中介组织联系市场,传播信息,建立稳定的肉绒羊销售产业链条,降低农户养殖风险,提高商品市场竞争力。

推荐第9篇:争做产城融合示范区 打造富民增收新样板

争做产城融合示范区 打造富民增收新样板

全力推进扬州琴筝文化产业园建设

近期,****围绕市委七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实质性启动琴筝文化产业园建设”的要求,根据区委、区政府部署,以琴筝文化产业园的建设为重点,以特色小镇和田园乡村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聚焦“富民”主题,推动富民增收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把产业集聚作为富民的重要支撑,夯实富民增收的经济基础。建设琴筝文化产业园既是构建扬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容、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举措,也是推进传统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旅游经济、促进富民增收和改变城乡面貌的重要途径。一是高点策划规划。按照“一心、两街、三带、四区”总体布局,建设集研发、生产、展销、培训、演艺、主题游和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的琴筝产业基地和文化旅游小镇,力争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文化产业双创示范点”。二是强化项目招引。充分发挥园区“洼地”效应,积极向上争取财税、用地、人才等政策;与市琴筝协会共建琴筝商品街,力争在今年“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期间建成运营;加速与****、****等集团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将更多的优质资本、高端人才、科

1 学管理引进园区,确保园区在2020年全部建成。三是放大集聚效应。围绕产业集聚,做足“产、学、研、商、文、创、景、游”八大文章,以龙头企业带动、重点突破、协同创新,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链优势,打响扬州“中国古筝艺术之乡”、“中国琴筝产业之都”品牌,进一步集聚民族乐器,推动产业层次、就业质量、居民收入同步提升。

二、把结构调整作为富民的强劲动能,充分激发创业就业的热情。依托琴筝产业集聚,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吃住游乐购 ”产业链催生文化旅游“创业就业链”。一是营造创业就业氛围。强化琴筝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宣传褒奖创业典型,引导更多群众追寻商机、创业致富。发扬党员的帮带作用,扎实开展文化引领、技能提升、能力培训等扶志扶智活动,让群众想就业、抢就业、能就业。二是推动载体平台建设。强化政策引领,充分集成和有效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孵化器作用 ,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强化技能培训,以“订单式”、“定向式”等形式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计划。三是拓宽富民增收渠道。坚持“接二连三”发展思路,放大产业带动效应。立足琴筝生产,做优就业服务,让人人“有班上”,增加工资性收入;围绕琴筝销售,打造琴筝淘宝第一村,让户户“有钱赚”,增加经营性收入 ;发挥琴筝旅游带动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家家“做老板”,增加资产性收入。

2

三、把产城融合作为富民的重要内容,增加城乡居民的隐形财富。通过园区和社区功能的高度叠加,实现产城人文融合,增加居民的隐形财富。一是坚持资源共享,带动群众致富。突出博物馆和教育院的教育培训功能,增强群众的文化素养和技术技能;优先保障园区经营性物业,鼓励群众创业就业;优化演艺中心的运营模式,让群众汲取到高雅艺术文化的同时拥有自娱自乐的阵地,真正让文化融入群众生活。二是坚持绿色发展,强化生态富民。坚持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即集聚特色产业,又注重生活功能配套与自然环境优美。科学规划生态水系,构造水韵景观,既优化生产和生活环境,又“借水生财”;巧妙利用丘陵山地,植入梯田元素,打造兼顾琴筝演艺和群众娱乐的生态广场;合理优化生态植被,营造四季花海,做强“赏花经济”。三是加强基础建设,实现投入富民。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提升群众的幸福度和获得感。着力推动新民路和黄曹路提档升级,优化园区内部道路和景观绿化;不断强化水、电、污水、智慧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精心布局教育、卫生、就业、超市、餐饮、民宿、消防等公共服务网点,努力提升群众生活便捷度。

3

推荐第10篇:伯什坎特镇富民安居工程整改措施 文档

伯什坎特镇2011年富民安居工程整改措施

自富民安居工程实施以来伯什坎特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狠抓落实特别结合党中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镇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总体要求,按照“整村推进、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建设”原则,我镇大力开展富民安居工程建设,有效推进了广大农民住房改造工作促进了全镇富民安居工程建设顺利健康发展。

为确保富民安居工程的顺利实施,使伯什坎特镇各族干部群众从中受益,我镇积极采取以下措施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有效抓好、管好富民安居工程建设工作,我镇成立了富民安居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人民政府是责任主体,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加强组织领导,搞好统筹协调,狠抓工作落实。

二、抓好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富民安居工程的重大意义和各项优惠政策,激发城镇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筹集资金、投工投劳建设美好家园,形成全社会支持参与富民安居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通过典型示范,带动伯什坎特镇全镇富民安居工程建设。

三、做好统筹规划。我镇富民安居工程规划编制工作,要紧密结合我镇实际,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着眼于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和建设新农村的需要,尽快启动实施。要以村为基础,根据当地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因素和城镇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实施规划编制工作。要以中心村建设为突破口,按照区域相对集中、合理布局的原则,促进空间科学布局、功能优势互补、资源有效整合,创建生态文明新农村,显著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同时,富民安居工程建设规划既要符合自治区的相关规定要求,又要充分尊重农民意见。

四、加大资金筹措和投入力度。一是努力争取上海援助资金。二是积极协调银行贷款。三是坚持把开展企业帮农村活动与富民安居工程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有实力的企业对我县富民安居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工程建设资金的监督管理,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镇纪检、财政所等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地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项目廉洁、高效、安全。

五、加强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建设。一是加大对我镇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二是加大对各类建筑人员的培训力度,既要注重专业人才队伍的培训,更要对当地青年农民免费进行钢筋、电焊、木工、水暖、砌筑等技术工程的培训,确保其有能力参与富民安居工程建设。三是积极引进有资质的施工建筑队伍,支持和帮助我镇富民安居工程建设。四是最大限度地发动村民组成互助组,开展互帮互助活动,进一步降低农民在富民安居工程建设中的投入成本。

六、加强质量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富民安居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监管措施,加大质量安全监督巡查力度,加强工程质量和施工队伍管理,保证农村富民安居工程优质安全可靠。对整村推进、连片建设的富民安居工程,镇富民安居领导小组要统一选择资质条件高的施工队伍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七、强化检查考核。把富民安居工程建设情况纳入镇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范畴,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检查考核。研究制定《富民安居工程检查考核办法》,采取日巡视、周评奖、月总结、年底综合考核的制度,组织开展阶段性和年度完成情况检查。

伯什坎特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

第11篇:农民增收

农民增收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是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民全面发展的问题。从一些发达国家的经历来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出现和解决有一个大体的先后顺序。最早是农业问题,即如何发展农业以保障工业化对农产品的需求问题;之后是农民问题,即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公共服务城乡全覆盖的问题;最终是农村问题,即大规模开展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的问题。从我国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观察,目前可能正处于由解决农业问题向解决农民问题转变的关键时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农民收入上。

资本“下乡” 家庭经营收入占比下降

农民纯收入可以分为四个组成部分:工资性收入(劳动报酬收入)、家庭经营收入(包括家庭经营农业收入和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农民收入的四大来源中,家庭经营收入占的比重目前仍是最大的。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153元,其中家庭经营收入2527元,占到49%。但是,这一比重却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2004年,这一数字还是60%。5年时间,下降了11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还是相当可观的。家庭经营收入占比的下降,一方面是因为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农民工资性收入快速增加,这符合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大量资本进入农业农村经营领域,农民通过家庭经营中获得收入的比例不断下降,这是一个需要引起注意的倾向性问

在2008年全国农村经济收益分配格局中,农民经营所得最终占到可分配净收入的70.6%。这一比重在2003年为74.3%,2000年为77%,新世纪以来基本上每年下降一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企业各种留利占可分配净收入的比重从2000年的5.90%提高到2003年的6.98%和2008年的9.01%;外来投资者分利占可分配净收入的比重从2000年的1%提高到2003年的1.69%和2008年的1.81%。在一些发达地区,这一下降趋势看得更加清楚。浙江省绍兴市数据显示,农民经营所得占可分配净收入的比重,已经由1989年的78%下降到1997年的64.2%,再下降到2003年的51.1%,到2009年,这一比重已经跌落到了47.3%的低水平。资本不足 阻碍农民合作获取经营利润

在农业农村经营领域,农民获得收入的比重下降,主要是因为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业生产经营中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投入需要增加,而单个农户却缺乏必要的资本,从事经营的领域逐步收窄,大量资本趁机“下乡”,资本获得收入的比重逐步上升。畜牧业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规模养殖所占的比重稳步提高,1996年规模饲养量在全行业的比重还只有6.3%,2006年达到50%,2008年已超过60%。大多数规模养殖的是资本主导企业形式的养殖。真正农户主导的、家庭形式的所谓散养户占的比重逐步降低,农户逐步被迫退出畜牧业经营。统计数据上的表现就是,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不断提高,但出售畜禽产品收入占农户家庭收入的比重却不断下降。

