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党建工作总结

娄底市党建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7-25 08:33:16 来源:党建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娄底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8日在娄底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娄底市市长 易鹏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宏观环境异常复杂、经济形势极为严峻的一年,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双重压力给地方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我市作为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欠发达地区,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更加直接。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全市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奋进,克难攻坚,强力推进六个“四年行动计划”,科学应对历史罕见旱情,有力确保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市域经济在加速赶超中取得新进展

经济实力稳步提升。2013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15亿元(预计数,下同),增长10.5%,其中第

一、

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63亿元、603亿元、349亿元,增长2.5%、10.9%、13%。完成公共财政总收入103.9亿元,增长17.28%,增速居全省第4,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2.41亿元,增长20.42%,增速居全省第3,均为历史最好成绩。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6.5亿元,增长35.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8.5亿元,增长13.7%。实现进出口总额14.5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300元,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50元,增长12.8%。

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4.9:55.1:30调整为14.6:54.1:31.3,第三产业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项目建设有力推进,全年施工项目178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281个,竣工项目800个,开发储备重点项目573个,争取国、省项目补助资金达97.1亿元。园区平台更加夯实,全市园区建成面积达到38平方公里,入园企业448户,完成园区投资185亿元,建设标准化厂房140万平方米。政策争取积极有效,我市成功纳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列入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全国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发展机遇更加利好,政策支持力度更大。

顶层设计更为科学。着眼于推进城乡统筹、区域融合、城市空间拓展和产业布局优化,广泛征求意见,汇聚各方智慧,形成了推进市域可持续发展的“融城战略”,确定了建设“两大经济板块”,打造“两条产业走廊”,推进我市与长株潭地区,市内相邻县、市、区,以及县(市、区)城区与周边乡镇融合发展的总布局,并先期启动了贯穿五县市区的娄底大道建设,为促进市域融合发展、建设幸福娄底、实现全面小康规划了崭新的路线图。

(二)产业发展在转型升级中迈出新步伐

服务业量质齐升。强力推进服务业发展四年行动计划,完成第三产业投资397亿元,占全市总投资的51%,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4.1个百分点。其中46个商贸物流旅游重大项目完成投资59.4亿元,大物流、大商贸格局初具雏形。文化旅游业加快发展,一批旅游基础设施相继竣工,配套建设加速推进,接待能力大幅提升,大梅山文化旅游年暨“万辆自驾游”等一批促销活动成功举办,极大提升了娄底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全年旅游总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新化县跻身全省文化旅游特色产业重点县,双峰县成功创建全省旅游强县,湄江国家地质公园成功创建4A级景区。房地产、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和金融、会展、信息、中介、咨询、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

工业结构不断优化。扎实推进工业发展四年倍增计划和工业企业(项目)四年帮扶行动,全年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424亿元,增长10.6%,其中高技术产业增长16.2%,高于规模工业增速5.6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下降6.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54亿元,增长12.6%。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26亿元,信息化建设投资3.4亿元,分别增长1.4%、48%。项目对接卓有成效,全市新开工工业项目337个,竣工投产53个,汽车板项目加速推进,完成投资17.6亿元,有望今年6月投产。

现代农业加速发展。扎实开展抗旱救灾、森林防火和动物防疫等工作,农业生产稳中有增。全年播种粮食407.57万亩,总产157.5万吨。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流转耕地41.35万亩,推广新机具1.78万台(套),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到1034个。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41家,总数达到1126家,实现销售收入117亿元,增长23.1%;新增亿元以上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25家,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分别达到1家、20家、141家。632家休闲农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5亿元,增长20.2%。“三黑一菌”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三)城乡面貌在统筹发展中展现新变化

环境整治取得突破。全力推进市区一体、全民创卫,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顺利通过国家评估,娄星区被推荐为全省城乡环境卫生十佳县市区。以创国卫为引领,举全市之力深入推进城乡环境整治与建设四年行动计划,一批交通、市政、环卫等基础设施相继完善,公共交通建设和交通秩序管理不断加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得到有效整治,城乡环境卫生全面改善,极大地增进了民生福祉,凝聚了人心士气,密切了干群关系,极大地激发了全市人民改善人居环境、共创美好家园的热情。

交通条件显著改善。务实推进交通建设四年行动计划,全年完成投资41.8亿元。沪昆客运专线、娄邵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进入铺轨阶段,新溆、安邵、长韶娄等3条高速和娄北连接线等项目加快推进。经过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益娄、娄衡高速实现实质性开工。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完成投资5.3亿元,新(改)建里程65.7公里。中心城区和县(市、区)城区路网加速完善,新增城市道路里程10.6公里,农村公路里程559公里,城乡居民出行更加便捷。

城镇建设加速推进。全年共开工建设城建项目128个,完成投资87亿元。其中娄底中心城区开工建设项目91个,完成投资59.57亿元,孙水河南岸风光带、华达地下通道等重点城建项目进展顺利。加快县市城区扩容提质,双峰城北新区、涟源城东新城、冷水江城东生态城、新化北塔综合区加快建设。小城镇建设亮点纷呈,涌现出了杉山-小碧-双江、岩口-铎山-渣渡、杨市-枫坪-茅塘、青树坪-三塘铺-甘棠等一批小城镇群,以及荷叶、水车等一批产业特色镇。

农村基础不断夯实。全面实施绿化娄底四年行动计划和绿色娄底建设,造林16.67万亩,“三边一区”绿化成效显著。划定永久基本农田219.5万亩,申报土地整理16.04万亩,落实娄邵盆地基本农田建设第一期投资2.01亿元。投入水利资金8.48亿元,除险加固小Ⅱ型水库165座,治理河道17公里,解决23.1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5个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加快推进,完成投资1.51亿元。

(四)社会事业在协调推进中有了新进步

创新发展能力加强。全市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专利授权713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家,其中国家重点火炬高新技术企业4家。我市首家国家级实验室——国家电子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投入使用。“锑清洁冶炼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获得省科技重大专项支持。我市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涟源市被评为全国科普先进市。

民生改善力度加大。尽心竭力为民办实事,全年完成各项民生支出121.5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4.36%。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0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下,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7万人。城镇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分别达到257元和118元,农村五保分散和集中供养对象年人均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2400元和4800元。新建和改扩建敬老院15所。发放医疗救助资金6000万元、临时救助资金1000万元,分别救助22万人次和2.6万户次。公益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募集基金4700万元,志愿者达到1.1万人。推行乡镇卫生院住院费用起付线外全报销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38%。新开工保障性住房2.61万套,基本建成2万套,改造农村危房6170户。加强住房公积金保障,发放贷款8.7亿元。投入各类扶贫资金7.6亿元,减少贫困人口20.9万。发放移民后扶直补资金1.21亿元,安排项目资金4.37亿元。建设老区帮扶项目93个,完成投资3224万元。着力推进“菜篮子”三年行动计划,在全省率先建成9家平价菜市。

各项事业协调推进。全力以赴推进化解大班额四年行动计划,全年完成投资4.5亿元,启动建设项目45个,竣工18个,交付学位1.56万个,中心城区小学平均班额降至65人左右。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55所,维修改造中小学校舍152所。加强学生营养餐规范管理,切实落实整改措施,新建学校食堂219个,改造222个。全面推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冷水江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市中心医院新住院大楼以及一批县市区医院改扩建项目建成使用。市文化中心建设有序推进,农村书屋实现村村覆盖,新化北塔、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和双峰光甲堂成功获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十二届省运会筹备工作扎实有序,场馆建设顺利推进。人口计生综合改革不断深化,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7‰以内。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天网工程”全面启动,中心城区55条主要街道楼牌门牌设置顺利完成,扫黑除恶、扫黄禁赌禁毒等专项治理成效明显,平安娄底建设扎实推进,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民调排名全省第七,比上年前移6个位次。企业安全标准化、煤矿“四化”和瓦斯治理攻坚强力推进,隐患排查与专项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生产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总体平稳。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积极做好金融风险防控和处置预案,金融安全区和“省金融生态良好城市”创建深入推进。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成功处置冷水江禾青森林火灾等突发事件。食品药品专项整治不断加强,监管能力显著提升,娄星区成功创建首批国家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区。“12345”市长热线正式开通,群众诉求渠道不断畅通,人民调解不断强化,信访积案有效化解。

(五)改革开放在强力攻坚中呈现新气象

两型发展稳步推进。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科学划分六大两型示范功能分区,分解落实了示范区考核指标体系。冷水江市、双峰县经开区分别获批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县(市)、示范园区。“九大环保工程”29个项目全面完成,实现总投资14.73亿元,重点流域、锡矿山地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初见成效。61个减排项目全部建成运行,水泥和火电行业脱硫、脱硝工程全面完成。中心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3.83%。

要素瓶颈有效破解。强力推进“营改增”改革,深化与涟钢等重点企业对接,切实涵养了税源,保障了财政支出。加强政银企对接,推进债券融资,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全市存款余额达到1038亿元,增长15%;贷款余额达到638亿元,增长17%;贷存比排名全省第四。强化规划管控,统筹土地报批,全年共报批用地项目163个,总用地2.3万多亩,增长17%,清理闲置用地2730亩。推进征拆安置创新,严格控违拆违,有效保障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大力实施“娄商回娄”战略,第三届娄商大会签约项目38个、资金201.7亿元,娄商广场开工建设。“湘博会”晋级为省政府主办节会,第四届“湘博会”签约项目250个、资金272亿元。有效利用“中博会”、“港洽周”等招商平台,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全年内联引资305亿元,实际到位外资2.81亿美元,分别增长41.2%、19%。加强区域合作,与广东省佛山市结为友好城市。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新增境外投资企业5家。着力推进口岸建设,已先期开展海关等业务。

(六)政府效能在发展实践中得到新提升

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办结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229件,政协委员提案188件,解决了一批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集体讨论和责任追究制度,在全省率先出台《行政执法监督办法》。强力推进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和“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大力精简行政审批项目,全面推进电子政务,深化政务公开,行政效能、服务质量有效提升。持续开展作风建设活动,明查暗访、集中督查66次,处理违纪人员115人。深入开展“发展环境优化年”活动,严厉打击“三强”、“两突”行为,发展环境有所改善。进一步清理和规范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严格按要求停止楼堂馆所建设。加强审计监督,完成政府投资项目结算审计330个,核减资金2.86亿元。

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扎实推进,全民国防意识明显加强,征兵工作调整改革顺利进行,驻娄解放军、公安、消防、武警履行使命能力持续提升,特别是在处置疑难险重任务中敢于担当、不怕牺牲,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第三次经济普查全面启动,统计基础作用和监测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物价、民族宗教、人防、对台、外事侨务、档案、保密、残联、地震、仲裁、工会、科协、红十字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有力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心血和汗水的结晶,也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全市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驻娄部队指战员、武警、消防官兵、政法干警,向中央、省属单位的各位朋友,向所有关心、支持娄底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成绩来之不易,困难前所未有,问题不容忽视。尽管我们付出了很大努力,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因宏观形势趋紧,发展速度总体放缓,经报请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对部分指标进行了调整。同时,产业结构仍然不优,转型发展任务繁重;关键领域改革难以突破,要素“瓶颈”制约仍然明显;财政收支矛盾加大,民生改善任重道远;生产、生态、金融三大安全问题压力仍然很大;政府职能亟待转变,发展环境不优问题仍然突出,等等。我们将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和推进六个“四年行动计划”的关键之年。国际国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国内经济进入中速增长期,稳增长、调结构的压力很大。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将进一步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只要我们保持清醒头脑,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抢抓发展机遇,搞好统筹兼顾,就一定能够赢得发展新优势、开创发展新局面、实现发展新跨越。

201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坚定实施“科学发展,加速赶超”战略,强力推进六个“四年行动计划”,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为加快建设幸福娄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014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以上,其中第

一、

二、三产业分别增长2.5%、11%、1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公共财政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增长1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以上;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1%、12%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8.8‰、4.3%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

围绕目标要求,着力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增强发展动力

大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不折不扣贯彻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努力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营造公平有序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加快推进企业产权多元化和资产证券化,充分利用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和湖南股交所推出“培育板”的契机,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强融资平台建设,逐步实行城投投建分离;加大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力度,进一步强化政银企合作和融资担保服务,推动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为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严格债务风险控制和税收管理,整合专项资金,原则上不设立新的专项。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扶持有一定规模的个体户注册为企业,帮助符合条件的私营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农业经营体制、土地管理制度、农村金融、水利综合等相关改革,破解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障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快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深化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推进创新发展。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激活内生动力,推动集约节约、转型升级、科学发展。以产业政策为导向,加快组建“湖南省锑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升涟钢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双峰农机机电技术服务平台。以重点行业为突破,主攻新材料、机械制造、节能降耗等领域,攻克一批支撑优势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推动产业高端化。以项目培育为抓手,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度融合到具体产业、项目和产品上来,把先进科技、优秀人才汇聚到大项目、好项目上来。支持企业平台建设、自主创新研发,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大力推进开放合作。强化招商引资规划和管理,全面落实“娄商回娄”战略,加强签约项目的落地开工,加快娄商广场建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强与佛山市的友好合作,抓实不锈钢等产业的对接,提高招商引资实效。积极对接世界500强、央企、优质民营企业,加强市企合作,以资源引资金、以老厂引老板、以内商引外商,努力引进一批大企业、好项目和战略投资者。办好第九届湖南西部农博会。确保全年内联引资增长25%以上、实际到位外资增长15%以上。着力调优外贸结构,支持进出口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拓展对外经济合作,鼓励引导企业“走出去”,大力推进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促进外派劳务输出。确保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6亿美元,增长10%以上。

(二)以全面小康为目标,切实改善民生

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坚持分类指导,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充分利用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政策,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确保减少贫困人口17.8万。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好省级创业型城市建设,重点扶持大学生、农民工等群体创业,加大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力度,完成农民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20万人次以上,新增城镇就业3.4万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以上,增加农民创业和就业收入。扶持发展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扩大农民财产性和经营性收入。坚决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让每一位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努力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投入。继续推进化解大班额,确保全年新增1.68万个学位。切实抓好校车安全工作,推进校安工程、平安校园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公平受教育机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成文化中心主体工程,加快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职工书屋、群众文化活动示范点、广播村村响、电视村村通建设,推进“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加快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和基层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逐步实现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全力做好第十二届省运会组织筹备工作,全面完善比赛场所和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圆满成功。

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重点保民生,确保民生支出比重达到60%以上。建立资源共享的社会养老保险信息平台,促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推动城乡养老、失业、医疗、生育、工伤保险全覆盖。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提高大病保障水平。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3.19万套,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完善防灾减灾救灾、应急预案和救援体系,加强低收入、困难群体救助救济,切实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加大移民后扶力度,扎实推进特困移民解困避险工程;抓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帮扶贫困人口4.55万。进一步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强化价格调控和产品质量监管,保持市场、物价稳定,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要。

全面创新社会治理。抓实生产安全,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要求,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有效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强化质量监督和工商管理,加强卫生监督和食品药品监管,确保公共卫生和食品药品安全。全力推进金融生态良好城市建设,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有序规范民间融资,切实防控和规避金融风险。抓好人口计生工作,切实提高人口素质,有序推进单独二孩政策落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快“天网工程”建设,加强社区建设管理,推进综合执法,维护司法公正,畅通信访渠道,化解社会矛盾,着力打造平安娄底。

(三)以转型发展为引领,推进产业升级

推进服务业现代化多元化。加快现代商贸物流发展,立足“一核二区四节点”整体布局,重点推进新合作湘中国际物流园、湖南诚通现代物流园等大型物流项目建设,着力完善城市商圈和便利店建设,继续实施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工程。规范和整顿市场秩序,优化消费环境,激发消费活力。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以“湖湘文化体验区、梅山文化生态区、中心城市休闲区”为框架,以“一点一线”为重点,着力培育“乡间侯府、梯田王国、山水围城、世界锑都”等旅游品牌,加快打造“湘中明珠,快乐娄底”新兴旅游目的地;启动创建紫鹊界梯田和曾国藩故里5A级景区、大熊山4A级景区;大力发展农业休闲旅游,重点建设一批生态旅游休闲小镇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确保全年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均增长20%以上。提升现代金融业,大力引进和培育商业银行、村镇银行、民资银行,完成农信社改制组建,加快市金融产业园建设。规范和加强物业管理,推动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推进“数字娄底”建设,加快发展信息、咨询、电子商务、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等新兴业态。

推进工业新型化集群化。以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四转三化”为路径,强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支持涟钢、冷钢、闪星锑业等骨干企业转型发展、做大做强,引导钢铁、煤炭、有色等资源型产业向精深加工和链式循环发展;继续整合煤炭资源,加快组建煤业集团步伐,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促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等先进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医药食品、节能环保等产业,抓好汽车板、不锈钢等重大项目建设,支持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提升特色产业,加大农机、煤机、电子陶瓷、高级硅砖等特色产业整合力度,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全力推进以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的各级各类园区建设,坚持工商并举、产城一体,促进要素向园区集聚、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在园区集约,把园区打造为产业转型的主阵地。

推进农业产业化特色化。抓好新增粮食产能工程、80亿粮油产业工程、娄邵盆地基本农田建设等项目,加强粮食生产,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160万吨左右。加快构建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推进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引导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整合发展,力争新增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以上。强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大力支持“三黑一菌”特色品牌做大做强。提高农业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实施水利建设“866”计划,加快推进娄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抓好耕地保护、防汛抗旱、动物防疫、森林防火等基础工作,增强农业综合生产与保障能力。

(四)以融城战略为总揽,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推进融城步伐。切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加快编制全市融城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娄底大道沿线小城镇的规划建设,逐步建立市区一体、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融城推进机制。大力推动交通融城,加快沪昆客运专线、娄邵铁路和新溆、安邵、长韶娄、益娄、娄衡等高速公路建设,努力争取湄琅高速年内开工,加快娄底大道、城市环线、高速连接线、站场设施等城乡路网建设,进一步加大干线公路改造力度,加快县(市、区)及重点镇快速通道和重点景区旅游通道建设,拉近心理距离,构建交通融城骨架。大力推动产业融城,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坚持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加强产业协同,优化娄底大道沿线产业的规划布局,夯实融城基础,增强融城实力。加强主要干道两厢和重点乡镇土地控制与开发,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乱建抢建行为。大力推动文化融城,加强文明创建、公民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市民素质和文化软实力、竞争力。强化“坚韧、勤奋、尚德、自强”的娄底精神,增强娄底意识,进一步提高全市人民作为娄底人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

扎实推进两型建设。积极争取全市整体纳入湘江流域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范围,全面开展两型示范创建活动,建设一批两型特色明显的示范点和综合示范区域。加快两型示范带动,按照打造娄底城市新形象的标准,重点推进万宝新区、东部新区两型示范建设。加强资源节约利用,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抓好产业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再生资源产业园等项目,以循环经济示范县、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建设为重点,稳步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启动水环境综合治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仙女寨-水府庙生态公园保护开发和矿山植被修复治理力度,争取把柘溪库区纳入全省、全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努力把锡矿山地区建设成全国资源型城市“两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和重金属污染治理样板区。

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按照新型城镇化要求,围绕投资拉动明显、保障城镇安全、改善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加快城镇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进一步巩固创卫成果,建立健全市级统筹、城乡统一的环境管理监测体系,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加大城乡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力度,重点抓好饮水安全、天然气入户、农村水电改造等工程建设,启动涟水河、孙水河风光带规划。加强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指导,切实加强以保畅保洁为重点的农村公路和干线公路养护,加快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建设富裕、生态、宜居、平安、活力新农村。加大对冷水江市统筹城乡发展、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支持力度,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城乡一体化步伐。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用心保留历史文化遗存和传统公共空间,让远离家乡的游子想得起童年往事,记得住浓浓乡情,产生出深深眷恋。

(五)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扩大有效投资

进一步抓实项目前期。把准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导向和重点,将已争取到的各类利好政策落实到具体项目上,搞好上下对接,力争更多的项目和资金落户我市,确保开发储备重大项目200个以上。做细做深做实项目前期,重点抓实薄板深加工产业园、不锈钢产业基地、安张衡铁路、全国慈善文化产业园、报业集团等一批事关产业转型、基础配套、民生改善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报得上、批得下、落得地”。

进一步抓实项目调度。重点围绕“四个一批”项目,强化分析调度。以项目落地为原则,明确责任主体,加强对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创造条件推动项目开工建设。以项目竣工投产达效为目标,着力协调解决审批、土地、资金、环境等具体问题,促进项目尽快建成投产。确保2014年项目投资总规模达到380亿元左右,其中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13.7亿元;交通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8.6亿元;城建项目完成投资77.8亿元;农业农村项目完成投资33.3亿元;商贸物流旅游项目完成投资65.7亿元;社会事业项目完成投资30.8亿元。

进一步抓实项目保障。创新投融资模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强化重点项目“一对一”融资,深化政银企合作,加大对全市项目建设、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的融资力度。切实加强国土经济运行调度,合理确定基准地价,努力提高供地率,积极探索市城建投与土地储备中心的深度融合,逐步建立市级统筹、兼顾各方的土地融资体系。注重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加强土地储备与项目合理配置,做活土地经济文章。继续加大“三强”、“两突”打击力度,进一步优化征地拆迁和项目施工环境。

与此同时,紧紧围绕创建“双拥模范城”目标,大力推进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顺应、与娄底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动、与履行职能使命相对称的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切实抓实统计基础工作,抓好第三次经济普查和全面小康监测考核工作,提高统计监测评估和参谋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市档案馆建设。认真做好第九次村委会换届工作,切实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统筹抓好国资监管、民族宗教、港澳台、外事侨务、人防、科协、地方志、住房公积金、保密、气象、水文、仲裁、慈善、残联和工会、红十字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等工作。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部署要求,顺应时代发展的新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高效政府。

(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抓实各项改革举措,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切实简政放权,把政府该放的权放开放到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把政府该管的事管好管住,切实履好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切实把精力和重点转到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为百姓营造安居乐业的环境上来,切实想大事、干实事、解难事。巩固和深化“两集中两到位”改革,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能,不让企业来回奔波耽误时间和精力,不让办事群众“求爷爷拜奶奶”,真正把政务中心打造成“政务超市”,让政务窗口成为办事窗口。