资本逐步占领农业农村经营领域的局面,必须加以改变。要实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就一定要把农业农村经营领域留给农民,要让农民首先能够在农村通过经营获得收入。即使在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它们都明确限制资本进入农村占领农民经营领地。要解决单个农户资本不足和农业经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矛盾,我们也应该学习日本、台湾等地的经验,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要通过机制创新,让合作社能够支配一定数量的资本,能够进入农产品加工流通领域,守住农业农村经营领域;要让合作社有能力获取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再通过合作社内部的分配机制,把这部分利润转换为农民的收入。

从数量上来看,近两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很快。截至2009年9月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1.16万家,比2008年年底增长90.8%;实有入社农户约2100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8.32%。但是,合作社发展质量还亟待提高。从目前情况看,合作社还不能很好地帮助农民以合作方式支配资本获取经营利润。当前,合作社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合作层次较低。绝大多数合作社局限在技术信息服务领域,真正能组织农户统一购买农资或销售农产品的为数不多,能开展农产品加工的更是寥寥可数。二是合作机制不顺。合作社内部规范的治理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不健全,社员不太愿意参与合作社的管理监督,合作社对社员的民主权力也不太尊重。三是合作积极性不高。农民入社动机不强,退社较为随意。入社后参与活动较少,合作社内部凝聚力不足,一些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小于市场交易量,一些合作社与社员的交易量小于与非社员的交易量。

这三个问题其实是有因果联系的。第一个问题是根本,它是产生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的原因。只要合作社无法进入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它就无法获得这部分收益,分给社员的也就不多,农户入社得到的利益自然不多。因此,农户入社的积极性不高,且随时可能选择退出。在这种情况下,显然难以建立规范的治理机制,这样的合作社发挥的作用不大,且随时面临解散的危险。由此可见,合作层次决定了合作收益,且直接影响到合作机制的建立及合作积极性的提高。而合作层次不高,主要是因为合作社缺乏足够的资本,没办法进入农产品流通加工领域。

推动合作社发展,要在加强政府服务、培养合作人才等多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但最核心的是要保证合作社能够占有足够的资本。只有这样,它们才能够作为合格的市场经营主体进入农产品加工等领域,才能够拥有为社员谋利的手段。为此,必须创新体制机制,搭建好为合作社提供金融服务的平台,推动产业合作和信用合作的结合。

交易份额认购成就新一代合作社

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传统合作社同样因为缺乏资本而陷入经营困境。这迫使它们进行制度创新,发展成为新一代合作社(New Generation

Cooperatives)。它们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具体而言,我们在发展合作社时,首先要确定流通和加工的最佳规模,再据此确定所需资金数额,然后把加工规模分解成若干交易份额(deliver share)。社员入社时按规定必须认购交易份额,并同时要求按一定比例出资,通过调整比例,使得社员出资额之和刚好等于合作

社所需资金数额。交易份额规定了社员交售给合作社的产品数量,社员交售产品总数刚好等于合作社流通加工的最佳规模。如果社员当年产出不够,允许其从市场购买予以补齐;如果超出,超过部分由合作社视情况决定是否收购。

通过这一系列制度创新,就可以为我国合作社发展建立起灵活的筹资机制和资金利用机制。合作社在出售交易份额的同时获得了一笔稳定的资金,借此购买固定资产,开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业务。有了固定资产后,合作社就可以进入金融体系,获得银行贷款;就可以创办或控股农产品加工企业、铺设销售网络,获取加工销售环节利润。合作社利润按交易份额分配给社员,由于交易份额和社员认购资本额成正比,按交易份额分配也相当于按认购资本额分配。合作社通过参与加工和销售,扩大了社员合作的范围,也提高了社员分红回报率,增强了合作社对农民的吸引力。社员认购交易额的积极性增加,反过来又保证了合作社的资金来源,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只有为合作社经营提供足够的、可支配的资本,才能够帮助农民利用合作社实现对资本的集体占有和控制,才能够帮助农民占据农业农村经营领域并获取更多的收入。通过努力,目前农民经营所得占可分配净收入的比重每年下降一个百分点的趋势完全能够得以止住。单此一点,农民收入每年就能够增加0.5%。如果再能够把这一比重提高到2000年的水平,农民收入就能每年增加3.5%左右。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唯一的一个量化指标,就是要保证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换言之,必须保证农民收入每年6%左右的增长速度。通过制度创新,让农民通过合作社实现收入每年增加3.5%,对完成全会规定的目标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新一代合作社中,由于社员出资的数量始终从属于交易份额,而交易份额取决于农户生产的规模和与合作社的惠顾额,社员同时作为所有者与使用者的特征没有改变,合作社的本质属性没有改变。因此,引入资本后的新一代合作社仍然是基于农产品生产的合作,是劳动的合作,而资本的合作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它仍然是以自愿联合起来的生产者为导向的,而不是以投资者的资本增值为导向的。

第12篇:农民增收

农民增收的障碍解析

关键词: 农民增收 小康社会 农业产业化 合作组织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性因素。其中,农民增收始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除初期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1979年-198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长15.18%,高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个百分点外,以后城乡收入差距又开始拉大,1986年-199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速3.62%,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5个百分点,98年-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速为3.58%,两者差距扩大到了3.39个百分点,农民收入水平低,提高速度慢,直接影响了对农业的投入,迟滞整个农村社会的发展,进而成为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党的十六大从根本上确立了农民增收全局性的战略地位,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十六届三中全会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高度来推进涉及“三农”问题的各项改革。由此可见,扭转农民收入增速下滑,确保农民收入进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快车道,是我们党和政府一直非常关注的重大问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明确指出农民收入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文件要求全党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性。

一、农民收入增速下降的原因

(一)体制的制约

1、农村上层建筑的不合理性成为农民增收的巨大障碍 基层政府冗员多,农民负担重,是中国“三农”问题中的突出问题。基层政府因人设机构,“对口”设机构,加上级政府下派与分流人员,致使近年来干部职数不断膨胀。据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县、乡两级政权财供人口达到3000多万人,村级干部需要由村民负担的全国有730万人,实际供养经费6000多亿元,由农民负担的有2000亿左右。正如温家宝总理在记者见面会上所指出的那样,生之者寡,食之者众。因机构臃肿给农民造成的负担占农民实际负担的40%左右。不仅如此,近年来许多基层政府耗费大量资金建设所谓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更是加重了农民负担。

2、城乡二元结构成为农民增收难以逾越的一个坎

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村人地矛盾更加突出。目前,我国人口已增加到13亿,人均耕地减少到约1.2亩,由于人口分布不平衡,有1/3的省市人均耕地不足1亩,有666个县低于联合国确立的0.8亩的警戒线,463个县低于人均0.5亩的危险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被困在有限的耕地上,导致农民劳动收益率下降,农村剩余劳动力急需要从农村转移出来。但是,严格的城乡户籍管理制度和歧视性用工制度以及种种不合理的收费,抑制了人力资源自由流动的愿望,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工业经济也面临着减员增效的巨大压力,加上本身的资本积累能力有限,难以吸纳更多劳动力,城市本身下岗失业人数不断增加,就业与再就业压力增大,这就使得农村劳动力转移更加困难。

(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难以为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指社会各方面通过各种形式向农业经营者所提供的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所需要的各种经济和技术服务的总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推进制度创新,增强服务功能”。但是作为农村社区内部向农民提供各类服务的主要承担者农民自治性组织――—村民委员会的建设明显滞后。不少地方尤其欠发达地区,村干老化、无人干的现象十分普通。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财力下降幅度很大,就我市而言,好一点的村级财力只有2万多元,少的村不足1万元,加上转移支付仍不足以支付村、组干补贴。严重挫伤村两委成员及组干的工作积极性,农村基层组织不稳定因素增加,加上缺乏有效协调组织,“一事一议”难以实施,农业基本建设和村里的社会事业无人问津,不少村级组织实质上已经陷入瘫痪。与此相应农村传统的合作经济组织合作功能丧失贻尽,在传统的合作组织中最为重要的两大组织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已经完全背离了初建之宗旨。不再是农民自己的组织,它们中绝大多数已经异化为赢利性企业。不少地方供销社实质上已经分解成个体工商户,它们完全以自身的利益为准绳同农民打交道,逐渐演变为与农民博奕的市场主体,它们的服务宗旨荡然无存,逐利已成为其经营的根本目标。另一大合作组织由社员入股,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主体——农村信用社早已脱变为“官办”金融机构,股份合作制名存实亡。在商业化经营的目标的影响下,同时也因为农户的贷款具有分散、量小、交易成本高、风险大等特点,信用社的支持重点偏移到民营企业或乡镇企业,甚至干脆转移出农村。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各种途径转移出农村的资金每年有2000亿元左右。其次,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下;农业产业化通常被称作“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它以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为“龙头”,根