(二)切实加强依法行政。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实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等制度,规范管人、管事、管钱。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高效办理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推进政务公开,明确每项行政许可的办理条件、办理程序、办理时限,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权力阳光运行。推行刚性科学预算,杜绝“零批碎要”、“人情增支”现象。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职,严格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坚决杜绝行政不作为、缓作为和乱作为,做到政府职权法授、程序法定、行为法限、责任法究。

(三)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条规定”,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投入到谋发展、抓落实上。少讲官话,多接地气;少坐机关,多下基层;少听汇报,多查实情,实地感受群众疾苦,上门为企业排忧解难。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把企业当朋友,把百姓当亲人,以政府的勤奋和辛劳,切实增强娄底发展保障和群众幸福感觉。

(四)切实加强廉政建设。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深入开展超标配备公车及公车私用、境外招商奢侈浪费和高消费问题、公款送礼、“庸懒散”、违规职务消费和公款大吃大喝问题等五个专项整治工作,坚决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有关规定,从严从紧控制行政成本,全面实行公务卡、公务接待集中管理和审批控制制度,坚决做到办公性行政经费零增长、“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全面停止新建机关楼堂馆所。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违纪的人和事,以务实清廉形象,打造人民信任和满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同志们,真抓实干成就伟业,奋力拼搏创造辉煌。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必须牢记昨天的艰辛、无愧今天的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奋力开拓,不断开创“科学发展、加速赶超”新局面,为加快建设幸福娄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推荐第2篇:娄底市政府工作报告

娄底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经受严峻考验并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市政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牢牢把握“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的总体要求,突出“工业主导、基础先行、项目带动、协调发展”的战略重点,团结一致,奋力攻坚,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努力开创了我市“科学发展,加速赶超”的新局面。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0亿元,增长12.6%(预计数,下同);完成财政总收入45.51亿元,增长13.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5.53亿元,增长1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2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80元,分别增长8.9%和9.3%;人口自然增长率7‰;城镇登记失业率4.5%;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35;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4.5%,化学需氧量削减4.97%,二氧化硫、砷排放量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一)工业经济较快增长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去年上半年我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由年初的9%一度下滑至5月份的3%,全市生产总值增速同步下滑至7.2%。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科学应对,力促规模工业止跌回升,全年增速达到17.8%,总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69亿元,增长16.1%。

工业企业加快发展。及时出台促进企业平稳较快发展若干意见,集中开展“工业企业服务年”活动,由市级领导牵头,上千名干部深入企业开展服务,帮扶企业促技改、调结构、拓市场、渡难关。完成工业投资169亿元,增长30%,其中技改投资140.5亿元,增长20.7%。原煤、发电量、钢材、焦炭、锑品、水泥等主要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0%、34%、25%、36%、54%、46%。十大产业集群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实现增加值190.5亿元,增长19.2%。规模工业企业总户数达到601户,新增92户。

园区工业不断壮大。研究出台支持产业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园区绩效考核办法,明确园区高技术产业发展定位,实现园区工业增加值63.4亿元,增长16%。娄底经济开发区获批“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娄底薄板材料深加工产业园”,各县市区产业园也竞相发展。

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扎实开展“科技创新年”活动,推进产学研结合,市内75家企业与国内3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成功对接,在全省率先组建了湖南特种陶瓷、煤矿机电、农业机械、特色生猪等四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闪星锑业技术中心进入国家级技术中心行列。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家、湖南名牌产品8项,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51项。市农科所选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陆两优267”通过省级鉴定,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我市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创建考核验收,获批“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湖南省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冷水江成功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二)投资拉动强劲有力

抢抓国家实施扩内需一揽子计划的有利机遇,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年施工项目1276个,增长48.2%,其中新开工项目1010个,增长48.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1亿元,增长54.2%,是我市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年份之一。

工业建设呈现新亮点。涟钢2250热轧板生产线、金电二期、华润电力一期、双峰海螺二期、湖南海螺、安石湖南煤化新能源等30个重大项目竣工投产,72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尤其是总投资115亿元的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电工钢项目成功落户娄底经济开发区并开工建设,将为我市发展增添强大后劲。

交通建设取得新突破。完成投资34.32亿元。成功争取沪昆铁路客运专线通过我市,并规划在娄底城区和新化设站,娄邵铁路扩能改造顺利开工。娄新、新溆、安邵三条高速公路建设全面推进,打响了干线公路改造三年大会战,加快推进G20

7、S

210、S

312、S20

9、S

217、S2

25、X024等七条干线公路改造,娄底汽车南站投入使用,农村通乡通畅工程完成1231公里,其中改造县乡公路140公里,新建乡镇到村水泥路1091公里。全面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交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理顺。

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完成投资18.6亿元。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式运营,成为城市投资的主载体、城市融资的主平台和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中心城区吉星路等主次干道完成提质改造,孙水公园建成开放,市体育中心和涟水河南岸防洪堤主体工程竣工,城区绿地率达到34.25%。县市城区与小城镇加快建设。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分别增长21.2%和10.7%。成功争取水府示范片区纳入长株潭城市群昭山示范区范畴,与长株潭对接融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要素保障得到新加强。加快对接国家、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40个重大项目进入省重点项目规划,17家企业列入省重点产业骨干企业名录,争取中央、省各类建设资金26.1亿元,比上年增加11.1亿元。积极搭建对外合作交流与招商引资平台,成功举办娄底深圳投资洽谈会、广州科学城投资推介会、第三届“青春娄底·湘中之光”经贸洽谈会,组团参加“中博会”、“港澳洽谈周”、“珠洽会”、“湘商大会”,实现内联引资80.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34亿美元,是我市历史上招商引资力度最大、措施最硬、效果最好的一年。大力实施金融机构扶持中小企业600家工程,组建了2个资本金过亿元的担保公司,成立了2家小额贷款公司,冷水江成功创建省级金融安全区。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净增97.2亿元,增量居全省第四位,增速居全省第一位。重点项目用地得到有效保障,连续十年实现耕地总量占补平衡,维护矿产资源管理秩序工作荣获全国先进。

(三)农业基础更加巩固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92亿元,增长5%,粮食播种面积393.5万亩,总产162万吨,分别增长4.29%、3.19%。出栏生猪499.7万头,增长3.4%。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化肥补贴、农机购机补贴、种粮大户补贴等补贴资金3.22亿元。全市“三农”支出完成8.32亿元,增长29.78%。种养大户发展到5.1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372个,会员7.2万户,带动农户19.26万户。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88家,完成产值47.8亿元,增长20.6%。双峰、新化分别获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和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新化、涟源列入国家油茶基地建设重点县(市)。

推进新农村建设,农业基础不断夯实。重点抓了78个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逐步形成了特色产业型、生态养殖型、劳务经济型等8种建设模式,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完成水利建设投资3.9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5.1万处,解决24.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水利建设工作获全国先进,第六次获得全省水利建设竞赛“芙蓉杯”奖。农业机械化率达到27.1%,农机产值达到10.7亿元,已有27个产品纳入国家和省支持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扶贫建设、革命老区、库区开发、移民后扶、农民负担监管、“三冬”生产等工作扎实开展。及时有效抗御山洪灾害,夺取了双峰“7·2”抗洪救灾胜利。森林防火、农林病虫害防治、气象水文信息和技术服务、农资供应与价格调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入全省前列。农村道路、通信等设施不断完善,农网改造完成投资1.22亿元。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新化被评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农业综合执法先进县。推进土地集约经营,已流转耕地面积31.5万亩,占承包面积的15.4%。狠抓农村能源建设、乡村清洁工程和农村面源污染的整治,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林地现场核实率、林权发证率、山林纠纷调处率分别达到92.1%、36.1%和88.4%,均超过省定年度目标。完成造林11.6万亩,新增油茶林2.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7.5%。

(四)促进消费成效显著

全年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87亿元,增长11.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6亿元,增长18.7%。我市成为全国首批商务综合执法试点城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持续推进,“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活动效果明显,发放财政补贴9800万元,带动直接消费15亿元。成功举办湖南省首届农业机械、矿山机械、电子陶瓷产品博览会,加工贸易实现零的突破,进出口总额居全省第四位。消费者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7%。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544万人次,增长34.5%,实现旅游总收入27.6亿元,增长36.4%。启动了大梅山文化旅游区域合作,开展了“亿元优惠迎国庆·万人免费游娄底”大型促销活动,成功举办第二届曾国藩国际文化旅游节,波月洞成功创建AAA景区,梅山龙宫、曾国藩故居创AAAA景区通过国家专家组评审,填补了湘中AAAA景区的空白。湄江成功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紫鹊界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我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通过国家验收。

(五)民生保障力度加大

为民办实事任务圆满完成。实施33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投资19亿元。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开展就业培训10.7万人,新增城镇就业和安置再就业5.1万人,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7.4万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市社会保障支出18.71亿元,增长48.88%。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娄星区启动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效益和参合农民受益水平提高,参合农民280.8万,参合率达到85.37%。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新增廉租住房7167套,新建经济适用房1298套。加强财政、政府投资项目和专项资金审计,确保了资金使用效益和惠民政策落实。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强化环境监管,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关闭“三高一低”企业和项目32个。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基本完成,4个县市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投入运行。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各类安全事故持续下降。争取中央投资2374万元、银行贷款3亿元,实施国家煤矿安全改造项目12个,煤矿安全生产消灭重大及以上事故,创历史最好水平。推进“百件信访老案”办理,集中解决了大批遗留问题。调整警务体制,加强防控建设,刑事发案率进一步下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明显进步,信访和维稳工作获得全省先进。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基础教育进一步巩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城区学校入学新生班额过大问题得到有效控制,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初见成效,娄底技师学院筹建工作扎实推进。我市顺利通过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六项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和娄星区、冷水江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甲型H1N1流感得到有效防控。药监工作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慈善、老龄和红十字会工作卓有成效。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连续三年获全省先进,我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人口文化新传播基地。大力发展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人民群众身体素质不断增强。组织“中国著名作家看娄底”大型采风创作活动,大型现代花鼓戏《花落花开》获得田汉戏剧奖并被列入全省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教材,电影《马东的假期》荣获全国中小学生优秀影片奖,新闻出版业加快发展,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数字电视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市广电技术大楼投入使用。组织了建国60周年和撤地设市1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彰显了“青春娄底”形象,激发了全市人民的自豪感,进一步凝聚了全市人民科学发展、加速赶超的合力。

全面推进国企改革改制扫尾攻坚,市属106家企业已有102家完成改制,省属下划企业湖南省锻造厂改制完成。

军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稳步推进,公安、消防、武警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抗灾救灾和维护社会稳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统计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侨务工作获全国侨务系统先进,人防工作扎实有效,民族、宗教、地震、对台、地方志、档案、保密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六)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议案2件、人大代表建议209件,政协建议2件、政协委员提案196件。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贯彻落实《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出台《娄底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则》,聘请了68名专家,开展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咨询论证工作,加强行政复议和规范性文件管理,有力推进了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政府绩效评估,切实加强行政监察和政务督查,严格实行行政问责,大力实施投资项目全程代理服务和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收费“一票制”,机关效能建设逐步加强。集中整治“三强”(强装强卸、强揽工程、强行阻工)行为,着力优化施工环境。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干部作风进一步改进。加强财税征管,促进财政增收,开展厉行节约工作,财政保障能力增强。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不懈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市第七次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圆满完成。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不仅取得了各项建设的重要成果,也积累了在复杂环境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经验。一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学发展、加速赶超总体战略,以切实可行的思路引领发展,全力以赴促进发展。二是必须立足实际,选准路径,在比较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不断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三是必须解放思想,开放视野,胸怀全局,科学研判,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针对性。四是必须不畏艰难,敢于担当,大力弘扬“坚韧、勤奋、尚德、自强”的娄底精神,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五是必须高度重视抓基层、打基础,夯实发展平台,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发展后劲。

经验弥足珍贵,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力监督和社会各界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扎实工作和全市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代表和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娄人民解放军、武警和消防官兵、政法干警,向各位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我市建设和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发展中也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实力还不强,区域竞争压力大;产业结构还不合理,转变发展方式任务艰巨;节能减排要求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经济发展环境还不优,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任务很重;老百姓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亟需解决,改善民生力度还需加大。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0年政府工作目标与主要任务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形势最复杂的一年。要看到,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逐步好转,特别是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我市争项目、扩投资;中央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有利于我市调结构、促转变;国家进一步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为我市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拓展了更广的空间;我市经过国际金融危机洗礼,积累了经验,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也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宏观环境纷繁复杂,各种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省内兄弟市州竞相发展,我市与长株潭等先进市州的差距拉大,赶超的压力增加。对此,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更要坚定发展信心,下更大决心,花更大力气,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三届六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深入实施“科学发展,加速赶超”战略,坚持工业主导、基础先行、项目带动、协调发展,以学习、对接、融入、服务长株潭为发展路径,突出转方式、调结构,扩投资、强基础,抓改革、增活力,促增长、惠民生,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工作目标13%,力争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第

一、

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13.8%、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工作目标4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34以下,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

为此,今年要着力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转变发展方式

做大工业经济总量。继续开展“工业企业服务年”活动,加强重点骨干企业的运行监测和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的保障,稳定和提高产能。加强新竣工投产企业的跟踪服务,争取尽快达产见效。加强在建项目的推进力度,争取早建成、早投产。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重点支持市场前景好、成长性强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力争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0家,确保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为重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抓好华菱涟钢产品结构调整及薄板深加工等项目,力争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60亿元以上。抓紧实施十大产业集群规划,努力打造钢产品及深加工500亿产业集群,煤炭深加工100亿产业集群,有色冶炼及深加工、机械制造及铸造、建材、农机等4个50亿产业集群,煤机、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和工业陶瓷等4个10亿产业集群。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依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科技支撑,着力培育和发展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按照建设“两型”社会要求,大力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洁净产品制造业和环境服务业。积极承接沿海和省内产业转移,发展壮大服饰、制鞋、皮革和食品、药品等终端消费品产业。

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完善基础配套,加快标准厂房建设,确保全市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做好园区发展规划,强化功能定位,坚持特色兴园,加快产业集聚。进一步落实促进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破解瓶颈,理顺体制,优化环境,加强考核,突出招商引资,主动对接央企和承接产业转移,推进项目建设,发展壮大园区经济,确保娄底经济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各县市区产业园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继续开展“科技创新年”活动,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积极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建材、煤机、农机、工业陶瓷各建立1个省级技术中心,加快组建锑品和工业陶瓷2个国检中心,组建钢铁、有色冶炼2大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申报力度,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推进“质量兴企、名牌强市”,支持湖南宜化等企业创建中国名牌产品。突出抓好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薄板深加工产业园建设,力争娄底经济开发区进入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行列,冷水江、涟源和双峰产业园进入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行列。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引进低碳技术,培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抓好涟钢和五江集团2个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重点推进冷钢、湖南宜化、闪星锑业、海螺水泥等企业和县市区产业园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推进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加快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年内启用市医疗废物处理处置中心,严格督促各类企业脱硫设施正常运行。加强管理节能、工程节能、结构节能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有序开采矿产资源。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进一步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加强资水、涟水、孙水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圆满完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三年行动任务,以“四旁”(村旁、水旁、路旁、宅旁)绿化和退耕还林为重点,全面推进城乡绿化,努力建设秀美家园。

(二)切实推进项目建设,增强投资拉动作用

加强项目开发、争取和储备。继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突出对接长株潭的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电力机车、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和物流产业,精心策划一批战略性、基础性项目,开发重大产业项目50个以上,确保项目库更新率达到20%以上。重点争取安张衡铁路娄底段项目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发展规划,湘中物流园、娄底民用支线机场、新化核电厂等重大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全力做好塞海水库、娄底市水土保持工程、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娄底项目区、全市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搬迁避让工程、冷钢节能降耗改造、湖南省煤炭储备物流中心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扎实抓好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以上,力争430亿元,重点抓好105个重大建设项目。

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90亿元以上,力争100亿元。抓好沪昆铁路客运专线娄底段、娄邵铁路扩能改造、安邵高速、娄新高速、新溆高速、娄益高速、娄衡高速、娄长高速、干线公路改造、冷水江火车东站、农村公路、天然气管道、成品油管道及油库加油站配套等项目建设。

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80亿元以上,力争完成200亿元。抓好涟钢产品结构调整及薄板深加工、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电工钢、冷钢300万吨钢120万吨焦、金华车辆、涟钢机制公司轧辊生产线、农友机械、金峰机械、中兴液压、三星锻造、鸿帆铝业、中源新材料、红太阳电源新材料、华新水泥、涟源国产实业、湖南宜化60万吨尿素扩改、黑猫炭黑、湖南安石集团干熄焦余热发电技术改造、双峰凯迪生物质发电、双峰台资鞋业园成品鞋生产线、华润煤业、桑梓大跃煤矿、桥头河煤矿复采、新化工业陶瓷、双峰定园机械技改扩建、新化铁合金产业技改升级、汇源焦化煤气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25亿元以上。中心城区抓好S209线城区段改造、吉星路路网、甘桂路路网、沪昆高速公路连接线改扩建、鸿帆铝业天然气供气工程、珠山公园、氐星公园、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市第二自来水厂输水干管复线等项目建设,推进各县市城区基础设施建设。

农林水利项目完成投资14亿元以上。抓好粮食增产工程、丰产油茶基地、中药材开发、黑猪和黑牛产业化、小Ⅰ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退耕还林、城市防洪工程、白马和大梅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安全饮水、大中型水库库区移民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

社会事业及其他项目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抓好市体育中心、市有线数字电视建设、市文化艺术中心,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娄底技师学院(筹)、娄底卫校(升专)基础设施建设,新化、双峰、冷水江人民医院整体搬迁等项目建设。

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0亿元以上。

完成城镇以下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以上。

努力拓宽项目筹融资渠道。争取中央和省资金25亿元以上,力争全市银行机构各项贷款新增100亿元以上,确保中小企业和“三农”贷款增长25%以上。争取年内娄星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在新化筹建1家村镇银行,在冷水江、新化、双峰各建立1家小额贷款公司,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全省首个“金融生态模范城市”。扩大省级上市企业后备库资源,重点推进娄底红太阳新材料和三泰轧辊两家公司上市步伐。加快推进投融资平台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争取实现总融资18亿元以上。

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深入分析“十二五”时期发展所处的新背景、面临的新情况,立足我市发展定位,对接融入和服务长株潭,集中民智,加强研究,在更高起点上科学谋划未来,加快我市建设“三基地一中心一枢纽”(新型能源原材料基地、特色装备与先进制造业基地、文化与生态旅游休闲基地、区域性商贸与物流中心、区域性交通枢纽)的进程。

(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夯实“三农”发展基础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与保护,遏制耕地抛荒,改造中低产田,确保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00万亩、总产165万吨以上。抓好粮食收购与储备工作,确保粮食安全。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推进土地依法有序流转,继续培植种养大户,抓好种养殖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重点扶持一批实力强、来势好的龙头企业,确保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20%以上。加快组建牧业、米业、特色水果、蔬菜、永丰酱业和林业等产业集团,争取年内创建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逐步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及病虫害防治工作,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气象、水文为“三农”服务的水平,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60万千瓦以上。积极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全面搞活农村经济。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积极落实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机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培训农民26万人次以上,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0万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和回乡创业,支持农民创业增收。加大扶贫和库区开发力度,加强库区移民扶持工作。

加快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完善“领导办点、部门帮扶、干部驻村”的工作机制,继续以78个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为重点,市级重点打造6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片),加大财政投入和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加强村镇民居建设规划和管理,增强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实效。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水利的决定》,全面完成17座纳入国家规划的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各项水利建设任务。加强农村道路、能源、水毁工程恢复和物流、通讯等设施建设,加快新化、涟源农村电网的改造。加快推进省级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着力改善村容村貌,逐步实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目标。

(四)努力推进新型城市化,提升区域经济承载能力

积极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围绕建设“新型工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生态宜居城市、和谐文明城市”目标,切实提升城市承载力、带动力、辐射力和竞争力。完善城区规划,强化规划管理,严格规划执法。加快环线和干道改扩建,完善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客运、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力争三年内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饮用水水质问题,基本实现城市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启动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加强城市管理,强化基层社区建设和基础工作,大力实施“净化、序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提升城市品味,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加快县市城区和小城镇扩容提质。推进冷水江城市东扩、涟源城市北扩东延战略实施,加快双峰城北新区、沿河风光带建设和新化环城西路、北塔综合区等重点工程建设。以重点镇和示范镇为突破口,加强小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发挥小城镇联结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的功能。探索放宽城镇户籍限制,创造条件促进农业人口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充分发挥城市化在扩内需、调结构和促就业中的主动力作用。

(五)有效推进城乡消费,培育壮大第三产业

努力促进消费。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和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继续实施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和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扩大城乡消费。加快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引导和培育汽车、文化、保健、餐饮等消费热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保险证券、信息咨询、会计法律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加强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和使用,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购房需求,进一步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加快发展旅游业。巩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果,改造旅游干线公路,进一步完善等级景区的服务配套体系,促进景区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工业旅游协调发展,实现旅游接待人次突破700万,旅游总收入增长30%以上,着力将旅游业打造成为我市战略性支柱产业。积极推进曾国藩故里、大熊山、湄江、龙山等景区的统一开发和水府旅游示范区、仙女寨景区系列项目整体招商,实现景区建设大跨越。举办好“娄底(长沙)旅游文化宣传月”、“湖南大梅山文化旅游经济圈高峰论坛”等活动。加大旅游资源保护力度,落实《湖南省紫鹊界梯田梅山龙宫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支持新化创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抓好“两型”社会建设试点。加快编制《娄底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娄底市“两型”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水府示范片区总体规划》和《水府示范片区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抓紧产业项目的前期工作,跟踪推进“两型”产业项目建设。建立和完善资源产权制度,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创新资源开发管理机制,促进体制机制对接。积极开展“两型”示范创建活动。

积极扩大招商引资。组织好第三届中国中南建材家居博览会和首届娄商大会,积极参与上海世博会、湘台经贸洽谈会等重大招商经贸活动,力争一批机械与装备制造、新型能源原材料、生态休闲旅游、环保等重大产业项目落户我市。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强化目标管理,完善奖惩机制,形成招商合力,注重招商实效,确保内联引资10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以上。扎实做好外事侨务工作,充分发挥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作用,积极引资引智。加强项目履约调度与跟踪,提高签约项目履约率。加快推进娄底铁路口岸建设,完善对外贸易基础条件,大力发展加工与服务贸易。

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稳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做好农村第二轮土地延包后续完善工作。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做好娄星区、冷水江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和公共医疗、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探索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制度,强化企业改制后的社会管理,加快市属国有企业和省属下划企业的改制扫尾。全面完成市及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积极推进财政“省直管县”改革,落实金融、投融资、价格等各项改革政策和措施。完善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机制,巩固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成果。

(七)持续推进民生改善,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引导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各种服务业加快发展,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中小企业就业和创业,新增城镇就业2.9万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6万人,继续保持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切实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着力加强民生保障。落实城乡低保政策,逐步改善低收入群体的整体生活水平。做好失地农民的保障工作。推进娄星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参保率达到80%以上,积极争取扩大试点覆盖面,着力保障农村老年居民基本生活。促进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的扩面和基金征缴工作,新增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75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登记参保人数达到63万人以上。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保障流动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增廉租住房8000套、租赁补贴2500户,支持农村危房、棚户区改造。切实为民办好实事,让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建设教育强市,重点加强基础教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深入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快基础教育设施建设,三年内解决城区读书难问题。逐步完善和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推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支持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迎接教育部合格学校评估验收,支持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和潇湘职业学院发展,进一步加大娄底卫校升专和娄底技师学院筹建力度。推进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加快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以上。加强疾病防控工作,提高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做好红十字会工作。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全面推进文化强市战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农家书屋、乡镇文化站和社区文化建设,加大网吧整治力度,继续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和新闻出版工作,不断完善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积极申办湖南省第12届运动会。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全完善管理机制,扎实开展优质服务,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强化食品和药品监管,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继续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活动,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密切军民关系。加强人民防空工作,发展老龄事业,重视革命老区工作,认真组织实施第六次人口普查,全面启动第二轮修志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地震、对台、档案、保密等工作,重视和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大力发展妇女儿童事业。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创新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开展“信访工作基础年”活动,强化信访责任,对重大信访问题实行跟踪督办、限期办结,着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建好信访接待中心。强化安全发展理念,推进“平安乡镇”、“平安县市”创建活动,加快推进科技兴煤、科技保安步伐,加强瓦斯治理基础工作,提高煤炭开采机械化水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落实公共安全措施,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设立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继续深化道路交通、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夯实治安巡逻、电子监控、社区及农村警务等防控基础,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增强对违法犯罪的源头管控能力。集中打击暴力恐怖、黑恶团伙、黄赌毒和盗抢犯罪,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三、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使命,必须按照“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要求,着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着力提高科学、民主、依法行政水平。

严格依法行政。健全政府行政决策机制,使重大事项决策更加民主、科学、透明。实施政府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依法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与政协加强协商沟通,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努力提高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建议、委员提案的办理质量和效率。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主动接受新闻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着力提高效能。以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理顺职责关系,健全协调配合机制,切实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关注基层、重视基层、服务基层。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行政许可事项,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加强机关规范化建设,精减会议和文件,减少和规范检查评比。开展政府绩效评估,落实行政问责,严格责任追究,加大监察、审计、督查力度,提高行政执行力,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培育壮大财源税源,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努力增收节支,增强政府的配套支付和支出保障能力。

大力改进作风。坚持求真务实,执政为民,多干实事,少讲空话,真正把精力集中到抓发展、搞建设上来,集中到优服务、解难题上来,集中到为群众和基层谋利益、办实事上来。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从制度上规范财政支付、土地和矿产资源开发、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等公共资源管理。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加大专项治理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大力提倡艰苦奋斗作风,坚决制止奢侈浪费,以务实廉洁的政府形象取信于民。

切实优化环境。严格落实《娄底市优化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的若干规定》等政策,建设好市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和项目全程代理制度,逐步推行项目前期工作代理制,完善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严格执行“一票制”刚性收费,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岗位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努力打造高效、快捷、优质的政务环境。倡导亲商、安商、富商风尚,鼓励全民关注、支持、参与创业,加大行风评议力度,积极营造有利于投资创业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三强”行为,集中整治企业周边环境,杜绝“索、拿、卡、要”现象,坚决净化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的外部环境。

各位代表,我市正处在科学发展、加速赶超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谋划发展,以更加昂扬的斗志迎接挑战,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勤勉工作,为圆满完成本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加速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娄底而努力奋斗!

推荐第3篇:娄底市建设局

娄底市建设局

关于加强村镇建房管理和技术服务的

通知

娄建发[2009] 165号

登记号LDCR-2009-15009

各县市建设局,娄星建设分局,市经济开发区建设分局,娄星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

为推进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危房改造试点步伐,逐步规范全市村镇建房的管理,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住房质量,保障建房施工安全,根据《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国务院[1993]第116号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农民住房建设技术服务和管理的通知》(建村[2006]303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湘政办发[2009]12号和娄底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娄政办发[2009]14号)文件精神,现就我市村镇房屋建设的管理和技术服务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建设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村镇建房的管理和技术指导, 要加强同编委、财政等机构衔接,进一步督促完善乡镇建设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问题。乡镇人民政府是本辖区建设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各乡镇要加强和完善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和技术服务机构建设, 安排专项经费,负责村镇房屋建设管理和技术服务指导工作。鼓励服务中心设立农民住

房设计室、技术咨询室,面向农民开展有偿性技术服务。组织有资格的个体工匠成立农民住房建筑施工队,或依托有资质的施工企业成立项目部,承接农民住房建设工程,并签订施工合同,明确村镇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要求和双方责任。

二、突出经济实用与地方特色

农民住房建设的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要尊重农民的生活习惯与生产方式,坚持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要落实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要求,体现乡村特色、地方特色。

三、严格依法管理

(一)对于建制镇、集镇规划区内的所有公共建筑工程,村庄建设规划范围内的学校、幼儿园、卫生院等公共建筑,建设工程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上或者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所有村镇房屋建筑、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监督管理。

(二)对于建制镇、集镇规划区内建设工程投资额30万元以下且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下的房屋建筑(以下简称限额以下建设工程),农民自建房屋的建筑活动,按如下程序实行:

1、限额以下建设工程建房方必须取得规划批准文件方可开工,并应在动工前持设计方案图到乡镇村镇建设工程管理服务机构办理报建备案及开工通知手续。

2、建房方在申请建房基地时,应与村镇建设工程管理服务机构签订建房服务协议,协议要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村镇建设工程管理服务机构应指导建房方选用合适的设计通用图及其配套基础形式,联系有关技术人员提供基础设计有偿服务。特色设计建房应有满足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施工图纸。服务协议与施工图纸可作为村镇建设工程管理服务机构对实物工程进行管理的依据。

3、建房方应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施工单位进行设计、施工,限额以下建设工程也可依照有资格的设计人员以个人名义设计的图纸,选择注册建造师,或经培训发证的建筑工匠承担;并由设计、施工单位或建筑师(设计工程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建筑工匠分别对设计、施工质量和安全负责。由建房方自行组织施工的,由建房方对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负责。村镇建房施工应优先选择具有工程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和经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培训合格的建筑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必须签订相关的建房服务协议、施工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三)加强安全灾害预防和建立工程质量负责制

1、对村镇房屋建设,应加强对建房基地选址指导,防止农民在地震断裂带、矿山采空区及滑坡、泥石流易发地段建房,确保房屋建设选址合理和场地安全。切实加强对地震、

地质灾害、山洪、大风口等灾害多发区的农民住房规划设计安全审查。

2、加强对村镇建设技术服务和质量管理的监督检查。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村镇建设管理机构要加大督察力度,督促乡镇尽快建立和完善村镇建设管理制度,大力推进村镇建设技术服务工作和建筑工匠资格认证制度建设。对于部分乡镇落实不到位的,要责令限期整改;对于不遵守技术标准及管理程序造成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设计、施工、技术服务单位和管理单位应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属于委托给村镇建筑工匠施工的,按建房施工合同约定,承担相应责任,同时报发证机关取消工匠执业资格。

四、加强村镇建房技术培训和服务

1、建立村镇建筑工匠资格认证制度,大力推进农村建筑工匠队伍建设。组织现有从业的村镇泥、木工匠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对经考核符合条件的工匠个人,颁发村镇建筑工匠资格证书。积极引导农民建房,委托取得建筑工匠资格的工匠或由其组成的建筑施工队承接村镇建设工程。

2、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应对村镇建设管理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通过发放挂图、基本知识读本等方式宣传推广建筑识图,普及村镇建房常见施工技术基本常识。逐步在县城建立村镇技术服务机构,在乡镇设立村镇技术服务点。承担农村危险房屋的技术鉴定、应急处理

及加固补救。对新建房屋在基地选址、开挖基槽、砌筑墙体、安装预制楼板、拌制混凝土、防水层施工、安装拆卸模板、搭拆脚手架等重要工序及涉及重大安全的试块、试件检测上进行必要的技术咨询指导,完善村镇技术服务网络覆盖面,建立技术服务社会化体系。

二〇〇九年十月三十

推荐第4篇:娄底市政府工作报告

娄底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1月4日在娄底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娄底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张硕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04年至2008年,是我市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城乡变化最大、群众受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与时俱进、后发赶超”,抢抓机遇,真抓实干,战胜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等多种灾害,灵活运用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较好地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

(一)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

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550亿元(预计数,下同),是2003年的2.6倍,年均增长12.6%,总量在全省由第12位上升到第10位。三次产业比为20.9:48.4:30.7,第二产业比重五年提高7.8个百分点。2008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0.03亿元,是2003年的2.97倍,

年均增长24.3%,完成一般预算收入22.3亿元,是2003年的2.44倍,年均增长19.6%,均由全省第11位上升到第8位。2008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4亿元,为2003年的2.37倍,年均增长18.8%。五年利用内资236.3亿元、引进外资5.15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49.5%、18%。2008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0.32亿美元,为2003年的9倍,跃居全省第3位。2008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85亿元、贷款余额241亿元,分别为2003年的2.32倍、2.2倍,年均分别增长18.3%、17.3%。

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597家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9.48万名职工置换了身份,以湖南宜化、湖南海螺为代表的改制重组企业重现活力。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到41%。大力推进园区建设,以市经济开发区为代表的各类园区正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农业产业化成效明显,2008年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53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92家。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五年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179项,申请专利2152件,2007年被列为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科技进步综合水平居全省第5位,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9%。

加快推进对外开放与文化交流,城市软实力与知名度显著提升。与美国拉姆西市、伊甸园市结为友好城市,成功引进了沃尔玛、香港华润、三一重工、湖北宜化、安徽海螺和台湾国产实业等战略投资者,“坚韧、勤奋、尚德、自强”的娄底精神得到彰显,戏剧《村官是个堂客们》获得全国映山红金奖,紫鹊界梯田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曾国藩故居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 五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26亿元,2008年完成65亿元,为2003年的6.5倍。交通状况明显改善,改建干线公路183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10606公里,娄新高速、二广高速娄底段开工建设,县乡公路基本实现油路或水泥路,98%的行政村通了公路。

娄底中心城区“北扩南移”加速推进,湘中大道、吉星路南段、第一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春园商业步行街、五江建材城等先后建成,城区道路骨架扩展到6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40多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到36万。县市城区和小城镇建设明显加快,全市城市化率达到36.1%,五年年均提高1.58个百分点。

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建立了领导挂点、部门共建、企业帮扶示范村建设制度,78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列入全省“千村示范”工程。农村道路、水利、电网、通信建设得到加强,五年改造农村公路6466公里,完成6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解决21.34万人的饮水困难和29.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明显加强,连续五年实现耕地占补动态平衡,项目用地得到优先保障,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取得明显成效,采煤采矿沉陷区加快治理,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5%,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1.8%。在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后,先后入选全国十佳宜居城市、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青春娄底展现新姿。

(三)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 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50元,分别比2003年增加5658元、1372元,年均分别增长13.3%、11.6%。2008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亿元,年均增长9%。五年新建廉租房19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28万平方米,城市人均居住面积由25.7平方米增加到31.1平方米。

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五年新建扩建校舍72.5万平方米,改造学校危房74万平方米,“普九”成果不断巩固,高考上线率连续五年全省第一,娄底师专成功升本,建成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潇湘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加强劳动力就业培训,五年新增城镇就业15.7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31.85万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新改扩建乡镇卫生院93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所、疾控中心和传染病区10所,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乡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加快扶贫开发,救助弱势群体,五年落实库区移民资金9.45亿元,31.56万库区移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9.96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城市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农村低保全面启动,新建改建敬老院和五保之家114所。解决农村广播电视盲区群众听广播、看电视14.99万人。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列,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7.6‰以下。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安全形势持续好转,五年来安全生产事故逐年减少,死亡总人数下降58%。加强信访维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娄底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居民安全感不断提升,社会和谐稳定。

(四)依法行政得到新加强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公共服务和应急管理体系。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五年共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与议案714件、市政协委员提案847件,2008年办结率、面商率和满意率均达到百分之百。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转变公务员作风,为民服务意识不断增强。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不懈地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集中治理商业贿赂,依法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政府公信力不断提升。科学应对自然灾害、物价上涨、金融危机等各种严峻考验,政府驾驭复杂局面、市场经济和领导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军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稳步推进,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抗灾救灾和维护社会稳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监察、人事、审计、统计、物价、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贸促、质监、食品药品监督、地方志、档案、保密、气象、地震、人防、仲裁和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残联、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的进步。

回顾五年发展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团结合作,得益于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娄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政法干警,向各位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娄底建设和发展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矢志加快发展,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主要是:

一是必须积极抢抓机遇,加快赶超步伐。五年来,我们始终把抢抓机遇作为赶超的首要环节,立足市情,顺应形势,抢抓机遇,努力用好用活国家政策,争取实施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实现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二是必须推进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五年来,我们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攻坚克难的重要法宝,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国企改革,狠抓农村、财税、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改革,不断扩大开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三是必须坚持工业主导,强化“一化三基”。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工业主导,着力基础产业,主攻基础设施,加强基础工作,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一步夯实了发展基础,增强了发展后劲。

四是必须突出改善民生,凝聚发展力量。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落实惠民政策,切实为民办好实事,使政府工作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五是必须加快职能转变,优化发展环境。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转变职能、改进作风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持之以恒地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优化投资创业环境,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这些宝贵的经验,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坚持和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思想解放还不够,发展氛围还不够浓;经济总量还不大,产业结构还不优,发展速度还不够快;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投资规模相对较小,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干部作风还不够实;社会矛盾还不少,民生改善的任务还很重。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继续加深,全球经济增长明显减速,世界经济环境中不确定因素和突发性风险前所未有,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我市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可能更加严峻。但我们更要看到,今后五年,是我市科学发展、加速赶超的关键时期。放眼全球,各国为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发展均在采取积极举措,国际产业、资本、技术转移与合作仍在加快。纵观全国,在国家保增长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增长仍将保持在较高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环看省内,随着“一化三基”战略的深入实施和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加快推进,全省各市州竞相发展的形势咄咄逼人。审视自身,我市经过近几年的赶超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基础明显夯实,实力明显增强,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所有这些,都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面对挑战和机遇,我们必须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立足全市人民奋力拼搏形成的发展基础,发扬全市人民坚韧勤奋的优良传统,珍惜全市上下奋发向上的大好局面,不负全市人民加快富民强市的迫切愿望,全面提升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一化三基”战略和市委三届四次全会精神要求,始终突出“科学发展、加速赶超”主题,大力实施“工业主导、基础先行、项目带动、协调发展”战略,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务实创新,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娄底而努力奋斗。

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以上,到2013年,达到1100亿元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3500元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13年,突破70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到2013年,突破4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以下。初步建成新型能源原材料基地、特色装备与先进制造业基地、文化与生态旅游休闲基地、区域性商贸与物流中心、区域性交通枢纽(三基地一中心一枢纽)。

实现今后五年发展目标,要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工业主导,加快推进“三化”进程

突出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主导地位,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推动力,引领带动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

大力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狠抓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培育新兴产业,整合提升产业园区,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抓好冶金、能源、建材、化工、机械五大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整合提升特种陶瓷、矿山机电、农用机电三大特色产业;加快培育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鼓励和支持骨干企业开展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积极实施“质量兴企、品牌强市”战略,力争在创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驰名商标上有新突破。重点做大精品钢材及薄板深加工产业集群,集中打造装备制造、煤炭深加工、建材、化工、有色冶炼、食品深加工等百亿产业。到2013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00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力争建成1-2个产值达100亿元的产业园区。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加强城市规划,提高规划水平,抓好规划落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可持续性。强化城市功能规划与产业规划的衔接,积极推进城市产业发展,以产业支撑城市功能,集聚城市人气,有效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重点推进中心城区和“娄底—双峰”、“娄底—涟源—冷水江—新化”城镇带建设,提升中心城区的功能,加快县市城区扩容提质,建设好15-20个重点中心镇,努力打造“3+5”城市群中独具特色的宜居宜业新城,使青春娄底更显活力。到2013年,力争全市城市人口达到202万以上,城市化率达到46.8%以上。围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目标,加强城市环境特别是软环境建设,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改善市民居住环境,不断提高城市文明水平。

全面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完善农村服务体系,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按照“优质、高效、安全”要求,壮大生猪和草食动物、优质稻、中药材、南竹、果蔬五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严格耕地保护,落实惠农政策,加强双峰、涟源、新化等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市)建设,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力争五年内培育2-3家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年产值过1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确保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以上。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提高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继续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工程和农村清洁工程,改善村容村貌。

(二)坚持基础先行,加快优化发展环境 围绕“三基地一中心一枢纽”目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形成大交通、大水利、大电力、大通信体系,不断夯实科学发展、加速赶超平台。

加强交通路网建设,加快沪昆高速铁路娄底段建设、娄邵铁路既有线改造和冷水江火车东站扩建,建成娄新高速、二广高速娄底段,加快建设新怀高速,争取娄衡、娄长、益娄衡高速、冷水江资江二大桥进入省里规划并逐步开工建设,完成国道207和省道20

9、

210、

217、2

25、

312、314等干线公路改造,推进通乡、通村、通畅工程建设,到2013年,新增高速公路249公里,公路总里程突破11800公里。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着力抓好农村安全饮水、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和城镇防洪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全市现有农村安全饮水和中小型病险水库治理任务,提高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加快白马灌区续建配套和新化梅山大灌区建设,加强资水、涟水、孙水综合治理,抓好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城区饮用水源建设。

加强城乡电网、通信和广播电视建设,全面提升城乡承载力。五年完成电网建设投资27亿元,新建或扩建娄西50万伏变电站、新化西等9座22万伏变电站、琅塘等23座11万伏变电站,继续加快城网、农网建设与改造。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五年内实现所有乡镇与县市城区联网。

(三)坚持项目带动,加快扩大投资和消费

把项目建设作为科学发展、加速赶超的第一抓手,抢抓机遇,多上项目,扩大投资和消费,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着力谋划一批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和民生工程项目,加快金电煤矸石发电、新化电厂、安康—张家界—娄底—衡阳铁路、张家界—桂林铁路娄底段、浙商物流园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切实抓好涟钢汽车板、冷钢300万吨钢配套、金电二期2×60万千瓦、湖南宜化“315”工程、三一液压油缸扩改、天然气管输工程等重大项目。到2013年实现千万吨钢、千万吨煤和千万吨水泥的目标,培育3个年产值过100亿元、4个年产值过50亿元、15个年产值过10亿元的骨干企业。

以项目为载体,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和央企对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开放型经济再上台阶。突出延伸钢材产业链、电源电池新材料、有色冶炼、装备制造、旅游休闲等产业招商。加强招商项目的跟踪与落实,提高项目的履约率、开工率和投资到位率。力争五年利用外资6亿美元以上,利用内资500亿元以上;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2%以上。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进一步扩大城乡消费。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壮大发展旅游支柱产业,到2013年,旅游总收入突破75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加快发展金融、信息、会展、中介、物流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规划提升房地产、餐饮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开发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重点围绕钢铁、煤炭、建材等优势产业培育一批竞争力较强的专业物流市场。加快社区建设,着力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服务网络,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社区服务体系。着力完善城乡市场网络建设,推进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到2013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亿元以上。

(四)坚持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社会建设

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求,统筹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突出民生改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效促进和扩大就业,积极培育创业主体,以创业带动就业,到2013年,城镇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8万个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万人以上。加强社保资金的征缴和管理,逐步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和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实现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全覆盖,失业保险覆盖率提高到95%以上。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加快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安居工程建设,着力解决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继续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推进创新型娄底建设,加快“教育强市”、“人才强市”步伐。到2013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2%以上,义务教育完成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0%以上;高新技术产值年均增长28%以上,到2013年突破260亿元。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积极做好省十二届运动会申办工作,建设市文化中心、市图书馆、市工人文化宫、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老街历史文化街。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扎实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发展妇女、儿童、残联、老龄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切实把环境保护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位置,坚持源头控制、全程控制和总量控制,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水资源建设、污染源与矿山采空区治理力度,确保单位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逐年削减,达到省定目标。坚持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加强国土开发整理,统筹安排建设用地,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到2013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3.2%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以上,污水处理率80%以上。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信访工作机制,从源头上解决突出信访问题。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积极推进城乡和谐社区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打造平安娄底。加大对贫困县市和库区的扶持力度,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2009年工作重点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我市撤地设市10周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分析,今年可能是我市经济发展最为艰难的一年。我们一定要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的总体要求,把保增长作为全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把扩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调结构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促就业作为保增长的重要目标,把强基础作为保增长的有力支撑,进一步坚定目标,提振信心,因势利导,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和资金,切实为民办好实事,全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生产总值计划增长11%以上,工作目标12%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5%以上,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5%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4%以上,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1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2‰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8%以内;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56以下;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省定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抢抓机遇加快工业结构调整

加大服务企业力度。进一步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帮助企业坚定发展信心,用好用足用活国家扩大规模与优化结构并举的投资政策、更加主动的贸易政策、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和投资空间。千方百计在资金、财税、用地等方面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加强与金融机构、担保公司的联系合作,设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切实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解决运转难、融资难等问题。加强政府对经济的预测、分析、调控与指导,为企业提供一流的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发展壮大。