3 据自愿、互利的原则,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农产品产销关系。应当讲在初级农产品的供给处于总量阶段性过剩的形势下,这是解决农民增产不增收的主渠道,但是由于多种复杂的原因,这一经营模式的绩效没有很好的显现出来,反而问题非常突出。具体表现为:一是“龙头”企业难寻,欠发达地区尤甚,难以表现出带动效应。二是由于公司与农户并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市场信用关系,“订单农业”的履约率低。三是由于农民组织化的程度低,谈判的地位低下,公司在剩余价值的分割上往往占据主动,依旧是资本支配劳动,农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三)农民素质偏低,影响了农民参与市场的竞争能力,最终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长。

人力资本理论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教育是使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的重要因素。教育投资作为人力资本投资,是增强农村社会发展的根本。但是现行教育费用制度造成农民受教育机会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在的农村教育体制设置,基本上仍然按照小学村办、初级中学乡办、完中县办的原则设立。由于基层政权财力有限,农村教育投资远落后于城市。据调查资料显示,普通小学的教育经费农村人均水平为519.16元,城填的人均水平为841.11元,初中生的教育经费农村人均水平为861.64元,城镇人均水平为1423.85元。义务教育水平差距尚且与此,更不用说农村继续教育了。不少县、乡在“双基”达标过程中负债累累,难以成为农村教育的投入主体,教育经费的不足导致农村各类教育水平难以提高,是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的根本原因。中国农村劳动力素质状况问卷调查显示,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达到54.9%,但文盲、半文盲劳动力仍占8.5%,接受过农业职业

4 教育的仅占农村总劳力的7.3%,接受过有关资格培训的人数仅占劳动力的5.7%。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的程度,直接影响到谋求就业的机会、取得收入的渠道。现在,随着城市

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的越来越高,不少原本在城市打工的低素质劳动力不得不重新返回农村,失去了取得工资性收入的机会,导使非农收入减入,农民收入的提高受到直接影响。

农民增收问题,就实质而言是二个方面:一是减负;二是农业收入和非农经营收入增长。因此要彻底解决农民收入增长问题,我们必须减法、加法一起干,建立和完善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

二、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

(一)切实做到精简机构与层次减轻农民负担

我国目前政权有中央、省、市、县、乡五级,可以说层次太多,而且均对口设置机构,机构与人员膨胀严重。从1998年开始,中国开展了乡镇撤并精简机构工作,到2003年底,五年撤并了7400多个乡镇,乡镇总数由撤并前的46400多个减少到39000多个。现在不少地方也正在进行撤村并村工作。随着农业税费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不少以农业税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乡镇,将逐步失去相应财力保障。因此,新一轮的行政管理体制必须要有大动作,以适应农村发展的新要求。可以考虑分几步走直至彻底减少政府层次。第一步,小村并大村,撤乡并镇。从水平层面彻底减少机构与人员。第二步,撤县建市撤销县级政权,把镇级政权改为派出机构,形成“3+1”行政格局。即政府层次分为中央、省、市三级,加上镇一级派出机构,从垂直层面减少机构与人员。同时重新界定和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职能,划分好各级政府事权,并给予相配套的财权。从现行政权运行的机制来看,县、乡两级政权职能主要是贯彻和执行中央和上级

5 政府的方针政策,实质上是执行机构,执行机构重置只会增加行政成本,导致效率低下。农业税的停征将使不少县、乡(镇)政府的行政事务大为减少,人员将更加富余。根据精简效能的原则,“3+1”的行政体制不仅可行,而且很有必要。而且这样变革对发展小城镇建设,推动农村城市化的进程,最终打破超稳定的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具有积极意义。

(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1、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制度创新

现行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的发挥主要是依靠乡、镇党委领导下的党、政、经基层政权的组织体系,一个以农民为主,为农民服务的农村社区合作组织一直就没有建立起来,小农户与大市场矛盾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必须对传统合作组织进行改造,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制度变迁探寻农户以最低成本,最快捷方式,顺利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2、积极推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农业产业化实质上是一种集约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农业,它的核心是把传统农业中相互分离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连接起来,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力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农户找到了龙头企业就等于找到了市场。可以有效避免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同时也可以顺利实现农产品与市场对接,解决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矛盾。因此,各级政府要不遗余力地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创业扶持与服务,安排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专项资金,较大幅度地增加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同时也要加

6 强引导与监督帮助农民与之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三)努力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增加非农经营收入

目前,农村中有5亿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达2亿多。2002年底与1996年相比,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中,非农经营收入比重已从29.26%提升到51.7%成为农民收入增长最大的亮点,而支撑农民非农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外出务工。因此,如何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开辟“绿色”通道,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的移动是各级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用。在二00四年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中,中央为破除农民工进城的体制性障碍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这无疑极大激发了广大农民进城务工的热忱。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与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双增的态势不可避免。城镇就业压力的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构成障碍。目前,进城务工的1亿多农民中,农民身份并没有变化,大多数人不能也不愿意摆脱原先赖以生存的土地,使已经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处于不稳定的就业状态,难以完成形式和本质都兼备的就业领域转移。因此必须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降低农民进城门槛。同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坚定农民退出农村的决心。积极推动小城镇建设,增强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落实一号文件鼓励农民自主创业的各项措施,增强转移劳动力资本积累能力,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定有效的转移。

(四)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民的竞争力

目前农民素质的偏低的状况,已经成为制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7 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的关键性因素,农民收入低又进一步影响到农民家庭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和教育消费。使他们的新生代在掌握知识和技能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农村教育体制变革势在必行。首先,调整中、小学校布局,实行资源重组,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其次,改革农村教育费用制度,严格实行义务教育一费制,同时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投入主体由县、乡(镇)政府向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转换。以彻底改变农村中小学学生人数比例与费用比例的巨大反差;第三,加强农民继续教育和科技培训力量。利用农村教育制度改革的整合资源,创办农民培训学校或农民夜校,鼓励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开展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采取多渠道的办学模式和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切实提高农民的素质。

参考文献:

《十六大报告》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 二OO四年“中央一号文件” “人民网”的有关数据资料

安庆市委党校讲师

钱晓春

2004年11月

第13篇:贫困地区增收

贫困地区农民增收呈现良好势头

来源: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发布时间:2014-05-05 13:30

2013年全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19元,同比增加787元、增长16.6%,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3.4%,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4.1个百分点,收入增长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增收的特点和原因是:

一、工资性收入是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贫困地区包括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3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人均2269元,同比增长22.7%;家庭经营纯收入人均2636元,增长11.3%;财产性收入人均79元,增长9.4%;转移性收入人均535元,增长21%。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促进了贫困地区的工业发展,为贫困地区带来了就业机会的增加。随着非农就业比重的提高,以及工资水平的较快上涨,2013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实现增长22.7%,对全年增收的贡献率达到53.3%,成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在多项稳定农业生产政策的作用下,贫困地区农产量稳定增加,种植业纯收入人均1597元,增长9.2%,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5.2个百分点。2013年政府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和财政补贴支出,各地陆续提高了养老、低保等社会保障标准,努力做到“应扶尽扶”和“应保尽保”;中央财政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支出超过1700亿元;699个县开始探索向贫困地区教师发放生活补贴,受益教师达到120万人。这些措施直接促进转移性收入的快速增长,2013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6.8个百分点。

二、“贫困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贫困地区平均水平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89元,比上年增加782元,增长1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8%,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4.5个百分点,比贫困地区农村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

这里的“贫困县”是指列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中的554个县从2001年起即开始扶贫攻坚。经过连续多年的政策扶持,“贫困县”基础设施状况明显改善、社会事业水平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了内生动力。与2002年相比,2013年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所占比重提高近10个百分点,接受技能培训的劳动力比重接近30%。2010年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贫困县的扶持力度,其中“雨露计划”累计培训劳动力385万人,投入资金34.1亿元,对于提高劳动力职业技能、实现劳动力转移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劳动力素质的不断提高为“贫困县”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储备了人力资本,提供了发展后劲。

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

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83元,比上年增加747元,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3%,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