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利用国家鼓励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加快煤炭产业向煤电、煤焦、煤化工转变,支持水泥等建材产业加快技术改造、提高效益,引导涟钢、冷钢、闪星锑业等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重点引进发展对提升我市产业结构有战略意义的科技密集、资本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食品、服饰、医药等消费品产业。支持引导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加快发展。力争全年规模企业达到600家,实现工业增加值300亿元,增长13.4%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2%以上。

大力发展产业园区。完善管理体制,加强用地保障,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的产业承载力。加强园区规划与重点产业规划对接,完成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促进优势产业向园区集聚。重点抓好市经济开发区和各县市区产业园区建设,力争市经济开发区成为省级高新区,娄星工业园区成为省级产业园区。确保全市工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28%以上。

(二)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

创新项目工作机制。今年将作为项目建设年,快抓项目储备,巧抓项目争取,狠抓项目建设,严抓项目环境,在全市形成大抓项目、大干项目、大促项目的生动局面。建立项目目标管理制度,将项目谋划、储备、争取和项目建设任务,细化分解到县市区和市直责任单位,强化考核,加强督查,确保落实,为项目建设营造宽松环境。建立项目运行管理制度,设立专项资金,推动土地、资金、人才向项目倾斜。创新项目建设投融资机制,激活民间投资,扩大招商引资,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项目建设投入机制。

全力推进项目招商。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项目建设的突破口来抓,紧盯产业转移动向,对接世界500强、央企和优质上市公司,争取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办好湘中之光经贸博览会,加快引商入娄步伐。创新招商方式,突出龙头企业和产业链招商,开展项目招商、园区招商、专项招商和以商引商,提高招商实效。成立重大项目建设协调小组,营造和形成干部围着项目转、工作围着项目做的浓厚氛围,坚决打击阻碍项目建设、影响项目招商的违法违纪行为,切实优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环境。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9000万美元以上,引进内资72亿元以上,增长20%以上。

着力主攻重点项目。集中抓好全年在建的81个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53.3亿元。

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完成投资97.75亿元,重点抓好涟钢薄板、安石96万吨焦炉城市煤气改扩建工程、涟源国产实业水泥和科源煤矸石深加工等省“双百工程”项目;加快建设冷钢线材与炼焦、天宝紧固件、汇源焦化、双峰生物质能发电、涟源华润电力、金富源碱业节能技改、中源新材料、中兴液压油缸、金华汽车、湖南海螺二期、波月水泥等项目;积极促进红太阳电源电池、三星锻造、红宇耐磨、南方连铸高效结晶器铜管等高技术产业项目做大做强。

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42.79亿元,重点抓好二广高速娄底段、娄新高速、新怀高速、娄邵铁路、冷水江火车东站、国省道干线公路改造等交通项目;加快白马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资水涟水孙水综合治理,新化、涟源、双峰城市防洪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新化22万伏鹅塘变电站,小型水电站等水电项目。加快娄衡高速、沪昆铁路客运专线开工建设的前期工作。

旅游业项目完成投资3.48亿元,重点抓好紫鹊界梯田—梅山龙宫、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及蚩尤文化旅游区、曾国藩故居文化旅游综合开发、仙女寨生态旅游区、中华蚩尤始祖文化园、龙山华夏中药文化园、湄江岩溶地质公园、洪家山—双江水库生态旅游等项目。

社会事业项目完成投资4.99亿元,重点抓好市体育中心、市科技中心、市中心医院住院楼、市中医院综合楼、市有线数字电视、娄底技师学院、娄底卫校升专扩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

生态环保项目完成投资4.26亿元,重点抓好涟邵、冷水江、涟源采煤沉陷区治理、锡矿山有色金属棚户区改造、灾后重建、退耕还林等项目。

(三)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445万亩、总产180万吨以上。做强“永丰辣酱”、“天源黑猪”、“天华黑牛”、“同星米业”等品牌,建设无公害水果基地5个、蔬菜基地4个、茶叶基地2个、中药材基地2个,低改新造油茶2.3万亩,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优质米25万吨,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20%以上。实施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计划,全年增加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个、绿色食品认证10个,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大农机推广力度,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增加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收入。

完善农村服务体系。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制度长久不变,积极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和安置机制。有序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基层水管制度和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健全农村科技推广、动植物防疫、信息服务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科技合作组织入户率达到50%以上。落实农业各项财政补贴和涉农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

加强农民就业培训。重点抓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引导性培训和技能培训,培训农民26万人次以上,新增农民转移就业5万人。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落实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有技术、有资金、懂管理的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充分挖掘农村内部就业增收潜力,大力发展农村

二、三产业和外派劳务,有效增加农民劳务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三级共建”原则,完善工作机制,开展企业联村扶村活动,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继续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工程,抓好村容村貌治理,全面启动村庄整治,在每个县市抓好一个以上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坚持防汛抗旱并重,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水利投资3亿元。加大土地整理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抓好新增粮食产能高标准粮田、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和沃土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山洪地质等自然灾害防御,加快改善农村道路、电网、通信、饮水等基础条件。

(四)切实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

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完成中心城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城市综合交通、城市绿地等专业规划,编制中心城区城市景观分区控制规划、潭邵连接线街道景观规划、娄星广场区域城市景观规划,完成涟水河、孙水河两岸风光带规划。加快完善县市城区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公益性公共设施等专项规划,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沿河等重点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做好重点城镇、名胜风景区、历史文化名镇(村)规划编制工作。

加快城市基础建设。中心城区加快城市防洪堤和吉星路北端等主要干道建设,启动株山公园、甘桂路、高丰路、潭邵连接线改建四大项目,加快推进市经济开发区、城南新区、娄星经济园区配套道路建设。继续推进主次干道提质、电力通信设施改善和背街小巷改造。加快县市城区和小城镇建设,提高县城和建制镇的综合承载能力。以居民住得起房、买得起房为目标,落实国家优惠政策,鼓励合理住房消费,规范和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力争全市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8亿元,其中中心城区完成5亿元,城市化率达到38.1%以上。

强化城市规范管理。加强城市依法有序管理,全面推行市县两级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加强城市环卫、园林绿化、客运公交、农贸市场、社区物业等规范管理,提高市民的主人翁意识。做好征地拆迁工作,维护好拆迁户的合法权益。严格规划执法,依法加大违规建筑的拆除力度,改善城市形象。加强村镇环境整治,改善人居环境,塑造村镇新面貌。

(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完善商业网点布局,积极引进大型流通企业,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着力培育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重点加快建设湘中综合物流园、湘中商贸物流配送中心和湘中粮食物流园,抓好会展中心和展览馆的筹划,提升服务业水平。抓好农产品批发大市场和农村流通设施建设与管理,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工程,落实好“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拉动农村消费。加快铁路口岸建设,改善基础条件,鼓励进出口,扩大对外贸易,完成进出口总额11.2亿美元。

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密切银政、银企关系,增强金融对地方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优质公司加快上市步伐。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行为,努力创建金融安全区,加快双峰村镇银行、娄星农村信用合作银行建设。鼓励支持发展保险、证券业。

壮大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旅游资源保护的决定,加大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力度,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壮大旅游产业。重点加快紫鹊界梯田、梅山龙宫、曾国藩故居、波月洞、湄江和锡矿山工业旅游区、涟钢工业旅游区等旅游品牌建设,实现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标,力争全年旅游收入增长30%以上。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体系,推进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加快双峰文化名人一条街建设,促进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源转变。

(六)着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抓好列入“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减排项目,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支持涟钢、五江轻化等企业开展全国循环经济试点,鼓励企业推进产业循环、资源综合开发和能源综合利用。加强对县市区、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目标考核,坚决落实节能减排问责制。积极推进清洁生产,鼓励支持建筑节能,大力倡导机关节能。

切实强化环境治理。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三同时”保证金制度,加大环境监控力度,完善环境应急机制。严格执行全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加大资水、涟水、孙水和白马水库的综合治理力度,加快中心城区第二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新化县城第二水源、各县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建设。

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积极开展耕地开发整理,强化土地执法监察,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全面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继续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生态和城乡绿化建设,加强矿区植被保护和生态治理,严格征占用林地审批和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全年完成造林9万亩,新增中心城区绿地6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2.08%以上。

(七)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加快推进科教兴市。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年活动,大力推进创新型娄底建设,做好知识产权试点工作,争取我市列为省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坚持教育强市,整合教育资源,调整教育布局,化解教育债务,关爱留守儿童,改善教师待遇,协调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营造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的环境,加快人才引进、开发和培育,为科学发展、加速赶超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的就业创业工作,重点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完善医疗、养老等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城市低保补助标准,逐步实现农村低保的应保尽保。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力度,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和无房户的住房困难。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水平,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抓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建设,规范医疗市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促进其他社会事业共同进步。扎实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发挥计生协会作用,提高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合格率,加快全国人口文化新传播娄底示范基地建设,稳定低生育水平。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切实做好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活动,密切军民关系。发展老龄事业,重视残疾人工作,做好外事侨务、地方志、档案、民族宗教、新闻出版、对台、人防、红十字会、气象、地震等工作,重视和支持工青妇工作,大力发展妇女儿童事业。

(八)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强化安全生产责任监管,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积极推进安全乡镇、安全县市、安全单位创建活动,强化对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的监管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饮用水源、食品、药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与安全。

切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建立有效的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强化工作责任,规范信访秩序,加强源头控制,超前防范化解,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村民自治和社区居民自治建设,推进基层司法调解,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专项整治经常性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打击“两抢一盗”、整治地下“六合彩”、禁毒扫黄等专项斗争。加强政府应急管理,加强群防群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推进科学发展,实现加速赶超,政府责无旁贷。当前,我们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也拥有国家保增长、扩内需的重大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们必须坚定信心,肩负使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不断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深入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继续解放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克服自满、畏难和狭隘思想,树立开放、进取和全局观念,努力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破解发展难题和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发扬“坚韧、勤奋、尚德、自强”的娄底精神,用改革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使政府工作始终符合发展规律、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加快转变职能,致力优化服务。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完善政府机构设置,理顺部门职责,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审批,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和政府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行政许可在线办理。加快财税改革,优化税收结构,推行阳光预算,增强财政保发展保民生的能力。精简文山会海,减少迎来送往,不搞形式主义,集中精力抓服务,一心一意促发展。落实《娄底市鼓励投资创业的若干规定》,全面实行刚性收费和全程代理服务,积极营造有利投资创业的发展环境,让一切有投资愿望的人找到投资机会,让一切有合作意向的人找到合作伙伴,让一切有创业能力的人找到创业平台。

坚持依法行政,做到执政为民。把遵守宪法和法律作为施政的根本原则。在市委领导下,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依法报告工作,主动与政协加强协商沟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提高议案、建议和提案的办理质量,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严格按照《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和《娄底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则》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完善群众建议征集制度、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听证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严格遵守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以求真务实、民主公正、廉洁高效的形象取信于民。

切实转变作风,狠抓工作落实。继续开展创“人民满意机关”活动,推行政府工作绩效评估,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工作量化考核办法。加强督查落实,强化责任考核,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行政问责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以制度落实责任。加强公务员教育培训和管理,提高公务员素质,让勤奋学习、真抓实干、清正廉洁、厉行节约、高效服务在政府机关成为风尚,努力建设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关心基层干部,支持基层工作,服务基层发展,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民智,听取民意,凝聚民心,共同推动富民强市的伟大事业。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展望未来,发展蓝图令人鼓舞,赶超事业催人奋进。全市人民对政府工作的支持和期待,给了我们必胜的信心和无穷的力量,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谱写加速赶超的新篇章!

推荐第5篇:娄底市高新技术产业管理办工作总结

娄底市高新技术产业管理办 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计划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科技厅、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借鉴兄弟市州成功发展经验,市高新办在2011年立足本地实际,紧跟产业技术发展步伐,努力开拓,扎实工作,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实现全市工业经济转危为机、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使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现对2011年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2012年的工作计划。

一、201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总结

201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据统计,我市全年累计完成高新技术总产值455.87亿元,同比增长28.26%;销售收入444.83亿元,同比增长15.09%;出口创汇4.73亿美元,同比增长33.46%;利税总额 30.33亿元,同比增加315.9%;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16.67 亿元,同比增长29.27%;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33.67%,研发经费支出总额达11.74亿元,占生产总值(GDP增加值)的1.37%,2011年上半年,这两项考核指标在全省新型工业化考核中排名都为第四位。截止目前,全市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达37家,并且还有一批符合条件的企业,正在积极争取认定,年底有望突破40家,全市基本形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和现代农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格局。

二、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以来,我办努力探索推进新形势下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式,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出台扶持政策,落实工作举措,有力地推进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由“点”到“面”发展。

(一)研究确定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领域

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指示,市高新办组织开展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的研究工作,初步提出将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电子信息、现代农业与生物技术作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四大重点领域,将继续加大对这四大产业的重点扶持,推进相关企业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成果转化,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拓展市场,进一步强化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后劲,为推进产业转型、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积极组织企业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和复审工作

2011年,我办根据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大力推进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有4家企业被认定为2011年第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第二批企业还正在评审中,全年新认定企业有望超过10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总数有望超过40家,实现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围绕原有高新技术企业的复审工作,8月底,我办组织了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复审工作会,就高新技术企业复审要求、条件和注意事项,给企业参会人员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为复审奠定了基础。10月中旬,又统一组织企业到省厅

2 高新办递交了高新技术企业复审材料,使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通过了复审。

(三)及时认真完成全市新型工业化考核两项指标的落实 根据局里的安排,我办今年继续承担新型工业化的两个考核指标(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的统计、落实工作。在过去工作基础上,我办工作人员围绕指标的考核情况,关注重点企业的经营变化,充分挖掘潜力,保证了两项指标继续保持在全省前排的目标,为全市新型工业化考核取得好的成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我们有信心继续拿到此项工作的先进。

(四)继续深入调研并指导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我办工作人员继续积极配合省科技厅关于针对本土科技企业的问卷调查,对全市已认定的37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调研,并到部分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就其存在的不足和现实的困难给予指导和帮助,将认定指标关键数据不合格的企业,列入整改对象并后期追踪。全年深入现场的企业超过30家,同时继续推动产学研合作,为部分企业积极寻找项目、技术,寻求技术合作单位,引进兼职研究人才,获得了企业的广泛好评。

(五)及时完成单位的基础工作

主要是根据高新办工作职能,做好高新技术产值统计工作,保证高新办工作人员及时到岗,单位无任何违规违纪事件发生,针对工作岗位调整,岗位设置等基础工作,根据部署,认真完成,让全体职工没有任何意见。同时,及时完成局里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三、2012年工作计划

2012年是我市经济工作的关键年,面临着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重大任务。市高新办将继续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战略,在市科技局工作目标的统一指引下,努力开展工作,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具体准备做好以下几件事:

1、广泛深入调研,争取各方支持,准备提交一份对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参考价值的发展报告,争取引起市委、市政府重视,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2、继续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争取把全市符合条件的企业尽量发展为高新技术企业,争取新认定10家左右的高新技术企业,使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50家左右;

3、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服务工作,重点在如何加强企业治理结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引进,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等方面,争取能引进省高新投、高创投等国家风险投资机构进入,为企业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4、继续认真做好新型工业化考核指标统计工作,密切关注两个考核指标(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和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情况,争取保持原有的名次;

5、继续做好日常工作,同时认真完成局里交办的各项工作。

娄底市高新技术产业管理办

2011年11月17日

4

推荐第6篇:娄底市公路管理局

娄底市公路管理局

2005年养护工作总结

2005年,我局养护工作在省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当地党委、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养护是重中之重”的工作方针,狠抓行业内部管理,不断强化公路养护主业意识,深化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坚持全面养护和规范化养护,认真落实省局“七无三有”的日常养护要求,通过全市广大公路职工的共同努力,使全局公路养护面貌在过去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改观。现将一年来的养护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局共辖五个县(市、区)公路局,一个娄涟管理所,列养公路970.1公里,其中水泥路333.5公里,油路553.4公里,砂路82.2公里。

省厅、局2005年度下达给我市国省干线年末好路率为78.5%,年平好路率为76.5%;省养支线年末好路率为60%,年平好路率为57.7%;经自检,干线年末、年平好路率分别达到79.95%和79.09%,支线年末、年平好路率分别达到62.83%和61.15%。

二、主要做法:

1、狠抓养护运行机制改革

去年以来,根据全省公路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局养护工 1

作实际,我们对全市公路养护运行机制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全面达到“事企分开、管养分离”的改革目标。

首先,我们在县(市、区)局机关成立养路股,撤消原有的养护大队,在原有工班基础上在每个县(市、区)局组建了养护公司,实行了财务独立核算。各养护公司均视情况设立了路面工程维修队,水沟、路肩养护队,路面清扫养护队等分公司。养路股与养护公司的关系是业主代表与承包方的关系,管理手段是合同管理而不是行政管理。

养护公司于去年7月1日全部组建到位并开始独立运作。独立运作后的养护公司全部将保养与小修进行了分离,采取了四条保障措施:一是准确定额;二是定岗定员,富余人员下岗拿生活费,减员增效;三是严格按定额管理、计量支付的办法进行分配;四是对一些不便计量需经常性保持的养护工程项目实行目标管理,采取倒扣制,以确保计量支付不留“死角”。真正将管理与养护进行了分离,改变养路工的思想观念,彻底打破了“大锅饭”,实现了养路工由“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通过改革后近一年半时间的运作,5个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了良性循环,其中双峰、娄星、新化等单位的养护公司通过内强管理,外揽工程,都全部扭亏为盈,职工福利得到改善,路况也有明显提高,使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2.加强全面养护,努力提升公路品位。

根据省局对日常养护工作“七无三有”的要求,我们狠抓了全面养护和规范化养护。首先是加大了对高级、次高级路面的清扫力度,使路面经常保持整洁;加大了油路病害处治力度,共处治油路病害98000m,其次是加大了对油路主次路肩的清挖

2力度,使所有的油路都做到了次路肩低于主路肩10cm以上,并保持线型流畅,主次分明;第三,在干支线公路上下大力气清挖标准水沟、消灭“死水沟”,安砌纵向涵。据统计,全年共计清挖标准水沟380余km, 安砌纵向涵2000多延米,提高了公路的排水、抗灾能力,确保了全市雨季路况的稳定;第四,水泥路面换板处治2600m,清灌缝140余千米;第五,在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投入150万元,在S209线及S225线建设了部分路肩墙,投入水毁抢修经费500万元,较好地改善了公路形象。另外,我们大力改善路工生活条件,全年共计维修工班房2栋,改建工班房1栋,对工班院内进行了绿化和职工生活配套,全年共投入近100万元,为确保养护生产任务的完成提供了良好的后勤保障。

3、切实抓好干支线公路险要路段的治理。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局和市政府有关加强险要路段治理的指示,切实贯彻“以人为本,以车为本,以路为本”的理念,在干支线公路险要路段投入安保经费758万元,增设安全设施、安全标志682块。示警墩7892个,示警桩6567个,防撞墙5434米,钢护栏5464米,保证了道路安全和畅通。

4、科学养护,提高养护科技含量

今年,我们将提高规范化、科学化养护水平做为全面提高养护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今年,全局主办养护职工知识技能培训班一期,组织职工学规范,用规范。在油路养护中,我们进一步强制执行“拌和法”,给所属单位全部配齐了综合养护车,全面实行了拌和修补油路,以确保路面质量和形象;水泥路面养护中我们重点投入45万元狠抓了清灌缝,同时注重

2了日常清扫保洁,及时更换了破碎板,提高了道路服务水平。在油路大中修等养护工程中推广并普及了新的路面基层结构,如水稳碎石等,路面结构中今年全部采用了沥青砼,提高了路面的使用品质和服务水平。此外,为加强技术管理,健全了我市路面管理系统和桥梁管理系统。

5、突出主业,开展养护竞赛活动。

我局在全年养护工作中,紧紧围绕稳定和提高路况这一中心,按不同的季节和特点,开展了公路养护劳动竞赛活动,促进了养护生产的顺利进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首先,我局于3月1日到6月30日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雨赛”,竞赛制订了具体的操作标准和检查考核办法,并由领导小组进行了多次督查,较好地完成了省局下达的雨季路况目标,保证了雨季公路路况的稳定和公路畅通。其次,我局于高温季节开展了油路病害处治竞赛,抓住

7、

8、9三个月的油路养护黄金季节,采取定任务、定时间、定质量、定奖罚等办法,集中处治油路病害,市局领导和养路科的技术人员,深入到养护生产第一线,逐段检查病害情况,分析病害原因,确定修复方案,监督修复质量,使全市油路特别是超期服役的油路病害得到了及时处治,稳定和提高了全市油路路况。最次,是重点组织了迎国检和省检的年终公路养护劳动竞赛,提出“集中力量保重点,全力以赴树形象,劳动竞赛出实效,养护工作上台阶”的竞赛口号,把考核结果与年终及全年评先评优挂钩,市局和下属各单位都成立了专门班子,各单位机关干部全部实行了包片〈线〉跟班制度,市局竞赛小组对各单位的养护线路进行了多次随机抽查,通过抽查发现养护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整改,从而提高了公

路的整体形象,促进了全市养护生产的稳步发展。

6、多方筹集资金,积极稳妥地推进机械化养护。

为切实推进养护运行机制的改革,壮大养护公司的经济实力,提高其机械化、专业化水平,我们在省局“机械化发展基金”的支持下,通过借“基金”、市补助、县自筹三管其下的办法,自筹资金80余万,为所辖县市局配齐了养护生产巡查车及平板振动夯、砼路面清灌缝机、剪草机等养护机械设备,积极稳妥地推进了我市机械化养护的进程。

三、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我们在养护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有的则需要省局予以支持:

1、养护资金严重短缺。

由于切块经费近十年来一直未作大的调整,故表现在公路养护成本中除了人工费以外,用于购买砂石材料的经费太少,缺少资金解决养护基本设备,机械化程度远远赶不上时代的要求,砂路中修已经有十年没有安排了,一些支线路况难以为继,油路大中修欠账愈来愈多,水泥路养护成本根本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2、路容路貌有待改善。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群众根深蒂固的习俗,我市公路两旁的房屋相当密集,公路街道化的现象相当严重并且愈演愈烈,由此派生出公路两旁堆积物多、垃圾多、占路损路现象严重,不少地段两侧排水严重受阻,这是我市公路养护所特有的基本情况;加之,沿线群众法制观念淡薄,社情复杂,执法环境差,

所以,在公路路容路貌管理方面,尽管我们采取了许多措施,也想了不少办法,但收效不太理想。

3、机制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我市公路养护机制改革从1997年拉开序幕,已尝试了6年时间,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特别是今年的“管养分离”组建养护公司的改革已取得长足的进展,但一些管理上深层次的矛盾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养护公司如何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地按市场化实行运作,还有不少需要上级支持和内外协调的工作要做,养护投入的效益还比较低,离养护市场化还有很大差距。

四、明年养护工作设想

我局今年已经按照省局的要求对养护运行机制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但是,改革还远远没有到位,所以,我们明年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进一步深化养护运行机制的改革,巩固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尽快适应养护市场化给我们带来的种种要求;其次,进一步想方设法加大养护投入,新置一些养护机械设备,充实养护力量,培植自己的养护队伍,提高市场竞争力;第三,切实贯彻“以人为本,以车为本,,以路为本”的理念,保质保量完成省局下达的“安保工程”等任务;再次,加大依法治路的力度,下大力气改善路容路貌,加大特色养护、生态养护的力度,养护生产中树立“精品意识”,为进一步创造和巩固“畅、洁、绿、美”的公路交通环境而作出新的贡献!