新的扶贫纲要实施之后,各片区联系单位陆续制定针对连片特困地区的发展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卫生计生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信部等多个部委相继出台针对连片特困地区的支持政策;人民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2013年各项扶持政策效果逐渐显现。武陵山片区作为率先制定和实施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的片区,2013年农村居民纯收入实现增长21%,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8.6个百分点,位居14个片区之首。西藏农村居民增收幅度也明显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2013年实现增长15%,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2.6个百分点。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实施三年以来,中央重点支持连片特困地区,各相关部门根据国家扶贫开发战略部署,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等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扶贫开发, 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随着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推进,大扶贫格局逐渐形成,“精准扶贫”新路子不断完善,贫困 地区内部发展能力日益增强,将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得到更多好处,更多实惠。

第14篇:增收工作总结

张家尧村“农户增收计划行动”

驻村工作述职述廉报告

县政协办公室孟祥文

(2010年12月)

我叫孟祥文,是2010年县政协办公室“农户增收计划行动”驻张家尧村驻村干部。

一年来,我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文件精神和县委张书记在农户增收计划行动”动员会上的安排部署,积极行动,认真扎实地开展村情、户情摸查工作,依据张家尧村三年发展规划,制定了2010年增收计划和农户增收计划,狠抓增收计划落实工作。经过一年时间的不懈努力,使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9年5009元的基础上增加了%,达到元。同时,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将一年来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认真学习,切实增强做好“农户增收计划行动”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1、加强学习,明确认识。今年以来,自己始终把“农户增收计划行动”工作有关的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先后认真学习了县委张乃卫书记的动员讲话、县委和县政府的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实施“农户增收计划行动”是率先实现小康的本质要求、是以新理念新举措破解农村难题的必然选择、是改进作风培养干部的现实要求。

2、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县政协办公室按照县委、县 1

政府《关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和县委办、政府办《关于实施“农户增收计划行动”的安排意见》精神,及时召开机关干部会议传达县上精神,统一思想认识,全面安排部署,按照县委“三三制”工作制度要求,成立了由办公室主任为组长、办公室副主任为成员的农户增收计划行动包抓小组,经常深入张家尧村协助我开展工作。

二、深入开展村情民情调查,科学制定增收规划

1、积极开展村情民情摸查工作。从2010年4月10日起,先后在县政协机关9名同志的协助下,深入到村组、农户和田间地头,通过召开村“两委”会、党员会和村民代表座谈会,广泛收集和详细了解张家尧村的产业结构、农民收入构成等方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张家尧村农户增收计划行动户情调查表》,从家庭结构、收入构成、产业发展等方面,以户为单位,对农民2009年收入情况进行了调查。同时,还就影响和制约农户增收的因素与群众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2、制定2010年增收计划。在对村情民情有了较为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根据中央、省、市、县委强农惠农政策的具体要求,结合张家尧村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和三年发展规划,通过实地调研、与村“两委”成员座谈和征求全体党员及村民代表意见等形式,在参考前几年建设的情况和当地经济、自然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出了张家尧村2010年农户增收计划。

3、制定农户增收计划。根据群众生活习惯,4月15日

—5月20日,每天吃住在村上,利用晚上时间与村上主要干部一起,逐户走访群众,与他们拉家常,协助其制定2010年家庭增收计划,并按要求将增收计划张贴在农户家中较为明显的位置。

三、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增收规划落实

增收计划行动成败的关键在于增收规划的落实。为了抓好这项工作,自己坚持按照县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户增收计划行动”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和双石铺镇党委会议精神,每周抽出3天时间深入到村组、农户、田间地头,对2010年增收计划和农户增收计划措施落实情况、办实事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对村级党组织建设中涉及的事项进行了协助和指导。

1、积极促进主导产业发展。把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突出本地特色、优化种植品种、大幅提升种植业的产业化水平作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主要抓手,狠抓了粮食生产、花椒、苹果栽植、蔬菜、瓜果种植。今年,共种植优质小麦200亩,种植地膜玉米200亩;新栽花椒300亩,苹果200亩;发展蔬菜 亩,桃25亩,西瓜200亩,草莓10亩。同时,以加强春季田间管理为重点,积极开展抗旱保苗、果树修剪、防治病虫害等,为花椒、苹果和蔬菜、西瓜稳产、增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抓好劳务经济发展,提高工资性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加强劳务信息采集,为群众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务,多渠道、全方位地推进劳务产业发展。推动二三产业

发展,促进劳动力就近转移,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和数量,增加农民收入。截止12月底,全村外出打工448人左右,其中在外打工225人,省内、县内打工223人。

3、做好资料收集工作,及时建立台账。按照要求,及时对涉及增收工作的各种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建档,并对三年发展规划、2010年度增收计划及农户增收计划建立了台账。

4、积极为村上办实事。

(1)积极与县教育局协调,帮助解决村“两委会”办公用房问题。张家尧村“两委会”办公用房年久失修,办公设施陈旧。村上主要领导多次提出,在张家尧小学撤并后,能将学校作为村“两委会”办公点。经县政协主要领导和县教育局协调,同意将张家尧小学房屋暂借于村“两委会”使用。

(2)积极与县基层办协调,将村“两委会” 办公用房维修改造列入了基层组织建设项目,投资12万元对20多间600多平方米房屋进行了维修改造,配备了电脑和办公桌椅。

四、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工作职责,勤政廉洁

1、注重学习,加强自身修养。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始终把不断学习放在首位,坚持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执行《廉政准则》的若干规定,尊纪守法,洁身自好。

2、认真履行党风廉政责任制,严格执行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在驻村开展增收工作的一年中,能够按照党风廉政责任制要求,管好自己,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接受赠送的财物,没有发生违反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自律的问题。

3、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一年来能按照党章要求,自觉接受村上党员和群众监督。工作中,坚持民主集中,不断增强工作透明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办事原则,使增收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一年来,自己能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勤勤恳恳干事,清清白白做人,发挥了一名党员干部的作用。但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系统深入学习不够,思想不够解放,工作上创新不足;二是深入基层不够,服务群众增收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强学习,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提升服务水平,为村班干部做好参谋、当好助手,在张家尧村农民增收工作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第15篇:先锋富民

[编者按]围绕省委、省政府促农增收“六大行动”,酒泉市启动实施了“一特四化”农业发展战略,玉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乘势而为、主动跟进,牢固树立“发展党建生产力”的理念,大力组织实施“先锋富民”行动,通过领导包村挂项做推动发展的先锋、干部联组入户做服务群众的先锋、党员示范带头做创业致富的先锋,将促进农增收与强基固本相结合,将先进性建设的“先锋”目标与新农村建设的“富民”目标相统一,走出了一条党建工作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创新发展的新路子。现将玉门市实施“先锋富民”行动的主要做法予以刊发,供借鉴。

让党建工作出生产力

--玉门市实施“先锋富民”行动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先锋富民”行动是玉门市着眼促农增收和推进“一特四化”农业发展战略,在农村党建工作上进行的一项创新实践,具体内容是领导包村挂项做推动发展的先锋、干部联组入户做服务群众的先锋、党员示范带头做创业致富的先锋,以此为载体和抓手,将干部、党员作为生产力的重点要素培植,通过建强班子、用活干部、育好党员,把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同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结合起来,用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效果检验党建工作,使党建工作成为现实生产力。

初 衷 考 虑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发展深入推进,农村社会组织形式深刻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机制、领导方式和基层干部的工作理念、工作作风出现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突出问题,需要发改革创新的精神来破解。

一是基层干部“不会干”的问题。随着“家庭经营”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农业“无税时代”的到来,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势必要从领导管理型向引导服务型转变。但一些基层干部却仍未完全跳出收税型、催粮型、管理型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惯性,在动员组织农户增收产业和参与公益设施建设过程中组织动员能力有限,管用的办法不多。

二是党员先进性特质“不明显”的问题。由于党组织工作创新不够,党内生活的参与面不广,党的工作的实效性不强,党员长期处于被动地位,逐渐淡化了主体意识和先进性意识,相当一部分党员把自已混同于一般群众,满足于种好自已的田、挣到自已的钱、过好自已的年,在群众中造成了“党员不党员,只差两毛钱”的影响。

三是党建与经济工作“两张皮”的问题。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跳不出就经济抓经济、就党建抓党建的怪圈,不善于通过抓党建促发展,致使党的组织优势、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力不能有效地转化为发展优势、发展资源和发展活力,基层党政组织在推动工作中往往是党员不跟、群众不信,结果是既没能侍弄好党建工作这块“自留地”,也没能经营好经济发展这块“责任田”。

玉门市实施“先锋富民”行动,通过为干部指门道,为党员搭平台,做到了富民产业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干部人才就配置到哪里,党员队伍就跟进到哪里,为党建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找到了“总抓手”。