二00五年十一月

推荐第7篇:娄底市艺术学校下学期工作计划

娄底市艺术学校2012年下学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的学期,随着学校新生的不断入校,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必须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规范教育管理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激励学生的工作理念,开拓“育人为根本,学风、校风建设为主体,提高教学质量为手段,促进学校管理不断提高为工作思路,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开创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努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每个老师都能以校为家,以原创为荣的工作原则,不断提高老师队伍中的思想理念,新工作态度好,奉献精神强的工作面貌。

2、努力加强对班主任、骨干老师的指导与培养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桥梁作用,以他们的模范行动带领全体教师树立良好的责任心与责任感。培养出高质量的实用型艺术人才。

3、努力加强对学生会,班干部的引导与教育工作以她们所产生的良好学习学风去吸引、感染全体学生,从而树立一种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学习风气。

4、积极开展各种类型专业技能比赛活动,使学生们能很快很好的将课堂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艺术舞台实践中,从 1

而提高学生们有浓厚的学习性趣,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5、加强对艺术团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尽快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使他们树立一种原创为家,以原创为荣的思想境界,为集团创造财富。

三、工作任务

1、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管理思路,要求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做好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要求每周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会议,以取长补短的方法。开展好班级工作。

2、加强班主任管理工作力度,坚持每月对班做工作进行总结评比,树立典型,以班级管理的先进事迹,影响全校各项管理工作有效的开展。

3、健全和完善学校各项管理的制度,力求在周末月未对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实行修正与完善,不讲空话,制订一套确实可行强有力的管理制度,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有序的进行。

4、加强学生科工作,要求学生科把工作做到实处,深入到学生之中及时了解,处理学生的各种情况,深入到班级、督促班主任对班级工作的管理。

5、切实做好校保工作,依据学校特定环境与特定实际,全校教师、领导、班主任都担负学校安保重担,必须教育全校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与防范意识,要求科室领导及各班主任必须做到腿勤,手勤,眼勤,嘴勤,四勤原则,确保各项工作安全

有效的开展。

6、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后勤保障工作,学生食堂的工作要做到,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工作态度,在学校现有条件中创造优良的服务业绩。

7、加强对艺术团市场开拓,扩展艺术团的演出市场,扩大艺术团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打造原创集团艺术品牌,为集团创造社会与经济财富。

新的学期新的起点,全校师生团结协作,凝心聚力,努力拼搏,创造艺术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有一个崭新的明天。

娄底市艺术学校

二○一二年九月三日

推荐第8篇:娄底市建材商会提案

依托基础、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优势、丰富产业内涵

----关于建设“娄底建材家居加工仓储物流园”项目的建议

各位委员:

根据市委、市政府“南扩北移”的城市建设战略构想,围绕市人大第三届三次全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十二〃五”规划关于 “着眼做大规模、调优结构,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园区建设,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实施‘153211’工程”的要求,娄底市建材家居商会经过认真调研、充分论证,认为在娄星产业园区兴建占地2000亩的“娄底建材家居加工仓储物流园”,能够依托涟钢、经济开发区和建材家居市场现有的良好基础,延伸产业链条;扩大建材家居市场现有优势,改变低层次、同质化竞争,以建材深加工和建材家居市场专业仓储为主,极大地丰富产业内涵。这将对推动娄底产业结构的深度和科学发展,提高娄底外向型经济的活力和水平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一、全国相关“建材家居加工仓储物流园”情况简述

近年来,建材家居仓储物流业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和各级政府的重点扶持,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如占地60万平方米的“广东建材物流基地”,目前已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钢材、木材、玻璃等建材商品的进出口集散地和拥有多种功能的现代化大型物流基地。北京、上海、重庆等大型城市,也同样建成了类似的基地。这些物流园或基地,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其建材家居商品,

1 从原材料到成品,都具备了非常完备的市调、科研、技改、生产、包装、物流以及批发销售的产业链条。

湖南长沙虽然有建材仓储物流园,但规模和档次和上述大型物流基地存在很大差距。

根据我们多年从事建材家居行业的经验,以及有关专家的意见认为:任何商品,虽然它的核心价值部分受到商家保护,难以普遍推广,但一般性的生产和加工环节,需要与特定的时间和地域的消费特色需求相吻合,这样才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才能提高商品的附加值。这就是全国的建材家居物流基地,除广东、北京、上海等地以外,都停留在较低层面,艰难地进行同质化竞争,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的关键原因。

二、娄底市建材家居市场现状分析:

娄底市建材家居产业,近几年已发展成为了我市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新兴产业,对拉动市场消费作用十分显著。截止2011年底,我市建材家居市场有418建材市场、粮运建材市场、五江建材市场、大汉精品建材城、三元大市场、新世界建材城、环球金谷家居市场、娄底大市场家居市场、九龙新世纪家居市场等,商户2000余家,直接与关联从业人员共达到20000人以上。建材家居市场的年零售总额超过40亿,综合税率超2亿元。下辖县市建材家居年零售共超过20亿元,共60亿元以上。而娄底201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约240.5亿元。可以看出,娄底建材家居市场商品零售总额已占娄底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四分之一。单是娄

2 底城区的销售总额,占到了全市六分之一以上。

但是,我们应看到,娄底的建材家居市场,都仅仅是占据建材家居商品产业链条的终端,绝大多数是以代理商的角色在市场上左冲右突,各大建材家居市场,只是在卖场上有所区别,产业上没有升级。我们从418到五江,从大汉到三元,从娄底大市场到环球家居,产品几乎都是千篇1律的面孔。

同时,我们也看到,娄底本地的几个石材企业,因为他们能够满足市场个性化的需求,利润稳步提升。门窗这一块市场,本来品牌林立,竞争激烈,但有些本土小品牌,如科力门窗等,因为能适应市场精细化、个性化需求,也占得了一席之地,产业越做越大。

第三,我们还看到,象涟钢的薄板钢材,经济开发区的创高铝业等,都是建材产业链中的上端产品。但因为我们没有与之配套的产业链延伸,很多终端产品只好舍近求远,利润白白流失。南方一些大型建材家居企业,他们看到了这样的问题,正在积极寻求合作伙伴,想把产品深加工的生产流程往最接近消费市场的环节转移。总部只留下核心技术环节,使企业更专更精,提高科技含量的产品附加值。

建材家居商品的特点是价值与体积、重量不成正比,仓储和物流费用在商品交易价值中占很大比重。另外,随着城市的深层次发展,市内交通对依赖市区干道的物流一定会有越来越苛刻的要求。例如418和粮运市场,它们给市内交通的压力会更大,物

3 流和卖场的低档次成为它们发展的瓶颈。因此,降低仓储和物流成本,是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可以预见,建材家居市场再长期以代理商为天下的时期,不会太长久,唯一出路在产业升级。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需求一定更加突出、更加丰富,品牌意识也会极大增强。把我们的建材家居整个产业链条向上端延伸,甚至找准机会打造独立品牌,把建材家居市场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

三、兴建娄底建材家居加工仓储物流园的可行性:

如上所述,娄底建材家居市场仅仅是停留在低层面、同质化的恶性竞争之中,而娄底自身具有的优势远没有发挥出来。

娄底市位于湖南省域中心,东邻湘潭、株洲,北连长沙、益阳、西抵邵阳、衡阳;湘黔、洛湛两条铁路干线在此相交,南北东西通达,是中部地区铁路交通枢纽;辖区内国道、省道纵横;上瑞、二广高速公路穿越境内,东部有涟水,西部有资水。全市拥有铁路、水路、公路交通网辐射四面八方,通达全国各地,形成处湘中而辐射全省、以及更远的交通优势,外向型发展的区位优势明显,全市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形成。这种交通优势,为形成区域物流中心具备了充分条件。

娄底矿产资源丰富,矿种齐全,有“湖南的鲁尔区”、“世界锑都”、“十里钢城”、“百里煤海”、“热电明珠”、“有色金属之乡”、“建材之乡”、“农机之乡”等美誉。娄底产业机构基本符合本地

4 特色。娄底的建材家居市场,规模大,品种多,但除批发、零售比较发达,产业相对幼稚,产业链条脆弱。有15%左右的商家,一方面,能敏锐抓住生产厂家转移部分生产环节的机会,配套生产厂家进行深加工;一方面,能适应和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调整营销策略,巧妙地把终端产品与第二产业对接,自身完善深加工环节。但总的来说,缺乏地方政策的引导,缺乏行业的集约与规模行为。这种选择,在小的范围里,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但站在整个市场的角度,过于零散,无法形成产业内部的商品高度关联,缺乏竞争力。所以,兴建建材家居加工仓储物流中心,技术上完全成熟,市场需求也日趋明显,娄底凭其优越的区域条件,完全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娄底已从过去不起眼的小城镇发展成为今天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娄底商业已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商贸、物流和会展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全力推进。提升第二产业必定是娄底经济腾飞的重要举措。娄底的经济,应该依托于3+5城市群,同时具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内容和分量。这样,娄底的发展前景才会更加辉煌。

四、项目建设目标:

1、建材家居仓储月吐量达到30万立方米以上,年宏观建材交易仓储产值达100亿以上,深加工增加附加值达到20—50亿元,综合国民生产总值(GDP)达150—200亿元以上;

2、与200家品牌建材商建立设施通用、功能齐全、服务完善

5 的建材家居深加工环节,并以仓储配送为主,交易为辅的建材家居综合服务中心同盟,市场覆盖除娄底辖区以外,辐射到周边县市,人口达到800万到1000万。形成高效的建材家居仓储交易服务网络,为顾客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现代建材家居服务;

3、建立健全建材家居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使之具有仓储管理、信息传递、库存控制、货位管理、配载管理和成本控制等功能。

4、引进有实力的品牌建材家居企业300家以上,为娄底及周边县市乃至全省50家左右大型建材家居企业和10--20家品牌建材家居专业市场,提供全程仓储物流和深加工供应链服务。

五、建成后能实现的三大功能:

1、为娄底六大建材市场、下辖县市各大建材家居市场及全省其他城市的建材家居市场提供深加工、二次加工及建材家居货物运输和集散服务。

2、城市零散商品配送和向周边地区延伸服务,成为娄底乃至湖南建材家居货物运输中转基地。

3、为国内知名品牌产品和著名物流企业提供产业链嫁接和大地区配送、仓储、转运等服务。

六、建成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估:

1、使建材家居行业物流集中,极大缓减城市交通压力。

2、加速娄底南扩北移战略的实施,为南北平衡发展注入活

6 力,提供动力。

3、为娄底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丰富产业内涵探索经验,拓宽思路。

4、新增加就业岗位成倍增长,建材家居行业就业超过40000人以上。

5、本园区一旦建成,行业GDP将达到150—200亿元,综合税率比现在将成10倍增长。

综上所述,娄星产业园区“娄底建材加工仓储物流园”的建设,必将有利于搭建起带动娄底、并辐射整个湖南的招商引资平台,有利于优化我市产业结构,有利于加快推进娄底的工业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也符合市委、市政府关于园区设立的基本条件、发展方向及布局原则。

特此请示,请求政府给予政策性支持和项目建设的批准。敬请批复!

娄底市建材家居商会 李*

2012年2月16日

推荐第9篇:娄底市居民消费观调查报告

怀化学院调查报告

娄底市居民消费观调查报告

消费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行为,消费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分为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两种。生产消费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对劳动工具、原材料、燃料等的消耗,从而生产出某种新产品。生活消费是指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以及人类自身的繁衍对生活资料的消耗。生活消费按消费需要的主体又分为个人消费和社会公共消费,我这里所说的消费就是指个人消费。个人消费的内容包括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两个方面。衣、食、住、行、用等的消费属于物质消费。文化教育、休闲娱乐、艺术欣赏、度假旅游以及享受服务性的消费行为都属于精神文化消费。消费观念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人们关于市场、货币、消费等经济生活现象的比较系统、稳定的见解和看法,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组成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人们的消费观也逐渐形成。消费观的形成,受到每一个人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民族传统文化、个人文化素质、宗教信仰等非经济因素的强烈影响。

活动计划:

阶段主要任务阶段目标

一研究确定课题确定课题

二拟写问卷问卷调查打印好

三社会调查走上社会,调查访问

四分组讨论问卷分析

五总结书写调查报告

我利用假期时间走访调查了一些人对于消费观的看法,结果和分析如下:

1、对娄底市居民的购物方式进行调查的结果,超市以其3倍的优势取代了商场成为了某市人购物的首选场所。90年代初,超市以其自由的购物环境、方便的结帐方法和实惠的商品价格博得了老百姓的青睐,并迅速占领了市场,这是一项成功的尝试,不仅给顾客也给商家带来了“丰收”。当然,商场作为传统的购物场所,还是以“老大哥”的身份占据着排行榜的第二位,但以1:3的差距输给超市,是否应该好好想想该怎样重新吸引客源呢?也有很多人选择电视购物和网上购物,但大多数是年轻人以及白领。这说明人们对这种新型购物方式了解还不是很普遍。希望未来它能为人们带来更方便、更快怀化学院调查报告

捷的生活。

2、对娄底市居民在购买商品时最注重因素的调查结果:质量是

人们在购物是最注重的因素,这与我预想的相同。可见在做不到“价

廉物美”的时候,人们宁可选择“物美”。其次便是“个人喜好”,占

到总数的1/4还要多,由此说明某市人对“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高,

购物已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经济和精神负担。“买自己所爱,爱自己

所买”已成为新购物时尚。再次人们的品牌意识渐渐树立,有1/5的

被调查对象说他们对名牌商品的质量、信誉比较放心,所以宁可价格

稍微贵一点,只要用得放心也就无所谓了。另有5%的人选择了服务,

这与以前看售货员脸色买东西的时代大不同;现在哪个营业员敢对顾

客不客气,顾客一投诉,那个营业员轻则该月奖金报销,重则被“炒

鱿鱼”。这不仅是为了提高信誉以增加客源,更是对顾客的一种尊重。

3、对娄底市居民购房方式的调查,有39%的的被调查者属于保

守派,选择了攒够了钱再买,这是中国人传统的消费观念,不过有人

为了买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奔忙一辈子,到老了买了一所房子却没等

享几天福便撒手人寰了,而那所辛苦一辈子得来的屋子便必然转到了

其儿女名下,这难道说不是一种悲剧吗?其次是选择首期付款+公积

金贷款+按揭贷款,选择该项的大部分是年轻人,他们相信自己赚钱

的能力,所以这辈人就享受上了,早早地有了私房,住腻了就出租或

是转手,得来的钱再买更新的更大的。其中只有13%的人选择了向亲

友借钱购房,这与中国传统的“在家靠父母,再外靠朋友”的俗语大

相径庭。在现代社会向父母借钱说不出口,毕竟他们养了你二十几年,

花的钱和情是你一辈子都换不清的,你还好意思伸手向他们要钱?由

于计划生育,亲人也少得可怜,到时候还不了钱,他们又不好意思上

门要债,结果弄得双方都很尴尬。再说朋友,也都是这年纪,这经济

水平,能有什么钱?

4、对娄底市居民度双休日方式的调查,从调查可以看出,有34%

的人在双休日里做着我未曾预想到的事,一问才知,他们在双休日里

仍要工作或学习,我不得不感叹现代生活真的如此繁忙吗?

接下来,有1/5的人选择了整理家务,选择该项的以中年人居多,他

们平时工作繁忙,儿女又正于读书阶段,双休日他们便在家陪孩子,

做家务,补补睡眠等。还有16%的人选择了上街购物,这和以前的赶

集很像,是中国人传统的渡假方式。另有10%的人选择了用上网来度

过双休日,这其中有九成以上是十几、二十几的年轻人。各有6%的

人选择了文化消费和健身运动,这在前几年看来还是浪费时间的事,但根据调查结果来看,精神文明以及全民健身已经深入到寻常百姓家了。只有5%的人选择了走亲访友,这样的人情关系是不是过于淡泊了?

5、对“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的评价是什么?有93%的人选择了“没有过时”或“应赋予新的内容”。其实这两项的意义大致相同,当问及对于应赋予新的内容的理解时,其回答相仿:该花的时候就花,毫不心疼;不该花的时候一分钱也不浪费。我本以为生活在现代都市里人们,赚得多花得也多,会认为“勤俭节约”是老一辈人才恪守的道德观念;这代人会认为学习上一代人的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是有违于新新人类“舍我其谁”的准则的。而这次的调查结果实在叫人高兴,我看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很好地得到了延续。

6、哪项消费占您个人收入的比重最大?一半以上的被调查对象选择了生活必需品,这类人走向两个极端——离退休人员和刚刚步入社会的打工者。其次是选择文化娱乐健身的,说明老百姓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再次是有15%的人选择了子女消费,其年龄在25~35岁和35~50岁两个段之间,正于青黄不接之际。而选择应酬交际的4%的人的职业都是私营业主。

7、您会花多少钱在“包装”自己上?有八成以上的被调查者用于化妆品以及服装、首饰等包装物上的钱占了个人收入(或零花钱)的30%或以下,本小组成员认为这是最恰当的用法。当然不乏因为工作需要或个人喜好特别注重外表的,这些人花一半甚至更多的钱在“包装”自己上。没有人选择用90%的收入去装点自己。

8、您通常送礼是会送什么?最多的是工艺品,有31%,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或者穿着时髦的中年人。这充分说明送工艺品不是酸文人以及富贵人家的专利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和修养的体现在亲人好友之间传达情谊。选择“营养保健品”和“普通食品”的大都是中年人,他们比较实际。我很高兴只有8%的人选择了烟酒,这比前几年的大送烟酒的风气好了许多,对健康也有益。当问及烟酒大概都送什么人时,他们回答:生意上的合伙人或者好烟酒的亲戚、朋友、同事以及上司或者不太熟的人。还有8%的人选择鲜花,其职业大都为白领或私营业主。

对问卷上八个问题的分析,最终我得出以下结论:

娄底市居民的消费观念较为开放但却不奢侈,比前人更懂得支配

自己的收入,更国际化,更符合一个某市人的标准——既能善待自己又能“善待存折”。他们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尝试新的活法,尽力使自己的生活不要定位在同一坐标轴内。他们的生活时时透露出“个性化”的追求,又不乏对社会对环境的责任心。他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则是愈简单愈好,最好能达到返朴归真的效果。这一切本身就是时尚的体现,这是一种好的风气,就让他延续下去吧!当然,对于某些人来说,他们甚至对“消费观”这一词还没有任何概念,这是很可悲的。希望通过本次调查,让更多的人对“消费观”有更深刻的理解。

经济学系09级国贸三四班陈倩

推荐第10篇:娄底市林木采伐责任状

娄底市林木采伐责任状

采伐单位:

责任人保证按第号采伐证及其采伐设计书等文件要求进行采伐作业,并及时保证皆伐迹地的更新造林工作。如出现乱砍滥伐,少批多砍等违法行为或不及时更新采伐迹地, 依法追究责任人法律责任。

责任人(签字):监督人(签字):

年月日

… … … … … … … … …娄林政第() 号… … … … … … … … … …

娄底市林木采伐责任状

采伐单位:

责任人保证按第号采伐证及其采伐设计书等文件要求进行采伐作业,并及时保证皆伐迹地的更新造林工作。如出现乱砍滥伐,少批多砍等违法行为或不及时更新采伐迹地, 依法追究责任人法律责任。

责任人(签字):监督人(签字):

年月日

第11篇:娄底市环保局工作要点

娄底市环保局2012年度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2-3-31 9:42:00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点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加速赶超、建设幸福娄底”的工作大局,把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安全的食品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环境保护与调整经济结构有机结合、环境保护与惠民强市有机结合、环境保护与构建和谐社会有机结合。继续抓好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进一步规范环保审批,严把项目准入关口;切实加大基础投入,扎实推进环境监控能力建设;强化环境监察行政执法,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全面实现“六个确保”,(确保完成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任务、确保不发生直接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污染事故、确保不发生因污染纠 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确保所有建设项目依法依规及时审批、确保各项规费依法征缴到位、确保干部队伍不发生违法违纪行为和各项综合考核达标)的工作目标。

二、实施内容和工作要求

(一)坚持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进一步改善全市环境质量

1、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全面落实《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以涉铅、镉、汞、铬、锑、锰等重金属企业为目标,以锡矿山地区、涟钢周边区域为重点,全力推进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合理调整敏感地区的产业布局,严格落实卫生防护距离,坚决禁止在重点防控区域新改扩建增加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加强涉重金属企业的环境监管,确保达标排放。

2、重点改善水资源环境质量。全面清理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建设项目,搬迁或关闭位于水源保护区、城市规划区等环境敏感区和人口集中地区的排污企业。深入开展资江、涟水、孙水流域环境综合整治,严格控制向水体排污。实施地表水水质监控预警机制,对各饮用水源地、自来水厂取水口按要求开展水质监测,及时准确提供数据,动态掌握全市环境状况,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及时排查和消除导致水质超标的污染源头。