主 要 做 法

玉门市实施“先锋富民”行动的主要做法就是通过三个途径打造三个先锋群体。

1、领导包村挂项做推动发展的先锋,在狠抓工作落实、培育特色产业中锤炼领导发展的硬本领。包村挂项的具体任务是,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个行政村,通过建强村级班子、带好干部队伍、扶持合作组织、落实惠农政策,在所联系村包抓实施好2-3个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产业发展项目。建强村级班子、带好干部队伍的过程是一个将农村党建工作任务由党委集体分解落实到班子成员的过程,加强了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做实了对乡镇年轻干部的“传、帮、带”工作。扶持合作组织、落实惠农政策的过程是一个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过程,用文件指导工作,用会议落实任务的老办法被靠政策凝心聚力、靠协会运作产业的新机制所取代。目前,全市共有94名乡镇领导干部沉在一线包抓全部57个村,仅2009年就包挂实施了温棚、小拱棚、人畜分离养殖小区、特色产业引进推广等产业项目63个,完成人畜饮水、沼气入户、村村通油路、中低产田改造等惠农项目127个。与此同时,指导各村全额配备了具有带头致富和帮带致富能力的“双带”型村干部,将村干部年平均工资提高到了9000元,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特的产业布局大力指导组建专业合作社,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2、干部联组入户做服务群众的先锋,在指导农户增收、帮助解决困难中培养为民务实的好作风。联组入户的主要内容是,乡村两极干部每人联系一个村民小组,通过为农户对比算帐、选择发展项目、制定增收计划、协调解决难题,将“一特四化”增收思路和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对接落实到一家一户。对比算帐,算的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常规作物与高效产业、农庭经营与规模发展的效益帐。选择项目,选的是因地制宜、因户而导的高效农业、特色养殖、劳务经济等增收项目。制定计划,定的是实现每户发展一个增收主业、培育一个万元项目、输转一个劳动力、人均收入过一万元目标增收“路线图”。解决难题,解的是农户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难题和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的生产难题。通过靠实联组入户责任并建立以增收论业绩、以服务评优劣的工作导向,干部服务意识显著增强,工作作风明显转变。许多农户反映,以前是群众跑腿办事事却难办,现在是干部跑腿服务大家拍手欢迎。目前,全市540多名乡村干部已全部担任了驻组联络员,平均每月都在到农户家中走访一次,3万多农户在干部帮助下制定了四年家庭增收计划。

3、党员示范带头做创业致富的先锋,在带头增收致富、带动共同富裕中树立先进有为的形象。示范带头的重点是创业发展,只要有劳动力的党员,都要通过领办新产业、创出示范路、传播致富经、带动身边人等途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领办产业项目做示范,就是要求新产业党员先种先试、新技术党员先学先用,给群众趟出路子、做出样子。为此,市乡设立了农民党员创业扶持基金和项目库,建立了学习培训优先组织党员参与、产业协会优先支持党员能人领办、示范项目优先向党群共富产业区安排的“三优先”机制,鼓励党员在创业增收上走在前,干在先。传播致富经验抓带动,就是大力扶持和培育家庭主业突出、增收能力效强、示范作用明显的党员能人,总结推广这些致富典型依靠设施种植、设施养殖、劳务经济等增收项目创业致富的好经验,着力催生扶起一个难人、带动一片群众、发展一个产业的示范效应。目前,玉门市已结合农村党员分类量化管理工作,将主业特色、致富能力、增收幅度、示范作用作了评议考核党员的权重指标,积极控索建立以创业致富为导向的农民党员党性分析评价机制。

初步成效

党建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关键是由人来做,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并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玉门市以“先锋富民”行动为载体和抓手,解决了党建工作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和农村工作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全面调动起了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五方面力量,凝聚形成了强大的党建生产力。

一是集合了组织的凝聚力。围绕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全市各乡镇纷纷建立为农服务大厅,推行服务代理制,组建专业合作社,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加快了乡村两极党组织功能由领导管理型向引导服务型转变,农村基层组织靠亲民、为民、富民的实际行动增强了公信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二是增强了班子的领导力。大力推行决策在一线形成、任务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业绩在一线创造的领导干部一线工作法,打通了由于干部作风、分级管理等造成的种种工作“梗阻”,确保了基层党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都能顺民心、应民意、抓得住、落得实。

三是提高了干部的执行力。通过中领着群众干,干部群众一起干,农民群众对待干部的态度从“躲”转变成了“盼”,广大干部从这一转变中深刻认识到,农村干部最大的能力是引导农民致富的能力,最大的本领是帮助农民增收的本领。特别是一些大学生“村官”,通过入户考验和地头锤炼,加快了对农村的认识,加深了同农民的感情。

四是发挥了党员的带动力。百说不如一干,百干不如一带。“先锋富民”行动实施一年来,党员经纪人、党员兴业领头人、党员科技明白人不断涌现,党员与党员之间比收入、比发展、比变化、比增收已蔚然成风,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中出现了党员紧跟、群众放心的新气象。

五是调动了群众的创造力。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在干部引导和党员带动下,农户思想由“要我富”变为“我要富”,由“摧着干”转向“主动干”,开始人人都念致富经、户户都走增收路。2009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达到了12.8%,较上年加快了3个进分点。

几点启示

玉门市通过实施“先锋富民”行动,形成了党建基础强起来、党员干部动起来、特色产业兴起来、农民群众富起来的良好局面。这一创新实践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有四点启示。

第一,做好农村党建工作必须以服务农村发展为出发点。玉门市通过实施“先锋富民”行动,发展了党建生产力,在服务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实践证明,推进党建“第一工程”必须以服务发展“第一要务”为出发点,努力将农村基层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干部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将队伍活力转化发展活力。

第二,做好农村党建工作必须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着力点。玉门市立足破解党建工作的难点问题,通过创新工作载体和活动方式形成了党建活、人心聚、产业兴、群众富的局面。实践证明,农村党建工作要创新发展,必须有的放矢解决问题,找准最活跃的发展地方来建立组织,找准最关键的发展环节来配置干部,找准最急需的发展领域来体现党员先进性。

第三,做好农村党建工作必须以发挥先锋作用为切入点。玉门市将基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具体化为打造三个先锋群体,找到了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结合的切入点。实践证明,农村党建工作必须突出重点抓班子、带队伍,使班子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指挥部,使干部成为动员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心骨,使党员成为引领新农村建设的先锋队。

第四,做好农村党建工作必须以促进农民增收为落脚点。玉门市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培育新型农民来谋划和创新党建工作,加快了特色产业向增收主业发展,推动了增收措施向农户自觉行动转变。实践证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也是农村党建工作的落脚点。

第16篇:富民安居。。

新农村建设规划说明书(样本)

一、前言

按照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要求,我办会同xx街办莲花村以及田心组理事会成员,对该小组进行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编制工作于2006年8月15日开始,到田心组进行了现状调查,收集资料,并听取有关领导和村民的意见和建议,本月作出了规划方案讨论稿。经过多次征求村民和理事会意见并报村委会和xx街道办事处同意,对此方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完成了本规划编制。规划成果包括:田心组现状图和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两个部分。

二、概述

1、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2)《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3)《江西省 „„(快文网省略525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更多相关文章:新农村建设规划说明书(样本)

关于对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0年民政局新农村派出单位工作总结

2010年农业局新农村工作总结

2010年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汇报范文

2010年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2010年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2010年驻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个人工作总结

2010年环卫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镇2010年新农村试点村建设总结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0年工作总结

化。本着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充分利用新323公路两侧及其它非耕地进行建设,在通组水泥公路两侧,完善基础设施来满足农民生活、生产需要,因地制宜、灵活布署、耕作半径合理,有利于进城上班或经商务工等,并有利于现代农业生产的组织,方便农村奔小康和现代生活的需求等原则。

(2)村庄建设环境与场地分析

本次规划的田心组自然村紧邻新323公路两侧和充分利用沿稍江河的优势,邻近康唐公路的砖混结构房屋已具有一定的建设规模,并且交通条件好,有利于改建、扩建,形成公路条块状紧凑布局。

(3)村庄建筑质量评价

本着合理延续原有村庄空间格局进行有序建设原则,对原有砖混结构保留(除个别对整体规划有较大影响之外),但外墙应统一粉刷或外贴瓷砖,土房依据理事会确定的时限分期拆除改造。

(4)规划总则

①规划范围:田心组规划范围依照新323公路和康唐公路,以及村通组公路,规划好沿稍江河的房屋和新323公路一侧房屋。

②人口与用地发展指标选择和规模预测。根据国家《村镇规划标准》、按村庄人口规模及常住人口数量规划及xx街办农村城市化及远景发展需要,发挥该地块邻近市区所在地优势,2010年人口规模控制在200人,建设总用地控制在80亩。