3、全面强化城区环境监管。以中心城区和冷水江市区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城区工业烟(粉)尘控制,对烟(粉)尘排放超标的焦化、火电、烧结及其它排放设施实施限期改造。凡是在城区范围内的建筑施工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进一步加强城区施工现场的扬尘管理和控制。建设和完善城市环境噪声管理监测体系,加强城市社会生活、建筑施工和道路交通噪声的监管,努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4、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认真指导相关乡镇、村庄开展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建设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推广垃圾无害化和农药无残留技术。切实加强对自然保护区、旅游风景区、重点资源开发区的环境管理。加强小城镇环境规划与环境综合整治。严防污染企业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对农村小采、挖、炼等企业依法依规开展整治,巩固关停取缔成果,遏制生态环境恶化。

5、加大自然生态保护力度。加强仙女峰、龙山、大熊山等森林公园和水府庙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实施生态修复和有害生物防治。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效防

范物种资源丧失和流失。开展生态系统状况评估。加强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加强矿产、旅游资源开发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生态保护。

(二)坚持以保证环境安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环境执法工作

6、全面强化安全责任意识。牢固树立环境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把保证环境安全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必须坚守的工作底线。牢固树立“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的工作理念,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防范意识。坚决杜绝麻痹大意的思想,居安思危,确保本辖区、本企业不发生环境安全事故。

7、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深入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对辖区内的企业实施全面检查,不留死角,对存在问题的企业明确整治要求和时限,按期督促落实到位。强化环保日常监管,确保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推进污染治理和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消除各类环境安全隐患。

8、从严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健全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加强环境保护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的环保专项行动,对环境法律法规执行和环境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后督察,依法查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实行资格化管理。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举报制度,广泛实行信息公开,加强环境保护的社会监督。

9、妥善处置环境信访纠纷。认真做好12369环保热线工作和环境信访案件的查办、督办工作,注重从源头上化解各类环境污染纠纷。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稳定的环境问题,积极妥善处理环境污染历史遗留问题。确保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和提案答复率、见面率、满意率均达到100%。落实各项环境应急措施,确保突发环境事件得到妥善处置,将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三)坚持以完成约束性指标为重点,进一步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10、严格落实减排目标责任。积极做好年度减排目标分解和督查工作。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对未完成年度减排任务的地区,实行区域限批和暂停安排一切环保专项资金,对主要负责人予以“一票否决”。对不能完成减排任务的重点企业,暂停所有优惠政策,停止新建项目的审批,并进行经济制裁。

11、扎实推进重点减排项目。重点推进“四个工程”,即:娄底市第一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全市火电、水泥企业的脱硝工程;锡矿山地区8家锑冶炼企业的脱硫工程;全市规模化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工程。

12、加强环境监管促进减排。提高企业的减排意识,规范企业的减排行为,强化企业的减排责任。指导企业开展减排工作,帮助企业完善运行台帐和软件资料、提供有效的减排依据。加强监督性监测网建设,建立和完善减排项目和数据库档案,加大处理污染源巡检力度,提高稳定达标率。严格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强化责任追究,推动减排工作顺利开展。

(四)坚持以调整经济结构为重点,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口

13、调整和优化工业经济结构。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重点配合相关部门抓好有色金属冶炼、建材行业的关停、淘汰和升级改造工作。压缩淘汰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产业。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努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14、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贯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把好新建项目环保审批关口。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作为新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为全市后续重点项目提供环境容量。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设备,防止“十五小”和“新五小”等企业死灰复燃。积极支持符合产业政策和改善民生的公益项目建设。

15、规范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落实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推行重点项目施工期环境监察制度,健全建设项目全过程环保管理制度。继续开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专项治理,集中整改突出问题,确保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100%。积极开展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绿色证券、绿色信贷等环境经济政策试点工作。

(五)坚持以提高监管水平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控能力建设

16、加快市环境监控中心的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千方百计筹集建设资金。严格依法依规、按程序办理相关手续。高质高效推进市环境监控中心基地建设,确保今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力争2013年底投入使用。

17、增强环境监控能力水平。积极推进监测、执法、宣教、信息等环境监控能力标准化建设。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监督管理和运行维护。努力提高环境应急监测处置能力,加强环境应急管理、技术支撑和处置救援队伍建设。

18、普及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围绕实施“十二五”环保规划的中心工作,不断加大环保宣传力度。以弘扬生态文明为主题,以“六•五”世界环境日、环保世纪行等宣传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环境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环境宣传,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培育壮大环保志愿者队伍,引导和支持公众及社会组织开展环保活动。不断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积极推动有利于环保保护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

(六)坚持以建设服务型机关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环保队伍自身建设。

19、进一步强化“四种意识”。继续在全市环保系统干部职工中开展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形象意识的教育,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考核指标的落实。继续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服务质量。彻底纠正“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树立环保部门的良好形象。

20、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实行“一岗双责”,全面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围绕环保“六项权力”,深入查找廉政风险点。针对人财物管理和行政审批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健全完善相关制度。认真执行和不断完善项目联审联批制度、行政处罚联席会议制度和重大事项集体审议制度。切实加强对重点项目资金流向的管理,强化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21、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加强全市环保系统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法律政策和环保专业知识的教育培训,特别是对中青年业务骨干的培养。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充实环保队伍。加强机关党委、工会、女工、共青团工作,全面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切实加强机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爱国卫生、节能降耗工作,深入开展“三好单位”、“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创建活动。(娄底市环保局)

第12篇:娄底市司法局法治工作计划

关于印发《娄底市司法局2011年度

法治工作计划》的通知

各科、室、处、所:

为贯彻市十二届五次党代会精神,推进“法治娄底”创 建。经研究决定,现将《娄底市司法局2011年度法治工作计划》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娄底市司法局2011年度法治工作计划》

二○一一年三月十日

主题词:法治计划2011通知抄送:台州市司法局、娄底市委法治办娄底市司法局办公室2011年3月10日印发

附件:

司法局2011年度法治工作计划

2011年,是迎接建党60周年和“十二五”开局之年,为继续深化我市法治创建工作,根据法治县市创建成员单位考核任务,特制定本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十二届五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部署,以深入实施司法行政“三项重点工作”为抓手,解放思想、创业创新,以争创一流业绩、一流服务,努力为打造“幸福娄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做好“六五”普法启动与实施

全面总结我市“五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的成功经验、先进典型,以启动“六五”普法为契机,围绕“保品牌、创特色”,进一步建立健全市普法成员单位分解责任,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为载体,以为深化各级普法联系点普法工

作为突破,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普法机制,扎实推进全市普法教育各类重点对象的普法教育。进一步落实和深化基层“四民主、两公开”工作,不断提升基层“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质量。

全市每年开展一次市直属单位领导干部、全市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确保参考率、合格率100%;普法重点对象法制教育覆盖面达85%;“法律六进”有计划、有活动、有举措、有总结;市级广播电视开设法制教育专栏;社区(村)法制教育阵地覆盖率85%以上;市级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合格率达80%以上。

(二)进一步深化律师法律服

要以“乡村法律顾问”和“企业法律体检”工作为抓手,以“送法下乡”、“流动法律服务站”、“法律夜市”、“网上法律顾问”、“法律服务联系卡”等为有效载体,不断深化律师“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活动取得实效。

全市每年组织律师等法律服务人员开展义务法律咨询服务活动不少于4次。

(三)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

要继续推进市医患、交通、消费纠纷调解委员会建设,进一步构建以市“社会矛盾调处中心”为龙头,镇(街道)、村(社区)调解委员会为基干,各行业、专业调解委员会为补充的调解网络建设。进一步推广和发展人民调解“四理”机制、健全人民调解“五调”联动工作机制,落实人民调解“周排月结”,深入开展人民调解“舒心解结”专项活动,积极化解社会各类矛盾,努力为社会和谐发展构筑坚强的第一道防线。

全市民间纠纷调解率要达到100%,调解成功率达96%。

(四)做好法律援助工作

要继续加强市、镇(街道)两级法律援助组织网络建设。进一步健全市、镇(街道)两级援助工作制度、规范援助工作程序、降低援助门槛、提高援助时效、提升援助质量。通过贯彻落实“1小时援助圈”,确保法律援助工作做到应援尽援。

(五)严格履行执法职责,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贯彻社区矫正“首要标准”,要以开展“三防”工作为突破口,进一步推进我市社区矫正工作的组织管理、规范衔接工作、规范监督管理、规范教育矫正、规范考核奖惩、规范基础管理等6个方面建设,提高社区矫正社会化、信息化、

规范化水平,做好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风险防范,努力把社区矫正对象“脱、漏”管率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和谐。

(六)进一步做好依法行政工作

要认真贯彻《娄底市司法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以开展“执法大检查”为抓手,进一步规范律师、公证、法律服务所执业行为、提高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质量,规范人民调解办案程序,提高人民调解协议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深入开展“法治娄底”建设贯彻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我市城市竞争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和构建“幸福娄底”的基本保障。因此,全系统各单位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提高对法治建设的组织领导,完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责任机制。确保我局法治建设的各项任务贯彻好、执行好、落实好。

(二)加强队伍建设

要以开展“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等主题教育为载体,全面贯彻政法系

统“四个一律”要求,继续大力开展法律服务行业执业纪律、职业道德和作风建设;落实所务公开、办案程度公开,健全法律服务行业“诚信守法档案”、完善重大行为报备案等制度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坚强的司法行政队伍。

(三)加强服务保障

以培育示范所、样板所为抓手,进一步推进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以举办岗位培训、擂台赛为抓手,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以落实政策、保障经费为抓手,进一步提高专项资金使用绩效;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为抓手,依法保护法律服务人员合法权益;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夯实法律服务人员违法犯罪的风险防范,为法治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13篇:娄底市居民消费观调查报告

怀化学院调查报告

娄底市居民消费观调查报告

消费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行为,消费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分为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两种。生产消费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对劳动工具、原材料、燃料等的消耗,从而生产出某种新产品。生活消费是指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以及人类自身的繁衍对生活资料的消耗。生活消费按消费需要的主体又分为个人消费和社会公共消费,我这里所说的消费就是指个人消费。个人消费的内容包括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两个方面。衣、食、住、行、用等的消费属于物质消费。文化教育、休闲娱乐、艺术欣赏、度假旅游以及享受服务性的消费行为都属于精神文化消费。消费观念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人们关于市场、货币、消费等经济生活现象的比较系统、稳定的见解和看法,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组成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人们的消费观也逐渐形成。消费观的形成,受到每一个人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民族传统文化、个人文化素质、宗教信仰等非经济因素的强烈影响。 活动计划:

阶段 主要任务 阶段目标 一 研究确定课题 确定课题

二 拟写问卷 问卷调查打印好

三 社会调查 走上社会,调查访问 四 分组讨论 问卷分析

五 总结 书写调查报告

我利用假期时间走访调查了一些人对于消费观的看法,结果和分析如下:

1、对娄底市居民的购物方式进行调查的结果,超市以其3倍的优势取代了商场成为了某市人购物的首选场所。90年代初,超市以其自由的购物环境、方便的结帐方法和实惠的商品价格博得了老百姓的青睐,并迅速占领了市场,这是一项成功的尝试,不仅给顾客也给商家带来了“丰收”。当然,商场作为传统的购物场所,还是以“老大哥”的身份占据着排行榜的第二位,但以1:3的差距输给超市,是否应该好好想想该怎样重新吸引客源呢?也有很多人选择电视购物和网上购物,但大多数是年轻人以及白领。这说明人们对这种新型购物方式了解还不是很普遍。希望未来它能为人们带来更方便、更快怀化学院调查报告 怀化学院调查报告

捷的生活。

2、对娄底市居民在购买商品时最注重因素的调查结果:质量是人们在购物是最注重的因素,这与我预想的相同。可见在做不到“价廉物美”的时候,人们宁可选择“物美”。其次便是“个人喜好”,占到总数的1/4还要多,由此说明某市人对“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高,购物已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经济和精神负担。“买自己所爱,爱自己所买”已成为新购物时尚。再次人们的品牌意识渐渐树立,有1/5的被调查对象说他们对名牌商品的质量、信誉比较放心,所以宁可价格稍微贵一点,只要用得放心也就无所谓了。另有5%的人选择了服务,这与以前看售货员脸色买东西的时代大不同;现在哪个营业员敢对顾客不客气,顾客一投诉,那个营业员轻则该月奖金报销,重则被“炒鱿鱼”。这不仅是为了提高信誉以增加客源,更是对顾客的一种尊重。

3、对娄底市居民购房方式的调查,有39%的的被调查者属于保守派,选择了攒够了钱再买,这是中国人传统的消费观念,不过有人为了买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奔忙一辈子,到老了买了一所房子却没等享几天福便撒手人寰了,而那所辛苦一辈子得来的屋子便必然转到了其儿女名下,这难道说不是一种悲剧吗?其次是选择首期付款+公积金贷款+按揭贷款,选择该项的大部分是年轻人,他们相信自己赚钱的能力,所以这辈人就享受上了,早早地有了私房,住腻了就出租或是转手,得来的钱再买更新的更大的。其中只有13%的人选择了向亲友借钱购房,这与中国传统的“在家靠父母,再外靠朋友”的俗语大相径庭。在现代社会向父母借钱说不出口,毕竟他们养了你二十几年,花的钱和情是你一辈子都换不清的,你还好意思伸手向他们要钱?由于计划生育,亲人也少得可怜,到时候还不了钱,他们又不好意思上门要债,结果弄得双方都很尴尬。再说朋友,也都是这年纪,这经济 水平,能有什么钱?

4、对娄底市居民度双休日方式的调查,从调查可以看出,有34%的人在双休日里做着我未曾预想到的事,一问才知,他们在双休日里仍要工作或学习,我不得不感叹现代生活真的如此繁忙吗? 接下来,有1/5的人选择了整理家务,选择该项的以中年人居多,他们平时工作繁忙,儿女又正于读书阶段,双休日他们便在家陪孩子,做家务,补补睡眠等。还有16%的人选择了上街购物,这和以前的赶集很像,是中国人传统的渡假方式。另有10%的人选择了用上网来度过双休日,这其中有九成以上是十几、二十几的年轻人。各有6%的怀化学院调查报告 怀化学院调查报告

人选择了文化消费和健身运动,这在前几年看来还是浪费时间的事,但根据调查结果来看,精神文明以及全民健身已经深入到寻常百姓家了。只有5%的人选择了走亲访友,这样的人情关系是不是过于淡泊了?

5、对“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的评价是什么?有93%的人选择了“没有过时”或“应赋予新的内容”。其实这两项的意义大致相同,当问及对于应赋予新的内容的理解时,其回答相仿:该花的时候就花,毫不心疼;不该花的时候一分钱也不浪费。我本以为生活在现代都市里人们,赚得多花得也多,会认为“勤俭节约”是老一辈人才恪守的道德观念;这代人会认为学习上一代人的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是有违于新新人类“舍我其谁”的准则的。而这次的调查结果实在叫人高兴,我看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很好地得到了延续。

6、哪项消费占您个人收入的比重最大?一半以上的被调查对象选择了生活必需品,这类人走向两个极端——离退休人员和刚刚步入社会的打工者。其次是选择文化娱乐健身的,说明老百姓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再次是有15%的人选择了子女消费,其年龄在25~35岁和35~50岁两个段之间,正于青黄不接之际。而选择应酬交际的4%的人的职业都是私营业主。

7、您会花多少钱在“包装”自己上?有八成以上的被调查者用于化妆品以及服装、首饰等包装物上的钱占了个人收入(或零花钱)的30%或以下,本小组成员认为这是最恰当的用法。当然不乏因为工作需要或个人喜好特别注重外表的,这些人花一半甚至更多的钱在“包装”自己上。没有人选择用90%的收入去装点自己。

8、您通常送礼是会送什么?最多的是工艺品,有31%,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或者穿着时髦的中年人。这充分说明送工艺品不是酸文人以及富贵人家的专利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和修养的体现在亲人好友之间传达情谊。选择“营养保健品”和“普通食品”的大都是中年人,他们比较实际。我很高兴只有8%的人选择了烟酒,这比前几年的大送烟酒的风气好了许多,对健康也有益。当问及烟酒大概都送什么人时,他们回答:生意上的合伙人或者好烟酒的亲戚、朋友、同事以及上司或者不太熟的人。还有8%的人选择鲜花,其职业大都为白领或私营业主。

对问卷上八个问题的分析,最终我得出以下结论:

娄底市居民的消费观念较为开放但却不奢侈,比前人更懂得支配怀化学院调查报告 怀化学院调查报告

自己的收入,更国际化,更符合一个某市人的标准——既能善待自己又能“善待存折”。他们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尝试新的活法,尽力使自己的生活不要定位在同一坐标轴内。他们的生活时时透露出“个性化”的追求,又不乏对社会对环境的责任心。他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则是愈简单愈好,最好能达到返朴归真的效果。这一切本身就是时尚的体现,这是一种好的风气,就让他延续下去吧!当然,对于某些人来说,他们甚至对“消费观”这一词还没有任何概念,这是很可悲的。希望通过本次调查,让更多的人对“消费观”有更深刻的理解。

经济学系09级国贸三四班 陈倩

怀化学院调查报告

第14篇:娄底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娄底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住房公积金提取申请审批表

注:

1、申请人配偶提取需另填写《住房公积金提取申请审批表》。

2、所需资料请参阅《办事指南》。

3、购买建造自住住房的请提前一个星期将相关资料送管理部审核

第15篇:娄底市工伤保险医疗管理办法

娄底市工伤保险医疗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健全和完善我市工伤保险制度,保障工伤职工依法享受工伤医疗的权益,规范工伤保险医疗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

(一)辖区内参加了工伤保险,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并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认定为工伤的职工。

(二)工伤医疗期满后,未解除劳动合同,没有终止工伤保险关系,旧伤复发需后续治疗的工伤职工。

(三)已按政策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的老工伤人员。

第三条

工伤职工从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并缴费的次月起,享受法律规定的工伤医疗待遇。

用人单位欠缴工伤保险费的,从欠缴次月起,其工伤职工的工伤医疗费由用人单位支付。按规定补缴工伤保险费的,从补缴的次月起,其工伤职工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欠缴前已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的工伤职工,欠缴期间所发生的工伤医疗费,由工伤保险基金与用人单位各承担50%。欠缴期间新发生工伤的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第四条

参保单位职工因事故伤害、患职业病或老工伤人员旧伤复发需治疗的必须到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治疗并按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1 / 9

(一)参保单位职工发生事故伤害后,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受到事故伤害的职工得到及时救治,并在事故发生24小时之内向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报告,同时办理就医审批手续。确因伤情危重,可先就近抢救治疗,待伤情稳定后转协议医疗机构,用人单位必须在三个工作日内补办审批手续。

(二)工伤职工旧伤复发需要治疗的,由协议医疗机构出具诊断证明,用人单位签署意见(纳入管理的改制企业老工伤由留守处或办事处签署意见),报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审批后到协议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协议医疗机构对工伤职工住院指征难以把握和有争议的,报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

第五条

用人单位应在规定的时限内报告工伤事故及办理相关就医审批手续,并在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未在规定时限内报告并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的,其报告前发生的工伤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报告并办理审批手续后发生的工伤医疗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受理职工提出的工伤认定申请之日止,发生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支付。

第六条

参保职工受到事故伤害且用人单位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作出工伤认定结论前所发生的工伤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先行垫付。工伤职工伤愈出院后,用人单位凭有效证件、工伤认定决定书、出院诊断书、住院病历、医疗费用明细清单、医疗费收据等,与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结算。

2 / 9 第七条

参保职工异地受伤,经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批准在当地治疗的,其发生的工伤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或个人先行垫付,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用人单位与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结算。

第八条

异地安臵的退休工伤职工旧伤复发在异地就医,必须报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批准。

第九条 工伤职工的工伤医疗实行协议医疗管理。由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根据需要对工伤保险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臵机构和康复治疗机构提出选择意见,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条

工伤职工因伤情确需转诊治疗的,由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提出转诊意见,报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审批同意后,方可转诊。未经批准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期间的医疗费、交通食宿费、住院伙食补助等工伤保险基金不予支付。工伤职工医疗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批准后可以转诊治疗;

(一)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经多方会诊仍不能确诊的;

(二)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现有医疗条件无法治疗、康复的;

(三)需要进入专科医疗机构治疗的。

第十一条

工伤职工需要进行功能恢复与康复治疗的,实行工伤康复确认制度。由用人单位或工伤职工根据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和工伤医疗病案资料,向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提出工伤康复申请,经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组织医疗专家或工伤康复机构进行确认、评估后,报市工伤保险管理处审批同意,方可到工伤保险协议康复机构进行康复治疗。

3 / 9

第十二条

工伤职工旧伤复发需住院治疗的,在

一、二级医院、矿区职工医院住院治疗时间原则上每次不能超过半个月;住院一个月病情仍得不到缓解不能出院的,应转入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治疗。

第十三条

协议医疗机构必须按照工伤保险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认真履行协议,本着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的原则,向工伤职工提供及时、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和辅助器具配臵服务。

第十四条

协议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急救制度,设立绿色通道,确保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抢救,有效治疗,降低伤残程度,减少死亡。

第十五条

工伤医疗严格按湖南省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诊疗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以下简称“三个目录”)的规定执行。确属工伤抢救和医疗所必需,由协议医疗机构提出,报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审批后可适当放宽,未经审批的“三个目录”外的医疗费用,工伤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第十六条

工伤职工治疗工伤所需抗菌药物的使用,严格按照卫生部2012年8月颁布实施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规定执行,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工伤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十七条

工伤职工因伤情需要臵换人工器官或体内臵放材料,须经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签署意见,报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批准。工伤职工臵换人工器官、体内臵放材料须采用国内产品。使用进口产品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按国产同类产品价格支付费用。无国内同类产品必须使用进口产品的,按购进产品价格的80%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费用,余额部分由用人单位承担。

4 / 9 第十八条

工伤职工出院时带药量不得超过15天,品种数不得超过4个,不得带与工伤治疗无关的药或检查治疗项目出院。

第十九条

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需配臵辅助器具的工伤职工,凭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出具的辅助器具配臵确认结论书,报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审定,到签订协议的辅助器具配臵机构配臵。辅助器具的配臵、更换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工伤职工要求超标准配臵、更换辅助器具的,超出限额部分,工伤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第二十条

工伤职工因工致残,生活大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需长期治疗(或康复)的,可以申请办理家庭病床,按程序审批后,由协议医疗机构进行定期巡诊医疗,并建立工伤职工家庭病床档案,跟踪管理。

办理家庭病床的审批程序:

(一)工伤职工或家属申请;