③村民建房主要技术标准

宅基地标准:利用稍江河规划好一条沿江路,在新323公路和通组公路两侧规划用地建房,因地制宜,沿公路两侧地势较低的地方可按一层地下室农用设计,二层按经商需要设计,三层以上按住家设文章版权归大 秘书网作者所有!计,每户宅基地面积≤180平方米,占用耕地的,每户≤120平方米

住宅主楼基底面积≤宅基地面积的70%

日照间距:旧房改造≥南侧建房高度的0.9倍

新村建房≥南侧建房高度的1.1倍

连体房屋不宜超过4户。住宅停车位按每户1个配置

低层住宅建筑密度≤30%,容积率≤0.6

多层住宅建筑密度≤25%,容积率≤1.1

(5)规划布局:村庄布局以沿公路两侧和稍江河布置为主。

(6)基础设施规划

①道路交通规划

1)对外交通规划:硬化沿江小路,硬化通李屋、新立园、老屋组环组道路,实现莲花村组组通水泥路的目标,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5米,硬化宽度4.5米。

2)小区内道路规划:区内道路规划分两级,即干道与支路。干道红线宽度5米,硬化宽度4.5米;支路红线宽度4米,硬化宽度3米。

3)道路竖间:规划干道最大纵坡不超过5%,支路最大纵坡不超过 „„(未完,全文共2267字,当前只显示1364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新农村建设规划说明书(样本))

本文来源于:http://www.daodoc.com/1w/67/133980.htm 本站为您免费提供“一站通服务”(即帮您下载其它任何收费网站的文章!)

一、存在的问题

1、农村建设规划滞后。长期以来,村级规划建设处于“各自为政、自我发展”的状态,缺乏整体和长远规划,有的虽然有了规划,但过于简单,或是适用性不强,难以指导建设;或是有了规划不按规划建设,存在乱搭乱建、建设水平低、杂乱无章、重复建设现象,并且大多农民受封建迷信等陋习的影响,不靠科学规划,而是依靠风水先生选址定向,严重阻碍了村庄科学规划和有序建设,也增加了农村管理的难度。

2、农村环境日益恶化。由于农民的环境自律意识差,农村大部分村庄普遍存在柴草乱堆、垃圾乱倒、苍蝇乱飞、污水乱流、摊点乱摆、牲畜乱放等脏、乱、差现象,农村生活垃圾、废水处理等问题较为严重,同是,由于在农业生产中不正当使用化肥、农药等,也造成农村环境不同程度受污染。

3、农民思想观念落后。随着现代文明不断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化水平也不断提高。但部分农村居民封建思想、宗族观念及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小农意识浓厚,只看重眼前利益及局部利益,法律知识贫乏、法制意识淡薄,违法违纪行为仍有出现,与社会主义现代和谐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村民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4、农村建设资金匮乏。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巨大,县乡村财力薄弱,尤其是在农村“三减免二取消”后,镇、村二级只能够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维持运转,根本没有财力投资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二、几点建议

1、加大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力度。新农村建设需要以大量资金的投入作为物质保证,这不是农村集体经济自身能够一力承担的,因此必须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两个倾向、两个支持”的论断,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城市和工业对农村农业的反哺力度,逐步实现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并向农村倾斜。一方面要加大中央、省、地级市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农村改水、改厕、改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确保新农村建设所需的各项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政府为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形式、多类型、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在继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同时,积极研究并通过贴息、税收、补助等政策措施,鼓励、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投入农业农村建设。

2、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要加大对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有效处理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做好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规划,规范农业产业化与集约化生产模式,有效控制工业化与城镇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要使用科技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加大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和可降解地膜的力度,加强规模化养殖场排污情况的监督管理,减少农业自身导致的污染。

3、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当前,大多农民素质不高,观念陈旧,思想落后,对建设新农村缺乏足够认识,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不少地方存在干部热、群众冷的现象,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力度,让农民充分了解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转变农村居民知足长乐、固步自封、怕冒风险、不讲效率的生活生产态度,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让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4、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以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补贴、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城乡对接、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抓紧全面实施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制度,研究解决转移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问题。不断完善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5、要细化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标准和基本内容。要细化和明确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和内容,如何建、怎样建,建些什么、建成什么样才算是新农村,结合各地实际,要有一个指导性标准。同时,要强化示范,实行打造亮点和整体推进相结合,不能急于求成,要建立新农村

第17篇:“富民强市作表率”活动查摆问题及整改措施

“富民强市作表率”活动查摆问题及整改措施

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机开展“富民强市作表率”活动,确立了“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的战略目标。我局积极响应活动号召,迅速召开动员大会,制定科学可行的活动方案,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围绕中心工作重点,在局内掀起践行“富民强市作表率”的热潮。通过本人查摆、剖析找出了自己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并查找了根源。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自己进行了认真反思,总觉着:这些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七个方面:就是不能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中心意识不到位,工作标准太低,大局观念树立的不够牢固,服务水平、工作效率不高,工作的主动性和组织纪律性不强等方面。通过剖析、查摆,使自己更加正确地认识了自我。为巩固和提高这次活动的成果,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更好地落实到行动中、体现在工作中,现制定个人整改措施如下:

1、加强学习,增强素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作为一名党员,要不断加强学习,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本领,在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上,努力做到:一是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牢牢把握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二是立足于工作进步和自身全面发展,广泛学习一切有益知识。三是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实践学习,还要注意向领导和同志学习,不断把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践,用实践来检验和提高学习的成效,以高素质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2、强化意识,立足搞好服务。在工作中,自己将努力干好工作。

3、坚持高标准要求,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工作标准决定一个人的工作实效。时时、处处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堂堂正正做人,言行上注意形象;扎扎实实干事,工作上争创一流。

4、牢固树立大局观念,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自己的一言一行,每一项工作将不折不扣地站在全局的角度、集体的高度上去考虑、去实践。在外面场合说话、办事要都要维护煤炭局的形象,决不发表有损单位的言论;履行本职工作和为学生服务也要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始终坚持全局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个人利益与全局利益、集体利益不一致时,心甘情愿、毫不勉强地牺牲个人利益。为全局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5、树立效率观念,确保工作全面“提速”。对自己从事的本职工作和其它内工作,做到立说立行,干就干好。对领导交办的工作,不折不扣高质量完成。

6、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满腔热情地做好工作。热爱本职工作,积极主动地做好本职工作。工作计划上,争主动、早安排;工作摆布上,以重点带一般;工作落实上,能提前就提前。

7、增强组织纪律性,做遵纪守法的模范。自觉加强组织纪律性修养,保证在思想上政治上与组织保持高度统一,组织上行动上的高度一致。

通过整改现将工作目标制定如下:

1、做好公文接收、传阅工作和局文号登记工作。

2、做好政务信息填报工作。

3、做好文件的保密工作

4、做好车辆管理工作。

5、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第18篇:乌苏市古尔图镇扎实推进富民工程助农牧民增收致富

乌苏市古尔图镇扎实推进富民工程助农牧民增收致富

马疆报道:今年以来,乌苏市古尔图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超前谋划,着力抓好为民富民工程的各项工作,切实为农牧民增收致富添砖加瓦。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该镇自年初开始,便多方筹集资金,积极争取项目,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截止目前,该镇已加固防洪坝2.6公里,新修防渗渠41.2公里,渠道清淤127公里,维修渠道3公里, 修桥、涵、闸门等水工建筑物43座。这些基础设施的新建和维修,有效提高了该镇农业的抗风险能力。

加快推动畜牧业良种化、规划化、标准化生产。该镇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帮扶农户改良品种,新建养殖小区。截止目前,已帮扶农户22户,改良大小畜500只以上,帮扶新建养殖合作社6000平方。通过推动这些农户的发展,有力地带动该镇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发展。

加强旅游产业链引导,拓展农民增收致富空间。通过推动旅游产业链发展模式,加快发展庭院经济和特色农业种植,围绕市场努力向产业化方向迈进,有效延伸旅游经济产业链条。目前,该镇旅游产业已带动特色种植、养殖户28家、农家乐20家,促进就业人数430余人,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农牧民增收致富增添了新希望。

第19篇:江苏

2012年江苏“小高考”考试说明解析考点变化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了2012年学业水平测试6门科目的考试说明。《考试说明》的发布有利于高二考生明确考试重点,有针对性地积极备考。

下面请中华中学高二年级备课组的6位一线名师对考试说明进行分析,拎出考试重点,给出复习建议。

物理:独立操作类题要求微调

黄芳(中华中学高二年级物理备课组组长)

考点变化:实验题的要求有微调

2012年“小高考”物理测试,对知识点的能力要求仍为4种:A为了解、B为理解、C为应用、a为独立操作。

其中,在“独立操作”上,具体要求有微调,变成“知道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相关实验的操作;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能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在命题指导思想、测试范围、试卷的结构、测试方式和时间上没有改动。在测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上,做了如下变更:

1.2011年《说明》上,明确“说明:向心力的定量计算只限于在一条直线上的外力提供向心力的情况”今年这条删去。

2.2011年《说明》上,对选修3-1中“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要求“A”,今年改为操作要求“a”

3.2011年《说明》上,对选修3-1中“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改为“安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改为“洛伦兹力”

考试重点:应用能级的考点有5个

考察以“A”级要求为主,“B”级要求一共有7个,分别是:“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力的合成与分解”、“功”、“功率”、“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C”级要求5个:“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平抛运动”、“向心力”。

操作要求有5个:“探究、实验: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探究、实验: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探究、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探究: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备考建议:B、C级考点要适当拓展

从考试说明中可以看出,学业水平测试,注重考察高中物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适度考察学生的探究与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议在复习过程中,注重对基础的训练,注意物理对象的基本特征,概念的了解,直接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对于“B”“C”级考点能进一步适当拓展,重点突出。强化训练,提高应试能力,逐个扫描各个考点,避免遗漏。化学:三类能力题是AB分水岭

姜国锋(中华中学教师,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考点变化:更换了6个典型示例

1、“测试内容和要求”有微调。有显著变化的是“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主题4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中“知道合成高分子的链节、聚合度和单体”修改为

“能根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识别其链节和单体”。

2、“典型题示例”有更换。典型题示例计26道题,其中有6题进行了更换。2011版落选的“阿伏伽德罗常数NA”的考查题型重新回归,其他试题考点保持不变。

考试重点:综合实验探究题

选择题中化学用语、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基本实验、同位素、同分异构体、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反应类型、电化学、元素周期表周期律及其推断、化学计算;非选择题的元素化合物推断和综合实验探究题等仍然是重要考点和难点。

备考建议:重视化学计算

1、做到教学和复习内容要求“不漏”、“不超”。

2、重视化学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等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复习中提倡采用“重温教材,再现考点,整合素材、构建网络”的知识梳理法,运用对点训练、分层要求和专题指导相结合的练习巩固法。

3、重视化学计算、元素化合物推断和综合实验探究题的训练。这三类能力考查题都是近几年来学业水平测试“得A”还是“得B”的分水岭。分别对应第23题、25题和26题。经验表明,此部分内容是可以通过组织有效的专题复习训练加以巩固和提高的。

生物:要强化生物实验复习

张鸿亮(中华中学生物特级教师)

考点变化:实验结果分析要求提高

本次考试说明强调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特别强调生物实验,对实验结果及其分析提高了等级要求。考试说明中的具体变化有:

1、命题指导思想: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修改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删除了“有利于高校更加科学、自主地选择优秀学生”。此修改强调以学生为主,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目标。

2、测试内容和要求:

在测试内容中:将“血糖调节”单独列出,并由A级改为B级;将“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由B级改为A级;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由B级改为A级。

在实验中:10个实验中,将“实验结果的分析”修改为“实验结果及其分析”,并将原来5个B级要求全部调整为C级。将“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中实验材料、实验方法步骤由A级改为B级;将“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中实验方法由A级改为B级;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中增加了实验原理,并定为B级。

现在107个测试内容中总共52A、52B、3C,29个实验内容中6A、13B、10C。典型题示例中变化不大,只换了

1、2两道选择题。

考试重点:重视10个实验的复习

三本必修教材中应突出对各大块知识的全面复习,按本次考试说明的107个知识点全面梳理,针对学生的薄弱点重点复习。如酶、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减数分裂、遗传规律、遗传分子基础、血糖调节、物质循环等。特别重视对10个实验的复习,要重视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备考建议:认真对待题型示例

先学习考试说明中的ABC等级要求。对照考试说明,逐个梳理复习。认真阅

读典型题示例。历史:材料呈现方式多样化

周立新(中华中学历史学科带头人)

考点变化:考试内容有36处修改

细读2012年测试说明,总的印象是考试内容追求变化,能力测试强调情境。与2011年测试说明相比,考试内容修改之处共36处。具体体现在:

1.增加考点: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宋朝分割宰相权力的举措、天京变乱、秋收起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的影响、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古代中国的主要农具、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条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宋明理学的影响、明清儒学思想的新发展、中国的书法艺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启蒙运动的影响、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及其代表作。

2.删减考点:黄海海战、金田起义、古希腊的城邦制度、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府的成立、雅尔塔体制的确立、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赫鲁晓夫改革、新中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就、《物种起源》、20世纪以来的苏联文学以及亚洲和拉美文学的主要成就。

3.能级调整考点:五四运动、中共“一大”、上海合作组织、新经济政策。考试重点:能力测试强调情境

与2011年相比,能力测试强调情境,主要体现在《典型题示例》部分。我们观察到:单项选择题部分22题几乎全是材料性选择题,特别注意材料呈现方式的多样化,材料呈现方式有漫画、表格、历史地图、曲线图、实物图、统计图、文物图和史料,通过情境的设置,达到学生学科基本素养的考查效果。备考建议:复习可分4个阶段

客观地说,历史学科学业水平测试进入了相对稳定、相对成熟的时期。我们应该充满信心迎接挑战。建议是合理安排备考进度,落实好梳理教材、落实考点、强化训练、热点提升四个重点环节。

1.梳理教材。可采取勾画法。梳理教材要注意速度,必须在本学期放寒假前完成此项任务。

2.落实考点。时间只能是寒假期间。检查记忆的最佳方法是填写默写讲义,既检查了记忆效果,理清思路,尤其是教材中关键词的掌握情况,又避免了学生会说不会写情况的出现。

3.强化训练。春季进行。强调覆盖面的同时,适度倾斜必修

一、二。

4.热点提升。注意热点确定的依据一是考试说明的研究;二是关心时事。思想政治:重视发扬基层民主

陶德华(中华中学教师,南京市学科带头人)

考点变化:考点总数减少1个

考试说明与去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命题指导思想、试卷结构、测试方式和时间等三个部分基本没有变化,测试内容和要求与典型题示例两个部分作了一些调整。典型题示例方面主要调换了一些近年来的新考题。

从“测试内容和要求”方面来看,考点总数为131个,比去年减少了一个。测试范围和测试要求的表述没变,变化主要集中在“测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上。其中修改考点数量含经济生活合并了两个考点,政治生活一个考点拆分为两个考点。

考试重点:新增考点要引起重视

复习和训练的重点是能级要求高的、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体现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考点。新增考点和能及提升的考点,要引起高度重视。

如今年政治生活中关于“发展基层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意义”考点能级要求为B,原来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性质”考点在一起,能级要求仅为A。这一能级提升,体现了我国对发扬基层民主的高度重视,有利于激发学生在识记生活中自觉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

另一能级要求提高的考点为:经济生活——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新增考点为:经济生活——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积极地种类、影响公司经营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意义,生活与哲学——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备考建议:回归书本,活学活用

立足考点要求,夯实基础。万变不离其宗,优良成绩的取得建立在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的前提下,因此,必须对照考试说明,各个考点逐一过关,杜绝投机取巧。对于A考点主要是识记,重点注意B和C两个能级要求的考点,要做到理解和运用,理论联系实际。

仔细研读“典型题示例”,掌握复习技巧。师生一般会忽视这部分内容,其实这些题目都有很强的代表性,尤其是其中对各个题目的解析部分,更给我们有效复习提供了思路和借鉴。如解析中的表述“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重要插图”、“本题选取的素材来自《生活与哲学》教材中引用的名言”、“本题以古语、成语创设情境”、“本题通过漫画设置情境”等等,都提醒我们在复习中,要注意回归书本、多角度创设情境等,以帮助学生活学活用。

地理:基本知识覆盖面较广

张惠芬(中华中学教师,南京市地理学科带头人)

考点变化:4处考点要求微调

1、必修1地壳内部物质循环中“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改为“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及其主要特点”。新增的“主要特点”对三大类岩石的测试要求更加具体明确。

2、必修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中“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改为“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必修2可持续发展中“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已删除。说明在这两个测试要求上降低了要求。

3、必修3全球定位系统中“知道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及其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改为“了解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知道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删除。这两处的变动对测试要求来说变化不大,更强调这两项技术在实践方面的测试要求,当然也包涵对概念本身的了解。

4、必修2城市化中“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改为“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必修3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地理环境中“结合实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改为“结合实例,分析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解释、说明”改为“分析”更切合对学生测试能力的要求。