(二)协议医疗机构出具意见,内容包括: 1.伤情; 2.诊疗方案; 3.预计每月费用;

(三)用人单位、留守处或社区(居委会)签署意见;

(四)在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纪检部门的监督下,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组织专家鉴定评审,确定治疗方案和费用标准;

(五)协议医疗机构建立家庭病床档案,定期巡诊医疗。

5 / 9

第二十一条 工伤职工因工致残需长期服药治疗但又不需要住院的,可以申请办理特殊门诊,办理特殊门诊后到协议医疗机构治疗,由协议医疗机构建立工伤职工特殊门诊病历。

(一)办理特殊门诊治疗的范围

1.在工伤医疗期内需要治疗但又不需要住院的工伤职工。

2.劳动能力鉴定后因旧伤复发所致需要长期服药治疗而又不需住院的。具体包括:职业病、截瘫、烧伤(1-7级)、肢体外伤(1-7级)、其他经鉴定确认的情形。

(二)办理特殊门诊治疗的审批程序 1.工伤职工本人申请

2.协议医疗机构出具意见。内容包括: (1)伤情 ;

(2)治疗方案(包括所需长期服用药物及所做治疗); (3)治疗时间和预计每月费用。

3.用人单位或留守处或社区(居委会)签署意见。

4.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初审,符合办理条件者组织专家鉴定、评审。 5.每年组织一次鉴定(复检)评审,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纪检部门全程监督。

6.七十岁以上或瘫痪病人到期免复检评审,但必须进行生存认证。六十至七十岁每两年复检复评一次,六十岁以下每年需复检复评,工伤职工未及时复检复评和进行生存认证的,取消特殊门诊享受资格。

(三)特殊门诊治疗费用实行包干最高限额标准。

6 / 9 1.尘肺:6-7级200元/月,4-5级300元/月,1-3级400元/月。 2.血吸虫病:400元/月。

3.职业性中毒(氨中毒后遗症):150元/月。

4.截瘫:根据截瘫程度及并发褥疮程度每月不超过1000元。 5.烧伤:1至4级300元/月,5至7级200元/月。 6.肢体伤:

(1)单纯肢体残疾:1至4级200元/月,5至7级100元/月。

(2)肢体残疾合并脏器损伤:1至4级根据脏器损伤程度300元/月。 (3)眼失明(1-4级):300元/月以内。

(4)外伤性癫痫:3级(重度)400元/月,5级(中度)300元/月,9级(轻度)150元/月。

7.其它须经专家鉴定确定标准的。

(四)特殊门诊治疗必须在协议医疗机构进行。

(五)特殊门诊治疗费用结算方式:

1.协议医疗机构凭处方、门诊病历、发票,经工伤职工签字后,直接与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结算。

2.单位或个人先行垫付的,凭协议医疗机构的发票、处方、门诊病历与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结算。

第二十二条

工伤职工在治疗工伤期间发生的下列医疗费用,工伤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一)未经批准发生“三个目录”以外的费用;

7 / 9

(二)超标准床位费、检查费、治疗费等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一次性医用材料费用;

(三)治疗非工伤疾病所发生的医疗费;

(四)符合出院条件拒不出院继续治疗发生的费用;

(五)违反规定在非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治疗发生的医疗费;

(六)未经批准擅自转院治疗的医疗费用;

(七)应由第三方支付的医疗费用;

(八)停工留薪期满后,未经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审批同意继续治疗的费用;

(九)弄虚作假、挂床住院、不按住院标准收治病人所发生的费用;

(十)因医疗事故所发生的费用;

(十一)过度检查、治疗、用药及医嘱、报告单与清单不符的费用;

(十二)违反工伤保险规定、医疗管理规定发生的其他费用。

第二十三条

协议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其情节轻重,予以警告、限期整改,暂停工伤医疗服务协议,直至取消协议医疗机构定点资格。对医疗机构负责人及其责任人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违反工伤保险政策,侵犯工伤职工权益,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二)违反国家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规定,发生分解收费、重复收费、搭车收费、提高标准收费、自定项目收费、虚假住院等行为的;

(三)将不符合工伤住院条件的工伤人员收住入院或将符合出院条件应予出院的患者继续滞留住院、挂床的;

(四)伪造门诊或住院病历、挂名住院、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的;

8 / 9

(五)重复检查、重复治疗、非伤情需要进行的检查、治疗;

(六)不及时完成病历或病历记载不清楚、不完整,或发生的医疗费用与病情不相符的;

(七)采取出具假证明、假处方、假病历、假票据等不正当手段套骗工伤保险基金的;

(八)以药易药、以药易物,将工伤药品、诊疗和服务项目变换成自费药品、保健食品、生活用品的;

(九)其他严重违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药品管理和物价管理等有关政策法规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

工伤职工在就医过程中,应如实介绍伤情,配合医疗机构进行合理治疗,不得骗医、骗药、私自买卖药品。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同时停止其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第二十五条

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定期对医疗机构的服务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凡我市过去相关规定与本办法规定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9 / 9

第16篇:娄底市反渎职侵权调查

娄底市反渎职侵权调查

曹运伟 胡志泽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简称渎职侵权犯罪。当前渎职侵权犯罪的发展态势如何?查处和预防的情况怎样?检察机关开展这项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如何有效克服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最近,笔者对全市检察机关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渎职侵权犯罪形势严峻,查处难度大,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才能遏制这类犯罪的发生。

一、当前渎职侵权犯罪的主要特点

当前我市职务侵权行为五花八门,涉及到一些主要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如有的行政执法部门严重失职渎职,或放纵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或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或在征地拆迁中侵犯农民利益,或在环境监管中不负责任,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有的不依法行政,随意限制群众人身自由;有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索贿受贿、徇私舞弊,导致重大责任事故发生,造成群死群伤的严峻局面;有的乡镇党政负责人和基层组织中的工作人员在完成计划生育、收取税费、处理民间纠纷中,方法简单粗暴,随意抓人、罚款,导致群众不满,上访告状频繁;有的司法机关不严格依法办案,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造成人员伤亡;有的违法超期羁押,体罚虐待和变相

1 体罚虐待被监管人员;有的甚至徇私枉法,充当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后台和保护伞等等。2003年1月至今年4月,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各类职务侵权案件线索177件,立案查处114件142人,其中重特大案41件,立案数排全省前列。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枉法和非法拘禁犯罪相对突出。从查办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性质上看,属滥用职权的24件27人,玩忽职守的34件35人,徇私枉法的11件12人,非法拘禁案的13件21人,四项合计82件95人,占所立案件总数的(件)71.9%和(人)66.9%,在所有渎职侵权犯罪案件中,以上四类案件数量最多,比例最大。

2、发案部位主要集中在基层司法和行政执法单位。从立案案件分析,我市渎职侵权犯罪主要发生在基层一线的执法单位,特别是乡镇派出所和乡镇政府、管区。因利益驱动引起的非法拘禁,多数是由乡镇干部或基层司法人员在未作充分调查研究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的情况下,采用强制手段将受害人非法关押,直到达到罚款或清欠目的为止。在立案查处的案件中,基层司法人员因非法拘禁他人,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15人,占立案总人数的11%;乡镇干部以违反计划生育、清收欠款及收缴税费等为由而非法拘禁他人,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致人伤亡的23人,占立案总人数的16%。如新化县公安局原副局长伍福全、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原大队长易俊清、原副大队长曾维洪等徇私枉法案。1998年7月,新化县一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成员刘俊勇、廖翔、陈历光、陆月恒、伍宏等11人采取殴打、捆

2 绑等手段,抢劫江西人漆某、吕某财物8万元,新化县公安局对该案立案侦查,曾维洪组织指挥破案,先后将廖翔等四人抓获。但伍福全等人在办理该案过程中,利用职务便利,多次接受他人说情,徇情枉法,对明知有罪的人故意包庇,收取退赃款后,将廖翔等四人全部以取保候审方式放出,对刘俊勇未作任何处理,该案不了了之,使刘俊勇、廖翔等五人脱离侦控,继续进行犯罪活动。伍福全等人徇私枉法案由娄底市人民检察院反渎局查办,2006年底,伍福全被一审判决有期徒刑三年,易俊清、曾维洪被一审判决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

3、行为多发生在履行相应的职权过程中,且多环节连串犯罪、共同犯罪居多。渎职侵权犯罪一般发生在犯罪嫌疑人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往往系多人共同参与、共同实施。 涟源市某镇管理区主任曾某、干部高某、廖某等因村民李某超生而将其非法拘禁两天两晚,并对其实施罚跪、用竹条抽打、用盐水泼身等手段,逼取李的口供和罚款,致李轻伤。当时参与此事的多达九人,因各自身份和情节不同,不能一律作犯罪追究,结果检察机关只能对为主的曾某等3人立案侦查。据统计,在所有渎职侵权犯罪立案案件中,两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犯罪行为的67件85人,占立案总数的76%(件)和74%(人) 。此外,由于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加上案件本身的复杂性,一些职务侵权行为往往由过去的单个渎职行为转向多个执法环节渗透,多部门、多环节执法人员共同为同一事件或案件而渎职的情况时有发生。与单个渎职行为相比,后者更具规模性和疯狂性,社会影响更恶劣,社会危害性更大,特别是一些为小团体利益而实施的犯罪案件,往往

3 参与者众多,手段疯狂,责任分散,打击处理难度大。

4、犯罪动机复杂。有确为“公”的,只是行为人执法观念、执法作风或执法水平和工作方法不对路,导致违法犯罪。但也有相当多的行为人完全是私心杂念作怪,在私欲驱使下弄权渎职。如乡镇干部实施侵权犯罪的目的多为完成罚款和收缴税费,基层司法人员实施侵权犯罪的目的则多为抓嫖抓赌,利益驱动是一般渎职侵权犯罪的主要动机。如双峰县公安局某派出所所长、副所长、干警多人因违法“创收”引发的非法拘禁、玩忽职守、徇私枉法系列案。该案系由村民趁生日的机会邀几个亲友在自家屋内打5分钱一“胡”的字牌引起,结果被派出所以赌博的名义搜身、上手铐、留臵,并强行罚款、连续拷打,致当事人大小便失禁并数度昏迷。县检察院立案后,又相继查出该所有关人员严重不负责任,致使被留臵人员死亡,以及徇私枉法、以罚代刑等一系列犯罪事实。

5、犯罪手段多种多样,社会影响恶劣,社会危害性极大。渎职侵权犯罪是一种典型的弄权渎职行为,其作案手段花样百出,无论是个案造成的损失数额还是涉案人员的级别都有很大提高,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严重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严重侵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严重损害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形象,损害党和国家机关的公信力,危害后果极其严重。如娄底市某副市长(副厅级)滥用职权案。2002年-2003年11月,该副市长在兼任市住房公积金管委会主任期间,违反住房公积金管理及证券投资相关法律、法规,违背娄底市关于住房公积金只能购买一级市场国债

4 的决定和管委会职责、议事规则,违法违规批准、指令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用8200万元住房公积金投入恒信证券有限公司进行非法委托理财,造成巨大损失,受到法律追究。

二、引发渎职侵权犯罪的主要原因

1、少数基层党政领导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政为民”、“执法为民”意识不强,宗旨观念淡薄,缺乏对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深刻认识。从近几年查处的案件看,最主要的是行为人对人民群众缺乏感情,法律意识不强,人权意识不强,对依法行政、文明办案重视不够,违法办案,野蛮行政,执法犯法。

2、少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作风官僚,私欲泛滥,素质不高。一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的作风不实,重大决策“拍脑袋”、想当然;有的私欲作怪,徇私徇情,“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有的不注意工作方法,在执法和办案中,不认真宣传上级政策和法律法规,也不作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说脏话、办粗事,办事不讲程序,办案不讲文明;有的对待群众“冷、硬、横、推”,稍作辩解,便以“刁民”论,动辄打人抓人,不可一世。

3、个别行为人为“工作”急功近利。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为了体现政绩,保住“乌纱”,完成计划生育、收缴税费等工作中搞“短、平、快”,只注重结果,只求按时完成目标任务,不管群众愿意不愿意,也不区分情况,凡事搞“一刀切”,方法简单,行为过激,侵权行为屡有发生。

4、少数群众行为偏执,甚至无理取闹,激化矛盾。在国家机关

5 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和正常司法的过程中,也有极少数群众为了个人私利而不服管理,行为偏执,企图逃避应尽的义务,甚至无理取闹、胡搅蛮缠,百般挑衅,激化矛盾。在个别案件中,这方面因素也是引发职务侵权行为的重要诱因。

三、当前查处渎职侵权犯罪的突出困难

由于渎职侵权犯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象特殊,且又是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发生的行为,容易与“工作失误”相混淆,并引起各方面的同情和庇护,故查处案件往往困难重重。

1、案件受理渠道不畅。由于此类案件主体多是掌握一定权力的司法人员和老百姓的“父母官”,当事人遇到这类问题往往“怕”字当头,忍气吞声,举报热情不高。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有的群众事发后不知道应到哪个机关举报,有的被害人到其他机关上访、控告,几经周折才转到检察机关,造成案件失泄密,证据流失,可查性减弱。

2、办案干扰多,阻力大。渎职侵权犯罪往往都是在“工作”中实施的,很容易与“工作失误”相混淆,特别是在多人共同实施的非法拘禁犯罪案件中,一些领导干部也直接决策了拘禁他人的犯罪活动,而上级领导往往以“为了工作、动机是好的、要保护干部的积极性”为由,对办案横加指责,百般阻挠。加之行为人苦心经营、刻意编织的关系网、“保护伞”往往与之利害攸关,一旦案发,包庇掩护者有之,干扰阻碍者有之,说情请托者有之,大大增加了查处的难度。

3、犯罪行为专业性强,犯罪主体反侦查能力强,导致案件查处难。此类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往往位高权重,阅历丰富,关系网复杂,

6 他们有的深谙相关法律和政策,有的具有一定的反侦查能力,有的在实施犯罪前就已对行为后果深思熟虑,甚至还未实施犯罪就已筹划好犯罪后的退路,因此作案手段隐蔽诡秘,侦查机关难以发现和认定。

4、打击迟滞,处罚偏轻。“渎职侵权犯罪发现难,即使发现了,也侦破不了;即使侦破了,也惩罚不了;即使惩罚了,也都从宽处理了。”这是不少犯罪嫌疑人共有的侥幸心理。一般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从立案侦查到侦结、起诉,直到法院审结,一个完整程序走下来,当年结案率不足50%。其主要原因是:不少犯罪嫌疑人每天都在同违法犯罪打交道,有的本身就是侦查人员,其反侦查活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加上涉案当事人、知情人的恐惧心理和老好人心理,以及一些发案单位对检察机关的消极抵触情绪,给案件的侦破和证据的收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案件往往难以在短时内侦查终结,而等到判决时,往往已时过境迁,起不到应有的警示作用。尤为突出的是,在此类案件的处理上,一些地方还普遍存在着“立案一阵风,处理宽又松”的现象,强调教育挽救的多,作不诉处理的多,适用缓刑、免刑的多,处理手段偏轻,打击不力。正是由于犯罪所获取的利益与应受惩处的风险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严厉刑罚的震慑力往往被法网疏漏的侥幸心理所抵销。

四、预防和查办渎职侵权犯罪的对策

渎职侵权犯罪,严重亵渎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公正性,侵犯了我国宪法所保护的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自由,为法所不容,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决遏制犯罪的发生。

1、提高思想认识。要认识到,依法行政、保障人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是落实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需要;是落实宪法新精神和新要求、确立法治权威、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树立党委政府良好形象和威信的需要;是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的需要。而形形色色的渎职侵权犯罪却严重地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现代法治精神格格不入,背道而驰。因此,只有下大力气惩治和纠正这类违法犯罪行为,才能更好地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各级检察机关反渎部门将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反渎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坚持把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能作为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途径,通过查办案件,依法规范社会行为,调整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和服务。

2、加大惩处力度。刑罚的目的就是遏止和控制犯罪,惩罚手段是防控犯罪的根本保证。实践证明,依法严肃查办渎职侵权犯罪是遏制此类犯罪行为的有效良药,加强反渎职侵权工作,依法惩治渎职侵权犯罪是检察机关对执法活动和保障人权最强有力的监督方式,是强化法律监督的重要手段和有力保障。我国自古就有重典治吏的法律传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对渎职侵权犯罪更应坚持从严治吏原则,切实加大惩处力度,对可起诉可不起诉的应坚持起诉,

8 可处刑可免刑的应坚决不判免刑,可判缓刑可不判缓刑的应坚决不判缓刑。同时,完善立法,执行新的渎职侵权犯罪追诉标准,发挥刑法的儆诫作用。各级检察机关要把查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坚持原则,突出重点,依法严厉查处一批渎职侵权犯罪案件。要坚持“力度、效率、数量、质量”相统一的原则,对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社会影响恶劣、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侵犯人权犯罪案件,特别是危害司法公正、破坏土地资源和环境的渎职犯罪案件,危害司法公正的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和徇私舞弊、枉法追诉、枉法裁判、执行判决裁定失职渎职犯罪案件;与黑恶势力相牵连、相勾结,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的犯罪案件;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案、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犯罪案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非法搜查、刑讯逼供等侵犯人权的犯罪案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和非法征用土地、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等破坏土地资源和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犯罪案件;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中的渎职犯罪案件;发生在食品卫生、商品质量检验检疫、税收征管、环境监测、社会保障、工程建设、征地拆迁、国企改革等直接涉及群众利益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等等,要坚决从重从快立案一批、起诉一批、判决一批,以实际办案成果来体现党委政府尊重和保护人权的信心和决心。要注重新领域、新罪名案件的查处,认真分析本地区的政治经济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活动,强化对新领域相关知识的学习,拓宽线索来源渠道,扩大视角,加强对新领域、新罪名的线索评估,力争办案领域更加广泛和深入。要坚

9 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把刑法规范作为衡量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唯一尺度,无论案件涉及到谁,无论其职务有多高,关系有多广,只要其触犯刑律,就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决不允许法外特权的存在。

3、加强内外协调。查处渎职侵权犯罪存在着发现难、取证难、处理难问题。因为渎职侵权犯罪多发生在国家机关职务活动运行过程中,相对隐蔽性强,知情者少,有些案件是内外勾结,慷国家之慨,知情者同时又是受益者,一般不会出来举报。因此,发现犯罪很难,还有相当的渎职犯罪没有被发现。反渎职侵权犯罪涉及的42种罪名,被依法查处的不很多,一些新罪名或新领域甚至尚未触动或触动不深。个别基层党政部门负责人从本地、本部门利益出发,过分强调保护干部的积极性,忽视法律规定,忽视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不把违法当违法,不把犯罪当犯罪,瞒案不报、压案不查,也是造成案源不畅,查处不力的重要原因。因此,要结合近年来查处的有影响、有震动的大案要案,强化舆论引导,深入宣传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工作的职能、性质、管辖,以及在促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宣传各级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部门查办的渎职侵权犯罪精典案例、工作成果,总结、宣传办案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成功经验,宣传高检院修订实施的《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受案范围、举报方式、移送程序、办案规程等内容。各级党委特别是一把手要切实加强领导,旗臶鲜明地支持检察机关严格执法,依法办案。各级党委政

10 法委更要积极主动为检察办案出主意,想办法,为办案开辟“绿色通道”,为办案壮胆撑腰。各级人大要切实强化监督,旗臶鲜明地要针对渎职侵权犯罪案件办案阻力大、干扰多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为办案鼓与呼,为办案挑担子、堵门子、喊号子,为办案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各级党政领导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要紧密配合、积极支持检察机关深入查办渎职侵权犯罪案件。要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正确认识渎职侵权犯罪的危害性,切实增强其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自觉性,让大家认识到对单位内部少数“害群之马”的查处,并不是检察机关有意“找岔子”,也不是给单位“抹黑”,而是为了纯洁执法队伍,规范执法行为,是为单位“洗黑”。因此要无条件地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办案,凡为办案设臵阻力、为办案对象说情、无端干扰办案的,一经发现,不论是谁,都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

4、注重犯罪预防。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两大系统国家工作人员的预防。一是加强司法系统渎职侵权犯罪预防,促进公正司法。二是加强行政执法人员渎职侵权犯罪预防,促进依法行政。当前必须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通过积极有效的犯罪预防工作来减少和防止渎职侵权犯罪的发生。要建立健全具有权威性的预防工作领导机制和协调有效的内部工作机制,完善社会化预防网络,搞好在党委领导下的预防工作“大合唱”。检察机关要结合办案,积极开展预防犯罪工作,做好个案预防、专项预防和行业预防。对查办的典型案件要认真进行分析,深刻剖析发案原因、特点和规律,针对制度、管理、监督上的

11 薄弱环节和漏洞,积极提出预防对策,协助有关部门、单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遏制职务侵权行为的发生。要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建立渎职侵权犯罪预测预警系统,扩大预防工作影响力。具体要求是,在对渎职侵权犯罪个案信息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犯罪形成的原因、特点和规律,对犯罪高发和犯罪潜在因素严重的行业和领域,或者一定时期、一些系统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剖析,划分警戒级别,利用预警消息发布会、预防警示通报会、预防决策建议等工作平台,向社会和单位发布预防警报,通过对犯罪信息的预测预警来提升预防效能,从源头上遏制渎职侵权犯罪的发生。

(本文作者:曹运伟,娄底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胡志泽,娄底市人民检察院办公室主任 邮编417000)

第17篇:党建工作总结

汕头市浮东小学党支部2012年工作总结

学校党支部2012年党建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幸福金平核心任务,认真贯彻市第十次党代会和区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上级党委关于开展“五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

建设的意见和《金平区教育系统2012年党建工作要点

》,进一步加强学校党建工作,为教育强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组织和作风保证。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五好”为标准(精神状态好、能力素质好、团结协作好、服务群众好、廉洁自律好),围绕一个中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突出两个重点(领导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积极创新党建方法,认真落实党建任务。

二、主要工作

(一)夯实基础,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

1、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学校党组织书记主抓、其他班子成员具体抓的工作职责,构建充满活力的党建工作领导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责任明确。

2、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在抓好党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结合学校特点,制定年度党建工作计划,健全完善学校班子议事制度和党建工作各项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党务公开制度,使党建工作思路明晰、要求具体、运作有序、资料完整。

3、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努力实践“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推进学校教风建设,规范办学行为。

4、发挥党组织监督作用。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保障校长负责制的顺利实施。学校党组织主动参与涉及学校方向性、全局性、长期性的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努力促进校务公开从结果公开向决策公开、过程公开过渡。进一步加强 1

教代会工作,充分发挥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在学校管理及重大事项决策中的民主权利。

5、深入开展“五好”创建活动。积极组织开展以“精神状态好、能力素质好、团结协作好、服务群众好、廉洁自律好”为主要内容的“五好”学校党组织创建活动,进一步凝聚党组织的向心力。

(二)激发活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1、加强党员教育培训。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阵地的作用,积极创造条件,有针对性地做好党员思想政治工作,常抓不懈,持之以恒。通过组织座谈会,举行报告会等形式,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广大党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

2、严格党内组织生活。通过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和支部委员会、党员大会,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从政治、思想、工作和生活上关心、爱护、帮助党员。严格按照党费收缴标准,按时收缴党费。

3、加强党员队伍管理。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尊重党章规定的党员各项权利。加强党员评议和考核,实行“领导班子评价党员、党员互评和群众评议党员”三评制度。

4、树立党员先锋形象。号召全体党员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积极开展“党员示范岗”等主题实践活动,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

5、开展“凝聚力建设”活动。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主题,大力开展讲团结、比贡献、强师德、提质量活动,形成“用感情凝聚人、用事业凝聚人、用发展凝聚人、不忘帮困凝聚人”的工作机制。

(三)形成合力,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管理团队建设。深入推进行政领导听评课制度,强化深入课堂、深入教学、深入学科工作,全面提高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认真落实校本培训制度,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加快培养青年教师,发挥党员教师、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通过教师大会、学科教研活动等形式,组织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倡导《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增强教职工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心理调适能力。大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进一步正学风、树形象。

(四)协调推进,加强学校群团组织建设

1、学校党支部加强对学校工会、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的组织领导,支持他们依照各自的章程开展活动,形成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的良好格局,促进党组织和群团组织的良性互动。

2、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建设。把教职工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纳入学校党、政、工、团组织的目标,同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以信任、尊重、理解、关心教职工,调动教职工积极性。

3、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争创文明班级、文明年级组、文明单位等活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认真做好校园美化、绿化工作,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育人环境,大力开展符合师生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师生情操,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

4、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党组织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和班主任队伍的主力军作用,强化德育队伍建设,研究、分析学生思想状况,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新途径、新形式,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5、切实做好稳定工作。学校党支部重视对校内各类思想动态的了解和把握,形成以党政组织为基础,以师生员工为依托的组织网络,充分发挥党员教师模范带头作用,及时排除各种矛盾隐患,积极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一年来,学校党支部坚持从教育工作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党建工作的特点、教师队伍和学生队伍的思想状况,找准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把党组织的活动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抓好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影响力、凝聚力,促进学校发展,将教育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汕头市浮东小学支部委员会

2012年12月4日

第18篇:党建工作总结

立足实际抓党建

齐心协力求发展

——额敏一中党建设工作汇报

额敏县第一中学成立于1962年,是一所以汉语言教学为主的完全中学,学校现在教学班80个,学生4500余人,在职教职工315人,其中党员83人。多年来,我校党建工作在上级党委的关心指导下,以建设先进基层党组织、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为目标,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证作用,推动了学校党建工作及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获得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地区德育达标学校、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特色学校、地区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地区青少年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县“五好党支部”等50多项荣誉。

一、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

一是抓好学校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党支部坚持每周五的中心组学习制度,做到领导带头抓、带头学、带头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是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教职工每二周一次的政治学习制度,切实做到政治学习经常化,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党性、党风、党纪的教育,采取集体学习、自学、记笔记、开讨论会、写心得体会、看电教片等方式进行了学习。主要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及县委扩大会议精神内容。三是认真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新党员发展工作。学校党支部重视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员学习活动,让其对党的有关知识早知晓、早行动。通过学习,广大党员、干部、教职工、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思想进一步解放,政治觉悟进一步提高。今年,申请入党的人员达25人。

二、用创新举措推进实践,在循序渐进中提高教育教学等工作水平

只有创新才能加快发展。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一抓安全,二抓教育教学,三抓精神文明等工作”的思路,班子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创新务实,学校常规工作稳步发展。

在抓安全方面,专门成立了综治办、学生综合管理办、护校队等机构,形成了从学校领导班子、分管领导到综治办主任、德育处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等层层负责的安全工作机制,确保了校园安全。近年来,学校边疆三次被评为到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在抓教育教学方面,狠抓师资培训,采取外出考察、到高等院校进修、参加自治区和地区教研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师学习,提高其业务水平。2008年以来,先后2名教师到英国学习;今年选派3名教师分别到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大等院校学习,组织教师外出考察100余人次,参加教研活动200余人次。同时组织名师开展百家讲坛;坚持听课、评课,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实行老教师带新教师的“蓝青工程”、“一帮一”结对帮扶工程,相互传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实践。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充实德育工作力量,新成立了学生综合管理办公室,发挥联动效应,学生管理工作得到大大加强,校风学风明显好转,促进了教学向纵深推进。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坚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与民族团结教育相结合与部门、教师、班级争先创优相结合,收到明显成效。学校先后受到县上和地区的表扬。

在抓学校基础建设方面,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积极为学校献计出力,勤俭节约办事,学校的运动架等都是教师动手制作,操场平整等都是组织师生利用节假日干出来的。特别是在东校区搬迁、校园整治工作中,组织师生义务劳动4000多人次,累计为学校节约资金40多万元。今年自筹资金90万元新建了东校区篮球场、乒乓球场、开水房,硬化了校园。

三、用团结和谐扭转抓好班子,在凝心聚力中推进党组织建设

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的战斗堡垒和基础。我们始终坚持把班子团结和谐作为推进工作的龙头,完善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政主要领导勤沟通、常商量,做到观点一致、意见统一,从而带动学校领导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持完善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调动广大共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学校开避孕药的各项工作中,认真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 权、监督权。在知司长权方面,支部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将支部乃至学校的相应问题及时在党内进行公开、公示,使党员知情,规范的党务工作,公开的党内事务,让广大党员有了被尊重、被依赖的感受,为支部各项工作的顺畅开展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在参与权方面,党支部围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党员当先锋”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都无不践行、贯彻着党员的参与权;在监督权方面,按照教育局党的要求进行年度述职述廉工作,定期组织开展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和党员大会,把支部计划、总结、决议、打算、评优选先的条件、得标情况等都及时、主动的臵于相应党员、干部、群众的监督之下,确保了支部各项工作的透明度。通过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支部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 、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建工作在工作思路上有新的拓展,在工作内容上有新的特色,在工作机制上有新的突破,在方法载体上有新的变革,开创了我校党建工作的新局面。党建工作的加强,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今年,我校2010年中考有41名学生进入全县前50名,并包揽前5名,82名学生进入全县前一百名;全国普通高考中500分以上的学生有32人,比去年增加13人。超过重点大学本科线的学生有100人,占12.4%,比去年高出5.3年百分点,比全疆重本上线率(12%)高出0.4个百分点;本科上线人数366人,占47.1%,与去年持平;专科以上上线人数721人,占93%,比去年高出2.3%。

党建工作是各项工作之首,也是一项必须持之以恒的工作。我校党建工作也存在创新力度不够、名方面工作不平衡等问题。今后,我校党支部将不断完善制度,创新措施,狠抓落实。

第19篇:党建工作总结

2011年党建工作总结

2011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直机关工委的大力关心帮助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上级关于党建工作部署要求,结合本局实际,认真组织,逐一对照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内容,狠抓落实,强化了党员的宗旨意识,增强了服务本领,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我局今年党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我局党组对党建工作十分重视,始终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年初通过换届改选了局支委成员,支部书记,亲自部署过问、督促检查党建工作,支委组织委员,负责日常党务具体工作的落实。经常召开党组和支委会会议,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把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揉合在一起,安排专人落实,形成整体合力,全年党建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报告,圆满完成了机关党建工作的各项任务。

二、计划周密,学习扎实。

年初,我局党支部制定了党员学习计划。一是开展了支委学习制度,全年学习不少于5次,二是开展了全体党员学习,组织领导上党课2次,组织其他内容的学习不少于6次;三是强抓了党组学习,党组全年学习不少于6次。做到学习有计划,学习有内容,有成效。四是组织党员参加“讲谈”学习;参加社区组织的党课学习;参加区委组织部安排的专

题培训学习,培训学习达 12人次。通过各项形式的学习,大大提高了我局党员的政治理论素养,丰富了党务知识。

三、以“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党员党性修养。

一是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局党支部制定了创先争优活动方案,明确了工作领导组,定期组织学习和“比、学、赶、超”等活动,全体党员及支部开展了公开承诺活动,在业务工作、社区义务岗奉献、居住小区服务等方面全面开展承诺,并认真履诺。

二是开展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专题学习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了各项学习活动,听党课,看警示教育片、学先进等活动,全体党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认真查摆问题,并由支部督促整改到位。

三是开展了“结对共建”活动。我局支部与社区开展了结对共建活动,一同上党课,组织党员参加“3。8”节女子竞走活动,一起开展社区居民安全教育;捐赠社区工作经费;全体党员承诺社区义务岗活动。同时,我局支部还与镇村开展了结对共建活动,与村委会一起开展了农民培训活动,对茶农进行了茶叶生产加工有关标准知识培训。同时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支部书记驻村蹲点,指导村两委换届工作顺利进行,并开展了农户走访调研活动,撰写调研文章。

四是开展了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建党纪念活动期间,我局组织党员参加了“永远跟党走徒步行”活动,组织党员开展了送温暖帮扶活动。同时开展了“建党90周年专题民主生活会”活动,全局党员认真对待,撰写了发言稿,发民主生活会上谈对党的认识,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组织党员参加了“红歌大家唱”广场献唱活动。

五是开展了“大走访”活动。我局制定了“大走访”工作方案,局党组成员走访企业不少于4家,支部书记还配合区委统一安排,走访了帮扶乡镇的部分企业和村民;同时走访活动期间,我局还组织全区40多家企业召开了企业座谈会,听取企业的建议和意见,改进服务方式。

四、严格执行党的各项制度,促进党建工作

一是严格执行党费管理工作。我局全体党员均做到按期交纳党费,支部及时上交区委组织部,并对党费收缴情况及时进行公示。

二是严格执行一会三课制度。局党组重视党建工作,把党建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全年开展党建工作的研究和部署。

三是严格党务公开工作。我局成立了党务公开工作领导组,全面指导党务公开工作,经研究制定了局支部党务公开工作内容目录,2011年开展党务公开事项达6次以上。

四是加强对工青妇群团组织的领导。今年我局组织党员参加了“植树”活动;组织开展了“庆三

八、走古道”体验活动;组织妇女参加了社区庆三八竞走活动。积极组织党员参加区直机关工委组织的送温暖活动及文明创建清扫活动等。通过各种活动的组织,增强了党的凝聚力。

五是我局今年共报送各类信息50多条,其中有关党务工作的信息有10多条,均及时报送给了区两办及区直机关工委。同时我局还组织人员撰写了“创先争优”论文,参加省市局组织的“创先争优”演讲活动。

第20篇:党建工作总结

***镇基层党建工作及创先争优活动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对省、市、区各位领导莅临我镇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

***镇位于**市南45公里处,镇域面积1,324平方公里,耕地10万亩,全镇辖10个行政村,3个居民委,总人口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00人。党委下辖18个支部,其中镇直8个支部,农村10个支部,现全镇党员322名,其中农村党员226名。其中男性党员201名,占88.9%;女性党员25名,占11.1%。35岁以下党员41名,占18.1%;60岁以上的党员66名,占29.2%。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71名,占31.4%。

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特别是结合‚三创工作‛,镇党委始终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工作思路,把全面加强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员素质、实施文化兴镇、优化产业结构和发展民生事业‚五大工程‛贯穿活动始终,不断巩固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了镇域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实施组织堡垒工程,在明职责、促帮带、夯实党建基础上实施创建

镇党委始终把加强制度建设作为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夯实党建基础的重要工作抓实抓好。一是建立责任机制——增添动力。扎实开展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工

1

作,真正做到创建活动‚书记抓、抓书记‛,强化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镇党委投入资金2万元,设立了创建活动奖励基金,制定了千分制考核细则,根据各支部活动开展情况兑现奖惩,实施综合考核‚双向排位‛。对业绩突出的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不能履行职责,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追究领导班子和党组织负责人责任。二是健全帮带机制——凝聚合力。充分利用‚三个代表‛责任区、‚党建‘6+1’工程‛、‚争当五大员,努力做先锋工程‛等有效载体,建立了以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包村、党员包组的层级抓管体系,通过先进基层党组织与后进党组织结对、优秀党员与一般党员结对抓帮扶,老党员与新党员‚一帮一‛抓带动,中间党员‚手拉手‛抓共进,领导干部定点联系抓指导,以及党员‚双带‛、乡村共建等,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传、帮、带作用,从而把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三是完善点评机制——增加约束力。建立了‚一述一评一改‛领导点评机制,定期地及时地开展党委书记点评基层党组织、基层党支部书记点评党员的点评活动,加大对基层党组织、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督导力度。

二、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在当先锋、做表率、激发党员活力上实施创建

党员是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镇党委采取多种方式切实提高广大党员群众的综合素质,增强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一是强化制度促学。镇党委下发了《***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制定完善了《中心组学习制度》

2

和《科级干部在职自学制度》,规定每周五为职工集体学习时间。通过制度规范学习行为,确保学习活动抓得着、不变样。二是调研交流互学。结合自身工作,广大干部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研工作。2011年召开了调研工作交流座谈会,交流调研文章28篇。全镇干部职工分别就各自的调研报告作了发言,并将调研成果作为今后工作的参考和依据。三是专家给力帮学。镇党委积极采取‚请进来‛的方式,本着‚党的事业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成长缺少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在外聘请知名专家教授来我乡讲授新农村建设、传统文化教育、新农保等各方面知识。同时,针对广大农民群众所需,我们采取‚农民点菜、专家下厨‛的方式聘请了水稻、玉米种植、养殖、浆果等多方面的省市区专家为农民零距离讲课,受到农民的欢迎。四是参观取经广学。为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开创新局面,借鉴他山之石,我镇党委、政府先后派出乡干部、村‚老三位‛二十余人次前往发达地区参观学习,计划利用三年时间组织所有乡、村干部全部出去学习一次。为了充分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年初由镇长带队,先后组织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到安达、肇东、宾县等地,学习考察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工作,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认识。

三、实施文化兴镇工程,在强建设、提品味、打造生态***镇上实施创建

我镇不断完善服务措施,以挖掘和打造‚生态***‛为突破口,大力加强小城镇建设和美化绿化工作。一是实施‚三项服务措施‛——强化建设。首先建立了行业服务联系卡。以‚提供优质服务、搭建沟通桥梁‛为服务宗旨,制作了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3

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等五种行业服务联系卡,将工作人员姓名、联系方式、具体的工作性质、服务内容等信息汇集制成卡片,发到群众手中,和群众搭建起了沟通桥梁。并积极推行‚零距离‛的服务方式,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努力为群众想实事、办实事、干好事。其次是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结合‚一帮一‛扶贫解困、‚民情恳谈‛活动和‚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组建了一帮一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爱国卫生志愿服务队,一个服务队服务一类人群,定期深入到村屯及各单位,帮助困难党员开展党内生活,提供就业及致富信息;帮助弱势群体,寻找致富渠道,解决实际困难。2011年共对55户老党员、困难党员、群众进行走访慰问,为他们送出27袋面粉,27袋大米,慰问金16,100元钱。第三成立文艺宣传服务队。我镇目前已成立了**村和**村两支文艺宣传服务队,并为演员购置各种演出服装,购买所需乐器。文艺宣传服务队以传统节日为契机,依托文化大院,充分发挥我镇农村文艺人才优势,采取三句半、快板、诗朗诵等群众喜闻乐道的方式,自编自导大力宣传党的惠民政策、科普知识、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2011年两个文艺服务队分别成功举办三八节文艺演出、建党九十周年文艺汇演、春节联欢会等大小活动11场。活动开展以来,形成党员带头宣传创先进,群众积极参与创先进的良好局面。二是在“红色旅游”上做文章——提高知名度。积极打造红色旅游产业,开发‚**要塞‛旅游项目,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发**水电站和**水库旅游资源,合资建设自然风光旅游区。逐步形成**市区、**大峡谷、**古城、南

4

山要塞、电站景区的红色旅游品牌。三是在“生态***”上下功夫——提升品位。发挥***镇交通便利的地缘优势和物产丰富的资源优势,从实现自然与人文的有机融合入手,大力加强生态建设。依托中俄林业科技园区,大力发展村产经济 与市种苗中心合作发展浆果黑五类(蓝靛果、蓝莓、山葡萄、黑加仑、黑樱桃)培育及深加工产业。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开展“生态镇”、“生态村”创建工作,建立环保长效机制,狠抓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成立了保洁公司,聘请保洁工人5名,每日对镇内垃圾进行清扫,共清理垃圾1000余吨,清运镇内垃圾750余吨。四是提升‚硬件措施‛——改善环境。投入248万元,铺设镇内主街两侧3.5米宽、1000米长的彩砖路面人行道,更换路缘石1300米,安装路灯44盏;投入资金30万元修建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的**健身休闲广场,并在广场区域内安装健身器材和体育器械;申请资金160余万元,完成地下排水工程。抓住我省三年绿化的有利契机,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全面开展植树绿化工程,在镇内和**、**、**、***、***、**等村内进行四旁绿化,全镇累计植树超过5万余株。去年我镇和**村先后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和省级生态文明村。

四、实施产业优化工程,在调结构、转方式、促进农民增收上实施创建

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围绕农民增收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强化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使全镇的农业生产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是科技引领助推种植业——筑牢根基。坚持科技兴农战略,突出‚特色农业种植培育、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农业技术推

5

广普及‛三个重点,推进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大豆、玉米和水稻作为主导作物的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90.1%提高到95.4%,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由2个发展到4个。五年来,我们以‚三高‛农业为目标,以调整农业结构为突破口,以先进适用技术为依托,建设具有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农业示范园区6470亩,其中高产大豆示范区4635亩,玉米种植示范区1155亩,水稻种植示范区620亩,白瓜子园区60亩,园区实行统一整地,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的模式,形成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的新型科技示范园区。旱改水示范田6630亩,推行‚公司+农户+基地‛的生产模式,稳步向订单农业发展。进一步推进‚三代‛工作,促进场区共建跨区作业,将**村和**村确定为‚三代‛村,组建了农机作业合作社,借助**农场先进机械力量,全力完成秋整地工作,有效解决秋收后农作物‚站杆‛现象。二是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拓宽财源。先后完成改扩建**屯肉牛育肥场和**屯肉牛育肥场标准化肉牛养殖项目。加大对**村马鹿、**村林蛙养殖的帮扶力度,着重配套技术服务,从资金借贷、品种引进、防疫、育肥指导、市场调研等方面给予帮扶。目前全镇奶牛存栏1519头,肉牛存栏1723头,山绵羊存栏7545只,生猪存栏1679头,大鹅存栏15263只,同比2009年分别增长6.4%、17.5%、61.8%、205.2%和3804.3%。2011年畜产品产量达400吨,畜牧产值达到1735万元,占农业生产总值的30.5%。

五、实施民生改善工程,在惠民生、解难题、发展社会事业上实施创建

6

针对村干部和群众反映的饮水、农田路、排涝沟等热点难点问题,积极筹措资金予以解决。一是实施安全饮用水工程。通过多方协调和努力争取,帮助**村和**村打深水井3眼,完成**、**村自来水安装和**村自来水升级改造工程,解决了当地居民多年来吃水难问题,使老百姓吃上了放心水。二是实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水利资金投入,累计修整农田路50公里,挖排涝沟32公里,修复水毁工程7处,修复病险堤坝500延长米,完成对石匠河消险加固,加固梁集屯堤坝。累计完成水土保持工程量6800立方米,新增改善效益除涝900亩,水田灌溉720亩,水田保持效益2075亩。三是实施通村公路建设工程。充分利用交通枢纽优势,进一步加强村村道路建设,全镇已完成10个村屯村村通公路建设,增铺水泥路面14.3公里。四是实施公众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加大‚六位一体‛建设工作力度,为3个村新建办公室和综合活动室,改建办公室2个。加强农村文化体系建设,全力打造乡村书屋工程,目前已完成**村、**村和**村的乡村书屋建设,藏书均过万册。完成对10个村屯远程教育设备的安装,便捷了广大农户查阅和搜集农业知识信息,同时也为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培训、学习的平台。不断推进文化体育场所建设,深入开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筹措资金,新建**村文化活动广场和**村文体活动广场,极大丰富了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

存在问题

一是党员年龄老化问题严重。目前我镇35岁以下年轻党员只有41名,占18.1%,60岁以上的党员66名,占29.2%。各村

7

屯青年大多数在外地上学、打工,培养、发展党员工作难度较大。

二是党建经费不足。各村屯经济积累不足,在开展党建和‚三创‛工作中影响或者限制活动效果。

三是村干部公开招考公务员工作。部分年轻、有能力、有水平的村干部由于不是村支部书记,不能参加公开招考公务员,建议条件放宽,让更多年轻优秀的村干部参与进来。

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大力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今后主要从农村农技员,计生专干、后备干部、素质较高的能人中发展党员。注重年轻化、知识化和多元化的培养方式,充实壮大基层党组织。

二是深入调研,提高科学发展能力。深入调查研究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办法、新机制,探索可行性措施,围绕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全局发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是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暨“创业、创新、创优”活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镇村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执政能力,通过创先争优暨‚创业、创新、创优‛活动的深入开展推动党员把精力都集中到为经济建设、服务群众贡献一份力量上来,努力营造比、学、赶的氛围,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是进一步加强学习。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通过中心组带头学、干部职工集中学、送理论下乡、远程教育、专题讲座、座谈等多种形式学习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全面提升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围绕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的开展,不断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员素质。同时,努

8

力解决部分村干部心态浮燥和少数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水平。

2012年,镇党委、政府要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省市区工作部署,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实施绩效工程,深入开展利民行动,切实抓好‚五个一‛活动,集中精力抓发展、保增长、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娄底市党建工作总结
《娄底市党建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