考试重点:获取、解读地理信息

与往年相比,总体上要求平稳,稍有微调,变化不大。

地理水平测试(必修)的基本覆盖面较广,基本要求较低,要想达到合格要求,相对较易,只需按照地理水平测试(必修)说明,逐条落实测试要求的基本

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能有一定的获取、解读地理信息及运用地理基本知识与地理基本技能的能力。

备考建议:在生活中探究地理问题

对冲A学生来说,相对有一定的难度,除要求对测试内容要求更加全面、扎实外,对学生测试能力要求也较高,学生在平时学习中需要不断培养获取、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并针对新问题、新情境及时获取、解读各种文字、图像、图表等信息,提取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原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还要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地理问题、探究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

第20篇:整改措施

“四风”方面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 广南民族职业高级中中学学教师田忠梅

2014年8月21日

第一部分:针对“四风”本人存在的的问题

(一)形式主义方面

1.谋事不实。在日常工作中,我对学校安排的工作总是任劳任怨、尽职尽责。但总感觉教学工作比较难,不易做出成绩,究其原因是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主动性差,协作力弱,大多数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因此,在完成教学任务时,存在以完成领导的安排、指示和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心到良心、尽到责任走形式走程序的现象,所以时有照本宣科的情况发生;对要解决的事项,在深入研究、深入思考、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上不下功夫

2.学风不正,这主要体在三个方面(1)政治理论学习不积极、不到位,运用理论去指导实际工作太少。

(2)安于现状,创新意识差。表现在专业业务知识满足于现状,继续学习不够积极主动,新的业务知识和业务能力掌握得不深不全,工作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3)科研能力差。比如,最近几年,没有新的论文发表,工作总结都按老套路,应付了事的心理比较严重。

3.作风飘浮。工作唱功好、做工差,布置多,落实少,对学生基层不是常态化,而是程序化、节点化、需求化。

(二)官僚主义方面

1.脱离群众。总认为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是在农村长大的,对学生基层情况我很清楚,他们的想法我知道。因此深入学生宿舍、食堂调查研究不多,对学生的思想、诉求了解的不透、不深,故不能完全与每一个学生畅通沟通。与各位领导、各处室、各科任教师接触较少,交流不够;了解学生的呼声不多,在想问题,办实事中还 1 没有全面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利益,仅注重工作需求的多。

2.民主意识差。对待学生态度生硬,听不进学生意见,在工作时,还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思想和工作方法的情况下就出现如下三种情况(1)对学生刻板要求;(2)忽视成绩中下的学生; (3)对学生要求不务实。

(4)遇事不能沉着稳定,容易冲动,一味执著,其原因是自认为自己做到为人师表,就能成为学生学习、做人的标兵,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人各有异,学生自己本人也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个人意愿强加到学生头上。

3.本位思想严重。认为自己只是264班的班主任,只要管好本班的学生就行,而对于其它任课的班级只要在自己上课管好纪律,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就尽了科任老师的责任,于是在课后对于所任课班级的学生就抱着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认为教育好相应的学生是他们班主任的事。

(三)享乐主义方面

1.不敢担当。面对一些工作,容易患得患失、瞻前顾后,不敢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碰到难点问题等难抓难管的工作,难做的事就开始缩头缩尾、能推则推,怕做错事、怕对不起别人,因此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即使做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怕得罪人,看到问题不愿指出,发现过失不愿指正。2.贪图安逸。在日常工作中往往有多劳多得的愿望,老想着工资高一点,生活就好点,游玩的钱就会多一分;工作太多时、工作疲劳时,爱贪睡。3.艰苦奋斗作风严重缺失。认为自己小时候已经是吃过相当的苦头了,到八九岁是仍然穿开裆裤、经常捡年长的亲戚朋友穿过的衣服来穿。现在到了城里工作啦,各种消费条件都好了,吃好点、喝好点、穿好点,是件小事,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思想和作风逐渐丢失。

(四)奢靡之风方面

1、饮食要求过高,过分强调吃精、吃绿色。

2.忽视小节,铺张浪费。缺少过紧日子的自觉性,对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饭的精打细算,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开支思想有所淡化

第二部分:本人的整改方案

针对我个人对照“四风”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的整改措施

一、关于在形式主义方面主要问题的整改措施

(一)整改事项:关于推进发展中,调研不深问题

1、整改措施:

一是坚持学习、加强社会调研。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挤出时间系统自学理论,学习当今政策、文件,以史为鉴;向实践学习,以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提高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的用政治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工作。“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我要积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有机会一定积极技能培训、外出听课、等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三是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教研工作,作为一名骨干教师,不能满足现有的教研成果,除了自己要多写论文,还要指导年轻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本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些教后感、教学反思。

四是勇于探索, 提升科研能力科研来源于教学,服务于教学。今后,我会积极参与省校级科研立项课题,勇于思考, 3 善于向兄弟院校学习,向同行专家学者学习,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学习他们刻苦钻研的精神,自己认真研读专业期刊杂志,注重点滴积累,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为开创有特色的教学模式作出贡献。

五是深入学生中去,切实发挥思政的实效性,我会借助学院党支部与学生结对子的有利时机,积极开拓新渠道新方法与学生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学生,走进学生,深入班级、宿舍,与辅导员老师、专业教师、学生长效的联系机制。

2、预期目标:

一是争取在日常工作中抽出时间研读有关中国共产党的党史书籍;

二是提高阅读量,不断丰富文化生活,开拓视野,拓展课堂内容。

三精读专业书籍,精深专业知识,提高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3、完成时限:即知即改。

(二)整改事项:在日常工作中,少说话,多做事、做实事。

1、整改措施: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提高效率、求真务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是梳理管理学生、管理课堂的过程;二是拓宽解决问题渠道、改进解决问题方法; 三是加强相关会议精神的学习。

2、预期目标:减少说空话,多做实事,提高管理效率。一是加强学习,具体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二是多找原因,少一些埋怨; 三是努力将工作落到实处。

3、完成时限:即知即改。

二、关于在官僚主义方面主要问题的整改措施

(一)整改事项:减少“自我中心”意识、善于听取老师、学生意见

1、整改措施:时刻准备“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时刻警惕脱离群众的倾向。在教学过程中、研究事情时,耐心听取大家意见,遵守民主集中制中,克服“自我中心”意识倾向。

2、预期目标:遵守民主集中制,广泛听取意见,走出自我中心意识倾向,做好所任工作。

3、完成时限:即知即改。

(三)整改事项:关于经验主义倾向、存在脱离实际问题

1、整改措施:克服经验主义倾向,立足学生基础薄弱的现实,牢记学生困难无小事,时刻把他们的感受挂在心上。深入到学生实际、直接了解情况,掌握一线情况,一起研究面临的困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2、预期目标:克服经验主义倾向,实事求是做好所承担的任务。

3、完成时限:即知即改。

(四)整改事项:关于批评与自我批评问题

1、整改措施: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改善批评的方式与方法。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自觉接受党和领导、老师、学生的监督。

2、预期目标:改善批评的方式与方法。

3、完成时限:即知即改。

三、关于在享乐主义方面主要问题的整改措施

(一)关于在艰苦奋斗淡化、存在放松放松倾向问题

1、整改措施,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保持共产党员吃苦在先,享乐在后的精神,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努力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克服缓口气的思想,带领学生多学习、多做事。

2、预期目标:勤学勤教、保持旺盛的干劲,提高教学水平。

3、完成时限:即知即改。

(二)关于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中力求亲历亲为,减少问题

1、整改措施:坚持身体力行、求真务实、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到学生当中去,直接了解需求,踏实地教好书、育好人。根据不同背景、不同能力、不同特点的处长,做到因材施教。

2、预期目标:要求好、指导好的同时,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

3、完成时限:即知即改。

四、关于在奢靡之风方面主要问题的整改措施

整改事项:重点是强化政治纪律的约束意识,主动接受监督。提高“紧日子”思想、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做起。

1、整改措施:

一是敬法守规、保持党员本色。敬畏国法,严格遵守并贯彻执行党规党纪、法纪政纪,严格遵守“师德八条”,力求做到防微杜渐,经得起考验,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纯洁政治本色。

二是健全规章、促进规范管理。坚持做好民主集中制,充分听取和尊重老师、学生的意见,克服主观主义,杜绝“满堂灌”。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增强服务能力。

三是服务学生,自觉接受监督。坚持“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服务学生”工作原则及“当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2、预期目标:提高“紧日子”思想、杜绝比吃比穿比花。

3、完成时限:即知即改。

江苏富民增收整改措施
《江苏富民增收整改措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